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商业文化活动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思想道德建设为核心,以提高服务质量为重点,以优化发展环境为目标,全面提高全市商贸流通行业广大干部职工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职业素质和服务质量,推动我市商贸流通行业形成“管理优秀、服务优质、秩序优良、环境优美”的行业文明新风,为“第十三届**国际旅游节暨徽文化节”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二、总体目标:
通过开展此次活动,使全市商贸流通行业明确标准、规范服务、提高素质、提升水平、文明接待、展示形象,实现全市商贸流通行业服务意识进一步增强,服务质量进一步提高,服务环境进一步改善,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达到“三优三满意”(优美环境、优质服务、优良秩序,让市民、游客和客商满意)的工作目标。
三、工作任务
(一)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行业队伍素质。全市商贸流通企业特别是大中型商场、超市及餐饮酒店(饭店)要积极改善提高基础设施的安全条件,坚持把思想道德建设放在创建文明行业的首位并贯穿始终,深入贯彻落实《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20字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深入开展职业理想、职业责任、职业技能、职业纪律教育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教育、民主法制教育。引导广大干部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全行业形成积极健康的思想道德环境和奋发向上的精神姿态。
(二)加强科学管理,严格规范行为。全市商贸流通企业特别是大中型商场、超市及餐饮酒店(饭店)要按照企业特点、岗位职责和活动要求,制定明确具体、可操作性强的岗位行为规范,全面规范每个岗位的服务行为、经营行为、管理行为。实现科学管理、优质服务、守法经营。要加强行业培训,按照行业特点和服务内容,不断强化服务意识,规范服务行为,提高服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完善服务管理考核机制,逐步实现全行业服务和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三)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提高安全保障条件,优化行业服务手段。全市商贸流通企业特别是大中型商场、超市及餐饮酒店(饭店)要积极改善提高基础设施的安全条件,加强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制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落实岗位安全责任制,经常开展隐患排查治理,要突出对消防安全的专项整治,开展防火应急预案演练,确保公众聚集场所消防安全,认真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自觉维护良好的市容市貌,要尽其所能地加强“绿化、美化、亮化”工作,为消费者提供舒心的旅游和消费环境。
(四)大力加强文明诚信建设,逐步形成良好秩序。全市商贸流通企业特别是大中型商场、超市及餐饮酒店(饭店)要以诚信为主题,大力加强文明诚信建设。一是继续推进流通领域的诚信建设,商场、超市要切实规范各种促销行为,坚决杜绝假冒伪劣商品进入流通领域。二是不断深化服务行业的诚信建设,餐饮酒店(饭店)要严格按照《餐饮企业经营规范》要求,努力做到规范服务、优质服务,保障饮食卫生安全。三是实行明码标价,遵循公开、公平和诚实信用的原则,遵守价格法律、法规。明码标价应当做到价签齐全、标价内容真实明确、字迹清晰、货签对位、标示醒目。价格变动时应当及时调整。四是不断深化诚信意识,把诚信贯穿到服务的各个环节,不断提高服务水平,改善服务环境,树立文明服务的良好形象。
四、有关要求
(一)加强领导,成立组织。成立以叶晓明为组长的**市商务局“第十三届**国际旅游节暨徽文化节”商贸服务业营造氛围活动领导小组,负责对全市商务部门营造氛围活动的组织领导
(二)明确责任,精心组织。各区县商务局要按照本方案的总体部署,结合实际,细化方案,周密安排,切实把“第十三届**国际旅游节暨徽文化节”商贸服务业营造氛围活动组织好、实施好。
(四)加强宣传,形成氛围。按照统一安排的要求,营造良好氛围,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全民参与。充分利用电台、电视台、报刊等新闻单位要对这次活动进行大张旗鼓的宣传,形成强有力的舆论声势,在全社会营造良好氛围。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逐渐塑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道德规范、理想信念等。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
中职学校的培养目标是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需要,为当地经济建设培养优秀的技术工人与服务人才等中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中职学校的性质、办学理念与培养目标决定了中职教育教学要贴近社会、贴近企业的需要,因此有必要导入相关行业、企业、职业岗位或工种的特定文化要素和职业规范要求,这就要求中职学校在教育教学中要融入企业文化要素。中职学生的行为方式能否适应企业文化,对他们能否立业成才有着重要影响。
不少中职毕业生,通过在校时的学习,具备胜任职业岗位的知识和能力,但是在企业上岗时面对全新的企业文化氛围,心理准备不足,缺乏对企业的适应性,职业意识和职业态度淡薄,无法在企业找准自己位置,不习惯企业的管理方法,导致自己的专业技能不能很好地发挥甚至被淘汰。究其根源,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目前中职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缺乏企业文化的渗透教育。
中职教育教学过程中融入企业文化的途径有很多,比如,在日常的行为规范教学中创设企业文化情景;在文化基础课教学中体现企业文化元素;在专业理论教学中融入企业文化要求;在实训技能教学中贯穿企业文化的氛围等等。校内商品经营活动中融入企业文化,也是中职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融入企业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
我校为了加强学校与社会、教学与生产紧密结合,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除了积极开展校企合作,积极组织学生到企业实习外,还开展了校园二手货交易活动、格子铺等商品经营活动。使学生在校期间不仅学习一些理论知识,还能通过校园商品经营活动,提前“练兵”,学生在这些活动中能学习一些诸如商品采购的方法、进货渠道、促销方式等技能,使理论和实际更好地结合起来。但是学校环境毕竟与企业的经营环境有比较大的差别,要使学生能在一个比较逼真的模拟企业环境中经营,就必须融入企业文化。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企业和社会的理性认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加对企业和社会的认同感和责任感;可以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操作规范;可以使学生充分体验企业的竞争压力与职业责任,切身感受到专业知识和技能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巨大作用,从而产生强烈的危机感和紧迫感,自觉地激起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热情和动力;有利于学生迅速适应企业环境和要求,顺利就业,并增强学生在社会和企业做好生存发展能力。
2 企业文化在校内商品经营活动中的具体运用
2.1 对商品经营场所进行精心布置,突出企业文化
经营场所除了商品陈列模仿企业柜台陈列和货架陈列外,应通过各种形式突出企业文化。综合运用标语、展板、产品、学生作品等形式宣传企业精神、价值观等。比如,制作著名零售企业的文化展板,把几家比较有代表性的著名零售企业的企业文化以通过图文并茂的展板表现出来,不仅可以美化经营场所,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对企业文化有一些感性认识。
2.2 订做带有文化内涵的工作服,让学生在从事经营活动时穿上
大家都知道,很多企业员工上班都要穿工作服。员工穿工作服,在外面可以宣传公司,在内部可以规范管理。很多服务性行业员工都穿着印有本公司LOGO和字样的服装,走到哪里都是一个流动的广告,便于识别,传递企业文化,标识企业形象。穿工作服还有一种心理暗示作用,那就是现在已经是上班时间,你所有的与工作无关的事情就要放下,在外面所有不愉快也要忘记,你要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来,这种心理暗示作用是很重要也很必要。员工的工作服是企业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之一,是企业文化的一部分。订做带有企业文化内涵的工作服,比如印有LOGO的红马甲,让学生在从事校园商品经营活动中穿上,一是让学生、老师这些顾客容易识别,也便于管理;二是暗示学生他们在上班,就像在企业上班一样,更有经营者的感觉;三是可以起宣传作用。从而使企业文化在经营中逐步对学生产生影响。
2.3 模拟企业制定校内商品经营的规章制度、操作标准
比如,可以参照某著名零售企业的规章制度,制定校园商品交易的一整套规章制度,包括收银制度、安全保卫制度、采购管理制度、盘点制度、理货制度、防损制度、促销制度、值班制度、招商制度及营业场所5S管理等。在学生进行校园商品经营活动中,指导老师事先对学生进行培训,使学生了解各项规章制度,并按规章制度执行。老师要加强监督,发现学生有违反规章制度的行为,要及时的给予教育,情节严重的,要规章制度进行惩罚。比如,在格子铺经营活动中,安排学生值班,有的学生经常迟到,甚至没到位。对于这样的学生,就应该按值班制度给予惩罚,以此培养学生遵守规章制度的精神。
2.4 充分利用专业课教学融入企业文化
从事校内商品经营的学生来自各个部、各个专业,但主要的是商业部的学生,商业部课程设计、安排一般都有《企业管理基础》、《商品推销技巧》、《市场营销》等专业课程,专业课老师也都有安排对学生商品经营活动的指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结合课程特点,融入企业文化,并且在具体商品活动中给予指导,则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会受到企业文化的影响。比如,笔者教授的是《企业管理基础》课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会把沃尔玛、家乐福等世界著名企业和我国著名企业的企业文化介绍给学生,并且让学生看一些企业文化的视频。让学生懂得著名企业的企业文化,在校内商品经营中,有些学生就会把企业的一些经营、管理理念,比如“顾客至上”“质量第一”等运用到商品经营活动中。
在企业全民健身文体活动开幕式上的讲话
各位领导、同志们:
在这春和景明、充满朝气、阳光明媚的美好季节,在这充满“爱国、文明、和谐、进步”的喜庆时刻,我们满怀喜悦地以系列文体活动来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和“五四青年节”的到来!此次文体活动的召开将是我们公司广大职工展示健康向上、奋发有为精神面貌的一个舞台;将是展示__公司创业者风彩的一道靓丽风景线;将是__人陶冶情操、强身健体、表现自我的一次盛会。在此,我代表公司向本次活动的胜利召开表示衷心祝贺!今天前来参加我们活动的有:工会王主席、__镇*镇长。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对他们的到来表示欢迎!目前,全民健身活动正在全国各地蓬勃开展。随着整个社会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企业职工文化事业也得到了长足发展。同时,发展体育运动,增强职工体质,弘扬体育精神,对企业建设一支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队伍和进一步发展壮大、做精做强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推动意义。这次文体活动,不仅是对职工政治素质、精神风貌的一次检阅,也是对青年体质、竞技才能、品德修养等综合素质的考验,更是各参赛单位、竞争意识、团队拼搏精神的综合体现。让我们以本次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增强以人为本的办企意识,切实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进一步弘扬和培育体育精神,为公司进一步发展增添新的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赛场上的胜负是暂时的,但自强不息的精神是永远的,争取自身工作岗位的“最优”业绩才是我们新时代建设者应当不懈追求的。
我希望在今天的活动中,我们的参赛队员都能拿出良好的竞技状态,迎接竞争的挑战;展现出一流的团队精神,本着“增强沟通,展示风采”的原则,发扬我们“点燃激情,超越未来”的企业精神,在比赛中发扬风格,赛出水平,赛出友谊,赛出和谐,为我们__公司在“十一五”的开局之年,在本行业走出“严冬季节”的拼搏之年,再展豪情,再建新功!
最后,预祝我们的活动圆满成功!祝各位领导和员工同志们身体健康、家庭幸福、工作顺利!谢谢大家!
关键词:群众文化活动 策划 创意
随着经济文化水平的提升,很多城市的文化单位在发展过程中都引入数字化培训战略,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比比皆是。对于文化活动而言,需要其完整呈现现代化、正能量、大众性和民族性。可以说每座城市都有其独特的文化特征,其文化活动除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更能充分体现城市文化特色,在此过程中具有现代化的城市群众文化活动需要有效的策划和创意,由此才能推动城市进一步稳定快速发展。
1、策划群众文化的意义
现如今,各种思想文化因全球化发展而发生碰撞,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人们的道德思想观,特别是在生活逐渐数字化的背景下,无疑冲击中国传统民族信仰和思想道德文化。再加上快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部分群众的三观在拜金主义、利己主义、功利主义等腐朽思想影响下出现扭曲,造成信仰缺失。构建和谐社会群众文化是以积极健康为基础发扬我国传统优秀文化,涵盖风尚、信仰、观念等多个方面,促使群众在浮躁和繁忙的工作生活中全面净化心灵,规范社会道德及提高思想道德素养。文化对群众的影响是潜移默化,虽然没有较为明显的效果,但会不断改善群众思想行为和道德观念,提高群众精神境界。一旦成功构建群众认可的文化,那么就能传播正能量,通过开展各类文化活动促使民族精神印刻在群众心中,从而更好地构建和谐社会。
我国广大文艺工作者都善于借助歌舞歌颂祖国、歌颂党、歌颂人民,出现了大批形象鲜明且具有时代气息的文化作品,由此说明群众文化的可塑性较强且一直跟随时展在变化,进一步促进和谐社会建立。
2、群众文化数字化活动策划措施
2.1合理准确定位
群众文化活动策划者在进行策划时必须应用当前数字化现状精密组织安排,通过数字化主体传播优秀健康文化引领群众思想意识,强化文化导向的同时提高群众素质,更使群众充分认识到文化活动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活动主体是活动工作的核心,所以在策划过程中应彰显个性,凸显数字化应用意识,重视活动主体的意愿,使文化活动能强烈冲击群众心理和视觉。同时坚决抵制迷信封建等不健康文化,积极发挥群众文化活动作用,提高群众自身文化素养和对艺术的鉴赏能力,提升自身品味。在对群众文化进行准确定位过程中应认识到文化骨干是群众文化活动重要组成部分,善于培养和提拔文化骨干。同时活动管理者的业务知识、管理能力以及服务态度直接影响群众文化活动是否能顺利实施,因此需定期组织管理者参与培训学习,提高个人修养。
2.2引入商业模式
建设社会优化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更有利于巩固各族人民团结奋斗思想。只要坚持以物质文明进步为依托,经济发展为前提,就能促使人们在关注经济的同时注重社会发展,真正树立经济社会相协调思维方式。因此群众文化活动策划者应适当结合商业运作方式,主动寻找数字化应用结合点,有利于群众文化活动实现市场化运作。而活动策划者则要对群众文化优势进行充分利用,以演出的形式展现传统文化,同时保障相应的制度,必要时可组织文化活动比赛,通过赞助商调动群众参与积极性,提高群众文化活动影响力。
2.3活动模式多元
群众文化活动模式应多样化,深入挖掘城市资源并调动资源,发扬传统文化和遗产,从而适应新时代需求。群众文化能发挥宣泄情感和调剂精神的功能性作用,构建和谐文化的重点在于培养人的和谐文化精神,中国传统节日中的群众文化活动具有^强的凝聚力和亲和力,应继承其优秀传统基因使其开展的更加红火,充分发挥其和谐功能。不少城市群众也依托数字化资源开展了各种自娱自乐活动,如太极、剑舞、腰鼓、秧歌、健身等有益健康,更能产生催人奋进的精神,也体现群众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3、群众文化活动创意措施
3.1开启头脑风暴整合资源 力求创新突破
群众文化活动策划者可以充分借助地区现有资源,例如某地区有很多的舞蹈干部和书画家,对此可以将二者结合,呈现出书画音乐会,台上曲调悠扬,台下从容下笔,而群众可以自由穿梭其中或驻足欣赏美妙的音乐,提高活动效果。同时群众文化活动还可在政府主导下寻求市场合作,联合企业、商家等技术和资金,目的在于提高群众文化活动质量。
3.2利用逆向思维加强创意,提高活动效果
群众文化活动策划者应摆脱传统创意思维,尝试运用逆向思维策划活动,尽可能不要模仿已做过的文化活动形式。尤其在组织活动中应投入较大的宣传力度,适当的加入当前社会商业运作中的“炒作”方式吸引群众眼球,由此才能在群众中形成较大的影响力。例如很多年前十分流行的交际舞,那时候很多群众都不理解甚至无法接受这种舞蹈,而杭州地区就有策划者组织交际舞大赛,通过评委和观众现场公平公开投票进行打分,此活动在当地产生一定的反响,随即交际舞就在杭州地区普及。
4、结语
总之,社会的快速发展也在不断改变人们生活方式,自然而然也使群众文化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对于策划者来说,需要在现代化、数字化意识之内,结合群众文化本质特色,将传统被动接受文化活动逐渐转变为现代的、主动的参与,充分体现国家、政府以及社会对群众文化活动的高度重视。同时群众文化活动策划者更要了解当前社会发展局势,策划别具一格、创意的群众文化活动,由此才能更好地传承文化传统,推动城市文化快速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赵明.群众文化活动策划与创意分析[J].商业文化月刊, 2015(3):137-138.
[2]王泽俊.群众文化活动的策划与创意分析[J].戏剧之家, 2014(10):366-366.
[3]程艺.浅析群众文化活动的策划与创意[J].北方文学:下, 2014(10):226-226.
[4]于祥志.群众文化活动的策划与创意探析[J].经济管理:全文版, 2016(05):00006-00006.
关键词:群众文化活动;策划;创意
一、群众文化活动的主要特征和含义
(一)群众文化活动的特征分析
对于传统的文化活动形式来说,其具有一定的小型化特征,而当前的文化建设不断凸显,并且整体文化活动形式也展现出大众化、公益性以及多样化等特征。其中所提到的大众化特征,是最为突出的,由于文化活动属于群众精神生活中主要的环节,而其活动的内容能够有效的将大众精神和生活需求反映出来,能够有效的展现大众的爱好与兴趣。人们在参与活动时,能够有效的起到消遣休息、美化生活、健康娱乐以及提升文化素养的作用。而其中的公益性特征也是比较明显的,在文化活动中,人属于主体部分,活动的社会的不同人群为了共同的爱好,共同参与到文化活动当中,更好的满足人们的需求,能够有效的凸显其公益性特征。群众文化活动的形式是多样化的,由于群众的生活观念在不断的改变,文化活动的形式也逐渐向多样化发展,其功能与作用也有着不同的意义,能够更好的适应于广大群众的需求,使其更好的参与到其中。
(二)群众文化活动的含义分析
当前我国的文化活动的开展,其作用与意义是非常重要的,能够有效的对政府形象起到维护的作用,政府在活动中起到组织者的作用,而整体活动的质量,是关系到政府在人们心中重要的形象,对树立政府良好形象是非常重要的。还能稳定和扩大文化队伍,更好的促进文化队伍的良好发展。并且也能将地方文化特色积极性的展现出来,将地方文化特点更好的展现给群众,为促进地方文化良好发展有着促进性作用。
二、群众文化活动策划以及创意策略
(一)活动策划策略
首先,应进行准确的定位,为了能够更好的凸显文化导向,在开展活动的策划中,一定要细致安排和组织,借助优秀和健康的文化形式来引领群众的思想,更好的提升群众的素质,能够让群众更好的意识到文化活动的重要性和作用。文化活动的开展其核心主要就是活动主体环节,如果活动失去其主体思想,那么该活动将失去其意义,所以在开展文化活动时,一定要重视策划工作,要明确活动主体,并将其个性展现出来,从而更好的运用文化活动将不同的思想传递给广大群众,使其产生共鸣,并能够积极的参与到活动当中,对其心理带来一定的冲击,更好的提升群众的文化素质。活动策划,应该要明确活动主题,将好的、优秀的文化传递给广大群众,从而有效的提升群众凝聚力,对推动我国文化体系的良好发展有效一定的促进作用。其次,重视群众文化模式的多元化策划,应该要深入挖掘不同的资源,良好的调动和运用资源,从而更好的将传统文化和文化遗产发扬开来,所以文化活动的模式应该向多元化发展,这样才能更好的满足当前新时展的需求。可以通过将捐助型活动与文化型活动进行良好的结合,使两者间进行良好的文化沟通,将地区特色有效的展现出来。对于文化工作者来说要积极的与群众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广大群众对文化活动的想法和感受,更好的了解活动需求,从而满足群众的不同要求。在开展文化活动策划中,应该进入到基层当中,深入了解和结合群众需求,来制定相应的策划,从而实现文化活动的多元化。最后,建设良好的商业运作形式。在群众文化活动运作中,活动的策划工作是非常重要的,是保障文化长期发展的关键环节。应建设良好的文化活动商业运作服务中心,对服务制度进行创新和完善,从而更好的将文化活动的优势展现出来,提升群众参与度,为商业运作提供良好的市场和环节,从而实现我国文化体系良好发展的同时,更好的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二)活动创意策略
首先,合理的运用地方资源,而对于地方资源就具有原创和地方特色等形式,在开展文化活动创意工作时,应该重视创新与原创,合理的降低活动要求。应该积极的对质量不高的原创文化进行积极、健康的改善,对内容进行创新,防止活动只重视质量和形式。而且地方特色属于文化活动的灵魂所在,在进行文化活动的创意中,应该重视特色文化的运用,进而有效的实现传统地方文化的良好传承和弘扬。文化工作者应该重视地方特色的运用,从而设计出更加符合传统文化发展的文化活动形式,使更多的群众了解地方文化,并且能够健康有效的实现传统文化的良好传承,推动传统文化的良好发展,也能丰富群众文化活动形式。其次,合理的运用逆向思维。运用逆性思维是有较多优势的,能够良好的破解常规思维无法解决的问题,并能够将其进行简化,使问题变得更加清晰易懂,从而提升整体工作效率与质量。所以文化工作者在进行活动创意工作中,要有效的利用逆向思维,转变传统常规思维,重视创新,在运用逆向思维时,一定要重视不要出现抄袭或模仿的现象,要结合群众思想,设计创新型文化活动,从而更好的提升群众积极性,提升整体活动质量。
三、结束语
对于当前我国人们对精神文化以及物质文化生活的需求正在不断的提升,更多的群众自发愿意参与到文化活动当中去,这样不仅能够满足广大群众的爱好和需求,也能满足群众的基本需求,所以应该对文化活动进行有效的改进,重视策划及创意等在文化活动中的运用,进而更好的保障基础文化建设的有效开展,为群众开展良好的文化活动项目,满足广大群众主体需求。
参考文献:
[1]于晶晶.群众文化的活动策划与创意[J].大众文艺,2014,08:12.
关键词:凤山关帝庙庙会;起源;特点;价值
庙会是指于特定的日子在寺庙内外进行宗教活动和交易的聚会。庙会文化活动就是在庙会期间进行的文化娱乐活动。
1 凤山关帝庙庙会的起源
凤山古镇位于丰宁满族自治县东部,南连古北口,北接多伦,东通承德、隆化,西控坝上草原,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是塞外著名古镇之一。凤山关帝庙始建于清雍正元年,即公元1723年,有着二百八十多年的历史。
凤山关帝庙庙会始于清代嘉庆年间,将每年旧历五月十三,定为庙会。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皇家曾御赐关帝庙“神威普佑”御笔匾额,当时称为庙会的鼎盛时期。关于庙会的的起源有这样一种说法:传说每年五月十三这一天在民间是“关老爷磨刀日”;民间有句俗语“大旱不过五月十三”,百姓因天气干旱,渴望雨水,于是就请戏求雨。每年五月十三庙会,每次历时一个月,全国各地的商户在此汇集,成为塞北盛事。唱戏更是庙会中的重要环节,在演戏的过程中,自然会有百姓前来围观,这也就吸引了商贩来经商,也有一些信奉关老爷的人去庙里上香、许愿等;更有外地游人慕名而来游览,时间久了自然而然形成了庙会这种民间文化经济交流形式。
2 凤山庙会文化活动的特点
庙会有着悠久的历史,庙会文化活动伴随着庙会的开始而发生,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最早的庙会文化活动是庙会的附属品,带有为庙会聚集人气,留住信众以及为之助兴的性质,后来逐步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庙会期间,除了有祭祀活动之外,还有花会表演、民间艺术表演和唱大戏(河北梆子)等文化娱乐活动,往往吸引大批的群众参加,各行各业的商贩也汇集于此售卖各种商品,犹如过节一般,热闹非凡。
2.1 凤山庙会活动时间固定
凤山关帝庙庙会的时间是每年的五月十三日,这一天是民间的“关老爷磨刀日”。传说这天是关老爷单刀赴会之日,赴会之前要磨刀。所以说这一天一般都有雷声,乃是关老爷的霍霍磨刀声。磨刀要用水,所以这天往往要下雨。民谣唱道:“大旱不过五月十三。”所以凤山关帝庙庙会活动既有祭祀内容,也寄托了劳动人民祈求风调雨顺的美好愿望。
2.2 凤山庙会历史悠久、影响范围大
河北丰宁满族自治县位于河北省北部,承德地区西部、地处张北高原好冀北山地、西靠张家口、东临隆化、北接内蒙、南连北京,自古这里是重要的军事要塞,更是北方少数民族与中原开展经济、文化交流的必经之路。这里有通往蒙古的“骠骑通道”,有东道御史“按行之路”和“御道”为塞北古驿道交汇处,数百年来了络绎不绝的商队从她的脚下经过,清脆悦耳的驼铃声随风飘荡。
凤山古镇是塞外四大名镇之一,凤山关帝庙期间,除了承德周边地区的百姓商贩前来参加,还吸引了内蒙多伦、天津、北京等地的客商、戏班前来,数千甚至数万之众集中于一时一地,盛况空前,在塞北地区具有重大影响力。
雍正十年初年,丰宁建有凤山、四岔口、塔黄旗、黄旗等六处关帝庙、乾隆年间建有戏楼十三处,到清末共有戏楼(台)四十八处。史志记载:凡关帝庙“每岁春秋及五月十三日官为致祭,用贡银四十两”。说明关帝庙祭祀为官方组织的祭祀活动,有官方出资聘请戏班唱戏。
2.3 凤山关帝庙庙会活动内容丰富
凤山关帝庙庙会文化活动的形式和内容,虽然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而变化,但仍然深深地打上传统的烙印,其活动内容主要以传统的民族民间艺术为主,包含:祭祀活动、文化活动、贸易交流、民俗活动等具有浓厚的传统文化气息和鲜明的地方特色。
1、凤山关帝庙庙会的文化活动极具民族性和民俗性。庙会文化活动包含有:民间舞蹈竹板落子,满族秧歌等;有独具特色的民间歌谣满族民歌,民间音乐吵子会;有强身健体的民间武术,黄旗武会、蒙丁演武;有古朴端庄的民间书画剪纸,桦皮画,字画书法等;有精彩的戏曲表演,在关帝庙古戏楼上唱大戏(河北梆子、京剧等)。据凤山戏楼壁文记载: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京都德胜和班来此演出。1908年光绪、慈禧两大“国丧”期间禁戏禁乐,大批戏曲人为了谋生,由关内流入丰宁,如宏盛和班等,其中不乏当时的戏曲名家,丰宁戏曲活动出现兴盛景象,充分体现了凤山关帝庙庙会丰富的文化形式和很高的文化水平。
2、传统商业繁荣。
庙会举办期间邀请著名戏班连唱数天大戏,百姓在观看的同时也带动了当地商业活动的发展,凤山关帝庙庙会的主会场位于凤山关帝庙前,商业分布区域包括:西到西营房街茶馆胡同,东到聚元友街泰昌公浴,庙会商业区域绵延数里,客商众多,人声鼎沸。
庙会期间的商品交易多以小商品和特色小吃为主,传统手工艺商品有:凤山金银器、多伦的铜壶、毛皮制品等;凤山当地特色小吃:凤山吊炉烧饼、凤山千张等,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种民间自发的、欢乐喜庆的庆典集会形式。
2.4 影响的辐射性
庙会文化活动时间固定,历史悠久,人员众多,内容丰富,其影响力也较大,提升了凤山古镇影响力和知名度。凤山关帝庙庙会兴起年代久远,活跃了凤山三县的商业、文化和民族的交流,对当时的塞北四大重镇影响很大。影响区域包括凤山及附近村镇,隆化、滦平等地,更在塞北四大名镇(凤山、平泉、多伦(喇嘛庙)、承德)具有重大影响力,影响范围辐射北京、天津、保定、内蒙和东北等地。
3 凤山关帝庙庙会的重要价值
3.1 历史价值
兴起时间长,活跃了凤山三县的商业旅游,文化和民族的交流,对当时的塞北四大重镇影响很大。
3.2 科学价值(艺术、技艺等)
庙会文化活动是群众自发组织开展的文化娱乐活动,为民间艺术的展示、保护和传承提供了良好的场所和平台。凤山庙会内容丰富,庙会中的一些民间的曲艺、传统手工艺、凤山特色小吃等得到很好展示。庙会是民间艺术大显身手的最佳场所,这些很少在正规舞台表演的民间舞蹈,民间绝技,民间曲艺,歌谣在庙会期间大放异彩,其存在的价值得到了人们的首肯。
3.3 文化价值
(1)独特的岁时习俗。凤山关帝庙庙会每年正月办会,有灯会、有花会表演,通过民间社火狂欢,形成了凤山当地春节花会习俗。(2)对关公崇拜的充分表达。由于清代统治者对关公的推崇,民间形成了对关公的宗教形式崇拜,表达了人们追求太平盛世,祈求风调雨顺的美好愿望。(3)庙会是民间的文化活动组织,保留了众多凤山古镇原生态的民间艺术。(4)保留了许多民间组织和商贸活动,而这是乡土中国基本社会构成之一,带动了当地周边民族的文化商贸交流活动,促进了民族融合。
3.4 现实价值(经济、商业开发等)
为满足人民群众基本的学习需求,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就广泛开展起社区教育。社区教育旨在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的文化交流与学习的环境,实现教育与区域文化的密切结合,基于区域文化的社区教育已经具备实现与群众文化活动、区域人文环境和商业性文化活动的相融合的条件和机遇。以基于区域文化的社区教育课程建设为课题进行研究,详细介绍以区域文化为背景的社区教育课程建设思路和措施。
[关键词]
区域文化;社区教育;建设;发展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社区教育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和特色。尽管全国各区域的经济文化发展存在一定差别,但是,区域文化构成了社区教育的思想基础这一事实已被广大教育者认可。借鉴社区教育示范区的成功经验,我们可以发现:以区域文化为基础,结合社区教育资源,并通过开设相关的课程培训社区成员以提高其综合素质对社区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区域文化的特征
五千年的悠久历史积淀出了丰富多彩的中华民族文化,广袤的疆土上又孕育出风格迥异的区域文化。不同的历史发展、地理环境和人文背景使各区域的文化呈现出不同的形态和特质,这些形态和特质构成了社区文化的基本意识形态,对社区教育课程的建设至关重要。区域文化呈现出以下特征:
(一)民族性
民族性是文化的基本特性。以汉族为例,全国各地的汉族成员均拥有大体相同的道德认同、民族心理、节日习俗,这些文化习俗就是汉族固有的民族特性,汉族聚集区的社区教育课程建设就会被深深地烙上汉族文化的印记。民族性是全国各地社区教育的文化思想之源,是社区教育课程建设的人文基础,如同鱼离不开水一样,离开民族文化的社区教育都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
(二)地域性
文化的地域性不全部是以地理和地貌来区分,也包含方言、礼仪、民俗、民风等非物质文化要素。地理地貌和非物质文化有机地结合构成了多彩的区域文化。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不同地域的文化有很大的不同,因而,呈现出风俗各异的人文风貌,经过历史的积淀,区域文化已是个性鲜明、各具特色。建筑民居中的四川民居与上海民居建筑风格就不相同;菜系中,川菜、鲁菜、东北菜那更是五花八门各具特色。十里不同俗、百里不同风就是在指文化具有地域性。
(三)广泛性
区域文化的广泛性体现在社区生活的方方面面,它既包括戏剧、歌舞、文学、建筑,又包含饮食、礼仪、习俗、等等,充分了解区域文化广泛多样的特点,在进行社区教育时我们就可以用各种各样的方式将文化和教育充分结合起来,实现区域文化和社区教育的统一协同发展。
二、区域文化在社区教育课程建设中的重要性
区域文化对社区教育的作用不可替代。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是社区教育的物质基础,区域文化是社区教育的文化思想基础,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区域文化是社区教育发展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社区教育建设的灵魂,是社区教育得以广泛推广的内在动力。区域文化在社区教育课程建设中具有培育文化思想底蕴、提供内在精神动力、展现具体物化形态的作用。培育文化思想底蕴可以建立一定程度的文化思想基础,进而拓宽社区教育建设的广度和深度,它为社区教育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思想理论基础。
三、发展社区教育需要注意的事项
区域文化对社区教育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社区教育与区域人文环境的结合
社区教育要充分考虑该区域的人文环境,只有两者相结合才能使社区教育建设更贴近社区群众的日常生活。在开展日常社区教育工作中,必须要结合当地群众普遍认同的思想价值观念,才能从根本上实现社区教育的目的。
(二)社区文化活动与社区教育的结合
社区教育推广的文化要与社区群众日常文化活动相关联。社区教育要以群众日常文化活动为发展契机,引导社区群众认识和了解社区教育的目的。群众是社区活动的主体,社区群众通过以自我为主导方式参与到文化活动之中,才有机会满足群众的精神需求,并且使社区文化活动真实反映社区文化发展的方向。因而,在社区教育的发展过程中,要保证高度的群众参与以真正达到社区教育的目标。
(三)商业文化活动与社区教育的结合
社区教育要发展,离不开源源不断经济支撑,因而商业文化活动与社区教育的结合就成了必然。在商业活动中,营销和品牌推广为文化活动创造了价值。商业上推广的品牌文化一定会与区域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以社区为单位进行的商业文化活动,其品牌策划必然会以社区文化为基础,企业通过商业品牌策划推广产品,社区组织也在起品牌传播中完善自身的文化。
四、社区教育课程建设的目标和具体措施
(一)社区教育课程建设的目标
社区教育首先会受到社区成员思想文化水平的影响,同时又促进和推动社区文化环境的建设,它承担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任,同时又负责把精神文明落实到基层的职责。要达到这些要求,社区教育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社区群众的思想道德教育
加强社区群众的思想道德教育是社区教育的一项基本任务。诚信守法、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是每个群众的基本道德规范。加强社区群众的道德建设要做到:第一,推进社会公德建设。社会公德是每个社区成员在公共交往和生活中必须遵循的行为规范,主要包括遵纪守法、文明礼貌、保护环境、助人为乐。第二、履行职业道德。职业道德是指从业人员履行工作职责时中应遵守的行为准则,它包括从业人员职业态度、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要求,有职业道德的群众在工作中都能够做到诚实守信、爱岗敬业。第三、恪守家庭美德。家庭美德是调节家庭成员人际交往关系的准则,尊老爱幼、平等和睦、勤俭持家都是家庭美德的例证。第四、加强道德实践,通过坚持不懈、踏踏实实的学习和工作,促进社区群众素质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2.宣传和普及科学知识
宣传和普及文化知识社区教育的重要内容。文化决定着群众素质。人是社会和文化的产物。无论要取得通过职业成功来提高生活水平也好,还是要步入仕途也罢,都需要有一定的文化基础。因此,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就成社区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发展和实现人生价值的动力源泉,普及教育、根治愚昧、创造健康的生活习俗是社区教育的主要任务。
3.发展志愿者团队,维护公共利益
提升社区群众素质,维护社区公共利益是社区教育的一项基础工作。社区教育中,参与者维护公共利益的意识直接反映出了社区的精神面貌、道德情操和社会风尚,这与精神文明建设高度吻合。因而,发展志愿者团队并加强其培训、提高其素质是社区教育发展的主要目标。
(二)社区教育课程建设具体措施
1.发挥区域文化的社会功能,建立社区行为的规章制度
文化和道德归根到底只是软约束,以文化和道德为基础的建立的规章制度是规范社区群众行为的必要依据。规章制度的主要功能就是增强秩序。带有奖惩的规则,可以将社区群众的行为引导至合理的轨道。各种规则具有了系统性就可以是相互彼此协调,就更能促进社区健康稳定的发展。通过制度教育引导社区群众规范行为,再通过榜样的典型示范和熏陶感染,潜移默化将制度规范深深地刻在每个群众的内心,进而使整个社区就会形成一种团队精神的文化。这是一种既行之有效又切实可行的教育方法。
2.组建区域文化讲师团队,搭建文化教育平台
为了能将区域文化推广至社区的每个角落,组建一支专业的区域文化讲师团队是非常迫切需要的,依靠社区教育中心,组织社区内的文化名家、对区域文化颇有研究的学者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人组成社区文化讲座团队,活跃在区域内的学校、企业、公共场所,从一个社区到另一个社区进行文化专题知识讲座,有效的弘扬特色文化。社区文化教育涉及内范围大、内容广,需要社区内的所有公共服务单位的配合,通过协作形成合力,共同推进社区教育建设。
3.多方合作,建立长效的合作机制
商业文化活动与社区教育相结合,可以使商业、文化、教育相得益彰。推广区域文化教育离不开各类商业文化活动,如何持续的、广泛的开展社区教育活动需要社区教育中心联合文化部门建立长效的合作机制。
综上所述,社区教育课程的建设不能停留在表面的形式上,将区域文化融入到社区教育课程建设之中,使社区教育拥有丰富的内涵和外延,形成独特的文化传承方式。只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传承方式的社区教育才能持久的发展并不断的壮大。以区域文化引导社区教育发展,以社区教育促进区域文化传承已经被社会群体广泛认同,将区域文化、社区教育与文化传承相结合是社区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策略。
作者:黄娟 单位:顺德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关键词]区域文化;社区教育;建设;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7)06-0106-02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社区教育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和特色。尽管全国各区域的经济文化发展存在一定差别,但是,区域文化构成了社区教育的思想基础这一事实已被广大教育者认可。借鉴社区教育示范区的成功经验,我们可以发现:以区域文化为基础,结合社区教育资源,并通过开设相关的课程培训社区成员以提高其综合素质对社区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区域文化的特征
五千年的悠久历史积淀出了丰富多彩的中华民族文化,广袤的疆土上又孕育出风格迥异的区域文化。不同的历史发展、地理环境和人文背景使各区域的文化呈现出不同的形态和特质,这些形态和特质构成了社区文化的基本意识形态,对社区教育课程的建设至关重要。区域文化呈现出以下特征:
(一)民族性
民族性是文化的基本特性。以汉族为例,全国各地的汉族成员均拥有大体相同的道德认同、民族心理、节日习俗,这些文化习俗就是汉族固有的民族特性,汉族聚集区的社区教育课程建设就会被深深地烙上汉族文化的印记。民族性是全国各地社区教育的文化思想之源,是社区教育课程建设的人文基础,如同鱼离不开水一样,离开民族文化的社区教育都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
(二)地域性
文化的地域性不全部是以地理和地貌来区分,也包含方言、礼仪、民俗、民风等非物质文化要素。地理地貌和非物质文化有机地结合构成了多彩的区域文化。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不同地域的文化有很大的不同,因而,呈现出风俗各异的人文风貌,经过历史的积淀,区域文化已是个性鲜明、各具特色。建筑民居中的四川民居与上海民居建筑风格就不相同;菜系中,川菜、鲁菜、东北菜那更是五花八门各具特色。十里不同俗、百里不同风就是在指文化具有地域性。
(三)广泛性
区域文化的广泛性体现在社区生活的方方面面,它既包括戏剧、歌舞、文学、建筑,又包含饮食、礼仪、习俗、等等,充分了解区域文化广泛多样的特点,在进行社区教育时我们就可以用各种各样的方式将文化和教育充分结合起来,实现区域文化和社区教育的统一协同发展。
二、区域文化在社区教育课程建设中的重要性
区域文化对社区教育的作用不可替代。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是社区教育的物质基础,区域文化是社区教育的文化思想基础,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区域文化是社区教育发展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社区教育建设的灵魂,是社区教育得以广泛推广的内在动力。区域文化在社区教育课程建设中具有培育文化思想底蕴、提供内在精神动力、展现具体物化形态的作用。培育文化思想底蕴可以建立一定程度的文化思想基础,进而拓宽社区教育建设的广度和深度,它为社区教育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思想理论基础。
三、发展社区教育需要注意的事项
区域文化对社区教育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社区教育与区域人文环境的结合
社区教育要充分考虑该区域的人文环境,只有两者相结合才能使社区教育建设更贴近社区群众的日常生活。在开展日常社区教育工作中,必须要结合当地群众普遍认同的思想价值观念,才能从根本上实现社区教育的目的。
(二)社区文化活动与社区教育的结合
社区教育推广的文化要与社区群众日常文化活动相关联。社区教育要以群众日常文化活动为发展契机,引导社区群众认识和了解社区教育的目的。群众是社区活动的主体,社区群众通过以自我为主导方式参与到文化活动之中,才有机会满足群众的精神需求,并且使社区文化活动真实反映社区文化发展的方向。因而,在社区教育的发展过程中,要保证高度的群众参与以真正达到社区教育的目标。
(三)商业文化活动与社区教育的结合
社区教育要发展,离不开源源不断经济支撑,因而商业文化活动与社区教育的结合就成了必然。在商业活动中,营销和品牌推广为文化活动创造了价值。商业上推广的品牌文化一定会与区域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以社区为单位进行的商业文化活动,其品牌策划必然会以社区文化为基础,企业通^商业品牌策划推广产品,社区组织也在起品牌传播中完善自身的文化。
四、社区教育课程建设的目标和具体措施
(一)社区教育课程建设的目标
社区教育首先会受到社区成员思想文化水平的影响,同时又促进和推动社区文化环境的建设,它承担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任,同时又负责把精神文明落实到基层的职责。要达到这些要求,社区教育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社区群众的思想道德教育
加强社区群众的思想道德教育是社区教育的一项基本任务。诚信守法、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是每个群众的基本道德规范。加强社区群众的道德建设要做到:第一,推进社会公德建设。社会公德是每个社区成员在公共交往和生活中必须遵循的行为规范,主要包括遵纪守法、文明礼貌、保护环境、助人为乐。第二、履行职业道德。职业道德是指从业人员履行工作职责时中应遵守的行为准则,它包括从业人员职业态度、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要求,有职业道德的群众在工作中都能够做到诚实守信、爱岗敬业。第三、恪守家庭美德。家庭美德是调节家庭成员人际交往关系的准则,尊老爱幼、平等和睦、勤俭持家都是家庭美德的例证。第四、加强道德实践,通过坚持不懈、踏踏实实的学习和工作,促进社区群众素质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2.宣传和普及科学知识
宣传和普及文化知识社区教育的重要内容。文化决定着群众素质。人是社会和文化的产物。无论要取得通过职业成功来提高生活水平也好,还是要步入仕途也罢,都需要有一定的文化基础。因此,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就成社区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发展和实现人生价值的动力源泉,普及教育、根治愚昧、创造健康的生活习俗是社区教育的主要任务。
3.发展志愿者团队,维护公共利益
提升社区群众素质,维护社区公共利益是社区教育的一项基础工作。社区教育中,参与者维护公共利益的意识直接反映出了社区的精神面貌、道德情操和社会风尚,这与精神文明建设高度吻合。因而,发展志愿者团队并加强其培训、提高其素质是社区教育发展的主要目标。
(二)社区教育课程建设具体措施
1.发挥区域文化的社会功能,建立社区行为的规章制度
文化和道德归根到底只是软约束,以文化和道德为基础的建立的规章制度是规范社区群众行为的必要依据。规章制度的主要功能就是增强秩序。带有奖惩的规则,可以将社区群众的行为引导至合理的轨道。各种规则具有了系统性就可以是相互彼此协调,就更能促进社区健康稳定的发展。通过制度教育引导社区群众规范行为,再通过榜样的典型示范和熏陶感染,潜移默化将制度规范深深地刻在每个群众的内心,进而使整个社区就会形成一种团队精神的文化。这是一种既行之有效又切实可行的教育方法。
2.组建区域文化讲师团队,搭建文化教育平台
为了能将区域文化推广至社区的每个角落,组建一支专业的区域文化讲师团队是非常迫切需要的,依靠社区教育中心,组织社区内的文化名家、对区域文化颇有研究的学者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人组成社区文化讲座团队,活跃在区域内的学校、企业、公共场所,从一个社区到另一个社区进行文化专题知识讲座,有效的弘扬特色文化。社区文化教育涉及内范围大、内容广,需要社区内的所有公共服务单位的配合,通过协作形成合力,共同推进社区教育建设。
3.多方合作,建立长效的合作机制
1.加强活动形式的创新活动组织者应多动脑筋,不拘泥于某种或某些活动形式,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大胆创新。如将大型文化活动与各种群众活动小组有机结合,将群众性文化活动与特定竞技比赛有机结合,将节日性表演、比赛活动与日常兴趣、锻炼活动有机结合。通过活动形式的不断创新,保持活动的趣味性和变化性,吸引广大职工群众始终保持较高的积极性。2.加强组织主体的创新一般的群众性文化活动都由政府机构、事业单位或企业集体等的工会部门进行组织,除此之外,在组织过程中还可以进行组织主体的创新,通过不同主体从不同角度、不同思路给群众性文化活动带来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如可以将商业主体引入群众性活动的组织过程中,通过具体的商业优惠调动群众的参与积极性;可以让某一群众活动协会单独承办,使职工群众成为活动的组织者,完全参与活动的整个过程,从而促进文化活动的多样性。3.加强活动场地的创新一般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在广场、公园、操场、文化场馆里举行,这是由群众广泛参与的特点决定的。但在某些情况下,活动组织者也可以考虑将文化活动场地改为电影院、书店、剧院、小岛等等,通过环境的变化激发和调动群众的好奇心与积极性,从而达到活动组织的最佳效果。
二、群众性文化活动组织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避免活动组织的形式化工会在组织群众性活动过程中最易出现的问题就是活动形式化,一些活动组织人员缺乏工作积极性,不愿组织各种各样的文化活动,为应付公司或上级单位检查,就随便组织一些粗糙、乏味的活动强制职工群众参加,这种做法会导致职工群众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受到极大挫伤,危害了工会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应坚决抵制和避免。2.避免活动组织的“一厢情愿”群众性文化活动归根结底是为广大职工群众服务的,而不应成为某项工作任务。这就要求活动组织者在策划活动过程中加强调查研究,广泛听取、了解职工群众意见,根据本单位职工群众特点组织活动,避免根据自己的“一厢情愿”武断决定开展某项活动,这样做很容易导致活动组织者“出力不讨好”,造成广大职工群众对组织的活动兴趣不大甚至反感、抵制的结果。3.避免活动组织“虎头蛇尾”一些部门和活动组织者缺乏系统策划意识,想到某些活动就当即决定开展,而没有对该活动可能带来的资金成本、社会影响等方面进行细致全面的分析,致使活动在开始之后出现资金不足、被企业或有关部门紧急喊停等情况,这种做法既浪费了资源,也造成了很坏的影响,活动组织者应尽力避免。
三、结语
关键词:社区;群众;文化活动;开展
中图分类号:G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12-0259-01
一、社区群众文化活动的现状
(一)丰富多彩的社区群众文化活动已成为群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在,全国各地的社区群众文化活动发展迅速,内容与形式都非常丰富。有分散的,也有集中的。有组织的,也有自发的。广场舞、太极拳、健身操、大秧歌等文艺体育活动都能在广场出现,而书法、绘画等也会在社区活动室常见。近年来,一些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旋律活动,如唱红歌等,也融入了社区群众文化活动之中,并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与影响力。丰富多彩的活动,把社区群众文化活动推上了新的高度,也成了人民群众休闲健身的重要内容。
(二)一些社区群众文化活动向专业化、品牌化发展
在当前社区群众文化活动中,涌现了很多积极分子,他们当中的许多人具有相当专业的艺体水平。他们不但积极参与活动,而且承担了培训与组织的任务,起到了很好的领头作用。通过他们的参与与努力,很多社区群众文化活动显著提高了水平,出现了一些专业化与品牌化的项目。像很多社区都组织了夕阳红老年艺术团体,他们自创节目,自编自导自演,不但在社区中活动,还走出社区,展示了社区群众文化活动风采,也社会上也产生了非常正面的影响。
(三)社区群众文化活动也促进了相关文化产业的兴起
这些年,随着我国社区群众文化活动的兴起,社会上一些相关的经营性的文化场所也随之而生。过去一些面向学生的文艺培训班也开设了针对广大社区居民的培训项目,书法、美术、器乐、声乐等等,不一而足。这些相关文化产业的兴起,成为老年大学等公益性质的培训机构的有益补充,也引导了群众的文化消费倾向。而且,一些经营性文化场所的开设,像私营大众舞厅的出现,也使得社区群众文化活动的空间更加广阔,而有偿服务的收益,也为文化产业的发展积累了经济能量。这些文化产业现已成为人民群众文化消费的热点。
二、开展社区群众文化活动的策略
(一)完善社区群众文化团体的组织制度
要重视社区群众文化团体的组织制度建设,提高群众自我组织能力与决策能力。群众参与才是社区群众文化活动的核心与动力,通过多年的实践,社区群众文化活动已被广大群众所认可,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成立社区群众文化团体的条件已经成熟了。社区群众文化团体是一种自发成立的文化团体,政府要在经费或政策上给予一定的扶持,而具体的组织与活动都可以通过成熟完善的相关制度去指导群众自己参于完成,提高群众的自我参与、自我组织、自我决策的水平,使群众文化团体成为社区群众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实现社区群众文化活动投入的多元化
开展文化活动,第一考虑的首先是经费问题,设备、器材更新等都需要资金,因此,活动经费直接影响活动的开展。因此,公益性的文化投入应由政府负担,如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农家书屋以及活动器材等。除此之外,还要积极拓展社区群众文化活动投入资金的来源渠道。第一,鼓励热心社区群众文化建设且有经济实力的单位、团体或个人为相关活动与设施捐款或出力。第二,可以用街道、单位、群众三者集资的方式筹措资金,用于添置文化活动器材。同时,也将这些设施与器材对相关单位开放,也实现资源共享。第三,利用社区服务中的可营利项目,获取适当收入。在社区中,可开展一些普及性培训、服务,社区内的一些资源,如图书室、电脑室,也可以进行适当的收费营运。以获取适当的收入,用以补贴社区群众文化活动。第四,将社区群众文化活动与商业文化活动相结合,可以将社区群众文化活动中的精品投入商业文化活动中,在展示群众文化活动风采的同时,也获得一些资金补助活动的开展。
(三)引导社区流动人口融入社区群众文化活动之中
社区群众文化最终的目的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与道德修养,为构建和谐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的流动越来越频繁,社区中的流动人口也应成为社区群众文化建设的着眼点。社会流动人口构成复杂,管理存在一定难度,居住环境问题、社会治安问题、人口管理问题,都是困扰相关部门的难题。而在社区流动人口中,也存在着现实的文化需求,而且,健康高雅的文化不占领这个领域,一些不健康的文化现象就必然会在其中泛滥。因此,我们在开展社区群众文化活动的时候一定要把社区流动人口融入进来,通过丰富多彩的社区群众文化活动,让相互陌生的人逐渐相熟相知,让他们也享受到城市社会发展的成果,得到城市生活的指导,逐渐融入和谐的社区生活之中,提高对社区乃至对所在城市的归属感。
文化活动本身就是人的一种需求,在满足了基本的温饱问题之后,人们往往会有文化方面的需求,而这种需求就体现在文化活动的内容里面。为此,要对群众文化工作进行创新,就要不断更新文化活动的内容。若是对同一个文化选题总是没有新意,重复开展相同的文化活动的话,这样就难以达到为群众服务的目标,因为这病没有真正把群众的具体的文化需求考虑在内。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文化活动的需求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这样就给群众文化工作提出了更多的挑战。文化工作的创新应该建立在先进文化、精神的基础上,要符合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念。只有这样才能给予群众以正确的价值引导,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激发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热情。我国的很多文化和节日有很大的联系,为此,就可以以节日为突破口,开展多种的文化活动,诸如在清明的时候可以组织群众踏青,在七夕的时候可以开展交友party等,这样不但可以和群众的具体生活很好地结合在一起,还能够弘扬民族的文化,可谓是一举两得,也很好地实现了文化工作创新的目标。
二、队伍建设,提供专业服务
群众文化工作具有很强的服务性,要对文化工作进行创新,归根到底还是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人员,为此相关部门应该积极筹建相应的人才队伍。选拔那些专业能力强、作风务实、爱岗敬业的先进人员。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就应该从两个方面来努力:其一,加强人才选拔。文化工作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其不但涉及到心理学、社会学的相关知识,对于管理学、统计学等方面的知识也需要有所了解,为此,相关部门可以从高校引进相应的人才,使其加强群众文化工作的团队建设。其二,完善人才培训。除了吸纳新型复合人才,还需要对当前的文化工作人员加以必要的培训,使其能够对相应的知识、技能有所了解,使其能够和自身实际的工作经验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只有健全了人才队伍,才能为群众提供更加专业的服务,这样就能更好地了解群众的需求,为其提供具有针对性和地域性的文化活动,这样对于文化工作的创新有着很大的意义。
三、融入市场,加强商业运作
以往群众文化工作往往是依靠政府的拨款来维持,但是这对于文化工作的开展仍然是杯水车薪,为了更好地促进群众文化工作的长远发展,就需要在群众文化工作中充分融入市场化运作方式,只有利用商业化的运作方式,才能给予群众文化工作更旺盛的生命力。相关部门可以将一部分的基层活动进行收费处理,诸如舞蹈兴趣班、文化剧场演出等,这样就能为群众文化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的资金基础,为开展更多的文化活动奠定经济基础。并非收费就会让群众难以接受,实际上,这种收费的方式不但可以增强文化活动的质量,还能让群众更加珍惜参与活动或观赏文化活动的机会,这样对于宣扬文化精神,提高文化生活品味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除了这种方式,相关部门还可以与企业合作,加强广告宣传,这样不但可以更好地宣传企业的品牌,相关机构也能从中获得一定发展基金,这样对于双方都有很大的好处。实际上群众文化介于艺术文化和市场文化之间,要更好地丰富群众文化活动,就需要通过市场化的渠道来将其传播和推广,这样才能加深群众对于文化理念的认同。
四、总结
中央外宣办、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副主任钱小芊出席启动仪式并指出,这次网络文化活动是倡导网络文明健康风尚、推动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举措,是喜迎党的十网上主题宣传的重要内容,要认真组织,扎实推进,使这次活动成为传递温情、播撒爱心的网上平台,成为网络文化建设的精品工程。
“爱传百城——寻找身边的感动”网络文化活动从2012年9月27日起至12月23日,通过网站传递的形式,依次在百个城市开展,这是借助互联网新兴媒体发现和传播社会美好事物、弘扬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大型网络文化活动。活动组织全国百家城市网站遴选推荐本地区近两年来涌现出的凡人善举,并在全国新闻网站和商业网站接力传播,旨在发现、挖掘、传递更多的“最美人物”和“最美故事”,大力宣扬他们的感人事迹和崇高品质,让更多的人知晓他们、崇尚他们、学习他们、铭记他们,倡导人们向社会、国家贡献自己的爱心,进步巩固和壮大网上主流价值观,激发全社会向美向善向上的力量。
对高尚道德的不懈追求,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一脉相承的精神支柱,是新时期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重要体现。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在仝社会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要加强和改进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加强网上舆论引导,唱响网上思想文化主旋律。
[关键字]广场 文化 群众文化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开展面向群众的多种多样公益文化活动,实现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广场文化是群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广场文化是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实现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途径。
一、广场文化的特征、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
广场文化是在以广场为主体的室外场所进行的各种文化艺术活动,包括广场歌咏、秧歌、腰鼓、舞龙舞狮、舞蹈、演奏、表演、绘画等。
(一)广场文化的特征
广场文化具有如下特征:
1、开放性。开放性是广场文化最突出的特点,广场是群众公共活动最集中的地方,也是城乡公共文化集中开展的场所。广场文化活动由于其场所宽敞,零门槛,都对群众开放,因此,广场文化具有公共性、开放性,这就决定广场文化必须走平民化道路,服务群众。
2、广泛的群众性。综观所有广场,我们都可以看到,每天早晚广场里人头攒动,热闹非凡。从四面八方向广场汇聚的人群,寻求自己的娱乐方式,或唱歌,或跳健身舞,或吹拉弹唱,以释放生活压力,放松身心,展示才艺,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其广泛的群众参与性,是其他任何一种文化活动都无法相比的。广场文化的主体是群众,广场文化没有群众的参与就变得枯燥乏味,没有生命力。
3、节庆性。公众的集会与庆典是广场形成的原因之一,广场宽敞、场地大,使得广场多举办各种节庆活动,包括各种文化活动,这就决定了广场文化带有节日喜庆热闹的特点。
4、自娱自乐性。每天早晚,广场里人山人海,有唱歌的,扭秧歌的、跳扇舞的、跳健身舞的,有吹拉弹唱的,有下棋打牌的,他们既是演员,又是观众,陶醉其中,自娱自乐,有的还展示文艺才能,展示自我。广场文化活动完全是一种群众自由参加的自娱自乐活动。
(二)广场文化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长,不断要求有自娱自乐场所、休闲娱乐的空间,积极主动参与到各种群众性文化娱乐活动中,丰富精神文化生活,在活动中自娱自乐、愉悦身心、强身健体。广场当然成为群众休闲娱乐的好去处,自娱自乐的自由空间,广场文化也随之不断发展丰富。一是节庆性文化活动经常开展。每逢“五一”、国庆、中秋、元旦、春节,都举办广场文艺晚会,很多地方还根据本地实际举办一些节庆活动,如河源市还举办“客家文化节”、“旅游文化节”等。二是群众自娱自乐文化活动天天开展。人们每天在各种广场扭秧歌、跳健身舞、交谊舞、吹拉弹唱等。三是群众自发的演出。群众自己组织艺术团、乐队等也常常在文化广场表演。四是商家开展的文化活动。商家为搞好营销,以“文化搭台、经营唱戏”,举办商业性广场文化活动。如企业、商场、宾馆的开业庆典、周年庆典等举办的文化活动。随着经济的发展,这样的商业性文化活动也快速发展。
广场文化在不断发展的同时,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基础设施、设备不健全、不完善。城市的基础设施设备比城镇好,但城市社区小广场也比较少,老城区基本没有。广场的灯光音响也比较缺乏。城镇特别是农村设施缺乏,设备更是欠缺。城镇方便群众活动小广场十分少,有的甚至没有,农村几乎没有小广场。二是投入不足。有的政府对广场文化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对广场文化的投入少,对广场建设投入缺乏,广场文化活动的经费没有保障。有的重硬件轻软件,只重视广场建设,对广场活动开展不重视,没有经费。有的只重视搞一场大型活动,对日常群众性广场文化活动不重视。三是文化活动不够丰富。有的地方只有春节有文化活动,甚至连春节都没有文化活动。小城市城镇的广场大部分只有跳健身舞的活动,活动形式较少。由于活动较少,城镇、农村群众的娱乐方式除了看电视就是打麻将。四是辅导服务队伍薄弱。小城市、县城的文化馆人员少,而且有专业辅导服务能力的没有几个,业余辅导队伍很少,很多健身舞组织者、教师和民间艺术团的指导、教师都是业余爱好者。乡镇文化站工作人员更少,很多是非专业人员。
二、大力推动广场文化发展,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一)深化认识,切实增强发展广场文化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发展广场文化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也日益增长,人们需要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需要参与到文化活动中去,去愉悦身心,去表演、去创造,表现自我,实现自我价值,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群众文化活动中去。广场文化具有开放性、群众性、零门槛的特点,群众最乐于参与。广场文艺演出、广场歌咏、广场健身舞、广场乐队等,参与的群众最广泛,吸引力最强,广大群众在广场文化活动中强身健体、自娱自乐,广场文化活动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发展广场文化是文化惠民的重要举措。文化是民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民幸福指数的重要衡度,是群众生活质量提高的标志。发展广场文化是文化惠民,实施文化民生的重要手段。举办广场演出和广场文化活动,让群众享受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享受文化发展成果。开展群众广泛参与的广场歌咏、广场健身舞等活动,群众非常欢迎、积极参与,广场文化活动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深受群众喜爱。
广场文化活动是提高人民群众文化素质的重要手段。广场文化活动让人民群众在参与文化活动中陶冶性情、培养情操,接受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从而提升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使人民群众和谐相处。人民群众素质提高,和谐相处,促进了社会和谐、发展、进步。
因此,各级党政领导要高度重视广场文化活动,加大投入,完善设施设备,加强组织引导,搞好人才队伍建设,给予经费保障。相关职能部门特别是文化部门要全力组织,开展好广场文化活动,使广场文化活动成为群众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使人民群众享受丰富的文化生活。
(二)加大投入,完善设施。
发展广场文化活动,设施是基础,没有设施,活动就没地方开展。因此,要加大投入,完善设施。一要科学规划。城市在规划时,要规划好广场设置,不但要有中心广场和区域广场公园,而且要有社区广场。县城要规划中心广场和社区小广场。城市、县城在老城改造时要规划建设广场。镇村都要有方便群众活动的小广场。同时要做好广场的设计,舞台、活动场地要规划设计好。二是舍得投入建设广场。各级政府要增加对文化事业的投入,要筹集资金,建好广场,既要绿化美化好,又要建好舞台、活动场,还要配备好灯光音响,使广场既美观又实用,便于开展活动。
(三)创新发展,开展丰富多彩的广场文化活动。
发展广场文化,核心是开展丰富多彩的广场文化活动。要政府主导、部门组织、群众参与、社会支持,开展丰富多彩的广场文化活动。
1、办好节庆文化活动。在重大节日、庆典时,由政府文化部门主办大型文化活动,以营造喜庆氛围。在元旦、春节、三八、五一、七一、中秋、国庆等重大节日纪念日,举办大型文化活动,让人民群众享受文化大餐,过一个欢乐祥和的节日。同时还要根据自身实际,发挥优势举办节日、比赛文化活动。如河源市举办客家文化节、旅游文化节、山歌大赛、群众健身舞大赛。
2、开展跳排舞、健康舞等广场舞活动。广场舞也叫排舞,具体划分又有排舞、健康舞、健身舞等。广场舞不受年龄限制,动作简单、舞步重复,不受场地限制,简单易学、时尚、互动性强。跳舞不但可以健身,还可以增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广场舞具有自娱自乐性,跳广场舞可以轻松自在、无拘无束。因此广场舞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吸引力,风靡大中小城市和镇村,深受群众喜爱。大力推广普及省文化厅推广的广场排舞和全国文联推广的百姓健康舞,挑选培训骨干,组建骨干队伍,以骨干带动辅导建立广场舞队伍,组织市、县广场舞展演比赛,同时把活动延伸到镇和社区,把广场舞普及到各个社区、镇。
3、组建民间艺术团队。文化部门引导、扶持、辅导,组织业余文艺爱好者建立民间艺术团队,如中老年艺术团、合唱团,青少年艺术团、合唱团,舞龙队、舞狮队等,同时对他们经常进行辅导,提高他们的水平。
4、开展欢乐广场群众演出。落实经费,培养队伍,定期不定期在市区、县城中心广场举办群众演员的演出。开展好文化“三下乡”活动,送演出到农村。举办群众歌咏活动,开展广场大家唱,组织群众唱红歌,唱流行歌,唱山歌。组织企业开展广场文化活动,发动企业赞助,筹集经费,举办广场演出。企业、商场、宾馆在开业庆典、周年庆典时举办广场演出,充分发挥企业通过文化活动宣传自己推广自己的积极性。
(四)抓好队伍建设,建设一支广场文化队伍。人才是开展好广场文化活动决定性因素。市县文化馆镇文化站要增加人员,要公开吸收一些文艺专业水平较高、组织文化活动能力好的人进入文化馆站,吸收有文艺专业特长人员、民间文化传承人和民间艺人作为镇文化站工作人员。选派文化馆(站)的专业人员到艺术院校培训,要经常对文化馆(站)工作人员、民间业余艺术团演员、农村社区文艺骨干进行专业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培养民间文艺队伍,扶持民间业余艺术团队,建成一支业余文艺队伍,挑选一批社区、农村文艺骨干,形成一支文艺骨干队伍。从而形成以文化馆(站)工作人员为主力军、民间业余演员、社区农村文艺骨干为组成部分的群众文化队伍。
参考文献:
[1]王照一.试谈新农村广场文化建设的必要性.233网校论文中心,2009年07月;
关键词:群众文化;品牌;创建
中图分类号:G24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06-0247-02
群众文化事业作为国家公益性社会文化事业,在社会文化发展中具有龙头、导向和示范作用,并且对规范社会文化市场的方向、促进三个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也具有重要作用。而为了推动群众文化的发展,我们需要大力提升和打造群众文化的品牌形式和观念,并以此为基础加强和寻求群众文化的建设以及创新。
一、群众文化品牌的内涵与价值
从商业角度讲,品牌的核心价值是品牌资产的主体部分,是品牌的精髓所在,同时也是品牌保持持久竞争力的保证。品牌的资产与品牌的核心价值相辅相成。品牌的核心价值应通过品牌的内涵去铸造和表达。价值理论的多样化,使得品牌价值被赋予了不同的内涵。
而群众文化作为公益性的事业当然不能用商品的运行规则去衡量,它更强调的是文化的精神价值作用和社会公益效应。群众文化品牌的核心价值也应通过其内涵去铸造与表达。这个内涵既包含了劳动价值理论所说的品牌价值的构成因素,也包含了新古典主义价值理论所说的消费者,即受众在使用文化品牌的过程中所获得的功能和情感价值。我们在打造群众文化品牌的过程中,只有将二者有机地融合,并不断地完善与提升,才可使其成为底蕴丰富,情感价值积极健康,为广大群众所喜爱、接受、认可的精神文化食粮。也就是说,群众文化品牌是通过赋予群众文化活动深刻而丰富的文化内涵,建立鲜明的品牌定位,并充分利用各种有效的内外部传播途径形成受众对品牌在精神、审美和愉悦上的高度认同,最终形成强烈的品牌认可。
群众文化品牌应该理解为一个综合性概念,它包含了群众文化机构、群众文化活动内容、群众文化活动形式、群众文化活动载体等诸多要素。概括地说,它是某一区域的群众文化机构,通过行之有效的组织安排,将某种特定的文化内容,通过文化活动载体,以特有的文化活动形式呈现给社会的一种文化展示方式。是“一定区域内活动主办方和社会大众(人民群众)互相之间心灵互动,是给拥有者带来社会效益增值的一种无形资产。”因群众文化的公益性质,使得群众文化品牌不仅仅是一个品牌形象,更是一种富含新意的文化形态,它以鲜明的个性和文化内涵,形成区域文化特色,创新群众文化活动内容,提升群众文化活动品位,进一步推进群众文化社会化进程,在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为社会提供优质公共文化服务方面发挥着积极的探索作用。
二、创建群众文化品牌的建议
群众文化品牌活动是具有一定水准,有较高层次的群众文化活动。所以,群众文化品牌的建立要充分考虑以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在我们的实践过程中,通过各项工作的开展,取得了良好的工作经验,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各文化活动站主办的广场文化坚持不懈,每逢重要节日、重大活动我们都适时组织开展主题鲜明、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广场文化活动,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受到与会者的广泛赞扬。但在文化品牌创建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进行正确的群众文化品牌定位,突出普及性
群众文化品牌应该是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的雅俗共赏的群众文化活动,是人民群众易于接受和参与的。如果将群众文化品牌定位在少数人所欣赏的艺术殿堂级的活动,如举办“×××音乐会”作为群众文化活动品牌显然是不恰当的。而普及提高性质的音乐或书法摄影美术作品鉴赏及讲座、大型的广场文化活动等将更加为人民大众所接受。
(二)群众文化品牌活动建立应满足人们新的文化需求,突出参与性
群众文化品牌建立要具有时代感、具有时代气息,要将人民群众对文化新的需求放在第一位。要以群众文化品牌活动作为动力,推动整个地区的农村文化、社区文化、广场文化、校园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不断挖掘优秀的群文骨干力量创作出优秀的群文精品,使我们的群众文化蓬勃发展。今年国庆期间在我区开展了一系列的群众文化品牌活动,众多群众参与到这项活动中来,在活动中有人翻唱老歌、有人演唱新创作的歌曲,讴歌赞美伟大的祖国,为祖国华诞献礼。这些活动的举办使人民群众心目中再次燃起了爱国主义激情,振作精神,共同努力为国家富强贡献力量。
(三)群众文化品牌建立后不能随意改变,突出形象性
群众文化品牌一旦建立就会在人民群众心目中树立起这一品牌活动的整体感觉。品牌活动从活动主旨、活动形式、活动内容乃至活动宣传手段等多方面都形成了自身的特点,在群众中留下深刻印象。每年春节正月期间广大市民就会不约而同来到举办地,观看各式群众文化活动。有时群众文化品牌活动内容可适当进行调整,但切不可对品牌名称盲目变动,随意更改取消。否则就会破坏群众文化品牌活动的形象。
(四)正确认识群众文化品牌活动也存在老化现象,突出可持续性
目前,现有的群众文化品牌活动在不同程度上出现人民群众视觉疲劳,形象老化现象。有些人可能认为这是群众文化品牌活动自身的发展规律,没有办法改变,其实这是一种认识上的误区。如果现有的群众文化品牌内容总是一成不变,缺乏创新,就会被人视为“落后、陈旧”,为人们所抛弃。现代社会是一个不断推陈出新的社会,人民群众总是不断在追求更能满足自身需求的文化活动内容,期待着更好、更强、更多选择的群众文化品牌活动。审视我们的群众文化品牌活动内容要与当前经济的发展、世界的潮流、人们的需求紧密结合。群众文化品牌活动的建立不是静止的,只有不断提升群众文化品牌的品位与内容,不断注以新鲜的活动血液,才能更加壮大的发展,立于不败之地。
三、加强群众文化品牌的创新
品牌创新是指随着企业市场环境的变化和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品牌的内涵和表现形式也要随之不断变化发展。品牌创新,究其本质,就是赋予品牌要素以创造新价值的能力和行为,即通过技术、质量、商业模式和企业文化创新,增强品牌生命力。品牌是时代的标签,无论是品牌形式,还是品牌的内涵,都是特定客观社会经济环境条件下的特殊产物,并作为一种人的意志体现。社会的变化、时代的发展要求品牌的内涵和形式不断变化,经营品牌从某种意义上就是从商业、经济和社会文化的角度对这种变化的认识和把握。因此,品牌创新是品牌自我发展的内在要求,是使品牌生命不断得以延长的唯一途径。群众文化品牌要得到社会的认可与认知,也要做到使其品牌要素具有不断创新的能力与行为,以适应社会环境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发展变化,这也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所以,在群众文化品牌的塑造过程中,我们应立足鲜明独特的地域特征和民族特色,在实践中探索研究,通过群众文化活动内容、形式、质量和群众文化服务方式的创新,丰富群众文化活动品牌的内涵,增强群众文化活动品牌的持久生命力。
四、结语
近年来,随着文化地位的日益提高,群众文化建设蓬勃开展,在全国各地兴起了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建设热潮。而群众文化品牌的创建,对群众文化的发展和创新来说是有着极其大的帮助的。因此,创建有特色的群众文化品牌是今后一个时期群艺馆事业发展的重要载体,我们要积极探索新思路、新办法,让群文事业前进的道路越走越宽阔!
参考文献:
关键词:城市;群众文化;发展
中图分类号:G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9-0224-01
一、实现城市群众文化发展的基础
(一)完善文化机制,建立公共文化体系
新时代经济社会要求以经济带动文化发展,这不仅要加强意识形态的宏观管理,还要制定有力的文化经济政策,完善群众文化机制,全面落实文化保障制度,确保文化经费的有效支撑,从而调节群众文化的发展,满足日益强化的文化需求。
(二)整合文化资源,促进城市文化发展
在城市文化设施和资源的整合过程中,需要结合城市的实际发展状况,引导人民群众提高对精神食粮的需求,通过各种政治文化宣传活动强化人民群众的自身素质和欣赏能力。
(三)打造公益性文化资源,推动文化事业发展
在城市的文化发展中,要坚持将文化建设的先进性与广泛性结合起来,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多的文化服务方式,把文化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实现和保障市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上,以促进城市文化建设和群众文化的协调发展,实现特色文化与大众文化的共同繁荣与规范化管理。
二、促进城市群众文化发展的方法
(一)重视青少年的艺术启蒙
要全面发展城市群众的文化素质首要任务就是在日常教育中推行艺术教育启蒙方案,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教育和培养,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为将来城市广大市民参与的文化活动水平奠定基础。
(二)推动文化进基层
城市里有着无数的街道和社区,要加强城市的文化建设,就必须积极推行文化建设,定期安排民间文艺团体和大型艺术节等活动进入社区演出,同时开展各式各样的小型艺术表演和装置性艺术活动,充分体现另类、非主流、平民化的文化艺术。
(三)提供免费演出
在城市里,为吸引市民主动参与文化活动,强化城市的艺术氛围,政府可以增加大量的不同类型的免费艺术活动演出和免费商业演出,给市民提供更多的观赏机会,特别是在广场上安排的公演活动形式更能改变曲高和寡的文化现状,提高市民的欣赏水平。
(四)广泛宣传演出信息
城市里每月都会有很多的文化活动,但不是每一场活动市民都能清楚地了解,因此在城市通过传单、报刊、网络、电视等渠道加强对文化活动信息的宣传尤为重要,只有全面推广重大的文化活动宣传才能让公众了解到文化活动安排,促进人们对文化的吸收。
(五)开放公共活动平台
在城市,地铁、公园、广场、公共建筑等空闲地段往往是群众文化活动的重要聚集地,在这些建筑、长廊、广场上时常会有合唱、舞蹈、健身等活动,也有群众艺术作品比赛活动和艺术界新秀开展的油画、素描、书画、文章等作品的展示,不拘一格的文化活动形式丰富了城市居民的生活。
(六)营造城市的文化气息
要发展城市群众的文化,就要先营造一个良好的城市文化氛围,打造城市的人文环境。在这过程中要推动公共设施免费向大众文化开放,在城市建筑环境上构建出一片艺术化风格,积极推动街头艺人的管理和服务,提升商业区的人文艺术气息。
(七)扶助文艺团体
文艺团体作为发展城市文化活动的重要元素和创新动力,只有保持活跃的文艺团体才能快速营造积极向上的城市文化氛围,带动群众文化的发展。在扶助文艺团体的过程中要提供大量的资金扶助和低价的办公、排练场地。
(八)培养文化经营人才
要引领整个城市群众文化的发展,必须先打造一支高水平的经营人才队伍,加强文化经营人才培养。这个过程需要政府和社会制定专门培训计划,针对性地培养所需人才,并为之提供演艺团体管理岗位的实习机会,利用大型的、重要的演艺活动重塑学员的综合能力。
三、结束语
城市群众文化是一种新的文化理念,在工作实践中我们需要不断的探索发展方法,从城市群众的特点和需求出发,通过健全的制度、全面的社会政策和文化经费的保障、建立与现代经济相适应的公共文化体系,从而促进群众文化的发展,确保群众文化落到实处,并与城市发展建设同步发展,相互促进,共同打造和谐的城市文化建设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