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传统文化与精神文明建设范文

传统文化与精神文明建设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传统文化与精神文明建设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传统文化与精神文明建设

第1篇

上个世纪初叶,现代奥林匹克的创始人顾拜旦先生在《体育颂》中提出了“体育就是和平”的奥林匹克理想,现代奥林匹克的文化内涵演进成“和平、团结、友谊与民主”的现代文化内涵,这是奥林匹克文化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也为现代奥林匹克人道主义思想体系的形成奠定了思想基础。1991年6月16日生效的《奥林匹克》中,国际奥委会第一次给“奥林匹克主义’正式的定义:奥林匹克主义是将身、心和精神方面的各种品质均衡地结合起来,并使之得到提高的一种人生哲学,它将体育运动与文化和教育融为一体。奥林匹克主义所要建立的生活方式是以奋斗中所体验到的乐趣,优秀榜样的教育价值和对一般伦理基本原则的推崇为基础的。”奥林匹克主义给体育运动制定了一个理想主义的目标和方向,为当代奥林匹克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随着奥林匹克社会影响力的增强和逐步成为主流文化,体育与社会的热点、焦点问题如人道、和平、健康、环境等问题联系进一步密切,所有这些都充分表明奥运的“人文”价值已逐步引起世界范围的广泛关注,

“以人为本”,是“人文奥运”理念的基本内容。和平、自由、平等、民主的人道主义思想是北京人文奥运的文化核心,“人文奥运”在此基础上发展和完善了现代奥林匹克的人道主义。

北京2008奥运提出了“人文奥运”的理念,进一步深化了奥运的人文内涵,凸显了人文奥运的丰富而深刻的思想教育意义。奥林匹克运动与文化和教育相融合,体育与教育的完美结合,是奥林匹克主义的出发点和归宿。

推动奥林匹克运动中东西方文化的互补、互动,促进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融合是“人文奥运”的重要体现,奥林匹克文化将进一步促进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发扬、促进了世界文化与中国文化的互动和交流。中国传统文化与奥林匹克精神在许多方面有共通和互补之处的。如中国传统文化倡导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精神,与奥林匹克运动所追求的“更快、更高、更强”目标是高度一致的;而具有儒家色彩的传统体育伦理思想中所表现出的公正、诚实、仁爱、友善等观念,对于奥林匹克运动中出现的注重高水平竞技运动能力的培养、追求肌肉强化,而忽视人体精神与外形的和谐,忽视人体与自然和谐的状况,以及过度商业化等问题又是一种完善和补充。中国传统文化将以独具魅力的价值观念使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促使奥林匹克运动真正成为跨文化、跨民族、跨国度的世界性的文化体系。

人文奥运理念对于精神文明建设的促进。

在中华民族在悠久的发展历史中,积淀和形成了自己独特而伟大的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如“天人合一”、“以人为本”、“贵和尚中”、“自强不息’等体现了“和谐”文化为特征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

2008年北京奥运会,也将对我国体育文化和学校体育的发展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学校教育的成功与否将关系到整个青少年教育的成果,关系到国民素质的整体形象。中国有4亿多青少年,对青少年进行人文奥运理念教育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础工程,也是提高国民素质的一条重要途径,因此,应将人文奥运理念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中普遍开展人文奥运理念和文明礼仪、法制、诚信等教育,帮助青少年系统地学习奥运知识、增强奥运意识、培养奥运精神、提升人文素质,使青少年学生成为人文奥运理念的实践者和传播者,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生力军。

“人文奥运”的内涵中包含着教育的深刻内容,它并不局限于体育比赛,而更是一种学习活动。“人文奥运”秉承奥运精神,将奥林匹克运动与人的教育、公民素质的提高,社会文明程度的提升联系起来。通过举办2008年奥运会,可以推动全民学习工程,宣传全民学习、终身学习、创建学习型社会的新理念。

第2篇

一、河北省体育文化及其产业化发展状况

河北省体育文化丰富多彩, 是十多个武术门派的发祥地。沧州武术门派众多,有八极、劈挂、燕青、八卦、六合、查滑、 功力、 太祖等53个拳种, 占全国129个武术门派拳种的40.3%;吴桥的杂技也享誉海内外;永年县是我国太极拳的中兴发祥之地,也是太极拳圣地之一,在这里诞生了杨式、武式太极拳,并派生出吴式和孙式太极拳;保定徐水的舞狮、雄县鹰爪翻子拳等也是我国民间传统文化的一枝奇葩。河北省的西北部地区以民间传统秧歌为主,西部的井陉拉花、北部的昌黎地秧歌、承德满族二贵摔跤(又称“二鬼摔跤”)在全国也有较大影响。而且这些民间体育文化多与节日风情紧紧相连,是民族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若能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可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河北省体育文化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是我国举办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国际性杂技艺术节,自1987年创办以来,到2009年已连续成功举办了十二届。其中,通过2009年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获奖节目全国第一次巡演,共演出17场,演出收入近百万元。多年来,吴桥杂技节一直在市场化的道路上进行积极探索, 此次全国巡演是一次完全市场化的商业运作,扩大了吴桥杂技节在全国的知名度,宣传了河北形象,使更多的全国其他城市的人民通过杂技节这张名片了解了河北。同时延伸了吴桥杂技节的产业链条, 降低了主会场的演出成本,使吴桥杂技节更富有魅力和吸引力,从而保证了有更多高质量、高水平国际一流的节目来参加杂技节。另外,“中国・沧州国际武术节”已升格为国家级体育节庆活动;中国邯郸国际太极拳运动大会已连续举办了十二届,在第十二届参加人员达2200多人, 太极拳品牌化在彰显城市魅力的同时,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同时向国际友人宣传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中国・崇礼国际滑雪节连续举办了九届;中国廊坊名鸽展,吸引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参展商参展,30000人观摩,成交额近2000万元。2006年以来,河北省以推进“环京津体育健身休闲圈”为依托,大力发展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唐山市在建的国内首个“国家体育休闲示范区”,规划面积21平方公里,一期工程已基本建成,投资10亿元。全省体育产业规模不断扩大,领域不断拓展,结构不断优化,初步形成以四大支柱领域为主体的产业格局。经济量比重位居前四位的分别是“体育用品和服装、 鞋帽销售”、“体育用品和服装、鞋帽制造”、“社会事务管理机构”和“体育健身休闲活动”。四大领域共实现增加值27.6亿元, 占全省体育产业增加值的96.5%,拥有从业人数51494人, 占全省体育产业从业人员的83.4%,占据着河北省体育产业的主导地位,在带动产业发展和吸纳就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就目前河北省体育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来看,与我国发达省份还存在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竞技体育与大众体育发展的不平衡,也反映出体育产业各部门人员比例关系不协调。各级政府投入总量不足,体育经费短缺,体育事业分布不合理,重点偏向体育竞赛表演业。从体育场地分布来看,存在地域上分布的不平衡,经济发达城市拥有场馆的数量高于经济欠发达城市,城镇体育场地在数量上、质量上高于农村,公共体育场地总体不足,体育场地种类构成不合理。对体育竞赛表演业投入较多,能真正满足大众需求的却很少;参与性的体育服务产品少,没有形成规模。

二、河北省体育文化产业要与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发展

文化建设离不开培育它的土地,离不开传承它数千年的人民群众,在体育文化产业不断发展的进程中,要始终保持体育的地方特色和本土文化, 适度融入一些现代文明的元素,以迎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将体育文化产业与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发展。民间传统体育文化所包孕的精神文明建设内涵,诸如其历史源流、竞技审美价值、娱乐功能、健身意义、产业化新思维等对调动整个河北地区的精神文明建设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这是对传统文化进行深刻反思后提出的文化价值新取向,应成为本地区精神文明建设新的切入点及重点。

第3篇

[关键词]企业文化 领导先行 创新 宏观目标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1)08-0029-01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它能有效促进企业实现科学发展,可以迅速提升企业的整体竞争力,以内核式的潜在动力为企业的发展带来无限动力。企业文化建设是每家企业都在开展的,但在深入开展的具体实践过程中还存在一些模棱两可的,甚至是概念性的错误认识。这类情况主要体现在企业文化与生产经营的关系、长远目标与短期操作、在旧有基础上的管理创新、改革与发展等环节上。如何用发展的眼光来正确审视、认识、处理企业文化建设与科学发展的关系是摆在企业经营管理者和思想政治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应当紧密联系企业自身实际认真加以研究和探讨。

一、正确对待和分析企业文化建设和企业精神文明建设之间的关系

企业文化建设和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在很多方面都存在共通性。首先,这两者在加强员工整体素质的提升方面具有目标性的一致。因为,企业文化是通过一整套的内强筋骨、外化形象的打造过程来全方位地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并由此在企业之外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将这种良好的公共形象再经由外到内的内化过程,进一步促进企业的科学发展。员工在这个过程中将感受到综合素质自我约束式的提升,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任务也正是在于培育“四有”新人的效果和过程。其次,两者在生存和发展的需求方面是一致的。形成企业文化非一日之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文化才得以产生和日益完善。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发展的重要经脉,它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企业在追求生产经营业绩的同时,还要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设,它同样是企业发展的内在需求。再次,在企业文化建设和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实施过程中,两者均具有系统性,同时,具有互相促进与推动、渗透与融合的作用。在现代企业的构建中,精神文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把传统文化的优秀部分与各种先进管理理论相结合,是企业与时俱进的必然要求,也是企业全面发展的重要标志。大力加强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对于构建和谐企业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现代企业在新时期要不断实现自身的发展壮大,就必须尽快形成具有本行业、本企业特点的思想文化理念和特色文化架构,着力创建文明和谐、创新求进、积极向上的企业软环境,为企业搞好日常工作和生产提供精神动力,为促进企业科学发展提供思想保障。

二、分析和处理企业文化建设和生产经营的关系

生产经营是企业的第一要务,但企业的发展却不能单靠数字的增加,还要靠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被称为企业的软实力,也越来越被认可为核心竞争力,它与生产经营的发展是同步而非先后的。企业文化建设可以更好地促进企业生产经营的发展。企业若要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被淘汰,就应该首先把全体员工的思想统一到促进企业科学发展的轨道上来,使广大员工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通过建设和发展先进的企业文化,大力培育员工队伍集体爱岗敬业、重视团队协作的企业精神。企业文化与企业中心工作,具有方向一致和目的相近的特点,二者相融并不矛盾。企业文化只有贴近中心工作来建设和发展,才能更容易为广大员工所普遍接受。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企业文化,能够激发团队的向心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充分调动员工投身企业生产经营中心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分析和处理领导先行和全员参与的关系

一个企业领导者的学识修养、管理能力最集中体现在企业文化中,因此,企业文化的建设首先是领导者的先行。企业领导者对企业文化的认知水平决定了企业是否能主动地去注重企业文化的建设。领导者除了应该具有先进的理念外,还要亲身倡导,让文化理念真正得到全体员工的支持,为他们所接受,最终成为具有凝聚力的企业文化。曲高不能和寡。企业文化建设的倡导和规划虽然在于领导者,但是建设的基础却是在基层全体员工。建设企业文化依靠的是全体员工,文化建设取得的成果的享受者也是全体员工。所以,企业文化建设的最佳途径应该是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激发干事创业的热情,汇集集体的力量,把主要精力放在普及企业文化基础知识上。使企业文化形成于内化与外化相统一、与中心工作同频共振的群众性实践之中,内化于心,表现于行,成功于发展。

四、分析和处理继承和创新发展的关系

企业文化的建设不在朝夕,而是分为长期的“静”和与时俱进的“动”的辩证关系,亦即为继承和创新发展的关系。要形成一个开放的企业文化体系,需要做到三方面,一是采取辩证分析的方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二是要博采众长,借鉴吸收优秀文化成果为我所用;三是要建设与时俱进的企业文化,在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发展为企业员工广泛认同和自觉广泛实践的现代文化理念和文化建设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