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低碳经济的起点范文

低碳经济的起点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低碳经济的起点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低碳经济的起点

第1篇

一、在传统经济的模式下,电力企业行为目标的多元性以及局限性

第一,电力企业传统的多元化的行为目标。

如果我们从计划经济的角度进行分析,从产权角度来看这个问题,我们就会发现,国有企业可以说在微观经济中占据了绝对的主体地位。并且电力企业在国有企业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我们可以推断,电力企业在微观经济中也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与此同时,电力企业的一切经济活动也都要围绕着国家的经济利益而展开。这是因为,电力企业并没有自主的权,而国家是通过企业的业绩来综合考量企业的业绩。这也就是说,电力企业的行为目标只能制定为产值的最大化。

然而,现在的社会正是处在一个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当中,因此微观经济的主体产权结构也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电力企业在影响力等方向还是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如果从经营结果方面进行分析,我们不难看出,电力企业在经营之后的利润不仅可以直接的反映出国有企业在创造剩余产品的时候的多少,同时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它的经济效益的高低,以及对国家的经济贡献的多少。

在这种情况下,电力企业就会自然而然的将利润最大化作为企业的行为目标。在市场经济得到进一步的发展的时候,电力企业就开始和其他一些的上市公司一样,将“股东财富的最大化”作为了新一轮的行为目标。然后,在事实上来说,这一行为目标的确定并不适合我国目前发展的国情,这一目标同时也很难被广泛的承认和实现。

第二,电力企业传统行为目标的局限性。

通过我们对于微观经济主体多元化的行为目标的考察,我们不难看出,不管是“产值最大化”或者是“利润最大化”还是“企业价值的最大化”这些行为目标都是以价值作为最终的考量标准。而这一行为目标制定的方向与产业结构的升级以及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这样的大背景下力求发展低碳经济的目标有一定的相悖之处。

并且“最大化”的目标带有一定的极端性的色彩,如果是出于低碳经济的框架之下,微观经济的主体应该出于多边治理的情况之中。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还是将“最大化”作为行为目标,那么就会势必与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以及微观主体目标的确定之间产生较大的冲突。这是因为,首先,将价值最大化作为经济主体的行为目标,很容易就会让电力企业经济行为以及决策带有短期倾向的特点,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忽视企业的长远发展。

从另一个方面看,“最大化”只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因为缺乏了一定的边界而显得目标制定不够清晰。这也从某种角度上表现为最大化实际上就是无边无际的,同时它对于企业行为目标的实现也是不现实的。同时,电力企业的经营者主体由于受到方方面面的约束,所以在企业当中也并没有过多的激励措施,所以这一行为目标是非常难以实现的。

二、将电力企业的行为目标进行重塑同时也是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必然要求

第一,在传统行为目标制定下的企业行为并不利于发展低碳经济。

在国有企业传统的行为目标下,多元目标化下支配竞争的情形下,市场竞争的结果下也必然会受到这个行为目标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会造成生产过剩或者是低效率低质量的这种情况。并且很有可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出现一些“恶性竞争”的情况。

与此同时,电力企业的行为也在很大的程度上构成了中国转轨经济的一个微观的基础。这也就同时决定了在宏观的经济在运行中的一些基本的特征。例如说有大量的重复投资,或者是产生一些供大于求的恶性竞争、甚至会出现价格大战或者是全行业亏损的情况出现。同时,为了防止这些情况的产生,我们就一定要从根源上,从电力企业行为目标的变革上面来考虑和解决在生产中容易产生的生产过剩或者是低效率的问题。

第二,电力企业行为目标的制定应该和在低碳经济中所承担的社会使命与责任相匹配。

由于电力企业在整个中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都占有着一个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它不仅仅是能表现微观经济的一个主体,同时还是政府作为干预经济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因此,电力企业应该成为中国经济建设中的领跑者,并走在经济发展的最前沿。在目前世界上资源紧缺,呼吁低碳经济的大背景之下,电力企业应该充分利用政府、人才、政策、资金、技术等多方面的优势,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和凝聚力来引起整个社会对于低碳经济模式的关注。用这样的经济形势带动起一个新的风潮。另一方面,电力企业本身也要自觉的承担起这样的社会责任和社会义务,成为环境保护的优秀公民。

三、在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下电力企业行为目标的选择

在低碳经济大背景的影响下,电力企业的行为目标应该和宏观的经济保持一致,同时也要体现出利益相关者的长期利益的导向,这也就是说在低碳经济的大背景下的电力企业的行为目标的制定既要做到利人,又要做到利己。这样才能保证电力企业经济的快速稳定的增长。

第一电力企业的价值可持续增长的目标一定要与行为经济学的行为主体双重动机论做到相互契合。

从行为经济学上看,新古典经济学是建立在一个显示偏好的假定的基础之上。这样就是说个体具有单一的自利的动机存在,而显示偏好就是这种动机的外在的表现形式。这也就要求我们只需要对观察个体所显示出的选择行为,而并不需要我们对行为背后的心理和动机做出考虑。然后从实际的情况出发,选择行为的不同完全有可能是出于不同的选择动机而产生的。这也就说明选择偏好并不能完全反映出个体行为的本质。而自利与利他也同时应该作为在研究经济问题的一个逻辑的起点。这是因为行为个体的本性是自利动机和利他动机的双重行为动机,它预设每一个行为个体都是自利和利他的矛盾的统一体。

第二,电力企业价值的可持续增长目标与可持续的发展、价值的增长以及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最大化三者应该做到相辅相成。

如果要把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引入到电力企业的行为目标当中,那么实质就是要求电力企业要承担起一个社会责任人的身份。首先一定要带头将环境保护和节约资源的思想进行到底,并且要兼顾利益相关者的长期利益。这样才能追求电力企业的长期发展和总价值的不断增殖。同时,在自利和利他的双重的动机之下,才能做到自身的良性循环,进而会实现社会价值的最大化。

在传统的行为目标的主体之下,微观的经济主体的唯一目的就是要实现自身经济利益的最大化,所考虑到的成本只是经济活动中的经济成本。同时也正是这种短期的效益观和经济观导致了资源方面的问题产生。

第2篇

关键词:电力企业;低碳经济;存在问题;处理对策

1 概述

低碳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的经济模式,它要求社会保持较低的碳排放量,以更好的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但是由于以往人们对环境保护工作不够重视,导致我国生态环境破坏比较严重,尤其是近些年来雾霾天气的增多,会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在此状况下我国电力企业应该要适应低碳经济的发展形式,应该要做好节能减排工作,承担更多社会责任,以实现我国电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 低碳经济对电力企业的影响

2.1 对传统电力企业运行方式造成冲击

传统电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比较重视经济效益,从而忽视了环境效益,在这样的状况下使得电力企业的碳排放量居高不下,最终不利于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低碳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的经济形势,它将电力企业的碳排放纳入到经济效益考核之中,一定程度上给该类型企业的运行方式造成较大冲击,在一段时间内不利于它们的发展。

2.2 电力企业生产传输受到政策的制约

为了更好保护我国的生态环境,中央量化了国家碳排放量的目标,这样就会给电力企业节能减排带来较大的压力,使其发展在一定时期内受到制约。电力企业要想获得更好的发展空间,就要重新做好碳排放分析,抓住低碳经济发展机遇转变传统生产传输方式,从而提升电力企业发展效益,最终实现我国电力行业的稳定可持续发展。

2.3 电力企业的系统运行难度大大增加

低碳经济不仅给电力企业生产传输工作带来压力,同时也增加了其系统运行的难度。比如火电厂逐渐衰落,水电、风电企业迅速发展,从而满足了我国环境保护的政策要求。但是由于水电、风电对技术要求较高,电力系统变得更为复杂,再加上缺乏专业人才的支持,使得电力企业的系统运行难度增加。

3 电力企业低碳经济中面临的困境

3.1 政策方面的困境

当前我国电力企业在低碳经济中面临政策方面的困境,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我国在低碳经济发展目标下制定了具体的碳排放数额,并将这些节能减排任务分摊到各个企业之中,电力企业原本的碳排放量就较大,一定程度上会增加该类型企业的减排压力,短期内不利于其稳定发展;另一方面,碳税财政政策的出现会给碳排放量较大的电力企业带来经济负担,这是因为当前我国许多地方实行碳排放购买政策,当一个企业碳排放超出每年规定的量后需要企业自己支付高额的费用来购买低排放企业的量,这无疑会增加电力企业的发展难度。

3.2 环境方面的困境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社会经济迅猛发展,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环境污染问题随之而来,传统电力企业作为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在低碳经济发展中面临着较大的环境保护困境,如果不能及时解决将给电力企业带来较大的损失,严重时会影响整个国家和社会的稳定。因此电力企业需要注重环境问题,制定完善的环境保护方案,以满足低碳经济的发展要求。

3.3 经济方面的困境

电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也会面临经济方面的困境,这是因为市场经济下碳排放额度有着较为明显的金融特性,它能够在企业之间进行流动,而且覆盖我国整个工业企业,因此电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应该要注重自身的碳排放量。但是作为传统电力企业,如果没有专业的技术和人才来降低自身的碳排放,会大大增加他们的发展困境,需要他们动用大量资金来购买超额碳排放量,这在一定程度上回提升电力企业的资金风险,不利于实现其长远发展,最终影响我国社会经济的稳定。

4 电力企业低碳经济下存在困境的处理对策

4.1 做好宏观规划工作

力企业要想在低碳经济下获得更好的发展空间,就要做好宏观上的规划工作,具体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第一,要制定完善的低碳经济管理体系。电力企业内部应该要形成低碳经济理念,营造低碳电力发展环境,从技术上来改善以往的运行模式,从而提升电力企业的减排能力,降低电力生产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第二,要明确电力企业的碳排放目标。做好宏观规划工作需要电力企业从整体着眼,制定出较为科学的碳排放目标,并按照计划来完成该目标任务,这样不仅能够减少企业的环境污染,还能够提升其经济效益,最终推动我国电力行业的稳步发展。第三,要完善电力企业的监督制度。低碳经济下电力企业要想减少自身对环境的污染,就要完善其监督制度,并制定合理的激励机制,鼓励员工参与到低碳经济电力生产活动中,进而推动我国低碳电力的发展。

4.2 科学调整电力结构

电力结构的科学与否对电力企业的发展水平的高低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企业要想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应该要转变以往的发展模式,调整好电力结构,以达到现时代电力企业的碳排放要求,进而推动我国整个电力行业的稳步发展。科学调整电力结构,需要从以下两方面入手:第一,要积极发展绿色电力,并将可再生能源作为产电的原材料,尽可能减少对煤炭、石油的使用,从而减少有害气体对环境的污染。因此电力企业可以采用如风电、水电、生物能电以及核电等,从而达到低碳环保的生产目标。第二,要做好对原有电力设备的改造,积极引进先进的电力生产技术,以改变其原有的电力生产状况。比如火电企业可以对其锅炉进行脱硝改造,从而减少二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更好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

4.3 构建低碳电力体系

构建低碳电力体系,就要从市场角度出发,做好市场之间的资源配置,结合市场需求来调整电力企业的发展方案,以满足消费者的电力消费需求,更好推动我国低碳电力的发展。尤其是在低碳经济下,电力企业应该要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将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结合,从而降低自身的市场运行风险,实现电力企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构建低碳电力体系,企业就要形成相对完整的信息搜集系统,科学反映市场的供求关系,并结合消费需求来弥补当前电力体系中的不足,让我国电力行业朝着低碳、环保、节能的方向发展。

4.4 加强低碳电力营销

电力企业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因此在低碳经济下应该要加强对低碳电力的营销,增强群众的环保意识,使其能够更好使用低碳电能,为我国环境保护工作出一份力。比如企业在营销过程中可以突出低碳电力的优势,并结合国家相关政策给予一定的优惠,以提高消费者的消费意愿。除此之外,电力企业还要将电力价格形成机制引入到电力交易活动之中,从而降低企业的交易成本,一定程度上来规避低碳电力营销风险,最终达到我国低碳经济电力企业的发展目标,使电力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电力企业在低碳经济中应该要调整自身的发展方向,制定出较为科学的运行策略,这样才能最大限度降低企业的碳排放,才能达到保护环境的最终目标。电力企业要做好宏观规划工作,科学调整电力结构,以适应新时期低碳经济的要求,从而实现电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除此之外,电力企业还要构建低碳电力体系,并加强其营销,以扩大低碳经济在电力市场的影响力,为电力企业赢得更好的市场空间,最终推动我国电力企业的进步,减少电力行业对环境的污染。

参考文献

[1]米国芳,王春枝,长青.火电企业低碳经济发展战略研究[J].财经理论研究,2015(04):105-112.

[2]黄鉴薪.低碳经济时代下我国电力企业的经济管理应对之策[J].低碳世界,2014(23):203-204.

[3]杨晓滨.中国企业低碳能源发展面临的挑战和应对策略[J].中外能源,2013(05):12-14.

第3篇

关键词:电力企业;低碳经济;存在问题;处理对策

1概述

低碳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的经济模式,它要求社会保持较低的碳排放量,以更好的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但是由于以往人们对环境保护工作不够重视,导致我国生态环境破坏比较严重,尤其是近些年来雾霾天气的增多,会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在此状况下我国电力企业应该要适应低碳经济的发展形式,应该要做好节能减排工作,承担更多社会责任,以实现我国电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低碳经济对电力企业的影响

2.1对传统电力企业运行方式造成冲击

传统电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比较重视经济效益,从而忽视了环境效益,在这样的状况下使得电力企业的碳排放量居高不下,最终不利于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低碳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的经济形势,它将电力企业的碳排放纳入到经济效益考核之中,一定程度上给该类型企业的运行方式造成较大冲击,在一段时间内不利于它们的发展。

2.2电力企业生产传输受到政策的制约

为了更好保护我国的生态环境,中央量化了国家碳排放量的目标,这样就会给电力企业节能减排带来较大的压力,使其发展在一定时期内受到制约。电力企业要想获得更好的发展空间,就要重新做好碳排放分析,抓住低碳经济发展机遇转变传统生产传输方式,从而提升电力企业发展效益,最终实现我国电力行业的稳定可持续发展。

2.3电力企业的系统运行难度大大增加

低碳经济不仅给电力企业生产传输工作带来压力,同时也增加了其系统运行的难度。比如火电厂逐渐衰落,水电、风电企业迅速发展,从而满足了我国环境保护的政策要求。但是由于水电、风电对技术要求较高,电力系统变得更为复杂,再加上缺乏专业人才的支持,使得电力企业的系统运行难度增加。

3电力企业低碳经济中面临的困境

3.1政策方面的困境

当前我国电力企业在低碳经济中面临政策方面的困境,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我国在低碳经济发展目标下制定了具体的碳排放数额,并将这些节能减排任务分摊到各个企业之中,电力企业原本的碳排放量就较大,一定程度上会增加该类型企业的减排压力,短期内不利于其稳定发展;另一方面,碳税财政政策的出现会给碳排放量较大的电力企业带来经济负担,这是因为当前我国许多地方实行碳排放购买政策,当一个企业碳排放超出每年规定的量后需要企业自己支付高额的费用来购买低排放企业的量,这无疑会增加电力企业的发展难度。

3.2环境方面的困境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社会经济迅猛发展,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环境污染问题随之而来,传统电力企业作为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在低碳经济发展中面临着较大的环境保护困境,如果不能及时解决将给电力企业带来较大的损失,严重时会影响整个国家和社会的稳定。因此电力企业需要注重环境问题,制定完善的环境保护方案,以满足低碳经济的发展要求。

3.3经济方面的困境

电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也会面临经济方面的困境,这是因为市场经济下碳排放额度有着较为明显的金融特性,它能够在企业之间进行流动,而且覆盖我国整个工业企业,因此电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应该要注重自身的碳排放量。但是作为传统电力企业,如果没有专业的技术和人才来降低自身的碳排放,会大大增加他们的发展困境,需要他们动用大量资金来购买超额碳排放量,这在一定程度上回提升电力企业的资金风险,不利于实现其长远发展,最终影响我国社会经济的稳定。

4电力企业低碳经济下存在困境的处理对策

4.1做好宏观规划工作

电力企业要想在低碳经济下获得更好的发展空间,就要做好宏观上的规划工作,具体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第一,要制定完善的低碳经济管理体系。电力企业内部应该要形成低碳经济理念,营造低碳电力发展环境,从技术上来改善以往的运行模式,从而提升电力企业的减排能力,降低电力生产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第二,要明确电力企业的碳排放目标。做好宏观规划工作需要电力企业从整体着眼,制定出较为科学的碳排放目标,并按照计划来完成该目标任务,这样不仅能够减少企业的环境污染,还能够提升其经济效益,最终推动我国电力行业的稳步发展。第三,要完善电力企业的监督制度。低碳经济下电力企业要想减少自身对环境的污染,就要完善其监督制度,并制定合理的激励机制,鼓励员工参与到低碳经济电力生产活动中,进而推动我国低碳电力的发展。

4.2科学调整电力结构

电力结构的科学与否对电力企业的发展水平的高低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企业要想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应该要转变以往的发展模式,调整好电力结构,以达到现时代电力企业的碳排放要求,进而推动我国整个电力行业的稳步发展。科学调整电力结构,需要从以下两方面入手:第一,要积极发展绿色电力,并将可再生能源作为产电的原材料,尽可能减少对煤炭、石油的使用,从而减少有害气体对环境的污染。因此电力企业可以采用如风电、水电、生物能电以及核电等,从而达到低碳环保的生产目标。第二,要做好对原有电力设备的改造,积极引进先进的电力生产技术,以改变其原有的电力生产状况。比如火电企业可以对其锅炉进行脱硝改造,从而减少二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更好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

4.3构建低碳电力体系

构建低碳电力体系,就要从市场角度出发,做好市场之间的资源配置,结合市场需求来调整电力企业的发展方案,以满足消费者的电力消费需求,更好推动我国低碳电力的发展。尤其是在低碳经济下,电力企业应该要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将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结合,从而降低自身的市场运行风险,实现电力企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构建低碳电力体系,企业就要形成相对完整的信息搜集系统,科学反映市场的供求关系,并结合消费需求来弥补当前电力体系中的不足,让我国电力行业朝着低碳、环保、节能的方向发展。

4.4加强低碳电力营销

电力企业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因此在低碳经济下应该要加强对低碳电力的营销,增强群众的环保意识,使其能够更好使用低碳电能,为我国环境保护工作出一份力。比如企业在营销过程中可以突出低碳电力的优势,并结合国家相关政策给予一定的优惠,以提高消费者的消费意愿。除此之外,电力企业还要将电力价格形成机制引入到电力交易活动之中,从而降低企业的交易成本,一定程度上来规避低碳电力营销风险,最终达到我国低碳经济电力企业的发展目标,使电力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

5结束语

综上所述,电力企业在低碳经济中应该要调整自身的发展方向,制定出较为科学的运行策略,这样才能最大限度降低企业的碳排放,才能达到保护环境的最终目标。电力企业要做好宏观规划工作,科学调整电力结构,以适应新时期低碳经济的要求,从而实现电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除此之外,电力企业还要构建低碳电力体系,并加强其营销,以扩大低碳经济在电力市场的影响力,为电力企业赢得更好的市场空间,最终推动我国电力企业的进步,减少电力行业对环境的污染。

参考文献

[1]米国芳,王春枝,长青.火电企业低碳经济发展战略研究[J].财经理论研究,2015(04):105-112.

[2]黄鉴薪.低碳经济时代下我国电力企业的经济管理应对之策[J].低碳世界,2014(23):203-204.

[3]杨晓滨.中国企业低碳能源发展面临的挑战和应对策略[J].中外能源,2013(05):12-14.

[4]康重庆,周天睿,陈启鑫.电力企业在低碳经济中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J].能源技术经济,2010(06):1-8.

第4篇

Abstract: In this paper, first we focus on the nature of low-carbon economy,and also analyze the the challenges of grid enterprises of the low-carbon economy. Associating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in power grid enterprises, this paper includes a series of strategies and proposals .In the end, wo hope this paper is hopeful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power grid enterprises to establishe low carbon economy.

关键词: 低碳经济;智能电网;需求侧管理

Key words: low-carbon economy;smart power grids;demand side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F27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2-0123-01

0引言

低碳经济这一概念最早是英国政府在2003年的能源白皮书中提出的,是人类社会在进入到新世纪以后对人类未来发展的新思考,也是新的发展思路,或者是可持续发展的新的体现。在2007年我国也提出了低碳经济发展的建议,指导我国的经济建设。

电力行业是一次能源向二次能源转换的一个重要途径。发电企业每年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发电行业的低碳化已经成为了现在研究的热点,比如关于煤炭的清洁燃烧,但是关于电网企业尤其是在低碳背景下的管理对策研究还是比较少的。本文就结合低碳经济的要求与电网企业的实际,给出电网企业的管理策略。

1低碳经济的本质

低碳经济是指经济按照一种低污染、低能耗、低排放的形式进行,可以说是可持续发展在21世纪的人类社会的新的体现,更是人类为了应付全球性环境污染以及资源枯竭而提出来的。低碳经济要求社会在持续发展的同时也不能忽略自然的可承受力,必须综合考虑社会、自然中的各种因素。在参考文献[1]中作者介绍了低碳经济的基本点:它是包括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在内的社会再生产全过程的经济活动低碳化,以及全过程的能源消费生态化。也就是说低碳经济要求整个生产过程都要按照低污染、低能耗、低排放的目标进行活动,可以看成是一个全方位的绿色活动。

2低碳经济下电网企业的挑战

电力行业的碳排放主要是在发电环节,加上我国的电厂中火电厂占绝大多数,使得发电企业是低碳经济的先行者,但是如果把整个电力行业看成一个整体的话,电网企业又变成了主体。首先,电网企业负责的是电能的调度。这样的话在安排一些绿色能源的来源的时候电网企业就起到了决策者的角色。其次,在指导用户用电习惯上电网企业也是主角。需求侧管理的概念已经提出来很久了,这一概念实施中一个重要角色就是电网企业。

“十二五”能源规划中指出在十二五期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11.4%,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降低16%和17%,这也为电力行业尤其是居于市场主体地位的电网企业提出了新的挑战。新形势下电能消费的增加也使得电网企业要打破原有的地区界限,从全局去考虑问题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在十五以及十一五期间建设的西电东送就是一种新的比较有意义的尝试。但是通过对比国内外的先进经验,还是会发展一些不足的。比如电网建设的滞后使得作为能源大省的内蒙古的煤炭需要大量的运输到省外,在这些运输过程中不仅仅造成了运输能力的浪费还使得当地的经济发展滞后,生态环境被严重破坏。低碳经济对于电网企业的社会责任也是比较大的挑战。电能是当今社会主要的能源,低碳经济使得社会对于电能的需求增加,电网企业如何在不增长电费基础上提高服务质量、产品质量就成为了一大挑战。

3电网企业在低碳经济下的对策

3.1 加强电网建设,积极推进智能电网的建设电网建设不仅是加强电网输电线路以及变电设备的建设,还包括操作这些设备的人员的培训。电网的硬件建设就是加快区域内电网架构的建设,比如加强全网主干输电线路从200KV到500kv的升级,甚至是750KV的主干网络的建设。电网硬件建设中智能电网是一个主要的方向。智能电网最早是美国提出来以信息化技术来改造原有的电网实现从发电侧到用户侧的信息网络。它利用先进的测量、传输技术结合更加先进、有效的决策支持系统,实现电网的高可靠性、经济性。通过对比以往电网技术的发展,可以看出智能电网是一个具有革命性的应用,它把以往单向的电网变成可具有双向通信能力的系统,是电网发展的重要方向。而良好的硬件建设还要有训练优秀的电网职工去操作。在智能电网的建设过程中要注重具有高素质的员工的培训。

3.2 加强需求侧管理电力需求侧管理是以能源的综合规划为基础的电网企业引导用户用电习惯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是建立在成熟的电力市场机制上的。在推进智能电网建设的同时,电网企业积极的开展需求侧管理不仅使电网的运行平稳,最主要的还是减少了电网峰谷差带来的能源浪费。根据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实验室的测算,在将来30年如果进一步提高终端用电的效率,那么发展中国家大约可以减少40%的能源投资,所以在电网中积极的开展电力需求侧管理具有现实意义。

3.3 加强调度,促进新能源发展目前人类已知并且利用的新能源主要是太阳能、风能以及生物能发电,电网企业在发电企业上网的时候具有决定作用。因此在新能源发电调度条件成熟的时候,电网调度应该更多的考虑新能源企业。在新能源企业之外还有一些清洁能源,比如水力发电。我国西南部水力资源丰富,国家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进行水力资源的开发建设了一系列的水电站,但是在现实的运营中就出现了由于产权问题导致的水电在丰水期弃水现象,这些都是对于水资源的严重浪费或者是对宝贵的化石资源的浪费。

3.4 加快区域协调区域协调就是统筹考虑区域内的电能调度协调资源的攻击方式,培植一批具有先进水平的能源生产企业,这样即加快产业的升级又促进了地区经济的融合。

4结论与建议

电网企业作为电力市场的主体,在电力行业低碳经济的建设中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在低碳经济下,电网企业的管理也就具有不同于以往的内容,加强信息化,加快专业化,努力实现绿色化是摆在电网企业面前的主要问题。

在电力行业建设低碳经济的时候,政府不能缺位,政府部门必须发挥应有的作用,进一步促进这一模式在电力行业的普及。

参考文献:

[1]方时姣.绿色经济视野下的低碳经济发展新论.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20,(4):8-11.

第5篇

关键词:低碳经济;电网企业;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低碳经济”的概念最先在2003年英国政府发表的《能源白皮书》中提出,此后低碳经济就成为了各国政府、学者及普通的焦点。低碳经济指的是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下,通过制度和技术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减少对石油、煤炭等高碳能源的消耗,从而减少对温室气体的排放,使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获得协调发展。这一概念的提出引起了各国政府对气候变暖的重视。2009年的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使低碳经济成为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并终将演变成为规制全球经济社会发展格局的新规则。此次大会意义重大,世界各国都力图减少对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和需求,进而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共同保护地球环境。我国政府在此次会议中首次宣布温室气体减排清晰量化目标,至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为了实现政府的减排承诺,电网企业在2010年了《“十二五规划”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对电网运营模式和发展模式做出调整,将低碳经济融入到电网企业发展当中。

一、低碳经济对电网企业的影响

电网是连接发电侧与用电侧的枢纽,也是实现发电侧与用电侧低碳效益的重要载体,为低碳能源的接入并网与低碳用电技术的运用推广提供了重要的支撑作用。发展低碳经济将从技术层面、政策层面与财税层面上带来很多新的低碳要素,相应地改变电力行业的电源、电网结构,从而将对电力系统的运行特性、电力企业的运营策略等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一)传统电力系统的运行方式受到低碳能源与低碳技术并网运行的冲击。发展低碳经济将促使各类低碳发电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熟,近年来,新兴的电力汽车行业悄然出现,电动汽车的市场渗透率和并网率也将不断提高,这些都要求电网应当能够对各类低碳技术的运用和发展提供良好的支撑,并对电网运行的安全性、稳定性、可控性与灵活性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二)电能的生产、传输与使用受到各类低碳宏观政策的“碳约束”。由于国家碳排放量有了清晰的量化目标,根据目标设定的碳排放额度的分摊将使电力行业的发展受到碳的约束,即“碳约束”。因此,电网企业必须综合考虑各类低碳政策和机制的影响,以使企业的发展战略与国家的宏观规划相吻合,并满足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内在要求,这将对电网企业的运行与投资策略提出新的挑战。

(三)低碳经济增加了电力系统运行难度,亟须科学、高效的发电调度方式。低碳经济的发展促使新能源的大力开发和利用,以水电、风电为主的可再生能源的迅速发展,以及各类清洁发电技术的广泛运用,使发电系统的结构更为复杂,这在某种程度上加剧了电力系统的运行难度,因此科学、高效的发电调度方式在低碳经济背景下亟待积极探索。

二、电网企业的应对策略

根据业务职能的不同,可将电网企业分为规划、调度、生产技术、营销等不同的部门,在低碳经济背景下很多部门都将遇到新的问题与挑战,因此,各部门应互相协调,明确分工,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与义务,共同适应低碳经济发展的需求,并承担二氧化碳减排的压力。

(一)电网规划部门的应对策略。主要以火电为主的发电企业为了减少碳排放量,积极开发太阳能、风能、潮汐能、地热能等新能源,这些新能源发达的地方往往自身负荷较低,无法消耗发电量,所以,电网建设的滞后将大大制约这些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发展。以风电为例,截至2008年底,我国共有1,200万KW的风电机组完成吊装,但由于风电的发展与电网规划不协调,实际并入电网的仅为800万KW,造成了较大的资源浪费。另外,由于新技术发展的不确定性引发的技术风险也将是电网企业所不能忽视的问题。

电网的健康快速发展是电源发展的有力支撑,并可提高电力系统对可再生能源的容纳能力。电网企业应深入探讨低碳环境下电网环节的规划模式,将电网规划与各类低碳电源的发展规划、并网条件、需求消耗与运行特征相结合,电网要尽力为各类低碳能源的接入提供支撑,电网企业应根据各种低碳技术的成本效益特性与技术成熟度,综合考虑政府政策和市场运作等风险,协调企业的短期效益与长期发展,制定最优的发展策略与规划方案。

(二)电网生产技术部门的应对策略。电网运行中的温室气体排放主要是由于各种断路器以及操作器件中所存在的六氟化硫(SF6)气体的泄漏。SF6是一种高电压器件中的气体绝缘材料,由于绝缘性高,所以被电网企业广泛运用,但是,这种气体也存在温室效应,且温室效应是CO2的2,400倍之多。目前,在高压器件的生产、装配、运行维护和报废的过程中都存在着相当数量的SF6排放和泄漏。华北电网公司对这一泄漏作了统计,2007年我国电网运行中SF6排放量约为40吨,等效折合排放CO2为98.4万吨,这一数值在未来的电网发展中还将会增加,不可忽视。

为了减少电网运行中的SF6气体排放,电网企业可以从技术工艺与设备管理等环节入手:1、提高高电压器件的生产工艺和维护措施,减少该环节内部的SF6泄漏,同时建立完善的退役SF6设备的回收机制,全方位减少SF6排放量;2、设立完善健全的SF6气体排放统计机制,以实现SF6气体排放的可测量;3、积极研究开发SF6气体的替代产品,如真空断路器技术等,在确保器件的工作质量与技术标准的前提下,减少SF6气体的使用量,从根本上降低由SF6气体造成的温室效应。

(三)电网调度部门的应对策略。低碳经济将对电网的调度技术提出新的要求,低碳将继安全、经济之后成为电力系统调度运行中的重要目标之一,与此同时,以风电为主的可再生能源将得到蓬勃发展。但风力发电也具有独特的特点,即随机性、间歇性与不可控性。随着风电在系统中装机容量的不断增加,这些特点对系统运行的安全与稳定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电力系统调度面临严峻的挑战。因此,电网调度部门应采取以下应对措施:

1、根据各新兴火力发电的调度特性采取精细调度。IGCC、NGCC与CCS技术的引入,将使传统火电呈现出新的技术特性,并对电网的调度运行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调度部门有必要对新兴低碳电源的并网要求与调度特性进行深入的掌握,了解其在系统调峰、调频、备用等辅助服务中的性能与作用,探讨其与传统电源品种之间的协调运行机制,评估各类新型电源的接入所带来的各方面影响,制定相应的对策,并精心地、科学地调度,以保证低碳背景下电网企业有效应对引入低碳技术所引起的新问题及带来的风险。

2、针对可再生能源的运行特性引入相应的并网运行调度技术。为保证低碳环境下电网的安全运行,需要深入探讨可再生能源运行特性,并通过引入先进的调度技术与控制手段,制定科学的发电计划与辅助服务调度方案。

3、发展面向低碳目标的电力调度技术。优化的调度技术可调整不同机组的发电量,从而改变整个电力系统的CO2排放量。电网企业为适应低碳时代的要求,其调度部门应分析如何在调度运行中最大限度地减少CO2排放,并根据不同地域、不同季节、不同电源结构的特点,提出相应的低碳调度对策。

(四)电力营销部门的应对策略。电力营销部门作为电网企业的职能部门,也应当跟其他部门相互协调、相互合作,承担应有的低碳义务与责任。具体的应对策略可以分析如下:

1、基于低碳的购电成本分析与购售电策略。碳交易、碳税等政策的引入将为电力生产带来“碳成本”,从而相应地改变电网企业购电成本,进而影响电网企业的赢利空间:一方面在没有引入合适成本消纳机制的前提下,发电成本的普遍上升将影响电网企业的赢利能力;另一方面对于不同区域、省份的电网企业而言,由于本地的资源禀赋与电源结构各不相同,“碳成本”的引入将可能改变地区间发电成本的比较优势,从而改变地区间的送/受电状态与规模。这就要求电网营销部门能够未雨绸缪,积极探讨在不同碳价场景、政策场景下的营销战略,以积极利用本地的碳资源,降低企业的运营风险,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

2、提倡低碳用电技术,提高电能市场覆盖率,实施积极的营销策略。相比于直接通过燃烧一次化石燃料获取能源的方式,电能往往具备清洁低碳的特性,而该特性将随着可再生能源发电比例的提高与发电效率的提高而不断上升。在低碳背景下,以电动汽车为代表的低碳用电技术的运用与推广,可使分散的碳排放方式转变为集中的碳排放方式,便于实施碳捕集技术,降低碳排放水平,使电能的竞争力更加凸显。因此,利用电能的低碳特性实施积极的营销策略,提高电能的市场覆盖率,将成为企业的重要发展战略之一。

在发展智能电网的大背景下,随着智能电表、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的建设与完善,采用合理的营销技术与商业模式,包装低碳环保的电能商品,实现差别营销策略与对应的管理技术,提倡科学的、低碳的用电方式,满足电力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并提高企业的赢利能力,也是电网企业应对低碳挑战中的关键一环。

三、结束语

发展低碳经济将全方位改变传统电力行业的发展模式,为电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巨大的风险与挑战。低碳经济的低碳要素的引入,对电网企业的各个层面都有着相当大的影响。本文从宏观上分职能业务部门讨论了应对低碳要素的策略,各个部门内部具体地做何统筹安排将是笔者下一个研究的方向。

(作者单位:安庆供电公司)

主要参考文献:

[1]康重庆,周天睿,陈启鑫.电力企业在低碳经济中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J].能源技术经济,2010.6.

第6篇

随着时代经济的发展,竞争日益激烈,我们要了解煤炭企业的发展历史,并进行分析和总结,加速经济的快速发展。

一、低碳经济的有关知识

最早提出低碳经济概念的是英国的尼古拉斯.斯特恩在2003年向英国政府提交的报告中首次提出了低碳经济的概念,低碳经济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本特征,以应对碳基能源对气候变暖影响为基本要求,以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基本目地。低碳经济的实质在于提升能效技术、节能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和温室减排技术,促进产品的低碳开发和维持全球的生态平衡。

二、国有煤炭企业在低碳经济建设中的现状

低碳经济给我国带来的冲击是巨大的,对我国的政治发展、经济发展、社会的发展等各方面都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作为一个煤富贫油少气的国家,我国的煤炭的比重占70%以上,这就使国有煤矿企业在我国低碳经济建设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它的弊端在低碳经济建设中也越发的显现出来了。

(一)我国是一个煤炭大国,煤炭中含有较高的炭含量,因此我国的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和数量也相对较高,比世界平均水平高出30%以上,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对环境的污染很严重,造成如气候变暖,温室效应、空气污染等诸多后果,对人类生存和自然界的平衡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二)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我国经济发展的结构现状决定了国有煤炭企业是最大的产能企业,煤炭企业存在着碳排放物的严重超标、能源消耗过大、能源浪费、能源消费不合理等诸多情况,这些种种都是与低碳经济的内在发展要求是相冲突的,而现今资源的稀缺性和紧迫性的日益加剧,也影响着整个社会局势的发展,在有关方面还对社会的发展起着制约的消极作用。

(三)国有煤炭企业现有的生产方式是一种“线性经济”,“生产方式”高开采、低利用、高排放“,对资源的利用是粗放的和一次性的,是不可取的,我们应该通过把资源持续不断的变成废物来实现经济的数量型增长。这种粗放型的生产模式对资源造成了巨大的浪费,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这是与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低碳经济社会相背道而驰的。

(四)目前我国在低碳领域的整体技术水平还存在着严重的落后性,可再生能源技术、节能减排技术和碳捕获与封存技术等,和其他国家有很大差距,有很多都是我国目前没有掌握的核心技术。低碳技术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制约着煤炭行业的发展。

三、煤炭企业在低碳经济建设中发展的几点看法

(一)我国正处在现代化、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程中,对可再生能源和各种清洁能源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该国,但在短时期内难以代替传统能源,在短时期内不会发生根本改变。煤炭企业任重而道远。煤炭企业要站在企业战略的高度,积极深化改革,积极调整和完善产业结构,优化生产结构,延伸产业链,切实体改经济效益,以适应低碳经济的要求。

(二)煤炭行业建立低碳经济,节能减排是必经之路。首先煤炭企业一定要坚持循环经济,要运用循环经济的理念和模式,积极推进绿色开采,提高煤炭的利用效率,积极推动原煤全部入洗,控制原煤的直接延烧,有效控制污染物的排放,减少环境损害,促进煤炭企业能耗的消减,改变煤炭企业能源浪费,能源消费不合理的现状。其次,煤炭企业要制定严格可行的能效考核制度,通过对生产能源消耗、技术水平管理,产品能效指标、资源综合利用等各方面细致严格的进行核查、分析、对比和评价,提出切实可行的节能措施,最终使企业提高各种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最后要使煤炭企业的经济活动对社会的影响度要降到最低,须积极改变企业的消费方式,改变企业中存在的许多不合理的消费:将过度消费转变为适度消费、合理消费、经济消费、和低碳消费,增强厉行节约的使命感。

(三)建立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立低碳经济是社会的主流。煤炭企业要顺应时代潮流,改变落后的消费意识,同时促进企业文化的升华和价值取向的改变,建立合理的消费制度,节约能源,获得经济效益。

(四)煤炭企业建立低碳经济,必须大力发展低碳技术。煤炭企业的低碳技术还不是很发达,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积极鼓励支持低碳技术的自主创新,强化和推进低碳技术创新,应作为一项制度强化和积极的去执行。另外,煤炭企业以应积极进行低碳技术的自主研发以及对引进的技术进行二次创新,在低碳技术领域一定要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和特色,要积极务实的在实际中推广和应用。同时,煤炭企业应积极加强与其他发达国家的交流与合作,引进提高能效的技术,提高我国的煤炭企业的开发的技术。

四、结束语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低碳经济的兴起为煤炭企业的发展提供了绝佳的契机,煤炭企业一定要住住机遇,借助“低碳经济”这种强力,破解改革过程中的深层次问题,理顺经济内部结构,规范企业行为方式,提高效能,实现经济的良性发展,“低碳经济”带给煤炭企业的必将是一种系统性的升华,会产生强大的发展动力,成为推动煤炭企业经济发展的又一引擎。

参考文献

[1]李雅琴.国有煤炭企业如何开展能源环境审计会计之友[J].(上旬刊) ,2010,11(05).

[2]周伟伟.基于环境保护的低碳经济研究现代经济信息[J],2011,09(08).

[3]李.我国低碳社会建设面临的挑战与优势分析学术交流[J],2010,12(05).

第7篇

关键词:低碳经济;生物质发电企业;战略管理

根据2012年底国家能源局印发的《生物质能发展“十二五”规划》目标,到2015年生物质能年利用量超过5000万吨标准煤。其中,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1300万千瓦;年发电量约780亿千瓦时;生物质年供气220亿立方米;生物质成型燃料1000万吨;生物液体燃料500万吨。由此可见,随着全球能源危机和低碳经济的客观要求,生物质能发电已经成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方面,生物质能发电行业本身具有可再生性、低污染性的技术优势,另一方面我国农作物秸秆、稻壳等生物物质资源丰富的基础条件,这些都为我国发展生物质能发电创造了内外部条件。近些年来,我国对生物质能发电日益重视,但是众多的企业还是存在诸多问题,如缺乏科学的战略发展规划,技术示范推广缺乏资金支持,相关的优惠政策不能及时到位等。在此背景下,研究如何破解我国生物质能发电企业的发展困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国外生物质能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笔者在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总结了国外支持生物质能发展的成功经验,具体包括以下几点:(1)通过一定的法律支持和合理的发展规划进行规范。生物质能的发展需要通过立法的方式来确定现代生物质能发展战略,并为其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例如,美国奥巴马政府确定EPA法律条例以及BCAP条例,以实现国会制定的2022年前生产360亿加仑可再生生物燃料的长远目标。(2)尤其注重相关技术的研发与国际合作。技术障碍是现代生物质发电产业发展的主要障碍。例如,欧盟制定生物质可持续利用的研发计划,注资5200万欧元,来自20个不同国家的高校、研究机构及产业界的82家合作伙伴共同参与。(3)良好的现代生物质发电项目的融资环境建立。例如,巴西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完善:其一:巴西政府通过补贴、统购燃料乙醇以及一些行政手段进行支持生物质发电项目;其二:企业可享受低息优惠贷款政策,以及享有国家政策性银行设立的专项基金,最高可获得90%的信贷资金;其三:企业通过政府支持,获得国际合作资金支持,如从世界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获取贷款,或通过全球环境基金(GEF) 及国际合作利用清洁发展机制(CDM)获取发展生物质发电项目的支持等。

二、我国生物质发电企业发展战略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在国家财政和税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我国生物质能发电企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在产业化过程中还是存在诸多问题,具体如下:

(一)从国家政策和整体产业布局层面看

1.企业战略制定的政策依据不足:当前国家生物质能发电项目的审批程序不完善,手续繁杂,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积极性。

2.企业缺乏战略意识,导致项目布局无序:通常来说,生物质能发电产业链由燃料供应、电力设备、电力生产及电网这几个主要部分组成。这就要求企业在进行战略决策时,综合考虑影响战略制定的主要因素。然而事实是,由于我国大力支持发展生物质能发电产业的发展,导致很多企业盲目上项目,资源配置极度不合理。比如由于缺乏产业区域规划,导致一个地区内出现生物质电厂集聚的现象。后果往往是企业由于无法负担主要燃料的高价格而被迫停产。

(二)从企业自身的层面看

1.企业战略制定功能定位不科学,导致发电成本畸高问题。企业制定发展战略,需要进行宏观环境PEST分析。但是由于种种因素的制约,我国一些生物质发电企业往往是急于“跑马圈地”,不仅疏于对国家相关环境等政策的调研,而且对自身的优劣势也缺乏SWOT分析 。其后果是运营成本的提高,一些企业在生物质能资源收集、运输、加工和贮存方面还存在较大的困难。

2.企业的技术推广模式陈旧:一般来说,生物质能发电企业属于技术密集型的高技术企业,其技术能力和创新能力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直接关系着企业生产成本的高低。准确地说,其技术的推广模式是关乎长远发展的关键所在。随着我国支持生物质发电产业相关扶植政策的陆续出台,我国一些企业发展生物质发电技术的热情持续高涨,甚至忽略了自身发展的现实情况。比如,一些生物质发电领域的先进适用技术的投资风险较高,很多中小企业受制于规模和资金,不仅技术科技研发能力弱,而且还存在技术转移渠道不健全等问题。

3.企业进行生物质发电项目的融资渠道单一,并且缺乏健全的风险投资体系。

三、完善我国生物质发电企业制定发展战略的对策和思考

通常来讲,企业制定发展战略,需要综合考虑内外部环境、国家有关政策规定、以及地方经济社会基础和自然资源条件等各种因素。对于我国生物质发电企业来说,基于目前企业整体的客观情况,制定战略方案需要注意如下方面的工作。

(一)科学制定适宜企业自身发展的战略规划

科学制定适宜企业自身发展的战略规划是企业发展生物质发电项目的关键所在:首先,要求企业能够根据国家及地方最新的电源政策和整体产业布局为根本导向,也就是保持对国家新能源产业相关导向政策的高度敏感性;其次,进行通过深入调查和评估生物质能资源情况进行项目的选择。即企业在进行生物质发电项目规划时,需要合理规划生物质发电的站址、投入规模,以此来系统规划降低企业的运营风险。再次,选择适合自身发展阶段的战略。我国生物质能技术和设备与国外还存在差距,需要我国企业目前以生物质发电技术研发为焦点,积极推进引进、消化和吸收,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同时采取专业化和集中型的发展战略,从而保证企业集中优势资源,处于一个相对有利的发展地位。

(二)加大对生物质发电技术推广的商业模式创新

我国发展生物质发电产业一方面需要技术创新,通过产学研结合培养专业技术人才来整合现有的技术资源,推动新技术的研发和示范,不断完善相关技术规范和技术标准,加快生物质发电技术和设备国产化的进程,以此提高企业在新能源发电市场上的份额;另一方面需要多渠道多方式进行商业模式的创新。其一建议打造国家财政引导、企业资本市场为主体的金融环境。比如要推进企业进行生物质发电技术的推广,需要银行“绿色信贷”的支持;其二需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和中介服务机构的联合行动。企业通过与他们的相互协作,比如建立生物质发电技术创新联盟,分摊技术创新的风险,合作捕捉市场机会等。

(三)不断开拓生物质能发电项目的融资渠道

目前我国生物质能发电企业面临的普遍问题就是融资困难。如何破解这一瓶颈问题,需要企业、政府、金融机构等共同努力。当前,企业发展生物质发电项目的资金来源主要有企业内部资金、国家财政资金、银行信贷、外资、资本市场资金和民间资本。具体的融资模式有建立生物质能项目发展基金,杠杆租赁融资、ABS融资和CDM项目融资等。就全球范围来讲,现代生物质能项目和水电项目是CDM模式运作项目的主要部分。建议我国生物质发电企业积极获取国家政府的支持,积极争取利用CDM机制与国外发达国家相关研究结构和大学进行合作,从而为其生物质能发电项目的建设和运营提供中长期发展资金。需要企业在进行生物质发电项目投资时,特别注意的是申请 CDM 融资时间和具体流程。此外,需要构建有利于融资的信用环境。企业要建立完善的信用制度,不断提高自身的财务透明度和可信度,还要按期偿还债务,这样从长远来看,有利于提高企业进行生物质能发电项目的市场性融资成功的可能性。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世界能量需求量不断增大,而石化能源不断枯竭的大背景下,生物质能被赋予了时代的使命和发展意义。为了在新一轮的产业革命中,我国生物能行业乃至生物质发电企业具有核心竞争力,如何制定领先的战略方案至关重要。本文从国外的经验切入,再有针对性得提出我国生物质发电企业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基于战略分析的视角提出建议,这是对生物质能发电这一新兴行业的战略研究初探,希望对企业的具体时间带来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沈西林.影响我国生物质能源发展的因素分析[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1).

[2]朱润潮.我国生物质发电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 2010(06).

[3]张铁柱.我国生物质发电行业现状及前景分析[J].农村电气化,2011(06).

第8篇

关键词:供电企业;技能竞赛;培训方式

作者简介:林国木(1965-),男,浙江常山人,浙江衢州电力局培训中心,高级经济师。(浙江 衢州 324000)

中图分类号:F27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0-0164-02

当前,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地向前发展,由于特高压技术应用和国家电网公司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的战略需要,急需建设一支高技能人才队伍,培养一批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和知识技能型的高技能人才。广泛开展职业技能竞赛是培养与选拔高技能人才的有效手段,对职业技能素质整体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可为国家电网公司提供坚强的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一、地区供电企业应提高对开展职业技能竞赛重要性认识

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认为,决定人类前途的并不是空间、土地和自然资源,而是人的素质、技能和水平。要有效地开展职业技能竞赛,必须要认识到开展职业技能竞赛的重要性,因为思想决定行为,是“以人为本”现代管理理念的具体体现和现实要求。

地区供电局比较普遍的做法是对网、省公司本年度的竞赛项目予以层层宣贯,深入落实,由企业行为转变为企业与个人的共同的行动。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员工对开展职业技能竞赛重要性的认识:

第一,开展职业技能竞赛是实施人才强企战略的重要保障,也是营造尊重技术、尊重技能良好氛围的有效举措。同时是培养和建设高技能人才队伍的一个重要平台,引导、鼓励广大员工立足本职、钻研技术、创新创效的有效途径。

第二,开展职业技能竞赛能够有效地促进员工的教育培训工作。通过职业技能竞赛,企业能够给员工传达出明确的技能要求,使员工自身提高技能素质需求的内力与企业教育培训的内力得以结合,从而有效促进广大员工整体素质、技能和水平的提高,实现人力资源的增值。

第三,开展职业技能竞赛为技能人才技术技能交流提供平台。通过职业技能竞赛能够提炼、挖掘生产操作中的绝技绝活,竞赛过程中经常涌现出新方法、新技艺。通过对这些绝技绝活和方法技艺的推广传播,不仅有效提高劳动生产率,创造经济效益,更有助于在企业中树立发展创新的良好风气。

二、地区供电企业应为职业技能竞赛提供必要的支持

1.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并用

开展职业技能竞赛是电力企业的一项长期工作、永恒的事业,地区供电企业需要长期抓、抓实在,既不能当作单方面企业行为、用简单粗暴的命令方式,也不能当作单方面的个人行为、放任自流。企业和员工要通过充分的沟通取得共识,促进竞赛不断开展、发展。一方面,企业应根据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制定相应的高技能人才培训体系;另一方面,企业在建立积极鼓励措施的同时,也要制定相应约束机制,做到既有激励,又有约束,当然约束应少用,充分发挥员工在技能竞赛的主观能动性,确保企业在技能竞赛中取得实效。

2.通过宣传发动形成一个和谐共济的氛围

加强组织领导和舆论宣传,以达到入脑入心。明确目标、任务和责任,把责任和压力传递到所有部门和员工,将竞赛目标、指标落实到单位,细化到个人,做到“千斤重担人人挑,人人身上有指标,”确保企业目标、指标的实现和完成。地区供电企业应认识到本专业整体、个体水平处在公司系统中的哪一段,是A段或B段或C段,这样可减少在下达具体目标、指标中的盲目性,既不好高骛远,也不消极悲观。

当前地区供电企业在组织技能竞赛过程中存在误区,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认识不到位,认为职业技能竞赛是个别部门的事情,从而“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没有形成合力、齐抓共管的局面。这种认识对企业开展职业技能竞赛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因为员工对技能竞赛认识不到位,认为此项工作成效好不好、质量高不高与员工关系不大。另一方面是行动上迟缓,势必导致在技能竞赛上难以投入足够的精力、体力和能力,可想而知,要取得好的技能竞赛的成绩和效果是不可能的。

3.注重对技能竞赛团队的感情投入

技能竞赛团队包括:竞赛领队、选手、培训师和管理人员等。人是人力资源中最重要、最能动的资源,企业加强高技能人才的培养,首先要树立“人本管理“的理念,高技能人才参加技能竞赛,首先是为了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客观上也达到促进企业发展的目的;其次,鉴于技能竞赛准备的时间比较长,企业要经常关心过问集训期间竞赛团队的工作、生活和家庭情况,了解需要帮助解决的实际问题,以解他们的后顾之忧;细致了解培训住宿及餐饮情况,这些对竞赛培训的质量和效果都会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三、重视职业技能竞赛前的理论培训技能训练

电力企业多年的竞赛实践充分证明,要取得好的竞赛成绩和效果,开展竞赛前的技能培训是有效途径。

1.提前做好竞赛的准备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阐明了准备工作的重要性。这里所说的准备包含两层意思:一是个人准备,二是单位准备。个人准备是由里到外(自觉行为)、自下而上的,是做好技能竞赛的基础;单位准备是由外到里(企业环境)、自上而下的,是做好技能竞赛的关键。单位准备要营造浓厚的竞赛氛围及提前启动竞赛前培训;个人准备可以利用业余时间提前进行理论学习、场地的技能训练,做到厚积薄发,有备无患。

2.组成一支高效精干的竞赛团队

从衢州电力局几年来选拔选手参加网、省公司竞赛的情况来看,优秀的选手基本上得以选拔和推荐。传统的做法是,从竞赛专业所涉及的基层单位中开展层层遴选;培训师资或是专业技术带头人,或是曾参加往年本专业技能竞赛人员,有这方面受培训及参赛经验。从实际取得的竞赛效果来看,外请培训师与内训师相结合的方式,不失为值得借鉴之举措。

3.制定一套先进实用的培训方案

技能竞赛是指以职业能力和岗位规范要求为内容,以提升员工岗位技能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重点而开展的比武、考试和考核。为此,需要一个好的竞赛方案,它是整个竞赛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意见。一要充分理解竞赛方案。二要按照竞赛方案制定整个竞赛培训计划。在这一点上被很多单位所忽视。它包含两部分内容:一是竞赛理论培训方案,二是竞赛技能训练方案。竞赛理论方案原则上要明确职责分工、培训目的、培训项目、项目要求及其侧重点;竞赛技能训练方案除同竞赛理论方案相配合外,结合作业指导书的要求,布置场地安全、设备实施、工位数量以及仪器仪表、备品备件和材料配置。

另外,在竞赛培训教材的选用上,原则以《国家电网公司生产技能人员职业能力培训规范》、国家电网公司生产技能人员职业能力培训通、专用教材及专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书为主。

4.建设一批门类齐全的培训基地

“十一五”期间,衢州电力局在网、省公司的统一部署和要求下,培训基地得以长足的发展,建立了一批门类齐全的专业培训基地,例如营业用电实训基地、配电线路运行与检修实训基地、变电运行仿真实训基地和变电检修专业实训基地,为电力企业技术技能培训开展搭建良好的支撑平台。

在技能实训中,要充分发挥培训基地的作用,采取直接传授培训与实践性相结合的方法,通过专题讲授及研讨、模拟训练、实地现场演练、案例分析等多种形式完成培训和训练。

5.选择一个灵活有效的培训学习方式

在培训方式上,理论学习宜采用集中培训和独立自学相结合的形式,技能训练宜采用分组与分项相结合的形式。

一个好的学习方法,就是引导学员正确处理好学与思、学与问、学与习的关系。古人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深刻地告诫人们:需要在学中思,在思中学;学问学问,既学又问,方可集思广益。“温故而知新”说明复习的重要性。鉴于现在技能竞赛一般都有配套的试题库、标准作业项目,因此采用“多练、多考、多评”的学习训练方法,不失为短时间内提高成绩和效果的有效方法。

6.提高竞赛培训时间的利用效率

竞赛前时间,对每一位选手都是非常宝贵的。要处理好工学矛盾,有机协调好竞赛、工作和生活之间的关系。竞赛培训一旦启动,必须讲究时间的利用效率。实践证明,采用集中封闭式培训,对时间利用效率高,取得的培训效果也好。

衢州电力局原则上采用如下方式:上午集中理论学习、下午开展技能训练,晚上集中练习,练习试卷选手之间可互批,第二天由培训师集中讲评,三、五天内开展一次理论及操作考试,实操时组织专家观摩、点评,同时执行“一日一小结、三日一总结”。总结什么?总结经验和方法、计划执行,反思不足和失误,达到查漏补缺、解决问题的功效。

四、地区供电企业做好职业技能竞赛的探索

1.正确处理好手段与目的的关系

衢州电力局积极组织基层单位适赛人员参加技能培训和考试。一是做到“人人有培训,人人有考试,人人有成绩”;二是确保遴选最优秀的选手参加集训和竞赛。通过技能竞赛这一有效手段,达到人人参与、人人学习、人人提升知识和技能水平的目的。

2.积极做好技术技能的推广应用

一项技术技能只有被发现、被掌握并在实践中得到应用,才有价值和生命力。衢州电力局一项专业技能竞赛结束后,由主办部门进行竞赛工作全面总结,对参赛选手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作总体评价,提出努力方向和改进措施的总结报告,为后续改进技能竞赛工作并实施技能培训提供帮助。同时,重视技能竞赛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工作,善于及时总结推广先进的技能操作方法和操作技能。

3.创新人才培训培养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第一,建立教育培训的激励与约束机制是职业技能竞赛一切工作的基础。近年来,衢州电力局将教育培训和人才培养工作纳入各级单位领导班子任期考核目标之中,作为年度业绩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

第二,按照省电力公司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局定期组织标准化岗位考试,检验全员岗位培训的效果。按照同工种、同等级组织考试,考试成绩与各单位同业对标挂钩,与员工个人的绩效考核、评选人才和先进等挂钩。

第三,为了加快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多通道人才发展体系,完善人才成长机制。衢州电力局建立单位专家库和实施6-8级专家人才评定工资,激励员工岗位成才,创造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为进一步深化建立培训、考核、使用、待遇、发展一体化机制,以及畅通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通道服务。

4.打造企业文化促进企业技能竞赛

企业间的一切竞争,归根结底是文化的竞争。物质奖励毕竟是有限的,企业地位、企业价值、成长空间、相互信任、工作环境才具有长久的激励作用,是企业发展的精神源动力和发展源动力。

企业技能竞赛工作的推动是由外到里的,员工认同企业文化,就能将企业与个人的目标、发展、需要相协调一致,自然成为员工自发、自觉的行动,促进企业良好的企业文化、竞赛文化的形成。衢州电力局努力通过发展留人、文化留心,人文关怀、爱心管理,体现在企业发展的各个阶段、各个环节,重视员工发展的长远计划,重视优秀技能人才的选拔与训练,以不断增强企业的内在凝聚力。

众所周知,企业管理最高层次是企业文化管理。坚持以“以人为本、忠诚企业、奉献社会”的企业理念,不断深化“制度管事、文化管心”工作本身,就是对企业文化管理的有力注解。

参考文献:

[1]李春香.浅析电力企业高技能人才培养[J].中国电力教育,2008,(24).

第9篇

关键词:企业电子商务模式;低碳;物流模式选择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是一个正处于社会主义经济飞速发展的国家。如今,信息技术已经在我国进行了空前的普及,互联网的覆盖面积不断增加,人们对于电子商务的认识不断深化。根据调查数据显示,我国2010年电子商务交易总额超过了4600亿元,而2011年则超过了7600亿元,同比增长了近66%。在电子商务高速发展的同时,物流企业也同时发展起来,因电子商务自身的特点,其在交易后需经过第三方物流公司对货品进行转运,因而物流模式的选择就成为了企业电子商务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

一、概述

1.电子商务概述

对于电子商务的定义,至今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其最早由美国经济学家Thomas Malone提出,其将电子商务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类。其中广义的电子商务除了销售过程以外,还包括商品的加工和管理过程等;而狭义则指利用电子信息技术进行的商务销售过程。而我国的电子商务专家杨坚教授对电子商务定义为,交易双方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所进行的各类商务活动,包括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知识产权贸易。电子商务颠覆了传统实体交易的商务模式,其完全实现了交易无纸化的概念,简化了整个交易的流程,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省了企业的运营成本,同时其还促进了相关行业的稳步发展。

电子商务交易模式有很多种类,根据双方交易方式和流程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个类型:

(1)B2B电子商务

B2B电子商务指的是两企业之间所进行的电子商务活动,企业间利用互联网对产品信息、订货信息、合同信息等进行交换。B2B 电子商务的特点是数量大、规模大、种类少,是目前电子商务中最常见的类型。

(2)B2C电子商务

B2C电子商务指的是企业与个体消费者之间的电子商务活动,也就是销售商直接与消费者进行的电子商务交易。其也可分为两种,其一是销售者为自己建立电子商务平台与消费者进行交易;其二是电子商务企业销售者的产品,与消费者进行交易,例如淘宝、京东等。近几年来,B2C发展势头较快,其特点是交易灵活、产品数量少、产品种类多、物流成本高等。

(3)C2C电子商务

这类电子商务交易是在个体消费者之间进行的,一般多为自发,利用互联网技术,对手头闲置物品进行销售、转让、交换等行为,其可以有效促进循环再利用,增加了环保力度,即人们所说的跳蚤市场。

除此之外,还有G2B、G2C、G2G等交易模式。本文主要分析的为B2C的电子商务交易类型。其可以分为三大交易类型,分别是生产商网络直销、零售商网络销售以及中介企业提供的网络中介服务。

2.低碳和逆向物流的概述

(1)低碳物流概述

低碳物流指的是在整个物流的运输、管理、储存等过程中必须以低碳环保概念进行,减少能源消耗、减轻对环境的破坏、利用可再生能源技术节约成本等,其具体体现如下:

①运输方面

顾名思义,物流指的就是物品流通,其运输是物流经营的最基本工作,只有通过物品的运输,才能够实现流通这一概念。但在运输的过程中一定要使用各类交通工具,而这些交通工具就会对能源产生消耗,对环境产生污染。其对能源的消耗体现在交通工具需要对各类汽车用油、电力等的消耗;而对环境的污染主要表现为尾气污染、噪音污染等。目前我国已经研发出了耗电汽车,减小了尾气和噪音的污染,也生产出了零碳排车辆,进一步减小了能源的消耗和环境的污染。

②流通加工

加工流程分为两个方面,其一是供货商按照客户的要求对原材料进行加工,在加工过车各种一旦出现操作不当或不符合相关规范,就可能产生碳排量过高情况;其二是供货商需对已成型的商品进行包装加工,而包装后的边角料如果处理不当也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制定完善的加工流程,做到严谨的加工操作,同时研发各类可降解、无污染的包装材料,均可以降低在加工环节所造成的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③储存

货品在储存时的资源消耗体现在对储存空间的照明、保温、冷冻等方面,其主要是对电力、天然气、煤炭等资源的消耗,并且相关企业在提供这些资源时也会产生环境污染。

④装卸和搬运

装卸和搬运是贯穿于整个物流过程中的,其在各个环节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装卸和搬运操作不当就会导致商品或商品包装出现破损,在更换过程中造成了对资源的浪费。因此需要对装卸和搬运的过程实施严格管理,相关工作人员必须按照规定进行操作,减小货品的损坏频率。

⑤回收再利用

回收再利用是低碳经济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低碳物流中其表现为对生产过程中的剩料、包装加工后的边角料、消费者手中失去使用价值的商品等的回收利用。将这些“废物”再次利用起来,降低成本,减少消耗,并且可以宣传低碳经济的理念。

低碳物流的概念主要表现在改变运输方式,完善加工、包装、搬运等中间过程,加大回收再利用力度等方面,严格保证在整个物流过程中的低碳标准,为整个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动力。

(2)逆向物流概述

一般情况下,物流企业的管理重点均在于正向物流工作,正向物流是通过对原材料的采购和生产,对产品的储存、包装、运输等,将其输送到顾客手中,这时物流工作即宣告结束。但实际上,完整的物流工作还没有结束,当产品到达顾客手中时会出现因产品本身质量原因或其他因素导致的退货现象,这时就产生了逆向物流,也就是将产品从顾客的手中返还给生产商或供应商。如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执行更加深了人们对于自身权利的维护,使得逆向物流的作用更加突出。其主要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①商业退货逆向物流

商业退货逆向物流一般分为两个方面,其一是由于产品自身质量较差、顾客个人喜好不同、产品描述与实体有出入等因素导致顾客将产品退还给销售方;其二是销售方的产品出现了超过保质期、库存挤压等问题,将商品退还给生产商的情况。不论是哪一种,都有助于企业服务水平和信誉度的提高。

②废弃物与包装物的回收逆向物流

在产品的生产和包装的过程中会产生一些边角料,对这些材料的回收再利用也是逆向物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一些已经达到使用寿命或被顾客丢弃的物品的回收,也是主要的工作之一,这些物品虽然无法行使原有的功能,但可以对其进行再次利用,减小对资源的消耗,降低因处置不当而导致的污染问题。

③维修再制造的逆向物流

产品的售后维修是如今各企业主要的服务手段,优秀的售后服务可以有效的增加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信誉度。因此,当顾客的产品出现损坏时就要利用逆向物流将商品进行返厂维修,而严重损坏或自身出现质量问题的则需要在回收后重新进行再制造。这样做可以节省大量的资源消耗,有效利用已有资源。

3.低碳物流与逆向物流的关系

从表面上看低碳物流与逆向物流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实际上两者之间的本质是相同的。低碳物流的主要目的是在利用高新科技的前提下降低碳排量、减少能源消耗、降低环境污染;而逆向物流最主要的目的也是对已利用资源的循环利用,其目的也是在于减少资源的消耗,达到保护环境和资源的目的,二者殊途同归,在联合运用时可以达到双赢的局面。

二、企业电子商务物流模式现状

目前我国电子商务企业所采取的物流模式大多数外正向物流和逆向物流相结合的方式,企业拥有自己物流队伍的非常少,大部分都是和大型物流公司进行配合完成。同时,企业对物流公司所采取的物流模式监管制度并没有足够完善,其直接导致了电商企业与物流企业的分离发展。另外,我国在低碳物流模式上的发展还处在起步阶段,各大物流企业对此项物流模式的推行力度并没有达到标准,低碳物流模式工作进展不够顺利,也就导致电商企业的低碳物流模式在选择上面临困难。但随着我国相关法律监管形式的深化,以及电商企业对于运营成本要求力度的加强,低碳物流模式已经成为了各大物流公司所必须尝试的道路。

三、企业物流模式实施的对策与建议

随着电子商务行业和物流行业的不断发展,人们一直在总结相关经验,希望能够制定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物流模式,提高两行业的发展。根据近几年的发展,“分销商分担型物流模式”已经逐渐被广大电子商务企业管理者多认可,但想要更好的对其进行施行,还需要企业自身不断改进,政府加大宏观调控力度。

1.积极开展与分销商的合作联盟关系

“分销商分担型物流模式”是以分销商作为工作基础,实现供销双方共同盈利的局面。供货商可以将已有的分销商作为基础,灵活调整供销双方的合作模式,在货品流量大的区域增加分销商数量,在货品流量小的区域降低分销商的数量。而分销商作为供货商的物流中转站,需要起到对货品合理分配、运输的作用,并且不同区域的分销商之间也需要进行合作。打造一个以供货商为中心,下层分销商多点合作的网状物流模式,加大了货品流通的灵活性,节省了物流成本,在低碳经济的大背景下获得更大的利益。

2.完善信息平台,实现信息“无缝对接”

在整个“分销商分担型物流模式”中,信息平台的搭建最为重要,它是供货商、分销商以顾客之间的信息纽带。通过它供货商可以从分销商处得知,商品因和原因遭到顾客退回,借此帮助企业对自身产品进行改进,增加企业竞争力,从根本上控制退货情况的发生。同时,通过信息平台可以实现商品从生产到运输,从销售到退货等物流活动的“无缝对接”。其主要表现为产品信息数据库化、物流信息数据库化、物流信息处理信息化以及相关数据交换信息化等。

3.加强供应链管理,进行业务流程重组

在“分销商分担型物流模式”中,企业不单单需要看到内部资源的整合,更加需要对外部资源进行关注,其更加强调了整体化、共赢化。在满足顾客需求时不能只单单调整自身的生产模式、产品外观等情况,还需要对各级分销商进行有效的调整,调整其营业地点、货品分配、营销特点以及服务模式等。实现整个电子商务网的整体上升,共同盈利。

4.完善增值服务,提高服务性

在现今的社会,企业的发展与产品各项服务是离不开的,消费者对服务的质量也越来越关注。因此现代企业除了要拼产品本身,还需要拼服务。例如戴尔公司,其作为全球第二大电脑供应商,其经营方式即为“按单生产”,依据顾客的需求进行生产。消费者可以在其官网上进行产品配置的个性化设置,而后工厂进行生产,使得戴尔创造了“零库存”的奇迹。同理,电子商务企业在选择物流方面也需要进行灵活的变化,根据顾客的需求,打造物流模式。根据美国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85%的人不会选择没有便捷退货途径的商家购买商品,由此而知一个好的服务模式对营销的影响力。

5.积极引进物流人才

以人体机构作对比,人才就是推动企业发展的血液,没有专业人才的注入,企业就会瘫痪。中国目前人才缺口达到五百万之多,其中物流人才缺口占8%。以此物流人才应成为各企业重点培养的对象,积极引进物流人才才能够使整个物流模式更加稳定的运转。

6.积极开展低碳物流

本文主要探讨的就是以低碳经济为前提进行的物流模式的选择,因此各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需要以低碳物流作为主要方式。目前,我国的低碳经济是整个市场经济发展的大背景,虽然发展缓慢,但各级政府对该理念的大力宣传,各项宏观调控措施的下发,各类先进高新科技的研发,使得低碳经济能够稳步的提升。对于低碳物流企业,国家也有一定的扶持政策,积极帮助中小企业开展低碳物流工作。而已经开展低碳物流模式的企业要积极引进与低碳技术有关的车辆及设备,将低碳经济做到实处,更好的缓解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等情况。

四、结语

从改革开发到如今,可持续性发展已经越来越受到国家及地方政府的重视,而各行各业也将低碳经济融入到经营理念中。作为现在发展势头最猛的电子商务行业,在经营过程中更要重视低碳经济下的企业发展,对于物流模式的选择也需要谨慎。分销商分担型物流模式就是一种能够很好满足低碳经济理念的物流模式,其不但可以节省企业物流成本,同时也可以为全国低碳经济建设做贡献,共同为可持续性发展而努力。

参考文献:

[1]王君.中国B2C电子商务逆向物流模型研究[D].北京:北京化工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硕士学位论文,2010,6:11-12.

[2]张学毅,王建敏.基于物质流分析方法的低碳经济指标体系研究[J].学习月刊,2010(4):108-110.

[3]李刚,王忠东,张明.基于循环修正思路的低碳经济评价模型研究[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2(12):1790-1794.

[4]A. S. Dagoumas,T.S.Barker.Pathways to A Low-carbon Economy for The UK with the Macro-econometric E3MG Mode1[J].Energy Policy,2010(38):112-115.

第10篇

关键词:园林植物;地被植物;应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美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在改造传统景点时,若是将地被植物应用进去,能够提高植物的层次性和多样性,传统景点的品味也会有明显的提高。

1地被植物含义以及其在传统景点改造中的作用

1.1地被植物的含义

地被植物指的是那些自然生长高度低于1m或者是修剪之后高度在1m之下的,最下面的分支和地面比较接近,若是成片的种植,其枝叶比较密集,能够很好地对地面进行覆盖,从而形成景观效果,并且自身的拓展能力比较出色的植物。地被植物主要包含了草本植物、木本植物、藤本植物以及多肉植物。若是从广义上来讲,地被植物还包含了草坪植物。地被植物本身的枝叶比较密集,扩展能力出色,能够较快地将地面覆盖住,管理的时候比较容易,给城市营造出了色差丰富、季相丰富、层次丰富,并且质感出色的生态景观,成为了园林绿化的基础和重要部分。

如果能够合理地配置地被植物,不但能够丰富植物的层次,切实提高景观的质量,还能够给人们提供更加出色和优美的环境。与此同时,地被植物还能够降低气温、增加湿度、净化空气、控制细菌和尘埃的传播。此外,其还能够护坡固堤、保持水土,起到空间分割以及屏障的作用。

1.2地被植物在传统景观改造过程中的作用

地被植物本身具备2个主要功能:首先,替代以往的草坪,用其覆盖地面,给人草坪类似的观感。通过地被植物能够对传统景观中的焦点物或者是主景进行烘托。将地被植物运用到传统景观改造中,必须精心准备土壤,除掉杂草,还需要地被植物能够抵抗冬季严寒的气候,所以,在能量储存方面,地被植物也比较的少。其次,将地被植物运用到传统景观改造中具备装饰性。地被植被的质地、色差的对比都比较明显,将其合理地运用,能够吸引游客的注意力,装饰路旁的景色,增加树丛本身的特色和美感。

园路系统布局若是自然式,在配置地被植物时往往会采取自然式的办法。比如,园路的一边是杜鹃和沿阶草,另一边可以布置蒂姆花,这样能够更好地协调搭配不同的绿色,杜鹃花开时,季相景观也会比较的丰富,原本比较单调的园路也会更有活力和生机。

在岔路口使用地被植物,应该重视引导作用的凸显,可以选择变化丰富并且色差艳丽的品种,如南天竹、黄素梅、红花椴木等,成片的群植,并用沿阶草、葱兰、鸢尾等来搭配,这样能够更好地协调景观,层次更加分明,色彩的对比也会更加强烈。

2完善地被植物在传统景点改造中应用的手段

在传统景点改造中,将地被植物运用进去,能够丰富景观,也能够将现代造园内涵添加到传统景点中去,不仅增加了传统景观本身的景观和生物多样性,而且提高景观本身的质量。

2.1重视乡土地被植物的开发和应用

在传统景点改造的时候,乡土地被植物能够很好地将本地区的植物特点和特征体现出来,若是恰当配置乡土地被植物不但能够提高群落本身的稳定性,还能够较快地提高传统景点的质量和绿化水平。在使用乡土地被植物的时候,必须重视资源的保护,使用那些比较大的,将小的留下,绝对不能够出现“杀鸡取卵”的情况,给当地的生态造成严重的破坏。

2.2尽量选择植株比较低矮的植物

在改造传统景点的时候,地被植物和以往的草坪相比具有一定的优势,如成本较低,养护的时候比较容易。现在城市园林绿地中使用的地被比较多,甚至有些比较高大的灌木和小乔木也运用到了地被植物,比如,八角金盘、金边黄杨以及金丝桃等。若是使用这些植物,会提高对养护的要求,若是修剪的不够及时,其高度很容易超过1.2m,会遮挡景观视线,给景点的景观效果造成很大的影响。还有些植物随着生长分支点也会不断地长高,在修剪之后,下部没有叶子,很容易变成光干,比如,金丝桃。我国地被植物资源本身比较丰富,可以选择的种类也比较多,这便要求尽量应用小乔木,除非景观要求比较特殊。

2.3动静结合更好地衬托建筑

传统景点本身便是静态的,所以,在配置植物的时候,应该选择一些有色、有形和有花的地被植物,并且其季相变化应该比较丰富,这样能够很好地增加园林景观本身的情趣美和意境美,将景观美更好地发挥出来。

2.4合理控制间距

地被植物生长的速度比较快,并且繁殖能力比较出色,应该根据需要做好抽稀调整工作,在荫蔽的环境下栽植地被植物,还应该掌握其密度,关注病虫害,这样才能够确保其观赏效果能够实现最佳。

2.5认识到栽植过程的重要性,并根据需要进行养护和管理

栽植地被植物的时候,应该做好松土、除草、病虫害防治、土壤改良、浇水、修剪等方面的工作,并根据地被植物本身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栽植方式,及时地修剪枯枝和残花,通过适地适量的方式来修剪,确保植物高度控制的合理性,切实提高地被植物本身的观赏价值。地被植物很多都属于浅根性植物,在遇到大风或者大雨之后应及时地整理和扶正。在花前和花后以及休眠期必须保证肥水,确保叶色和花色都比较漂亮。

第11篇

[关键词]自动监测设备; 电气接地防雷; 设备预警保护

中图分类号:X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31-0054-03

前言:随着现代环境监测技术的不断发展,环境空气质量监控已从局地控制向区域联防联控转变,已至实现全国联网监控,全国已有40多个重点城市的空气自动监测站实现了全国联网,可实时向市站、省站、国家总站传输监测数据。空气自动监测站在实时监测分析过程中,如何保证其有效、安全、正常的运行,是我们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

一、空气自动监测站选址及电气安装

1.1 空气自动监测站房选址布局要求

空气自动监测系统是由中心计算机室、质量保证实验室、系统支持实验室、若干空气自动监测站或流动监测子站组成。空气自动监测站房选址安装应按照环境监测技术规范进行网络优化布点,根据城市规模、区域人口数量、经济建设的发展情况和要求来确定,能客观反映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状况。监测站房周围50m范围内没有污染源及高大建筑物,站房面积为10~25m2,室内温度应控制在25℃±5℃,相对湿度在80%以下,采样口离地面高度为3~15m,{开放光程监测另有要求}。站房一般建在楼层顶部,且各监测站房位置的高度应保持一致。

1.2 空气自动监测站电气设备安装

站房电源进线为三相五线制,应在进出端将电缆的金属外皮、钢管与电气设备接地相连接。监测站房应配置一台5KW或5KW以上电源稳压器。为了防止电噪声的相互干扰,站房采用30~40A三相四线供电分相使用,电源连接入室处应分别装有三个单相16A空气开关作为三相电源的总开关,并安装电源过压,过载和漏电自动保护装置及接地线。三相电源分配如下:

①A①A相配接5KW稳压电源(具有上电延时输出功能),稳压电源A①A相输出接2个3孔220V/16A电源插座,供仪器供电。

②B相配接5KW稳压电源,稳压电源B相输出接2个5孔220V/16A电源插座,供仪器和外置泵使用。

③C相用于空调机、照明和排风扇等,空调机应采用空调专用220V/16A电源插座,另外再接2个5孔220V/16A电源插座用于监测分析仪器安装施工及日常维护维修。在站房内供监测分析仪器及空调机使用的线路单股截面积不得小于4mm2,且所有室内走线采用PVC材料护线保护。保证工作人员操作时的人身安全及设备的运行安全。

二、空气自动监测站的接地及防雷保护

空气自动监测站一般都安装在楼层顶部,极易遭受雷电袭击。在实际运行过程中,自动监测站被雷击损坏的设备有:工控机、仪器主电路板、电源电路板,调制解调器、VPN-1200通讯器材等,甚至危及人身安全。我们必须做好接地及雷电防护工作。

2.1 自动监测站的接地

电气设备具有良好规范的电气接地,是保证仪器设备稳定运行及工作人员人身安全的主要措施之一。各种电子电气设备都以大地的电位为参考电位,为取得大地电位需要与大地连接,为此需要安装接地极用作与大地连接的金属导体,及其接线端子。 通过接地线的传导取得地电位,这就是我们常用的接地。

自动监测站机房设置局部等电位接地端子板,并用不小于16mm2的软铜线与楼层的等电位接地端子板相连,该等电位接地端子板作为机房的共用接地系统接地基准点,接地电阻值不大于4Ω。所有设备、机柜、进出机房的电缆的金属外皮、钢管防感应雷接地、工作地、保护地等均与此点相连接,进行等电位连接。除防雷接地外,其它接地均采用6mm2软铜线引至等电位接地端子板。

2.2 直击雷防护

本文对空气自动监测站采用单支(避雷针)接闪杆对直击雷防护进行探讨。

2.2.1确定接闪杆的高度

按照国家标准GB50057-201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第3.0.4条建筑物的防雷分类规定,空气自动监测站应划为第三类防雷建筑物。用“滚球法”来确定建筑物防雷接闪器的保护范围。

滚球法就是选择一个半径为hr的球体,沿需要防护直击雷的部位滚动,如果球体只触及接闪器或接闪器与地面,而不触及需要保护的部位时,则该部位就在这个接闪器的保护范围之内。滚球半径是按建筑物防雷类别确定,三类防雷建筑物hr为60m。

当(避雷针)接闪杆高度h小于或等于hr时,(避雷针)接闪杆在被保护建筑物高度为hx平面上的保护半径可按下列计算式确定:

公式:― (2-1)

式中:rx――(避雷针)接闪杆在hx高度平面上的保护半径(m)

hr――滚球半径,第三类防雷建筑物hr为60 m(GB50057-2010)

hx――被保护物的高度(m)(例如采样管,切割器的高度)

h――(避雷针)接闪杆的高度

株洲市某一自动监测站的站房示意图(2―1)已知测量站房高度为2.96 m,切割器1、切割器2的高度均为1.94 m。切割器2与(避雷针)接闪杆的距离为2.32 m,女儿墙的避雷带与楼层顶部(基础)屋面的高度为1.2 m。现以女儿墙的避雷带高度作一个平面,用滚球法来计算(避雷针)接闪杆的高度h。

已rx=2.32 m hr=60 m hx=4.90-1.20=3.7 m

根据公式(2―1)2.32=―计算得:h 1≈4.61 m 再加上女儿墙避雷带的高度1.2 m,h=4.61+1.2=5.81 m 由此得知(避雷针)接闪杆在楼层顶部基础面的高度应大于5.81 m,由于基准面不是地面,计算方法得出的接闪杆高度仍会出现偏差,因此在计算结果基础上加一点裕量,取其为6.5 m。更准确的接闪杆高度可根据滚球法原理用作图法确定。

2.2.2 接闪杆的安装

在屋顶靠机房檐边处安装高6.5m的接闪杆。接闪杆利用楼层顶部接闪带进行接地,采用直径10mm圆钢进行可靠焊接,焊接时双面施焊、搭接长度为不小于6cm,焊接处作防腐处理。接闪杆冲击接地电阻值不大于30Ω。

2.3 机房配电及信号系统防雷

机房总配电箱处加装限压型电源电涌保器(以下简称:SPD),型号:DXH10-FB/4B120,标称放电电流(20/8μs)In=60kA,Up≤2.5kV安装数量1套。

稳压电源前端加装限压型SPD,型号:DXH10-FC/4R40,标称放电电流(8/20μs)In=20kA,Up≤2.0kV,安装数量:1套。

安装SPD,相线采用不小于6mm2软铜线,接地线采用不小于10mm2黄绿双色软铜线。当SPD间距小于5m时,其间还应增设退耦装置。

电话端口加装RJ11信号SPD,型号:QFL10-ARJ11/110,安装数量1套。信号避雷器地线采用4mm2软铜线与机柜等电位连接。

机柜末端加装3个防雷插座,其参数要求:标称放电电流(20/8μs)In≥5kA,Up≤1.0kV。电源插座地线采用2.5mm2软铜线与机柜做好等电位连接。(通过实验采取上述避雷措施后使空气自动监测站得到有力的保护)。

(三)建立自动监测设备的预警保护系统

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有完整的自动监测功能及数据传输功能,是无人值守,连续不间断地实时对空气中的污染因子进行采集、分析、输出监测数据。目前自动监测站暂无自动发送报警信息功能。在仪器设备运行的过程中有可能发生各种异常情况。比如:站房空调机损坏;倍增管制冷电路故障;冷却风扇损坏;采样电机损坏流量为零等等。当发生上述情况时,使监测分析仪的元器件温度升高,各种电流、电压参数发生改变。可能使监测数据与实际值产生偏差,甚至烧毁元器件或整台仪器设备。

我们应该建立仪器设备的自动预警保护系统。防止意外情况发生。

预警保护系统是以微处理器CPU为核心组成的预警保护装置。其自身应有完善的自检功能、检验和调试非常方便,只需要几种模式的工作方式,微机保护就能自动的检测各个部件,一旦发现异常情况,中央处理器CPU就会发出相应的警报信号,或将故障单元电源断开。如图(3―1)预警保护装置的硬件原理示意图。如图(3―2)预警保护装置工作流程图。

预警保护设备工作流程示意图

预警保护装置的硬件原理示意图(3―1)所示其功能如下:

①微机主系统包括微处理器(CPU),只读存储器(ROM)或闪存单元(FLASH)、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定时器、并行接口及串行接口等。微机执行存放在只读存储器中的程序,将数据采集系统输入至RAM区的原始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②数据采集单元包括模拟低通滤器(ALF)、采样保持电路(S/H),多路转换通信控制器(MPX)以及模数转换器(A/D)等功能块。模拟量输入系统主要功能是采集由被保护设备的电流、电压、温度输入的模拟信号,将此信号经过滤波处理,然后转换为所需的数字量。

③开关量输入/输出单元由并行接口,光电耦合电路及有接点的中间继电器等组成,以完成各种保护功能的实现、信号指示及外部接点输入等工作。

④人机接口单元主要包括打印机、显示器、键盘、鼠标各种面板开关按钮等。其主要功能用于人机对话,如查询历史数据、实时数据、调试仪器设备、查看各项参数、额定值调整等。

⑤通讯接口单元向中心计算机平台传送各种数据、信息。实现计算机远程控制,及时向仪器检修管理人员发送实时信息及报警信号。

⑥电源部分,由稳压器提供稳定可靠的220V电压。计算机系统目前通常采用开关式逆变电源组件。

预警保护系统的工作过程可用图(3―2)所示的流程图来作说明。

①初始化:对硬件电路所设计的可编程并行接口进行初始化,按电路设计的输入和输出要求,设置每一个端口用作输入还是输出,设置基本参数。

②对装置的软、硬件进行一次全面的自检。包括RAM、FLASH或ROM,人机对话,定值显示和修改、通信以及报文发送等功能。

③读取所需电压、电流、温度、流量等参数信号,并将其保存在规定的RAM 或PLASH地址单元内,以备以后在自检循环时,不断监视各种信号输入是否有变化。

④空气自动监测站的数据采集传输系统有一套完整的运行程序和设备。预警保护装置获取各种参数信号,可采用两种方式:(a)采用监听的方式。(b)直接采集数据的方式。

⑤不断取样、输入数据,把输入的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输入给微处理器,当几次计算结果是否超出或低于额定值,如果计算结果超出或低于额定值,即发出报警信号致中心计算机平台和检修、管理人员手机上。并发出断开故障单元电源的跳闸指令。

当仪器设备发生异常情况时,预警保护系统及时向中心站计算机平台,检修、管理人员手机发送预警信息,使设备检修、管理人员及时赶到现场进行处置、维修、校准。

结束语

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在建设应用中,我们必须及时获取科技技术新信息,提高自动监测技术的应用水平,加强自动监测仪器的精密度审核,准确度审核,加强仪器设备的日常检修、维护与校准。做好空气自动监测站的各项安全防范工作。

参考文献

[1] 《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技术规范》(HJ/T193―2005).

[2]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2005年11月.

[3]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2011年8月.

第12篇

[关键词]电力系统;锅炉;烟气余热;回收

中图分类号:TK1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47-0359-01

1 概述

电力系统的生产离不开电站锅炉,而电站锅炉的排烟温度是锅炉设计的重要指标,其影响着锅炉的热效率、锅炉制造成本、锅炉尾部受热面的烟气低温腐蚀、烟气结露引起的尾部受热面堵灰、烟道阻力和引风机电功率消耗等,涉及到锅炉的经济性和安全性。目前,全国范围内电站锅炉排烟温度超出设计值的较多,且降低排烟温度受限于布置空间、低温腐蚀、受热面堵灰等因素。在节能减排政策日益严格的今天,电站锅炉排烟余热回收利用显得尤为重要。

2 不同烟气余热回收系统的特点

排烟的热量损失严重影响着锅炉的效率,同时也影响了机组效率,据测算,锅炉排烟温度每升高或降低1℃,锅炉效率将降低或提高约0.05%。普通烟煤锅炉的排烟温度约为120~130℃,褐煤锅炉的排烟温度约为140~150℃。若将最终排烟温度降低至100℃,则可提高锅炉效率约12.5%,机组效率也将显著提高。近年,烟气余热回收技术在电站锅炉逐渐得到推广使用,并已成为提高机组效率、降低能耗、减少污染物排放的手段之一。烟气余热回收系统就是在锅炉尾部再设置一级或多级换热器,利用排烟中的热量加热给水或取代其它加热器等,以充分回收锅炉排烟中的热量,进一步提高效率,降低能耗。经过几年的发展,烟气余热回收系统已发展出多种方式。现简要分析如下。

2.1 在预热器下游装设换热器的方式

这种方式一般是运用假装换热器的方式,利用水或者空气吸收烟气热量,回收利用。由于此处烟气温度已经较低,为了保持一定的换热温差,被加热的工质通常为除氧器前的低温给水、冷风或其它工业用水等。有些电厂利用该系统将排烟温度降低到100℃以下,直接进入到脱硫塔。该系统的主要特点是换热器装设在空气预热器的下游,对空气预热器的换热条件没有影响,预热器出口热风温度可保持不变。但由于烟气温度低,换热器传热温差小,换热效率低,需要较大的换热面积,通常采用鳍片管换热器。另外,由于烟气和工质温度均较低,换热器管壁温度较低,必须采用较好的防腐措施。

2.2 在预热器入口加装高压或低压换热器

我们将余热利用的换热器装在空气预热器的入口处,这里烟气温度较高,通常用于加热除氧器后的高压给水,减少汽轮机抽汽,降低汽轮机热耗;同时可以利用脱硝预热器冷段搪瓷传热元件较强的抗腐蚀性能。但由于该系统降低了预热器入口烟气温度,同时也降低了预热器出口的热风温度,对制粉系统的运行及锅炉的燃烧组织有一定影响。因此一般仅用于燃料着火稳燃特性好,对热风温度要求不高的机组。如用于采用风扇磨制粉系统的高水分褐煤锅炉,由于煤的着火特性好,制粉系统采用热风+热炉烟(冷炉烟)做干燥剂,对预热器出口热风的温度要求不高。采用该系统后可有效降低预热器入口烟气温度,从而降低预热器出口烟气温度,达到回收烟气热量,降低排烟损失的目的。

2.3 采用烟气旁路方式

该方式是设置一个与预热器平行的旁路烟道,在预热器入口将烟气一分为二,其中70~80%的烟气通过预热器,另外20~30%旁路,与布置在旁路烟道中的余热利用换热器进行换热,在预热器出口与主路烟气混合。由于通过预热器的烟气量只有70~80%,而空气量为100%,空气对烟气的冷却能力增强,在保证预热器出口空气温度不变的条件下可将预热器出口烟气温度降低到较低的水平。而旁路烟气的温度高,温差大,被加热介质选择更加灵活,甚至可以布置两级受热面。

3 电站锅炉排烟余热利用关键参数选取

3.1 烟气冷却器布置位置

烟气冷却器布置位置的不同一方面影响整个系统的布置空间大小,另外一方面还影响锅炉排烟余热利用的效能。对于电站锅炉而言,增加排烟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基于空预器省煤器之间没有布置受热面的空间,所以排烟烟气冷却器只能布置在空预器下游某个位置。按照现阶段电厂锅炉的设计,烟气冷却器可布置在空预器与电除尘器之间、电除尘器与引风机之间、引风机与增压风机之间、增压风机与脱硫吸收塔(湿法脱硫)之间。

3.2 低温腐蚀酸露点及换热器入口水温确定

根据低温腐蚀的机理,只要保证低温受热面金属壁温高出烟气酸露点温度10℃左右,就可以避免产生低温腐蚀。但从酸露点温度计算以及各级低压加热器进出口水温度来看,要实现烟气换热器金属壁温高于10℃已没有可能。根据已有工程经验,为了充分利用排烟余热,较大幅度降低锅炉排烟温度,同时为了使烟气换热器受热面不至于太大,烟气换热器器可以设计在低温腐蚀下运行,但要保证腐蚀速度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根据低温腐蚀的机理和腐蚀与壁温的关系,使金属年腐蚀速度小于0.2mm。

3.3 烟气换热器形式及阻力确定

锅炉排烟余热利用一般为改造项目,可利用空间较小,所以为获得较小体积,烟气换热器大多采用鳍片管,但鳍片管的使用会带来积灰的风险,给引风机或增压风机带来较大阻力,所以在采用鳍片管时要权衡换热器体积与烟气阻力之间的矛盾,合理选择鳍片管节距,充分考虑引风机及脱硫增压风机余量。

4 实施锅炉排烟余热回收利用改造后对其他系统的影响

由于锅炉排烟余热利用大多为改造项目,所以或多或少对机组其他项目产生一些影响,下面就这些影响进行分析。

4.1 对汽轮机排汽压力的影响

由于凝汽器内的饱和温度决定了汽轮机排气压力的大小和凝汽器的真空度,所以通过增加机组循环水量,使得凝汽器的饱和温度不变,凝汽器内的真空度以及汽轮机排气压力将保持额定值,则汽轮机功率将不发生变化,但循环水量的增加导致循环水泵能耗增加,电耗上升。

4.2 对引风机或增压风机的影响

由于烟气系统内增加了烟气换热器阻力元件,所以对于引风机或增压风机电耗会产生影响。风机电流的影响可按下式进行计算。

其中Q风机出口体积流量m3/s,P风机管路压力变化,η风机效率0.8,μ功率因数0.75,若烟气换热器布置在除尘器和引风机之间,烟气阻力增加使得引风机电流增大,但引风机出口烟气体积流量因烟温的变化而变小,使引风机电流变小,在考虑烟气换热器效能时要综合这两方面考虑,该方法对于增压风机同样适用。

4.3 对凝结水泵的影响

运用加热低压给水技术进行锅炉排烟余热回收利用改造后,机组回热系统将减少汽机抽汽量,增加凝结水流量从而增加凝结水泵能耗。

4.4 对送风机影响

运用锅炉排烟余热加热空气技术方案增加了送风侧阻力,计算排烟余热回收效能时应扣除这部分阻力的影响。

4.5 对湿法脱硫工艺水耗量的影响

运用锅炉排烟余热回收利用技术后大幅降低了进入湿法脱硫吸收塔内烟气温度,这样使得脱硫系统内水分的蒸发减小了许多,相应的减少了湿法脱硫系统工艺水耗量,根据测算,一般进行锅炉排烟余热回收利用技术后可降低脱硫工艺水耗量约40t/h。

4.6 锅炉排烟余热回收利用效能分析

锅炉排烟余热回收利用效能分析主要应考虑系统利用的热量、由烟气换热器阻力带来的各风机能耗增加、汽机真空的变化、凝结水泵能耗的变化、脱硫工艺水耗量变化等。

第13篇

关键词:低碳经济 企业战略 转换模式 可持续发展

一、“低碳经济”模式正深刻影响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前景

所谓“低碳经济”,其含义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其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从本质上讲低碳经济是关于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更是至今为止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重大而根本性地转变。

“低碳经济”概念的提出,是基于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大挑战。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2007年报告指出,全球气候变暖90%以上是由于人类消费能源的过程中所排放的温室气体造成的。随着全球人口的剧增以及经济的持续发展,大气中二氧化碳(CO2)浓度升高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业已被确认是不争的事实。能源的过度使用不仅带来了烟雾、光化学烟雾和酸雨等的增加,由此还造成人类生存环境的持续恶化,这一点正不断地为全世界各国人民所重视,并形成了共识。

随着气候变化问题日趋突出,低碳经济的内涵也在不断深化,诸如“低碳发展”、“低碳经济”、“低碳技术”等新概念的出现。“低碳经济”正逐步成为各国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价值观。通过一些学者专家的研究,以及从目前全球低碳产业的发展,“低碳经济”有可能成为经济发展的一种新规则,新标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或将成为未来以低碳经济为主的生态文明游戏规则,成为第三个规制全球发展的总则,并引领世界经济的未来发展。

当前在世界范围内正蕴育着一场全球性经济的大转型。这涉及到通过低碳经济模式与低碳生活方式,直接应用新世纪的创新技术与创新机制,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并形成了一场涉及生产模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国家权益的全球性革命。我国正面临减排压力日趋加重和应对气候变化的长期挑战,如何抓住这一契机,直接进入低碳发展模式,成为不容迟疑的重大课题。

二、低碳经济时代的机遇与挑战

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以新能源革命和低碳经济展开新的竞争,但是,在这场竞争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并未在同一起点。一方面由于发达国家在长期发展中探索、开发和累积了有效的节能减排技术,在此技术方面拥有绝对领先优势,另一方面发达国家先于发展中国家早已完成工业化,碳排放量也正呈现出逐步下降的趋势,因此,在全球气候谈判的新的世界体系中,将进一步巩固其领导地位。可以预见的是,当发达国家在碳交易和碳金融市场不断扩大时,并因此增加了一个主导世界格局的新平台。从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从纺织行业到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到新世纪,以汽车、石化、电子为代表的产业集团,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国的经济增长点往往落后于发达国家。因此,低碳经济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同时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和机遇。

首先,我国长期以来已经习惯了高碳经济模式,这与低碳经济的要求严重背离。

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在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我国目前正处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经济增长与能源需求增长相对联系密切,碳排放强度偏高,能源用量仍将继续增长,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仍有上升,碳排放空间不会很大。2007年,我国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达67.2亿吨,比美国高出14%,占全球二氧化碳排放的24%,已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二氧化碳排放第一大国。而欧美等发达国家在经历了工业化阶段,现在已经进入了后工业时代,经过100多年的发展,已经出现相对脱钩的经济增长和能源需求增长。它们采用相对清洁的高热值的天然气和石油,而不是高污染,低热值煤,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而且借助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推力,加大了产业结构的升级的力度,一些发达国家把重污染企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再通过产品进口来满足其国内需要,通过这种方式,直接有效地转移了污染。而我国则正处于工业化阶段中期,由于出口产品数额巨大,因此基础建设规模庞大,碳排放量大是难以避免的。

其次,发展“低碳经济”仍受到以下因素的约束和挑战。

1.政府规制转换的挑战

摆在监管层面前的重要课题是如何做到能源需求和低碳经济发展两者的平衡。能否解决好这个问题,这就需要我国政府的执政理念和政策,必须要创新,要真正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高度重视发展循环经济和清洁能源,严格执行能耗和环保标准。这些将直接关系到低碳经济在我国发展的前景。

2.低碳技术开发的挑战

由于我国在节能和环保产业发展方面的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如起步晚,创新能力不强,再加上行业的整体技术水平滞后,产业分散,管理能力薄弱等。未来将会有更多政策来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节能环保产业。如何尽快提升低碳技术水平,需要加大投入力度并采取有效地技术开发组织措施,如推动合同能源管理和环保设施专业化运营等节能环保服务业的快速发展,鼓励企业对节能环保的重点工程进行服务外包。

3.评价指标体系变化的挑战

发展低碳经济,碳排放量,或将成为新的评价体系。在世界范围内,低碳产业将产生新的技术标准和贸易壁垒。低碳为代表的新技术,新标准及相关专利的出现,使开发和掌握技术的第一个国家将成为新的领导者,甚至是垄断者,其他国家将面临新的技术贸易壁垒。在这一新的世界经济格局中,发达国家和欠发达国家则将再次因低碳模式而拉大差距。碳排放将成为新的评价体系,国家的实力,甚至是企业的实力都将重新排序。碳排放指标对国家、企业、产业都有着巨大的影响,这将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一些企业可能看起来充满活力,但可能是因为过量的碳排放量,明天将无法继续生存下去,有些行业现在看起来非常虚弱,但因为它符合低碳发展的趋势,可能在未来将成为巨大的产业。

4.“碳”关税的挑战,新的国际贸易壁垒

国际贸易壁垒将增加“碳”关税的壁垒。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在很大程度上,是低碳产品的竞争。国际碳关税将起到限制高耗能产品的出口。碳关税,一旦实施,将大大削弱我国的出口产品价格优势,我国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的将会下降,就会直接导致的市场份额萎缩。由于我国的出口产品,高碳行业产品占有比较大的比例,引入碳税可能在某些程度上的形成倒逼机制,迫使我国企业尽快走在节能、低碳、低排放、低污染的道路上,强化我国经济的整体实力。

三、低碳经济理念下的企业战略转型

低碳经济正成为世界经济新的增长点。虽然世界各国的国情不同,面临不同的发展阶段,甚至不同的战略意图,但也难免面临“低碳经济”所带来的机遇:培育新的产业、创造巨大的财富机会、新的转型机遇、新的游戏规则和新的金融市场。作为新的转型契机,低碳经济涉及广泛的产业领域和管理领域。低碳经济的来临,也将引导着企业未来发展的方向。企业应着力抓住下述的战略重点:

1.企业战略中应尽早将低碳理念作为其战略制定的核心价值理念

由于低碳经济全面而深刻影响着企业业务运作,因此,企业的产品设计、产品价格、产品市场,甚至于国际贸易政策,这些将越来越多地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变化。低碳环保的背景的突变,影响着企业战略的制定,基于企业战略的制定和战略的评价标准也将与以往不同。因此,企业战略的理念必须是低碳理念作为新企业战略的核心价值观。在这一新的战略理念的引导下,企业战略在企业竞争战略选择、核心能力培育、资源优化配置、战略绩效的评价标准等方面需要有新的思路和决策。企业战略目标也将实现多目标,即实现经济、社会、自然、人的和谐发展,而不仅仅是追求单一的经济目标;企业战略的设计与执行过程中要最大限度地降低污染和废弃物最终排放量,直至实现“零排放”。

2.用低碳经济的理念把握新的战略投资机会,形成新的创业和就业机会

向绿色经济、低碳经济转型十分关键,未来数年清洁能源产业将为各国提供大量机会。低碳经济将成为企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并将带给企业许多重大投资机会。由于低碳经济影响到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各个方面,企业投资或可涉及的项目也将在多个方面,如低碳产品开发、低碳技术开发和交易、低碳能源的开发利用,以及高能效的工业、建筑、交通,和绿色基础设施建设。

3.培育企业新的核心竞争力

低碳技术的开发与运用应成为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契机。由于低碳经济涉及多个行业和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油气资源和煤层气的勘探开发、二氧化碳捕获与埋存等领域开发的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新技术。企业在这些领域应力争在核心技术上率先突破。

4.选择更有利的技术发展战略,防止落入发展中国家技术落后的“锁定效应”的陷阱

所谓"锁定效应"就是指人们对初始路径和规则的选择的依赖性。如果我们能直接进入低碳发展模式,及早筹划,选择构建“低碳产品”和“低碳技术”,不走已经被证明过时的常规之路,跳出对高碳产业和传统的化石能源技术的路径依赖,就能有效地避免高碳产业和高碳消费的锁定,获得高起点的发展机遇。

5.以节能减排及经营活动中“去碳化”作为重点

根据我国的国情,在发展低碳经济更多地应关注节能减排上,即应在所有的价值增值过程中推进“去碳化”。

6.结合国情提高低碳经济的效率

既要避免简单模仿发达国家依赖于高碳经济的发展的模式,同时又要考虑到我国经济发展对能源的巨大需求,低碳产品在我国市场上的竞争力和居民的消费能力。如新能源作为低碳经济的代表,其价格往往要高于传统能源,如新能源汽车的使用成本高于传统能源汽车;再如光伏发电的成本是传统电厂成本的数倍。因而企业的低碳技术和低碳产品的开发还需要考虑市场的培育和成熟度,那种不顾实际的消费能力的盲目发展则可能欲速则不达,不利于低碳经济在我国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美].迈克尔.波特著.1999:《竞争战略》.北京:华夏出版社

[2]严勇,祝方译.[英].安德鲁,坎贝尔等编.1999:《核心能力战略-以核心竞争力为基础的战略》.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3]邱琼译.[美].斯图尔特.克雷纳著.2003:《管理百年》.海口:海南出版社。

第14篇

关键词:钢铁企业;低碳经济;绩效评价

0 引言

随着气候变暖和能源短缺成为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问题和挑战,节约能源、减少碳排放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重大问题。目前,各国对气候变化的严峻性逐渐达成共识,温室气体减排和能源安全成为影响当今世界各国发展的重要因素,减少碳排放已经成为全球各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

低碳经济已成为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过渡的主要特征,成为未来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改善的主流模式。作为发展中的大国,我国全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多次提出要将节能减排、推行低碳经济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任务。中国在哥本哈根会议之前公布了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减排目标,这一目标对钢铁企业节能减排也造成巨大压力。

1 研究的必要性

钢铁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在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中占有重要的地位。2010年,我国粗钢产量突破6亿吨,达到62,665.4万吨,居世界第一。但是,钢铁行业是名符其实的高碳行业,2009年我国钢铁行业的CO2排放量已达到全国总排放量的15%左右,占全球钢铁行业CO2总排放量的51%,在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消耗了大量资源、能源,并且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

现在我国处于工业化发展中期的关键阶段,资源储备情况的现状已经很难满足整个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资源紧缺、能源燃烧利用不彻底、环境污染等问题已成为钢铁行业发展的瓶颈,严重影响我国国民经济的健康、长远发展;伴随着CO2排放量减小的需求,钢铁企业的发展也将会受到一定程度影响。因此,钢铁企业向低碳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不仅是其减少钢铁企业碳排放、保持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我国应对资源能源问题、实现经济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更是顺应国际经济发展趋势、实现减排目标的需要。

对钢铁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绩效评价问题进行研究,既是钢铁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的起点,又是其发展低碳经济过程控制的重要措施。一方面有助于钢铁企业适应新的经济发展形势,科学地对企业自身能耗、业绩等进行考核与评估,分析自身的优劣势,并据此制定战略目标和实施计划,提高产业集中度、增强自身创新能力、缓解资源能源和环境制约,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实现钢铁企业在碳减排压力下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对钢铁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绩效评价问题进行研究,也有助于为政府管理部门和其他利益相关者提供适应新经济、社会形势的决策依据,有利于从政府角度、社会角度对于钢铁企业发展低碳经济进行引导与支持。因此,对钢铁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绩效评价问题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2 研究的国内外现状

企业绩效评价对理论界和实践者来说一直是研究的重点,在国内外已经形成了较成熟的研究成果,但基于发展低碳经济的钢铁企业综合绩效评价研究还比较少见。现将国内外各界专家学者开展的研究工作进行梳理。

2.1 国外研究现状

企业绩效评价始于19世纪20年代。Taylor提出科学管理思想和标准成本法,变事后控制为事前控制,被动控制为主动控制;20世纪初,杜邦公司提出了杜邦财务分析体系;Alexandriawall(1928)提出了沃尔比重法,为企业绩效评价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但过于重视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因素而忽视了外部市场影响因素;20世纪50年代,Modighani和Miller研究了资本结构与企业价值的关系,提出著名的MM理论;1950年,JacksonMartindell提出了包括公司的社会贡献、组织结构收益的健康状况以及对股东的服务、董事会业绩分析、财务政策、生产效率,销售组织、对经理人的评价等指标的一套比较完整的公司管理能力评价体系;同期,PcterrEDrullkerf通过实证研究提出公司绩效评价的八项指标;1990年,Stemstewart提出EVA经济增加值概念,从股东利益角度定义企业的利润,考虑了所有资本成本;20世纪90年代,Roberts.Kaplan和Norton提出了平衡计分卡,通过四个维度相互结合相互补充,达到全面评价企业绩效的目的。

2.2 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的一些专家学者也分别从不同角度建立了绩效评价体系。高前善(2006)从财务绩效、生态绩效和社会绩效三个方面对企业绩效进行了三重评价,并论述了三者的关系;张蕊(2007)根据循环经济的特点对企业战略绩效评价进行新的探索;温素彬、黄浩岚(2009)以利益相关者价值取向为导向,设计应用了基于绩效三棱镜的绩效评价体系。

随着低碳经济的发展,已经有学者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对绩效评价进行新的探索。邵庆畅(2010)分析了低碳经济的运行特点,提出了结合低碳经济特点的财务评价方法;荣莉(2010)对发展低碳经济背景下煤炭开采企业的战略经营业绩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改进;肖彦(2011)从产品责任、商业道德、劳动就业、社会影响四个方面构建了低碳经济视角下钢铁企业社会绩效评价体系;李达,肖彦(2011)结合我国钢铁企业现有生态环境保护和评价方面的实际,建立了钢铁企业环境绩效评价体系,并利用突变级数法耦合成环境绩效评价模型;任玲,西凤茹(2011)结合钢铁企业的特点和环境状况,采用能源投入效率、综合利用效率和环境效率三大主要指标来评价钢铁企业环境绩效的目的;许善卿(2011)提出了建立环境经济指标体系的基本理论框架和建立钢铁企业环境经济指标体系的方法,并在理论上对建立的指标体系进行了比较分析。

从企业绩效评价的当前研究现状上可以看出,国内外学者关于企业绩效评价已有了较丰富的研究,为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随着低碳经济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企业的不断创新,绩效评价理论也在不断深化。有学者按照低碳经济发展的目标对企业绩效评价进行了初探,但是多从经济、环境等视角进行单独研究,基于经济、环境、社会等多视角相结合的综合评价研究较少,尤其缺少针对钢铁企业这一研究对象的综合绩效评价研究。

3 研究存在的问题及趋势

尽管国内外在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绩效评价这两个研究领域研究成果丰富,对于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绩效评价问题也有一些研究,但是对钢铁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绩效评价问题的研究还比较少,可能存在一些缺陷。

1)大多数研究成果只是对钢铁企业发展低碳经济进行一些趋势、策略分析,并对钢铁企业发展低碳经济提出了一些宏观抽象的措施建议,缺少针对钢铁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综合绩效评价的具体方案或实现途径的研究。

2)目前对于发展低碳经济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多集中于区域低碳经济的指标评价体系研究,对于企业微观层面的发展低碳经济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内容不全,针对钢铁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的绩效评价研究较少。

3)目前对于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绩效评价的研究成果仍滞留在指标体系的构建与模型的推演,缺少实际运用与实证研究,可量化的、具有操作性的基于低碳经济的钢铁企业绩效评价研究相对较少。

因此,后续研究可以从现有研究基础出发,针对钢铁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绩效评价这一重大现实问题开展理论和实证研究。

参考文献:

[1] 辛章平,张银太.低碳经济与低碳城市[J].城市发展研究,2008,15(4):98-102.

[2] 李海燕.低碳经济:“两型”社会建设的突破口[J].中国国情国力,2009(12):7-10.

第15篇

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以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就是发展低碳经济。由于低碳经济涉及一次大的制度调整和秩序重构,法律手段因其特殊的功能和效用倍受人们重视,因而低碳经济的法学思考已然成为学界的一个全新课题。低碳经济的法律保障是否必要,国外在发展低碳经济的立法方面做了哪些工作,我国在发展低碳经济的立法方面还应该做出哪些实际的努力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进行认真的讨论。

二、低碳经济的概念和背景

(一)低碳经济的概念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增长模式。它的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和清洁能源开发,核心是通过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和发展观念的根本转变,通过低碳经济模式与低碳生活方式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对全球气候的影响,实现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低碳经济的背景“低碳经济”最早是由英国在2003年《能源白皮书》中提出的,主要是考虑到能源领域面临的新挑战:首先气候变化主要是因为燃烧化石燃料;其次英国的能源供给越来越依靠国外进口;最后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需要提高能源效率。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波及全球,许多国家出现了经济衰退、就业率降低等一系列问题。为了应对全球金融危机,世界主要国家都将刺激经济的重点放在新能源开发、节能技术、智能电网等领域。目前新能源产业已经成为新一轮国际竞争的战略制高点。根据国际能源署的不完全统计,目前已经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制定了激励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政策措施,在未来的30~40年,全球每年对低碳经济的投资将在5000亿美元以上。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统计数据表明,目前在全球范围内与环保有关的产品和服务市值已经达到1.3万亿美元。

三、国外低碳经济的法律规制概述

目前各国就低碳经济进行专门立法的国家为数不多,各国的立法进程存在差异。作为低碳经济积极倡导者的欧美主要发达国家在这方面的立法比较多,其他国家还主要通过政策手段对低碳经济进行调整。我国的立法还相当缺乏,通过对国外相关立法介绍,对我国下一步立法提供借鉴。

(一)美国美国尽管坚持不批准《京都议定书》,也号称不承担相关义务,但美国的法律法规对国内的能源消耗和污染标准进行了严格的限制,2007年7参议院提出《低碳经济法案》。该法案的关键点有:(1)战略性的温室气体减排目标。(2)稳定配额交易价格的“限额———交易(cap,trade)”体系。(3)配额的分配鼓励科技投入并保护美国的消费和就业。(4)主要奖励碳捕获和碳储存技术。(5)技术、适应和低收入援助。(6)国际合作。2009年1月,奥巴马宣布了“美国复兴和再投资计划”,以发展新能源为投资重点,计划投入1500亿美元,用3年时间使美国新能源产量增加l倍,到2012年将新能源发电占总能源发电的比例提高到10%,2025年将这一比例增至25%。2009年2月正式出台了《美国复苏与再投资法案》,投资总额达7870亿美元主要用于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包括发展高效电池、智能电网、碳储存和碳捕获、可再生能源。2009年6月,美国完成了《美国清洁能源与安全法案》,以立法的形式提出了建立美国温室气体排放权“限额一交易(cap-trade)”体系的基本设计,其内容可以归纳为六个方面:(1)排放总量的控制。(2)配额发放。(3)稳定配额交易价格的措施。(4)美国国内和国际抵消量。(5)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6)治理结构。

(二)英国作为低碳经济最积极的倡导者和实践者,2007年《2007年能源白皮书》;2009年3月《气候变化法案》得到正式批准,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对二氧化碳排放进行立法的国家:2009年4月布朗政府宣布将“碳预算”纳入政府预算框架,并在与低碳经济相关的产业上追加了104亿英镑的投资,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公布“碳预算”的国家。《气候变化法案》的主要内容归纳如下:(1)将减排目标纳入法律体系。(2)制定碳收支5年计划。(3)成立气候变委员会进行独立评估。(4)建立新的排放贸易体系。(5)建立新的报告机制。

(三)日本2008年,日本政府通过了“低碳社会行动计划”,将低碳社会作为未来的发展方向和政府的长远目标。在未来三至五年内将家用太阳能发电系统的成本减少一半,到2030年,风力、太阳能、水力、生物质能和地熟等的发电量将占日本总用电量的20%;从2009年起将就碳捕获与埋存技术开始大规模验证实验,争取2020年前使这些技术实用化。四、中国建立低碳经济法律体系的探讨

(一)建立公平、合理的低碳经济制度的核心———确立公民基础碳排放权的法理基础地位综观目前国际、国内的低碳经济法律法规及相关制度,整体的法律基础还是相当脆弱的。除各国没有统一的交易法律法规和交易制度、规制之外,其最主要的问题是法理基础的薄弱。应当肯定,《京都议定书》的法理精神具有碳排放权的公平分配世界各国公民碳排放权的内容,是相对合理的一个具有国际法律地位的文本,但遗憾的是并未明确提出“公民的基础碳排放权”这一概念。而在实际上,由于涉及发达国家经济利益,一些对碳排放应当承担历史和现实责任的发达国家对这一议定书采取了不合作或者消极对待的态度。更为严重的是,在当今世界,作为低碳经济基础制度的碳交易制度和碳税制度的游戏规则制定权目前仍然掌握在碳排放累计额最为严重的欧美发达国家的手里。作为发展中国家代表的中国,在这个问题上绝不能随着发达国家的指挥棒转,唯一的出路就是尽快建立具有坚实法理基础的、普遍为世界各国接受的有关碳交易制度及碳税制度的法律法规体系,占领低碳经济制度设计这一全球性问题的法律和道德制高点,然后逐步规范国内的低碳经济制度,发展碳交易市场,在碳排放问题上取得更多的国际话语权。在战略上取得主动。

我们必须建立中国自己的碳交易制度的法理逻辑起点。这个逻辑起点就是碳排放权的公民属性。我们应当确认,碳排放权利也是一种公民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著名的美国《独立宣言》中也提出:“我们认为下面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同样不言而喻,这里所指的人权,首先是生存权和发展权。在现代社会,碳排放权也是一种重要的生存权和发展权,理所当然的应当是世界上全体公民一律平等。因此,从理论上讲,无论是一个以在中国荒山野岭种树为生的果农,还是一个每天居住美国好莱坞寒冬盛夏恒温的豪华别墅、乘坐大排量豪华汽车的富翁,其碳排放权的基础配额应当是平等的。严格地讲,真正平等的碳排放权交易,应当是全世界全体公民参与的碳排放权利的平等交易。这一基础性的法理要在国际上获得认同,首先必须在国内确认人的碳排放权生而平等这一基本法律原则,并以立法形式进行固定和规范。然后据此在国际上向发达国家的碳减排提出合理而公平的要求。须知,提倡人权,提倡人生而平等,正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一再向全世界推销的价值观,也是大多数国家法律的法理基础。以此为法理基础的低碳经济制度,才是公平的和具有坚实法理基础的。我国现有的关于碳排放同题内容的法律主要是2008年4月1日生效的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修改后的节约能源法规定,节约资源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国家实施节约与开发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的能源发展战略。这样的立法精神是基本符合我国当前的发展阶段和国家利益的。但是,这一法律还基本没有涉及关于公民碳排放权利公平问题,对建它具有我国特色的碳交易制度。进而取得国际碳交易制度的法律、政策话语权意义不大。作为应对能源问题的基本法律《能源法》,还在立法过程中,拟提交国务院审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内容中也还没有涉及公民基础碳排放权问题,在这个基础性法理问题上的内容缺失是令人遗憾的。

(二)如何界定法理意义上的公民基础碳排放权建立公民基础碳排放权的法理基础地位,对于建立一个公平的低碳经济法律体系和制度体系非常重要,但是从当今世界的现实看,各个国家国情和经济发展水平差别巨大,碳排放的历史和现实原因及其复杂,从理论的确立到现实可操作的法律和政策制度的建立,其进程也将是十分复杂和漫长的。从概念出发。公民的基础碳排放权应当是以整个自然界碳排放可以承受的总量。除以世界人口数,得到一个个人允许的基础碳排放值,这就是公民的基础碳排放权值,这在法理意义是可行的。但是,要将其作为制度设计的概念绝对没有这样简单。需要考虑的因素主要有以下方面:第一,理论上的公民个人基础碳排放权难以在国际上取得共识。第二,碳排放中的隐含因素也相当复杂。第三,碳排放问题还有复杂的历史积累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