美章网 精品范文 社会治理难点范文

社会治理难点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社会治理难点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社会治理难点

第1篇

在2010年的社会责任报告中,南方电网公司将“万家灯火・南网情深”上升为公司的核心价值观。在制定公司“十二五”发展规划时,南方电网公司借助于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对公司的核心价值观和使命进行了重新评估和审视,并最终经由公司最高领导层决策形成新的核心价值观。这种积极尝试和创新堪称南方电网公司系统开展社会责任管理工作以来的一个重要成果,也是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发展的重要标志性事件。

首先,“万家灯火・南网情深”,高度融入了南方电网公司对社会责任的认识和理念。公司对社会责任的理解是:对于公司经营管理活动过程中对各利益相关方造成的经济、社会和环境影响,公司主动承担相关责任,而“万家灯火”正是对这种经济、社会和环境影响的最形象和最集中的表达,并因此而成为公司进行各种决策行动的根本原则和担负企业公民义务的试金石。此外,“万家灯火”也能较好地支持公司的根本使命,即南方电网存在的根本价值一一“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全力做好电力供应”。

其二,“万家灯火・南网情深”还高度涵盖了利益相关方的理念和思想。具体来看,“南网情深”涵盖了对客户的服务之情、对员工的关爱之情、对环境的亲善之情以及对社会的回报之情,是对实现什么样的“万家灯火”的进一步诠释,亦即负责任地对待政府、员工、客户、合作伙伴、环境、社区和公众等每一个利益相关方,并为其创造经济、社会和环境综合价值的“万家灯火”。

第2篇

关键词:海南民族舞 艺术特质 社会价值

一、竹竿舞的起源

黎族竹竿舞起源于对传统砍柴活动的模仿,辞海中对其叙述为:“打柴舞,亦称‘打竹舞’、‘竹竿舞’。 ”它的起源,比较权威的说法是来自于黎族古代的丧葬习俗。

此外,关于打柴舞起源还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古时候生产力不发达,山高林密,当地人用竹建造房屋,从而形成了独特的船形茅屋文化。黎族百姓模仿造屋过程中在竹上滑动,在竹上跳跃等动作,并适当的结合富有节奏性的音乐,用竹子敲击出动听的节奏,从而形成了有独特意韵的跳柴舞。另外一种打柴舞起源说法是,黎族人上山砍柴,休息时将柴排放敲击,跳来跳去,后来逐u发展演变成为打柴舞。

关于黎族竹竿舞起源的故事和传说,也有多种,这些故事在民间口耳相传,为竹竿舞这一古老而年轻的艺术形式增添了无限的魅力。如:

(一)浪漫爱情说

远古时候有一对情投意合的黎族情人,在五弓岭上的阿波岭(又名打柴岭,在今保亭与陵水群英乡交界处)上对歌。两人嚎亮优美的歌声引来许多对黎族青年男女,他们不分昼夜在山岭上唱歌跳舞,饿了就采集山上的野果食用,渴了就喝山上清洌的泉水,困了就卧睡在打柴岭上。后来因为这对情人在采食野果时不幸中毒身亡,这些年轻的男男女女们才不欢而散。但此后每到夜晚,打柴岭上便依稀传来歌声和有节奏的敲击木棍的打柴声。打柴舞也从此流传开来。

(二)庆祝丰收说

五指山、白沙、昌江等地区的打柴舞多在秋后新谷归仓或元宵节那一天开始举行。因此,有人从这一点上认为打柴舞产生于人们祈愿丰收的活动之中。开始跳柴的第一天,村中男女老少喜气洋洋,身着民族服装,家家炊煮新米饭、酿糯米酒、宰杀禽畜。酒足饭饱之后,成年人便结伴来到村外旷野,点燃簧火或借着月光,告慰先灵和天地,庆祝稻谷丰收,祈愿来年有更好的收成。随后便跳起打柴舞。打柴舞活动一直持续到元宵节,并在这天达到。人们整夜唱歌、跳柴,欢声笑语久久荡漾在整个黎寨中。

二、竹竿舞的艺术特点

竹竿舞与传统节日紧密的联系在一起。黎族人民极为重要的芋念芋、做佛节等节日的夜晚都会跳起用来助兴的竹竿舞,这种舞蹈通常也在日常劳作结束后举行,流传较广,群众基础较好。竹竿舞主要以竹为道具,不需要太大的场地,传统竹竿舞通常在乡野气息浓厚的庭院或晒谷场举行,通常由2根3.5米长左右的大竹竿作底架,在平行距离约为1~2m的空间中摆放8根细长竹竿,这是竹竿舞的基本框架。持杆者主要分坐底架的两侧,姿态以蹲或坐为主。每人各握细竹竿的两端,然后按照相应的节奏敲击竹竿,并且依照相对固定的次序分上下左右或交叉拍击竹竿,乐声清脆入耳而且极富律动美感。跳舞者动作优美,跳跃灵活,时而插入竹竿做竹上舞,时而双腿或单替变换或左右躲闪,不仅让观众叹为观止,而且对舞者灵巧欣赏不已。这种舞蹈不仅以独舞的方式进行,也可青年男女对舞。而且随着舞者的越发兴奋,舞蹈速度也渐进加快,逐渐使场面更加热烈。对于竹竿舞未来的舞台呈现形式,竹竿舞的动作非常丰富,如果编排组合得当,会产生很多意想不到的效果。除了跳跃和腾空外,竹竿舞中或许还会看到杂技中的跟斗、街舞中的旋转等多种技巧。随着海南经济文化的发展,竹竿舞被赋予了更多的含义,它不仅被文艺工作者搬上了艺术舞台,而且还成为海南欢迎中外来宾和游客的一种礼节和仪式。如今,小小的竹竿,俨然已经成为海南旅游文化和民族风情的一种象征符号。

三、竹竿舞的社会价值

(一)竹竿舞的娱乐价值

竹竿舞不仅是一种具有健身功能的体育项目,而且还具有娱乐功能,它在黎族古老音乐的伴奏下,可以形成多种变化不同的节奏,从而使舞者在舞动过程中模仿出海南地区特有的生产生活场景,其基本的转身、蹲坐、跪站等都有极强的游戏性。首先,竹竿舞往往具有比赛性质,动作难度不同,舞动节奏变化多样,能够在更加快速的舞动中表现出舞蹈的竞技性特点。其次,竹节敲击声音铿锵有力,伴奏音乐欢快喜人,竹竿舞不仅是节日必备的娱乐项目,而且有着极强的审美特质。第三,竹竿舞是一种群体性的娱乐活动项目,需要多人配合进行游戏,在活动中不仅可以增进彼此之间的交流,而且可以在游戏中锻炼参与者的配合协调能力。第四,竹竿舞的群众基础较好,不仅受到少数民族舞者的喜欢,而且逐渐的在我国得以有效推广,特别是随着海南旅游热的兴起,竹竿舞有更为广阔的传播空间,是传播海南特色文化的重要渠道,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二)竹竿舞的民族文化价值

竹竿舞不仅是黎族优化文化的代表,而且在丰富我国民族舞蹈样式,促进中国文化广泛传播方面有重大的意义和价值。首先,竹竿舞作为一项广泛流传的舞蹈样式,不仅在黎族地区得广泛的普及,而且极大的在我国内地和国际上被广泛弘扬,是一项走向世界的舞蹈形式。其次,竹竿舞是我国少数民族体育舞蹈的重要项目,在竹竿舞中蕴含着丰富的民族生活文化基因,是黎族人民对地方宗教与地方劳作的深刻解读和外在反映,是弘扬民族文化与民族习惯的重要方式。第三,竹竿舞充分的显现了黎族地区人民的生活与思维方式,有着特定的文化氛围与意义,而且深刻的诠释出黎族人民对意志和情感教育的方式,通过这种活动形式可以起到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作用。第四,在竹竿舞身上寄托了浓厚的民族情感,体现着黎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体现着海南地区热情好客、广泛参与、积极拓展与世界联系,积极弘扬中化优秀文化的开放心态。

(三)竹竿舞的健身价值

竹竿舞不仅有深厚的文化基因与文化传统,而且是有效的健身活动方式。首先,竹竿舞最早被定性为一种体育舞蹈,它有相当的竞技性特征,可以作为一种比赛活动项目。其次,它的运动强度可以调控,可以通过多种动作活动和技巧达到放松身心,强健身体的作用,它不仅可以有效的活动下肢关节,而且可以使全身的肌肉得到有效锻炼,特别是对治疗某些关节和颈椎疾病有重要意义。第三,竹竿舞有良好的锻炼心肺功能的作用,它可以使舞者适当的心跳加快,可以扩大肺活量,可以增强心肌的力量,可以有力的促进新陈代谢,特别是在海南温润的气候条件下,可以使人的心肺功能得到更好的锻炼,而且还具有良好的愉悦身心的功能。竹竿舞的健身功能不仅来源于其独特的舞蹈形式,更在于这种舞蹈适宜各种人群锻炼使用,而且有助于人们采用更有创新性的花样,更随意多变的舞蹈姿态,更富集体参与的合作方式,从而使身心得到更好的锻炼。

(四)竹竿舞的竞争价值

我国民族体育舞蹈的发展大多取材于传统的体育游戏项目。竹竿舞不仅是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之一,而且有着竞技性的特征,虽然它现在更广泛的被作为一种娱乐活动所传承,但其竞技价值仍不容抹杀的。首先,我国民族体育活动的规范化管理和标准化那就, 竹竿舞作为体育竞赛项目,其比赛用的道具标准,比赛的具体规则已被做出基本的限定,从而使竹竿舞的竞技更加突出。其次,竹竿舞作为一种体育比赛活动,目前在政府职能部分的组织下,已经开展了一第列的竞技性比赛活动,从而使其作为体育项目的价值被更好的推广。第三,我国近年来组织的系列竹竿舞表演赛,比赛形式也由双人逐渐的扩展至多人参与,竹竿舞在比赛的过程中还创新性的融入了更多样的舞蹈动作,从而使舞蹈更加整齐统一,使比赛的形式也更加多样,使竞争性也更强。

(五)竹竿舞的民族价值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各民族呈现出大繁荣,各个民族既要在社会中发展,同时也要继承和发扬本民族的优良传统,各个民族形成互融互助的文化交流形式。而其中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加强各民族文化交流的重要工具,黎族竹竿舞是体育与音乐舞蹈结合的产物,不仅在黎族本族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同时也深受其他民族以及外国人的青睐。由于它具有极强的竞技性,以及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在促进民族团结与民族交流中发挥着重要的价值,是民俗、体育与艺术的完美融合。

竹竿舞的功能还有很多,如丧葬礼仪的功能(“超度亡灵、发泄情感”)、宗教仪式的功能(“驱兽护尸、慎K追远”“祈福消灾、保佑丰收”) ……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竹竿舞的社会价值不仅在于其文化传承、娱乐健身等方面,而且还是中国文化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丰富中国优秀文化,促进多民族和谐发展有重要意义。

四、结语

海南黎族竹竿舞起源于少数民族的生产生活,是少数民族文化的结晶,不仅有良好的娱乐和健身功能,而且对于展现黎族对先祖的崇拜,展现少数民族人文精神有重要意义。推动竹竿舞活动广泛的普及,不仅是繁荣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重要使命,而且对于推动海南旅游文化事业蓬勃发展有重要意义,相信黎族竹竿舞的广泛普及,会使黎族文化更加健康有效的发展,会使更多热爱运动与热爱生活的人来到海南黎族生活区,感受别样的黎族文化魅力。

参考文献:

[1]吴桂兰等.黎族跳竹竿运动的社会功能及社会价值[J].搏击,2007,(01).

[2]郝思德,黄万波.三亚落笔洞遗址[M].南方出版社,1998.

[3]王养民,马姿燕.黎族文化初探[M].广西民族出版社,1993.

第3篇

一、夯实基础建设,构建社会管理创新网络

八五七农场位于黑龙江省密山市境内,地处完达山南麓,小兴凯湖北岸,风光优美、土质肥沃。辖区总面积85万亩,其中耕地54万亩,下辖10个管理区2个社区和10个场直企事业单位,辖区常住人口1.8万人,暂住人口3000余人。随着小城镇建设的飞速发展,社情日趋复杂。农场建立了八五七社会管理服务中心,推行“一站式”服务。结合实际情况,按照方便管理、就近一体的原则,农场把各管理区的保安员及公安分局的社区民警聘请为综治协管员;把辖区划分为4格(10个管理区为一格,2个社区各为一格,场直企事业单位为一格),将辖区企事业单位,居民小区,公共场所等全部纳入网格化管理,实行综治协管员专人服务管理,实现了管理全覆盖。

为确保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取得实效,农场成立了由农场党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为组长、各综治成员单位为成员的社会管理创新领导小组。小组与各管理区、社区、企事业单位构成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网络组织。社会管理创新领导小组、综治协管员职责、调解流程、出租屋管理工作流程、租赁管理规定以及协管员的绩能功效和考勤考核等相关制度职责进行完善,定期检查、考核,实现责、权、利明确。农场加大信息主导工作,加强网站建设。建立“民情网站”——八五七农场网站,对百姓生产生活进行全方位、深层次地服务,并通过建立八五七派出所网上警务室及857贴吧,拓宽群众诉求渠道,搭建对话平台,对群众反映的涉及民生安危的问题及时处理回复。加强信息平台建设,组织全场45个单位、部门的相关人员进行了信息化平台的培训及推广。整合资源,形成全面覆盖、高效灵敏的社会管理信息网络,增强社会综合治理能力。

二、结合三优文明创建,构建社会管理的原动力

创建优质服务、优美环境、优良秩序的三优文明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也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在内涵上的不断扩展。八五七农场先后获得全国文明单位、全国文化工作先进单位、国家级生态示范区、黑龙江100个最值得去的地方、十佳宜居农垦城等殊荣。近年来,农场从整治环境入手,不断巩固“三优”文明创建成果。去冬今春,已累计完成绿色通道工程12公里300亩、“见缝插绿”工程500亩、居住区绿化8万平方米,大树进城4000余株。实施夜晚景观亮化工程,确保重点街路设施完好率达到99%以上,亮灯率达到98%以上。

农场持续开展了文明素养培育工程。在全场开展“学习道德楷模、争当文明公民”主题活动,大力弘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农场文明办选树了科技致富、先进企业家、学雷锋道德模范等先进典型;与朝阳社区联合开展“星级楼栋”评比、“文明小区”创建等活动,倡导宣扬传统文化、礼仪知识、文明修养;积极倡导关爱行动,弘扬雷锋精神,开展环保、帮困、助残等志愿服务活动,动员和组织社会各方面力量加入到志愿者队伍中来。目前,一支支“懂文化、会技术、有能力、乐于助人”的志愿服务队伍活跃在农场大街小巷。朝阳社区党员志愿者服务队由物业、城管、环卫、计生四支党员服务队组成,设立了服务热线电话,年均为居民提供便民服务上万件。在青少年中开展了系统的“以德育教育促法制教育”法制教育工程。做好青少年维权工作,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他们遵纪守法、立志读书、回报社会的思想品质。

针对农场以前因辖区店面多,牌匾悬挂杂乱等实际情况,农场规范门面及经营秩序,创建风格化商业街。共投入资金500万元,外聘装潢公司进行统一设计、安装,安装面积达3000余平方。并充分听取商户意见,达到统一、个性、协调、美观“四赢”效果。

三、维护社会稳定,构建社会管理的“调处器”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必须以维护稳定为出发点,建立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长效机制。农场建立健全完善了矛盾纠纷排查机制,做到管理区每周排查一次,农场每半月排查一次,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反馈信息,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将矛盾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进一步加强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工作,建立完善社会风险评估预警机制,将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作为重大决策、项目、事项出台的前置程序和必要条件,防止因为决策不当引发社会矛盾。今年共对2起案件进行了风险评估,成功率达100%。推进“大调解”及“三调联动”工作体系,建立农场、管理区(社区)两级调解组织网络,农场共有调解员107人。依托农场办和司法分局建立调访中心、社会管理服务中心,调解了多起疑难复杂纠纷,避免了多起越级访和集体访。建立特殊人群常态化管理机制,构建社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平台。农场公安分局建立了“流动人口服务站”,指派正式民警进行管理。对农场的暂住人口和外来务工人员建立健全实有人口动态管理机制、流动人口流入地与流出地双向管理协作机制和“以证管人、以房管人、以业管人”的服务管理新模式,并将其全部纳入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信息系统。

四、实施民生幸福工程,构建优质公共服务体系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必须高度关注改善民生工作,重视民生制度的顶层设计和长远建设,切实就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实施职工共同富裕工程。2011年起,农场广泛开展“1+10”职工共同富裕行动,用真情、动真格、使真劲,帮低收入户选项目、配资金、做服务,不断提高低收入和困难职工家庭经济收入,按照动态标准保持年度零贫困户目标。实施居民社会保障工程。按时足额兑现各项社会保险待遇和最低生活保障。继续巩固医疗保险工作成果,确保社会保险覆盖面达到100%.养老金社会化发放100%,连续10年实现了垦区提出的养老金社会化发放“不欠一人,不欠一分”的工作目标。加强“爱心超市”建设,为生活困难家庭按期发放生活必需品。实施“创业带就业”工程。农场为弱势群体提供创业培训服务。将辖区内的各类弱势群体进行细化分类。结合弱势群体能够自身条件,有针对性地开展各项培训,为弱势群体实现自我价值找到了一条全新的道路。2011年参加培训的学员达到100余人。实施文化惠民悦民工程。农场注重健全公共文化设施,打造10分钟“文化”圈。投资5500余万元正建1万余平方米文体中心;投资300余万元在文化休闲广场上新安装LED全彩显示屏。2012年,农场将投建图书馆,使人均公共藏书达到20册以上。2011年,注册成立了完达山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太极、秧歌、健身操等9大协会组织活动开展的红红火火。与中华诗词第一县——望奎县文化局实施共建;与大庆市金丰集团共享社区物业管理理念,大庆精神走进八五七;与俄罗斯画家开展艺术交流活动,俄罗斯民族艺术与北大荒文化精神共鸣互动等。实施公共卫生服务提质工程。新建6900平方米职工医院,完善高水平基本医疗服务,打造值得信赖的公共卫生园区。实施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完善日处理污水量1000吨的污水处理中心并投入使用。实施职工养老保障工程。对新建敬老院占地面积19000平方米,拥有三栋现代化宾馆式综合楼和一个水上公园。实行宾馆式管理,亲情式服务,为老人营造温暖舒适的家。

五、破解难点,激发社会管理的活力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必须解决机制不顺、机制不活、合理不足的问题,推动社会管理有单一的行政主体向多元主体转变,引导社会各个方面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和服务。农场将其作为干部考核范畴。对场部朝阳社区进行改制,已建成“民生公共服务站”一个,并着手建立两个居民委员会,开展便民利民服务。

第4篇

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经济社会生活出现了许多新情况,人民内部矛盾呈现出一些新特点,这对新闻宣传工作包括法治宣传报道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以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为基本内涵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规律,为搞好法治宣传报道提供了重要思想指导。从事法治宣传报道的新闻工作者应站在对党和国家大局负责、对人民负责的高度,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自觉担负起维护法律权威和促进社会稳定的使命与责任,正确引导社会舆论,有效化解公众情绪,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积极贡献。

从推进依法治国进程、维护法律权威的高度把握法治宣传的要求。法治宣传报道政策性强、社会影响大,涉及案(事)件当事人、报道对象及读者和受众的相关权利,涉及公众情绪和社会舆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依法治国方略的落实,各类社会矛盾和问题不断地在司法实践中体现出来,使法治宣传报道工作面临空前复杂的情况。为了既有效维护法律权威、推进依法治国进程,又有效理顺公众情绪、维护社会稳定,法治新闻宣传工作者应始终坚持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出发,正确分析和认识司法实践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慎重甄别和选择报道的角度与细节,深入考虑可能会产生的社会影响,把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落实到每篇报道中。

从执法为民、以人为本的高度把握热点、难点案件报道的导向。案件报道是法治报道的重要内容。当前,我国改革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各种案件也呈现出多发态势。特别是对那些热点、难点案件,社会各界十分关注,新闻媒体也时刻关注。然而,对这些热点、难点案件,如果宣传报道不慎、舆论引导不力,不仅不利于案件的处理,而且可能危及社会稳定。这就决定了法治宣传报道必须旗帜鲜明地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法治新闻宣传工作者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执法为民、以人为本的理念,对热点、难点案件进行认真的思考和研究,及早发现其中不利于社会稳定、不利于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倾向性、苗头性问题,把握宣传报道时机,明确舆论引导重点,坚决防止因报道失实或失误而误导舆论、激化矛盾。

从维护公平正义、促进稳定和谐的高度履行法治宣传的责任。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也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本条件。法治宣传报道应当有利于促进司法公正,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近年来,法治宣传报道在取得很大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之处,如少数媒体对一些热点、难点案件进行炒作,对犯罪细节描述过于详细;个别从事法治宣传报道的人员社会责任感不强等。这不利于人们区分善恶美丑,不利于弘扬正气、鞭挞丑恶,影响社会稳定。因此,法治新闻宣传工作者要始终站在维护稳定团结、维护公平正义的角度,判断个案价值、取舍新闻素材、选好报道角度,通过搞好法治新闻宣传维护公平正义,促进民主法治进程与和谐社会建设。

从服务大局和党的领导的高度探索搞好法治宣传的途径。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法治宣传必须坚持的指导地位,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法治新闻宣传工作者必须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积极探索做好法治宣传的有效方法,不断提高引导社会舆论的能力,使法治宣传朝着有利于司法工作开展、有利于社会稳定和谐的方向发展。一是把握法治宣传规律,建立和完善管理机制。法治新闻受关注程度较高,管理难度较大,既应遵循新闻规律,又应遵守宣传纪律。为此,必须结合实践发展和形势需要,健全和完善相应的管理机制和制度。比如,制定涉外宣传管理、重大突发事件宣传现场管理、政法干警违法违纪宣传管理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对从事政法新闻宣传的编辑记者进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国家法律法规、党的宣传纪律等方面知识的岗前培训等。二是把握读者认知规律,增强法治宣传效果。法治新闻宣传中的很多案件报道,在不同程度上涉及不同范围群众的切身利益。如果对读者的认知规律把握不准、处置不当,就容易造成人们思想的波动,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因此,只有把握读者认知规律,充分预测宣传后的社会效果和政治效果,才能有效把握舆论导向,使法治宣传更好地服务于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促进社会和谐。

第5篇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组;专题讲座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8-0257-02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固有的属性是内容抽象,思想性、理论性强,讲解难度大。随着学生思想观点和知识需求的日益多元化,教育学生认同、信服、接受教材思想观点的难度也越来越大。教学内容不断增多加深,对教学管理和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如何与时俱进,推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能,实现教学目标,已成为教育界普遍关注的重要课题。笔者通过长期的教学研究和教学实践探索,创设出了“以课程组为基础的团队教学模式”(以下简称课团教学模式),进行了初步的实践,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课团教学模式的概念及特征

所谓课团教学模式,是指高校根据某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内在的逻辑结构,将内容划分为若干个相对独立的模块,每个模块再划分为若干专题,并依据专题选配具有相应专业特长的教师组成课程组,在发挥团队优势的基础上,围绕教学重点和难点,以讲座的形式进行授课的教学方式。课程组是指由讲授同一门课程的教师组成的教学小组,是最基本的教学单位。教师可以根据其专业特长参加多个课程组。团队教学是指课程组在负责人的带领下,以团队的形式,研究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开展科研等工作,以便发挥团队优势和集体智慧。课团教学模式有以下特征:一是由一个团队——课程组共同负责讲授一门课程,改变传统的由一名教师通讲一门课程、教授多个班级的单兵作战的教学模式。二是将教材内容按其内在的逻辑结构划分为若干个相对独立的单元——模块和专题,分别由不同的教师讲授,改变传统的以章节顺序讲授教材内容的教学方法。三是以专题为单位选配教师资源,改变传统的以课程为单位分配教师资源的做法。四是以讲座的形式围绕教学重点和难点授课,改变传统的按照教材全面讲解的教学方法。

二、课团教学模式的优势

课团教学模式更为符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特点和内在规律性,具有明显的优势。具体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1.有利于更具针对性地选配教师。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任务是教育学生接受教材的思想观点,并改变其已经形成的某些错误的思想认识。这就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仅要有较高的政治理论素养,而且要对某一方面的理论知识有较深的研究,具有运用丰富的理论依据和大量的实证资料证明教材思想观点的正确性,并令学生认同、信服和接受的能力。因此,高校在招聘和选配教师时,不仅要考虑一名教师是否具有较高的综合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更要考量其是否对教材的某一或某些专题涉及的理论观点有较深的研究,使教师选配工作更具针对性。

2.有利于发挥教师的集体智慧。一个人不仅时间、精力、经历有限,而且其知识面和知识量也是有限的,而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所包含的知识面和知识量却是相对无限的。一名教师难以就一门课程所涉及的知识进行全面的、大量的学习和研究,也就难免对教材中某些理论内涵、思想观点缺乏准确的理解和把握,讲授的内容也就自然难以令人信服。而课团教学模式将课程内容划分为若干专题,就如同组织多名专家讲授一门课程,授课质量和教学效果自然会更好。

3.有利于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改进教学方法,二是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而课团教学模式则可集二者于一身。一方面,教师在为不同班级讲授同一专题时,可以反复观察学生的反映,及时调整改进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适应绝大多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习惯,同时,在多次讲授同一专题过程中,教师自身也会自觉地完善教学内容,此所谓熟能生巧。另一方面,教师为增强授课内容的可信度和说服力,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自会主动收集、研究与专题相关的资料,逐步积累起与专题相关的深厚知识,正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的目标追求。

4.有利于提高教师队伍的科研能力。博览及广,精研至深。课团教学模式要求教师以专题为单元授课,虽然讲授教材内容的“量”减少了,但可以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对有关专题进行深入研究。通过广泛收集、学习古今中外与专题相关的文献资料,扩展以专题为核心的知识面和知识量;通过对有关思想观点及资料的对比分析,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把握;通过有针对性地开展社会调查,充分了解理论在社会实践中的价值作用,增强理论与实践、学校与社会的结合。经过长期的学习、研究、积累,教师们在某一专题领域的知识素养和认知能力自会大大提高,就能够俯视这一专题领域,汲取优秀研究成果,就具备了发现、研究、解决相关问题的科研能力。

5.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讲课方式呆板、授课内容空洞乏味、论证单薄无力,是导致学生普遍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失去兴趣的主要原因。课团教学模式由多名教师讲授不同的专题,既可以使学生体会教师们不同的授课风格,增加新鲜感,又可以使学生从不同教师的授课中获取更为广泛的知识,激发学习兴趣。教师知识丰富的表现、自信自如的讲解、周密严谨的论证,自会散发出令学生信服的人格魅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接受讲授的思想观点;以专题方式授课,广泛、大量、系统地介绍、分析与教材内容相关的思想观点,既可以满足学生对知识多元化的需求,又可以激发思想多元化的学生们对教材思想观点的深入思考;以讲座方式授课,围绕教学重点和难点安排讲授内容,省略学生看得懂、能理解的部分,既可以集中有限的时间充分讲授重点、难点,又可以避免引起学生的反感。总之,课团教学模式可实现由粗放式教学向精细式教学、由枯燥性教学向趣味性教学的转变,达到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果的目的。

三、实施课团教学模式的基本要求

课团教学模式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突破与变革,必然带来教学理念、教学观念、教学管理和教学方式的转变,要求高校在相关方面做出必要的调整与完善。

1.突出以德为先的教学理念。高校是面向社会培养输送人才的基地,这些人才将毫无疑问地成为国家的领导者、管理者、建设者。从某种程度上讲,祖国的命运、民族的希望、人民的福祉,在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这些人的思想思想和才干。思想是行动的指南,缺乏正确的思想,难以有正确的行动。科学先进的思想来源于科学先进的理论。要确保祖国昌盛、民族复兴、人民安康,首先必须使大学生学习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明确学习目的,进而激发学习动力,勤奋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努力增长知识才干,承担起历史赋予的使命。正是基于这一点,党和国家始终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持续强化思想政治理论学科建设,不断丰富完善教材内容,极力倡导富实成效的教学改革。因此,高校应当确立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教学理念,突出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各学科中的首要地位,纠正过去普遍地、不同程度地存在的重“才”轻“德”的错误教学观念,优化教师资源,改革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式,改进教学管理,加大科研投入,不断提升教学质量。

2.科学划分教学模块和专题。科学划分教学模块和专题是实施科团教学的基础,也是选配教师的前提条件。每门课程内容可视为一个理论系统,其中包干着若干个子系统——模块,每个子系统又包含着若干小系统——专题。如《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可划分为中国化理论成果与精髓、思想重要理论成果、社会主义基本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布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环境和保证五个模块,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环境和保证又可划分为中国的外交政策、一国两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依靠力量和领导力量四个专题。高校应组织具有较高政治理论水平和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对每门课程教材进行研究分析,按照其内在逻辑结构和内容的关联性,科学地将其划分为若干相对独立的模块和专题,以便于教师围绕一个主题系统地向学生讲授相关知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全面、深入地理解和把握这一主题。

3.严格选配教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不仅处于各学科之首,而且教学难度大,并非一般教师和行政管理人员能够胜任,应当严格选配。首先,从现有教师中选拔具有某方面专业知识特长的教师讲授相应的专题,对无专业特长的教师外派进修;其次,在招聘新教师过程中,既要以拟讲授的专题为前提,有针对性地选配,又要注意团队的年龄结构,形成教学梯队;再次,充分利用校内外两种资源,本校教师资源不足时,可根据讲授专题的需要外聘专家、学者、教授。即使本校教师资源充足,也应定期聘请著名的专家学者,对学生、教师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讲座,拓展视野。

4.实施团队教学。课团教学模式虽然客观上要求每名教师相对独立地讲授某个专题,但课程组是一个团队,讲授的是同一门课程,需要组员们树立团队意识,发扬协作精神,发挥集体智慧,共同卓有成效地完成教学和科研任务,不能各自为政,自行其是。一是对教材的重点、难点甚至重要范例进行集体研究,形成统一的有机整体,以便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落实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果,并防止不同教师在授课内容上的重复。二是定期开展精品课讲评,共同研究分析每名教师的教学方法,总结经验,指正不足,以达相互学习、共同提高之目的。三是共同开展课题研究。课程组要在组员们自主开展课题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实际需要研究确定共同研究的课题并科学分工,同时积极申请国家级、省级、地市级课题,共同研究。四是开展传帮带活动。老教师和业务骨干有责任和义务关心青年教师成长,通过传帮带,帮助他们不断提高教学水平,鼓励他们勇于创新,使团队既充满活力,又持续保持高素质。五是定期评估教学效果。组员们要通过学生的课堂讨论、日常作业、测试成绩、平时表现等方面,搜集反映教学效果的信息,定期共同分析评估教学效果,查摆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和原因,研究制定对策和措施。

5.实行专题讲座。专题讲座是课团教学模式的基本特征。专题讲座的基本要求是,既要立足教材内容,又要广于、深于教材内容。首先,在设计专题上,既要涵盖教材基本内容,又要突出教学重点、难点,并适时引入与时俱进的新内容,体现思想政治理论的开放性和与时俱进的特质;其次,在讲授内容上,既要避免与中学政治、历史课的重复,最大限度地满足大学生对更高层次知识的需求,又要防止照本宣科,学生能够通过自学理解的部分由其自学,讲授的着力点应放在广度和深度上,对一些重点和难点问题进行全面、深入、细致的分析、阐述,对教材作必要的补充,并介绍学术研究方面的一些思想观点,激发学生思考、研究理论的兴趣,形成讲授内容与学生自学辩证统一的关系。

6.完善教学管理。教学管理对实施课团教学模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学管理应树立服务教学的理念,一切管理行为都要从有利于教学的角度出发,要防止和纠正限制教师作用发挥、影响教学效果的制度和行为。课程组是实施教学的最基本单位,教学管理部门要围绕课程组做好全方位的服务。第一,给予课程组充分的自。如在教师选配、课时安排、专题分配、组内活动、社会考察、培训进修等方面,教学管理部门应充分尊重课程组的意见和建议,尽一切可能予以统筹安排。第二,为课程组教学提供必要的保障。如配备必要的现代化教学设备,购置必要的学习工具和研究资料,分配适当的科研经费、培训经费和活动经费等。第三,有计划、有目的地定期组织开展教学、科研等方面的评比活动,通过评先树优,激发教师们的上进心和创新精神,形成蓬勃向上的教学氛围。第四,建立科学公正的考核评价体系。只有科学公正合理地评价每一名教师,才能激励先进、鞭策落后,才能形成积极向上的教学氛围。同时,科学公正的考核评价制度,本身具有教育引导的作用,教师可以把日常行为与考核评价制度的规定相对照,以追求有利的考核评价结果。因此,高效应公开、公正地科学制定考核评价的方法、步骤、项目、标准、措施及奖惩。要从多方面、多渠道、多层次进行考核评价,既要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也要对科研成果进行评价;既要对课程组进行整体评价,也要对组员个体进行评价;既要有学生的评价,也要有课程组的评价。

综上述所述,实施课团教学模式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但由于实践时间不长,肯定还存在一些不足,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完善,敬请同仁指正。

参考文献:

[1]陈占安.关于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08,(17).

[2]陈占安.对进一步推动“两课”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2,(2).

[3]邵林旺.政治课的专题式教学[J].安徽教育,2001,(6)期

第6篇

各村(社区):

为了切实抓好每年一度的春耕大忙期间民间纠纷专项治理工作,确保农村春耕生产的顺利进行,保持长期稳定的社会环境,构建和谐社会,现将开展我镇春耕大忙期间民间纠纷专项治理活动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村(社区)要高度重视春耕大忙期间民间纠纷专项治理活动,深入贯彻落实“调解优先”原则,镇上建立专项治理活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司法所),具体负责指导、协调专项治理工作,村(社区)相应成立专项治理活动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村(社区)调委会),要结合往年的经验、做法和灾后重建实际以及近期具体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对今年春耕大忙期间民间纠纷专项治理提出具体要求和任务。要认真落实领导责任制和目标管理责任制,加强领导,层层落实责任。要加强对村(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的指导,积极动员村组干部和人民调解员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扎实工作,把矛盾纠纷及时化解在基层,消灭在萌芽状态,以确保专项活动顺利开展和社会稳定。

各村(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要进一步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四川省人民调解条例》,认真学习和推广“枫桥经验”,结合专项治理活动,充分发挥组织调解民间纠纷的职能作用,以村、组为单位,充分利用调解网络,有组织地对各类纠纷开展拉网式的排查,对排查出的矛盾纠纷及时研究分析、提出对策,及时依法调处,不留死角。尤其对易引发纠纷的用水用电和争田边地角等问题和易激化的,应提前制定预案,采取防范措施。各村(社区)要通过多种形式大力宣传专项治理活动的意义和要求,广泛深入地宣传《人民调解法》、《农业法》、《土地法》、《水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环境保护法》、《治安处罚法》等法律、法规以及村规民约等,不断提高农民群众遵纪守法、依法办事的自觉性,及时宣传专项治理活动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为春耕生产的顺利进行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同时还要做好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纠纷的摸底排查工作,切实做好对可能因各类春耕纠纷引发的自杀、民间纠纷激化为刑事案件、群众性械斗和集体上访等事件的预防工作。对于发生的自杀、民转刑、群体性械斗和群体上访等事件,要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及时依法处理,尽力避免和减少此类事件带来的负面影响,确保春耕生产的顺利进行和全镇的社会稳定。

各村(社区)专项治理活动领导小组要结合实际,有针对性地加强对专项治理活动的指导,对春耕生产中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和影响社会稳定的热点难点问题,要以服务群众的责任感,积极协调有关部门认真加以解决,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对于防激化的典型事例、攻“三案”情况要形成书面材料,要以快捷的方式及时上报镇综治办和司法所,对于重大事件,要一事一报。各村(社区)要在今年4月20日前向司法所反馈各村(社区)“专项治理活动”的部署情况,4—6 月报送有关防激化典型事例,6月 20 日前上报“专项治理活动”工作情况总结。

第7篇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教学结构;基本要求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6-0062-02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结构分析

1.组织教学。组织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一定的教学思想、教学目的和主客观条件,完成教学进度安排和教学内容实施,维持教学秩序及师生互动、保证教学任务有序进行的教学活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随时注意组织教学,以排除干扰、提高学习效率,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2.复习检查。复习检查的内容可以是上一节课的内容,也可以是以前学过的又与新知识有一定关联性的内容。复习检查的形式要多样化,一般包括口头提问、板演、检查课外作业。复习检查的目的在于对已学过的知识进行复习巩固,既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又能使新旧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为学习新知识做好准备。通过复习检查,还可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3.讲授新课。讲授新课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这个环节包括把学习的题目、内容、目的与方法告诉学生,引导学生感知教材。教师讲清教材中的重难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主要观点,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帮助学生初步学会原理的具体运用。传授新知识特别要注意启发性,以便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传授知识一般是从引导学生复习学习新内容所必须的知识入手,然后导入新的课题。

4.巩固新课。巩固新课是在新课讲完后,教师用精练扼要的语言把本节课的中心内容加以系统概括,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做到基本掌握和消化。教师也可以通过提问来检查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程度,并针对检查出来的问题及时加以解决,巩固所学知识。教师还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小组讨论、精读课本、整理笔记、书面测验、作业练习等方法达到对所学知识加深理解、巩固提高的目的。巩固新课的作用在于帮助学生及时复习,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系统化和条理化,辅助学生掌握重点,解决难点。教师通过这一环节,能更好地检查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及时查漏补缺,改进教学。

5.布置作业。布置作业是为了让学生在课下更好地去理解和掌握课堂所学的知识。作业的内容应当符合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的要求,作业的布置要有鲜明的针对性,为学生巩固知识、训练技能服务。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作业,可以是复习题、思考题或各种类型的练习题,也可以是课后活动、心得体会、思想政治小论文、社会实践和对学生的行为要求等。布置作业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巩固和消化课堂所学,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和参加社会实践的能力,有助于教师落实知与行的统一,检查教与学的效果。同时,适当的作业布置能使大学生合理地利用课外时间,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技能,培养他们的独立工作能力。

组织教学、复习检查、讲授新课、巩固新课和布置作业五个环节构成一堂课教学的全过程,它们之间彼此联系、相互贯通,各自发挥不同的作用,共同完成一节课的教学任务。这些教学环节,集中反映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的基本规律,是提高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基本要求分析

课堂教学是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手段,每个教师都应该做好课堂教学工作,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因此,遵循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起着重要作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教学目标明确。每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目标,都是根据教育方针、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任务以及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和学习效果等进行设计的,以确保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抓住重点知识,在学习中有所收获。每一节的课堂教学目标,是本门课教学目标的具体化。它是依据教学大纲的规定,结合形势和任务,在对教材和学生的思想、知识、心理发展等实际情况的具体把握的基础上确定的。确定教学目标,既要明确具体,又要切实可行。每堂课的教学目标不仅教师要明确,而且还要让学生了解,要求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掌握到一定的程度。然后,在课堂教学中师生的教学活动才能共同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学目标是否明确、恰当,将关系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的成败。

2.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统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的科学性主要是指课堂上讲授的概念和原理要准确,观点要正确,材料数据要真实,理论联系实际要恰当,讲解思路要条理清晰、逻辑严密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的思想性主要是指课堂教学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坚持运用科学的理论。教师应在授课过程中帮助学生坚定的立场,运用的思想、观点和方法去去指导实际行动,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战斗力、说服力和吸引力,使大学生逐步形成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提高政治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理论知识教育有其共同点,但又有着明显的区别。它要求联系我国当前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联系具体社会现实,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使思想政治教育达到应有的效果。同时,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过程中,也要防止在课堂教学中出现脱离理论知识、单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倾向。

3.突出重点,解决难点。教学重点是依据教学目标,在对教材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而确定的最基本、最核心的教学内容,一般是一门学科所阐述的最重要的原理、规律,是学科思想或学科特色的集中体现。突出重点,就是指对每一堂课中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要用主要精力和时间作细致深入的讲解探讨,力求讲清讲透。教师授课时,应在技巧上下功夫,充分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地学习,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作用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使学生对本课的重点有清晰和深刻的印象、明确和完整的理解、牢固和持久的掌握。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讲课中要注意抓住要害,突出重点,对教材中的重点问题精讲、详讲,对非重点的次要问题少讲或略讲。由于新内容与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之间存在较大的落差,因此每节课都存在学生不易理解的知识或不易掌握的技能技巧,这部分就是该课的教学难点。解决难点,就是指在讲授学生难懂的教学内容时要讲究策略,可以辅以其他教学技巧,如多媒体等,将枯燥的知识点具象化、形象化,以求做到深入浅出。

4.教学方法要灵活有效。教学方法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衡量一堂好课的重要标准之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采用哪些方法才恰当有效,要根据课程的教学目标、要求以及教学任务、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来确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不论采取何种具体的方法,都要贯彻“以人为本,侧重启发,创新灌输”这个总的指导思想,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逐步地由封闭式转变为开放式,由灌输式转变为启发式,由“一言堂”转变为“群言堂”,由被动式转变为自主式,由说教式转变为指导式,由知行脱离式转变为知行统一式等。灵活有效的课堂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好地完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任务。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能够在现代教学理论的指导下,科学、合理、有效地运用教学方法,熟练地把握各类教学方法的特性,综合地考虑各种教学方法的各种要素,合理地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并能进行优化组合。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依据具体目标的可操作情况来选择和确定具体的教学方法,依据不同的知识内容与学习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特点和教师的自身素质,根据不同教学环境和教学条件来选择具体的教学方法。

第8篇

社会管理创新在理论研究上已经越来越深入,在决策上已经放在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在实践上已经探索和创造出越来越多的好经验。比如,北京市朝阳区全模式服务管理系统建设、山东省泰安市平安协会建设、江苏省南通市大调解体系建设和淮安市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系统建设等等。但是在这些实践的同时也遇到很多问题,特别是体制、机制上的难点。解决这些问题和难点,更需要顶层的制度安排。从顶层设计看社会管理创新,重点要在推进三个方面的结合上下功夫。

一是通过顶层设计,推进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相结合。应当看到,社会流动日益增多,利益主体日益多元,社会矛盾日益复杂,群众需求日益多样。解决这些问题,不仅需要创新社会管理,更需要强化社会服务。在服务中创新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但如何推进社会管理与社会服务在体制上相结合、在机制上相融合,还需要从理论和实践上做进一步的探索。也应当看到,政府的社会管控领域不断扩大,但对新技术、新媒体、新舆论的冲击却无所适从;政府的公共服务不断深化,但服务水平、服务质量、服务能力与群众多层次、多样性、多元化的需求仍有较大差距;政府的主导作用不断加强,但社会组织的地位和社会自治的功能却日渐弱化;政府的管理机构不断扩张,但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的难度却不断加大等等,这些问题对社会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也为社会服务提供了巨大空间,更为推动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相结合的顶层设计提出了重大课题。

二是通过顶层设计,推进维护社会稳定和保障社会公正相结合。社会管理创新的关键,是能否形成一种促使社会稳定的运行机制。这种机制包括:一是通畅的社会流动机制,二是合法的利益协调机制,三是有效的民意诉求机制,四是健全的制度保障机制,五是敏捷的安全预警机制。通过这些机制,让穷人与富人、城里人与乡下人、当官的与老百姓、强势群体与弱势群体“平等获得发展机会,并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不断消除人民参与经济发展、分享经济发展成果方面的障碍”(,2010),在维护社会稳定的同时保障社会公正,实现维稳和维权的统一。这种机制,让老百姓有“民意”可以与政府有效对接,有“民怨”可以与政府平等对话,让有钱人有事干,让没钱人不闹事,让富人过得好,让穷人过得去,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

三是通过顶层设计,推进社会公共治理和社会体制改革相结合。社会管理创新的核心是社会公共治理。社会公共治理的关键是构建以社会公正为导向的现代社会治理模式,最根本的是推动政府转型。从发展趋势看,这种转型有三个基本导向:一是从“善政”向“善治”转变,就是从一个好的政府转变为一个好的治理模式。通过政府、市场、社会的良性互动,特别是发挥市场组织的作用,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全面提高社会管理的科学化水平;二是从“发展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就是要把政府的主要精力和主要工作放在改善民生和维护社会公正上来;三是从“大政府”向“大社会”转变,依法限制政府权力,不断扩大公众参与,加快建设公民社会,实现社会共同治理。这三个转变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一个社会体制改革的过程,或者说,是一个政治体制改革和社会体制改革互动的过程。推进这个过程,顶层设计至关重要。

第9篇

关键词: 应用型本科 “问题导向式”教学 思想政治理论课

应用型本科高校以培养高素质应用技术型人才为目标,所以应用型本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除了具有普通大学共性的特点之外,还应该焦距在“实用”和“能力”上。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很重要的一个渠道就是通过师生共同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来完成。然而在应用型本科高校,某些思政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忽视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片面追求理论的博和深,忽视了学生的需要。“问题导向式教学”通过学生自主研究感兴趣的问题,能够有效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使学生由“自在”的学习状态逐渐转变为“自为”的学习状态。

一、“问题导向式”教学对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性

(一)“问题导向式”教学有利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提高

教学过程是教师、学生、教学媒介三个动态因素以信息为载体的互动过程[1]。以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以教师在课堂上单向灌输理论为主,这种模式过分地强调思政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而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参与性。“问题导向式”教学法打破了单向灌输式教学模式,以创设学生感兴趣的重点、难点问题,社会热点问题为主,将“提出问题―独立思考―小组交流―集中解答”贯穿于整个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全过程。借此唤起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热情,在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共同探究讨论的过程中消除学生在价值判断方面对授课内容的反感与质疑,同时促进师生之间的信息沟通和情感互动,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问题导向式”教学有助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良性转化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就教学内容而言,很多学生在中学阶段已有一定程度的涉及,但囿于当时知识水平的局限,致使学生对一些比^关心的问题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尤其是一些关键性的问题没有得到澄清。在进入大学后,面对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他们会再次将这些得不到解答的问题挖掘出来进行追问。除此之外,生活在大数据时代的大学生必然会表达自己的思考,在这一点上,“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是它表现自己精神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2]。所以,学生们会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对过去习得的思维方式及固有的价值规范产生再思考,进而会采取与中学时代全然不同的一种思维方式来提出问题。如果此时思政课教师只是对旧有理论的重复或者是对教材知识的照搬,学生是不会感到满意的。所以,思政课教师在教学中就应将“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将学生最迫切、最感兴趣的符合教学目的的问题挖掘出来,在深度把握教材理论的同时,把课堂教学与学生关注的历史和现实社会问题结合起来加以分析、讨论,使得问题最终得以解答。

(三)“问题导向式”教学有助于满足大学生的理性诉求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开学之初,我通过“蓝墨云班课”对山东华宇2015级230余名本科学生就“课程改革评价”进行了问卷调查。由于该调查不是专门针对“问题导向”教学模式改革的,因此仅选择其中与教学改革相联系的几项作分析。

(1)您喜欢具有哪些素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老师?(多选)A.理论素养深厚,具有扎实的专业功底;B.对时事有自己独到的见解;C.了解同学的问题并给予解答;D.能有效激发同学的课堂参与度;E.语言风趣幽默;F.其他。学生的选择是:选A的占70%,选B的占75%,选C的占25%,选D的占30%,选E的占42%,选F的占5%。(2)您认为《概论》课的老师应具备哪些特点?A.对时政有独特见解;B.对理论知识熟练掌握;C.能提供教材以外的学习资源和信息;D.上课时多联系国内外时事问题。选A的占41%,选B的占14%,选C的占20%,选D的占25%。从以上两题学生的选择来看,学生普遍对于具有扎实理论功底和对现实问题有独到见解的老师感兴趣。由此可见,学生对于纯理论性的知识是厌烦的,对于现实问题的关注要更多一些。

(3)您认为当前思想政治课中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多选题)A.教材过于偏重理论,与现实结合不足;B.灌输型的教学模式,学生参与度低;C.教师照本宣科,缺乏创造性;D.学生和任课教师有代沟;E.学生对课程不感兴趣;F.其他。其中选A的占57%,选B的占41%,选C的占10%,选D的占10%,选E的占26%,选F的占5%。从学生的选择来看,教材内容偏重于理论,与现实问题结合不足及单向度的灌输性教学是致使学生学习主动性不高的主要原因。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将教材体系联系实际问题转化为教学体系。

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期中,我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1、2、3、4班,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1、2、3班,电子信息工程1班的同学,就《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举行了座谈会,学生代表们对“纲要”课教学方式提出了如下改进意见:一是多走下讲台,与学生多一些互动,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二是多播放一些历史性的影视片;三是多联系一些时政和社会的热点问题让学生思考;四是多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意见,展示自己的想法。

通过对学生的问卷调查及座谈可以发现,学生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还是有所期待的,他们希望教师能够解决他们的疑惑,希望将教材理论与自己的实际相结合。要实现这一目标,有效途径就是采用“问题导向式”教学法,这是学生对于课程的一种诉求。

二、“问题导向式”教学法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实践

(一)问题的精度创设

“问题”――学生的热点难点问题,是破解教学重点、难点或疑点的导向,是实现或达成教学目的的关键[3]。所以“问题导向式”教学最终能否取得预期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问题本身的质量。如果提出的问题质量较高,通过对问题的分析不仅能够顺利地引出所要讲授的内容,而且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欲望[4]。针对应用型本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特点,我认为,教师在问题的创设方面除了关注授课内容之外,还应该关注三点:一是社会热点问题或者当地热点问题;二是学生普遍感到困惑的问题;三是学生学习和生活中面临的现实问题。如在讲授《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时,可联系“德州雾霾的产生及影响”及“宿舍(校园)环境卫生”来创设问题。这样的问题接近学生实际,学生不陌生,能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之中。对于问题的产生,最为直接的方式是由教师提出当下的社会热点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也可以通过课下交流、蓝墨云班课、课堂调查;以及运用现代通信手段介入学生私人空间的方式(如微信、电子邮件、QQ、手机短信等),较准确地把握学生所关注、所感兴趣的热点、难点问题。

(二)问题的精心包装

对精准创设的问题进行通俗化的理论包装是“问题导向式”教学的必要环节,如果教师展示的问题太过直白或太过枯燥,是很难引起学生兴趣的,这样的问题难以调动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那么课堂教学也就很难取得预期效果。对问题进行精心包装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借助多媒体,抛出大量历史素材或者提供必要的案例,在分析案例基础上提出相关问题。也可以展示对同一个问题,不同学者的不同观点剖析来包装问题。如在讲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时,通过剖析当下理论界五种“流行”观点,提出问题“如何认识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在教学中,让学生站在不同立场对五种观点进行解说,然后引发讨论,最后在教师引导下问题得到解答。

(三)模式的合理设计

1.以“问题为中心”开展师生互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问题设计就是把教学目的和要求转化为一个个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师生互动就是要把这些经过精心包装后的问题转化为教学项目分配给学生,学生按照所选择题目进行分组,分组后小组内的成员根据问题认真阅读教材并搜索相关的材料,对问题进行分析思考及小组内部进行讨论,并由组长汇集组员的意见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思路写出解答问题的发言提纲。教师在课堂上根据教学内容的安排,请各小组推荐一名同学在课堂上作中心发言3~5分钟,小组代表发言后,同组内其他同学还可以继续进行补充和讨论,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也要e极参与相应的讨论、引导和点评。通过“问题”把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有机统一起来,真正实现“教学合一”的教学理念。

2.以“热点话题为主题”开展演讲活动。要求人人准备、人人参与,演讲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内部选拔,然后推选优秀者到课堂演讲每人3~5分钟。演讲题目可根据主题自拟,文体也可以形式多样。如在《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中讲授“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时,我就让学生准备了以“改革开放与当代大学生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为主题的演讲活动,实践效果很好。通过这种主题演讲,学生对某一问题的理解力、语言组织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等均有提高。

3.观看视频资料并写出观后感。教师根据所授教学内容,围绕一定主题事先准备相关影视资料和准备讨论的问题,让学生在课下观看后对问题进行思考,在课堂上教师针对其中的重要片段进行必要的解说,然后由学生分小组进行问题讨论,讨论结束后请几位具有代表性的同学发言,最后由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相应的归纳和理论的升华,课后学生根据各自的体会及相应的理论基础,写出观后感。

“问题导向式”教学法的实施关键在于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教师需要将偏重于“以师为本”的“问题导向”教学转向重视学生需要的“以生为本”的“问题导向”教学,以进一步促进“问题导向”教学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中的深化和发展。

参考文献:

[1]薛继东.“问题导向”的大学课堂教学[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3,35(53):76-78.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289-290.

第10篇

关键词:业扩;三指定;治理

作者简介:张颖(1976-),女,福建南平人,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厦门电业局,高级经济师。(福建厦门361004)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09-0127-02

面对“三指定”专项治理这一重大任务,厦门电业局(以下简称“我局”)在解放思想中求突破,在更新观念中找途径,在体制创新中寻答案,着力抓好“动员、组织、整改、巩固”四个关键工作步骤,全面深入地开展了专项治理工作,取得一些有益的经验,收获了一些心得,发现了一些难点,并找到了下一步工作方向。

一、“三指定”专项治理工作主要做法

1.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宣贯,确保思想基础坚实牢靠

一是对主业各层面开展宣贯活动。先后组织12场次学习宣贯会,深入解读“三个办法”等重要监管政策,培训到位率100%,组织集中考试巩固学习成效。

二是在集体企业内部树立危机意识,要求员工积极应对变革,在市场竞争中规范服务,树立以质取胜的公平竞争理念。

三是向社会公开治理决心。通过企业网站、营业厅、新闻媒体等多种渠道,我局规范业扩市场行为公告书。在各营业窗口和大型社区,发放“三个办法”宣传资料共6000多册。全面实行一次性告知服务,告知书签收率达100%。邀请厦门市发改委、经发局、建设局等相关部门参加座谈会,广泛宣传业扩市场的全面开放。

2.全力加强组织领导,周密制定治理方案

高度重视。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分管副局长为副组长,各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各参与部门工作职责,做到各岗有职有责。

周密细致。制定了《用户受电工程“三指定”专项治理工作实施方案》,将整改工作按12个方面、31个专题进行分工,明确各分项工作的整改目标、工作内容和进度安排等,有效保证工作的全面开展和有序推进。

3.全面开展清理工作,自查自纠深入有效

全面开展五项清理工作。一是开展业扩管理制度清理工作。对现有制度进行梳理,修订了《10kV及以下业扩流程管理办法》等9个制度,废止了《业扩设计单位资格审核确认管理办法》等12个制度。二是开展主多界面清理工作。检查营业场所,确保不存在集体企业在场所内设点服务的现象;抽查营勘现场,确保不存在与集体企业人员联勘现象;抽查业扩工程各项通知表单,确保主多界面清晰。三是开展营业档案清理工作。规范10kV客户营业档案并进行全面检查,确保不在档案中出现集体企业相关资料和集体企业工作人员签章。四是开展供电方案规范工作。全面检查业扩供电方案,重点是确保必要信息的完整性,对随意变更供电方案的,实行“说清楚”制度。五是开展业扩收费清理工作。严禁自立收费项目或擅自调整收费标准,规范集体企业的工程收费。

精心组织“规范经营、精益管理月”活动。针对6月供电检查中监管部门反馈的问题,我局在7月组织开展了这项活动,要求全局各部门对检查结果由点及面、深入挖掘、积极整改,实现“共性问题彻底整治”。

举一反三对照自我开展排查。我局组织各专业、各部门认真学习各级监管报告和文件,本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精神,对报告披露的其他供电企业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全面排查。通过多次自查,共计发现问题27项,完成整改工作20项,其余7项也均按整改计划的进度要求推进。

4.多措并举夯实管理基础,机制创新提升服务水平

核对SG186系统基础数据。组织六大分局全面排查SG186系统电子档案,彻底消灭业扩流程“体外循环”现象,对系统时间和单据时间不一致现象进行专项整改,在系统中真实还原业扩流程各环节进度情况。开展SG186与GPMS系统信息比对,提高SG186系统基础数据完整性。

建立业扩标准化服务体系。制订和完善全局统一的客户经理标准化作业指导书,将开放市场后的作业需求纳入该指导书。推行该指导书和客户经理全程负责制,依靠“双引擎”确保工作标准高起步,整改要求稳落地。

完善业扩绩效评价办法。修订《厦门电业局业扩工程评价管理办法》,增加“三指定”考核的专项指标。委托外部咨询公司,对客户报装“三权”落实情况进行闭环回访,建立第三方评价机制,为业扩流程改进指明方向,做到“进程监控与结果评价并重,问题发现与持续改进协同”。

主动公开信息接受社会监督。在供电营业窗口设置自助服务终端,方便客户查询业务内容及有关政策,检索具备资质的设计、施工单位资料。并在窗口滚动屏公示在办工程信息以及办理进程,客户受电工程相关技术标准、管理办法,实现工程信息的透明化,确保客户“三权”的有效实现,树立规范诚信的企业形象。

牵线搭桥,服务三大市场企业。一是召开业扩工程“供需见面会”。2010年我局层面组织召开7场供需见面会,为客户和施工企业创造条件,进行面对面交流沟通,合计共有40多家施工企业和120多家客户参会。见面会详细介绍我局业扩工程市场化运作情况,针对业扩报装环节中的代表性问题开展了问卷调查,就客户办电过程中存在的困惑、难点进行了一一解答,促成“项目对接”。分局层面也组织召开了多场见面会。二是成立专门服务小组。为新进入厦门市场的设计、施工企业开展协调服务工作,主动了解其工作中存在的难点,针对存在问题修订相关制度、完善相关业务流程。

5.建章立制巩固整改成效,廉洁自律建立长效机制

编制客户经理团队“三指定”知识建设制度。对我局现有业扩知识库进行拓展,增加“三指定”专项知识,定期进行“三指定”专项知识培训和考试,并建立考试成绩与个人绩效和业务晋级或淘汰相结合的制度。

建立业扩月度巡检机制。我局营销部在各分局自查自纠的基础上,每月定期组织开展各分局互查巡检工作和专项稽查,形成巡检常态机制,并将检查结果定期通报,借此不断巩固整改成效。

出台业扩廉政工作要求。编制《厦门电业局用户受电工程“五项不准”》岗位红线制度,杜绝发生以电谋私、内外勾结、侵害用户利益等违纪违法行为;建立全员廉政教育制度和业扩报装关键环节危险点监督制度,对关键岗位人员特别是三重人员实行定期轮换,对“苗头性”问题施行岗位回避原则,确保“干事、干净”的廉政标准。

二、“三指定”专项治理成效

1.全体员工概念入心、知行合一

经过整改,全局上下“三不指定”的思想已经深入人心,公平竞争的市场意识已经得到普遍认同。上下齐心、通力合作,通过市场化运作、规范化经营,提升供电服务水平和集体企业竞争力的新观念逐步树立。

2.三大市场占有率稳步下降

截止到2010年底,厦门地区共有23家外部施工企业参与市场竞争,我局送电项目三大市场占有率已经下降至:施工87.53%、设计70.05%,设备42.86%。

3.健康、公平市场环境逐步形成

随着市场占有率的下降,业扩三大市场的垄断格局已经被打破,健康、公平、有序的市场正逐步形成,业扩工程客户满意度得到了有效提升。

三、“三指定”专项治理工作中的困惑与难点

1.电网的公共安全难以保障

电力客户的受电装置接入电网后,将与电网设备紧密相联。电力客户受电工程在设计、施工、供货单位的选择上,大多缺乏相应的标准和经验。实施“三不指定”后,面对鱼龙混杂的市场,容易发生低价竞标、低价中标、低价购买的状况,信誉较高、质量可靠、运行稳定的企业及产品在“价格战”中极有可能“出局”。客户的受电装置工程一旦发生质量问题,将有可能引起越级跳闸,直接危及电网安全和公共安全。

2.电力多经将难以承受市场全面放开的冲击

业扩工程建设是电力多经企业赖以生存的主营业务,业扩三大市场份额的持续扩大,是多经企业稳定协调发展的基础。实施“三不指定”后,经营管理相对规范的电力多经企业,短期内将难以采取有效措施应对良莠不齐的市场中不规范、低成本的无序竞争行为。势必导致设计、施工、物资供应等方面的业务流失,经营效益下滑、职工队伍不稳定。

3.电力行风与廉政建设将面临挑战

行风与廉政建设一直是供电企业管理的重点与难点。实施“三不指定”后,受利益驱动,一方面厂家会利诱供电企业工作人员成为其推销员,另一方面供电企业工作人员可能寻租客户提供专业服务,供电企业队伍中容易滋生违法违纪现象,使我们的廉政建设工作将面临更加严峻的考验。

四、今后“三指定”专项治理工作的重点

要继续做好“三指定”专项治理工作,我们应积极主动、负重前行,并着力做好以下三个方面工作:

一是认真研究新形势下客户供电服务需求的变化情况,开拓思路、攻克管理难点,进一步深入推进“三指定”专项治理工作。

二是不断增强客户经理团队服务意识,全面提升业扩服务水平,实现服务标准指标化、服务手段现代化、服务方式多样化、服务要求规范化、服务过程人性化的目标。

三是积极搭建三大市场企业沟通机制,全面规范集体企业市场行为、做好市场表率,更好地塑造和传播“责任央企”的形象。

第11篇

一、重点报道好市领导视察、会议及各项规划、推进工作。如广播电视新闻中播出“全市综治稳定工作会议”、“关工工作会议”、“南通来启督导教育工作”、“市领导视察小高考、中考、高考考点”、“中招听证”、科学发展观访谈:采访市教育局局长陆圣华、“道德模范陈丽萍”,《民生热线》播出“教育系统节前安全检查”,等等。

二、重点报道好教育系统治安综合治理创新活动进展情况。如广播电视新闻中播出“第二职教中心综治工作出新招”、“校园艺术节”、“南苑中学捐助贫困生”、“大江中学创意比赛”、“启中填报志愿”、“××中学荣获全国文明单位”,《江海潮涌》播出“高考前夕访启中”,《百姓人家》播出“特教优秀群体”,《民生热线》播出“规范办学行为,推进素质教育”,等等。

三、重点报道好社会各界推进学校综合治理工作方面好的做法。如广播电视新闻中播出“吕四春蕾班开班典礼”、“省科技大蓬车进校园”、“南城区街道亲子活动”、“南苑社区关爱青少年”、建都新村举办“我读书、我快乐、我成长”未成年人读报活动、市地税局举办“税收宣传进校园”活动、市公安局与教育局联合举办法制进校园巡回演讲活动、南苑二村社区与南苑小学邀请市公安局人员作“学好法律、预防犯罪,努力争当好学生”为主题的辅导活动,《百姓人家》播出“一个教师的学校”,报道海复镇关工委主任陆鼎新关爱在校生的事迹,《社会关注》播出“陪读现象”,对陪读现象进行深读剖析,《社会关注》播出“职教路在何方?”,呼吁全社会来关心职业教育,等等。

四、重点做好学校综合治理方面的舆论监督报道。如在广播1月9日〈政风行风热线〉中集中对我市网吧整治进行扫描,并就如何做好中小学生的引导工作进行全方位的探讨;在〈法治广场〉栏目中播出“孩子谁更爱你”,讲述一对夫妇离婚后争夺孩子扶养权的问题,在〈法治广场〉栏目中播出“疯狂的花季”,讲述三个孩子进行抢偷最后进监狱的事情;广播电视新闻中播出“我市集中销毁600台赌博机”,等等。通过舆论监督报道,达到以情动人、以理醒人、以法警人。

2009年下半年学校治安综合治理宣传报道工作打算

针对市综治委学校综合治理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工作重点,下半年,广电局(台)将按照市总体部署,广播电视新闻宣传做到规定动作求整齐、自选动作求创新,对内宣传重造势、对外宣传求扬名,一如既望地做好相关宣传报道工作,结合市相关活动组织广播电视打好集中报道战役,新闻、评论、专题、系列、访谈等多体裁宣传,着力营造“办人民满意教育”、“构建和谐教育”的良好社会氛围。具体安排如下:

一、广播、电视新闻节目做好动态、典型、系列报道。广播电视《××新闻》加大对学校综合治理工作的宣传报道力度,分别开设专栏,着重报道好全市学校综合治理重点工作的开展落实情况。广泛宣传教育系统各学校及社会各界的好做法和好经验。

二、根据市综治委学校综合治理领导小组办公室的部署,电视《××新闻》节目后,适时打出板块标语,播放宣传片。

三、广播电视专题节目着力做好深度报道。精心策划好相关深度报道。特别在《法治广场》栏目中精选青少年犯罪的经典案例,通过深入剖析,讲述法理人生,达到“同频共振”的警示教育。在《百姓人家》节目中,就学校治安综合治理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进行及时的宣传报道。在《民生热线》栏目中,就家长、学生关心的学校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作长流水、不断线的报道。

第12篇

一、重点报道好市领导视察、会议及各项规划、推进工作。如广播电视新闻中播出“全市综治稳定工作会议”、“关工工作会议”、“南通来启督导教育工作”、“市领导视察小高考、中考、高考考点”、“中招听证”、科学发展观访谈:采访市教育局局长陆圣华、“道德模范陈丽萍”,《民生热线》播出“教育系统节前安全检查”,等等。

二、重点报道好教育系统治安综合治理创新活动进展情况。如广播电视新闻中播出“第二职教中心综治工作出新招”、“校园艺术节”、“南苑中学捐助贫困生”、“大江中学创意比赛”、“启中填报志愿”、“**中学荣获全国文明单位”,《江海潮涌》播出“高考前夕访启中”,《百姓人家》播出“特教优秀群体”,《民生热线》播出“规范办学行为,推进素质教育”,等等。

三、重点报道好社会各界推进学校综合治理工作方面好的做法。如广播电视新闻中播出“吕四春蕾班开班典礼”、“省科技大蓬车进校园”、“南城区街道亲子活动”、“南苑社区关爱青少年”、建都新村举办“我读书、我快乐、我成长”未成年人读报活动、市地税局举办“税收宣传进校园”活动、市公安局与教育局联合举办法制进校园巡回演讲活动、南苑二村社区与南苑小学邀请市公安局人员作“学好法律、预防犯罪,努力争当好学生”为主题的辅导活动,《百姓人家》播出“一个教师的学校”,报道海复镇关工委主任陆鼎新关爱在校生的事迹,《社会关注》播出“陪读现象”,对陪读现象进行深读剖析,《社会关注》播出“职教路在何方?”,呼吁全社会来关心职业教育,等等。

四、重点做好学校综合治理方面的舆论监督报道。如在广播1月9日〈政风行风热线〉中集中对我市网吧整治进行扫描,并就如何做好中小学生的引导工作进行全方位的探讨;在〈法治广场〉栏目中播出“孩子谁更爱你”,讲述一对夫妇离婚后争夺孩子扶养权的问题,在〈法治广场〉栏目中播出“疯狂的花季”,讲述三个孩子进行抢偷最后进监狱的事情;广播电视新闻中播出“我市集中销毁600台赌博机”,等等。通过舆论监督报道,达到以情动人、以理醒人、以法警人。

2009年下半年学校治安综合治理宣传报道工作打算

针对市综治委学校综合治理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工作重点,下半年,广电局(台)将按照市总体部署,广播电视新闻宣传做到规定动作求整齐、自选动作求创新,对内宣传重造势、对外宣传求扬名,一如既望地做好相关宣传报道工作,结合市相关活动组织广播电视打好集中报道战役,新闻、评论、专题、系列、访谈等多体裁宣传,着力营造“办人民满意教育”、“构建和谐教育”的良好社会氛围。具体安排如下:

一、广播、电视新闻节目做好动态、典型、系列报道。广播电视《**新闻》加大对学校综合治理工作的宣传报道力度,分别开设专栏,着重报道好全市学校综合治理重点工作的开展落实情况。广泛宣传教育系统各学校及社会各界的好做法和好经验。

二、根据市综治委学校综合治理领导小组办公室的部署,电视《**新闻》节目后,适时打出板块标语,播放宣传片。

三、广播电视专题节目着力做好深度报道。精心策划好相关深度报道。特别在《法治广场》栏目中精选青少年犯罪的经典案例,通过深入剖析,讲述法理人生,达到“同频共振”的警示教育。在《百姓人家》节目中,就学校治安综合治理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进行及时的宣传报道。在《民生热线》栏目中,就家长、学生关心的学校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作长流水、不断线的报道。

第13篇

《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以后,各地都采取了一些措施,对不系安全带的违法行为进行了严厉的处罚,一时间,系安全带成为了道路交通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如今,《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一周年来临之际,安全带的违法行为治理取得了多少成果呢?虽然,系安全带的现象消失殆尽的说法未免极端,可也基本上是正常情况。

为什么安全带的治理会出现如此大的反弹呢?

一、治理的难点

1、当事人的认识不高

“安全带是驾驶人的生命线”,说起来大家都知道。但是,我们的社会中,还没有形成一个正确的舆论环境。严查整治过后,谁驾车系安全带大家会用一种在动物园里看稀有动物的眼光看,致使仅有的一部分本来能系安全带的人也消失殆尽了。

2、实践操作中的难点

“不系安全带”是高速公路上的常见的违法行为。当事人逃避检查和处罚的操作性极强。在收费站口查处时,隔好远看见交警,当事人就开始“系安全带”。绝大多数被拦截后的驾驶人都会辩称:“我刚才在缴费时才解了,现在就系”。致使“不系安全带”的证据得不到及时固定,当事人态度强硬,民警心理不塌实,加上容易引发吵架等,因此,对这种违法行为处罚到位率极低。由于没有正确的措施,治理“不系安全带”往往流产。

二、出路

笔者认为,针对执法中的难点,查处不系安全带的违法行为重点是收集证据。在收集了证据后,这些违法行为人就能够接受处罚,从而在处罚中,使当事人接受教育,强制驾驶人在驾驶车辆时系上安全带。

具体操作如下:

1、一名民警在收费站使用摄象机进行摄象,收集证据(各个大队都配备有摄象机,不用新添设备)。

2、一名民警拦截“不系安全带”的车辆。

3、一名民警制作《公安交通管理简易程序处罚决定书》。

4、一名民警协助处罚并作好对当事人的宣传和解释工作。

第14篇

    《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以后,各地都采取了一些措施,对不系安全带的违法行为进行了严厉的处罚,一时间,系安全带成为了道路交通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如今,《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一周年来临之际,安全带的违法行为治理取得了多少成果呢?虽然,系安全带的现象消失殆尽的说法未免极端,可也基本上是正常情况。

    为什么安全带的治理会出现如此大的反弹呢?

    一、治理的难点

    1、当事人的认识不高

    “安全带是驾驶人的生命线”,说起来大家都知道。但是,我们的社会中,还没有形成一个正确的舆论环境。严查整治过后,谁驾车系安全带大家会用一种在动物园里看稀有动物的眼光看,致使仅有的一部分本来能系安全带的人也消失殆尽了。

    2、实践操作中的难点

    “不系安全带”是高速公路上的常见的违法行为。当事人逃避检查和处罚的操作性极强。在收费站口查处时,隔好远看见交警,当事人就开始“系安全带”。绝大多数被拦截后的驾驶人都会辩称:“我刚才在缴费时才解了,现在就系”。致使“不系安全带”的证据得不到及时固定,当事人态度强硬,民警心理不塌实,加上容易引发吵架等,因此,对这种违法行为处罚到位率极低。由于没有正确的措施,治理“不系安全带”往往流产。

    二、出路

    笔者认为,针对执法中的难点,查处不系安全带的违法行为重点是收集证据。在收集了证据后,这些违法行为人就能够接受处罚,从而在处罚中,使当事人接受,强制驾驶人在驾驶车辆时系上安全带。

    具体操作如下:

    1、一名民警在收费站使用摄象机进行摄象,收集证据(各个大队都配备有摄象机,不用新添设备)。

    2、一名民警拦截“不系安全带”的车辆。

    3、一名民警制作《公安交通管理简易程序处罚决定书》。

    4、一名民警协助处罚并作好对当事人的宣传和解释工作。

第15篇

关键词:环境工程;难点;建设措施

1前言

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促使资源需求量不断增加,同时环境问题也日渐紧张,我国已经有多处出现了“雾霾天气”、土壤沙化等问题。人类想要获得持续性发展,必须和环境共同发展,所以我国加大了对环境工程建设的重视度,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未来发展中加强环境工程的建设,提升环境治理水平。

2环境工程的概述

近些年环境问题的日渐严重促使环境工程成为了一项重要的工作,加强环境工程建设是为了在未来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同步发展,做好环境质量的控制。在环境工程中包括环境化学、环境医学、生态学等诸多的内容,所以工作过程比较复杂,难以有效地开展。从目前看来,应用较为广泛的技术主要包括大气污染治理、节能建筑、固体废弃物、污水处理等。所以,城市建设不可忽略环境工程,两者应当协调发展才能够为居民提供更加宜居的场所,在城市建设中应当致力于环境保护和治理。

3环境工程建设的难点分析

3.1城市污水处理不妥善

生活污水、工业废水以及城市流经污水等是城市污水的主要来源,生活污水又包括家庭、办公楼、卫生公共设施等所排放的洗涤污水和粪水等,通过下水道,这些污水流入污水池后经过处理排放到外界,也可以再次利用。比较难以治理的是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相比,其含有大量的难降解物质、腐蚀性物质,如果不经过仔细处理变排放到环境中会对环境和人体产生严重的伤害。此外,城市污水的成分比较复杂多变,并且可能会受到季节变化的影响。在受到城市污染后的污水流经到下一城市会对这个城市产生污染,因此其有着较大的污染性。总而言之,居民的生活、健康以及城市的运行都和污水处理状况有着重要联系。但是目前我国在污水处理上存在着严重不足,相关设备设施落后,技术水平不高,污水回用率低,难以有效地实现污水处理和再利用,是环境工程建设中的一大难点。

3.2垃圾处理技术不达标

工业的发展,城市的建设,城市人口剧增,相关配套设施建设量加大,促使城市产生了越来越多的固体垃圾,这些垃圾会对土壤、水源等产生影响,甚至有的固体垃圾存在辐射性物质,直接伤害到人体健康。所以,如何处理这些垃圾成为环境工程中一大难点。

3.3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相对滞后

我国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同时带来的一个问题就是城市用地紧张。城市规划建设中将更多的土地交给了建筑物,缺乏园林绿化建设,导致绿化事业和住房建设不匹配,城市变得更加拥堵,品质不断降低。在城市建设中,园林工程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有助于改善城市大气环境,降低城市噪音,优化居民的生活环境。目前我国城市建设中大量建设商品房和住宅区,导致城市密度增加,绿化空间降低,对环境工程发展和环境保护造成了一定的阻碍。此外,目前我国园林绿化建设规模和投入的资金要比城市建设落后,不但无法提高城市环境质量,还会阻碍城市环境工程建设的发展,成为环境工程建设中的一大难点。

4环境工程建设的措施

在城市持续扩大发展的过程中,做好环境工程建设有助于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能够推动我国城市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可以缓解环境压力,促进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在城市环境工程建设中,可以从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园林工程等多方面加强环境工程的建设。

4.1做好污水处理工作

相关部门要对当地污水排放情况进行调查总结,从而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制定污水处理设施和排水设施,积极引入先进的污水处理技术和设备,从而更好滴开展污水处理工作。同时政府应当提高对污水处理的重视,可以根据当地情况制定一些政策规定,加强对污水排放的监控,鼓励采用新设备和新技术,同时做好日常的监察工作,一旦发现污水抄表排放要及时严惩,保证环境工程建设的顺利开展。

4.2大力抓好垃圾处理工作

垃圾处理一直是环境工程中的一大难题,在治理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有良好的处理技术进行支撑,相关部门要投入一定的资金专门进行垃圾处理,引导民众分类丢弃垃圾,然后分别进行处理,提高垃圾的处理效果。同时当地政府部门需要做好政策支持和监督检查工作,在日常中加强对环境状况的检查,保证居民生活环境的优美。

4.3完善园林绿化建设工作

要进行环境工程建设,就要完善园林绿化工作。不论是从城市的发展及建设角度看,还是从居民们的日常生活情况看,都离不开园林绿化。因此,要对园林绿化实施全方位的规划工作,科学种植绿化植物,并做好日常管理及维护,确保园林绿化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要尽量拓展园林绿化范围,提升绿化设计水准,积极引进多种多样的植物,使得园林绿化内容更加丰富。做好园林绿化建设,能够更有效地构建优美居住环境,同时还能减少噪音、净化空气,改善居民生活质量。

4.4加大资金支持力度

设立完善的环境建设工程的投资机制,吸引社会资金、外来资金的注入,使企业积极的参与到城市环境工程中来,为城市的环境工程建设增加筹码。只有资金充足,才能引进研发先进的污染物处理设备及相关技术为环境保护提供可靠有力的支持,从而提高城市的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固体垃圾污染的处理效率。

5结束语

城市发展建设中离不开环境工程,我们的生活生产中和环境直接相关,环境工程建设情况对国家经济的发展产生直接影响,所以环境工程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环境工程建设中存在一些难题急需解决,本文主要从垃圾处理、污水治理、园林绿化、资金、教育宣传几方面阐述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希望本文的提出能够为相关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作者:李国强 马颖 单位:河南省水利水电学校

参考文献:

[1]王广帅,王晓琳.浅析城市环境工程建设难点以及应对措施[J].四川水泥,2015(2):127.

[2]冉志刚.城市环境工程建设的难点及应对措施探讨[J].河南建材,2015(1):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