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精细化工论文范文

精细化工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精细化工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精细化工论文

第1篇

以产品的加工行为、性能、分子结构作为设计原则是现代化学产品工程发展的基本方向,其设计目标是设计出满足现在市场需求的化学品。产品工程的工作人员必须对分子结构作用在产品性能方面产生的影响进行预测,还要能够在此基础上设计出性质需求相符合的化学产品。在整个的分子产品过程当中,最重要的就是研究分子性能以及结构,通常来看,半经验方法、计算化学领域的理论与方法是其采用的最主要的分析法。如果使用计算机辅助分子法,能够把产品的能源消耗以及产品的开发周期降到最低,这种设计的办法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和特殊性质要求的分子混合物和分子相互符合。而且能够在很多的分子中找出与产品最符合的,就一般来而言要进行正反两方面分析。首先,制作相关关系模型,在模型的基础上了解分子交互作用和性质之间、分子节后的一些关系。然后,以关系模型作为基础,对分子结构进行不断的优化,让其和性质要求能够相符。

二、精细化工领域数字化工

1.数字化工的特点基本特征探索一种全新的数字化的基于工艺过程数学模型进行工艺技术仿真实验研究的方法、构建多功能数字化工过程及其控制系统,以控制系统开发人机操作界面,通过建立工艺过程的全范围、高精度动态数学模型的方法被称为数字化工技术。它的主要特征包括:有双重用途,即系统控制以及工艺过程实验。能够利用有限的设备进行多种过程实验的最佳组合,能够选择多种方案以及过程控制法来进行实验,达到了连续、间歇反应动力学实验。不需要投入材料,可以安全的智能化实验,环保节能、易维护、使用、标准化、素质化等。

2.功能性的数字化工过程的研究多功能数字化工过程系统的研究是一个具备前沿性和原创性的探索性课题,需要引进大量的技术人员开展关于技术创新的工作。创新技术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关于比较复杂的化工过程的高精度、全流程、全范围动态的数学模型的建立办法。化工过程一般都是间歇式的方式,在化工过程开始运行,到运行结束各个环节的实验数据分析,发现在工艺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是分布参数、变化性、不平稳性、非线性等比较复杂的性质,这些复杂的特征给数字化工过程模型的建立带来了极大的困扰。通过对过程机理建模、模糊逻辑建模、人工神经元网络建模和系统识别建模等各环节的研究,可以建造复杂性高的化工数学模型过程。关于虚拟人机操作界面的研究。高度逼真的人机操作界面对于工业过程中需要的数字化实验的实现是必不可少的,通过模仿实际操作过程中工作人员的操作步骤,实现操作控制由数字化试验系统进行操作。对于此系统的开发必须提高人机操作界面技术,充分实现数字化工代替人工操作的方法。

人机操作界面与数学模型进行数据交换的新技术。关于数字化工控制系统和数字化工过程系统的研究,需要解决的技术就是数据的交互。人机操作界面发出的命令及操作必须让数学模型收到并运算数据信号,再将运算的结果显示在人接操作界面上。需要对高速动态数据函数链接库进行探究和建立,或者对于高速动态数据的数据交换方式进行探究和建立,以促使人机操作界面与数学模型的数据系统和数据交互形成一个整体。

三、总结

第2篇

关键词:消防安全管理;安全隐患;精细化工企业;管理措施;安全事故

精细化工企业直接为社会各个领域、各个行业服务,而且直接关乎到各领域、各行业其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因此,精细化工企业目前已经成为最具发展前景的新兴产业。精细化工不但具有使用用途广、产业关联度大等特点,而且其生产经营的产品还具有品种丰富、单位生产能耗低、产品经济附加值高等优势,因此是国家进行重点扶持的战略性产业,其发展水平甚至成为一个地区其工业化程度的重要指标。[1]

近些年来,国家高度重视精细化工产业的发展,甚至已经将化学工业的发展重点放到了精细化工产业上,并且将其归入到国家多项发展规划中,给予相应政策、资金支持,从而逐渐使得精细化工产业成为化工行业的前沿领域。由于精细化工与材料、生物化工、信息和能源等行业之间的紧密联系,因而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关键一环,拥有光明的发展前景。因此对精细化工企业的消防安全管理进行相应探讨,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作用。

1精细化工企业行业特点

精细化工企业其生产经营的产品范围十分广泛,品种繁多,如果按照大类属性进行划分,可以分为精细生物化工产品、精细高分子化工产品、精细有机化工产品以及精细无机化工产品四大类,然而这种分类方法显得较为粗糙,因此一般按产品的功能进行分类。主要有农药、医药、有机颜料、合成染料、粘合剂、涂料、化妆品、香料、表面活性剂、洗涤剂、印刷油墨、肥皂、照相感光材料、有机橡胶助剂、试剂、催化剂、石油添加剂、高分子絮凝剂、兽药、食品添加剂、纸及纸浆用化学品、塑料添加剂、芳香消臭剂、饲料添加剂、汽车用化学品、金属表面处理剂、脂肪酸、杀菌防霉剂、精密陶瓷、稀土化学品、生化制品、功能性高分子、酶、稳定剂、混凝土外加剂、增塑剂、有机电子材料、健康食品等。精细化工企业其生产技术主要以下几点共同特点:(1)品种多、更新快,需要不断进行技术开发;(2)产品质量稳定;(3)整个生产过程不但包括化学合成,还包括产品加工和商品化;(4)需要精密的技术,间歇式小批量生产;(5)产品附加值较高。

2精细化工企业火灾事故特点

和一般化工企业发生的火灾事故有所不同的是,精细化工企业其消防安全事故有着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极容易给企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这主要是因为精细化工企业其储存的化工原料,生产和加工的化工产品一般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一旦发生火灾事故或者其他消防安全事故,不仅会造成生产设备损坏,使得企业生产停顿,而且还极容易造成重大人员伤亡事故的产生,从而给企业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2)火灾事故容易扩大蔓延。由于精细化工产品多具有易燃易爆性、有毒性和易腐蚀性等特点,一旦发生火灾事故,常常伴随着大面积的、立体的、多火点爆炸、复燃复爆等形式的燃烧,如果再受爆炸飞溅或者风力等因素影响,很容易扩大蔓延至附近其他厂房,从而造成火势的蔓延扩大。[2](3)火灾事故救援难度大,很容易使得救援人员出现伤亡。精细化工企业其火灾事故发生现场具有非常复杂的情况,因为精细化工产品其燃烧可能随时引发爆炸,火势迅速蔓延扩大,而且除了燃烧与爆炸之外,还存在着有毒气体以及腐蚀性危险化学物品等危险因素。因为精细化工产品燃烧产生的有毒气体蔓延在空气中,因此对火灾现场救援人员的安全时刻产生着严重威胁。而腐蚀性危险化学物品不仅会灼伤救援人员的皮肤,还容易腐蚀灭火救援器材和装备。除此之外,燃烧爆炸引起的建筑物倒塌等情况,也可能使得救援人员出现伤亡事故。等等上述因素,给精细化工企业火灾事故的灭火救援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4)带来持续的环境污染。精细化工企业生产经营所使用的化工原料,以及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有毒有害物质,很容易因为火灾事故的产生而扩散到大气中,从而污染了区域空气,严重危害群众的身体健康。

3我国精细化工企业消防安全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伴随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化工企业在其中日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随之而来的消防安全问题却频频发生,给事故发生企业带来了严重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危害了社会安定和谐和健康发展。[3]比如:2015年8月23日山东淄博某精细化工企业发生丙烯腈储罐爆炸事件,事故最终造成1人死亡9人受伤。据悉当时事发精细化工企业内还存有化工品己二腈,己二腈为无色油状液体,略有气味。是制造尼龙的中间体。微溶于水、醚,溶于醇。遇明火、高热可燃。与强氧化剂可发生反应。受热分解放出有毒的氧化氮烟气。还好山东省公安消防总队从济南、东营、潍坊、泰安4地调集包括4部通信指挥车、3套远程供水系统、7部泡沫消防车在内的41部消防车辆及184名消防官兵,及时赶往事故现场增援,使得安全事故未进一步恶化,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3.1厂区规划布局不合理

许多精细化工企业都是在经济快速发展时期成立的,由于当时政府的招商引资政策较为优惠,工业园区产业布局规划较为滞后,消防相关法律法规尚不够完善,致使许多精细化工企业仓促上马,而政府在这一过程中缺乏对把关过程的严格审批,使得这些企业其厂区布局在最初建造时就不合理,从而埋下了安全隐患。比如生产车间与危险化学品储存仓库、厂房与办公楼之间、相邻厂房之间的防火间距不足。按现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4]有关规定,甲、乙类厂房之间其防火间距应当不低于12m,丙、丁、卯类厂房之间其防火间距应当不低于10m。而现实情况是,大多数精细化工企业由于在建造之初,规划布局不合理,厂区内厂房之间其防火间距不足,相邻建筑物之间没有明显的防火隔离,没有满足当前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有关规定和要求。

3.2没有制定完善的消防安全管理机制

当前许多精细化工企业其消防安全管理的方式方法仍然较为落后,使得消防安全管理现状堪忧。一些企业由于缺乏消防安全意识、待遇与风险不对应、独立性差等原因,其管理方式方法通常是“事后型”和“经验型”,这种管理方式对消防安全事故的定量分析少、定性分析多,过于看重经验,当事情发生了才知道吸取教训。[5]而具体到日常消防安全工作来说,大多数精细化工企业通常采取制定计划实施检查过程总结的管理方法,没有制定和建立日常化、系统化的消防安全管理机制。比如没有制定详细的企业消防安全制度、企业消防安全操作规程、企业消防安全责任制度、灭火预案、应急疏散预案、日常防火检查制度等等。由于没有制定完善的消防安全管理机制,使得无法对消防安全事故防患于未然,当事故真的发生的时候无法及时采取相应的应对机制,最终使得企业产生难以换回的重大经济损失。

3.3消防设施设备不足以及维护管理不到位

一些精细化工企业其厂房由于是在原有旧建筑物基础上改造而成,使得其规划布局、内部结构和设施依然沿用原有建筑,造成厂房内外相应的消防给水系统存在给水严重不足。还有些精细化工企业由于位置较为偏远,消防给水系统压力不足,一旦火灾事故发生,消防给水系统难以发挥应有作用。相关消防配套设施设备也存在不足的情况,使得火灾刚发生时候,无法及时使用灭火设备控制火势,阻止火势蔓延扩大。除了消防设施设备不足,还存在消防设施设备维护管理不到位的情况。一些精细化工企业由于没有对消防设施设备进行日常维护管理,致使一些灭火设备已经失去了应有功效都不知道,从而为企业消防安全埋下了安全隐患。

3.4未做好从业人员消防安全培训工作

一些精细化工企业管理者由于自身就缺乏相应的消防安全管理意识,过于注重企业生产效益,忽视了对企业从业人员的安全培训工作,使得企业职工不仅缺乏消防安全意识,还缺乏基本的消防设施运用技能。一旦出现火灾事故,从业人员无法及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致使火势扩大,从而给企业带来更大的损失。比如2010年10月5日广东南雄市某精细化工有限公司出现的爆炸火灾事故,事故最终造成6人不同程度受伤,其中五人严重烧伤,一人被爆炸震碎的玻璃划伤。这起事故发生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因为该企业未做好从业人员的相关消防安全培训事故,使得从业人员缺乏消防安全意识,忽视了消防安全工作的重要性,致使悲剧出现。

4加强精细化工企业消防安全管理的可行措施

4.1对厂区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与布局

精细化工企业应当根据企业自身生产流程、生产特点以及各厂房火灾危险性类别,对厂区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与布局,相邻厂房之间布局要安全合理,从而减少相互之间的影响,有利于预防火灾事故和事故发生后的灭火工作。对于精细化工企业其建筑物的耐火等级、厂房防暴、防火间距以及安全疏散等,国家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都对这些方面进行了严格的规定。比如易燃易爆危化品应当单独储放于建筑耐火等级不小于2级的仓库里,并且要和明火散发地点有25m以上的间隔距离,存在潜在爆炸危险的车间不能够设在半地下室或者地下室内。[6]因此精细化工企业在工厂规划设计阶段以及后续厂区扩建阶段,一定要注重审核工作,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对设计图纸进行审核,对厂区进行合理布局,杜绝厂区建筑物先天安全隐患。

4.2制定完善的消防安全管理机制

精细化工企业要想切实走好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就必须丢掉原有不合理的管理方式,通过制定完善的消防安全管理机制,以各项管理制度对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予以加强。[7]比如企业负责人应当对相关消防法律法规予以贯彻执行,掌握本企业的消防安全情况,并结合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制定消防工作计划和为消防工作提供必要的组织保障和经费。制定企业消防安全责任制度与奖惩制度,将安全管理责任落实到具体负责人,对消防工作成绩显著的部门或个人应当给予一定奖励,而对于违反企业消防制度的个人要予以惩处并追究相关负责人责任。制定详细的日常防火检查制度,组织专人对厂区各个位置进行日常防火检查,确保企业按规则制度用火用电、确保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畅通、确保安全疏散指示标志以及应急照明灯完好等等。企业各部门也应当对自行定期进行消防安全检查,对存在安全隐患的地方进行整改。

4.3加强消防设施设备的日常管理和维护

首先,精细化工企业的消防设施设备不能在非消防性救援中使用,对擅自移动、使用或损坏消防设施设备的相关人员,要依照企业消防安全管理制度进行处罚,情节严重的还应当追究其相应的法律责任。其次,安排专人对消防设施设备进行日常管理和维护,了解灭火器材的使用期限,及时更换无法使用或者已经过期的灭火器材,并做好相关记录,确保这些灭火器材随时处于正常状态,以便关键时刻能够发挥其应有作用。最后,可以采取通过与消防设施安装企业或者消防设备生产厂家等对消防设施设备有维修能力的企业签订消防设施设备维护保养合同的形式,对企业的消防设施和消防器材定期进行维护保养。

4.4切实加强企业从业人员消防安全培训工作

首先,精细化工企业应当加强消防安全的宣传力度。消防安全意识是企业消防安全管理的基础与前提,精细化工企业应当运用多方式、多途径来开展消防安全培训的宣传教育工作。通过悬挂横幅、布置消防警示牌以及企业宣传栏等途径在整个企业构建一种消防安全氛围,并利用安全生产月或消防宣传日,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从而将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工作常态化、日常化,让企业全体上下认识到消防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增强消防安全意识。比如企业可以利用安全生产月或消防宣传日在公司举行消防安全致使竞赛活动,让企业员工熟悉消防安全常识以及预防对策。其次,精细化工企业应当切实加强企业从业人员消防安全培训工作。比如充分利用员工学习室,定期分批次对全体员工进行消防安全知识培训,并进行相应的考核,切实使培训教育工作落到实处。在培训过程中,培训老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手段给员工播放相关消防安全事故案例,并当场组织员工对该事故进行讨论分析,让员工主动从这些安全事故中汲取经验教训,让消防安全警钟长鸣,以此树立消防安全防范意识,切实将安全生产放在首位。最后,为了让全体员工能够切实掌握消防灭火器材使用方法和应急逃生手段。精细化工企业还应当组织全体员工进行消防演练,在演练过程中,企业安全员应当向全体员工演示灭火器材的正确使用方法和维护技巧,并同时传授不同火情的不同灭火办法以及应急逃生技巧。安全员演示完毕后,还应当让员工练习使用灭火器材,并在旁进行相关指导,确保员工切实掌握灭火器材使用方法。在应急逃生演练完毕后,安全员还应当对演练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予以指出,并给予纠正建议,确保员工切实掌握应急逃生能力。

5结论

综上所述,对于精细化工企业来说,不断增强企业消防安全管理水平,使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制度化、日常化和常态化,是企业实现健康快速发展的前提之一。因此,精细化工企业应当结合自身行业特点,从厂区科学合理的规划与布局,制定完善的消防安全管理机制,加强消防设施设备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加强员工消防安全培训教育工作四个方面,以制度、思想、行动对消防安全管理工作进行多层次推进,使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真正起到防患于未然的作用。最后,希望能够通过本文的相关研究探讨对其他精细化工企业就消防安全管理方面给予一定的参考与借鉴,共同提高我国精细化工企业的消防安全管理水平,推动精细化工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作者:刘兆文 单位:江西省赣州市公安消防支队定南县大队

参考文献

[1]王子曦.精细化工园区消防安全评价体系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

[2]陈刚.化工企业日常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现状与对策探究[J].江西化工,2014(01):283-284.

[3]曾翔.化工企业消防安全管理[J].江西化工,2014(01):138-140.

[4]伍绯.化工企业消防安全管理的探讨[J].化工管理,2015(18):41-42.

[5]黄震.化工企业消防安全管理模式探究[J].江西化工,2014(04):196-198.

第3篇

1.1实验运行机制方面的问题基础化学实验运行一般包括实验预习,实验操作,实验总结三个步骤。大多数的学校应用化学专业实验也是按照上述步骤进行。充其量在实验内容上贴近实际生产,其运行机制还是实验室的模式,远达不到实际生产的模拟,不能给与学生实际生产的经验。

1.2考核制度的问题基础实验的考核制度重点强调学生的操作准确度,实验效果,纪律性等方面。专业实验和基础实验有极大地不同,基础实验中验证性实验居多,而专业实验侧重于创新性。如果仅仅参照基础实验的考核制度,则不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2精细化工企业生产管理的特点

精细化工企业是生产精细化学工业品的企业。精细化学品种类繁多,目前涉及到的领域有医药、染料、农药、涂料、表面活性剂、催化剂,助剂和化学试剂等传统的化工部门,也包括食品添加剂、饲料添加剂、油田化学品、电子工业用化学品、皮革化学品、功能高分子材料和生命科学用材料等新领域[7-9]。由于精细化工企业的原料、设备和生产工艺的特殊性,使企业管理的难度远大于一般企业。其详细的管理制度一般包括设备管理,生产管理,质量管理,工艺管理,安全和环保管理五个部分。各个管理步骤具有较强的关联性、科学性和严密性,同时对经济效益的产生有较大影响。精细化工企业生产管理制度对于制定切合实际生产的应用化学专业实验管理制度有相当的借鉴意义。

3精细化工企业生产管理制度在应用化学专业实验中的应用

3.1实验管理制度方面的改进借鉴化工企业生产管理制度,在仪器药品管理,实验过程管理,实验产品质量管理以及安全管理方面制定详细的制度。使专业实验室在硬件管理(仪器设备、原材料等方面)和软件管理方面(各项生产、安全管理制度)都能与企业对接。结合实际从实验纪律、仪器药品管理、实验过程管理、实验产品质量管理、安全管理、教师行为职责等六个方面制定专业实验室管理细则,把化工企业生产管理模式推行融入日常管理工作。使专业实验室内形成浓厚的生产氛围,有效地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和职业道德的培养。管理制度的改进包括:(1)实验纪律:模拟企业打卡制度,明确上下班时间;实验(工作)服制度,强调着装整洁。实验过程模拟实际生产过程的基本纪律要求。(2)仪器药品管理:强调学生作为管理者和使用者的责任。学生在具体实验操作之间必须熟悉实验过程中每一种样品的物理化学性质,毒性以及应急措施。对于仪器,要严格操作程序,操作标准,施行培训合格上岗制度。对于实验室的所有设备都要有具体的负责人,都要有详细的安全操作规程。(3)实验过程管理:模拟班组长制度,施行细致化,分层次管理。对于每一个实验及其操作过程都要有具体的操作标准和安全措施。同时班组长对实验过程进行质量监控。(4)实验产品质量管理:以实际生产过程的各项国家标准对产品质量进行检验,确保产品各项指标符合实际生产要求。(5)安全管理:首先确定班组长安全负责制,制定包括水电气安全、仪器安全操作、药品安全管理、实验过程安全管理制度。对于实际的实验,制定实验安全操作规定以及实验步骤安全注意事项,确保每一个实验环节的安全管理。(6)教师行为职责:和基础化学实验不同,在专业实验中,教师不再充当指导作用,而是充任引导者、监督者、安全员、裁判员的作用。引导学生对实验中的问题进行思考,改进实验;监督学生相互间的协作以及在实验过程中的个人的实验操作表现;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以及实验室财产安全,判定学生的实验成果。

3.2实验运行机制方面的改进。在实验过程中,全面模拟实际生产运营的每一个环节。在专业实验中,除了基本的实验外,以某一实际产品研发为主组成研发团队进行产品开发。整个实验内容不再仅局限于实验室里,包括市场调研,配方研制,配方优化,成本核算、产品检验等各个环节,全方位的培养学生的生产、营销、研发能力。市场调研要求学生详细地对某个感兴趣的精细化工产品进行产品价格、产品销路、市场前景等方面的调查研究,进而确定该产品是否具有研究开发的价值,据此写出调研报告。配方研制要求学生对该产品的生产技术进行文献调研,确定该产品的基本配方,继而提交研究计划和团队人员组成方案。配方优化和成本核算则要求学生在实验室进行大量的实验研究,对产品配方进行优化,提高产品性能的同时兼顾成本核算。产品检验环节则依据该产品的各项国家标准进行严格检验,确保产品符合市场要求。

3.3考核制度的改进在应用化学专业实验考核中,探索制定全新的专业实验成绩考核模式,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生产意识的培养和提高。对于实验过程的每一步,制定严格的质量考核标准。强调过程管理和步骤考核,不再局限于实验操作和实验报告,整个考核兼顾实验运行的每个环节以及各环节中每个团队成员的表现。同时实验考核以产品的性能及成本为关键目标,促使学生认识到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鼓励学生利用研发的产品进行创业,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第4篇

关键词:公路;路基;路面;施工;精细化;管理

近年来,我国不断提升在公路建设方面的基本投入,尤其在公路质量安全管理方面逐年加强其监督与管理力度。在此环境下,做好公路路基路面施工精细化管理便突显的尤为重要,成为现阶段我国公路安全建设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方法,同时对于进一步提高我国公路安全质量与应用效果均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1公路路基路面施工管理其本要求

1.1承栽力

承载力是公路路基施工的根本所在,是支撑公路质量结构的重要主体。因而承载力直接对公路的安全使用造成影响。现代城市发展逐步迈向多样化与科技化,这便对现阶段公路路基基本承载力及其质量问题提出了更为严峻的要求,所以做好公路路基路面承载力控制,便成为确保区域内社会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导向。

1.2稳定性

稳定性是影响公路安全质量的重要要素。受自然环境影响,我国部分地理及天气条件相对恶劣,一旦公路的稳定性难以保证,则对公路的使用安全性构成较为严重的威胁。所以在公路施工管理过程中,要充分地考虑到公路路基的稳定性问题,通过多种不同的方法与途径来对其进行有效的提升,以此从根本上确保公路的安全与质量。

1.3抗滑性

抗滑性是衡量公路实用性的重要标准,一旦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忽略了公路抗滑性问题,便容易导致其在后期的使用过程,易产生安全事故问题,此时公路的基本质量及其实用性便大打折扣。所以在施工阶段,需通过增加大直径粗颗粒增加公路的基本摩擦力,同时也需做好公路的开槽刷毛工作。

1.4平整度

平整度直接关系到车辆行驶的基本安全,若其在施工管理过程中未能及时将平整度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则不仅给后期的公路安全管理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同时也降低了公路的基本使用效果,使公路的整体质量水平有所下降。

1.5耐久性

公路耐久性问题不容忽视,是影响公路质量安全的重要问题之一。受实际情况影响,我国部分地区长期受到雨水等自然环境因素的侵蚀,这便使公路的实际使用年限及耐久性有所降低,继而直接影响到公路的正常使用,不仅施工公路难以发挥其实际重要作用,同时也降低了公路的基本经济效益。

2路基施工的精细化管理

2.1填方工程的精细化管理

填方工程的精细化管理极为重要,是提高基础结构稳定性的重要工程施工环境。在填方工程开展过程中,首先要注意自然环境条件,在确保其自然条件相对稳定的环境下,则可开展填方工程作业。而后要根据实际的环境条件选择适宜的填方工程技术。在分层填筑过程中要注意做好排水设计工作,以便于提高其基本的结构密度,继而避免因积水及渗漏问题对公路质量产生影响。最后要做好填方工程的环境质量监督与管理工作,以便于相关工作能够在井然有序的环境下开展进行,从而在根本上提高工程质量。

2.2防护工程精细化管理

防护工程的主要作用在于提高公路的基本安全质量,并对公路的使用形成保护。在防护工程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中,要做好砌体护坡的设计与控制工作。就设计方面而言,需根据周边区域的实际情况进行护坡的基本设计,以保障其砌体角度能够符合公路实际应用的基本需要。在质量控制方面,要充分地发挥出大面积砌体的优势,使结构稳定性更为可靠,继而达到更高的标准防护质量标准,以此确保防护工程能够在实际应用中达到最佳的防护效果。

2.3排水施工的精细化管理

排水施工的精细化管理的首要要素即是排水系统的清理与养护。在相关工作开展过程中,首先要对其做好系统化清理工作,确保其在使用过程中不易出现管道拥堵的现象。其次是根据实际标准做好设备的维护与管理,以便于在后期的使用过程中,排水设施能够切实的发挥出其重要作用。最后要根据实际的气候状况来制定长期有效的设备管理预备方案,从而使排水施工的每一项精细化管理工作均能够在相对规范的范围内进行。

3路面施工的精细化管理

3.1沥青路面的施工精细化管理

沥青路面的精细化管理主要注意三个方面问题。首先压实度问题,受施工技术及实际技术条件影响,部分地区在进行沥青路面施工过程中,存在着压实度强度不高问题,这便使公路的基本质量有所下降。其次是沥青路面的铣刨问题,为能够进一步提高沥青路面的使用安全性,同时在沥青铺设前,需要进行沥青路面的铣刨工作,如若其在铣刨过程中,对部分细节处理不到位,则易给后期的施工带来一定的难度。因而在路面铣刨工作开展过程中,需先用大型铣刨设备进行作业,而后选用小型铣刨设备进行细节处理,以此从根本上解决铣刨不彻底的问题。最后要做好沥青温度与铺设速度的控制,避免因温度控制及速度问题而导致沥青路面出现结构密度差及稳定性低等问题,继而使沥青路面的施工质量得到有效的保障。

3.2透层粘层的施工精细化管理

通常透层施工前,需要进行相关的防护工作,以便于降低对其所造成的污染。在其施工过程中,需做好沥青的喷洒工作,以此确保沥青喷洒的均匀,同时也有效地避免了油膜流淌的现象。再出现相关遗漏位置时,需相关技术人员及时的做好补洒工作,并在上层位置散布部分石屑,以便于提高透层稳定性。

3.3接缝处理的精细化管理

处理接缝时应该采用梯队施工模式,人摊铺设备的同时,应该使施工机械间保持约10m的距离,可采用热接缝处理方式。在首台摊铺设备作业完成后,应该预留出约30em的路面不进行碾压,使其成为后台摊铺机的高程标准。在摊铺作业完成之后,可引入压路机进行跨缝碾压,并对纵缝进行处理。对于路面的横向施工缝,应该采用装载设备与人工结合的方法将余料去除,然后用压路机进行碾压施工。在处理完成后,采用直尺对路面的平整度进行精细化检测,如果存在不符合标准的部位,应及时进行处理。

3.4路缘石施工精细化管理

在路缘石采购时,应该对供货厂家的资质进行精细化管理与审核。不仅要保证材料的外观质量,还要对材料的尺寸、强度等指标进行严格控制与管理,以便确保公路工程所使用的材料符合施工要求。路缘石安装之前,需要对工程应用砂浆进行认真的配制和拌和,控制好砂浆的水灰比,以保证砂浆的强度及其它性能符合标准。路缘石施工所使用的材料不应该直接堆放在基层表面,以避免对基层造成污染。

3.5检查井及雨水井的施工精细化管理

在路面检查井及雨水井施工时,同样需要做好精细化管理。如果该项目与路面其它作业一同开展,应该保证与路面结构施工保持协调,避免对路面工程造成干扰。井四周施工时,应该保证混凝土回填的质量,避免其出现沉降。路面施工时做好检查井及雨水井的高程校验工作,以保证检查井与路面高度一致,雨水井稍低于路面。对于不符合精细化要求的施工环节,应该在路面施工前进行及时调整。

4结束语

公路路基路面的精细化管理至关重要,是提高施工使用安全性与稳定性的有效途径。在未来阶段相关工作的开展过程中,需在工程施工开始前做好的相关的精细化管理设计规划,并确保其施工过程中,能够按照精细化管理标准进行施工工作,以此一方面提高公路整体施工的规范化与标准化;另一方面也进一步确保了公路施工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对于我国公路安全使用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元科 胡云峰 单位:宁波交通工程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第5篇

就目前而言,办公室接待工作中主要存在三个问题,即办公室接待人员的办公效率比较低和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工作流程不精细以及办公室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淡化,工作主动性比较低,下面就这三个问题进行阐述。

1、办公室接待人员的办公效率比较低

对于办公室接待工作,经常会出现突发性的、紧急性的事件,对于他们的工作时间也没有确定性,这样以来,就会造成办公室接待人员的心情比较的烦躁,这样以来,就会使他们在进行接待工作的时候,处于一种忙乱和无序的状态,从而导致他们进行接待工作的时候,服务态度不好,配合的不够协调。就目前而言,许多的企业的接待工作是由工作人员之间相互的协调和每个人各管一部分,把这些相互串联起来以及在工作中只有少部分的制度管理而进行的。所以,办公室接待工作的工作人员必须要具备很好地专业素质以及丰富的经验和高度的责任感,他们在接待的过程中,不能够粗心大意以及懒散,如果他们不具备这样的工作态度的话,那么办公室接待工作的效率就会大大的降低。

2、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工作流程不精细

对于这一问题,主要是办公室里岗位职责不够明确,有的岗位工作内容比较繁多,有的岗位却没有工作内容,这样以来就容易造成工作不明确,工作效率也就比较低。如果工作分工明确,这样不但能够避免有的接待工作不会出现重复与空白,做好相应的工作,还能在繁忙的时候,保证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在接待的过程中,如果工作责任不能够落实,不精细或者是粗制滥造,那么就会增加办公室接待工作的难度。

3、办公室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淡化,工作主动性比较低

这种情况主要是表现在企业的工作人员在进行接待工作的时候,主动性和创造性比较的低,接待工作做的粗心大意,尤其是在接待工作繁忙的时候,他们只是应付了事,积极性也不高。不管是哪个行业,他们的服务态度的优劣,决定着工作效率的高低,也是接待工作的关键。在招聘接待工作人员的时候,要考察应聘者的服务意识的强弱,但是,就目前而言,许多的工作人员对于接待工作的热情比较的低,服务意识也比较的差,他们只是处理工作中的突发事件。

二、精细化管理的概述及应用

1、精细化管理的内涵

所谓的精细化管理,其实就是一种企业的管理理念,是一种管理方式,把社会分工做到精细化,要以服务的精细化为基础,在常规的管理上进行深入,这样以来就降低了管理中所需要的成本。精细化管理就是把管理的责任要能够落实,并且要将其进行具体化和明确化,能够一次性就将工作做到位,发现问题要及时的处理。

2、精细化管理的原则精细化管理的原则主要有四种,下面就这几种进行阐述。

2.1宏观管理和微观管理相统一的原则

精细化管理是属于微观管理的,是和宏观管理辩证统一的,在企业中,这种管理是为了提高企业的管理目标以及经济效益的。细节是成功地关键,对于企业也是一样的,很多的企业正是遵循了宏观管理和微观管理相统一的原则,精细化管理创造了无数的奇迹,比如:迪尼斯乐园、肯德基。

2.2理论学习和实践相统一的原则

对于这一原则,只有二者相互统一,相辅相成,才能取得好的效果。首先,理论学习是精细化管理的基础,也是十分重要的,如果没有理论化的学习,就没有了解,操作起来就会很盲目,这样以来就很容易走弯路或者是进入误区;其次,在实践的时候,学习理论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时间,如果没有实践,理论就不会成立,也是空谈。

2.3主导性与主体性统一的原则

管理人员是精细化管理的主导,是由管理人员进行操作的。可是,主导性不等于主体性,企业的员工是精细化管理的主体。因此,管理层人员在对自身进行精细化管理的时候,培养自己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及创造性的同时,还要培养全体员工对于精细化管理的创造性的能力和积极主动的能力。

2.4共性与个性统一的原则

精细化管理有很多的特点,但是它的个性特点尤为的突出。在进行管理的时候,要把个性与共性相互统一,这样以来,精细化管理工作才能更好地开展。

3、精细化管理的实施要点

对于精细化管理的实施要点来说,主要表现在八个方面,第一,要是服务为生命,就是要注重服务的质量;第二,以市场为主导,要根据市场的变化而变化;第三,以创新为灵魂,就是要注重创新;第四,以实践为目的,就是要注重实践;第五,以系统为保证,它是精细化管理的重要保证;第六,以标准达细化,就是要对管理实施细化的标准;第七,以数字达精准;第八,以制度做依托。

4、精细化管理在沈阳经纬客运公司的运用

沈阳经纬客运站对于员工进行了多次的培训工作,虽然说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从总体上看,没有多大的效果。这一问题的出现主要是沈阳经纬客运站培训管理本身就没有达到精细化的要求,培训人员不是专业性的人才,培训的各项工作没有一个好的规划,为了改进这一问题,培训管理人员就要加强精细化管理,确定目标点。

三、如何做好办公室接待工作中的精细化管理

1、工作人员的精细化理念

对于这一点,首先要强化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不管是哪个企业,它的办公室接待工作都比较的繁杂,因此,不管是哪个员工,都要有责任意识,把每项工作都要能够落实,积极地主动工作,并且确保工作的质量,完美的完成工作,如果出现问题,要主动承认,并且及时的解决;次,办公室接待工作人员要具有强烈的服务意识,这是它的关键所在。对于企业的办公室接待工作,工作人员的礼仪是其的一个重要部分,如果接待人员的礼仪做得很到位,那么这个企业的形象就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对于接待的工作人员来说,他们不仅要有专业的知识素质,还要能够具备良好的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也是必不可少的。接待人员在工作任务繁杂的时候,要能冷静的处理,认真的对待;最后就是要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对于接待的对象,要要运用合适的接待方式,要能够灵活,而不是一直处于一个工作模式。

2、将接待工作中的精细化管理转变为一种管理制度

如果想要更好地精细化管理,就要进行管理化建设。对于接待工作的工作内容和工作范围以及协作的关系,要进行具体化和清晰化以及明确化的分工,建立相关的规章制度,把每一个接待的流程要实施落实,让其能够有序的进行,从而提高办公室接待工作的效率。此外,为了不必要的差错和失误出现,就要提高接待人员的协作能力。其次,还要建立相关的惩罚制度,出现错误要有明确的惩罚措施,做得好的地方,要及时的进行奖励,这样以来,就容易营造一个良好的竞争环境,同时还可以提高员工的积极性。总之,将接待工作中的精细化管理转变为一种管理制度,有利于提高办公室接待的工作水平。

3、明确岗位职责,加强沟通

第6篇

1.1供应与消耗一致

公路施工中原材料的消耗较大,在调配资金中所占的比例也较大,所以应注意原材料的供应与消耗。在购买原材料时应尽量保证供应与消耗的一致性,施工中可以通过精细化管理来科学的组织施工方案,并且对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有针对性的调配,以使得各项物资能够充分的发挥自身的效益。

1.2节约原则

公路施工都是以野外作业为主,其投入的施工成本较多,精细化管理中应以节约成本支出为原则,从节约基建费用出发,充分的利用技术施措和管理方法来节约资金,并以满足设计要求和使用功能为基础,分部分项的进行成本节约,以实现企业的利润目标。

1.3以经济政府为导向

公路建设是国家基础设施发展的前提,同时也是经济增长必要条件,所以在公路建设过程中应贯彻国家的经济政策,并以经济政策为指引对公路施工进行技术管理,如:公路施工中的能源节约、环境保护、机械施工、维修养护等。

1.4施工程序

施工程序的标准化和精细化是公路施工质量的重要保障,在施工程序确立前应以签订的合同条款为基础,充分的理清施工程序中的各项施工技术,同时考虑到季节性施工的差异,确保整体施工的协调性和平衡性,避免施工中的停工、资源使用不足、突击赶工、安全事故等现象的发生。

2公路施工技术精细化管理的实施

2.1管理制度精细化

公路施工中因工程项目的设计标准和验收标准不同,管理细则也因各施工企业性质不同存在差异,所以在施工中应把具体的技术管理制度精细化,这不但可以提高公路建设的质量,还是公路建设和发展重要依据。在公路建设中应把每个标段施工单位的工程进行细化,通过分部工程和分项工程进行细化和分解,以便把各项施工工艺、施工标准、施工措施落实到位,促进公路施工技术的完善,提高公路施工各环节的质量,如:路基施工、桥涵施工、路面施工。

2.2质量管理精细化

公路施工质量影响到公路的维护成本、使用年限、行驶安全、环境保护,并且对所在区域的经济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所以在施工中要把质量管理放到首位,通过精细化管理来促进公路施工的质量。质量管理的精细化要从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出发,并结合质量责任备查制度进行管理。质量的精细化管理应将参与建设的各单位责任人、质量质任人、施工技术责任人、工程师、监理工程师进行登记管理,以此来保证质量问题能够追朔到质量责任人,进而提高相关责任人的质量认识。

2.3考核制度

考核制度是公路施工技术精细化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项措施,因公路施工技术管理中所涉及的问题和内容较多,精细化管理中需要强化考核制度,以此提高施工技术管理的效能。考核制度管理中需要对人员履约、工程质量、工程进度、施工工序、内业资料以及现场施工操作进行综合性的考核,并且在管理中制订出适合本工程和本施工单位工作特点的考核评分标准,以便按期对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分包单位进行考核与评价,并且可以通过量化评分全线排名的方式进行对比。

2.4现场施工精化细

公路现场施工所占用的场地较大,设备较多,原材料较多,这就给现场施工和材料调拨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所以对现场施工应实行精化细管理。首先对施工现场的驻地建设进行标准化管理,各施工项目部应成立相应的管理职能部门,实现生产管理、办公管理、材料管理、设备管理的精细化;其次对使用场地及材料存放地进行规范化管理,并按着施工进度要求结合现场施工环境进行拌和站、预制场和原材料堆放场的规划,同时对施工工序和施工方法进行规范化管理。

2.5施工安全精细化

第7篇

摘要:当今时代,全球进入到经济的全球化,进入到知识经济的年代,世界上各个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包括我们经济速度发展较快的发展中国家提出来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我国土木工程也同样存在信息化建设问题。随着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城市化进程加快,以青藏铁路、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为代表的一大批西部大开发和国家能源交通原材料基础设施项目,以北京奥运工程为代表的各大中城市的基础设施项目,还有量大面广的城乡住宅建设项目正处在建设之中,再加上我国已加入WT0,进入宽领域、多层次、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实施迎接经济全球化挑战的大战略,土木工程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这重要的发展机遇中肩负重任,必须把握住大课题,即土木工程的信息化建设,实现更高层次的技术创新和素质提升。

土木工程的信息化是用计算机、通信、自动控制等信息汇集处理高新技术对传统土木工程技术手段及施工方式进行改造与提升,促进土木工程技术及施工手段不断完善,使其更加科学、合理,有效地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实现土木工程的信息化将引起土木工程企业管理方式的深刻革命,必然推动企业团队的重组及施工流程的优化,促使企业管理理念和手段的革新;土木工程的信息化是土木工程市场发展的高级阶段,必定融入现代物流业、电子商务业和信息产业,从而实现土木工程的高效益、高效率。

土木工程的信息化建设须致力建设三大系统。

一、建立土木工程设计、施工的技术和控制信息系统

信息技术是计算机、通信、控制及信息处理等技术的集成。应用信息技术系统及设备,现代建筑师可以充分直观地展示新时代的设计理念和建筑美学,可以尽情地表达大胆的创意和神奇的构思,超越时间和空间,塑造并优化创作成果,使其创作成果达到传统创作方式无法比拟的新境界。例如以模型为对象的三维协同设计模型,采用了模块化的模型设计技术,使得设计方法从平面设计走向模型设计,由于模型设计采用数据库技术和网络技术,从而实现了共享的集成化工作模式,设计人员(多专业)在同一个模型上工作,减少了不必要的条件传递和确认,信息资源得到了充分共享。这些信息资源将贯穿于工程项目管理的全过程(设计、采购和施工),图形由计算机系统自动产生,使得设计人员可以将主要精力投入到优化设计方案上,设计过程更为直观形象。而以可视化技术为基础的智能化设计环境,在三维模型设计技术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可视化技术以及面向对象的软件开发技术,以专家库、知识库为支撑,研究新的设计管理和设计模式,构造一个更易于操作、具备智能化的设计环境。目前许多工业项目的模型设计过程已初步应用了可视化技术,比如,实体建模,使设计过程更为直观有效,并易于修改;可视化的设计校审,使校审更为形象,并可与设计深度交叉;可视化的进度审核,将设计的三维模型与项目进度资源数据库相连,从项目进度资源数据库抽取信息来可视化地展现和分析项目管理的各种状态。

在施工中推广应用自动化控制技术,可有效地完成用传统控制方式难以实现的高难度施工项目。例如高层建筑的垂直度的控制;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控制;预拌混凝土的上料自动控制;采用同步提升技术进行大型构件和设备的整体吊装和安装控制、整体模具的爬升和大型脚手架的提升控制;大型桥梁悬索受力的控制;幕墙的生产和加工控制;高温高压的焊接质量控制;建筑物的爆破、整体搬迁、以及沉降观测和数据采集,大型工业设施的三维空间管线布局的计算机模拟等等。信息化技术将全面革新设计技术和施工技术,其应用领域将越来越广,应用程度将越来越深,建筑工业化水平将越来越高。

二、建立土木工程标准、行业管理、工程管理、企业管理的信息系统

信息技术是一项各行业普遍适用的高新技术,必须与行业技术有机结合方能发挥作用。为使信息技术在土木工程施工中规范、有序、健康、高效地向前推进,须准确高效地制定土木工程技术应用标准和标准化管理信息系统,及时修编标准,便于检索查询和管理有关标准,随时随地选用标准和对标准的执行进行检查验收,从而有效地推进标准化管理。

土木工程行业涉及的门类很多,例如土木工程、房屋工程、设备管线安装业、装饰装修业,以及相关的房地产业、勘察设计业、设备半成品、钢结构加工业等,包含的企业众多,构成了一个庞大而复杂的行业信息集合,其信息量非常大。没有一个规范有效的行业管理体系和高效的运作机制,将难以保证这个行业的各项工作健康、有序、高效地发展。传统的管理方式及信息处理手段难以实现这一目标。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高效的行业管理、工程项目管理、企业管理方面的信息管理系统,可以方便有效地对行业的有关情况

进行统计分析,制定合理的产业发展政策、产业技术政策、产业发展规划和发展战略提供了全新的条件与可能。目前,信息技术的应用已使得全球产业信息的获得非常便利,可非常方便地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同时研讨,掌握人类最新管理成果,使得作为人类生存和发展密切关联的土木工程业的管理提供了前瞻性、战略性和更为科学的依据,使建筑行业管理上一个新的水平。

信息技术给实体的数字化、时间的缩短、空间的缩小,对实体本质的把握更为科学,工程项目的单件性、时代性、环境性、多要素性决定了项目信息的大规模性、变动性、多门类性,信息技术使工程成为数字工程。而数字工程的建立,使工程管理进入新阶段,包括项目融资拓宽渠道、项目策划优选优化、项目设计电脑化,项目施工管理中运筹学在工期控制上的应用,多因素分析在质量控制上的应用,动态进行投资分析等。信息化使工程管理档案化、数字化、动态化,为工程的策划和融资、设计、施工、运行和维修等全过程的管理提供便利的条件、全新方法和手段。

信息技术实现更宽范围的人力资源管理,更准确的会计管理、成本管理、融资管理、投资管理,更优化的决策管理、计划管理,更高效的项目施工管理。信息技术也使建筑师、结构工程师、监理工程师以及项目经理的信息更为丰富,为新产生的团队合作关系甚至跨国的伙伴关系提供了前提。高技术的办公环境,促进新技术的采用和人力管理理念的创新,对更有效地提高生产率提供了可能,也促进了企业文化的升级。关于工程项目管理,正如山西太原化学工业设计院于万里同志的文章《从国外工程项目管理软件看国外工程项目管理》所言:工程项目的管理是一个多目标、既分别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多工序、多复杂又庞大的系统工程。一个大型复杂的工程项目的管理实际上就是利用能够控制的资源(人力、机具、材料、资金、工期)在一定的条件下对一个既定目标(进度、质量、费用)进行科学的计划和以更多的定量数据做深入动态分析,对于工程实施有效地调整控制,以尽可能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效益。工程项目的管理必须依靠整套先进的管理理念,这种管理在国外的工程项目管理软件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这些软件的基本功能主要有:

1.项目计划的编制。

在工程项目的招投标阶段以及中标授标之后的合同条件都要求承包商编制切实可行的“细化的施工进度计划”,对工程进行详细的剖析。软件对一个工程项目的所有任务做出精确的时间安排,同时还对完成任务所需要的原材料、劳动力、设计和投资进行分析和比较,在千头万绪的任务中找出关键要紧的任务(关键线路)以及对任务做出合理的工期、人力与物力、机具等资源的安排。

2.项目跟踪过程。

软件对于工程进度能够进行动态管理和控制,它要求项目各级管理人员根据所制定的计划和目标,要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对影响项目进展的内外部因素随时在施工过程中进行及时、连续、系统的纪录和报告并输入计算机,也就是真实、实时地反映工程进度,分析工程进度数据,及时反映工程项目的变化。

3.项目的分析、控制与优化。

由于管理软件实现了广义的网络技术,项目管理者根据跟踪提供的信息,对比原计划(或既定目标),找出偏差,分析原因,研究纠偏对策,实施纠偏措施。软件不但考虑时间问题还根据资源和费用进行分析求得一个时间短、资源耗费少、费用低的计划方案,并通过软件进行网络计划的优化,也就是利用时差不断改善网络计划的最初方案使之获得最佳工期、最低费用和对资源的最有效利用。软件有对工程数据与作业活动的强大过滤功能,将现行计划执行情况与目标计划进行数据库比较,然后再将滞后于目标计划的所有工作活动过滤出来,进行单独的追赶或特别跟踪。对于发现工期滞后的工作项目及时地采取补救措施,制定相应的追赶计划。对于现行超前于目标计划的工作可有意识地放慢部分超前工程项目的施工速度来降低工程成本或使总体计划更趋于合理。

三、建立土木工程基于互联网的方案优选、施工招投标、材料设备采购、人才招聘的企业商务贸易信息系统

互联网正在逐步深入土木工程,既在提供信息服务方面发挥越来越大、越来越广泛的作用,同时又为设计方案、施工组织方案、技术措施方案、种种合作方案有效进行比较,高效进行优化,将大大提高企业的决策能力和水平。

通过电子邮件、互联网传递,使建筑项目和承建商、材料供应商的信息沟通有效克服招投标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状态,同时增强透明度,推进公开化,网上招投标相当规模业务的开展将会更加规范市场行为,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工作成本,使招投标的竞争在更广范围更高的层次上进行。

电子商务对建筑材料、机械设备、机具的采购显得更为宽范围、广领域,甚至会进入货物及其流通的细微部分,使需求方对货物的质量、价格、生产方式、供货方式、市场信誉有更深入的了解和透彻的把握。网上交易为提高效率、降低交易成果、监督交易全过程提供了可能,同时还为买卖双方的合作经营伙伴关系起主导作用。对不正当竞争行为、诚信失缺行为进行有力遏制,促进市场健康发展。

人才上网,网上各专业专家组在网上会诊技术难关和质量难题,对土木工程人力资源开发提供巨大的力量。也可以说,现代建筑企业更加依赖网上技术研发,依赖网上人才库,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使企业做大做强。

利用项目管理信息平台、电子邮件、视频会议系统三种体系,为项目提供了一种先进的现代化信息传递和交换手段,使项目信息共享更及时、更灵活、更广泛,并具备了实施异地交互讨论的环境,参与项目的人员在世界范围内的任何地方都可以方便的查看项目管理信息,总部管理人员也可以同时访问其他地方项目管理信息,随时了解项目总体情况,通过这个数据库把公司本部、公司分部、施工现场、分包商等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创造了一个异地协同工作的环境,并可实施异地指挥和控制。

第8篇

近几年来,人才市场存在令人费解的现象:大学毕业的学生找不到适合的工作,用人单位招聘不到满意的人才,真可谓就业难,人才难寻。是我们培养的大学生不是人才,还是企业不识人才?众说纷纭。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对这样的现象有什么想法呢?教高(2007)2号文件关于“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第5条指出:“密切与产业和行业的联系,加强紧缺人才的培养。高等学校要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相关产业和行业对专门人才的实际需求,加强紧缺人才培养工作”。高等教育应该为我国的经济建设服务,为地方经济培养人才。这需要高等教育在学科配制、专业定位等整体的高等教育体系上深化改革,更需要在每一门课程上的教学改革。精细化工专业实验课程是精细化工专业、应用化学专业精细化工模块的必修专业课,它是大学阶段的最后一门实验课程,是学生由大学走进企业的桥梁课程。在新的就业形式下,精细化工专业实验课程首先应适应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本文通过大量市场的调查,与企业的交流,以及与一些资深教育者的讨论,对精细化工专业实验教学体系构建提出改革方案,并详细讨论改革的实施办法。

二、精细化工专业实验课程改革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目前,教育部非常重视高等教育的改革,指出教育要主动适应经济发展和市场需要。每个学校都在绞尽脑汁的想把本校的教育办出特色,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就业率,吸引优秀的学生报考本学校。企业也深刻的认识到,企业的发展靠人才,企业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每个学生家长也在思考怎样把孩子送进名牌大学、学习热门专业,将来孩子找一个收入高、有前途的单位。

随着高校扩招,在各省市升入大学的比率提高到50~75%,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发展到某种程度的普及教育。培养目标的变化促使教学各个环节必须改革。这几年教育的改革重点集中在基础课及基础实验的改革,接下来专业课及实验的改革势在必行。另一方面,精细化工专业实验课程的改革也是人才市场的需要。当前企业等用人单位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本科毕业生,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在温州化工学会的帮助下,走访用人单位,与企业老总座谈,与学生家长交流。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一些毕业生要求高待遇,但实际工作能力较低,工作一段时间,一旦掌握生产技术后,马上就“跳槽”,这使老板们很气愤。这种现象从表面上看,本科毕业的大学生可能好高骛远、本领低下、拜金主义、忘恩负义。但详细的分析,使我们意识到毕业生的能力离用人单位的需求有一定距离,这距离由企业来缩短,企业觉得“委屈”。如果承认这个距离,高等教育就要缩短这个距离,这也是高等教育要改革的动力与目标。对于精细化工专业的学生,怎样有效缩短这个距离,改革精细化工专业实验课程是最有效的。精细化工专业实验课是精细化工等相关专业的必修课,它综合训练学生的实验技能,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通过学习,不仅使学生加深对所学专业课的理解和掌握,而且学生在巩固基本实验操作技能的同时学会综合运用知识,使学生详细了解工厂生产过程,掌握精细化学品加工技术。

三、精细化工实验课程的现状分析

精细化工专业实验课目前存在的缺陷:(1)精细化工专业实验课程的教材较少。各个学校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编制实验讲义以突出自己的特色,但整体缺乏系统性,(2)教学的内容较陈旧,工艺落后,配方简单。绿色化学理念体现的较少,(3)基础性实验偏多,应用性实验较少,与生产实践相联系的实验几乎没有;(4)教学方式单调,几乎所有的实验都是在实验室中使用玻璃仪器合成、复配某一种精细化学品,没有仿真教学;(5)无论实验内容,还是方法或过程都与有机实验严重重复,使学生感觉没有什么新的东西;(6)精细化工专业实验完成后,学生并没有走出实验室,也没有精细化工企业的概念,仍然是校园教育。

四、精细化工专业实验课程新体系构建

为了提高精细化工实验的教学质量,构建新的实验课程体系为:

精细化工专业实验课新体系的构成由下列三部分组成:

1 学生首先收看典型精细化工生产的实际生产工艺,让学生对工厂中精细化工生产工艺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对专业的热爱。

2 然后让学生进入精细化工模拟实训系统。这部分的实验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学生必进行的仿真实验,严格按照操作规则进行实验;另一部分是学生选做实验,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一些精细化学产品的开发。

3 实验室实际实验。这部分实验分为三部分。

(1)基础实验:训练学生综合专业知识、实验技能的过程,

(2)开发实验:综合训练学生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让学生了解科学开发的一般过程;

(3)应用实验:包括优化工艺的开发、应用领域的开发、编制各种应用手册如售后培训资料等。

在这个精细化工实验课程体系中,采用多种模式进行教学。一是传统的照方抓药的形式,训练学生对教材的理解能力、综合实验技能训练;二是科学开发模式,也叫综合模式;三是从精细化工产品的应用出发开发新产品的训练。面对新的就业形式,实验教学模式要多样化,是精细化工人才市场的要求。精细化工专业实验是大学阶段最后一门系统的专业实验。所以精细化工专业实验课程必须为毕业论文实验做好准备,为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做好准备。以毕业论文的模式、科研开发的模式,结合计算机辅助教学,结合CAI课件,使学生充分了解精细化学品的生产过程、开发过程。

在这个精细化工实验课程体系中,改革了实验教学手段。实验教学不只在实验室中进行,还有计算机模拟精细化学品实训的仿真实验、录像教学。通过多手段教学使学生了解实际的精细化工企业生产工艺,对精细化工企业的生产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也使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得到提高。

在这个精细化工实验课程体系中,改革了实验的教学内容。实验教学内容由传统的基本实验技能的训练,发展到对科学开发一般过程的训练,对产品应用能力的训练。实验内容更加丰富。

第9篇

关键词:施工企业;精细化;成本管理;注意问题

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进程中,传统的成本管理思想已经不能满足成本管理需要,很难为施工企业成本决算提供有利的依据。为了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取主动,施工企业必须寻求一种新的成本管理办法,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现阶段,我国建筑行业正处于迅速发展的新时期,加强对施工企业精细化成本管理的研究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一、精细化成本管理的内涵

所谓的精细化成本管理,主要是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将精细化管理理念作为基础,坚实定量化、细微化的成本管理方式,落实成本计划、分析、核算、考核等各项内容,不断的优化资源配置,降低成本,提升整体的经济效益。具体来说,精细化成本管理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第一,精细化管理强调全过程。采用精细化管理模式,针对企业运营的全过程,并非针对某一环节。强调事前、事中以及事后控制;第二,精细化管理需要树立成本效益观念,不断的优化成本结构,挖掘潜在的价值,尽可能的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第三,全员参与性。精细化管理提倡全员参与,让每一个员工都参与到精细化管理中。

二、施工企业实行精细化成本管理的必要性

施工企业生产过程中需要耗费施工企业资源,也就造成了施工项目成本,实行成本管理需要抓住施工成本的源头。精细化成本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施工企业工程项目管理仍然还处于粗放式管理的状态,企业法人对项目缺乏有效的管控,严重影响了企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全面推行工程项目精细化管理,就是要对这种“粗放式”管理模式进行颠覆性的变革,带动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全面提。施工企业实行精细化成本管理是提高经济效益的根本举措。精细化成本管理突出“效益最大化”这个原则,抓住“成本管理”这个核心,强化“过程控制”这条主线,从而创造更高的管理效率和更大的经济效益。成本管理可以使企业看到自己与竞争对手之间的差距,无形中为企业内部的改革提供了动力。例如竞争机制的引入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在企业中,根据个人能力的高低,业绩的好坏进行评选职称、调节薪酬已经是一种常态。任何情况下,只要有竞争的存在,总会有高低胜负的差别。在竞争机制下管理企业员工,决定干部的任免已经成为企业成本管理的一种方式。竞争机制对企业发展产生一种压力,利用好竞争机制,可以使这种压力转变为企业人员的驱动力。从企业长期发展的利益来看,各企业各部门缩减成本之间的竞争是一种有目的,有组织的活动。它主要表现出来的是积极的一面,通过吸纳员工的成本管理意见,有助于企业员工认识到自己的独特价值,增加他们的自信,让他们在竞争中认识到团体意识的重要,通过对先进人物和事迹的表彰,使他们获得来自企业内部的认同感和成就感。同时,也有助于使他们摆脱工作的单调乏味,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

三、施工企业精细化成本管理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建立全员管理

施工企业需要树立全员参与的成本管理理念,从施工项目成本计划、核算、执行、考核等几个方面入手,引导企业员工主动的参与到成本管理中,转变传统的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理念,建立更加宽阔的成本管理渠道,降低成本对企业的影响,提高企业员工的成本管理意识。另外,还需要建立有效的责任机制以及奖罚措施,对企业精细化管理实行监督,将成本管理的责任细化到每一个单位和员工,同时实行成本管理的量化处理,将员工成本管理考核与员工工资、绩效等挂钩,提高员工参与施工成本管理的积极性。施工成本管控中要构建完善的激励机制,通过制度的奖惩约束、激励作用促使各个环节做好成本管控,减少成本管控风险,激发施工人员参与成本管控积极性,融入以往项目管理经验与相关规定,构建高效的成本管理体系。要发挥极致对基础管理的刺激作用,减少被动局面的出现,及时更新管理理念与技术手段,以优秀的人才为支撑,为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帮助。

(二)细化成本总目标,建立成本控制

施工企业实行精细化成本管理的过程中,企业需要建立科学的成本管理体系,确定成本管理目标,企业各个部门进行成本核算过程中,需要根据企业施工实际情况,核算历史资料等,确定各项成本动因之间的关系。另外,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会对工程施工成本造成影响,还必须建立数据化、具体化的成本目标。成本责任控制主要包括责任主体、成本控制链,施工企业需要将成本管理细化,细化到各个具体的成本管理项目中,并将各个项目成本管理的目标分配到具体的管理人员头上,建立有效的成本控制目标,提高施工企业精细化成本的效果。

(三)细化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流程

施工企业精细化成本管理需要贯穿整个工程建设过程,从施工招投标开始,一直到工程竣工验收,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成本管理。事前精细化成本管理包括对企业成本的预测、计划以及重大决策;事中精细化成本管理主要是对成本核算,加强对各个施工环节成本的核算与控制;事后精细化成本管理主要是考核各个阶段成本管理的效果。当然,这种精细化管理的过程是不断循环的,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四、总结

精细化成本管理是新型的成本管理理念,通过精细化成本管理,能够提升施工企业成本管理效率,降低施工成本,提高施工企业经济效益。具体来说,施工企业精细化成本管理,还需要树立全员参与意识,细化成本管理目标,尽可能的控制施工企业成本,同时优化施工成本管理工作流程,提高施工企业的整体效益。

参考文献:

第10篇

1.1黔西县附廓水库工程项目管理总承包问题工程项目管理总承包将对该工程建设项目实施全过程、全方位的总承包,包括进行项目的设计阶段的管理、施工阶段的管理、项目采购与合同管理以及工程验收阶段的管理。涵盖项目参与各方,包括投资方、总承包方、设计方、施工方、供货方、营运管理方。工程项目管理总承包建设模式作为目前水利水电工程中越来越应用广泛的建设模式之一,对水利经济建设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因为黔西县附廓水库工程总承包建设项目的复杂性,每个项目都有自身的技术以及管理特点,受到工程的地形地貌、施工方案以及外部协调的影响;各个参建方对项目总承包管理模式的认识差异性比较大,具有参差不齐的管理水平;对于合同签订方面还不是很周密,各个参建方的部分比较模糊;具有不同的团队精神,没有较好的总承包管理能力等,使得在该水库总承包项目实施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很可能导致工艺的拖延、造价的提高,质量等堪忧的问题。因此,为了解决总承包项目中存在的问题,必须对EPC总承包管理模式采用精细化的管理手段,不断提高工程管理和施工水平。

1.2精细化管理的内涵精细化是现代工业化的一个管理概念,精细化管理的定义是“五精四细”,即精华精髓、精品、精通、精密,以及细分对象、细分职能和岗位、细化分解每一项具体工作、细化管理制度的各个落实环节。精细化管理的特征就是重细节、重过程、重基础、重具体、重落实、重质量、重效果,讲究专注地做好每一件事,在每一个细节上精益求精,力争最佳。其基本原则是“精、准、细、严”,精是做精、追求最佳;准是准确、准时;细是做细,把工作做细、管理做细、流程做细;严就是执行,主要体现在对管理制度和流程的执行与控制。即通过提升人员素质,加强内部控制,强化链接协作,进而从总体上提升单位整体效益。总而言之,精细化管理就是要求将管理工作做到制度化、格式化、程式化,强调执行力。精细化是一种意识、一种观念、一种认真的态度、一种精益求精的文化。如果管理没有达到精细化,就谈不上现代化。同样,如果说实现了管理现代化,那么具体管理工作也一定做到了规范化、精细化。

2.黔西县附廓水库总承包精细化管理措施

2.1成本控制精细化管理工程总承包项目的成本费用由施工费用、直接设备材料费用、分包合同费用、院本部费用、调试开车服务费用、其他费用等组成。工程先进行成本费用分解分析,控制好工程投资,抓住工程利润增长点。成本精细化管理手段如下:

2.1.1组织措施控制工程成本首先要明确项目经理部的机构设置与人员配备,明确处、项目经理部、公司或施工队之间职权关系的划分。项目经理部是作业管理班子,是企业法人指定项目经理做他的代表人管理项目的工作班子,项目建成后即行解体,所以它不是一个经济实体,应对整体利益负责任,同理应协调好公司与公司之间的责、权、利的关系。

2.1.2技术措施控制工程成本采取技术措施是在施工阶段充分发挥技术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对标书中主要技术方案作必要的技术经济论证,以寻求较为经济可靠的方案,从而降低工程成本,包括采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节约能耗,提高机械化操作等。

2.1.3经济措施控制工程成本要严格控制人工费,从用工数量控制,有针对性地减少或缩短某些工序的工日消耗量,从而达到降低工日消耗、控制工程成本的目的。材料费直接影响工程成本和经济效益。一般作法是要按量、价分离的原则,主要做好材料用量、材料价格、机械费用三方面的工作。

2.1.4加强质量管理,控制返工率加强施工工序的质量自检和管理工作真正贯彻到整个过程中,采取防范措施,消除治理通病,做到工程一次成型,一次合格,杜绝返工现象的发生,避免造成因不必要的人、财、物等大量的投入而加大工程成本。

2.1.5加强合同管理,控制工程成本合同管理是施工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降低工程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项目施工合同管理的时间范围应从合同谈判开始,至保修日结束止,尤其加强施工过程中的合同管理。成本预测为成本确立行为目标,成本控制才有针对性,成本控制与成本预测相辅相成。

2.2质量控制精细化管理根据该水库项目管理活动特点,以时间为依托,用WBS工作分解方法,将项目管理目标分解为2.个层次:即第一层次,工程总承包管理总目标;第二层次,以时段划分的项目策划和决策、方案设计、施工准备、工程实施、验收、项目后评价等;第三个层次为具体的项目管理活动。对跨时段、多层次的复杂项目管理系统引入层次分析法,将项目管理目标系统按层次建立多级递阶结构模型。

2.3进度控制精细化管理建立项目分解结构图、进行资源配置和采购管理、建立项目网络进度计划,跟踪项目进展情况,及时发现进度偏差,分析偏差产生原因,合理优化和调整进度计划及资源配置,从而最终保证项目进度得以实现。

2.3.1确认项目结构分解图(WBS)根据项目的工作分解结构(WBS),将项目的工作范围从大到小进行分解,直至可操作的工作单元;也可以将组织机构逐级进行分解(OBS),形成最基层的组织单元,并将每一工作单元落实到相应的组织单元去完成。

2.3.2确认各项目流水作业根据项目的特性、项目的结构分解图(WBS),合理确定项目所包含的工作内容施工方案和确认对进度影响最大的项目,合理组织各主要施工子项目之间的流水作业,以最大限度实现资源(人、机械设备和材料)配置的合理性,保证合理地实现项目的进度和成本的控制。

2.3.2.绘制总进度网络图和资源配置计划合理估算各项目工作内容所需消耗的时间和资源,确定各工作内容之间的工艺和组织逻辑关系,编制工程总进度网络图和分项目的详细子进度网络图,编制出相应的资源需求量进度计划,材料供应、采购、运输计划等,从而实现了整个项目动态的计划和控制。

2.4项目安全精细化管理项目安全精细化是指对施工项目安全生产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监控的一系列活动,从而保证施工中的人身安全、设备安全、财产安全和适宜的施工环境。从事故发生的过程看,要想不发生事故,只有针对事故构成的人、物、环境和管理体系4个要素采取有效管理措施,消除潜在的危险因素,并使人不发生误判断、误操作。制订各项制度、进行安全教育、开展安全检查、编制安全措施计划等,把事故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是安全动态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是项目安全控制的重点。根据本工程特点,分析可能的安全影响因素,侧重在以下方面制定技术保证措施,并严格执行,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2.5风险的控制精细化管理对工程整个建设过程的目标系统根据进度、质量和投资三方面在项目建设的整个过程内进行系统化的分析,找出影响三大目标实现的风险因素,对其风险存在的大小进行分析,在工程进展的各阶段向业主提出风险预警报告,并向业主提出规避风险的策划方案。

3结语

第11篇

在我国当前的社会当中,精细化管理除了应用在企业、公司等盈利性的组织中,也被应用在了诸如市政施工企业等一些非盈利性机构当中。由于市政施工企业主要的经济来源是国家的财政拨款,本身的财政压力很小,因此很容易出现铺张浪费、成本过高的现象。所以,就目前我国的市政施工企业发展现状来看,实行精细化管理对其资源节约和成本控制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当前市政施工企业成本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物资管理不规范

在目前大多数的施工现场上,施工所需的物资、材料等大都是随意摆放,管理松懈,没有严格的制度规范来管理。导致了摆放混乱、丢失甚至被盗的情况时有发生。相关的材料物资管理人员为了方便省事,没有及时入账,导致了施工账目与实际材料物资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对于施工过程中用到的小工具、部件等物品,一旦损坏就直接丢弃更换,几乎不进行维修和保养,增加了物资的消耗。甚至还有一些相关人员虚报物资消耗量,将多得的部分进行倒卖,以获得非法收益。

(二)人员管理不科学

很多市政施工企业对于人员的管理十分不科学,导致很多不必要的成本产生。有时基于人情、关系等方面的原因,对于闲置的临时工也留用。而有时又为了加快进度抢工期,安排过多的人员负责某一项工作,导致了人员的闲置和人力资源的浪费,增加了人员管理的成本。还有些企业员工工作态度十分消极,整天混日子,对企业的经营状况和生产状况起不到任何帮助,却也能够照常领取工资、奖金、补贴、福利等待遇。这也对企业成本的不必要浪费起到了影响。

(三)机械设备工作效率低

在市政设施建设施工的过程中,需要用到很多的施工机械。它不但能够完成单靠人力无法完成的工作,也能够大大提升施工效率。但是当前有很多的市政施工企业,对于机械的管理十分不到位,在出现故障时不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对故障的成因也不进行仔细分析。操作人员在平时的工作中,不重视对机械的保养和维修,降低了机械的使用寿命和工作效率。同时,很多机械操作人员都没有经过系统、专业的培训和考核,对机械的操作不规范,容易导致机械的故障和损坏,大大降低了其运转效率,拖延了工期,也增加了很多不必要的成本。

三、市政施工企业实行精细化管理的途径

(一)加强对物资的管理

市政施工企业一定要十分重视对物资的管理,建立科学、高效的物资管理制度和规范,对施工现场的各种物资、机械等物品的摆放、管理和取用等进行严格的管理。对于工具、机械等施工设备,要加强平常的强维修和保养,按照正确的标准进行操作,以减少这方面的成本消耗。此外,还应当加强对企业员工的思想、素质方面的建设和提高,加强员工对企业财产的重视和保护程度。企业的管理人员应当提高成本控制意识,并在日常的企业管理和工程施工管理中贯彻这一思想意识。企业还应当增强员工对于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建立科学、统一的企业价值观,让员工能够真心实意的为企业着想,对企业的成本控制具有很大的帮助。

(二)建立完善的成本预算机制

市政施工企业在进行成本预算的过程中,应当有专业人员按照成本控制综合分析的策略,根据企业的具体施工任务与现有的施工技术、运用科学的方法,对工程项目的成本进行分析和预算。这样能够使企业更加有效的对成本进行管理和控制,节省很多不必要的投入和消耗,帮助企业取得更好的利益。市政施工企业要做好成本预算,首先应当依据手中的信息和资料,仔细的分析研究,建立和设定成本预算的初始目标。然后,通过详细的市场调查和分析,了解企业所面临的外部环境,为成本预算提供可靠的依据。最后,通过企业各方面人员的探讨和分析,选定最好的实施方案,制定最优的目标,为施工合同的签订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改进和优化人员管理制度

第12篇

从零星维修工程送审材料现状来看,存在材料不齐备、验收不规范现象,现场验收资料存在后补、冒签,部分项目送审时距离工程完工已有三四个月甚至半年的时间。验收单中没有描述维修部位的具体尺寸及做法,也没有提供所用材料的具体规格型号;部分验收单确认不及时,事后补办验收单。维修部门对验收单进行审核不严谨,给施工单位在验收单上弄虚作假提供可乘之机,大大增加了审计难度。工程结算水分大零星维修项目结算单是由施工单位提供,归口管理部门进行认可,在实际结算中,往往存在送审工程量与实际工程量不相符,虚报工程量,高报材料价格,重复计算工程量等现象。归口管理部门管理人员调查核实工作不细不实,对结算中的价和量了解不够精确,至使送审结算普遍存在高估冒算现象。

二、加强零星维修精细化管理的对策

如何有效控制零星维修项目工程质量和工程造价,从精细化管理的角度,笔者给与以下几点思考:

(一)完善制度建设

归口管理部门及审计部门应完善制度建设,对零星维修工程的管理制度进行细化和深化。完善《基本建设项目审计管理实施规定》和《零星维修管理规定》,统一和规范维修工程的报建、立项、审批、管理、验收、审计程序。

(二)加强过程控制

1、细化维修预算将大型建设工程项目中工程量清单的理念引入到烟草工业企业零星维修项目中,维修项目实施前,细化清单内容,对工程量和价格事前控制,做到心有数,降低过程人为变更损失,减少以致杜绝维修工作中的盲目性。

2、合理选择维修单位确立合理的评标原则,关注维修单位的资质业绩与维修项目匹配程度,合理确定审计优惠率,多维度确定中标单位。

3、加强合同履约控制在合同签订时,约定对施工单位收取一定比例的质量保证金,以约束对其施工质量的保证,对于达不到相关质量要求的,应责令其返工,拒不返工或返工扔不能达到要求的,可以扣除其相应的质量保证金。此外,合同中可以设置扣款条款,防止施工单位超报工程价款,造成审计审减率较高,为项目审计的质量提供保障。

4、加强工程质量和材料价格控制应建立零星维修工程质量的管理制度,特别是材料价格控制制度,由熟悉业务的专业人员进行现场监督管理,对项目施工的各个环节进行严格把控,对使用的主要材料的市场价格进行初步确认,并在验收单中注明相应的材料、品牌、型号,以便审计部门核实其材料价格的合理性。

(三)加强验收管理

第13篇

在信息化的环境中,特别是智能化被广泛应用的背景下,工业设计成为系统化的设计过程。信息化首先使人们经常使用的产品成为一个依靠软件维系起来的体系,而非以前的孤立、无关联的单个产品。从手机到电脑再到其他电子设备使用的是类似的软件系统,可以互相兼容。以苹果公司为例,其产品ipad、iphone、itouch等使用的都是ios操作系统,只是由于应用的产品不同而有所侧重,各类产品之间可以很好地兼容,形成了一套完整体系。在传统的产品设计中,往往强调产品外观上的统一性,具有相同的产品外观“基因”,比如宝马车的前格栅、现代汽车的“流体雕塑”等。这些外观上的特征共同构成企业的产品形象(PI)。信息化的现代产品设计不仅强调外观上的统一和风格一致,更要强调软件的兼容和一致。这不仅是信息化对产品设计的要求,更是消费者和时代的要求。软件成为串联“产品线”最有力的纽带,而不仅仅是外观造型特征上的某些传承。国内目前迅速崛起的小米手机,其外观特征不是最大的卖点,而是在于其数代产品在软件设计上的改良。

有一点与传统经典设计一脉相承,软件的这种系统性不仅表现在横向上,而且表现在纵向上;不仅同一个时期的不同产品之间软件是类似的、兼容的,而且在不同时期的产品之间也是传承和逐渐发展的。其操作系统伴随着硬件的不断更新而不断改进和完善。事实上,随着软件在产品使用中的作用不断增强,软件的改进比硬件更加明显。要认识系统化的发展趋势并在设计中适应和引领这种变化,一是不能再孤立地看待某一个设计,而是以一个关联的、系统的角度来研究和考虑设计;二是从软件和硬件两个方面考虑设计。

在信息化的背景下,孤立看待任何一个设计,都不可能维系设计的延续性。传统的工业设计本身也强调产品设计的系统性,设计必须考虑文化背景、用户、技等多方面的因素,也要考虑与环境的协调。更多的是考虑与产品的家族性相一致。信息化则使这种“不孤立”的思考发生了更加深刻的变化。一款产品,其软件设计如果自身没有认识到信息化所带来的变化,依然只在单一的功能上强调“可靠”,而与其他大多数产品不能兼容,将不会被消费者所接受。一个最明显的例子就是诺基亚在智能手机上的挫折。诺基亚的塞班系统在智能机到来之前是非常经典的设计,其稳定性和良好的性能受到长时间的追捧,也是在这一系统下,其曾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手机生产商。然而操作系统在手机上的应用打破了这一局面。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通讯功能已经不是问题,手机已经成为一个通讯终端。使用者可以借助其随时了解、参与网络中的各类活动。手机上的操作系统将手机和互联网融为一体,这就要求各种不同的终端设备具有高度的兼容性。

这种系统性在纵向上表现为对应用系统不断升级,同时,在操作系统之下,软件的不断更新与开发成为可能。如安卓系统、ios系统等都是在硬件升级的同时,软件也在不断升级。软件的升级与外观的不断改进,既有相似之处又有本质区别。相似之处在于基本特征和产品家族特征会一直延续;软件的改进更多是功能上的增加和用户体验上的优化。除了操作系统外,这种更新是持续不断的。如ios系统的APP商店会不断有新的应用软件加入进来。

二、在信息化背景下,工业设计成为一个综合的设计过程

信息化和整个社会生活方式的转变,是工业设计变革的根本原因。从工厂的数控机床到日常使用的电器,从公共场所的信息查询系统到私人手中的手机,信息化正在将他们连成一个整体。可以用一个词——“全息”来形容信息体系。只要有一个信息终端,人们随时可以进入信息化的海洋,完成寻找信息、参与交流、操控硬件等。工业设计并非万能,并不能完成所有的设计,但是其必须考虑到方方面面,并将这些因素可能造成的影响考虑在内。在进行某种产品设计时,既要考虑到产品的外观,又要考虑到其界面和组成架构,还要考虑到兼容性和与其他产品的兼容性。

以家庭与设计关系为例,更可以清楚看到这一点:根据传统的理解,工业设计所设计的对象可以认为是家里的家具、电器、生活用品等具体的对象。在信息化高度发达的今天,已经不是如此单纯。由于信息化的不断推进,如何方便地使用和控制家中被信息化连接成整体的这些产品成为我们要考虑的新问题。当客厅的电视、书房的电脑与厨房的冰箱都连成一体,当我们在工作单位即可通过网络控制家中的电器,当人们对生活的便捷与舒适提出更高的要求,工业设计就已经不再是单纯地设计一把椅子或一台电视机的外观那样简单。事实上,由于信息化带来的影响,在工业设计内部分工也变得复杂和明确。比如,很多院校将交互设计归入到工业设计的范畴。交互设计与传统的产品外观设计交集甚少,成为工业设计外延新的延伸。外延的变化对工业设计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信息化的背景下,工业设计更需要具有全局观、系统观和以人为本的设计出发点。

三、在信息化背景下,工业设计与其他设计门类的界限逐渐模糊

第14篇

动物及动物产品检疫工作精细化

组织开展检疫工作专项整治活动,规范执法行为。屠宰企业要加强贩运、收购、屠宰人员的培训及管理,要求他们积极配合检疫人员搞好宰前检疫、宰后检疫、验讫印章加盖、“瘦肉精”抽检等工作,杜绝证物不符、无证、无耳标动物入场屠宰,切实把好检疫检验关口。强化屠宰检疫各环节的精细化管理,屠宰检疫全面实施网上申报、入场检疫、准宰通知、检疫责任管理、实验室抽检、规范出证等制度,进一步提高检疫技术水平,规范检疫收费,加强检疫人员管理,对检疫不作为或作为不当的要严肃追究责任,严格落实检疫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

动物卫生监督管理工作精细化

在动物卫生监督管理工作中,紧紧围绕日常监管与重点监管相结合、违法惩戒与宣传教育、诚信建设相结合的原则,按照严格执法、规范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的要求,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等制度,积极推行全过程监管、风险量化管理、双向责任承诺制度等监管模式,提高监管的有效性,全面履行好监管职责。建立责任明确、监管有力的多层次监督执法责任体系。落实重点规模养殖场和畜禽屠宰加工企业监督管理责任体系,落实到场户,责任到人。进一步强化工作痕迹化管理,做到工作前有计划、督查时有记录、监管服务对象有签字、工作情况有台账、工作结束有总结简报,通过文字、图片等资料形式使监管工作的每个重要步骤和环节都有记录,有数据备案,实现工作的可评、可考、可溯,确保监管职责落实到位。

重大疫情应急工作精细化

第15篇

一、课例单元基本情况介绍

《环境工程学》课程是环境类本科院校环境科学专业的核心课程,通常开设在第六学年,授课对象是三年级环境科学专业的学生,此前学生学习了《环境学概论》等基础课程,具备了环境学的基础知识,对工程设计接触较少但却充满兴趣。本课例设计内容节选自高等教育出版社“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本节课程为环境工程学第二篇“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的核心教学内容,旋风除尘是主要的颗粒物控制工艺之一。教学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认识旋风除尘设计参数的含义和正确应用;能力目标:能正确计算、合理设计旋风除尘器;情感目标:培养严谨的学习态度、强化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目标立足于学生对旋风除尘器设计各重要参数的认识和设计,培养其应用信息技术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教学重点是旋风除尘器各部分尺寸比例、压力降、捕集效率;难点是学生能熟练的完成旋风除尘器的设计及选型。为了达到教学目标,突破重点、难点,课题制作小组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方法,基于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对课例单元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

二、创作思路

除尘工艺设计课的教学内容枯燥、计算烦琐、讲述内容较多,学生的兴趣很难被调动,讲授法效果较差,因此本着“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对本节课采用任务驱动法、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启发式教学法、发现法、讨论法、对照讲解法等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法,以启发式为主导,利用动画对照讲解,观看实物照片,检索工艺设计国家标准,学生采取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方式,完成简单旋风除尘器设计的任务,充分调动学生的认识趣味,丰富空间想象力,将复杂的问题清晰化。在教学中采取自主学习策略、运用专业技术指南等引导学生自主完成旋风除尘工艺的设计及计算过程,培养学生形成咨询计划实施检验的设计能力。

三、设计内容介绍

(一)布置任务

任务驱动法课堂教学的特点就是教师一上课就布置课堂任务,本课例任务为:设计简单旋风除尘器。根据已知参数,计算和选择相应尺寸、除尘效率等。用提问、设问、反问的形式进行师生互动,能为学生提供体验实践的情境和感悟问题的情境,围绕任务展开学习,以任务的完成检验和总结学习过程,改变学习状态,使学生主动探究、实践、思考。

(二)复习回顾知识点

要完成以上课堂任务,必须用到之前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教师通过视频和图片,生动展现旋风除尘的原理,影响除尘效率的因素以及相应的设计参数,包括颗粒的分离直径、半分离直径dc、捕集效率等。生动逼真的网络动画资源应用到课堂教学,既能直观地回顾所学知识,更能加深学生的印象,提高学习兴趣。

(三)使用网络资源实例导入课程主题

教师继续播放信息化教学资源,利用视频短片“冲泡茶叶”、“神奇拖把”这些生活常见的现象来设问:视频中的现象源于什么原理?辅以大量图片资源,教师加以提示。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旋风除尘如何达到除尘的目的。

(四)任务实施

分组教学,每5人为一组,组长负责,相互提问、讨论、分工计算和选型。教师负责解释疑难问题,掌握学生对本堂课的了解程度。学生讨论,寻找疑难确定绘图重点。教师根据学生实施过程分组解答遇见的困难和问题,达到学中做、做中学的教学目的。

(五)课程评价

针对重点和难点完成所布置的任务,学生自检:完成检验评分表的填写,学生各组内开展互评。评估本次教学的效果:教师对各个小组的作品进行归纳总结、评定,指出不足之处,对优秀小组进行表扬,对相应有进步的学生进行鼓励,肯定他们的劳动成果。

(六)布置作业

课后作业两道题,分别为一道简答和一道计算,从而巩固新知识。

(七)课后拓展

教师提供为学生收集罗列若干个环境类的相关网站,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鼓励学生课后查阅网络相关的知识和新闻。

(八)时间分配

课程复习5分钟,导入新课5分钟,布置任务5分钟,任务实施45分钟,学生自评5分钟,教师评价10分钟,布置作业5分钟。

四、特色介绍

本课例采用信息化教学设计,但又积极突破传统方法,延伸教学时间,这样不仅改善了枯燥的教学过程,又增长了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贯穿教学始终,突破了教学中的重点及难点问题。采用“任务驱动策略”,能使能力与知识点学习相结合。鼓励学生对课后学习的延伸,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拓展课程教学的空间。《环境工程学》是高校环境科学与环境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它主要研究运用工程技术和有关学科的原理和方法,研究环境污染综合防治的方法和措施,以及利用系统工程的方法。通过该门课程的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在学习环境学基本知识和理论的基础上对环境科学领域有较全面的认识,还要培养学生对本专业的热爱,激发他们对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兴趣,坚定他们专业学习的信心。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在学生丰富多彩的自主活动中实现的,不是外界强加于学生的。从这个角度看,教学过程应该多利用任务驱动或理实一体化,设计课堂学生的活动,给学生提供适宜的活动目标和活动对象,以及为达到创新意识培养目标所需的课堂情境。通过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实践活动,促进他们的参与精神、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及多方面素质的整体提高。课堂教学过程要以学生为主体,是以学生实践能力、自主学习为基础的互动和开放的课堂;以激发学生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创造为基本特征,在任务驱动过程中应注意对任务涉及问题和知识进行研究,有目的的设计提问方式,还可以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认真思考,给学生进一步探究创新留下拓展的空间,优化思维品质。然后,教师再在课堂上揭示解决技巧和思维方法,这样不仅能起到一题多练、一题多得的触类旁通的作用,还容易激活学生的思维,产生强烈的探究意识。只要学生深入研究问题,善于反思和总结,就会有所发现,而且经过自己独立探索得到的创新思维的结果,我们要予以鼓励和正确引导,并长期地、自觉地培养这种探究、创新的思维习惯。

五、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