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工程审计常见问题汇总范文

工程审计常见问题汇总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工程审计常见问题汇总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工程审计常见问题汇总

第1篇

(一)建设项目竣工决算的概念

界定竣工决算是指在建设项目竣工验收交付使用期间,在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的配合下,由建设单位编制的工程从筹建到竣工验收、交付使用全过程中实际支付的全部建设费用。竣工决算为工程建设项目组交接工作和项目组关闭提供依据,为正确核定新增固定资产投资提供基础。项目竣工决算能综合反映项目的建设时间、投资情况、概算执行情况、建设成果,提高投资决策水平,规范和完善建设项目全过程管理。

(二)建设项目竣工决算的作用

1.为加强建设项目投资管理提供依据通过建设项目竣工决算,项目组能总结项目建设和管理中的经验和教训,发现投资使用和项目管理中的问题,严格建设项目概算、预算、决算工作制度,建立健全经济责任制,加强经济核算、降低工程造价,提升建设工程的投资管理水平,实现提高投资效益的目的。

2.为投资计划完成情况提供依据通过竣工决算,可以考核建设项目是否达到设计要求;通过工作量完成情况的对比分析,检查有无不合理的开支或投资情况。因此,竣工决算能系统的核对各项工程的实际情况,反映出新增资产投资计划完成情况和投资的效果。

3.为竣工验收提供依据在竣工验收前,建设单位向上级单位提出验收申请,主要支持材料是建设单位编制的竣工决算报告书、项目决算审计报告,为建设项目竣工验收提供了前提条件和依据。

4.为上级主管部门修订定额提供依据和参考通过对决算资料的积累和分析,为上级主管部门编制新定额或补充定额提供参考。

5.为建设项目后评估提供参考竣工决算通过对工程技术经济资料的分析、整理,可以为考核建设项目使用成本及新增资产价值提供依据,为建设项目进行清产核资和后评估提供依据,为以后项目建设提供投资决策支持。

二、建设项目竣工决算的编制分析

(一)建设项目竣工决算的编制

依据一是国家相关政策性法律法规及公司相关规定。二是总体开发方案批文、基本设计概算及概算调整文件等。三是项目的施工资料、变更资料等。四是招投标文件、工程承包合同、采购合同、服务合同以及工程结算等有关资料。五是项目财务资料。六是设备、材料、费用等登记台账及明细表。七是竣工图及各种竣工验收资料。八是项目执行计划。

(二)建设项目竣工决算的编制步骤

在编制过程中,核实各单位工程、单项工程造价,清理各项账务、债务和结余物资,整理经审定的交付使用资产、其他投资、待核销基建支出和非经营项目的转出投资,认真填报竣工财务决算报表、做好工程造价对比分析、装订好竣工图、编制竣工财务决算书,汇总所有以上资料和报表后按规定上报审批,存档。

(三)建设项目竣工决算编制注意事项

竣工决算须遵照国家相关规定和主管部门要求,建设单位应成立专门的小组,小组中应该包括各部门领导和相关人员,以达到部门相互协调的效果,特别是能有主管领导主抓此工作,有专人负责组织。由于很多项目公司在工程造价审核方面缺少人力(工程经济和技术人员)、物力、时间,缺乏经验(造价工程师审核经验、各部门协调经验),所以竣工决算前,可委托有资质的造价咨询公司对工程进行结算审核。造价咨询公司是以承包合同为基础,结合施工变更、工程签证资料等,做出符合施工实际的竣工造价审核结果,作为承包商办理最终结算的依据,是承包合同终结的凭证,也作为建设单位进行竣工决算的主要资料。项目决算报告要求内容齐全,数据准确,分析对比客观真实。项目费用执行责任人是项目决算报告的第一责任人,对报告的完整性和真实性负责。此外,竣工决算编制单位应提前了解竣工决算审计办法,准备好关于基建项目资金来源、基建计划、前期工程、征用土地、勘察设计、施工实施的一切财物收支等资料,配合审计单位对工程的决算审计工作。

三、建设项目竣工决算审计的概念界定及内容分析

(一)建设项目竣工决算审计的概念

界定竣工决算审计是指建设项目正式竣工验收前,审计机构依据国家和行业的相关规定对建设项目竣工决算的真实、合法、效益进行的审计监督,其目的是保障建设资金合理合法使用,正确评价投资效益,促进总结建设经验,提高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水平。

(二)建设项目竣工决算审计的内容分析

1.项目竣工决算资料的完整性审计

完整性审计是指包括对项目建议书编制至竣工决算报告编制时期所有资料的审计。如经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基本设计、投资概算、设备清单、工程预算、各年度下达的投资计划及调整计划、招评标资料、各种合同及协议书、已办理竣工验收的单项工程的竣工验收资料、竣工财务决算报表等相关资料。

2.项目基本建设程序执行情况审计

项目基本建设程序审计是对项目决策、立项、审批及调整过程是否符合国家规定的审批权限和审批程序要求以及施工准备工作是否按国家有关规定完成的审计。

3.项目组织管控情况审计

建设项目是否制定了相应的内控制度,内控制度是否健全、完善、科学、有效;项目建设工期是否按批复要求有效控制。

4.财物管理及会计核算情况审计

建设单位是否按照相关制度实施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是否依据财务会计制度设置会计科目,对建设成本正确归集,会计核算是否准确;生产费用与建设成本以及同一机构管理的不同建设项目之间是否成本混淆,往来款项是否真实、合法,有无“账外账”等违纪情况。

5.资金到位和资金使用情况审计投

资计划是否按项目批复概算全额下达,建设资本金是否按投资计划及时足额拨付项目建设单位。项目建设资金是否实行专户、专人、专项管理,有无截留、挤占、挪用、转移建设资金等问题;项目建设资金使用是否建立了严格的审批管理制度;基建收入是否按照基本建设财务制度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6.概算执行情况审计

核定项目总投资,审查项目投资中设备购置费、主要材料费、安装工程费、建筑工程费是否按批复的初步设计组织建设,有无擅自扩大建设规模、提高建设标准、增加建设内容或因管理问题导致概算超支的情况。审查固定资产其他费用、无形资产投资、其他资产投资、其他相关投资、建设期贷款利息、流动资金等的概算执行情况,审查有无超概算的情况,并分析原因。审查批复概算其他费用中基本预备费和价差预备费的使用情况。

7.交付使用资产情况审计

审查交付的固定资产、工器具、备品备件、办公及生活家具的移交手续是否合规,对移交手续不合规的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抽查,重点查明有无虚交或账外资产等问题。审查交付无形资产、其他资产是否真实、准确。

8.工程结算情况审计

查阅工程承包合同,对合同约定建设内容进行逐项核对,检查实际建设内容是否与约定相符,有无偷工减料、人为降低建设标准或其他不按约定内容实施等问题。检查工程进度统计报表及有关结算资料,对承包范围以外另行结算的建设内容进行清理检查,关注其是否重复进行结算。检查工程设计漏项、现场签证、设计变更等追加费用的依据是否充分,变更内容是否合理,变更手续是否齐全。是否符合国家和总公司有关规定。采取统计抽样的方式进行抽查,对增加的工程费用进行复核,根据抽查资料对总体情况进行推算。检查承包单位提供的工程设备材料价差汇总情况,通过追查采购合同对比明细概算等方式对该类费用增加进行复核。对业主自行采购的物资是否超出设计范围。

9.尾工工程审计

根据总概算和工程形象进度,核实尾工工程的未完工程量和尾工投资是否合理,依据是否充分,有无超概算范围的工程内容等问题。

四、建设项目竣工决算审计常见问题和体会

(一)建设项目竣工决算审计常见问题

一是建设单位竣工决算审计具备的条件未满足就向主管部门申请决算审计。二是竣工项目部分未按原设计图施工或未施工项目。三是实际变更与变更签证或设计不相符。四是变更工程量增减情况可能虚报或多报。五是工程勘察、设计、监理等没有经过招标程序。六是工程管理部门或人员对于工程技术、质量与进度进行管理的同时,缺乏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管理意识。

(二)搞好建设项目竣工决算审计的几点体会

第2篇

【关键字】工程其他费用;预算管理;措施

一、引言

随着工程建设投资力度不断加大,投资能力与投资需求差异扩大,经营活动的投入产出效率得到广泛重视;科学的工程管理体系的建立,促使部门管理职责、工程管理业务流程发生重大调整;内外部审计和政府监管力度不断加强,工程其他费用管理问题多发。加强工程其他费用管理成为当前工程财务管理的重点。工程其他费用预算管理作为工程其他费用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工程其他费用管理精益化的必要手段,因此加强工程其他费用预算管理,制定工程其他费用预算管理的有效措施,对提升工程财务管理水平具有重大意义。

二、加强工程其他费用预算管理的主要措施

1.创新预算编制方法

选择适当的预算编制方法,对预算制度的完善和有效性有重要影响,加强工程其他费用预算管理的首要措施是创新预算编制方法。依据项目概算或估算以及项目里程碑计划,按照设定的规则绘制项目生命周期内的目标成本曲线,编制年度预算。

(1)目标成本曲线模型设计思路

依据内控系数计算其他费用内控目标,将各明细费用内控目标分解到工程各阶段,依据工程各阶段的开工和完工的时间节点,将工程内控目标值分配到各年各月。

首先,计算内控目标。针对不同电压等级输变电工程所包含的变电工程、线路工程、切改工程、通信工程,用工程其他费用明细项概算数乘以对应的内控系数,计算内控目标。其次,确定费用分摊规则。依据相关规定,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设定各明细费用发生的工程进度阶段,制定各项费用在工程各阶段的理论分摊原则。对比分析各项明细费用理论发生时间段与历史项目测算时间段的差异,结合会计核算、财务管理要求,制定各项费用分配、分摊规则。再次,在excel软件中建立目标成本曲线绘制模型。将其他费用内控目标分解到项目生命周期的各年各月,绘制月度目标成本曲线。按年度汇总各月目标成本,作为年度资本性支出预算。最后,运用目标成本曲线模型进行预算分解。模型将自动绘制各子工程的目标成本曲线,计算各年度预算。并将各子工程年度预算汇总为工程年度预算。

(2)编制年度预算

通过目标成本曲线对各工程内控目标进行分解,汇总计算工程各月目标成本金额数,得到各工程其他费用的本年预算数。汇总计算各工程其他费用的本年预算数,得到公司年度预算数,据此编报工程其他费用年度预算。

利用excel建立了目标成本曲线编制模型,将输入参数、分摊规则、计算方法固化到模型中。财务人员只需导入工程项目概算以及工程里程碑计划,模型将自动计算各年各月的目标成本支出,绘制目标成本曲线,生成年度资本性支出预算。

2.完善预算编报流程

完善的预算编报流程可以有效促进工程其他费用预算管理工作顺利进行。

首先项目管理部门依据总控目标,将下年开工项目的概算或估算以及预计里程碑计划报到同级财务部门,然后财务部门利用目标成本曲线模型完成项目年度预算分解,将计算好的年度预算反馈给项目管理部门,最后项目管理部门参照财务部门提供的项目年度预算分解结果,编制年度财务预算。

3.强化预算分析

实时的预算分析工作对工程其他费用实际发生情况具有监督、控制作用,促进实际情况与预算相吻合。

将明细工程其他费用年度预算到套装软件,并用年度预算数替代概算数控制工程成本,在采购申请提报、采购订单、合同履约、成本入账等环节实时控制每一笔其他费用的支出,并自动生成年度预算执行情况表,实时反映预算执行进度。利用目标曲线模型,对目标成本和实际成本进行实时对比分析、利用分析报表和图形,对成本进度异常及时预警,督促业务部门采取改善措施,有效提升财务部门实时反映、实时监督能力。

三、结论

通过创新预算编制办法,完善编制流程,强化预算分析等举措,拓宽了预算编报的深度,建立了财务部门主导的工程投资预算编报流程,建立了科学的预算编报管控方式,促进了工程其他费用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同时,工程其他费用预算管理工作仍需要在夯实基础,促进全面预算管理,持续深化财务规划研究等方面进行完善。

参考文献:

[1]万婷婷,李向光.工程预算管理中的常见问题与对策[J].陕西建筑,2011(15)

第3篇

关键词 造价管理;造价控制;常见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TU7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3)011-0238-01

1 全过程造价管理阶段的划分

根据建设项目的实施进度以及管理的内容和管理侧重点不同 可以将建设项目的阶段划分为投资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招投标阶段、竣工验收结算阶段。

1)在投资决策阶段(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应编制投资估算。项目建议书时应编制初步投资估算,做可行性研究报告时应编制投资估算。

2)初步设计阶段。应根据初步设计图纸(含有作业图纸)和说明书及概算定额(扩大预算定额或综合预算定额)编制初步设计总概算;概算一经批准,即为控制拟建项目工程造价的最高限额。

3)技术设计阶段(扩大初步设计阶段)。应根据技术设计的图纸和 说明书及概算定额(扩大预算定额或综合预算定额)编制初步设计修正总概算。这一阶段往往是针对技术比较复杂工程比较大的项目而设立的。

4)招投标阶段的造价控制。施工招投标阶段也是对工程合理定价的关键阶段,该阶段对整个项目的造价控制举足轻重,特别是招标文件和标底的编制水平直接影响最终的工程造价。然而,由于认识上的偏差,招标单位对于施工招投标阶段工程造价控制工作不够重视。主要问题:无标底招标风险、工程量清单不完整、计价依据不合理,标底价(拦标价)编制失准、评分办法不合理等。

5)竣工结算审计阶段。工程竣工结算是整个工程造价控制最重要的一环。竣工结算能否真实地反映整个工程的实际造价,也反映了建设单位对工程造价管理的能力体现内部造价管理人员专业水平参差不齐,很难把好最后造价控制关;过分依赖中介审计,由于专业受限或遭遇不良中介,导致审算结果质量难以保证、造成损失。

2 我国全过程造价管理存在的问题

1)合同价的调整。主要是是索赔。在施工过程中,造价工程师在发生索赔事件后,要认真审查有关索赔依据是否符合合同规定,索赔计算是否合理等,从主动控制的角度出发,加强日常的合同管理,落实合同规定的责任工程变更是工程建设中无法避免的,应本着合理定价和有效控制的基本原则来进行变更工程的造价管理。

2)竣工结算存在的主要问题。建筑工程竣工决算是整个工程造价控制最重要的一环。竣工决算如我国大多数工程项目在工程竣工决算时,施工承包方在竣工结算书中普遍多算,发包方千方百计乱砍一通,扯皮现象严重,工程结算一拖再拖,有的一拖就是几年,大大影响工程建设项目的使用和建设工程造价的确认建筑工程结算编制准确与否,与施工单位竣工结算计算的工程量、套用的定额准确程度有着密切联系,而施工单位往往在编制结算书时有意加大工程量或巧立名目,高套定额,提高取费标准,故意错取费用,抱着侥幸心理,审查出来就核减,审查不出就蒙混过关,综合起来有以下几点:

①违反工程量计算规则、重算、多算或少算工程量,违反规定,混淆各分项工程的尺寸界限,重算工程量;违反规定,应扣除的工程量不扣除;不同规格的分项工程混合计算;按规定应合并计算的工程量分开计算:定额中己包括在一起的工作内容分开项目,另计工程量;预算中己计算的工程量实际未施工,结算时不扣除;由于计算疏忽漏算工程量;包工不包料的工程不扣除材料、机械、运输费等。

②违反定额规定,高套定额,多计工程直接费;违反定额规定,同一类分项工程高套定额;定额中包括的工作内容,工程量分开计算,套用两个定额单价:结构相似而定额分别定价,则就高不就低,高套定额单价不同规格的分项工程,工程量混合计算,造成高套定额:自行提高定额单价强调材料规格与定额不同;建设单位提供的水电费用在结算中不扣除;定额允许换算的分项工程,任意提高材料消耗量,造成换算定额不合规定;多算钢筋调整量,加大钢筋硷的含钢量。

③违反取费规定和标准,乱计取费:违反规定,随意套用取费基数多取费用:材料差价不实事求是计算;不允许计算直接费的材料价格也计算在内,加大取费基数提高工程造价;同一项工程不同专业不能按其中一个专业同时取费。

④隐蔽工程记录、变更、签证单的审核。在工程结算中,隐蔽工程的签证常引起争议,因为签证人员往往重视技术及时间,忽视了计费 问题,结果签证中出现了在定额内已包括的内容重复签证的现象。隐蔽工程现场管理不好,审计人员实施审计时很被动,工程初期就要为结算着想,做好隐蔽签证,减少竣工结算时的扯皮现象。

3 通过上述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工程造价控制贯穿各个阶段,要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应该从组织、技术、经济、合同与信息管理等多方面采取措施 其中技术与经济相结合是控制工程造价最有效的手段,全过程造价管理是为了企业的整体效益,促使参与建设过程的每个人去关心其工作是否能使工程造价得以有效控制;并把自己的经验和知识运用到工作中。

2)加强业务人员的素质教育,规范签证制度结合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推行“固定综合单价”合同;提高甲方工程管理人员(现场代表)综合素质,培养懂技术、通经济、会管理的全面人才;严格控制、尽量减少设计变更及现场签证,对确需变更的要考虑成本的合理性控制。

参考文献

[1]关于工程项目全过程工程造价的控制及管理[J].山西建筑,2011,01.

第4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造价;审计

中图分类号:TU72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如果站在项目的投资者角度,从工程设计阶段到工程施工阶段,乃至工程竣工结算审核阶段,工程项目造价的审核是十分重要的,它对于土建工程的企业来说,直接关系到项目的投资效益。因此,作为工程建设方的审计人员,一定要做好建筑工程造价审计的工作,为企业节省不必要的开支,使企业的利润达到最大化。

1、建筑工程造价审计前的必要准备工作

1.1 建筑工程造价审计的基本方案

作为建筑工程结算审计过程中的所遵循的基本路线,即为审计方案。审计前必须要确定的内容包括:审计的目的、审计方案、审计的时间、参与审计的人员、以及审计的范围等等。如果工程比较庞大,可以适当延长审计的时间,对于审计的地点最好尽可能地选在工程所在地。

1.2 建筑工程造价审计前的资料准备工作

首先,就必须对工程的合同书、相关协议以及补充协议进行准备。例如通过以上材料确定工程承包的方式以及承包的范围和内容,并且对结算编制与工程结算的方式进行规定;

其次,要有建筑施工的地质勘探与设计的相关资料,并且还需要编制工程结算所采用的预算定额、补充定额、费用定额及相关规定等额定资料;

再次,在建筑工程建造过程中,要认真核对材料结算的价格,因为材料费用直接取决于结算价格;

最后,要有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以及其它资料。

2、对于建筑工程造价审计所使用的方法

2.1 工程造价审计之全面审计法

工程造价的全面审计法,主要是按照国家相关法规所规定建筑行业的工程预算定额编制的施工的先后顺序或基本顺序进行,并且要做到对全部项目进行逐一的审查。该种审计方法的优点在于它能够细致、全面地对工程造价进行审计,不容易出现工程造价差错;其缺点在于该方法实施的工作量太大。一般使用该审计方法的为规模较小、信誉度低的小单位。

2.2 工程造价审计之分析比较核对法

通过对照相关工程资料中的相关数据和内容,从而以核实工程资料是否正确和相符所使用的一种技术方法,即为分析比较核对法。一般实施起来,要根据施工单位所提供的相关资料和记录同监理单位和建设所提供的相关工程资料和记录进行严格的比较,从而核对工程量以及造价是否合理、真实。

2.3 工程造价审计之筛选审计法

对于常规的建筑工程来说,无非是建筑高度和面积的不同,但具体实施的单独的分项目造价、工程量、用工量在相同单位面积变化是不大的,因此我们就可以把这些数据进行汇总、筛选,从而筛选出适合本项目建筑标准的数据。按照此方法,对那些没有筛选下去的就意味着此分部分项的单位建筑面积数值并不在所允许的基本值范围之内,这样就必须对该分部分项工程进行必要的详细审计,对那些筛选下去的就不予审计了。运用该方法的显著特点在于便于掌握、简单易懂、审计速度,并且很容易发现问题,因此该方法被广泛运用不具备全面审计审查条件的工程或住宅工程。

2.4 工程造价审计之现场观察测量法

作为工程造价的审计人员到工程项目现场进行检查、测量,认真检查对工程质量影响较大的部位和工序,并根据检查的结果详细做好工程等一系列的记录,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留影像资料。运用该方法能够对工程造价审计提供有效的依据,并能够对工程的进度和质量进行严格的监督。

3、搞好建筑工程各个阶段造价的审计工作

3.1 搞好建筑工程项目设计阶段的造价审计

作为审计人员要及时掌握符合该项目设计规范要求的设计案例,还应采取通过方案竞选和设计招标的方式,择优选择好的设计方案和信得过的设计单位,并把新项目的设计方案和工程概算与相似各类工程的经济数据指标进行对比,通过对比可以优先选择出符合设计规范要求的工程设计。一旦确定了设计概算之后,作为项目的建设方,就可以要求设计方在概算的基础上,提供必要的施工图预算造价。如果设计人员在符合工程单项要求的基础上,可以根据降低的百分点数,对设计人员进行相应的物质奖励,这样就可以完全调动设计人员的积极性,使他们尽量多画图、多计算,运用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和知识,做到降低工程造价的目的,这样就可以实现项目完全符合规范要求,并且价格合适。

3.2 搞好建筑工程项目投标阶段的造价审计

搞好建筑工程项目投标阶段的造价审计,主要是建设方对承建方工程造价投标文件进行的严格审计。在这个阶段对编审人员和审计人员要求很高,作为编审人员要广泛地对各类有价值的数据、资料进行必要的收集、整理、筛选以及分析和总结,还要及时地对一些影响工程造价的因素进行认真分析、预测,然后根据以上分析的结果进行招标文件的编制,从而制定出行之有效的合同条款,这样就为日后作为造价审计控制提供必要的基础资料,也可以使各个部门公平、公正地进行投标,从而选择出优秀的承包单位;作为造价的审计人员也要充分利用自身的专业技术知识,做好对招标文件的编审工作。

3.3 搞好建筑工程项目在施工阶段的造价审计

在项目施工阶段,施工过程中所使用的新工艺与新材料是很重要的,因此对施工过程中所使用材料单价进行确定也就成为必然环节。一般情况下,建材费用要占整个工程所有费用的比重非常大,因此作为审计人员合理地认定材料价格就显得非常重要。由于目前市场不同的品牌、不同质量材料价格波动很大,这就对审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审计人员要对市场上不同品种、不同质量的各种工程材料行情有深入的了解,对一些使用量大的材料要做到相当程度的熟悉。往往一些建设单位把建材价位定的很好,从而抬高工程造价,这样就对工程审计与工程款支付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

3.4 搞好建筑工程项目决算阶段对工程造价的审计

作为工程造价审计最后一道重要关卡,即为工程决算阶段。该项工作主要是对工程竣工结算进行必要的审核,这项工作主要审核的程序有:作为工程审核人员要依据相关定额、相应的合同、竣工资料以及国家或地方的相关法规,对相关单位送审来的竣工结算进行认真汇总与核实。其中,隐蔽工程由于施工后已难再见,隐蔽工程的签证是核准的难点之一,并且无法实物核查,导致审计人员仅凭相应文件作为依据。一些签证往往要根据审计人员的经验进行鉴定,例如即内容与合同与定额规定出现的相互矛盾,当遇到此类问题时,一定要根据签证的资料,根据相关规定,并结合实际情况重新进行审定。

4、经验总结

综上所述,搞好建筑工程造价的审计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同时也需要审计人员具有相当强的理论知识与丰富的工作经验,只有两方面结合才能使审计从事前、事中和事后进行全方位进行监督,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审计的工作质量,行之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从而为企业节约不必要的开支。

【参考文献】

[1]张鸿. 工程造价审计常见问题分析[J].中国经贸,2011.

[2]李文龙.浅谈工程造价审计时应注重几个方面[J]. 科技信息,2008.

[3]张海红,徐慧光.浅议工程造价审计中的相关问题[J].中国科技博览,2010.

[4]张宝林,如何搞好建筑安装工程造价审计[J].科技风,2009.

[5] 姜秀娟.论完善土建工程造价审计工作的若干思考[J].才智,2011.

第5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决算审计,审计内容,方法对策

中图分类号:TU76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建筑工程决算是指在工程施工完成之后,由施工单位编制以获取建设单位审计认可的确定土建工程实际造价的文件,是反映施工单位与建设单位之问工程款结算关系的主要依据。它与土建工程预算前后呼应,既是对工程预算的再确认,亦是对工程预算的再修正,是建设单位和各有关部门评价施工质量,分析投资效益的关键性资料。决算文件制定质量的好与坏,直接影响着建设目标的实现程度,关系到甲乙双方的经济利益,所以,建设项目的各级管理部门都应该认真对待这项工作。

二、加强建筑工程项目决算审计的探讨

1.做好审计准备工作

(一)成立审计小组成立审计小组是开展审计工作的组织准备,其成员配备主要根据被审项目的复杂程度、审计时间的长短以及审计人员的素质和能力等因素确定。审计小组人员还应集中学习有关的经济法规、政策和必要的业务知识。

(二)收集资料按照委托意图收集有关工程技术资料。工程技术资料是审计工程决算的重要依据,在正式实施审计之前,审计人员必须首先收集与工程施工和审计有关的所有资料。如竣工图纸、工程承包合同、图纸会审记录、设计变更资料、施工鉴证资料、定额标准、地方性取费文件、材料的市场价格信息,工程施工进度计划等。另外应了解施工要求和施工过程,增加审计的感性认识,以保证审计质量和审计效益。

2.选择合理的审计方法

确定审计的基本方法工程审计方法有多种,在具体的审计工作中,应根据审计对象的有关情况、工程规模、结构复杂程度等确定具体的审计方法。如果审计工程为重点工程,或审计人员认为决算编制不好,就应采取全面审计的方法,对决算包含的全部内容都进行审计,无论是工程量计算、取费、还是定额套用等等,都应面面俱到,全面审计。如果针对决算中的问题或被人举报的部分进行审计,则采取重点审计方法,比如重点审计决算编制中定额的套用及取费情况,这样可以抓住重点问题,省时省力。另外还有经验审计、单方造价审计等等多种方法。在具体的审计工作中,应根据拟审计工程的实际情况、委托要求等等灵活选择。

(一)逐项审查法。逐项审查法是工程项目决算审计的重要方法之一。要按照预算定额顺序或者是施工的前后顺序,对每个好环节的工程造价都一一核对,进行审查。要据相关的法律规定和工程量计算标准,计算工程量,并将审计人员的工程量计算结果和审计对象进行严格对比,同时,根据定额或单位估价表逐项核实审计对象的单价。这种方法比较全面细致,工程造价的结算误差小,但是工作量大,不适合快速审计进度的情况。

(二)分组计算审查法。分组计算审查法是一种加快审查工程量速度的方法,把预算中的项目划分为若干组,并把相邻且有一定内在联系的项目编为一组,审查或计算同一组中某个分项工程量,利用工程量间具有相同或相似计算基础的关系,判断同组中其他几个分项工程量计算的准确程度的方法。

(三)筛选法其实是一种对比审计方法,建筑工程项目在建筑面积和高度,甚至是规格上都有很大差别,但是,工程造价的每一个环节和工序中,工程量,用工量在平均单位上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利用单位数值变化较小的特点,在进行审计时候,将各种数据收集,汇总,分类,归纳,并综合分析,统计编制工程量,造价,用工量等几个方面的基本情况。针对不同的建筑标准,进行筛选,对符合标准的就直接采用,但是如果没有筛选下去的部分,就要重点详细审计,如果要结算的建筑面积标准和所编制的表有很大的区别,或者是适用的标准不同,就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这种筛选方法操作简单,便于迅速发现问题,适用于小规模的审计,不适合全面审计。

3. 做好审计实施的管理

在审计实施阶段,通过对决算工程量计算、单价套用及取费等正确性的审计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审计工作。

(一)工程量审计。工程量是指建筑工程各分部分项工程部位大小数量,它是计算直接费的基础,是从根本上决定着建筑工程造价的。近几年来工程决算中的主要问题都表现在工程量中,所以,加强工程量审计势在必行。由于工程在实际勘察测量过程中,容易出现各种误差,会出现设计图纸和实际施工不相符合,出现漏洞项目等情况,因此,要在结合图纸的基础上,严格遵守工程计量规则进行工程量的审计。首先,要明确审计工程量计算的范围和计算的限制范畴,比如基础与墙身划分以设计室内地坪为界。其次,要保证计算尺寸和图纸的尺寸相一致,防止因为疏忽而出现工程计算量的审计失误。最后,要严格依照标准计算方式计算,加强调研,规范审计。

(二)建筑面积的审计。建筑面积是指房屋建筑工程每一层的外墙所围起的水平面积之和。建筑面积的计算是工程量计算程序上的第一步,它不仅是考核工程造价指标的主要依据,同时也是计算直接费的基础,因此正确计算建筑面积十分重要。

(三)审计主体部位的建筑面积。首先查看建筑工程的层数,尤其要注意每一层形状上的变化,其次审计每一楼层的平面图,认真核对长宽尺寸,以每米为单位进入公式,最后累加合计,完成主体部位的汇总工作。尤其a.地下室按照其上口处的外墙所围起的水平面积计算;b.室内大厅、回廊无论其高度如何,均按一层计算;c.高低联垮的建筑物,如果需要分别计算建筑面积的话,其高低跨之间的连接部位算人高跨中。审计附属部位的建筑面积。审计附属部位的建筑面积一定注意不计算建筑面积的部位。

(四)基础工程审计。审计基础工程量时,首先看原决算书中立项的正确性,而后审计各分项工程量的大小。外墙基础垫程按外墙中心线长度计算,内墙基础垫层按净长计算。外墙墙基按外墙中心线长计算。内墙墙基:砖石墙基按内墙净长度计算,内外墙基接头的重叠部分及防潮层所占体积不扣;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墙基:基础垂睦面部分按其净长度,斜面部分按斜面中心线长度计算。分清有梁式与无梁式基础,地圈梁与基础梁等计算方法的差别,注意桩基础工程量的计算及基础与上部结构的划分位置的确定。

三、结束语

工程项目决算的审计是整个工程管理中的重要部分,对整个工程的质量和成本控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做好工程项目决算的审计管理工作具有很重要的现实经济意义。工程项目决算的审计人员要本着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原则,坚持认真负责,细心严密的工作态度,以图纸和相关文件为依据,严格执行各种审计计量标准和法律规范,提高自己专业审计水平和综合分析能力,确保工程项目决算审计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熊晓花,邹娟 关于建筑工程预决算审计问题的几点思考[期刊论文] 《中国管理信息化(综合版)》 PKU -2006年3期

[2]-马秀芳 浅谈提高建筑工程项目决算审计质量的分析与思考[期刊论文] 《商品与质量:学术观察》 -2011年10期

[3]-林东华 建筑工程预决算审计中常见问题与采取措施[期刊论文] 《商品与质量·前沿观察》 -2011年2期

第6篇

关键词:土木工程造价管理 问题 强化措施

土木工程随着经济与技术的发展也呈现对应的提升与发展,其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质量管理、进度管理与成本管理。在土木工程造价管理中存在制度不规范、人员素质低、管理不成熟等各方面问题,要针对性各方面问题与不同的工程阶段重点做细致把控。首先需要保证人员专业素质,其次要保证硬件条件过硬,从而有效的推进规范管理落实。

1.土木工程项造价管理常见问题

1.1 工程造价管理者缺乏高综合素质

在工程造价管理工作上,需要有专业高素质人才才能有效的对团队与具体工作做强化管理,让制度与标准落实到位。近年来,工程造价管理人员数量逐步提升,综合素质也在有效提高,但是对于高级专业人才仍旧存在较大的缺口,进而导致相关工作的实际管理水平无法达到较高水平,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较为偏弱,综合素质无法有效提升。虽然有专业人员培训机构,但是其培训的专业性效果仍旧有限,其培训的内容与方式都较为有限,对于具体的工程造价管理实际的工作开展没有较大的帮。

1.2 材料价格不稳定

建筑工程所需的材料价格会由于市场波动而产生一定变化,如果对于取消的造价项目未按时报告给施工管理有关部分,则会导致工程造价提升。大多数的施工企业都会依照材料的质量、产地、档次做分类,同一项材料,如果变更的产地则会导致价格上涨。而材料费用在工程造价中占据高比例性,因此受到材料价格波动会导致工程造价预算无法有效控制。

1.3工程设计变更多

工程设计是导致工程造价难以有效控制的重要原因之一。工程设计主要包括初步设计、技术设计、施工图设计等三个阶段,其中技术设计是最为关键的设计阶段。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由于施工单位对技术设计缺乏较高的重视,从而将工程造价控制主要集中在施工与工程决算两个阶段中。由于工程设计工作没有较好落实,进而导致施工中出现边施工边变更设计的情况。

1.4 施工与管理落实效果不佳

工程造价在一定程度上由工程施工所决定,具体的施工技术、施工组织设计都需要依照工程设计图纸进行,因此,如果要在施工过程中确保施工质量,则需要让施工与设计图纸中保持内容的一致性。而如果需要在施工^程中减少预算来达到成本控制,则需要将影响工程造价的相关因素做好管控。在当下的工程管理中,缺陷与不足难以有效控制。在当下的工程管理制度状况下,管理更多的注重减少成本,但是缺乏对成本的维护管理。工程开展中的价格问题较多,其原因在于管理人员只注意到管理的表面状况,缺乏对价格干扰因素根本原因的关注。

2.土木工程造价管理强化措施

在实际的工程造价管理中,可以依据工程不同推进阶段做对应的管理控制,其中包括决策设计、施工与竣工决算等各阶段中。

2.1 决策设计阶段管理

在决策时期,其造价管理主要集中在项目类别、工程规模、技术规划、工程场地等相关方案中。其中影响工程造价的最主要的因素集中在工程规模上,需要通过市场调查对工程可行性操作问题做深化分析研究,同时与相似工程做有效的比对分析,从而对工程规模做有效的判断确定,保证工程投资能控制在科学与正确的范畴内。项目设计则是对工程造价做管控的关键性参考内容。在设计时期,需要对工程建设所对应的地理与气候情况等做充分了解,从而保证设计的合理性。

2.2 施工阶段管理

在施工阶段中,需要通过招投标造价控制,审计变更工作管控以及施工造价严格管控来达到工程造价的高水平管理效果。首先,需要对招投标中的造价控制做严格把控,对于招标过程要做有效监督,确保招标全流程的公开、公正与客观,在招标文件内需要对工程现场实际的勘察情况、施工类型、规模、设备、材料、计价清单等做有效注明;要注重审计设计变更情况的监管。如果出现设计变更,则会导致相应工程变更,施工需要依照变更后设计图纸做施工的更新开展,施工相关的材料、进度与质量都会受到一定变动安排,继而造成工程造价影响,因此需要做好各设计变更的审计监管;要对工程造价管理做更为完善健全的处理,明确建立监督职责,对施工现场做动态性随时监察,确保施工的效率与质量符合工程要求,同时对于突况做有效记录,有效的为工程结算留取必要的参考凭据。

2.3 竣工就算阶段控制

竣工决算是对工程全过程实际造价的计量处理。在工程造价的计算上,需要综合招标文件、施工合同与工程变更情况做有效分析汇总,通过当下的计价方式做对应的审计核算。审计工作人员需要到现场做深入了解分析,查看工程是否符合设计变更情况施工。采用专业工程量计算方法与对应原理做工程造价核算,保证其结果符合实际状况。

3.结束语

其中具体的操作上需要有施工单位、建设单位与监理单位做全面协作开展,建设单位要对工程的可行性做反复性的论证,防止产生投资失败;施工单位需要严格按照图纸施工,确保工程质量;监理单位需要充分执行监管职能,确保工程有序正常开展。通过三方面的合作可以有效的对工程做有效管理与工程造价的管控。

参考文献

[1]李庆亮.浅析土木工程造价管理的控制研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6):385- 386.

[2]汤静.土木工程造价管理现状及对策[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27):3344- 3344.

[3]戴业广,李强.土木工程造价管理现状及对策[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28): 4017-4018.

第7篇

关键字:创优项目;安装工程;技术档案;档案整理;

中图分类号:G2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工程项目的资料收集与整理

建立和完善各项施工管理制度,使管理意图、保证措施能有效落实,确保工程创优目标的实现。创优工程项目的资料收集与整理是一个系统且复杂的工作,在资料收集与整理的工作过程中要制定周密的工作计划和保持谨慎的态度。根据多年来的工作经验,工程项目的资料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去整理,分别是工程项目前期,工程项目中期,工程项目竣工的验收期。

1.1工程项目前期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首先建立竣工资料工作机构,制定竣工资料管理办法及竣工资料编制大纲,配备专职资料管理人员,对资料管理人员进行对口培训。在工程项目前期的工作中需要收集和整理的文档分别是: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分析报告、工程项目设计图等。项目建议书是在进行可行性研究之前需要批准的,它是由建设单位对某一工程项目建设的建议文件。可行性研究报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它对项目是否有经济价值和可行价值做一个科学的分析与判断,为决策者和主管机关审批的上报文件。工程项目设计的图集大多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初步设计,其二是施工图设计。初步设计:根据核准的项目申请报告、批准的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和设计任务书,按初步设计文件内容深度规定,完成项目工程总说明和各专业作业文件及卷册图纸。施工图设计:设计程序的最后阶段,各专业的设计文件和图纸的内容深度必须满足施工、安装的要求;根据批准的初步设计或技术设计绘制施工图的设计阶段。

整理方法:1、按照项目-类别进行分类 工程档案分为施工技术文件资料(立项文件包括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分析报告等)和施工图纸(包括初步设计图和施工图设计)2、施工文件材料按类别时间、顺序排列,施工图纸按图纸专业结合时间顺序排列,以件为单位折叠保存在一定厚度(3cm,4cm等)的档案合里。每合按施工文件材料编写件号和卷内目录和备考表,施工图根据图纸目录顺序排列。3、贴上项目名称、起止图纸号在档案合封面及合脊上。

1.2工程项目过程中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建设单位是建设项目的最终使用者和管理者,安装工程档案的最终使用也是建设单位,因此安装工程项目建设的档案是否齐全、准确对于建设单位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一般情况下,建设单位会统筹规划、组织、引导监督整个项目的建设与实施,其中包括了规范文件的形成和确定归档的范围。

项目施工的相关前期文件也应当格外注意,例如项目是否符合合法的程序,相关请示与批复、征地拆迁批准文件与相关合同、施工许可证、工程开工审批文件是否都齐全。设计人员在把项目设计完成后,需要将整理好的规范齐全的资料递交给建设单位一份,同时还要递交一份由技术负责人签名确认的设计和修改变更文件材料的目录,对这个项目的技术文件、变更文件、图纸勘误表等信息做一个详细列表。核实监理单位的不同文件材料是否准确的审核了相关数据,以及施工文件,检查归档材料的手续是否齐全,系统性的检查项目。在对各项记录进行确认时要仔细核对各项是否符合要求并给出所监项目的档案质量的评价或意见。

由于工程项目建设时间长(特别是定位的创优项目),涉及面广,形成的资料繁杂,必须及时进行收集、整理归档,做好施工过程的记录工作,如钢构制作安装施工记录、构件制作安装记录、结构吊装记录、混凝土施工记录、工程预检记录、中间交接检查记录、地基处理记录、施工日志等,认真详细及时填写施工日志。对主要工序的施工过程、主要操作方法不得遗漏后补。认真做好各种材料的取样、送样、试验、化验、检验、复试工作及报告。收集、整理好各种进场材料的出厂合格证及材料质量检验单。

施工单位须控制过程中的资料的收集与整理.按单位工程-分部工程的施工记录资料分门别类,及时分别整理, 及时搜集、整理、填报、补充存档资料,做到全面准确,符合标准,归档及时。

1.3工程项目竣工验收期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归档

在整个项目施工结束和调试之后,监理和施工单位应该编制项目竣工文件,这需要按照项目工程的实际情况和行业的标准、规定和合同要求来编制。紧紧抓住工程竣工的关键时刻,档案人员积极参予到公司立项的各个工程的竣工验收会议,对竣工资料的收集整理进行监督、检查指导。由分公司主管领导牵头组织人员到项目部进行竣工前验收检查,以了解工程概貌进而对资料整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项目竣工文件编制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 施工综合管理文件、原始记录及质量评定文件、测量文件、测试记录、材料质量保证书、竣工图、重要工程质量事故报告、工程说明、总结、项目质量评审文件、工程现场声像文件、审计文件、环境保护、消防、规划档案等验收审批文件、竣工验收会议、竣工验收证书及委员会名册、签字等内容。施工人员、资料员应该核实各项施工文件、施工图、及设备技术文件的准确性和更改情况的记录完整无误。

整理工程竣工资料的依据:一是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范对工程档案和竣工资料的规定;二是现行建设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和质量标准对资料内容的要求;三是国家和地方档案管理部门和工程竣工备案部门对竣工资料移交的规定。施工技术资料的整理编目,按照承包单位进行整理,土建与安装专业资料应分开(工程较小时可合并处理),大型工程按照专业分包单位进行资料整理,总承包单位汇总组卷,土建施工资料按管理备案类、质量控制类、质量验收类资料三大类整理编目;安装资料按管理类、质量保证资料、各分部施工记录资料整理编目、资料汇总、分层次整理好、编目、装订、装入档案合;工程施工技术资料的整理应始于工程开工,终于工程竣工,真实记录施工全过程,可按形成规律收集,采用表格方式分类组卷。工程质量保证资料的整理应按专业特点,根据工程的内在要求,进行分类组卷。 工程检验评定资料的整理应按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分项工程划分的顺序,进行分类组卷。竣工图的整理应区别情况按竣工验收的要求组卷。竣工图纸采用图面折向里面的“手风琴风箱式”标题栏、竣工图章折露在外,尺寸统一以A4纸(长297mm,宽210mm)幅面为准.同样装合。档案合及合脊上贴上同颜色的案卷封面并编写工程档案检索号(或图纸编号起止号)。

1.4做好工程档案电子文件的收集整理归档工作

报审的电子文件内容应与纸质档案一致,电子档案可以是原始电子文件或纸质档案扫描件。原始电子文件应符合《建设电子文件与电子档案管理规范》(CJJ/T117-2007)要求,内嵌的电子签章应合法有效。

对项目的开工报告、竣工报告、交工验收以及项目一些重要部位的竣工资料,及时做好扫描备份,按专业等整理电子文档并在互见号上能检索出相应的纸质档案,提高档案管理利用的效率。

2:安装工程资料整理的常见问题

第8篇

关键词:工程预算,问题,汇总

1、问题的提出

建筑工程预算是决定和控制工程项目投资的重要措施和手段,是进行招标、考核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依据,是项目投标标准的重要手段,也是工程前期和后期工程造价的考核依据。

当下,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发展,建筑行业的发展异常迅猛,在这样的形势下,为适应目前基本建设管理体制改革深入发展的需要,建筑工程应统一预算的编制办法和标准,提高建筑工程预算的编制质量,消除工程造价失控现象,科学确定与有效控制工程投资,建立一个高效的建筑市场的工程造价管理制度日趋紧迫。

2、工程项目中预算方面常见的客观问题

工程预算中常见的问题综述如下:

2、1问题一:建设单位提供的清单不准确、不详实

个别工程量清单编制人员,在录入清单项时出现错项漏项等情况,这就会造成在招标时,致使建设单位所提供的工程量清单不准确,这是工程在结算时工程造价偏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2、2问题二:工程预算定额不健全和定额换算不合理

现代科技不断发展,也带动着施工技术的不断进步,许多新技术、新工艺的出现,借用与应用在进行工程预算编制的时候,常常会遇到没有直接明确的定额可套用的情况,这时就涉及到借用定额问题,如房屋建筑工程需参照工民建定额等。这类定额的借用,势必对不同地域、不同施工技术水平的企业造成一系列不合理的影响,往往不能符合实际的需要。另外,由于新技术、新结构和新材料的不断涌现,导致定额缺项或需要补充的项目与内容也在不断增多,然而因缺少调查和可靠的第一手数据资料,致使定额或补充定额含有较多的不合理性。例如,在装饰工程定额中,许多价格及施工方法与实际不符,可以说装饰定额已经完全不适合现代施工的需求了,这就要求预结算审查人员能够熟悉现代装饰施工的方法、步骤,找出相应项目套用后找差。

2、3问题三:高套定额或者重复套用现象明显

施工单位在套定额时往往就高不就低,低工程套高价定额子目。如混凝土标号和石子粒径、构建断面和单件体积、单项脚手架高度界限、装饰工程的级别(普通、中级、高级)、土石方的分类界限等,这些都极易出现高套定额的现象。另外,在编制决算时常会将某项定额中已经包括的工作内容重新套定额,造成一项工作重复收费,提高了价格。在一些工程施工过程中,常出现工程量的重复计算。如毛石、钢筋混凝土基础T形交接重叠处重复计算,楼地面孔洞、沟通所占面积不扣;墙体中的圈梁、过量所占面积不扣,钢筋计算常常不扣保护层,楼地面、墙面各种抹灰重复计算等。

2、4问题四:工程量存在误差,或者虚报工程量

除了一些设计图纸上明确说明了材料用量,工程量还需要预算人员重新进行计算,但是由于个人理解、技术水平等各方面的原因,往往会造成工程量的计算存在误差,可能出现工作内容的重复计算,尤其在一些隐蔽工程中,造成工程量虚高的情况。存在工程量计算错误,主要是定额理解不透。如基础挖土中挖地槽需放坡的,按目前的规定,槽、坑作基础垫层时,放坡自垫层上表面开始计算,内墙按图示基础底面之间净长线计算。但审计人员在编制预结算时,却是按照旧的定额计算规则计算,这就容易出现工程量计算错误。另外,也常会出现虚报工程量的情况,例如工程量按施工进料数量计入。主要表现在楼梯块料面层,楼梯踏步、平台有大理石黑边的工程量计算上。定额规定按水平投影面积计算,有的预算员忽略了定额含量中的损耗率,直接将施工进料量计入。这样计算,算出的材料量就相对增多了,导致材料价差不实。

2、5问题五:不重视现场签证或签字手段不健全

施工期间往往会出现现场签证,有时这种现场签证占工程造价的比例还比较大,如果没有事先的考虑和施工过程中的重视,且隐蔽工程的记录不详细。签字手段不健全完整,就会提高工程决算价格,大大增加工程造价。另外,工程设计受到地质资料、技术条件和建筑材料等的影响而发生变化,这些都要注意做好记录和变更确认。

2、5问题六:材料品种杂和材料价格的管理混乱

建筑材料价格波动很大,建筑工程造价中材料几乎占据半壁江山,因此需要重视材料的价格确定和价差调整。在现行建筑工程造价的构成中,材料费几乎占工程造价的60 %~70 %,可以说材料费在工程造价构中占有核心地位。由于建筑材料的市场化、繁荣,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了市场管理的混乱和建筑材料价格涨浮的失控现象,这也成为了影响建筑工程竣工结算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此问题还难以控制。

3、工程建设项目预算问题的防控路径

针对以上多提到的在工程预决算中存在的常见问题,应采取积极的防范措施。建议: (1)不断完善工程预算定额体系。应结合实际情况,考虑建筑工程的地域分布和类型,以及施工技术水平等因素,按照定额进行灵活调整,制定出一套趋于完整的定额体系。不断地掌握新情况,研究新问题,深入了解新材料的市场价格,掌握施工中的实际用工、用料及实际发生的材料单价,避免漫天要价的错误做法。工程概预算的编制依据、取费标准及工程造价计算程序随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而不断调整和改进,逐步对工程造价实现动态管理,以促进产业的蓬勃发展。(2)建立工程预决算管理体系,在此体系下,加强信息的收集、分析和交流,各付其职,正确反映工程设计经济的合理性,核实工程预决算,实现合理地使用建设资金,发挥建设项目的投资效益。(3)重视工程预决算复核审查工作。做好审查前的准备工作和采取合适的审查方法、技巧,如灵活采用全面审核法、重点审核法。分组计算审核法、对比审核法、筛选法、分解对比审核法等,以取得更好的效果。重点审核工程项目划分是否合理,是否出现多设或者少设项目,划分项目方法是否与定额项目一致。(4)准备工作。施工图是编审预决算分项数量的重要依据,全面熟悉、核对所有图纸,清点无误后依次识读。根据预决算编制说明,熟悉预决算包括的工程内容。任何单位估价表或预算定额都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应根据工程性质,收集熟悉相应的单价、定额资料,应弄清所采用的单位估价表。(5)提高预决算人员的综合素质和市场信息扑捉。(6)实事求是,合理计算,做好现场签证工作。

参考文献

1、《建筑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08)

2、邵威,王宏伟。浅谈建筑工程预结算审核工作的问题及方法[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6.8(5)

第9篇

关键词:物资需求计划 财务管理 账实不符

一、电网物资需求计划管理存在的常见问题

(一)物资需求预测难度大

物资需求计划往往要结合国内宏观经济、物资价格、工程投资、历史数据等基础数据,从物资类别、工程类别、地域等层面分析,编制招标计划,以规避采购风险。目前基层单位对物资需求预见性和能力不够,随机性较大,这加大了电网物资需求预测的难度。

(二)物资需求计划平衡存在困难

电网物资计划需平衡每年、每季、每月的批次物资的种类和数量,需要对各单位的物资需求数量、需求时间在整个省网公司系统范围内进行科学合理的统筹规划及平衡,需制定统一平衡利库方案,有效利用库存资源,减少积压,平衡需求,但在现实工作中很难做到均衡。

(三)物资需求计划工作执行不顺畅

依物资需求计划进行物资集中采购时,由于物资需求申报环节出现种种问题,导致在执行ERP系统程序时,后续的物资集中采购中止。出现这种情况后,有的项目需从最原始的起点重新开始,从而造成了物资需求单位急需项目物资,但集中采购流程却无法继续进行的局面。

二、物资需求计划报送不准确引起财务管理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项目物资采购合同搭建过细,增加合同管理难度

在现有项目物资采购合同管理流程中,即使有的物资采购合同的总金额仅为几元钱,但仍需按所搭建的相同的合同管理程序进行管理。这种物资采购合同搭建模式具有如下缺陷:一是增加了合同管理的难度;二是增加了进行后续合同款结算的成本;三是影响了工程项目物资的会计核算;四是影响了项目单位及时办理工程结算及财务决算;五是影响了结算完成率的同业对标。

(二)ERP系统中物料编码不匹配,替换申报造成资产账实不符

在实际工作中,有些基层物资需求单位在申报物资需求计划时,发现ERP系统中物料编码是成套的,但物资需求单位只需成套物料中的某些部件。因此将需求的部件以成套的物料编码来替代,采购合同也只能按需求计划采购成套物料。如果项目部门为了减轻利库考核压力,就会将需换部件的部分全部拆下,更换成套物料,这样只需面对余下废旧物资的处置问题。由此可见,ERP系统物料编码不齐全会导致项目单位利库压力大,促使项目单位采取利己手段,将本该只需某零部件的物料以整体替代,造成项目成本的增加。

(三)物料挂接整体资产的所属部件位置错误,引起资产账实不符

有些项目单位在编制物资需求计划时就将某些物料挂接到不属于该整体资产的所属部件位置下,造成资产实物信息不真实。由于现行的工程项目设计已走向市场化,各地各行业的设计院均能承接电网的设计业务,但目前电网公司的集中采购目录及其物料编码均是国家电网公司内部制定的,无法在全国各行业通用。有些设计院不熟悉国家电网公司内部的物资数据信息,又由于设计深度与广度的局限,设计院在出具“电网工程”设计图纸时,对属于整体设备的各相对独立的部件没有出具电网公司内部定义的整体资产下的各相对独立的部件编码与其对应的物料编码。有些项目单位的业务部门在办理各项电网工程业务时,凭经验与习惯进行物料挂接整体资产的所属部件操作,且工程项目部门也缺乏专业人员审核资产和物料的正确对应关系,因此往往出现物料挂接整体资产的所属部件位置错误,造成资产的整体名称下其构成部件与对应的物料名不符实。

(四)ERP系统中的利润中心搭建错误,导致资产核算不真实

有些项目单位在申报物资需求计划时,由于物资管理的业务流程不完善,对于利润中心的确认没有由项目单位财务部门来确认,申报者不熟悉某项目是哪一层面的工程业务,凭主观意识将某一项目错误地挂接在另一利润中心中。但是,在ERP系统中业务部门的操作在前端,而财务部门最后才进行文件的审核归档,等到财务部门发现利润中心挂接错误时,已完成了所有的业务流程,无法进行修正,造成了物资的实物或工程在某一真实的利润中心,而物资的账存与工程成本发生的账务处理却在另一利润中心,从而导致实物与账面记录在不同的利润中心的情况,对后续的资产管理带来不利影响。

三、强化物资需求计划管理的相关对策

(一)规范物资需求计划全过程管理,提高资金预算的准确性

强化电网公司物资需求计划、编制、申报、审批和执行的全过程控制与管理,保证物资需求计划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提高物资资金预算的准确性,注重对物资需求计划要素的事前控制。加强对年度物资计划总量指标和物资需求计划分类的管理,上报和审批应有专人负责,权责明确、责任清晰。各项目单位按照规定流程,加强物资需求计划内部初步审核,按照规定格式和内容提交物资需求计划,加强对规格数量、交货时间、技术参数等计划要素审核,确保符合规范要求的物资计划通过ERP系统报送与流转。统筹兼顾设备、材料的生产周期和工程项目的建设周期,合理安排全年招标项目,重点做好年度招标计划、批次招标计划报送工作。基层物资管理部门需密切关注原材料市场,跟踪供应商产能、市场供需等变化,有针对性地制定物资采购策略,降低采购成本,保障物资供应,提高资金预算的准确性。

(二)优化物资采购合同的搭建,提高合同管理的效率

ERP系统中项目搭建是分级进行的,如果将计量改造和城、农网项目采购申请汇总到上一级项目编码进行招标采购、签订合同,合同量将大大减少。一是编制计划时,细分到台区,即将需求或预留体现在台区;二是在设备材料清册上载时,将同一利润中心且符合汇总原则的物料合并生成一条采购申请;三是合同签订与合同履约按合并后的采购申请执行;四是发货时,结合需求或预留发货到台区。

(三)及时更新ERP系统中的物料编码信息,实现申报与所需一致

完善ERP物料编码,具体包含成套物料、部件及零件,应增添有关调频调峰电厂所需物资的物料编码。应将物资主数据中的物料按照国家电网公司统一标准进行管理,建立国家电网公司与省级电网公司的物料编码,其中物料主数据采用替代方案,利用国家电网公司统一标准物料编码主数据替代业务数据,冻结旧物料编码;对未清理的动态数据进行切换,在省级电网公司物料对应关系的基础上,用国家电网公司统一标准物料替代所有未清理的动态数据,关闭和标记删除旧动态数据;按照国家电网公司统一的计划和要求,完成省级电网公司的ERP 系统扩展功能和接口开发、测试、联调工作,对常用的物料在ERP系统中将其物料编码固化,对过时不用的物料编码进行删除或放入回收站,及时更新与维护主数据中的物料编码信息,确保申报物料与所需物料的一致性,保证账实相符。

(四)提供资产与物料对应关系的设备清册,确保物料挂接在整体资产下所属的部件准确

在设计招标与合同条款中应明确规定,设计单位在提供初步设计方案时,必须按照国家电网公司的物料编码提供一份以项目为单位编制的包含资产和物料对应关系的设备清册的设计方案,否则不能签订设计合同。这样便可解决项目单位在申报需求物资计划时,所需物资的物料编码与国家电网公司的采购申报目录不一致的问题。在进行物料挂接整体资产下所属的部件时,就能依设计单位提供的资产与物料对应关系的设备清册进行处理,能保证物料挂接整体资产下所属的部件不出差错,保证工程项目完工后,其物料均正确地对应了整体资产下所属的部件,使资产和账目相符。

(五)增加财务部门在需求计划的会签流程,保持资产与利润中心相匹配

各基层单位应依实际情况规范本单位的物资需求计划的报送依据,特别是要加强农网改造项目物资需求计划的专项审查,建议聘请相关专家对县局申报的需求计划和技术规范书进行逐条审核,将错误信息控制在最初计划申报阶段。建议将需求计划审核纳入二级与三级基层单位的同业对标中进行考核,以保证物资需用计划的准确性,提高物资集约化的效率与效果。在制定物资计划管理流程时,建议增加财务部门在ERP系统中针对需求计划的会签流程,将利润中心的挂接由财务部门负责确定,物资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及各专业部门形成一个协同机制,以使后序物资集约化的流程持续进行,前后联动,从而提升物资集约化与财务的协同性。

参考文献:

1.刘丛言.ERP在某电网公司物资管理中的思考和探讨[J].知识经济,2011,(20).

2.孙艺新.大型电力企业购资源管理模式研究[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

3.王学亮.国内外大型企业集团财务集约化管理经验及对电力企业的借鉴[J].能源技术经济,2010, (11).

4.杨洋.电力物资集约化管理模式研究[D].北京:华北电力大学,2011.

作者简介:

杨学华,女,长沙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研究方向:财务与会计、审计。

第10篇

【关键词】资源环境 审计 可持续发展 建议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对资源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多。与此同时,我国经济增长方式以粗放型为主,且人口增长迅速,导致了资源利用率低、环境污染、浪费严重等问题。面对资源危机和生态平衡的严重破坏,解决好社会发展和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转变经济增长形式,建立环境保护意识,具有重要意义。在这个过程中,充分发挥资源环境审计的作用,有利于从多角度分析提高资源的使用率,从而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

二、可持续发展与环境资源审计概述

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问题,并以人口控制、保护环境、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前提,协调经济社会的共同发展,坚持公平性、持续性和共同性原则。与此同时,各国根据自身发展的情况,制定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积极的改变经济发展模式。在长期推进的过程中,加强环境资源的审计作用,促进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有利于环境保护工作的深入。

通过优化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强法律的监督和审查,有利于及时发现问题,并对其进行评价,完善资源管理体系。与此同时,资源环境审计工作的落实有利于监控国家环境信息,作为监督环节,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约束和整顿,努力推进经济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资源环境审计存在的实际问题

(一)对资源环境审计的认识不足,审计管理工作进展缓慢

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之一,以发展为第一要务。政府各部门以经济增长为发展首要目标,“先发展后治理”的理念根深蒂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以牺牲环境资源为代价,高污染高耗能企业的逐步引入,在资源项目上审核不加限制,必定会引起环境污染,生态平衡失调问题。与此同时,由于环境污染引发的地区性事件也时有发生,受到了人民群众的高度关注。除此之外,我国审计机关实行双重领导体制,即接受本级人民政府和上级审计机关的共同领导,因此,在审计独立性上缺乏保障。例如,当出现地方保护并有可能引发资源环境危机时,审计报告不披露,隐瞒相关消息的违法行为较为普遍,审计机关监督作用难以得到切实保障。值得注意的是,在很多区县并未建立资源环境审计制度,项目也就无从管理。

(二)缺乏法律层面的支持,具体准则尚未规范化

环境资源审计与财务审计存在较大差异,在实施的步骤、方法、结果评价等方面具有自身特色。就已颁布的法律文献作为依据,在审计过程中缺乏对检查监督职能和审计内容的规范化要求,在审计程序、方式、评价上缺乏法律指导。因此,审计专员难以根据法规优化工作流程。

(三)环境资源审计方式落后,难以满足实际需求

环境资源审计包括对资源环境、资源保护法律法规、制度战略的整体分析与评价。我国资源环境审计方式主要包括检查考核、调查分析、材料复合等。与此同时,将以政府财政资金的审批、使用情况为主线,加强对资源环境保护、资金合理性、合性的审核,缺乏对项目本身执行过程和最后效果的关注。继而对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的实质性问题缺乏整顿,治标不治本,不利于可持续发展政策的落实。

(四)缺乏专业资源审计人员,管理难度大

审计人员的专业能力、综合素质和知识结构直接影响到工作的有效性。就目前形势而言,审计队伍缺乏专业性人才,其知识范围多重复于财务审计知识和经济相关类法律知识,对资源环境的评估情况和发展问题知之甚少。在报告撰写方面缺乏专业知识的支撑,在项目选择、运营方式、数据汇总方面缺乏整体性认识,难以察觉隐藏在工程项目背后的实质问题。除此之外,在队伍编制上受到限制,人力成本较高,人员分工不合理,导致资源环境审计难度大,管理不当,效果鉴定有误。

四、推进与完善资源环境审计的建议

(一)高度重视资源环境审计的各项工作

加强对资源环境保护的宣传工作,自觉、主动的维护生态平衡,审计机关内部人员更是要集中思想,转变观念,提高对资源环境审计的重视程度。在审计工作开展的过程中要明确审计内容和范围,针对遗漏点进行全面分析与整合,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与社会、资源、环境的和谐相处,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为社会共同发展做贡献。

(二)建立、完善资源环境审计的相关法律法规

在审计管理的法律制度基础上建立健全资源环境审计立法工作,明确监督的内容、职责和权限,发挥审计部门的实际效用。与此同时,各级审计机关需要在实践中总结真知,将理论和现实相结合,完善工作内容,优化工作方案,促进审计工作的合理化、标准化和制度化。在审计活动的评价过程中应包括对资源开发利用条件、生态环境质量管控、资源污染质量的有效分析。在审计报告中应针对经济状况、经营管理能力进行阐述,包括长期绩效指标和短期绩效指标等多个方面。最后,定期向社会公众披露审计结果,发挥群众力量共同监督,更有利于激发企业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立。

(三)创新审计方式,优化审计结果

在审计方式上,结合资源环境审计行为的特征,优化审计方法具有关键意义。例如,通过机会成本法、检测技术诊断法、调查评估法对资源环境审计内容进行全面的确认,有利于提高审计的科学性。其次,以绩效审计为依托形式,针对环保问题建立专项资金,及时更正问题,加强管理,有利于提高工作的有效性,发挥审计的防御效应。值得一提的是,和审计部门应与环保部门、建设部门、法务部门建立合作关系,加强信息沟通,共同推进资源环境审计工作,从而降低审计风险。

(四)加强资源环境审计部门队伍建设,提高工作效率

建立专业性高、协同合作能力强的资源环境审计队伍,通过交流会、研讨会的形式提高工作能力和专业水平,对审计资源进行必要的整合,促使工作的全面化,有利于提高审计效率。除此之外,聘请环保方面专家进行定期讲座、培训,从理论深入实践,有利于发挥审计部门的实际效用,约束各个主体行为。

五、结语

资源环境审计是在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引导下进行的,并对资源环境的现状进行了真实的反映,致力于解决环境发展问题。资源环境审计作为新时期的手段,有利于调节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增强经济活动的合理性和效益性,推动经济、社会、资源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德.加强资源环境审计――促进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可持续发展[J].北方经贸.2015(7).

[2]郭嘉.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北京市政府资源环境审计对策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5(5).

第11篇

关键词:职业农民;生产技能;培训

中图分类号: G725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7.06.003

近几年提出的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着力解决“谁来种地”、“如何种好地”的问题,为了提高农民素质,对农民进行职业培训意义重大,现就如何做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提出个人的想法和建议。

1 严格执行上级文件

每年,中央、省委都下发当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实施方案,要严格按照文件要求,把握好学员遴选、培训时间及补助标准、选择教师、制定培训计划、培训课程、班级管理、考试考核,以及档案管理后续管理服务等基本程序,并在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办公室的监督下,认真完成培训工作任务。

2 深入群众,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

虽然文件对培训专业、课程都做了部署,但因各地的实际情况不同,农民对专业及课程设置有自己的要求,可利用各种下乡机会,调查询问农民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认识,询问他们都想学些什么内容,哪个方面对农民的生产生活有作用等,并将农民需求汇总,在集中开展培训前一个月对课程进行规划,力争让农民学到有用的知识。

3 遴选优秀教师,保证学员学有所用

为保证培训的教学质量,选择从事相关培训工作多年,始终工作在惠农服务一线的农业相关部门,并获得相应资格证书的资深专家担任教师。他们是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把农民想学、想问、生产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及时解答清楚,农民爱听、爱问,课堂气氛热烈,学习效果好。

4 广泛宣传,积极动员符合条件的农民参加培训

通过调研,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后,一般应提前一个月进行广泛宣传,积极动员,严格实施方案要求,以自愿学习为原则,把符合培训条件的龙头企业带头人、合作社成员、村干部及一村一品大学生等作为主要培对象,力争使这部分人员得到培训。

5 加强培训管理,确保培训质量

为了保证培训顺利有效地完成,要根据农民自身特点,加强课堂及实训管理。一是培训课程主要围绕省里文件要求,适当增加农民生产生活中的主要内容。二是加强课堂管理。每个乡镇选出一个组长管理本乡镇的学员,组长要做到三点:保证人员安全,包括往返安全乘车、不饮酒等,确保学员安全学习;管理好课堂秩序,防止缺席、替学、课堂混乱等影响老师讲课的现象发生;学习补助资金透明。按照培训要求,组长要向每名学员说明各项费用支出内容,并监督资金的使用。三是教学方式灵活多样。培训过程主要以理论、实践、实训、师生互动等形式,每天培训结束后以一天5名学员抽奖问答的方式检验学习内容,激发学员的学习热情,提高培训效果。

通过上述努力,大多数学员都掌握了生产技能,解决了生产生活中的一些常见问题。但在实际工作中仍存在一些培训工作中需要完善和补充的问题。一是项目实施的时间问题。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主要是为农民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他们掌握生产生活技能。但近几年项目实施的时间都是8月份甚至更晚,对农民备春耕、生产资料选择、春耕、田间管理等生产活动来说相对滞后,无法和农时对应;二是资金使用管理。省里要求后续管理服务资金要分2年使用,而财政部门掌握的标准是,如果项目资金超过2年不使用要收回;三是公职人员课时费问题。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聘请涉农部门的公职人员讲课,这些人员工作在农村一线多年,对本地农业生产生活非常熟悉,对如何处理农业生产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得心应手,但是审计、纪检等部门认为公职人员本身就是为农民提供服务的,不应该再得到课时费;四是学员身份选择上应该放开。首先,是现在农村大多数青壮年都外出打工,农村实际务农的人员多在50岁以上,所以在年纪上应该放开。其次,是部分退伍军人或者大学生到农村从事农业生产,不应该以他们不是农民不符合培训要求将其排除在外。最后,学员3年内不能重复培训。现在大多数农民都外出务工,按照文件要求参加新型农民培育工程的农民3年内不能重复培训,这样会造成两个问题:一是学员人数不够,二是学员当年学习培训的知识还没巩固好,第二年又不让其培训,影响培训效果。

针对上述问题,结合工作实际,提出以下想法和建议。

一是项目实施时间提前,争取在春耕前实施。通过培训、实训,可以让农民对农业生产全程知识进行系统学习。

二是省级农业、财政部门就项目资金使用做出详细规划,提高项目资金使用效率。

第12篇

【关键词】电力企业;废旧物资;管理

一、引言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电网建设持续投资,网架规模不断扩大、升级,必然存在大量更换和拆除下的设备、材料等物资,此类物资属于电力企业的退役物资。当前,随着电力企业内部管理方法的越来越完善,依法治企工作的不断深入,对废旧物资的处置工作也是越来越重视,同时也突显出一些典型问题,对企业员工的工作规范性提出严格要求。

二、废旧物资管理存在问题

1.对废旧物资管理缺乏重视

部分电力企业一定程度依旧存在着重视生产忽视管理的情况,加之多年内工程建设任务繁重,无论是企业管理层还是基层员工均致力于工程建设,对于废旧物资的管理不够严谨。近年来,随着三集五大统一改革,精益化管理要求的提高,也提出了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的要求,企业员工逐渐对废旧物资的后续处置工作才有了初步认识。

2.对退役物资、废旧物资概念混淆

电力企业内部部分员工对退役物资、废旧物资概念混为一谈,对基本概念理解存在偏差。废旧物资是指已办理固定资产报废手续的物资、已办理流动资产报废手续的库存物资、已办理非固定资产报废手续属于列卡登记的低值易耗品、废弃材料及零配件等。退役物资经技术鉴定可用转为库存物资,进入利库环节;经技术鉴定不可用才转为废旧物资,进入报废环节。由于工作计划性不够等原因,设备退役前无废旧拆除计划,报废手续未办理,即使已下线退役的设备也不能作为废旧物资。部分员工对两者概念认知不清,必然导致退役物资处理工作中存在问题。

3.废旧物资管理制度落实走样、流程执行脱节

国网公司“三集五大”体制改革以来,大力推行通用制度、标准在全公司系统的统一执行、操作,制定了各项工作的衡量器,其中就包括《国家电网公司物资管理通则》、《国家电网公司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国家电网公司废旧物资处置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在办法中也明确了各级物资部门、实物资产管理部门、实物资产使用保管部门、建设部门、财务部门、审计部门、监察部门的职责,对处置流程也有基本介绍。以地市公司建设工程中的固定资产退役为例,地市建设部门拆除废旧物资、现场管理;地市实物资产管理部门进行技术鉴定,出具鉴定报告;经鉴定不可用,地市实物资产使用保管部门提出废旧物资处置需求申请,编制固定资产报废审批单;地市、省级财务部门、实物资产管理部门进行审批;审批后,地市财务部门组织固定资产的评估工作;地市物资部门负责接收入库,上报处置计划;上级公司物资部门汇总竞价计划并在电子商务平台进行竞价拍卖;地市物资部门负责与中标回收商签订合同,金额入账,实物移交;审计监察部门负责过程中的专业监督。而在平常工作中,存在诸如技术鉴定环节遗漏、退役设备未经技术鉴定违规利用、审计监督不到位等现象。

4.废旧物资处置工作涉及部门众多

废旧物资处置工作涉及公司生产建设部门、运行维护部门、经营管理部门、审计监察部门等众多部门。在工作中的各个流程环节都需要相关部门间的相互配合、沟通,在某个环节出现停滞、延迟现象,将导致功亏一篑,在整个处置过程中更需要审计、监察部门的监督、推进。一定程度上,存在由于部门、员工态度、业务原因造成的处置工作拖延现象。

5.废旧物资存在较高遗失风险

退役设备要经历现场施工拆除、现场集中管理、路途运输、退库接收等多次搬运、移交。由于施工现场环境复杂、人员众多、管理水平等原因,易发生设备损坏、丢失的现象,同时在搬送运输过程中也可能出现设备破损、部件遗失的问题。由于管理粗放,有的人员将拆除废旧物资进行变卖,为了一己之利,存在侵吞国有资产的问题。而退役设备处置时限越长,固定资产遗失的风险也就越大。

6.废旧物资管理不当存在法律风险

废旧物资在拆除环节可能发生偷盗的违法现象,也可能发生未经退库直接利用的违规现象;在价值评估环节可能发生评估价值与实际价值偏差过大的现象;在回收商移交环节可能发生计划回收数量、设备型号与实际不符的情况,也可能发生回收金额部分入账,部分抵销装卸费用的现象。如从业人员对管理办法不够清楚、法律意识淡薄,易发生违法违规现象,造成一定法律风险。

三、强化废旧物资管理的措施

1.提高对废旧物资管理的重视度

电力企业因其自身的特殊性质,资产涉及面广,且多数在野外,电网改造中废旧物资管理有赖于职工的工作认真负责性,所以,对职工的进行职业道德与廉洁教育至关重要。唯有全体职工都以企业利益为出发点,企业才会正常有序的健康发展。电力企业需大力推广宣传废旧物资的管理办法、标准,加强反腐倡廉教育,使其主动自觉的参与企业开展的党风廉政建设活动中,有效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2.准确制定并下达废旧物资拆除回收计划

废旧物资拆除回收计划是由资产使用保管单位根据项目初步设计批复,查询运行设备资产台账,核实退役物资的种类、型号,详细提出应拆除数量,并提出报废、利旧、留作备品、弃用等处置建议编制而成,并由实物资产管理部门审批下发,它是整个废旧物资管理工作的源头和关键,它的及时性和准确性直接影响后续工作的执行。在年初时,各资产使用保管部门可根据单位年度固定资产投资计划和综合计划,编制准确的年度工程废旧物资拆除回收计划,由实物资产管理部门进行审批,下达给项目管理部门、资产使用保管部门、物资部门。这样既可以保证计划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又可使物资部门实时掌握工程进度,便于废旧物资管理。

3.提升退役物资的再利用率

要利用技术鉴定工作,充分考虑退役物资的再利用问题,防止盲目、笼统将退役物资定性为废旧物资,造成资源浪费的现象发生。实物资产管理部门应挑选工作责任性强、专业技能娴熟的员工组成技术鉴定小组,对退役物资进行严格的检验,对退役物资可以继续使用的部件进行拆卸保留,用作备品备件,为生产运维工作降低成本,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4.做好重大、特殊的废旧物资处置工作

电力系统涉及一次设备、二次设备及通信信息装置等诸多类型,范围广、品类多。实物资产管理部门、物资部门管理人员应具备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精确掌握各类废旧物资的处置方法,防止处置不当引起风险。如计算机以及涉及公司重要商业秘密的计算机、笔记本电脑、服务器、数码复印机和移动硬盘等废旧物资应在处置前对存储介质销毁处理。电能表应集中销毁处理,变压器等重大废旧设备应进行拆解处理,防止回流进入电网。

5.充分利用废旧物资网上竞价管理方法

利用废旧物资电子商务平台网络竞价的方法,可防范暗箱操作,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同时提升废旧物资的销售金额,实现产品销售价值最大化。公司需加强电子商务平台网上竞价系统的管理,明确类用户的权限设置和工作界面,严格执行竞价程序,防止发生由于系统漏洞造成信息泄露,引起投诉、纠纷。

6.加强废旧物资管理的审计监督

废旧物资处置计划是该项工作的龙头,强化计划的监督管理,既是规范废旧物资处置的需要,又是从根本上消除积压物资和废旧物资的需要。在监督处置计划时应重点关注所处置物资是否必须以及怎样实施处置、处置是否具备报废年限以及的确没有使用方向等。废旧物资移交是该项工作的收尾,在此环节,监察人员应在现场见证实物交接,由物资部门、实物使用保管部门、回收商共同盘点、称重,据实交接。在监督废旧物资移交时,应重点关注实际移交数量、型号与合同清单是否相符。

四、结束语

废旧物资工作具有涉及部门多、工作流程环节多,工作计划性要求高等特点,历来是企业管理的难点、审计的出血点。如何更好的进行资源整合和再利用,促使废旧物资处置成为公司效益的另一增长点,是公司工作计划精准性的试金石,也是现代电力企业精益化管理机制的核心。依法治企是电力企业的管理基石,而在废旧物资管理工作中存在一定的法律风险,如何更好、更有效的将审计监察工作融入该项工作,实现风险预控,也是废旧物资管理工作的前提。

参考文献:

[1]王新. 电力企业废旧物资管理模式探究.时代经贸,2013年24期:24

[2]朱红鹰.电力系统废旧物资管理.现代企业文化,2013年33期:103

[3]赵东彪.浅谈对废旧物资处置监督管理工作.市场周刊,2013年7期:21-23

第13篇

关键词:建筑行业;会计信息质量;措施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由于建筑行业会计的造假所得收益会明显的高于预期的成本,这种经济效益就造成越来越多的建筑行业的管理层人员为了得到更高的经济收入而在会计账目中做假账,使得建筑行业的会计资料损坏或者掺假。因此为了加强建筑行业内部的管理水平以及保证建筑施工的正常进行就必须要对会计信息的质量问题进行重点把关。本文对建筑施工中企业会计信息质量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成因进行具体分析,进而能够有针对性的提出加强建筑行业会计信息质量的有效措施,这就为推进建筑施工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做出了关键的作用。

一、建筑行业会计信息的特征

在建筑行业中,重要的投资系数由经济效益、管理水平、内部收入分配以及相关的管理人员等共同组成。因此在建筑行业中会计信息的特征主要的表现在几个方面:实行分级核算。由于建筑行业自身的流动性比较大、施工生产的范围大并且分散以及施工地点不固定,这些特点就要求会计的核算应该与施工生产实行同步进行,这样才能够及时的反应建筑施工中的经济支出以及对于建筑施工中各项工作的具体进程。二者同步进行就能够避免在施工中对一些生产环节忽视的可能。能够增强会计核算与施工预算的可靠性,在行业中进行分级核算以及分级管理的模式,加强会计信息的质量并且能够为保障建筑行业的经济状况作出重要的参考。

在会计信息的特征中,对于建筑行业的应用要实行分项计算和分段计算。具体的表现是:在建筑的正常施工中,施工的项目有着不同的造价,因此对于不同的工程要采用分项计算的模式,准确的计算该项目的成本,这样才能够为施工的实际作出科学的范围预算。在分段计算中,主要的是针对整个工程的工程进度进行实时的计算,这样能够从总体中把握施工的资金,并且能够在每一段工程中了解施工的动态,这就为建筑的顺利竣工作出了充分的准备,能够及时的反馈信息以便作出调整的方案。

二、建筑行业会计信息存在的常见问题

1、建筑行业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素质较低

首先,建筑行业中会计管理者的法律意识和制度意识淡薄。有些会计人员置集体利益于不顾,肆意编造会计信息。例如,有的会计人员不按实际情况罗列费用名目,少计收入,偷税漏税等。其次,有些会计人员刻意进行会计信息造假,以粉饰其业绩。例如,有的会计工作人员乱列资产,多记收入,转移国家资产,以据为己有。最后,一些会计人员没有很好地把握会计的法规、准则、制度,甚至利用会计制度漏洞,造成会计信息失真。

2、会计基础管理工作较为不力

会计基础管理工作主要包括机构设置、人才建设、制度建设和内部控制等四个方面。一些企业的财务岗位设置不够合理,岗位职责编制模糊,财务岗位缺乏相应的岗位说明。另外一些财务岗位的制度、流程和规范还不够完善。会计报表编制等重要岗位未建立相应的应急机制,无法应对财务人员突然离岗等突发状况。有些单位未建立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考核评价制度,会计信息质量的好坏没有和员工绩效挂钩,因此硬约束不强。许多企业的财务人才队伍建设薄弱,一方面财务人员数量匮乏,另一方面财务人员培养缺乏长效机制,师傅带徒弟的模式还比较普遍。目前许多企业的财务制度建设还存在真空地带。子公司各自为战、自行其是,协同效应难以实现,许多企业集团内部子公司之间收入和费用的计量与确认标准、核算流程、关联方交易的核算时点和标准尚无统一规定,甚至一些企业集团在合并报表过程中即使对于同一交易,交易双方出于各自利益诉求核算出的价格、交易时点和业务量都存在差异。对会计信息质量的控制不仅仅是财务人员的责任,还取决于与最终会计信息生成相关的一系列业务流程的管理。

3、信息化管理手段滞后

我国企业集团财务系统的信息化程度目前仍处于较低水平,许多企业集团尚未实现财务与业务的一体化,信息集成度较低。这主要体现在一些企业集团会计核算信息以及一些经营管理数据的收集还需要定期上报,然后这些底层数据经过分级汇总、合并抵消后形成集团整体的财务数据,由于合并财务数据经历的中间环节多、周期长,涉及大量手工操作,给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带来了负面影响。会计信息源头未能与业务集成,财务通常只是接受业务部门向其汇总的业务数据,承担的主要是对业务的事后反映职能,这种集成性的缺失造成了会计信息严重滞后于业务信息,价值信息未能嵌入到业务发生的过程中,导致财务无法呈现出完整的价值链信息,所以难以发挥对业务的过程控制作用。

三、提高建筑行业会计信息质量的有效措施

1、加强建筑行业会计人员的培训

会计人员不仅能管理企业的经济活动,而且还能监督企业的经营活动。为了强调执法意识的重要性,并充分发挥其作用,需要对企业领导和会计人员进行广泛宣传。大力选拔人才。为满足经营管理和会计工作的需要,需寻找一批合格的人才来更有效地完成会计工作。为此,应有计划地建立和完善会计人才市场,在企业经营者的管理体制中引入一系列竞争机制,使有能力者居之。着重地培养相关会计人员业务素质。一定程度的提升业务的操作能力最根本的就是职业道德的建设因为会计人员担有―定的法律职责。加强人才培养。在新的形势下,建筑行业既需要改革企业管理体制,也需要加强培训会计工作人员的力度。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社会形势出现了新的变化,从而企业需要具有较高能力和素质的会计工作人员。因此,会计工作人员的素质应进一步提高,会计人员的法律法规意识应进一步加强,会计工作人员还应深入认识其本职工作,以期在思想和技能方面达到双重提升的效果。

2、加强建筑行业的基础管理工作

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要严格按照“谁记录谁负责,谁编制谁负责,谁审核谁负责,谁签字谁负责”的原则,层层落实责任,在组织上予以保障。对于在职财务人员,企业不仅要培训他们对会计政策、会计准则、会计专业等财务知识的学习,还要加强其对本公司生产经营业务方面的学习,以便他们能够更深刻的理解会计信息内涵。考察世界先进的财务管理方法,完善财务工作流程,在制度上予以保障。

3、切实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提高建筑行业会计的信息质量

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人员从事会计工作、实现会计目标的保证,只有从整体上、根本上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才能保证会计信息质量。加大宣传教育力度,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依靠社会教育引导和启发,进行持久的宣传和教育。加快法制建设步伐,建立健全会计法规体系,加大执法力度,保证法治对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具有的重要促进作用。加强对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监督和检查尤为重要,所以要健全监督机制,建立健全道德评价体系,良好的职业道德风尚,不仅要依靠会计人员的自我觉悟,而且要辅以必要的监督措施。

4、政府对会计的实行职能,加强内部监督管理

(1)实行企业跟政府相互分离,建立完善的实质健全的考核制度体系。目前的政府部门要及时变更转换自己的职能,实行企业跟政府之间相互分离,科学合理地去设计建筑施工企业单位的业绩考核评价制度,适当地去增加一小部分涉及到企业稳定持续经营的非财务的核算指标,建立起一整套全面得、标准的考核体系,将企业的现在利益跟未来利益、社会成果跟经济利润结合到一起,改变单位内部的激励手段,防止经营者发生短期有效长期无效的行为,使经营获得的利润跟建筑施工企业的长远目标联系在一起,从而快速有效地提高单位会计的信息质量。

(2)加大政府对企业会计的监督以及社会对企业的监督强度。新设立的会计法则虽然对此作了明确的有关规定,但是如何正确地来落实这些监督的职能才是真实的关键所在。加强各个监督部门的检查,使它们在会计检查的信息里面互相沟通交流没有阻碍,就避免了各自作业,提高了对企业监督控制的效率。

(3)强调施工企业对外部的审计监督。一方面说来财政部门、审计单位和税务机关要加强对建筑施工单位的外部监督跟查验,政府监督要围绕企业所产生的会计信息,它的质量是否有效合法,是否按法规来得。另一方面规章制度要求所属企业的业务素质比较高,要公开要公平要公正,严格遵循职业的道德规范,依法准确落实建筑企业每个年度会计报表报告作业,提高自身企业所公布的会计信息的可认同度。

结束语

我国目前正在对建筑企业进行结构性的调整,为了建筑企业所披露的会计信息可以更加真实、更加完整、更加充分、更加有效,我国必须加强建筑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体系,必须提高企业内部会计信息的质量,这样才能更好地保证我国建筑行业可以稳定持续地发展。

参考文献

[1]何慧娜,康素素.浅析如何提高建筑行业会计信息质量[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

第14篇

(辽宁省投资审核中心,沈阳 110002)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建设工程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建筑工程是一项极其耗费资金的项目工程,当前我国建设工程存在明显浪费现象,一些人利用建设工程的中存在的漏洞谋取个人利益的情况屡见不鲜。为促进我国建设工程与国际相接轨,必须控制建设工程的造价,由于建筑工程的全过程都存在费用消耗,因此对其造价的控制也是全过程的。本文就全过程造价控制在建设工程领域的应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 : 全过程造价控制;建设工程;应用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17-0003-03

作者简介:王鹏(1982-),男,辽宁大连人,硕士,工程师,研究方向为工程项目管理。

0 引言

虽然我国的建设工程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迅速发展,但就现状而言我国建设工程无论在管理水平还是在施工技术上都和发达国家存在较大的差距。在计划经济的体制的影响下我国的建设工程发展与发达国家的发展途径存在根本差异,随着市场经济在我国影响力不断提升,我国建设工程的发展逐渐与国际接轨,人们开始注重对建设工程的全过程造价管理。并将很多国外已有的成功经验借鉴过来,促进我国建设工程的发展。

1 建筑工程造价现状

1.1 招投标方法不完善

伴随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市场经济中的各种经济主体数量也在日益增加,市场竞争环境越来越复杂,建筑工程企业对承包商进行科学合理的选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行招投标工作中常见问题主要反映在“评标办法”上。目前建设工程中最常使用的方法包括综合评估法、最低低价法等,但综合评估法评标和最低价法评估极易出现人为因素干扰,对评审结果有一定的影响。工程建设在整个招投标阶段中最核心的便是工程造价问题;在市场中承包商旺旺采用低价中价,再在施工过程中采用扯皮方式获得二次经营收入,让建筑市场发展越来越不正常。因此控制合理的工程建筑造价对招投标工作非常重要。

1.2 忽视前期造价管理

我国长期以来都是将精力放在施工过程结算,忽视施工前期工程造价管理。所以要有效控制建筑工程造价,就需将工作的重难点转移到建设前期可行性研究和设计阶段来,这样方能达到最佳效果。

1.3 施工阶段中存在的问题

建筑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占用时间最长,且是建筑物形成的重要阶段,在该阶段人力、物力、财力的消耗较为巨大。在施工阶段会投入大量资金,因此其也是建筑工程造价控制的关键阶段。施工现场设计变更手续不及时、现场管理松懈、结算混乱等因素都是导致造价出现问题的关键。因此在施工过程中进行造价控制非常有必要,其也对控制造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4 竣工结算期间造价冒算,出现高估现象

在工程竣工阶段工程计量不按照规定计算,且不严格按照定额单价规定的来计算,出现多加少扣的现象,因此便会导致施工方与发包方相互推卸,导致工程结算延长。

1.5 法制不健全

当下我国关于建设工程造价的法律法规尚未完善,其不能完全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建筑工程管理与控制,存在一定盲区,工程造价过程中出现问题时存在无法可依、执法不严等现象,对建筑工程造价的真实、合理造成严重的影响。

2 建设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原则

2.1 将决策阶段以及设计阶段作为建设造价全过程管理的重点

工程项目展开后,其造价的全过程控制贯穿到整个建设工程,但其中较为突出的重点是决策阶段以及设计阶段。抓住建设工程项目造价控制的关键就等于从大方面上控制了造价。设计阶段的费用不会超过总体建设工程费用的百分之一,但其对整个建设工程项目的影响却是决定性的,有超过七成以上的建造费用都与初期的设计阶段相关。

2.2 主动控制,通过主动控制能够获得理想的效果

造价工程师的主要任务是对建设项目的整个过程进行有效控制,实际控制过程中,造价工程师必须主动了解建设工程的各个部分,判断方案是否符合预期标准。

2.3 采用技术与经济有效结合的方式控制建设工程的造价

对工程造价的控制需要从组织、技术、经济等多方面展开,将各种不同部分有机结合起来。

3 全过程造价控制在建设工程中的应用对策

3.1 投资决策及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

投资决策和设计阶段对项目整体造价虽然不会造成账面上的明显影响,但由于投资决策和设计阶段会对整个建设工程造成决定性影响,因此初期的决策以及设计方向必须合理选择。在进行投资决策和设计时需要对建设工程进行科学分析,分析各种投资决策的可行性,敲定决策方案后需要明确设计方向,进行周密细致的考察,进行准确的方案预算。在项目决策阶段,项目管理人员需要根据相关部门的规定进行初步的投足预算,并经过相关部门的审计后即可将其列入国家的产期计划和工作控制当中。

3.2 限额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

限额设计就是对总得投资费用进行限定,一般来说,投资总额被限定后即确定了方案的总体方向及投资规模。进行投资金额的限定主要是为了保证项目的总投资费用不超过限定总额,建设工程的展开都需要围绕限额进行。限额是在技术要求及管理要求的标准核定下设定的,限额的准确性决定了能够有效控制建设工程总投资费用在合理范围内,因此限额的准确性其实就是对全过程造价标准的制定。建设项目初步设计阶段可按照科学的计算方法对初步设计的造价进行推算,并经过相关部门的批准,列定最高限额,并对整个工程项目的初步方案进行设定,随后即可展开建设工程的招标活动。招标金额需限制在最高限额范围内。

3.3 招投标阶段的造价控制

工程实施阶段,中标的承包商需要按照合同规定的内容在工期内完成建设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以合同为基础,并且需要考虑到物价上涨对总体造价造成的影响。施工过程中会存在一些设计阶段难以预料的事件对造价造成影响,这些都是被控制在造价合理范围内。招标阶段主要确定总额后寻找性价比最高的施工单位,我国的招标行为存在很多问题,为提高招标行为的公正性及时效性,必须制定科学的招标制度,借鉴发达国家的招标做法,由相关部门办法指导价格,通过科学制度及法律法规等维持正常的市场秩序,做到真正的市场价格竞争,实现优胜劣汰的经济法则,提高建设工程的经济效益。

3.4 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

施工阶段的投资控制主要是控制工程在遇到特殊情况时造成的工程变更以及工程索赔,在施工过程中尽量保证设计的原始性,在可能的情况下不要刻意改变设计的原标准,若必须进行变更时需要严格按照变更程序进行,并由评估人员评估该变更与原标准间的差别,只有存在实际效益时才能够进行变更,避免出现不必要的工程索赔。

3.5 竣工阶段的造价控制

竣工阶段是整个建设工程的最后一个环节,能够准确反映造价管理水平,竣工阶段需要对建设中的所有费用、方案设计、管理方法等进行总结。需要注意的是竣工阶段的总结一定要在工程后期展开,不能拖太久,保证后期审计的准确性。建设工程竣工阶段,需要对前期的造价进行汇总,编制实际工资决算,通过最终的总结体现出建设工程的总体造价。

4 应用案例

吉林省某市中医医院,位于某市某街西侧,由门诊楼、住院楼及附属用房构成。门诊楼建筑面积3454M2框架结构,主体四层;住院楼建筑面积3082M2框架结构,主体三层;附属用房建筑面积453.69M2砖混结构,主体一层。工期2007年5月1日至2008年9月20日。建设资金来源,土地费用由政府无偿划拨使用,项目建设所需要其它建设资金来源为开发银行贷款1000万元,国债180万元,原中医院旧址变现550万元,其余不足资金由当地财政解决(详见平位置图1、工程构成表1)。

2006 年 8 月 24 日组织了设计公开开标,确定设计单位。2006 年 11 月 7 日通过施工公开招标,确定施工总承包单位。2007 年 3 月份落实政府提出项目的用地、效果变更导致的效果、施工图重新设计。重新设计图纸部分完成的情况下,住院楼于 2007 年 5 月 1 日正式开工。在完成原有宾馆拆迁后,门诊楼于 2007 年 6 月25 日正始施工。在完成总图规划布置、室外工程效果方案的前提下,室外工程的效果、施工图、总图设计最终于 2007 年 8 月底完成全部设计。施工总承包单位于2007 年底完成门诊楼、住院楼主体结构和部分室内外抹灰工程。施工总承包单位于 2008 年 4 月 27 日开工续建。施工总承包单位于 2008 年 9 月 10 日报建筑工程竣工验收。项目使用单位于 2008 年 9 月 13 日开始落实办公设施搬入。项目代建单位于 2008 年 9 月中旬开始项目的正式竣工验收组织、项目移交工作。

5 结束语

建设工程全过程造价控制能够有效减少建设工程项目展开过程中的各种浪费现象,避免不当人为因素对建设工程造价的结果造成不良影响,为建设工程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袁大龙.全过程造价管理在建设工程造价控制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12(6):33-37.

第15篇

关键词:地勘单位;应收账款;管理问题;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2-0-02

一、地勘单位应收账款管理现状

地质勘查单位现在虽仍是事业单位体制,但实质已迈入市场化运作,一方面市场开拓力度不断加强,市场盈利能力得到提高;另一方面是流动资金严重不足,营业利润不能有效实现。

究其原因,其一是地勘单位体制造成原始积累不足,对外融资筹资力度不够;但更关键的是应收账款数额较大,占流动资金比例过大造成的。随着地勘单位竞争的日益激烈,应收账款数额也呈逐年上升趋势。

二、应收账款管理成效对经营活动的影响

如果没有强有力收款措施,应收账款长期得不到收回,单位坏账比率将大幅提高,导致单位资产损失;应收账款长期大额存在使货币资金流量减慢,降低了单位资金的使用效率和经济效益;由于我国实行的记账基础是权责发生制,当期结算收入计入当期收入,一旦发生应收账款无法收回的情况,就会造成虚增单位的经营成果,增加税收负担的不良后果,单位账面上的利润的增加并不表示能够如期实现现金流入。所以,加强地勘单位应收账款管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任务。

三、地勘单位应收账款管理中常见问题

(一)单位没有树立正确的应收账款管理目标。经营活动中往往把经营收入放到第一位,片面追求利润最大化,忽视了单位的现金流量,特别是对单位领导的业绩考核,比较关注的是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指标,对应收账款的回款率及坏账率考虑较少。

(二)应收账款清查核实工作漏洞较多。1.有的单位不重视对账制度的执行,往来账的核对工作出现缺失,造成应收账款清收不及时;2.坏账管理制度不健全,应收账款长期无法收回也不做相应处理,保留在账面上,实质上此部分应收账款已不具有资产的特点;3.应收账款日常监控存在诸多问题,清收工作相关人员职责不清、奖罚不明,存在互相推诿现象;清欠方法单一,力度不强;经营人员工作交接时,相应的应收账款工作由于各种原因无法很好地衔接。

(三)应收账款管理责任模糊不清。各部门在应收账款管理中所承担的责任不明确,经营部门和财务部门如何才能协调一致做好此项工作,使得经营与核算挂钩,没有行之有效的制度做保证。或者虽制度建立了不少,却有章不循,制度与实际运作脱节,出现问题责任不明,无人追究,造成应收账款的坏账损失。

(四)社会信用管理体系不够规范,企业防范风险意识不强。目前我国信用管理体系还处于建设初期,有关信用管理的制度还不够完善,一些单位未对应收账款的客户进行信用风险管理。如:有的单位事先没有对甲方资信情况了解清楚,不能很好的把握客户的信用程度的情况下,为了完成经营任务,匆忙与甲方签订合同,产生了应收账款风险。短期内制定的信用政策可能会出现标准过高、过低等情况,影响对合作方的正确判断。

(五)缺乏法律保护意识。许多单位对相关法律知识缺乏了解,对于明显存在风险的应收账款,不会使用法律途径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客户经营状况出现问题时,因担心失去长期合作伙伴而不采取相应的催收手段,错失了收款机会,无意识地助长有些信用差的客户拖欠习惯,形成恶性循环。在应收账款无法收回时,不及时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矛盾,导致超过2年应收账款诉讼时效期,丧失了最佳的诉讼时机。有些情况下,虽然单位赢得了诉讼,在法院强制执行下,仍难以收回全部的款项,造成单位实际经济损失。

四、地勘单位加强应收账款管理的措施

(一)应收账款催款工作要想取得显著的、实质性的效果,领导关心重视是基础,各相关部门积极配合是保障,执行部门措施具体可行、方法实用是决定性因素。各经营单位应根据“没有现金流量的利润不是利润”的理念进行应收账款管理,始终把资金回笼放在经营活动的首位。成立由单位领导牵头的应收账款清欠领导小组,根据单位实际情况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明确各项目应收账款回收期限及具体负责人,建立应收账款防范机制,完善逾期应收账款风险预警环节的监控体系。

(二)建立完善应收账款的内控制度,加大清欠力度。

1.单位建立健全应收账款内控制度,形成分工明确、职责清晰、相互协调、相互牵制的应收账款管理模式。

(1)建立应收账款定期核对制度。日常财务工作中注重清查核实各类项目工程结算单和财务原始凭证,将项目从签订合同、工作量确认、工程结算单办理等程序,到每次收到项目款、未收款余额的形成,都要进行资料汇总、分析、核对,按照各项目的应收款账金额、年限,客户的信用程度、收款难度等因素分门别类管理。如:中央项目、地方项目、风险项目、社会项目等不同资金来源项目的收款风险不一样,所采取的清查核对手段也要区别对待,相对来说,社会项目应收账款的对账管理应该更加严格细致。定期与客户核对账目,发现金额不符要查明缘由,应收款额较大的项目,如果通过对账单、电话无法核实的,由相关人员直接与客户面对面查证,取得双方认可。如无法达成一致,需要查清原因找到相关责任人协商确认,采取措施调整至双方确认,妥善保管对账的记录,杜绝因双方对不上往来账造成单位坏账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