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环境污染的成因范文

环境污染的成因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环境污染的成因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环境污染的成因

第1篇

关键词:农业;环境;污染;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乡镇地区的工业发展迅速,已经成为促进农村经济腾飞的重要力量。然而,由于乡镇企业存在工艺落后、环境较差、设备简陋,高科技技术匮乏、高素质人员匮乏等元素,导致废物、废水、废气在生产生活中被大量排放至周边环境,如农田、水田等,直接导致了农业环境的重大污染,是农业环境的主要污染源,也是农业环境的最大威胁。据统计,近年来,农业急性污染事故频发,如固体废物占用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土壤生物污染、耕种价值受损等。可以说,我国农业环境污染已经达到了生存环境危机,我国的食品安全、粮食安全、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等多种因素都在这一情况的影响下受到威胁。当前来看,最严重的农业环境污染有农药污染、化肥污染、养殖污染等。

一、农业污染的主要成因

(一)农药污染

在我国,每单元面积使用农药的量是世界平均使用量的近3倍。统计显示,我国已成为全世界第一大农药使用国。目前,随着科学技术与农业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除草剂已经成为最新型的杀虫剂,在农药使用中占有较大分量。这一情况促使高浓毒药的使用比例得到有效控制。同时,相关科学家致力于生物源农药的发明与研制,其农药结构组成也采用了最新科技效果。尽管如此,我国农药的使用量仍是全球第一位,并且,我国农药使用存在利用效率低下的问题,据统计,在我国每年使用的农药种,仅有两成作用的农药可以被农作物吸收,剩余的农药及其含有的化学物质将随着大气循环、水循环等自然循环途径进入大气、土壤、水,降低农业生产成效,威胁人类健康,损害生态环境。

(二)地膜污染

随着科学技术与农业生产模式的不断进步,人们逐渐抛弃了原始的刀耕火种生产方法,采用地膜这一全新形式,抛弃了传统的锄地工程,无需养地,只需在地表铺设一层地膜,即可在温度、湿度适宜,无草无害虫的绝佳环境中开展农业作业。尽管这一技术可以让农业生产者获得较高的经济收益,然而,地膜对于地表环境的损害却是不可估量的。在农作物收割之后,地膜将作为废弃物残留在土壤中,形成透气困难、透水困难的劣质耕作樱无法进行后续的耕种工作。

(三)畜禽养殖

随着社会大众对生活品质要求的不断提升,人们对于农产品的需求也从粮食逐渐提升至肉蛋奶等高级消费层次产品,这一情况导致我国畜牧养殖行业的快速发展。然而,这一行业在快速发展过程中难免对环境造成危害,如直接排放的废弃物、腐败分解的微生物、动物粪便等,极易造成水体与耕地污染。

二、农业污染的治理途径

为了更好地控制农业污染,降低农业污染产生频次,严格把控农业污染对于自然资源造成的影响,相关政府职能部门及工作人员可从以下角度考虑开展工作。

积极创新生态农业技术体系,研究采用高效利用的化肥与农药,优化农药、化肥等产品的使用结构,推广扩散生态保护技术,研究作物秸秆、畜禽粪便等排泄物的二次利用,加大对于农膜、地膜等相关生产技术的监管力度,鼓励农民多采用天然肥料、低毒性农药、易于进行讲解的安全地膜,通过开展有机农业改革,降低化学物在农业生产中的使用频率,积极开展农业人员的培训教育,规避农业生产中可能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的农业产品,防患于未然,积极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此外,还要制定出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监测农田环境的变化与农业污染情况,根据此来制定治理对策,定期调查农村土壤污染情况,帮助农村管理人员掌握更为全面的数据。并积极为农民推行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促进农村现有技术水平的提升,及时淘汰陈旧的农业技术,减少化学药物的投入,在保护农业环境的同时实现农业的增产增收。

三、结束语

我国是农业大国,十多亿人口需要我国有限的农业资源不断产出高质量的农产品。由于早些年对于农业资源的大肆滥用,目前,我国农业发展已经走到艰巨困难的转折期,这要求相关从业人员应积极借鉴发达国家的相关技术与管理经验,探索出一条适用于中国国情的环境友好型可持续发展之路,实现农业生产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参考文献:

[1] 葛继红,周曙东.要素市场扭曲是否激发了农业面源污染――以化肥为例[J]. 农业经济问题. 2012(03).

[2] 李静,李晶瑜.中国粮食生产的化肥利用效率及决定因素研究[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1(05).

第2篇

    ㈠粪便污染据测定,一个千只鸡场年产粪便36吨,一个百头牛场年产粪尿680吨,一个百头猪场年产粪尿200吨。如果是水冲式清粪法,所产生的污水量更大。全县123户规模养殖户只有5户配套了沼气池,还有将近96%的养殖场的粪便没有得到有效地处理,未经处理的粪便随意堆放,随着雨水的冲刷流入水源,还有个别养殖场建在河道边,畜禽粪尿和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到河里,导致大量的氮、磷流失,造成空气、土壤和水体污染。

    ㈡水质污染畜禽养殖场排除的粪尿和污水长期渗入地下或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流,造成水质恶化,对周边和河流下游的人畜用水构成严重威胁。

    ㈢大气污染畜禽在养殖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恶臭气体,同时堆积在外界环境中的畜禽粪便在高温下很容易发酵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这些气体中主要成分有氨氮、硫化氢、粪臭素、甲烷等,这些有害气体不仅严重影响到人类健康,而且严重影响到生态环境,加剧全球气候变暖。特别是由于养殖场大都建在居民区或者公路沿线,从养殖场长期散发出难闻的气味,严重影响周边居民的正常生产生活,居民苦不堪言,路人怨声载道,养殖户一方面要受到环境污染的危害,同时还要受到由于环境污染引起的纠纷困扰。

    ㈣污染土壤影响农作物生长高浓度畜禽养殖废水排入农田后,可使土壤因营养过剩而使植物生长旺盛发生倒伏;使土壤中氧供应不足而抑制生物活动。此外,长期大量使用养殖污水灌溉农田可堵塞土壤毛细管而使土壤透气、透水性下降及板结,易造成土壤理化性状恶化。㈤传播病菌患病或隐性带病的畜禽会排出各种致病菌和寄生虫卵。据化验分析,畜禽场排放的每毫升污水中含有33万个大肠杆菌和66万个肠球菌,每升污水中蛔虫卵和毛线虫卵分别高达200个和100个。沉淀池每升污水中蛔虫卵和毛首线虫分别高达199.3个和106个,如不进行有效处理会造成大量蚊蝇孳生,加剧了传染病的传播和蔓延。据统计,畜禽因环境卫生恶劣引起的畜禽疫病致死率占总死亡率的50%以上。

    二、造成养殖业环境污染的原因

    ㈠养殖场布局不合理农户为了节约畜禽圈舍建设成本,方便饲养管理或由于养殖建设用地难以落实等诸多因素,养殖场大多建在自家庭院、公路旁或河流沿岸,而且成县的规模养殖户大都集中在城郊和人口较集中的村社,因而造成规模养殖场过于集中,人畜混居,在疫病的防控方面很难做到尽善尽美。

    ㈡对养殖业环境污染的认识不足,责任不清各级领导干部对环境治理认识不足,认为环境治理是养殖场的职责,环境治理计划的制订和资金投入力度不大;养殖户的环保意识淡薄,养殖、轻环保,缺乏必要的畜禽粪便及污水处理设施,畜禽粪便长期随意堆放在圈舍周围,污水随意流淌,给周围的环境造成了严重危害。全县123户规模养殖场,只有5个配套了沼气池,而且都是在国家项目资金支持下才建设的,还有96%的规模养殖场没有配套沼气池。

    ㈢人均耕地面积少,对畜禽粪便的消化能力小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人均占有耕地逐年减少,尤其是部分耕地用于建畜禽圈舍以后,几乎没有多少耕地可用于消化利用畜禽粪便,只能堆积在圈舍周围或道路旁边。㈣环境污染监管力度不够多年来,由于成县是一个铅锌矿产区,各级政府把环境污染的监管重点放在了各大铅锌矿生产区和尾矿坝的治理方面,畜禽养殖业造成的环境污染还没有正式提上议事日程。

    三、畜禽养殖业环境污染防治对策

    ㈠制订计划,明确责任县环保部门和农业部门要共同商讨制订切实可行的养殖业环境污染防治政策和计划,完善和强化环境保护规划和实施体系,明确任务、落实责任、督促检查,将环境污染治理措施列入养殖场项目建设立项审批的必要条件,使养殖业环境污染的监管工作规范化、制度化。

    ㈡养殖场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结合新农村建设,畜牧部门要和当地土管部门一起共同协商,为规模养殖场解决养殖用地,根据当地的地理环境和人口居住情况,对养殖场建设合理布局。养殖场应建在距离主要公路、居民区、农家乐、旅游景点等处1公里以外,应距畜禽牧场、屠宰场、畜产品加工厂、农药厂、化肥厂、污水处理厂2公里以外,并且养殖场要处在这些污染源的上游。养殖场周围要有足够的农田、鱼塘、果园以及蘑菇种植园,以便实行种养结合,有效利用畜禽粪便。

    ㈢加大环境保护宣传力度畜牧部门要对养殖户做好环境污染防治宣传,引起养殖户高度重视;修建沼气池,综合利用能源;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可以积极采取最基本的措施防治环境污染,如可以采用干式清粪法,尽量减少污水排放量;每天清理圈舍粪便,及时运送到田间地头,采用将粪便与杂草、秸秆混合堆积土发酵,通过厌氧高温发酵,使粪便中的不耐高温和喜氧菌及寄生虫卵得到消灭,大量的无机氮转化为有机氮,形成了比较稳定、基本无臭味的腐殖质,从而达到了除臭的目的;对消化不了的畜禽粪便可以卖给或者送给需要肥料的农户,保持圈舍干燥、清洁卫生,做好圈舍日常消毒灭蝇。

第3篇

关键词:建筑施工;施工污染环境;问题分析及其防治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high speed development of city construction, building construction cause pollution problem has been increasing,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of dust pollution, light pollution, water pollution and solid waste pollution to the livelihood of the people of a bad influence. Therefore, in the course of construction, find out the existing main environmental problems and take the necessary measures of prevention, maximize reduce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of the impact on the environment, urb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task.

Keywords: building construction; Construction pollution environment; Problems analysisprevention and cure

中图分类号:X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第4篇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城镇化水平不断深化,城镇化速度越来越快,人们对城市环境空气的污染状况越来越关注,在信息交流高速发展的今天,环境空气质量成了影响人们日常生活活动的一项重要考量因素,直接关乎广大人民的幸福与健康,本文重点介绍现阶段城市环境空气污染现状产生的原因,并简要分析其解决措施,希望通过本文能让人们对所处的城市环境空气污染现状有较为清楚的认识,并寻求问题的解决之道。

 

一、城镇化进程中城市环境空气污染现状及原因

 

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经济繁荣的今天,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大,城市的环境空气污染既有老问题又有新状况。

 

(一)城镇人口密集,绿地面积不足。绿地是城市呼吸的中枢,是“城市之肺”,绿地与树木可以净化空气,美化环境,在城市环境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绿地面积的相对不足,不仅降低人们的生活质量,而且易导致北方多风干燥地区的风沙扬尘现象。

 

(二)楼房过度密集,空气流通不畅。城镇化的进程直接导致房地产行业的迅猛发展,楼房林立,高楼大厦成为其显著特色,地面硬化面积不断扩大,城市热岛效应更加凸显,空气污染物扩散不及时,导致污染相对集中且持久。

 

(三)城市规划不合理,历史遗留问题较多。新兴城市大多是在老城镇基础上扩建的,缺乏合理的规划方案,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特别是存在大企业的城市,依厂建城,企业存在不合理但又有其存在的必然性,例如部分城市电厂就在其城市包围中,随着城市的发展,这种格局既不利于城市的发展也不利于企业的发展,但因为多方利益的牵连且政策的转变,企业重新选址不易,但是如果一旦出现污染事故,对城市环境空气影响较大。

 

(四)机动车数量增加,开车人群增多。城镇化的发展带来经济的繁荣,机动车数量不断增长,在路上行驶的机动车数量也在攀增,汽车尾气对环境空气的污染不可小觑,在特殊的气候条件下,甚至成为城市环境污染的主要因素,且加之城市对车流量的检测存在落后性,道路规划及红绿灯的安设及时长设置存在滞后性,间接导致道路车辆废气排放的增加。

 

(五)盲目追求经济发展,环保力度不强。部分城市借助发展政策的鼓励,大力发展经济,在环保执法上用力不足,有的为了财政的收入,对污染企业实行先落户再治理的方法,后续措施不够周全,在实际操作中往往会出现环保问题,不仅增加了后续环保治理成本,而且对城镇环境空气造成很大的影响。

 

(六)企业环保意识不强,环境监测受限。目前,我国对于企业排污有严格的排放标准,但现实中部分企业环保意识不强,抱着降低排污成本的想法,减少废气治理的投入,甚至只是在被监测时才启动治污设施,对环境空气的危害较大。环境监测部门对排污信息掌握不及时,不能及时取证,且环境空气污染有即时性,而检测方法落后,检测设备不能满足实际工作需要,对环境空气污染的监督存在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实际情况。

 

二、解决措施

 

导致城市环境空气污染的因素有很多,城市是一个很脆弱的生态,在城镇化的进程中会遭受很多问题的困扰,不妥善解决,不提前预知,就会对环境空气造成很严重的影响,对生产生活造成不利影响,降低人们的幸福感。

 

(一)提升环保意识,做好城市绿化工作。科学的进行城市绿化工作,不仅需要完善政府部门对公共用地的绿化工作,还要加强开发商对小区内的绿化措施,制定标准政策,落实好绿化率。

 

(二)合理规划城市 确保城市生态稳定。以城市生态稳定为前提,合理规划城市发展,城市在城镇化的进程中不断扩大,若无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决胜千里的谋划,很难保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只有对污染型的企业勇敢的说不,对制约城市发展的各项污染事项保持高警觉和零容忍的姿态,才能让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有信心在这个城市生活下去,从而建设更加美好的城市环境。

 

(三)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城市在引导企业时,要充分考量环保因素,大力鼓励环境友好性企业的发展,对已存在的企业,要强化产业结构优化,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在工艺燃料上下功夫,推进先进工艺的使用,鼓励利用清洁能源。提高治污工艺与水平,引入市场机制,引导企业加大污染治理资金投入,将可能产生的污染处理到最大限度排放,减少对环境空气的污染程度。

 

(四)合理规划道路,减少机动车尾气污染。根据车流量情况,合理规划道路及道路设施建设,合理解决拥堵问题,减少机动尾气排放量,鼓励使用清洁燃料,严格机动车的绿色环保检测,鼓励乘坐公共交通设施。

 

(五)提高企业环保意识,加强环境监测力度。通过相关政策法规的讲解及相关事例的警示作用,企业要清醒认识自己在环保中担任的职责与义务,确保企业污染物达标排放,提高环保意识,争取降低污染总量;加大环境监测力度,通过软、硬件两手抓的强力措施,大力提高环境监测水平,确保环境质量安全。

 

三、结语

 

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大,城市环境空气污染的新情况还会出现,改善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任重而道远,只有认清污染现状,找出原因,才能解决问题,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通盘考虑、与时俱进,这不仅需要政府企业的参与,还需要每个人的参与。

第5篇

【关键词】远程数据通信;TCP/IP协议;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库;污染物监测

【中图分类号】TP31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0)12-0056-1

该系统实现可大致分为界面设计、数据库编程开发、网络通信编程开发等三个主要部分。其中,客户端和服务器端的界面设计在风格上保持了一致性,均采用了VS2005的标准控件,主菜单根据数据查询、参数设置、显示方式等功能实现划分。客户端程序将串口发送的数据进行处理后,在存储到本地数据库的同时使用TCP/IP协议向服务器端实时地传输数据,服务器端接收到数据后存入其数据库,两端均能执行数据查询操作。

通过本信息系统实现了环境污染物的远程监测和管理,为检测部门的监控和产品厂商的产品维护提供了便利。

一、综述

为了控制大气污染物的排放,不仅需对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加以治理,同时还需要对这些参数进行连续在线测量。实际上,监测设备数量众多,配置分散,宜采用多个直接数字控制并通过通信控制器进行互联组成多域网。这样既满足了监测部门的远程监控,也便于生产厂家的远程维护。经过研究发现,采用互联网是目前比较方便并且经济的解决方案。

本系统运行于WinXP环境,采用Visual 2005平台,选择C#语言作为开发工具,使用SQL Server 2005数据库,实现了以下三个模块的程序:1.远程通讯类的编写。它必须允许客户端和服务器端访问使用,以实现基于Internet的数据传送和信息共享。2.客户端程序。用于接收服务器端报送的数据报文并将数据存入网络数据库,可以对数据信息进行各种统计和查询,并对服务器端进行参数设置。3.服务器端程序。用于对现场端的监测信息进行数据处理、存储,并将其报送至服务器端,以及接收用户端的控制信息并做出相应动作和反应。

二、功能分析

(一)服务器端功能分析

服务器端需要对烟尘参数进行数据检测、处理和存储,把处理后的监测结果按照一定的时间间隔和通信协议发送给客户端,并能够实时地响应客户端发出的指令。要完成该功能并能实现传输的安全可靠性,首先要考虑网络通讯方式的选择,如TCP和UDP、C/S和B/S的选择,在比较后,本系统选择了TCP/IP协议和C/S架构;其次要有自己的通讯协议,方便双方安全通讯和数据的正确;最后,在客户端发出指令(包括监测指令和其他指令),服务器端要实时无条件地响应客户端的指令,快速地将数据传输到客户端,并准确地完成客户端发出的指令。

接收客户端的控制信息并做出相应动作和反应。这个功能的实现,也是基于远程控制技术,相当于服务器端的后台程序,后台中有客户端发送的指令具体实现方法和程序,这些程序在服务器端应用一个类,很好地封装起来。需要完成的动作和反应,主要包括客户端对检测仪器的选择、参数设置以及光路控制等。

(二)客户端功能分析

客户端需要接收服务器端报送的数据报文并将数据存入数据库,并能对数据信息进行查询;对于数据的存储、查询和显示方式,类似于客户端一样,需要借用数据库处理模块和显示模块。

不同的部分在于远程控制模块,它主要是包含了客户端内所有能实现的控制功能,通过发送指令,来让服务器端执行相应指令的程序来完成参数设置和检测仪器的选择等功能。实现方法是在客户端的一个类中将包含服务器端所有能执行的指令,然后经过控件的操作,通过远程通信将控制指令传输给服务器端,来执行命令,从而实现远程控制功能。

三、设计开发

(一)界面设计

主界面设计采用父窗体方式,使用MenuStrip 控件来做菜单栏,按照文件、用户信息、实时监控、历史数据、污染物校正参数、系统参数等主题进行分组,将功能公开给用户。

文件的下拉菜单中包含了数据删除、数据备份、数据恢复以及退出;用户信息下拉菜单中包含了对用户信息的设置;实时监控的下拉菜单中包含了选择监测点(该项中包括全部、01、02、03、04几个选项)、选择多个监测点、多图形查看以及监测方式(该项主要包括采样间隔、数据、曲线和堆积图);历史数据的下拉菜单中主要包括按时间查询、显示、关闭显示、按窗口全部打开、历史数据导出;污染物校正参数的下拉菜单包含了设置;在系统参数的下拉菜单中包括参数设置、光路控制、基本参数设置、串口参数设置、选项、历史记录导出、口令无效。

(二)服务器端设计

在收到监测仪器的数据后,调用数据处理模块转化成直观的数值形式,通过TCP/IP通讯协议将数据发送给服务器端,实现远程数据传输。在数据传输中,首先要创建套接字Socket,所创建的套接字与本地的IPEndPoint绑定,设置套接字的模式为侦听模式,在套接字上接受接入的连接并在套接字上接受介入连接。

客户端程序除了远程通信模块外,软件定义了其他相关模块类和对象,主要有:Communication类,负责与单片机的数据通讯;Viewexport类,负责图形曲线和图表的显示及图表的Excel方式导出;Alarm类,负责报警功能;DataProcess类,负责数据的处理;TableLog类,负责日志记录及数据库操作。

程序采用事件驱动工作方式,各功能模块互相协作,自动触发相应的消息事件,具有一定的灵活性。Alarm类和TableLog类与后台数据库MS SQL Server2005使用技术相结合,实现数据库的动态更新和复杂的查询任务。

(三)客户端设计

客户端登陆并选择好服务器IP地址后,服务器实时将处理好的数据传给客户端。一般情况下发送过来的数据是字节形式的,通过和客户端相同的字节转化,将数据转换并存入本地数据库,同时将数据显示在监视界面中DataGridView控件中的表格中。在以后需要访问的时候直接查询本地数据库。此时的访问主要通过DataRead方法从数据库中读出。

由于客户端不需要进行数据的处理,只是显示监测仪器传送的数据并存储到数据库,所以相对来说数据量会比服务器端缩减很多,处理速度也会增加,能够满足多个服务器同时监测的条件。

四、总结

借助于环境污染物因子远程信息管理系统可以将工厂监测部门的监控和政府监督部门的管理有效连接起来,方便了远程监测和产品厂商的产品维护,实现对环境污染物因子排放情况的随时掌握,实现现场运行数据的实时采集和快速集中,获得现场监控数据,为远程监测故障诊断技术提供了物质基础。

【参考文献】

[1]余成波,陶红艳,万文略.设备远程监控技术的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2(8).

[2]王刚.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浅议[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10).

[3]周炎涛,李立明.TCP/IP协议下网络编程技术及其实现[J].航空计算技术,2002,32(3).

第6篇

关键词:SPSS软件; 因子分析; 聚类分析; 环境污染

引言

近年来,随着城市经济高速发展,城市规模逐步扩大、布局不断调整。一方面,城市化的发展孕育了城市现代文明,改变了人们的传统观念,促进了经济、文化、科技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随着发展的需要,从环境获取资源的数量越来越多,排放到环境中的气体、液体和固体废弃物也迅猛增加,既造成环境污染,又造成自然资源的破坏和再生能力的下降;同时随着城市人口密集度的增加,产生的废弃物也愈来越多,一定程度上会加重环境污染。因此,如何解决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环境问题的冲突,是一个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环境污染数据统计与分析

(一)数据来源

本文以全国31个地区为研究对象,遵循科学性、合理性、可操作性和可比性原则,选取八项指标进行研究分析。具体为:x1:工业废水排放量(万吨)、x2:工业废气排放量(亿标立方米)、x3: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万吨)、x4: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吨)、x5:工业烟尘排放量(万吨)、x6:生活污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万吨)、x7:工业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万吨)、x8:生活污水排放量(万吨)。数据均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10年版)。

(二)应用SPSS对数据进行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

1.因子分析的前提条件

对变量进行巴特利特球度检验和KMO检验方法进行分析,可知:巴特利特球度检验统计量的观测值为136.341,相应的概率P-值接近0。如果显著性水平α为0.05,由于概率P-值小于显著性水平α,则拒绝原假设,认为相关系数矩阵与单位阵有显著差异。同时,KOM值为0.780,根据KMO度量标准可知,原有变量可以进行因子分析。

表1

2.提取因子

首先,对原变量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因子并选取特征根值大于1的特征根,得到因子分析的初始解,经分析得出:工业废水排放量、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等变量的绝大部分信息(大于81%)被因子解释,变量的信息丢失较少,但其他变量的信息丢失较为严重(近40%)。因此,本次因子提取的总体效果不理想。指定提取2个因子,得到的分析结果不理想。指定提取3个因子,得到的分析结果是:此时所有变量的共同度均较高,各个变量的信息丢失都较少。所以,提取三个因子的总体效果较理想。其次,采用最大方差法,根据其中第三大列Rotation Sums Of Squared Loadings描述了因子解的情况,三个因子共解释了原有变量总方差的83.535%,总体上,原有变量的信息丢失较少,因子分析效果较理想。第四大列:描述了最终因子解的情况。因子旋转后,重新分配了各个因子解释原有变量的方差,改变了各因子的方差贡献,使得因子易于解释。

3.因子命名

根据提取因子,得出因子载荷矩阵,采用方差最大法对因子载荷矩阵进行正交旋转,并按第一因子载荷降序的顺序输出旋转后的因子载荷,从而得出:第一个因子主要解释了工业烟尘排放量、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工业废气排放量、工业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可解释为气体因子。第二个因子主要解释了生活污水排放量、生活污水汇总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工业废水排放量,可解释为液体因子。第三个因子主要解释了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可解释为固体因子。

4.计算因子得分

采用回归法估计因子得分系数,并输出因子得分系数。可写出因子得分函数为:

F1=-0.074工业废水+0.364工业废气+0.338工业二氧化硫-0.079工业固体废物+0.450工业烟尘-0.140生活污水需氧量+0.201工业废水-0.265生活污水

F2=0.345工业废水-0.147工业废气-0.084工业二氧化硫+0.154工业固体废物-0.249工业烟尘+0.418生活污水需氧量+0.031工业废水+0.535生活污水

F3=0.004工业废水-0.054工业废气+0.057工业二氧化硫+1.017工业固体废物-0.053工业烟尘+0.081生活污水需氧量-0.125工业废水+0.157生活污水

表2是各地区因子得分情况。按第一因子(包括河北省在工业烟尘排放量、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工业废气排放量、工业废水中化学需要氧量排放量)降序排列,可发现:河北省得分最高,为2.09,其次为河南1.89,北京得分最低为-1.44。河北省在第一主因子方面污染严重主要是因为河北省能源资源丰富,但是由于经济增长率持续加快,产业结构属偏重型,如今能源消耗已大于能源生产总资源,工农业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严重影响了天津市的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按第二因子(生活污水排放量、生活污水汇总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工业废水排放量)降序排列,可发现:广东省得分最高,为3.38,其次为江苏省为2.03,最低为内蒙古,为-1.48。广东省在第二主因子方面污染严重主要是因为:广东省水系发达,水资源丰富,但由于工业废水和城市污水的排入,污染严重,水质性缺水的威胁加剧。

按第三个因子(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降序排列,可发现:重庆得分最高,为3.05,其次是山西,为2.68,最低的是青海,为-0.75。重庆在第三因子方面污染严重主要是因为:重庆是中国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随着经济和技术的飞速发展,如果没有良好的处理措施,必然会造成过多的固体废物存在。

5.聚类分析

为了更全面细致地反映我国各地区环境污染程度的层次差异,我们利用因子得分,采用系统聚类方法对我国各地区的环境污染程度进行分类。通过分析,可将31个地区分五类:

(1)环境污染最严重的有:河北、内蒙古、辽宁、山东、河南

(2)环境污染较严重的有:山西

(3)环境污染严重的有:江苏、广东

(4)环境情况好的有:重庆、贵州、云南、新疆

(5)环境情况较好的有:北京、天津、吉林、黑龙江、上海、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西、海南、四川、、陕西、甘肃、青海、宁夏

三.对策和建议

(一)政府及有关部门严格把好建设项目的审批关。

(二)加强环境的综合治理,对老工业、污染严重的企业项目要从实际出发,结合技术改造,加快治理力度。

(三)要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的宣传工作,推广发展循环经济,鼓励环保产业发展,引起全社会对环境污染的广泛重视。

参考文献:

[1]《中国统计年鉴》(2010年版)

[2]卢文岱主编,SSPSS for Windows统计分析(第三版),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11

[3] 胡一鹏,罗辉霞,雍慧. 影响区域大气环境污染因子及预测方法初探[J]. 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4(3):16-20.

第7篇

一、环境问题的类型、成因及影响分析

1.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和主要原因

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原因使环境条件发生变化,并对人类及其它生物的生存和发展造成影响和破坏的问题。从环境问题的概念可以推出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可分为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其中人为原因是主要原因。

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包括两方面,一是人类从环境中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二是人类向环境排放的废弃物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

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有:①人口压力过大。全球人口急剧增长和庞大的人口数量使人类对资源的需求超出了环境供给资源的能力,从而使资源短缺;同时人类排放的废弃物超出了环境的自净能力,导致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②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人类利用资源的方式不当或强度过大,造成资源破坏和浪费,从而出现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③片面追求经济的增长。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造成了高投入、低产出和高污染,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严重的环境问题。

2.环境问题的影响

环境问题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环境污染影响人类的健康和生物的生长;生态破坏影响人类和生物的生存和发展;资源短缺和资源供应紧张,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环境问题的类型、形成原因及影响(表1)

二、我国三大生态破坏问题的分布、成因、危害及对策分析(表2)

三、全球性环境问题分析(表3)

四、环境问题的地区差异分析

1.城市与农村的差异

城市人口集中、房屋集中、工业产业密集、交通运输繁忙,废气、废水、废渣、噪声排放量大,环境问题以环境污染为主。

农村产业以第一产业为主,人口增长较快,毁林开荒、过度放牧、过度樵采等现象时有发生,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盐碱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环境问题,故农村环境问题以生态破坏为主。农村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等物质,造成一定程度的水体、土壤污染。

第8篇

【关键词】 环境污染;雾霾;成因;环境法治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大气污染物排放量也不断被提高,由此引发的环境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尤其是近几年,因环境污染而引起的雾霾问题也越发严重,对人们日常生活工作造成的影响不断在扩大。雾霾问题的存在不仅会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威胁,也会对社会经济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而这也使得雾霾问题的治理逐渐受到了国家的重视。如何从立法层面解决雾霾问题、治理雾霾问题必须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一、雾霾天气的根本成因

在我国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的情况下,雾霾天气的根本成因包括三个方面:第一,经济发展方式较为粗放。由于受到粗放式经济发展方式的影响,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消耗了大量的资源,而且这种现象在我国中东部地区尤为明显。利用粗放式经济发展方式去发展经济,需要消耗大量的资源,资源利用率也较低,以至于大气污染排放量日益增加,从而导致严重雾霾问题的出现。第二,能源结构不合理。F霾问题属于大气污染问题,而造成大气污染的重要因素之一是燃煤排放。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煤炭消耗量在能源消耗总量中占得比重较大,大气污染物排放也较为严重。第三,机动车污染。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升,机动车使用在生活中也越来越普遍。机动车行驶所排出的污染物,不仅会导致严重的城市灰霾,也会造成光化学烟雾污染,同时排出的有害物质,也会威胁到人们的身体健康状况。

二、基于雾霾问题的环境法治措施

在我国环境污染下,为解决雾霾污染问题而实施的环境法治措施应包括下述几方面:环境立法、环境执法与环境守法。

1、加强有关环境立法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环境污染问题变得越发严重,特别是雾霾问题。近年来,我国中东部地区多次出现大面积雾霾天气,严重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健康,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而这也使得环境污染治理逐渐受到了国家的重视。为了更好地治理环境,从根源上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特别是雾霾问题,我国正逐步加强环境法治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环境立法仍然有所欠缺,导致环境立法和我国环境发展现状之间存在较大差异,环境立法无法满足环境治理的要求,而要想解决上述问题,首先要加强环境立法,并逐步完善关于环境的法律法规,健全环境法治体系,以便确保环境治理和污染问题的处理能够有法可依,进而从根源上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尤其是雾霾问题。

要想从根源上解决雾霾污染问题,从国家层面应当重视立法工作的开展,健全环境保护、污染治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并针对不同地区不同污染源所导致的环境污染问题,以及各个地区环境污染严重程度,制定符合地方环境治理和保护的法律法规,将地方立法融入国家立法中去,以便更好地解决雾霾污染问题。事实上,由于地方政府对雾霾问题的防治主要是依靠国家相关立法,而对地方立法不够重视,以至于国家立法无法全面解决地方的环境污染,从而影响到环境污染防治的效果。在环境立法中,由于立法沟通较少,导致不同地区环境立法规定、法律等方面存在区别,无法做到全面衔接,以至于影响到环境立法的实施。针对这种现象,环境立法应做到全面统筹,全盘考虑,对不同环境部门审查、监督的范围进行明确,加强立法间的协调性,以便对环境立法进行完善。此外,对环境立法的宣传和教育也应予以重视,要加强对人们群众的普法工作,让人们认识到环境保护和环境立法的重要性,以便确保环境立法能够在雾霾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

2、强化环境治理执法力度

环境治理尤其是雾霾污染问题的解决不能仅靠环境立法来解决,还应加大环境执法力度,对造成环境污染的企业,法院与其他环境执法机构应依据相应的环保立法对其进行惩处,以便更好地治理环境。环境污染问题的处理效果不佳,不仅仅是因为环境立法存在不足之处,也是受环境执法力度不够的影响,人们对环境污染问题不够重视,导致环境执法缺乏一定的公信力与权威,进而影响到环境污染问题的解决。究其原因,环境执法难度大是因为相关法律法规对环境污染问题缺乏硬性规定,导致环境执法机关的行政执法缺乏公信力和威慑力,以至于环境行政执法力度较弱,无法从根源上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由于环境行政执法机关缺乏强制执行力,无法对违法、污染企业进行强制执法,以至于污染企业对环境执法视若无睹,污染行为有恃无恐。针对这种现象,环境执法机构应加大执法力度,并且相关法律法规也应赋予环境执法机关特定强制执行权力,以便更好地震慑污染企业,从根本上解决污染源,从而更好地治理环境污染问题,特别是雾霾问题。

3、培养环保意识,营造遵守环境法的氛围

环境法治的实施不仅要依靠环境执法机构,企业和个人也应自觉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做到环境保护,人人有责,以便更好地解决环境污染问题,改善我们的生活环境。在经济发展的影响下,部分地方政府因为过度追求财政收入,对经济效益高但造成环境污染较为严重的企业惩处较弱,只是简单的以缴纳污染罚款作为惩处手段,很难形成震慑作用,也造成了企业环境保护意识较为薄弱。针对这种现象,环境立法应对污染环境的惩处方式进行明确,提高环境污染的执行力度,促使企业或个人对自身的环境保护意识进行培养,以便使其自觉遵守环境立法的相关要求,确保雾霾问题能够从根源上得到解决。

三、结束语

雾霾污染问题是近年来我国所遇到的较为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特别是在我国中东部地区。针对雾霾问题,要想从根源上解决该问题,应重视环境立法、环境守法和环境执法,对环境污染和保护予以明确法律规定,提高环境行政执法部门的威慑力,提高企业或个人的环境保护意识,以便更好地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参考文献】

[1] 魏宏彦.雾霾背后环境法治分析[J].法制与社会,2016(25).

[2] 穆治霖.应对雾霾污染的法律思考[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4(1).

[3] 王振.依法治霾的法律理论分析[J].中国公共安全(学术版),2014(2).

[4] 张杰.我国雾霾污染防治的法律浅思[J].公民与法(法学版),2014(4).

[5] 刘思含.雾霾治理法律对策研究[J].法制博览,2015(19).

第9篇

关键词:矿产污染 生态破坏 三种生产理论 界面活动控制理论

2010年国内发生了两起重大的矿产污染事件。2010年7月3日,福建省紫金矿业有限公司铜矿湿法厂铜酸水泄漏,9100m3的污水顺着排洪涵洞流入汀江,导致汀江部分河段被污染,大量网箱鱼死亡。10月21日, 中金岭南最大的铅锌冶炼厂——韶关冶炼厂发生铊泄露,导致北江中上游出现铊超标现象[1]。这样重大的污染事件不仅对区域的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也给人民的生产、生活乃至身体健康构成了巨大的威胁,成为中国构建和谐社会的不和谐音符。

人口、资源和环境决定着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的本质是人口、资源和环境三者和谐。我国矿产资源丰富,但是开发技术落后且管理不到位使我国的采矿业面临着地质灾害、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三大类问题。因此,探讨采矿带来的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的形成规律[2]、[3],寻求合理的解决对策[4]-[9]成为广大学者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

就污染论污染往往会使人们在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面前陷于末端治理的被动局面。只有从理论层面探讨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的深层次原因[1] 、[10]、[11]、[12]、[13],才有利于从根本上积极主动地解决问题。采矿活动在体现人类社会生产与自然环境的矛盾上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从三种生产理论和界面活动控制理论来探讨采矿所产生的环境污染及生态破坏,为揭示矿产污染产生的深层次原因提供新的思路,为解决矿产污染问题提供理论支持。

1.基于三种生产理论和界面活动控制理论的矿产污染及生态破坏成因解析

1.1基于三种生产理论的解析

1.1.1三种生产基本原理

三种生产理论是伴随着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不断深化应运而生的[13]。该理论认为人和环境组成的世界系统的生产过程包括人口生产子系统、物质生产子系统和环境生产子系统。人口生产指人类生存和繁衍的总过程,包括人口数量、人口素质和人口消费方式;物质生产指人类从环境中索取生产资源并接受人口生产环节生产的消费再生产,并将他们转化成生活资料的总过程,包括社会生产力和资源利用率;环境生产则是指在自然力和人力共同作用下,环境对其自然结构、功能和状态的维持与改善,包括消纳污染(加工废弃物、消费废弃物)和生产资源(生活资源、生产资源)[11]。环境生产子系统是人口生产子系统和物质生产子系统的基础,环境生产的输入-输出不平衡是造成环境问题的根本原因。环境生产的输出包括有形的资源输出和无形的环境容量能力的输出;输入包括人口生产和物质生产的废物输入和对环境的保护措施的输入。废物的输入超过环境容量的输出,保护措施的输入却跟不上资源的输出,因此环境生产输入-输出平衡失稳,环境问题随之而来。三种生产理论突破了两种生产理论—物质资料生产和人类自身生产的局限,对大规模过度的与掠夺性的使用环境资源(包括自然资源与消纳废物),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等问题进行了合理的解释,并且为解决问题提供了科学的思路[10]、[12]。

1.1.2从三种生产理论探讨矿产污染的成因

人口生产环节的基本参量是人口数量、人口素质和消费方式。中国人口基数庞大,这直接导致了社会对矿产资源消费的总额超出了环境生产子系统的资源生产力。而且现阶段中国的人口素质即人的科技力量和文化道德修养还不够高,在巨大的经济诱惑面前企业选择眼前利益忽略环境生产。再者,绿色消费的观念还未深入人心,人们不正确的消费方式也加重了环境问题。紫金矿业污染事件和中金岭南铊污染事件发生后其A股股价都涨停。出现了环境污染的负面新闻后股价反而冲击涨停,市值增大,这表现股民对上市公司环境风险的忽视[17]以及消费观的错误。

在物质生产环节,资源利用率不高,即在同等的环境资源下,物质生产过程从环境中索取的资源量大且加载到环境中的废物多。紫金矿业的铜酸水和中金岭南的重金属,这些都是人口生产和物质生产的废物。江、河都是一个开放的具有自组织机制的系统。铜酸水和含铊的废水作为正熵输入汀江和北江中,增加了它们的熵值,破坏了它们的耗散结构和自组织性,系统失去平稳。

对于环境生产环节,其资源生产力和污染消纳力都遭到了破坏,系统内部的能量和物质流动都受到了影响。所以环境生产子系统崩溃,三种生产的环状结构失稳。

1.2基于界面活动控制理论的解析

1.2.1界面活动控制基本原理

界面是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事物或系统之间共同的部分或者联系渠道,是不同系统的物质、能量或信息交汇的场所,是相关联的事物或者系统之间最活跃、最容易发生变化的部分。它可以是时间上的,空间上的甚至是其它形式上的;可以是直接的界面也可以是间接的界面。比如,河岸线是河流与陆地之间的空间界面;演替进行中的荒草地实际是草地生态系统与荒漠生态系统之间的时间界面。界面具有两个基本的特征:一是只存在于相互联系的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事物之间发生物质、能量或者信息交流的产物;二是界面是相互作用事物之间的通道,来自相互作用的各个系统的物流、能流或者信息在此交汇,因此它是相互作用的事物或者系统所共有的。界面上的过量的人类活动往往是产生环境问题的重要原因,因此对界面活动进行合理地控制是减少环境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11]。

第10篇

一、考题例析

例1 (2014年高考江苏地理卷第30题)我国首次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表明:我国部分地区土壤污染较重,镉、汞、铅3种重金属污染物含量呈现从西北到东南、从东北到西南方向逐渐升高的态势。图1为甲城市不同功能区土壤中4种重金属元素含量及用此4种元素计算出的综合污染指数。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土壤中镉、汞、铅3种重金属污染物分布特点的成因是_______。

(2)甲城市土壤重金属综合污染情况空间分布特点是_____。

(3)甲城市矿冶区明显高于其他功能区的两种重金属元素是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

(4)土壤污染对我国农业生产造成的主要影响是__________。为防止我国土壤污染加剧并修复已污染的土壤,需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

【解析】第(1)题,我国东南地区经济活动强度大,西北地区经济活动强度小,所以东南地区产生的镉、汞、铅等重金属土壤污染物比西北地区多,因此土壤污染物含量呈现从西北到东南递增的态势。与东北相比,西南地区有色金属工业分布较多。

第(2)题,读图中综合污染指数折线可以得出矿冶区污染最严重,其次是居民区和商业区,城市绿地和风景区污染较轻,开发区污染最轻。

第(3)题,读图可以看出,甲城市矿冶区明显高于其他功能区的两种重金属是铅和镉,主要是因为矿冶区在金属冶炼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较多,工业污染严重。

第(4)题,土壤污染会降低土地生产力,破坏土壤资源,对我国农业生产造成严重影响,继而影响农产品的质量和数量;为防止土壤污染加剧,应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加强对污染源的治理,加强宣传,提升环保意识,切实保护土地资源等。

【答案】(1)东南地区经济活动强度大于西北地区,产生的土壤污染物多;西南地区有色冶金工业分布较多

(2)矿冶区和居民区污染最严重;开发区和风景区污染较轻

(3)铅、镉 矿冶区工业污染严重

(4)降低土地生产力(破坏土壤资源);影响农产品的质量和数量 健全并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污染源的治理;开展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研究,加快修复已污染的土壤;加强宣传教育,提升环保意识

例2 (2014年高考福建文综卷第40题)图2示意流经某城市小河水污染程度与流量、降水的关系。读图回答问题。

(1)说出小河水污染的变化特点,简析该次水污染形成的原因。

(2)简述防治该河水污染可采取的主要措施。

【解析】第(1)题,从污染物浓度曲线可以看出,水污染的变化特点为呈“W”形变化,其形成原因要结合降雨量和河流流量进行分析。

第(2)题,防治水污染的措施主要从禁止各种生产、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建设完善的城市截污管网和净化设施,加强宣传教育等方面分析。

【答案】(1)污染总体呈“W”形变化(先减轻后加重,3日污染最严重,随后减轻恢复常态)。城市地表污染物较多;降雨后污染物被径流带人河流;河流流量小,河水自净能力差。

(2)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水环境的保护意识;禁止各种生产、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建设完善的城市截污管网和净化设施;引水冲污,增强河水自净能力。(答三点即可)

二、考点归纳

1.环境问题的成因及表现

环境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是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不协调而造成的。对其成因及表现的分析理解,可从以下方面进行。

(1)正确理解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对立统一的关系,如图3。

(2)环境问题产生的机理与表现,如图4。

【误区警示】

环境污染导致环境质量下降,生态破坏导致环境退化,从而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环境污染往往引起生态破坏和资源短缺;生态破坏往往引起资源短缺,资源短缺也会引起生态破坏。

2.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如表1)

3.环境问题的地域差异

(1)城市与乡村主要环境问题的差异(如表2)。

(2)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环境问题的差异(如表3)。

4.我国当前突出的环境问题(如表4)

【方法技巧】

(1)分析环境问题的类型、表现和分布。首先应从题目所给图、表、文字等资料入手,判断出该环境问题是什么,是属于生态破坏还是环境污染,从而结合相关知识分析判断该环境问题的特征以及在其他区域的分布等。

(2)分析成因。成因一般包括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方面,目前的环境问题主要是人为原因造成的。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导致资源和能源的不合理利用,因此人为原因是分析的重点。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主要表现在滥伐森林、滥垦草原、过度捕猎、过度开采矿产资源、大量排放废弃物和随意排放有害物质等。另外,自然原因也是环境问题形成的重要原因。分析自然原因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地形条件:封闭、低洼的地形使污染物不易向外扩散,容易产生大气污染和酸雨;逆温天气:空气的垂直运动受阻,使污染物停留在地面附近,加剧了大气污染;水域条件:相对封闭的水域,缓慢的流速,使水体更新速度减慢,降低了水体的自净能力,容易引起水体污染。

(3)分析后果与危害。主要是指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学生回答问题要准确、全面。例如,温室效应的加强对地理环境、人类的生产与生活都产生了哪些重大影响?学生在回答时这两方面都要分析到,不可遗漏。

(4)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建议。一般可从政策、法规性措施,工程、技术类措施,宣传、教育类措施,生物措施等不同的方面进行分析。污染问题:根本措施在于减少污染物排放(可通过提高利用率、净化处理后排放、使用环保原料和燃料等达到目的),同时加强绿化,以增强环境自净能力,对于全球性问题还需加强国际合作等。生态破坏问题:治本在于恢复生态,因此首先要改变和停止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其次通过恢复植被、水域等增强环境的平衡调节功能。资源问题:要从“开源”(替代资源开发、加强储量勘探等)和“节流”(提高利用率、减少浪费、加大资源循环利用等)两方面入手。

三、命题预测

高考对环境问题的考查集中在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两方面。从考查内容上看,以不同区域某一环境问题的统计图表、文字数据等切入,结合区域图考查环境问题的成因、危害及防治;以当前我国或世界发生的重大环境问题为切入点,综合考查某种环境污染或生态破坏的原因、危害、防治措施;结合重大工程考查相关环境保护措施的合理性,分析工程建设带来的环境影响。联系自然地理和区域地理的相关内容考查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之间的关系是今后高考命题的热点,试题将特别关注我国东部地区的环境污染及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从考查形式上看,多以示意图、坐标图和文字材料呈现信息,选择题、综合题并重。从能力考查上看,注重基础知识、基本原理的识记及运用课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且注重对图表资料的分析、推理能力和获取信息能力的考查。

四、强化训练

(原创)图5是我国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分布图。读图完成1~3题。

1.图5中a地区水土流失严重,主要人为原因是( )

A.长期以来的毁林开荒

B.过度放牧和过度樵采

C.土壤疏松,降水变率大

D.植被覆盖率低,涵养水源能力差

2.图5中a、b两地区人地矛盾尖锐的共同成因是( )

A.人口增长过快,过度获取资源,导致生态环境恶化

B.工业化进程中出现严重的工业污染

C.经济发展水平高,非可再生资源过度开采

D.气候异常,自然灾害频繁多发

3.图5中a、b两地区生态建设的共同措施是( )

①改良红壤,治理中低产田②封山育林,增加植被覆盖率③有计划地存放表土,大力开展土地复垦工作④改变过去单一生产粮食的现象,进行多种经营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4.(改编)图6为我国规划中的粤赣运河漫画。下列关于粤赣运河,叙述正确的是( )

A.连接了长江流域的赣江和珠江流域的北江

B.可发展航运、养殖等,有百利而无一害

C.穿越巫山山脉,有利于武夷山旅游业的发展

D.占用沿线大量的土地,延缓当地经济的发展

图7为我国某区域主要地理要素联系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

5.与图7中甲、乙对应的是( )

A.草场退化、土壤次生盐碱化

B.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减少

C.生物多样性减少、水资源短缺

D.土壤次生盐碱化、水资源短缺

6.解决乙问题的合理措施有( )

①南水北调②退耕还林③治沙治水④节约用水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改编)表5是寒潮、酸雨、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等环境问题在我国四个省级行政区危害程度的相关统计资料(“”越多,表示危害越严重)。据此回答7~8题。

7.寒潮、酸雨、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分别对应的类别是( )

A.Ⅰ类、Ⅱ类、Ⅲ类、Ⅳ类

B.Ⅳ类、Ⅰ类、Ⅱ类、Ⅲ类

C.Ⅱ类、Ⅰ类、Ⅳ类、Ⅲ类

D.Ⅱ类、Ⅳ类、Ⅰ类、Ⅲ类

8.M代表的省级行政区可能是( )

A.海南

B.浙江

C.山西

D.吉林

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2013年3月4日起,北京等地严重的灰霾天气,令公众对PM2.5的关注急剧升温。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邵敏教授表示:“在经济高速增长的过程中,去解决PM2.5的问题,全世界都少有先例。”

材料二 大气中PM2.5主要来源示意图(图8)。

(1)我国城市大气中PM2.5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美国城市大气中的PM2.5主要来自________。

(2)根据材料,分析我国治理PM2.5将面临哪些困难。

【参考答案与解析】

1.A a地区是黄土高原,该地区水土流失的人为原因是:不合理的耕作方式(轮荒);破坏植被;不合理的开矿。

2.A b地区为南方低山丘陵,a、b两地区人口增长过快,过度获取资源,导致生态环境恶化。

3.D a、b两地多有较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应封山育林,增加植被覆盖率;改变过去单一生产粮食的现象,进行多种经营。

4.A从图示及其名称上可以看出,粤赣运河就是连接长江流域的赣江和珠江流域的北江,A项正确;运河建成后,可以发展航运、养殖等,但是对沿线土壤、生物多样性会造成不利影响,因此不可能是百利而无一害,B项错误;南岭是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的分水岭,因此该运河应该穿越南岭,C项错误;运河会占用沿线大量土地,但是也会带动当地农业、航运、养殖、旅游及基础设施建设等的发展,因此会加快当地经济的发展,D项错误。

5.D大水漫灌会导致地下水位上升,在蒸发旺盛的条件下会导致土壤出现次生盐碱化;该地区降水总量少且蒸发旺盛,加之工农业用水量大,易造成水资源短缺。

6.D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跨区域调水是解决该区域水资源短缺的有效措施。

7.D根据我国不同地区生态环境问题的特点:广东酸雨、新疆荒漠化问题突出,四川水土流失、酸雨问题较严重,可得出D选项正确。

8.C M省的主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寒潮,综合选项中的各省份,山西省符合题意。

第11篇

关键词 室内;环境;污染;健康;改善

中图分类号X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2)76—0047—02

一直以来,人们都十分注重对于生活以及工作环境的装饰和修整,对于室内环境的打造也相对更为重视,虽然如此,室内污染问题却并未得到改善,甚至随着科技的提升呈现出更加复杂的状况。

1 室内环境污染形成分析

通常室内污染来自于三个方面,首先来自于建筑物本身,包括建筑材料以及装饰材料两个部分。建筑物在建筑过程中使用的水泥、砂石以及其他建筑材料中可能会含有放射性物质,从而对建筑物内部空间形成辐射污染;而装修过程中涉及到的板材、涂料等多个方面,更是涉及到多种化学物质,其中以甲醛和苯最为明确,其污染已经收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其次是人在室内的活动造成的污染,包括抽烟、日用化学试剂、采暖、烹饪以及电气辐射等方面。最后也是最难确定的污染源,就是来自于室外的污染,但是同时这也是最不显著的污染源,通常包括花粉等。具体而言,室内空气污染的主要成分参见表1。

从对人体的危害角度看,碳氧化物气体虽然在高浓度状态会带来昏迷等问题,但是通常都能够良好恢复;氮和硫的气体氧化物对于人体呼吸道有着很强的危害,并且还有可能导致肺部水肿以及呼吸麻痹;NH3则一起碱性特征对人体的口鼻粘膜以及上呼吸道产生刺激,有可能引发轻度中毒。对于放射性污染而言,通常无法避免,但是可以通过测试得到相应的数据,而粉尘以及微生物污染虽然相对普遍,在一定浓度下,空气中的颗粒物污染对于呼吸道会产生影响。

相对于上文中分析的污染物危害,目前化工产品对于人体的危害相对严重得多,并且也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空气中的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是所有VOC物质的总称,其广泛存在与人类的生活环境中,目前全世界已经在空气中检出的挥发性有机物约有150多种,其中致癌的约有几十种,有毒或与呼吸系统疾病有关的化合物有80多种。

除上述主要污染源以外,其他污染源也在室内污染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并且在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均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2 室内环境污染的治理

鉴于目前室内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问题,对于居住环境的控制和治理的需求也日益突出,尤其在城市中,由于居住密集,因此无论是何种污染,其危害面都比农村相对更大;同时更密集的居住环境,对于微生物污染以及其他由生活导致的污染而言,危害也更为严重。有鉴于此,应当针对目前室内环境污染的主要成因,提出相应的治理方案,着力提升室内环境质量。

对于室内环境污染而言,应当对建筑的每一个阶段都深入分析,找出其特征以及主要污染源,并且提出相应的对策进行环境的净化。

首先,对于施工阶段而言,无论是对于整个建筑物的建设,还是对于建筑内部某个区域内的装修,都应当注意材料的选用。在选用材料时,避免一味追求价格,应当注意采用无毒无害的绿色环保建筑以及装饰材料,并且在施工的每一个阶段结束后,都应当进行彻底的通风,并且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之下对环境进行测试,确定其环境质量合格。

其次,在人入住之后,对于相应生活用品的选购也应当考虑到环保因素。对于各类家用电器的选购以及日常使用应当格外注意,在确保家电产品本身安全的基础上正确使用,确保家庭以及办公环境安全。同时对于因为烹饪、杀虫、取暖以及吸烟等生活工作活动而引发的空气污染问题,应当积极给室内环境通风换气,并且尽量少用或者不用对室内空气有显著影响和污染的化工用品。对于因为人和宠物居住而引起的微生物污染,应当在通风的基础上件就卫生,避免微生物污染。

最后,对于源于室外的污染而言,除了有关部门进行必要的工业以及交通治理以外,作为室内环境的直接使用者,还应当合理选择室内环境的换气通风时间,选择密封性能良好的门窗也是必要的。

3 结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室内环境的关注度必然逐步提升。而与此同时,科技也会带给人们的生活更多的人造化工产品,因此,有必要提高公众意识,积极发展科技,并且建立起有效的法律法规进行监管,才能有效改善室内污染。

参考文献

第12篇

[关键词]GDP;能源消耗量;环境污染;协整;格兰杰因果检验

[中图分类号]F0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2-0145-03

1 广东省能源结构和环境污染与经济发展现状

广东地区生产总值(GDP)在2005年历史性地破“两万亿元”达到22366.54亿元。后又在2006年创下26204.47亿元新高,2008年生产总值达到36796.71亿元。但是广东省的经济增长模式较为粗放,对资源和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随着经济高速发展,广东所付出的环境损失代价也十分惊人,根据广东省环境质量公报,广东省万元GDP产值耗煤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19倍,万元GDP用水量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13倍,单位GDP的二氧化硫排放强度是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的3312倍,单位工业增加值固体废弃物产生量比发达国家高出10倍。

随着经济迅速发展,广东能源消费也呈现持续上涨趋势,能源约束瓶颈进一步凸显,电力短缺,煤炭、石油供应紧张局面相继出现。随着近年来节能减排政策的实施,广东省能源消费结构持续改善。尽管如此,2008年,煤炭在广东能源终端消费中的比重仍然占有33.8%,多年以煤、油为主的能源结构使广东的环境日益恶化,酸雨频降,能源开发还面临着很多挑战。

2 数据与变量的选取

本文根据1985―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能源产量和环境污染损失的数据对广东省工业增长、能源消耗和环境环境污染损失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所采用数据来自1985―2009年的《广东统计年鉴》。由于从年鉴得到的GDP数据是按当年的实际价格计算的,各年的数据不具可比性,因此本文用1985年为基期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对其进行修正。本文采用时间序列对变量取对数形式并进行一阶差分,分析国内生产总值、年能源消费总量与环境污染之间的长、短期均衡关系。图1是用以下变量代表的广东省1985―2008年的GDP、能源消费与环境污染的变化趋势。

2.1 国内生产总值(GDP 单位:亿元)

GDP是反映一个国家(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经济活动最终成果的总量指标。历年的数据表明GDP的增长跟能源的损耗以及环境污染是紧密相关的。

2.2 能源消费(ENERGY 单位:亿万吨标准煤)

本文选取了主导性自然资源因子煤、石油、天然气、煤油,电力等。

2.3 环境污染(GAS 单位:亿立方米)

广东省工业废气排放总量从1985年1863.6亿立方米增加到2006年的13584亿立方米,二十年间增长了7.3倍。二氧化硫的排放总量从1995年的55.9万吨增加到2006年的126.7万吨,十年间增长了2.3倍。由于二氧化硫、工业烟尘和粉尘既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又具有统计连续性,可以很好地代替环境污染指标,因而用年二氧化硫、工业烟尘和粉尘排放量代替环境污染指标。

3 计量经济分析和实证结果

协整的意义在于它揭示了时间系列数据变量之间的长期稳定性关系,具有协整关系的变量虽然在短期内具有各自的变动规律,但是在长期却存在协调变化的趋势。进行协整检验的前提是检验时间系列数据的单整性,即检验一个非平稳系列经过差分后能否变成一个平稳系列。如果一个序列是非平稳的,但其一阶差分是平稳的,则称此序列为一阶单整序列,记为I(1)。下面我们通过单位根法来检验各个变量的平稳性。

3.1 单位根检验

检验序列平稳性的标准方法是单位根检验。为了检验各变量的时间序列特征,本文采用其中的Augment Dickey Fuller(ADF)的单位根法,根据AIC准则来检验模型中各变量一阶差分的平稳水平。

由表1可以看出三个变量的原始序列都不平稳,而它们的一阶差分变量都是平稳的,即它们都是I(1)序列。

3.2 Johansen协整检验

本文在ADF检验的基础上进行Johansen & Juselius向量自回归的多变量协整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

这一结果说明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伴随着环境质量改变、污染排放问题。GDP的增长与环境是相关的,DLGAS与DLGDP之间存在正的协整关系,即GDP的增长以及能源消费总量的增加将加重我国环境污染,GDP每增加1%,能源消费总量将增加0.6%,工业废气以及粉尘和烟尘的排放量每增加1%,能源消费总量将增加0.18%。相比之下,GDP对广东省环境污染影响更大,原因是尽管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经历了高速增长,但依然没有改变资源投入为主的经济增长方式,传统的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质量、低效益、低产出”以及“先污染、后治理”为特征的生产方式继续占领着主导地位。三十年来,广东省的经济增长是以能源的大量消耗为代价的。广东工业各行业的增长较明显地依赖于能源的高消费,而能源使用效率偏低是其主要原因。

其次,广东能源生产和利用效率、效益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着较大差距。煤炭资源大多属于中低硫煤和中灰煤,是广东省大气污染的主要根源。中国南方烧高硫煤,又产生另一种污染――酸雨。

3.3 格兰杰(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在经济变量中一些变量显著相关,但它们未必都是有意义的。本文中GDP、能源消费和环境污染三者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这表明它们之间可能存在某种因果关系。Granger因果关系是基于VAR的F检验来实现的,如果要检验序列x是否是序列y产生的原因,先估计当前的y值被其自身滞后期取值所能解释的程度,然后验证通过引入序列x的滞后值是否可以提高y的被解释程度。如果是,则称序列x是y的格兰杰成因(Granger Cause),此时x的滞后期系数具有统计显著性。

从表中可以得出:在5%显著性水平上,GDP增长是环境污染的Granger成因,在5%显著性水平上,能源消费是环境污染加重的Granger成因。

3.4 脉冲响应函数

在实际应用中,由于VAR模型是一种非理论性的模型,它无须对变量作任何先验性约束,因此在分析VAR模型时,往往不分析一个变量的变化对另一个变量的影响如何,而是分析一个误差项发生变化,或者说模型受到某种冲击时对系统的动态影响,这种分析方法称为脉冲响应函数方法。我们主要是基于协整系统的脉冲响应函数方法来考察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指数、能源消费量的变化关系。它考虑扰动项的影响是如何传播到模型中的其他变量。本文进一步采用脉冲响应函数来精确刻画该协整系统中各解释变量一个信息的扰动对被解释变量的短期影响及格兰杰因果检验来检验变量之间的短期因果关系。

根据上图可以得到以下分析结果:①能源消费对于GDP的冲击,第一期开始一直在增加,第一期到第四期比较显著,从第四期开始后变得比较平缓(见图2)。整个冲击内反应值均为正,说明能源消费增加能够在短期内刺激我国经济总量的增长,而长期内则效果并不明显。②废气以及烟粉尘对GDP的冲击作用始终为正,这一结果的经济意义表明废气以及烟粉尘排放的增加将持续导致GDP的下降(见图3),而GDP的增长在一段时期之内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GDP对于环境的冲击始终为正,环境将成为最终制约经济长期发展的重要因素。③能源消费总量这个信息的冲击使废气以及烟粉尘排放在第一期开始增加,到第二期即达到最大值,第三期后对环境的冲击作用开始变得稳定下降。总体而言大部分时期内反应值为正,表明能源消费总量对环境存在负面效应,但作用在长期内效果并不明显。

4 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采用多变量协整分析技术实证考察了1985―2008年环境污染与广东省GDP总量和能源消费总量之间的长短期均衡关系及相互动态影响效应。我们发现,环境污染与GDP、能源消费总量之间存在正的协整关系。脉冲响应函数检验结果表明,GDP、能源消费总量对环境污染的冲击效果在第一期表现最明显,GDP和能源消费的增加在第一期内使二氧化硫和工业烟粉尘排放量显著增加,所有冲击在第六期后达到平稳。Granger因果检验,结果显示在滞后三期以内,GDP和能源消费都是导致环境质量变化的重要原因,但环境质量变化却不是引起GDP和能源消费变化的原因。通过以上对环境污染、GDP增长、能源消费量三者之间的关系的研究,可以得出以下建议:广东必须在全国带头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实施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高效率、可循环、少排放的资源节约型和生态环保型的经济增长模式,降低能耗,减少污染,节约资源。必须对高资源消耗增长模式进行反思,改变以往依靠廉价资源要素投入和资本投资作主要支撑的粗放型增长模式,从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转变,从要素驱动型增长向创新驱动型增长转变,使广东经济转型与未来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有机结合,制定出发展低碳经济的所需要的创新制度,坚持技术创新和结构调整,使广东省能源消费、环境改善和经济增长之间得到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林伯强.结构变化效率改进与能源需求预测[J].经济研究,2003(3).

[2]史丹.我国经济增长过程中能源利用效率的改进[J].经济研究,2002(9).

[3]何艳.我国能源消费的非均衡分析[J].研究与探讨,2006(6).

[4]广东省统计局.广东省统计年鉴[M].广州:中国统计出版社(1985―2009),2010.

[5]国涓.我国能源消费与环境污染关系的分析[J].商业经济,2008(11).

[6]Hondroyiannis G.S Lolos,Epapapetrou.Energy Consumption and Economic Growth:Assessing the Evidence from Greece[J].Energy Economics,2002.

[7]Kraft,J.Kraft,A,: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ergy and GNP[J].The Journal of Energy and Development,1978(3).

第13篇

关键词:环境纠纷;问题;处理

中图分类号:X3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7)6-0102-03

1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滦平县的经济水平得到了快速的提升,与环境有关的一些矛盾与纠纷也开始日益显现。环境纠纷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因此,妥善处置环境纠纷问题,是一项事关全局,事关稳定,事关发展的大事。

2 环境纠纷问题的基本状况

2.1 环境纠纷问题成因及含义

导致环境纠纷问题不断的根源是因为环境问题的存在,当其在不断的积累过程中,就会导致矛盾更加突出,有时还会衍生出一些激化的产物,这也是环境保护法律的主体就他们之间的权利和义务产生的争议,例如公民因他人排污致使其健康受到损害要求污染者赔偿损失而产生的争议等。

2.2 环境纠纷问题现状

滦平县的环境纠纷问题,从成因上划分,主要包括四大类:第一类是空气污染纠纷,包括工业类废气(如锅炉烟尘)、生活废气(如煤烟、厨房油烟等)和其他废气;第二类是水污染纠纷,包括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引发的纠纷;第三类是噪声污染纠纷,主要是工I噪声和社会噪声造成的纠纷投诉等。第四类是其他污染纠纷。根据该县近几年发生的环境纠纷问题的统计,全县因空气污染引发的纠纷约占40%,因水污染引发的纠纷约占30%,因噪声污染引发的纠纷约占16%,因其他污染引发的纠纷约占14%。

从环境纠纷影响程度看,当前废气污染纠纷是热点,水污染纠纷是重点,一些历史遗留问题造成的环境纠纷则是难点。因为废气污染产生的影响最直接,最容易被感受到,因此投诉数量长期位居各类投诉的第一位。因为县城的快速发展,导致人口过度扩张,同时又受到环境的有限容量的限制,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开始产生一些矛盾,部分企业还存在偷排、漏排的现象,加剧了环境的污染,特别是与畜牧养殖以及生活用水有关的问题会存在较大的纠纷。一些历史遗留问题造成的环境纠纷由于成因复杂,监管体制不完善或监管主体不明确,消除污染成本高等原因,造成纠纷处理的难度大、时间长、见效慢,从而成为环境纠纷问题的难点。

此外,近年来一些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引发的环境纠纷问题也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这些事件具有的特点为危害程度严重,影响面较广,具有突发性,易形成,当地政府应该着重关注这些问题。

2.3 合理解决环境纠纷问题的意义

(1)妥善处置环境纠纷问题,是切实维护群众环境权益的重要举措。环境问题是一个民生问题。环境是每个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和物质基础,享有适宜健康和良好生活环境的权利是公民最基本的权利之一,如果公民的环境权益得不到保障,那么公民的生命健康安全也就失去了保障,安居乐业也就没有了基础。因此,妥善处置好环境纠纷问题,也就是切实保障群众的生存权利。

(2)妥善处置环境纠纷问题,是尊重历史,面对未来,努力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途径。环境问题是一个历史问题。很多环境问题是由于历史原因造成的,包括过去决策的失误,政策的不连贯,制度的不完善,管理体制的不合理等。因此,妥善处置环境纠纷问题,也就是一个追溯历史,分析原因,改革不合理的管理体制,逐步完善工作机制的过程,是对过去的失误加以纠正,对存在的不公平加以调整,以及对受害人受到的侵害进行补偿的行为,是促进社会公平的一条重要途径。

3 环境纠纷问题的主要特点

3.1 环境纠纷问题具有过程性

环境纠纷问题的过程性,首先是指环境纠纷问题的产生和解决是一个历史过程,环境纠纷问题是在“过程”中发生,也将在“过程”中得到解决。第一,人们对于自身行为对环境影响的认识是一个在实践中逐步积累的过程。第二,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是一个从无到有,从不完善到完善的过程。第三,治污技术和法规标准是一个逐步提高的过程。现有的污染物控制技术标准是结合环境容量和我国当前的技术发展水平确定的,企业排放的污染物尽管已达标,但对环境仍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如果现在就制定过高的控制标准,必然会因脱离实际而无法落到实处,从而也不利于环境保护。第四,环境管理是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目前的环境管理法律制度上比较“软”,技术力量上比较“薄”,执法能力上比较“弱”,需要逐步完善和提高,以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环境纠纷问题的过程性,指的就是环境纠纷问题的几个阶段,从问题发生,到问题发展,再到发展,接着产生回落等,若事件会对他人的环境权利造成一定的妨碍,那么发生问题的前提条件就产生了。随着时间的推移,程度的积累,环境纠纷问题越来越尖锐;当超过受侵害者所能容忍的程度,或者是受到一些其他因素的干扰,环境纠纷问题的爆发方式就会更为极端,例如围攻企业,集体上访等。虽然在解决环境侵害问题,并提供补偿之后,事件得以平息,但是并没有从根源上解决环境问题,环境纠纷问题仍不会停发生,呈现周期性循环状态。

3.2 环境纠纷问题具有群体性

第一,外部性。1910年,马歇尔首次提出了该理论,并在20世纪20年代由庇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具体指消费者或生产者在自身的各项活动之中会形成一些影响,其中,正外部性就是指有利影响所带来的利益,负外部性就是指有害影响所带来的损失。其中,环境污染就是负外部性,不在县城体系之内,是一些企业或个人的行为对另外的企业或个人构成了负面的影响。因为环境污染在县城体系之外,因此县城的机制就不能对这个问题进行处理。原因是现场的主体在考虑方案的收益和成本之时通常都是以自身的角度为关注点,而把经济活动的过程之中因为负外部性特征所导致的环境成本(不在私人成本范围之内)转移给未来、社会或他人。最终承担环境污染问题产生影响的人,会以力量抗衡以及维护自身利益为出发点,结成利益体,利用群体性的行为寻求政府帮助或者要求造成污染的主体进行补偿。

第二,因为环境污染影响范围广、影响程度深,加上受害者在地理位置上和受侵害时间上相对集中,从而更容易达成一致意见而采取群体性行动。

3.3 环境纠纷问题具有复杂性

这个特点的产生原因是因为环境污染具有长期性,环境污染后果具有潜伏性,环境污染物具有不确定性所决定的。

第一,构成环境问题的原因一般比较复杂,部分问题的产生是由于特殊的气象或者是多种污染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对污染主体进行界定时具有一定的困难性,鉴定手段与鉴定依据比较缺乏。

第二,环境污染造成的后果初期不会显现,一般都具有潜在性,部分污染物质会在人体内潜伏数十年,这个因素的存在导致很难对赔偿的额度以及污染的程度进行界定,给纠纷的处理带来一定的困难。

第三,环境污染不是短期就能消失的,具有长期性,环境被污染以后,污染物质会存在很长的时间,在这期间造成污染的主体很可能会死亡或者是变更,污染会继续存在或者是产生新的问题,加大污染责任追究时的难度,使纠纷调处的过程变得困难重重。

4 对策与建议

作为负有地方环境保护责任的政府及政府环境行政主管部门,有必要积极采取措施,妥善处置好各类环境纠纷问题。首要的是千方百计控制环境纠纷问题的发生,扎实做好预防工作,把环境纠纷消除在萌芽阶段。而预防工作的重点首先是严格环境准入,力争堵住新污染源。其次是花大力气解决好关系国计民生的突出环境问题,还要有效处置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减轻污染损失,防止事态扩大。突发性的环境污染事件一般会成为造成群体性环境纠纷,不及时的进行处理,很容易发生恶性事件。

在环境纠纷的处理过成中需要坚持的原则是效益、效率与公正。

公正,指的是调解处理环境纠纷问题之时应该遵循相关的法定程序,以合法的证据为依据对两方的权益得失进行客观的评价,做出的裁判一定要合理、公平。

效率,指的是处理污染问题一定要及时、有效,争取在第一时间内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调解处理环境纠纷,控制住环境纠纷问题,使其不再继续恶化。

效益,指的是调解处理的结果应该使双方都满意,将损失降到最小,与此同时还应该满足长远利益与全局利益的要求。

4.1 从全局出发,对形势进行正确的把握

正确把握形势是积极做好环境纠纷事件处置工作的前提。第一,将全局和局部的关系协调好,既要考虑局部利益,即当事人的权益,又要考虑全局利益,即整个省、县的利益,防止处理不当引发连锁反应,造成工作被动,影响全县甚至全省发展大局。第二,对现实和历史的关系进行全面的把握,不仅需要认识到治理环境污染的现实感、紧迫感,大力宣髡府的具体措施和整治进展情况,还要对环境污染的根本性问题的过程性进行考虑。第三,处理好发展和稳定两者的关系,不仅要化解群众情绪,维护他们的利益,尽一切可能保持社会和谐稳定,还要保证企业能够尽快的进行经营,确保企业的合法权益受到保护,保证发展环境的良好。在处理纠纷事件过程中,要按照“坚持发展,保护环境,相信科学,依法诉求”的要求和“尊重历史,面对现实,顾及长远,有利全局”的原则,正确把握形势,积极履行职责,妥善处置环境纠纷。

4.2 坚持尊重事实,进行合理、科学的决策

解决环境纠纷问题的基础就是尊重科学的事实,不管是治理污染,还是处置企业或者是赔偿经济损失,都应该以事实为依据,用科学来说话,才能让群众更好地理解调解工作,让企业信服处理结果。在事件处置中,必须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寻找正确决策的科学依据。制定处理重大问题的方案时,可以向相关的专家进行咨询,对解决方案进行科学的论证之后再实施,对群众以及企业等不同的声音进行听取,最好使两方的意见达到一致,平衡各方的利益,有效解决环境纠纷问题。

4.3 做好预防工作,提高环境监管力度

做好环境监管工作可以有效保障环境纠纷事件得到及时处置结果。建立健全监督管理机构,将日常检查和常规检查相结合,建立一个名录,确定重点监管对象,掌握企业相关动态,并定期对环境不稳定因素展开相关调查,及时发现县内存在的环境隐患,一旦发现苗头立即介入,将矛盾及时化解。在重大环境纠纷产生后,政府及有关部门必须采取非常措施,加强环境监管,有必要成立全县性的环境监管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区域环境监管的实施方案,集中开展环境污染专项整治行动,妥善解决因环境问题引发的矛盾,只有这样,才能使环境污染问题得到控制,才能对群众有一个交待,缓解群众的情绪,防止产生连锁反应,引发其它的环境纠纷问题。

参考文献:

第14篇

摘要阐述了新形势下环境保护的目标任务,并针对农村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的客观现实,分析了当前农村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和成因,提出了农村环境污染防治的措施,对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治理农村面源污染以及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污染防治;环境保护

中图分类号x3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0)06-0391-03

envirinmentalpollutioncontrolofruralregionbasedonconstructionofnewsocialistcountryside

chen yong-hua 1fu wei-zhang 2 *chen hong-gang 1

(1pingyi environment protection bureau of shandong province,pingyi shandong 273300; 2colleg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shand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abstractthe target of environment protection under new situation was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according to the objective reality of increasingly serious enviromental pollution in china’s rural region,the primary environmental problems in current rural region were introduced.then the main reasons which led to the enviromental pollution were analyzed.finally,prevention and protection measures for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were proposed,which had guiding significance in rur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rural pollution management,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rural society,economy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key wordsnew countryside construction;pollution control;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上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策,新时期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就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清洁水源、清洁家园、清洁田园”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和城乡统筹。wwW.133229.CoM围绕农村环境污染防治这一核心任务,全面推进环境友好型农村生产生活方式,积极培育农村生态文明,以环境保护优化农村经济增长,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环境安全保障[1-3]。

1目前农村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当前,我国农村环境保护形势十分严峻,点源污染与面源污染共存,生活污染和工业污染叠加,各种新旧污染相互交织,工业及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

(1)农村饮用水仍存在安全隐患。全国仍有3亿农村人口饮用水不安全,其中因污染造成饮用水不安全人口达9 000多万人。大多数农村饮用水源地没有得到有效保护,污染治理不力,监测及监管能力薄弱。

(2)农村生活污染加剧。据推算,全国农村每年生产生活垃圾约2.8亿t,生活污水约90亿t,人粪尿年产生量2.6亿t。绝大多数没有处理,生活污水和垃圾随意倾倒,随意丢放,随意排放。“室内现代化,室外脏乱差”成为一些地区的形象写照。

(3)面源污染和土壤污染日益突出。我国是世界上化肥、农药使用量最多的国家,据统计,全国化肥和农药年施用量达4 700万t和130万t,而利用率仅为30%左右。流失的化肥和农药造成土壤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污染。据不完全调查,目前全国受污染的耕地约有1 000万hm2 [4]。

(4)畜禽养殖及农业生产废弃物污染严重。全国畜禽粪便年产生量达27亿t,80%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没有污染治理设施。在个别地区,畜禽养殖污染成为水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每年产生的6.5亿t各类农作物秸秆有20%未综合利用,或被焚烧,或被堆积于河、湖、沟渠或道路两侧。每年地膜残留量高达45万t,造成土壤污染严重[5]。

(5)农村工矿污染突出。乡镇企业布局分散,工艺落后。绝大部分没有污染治理设施,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因污染引发的上访、纠纷事件呈上升趋势。城市工业污染“上山下乡”现象加剧,全国因城市和工业固体废物堆存而被占用和毁损的农田面积已超过13.3万hm2。

(6)农村生态破坏严重。目前,我国农村还存在着大量掠夺式的采石开矿、挖河取沙、毁田取土、陡坡垦殖、围湖造田、毁林开荒等现象,很多生态系统功能遭到严重损害。

2农村环境问题的成因

(1)对农村环境保护的紧迫性和重要性认识不足。我国现有的环境管理体系主要是针对城市和工业污染防治建立的,缺乏城乡统筹考虑,对农村环境问题重视不够。一些地方“先污染、后治理”的现象严重,片面强调农村经济发展,忽视农村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农村环保法律法规和制度不健全,监管能力薄弱。农村环保工作起步晚、基础差,缺乏农村环境保护的专门法律法规,如畜禽养殖污染防治、面源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方面的相关立法仍处于空白。

(2)农村环境监管能力严重不足。大多数基层环保部门经费紧张,监测设备陈旧落后,人员不足,无法开展农村环境监测和监察工作,地方政府对辖区环境质量负责的法定职责得不到履行。

(3)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长期以来,农村环境保护方面的投入十分有限,缺乏投、融资机制和政策,村镇生活污水、垃圾处理设施严重缺乏。目前,我国近4万个建制镇和集镇绝大部分没有集中的污水处理设施,300多万个村庄的生活污水大部分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

(4)农村环保科技支撑薄弱,宣传培训亟待加强。由于多种原因,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尚未建立起配套的科技支撑体系。农村环保多是直接套用城市环保的办法,很少重视科技创新,缺乏适应农村区域特点的农村环保运用技术。农村地区的环保宣传教育和培训还很有限,导致一些干部、群众的环境法制观念不强,环保意识薄弱。

3农村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3.1农村饮用水水源地污染防治

(1)科学划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应参照有关规范要求,尽快完成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和调整工作,确定保护区等级和界限,并设立警示标志。优先划定人口比较密集的村镇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把水源地保护区与各项自然保护区建设结合起来,明确保护目标和管理责任,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水土保持和水源涵养。农村分散式应用水源地的环境保护,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

摘要阐述了新形势下环境保护的目标任务,并针对农村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的客观现实,分析了当前农村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和成因,提出了农村环境污染防治的措施,对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治理农村面源污染以及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污染防治;环境保护

中图分类号x3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0)06-0391-03

envirinmentalpollutioncontrolofruralregionbasedonconstructionofnewsocialistcountryside

chen yong-hua 1fu wei-zhang 2 *chen hong-gang 1

(1pingyi environment protection bureau of shandong province,pingyi shandong 273300; 2colleg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shand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abstractthe target of environment protection under new situation was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according to the objective reality of increasingly serious enviromental pollution in china’s rural region,the primary environmental problems in current rural region were introduced.then the main reasons which led to the enviromental pollution were analyzed.finally,prevention and protection measures for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were proposed,which had guiding significance in rur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rural pollution management,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rural society,economy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key wordsnew countryside construction;pollution control;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上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策,新时期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就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清洁水源、清洁家园、清洁田园”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和城乡统筹。围绕农村环境污染防治这一核心任务,全面推进环境友好型农村生产生活方式,积极培育农村生态文明,以环境保护优化农村经济增长,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环境安全保障[1-3]。

1目前农村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当前,我国农村环境保护形势十分严峻,点源污染与面源污染共存,生活污染和工业污染叠加,各种新旧污染相互交织,工业及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

(1)农村饮用水仍存在安全隐患。全国仍有3亿农村人口饮用水不安全,其中因污染造成饮用水不安全人口达9 000多万人。大多数农村饮用水源地没有得到有效保护,污染治理不力,监测及监管能力薄弱。

(2)农村生活污染加剧。据推算,全国农村每年生产生活垃圾约2.8亿t,生活污水约90亿t,人粪尿年产生量2.6亿t。绝大多数没有处理,生活污水和垃圾随意倾倒,随意丢放,随意排放。“室内现代化,室外脏乱差”成为一些地区的形象写照。

(3)面源污染和土壤污染日益突出。我国是世界上化肥、农药使用量最多的国家,据统计,全国化肥和农药年施用量达4 700万t和130万t,而利用率仅为30%左右。流失的化肥和农药造成土壤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污染。据不完全调查,目前全国受污染的耕地约有1 000万hm2 [4]。

(4)畜禽养殖及农业生产废弃物污染严重。全国畜禽粪便年产生量达27亿t,80%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没有污染治理设施。在个别地区,畜禽养殖污染成为水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每年产生的6.5亿t各类农作物秸秆有20%未综合利用,或被焚烧,或被堆积于河、湖、沟渠或道路两侧。每年地膜残留量高达45万t,造成土壤污染严重[5]。

(5)农村工矿污染突出。乡镇企业布局分散,工艺落后。绝大部分没有污染治理设施,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因污染引发的上访、纠纷事件呈上升趋势。城市工业污染“上山下乡”现象加剧,全国因城市和工业固体废物堆存而被占用和毁损的农田面积已超过13.3万hm2。

(6)农村生态破坏严重。目前,我国农村还存在着大量掠夺式的采石开矿、挖河取沙、毁田取土、陡坡垦殖、围湖造田、毁林开荒等现象,很多生态系统功能遭到严重损害。

2农村环境问题的成因

(1)对农村环境保护的紧迫性和重要性认识不足。我国现有的环境管理体系主要是针对城市和工业污染防治建立的,缺乏城乡统筹考虑,对农村环境问题重视不够。一些地方“先污染、后治理”的现象严重,片面强调农村经济发展,忽视农村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农村环保法律法规和制度不健全,监管能力薄弱。农村环保工作起步晚、基础差,缺乏农村环境保护的专门法律法规,如畜禽养殖污染防治、面源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方面的相关立法仍处于空白。

(2)农村环境监管能力严重不足。大多数基层环保部门经费紧张,监测设备陈旧落后,人员不足,无法开展农村环境监测和监察工作,地方政府对辖区环境质量负责的法定职责得不到履行。

(3)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长期以来,农村环境保护方面的投入十分有限,缺乏投、融资机制和政策,村镇生活污水、垃圾处理设施严重缺乏。目前,我国近4万个建制镇和集镇绝大部分没有集中的污水处理设施,300多万个村庄的生活污水大部分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

(4)农村环保科技支撑薄弱,宣传培训亟待加强。由于多种原因,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尚未建立起配套的科技支撑体系。农村环保多是直接套用城市环保的办法,很少重视科技创新,缺乏适应农村区域特点的农村环保运用技术。农村地区的环保宣传教育和培训还很有限,导致一些干部、群众的环境法制观念不强,环保意识薄弱。

3农村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第15篇

摘要阐述了新形势下环境保护的目标任务,并针对农村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的客观现实,分析了当前农村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和成因,提出了农村环境污染防治的措施,对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治理农村面源污染以及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污染防治;环境保护

中图分类号X3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0)06-0391-03

EnvirinmentalPollutionControlofRuralRegionBasedonConstructionofNewSocialistCountryside

CHEN Yong-hua 1FU Wei-zhang 2 *CHEN Hong-gang 1

(1Pingyi Environment Protection Bureau of Shandong Province,Pingyi Shandong 273300; 2Colleg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Shand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AbstractThe target of environment protection under new situation was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According to the objective reality of increasingly serious enviromental pollution in China’s rural region,the primary environmental problems in current rural region were introduced.Then the main reasons which led to the enviromental pollution were analyzed.Finally,prevention and protection measures for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were proposed,which had guiding significance in rur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rural pollution management,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rural society,economy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Key wordsnew countryside construction;pollution control;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上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策,新时期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就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清洁水源、清洁家园、清洁田园”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和城乡统筹。围绕农村环境污染防治这一核心任务,全面推进环境友好型农村生产生活方式,积极培育农村生态文明,以环境保护优化农村经济增长,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环境安全保障[1-3]。

1目前农村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当前,我国农村环境保护形势十分严峻,点源污染与面源污染共存,生活污染和工业污染叠加,各种新旧污染相互交织,工业及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

(1)农村饮用水仍存在安全隐患。全国仍有3亿农村人口饮用水不安全,其中因污染造成饮用水不安全人口达9 000多万人。大多数农村饮用水源地没有得到有效保护,污染治理不力,监测及监管能力薄弱。

(2)农村生活污染加剧。据推算,全国农村每年生产生活垃圾约2.8亿t,生活污水约90亿t,人粪尿年产生量2.6亿t。绝大多数没有处理,生活污水和垃圾随意倾倒,随意丢放,随意排放。“室内现代化,室外脏乱差”成为一些地区的形象写照。

(3)面源污染和土壤污染日益突出。我国是世界上化肥、农药使用量最多的国家,据统计,全国化肥和农药年施用量达4 700万t和130万t,而利用率仅为30%左右。流失的化肥和农药造成土壤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污染。据不完全调查,目前全国受污染的耕地约有1 000万hm2 [4]。

(4)畜禽养殖及农业生产废弃物污染严重。全国畜禽粪便年产生量达27亿t,80%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没有污染治理设施。在个别地区,畜禽养殖污染成为水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每年产生的6.5亿t各类农作物秸秆有20%未综合利用,或被焚烧,或被堆积于河、湖、沟渠或道路两侧。每年地膜残留量高达45万t,造成土壤污染严重[5]。

(5)农村工矿污染突出。乡镇企业布局分散,工艺落后。绝大部分没有污染治理设施,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因污染引发的上访、纠纷事件呈上升趋势。城市工业污染“上山下乡”现象加剧,全国因城市和工业固体废物堆存而被占用和毁损的农田面积已超过13.3万hm2。

(6)农村生态破坏严重。目前,我国农村还存在着大量掠夺式的采石开矿、挖河取沙、毁田取土、陡坡垦殖、围湖造田、毁林开荒等现象,很多生态系统功能遭到严重损害。

2农村环境问题的成因

(1)对农村环境保护的紧迫性和重要性认识不足。我国现有的环境管理体系主要是针对城市和工业污染防治建立的,缺乏城乡统筹考虑,对农村环境问题重视不够。一些地方“先污染、后治理”的现象严重,片面强调农村经济发展,忽视农村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农村环保法律法规和制度不健全,监管能力薄弱。农村环保工作起步晚、基础差,缺乏农村环境保护的专门法律法规,如畜禽养殖污染防治、面源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方面的相关立法仍处于空白。

(2)农村环境监管能力严重不足。大多数基层环保部门经费紧张,监测设备陈旧落后,人员不足,无法开展农村环境监测和监察工作,地方政府对辖区环境质量负责的法定职责得不到履行。

(3)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长期以来,农村环境保护方面的投入十分有限,缺乏投、融资机制和政策,村镇生活污水、垃圾处理设施严重缺乏。目前,我国近4万个建制镇和集镇绝大部分没有集中的污水处理设施,300多万个村庄的生活污水大部分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

(4)农村环保科技支撑薄弱,宣传培训亟待加强。由于多种原因,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尚未建立起配套的科技支撑体系。农村环保多是直接套用城市环保的办法,很少重视科技创新,缺乏适应农村区域特点的农村环保运用技术。农村地区的环保宣传教育和培训还很有限,导致一些干部、群众的环境法制观念不强,环保意识薄弱。

3农村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3.1农村饮用水水源地污染防治

(1)科学划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应参照有关规范要求,尽快完成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和调整工作,确定保护区等级和界限,并设立警示标志。优先划定人口比较密集的村镇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把水源地保护区与各项自然保护区建设结合起来,明确保护目标和管理责任,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水土保持和水源涵养。农村分散式应用水源地的环境保护,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

摘要阐述了新形势下环境保护的目标任务,并针对农村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的客观现实,分析了当前农村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和成因,提出了农村环境污染防治的措施,对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治理农村面源污染以及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污染防治;环境保护

中图分类号X3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0)06-0391-03

EnvirinmentalPollutionControlofRuralRegionBasedonConstructionofNewSocialistCountryside

CHEN Yong-hua 1FU Wei-zhang 2 *CHEN Hong-gang 1

(1Pingyi Environment Protection Bureau of Shandong Province,Pingyi Shandong 273300; 2Colleg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Shand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AbstractThe target of environment protection under new situation was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According to the objective reality of increasingly serious enviromental pollution in China’s rural region,the primary environmental problems in current rural region were introduced.Then the main reasons which led to the enviromental pollution were analyzed.Finally,prevention and protection measures for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were proposed,which had guiding significance in rur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rural pollution management,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rural society,economy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Key wordsnew countryside construction;pollution control;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上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策,新时期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就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清洁水源、清洁家园、清洁田园”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和城乡统筹。围绕农村环境污染防治这一核心任务,全面推进环境友好型农村生产生活方式,积极培育农村生态文明,以环境保护优化农村经济增长,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环境安全保障[1-3]。

1目前农村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当前,我国农村环境保护形势十分严峻,点源污染与面源污染共存,生活污染和工业污染叠加,各种新旧污染相互交织,工业及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

(1)农村饮用水仍存在安全隐患。全国仍有3亿农村人口饮用水不安全,其中因污染造成饮用水不安全人口达9 000多万人。大多数农村饮用水源地没有得到有效保护,污染治理不力,监测及监管能力薄弱。

(2)农村生活污染加剧。据推算,全国农村每年生产生活垃圾约2.8亿t,生活污水约90亿t,人粪尿年产生量2.6亿t。绝大多数没有处理,生活污水和垃圾随意倾倒,随意丢放,随意排放。“室内现代化,室外脏乱差”成为一些地区的形象写照。

(3)面源污染和土壤污染日益突出。我国是世界上化肥、农药使用量最多的国家,据统计,全国化肥和农药年施用量达4 700万t和130万t,而利用率仅为30%左右。流失的化肥和农药造成土壤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污染。据不完全调查,目前全国受污染的耕地约有1 000万hm2 [4]。

(4)畜禽养殖及农业生产废弃物污染严重。全国畜禽粪便年产生量达27亿t,80%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没有污染治理设施。在个别地区,畜禽养殖污染成为水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每年产生的6.5亿t各类农作物秸秆有20%未综合利用,或被焚烧,或被堆积于河、湖、沟渠或道路两侧。每年地膜残留量高达45万t,造成土壤污染严重[5]。

(5)农村工矿污染突出。乡镇企业布局分散,工艺落后。绝大部分没有污染治理设施,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因污染引发的上访、纠纷事件呈上升趋势。城市工业污染“上山下乡”现象加剧,全国因城市和工业固体废物堆存而被占用和毁损的农田面积已超过13.3万hm2。

(6)农村生态破坏严重。目前,我国农村还存在着大量掠夺式的采石开矿、挖河取沙、毁田取土、陡坡垦殖、围湖造田、毁林开荒等现象,很多生态系统功能遭到严重损害。

2农村环境问题的成因

(1)对农村环境保护的紧迫性和重要性认识不足。我国现有的环境管理体系主要是针对城市和工业污染防治建立的,缺乏城乡统筹考虑,对农村环境问题重视不够。一些地方“先污染、后治理”的现象严重,片面强调农村经济发展,忽视农村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农村环保法律法规和制度不健全,监管能力薄弱。农村环保工作起步晚、基础差,缺乏农村环境保护的专门法律法规,如畜禽养殖污染防治、面源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方面的相关立法仍处于空白。

(2)农村环境监管能力严重不足。大多数基层环保部门经费紧张,监测设备陈旧落后,人员不足,无法开展农村环境监测和监察工作,地方政府对辖区环境质量负责的法定职责得不到履行。

(3)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长期以来,农村环境保护方面的投入十分有限,缺乏投、融资机制和政策,村镇生活污水、垃圾处理设施严重缺乏。目前,我国近4万个建制镇和集镇绝大部分没有集中的污水处理设施,300多万个村庄的生活污水大部分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

(4)农村环保科技支撑薄弱,宣传培训亟待加强。由于多种原因,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尚未建立起配套的科技支撑体系。农村环保多是直接套用城市环保的办法,很少重视科技创新,缺乏适应农村区域特点的农村环保运用技术。农村地区的环保宣传教育和培训还很有限,导致一些干部、群众的环境法制观念不强,环保意识薄弱。

3农村环境污染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