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微课的应用方式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 微课 仿真物理实验室 教学设计
21世纪初,现代信息技术的日臻完善改变了传统的物理教学方法,仿真物理实验在教学中的应用就是其中之一。作为一款可以模拟出真实实验情境的软件,“仿真物理实验室”在数据处理、场景设置等方面发挥了显著的作用[1]。同时,信息技术的进步催生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微课教学模式。与“课堂讲授,课后练习”不同,微课基本采用“课后讲授,课堂探究”的方式进行教学,学生在课后通过互联网学习教师提供的教学视频,对知识的巩固与评价则是在课堂中进行[2]。实践证明,微课教学模式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起到了积极的影响,但同时很多教师反映设计微课的过程存在一定的难度,尤其表现在部分需要实验探究的微课设计上。《物理课程标准(2011)》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注重实践探究”[3],基于此,本文尝试将“仿真物理实验室”与微课相结合,用“仿真物理实验室”弥补实验操作在微课设计上的不足。
1.“物理实验”微视频制作的前景与困惑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国内外媒体已经涌现了大量以科普为目的的物理实验视频,而真正意义上的实验微视频则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与课堂播放的实验视频不同,实验微视频是有组织、有目标的教学视频。通过已有经验,可以发现教师在制作和应用的过程中给予实验微视频很高的评价。
首先,微视频相对于课堂实验来说具有可重复利用性,学生在不理解或者遗忘的情况下可反复观看实验过程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其次,实验微视频的教学效率相对较高,教师制作微视频时,会尽量精简实验过程,如实验开始的一些准备工作和实验过程中的等待时间,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另外,实验微视频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在课外学习实验内容,可以有更多时间反思实验过程中的细节问题,并通过课堂交流讨论、查阅资料甚至动手实验的方式自己解决存在问题。总之,实验微视频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前景是非常可观的。
很多教师提出在实验微视频制作过程中会遇到不少困惑,如实验器材的问题,常规实验仪器在中学实验室里基本配备齐全,特殊的实验器材,很多中学难以提供。在此情况下,教师只能以纸笔演示或者网上的资源代替实际实验操作。除此之外,实验微视频的录制效果往往成为很多教师的难题,有的实验由于过程进行得太快或者拍摄仪器分辨率差等问题导致视频最终呈现的只能是实验结果,而实验过程是不清晰的,如演示平抛运动实验,学生只能通过听声音判断两个小球同时落地,却很难看到平抛的轨迹。
优秀的实验微视频对于物理教学来说具有良好的实践效果,它可以给学生展示真实的实验情境,对学生理解物理概念规律有很大的帮助,但事实证明教师在制作实验微视频时会遇到很多实际问题,以下笔者将分析如何采用“仿真物理实验室”软件解决这些问题。
2.仿真物理实验软件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分析
2.1基于仿真物理实验设计微视频的优势
技术的进步使得“仿真物理实验室”软件能够较为真实地模拟出实验器具,可操作的实验范围越来越灵活广泛。通常仿真物理实验包括力学、电学、光学等模块,教师可以根据所教内容选择模块里的实验器材,经过一定教学组织后可以在设置的实验环境中进行实验操作。值得一提的是,“仿真物理实验室”在数据和图像处理方面的功能是很可观的,教师可以自由地设置实验对象的属性和参数,计算机根据不同的变量得出不同的结果或者模拟出不同的图像。整个实验过程和结果清晰流畅,教师只要通过录屏软件就可以将它变成一个完整的、相对真实的实验微课。因此,使用仿真物理实验软件代替实验操作进行微课设计,对于大部分老师来说是功能完备且简单易行的方法。
其次,“仿真物理实验室”不仅能用来设计常规物理实验微课,最大优势体现在对于那些难以观测、抽象程度较高的实验如真空环境下、磁场中的实验或者中学阶段无法实施的实验,“仿真物理实验室”可以进行过程的模拟与结果的输出。教师设计有关内容的微课时,能给学生展示动态的变化过程,使学生对实验现象有初步直观的认识,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实验背后的物理知识和规律。总之,仿真物理实验软件具有功能完备、操作便捷、交互性强等特点,为物理教师设计实验微课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2.2基于仿真物理实验设计微视频的典型案例分析――以“凸透镜成像规律”为例
凸透镜成像规律是初中光的折射这一章的重点也是难点,教师制作微视频时,通常用实验展示物像之间的距离和大小的关系。然而,拍摄的实际效果往往不能达到预期,主要原因在于本节知识点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实验基本方法和规律,而且要学会构造透镜的光路图。这一点是普通实验难以直接观察得到的,但“仿真物理实验室”软件可以做到。
(1)教学目标
本节微课的设计重在通过仿真实验软件模拟蜡烛通过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主要教学目标在于:第一,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包括物距像距的变化、成像的大小等规律;第二,会使用相关实验仪器,能对凸透镜成像的有关数据进行分析;第三,通过观察凸透镜成像的实验培养学生归纳分析问题的能力。
(2)微视频设计过程
结合微课教学设计的一般步骤,笔者认为运用“仿真物理实验室”设计微课的过程如表1:
作为本节微课的核心环节,实验探究的设计应尽量贴近学生的思维过程。第二、三两步骤与学生实际实验操作一致,在第三步时,教师可以选取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进行实验,最终呈现的实验数据应有对照性,能让学生在较短时间内比较得出结论。第五步时,只要打开工具中的“光路图”就能将蜡烛的光通过透镜传播过程展示出来,并且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教师移动蜡烛,那么光线的传播就会不断变化,屏幕上蜡烛的像也会随之而改变,避免了教师画图讲解的过程,更有助于学生理解凸透镜成像的原理。
3.反思与建议
信息技术的进步使课堂教学方法越来越多样化。“仿真物理实验室”和微课教学模式都是为了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概念、提高学生思维能力,两者有机结合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师制作微课的效率,创造更多的实验条件,降低实验失误率,有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动力。然而,每种教学方法有特有的优势,同时存在一定的弊端。“仿真物理实验室”本质上只是一种软件虚拟出来的实验环境和工具,没有真实实验的触感和体验,不能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生体会不到真实实验的复杂性。微课的实际运用效果近年来受到部分教师的质疑,学生课后能否认真观看教学视频,课堂开展的讨论探究活动能否符合教师的预期等问题说明微课教学仍有很多需要完善之处。
如何利用仿真软件制作微视频及在怎样的情况下应用仿真软件应该根据实际教学内容、现有教学资源等因素决定。如果教师认为仿真实验过于抽象,那么可以选择动手实验或者视频资源代替,而如果教师认为让学生自行应用仿真软件进行实验探究更有利,那么可以在实验微课基础上,将仿真实验软件作为工具提供给学生。
参考文献:
[1]陈琳.“仿真物理实验”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引用的思考[J].吉林教育教研,2016(4):15.
关键词:微课程 远程 开放教育 g小调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9(b)-0129-02
从2012年起,微课程、翻转课堂等新兴的教育资源不断创新和发展,直接影响了我国的义务教育、高等教育、远程教育等各级各阶段教育。在几年的时光里,这种兴起并不是一种流行,它们势必会成为当今社会主流的教育资源,其出现使人们对教育模式有了新的认识和思考。但是像微课程、翻转课堂这些新的教育资源,教师在实际的教学和被教授中应该如何使用,如何能赶上传统的课堂教育,甚至超越课堂教育,这是一个需要教师认真思考的问题。研究远程教育的工作者一定要清楚新兴的教育教学资源的优势和弊端,才能在教学中体现它的价值。
1 对微课程的认识
1.1 关于微课程
微课程(microlecture)@个术语并不是指为微型教学而开发的微内容,而是运用建构主义方法化成的、以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为目的的实际教学内容。微课程具有完整的教学设计环节,包含课程设计、开发、实施、评价等环节。微课程是一种由PPT(幻灯片)转化而成的教学视频文件,由文字、画面和音乐共同组成,时间长度一般为几分钟,甚至可短至1 min左右。微课程在开发初期主要针对教师专业发展,后来,面向学生、家长和学校管理者的微课程也越来越多地被开发出来。微课程的内容直接指向具体的问题,关注“小现象、小故事、小策略”,层层剖析而主题突出,基本上一集微课程只针对一个问题。学习者可以在优美的音乐声中,静静地阅读文字,欣赏画面,同时思考问题,获取知识。
1.2 微课程与远程开放教育
结合远程开放教育的形式特点改变微课程的传播途径。可以使微课程在远程开放教学模式下有大显身手的机会。微课程在远程开放教育中的应用大有前景,对远程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发展能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1)微课程时间短,内容精辟,远程开放教育的教学对象大多数是成人,都有自己的工作,他们很难像职业学生那样,可以有大量的时间在课堂、图书馆、阅读室学习,因此他们的学习时间是非常有限的。微课的出现解决了远程开放学习者的工学矛盾,学习者可以通过电脑、手机等产品灵活的学习。减轻了传统教学给成人带来的时间上的不便,微课程时间设定的很短,一般只有几分钟,在有限的时间里,就可以清楚地解决一个问题,这一特点有利于微课在远程开放教学中广泛使用。
(2)微课程的内容比较单一,但学习的目标非常明确,这非常符合远程开放教育学生的特性,学生可以在工作中闲暇的时间里,通过5 min左右的时间去学习一个知识点,这样使学生能够更直接的获取知识内容,相对于体量庞大的网络课程或专题讲座,学生不需要去努力地寻找自己所需要的内容,这样无形中减轻了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压力,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种体验对于远程开放教育的学生是非常合适的。
(3)微课程大多是由视频的形式构成的,从表现形式上看,会更加生动,和以往的网络课件相比,微课程会采用“知识内容+讲解配音”的方式表达,在有些微课中还会有相关视频、动画、教师入镜等形式,这样微课程在播放的过程中会更加生动,教学内容可以更有层次的体现,这样的效果就更接近教师的教学课堂,如果微课程的内容、表现形式、画面等质量很高,甚至会产生比课堂教学更好的效果。
2 微课程在教学当中的应用
作为一名远程教育工作者,制作教学课件是教学工作中的重点工作,因为这几年微课程的兴起,笔者对微课的制作和微课的应用进行了调研。(见图1)
以《肖邦g小调叙事曲》(十四届多媒体课件大赛优秀奖)为例,这个课件应用于相关专业的艺术欣赏课,课堂教学中的艺术欣赏课往往是以媒体播放+教师讲解的形式体现,教师在音乐的播放中很难准确地介入需要讲解的片断,这种形式对于碎片化的学习有很大的障碍;微课程却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而且更加直观,《肖邦g小调叙事曲》把原本10 min的时长,压缩到5 min,这样做虽然丢失了音乐作品时间的完整性,但是从结构上看,并没有缺少,反而会更加突出每个组成部分的主题,因为当学生不熟悉一首音乐作品时,从头到尾将它听完,很难在大的篇幅中找出它的层次段落,而微课中教师的讲解和演示是经过后期加工完成的, 这样讲解和音乐的展示会精确到毫厘之间,学生可以非常明确地读懂,同时也能够加深对作品旋律的印象。
在远程开放教育的道路上,微课程这种新兴的教育资源已经成了主要的教学手段,所以,在微课程的研发中,应该做好充分的准备,也许在未来,微课程将会改变当今社会教育体系的格局。
参考文献
[1] 赵兴龙.现代远程教育研究[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4(2):55-61.
关键词:微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5-0054-02
微课是内容短小精悍、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近年来出现了一系列以在线学习视频为主的新型学习模式,如可汗学院、翻转课堂、大规模网络公开课(Mooc),这些新的学习模式被广泛地推广应用,于是各种“微”形式的教学内容出现,更多人有了碎片化学习的需求,希望学习内容短小精悍,因而拥有知识点共享、辅助教学、分享技能功能的微型化在线视频网络课程――“微课”应运而生。本文结合《事故预防与调查处理》微课教学实践,讨论如何在高职院校开展微课教学,实现传统教学与微课教学的有机结合,使学生由“点”及“面”掌握课程教学内容。
一、微课教学在课程教学中的实践
(一)基于工作过程开发、制作微课
笔者首先将《事故预防与调查处理》课程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分析与开发,将其中大部分重点、难点和关键点采用Camtasia studio录屏软件制作了事故接报微课、事故调查权微课、事故调查查组组建微课、事故直接原因分析微课、事故间接原因分析微课、事故责任分析微课、事故定性微课、重大责任事故罪微课、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罪微课、事故调查报告标题撰写微课等十多个,《事故预防与调查处理》微课程已基本形成。
(二)微课使课堂教学相对轻松
据调查,大多数高职院校专职教师教学任务繁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上完课后大多会觉得精疲力竭,而微课则可以切实解决这一问题。就本人所教《事故预防与调查处理》课程而言,一般每学期至少有五至六个平行班,由两个老师主讲,前期仅笔者对微课教学进行了专门培训学习,通过学习制作,将时间与精力放在微课建设上,虽然所花费的时间远远大于传统教学的备课,如知识点提炼、教学目标的确定、课件制作、脚本撰写、录音、录屏、辅助教学资料的制作、教学管理及课后作业的批改上。但是,制作者在课前和课后花费的精力取代了教师在课堂上的精力付出,使课堂教学显得轻松,能增强课堂活力,提高教学效果。
(三)微课与翻转课堂结合,教学效果初步体现
在微课的试行过程中,笔者将每周两次课的教学任务中的其中一次课进行微课教学,在第一节课开始时提出问题,然后发放学习卡,之后反复播放微课,第二节课由学生完成相应的作业,基本实现了微课与翻转课堂结合的教学模式。《事故预防与调查处理》课程的特点决定了在微课制作中要采取事故案例的教学方法,在制作的十多个微课中,都会提出相应问题,需要学生进行解答并作为作业成果提交,从提交的七次作业及测试情况看出,学生对微课内容掌握较传统课堂更全面、细致,同时采用微课教学时,学生的参与程度高,讨论激烈。另外,笔者也发现,在间隔采取传统教学方式教学时,上课睡觉、看手机现象严重,教学效果不佳。
二、微课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微课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教学模式,在实践中也当然突现出了问题,主要表现如下:
(一)教师对微课认识的片面性
虽然微课的优点已经被大多数人认可,但仍有很多教师及教学管理人员抵制微课,认为微课不过就是昙花一现的新鲜事物,就是微视频而已,不利于教学管理。这种不愿接受新鲜事物,不愿对所授课程进行深入分析、研究,改进教法与管法的“懒”老师,当然不可能是新时代的好老师。另外,也有人盲目地追捧微课,放大其功效,这同样是不对的。
(二)学生对课程系统性掌握不够
任何课程都有其系统性的特点,微课是将系统的知识分解为若干个小的知识碎片,这些知识碎片可以采用微课进行教学,但对整个课程或章节的系统性教学则不适宜用微课教学,只能采用传统的授课模式,而学生大都厌倦传统上课方式,因此对课程系统性认识与掌握不够,学生对于课堂的认识与掌握大都停留在一些知识碎片上,因此,采用传统的考核方式或试题,就会使学生出现大量不及格现象,这既打击了教师微课教学积极性,也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教学管理措施相对迟缓
好的教学效果不仅仅是任课教师一方主体所能达到的,还需要教学管理部门的有机配合。微课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技术、方式,如前所述,教师为此付出的时间和精力远远超过传统教学方式,如果教师仅仅为了个人兴趣而采用,则这种新教学形式的优势将不会被放大。因此,不仅教师本人要有对微课教学的兴趣,学校相关职能部门也应该学习微课,了解微课,共同探讨、创造条件做好教学管理,鼓励教师开发高质量微课、提高教学效果。
(四)微课教学资源不足
在全社会还没形成微课教学常态,尤其是在高职院校,先行开发微课时感觉来自各方面的压力都很大,尤其是在制作微课过程中,由于缺乏专业人员指导,制作过程中可能因为一个很小的问题得花上一天甚至更长的时间去解决,很多事情成了无用功,时间成本高。另外,也由于没有专业指导和专门管理,微课建设出现杂乱、零散状态,系统性不够。
三、改进微课教学的对策与建议
针对微课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上述问题,笔者认为,无论是教师本人还是其他教学管理者,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进:
(一)提高对微课的科学认识
微课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还是新事物,它的开发、制作、使用、管理等都还没有现成的经验来借鉴与学习,只有依靠大家一起去摸索、去研究。但它的出现满足了一部分人的需求,正如黑格尔所说“存在即合理”。
另外,高职教育的实践性、应用性,使微课有了广泛的发展空间,但也应看到其使用过程中带来的问题并加以克服。正如同志在其《矛盾论》中所说:“一切事物中包含的矛盾方面的相互依赖和相互斗争,决定一切事物的生命,推动一切事物的发展。没有什么事物是不包含矛盾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微课作为一种新事物,它同样具有其优秀的一面,但不可避免地有其缺陷,我们既要看到其优点,发挥其优势,同时又不能忽视其缺点,改善其缺陷。
(二)微课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
无论是微课教学还是传统教学,其核心都是传承知识。将教师的思想格式化为电子文档,搬上银屏,当然是现代计算机科学的一大进步,但传统教学自有微课教学所不可替代的优势,如教师的临场发挥、系统性教学、教学管理等,另外,还有些课程内容不适合开发成微课,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内容开发以及教学方式改革时,注意根据课程情况开发相应的微课,采用传统教学与微课教学相结合的模式。
(三)完善微课教学管理机制
据笔者了解,无论试行微课的学校,还是微课、MOOC课开发相对成熟的院校,都没有就微课教学及MOOC课开发制定相应的教学管理制度,教师开发制作微课主要基于对教学工作的热爱和对新技术的兴趣,但如果这种巨大的时间与精力付出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则只能使微课在短时期内产生效应,而不能使这项教学模式持续地发展起来,因此,笔者认为无论是学院领导、教学管理部门还是教职员工都应该积极学习微课、使用微课并出台相应措施激发教师开发高质量微课的热情,如采用微课开发与评优评先相结合、微课程建设资助、MOOC开发与经费支持等,使这一教学模式可持续地发展起来。
(四)促进微课资源的有效利用
在全社会范围内,希望经验丰富的微课制作人员尽快将微课的制作技术形成视频材料或纸质材料供他人学习,借鉴。另外,有关部门能组织在一定区域、特定学校微课先行者们的经验介绍活动。此外,微课花费了制作者巨大精力,但对于微课的使用不能仅仅用于某一门课或某一个教师,制作良好的微课可以供其他教师、其他课程参照使用。比如,事故直接原因分析微课既可以用于《事故预防与调查处理》课程,也可以用于《安全管理课程》等,只不过进行必要的改动而已。
教师是善良的学习者,将微课制作并利用好,不仅是对自身的解放,同时它也将引领一场教育领域的新革命。
参考文献:
[1]李婉喜,徐晶.微课开发与应用研究[J].软件导刊,2013,(11):59.
【关键词】 课堂结尾 课型 结尾方式
课堂教学中美好的结尾和艺术的课堂导入一样,都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对课堂教学都起到十分重要的决定性作用。
1. 有效课堂教学结尾的主要方法
不同的结尾方式对学生学习效果会产生不同的影响。选择合适教学内容的结尾方法,可以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1.1阅读法
阅读法是很多教师喜欢采用的简单便于操作的方法,但是在调查中发现这种方法虽然有利于教师操作,但是对于学生来说却是最容易遗忘,起不到掌握知识重难点的作用。在课的结尾采用这样一种方式,比较枯燥,不能对学生的感觉神经形成一定的刺激,反而容易让学生形成反感之情。合理地运用阅读教学重点的方法,才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例如,Story time版块作为对话教学,在课上预设一首简单的“chant”,不仅让课堂变得轻松和谐,而且它内容丰富、节奏明快、琅琅上口,让学生在说唱过程中不需要做出多大的努力就能记住其中的语言内容,课堂结尾时可以要求学生再朗读一次,可以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1.2归纳总结法
归纳总结法是很多学生很喜欢课堂结尾方式,教师通过一定的题目设置将总结的自教给学生,如果教师采用合理科学的方法,还可以调动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通过小组内合作分析、提炼出知识点,加深对知识把握高度,从而形成深刻的印象,并且在今后的使用中能够将这些知识化解为自身的资源,从而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因此,学生更倾向于这种总结方式。
1.3练习法
调查中发现有部分教师喜欢用做习题的方式来进行总结,希望用这种方式帮助学生掌握本课所学内容。他们常常会选择一些典型性的题目,让学生通过反复练习来巩固所学内容。对于接受能力强的学生来说,练习法确实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巩固练习的作用,但是对于一些后进生,这种练习似乎成为一种障碍,不仅没有起到练习巩固的作用,反而还会使他们丧失学习英语的兴趣,从而产生厌学的心理。所以,这种方式适用于基础比较扎实、课堂接受能力好的学生,并不适合那些有待提高的学生。低年级的学生学习英语教材的第一课就是Story time版块,在教学结尾时,可以自编一些chant,以这种形式来学习Story time版块,对巩固学习效果很好。
2. 英语课堂教学结尾有效方式的设计
2.1强化兴趣
一节好课必须具备“凤头,猪身,豹尾”。如果教师一味地将重心放在开头或者中间过程,那么当新授结束之后就很难在剩下的时间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整个课堂气氛也会变得很低迷。因此,在课堂教学结束时,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自主或者合作学习的形式对课文进行整理、归纳和提炼,发现本节课的重难点,用充满热情而又具有激励性的语言把学生的激情调动起来,使学生从思想上受到启发、鼓舞,从而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能将其保鲜,进而成为推动学生探求新知识的动力。
2.2巩固知识
要较好地完成英语教学任务,必须在课堂上留有5--10分钟的时间来进行巩固消化。在新授结束之后,师生可以利用结尾的时机抓住重点或关键性问题,根据本课所学的重难点知识,让学生通过动脑、动口、动手操练,训练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巩固课内所学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3开拓思路
一节课所授的内容很多,有的知识是零散的。学生不能整体认识所学的新知识,他们对新知识的认识甚至局限于“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局面。因此,只有站在一定的高度,对新知识进行组织、归纳,然后将其内化成为自己的知识,并能为自己所用,学生才能真正掌握所学的新知识。在新教材四年级上册《Unit 1 I like dogs》 Story time的学习中,课堂教学结尾中,可以预设这样一个chant,来让学生总结字母a在单词中的发音规律。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结尾是引导学生利用课堂所学新知识进行实践的最成熟最有效的阶段。课堂上教师我们设置的情境很有限,而实际生活中语言运用的场合有很多。因此,教师可以利用课堂结尾引导学生使用新知识去发现不同情境的共性,进而启发学生能够自如地用所学到的知识点去解决实际问题,这样有利于学生进行知识的拓展学习和应用,从而形成知识的迁移应用。
1 现阶段在医学影响设备方面的现状
经过多次的更新换代,现阶段各大医院之中都已经配备了先进程度较高的光学医疗设备,并且在医疗工作人员积极学习、不断完善自身知识结构的情况下,各个医院之中的操作技师都能够较为熟练的对科室之内的光学检测设备进行操作,并且一些操作人员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了医疗设备在运行时候的工作原理,但是经过大量的调查发现,虽然这些操作人员对操作方式较为了解,但是对于如何有效的对医疗设备进行维护有明显的不足之处,还有一部分操作人员认为在科室内相应的医疗设备维护内容就是要保证科室内部的整洁,甚至还有一部分的操作人员,认为医疗设备的维护工作并不在操作人员的工作范围内,而是应该由相应的技术工程师来完成保养工作,这些情况的出现都会对医学影像设备的正常使用埋下安全隐患。
2 提升医学影像设备相应的维护以及使用工作有效性的措施
2.1 强化日常维护工作
医学影像设备相应的维护工作是一项长久工作,需要相关人员能够每天都定时进行。在实际的保养过程中,需要在科室之中选的出专门的人员负责相关设备的维护工作,出了比较基础的表面灰尘清理工作,还需要维护人员能够根据设备正常使用中出现的参数偏差进行矫正、重点检查医学影像设备之中比较容易出现松动的零件,如果出现松动就要在第一时间内将零件拧紧,也要对医学影像设备进行全面的检查,检查各个部分的零件是否全部完好无损。
2.2 提高技术人员的专业素养
医学影像设备之中所蕴含科技含量提升的同时,也对操作人员的综合素养有了更高的要求,需操作人员不仅掌握设备相应的使用规程以及操作关键点,还需要操作人员了解医学影像设备在运行时候的原理以及大致的机械结构,这样不仅能够更方便操作人员更好的使用设备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治疗,同时也能使得操作人员的维护工作更加的到位,并且在操作人员较为深入的掌握了设备结构、原理的基础上,一旦医学影像设备发生故障也能在第一时间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机械故障严重化。针对放射科的新进人员,需要全面地加强系统化的技术操作培训工作,在此过程中,可以由具备娴熟的仪器操作水平的技术人员或者医师进行带教,为新进人员全面地介绍影像设备的基本情况包括性能、结构、注意事项等;在培训一个月后,新进人员方可独立进行操作。而针对大型设备,需要组织相关人员参加系统化的培训,经过规范化的考试并且成绩合格后,为其发放大型设备上岗证,持证方可上岗独立操作相关的仪器设备。
3 具体的维护措施
在对医学影像设备进行维护的时候,由于这些设备往往都具有较为精密的机械结构、较高的科技含量,所以在进行维护的时候需要维护人员遵照相应的规范进行。
3.1 电气性能方面的检查
现阶段各大医院之中所使用的医学影像设备一般都有较大的功率以及外形,这些设备往往都具有较大的耗电量,所以在这些电气设备在进行使用之前,操作人员首先就要对设备所使用的电源进行检查,确保电源所提供的电压在一个标准范围内,避免因为电源电压问题做成的设备故障。
3.2 使用环境方面的影响
在对医学影像设备进行维护的时候,不可避免的需要操作人员能够对设备运行环境之中各方面因素进行控制,使得设备处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之中。而在众多的环境影响因素之中,湿度是一个比较突出的影响因素,所以操作人员要能够保证设备运行环境中湿度以及温度能够基本恒定。
3.3 其他方面的维护措施
(1)下班前对机器和机房进行常规清洁,填写工作中异常情况记录。
(2)定时刻盘、储存(设专人负责)和删除已投照、扫描病人的信息,以提高主机工作效率。
(3)检查设备与网络系统中其他设备连接完好,并处正常状态。
(4)按照设备系统要求的开机顺序依次开机,严格按操作规程使用设备,进行工作。使用设备过程中必须爱护设备,不可粗暴操作。
(5)工作中注意观察仪表指数有无异常、有无异常声音和气味;图像显示有无异常。
(6)工作中如有病人的呕吐物、血渍及排泄物或造影剂等污染机器,应及时处理,防止漏入机器或腐蚀机器表面。只能用肥皂或清水清洁塑料表面。切勿使用任何腐蚀性、溶解性或气体消毒剂。清洁时必须关断电源。
(7)如使用喷雾器进行消毒,必须先关断电源,待设备冷却后用塑料布将之完全盖好,待消毒剂完全沉淀后才能去掉塑料布,确保没有水或其他液体进入设备,方可开机。
4 紧急情况处理
如出现仪表指数异常、打火、烧焦气味、机壳带电、放电声音等立即关机、切断电源,向上级技师或科主任、器械师、维修人员报告,严禁带故障工作。防止故障进一步扩大造成严重后果。
5 定期检查与维修
专业工程师需要定期(至少每两年1次)进行全面安全检查工作,检查内容包括:(1)对设备的完整性进行检查,确定其是否存在损坏或缺陷情况,观察仪器设备是否有污迹,同时也要对仪器部件的磨损情况进行检查。(2)针对和安全密切相关的输出参数,要全面检查。(3)对监视、安全系统进行观察,同时也要留意显示、指示系统的实际情况。(4)做好电气安全性的检查工作,并要注意检查内部电源供应情况。(5)在检查工作结束时,要及时地填写测试报告,针对存在的问题,要及时地责令相关人员进行整改,以保证仪器、设备的正常使用。
[关键词]趣味识字;识字教学;语言教学
[中图分类号]G61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0)10-0125-02
学生在接受启蒙教育时识字数量的多少、质量高低,会对他今后的继续学习产生直接影响。如果学生知道掌握汉字的重要性,并对识字产生积极的兴趣,他就能自觉地去学习并掌握汉字的音、形、义。怎样才能做到使孩子对枯燥的汉字教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增强自我识字的能力呢?笔者认为可根据以下指导思想采用相应的几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指导思想
(一)激发兴趣――乐意学
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有了兴趣,学习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注意选择适合学生年龄特征的话题,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使之乐意学。低年级的学生天真活泼、热爱集体、喜交朋友。教师可根据这一特点,教学时将生字形象地称为 “娃娃”或“小客人”,让学生有一种亲切感,识字的过程也随之变成了交朋友或是招呼小客人的过程。亲切自然的称呼能唤起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兴趣。低年级学生最容易受感情因素的感染。教师应顺应儿童心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巧妙创设各种有趣的情境,使学生饶有兴致地主动投入到汉字的学习中去。
(二)变换形式――玩中学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短,无意注意占优势。根据这一特征,要想在整个活动中保持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就不能只以单一形式进行,不然就会使刚刚点燃的兴趣火花熄灭。教师可引导学生变换形式,不断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是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措施。游戏是孩子乐意参与的活动,在课堂中,教师要找准游戏与教学内容的结合点,使学生真正动起来,做到在玩中学习、玩中思考、玩中创新。如在教学新课程《一年级下册识字7》时,教师可穿插以下活动辅导教学:出示课文左上方插图,让学生猜一猜、比一比;在理解“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的含义时,让孩子们搭一搭、演一演。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从而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注意特征,教师要经常变换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巩固识字练习。复习生字笔顺时可以采用“对口令”的游戏。如“斗”字的笔顺,口令如下:“斗”字怎么写?“斗”字这样写:点点横竖。复习组词可以用“找朋友”、“词语开花”、“摘苹果”等游戏。
(三)教给方法――学会学
教学以动态形式呈现,而结果则以静态形式存在于学生的主观世界之中,为了孩子们都想学、都会学,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汉字的方法与规律。汉字属于表意文字,其中80%以上是形声字。因此,正确掌握形声字是完成小学识字任务的关键之一。
在形声字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分析形声字形旁的表意功能。如在 “江、河、海”,“跑、跳、跃”两组形声字的教学中,教师可分析并要求学生区分“氵”旁和“足”旁的表意功能。告诉学生“氵”旁表示与水有关的意义,“足”旁表示与足或脚有关的意义。学生正确区分了这些部首,就能很好地掌握带有“氵”旁和“足”旁的汉字了。
童心纯真,童心无邪,孩子们很多看似幼稚的想法却闪耀着智慧的光茫。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如能以满腔的热情为学生铺路搭桥,帮助学生寻找出隐含在汉字中的童趣,那么识字将不再是他们的负担,而会成为一种乐趣。
识字能力是阅读能力的基础。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刚入学的一年级小学生,一开始接触的就是大量的、抽象的归类识字,新课程把识字教学作为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为了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主动地识字,教师要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有目的地调动他们的识字兴趣,拓宽识字途径,培养识字能力。
二、具体方法
(一)利用多媒体
识字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来观看一个个充满神秘色彩的文字。如先出一组象形字,这组字采用由实物图到象形字,再到现代汉字简化字,逐渐演变的动画形式出现,富有动感、生动有趣的画面一定会使学生产生神秘感,同时也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识字教学。实践证明,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识字教学,可简化思维过程,减轻记忆强度,促进思维正迁移,有利于培养良好的认知策略,激起学生探索汉字世界的欲望。
(二)编故事
每学到一个生字,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讨论给这个字编故事。如把禾苗栽在土中的过程叫“种”。再如“问”可这样讲:有人听到门外有动静,他就开口问一问。
(三)分解字形
有些字笔画繁多,学生识记有难度,如果把这些字分解开来,就一目了然。如“朝”可分成“十”、“日”、“十”、“月”四个字,“霜”可分为“雨”、“木”、“目”三个字。有些字既可以分解,又可以在分解的基础上体现出这个字的意义,就更易记住。如“热”字,可释为丸子放在水里煮需要加热。
(四)归类
汉字中有许多字在字音、字形方面都很相像,字义却相差很远,要识记、区别这些字,可以用归类法,即把这些字写出来进行比较。如学习“扁”、“遍”、“编”、“篇”、“骗”、“偏”这些字时,可对它们的字音、字形、字义进行比较,再通过组词就易记住了。
(五)识别形声字
在学过部分合体字的基础上,学生基本上了解了常用字偏旁所代表的含义。“木”字旁的字大多与树木有关联,如“林”、“桦”、“槐”、“柏”等;“氵”旁代表与水有关联的字,如“河”、“江”、“泊”、“海”等;“犭”旁代表与动物有关联的字,如“猫”、“狗”、“狼”、“狒”等;“月”字旁多是与人体有关联的字,如“脸”、“胳”、“膊”、“胸”、“腹”等。这样的形声字很多,知道了偏旁的意义,看看声旁,就大体知道了这个字的读音和含义。这样学生有了认字的积极性,有些字即使没学也能大体了解字义和读音。但也有个别字形旁与字义不符的,如学习“牺牲”这个词,学生知道字义是指为正义事业献出生命。有的学生提出:“老师,为什么这两个字是牛字旁呢?”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得出:“牺牲”过去指杀牛、羊等来进行祭祀活动。如此一讲,学生马上就能理解这两个字的的真正含义。
(六)猜谜
猜谜语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游戏。中国汉字很多都可编为一则谜语,寓教于乐,不失为一种好的识字法。如“一点一横长,一撇到南洋,南洋两棵树,长在石头上”这一谜语的谜底是“磨”字。
(七)分析字型
学习一个生字,要教会学生分析字型。如“虾”字为左右结构,左边是“虫”字旁,右边是“下”字,它是形声字;“乙”字笔画名称为“横折弯勾”,是独体字。长期分析字型,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看到生字便会分析,对掌握汉字有一定的好处。
(八)换偏旁
有些生字可利用换偏旁变成一个新字。如“十”加“口”字旁为“叶”,加“亻”旁为“什”。还有许多其他教学生字的方法,如通过画画教学生字、借助实物识字、动作演示识字、笔画添加等。在教学中各种方法可结合使用,由此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和趣味性,培养识字能力。
(九)识字游戏
兴趣是激发儿童学习的动力。游戏是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儿童喜欢模仿,喜欢重复,喜欢表现。教师在教学中要利用游戏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抽象文字符号的兴趣,不断采用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来进行教学。将儿童学前生活中的游戏引入课堂,使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了学前游戏的乐趣,对识字就会兴趣盎然。
(十)从生活中识字
【关键词】化学教学 科学思维方法 实践应用
在化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科学思维的方法对于其教学有一定的促进的作用,在教学的过程中对于学生进行有意识的培养,这样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而且对于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素养以及对于以后课程的学习都有很大的益处。思维是具有意识的,是人脑对于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和规律性相联系的概括的、间接的以及能动的反应,在教学的过程中,思维方法运用正确,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在理论性和逻辑性都很强的化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1 化学学科的特点与科学思维方法的意义
化学课程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其对于我们认识和利用物质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化学学科知识的获取离不开科学实验,要经过大量的实验总结、归纳来总结知识点。实践表明,在理论的教学中探讨研究逻辑思维、科学思维的方式,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使学生得到科学思维方式的良好训练,而且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2 逻辑思维方法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2.1分析与综合思维方法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分析是把客观的对象的整体按照其内在的逻辑关系分解成为一定的单元或者要素评价认识的思维的方法。综合是在分析的基础之上把对客观对象的各部分的认识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形成对于客观对象的统一的认识的思维方法。化学学科是一门理论性比较强的自然学科,构成化学学科的体系的是一些基本的概念、原理和定理以及基本的研究的方法等知识点所组成,有一定严谨的逻辑关系。各个基本的知识点既相互的独立,又会交叉组合新的知识点。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自觉的运用科学思维的方法,从其内在的逻辑结构上,对于不同层次和不同阶段的知识点进行统一的整合,最终在整体上掌握其化学的理论体系。在教学的过程中,还要把握分析与综合的关系,不能只对基本的概念、公式以及原理单个知识点进行理解,还要把所有的知识点进行一定整合,构成一个整体,也不能只是注重综合,而缺少了对于单个知识点的深入的了解。两者之间应该相辅相成、相互的转化和渗透。
2.2归纳与演绎思维方法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归纳法是根据大量的已知的事实进行概括所得到了一些结论,其是一种逻辑推理的科学方法。演绎法是从一般到特殊的逻辑推理的方法,这种方法主要的是预知一些未知的事实,提出假设进行论证。两种方法之间既有区别又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归纳是演绎的基础,而演绎也经常的作为归纳的前导。所以在化学进行实际的推理时,这两种科学思维方式是综合应用的。所有的归纳和演绎都不是单一存在的,两者之间相互结合才能总结出正确的理论。
2.3对比和联想思维方法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比是思维方式中常用的方法,就是在同一种形式的物质中找到差异,在同种求异,联想的从不同本质的东西中找到其相同点,是异中求同的方法。对比和联想是统一思维过程的两个不同的方面,两者之间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大部分的化学公式都有一定的相似性,这是建立在客观世界各种现象的普遍联系的基础之上的,通过对比,就可能找到其中的关联性和共同的特点,这样既加深了对于化学学科本身知识点的了解,同时也是学生对于自然的规律有普遍的认识。教师在讲化学学科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公式的时候,要灵活地运用对比和联想的方法,这样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的思维。
2.4逆向思维方法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逆向思维又称为反向思维,这是根据辩证逻辑关系中对立的原则,认为事物都是具有两面性的,这两面是相反相成的,从反的一方面来思考问题,不会破坏了事物的矛盾统一性,而且这种方法还能使很多的难题得到解决。逆向的思维一般运用在很难从正面来论证的问题上,从反面来得以逆向的论证,在教学的过程中,对于学生逆向思维的培养,可以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的能力,使其头脑更加的灵活,可以更加有效的运用所学的知识,对于不理解的知识自己也可以进行论证,提高学习的效率。
关键词:防沉降;维修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私家车、重载车拥有量的日益增加,市政道路的交通压力不断增大,加速了路面的损坏,特别是检查井的周边薄弱地方,引起开裂、下沉等现象。由于路面不平整,所引起的车辆振动会对车辆燃油消耗、行驶舒适性、行车速度、交通安全等多方面产生直接影响,既影响了城市道路的安全性和通畅性,也影响了城市环境质量。
可调式防沉降井盖框具有快速施工、减少施工对交通的影响、整体性强、舒适度高等特点,目前在市政道路维修中得到广泛应用。其优点:作用面少,施工快捷、方便,可即时通车,无需养护;防沉降;防止被盗;防止噪音;防止臭气;防止井盖跳动、震动、位移;防止意外打开;防止意外闭合;防滑效果显著;开启方便,易于清理。
可调式防沉降井盖框工作原理。井盖与井体的连接方式改为承插式;来自上部的荷载被分散到道路结构层;使井体所承受的负荷减少 80% 以上。
1 施工前准备工作
(1)做好施工前围蔽工作,放置安全警示标志,疏导交通。
(2)标注施工范围,根据施工需要将路面切割出方形或圆形工作面。
2 施工工艺
(1)将路面按所需尺寸切割开(切割范围需满足冲击夯操作面宽度,以直径120cm为宜)。操作面深度(17~25cm为宜)。
(2)凿除旧井盖及混凝土井环。
(3)旧井盖取出,修整及清洁操作面。
(4)根据需要将不同高度的混凝土调节环固定在检查井顶部。确保混凝土调节环顶部与路面标高距离在12cm~16cm范围内。
(5)将安装限位井圈套进混凝土调节环中,确保安装限位井圈的高度与原路面标高一致。
(6)为保证井盖能正确的被安装到位,必须保证安装限位井圈的底部是处在被套调节环内的位置。
(7)在操作面表面淋适量乳化沥青,采用沥青混凝土填充操作面。
(8)分层填充沥青,每层50mm厚为宜,每填充一层沥青即用强夯机夯实一次。如此反复,直至填充沥青至与旧路面高度基本一致。
(9)将安装限位井圈的表面高度提高至高出路面标高20mm的位置,夯实沥青以固定安装限位井圈。
(10)将沥青填充至高出路面标高20mm,即与安装限位井圈相同的高度。
(11)垂直将安装限位井圈小心地取出,避免破坏周围的沥青填充层。此时,完成了预制结构,沥青铺装层高于路面标高20mm。
(12)将可调式防沉降井盖框小心垂直放入预制结构。
(13)使用压路机将井盖压入路面中,使之与路面浑然一体。
(14)清理干净所有塞在开启口、铰链及透气孔中的残余沥青,以保证井盖日后的正常使用。
【关键词】 术前访视;围手术期护理;眼科手术
术前访视是将医学、心理、社会等知识综合应用于患者围手术期护理的实践过程。术前访视是手术室护士的职能和职责之一。随着护理模式的转变,手术室护理的内容越来越人性化及个体化。术前访视成了围手术期护理的重要环节,是患者获得高质量护理和顺利康复的关键[1-2]。现将我院眼科手术开展术前访视的体会介绍如下。
1 眼科手术患者对术前访视的需求
手术作为一种应激源,可使患者产生明显的应激反应,出现紧张、恐惧等心理,引起生命体征及情绪的变化,甚至影响手术的正常进行。眼科手术是眼科疾病治疗的重要手段,具有一定的创伤性。由于患者对手术这种医疗技术了解很少,往往会伴随恐惧、怀疑、焦虑等复杂心理。因此,在眼科手术中开展术前访视是很有必要的。
2 术前访视的内容及方法
2.1 一般情况 收集资料,通过查阅病历、与主管医生联系,了解患者一般情况生命体征、诊断、拟定手术名称、麻醉方式、现病史、既往史、家族史、药敏史、实验检查结果、有无活动义齿、女性患者是否在月经期、重要脏器功能状态、有无感染、营养状态、身高体重、生活史、生活习惯、社会背景、接受手术的态度和程度等。
2.2 术前指导 有调查显示,手术患者包括眼科手术患者,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手术效果及预后、疼痛、手术医生的技术及手术时间的长短是患者最关心的问题[3-4]。术前访视提供了手术室护士与手术病人直接接触的机会,对其进行术前指导。首先自我介绍、问候患者,说明访视的目的,向患者说明从进入手术室到离开手术室的大体过程,其中包括入室时间、手术大致所需时间、移送情况、麻醉诱导、手术和可能出现的不适等情况。接着,询问患者的不安和担心的事情,根据具体问题给予正确的护理。宣传疾病有关知识,介绍同种疾病患者手术的效果,尽量多用鼓励性、安慰性语言,使其树立康复的信心。向患者说明术前准备的必要性,嘱患者遵医嘱认真做好剪睫毛、冲洗泪道、消毒备皮、冲洗结膜囊等术前准备,为术后减少感染和并发症等做好宣传工作。另外,告诉患者术前取下假牙,术中配合医生操作。
3 健康教育 ①指导患者不要用力挤眼,不要揉眼,避免剧烈咳嗽及用力大小便,以免眼部切口裂开及术眼出血;观察术眼疼痛情况,若出现术眼胀痛伴头痛、恶心、呕吐及其他情况及时报告医师,以便检查是否发生感染或眼压升高等并发症;观察术眼敷料有无松脱、移位,伤口有无渗血、渗液,嘱患者不要弄湿、污染或自行拆下敷料;术后滴眼药时避免压迫眼球,教会患者正确滴眼药及保存眼药的方法。②饮食护理,术后当日进半流质饮食,以后无特殊情况可以进易消化清淡食物,以提高机体抵抗力、促进伤口愈合;多食含粗纤维多的新鲜蔬菜、水果,以保持大便通畅,防止便秘;避免食过硬、咀嚼费力的食品,以免用力咀嚼造成切口裂开、出血等并发症;避免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葱、大蒜等;术后眼压增高的患者应嘱其饮水不宜过多,每次饮水应少于200ml,可以分次饮用,但每日饮水总量不宜超过1500ml,也不要一次性进食太多含水丰富的水果、蔬菜、粥类等,以免引起眼压升高。③术后可平卧也可侧卧,以舒适、不压迫眼部为宜。眼科术后常用:平卧位、半卧位、俯卧位、侧卧位。根据不同手术需要选择合适的。④心理护理,手术后患者迫切希望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视力能明显提高,但有一些手术本身并不能提高视力或不能立即提高视力,此时患者多会有不同程度的失落、悲伤。而不同患者之间的心理活动有较大的差异,需要护士抓住他们的主要心理问题,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及时帮助患者调整心理状态。
3 术前访视的注意事项
整洁的诊疗环境和井井有条的操作能增加患者的信心和安全感,从而更好地配合医生接受治疗[5]。针对患者的心理状态应注意一下几个方面。①访视时间适宜,应避开治疗和进食时间,会面时间一般为10~15min,不宜过长,以不引起患者紧张感和疲劳感为宜。②与患者交谈时,应正视患者,采用通俗易懂的生活用语,尽量少用医学术语,避免强制、教育的态度。③对不清楚的事情,不要含糊地回答患者,避免说引起患者不安的话语,以免患者对护士产生不信任感,加重其心理负担。④家属是患者的支柱与依靠[6],因此术前访视应该包括对家属的健康教育,以达到配合医护人员减轻患者思想顾虑及恐惧的目的,以此来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4 术前访视的护理体会
术前访视是一种特殊的护理沟通方式,能够了解病人的基本情况,并进行心理沟通,解除患者的焦虑,有利于制定更合理的护理计划,可使患者获得高质量的护理服务,以最佳状态迎接手术。同时,术前访视也促进了护士临床理论和技术的提高,强化了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的开展,体现了个体化及人性化的护理观念。
5 术前访视的展望
手术室护理早已摆脱单纯手术配合、避免交叉感染的概念,术前访视是围手术期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手术室护理迈向科学化的具体实施。术前访视将以系统的、规范的模式应用于眼科围手术期的护理中,这也是适应护理模式转变、与国际护理接轨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朱巧梅,李霞.术前访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实施体会[J].国外医学护理分册,2005,24(1):38-40.
[2] 贺广平.手术室护士术前访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护理研究,2006,20(1):265-266.
[3] 刘宇琳,苗满花.眼科老年患者围手术期心理分析及护理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2009,11(15):217-218.
[4] 刘晖,孙红芬.术前访视在眼科老年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体会[J].吉林医学,2011,32(11):2242-2243.
【关键词】胃肠外科;负压引流方式;虹吸引流方式
本研究选取本院胃肠外科2012年12月~2013年12月的120例患者, 对其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比较了负压引流方式与虹吸引流方式在胃肠外科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 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胃肠外科2012年12月~2013年12月的120例患者, 这些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 即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其中有男88例, 女32例, 年龄在17~74岁之间, 平均年龄为(57.41±10.22)岁。在手术方式方面, 有33例患者为胃大部分切除术, 34例患者为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 20例患者为小肠部分切除术, 28例患者为结直肠癌手术, 5例患者为急性坏疽性阑尾炎术。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均无有统计学意义(P>0.05)。
1. 2方法由手术医师在手术过程中常规留置腹腔引流管和骶前引流管, 给予观察组患者虹吸引流方式治疗, 运用引流管道将一次性引流袋直接连接起来, 同时注意保持引流袋在患者的引流瓶面之上;给予对照组患者负压引流方式治疗, 运用引流管道将一次性负压引流盒直接连接起来。所有胃管内镜均是10 mm。
1. 3统计学方法运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用t检验计量资料, 用χ2检验计数资料, P
2结果
2. 1两组患者术后总引流量、持续引流时间、相关治疗费用比较观察组患者的相关治疗费用明显比对照组少,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两组患者术后堵塞管道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堵塞管道发生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显著, 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正确的外科引流能够将积液和积血有效消除掉, 将坏死组织和异物减少到最低限度, 将死腔消灭, 对患者的局部血液循环进行有效的改善, 将组织愈合的良好环境提供给患者, 最大限度地减少腹腔粘连、肠梗阻、切口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同时, 引流也为外科医护人员术后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观察提供了良好的前提条件。从广义上来看, 胃肠手术的引流依据引流物放置的位置可以分为两种, 即腔内引流和腔外引流[1]。腔内引流的主要目的是促进患者消化道压力的有效降低、腹胀的有效减轻、消化液外溢对腹腔造成的污染的减少等, 同时还能够对患者的消化道出血进行有效的观察和监测, 看其是否为持续性出血;腔外引流的主要目的是向体外排出体腔内的积血、积液等[2]。手术之后放置引流物早期可以对手术止血的效果进行观察。依据引流压力, 又可以分为两种, 即被动性引流和主动性引流。依据外界空气是否经引流物向腹腔进入, 又可以分为两种, 即开放性引流和封闭式引流。
胶管引流是外科临床最为常用的引流方式, 该引流方式属于封闭式引流, 由于其很少发生引流不畅等, 因此近年来在胃肠外科的各种腹腔引流、胃肠减压等的治疗中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胶管引流有两种原理, 即负压吸引和虹吸引流。通常认为, 负压吸引引流属于主动引流, 能够对负压进行持续的保持, 将死腔及积液的形成减少到最低限度, 且很少发生逆行感染;虹吸引流属于被动引流, 可能会使逆行感染的机会增加, 其引流效果可能比不上负压引流[3]。本研究结果表明, 和对照组相比, 观察组患者的相关治疗费用明显较少, 术后堵塞管道发生率明显较低,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总之, 在胃肠外科治疗中, 虹吸引流方式较负压引流方式更能降低患者的术后堵塞管道发生率, 降低患者的相关治疗费用, 有效减轻患者病痛及经济负担, 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李宇, 赵玉洲, 王宝婷.闭式引流治疗腹部术后切口感染106 例临床观察.中国当代医药, 2011, 18(5):38-39.
[2] 郑美春, 朱亚萍, 陈秀杰, 等.应用造口袋收集各种渗出液的体会.大肠病外科杂志, 2008, 10(3) : 226.
【关键词】 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 骨科; 误吸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application of 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FMEA)in the prevention of high-risk orthopedic patients of aspiration.Method:From January to December 2014,25 cases of high-risk orthopedic patients in our department were treated with FMEA management mode as the control group,according to the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 nursing routine nursing.From January 2015 to December 2015,25 cases in high-risk orthopedic patients were selected as the observation group,in addition to the conventional orthopedic nursing,but also the use of a FMEA to high-risk orthopedic patients may occur aspiration failure modes were looking reason and operation process analysis,evaluation,calculation, and found out the lead to the aspiration of the high-risk factors and high-risk operation steps in high-risk orthopedic patients,prevented the priority action planned development and improvement pared two groups of patients during hospitalization,the incidence of aspiration,failure mode of 4 high risk factors of RPN value and the patients and their families on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the degree and degree of knowledge and satisfaction and other indicators.Result:The 4 risk factor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Two groups of patients and their families on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the degree of knowledge of the relevant knowledge,satisfaction,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 Orthopedics; Aspiration
First-author’s address:Guangdong Provinc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Guangzhou 51012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6.32.027
`吸是指来自胃、食道、口腔或鼻的物质从咽进入气管的过程。这些物质可以是固体,如食物或异物;也可以是液体,如血液、唾液或胃肠内容物[1]。误吸是临床患者,尤其是危重症患者常见的一种现象,其发生率为45.2%~88.9%[2],当误吸物不能被完全有效地清除而存于肺内,可导致不同程度的肺部并发症,甚至发展为肺损伤或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从而延长住院时间和增加死亡率[3-5]。所谓骨科误吸高危患者指的是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绝对卧床期患者,骨科疾病合并脑神经疾病患者,如中风、脑外伤、帕金森综合征、重症肌无力、癫痫等。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FMEA)是一种用来确定潜在失效模式及其原因的分析方法,强调的是提前预防,而非事后纠正,预见性地提出失效模式和改进措施,有效防范护理不良事件,对护理质量的提高有重大意义[6-8]。本科于2015年1月将FMEA管理模式应用于预防骨科高危患者误吸方面,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4年1-12月本院骨科收治的25例患者为对照组,男9例,女16例,平均年龄(80.08±5.84)岁。选择2015年1-12月本院骨科收治的25例患者为观察组,男4例,女21例,平均年龄(81.68±11.22)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按骨科护理常规进行护理,在骨科护理常规基础上观察M使用FMEA失效模式可能发生误吸的前瞻性和操作过程的分析、评价、计算,确定高危患者误吸的危险因素和高危操作步骤,制定优先行动计划和改进措施,具体如下。
1.2.1 组建FMEA团队 成立骨科FMEA小组,小组成员由五人组成,包括科护士长、护理组长和责任护士,具有五年以上骨科工作经验,要求护士学历本科以上,熟悉护理分析管理组织流程并接受了FMEA相关知识的系统培训,掌握专科护理质量标准及评价。
1.2.2 绘制流程图 列出防误吸护理流程的子流程及每个流程中的工作步骤,找出潜在失效模式,如护士评估不到位、患者及陪护者认知及依从性不够、患者选择不当、护士专业知识缺乏等。
1.2.3 找出潜在原因进行风险分析 FMEA小组成员对可能失效的环节进行原因分析,并对失效原因的严重程度(S)、发生率(O)、不易探索测量(D)的分数进行了讨论,每个团队成员对于一个给定的评分失效模式的基础上,计算风险优先数的失效模式(risk prioritynumber,RPN)危机的价值,将损失和影响严重的模式,乘以RPN计算风险发生的概率和检测率,最低1,最高1000,高RPN失效模式是过程优先改善[9-10]。针对每个失效模式让团队成员共同评出O、D、S值,计算RPN=S×O×D,见表1。更高的风险,失败的风险更大。判断是否有必要根据确定的优先事项的改善程度提高RPN值,制定纠正和预防措施,跟踪措施的执行情况。
1.2.4 制定改进措施 制定了骨科吞咽功能评估流程,给护士明确的工作指引。分层级管理设置护理组长-高级责任护士-初级责任护士,并细化各层级岗位职责。定期组织学习预防误吸的护理流程、相关知识及发生误吸的应急预案的培训与考核,每月组织两次全科业务学习,实地操作培训与情景演练,并要求人人考核过关。各护理组长检查首次接诊护士的评估资料收集情况,根据患者吞咽功能情况,判断患者是否存在误吸的风险。骨科术后麻醉清醒的患者,护理组长检查初级护士术后摆放是否合适,有无判断患者胃肠道功能、吞咽功能是否恢复,食物的器具选择是否合适等[3,11-12]。加强对高年资组长的专科技能和知识培训,充分发挥高年资护士的专业优势,为患者提供专业、优质、安全的护理服务。加强对患者及家属的健康宣教。制定了符合骨科患者情况的防误吸健康宣教手册,放在患者床头,方便患者及家属翻阅。还制定了防误吸相关的影像资料,方面患者及家属更直观的掌握防误吸的知识。在住院期间,需要管床护理计划,在患者和家庭健康教育阶段,重点内容如预防误吸的方法、注意事项重复多次强调,以获得患者及其家属的合作。
1.2.5 结果评定 (1)计算RPN值。分别计算两组患者失效模式中4个流程的RPN值。(2)知识掌握程度。使用自制问卷调查患者对防误吸相关知识掌握程度,主管护士询问,患者及家属口头回答,护士给予一定的分数,每题满分25分。(3)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4)误吸发生率。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 字2检验。P
2 结果
2.1 应用效果 从2015年1月开始实施改进措施,到2015年12月FMEA小组成员对预防误吸的危险因素进行新一轮评估,即重新评定4个高风险因子的RPN值,见表2。
2.2 两组相关指标比较 两组患者对预防误吸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患者及家属满意度比较,见表3。
3 讨论
3.1 骨科预防误吸的高危患者主要包括因为疼痛或疾病本身限制,或骨科疾病合并脑神经疾病患者,如中风、脑外伤、帕金森综合征、重症肌无力、癫痫等。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住院老年患者的比例越来越高,合并内科疾病的患者越来越多,因此在预防误吸方面,骨科护士也应重视并加以掌握。通过本组病例实施FME管理模式后,从表1可见,小组成员发现骨科患者容易发生的高危因素,具体原因,重新制定工作流程,落实改进措施。由表2可见实施FMEA改进后观察组患者相关RPN值明显降低。
3.2 FMEA管理模式提高了患者及家属对防范误吸的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护士针对引起患者误吸的失效模式,通过多形式的健康教育方法,及时有效地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建立指导-参与-合作的新型护患关系[3,11-16]。接诊护士在患者住院时间中进行健康教育的评价和实施,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对任何情况进行评估,并提供预防性保护措施和个体健康指导,通过实施FMEA管理模式后,使健康教育宣教到位,内容全面,方法规范。表3显示,观察组患者及家属对防范误吸相关知识掌握程度明显提高。
3.3 运用FMEA使护理质量持续改进。FMEA强调的是“事前”,而非“事后”,是从第一道防线就将缺陷消灭在摇篮之中的有效工具[17-19]。在实施FMEA的过程中,强调落实改进措施,由专人负责记录和跟踪监测,以减少行动的风险。制定了骨科吞咽功能评估流程,给护士明确的工作指引。定期组织预防误吸的护理流程、相关知识及发生误吸的应急预案的培训与考核,每月组织两次全科业务学习,实地操作培训与情景演练,并组织人人考核过关。给患者提供专业规范的护理,从而有效地预防误吸的发生,表3显示,实施FMEA管理后,观察组患者满意度较高。
FMEA是一个前瞻性的科学工具,向心护理服务流程的制定和管理,随着护理质量管理的变化,提出了护理质量管理的理念渗透到临床护理工作中,科学的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法是保证实施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的基础,具有重要的意义[20-21]。FMEA管理工具能符合前瞻性理念,护理过程中的失效模式转型不使用以前的预测,通过分析护理缺陷的l生,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完善,防止护理缺陷的发生。综上所述,FMEA是解决骨科高危患者预防误吸的一种有效措施,在以后的护理工作中,继续推用。
参考文献
[1]黄选兆.老年人误吸的临床探讨[J].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2005,19(6):286-288.
[2]苟晓华,贾会英.神经内科老年痴呆患者住院期间的安全隐患和护理对策[J].中国医学创新,2009,6(23):136-137.
[3]金哲如,郑炎焱,辜娜.脑卒中合并吞咽障碍患者不同鼻饲方式的临床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26):24-25.
[4]曾秋容.心内科老年住院患者护理安全隐患及对策[J].中国医学创新,2012,9(31):50-51.
[5]张招萍,蒋海红,吕斌军,等.分级饮食干预预防精神障碍患者噎食窒息的效果观察[J].护理与康复,2011,10(5):413-414.
[6]王亚娥,王美凤.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乳腺癌术后护理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8(24):205-206.
[7]张道丽,张丽萍,杨越,等.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院管理,2014,34(8):79-80.
[8]梁淑雯,叶映林,郭玉枝,等.基于FMEA的护理干预方法预防脑卒中康复期患者跌倒的研究[J].临床医学工程,2012,19(7):1167-1168.
[9]彭彩芬,苏素娟,梁冬霞.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压疮系统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3,8(2):323-324.
[10]庞树英,谭卫仙,刘杏仙,等.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对减少胸外科手术患者意外脱管的效果[J].广东医学,2015,36(13):2119-2121.
[11]孙丽凯,陈俊春.误吸风险评估与饮食分级护理预防高龄患者误吸[J].护理学杂志,2015,30(7):38-41.
[12]王美娟.集束化护理在预防人工气道患者肠内营养误吸的效果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24):91-93.
[13]梁娟,张婷,刘玲.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在脑卒中患者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5,12(9):14-16.
[14]伍永慧,施雁.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现状[J].护理杂志,2011,28(7):42-44.
[15]刘海燕,吴连红,方红霞,等.应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方法进行护理给药事件干预及效果分析[J].安徽医学,2011,32(10):1774-1775.
[16]陈玉梅,刘莉,康玉闻,等.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改良双人轴线翻身方法中的应用[J].护理学报,2011,18(19):38-41.
[17]郭丽君,贡浩凌,高燕,等.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临床输血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护理研究,2014,28(35):4389-4391.
[18]余悦满,陈月娉.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肾穿刺活检中的应用[J].现代医院,2012,12(5):115-116.
[19]刘杏仙,何洁兰,朱丽辉,等.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改造病人入院流程的应用[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20(8):65-66.
[20]赖翠薇.应用FMEA改进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护理方法[J].临床医学工程,2012,19(12):2226-2227.
一、教学实例
在复习课中,教师先通过引入,使学生了解列分式方程应用题的一般步骤有:审、设、列、解、验、答。在这些步骤中,重点讲授学生觉得较难的环节如“审题、列方程”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1.甲乙两人一起做机器零件。已知甲每小时比乙少做一个,甲做500个所用时间和乙做600个的时间相等,求甲和乙每小时做零件多少个?
第一步,审题:这是一道工程问题中的数量关系题: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教师在讲解这道题目时,要求学生必须审清题目中给出的已知条件、要求的数量及相关量之间的关系。
第二步,设未知数:设未知数有直接未知数和间接未知数。本题数量关系简单,设直接未知数――甲每小时做X个,得到乙每小时做(X+1)个。
第三步,列出关系方程:列方程要求找准题目中的等量关系,在本题中,甲和乙的关系总量与所花时间是清楚的,因此用工作时间作为等量关系:甲做500个所花时间与乙做600个时间一样,列出方程式
第四步,解方程:解分式方程。本题得出X=5
第五步,检验:把X=5带会分式方程,检验是否为分式方程的解,再检验是否符合题意,这是分式方程应用题检验的两重含义。
第六步,答:甲每小时做5个,乙每小时做5个。
类比练习:1.春天樱桃旺销,水果店第一次用450元购进樱桃销售,因为销售状况良好,老板又用600元再次购进樱桃,但进价每千克比第一次购买价格多了2元,两次所购质量相等,求第一次所购水果的进价。
2.甲乙两地相距1000米,小明、小红两人同时从甲地出发,小红每秒钟比小明多跑1米,当小红达到乙地时,小明距离终点还有200米。求两人的速度各是多少。
拓展提高:某校组织学生去距离学校30千米的博物馆参观,其中一部分学生骑自行车先走半小时;剩下的学生乘坐大巴车出发。当乘坐大巴的学生到达博物馆时,骑自行车的学生离目的地还有10千米。已知汽车的速度是自行车速度的5倍,求汽车和自行车各种的行驶速度。
二、复习课的教学功能
数学学习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至关重要,及时地复习对巩固学生数学知识是非常必要的。初中教师要善于利用数学复习课,帮助学生回顾、总结章节知识点,融会贯通数学知识,增强学习意识。
1.复习课帮助学生打好数学基础。教师上完一个章节后,需要利用数学复习课对一个单元的所有知识点进行总结、回顾,复习时要注意面向全体学生,做好基础知识的巩固复习。起点较低的基础应用题,学生在复习回顾时基本上都能掌握,容易引起共鸣,教师借由此再次帮助学生巩固了解分式方程的思路与步骤,为后面的拓展练习打下基础。
2.通过复习课融会贯通知识点。教师要意识到复习课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帮助学生融会贯通教学知识点,加强知识间的链接与联系,帮助学生构建整体的数学认知结构,最终提高学生数学综合运用能力。
3.通过复习课拓展提高学生数学能力。复习课落脚点在“温故”,达到的效果应该是知识的“举一反三”――“知新”。因此教师在复习课的教学安排上,要注意引导学生抓住新旧知识的关系,展开联想,帮助学生积累经验,提高思考能力,最终形成数学知识的认知结构。
4.通过复习课增强学生的学习意识。教师在讲授复习课时,要有做到既兼顾学困生的知识巩固又满足学优生的能力提高,真正让教学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教师利用基础题和练习题巩固基础知识,利用拓展题提升知识,分层教学增强学生的学习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树立学习信心。
论文关键词:开放性实验室;自主创新;过程跟踪;结果评价
高校实验室是知识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1]开放性实验室是实验室建设的一种全新模式,虽然在设备使用、日常管理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在高校创新型、开拓性人才培养方面能发挥比普通实验室更加突出的作用。本文结合安徽省池州学院“网络工程与综合布线”开放性实验室的建设,对实验室在实践性教学环节显现出的重要作用和取得的效果以及运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综合分析,并提出自己的改进意见。
一、开放性实验室建设的意义和作用
开放性实验室在高校实践性教学环节及教师的日常科研方面较普通实验室更能够发挥积极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在学生创新、开拓能力的培养方面提供很好的外部平台
以安徽省池州学院为例,该校是一所刚升格不久的本科高校,开放性实验室建设工作刚刚起步。在理工科课程设置中,实践性教学环节课时一般占课程总课时的30%~50%,且实验项目基本为与理论教学同步的验证性实验,教师在实验课开始前布置任务,由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这种模式能够将课堂教学内容直观化,起到有效巩固理论教学的作用,但是对一些对课程感兴趣且学有余力的学生来说,显然是不能满足要求的,他们希望实验室能提供更多的实验项目、实验时间来验证自己的设计思路。开放性实验室的设置为这部分具有开拓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自主创新性实验提供了非常好的外部环境。
2.为教师的科研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科研是高校的一项基本功能,工科科研工作都是以实验作为基础的,设计思想需要通过实验验证,实验数据必须通过实验获取。很多实验并不是一台电脑和几个软件就能实现的,需要很多大型的、专业的设备,而且需要大量的、不受约束的实验时间。普通实验室的运作模式可以提供科研所需的专业设备,但在实验时间上可能无法满足实验者的需求。开放性实验室的建立为教师日常科研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使得在实验条件和实验时间的选择上拥有更大的机动性。
3.能够充分发挥专业验仪器的作用,提高使用效率
地方性高校实践性教学环节中存在着实验设备投入不足与设备自身利用率低的矛盾。由于设备的专业针对性比较强,除了在教学计划安排的实验课中使用之外,其余时间基本处于闲置状态,设备的作用得不到充分的发挥。正是由于设备不具有“通用性”,因此不同方向的课程需要采购不同的设备,而购置完成之后又只能在特定的课程教学中加以使用,设备很多时候不是“用坏了”,而是“放坏了”,开放性实验室的建设可以有效提高专业设备的使用效率,在完成配合课堂教学的实验任务外,为教师的科研和学生的自主创新实验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
二、开放性实验室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开放性实验室作为实验室建设的一种新模式,在运行过程中肯定会遇到诸多问题,下面就以“网络工程与综合布线”开放型实验室为例,列举出影响实验室正常运作的主要因素。
1.实验室功能定位
这是一个基本问题,即首先要细化实验室服务的二级学科或三级学科方向,而不能是像“计算机应用实验室”这种宽泛的概念;然后对实验室可以满足哪些课程的基本教学任务要求,可进行哪些方面的拓展类训练,可支撑哪些创新型、应用型实验等进行论证,形成实验室建设的可行性报告;最后制订设备配置计划,要遵循优先满足基础性实验教学,再为自主创新型实验预留出足够空间的原则,合理采购实验设备。
2.实验室持续投入问题
这是保证开放性实验室正常运转的关键,实验室的投入包括设备的投入和实验专业人才的投入。实验设备中基础性仪器投入是一次性的,只需进行日常的维护维修即可,但实验耗材部分则要在实验室运行过程中及时不断补充,随着实验室服务年限的延长,这种投入会持续增大,如综合布线实验中的RJ45水晶头、短距离的网线等都属于不可重复利用的原材料,需要定时采购补充。实验专业人才的投入也是实验室投入的重要环节,实验员需具备实验室管理的基本技能,如掌握仪器的基本特性、操作方法、故障诊断排查手段等,这就要求实验员的专业知识不断更新,定期派出培训就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3.实验项目的确定
这是保证开放性实验室能够发挥其最大效益的核心问题。实验的作用在于验证设计思想的正确性,或是发现数据间存在的某种关系。实验项目可以明确现有的仪器设备能够完成哪些类的实验,单个的设备可以实现怎样的功能。实验室公示出可以完成的实验项目,当实验者有了构思和计划之后就可以预约所需的实验设备进行实验,最优的项目设置可以使得现有的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达到最大,并且能够有效激发实验者潜在的创造力。实验项目要根据实验室的功能定位和现有设备配置来确定,并随着课程的理论突破和设备的升级而不断进行更新,对于像“计算机网络工程”这样的学科更是这样,新的理论观点在不断涌现,实际应用的领域在不断延伸,实验教学必须紧跟理论的发展才能更好地服务现实生产生活。
4.制度化、规范化的管理
这是实验室能够高效运行的有力保障,开放性实验室的运行相对于普通实验室,由于要在课余时间对师生开放,而且在同一时间内,不同的人可能在进行不同的实验项目,使用不同的实验仪器,因此在日常管理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验室的常规制度,如实验登记制度、实验安全规范、实验仪器使用规范、实验员工作规范等需要照常建立,并严格执行。对于开放性实验室还必须额外制订一些制度,如实验预约制度、设备申请与归还制度、实验过程指导与过程监控制度等。制度、规范的完善和有力执行是保障开放性实验室发挥其应有作用的必要条件。 三、开放性实验室建设的几点建议
针对开放性实验室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下面给出个人的几点建议。
1.采用任务驱动方式,鼓励更多的学生走进实验室
要发挥开放性实验室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培养基地的作用,最重要的是让更多的学生走进实验室,开展实验活动。而要实现这一点仅依靠学生自身的兴趣是远不够的,教学系部和教师应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迫使学生进入实验室,给学生设定一个目标,要求在某一段时间内完成,并提交相应的结果,常见的譬如毕业设计、科技竞赛、兴趣小组等,这些都要求学生必须完成一定的实验工作量,并对实验结果进行科学的总结和分析,这对于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专业水平有着非常大的帮助。
2.结合本科生专业水平、知识结构合理设计层次型的实验项目,并据此配置设备仪器
实验项目的层次化设置一方面可以鼓励更多的学生在课余时间走进实验室,弥补课堂实践教学时间有限、对实验过程掌握不熟悉的不足;另一方面,为那些学有余力且有创新设计思想的学生提供必要的实验条件。如网络工程课程,在本科阶段只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通信线路连接、IP地址及路由配置、简单的组网等即可,但对于教师的科研工作或是动手能力非常强的学生,希望通过实验获取更多的知识,那么实验室需要提供创新型实验开展的支撑,如复杂拓扑结构网络的组建、网络安全与共享等方面的实验功能等。
3.强化对实验过程的跟踪指导和实验结果的评价
学生在实验中会出现过程阻塞或是不正确的操作,需要授课教师或是实验员进行及时的指导和纠正,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实验任务,提升实验的自信心以及减少对仪器不必要的伤害。过程指导的作用不言而喻,学生的知识掌握水平、实际动手能力都存在差别,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情况合理耐心地进行指导。实验评价也是实践性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可以是口头或书面形式的,对学生是否顺利完成实验、实验中存在哪些问题和需要改进的地方进行综合点评,使得学生对完成实验的情况有整体了解。
4.科学化、规范化管理,充分发挥开放性实验室在素质拓展、科技创新方面的作用
进一步强化开放性实验室的“三级管理模式”,学校负责实验室的建设与投入,教学系部负责实验室的宏观管理、人员设置、设备申请与报修等,实验室本身仅负责日常的维护与运转,这样责权分明,更有利于实验室的管理。开放性实验室制度建设的核心应该是健全的各种登记制度。登记制度大体上可以分为对设备的登记和对人的登记。对设备的登记如当前使用登记、库存登记、故障登记、保修维修登记、报废登记等;对人的登记则包含实验者相关情况登记、实验过程登记等。另外,还要建立和完善网络预约制度,让实验者能够非常方便地查询到实验室的当前占用情况、设备被使用及库存情况以及实验指导安排情况等,实验者可以根据自己的计划灵活选择开展实验的时机。
【关键词】小建筑设计;概念性设计思维;课堂教学
小型建筑设计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其中一个重要方向,也是环境艺术设计学中的重要课程,小型建筑设计又包括小型建筑外观设计及对旧建筑的改造,是目前社会实际项目中的重要部分。在小型建筑设计中,要考虑很多实际问题。比如要考虑周围环境的条件、把握功能分区的合理性,使空间动静有别,排列有序、要具备方案实施的必要条件等。
创新的小建筑课程融入了概念性设计思维。概念设计的产生的背景随着21世纪社会经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对建筑结构设计也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发展先进的建筑思维理论,加强概念性设计思维等新理论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加快新形式、轻材质、环保材质在实际项目中的运用,成为当代建筑设计的重点。
概念性设计思维是一种比较新型的设计方式,它的创意设计往往能够使建筑物充满活力,成为独树一帜的标志性建筑。概念性设计思维不用以往的小型建筑设计模式,它将设计者的感性和瞬间思维上升到统一的理性思维,再经过缜密的计算测量,最终完成建筑的设计。概念性设计思维是个别性认识上升为普遍性认识的思维活动。以实践提供的个别经验作为人们思维的基础。概念性设计思维具有综合性、创新性、预见性等特点,是研究、提炼、形成科学的概念、规律及其理论体系的主要思维方法,在科学认识领域里具有显著的作用。
⑴概念设计是由分析设计需求到生成概念作品的一系列有序的、可组织的、有目标的设计活动,它表现为一个由粗到精、由模糊到清晰、由具体到抽象的不断进化的过程。概念设计即是利用设计概念并以其为主线贯穿全部设计过程的设计方法。概念设计是完整而全面的设计过程,它通过设计概念将设计者繁复的感性和瞬间思维上升到统一的理性思维从而完成整个设计。⑵概念设计的宗旨是在特定的建筑空间及环境条件下,用整体概念来考虑结构的总体方案,并能有意识地发挥和利用结构总体系和各基本分体系之间的力学特性与关系。建筑物是一个整体空间结构,各种构件以相当复杂的方式共同工作,并不是脱离总的结构体系的单独构件。
概念性设计思维方法以建构主义的科学教育范式为指导,以学生和学生的“学”为关注原点,在方法上突出廓清设计知识的结构与关联,在策略上强调搭建自主建构设计知识的平台,有利于培养和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科学的自主学习。
随着概念性思维设计被越来越多的设计师所接受,并将在设计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在实际课程学习中,往往概念性设计思维只重视单独构件和孤立的分体系的存在,没有考虑到实际运用、实际空间的规划、尺度问题。往往形式大过内容,导致综合运用能力下降,整体结构体系概念模糊。这些对于培养具有创作力的未来设计师是相当不利的。
针对概念性思维设计的重点难点,进行分析案例。以“宁波天一广场某商业建筑外立面改造项目”进行举例。要改造该建筑,首先要对实际项目进行现场勘测,绘制图纸。由于概念性思维设计是不经数值计算,尤其是在一些难以作出精确理性分析或在规范中难以规定的问题,依据整体结构体系与分体系之间的力学关系、工程经验所获得的基本设计原则和设计思想,所以,这就加大了对该建筑改造的难度。为了更好的解决这些难题,我们首先应研究旧建筑的框架结构,使得外立面改造后更好的为室内功能空间服务,使得实用性和艺术性相结合,然后再分析周边状况,比如:道路停车规划、日照、采光、通风的合理性等。然后考察建筑外部的环境和内部的结构有详细的了解,掌握空间的关系和尺度。实际操作过程中,可能空间的尺度会比较难把握,感性认识与实际效果存在差异,但设计完再重新回去检查一遍各个分区功能,优化功能分区,从总体出发,分析个体。这样严格计算,细心处理,可以解决这些问题。由于旧建筑改造方案的设计中,原始建筑框架是不变动的,所以在建筑学方面影响的因素比较少,更加容易把旧建筑外观进行创意设计。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还可以同时分析借鉴一些国外的经典案例进行学习。
要把概念性思维发挥的恰到好处,不但要考虑建筑的外观形式风格。还要考虑外观与大自然的结合,和与周围环境的结合。设计的材料也尤为重要。可选用一些成品材料,便于安装,确保低碳环保设计。不浪费空间,不浪费材料。创造一个全方面相对完整的空间。比如英国剑桥大学就设计出一种“海藻房屋”:把含有海藻的玻璃管嵌入建筑中,在光合作用下,海藻产生氢气,为建筑提供所需能源。氢气的燃烧不会产生污染,属于清洁能源。
旧的教学模式将逐渐退出社会的舞台,而概念性设计思维这种比较抽象的思维方式,会越来越被人们认可,接受。在课堂教学中,推陈出新,在不打算原本教学秩序的基础上,推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并学到想学的东西。所以要让学生们了解体验新改革课程的乐趣,必须与实际方案相结合,将概念性设计思维转变成能够实施的方案,让学生们更好的学以致用,更好的参与实践,为以后的设计之路打下坚实的基础。探究出学习环境艺术设计更有效、更具有实际意义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关键词:实践环节;案例专题化;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0-0050-02
一、引言
《常微分方程》是高等院校数学类专业的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基础课,但因其公式推导繁多,计算量偏大、理论性问题多,很容易让学生感觉枯燥、疲劳。随着现代教学方法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机多媒体等教学工具的引入,使得这门应用数学中最古老,但一直充满活力的学科的教学方法更加丰富,在教学效果上有了质的提高。现在国内外许多高校在开设这门理论课的同时,都相应地配套一个实践性教学环节,或称为《微分方程课程设计》、《微分方程数值解》等。通过专门编订教学指导书或教学计划,结合数学实验软件(如MATLAB、Mathematic或Maple),将理论课中相应内容通过图像直观展示,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同时拓宽应用知识的学习,如问题求解的编程实现、数值算法的精度分析等。理论教学可以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计算推导和定性分析能力,实践环节能够帮助学生直观分析理解问题、提高学生计算机操作能力、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的确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动手能力。
通过几年的教学总结,我们发现实践环节教学的方式方法还存在许多可以提升的空间。比如,在《微分方程课程设计》的指导书中,算法的分析、结果显示主要针对一些普通微分方程例子,而那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所占比例并不多,不能很好地体现《常微分方程》“应用性较强”的课程性质,同时也难以在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上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于是,我们通过收集大量应用案例问题,将其整理、归类并分散到各个实践小环节中去,让学生先“读问题”,然后“找方法”,再到“做问题”,最后“解决问题”。这也就是我们的“案例专题化”教学法的基本应用过程的简单概括。
二、实施前期准备
1.更新观念,集思广益,优化大纲。在实践课中,老师已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师者”,不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我们要让学生变“俯首听命”为“操刀上阵”!上世纪70~80年代,英国学者劳伦斯首倡“教师作为研究者”的理论。他提倡教师在教学上采用探究的方法,而不是采用讲授、指导的方法,教师应以学习者和研究者的身份出现,而不是以经验和技术型专家的身份出现。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这样的观点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在实践环节中“学以致用”,老师必须在实践环节中做“顾问参谋”,师生协调共同参与“案例专题”的分析处理。我们咨询了许多有多年讲授经验的同事,并对国内外多种教材进行了分析,比如美国经典教材,就采用先给出应用案例再进行理论分析的模式,国内王高雄老师等编的《常微分方程》第三版教材[1]的绪论以及各章中都引入了大量实例,同时增补了数值计算章节。因此,我们对实践环节的教学大纲进行优化改进,将算法的讲解部分压缩,留出足够时间让学生来“讲问题,做问题”。
2.资料收集,整合归类,合理分布。比如,通过对同步教材中的例子的整理,其中物体冷却过程的数学建模问题,因其构建的方程是比较简单的一阶方程,我们将其作为实践课程的第一个基本案例,并设定要求用至少两类基本Euler法求解,并用图像来展示,分析其结果的差异,并给出合理的解释。又比如,大纲中微分方程组的数值处理部分,我们选取生物学中的两物种捕食模型和三物种食物链模型的案例来组织。在讲解Runge-Kutta方法时,预设“刚性问题求解”的案例,以两类高阶方程为例,对比选择一个非刚性方程问题(如:数学摆)和一个刚性方程问题(如:Van-del-Pol方程)。这是前期教学准备工作的关键,大量收集并对案例进行分类整理,归类划分,建立充实的案例专题库,并能实时更新补充。
3.动态调控,精选方案,优化过程。前苏联大教育家巴班斯基,提出教学过程最优化的理论[2],他把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解为:教师有目的地选定一种建立教学过程的最佳方案,保证在规定时间内解决教养和教育学生的任务,并取得尽可能最大的效果。他特别强调了五个不可或缺的最优化因素中的关键是选择最佳方案,其本质是获取最优效果。我们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还会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及时调控案例任务,在案例专题库中选调更优案例,优化实践环节的教学过程。
三、实际操作
实践环节的课程设计与《常微分方程》同步进行,授课对象是大二的本科生,已经修过《数学实验》[3]或类似课程,在数学实验中具备了基本的算法分析能力和动手编程能力[4]。因此,实践环节中,根据大纲章节顺序有层次、由浅入深地布置案例题,让学生按照“读问题—找方法—做问题—解决问题”的步骤进行学习和自我学习,让学生在对案例专题的探讨过程中,学会基本数值算法,思考、分析问题,然后去求解问题。
1.读问题。每一个案例,它首先是一个应用题,要求学生读懂它,让他们自己去回答“问题是什么,做什么,要求怎么做”,以分组或个人的形式去分析案例,并按照案例中的问题和要求去思考,使学生主动咨询和收集相关资料,为下一步工作做好准备。
2.找方法。“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让学生对案例中引出的数值处理方法进行学习,然后用来处理案例。案例中提出需要用到的方法,正是大纲中要求的相应数值方法的学习内容。比如,在“用后退Euler法来分析Logistic模型初值问题”中,要求学生首先主动学习Euler法,然后有目的去分析对比几类Euler法,理解并采纳具有绝对稳定性的后退Euler法来解决问题。又比如,“一类化学方程的刚性问题的Runge-Kutta方法处理策略”中,自然要对Runge-Kutta方法了解深入透彻。
3.做问题。“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生学会方法之后,重点就是针对问题去认认真真地做,这也是我们实践课的重要目标之一。在做的过程中,严格执行学生自己完成任务的要求,可以适当放宽时限。另外,可以让学生课堂上汇报自己的进程、结果,这也起到督促作用,同时还能激励他们主动学习。
4.解决问题。这是案例专题的最后一环,不可忽视它的重要作用。一方面,问题的解决需要进行上机检验,可以用现场操作、实验报告等方式展示结果,也便于老师评价打分;另一方面,解决问题后的反思总结不可或缺,可以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个很及时的“反刍消化”过程。
四、结束语
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培养创新意识,运用多种方式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一直是《常微分方程》的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改革目标。“案例专题化”的教学方法,由“案例引方法”再“用方法做案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做“顾问”,在实践环节的具体教学过程中,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去快乐学习、主动学习和创新性学习。
参考文献:
[1]王高雄,周之铭,等.常微分方程[M].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俞国良.当代青少年心理与教育大辞典[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9:442.
[3]张智丰.数学实验[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