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护理安全的防范原则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1 病人输液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
①输液大厅病人多,输液之前护士报病人姓名,病人未听清楚便答应是自己,易引起输错液体。②输液高峰,病人多,护士少,出现忙乱现象,易引起护理差错。③病人自己调节输液速度,造成病人出现不适症状。④病人在输液过程中自己更换输液椅,易引起漏输或输错液体。⑤医生开错药物剂量或药房发错药 。
2 防范措施
2.1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①输液室病人与病区住院病人不同,病人流动性大,无法核对床号,因此,三查七对制度显得格外重要。②对姓名的方法,不仅是称呼病人姓名,到病人面前要反问:“请问,您叫什么名字?”。③最重要的一点,病人回答姓名后,病历卡一定要给病人看是自己的病历才可以注射,以杜绝输错液体的护理差错发生。
2.2 护士长要做好人员管理和护理安全防范教育
①输液高峰季节,护士长的人员安排非常重要,护士排班要以动态调整为原则,以满足病人的护理需要为原则 。护士长要做好各个班次、各个时间段输液工作量统计,根据各个班次、各个时间段输液工作量情况,随时调整护士人数,避免病人多、排长队引起的忙乱现象;避免护士处于疲劳状态,必要时汇报护理部,借调护士帮助输液。②加强对护理差错高发人群护理安全防范意识教育。护士长要重视新护士、有情绪波动的护士、平时工作欠严谨的 护士及实习护生的教育和管理,加强护理差错的防范,做到“警钟长鸣”,认真做好实习护生带教,做到放手不放眼。以确保护理安全。
2.3 重视输液速度的调节
护士要根据病人的病情和年龄,根据不同药物的药理作用及不良反应,调节输液速度 要了解有些病人输液要快的心理,会自己调节输液速度。护士在输液时做好用药指导,尤其是对于有特殊速度。要求的药物,如甘露醇、硝酸甘油等药物,护士一定要交代病人不要自己调节输液速度,并说明原因和后果。
2.4 病人在输液过程中更换座位的护理
病人在输液过程中自己更换座位,换位置后忘记将未输的液体带走,易引起漏输液。针对这一护理安全问题,应采取的护理措施:①在输液前告诉病人有几瓶液体,请病人输液过程中不要自已换座位,如果换座位一定要将未输完的液体带走。②输液巡回更换液体时,签写更换补液者工号及更换时间。③拔针时核对输液卡瓶数并签名,同时询问病人挂了几瓶,还有没有液体,确认无误后方可拔针。
作为一个合格的护士,一定要熟悉各种药物的常用剂量及可以应用的最大剂量。可以及时发现差错,及时纠正 。接待新病人时,要仔细核对药房发的药物,避免差错事故发生 。
3 小结
护理安全是反映护理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志,是保证病人得到良好护理和优质服务的基础。随着社会经济的繁荣与发展,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法制观念日益增强,对医疗护理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公布后,更显示护理安全的重要性。因此护理人员必须严格护理操作规程,严格护理查对制度,输液室护士必须了解输液室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掌握防范措施,才能确保护理安全,提高护理质量。
【关键词】 流动采血;护理工作;血液污染;问题
随着无偿献血工作的普及, 采血模式已经由原本的政府指令执行单位集中采集[1-3], 逐渐发展成为街头流动采血车的居民志愿参与无偿献血。因为流动采血受到气温、设备等因素的影响, 积极开展有效防范措施是确保血液质量的重点。护理安全是保证医疗安全的关键所在, 重视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 增强护理管理是护理工作的重点内容, 血液质量的好坏是维持生命的根本, 优质的服务是医院输血事业发展的重要保证。现选择2013年7月~2014年7月在本站流动采血车参加无偿献血的268例, 针对其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探究, 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7月~2014年7月在本站流动采血车参加无偿献血的268例, 包括男168例, 女100例。年龄21~49岁, 平均年龄(32.51±5.49)岁。
1. 2 防范措施 ①在实际工作中, 应该不断强化护理安全意识, 充分结合实际情况查找安全隐患问题, 并制定相应、有效的防范解决措施, 加大落实力度。②坚持严格要求、高标准的原则[3], 在护理工作、服务方面不断完善, 同时围绕质量管理的要求, 逐渐完善各个环节中存在的问题, 才可以从根本上改善护理工作的质量, 解决护理工作中的隐患问题, 为献血者创造优质、安全的护理, 积极保障献血者的安全, 进而避免或减少护理差错问题、护理纠纷的发生。③采血不但要求娴熟、过硬的技术水准, 并且还要提供专业、优质的服务, 才可以保证血液的质量。所以, 要求工作人员具备高度的责任心, 严格律己, 并且技术上应该精益求精。血液质量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健康、生命安全, 流动采血时必须将安全的血液质量放在一切行动的首位, 努力提高质量意识。④根据ISO9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基础, 加强把控质量管理, 在根本上保证临床用血的安全, 严格内部管理, 不但改进各项规章制度及岗位责任制, 提高工作人员执行各种规章制度的自觉性, 严格抓好质量, 同时这也是实现人性化护理服务的最终目标, 血液质量的好坏是维持生命的根本, 优质的服务是医院输血事业发展的重要保证。
2 结果
流动采血护理工作中的主要问题是环境问题与工作问题。本组268例献血者中, 3例献血者由于环境在质控中会有菌落超标, 从而造成血液污染, 约为1.12%。
3 讨论
护理安全是保证医疗安全的关键所在, 重视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 增强护理管理是护理工作的重点内容。流动采血车为便于献血者无偿献血主要以流动式运行。采血车一般停泊在人流密集的地方, 车内环境很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并且车内空间有限, 很难划分采血区与非采血区。人员流动性大, 频繁进出, 车内不容易保洁, 很容易污染采血环境。护理人员或献血者如果衣着不规范、随意进出车内[2], 也会污染采血环境。大部分献血者不是特意前来献血, 一般多是临时路过, 献血的随意性比较大, 所以不会特别注意个人卫生、衣着卫生等, 很容易污染采血环境。因为献血者的性别、年龄以及体质等一般资料各有差异, 对献血的认识程度不同, 在献血时身体状况不同, 一些献血者存在劳累过度、睡眠不足、空腹、体虚以及烦躁等情况, 均会造成突发事件的发生。护理人员对献血者身体状况缺乏评估, 未了解详细的既往病史。对于献血者献血次数、上次献血时间未进行询问了解, 献血者的资料不完善或发生误差, 均会对献血者、采血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护理人员服务意识的高低对献血者的献血状态具有直接的影响, 消极态度、生硬的语言均会导致献血者的身心不适, 引发献血不良反应的产生。护理人员未能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也会导致血液的污染或献血者发生交叉感染。护理人员操作技能不够熟练, 不仅会增加献血者的痛苦, 还会提高献血反应的发生率。
本研究268例献血者中, 通过加强流动采血过程中的防范措施干预, 仅3例献血者由于环境在质控中会有菌落超标, 从而造成血液污染, 约为1.12%。因此, 在实际护理工作中, 仍需继续努力加强防范措施, 提高护理服务意识, 将护理安全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 正确诠释护理安全的重要性, 不断提高护理的理论水平、强化专业技能, 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去, 保持严谨的工作作风, 注意观察, 善于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 杜绝安全隐患问题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郝琼, 夏华红.流动采血车采血护理安全隐患防范措施探讨.中国当代医药, 2013, 20(11):163-164.
[2] 蒋会远.流动采血护理服务质量与管理问题探讨.中国卫生产业, 2011, 23(12):631-632.
关键词:护理安全 影响因素 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4(b)-0233-01
护理安全指在护理工作服务的全过程中,不因护理失误或过失使患者的机体组织、生理功能、心理健康受到损害,甚至发生残疾或死亡。护理安全还应包括护士的执业安全,即在执业过程中不允许有范围限度以外不良因素的影响和损害。安全管理是护理管理的重点,是护理质量的保证。
1 护理安全意义
1.1 护理安全关系到患者预后
如甘露醇的使用,对于颅内高压患者必须高浓度、快速度输入才能发挥脱水、降低颅内压作用,相反缓慢输入不仅起不到降低颅内压作用还将延误病情、延长治愈时间,甚至危及生命;没有认真执行三查七对输错液体,轻者加重患者心里负担,使患者情绪紧张,重者导致患者死亡。更换引流瓶面低或不小心碰倒轻者可加重气胸、呼吸困难,重者导致患者死亡。
1.2 护理安全关系到护理质量
如长期卧床患者不按时翻身或不到位同样可以形成褥疮,对患者特别是老年人生命造成威胁,增加并发症。
1.3 护理安全是保障患者生命的底线
护理安全是实现优质护理的关键,护理安全是保证护理质量的基础。
1.4 护理安全关系到医院的信誉
患者对护理服务不满意闹事、负面宣传等对医院信誉、声誉都会造成不良影响。
1.5 护理安全关系到自身利益
由于工作不慎出现差错不仅受到医院的批评、处罚,严重的还要遭受患者及家属的人身攻击。
2 影响护理安全的因素分析
影响护理安全的因素主要包括自身因素、管理因素、物质因素、环境因素、患者因素。
2.1 自身因素
(1)不安心工作。上班时间想其他事情、把工作之外产生的不良情绪带到工作中,顶撞患者等。(2)对职业产生厌倦情绪。认为护理工作没前途,得不到相应的报酬,产生改行的念头。(3)护士的综合知识水平偏低。目前,在临床一线工作的护士大多是年资低、学历低的护士,缺乏自我提高的能力和继续教育的机会,住院患者往往存在多种疾病,涉及到很多专业的医疗问题,护士很难准确实施护理;护士在与患者的沟通交流中,由于缺乏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等方面的知识,护士的角色转变困难,满足不了患者的身心护理需求,也不自觉地侵犯了患者的权益。(4)不懂装懂。新参加工作的护士遇到不会的问题碍于面子不请教老师,按自己想法做,埋下医疗纠纷隐患。(5)责任心不强。时间针不按时执行、测量生命体征不测呼吸、或新来轻患者认为没什么只测体温。不认真执行三查七对等。(6)护士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淡薄。护士只重视解决患者的健康问题,而忽视潜在的法律问题。
2.2 管理因素
安全护理管理是护理质量管理的核心,管理制度不完善,会导致不安全护理的后果。很多差错事故发生的根源,是没有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导致差错事故的发生。人力资源不足,超负荷工作状态。为满足社会对医护服务的需求,护士的工作量加大了,造成护理人员、设备、空间相对不足。护士身心疲惫,是构成护理工作不安全的重要原因。再有过度工作和劳累会引起注意力和警惕性的下降,导致错误的增加。思想教育薄弱,安全意识不强,职责、制度、常规落实不到位,对专业理论、技术训练重视不够,管理不力,要求不严,好人思想严重,检查不够。这要求护士长应常督促、常要求、常检查、常提醒哪些工作做的还不到位哪些还没做。
2.3 物质因素
现有设备陈旧不齐全不能满足患者需要、药品不齐全。
2.4 环境因素
(1)基础设施及布局不合理。目前很多基层医院仍存在护士站、治疗室不分开, 严重违反无菌操作原则,存在及大安全隐患。(2)环境污染。(3)病区治安。医闹或患者酗酒闹事使医护人员、患者、家属人身受到攻击。所以要加强医院治安管理。(4)社会环境。医护人员在社会上的声誉决定着医院的命脉。医院要稳步发展不仅要有先进的设备、良好的住院环境,更重要的是医护人员高超的技术和良好的医德。(5)差错、事故的鉴定处理仍没有一个使医患双方都信赖满意的机制。社会、媒体等对医疗机构、人员尚缺乏公正的评价,医院生存的环境还不令人满意。
2.5 患者因素
对治愈的期望值过高,患者的不良心境,患者的自身素质。
3 防范护理安全风险
3.1 加强关键患者的护理
危重患者、手术患者、疑难患者、新入院患者、转科患者、接受多种特殊检查的患者、有纠纷苗头的患者、情绪波动的患者,这些患者病情相对复杂、变化快、易出现纰漏。应加强管理,严密观察,主动沟通,认真交接。
3.2 加强关键时段的管理
节假日、早上、中午、晚上,这些时段在岗人员相对较少,护士承担的工作量大,年轻护士的应急能力和经验不足,易出现问题。所以这时段上班的护士更应加强责任心,来不得半点马虎。
3.3 加强关键人员的管理
新进院护士、实习生年轻缺乏工作经验,对护理程序不够熟悉,是发生护理安全的高危人群。应加强监督、培训,护士长排班应考虑新老搭配,对实习生要做到放手不放眼。
3.4 加强关键环节管理
患者交接、患者转运、管道护理、压疮护理、药品管理等应加强防范。
3.5 加强重点科室监管
急诊科、手术室、妇科产房、新生儿病房、抢救室等,这些科室危重患者多,风险大, 涉及面广。护士处于持续紧张状态, 易出现问题,应加强监管。
3.6 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交接班制度、分级护理制度
是护理人员工作时必须遵守的准则,是护理安全的基本保证。
3.7 加强医院安全管理和法律知识培训
护士要正确认识病人的权利和护士的义务,加强风险意识、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教育,规范护理行为,开展护理核心制度学习,结合《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让护士充分意识到遵守规章制度、遵守护理规范是对自己的保护。这可以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帮助护士树立安全意识,认识到护理安全的重要性。
3.8 安全管理纳入病房的目标管理
护士长采取科学管理病房的方法,进行恰当的人力资源管理,既要保证护理人员充足又要避免护士长期处于紧张、疲劳状态而发生差错事故。当使用新的医疗仪器或开展新治疗、新检查时,组织全体护士认真学习以掌握新知识、新技能。科室建立交接班前的自查制度,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纠正。
护理工作是神圣的,我们要用智慧代替鲁莽,让错误成为财富,发现一个问题,寻找一个问题的根源,完善建立一套制度和流程,积累更多经验,保证护理工作安全实施。
参考文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100例儿科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100例患儿中有男孩54例,女孩46例;年龄为2~10岁,平均(5.11.5)岁。所有患儿均为儿科常见疾病,采取常规治疗方式进行临床治疗。患儿家属对治疗方案、护理方法等知情同意,且自愿签知情同意书,患者性别等临床资料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通过对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对影响儿科护理安全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 并提出相应的防范对策。
1.3 统计学分析
采集数据采用SPSS18.0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行x2检验,采用n,%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P0.05提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100例患儿中,有11例出现护理安全事件,发生率为11.0%。通过条件分析法发现,护理人员配置、护理人员专业水平、护理人员法律意识弱以及护患沟通问题、患儿的违医行为、等都是影响儿科护理安全的危险因素(P0.05),护理安全危险因素与文书记录问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完善护理管理制度、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组织护理人员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强化病理书写规范、加强护理监督水平、加强护患沟通等干预措施的实施,有效降低了护理安全事件的发生率,仅有3例(3.0%)患儿出现护理安全事件, 与干预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附表。3 讨论在儿科护理过程中,需要每一位护理人员加强一定的安全风险意识, 对于护理水平要有一定的提高,要求护理人员除了做好相应的检查、记录、健康教育以及入院患儿接待工作外,还需要处理好医师对患儿的治疗叮嘱。由于儿科护理患者家属较多,床位之间的转速速度也相对比较快, 增加了记录错误发生率。同时,在儿科实际护理过程中个别护士确定一定的作用责任心,未安装医院的相关规定进行操作,对于患儿的床号、药物剂量、姓名以及药物浓度等没有认真的核查,从而增加了患儿护理安全隐患。同时,沟通不畅也是儿科护理意外发生的不安全因素之一。
目前我院东西医疗楼各有一个手术部,共24个洁净手术间,15个手术科室,自2005年至今共完成各类手术73 379例,其中危重2 886例、特大41 559例、急诊14837例,年均增长率约15%~20%,而手术室护理人员流动大,新员多,风险高,我科通过建立系统的“手术安全管理制度”,并严格管理,严格落实,确保了手术患者的安全,避免了重大事故的发生。多年无差错事故发生。
2 建立完善的手术安全管理系统
在实施手术安全防护措施中,健全的规章制度及系列安全防范措施,是保证手术患者安全的关键。
2.1 健全的管理组织及模式:手术患者手术期的护理安全是在护理部领导及总护士长的指导下,由护士长、各专科组长、质量控制员组成管理小组。实施层级管理,负责指导重大、疑难、新业务手术配合,规范手术配合常规;对新、特、重手术采取预见性管理,主动控制新情况引发的风险;即时相关案例通报,分析警示。我院两个手术部采取独立运行,平行管理的模式,管理统一规范,运行顺畅。
2.2 完善的手术患者安全管理制度:手术患者安全管理制度在设施、物品、操作、流程、标准方面达到规范化;在专科知识、制度、常规方面达到系统化;在手术配合、各项工作达到程序化。具体包括: 各岗位责任制、接送患者制度、查对制度(术前物品、手术患者、手术物品清点、安置、术中用药、取血、输血、病理标本送检)、交接班制度、药品管理制度、急救物品管理制度、护理文书记录管理制度、抢救预案与意外应对预案、预防医院感染管理制度、预防医疗护理缺陷制度、预防医疗护理纠纷制度、无菌技术操作规范、皮肤护理常规、小儿麻醉手术护理常规等。
2.3 持续质量控制(要素、环节、终末质量)
2.3.1 包括全部环节、全部过程、全面的措施、方法及全体人员参与,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3.2 采取绩效考评(每月对每人),公示考评成绩,分析讲评(表扬/缺陷),改进措施,通报并警示全体。
2.4 组织各种形式学习专科核心制度与常规:采取多媒体授课、护理查房、作业自学、考核,强化按制度依法工作,提高制度知晓度,落实“照章办事” 。
2.5 落实安全例会[2] (每月):现状分析、大家谈、考核记录、明确改进措施,将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吸取他人教训、养成照章做事习惯。
3 运行中把握规律,注重细节
手术室易发生差错事故及护理缺陷的环节很多,应不断总结易发生差错事故的环节,完善制度保障,定期开展护理安全讨论教育会,加强业务及法制观念学习。
3.1 总结完善手术期易发生问题的客观规律(3种人、8个时机、20个环节),完善防范措施,并全员熟知。
3.1.1 3种人:新人;性格特点偏激的人;有情绪的人。
3.1.2 8个时机:抢救时;交接班时;手术时间超长时;有人际矛盾时;实习轮转同学换科时;夏休期间参加手术技术力量薄弱时;节假日时;各种因素冲击人们的思想时。
3.1.3 20个环节:防止接错患者;防止摔伤碰伤患者;防止因器械不足或不良造成意外;防止手术部位错误;防止错用药;防止燃烧爆炸意外;防止器械或纱布等异物遗留创口或体腔内;防止取错血;防止输错血;防止烫伤烧伤患者;防止创口感染;防止病理标本遗失或弄错;防止术中皮肤压伤;防止仪器设备故障及损坏;防止态度语言引起纠纷;防止护理记录不规范;防止防错、漏、多收费;防止低体温;防止麻醉风险;防止自身损伤等。
3.2 注重细节管理[3]:分析常见安全问题,制定解决措施。
3.2.1 手术患者的查对:规范查对的内容及方法;全员示教并做出书写样板。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实施三方核对(巡回护士/洗手护士、麻醉师、手术医师)并依次核对3 次。要求病历、手术通知单、腕带标识等项目必须相一致,方可实施麻醉和手术。
3.2.2 手术部位查对:凡左右脏器、器官等,手前手术部位要做标记,手术通知单同手术医嘱要填写清楚并一致,同时既要同患者核对还必须要求手术医生查对X光片。
3.2.3 手术安置:熟练掌握手术摆放原则,要充分显露术野,顺应呼吸和循环功能,患者感觉舒适和安全、妥善固定,防止术中移位、保护受压部位,防止并发症。
3.2.4 物品清点[4]:防止手术器械、纱布、缝针等异物遗留体腔。责任人:由洗手护士、巡回护士和第二助手共同清点;清点内容:手术台上全部器械及物品。清点时机:分别为手术开始前、关闭体腔前、体腔完全关闭后、皮肤完全缝合后。要求:术中添加物品及填塞纱布等应即时详细记录在手术清点记录上;台上掉下的物品,应及时收起,放固定位置等。
3.2.5 药品的管理:统一执行口头医嘱查对的内容及方法;严格毒麻药的请领、使用、登记等环节;梳理、对照检查、更新标示、规范各环节。
3.2.6 小儿手术的护理:要求依据病历由医、护、家长、孩子、共同查对;加强静脉穿刺技术培训;用药精准;严格术中护理;密切观察:出入量、出血量、尿量、呼吸;固定、保暖等。
3.2.7 压疮的预防:落实皮肤护理常规;术前评估,护理措施,术后评估方法,报告流程;制定眼部压伤的预防措施。
3.2.8 仪器设备的安全使用[5]:备全员培训,掌握后操作,严格操作规程并定期检修与维护。
3.2.9 接送患者安全:重点人反复培训(推车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定期检修转送车;严格与病房进行交接并记录。
3.2.10 用血安全[6]:严格规章制度;抢救核对的落实;温血方法;特情处理等。
4 讨论
4.1 在手术护理工作中,健全的规章制度及系列安全防范措施,是保证手术患者安全的关键。手术室是提供治疗、诊断及抢救的重要场所,具有技术性强、工作量大、工作时间长、风险高的特点[7], 因此制定健全的规章制度,做到“任务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使得手术室各项护理工作在各项规章制度引导下完成。健全的规章制度是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前提,是防止差错事故,提高工作质量的保证,是保证手术患者安全的关键。
4.2 在实施手术患者安全防护措施中,不断总结易发生差错事故的规律并持续质量改进,是提升手术护理质量的重要手段。细节管理是指在一定的环境中围绕管理战略的实施,对细节进行辨认、分析、补充、完善、延伸、控制 超越的过程[3]。运用精细化管理理念,及时发现护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8], 将细节融入到各项操作、细化操作流程确保细节管理的有效落实,为手术患者营造安全的护理文化氛围,护士从每一个细节入手,心态更积极,工作更仔细,同时加强业务及法制观念的培养,定期开展护理安全讨论教育会。
4.3 在实施手术患者安全防护措施中,不断加强护士的职业道德教育,是手术患者安全的保障。通过学习各种法律法规知识等,树立患者安全第一的服务意识[9]。采取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以患者为中心,最大限度调动员工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护理规范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以护理操作规范实施各项操作,强化了护理人员的护理安全意识、法律意识。不断提高护士责任感,树立“患者第一、质量第一、安全第一”的观念,保障手术患者安全。
[参考文献]
[1]朱建丽.从患者安全十大目标看医疗过程中的患者安全[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9,26(5):309-310.
[2]张代英,何燕洁.手术患者接送风险评估及核查[J].护理学杂志,2012,27(4):48-49.
[3]黎玉伦,谭淑芳,郑楚莲.细节管理在手术室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08,6(23):183-185.
[4]赵书云,申六女,郝丽军.体腔手术使用有带纱布的护理风险及防范[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5(11):101.
[5]陈燕阳,张红雁.关于高频电刀安全使用的若干问题[J].中国医疗设备,2008,23(1):111-113.
[6]王雅文,傅 金,毛静馥.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危险因素与对策研究[J].护理管理,2012,32(3):62-63.
[7]支洪敏.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分析与防范措施[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23):106-107.
护理安全是指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工作中,要严格遵循护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准确无误地执行医嘱,实施护理计划,确保患者在治疗和康复中获得身心安全。护理安全管理包括以下4部分:①制度的制定与落实;②人员安全管理;③环境安全管理;④物品安全管理。根据多年临床经验,为了提高护理安全防范意识,加强护理安全管理,总结出以下防范措施。
1 建立和完善护理安全管理制度,保证安全制度的有效实施
制定与完善护理安全管理制度,督促检查制度的落实情况,是保证护理安全的重要前提。如患者身份识别制度、交接班制度、医嘱执行制度等。护理管理者在平时工作中,对每一项制度的落实情况均应定期进行考核,真正做到制度与实际工作相结合。
护理差错上报采取非惩罚制度,鼓励护士谈经验教训,而不是批评、惩罚,做到只对差错不对个人,本着“重原因,轻结果”的原则,分析差错发生的原因,制定行之有效的措施,通过改善系统管理问题来减少护理不安全事件的发生。
定期召开护理安全会议,对每一个护理单元已发生的问题和安全隐患进行总结分析,并制定出相应防范措施。
2 注重护理工作关键时段、关键护士、关键患者的管理
护理工作是一个多人多班次合作的工作,环节多、交接多、配合多、可能发生的差错隐患也多。关键时段包括:繁忙、中午班、夜班、节假日等人员缺少时间。护士长应根据工作量合理安排人力资源,实行弹性排班,做好人力资源调配,适时启动备班人员。
关键护士包括:进修护士、实习护士、新护士、工作态度散漫护士、情绪状况不良、业务能力欠缺的护士等,应引起护士长足够重视。护士的素质能力与护理安全有着直接的联系,故要鼓励护士参加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拓宽护士的知识面,加强业务培训,加强护士责任心的培养,认真实施各级护理人员的培训计划,通过科室之间的交流,相互学习护理经验和技术,使护士的理论水平和操作技能紧跟学科的发展,同时也要求护士学习心理、人文、社会科学等知识,提高与患者的沟通能力。
关键患者包括:新入院、危重、抢救、大手术、病情发生变化、以及名字相近的患者,加强护理安全评估,提出护理问题,制定护理措施,观察护理效果,保证患者安全。通过平时工作不断完善护理工作流程,发现问题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
3 发现并防范护理单元环境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
医院是对特定人群进行防病治病的场所,是专业人员在以治疗为目的前提下创造的一个适合患者恢复身心健康的环境。环境的安全舒适是医院环境的主要特点,应首先满足患者安全的需要[2]。护理管理者应及时发现护理环境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如地面是否平整、厕所是否湿滑、床档与走廊扶手是否固定有效等。护理交接班时,采用床头交接的方式,通过护士的自我介绍,让患者及家属了解当班医生与护士,杜绝陌生人出现在病房,而未引起患者及家属重视,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护士应善于发现问题并及时提出,我们采取多部门合作,保证护理
4 规范物品管理,保证护理工作有绪进行
各护理单元物品多,应采取专人管理,加强交接班。护理工作是一个完整而相互连续的工作,因此常用物品的摆放应固定、数量充足,保证日常护理工作的进行。
抢救物品应做到五定一及时[3]:定品种数量、定位置、定专人管理、定期消毒与灭菌、定期检查与维修、做到及时补充,保证护理工作有绪进行。护士严格进行交接班,并做好记录。
参考文献:
[1]崔焱,主编.护理学基础[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52.
1.素质培养
护士思想素质的水平直接反映在护理水平上,新护士一进医院,就要逐步培养她具备对工作要细心,对病人要耐心,解释各类问题,要有百问不烦,具有高度的同情心和责任心,解释各类问题,要有百问不烦,具有高度的同情心和责任心,充分体现护士的心灵美、行为美、情操美。
1.2业务素质
1.2.1抓好新护士的培训:新护士进医院后,首先进行脱产一周的医院制度培训、两周的技能规范性培训,由主管护师以上的人员将护理技术操作一项一项的操作示范,护士进行反复多次练习。
1.2.2抓好在职护士的继续教育:护理部对全院护士要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系统的理念知识的更新学习,如心理学、行为学、伦理学、健康教育学及有关的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每半年进行一次理论考试。
1.3良好人人际关系:良好的社会关系和优良的生活环境有利于人的健康,有利疾病的康复[1]。护士在平时的护理工作中应尽可能地发挥与患者的良好社会关系,使患者得到更多的关爱[2]。
2.防范
2.1培养护士的防范意识:任何护理行为都要建立在医疗安全的概念上,时刻想到是否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严格执行了各项规章制度[3]。经常对护理人员进行法律知识的宣传,定期组织护理与法律知识的专题讲座;认真学习护理专业知识,提高护士操作技能和准确率;增强护理人员自身的法律保护意识。
2.2培养护士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处理问题的综合能力[4]。护士心理素质欠缺主要表现在缺乏应付突发事件的心理承受能力,我国的护理教育大多是中等教育,缺乏系统的心理教育,大多年轻护士都是独生子,涉世不深,不善于处理一些专业以外的问题,还需要在工作中逐步培养,细心观察,善于发现问题,并将出现的问题放在一定的范围内处理。
2.3警钟长鸣:护士长应经常将报刊杂志刊登的和其它医院发生的护患纠纷和冲突在科内进行分析,吸取教训,针对科室的高危因素进行讨论,提出防范措施[5]。
2.4妥善处理医患关系:医护之间的密切合作是医疗安全的重要保证[6],这种合作是有原则的合作,而不能互相迁就和抵毁,发现问题要明确大胆地指出,互相督促以保证医疗安全。
参考文献:
[1]王婷玉.如何处理和防范护患纠纷及冲突[J].现代医药卫生,2010,17(2):1043.
[2]余永玲.护士素质的培养[J].现代医药卫生,200918(7):637.
[3]胡文.医疗体制改革与护士素质的提高[J].护理杂志,2010,18(2):153.
[4]郑培芬,鲁云鹤,张锦玉.医疗文书的收发室与医疗纠纷防范[J].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9,(2):303.
【摘 要】 目的 通过分析护理工作中存在的护理安全问题提出解决对策并组织实施,为病人提供安全有序的优质护理。方法 分析新时期临床护理工作中有关护理安全问题,明确护理安全管理职责,重新修订护理规章制度,提高护士防范护理缺陷的意识和能力。结果 实施有效的护理安全管理,使护理事故零发生,护理投诉纠纷明显减少,住院病人满意度上升到98%以上,护理缺陷发生率下降到0.5%。结论 护理安全是一项长期的持续工作,需要有效的推进科学化、系统化、制度化的护理质量管理工作,真正为病人提供更加安全、有序、优质的护理。
【关键词】 护理;安全管理;对策
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1]。随着《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配套文件的颁布实施,依法管理应引起管理者的关注。护理工作面对“人”这一特殊的服务对象,一旦出现事故,造成的损失将无法挽回和弥补[2]。本文找出了护理安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对策,帮助护理人员提高护理安全的应对能力。
1 护理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护理人员责任意识差,法律观念淡薄,缺乏自我保护意识 传统的护理习惯自我保护意识缺乏[3],护士为病人解决一个又一个的护理问题,但由于工作繁忙,忽略了记录或进行回忆式记录,发生纠纷时提不出真实的有利证据。有时甚至是护理管理者为了应付考核,要求护士重新抄写护理记录,以至于破坏了记录的原始性真实性。护理记录与医师记录不符。在目前的新形式下,病案与法律、法规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尤其是在医疗纠纷或医疗诉讼中常成为敏感而重要的证据,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护理记录是护理人员对患者病情观察和实施护理措施的原始文字记载,它是临床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无论在临床医疗、护理科研、教学、护理行政管理上均具有特殊价值。书写必须及时、准确、完整、规范,并妥善保管。
1.2 护理人员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护理人员整体专业理论技术水平不足,缺乏人文知识和社会学等知识,交流沟通能力差,整体素质与社会对护理专业的期望值差距较大。年轻护理人员缺乏临床经验,缺乏与护理相关知识的积累,缺乏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能力,缺乏应对病人紧急复杂病情变化的能力。
1.3 护理队伍缺编,护理人员劳动强度大,无法完全满足病人的权利 护理人员的配置1978年由卫生部定编为病床与护士比为1.0∶0.4,医护比为1∶2。设编与国际标准相对偏低。即使按1978年卫生部的要求,目前抽查的医院均未达到[4],与患者的医疗护理需求不成正比,护理工作平凡琐碎,护理人力资源缺乏,加上工作负荷增大工作任务繁重,无法顾及患者情绪和心理反应,服务不到位,病人不满意。护士容易产生身心疲劳综合征,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认知行为变慢、工作质量下降,最终导致产生差错的概率增加,导致护理纠纷增加,一旦发生纠纷,护士很难举证自己无过错[5]。因此,合理配备护理人力是保证护理安全的前提。
1.4 管理机制不完善 由于管理制度不健全,业务培训不到位,设备物资管理不善,法律法规职业道德教育薄弱,管理监管不得力等影响护理安全的组织管理因素,这不仅是发生纠纷和事故的主要原因,还是对患者安全的最大威胁[6]。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①思想教育薄弱,安全意识不强,未把安全教育纳入护理管理的重要议事日程。②规章制度不健全、不完善,对职责制度,常规的监督检查不到位。③业务技术训练抓的不紧,对新护士、进修及实习的护士业务培训及新业务新技术开展等方面的训练未能及时跟上。④管理不到位,要求不严,未认真履行好管理者的职责,对护理工作各个不安全的环节缺乏预见性,未及时主动采取措施或采取的措施不利。
2 培养护士护理安全防范的意识和能力
2.1 加强“三基”训练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 培养与岗位要求相适应的专业技术能力是护理工作依法管理的基础。只有精通护理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熟练掌握本专业技术操作,熟练使用抢救仪器,才能在繁忙的护理工作中镇定自若,防止差错事故的发生。我院护理部采取了以下效果显著的措施:①严格见习护士的岗前培训及管理。凡参加护理工作护校毕业生,须完成护理部有关职业道德、法律知识的课程培训,并通过基础理论和基本操作的考核之后,方可上岗。②加强对见习护士的培养。要求各科室严格执行护理部制定的对见习护士的培训计划,并进行考核,合格者方可转正。③强化在职护士的专业水平的训练。为提高护士的专业知识及技能,护理部除根据需要每年举办相关的继续护理学教育课程外,还加强了对临床护士的考核。护理部每年对全院护士进行护理专业理论考试,每月进行护理操作技能的抽样考核,同时将考核的结果作为护士长护理管理的评价指标。
2.2 加强法律法规的培训学习 举办《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学习班,组织学习法律法规。请熟悉医疗法规的律师进行专题讲座,及时通报其他医院有关护理安全的信息,组织医疗护理纠纷的个案分析会等。护理部严把新护士岗前培训关,将《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理预案等作为必学必考必通过内容,还扩展学习了护理专业以外的安全管理知识,如紧急情况下安全通道的使用,消防设施监控等。在尊重和维护患者合法权益的同时懂得使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开展学习并征集“护理安全警示”的活动,对护士进行规范化培训和继续护理教育,重点培训、考核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增强护理人员的责任和诚信度,提高护士防范护理缺陷的意识和能力。
3 护理安全管理对策
3.1 明确护理安全管理职责 在护理部的领导下,由专人负责具体护理安全管理,及时了解掌握各种相关信息,定期召开护理安全管理会议,分析护理现状及问题,不断找出安全隐患,提出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实施护理质量监控,护士长负责及时收集本科现存的和潜在的护理安全问题,识别在护理工作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时上报,采取措施。
3.2 制定安全管理规定 我院护理部在原有“护理规章制度”的基础上,以质量、安全为核心,相继补充和修订了一系列规章制度、护理常规、操作规范、护士各班工作程序、岗位职责及考核标准。涉及安全管理的制度主要包括:①护理新技术、新业务管理制度。②护理缺陷及不良事件登记及上报制度。③重要护理操作前后的告知程序。④各种护理质量关键过程流程(如患者交接流程等)。⑤临床各种不良事件的应急预案等。
3.3 不断加强护理业务质量建设 将各项护理技术操作中易发生的安全问题及防范的措施组织讲课、考试和临床提问。制定了《护理安全用药规定》,如用药须严格二人备药核对制,制定了《护理记录书写规定》,规范护士观察的重点范围和记录的频次。提出专科护理观察的重点项目,保护护士的合法权益。护理记录是住院病人医疗文件记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记载了病人临床护理全过程,反映了病人病情的演变,对确保病人的安全具有重要的法律证据。贺彩芳记录因具有以下优点[7],希望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广泛推行:①记录实用性,能及时动态的反映病情变化。②简化护理病历书写。③符合法律要求,保护护士的合法权利。④健全法律意识,提高护理质量。
3.4 我们采取的措施 ①本着“遵循法规,客观反映,便于记录”的原则,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护理病历书写标准样板。简化书写表格,节省记录时间,突出病历内涵又涵盖法规要求的目的。②成立护理病历指导小组,一是了解护士在临床实际书写中遇到的困难或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二是分层次举办病历书写方法学习班。三是随时解答、指导护士在书写病历方面的具体问题。四是参与护理病历书写的质量控制工作。③完善书写质量的考评标准,记录完整、真实、客观、及时和书写规范,体现专科特点等内容。④实施书写质量全程监控。一级护士自查。二级护士长检查。三级护理部抽查。
3.5 规范护理物品、仪器的应用与管理 一是制定各专科仪器操作程序卡并挂于仪器旁。定期检查仪器性能。二是实行科室护理物品质量问题报告制度。如对医院采购的一次性输液器或注射器等物品在使用前注意质量、性能是否符合要求,能否对病人及操作人员构成潜在危险,检查物品有无商标、厂址、合格证书等,发现问题,立即报告。
3.6 科学管理 我院护理部于2006年成立了由护理部质控组和科护士长组成的“护理质量安全管理委员会”。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讨论各类临床不良事件(包括差错、投诉、意外伤害、突发事件、药物不良反应等)。本着“重原因、轻结果;重系统、轻个人”的原则,找出事件发生原因,并制定策略,目标是通过改善系统管理来减少临床不良事件的发生。
4 讨论
通过不断识别护理工作中现存的和潜在的护理安全问题,不断完善各种工作制度,以及技术质量的改进,使护理投诉、纠纷显著减少,住院病人满意率达到98%,护理缺陷发生率下降到0.5%。
护理安全是一项长期的持续工作,需不断培训护士的意识和能力,不断健全护理安全管理机制,有效的推进科学化、系统化、制度化的护理质量管理工作,真正为病人提供更加安全、有序、优质的护理。
参考文献
1 潘绍山,孙方敏,黄始振.现代护理管理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349
2 王华芬,沈晓知.护生法律知识调查与培养对象.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2,18(6):74-75
3 占建华.从举证倒置谈护士的自律行为.中华护理杂志,2003,38(5):350-351
4 许苹,谭晓杰.护理人力资源配置及其研究现状.中国卫生经济,2001,20(7):55-56
5 张优琴,章亚娟,黄琼英,等.“举证责任倒置”对护理工作的潜在影响分析.中华护理杂志,2004,39(2):113-114
6 左月然.对加强护理安全管理的知识和思考.中华护理杂志,2004,39(3):191-192
1、一般资料
收集2006年1月—2009年12月XX医院护理业务查房病历65份。将65份护理查房病历中出现的护理诊断进行有针对性的统计。
2、影响因素
2.1法律意识淡薄
护理人员对安全管理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错误认识,由于繁忙的护理工作,忽略了对安全管理的认识,护理人员对于安全隐患的判断与处理不够,缺少法律意识,不会用法律保护自己。
2.2环境因素
影响神经内科护理安全的环境因素主要有地面滑、床脚移动和病房扶栏三个方面。病房地面滑是引起病人摔伤的因素之一[3]。由于神经科病人存在肢体偏瘫、无力,在清扫地面后,如地面潮湿、过滑,病人行走易出现摔伤。为给病人创造舒适安全的治疗、休养环境,病房走廊的扶栏、浴室卫生间的扶栏安装很重要。尤其对于神经科病人,可以找到支撑点,防止摔伤、跌倒。
2.3用药与设备因素
由于医学技术的发展,新药与设备不断更新,神经科所用药物大部分为高渗性,对血管刺激性大,再加之病人年龄、血管因素,因此临床药物外渗静脉炎发生率很高。加之药物配伍、给药途径、设备使用不当等方面原因给病人造成不安全后果[4]。医疗设备本身的安全、患者的安全及操作者的安全。仪器设备的使用不当、故障、老化、种类不齐、性能不良、规格不配套或护理人员对仪器操作不熟练等问题,都可能给患者造成危害。使用中常见的危险因素是测值不准确;仪器设备消毒不彻底,也常成为神经内科患者的感染源[5]。
2.4人员与技术因素
护士评估患者的知识水平不只是看其文化程度,主要是评估其对自身疾病的了解程度,统计结果显示,不论文化程度高低,患者对自身疾病的了解和认知程度均属于缺乏之列,对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用药常识等缺乏了解,若卫生宣教不到位,很可能导致许多风险和纠纷的发生,例如进展性卒中的患者往往对住院以后病情还继续加重不理解。人员方面因素主要指由于护理人员素质或数量方面的原因不能保证满足工作基本要求而给病人造成的不安全影响或隐患;技术因素主要指由于护理人员技术水平低、经验不足或协作能力不强等原因对病人安全构成的威胁。特别是随着新技术、新项目大量引进与开发,护理工作中复杂程度高、技术要求高的内容日益增多,不仅对护理人员形成较大的工作压力,而且致护理工作中技术方面风险加大,影响护理安全。
2.5疾病因素
(1)偏瘫
神经科病人大多年老体弱,同时存在视力减退,神经疾病导致瘫痪、步态不稳、起立与迈步艰难等,常突发抽搐及晕厥。病人对病床高度不适应时易致坠床。
(2)感觉障碍
神经科病人存在感觉障碍的占大多数,病人对痛温觉感觉障碍,病人家属未掌握热水袋、局部热敷的温度及使用方法。如使用热水袋不当导致烫伤。病人长时间一个卧位,导致皮肤出现压疮等。
(3)抽搐
癫痫病人抽搐发作时,常发生舌咬伤、骨折、坠床等意外。抽搐间隙期病人疏于带牙套、置牙垫防护,如突发抽搐易致舌咬伤,按压肢体易致骨折等。
(4)精神异常
神经内科病人,发生大面积的额叶、颞叶等部位损害后,出现精神异常、躁动。肢体忽略病人,危险性增加,病人有自伤危险,出现他伤、自伤等。老年痴呆病人出现定向力、记忆力等缺失,如防护措施不到位,未做到24h连续看护,特别是外出进行辅助检查时,人员较杂,稍有疏忽容易走失。
(5)呼吸困难
神经肌肉疾病,如格林巴利综合征、重症肌无力、周围神经病变等,病变累及呼吸肌后即可出现呼吸困难、窒息等。神经系统多种疾病均可出现吞咽困难,咳嗽反射减弱,如进食呛咳引起食物误吸,鼻饲不当引起误吸,牙齿松动脱落导致窒息,痰液黏稠导致气道受阻。此类风险多易发生于吞咽障碍、需要鼻饲饮食的患者。
(6)感染
各种监测、诊疗技术的应用,使接受侵入性操作的患者医院感染率明显高于无侵入性操作的患者,其中机械通气患者相关性呼吸道感染者为85.0%,气管切开感染者为50.5%[6]。80%的医院内泌尿系统感染与导尿有关,且留置时间越长感染率越高[7]。病人住院期间有发生院内感染的风险。主要表现在神经内科护理人员工作量大,护士编制相对不足,护士整日忙于治疗和处理医嘱,长期超负荷工作,都是影响护理安全的因素。护理人员业务及技术水平与护理安全有一定关系。临床实践表明,护士的素质和能力与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往往有直接联系,近年由于低年资护士增多,导致技术操作熟练程度欠缺,经验不足,工作责任心不强,护理不到位等,极易产生各种外伤及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给患者的安全构成威胁,特别是随着新的医疗技术大量引进与开展,对技术要求越来越高。护理管理者工作中预见性欠缺,基础质量工作监管不到位,给患者造成不安全的后果。护理人员卫生宣教不到位,护患沟通欠缺。卫生员工作监管不够,给患者造成不安全的后果。
二、安全策略
1、善抢救仪器的管理
制度,仪器设备专人管理,做好培训、考核、消毒灭菌、定期检查维修等工作。每班检查,每周大检查,原则上不外借。配备一定量的零配件和必要的配置替换设备,以备应急。将仪器报警声音调至最低,工作人员的动作轻,治疗护理操作尽量集中进行,碰到抢救或特殊情况时,拉上床位之间的布帘,减少对患者的干扰和影响。
2、加强健康教育
加强健康教育,增进医患沟通要取得患者及家属的有力配合,需要通过加强健康教育,增进医患之间的沟通。为此,每月开1-2次的健康教育讲座,由责任护士着重讲解神经内科的基础知识,及诸如脑中风等病症的预防、治疗、预后、康复等知识,让家属明了患者的检查治疗情况、用药情况、医疗费用情况、预后及康复情况,使之更好地配合各项治疗、护理。在开展健康教育时,应同时将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告知患者及家属。如对于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家属,应告知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因大多是由动脉瘤或血管畸形造成的,在没有去除病因之前,排便过于用力、情绪激动都可能导致生命危险。
3、加强法律、法规的教育
护理风险与法律法规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护理人员法制观念淡薄而发生的护理缺陷或纠纷时有发生。因此,应该经常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理》、《医院护理管理条例》、《护理差错的分类及评定标准》、《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等与护理风险相关的法律知识,提高法律意识,从职业道德和法律的高度规范护士的护理行为,聘请法律顾问为护士上法制课,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提高护理人员的自律能力和守法的自觉性,在全面认识理解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制订的有关实施细则、规范[8]。提高安全意识,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科内制定安全日,责任班负责评估病人安全隐患,定期召开护理安全会议,对于其他科室和本科室出现的护理安全问题,进行组内讨论,制定整改措施。科内制定相关预案流程,相关规章制度,使护士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以及怎样做。在尊重和维护病人权益的同时,懂得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4、加强感染控制
神经内科病人大多是年老体弱、吞咽困难、感觉障碍、肢体肌力差的病人。首先护理人员要做好入院宣教,入院当天向患者详细介绍住院环境、住院须知、呼叫系统使用方法。护士对患者进行全面护理评估,包括肌力、肌张力、视力、步态及步行时的平衡力,足部有无变形或痛楚等。根据评估所得到的结果进行健康宣教;3天内护士对患者进行疾病相关知识和注意事项的宣教,护士长及时进行健康教育知晓情况的检查,检查结果与护士工作考核挂勾。给患者加用床档保护,指导患者及家属活动时有人陪同,不穿拖鞋,以免摔伤、坠床等意外发生;使用热水袋时要指导使用温度及使用方法,以免烫伤;长期卧床要经常变换,以防出现压疮及坠积性肺炎;鼻饲时要将床头抬高,并保持床头抬高,鼻饲后30min尽量不给患者翻身,以防吸入性肺炎的发生。总之,掌握各种危险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病人安全的威胁。进入病区的所有人员戴口罩、戴鞋套,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原则,限制探视时间和人员进入。严格掌握侵入性诊疗手段的运用指征,加强各种导管的护理。合理应用抗生素,减少不合理的联合用药,从而延缓细菌产生耐药,提高临床治愈率[9]。做好环境的消毒,加强空气的清洁和消毒。患者转出后做好终末消毒,使用后的仪器、设备和各种管道应严格消毒,防止感染。
5、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
扎实的理论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是确保护理安全和实现自我保护的基础。神经内科病人病情变化快,需要护士利用专业知识,充分向家属做好解释工作,协助医生做出正确的处理。如果护士没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就不能在医疗护理过程中掌握主动,甚至有时因解释不清、处理不及时而使患者和家属不满意,产生不良后果。在抢救时,若护士技术娴熟,就能给患者和家属以安慰,得到他们的支持和理解,减少纠纷的发生。加强护士专科业务知识培训,提高护士风险防范的能力,在注重护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训的同时,有针对性的进行专科业务知识、操作技能的训练,请科主任作专科理论知识讲课。对护士进行呼吸机、心电监护仪操作的培训考试,做到人人过关。创造一个安全的病房环境,如地面材料防滑、干燥,卫生员拖地应设警示牌,提示病人防滑,厕所、洗漱间增设防滑垫;坐凳带扶手。病房、走廊安装横向扶手,厕所安装竖向扶手,便于站起时借力;病床、轮椅的制动闸性能良好,其次应加强巡视,主动给予帮助。在提高护士业务水平的同时,也提高了风险防范的能力。通过学习,使护士明确了护患双方的责任和权利,认识到虽然护理风险不能完全避免,但通过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是可以化解护理风险,减少护理纠纷和差错事故的发生,从而加强护士的法律意识和护理风险防范意识,认真的处理好病人从入院到出院过程中的每个环节,更好地为病人服务。
1 影响疗养护理安全的主要因素
1.1护理人员因素
1.1.1护理人员的个人素质个人素质包括护理人员思想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当这些素质不符或偏离了护理职业的要求,就可能造成言语、行为不当或过失,给疗养员(伤病员)身心带来不安全结果或不安全感。
1.1.2护理队伍结构变化近几年,随着军队体制编制改革的推行,军队疗养院护理队伍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军人护士大量转业,护理人才流失较多;护理队伍更新速度快,临床经验不足;聘用护士比例明显上升、业务素质参差不齐,增加了护理工作的不安全因素。
1.1.3急救能力相对不足疗养院担负的任务以保健和康复为主,与医院相比,护士进行护理技术操作机会少,护理人员急救实践少,具备多专业救护能力的人才缺乏,以至综合抢救水平也相应不高。由于护理人员层次不同,护理专业技术水平存在差异,低年资护士由于临床经验不足、护理专业相关知识的积累不足,有时对病情的发展缺乏预见性,不能对病情变化作出准确判断,在突发事件中应对能力不强,可能延误抢救治疗,从而影响护理安全。
1.1.4护理人员稳定性差军队疗养院的主要任务是为部队官兵和离退休老干部提供保健疗养和康复护理。与治疗医院相比对外创收力度较小,奖金等福利待遇较低,因此,部分聘用护士不安心工作,难以保持较强的工作责任心,往往由于缺乏科学严谨的职业道德观,而为护理工作埋下安全隐患。
1.2收治对象的因素
1)疗养员年龄偏高,病种多,病情复杂,常集多种疾病于一身,他们入院时是以潜在的健康问题存在,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病情一旦发生变化,往往复杂多变。另一方面,由于老年人机体器官的组织形态和生理功能均随年龄的增长逐渐发生衰退变化,中枢神经系统敏感性差,一旦发生意外,病情往往发展变化快,且症状和体征不典型,易误诊、漏诊、延误治疗。
2)病人的因素。门诊部收治对象涵盖了内科、外科、妇科等,病种繁杂,危重病人较多,护理工作复杂程度高,技术操作难度大,导致护理风险增加,从而影响护理安全。
2 对策
2.1加强安全教育,树牢安全发展理念护理人员对护理安全重要性的认识是做好护理安全工作的前提,因此,必须坚持做好经常性的护理安全教育,在护理队伍中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以促使安全护理行为的养成。即需建立“八个观点,三种意识”的护理安全观念:即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安全就是生产力;安全就是效益;安全就是质量;安全就是超前;安全就是风险最小化;安全就是管理程序化;安全管理科学化的观点。以及自我保护的意识、保险防范的意识和防患于未然的意识……安全教育应与规章制度学习、职业道德教育相结合,与培养高尚职业道德品质联系起来,使每位护理人员明确遵守规章制度是护理安全的保证,护理安全是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自觉地按照职业道德的要求,全心全意为疗养员(伤病员)服务,严格执行规章制度,以高度的责任感,做好护理安全工作,防范护理缺陷的发生。
2.2加强护理业务建设,提高护士综合素质应结合疗养院实际,有计划地组织护士学习业务知识,加强专业技能的训练。一方面以“三基训练”为重点,积极开展岗位练兵,不断巩固和提高护士的基础理论水平和操作技能。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强化急救训练,以疗养院易发生的急重症为重点进行模拟演练,并开展相关安全管理知识的学习和训练,如紧急情况下人员的疏散、消防设施的使用等,通过反复训练,定期考核,达到熟练准确,从而提高护理人员的急救技术水平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另一方面,要鼓励护士参加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拓宽知识面,要求护士在不断提高理论知识水平的同时,重视临床实践经验的总结,提高业务能力,以适应医学科学的飞速发展和服务对象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只有不断加强专业技术建设,努力提高护理人员专业技术水平和应急能力。才能从根本上防止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保证护理安全。
2.3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满足临床需要护理工作的超负荷运作也是引发护理风险的危险因素之一,护理差错往往容易发生在工作最繁忙、最紧张、最疲劳的时候。因此,根据各科室开展护理工作的实际需要,遵循以人为本、能级对应、结构合理、动态调整的原则,合理配置护理人员,满足临床护理工作需要。各科护士长在排班时应做到新老搭配、能力强弱搭配,根据不同时间段护理工作量的变化,动态安排人力资源,中午班、夜班要增加人员,疗养医疗高峰时要实行弹性排班制,有突发事件发生或危重病人抢救时,可以实行动态排班,采取多种方法避免和消除护士的超负荷工作状态。
2.4加大监控力度,抓好关键环节
为进一步提高护理安全管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应加大监控力度,着重抓好五个关键环节,即一抓关键时间:节假日、双休日、中午、夜班、人员少工作忙时;二抓关键对象:年老体弱的疗养员、急重症病人、疑难病人、手术病人、接受各种特殊检查者;三抓关键制度:值班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消毒隔离制度、分级护理制度等;四抓关键人员:技术骨干、新上岗护士、试用期护士等;五抓关键部门:如急救室、手术室等。对倾向性问题做到“三预”,即预见、预查、预防。通过定期与不定期地对疗(病)区的护理安全工作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和消除各种影响护理安全的不利因素,把护理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2.5强化管理职能,扎实做好安全工作情况分析进一步强化院护理安全领导小组和科室安全监控小组的职能,定期进行护理安全工作情况分析,各科室每月进行一次隐患自查,由护理人员对自己的工作进行有无安全隐患的分析,科室人员共同讨论并制定相应措施。护士长对本科室护理安全情况进行月讲评;护理部定期召开全院护士大会和护士长会,对全院护理安全工作情况进行分析讲评,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确保护理工作安全稳定。
【关键词】护理安全管理 实践 效果
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1]。护理安全是患者的基本需要,是医院生存的根本。安全管理是指为保证患者的身心健康,对各种不安全因素进行科学、及时、有效的控制[2]。安全管理是保障患者安全的必备条件,是减少护理缺陷,提高护理水平的关键环节,是控制或消灭不安全因素,避免发生护理纠纷和事故的客观需要。
随着《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举证倒置”的出台,医院管理年活动的深入与开展,以及卫生部颁发的《患者十大安全目标》,近五年来,我院护理部注重护理安全管理,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现将方法及体会报导如下:
1 方法
1.1建立完善的护理质量控制网络。
1.1.1我院护理管理实行院长—副院长领导下的护理部主任负责制,实行护理部主任、科护士长、护士长三级管理。设立护理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委员会,下设:病房管理小组、基础护理质量管理小组、消毒隔离管理小组、急救物品与技能管理小组、护理文件质量管理小组、护理服务品质管理小组。各质控小组按照《护理质量评价标准》每月有侧重点的对全院护理质量进行检查,每季度对存在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并提出整改措施、跟踪落实。
1.1.2建立护理缺陷、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实行“重原因、轻结果”的原则。护理部每季度对全院护理缺陷汇总、分析、讨论,通过总结经验来共同分享,避免类似缺陷发生。
1.2注重护理管理者的培训,注重安全的管理,提升管理技能。
1.2.1我院带教老师、副护士长、护士长岗位均实行公开竞聘上岗制,充分发挥了人的潜能及提高工作积极性。2004年起每年组织中层干部(包括护士长)至新加坡参加为期一周的高级行政管理培训,回院后书写心得体会,把新的管理理念与大家分享。护理部积极安排护士长参加苏州市及江苏省的护士长岗位培训。
1.2.2患者安全的管理。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提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危重患者使用腕带;神志不清患者、老年患者、婴幼儿、危重患者使用床栏防护;对患者及家属进行预防跌倒措施的教育;提供安全的环境,如呼叫铃、合适的床位高度、足够的照明,浴室厕所加上防滑地垫,执行跌倒报告与伤情认定制度和程序。做好健康教育,告之患者不做突然变化的动作,以免引起血压快速变化,引起晕厥等症状而发生危险。教会患者一旦发生不适症状,最好先不要活动,应按呼叫铃告知医护人员;防范与减少患者褥疮发生;认真实施有效的预防褥疮的具体措施,防范与减少护理并发症。执行褥疮风险评估与报告制度和程序。
1.2.3护士长在排班上实行弹性制排班,工作中严把重点人物(病人、护士)、重点时段(节假日有一日护士长负责)、重点环节(中夜班、交接班)的质量关,结合有效的时间管理,吸收新的管理理念,不断提升管理技能。转贴于
1.3每年举办2-3次的全员性护理安全教育。由业务院长、护理部主任、医院法律顾问主讲,学习内容包括相关法律法规知识、我院或兄弟医院发生的医疗纠纷、医疗事故,通过活生生的案例发人深思,从中吸取经验教训来指导我们的护理工作。
1.4严抓护士的规范化培训。
1.4.1培训对象:新毕业来院从事护理工作的护理本科、专科毕业生(2004年至2010年共66人)。
1.4.2培训要求:大专学历3年、本科学历2年(在每个培训阶段内,病、产、事假超过3个月,延长培训时间1年)。
1.4.3培训时间、阶段设置:
培训分三个阶段:(具体时间安排)
通过对年轻护士的规范化培训,使她们的护理技能在反复实践中得到提高,为护士队伍培养后备人才提供了较好的方法,有利于年轻护士的发展和成长,推动了护理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
1.5严格落实各项制度、护理常规,规范操作流程。
护理部制定了各项工作制度、护理常规及护理操作考核的年计划,月重点,由护士长负责培训,科护士长抽查考核。在护理实践中不断完善、细化操作流程,使护士新手能更快适应护理工作。
1.6建立绩效考核制度。
护理部建立了绩效考核制度,公开奖惩考核内容。每月对各护理单元的质量管理情况进行综合考评,奖罚分明。
2 存在问题
2.1临床护士人力资源的不足:我院临床床护之比达不到规定的1:0.4,护士超负荷工作,使护理质量下降,表现为沟通不到位,观察不全面,简化工作流程等。
2.2目前护士的综合知识水平偏低,在临床工作的护士多数年资较低,学历不高,缺乏自我提高的能力和继续教育的机会。由于护理人员素质不高,护理业务知识欠缺,护理经验不足在护理工作中不能预见和发现问题。
3 体会
通过实施以上方法,实行护理安全管理以来,我院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责任意识及防范护理风险的意识能力不断增强,服务态度及服务质量明显提高[3],每月开展的“出院病人满意度服务调查”由2007年的96.24%上升至2010年的99.3%,每二月开展的“住院病人满意度服务调查”由2007年的95.31%上升至2010年的99.5%。护理缺陷积极上报,护理缺陷及护理服务投诉较前明显减少,护理部质控小组进行的护理质量考评充分显示综合质量有了明显提高。
综上所述,只有注重护理安全管理,才能保障护理安全,提升护理质量,提高护理满意服务。 参 考 文 献
[1]阎成美,翁庐英,李 妮.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与管理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7):547.
[2]史自强,马永祥,胡浩波等.医院管理学[M].上海:远东出版社,1995.238.
关键词:静脉输液;安全隐患;防范措施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safety hidden danger of intravenous infusion,and to summarize the effective measures to prevent.Methods Safety hazards in 40 patients in intravenous infusion,the patient's data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and analysis of security risks for a variety of reasons.Results After effective nursing,the quality of transfusion was improved significantly,the safety of transfusion was guaranteed,and the disputes and the occurrence of medical accidents were reduced.Conclusion In venous transfusion,nursing staff to deal with the possible problems accomplish know fairly well,strictly grasp the patient's indications to the maximum security of transfusion.
Key words:Intravenous infusion; Safety hidden trouble; Preventive measures
静脉输液是一种直接的治疗手段,在临床中应用的较为广泛。静脉输液给药方便且药效快,在临床的应用频率越来越高,同时也是护理人员应该掌握的基础护理技巧[1]。而在具体的操作中,静脉输液也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存在各方面的安全隐患,影响患者的输液质量。现结合在静脉输液中发生安全隐患的40例患者,就发生的原因及防范措施进行分析与总结。
1 临床资料
选取在静脉输液中出现安全隐患的40例患者,其中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12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35岁。40例患者中输错液的患者有5例,药物过敏性休克15例,发热反应的有12例,发生穿刺部位渗漏的有6例,滴速过快引起心衰的有2例。对40例患者的发生原因进行详细的分析。
2 影响输液安全的因素
2.1医嘱因素 用于输液的药物有多种,且每种药物又有不同的规格及制剂,同一药物不同生产厂家对药品的使用剂量及规定有所不同。医务人员对新型的药物掌握得不清楚,下达医嘱时不准确,造成护理人员在给药过程中出现错误。
2.2药物配伍方面 在治疗过程中进行药物配伍是常用的手段,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但护理人员不能掌握好各药物间的配伍原则,从而导致药物配伍不正确。
2.3护理人员职业素质不高 在整个输液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均应具备较高的素质及责任心。而在实际的操作中,护理人员未按照三查七对制度进行核对检查,在执行医嘱方面也较为粗心,对于医嘱上的错误未及时发现与处理,在配药过程中不仔细,造成用药错误,为患者带来安全隐患,增加了医疗纠纷的发生。
2.4健康教育宣传不到位 在为患者进行输液前健康教育宣传不到位,护理人员自身也未对该问题引起特别的重视,在输液时未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滴速的调节,使得患者自行调节引发不良反应。
2.5其他方面 输液时未注意治疗室的环境及空气洁净问题,为患者穿刺时未进行有效的消毒处理,或是处理不到位,导致发生细菌感染。连接输液装置时未将输液管内的空气排尽,导致输液过程中进行二次穿刺。未对输液装置的严密性进行检查,导致药液渗漏、皮肤肿胀的出现。
3 有效的防范护理措施
3.1强化输液安全意识,规范操作行为。护理人员应意识到输液安全的重要性,应不断努力学习专业知识,熟练地进行操作,并规范自身的行为。同时在输液前应进行有效的核对,核对无误后方可执行,一旦发现医嘱有问题应及时提出来并联系开具医嘱的医生。在输液的每一个环节中应认真查对,且在执行后应进行签名,并互相监督,以减少护理差错的发生。对于常用药物的配伍,在常用药物配伍禁忌表中就能查到,但由于有些新药还没有列入在配伍禁忌表中,没有理论指导,故须特别注意,最好不要随意和其他药物配伍,以免发生不良反应。
3.2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为患者提供一个干净整洁的治疗环境,在为患者注射前后应清洗双手,尽量使用消毒液,严格按照无菌操作技术进行,加强消毒观念。严格执行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使用及管理制度,把好操作及一次性物品使用关,保证输液安全。
3.3根据患者病情合理安排输液顺序及调整输液速度 在输液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输液方案,并告知患者及家属不能自行调节输液速度,以免发生不良反应。一旦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后应进行耐心的解释,并加强巡视,根据病情的变化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倾听患者主诉,观察有无输液反应,输液部位有无疼痛、肿胀,及时排除输液故障。出现输液反应或药物过敏反应时,根据患者情况立即减慢或停止输液,并迅速通知医生处理。
4 小结
在静脉输液中,护理人员应严格掌握好安全隐患的因素,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强化静脉输液知识的学习,掌握穿刺技巧,尽量做到一针见血。同时,护理人员要对静脉输液有风险意识,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以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并进行有效的处理,以保证输液的安全有效[2]。
参考文献:
【关键词】风险管理;肺结核病房护理;风险防范
【中图分类号】TU24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1)11-1836-01
1 前言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医疗服务治疗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1],风险管理的概念也逐渐引入到呼吸科护理工作当中[2]。我们应该分析在肺结核病房护理存在的风险因素,寻求其防范对策,降低护理风险系数,有效避免护理风险的发生[3]。肺结核是严重威胁人类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公共卫生问题,在我国的流行趋势仍然是不容忽视的。尤其是在HIV感染人数不断增多的当下,耐药的肺结核患者正在不断增多。这些现状都给结核病的控制与预防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也给广大的肺结核护理人员带来了身体健康的威胁。
2 肺结核病房护理中所存在的风险
肺结核病房护理中所面临的风险因素主要是由病人自身的因素、用药因素、环境因素、系统因素以及人为因素等各个方面的原因组成。在肺结核的发病患者中,老年人所占的比例是很大的,并且这些老年的肺结核患者大都伴随有大咯血、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慢支肺气肿、肺心病等常见的老年慢性病,他们总体上的自理能力很差。情况较为严重的老年患者体质虚弱、坐立不稳、视听能力几乎丧失。因此,老年的肺结核患者便不能够较好的做好医护人员的嘱托,甚至会发生跌倒、坠床和摔伤等威胁到生命安全的事件。
用药因素也是在肺结核护理中经常会出现的危险因素。作为一种慢性传染病,肺结核大都需要较长的治疗时间。患者在服药过程中应该遵守一定的原则,要按时、足量和全过程的科学用药。由于很多患者不遵循医嘱随便用药导致治疗效果不良的现象屡见不鲜。尤其是老年病人,对药物具有很强的敏感性,很容易出现不良的药物反应。
另外,病人所活动的场所比如病房、卫生间、走廊等的安全性也应该予以充分考虑。规章制度、工作流程以及考核监督机制等因素也是影响到总体管理机制的重要因素。还有一个重要因素便是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薄弱,缺乏做好工作的责任心与良好的工作态度。或者是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不过关,护理技术和手段也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等都是产生影响的重要因素。
3 风险管理在肺结核病房护理风险防范中的重要性以及所应该采取的措施
护理人员在对肺结核病人的护理中不可避免的会与患者发生近距离和零距离的接触,容易被感染或者被尖锐的器具伤害,总之危险时时刻刻都存在。为了保证护理人员的健康,也为了更好的提高护理的质量与效果,我们应该加强风险管理,尽最大可能的减少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因素。同时,我们还应该对结核科的护理人员做好心理健康的指导与帮助,及时的提高护理人员自身的防护意识和防护能力。如何尽最大可能的采取各种积极和有效的措施降低结核科护理人员的职业风险是我们应该进行充分考虑的重要课题。
随着医疗市场的发展,护理风险管理在护理活动中显得越来越重要[4]。为了更好的做好风险管理在肺结核病房护理风险防范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下手。第一,加强护理风险的控制。护士长应该经常进行巡查,对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进行及时的监督与指导,并且要在巡查过程中积极地征求患者及其患者家属的意见,从各种渠道收集信息,发现护理中所存在安全问题以及安全隐患。同时,要做到心中有数,对于护理风险管理的质量与问题都要有一个清醒地认识,对护理风险进行不定期的监督与检查。第二,制定科学的应急预案。我们应该及时的总结护理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并且要充分的结合工作实际找到护理的缺陷和弱点所在,发现潜在的风险因素,制定科学与有效的应急预案。第三,抓好护理质量。当发现存在安全隐患时,我们应该认真的找到原因并且要采取科学的对策,制定整改措施。第四,加强对于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培养与教育。护理人员应该加强相关的法律知识的了解与学习,要通过护理质量的提高防止护理纠纷的出现。为了更好的保证护理质量,我们应该加强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培养与塑造,使他们热爱本职工作,为病人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4 结语
护理行业是一个极具特殊性的行业,具有高风险与高责任的特点。结核病房的护理人员所面临的责任与风险更大,他们不但是医嘱的具体执行者而且是与病人接触的时间最长的直接易感染人群,担负着重大的责任和风险的同时,还受到感染的威胁。因此加强护理风险管理,保证护理安全在结核病房护理中的应用水准是很重要的。我们应该通过管理将护理工作规范化、人性化、科学化,务实创新以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要求,并保障护理安全[5]。
参考文献
[1] 王霞,刘建良. 风险管理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呼吸道护理中的应用[J]. 中国疗养医学,2009,(18).
[2] 方素洁. 呼吸科住院患者夜间存在的护理风险及对策[J]. 护士进修杂志,2008,(23).
[3] 陆仕昌. 风险管理在肺结核病房护理风险防范中的应用[J].医学新知,2011,(02).
关键词:安全管理;护理质量;加强与提高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使得人们更多的关注在进行就医时的护理质量。患者的不安全事件统称为护理不良事件。是指由于技术、服务、管理方面的失误所出现的不在计划中的、未预计到的或不希望发生的事件。零缺陷是护理安全的理想追求。患者的安全管理已成为全球面临的问题,已成为世界各国医院质量管理主要关注的焦点。安全管理是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的必备条件,是减少护理质量缺陷,提高护理水平的关键环节,是医疗的基本原则,更是质量管理的核心。护理安全管理范畴包括人、物、信息的安全管理,以及护理过程的安全管理。本篇文章着重探讨如何提升患者的安全管理情况,对患者提供更好更优质的护理,促进护患之间的和谐发展。
1护理质量的核心内容
对于护理质量而言,其核心的内容就是安全教育内容,如何提升护理质量,也就是说如何提升对护理人员的安全教育工作。目前包括以下几个步骤:①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的教育会议。通过从思想和认识上对护士进行相关的安全教育,保证护士能够深刻的意识到安全教育的深刻内涵,促进护士树立一种安全和质量并重的观点,保证不断提升自我对安全的认识,有效进行护理安全的措施,保证爱岗敬业,对患者进行热情的服务,帮助患者维护其自身的利益,尽量解决患者的医疗难题;②保证遵守护理规章制度,严格按照制度进行工作,针对制度安排工作,切实实行责任到人的制度,组织全员的护理人员定期进行护理法规以及事故树立办法等文件的学习工作,开展一些安全讲座,针对经典案例进行分析,保护护理人员的安全;③加大安全管理程度。对于护理安全而言,保证其基础的内容就是安全管理内容,一旦工作质量不够,没有较为严格的护理质量监管,很容易导致护理人员的工作懈怠,积极性差。当护理人员的管理落实到个人时,能够保证其岗位的责任,对护理人员进行有效合理的分工,稳定有序的工作,能够做到忙而不乱,维持和谐的工作关系。提升患者的护理质量。下面,对安全管理内容进行着重的描述。
1.1安全管理内容 做好护理安全管理不仅是管理者的责任,也是每一位护理人员的责任;面对患者的安全,我认为病区护理安全管理主要做好以下几点: ①在护理过程中的安全管理;②患者的安全管理;③护士自身安全管理。根据以上三点,在工作中护理人员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1.1管理者 作为管理者,改变过去的管理理念,从流程与系统层面去寻找问题,解决问题。运用PDCA的管理理念来分析和处理事件。从人、环境、仪器设备、管理体系四个方面来分析看待安全问题。鼓励护士发现问题,并向其他人发出警示,形成人人关心安全的文化氛围,促进安全文化建设。加强对护理工作各个环节的护理质量进行监管,设立相关质量监督小组,定期对医院各个科室的护理情况进行调查,及时纠正护理人员的违规操作和护理缺陷,对护理制度进行完善,加强护理监管力度,类似的错误在今后的工作中杜绝再次发生,一旦发生严惩不贷。护理质量落实到个人。
1.1.2科学配置人力资源,加强人员培训 护士的配置和合理的排班是决定护理质量的重要因素。科室根据实际情况对每班工作强度和难度、护理工作量等因素,合理安排人员数量。我院根据内、外科、中医、蒙医科的护理工作特点,合理配置护理人员,人事科针对护理人员流动性大的特点,随时储备护理人员的详细信息,及时增减护士。采取弹性排班,对忙的科室每班配置两名主班护士,以及护理班、责任班、治疗班。随时加强人力,并合理搭配不同层次护理人员,确保工作安全完成。对于新入院患者进行及时的介绍,保证患者的积极配合,由于新入院的患者会导致内心对疾病的恐惧,导致行为发生异常,这时需要护理人员能够耐心细致的对患者进行讲解,降低患者的不安情绪,有效配合医生和护士的工作,促进患者病情的恢复。
1.1.3不断更新护理知识,重视专业理论与技术操作培训 对护理人员定期进行护理安全的培训,通过电教讲座,加深认识,建立安全意识的培养。护理人员具有与岗位要求相适应的技术能力是工作的基础。加强专科护理常规考核,护士每日一问,技术操作考核,包括西医操作考核与中医拔罐、涂药的操作考核。并进行新知识新业务的讲座、法律法规的培训、以及抢救器械仪器的应用及现场操作演练、复杂护理问题的讨论分析等,从而加强理论基础,精通技术操作,熟练抢救技术,这样才能在繁忙的护理工作中镇定自若,防止护理安全的发生。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理论知识考核,提升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有计划的组织护理人员进行业务学习,提升专业素养,拥有较高的护理技术,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能力,能够降低护理时发生的技术方面的缺陷,从而改善护理人员出现护理差错,尽量保证护理安全。通过核对各项操作器械,保证药物合理正确的使用,当药物处于有效期外,药品质量发生变化,配药出现禁忌时,需要立即进行纠正。
2做好患者的安全管理
2.1对于病区患者 对病区患者在院与否做到心中有数,对离院患者认真填写请假单,对不请假私自外出者及时通知医生及患者家属,保证知晓患者的去向。
2.2对整个病区患者病情 要观察细致,对高龄患者做好安全防范措施。我院为预防患者跌倒、坠床的发生,制订了防范患者跌倒、坠床的评估表,加强护士对患者跌倒、坠床知识的学习。对所有患者进行危险因子的评估,对高危人群和重点人群重点关注。并做了健教手册,和健康处方,下发给患者和家属,增强他们的自我防护知识,预防了跌倒、坠床的发生。对有心理疾病患者注意防止患者的自伤、自残行为。对急、危重患者重新制定了预防压疮记录单,防止褥疮等并发症的发生。
2.3对整个病区环境安全管理 注意病区各项设施及水、电、气的使用情况,有安全警示标示,并做好宣教工作。对患者反应的问题及时查看,与后勤部门联系及时维修。让患者感受到我们对他们的关爱。
3护士自身安全管理
3.1严格执行各项护理制度,加强护理管理 加强十六项核心制度的学习、严格三查八对制度、做好药品及急救物品的管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强化了护士安全意识。
3.2自身学习 加强专业理论的学习及操作技能的训练,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对科室新开展的业务要及时学习掌握,新的仪器设备要熟练使用。有了丰富的专业知识在观察病情时能够及时发现出现的问题和潜在问题,防患于未然。
3.3合理沟通 沟通是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开始,学习沟通技巧,能与患者有效沟通。
3.4提升知识 不断的加强各项医学方面法律知识的学习,提高护士风险防范意识,要善于总结。
【关键词】:神经内科;危险因素;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2-0388-01
神经内科患者属于医院的高危科室,患者病情比较复杂,且病情变化快,受到神经系统病变的影响,会出现意识障碍、感知障碍、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精神异常等[1]。而且对医院环境比较陌生,经常会发生跌倒、坠床等意外危险事故。因此,对神经内科患者有必要采取一些有效措施对危险事件加以防范。护理安全是在实施护理过程中,对患者实施规范护理,提高护理质量,保证患者的安全,减少医疗纠纷,是神经内科护理工作中的重点。本研究对神经内科护理安全中存在的隐患进行分析,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范,报告如下:
1神经内科患者危险因素分析
1.1患者本身的原因:神经内科患者常会同时伴有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加上神经系统病变,患者代谢功能紊乱、动作迟钝、记忆力衰退等,这些因素增加了患者生活安全隐患。而且神经内科患者使用的药物都是中枢神经系统药物,尤其是抗精神病药物和镇静催眠药,患者容易出现跌倒、坠床等情况,增加了危险因素。神经内科患者住院时间长,不管在经济上还是精神上,都给家庭带来了很大的压力,患者难免产生悲观情绪,比较严重的还会产生自杀倾向。
1.2护理人员的原因:有些护理人员从事护理工作时间不长,业务技术水平有待提高,缺少临床护理经验,患者出现突况时不能单独处理,静脉穿刺技术差,抢救时对医疗设备的使用不够熟练,错过了患者的最佳抢救时机,造成严重后果。而且有一小部分护理人员职业素质还比较欠缺,对患者态度比较恶劣,给患者情绪带来很大的刺激,导致病情急剧恶化。
1.3容易出现的意外事故:(1)误吸:神经内科患者由于后组颅神经受损,会造成咳嗽反射弱以及吞咽困难情况,患者容易发生误吸以及肺部感染等情况,有的还会发生呼吸暂停、窒息等严重情况。尤其是老年患者神经反射活动逐渐衰退,吞咽肌群不相协调,从而引发吞咽障碍。患者消化功能差,食物咀嚼困难,唾液分泌少,在进食时就容易出现呛咳情况;(2)坠床、跌倒:神经内科疾病的特殊性,大部分患者会出现视力减退、肢体功能失调、抽搐、晕厥等情况。因此,如果医院防护措施和护理人员安全护理做得不到位,例如床栏防护或者肢体约束方法错误、患者或家属自己取下约束带、地面没有保持干燥、座椅不稳等,患者稍不留意就会发生坠床、跌倒等危险情况;(3)走失:这种意外情况通常发生在患有痴呆症或者精神不正常患者身上,如果患者家属或者护理人员没有对这类患者全天看护,就很容易走失;(4)烫伤、舌咬伤:有的神经内科患者出现感知障碍,在冬天使用热水袋时对水温不敏感,就很容易被烫伤;舌头咬伤患者通常是发生在会发生抽搐患者身上,在抽搐发作时,患者如果没有戴上牙套,舌头就很容易被咬伤;(5)皮肤受损:对于存在肢体功能障碍的患者,由于长时间卧床,缺少运动,皮肤受压时间长,就会造成皮肤破损,出现褥疮[2]。
1.4护理人员缺乏法律意识,没有严格执行医院管理制度
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缺乏职业责任感和法律意识,没有对患者病情变化进行密切跟踪,患者病情突然发生变化也未能得到及时处理,造成不良后果,这样就很容易产生医疗纠纷;另外,有些护理人员护理文书记录不全面、不完整,和医疗记录不相符合,这种情况下,将来如果产生医疗纠纷就会处于非常被动状态。而且有些护理人员对医院管理制度不够重视,没有严格执行,造成患者发生意外事故。
2危险事故防范措施分析
2.1加强宣教:在患者及家属缺乏健康知识的情况下,有必要向他们进行健康知识教育,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向患者讲解一些预防跌倒、坠床的有效措施,例如在病区设置一个宣传栏,或者发放宣传小册子等;对于一些高血压或者颈椎病患者,突然改变会引起患者血压上升、头晕等症状,要交代患者在改变时动作保持缓慢。另外,还要指导患者正确用药,尤其是使用安眠药、镇静药的患者,要告知他们在意识还没有恢复清醒情况下擅自行动,要有家属陪同。
2.2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
神经内科是医院的一个重要科室,患者病情变化快,病情复杂,这就要求护理人员要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包括操作技术、业务知识、职业道德、人文修养等。患者综合素质提高了,护理人员才能提高法律意识,做好护理文书记录,在面对患者突发状况时,才能镇定自如,及时采取措施有效处理,也才能满腔热忱投入工作,将患者利益放在首位,一切以患者为中心,处处为患者考虑,努力做好护理工作,保证患者住院期间的安全。
2.3采取有效措施对意外事故加以防范
(1)误吸防范措施:对于这类患者,尽量安排他们清淡、易咀嚼、易消化、高营养的食物,遵循少量多餐原则,采取坐位或者半卧位进食,对于存在吞咽困难患者,可以对食物进行加工搅碎,避免呛咳[3]。如果患者留置胃管,在鼻饲前要检查胃管,处在胃内后方才能操作;(2)坠床、跌倒防范措施:对于容易发生坠床、跌倒患者,要及时增加护栏,如果患者情绪激动、躁动不安,要使用约束带对身体进行约束。患者在进行肢体功能锻炼时,要有专人陪护;(3)走失防范措施:对于容易走丢患者,要由家属或者护理人员全天陪护;(4)对存在感知障碍患者,要使用热水袋时要由他人调节好合适水温再让其使用,对于癫痫类患者,在抽搐发作时,要立即使用干净物品让其咬住,避免出现舌头咬伤情况;(5)皮肤受损防范措施:长时间卧床患者要对其定期翻身,让床铺保持干净、整洁,随时观察局部皮肤血循环状况,避免冻伤、压疮。
综上所述,神经内科患者是一个高风险、工作量大的科室,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范,严格护理操作规范,将一切容易发生的危险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保证患者住院期间的安全,也提高了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张敏,吴红梅,张倩,等. 神经内科护理安全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基层医学论坛,20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