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企业管理方法与知识范文

企业管理方法与知识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企业管理方法与知识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企业管理方法与知识

第1篇

[摘 要]知识是企业重要的稀缺资源,中小制造企业要想生存并持续发展,同样须重视知识管理。论文首先对卓越绩效管理模式以及政府质量奖进行了简单介绍,然后结合卓越绩效管理模式中对知识管理提出的相关要求,对中小制造企业知识管理策略及方法进行了详细论述。

[关键词]中小制造企业, 知识管理, 卓越绩效管理模式

在知识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随着竞争的加剧、工作流动性的增强、顾客需求的快速变化、全球化的影响以及知识更新的加速等,知识已经成为企业重要的稀缺资源。中小制造企业要想生存并持续发展,同样须重视知识管理。但中小制造企业在知识管理过程中也面临着许多难以逾越的障碍,如:缺乏系统的知识管理方面的理论与方法指导,信息化水平、管理水平较低,资金短缺,人才、技术溃乏等。下面笔者结合《卓越绩效评价准则》中对知识管理的要求以及多年参与政府质量奖评审以及卓越绩效管理模式导入咨询工作的一些经验体会,谈谈中小制造企业在创卓过程中如何进行知识管理。

一、卓越绩效管理模式与政府质量奖

卓越绩效管理模式是美国于1987年创建的一种世界级企业成功的管理模式。它是在研究全球卓越领先企业的最佳管理实践和最佳管理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是进行企业诊断、管理咨询及提升经营绩效的系统管理模式;同时它也是当前国际上广泛认同的一种组织综合管理的有效理论、技法/工具。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卓越绩效管理模式目前已成为世界成功企业公认的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有效方法。

加入WTO以后,我国企业面临的竞争日趋激烈,迅速提升组织的经营管理水平和综合竞争能力已是迫在眉睫,但ISO9001/TS16949等质量管理体系作为企业管理的基本要求,已无法适应这种需求。因此卓越绩效管理模式也是我国企业及各类组织在新形势下实施科学管理的努力方向,是我国企业进行标杆超越,不断追求卓越经营管理的有效途径。

为了更好地开展实施卓越绩效管理模式,我国于2005年1月,颁布和实施了国家标准GB/T 19580-2004《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和GB/Z 195792004《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实施指南》,并且2012年版也即将颁布实施。同时为了引导和激励企业建立和实施卓越绩效模式,加强质量管理,提高产品、服务和经营质量,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许多省市都相继设立了政府质量奖,并将《卓越绩效评价准则》作为评奖依据。同时为了特别鼓励中小制造企业,某些省市(如广东省,东莞市等)还专门为中小制造企业设定了一定的获奖名额。在此推动下,未来将有更多的中小制造企业实施导入卓越绩效管理模式。

二、中小制造企业知识管理策略

《卓越绩效评价准则》第4.6.2.2条对知识管理提出了明确要求:“组织应从以下方面说明如何对其知识进行管理:(1)组织如何有效地管理组织的知识,收集和传递员工知识,并传递来自顾客、供方和合作伙伴的相关信息,确认和分享实践。(2)组织如何确保其数据、信息和知识的完整性、及时性、可靠性、安全性、准确性和保密性”。

作为美国波多里奇国家质量奖评审标准,卓越绩效管理模式的核心是强化组织的顾客满意意识和创新活动,追求卓越的经营绩效。它不是目标,而是提供一种评价方法,它不仅评价企业管理理论和方法的先进性,而且更加关注各种管理理论和方法相对企业发展阶段的适用性,也就是说,企业应根据自身所处的不同发展阶段和行业特点,谋求自身发展的管理理论和方法,而并非越先进越好,即管理的适用性评价。另外它也更加强调企业所采用管理理论和方法的成熟度和整合性。

因此,卓越绩效管理模式在本质上并不限制组织采取何种方式回应相关准则要求,不同行业、规模、性质的企业,可以有不同的做法。对于知识管理来说,中小制造企业也同样需建立一套与自身特性相适应的解决方案,尤其需注意以下几点:

1.领导支持

小企业靠老板,越小的企业跟老板个人的关系越大,因此中小制造企业进行知识管理,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管理老板的个人知识,最主要的目的之一也是为老板服务。企业领导需对此有深刻的理解,并身体力行,对知识管理给予大力支持。

2.认清知识管理的目的,把握知识管理的方向

知识管理的目的很多,但最核心的还是促进知识应用能力与创新,提高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因此中小制造企业在进行知识管理时一切均应以此为出发点与关注点。同时,中小制造企业人力财力物力有限,企业进行知识管理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需寻找突破口,注重实效与投入产出比。

3.注重知识管理方面的企业文化建设

知识管理发挥效用必须要有一个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这包括信息沟通顺畅的组织架构,员工对知识管理的正确认识与态度,和谐融洽的员工关系,包含兴趣学习小组在内的各种非正式组织的广泛建立,专职知识管理人员的配备等。由于中小制造企业一般建立时间比较短,企业文化积淀比较少,因此需更加注重企业文化建设,为知识管理创造良好环境。

4.完善激励措施

知识管理不同于其他业务管理,知识的收集共享转移创新等都需要一定的激励措施来推动与维持,这些激励措施可以是物质方面的,也可以是精神或职务晋升方面的。中小制造企业一般人员较少,人员素质相对较低,因此需不断激发员工的创造性以及分享与奉献精神,做到员工与企业共赢。

5.合理有效利用信息化工具

企业进行知识管理需借助一定的信息化工具,但中小制造企业情况差异很大,管理水平、信息化水平参差不齐,因此借助何种工具,则应视企业情况,以适用为佳,并不一定需要导入专业的知识管理软件。

三、中小制造企业知识管理方法

知识可划分为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对于不同类型知识需采取不同的管理办法。一般来说可采取“显性知识集中管理、隐性知识交流分享”的管理方式,显性知识集中管理是指由知识管理部门(或专职人员)协助各业务部门,并借助有关知识管理工具对公司内外部知识进行管理;隐性知识可通过激励措施鼓励员工向其他人员分享该类知识。

具体来说,对于显性知识,中小制造企业可采取如下步骤与方法:

1.对知识进行科学合理分类

根据企业特点对所有相关知识进行分类,分类维度可以多样化,如按业务类型、部门、来源、学科门类、表现形式、应用领域等。同时应明确每一类知识对于企业的贡献度、收集方式以及责任部门或人员等。这样既能明确知识效用,又能明确责任,还能便于以后的搜索查询。

2.充分考虑本企业的业务特点,合理分析制定知识沉淀机制,系统地沉淀相关业务知识,尤其是一些关键节点生成的阶段性成果

如对于产品设计来说,可设立立项评审、设计评审、样品试制、小批量试制、设计确认与更改等几个关键点,并建立相关的文件和资料控制程序,如《产品设计开发计划》、《设计方案》、《设计评审报告》、《设计验证报告》、《技术文档》、《产品试制通知单》、《产品鉴定报告》、《内部工作联络单》、《设计更改通知单》等。

3.制定有关激励措施鼓励员工收集和共享知识

知识收集的途径与方式是多方面的,对于外部知识可以通过网络、报刊杂志、行业会议、展览展销会、同行交流、客户投诉、售后服务、客户公关、市场调研等。对于内部知识可以通过案例与经验总结、各类业务文档、会议纪要、专利、讲座报告等。企业应定期对在知识管理方面贡献突出的部门与个人进行奖励表彰。

4.借助有效的信息工具,对收集的内外部信息进行整理,并能提供有效途径(如网络)供相关人员随时查询学习

另外企业需建立并不断完善知识共享交流渠道,如知识管理系统(KMS)、在线交流平台、电子邮箱、会议传达、文件下发、论坛、短信平台、微博微信等。具体选择何种信息工具以及交流渠道应视企业具体情况而定。

对于隐性知识,中小制造企业可采取如下步骤与方法:

(1)对公司的隐性知识进行识别,并对各种隐性知识对公司发展的影响力以及在公司的分布状况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以及隐性知识特点对各种隐性知识进行针对性的管理。

(2)制定相关的制度和措施,并创造良好的环境与条件,促进隐性知识的学习转移与显性化。如建立培训与讲师制度、师带徒制度、工作总结与交流制度、经验案例分享制度、观摩与学习制度、兴趣小组等各类非正式组织、企业价值观的培育与认同等。

(3)在条件适合时,可借助有效的信息系统,进一步促进隐性知识的学习转移。如专家网络、专业社区、知识问答等。

(4)制定有效的激励与考核措施。如讲师授课奖励、师带徒奖励、贡献知识文档奖励、原创知识奖励、将对知识管理贡献纳入职务晋升考核指标等。

知识是未来企业竞争的焦点,也是未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由于中小制造企业实力弱,抗风险能力差,因此在知识管理监控方面,中小制造企业也需未雨绸缪,确保数据、信息和知识的完整性、及时性、可靠性、安全性、准确性和保密性。为了防范知识泄漏,企业尤其需重视知识的安全性与保密性管理。企业应制定安全与保密方面的管理规定(如严格确定各类权限、范围,与掌握生产经营核心机密、技。

四、结束语

本文结合卓越绩效管理模式中对知识管理提出的相关要求,阐述了中小制造企业知识管理策略及方法。不过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中小制造企业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具有发展变化快的特点,因此企业在成长过程中,应视企业的实际情况,不断创新知识管理策略与方法,使其更符合自己的企业需求,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创造出更加卓越的绩效。

参考文献:

[1]庞涓,孙金岭.知识管理:企业未来竞争的核心.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13(1):105-107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GB/T 19580-2004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4

第2篇

关键词 法律思维 现代企业 企业管理 思维形式 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D920.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6.05.065

Legal Thinking and Legal System Management

RAN Lingjun

(Inner Mongolia Keyihe Forest Bureau, Hulunbuir, Inner Mongolia 165468)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people's living standards continue to improve, the legal awareness is gradually enhanced. Legal thinking, as a kind of new thinking, for the modern enterprise management has a very important influence, modern enterprise management process, only to have good legal thinking, comprehensive use of the actual legal thinking to solve some practical problems,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maximization of modern enterprise economic benefits and social benefits. In this paper, in view of legal thinking in the modern enterprise management of the status quo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put forward some effective 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so as to improve the management level of modern enterprises in China, comprehensive use of legal thinking of modern enterprise management.

Key words legal thinking; modern enterprise; enterprise management; thinking form; effective strategy

0 引言

企业管理作为整个企业运行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企业中起到了维持经营和发展秩序,减少企业风险的作用,能够使企业达到平衡发展的状态。在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影响下,我国企业竞争日益加剧,一个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社会主义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提高现代企业管理的水平,满足企业的自身经济利益。因此综合将法律思维应用于现代企业管理中,利用法律思维来优化现代企业管理,用法律对企业约束企业员工的行为,只有这样才能使其更好地顺应社会的发展。②

1 法律思维的概述

1.1 法律思维的具体内涵

所谓法律思维主要是指综合运用法律的思维逻辑,相关的管理法规、法律原则对社会现实问题进行解决、观察、分析、整理的一种思维形式。社会问题是由多种问题组成,属于一个复合性的现实问题,主要涵盖了政治、经济等多种领域,如果一旦发生了社会纠纷,人们总会用不同的思维去看待它,只有站在法律的角度才能公平、公正地看待问题。法律思维的侧重点就在于能够正确地分析和判断社会想象,对于存在正义的问题作出判断和思考,从而形成独立的思维体系,只有这样才能站在法律的角度看待问题。按照法律思维去理解和判断问题,才能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

1.2 法律思维的重要意义

法律从事物的外在形式来看,属于一种规范人们行为的方法,但在内在形式进行分析,它还是取决于人们的社会行为和方法,需要综合运用法律思维来看待。如果人们无法正确运用法律思维来看到社会问题,就无法进步,也不能在日常生活中顺利发展。法治社会的进步离不开法律思维,法律思维对于法治社会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属于一种治国方略。随着我国社会法治进程的不断加快,人们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普遍提高,一些新的法律问题也随之出现,只有适时地对法律等一些行为习惯做出调整,从而更加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才能推动我国法制进程,利用法律思维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③

2 法律思维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发挥的重要意义

2.1 有利于减少企业风险

将法律思维广泛应用于现代企业管理中,不仅能够有效降低企业风险,还能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社会组织,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对现代企业发展而言即是机遇,只有正确客观地看待企业所存在的风险,利用法律思维进行分析,才能规避企业的经营风险,清楚地知道当什么风险来临的时候,企业应该如何采用措施积极应对,从而促进企业又好又快发展。将法律思维广泛运用于现代企业管理中,能够从法律的角度积极解决相应的问题,然后企业能够增强其危机意识,建立起全面的预警机制、识别和化解企业可能遇到的潜在危机,这对企业的发展是极为有力的。④

2.2 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

在法律思维的影响下,企业能够有效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把风险治理转化为风险预防,建立起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风险预防机制,法律思维主要是起到警示的作用,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只有将法律作为准绳,才能尽量避免企业风险问题的发生,只有这样才能维持良好的社会治安。法律思维也是具有强制性、灵活性、责任性,起到威慑作用,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只有利用法律思维才能更好地处理问题,在法律思维的引导下,建立起一整套全面、科学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在防范风险的过程中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减少企业的损失。

2.3 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

只有积极做好企业风险评估工作,才能实现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确保企业能够顺利管理,降低企业的成本支出,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现阶段我国很多企业都是粗放型管理模式,现代企业管理处于无序状态,对于很多员工缺乏教育和管理,没有企业震慑作用,因此企业员工的工作效率无法提高。只有在法律思维的指导和引导下,企业才能转变传统的管理模式,转变企业的思维态度,约束企业员工的行为,从法律思维来看到现代企业管理,使其更加规范化、合理化、公正化,从而提高企业的凝聚力和驱动力,实现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⑤

3 法律思维在现代企业管理的实际应用

法律思维自身具有程序性、规范性、平衡性以及基准性等特性,随着我国法制社会的不断健全,经过多年的发展,将法律思维应用于现代企业管理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而且得到了实质性的突破,优势是显而易见的,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应用法律思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提高企业员工责任意识

法律思维属于一种规则强的思维模式,是根据事实与规定来认定的中心思维方式,同时还强调很多人情因素对于企业带来的负面影响。法律思维能够帮助现代企业更加符合国家的相关标准,更加符合现代企业模式的要求,用法律意识来约束企业员工,能够提高企业员工责任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在实际管理中进行理性的判断,经过长期的实践应用,法律思维对于现代企业员工具有极强的约束性,这样才能协调企业内部的管理模式,做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的基础上创新,在创新的基础上实践,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员工的工作效率。

3.2 弘扬宣传企业文化

法律思维是现代企业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也是平衡企业内部矛盾与外部矛盾的重要措施,只有积极宣传弘扬企业文化才能提高企业员工的文化素质。企业员工应该信守企业承诺,属于一种双向的互动交流模式。例如:在法律内部也是人人平等,法律员工要积极宣传和弘扬现代企业文化,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协调好企业和员工之间的经济利益,处理好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二者之间的关系。⑥

3.3 提高企业工作效率

按照法律思维能够有效衡量企业员工的行为是否合理,尊重事实,将法律思维作为企业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提高企业员工的工作效率,通过平衡协调各种利益关系,协调企业员工的之间的关系。在企业日常生活中,企业一方面要明确自身职能,各司其职,明确自身义务。另一方面也能够避免企业各部分纠缠不清,责任不明确,监管不力等问题出现。企业各部分之间只有相互协调、相互联系,才能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

3.4 增强企业的风险意识

法律思维是增强企业风险意识的首要条件,也是完善企业风险机制的根本方法。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只有运用法律思维才能增强企业的风险意识,企业管理者和企业员工都应该具备风险意识,企业自身只有为企业的发展营造出一个良好和谐的内部环境,才能规范企业行为,减少外部因素对企业行为的干扰。⑦

3.5 建立健全企业决策和评估制度

现代企业的规章制度相当于企业的“宪法”,无论是私营企业还是国有企业,都必须遵循法律法规,只有建立健全企业内部决策制度,运用法律思维进行现代企业管理,才能避免企业出现违法违纪的现象。由此可见只有建立健全企业内部决策制度,严格按照企业的规章制度办事,遵守企业内部法律法规,才能提高企业的风险防范意识。完善企业评估制度,法律思维能够完善企业评估制度,建立企业内部评估制度和外部评估制度,寻找出积极的风险应对措施,提高企业的实践性。企业内部评估体制主要是指企业自身的体系,提高企业管理的质量和水平,企业外部评估体系,还要与企业签订相关的法律法规,然后根据企业风险做出报告,积极应对企业风险。

3.6 企业员工应该加强互动交流

现代企业应该根据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增强企业的自身能力,结合市场的实际需要,选择外聘律师参与到现代企业管理中,企业应该与当地法院、检察院进行积极的交流,然后企业应该与法律和当地法院进行积极交流,企业管理者和企业员工也应该积极交流和沟通,做好防范措施,通过互动和交流满足企业员工的利益要求,提高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和专业化水平。企业还可以对企业员工进行再培训,企业管理者应该用法律思维去管理企业,开展企业法律咨询、完善企业管理的各项制度、组织开展专门培训,促进企业又好又快发展。⑧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阶段,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代企业制度的不断完善,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强烈,因此只有将法律思维广泛应用于现代企业管理中,提高企业管理者和员工的法律意识,将法律思维应用于企业管理中的方方面面,通过提高企业员工责任意识、弘扬宣传企业文化、提高企业工作效率、增强企业的风险意识、建立健全企业决策和评估制度、企业员工应该加强互动交流等方式,贯彻执行企业管理的经营过程中,才能使员工养成法律意识,提高现代企业的管理水平。总之,将法律思维应用于现代企业管理中,是一项艰巨而漫长的工作,需要党和政府、企业本身、企业员工三者共同努力,只有这样才能促进企业的全面发展,实现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注释

① 谌洪果.法律思维:一种思维方式上的检讨[J].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13(2).

② 陈金钊.司法过程中的法律方法论[J].法制与社会发展,2012(4).

③ 刘勇军,宋卫中.论中小企业法律风险管理的必要性[J].法制与社会,2013.

④ 张梅.加强法律思维 实现规范化管理目标[J].理论学习与探索,2015(1).

⑤ 吕燕.法律思维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J].中外企业家,2014(21).

⑥ 王周伟.地方重点院校投资学专业定位与人才培养的思考与实践[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10.23(5).

第3篇

关键词:知识观;学习型战略联盟;多元化经营

一、知识观理论的概述

知识观理论是对资源基础观的各流派观点的基础上形成的,并且还吸收了包括纳尔逊与温特的演化经济学,西蒙、马奇、赛耶特的企业行为理论以及波兰尼、野中郁次郎、达文波特等知识理论的观点。

二、知识观的企业理论模型

企业是知识整合与创造的结合体,其可持续的竞争优势取决于其整合与创造知识的能力,而知识在企业中整合、发展、转化的过程。

(一)知识的吸收与转化

外部知识源常常是组织进行创新的关键因素,并且前提是组织需要具有已有的相关的知识才能消化并应用新知识。但是光靠企业利用外部技术能力对于保持企业持续的竞争优势是不行的,因为外部技术也可以被其他企业所理解而模仿。相比之下,内部技术不是可以广泛地被其他企业所模仿的,它构成了企业持续竞争力的基础,转化能力是基于企业内所产生的机会一体化企业内部处于不同时点上的技术知识的能力。

(二)知识的内部转移

在企业持续开展学习、不断改善绩效以维持竞争能力的过程中,企业必然越来越求助于内部转移能力。但是,由于知识的内部转移比外部转移较少地受到保密性、合法性等约束,因而,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内部转移应是较快且复杂性较小的。

(三)知识的共享

知识共享是企业创新的基础和源泉,企业知识只有通过交流对话并相互转化,被他人所共享成为企业共同的知识,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

知识在企业中的整合和转化不是一个可以随意加速或是可逾越的过程,它需要历经必需的阶段才能得以成长,这同时要求企业制定相应的组织结构、决策权分布和管理制度,及时地整合、利用与创造知识的价值。

三、知识观的企业发展方式

(一)发展的速度

从知识观的角度来看,企业发展的速度也是知识学习、增长的速度。一般地说,企业希望以最快的速度学习,以便能利用先入者的优势,这就是所谓的“红桃皇后效应”。但是,学习的速度太快,并且将自己约束于某一特定的知识轨道(knowledge trajectory),一旦企业误入歧途,后果将是灾难性的。因此,在环境信号不明确且学习过程相当复杂时,最好是不要追求学习高速度。应在保证方向的可靠性的前提下,深耕细作于某一个正确的知识轨道上。另一方面,较缓慢的学习以积累一定的知识存量有助于新知识补充进来。

(二)发展的方式

1、企业间的方式:学习型战略联盟。组织学习理论认为,学习型战略联盟为伙伴企业提供了独特的学习机会,不同的伙伴企业有不同的学习目标、学习意图和学习能力。结合伯厄勒对组织学习方式的研究,不同的学习方式对应有不同的学习型战略联盟的类型。(1)生产式联盟。生产联盟是“干中学”的学习方式,主要学习内部生产管理活动,从而提高效率,降低成本。(2)营销式联盟。营销式联盟是科学的学习方式,通过学习初始的产品设计、调研吸收新科技知识,通过亲身尝试产品的使用进行设计与使用的改革。(3)研发式联盟。研发式联盟是一种模仿学习,在最能启发与加强企业现有能力的区域搜索,形成核心能力;吸收外部知识,模仿竞争对手、合作伙伴的知识。

2、企业内的方式:多元化经营。概括地说,多元化有相关多元化和无关多元化两种形式。实证研究表明,在相同的情况下,实施相关多元化战略的企业所取得的绩效一般都优于无关多元化。如果从知识观的角度予以分析,企业多元化战略将涉及到知识在企业内转移的问题。所谓的主导逻辑,是指“处于主导地位的一般管理逻辑”,它是由核心业务中的经验所发展出来的。而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多元化经营的能力,受制于他们所习惯的主导逻辑,即他们用于进行战略决策的全部工具以及他们的世界观取决于他们过去的经验。据此,相关多元化化经营的绩效之所以优于非相关多元化经营,其根本原因在于相关多元化经营中由核心业务所发展出的主导逻辑是可以有效地转移到与其相关业务的管理上。

从本质上来说,成功多元化的企业中的战略多样化及其变化,与其高层管理者所使用的主导逻辑是相互兼容的。不管是通过内部开发,还是外部收购,新业务的增加都会改变一个企业的战略多样化的程度。高层管理的任务就是不断地检视企业的业务组合,确定战略多样化是否发生了变化,并且评价新业务对企业内主导逻辑的影响。

参考文献:

1、余孝军.企业价格战的进化博弈分析[J].商业研究,2007(10).

2、孙文霞,马宗国.知识观企业理论模型研究[J].江苏商论,2008(8).

3、吕列金.学习型战略联盟:企业知识的创新与外溢[J].内蒙古煤炭经济,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