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微课的应用方式范文

微课的应用方式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微课的应用方式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微课的应用方式

第1篇

关键词: 微课 仿真物理实验室 教学设计

21世纪初,现代信息技术的日臻完善改变了传统的物理教学方法,仿真物理实验在教学中的应用就是其中之一。作为一款可以模拟出真实实验情境的软件,“仿真物理实验室”在数据处理、场景设置等方面发挥了显著的作用[1]。同时,信息技术的进步催生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微课教学模式。与“课堂讲授,课后练习”不同,微课基本采用“课后讲授,课堂探究”的方式进行教学,学生在课后通过互联网学习教师提供的教学视频,对知识的巩固与评价则是在课堂中进行[2]。实践证明,微课教学模式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起到了积极的影响,但同时很多教师反映设计微课的过程存在一定的难度,尤其表现在部分需要实验探究的微课设计上。《物理课程标准(2011)》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注重实践探究”[3],基于此,本文尝试将“仿真物理实验室”与微课相结合,用“仿真物理实验室”弥补实验操作在微课设计上的不足。

1.“物理实验”微视频制作的前景与困惑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国内外媒体已经涌现了大量以科普为目的的物理实验视频,而真正意义上的实验微视频则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与课堂播放的实验视频不同,实验微视频是有组织、有目标的教学视频。通过已有经验,可以发现教师在制作和应用的过程中给予实验微视频很高的评价。

首先,微视频相对于课堂实验来说具有可重复利用性,学生在不理解或者遗忘的情况下可反复观看实验过程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其次,实验微视频的教学效率相对较高,教师制作微视频时,会尽量精简实验过程,如实验开始的一些准备工作和实验过程中的等待时间,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另外,实验微视频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在课外学习实验内容,可以有更多时间反思实验过程中的细节问题,并通过课堂交流讨论、查阅资料甚至动手实验的方式自己解决存在问题。总之,实验微视频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前景是非常可观的。

很多教师提出在实验微视频制作过程中会遇到不少困惑,如实验器材的问题,常规实验仪器在中学实验室里基本配备齐全,特殊的实验器材,很多中学难以提供。在此情况下,教师只能以纸笔演示或者网上的资源代替实际实验操作。除此之外,实验微视频的录制效果往往成为很多教师的难题,有的实验由于过程进行得太快或者拍摄仪器分辨率差等问题导致视频最终呈现的只能是实验结果,而实验过程是不清晰的,如演示平抛运动实验,学生只能通过听声音判断两个小球同时落地,却很难看到平抛的轨迹。

优秀的实验微视频对于物理教学来说具有良好的实践效果,它可以给学生展示真实的实验情境,对学生理解物理概念规律有很大的帮助,但事实证明教师在制作实验微视频时会遇到很多实际问题,以下笔者将分析如何采用“仿真物理实验室”软件解决这些问题。

2.仿真物理实验软件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分析

2.1基于仿真物理实验设计微视频的优势

技术的进步使得“仿真物理实验室”软件能够较为真实地模拟出实验器具,可操作的实验范围越来越灵活广泛。通常仿真物理实验包括力学、电学、光学等模块,教师可以根据所教内容选择模块里的实验器材,经过一定教学组织后可以在设置的实验环境中进行实验操作。值得一提的是,“仿真物理实验室”在数据和图像处理方面的功能是很可观的,教师可以自由地设置实验对象的属性和参数,计算机根据不同的变量得出不同的结果或者模拟出不同的图像。整个实验过程和结果清晰流畅,教师只要通过录屏软件就可以将它变成一个完整的、相对真实的实验微课。因此,使用仿真物理实验软件代替实验操作进行微课设计,对于大部分老师来说是功能完备且简单易行的方法。

其次,“仿真物理实验室”不仅能用来设计常规物理实验微课,最大优势体现在对于那些难以观测、抽象程度较高的实验如真空环境下、磁场中的实验或者中学阶段无法实施的实验,“仿真物理实验室”可以进行过程的模拟与结果的输出。教师设计有关内容的微课时,能给学生展示动态的变化过程,使学生对实验现象有初步直观的认识,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实验背后的物理知识和规律。总之,仿真物理实验软件具有功能完备、操作便捷、交互性强等特点,为物理教师设计实验微课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2.2基于仿真物理实验设计微视频的典型案例分析――以“凸透镜成像规律”为例

凸透镜成像规律是初中光的折射这一章的重点也是难点,教师制作微视频时,通常用实验展示物像之间的距离和大小的关系。然而,拍摄的实际效果往往不能达到预期,主要原因在于本节知识点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实验基本方法和规律,而且要学会构造透镜的光路图。这一点是普通实验难以直接观察得到的,但“仿真物理实验室”软件可以做到。

(1)教学目标

本节微课的设计重在通过仿真实验软件模拟蜡烛通过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主要教学目标在于:第一,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包括物距像距的变化、成像的大小等规律;第二,会使用相关实验仪器,能对凸透镜成像的有关数据进行分析;第三,通过观察凸透镜成像的实验培养学生归纳分析问题的能力。

(2)微视频设计过程

结合微课教学设计的一般步骤,笔者认为运用“仿真物理实验室”设计微课的过程如表1:

作为本节微课的核心环节,实验探究的设计应尽量贴近学生的思维过程。第二、三两步骤与学生实际实验操作一致,在第三步时,教师可以选取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进行实验,最终呈现的实验数据应有对照性,能让学生在较短时间内比较得出结论。第五步时,只要打开工具中的“光路图”就能将蜡烛的光通过透镜传播过程展示出来,并且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教师移动蜡烛,那么光线的传播就会不断变化,屏幕上蜡烛的像也会随之而改变,避免了教师画图讲解的过程,更有助于学生理解凸透镜成像的原理。

3.反思与建议

信息技术的进步使课堂教学方法越来越多样化。“仿真物理实验室”和微课教学模式都是为了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概念、提高学生思维能力,两者有机结合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师制作微课的效率,创造更多的实验条件,降低实验失误率,有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动力。然而,每种教学方法有特有的优势,同时存在一定的弊端。“仿真物理实验室”本质上只是一种软件虚拟出来的实验环境和工具,没有真实实验的触感和体验,不能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生体会不到真实实验的复杂性。微课的实际运用效果近年来受到部分教师的质疑,学生课后能否认真观看教学视频,课堂开展的讨论探究活动能否符合教师的预期等问题说明微课教学仍有很多需要完善之处。

如何利用仿真软件制作微视频及在怎样的情况下应用仿真软件应该根据实际教学内容、现有教学资源等因素决定。如果教师认为仿真实验过于抽象,那么可以选择动手实验或者视频资源代替,而如果教师认为让学生自行应用仿真软件进行实验探究更有利,那么可以在实验微课基础上,将仿真实验软件作为工具提供给学生。

参考文献:

[1]陈琳.“仿真物理实验”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引用的思考[J].吉林教育教研,2016(4):15.

第2篇

关键词:微课程 远程 开放教育 g小调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9(b)-0129-02

从2012年起,微课程、翻转课堂等新兴的教育资源不断创新和发展,直接影响了我国的义务教育、高等教育、远程教育等各级各阶段教育。在几年的时光里,这种兴起并不是一种流行,它们势必会成为当今社会主流的教育资源,其出现使人们对教育模式有了新的认识和思考。但是像微课程、翻转课堂这些新的教育资源,教师在实际的教学和被教授中应该如何使用,如何能赶上传统的课堂教育,甚至超越课堂教育,这是一个需要教师认真思考的问题。研究远程教育的工作者一定要清楚新兴的教育教学资源的优势和弊端,才能在教学中体现它的价值。

1 对微课程的认识

1.1 关于微课程

微课程(microlecture)@个术语并不是指为微型教学而开发的微内容,而是运用建构主义方法化成的、以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为目的的实际教学内容。微课程具有完整的教学设计环节,包含课程设计、开发、实施、评价等环节。微课程是一种由PPT(幻灯片)转化而成的教学视频文件,由文字、画面和音乐共同组成,时间长度一般为几分钟,甚至可短至1 min左右。微课程在开发初期主要针对教师专业发展,后来,面向学生、家长和学校管理者的微课程也越来越多地被开发出来。微课程的内容直接指向具体的问题,关注“小现象、小故事、小策略”,层层剖析而主题突出,基本上一集微课程只针对一个问题。学习者可以在优美的音乐声中,静静地阅读文字,欣赏画面,同时思考问题,获取知识。

1.2 微课程与远程开放教育

结合远程开放教育的形式特点改变微课程的传播途径。可以使微课程在远程开放教学模式下有大显身手的机会。微课程在远程开放教育中的应用大有前景,对远程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发展能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1)微课程时间短,内容精辟,远程开放教育的教学对象大多数是成人,都有自己的工作,他们很难像职业学生那样,可以有大量的时间在课堂、图书馆、阅读室学习,因此他们的学习时间是非常有限的。微课的出现解决了远程开放学习者的工学矛盾,学习者可以通过电脑、手机等产品灵活的学习。减轻了传统教学给成人带来的时间上的不便,微课程时间设定的很短,一般只有几分钟,在有限的时间里,就可以清楚地解决一个问题,这一特点有利于微课在远程开放教学中广泛使用。

(2)微课程的内容比较单一,但学习的目标非常明确,这非常符合远程开放教育学生的特性,学生可以在工作中闲暇的时间里,通过5 min左右的时间去学习一个知识点,这样使学生能够更直接的获取知识内容,相对于体量庞大的网络课程或专题讲座,学生不需要去努力地寻找自己所需要的内容,这样无形中减轻了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压力,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种体验对于远程开放教育的学生是非常合适的。

(3)微课程大多是由视频的形式构成的,从表现形式上看,会更加生动,和以往的网络课件相比,微课程会采用“知识内容+讲解配音”的方式表达,在有些微课中还会有相关视频、动画、教师入镜等形式,这样微课程在播放的过程中会更加生动,教学内容可以更有层次的体现,这样的效果就更接近教师的教学课堂,如果微课程的内容、表现形式、画面等质量很高,甚至会产生比课堂教学更好的效果。

2 微课程在教学当中的应用

作为一名远程教育工作者,制作教学课件是教学工作中的重点工作,因为这几年微课程的兴起,笔者对微课的制作和微课的应用进行了调研。(见图1)

以《肖邦g小调叙事曲》(十四届多媒体课件大赛优秀奖)为例,这个课件应用于相关专业的艺术欣赏课,课堂教学中的艺术欣赏课往往是以媒体播放+教师讲解的形式体现,教师在音乐的播放中很难准确地介入需要讲解的片断,这种形式对于碎片化的学习有很大的障碍;微课程却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而且更加直观,《肖邦g小调叙事曲》把原本10 min的时长,压缩到5 min,这样做虽然丢失了音乐作品时间的完整性,但是从结构上看,并没有缺少,反而会更加突出每个组成部分的主题,因为当学生不熟悉一首音乐作品时,从头到尾将它听完,很难在大的篇幅中找出它的层次段落,而微课中教师的讲解和演示是经过后期加工完成的, 这样讲解和音乐的展示会精确到毫厘之间,学生可以非常明确地读懂,同时也能够加深对作品旋律的印象。

在远程开放教育的道路上,微课程这种新兴的教育资源已经成了主要的教学手段,所以,在微课程的研发中,应该做好充分的准备,也许在未来,微课程将会改变当今社会教育体系的格局。

参考文献

[1] 赵兴龙.现代远程教育研究[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4(2):55-61.

第3篇

关键词:微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5-0054-02

微课是内容短小精悍、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近年来出现了一系列以在线学习视频为主的新型学习模式,如可汗学院、翻转课堂、大规模网络公开课(Mooc),这些新的学习模式被广泛地推广应用,于是各种“微”形式的教学内容出现,更多人有了碎片化学习的需求,希望学习内容短小精悍,因而拥有知识点共享、辅助教学、分享技能功能的微型化在线视频网络课程――“微课”应运而生。本文结合《事故预防与调查处理》微课教学实践,讨论如何在高职院校开展微课教学,实现传统教学与微课教学的有机结合,使学生由“点”及“面”掌握课程教学内容。

一、微课教学在课程教学中的实践

(一)基于工作过程开发、制作微课

笔者首先将《事故预防与调查处理》课程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分析与开发,将其中大部分重点、难点和关键点采用Camtasia studio录屏软件制作了事故接报微课、事故调查权微课、事故调查查组组建微课、事故直接原因分析微课、事故间接原因分析微课、事故责任分析微课、事故定性微课、重大责任事故罪微课、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罪微课、事故调查报告标题撰写微课等十多个,《事故预防与调查处理》微课程已基本形成。

(二)微课使课堂教学相对轻松

据调查,大多数高职院校专职教师教学任务繁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上完课后大多会觉得精疲力竭,而微课则可以切实解决这一问题。就本人所教《事故预防与调查处理》课程而言,一般每学期至少有五至六个平行班,由两个老师主讲,前期仅笔者对微课教学进行了专门培训学习,通过学习制作,将时间与精力放在微课建设上,虽然所花费的时间远远大于传统教学的备课,如知识点提炼、教学目标的确定、课件制作、脚本撰写、录音、录屏、辅助教学资料的制作、教学管理及课后作业的批改上。但是,制作者在课前和课后花费的精力取代了教师在课堂上的精力付出,使课堂教学显得轻松,能增强课堂活力,提高教学效果。

(三)微课与翻转课堂结合,教学效果初步体现

在微课的试行过程中,笔者将每周两次课的教学任务中的其中一次课进行微课教学,在第一节课开始时提出问题,然后发放学习卡,之后反复播放微课,第二节课由学生完成相应的作业,基本实现了微课与翻转课堂结合的教学模式。《事故预防与调查处理》课程的特点决定了在微课制作中要采取事故案例的教学方法,在制作的十多个微课中,都会提出相应问题,需要学生进行解答并作为作业成果提交,从提交的七次作业及测试情况看出,学生对微课内容掌握较传统课堂更全面、细致,同时采用微课教学时,学生的参与程度高,讨论激烈。另外,笔者也发现,在间隔采取传统教学方式教学时,上课睡觉、看手机现象严重,教学效果不佳。

二、微课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微课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教学模式,在实践中也当然突现出了问题,主要表现如下:

(一)教师对微课认识的片面性

虽然微课的优点已经被大多数人认可,但仍有很多教师及教学管理人员抵制微课,认为微课不过就是昙花一现的新鲜事物,就是微视频而已,不利于教学管理。这种不愿接受新鲜事物,不愿对所授课程进行深入分析、研究,改进教法与管法的“懒”老师,当然不可能是新时代的好老师。另外,也有人盲目地追捧微课,放大其功效,这同样是不对的。

(二)学生对课程系统性掌握不够

任何课程都有其系统性的特点,微课是将系统的知识分解为若干个小的知识碎片,这些知识碎片可以采用微课进行教学,但对整个课程或章节的系统性教学则不适宜用微课教学,只能采用传统的授课模式,而学生大都厌倦传统上课方式,因此对课程系统性认识与掌握不够,学生对于课堂的认识与掌握大都停留在一些知识碎片上,因此,采用传统的考核方式或试题,就会使学生出现大量不及格现象,这既打击了教师微课教学积极性,也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教学管理措施相对迟缓

好的教学效果不仅仅是任课教师一方主体所能达到的,还需要教学管理部门的有机配合。微课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技术、方式,如前所述,教师为此付出的时间和精力远远超过传统教学方式,如果教师仅仅为了个人兴趣而采用,则这种新教学形式的优势将不会被放大。因此,不仅教师本人要有对微课教学的兴趣,学校相关职能部门也应该学习微课,了解微课,共同探讨、创造条件做好教学管理,鼓励教师开发高质量微课、提高教学效果。

(四)微课教学资源不足

在全社会还没形成微课教学常态,尤其是在高职院校,先行开发微课时感觉来自各方面的压力都很大,尤其是在制作微课过程中,由于缺乏专业人员指导,制作过程中可能因为一个很小的问题得花上一天甚至更长的时间去解决,很多事情成了无用功,时间成本高。另外,也由于没有专业指导和专门管理,微课建设出现杂乱、零散状态,系统性不够。

三、改进微课教学的对策与建议

针对微课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上述问题,笔者认为,无论是教师本人还是其他教学管理者,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进:

(一)提高对微课的科学认识

微课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还是新事物,它的开发、制作、使用、管理等都还没有现成的经验来借鉴与学习,只有依靠大家一起去摸索、去研究。但它的出现满足了一部分人的需求,正如黑格尔所说“存在即合理”。

另外,高职教育的实践性、应用性,使微课有了广泛的发展空间,但也应看到其使用过程中带来的问题并加以克服。正如同志在其《矛盾论》中所说:“一切事物中包含的矛盾方面的相互依赖和相互斗争,决定一切事物的生命,推动一切事物的发展。没有什么事物是不包含矛盾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微课作为一种新事物,它同样具有其优秀的一面,但不可避免地有其缺陷,我们既要看到其优点,发挥其优势,同时又不能忽视其缺点,改善其缺陷。

(二)微课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

无论是微课教学还是传统教学,其核心都是传承知识。将教师的思想格式化为电子文档,搬上银屏,当然是现代计算机科学的一大进步,但传统教学自有微课教学所不可替代的优势,如教师的临场发挥、系统性教学、教学管理等,另外,还有些课程内容不适合开发成微课,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内容开发以及教学方式改革时,注意根据课程情况开发相应的微课,采用传统教学与微课教学相结合的模式。

(三)完善微课教学管理机制

据笔者了解,无论试行微课的学校,还是微课、MOOC课开发相对成熟的院校,都没有就微课教学及MOOC课开发制定相应的教学管理制度,教师开发制作微课主要基于对教学工作的热爱和对新技术的兴趣,但如果这种巨大的时间与精力付出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则只能使微课在短时期内产生效应,而不能使这项教学模式持续地发展起来,因此,笔者认为无论是学院领导、教学管理部门还是教职员工都应该积极学习微课、使用微课并出台相应措施激发教师开发高质量微课的热情,如采用微课开发与评优评先相结合、微课程建设资助、MOOC开发与经费支持等,使这一教学模式可持续地发展起来。

(四)促进微课资源的有效利用

在全社会范围内,希望经验丰富的微课制作人员尽快将微课的制作技术形成视频材料或纸质材料供他人学习,借鉴。另外,有关部门能组织在一定区域、特定学校微课先行者们的经验介绍活动。此外,微课花费了制作者巨大精力,但对于微课的使用不能仅仅用于某一门课或某一个教师,制作良好的微课可以供其他教师、其他课程参照使用。比如,事故直接原因分析微课既可以用于《事故预防与调查处理》课程,也可以用于《安全管理课程》等,只不过进行必要的改动而已。

教师是善良的学习者,将微课制作并利用好,不仅是对自身的解放,同时它也将引领一场教育领域的新革命。

参考文献:

[1]李婉喜,徐晶.微课开发与应用研究[J].软件导刊,2013,(1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