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成本会计定额法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成本会计;产生;发展
1 成本会计的产生
成本会计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形成而产生的。生产成本产生于资本主义的简单协作和工场手工业时期,完善于资本主义大机器工业生产阶段。随着资本主义简单协作的发展,引起了工场手工业的产生,这时各种劳动的结合表现为资本的生产力。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完善,对生产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资本家为了获取更多的剩余价值,对生产过程中的消耗和支出更加注意核算,因此生产成本核算提上议事日程。
2 成本会计的发展状况
成本会计是随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发展。20世纪初美国和西方国家的许多企业推行泰勒制度,不仅推动了生产的发展,也促进了管理和成本会计的发展,产生了用于成本控制和分析的标准成本法,使成本会计的职能从成本计算进而扩展到成本控制和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生产力水平迅速提高,企业生产经营能力高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促使企业成本会计不仅要精打细算,还要为降低产品成本而献计献策。
3 成本会计发展的阶段
第一阶段(1880-1920):原始的成本会计
原始的成本会计,起源于英国,当时认为成本会计就是汇集生产成本的一种制度,主要是用来计算和确定产品的生产成本和销售成本。在这期间,英国会计学家已经设计出定单成本计算和分步成本计算的方法(当时应用的范围只限用工业企业),后来传往美国及其他国家。
第二阶段(1921-1950):近代的成本会计
近代的成本会计,主要是美国会计学家提出了标准成本会计制度,在原有的成本积聚的基础上增加了“管理上的成本控制与分析”的新职能。在这种情况下,成本会计就不仅是计算和确定产品的生产成本和销售成本,还要事先制订成本标准,并据以进行日常的成本控制与定期的成本分析。正因为成本会计扩大了管理职能,于是应用的范围也从原来的工业企业扩大到商业企业、公用事业、以及其他服务性行业。
第三阶段(1951年以后):现代成本会计
今天对于成本的定义已不再仅仅局限于产品成本的范畴,例如美国会计学会与标准委员会就如此定义成本:成本是为了一定目的而付出的(或可能付出的)用货币测定的价值牺牲。从这一定义看,成本的外延除了产品成本的概念与内容,它还可以包括:劳务成本、工程成本、开发成本、资产成本、资金成本、质量成本、环保成本等等。
除此之外由于成本管理的不同目的,则形成对成本信息的不同需求,使成本有各种各样的组合。同时人们对它的认识也是日趋深化的。于是,目标成本、可控成本、责任成本、相关成本、可避免成本等新的成本概念源源不断地涌现,形成了多元化的成本概念体系。
4 成本会计的内容、特征和职能
4.1 成本会计的内容
现代成本会计拓宽了传统成本会计的内涵和外延,其涉及的内容广泛,以我国会计界目前的共识来看,现代成本会计的基本内容是: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成本考核、成本检查。
4.2 成本会计的特征
4.2.1 计算产品成本
4.2.2 有助于企业资源的详细计划和有效的控制利用。
企业如何安排、使用上述资源,必须根据企业生产经营的任务来计划资源的投入、使用以及测算这些资源投入使用后的效率和效益,这就需要细致地观察分析企业周围的环境和企业内部的状况,充分掌握正确的信息,完善情报体系是制定成本计划的基础。同时改善企业素质,改善企业经营环境,是改善企业成本计划的重要条件。要提高素质、改善环境,必须深化改革,根据市场经济的要求,按照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和项目以及按生产经营期限,分别制定出生产经营各个环节和分期的费用预算及成本计划,组成有机的成本计划体系。转贴于
4.3 成本会计的职能
成本会计的职能,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在不断地扩大。
4.3.1 反映职能: 最初、最基本的职能。反映职能就是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一切耗费,运用专门的会计方法进行计量、记录、归集、分配、汇总,计算出各成本对象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通俗地讲,这项职能就是进行实际成本的计算,把生产经营过程的实际消耗如实地反映出来,达到积聚成本的目的,并用积累的成本资料反映企业的实际生产耗费和补偿价值的情况,从而判断企业经营效果的好坏。
4.3.2 计划与预算职能。主要包括全部商品产品的成本计划、主要产品单位成本计划和生产费用预算。
4.3.3 控制职能:包括投产前的成本控制和投产后的成本控制。
4.3.4 分析、评价职能。账面调整,以保证库存材料物资的真实性,确保成本中的材料等费用更加准确。
4.3.5 定额管理职能。定额是指在一定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对人力、财力、物力的消耗及占用所规定的数量标准。科学先进的定额,是对产品成本进行预测、核算、控制和考核的依据。与成本核算有关的消耗定额,主要包括:工时定额、产量定额、材料、燃料、动力、工具等消耗的定额,有关费用的定额如制造费用的预算等。消耗定额的制定是作为企业产品生产发生耗费应该掌握的标准。但由于消耗定额服务于不同的成本管理目的,可表现为不同的消耗水平。当企业编制成本计划时,是根据计划期内平均消耗水平所制定的定额;当定额作为分配实际成本标准时,是以能体现现行消耗水平的定额为依据来衡量的;当企业为实现预期利润而控制成本时,是根据企业实现预期利润必须达到的消耗水平作为衡量的尺度。定额制定后,为了保持它的科学性和先进性,还必须根据生产的发展、技术的进步、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进行不断的修订,使它为成本管理与核算提供客观的依据。
参考文献
[1]刘健民,胡海坤.论新经济环境下成本会计的职能.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2003年,第2期.
[2]邢启亮.新环境下成本会计的发展分析.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J]. 2005年,第6期.
[3]郑凤旺.成本会计教学.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2005年,第6期.
一、成本会计在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成本会计的认识不到位仍未摆脱传统计划经济观念的束缚;只注重生产领域的产品成本,而忽视其它环节和其它方面的成本,其结果是成本信息失真,造成经济决策失误和成本失控。事实上,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市场竞争的加剧,生产成本在企业总费用中的比重已不断下降,而与产品相关的研究设计、供应、服务、销售等活动引起的成本将不断上升;其数额甚至远远超过生产成本。
将成本会计与成本管理混合在一起,不能突出成本会计的中心,达不到成本会计的目的,不能明确各部门职责。成本会计不管是包含于财务会计之中还是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本质特征是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的中心只能是成本核算,更具体地说,成本会计的所要研究的就是向谁提供成本信息、提供哪些成本信息及成本信息的提供方式问题,成本会计的目标即会计主体在特定历史时期与环境中对成本会计工作所追求或希望达到的预期境地或标准始终是利用成本信息资料加强成本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二)成本会计在实际生产上的应用不到位长期以来,存在一种认识误区:就是把成本管理作为财务人员以及少数管理人员的专利,认为成本、效益都应由企业领导和财务负责,而把各车间、部门的职工只看作生产者,导致广大职工对于成本应该怎样控制的问题无意也无力过问,造成成本意识淡薄。因此,也造成在生产过程中原料的浪费,一些已经预算好的数据在实际生产中不能准确的体现出来,造成成本预测跟实际数据的误差等。
二、成本会计涉及到料、工、费的核算
在成本会计核算中料的核算也是起关键点。因此,在成本会计核算中采购问题应该得到高度的重视,而许多企业领导、财务人员在核算时却忽视了这点。
(一)正确地处理材料费用的成本问题
材料费用是将企业的一定时期内耗用的材料,采用一定的方法计入产品成本和期间费用。
材料费用的分配对象:工业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领用的各种库存材料,应根据审核后的领料单。限额领料单或领料登记表、退料单,按照材料的用途归类。基本生产车间生产产品领用的材料,应计入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科目,辅助生产车间为提品或劳务领用的材料,应计入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科目,生产车间一般耗用领用的材料,应计入“制造费用”科目,企业行政管理部门耗费的材料费用,应计入管理费用;企业销售部门为销售产品所耗费的材料费用应计入营业费用。
材料费用分配的方法:指把材料费用计入个消耗对象的方法。1)直接计入,即凡是单一产品领用的材料直接计入该产品成本中,2)间接计入,即对几种产品共同耗用的各种材料费用,应该选择适当的标准采用一定的分配方法分配计入各种产品成本中。分配间接计入的材料费用应选择适当的分配标准。如产品的重量,产量,材料的定额耗用量或定额费用等。
1、重量(体积,产量)比例分配法材料费用分配率=应分配的材料费用/各种产品的重量(产量,体积)
某产品应分配的材料费用=该产品的重量(产量,体积)×分配率
2、定额消耗量(或定额费用)比例法某产品材料定额消耗量(定额费用)=该种产品实际产量×单位产品材料消耗
定额材料消耗量分配率=材料实际总消耗量/各种产品材料定额消耗量(定额费用)之和
各种产品应分配的材料费用=该产品材料定额消耗量(定额费用)×材料消耗量分配率
(二)职工薪酬的会计核算
职工薪酬是企业职工应得的劳动报酬及福利费的总额, 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耗费支出的主要组成部分, 每个企业都不可避免涉及到职工薪酬的会计核算。企业支付给职工的工资总额,包括各种工资;奖金;津贴。企业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记录在期末按其发生部门、车间进行归集和分配。基本生产车间生产工人的工资中可直接计入各种产品的直接计入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账户;不能直接计入的应按一定的标准分配计入;凡是生产部门为生产管理而发生的人工费用,先计入制造费用中,然后采用一定的分配标准,分配计入产品成本中;凡是企业管理表明发生的人工费用,计入管理费用中。专职销售机构人员的人工费用,计入营业费用中;企业福利部门发生的人工费用,工资部分由福利费列之。计提的福利费部分由管理费用承担。
工资、福利费用的分配通常按各种产品的生产工时(实际生产工时或定额工时)比例进行分配公式:
工资(福利费)分配率=生产工人工资总额(福利费)/各种产品生产工时(实际或定额)总数
某种产品应分配工资(福利费)=该种产品生产工时(实际或定额)×工资(福利费)分配率
(三)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及在产品之间的分配及方法费用的归集与分配,应计入产品成本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及制造费用等都已按成本项目全部集中反映在“基本生产成本”账及其明细账的借方。如果产品已经全部完工,产品成本明细账中归集的生产费用之和,就是该种完工产品的成本;如果全部未完工产品成本明细账归集的生产费用之和,就是该种产品的成本;如果既有完工产品又有在产品成本明细账中归集的生产费用之和,还应在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之间,采用适当的分配方法,进行生产费用的分配,以计算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的成本。
月初在产品成本+本月发生生产费用=本月完工产品+月末在产品成本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的分配方法有以下几种:
(1)不计在产品成本
本月完工产品成本=本月发生生产费用
(2)在产品成本按年初固定数计算法
本月完工产品成本=月初在产品成本+本月发生生产费用-月末在产品成本=本月发生生产费用
三、在产品成本按所耗材料费用计算法
本月完工产品成本=月初在产品成本+本月发生费用-月末在产品材料成本
(一)约当产量法在产品约当产量=在产品数量×在产品完工程度某工序在产品完工率=(上工序累积单位产品定额工时+本工序单位产品定额工时×50%)÷单位产品定额工时×100%某项分配率=(月初在产品成本+本月发生生产费用)/(本月完工产品数量+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
完工产品费用=完工产品产量×该项费用分配率在产品该项费用=在产品约当产量×该项费用分配率
(二)在产品按定额成本计价法定额成本计价法,是指月末在产品按定额成本计算,该产品的全部生产费用(月初在产品费用加上本月发生的费用)减去按定额成本计算的月末在产品成本后的余额作为完工产品的成本。
月末在产品成本=月末在产品数量×在产品单位定额成本完工产品总成本=(月初在产品成本+本月发生生产成本)-月末在产品成本
(三)定额比例法指产品在完工的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之间的按照两者的定额消耗量或定额费用比例分配。
四、针对以上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在企业管理中重视成本会计
首先:增强成本观念,提高广大职工对成本管理的认识。保证成本预测与核算出来的结果能与实际生成相联系。企业应该高度重视成本会计的,保证成本会计信息的真实,这才有利于经济决策和成本的控制。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借助于财务软件计算出更及时更准确的数据。
其次:加强成本理论的研究,提高我国成本会计水平应本着创新精神、务实态度和严谨作风,深入企业调查研究,同实际工作者密切合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广泛开展案例分析,从理论高度提炼成功经验,同时,理论研究应针对我国成本会计实际问题致力于将理论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在此基础上,讲究实效,建立成本会计理论研究成果的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充分发挥成本理论研究对成本会计实践的指导作用。
再次:成本会计工作者应更新观念,树立成本效益(Cost Benefit)、成本回避(Cost Avoidance)思想。充分发挥成本会计的职能作用最后:做好成本核算工作 抓好采购工作在成本会计中需要计算的东西比较多,而且方法也比较多,因为它是涉及到料、工、费的核算。因此做好这些核算要先从采购抓起。首先,应该找出哪些是更好的有利于公司成功的关键采购目标。先于大处着眼,再落到细节。在决定有利于公司成功的几个关键目标之前,可以考虑以下一些因素:供货商品质,交货及时率,下单到交货的周期,成交价格,批量折扣,能满足需求的服务,以及其它反应供货商的表现方面等。然后,决定几个对企业成功来说很重要的关键目标。这些信息应该用来制定供货商评估的标准。标准来源于公司对市场的价值定位,也就是公司的战略基础。确定公司需要做什么来满足客户的需求,将引导公司决定实际需要去做什么。这将引导公司思考应该要求公司的供货商,以便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求。制定你的供货商评估标准又将涉及到采购人员评估标准的制定。这一切都是相互联系的。
通过一个清楚的激励体系来链接所有行动,并对业绩的提高和业绩目标的实现进行奖励,而这些业绩目标都是来自于公司的关键目标。
(二)建立完善的成本核算制度
完善成本会计组织,提高全员成本意识和素质。为了适应现代成本会计的发展,必须完善成本会计的组织,建立和健全成本会计规章制度,实行全方位。全过程、全员管理成本,使决策层和所有部门、单位都重视成本,人人关心成本,提高全员成本意识和素质。对于成本会计人员来说,除了应具备会计职业道德之外,不仅要懂会计和财务管理,还要懂经营管理,特别是要熟悉生产技术,学会运用价值工程、成本最优化理论和方法;同时还要熟悉并掌握现代成本会计的理论与方法,学会预测、决策和控制,学会使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本人认为:根据成本会计人员职责的要求,我国一些工业企业在成本岗位上要配备成本工程师,以利于成本会计做到技术与经济相结合,充分发挥成本会计的职能作用。
一、成本会计在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成本会计的认识不到位仍未摆脱传统计划经济观念的束缚;只注重生产领域的产品成本,而忽视其它环节和其它方面的成本,其结果是成本信息失真,造成经济决策失误和成本失控。事实上,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市场竞争的加剧,生产成本在企业总费用中的比重已不断下降,而与产品相关的研究设计、供应、服务、销售等活动引起的成本将不断上升;其数额甚至远远超过生产成本。
将成本会计与成本管理混合在一起,不能突出成本会计的中心,达不到成本会计的目的,不能明确各部门职责。成本会计不管是包含于财务会计之中还是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本质特征是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的中心只能是成本核算,更具体地说,成本会计的所要研究的就是向谁提供成本信息、提供哪些成本信息及成本信息的提供方式问题,成本会计的目标即会计主体在特定历史时期与环境中对成本会计工作所追求或希望达到的预期境地或标准始终是利用成本信息资料加强成本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二)成本会计在实际生产上的应用不到位长期以来,存在一种认识误区:就是把成本管理作为财务人员以及少数管理人员的专利,认为成本、效益都应由企业领导和财务负责,而把各车间、部门的职工只看作生产者,导致广大职工对于成本应该怎样控制的问题无意也无力过问,造成成本意识淡薄。因此,也造成在生产过程中原料的浪费,一些已经预算好的数据在实际生产中不能准确的体现出来,造成成本预测跟实际数据的误差等。
二、成本会计涉及到料、工、费的核算
在成本会计核算中料的核算也是起关键点。因此,在成本会计核算中采购问题应该得到高度的重视,而许多企业领导、财务人员在核算时却忽视了这点。
(一)正确地处理材料费用的成本问题
材料费用是将企业的一定时期内耗用的材料,采用一定的方法计入产品成本和期间费用。
材料费用的分配对象:工业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领用的各种库存材料,应根据审核后的领料单。限额领料单或领料登记表、退料单,按照材料的用途归类。基本生产车间生产产品领用的材料,应计入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科目,辅助生产车间为提品或劳务领用的材料,应计入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科目,生产车间一般耗用领用的材料,应计入制造费用科目,企业行政管理部门耗费的材料费用,应计入管理费用;企业销售部门为销售产品所耗费的材料费用应计入营业费用。
材料费用分配的方法:指把材料费用计入个消耗对象的方法。1)直接计入,即凡是单一产品领用的材料直接计入该产品成本中,2)间接计入,即对几种产品共同耗用的各种材料费用,应该选择适当的标准采用一定的分配方法分配计入各种产品成本中。分配间接计入的材料费用应选择适当的分配标准。如产品的重量,产量,材料的定额耗用量或定额费用等。
1、重量(体积,产量)比例分配法材料费用分配率=应分配的材料费用/各种产品的重量(产量,体积)
某产品应分配的材料费用=该产品的重量(产量,体积)分配率
2、定额消耗量(或定额费用)比例法某产品材料定额消耗量(定额费用)=该种产品实际产量单位产品材料消耗
定额材料消耗量分配率=材料实际总消耗量/各种产品材料定额消耗量(定额费用)之和
各种产品应分配的材料费用=该产品材料定额消耗量(定额费用)材料消耗量分配率
(二)职工薪酬的会计核算
职工薪酬是企业职工应得的劳动报酬及福利费的总额, 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耗费支出的主要组成部分, 每个企业都不可避免涉及到职工薪酬的会计核算。企业支付给职工的工资总额,包括各种工资;奖金;津贴。企业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记录在期末按其发生部门、车间进行归集和分配。基本生产车间生产工人的工资中可直接计入各种产品的直接计入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账户;不能直接计入的应按一定的标准分配计入;凡是生产部门为生产管理而发生的人工费用,先计入制造费用中,然后采用一定的分配标准,分配计入产品成本中;凡是企业管理表明发生的人工费用,计入管理费用中。专职销售机构人员的人工费用,计入营业费用中;企业福利部门发生的人工费用,工资部分由福利费列之。计提的福利费部分由管理费用承担。
工资、福利费用的分配通常按各种产品的生产工时(实际生产工时或定额工时)比例进行分配公式:
工资(福利费)分配率=生产工人工资总额(福利费)/各种产品生产工时(实际或定额)总数
某种产品应分配工资(福利费)=该种产品生产工时(实际或定额)工资(福利费)分配率
(三)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及在产品之间的分配及方法费用的归集与分配,应计入产品成本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及制造费用等都已按成本项目全部集中反映在基本生产成本账及其明细账的借方。如果产品已经全部完工,产品成本明细账中归集的生产费用之和,就是该种完工产品的成本;如果全部未完工产品成本明细账归集的生产费用之和,就是该种产品的成本;如果既有完工产品又有在产品成本明细账中归集的生产费用之和,还应在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之间,采用适当的分配方法,进行生产费用的分配,以计算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的成本。
月初在产品成本+本月发生生产费用=本月完工产品+月末在产品成本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的分配方法有以下几种:
(1)不计在产品成本
本月完工产品成本=本月发生生产费用
(2)在产品成本按年初固定数计算法
本月完工产品成本=月初在产品成本+本月发生生产费用-月末在产品成本=本月发生生产费用
三、在产品成本按所耗材料费用计算法
本月完工产品成本=月初在产品成本+本月发生费用-月末在产品材料成本
(一)约当产量法在产品约当产量=在产品数量在产品完工程度某工序在产品完工率=(上工序累积单位产品定额工时+本工序单位产品定额工时50%)单位产品定额工时100%某项分配率=(月初在产品成本+本月发生生产费用)/(本月完工产品数量+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
完工产品费用=完工产品产量该项费用分配率在产品该项费用=在产品约当产量该项费用分配率
(二)在产品按定额成本计价法定额成本计价法,是指月末在产品按定额成本计算,该产品的全部生产费用(月初在产品费用加上本月发生的费用)减去按定额成本计算的月末在产品成本后的余额作为完工产品的成本。
月末在产品成本=月末在产品数量在产品单位定额成本完工产品总成本=(月初在产品成本+本月发生生产成本)-月末在产品成本
(三)定额比例法指产品在完工的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之间的按照两者的定额消耗量或定额费用比例分配。
四、针对以上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在企业管理中重视成本会计
首先:增强成本观念,提高广大职工对成本管理的认识。保证成本预测与核算出来的结果能与实际生成相联系。企业应该高度重视成本会计的,保证成本会计信息的真实,这才有利于经济决策和成本的控制。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借助于财务软件计算出更及时更准确的数据。
其次:加强成本理论的研究,提高我国成本会计水平应本着创新精神、务实态度和严谨作风,深入企业调查研究,同实际工作者密切合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广泛开展案例分析,从理论高度提炼成功经验,同时,理论研究应针对我国成本会计实际问题致力于将理论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在此基础上,讲究实效,建立成本会计理论研究成果的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充分发挥成本理论研究对成本会计实践的指导作用。
再次:成本会计工作者应更新观念,树立成本效益(Cost Benefit)、成本回避(Cost Avoidance)思想。充分发挥成本会计的职能作用最后:做好成本核算工作 抓好采购工作在成本会计中需要计算的东西比较多,而且方法也比较多,因为它是涉及到料、工、费的核算。因此做好这些核算要先从采购抓起。首先,应该找出哪些是更好的有利于公司成功的关键采购目标。先于大处着眼,再落到细节。在决定有利于公司成功的几个关键目标之前,可以考虑以下一些因素:供货商品质,交货及时率,下单到交货的周期,成交价格,批量折扣,能满足需求的服务,以及其它反应供货商的表现方面等。然后,决定几个对企业成功来说很重要的关键目标。这些信息应该用来制定供货商评估的标准。标准来源于公司对市场的价值定位,也就是公司的战略基础。确定公司需要做什么来满足客户的需求,将引导公司决定实际需要去做什么。这将引导公司思考应该要求公司的供货商,以便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求。制定你的供货商评估标准又将涉及到采购人员评估标准的制定。这一切都是相互联系的。
通过一个清楚的激励体系来链接所有行动,并对业绩的提高和业绩目标的实现进行奖励,而这些业绩目标都是来自于公司的关键目标。
(二)建立完善的成本核算制度
完善成本会计组织,提高全员成本意识和素质。为了适应现代成本会计的发展,必须完善成本会计的组织,建立和健全成本会计规章制度,实行全方位。全过程、全员管理成本,使决策层和所有部门、单位都重视成本,人人关心成本,提高全员成本意识和素质。对于成本会计人员来说,除了应具备会计职业道德之外,不仅要懂会计和财务管理,还要懂经营管理,特别是要熟悉生产技术,学会运用价值工程、成本最优化理论和方法;同时还要熟悉并掌握现代成本会计的理论与方法,学会预测、决策和控制,学会使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本人认为:根据成本会计人员职责的要求,我国一些工业企业在成本岗位上要配备成本工程师,以利于成本会计做到技术与经济相结合,充分发挥成本会计的职能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