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美丽乡村总要求范文

美丽乡村总要求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美丽乡村总要求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美丽乡村总要求

第1篇

一是着力调整优化农业结构,让农业产业更兴旺。紧紧围绕农牧业提质增效、农牧民持续增收,坚持用市场化思维谋划、用工业化手段推进以产业化、规模化、组织化、社会化为核心的农牧业现代化,重点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延伸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上下功夫,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不断提升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和效益。

二是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发展,让乡村生态更宜居。巩固提升和谐稳定美丽乡村创建成果。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集中开展村容村貌整治工作,大力推进“厕所革命”,促进农村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公共服务更加到位,生活环境更加优良,产业结构更加优化,精神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治理更加有序,农牧民素质整体提高。

三是着力推进乡村文化兴盛,让乡村文明更正派。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深入实施农村居民文明素质提升行动,在农村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各族群众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国家观、文化观。

第2篇

我国的新型城镇化,“新”就新在更加强调以人为本,更加强调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更加强调城乡一体化的总要求。从这个意义上说,“逆城镇化”与我城乡一体化的要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要求,在本质上是一致的。这也意味着我们要更加重视“逆城镇化”。

第一,要搞好乡村建设的空间规划。现在,我国的城镇都有建设规划,但乡村却没有普遍的空间建设规划,很多国家的空间规划都覆盖到每一寸国土,但我国直到目前并没有负责乡村规划的专门部门、机构和经费。在规划上城乡分离的局面到了必须改变的时候。只要看看全国各地许多乡村地方出现的“垃圾围村”现象,就能深切感受到规划的缺乏。要坚决杜绝把乡村的大树都搬到城里,而把城市的垃圾都倾倒到乡村的现象。

第二,认真落实城乡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均等化要求。近些年来,我国在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取得很大进展,很多省区都拨出专款帮助农村家庭改厕所、改厨房、改畜圈,从而极大改善了农村的环境和生活条件。但从法律上说,城乡之间的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体制还是分割的。供水、供电、道路、公共照明、通信、交通、绿化、垃圾处理、环境整治等,在城市里自然是政府的责任,所需的公共经费也来自财政,而这些在乡村很多情况下没有固定的公共财政预算,村民们自己也无力改善。

第3篇

大家下午好!欢迎各位领导莅临**镇**村指导工作,衷心感谢省市民宗部门及全省宗教界对**镇**村、**村两个少数民族村多年来的大力支持,这次,***捐赠我们**万元,解决了**村道路修建资金缺口的燃眉之急,打通了**村的交通生命线,在此,我代表**村人民对省道协表示衷心的感谢!

**镇位于**县东南部,距县城36公里,全镇总面积**平方公里,有*个行政村及*个居委会,共有***户***人,是典型的农业乡镇。**村距镇区*公里,总面积**平方公里村内共有*个自然村、*个村民小组,***户***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占总人口的**%。***年被列为贫困村。

近年来,我们扎实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促进村财、村民增收,**村贫困户**户**人于2017年全部脱贫,2018年**村村财收入预计近**万元,比2017年翻一番,人均收入预计达****余元,达到贫困村脱贫标准。同时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积极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开展道路建设、路灯亮化等工程,打造**美丽乡村。

第4篇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lyzz123”为你整理了这篇2020年林业生态建设营造林主要措施和做法总结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根据昆明林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的总要求,昆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专题研究、亲自部署空中航线视廊、省市联动绿化造林、桉树替换改造、森林乡村、美丽公路等林业生态建设项目,每年召开专题工作大会,于2018年召开《昆明市“十三五”生态建设营造林工作推进会暨2018年护林防火工作总结会》。全市各级认真贯彻落实各有关精神和要求,进一步统一思想和行动,认真组织,周密安排,着力改善生态环境,扎实做好全市林业生态建设营造林各项工作,确保完成各年度内国家、省和市委、市政府下达的任务目标。

制定措施,贯彻有力。认真贯彻落实市政府与省政府签订的《云南省2016年~2020年林业双增目标责任状》,市政府分别与各县(市)区政府签订了《昆明市2016年~2020年林业双增目标责任状》,同时出台了《昆明市国家森林乡村创建工作方案》《昆明至丽江至大理、昆明至景洪至磨憨高速公路绿化美化实施方案》对全市林业生态建设工作实行目标责任管理。结合昆明市实际,为加速推进各项林业生态建设。

规范管理,扎实推进。一是认真把握住“分类指导、突出重点、合理布局、规范管理”的原则,各年度林业生态建设营造林工程项目严格按照相关规程和规范要求进行管理,做到年初有计划、月月有调度、季度有督查、年终有核查。二是强化督促检查和指导。林业生态建设营造林任务实行市、县两级年度目标管理考核,过程中有督促、有检查、有指导,加强信息调度和报送,及时掌握工作动态和进展进度。

第5篇

为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围绕贯彻“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的总要求,按照中央、省、市、县委工作部署,2019年9月28日至10月中旬到联小针对一年级招生工作、中心小学党员教育室对部分年轻教师进行调研,现形成调研工作报告如下:

一、调研基本情况

针对一年级招生工作和中心年轻教师流动性大问题,我认真制订了调研方案,通过座谈会、问卷调查、个别访谈、实地走访等方式,对中心小学和联办小学进行了调研,调研中发现,学区招生困难,主要原因是师资配备、校园建设和中心相比差距很大,还有部分家长在镇驻地打工上班,接送学生不便,导致学生流失,中心年轻教师流动性大,主要原因离家远,生活不便,导致骨干教师流失严重,影响教学质量。

二、 存在问题

(一)学区年轻教师缺乏,师资配备不均。

(二)学区校园环境较差,校舍陈旧。

(三)学区没有食堂,不能满足家长需求。

(四)家长在镇驻地或外地打工,接送孩子不便。

(五)年轻教师离家远,居住条件不优越,达不到自己想要的条件。

三、 提出建议

(一)优化资源配置,一年级配备骨干年轻教师。加强骨干教师培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改善校园环境,绿化美化校园及教室,打造乡村美丽校园。

第6篇

一、**年工作推进情况

**年是全面落实脱贫攻坚的首战之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市直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坚持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最大政治任务、最大民生福祉和最大系统工程,紧紧围绕“精准扶贫、不落一人”的总要求,突出“村出列、户脱贫、易地搬迁”三大重点任务,众志成城,合力攻坚,全面完成年度脱贫任务,群众脱贫致富步伐不断加快。全年贫困发生率降至6.9%,全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年的5859元增长到9600元,各项工作均超额完成省市下达的目标任务。

二、采取的主要措施

1.坚持高标准做好顶层设计。区委、政府坚决扛起扶贫攻坚硬责任,高规格成立脱贫攻坚指挥部,按照军事作战原则,实行挂图指挥作战,将减贫脱贫任务按年度细化分解,层层签订减贫脱贫责任书。各乡镇成立扶贫办,村级建立作战室,形成责任到人、任务上肩、上下贯通、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体系。先后制订出台产业发展、金融扶持、教育培训、医疗保障、社会兜底等28个系列配套政策,到户扶持措施达53项,全年统筹整合各类资金3.06亿元用于精准扶贫,有效激发了贫困户勤劳致富、踊跃脱贫的内生动力。坚持刚性明责问责追责,明确责任到人到户,细化任务周查月督,建立完善考核、督办、问责、激励、约束等工作机制,每月督办通报一次脱贫攻坚工作进度,每季度开展一次精准脱贫拉练评比,先后对16名扶贫工作不力的干部进行了严肃追责问责,对1名科级干部给予纪律处分。

2.坚持高标准实施易地搬迁。把易地扶贫搬迁与旅游扶贫、民居改造、产业建设、美丽乡村建设有机结合,充分利用南部山区区位优势和生态资源,把旅游扶贫战略贯穿于易地扶贫搬迁的全过程。在搬迁选址上,坚持因地制宜、随湾就片,不搞大开大挖;在**屋规划建设上,做好“三个结合”,与特色旅游村落结合、与实施旅游项目结合、与推进城镇化结合;在工作举措上,全面落实“四全”(全域景区、全域旅游、全域规划、全域监管)、“两不准”(不准在没有规划的地方建**,不准建没有规划的**屋)制度,实现搬迁与脱贫同步、安居与乐业并举。

3.坚持高水平开展社会保障。教育资助提标扩面,在国家、省定教育资助标准上,自我加压,再提标准,全年投入250余万元,按照幼儿园至大学学生每人每年1500至5000元不等的标准,为近千名贫困家庭学生提供入学资助,实现建档立卡困难学生教育资助全覆盖,有效解决了困难家庭因学致贫、因学返贫问题。健康扶贫减负降线,开展“医疗保障提升、住院就诊减负、医保结算便捷、公共卫生强化、服务体系建设”等五大行动,为贫困户就医看病开通绿色通道,实行“先看病、后付费”和“一站式”结算。对每一户因病致贫返贫的家庭,实行“三个一”健康跟踪保障服务。即:家庭成员每人建立1份动态管理的电子健康档案、1张服务功能相对完善的居民健康卡和1名乡镇医生签约上门服务。保险保障全面覆盖,由区财政出资为全区每一位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成员购买大病医疗补充保险、人身意外伤害险和家庭财产保险,确保贫困户因病、因灾返贫致贫。兜底救助应保尽保,改扩建茅塔乡农村福利院,建设13个农村老年人互助照料活动中心。提高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动态化管理城乡低保,对丧失劳动能力、无法通过产业扶持和培训就业实现脱贫的贫困人口,全部纳入保障范围。

4.坚持高标准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坚持扶贫规划与旅游规划双核心统领,高标准编制并启动实施《**区南部山区旅游导向型乡村综合发展规划》,分片区规划、村庄规划、景点规划三个层次,做到规划全覆盖,所有建设遵从于规划实施。开工建设茅大路、五茅路、马赛路等3条二级公路项目,完成莫家沟路、黄家路、台子路等区域内循环干线公路改造,南部山区形成了“两横三线六片”的旅游布局。先后开通15条乡村公交线路,建成了茅塔、大川2个综合客运站,率先实现“村村通柏油路、村村通公交车”的目标,切实解决了南部山区贫困群众出行不便问题。全面加快民生水利建设,南部山区贫困群众的饮水安全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落实好“宽带乡村”工程,推动“四网融合”、“四屏互动”,实现了贫困村网络信号全覆盖。

三、**年工作打算

第7篇

2015年奋斗总体目标:X镇将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统揽,围绕县委、县政府“三先目标”、“三大工程”的总要求,立足于“富农、靓镇、强工、活商”工作思路,突出招商引资和美丽乡村建设两大重点,加快项目推进,统筹城乡发展,关注百姓福祉,立足生态文明,加强自身建设,为建成“产业大镇、集贸强镇、生态重镇、和谐古镇”而奋斗。

我们将紧紧围绕这一总体目标,认真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抓好开放型经济工作,增强工业经济竞争力

一是创新招商方式。坚持对外招商与对内招商并重,招商引资与引进技术、管理、智力齐抓,积极对接国内外知名龙头企业、品牌企业,实行定位招商、上门招商,增强招商工作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实效性,继续保持对外招商的强大攻势。紧盯长三角、珠三角以及与X县产业发展相近区域内的一些意向性企业项目,做好跟踪洽谈,力争签约落户。二是优化招商环境。积极主动为客商及企业排忧解难,依法保护投资商的合法利益,协助处理企业在建设、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2015年,要力促环球新材料二期建成投产。三是发展民营经济。切实加大扶持力度,搞好协调服务,积极帮扶落户镇域内的温氏总部、永泰大米加工、吉兴银丝米粉、忆美家家俱、高华太阳能,确保企业生产取得实效。

(二)进一步加强“三农”工作,提升农村发展水平

美丽乡村建设方面:按照“五美”新农村和“八不八多”的要求,注重村庄整治的协调、文化元素的融入、富民产业的支撑、规章制度的建立,集中整合资源和资金,因地制宜,着力打造环境优美、村风文明、特色鲜明的示范新农村。2015年,以吉福路沿线村庄为重点,突出枫墅下中心村建设,确保新农村建设有“点”有线。扶贫攻坚方面:扎实做好贫困户的精准识别工作,再有针对性地采取基础设施扶贫、搬迁扶贫、产业扶贫、智力扶贫、劳务扶贫和保障扶贫“六大扶贫工程”,加速推进一户一亩井冈蜜柚、一户一亩横江葡萄、一户一个鸡棚、一户一人进园务工的“四个一”百姓致富工程。农业产业化方面:做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颁证的后续工作,让地确权、人定心,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积极引导农村土地规范流转。重点培植井冈蜜柚、高产油茶、花卉苗木、正邦养鸡、X黄牛、温式养猪、鹌鹑养殖等几大产业,打造特色品牌,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合力扶持温氏种猪场、温氏饲料厂、牛圩育肥场开工投产见效。

(三)突出城镇化优先战略,强力推进小城镇建设

一是按“成熟一块改造一块”的思路,积极稳妥推进老圩镇的旧房改造,2015年要完成臭水塘安置小区全面建设并稳妥地安置好拆迁户入住。二是进一步完善圩镇功能,要完成垃圾压缩站建设并力争启动万人千吨自来水项目开工,启动固桐路旁市场建设。突出圩镇卫生环境的整治,加大环卫设施的配套投入,开展“清洁圩镇、美化环境”的综合整治活动,力争“坐商归店、行商归市、广告归栏、车辆归点”,营造一个清洁、优美、文明的新集镇。

第8篇

回首2014,喜悦与感动澎湃。

2014年,时代的发展强音动人心魄。粮食产量实现“十一连增”,农民增收实现“十一连快”,农村民生改善取得重大进展,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三农”向好,全局主动。这些成绩为做好全局工作提供了支撑、增添了底气。

2014年,同心同行的幸福梦想共振。从面朝黄土背朝天到活用市场、网络和科技的“新农人”,农业正成为体面职业;从脏乱差到生态宜居,农村正成为令人向往的美丽乡村;从居无定所到安居乐业,“三个1亿人”正朝着实现自由有尊严的生活迈进。让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这些简单朴素的梦想正成为“三农”中国梦的生动诠释和活力之源。

2014年,美妙的改革乐章音声相和。农产品目标价格制度试点,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规范支持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快速发展,明确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一系列改革措施有条不紊,有序推进。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成为“三农”工作的主旋律和最动人心弦的时代关键词。

拥抱2015,期待和奋进激扬。

新的一年,“三农”事业持续发展拥有了坚实的基础,奋发有为具备了良好的势头,再上台阶也蓄积了勃勃的力量。但是挑战也是实实在在的,不容回避也难以回避:资源约束趋紧,生产成本抬升,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补贴的边际效应减弱。如何在新常态下实现农业农村发展稳中有进,如何进一步挖掘农村消费潜力和投资空间、进一步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成为摆在我们面前沉甸甸的硬任务。

2015年是“十二五”的收官之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了关键时期的关键节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能丢了农村这一头”,我们要按照的“五新”要求,努力在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上挖掘新潜力,在优化农业结构上开辟新途径,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上寻求新突破,在促进农民增收上获得新成效,在建设新农村上迈出新步伐。

第9篇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和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以服务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和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为导向,以满足农民需求为核心,以提升培训质量效能为关键,根据乡村振兴各类型人才的需要,加强统筹谋划、完善政策措施、健全培训体系、改进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方式、强化指导服务,着力培养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队伍,示范带动引领广大农民增收致富,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农村持续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二)目标任务。2020年全县计划培训新型职业农民800人,其中经营管理型培训600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550人,产业扶贫带头人50人),专业生产型培训50人,技能服务型培训150人。培训合格率达到90%以上。

(三)实施主体和实施范围。全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项目由县农业农村局、县财政局共同组织实施,由按规定程序确定的培训机构承担具体培训任务。2020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项目在全县范围内实施。培训对象遴选向贫困村倾斜。

(四)奖补标准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产业扶贫带头人财政补助标准为每人3500元,专业生产型和技能服务型财政补助标准为每人1500元,奖补到培训机构。

二、实施内容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分类分层分模块实施,今年主要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产业扶贫带头人、专业生产型和技能服务型人员培训。具体内容如下:

(一)确定培训对象。1.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和产业扶贫带头人培训。主要面向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小微农业企业、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负责人、带头人、管理骨干。对象遴选基本条件:培训需求和愿望迫切、初中以上文化、年龄原则上不超过60周岁。

2.专业生产型和技能服务型人员培训。主要面向直接从事种植、养殖和农产品加工的高素质农业劳动者和农业专业技术服务人员(含农产品电商人才、农村信息员、益农社信息员、休闲农业服务人员、农用无人机操作人员、农村改厕技术人员、农村物业管理人员等)。对象遴选基本条件:培训需求和愿望迫切、初中以上文化、年龄原则上不超过60周岁。符合对象遴选条件的贫困户、小农户,优先确定为培训对象。

3.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暨美丽乡村建设培训班。培训对象为行政村村“两委”主要负责人,优先安排当年在建的美丽乡村所在行政村主要负责人为培训对象。县农业农村局可委托县美丽办作为培训主体,将该培训列入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项目技能服务型(专业生产型)培训任务中调配培训班内容,单独办班、统一实施。按所辖行政村“两委”主要负责人总数,合理安排培训班次,力争当年内将列入美丽乡村中心村建设的村轮训一遍。

以上各类培训对象遴选,按照个人申请,村、乡(镇)逐级推荐,县农业农村局择优确定的程序进行。优先遴选肺炎疫情影响较重地区的农民参训。上述各类培训的对象当年不得重复;2019年参加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学员可以参加2020年同一层级不同培训,或参加同一类型更高层级培训。2020年同一层级培训对象与2019年重复率不超过8%。

(二)遴选培训机构。培训机构由县农业农村局会同县财政局采取政府采购的方式遴选,并报省、市农委备案。

培训机构条件: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必要的培训场所、专兼职教师队伍和专职教学管理人员、配套设施设备和实践实训基地、培训目标要求的其他软硬件条件,具备与培训内容相适应的培训能力和跟踪服务能力等。

县农业农村局与承担培训任务的机构签订培训合同。

(三)明确培训内容。按照《高素质农民培训规范(试行)》的要求,紧扣需求,建立模块化课程体系,科学组合教学模块、设计培训课程。课程体系分为综合素养课、专业能力课、能力拓展课三类。综合素养课包括但不限于思想政治、农业通识、农业农村政策法规、文化素养等课程;专业能力课包括但不限于乡村治理、农业生产技术、农业经营管理、农产品营销、绿色发展等课程;能力拓展课根据本地主导产业发展和培训对象需求有针对性地安排课程。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产业扶贫带头人培训,要强化品牌创建、市场营销、企业管理、融资担保、职业素养、团队合作、科学发展等内容;专业生产型和技能服务型人员培训,要强化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新装备的推广应用,着力提升技术技能、为农业生产提供专业化服务的能力水平;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干班培训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核心,重点突出农村改厕、美丽乡村建设、生活垃圾及污水治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及乡村文明建设等内容。

(四)优化培训方式。实行分类型、分专业、分阶段、小班制、重实训、强服务的培训方式。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返乡入乡创新创业者、产业扶贫带头人培训时间累计不少于128学时;现代青年农场主、农业经理人培训时间累计不少于176学时,项目周期2年;专业生产型和技能服务型人员培训时间累计不少于48学时。原则上每期培训班不超过50人;结合农业生产周期,分时段培训。积极采用系统知识培训与跟踪指导服务相结合、线上线下培训相结合、本地培训与异地培训相结合等方法开展培训。培训结束后,由培训机构对学员进行考核,并对考核合格者颁发结业证书。

(五)强化跟踪服务

加强对参训农民的跟踪服务,创造有利于农民成长发展的政策环境,提升务农兴业含金量,让农民真正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

强化政策扶持。整合政策资源,引导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向参训农民倾斜支持,鼓励其流转土地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加大融资担保力度,鼓励农业信贷担保公司面向农民开展符合规定的信用贷款担保业务,支持有条件地区开展农民个人信用担保贷款。在示范农民合作社、示范家庭农场评选中对参训农民给予倾斜,促进其创业发展。完善农技人员跟踪服务培训学员机制,统筹利用基层农技人员和培训机构师资力量,对结业学员跟踪服务不少于1年。

积极搭建服务平台。支持农民参加多种形式的展览展示、发展论坛、技术技能比赛、创新创业创意大赛、涉农公益活动等,创造机会条件,让农民参加跨省区交流,拓展理念视野,激发创新活力。支持农民抱团发展,在产业发展、生产服务、营销促销等方面开展联合与合作,通过专业合作、资金合作、股份合作等形式发展多元化、多类型合作经济组织,开展各具特色的引领活动,搭建展示舞台和平台,引领农民与市场充分有效对接。

(六)做好信息管理系统运行工作。

培训机构负责对培训人员登记造册、录入网上系统。

三、实施步骤

(一)精心制定方案(4月)。一是制定实施方案。县农业农村局会同县财政局制定实施方案,并及时报市农业农村局、财政局备案;二是按照要求遴选培训机构,分解落实培训任务;三是是遴选培训学员,各乡镇基层农技推广部门配合培训机构,遴选培训学员;四是制定分专业培训方案。县农业农村局依据实施方案,参照《高素质农民培训规范(试行)》,结合学员专业需要,制定分专业培训方案;五是制定教学计划。培训机构依据分专业培训方案,制定每个培训班教学计划,随同开班报告同时报县农业农村局批复后实施。

(二)认真开展培训(5月至11月)。严格按照实施方案、分专业培训方案和教学计划开展培训,落实培训环节,创新培训方法,严把培训时间和质量关。对象遴选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力求对象精准。授课教师从各级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师资库遴选,每期培训班至少聘请1名省级以上师资库成员。优先选用部省统编教材,保证参训学员人手一套省级以上统编教材。每期培训班建立5项制度:即班主任制度(每班确定一名班主任,负责日常管理工作);第一堂课制度(县农业农村局安排人员上第一堂课,宣讲政策,并了解培训机构培训工作安排和学员需求等情况);学员培训考勤制度(实行学员每天签到);满意度调查制度(最后一堂课,由县农业农村局安排人员组织学员网上进行满意度评价,了解培训效果);培训台账制度(建立培训台账、培训过程影像资料等培训档案)。同时,抓好培训班日常管理和服务、考核和颁发结业证书等。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干班要根据乡村工作实际,灵活选择培训时间,可通过美丽乡村现场教学、邀请美丽乡村建设典型村的村干部“村长说村”等形式,丰富培训内容,提升培训效果,组织开展好专题培训。

(三)抓好管理服务(11月底前)。培训结束后,及时建立健全培训档案,按要求将相关信息录入农民教育培训信息管理系统,落实跟踪联系服务。

(四)做好总结工作(12月)。按照相关规定和要求,做好项目验收和总结工作。按照省农业农村厅、省财政厅关于年度绩效评价的部署和要求,做好年度项目实施情况自查自评工作。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充分发挥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领导小组的作用,建立健全会商机制,统筹推进工作。县农业农村局发挥牵头作用,加强本部门内相关单位统筹协调,明确职责分工,共同做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

(二)严格资金管理。一是资金拨付。县财政局会同县农业农村局按照项目目标任务,及时将项目资金拨付到培训机构。继续建立资金预拨机制,县财政局根据下达的培训任务和下拨的省级以上补助资金补助拨付到农业农村局到,县农业农村局根据各培训机构承担的培训任务在各培训机构开班后及时将80%补助资金预拨到培训机构;培训结束后,根据县农业农村局和县财政局对培训机构培训考核验收合格意见等情况,按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的有关规定,再将余款拨付到培训机构。二是资金监督。县农业农村局按照农业农村部有关项目资金管理规定和《省新型农民培训民生工程奖补资金管理细则》要求,制定和完善项目资金管理细则,规范管理使用资金,继续实行项目县项目资金审计制度,切实把民生资金管好用好,提高资金使用绩效。各培训机构要按要求规范使用项目资金。

(三)注重条件建设。统筹利用各类教育培训资源特别是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的科技和人才资源,加快构建多元化培训体系。推进培训基地建设,优先选择培训基地承担培训任务,将培训基地建设成为高素质农民培训主阵地。培训机构要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合作建设培训基地。加强农民田间学校、实践实训基地和创业孵化基地建设,确保培训的每个专业建立一个实训基地。加强师资培训,开展推介名师和精品课程活动,加强精品教材建设,积极开发网络课程。运用好全国农业科教云平台等信息平台,提高信息化管理服务水平。

(四)创新培育机制。各培训机构要抓住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新机遇,积极探索建立合作开展培训机制。完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与精准扶贫结合机制,贫困地区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和产业扶贫带头人培训对象,每人结对帮扶同产业的贫困户1个以上。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与农业职业教育、农业行业职业技能鉴定结合机制,支持参训农民通过弹性学制参加中高等农业职业教育、参加农业行业职业技能鉴定。

第10篇

思想决定行动,思想解放的程度决定着经济发展的速度。回顾吴兴建区九年来的发展历程,最深的体会是思想的解放,最大的收获也是思想的解放。该区建区以来,一直坚持开展解放思想活动,根据不同的形势提出不同的主题,以开放的思路迎接各项挑战,用创新的方法破解各个难题,“一区五园”和南太湖产业集聚区等发展平台承载能力不断提升,光电新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壮大,民营龙头企业投资势头强劲,经济社会基础更加坚实。在这一次次的跨越发展中,无不凝聚着解放思想的巨大推力。

今年是全面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之年,面对转型升级难度增大、要素保障逐年趋紧、区域竞争不断加剧、民生需求日益增长、社会管理任务艰巨等多重压力,如何在新的起点上推动吴兴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全区党政干部看在眼里、急在心头,引起了从政府到企业的共同思索。

怎么办?区委书记施根宝指出,要在新一年中争创新优势、实现大发展,必须始终坚持以解放思想为第一动力,改革创新求突破。一场以“创新管理促转型、科学发展惠民生”为主题的解放思想活动随之在吴兴大地上轰轰烈烈展开。

全区上下紧紧围绕吴兴新的发展目标,探索创新管理的方法,丰富创新管理的内涵,提升创新管理的能力,推动经济、社会、机制、队伍的全面转型;按照打造“创新发展实验区、现代产业集聚区、城乡统筹先行区、生态文明示范区、幸福民生和谐区”的要求,探索科学发展的吴兴模式,提高科学发展的能力水平,增强科学发展的实践成效,提升城乡群众幸福指数,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第11篇

7月7日至8日在成都举行的省委十届六次全会提出,集中力量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最根本的是要坚持问题导向,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总要求,紧紧盯住制约贫困地区发展的重点问题特别是最突出的民生难题。

吹响全力精准扶贫的冲锋号,四川省锁定10个方面重点工作。

【载体】建设幸福美丽新村

开展农村危房改造信贷贴息试点,提高困难群众危房改造补助标准

加大藏区新居、彝家新寨、巴山新居、乌蒙新村建设推进力度

新村建设是提高贫困地区发展能力的重要载体,具有全局性、牵引性作用。“我省新村建设抓得早,加速了扶贫攻坚进程。”省委农工委副主任杨秀彬介绍,一个多月前,四川省专门召开全省幸福美丽新村建设推进工作会进行再动员再部署,“按到2020年全省80%以上行政村建成幸福美丽新村目标,倒排工期,分解任务,今年确定建成5000个幸福美丽新村。”

会议提出,要加强分类指导,突出地域、文化、乡村特色,注重扩建、改造和保护相结合,加大藏区新居、彝家新寨、巴山新居、乌蒙新村建设推进力度。

凉山州州长罗凉清提出,争取“十三五”期间彝家新寨建设可以解决全州80%的贫困人口居住问题。“在交通十分不便、自然条件差的地方,我们将结合建筑产业工业化,新寨可能是工厂化建好的房子,拿到现场组装。”

会议要求突出特困群体,重点支持贫困户危房改造,开展农村危房改造信贷贴息试点,提高困难群众危房改造补助标准;对建不起、改不起房的特困户,要提供农村廉租房等保障性住房。

对凉山州宁南县俱乐乡中心村党支部书记罗传宝来说,这可谓是一颗“定心丸”。在他看来,特困户的居住问题不解决,就没办法安心生活,更没有基础谈产业发展。

【根基】发展产业实现就业

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宜旅则旅、宜工则工,把资源优势转化成产业优势

设立贫困地区产业发展专项资金

贫困地区群众脱贫致富,根本要靠发展产业、实现就业。“发展产业必须因地制宜”“不要强制性推进工业”“要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分组讨论中,不少与会者都提出产业选择要适宜。会议提出,贫困地区或多或少都有独特的资源禀赋,关键要发挥比较优势,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宜旅则旅、宜工则工,把资源优势转化成产业优势。

以“飞地园区”推进产业扶贫是与会者关注的一个话题。阿坝州政协主席吴泽刚带来了成阿工业园的消息,“园区利用民族地区的政策、资源优势,以及成都的区位优势,快速发展。这几年,园区封闭式运行,已经是满载状态。”

会议提出,要支持贫困地区发挥资源、政策等优势,与发达地区共建产业园区。省经济和信息化委主任陈新有介绍,四川省将加大力度指导飞地园区加快发展,利用好资源,壮大产业,助力全省扶贫攻坚。省财政厅厅长王一宏提出,四川省将进一步建立健全跨区域财政利益分享机制,为贫困地区产业发展提供便利。

“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得依靠科技。”省农科院党委书记宋全安以特色农牧业发展为例进一步说明,贫困地区要依靠科技支撑,走特色、优质、高效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一个地方产业发展起来了,不等于群众富起来了。会议强调,要设立贫困地区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从政策上鼓励企业更多吸纳贫困群众就业,支持以土地、资源等人股参与产业发展,把产业发展红利装进群众腰包。

【硬件】改善生活生产条件

大力推进农村电网升级改造,重点解决贫困村供电设施落后、供电能力不足等问题

到2020年实现所有乡镇通油路、所有建制村和新村聚居点通硬化路

硬件就是突出基础先行。“扶贫开发攻坚大会战,交通要当好先行官,下好先手棋。”省交通运输厅厅长彭琳认为,会议明确提出基础先行,抓到了制约贫困地区发展的关键问题。未来五年,交通部门将对88个贫困县实施精准扶贫的交通攻坚方案。对外继续完善贫困地区路网骨架,打通“最后一公里”,搭上国省干线“主动脉”;对内构建形成交通网络,畅通“毛细血管”,到2020年实现所有乡镇通油路、所有建制村和新村聚居点通硬化路。今年将基本完成“溜索改桥”工程。

饮水安全备受关注。“老百姓吃上放心水也可降低因病致贫的概率。”省水利厅厅长冷刚认为,完成“十二五”规划内农村饮水安全任务和新增藏区规划外任务,这是硬指标。省水利厅将进一步加大对四大片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投资力度,尽早实现自来水全域覆盖,提高农村自来水覆盖率,及早构建水厂、水质监测中心和卫生部门共同参与的三级水质监测体系等。

6月,四川全面完成无电地区电力建设,基本消灭无电村,但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总经理王抒祥依然感觉担子沉甸甸的。“‘硬骨头’一个接着一个。”王抒祥说,消灭无电村之后,还有农网升级改造、低电压治理、为漏统的无电户供电。为此,从今年下半年到明年上半年,国网将投资80亿元,力争在2017年实现电网全覆盖,解决低电压问题,让四大片区不再因电致贫。

信息网络覆盖方面,中国移动四川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将继续投入大量资源进行农村网络建设,尤其是抓住“互联网+”的战略契机,继续整合020农村/社区电商平台,推动农村电子商务发展。

【软件】扶贫扶智治穷治愚

逐步把“9+3”免费教育扩展到全省集中连片贫困地区

牢固树立生态是最宝贵财富的理念

软件就是抓住“人”这个关键。会议提出,要支持民族自治州、县稳步推进15年免费教育;逐步把“9+3”免费教育扩展到全省集中连片贫困地区等。在德阳市代市长赵辉看来,“扶贫攻坚,治标更要治本。通过教育让贫困家庭孩子走出来,有可能从根本上阻隔贫困的代际传播。”他提出,德阳将进一步把职业教育与扶贫开发结合起来,通过强化就业岗位培训等,提高贫困户子女的就业成功率。

会议提出,要认真实施“乡村教师专项支持计划”和“藏区千人支教十年计划”,切实提高贫困地区特别是民族地区教师队伍素质。52岁的泸州市古蔺县大寨苗族乡富民村小学教师杨启芬高兴地说:“加大对贫困地区教师的关心和帮助,能让老师安心留在贫困地区任教。”

基本医疗服务方面,会议提出加强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建立与新农合制度有效衔接的大病保险制度、建立大病救助机制、加大地方病防治工作力度等,提升贫困地区公共卫生服务水平。

会议提出,要牢固树立生态是最宝贵财富的理念。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探索有利于贫困地区的生态补偿机制与资源开发收益分配机制等。

第12篇

扩大投资规模增强支撑经济增长拉动力

2015年,玉屏将以争取中央投资和招商引资为抓手,以推进特色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为重点,大力推行PPP模式,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公共事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巩固并扩大在工农业、交通、电力、旅游观光等领域的固定资产投入。

进一步扩大交通投资,完成交通投资7.6亿元;进一步扩大水利投资,完成水利投资2亿元;进一步扩大电力投资,完成电力投资0.8亿元;进一步扩大民生及其他领域投资。同时,继续加大对教育、卫生、文化、社会保障和就业、扶贫、“一事一议”、保障性住房、“美丽乡村?四在农家”六项行动计划的财政投入;扩大城镇基础设施和房地产投资规模,加快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和项目建设进度,引入民间资本参与景区景观、宾馆、休闲娱乐设施投资。

加速新型工业化增强实体经济活力

坚持玉屏大龙同城一体化发展,着力促进园区扩规模提质量,实现园区产值突破50亿元目标。

继续加强园区建设,完成投资50亿元以上,其中产业投资35亿元以上。继续加强服务企业,扎实推进工业“百千万”工程及“双服务”大行动,落实县级领导和部门联系帮扶企业制度,增强企业落户玉屏、安心发展创业的信心;积极为中小微企业搭建发展平台,发挥好“3个15万元”、先照后证等政策措施以及金鑫担保公司平台作用,扶持、引导中小微企业发展;支持个改企、小升规、规改股,培育市场主体做大做强;支持企业与科研机构合作,走“质量兴企”、“质量兴县”之路。继续扩大工业生产,加强企业技改升级、转型生产的协调、指导、服务工作;督促新落地项目加快建设,按时投产达产,培育新的增长点;加强工业生产运行监测调度,实时掌握企业生产运行状态及项目建设进度,确保企业项目建设顺利推进和生产经营稳定。

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增强农村经济实力

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以“三个万元”工程为抓手,围绕油茶、中药材、蔬果、食用菌等特色产业,创建万元田、万元山各1万亩。加大龙头企业扶持培育,新增县级以上龙头企业10家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2家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15家以上,带动农户3.5万人。

进一步加快农业园区建设。围绕“园区景区化、农旅一体化”的思路和要求,加大部门资金整合和招商引资力度,推进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启动茶花泉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物流加工区、综合服务中心、中国油茶博物馆、温泉度假山庄等项目建设。围绕中国油茶博物馆、油茶精深加工等项目,力争引进2家规模以上企业参与园区产业发展和旅游开发。每个乡镇要依托本地优势产业,新建特色农业园区1个。

进一步做大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充分发挥好“3个15万元”、“妇惠家合”等优惠政策引领作用,大力培育、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新型职业农民,着力培育一批百万元村、十万元村、万元村,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发展引领农村经济的整体发展。

进一步加大精准扶贫力度。突出抓好精准扶贫“六个到村到户”、“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六项行动计划“两个结合”,全面深化扶贫资金、项目、监管、考核机制“四项改革”,进一步创新扶贫开发机制,完善金融扶贫模式,确保全年减少农村贫困人口6000人以上,继续巩固亚鱼、田坪、朱家场三个乡镇“减贫摘帽”成果。

推进特色城镇化增强统筹城乡发展集聚力

优化城乡布局。坚持规划引领,完成中心城区舞阳河沿岸城市风貌设计、县城东西北三个郊区结合部控制性详细规划、“四在农家・美丽乡村”规划、10个农村集中建房点规划编制;各乡镇控制性详细规划达到80%以上;完成玉屏“多规融合”试点课题。以实施“5个100工程”为突破口,抓好产业园区、高效农业示范区、示范小城镇、城市综合体和旅游景区的融合发展,强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加快城乡建设。做美县城,围绕产城互动、景城融合、教城一体的模式,推进产城景融合,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侗乡“小城故事”;强力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县城扩容提质,确保城镇化率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加大城市规划执法力度,加强城区环境卫生精细化管理,全面巩固“省级文明城市”创建成果,力争城市面貌实现新提升。做特小城镇,结合“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六项行动计划和扶贫生态移民、农村危房改造等项目实施,突出特色实施城镇建设;推进示范小城镇镇村联动建设,形成示范镇与美丽乡村同步建设的发展格局。推进建筑业发展,通过兼并重组、股份合作等形式,新增1家二级以上施工总承包企业,2家三级以上施工总承包企业,各乡镇分别建立1家以上劳务分包企业;以乡镇为单位建立工匠培训制度、加快乡镇建筑施工队伍建设。

大力发展三产增强现代服务业发展后劲

推动旅游文化业提级。进一步加大对茶花泉景区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和重点打造,力争建成国家4A级旅游景区和国内知名旅游景区,全面提升景区品质和档次。

推动现代服务业提级。大力促进现代金融服务业发展,加大“引银入玉”力度,构建银行、保险和其他金融机构协调发展新格局。加快火车站、皂角坪物流园区建设速度,形成以玉屏为核心,辐射周边区县的物流集散地。

推动发展“高铁经济”。今年,沪昆客运专线贵州段将建成通车,铜玉铁路也正在加速建设中,玉屏“高铁时代”即将到来。必须加快推进相关产业与高铁的对接,做好“高铁经济”大文章,以沪昆客专铜仁南站为支点,以新320国道东西段为射线,大力发展旅游文化、商贸物流、货运仓储、房地产开发等产业,以最快的速度放大高铁效应,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发展转型,为第三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扩大改革开放增强加速发展源动力

全面深化改革。推进政府自身改革,理清政府权力清单,继续集中清理和规范行政审批事项,最大化压缩审批时限,建立更加严谨、高效、便捷的政务服务机制。加快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加快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全面推进“3+3”农村改革,开展社区管理体制改革。

积极扩大开放。以大开放促进大开发,继续推进湘黔区域合作,与接边区县建立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和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互惠合作机制;继续加强与对口帮扶地区以及高校、科研机构的交流合作。积极推进招商引资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务实化,不断完善招商工作机制,创新性地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力争全年完成招商引资到位资金60亿元以上。

科学编制规划。结合深化改革的总要求,主动与省、市相关部门对接,准确把握国家和省的政策导向,精心编制好“十三五”规划,争取将更多事关发展全局的公共服务项目、基础设施项目和战略性产业挤进国家、省、市盘子。

提升民生质量增进人民群众福祉

第13篇

近年来,****党委、政府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人大的监督和支持下,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大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推动乡村振兴发展,经济社会平稳健康运行。现将工作实施情况及存在问题、建议报告如下:

一、各项工作完成情况及成效

(一)农村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改善。农村公路是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基础设施,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村道路建设,以解决农民群众出行难为根本,以促进农村人流、物流、信息流,拉动农村生产、消费,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水平为目的,全面加强农村道路交通建设。一是以服务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服务新农村建设、服务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为宗旨,把农村公路建设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改善农村交通基础设施条件和广大群众生产生活环境的重要工程狠抓落实。农村交通道路建设有了较快发展。全镇已基本形成了乡、村互通的交通网络,通行能力不断增强。二是加大对上争取资金投入力度,进一步完善“美丽乡村”建设和整体环境改造工程建设,加快完成“一事一议”村内道路建设、农村公路维修改造工程。截至2019年末全镇13个行政村屯通新建村路工程38公里,农村道路硬化32公里,升级改造工程22公里,有效解决群众出行难题,投资300万元,完成长春屯村、椽子沟村“美丽乡村”工程建设,村屯面貌得到极大改善。三是按照“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原则,健全镇、村两级农村道路管理养护机制,明确管护职责和任务,并配齐人员和必要的办公设备。拓宽培筑路肩,完善农村公路的桥涵、水沟、挡墙、边坡等配套基础设施,重要路段设立导向、警示等交通标识,保证行车安全。加强对超载超限车辆的治理,严禁在公路上挖沟通水,影响公路通行。加强农村道路绿化美化亮化建设,安装太阳能路灯700余盏,栽种绿化树4万余株,全面清理路域范围内的草堆、粪堆、垃圾堆和非公路标志,保持路面常年整洁、无杂物,共清理路边垃圾820余吨,出动2700多人次、车辆838台次,城乡生态环境明显好转。

(二)农村生态建设、人居环境明显改善。一是全面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思维,加强退耕还林宣传,完成春季造林10,149亩,迹地更新1,056亩。配合县林业部门整治林业用地种参种药违法行为,有效遏制毁林开荒种地、种药势头。实施封山育林和整治林业用地违法种参种药行为等重点工程建设。二是按照全面落实河长制工作要求,镇政府制定了工作方案,确定了工作目标。总河长由党委书记、镇长担任,各支流河长由党委副书记、副镇长担任,副河长由各村书记、主任担任。编制了“一河(库)一策”治理及管理保护方案、设立了河长制公示牌。目前,各河长巡河100余人次,清理河道30多公里,拆除沿河厕所5座,清运河道垃圾600余立方米,治理受养殖户污染河道500多米,处罚畜禽养殖污染1人。河长制工作开展以来,我镇基本杜绝向河道倾倒垃圾、违规占河、乱猜盗挖等问题,全镇河库生态系统显著改善。三是按照“千村美丽、万村整洁”的总要求,紧紧围绕“美丽乡村”建设重点,开展以“三清一改”、“八乱”治理为主要内容的村庄清洁治理行动。抓典型,示范带动促引领。因势利导,深入挖掘各村特点,精心培育示范样板,如:椽子沟村完成硬化进村主干道13公里,村内巷道10公里;完成改水率100%;改厕40户,新修排水沟渠10公里,村内环境焕然一新。抓联动,上下齐心促提升。推行每个班子成员都对自己所包的行政村环境整治工作负总责,驻村镇干部组成的工作组,指定村书记是本村环境整治第一责任人,每个建设点都推选5-7人组成村环境整治领导小组。目前全镇共投入20余万元,清理生活垃圾1000余吨,清理村内边沟30余公里,村容村貌得到进一步巩固提升。进一步强化了保洁员队伍建设。继续实行村级聘请,镇清洁办暗访打分等方式考核保洁员,做到垃圾日产日清,保洁员全天候上岗。强力推进农村“厕所革命”。目前我镇完成改厕300余户,2019年改室内水冲式厕所75户。同时我镇将加大户厕改造力度,逐步提高无害化卫生户厕覆盖率,努力实现2020年底无害化卫生户厕覆盖率目标。

(三)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改善。着力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优化便民服务窗口布局,根据各单位职能职责,对办事服务窗口进行合理调整布局,将经管土地确权办证、林业林权办证、村建、卫计等群众关注的共性业务单位调整到便民服务大厅一起办公,实施“一站式”服务,有效避免办事群众到处跑、多头问的现象。及时更新行政审批事项和办事指南,按照上级调整的行政审批事项,及时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各界监督;印发镇便民服务窗口办事指南,对审批事项、法律依据、所需资料、办理流程、办结时限、投诉电话等进行逐一明确,并按照能减则减、能省则省的要求进一步精简办事流程,对“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和工作不在状态、服务态度差、中梗阻、刁难办事群众等行为实行“零容忍”,发现一起,严肃处理一起,着力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四)农村水利设施建设明显改善。近年来,镇政府高度重视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制定河道疏浚整治规划,加大了政府投入,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投资3800万元,完成英额河上游河提防护工程建设;投资130万元完成11项农村自来水工程;投资150万元新建扶贫解困自来水井5眼;投资3.2万元,完成转湘湖水库输水洞维修工程;维修养护英额门村欢喜岭塘坝;完成长春屯村河道治理顺笼等水利改造工程。

根据县政府统一部署,按照全面落实河长制工作要求,镇政府制定了工作方案,确定了工作目标。总河长由党委书记、镇长担任,各支流河长由党委副书记、副镇长担任,副河长由各村书记、主任担任。编制了“一河(库)一策”治理及管理保护方案、设立了河长制公示牌。目前,各河长巡河100余人次,清理河道30多公里,拆除沿河厕所5座,清运河道垃圾600余立方米,治理受养殖户污染河道500多米,处罚畜禽养殖污染1人。河长制工作开展以来,我镇基本杜绝向河道倾倒垃圾、违规占河、乱猜盗挖等问题,通过突击整治和长效管理,全镇河道水质有了明显提高,引排功能有了明显提升,村庄环境有了明显改善。

(五)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改善。近年来,镇政府通过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生态农业、千亿斤粮食等项目,扎实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全镇高标准农田规模不断扩大,为推进现代化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投入提供了基础性保障。完成了大林子和椽子沟两个村农业综合开发治理项目;完成转湘湖、大林子、长春屯、新民屯、英额门、孤山子、湾龙背、柳木桥8个村的千亿斤粮食项目。共治理河道修河堤13公里,砌防护墙8000延长米,修田间作业路20公里,修防渗渠5000延长米,改良土壤1万亩,配套各种喷灌200多台套,打抗旱井14眼。项目建成后,项目区内玉米产量每亩从750公斤提高到850公斤、龙胆草每亩产量从300公斤提高350公斤,农民人均增收500元以上,项目的实施,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目前,全镇有大型农机具120台套,中药材生产几乎实现了全程机械化,农业机械化程度处较高水平。

(六)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村集体经济发展明显增强。推动中药材相关产业快速发展,实现“文化+农业+旅游+康养+中医药”的深入融合。引导农业专业合作社发挥作用,提高组织化程度。全镇2019年调减玉米种植面积5500亩,新发展中药材16000亩,药材累计在地面积达到35000亩,年产各种药材8000多吨,实现产值1,5亿元,中药材一项人均收入达8500元。引进安徽亳州群康药业中药材深加工项目,新上切片、切段等加工生产设备,进一步拉伸中药材产业链条,扩大药农收入。继续加强壮大村集体经济项目建设,2018年我镇7个村按要求达到村集体经济纯收入5万元以上任务。椽子沟村龙盛公司不断丰富加工品种,2019年加工中药材130多吨,实现利润10万元;新民屯村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新引进肉牛120头,出售肉牛30头,现存栏90头,新建蔬菜大棚10座, 2019年新民屯村村集体分红收益达17.5万元,真正做到了村集体自力更生、自己自足。大林子、崔庄子村,围绕中药材主导产业,筹建中药材初加工厂,目前,两村已加工各类中药材100余吨。长春屯村新发展繁育牛项目,目前存栏10头。湾龙背村建设绒山羊养殖合作社。通过合作社+养殖户+农户方式发展绒山羊产业。英额门村建设1500㎡厂房,对外出租,年租金8万元,壮大村集体收入。大林子村等药材加工厂项目正在积极进行技术改造,提升中药材加工能力。孤山子村改建一处标准化养牛小区,规范粪污处理和改善青贮设施建设,繁育黄牛35头。大石沟村投资120万元建设3000㎡药材加工厂一座。丁家街村投资180万元,建设7000㎡药材加工厂一座。孤山子村成立肉牛养殖合作社,新发展肉牛35头。柳木桥村新建豆油坊,预计年生产豆油2万斤。2020年末力争全镇12个村完成壮大集体经济5万元目标任务。

为了进一步提高中药材品质,解决药农晾晒中药材难题,镇政府投入资金2000余万元,建设药材初加工厂5家,有效解决中药材晾晒问题,中药材质量明显提升,龙胆草价格每公斤从30元增加到60元以上。2020年我们在原供销社院内建设药材市场,引入住中药材经销商户13家,每天销售额达到10万元,进一步促进了我镇中药材产品流通。

二、存在问题和困难

1、乡村道路建设标准不高。虽然我镇的道路通达率很高,但存在标准不高低,村与村之间的道路路面窄,路况差,村组公路多数为等外级公路,抗灾能力低,缺桥少涵的问题比较普遍。落后的交通基础设施仍然是我镇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瓶颈,为新农村建设,产业结构调整、人流、物流发展等带来了较大的不利因素。

2、农田水利设施薄弱。一是我镇水利工程设施大部分修建时间长,主体工程设计标准低,水库抗灾减灾能力低。二是全镇农田有效灌溉面积低,特别是山区因蓄水能力弱和排灌设施建设不完善,农业很大程度上仍然处于靠天吃饭的状态,极大地影响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三是因水利设施滞后,我镇的稳产农田不多,农业旱涝保收不稳定,产业结构调整难,农民经济增收困难。

3、社会民生事业基础设施建设任务重。一是农村文化设施、公益事业建设少,图书室、文化室建设不够完善等。二是全镇13个村委会中文化体育活动场地少,远远满足不了广大农民的业余文化生活需求。三是随着一些小学分校点的撤并,许多学生集中到村中心校,中心校的宿舍满足不了撤并后的需要,由于居住比较分散,校车数量不足。四是大部分农村卫生机构房屋因建筑面积、设施不达标需要改造,农村卫生机构缺乏基本医疗设备,难以开展好服务工作。

4、其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好多公益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存在重建轻养现象,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后,由于养护责任不落实,缺乏后续投入和维护管理,难于发挥其效益。

5、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不足,结构不合理。一是近几年来,财政投入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增加很多,项目建设资金实行国家、省、市和县的分级配套政策,但前期拆迁站资金的投入量较大,基层财政压力较大,无力负担,严重影响了项目的顺利实施,致使建设进度慢,工程质量相对较差。二是农业建设项目由上级农业主管部门确定,部分村由于享受过小部分政策,不能再申报如农业综合开发、千亿斤粮食等项目,严重影响农业产业发展。

三、意见建议及措施

1、加强协调指导整合各方力量发挥综合效应。新农村建设是一项十分复杂和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众多部门和人员的参与,为加强协调指导工作,我镇已成立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并组建项目建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极大地推进了我镇新农村建设的进程。此项工作更需要县直个部门对新农村建设加强重视,彼此间加强沟通和交流,各项资源形成合力。因此,在下步的工作中,建议必须加强协调指导,通过体制和机制的创新,管理办法的完善、奖惩措施的落实,去不断激励和调动部门的工作热情和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从而达到统筹安排各类基建项目、集中使用各种建设资金、提高投资使用效果、发挥综合效应的目的,使农民的生存条件和居住环境得到切实的改善。

2、进一步完善规划。农村基础设施大多具有小、分散的特点,而各地情况又千差万别,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认真做好各项规划,尤其是镇村建设规划就尤为重要。建设规划要把新农村建设放在首位。制定具体规划前应先征求人民群众的意见,尤其是村庄布点规划要经村民充分讨论,坚持群众自愿原则,按照规定条件和程序选点,并经公示无异议后上报。中心村庄布点规划要整村推进,相对集中,做到规划一个村,完善一个村。建议各部门要围绕生产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强农村文化科技建设等,结合本部门实际,及早谋划生产发展、安全饮用水改造建设、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建设等规划。要加强规划管理,严格按规划建设,严防建设和整治的随意性。

第14篇

关键词 农村能源;项目建设;现状;措施;成效;浙江庆元

中图分类号 S21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3-0232-01

庆元县农村能源工作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总要求,依托农村沼气(中央投资)项目强有力的支撑,规划引领、因地制宜、以点带面、项目带动,农村能源工作大力推进,亮点纷呈,成效明显,为全县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生态环境保护做出了积极贡献。

1 庆元县农村能源建设与利用现状

1.1 农村能源建设

从2005年开始农村户用沼气国债项目建设,截至2013年底全县有沼气用户8 180户,建成5个清洁能源利用示范村,大中型沼气项目1个,沼气整村集中供气示范村2个,农村小型连户沼气8个,农村太阳能推广利用3.1万m2,沼气后续服务网点76个。农村能源项目总投资达5 000万元以上。

1.2 农村能源利用

目前庆元农村农民生产生活用能主要以使用清洁能源液化气、电、沼气、太阳能为主,非清洁能源薪柴、煤炭为辅的用能方式。据庆元县农村能源办公室2013年度《农村地区生活能源消费情况统计表》资料显示,全县有农村人口18.8万人,用能总量折标煤约4.62万t,人均用能折标煤0.25万t,农村清洁能源利用率达到54.3%。其中使用清洁能源折标煤2.51万t,占54.3%;非清洁能源折标煤2.1万t,占45.7%。非清洁能源来源主要是薪柴、煤炭,2013年薪柴使用2.23万t,折标煤1.84万t,占农村生活用能的39.8%;原煤使用0.37万t,折标煤0.26万t,占农村生活用能的0.06%。随着农村清洁能源的普及发展,除农村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外,农民对薪柴等非清洁能源的用量也相对减少。据庆元县林业调查结果显示,2013年庆元县森林覆盖率达到83%,被国家环保局誉为“中国生态环境第一县”和“国家级生态县”。

2 农村能源项目建设措施

2.1 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责任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村沼气项目建设工作,把农村能源建设作为政府职能转变,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为民利民惠民的“民心工程”来抓。早在2005年,县政府就成立了以分管县长为组长,县有关职能部门的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庆元县农村沼气设施项目领导小组”,形成了县政府牵头抓总,农业部门具体抓,各部门分工负责,农民为主体的工作格局。并从资金上给予大力支持,县财政安排了专项工作经费,将农村沼气项目建设任务列入各项目乡镇的年度工作目标考核内容,明确了工作职责。

2.2 加强项目管理,确保建设质量

项目建设严格按照相关的国家或行业标准,逐户设计,统一施工,坚持质量第一。一是项目建设实行职业准入制度,从事沼气池建设的施工人员必须获得“沼气生产工”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持证上岗,实行“谁建造,谁管护”的原则,力求建池户受益;二是要求各施工队伍和技工都按相关的建设质量标准规定进行施工,真正做到“四统一”,即建池标准统一、安装规范统一、施工程序及方法统一、技术验收标准统一[1-2];三是加强监督检查。县农能办的工作人员经常下到项目村进行检查、跟踪服务,及时纠正施工中出现的问题。此外,充分发挥村级组织的监督作用,村干部、农户全程参与项目实施监督,确保建成“村民满意”项目。

2.3 加强项目资金管理,确保资金安全运行

建立规范的资金使用制度,确保项目资金按规定专户核算,专款专用。坚持公开、透明的原则,遵循质量第一,户用沼气项目建设的沼气池必须经县农能办验收合格后,再由县农业局通过财政专户统一按户支付补助资金,对户用沼气灶具及配件等关键设备选用农业部公开招投标产品,做到了阳光操作。

2.4 加强项目安全管理,确保项目施工安全

项目建设始终都把安全生产放在首要位置。一是加大了安全宣传,对技工反复强调安全生产,提高技工的安全生产意识;二是制定安全生产制度,明确安全生产责任,规定技工要负责向农户说明施工现场的安全注意事项;三是落实安全施工责任制,与施工单位签订了安全责任状,做到责任到人;四是加强了检查指导,确保项目安全施工、放心施工[3-4]。

2.5 加强项目档案管理,确保项目资料完整

为准确掌握项目建设进度和资金投入运行的情况,县农能办加强了项目建设档案的管理,对建成投入运行的建池户、设施及时建卡立档,做到建设一户,立卡一户。

2.6 加强后续服务管理,确保项目正常运行

农村能源项目后续服务按照“服务专业化,管理物业化”的原则,成立了“庆元县百峰沼气专业合作社”,组建了76个乡村沼气服务网点,以区域形式将沼气后续服务功能涵盖全县278个沼气项目村。通过建设形成了“农村能源办公室―百峰沼气专业合作社―乡村服务网点”的三位一体的服务网络,服务网络将主要承担农村沼气项目的后续服务工作,积极探索了后续服务新形式,逐步建立一种“有偿、自愿、合同管理、菜单式”服务新模式。

3 农村能源项目取得的成效

农村能源项目的推广应用既可解决农民生活用能所需,减少人畜粪便和生活污水造成的面源污染,有效改善农村环境卫生状况,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5],还可以为农业生产提供有机肥,降低农作物病虫害发生率,减少化肥和农药的施用量,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具有投资少、见效快、节支增效,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显著的特点,是推动循环农业发展,新农村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

3.1 生态效益明显

庆元被誉为“中国生态环境第一县”和“国家级生态县”,是瓯江、福安江、闽江源头。庆元农村能源事业长足发展,对生态环境和“三江”水系的保护起重要作用。据2013年林业调查,庆元的森林覆盖率达到83%,为浙江省之最,生态效益明显。

3.2 经济效益显著

年处理污水48万t,年利用沼肥8万t以上,经济效益显著。

4 结语

庆元县农村能源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特别是随着整村集中供气项目的示范推广,一些农村能源设施的相继建成,势必成为新农村建设、农业“两区”建设和发展循环农业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5 参考文献

[1] 王金玲,王珍,陈伟华.开发利用农村能源促进农业生态可持续发展[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3(S2):129-130.

[2] 张和平,张司达.北方农村能源生态模式类型分析及重点发展领域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07(24):212-213,215.

[3] 谢明明.推广新能源发展 推进新农村建设[J].种业导刊,2013(8):31-32.

第15篇

环境影响评价第一次公示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生态环境部 部令 第4号)中的相关规定,将《贵州清镇经济开发区(清镇市工业园区)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环境影响评价第一次公示》建设的有关事宜公告如下:

一、项目概况

根据《贵州清镇经济开发区(清镇市工业园区)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基本概况如下:

为满足经开区入园产业不断拓展的需求,拟定按清镇市人民政府批复《贵州清镇经济开发区(清镇市工业园区)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的规划面积59.2 km2(含省政府批复的用地面积17.3687 km2)开展产业发展规划。具体用地范围及布局特点如下表:

表1    清镇经开区产业发展规划的规划用地面积范围及其布局特征

发展分区

规划用地面积范围

园区建设特点

重点发展产业

产值比重

(北部)王庄中心

17.3km2

 铝及铝精深加工产业

发展中心

铝及铝加工首位产业+

再生资源利用产业

~75%

(中部)卫城中心

11.9km2

高端装备制造+综合配套服务发展中心

装备制造+生产+生态食品健康民药产业

~20%

(南部)站街中心

30km2

新型建筑及绿色建材产业

发展中心

新型建筑材料+

其他(原已入园产业)

~5%

合计

59.2km2(已批复)

形成“一轴三中心”的城镇空间结构体系布局

100%

清镇经开区发展以“强产业经济,高质高端、富市惠民、美化清镇“为总要求,以“强优补短、去粗存精、循环互动、产城乡融合”发展方式,通过调优产业结构,再造四大产业集群,提升服务平台,激活潜市场,使园区成为产业链发达、经济实力雄厚、服务与循环体系完整的一流新型工业化先行区,将经开区培育为黔中经济区资源深加工、中国西部中高端装备制造业示范基地及清镇“实体强市”新增长极。

清镇经济开发区产业发展规划的重点方向列表如下:

表2     贵州清镇经济开发区产业发展规划重点方向

❶以区域铝资源优势为支撑,集约化做大做强特色优势铝全产业价值链。

利用贵阳-清镇片区铝土矿资源居全省第一位的比较优势,围绕贵阳市“一品一业,百业富贵”布局理念和清镇市 “一百两千三区”发展愿景,集约化打造由铝土矿采选-氧化铝-电解铝-合金化-铝制品构成的铝及铝深加工首位全产业链工业体系,为清镇市实现“以生态循环铝为主导的先进制造业”夯实基础,体现“一方水土惠及一方城镇”的“富市惠民”效果。

❷利用政策机遇和市场潜力,差异化重点发展“中高端机械系列装备”制造业。

利用国家推动“以铝代钢、以铝省铜、以铝节木、以铝禁塑”等扩大铝应用政策机遇,结合我国华南、西南地区消费市场潜力。延伸首位产业链,差异化发展汽车关键零部件、智能家居、医疗器材等“轻量化”铝制品及电子信息产品、新型建筑材料、工程机械及配件、高档精密数控机床配件、电气成套设备等中高端制造业,推进园区“高质高端”发展,为清镇市实现“一百两千三区”发展和“实体强市”愿景夯实基础。

❸培育再生资源利用“绿色循环经济”产业,夯实“绿水青山+金山银山”基础。

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节能减排,推进工业固废综合利用技术创新,加快构建“化废为利,弃渣变新材”的循环经济体系,着力在再生铝循环利用、综合利用工业固废(粉煤灰、冶金渣和赤泥)生产绿色建筑材料以及城镇生活垃圾焚烧发电、蒸汽余热循环利用等方面有所突破,构建“绿色生态”循环链,为实现 “美丽清镇”的总体要求打下坚实基础。

❹构建“3平台+2服务”生产体系,创构特色生态食品和健康民药联动产业。

按照国务院“加快发展生产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及贵州省“加快促进‘数字经济转型’政策要求,结合园区生产与服务需求,重点构建由工业电子商务平台、金融服务平台、科技服务平台及仓储物流、专业技术服务组成的“3平台+2服务”现代化生产体系,推动园区数字化转型升级、企业节能减排和提质增效,同时按照贵阳市“”深化省级低碳工业园区试点建设”的要求,创新组建首个“贵阳市碳排放交易所”,推进绿色低碳发展试点示范,构建清镇市实现“以商贸物流为主导的现代服务业”的良好营商环境。

同时,充分利用贵州具有“黔地无闲草、夜郎多灵药”的地理优势,结合清镇已规划的农业果蔬,中草药种植等“三大农业示范园区”城乡融合条件,打造 “特色生态食品和健康民药加工联动产业体系,抢占“土字号”、“乡字号”、“老字号”的地标品牌“新高地”,联动“大健康”产业和“乡村振兴”、“产城乡融合”发展,实现”富市惠民 “规划总要求。

二、环境影响评价工程程序及主要工作内容

环境影响评价工程程序:开展前期工作(调研、资料收集、园区规划初步分析、踏勘现场、识别主要环境影响、拟定评价范围、评价重点、评价等级)--开展评价工作(开发区规划概述、规划方案分析、环境现状调查与监测、环境影响识别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资源与环境承载力分析、规划区三线一单管控要求、规划环境合理性及优化调整建议、环境影响减缓措施等)--编制报告书--专家评审--出具审查意见

环境影响评价主要内容:在收集资料、现场踏勘、环境质量现状监测、调查分析的基础上,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相关资料等,进行污染源强预测、规划方案分析,对规划区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综合分析,根据规划区资源与环境承载力分析结果,以及规划区产业布局等,对规划区发展规模、产业布局、拟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环境准入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论证,提出规划区环保清单式管理要求,作出评价结论。

三、征求公众意见的主要事项

(1)公众对规划的意见和建议;

(2)公众对规划实施可能涉及的环境问题的意见和建议;

(3)公众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4)其他的相关建议。

四、公众提出意见的主要方式

在本信息公示后10个工作日内,公众可通过邮件、传真、电话、信函等方式,对下阶段规划环评公众参与的方式和关心的问题发表意见和看法。规划环评编制单位将认真准备公众关心的相关议题,并结合规划环评成果,在规划环评初稿完成后组织公众参与和第二次公示。

[注]:请公众在发表意见的同时提供详尽的联系方式,以便联系和反馈。

五、意见反馈系方式

联系单位:贵州清镇经济开发区管委会

联 系 人:胡炜

联系电话:0851-82540731

联系地址:贵州清镇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站街镇)

 

公告单位:贵州清镇经济开发区管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