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初级审计师知识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初级职称:是指指研究实习员、助教、助理工程师、技术员、助理农艺师、农业技术员、助理实验师、实验员、助理统计师、统计员、助理经济师、助理会计师、会计员等。
中级职称:是指博士研究生毕业,经考核,可以直接认定为中级。硕士研究生毕业或双学位获得者,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三年以上。
高级职称:是职称中最高级别,分正高级和副高级。
职称最初源于职务名称,理论上职称是指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能力,以及成就的等级称号,是反映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工作能力。就学术而言,它具有学衔的性质。就专业技术水平而言,它具有岗位的性质。专业技术人员拥有何种专业技术职称,表明他具有何种学术水平或从事何种工作岗位,象征着一定的身份。
(来源:文章屋网 )
计算机二级公共基础知识考试大纲基本要求:
1、掌握算法的基本概念。
2、掌握基本数据结构及其操作。
3、掌握基本排序和查找算法。
4、掌握逐步求精的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
5、掌握软件工程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应用相关技术进行软件开发的能力。
关键词:桥梁承台;深基坑支护;施工问题;处治措施
1引言
桥梁承台工程中的深基坑支护施工期间,应根据现场的具体情况深入性、系统化地执行工程建设任务,有效解决桩间土脱落与沙涌问题,合理应对降水不良的问题,在严格治理的情况下,提升深基坑支护结构的稳定性和质量,有效应对施工问题带来的不良危害。
2桥梁承台深基坑支护施工工艺分析
2.1支护桩的施工工艺
支护桩属相关工程中控制性部分。首先,适时时机依照现场地质特点、桩体直径和深度等设计标准,可利用钻机成孔。在成孔前孔内设置黏土,部分部位设置片石(粒径≤15cm),并采用顶部抛石的方法冲砸处理,可最大程度保证不平整的岩体均匀受力,成孔率高且质量好,是岩体不平整的现象的关键技术。钻孔的操作中,为保证钻渣泥浆能够大量的进入到孔壁中,需要减少抽渣的环节:可在冲砸到护筒下部分m3~4m区域时利用高冲程的形式正常的钻进,在钻入4m~5m时进行抽渣处理。成孔后需要及时检验深度、直径和垂直度,如发现偏差超出设计标准的50mm即进行纠偏,确保成孔质量。其次,开展清孔的相关工作时,不可过早进行泥浆稀释,应对泥浆进行快速循环处理,在指标与要求相近之后施作稀释工艺。如导管下放时间较长,可同步性的开展泥浆循环处理工作,确保其具有一定的悬浮性。最后,应结合要求制作钢筋笼,对其进行吊装处理[1]。可以通过箍筋成型的技术措施制作,使用机械设备进行接头的连接处理,在吊起的阶段,应与孔径相互对准,缓慢地放下,如果遇到阻碍,就要缓慢降落、正方向和反方向旋转下放,以免因为和孔壁碰撞出现塌落的事故。下放期间也应该重点关注与了解孔内的水位状态,一旦有异常情况就要立即停止操作,检查有无坍塌的风险。完成钢筋笼的设置工作之后,需要保证牢固性与稳定性,以免在灌浆期间出现下落现象或上升现象。完成混凝土浇筑后,待初凝时接触钢筋笼固定部分,使得钢筋笼能够随混凝同收缩,预防出现黏结力损失。
2.2冠梁的施工工艺
冠梁及类似结构施工前,应做好桩芯顶面区域混凝土结构的凿毛处理,去除桩体顶部区域的浮渣、杂质和水分等。如锚固钢筋存有锈蚀需即清除,校正后,所处理的桩芯混凝土顶部区域标高不能大于比理论标高值,后可照相关要求进行冠梁区域钢筋的绑扎处理:利用焊接技术连接主筋和桩顶区域的锚固筋结构,使各结构形成整体。对冠梁区域的钢筋进行绑扎后,需设置模板结构,以钢模板为宜,对其进行牢固、稳定处理,检验合格后方可开展浇筑工作,需一次性将混凝土浇筑到标高位置[2]。
2.3土方开挖的工艺
工程中的支护桩结构、冠梁混凝土结构的强度能够符合设计数据值71%左右的时候,就可以进行土方的开挖处理,使用挖掘机设备进行开挖,然后运输到弃土场区域。在开挖的环节中需要注意,使用分层性、均匀性的处理方式,每个层面的厚度在1m左右,如果有地下水位过高或者是流泥严重的问题,就要停止操作,待降水处理之后继续开挖。
2.4支撑结构施工工艺
在内支撑的支护施工过程中,可以设置钢支撑结构,和土方开挖之间交叉搭接处理,先支撑、后开挖,每开挖一层之后都需要设置一道支撑,才能进行下一层次的开挖处理,这样才能保证支护的施工效果。在完成内支撑的设置以后,需在支护桩之间喷混凝土材料,一边开挖、支撑一边进行混凝土的喷射,将厚度控制为8cm,使用强度为C20的材料进行喷射,锚筋的强度控制在设计范围之内,长度与相互的间距控制为1.5m,竖向的距离设定为2m,利用双向筋制作钢筋网片,在铺设期间每一边的搭设长度控制为20cm以上。要求在完成每一层的开挖任务之后,若坑壁上面的土壤质量较低,需要对其进行修整,喷洒混凝土材料,以减少坑壁土壤在外面暴露的时间。绑扎钢筋网的过程中应该遵循牢固性、可靠性的原则,在坑壁上面每3m设置垂直性的短钢筋锚固,然后喷射混凝土应该与被喷射面之间维持在1m左右的距离,垂直喷射的情况下,保证强度和质量。对于底部区域的钢筋网,搭接区域可以先不进行喷射,在和下面一层钢筋网相互搭接、稳定绑扎之后,再喷射混凝土,保证搭接区域的质量强度和稳定性[3]。
3桥梁承台深基坑支护施工问题和处治措施
3.1桩间土问题和处治措施
此类问题的出现,就是在土方开挖、支护的过程中,桩间土出现了涌沙的问题、塌落的现象,形成高度在1m左右的桩间孔洞,部分孔洞的高度甚至会超出1m范围,地质条件在中砂层区域、粉砂层区域,则属于浅水层,水分含量较高,使用传统性的管井降水措施很难确保降水的效果,对砂层进行剥开后任会处于富水状态,在桩间的土壤会出现流失的问题、塌落的问题。并且在不良的土壤环境中,降水井中的水泵和管井经常会出现堵塞的现象,不能保证降水的效果。在发生此类问题之后,坡面的土层结构会很快地塌落,为了预防出现大幅度塌落的现象,应该在上面设置沙袋,并且增加横向压筋的密度,合理的设置土钉墙进行加固处理,并且提升泄水管的数量。对于桩间已经塌落的部分,应该进行填充、夯实与封闭性地处理,如果有潜在性的孔洞,需要设置沙袋进行填充,同时借助注浆技术措施进行加固处理,以免孔隙的出现带来质量问题。为从根本上杜绝发生此类问题出现成本损失、质量风险,应在事前就做好预防工作,在现场中使用快速施工方式、分段性和分层性的开挖方式进行处理,将原本2m的开挖厚度转变成为1m的开挖厚度,使得施工人员在设置桩间支护的过程中,实时性地开展开挖工作和修坡工作,确保开挖的操作能够与支护建设之间相互密切连接,一边开挖一边支护,不可以留下缝隙,避免发生桩间土壤的塌落问题或是其他问题。为加快砂层的封闭速度,应将传统的钢筋网转变成为成品钢丝网,这样在设置成品结构的情况下,可以预防现场编网造成施工速度的影响[4]。
3.2降水问题和治理措施
一般情况下桥梁承台深基坑支护方面,出现降水问题的原因就是降水基础设施长时间运转的过程中,基坑侧壁的导水管出现了线状流水的现象,侧壁还是在湿润的状态,可以发现其中存有没有排出去的地下水,一方面,可能是区域之内的地下水非常丰富,分布的范围很广,粉细砂结构不具备一定的渗透系数,管井降水的效果不佳。也可能是因为在降水施工的过程中,没有及时针对地面进行硬化处理,雨季阶段有雨水会进入到管井之内,使得降水效果降低。另一方面,可能是因为一些降水井和锚杆之间的距离很小,钻孔注浆期间,水泥会在土壤空隙中进入到管井之内,对降水工作产生不良的影响。也可能是降水井就在锚杆施工范围之内,钻孔期间对管井造成了破坏。对于此类问题,在预防期间,需要进行管井地面的硬化处理,增加其和锚杆之间的距离,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不可以在锚杆钻孔区域中设置管井,以免在钻孔期间管井受到破坏性影响。施工期间存有降水造成的后续问题应做好治理。首先,在基坑开挖到底部区域的时,如果没有合理的设置垫层或者底板结构,就容易成为地下水上涌通道,出现渗水,甚至会导致基坑底部受到浸泡。此状况需集水,设置集水井,利用下水泵将坑底区域的水分连续性抽出,同时沿着渗水的部分破除混凝土,形成相应和集水井间相互连接的排水沟。排出水分之后需设置垫层的放回结构,确保基坑底部不会受到水分的破坏与侵蚀[5]。
3.3基坑变形问题与治理措施
基坑变形属于桥梁承台深基坑支护施工期间常见易发问题,影响深基坑支护的质量。工程中基坑上部分设置砖墙支护结构,由于抗弯强度很低,在后侧填土不能符合密实度时,易出现结构位移。因此建议在施工期间,严格开展回填土密实状态的监测,选择具备一定抗弯强度的支护材料,并且设置能够约束支护端部的阴角和基础设施等,预防出现位移。同时,工程建设期间,冠梁和锚杆等部分可能会受到下部分区域土壤的约束作用出现位移,导致桩体结构形成中间大、两边区域小的形状,此时即需安排专业人员到现场开展深入的监测与分析,明确冠梁和锚杆部分的现场情况并进一步详细勘察土质土体结构,预防发生位移。最后,在深基坑支护施加预应力的过程中,已经位移的桩体能够良好回弹,起到治理位移问题的作用。因此建议施工期在深基坑支护中施加预应力,形成位移综合防控作用与限制作用。
程设计提供了依据并积累了经验。
关键词:深基坑支护;桩基础;预应力管桩;设计
一、 工程概况
某工程地上部分为15层,地下室部分为2层,总建筑面积约30000m2,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本工程基坑占地面积
约6360m2,基坑挖深为9.0m,有承台部分基坑挖深为9.5m。属二级基坑工程。
二、 工程地质
根据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场地土层及工程地质主要性能指标见表1。
表1 场地土层及工程地质主要性能指标
土层 Ps(Mpa) (0)
C(Kpa) 预制桩(Kpa) 灌注桩(Kpa) 渗透系数K(cm/scc)
fs fp fs fp
①填土
②褐黄-灰黄色粉质粘土 18.5 23 2.0E-0.6
③灰色淤泥质粉质粘土 14.0 13 8.0E-0.6
④灰色淤泥粘土 0.51 11.5 12 20 15 1.3E-0.6
⑤1灰色砂质粉土 1.07 16.0 16 44 30 2.0E-0.6
⑤2-1灰色粉土 5.20 28.5 7 60 2500 40 1000
⑤2-2土层 10.21 35.0 2 80 4000 65 1800
三、基坑围护方案的选择
基坑工程大多属于临时性结构,在建筑出地面后,即废弃。因而设计的出发点是本着安全第一的原则,结合造价、施工、工期等因素综合考虑。本基坑周边环境比较复杂,尤其是南侧存在大量需要保的陈旧民宅,东侧虹漕路上还有需要保护的市政管线。按以往经验本设计决定采用钻孔灌注桩的围护形式。钻孔灌注桩的施工工艺较成熟,作为围护桩,其适用的开挖深度也比较广,其围护刚度略低于地下连续墙,强于SMW工法,但其造价要比地下连续墙低很多针对本基坑的实际情况,工期较长,其造价可能较SMW工法也有一定的优势。由于场地比较大,在钻孔灌注桩施工过程中的泥浆,可以充分利用场地优势,循环利用,以减少污染。由于基坑周边环境比较复杂,市政管线保护要求高,基坑面积比较大,因而该基坑支撑考虑采用二道混凝土支撑的形式,一方面混凝土支撑整体刚度较大,能较好的控制基坑的变形,另一方面,混凝土支撑比钢支撑布置灵活,也比较符合本基坑的体形特点。考虑到本基坑的面积很大,为方便挖土,支撑设计考虑采用“十字对撑、角撑结合边桁架”的形式,这样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挖土效率。另外,场地第③层为灰色淤泥质粉质粘土,砂性较重,而基坑的开挖深度刚好穿越此范围,需要采用较好的止水帷幕和降水措施。若处理不好,基坑开挖时极可能产生坍方、流砂等不良地质现象。设计考虑在钻孔灌注桩外侧用 850@600的三轴水泥搅拌桩作为止水帷幕。与双轴水泥土搅拌桩相比,三轴水泥土搅拌桩搭接比较饱满,质量容易保证,尤其在基坑比较深、砂性土较重的地方,这个优
点就更加突出。
图1基坑剖面示意图图2支撑平面布置图
四、桩基础及立柱桩的选择
根据勘察单位提供的本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结合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周边环境以及工期等因素,并根据目前某地区桩基的施工手段,本工程的优先方案一般
采用无挤土、低噪音的钻孔灌注桩,形成桩-筏板基础,桩基的安全等级为二级。
钻孔灌注桩的主要特点是不会产生明显的挤土效应,对周围的建筑影响比较小,适合在市中心等建筑密集地区施工,缺点是施工现场会产生大量的泥浆、施工速度慢,成本比较高。预应力管桩比钻孔灌注桩经济性较好,在广东地区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不但施工速度快、而且施工过程不会产生泥浆,但预应力管
桩也有一个比较大的缺点,就是在施工过程中挤土效应明显,会对周边建筑及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对密集、陈旧民房有一定风险。
本着既安全又经济的设计原则,通过对目前某市先进的桩基础设计及施工方法的反复论证,并且经过大量的计算,我们认为如果采取必要的措施,本工程采
用预应力管桩还是可行的。经与勘察单位共同商定,在设计阶段对桩基承载力、施工顺序等进行了调整和规定。
基坑围护的支撑立柱传统做法一般是采用钻孔灌注桩作为立柱桩,将延性较好的格构式钢柱插入其中,但由于本项目是采用预应力管桩作为工程桩,为了加快施工进度,并从节约工程造价的角度考虑,本工程也决定采用 600的预应力管桩填芯来作为围护结构的支撑立柱,这种做法在某地区极其少见,属于创新做法。为了使管桩做立柱时具有足够的完整度和较好的刚度和延性,需保证填芯混
凝土有一定的入土深度,本工程填芯混凝土入土深度为8.0m,填芯总高度为18.0m,同时,为了避免管桩接头处产生薄弱环节,第一节桩也应保证一定的入土深度,本工程用于支撑立柱的管桩第一节为15m,开挖后的入土深度约为6.0m。同时由于采用二道支撑,其第二道支撑与立柱管桩的连接尚无参考工程可以借
鉴,设计中经反复讨论,采用了吊支撑的方法,传力明确、施工方便,取得了较好效果。采用预应力管桩作为工程桩及支撑立柱,对于本工程在设计及施工中遇到的问题主要有:
(1)本工程位于市中心,离周围的建筑及主要道路比较近,预应力管桩在沉
桩过程中产生的挤土效应,可能会使周围的建筑、道路及附近的市政管道开裂;
(2)预应力管桩作为抗拔桩的强度保障问题;
(3)立柱管桩与混凝土第二道支撑的连接问题;
(4)立柱管桩与底板连接的防水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设计采取了相应的应对措施:
(1)本项目工程桩采用 500的预应力管桩,当桩身穿过②、③、④、⑤1层土时,沉桩一般无较大困难,当进入第⑤2-1层砂质粉土层时,沉桩动阻力会逐渐增加,尤其是桩端进入持力层后,沉桩阻力会明显增大。施工应制定出合理的沉桩流程并适当的控制沉桩速度,而且沉桩顺序应背离被保护对象方向进行,压桩初期的速度应控制在6-8根/天,同时在沉桩过程中应根据监测结果适当调整沉桩速度,原则上每天沉桩数量不得超过10根。当被保护对象位移累计超过10mm或每天增量超过2mm时,采用跳压(间隔距离应大于20m)或停压等办法调节和控制土体的位移量。同时设计中要求采用先施工围护桩,再施工工程桩的顺序,
虽然对工程桩沉桩有一定难度,但对本工程而言,将减小挤土效应、对周边建筑、管线的影响,同时也容易保证围护桩质量。
(2)预应力管桩的抗拔桩承载力主要取决于抗拔桩的极限承载力、桩身抗拔强度、填芯混凝土与管桩的粘结强度及接桩处的焊缝强度等。抗拔桩的极限承载力与桩身抗拔强度按有关资料均比较容易计算出来,而填芯混凝土与管桩的粘结强度目前还没有明确规定,一般取0.4ft。按此经计算得混凝土的灌芯高度至少为2.0m,为了有足够的安全储备,本工程抗拔桩的填芯高度设计为4.0m。另外管桩的焊接接头在沉桩过程中容易开裂,所以除了对焊缝的强度需要验算外,
还应保证焊缝的质量,以及沉桩时间的控制。
(3)对于立柱管桩与混凝土第二道支撑的连接问题,因无参考工程借鉴,设
计中通过大量的研究及计算,很好的解决了这方面的问题,以下是立柱管桩与支撑的连接节点。
图3管桩与支撑的连接
从图3可以看出,第二道支撑是靠四根角钢吊在第一道支撑与管桩连接节点上的,管桩与一、二道支撑之间均有四根槽钢伸入到支撑混凝土中,从而保证了
管桩与立柱连接的可靠性。
(4)立柱管桩拆除后,下截管桩兼做工程桩时,还要解决管桩与底板的连
接问题,在止水的处理方面,以下是立柱与底板的连接节点。
图4管桩与底板的止水处理
从图4可以看出,为保证止水效果,工程采用两道止水措施,首先在底板下侧采用圆形止水措施,其与管桩之间的空隙采用环氧树脂填充。然后在其上又增
加一道方形止水装置,待立柱管桩截除后采用钢板将其内部满焊封闭。
四、经济性比较
经综合分析,本工程采用预应力管桩作为承压桩、抗拔桩和立柱桩,比钻孔灌注桩约约50%工程造价。
五、工程施工情况
本工程现已交付使用,在围护桩与工程桩施工的过程中,周边地表沉降速率较小,垂直位移变化不大,在基坑开挖施工期间,周边地表隆沉变化逐渐发展,
随着开挖深度的增加,垂直位移速率也逐渐增加;至土方开挖到设计坑底标高后,随着基坑大底板浇筑完成,垂直位移速率逐渐趋于稳定状态。
六、结论
(1)在某中心区域,带两层地下室的高层建筑采用预应力管桩还不常见,经
大量研究及计算,通过合理的施工顺序,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预应力管桩完全可以作为工程桩使用;
(2)本工程采用预应力管桩作为工程桩,比采用钻孔灌注桩约节约50%工程造价。
室内设计的基本知识如下:
1、手绘。室内设计课程学校学室内设计一开始都是从手绘课程学起的;
2、室内设计专业的理论知识。包括:室内设计制图与识图、设计原理、手绘与效果图表现技法、装饰构造、装饰材料与施工工艺、装饰设备与工程实例、预算报价与招投标等;
3、软件。如AutoCAD、3dMAX、Photoshop等,就是用电脑绘制室内外效果图。
(来源:文章屋网 )
18、常见面板修复缺陷与控制措施
1、面板修复后留下孔洞
面板修复后留下孔洞(参见图47)。此类修理缺陷较为常见,经常发生在两冲压线间距较窄的部位,如车门立柱、上横梁、底边梁、轮弧等。因撞击导致加工硬化现象明显、局部凹陷较深、刚性较大的高隆起部位、转角部位、车身线上,也很容易出现上述缺陷。主要由修复或连接方式不正确、焊接电流或焊接时间调整过大、强行拉拔等因素造成。
面板修复前,应根据损伤部位、程度等具体情况,合理选择修复方式。对于局部较深的凹陷或折痕,特别是靠近冲压线附近的,应采取手锤与垫铁(修平刀)配合进行修复。整形机焊接拉拔不是万能的,因为焊接强度往往无法达到拉拔要求,不能完全释放撞击应力,如果采取焊接后强行拉拔,面板将很容易出现孔洞。
对于大面积的凹陷,建议尽可能采取焊接成排垫片,然后穿轴拉出,这样可以将拉伸力均匀地分散在每一个垫片的焊接部位,以便将损伤部位整体拉出。穿轴法不仅局限于车身线的修复,平面部位的凹陷、刮伤也可以使用穿轴法拉出(图101)。单点拉拔时,惯性力完全作用于焊接点,如果用力较大,焊接部位将会出现比较明显的凸起点,甚至上述修复缺陷,所以穿轴法初步修复效果优于单点拉拔。一旦出现多个较为明显的凸起点(图102),下一步的修平工作将很难有效进行。需要采用手锤与垫铁配合进行精细修整,或单点焊接于凸起点的周围,向外侧施加一个拉拔力,在保持的同时,使用尖头锤向下轻轻敲击凸起点,直至所有凸起点修平。
使用整形机作业前,应首先在同样材质、厚度的试板上进行实验,确保焊接电流、时间在最小范围内。通常,焊接后向外侧施加一个拉拔力,焊点部位不开焊即可,焊点部位不应出现火色,以减少钢板受热影响的程度。作业过程中,根据损伤程度,可适当调整电流与时间,遵循逐渐较小的原则。作业时,一定将焊接极头与钢板待焊部位接触后,再启动开关,以防止产生火花,造成钢板表面损伤。
无论是冲击力拉拔还是缓和的矫正力拉伸,力量应该适中,不宜过大,以避免造成焊点开焊、拉伸过度及出现孔洞,使用多大的拉拔力没有具体的标准,应视凹陷的损伤程度、部位等情况而定,通常应遵循逐渐加大,试探性的拉拔原则。
出现孔、洞后,可以使用二氧化碳保护焊进行焊接,二氧化碳保护焊飞溅较大,防护工作量、相对热影响也较大。对于直径较小的孔洞,可以将整形机焊接模式调整为热收缩挡位,在焊接极头上安装好碳棒,一手持一段二氧化碳保护焊丝(0.8),并将端部轻轻放在孔洞部位,另一只手将碳棒轻压孔洞上方的焊丝(图103),启动手柄开关,焊丝将被熔化在孔洞处,此时,不要松开开关,直至焊丝与周围的钢板熔合。使用这种方法焊接时,应注意观察焊接部位的熔合情况,确保能完全熔合,并堵住孔洞。当然,这种方法焊接质量较差,特别是对于稍大直径的孔洞,应使用二氧化碳保护焊焊接。
2、修复过程中出现撕裂现象
钢板修复过程中出现撕裂现象,常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局部完全撕裂、断开,另一种是在拉拔过程中,拉拔部位出现连续的多个孔洞,几乎断开。从而出现的一种不完全撕裂现象。这种现象多出现在转角、车身线,特别是面板边框部位的冲压线等具有足够刚性的部位。主要有拉拔连接方式不正确、拉拔力量太大、拉伸点位置或拉伸方向不正确、使用铜焊焊接后的热应力裂纹等原因造成。
为增加钢板的整体刚性,面板的边框部位通常会制作冲压线,如车门、后翼子板的边缘、轮弧等部位(图104)。当然,多数车门边框只是通过内外层咬接在一起,而没有设计冲压线,只是一个平面,此种类型的面板边框受损时,只需在内侧垫上木块、橡胶块等质地较软的物体,然后向外拍出即可,相对来说,修复较为容易简单。对于损伤较轻的钢板边框冲压线,修复时可以采取焊接成排垫片向外拉出(图105),或者从内侧使用钝錾子,通过手锤向外侧击打冲压线即可。对于冲压线变形较为剧烈的损伤,使用钝錾子修复的效果,强于其他形式的修复。此类冲压线损伤较重时,通常会导致周围大面积的隆起,甚至造成整个面板发生位移。所以必须采取拉出的措施进行修复,以消除应力。
面板边框冲压线拉伸时,尽可能采用夹具夹持相关变形的部位,或使用拉具与木块配合的方法(图106)。无法有效机械固定时,可采取焊接临时钢板进行拉伸(图107),临时焊接件应与边框冲压线形状吻合。焊接种类应采取二氧化碳保护焊进行焊接,使用铜焊焊接后,虽然只需加温熔化焊接部位,即可很容易将临时钢片拆除,但其热应力裂纹倾向较大,很容易在焊接部位产生应力裂纹。拉伸时,应在拉力达到一定程度后,保持拉力,敲击隆起或凹陷部位,以消除应力,遵循拉伸、保持、再拉伸、再保持的原则,拉伸力不宜过大、过猛,不要试图一次拉伸到位,否则将导致焊接部位撕裂、断开。修复过程中,如果拉伸效果不明显,应观察拉伸点及方向是否正确,通常,在拉伸力的作用下,间接损伤的隆起部位将会逐渐出现下沉,凹陷部位将会弹出,如没有效果,应改变拉伸点或拉伸方向。面板损伤到一定程度后,有可能发生位移,造成与相邻钣金件的配合出现不良现象,如后翼子板受到来自于后部的严重撞击,由于力的扩散及车身设计的原因,后翼子板与车顶的结合部位上拱,导致后翼子板与后车门的间隙出现上大下小现象(图108)。对于这种现象,修复前应注意观察确定内部结构是否变形,如果内部结构没有变形,只是外板位移,那么只要对外板的拉伸力达到,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消除应力,很容易即可修复到位。如果内部结构发生变形,修复时还需要采取综合修理法,进行校正(以后章节介绍)。
拉伸工作结束后,使用砂轮切片切除临时焊结钢板,切除原则是不能损伤到钢板,切割后剩余的部分可以使用研磨机磨除。
如果没有按照上述步骤与操作方法进行修复,面板出现撕裂现象,对于较小部位的撕裂,应使用二氧化碳保护焊进行焊接,铜焊热应力裂纹部位应使用铜焊再次焊接,如果撕裂严重,应进行面板更换。
3、面板修复后平整度较差
面板修复后平整度较差。主要与维修技师个人性格、企业维修质量标准、修复工艺等因素有关。
各维修企业的验收质量标准不一,热别是小型修理企业,维修质量没有一套有效的监管体系。车身面板修复是一项钣金基础工作,这一看似简单的工作,不同的维修技师修复后的维修质量有着较大的差异。主要是没有耐心、责任心,“齐不齐,一把泥”的糊弄心理作祟。平整度较差的常见缺陷有凸起点较多、凹陷及车身线修复不到位等,主要隐患有原子灰太厚,造成耐用性较差。所以,养成耐心、细心、有责任心的良好工作习惯与态度至关重要,习惯决定行为,行为决定性格,而细节与态度将决定一切。面板修复时,不能急躁,应心态平和,严格按照操作流程作业。
修复工艺与钢板修复后的平整度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撕裂损伤的修复。钢板作业分为手锤与垫铁作业、整形机作业两种方式,两种方式有着各自优缺点。传统的手锤与垫铁修复工艺有着无法替代的优势,特别是对于撕裂损伤,整形机作业将很难保证最终的修理质量。车身面板,很多是通过焊接方式,与车身连接形成一个整体。如车门立柱外板、底边梁、后翼子板、车顶等半结构件。这些半结构件发生撕裂损伤时,只要没达到非常严重的程度,可以采取修复的方法,因为有时更换比修复所带来的破坏性更大。发生刮蹭撕裂后,在冲击力的作用下,造成撕裂部位两侧严重延展、凸凹不平(图109),整形机作业很难使撕裂处两侧完全合拢,从而进行顺次点焊,其修复后的平整度较差。这种情况下,如果使用手锤与垫铁(修平刀),将损伤部位大致修复,使撕裂处的两侧合拢,并将裂口顺次点焊,然后将损伤部位精修后焊接即可,而且,在焊接过程中,可随时通过手锤与垫铁(修平刀),对焊接受热变形的部位进行修整,也可随时通过正击法敲击消除焊接应力,这样,钢板修复后的平整度可得到有效保证。
【关键词】土建基础施工;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
1 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存在问题
1.1 应用现状
目前, 由于我国不断进行深基坑支护施工的研究探索,以及施工实践, 已经形成了完整的技术体系, 在对土建基础施工中,也能够对此技术进行熟练地应用,比如能够根据不同的地形、不同的地质条件计算出水的渗透参数。我国深基坑支护技术被广泛用于土钉墙支护、地下连续墙施工、钢板桩支护技术等。
1.2 存在问题
在运用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时,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问题,大致表现在:
1.2.1 支护结构设计计算与实际受力不符
由于我国的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依旧在探索发展的阶段,并没有精确的参考数据来指导深基坑支护结构,加之地质条件中存在不稳定的因素,使得深基坑的标准并不固定,支护结构设计计算与实际受力不符,造成建筑深基坑支护施工过程也受到一定的不利影响。
1.2.2 基坑开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在深基坑开挖的过程中,由于基坑周边向基坑内的水平移动不均匀,中间大两边小,致使深基坑边坡不稳固,成为深基坑支护的施工中的大隐患。
2 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
2.1 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的要求
深基坑支护技术是土建施工中的关键技术,为了达到保护地表以下建筑的稳定性而采取加固或者支撑的手段,因此稳定性与安全性是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的最基本要求。
首先,严格选择深基坑支护施工的设计方案,根据建筑项目的规模、所需要的基坑的深度、地下水位标高、水的渗透系数以及基坑边缘距离, 综合考虑地质条件及周围环境的基础数据,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可以制订出多种方案,从中选择科学性、有针对性的最优方案;
其次,选择先进科学的深基坑技术,以保证建筑工程施工的顺利与高品质。一般说来,在实际工程的施工中,运用单一的技术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通常采取多种技术相结合的复合型技术综合体,因此,对施工技术人员的要求起点比较高。
第三,深基坑支护的防止止水效果必须要达标。基坑四周边坡的承载性能和稳定性对于深基坑支护非常重要,要充分利用深基坑支护中的基坑四周止水作用,以确保基坑的质量。
2.2 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的种类
在我国应用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以来,不断加强国内外的交流,该项技术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是,由于没有精确的数据作为理论依据,我国还没有完善的设计规范。常见的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包括深层支护,钢板桩支护,地下连续墙体支护等等,在进行深基坑支护施工设计时,必须要对各项支护技术进行了解与掌握,才能根据不同的地质条件、建筑环境等符合建筑项目的科学合理的基坑支护施工技术方案。
2.2.1 深层支护
在建筑项目进行深基坑的挖掘过程中,为了避免深基坑的塌陷现象,必须要进行深层支护,以防止出现管道和流沙,保证在施工技术人员能够在足够的地下深度中进行作业。
2.2.2 钢板桩支护
钢板桩支护是指在施工中先进行钢板桩布置,以保证施工环境的稳定,接着再进行施工所需要的钻孔及挖孔操作,以保证施工的安全。
2.2.3 地下连续墙支护
地下连续墙常用于地下建筑的稳固,在施工环境低于地下水位时,将钢筋水泥灌入柱桩结成墙体,牢固插入土体,利用其防渗性强,墙体刚度大的功能以达到稳定建筑的效果。
2.3 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的应用
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作为建筑项目地下稳定性、防水防渗性建筑,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实际的运用操作中,受到诸如地质条件、周围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建筑进度有所拖延,因此,在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的应用中,应注意选择合理的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方案。选择合适合的方案,首先必须要对各种学基坑支护技术有所了解,其次要对深基坑支护的技术指标进行实地勘察,不同的施工环境,需要运用不同的基坑支护技术:在开挖深度浅,周围建筑和管线对沉降及位移要求不高的施工环境,可以选择土钉墙支护技术;如果是淤泥土质和软土质的施工环境,则需要采取钢板桩支护技术。事实上,由于施工环境的不同及地质条件的不确定因素,各技术之间可以进行综合性运用,以达到防护的最佳效果。
3 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的要点及注意问题
3.1 技术要点
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在土建基础施工中主要技术要点有混凝土灌注桩及锚杆支护施工等。
3.1.1 混凝土灌注桩
混凝土灌注桩就是在钻孔机钻出的桩孔内浇筑混凝土而形成的桩,适用在地下水位高的条件。在钻孔前要做一系列的准备工作:清理场地,配制搅拌泥浆等。在钻孔时,要安装桩架和水泵,并且在桩位处近挖土填孔口,以保护孔口及泥浆不外流。钻孔时注入泥浆,保证泥浆液面不低以地下水位一米以上。
3.1.2 锚杆支护施工
在地下室墙面的基坑立壁土层进行钻孔, 达到设计深度后,将钢筋、钢丝束及相关抗拉材料放入孔内,灌入泥浆,与土层相结合形成具有强抗拉力的锚杆, 以保证支护结构的稳定。在施工中要注意钻孔的位置一定要精准,钻孔时用水冲刷孔底沉渣至出清水。严格泥浆材料的配比,水泥浆:水灰=1:0.45,水泥泥浆的抗压度不低于25MPa。
3.2 注意问题
鉴于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的重要性及参考数据的不确定性,在进行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应用前,应当注意以下问题:
3.2.1 做好施工场地的区域地质勘查
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的运用,与地质条件及周围环境有相当大的关系,因此,为了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在技术方案的制定前,应当对深基坑支护施工的现场进行地质勘查,全面掌握施工现场的地质情况、周围环境以及技术性参数指标,并通过相关资质单位进行施工的可行性评估,以确保施工的品质。
3.2.2 加强对深基坑支护的质量控制
首先,加强对深基坑支护工程中各技术性参数的检测与核验,在施工过程中,加强对水平、竖直防线标准度的审查,随时检查深基坑支护的开挖尺寸、水平标高以及边坡的高度,做好对深基坑支护施工中钢筋捆绑工作的监督, 包括钢筋的焊接、位置等质量的达标,做好校准及验收工作;
其次,加强对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的交底工作。在深基坑支护技术的施工过程中,严格工作程序,规范操作章程,对于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的常见问题,提出预案,制订出改进措施,运用科学先进的技术手段保证施工工期,确保施工质量。
第三, 加强对深基坑支护技术施工中的材料及设备的管理,加强对施工工作人员及现场管理人员的安全质量教育。深基坑支护施工中,涉及到的材料及设备都有严格的规定,因此制订出规范的材料及设备的管理制度及出入存储制度,按照规范进行保管与投入生产。
4 结语
本文分析了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在土建中的应用情况,提出了此技术存在的问题及施工要点,希望在以后的工作中有所参考。
参考文献:
[1]毛钧良.建筑工程中的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J].中华建设, 2014(12):146-147.
[2]安海峰.浅谈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在土建施工中的运用[J].民营科技,2015(2):98.
【关键词】基坑;渗漏事故;原因;应急措施;施工措施
近几年来,基坑工程的发展也日趋迅猛,其规模和开挖深度也越来越大,给基坑设计和施工上都带来不小的挑战。止水帷幕是基坑工程地下水控制的主要技术措施,止水帷幕是否可靠、有效,直接关系到整个基坑工程的安全。但因地质情况复杂多变,在施工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意外,导致止水帷幕失效,进而导致发生渗漏事故,严重时可引起重大安全事故。如何预防和处理基坑渗漏,是基坑工程技术的重要内容。本文就结合某工程基坑渗漏的原因及处治过程中的一些具体做法进行探讨,以供同类工程之借鉴与参考。
1.工程概况
某建筑工程,建筑总用地约为31958.4m2。本工程由A栋办公楼、B栋SOHO住宅楼及裙房(商业楼)和外扩地下室组成。
1)A栋办公楼地上预计72层,地下3层,建筑总高度约318m,采用框架—筒体混合结构;
2)B栋SOHO住宅楼地上预计47层,地下2层,建筑物高度约158m,采用框支剪力墙结构,底部5层为框支层,拟采用梁式转换;
3)裙房(商业楼)地上4层,地下2层~3层,建筑物高度约24.5m,采用框架结构;
4)地下室为2层~3层,北部的纯地下室与南部带上部结构的整体地下室拟采用沉降缝分开;在1层以上主楼与裙楼之间设置抗震缝。A栋办公楼基底埋深约为18.0m,B栋SOHO住宅楼基底埋深约为12.0m。
2.基坑渗漏描述
2010年9月25日开始-5.6m以下土钉施工。在施工同层面土钉时发现,东侧的土钉在成孔时出现大量流水,而同层北侧和西侧没有发生这一现象。成孔后,进行土钉安放,并立即进行第一次注浆。当一次注浆水泥浆液流出孔口后,立即对孔口进行封堵。但待孔口封堵完成后发现,此时孔口流出的不是水泥浆液,又变成清水,随即又进行一次注浆。在该次注浆完成后6h~8h,进行第二次注浆。在第二次注浆过程中发现,水泥用量为同层西、北侧土钉注浆量的3倍左右,但无注浆压力。
2010年10月20日早晨7:00左右开挖-8.5m处土钉施工作业面时发现,在开挖后不久,东侧止水帷幕桩上面-7.9m左右处出现裂纹,长度25m~30m,裂纹最大宽度3mm。
2010年10月21日凌晨2:00左右,现场巡视人员发现裂纹变大并开始漏水,同时基坑顶部出现裂缝。
3.渗漏事故原因分析
3.1 现场实际情况分析
东侧土钉自开始成孔时,孔内即出现大量流水,直至一次、二次注浆完成后尚有水流出,而这一现象在同层西、北侧土钉施工中基本未发生。同时,东侧土钉水泥注浆量为同层西、北侧土钉注浆量的3倍左右。
根据这一情况分析,基坑东侧湖塘河底下土层与现场内土层存在较大差异,河床底淤泥层太厚或河床土层为透水层,使得土钉在进入该部分土层后,河床中的水进入土钉孔道,形成大量流水。同时由于孔内流水的存在,使得第一次注入的水泥浆液无法进行初凝,全部被稀释后带走。当孔口进行封堵后,第二次注入水泥浆由于孔内水压力的存在无法对整个孔道进行充填,而由其他通道流出或在孔道某一部位形成扩大包,从而无法使土钉与周边土体形成整个加固体,失去土钉本身的作用。
3.2 拉拔实验数据分析
为了摸清东侧土钉的承载力情况,特别进行了土钉拉拔试验,同时也和西侧土钉拉拔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试验按随机选取,土钉试验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土钉试验结果
上述各试验土钉的P—S曲线如图1所示。
图1
从图4和图5中可以看出,该两道土钉的承载力都相当高,但是土钉位移很小,说明土钉位移主要是土钉筋体的弹性变形,土钉锚固体的变形只占很小部分,由此可以推定,土钉注浆极不均匀,可能在土钉的某个位置形成大的混凝土包裹体,该包裹体至基坑面间的土钉变形主要是钢筋的弹性变形,包裹体至杆末端变形很小,根据计算,如包裹于杆末端,锚杆弹性变形约为20mm。其中也有因为注浆效果极差,大量丧失承载力的锚杆,如M2-E3承载力不到43.41kN。这和各成孔注浆阶段涌水串孔的施工记录一致。
而对比西侧锚杆,土钉变形均较大。说明西侧土钉注浆沿土钉长度较为均匀,无大直径的水泥浆包裹体。
4.处治措施
4.1 现场应急措施
在发现止水帷幕桩上面出现裂纹后,项目部立即停止后续作业面的开挖,突击加快对已开挖面的施工,并安排专人对裂纹的变化及基坑周边环境的变形进行跟踪巡视,同时向设计单位报告该情况。
设计单位到场后,立即对情况进行了了解,同时对施工现场进行了观测后决定:
1)对已经开挖的作业段加快施工速度,以争取在最短时间内完成;2)继续安排人手对出现的裂纹进行跟踪观察,以确定其发展趋势;3)立即安排进行土钉的拉拔实验,分析裂纹形成的原因;4)根据实验结果,制定下一步处理方案。
项目部立即将设计单位意见交付给建设单位及监理单位,同时将意见内容落实到现场。
当发现裂纹变大并开始漏水,同时基坑顶部出现裂缝后,项目部立即对整个东侧进行回填。经过回填,基坑得到了稳定,同时漏水变得越来越小,直至停止,为设计单位进行施工设计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4.2 施工措施
根据拉拔试验的数据分析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并组织相关专家进行咨询后,决定采用:“坑内止水桩+外支撑”方案,如图2所示。
图2 坑内止水桩+外支撑方案剖面图
在东侧基坑内侧,设一排φ850的三轴水泥土搅拌桩,内插500×300的H型钢,隔一插一,长度是12m。浅层设置三排土钉φ48×3.0@1200,长度根据现场放样确定。然后设置两道锚索外支撑,采用3(1×7)钢绞线预应力锚索,水平间距是2700mm,孔径500mm,长度22m,水平角25°,采用钜联专利技术。
之后对基坑进行密切监测,采用“坑内止水桩+外支撑”方案不仅很好的维护了基坑的安全稳定,而且解决了原先基坑漏水情况。
5.结语
基坑渗漏事故是重大质量事故,一旦处理不当,极有可能威胁到整个基坑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针对基坑渗漏事故,应在详细分析原因的基础上,结合场地土层及地下水的特性有针对性的制定处理措施。实践证明,本文所采用的渗漏处治方案效果明显,基坑渗漏问题及时得到了解决,维护了基坑的安全稳定,对于类似基坑工程渗漏处治具有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关键词: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应用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用地日趋紧张,愈来愈多的工程建设往地下空间发展,开发地下空间已成为必然趋势。在进行地下空间的开发与建设过程中,经济适用性高、可行性高的深基坑支护工程是保证整体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基础与关键,基坑支护工程的意义显得尤为重要。那么,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具体有哪些,其施工应用过程又有哪些注意事项与工艺特征呢?如何才能进一步控制深基坑支护工程的施工质量,使其安全性与稳定性最大化?等等这些问题都是需要我们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人员一一思考与关注的,下面将展开论述。
1常用的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
1.1钢板桩支护
钢板桩支护施工技术一般主要应用于基坑深度超过五米的情况下,它属于连续性支护。在进行钢板桩支护施工时,通过使用钳口或带锁扣的热轧型钢材,将钢板建成桩墙,实现遮水挡土的目的。首先进行定位,定位成功后便使用相应设备来打定位桩,根据一正一反沿线扣合的原则,进行深基坑支护。此种支护施工技术施工操作简便,经济效益高,应用于许多工程建设之中。
1.2深层搅拌水泥土桩支护
此种基坑支护施工原料为水泥与地基土,然后使用搅拌机将这两种物质混合搅拌,使其搭接在一起发生各类反应最终硬化,通过高强度的深层搅拌,实现可靠性、稳定性的高强度基坑支护,以便隔水、挡土。
1.3地下连续墙支护
此种基坑支护方式具备止水效果优良、整体刚度大的优势,它主要应用于工程建设于地下水位以下的砂土和软粘土等复杂、恶劣的施工环境之下,尤其是工程建设中需要将基坑底面以下的深层软土墙插入较深的情形。
1.4土钉墙支护
此种基坑支护方式一般是喷射混凝土以形成挡墙的结构,属于边开挖边铺设钢筋网的施工工艺,可以有效的起到挡土的目的,尤其适用于施工环境刚采用了人工降水后的杂填土、粘性土和地下水以上。
2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具体应用
2.1工程实例
某工程的总占地面积为3600m2,总的建筑面积一共为30280m2,建筑高度39m,地下二层,地上9层。基础采用桩支撑梁板基础,主附楼基础相连。槽底标高-8.54m,开挖深为7.5m,局部8.85m。基槽长约85m,宽约52m,占地面积约4300m2,支护长度301m,呈近似平行四边形,此工程地下水位埋深为0.8-1.5m。
由于本工程开挖深度大,为了避免坑边土体出现过大位移,必须进行深基坑支护施工,以便保证工程建设及其周边建筑、道路和管线的安全性。
2.2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
2.2.1深基坑支护施工工艺流程
深基坑支护工程主要包括:基坑的开挖、支护、防水及环境保护。施工单位在进行深基坑支护工程施工时,必须结合监测信息进行反馈分析,通过及时收集、整理、分析有关动态性,可以有效地预测系统的变化趋势,并及时修改监测方案与施工设计方案,密切监控施工过程,确保随着施工工程的开展,可以第一时间调整施工方案,保证施工技术与施工方案达标。
本工程采用单排Φ700@900混凝土灌注桩加一道混凝土内支撑的支护方案,内支撑采用双环撑结合对撑体系。沿基坑周边采用单排双头Φ700@900水泥土搅拌桩(组间咬合300mm)止水。具体的施工工艺如下所述:
2.2.2基坑降水
根据基坑深度及面积以及单口井的降水影响,共设置24口大口井,井深11.5m,井距约15~18m一口,孔径Ф700mm,井管采用Ф400mm无砂砼管,土工布及等粒径碎石,起到渗水隔泥作用,增加透水性能。
在开挖过程中,降水井每隔8小时观测一次水位,观测井每隔4h观测一次水位,记录留档作为统计分析数据。如发现观测井水位有突然下降现象,立即采取回灌措施,以保证槽外水位稳定,减小对相邻建筑物的影响,保证了土方施工的顺利进行。
2.2.3止水帷幕
由于地下水位的处理质量与深基坑工程的施工质量密切相关,而且较难控制。由于地下水一般来源于上层滞水、潜水、承压水、雨水及基坑周围的渗漏管道水,在制定深基坑工程的防水、降水和排水计划时,必须结合相关的地质资料及深基坑周围的实际环境进行分析,查找该区域地下水的来源。
在高水位地区深基坑支护工程中主要通过止水帷幕进行止水。止水帷幕的施工方法主要包括:高压喷射注浆法、浆喷深层搅拌法、粉喷深层搅拌法和压力注浆法等。采用浆喷深层搅拌法进行止水帷幕止水施工时,必须严格控制止水帷幕的搅拌桩成桩的质量,避免在深基坑开挖之后渗水较多。另外,施工单位应当避免在深基坑支护结构上开口,否则容易降低支护结构的安全性能,甚至有可能破坏止水帷幕,使得地下水渗入,难以达到施工目的。
2.2.4挖土方法
(1)当开挖土方时,必须严格监控施工单位的开挖工程,确保与工程设计方案一致;在开挖中尤其要注意避免影响支护桩、护壁;严格按照分层开挖、严禁超挖的原则,尽量减少基坑土体开挖后无支护的暴露时间。若开挖过程中发生意外情况,必须及时停止开挖,立即进行现场调查,查明原因后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待问题解决后才可继续施工,切不可强行开挖,后果不堪设想。
(2)施工单位在开挖过程中,必须及时将挖出的土方运出,避免堆载在蒸坑顶四周,防止支护结构变形过大。另外,在基坑顶四周及坑中严禁带水作业,可以通过适当位置布置集水井及明沟,便于及时将水排出,避免影响工程质量。
2.2.5深基坑支护施工监测
由于深基坑支护工程风险性较大,必须保障基坑在开挖和地下室结构施工过程中基坑支护结构的安全性达到工程要求。应当及时监测基坑与周边城市道路、建筑物,避免边坡失稳或出现周围建筑物沉降、开裂等意外。通过了解土体变形情况、边坡的稳定性与支护效果。施工过程中若有异常情况发生,必须立即停止施工,进行原因排查,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解决。
(1)在实施土方开挖工程之前,必须在开挖地的周边建筑物内设置监测点,事先做好相关建筑物、道路原有裂缝、变形等情况进行记录,防止日后出现纠纷。
(2)施工单位必须加强对摧坑支护的沉降、水平位移及周边建筑物四大角的垂直度监测,并及时将各项监测报告反馈给参建单位。
2.3深基坑支护施工注意事项
深基坑的支护施工过程是循序渐进的,相关施工单位必须严格按照施工规范、设计规范以及后施工的程序进行施工,并且对工程要做到边施工边监督。整个施工过程中要时刻严格加强对深基坑的施工控制,确保深基坑施工按照相应规范顺利进行,高质量的高标准的完整施工任务。
2.3.1严格执行有关规范,做到监督和管理的作用,确保施工技术方案的实施。在进行工程施工之前,工程管理人员与施工技术人员必须充分认识深基坑支护设计与施工工程质量标准,确保施工过程中的每位工作人员都熟悉施工的每一个环节。
2.3.2深基坑支护工程的施工必须结合现场环境,严格按照施工设计图进行施工。由于深基坑支护工程主要用于挡土、防水,加上施工中的一些不确定因素,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必须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及时做出调整,确保施工技术规范。
3结语
综上所言,为了保证地下工程建设施工以及其周边环境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必须根据工程及其周边环境的具体情况设计相应的支护结构,以便进行深基坑支护作业。而深基坑支护工程的施工过程复杂,必须严格按照支护施工工艺流程进行作业,并加强施工过程的管理、监控,保证施工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施工技术、施工质量达标,确保深基坑顺利开挖及周边建筑、道路、管线等安全,保障整体工程的施工质量与施工安全。
参考文献
[1]全长红.探讨深基坑支护施工控制[J].大科技:科技天地,2011(15)。
[2]马倬勋.深基坑施工的排桩锚杆支护技术[J].山西建筑,2010(9)。
机构编制审计工作,既是审计工作内容的拓展,又是机构编制监督管理方式的创新,是规范机构编制管理、严控机构编制总量的具体举措,是了解掌握各部门机构编制管理情况的有效途径。在当前机构编制监督管理工作新常态下,建立机构编制审计工作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了监督检查手段单一、查处力度不够、工作开展难,部门(单位)不重视等问题。
(一)精心安排部署,落实责任到位。按照巨野县编办、巨野县审计局《关于开展机构编制管理和执行情况审计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认真研究部署,制定了机构编制责任审计工作方案,成立了以县编办主任为组长的机构编制审计领导小组,并抽调2名机构编制审计业务骨干,参加了机构编制审计业务培训班。重点对机构编制政策法规、审计内容、方式方法、问题认定,以及审计操作实际业务工作,设计制作了6套表格,统一审计数据政策,y一编制使用、领导职数配备等审计口径和标准,明确了目标任务,细化了内容重点,说明了有关事项,明晰了模糊不清的概念和问题,提出了具体工作要求,形成了一套符合实际的机构编制审计方案,这种做法,得到了县编委领导的大力支持,并以编办名义印发了《关于对部分领导干部实行任期编制审计的通知》,组织相关部门召开专题会议进行专项部署,为做好机构编制审计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把握关键环节,规范审计到位。在审计工作过程中巨野县编办坚持“严格把关、公正审计、规范操作”的原则,注重研究把握审计方向,明确审计目标任务,积极探索方式方法,找准监督切入点,使整个审计过程公开、透明、规范。首先,审查机构设置情况。重点审计未经批准擅自设立机构或增加、调整内设机构,变更机构名称、性质或调整主要职责情况。其次,审查编制使用情况。重点审查机构编制部门核定的编制与组织、人社部门配备的在职人员、财政部门核拨工资的在职人员总数是否相一致,是否存在项目经费中安排超编人员和自行设立机构经费等问题;是否存在在编不在岗人员、调离未办核减编制手续,已判刑或降级、撤职等人员仍按原职级领取工资和津贴等“吃空饷”问题。再次,审查领导职数配备情况。重点审查机构编制部门核定的领导职数与组织部门配备的领导干部总数是否一致,有无超职数、超规格配备领导干部问题,是否严格执行机构编制部门“三定”规定。通过真查实找,突出对超编制安排财政供养人员、超职数配备干部等问题的审计,充分发挥了机构编制审计的监督职能、建设性作用和“免疫系统”功能,有效遏制了机构臃肿、人员膨胀,提高了机构设置、编制使用和领导职数配备的科学性,确保整个管理过程的良性循环。
(三)严格运行程序,纪律监督到位。首先,规范审计程序。通过下发《审计通知书》、《审计实施方案》等方式,将机构编制审计的相关要求、方式方法、时间地点等内容及时告知被审计对象,并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公示。审核通过自查自纠、座谈汇报、个别访谈、问卷调查、调阅台帐、举报受理、情况通报等七个步骤,广泛收集情况,了解各方反映。其次,注重工作方法。主要采取听、查、谈三种方式。听,即主要是听取党政主要领导述职;查,即主要是查看党委、党组、政府及部门研究选拔任用干部、人事调动、机构管理、编制调配等会议记录和发文通知,看单位用编控制卡使用是否合理,是否有逆向流动、超编进人、超职数、超规格配备领导干部等问题;谈,即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被审计审核单位干部职工座谈,倾听他们对机构编制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最后,将获取的基本资料,分类进行分析研究,形成机构编制审计报告,以文件形式反馈被审对象。具体到工作中,归纳起来就是“五步工作法”:接到审计项目通知提供机构编制相关资料开展机构编制审计形成机构编制审计报告归入领导干部个人档案。“双审”工作的开展,为加强监督,掌握实情指明了方向。
(四)强化监管合力,协调配合到位。主动与审计部门保持工作衔接,加强审前沟通、审中配合、审后整改等工作。在开展相关审计时,编办提供被审计对象的机构编制信息和数据资料、专项督查核查报告及有关政策规定,同时协助实施审查。在审后整改中,加强与纪检监察、组织人事、财政、国资等单位的协作配合,按照找准定位、积极协调、稳步实施的要求,针对全县在审计过程中存在的有关问题,通过短信、电子邮件、电话等多种形式提出要求,重申工作纪律,提出补充意见,及时指导和纠正因考虑不周而出现的一些差错,推动完善齐抓共管、整体推进的机构编制审计工作机制,通过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形成监管合力。
二、主动作为,建立健全“三个机制”
为了确保机构编制责任审计工作真正取得实效,巨野县编办坚持从健全机制、完善制度入手,使机构编制责任审计工作真正步入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一)健全督促整改机制。对在审计过程中发现的事实清楚的问题,督促相关部门立即整改;对情况复杂、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帮助制定具体的整改措施并限定整改时间,并且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进行甄别定性,对共性问题,逐步建立健全制度;对管理不规范问题,责成审计对象认真查找分析原因,并向党委政府提出完善制度、强化措施的建议;对机构编制违纪违规问题、典型问题,不遮不掩,适时通报,对应当追究有关人员责任的,及时移送纪检监察和有关部门处理,充分发挥了机构编制审计的“紧箍咒”作用。同时,县编办结合审计组提出的整改意见建议,对原有的工作规定、制度、程序进行了补充修订,对会议制度、议事规则、办事程序、编制审批、协调配合机制进一步规范完善。并且借审计之机,分别对机构编制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进行整改。同时,结合实际,在提报项目、汇总修改、征求意见、会议讨论的基础上,制定印发《2016年度巨野县机构编制工作绩效管理评价标准》,科学分配评价指标及分值,明确细化评价内容及标准,提高了全县机构编制绩效管理评价工作的客观性和可操作性。
(二)建立跟踪回访机制。“审计回访”是提高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能促使审计结论和处理决定的落实,既是对审计质量的一个“反馈”,又是巩固审计成果的有效措施。在回访办法上主要采取三种做法:一是“走出去”,到被审计单位了解情况;二是“请进来”,与被审计单位座谈;三是建立反馈机制,及时与被审计单位沟通情况。在回访内容上采取三看:一看处理决定执行情况;二看审计前后变化情况;三看整改情况。在回访中做到三个不放过:一是对越权审批的机构,原因没有查清的单位不放过;二是违反审批机构编制程序,整改措施未落实的单位不放过;三是在限额外审批机构、整改不彻底的单位不放过。对存在问题的单位,规定在审计工作结束后三个月内再组织跟踪回访,进一步了解整改落实情况,进行跟踪问效。
(三)完善成果运用机制。为探索建立审计结果运用工作机制,更好地发挥监督职能,巨野县编办以发挥审计实效为出发点,加强机构编制审计结果运用。对已完成审计的全县审计报告逐一把关核实,提出补充完善意见,形成全县机构编制审计报告,经全县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审核,正式呈交县政府审定,最后将审计报告归入领导干部个人档案,机构编制管理和执行情况的审计结果将作为干部考核、任免和奖惩的重要依据,为加强机构编制管理提供组织保证。近年以来,共开展机构编制管理和执行情况审计工作12件,强化了机构编制的刚性约束力,提高了机构编制资源的使用效益。通过开展机构编制审计工作,健全了机构编制管理制度,规范了领导职数管理,有效地强化了领导干部机构编制意识、责任主体意识和法律法规意识,提高了领导干部对机构编制的重视程度,严肃了机构编制纪律,提升了机构编制工作的权威性,使机构编制监督检查的领域进一步拓展,内容进一步丰富,成效进一步显现。
三、几点体会
(一)大力宣传舆论是先导。加大机构编制审计宣传力度,营造良好舆论氛围。通过报刊、电视、户外电子显示屏、悬挂横幅等宣传方式,全方位宣传机构编制审计的目的、意义、作用,促进领导干部和广大群众了解机构编制审计。依靠审计监督,规范党政主要领导干部机构编制管理行为。
(二)审计法律依据需完善。虽然机构编制审计已经正式写入法规,《实施细则》也规定了“机构设置、编制使用以及有关规定的执行情况”纳入政府、党政工作部门等单位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内容中,但仅仅规定了必须开展机构编制审计的依据,并没有机构编制审计判断标准和具体操作流程,致使机构编制审计陷入困境。由于缺乏审计处理处罚规定等有效的法律法规,致使编制审计的工作目标难以凸显。
(三)审计技术方法需创新。由于编制审计起步晚,时间短,机构编制的审计技术和方法还在尝试阶段,审计技术方法还处于简单的审阅法、核对法和计算法。审阅有关记录,查看涉及机构编制管理工作的决策事项和编委会会议记录;核对机构总数以及重点领域改革方案、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审批文件规定是否相一致等问题。审计方法未全面应用环比分析、基数分析等数学方法和审计技术方法,机构编制信息计、绩效审计等技术理论还缺乏机构编制审计技术方法创新。
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简称二保焊,全称熔化极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电弧焊接。由于它具有其他焊接无法比拟的优势。目前已成为车身修理行业最为常用的焊接方式。
根据气体成分及配比不同,即气体在空气中的活跃程度,气体保护焊可分为熔化极惰性气体保护焊(MIG)和熔化极活性气体保护焊(MAG)两种。惰性气体保护焊采用单一惰性气体,如氩气、氮气、氦气等,或者几种惰性气体混合的两元或多元气体作为保护气体。二氧化碳常温下并不活泼。不完全是惰性气体,准确地讲,用单纯的二氧化碳或二氧化碳与氢气的混合气体作为保护气体的熔化极电弧焊接,应该属于MAG。但人们还是习惯用惰性气体来概括所有的气体保护电弧焊,将二氧化碳保护焊称为惰性气体保护焊。
一、二氧化碳保护焊工作原理
二氧化碳保护焊使用焊丝,持续不断以恒定的预调速度,自动地从焊枪进至工件表面,完成焊接过程,这种方法也称为半自动电弧焊接法。当焊丝接触工件表面,形成短路,引发电弧,电弧及电阻不断增加,产生的热量使焊丝端部的一小部分熔化,滴落在工件表面而形成熔池。这时焊丝与工作面断开,形成开路,电弧熄灭,熔池逐渐冷却、变平。当焊丝继续从焊枪进给接触工作面,再次产生短路并引发电弧,将重复上述过程。这个加热和冷却的过程,平均以每秒约90―100次的频率不断重复,每次都有少量的熔滴滴落在工件上。焊接过程中,用二氧化碳或者二氧化碳与氨气的混合气体进行保护,以避免熔融金属氧化。
电弧焊时,在焊丝或焊条端部形成的滴状液态金属称为熔滴,熔滴在力的作用下脱离焊丝(条)进入熔池的过程称为熔滴过渡。熔滴过渡可分为自由过渡、短路过渡和混合过渡三大类。
自由过渡:熔滴从焊丝端头脱落后,通过电弧空间自由运动一段距离后。落入熔池的过渡形式,可分为滴状过渡和喷射过渡两种形式。
短路过渡:焊条(或焊丝)端部的熔滴与熔池短路接触,由于急剧升温和磁收缩的作用使熔滴爆断,直接向熔池过渡的形式。
混合过渡:在一定条件下,熔滴过渡不是单一的形式,而是自由过渡与短路过渡的混合形式。
二氧化碳保护焊通常采用短路过渡的方式。短路过渡电弧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中、小型材料的焊接。由于焊接采用较细的焊丝,弱电流和低电压,短路时焊接部位温升很低,母材的焊接熔深很浅,便于全方位焊接。其过程大致如下(见图9):
1.焊丝与工件接触产生短路、回烧及电弧。
2.电阻使焊丝和接触部位受热,同时在焊丝周围有一层气体保护层,有效防止空气氧化和稳定电弧。
3.随着加热的继续进行,焊丝开始熔化、变细并产生收缩,在电弧热及收缩部位电阻增加的作用下,焊丝的端部形成熔滴脱离焊丝,滴落在工件上形成熔池,电弧使熔池变平并回烧焊丝。当电弧间隙达到一定距离时,电弧熄灭。
4.随着焊丝进给,电弧重新建立并开始下一轮熔滴过渡。
短路过渡方式虽然有诸多优点,但产生的飞溅较多,而且焊铝和不锈钢时有气泡产生,另外,由于是熔滴爆断,焊接时会有下雨一样的沙沙声音。而自由过渡方式的喷射过渡虽然产生的热量较大。不适合对薄板进行焊接,但飞溅较少,焊缝成型比较美观,很多MIG焊接采取喷射过渡,焊接时可以清晰地听到电弧等离子流的呼啸声。
影响熔滴过渡的主要因素包括保护气体的成分及配比、焊接电流和电压、焊条或焊丝的成分、直径等。普通的二氧化碳焊机,把气体换成纯氩,用10的焊丝,电流调节到180A以上,然后升高电压到30V,短路现象逐渐消失,接踵而来的就是等离子流的呼啸,形成喷射过渡。但是持续时间较短,连续电弧的发热量远大于短路电弧的发热量,不及时关闭将导致焊枪烧毁。如果需要连续工作,则需要使用水冷式焊枪。
二、二氧化碳保护焊焊机构造
二氧化碳保护焊焊机是由焊枪、送丝机构、保护气体供给装置、控制装置和电源几部分构成(见图10)。各种焊机的规格、型号虽不相同,但使用方法和构造都大同小异。
1.焊枪
向焊接部位喷出保护气体,同时向焊丝输送焊接电流并产生电弧。焊枪的前端有向焊接部位喷出保护气体的喷嘴和向焊丝输入焊接电流的导电嘴(见图11)。在焊枪内部,还设有将焊接电流导向导电嘴的电缆和使焊丝输送顺畅的软管衬套,以及保护气体的管路。焊枪的手柄上有一个开关。以控制焊接开始与结束,有的焊柄还具有调整电流、电压大小、一键式送丝等功能。
2.送丝机构
将焊丝输送到焊枪的机构,由输送电机、减速器、输送辊、加压辊等构成。电机的转动是通过减速器传送给输送辊,并将被夹于加压辊和输送辊之间的焊丝根据焊接电流和电压条件规定的等速送入焊枪。工地、工厂用的焊机,送丝机构多为外置式(见图12),这样可以获得较远的作业距离。汽车修理行业用的焊机,多为常规型号,送丝机构为内置,安装在主机内部(见图13)。有些类型的焊机。送丝机构则安装在焊枪上。
选用焊丝时,应该考虑焊丝材料要与钢板的材料相同,以增强互熔性。工业焊接时通常根据不同钢板材质选择不同牌号的焊丝(见图14),而在焊接车身钢板时使用AWS-ER70S-6牌号的焊丝即可,这种通用型的焊丝,可以对车身各个不同部位、厚度的钢板进行焊接。
二氧化碳保护焊焊丝表面有层薄薄的铜电镀层,这样做的目的为了防锈及改善与导电嘴的导电性能。常见直径有0.6mm、0.8mm、1.0mm、1.6mm等。根据板材厚度适当选用不同直径的焊丝,通常板材越厚,焊丝直径也应相应加大,随着焊丝直径加大,焊接熔深也会增加。车身外板厚度多数为0.6~1.0mm,承载式车身的梁结构厚度也多在2mm以下,焊接时较常见的缺陷为熔穿孔,这就需要低电压、弱电流及细焊丝,以减小熔深,所以,针对车身钢板焊接,选用直径0.6mm的焊丝较为适合。
3.保护气体供给装置
将保护气体从气瓶由高压减压为一定的压力后送入焊枪的装置,有压力调节器和电磁阀组成。压力调节器(见图15)的作用,是将气瓶内的高压气体减压,并以一定的流速流出气瓶。电磁阀的作用是控制气体输送与关闭。由于气瓶内的保护气体是以液态的状态充入钢瓶,有的型号压力调节器装有电热器,以防止保护气体由液态转为汽态时吸收热量,而使压力调节器冻坏。
二氧化碳气体保护可使熔滴变细,焊接熔深增加,适合于2mm或以上厚度的钢板焊接,但是电弧不稳定,焊接时的溅出物较多。若采用75%氩气和25%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C25气体)作为保护气体,增强了焊丝与焊件的融合,可使电弧稳定,飞溅减少,适用于焊接相对较薄的车身钢板。
4.控制装置
控制装置由大量半导体零部件组成,安装于焊机内部。当控制装置接收到焊枪开关的信号后,控制送丝装置的动作、焊接电流的开启或关闭、保护气体的供给与停止,最重要的是控制焊丝开始与停止输送,并且依照电流和电压调整送丝速度,使电弧长度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5.电源
电源是提生电弧所需电力之装置。有些焊机加装了稳压补偿器,以监视电源电压,并对电压波动适时补偿,使电弧均匀、稳定,提高焊接质量。
三、焊机的日常维护
1.随时或定期清除溅到焊枪气流扩散孔上面的防溅剂和焊渣,若出现变形或破损应进行更换。
2.导电嘴应紧固,只有它和焊丝接触良好,才能输出稳定的电弧。
3.焊接过程中,飞溅物很容易造成喷嘴堵塞,阻碍焊丝及气体的流动,因此喷嘴应经常清理,必要时进行更换,保证焊丝流畅出来。
4.焊接过程中,喷嘴应使用防溅剂,以减少飞溅物附着。
5.定期用干燥的空气,清理送丝导向轮、压槽及焊丝卷盘的碎屑及尘土。
四、二氧化碳保护焊的优点
1.电弧和熔池的可见性好,易于操作,焊接过程中可根据熔池情况调节焊接参数。
2.焊接过程操作方便,焊后不需清渣。
3.电弧在保护气流的压缩下热量集中、熔池小、热影响区窄、焊件焊后变形小,适合全位置焊接。
4.操作方法容易掌握。初学者只需要经过几小时的培训后,就能独立进行操作。
5.焊接速度快、生产效率高,约为氧乙炔焊接速度的6倍。
6.焊接成本低,焊前准备要求不高,焊后清理和校正耗费工时少,焊接总成本低。
7.对铁锈、油污等杂质相对不敏感,焊缝中的含氢量低。是一种低氢焊接方法。
8.电弧平稳、熔池小,便于控制,确保熔敷金属最多,飞溅最小。
9.几乎所有的钢板都可采用一根通用型焊丝进行焊接,不同厚度的钢板可采用相同直径的焊丝进行焊接。
10.焊接部位可以100%地熔化,从而可以修平或研磨到与表面同样的高度,而不会降低强度。
焊接是指通过热量,将不同块的金属永久性连接在一起的工艺过程。是车身钣金件连接在一起的主要方式。一直以来,车身修复时主要使用氧乙炔焊和手工电弧焊的焊接方法,来焊接车身上的钣金零部件和结构件。
随着高强度钢在整体式车身上的广泛使用,上述两种方法逐渐失去了其主导地位。因为氧乙炔焊接将导致高强度钢板过热,材质改变、钢板变薄,从而造成其性能恶化,削弱钢板的机械性能,另外由于热量较为集中,焊接时产生的应力较大,且难以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而手工电弧焊焊接后的焊缝部位一般硬度较高,但韧性不足,薄板容易出现熔穿孔,相对于二氧化碳保护焊,其对薄板的焊接质量相差较远。目前,维修行业应用于车身焊接的方式,主要有二氧化碳保护焊接和电阻点焊焊接,基于此,以下内容主要针对这两种焊接方式。氧乙炔焊虽然有上述缺点,但在维修企业仍能发挥其它的作用,如焊接钎焊、金属表面清洁、加热后取出难以松动的螺丝等。
近年来,各种新的焊接设备、新工艺层出不穷,很多已经在车身制造中得到广泛应用,如激光焊接车顶、缝焊焊接车门立柱等(图1a、b)。
第一节 钣金件连接方式、焊接种类及常用术语解释
一、车身钣金件的连接方式
1 铰链连接
常见于车门、发动机舱盖、油箱盖、后背厢盖等部位(图2),为活动连接方式,以方便乘员进入驾驶舱、发动机及变速器等相关部位的维修、放置行李、随时加注燃料等。很多敞篷车的车顶部位,也采用了这种电动齿轮铰接的连接方式。铰链连接的钣金件损伤较重时,可以比较方便地采取更换的方式进行维修。
2 螺栓连接
车身零部件较常用的连接方式,方便拆装、维修及更换。常见于前翼子板、水箱框架、前后保险杠骨架等部位,大部分的铰链采取这种螺栓连接的方式进行固定,有的车型后翼子板也采用了螺栓连接方式(图3)。
3 粘接连接
粘接连接具有密封、降噪、防腐及防止异响等作用,通常需要与螺栓、电阻点焊(图4)、铆接、折边咬接等方式配合使用。常见于内外层钣金件折边咬接部位,铝板结构件的连接部位,车顶、地板、立柱、前后挡泥板、纵梁与横梁等双层或多层需要密封的连接部位等。除铝板专用的双组分粘接剂以外。其它主要以密封、降噪、防腐为目的的密封剂一般连接强度较小。车身上有一些小的钣金件则是通过双面胶粘接的,主要目的为了装饰车身的外观及固定一些橡胶密封条、玻璃绒槽等。
4 铆接连接
常见于车架、车身蒙皮、铝板(图5)等部位。主要用于不同材质、厚度的部位连接,如钢铝结合、塑料车身等。
5 折边咬接连接
用来连接内外层钣金件。如车门、引擎盖、后备箱盖等钣金件的边缘部位(图6)。
6 卡扣连接
主要用于内饰件、外饰件等。连接强度较低,车身上只有极少数面积较小的钣金件,采用此种连接方式。
7 焊接连接
整体式车身最常用的连接方式,通过此种方式,将车身纵梁、横梁、车顶、地板、门槛、立柱等众多钣金件。连接在一起形成整体。
二、焊接种类
由于焊接生产效率高、不受形状限制、焊接后可保持车身的整体性、不增加车身重量、对空气和水的密封性好等优点,一直是车身制造和车身修复的主要连接方式。根据焊接工艺、作业方式、焊接温度等,焊接可分为:压焊、熔焊和钎焊(图7)。
1 压焊
压焊是指在加压条件下,使两个工件的搭接部位在固态下实现原子间结合,又称固态焊接。汽车维修行业中常用的压焊设备主要是电阻点焊,当电流通过两工件的连接端时,该处因电阻很大而温度上升,当加热至塑性状态时。在轴向压力作用下连接成为一体。
压焊方法的共同特点是在焊接过程中施加压力而不添加焊料。多数压焊方法没有熔化过程,因而没有像熔焊那样的有益合金元素烧损和有害元素侵入焊缝的问题,从而简化了焊接过程,也改善了焊接工作的安全卫生条件。同时由于加热温度比熔焊低、加热时间短,因而热影响区小。
2 熔焊
通过火焰或电弧加热等方式将金属工件加热到熔点,使它们或者与填充金属熔化在一起。熔焊时,热源将待焊工件接口处迅速加热熔化,形成液态熔池,熔池随热源向前移动,在这个过程中,如果需要,随时向熔池中添加焊丝或焊条等填料,冷却后形成焊缝而将两工件连接成为一体。
焊接过程中,为避免熔池与空气中的氧、氮及氢等接触,造成焊缝出现气孔、夹渣、裂纹等质量缺陷,需要通过气体、药皮等进行熔池保护,以获得稳定的电弧和优质焊缝。
汽修行业曾经或目前常用的熔焊种类有氧乙炔焊、手工电弧焊及二氧化碳保护焊。
3 钎焊
使用比工件熔点低的金属材料做钎料,将工件和钎料加热到高于钎料熔点、低于工件熔点的温度,利用液态钎料润湿工件,填充接口间隙并与工件实现原子间的相互扩散,从而实现焊接的方法。
根据钎焊材料融化的温度,可分为软钎焊和硬钎焊。焊料熔点高于454℃的是硬钎焊,其中以铜焊为代表,低于上述温度的则为软钎焊,常见的如锡焊、银焊。钎焊焊接过程中,金属母材并不需要熔化。其中软钎焊多为母材表皮活化,硬钎焊时则为母材表皮熔化。
从以上焊接种类不难看出,并不是所有的焊接都是将母材和填充金属完全熔融后,才能连接在一起,很多焊接类型只需要将母材活化、表皮融化或者达到半熔融状态即可。
三、常用焊接名词及术语
GMAW:熔化极气体保护焊,美国焊接学会对气体保护电弧焊的缩写。
电弧:由焊接电源供给,在两极间产生强烈而持久的气体放电现象,可分为:交流电弧、直流电弧和脉冲电弧。电弧是高温高导电率的游离气体,它不仅对触头有很大的破坏作用,而且使断开电路的时间延长。
熔点:熔点是指金属经过加热后由固态转为液态时的温度。反之,冷却后由液态转为固态的温度,称之为凝固点。与沸点不同,熔点受压力的影响很小,大多数情况下一个物体的熔点就等于凝固点。
熔深:熔深是指母材熔化后熔池内最深位置与母材表面之间的距离。即俗称的渗透性能。也可以理解为,在母材表面下方热量所能熔化的深度。
母材:待焊工件的材料。焊接时,应根据母材来选择焊料,才能确保焊接质量。
熔池:金属加热熔化后具有一定几何形状的液态金属,即焊缝凝固前的熔融状态。熔池与电流、电压和焊枪的角度、焊接速度、焊材种类、母材自身的特性有关。与前两者的关系更为密切,电流越大,熔池越深;电压越大,熔池越宽。
焊缝:焊接形成的两个被连接体的接缝称 为焊缝。焊缝的两侧在焊接时会受到焊接热量作用,发生组织和性能变化,这一区域被称为热影响区。
坡口:为保证较厚的焊件能够焊透,在焊件的待焊部位加工或装配成的一定几何形状的沟槽。采用的坡口形式有不开坡口(I形坡口)、Y形坡口、双Y形坡口、U形坡口等。车身焊接时,除较厚的车架以外,很少需要加工坡口。
焊层:焊接的层数(图8),主要针对较厚或金属的堆焊。
焊道布置:为保证焊接质量,需要对焊接部位进行合理安排和布置。
保护气体:防止熔池和电弧与空气发生有害反应的气体,由气瓶提供,从焊枪喷出。
填充金属:也称填料,焊接时用于添加到焊缝、堆焊层中的金属合金材料的总称,通常可以增加焊接接头的强度和质量。包括焊丝、焊条、钎料等。
惰性气体:不与其它元素发生反应的气体。如氦、氖、氩、氪、氡、氙,通常情况下,它们不与其它元素化合,而仅以单个原子的形式存在。
活性气体:常温下很活跃,可与其它元素发生反应的气体,如氧气、二氧化碳。
焊丝:丝状熔化电极。由于焊丝不需要经常更换,因此生产率比焊条高。
焊程:在焊缝上焊接一次的过程,焊程的结果是形成焊道。
熔化电极:一种向电弧传导电流,同时会作为填充金属而熔进焊缝的电极,这里特指焊丝。
还原剂:可从熔池和电弧中去除氧、氮、氢的物质。
送丝速度:从焊枪送出焊丝的速度。
预热:在焊接之前加热母材。某种情况下,焊接前对焊件接口处预热、焊时保温和焊后热处理可以降低金属的硬度,改善焊缝质量,减少热裂纹倾向。
飞溅:焊接过程中溅出的液体金属颗粒。飞溅会在工件表面留下不需要的金属粒。
硅:常被添加到熔化电极中的非金属元素,起到还原剂的作用。
锰:熔化电极中的一种坚硬、脆的灰白色金属,可以充当还原剂。同时可增加焊缝的强度和硬度。
镍:一种坚硬可锻的银白色金属,常被添加到熔化电极中,可以增加强度和硬度,而不会减小延展性。
关键词:深基坑支护 灌注桩 加固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建筑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建筑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为了提高建筑企业的竞争力,必须严格控制建筑工程的质量,深基坑作为建筑工程的基础部分,在深基坑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设计规范和技术要求进行控制,提高深基坑支护的施工技术水平。
1、施工准备
施工前,现场管理人员根据施工图纸和施工内容,做好相关准备工作,为工程的顺利施工打下坚实的基础。测量人员根据业主提供的控制网和水准点进行现场放样,施工准备工作完成后,即可进行后续工程施工。
1.1场地清理
施工前,现场作业人员根据施工技术交底内容做好场地清理工作,场地清理必须平整,并将清理的杂物堆放到监理工程师指定的地方,经监理工程验收合格后,才能进行后序工程的施工。
1.2测量放样
测量放样的准确性将对工程的质量产生直接的影响,测量人员放样前,应对甲方提供的水准点进行复核,复核满足测量技术规范要求后,根据施工图纸,将深基坑支护的搅拌桩桩位、原地面标高及孔口标高等准确的在地面上放出来,以便工程的顺利开展。
2、钻机调试与施工
2.1定位
深基坑支护是深基坑顺利施工的重要保障,现场管理人员必须根据工程所在地的地质、水文、气象等条件选用科学合理的施工机械、施工方案。在深基坑施工前,首先将搅拌桩机进行组装,并检查主机各部的连接情况,液压系统及其他系统的运行情况是否正常,并对机械进行调整,排除机械故障,待浆罐装满料后,应将进料口密封。在进行钻机安装时,应确保钻机与桩位的位置上下一致,并对桩机的垂直度进行调平。
2.2钻进
钻机准确就位后,操作人员可将主电机启动,并认真观察搅拌钻头与地面的距离,当其接近地面时,启动空压机进行送气。钻进时,操作人员应准确的控制钻机进尺,并用钻机上的深度盘进行控制。当钻机达到设定的深度盘后,应将钻机钻进停止,这时,钻头将反转,但不提升,然后将送料阀门打开,送气阀门关闭,喷射加固浆液。
2.3提升钻头
操作人员确认加固浆液到桩底后,可提升搅拌钻头,并在桩底停滞2~4min,加固浆液即可达到桩底位置,然后将其提升到设计标高时停止喷浆。操作人员严禁在无喷桩的情况下进行钻机提升工作。然后将送风阀门打开,送料阀门关闭,使空压机处于运转状态,搅拌钻头提升到桩顶时停止提升,并在原位运转2min,以确保桩头处于均匀密实状态。
2.4停机与移位
操作人员将搅拌钻头提升到地面以上时,应将主电机及空压机停止,并做好详细的施工记录,钻机停止后,需将桩机移到下一个桩位继续施工,对先实施的水泥搅拌桩,喷浆量由桩底至管中心处,待水泥搅拌桩施工后一个月可进行基坑开挖施工。
3、钻孔灌注桩施工
3.1钻机成孔
在钻机成孔过程中,操作人员应边进行旋转钻杆边进行孔边渣土清理,以避免在提升钻杆的过程中土块等掉入孔内,同时,加强对钻孔的垂直度进行校正,确保垂直度控制在1%以内。
3.2混凝土浇筑
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确保混凝土浇筑的连续性,如在浇筑时出现中断,其中断时间不得大于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否则,应采取补救措施,以确保混凝土的浇筑质量。在采取泵送混凝土施工时,操作人员用严格控制钻杆的提升速度,并使之与混凝土的浇筑速度相协调。
在提升钻杆前,必须确保钻杆内的混凝土高度高处地面,然后,根据浇筑的混凝土方量,计算混凝土对钻杆产生的上顶力,进而调整钻机速度。
3.3钢筋笼吊装
钢筋笼一般在地面上焊接完成后,使用吊车将其吊装到位。在起吊时为了防止笼体发生变形,作业人员可在笼体的下部绑附钢管进行加固。吊放钢筋笼前,需对钢筋笼进行调直、对中,在起吊过程中,要合理的布置吊点。在起吊钢筋笼的头部时作业人员应将钢筋笼的底部抬起,并在吊直的过程中,需派专人进行吊装指挥,确保钢筋笼保护层为50mm,钢筋笼依靠自重沉入混凝土中应连续,如在下降过程中遇到较大的阻力,应将钢筋笼及时拔出,重新进行成孔插入,直到钢筋下沉到在地面1m以内,才可采用带配重的振动器将其振动压入,并控制压入的深度。
4、锚杆加固
锚杆加固时深基坑支护施工中较为常用的方法之一,在锚杆加固前,首先进行抄平,就是在自然地坪下1.8m处设置一道锚杆,然后再向下1.8m设置第二道锚杆,测量人员严格控制锚杆的标高,并确保在同一标高。根据现场实际施工需要搭设脚手架,用架杆在基坑内搭设,并在立杆下垫一定厚度的板材以防出现下陷。
用水钻进行钻孔作业,孔径和间距根据现场实际需要确定,然后进行钢筋拉杆制作,用Φ25的钢筋12m长作为第一道,9m长的钢筋作为第二道,并在钢筋的端头套长20cm的丝,钢筋拉杆的锚固段使用定位器,定位器间距为50cm,钢筋拉杆的锚头要确保钢筋拉杆的受力均匀。在锚杆加固处需进行注浆,注浆管端距孔底20cm时,且浆液留出孔口时,可采用水泥袋等进行孔口封堵,并用湿粘土封堵孔口,并进行捣实处理,等2天后再以2~4Mpa的压力进行注浆,并在稳压一段时间后出口有水泥浆留出后注浆才可结束。待砂浆凝固五天后,操作人员可用14#的槽钢与杆连接,并采用套筒将箍牢拧紧,焊接结实,槽钢背部空隙用C30细石混凝土塞紧。
结束语
综上所述,深基坑支护在深基坑开挖中得到非常广泛的应用,在实际的基础处理中,应结合深基坑的水文、地质等情况,制定切实有效的支护方案,确保深基坑作业的顺利开展,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提高深基坑支护的技术水平。
参考文献
[1]曹俊伟. 深基坑支护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J]. 岩土工程界,2013(01).
1、该片预计将于2020年在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首播,具体日期尚未确定。
2、《熊出没之探险日记3》是《熊出没》系列的第14部作品,也是熊出没探险系列《熊出没之探险日记》的第三部作品。
3、《熊出没之探险日记3》延续了《熊出没之探险日记》和《熊出没之探险日记2》的剧情,反派天才威重新出现,而幕后黑手王老板也会在这一部里出场。(王老板要动真格了)注:肥波等角色会在探险日记3重新出现。
(来源:文章屋网 )
【摘要】土建基础施工作业时,为了使施工安全有保障,防止塌方隐患及其事故发生,以及确保建筑基础的可靠性能得以发挥,就要对建筑基坑运用必要的支护施工技术,以此才能保全土建基础施工的安全可靠程度。基于此,本文以深基坑支护作为研究课题,对目前土建基础施工深基坑支护存有的问题展开了详尽分析,并与之提出了支护设计相应注意的事项与防控举措。
【关键词】土建基础;基坑支护;施工;建筑
建筑施工作业涉及到多门专业学科,而基坑支护技术在目前看来也是有多门专业学科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不断总结出来的一门新兴实用技术。过去由于高层建筑项目施工规模较少,所以其动工项目多半是以钢板桩支护为主,或者以放坡开挖的基础形式去发挥出支护效用,基坑深度一般也控制在五米以上。整体上来说,利用侧壁放坡形式进行的支护应用所引发的事故都较少。但是,随着近些年高层建筑施工规模的逐渐扩充,不少高楼建筑拔地而起,并且有些高层建筑相邻距离非常之近,从而给基础施工作业带来了相当大的施工压力与困难。因此,基于此种形势下,深基坑支护在土建基础工程中应运而生,并被建筑施工行业所高度重视与关注。
1 深基坑支护施工作业需要注意的几点问题
1.1 支护设计力学参数设计不当
深基坑支护构造承受的土体结构压力大小与基础结构的整体性能、安全度等有直接关系。此外,地质土体结构的情况在支护施工作业中也发挥着一定决定性作用,需要精准的并能够满足实际情况去计算土体结构物理力学参数,但由于土体地质结构情况一般都相对复杂、系统,很难精确计算,特别是深基坑开挖后关于含水率、摩擦角以及粘聚力相关的参数设定值的计算,进而也就促使支护结构的应力承受范畴存在一定计算差异。因此,为了确保支护结构受力差异控制在可控范围,应当确保支护结构设计中涉及到的力学参数计算合理,将支护结构设计要求所需的计算参数负面影响将至最低。总体来讲,土建力学相关试验数据表明:有关土地产生的压力与内摩擦角值有重要关系,原土体结构的内凝聚力和开挖过后的相应内凝聚力参数也有不同。因此,在深基坑支护施工工艺中,应因地制宜选择合理支护结构形式,避免以往施工中土体结构物理力学参数计算、择取不合理的现象发生,才能将结构性能发挥的负面影响将至最低。
1.2 基坑土体取样具备不完全性
对土建基础施工作业的深基坑支护设计前,需要完成预先的地基土层地质取样分析工作,其目的是确保支护结构设计相关的物理学参数合理,进而才能使后续勘探工作负荷得以降低并确保造价合理与避免资源铺张浪费等。由此可见,基坑土体取样工作的进行往往具备较高的随机性与不完全性。此外,由于地质土层结构的性质也是同时具备多样性与复杂性的,因此为了使土体取样能够较大程度的反映土层真实情况,就要确保确保钻孔数目合理、支护设计参数合理等,从而才能把支护设计中的土体取样与现实情况存在的不完全相符性将至最低状态,保证后续的施工作业顺利进行。
1.3 基坑开挖未能周全考虑空间效应问题
关于深基坑开挖相关的技术资料表明:基坑周围向其内部发生的水平位移往往是中间大与两边小。另外,深基坑边坡失稳,常常以长边的居中位置发生,这是以深基坑开挖是一个空间问题。传统的深基坑支护结构的设计是按平面应变问题处理的。对一些细长条基坑来讲,这种平面应变假设是比较符合实际的,而对近似方形或长方形深基坑则差别比较大。所以,在未进行空间问题处理前而按平面应变假设设计时,支护结构要适当进行调整,以适应开挖空间效应的要求。
1.4 基坑支护设计计算和实际受力相偏离
基坑支护结构设计相关计算取值问题仍然以理论性较强的极限平衡理论作为参考标准,但实际上的支护结构受力并不能完全按照理论上的原则进行设计计算,即按照理论推算和实践经验的支护设计计算取值往往与现实存在一定差异。此外,在极限平衡理论中所强调的设计计算参数也多半以安全系数为主。但实际上的支护结构遭受破坏往往在理论上强调的绝对安全相脱节;另外,还有些支护结构的安全系数在理论上去看往往安全保障程度不能保证,但是在实践支护结构设计参数却完全能够适应作业要求。总的来讲,极限平衡理论主要强调的是一种静态设计,但对于实际基坑支护作业中的动态因素、不稳定因素却得不到良好的实践验证;如果土体结构的逐渐松弛,土体强度也随着时间推移而降低,从而能够促成结构变形破坏的可能。因此,在设计中一定要周全考虑基坑支护设计参数与实践中结构受力的情况是否能够协调。
2 土建基础施工中的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管理措施探究
为了确保基坑支护工作顺利开展,就有必要加强深基坑施工技术的研究,从而才能确保施工作业安全进行。所以,除了必要对深基坑支护设计、相关技术进行研究,还要加强施工过程中的组织管理措施研究,以此才能避免施工作业中存在的超挖引起结构超载的现象发生,确保施工质量。
2.1 转变传统设计观念
深基坑支护结构的设计,在国内的学术界中尚无具体的科学计算定论。也就是说,目前我国深基坑支护技术研究仍然处于有待完善与开发的发展阶段,此外关于深基坑支护的具体标准设计规范也并不具备。所以,深基坑结构设计工作就需要认知到设计的重要性,逐渐改进传统意义上的“结构荷载法”,彻底创新传统基坑支护设计观念,但要立足实际,满足实际作业设计标准与要求。
2.2 强化降排水技术管理工作
基坑土方开挖应在降水排水施工完成且运转正常达到预期要求后方可进行。基坑周围地面应采取防水、排水措施,避免地表水渗入基坑周围土体和流入坑内。坑内应设置排水沟和集水井,及时抽除积水。
2.3 开挖要合理
基坑开挖施工时要尽量保证作业的连贯性,避免支护的过长时间暴露,同时要在施工时遵循合理开挖的作业原则,即强调“由上至下,先撑后挖,分层开挖,控制超挖”的一贯原则。此外,在锚杆施工工艺进行时,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及标准去及时进行锚杆施工作业,必要时做好锚杆的张拉、锁定及防腐工作,然后再继续进行开挖作业。基坑开挖完毕后,应及时清底验槽并铺设垫层,以防止暴晒和雨水浸刷破坏原状结构。如果基底超挖,应用素混凝土回填或夯实回填,使基底土承载性能达到设计要求。
2.4 加强基坑周围的组织管理
要避免坑边周围的施工建材及土方的过度堆放,但要不可避免时,应距基坑上部位置处不小于两米距离,且弃土堆高应控制在1.0m―1.5m范畴内,另还要确保荷载值不能超过设计要求;软土地区不宜在坑边堆置弃土;当重型机构在坑边作业时,应设置专门的平台或深基础等。
结语:
目前,深基坑支护技术的运用范畴相对较广,特别是随着近些年来高层建筑施工项目比重的逐年上升,深基坑支护被愈发高度重视与关注,且相应施工技术也处于完善、改进的发展过程中。为此,这就需要基坑支护设计人员、作业施工人员、以及现场监理人员等能够做到及时交流与信息反馈等,以此才能在设计要求下保障深基坑支护作业的质量与施工成果。
参考文献
[1] 李宏庆. 深基坑土钉支护的工程实践[J]. 山东建材,2006,(04)
[2] 蔡植滨. 土钉墙在深基坑支护工程中的应用[J]. 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02)
[3] 王立祥,张巍. 长春市某深基坑支护的实践与分析[J]. 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