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社会监督体系范文

社会监督体系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社会监督体系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社会监督体系

第1篇

1.国家会计监督的地位

健全的国家会计监督制度,是开展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和社会会计监督的保证。其作用在于引导会计监督的方向,为内部会计监督和社会会计监督的有效实施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提供外在动力,支持他们开展工作;发挥再监督的功能,解决内部会计监督和社会会计监督中出现的问题,克服他们实施监督所面临的困难,纠正两种监督中的违规行为,实现会计监督目标。

2.国家会计监督存在的问题

(1)各监督部门之间的分工不够明确。由于财政、审计、税务、银行等部门的职能不同,他们的会计监督范围、重点、要求和方式存在差异,如果职责权限划分不清,必然出现顾此失被、相互矛盾、滥用职权、推诱责任的现象,削弱国家会计监督的效率和效果。

(2)多头监督、重复检查的现象相当严重。导致被监督单位疲于应付,负担太重,怨言不绝于耳。更有奇怪的现象是,经济效益越好的单位,接待的检查团越多,这方面的开支也越大。而效益差特别是陷入困境甚至绝境的单位,往往无人再去监督,使人不能不怀疑这些检查和监督的真正企图。

(3)有关部门在行使监督,存在泄漏被检查单位国家秘密和商业秘密的现象。反映出一些监督人员的保密意识和综合素质较差。

(4)监督机构存在执法不严的现象,被监督单位屡查屡犯,屡禁不止。对监督责任的追究还很不到位。

3.解决问题的对策

(1)明确规定财政部门为各企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首席监督部门,对各单位的会计监督具有主导权。这是法律赋予财政部门的重托和厚望,也是财政部门应当承担的神圣职责。

(2)明确限定其他监督部门实施会计监督的范围、内容和形式,有效防范重复监督。国家会计监督是一项系统工程,它需要政府各监督部门之间合理分工,密切配合、统一行动。就现阶段而言,最紧迫的任务是建立信息通报制度,将检查结论和处理决定及时抄报给相关部门,以便信息共享,尽量减少被监督单位的负担,立足推动被检查单位改进工作,提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此外,必须建立责任追究制度,最大限度地抑制监督过程中的不良现象。

(3)强化监督检查部门及工作人员的保密意识。这是对实施监督检查的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保密要求的规定。这是因为会计资料涉及国家利益或者关系企业长远发展和竞争力的秘密。如果不能保守这些秘密,必然会损害国家利益和被检查单位的合法利益。

(4)建立严格的执法机制,规范执法行为。真正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建议成立以财政部门为主的会计技术鉴定委员会,对检查中遇到的难题进行合议和审视,合理界定企业、会计师事务所的责任,做到赏罚分明,以理服人才能达到国家会计监督的目的,提高被监督单位的法制意识,规范其经济活动和会计行为。

二、社会会计监督

1.社会会计监督存在的问题

(1)注册会计师执业不规范,出具不真实或不恰当的审计报告。具体表现为:①无审计资格的小型事务所违规承办大型企业的审计业务;②审计工作底稿混乱,或仅有审计过程没有审计结论,或没有进行三级复核,或与审计报告不一致等;③违反独立、客观、公正原则,迁就企业的不正当要求,甚至帮助企业弄虚作假,瞒报重大问题;④审计走过场,未取得充分的审计证据,随意出具审计报告。

(2)同行业竞争无序,为招揽业务而不择手段。具体表现为:①置审计质量和审计风险于不顾,通过降低审计收费标准或加大返还比率等手段排挤竞争对手,获取被审计单位的委托;②继续利用事务所成立初期形成的挂靠关系封锁门户,包揽业务,阻碍优秀的事务所染指本行业或本部门所管辖的范围;③金钱开路,通过拉关系、走后门傍政府部门的实权人物,搞权钱交易,为自己赢得业务。

(3)处理被审计单位的重大违规行为时,往往会受到来自权力部门的干预,要求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严重影响社会会计监督的独立性和客观公正性。

2.解决社会会计监督问题的对策

(1)转变观念认识,确立社会监督的主体地位。社会监督扮演会计监督的主角己经成为一种趋势,如果我们无视这一事实,继续把社会监督看作是国家监督的补充力量而不敢或不愿追认其应有的地位,不仅会阻碍我国会计监督体系的发展和完善,而且危及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

(2)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水准。①改善社会监督的外部环境。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规范政府职能,为社会监督队伍坚守职业道德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从体制上杜绝监督队伍淡化甚至放弃职业道德的现象。②加强职业道德准则的建设。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守则至少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没能准确反映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的本质;二是可操作性差。因此必须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把公众利益和社会责任作为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的最高规范。只有如此,才能有社会会计监督的独立性、客观性和公正性,前者是后者的本质表现。同时,借鉴国外职业道德建设的成功经验,建立起既有职业行为原则,又有具体操作规程和相关办法的职业道德框架结构。③强化职业道德的教育。会计职业道德作为行为会计的主要内容之一,是从业人员遇到当事人之间的利益矛盾时,能够妥善解决的决定因素。因此必须把职业道德教育贯穿于会计教育的全过程,要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育手段,并使之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④坚持德为基础,才为保证的原则,改变注册会计师通过考试一锤定音的办法,实行考试决定资格,考核决定上岗的措施,把好上岗关,保证德才兼备的人员进入社会审计行业。⑤建立注册会计师执业记录制度,制定执业检查办法。凡在事务所工作的人员,必须有详细、具体、真实的执业记录,以备考核,注册会计师协会要对执业机构和执业人员开展职业道德检查,对不合格者加大处罚力度,决不姑息迁就。

第2篇

协商民主和选举民主的关系,从几十年的实践来看,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缺一不可的两种民主形式。协商于决策之前,协商于选举之前,这是民主决策的一个基础性环节。党的十七大要求,要把协商纳入决策程序,充分体现了协商在党和国家决策程序当中的基础性地位和作用。近年来,党和国家每逢一些重大决策、重大工程,包括人事安排,都注意先协商、再决策,注意听取派、无党派人士、工商联和政协委员的意见,在大家形成共识,集中各方智慧的基础上,再拿到党委去决策、人大去通过。

从我们党90年来在民主政治建设过程中所走过的路程来看,已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协商民主制度,具有独特的政治优势,现在也引起了国际上一些著名的专家学者的注意,得到了充分的肯定。实践证明,这个制度有很多好处,最大的好处至少有三点:一是有利于把失误避免在决策之前。作为执政党,凡是关系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决策,先拿到派、无党派人士、工商联和政协委员当中广泛听取意见,特别是听取不同意见,包括反对意见,有利于避免在决策之后的一些重大失误。二是有利于把认识统一在实施之前。任何一项重大决策要付诸实施,都必须形成共识,才能万众一心,为实现目标任务努力奋斗。三是有利于把合力凝聚在行动之前。行动之前的民主协商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千军万马形成合力,就能确保决策的顺利实施,并取得成功。

民主协商制度建设从地方这个层面来看,近年来,已经引起了不少地方党委的高度重视,出台了一系列具体的举措,探索了不少有益的经验,值得进一步总结和完善。为了把这项制度进一步建立和完善起来,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着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把协商纳入各级地方党委的决策程序。把协商纳入决策程序,是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来的,现在的问题是如何把这一规定具体落实到各级党委的决策程序当中来,有的地方党委作了一些探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例如,四川省眉山市委决定,凡是正县级领导干部的任用,在提交市委常委会讨论之前,都要先提交市政协主席会议征求意见,进行满意度测评,凡是满意度不过半数的,不提交市委常委会讨论。这些规定和做法,体现了协商于决策之前,把协商纳入了决策程序,受到了各方面的肯定。

第二,把协商作为发扬民主的基本途径。协商民主最重要的是要创造一个讲真话、讲实话、讲不同意见的话的良好氛围。从实践来看,最重要的是要解决好两个问题,一是要创造一个有利于政协委员讲真话、讲实话、甚至讲不同意见的话的良好氛围。二是党委、政府的领导同志要真心实意听取意见和建议,要善于“听话”,乐于采纳有益的话、有价值的话。四川省眉山市政协这几年无论是召开全委会还是常委会,都要在会议之前确定一些重要选题供委员们参考,鼓励他们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撰写发言稿,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建议。由于建议提得具体、可行,因而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协商民主的质量不断提高。

第三,把协商成果作为决策的重要依据。派、无党派人士、工商联和广大政协委员,在协商过程当中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希望党委、政府能够采纳。客观地分析,由于所站的角度不同,认识深浅有别,政协提出的意见建议不可能全部采纳,有的可能部分采纳,也有的可能暂不采纳。但是,对这些意见和建议,要认真对待,凡是具体可行又能做得到的要尽量采纳,凡是一时做不到的,要作好解释和答复。

第3篇

信用是建立在信任基础上的基于各种财产的当期或跨期交易并维护交易双方利益的制度规则。这种制度规则包括法律制度共同遵守的合法经营规则、平等竞争原则,以及不得损害市场其他当事人受契约保护的合法利益的原则等。会计信用是指会计行为主体按照会计法律、法规及行业准则、制度的要求,在其会计信息的产生、提供和鉴证过程中所形成的建立在相互信任基础上的一种履约能力。最终体现为会计行为主体所提供的财务会计报告及时、合法、真实和完整,为会计信息的需求者提供高质量的会计信息,以便于其做出正确的经济决策和判断。会计信用主要体现在会计信息质量上,即会计行为主体的会计信用度上。随着经济的发展,一方面社会对会计信息质量的需求不断提高;另一方面又存在着会计行业的信用危机。特别是近年来愈演愈烈的会计信息失真和频频曝光的会计造假案,使得会计行业面临着严重的信用危机挑战。因此加强会计信用建设是现实的迫切需求。

二、导致会计信用缺失的成因分析

(一)政府信用缺失是诱因

政府信用是会计信用体系的核心和基础,如果政府信用这个底线出了问题,那么它对整个会计信用体系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将无法估计。一是表现在政府功能严重错位,不恰当地介入或过分干预经济活动,严重“透支”政府信用。例如,政府对有些经营领域时放时管,对有些市场时开时关;二是表现在政府公然违约,不守承诺。例如,有些政策和会计法规的制定随意性很大,缺乏连续性和统一性,甚至有时变化无常,常常因人动而出现“断链”现象;三是表现在有些地方政府从自身利益出发,人为制造失信,进一步加剧政府信用的缺失。如一些地方的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失实,而且往往被有意拔高。个别地方政府施行地方保护主义,认为“造假财政”能带来经济繁荣,打假会影响地区的经济发展,默许会计行业违规行为等。地方政府种种失信行为的普遍存在,客观上加剧了政府信用缺失的严重程度。

(二)法律监管不力是障碍

有了明确的政府职能,并不意味着人们就一定守法守信,还要有完善的法律制度做保障。法律是维护市场经济有序运行的重要机制,目前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完善,尤其是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客观上对规范的法律制度需求更加迫切,然而就目前我国法制状况而言,涉及信用活动的法律、法规大多对会计信用活动的法律依据不完备,而且在已经建立的法律制度背景下,“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在较大范围内存在,法律监管不力是影响会计信用体系建立的一个障碍。如何协调好财政部与证监会的关系,以避免会计法规之间的漏洞和矛盾;如何改变过去罚则中的补偿性处罚为惩罚性处罚等,这些工作都需要我们下功夫研究。

(三)诚信理念淡薄是缺陷

会计行业是诚信行业,诚信是会计工作的生命线。然而今天的会计信用正面临着公众的质疑。我国目前正处于新旧两种经济运行模式的激烈碰撞时期,传统的社会价值取向受到极大的冲击,社会上也因而出现了信用缺失的丑陋现象。对会计信用来说,其缺失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利益至上的法则在会计行业具有很大的诱惑力,在限制会计追逐利益的时刻缺乏法律的支持与庇护,单纯寄希望于诚信的倡导和道德的约束来维护信用,道德观显得不堪一击,会计面对丰厚利益的单方面追求和强调导致对社会关系其他方面的忽略和蔑视。二是各种“虚假”和“欺骗”现象充斥于社会和市场,由于受自身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的限制,会计人员很难顶住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压力和干扰,导致坚守会计诚信的理念动摇。同时在我国会计信用体系的建设过程中,结构与设置的匮乏也是显而易见,甚至有些会计信用评定机构本身就存在信用问题。

三、构建会计信用体系的模式研究

(一) 政府功能的正常发挥是健全会计信用体系的根本

由于市场经济本身存在自发性、无序性的缺陷,故市场经济离不开政府的调节。特别是我国目前正处在市场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更离不开政府的调控。但政府干预经济的广度和深度是值得考虑的,否则对市场经济的发展将起到破坏性的作用。政府不必把会计领域中大部分工作均包罗在自己的权限之内。政府不应该介入具体的微观经济活动,对经济调控所采取的措施和手段尽量彻底摆脱计划经济的一些做法,以免对经济的调节反复出现“要么就不管,要么就管死”的不良做法。因此,要健全会计信用体系,重塑市场信用必须正确处理好发展市场经济与政府干预的关系。同时,重塑会计信用体系,还必须要彻底转变政府职能,加大综合治理的力度。要以经济结构调整为契机,在明晰产权的基础上,完善法人制度,建立起内在的信用责任制度,并进一步严罚,维护信用的严肃性。

(二)法律制度的规范完善是健全会计信用体系的保障

建立完善的会计法律制度是会计信用制度正常运行的重要条件。应该建立界定开放信息范围的法律或法规,其中包括必须开放的数据及其监督机构的责任,以及向公众提供不真实信息的惩罚。制定有关法规, 对严重违反会计信用的中介机构和从业人员实行“退出机制”和“市场禁入”, 即凡是违背会计法规者一律终身禁入会计职业。应该建立会计信用档案管理,会计信用级别的评定,会计信用主体的权利义务及行为规范。制定出高质量的能够适应未来会计环境变化的会计准则及相关会计制度。制定时需要对未来会计环境的变化做出科学的预测,避免未来环境的不确定性对会计产生过多的影响,同时也能减少因会计政策变化带来的会计失信行为。其次我们需要加强会计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针对会计人员的违约行为制定更加严厉的赔偿和惩罚规则。

(三)信用文化的着力培育是健全会计信用体系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