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保险公司的投资价值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三大因素致股价倒挂
在61家A+H股上市公司中,三大保险公司――中国人寿(601628.SH;02628.HK)、中国平安(601318.SH;02318.HK)、中国太保(601601.SH;02601.HK)AH股价均倒挂,以1月11日收盘价计算,上述三巨头A/H价格比值分别为0.88、0.84、0.87,居所有两地上市公司A对H溢价排名的最后三位。
万联证券保险行业分析师李双武对《投资者报》表示,在2008年A股下跌之前,国寿、平安A股均比H股贵,之后就基本都是倒挂的,此后太保于2009年12月赴H股亮相后,三大保险股在港股会师,齐齐实现倒挂。
东方证券资深分析师王小罡认为,之所以保险股AH股价倒挂有三个原因,一是A股承接了比较多的解禁股;二是国内会计准则低估了保险股的盈利能力和公司价值;三是两地投资者的投资理念不同。
目前,三大保险巨头A股流通盘远大于H股的规模。中国平安A、H流通股数分别为39.27亿股及25.59亿股;中国人寿的A股和H股流通量分别为208.23亿股和74.4亿股;太保去年H股共发行21.846亿股,这其中有一部分还要经历限售期的约束,而目前A股的流通盘已经高达25.77亿股。
两市投资者对保险股的估值及操作策略也存在较大的差异。A股投资者对保险股还不是很了解,更重视保险股的经营成本和投资回报率。港股投资者则更看重保险股的业绩增长情况,比较认可保险股的投资价值。
高度垄断的保险业成长可期
中国的保险行业属于高度集中市场,享受着垄断利润。随着宏观经济稳步复苏,在可能出现的通胀和加息预期之下,2010年国内保险业将迎来保费快速增长的发展新阶段,这已经成为共识。
北京华凯智博数据显示,当前,中国保险市场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
从保费收入来看,保费收入占GDP(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世界平均为8%,中国为2.85%;从保险密度看,全球的保险密度达到接近600美元,中国人均保费收入不到70美元;从保险深度看,全球平均水平为8%,目前中国的保险深度不到3%,比平均水平低5个百分点左右。
李双武认为,无论从保险密度、保险深度来看,中国都远远没有达到世界的平均水平,按目前的发展速度再发展20年都没问题,也就是说保险业未来的增长是非常确定的,保险股的投资价值也毋庸置疑。
中金公司行业分析师周光则认为,寿险公司的结构性投资机会主要出现在降息周期的最后阶段和升息周期前期。在此阶段,寿险公司的利差空间将逐步扩大,盈利能力持续提高,因此目前寿险行业投资时机逐渐显现。
新会计准则下利润提前实现
最近新会计准则在保险业内颇受关注,但不少投资者对新会计准则实施对保险上市公司业绩的影响并不十分了解。
1月4日,三大保险巨头同时公告称,2009年财报将执行《保险合同相关会计处理规定》(下称《规定》)。根据模拟测试结果,执行新《规定》后,绝大多数保险公司净资产和净利润会有所增加。
目前,A+H股类的上市保险公司两地年报存在一定差异。针对这些差异性,《规定》主要规范了保险混合合同分拆、重大保险风险测试和保险合同准备金计量等三个方面的内容。
准备金的计量标准一直都是业内最关注的。此次出台的《规定》没有对保险公司准备金提取作出具体的比例要求,只是要求各保险公司以合理估计金额为基础计量保险合同准备金,同时考虑边际因素和货币时间价值。
据了解,目前保险公司都按照保监会的规定以2.5%准备金评估利率计提准备金。湘财证券报告指出,在评估利率调整为4%-5.5%的预计下,影响最大的是3家上市保险公司的净资产和净利润。
报告显示,此新规对国寿为正面影响,对平安的影响主要取决于公司对最优评估利率的选择,中性影响的可能性较大,对中国太保为中性影响。
长城人寿总精算师赵建新认为,《规定》的实施,A股及H股在会计准则上的趋同,对于几家已上市保险公司而言有积极的影响。
A股估值相对便宜
通常而言,保险公司的基本盈利模式是通过在资本市场上的投资――投资年限与保单相当,而投资收益率高过保单成本,来获取一个稳定的利差收益,而看保险公司最重要的是看业绩增长的确定性。
“保险公司的内含价值”是内地投资者近些年才刚开始关注不久的指标,换句话说,净资产、净利润并不是保险股估值的最好指标。
王小罡指出,保险公司(主要指寿险公司)的内含价值(EV)相当于其他行业公司的净资产,保险公司的内含价值收益(即内含价值的实际增长,或EVE,EV Earning)则相当于其他行业公司的净利润。因此,保险公司的实际市净率为P/EV,实际市盈率为P/EVE,实际净资产收益率为EVE/EV。
李双武表示,市场经常只看一个公司的市盈率、市净率,而这不是判断保险股是否具有投资价值的主要因素。保险公司的特点是看其内含价值,比如说太保,按12%的折现率,意味着中国太保的净资产,每年是按12%的内含价值增速往上涨的,也就是说在内含价值以下买中国太保,内含价值每年都会有12%的增长。
以市盈率来看,国寿、平安最近分别为50倍、46倍,太保则高达138倍。王小罡指出,从内含价值的角度看,2009年平安的内含价值为20元/股,国寿和太保均在11元/股左右;而从内含价值收益角度看,国寿、平安、太保分别为1.56元/股、4.01元/股、1.51元/股。由此得出国寿、平安、太保的实际市盈率(P/EVE)分别为19.1倍、12.9倍、16.7倍。
王小罡表示,从这些数字可以看到,三大保险股的估值都比较低,特别是平安,2009年不到13倍,2010年预测值不到11倍。A股市场上平安现在每股50多块钱,对比其他两家保险公司,性价比更高、成长性也较好的平安其实已经相当便宜,很适合长期持有。
在王小罡看来,三大保险股H股股价高于A股的现象在2010年还会持续,而且将来会持续多长时间,并不好判断。
我国保险行业按经营性质可分为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目前在我国有100多家商业保险公司,在国内上海证券交易所共有四家上市保险公司,分别为中国人寿、中国平安、新华保险、中国太平洋保险,是国内目前最大的四家保险公司,其中,中国人寿和新华保险是纯寿险公司,而中国平安和中国太平洋保险不仅有寿险业务还有财险业务。中国平安是四家当中唯一一家全牌照金融集团。这四家保险公司的原保费合计占我国总保费的50%以上,他们的发展也充分反映了我国保险行业的整体状况。
一、偿付能力分析
保险公司是经营风险的公司,基本职能就是对未来可能发生的风险给予经济补偿。由于保险责任的损失具有不确定性,那么保险公司必须有充足的偿付能力用于应对所承担的风险超出正常年限的赔偿和给付数额。
通过计算四家公司的寿险业务偿付能力充足率可以看到,四家保险上市公司偿付能力充足率都达到200%,可以说在行业中表现是最优秀的,趋势都在往更高的百分比上升,但是过高的偿付能力充足率可能是四家上市保险公司经营中比较保守的表现,尤其是对于中国人寿来讲,其偿付能力充足率在2015年达到了300%以上,这从另一方面可以看出中国人寿业务增长缓慢,导致大量资本无效。从2012~2015年寿险业务的偿付能力充足率趋势上看,中国平安在表现上是最好的,充足率超过了150%,但维持在200%左右波动,既能有效保证偿付能力,又能充分提高业务水平。
从产险业务来看,中国太保和中国平安的财险业务偿付能力充足率一直都能满足国家法定标准,两家公司的偿付能力充足率保持平稳。这种平稳的表现与财险的保单特性有关,财险保单一般期限短,其资产的结构配置比寿险相对容易;同时上市保险公司在财险业务经营上都比较稳健。这些原因综合起来使得中国太保和中国平安的财险业务的偿付能力充足率一直保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
二、盈利能力分析
公司经营的重要目标是利润,分辨公司经营好坏就看其盈利能力。净资产收益率是公司的净利润与股东权益的百分比,反映公司对股东投入资本的利用效率。
从图1可以看到,中国平安的净资产收益率最稳定,且表现为上升趋势。而其他几家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平均在12%左右,且趋势都是在2016年大幅下滑,这和净利润下滑的原因是相同的。从净资产收益率来看,中国平安明显高于其他三家保险公司的水平,这与中国平安业务结构的架构以及多业务之间的协同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从股东的角度来看,中国平安的盈利能力最强,为股东创造的价值最大。
三、发展潜力分析
投资者最关心的是公司发展潜力,因为公司的价值取决于公司在未来获取现金流的能力。保险公司是负债经营,保险公司扩大规模和快速发展需要保险公司资本充足力的提?{,净资产增长率高的公司更容易靠自生性的资本增长获得保险业务的发展。
图2显示,四家上市公司的净资产增长率均呈现出下降趋势,其中,2016年中国人寿和中国太保出现了净资产负增长。一般的公司净资产的增长率与净资产收益率偏差很小,甚至相同,但是作为金融类企业的保险公司,这种偏差常常出现。因为金融类企业的资产都带有高杠杆,保险公司的资产杠杆平均在10倍左右。这种高杠杆类资产的利润计算都很复杂,如保险公司的利润也是在多个精算假设下计算出来的,再加上资产中的高风?U类资产如股票,导致保险公司的利润与其净资产增加量在一些年份相差很大。
从图2中还可以看到,2014~2015年四家公司均呈现大幅下跌后,2015~2016年中国平安的下降幅度较之前大幅度地减小,而其余三家公司的幅度仍在加大。可以看出,中国平安在四家公司中的发展潜力最大,远远超过其余三家公司。
四、结语
从保险行业的现状以及发展趋势来看,未来数十年是保险行业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无论是政策导向还是行业自身的发展,保险行业无疑具有很大的投资价值与投资潜力。通过对A股四家上市公司的偿付能力、盈利能力以及发展潜力三个方面对比分析可以看到,中国平安是最具有投资价值与发展潜力的,四项指标均领先或优于其他三家公司,这也取决于中国平安自身的多样化业务和均衡的发展。均衡的发展不仅带来了可持续增长,而且也降低了其投资的风险。
关键词:保险资金;资本市场;良性互动
中图分类号:F832.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4392(2006)04-0030-02
一、寿险资金与资本市场良性互动的必要性
(一)寿险资金的保值增值离不开资本市场
保险公司的利润由承保利润和投资收益两部分组成。在一个竞争性的市场环境中,承保利润往往很低甚至为负,投资利润则占很大比重。例如,1975-1992年美国、日本、德国、法国、英国、瑞士六国的承保盈亏率(盈亏/保费)虽分别为-8.2%、0.33%、0.51%、-11.62%、-8.72%和-8.48%,投资收益率(投资收益/保费)分别达到14.44%、8.48%、8.72%、13.01%、13.29%和11.55%,这一组数据充分说明在资本市场上进行投资对保险公司经营的重要意义。我国对保险资金运用渠道的严格限制虽然保证了保险资金的安全性,但同时也导致了投资收益低,大量资金处于闲置或半闲置状态的结果。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中国保险资金运用的综合收益率分别为4.12、4.3、3.14、2.68。投资收益的降低削弱了保险公司的抗风险能力、竞争能力和发展后劲。
(二)寿险公司的稳健经营离不开资本市场
寿险公司的资产结构必须与负债结构匹配,才能有效地降低利率变动对寿险公司经营的不利影响。我国保险公司特别是寿险公司负债以长期负债为主,资产却以短期资产特别是现金和银行存款为主,而且资产负债比例很高。从1996年底开始银行存款利率连续8次下调,由于寿险公司预期利率调整的滞后性,使寿险公司面临较高预期利率与低投资收益率形成的利差损失。由于我国缺乏具有稳定回报率的中长期投资项目,致使不论资金来源和期限长短,保险资金基本都用于短期投资。这使得保险公司资产和负债期限结构不匹配,严重影响了保险资金的良好循环和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因此,寿险公司迫切需要资本市场为其提供长期投资工具,以实现资产负债相匹配,保证寿险公司经营的稳健性。
(三)资本市场的发展需要寿险机构投资者
近几年来,我国股票市场持续下跌,由于股市的持续低迷,股市呈现出严重的“贫血”状况。保险公司特别是持有大量长期资金的寿险公司机构投资者的介入,将大大促进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首先,寿险资金为股市发展提供了巨量的、可持续并可预见的资金。我国资本市场缺乏长期资金的投资者,大量短期资金和小额资金充斥资本市场,加剧了资本市场波动性与投机性。保险资金尤其是寿险资金具有长期性的特点,可以为资本市场提供大量的长期性资本投入。其次,保险公司作为理性的机构投资者更加注重股市的投资价值,这有利于降低股市的投机成份,推动股市健康发展。再次,保险资金作为机构投资进入股市,有助于改变现行证券市场的投资结构,由以散户为主向机构投资者主导转变。另外,商业保险资金的介入为社会保险资金的介入提供经验和借鉴,从而进一步促进我国股票市场的资金供给品种创新,还可以在市场投资技术方法、股票投资风险控制和人员培养等各方面对我国股票市场产生积极作用。
二、促进我国寿险资金与股票市场良性互动发展的对策措施
(一)保险公司要建立健全投资决策机制,充分识别和评估各种投资风险
当前的政策环境为提高保险资金收益率提供了有利条件,但要把这个有利机会化为实实在在的收益,还需保险公司提高自身的投资运营水平,加强投资股票市场资金的风险管理,否则可能带来的不是更大的收益,而是更大的损失甚至用承保利润反过来弥补投资收益的缺口。保险为负债经营,用于投资的资金将来需赔付或者返还给被保险人,投资不当会导致偿付危机。因此,保险公司要构建与本公司资金特点相适应的投资组合,特别是要通过强化制度建设来控制投资风险,如建立投资决策流程、投资授权制度、风险评估和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等。
(二)完善我国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提高上市公司质量
长期以来,我国股票市场由于股权分置等制度性缺陷,存在许多不足,成长缓慢。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大部分是国企转制而来,由于现行制度的缺陷,这些公司重上市轻转制,质量整体欠佳,盈利能力差,亏损严重,导致我国股市的非系统风险比较高。这种现状大大降低了股票市场的投资价值,尤其是对机构投资者的吸引力不足。虽然保险资金直接进入股市的法律障碍已清除,但如果资本市场不能提高自身的投资价值,给保险资金提供一个长期稳定的合理收益,那么极有可能导致保险资金在投资股市时裹足不前。2005年上市公司半年报显示,保险资金投资于股票的额度仅有7.60亿元,涉及的股票仅19只。七月份直接入市的资金数量增长较快,到8月初,直接入市量接近70亿元,但仍远远达不到5%的上限。资本市场要想大规模地吸引保险资金,必须首先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给投资者提供一个合理的收益回报。因此,上市公司应加快改革,积极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保证股市平稳发展。
(三)加大我国资本市场的创新力度
我国股市属于发展中的新兴市场,具有复杂的市场结构和制度背景,尤其是具有明显的“政策市”特征,而且交易手段单一,金融衍生产品几近空白,规避股市风险的工具十分有限,系统风险的比重远高于成熟市场。因此加大资本市场的创新力度对增强投资我国股市的吸引力至关重要。首先要加大研究开发金融衍生产品的力度,适时推出远期交易、期权、期货等交易品种,为寿险资金规避股市风险提供多种工具,保证寿险资金投资股市的收益率和安全性。其次,引入股票市场的做空机制。通过引入做空机制可防止股票价格的单边上涨或下跌和股市行情的大起大落造成的损失。
(四)加强保险投资人才的培养
目前,我国整个投资行业都存在人才匮乏的现象,而能结合保险资金特点进行保险投资的人才更为匮乏。我国保险资金 投资起步较晚,投资经验不足,缺乏高水平的专业投资人才将会使保险投资风险加大,就这个意义说,人才成为制约保险机构提高盈利能力的瓶颈,这将大大制约我国保险投资业务的快速发展。保险公司要多途径引进和培养保险投资专业人才,提高投资管理水平,以人为本,尽快扭转我国保险投资人才储备不足的不利局面。
参考文献:
(1)周骏、张中化、刘冬姣.《保险业与资本市场》[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
关键词:保险资金 股市 风险识别、测定、价格风险控制
一、保险资金直接入市的风险识别
保险资金直接入市的风险管理包括风险识别、测定、评估、预防和控制等方面。保险资金在股市遇到的风险既有保险公司本身体制和投资能力的因素,也有股票市场建设不成熟及政治、经济、企业和国际等诸方面风险因素的影响。从国外的教训来看,风险是巨大的①。上个世纪80年代,日本保险公司的大部分资金流入证券市场,经济泡沫破灭后,保险公司遭受巨大损失,留下了巨额不良资产,日益陷入困境,导致多家保险公司的破产。因此,股市风险直接影响保险公司的生存和发展,关乎广大被保险人的利益和社会经济的稳定②。有必要对保险资金直接入市的市场环境、市场结构及保险公司内控机制和投资管理水平等各种风险因素进行识别。
识别保险资金直接入市的市场环境风险因素。从总体来说,我国股票市场上大盘绩优公司数量有限,许多上市公司规模偏小,亏损严重,没有投资价值,保险资金难以获取比较稳定的收益,只能靠股票波动获取差价。但由于我国股市投资者结构不合理,投资理念不成熟,市场盛行投机,加上交易费用高,保险资金面临巨大的风险。目前,尚未能从制度、法规、市场秩序和监管等方面加强资本市场建设和有效管理。
资本市场结构不完善,缺乏金融衍生工具对冲风险。目前,我国资本市场结构单一,以封闭的股票市场为主,货币市场、债券市场以及期货市场还比较落后,各类金融衍生品种还是空白,这就使保险资金运用面临结构性风险。例如,我国债券市场规模较小,2002年末,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所债券市场托管的债券加上凭证式国债,其余额仅为2.8万亿元,而股票市值为4.8万亿元,银行资产16万亿元;同时,中国债券市场品种结构单一,其中国债余额近1.7万多亿元,金融债券1万亿元,公司债券只有600亿元。
保险公司治理结构有待于建立和完善,保险资金管理模式处于探索之中,难以实行保险资金的有效增殖。保险公司在专业化运作。是否设立投资管理公司、资产管理公司或专门的基金公司,抑或在内部设立专门的资产管理部,按事业部制进行运作,或者以信托或委托的方式将资金交由专门的投资机构或资产管理机构例如各类养老金公司、投资银行的资产管理部门来管理等等,都需要实践检验。
未建立健全规范稳健的保险资金运用体系。目前,由于投资人才和投资经验的缺乏,中国保险公司还远未建立科学、规范的投资管理体系,投资理念不成熟,国外的一些先进经验和方法如风险资本评估、保险监管信息指标系统和财务分析偿付能力跟踪系统等未能有效地运用到中国保险投资管理实践中。未能建立起健全的投资决策机制,充分识别和评估各种投资风险,构建与本公司资金相适应的投资组合。例如,2001年,美国寿险公司投资组合中债券的投资占73%,股票投资占5%;在非寿险保险公司的投资组合中,债券投资占到了71.21%,股票投资占16.61%,而我国保险资金的运用,银行存款占大部分比重③。
监管部门的监管能力风险。目前,保险监管仍处于由市场行为监管向偿付能力监管的过渡与转变。未能运用风险资本评估、保险监管信息指标系统、财务分析偿付能力跟踪系统等先进的保险监管技术,未能建立健全中国保险业的偿付能力监管体系,选择合理的保险监管模式;殛待培养保险监管专业人才,提高监管水平。
二、保险资金直接入市的综合价格风险测定
股市风险包括制度风险、政策风险、企业风险和市场风险等诸方面,难以测定,但各种风险都集中在股市价格上反映出来。例如,我国证券市场具有政策市、消息市的特点,我国股市历次巨幅波动都伴随着政策和消息推波助澜,巨额资金往往深陷其中,不能自拔。但政策风险总是表现为股市的上涨和下跌,换言之,股市风险综合表现为价格风险。这里针对保险公司面临的股市价格风险的测定进行初步的探讨,使我们能够科学地认识保险资金直接入市后面对的风险特征、提高保险资金管理的风险预防和控制能力。
一般的测定方法。要认识股市的价格波动规律,必须从捉摸不定的价格波动中把握其实质,了解个别股价与此基准价格的偏离,进而判断风险程度。传统实物价值理论认为,商品的价格由社会平均生产条件来决定。而现在中国股市上的均价和指数正是以此为依据来计算的。中国股票市场的股价指数是以各股票的总股本为权数编制的,即A=∑af/∑f,其中A为股价指数,a为各股票的价格,f为各股票的总股本。在关于股票价格波动的均价分析系统中,广泛采取简单算术平均数计算方法,即:A=(a1 + a2 + a3 + …+an)/n=∑a/n;其中a1 a2 …an 是股价,n为日期个数。通过考察各股价与该平均数的偏离来判断风险。该平均数存在如下的缺陷:首先在于它是一个理论数值,由于分母有可能除不尽,在股市上并没有一个真实对应的价格;其次,简均数并未反映股市成交量的影响,从而无法说明决定股市波动的原因;再次,价值理论关于社会平均生产条件决定商品社会价值的论述,是指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大多数市场主体的生产条件或存在垄断的情况下生产规模占支配地位的主体的生产条件。因此,在股市上,应是特定期间内最大的交易量的性质决定股市运动的方向,而不是未考虑成交量的简单算术平均数。加权算术平均数由于存在第一种缺陷而不是理想的衡量依据。
一般测定方法的修正。必须选取另一种平均数,即与最大成交量相对应的股票价格亦即众数作为判断股市价格波动方向依据。众数的公式为X=P,P为与最大交易量对应的股票收市价格或股价指数。首先,它是与最大交易量对应的真实价格,其次它代表在市场上具有举足轻重地位具有支配意义的成交量。在实物价值理论中,社会平均成本的意义在于它对个别价值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是衡量个别价值是否实现的基准,而在股价波动中,它同样是一个基准,衡量个别成本与平均成本的差异。例如,如果你的持股成本小于众数,没有风险或赢利,反之则亏本或有风险。在垄断市场中,众数标志着垄断力量的持股或抛售成本;在完全竞争市场中,反映了大多数人的心理认同的股价成本;在垄断竞争市场中,众数既标志着垄断力量的持股或抛售成本,也反映了大多数人的心理认同。同样,它是大多数股票买入时的成本、卖出时的销售金额。
与实物生产不同,其一,股票买入后不经过生产过程,而是经过价值回归或泡沫形成过程;其二,在股票上涨初期阶段的最大成交量即具有决定市场方向即上涨的主导力量,而经过上涨后超过社会平均利润以上的最大成交额即标志着下跌的到来,这是因为供需关系已发生了实质性的转变,人们的心理从买入认同转变为卖出认同。一旦最大成交量出现,市场趋势即不可逆转。中国股市历次大的波动无不验证了这一事实。中国股市历来有消息市、政策市之称,但每次都在事先或事后表现在股价上,都有对应的最大成交量作为转市的先兆。其三,价值生产过程中,个别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差异表现在空间上,而股价的波动表现在时间上。个别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差异在某一时点具有确定性,而股价的波动具有时间上不确定性。
三、保险资金直接入市的风险化解与控制
1.化解保险资金直接入市的风险因素。(1)从制度、法规、市场秩序和监管等方面加强资本市场建设和管理。要适时对金融证券法规进行修改与完善;加强证监会和证券交易所等金融证券监管机关的自身建设,提高监管效率;健全信息披露制度,严格会计、审计和财务检查制度;培育规范的投资主体,增加机构投资者的数量和类型,促进市场竞争,减少和杜绝市场操纵行为,提高股市的长期投资价值。(2)完善资本市场结构,开发和运用金融衍生工具对冲风险。大力发展我国的债券市场,允许业绩优良的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发行优质的企业债券或可转换债券,解决目前债券市场与股票市场不均衡、国债市场与企业债市场不均衡的状况,有效分散保险资金入市后的投资风险。同时,要大力开发我国的金融衍生品种,要在完善现货市场的基础上,推出国债期货交易、股票指数期货交易,引入证券市场的做空机制,为保险资金提供可以适当分散风险的对冲工具。(3)通过股改上市,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来防范和控制风险,建立适当的保险资金管理模式,实行保险资金的有效增殖。(4)建立健全规范稳健的保险资金运用体系,形成一套科学的投资决策体系、业务运作体系、风险控制体系、分配激励体系和人才队伍体系。(5)保监部门应出台相应的法规和举措防范和控制风险。一是事前控制。监管部门应尽快制定出保险资金直接进入股票市场的行为规范和相关法规,对保险资金入市的规模、投资种类及其投资组合中的比例做出规定,以有效防范保险资金的投资风险;二是事中控制。建立保险资金投资信息的呈报制度和投资情况的动态监测制度等措施;三是事后补救。采取对违反有关投资管理规定的保险公司强行进行仓位调整、对有问题的保险公司实行市场禁入和从保险资金投资收益中提取一定比例的金额在保险行业层面设立投资风险损失基金等措施。
2.保险资金投资股票市场的价格风险控制。除了通过判断政治经济形势和政策走向进行投资决策,以及采取限制投资比例等风险控制措施之外,要根据最大成交量来判断股市的走向,避免和控制股市下跌的风险。维护保险资金的安全。保险资金投资股市时应采取以下价格风险控制措施:
在确定性的实物生产过程中,个别价值与市场价值的平均偏差可以σ2=∑(x-A)2f/∑f描述,而在股价波动中,则可描述成: σ2 =∑(x-p)2f/∑f 。但仍可通过个别价格与众数之差同时结合社会平均利润的关系来考察,即采取如下风险衡量和控制方法:在股市上涨阶段,如果股价与众数最大成交量的差异即赢利达到社会平均利润,即可考虑控制风险;股价上涨之后出现股价与众数最大成交量的差异达到社会平均利润的两倍以上,即坚决予以回避。同样,在股票下跌的过程中,要以最大成交量为基础,设立止损位,即与最大成交量对应的价格相比,超过1-2倍社会平均利润,将陷入空头陷阱。这种衡量方法有利于控制保险资金在股市持仓比例和运作风险,有利于保险资金的保值增殖和保险公司的稳健经营。总之,由于股票市场的不确定性和高风险特征,保险资金入市必须慎重,保险资金的运用必须在将风险控制放在首位的前提下追求较高的收益率。
作者单位:广东金融学院保险系
参考文献:
[1]宋清华,李志辉.金融风险管理[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105-110.
论文摘要:保险资金直接投资股市的风险因素包括股票市场环境、资本市场结构、保险公司治理结构、资产管理模式、投资能力和监管水平等方面。在股市长期投资价值不高的情况下,保险资金在股市面临的风险综合表现为股票价格风险。因此,除了识别和化解上述风险因素之外,还应以股票价格与众数的差异结合社会平均利润测定和控制股市的综合价格风险。
一、保险资金直接入市的风险识别
保险资金直接入市的风险管理包括风险识别、测定、评估、预防和控制等方面。保险资金在股市遇到的风险既有保险公司本身体制和投资能力的因素,也有股票市场建设不成熟及政治、经济、企业和国际等诸方面风险因素的影响。从国外的教训来看,风险是巨大的①。上个世纪80年代,日本保险公司的大部分资金流入证券市场,经济泡沫破灭后,保险公司遭受巨大损失,留下了巨额不良资产,日益陷入困境,导致多家保险公司的破产。因此,股市风险直接影响保险公司的生存和发展,关乎广大被保险人的利益和社会经济的稳定②。有必要对保险资金直接入市的市场环境、市场结构及保险公司内控机制和投资管理水平等各种风险因素进行识别。
识别保险资金直接入市的市场环境风险因素。从总体来说,我国股票市场上大盘绩优公司数量有限,许多上市公司规模偏小,亏损严重,没有投资价值,保险资金难以获取比较稳定的收益,只能靠股票波动获取差价。但由于我国股市投资者结构不合理,投资理念不成熟,市场盛行投机,加上交易费用高,保险资金面临巨大的风险。目前,尚未能从制度、法规、市场秩序和监管等方面加强资本市场建设和有效管理。
资本市场结构不完善,缺乏金融衍生工具对冲风险。目前,我国资本市场结构单一,以封闭的股票市场为主,货币市场、债券市场以及期货市场还比较落后,各类金融衍生品种还是空白,这就使保险资金运用面临结构性风险。例如,我国债券市场规模较小,2002年末,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所债券市场托管的债券加上凭证式国债,其余额仅为2.8万亿元,而股票市值为4.8万亿元,银行资产16万亿元;同时,中国债券市场品种结构单一,其中国债余额近1.7万多亿元,金融债券1万亿元,公司债券只有600亿元。
保险公司治理结构有待于建立和完善,保险资金管理模式处于探索之中,难以实行保险资金的有效增殖。保险公司在专业化运作。是否设立投资管理公司、资产管理公司或专门的基金公司,抑或在内部设立专门的资产管理部,按事业部制进行运作,或者以信托或委托的方式将资金交由专门的投资机构或资产管理机构例如各类养老金公司、投资银行的资产管理部门来管理等等,都需要实践检验。
未建立健全规范稳健的保险资金运用体系。目前,由于投资人才和投资经验的缺乏,中国保险公司还远未建立科学、规范的投资管理体系,投资理念不成熟,国外的一些先进经验和方法如风险资本评估、保险监管信息指标系统和财务分析偿付能力跟踪系统等未能有效地运用到中国保险投资管理实践中。未能建立起健全的投资决策机制,充分识别和评估各种投资风险,构建与本公司资金相适应的投资组合。例如,2001年,美国寿险公司投资组合中债券的投资占73%,股票投资占5%;在非寿险保险公司的投资组合中,债券投资占到了71.21%,股票投资占16.61%,而我国保险资金的运用,银行存款占大部分比重③。
监管部门的监管能力风险。目前,保险监管仍处于由市场行为监管向偿付能力监管的过渡与转变。未能运用风险资本评估、保险监管信息指标系统、财务分析偿付能力跟踪系统等先进的保险监管技术,未能建立健全中国保险业的偿付能力监管体系,选择合理的保险监管模式;殛待培养保险监管专业人才,提高监管水平。
二、保险资金直接入市的综合价格风险测定
股市风险包括制度风险、政策风险、企业风险和市场风险等诸方面,难以测定,但各种风险都集中在股市价格上反映出来。例如,我国证券市场具有政策市、消息市的特点,我国股市历次巨幅波动都伴随着政策和消息推波助澜,巨额资金往往深陷其中,不能自拔。但政策风险总是表现为股市的上涨和下跌,换言之,股市风险综合表现为价格风险。这里针对保险公司面临的股市价格风险的测定进行初步的探讨,使我们能够科学地认识保险资金直接入市后面对的风险特征、提高保险资金管理的风险预防和控制能力。
一般的测定方法。要认识股市的价格波动规律,必须从捉摸不定的价格波动中把握其实质,了解个别股价与此基准价格的偏离,进而判断风险程度。传统实物价值理论认为,商品的价格由社会平均生产条件来决定。而现在中国股市上的均价和指数正是以此为依据来计算的。中国股票市场的股价指数是以各股票的总股本为权数编制的,即A=∑af/∑f,其中A为股价指数,a为各股票的价格,f为各股票的总股本。在关于股票价格波动的均价分析系统中,广泛采取简单算术平均数计算方法,即:A=(a1 + a2 + a3 + …+an)/n=∑a/n;其中a1 a2 …an 是股价,n为日期个数。通过考察各股价与该平均数的偏离来判断风险。该平均数存在如下的缺陷:首先在于它是一个理论数值,由于分母有可能除不尽,在股市上并没有一个真实对应的价格;其次,简均数并未反映股市成交量的影响,从而无法说明决定股市波动的原因;再次,价值理论关于社会平均生产条件决定商品社会价值的论述,是指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大多数市场主体的生产条件或存在垄断的情况下生产规模占支配地位的主体的生产条件。因此,在股市上,应是特定期间内最大的交易量的性质决定股市运动的方向,而不是未考虑成交量的简单算术平均数。加权算术平均数由于存在第一种缺陷而不是理想的衡量依据。
一般测定方法的修正。必须选取另一种平均数,即与最大成交量相对应的股票价格亦即众数作为判断股市价格波动方向依据。众数的公式为X=P,P为与最大交易量对应的股票收市价格或股价指数。首先,它是与最大交易量对应的真实价格,其次它代表在市场上具有举足轻重地位具有支配意义的成交量。在实物价值理论中,社会平均成本的意义在于它对个别价值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是衡量个别价值是否实现的基准,而在股价波动中,它同样是一个基准,衡量个别成本与平均成本的差异。例如,如果你的持股成本小于众数,没有风险或赢利,反之则亏本或有风险。在垄断市场中,众数标志着垄断力量的持股或抛售成本;在完全竞争市场中,反映了大多数人的心理认同的股价成本;在垄断竞争市场中,众数既标志着垄断力量的持股或抛售成本,也反映了大多数人的心理认同。同样,它是大多数股票买入时的成本、卖出时的销售金额。
与实物生产不同,其一,股票买入后不经过生产过程,而是经过价值回归或泡沫形成过程;其二,在股票上涨初期阶段的最大成交量即具有决定市场方向即上涨的主导力量,而经过上涨后超过社会平均利润以上的最大成交额即标志着下跌的到来,这是因为供需关系已发生了实质性的转变,人们的心理从买入认同转变为卖出认同。一旦最大成交量出现,市场趋势即不可逆转。中国股市历次大的波动无不验证了这一事实。中国股市历来有消息市、政策市之称,但每次都在事先或事后表现在股价上,都有对应的最大成交量作为转市的先兆。其三,价值生产过程中,个别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差异表现在空间上,而股价的波动表现在时间上。个别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差异在某一时点具有确定性,而股价的波动具有时间上不确定性。
三、保险资金直接入市的风险化解与控制
1.化解保险资金直接入市的风险因素。(1)从制度、法规、市场秩序和监管等方面加强资本市场建设和管理。要适时对金融证券法规进行修改与完善;加强证监会和证券交易所等金融证券监管机关的自身建设,提高监管效率;健全信息披露制度,严格会计、审计和财务检查制度;培育规范的投资主体,增加机构投资者的数量和类型,促进市场竞争,减少和杜绝市场操纵行为,提高股市的长期投资价值。(2)完善资本市场结构,开发和运用金融衍生工具对冲风险。大力发展我国的债券市场,允许业绩优良的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发行优质的企业债券或可转换债券,解决目前债券市场与股票市场不均衡、国债市场与企业债市场不均衡的状况,有效分散保险资金入市后的投资风险。同时,要大力开发我国的金融衍生品种,要在完善现货市场的基础上,推出国债期货交易、股票指数期货交易,引入证券市场的做空机制,为保险资金提供可以适当分散风险的对冲工具。(3)通过股改上市,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来防范和控制风险,建立适当的保险资金管理模式,实行保险资金的有效增殖。(4)建立健全规范稳健的保险资金运用体系,形成一套科学的投资决策体系、业务运作体系、风险控制体系、分配激励体系和人才队伍体系。(5)保监部门应出台相应的法规和举措防范和控制风险。一是事前控制。监管部门应尽快制定出保险资金直接进入股票市场的行为规范和相关法规,对保险资金入市的规模、投资种类及其投资组合中的比例做出规定,以有效防范保险资金的投资风险;二是事中控制。建立保险资金投资信息的呈报制度和投资情况的动态监测制度等措施;三是事后补救。采取对违反有关投资管理规定的保险公司强行进行仓位调整、对有问题的保险公司实行市场禁入和从保险资金投资收益中提取一定比例的金额在保险行业层面设立投资风险损失基金等措施。
2.保险资金投资股票市场的价格风险控制。除了通过判断政治经济形势和政策走向进行投资决策,以及采取限制投资比例等风险控制措施之外,要根据最大成交量来判断股市的走向,避免和控制股市下跌的风险。维护保险资金的安全。保险资金投资股市时应采取以下价格风险控制措施:
在确定性的实物生产过程中,个别价值与市场价值的平均偏差可以σ2=∑(x-A)2f/∑f描述,而在股价波动中,则可描述成: σ2 =∑(x-p)2f/∑f 。但仍可通过个别价格与众数之差同时结合社会平均利润的关系来考察,即采取如下风险衡量和控制方法:在股市上涨阶段,如果股价与众数最大成交量的差异即赢利达到社会平均利润,即可考虑控制风险;股价上涨之后出现股价与众数最大成交量的差异达到社会平均利润的两倍以上,即坚决予以回避。同样,在股票下跌的过程中,要以最大成交量为基础,设立止损位,即与最大成交量对应的价格相比,超过1-2倍社会平均利润,将陷入空头陷阱。这种衡量方法有利于控制保险资金在股市持仓比例和运作风险,有利于保险资金的保值增殖和保险公司的稳健经营。总之,由于股票市场的不确定性和高风险特征,保险资金入市必须慎重,保险资金的运用必须在将风险控制放在首位的前提下追求较高的收益率。
参考文献
[1]宋清华,李志辉.金融风险管理[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105-110.
随着市场发展,我国保险资金运用渠道逐步拓宽,保险投资结构也进行了调整,银行存款的占比逐渐下降,但仍占相当的比例;债券的比例历年来都是最高的,其中国债与金融债的投资比例较高,企业债的比例较低;基金的投资比例逐年上升;股票、境外投资、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比例较小,且并不稳定。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保险资金运用在投资种类上还存在差异,对于银行存款和债券的投资比例过高。
随着我国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及金融市场的发展,保险投资渠道得以拓宽,同时我国保险公司积极借鉴国外保险公司先进的保险投资经验以提高自身保险投资能力,这使得其保险投资收益不断提高。但是我国保险资金的收益率表现出较大的不稳定性,并且长期平均收益率在3%-5%左右,远低于成熟保险市场国家10%-20%的水平。
保险公司资金运用中存在的风险
1.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也称违约风险,是指保险公司的投资对象或合作伙伴因某些原因不能履行投资合约,或者造假欺诈,造成保险公司不能如期收回投资收益,严重者甚至不能收回投资成本。信用风险对保险公司的投资运作影响重大,保险公司在进行投资时应该通过信用分析来防范违约风险,尤其是在债券投资及贷款中。保险公司可以采用主要信用评级机构的指标,例如穆迪或标普指数,对投资对象进行详细分析,以此减少保险公司的违约风险。
2.流动性风险
保险投资流动性风险是指由于保险投资而导致的保险公司无力为其负债的减少或资产的增加支付足额现金的风险,它影响着保险公司的盈利水平。在极端水平下,流动性风险会使保险公司资不抵债。随着新《保险法》的颁布施行,保险公司被允许将保险资金运用于不动产,投资渠道得以拓宽,这有利于提高保险投资收益,但是投资不动产周期长,占用资金量大,流动性差,一旦保险公司出现大额给付、赔偿或退保事件,这就会使其面临流动性风险,降低公司的偿付能力。
3.利率风险
利率风险是指由于利率的变动给保险公司资产带来损失的可能性。利率变动的影响之一是对资产负债价值的影响,资产负债价值相对变动,从而导致资产负债收益与成本的不匹配,也可能是损失扩大,可能是收益扩大,当然这与资产与负债的利率敏感性有关。利率变动的影响之二是对保险公司财务稳定性的影响,一般寿险保单都规定一个预定利率,是保险公司给客户的回报率,当利率上升后,则保险资产的收益率可能高于保单预定利率,为保险公司带来“利差益”,但是,保单贷款与保单解约率可能提高;利率下降时,保险资产的收益率可能低于保单利率,造成“利差损”,但是可以抑制保单贷款与保单解约率,从而造成财务现金流的变化。
4.投资决策风险
投资决策风险是指保险公司在面对多种投资方案进行抉择时,由于投资管理层的判断失误等原因造成决策活动不能达到预期投资目标,造成公司资产损失的可能性,这里的损失不仅包括保险公司现实的投资价值损失,还包括因保险投资引起的潜在机会成本。保险投资决策是保险公司管理者在一定的市场经济环境下,根据其自身的经营实力,按照一定的规章流程做出的投资选择,它不仅涉及到投资决策机制等客观因素,还涉及到保险投资管理者的价值判断等主观因素,但是随着保险投资决策机制的不断健全,保险投资管理者的投资决策能力逐渐成为其关键因素。因此提高保险投资管理层的风险防范意识和风险管理能力成为保险公司管理投资决策风险的重中之重。
完善保险公司资金运用风险管理的建议
1.加强保险公司运用风险管理体系建设
要加强保险资金运用风险管理体系建设,首先,应该确定保险资金投资决策准则。投资决策准则是保险资金在投资前要明确的指导原则。一个好的投资决策准则可以帮助保险资金管理部门明确投资理念、投资目的、盈利目标以及可能面临的风险,使资金管理部门有的放矢;其次,要按照保险监管部门对于保险资金使用的政策规定,明确资金运用的范围、限制条款等,为保险资金制定适合本公司利益的投资组合策略;最后,加强保险公司的资产负债管理,保证资金运用的安全性和收益性。把资金的运用和资金的来源、特点结合起来,按照什么样的负债就要和什么样的资产相匹配的原则制定投资方向,选择投资工具。
2.加强对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
近年来我国监管机构也逐渐重视偿付能力的监管,我国现在的偿付能力监管主要是偿付能力比例监管,监管机构把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情况分为三个级别,分别采取监管措施。有关的条款规定,保险公司每年报送的偿付能力报告中应该包含动态偿付能力测试,但是测试结果并不作为监管当局采取措施的依据。在这里,我们可以借鉴美国的风险资本法,制定适合我国的风险资本标准。保监会可以通过这一最直接的标准来对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业务进行监管。
1.保险资金运用规模快速扩大
保险行业可运用资金增长迅速。前三季度,保险业累计实现保费收入5328亿元,同比增长23.6%,保险业总资产达到2.8万亿元,同比增长54.5%,投资类资产增速明显,同比增长66.6%,特别是股票、证券投资基金投资快速增长。
2.保险资金运用渠道多元化
2006年,泰康资产成为中国保监会指定的四家保险资金间接投资基础设施的试点单位之一后,积极开展保险资金投资基础设施项目的各项相关业务。2007年9月13日,由泰康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和上海市城市建设投资开发总公司主办的“泰康——上海水务债权计划”签约仪式在上海举行,该计划定向募集20亿元资金,投资于上海新水源地——青草沙原水工程,并在香港设立寿险资产管理公司。
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继投资建行后又投资于中行和中信,认购广东发展银行股份,投资渤海产业基金,并在香港设立了资产管理公司。平安则先后控股了平安银行(原福建亚洲银行)和深圳商业银行,也在香港设立了资产管理公司。华泰发行基金型投资产品。各家保险集团及其资产公司推出多种战略部署,努力提高竞争力。
3.保险资金运用收益快速提升
在总保费规模中拥有绝对占比的寿险业,盈利状况持续改善是一个突出亮点。从2000年~2004年,我国保险资金运用的综合收益率在2.5%和4.5%之间,发达国家保险资金的投资年均收益率在8%-12%之间。自2005年下半年以来持续至今的牛市行情,带动了保险资金投资收益水涨船高,在加息通道下,占据保险资金运用最大份额的债券投资和仍然保持一定比例的银行存款,都为保险业带来不错的收益。2006年,保险业全行业实现投资收益率5.8%,实现盈利130多亿元,较上年增长71亿元,提高2.2个百分点。
4.资产管理体系建设初步完善
面对迅速发展的资本市场,资产管理公司不断提高创新研究能力,进一步优化投资研究体系。同时,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大了人才引进力度,不断吸收有丰富经验的专业人才加盟,满足投资业务快速发展的需要,建设优秀的投资管理团队,进一步加强公司内控管理,有效防范和控制风险,树立全面风险管理理念,建立包含内控信息系统建设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使投资管理体系建设在专业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的轨道上迈上了新台阶。
二、保险资金运用处于最有利的发展时机
1.宏观经济和投资市场总体向好为获取稳定的资金收益提供了有利空间
在权益市场方面,在宏观经济形势较好和所得税并轨因素的影响下,上市公司的盈利增速仍将保持偏快的格局,同时行业分化会比较明显。在流动性过剩的背景下,资金充裕仍将是2008年股市上升的主要动力。总体上,2008年的国内股票市场在趋升的同时风险将明显加大,因此,把握结构性机会、寻找估值相对偏低或能够持续高成长的公司进行重点投资非常重要。
椐分析,2008年国内投资市场总体向好。在固定收益市场方面,在国际市场利率下行和国内流动性过剩的环境下,国内债券市场收益率可能在2008年小幅攀升后出现下行,基本面对债券市场的负面压力逐渐趋于缓和。从中长期看,以银行信贷为主的间接融资比例将逐步降低,通过资本市场的直接融资规模和比重逐步上升,直接融资中股权融资与债权融资不平衡、政府债权融资与企业债权融资不平衡的局面将会得到明显改观,公司债券市场将加快发展。适时把握投资机会,大力挖掘企业债、公司债投资产品是2008年固定收益投资的重点。此外,基础设施投资将成为长期债券的替代品,稳健的基础设施投资有利于保险公司资产负债的匹配。
2.市场环境和投资政策得到前所未有的优化,资本市场进入持续的活跃期
党的十六大以来,随着以股权分置改革为重点的基础性工作的稳健推进,我国资本市场发生了深刻变化。保险资金运用政策不断放宽。2003年以来,寿险公司投资资产主要配置在银行存款和债券投资上,占比均在90%以上,相比而言,股权类投资占比明显偏低。2004年以来,政府逐步放开保险资金的投资渠道,特别是2006年6月26日,《国务院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国十条”),保险资金主要投资渠道几乎同时开放,提高投资资本市场比例,允许参股商业银行、境外投资、投资资产证券化,投资不动产、投资创投企业等等。“国十条”有关保险资金运用的规定,意味着保险资金投资渠道的瓶颈已全部打破。这也标志着我国保险资金多元化运用新时代的到来。
3.资金运用和保险业务销售实现良性互动
保险业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且不断壮大的投资资金。同时,良好的投资收益也带动业务经营进入新的时期。中金公司首席保险分析师周光飞认为,与中国不同,欧美市场已处于支付阶段,需要为此承担大量的后期给付。相比之下,中国寿险市场刚刚起步,正迈入黄金期。根据保险深度测算,这一阶段将持续10~15年。资金收益的快速增长使保险公司的盈利模式发生了根本改变,并改变了新生公司的赢利周期。投资收益开始成为保险公司的主要收益,并推动保险公司资产总额快速增加,特别是改善了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使快速发展中的偿付能力压力大为改善。更为重要的是,推动保险公司从注重负债管理向资产管理和负债管理同时并重,协调发展转变。而且,推动了产品创新和业务创新,产品的价值链得以延伸,增强了保险理财产品的销售能力,保险公司的综合优势得以有效发挥。
4.作为重要的机构投资者,保险资金有着相对安全的获利空间
新股发行成为机构投资者的盛宴,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一级市场丰厚的利润空间是吸引诸如TCL等众多实体产业参与其中的重要原因。在一级市场,机构投资者拥有两大优势,一是作为战略投资者参与配售,保险机构无疑是优先选择的对象之一,这种优先权是其它机构很难与之相提并论的。此外,充足的现金流使保险公司可以快速调配巨额资金参与网上申购。
目前,市场管理层已经明确未来的发展重点是提高市场直接融资的比重,股改以前我国市场直接融资的比重仅为3%左右,股改之后这一比重明显提升,达到了20%左右。在资本融资发达的市场,这一比重在50%以上。由此可以想象,市场的股票、债券等投资品种有望继续稳步增长。这一趋势下,只要国内一级市场的游戏规则没有根本的变化,新股申购的获利空间将依然充裕,充分参与一级市场基本仍然是机构投资者稳赚不赔的投资选择。
三、强化保险资金运用过程中的风险管理
回顾国际资本市场的风云变幻,透视花旗和美林在次贷上的巨额亏损,我们能够十分清晰地廓清出保险行业在资产管理水平上面临的巨大压力:
1.现实压力:宏观调控力度加大和高估值使市场的系统性风险波动加大
据预测,2008年世界经济虽增速有所回落,但仍将保持较快增长,预计世界经济增长5%,世界贸易增长7%.由于美联储迅速大幅度降息,全球通胀压力稳中趋升,经济金融市场波动风险增大。从国内来看,中国国内经济可能继续快速增长,GDP增速在10.5%左右,通胀压力高位趋缓。2008年底外汇储备余额将达到1.8万亿元左右。中国经济运行仍然存在过热风险,宏观调控力度趋紧,金融市场特别是股票市场波动风险加大。
从2007年初到10月底,流入股市的资金超过1.3万亿元,在过剩资金推动下,上证指数从2700点一路上涨到6000多点,上涨幅度超过一倍。与国外公司相比,上市公司估值过高。如今,连崇尚价值投资的机构投资者也承认,蓝筹股估值过高,存在回调的压力。快速上涨的股指,也使市场波动加大,2007年以来,每月都出现了一次超过4%的市场回调,市场波动的风险不断集聚。
2.中期压力:资金运用多元化过程中的风险控制能力和业务的连销反应问题
在资金运用多元化,金融产品和衍生品不断创新的同时,新的风险也不断发生。最近一段时期,在创新业务领域,各种风险不断显现。由于次贷风波、国际油价飙升、美元暴跌等影响,美国股市和亚太股市均受到剧烈影响,股市出现巨幅下跌,多个基金QDII问世之初即跌破面值。资金运用的多元化风险已经为我们敲响了警钟。
与此同时,银保业务盈利模式越来越依靠规模,且利润的增长速度会低于规模的增长速度,而银保业务利润对投资收益的依赖越来越强。2006年以来随着中国股市的火爆,投连险已经改变了银保市场的格局,引起各家保险公司特别是全国性寿险公司的高度重视,纷纷跟进推出,投连险占比迅速提高。而从该产品的国际经验看,投连险的规模和盈利能力与投资账户投资收益率紧密相关。投资方法和投资收益是产品的核心竞争力。盈利模式的改变,使银保业务的风险更加复杂。利润更依赖于投资,也使银保业务盈利能力对利率及资本市场变化更敏感。
我们也看到,投连资金性质与传统保险资金性质有明显差异,对投资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投连与股票型基金产品比较在机制、资源上存在劣势,销售成本较高,与一流基金公司的股票型基金产品直接竞争没有优势,在市场高位销售的投连产品大规模推广期可能面临较大的市场风险,必须提前准备充分的应对措施。
3.长期压力:急剧增加的资产管理规模对保险公司的资产管理水平提出挑战
成熟的资产管理队伍是在复杂市场中锻炼出来的。和庞大的并迅速增长的可运用资金,日益开放的金融领域,不断创新的金融市场和金融产品,更趋多元化的资金流动,更为强烈的盈利压力和投资冲动相对应的是年轻的资产管理公司、年轻的资产管理队伍。今天,快速发展的资产管理队伍还没有对资本市场的深刻经历就匆匆走上了风险和机遇并存的战场,风险管理意识难以有效形成,风险控制手段不完善也时有显露。即使在今天的行情中,风险误判和误操作也可能发生。数据表明,股指越过4000点以后,不少保险公司进行了减仓操作,这也是上市保险公司三季度的盈利出乎市场预期的原因之一。面对资本市场的日益国际化和全球化,国内资本市场受国际市场的影响也就愈明显,也将使年轻的保险资产公司面对更为强烈的竞争压力。
四、保险资产负债管理策略
1.继续坚持价值投资的总体思路,在市场收益率相对较高时加大对固定收益市场的投资力度。
2.权益投资量力而行,严把风险控制。对投资品种的把握坚持风险收益全面评判的原则。根据风险承担能力的变化情况,适时调整传统账户的权益投资额度。对待由客户承担风险的投资连结产品,也必须关注账户的整体风险控制。
3.关注业务结构和产品结构的变化,主动调整,以产品影响市场,以营销教育客户,合理引导市场的方向,在负债方加强开发、销售稳健型的分红、万能等产品,使客户充分享受债券市场高收益时期的稳健回报,同时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参与权益市场的长期增长和收益。在分红、万能等产品账户的管理中,关注市场退保等因素,强化账户资产的流动性管理,避免在市场低位时减持资产而给公司及客户造成损失。
4.恰当把握产品设计的利率水平,一方面我们应主动迎接利率上升时代提供的机会与挑战,另一方面也应关注利率的基本走势和资产负债匹配的能力和水平,避免争相提高产品的定价利率带来新一轮的利差损风险。
五、完善资产管理政策方面
1.尽快推出基础设施股权、非上市股权、境外投资等领域的管理细则
在基础设施股权投资方面,优质的基础设施股权计划具有期限长、收益稳定、收益率显著优于债权工具等特征,适合保险资金尤其是寿险资金的投资。目前,在股票市场估值已经较高、股票投资的风险逐步积累的背景下,基础设施股权计划的相对价值逐步显现,是保险资产配置的战略品种。建议保监会会同相关部门,支持经营稳健、研究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较强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推出基础设施股权计划,满足寿险行业的资产配置要求。
在非上市公司股权投资方面,目前保险公司只能投资银行类非上市公司的股权。然而,按照当前市场行情,非上市银行类股权的价值普遍被高估,投资价值有所降低,并且单一的银行类非上市股权投资不利于风险的分散。当前市场上还存在大量具有投资价值的非银行类企业,在严控风险的前提下可为保险公司提供超额回报,建议保监会放宽对非上市股权投资的行业限制。
在保险资金境外投资方面,从增加投资品种、分散投资风险及提高投资能力的角度出发,建议加快保险资金境外投资管理细则的出台。目前,银行、基金的海外投资均已开闸,在A股市场投资风险显著增加、全球利率处于阶段性高点的背景下,放开保险资金海外投资的时机不应错过。
2.适当放宽对保险基础设施债权计划的担保要求
目前银监会已经出台办法限制银行对保险收益计划提供担保,如果仍严格要求银行担保的话,则保险资金投资基础设施债权计划相关业务的开展将面临严峻挑战,同时也会限制保险资金资产配置的空间和能力。从国内固定收益市场的发展方向来看,发展信用产品是大趋势。通过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自行设计和发行基础设施债权计划,有利于信用风险控制的前置,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可以在产品设计阶段通过设计征信措施、安排交易结构和控制交易流程从源头上降低信用风险。
3.允许保险资产公司投资设立基金、信托机构,打造更具竞争力的保险投资力量
【关键词】夏普比,贝塔值,VAR
一、我国保险和证券市场现状
经历了20 多年的发展,我国证券市场蒸蒸日上,从 2007 年的沪深两市的1530 家到2007年的 2107 家,A 股市场总股本达到 36095. 52 亿股,其中流通股本 28850. 26 亿股; 股票总市值已达 214758. 10 亿元人民币,流通市值达到 164921 亿元人民币。 证券市场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市场融资的效率. 证券市场的发展业进一步促进了我金融体系改革和国民经济的发展。
保险业是现代金融的一个重要的分支,是组成国民经济的重要部分. 目前,我国有四家上市保险公司,分别是中国人寿(601628SH),中国平安(601318SH),中国太保(601601SH),新华保险(601336SH).,这四家保险公司占据了绝大部分市场份额. A股的上市一方面有利于满足保险公司的融资 ,另一方面使得普通投资者可以有机会分享保险行业成果.于此同时,对这保险业的发展和稳定关系到社会的稳定.
中国人寿保险是国内最大的寿险公司,在国内保险市场上多年来一直保持市场占有率第一的地位,中国人寿的投资领域广泛,积极参到金融,能源,基础设施等领域上来。公司支持多元化经营。中国平安是中国第一家以保险为核心的,平安旗下还有证券、信托、银行、资产管理公司。中国平安优势主要在于其多元化战略,一方面可以利用这种,在融资和分散风险上有优势。为此平安的负债成本较低,行业表现较为良好。中国太保是综合性保险服务商之一,公司是在1991年5月13日成立的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的基础上组建的保险集团公司"公司旗下的太平洋寿险和太平洋产险分别是中国第三大寿险公司和第二大产险公司,具体来讲公司的保险产品设计的领域广泛,理赔处理能力强,新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新华保险”)成立于1996年9月,总部位于北京市,是一家大型寿险企业。如今拥有新华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新华家园养老企业管理(北京)有限公司和新华卓越健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等子公司,其公司的营销团队强,虽说是一只后起之秀,但公司的成长潜力巨大。
二、我国上市保险公司的业绩表现:
1.数据说明:本文就2013年1月4日至2013年7月31日,日交易数据和大盘的数据进行比较.( 交易数据来源:CSMAR数据库.)
2.个股票的夏普比率的度量:
夏普比是衡量风险和收益关系的比率,是业绩评价中的常用指标。Sharpe Ratio=(Rp-Rf)/?滓p,
其中,Rp组合收益率;Rp证券市场的指数收益;?滓p组合的波动率。
本文采用的是使用市场指数的收益作为基准,夏普比率体现了个股相对于市场指数化投资的超额收益,sharp比率描述了每单位风险的溢价水平。结合投资实践中,我们发现个券的上半年的市场表现弱于大盘的整体状况.
3.组合的β值分析:
本文模拟了一个投资组合,组合的总市值为1000万,投资比率按四个股票的市值之比进行组合.并假设每日的个股权重随着每个交易日的股票市值的变化而形成动态变化.最后得出组合的贝塔值.。?茁是股票或组合对于市场的敏感程度(系统性风险)。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中,?茁p=■,其中Rp为目标组合收益率,Rm为基准收益率,计算的结果β=1.0147.
此结果显示这样的一个证券组合对证券市场的波动情况较为敏感.
4.资产组合VaR(在险价值),
针对前两个指标的分析,发现保险公司的证券市场业绩的表现不尽如人意,面对这类的组合,应计算VAR的值,以面对未来特定一段时间内,某金融资产(组合)最大可能损失。
P(p>-VaR)=1-?琢其中p为资产(或资产组合)在持有期内的收益,VaR为在置信水平?琢下处于风险中的价值。更正式的讲,VaR描述一定时期内资产(或资产组合)的损益分布的分位点。选择置信水平为α=5%,则VaR对应损益分布的(1-?琢)下分位点为0.002926.即如果我们要投资1000万的资产在这个组合上那么最大的损失值为29260元.
三、投资建议:
2013年度上半年,我国良好的证券市场环境给上市的保险公司带来了较大的成长空间,但是通过对比发现,四家保险公司的业绩稍微弱于大盘的业绩,同时四家保险公司的证券组合贝塔值>1,说明他们对大盘的波动的敏感性,建议投资者谨慎对待保险板块的个股。最后文章基于一个简单的证券组合,给出了一个VAR的值,对于投资者投资保险公司的股票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赖叔懿. 中国股票型开放式基金绩效综合评价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
[2]汪光成. 证券投资基金业绩计量与因素分析[D].上海财经大学,2002.
这是中国保险公司投资海外房地产的第三个案例。此前,中国平安和中国人寿分别投资了位于英国的劳合社大楼和金丝雀码头集团旗下的一座大楼。
自从险资获准开闸不动产投资以来,诸多保险公司以不同形式介入其中。随着保险资金投资不动产比例的不断提高,保险公司加快了在不动产领域的布局。除了直接购买酒店或写字楼,股权投资房企以及兴建养老社区,亦是险资进行不动产投资的主要形式。
中国保监会的数据显示,目前已有33家保险公司持有投资性房地产。今年前八个月,投资性不动产规模750亿元,较年初增长3%,基础设施投资计划等产品6664亿元,较年初增长39%。在国内房地产市场不断下行之时,保险公司依然热衷其中,显露出来的不动产投资的顺周期风险,引起保监会的关注。
另一个风险隐患则在于隐蔽在不动产投资之后的数字游戏。一些保险公司通过财务手段虚增利润和资产,以达到提升偿付能力充足率的目的,工具之一便是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估值。
这一切引起了监管层忧思,放开投资前端的同时,保监会收紧了对其后端的管理。今年5月,保监会下发《关于清理规范保险公司投资性房地产评估增值有关事项的通知》(下称“《通知》”),着手对保险公司投资性房地产估值进行清理和规范。此外,保监会修订了投资性房地产的认可资产标准,降低其认可标准。
与此同时,保监会在日前的寿险公司“偿二代”第一支柱技术标准测试方案中,对投资性房地产的风险因子等指标进行了详细规定。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随着“偿二代”建设的逐步推进,以风险为导向的偿付能力监管体系,将有利于引导保险公司调整业务结构和资产配置,提升风险管理能力,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保险公司带有“豪赌”风格的投资行为。国泰君安报告认为,资本规划和资本补充条件较好的保险公司,在另类投资等新领域投资上将更具优势。 涌向不动产
今年以来,房地产几乎成为安邦保险投资的关键词。继频频吃进金融街、与富德生命人寿(原生命人寿)争夺金地集团之后,安邦保险又把目光投向了海外。
安邦保险以19.5亿美元(约120亿元人民币)收入囊中的华尔道夫饭店,是纽约地标性建筑之一,共有1413个房间,常年入住率超过70%,基本房型最低价格为329美元/晚。如按安邦保险支付的交易额计算,每间客房的成交单价高达138万美元,堪称美国酒店交易中最高的房间单价纪录之一。
根据协议,安邦保险将支付1亿美元的交易保证金,并承担酒店约5.25亿美元的抵押贷款。希尔顿则获得拥有未来100年的经营权,并进行整修。有业内人士称,如果希尔顿集团在180天内将这笔巨款投入别的酒店物业资产,可以避免为交易收益缴纳高额的所得税。
安邦保险在其官网宣布,华尔道夫酒店占据了曼哈顿核心地段的整个街区,该地块投资价值在纽约无可比拟,该公司希望通过投资北美优质不动产,实现长期稳定的投资收益。
不过,由于华尔道夫酒店是美国驻联合国大使官邸所在地,亦是美国总统和美国外交官员经常下榻之处,美联社报道称,考虑到整修可能产生的潜在安全风险,美国政府官员表示,正在审查这笔交易的细节。对于该说法,安邦保险目前尚无官方回应。
根据2012年保监会的《保险资金境外投资管理暂行办法实施细则》,保险资金境外直接投资的不动产,主要限于英国、美国和澳大利亚等发达市场主要城市的核心地段,且具有稳定收益的成熟商业和办公不动产。今年2月,保监会的《关于加强和改进保险资金运用比例监管的通知》,将保险不动产投资比例进一步提至30%,而境外投资比例为15%。保险公司的不动产投资热情随之提升。
由于英镑走低,英国房地产成为险资的“投资洼地”。去年7月,中国平安斥资2.6亿英镑,从德国商业银行旗下的Commerz Real公司手中,购得伦敦金融城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劳合社大楼。今年6月,中国人寿联合卡塔尔控股财富基金斥资7.95亿英镑(约合14亿美元),购买了英国金丝雀码头集团旗下位于伦敦金融区的10 Upper Bank Street 大楼,持有该楼70%的股权。
劳合社主席约翰・纳尔逊去年接受《财经》记者专访时曾谈到,平安收购劳合社大楼是一种普通的不动产投资行为,对劳合社本身没有影响,劳合社依然有权长期使用这座由其建造的大楼。据介绍,英国商业不动产的运作模式通常是,由大型投资机构买下来,交由专业的物业公司运营和管理,而劳合社对该大楼采取了售出和回租的方式。
从既往的租金收益上来看,中国平安和中国人寿所投资的这两座写字楼,无疑是优质资产。劳合社大楼2013年整体租金约2400万英镑,净租金收益率为6.1%。而10 Upper Bank Street 大楼每年的租金约为4435万英镑。
与中国平安和中国人寿投资于写字楼项目不同,安邦保险将海外不动产首单投向了美国酒店业。一位海外房地产中介人士表示,就项目本身来说,以19.5亿美元投资华尔道夫酒店,并不是一个好的投资选择,以同等规模的资金可以买到更好的标的,安邦此举可能有个人投资偏好等其他方面的考虑。另据一位接近该交易的人士称,希尔顿对该酒店的最初报价为11亿美元。
第一太平戴维斯(Savills)一位人士表示,去年以来,包括保险公司在内的中国企业购买海外房地产的项目大大增加,他目前“有一半的时间都是在做这样的项目”。
仲量联行的报告显示,2013年中国海外商业房地产投资总额为76亿美元,同比增长124%。其中,英国和美国房地产市场是最主要的投资区域。
除了开始出手海外不动产,保险公司近年来更是忙于布局境内不动产投资。早在2010年,安邦保险便开始涉足不动产投资,购入成都市行政办公中心的写字楼,2011年揽得北京CBD的两个地块。截至2013年,安邦财险投资性房地产达157.3亿元,是该项投资规模最大的保险公司。
今年以来,安邦保险则积极介入对上市房企的股权投资。4月28日,旗下安邦人寿与和谐健康险累计持有金融街控股有限公司(下称“金融街”,000402.SZ)5%股权,首次举牌。其后,进一步增持至9.99%。
为保住第一大股东地位,北京金融街投资集团及其一致行动人亦展开增持,同时,拟以2.5亿元自有资金,通过集中竞价方式回购1.10%的股份。此举被市场解读为用来“狙击”安邦系。
安邦保险对地产股的兴趣不止于金融街一家。华业地产(600240)中报显示,安邦人寿已成为其第三大股东,持股4.99%,离5%的举牌线仅一步之遥。但一季度时,前十大股东名单中还没有其身影。
今年上半年,安邦保险与富德生命人寿“火拼”同一只地产股――金地集团,成为业内一大焦点。安邦保险的持股比例合计为10%,富德生命人寿则累计增持至27.63%,其目标则是30%。
富德生命人寿是另一家热投房企股的保险公司,除了金地集团,它还是深振业A的第五大股东,持股4.64%。 还原投资逻辑
保险公司争夺地产股,在申银万国房地产分析师韩思怡看来,说明险资正从直接投资房地产项目,转而直接购买房地产公司的股权,以争取公司话语权,并通过提前参加项目的形式,获取更高收益。而这种投资角色的转换,最终将影响股票市场投资者的定价思维。
对于保险公司来说,看重的不仅仅是地产股的股价表现和股权投资收益。这些地产公司都握有一线城市丰富的优质地产项目,土地资源和项目资源优势明显。金地集团今年4月还收购了美国旧金山市CBD区域的两个商用地块,用于开发写字楼。而金融街自持的项目资质和规模在地产股中均属优异,海通证券报告认为,多个项目已进入收获期,未来将享受价值重估带来的最大利益。
韩思怡在报告中指出,目前重点的房地产公司PE估值仅为7倍左右,行业平均估值水平远低于其他行业,风险较低且升值潜力更大。万科、金科、华发和福星等优质房地产股的第一大股东持股较低,且股价估值低,有可能成为保险资金重点关注的投资标的。随着房地产业并购案的增多,产业资本将迎来定价权之争。
根据保监会的相关规定,保险公司可以通过物权和股权投资形式投资于房地产,既包括保险公司直接持有的投资性房地产,也包括通过投资设立或入股项目公司等以房地产开发为主业的公司,以及间接持有的投资性房地产。
一批中小保险公司特别是具有房地产股东背景的公司,成为投资性房地产的拥趸,比如,富德生命人寿去年底的投资性房地产的规模为128.65亿元,合众人寿规模则为80.9亿元。同样有房地产股东的前海人寿,自2013年7月以来,通过股权转让、增资和借款等形式,在房地产及相关领域涉资达48亿元。珠江人寿今年4月和6月分别投资7.5亿元和10亿元(分期投资),与其股东关联方投资开发上海创展国际商贸和北京中关村国际商城项目。
除了争夺地产股、竞购商业地块,诸保险公司还忙于投资养老地产,而养老地产按保监会规定可采用公允价值估值。富德生命人寿负责人曾对《财经》记者透露,其首个高端养老社区将于近期在广东河源开业。前海人寿则斥资4亿元拿下深圳的养老地产用地,首批拓荒者泰康人寿今年一口气开业了三家养老社区。养老地产领域动作稍为迟缓的中国太保,今年亦加快了步伐,太平洋养老产业投资管理公司于近日获批筹建,不过其开发养老产业的路径不同:拟采取自建和改建城市中心城区现有物业等“轻资产”方式。
诸保险公司对房地产投资的热衷程度,可以用数据来量化。保监会的《中国保险业社会责任白皮书》称,今年上半年,保险机构的养老社区投资额增至约300多亿元,是去年全年的两倍多。来自保监会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8月底,保险机构的投资性房地产规模为750亿元,比年初增长3%;基础设施投资计划等产品则为6664亿元,较年初增长39%。
除了以上形式,保险公司还通过信托计划与房地产产生一些间接关联。10月14日,保监会的《关于保险公司投资信托产品风险有关情况的通报》显示,今年上半年,近51%的信托投资集中于房地产和基础设施等不动产领域,其中,房地产信托计划占比高达33.1%,规模为929亿元,基础设施投资占比17.5%,规模亦有492亿元之多。
保监会在通报中提示了一个值得忧虑的现象:一些保险公司通过投资信托产品,借款给与之具有关联关系的融资人,用于融资人房地产投资等用途。而一些具有房地产股东背景的保险公司,如此热衷于投资房地产领域,被业内认为是为其股东输送利益。
一位保险公司高管曾对《财经》记者表示,对于很多产业资本来说,保险的投资价值在于,股东用收进来的保费进行投资,用获得的投资收益设立影子公司,再作为股东投资于保险公司和其他领域。换言之,“等于是股东拿保险公司的钱来赚自己的钱”,在该人士看来,这其实应该是保险业“最大的风险”。 公允价值的秘密
除了为股东“输血”,保险公司热衷于不动产投资,亦有其自身资产负债匹配的诉求。在8月召开的新“国十条”培训大会上,保监会主席项俊波指出,业内热销的高现金价值产品的负债实际期限短则数月,长则1年-3年,其所匹配的资产期限则多在5年以上,导致资产负债缺口较大。
这类短期高现金价值产品,承诺的收益却高达7.2%。这意味着,投资收益率至少达10%以上,才能基本覆盖其成本。对于一些保险公司来说,房地产市场成为博取高收益的南山捷径。对此,项俊波不客气地指出,“这很危险。”
这类能够迅速揽得保费的高现金价值保险产品,对于资本实力的消耗很大。资本实力相对单薄的保险公司,不可避免地倍受偿付能力充足率压力。
一些“聪明”的保险公司,通过财务手段,人为虚增账面资产和净资产,达到提升偿付能力充足率的目的,其中的一个重要工具便是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估值。
所谓公允价值,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根据我国的新会计准则,投资性房地产的计量方式有成本计量法和公允价值计量法,但只有在房地产市场比较成熟、企业能够从房地产交易市场上取得同类或类似房地产的市场价格及其他相关信息,从而对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做出合理的估计时,才允许企业对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且同一企业不得同时采用两种计量模式。
项俊波在新“国十条”培训大会上透露,在目前33家持有投资性房地产的保险公司中,有15家(3家财险公司和12家寿险公司)采用了公允价值计量方式。今年一季度,这些公司投资性房地产的成本是244.1亿元,但账面价值却是493.4亿元,增值近一倍。
有关统计显示,15家公司中,正德人寿、安邦人寿、安邦财险和富德生命人寿等公司,公允价值变动较大。其中,正德人寿估值最高,成本为11亿元的土地使用权投资,通过公允价值估值,一年内浮盈17亿元。而安邦财险2013年报显示,其2011年所购北京CBD两地块的成本为61.1亿元,2013年从无形资产转为投资性房地产,并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后,账面价值增至157.3亿元。
在公允价值估值法下,一些公司的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呈现较大增长。比如,正德人寿的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增长了10.52倍,安邦财险增长7.8倍,富德生命人寿公允价值收益增长1.34倍。公允价值变动收益计入当期损益,有增加净利润之效。
一位保险公司投资负责人指出,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波动大,特别是近年来房价增长迅猛,泡沫虚高,采用公允价值计量下的净利润和偿付能力充足率,“可能存在一定的虚值” 。
事实上,投资性房地产能否采用公允价值估值,监管层的态度一直在调整。1997年在会计准则中首倡公允价值计量,但由于出现诸多借此操纵利润的现象,又于2001年后修订相关规定,回归成本法。2006年财政部制定新会计准则时,在《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中,首次将投资性房地产作为一项新的资产予以单独列示,并引入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不过,要求投资性房地产一般采用成本模式,而限制公允价值模式的应用范围,以防企业滥用公允价值操纵利润。
但这种要求与《国际会计准则第40号――投资性不动产》的做法不尽相同,后者鼓励企业采用公允价值法,须不定期重估资产,以使其账面金额与资产负债表日该项资产的实际价值趋同。
新会计准则实施初期,公允价值估值法使用并不广泛,2007年630家有投资性房地产业务的国内上市公司中,仅有18家采用该法。2011年时,上市公司中使用该法的也仅占3.06%。
从保险业的监管上来看,保监会在2010年的《保险公司偿付能力报告编报规则――问题解答第10号:无担保企业(公司)债券、不动产、未上市股权和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创新试点投资产品》中,对不动产投资未明确表述,是采用成本法还是公允价值法估值。
今年5月下发的《保险公司偿付能力报告编报规则――问题解答第24号:投资性房地产》(征求意见稿)(下称“第24号解答”)中,该项表述变得明确:要求保险公司持有的投资性房地产应按照会计准则要求,采用成本模式计量;只有存在确凿证据表明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能够持续可靠取得的,才可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并向保监会备案。
在目前的实际操作中,不同公司对估值方式有不同的选择。以上市公司为例,中国人寿采用历史成本法,新华保险和中国太保则用公允价值法。不过,新华和太保所采用的评估模型不同,前者采用收益法或市场法,后者用现金流折现法。而前海人寿等一批中小公司,则基本上采用公允价值估值法。
根据规定,成本法下,新会计准则和税法的处理基本一致,计提折旧或摊销处理可抵税。公允价值法下,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损益,可增加当期账面利润(但不增加现金流),但由于不计提折旧或摊销,没有减税作用。
上述保险公司投资负责人认为,保险公司早年投资的房地产的原始成本很低,如以历史成本计价,无法真正反映资产的真正价值,且会降低偿付能力充足率。而公允价值是基于市场一致原则下的动态计量模式,能够更确切地反映公司的经营能力、偿债能力及所承担的财务风险,当然,也会加大账面利润和现金流的背离。
在该人士看来,两种估值方式各有利弊,具体还要看各公司的实际投资规模大小及对股权占用的时间等因素。 清理整顿挑战
新《保险法》的颁布与实施,给中国保险资金的高效运用提供了法律平台,随着保险资金投资政策的调整,将给中国保险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增添新的活力。但在这方面的细则尚未出台。当前,保险业受制于资金运用范围的狭小,盈利水平难以提高,极大地影响了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中国保险业潜在的风险积聚在加快。因此,加快保险资金运用政策调整的步伐,已成为中国保险业发展过程中一个最为突出的问题。
一、保险资金运用政策的调整应当加快
(一)放宽保险资金运用渠道是改善保险业经营环境的需要。一方面,随着我国保险市场竞争的加剧,经营成本大幅度上升,承保利润明显下降,有些财产险业务经营已难以为继。对于人寿险业务,这个问题更为突出。另一个方面,将保险公司基本排斥在资本市场之外,不利于保险公司培育核心竞争能力。从当今国际金融市场发展趋势来看,包括保险公司在内的金融机构无不向着大型化和全能化方向发展,能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已成为金融机构互相竞争的法宝。保险公司拥有强大的零售网络和广泛的客户资源,开展投资管理、风险控制等综合性业务条件得天独厚。因此,对保险资金开放资本市场可使保险公司的客户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这对提高保险公司竞争能力极为有利。随着中国入世,保险业的开放度也日益扩大,相对于国外保险公司已拥有的丰富的资本市场运作经验,国内保险公司在资本市场上的投资尚处于起步阶段,如不尽快使保险资金同资本市场对接,提升投资管理水平,将使我们一开始便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二)放宽保险资金运用渠道是中国保险业融人国际市场的必然选择。中国加入WTO后,中国保险业融人国际市场的步伐日益加快,中国保险业与国际保险业的互动加快了这种融合。“9.11”事件后,国际保险业进入了艰难的调整期,而中国经济的一枝独秀为中国保险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需求。国际保险业利用其成熟的管理技术,先进的管理方法,面对的是全球资本市场,其投资的领域涉及股票、债券、基金、抵押贷款、房地产、贵金属等。其投资的方式可以是自营,也可以是委托,十分灵活、方便。而中国保险业在资金运用上范围狭小,严重制约了保险业的国际竞争力,使保险业发展的能量难以充分释放出来。
(三)放宽保险资金运用渠道是增强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的必然要求。过窄的投资渠道限制了新的保险业务的拓展,使产品设计过程中价格确定增加困难,市场需求与保单价值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放宽保险资金运用渠道,有利于开发更多的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产品,有利于产品销售,有利于提高投资收益,有利于化解寿险利差损,增强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
二、目前保险资金运用与管理存在的问题以及政策性困扰
(一)由政策性因素导致的证券市场的系统性风险给保险公司投资带来一定困难。相对于国际成熟的证券市场来说,我国证券市场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有很多问题是与国家经济、金融体制改革相伴而生的,只能在发展中寻求改革与发展的办法。如占上市公司三分之二的国有股、法人股的流通问题;新股配售问题;银行资金人市问题;宏观经济及货币政策问题;A、B股市场统一问题等等。这些政策性因素的变化或不确定性都会对证券市场特别是股票市场产生重要影响,由于保险公司目前已投资于证券投资资金,间接进入了股市,因此这些政策性因素影响着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的稳定。
(二)投资工具缺乏既给保险公司投资带来了巨大压力,也给保险公司投资带来了风险。目前保险公司只能在商业银行存款、投资于国债、金融债、部分企业债及买卖证券投资基金,没有更多的金融投资工具,使保险公司间接投资股票市场只能在一个上升的市场行情中寻求盈利,一旦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形势发生变化,引起行情下跌便只能承受投资损失。即使是国债投资,也是品种少,期限短,不能较好满足保险公司的投资需求。另一方面,我国目前允许保险资金投资的基本上都是利率性产品,而没有实业投资,一旦利率变化,对保险公司的存量资产及增量资金都有着重要影响。表现在:利率持续走低,保险公司将面临再投资收益风险;而如果利率持续走高,保险公司存量固定收益债券则面临投资风险考验。
(三)由于投资工具的缺乏,使保险公司投资组合困难,完全做到资产与负债相匹配成为不现实。我国的寿险资金绝大部分是长期性的,其中 20年期限的资金约占50%左右,而在保险可投资的工具中却缺乏与之相匹配的品种。如协议存款绝大部分为5年期,国债、金融债以3、5、7、10年居多,20、30年期限的品种太少,而且价格也不能真实反映期限与价格的变化。在目前限制保险公司投资实业、股市及海外资本市场的情况下,各保险公司要做到投资资产与负债的完全匹配显然是困难的,这也形成了保险公司的巨大经营风险。
(四)现行投资管理体制及资金运用政策限制了保险公司投资业务的发展。国际上一般保险公司投资管理有三种模式:一种是由保险集团公司或金融集团公司所属的专业投资公司运用与管理保险资金;第二种是资金由保险公司下设一个具体的投资部门来管理和运作;第三种是保险公司把资金委托给专门的投资管理公司或基金管理公司来运作。从我国的情况看,这方面限制较死,第一种和第三种模式基本上不存在。虽然新的《保险法》已出台,对保险公司的投资尚留有余地,但有些条款缺乏权威性解释,亟待有关部门做出详细的说明。可以说,目前投资管理体制及政策上的种种限制和不明确,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保险投资业务的发展。
(五)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及资源的配置水平,影响着保险公司的资金营运。主要表现在:一方面国家通过积极的财政政策大量筹集与分配资金,另一方面,货币市场、资本市场资金大量闲置;一方面国有商业银行惜贷,存贷比例偏低,另一方面国有商业银行又大量认购国债,默默承受着利率风险;一方面企业贷款难、上市筹资难,另一方面,企业发债又多头管理,限制的太死;一方面保险公司保费收入高速增长,另一方面,保险资金运用却没有更宽的出路。这些状况表明,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缺乏协调机制,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使资金及债券的价格失真,也给国民经济资源造成浪费,影响着保险资金的有效增值。
三、如何缓解保险资金运用矛盾,确保保险资金安全增值
(一)允许保险资金直接人市。保险资金的直接入市,是利用股市的最有效的途径。首先,可以避免投资于基金的管理费用和托管费用,节省成本;其次,可避免投资于封闭式基金造成的折价损失;第三,可以避免投资于开放式基金的申购和赎回费用。特别重要的是,保险公司作为机构投资者,在见证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同时,已在人才储备、投资组合、风险控制等方面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有能力直接参与股票市场,直接利用资本市场的发展契机,提高保险资金的运用水平。
(二)允许保险资金投资于更宽范围的公司债券。与美国20万亿美元债券市场的规模及4万亿美元公司债券的规模相比,目前中国债券市场的规模小、品种少,公司债的规模只占全部债券市场规模的4%。可见,中国的公司债券,包括可转债市场,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也将为保险资金的运用提供更大的市场。
(三)有限度地允许保险公司参与质押贷款及金融租赁业务。主要包括住房、汽车贷款等。在有效控制风险的前提下,这类投资收益稳定、风险小,特别适合保险资金的安全增值的特点。
(四)项目投资。可投资于市政建设、重大交通设施等风险小、期限长、收益高的项目。
(五)战略投资和国有股、法人股的投资。应该允许保险公司作为新股配售的战略投资者,享受一级市场的高收益;同时,应该允许保险公司投资于业绩优秀公司的国有股或法人股,获取稳定的红利以及通过所投资公司的净资产的增值,享受以后的流通溢价。
(六)外币境内外投资及人民币境外投资。对现有外币资金除了可以开展结构性存款外,还应允许从事B股交易;应该允许购买中国政府及企业在海外发行的债券;应允许购买美国国债等。目前美国30年期公债收益率在5.04%,10年期公债收益率达4.13%。同时,对现有保险公司人民币资金,国家外汇管理部门也应该在政策上有所松动,可以根据保险的需求和实际投资管理能力,按总资产的规模核定一定比例允许人民币自由转换成外汇资金,投资于海外资本市场。尽管存在一定的汇率和投资风险,但从长远看,这对于保险公司合理匹配投资组合,完善资产负债结构,提高投资收益是大有裨益的。目前北美和香港股市在网络泡沫破灭后,价值回归,已有一定的投资价值。只要机构投资者特别是保险公司在投资时处理好安全性、收益性、流动性三者的关系,控制好风险,应该能够获得较高的回报。
四、放宽保险资金运用渠道的同时对保险公司自身的管理及保险监管水平提出了挑战
(一)放宽保险资金运用渠道后,要求保险公司加强自身投资队伍建设,不断完善资金运用管理体制,通过资金的专业化运用,以及有效的内控制度建设,使投资决策更加规范化、科学化,不断增强风险防范能力。
关键词:保险资金;不动产;保险业;投资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11-0204-01
1 我国保险资金适度介入不动产领域是必要而又可取的选择
允许保险资金投资不动产是我国保险业发展的必然选择。一方面,保险资金投资房地产有利于实现资产配置多元化。根据海外的监管与实践,不动产投资是保险资金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海外保险公司资产构成而言,各国或地区保险公司资产组合中大都包括了不动产投资,直接投资不动产比例在1%-5%,间接投资比例在1%-20%不等,以此来平衡风险,提高组合收益率。与国外相比,我国保险资金投资渠道还比较单一。以2008年为例,保险资金配置情况为银行存款26.8%、债券57.1%、基金5.4%、股票8.4%,其余只有2%左右是直接投资品种,包括债权投资计划和直接股权投资等。这造成了保险资金投资的收益率过多地依赖资本市场的涨跌,波动幅度较大。另一方面,保险资金投资房地产有利于提高资产与负债的匹配度。对应保险市场,尤其是寿险市场上的长期负债,保险公司需要有利润稳定的长期资产来对应,最终实现总量匹配、期限匹配和资产性质匹配。
2 当前我国保险姿金投资不动产存在的问题
保险负债的特性要求资金运用在期限、成本、规模上与其较好地匹配,以满足偿付要求。目前,保险资金中约有80%以上为寿险资金,寿险资金中约48%是20年以上的长期资金,25%为5-20年的中期资金,27%为5年以下的短期资金。保险资金的期限分布特性,为其使用提供了宽裕度,也为投资的长期稳定复利增长提供了前提。因此,不动产投资规模大、期限长,比较符合保险资金追求长期价值、稳健投资的特点。尽管不动产投资符合保险公司的长期投资战略,但是目前我国保险资金进行不动产投资仍然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2.1 不动产投资专业人才匮乏
作为与“承保业务”同样重要的投资行为。要求保险公司能够对经济运行趋势、产业发展方向等经济情况的变化有明确认知。不动产投资是一个专业化非常强的领域,需要专门的组织体系和人员配备,如果仅作为保险公司或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的一个部门运作,不利于它的长远发展。但是受“重保险轻投资,重来源轻运用”的固有思想影响,我国的保险公司往往忽视发展投资专业队伍,缺乏具有较高专业性、技术性的投资管理人才储备,特别缺乏熟悉不动产投资领域的专业人员。
2.2 不动产投资可投资产较少
按照保险资产配置的要求,保险资金投资不动产所要求的年化收益率通常在6%-10%的区间。从风险与回报匹配的角度看,往往能取得高租金和低空置率的一线城市核心地区的商用物业能够在中长期获得较高的回报水平,符合保险资金的安全性和追求长期回报的要求。而且,随着一、二线城市住宅与商用物业间价格差距的逐步拉大,商业地产的投资价值已经开始逐渐显现出来。因此,一、二线城市将成为保险资金主要关注的区域,一线城市核心区域的高端商业物业将成为保险资金重点考虑的投资目标。
2.3 不动产投资监管有待完善
随着近年保险业的急剧发展,偿付能力不足一直保险公司面临的突出问题。目前,我国险投资的政策环境不够完善,配套的《保险公司不动产投资试点管理办法》尚出台,对保险资金不动产投资的有效监机制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法律法规系不完善,监管信息化程度低,无法适动态监管的要求;监管队伍力量薄弱,制约了保险资金运用水平和能力的高。同时,保险资金在不同市场的运用保险金融集团跨行业运营,都会对现行分业监管格局带来冲击,这些都对保险监管提出了挑战。
3 对我国保险资金投资不动产的几点建议
3.1 坚持长期持有、稳定回报的投资策略
保险资金采取“长期持有、稳定回报”的投资策略,可以有效地抵御不动产自身周期性所带来的投资风险。保险企业不应该为谋取短期利益而参与不动产投机炒作,因为这不仅会使企业承担巨大的投资风险,而且不利于不动产市场以及社会的和谐稳定。可以说,这既是企业投资策略的问题,也是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问题。
新《保险法》的颁布与实施,给中国保险资金的高效运用提供了平台,随着保险资金投资政策的调整,将给中国保险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增添新的活力。但在这方面的细则尚未出台。当前,保险业受制于资金运用范围的狭小,盈利水平难以提高,极大地了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中国保险业潜在的风险积聚在加快。因此,加快保险资金运用政策调整的步伐,已成为中国保险业发展过程中一个最为突出的。
一、保险资金运用政策的调整应当加快
(一)放宽保险资金运用渠道是改善保险业经营环境的需要。一方面,随着我国保险市场竞争的加剧,经营成本大幅度上升,承保利润明显下降,有些财产险业务经营已难以为继。对于人寿险业务,这个问题更为突出。另一个方面,将保险公司基本排斥在资本市场之外,不利于保险公司培育核心竞争能力。从当今国际金融市场发展趋势来看,包括保险公司在内的金融机构无不向着大型化和全能化方向发展,能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已成为金融机构互相竞争的法宝。保险公司拥有强大的零售和广泛的客户资源,开展投资管理、风险控制等综合性业务条件得天独厚。因此,对保险资金开放资本市场可使保险公司的客户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这对提高保险公司竞争能力极为有利。随着中国入世,保险业的开放度也日益扩大,相对于国外保险公司已拥有的丰富的资本市场运作经验,国内保险公司在资本市场上的投资尚处于起步阶段,如不尽快使保险资金同资本市场对接,提升投资管理水平,将使我们一开始便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二)放宽保险资金运用渠道是中国保险业融人国际市场的必然选择。中国加入WTO后,中国保险业融人国际市场的步伐日益加快,中国保险业与国际保险业的互动加快了这种融合。“9.11”事件后,国际保险业进入了艰难的调整期,而中国的一枝独秀为中国保险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需求。国际保险业利用其成熟的管理技术,先进的管理,面对的是全球资本市场,其投资的领域涉及股票、债券、基金、抵押贷款、房地产、贵金属等。其投资的方式可以是自营,也可以是委托,十分灵活、方便。而中国保险业在资金运用上范围狭小,严重制约了保险业的国际竞争力,使保险业发展的能量难以充分释放出来。
(三)放宽保险资金运用渠道是增强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的必然要求。过窄的投资渠道限制了新的保险业务的拓展,使产品设计过程中价格确定增加困难,市场需求与保单价值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放宽保险资金运用渠道,有利于开发更多的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产品,有利于产品销售,有利于提高投资收益,有利于化解寿险利差损,增强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
二、保险资金运用与管理存在的问题以及政策性困扰
(一)由政策性因素导致的证券市场的系统性风险给保险公司投资带来一定困难。相对于国际成熟的证券市场来说,我国证券市场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有很多问题是与国家经济、金融体制改革相伴而生的,只能在发展中寻求改革与发展的办法。如占上市公司三分之二的国有股、法人股的流通问题;新股配售问题;银行资金人市问题;宏观经济及货币政策问题;A、B股市场统一问题等等。这些政策性因素的变化或不确定性都会对证券市场特别是股票市场产生重要影响,由于保险公司目前已投资于证券投资资金,间接进入了股市,因此这些政策性因素影响着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的稳定。
(二)投资工具缺乏既给保险公司投资带来了巨大压力,也给保险公司投资带来了风险。目前保险公司只能在商业银行存款、投资于国债、金融债、部分债及买卖证券投资基金,没有更多的金融投资工具,使保险公司间接投资股票市场只能在一个上升的市场行情中寻求盈利,一旦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发生变化,引起行情下跌便只能承受投资损失。即使是国债投资,也是品种少,期限短,不能较好满足保险公司的投资需求。另一方面,我国目前允许保险资金投资的基本上都是利率性产品,而没有实业投资,一旦利率变化,对保险公司的存量资产及增量资金都有着重要影响。表现在:利率持续走低,保险公司将面临再投资收益风险;而如果利率持续走高,保险公司存量固定收益债券则面临投资风险考验。
(三)由于投资工具的缺乏,使保险公司投资组合困难,完全做到资产与负债相匹配成为不现实。我国的寿险资金绝大部分是长期性的,其中 20年期限的资金约占50%左右,而在保险可投资的工具中却缺乏与之相匹配的品种。如协议存款绝大部分为5年期,国债、金融债以3、5、7、10年居多,20、30年期限的品种太少,而且价格也不能真实反映期限与价格的变化。在目前限制保险公司投资实业、股市及海外资本市场的情况下,各保险公司要做到投资资产与负债的完全匹配显然是困难的,这也形成了保险公司的巨大经营风险。
(四)现行投资管理体制及资金运用政策限制了保险公司投资业务的发展。国际上一般保险公司投资管理有三种模式:一种是由保险集团公司或金融集团公司所属的专业投资公司运用与管理保险资金;第二种是资金由保险公司下设一个具体的投资部门来管理和运作;第三种是保险公司把资金委托给专门的投资管理公司或基金管理公司来运作。从我国的情况看,这方面限制较死,第一种和第三种模式基本上不存在。虽然新的《保险法》已出台,对保险公司的投资尚留有余地,但有些条款缺乏权威性解释,亟待有关部门做出详细的说明。可以说,目前投资管理体制及政策上的种种限制和不明确,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保险投资业务的发展。
(五)国家宏观政策及资源的配置水平,着保险公司的资金营运。主要表现在:一方面国家通过积极的财政政策大量筹集与分配资金,另一方面,货币市场、资本市场资金大量闲置;一方面国有商业银行惜贷,存贷比例偏低,另一方面国有商业银行又大量认购国债,默默承受着利率风险;一方面贷款难、上市筹资难,另一方面,企业发债又多头管理,限制的太死;一方面保险公司保费收入高速增长,另一方面,保险资金运用却没有更宽的出路。这些状况表明,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缺乏协调机制,这些的存在不仅使资金及债券的价格失真,也给国民经济资源造成浪费,影响着保险资金的有效增值。
三、如何缓解保险资金运用矛盾,确保保险资金安全增值
(一)允许保险资金直接人市。保险资金的直接入市,是利用股市的最有效的途径。首先,可以避免投资于基金的管理费用和托管费用,节省成本;其次,可避免投资于封闭式基金造成的折价损失;第三,可以避免投资于开放式基金的申购和赎回费用。特别重要的是,保险公司作为机构投资者,在见证资本市场的同时,已在人才储备、投资组合、风险控制等方面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有能力直接参与股票市场,直接利用资本市场的发展契机,提高保险资金的运用水平。
(二)允许保险资金投资于更宽范围的公司债券。与美国20万亿美元债券市场的规模及4万亿美元公司债券的规模相比,中国债券市场的规模小、品种少,公司债的规模只占全部债券市场规模的4%。可见,中国的公司债券,包括可转债市场,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也将为保险资金的运用提供更大的市场。
(三)有限度地允许保险公司参与质押贷款及租赁业务。主要包括住房、汽车贷款等。在有效控制风险的前提下,这类投资收益稳定、风险小,特别适合保险资金的安全增值的特点。
(四)项目投资。可投资于市政建设、重大设施等风险小、期限长、收益高的项目。
(五)战略投资和国有股、法人股的投资。应该允许保险公司作为新股配售的战略投资者,享受一级市场的高收益;同时,应该允许保险公司投资于业绩优秀公司的国有股或法人股,获取稳定的红利以及通过所投资公司的净资产的增值,享受以后的流通溢价。
(六)外币境内外投资及人民币境外投资。对现有外币资金除了可以开展结构性存款外,还应允许从事B股交易;应该允许购买中国政府及企业在海外发行的债券;应允许购买美国国债等。目前美国30年期公债收益率在5.04%,10年期公债收益率达4.13%。同时,对现有保险公司人民币资金,国家外汇管理部门也应该在政策上有所松动,可以根据保险的需求和实际投资管理能力,按总资产的规模核定一定比例允许人民币自由转换成外汇资金,投资于海外资本市场。尽管存在一定的汇率和投资风险,但从长远看,这对于保险公司合理匹配投资组合,完善资产负债结构,提高投资收益是大有裨益的。目前北美和香港股市在泡沫破灭后,价值回归,已有一定的投资价值。只要机构投资者特别是保险公司在投资时处理好安全性、收益性、流动性三者的关系,控制好风险,应该能够获得较高的回报。
四、放宽保险资金运用渠道的同时对保险公司自身的管理及保险监管水平提出了挑战
(一)放宽保险资金运用渠道后,要求保险公司加强自身投资队伍建设,不断完善资金运用管理体制,通过资金的专业化运用,以及有效的内控制度建设,使投资决策更加规范化、化,不断增强风险防范能力。
如何让投连险发挥最大的投资效益?孙呈尧先生做了一个很恰当的比喻,“投连险就是一柄保险理财的双刃剑,只有真正熟悉产品特性,才不至于误伤本金。” 然而很多客户对投连险还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如果紧盯投资账户的短期收益,往往忽略了投连险的长期理财功能,而偏重账户资金的灵活转移,有可能会影响到保障需求和未来资金的需求。
一场寿险革命
孙先生说,保险本身就是一个投资理财的工具,而投连险脱胎于传统寿险,并且弥补了传统保险的许多缺陷。传统保险的第一个问题是,“客户买保险最原始的目的是为了防范风险,而有些客户不愿意买保险,是怕万一不出现风险,所以带着侥幸心理,觉得买保险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浪费”,而投连险与传统寿险产品最大的不同是投资收益主要归保户所有。
第二个问题是,“传统寿险要缴足20年,有些客户会担心中间出现中断,万一交不起了怎么办?” 而投连险的缴费方式较为灵活,客户缴纳保费有一个1800-4800元左右的选择范围,所交的保费被分管到两个账户里,一个“保障账户”,一个“投资账户”。其中,保障账户里的资金,用来投保人身保险;投资账户里的资金,在扣除账户管理费和公司管理费后,进入到投资账户,由专家进行投资运作,所得收益按一定比例分配给投资者。客户还可以按照个人经济状况增减保险费,遇到特殊情况,如中途出国需要暂缓缴付保险费,只要当时的保单账户值足够支付保障费用及保单管理费,可以向保险公司申请缓交期,保障依然有效。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现在买的保额到20年后还值不值这些钱,万一1000元只能买到20年前一百元的商品怎么办?”通货膨胀一直就被保险专家认为是传统寿险的天敌,而作为创新型的终身寿险,投连险的帐户价值和身故保险金可以根据投资账户的实际投资业绩发生变化,而从长期来看,投资账户的收益率会高于通货膨胀率――投资账户的资产大都分布在资本市场投资工具上,而根据长期的历史经验来看,资本市场投资工具、特别是普通股的收益率与通货膨胀同向变化,且快于通货膨胀的上升,从而具有良好的防范通货膨胀风险的作用。也正是因为这一点,投连险在国外很多寿险市场上都占据重要地位。
长期投资工具
“保险公司为客户承担了风险管理和资金管理两项功能,特别是寿险要几十年如一日地保障客户的账户价值,使财富不至于缩水。”孙先生认为,购买投连险,应该是为了进行长期投资而不是追求短期分红。在短期内证券市场的波动难以预料,收益率很可能不如人意,也有可能与通货膨胀率背道而驰;只有长期持有,投连险才更有可能保险出最大的投资价值。
和分红险不同的是,投连险的资金运作更加透明化。投连险的投资账户一般分为4个子账户:增值投资账户、稳健增长账户、基金投资账户和债券投资账户,分别投资于货币市场、基金和债券等。投资者可以根据原各账户比例以及市场情况,短期调整各账户的投资比例,以及配合长期的投资策略,依据市场变化选择最优投资组合,以取得最佳的投资收益。投资的收益是保险公司和客户相配合所获得的,但证券市场给客户带来的风险也主要由客户承担。
投连险首先追求投资的安全性,也因此被称为“基金中的基金”。基金本身已经具备了专家理财的优势,而销售投连险的保险公司又有自己的投资专家,在国内50多家基金公司,上百家基金公司中筛选投资目标,帮助投资者多过滤一层风险。“比如信诚保险有自己的基金公司在做投资,另外也和一些风险管理较好的绩优基金合作。”投连险的稳健投资账户和债券投资账户主要投向国债等货币市场工具,收益比基金更稳定。投连险的专家理财优势和基金相似,作为机构投资聚合了散户的力量,分散了风险,同时提高了收益。
营销模式创新
在孙先生看来,投连险在国内市场上还是一个前沿型的保险品种,在营销模式上也有关键性的突破,比如说打破传统保险单纯卖产品的观念,投连险更重要的是推销理财、投资的理念。客户在接受了长期投资的观念后,才会考虑买保险。
险种特点
分红险在传统寿险基础上增加了利率分红的功能,具有最低基本保障和增值保障的双重功能,能够有效抵御通货膨胀的冲击,并且还有投资功能。保险公司也在分红险上做足了文章,开始只是定期寿险和终身寿险有分红功能,后来又嫁接到养老险上,甚至出现了分红健康险。
适合人群
分红险比较适合在保障的同时又想获得一定投资收益的投资者,特别是那些“懒汉”型投资人群,这类人希望借助保险公司进行低风险的专业理财。同时投资者要具备保险投资要求的共性特征:有较稳定的收入,以便能够定期缴纳保费。
投保策略
投资分红险要有长远眼光,因为分红险主要收益率来自保险资金的投资收益,很容易随着大环境的变好而咸鱼翻身。例如今年保险资金的投资环境继续趋好,有望改变其低收益率的状况。
选择保底利率高的产品
大多数分红险是根据公司经营情况进行分红的,收益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理论上收益率为零也可能存在。但为了扭转分红险的不利局面,保险公司开始设置保底利率,从而避免收益率过低。目前,分红险的保底利率在1%一2%之间,比如中国人寿的鸿丰两全保险5年期的保底利率为1.26%,海尔纽约5年期分红险的保底利率为1.8%。投保分红险,保底利率越高越好,能减少收益率过低的风险。
另外需要提醒的是,去年和今年新成立的寿险公司较多,他们通常以分红险为突破口占领市场,既然带有打市场的任务,同时轻装上阵,就有可能提供较高的分红率或者以较低价格销售。投资者可关注这些公司的分红险,如合众人寿、花旗人寿等都有分红险上市。
选择最大收益的分红方式
目前绝大多数保险公司采取现金分红的方式,即当年红利以现金形式派发。主要有4种形式:第一种为直接领取现金,到合同生效对应日,由保险公司通知投资者领取现金。第二种为累积生息,红利由保险公司保留,按照保险公司公布的累积利率以复利方式累积生息。第三种抵缴保险费,红利用于抵缴续期保险费,若抵缴后有余额将按累积生息方式办理。第四种是购买缴清增额保险,根据被保险人当时的年龄,以当年度红利作为保险费一次缴清,购买增额保险。增额部分不参加分红。上面四种方式中,对于投资者来说采取累积升息方式能够获得最大收益。
另外,还有一种保额分红,在整个保险期限内,每年以增加保额的形式分配红利,增加的保额可以作为下年分红的基础再度分红,且不需要核保,在合同终止时还将以现金方式给付终了红利。这种分红方式适合有养老需要的投资者。
选择保障程度高的产品
投资者既然选择保险这种投资方式,说明还是看重保障作用的,所以应尽可能选择保障高的分红险。分红险的保障不高曾一直备受诟病,甚至被认为只是保险的泡沫。确实,同一家公司相同保费的分红险和定期寿险,前者的保障额度只是后者的百分之一。但随着保险公司不断反省,分红险的保障功能在加强,而且朝养老金的方向发展,如国寿今年年初推出的“金鑫两全保险(分红型)”,该保险除每年分红外,加大了生存金返还功能,每5年给付一次,其比例为基本保额的18%,本金提前到75周岁时全额返还所缴保险费,风险保障功能加强,死亡保额为基本保额的5倍。
另外,目前保险公司推出了短期分红险,如3年期、5年期等,虽然能在较短时间内看到收益,但同时保障期也很短,如果没有其他保障,投资者还是应选择保险期间长一些的分红险以保证基本的保障功能。
风险提示
相对来讲,分红险是投资型保险中风险最小的,不管分红低到哪里去,都不会损失保费,所要担负的只是银行利率风险。不过,仍有两点还是要注意的。
短期收益有限
不管哪种分红方式,分红险短期收益都是比较有限的。现金分红的依据是现金价值,而分红险前两年的现金价值比较小,甚至少于所缴纳的保费,因此分红也少。随着年数增加,保费按照复利计算,分红的基数增大,收益才会越多。因此,投资分红险时,要做好长期投资准备。
【关键词】保险公司;资金运用;风险管理
在国际金融市场全球化、多元化、创新化的发展趋势下,资本市场成为保险业主要的利润来源,成功的保险资金运用战略已经成为了保险公司在异常激烈竞争中立足生存和谋求发展的关键。保险投资的资金来源中绝大一部分属于保险公司对投保人或被保险人的负债,若资金运用不当,风险过大,保险公司不能保证对被保险人或受益人的给付,会出现偿付能力危机,使保险失去原有的功能,甚至可能导致保险公司破产,产生不良的社会影响。因此,有必要对我国保险资金风险管理进行深入研究。
一、我国保险资金运用现状
1.我国保险资金运用渠道
我国投资渠道主要有:①银行存款,包括活期、定期和协议存款,这是我国保险公司资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②各种债券,主要是国债、金融债、企业债,企业债与金融债近年来有上升趋势;③此外,还有证券投资基金、不动产、股权投资等。从保险资金运用的法定渠道来看,我国的保险资金市场正在政府的干预下逐步放开,法定资金运用渠道越来越广泛。从我国保险资金实际运用渠道来看,保险资金主要还是集中于传统的国债、银行存款等方面。而对于新开放的资金运用渠道如基金、股票、基础建设投资等则只占很少的比例。
2.保险资金运用规模
自2001以来,随着保费收入的连续增长和保险公司资产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国保险资金运用余额和保险资金运用率也大幅提升,极大地提高了我国保险业的竞争实力。2001年至2012年,我国保费收入从2112.28亿元增长到约15490亿元,在十多年的时间里翻了三番多,保持着较快的增长速度;我国保险公司资产在2001年仅为4591.07亿元,到2012年增长到70000亿元。同时,保险资金运用余额也保持着极快的增长势头,从2001年3702.79亿元增长到2012年68500亿元。
3.保险资金运用结构
随着市场发展,我国保险资金运用渠道逐步拓宽,保险投资结构也进行了调整,银行存款的占比逐渐下降,但仍占相当的比例;债券的比例历年来都是最高的,其中国债与金融债的投资比例较高,企业债的比例较低;基金的投资比例逐年上升;股票、境外投资、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比例较小,且并不稳定。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保险资金运用在投资种类上还存在差异,对于银行存款和债券的投资比例过高。
4.保险资金运用效率
随着我国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及金融市场的发展,保险投资渠道得以拓宽,同时我国保险公司积极借鉴国外保险公司先进的保险投资经验以提高自身保险投资能力,这使得其保险投资收益不断提高。但是我国保险资金的收益率表现出较大的不稳定性,并且长期平均收益率在3%-5%左右,远低于成熟保险市场国家10%-20%的水平。
二、保险公司资金运用中存在的风险
1.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也称违约风险,是指保险公司的投资对象或合作伙伴因某些原因不能履行投资合约,或者造假欺诈,造成保险公司不能如期收回投资收益,严重者甚至不能收回投资成本。信用风险对保险公司的投资运作影响重大,保险公司在进行投资时应该通过信用分析来防范违约风险,尤其是在债券投资及贷款中。保险公司可以采用主要信用评级机构的指标,例如穆迪或标普指数,对投资对象进行详细分析,以此减少保险公司的违约风险。
2.流动性风险
保险投资流动性风险是指由于保险投资而导致的保险公司无力为其负债的减少或资产的增加支付足额现金的风险,它影响着保险公司的盈利水平。在极端水平下,流动性风险会使保险公司资不抵债。随着新《保险法》的颁布施行,保险公司被允许将保险资金运用于不动产,投资渠道得以拓宽,这有利于提高保险投资收益,但是投资不动产周期长,占用资金量大,流动性差,一旦保险公司出现大额给付、赔偿或退保事件,这就会使其面临流动性风险,降低公司的偿付能力。
3.利率风险
利率风险是指由于利率的变动给保险公司资产带来损失的可能性。利率变动的影响之一是对资产负债价值的影响,资产负债价值相对变动,从而导致资产负债收益与成本的不匹配,也可能是损失扩大,可能是收益扩大,当然这与资产与负债的利率敏感性有关。利率变动的影响之二是对保险公司财务稳定性的影响,一般寿险保单都规定一个预定利率,是保险公司给客户的回报率,当利率上升后,则保险资产的收益率可能高于保单预定利率,为保险公司带来“利差益”,但是,保单贷款与保单解约率可能提高;利率下降时,保险资产的收益率可能低于保单利率,造成“利差损”,但是可以抑制保单贷款与保单解约率,从而造成财务现金流的变化。
4.投资决策风险
投资决策风险是指保险公司在面对多种投资方案进行抉择时,由于投资管理层的判断失误等原因造成决策活动不能达到预期投资目标,造成公司资产损失的可能性,这里的损失不仅包括保险公司现实的投资价值损失,还包括因保险投资引起的潜在机会成本。保险投资决策是保险公司管理者在一定的市场经济环境下,根据其自身的经营实力,按照一定的规章流程做出的投资选择,它不仅涉及到投资决策机制等客观因素,还涉及到保险投资管理者的价值判断等主观因素,但是随着保险投资决策机制的不断健全,保险投资管理者的投资决策能力逐渐成为其关键因素。因此提高保险投资管理层的风险防范意识和风险管理能力成为保险公司管理投资决策风险的重中之重。
三、完善保险公司资金运用风险管理的建议
1.加强保险公司运用风险管理体系建设
要加强保险资金运用风险管理体系建设,首先,应该确定保险资金投资决策准则。投资决策准则是保险资金在投资前要明确的指导原则。一个好的投资决策准则可以帮助保险资金管理部门明确投资理念、投资目的、盈利目标以及可能面临的风险,使资金管理部门有的放矢;其次,要按照保险监管部门对于保险资金使用的政策规定,明确资金运用的范围、限制条款等,为保险资金制定适合本公司利益的投资组合策略;最后,加强保险公司的资产负债管理,保证资金运用的安全性和收益性。把资金的运用和资金的来源、特点结合起来,按照什么样的负债就要和什么样的资产相匹配的原则制定投资方向,选择投资工具。
2.加强对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
近年来我国监管机构也逐渐重视偿付能力的监管,我国现在的偿付能力监管主要是偿付能力比例监管,监管机构把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情况分为三个级别,分别采取监管措施。有关的条款规定,保险公司每年报送的偿付能力报告中应该包含动态偿付能力测试,但是测试结果并不作为监管当局采取措施的依据。在这里,我们可以借鉴美国的风险资本法,制定适合我国的风险资本标准。保监会可以通过这一最直接的标准来对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业务进行监管。
3.正确运用投资组合策略,有效降低风险
投资组合策略是一种动态投资策略,能够有效分散非系统性风险,其实质就是充分利用各种具有不同风险和收益的资产进行多元化的投资组合,避免风险过于集中。保险公司应该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以及法律法规关于资金运用渠道的规定,选择适当的资金运用类别,确定各种资产的投资比例并及时根据市场变化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保险资金是具有特殊来源的资金,安全性是其首要原则,因此,绩效优、成长性好、具有稳定收益的品种是保险投资组合的首选;同时在投资品种的选择上要选择具有收益负相关性的资产,以求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另外承保风险的不确定性还要求保险投资必须保持一定的流动性,以便应对不时之需。因此,针对保险资金运用的要求,保险资金运用组合策略要考虑将不同收益率、到期日、流动性和风险度的资产组合进行合理配置,并进行有效地管理。在资金运用上,为保证保险资金运用的安全性,可将大部分资金投资于以国债为主的债券,以保证较稳定的收益率和资金的安全性;为保证保险资金的流动性要求,保险投资组合中银行存款等变现能力强的资产要保持一定的比例;为最大限度地提高保险资金的收益率,在不威胁保险公司日常偿付能力的同时,积极将保险资金应用于基金、股票等高收益投资方式,同时拓宽保险资金运用渠道,多元化、多渠道地进行保险资金的投资。
参考文献
[1]朱莹.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保险投资方式的启示[J].中国保险,2012(1).
[2]张健.保险资金运用全面风险管理——基于机制建设的角度[J].保险研究,2009(3).
[3]段善雨.我国保险资金的运用渠道及风险管理[J].经济经纬,2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