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企业管理方法与知识范文

企业管理方法与知识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企业管理方法与知识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企业管理方法与知识

第1篇

[摘 要]知识是企业重要的稀缺资源,中小制造企业要想生存并持续发展,同样须重视知识管理。论文首先对卓越绩效管理模式以及政府质量奖进行了简单介绍,然后结合卓越绩效管理模式中对知识管理提出的相关要求,对中小制造企业知识管理策略及方法进行了详细论述。

[关键词]中小制造企业, 知识管理, 卓越绩效管理模式

在知识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随着竞争的加剧、工作流动性的增强、顾客需求的快速变化、全球化的影响以及知识更新的加速等,知识已经成为企业重要的稀缺资源。中小制造企业要想生存并持续发展,同样须重视知识管理。但中小制造企业在知识管理过程中也面临着许多难以逾越的障碍,如:缺乏系统的知识管理方面的理论与方法指导,信息化水平、管理水平较低,资金短缺,人才、技术溃乏等。下面笔者结合《卓越绩效评价准则》中对知识管理的要求以及多年参与政府质量奖评审以及卓越绩效管理模式导入咨询工作的一些经验体会,谈谈中小制造企业在创卓过程中如何进行知识管理。

一、卓越绩效管理模式与政府质量奖

卓越绩效管理模式是美国于1987年创建的一种世界级企业成功的管理模式。它是在研究全球卓越领先企业的最佳管理实践和最佳管理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是进行企业诊断、管理咨询及提升经营绩效的系统管理模式;同时它也是当前国际上广泛认同的一种组织综合管理的有效理论、技法/工具。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卓越绩效管理模式目前已成为世界成功企业公认的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有效方法。

加入WTO以后,我国企业面临的竞争日趋激烈,迅速提升组织的经营管理水平和综合竞争能力已是迫在眉睫,但ISO9001/TS16949等质量管理体系作为企业管理的基本要求,已无法适应这种需求。因此卓越绩效管理模式也是我国企业及各类组织在新形势下实施科学管理的努力方向,是我国企业进行标杆超越,不断追求卓越经营管理的有效途径。

为了更好地开展实施卓越绩效管理模式,我国于2005年1月,颁布和实施了国家标准GB/T 19580-2004《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和GB/Z 195792004《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实施指南》,并且2012年版也即将颁布实施。同时为了引导和激励企业建立和实施卓越绩效模式,加强质量管理,提高产品、服务和经营质量,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许多省市都相继设立了政府质量奖,并将《卓越绩效评价准则》作为评奖依据。同时为了特别鼓励中小制造企业,某些省市(如广东省,东莞市等)还专门为中小制造企业设定了一定的获奖名额。在此推动下,未来将有更多的中小制造企业实施导入卓越绩效管理模式。

二、中小制造企业知识管理策略

《卓越绩效评价准则》第4.6.2.2条对知识管理提出了明确要求:“组织应从以下方面说明如何对其知识进行管理:(1)组织如何有效地管理组织的知识,收集和传递员工知识,并传递来自顾客、供方和合作伙伴的相关信息,确认和分享实践。(2)组织如何确保其数据、信息和知识的完整性、及时性、可靠性、安全性、准确性和保密性”。

作为美国波多里奇国家质量奖评审标准,卓越绩效管理模式的核心是强化组织的顾客满意意识和创新活动,追求卓越的经营绩效。它不是目标,而是提供一种评价方法,它不仅评价企业管理理论和方法的先进性,而且更加关注各种管理理论和方法相对企业发展阶段的适用性,也就是说,企业应根据自身所处的不同发展阶段和行业特点,谋求自身发展的管理理论和方法,而并非越先进越好,即管理的适用性评价。另外它也更加强调企业所采用管理理论和方法的成熟度和整合性。

因此,卓越绩效管理模式在本质上并不限制组织采取何种方式回应相关准则要求,不同行业、规模、性质的企业,可以有不同的做法。对于知识管理来说,中小制造企业也同样需建立一套与自身特性相适应的解决方案,尤其需注意以下几点:

1.领导支持

小企业靠老板,越小的企业跟老板个人的关系越大,因此中小制造企业进行知识管理,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管理老板的个人知识,最主要的目的之一也是为老板服务。企业领导需对此有深刻的理解,并身体力行,对知识管理给予大力支持。

2.认清知识管理的目的,把握知识管理的方向

知识管理的目的很多,但最核心的还是促进知识应用能力与创新,提高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因此中小制造企业在进行知识管理时一切均应以此为出发点与关注点。同时,中小制造企业人力财力物力有限,企业进行知识管理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需寻找突破口,注重实效与投入产出比。

3.注重知识管理方面的企业文化建设

知识管理发挥效用必须要有一个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这包括信息沟通顺畅的组织架构,员工对知识管理的正确认识与态度,和谐融洽的员工关系,包含兴趣学习小组在内的各种非正式组织的广泛建立,专职知识管理人员的配备等。由于中小制造企业一般建立时间比较短,企业文化积淀比较少,因此需更加注重企业文化建设,为知识管理创造良好环境。

4.完善激励措施

知识管理不同于其他业务管理,知识的收集共享转移创新等都需要一定的激励措施来推动与维持,这些激励措施可以是物质方面的,也可以是精神或职务晋升方面的。中小制造企业一般人员较少,人员素质相对较低,因此需不断激发员工的创造性以及分享与奉献精神,做到员工与企业共赢。

5.合理有效利用信息化工具

企业进行知识管理需借助一定的信息化工具,但中小制造企业情况差异很大,管理水平、信息化水平参差不齐,因此借助何种工具,则应视企业情况,以适用为佳,并不一定需要导入专业的知识管理软件。

三、中小制造企业知识管理方法

知识可划分为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对于不同类型知识需采取不同的管理办法。一般来说可采取“显性知识集中管理、隐性知识交流分享”的管理方式,显性知识集中管理是指由知识管理部门(或专职人员)协助各业务部门,并借助有关知识管理工具对公司内外部知识进行管理;隐性知识可通过激励措施鼓励员工向其他人员分享该类知识。

具体来说,对于显性知识,中小制造企业可采取如下步骤与方法:

1.对知识进行科学合理分类

根据企业特点对所有相关知识进行分类,分类维度可以多样化,如按业务类型、部门、来源、学科门类、表现形式、应用领域等。同时应明确每一类知识对于企业的贡献度、收集方式以及责任部门或人员等。这样既能明确知识效用,又能明确责任,还能便于以后的搜索查询。

2.充分考虑本企业的业务特点,合理分析制定知识沉淀机制,系统地沉淀相关业务知识,尤其是一些关键节点生成的阶段性成果

如对于产品设计来说,可设立立项评审、设计评审、样品试制、小批量试制、设计确认与更改等几个关键点,并建立相关的文件和资料控制程序,如《产品设计开发计划》、《设计方案》、《设计评审报告》、《设计验证报告》、《技术文档》、《产品试制通知单》、《产品鉴定报告》、《内部工作联络单》、《设计更改通知单》等。

3.制定有关激励措施鼓励员工收集和共享知识

知识收集的途径与方式是多方面的,对于外部知识可以通过网络、报刊杂志、行业会议、展览展销会、同行交流、客户投诉、售后服务、客户公关、市场调研等。对于内部知识可以通过案例与经验总结、各类业务文档、会议纪要、专利、讲座报告等。企业应定期对在知识管理方面贡献突出的部门与个人进行奖励表彰。

4.借助有效的信息工具,对收集的内外部信息进行整理,并能提供有效途径(如网络)供相关人员随时查询学习

另外企业需建立并不断完善知识共享交流渠道,如知识管理系统(KMS)、在线交流平台、电子邮箱、会议传达、文件下发、论坛、短信平台、微博微信等。具体选择何种信息工具以及交流渠道应视企业具体情况而定。

对于隐性知识,中小制造企业可采取如下步骤与方法:

(1)对公司的隐性知识进行识别,并对各种隐性知识对公司发展的影响力以及在公司的分布状况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以及隐性知识特点对各种隐性知识进行针对性的管理。

(2)制定相关的制度和措施,并创造良好的环境与条件,促进隐性知识的学习转移与显性化。如建立培训与讲师制度、师带徒制度、工作总结与交流制度、经验案例分享制度、观摩与学习制度、兴趣小组等各类非正式组织、企业价值观的培育与认同等。

(3)在条件适合时,可借助有效的信息系统,进一步促进隐性知识的学习转移。如专家网络、专业社区、知识问答等。

(4)制定有效的激励与考核措施。如讲师授课奖励、师带徒奖励、贡献知识文档奖励、原创知识奖励、将对知识管理贡献纳入职务晋升考核指标等。

知识是未来企业竞争的焦点,也是未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由于中小制造企业实力弱,抗风险能力差,因此在知识管理监控方面,中小制造企业也需未雨绸缪,确保数据、信息和知识的完整性、及时性、可靠性、安全性、准确性和保密性。为了防范知识泄漏,企业尤其需重视知识的安全性与保密性管理。企业应制定安全与保密方面的管理规定(如严格确定各类权限、范围,与掌握生产经营核心机密、技。

四、结束语

本文结合卓越绩效管理模式中对知识管理提出的相关要求,阐述了中小制造企业知识管理策略及方法。不过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中小制造企业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具有发展变化快的特点,因此企业在成长过程中,应视企业的实际情况,不断创新知识管理策略与方法,使其更符合自己的企业需求,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创造出更加卓越的绩效。

参考文献:

[1]庞涓,孙金岭.知识管理:企业未来竞争的核心.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13(1):105-107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GB/T 19580-2004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4

第2篇

关键词 法律思维 现代企业 企业管理 思维形式 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D920.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6.05.065

Legal Thinking and Legal System Management

RAN Lingjun

(Inner Mongolia Keyihe Forest Bureau, Hulunbuir, Inner Mongolia 165468)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people's living standards continue to improve, the legal awareness is gradually enhanced. Legal thinking, as a kind of new thinking, for the modern enterprise management has a very important influence, modern enterprise management process, only to have good legal thinking, comprehensive use of the actual legal thinking to solve some practical problems,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maximization of modern enterprise economic benefits and social benefits. In this paper, in view of legal thinking in the modern enterprise management of the status quo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put forward some effective 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so as to improve the management level of modern enterprises in China, comprehensive use of legal thinking of modern enterprise management.

Key words legal thinking; modern enterprise; enterprise management; thinking form; effective strategy

0 引言

企业管理作为整个企业运行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企业中起到了维持经营和发展秩序,减少企业风险的作用,能够使企业达到平衡发展的状态。在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影响下,我国企业竞争日益加剧,一个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社会主义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提高现代企业管理的水平,满足企业的自身经济利益。因此综合将法律思维应用于现代企业管理中,利用法律思维来优化现代企业管理,用法律对企业约束企业员工的行为,只有这样才能使其更好地顺应社会的发展。②

1 法律思维的概述

1.1 法律思维的具体内涵

所谓法律思维主要是指综合运用法律的思维逻辑,相关的管理法规、法律原则对社会现实问题进行解决、观察、分析、整理的一种思维形式。社会问题是由多种问题组成,属于一个复合性的现实问题,主要涵盖了政治、经济等多种领域,如果一旦发生了社会纠纷,人们总会用不同的思维去看待它,只有站在法律的角度才能公平、公正地看待问题。法律思维的侧重点就在于能够正确地分析和判断社会想象,对于存在正义的问题作出判断和思考,从而形成独立的思维体系,只有这样才能站在法律的角度看待问题。按照法律思维去理解和判断问题,才能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

1.2 法律思维的重要意义

法律从事物的外在形式来看,属于一种规范人们行为的方法,但在内在形式进行分析,它还是取决于人们的社会行为和方法,需要综合运用法律思维来看待。如果人们无法正确运用法律思维来看到社会问题,就无法进步,也不能在日常生活中顺利发展。法治社会的进步离不开法律思维,法律思维对于法治社会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属于一种治国方略。随着我国社会法治进程的不断加快,人们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普遍提高,一些新的法律问题也随之出现,只有适时地对法律等一些行为习惯做出调整,从而更加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才能推动我国法制进程,利用法律思维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③

2 法律思维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发挥的重要意义

2.1 有利于减少企业风险

将法律思维广泛应用于现代企业管理中,不仅能够有效降低企业风险,还能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社会组织,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对现代企业发展而言即是机遇,只有正确客观地看待企业所存在的风险,利用法律思维进行分析,才能规避企业的经营风险,清楚地知道当什么风险来临的时候,企业应该如何采用措施积极应对,从而促进企业又好又快发展。将法律思维广泛运用于现代企业管理中,能够从法律的角度积极解决相应的问题,然后企业能够增强其危机意识,建立起全面的预警机制、识别和化解企业可能遇到的潜在危机,这对企业的发展是极为有力的。④

2.2 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

在法律思维的影响下,企业能够有效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把风险治理转化为风险预防,建立起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风险预防机制,法律思维主要是起到警示的作用,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只有将法律作为准绳,才能尽量避免企业风险问题的发生,只有这样才能维持良好的社会治安。法律思维也是具有强制性、灵活性、责任性,起到威慑作用,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只有利用法律思维才能更好地处理问题,在法律思维的引导下,建立起一整套全面、科学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在防范风险的过程中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减少企业的损失。

2.3 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

只有积极做好企业风险评估工作,才能实现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确保企业能够顺利管理,降低企业的成本支出,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现阶段我国很多企业都是粗放型管理模式,现代企业管理处于无序状态,对于很多员工缺乏教育和管理,没有企业震慑作用,因此企业员工的工作效率无法提高。只有在法律思维的指导和引导下,企业才能转变传统的管理模式,转变企业的思维态度,约束企业员工的行为,从法律思维来看到现代企业管理,使其更加规范化、合理化、公正化,从而提高企业的凝聚力和驱动力,实现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⑤

3 法律思维在现代企业管理的实际应用

法律思维自身具有程序性、规范性、平衡性以及基准性等特性,随着我国法制社会的不断健全,经过多年的发展,将法律思维应用于现代企业管理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而且得到了实质性的突破,优势是显而易见的,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应用法律思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提高企业员工责任意识

法律思维属于一种规则强的思维模式,是根据事实与规定来认定的中心思维方式,同时还强调很多人情因素对于企业带来的负面影响。法律思维能够帮助现代企业更加符合国家的相关标准,更加符合现代企业模式的要求,用法律意识来约束企业员工,能够提高企业员工责任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在实际管理中进行理性的判断,经过长期的实践应用,法律思维对于现代企业员工具有极强的约束性,这样才能协调企业内部的管理模式,做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的基础上创新,在创新的基础上实践,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员工的工作效率。

3.2 弘扬宣传企业文化

法律思维是现代企业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也是平衡企业内部矛盾与外部矛盾的重要措施,只有积极宣传弘扬企业文化才能提高企业员工的文化素质。企业员工应该信守企业承诺,属于一种双向的互动交流模式。例如:在法律内部也是人人平等,法律员工要积极宣传和弘扬现代企业文化,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协调好企业和员工之间的经济利益,处理好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二者之间的关系。⑥

3.3 提高企业工作效率

按照法律思维能够有效衡量企业员工的行为是否合理,尊重事实,将法律思维作为企业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提高企业员工的工作效率,通过平衡协调各种利益关系,协调企业员工的之间的关系。在企业日常生活中,企业一方面要明确自身职能,各司其职,明确自身义务。另一方面也能够避免企业各部分纠缠不清,责任不明确,监管不力等问题出现。企业各部分之间只有相互协调、相互联系,才能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

3.4 增强企业的风险意识

法律思维是增强企业风险意识的首要条件,也是完善企业风险机制的根本方法。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只有运用法律思维才能增强企业的风险意识,企业管理者和企业员工都应该具备风险意识,企业自身只有为企业的发展营造出一个良好和谐的内部环境,才能规范企业行为,减少外部因素对企业行为的干扰。⑦

3.5 建立健全企业决策和评估制度

现代企业的规章制度相当于企业的“宪法”,无论是私营企业还是国有企业,都必须遵循法律法规,只有建立健全企业内部决策制度,运用法律思维进行现代企业管理,才能避免企业出现违法违纪的现象。由此可见只有建立健全企业内部决策制度,严格按照企业的规章制度办事,遵守企业内部法律法规,才能提高企业的风险防范意识。完善企业评估制度,法律思维能够完善企业评估制度,建立企业内部评估制度和外部评估制度,寻找出积极的风险应对措施,提高企业的实践性。企业内部评估体制主要是指企业自身的体系,提高企业管理的质量和水平,企业外部评估体系,还要与企业签订相关的法律法规,然后根据企业风险做出报告,积极应对企业风险。

3.6 企业员工应该加强互动交流

现代企业应该根据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增强企业的自身能力,结合市场的实际需要,选择外聘律师参与到现代企业管理中,企业应该与当地法院、检察院进行积极的交流,然后企业应该与法律和当地法院进行积极交流,企业管理者和企业员工也应该积极交流和沟通,做好防范措施,通过互动和交流满足企业员工的利益要求,提高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和专业化水平。企业还可以对企业员工进行再培训,企业管理者应该用法律思维去管理企业,开展企业法律咨询、完善企业管理的各项制度、组织开展专门培训,促进企业又好又快发展。⑧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阶段,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代企业制度的不断完善,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强烈,因此只有将法律思维广泛应用于现代企业管理中,提高企业管理者和员工的法律意识,将法律思维应用于企业管理中的方方面面,通过提高企业员工责任意识、弘扬宣传企业文化、提高企业工作效率、增强企业的风险意识、建立健全企业决策和评估制度、企业员工应该加强互动交流等方式,贯彻执行企业管理的经营过程中,才能使员工养成法律意识,提高现代企业的管理水平。总之,将法律思维应用于现代企业管理中,是一项艰巨而漫长的工作,需要党和政府、企业本身、企业员工三者共同努力,只有这样才能促进企业的全面发展,实现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注释

① 谌洪果.法律思维:一种思维方式上的检讨[J].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13(2).

② 陈金钊.司法过程中的法律方法论[J].法制与社会发展,2012(4).

③ 刘勇军,宋卫中.论中小企业法律风险管理的必要性[J].法制与社会,2013.

④ 张梅.加强法律思维 实现规范化管理目标[J].理论学习与探索,2015(1).

⑤ 吕燕.法律思维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J].中外企业家,2014(21).

⑥ 王周伟.地方重点院校投资学专业定位与人才培养的思考与实践[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10.23(5).

第3篇

关键词:知识观;学习型战略联盟;多元化经营

一、知识观理论的概述

知识观理论是对资源基础观的各流派观点的基础上形成的,并且还吸收了包括纳尔逊与温特的演化经济学,西蒙、马奇、赛耶特的企业行为理论以及波兰尼、野中郁次郎、达文波特等知识理论的观点。

二、知识观的企业理论模型

企业是知识整合与创造的结合体,其可持续的竞争优势取决于其整合与创造知识的能力,而知识在企业中整合、发展、转化的过程。

(一)知识的吸收与转化

外部知识源常常是组织进行创新的关键因素,并且前提是组织需要具有已有的相关的知识才能消化并应用新知识。但是光靠企业利用外部技术能力对于保持企业持续的竞争优势是不行的,因为外部技术也可以被其他企业所理解而模仿。相比之下,内部技术不是可以广泛地被其他企业所模仿的,它构成了企业持续竞争力的基础,转化能力是基于企业内所产生的机会一体化企业内部处于不同时点上的技术知识的能力。

(二)知识的内部转移

在企业持续开展学习、不断改善绩效以维持竞争能力的过程中,企业必然越来越求助于内部转移能力。但是,由于知识的内部转移比外部转移较少地受到保密性、合法性等约束,因而,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内部转移应是较快且复杂性较小的。

(三)知识的共享

知识共享是企业创新的基础和源泉,企业知识只有通过交流对话并相互转化,被他人所共享成为企业共同的知识,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

知识在企业中的整合和转化不是一个可以随意加速或是可逾越的过程,它需要历经必需的阶段才能得以成长,这同时要求企业制定相应的组织结构、决策权分布和管理制度,及时地整合、利用与创造知识的价值。

三、知识观的企业发展方式

(一)发展的速度

从知识观的角度来看,企业发展的速度也是知识学习、增长的速度。一般地说,企业希望以最快的速度学习,以便能利用先入者的优势,这就是所谓的“红桃皇后效应”。但是,学习的速度太快,并且将自己约束于某一特定的知识轨道(knowledge trajectory),一旦企业误入歧途,后果将是灾难性的。因此,在环境信号不明确且学习过程相当复杂时,最好是不要追求学习高速度。应在保证方向的可靠性的前提下,深耕细作于某一个正确的知识轨道上。另一方面,较缓慢的学习以积累一定的知识存量有助于新知识补充进来。

(二)发展的方式

1、企业间的方式:学习型战略联盟。组织学习理论认为,学习型战略联盟为伙伴企业提供了独特的学习机会,不同的伙伴企业有不同的学习目标、学习意图和学习能力。结合伯厄勒对组织学习方式的研究,不同的学习方式对应有不同的学习型战略联盟的类型。(1)生产式联盟。生产联盟是“干中学”的学习方式,主要学习内部生产管理活动,从而提高效率,降低成本。(2)营销式联盟。营销式联盟是科学的学习方式,通过学习初始的产品设计、调研吸收新科技知识,通过亲身尝试产品的使用进行设计与使用的改革。(3)研发式联盟。研发式联盟是一种模仿学习,在最能启发与加强企业现有能力的区域搜索,形成核心能力;吸收外部知识,模仿竞争对手、合作伙伴的知识。

2、企业内的方式:多元化经营。概括地说,多元化有相关多元化和无关多元化两种形式。实证研究表明,在相同的情况下,实施相关多元化战略的企业所取得的绩效一般都优于无关多元化。如果从知识观的角度予以分析,企业多元化战略将涉及到知识在企业内转移的问题。所谓的主导逻辑,是指“处于主导地位的一般管理逻辑”,它是由核心业务中的经验所发展出来的。而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多元化经营的能力,受制于他们所习惯的主导逻辑,即他们用于进行战略决策的全部工具以及他们的世界观取决于他们过去的经验。据此,相关多元化化经营的绩效之所以优于非相关多元化经营,其根本原因在于相关多元化经营中由核心业务所发展出的主导逻辑是可以有效地转移到与其相关业务的管理上。

从本质上来说,成功多元化的企业中的战略多样化及其变化,与其高层管理者所使用的主导逻辑是相互兼容的。不管是通过内部开发,还是外部收购,新业务的增加都会改变一个企业的战略多样化的程度。高层管理的任务就是不断地检视企业的业务组合,确定战略多样化是否发生了变化,并且评价新业务对企业内主导逻辑的影响。

参考文献:

1、余孝军.企业价格战的进化博弈分析[J].商业研究,2007(10).

2、孙文霞,马宗国.知识观企业理论模型研究[J].江苏商论,2008(8).

3、吕列金.学习型战略联盟:企业知识的创新与外溢[J].内蒙古煤炭经济,2008(3).

第4篇

关键词:石油企业;法律风险;防控机制

中图分类号:D9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15-0161-02

石油企业法律风险逐年递增,防控法律风险的难度也在逐渐加大。主要表现是:面临的法律环境异常复杂,调整油田经营管理活动的法律法规数量大,既有国内的法律又有国际的法律,还有“走出去”必须面临的项目所在国的法律,而由于油田属于高危行业,法律调整因此有更严格的要求;经营管理活动相对人异常复杂,交易活动繁多,监管部门繁多,在国外经营有时要与项目所在国政府高层直接对话,而在国内生产有时不得不面对油区普通群众,对法律理解的差异性和对法律的认同性不一致,必然造成法律风险频率增强;自身合规性控制异常复杂,油田生产经营点多、面广、线长,各种行为主体活动的类型多、变化快,管理控制工作复杂,有的专业技术性强,有的监管要求严,稍有不慎即有可能导致法律风险。因此如何有效构建石油企业法律风险防控的组织保障机制、识别监控机制和宣传教育机制,是石油企业领导和法律工作者需要认真思考和实践的一个重要问题。为锁牢法律风险源头、及时化解各类法律风险,需要石油企业在法律顾问制度、法律事务管理、法制宣传教育等方面下功夫、出

实招。

1 落实法律顾问制度,构建法律风险防控的组织保障机制

企业法律顾问制度是依法治企的重要制度保证和组织保证。应坚持以法律风险防控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和队伍建设为基本着力点,全面落实企业法律顾问制度。

1.1 建立“三种模式”,确保履行职责有机构

企业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落实法律顾问制度工作,认真落实企业法制工作三年目标计划的要求,不断加强法律事务职能体系建设。在企业层面,要设立总法律顾问岗位和法律事务机构,配备专职法律事务工作人员,统一管理企业各项法律事务工作,确保法律风险管理工作有人抓,有专人管。在下属单位层面,根据生产经营规模、法律事务管理幅度、法律风险程度大小等实际,建立“总法律顾问制度、法律顾问制度、兼职法律事务岗位”三种组织模式,保证企业法律事务工作落到实处。实行总法律顾问制度的单位设立总法律顾问岗位和法律事务机构;实行法律顾问制度的单位设立法律顾问岗位;其他规模较小的单位设立兼职法律事务岗位。通过科学设计法律顾问制度组织体系、落实法律风险管理职责,确保企业法律风险防控工作到位。

1.2 健全“三类制度”,确保管理行为有规范

不断深化法律事务制度建设,整合制度功能,推进制度落实。建立以《法律工作管理细则》、《法律顾问管理细则》为引领的综合管理制度体系,明确法律事务管理的基本原则、基本内容和基本要求;建立以《合同(信用)管理细则》、《授权委托管理细则》、《法律纠纷管理细则》、《商标管理细则》、《工商事务管理》、《法律中介机构管理细则》、《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管理细则》、《学法用法创新成果评审细则》等为支撑的法律专业管理制度体系,编制《合同管理业务流程》、《民事诉讼纠纷处理工作指引》、《工商事务办理指引》等一系列业务管理流程和操作指引,明确各个具体法律业务的管理任务、管理程序和管理规范;建立以《法律事务工作考评办法》等为保障的考核评价制度体系,强化制度执行力度。通过三类法律事务制度体系建设,推动企业法律风险防控长效机制的逐步形成,确保企业生产经营法律风险的全面

受控。

1.3 培育“三支队伍”,确保工作质量有保证

建立以企业法律顾问、合同管理员、合同经办员为主体的三支法律人才队伍,不断提高法律人员的履职能力。培育法律顾问队伍,严格落实法律顾问持证上岗要求,认真组织法律人员参加企业法律顾问执业资格考试和继续教育,提高法律顾问队伍的业务素质和业务能力;培育合同管理员队伍,认真组织合同管理员参加合同管理培训及考核,加强合同法律知识、管理制度、典型案例的学习和交流,掌握合同法律风险防控基本技能,满足企业合同管理工作的需要;培育合同经办员队伍,认真组织合同经办员培训,加强合同经办员资格管理,提升广大合同经办员在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防控法律风险的意识和能力。只有稳步提升法律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业务能力,才能为企业法律风险的预防和控制奠定了良好的人才基础。

2 细化法律事务管理,构建法律风险防控的识别监控机制

加强风险源头管理是企业法律风险防控工作的重中之重。要不断细化法律事务合同管理、决策管理及风险预警管理,确保重大法律风险得到及时识别和控制。

2.1 甘当“法律卫士”,严格合同管理

紧抓合同管理关键点,努力夯实合同基础管理。严把合同法律审查关,加强重大、重要合同法律审查,严格履行合同审核程序,明确重大风险点的控制办法,落实合同全过程管理措施,有效防范合同法律风险,杜绝违法合同、无效合同的发生;严把标准文本使用关,建设合同标准文本库,收集国家合同标准文本,通过合同标准文本“本土化”改造,开发完善企业合同标准文本,提高标准文本使用率,不断降低合同文本使用风险;严把合同运行考核关,狠抓合同管理检查考核,将合同管理指标纳入内部绩效考核兑现,并形成以合同法律专项检查为主,内控、审计、效能监察等多部门联动考核为辅的综合考核机制,确保合同风险管理体系有效运行。

2.2 善当“法律谋士”,参与决策管理

把握经营管理与依法决策平衡点,积极参与企业重大决策。为企业规章制度合法化提供法律审查意见,将企业规章制度法律审查嵌入企业规章制度的管理流程之中,对拟出台的各项管理制度从制订依据、程序、内容三方面进行合法性审核把关,确保规章制度的合法合规;为重大决策合法化提供法律审查意见,通过参加日常会议、项目可行性研究、专项问题协调论证等方式发表法律意见,提出法律风险防控建议,真正做到“决策先问法,违法不决策”;为加强厂务公开、民主管理提供法律支持,进一步规范操作程序,拓宽民主渠道,切实保障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促进企业和谐发展。

2.3 敢当“法律勇士”,强化风险管理

找准法律风险管理切入点,建立法律风险预警新机制。勇于研究探索,认真落实《企业法律风险管理指南》,通过编制或下达《法律风险管理年度报告》、《法律风险防范手册》、《法律风险提示》等做好法律风险警示管理,超前指导法律风险防控工作;勇于过程控制,认真梳理涉外工程、工程建设、重大对外投资等重点项目的法律风险点,提出风险预防和化解措施,落实法律风险控制责任,严控重点项目运行中各种风险;勇于维护权益,法律纠纷发生后,法律人员主动出击,敢于担当,善于维权,依法依规妥善处理各种法律争议、纠纷及历史遗留法律问题,最大限度地维护企业涉法权益,同时建立法律纠纷总结评价制度,对案件的发生和处理全面梳理,深刻查找和剖析导致案件发生的违法、侵权等法律风险因素,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将处理案件与改进管理有机结合,避免类似法律风险的再次发生。

3 注重普法工作实效,构建法律风险防控的宣传教育机制

提高全体员工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是企业法律风险防范的根本所在。要大力营造靠前送法、能动学法、自觉用法的浓厚氛围,为企业法律风险防控打下了坚实思想

基础。

3.1 突出普法重点,“送法”到“前台”

围绕普法对象,创造性开展送法活动。送法到领导干部、经营管理人员,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直属单位中心组等要带头学法用法,经营管理人员培训班中应安排有关法律法规和制度的学习,做到按行权规则办事,依法决策、依法经营管理、依法维护企业合法权益;送法到重点项目、基层班组、职工家庭,针对重点项目的工作需要,到现场开办专题讲座,提出项目法律风险防范措施,通过“以案学法”和“普法小课堂”等活动,在基层班组广泛开展专题法制讲座,围绕与职工家庭相关法律知识,走进社区进行专题宣讲。

3.2 丰富宣教方式,“学法”建“平台”

围绕普法主题,建立学法三项平台。建立法制宣传平台,以“普法专题网站”、“法律事务工作信息”、法制宣传栏、黑板报等为载体,通过“举案学法”、“案例速递”、“新法速递”、“法制信息”等专栏,及时报道国家及企业普法动态,宣传新法律法规,营造良好的法制宣传氛围;建立讲法培训平台,以“每季一讲”、“每月一课”法制讲堂为载体,选取与员工日常工作生活关系密切的法律法规,寻求更生活化更形象化的讲述方式,广泛传播法律知识;建立学法测试平台,以“每季学法测试”为载体,通过开展有奖网上测试、现场竞赛、座谈讨论等形式检验学法效果,培育和提高广大员工学法兴趣。通过普法三项平台的建立,激发员工学法热情,推动学法活动深入开展,有效保证员工学法的效果。

第5篇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财务制度;企业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2)41-0042-02

1 施工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内容

1. 1 企业资金的筹集

现代企业的经营模式主要体现为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现代企业主要表现为产权清晰、政企分开、权责明确、管理科学,具有相对独立的法人公司。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具体的出资人不会参与到企业的具体经营活动当中,企业的运行完全是按照企业成立时所设立的章程、约定开展相应的经营活动。这样的经营方式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企业的具体经营者可以根据实际的经营情况合理的安排与运用资金。

(1)企业资本金筹集到位。资本金:一般由流动资金、固定资金其他资金组成,其载体必须是货币资金、存货、固定资产及其他流动资产等。

(2)生产过程中资金的筹集。在企业的正常生产中,资本金不能完全满足生产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就必须采用一定的手段来筹措资金,而筹措资金的最主要方式就是借、贷款或鼓励职工参股。

1. 2 建筑施工企业其他自有资金的管理

(1)建筑施工企业其他自有资金主要有: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的利润;折旧费用;应付账款中内部债务项目的沉淀等。

(2)资本公积的来源:接受的投资数超过资本份额的部分,公司资产评估增值及接受捐赠资产的拨入,资金及应付账款项目沉淀债务转入的资金等。

(3)盈余公积的来源:公司获得的利润,通过合法分配的方式转入的部分资金。

(4)未分配利润:是税后利润分配留作期后处理的企业净收益部分资金。

(5)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的利润:资金来源,国家都有严格的规定,其运用也有明确的政策要求,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可以用于转增公司的资本金,但转增后的余额不得低于注册资本金的25%;若企业出现亏损时:可以运用未分配利润、盈余公积、资本公积进行弥补。

(6)未分配利润还可以按公司章程的规定,向公司股东分配红利。

(7)折旧费是公司的固定资产原始价值的转移,是企业的专项资金之一。其表现形式:可能是货币资金等其他流动资金或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必须是财税部门认可的符合施工企业生产特点的科学、合理的计算方法。

(8)应付账款中内部债务项目的沉淀等,是指应付职工福利费,应付教育经费,应付工会经费,应付住公积金,应付劳动保险费等科目的余额,是企业的内部债务。常常由于内部职工不知情,外部不相关,形成了企业的沉淀资金,这类资金在企业资金总额仍然占一定比例。某建筑施工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用这部分资金添置了施工机械、设备,增加了企业活力,促进了企业的发展。但在经营中疏于对这部分资金的管理,使得这部分资金被企业的不良行为所侵蚀。如某市建筑施工企业在进行改制前,账面拥有应付福利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劳动保险费300多万元。但到了该企业清算时,只剩了一组阿拉伯数字形态的不良资产。由此可见,企业内部的沉淀资金管理,也必须做到:加强核算,严格控制,确保安全。

1. 3 企业资金的投资管理

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除了具有满足自身经营活动的资金外,还有了一部分相对剩余的资金,如将这部分相对剩余的资金用到一定的投资项目或将能获得比起自身更高的利润。合法、合理的投资活动也是企业获得财富的重要手段,合理的投资项目也是企业主营活动外获得财富的最有效方式。有效的资金投资运作,常常可以为企业赢得丰厚的经济利益。但如资金数额控制不好或投资项目选择错误,也会给企业带来灭顶之灾。首先,投资前一定要考察该项目是否违反国家的相关政策,如有违反国家的相关政策法规,坚决不参与该项目的投资;其次,投资的规模与方式要与企业自身的财力相适应,不要盲目投入过多的资金;再次,投出的成本与收益要便于计量与控制;最后,当企业急需资金时,其投资可以随时转让变成现金而又不会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

1. 4 企业经营过程中的资产管理

企业资金的主要载体是公司资产(流动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其他资产)。企业经营过程中资产的安全与否关系到企业的长久发展与资金的增值。这就要求企业的财务管理要做到:合法、有序、规范。如固定资产折旧,必须按财政、税务部门核定的方法进行折旧;资产的评估必须按合法的方式评估与确认,做到客观、公正、计价准确,手续完备。资产的日常管理,要建立制度,专人负责,准确核算,定期清查、考核,保证资产的安全、有效,其功能能满足施工生产经营需要。

1. 5 强化债权管理,实现资金良性循环

公司在经营过程中,为储备物资和市场扩张需要向供货单位预支出订货款、准予购货单位赊购产成品、建筑施工企业在工程竣工后业主拖欠工程款是经常发生的、也是占用施工企业流动资金很多的,这些业务的存在,形成了施工企业的债权。如果疏于管理,可能产生坏账或造成企业资金的损失。加强控制、堵塞漏洞是企业财务管理的任务之一。

为了使企业的资金不受损失,在产生交易行为时必须合法、规范、债权的确认要手续完备、计算准确,定期按合同清收,责任到人,落实奖、赔责任制。如遇债务人破产或消亡,要及时办理手续转为流动资产损失,确保企业资产质量的真实、可信,确保企业会计信息真实、准确。

1. 6 加强利润管理

追求利润的最大化是企业生产经营的主要目标,也是评价企业经营成功与否的主要手段,同时也是国家参与企业资金分配的价值基础。企业经营过程中利润的管理是贯穿于企业财务管理、生产管理的全过程,是协调企业生产的主线,体现在成本管理、费用管理、质量管理、销售管理、收入管理、财产管理、结算管理、资金安全管理的各个环节。对每个环节的利润因素都必须精心策划、测算、控制、监督,确保利润份额的形成与实现。

1. 7 经营过程中的风险管理

随着加入世贸组织与经济全球化的实现,企业的发展机遇与风险无所不在。风险种类主要有:经营风险、财务安全风险等。经营风险可能造成企业资金流出或企业损失。如来自外部的诉讼失败,或来自内部的工作人员舞弊,都会给企业资金造成损失。风险管理是企业财务资金管理的新课题,也是不可逾越的难题。虽然有法律法规保障企业的经济秩序和利益,但来自企业外部与企业内部的敢于以身试法的不法分子还是存在的。因此,风险管理的课题已成为企业财务资金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风险管理不得不纳入资金管理的范畴。

2 财务管理的方法

2. 1 计划控制

按照财务管理的内容对各项指标进行量化分解,按工程项目、按序时、时间、阶段制订、落实到生产单位与管理部门,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反复磋商,联系实际和行业平均水平来确定,制订出基本计划与竞争性指标,做到:头脑里有目标,操作时求质量。

2. 2 机构监督

将施工生产、计划、供应、会计、审计等部门分设,从服务生产的全局出发,适用各种专门的方法对计划的制订、实施、实现进行核算、验证、监督,保证财务目标实现并进行审计确认,正确反映财务成果和经验教训,并适时调整与修正资金管理计划。

2. 3 定期检查

第一,按自然工程进度检查资金管理计划收入与支出的完成程度;第二,定时间、分阶段、按进度检查资金管理计划收入与支出的完成状况。

2. 4 公众测评

对产品的实现,销售实现工程结算收入的实现,在自身检查核算准确的基础上,聘请审计事务所(会计事务所)或其他中介机构对财务成果进行测评、验证,发现问题与偏差,及时纠正、调整,保证财务目标的实现。

财务目标考核,是财务目标实现的检测,有外部考核与内部考核等多种方式。财务目标是建立在产品实现前提之下的。没有产品的实现,那考核目标只能是一句空话。施工企业的生产特点:从工程承包筹划到工程竣工交付使用,是个较长的时期区间,工程交付后工程保修期满,质量无返修问题,保修金(建工程造价2%~5%),结算收妥又是一个较长的时间区间(1~2年),施工单位的工程款结算时间跨度之长是显而易见的。从承包筹划到收回最后一笔工程款,这么长的期间内,财务风险的客观存在是可想而知的。财务考核必须细化,分部项目、分阶段、分工种,而财务兑现的时间必须与财务款项收入的时间相互对称,否则也会出现结算差错,也会引起削减企业收益。因此,财务考核,对于施工企业是相当重要的,必须运用科学的方法和合法的承包方式,才能保证财务目标的实现。

施工企业的财务管理是企业财富最大化的基础工作,与其他管理工作相互关联。资金管理尤为重要,一定要依靠职工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力,遵守《公司法》和经济规律,应用现代先进的管理技术,加强管理,确保公司资金的安全和实现资产增值,实现公司财富最大化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马嫣. 浅谈施工企业实行资金统一管理[J].湖南财政与会计,2000(10).

第6篇

一、企业资金管理与使用控制的现状分析

企业资金管理与使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突出表现在缺乏资金管理的内部控制,企业资金使用率相对较低以及缺乏先进的信息技术支持等方面。

1.缺乏资金管理的内部控制

当前,我国很多企业存在着资金管理与使用控制现状不佳的情况,缺乏完善的内部管理与控制制度。企业管理中多比较注重生产活动、经营活动,但是对资金管理的重视程度却相对较差。

治理结构不完整的问题会直接影响企业资金内部管理效果,造成资金管理责任主体不明确的情况,企业内部资金管理与控制意识比较匮乏,长此以往则会造成资金回笼延期、资金挪用等问题频频发生,不利于企业的全面发展。

2.企业资金使用率相对较低

纵观企业资金管理的实际情况,普遍存在着整体资金优势难以得到全面彰显等问题,各个项目与业务开展中的资金需求各有不同,内部限制资金难以得到充分利用,资金整体利益损失较大,不利于企业的全面发展。

资金管理与使用率能够准确反映企业一段时间以来的工作开展现状,但是缺乏有效的资金管理与控制,则难以充分发挥资金的利用价值,也难以为企业决策者带来一定的数据支持,资金风险管理工作难以得到有序开展。

3.缺乏先进的信息技术支持

现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企业资金管理与使用控制的价值愈发突出,然而当前很多企业仍然采用着单纯人工财务核算、资金管理操作的方式,工作效率较差、工作质量不佳,且对企业的发展也产生了一定的阻碍性影响。

还有一些企业尽管应用了电算化信息系统,但是通常局限于财务管理或者某项业务管理中,没有将电算化信息系统与企业各项工作相互融合。企业资金管理中应当构建全面的信息化管理系统,比如可以融入ERP系统、全面预算管理系统、OA系统等等,保证信息的全面性、安全性与准确性,通过信息实时调整企业的战略发展规划,有效规避市场风险,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企业资金管理与使用控制的创新策略

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企业可以通过创新企业资金管理理念,实现资金管理一体化发展;实施财务集中管理模式,保证资金管理全面性开展以及构建现代资金管理平台,推动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等方式,实现资金管理与使用控制的模式创新,为企业增添更多的生命活力。

1.创新企业资金管理理念,实现资金管理一体化发展

企业在当前激烈的市场发展环境下,需要明确认识到资金管理的重要价值,提升资金管理与使用控制的重视程度。资金管理与使用控制中,需要与企业的各项业务发展活动密切关联,不能仅仅因为资金紧缺活动便措施良好的发展机遇。企业资金管理与使用控制的过程中,需要明确认识到使用风险的管控效果,明确掌握资金流向,合理安排各项资金管理规划,降低所需资金的使用成本,切实发挥资金管理与使用控制的价值。

比如企业可以将精细化管理理念融入到资金管理与使用控制活动中,企业可以聘请或者的培养一些优秀的企业资金管理与使用控制人才,在监督企业整体资金链与现金流使用动向的基础上,还需要对企业未来的资金流向实施全面分析、风险评估等等,为企业管理人员带来更多的数据支持,基于资金管理的现状做出风险控制,创造更多的企业发展效益。

企业资金管理与使用控制中,需要实时掌握业务信息发展现状,并且将资金管理工作与业务流通工作相互融合,通过资金使用率的管控、资金业务流的管控等等,实现资金管理的一体化发展,将企业各项工作与资金管理活动全面融合,提升资金的使用率,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2.实施财务集中管理模式,保证资金管理全面性开展

财务集中管理模式有助于实现资金管理的高度集权,特别是在投资管理方面,有助于科学规避风险,提升财务管理的综合效果。企业需要在提升财务集中管理重视程度的基础上,构建全面的财务会计管理制度,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实现财务管理的全面化控制,实现企业资金的优化配置。

财务集中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将企业的各个项目、管理活动等融入到企业资金管理活动中,比如可以构建全面的预算管理编制流程,从财务管理层面、财务执行层面等实施全面性财务管理(详见图1)。资金短缺问题会阻碍企业的发展,故而企业需要坚持集中管理理念,降低发展成本,优化资源配置。

C公司是位处我国西部地区的一家省级电力公司,是国家电力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在2003年网省公司层面的改革中,剥离发电资产后的C公司将成为一家电网公司,并分属一家区域电网公司。在实际的电网公司管理中,全面调查了解电网全是总装机数量,电力发电需求等等,明确每日供电量以及供电所需支出等。通过这种方式对公司的整体资金实现管理与使用控制,制定明确的电力规划,在满足电力供应需求的基础上,使企业资金管理更加清晰,提升资金的控制与使用率。

通过强化资金预算管理的方式,对企业的财务发展现状、企业经营效果等等实现综合评价,明确一段时间以来企业的发展现状、资金管理情况等等,并且结合财务管理数据评估企业的整体资金现状,对企业生产中各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预测与评价,规避各类风险,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3.构建现代资金管理平台,推动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

现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企业逐渐进入到了高速的发展阶段,现代化信息技术逐渐在企业管理活动中得到广泛应用。企业需要将现代信息技术融入到企业财务管理中,构建财务信息系统,满足企业预算、企业核算以及财务分析的实际需求,构建信息化平台,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等实现全面记录,并且积极借助系统中的数据,对企业业务流、资金流等实现全面预测,为企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企业资金流管理平台的建立中,需要将各项发展业务与财务管理活动相互融合、相互关联,将静态化的资金管理活动转变为动态性的资金管理模式,对企业中每一笔资金的流向进行实施监督与管理,满足企业日常生产核算、财务管理以及风险预测的实际需求,构建全面的企业内部信息管理系统,推动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

第7篇

摘 要 随着社会的进步,建筑工程施工企业的竞争加剧,成本管理进一步提到管理日程上来,也由传统的手工核算方法向电算化核算发展。本文从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招手,并提出了加强施工企业的成本管理的有效办法以及注意事项,希望对建筑施工企业有所帮助。

关键词 建筑施工企业 会计核算 成本管理

成本领先是企业在竞争中取胜的重要成本之一,成本控制的重要性也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认可,每个企业也都在根据自身条件寻找更适合自己的成本管理方法。有效的成本控制是每个企业必须重视的问题,而如何有效的实施企业的成本管理,确保降低生产成本,实现资产的保值和增值成为现代企业急需解决的课题。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财务成本管理存在的差距较大,在成本管理方面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本文就现在施工企业的成本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措施。

一、存在的问题

1.传统手工会计核算制约财务成本管理的发展

传统手工会计核算,就是采用一系列的手段,对生产经营活动中已经发生的事件进行总结,以此来评价,大部分是对财务核算分析基础上,对未来作出预测,从而为管理者决策提供有用的信息。核算工作也是对历史数据的总结,为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全过程的各个方面的量化研究及考核提供依据。从而为成本管理提供可靠依据,长期以来,由于施工企业的特殊性,我们的核算水平一直都未达到核算工作的最基本的要求。使得财务成本管理的基础数据不充分,直接制约了财务成本管理的发展。

2.考核机制不完善

企业的考核制度看似很严密,如果要执行起来就要增加大量人力物力,否则就存在成本目标管理不到位,或者目标考核机制不能贯彻执行。

3.成本控制缺乏动态管理

成本控制没有与成本发生同步,往往在成本发生后才控制,不能对成本目标实施积极的动态管理,不能充分发挥成本控制的潜能,达不到成本控制的预期效果。

二、完善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方法

1.提高各项目部会计核算员的综合素质,重视各项目部的核算工作

为提高施工企业的核算质量,一定要抓好项目部数据的准确性,目前由于各项目部的施工条件比较艰苦,难以吸引较高素质的核算员,我们可以通过加强在职员工的培训及提高职工福利待遇等方法,提高核算人员的素质以及吸引外来高素质人才。使得建筑施工单位的会计核算人员爱岗敬业,自觉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严格执行会计制度,财经法规,实事求是的记录和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绝对禁止受理违纪业务,坚决抵制弄虚作假、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

2.建立健全各项核算制度,并能使得各项制度能够贯彻执行

制度的建立比较容易,但由于项目部的特殊,严格执行困难就比较大,核算人员要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记录好人员出勤情况,对贵重材料做到每天凭送货单及进仓单登记购进数,凭领料单登记耗用数,对于一般建筑材料,每天登记购进数,每天下班前对其进行盘点。对机械设备,每台设备的维修费、耗油数及工作量每天都应做好记录,以便考核:外购材料要有相关部门的验收,并在进仓单上规范材料名称,以提高核算的效率;每天要统计完成的工程量。最好制定合理的内部结算价格,如果内部结算价格不合理,就会人为地扭曲各责任中心的经营业绩。统计部门一定要遵循及时性原则按照会计的核算要求向财务部门提供统计产量资料;物资供应部门在月末摊销材料时,应按责任会计核算的要求摊销当期消耗的材料;生产部门月末应按划分的责任单位及财务核算要求作验收单,以保证工资核算资料能满足责任会计核算的要求。

3.公司总部要加大对项目部财务检查力度,并经常规范核算员核算工作

总体来讲,公司总部财务人员的业务水平比项目部核算员要高,所以公司总部财务人员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去项目部检查核算人员的核算工作,以督促他们及时、准确地搜集。从实际出发,合理制定各项指标。上级部门应在制定和下达所属建筑施工单位的经济指标时应充分考虑现实条件,做到所下达的指标切合实际,使各项目部经努力可以完成。

4.建立系统的成本分析机制

核算人员应按月按类别做好原始资料的收集和整理,,还应该安排专人对施工项目的合同进行集中管理。核算月度实际成本,并与目标成本进行分析比较,找出差异,将各项差异及时反馈到相关责任部门,从而采取积极的防范措施纠正偏差。

项目经理部还要做到施工前对项目成本有预测和计划,成本控制目标要层层分解,并与经济利益挂钩,以强化全员经济意识定期召开成本管理分析会。

5.建立健全考评机制

第8篇

近年来,随着市场因素及宏观经济的影响,房地产行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不管是房地产行业的内部发展,还是外部环境的影响,都希望能够制定一个较为全面的预算管理系统。由于企业间竞争激烈,所以制定合理的预算内管理系统不仅可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同时能够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因此,在新的政策形势下,企业加强完善预算管理机制不可或缺。

房地产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意义

能够优化企业资源的配置。通过全面预算的构建和完善,企业可以从各个方面对公司进行整合,包括对资金的使用,信息的掌握,业务的熟知度上进行统筹规划,从而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也可以减少资源浪费。

能够有效地规避企业风险。无论是房地产企业还是其他类型的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总会面临一定的风险。包括战略风险、投资风险、运营风险等等。所有企业都想防患于未然,首先就得建立一个相当完整的预算管理机制。全面预算管理机制的建立能够为公司提供重要的载体。比如,全面预算管理可以预测企业未来发生的状况及经营情况,所以在面临各种风险时全面预算及管理机制就能够提供给企业可靠地数据和比较完整的预算结果。这就使得企业在很大的程度上能够规避风险,预测风险,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

能够加速实现企业战略目标。全面预算管理为公司提供了一定的战略方是能够落实企业战略目标管理的重要手段。因此企业只有不断通过加强全面预算的管理,对各项预算进行的有效监督与控制,从而最大限度地确保企业能够尽快实现战略目标。

能够促进房地产企业分工化管理。随着房地产行业发展越来越趋近于成熟,企业间的竞争也是愈演愈烈,这就要求企业不断地加强管理。不仅仅是要就加强企业内部的管理,更要着重于企业品牌的建设。为了能够更好全面的发展,建立全面的预算管理机制是必不可少的。这也是能从最大程度上促进企业各部门、各管理阶层分工协作、发挥作用的工具。

房地产企业全面预算的主要内容及编制

全面预算是关于企业在一定的时期内一般为一年或一个既定期间内各项业务活动、财务表现等方面的总体预测。它包括业务预、财务预算和资本预算。

业务预算。业务预算能够放映反应企业基本业务活动,它因不同的业务类而异,业务预算是为供、产、销及管理活动所编制的,主要包括销售预算、生产预算等。这些预算以实物量指标和价值量指标分别反映企业收入与费用构成情况。且业务预算以公司经营预算目标为基础,分析用户需求、市场份额和市场竞争状况,对年度各业务进行预测,从而编制业务收入预算。业务预算是公司的基础,以此来分析用户需求、资费标准、市场份额和市场竞争情况,对预算年度各业务的用户数量等进行预测,并以此为起点编制业务收入预算。

财务预算。财务预算是一系列专门反映企业未来一定预算期内预计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以及现金收支等价值指标的各种预算的总称,具体包括现金预算、预计利润表、预计资产负债表等内容。财务预算是整个预算制度成功的关键,有助于财务目标的顺利实现。

财务预算是反映某一方面财务活动的预算,如反映现金收支活动的现金预算;反映销售收入的销售预算;反映成本、费用支出的生产费用预算、期间费用预算;反映资本支出活动的资本预算等。综合预算是反映财务活动总体情况的预算,如反映财务状况的预计资产负债表、预计财务状况变动表,反映财务成果的预计损益表。上述各种预算间存在下列关系:销售预算是各种预算的编制起点,它构成生产费用预算、期间费用预算、现金预算和资本预算的编制基础;现金预算是销售预算、生产费用预算、期间费用预算和资本预算中有关现金收支的汇总;预算损益表要根据销售预算、生产费用预算、期间费用预算、现金预算编制。预计资产负债表要根据期初资产负债表和销售、生产费用、资本等预算编制,预计财务状况表则主要根据预计资产负债表和预计损益表编制。

资本预算。又称建设性预算或投资预算,是指企业为了今后更好的发展,获取更大的报酬而做出的资本支出计划。它是综合反映建设资金来源与运用的预算,其支出主要用于经济建设,其收入主要是债务收入。资本预算是复式预算的组成部分。其特点是资金量大、周期长、风险大、时效性强。

全面预算在房地产企业中的实施应重点抓住的几个环节

全面预算的几个重点环节主要包括建立健全预算管理体制、建立适应本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流程、建立健全全面预算管理机制、预算执行控制、预算监控分析、预算调整、预算考核。全面预算中的@几个环节不仅相互影响,相互联系,更是对企业未来发展预测的良好基础。简单举例说明:

建立建全面预算管理机制。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内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所以建立全面的预算机制是企业良好运行的基础保障。以促进企业要以全体员工为基础、全部过程为要求,建立全面预算管理机制。主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一是如何进行综合性的管理,这就需要企业根据国家相关文件的要求,结合自身管理特点建立符合自己管理需求预算管理机制。二是如何制定全面预算过程,这就要求企业在全面预算运行过程中合理地安排相关从事人员及一些具有文件的管理和应用。因为企业基础性文件的管理,能够具体指导各项业务的运行。

第9篇

    近年来,本市房地产市场日趋规范,商品房销售纠纷有所减少,但房地产开发企业在商品房预订过程中随意“拗断”购房者订金,侵害购房人合法权益引起的纠纷仍比较突出,已成为当前商品房销售的主要矛盾,影响了房地产交易秩序。为规范房地产开发企业商品房预订行为,切实保障购房者的合法权益,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在签订商品房预售合同或出售合同前,房地产开发企业和购房者通过订立商品房预订协议的方式确定买卖商品房意向的,开发企业必须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或房地产权证。

    未依法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而以预订或者以预约、认购、定购等其他方式变相预售商品房的,均属无证预售行为。由房地产管理部门按《上海市房地产转让办法》第五十条规定处罚。

    二、商品房预订,房地产开发企业和购房者双方应签订书面预订协议,预订协议应包括当事人姓名或名称、预订房地产座落地点、面积、价格、预订期限、订金数额及订金处理办法等内容。

    三、房地产开发企业收取订金的,订金数额应当在总房价的千分之五以内,双方在签订商品房预售合同或出售合同后,订金应即时返还或抵充房价。

    四、购房者在支付订金后,不购买预订房屋的,订金按预订协议约定的办法处理。但属下列情况,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当全额返还购房者支付的订金:

    1.房地产开发企业未签订书面协议收取订金的;

    2.签订的书面协议对订金的处理未作约定或约定不明确的;

    3.双方对预售合同或出售合同条款存在分歧、不能协商一致的;

第10篇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各计划单列市教育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

经全国教学仪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审查通过,现以下69项教育行业标准:

1.JY/T 0423-2011教学用玻璃仪器一般质量要求和试验方法

2.JY/T 0424-2011教学用玻璃仪器酒精灯

3.JY/T 0425-2011教学用玻璃仪器玻璃钟罩

4.JY/T 0426-2011教学用玻璃仪器气体发生器

5.JY/T 0427-2011教学用玻璃仪器三通连接管(T

形管、Y形管、U形管)

6.JY/T 0428-2011教学用玻璃仪器气体洗瓶

7.JY/T 0429-2011教学用玻璃仪器长颈安全漏斗

8.JY/T 0430-2011教学用玻璃仪器表面皿

9.JY/T 0431-2011玻璃管和玻璃棒

10.JY/T 0432-2011教学用玻璃仪器抽气管

11.JY/T 0433-2011教学用玻璃仪器滴管

12.JY/T 0434-2011教学用玻璃仪器滴瓶

13.JY/T 0435-2011二氧化氮球

14.JY/T 0436-2011教学用玻璃仪器干燥管球形和U

形干燥管

15.JY/T 0437-2011教学用玻璃仪器玻璃活塞

16.JY/T 0438-2011教学用玻璃仪器集气瓶

17.JY/T 0439-2011教学用玻璃仪器应接管(尾接管)

18.JY/T 0440-2011教学用玻璃仪器结晶皿

19.JY/T 0441-2011教学用玻璃仪器具支试管

20.JY/T 0442-2011教学用玻璃仪器曲颈甑

21.JY/T 0443-2011教学用玻璃仪器玻璃圆水槽

22.JY/T 0444-2011教学用玻璃仪器下口瓶

23.JY/T 0445-2011教学用玻璃仪器玻璃研钵

24.JY/T 0446-2011教学用玻璃仪器硬质玻璃管

25.JY/T 0447-2011教学用玻璃仪器标本瓶

26. JY/T 0448-2011碘升华凝华管

27. JY/T 0449-2011教学用玻璃仪器抽滤瓶

28. JY/T 0450-2011教学用玻璃仪器毛细管

29. JY/T 0451-2011教学用玻璃仪器玻璃蒸发皿

30. JY/T 0452-2011教学用玻璃仪器试剂瓶

31. JY/T 0453-2011教学用玻璃仪器称量瓶

32. JY/T 0454-2011教学用玻璃仪器圆底短颈厚口烧瓶

33. JY/T 0421-2011热阴极射线管演示器

34. JY/T 0006-2011晶体管特性图示仪

35. JY/T 0021-2011手摇交直流发电机

36. JY/T 0022-2011小型电动机实验器

37. JY/T 0116-2011教学用E10螺口灯座

38. JY/T 0183-2011验电球

39. JY/T 0185-2011金属网罩

40. JY/T 0067-2011生物玻片标本通用要求

41. JY/T 0068-2011植物根尖纵切

42. JY/T 0070-2011顶芽纵切

43. JY/T 0071-2011难挂茎纵(横)切

44. JY/T 0072-2011单子叶植物茎横切

45. JY/T 0073-2011木本双子叶植物茎横切

46. JY/T 0074-2011双子叶植物叶横切

47. JY/T 0075-2011蚕豆叶下表皮装片

48. JY/T 0076-2011青霉装(切)片

49. JY/T 0083-2011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切片

50. JY/T 0084-2011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切片

51. JY/T 0158-2011850mm人体头、颈、躯干模型

52. JY/T 0159-2011人体骨骼模型

53. JY/T 0160-2011心解剖模型

54. JY/T 0161-2011喉解剖模型

55. JY/T 0162-2011肺泡结构模型

56. JY/T 0163-2011脑解剖模型

57. JY/T 0164-2011眼球解剖模型

58. JY/T 0165-2011耳解剖模型

59. JY/T 0190-2011植物细胞模型

60. JY/T 0191-2011根纵剖模型

61. JY/T 0192-2011单子叶植物茎模型

62. JY/T 0193-2011双子叶草本植物茎模型

63. JY/T 0194-2011叶构造模型

64. JY/T 0195-2011桃花模型

65. JY/T 0196-2011小麦花模型

66. JY/T 0198-2011蝗虫解剖模型

67. JY/T 0199-2011蛙胚胎发育模型

68. JY/T 0382-2013学生计算器

69. JY/T 0456-2013交互式电子白板

以上标准自之日起实施。

第11篇

    为做好我市住房分配货币化政策的各项准备工作,确保各企业单位住房制度改革的顺利实施,现将财政部《关于企业住房制度改革中有关财务处理问题的通知》(财企〔2000〕295号)转发给你们,并根据我市实际情况,做如下补充规定,请一并遵照执行。

    一、转发文件中第五条涉及企业发放一次性住房补贴的有关政策问题待我市住房分配货币化实施方案的有关住房补贴政策出台后按规定执行。

    二、企业出售现住公房所取得的货币资金,应单独核算,同时在售房收入中扣除住宅共用部位和共用设施设备维修基金,剩余资金应主要用于单位发放职工住房补贴。

第12篇

现将《北京市地方企业1999年工资指导线执行情况及处理意见》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工资指导线是政府调控工资增长的有效手段,是政府加强工资宏观管理的重要措施,政府运用工资指导线,对国有企业及其他各类企业的工资分配进行指导与调控,使企业工资增长符合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进一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各级主管部门一定要重视此项工作,加强对企业工资分配的指导,要定期对企业工资增长情况进行动态监测,发现问题及时预警、纠正,确保企业职工平均工资适度增长,使工资指导线发挥其对企业工资增长的宏观调控作用。

北京市地方企业1999年工资指导线执行情况及处理意见

我市从1997年建立了企业工资指导线制度,每年向全市企业工资指导线。工资指导线后,我们定期对年度和上半年职工平均工资增长超过预警线的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预警通知,提醒企业合理调整工资增长速度,保证全年实发平均工资不超过预警线。

通过对企业工资指导线的实施,进一步完善了工资宏观指导体系,结合对企业人工成本状况的监控等其它措施,使企业职工平均工资增长适度,初步实现了政府通过工资指导线制度正确引导企业工资合理增长的目的,为逐步实现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建立与现代企业相适应的收入分配制度积极创造条件。

一、1999年企业工资指导线制度实施情况

(一)根据统计资料:1999年全市职工平均工资为13778元,同比增长12.2%,略高于当年指导线的基准线(1999年工资指导线基准线为9%),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工资增长11.5%;地方企业职工平均工资为11907元,同比增长8.3%,低于基准线水平(9%),实际工资增长7.7%,略高于我市“九五”计划中企业职工实际平均工资每年增长3~5%的水平;地方企业中,地方国有企业职工平均工资为10967元,同比增长6.1%,地方国有企业职工实际平均工资摆脱了上年负增长的状况(-1.5%),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为5.5%,基本符合我市“九五”计划的要求。反映出政府进一步实施扩大内需、刺激消费的政策和国民经济稳步增长,国有工业企业改革、改制的工作以及实行行业扭亏的措施取得进展,使大部分企业具备了一定增资条件。

(二)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在1999年第3季度对上半年实发平均工资增长已经超过上线(预警线)14%的393户地方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了预警通知,引起了大部分主管部门的重视,加强了对所属企业工资增长的动态监测。大部分被预警企业也能够认真对待,结合本企业实现利税、劳动生产率、工资利税率、资本收益率、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和人工成本状况等主要经济指标情况,及时调整工资分配方案,控制工资发放水平,保持年度工资增长在工资指导线上线规定的幅度。

(三)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京劳社资发〔1999〕11号文件中明确规定:对上年停产、半停产并且工资水平较低或近几年经济效益持续增长,工资水平增速较低的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今年经济效益增幅较大,拟适当提高工资水平而造成工资增幅较大时,要经过报批。多数单位对实施工资指导线工作非常重视,根据企业实际情况,1999年第四季度及时提出了申请,我们认真审核上报企业的综合情况,对17个单位的79户企业给予了批复。但是,也有个别单位的少数企业,未提出申请,从全年情况看,全市仍有54户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职工平均工资增长率超过上线(预警线),其中你单位有企业××户,(名单附后)。

(四)根据1998年企业工资总额与效益年报数据,结合1999年企业人工成本报表,发现部分企业报表数据存在严重的错漏报问题。

二、处理意见

(一)对于未经审批,实发平均工资增长率突破上线(预警线)的54户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根据京劳社资发〔1999〕11号文件精神,进行通报。对其中工资水平偏高、增速较快、人工成本投入产出效果较差的企业,将列为企业工资内外收入大检点抽查单位,抽查工作另行部署。

第13篇

经第14次市长办公会议批准,现将市房地局《关于北京市国有企业改革中划拨土地使用权管理的若干意见》转发你们,请认真组织贯彻执行。

关于北京市国有企业改革中划拨土地使用权管理的若干意见(市房地局  一九九八年十一月)

为支持国有企业改革,明晰土地产权关系,进一步推行土地有偿使用制度,防止国有土地资产流失,根据原国家土地管理局《国有企业改革中划拨土地使用权管理暂行规定》和国家及本市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情况,现就国有企业改革中企业原有划拨土地使用权处置的有关问题,提出如下意见:

一、凡本市行政区域内国有企业改造为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组建企业集团,实行股份合作制改组,以及企业实行兼并、合并、出售、破产、租赁等改革时,涉及的原划拨土地使用权处置,均须按本意见执行。

二、北京市房屋土地管理局(以下简称市房地局)是本市国有企业划拨土地使用权管理的行政主管部门。各区、县房屋土地管理局(土地管理局)按土地出让管理审批权限,负责本辖区范围内国有企业改革中划拨土地使用权的管理工作。

三、国有企业持有的划拨土地使用权,应当依法逐步实行有偿使用制度。

对国有企业改革中涉及的划拨土地使用权,根据企业改革的不同形式和具体情况,可分别采取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国有土地租赁、国家以土地使用权作价出资(入股)和保留划拨用地方式予以处置。

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是指国家将国有土地使用权在一定年限内出让给土地使用者,由土地使用者向国家支付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的行为。以出让方式取得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在使用年限内作为企业资产,可以依法转让、出租、抵押或者用于其它经济活动。

国有土地租赁,是指土地使用者与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签订一定年期的土地租赁合同,并支付租金的行为。土地租赁合同经出租方同意后可以转让。租赁土地上的房屋等建筑物、构筑物可以依法抵押,抵押权实现时,土地租赁合同同时转让。经规划部门同意,改变原合同规定的土地使用条件,应当重新签订土地租赁合同。签订土地租赁合同和转让土地租赁合同应当办理土地登记或变更登记手续。年租金标准采取土地出让金标准折算的方法计算。土地租赁期限不超过同类用途下的土地使用权出让最高年限。

国家以土地使用权作价出资(入股),是指国家以一定年期的国有土地使用权作价,作为出资投入改组后新设企业的行为。以出资(入股)方式处置后,该土地使用权由新设企业持有,可以依法转让、出租、抵押。

保留划拨用地,是指经市政府批准,国有企业继续采取无偿方式使用国有土地。以保留划拨用地方式处置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应继续按原用途使用。转让、出租划拨土地使用权的,应当报市房地局审批,依法补办土地使用权出让、租赁手续或交纳土地收益。

四、下列企业用地,经市房地局审核,可暂按划拨用地方式处置和管理:

(一)继续作为城市基础设施、公益事业和国家重点扶持的能源、交通、水利等项目用地,但改造或改组为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的除外;

(二)国有企业兼并国有企业或非国有企业以及国有企业合并,兼并或合并的企业是国有工业生产企业的;

(三)在国有企业兼并、合并中,被兼并的国有企业或国有企业合并中的一方属于濒临破产企业的;

(四)国有企业改造或改组为国有独资公司的,或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改制为非上市的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或企业集团,且国有股权占50%以上,其使用的划拨土地使用权未作价入股且未改变土地使用性质的;

(五)国有企业分立后,土地使用性质不发生改变的;

(六)国有企业为安排下岗人员再就业,利用原厂房在企业内部兴办第三产业,原厂房占用的土地,但原厂房出租、转让的除外;

(七)企业的职工住宅、学校、托儿所、医院等福利性设施用地;

(八)国有企业改制中涉及的国有土地,未实现城市总体规划且不宜办理土地使用权出让或租赁的。

前款第(二)(三)(四)(五)(六)项保留划拨用地方式的期限不超过5年。

五、国有企业改革涉及的划拨土地使用权,凡不能保留划拨用地方式处置的,均须分别以如下方式处置:

(一)根据国家及北京市产业政策,须由国家控股的关系国计民生、国民经济命脉的关键领域和基础性行业企业或大中型骨干企业,改造或改组为有限责任公司以及组建企业集团的,涉及的划拨土地使用权,按照国有资产投资主体由国家土地管理部门批准或市房地局报经市政府批准,可以采取国家以土地使用权作价出资(入股)方式处置。土地使用权作价出资(入股)形成的国家股股权,由审批单位委托有资格的国有股权持股单位统一持有、经营管理并接受委托单位的监督。

(二)国有企业破产或出售的,企业原划拨土地使用权应以出让方式处置。具备条件的,应采取招标、拍卖方式出让。

(三)国有企业利用原划拨土地从事房地产开发经营的,企业原划拨土地使用权应以出让方式处置。

(四)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企业可以选择出让或租赁方式处置国有土地使用权:

1.不符合作价入股方式处置条件的国有企业改造或改组为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以及组建企业集团的;

2.国有企业改组为股份合作制企业的;

3.国有企业租赁、承包或委托给企业(个人)经营的;

4.非国有企业兼并国有企业的;

5.国有企业利用原划拨用地改变使用性质,从事经营活动的,但本意见第四条第六款及第五条第三款规定的情形除外;

6.符合保留划拨用地或作价入股方式处置的条件,经企业自身申请的。

六、在国有企业改革涉及原划拨土地使用权处置过程中,根据企业的不同情况,可给予以下优惠政策:

(一)破产企业的原划拨土地使用权出让所得,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优先用于安置破产企业职工。破产企业将房地产连同土地使用权进行抵押的,抵押权实现时,土地使用权处置所得也首先用于安置破产企业职工。破产企业没有参加养老、医疗保险基金社会统筹或者养老、医疗保险基金社会统筹不足的,也可从土地使用权出让所得中支付。剩余部分作为破产企业财产处置;

(二)市政府批准的重点国有工业企业及市政府确定的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以出让方式处置土地使用权的,政府收取土地出让金的40%,其余作为国家对企业(原土地使用者)的投入;在规定期限内支付有困难的,可经市政府批准后,缓至2年内交齐。如属市政府确立的重点项目,经市政府批准,收取的土地出让金比例可进一步降低;

(三)按照国务院规定,属特殊行业的国有企业,经市政府批准,其土地收益可全额留给企业,用于安置企业职工以及偿还企业债务;

(四)以租赁方式处置原划拨土地使用权的国有企业,经市政府批准,可在3年内免交租金;

(五)以作价入股方式处置土地的企业,经市政府批准,国家可在3年内免分红利;

(六)市政府批准实施搬迁的污染扰民企业,继续执行《北京市实施污染扰民企业搬迁办法》。

七、土地使用权除保留划拨用地方式外,采取其他方式处置的,应进行地价评估。地价评估,由企业委托具有相应土地估价资质的评估机构进行。评估费用按国家规定标准减半收取。

八、国有企业改革须根据本意见,拟订企业土地处置方案提交国家土地管理部门或市房地局批准后实施。具体办理程序如下:

(一)企业向土地管理部门申请确权登记。国有企业改革中被处置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应当权属合法、无争议。尚未办理登记的,企业应向市房屋土地管理部门申请土地权属审核,取得土地管理部门出具的土地权属证明。

(二)企业向土地管理部门申请审批土地使用权处置方案和确认地价评估结果。企业或企业主管部门拟订土地使用权处置方案并报请土地管理部门审批。主要内容应包括企业改革的形式和内容、企业现使用土地的状况和拟处置土地的状况、拟处置方式和处置价格(保留划拨用地方式的除外)及理由等。

土地使用权除保留划拨用地方式外,采取其他方式处置的,均需将地价评估报告报土地管理部门确认。报批时,应同时提交土地使用权处置方案、企业改革的批准文件、企业改革方案、地价评估报告、土地使用权证书或土地权属证明和需提交的其他材料。

企业进行公司制改造、改组或组建企业集团,属于国务院或国务院授权部门批准设立的公司和企业集团以及境外上市公司的,土地估价结果和土地使用权处置方案由企业主管部门先报市房地局初审,再报国家土地管理部门确认、审批;属于市人民政府或其授权部门批准设立的公司和企业集团,土地估价结果和土地使用权处置方案报市房地局确认、审批。

企业实行股份合作制改组、租赁经营和出售、兼并、合并、破产的,土地估价结果和土地使用权处置方案,属于中央单位的,报国家土地管理部门确认、审批;其他企业报市房地局确认、审批。

(三)土地管理部门拟文确认地价评估结果并审批土地使用权处置方案。市房地局根据批准权限对地价评估结果和土地使用权处置方案进行确认或初审,并签发土地使用权处置批准文件和地价评估结果确认文件。

(四)签订合同与变更土地登记。土地使用权处置方案得到批准后,采取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方式处置的,企业应持土地使用权处置批准文件和其他有关文件按出让审批权限与市或区、县房地局签订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并按规定办理土地登记手续。租赁合同审批权限原则上与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审批权限相同,区、县属国有企业改革中涉及的划拨土地使用权租赁,可经市房地局授权后,由区、县房地局具体办理。采取国家以土地使用权作价出资(入股)方式处置的,企业应持国家土地管理部门或市房地局签署的土地使用权处置批准文件以及作价出资(入股)决定书,按规定办理土地登记手续。采取保留划拨用地方式处置的,企业应持土地使用权处置批准文件和其他有关文件按规定办理土地登记手续。

九、对土地权属不合法或有争议、未办理土地登记或未能提供土地权属证明,不按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和规章及本意见进行地价评估的,地价评估结果不予确认,土地使用权处置方案不予批准。

企业改革中涉及的土地使用权,未经批准擅自处置并发生土地使用权转移或改变土地用途的,属于非法转让土地或非法占地行为,应按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处罚。

土地管理部门违反本意见批准的土地使用权处置方案无效,其上级主管部门或所在单位应对有关责任人员追究行政责任。

十、市政府根据需要,可以一定年期的国有土地使用权作价后授权给经市政府批准设立的国家控股公司,作为市政府授权投资机构的国有独资公司和集团公司经营管理,由市房地局颁发国有土地使用权经营管理授权书。被授权的上述公司凭授权书,可以向其直属企业、控股企业、参股企业以作价出资(入股)或租赁等方式配置土地,企业应持土地使用权经营管理授权书和有关文件,按规定办理土地变更登记手续。

被授权经营土地使用权的国家控股公司、国有独资公司、集团公司须接受市房地局的监督管理。被授权的企业必须对土地资产保值增值情况提供年度报告;对企业土地股权的年度变化情况以及对土地资产处置的文件及时送市房地局备案;市房地局每年要对企业经营土地资产的情况和执行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企业违反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规定以及超越授权经营的权限和范围使用土地或处置土地资产的,市房地局有权依法予以查处,并追究当事人的法律责任。

中央在京企业用地,其国有土地使用权需要作价授权经营的,按国家土地管理部门的有关规定办理。同时,企业应将土地资产保值增值年度报告、土地股权年度变化情况以及对土地资产处置的文件及时送市房地局备案。

十一、国有企业改革涉及集体所有制土地的,其集体所有制性质可维持不变;确需改变的,经市政府批准征为国有土地后,再依据本意见有关条款办理。

第14篇

一、精细化管理思想是企业管理现代化体系的灵魂

现代化的企业管理就是把现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等一系列成果综合运用于企业管理,使企业管理最大程度满足现代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适应现代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它具有丰富而实质的内涵。而促进企业管理现代化关键的是什么呢?关键而首要的是企业管理者现代化的管理思想,它是企业管理现代化的灵魂,也是企业建立现代化管理体制、运用精细化管理方法的思想基础。企业实现管理思想现代化的实质目的就是要求企业管理者认识、了解现代化大生产及社会经济形势特点,体会现代化大生产生对企业管理的新要求,并在现代管理思想的指导下,根据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规律,学习先进企业成功的管理经验,结合本行业、本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以及当前国内、国际经济形势,确立一个适合本企业生存发展的现代化管理模式。

二、建立精细化管理组织是确保企业现代化管理体制的前提

组织是企业管理职能中的一个重要方面。管理组织现代化是促进企业精细化管理的重要内容。建立精细化的管理组织就是要求企业根据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的原则,根据集权和分权相结合、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设置管理机构,配置管理人员,并建立健全以责任制为中心的科学的、严格的规章制度,保证生产经营有条不紊地进行。因此,企业建立精细化的管理组织的目的有两点:一是为了实现企业计划,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各要素、各部门、各方面在空间和时间上、在劳动分工与协作上、在上下左右的相互关系上、在对外往来上合理地组织起来,科学地组织生产和经营活动。二是建立和健全管理体制,合理设置组织机构,明确各级各类人员的职责和权力,正确挑选和配备各类人员,建立起一整套严格的规章制度,加强控制职能,将各子系统的管理工作有机地组织起来,紧密配合,协调发展。

三、精细化管理方法是实现企业科学管理的重要内容

精细化管理方法就是企业实现现代化大生产要求的一种科学有效的管理办法。企业要在总结和继承传统成功的管理经验和方法的基础上,积极学习和推广国内外先进企业的管理方法,并在实践中创造和总结,使企业的各项管理工作做到标准化、系统化、准确化、文明化和最大化。精细化的管理方法其实就是企业以现代化的管理思想作指导,并将这种思想贯穿于具体管理工作而形成的科学的、合理的工作方法。精细化管理方法是企业从决策层到各个职能部门、二级分厂、科室、车间乃至班组管理方法的综合体系,体现于每一个具体单位的每一个环节之中,依靠每个管理者运用相应的管理方法运作的。没有科学的管理方法,再优秀的管理组织也难以发挥它的作用。就如一台性能优良的机器,没有科学正确的操作规程,它是不可能正常运转、创造出最大价值的。因此,运用精细化的管理方法是企业正确、合理开展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也是促进企业现代化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四、精细化管理方法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

精细化管理方法是企业提高管理水平的一种行之有效措施。在企业管理中,积极采用包括电子计算机在内的先进管理手段是非常必要的。运用计算机参与管理工作要有系统的思想,开发整个企业管理系统的综合网络,实现全企业各生产、经营及其他职能部门之间的信息网上流通,使各部门对企业的生产、供应、销售等各个环节的运作状况能够随时了解,从而便于管理者及时掌握生产经营动态,发现问题,并及时指令,采取调整、处理等措施,减少失误。同时,网络传输其便捷、快速的特点将为企业的精细管理节省财力物力,赢得时间。

五、精细化管理方法是提高管理人员素质的重要保证

企业管理人员的素质是影响企业管理运作水平最直接的因素。因为企业的任何管理思想、管理方法乃至一项具体的管理措施,归根到底是通过管理人员贯彻执行的。管理人员素质差,不具备必要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管理技能,他就不可能对企业的管理思想、管理方针、管理方法真正的理解和认识,也就不可能正确有效的行使计划、组织、控制、指挥、协调职能。如一个设备管理人员对设备的性能、运行特点不清楚,又如何能采取有效的方法管理设备;一个生产车间主任对车间生产工艺不了解,如何能正确组织、管理生产。世界国内外先进的企业都非常注重管理人员的素质提高。如日本的丰田公司、美国的“微软”,不仅在配备、选拔管理人员环节上严格考核,同时不断地对公司内部管理人员进行多方面的专业培训,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水平。这都说明,企业需要由各方面的管理人材来管理企业的生产、经营各项工作。管理人员既要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又必须受过专门的训练,具有专业的知识技能。

第15篇

管理创新是知识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在我国由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型的特殊时期,推行企业管理创新意义重大,它不仅有利于科技进步与创新,也有助于我国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培养具备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有利于企业充分挖掘员工的内在潜力,培养和体现企业家精神,协调企业各部门的分工与配合,强化企业的吸金能力,通过企业管理创新,提高企业的整体专业素养,为企业谋求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在社会主义经济条件下,企业管理创新是必要的。改革开放在我国的广泛推行,给我国国有企业的发展带来新的生命力,国有企业管理模式正向自我积累、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主经营的方向转变,企业在进行合理生产的同时,也应对企业关系进行适当调整,并逐步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的新的管理制度。这表明,我国市场体系不断完善,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为适应新的发展需要,必须建立新的管理方法、管理制度、管理体系。管理创新是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要求。当前国际形势下,我国经济发展已与国际贸易接轨,外商对我国的投资方式变得多元化,投资规模也不断扩大,我国企业面临的竞争变得复杂多样,旧的管理体制已不能适应高速发展的国际市场,这就要求我国企业必须改革管理模式和体制,调整企业内部关系,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下,为企业谋求更大利益。

二、企业管理创新的战略实施

企业管理创新的首要是理念的创新。首先,管理者必须要转变旧的理念,形成新的管理思路,管理者要开拓自己的视野,认清新的形势下,什么管理理念、管理方法、经营模式是适合企业发展的,树立预测意识和市场意识,同时,应加强企业的人文建设,尊重员工,重视人才,营造敢于创新的氛围,调节企业内部人际关系的和谐稳定,提高员工的主人翁意识。有了这些先进理念做基础,企业管理人员才能认识到企业管理创新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从而加快企业创新的速度,适应市场变化。其次,要加快制度的创新。制度创新与管理创新密切相关,制度创新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力的保证了企业管理的整体创新,制度是企业实行管理的基本依据,这就要求企业管理制度必须适应企业的发展方向,制度创新必须有助于企业的自主经营、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自负盈亏,有利于解决企业内部资源的分配问题。制度的创新体现了技术的创新和思维的创新,形成面向现代化市场的经营结构,这样既能保证企业能适应市场变化,又能促进企业的高效运作。再次,要注重管理方法的创新。不同市场条件下企业的管理方法不同,管理方法的创新也是促进企业创新行之有效的措施。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弹性管理和柔性管理相结合;第二,实现信息化管理;第三,转变企业组织运营方式。新时期企业管理不应是强硬的,而应进行弹性管理,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在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是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企业必须利用好信息技术这一杠杆,为自身的技术创新和管理方法创新提供有力保证,创造竞争优势。这就要求企业转变组织运营方式,合理分配并调动资源,打破组织管理上的局限,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