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数学学习路径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幼儿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我们要把关注幼儿数学学习的方法、过程、转变幼儿的学习方式,作为实施数学课程的重要内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率,为实现这一目标,我努力给幼儿营造一个适宜的情境,提供充分的参与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使幼儿在认真听讲的同时,有更多的机会去亲自探索,去操作实践 ,去与同伴交流和分享探索的结果及成功的快乐,从而真正实现数学学习方式的转变。
《纲要》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各领域的内容都有机联系,互相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于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这无疑指明数学活动要充分发挥幼儿教师的聪明才智,充分挖掘与幼儿密切联系的生活资源, 创设生活的情境,为幼儿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1生成生活情境中进行数学活动的理念
《纲要》中提出:“幼儿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幼儿是数学学习的主人”。让幼儿自主学习,要激发幼儿自主探究的兴趣和浓厚的求知欲。在数学活动中,根据教学内容,创设适宜的生活情境,在这种情境下动手操作,巩固已有的数概念,获得新的经验,从而动脑筋,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如:在学习《学习10以内的数》时,我将孩子带到幼儿园的菜地上,利用周边中现成,幼儿又喜闻乐见的教育资源,领略蕴含其中的数的神奇。数一数菜地里种的萝卜有几颗;低头拨弄着爬行的蚂蚁,、两只、三只、四只……;拿着背篓收集记录落在地上的树叶,一片、两片、三片……。孩子在真实有趣的生活环境中展开数数活动,数概念在一次次点数的过程获得潜移默化的发展,其效果尤胜于在班级集体教学活动。更为重要的是生活中进行数学活动其趣味溢于言表。
2利用生活情境下各种数学资源
幼儿可以在生活情境里尽情地探索生活的一切奥秘。因此,作为教师如何挖掘和运用组织,实施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挖掘生活中的教育资源就成为一个必须考虑的现实问题。就例如牛奶盒子、茶叶罐、鞋盒、书籍等随处可以见的生活用品为数学活动提供了多样的、开放的材料,在有效摆弄这些材料过程中,幼儿不仅可获得丰富的数、形、量经验,同时通过各种大小、材质不一材料相互结合使用活动,既认识了各种材料,相应的获得感知的发展。
3创新生活情境下数学活动
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现再创造,也就是由幼儿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幼儿去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幼儿。因此,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幼儿主动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研究,探索新问题,完善具有个性特征的认知建构,并发展幼儿探索和创新的意识,教学时,教师应精心设计练习内容,挖掘提炼创新素材,引导幼儿打破常规思考问题,进而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帮助幼儿建立多种联系,使幼儿多角度思考问题。
“只有在社会与儿童之间找到平衡点时,幼儿对活动才有真正意义上的兴趣。”幼儿生活虽然规模相对偏小,当内容依旧广泛、活动种类齐全。因此,努力开发,创造性营造适合幼儿的数学活动情境,对于幼儿数概念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要充分利用幼儿的学习特点,带领他们走出幼儿园,参观村附近组织、机构和场地,如邮局、小吃店、超市等,让幼儿用眼睛了解身边充满数学的环境,了解数学无在不在,感受数学带来的快乐。例如生活是一本百科全书,如果能让家长充分发挥其教育价值,能够使幼儿获益匪浅。首先,开展家长微课堂,让家长走进幼儿园活动。可根据家长的特长,有目标、有计划邀请一些家长组织开展一些数学活动。相信家长们在走进幼儿园活动的那一刻,虽然教授内容简单,但这过程幼儿对于这种爸爸妈妈来上数学活动感到十分新奇和有趣,为幼儿数、量形、时间概念发展提供了广泛的平台。
4在一日生活中进行数学活动
数学活动必须从学习已有的经验开始,在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教师要创设条件,设置疑点,不失时机地引导幼儿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幼儿看到事物的多棉性,从不同角度思考,培养幼儿多向思维能力。如在大班的幼儿有了一定的数群概念,例如:在一次谈话环节,几名幼儿对挂在墙上的挂图内容十分感兴趣。于是我抓住机会实施数学教育契机。在谈话中,我采用一图寓多解,多题求一解的方法。在看图算题中,选用一幅图画包含许多算式的内容。幼儿看到挂图上的6只鸡,从种类看是母鸡5只,公鸡1只;从颜色看是花鸡4只,白鸡2只;从动态看是吃米的3只,不吃米的3只。然后运用已学过的交换律,幼儿很快便能读出算式。在整体过程中,幼儿始终处于主动探索,积极思考,寻找答案,缩短运算时间的有效思考氛围里。瑞士著名心理学家、数学家皮亚杰曾经说过:作为教师,我们教儿童。既然我们教儿童,那我们就要了解儿童怎样思维、儿童怎样学习……数学活动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在幼儿园数学教学中,教师只有把握住儿童学习的心理,才能激发幼儿创造思维的火花,为幼儿插手创造的翅膀。
总之,生活情境下数学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幼儿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优化幼儿的学习过程,培养幼儿潜在的创新能力,所以我们在数学教学中,一定要努力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打造数学课改的新辉煌,让数学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兴趣
一、参与教学中持趣
在教学中要注意兴趣的保持,运用良好的导入方法激趣后,都需结合知识的生长点、知识的形成过程、学生的认知水平,为学生设计参与教学过程的活动,逐步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进而发展到“我会学”,提高其学习的主动性和效率。如在学习图形面积时为学生设计参与的机会,人人制作学具,在老师的引导下独立操作。在推导三角形面积、梯形面积、圆形面积公式时,学生运用多种方法推导,不仅在参与公式的推导中理解了公式,同时也有机地把图形之间的关系联系起来,掌握了量与量之间、形与形之间、量与形之间的因果关系,从而体会到数学知识的趣味性,保持学习的兴趣。
二、应用知识中持趣
数学知识应用的广泛性是数学学科的特点之一。教育学生运用学到的抽象知识,去解决现实世界中的具体问题,这正是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联系现实世界中简单的数量关系和初步的几何知识,去理解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如在学习“小数的认识”时,可让学生到商店里观察“商品标价”,也可观察“菜篮子价格”等生活实际来加深认识。
三、目的性教育中持趣
正确的学习目的往往会导致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保持浓厚的兴趣需要对学习意义有清楚的认识。就数学而言,一方面,它是进一步学习现代科学技术的工具和基础,另一方面又是今后参加祖国四化建设所必须的知识,体现着“数学是一切科学得力的助手和工具”,反映了“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作为教师需要引导他们:“无论将来干什么,要为祖国作出贡献,都要有渊博的知识;只有从小学开始好好学习,付出不懈的努力,愿望才能成为现实”,从而帮助学习从小树立学好数学的志向,使美好的愿望成为努力学习的内在动力。并告诉他们:“当医生就要懂得药性和剂量搭配”,“当建筑师就要会计算面积及用材多少”,“当企业家要懂得计算成本和利润”……即使在日常生活中,也处处离不开数学,买东西算钱需要数学,做衣服量尺寸需要数学。学生正确认识到数学的作用和学习它的意义后,就会从内心产生对学习数学的需要,从而保持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自觉性。
四、榜样教育中持趣
在教学中不失时机地插入一些数学家的为了追求一个成功的实验或演算而废寝忘食的故事,能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以解决思想上怵头学习数学的问题,从而进一步激发保持兴趣。如陈景润如醉如痴地为了摘取数学皇冠上的明珠——哥德巴赫猜想而带病推理、演算,草稿纸成吨的故事;阿基米德为验证皇冠是否由纯金铸成,而在浴缺中侵泡而忘了洗的故事;牛顿、华罗庚的学术成就就都不是靠天资,而是靠勤奋学习和肯钻研得来的。
五、成功体验中持趣
对成功的体验是提高兴趣的最佳强化物。学习动机与学习兴趣能促进数学知识、方法的掌握,反过来,掌握了数学知识方法又会激励和增强学习的动机与兴趣。如果在学习的过程中,由于步步获得成功,尝到了甜头,亲自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就能增强学习的动机和兴趣。数学因为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学习数学需要循序、渐进,只有在学习上克服大大小小的困难中看到自己的力量,增强了学习信心,才会出现“越学越爱学”的境地。笔者曾做过调查,在喜爱数学的学生中,因数学成绩好而喜欢数学的约占32.5%,而数学学习差生中,因为不会,就爱学习要占其86.3%。这说明学习的成功,对促进和增强学习兴趣起重要作用。
六、表扬评价中持趣
荣誉感可以强化学习兴趣。小学生的荣誉感特别强,其学习兴趣的保持很大程度上取抉于通过学习所获得的社会效果。他们常常由于获得好成绩受到老师、家长、兄弟姐妹、同窗好友的赞赏而引起荣誉感,为保持已获荣誉而更加努力学习。
在教学中应给予学生正确、恰当的表扬。在学生回答问题时,眼睛注视着他们,以一种期待的眼神鼓励他们大胆发言。要注意不失时机给予表扬、鼓励,哪怕是一句表扬的话,几个鼓励的学,一朵小红花,都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是对待学习较吃力的学生,应适当降低标准,侧重表扬,鼓励其进步。表扬是教师热爱本职工作、热爱学生的具体体现,也是保持学生兴趣,充分发挥学生潜能的重要手段。
七、竞赛活动中持趣
一般认为,竞赛是激发学习积极性和争取优良成绩的一种有效手段。因为在竞赛过程中,学生的好胜性动机和求成的需要会更加强烈,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会大大增强,所以大多数人在竞赛情况下学习和工作的效率会有很大的提高。
关键词:数学;提高;兴趣
古今中外,对学习兴趣的重视几乎是一致的,对兴趣促进学习的正向作用也是不谋而合的,可以肯定,兴趣的培养是学生学习并学好一门学科的重要前提。特别是在高速发展的信息化社会,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根据现代教学理念和素质教育观,成功的教学不应是强制性的,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习热情和主动性,使其表现出对学习的一种特殊情感,学起来乐此不疲,才能专心听讲,积极思考,就会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
前苏联教育家斯卡金也有相似观点,他认为,教育效果取决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小学生而言,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对数学学科的迷恋往往也是从兴趣开始的。著名教育家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很难想象,若是没有兴趣为起点和支撑,让小学生学好一门学科是难上加难的。
小学数学具有直观性,其呈现的数字、符号和抽象的概念、公式具有抽象性和很强的逻辑性,一环紧扣一环,缺一不可。数学教学尤其需要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进而在学习中产生兴趣,在兴趣中去理解、掌握、应用、巩固,取得最佳效果。
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过程是帮助他们认识数学之美、发现数学之美的过程。需要融课堂内外,双管齐下,方有成效。
首先,小学生数学课堂教学中需要高度注重情境创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所谓创设情境就是老师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和目的性的在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悬念和不协调,进而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的过程。因而在学生心理上造成一种念想,从而使其注意力、记忆、思维凝聚在一起,以达到智力活动的最佳状态,富有情趣地把学生引入学习的情境,引发学生探求知识奥秘和愿望。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不仅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能保证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
在数学教学情景创设中,还要特别注意创设开放的人文情境,实施民主教学,允许和鼓励学生提出不同意见,给予学生充分的关注和期望,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主动参与学习。其次要善于把握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点,善于从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现实生活中寻找数学知识的原型,并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比如在教学时,学生自己便会积极思考起来,急于想找到答案的好奇心,产生跃跃欲试的主体探索意识,诱发出了强烈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这时展开新课教学,就能使教学效果较佳。
其次,体现情境性,还需要注重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效用,回归生活化的数学课教学,应该是生机盎然、妙趣横生的。教师应用数学教学本身的艺术魅力去感染学生。教师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更多地联系儿童的生活实际,让数学与学生生活紧密结合。强调从小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出发,将教学活动置于真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使学生真切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样“身临其境”地学数学,为他们提供观察、操作、实践探索的机会。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增强了学生对数学的亲切感,体会到数学就在自己自边,感受了数学的趣味和应用价值。例如对于应用题的教学,就可让学生将生活中的有关信息及时收集、整理,在实际的生活中解决问题,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再次,强化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是提高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要求和方法。著名教育学家皮亚杰有过这样的阐释,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时,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由此可见,要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就有必要多方位积极组织学生进行动手实践操作,以“动”来启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产生更多的新问题、新想法,进而活跃课堂气氛,带动学习兴趣。其实,老师还应该积极引导学生认识到数学是有血有肉有重要实际意义的科学,数学是美的,数学是需要生活实践的,这就要求教师在组织学生践行数学的同时,善于用形象生动的语言让数学变得有生活气息,学生自然会对数学产生浓厚兴趣。
最后,创设师生情感纽带是维系学生学习兴趣的心理基础。对于小学生认知来说,他们往往因为喜欢一个老师而热衷于某一门课程。老师应该创设师生情感纽带用关爱和呵护去感染每一位学生。比如老师可以常用课堂作业的评语与学生交流感情,对课堂上或作业中有独特见解的学生及时并恰到好处的给予肯定、鼓励和赞扬,小学生在看到这些溢美之词时,也会深切感知到老师对他的信任和期待,从而深受鼓舞和感染,逐步对数学老师产生好感,上数学老师的课也倍加用心,表现积极。亲其师,信其道。一位学生喜欢、爱戴的老师才能使他们产生学习动机和兴趣,教师要用一颗赤诚的心,唤醒无数颗喜爱数学的兴趣。
值得一提的是,课堂感性直观呈现方式和课堂小结,这是延续兴趣的重要举措。如老师的语言魅力是对学生形成感性直觉刺激的最主要课堂形式,幽默风趣、轻松活泼、富有意境的语言是吸引学生课堂注意力和引领思维走向并保持兴趣的良好方法。课堂中实物图片、音像资料的运用,小组讨论、头脑风暴等互动形式也是必可不少的。一堂高效有序的数学课不仅要做到课伊始趣已生,课进行趣已浓,而且还要实现课结束趣延续的效果,如此方能使学生融课堂内外,真正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总之,激发小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可以通过课堂内外的有效措施得以进行,而维系和培养对数学学科的长期兴趣和学习动力,则需要学生在学习中感受数学之美,延续数学之美。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只要双方以积极有效的方式互相配合,教必有法,学必有趣。
参考文献:
[1]陈旺根.浅析小学数学教学兴趣培养的重要性,《教育教学论坛》,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