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初中美术要求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高中美术;美术鉴赏;深入浅出
[中图分类号] G633.9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27-0039-01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对美术鉴赏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从学生的实际经由什么样的路径达到这一要求,成为美术教师需要深度思考的问题。在实际教学中能看到一种情形,即教师基于认真的备课而滔滔不绝地向学生传递美术之“美”,而学生却常常游离于课堂之外,既无赏亦无鉴。笔者分析这种矛盾的根源在于师生没有基于共同的对美术之美的认知展开教与学,而美术鉴赏作为异于一般美术教学的教学形式,更需要注重教学思路的宏观把握。笔者提出的观点即是深入浅出,下面作详细说明。
一、深入,关键在于激发学生对美的认知需要
鉴赏本有鉴别与欣赏之意,更专业的说法则是“通过特定媒介与艺术形式进入对作品的具体感受与体验、欣赏与鉴别的精神活动”。强调一下,美术鉴赏本质上是一种精神活动,因而高中美术鉴赏的教学,自然就具有引导学生对美的对象产生精神活动的任务。相对于美术教学中表现美的技法掌握而言,美术鉴赏的层次性显然高了一些。
美术之美是丰富的,简单说有形象之美与抽象之美,高中美术鉴赏教学并不完全拘于一格,而学生由于生活经验的影响,往往更喜欢形象美,对抽象美或者说对于特定情境下的美的标准把握并不是很到位,而这就成为教师在美术鉴赏教学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其前提首先在于激发学生对美的认知的需要。如在“中国古代陶瓷艺术”的教学中,研究学生可以发现绝大多数人只知道古代陶瓷常常是拍卖行上的明星,但却很难看出这些艺术品真正的美,而更本质的则在于他们无法发现这种美,因此本课的教学首先需要帮学生掌握正确的鉴赏方法,提升对美的感知能力。笔者以“神农耕而得陶,舜陶得于水”引入本课,然后向学生介绍陶的几个品种如白陶、彩陶、灰陶、黑陶等,并通过展示古代陶器的相关图片,让学生在具体的社会背景下感受陶所具有的独特魅力。笔者给学生看的是“白陶鬶”(一种古代的盛水容器),让学生从颜色、形状、功能的角度先去猜想,然后笔者再给出准确答案,这样既让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充分的思考,又将学生的思维引入艺术的视界,从而让学生有了一定的鉴赏水准。
二、浅出,要点在于让学生感受到真正的美
美术鉴赏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能够感受到美,这种美不应当是抽象的,而应当是既可感知又可言语的。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学生在面对一个好的美术作品时,只能说出“真美”这样的抽象语言,具体问其美在哪里,他们往往说不出来。这里确实存在学生懂而不言的可能,但更多的都是对美的感知太抽象的原因。笔者以为美术鉴赏教学,要能够让学生从具体的角度描述出美,这才是学生对美的感受的标志。
在“中国古代陶瓷艺术”这一内容的教学中,笔者在学生对陶有了充分感知和鉴赏的基础上,让学生去对瓷进行自主性更强的学习与鉴赏。这一环节中,笔者更多的只是给学生提供不同的瓷器,而这些瓷器美在何处则让学生去描述,并且强调要从不同角度去描述。由于前面对陶的研究,学生迅速选择了不同的研究角度,有的从颜色角度去研究瓷器,有的从功能角度去研究,还有的则从造型角度去研究。而选择的视角不同,所得出的结论自然就不同,选择颜色者通过自主努力知道了不同时期人们对瓷器颜色的选择有着不同的喜好与标准。而瓷器在发展的过程中,也渐渐从功能取向走向了艺术取向,学生对瓷器的胎质等也有所了解,有学生在网上搜到了南北朝时期“青瓷小罐”的图片时,迅速提出了“这个小罐多大?什么胎质?什么图案?寓意是什么?有什么功能?”等一系列问题,而随着这些问题的解决,学生明白了这件艺术品实际上只有十几厘米,其表面的覆莲浮雕所呈现出来的简朴美,使其变成一件可以在手中把玩的艺术珍品。
三、深入浅出,要求教师寻找到教学的契合点
初中七年级的美术课,教学内容是美术字的知识,这是属于应用与设计方面的知识内容,学生根据教材要求,讨论了应用自己平时在生活中所发现的广告、标签、各种媒介上,与平时语文老师教的字,书本上正规印刷的有什么不同,而且这些字的色彩依附于字体上时产生的不同感觉,而且表达出不同的效果。学生带着这些“新”问题怀着好奇心,伴着老师进入后面的学习活动。
一、媒体展示,激发创新意识
老师通过多媒体给学生展示一些比较有新意的变体美术字“同学们每天都能看到一些特别的字,这些字有的一看就知道而且漂亮,而在常用的中文字体都没有这种写法。大家看看这上面展示的字有些什么特征?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字采用类似这种方式来表现?……”可见这些独特的美能激发出学生广泛的兴趣。用自己独特的观察方式,别样的审美情趣,而且是超越课堂之外的“新”发现,在美术字体设计这课中一名学生从自我审美发现而创作的云彩状的“彩云追月”变体美术字。让班上同学很到意外的收获,而且在整堂课教学中一直都充满了“新”的生机。
二、活用知识,激发求新灵感
学生在学习中发现的、认识的,可能对于老师来说是熟得不能再熟的知识,而且在书本上也是人们经验的总结。而且在传统的美术课堂教学中,学生动脑动手,教师辅以技能指导,这样学生是处于被动地位。对于成长过程中的学生们来说,教师引导学生们主动去探究知识的应用,让学生发现的以前没发现过新问题,并将所学知识进行横向纵向的联系,且产生有意义的联想、想象。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从自己对知识的认识理解程度出发并提出很“新”疑问,也有许多自己的“新”发现,学生的“新”发现有些是按照教师课前预设的教学过程发展,使课堂教学顺利进行。有是学生细心的或自我灵感的突现。打断了老师正常的课堂教学顺序,使整个课堂教学进入另一种情境,在《字体的设计》中,一名学生在教师提示下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想象,感受到文字本身的含义和字体的美感,把“龙飞凤舞”中“龙”字变成飞动的龙的形象和“凤”字美化成舞动的凤的状态。这种对于全班学生来说是不经意的,恰恰是一个不经意的想法,似一根红线将课堂教学中整合学生的知识体系,并让班上众多学生从他的设计中又有自己“新”的发现,把这种“新”发现应用于自己的设计中。不管如何,这些都是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体现,是学生观察思索的过程,是学生创造力的表现。
罗恩菲德认为“创造性、探索和调查能力属于人的基本驱动力,没有这种驱动力,人类便不能生存。”创造力的发展是独立而自由地运用情感、智慧、生理、知觉、社会、美感成长因素的结果。可见我们的社会是促进、发展还是抑制学生潜在的发现欲、好奇心,我想是个十分敏感的问题。依罗恩菲德的见解我们一分为二的看问题得出,在适当的引导中放任学生去观察和思考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基本成为教育界的一种共识。
教师要关注学生有意义的“新”发现,并把学生的这种“新”发现归纳为系统的知识讲授给学生,转化为学生的新知识,新能力。这毕竟是学生的求新意识,我们应该尊重。
每个学生都拥有丰富的创造潜能。这种潜能可以开发:要信任、尊重学生的潜能的开发应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当然,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相互沟通,教师的积极引导可以使整个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
学生的心理明显的一点就是喜欢尝试和易接受新鲜事物。在新知识面前总是充满好奇心,充满想象。故教师应该适时适度选择正确的方法因势利导。在《字体的设计》中一位设计“红日”两字的学生开始就画了一个太阳,当同学和老师发现时,显得有些害羞和紧张。如果教师对其置之不理的话,可能学生的思维方向就会跑题,从而在以后的影响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课堂气氛沉重。我让他自己先谈自己的创作意图,既给他一个解释说明的机会,又缓和课堂气氛。
三、尊重个性,诱发求新思维
关键词:木制工艺品;检疫;法案;对策
中图分类号:F06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2)12-0218-02
1引言
木制品是我国大宗出口商品之一。近年来,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出于贸易保护等方面的需要,不断出台技术性贸易措施,提高对进口木制品的检验检疫要求。2012年3月,美国出台了《中国木制工艺品输美检疫要求最终法案》(以下简称法案),已于2012年4月30日正式生效。该法案恢复我国被暂停的木制工艺品输美,但对中国木制工艺品输美提出了更高的检疫要求,对我国相关产品的顺利出口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美国是我国木制品出口的重要市场,从我国木制品出口实际出发,对法案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应对,确保我国木制工艺品顺利出口美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法案简介
2.1法案出台背景
2002~2005年期间,美国农业部动植物检疫局先后了超过300份针对来自中国的木制工艺品中截获害虫的紧急行动通知,并于2005年4月开始暂停大部分木制工艺品从中国进口,直到完成有害生物风险的进一步分析。对此,国家质检总局积极与有关企业一起调查问题原因,并制定改进措施,同时邀请美方专家来华考察相关工艺品生产,就有关管理措施与美方进行检疫技术会谈。通过多年努力,美方了《中国木制工艺品输美检疫要求最终法案》,自2012年4月30日起允许在一定条件下进口来自中国的木制工艺品。法案基于有害生物风险分析之上对钻木昆虫的入侵做好了充分的安全防备,以继续保护美国农业和自然资源免受外来有害生物的影响。
2.2法案限制范围
该法案适用于直径大于1cm的木制工艺品,包括所有由木材、枝条、藤条、竹竿和篱笆的天然部分制成的产品,如雕刻品、篮子、箱子、鸟窝、花园、草坪及户外家具、芳香植物或干花、人造树、网格塔、花园栅栏板或围栏和其他木质产品等。规则还修订了限制产品的定义,将含有未加工或初级加工部分的,且该部分不易与其他部分分离的木质产品包括在内。
2.3法案要求
所有来自中国的木制工艺品都必须经过热处理或采用美国农业部动植物检疫局认证设备进行烘干处理,除非该工艺品直径不超过6英寸;直径小于6英寸的工艺品可用热处理、烘干热处理或溴甲烷熏蒸的方法;出口货物必须随附美国农业部动植物检疫局特定许可证和进口商文件或证书,声明入境前对该货物所采取的预期处理方式;所有木制工艺品的运输包装的标签上也必须显示产品制造商信息;标签将允许美国农业部动植物检疫局在货物进口至美国后对其进行追踪。
输美的任何含有木质成分的工艺品原料、半成品或成品,只要尚未完全加工为最终制品,须采用如下热处理或熏蒸检疫处理方法进行处理:一是热处理(适用于所有直径大于1cm的木制工艺品),必须保证木材中心温度至少达到60℃,持续60min以上。可使用蒸汽、热水、热空气或任何可使木材中心温度达到规定的最低温度和时间要求的其他方法;二是溴甲烷熏蒸处理(适用于直径小于15.24cm/6英寸,大于1cm的木制工艺品,目的使熏蒸剂得以充分渗透),最低熏蒸温度不应低于5℃,常压下处理标准见表1;三是窑干处理,需按照美国农业手册188第七章窑干操作手册进行操作。
2.4法案新要求
法案对中国输美木制品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一是扩大了检疫产品范围,由部件直径大于1cm的带树皮木制工艺品,扩大至由竹、木、藤、柳等天然成分制成的、部件直径大于1cm的输美初加工木制工艺品;二是提高了检疫要求,对部件直径大于1cm的初加工木制工艺品,按美方所提供的检疫处理指标进行检疫处理,必须经熏蒸或热处理、出具植物检疫证书、贴可溯源标识等方可进口;三是对生产企业提出了准入门槛,三是要求对相关企业进行注册登记,其注册登记的重点是对检疫处理设施的审核和认可,同时美方可派员对中国输美木制品企业进行考察。
3影响与对策
3.1法案对出口影响
美国出台的中国木制品输美检疫法案提高了检疫要求,将对我国木制工艺品出口造成较大负面影响:一是产品成本提高,法案强制要求输美木制品的检疫处理和溯源标识,将给出口企业带来相应的额外费用,增加企业负担;二是延长出货周期,法案要求的熏蒸或热处理都有特定的有效处理时间,加上检疫证书的签发,都将增加产品的检验检疫周期,降低通关时效;三是增加企业的硬件成本,由于多数输美木制品企业检疫处理设施和条件尚不能满足法案规定的要求,因此亟需加大投入进行硬件改造。
3.2存在的问题
受我国木制工艺品出口现状的制约,我国对法案的应对工作还存在如下问题:一是信息了解跟踪不及时,很多木制品企业对法案的内容缺乏足够的了解,甚至有少数中小企业从未听说过;二是应对能力不足,由于技术、资金和信息等方面因素的限制,无法对国外的技术性贸易壁垒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三是多数企业检疫处理等硬件设施不符合法案的要求,尚未建立完整的疫情防控体系,出口产品仍存在检疫风险。
3.3对策与建议
针对国木制品输美检疫法案的要求,结合我国木制工艺品出口的实际情况,建议采取如下应对策略,以确保相关产品的顺利出口:一是加大信息宣传的力度,及时将法案的内容传达给相关企业,使企业了解美方的最新要求,从而采取进一步的应对措施;二是善用国外相关规则,利用技术性贸易措施的的倒逼机制作用,加快出台导向性的相关政策,鼓励并帮助企业转型升级,提高产品档次,提升企业形象,提升国际市场的竞争优势;三是争取资金支持,进一步完善检疫处理设施等硬件条件,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健全疫情防控体系,确保出口产品的检疫质量;四是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职能作用,积极引导出口企业形成合力,共同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的新挑战。
参考文献:
[1] 崔佳嵋,谷芳华,吴智杰.木制品出口与FSC森林认证[J].中国检验检疫,2007(7):25~26.
[2]顾忠盈,曹容宁,问泽霞.国际木材贸易中的技术性贸易措施[J].植物检疫,2009(02):58~60.
[3]米锋,吴卫红,杨静.森林认证对中国林产品进出口贸易的影响[J].防护林科技,2008(6):5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