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财务报表毕业设计范文

财务报表毕业设计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财务报表毕业设计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财务报表毕业设计

第1篇

(一)毕业设计的目的

基于岗位能力培养的毕业设计目的是让学生以毕业设计为平台,任选一家单位为依据,以岗位能力培养为导向,运用学过的会计基本理论知识并结合毕业设计单位实际情况,对毕业设计单位的费用、成本、税务及市场营销决策等进行分析与核算;通过与岗位要求相结合进一步掌握会计实操技能,懂得会计工作中应具备的实际操作方法,以期在毕业时就能实现从实践教学到职业岗位的无缝对接,胜任相关会计工作的岗位要求。具体目的包括:一是以毕业设计单位为依据,结合实际工作岗位要求,掌握全套会计处理方法;二是以毕业设计为综合实践平台,融汇专业主干课程,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各科知识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素质;三是通过独立完成毕业设计,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及沟通交际的综合素质;四是通过毕业设计中涉及的财务分析、营销决策、税务筹划等知识为学生将来的晋升奠定初步的基础,同时提升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

(二)毕业设计的总体思路

首先,学生以自己所熟悉的某单位作为毕业设计的对象,该单位可以是工业企业,也可以是商业企业;可以是小作坊,也可以是大企业。即对毕业设计的对象没有特别的要求。其次,依据所设计对象的实际情况,先阐述企业基本情况、营销策略及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再通过虚拟经济业务数据对单位财务进行核算(核算内容包括设置会计科目、填制会计凭证、记账、编制财务报表及纳税申报表)及财务预算,最后对企业的财务制度建设及生产经营管理改善提出建议。

(三)毕业设计的内容

毕业设计内容包括七大部分,具体内容如下:第一部分——企业基本情况介绍。在这一部分要介绍企业的经营范围、机构设置及周边地理环境。这些内容与后面的营销决策及会计制度设计有关联,所以置于毕业设计的第一部分。在这一部分我们设置了一个控制点——粘贴企业外景图片来防止学生抄袭毕业设计,因为我们要求每个学生独自做一家单位的设计。第二部分——企业营销。在这部分阐述企业市场定位、营销方式和定价策略等企业营销策略。第三部分——企业生产经营。从企业的产品品种、生产流程、产品销售等方面阐述,这部分内容与后面财务核算中的成本计算相关联。在这一部分我们同样也设置了一个监控点——粘贴企业主要产品图片。第四部分——企业财务核算。这部分要求把设计单位日常经济业务分录填在毕业设计表格中。日常经济业务分录包括各项费用、材料采购、成本核算、产品销售、结转成本费用及计提缴纳税费的分录,并模拟各项业务的发生额填制记账凭证、编制报表及纳税申报表(记账凭证、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增值税或营业税纳税申报表及所得税纳税申报表,另外装订成册,作为毕业设计的附件)。这部分毕业设计内容主要以实际工作岗位内容为导向来设计,比如按费用会计、成本会计及税务会计等岗位内容来安排设计毕业设计内容,毕业设计的内容即为将来工作岗位的主要任务,以此实现毕业设计与工作岗位的对接。第五部分——企业财务制度建设。这部分要求从企业应收、应付、存货管理、货币资金管理等方面阐述。毕业设计对象已经有完善制度的,要求把设计单位原有制度作为毕业设计的附件,在毕业设计中提出自己的意见,没有制定财务制度的,设计该单位的财务制度。这部分内容实质上要求学生从应收、应付、存货管理及出纳等岗位角度对公司的应收、应付、存货管理、货币资金管理等制度提出改进的建议或设计出相应的管理制度。第六部分——财务预算。要求以一个月期限预算设计对象的收入与费用支出,并对预算进行分析,评价企业的经营情况,这部分内容要求学生掌握财务分析岗所要求掌握的基本技能。第七部分——经营改善措施。这部分要求学生从经营管理者的角度来考虑还可以采取什么措施来改善企业的经营管理。第八部分——内容相互衔接成一体。囊括了企业财务核算、营销策略、税务实务、财务管理及会计制度设计等内容,融汇了财务会计、成本会计、会计制度设计、财务报表分析及税收实务等课程知识,突出实训了费用会计、成本会计、税务会计及出纳等岗位技能。认真完成毕业设计对学生将是一次综合素质的提高及知识的升华。

二、基于岗位能力培养的会计专业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桂林师范高职高专学校会计电算专业从2007年起实施基于岗位能力培养的会计专业毕业设计方案,将毕业顶岗实习与毕业设计结合起来,这样更有利于学生专业素质和实践技能的提高,也更符合教育部提出的在高职高专培养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的人才培养宗旨。多年来,绝大部分学生都独立按时按计划完成了毕业设计,毕业设计效果良好。但在实施毕业设计的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其一,有些学生在指导老师对毕业设计未做解释说明前,感觉无从下手,不知道怎么做毕业设计。其二,有些学生在做毕业设计时忘记了毕业设计所要运用的基本理论知识。其三,毕业设计中的监控点还是太少,仍然不能杜绝抄袭的现象。其四,指导老师是保证毕业设计质量的核心和关键。会计专业毕业设计指导老师不仅应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高度的责任心以及丰富的教学经验,还应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而实际上有些老师并不清楚开展毕业设计的思路,特别对要完成的任务及要提交哪些成果不是很清楚。另外,有些老师对毕业设计中涉及的知识点不了解,有些老师对成本核算不清楚,有些老师对报表分析不熟练,有些老师则对市场营销知识有所忽视。

三、基于岗位能力培养的会计专业毕业设计的改进措施

第2篇

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蓬勃发展。为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教育部高教司明确指出高等职业院校应培养的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并提出将工作重心转移到提高教学质量上来。因此,对于高职会计专业,要培养满足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的高技能应用型会计专门人才,必须明确专业培养目标,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加快专业改革与建设,以就业为导向,突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而实践能力的培养应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包括毕业前的最后一个环节。

据笔者调查,目前福建大部分开设会计专业的高职院校通常在最后一个教学环节实行的是毕业论文加毕业实习模式。然而在调查中我们发现高职会计学生撰写的毕业论文选题与实习实践严重脱离,内容层次不清且逻辑混乱,抄袭拼凑现象严重等问题,毕业论文质量普遍不高。笔者认为,让高职学生撰写毕业论文本身并不合适,原因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说明:一是高职学生由于其自身的特点,专业理论知识及分析水平有限,缺乏进一步研究的能力,难以理论联系实践,写出高质量的毕业论文;二是论文撰写具有较强理论倾向性,这一范式的学术意味较浓,而高职院校强调的是学生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而不是学习研究高深理论知识,撰写毕业论文直接与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目标背道而驰。因此,对高职会计学生来说撰写毕业论文实际上已经失去原有的意义,难以到达预期的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目标。

有鉴于此,笔者所在的福州黎明职业技术学院自开设会计电算化专业以来就通过积极调研、转变思路,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专业发展的内在要求和社会需求出发,创新性地提出用毕业设计加毕业实习取代毕业论文加毕业实习这一模式。该模式强化了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 高职会计专业毕业设计的实施方案

(一)毕业设计的目的

毕业设计的目的是使我院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通过毕业设计能够运用其学过的会计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并结合实习单位进一步掌握会计实务的基本技能,懂得会计实践工作中应具备的常规操作方法,以期在毕业时就能实现从实训教学到职业岗位的无缝对接,胜任从事会计相关工作的培养宗旨。具体目的包括:

1、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深入分析、解决会计职业岗位实际问题的能力。

2、通过综合训练,运用所学会计知识,结合实际,掌握全套会计处理方法。

3、学会根据具体情况学习掌握会计新知识的方法。

4、初步掌握企业经济业务流程,为开展财务管理做准备。

(二)毕业设计总体思路

1、根据学生所熟悉的某工业企业(原则上不采用商业企业)作为毕业设计的原型;

2、根据选定的企业设计20××年11月的期末余额;

3、设计选定企业20××年12月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70项左右;

4、依据所设计的经济业务事项采用软件建立账套、设置会计科目、录入期初余额、填写会计凭证,并审核、记账,编制财务会计报表,输出毕业设计成果。

(三)毕业设计的基本内容

根据选定企业经济业务的流程及会计核算的要求设计该企业20××年12月发生的对内对外经济业务事项;同时设计会计核算中必要的转账事项。12月的经济事项至少应包括下述内容:

1、款项收付及资金筹集业;(5-8项)

2、材料物资或商品采购业务(不低于两种材料或商品,均需考虑增值税因素)(5-8项)

3、固定资产增减和处置业务;(5-8笔业务)

4、产品成本核算和入库过程业务(须涵盖材料、人工和制造费用的发生、计算和分摊);(8-12项)

5、商品销售有关业务核算;(12-16项)

6、其他日常债权、债务及期间费用开支计提等综合业务;(12-18项)

7、期末财务成果的计算(包括结转利润、计算缴纳所得税、分配利润等)。(5-8项)

(四)毕业设计成果

1、设计的20××年11月份的各账户(包括总账及明细账)期末余额;

2、设计的经济事项及转账事项(附对应的会计分录);

3、科目汇总表、总账、明细账

4、20××年12月31日的资产负债表、2010年12月的利润表。

三、 毕业设计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我院从2006年设立会计会计电算化专业以来就对首届招收的学生实施毕业设计方案,将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有机结合起来,更加有利于学生职业技能的提高,也符合教育部提出的在高等职业院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目标要求。四年来,大部分同学的毕业设计总体上符合毕业设计纲要的要求,毕业设计取得了预期的成效,但我们在实施毕业设计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四、 高职会计专业毕业设计的改进建议

由此可见,我们在实施毕业设计的过程中既取得一定的成效,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对此,我们没有回避问题,主动进行分析,并采取了以下措施进行改进:1、在学生开展毕业实习之前举办毕业设计专题介绍,详细介绍毕业设计的总体要求及注意事项。2、在学生离校实习前的最后一个学期开设《会计综合模拟实训》课程,将会计手工模拟实训与会计信息化实训结合相结合。该课程可以为毕业设计的实施提供前期准备,担任该课程的教师也应有意在课程讲授中引导学生思考与毕业设计的关键环节及要点。3、开设《财务报表编制与分析》课程,系统全面介绍地财务报表的编制方法,解决学生毕业设计中存在报表编制问题,同时也使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能用得上,起到良好的实际效果。

综上所述,用毕业设计加实习代替毕业论文加实习不但与高职会计专业培养高技能应用型的专门人才的目标相适应,而且能在更大程度上提高学生会计实践操作技能水平。它不仅是会计实训课程体系的一部分,同时也是学生正式走上工作岗位前的一种实战演练,更加有效地将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与实际会计工作岗位结合起来。实践证明,开展毕业设计对我院会计专业教学质量的提高是行之有效的,并且也得到学生普遍欢迎及用人单位的广泛认可。

参考文献:

[1]薛钢.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育部教高,[2006]16号.

[2] 张静.会计毕业论文设计应注重三种能力的培养[J].中国基础教育研究, 2009,(7):142—142.

第3篇

作者简介:朱燕群(1972-),女,常德职业技术学院农业与经济系教师,实验师,硕士,研究方向:经济与管理研究。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毕业设计是完成教学计划,达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一般安排在第六学期。毕业设计是对所学专业知识的全面总结,是培养学生会计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会计专业应用型人才的重要环节。通过毕业设计,考查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用专业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毕业设计也是一门重要课程,考核不合格的学生不能毕业。因此加强高职院校毕业设计教学管理,确保毕业设计质量,是高职院校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毕业设计的意义

1. 毕业设计是评价专业教学水平的重要指标

教育主管部门对各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价主要是采取专业技能抽查和毕业设计抽查。教育主管部门对各高职院校每年抽取两个专业,按照一定比例随机抽取学生的毕业设计,专家组在网上评价,毕业设计评价结果按排序向社会公布,直接影响到院校专业在全省的排名,对考核不合格的院校亮黄牌。因此各高职院校对毕业设计都非常重视,作为学院教学工作的重点予以落实。

2. 毕业设计是学生在校期间向高职院校递交的一份实践作业

毕业设计既有理论知识又有技能知识,由于专业方向不同,每名学生的毕业设计各有不同的侧重点,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毕业设计,是教师对学生在校期间最后一次执手教学,不仅要专业指导,还可以进行思想交流,在学生成长、成才上进行引导,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在学生毕业后记忆最深的老师中,毕业设计导师是其中之一。

3. 指导毕业设计是教学相长的过程

教师指导毕业设计是检测教学效果、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过程,平时的作业批改、课程考试虽然也能达到此效果,但检测不全面,只能反映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指导毕业设计可以考察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从教师角度来说,这也是一个学习和自我提高的过程,只有不断更新知识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毕业设计。

4. 毕业设计是学生留给高职院校的宝贵财富

毕业设计过程是师生双向交流的过程,在学生接受导师知识和思想上的教育的同时,学生的优良品德、才华、成人成才过程给教师和高职院校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毕业设计作品将承载学生的聪明才智和对高职院校的感激之情,留给母校一份特殊财富,每一届毕业生都将留下一大批毕业设计作品,其中不乏优秀之作,高职院校可以用它来丰富教师的教学内容,可以作为案例充实教学课件,可以启发下一届学生,甚至还可以作为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的补充材料,对教师的教学科研项目起到一定的作用。

二、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毕业设计存在的不足

毕业设计是教学过程的一个主要环节,学生毕业设计不合格不能毕业;是高职院校专业之间的比拼,影响专业排名。毕业设计整体不合格给高职院校造成的不良影响不可估量,在实践中存在一系列不足。

1. 学生重视程度不高

许多学生不能理解毕业设计的实践意义,认为自己所有课程合格就可以毕业,毕业设计是学院给学生增加的额外负担。学生存在应付心理,毕业设计大多安排在最后一个学期的实习期间,学生顶岗实习是人生第一次上班,工作繁忙、压力大,有些学生还四处求职、参加各地招聘会,毕业设计在时间上不能保证,学生潦草敷衍。

2. 教师指导有待加强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师授课任务较重,大部分教师每周都有16节课以上,还要从事科研工作,精力有限,抽不出更多时间指导学生毕业设计。有些教师认为毕业设计是学生自己的事情,等学生上门请教,主动联系学生进行指导不够。教师对学生要求不严,没有按照毕业设计各个环节进行指导,针对性不强。有些教师甚至将存档的毕业设计发给学生参考,学生依葫芦画瓢,导致毕业设计质量下滑。

3. 毕业设计管理不到位

高职院校对于毕业设计重结果、轻过程,毕业设计的监管力度不够。尽管制定了一系列毕业设计制度,但在实际操作中难度较大,制度没有落实,学院系部对毕业设计质量把关不严。另外,学院毕业设计管理部门对毕业设计理解不透彻,将毕业设计等同于毕业论文,以致教育部门抽查时大面积不合格。

三、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1. 提高学生对毕业设计的认识程度

学生是毕业设计的主体,只有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学生才有动力和信心将任务完成好。高职院校在第四学期安排毕业设计相应讲座,让学生尽早接触毕业设计;在第五学期开设《毕业设计指导》网络课程,让学生通过网络课程学习,了解毕业设计的各个环节以及相应要求。

2. 加大教师指导学生毕业设计的力度

毕业设计分为四个环节:毕业设计任务书、毕业设计方案、毕业设计作品、毕业设计成果报告书,教师要在每个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在学生制定毕业设计任务书时,明确毕业设计题目、毕业设计目标、毕业设计任务要求、实施步骤和方法、设计进程等内容,学生撰写初稿,指导教师修改合格后才能进入下一环节;教师指导学生写作毕业设计方案时要明确设计思路、技术路线、技术理论依据、设计时间安排;毕业设计作品是整个环节的核心部分,对毕业设计作品要精心指导,指导学生搭建作品骨架,如毕业设计题目为“**有限公司账务处理设计”,就要明确公司基本情况及会计核算基本要求、期初资料设计、某年某月经济业务的设计及账务处理、账簿、财务报表编制、财务报表分析等;教师指导学生写作毕业设计成果报告书时要明确毕业设计的过程、毕业设计的收获和作品特点。教师在每个环节精心指导,学生毕业设计质量将会大幅度提高。

3. 加强毕业设计教学管理

第4篇

亲爱的老师:

在我的论文完成之际,我向所有向我提供过帮助的老师表达我最真挚的感谢,首先要对我的恩师-杨若晶老师,致以最深的感谢。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她无比耐心,无私无求的给予我持续的帮助,没有她,论文无法顺利完成,同时,感谢宋金灿老师在课余之际无私的帮助和辅导。

还有我的同窗,朋友们,是他们用最真挚的情感和最实际的援助,帮我渡过了一处处的难关。感谢宿舍好友尹国振,同我一块探讨可行性研究的内容和开题,感谢马榛同学,帮我分析和修改财务报表,还有同组的其他同学,也一并感谢,谢谢你们。

第5篇

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的第一要务是确定合理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结合高职会计专业的特点,区别于本科院校,高职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应为:面向各类中小企业、金融行业、会计事务所、非营利组织等基层会计业务和管理岗位,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具备诚信守法、勤奋敬业、坚持原则等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掌握必备的会计专业基础知识,具有扎实的会计实务工作能力和较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会计专业人才。课程目标应在此基础上定位。比如:《中级会计电算化核算》课程的目标应设置为“通过学习,要求学生能够掌握财务软件的基本操作方法与流程;能够熟练操作常用财务软件;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掌握基本会计电算化理论;具备一定的分析、处理软件问题的能力;最终能通过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

二、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优化课程体系

要改变传统的学科课程体系的结构框架,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来构建新的课程体系。在课程体系的构建过程中应充分进行市场调研,分析企业会计工作岗位的设置和单位对会计人员的要求,基于工作过程构建课程体系。首先进行人才需求岗位调研,确定人才培养目标;然后将工作任务具体化,进行典型工作任务的分析,以完成能力的分析;再根据具体的工作任务设置相应的学习领域,每个学习领域对应一门课程,形成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最后,组织专家对典型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进行论证、评审,在教学中实施并优化课程体系。专业课程的设置应提高针对性和实践性,符合职业岗位的需要,这是构建高职会计专业课科体系的重要原则。教学过程中,应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通过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和评估的“六步教学法”来有效组织课程的实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实现与工作过程的有机融合。例如:针对《初级会计手工核算》课程,应先对企业及相关单位的工作过程进行调研、分析、论证,在此基础上结合《会计从业资格证》中《基础会计》考试大纲来设计任务工单,每个任务工单按“六步教学法”进行有效实施,最后依据过程考核标准进行评估。实践性教学的质量是衡量高职办学质量的重要指标,也是高职教育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关键。实践性教学是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之上,通过课堂项目实践、课程实训、社会实践和毕业设计等形式将理论与实践结合,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及能力的教学方式。实践课程可以设计任务工单实践、课程实践和综合实践。例如:针对《财务管理》、《经济法》等用案例教学法的课程可以使用任务工单实践方法,在课程标准、教学设计等教学规范资料中设计具体任务工单。针对《初级会计手工核算》、《中级会计手工核算》等课程可以应用课程实践方式集中进行。在所有专业课程都学习完以后可以进行综合实践,如会计综合模拟实训、毕业顶岗实训等。

三、以工作任务为主旨,设计学习领域

工作任务是指会计人员在职业岗位上所从事的具体的工作任务。出纳、会计核算、纳税筹划、会计主管和财务软件维护与管理等岗位对应了不同的典型工作任务。出纳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有库存现金收付、银行结算业务;现金、银行存款日记账的登记与核对等。会计核算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有处理各种经济业务,填制与审核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纳税筹划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有按照税法规定办理税务证件、计算缴纳税款、操作税务软件。会计主管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有设置会计岗位及分工;制定会计工作规章制度、计划并监督;内部财务报表的设计;财务管理;会计人员的聘用、考评、培训等业务;财务报表分析等。对于会计专业来说,有资金结算、往来结算、财产物资核算、财务成果核算、工资核算、报表编制等工作任务。其中,财产物资核算、财务成果核算、工资核算、报表编制就构成了《中级会计手工核算》课程的典型工作任务

四、以考试大纲为依据,完善课程标准

第6篇

1.会计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重理论而轻实践的教学模式随着教学改革的实行,我国高校虽然已经开始加强实践性教学训练,但是受到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大部分学校在应用型会计学教学过程中,依然重视理论性教学。学生在灌输式教育和我国应试教育的影响下,过于重视理论知识体系的学习,而忽略了会计学的应用性练习。导致学生理论知识扎实,但是不具备操作能力,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进而不利于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的发展之中。

1.2教学内容设置不合理在我国高校的应用型会计学教学中,存在教学内容设置不合理的问题。首先,学校教学资料过于陈旧,由于会计核算方案、政策和财务报表等内容处于时刻更新的状态,传统的教育内用已经难以满足新时期的教学需求。其次,教学中缺乏实践性内容,不利于提升学生的时间操作能力。另外,高校的部分教材是由在校教师编制而成,缺乏与实践相关的教学内容,难以符合社会的发展形势。

1.3实验与实践脱节会计教学加强实践性练习,可以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使学生可以更好地和社会接轨。但是在高校的实际教学中,部分高校的实践性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并且实验内容过于简单,缺乏教学意义。目前,大部分教学实验内容依然处在传统的报账训练方式,具体包括填制会计凭证和会计成本计算等。通过简单的基础实践训练,学生虽然可以加强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但是难以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2.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与改革

2.1加强会计基本技能训练在会计学应用型教育中,基本技能训练时教育必不可少的内容,是提升学生素养的基本保障。因此,学校应该设置与课程相符合的基本技能训练内容,以便为学生打好坚实的基础。主要的技能训练包括税收实务训练、成本会计训练、基础会计技能训练、审计模拟训练、财务会计模拟训练、企业资源计划训练以及统计训练等。对于基础技能训练,学校要系统的将训练与课程分离。理论知识学习可以提升学生实践教学的效率,而技能实践可以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只有将基础知识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才可以更好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2.2加强仿真练习学校在应用型会计学教育中,要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需要设置仿真性实践训练。仿真训练是学校在完成某一阶段的课程后,仿真模拟某企业的财务计算进行实践教学。仿真训练需要学校将人员配置到管理制度完善,使之更加具有系统性。学生通过仿真实践训练,可以加强学生对工作环境的体验,进而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会计仿真训练包括Exccl实训、ERP实训和会计电算化实训等。学校在仿真训练中,可以提供给学生一个企业初建账目资料和三个月的经济业务,使学生利用计算机软件计算企业的财务状况。通过有效的仿真模拟训练,学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实践操作能力。

2.3加强实训练习在应用型会计学教育中,只有加强学生的实训练习,才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学生可以更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在实训练习课程设置中,学校可以加强学生的毕业实习训练和毕业设计训练。在毕业实习方面,学校可以加强和企业的合作,使学生可以深入合作企业去了解企业的财务运转过程,使学生可以更好地提升实践能力。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学生可以有效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相结合,并且企业可以根据实习情况来选择人才,是校企双方互利共赢的局面。在加强学生毕业设计训练中,采用课题研究的方式可以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第7篇

一、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会计专业课程改革思路

(一)精心设计课程开发程序。应在充分体现职业教育课程的定向性、能力观、应用性、整体性、过程观等特征基础上,精心设计工作步骤。包括:1、建立信息渠道,获取需求信息;2、进行社会调研;3、进行第一次论证;4、进行教学分析;5、进行第二次论证;6、进行方案修订。(二)仔细进行教学分析。首先,可以按照能力逐步减弱的顺序,由复杂到简单提取会计专业核心岗位群和相关岗位群中的典型工作任务,并进行整合和归纳,形成与专业对应的工作过程;其次,分析典型工作过程的各个环节所需的知识,并进行提取;最后,按照典型职业工作顺序,由强到弱安排课程内容,将与学习型任务对应的知识排前,将与行动型任务对应知识排后,形成串行结构。(三)合理设计课程类型。在课程类型的设计中,既要强调符合学科逻辑顺序的纵向直线式排列,又要强调符合学生心理认知规律的横向式排列,还要贴合职业工作过程。这种课程类型主要包括职业活动课程和综合课程。

二、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开发过程

(一)通过专业市场调研确定就业岗位和职业能力。调研内容包括会计专业人才结构现状、专业发展趋势、人才需求状况、岗位对知识能力的要求、相应的职业资格、学生就业去向等。可采用实地调研法和小组座谈会等方式。调研对象是企业财会人员、部门领导和本专业参加工作的学生。我们在河北省及周边地区调研的基础上,结合河北地方经济特色及人才需求,确定会计专业学生就业的主要岗位和能力要求。出纳岗位,要求能进行现金收付的核算、银行存款的收付核算、现金、银行存款日记账的登记、库存现金和有价证券的保管、有关印章的保管、往来结算业务的办理、企业备用金的管理等;财务会计岗位,要求能进行资金业务的会计处理、材料物资的核算、固定资产的核算、无形资产的核算、工资薪酬的核算、成本管理基础工作处理、往来款项结算业务的处理等;税务会计岗位,要求能进行公司涉税业务的核算和管理以及公司各种发票的领取、使用和保管工作;财务审计岗位,主要是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进行监控,以促使其有效运行;对企业的资产安全和完整进行审查和评估;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日常工作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并定期出具审计报告;财务管理岗位,主要负责公司资金的筹集、运用和分配的相关工作。(二)工作任务分析归纳为行动领域。通过调研和分析,我们将会计专业行动领域归纳为出纳业务操作、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等方面。与出纳业务操作行动领域相对应的工作任务是现金的管理、银行存款的管理等;与财务会计行动领域相对应的工作任务是应收和预付款项管理、存货管理、投资管理、固定资产和其他资产管理、流动负债的核算、长期负责的核算、所有者权益核算;与成本会计行动领域相对应的工作任务是要素费用的核算、辅助生产费用的核算、制造费用的核算。(三)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学习领域课程开发。学习领域课程是一个由职业能力描述的学习目标、工作任务陈述的学习内容和实践理论综合的学习时间(基本学时)三部分构成的学习单元。具体要根据认知及职业成长规律递进重构行动领域转换为课程。会计专业课程设置包括基本素质课程与职业能力课程。基本素质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必修课主要包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邓、三重要思想概论,体育,英语,经济数学,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人文素质教育,形势与政策讲座,计算机应用基础等课程;选修课主要包括科技创新、人文知识、艺术修养、创新能力拓展等课程。职业能力课程分为职业通用能力课程、职业专门能力课程、职业综合能力课程、职业拓展能力课程。职业通用能力课程包括应用文写作、经济学基础、管理学基础、统计基础、市场营销实务等课程;职业专门能力课程包括会计基础、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会计电算化、财务会计、经济法、财政与金融、纳税实务、成本会计、审计实务、财务管理、财务报表分析等课程;职业综合能力课程包括会计基本技能训练、手工记账实训、会计电算化实训、ERP沙盘模拟实训、会计岗位综合实训、毕业设计(论文)、顶岗实习等课程;职业拓展能力课程包括管理会计,会计制度设计,国际贸易,小企业会计制度,证券投资实务,保险实务等课程。

作者:刘毅 干冀春 王翠敏 单位: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

第8篇

一、地方本科院校会计学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应用型人才

地方本科院校是指处于省级管辖范围内的,学生就业主要面向地方企事业单位的院校。地方本科院校应本着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强化实践教学。基于此,地方本科院校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可以表述为:以“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为基本原则,以应用型为特色,培养具备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和诚信品质,系统掌握管理学、经济学、会计学、审计学等方面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熟悉会计和审计实务,具有较强的业务处理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及一定的创新意识,能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财务问题并参与企业管理与决策,能适应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在营利性和非营利性机构从事会计、审计实务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会计学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会计专业是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而由于会计工作的敏感性和机密性,使得会计专业校外实习因实习单位不愿意接收、怕单位财务资料外泄等原因而较难达到实践效果。因此,会计实践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会计学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构建会计学实践课程体系,加强会计学实践教材建设,重视实践师资的培养,创新实践课程考核方法和加强实践环境建设。

(一)构建会计学实践课程体系会计学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首先是实践课程体系的构建。基于会计专业实践性强的特点,设计了如下实践课程体系(见表1):上述实践课时既可以是课内实践,也可以是实验室实践,也可以是校外实习基地实践。如会计学原理课程,可以设计成课内实践;认识实习可以是实验室实践,学生通过了解实验室会计专业的实践资料,熟悉会计工作环境,了解会计岗位设置、工作流程等。

(二)加强会计学实践教材建设会计专业实践分为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因为会计专业的实践可以通过模拟企业实际经济业务,学生可以进行岗位的实际操作,从而达到实训效果,因此,一些实践可以在校内完成。而在校内实践中,实践教材是校内实践教学的重要载体,因此,要想达到校内实践的学习效果,应加强实践教材的建设。一是教材应仿真实际会计工作,在仿真的基础上选用典型经济业务,让学生可以练习掌握企业的各项经济业务。例如《税法》实训可以结合企业实际涉税业务编制增值税纳税申报表、所得税纳税申报表,结合企业为员工发放职工薪酬的业务计算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并编制纳税申报表等。《会计报表分析实训》可以搜集近三年上市公司的定期报告(年报、半年报),让学生结合所学理论知识对报表数据进行独立分析,写成分析报告,再由实验指导教师总结分析。这样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深刻,也锻炼了学生独立分析的能力。二是教材的及时更新。会计学科的特点是变化较快。实践教材必须跟上相关法律法规的变化,及时修订。例如,税法一般变化很快,尤其增值税、营业税改革、资源税等,实践教材中的相应经济业务(如增值税销项税、进项税涉税处理,运费的营业税改为增值税处理)要及时修订,运用最新税法;再如,会计准则在2014年进行了较大变化,修订了五项准则、新增了三项准则,实践教材中相应经济业务要随之调整(如职工薪酬的处理、长期股权投资的处理等);再如2013年财政部的《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适度引入作业成本法,《成本会计实训》教材应有体现。

(三)重视会计学实践师资的培养实践课师资队伍的素质是实践课教学效果的关键。地方本科院校一般年轻教师较多,从校门出来直接从教的研究生较多,他们相对来说实践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因此,地方本科院校需要重视会计学实践师资的培养,可以“请进来,走出去”。一是将有会计实践经验的专家“请进来”。教育部4号文指出,“鼓励高校聘用具有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专兼职教师”,将有实践经验的企业财务主管、会计师事务所的注册会计师等专家请进校园,对学生的校内实践进行指导,也可以担任学生的校外实践导师。二是鼓励任课教师“走出去”。教育部4号文提出“支持教师获得校外工作或研究经历”,可以鼓励会计实践教师利用假期(或通过有计划地休假实习)走进企业、事务所开展会计专业实践;鼓励教师取得除高校教师资格以外的专业资格,以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即成为双师型教师)。

(四)创新会计学实践课程考核方法实践课程与理论课程的教学目的不同,在考核方式上也应有所不同。理论课考核学生对知识点的识记、理解和掌握情况,实践课程的考核应侧重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专业问题的能力。例如,《会计模拟综合实训》课程考核,可以让学生根据设计的实践材料,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仿真会计业务流程,评价标准可以是学生编制的财务报表占50%,学生处理经济业务的熟练程度,编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的规范程度占50%。再如,《会计信息系统》是一门结合会计软件操作的实践课,而一般的闭卷考试并不能考核学生对软件的理解掌握。可以让学生在已经建好的账套中进行ERP的相应操作,包括基础设置、财务处理、报表编制、工资处理、固定资产处理以及供应链处理,评价标准可以是各子系统处理结果共占70%,学生软件熟练程度占30%。总之,实践课程在考核形式上应侧重实际操作,考核内容上应侧重经济实务,考核评价应结合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第9篇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 财务管理课程 分层渐进式 实践教学体系

财务管理是一门研究财务管理理论、方法以及企业资金运动的综合性技术课程,它是基于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客观存在的财务活动而产生的,围绕财务管理目标这一逻辑起点展开,利用理财的观念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资金活动进行的一种综合性管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目前,企业急需财务管理理论基础扎实、动手能力强、具备现财观念的应用型人才。

一、我国财务管理课程实践教学现状

(一)财务管理实践教学的师资力量薄弱。目前高校的教师仍然是理论型的教师为主,具有实践经验的教师欠缺,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源在于:一是学校为了评估需要,在招聘教师时更愿意选择刚出校门的高学历人才而放弃具有实践经验的财务管理人才;二是教师评定职称的需要,教师的级别待遇主要与职称挂钩,教师宁愿多花时间写论文也不愿意下企业锻炼积累经验;三是学校在提高教师实践能力方面的政策力度不大,教师提高实践能力的意愿不强。专任实践教师实践能力有限,师资力量薄弱,导致实践教学质量不高。

(二)实践基地的数量少、质量不高。实践基地是实施实践教学的基础设施,没有基础设施的投入,实践教学难以开展。一些学校不重视财务管理的实践教学,很少甚至根本就不建立专门的财务管理实践基地,而直接安排在会计实践基地进行实践,教学质量根本得不到保障。

(三)实践教学的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具体表现在:实践教学文件如实践教学大纲、实践指导书、实践报告、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等不够完善;实践教学过程监管不力;实践基地使用规章制度不规范,包括对实践基地的人、财、物的管理。

二、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对财务管理课程实践教学的要求

“应用型人才”培养突出的是“以应用为本”“学以致用”,强调理论知识在实际中的灵活运用,以及具备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随着全球产业结构的调整,我国经济结构也在不断调整和转型,新形势下,应用型人才将是未来人才市场的主流。为了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财务管理课程实践教学的目标应是:立足于社会,培养学生会动手、勤动脑的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从而能更好地运用理财的观念来认识、分析、解决企业实际财务问题,满足企业财务管理的需要。

三、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财务管理课程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财务管理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不能仅仅考虑该课程本身,而应该结合相关专业建设,以岗位需求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核心进行构建。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的实践教学体系,在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的基础上,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形成由浅入深分层渐进式的设计模式,本文将财务管理课程的实践教学设计为“课堂一体化实践-财务决策实战演练-ERP沙盘模拟实践-大学生创业实践-毕业实习”五个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见图1),这种安排由简易到复杂,符合教学时间的安排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实现了三个结合: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有机结合,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的有机结合,从而实现了对学生基本理财能力、专业业务能力、综合技术能力、创新创业能力以及应用研究能力五大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真正实现学生就业的零距离。

(一)课堂一体化实践。一体化实践教学设计改变了原来各分项实践单独设计、前后不衔接的做法,而将一家公司的财务管理业务贯穿整个实践过程,要求在进行每一项决策时都要考虑对企业整体财务状况的影响。课堂一体化实践教学将贯穿于整个课堂理论教学之中(见图2),具体做法是:每个学习项目创设相应工作情境,将工作情境细分成一个个典型的工作任务,要完成该工作任务,必须具备相应的理论知识支撑,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理论知识的学习后,学生自主完成工作任务,教师进行评价和考核。在实践组织上以小组合作、角色扮演、模拟仿真等形式展开,整个实践过程突显学生“做中学,学中做”。整个环节都在课堂完成,将理论教室和实践教室融为一体,将实践有效地融入课堂,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逐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应用能力。

(二)财务决策实战演练。目前,财务决策软件的开发和推广运用为财务管理的实践教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财务决策实战演练就是通过财务决策软件平台实现的。该平台对财务管理涉及工作岗位进行岗位职业分析,将财务管理工作岗位划分为:财务总监、财务经理、运营、会计、出纳五个工作岗位,围绕企业财务管理和日常业务核算两个核心环节,设计了企业运营、账务处理、电子报税、税务稽查、财务分析五大操作模块,通过人机对抗方式进行企业运营。五大模块的功能见图3,运营模块把市场规划、营销策略、财务管理、风险控制、税收筹划等与企业经营管理融于一体;账务处理模块利用虚拟的企业经济业务进行电算化会计核算;电子报税模块模拟地税、国税报税;税务稽查模块对企业的账务处理、税款缴纳、纳税申报进行审计;财务分析模块对企业的运营结果进行财务报表分指标和综合指标分析。

该平台着重训练学生从CFO(财务总监)角度综合运用企业财务管理、会计、税收筹划等专业理论知识进行实际运营企业的能力。其最主要的特色在于每个经营环节都体现资金成本、时间成本、机会成本、企业风险、企业信誉,充分体现财务决策的重要地位。通过财务决策实战演练,学生可以将所学的财务管理知识综合运用到虚拟企业运营中,完成理论与实践的真实对接,是对所学知识的升华。

(三)ERP沙盘模拟实践。企业的财务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掌握全方面的知识后,通过ERP沙盘模拟实践,来训练学生如何将财务管理的理念融入到整个企业经营管理之中,从而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综合技术知识的能力。ERP沙盘模拟实践是借助沙盘模具,把企业运营所处的内外部环境抽象为一系列的规则,基本再现了企业经营管理的过程,将“企业”搬进了课堂。ERP沙盘模拟通过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全方位展现,将战略管理、营销管理、生产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管理于一体,融理论与实践于一体、集角色扮演与岗位体验于一身,可以使学生在参与、体验中完成从知识到技能的转化,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本实践可以与其他专业学生(如管理专业)一起完成。

(四)大学生创业实践。目前,各大院校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积极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大学生创业实践是指导学生建立虚拟公司、模拟创业过程,亲身体验运营规划、营销策划、人事管理、团队合作、资本运作、财务管理等创办企业的过程,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财务管理能力、谈判能力、资源整合以及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应变能力等。大学生创业实训一般在实习前的一学期开设,主要面向有自主创业意愿的学生开展,采取“自我学习、体验式学习、自我管理、团队分享、竞争激励”的方式,学生为主体,教师进行引导,让学生在全真的商业环境中进行体验式实践。

(五)毕业实习与设计。毕业实习是将校内模拟实践转为校外真实顶岗实践,学生将转变为真实的相关岗位人员,完成实习岗位的职责。通过毕业实习,将综合运用本专业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实现“工学结合”,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财务管理工作的意义,深化专业理论知识,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协作能力、专业技术能力和对社会的认知能力。

毕业实习一般结合毕业设计进行,毕业设计的形式主要是实习报告和毕业论文,学生在完成实习周记和实习报告撰写的同时,会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发现实习企业的财务管理问题,并进一步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毕业实习以及实习报告的撰写为毕业论文的选题收集相关资料,为学生深入某一领域研究提供基础,从而提高学生的探究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财务管理课程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保障

(一)建立高水平的实践教师队伍。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和实践水平,其一是注重人才的引进,特别要引进具有企业实际工作经验的“实践型”高级财务管理人才;其二要加强对现有教师实践能力的提升,与企业合作,通过调研、外出进修,下企业实习等培养方式,不断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其三是建立实践教师的考核机制,调动教师提升实践能力的积极性。只有学校真正重视实践教学,并把措施落到实处,才能建立起一支既能“上讲台”也能“下企业”的高素质“双师型”实践教师队伍。

(二)加强实践基地的建设。实践基地是实现学生动手能力,进行实践教学的基础。实践基地的建设包括校内实践基地建设和校外实践基地建设,校内实践基地的建设主要是实验室的建设,在充分利用现有会计实验室资源的同时,学校应该加大财务管理实验室的投入力度,建立可供财务管理业务训练的专门实验室,如证券投资实验室等。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可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进行,学校成为企业的培训基地,企业成为学校的实践基地,让学生进入企业实践,企业员工来学校学习,共同提高,共同促进,达到双赢。

(三)健全实践教学管理体系。完善和健全实践教学管理体系,是保障实践教学环节有效顺利开展的前提。首先要完善和规范各类实践教学文件,使教师在实践教学中“有法可依”;其次,实行实践教学督导监督制,督导组对实践教学环节进行过程监控,对实践实施过程提出改进措施,切实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最后,要建立科学、规范的实践基地管理制度,成立实践教学中心,专门负责实践基地日常管理,明确岗位分工职责,责任到人,确保实践基地有效有序运行。

五、结束语

财务管理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本文针对目前财务管理实践教学存在的题,构建了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由浅入深的分层设计模式,将财务管理课程的实践教学设计为“课堂一体化实践-财务决策实战演练-ERP沙盘模拟实践-大学生创业实践-毕业实习”五个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以实现现阶段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保障该实践体系正常运行的措施。

参考文献:

[1]姚江红.浅析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课程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J].陕西教育(高教版),2015,(5).

第10篇

业者里面,很多人都有过卧薪尝胆,辍学、卖房等出奇经历,但也有一些人无心插柳柳成荫,各种机缘巧合走上了创业路。他们多半只是在每个阶段做着该做的事,却误打误撞地赶上了某一些契机。

刘国清就是因为各种“不小心”当上了学生会主席,又出国读了博、创了业、拿了投资,还在去年和当初学生会的学妹结了婚。

他创办的MINIEYE是国内最早从事ADAS(高级辅助驾驶)行业并实现产业化的公司,同时也是国内为数不多的选择从前装产品切入ADAS的公司,客户包括美国通用、小鹏汽车等。MINIEYE通过直接为主机厂商提供功能模块帮助其实现驾驶辅助,并能根据用户的不同需求提供诸如交通标志识别、红绿灯识别、前车启动提醒等功能,减少在行车过程中由人为因素导致的交通事故。2014年9月,MINIEYE获得吴泳铭天使轮投资,2016年3月获得来自中兴合创的数千万人民币Pre-A轮投资。

然而,刘国清经历中每一步的“没想到”,都是建立在他做事态度认真和乐观开放的心态之上。他性格里最大的特点就是善于“聚人”:在做毕业设计时,导师欣赏他踏实沉稳的态度,推荐其公费到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读直博;创业后,合伙人信任他的人品,放弃在美国深造的机会跟他回国创业;融资时,阿里巴巴创始人之一的吴泳铭在去给阿里上市敲钟的路上就迅速投了他;最关键的是,他现在的妻子是他在华中科技大学学生会的学妹,他们同城相处的时间仅有2年,但是在一起已经9年。

这在见惯了因为股权纠纷撕逼、团队分崩离析的创业圈,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创业者品质。

本想做白领,却半路做了技术

1987年,刘国清出身于山东临沂一个教职工家庭。在上大学之前,他一心只想做个高级白领。他在华中科技大学就读数学专业,本着做白领的理想又去武汉大学修了个管理学的第二学位,还积极参加大学里的社团和学生会并做到了学生会主席。他觉得自己未来应该会进入像宝洁这样的世界500强企业。

临近本科毕业,摆在刘国清面前的有三个选择:第一个是留校当辅导员,作为学生会主席的他受到当时辅导员和学院的力挺,家里也十分支持;第二是去法国读高商;第三是因为刘国清的毕业设计做得很好,导师很欣赏,推荐他去南洋理工大学读直博。

最终刘国清因为非党员身份在留校环节上出了岔子,而南洋理工大学比法国高商的奖学金多,除了公费就读每月还能拿到不少的奖金,于是他就去了南洋理工大学,在那里他跟随导师专修“视觉感知和模式识别”方向。

虽然和之前设想的“白骨精”(白领、骨干、精英)路线已经开始有了偏差,但刘国清慢慢又发现了技术的乐趣。

在南洋理工大学,本来4?5年的博士学习时间,他第三年半的时候就提早交了论文毕业,之后在新加坡政府资助下负责研究“ADAS智能驾驶”项目。2013年4月,刘国清带领技术团队回国创业,创立MINIEYE。

碰上了人工智能浪潮,又立志创业

在对智能驾驶行业有了一定了解之后,刘国清觉得这是未来的技术趋势,而当时国内在这方面还是一片空白,回国跟汽车行业内的人谈论起“ADAS”等概念,人们都一无所知。刘国清认为这是绝好的机会。说到这儿,情之所至的他还狠狠地拍了一下桌子。

“能赶上科技发展的一波浪潮,并能在早期进入,这简直太难得了。”这是刘国清作创业决策时的判断。之前的互联网、智能手机、移动互联网,因为各种客观因素,他都无缘参与到科技创新的浪潮之中,这次他跟定了。

在创业之前,刘国清还对国内的智能驾驶市场进行了一番他现在回想起来觉得比较“业余”的调研。他们团队几人在互联网上搜索各种与智能驾驶相关的关键词,并分工研究这些词条,最后大家把研究结果汇合进行逻辑推演,觉得国内市场前景非常大。

当时在ADAS领域,国际比较著名的一家企业叫Mobileye。刘国清认为,虽然自家团队在商业运营方面没有太多经验,但技术是独家创新的,在商业模式上可以借鉴Mobileye,就这么有了大致的创业思路。

而当时发生的另外一件事更坚定了刘国清做MINIEYE的决心。在新加坡,刘国清有一个很好的球友,很喜欢玩重型机车,然而却在一次意外事故中被汽车追尾造成很大的伤痛,这让刘国清深切体会到了他所做事情的价值――除了广大的市场价值,ADAS(高级驾驶辅助系统)技术本身也是有价值的。

吴泳铭在敲钟路上投了他,遛达一圈就挖到微信技术大牛

2013年4月,刘国清带领他的技术团队6人一起回国,开始在距离南京市区70公里的高淳区做早期封闭开发。

而之所以选择这样一个偏远的地方,是因为刘国清回国创业时国内资本对这样的技术也不太了解,跟谁讲都没听过,不敢投。最终,他们从南京市政府获得了200万元启动资金。

2014年9月,在底层架构完成之后,刘国清的团队开发出了一款手机App。带着产品,刘国清率领团队一行四人来到北京找投资。在来北京前他们做足了约见投资的“攻略”,在5天内集中安排了10家投资机构,团队四人分兵两路会见投资人,最终争取到了两家的投资意向。

然而,不久后,刘国清却意外接到了阿里巴巴创始人之一的吴泳铭的电话。吴泳铭偶然间在另一家基金合伙人的办公桌上看到了MINIEYE的BP,并有投资意向。最终,刘国清与吴泳铭匆忙在上海机场见面,而当时吴泳铭正打算去美国纳斯达克为阿里巴巴上市敲钟,由于聊得十分痛快,双方当时就确定了投资。

他还曾经在各种机缘巧合下挖到了很多关键的人才,甚至包括一位曾在微信负责技术的人才――杨广。杨广曾在腾讯微信产品部就职,后来想去美国继续读书深造,但在国内考雅思、托福排不上号,就直接去新加坡报名了。

刘国清在华中科技大学当学生会主席期间就和他的一个学妹在一起了,之后他去新加坡读博士,学妹也在次年跟随去了新加坡读硕士,硕士毕业后又考取了香港科技大学的博士。而杨光正是刘国清曾经的学妹、当时的女朋友的同学。

女朋友安排刘国清陪同杨广游玩,刘国清带着杨广在新加坡遛达了一圈就给杨广洗脑了,最终杨广决定不去美国念书了。回国后他们一起去了一趟,杨广就这样加入了MINIEYE。

融资后,MINIEYE在深圳也设立了办公室。当时刘国清住在雷军投资的YOU+公寓里,在这里居住的人有一个社区群进行日常沟通,他又从这里挖来了三个关键人才:一个之前在中兴做技术,现在在MINIEYE做售前;另外一个是高级猎头,毕业于圣彼得堡大学,现在在MINIEYE做HR;还有一位是日本华侨,本来已经在日本定居,从事汽车行业,现在在MINIEYE做前装产品销售。

谈及挖人的秘诀,刘国清觉得无论做什么都要看最底层的逻辑:明确对方需要什么,你能提供什么。如果这两者之间有对等的可能性,目标就可能达成了。这样的底层逻辑也同样适用于做产品设计、商务谈判等各个方面。刘国清觉得这是数学带给他最大的思维帮助。

第11篇

【关键词】ERP;会计实践教学;ERP沙盘模拟

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作为会计专业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更要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会计实践教学是会计教育的重要环节,因此要注重会计实践教学的研究,以满足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

一、会计实践教学的现状

(一)我校会计实践教学的形式

我校是一所以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为主的普通高校,所以更应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近几年来我们也开展了一系列的会计实践教学,主要包括:一是实验(实训)教学:会计的实验、实训主要包括会计学实验、会计综合实训、财务管理设计、财务信息系统实验和设计等实训课程。二是各类实习和毕业论文:主要包括管理认识实习、综合实践、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

(二)实践教师队伍

我系财会类的教师11名,这些教师都是理论功底较深,但都没有深入企业从事过实际会计工作,所以缺乏会计实践经验,由于高校的实践教学师资相对匮乏,社会企事业单位对学生实习的认同、社会责任认知等思想观念问题,也是影响高校培养学生与社会需求脱节的重要因素。

二、会计实践教学的效果和不足

会计实践教学活动虽然包括实验、实训和实习等多种形式。实验(实训)教学大多为结合基础、专业理论课程开设的,而实验(实训)课也只是在教学计划规定的时间内进行,大多是由教师先讲,学生按照教师的布置或指导书上的步骤,按部就班完成实验(实训)操作。在这种模式下,虽然也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但这种实践能力是被当作技能并以“知识”的形式来传授,从而导致学生缺乏“创造性”应用能力的培养,同时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也受到极大的限制。

各类实习就是学生下企业实习的一种模式。这种通过校外实习基地的实习存在着以下问题:一是财会类的学生人数很多,而企业能够提供的岗位不多,供实习的部门场地有限,没有了解业务、熟悉业务的机会,实习往往流于形式;其次,财会类的各类实习都是企业最敏感的内容,由于涉及企业商业秘密,往往企业不愿意让实习的学生接触具体的财务业务,学生的实习变成了打杂,学习不到多少有价值的东西。结果导致到财务部门实习的学生接触不到实际的业务,不能看账和做账,不能了解企业实际的财务业务流程,企业实习往往流于形式,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至于毕业设计(论文)更是存在局限性,由于财会类专业研究的相关课题,大多涉及到企事业单位的行政管理及财务管理等领域,而这些领域又都是单位的管理核心,单位不会愿意接受学生来本单位深入了解和实习,更不会提供相关数据,即使接受了实习学生,也不会让他们真正接触到任何有实质性的工作。由于学生很难了解单位的实际情况,收集不到相关数据,也就不可能有针对性的展开课题研究,基本上都是学生东拼西凑来完成。

实践课程的设置、教学与学生未来就业目标的培养脱节。一方面因为目前高校普遍缺乏“双师型”教师,不少教师理论功底强,但实践能力相对较差,实验方法、手段缺乏新意,难以达到预期的实验教学效果,这对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和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有较大的影响。

会计实践课程的设置缺乏整体性的考虑,每门实践课程的独立性较强,不能将所有的课程串联起来变成一个有机整体。因此,在课程设置上。不仅要体现出由简单到复杂的层次递进关系,注重强调课程的连惯性。同时也要考虑到整合性,包容相关知识点,体现各种课程内容之间的横向联系,打破课程之间的界限,有助于学生把所学的课程内容整合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中,更多地关心知识的应用而不是知识的形式。根据以上的论述和本人在实际教学中的体验。我认为以ERP实验平台为基础开展会计实践教学是可行的和必要的。

三、基于ERP实验平台开展会计实践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ERP实验平台(以用友公司开发的为例)主要包括两部分,ERP系统软件和ERP沙盘模拟。

ERP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管理系统,涵盖了对企业所拥有的人、财、物、信息等综合资源进行平衡和优化管理,协调企业各管理部门,围绕市场导向开展业务活动,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包括总账、报表、薪资管理、固定资产管理、应收应付管理、采购管理、销售管理、成本管理、存货核算、财务管理等20多个子系统。财会类专业的学生所学的全部专业理论知识都可以利用该系统进行实践操作,了解各个部门之间的信息传递关系和数据处理流程,可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有利于专业知识的融合贯通。

ERP沙盘模拟是针对代表先进的现代企业经营与管理技术—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设计的角色体验的实验平台。模拟沙盘按照制造企业的职能部门划分了职能中心,包括营销与规划中心,生产中心、物流中心和财务中心。各职能中心涵盖了企业运营的所有关键环节:战略规划、资金筹集、市场营销、产品研发、生产组织、物资采购、设备投资与改造、财务核算与管理等几个部分为设计主线,把企业运营所处的内外环境抽象为一系列的规则。由受训者组成相互竞争的模拟企业,模拟企业5—6年的经营,通过学生参与沙盘的模拟经营、企业间的对抗演练、指导教师的评析和学生身临其境的对抗等实践模拟环节来完成。ERP沙盘模拟通过沙盘经营,可以直观地模拟企业运营,让学生在市场分析、战略制定、生产排程、营销策划和财务管理结算和团队沟通等一系列活动中体会企业经营运作的全过程,有机的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结合起来,并且能够直接看到经营对抗演练的结果,从中体验决策的成功和失败。这不仅可以促使学生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们的归纳、整合知识的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基于ERP实验平台开展会计实践教学,把企业搬进课堂,让学生不走出校门,就能模拟企业运营的各个环节,大大地缩短了理论知识与实践的距离,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所以基于ERP实验平台开展会计实践教学是可行的。

四、基于ERP实验平台会计实践教学的实施

ERP课程这种全新的教学形式是高等学校会计类专业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突破口,基于ERP实验平台开展会计实践教学活动主要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

根据会计专业培养方案以及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制订各种实验、实习、实训的实践教学大纲。实践教学大纲应对各实践教学环节的内容、目的要求、时间安排、教学形式和手段、教学所需设施条件、考核办法等作出明确规定,着重实践教学的“全程化、多样化、多元化”。

2、更新实践教学模式

改变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充分发挥网络平台在实验教学中的作用,实现信息化管理。充分利用校园网将实验、实践教学资料与要求等到网上,将模拟实验服务器对校园网用户开放,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独立思考、独立实验、独立解决问题的机会,使实践教学成为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动手能力,掌握科学技术与科学研究理论和方法的有效途径。

3、实践教学内容的设计

基于ERP实验平台的会计实践教学内容要以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为培养目标,注重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其内容主要包括单项实训、综合实训和ERP沙盘模拟演练。

单项实训是以某一课程对应的实验软件的基本操作。如在会计学理论的基础上可以练账模块和UFO报表的操作,熟悉财务人员的分工、职责权限、业务处理和数据的传递流程;在企业会计理论教学基础上可以练习现金管理、固定资产、应收应付和工资等模块的操作;在成本与管理会计的理论基础上可以练习成本中心会计、定单和项目会计、获利能力分析等系统的操作;在财务管理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可以练习务管理的功能模块,练习基于会计核算的数据,再加以分析,从而进行相应的预测,管理和控制活动的操作。

综合实训是在单项实训的基础上ERP软件的综合实训,可以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各模块子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数据传递和数据接口以及各子系统之间协调工作等问题,从而加深对ERP系统性的理解。

ERP沙盘模拟演练是在大三下学期,学生重要的专业课程基本学完,这时需要对学生所学专业知识的横向整合。一般而言就大学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而言,各课程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比如经济学、管理学、会计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生产管理、信息管理、战略管理等都是主干专业课程,并具有很强的实用性,而如何综合这些知识并加以运用来解决实际问题,可能就相对比较薄弱。这就需要通过ERP沙盘模拟课程将这些内容进行整合,打破各学科的专业壁垒,将各单科知识互相联系起来,并且将这种整合后的知识灵活运用于T作以解决实际问题。所以此时应开设ERP沙盘模拟。所涉及的知识内容非常广泛,在战略方面有预测市场趋势,评估经营环境,制定经营策略;在生产管理方面有生产能力的预测,设备更新,调配市场需求;在市场营销方面有市场分析、产品组合与市场定位策略的制定,市场地位的建立与维护,不同市场盈利机会的研究与开拓;在采购方面有材料需求计划的制定;在财务管理方面有投资计划制订,融资方式的选择,现金流量的管理与控制,财务报表的编制,投资收益的结算,决策效益的评估,财务分析的内部诊断,管理决策协助等。企业管理团队在模拟经营中药实现采购、生产、营销和财务协调统一,实现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的有机结合。同时需要学生将经济学、管理学、生产管理、市场营销、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等学科的专业知识综合灵活运用。

最后在ERP实践教学的基础上,在大四上学期应开展“学生模拟公司”实训,通过人为设计的经济活动仿真模拟环境,作为实践教学场所和组织形式。学生在模拟公司的每一职业岗位过程中,熟悉业务过程,掌握操作方法。学生模拟公司的训练采用基于项目开展运作,即按项目组建“公司”。组织学生在模拟公司进行训练。增加了模拟企业经营环境的复杂度和真实度,强化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加深了学生对ERP管理思想的认识。

第12篇

1.充分考虑各专业差别,开展计算机基础教学。

根据各专业的不同需求和学生的自身发展需求以及国家信息化的要求,笔者所在的黑龙江科技大学为不同专业的学生开设了《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VB)》课程和《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C)》课程。例如,对电子信息类专业,开设《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C)》课程;对信息管理类专业,开设《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VB)》课程。

2.理念先进,服务人才培养定位,教学目标明确。

以我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创新”,不断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鼓励学生进行研究式学习、自主式学习、资源式学习和协作式学习,注重对学生四个方面的能力培养:通过计算机、网络及信息技术基本原理、基本知识的讲授,掌握计算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的认知能力;通过计算机数据处理、多媒体技术及程序设计知识的讲解,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熟练掌握与运用计算机与网络技术,有效地表达思想,掌握基于信息技术的团队协作方式,接受信息社会道德规范的约束,并自觉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培养学生依托信息技术的共处能力;通过对信息的获取、分析、评价和吸收,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

二、课程服务专业思想的实施

根据我们多年在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实践过程中积累的经验,改革的核心在于“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和为专业服务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我校计算机基础教育与学生专业结合的做法是在教学手段和模式富有建设性成效的基础上积极主动思考,结合了我校办学的主导思想和特色并有了创新性发展。从几年的实践过程看,做法日渐科学,效果积极显著。具体做法:“积累、实践、服务”相结合。

1.及时与专业负责人进行沟通,与专业对接。

第一学期开学前,通过与学生所在院系教学负责人、专业建设负责人沟通等方式,实现课程内容与专业需要的对接,重新定位,按照专业需求调整教学内容,使课程内容满足专业培养目标的需要。即每学期在制定计算机基础课程授课计划时,请专业负责人或骨干教师参与,根据各专业需要提出合理的意见和建议,充分了解各专业学生对计算机应用技能的需求,从而对课程内容及时做出调整和修订。

2.提高课程组教师的计算机能力培训。

课程组的教师积极参与实习、实训、毕业设计和实践锻炼等环节,不断提高自身的实践水平,实现教学水平与专业能力培养的需要对接。同时,课程组的多名教师通过到企业挂职锻炼及时了解社会对计算机能力的实际需要,也了解到学生将来的就业趋势,在提高自身能力的同时,也保持了计算机教育的实用性和先进性,为培养学生的计算机能力作出了充分的准备。

3.为学校各专业的大四学生,进行毕业论文排版指导,发挥服务作用。

随着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计算机能力的要求有增无减,计算机水平高低已经成为衡量大学生业务素质与能力的突出标志之一。因此,我校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服务专业”的理念和做法既符合教育部对普通本科院校提出的“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内涵所指,也符合我校的三大教育理念。作为我校的特色项目,必定对于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主动应用计算机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4.根据专业需要重新整合教学内容,探索为专业课服务的途径与方法。

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我们打破了原有的学科体系,按照学生能力培养体系重新组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将相关的理论课程重新整合、重组。如在讲计算机程序设计时,重点针对专业的实际问题进行程序分析。新体系淡化了基础课与专业课的界线,实际了知识整合、交叉安排,加强了针对性和实用性,目的是更好地为学生专业技能培养服务。

5.加大实践教学环节,提升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为专业服务奠定基础。

计算机基础教学建立了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环节,加大了实践教学在教学计划中所占的比例,强调实践与实习,实验的目的不是为了验证理论,而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和实际动手能力。同时,在授课计划中还安排了多项相对独立、逐步提升的阶段性技能与综合性实验与训练,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6.课程组教师需要了解相关专业课教学重点,积极主动地为专业课服务。

课程组教师通过与相关专业负责人及骨干教师的沟通,以及与专业课教师之间相互听课,及时地了解了专业急需用计算机解决的相关知识与问题,在备课和授课过程中都会将此部分内容作为重点进行讲解,为今后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专业知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7.开发了自主学习,课程服务专业的网站。

为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课程组开发了计算机基础系列课程网站,网站中包括了课程的大纲、授课计划、课件、习题、名师视频等资料,方便了学生资料的获取。同时,网站还重点设置了“专业学习模块”,针对不同的专业,根据各个专业对计算机能力的需要设置了不同的模拟试题,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8.适应专业特点,精心设计案例。

案例式教学方法的实施是提高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为了更好地做到课程服务专业,需要授课教师在案例设计之前需要与专业知识进行对接,对案例进行反复斟酌、思考与设计,好的案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基本概念,理解所学知识,掌握基本技能。如在对会计专业进行案例设计时,要尽可能将具有专业特色的案例融入教学过程中。在安排案例教学时有意识穿插更具会计专业特色的实例,在学习Word时,可以设计“财务报表”、“月份财务分析表”、“资产负债表”等案例,使学生在练习了表格排版的同时,了解了财务报表、财务分析表及资产负债表应包含的基本信息,与会计专业基础课有了更好的结合。在讲解Excel时,可以重点与财务相关的公式与函数。在讲授PPT时,可以利用PPT内容提示向导、母版的改造、PPT中表格和图表的插入等操作,制作财务报告幻灯片,向股东和投资人介绍公司的财务状况等。通过这些有针对性的、与专业知识相结合的案例讲解,并结合布置一些有挑战性或应用性或有乐趣的任务、习题,使学生对计算机基础课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

三、结论

第13篇

关键词:高职教育;会计专业;课程改革

本文为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院级科研项目《高职经管类专业基于工作过程课程体系开发的研究》(课题编号:YS0804)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4月10日

一、职会计专业课程设置现状

(一)课程体系不能体现职业教育特色。我国传统的会计教学目标是向学生传授会计专业知识,重视对会计知识的灌输,强调会计知识的理论性、系统性和完整性。但是,从认知规律来看,单纯向学生传授知识不如教会学生相应的能力。

(二)课程设置内容没有实现中高职的衔接。中、高职衔接实质上就是二者课程相互承接、相互分工以及不重复浪费的一种有机结合的状态,从而构建人才培养的“立交桥”。但长期以来,中、高职从学制、教材到专业设置、课程设置以及培养目标等均缺乏衔接性和系统性,培养出的人才显示不出层次和特色。

(三)课程设置结构未体现以职业实践为主线。高职教育是以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但目前会计专业课程设置未能体现以职业实践为主线。突出表现为:一是在教学计划中实践性教学课时相对偏少;二是会计实训室建设不能满足教学需求。

二、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会计专业课程改革思路

(一)精心设计课程开发程序。应在充分体现职业教育课程的定向性、能力观、应用性、整体性、过程观等特征基础上,精心设计工作步骤。包括:1、建立信息渠道,获取需求信息;2、进行社会调研;3、进行第一次论证;4、进行教学分析;5、进行第二次论证;6、进行方案修订。

(二)仔细进行教学分析。首先,可以按照能力逐步减弱的顺序,由复杂到简单提取会计专业核心岗位群和相关岗位群中的典型工作任务,并进行整合和归纳,形成与专业对应的工作过程;其次,分析典型工作过程的各个环节所需的知识,并进行提取;最后,按照典型职业工作顺序,由强到弱安排课程内容,将与学习型任务对应的知识排前,将与行动型任务对应知识排后,形成串行结构。

(三)合理设计课程类型。在课程类型的设计中,既要强调符合学科逻辑顺序的纵向直线式排列,又要强调符合学生心理认知规律的横向式排列,还要贴合职业工作过程。这种课程类型主要包括职业活动课程和综合课程。

三、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开发过程

(一)通过专业市场调研确定就业岗位和职业能力。调研内容包括会计专业人才结构现状、专业发展趋势、人才需求状况、岗位对知识能力的要求、相应的职业资格、学生就业去向等。可采用实地调研法和小组座谈会等方式。调研对象是企业财会人员、部门领导和本专业参加工作的学生。

我们在河北省及周边地区调研的基础上,结合河北地方经济特色及人才需求,确定会计专业学生就业的主要岗位和能力要求。出纳岗位,要求能进行现金收付的核算、银行存款的收付核算、现金、银行存款日记账的登记、库存现金和有价证券的保管、有关印章的保管、往来结算业务的办理、企业备用金的管理等;财务会计岗位,要求能进行资金业务的会计处理、材料物资的核算、固定资产的核算、无形资产的核算、工资薪酬的核算、成本管理基础工作处理、往来款项结算业务的处理等;税务会计岗位,要求能进行公司涉税业务的核算和管理以及公司各种发票的领取、使用和保管工作;财务审计岗位,主要是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进行监控,以促使其有效运行;对企业的资产安全和完整进行审查和评估;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日常工作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并定期出具审计报告;财务管理岗位,主要负责公司资金的筹集、运用和分配的相关工作。

(二)工作任务分析归纳为行动领域。通过调研和分析,我们将会计专业行动领域归纳为出纳业务操作、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等方面。与出纳业务操作行动领域相对应的工作任务是现金的管理、银行存款的管理等;与财务会计行动领域相对应的工作任务是应收和预付款项管理、存货管理、投资管理、固定资产和其他资产管理、流动负债的核算、长期负责的核算、所有者权益核算;与成本会计行动领域相对应的工作任务是要素费用的核算、辅助生产费用的核算、制造费用的核算。

(三)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学习领域课程开发。学习领域课程是一个由职业能力描述的学习目标、工作任务陈述的学习内容和实践理论综合的学习时间(基本学时)三部分构成的学习单元。具体要根据认知及职业成长规律递进重构行动领域转换为课程。会计专业课程设置包括基本素质课程与职业能力课程。基本素质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必修课主要包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邓、三重要思想概论,体育,英语,经济数学,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人文素质教育,形势与政策讲座,计算机应用基础等课程;选修课主要包括科技创新、人文知识、艺术修养、创新能力拓展等课程。职业能力课程分为职业通用能力课程、职业专门能力课程、职业综合能力课程、职业拓展能力课程。职业通用能力课程包括应用文写作、经济学基础、管理学基础、统计基础、市场营销实务等课程;职业专门能力课程包括会计基础、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会计电算化、财务会计、经济法、财政与金融、纳税实务、成本会计、审计实务、财务管理、财务报表分析等课程;职业综合能力课程包括会计基本技能训练、手工记账实训、会计电算化实训、ERP沙盘模拟实训、会计岗位综合实训、毕业设计(论文)、顶岗实习等课程;职业拓展能力课程包括管理会计,会计制度设计,国际贸易,小企业会计制度,证券投资实务,保险实务等课程。

主要参考文献:

第14篇

关键词:艺术设计学;设计管理;以问题为导向;双语教学;本科教学实践

一、“以问题为导向”的设计管理教学研究的重要性

天津美术学院艺术设计学专业是以“实践与理论研究相结合”为特色的设计理论研究专业。随着我国经济的产业升级与人民群众审美素养的日益提高,提升我国设计理论研究水平刻不待时。例如,服装与场景设计兼具古韵与现代大众喜好的电视剧《延禧攻略》[1]、歌手张靓颖巧妙利用阴影视错觉原理拍摄的MV《BodyFirst》[2]、以灵山大佛佛掌为原型的可爱棒冰[3]等设计作品之所以取得成功,都是在对诸如设计史、光谱效应、视错觉、设计美学等设计理论理解透彻的基础上,将理论巧妙应用于设计实践的结果。它们的成功反映了在人民群众文化水平、审美能力大幅度提高的今天,进一步提升设计师的设计理论素养迫在眉睫。天津美术学院地处京、津、冀城市群中。随着北京非首都功能诸如教育、医疗、经济资源的外移,天津美术学院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以《大圣归来》为代表作的新丽天火动漫(天津)有限公司,以及来自北京的肥瘦相煎健康饮食传播机构等新兴网络企业纷纷选择落户创业政策极佳的天津中心生态城,为天津市场带来了丰富的设计需求与设计资源。天津美术学院艺术设计学专业的设计管理方向,视设计为一种全新的、极富活力的新型生产力,力求通过对设计规律的研究,实现设计效率与设计投资回报率的提升,以满足新时代经济高速发展的需要。该方向的研究与本科生教育,有利于全面提升设计人才素质,使其更符合复杂系统中的商业运行规律,进而提升当地设计水准,抓住京、津、冀一体化这一千载难逢的机遇,迎接前所未有之大变局的挑战。设计管理的内容与商业实践紧密相联,而传统的教师在课堂上“一言堂”的上课方式以向学生灌输知识为主,缺少实践,学生学习效率低。[4]同时,书面考试这种形式缺乏对应用和实践能力的考核,与设计专业的培养目标相去甚远,难以达到良好的效果。由希伯特(J.Hiebert)与马赫穆托夫(M.N.Makhmutov)等人所提出的“以问题为导向”的授课方式(Problem-basedLearning,后文简称为PBL),具有教学气氛轻松、知识点联系紧密、可同时锻炼多方能力的优点。[5]由此,天津美术学院艺术设计学专业确立了“以问题为导向”的设计管理本科教学研究与实践策略。学生大一时在基础部统一接受设计基础教育,大二至大四三年主攻专业课的设计,紧密围绕由设计管理理论中提炼出的最为流行的设计流程模型(图1)进行多轮迭代,以便扎实掌握相关知识点,形成“肌肉记忆”,提升设计效率。[6]在具体的问题设计上,根据问题导向学习的基本模式,依据从低年级至高年级、问题由易到难的原则,为大二的学生设计有结构的课程问题,为大三的学生设计无结构的课程问题,大四的学生则需要解决开放性问题(图2)。在这样的课程架构下因材施教,引导学生遵循内心最真实的兴趣所在,能使其在未来的职业道路上走得更远、更久。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导。教师的角色则更像一个自信的教练员,担当着组织者、交流者、管理者、革新者等多元角色。研究表明,只要给学生机会,许多人们认为不可能做到的,学生实际上能行。教师需要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对学生的表现充满真诚的期待。这一点对于在选拔过程中未重点考察造型能力但身处美院氛围中的艺术设计学系的学生尤为重要。

二、艺术设计学系设计管理方向PBL实验教学实践

艺术设计学专业在设计管理方向的课程设置上共安排有大二上、下学期各1门,大三上、下学期各2门,大四上、下学期各1门,共计8门专业课。专业课程的设置参考其他院校艺术设计学课程的设置,并以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出版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2012)》为主要制定标准。[7]课程的具体问题设置、教材选择及教学重点如下:1.设计美学——大二(上)——有结构问题导向学习(PBL)大二(上)的“设计美学”课程采用徐恒醇《设计美学》为教材,参考GeorgeSantayana《TheSenseofBeauty》。“设计美学”课程起源于哲学[8],研究重点为设计领域的审美规律,具有极强的实用性。作为本科学生的一门课程,“设计美学”把如何能够掌握设计审美规律,并将其应用于设计实践当中,提高设计实践效率与投资回报率作为教学的重点。该课程的有结构问题设置为单人作业,内容为:选取诸如《声律启蒙》《笠翁对韵》《山海经》等画面感较强的中文经典,节选其中部分内容,例如《一东》,启发学生自行选取诸如“颜巷陋,阮途穷,冀北对辽东”的文字内容,对其进行视觉化设计(图3)。这一有结构问题的设置,有助于学生初步掌握在设计实践中如何将客户的抽象化需求根据设计审美的规律迅速转化为动人的视觉解决方案,并运用设计美学的术语对设计方案进行解读的专业能力。2.传播学——大二(下)——有结构问题导向学习(PBL)大二(下)的“传播学”课程选取李彬《全媒体时代新闻传播学系列教材:传播学引论》(第3版)为教材,以美国LPK广告公司内部使用的潮流预测教材《TRENDSFORECASTING,WRITING101》以及美国辛辛那提大学工业设计系师生编写的《ThePortfolioHandbook》为补充材料,展开理论部分教学。该课程的有结构问题设置为单人作业,内容为:帮助学生掌握如何规划、收集材料并最终设计出符合升学或就业需求的作品集。要求设计方案能将自己的设计理念、哲学有效地传播给目标受众(图4)。在这个时间节点,结合传播学理论,设置作品集这样的实践问题,一方面能够帮助学生对大二上学期开始制作的专业作品做一个有效的收尾与整理,另一方面可帮助学生在大二下学期及大三上学期这短暂的一年半时间内积累8—20个专业作品,并实现在大四上学期开始就完成作品集制作,抓住就业与深造的时间节点,为下一步发展做好准备。3.品牌战略与策划——大三(上)——无结构问题导向学习(PBL)大三(上)的“品牌战略与策划”与大三(下)的“市场营销学”,为大二(下)“传播学”的后续实践课程。“品牌战略与策划”课程的教材为凯文•莱恩•凯勒《战略品牌管理》,MartyNeumeier《TheBrandGap:HowtoBridgetheDistanceBetweenBusinessStrategyandDesign》以及欧莱雅BRANDSTORM品牌大赛的内部指导材料作为理论部分教学内容。该课程的无结构问题设计为三人小组作业。所谓“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小组作业有助于学生体会在与人合作中思维碰撞所带来的高效率、高产出的工作快乐。同时现代设计也决定了设计师的工作无法脱离团队,必须要成为优秀的团队合作者的职业使命。因而在大三的问题设置上,我们着重强调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以锻炼学生的沟通能力。在课题内容上,采用欧莱雅品牌大赛当年的案例研究casestudy命题来展开(图5)。例如2018年命题为:Inventtheprofessionalsalonexperienceofthefuture(发明未来的专业沙龙体验),引导学生从品牌战略管理特别是品牌设计、服务设计等角度,解决来自真实市场需求的、规模化生产的最前沿设计问题。该问题的设置意在引导学生体会设计师作为商业运作链条的一个环节,如何同他人进行沟通合作,实现1+1=11>2的协作效果,并体会如何站在出货量百万、亿万级的角度进行思考。[9]4.设计管理——大三(上)——无结构问题导向学习(PBL)大三(上)的“设计管理”课程为承上启下的核心理论课程。课程教材采用KathrynBest《DESIGNMANAGEMENT》以及天津美术学院自编教程。该课程的无结构问题为三人小组作业,要求学生选取一种产品的包装设计展开调研,并进行再设计(图6)。在前置课程的铺垫下,学生此时已经对“设计管理”的各类概念有了朦胧的理解,再通过该课程的系统讲解、整理、提升与实践,就能在本科阶段对相对抽象的“设计管理”理论有一个较为深入的理解。5.市场营销学——大三(下)——无结构问题导向学习(PBL)大三(下)的“市场营销学”采用加里•阿姆斯特朗《市场营销学》和DonaldMillerandHarperCollinsLeadership《BuildingaStoryBrand:ClarifyYourMessageSoCustomersWillListen》为教材。课程的无结构问题开始逐步向大四的开放性问题过渡。本课程无结构问题为3—5人小组作业,由教师制定一个主题,学生自选角度,进行市场营销方案设计(图7)。该课题的设计意在引导学生基于4P理论,对设计方案进行包含财务报表在内的完整的市场营销方案设计。通过这样的无结构问题,引导学生对真实商业社会中的完整营销模式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使他们具备制定初步营销策划的能力。6.设计管理法规——大三(下)——无结构问题导向学习(PBL)大三(下)的“设计管理法规”是设计管理系列课程的收尾课程。课程采用《西方法学经典教材系列•影印双语注释本:知识产权法学》及天津美术学院十三五规划自编教材。课程无结构问题为单人作业,学生选取个人作品一件并针对其进行专利权检索及外观设计申请文书书写(图8)。该问题设计意在教会学生在进行设计创作工作前,通过检索,对个人创作工作进行充分的规划。学生通过专利申请过程的学习,能够在创作过程中及时对个人的知识成果进行保护,避免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并能在知识产权受侵害时拿起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7.设计调研——大四(上)——开放问题导向学习(PBL)大四“设计调研”是学生对前三年的课程内容进行综合应用的过程,是对个人能力的一次复盘。课程的开放问题为单人作业,要求学生依据个人毕业设计选题,从政治、经济、社会、技术方面(宏观环境),竞品(微观环境),以及用户方面进行初级调研与次级调研,[10]将调研结果以调研日记的形式进行视觉化呈现,并为下一阶段设计的展开制定三个切入方向(图9)。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独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可以熟练地将抽象的问题视觉化。8.毕业设计——大四——开放问题导向学习(PBL)大四“毕业设计”是学生对六门基础课程中实践内容的综合应用。课程开放问题为单人作业,要求学生根据毕业设计选题及前期调研结果,从兼具设计美感、易传播、有创新和不侵犯已有知识产权的角度进行设计。“毕业设计”要求学生综合考虑品牌战略及后期营销的需求,形成完整的设计方案(图10)。艺术设计学设计管理方向的八门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虽依托不同的教学重点,但均部分或完整迭代五步设计研究流程,旨在帮助学生形成独立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及肌肉记忆,提升设计效率以及与不同类型团队协作的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新世纪、大变局所带来的复杂问题,从而成为能够自主创新的设计界领军人才。同时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每门课程都能做到中英双语经典教材并重,将英语教学贯穿于日常专业课教学当中,以便学生在以后的职业生涯中更好地跟国际接轨。其中依托于真实国际品牌大赛的“品牌战略与策划”,能够实现全英文课程教学与作业文书写作。经过八门课程训练,毕业生的专业英语交流能力能够超过普通设计类毕业生,满足到跨国企业就业及海外深造的需求。

三、艺术设计学系设计管理方向PBL改革效果

第15篇

Abstract: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ngineering economics and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our school,the paper put forward concrete implementation program for the teaching reform of engineering economics from establishing unified teaching platform, strengthening test and practice teaching, innovating teaching methods, developing teaching resources.

关键词: 工程经济学;重点课程;教学改革

Key words: engineering economics;quality courses;teaching reform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3-0177-02

0引言

“工程经济学”是兰州交通大学面向工程管理学生开设的一门核心专业基础课和面向工科类学生开设的一门通识课。除工程管理专业学生学习外,每年工科类学生选修人数将近1000人。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工程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以达到对工程技术方案进行经济比选和对工程项目进行科学、合理评价的目的。“工程经济学”是兰州交通大学2009年遴选的重点建设的课程。建设的目标就是以此为契机,以创建“工程经济学省级乃至国家级精品课程”为目标,将工程管理专业建设成为在全校乃至全省有一定实力、特色、规模和影响的大专业。重点课程建设从一开始,就突出强调重点课程建设在质量工程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课程的体系结构、内容、整合优化是课程建设的主要任务,将师资队伍建设、实践创新、教学方法手段的革新、教学文件与教学资料的建设、教材建设作为重点课程建设的五个主要立足点,相辅相成,力争提高相关课程和专业的教学质量。为此,本课题组成员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我们进行了富有成效的教学改革与探索。

1建立学平台,规范教学管理

该课程首先提出并实践了分层次、分对象的统一的规范化教学管理模式,即材、统一大纲、统一课件平台、统一考试时间、统一试卷、统一阅卷标准并开发了课程试题库。其次,建立了以教学组织功能为主的课程组长负责制,考试专人负责制,教学日历、教学大纲等专项负责制等统一组织制度。再次,积极进行实践探索。该课程学时数较少,且为大班教学,课题组正在积极探索并开发课程和课件主页平台,实现课内与课外的互动,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2强化实验与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以实践创新为重点课程建设的核心环节,通过强化实验与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以此推动课程体系结构、内容的整合优化,推进相关教材建设和教学方式手段的优化与革新[2]。努力营造仿真教学的新环境,实施体验式教学。在本课程建设的过程中,通过大量的研讨、用人单位的走访以及兄弟院校的调研对本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安排如表1所示。

在旧的课程教学计划中,“工程经济学”是分为“工程经济学”和“建设项目经济评价”两门课来设置的。由于“建设项目经济评价”实际上是对“工程经济学”所阐述原理的应用,故在新的教学计划中将其合二为一,同时增加了一周的课程设计。在为期一周的课程设计时间,给学生布置实际项目的经济评价设计任务。要求学生在研究项目背景资料的基础上,编制项目财务评价所需的辅助报表、基本报表,在此基础上进行项目财务分析,通过计算评价指标,考察项目的盈利能力、清偿能力以及财务生存能力;最后还要进行项目的敏感性分析,绘制出敏感性分析图,分析项目的风险。

在为期十三周的毕业设计中,由于学习或工作的需要,会有相当一部分学生选择编制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可行性研究,是工程经济学的重要内容。它是一种运用多学科的知识,寻求使投资项目达到最好经济效益的综合研究方法。它的任务是以市场为前提,以技术为手段,以经济效益为最终目标,对拟建的投资项目,在投资前期全面、系统地论证其必要性、可能性、有效性和合理性,做出对项目可行或不可行的评价。

通过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认识,同时培养了其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为将来毕业后进入实际工作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3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

工程经济学的授课对象主要是工科学生,学生一开始上课自然会出现学习积极性不高的现象,因此,第一节课的课堂效果意义重大。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首先可列举几个实际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然后再介绍该课程的基本内容和课程要求,最后利用课后时间,引导学生讨论和分析一些目前国内外的经济热点问题,例如买房按揭如何做到最划算,诺贝尔经济学获奖者获奖的原因, 企业负债经营是否可行,风险投资基金投资的侧重点,中国人民币是否该升值等问题,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扩大其知识面,同时也可逐渐建立起自身的经济思维方式,提高他们的经济分析能力[2]。同时在本课题组负责人王恩茂教授的主持下,新编写的《工程经济学》教材,在项目财务评价、国民经济评价这两部分内容中直接给学生先给出实际的案例背景,然后按照教学的进程,逐步引导学生逐个完成辅助报表、基本报表的编制以及评价指标的计算。这样,一方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得整个教学过程不枯燥,同时通过这样一个真实案例的演练,直接培养了学生自己动手编制财务报表和国民经济报表的能力。为以后走向工作岗位,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4开发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服务

一方面,传统的“一本书、老师讲、学生记、期末考”的教学与考核模式,既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学习的主动性,又不能使每个学生通过完整的学习过程全面深入地掌握技术经济原理及其发展动态,更难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思维能力、分析思辨能力、口头和文字表达能力等综合性人文素养;另一方面,选修工程经济学的学生每一学期大约有一千人,通过老师与学生面对面进行答疑、交流的困难很大。因此,需要通过多元化和复合式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

在建构性的教学过程中,为了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学习,促使学生通过积极的学习活动形成新的认知结构。需要通过师生共建信息资源,创设学习条件,使学生主动实施学习计划来进行。对于工程经济学教学资源的开发从以下方面考虑[4]:

4.1 师生共同利用多媒体技术,创建工程经济学教学资料库,丰富教学资源,包括教师开发和学生创作,把课程内容编成电子文稿、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

4.2 充分利用全球性的、可共享的信息化资源作为课程教学的素材资源,如利用数字处理的视频资料、图像资料、文本资料等作为教师开发或学生创作的素材,整合到课程内容相关的电子文稿、课件之中,整合到学习者的课程学习中;利用共享的信息化资源与课程内容融合,直接作为学习对象,供学生进行评议、分析、讨论;利用信息加工,让学生进行知识重构;利用文字处理、图像处理、信息集成的数字化工具,对课程知识内容进行重组、创作。

4.3 建立工程经济学网络学习平台,进行网上答疑、网上交流。以校园网为主要平台,在此平台上提供多种形式的网络教学,例如教学资料的上网、网上师生互动交流、电子邮件信息交流等,形成立体交叉、方便快捷的交流平台。

5结束语

加强工程经济学教学改革,是提高工程经济学课程教学质量的根本性措施,是深化课程教学改革的一项长期工作。《工程经济学》作为现代管理学科中一门新兴学科,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从它的研究对象、任务、特点到它的指标体系、方法、应用等,已经形成了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技术经济理论和方法体系。为了培养出市场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提高学生就业的竞争能力,我们需要整合相关教学成果,不断探索课程教学方法以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工程经济学的后续建设工作还在继续展开,希望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可以把工程经济学创建为省级或国家级精品课程。

参考文献:

[1]时思.“工程经济学”课程建设与改革的探索[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4):21-23.

[2]陈莉.工程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2010,(5):114-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