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景观设计问题范文

景观设计问题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景观设计问题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景观设计问题

第1篇

关键字:建筑设计景观设计 融合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生活环境,尤其是人们生活、学习、工作都离不开的建筑外部环境,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往整天面对钢筋水泥的城市居民对这样的生活早已厌倦,他们渴望得到的是大自然的绿色。然而,日益加剧的环境污染,使他们这样的愿望遥不可及。近几年来,我国房地产商针对客户回归自然的这一心理,开始加强对建筑外部环境的宣传,实现建筑与景观的统一。显而易见,当代人在选择住房时不仅关注建筑的结构和功能,更加关注所处社区的环境,人们渴望得到的是建筑与景观的融合体。

一、建筑设计中的景观设计

(一)景观设计可对建筑设计做出人文艺术的表达

景观设计中配置的一些元素体现地域特点与民族文化,它并不是照抄照搬其他的设计,而是配合当地建筑的设计风格,共同表达出一个地区的民族文化或社会历史。例如我们看过许多我国的江南水乡景观,那里有许多南方水乡的身影和抽象的元素符号,这种设计具有一种特殊空间延伸的人文艺术,具有一种很强的生命力,给人一种愉悦感和舒适感。

建筑完善景观环境的积极策略。

(二)细部设计与景观的协调手法。

细部设计是从整体出发,对细部进行精加工的过程。细部是整体的一部分,而且是需要特殊考虑的一部分。建筑细部设计应符合建筑的整体意向,体现整体风格,使各个细部有机地组合在一起,为整体服务。以景观意识来看建筑的细部设计,目的在于将细部与人的尺度紧密联系。好的建筑设计,从宏观到微观,从大尺度的意象整合到小尺度的细部呼应,每个级别都体现着设计师的精细考量。如果建筑与景观的细部协调地组织在一起,共同处于一种稳定的有机系统中,那么就可称为完整的作品。

(三)建筑存在于环境之中,相对成为环境中的主角,它决定了环境的表情、控制着景观中的重音。建筑应从被动地单方面追求环境和谐的桎梏中解脱出来,以积极的策略向环境延伸,寻找与景观的结合点。

( 1) 建筑先入式的整体设计导则。当代建筑师有责任在深入建筑单体设计的同时,对整体的建筑环境提出设计导则。摒弃个人的、极端的单体形态的创作模式,分析基址环境 周边环境 视域环境等因素,并且提出系统的设计导则。导则内容应该包括具体的风格、主色调、环境铺装景观设施等设计建议,在建筑的生命周期内产生辐射式、制约式的影响,并确保建筑与环境的统一联系。

( 2) 建筑后入式的改造与实施原则。在既有环境中嵌入新建或改建项目的实践中提出改造与实施的原则,可将变被动地适应环境转变为主动地调整建筑与环境问的关系。新建或改建单体的加入,势必对环境产生影响,如同景观的“缝合”理论,因此我们应该寻找适合的元素并进行适度调整以保证建筑与环境的整体意向。

二、景观设计中的建筑设计

(一)运用建筑理念挖掘景观设计深度。

我国景观设计的实践还处于初步阶段,学科发展不够系统完善,理念还停留在表层美化的层面。设计水准良莠不齐,盲目抄袭现象严重。以建筑的理念对待景观设计问题,或许可以成为目前阶段可取的方式,它使得景观设计不再是花花草草的粉饰、平面化的硬地延伸、对漏洞的简单的遮盖,而是用建筑分析、决策、设计的方法来造就景观美学。运用建筑的思维创造出每个层面不同的功能,以科学的方式将广场与周围的建筑、公共设施结合成为系统化的环境。

(二)以建筑手段实现造景创意。

在景观创造的过程中,复杂性与技术性往往制约着造景创意,现代城市中视觉景致的实现同样依靠建筑的支撑以及技术的辅助。

( 1) 以建筑技术拓展景观空间。景观的畅想空间似乎大于建筑。但同样会面对如何实现的问题。与传统植物造景的风景意象不同,现代的城市景观更关注用技术来表现科学与艺术的结合。因此,技术手段成为景观实现的关键。伦敦西部帕丁顿地区的卷曲步行桥,在技术的支撑下成为可动的景观。桥体是而是收起的圆,时而是打开的弧,时而是放下的直线跨越水面,让人们领略了技术的魅力。现代技术手段拓展了景观的想象空间,为景观创作带来意想不到的创意。

( 2) 用建筑的思维解决景观限制的问题。城市中的建筑与景观往往要面对许多制约,包括场地的限制、经济的限制,在设计过程中,采用建筑的思维方式可以解决很多限制性问题,比如城市中的夹缝地带,无法实现模式化的城市造景: 或不具备植物条件,或无法实现硬地,但又存在功能性的要求的空间中,可以借鉴建筑思维中分析研究的方法,选择最经济适用的原则,来解决景观设计中的限制性问题与复杂棘手的难题。比如,在城市建筑高密度的狭窄区域,以彩色喷涂地面的方式划分出进出的道路以及人行与车行的路线,既满足了道路的功能要求,同时也为高层居民提供了丰富的视觉对象。这种用最简单,最经济的方法也是源于建筑思维。

三、景观设计与建筑设计的统一

(一)建建筑设计与景观设计紧密结合

景观设计与建筑设计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密不可分。景观设计是进行微观的景观空间设计,而建筑设计是进行具体的建筑单体设计,城市规划、建筑设计与景观设计三者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任何一个步骤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建筑的整体效果,必须使景观设计与建筑设计相统一,利用建筑赋予景观内涵及思想,使精神文化得到淋漓尽致地表达。

(二)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要具有科学性

科学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人们更加重视其可持续性和生态性,因而在进行建筑和景观设计时必须尊重景观的地域性,尊重当地的自然文化遗产及格局,最大程度的顺应自然,尽量依照生态原则进行设计。在设计材料的选择上,要尽量利用当地可再生的自然元素和材料,保留当地自然及文化遗产,发挥其实用及审美功能;体现建筑和景观设计的和谐之美,避免一味地最求富丽堂皇的效果,实现建筑和景观设计的科学性。

(三) 建筑和景观设计应具有“以人文本”的设计理念

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体现尊重自然发展规律与尊重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致性。在建筑和景观设计时用“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是要保护好大自然环境,这样才能给人类提供可持续发展的生存环境,另一方面在建筑设计中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是要求建筑成果能在更深层次地体现对人充分关怀,使作品发挥更大的价值。

结束语

总之,没有成功的建筑设计,再好的景观设计也是一个没有实用性空壳,而没有与之融合的景观设计,再好的建筑设计也不能给人带来美的享受,所以寻找各种途径,达到两者的完美融合则是当今乃至以后的一个目标。而且随着人类文明不断向前发展,无论是建筑设计还是景观设计,都需要舒适、环保、实用美观,建筑设计与景观设计都有其各自特点,只有把二者结合起来,才能使得建筑景观以更好的姿态展现给世人。这不仅是设计师们不断追求的目标,也是人们对物质文化的需求。

参考文献:

[1]王婕,胡东海. 建筑景观设计浅谈[A].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7

[2]华晓宁. 建筑与景观的形态整合新的策略. 东南大学学报. 2005( 7)

第2篇

关键词:建筑设计;景观设计;融合

一、前言

在整体建筑设计进行过程中应该辩证的看待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的融合问题,只注重建筑设计而忽略周围的景观设计,就会使得建筑只具有本身的使用功能,而缺乏实际的观赏性,如果出现了过分注重周围的景观设计,而忽略了建筑设计本身的现象,这样的建筑设计就已经失去了其本身的使用功能。这样在实际建筑设计中就要求设计人员要具有坚持景观的意识,让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做到很好的融合,既兼顾了建筑设计,又可以使景观设计融合在其中,从而设计出实用又具有观赏性的建筑。

二、二者相融合的现状

从目前实际情况来看,我国在城市规划设计上设计形式过于单一,格局也很单调,大部分格局形式呈现条形排列方式,而且朝同一方向的行列式,这样的住宅构建模式大都采取一梯两户、或多户的结构,虽然这种单元结构可以使居民拥有安静的生活氛围,但是这种设计结构具有高度的秩序性,实际上的构图又缺乏多样的变化,给人的印象虽然简洁整齐,但是过于单调有,没有新鲜感。没有让人值得欣赏回味的地方,小区里的绿化形式大多是以乔木植物的栽种作为堆积植物的设计形式,从而使建筑外部环境营造景观设计有一定的困难,而外部环境的设计又被局限到了经济方面的使用水平上,没有给居民精神上带来美的享受,忽略了建筑设计要以人文本。随着改革开放,社会经济在不断的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在进一步提升,针对这一现象,居民建筑设计也提出了人――建筑――环境的观点,使人文环境与自然环境、人们的心里环境和生态环境可以相互融合。

随着经济发展,人们对城市建筑环境有意识的在进行改变,人们在对于居住环境和精神上的追求时,景观设计必将成为人们越来越重视的方面。但是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人口增长过快,建筑设计与景观设计的融合发展必将受到限制。现阶段我国的建筑景观设计还处在初级阶段,设计方案主要从视觉、绿化、活动空间三方面进行设计。从前的建筑设计只注重了实际使用功能,却忽略了与周围自然结合,在设计中融入自然部分,使居住建筑中体现自然景观的美。所以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的融合要根据实际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等具体体情况因地制宜,突出自然景观的美,并且还要兼顾当地特色的建筑景观。

三、建筑与景观设计的具体方法

在对建筑设计的主体设计之前,就应该周围环境有一个大体的了解,是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进行有机的融合入,运用科学的手法控制景观的形成,用建筑理念加深景观设计的深度,用建筑手段完美的实现景观的创新设计。关于城市建筑的建筑设计与景观设计的方法有以下几种,例如,单体建筑界限分明化、外延化、设计形态抽象化、立体化等,我们对其方法进行具体分析。

(一)单体建筑界限分明化、外延化

在居住小区中单体结构建筑高度密集,对于景观的设计,在增加活动范围区域后,不能再种植大面积的草坪,可以适当的修建一些花坛,然后栽种各种花卉,虽然同样是环境绿化,却可以看到不同的效果,单体结构的建筑也可以延伸一部分到周围的环境中,设计开放式的室内空间,与外部环境相融合,让建筑成为环境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虽然让建筑融合到外部环境中,但是要做到外部环境和建筑的界限要分明,使建筑和景观设计相互交融而不乏味。

(二)设计形态抽象化、立体化

实际的景观设计不能脱离周围的自然环境,实际结合建筑设计与自然环境的相融合的整体设计,建筑设计与景观设计搭配立体抽象的线条,跟自然线条的美相比较起到对比鲜明又显得不单调,城市的建筑规划需要建筑与景观设计相融合,运用巧妙的手段使自然环境有整体的建筑和景观设计相融合,给建筑使用者带来精神与物质的双重享受,又可以形成良好的景观层次,让建筑与景观相融合,提高建筑和景观设计层次感和观赏的艺术性。

四、建筑景观设计的未来发展趋势

现如今,让人们的生活方式、生活水平都有了很大的变化,在提倡环保、提倡绿色生活的今天,城市建筑景观化也会成为今后城市建筑的发展趋势。

(一)以人为本的理念

现代建筑设计在满足于人们的基本使用功能的同时,越来越驻注重以人为本的理念。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生活质量会随着经济的发展而提高、给实际工作带来便捷,但是这种想象的背后带来的是人们的冷漠,人们很少会出现邻居碰面时的寒暄,少了原本应该有的热情,社会发展脚步的加快,会使人们和自然和周围环境发生隔离。所以城市居住建筑的设计就应该尽量贴近以人为本,让人们与社会与自然环境相连,建筑的设计的布局要和人文景观相融合,始终让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到实际设计中

(二)让居住的建筑景观具有共享功能

小区的景观环境,使在此居住的居民能够拥有共同享受和使用的权利,在对其进行规划时就要充分考虑到原来就有的自然环境,对其原有的自然环境加以改造,把它改建成人工的景观环境,充分利用自然环境中丰富的层次感和立体感,设计出让全体居民能共同享受到的公共场所,让居民们能更好的进行交流和娱乐。

(三)建筑景观向可持续性发展方向迈进

当今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人们越来越关注的问题,建筑景观设计的实质就是给居民的生活环境更加的良好健康,所以建筑景观设计要做好通风,提供良好的日照等最基本的要求时,还要尽可能的减小建筑区域内生态环境的保护,在建筑景观设计时尽可能避免破坏环境,使人工景观与自然景观相融合,根据人性化、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来进行对建筑景观的设计工作。

五、结论

建筑设计与景观设计融合可以有效的提升建筑的的观赏性,与建筑设计不同的是景观设计是随着建筑的施工完成而逐渐完善的,在整体设计过程中只有将二者有意识的进行融合,才能真正的完成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的融合。但是根据我国现状,因为不够重视建筑设计与景观设计的融合,所以相对专业的设计人员还是比较稀缺的,这些问题都会造成融合的新理念探索实施的影响。尽可能的做到让城市建筑设计与景观设计相互协调最后达到统一的目的。这些问题值得我们重视,我们要实际的解决这些问题,相信人们以后的生活水平和城市的美化会由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的融合来尽行推动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温亚利.浅谈城市景观设计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科技大视野.2010.(12)

[2]金俊.试论景观建筑创作中对文学修辞法的运用 [J] .华中建筑.2007.(02)

[3]徐德才.孙永平. 园林设计在城市景观规划中的应用.山西水土保持科技 [J].2008(03)

第3篇

【关键词】园林景观;设计;生态

1景观设计的原则

1.1景观设计与建筑设计有机结合

建筑的风格是景观设计风格的基础,景观设计的风格取向必须考虑建筑的特色。建筑有典型的地方特色和景观,景观设计应崇尚艺术效果。应在整体规划设计上,对中式传统住宅形式进行现代手法的演绎,展现了项目对实现人文自然的现代中式居住观的追求和探索,整个项目给人一种古朴典雅而又不失现代的亲和感。

1.2强化中心、创造层次感和围合感

公共空间环境设计应着重于强化中心景观,层次感是对环境设计好坏的重要标准,景观设计应提供私密空间,并且各层次之间应有平缓的过渡,应努力营造一个“围而不闭,疏而不透”的空间氛围,对塑造应与空间性质的不同而细致地变化。

1.3 体现地方特色,因地制宜的原则

园林景观的设计,一定要符合地方特点,因为景观是供当地人们休息娱乐的场所,所以要充分的体现地方特色,我国地大物博,各地的人文景观和环境差异较为明显,所以对于园林景观设计来讲,要突出地方的环境特征和自然景色。对于园林景观的设计不仅在注重地方特色,还要充分的利用景观地的自然环境,进行加以改进,变成景观的一部分,让自然环境与景观融为一体,这样的景观环境景观设计要充分体现地方特征和基地的自然特色。我国幅员辽阔,自然区域和文化地域的特征相去甚远,景观设计要把握这些特点,营造出富有地方特色的环境,同时景观应充分利用区内的地形地貌特点,不仅具有创意,还具有独特性。

1.4 人性化的设计原则

人性化的设计原则,在外部空间景观设计中,还表现为满足居民的心理需求,为此将外部空间景观环境塑造成具有浓郁居住气息的家园,使居民感到安全、温馨及舒适,产生归属感,被居民所认同。人性化设计原则即想居民之所想,居民之所需。

2 景观设计中造景的应用

园林构成因素中面积最大的是植物,惟绿色植物,既可与山水自然景观亲和,又可与人工建筑物亲和,并可有效地综合生态环境与景观两方面来隔离过于密集的建筑景观,再就是水景对景观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1 植物造景功能多样化植物材料的应用范围从传统的建筑

物周围种植、假山上种植,发展到行道树、绿篱、广场遮荫、空间分割等;从传统的花台发展到花坛、花境、室内花园、屋顶花园、温室等造景方式,极大地丰富了植物景观和功能。

2.2 注意科学配置耐荫植物现代园林作为人们游憩、休闲活动的场所,以室外活动空间为主,绿地比例要高。配置植物时要做到适地适树。

2.3 注重生态效益和生态景观在自然界中,植物群落所创造的生态效益最高。因此植物造景中遵循自然群落组成、结构进行植物的组合。

2.4 现代园林重写实现代园林作为大众的一种公共空间,与传统的诗情画意相比,开阔的树林草地、城市广场、森林公园则更加合乎现代人的口味。

2.5 水体景观与园林植物的配置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要重视水体景观的布局,与周围的自然景观和谐统一,让人有一种身临其境,美轮美奂的感觉。无论是静态的湖水还是动态的池水,只要能够合理利用,巧妙的设计,都会给整个园林的氛围增色,使园林活起来,处于一种动态与静态相结合的美境中。人们享受园林景观视觉冲击的同时,也会从其中感受到蕴含在内的文化气息,所以一个成功的水体景观可以表达很多的文化氛围,让人在其中不仅可以有身体的享受,还可以在精神上陶冶情操,达到净化灵魂的作用。

3设计中体现园林景观的意境之美

3.1象征

象征的手法是利用艺术手段布局植物景观,通过人们的联想意识来表现比实际整体形象更广泛、更复杂的内容。象征寓意的植物造景,大都伴随着一定的主题目的而成为整个景点空间的核心。运用现代象征寓意的植物造景主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是一切植物景观的核心“意境”所在。

3.2抽象

抽象的手法是对事物特征的精华部分经过提炼、加工,并通过植物景观表达出来的艺术形式。它可以使较为深奥、复杂的事物变得更加形象、生动,易被人们理解。

3.3 隐喻

隐喻的设计手法是为了体现自然理想或基地场所的历史与环境,在设计中通过具有认知

、感知的植物空间来创造具有一定情感和主题的植物景观。用隐喻手法设计的植物空间大多在视觉上带有文化或地方特色的印迹,具有表述性,易于理解。

4 景观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4.1 植物作为园林景观最重要的一部分,在对园林景观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植物的特点及特性,根据当地土壤及生态环境对植物加以选择和利用,并要充分考虑植物生长期内的变化,所以在设计时要注意植物对环境所带来的影响,不宜对园林植物随意配置。

4.2 天然的地形是大自然对我们的恩赐,因此在进行园林设计时要充分考虑与当地的环境的和谐统一。因山势,就水形,景自境出。不应忽视与当地环境的和谐统一,破坏整体的生态环境。

4.3 生物多样性出于生态环境建设的需要,是稳定良好生态环境的基础,同时也构成了自然景观。城市景观要有生气就必须建立在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基础上,如果只种植一种植物不利于病虫害的防治。

4.4 城市园林建设的目的是美化人的生活,陶冶人的情操,因此在设计上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以人为本。不宜缺乏人文关怀,不顾人的需要。

4.5 每一件园林作品都要有其特有的风格及地方特色,要深刻体现该地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内涵。不宜盲目模仿,照搬照抄,缺乏个性。

5 结语

每一个园林景观都具有其不同的场所特征,场所的环境特性、功能要求、资金投入量以及景观设计者本人的创造力等因素决定了该景观的观赏价值。对于设计者来说,园林工作是一个很有潜力和挑战性的职业,它是一种朝阳产业,是给人们创造美的行业。结合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进行城市园林绿化的规划与设计,将大大推动园林学科的发展,拓展和深化城市园林绿化的外延和内涵,设计之前应深刻了解场所精神并综合各种因素进行创作。

参考文献:

[1]曹峰,刘桂林,王倩.住宅区园林景观规划设计[J].河北林果研究,2013,02.

[2]章采烈.中国园林艺术通论[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

[3]陈浩信.环境设施设计方案[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11.

第4篇

1.1通过景观设计改造城市环境。由于城市化的全球性发展趋势不可逆转,城市人口不断增加,改善城市的环境景观成了当今城市建设的首要任务。奥地利城市规划师卡米罗•西特在承认城市之美的同时,强调城市景观设计对于城市的健康卫生起到的作用。景观设计能使城市保持卫生的绿地,是城市的肺。面对城市居住环境的恶化,郊区和乡间村镇成了人们心中理想的居所,在那里人们可以呼吸新鲜的空气,钓鱼、聚会、散步,充分享受大自然给予的恩赐。但是从城市到郊区的交通问题成为城市居民亲近大自然的重要障碍,即使通过交通网络将城市和郊区结合起来,交通的耗时、能源的浪费和空气的污染也将使“城市病”蔓延扩展。由此可见,只有通过景观设计改善城市内部的居住环境,才能真正实现城市平衡,使城市稳定、持久发展。1.2通过增强环境美学的意识改造城市环境。第一,学习、宣传城市环境美学。城市环境美是一个城市文化环境优劣的标志,直接影响市民的身心健康、道德修养、审美情趣、理想观念以及由此产生的高效的生产力。因此,要在市民中进行启蒙教育,提倡学习城市环境美学,广泛宣传城市环境美学,使人们经过一定时间的努力,逐步了解城市环境美学及其研究对象、任务和特点,弄清城市环境美学与城市市民的关系,调动人民群众自觉参与建设和美化城市环境的积极性。第二,研究、运用城市环境美学。城市规划、建筑、美学以及经济、社会等研究设计和管理部门,都应把学习、研究、运用城市环境美学放在重要日程上,特别是规划、建筑设计单位,应该像重视单体设计那样去重视总体设计。诚然,优秀的单体设计非常重要,但唯独单体设计美而不顾环境总体设计美也是片面的。一个好的单体建筑,配置在—定的环境中也有可能是破坏性的建设(如太湖后面的湖滨饭店)。

2根据城市整体规划的景观设计

城市景观设计的建设和发展必须适应城市的整体规划和现代化建设的整体布局,城市在整体规划前也要考虑到景观设计的重要性、完整性,使其融入城市的环境当中,充分体现景观设计与城市空间环境的统一、和谐之美。2.1景观设计以城市整体规划为基础。一座城市的建筑物、公共设施、道路、街头绿地、广场公园都应该在城市的整体规划下实施,城市环境发展的总体规划决定了城市发展的全局。景观设计作为城市环境设计的重要部分,设计和建造都必须符合城市的整体规划要求,在这种要求下对城市景观设计进行构思设计和建设,景观的设计理念、设计造型、建造技术及周围建筑的面积、大小、高低、交通道路等都必须同社会发展建设规划相适应,与周围未来环境相协调,这样景观设计才能永久存在。2.2景观设计对于城市规划的补充。景观设计对城市环境规划具有补充的作用。在城市的建设过程当中会出现或多或少的不足,这些不足会给城市的建设与发展以及人们的生活带来不便;景观设计与建设能使这些不足得到改善,成为城市空间环境的亮点,为人们休闲娱乐提供了场所的同时,也为城市的发展和经济增长起到了积极作用。

3加强城市生态景观设计的可持续发展

3.1景观设计尊重自然的原则。尊重自然生态系统作为景观设计的一个重要原则,在现代景观设计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作为景观设计师,景观设计不应仅仅是追求景观的形式与功能,还必须把自然作为主题思想,正确地引导人们的方向和视野,从而设计出能够给人们带来和谐的生活体验的设计成果。自然景观生态设计反映了人们对土地和土地上的生物的相互依恋的关系,通过利用自然元素和引导人们体验自然来唤醒人们对自然的关怀。比如,太阳能、雨水、风力的收集,导流和再利用的过程,把城市生态景观设计变成一种独特的景观,把“最自然”的一面展现给人看。例如,人们居住的摩天大厦、水泥铺装是怎么利用自然给予的物质制作出来的。或者利用景观设计把潮涨潮落、雨水流经地表汇流于池塘;通过风车的旋转,使人感受到自然风的存在;以花开花落,使人感受到四季的变换;从树木的繁盛到落叶归根,使人看到自然的循环过程和大自然给予人类的这一切。通过这些方式唤起人与自然的情感联系,搭起生态设计的桥梁。大自然为维持人类生存和满足人类的各种需求提供了便利的条件,这就是生态系统的服务。大自然给予了人类全方位的服务,把自然生态作为景观设计的重要原则来强调人与自然共生和合作的关系,通过与生命所遵循的过程和格局的合作,利用景观设计减少对自然生态的影响。云南的哈尼村落坐落于开远市红河大羊街乡哀牢山半山腰,占地约5公顷,全村有150户人家,800多人,村寨梯田层层,哈尼人就在这幅员广袤的土地上勤劳耕耘,生育儿女;哈尼梯田和聚落是千百年来哈尼人民创造的独具魅力的地理人文景观。在这一层层的梯田上,土地的完整意义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土地的美,土地是栖居的家园,土地是活的系统和生命,土地是充满意味的符号,土地是值得信赖和人类以之为归属的“神”,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农耕文化,是平民的景观和大地的景观的精华。这是在《中国国家地理》最美丽乡村评选中,俞孔坚教授为哈尼梯田写下的评语。这个森林——村庄——梯田——水系“四度同构”的生态系统是一个活的系统,是哈尼人民改造自然,变自然生态为农业生态的独特创造,是人类活动与自然生态完美结合的范例。3.2景观设计以人为本的原则。目前,以人为本的生态景观设计是为了推动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的发展,能够满足人们在社会环境中存在和发展的需求。不但要使城市的环境能够容纳人们的各项活动,而且更要使人们在这种环境中感到享受,在美好而愉快的过程中培养互爱和进取的情怀。人是城市空间的主体,城市每个角落的环境都应以人的需求为出发点来设计,体现出对人的细心关怀。根据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职业人的行为心理特点设计出能够满足人们各种需求的环境,如运动场地、交往空间、无障碍通道等,这些景观设计中都必须考虑人性化设计。时代在迅速发展,人们的喜好、生活方式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生着变化,城市里的景观设计也应该适应这种变化所产生的需求。人们是指景观设计的服务对象,而不是领导、设计师和开发商,景观设计要把人们的体验放在首位,但这一点很容易被忽略。设计师和开发商会将自己认为“好”的景观体验强加给实实在在生活在景观里的人们。景观设计是为普通的、为日常生活奔波的、有各种需求的、有人性的人设计的。人在依赖自然的同时,也必须根据自然的基本规律去改造自然。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景观中的体验是可以预测的,什么样的体验是受欢迎的也是能够知道的,这是景观规划设计的基础,也就是说人的体验是可以被规划的。如果设计师能基于人们的需求,设计出人们真正想要的景观,那么其设计才是一个成功的设计。3.3景观设计以保护资源、节约资源为原则。地球正面临着严峻的环境危机,好的生态景观设计就是在保护我们的家园。因此,在设计中应尽量选用可再生的材料,尽可能地将原来的材料循环再使用,最大限度地发挥材料的潜力,减少浪费以及加工当中的能源消耗,减少施工中的废弃物,减少垃圾。例如,北京的门头沟区长期以来一直靠采煤、挖沙、采石等资源开采发展,具有50多年的挖沙历史,采沙留下的4个沙坑位于西六环内、莲石路北、首钢南侧;沙坑最深处达40米,最宽的有400米左右,总面积达2850亩,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随处可见,严重地破坏了门头沟的环境风貌。为了修复生态环境,将大沙坑修复成了北京最大的永定郊野公园,依偎在长安街西延线两边,形成了长达1公里多的“绿色通道”。沿途小桥流水、鸳漾池心,加上聚戏其间的游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的融融美景便映满眼帘。杜伊斯堡公园位于德国最重要的工业基地,是一个集采煤、炼焦、钢铁于一身的大型工业基地,现在被改造为以煤——铁工业背景为主的大型工业旅游主题公园。独特的设计思想为杜伊斯堡风景公园带来了颇具震撼力的景观,废旧的贮气罐被改造成潜水俱乐部的训练池,在绿树成荫和原有的钢铁厂设备的背景中,摇滚乐队在炉渣堆上的露天剧场中高歌,游客在高炉上眺望,登山爱好者在混凝土建成的墙体上攀登,儿童在铁架与墙体间游戏……夜晚,五光十色的灯光将巨大的工业设备映照得如同节日的游乐场,与10年前厂区的破败景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3.4景观设计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渗透了各个领域,景观设计领域也不例外。景观设计作为一门建立在广泛的自然科学和人文与艺术学科基础上的应用学科,尤其强调土地的设计,强调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通过对有关土地及一切人类户外空间的问题进行科学理性的分析,设计问题的解决方案和解决途径,协调人与生存空间的关系。目前,景观设计面临严峻的全球环境问题挑战,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有义务承担起自身的责任,尊重自然,倡导能源和物质的循环利用,把发展可持续的科技处理技术等思想贯穿于景观设计的始终。第一,尽可能地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与污染,减少对耕地的强占建房及对水系统的污染。第二,尽可能地使用绿色无污染的可循环材料,以“低碳”材料代替“高碳”材料,减少景观建设中的碳成本,如减少钢材、玻璃、水泥的用量,由此减少总体能源的消耗,增加乡土植物的运用。第三,鼓励、促进可再生能源和低能耗、超低能耗技术及其产品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如采用太阳能和风能发电,为路灯提供照明来源。第四,加强对景观材料的可持续利用,通过对已成型、已使用材料进行改装、重构等措施,使景观材料能够越来越多的循环再利用,从而实现景观设计的可持续发展。尊重自然发展过程,倡导能源与物质的循环利用,通过可持续的景观设计重建人与土地的和谐关系,为人类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王婼瑶 单位:河南财政金融学院

参考文献:

[1]科纳(美).论当代景观建筑学的复兴[M].吴琨,韩晓晔,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2]胡先祥.景观规划[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第5篇

关键词:现代小区;环境营造;问题;对策

1 现代小区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

1.1 总体规划不合理

景观总体规划时没有做深入的研究,往往只注重概念设计,导致实际建设效果与设计效果相差较大;大部分小区对建筑物和景观设计没有进行统筹规划,它们之间的融合做得不好,过于追求视觉效果和建筑面积的最大化;在进行景观设计时往往出现建筑物和景观不协调的情况,有的甚至出现中西式建筑风格混搭,出现不洋不中的情况。

1.2 设计上缺乏以人为本的理念

小区的根本追求是为人们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保证人们的生活质量。但是有的小区,在设计时没有把人生活习惯、需求放在首位,如为了防止破坏绿地,在绿地的周边用一些带刺的铁丝围起来,这样做使得绿地和整个环境很不协调。此外,随着人们年龄的增大原来的景观没有做相应的调整,景观需求不能满足人们的生活变化。如台阶、座椅以及健身体育设施不适合老年人的需求,他们只能在家里活动。多数设计上追求空间的最大化,使设计趋于表面化,缺乏情感投入和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人们不能和景观融和在一起。

1.3 跟风现象严重

许多小区为了追求“卖点”,在景观设计上盲目追求“西化”风格。住宅、建筑物和植物景观,大都采用柱式、喷泉、草坪等西方典型的设计风格,以抬高自身的身价。但是在追求这种风格的时候,往往忽略人们对小区本质的要求,即实用性的要求。小区的环境盲目追求豪华性、异域性,缺乏实用性和地方彩色,难以满足人们的需求。

1.4 缺乏特色

在小区景观设计中,很少强调对与周边环境和原有地形地貌的尊重,小区建设时,内部的道路早已经确定好了,这样与后期的景观设计很难搭配。同时,小区应该研究和发掘其深层的文化内涵,从而使地域特色、周边环境等得以继承和发展,小区环境缺乏个性和特色。有些小区的景观设计过分强调绿化的美化作用,大片草坪引入小区,只见草地不见树林的绿化模式,这样的景观设计缺乏个性和特色,生态性不强。

2 现代小区景观设计的对策

2.1 坚持因地制宜

坚持因地制宜是小区景观设计应遵循两条基本原则,一是合理利用土地;二是选择合适的园林植物。合理利用土地就是最大限度地利用原有的地形地貌,减少施工量,使景观显得真切自然。自然起伏的地形比平面整齐的地形更让人感到温馨和浪漫。在园林植物的选择上应坚持以乡土植物为主,可适当添加一些适应性强、观赏价值高的外地植物,丰富小区的植物种植结构。

2.2 遵循人与自然和谐的原则

在规划设计小区景观时,首先要以植物学、景观生态学、美学等角度为基础,遵循生态原则,对周围的自然景观进行重新认识:例如地形、水体、动植物等。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使人与周围的动植物以及其它环境因子组成有机结合,形成整体效果。从视觉景观形象、生态环境、大众行为方面,崇尚绿色;不仅要有绿化的数量,更要考虑绿地的质量和功能,使人们能够更好地融入自然,使小区景观生态建设能够满足人们心理和精神上的需求,得到美的享受。这样才能保证小区环境的活力,才能体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设计理念。

2.3 注重生态化

通过植物的合理搭配,强调植被的复合层次和季相性,增加生物多样性;充分利用阳光、空气、水、土地等,构成一个和谐、稳定的生态群落,在增加空气湿度、改善小区通风、净化空气、吸尘滞尘、消减噪音等方面,发挥生态系统调节小区微气候、改善环境质量和美化景观的作用。

2.4 注重文化内涵

通过各种植物的配置及创意景观,使其具有相应的文化环境氛围,形成不同个性的文化环境景观,从而使人们的主观感情与宏观环境之间产生共鸣和联想。将传统的建筑风格与现代建筑风格融合在一起,建筑物和景观设计提炼了传统建筑的元素和精华并且融合时代特征和地方特色,并将绿色生态理念贯穿始终,脱离了那种盲目跟风做法,力求体现现代都市风格和当地特色。

3 结论

现代小区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设计理念都在不断地发展,景观设计的发展是各方面都应该重视的环节,现代小区的景观设计应该走人性化设计、可持续发展、生态化和体现文化内涵的道路。

参考文献

1 彭欣.住宅小区环境景观设计研究[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2006

第6篇

1.1屋顶花园景观设计未能综合考量本土气候和文化风情

屋顶花园景观设计的目的之一在于制造出美观和艺术感,因此,应当根据本土自然气候选择适宜的植被,而在空间布局上应当追求本土独有的文化风情,以此创建独具特色的屋顶花园景观。但是显然,目前很多设计者在设计屋顶花园景观时忽视了这一要素,过于推崇国外或国内优秀的造园方法,将各类要素不予处理便融合在一起,不仅无法达到美化目的,还破坏了建筑群整体统一的美感。

1.2屋顶花园景观设计未能综合考量建筑群形态

屋顶花园景观为建筑群的构成部分,两者相辅相成、互相映衬,构建出一种美观效果。但是,现阶段我国很多屋顶花园景观给人感觉过于呆板,缺乏活力,在设计方面表现力薄弱,空间构成也较为单一。分析根源,缘由有二:其一,建筑结构空间本身特质过于单一,如若设计者专业素养不高,可能会难以配合这种单一空间组成形式开展设计。其二,景观设计方案本身过于单调,未能融入生态元素等,仅仅对屋顶花园进行了简单的表面设计。

1.3屋顶花园景观设计未能提前制定明确设计标准

经过多年的发展,在建筑物中建设屋顶花园已成为我国建筑行业发展的趋势。同时,屋顶花园推广到的建筑类型主要包括住宅楼、酒店以及办公楼等。在本质上,屋顶花园的建设不仅仅只是实现屋顶、阳台以及中庭的植物绿化,其角色已经出现了转变。基于此,设计人员在设计屋顶花园时,若没有一个清晰的设计定位,不仅降低了设计的质量,而且难以将屋顶花园的生态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体现出来。

1.4屋顶花园景观设计方案付诸实践过程中缺乏规范操作程序

一是由于我国的屋顶花园建设的历史较为短暂,从而导致关于其技术和理论的研究缺乏系统性。二是在一定程度上,社会经济发展的状况决定了屋顶花园建设的水平,而我国社会经济虽然发展较快,但仍是发展中国家。三是我国的研究人员与研究机构之间的联系并不密切,缺乏相应的交流和互动,同时,因研究条件不高而制约了屋顶花园绿化的技术。四是由于专业人才的缺乏,使得在对要求较高的复合型屋顶花园进行设计时常会出现各种问题,从而严重影响了设计的质量,进而不利于屋顶绿化的发展。

2应对策略浅析

2.1以正确设计理念为指导,完善屋顶花园设计理论

其一,适宜性生态设计理念,即依据本区气候条件和种植地为屋顶选择正确的植被。其二,可持续发展设计理念。屋顶花园景观设计为一种舶来品,西方发达国家的成功案例也说明该种设计方式的可行性,但是并非意味着需要普遍沿用国外的流行元素,增大成本支出,这无疑是缺乏考量的行为。为确保该种舶来品可以彻底融入我国城市建设,还需落实屋顶花园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从全局出发,根据国情和经济发展情况循序渐进,稳步发展。

2.2选配富有特色、适宜本区生长发育的植物

第一,它处于高处,可选择喜光、根系发达的植物。第二,它具有一定的承重量,宜选择重量较轻的花卉或草本植物。第三,屋顶土层薄,蓄水功能弱,需选择抗旱能力强的植被。

2.3根据建筑群形态和功能合理立意布局景观设计

针对屋顶花园景观设计未能综合考量建筑群形态及未能提前制定明确设计标准问题,可以通过提前根据筑群形态和功能合理立意布局景观设计来完善设计方案。

(1)立意方面:因地制宜。结合建筑群形态和功能,设计出同周边环境和谐一致且充分体现建筑功能特色的花园景观。

(2)布局方面,采用自然式手法布局花园景观,体现其与建筑协调融合的特征,抑或采用规则式手法着重对景观效果的装饰和排列,丰富景观层次,弥补空间上产生的束缚之感。当然,为了丰富景观布局上的艺术感,可以使用园林小品或构建层次分明的景观变化来达到这一目的。但是,因为屋顶承重限制,在选择园林小品时,不适宜重量或体积过大的小品,亦或者换用园林小品的使用材料,如假山采用更为轻盈的火山岩。

3结语

第7篇

1.1设计缺乏人文性

建设园林景观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满足人们审美的需求,城市园林建设主要是为了美化城市,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并且让人赏心悦目,因此,在园林景观的设计中,要加入人文性因素。但是在目前我国一些园林景观的设计中,只是盲目追求所谓的艺术,在设计中体现出来的是一些形象化的并没有实际作用的园林景观,特别是一些城市市中心的园林景观设计,完全没有考虑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忽略了设计中的人文性。

1.2设计存在攀比心理

城市园林景观是体现一个城市的档次,因此,园林景观的设计必须要具有一定的档次,所谓的档次并不是盲目追求价格高档,材料进口之类,而是真正造福于整个城市的设计才算是档次。然而我国一些园林设计师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将档次理解为花大量的资金投入,尤其是在一些住宅小区和别墅的园林景观设计上,大多数设计师存在着攀比心理,认为所用的材料必须是要进口才能体现出该园林景观符合该住宅小区以及别墅的档次,导致在园林景观的建筑中耗费大量的资金。

1.3设计缺乏创新

目前我国的景观设计越来越多,但是在园林景观设计中不免发现大部分景观设计都大同小异,很难体现出个性,设计中缺乏创新,失去了园林景观的最初目的。每一个地方都应该有其自己特色的园林景观,对于盲目照搬照抄的设计来说,不仅丢失了该地方的特色,甚至是丢失了整个设计作品的灵魂,不能体现出当地的内涵。

1.4施工过程的问题

园林景观的设计图纸再好也是要建设出来后才能看出实际效果,园林景观的成功与否全靠施工单位的仔细与否。我国的园林景观之所以大同小异:一方面是因为设计师没有在园林景观设计方面进行创新,另一方面是我国的施工单位还不够仔细,即使设计出的好作品也很难建设出来,好的园林景观不仅需要施工单位来打造,更需要设计师亲自到施工场地进行指导,设计师比任何人都清楚哪棵树该怎么种植,对于园林景观施工中的问题,设计师更能提出建设性意见。但是我国一些设计师不愿意置身于施工场地中,也不愿意与施工单位过多的交流,导致园林设计出来后与图纸有较大的差异,从而留下遗憾。

2园林景观设计的改进策略

2.1设计要以人为本

城市园林景观的建设主要是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将城市的生态环境发展的更好。因此,设计师在设计园林景观时要根据该城市的规划设计出与之相应的园林景观,以满足人们需求为设计基点。如在设计城市花园时,可以按照季节规律进行摆放,这样更突出自然生态,让人们更赏心悦目。

2.2注重实用性

园林景观不仅只是美化城市,凸显城市的档次,更重要的是对城市的实用性。因此,设计师在设计时不能盲目追求价格的攀比,而要考虑材料的实用性,在材料的选择上要考虑材料是否适合该园林景观的建设,并且还要考虑该材料是否会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等,将这些因素考虑到园林景观的设计中,不能以贵为美,争取用最少的投资设计出最好的景观。

2.3结合当地文化

我国是拥有56个民族的大国,各个地方都具有各自特色,因此,园林景观设计师在进行园林设计时首先应充分了解当地的特色文化,并将不同的特色文化融入到园林景观的设计中,不能盲目照搬其它设计师所设计出的景观。好的设计师懂得将各地的特色设计到当地的景观中,不仅能凸显当地城市的档次,还凸显了个性,突破景观设计的局限。

2.4注意施工问题

施工的成功与否关系到园林景观的成功与否,因此,在施工过程中要格外注重施工中所出现的问题。设计师要多与施工单位进行交流探讨,在施工过程中遇到问题要帮助施工工人进行解决,最重要的是设计师很有必要到施工现场亲自指导施工,施工工人按照设计师的要求进行施工比直接施工的效果要好很多倍,这样可以减少施工过程中的失误,避免设计师以及施工单位留下不必要的遗憾。

3结语

第8篇

【关键词】现代小区;景观设计;问题;对策

引言

经济发展带动城市化步伐的加速,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对居住环境有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我国大部分小区都已经在配套设施上有了很大的更新与完善,但与之匹配的景观设计却没有得到重视,出现了与现代小区境况不相匹配的夸张设计,还有过度模仿缺乏创新的陈旧设计等,可见做好景观设计不是投入大量资金就能解决的事,我们还要从现代小区的定位入手,了解现代小区的价值取向,遵循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从实践中总结问题分析问题,多角度的考量,将社会因素、经济因素、环境因素、地域因素及历史文化因素等相结合,利用科学方法对现代小区景观设计做出创新。

一、现代小区景观设计概述

现代小区景观设计是指通过人为的对自然因素的设计布局,有意识对景观环境做完善与改造,最终实现景观与人们生活相互和谐,相互促进。现代小区的景观设计趋于多元化,没有固定的模式,比如西方流行的简约风与古典式等。我国现代小区景观设计在21世纪后有了深层次的飞跃,从原本单一的设计变得更多元化,一些民族风格与传统文化融入其中,景观设计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

现代小区景观设计的主要内容有植物、道路、驳岸、铺地、小品、水景及相关环境设施。植物是景观设计中色彩的集中体现,道路是现代小区的交通脉络,驳岸是近几年新增的设计因素,铺地更多强调的是功能性,小品是景观设计的点睛之作,水景是最活泼且富于变化的要素,环境设施则体现现代服务性。

二、现代小区景观设计基本原则

现代小区景观设计通常遵循四原则,首先设计符合生态美,现代小区主要是人们的起居生活之所,小区的舒适与美观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小区景观规划过程中要注重居民的审美价值,使设计与生态相融合;其次设计符合艺术美,这里强调我们的设计能够巧妙的因地制宜、借景取观,且规划与布置与现代小区定位相一致,最大限度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再次设计考虑经济性,景观设计造价高势必给建筑本身带来成本压力,因此我们尽量将美观与经济适用相结合,如景观中园林面积过大就要做出控制,且相关园林护理设备也要做合理选购,总之在保证设计质量的前提下做最经济的规划;再次设计凸显地方特色,这里主要与当地特点相结合,在设计中突出本地的文化、特点等信息。

三、现代小区景观设计普遍存在的问题

1.小区建筑风格与景观设计不和谐

这个问题大部分来自于地产商方面,现代小区通常包含着很大程度上的营销概念,很多时候地产商为了牟利,在设计过程中会耗费大量财力物力打造或奢华或复古等景观,于是我们会在现代化气息十足的小区看到牌楼、假山、八角亭等,也会在水榭楼台间见到欧洲的骑士或风车等景观,从艺术审美角度来看,这显然是非常不搭调的,二者结合相对尴尬。还有一种情况,目前我国大部分地产商都是先盖楼再考虑造景,急匆匆的完成根本没有考虑太多,导致建筑风格与景观设计迥异,这些对提高人们生活环境品质是不利的。

2.盲目的模仿忽视自身文化特色

任何设计都应考虑相对应的承载背景,现代小区景观设计也是这样,但随着国家经济发展提速,舶来品不断增加,很多小区开始效仿西方做一些异国风情的建设,我们看到喷泉、雕塑、水渠等已经成了小区景观中的常见元素,实际上我们仅仅复制了外观,没有得到精髓,这就导致自身的文化特点被忽视,外来的“样子货”成了主角,因此我们经常看到欧风十足的景观设计中,养护费用猛增,部分景观成了摆设,丝毫没有服务性,另外值得一提的事,这些建筑没有营造家的感觉,使居民置身其中没有归属感。

3.忽略实用性

城市规划师杨・盖尔曾说过,活动能引起关注与兴趣。在现代小区中,人们很多时候是在景观中进行活动,这一点最能考验景观的质量与功能,某些费时费力造就的设计对于人们活动丝毫不起作用,设计的绿化不能提供纳凉的服务,一些名贵的植物阻碍了孩子们欢愉玩耍,景观水景为安全问题埋下隐患,这些不经济不实用的设计没能给人们活动提供便利且进一步造成资源浪费,从根本上看它失去了休闲与实用的双重功能,不可取。

4.标识细节处理不到位

现代小区本身涵盖了诸多现代元素,对于相关的警示标志等做了一定的改造,不加留神就会错过。在景观设计中,这些标志没有被强化反而被弱化了,在室内我们应该看到最基本的门牌号或消防通道的标牌等,在室外我们应该看到单元名牌、警示牌等,但目前我们大部分小区基本上没有铺设标志系统的概念,即便有标识,数量上也是相对较少的,还有一些小区在标志的颜色方面与使用符号时经常搞错,尽管目前我国没有完整法律法规规范小区标志系统,但景观设计师们应在设计中考虑到这一点,尽量为人们的生活便利性做出更多贡献。

四、现代小区景观设计策略建议

1.做好调研了解全局

景观设计要重视对小区的实地踏勘,在对整体建筑设计有了了解后,才能因地制宜结合小区环境对景观设计做出规划。首先我们在设计之前要了解服务对象,并将其作为设计指导,贯穿设计始终,其次设计要有整体性,即我们要纵观当地的人文因素、历史条件、建筑特色等,让设计与居民生活习惯相匹配,尽量顺应当地居民的审美与价值取向,做到不背离。再次集中掌握当地的气候条件,对光照。水流、温度等都要放置于设计中,做到考虑周全;最后要尊从小区的社会条件与经济条件,将之与公众需求相结合,做到不落后、不奢靡。

2.科学合理布局

景观设计首先要结合当地的自然气候,根据小区本身建筑的特色,与建筑风格搭配得当,尽量做到相映成趣。从地产开发商的角度严格把关,树立正确的思想不为小利而崇洋,将景观夸张设计,从设计师的角度要尽量结合当地的历史背景、文化习俗等元素,综合考虑,既做到让景观为民服务又赋予一定的寓意,从而科学提升小区文化内涵,使小区整体特色得以凸显并通过科学合理布局景观设计,做到锦上添花,为人们舒适的生活环境勾画精彩的一笔。

3.体现以人为本

设计构思最核心的因素是人,景观设计提升的是现代小区的价值,反应的却是居民的审美与价值取向,这就需要我们设计要充分尊重居民的客观需求,将人们的活动场所打造成人们依赖的共享空间。因此在景观规划时,道路方面要考虑居民出行的方便性,从采光角度要尽量做到夏季遮阳冬季收光,总之根据人们的活动特点,将公共服务设施做合理规划,做到设计以人为本。

4.注重标识系统的设计

现代小区由于其服务与环境都相对优秀,因此汇集各类人群,一个成熟完善的标识系统可以让居民不受语言等方面的影响便利生活,即便是一个不懂中文又说不出英语的外国人也能在标志的指引下轻松获取想要的信息,完成空间活动。除此之外我们还要考虑残疾人群体及老人、小孩等弱势群体,在景观设计中完善标志,能够使各类人找到最适合的指引,实现现代小区的灵动与服务,实实在在地从细节上赢得人心。

参考文献:

第9篇

园林景观发展的历史在中国已经有几千年,适应现代园林景观研究只有四十几年。所以,很多人对园林景观的认识很肤浅。他们认为园林只是种花种草,挖湖堆山,置石理水。改革开放以后,很多人有了出国的机会,看到欧洲的几何对称的园林,开阔的大草坪很壮观。于是出现欧陆风、草坪风。随着房地产的兴起,中国园林风、欧陆风吹进了居住小区,他们不考虑小区人性化空间和功能性空间,也就是只注形式不注重功能。纵观现阶段的景观设计,感觉设计市场相当混乱,大有鱼目混珠之作。同时,社会对该行业的认识心态不一,开发商更多地从商业炒作出发而缺少一定的眼光,而管理部门的行政干预往往使优秀的作品习惯性流产;景观设计师普遍具有的浮躁心理也使得精品难觅。上述种种现状让笔者深感景观设计存在诸多问题,并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一、园林景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实用性,设计盲目追求“档次”。当前,很多城市的园林景观设计只是为了增加城市的绿化面积,满足国家对城市建设的绿化要求,园林景观自身缺乏实用性和持久性,整个城市的园林景观绿化设计只是发挥了绿化的功能,没有和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并且一些城市多注重面子工程,园林景观多设计在城市的繁华或者中心地段,而市民居住区的园林景观绿化设计很少。

设计盲目追求“档次”。“档次”原本是景观设计师应追求的设计理念。问题出在对“档次”的理解上,“档次”往往被理解为宏大的气派或用材的豪华考究,它意味着大量财力的投入。决策者往往在项目的开始便定了高调,而不管该场所在整个城市环境系统中的位置。这里面有两个问题:一是如此巨大的财力投入能否产生相应的社会效益?二是该场所是否真正具备“档次”的环境条件?记得几年前一个内河两侧绿地的规划会议上,某领导指示要建成“法国的塞纳河”,两侧平均不到10m宽的绿带以及积污严重的河道,如何体现塞纳河风光?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国情决定我们要让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需要上档次和创作精品的景观毕竟不多,更多的景观要我们用平常的心态去对待。

2.园林景观设计单一,个性化不足。一些城市的园林景观设计比较单一,只重视城市草坪的保护和设计,在城市的各个地区大面积的种植草坪植被,虽然草坪在园林景观设计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并且具有很强的观赏性,但是过度追求大面积的草坪设计,不仅增加了园林景观的养护成本,而且降低了园林景观的实用性

信息时代带来设计趋同的必然,信息时代极大地开阔了我们的视野,各类景观设计精品选接踵出版,景观设计师不出家门即可获取国内外相关信息和发展动态。对成功作品的学习以及对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难免使各地的景观趋于雷同,产生“特色危机”,这同时也是建筑界所面临的问题。要避免“特色危机”,景观设计师必须保持清醒的意识,对所处的环境和地方文化要有深刻独到的理解并融入设计。简言之,设计要有自己的思想,才有灵魂,才具备个性。

3.缺少对人性的关注。很多园林景观设计人员多注重利用不同的手法和风格,园林景观设计的形象效果,而忽视了对人性的关注。一些设计人员对人性的关注仅仅体现在园林景观设计中添加一些休息的座椅或者健身设施,没有充分考虑到城市居民对园林景观的精神需求。

目前,大多数居住区环境设计简直无视人的需求,开发商是“罪魁祸首”,景观设计师成了“帮凶”。为了满足30%的绿地率要求,道路、停车场的用地被压到最低的指标,抠出来的用地扩充为绿地,要么用来满足绿地率的指标,要么被开发商作为“高绿地率”来炫耀自己的实力以期达到其商业目的。而所谓的绿地往往被理解为苗圃而简单地插上树,周边再用高绿篱围一围进而达到防护的目的,至于下一步的养管那更不知道是谁的事情了。档次高一点的小区,看起来绿地是大了,植物配置和环境设计好像是有模有样了,但试问:到哪里去找一块儿童嬉戏玩耍的场地?老年人被迫与一对情侣坐在一排,是退缩回到笼子似的家中还是硬着头皮当一回“灯泡”的角色?

二、加强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工作的对策建议

1.立足实际,因地制宜,树立生态景观理念。设计人员首先应该树立正确的设计理念,不能盲目追求工程的规模和所谓的“档次”。应该做好实地调研,尊重当地的生物多样性和自然环境,树立生态景观理念。在设计的时候,应该尽量减少对生态资源的剥夺,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选择适当的园林景观类型,做出人性化的设计。选择本地适生树种和其他植物做搭配,这样可以节省人力物力财力,有利于建成后的日常养护,使园林景观和当地的风土人情相融合。重视园林景观的民族性和区域性,提升工程建造的性价比,最大程度的发挥园林景观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2.以人为本,树立人性化设计理念。人是园林景观的设计、制造者,也是园林景观的使用者,园林景观最终是要为人服务的,因此,应坚持以人为本,树立人性化设计理念。在设计城市花园、街心公园或小区内的园林景观时,可以减少亭台楼阁、假山喷泉等人文景观的建造,而增加自然景观和绿地的面积。在布局上,不宜呆板的将同一品种的植物排列整齐栽植,而应该按照植物的自然群落栽植,综合考虑植物的色相、季相,这样才能够营造轻松、活泼又有趣的园林小品。在园林的功能方面,应注重实用性,道路设计应该合理,在园林中设置更多的长椅等设施,利于人们休憩、玩耍,方便人们穿行,实现实用性和观赏性的统一,实现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

3.加强设计人员与施工人员的沟通。在设计之前,设计人员就应该了解实地情况,对周围环境进行充分的调研,和施工方进行交流,杜绝那些不切实际、难以完成的设计。在施工过程中,设计人员应该全程参与,把握设计的尺度,在出现突发状况时,可以及时解决问题,提出替代方案,使临场设计不至于偏离原来的设计思路和理念,破坏整体的和谐统一。

第10篇

一、目前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一)过于强调形式,忽视景观功能性

在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中,一些设计过于强调景观的外在形式,忽视其使用功能和生态功能,忽视人的需要和感受。例如,目前水景已成为小区环境景观的重点,有的开发商要求建设大面积的水景。水景虽会带来活力,但其运用应恰到好处,不能求大、求多,否则会产生不良的负作用。水面过大,占用居民活动面积。而且由于蒸发、渗漏、卫生清洁,需要经常补水、换水,造成水资源的严重浪费,增加物业管理的难度和费用。在材料的运用上,一些设计者为追求形式上的构图、近期效果,大量使用自然树木,导致对自然环境造成破坏,而且由于树木在短期内不易恢复,生态效果和观赏效果都达不到要求。此外,过多运用镜面花岗石、火烧板等,镜面花岗石不防滑,雨天会给居民造成伤害,而且不透水,对地面排水、周围植物的生长会产生不利的影响,还会增加建设费用。

(二)强调硬质景观,忽视软质景观

居住区的环境景观设计不仅要注重特色和效果,更要注重环境的生态性。现在很多居住区的环境景观设计为了达到新颖、突出、快速见效的目的,过多强调硬质景观的建设,如设置大面积铺装,过多的喷泉水池、雕塑小品、亭台建筑等,大大缩小了绿地面积,忽视了绿色植物的生态功能特点和景观特色,无法营造舒适宜人的居住环境,缺少富有季相变化、色彩层次丰富的植物景观,同时,也会造成建设经费上的不合理现象。

(三)简单模仿,忽视景观的本土特色

目前,许多居住区景观设计忽视了住区所在地的地域特征,包括住区内外的自然环境特征,体现地方特色的乡土植物,长期形成和积淀的传统民风、民俗特征,历史文化遗迹等人文景观特征。比如在居住区建设中,常出现大动土方的现象,不论现状条件如何,先挖山填水,再在平地上创造人工地形,没有因地制宜地利用原有地形地貌。一些设计师对基地的传统文化内涵没有很好地挖掘和利用,只是简单照搬国外的设计。在植物选择上,未考虑其生长习性,只顾引进一些新奇的植物,对适应当地生长环境的乡土树种运用较少,造成不必要的浪费,而且使居住区环境景观缺乏地域特征和本土特色。

二、居住区景观设计改进的措施与对策

(一)因地制宜的利用现状条件进行设计布局

首先,应考虑基地内原有形态,充分利用原有自然地形进行布局设计,因地制宜。其中,包括山水地形的处理、水体的设计、绿地及活动场地的布置、景观建筑、小品的点缀等。如南京五台花园即利用小区原有的陡坎设计成叠水喷泉。其次,考虑利用居住区外部的自然景观资源。考虑人与环境的融合,建筑与景观的融合,留出通透的观景视线,将周围优美的景物收入到居住区中,小区内外遥相呼应,创造宜人的自然山水景观,如南京宝船听涛小区即借外部宝船遗址公园景观。

(二)以人为本,创造多样的景观空间,满足各类居民的需求

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要考虑到居民的心理感受和行为习惯,做到以人为本。具体表现在活动场地和交往空间的设置、休憩设施的尺度等方面,使居民在活动休憩时更加舒适、方便,创造一个亲切、优美、便捷的居住环境。绿色活动空间的创造,应满足不同年龄层次居民活动的需要。活动空间的总体布局,在空间类型及功能方面应做到动静结合、相互搭配,将公共活动的开放空间和个别交往的私密空间相结合,形成开敞空间、半开敞空间和闭合空间互相穿插并存的布置形式。

(三)利用居住区的人文条件,突出其地方特色

居住区景观设计,要根据其所在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和历史文化传统,充分突出居住区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充分利用适应当地生长环境的乡土树种,体现本土特色。对住区的历史文化、人文古迹应该深入地挖掘,以凸现基地的人文历史和文化积淀,突出小区的地方特色,使居民在住家附近就能感受到当地的文化与传统。

(四)建设节约型园林,考虑建设与管理成本

目前,全社会正在建设“两型社会”。“两型社会”指的是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核心在于节约资源,尽可能减少资源消耗和以环境代价满足社会经济的发展。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核心在于生态低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与自然生态系统协调可持续发展。反映到居住区的景观设计中,就要在满足居民生理心理需求的前提下,尽量节约资源、降低造价。同时,还要考虑到后期的管理和运行。节约成本应从几个方面考虑:在平面布局上,水面的设计要大小适中,既要满足景观需要,又要注意节约建设和管理成本;在竖向设计上,要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尽量少动土方,节约造价;在土建材料的选择上,要尽量选择性价比高的材料,同时,还要注意材料的生态环保性等;在植物材料的选择上,要尽量选择乡土树种,推广当地草种,树木规格不宜过大,要给植物一个自然生长空间和过程,提高植被成活率,减少对大环境生态的破坏。

(五)建设生态型园林,创造多样性植物景观

要提高居住区的景观效果和环境质量,应该以植物造景为主。植物不但可以美化环境,还能起到降温、遮阳、隔噪、净化空气、改善小气候等作用。通过对乔木、灌木、地被、草坪等植物的配置,形成层次丰富的植物景观,体现出植物的生态性环境效应。所谓植物多样性,就是要建筑稳定的植物生态群落,其中有植物品种的多样性和景观层次的多样性。在居住区景观设计中,根据各种植物不同的生长习性,营建以乔木为主、木本植物为主体的乔木、灌木、地被、草坪的复式结构植物群落,形成植物群落自然的生态布局。既能增加居住区环境的绿量、提高植物的生态效果,又能满足植物造景的需要。在植物选择上,应遵循和顺应植物演替规律,采用生长习性、形态等有较大差异的植物品种进行配植,避免种间的直接竞争。例如,疏林植物群落的配置可以利用林下耐荫植物资源,乔木与草地之间的生态空间满足了林下植被对光照、水分、养分的要求,并增添了林下层次。要注重适地适树,选择乡土树种,突出居住区景观的地方特色。对于同种植物,其规格的选择应大小结合,为植物群落的生长发展和自然演替留有一定的空间。在植物种植上,密度不应过大,应留出一定的林间隙地,改善幼树的生长环境,增加光照和养分的供给,创造健康的能进行自我更替和演化的稳定的自然生态植物群落。此外,可以增加立体绿化形式,这是一种不占用绿地的种植方式,包括外墙绿化、屋顶绿化、棚架绿化、阳台及窗台绿化等。不仅能增加居住区的绿化面积,还能改善居住区的小气候。

结语

第11篇

关键词:景观设计;低成本

中图分类号:S761.9 文献标识码:A

高成本景观设计是在景观设计过程中,前期的景观设计与后期的景观管理两方面的较高资金投入。高成本的景观设计劳民伤财,随着人们观念的改变,对自然景观的赏识程度的不断提高,低成本景观设计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青睐。而低成本景观设计很难在经济与景观两个层次上得到“权衡”。

1 景观成本的经济学理论

低成本景观设计是把景观学与经济学相结合的交叉学科。它要求景观的设计符合低投入,高产出的标准。投入简言之就是成本,包括项目咨询费用、建设施工费用、后期维护和管理费用等等,是所有的前期建筑和后期管理的资金运用总和。产出简言之就是收益,景观产出是指包括景观建成后所提供的休闲、娱乐、观赏等生态服务及所产生的经济收人。而高投入未必会带来高收益,二者不成正比,这就要求设计师选择二者的均衡点,尽量做到最低的投入成本换取最高的收益。

2 盲目追求景观高投入的原因分析

景观经济性本应是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然而在现实景观设计与景观实践中,违反经济规律,不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求,造成巨大景观资源浪费的高成本景观设计却随处可见:

2.1 在当今市场经济的引导下,金钱观念深入人心,大部分建设投资者要求大手笔、大投资、恢弘、气派等观念。这些不正确的思想直接导致不切实际的追求高投入。

2.2 部分设计师则受到业界不正当攀比思想的影响,对低投入、高产出观念的重视程度不够。也在盲目引导投资方追求高投资。

2.3 随着经济不断发展,中国的各大城市开始注重城市美化,草坪、广场等景观在各大城市中兴起,而这些城市的绿化工程直接彰显这个城市的经济实力,于是出现了不正常的城市之间的高投入景观设计。

2.4 部分设计师对高级材料极度崇拜,直接导致景观成本提高。

2.5 部分设计师设计之前未对基地进行详细地实地考察,规划分析不够详细和具体,原有的优势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利用。

3 景观成本的影响因子分析

影响景观成本的因子众多,设计、决策、施工、管理维护、审美差异、地域差异、文化差异等均会造成景观成本不同,设计是降低景观成本中最为重要的环节,本文主要从设计角度出发,在保证景观审美前提下,选择影响景观成本的因子有:(1)植物,(2)山,(3)水,(4)景观小品,(5)铺装,(6)灯光,(7)附属设施,(8)其它。

这些是影响景观成本的单因子,此外,还有影响景观成本的复合因子(复合因子由两个及其以上的单因子组合而成):包括整体布局、道路系统、立体绿化、硬化与软化比例等,考虑到复合因子由单因子构成,其景观成本最终还是归源于单因子,所以在景观成本影响因子中.主要以分析单因子为主。各单因子对景观成本的影响主要根据当地市场价格综合考虑,部分因子由于市场价格难以确定,则由专家进行评估确定景观成本。最后,由专家综合权衡审美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确定景观最终总成本和总效益标准。

4 低成本景观设计途径探讨

景观设计应综合权衡,低成本景观的关键所在是权衡短期投资和长期收益,在分析景观成本的影响因素基础上权衡在保证景观质量和使用效果前提下,既考虑到景观建设费用,也兼顾景观建成后的管理和维护费用。降低景观成本的同时获得更好的使用效果和经济效益,并非盲目舍弃景观质量,盲目为降低成本而设计。

4.1 低成本景观设计原则

低成本景观设计应遵循一定的原则:(1)经济适用美观原则。(2)因地制宜原则。(3)就地取材原则。(4)可操作性原则。

4.2 低成本景观设计方法

不同的景观应该遵循不一样的设计方法。

4.2.1 低成本植物景观设计

植物景观设计主要包括植物选择和植物配置,低成本植物景观设计不仅应符合一般植物景观设计原则,还需要考虑其特殊要求。

a.尽量选择乡土植物。乡土植物的采购成本比较低,而且对于环境的要求较之奇花异草来说有更强的适应能力。而且乡土植物的适应能力强,后期的管理费用比较小,这就决定了乡土植物的成本低廉。另外乡土植物更能彰显地方的特色,具有一定的人文魅力。

b.选择经济果木。单一的欣赏果木只有观赏价值,利用率不高,但是经济果木在满足欣赏的功效之外,又能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这部分资金可以用于后期的果木管理,也就是间接地降低了景观设计的成本。

c.设计生态植物群落。植物群落中的植物生存能力更强,所需的后期管理费用更低,在植物群落的建设中要坚持采用乔、灌、草相结合,以乔木为主的设计规划。乔木类的植物不需要循环栽植和养护,较之定期更换的草坪等植物而言,成本低廉。

d.速生树种与慢生树种相搭配。速生树种成本高,慢生植物成本相对较低,二者搭配,可以相对节约成本。

e.设计保健、香花、鸟语林植物群落。从各种感官给人带来美的享受。

f.利用湿地植物景观。自然湿地以天然的景观为依托,人为湿地可以有利于城市的污水处理系统。

g.选择后期养护管理费用低的植物。后期护理是一项比较大的开支,景观建设的初期要把这项费用纳入预算之内。多选用寿命长、成活率高、耐修剪等植物。

4.2.2 低成本山体景观设计

造山形式、体量大小等都是影响山体景观的设计因素。在三种常见的山体景观中,自然山体成本最低、人为堆山相对较高、假山的造价是最昂贵的。

4.2.3 慎用水景设计

水景的景观设计虽是大多数设计师比较青睐的一种,但是其造价相对昂贵。因为水景需要大量的水循环来保持水的清洁以及景观的活力。水景的设计要尽可能的利用活水,这样可以大大的节约资本。

4.2.4 低成本景观小品设计

景观小品的核心是欣赏性。针对这个方面设计师要选择协调、美观的材料,切记华而不实。

4.2.5 低成本铺装设计

铺装设计也是景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决定铺装设计造价的主要因素是材料的选择。

a.采用本土材料。铺装设计的材料按照来源分为本土元素和外来元素;按照属性分为自然元素和人工元素。本土元素减少了运输费用和引用经费,成本较低。自然元素利用现有的元素基础,配合简单的处理,因势而成,成本较之人工因素低廉。而本土元素彰显区域特色,自然元素更为和谐,在审美方面没有任何的劣势。真正的是经济与美观的均衡。

b.循环利用废弃材料。这种材料的选择既环保又节约,符合新世纪的可持续设计理念。

c.透水性道路设计。不但具有观赏价值,还可以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节约资本。

4.2.6 低成本灯光设计

灯光设计要转变传统的对电灯的依赖,而以太阳能为主,既能保护能源还能降低成本。

4.2.7 低成本景观附属设施设计

附属设计既要与主体设计相和谐又要多功能满足城市需要。

4.3 低成本景观设计实践

当前,低成本景观实践尚处于理论研讨和初步发展阶段,多少探索性的实践。目前国内比较成功的景观设计实践是中山歧江公园。

低成本景观设计是符合目前社会经济和城市建设的需要的,虽然处于探索阶段,但是在不断的理论完善过程中,它必将走向成熟,成为景观设计的主流思想。

参考文献

第12篇

关键词:设计理念;植物;园林;规划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园林景观已成为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园林景观设计与建设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从自然人化到人化自然.设计理念对园林景观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支撑和推动作用。本文就本人这些年在园林景观行业中所经历的一些体会做出自己的总结。

当前我国园林景观行业日趋成熟,各个城市都形成一种本地的体系,但是总的来说,还是产生了一些共同的问题,需要景观行业重视的。

1 节约型景观设计

当前园林绿化建设中存在着注重视觉形象而忽略节约理念和环境效益的现象。水景泛滥、填湖造园、反季节栽植和逆境栽植、大树进城、大草坪的建造、豪华高档装饰材料的过度应用、高价点亮城市夜景、大面积硬质铺装等建设活动,不仅造成宝贵资源的严重浪费,而且耗费巨资带来的是当地景观特色的严重丧失。以上这些规划的背后均折射出现代景观设计的错误定位。因此,节约型设计理念亟需被广泛地应用于景观设计中。节约的本质是指在社会经济运行中对资源需求实行减量化,有计划有步骤可持续地利用、渗透到园林建设中,节约应包含节约资源和能源、改善生态与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三大目标,主要从节约水设计,即有效利用水循环,采用雨水回收等;节能设计,即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灯光设计,采用节能灯具等;和节资设计,即多进行可回收材料的应用。从这几个方面进行着手,合理规划和配置城市绿地,对于改善人民生活、促进社会和谐具有十分紧迫而现实的意义。

2 “因地制宜”的景观规划概念

城市园林景观设计要想有自己的特色,就必须擅于创造特色,有自己的独到之处,而最能体现这个特色的规划设计原则就是“因地制宜”。在设计的过程中,如能合理地处理人与生态自然间的关系,那营造出具有本地特色、历史人文景观将不会是空谈。然而近年来,国内景观设计市场多是忽略了这方面的研究,盲目追求刻意营造的景观效果,大规模开发原生态的自然地区,不仅对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的破坏,而且造成各个景观项目的雷同,模仿太多令人置身其中不知身居何处,失去体现本地特色的意义。本人在景观行业中所经历过的项目,存在着不少炸山填湖以求达到人为创作的景观效果的例子,面对这些项目,实在是令人叹息资源的极度浪费之余却又无可奈何。

在现代的城市居民心中,园林景观的意义已经不仅是用于游玩或者休息的场所了,它还拥有着环境保护以及放松心灵的功能。有见及此,本人认为“因地制宜”的设计原则已不容忽视,合理利用原地形生态资源,结合本地原有的地形,水系,道路和本地文化风俗而进行有规划有理论的设计,做出让人过目不忘的景观效果,才是设计者终极的目标。

3 绿化景观的设计理念

园林景观中的绿化植物不仅仅是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的工具,而且还拥有净化空气的能力,同时也可以起到减低噪声及调节空气湿度等功效。然而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注意。对于绿化类的园林环境不能盲目的追求宏大的园林景观,而是应该使我们设计的园林景观能融入自然;由于每个地区都有自己不同的气候环境,因此在进行绿化类的园林景观设计时不能只是模仿,而应该自己的特色;园林景观在设计建造时不能破坏本地的生态环境,不能对园林中的绿色植物进行随意的配置,要保护园林中植物的多样性。但在工作的这些年里,发现现在有很多项目为了追求某种风格的景观效果或销售的噱头,过度采用不适合当地生长的植物,后果是既达不到预期的景观效果,又必须更换树种以达到绿化效果,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例如一个昆明的项目,为了营造热带地区的风情,种植了多种棕榈树种,结果一到秋冬,这些树种就必须做保温措施,一旦疏忽,这些树马上就奄奄一息,到了最后,还是成批的更换了当地的树种,以求达到长期有效的景观效果及减少树种保温的额外费用。因此,本人认为植物设计与当地环境气候及风土人情是密不可分的,两者需相辅相成,才能营造出最理想及最有特色的城市景观。

4 与当地文化结合的设计理念

把景观设计与当地构筑物风格结合考虑,有利于更好的宣传城市文化。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的地理环境,建筑物的风格也千差万别,而且,当地的物种和人们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甚至一些标志或植物对于城市的历史和人们的习俗有着深远的影响。各个地区的建筑风格都是因应当地自然环境而由历史沉淀下来的产物,皆是当地风俗,气候,人文等影响下的意识形态,经过岁月的洗礼,何种建筑风格和植被最能体现出该城市的文化,可以说已经成为一种规则,盲目追求在本地营造不合适的风格,会造成一种格格不入的感觉。可以融合,但不要强加,这是本人最深切的体验。所以,再做景观设计之前,对该城市的风土人情,建筑风格,气候条件的调查必不可少。

5 设计理论与现实的融合

园林景观设计注重的是“点、线、面”的设计理论,“一步一景”,“移步换景”等,皆为园林设计之精髓, 现代园林中,这些理论依然成立并行之有效。

所谓“点”,即在园林布局中,要能够突出重点,且疏密有致。景点的分布要按照“疏可走马,密不透风”的原则进行,要充分考虑到游客聚集和分散的情况,做到聚散有致、动静结合;其次,点要做到相互协调,相互映衬,以点作为吸引游客视线的核心,并在视域范围内将点与其他景观进行联系,景点之间要能够相互协调,注重游客的视线范围和角度;再次,点要做到主次分明,且重点突出,要有一个点能够体现出园林的主景或是主体,表达出园林景观的构思立景中心,这个点既可以是人文景观,也可以是自然景观。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点主要包括置石、筑山、水景、植物、建筑、小品和雕塑等。点的布置既要协调,又要突出。例如在某公园的景观设计中,就以中心湖为主体景观,围着湖边设有活动广场,特色亭台,儿童游乐区,以通幽小径相连,做到点与点之间的相互关联和协调,而在亭台楼阁的设计中,虽为现代的混凝土结构,但是外饰古色古香之材质,突显了当地的文化,更显趣味。

而“线”,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它的功能主要为审美、导向和分隔。审美功能即每一种线的变化都能够带来特殊的视觉效果,粗细线条、浓淡线条、曲直线条和虚实线条等能够带给观赏者不同的视觉印象和美感;导向功能即线条的方向性,能够引导人流;分隔功能即通过线条来展示出路径、植物、地形等的区分,分隔出特定的空间。在线的布局时,要遵行自然性原则、序列性原则、功能性原则。由于园林要表达的是自然美,因此在线的布局时,要达到“虽由人作,宛然天开”的境界,另外,线要能够发挥出满足人们观赏、交往、交通等的需要。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线主要包括:路径,即供游客散步、观赏、休闲的风景,以曲折为主,通过与道路两旁景观的结合,变现出步移景异,丰富变换的特点;滨水带,即陆域和水域的交界线,让游客能在观赏美景的同时,感受到水面的凉风;景观轮廓线,在轮廓线的设置时,要考虑到观赏角度和距离的问题。园林景观中道路的设计颇费心思,太直则毫无悬念,太曲乱人心神,既要将各个景点有机连接起来,又要有各自互不影响的功能,这“线”的设计可谓肩负重任。

最后是“面”,在城市地理学中对面的定义为:地球表面的任何部分,如果在某种指标的地区分类中是均质的,那么便是一个区域。按照活动要素来讲,可以把园林景观设计中的面分为游憩区、服务区、管理区、休闲区等。面的布局原则首先要遵循整体性原则,要能够在总体上有机完整的进行空间分割和关联,在空间的排列序列中,能够理清主从关系和各个景观的特征;其次,要遵循顺应自然的原则,要与周围的自然环境、山水、土地等进行组合,并最好和自然地形的分界线一致,这样稍加点缀,便能够呈现出如画的风光;再次,要遵循生态原则,让土壤、植物、动物、气候、水封等条件能够相互作用,并维持景观环境的平衡在园林景观设计中,面主要包括植被、硬质铺地和水体。植被主要为各类树木和花卉、草坪等,植被的作用是以形、声、色、香为载体体现,为园林增添独特的、变化的风景。硬质铺地的功能不仅仅是为游客提供活动的场地,还能够帮助园林景观的空间构成,通过限定空间、标识空间,能够增强各个空间的识别性。水体主要包括河、湖、溪、涧、池、泉、瀑等。水体在园林景观中的功能是十分重要的,首先,水体的审美价值较高,主要通过视觉和听觉体现;其次,水体能够提供一些活动形式;再次,水体能够调节微观气候,为园林中的动植物提供水源。在对水体进行设计时,要充分对地形、意境等进行考虑,避免营造出死水一潭的感觉。水一直是人民生活必不可少的资源,自古繁荣地区均离不开丰富的水资源,现代园林设计中,如能在有可利用条件的情况下,尽量使用原有水资源,以求做到源源不尽的水体环境,就是景观设计成功之作。

结束语

第13篇

关键词:屋顶花园;景观设计;植物;美化

1屋顶花园景观设计问题分析

1.1屋顶花园景观设计未能综合考量本土气候和文化风情

屋顶花园景观设计的目的之一在于制造出美观和艺术感,因此,应当根据本土自然气候选择适宜的植被,而在空间布局上应当追求本土独有的文化风情,以此创建独具特色的屋顶花园景观。但是显然,目前很多设计者在设计屋顶花园景观时忽视了这一要素,过于推崇国外或国内优秀的造园方法,将各类要素不予处理便融合在一起,不仅无法达到美化目的,还破坏了建筑群整体统一的美感。

1.2屋顶花园景观设计未能综合考量建筑群形态

屋顶花园景观为建筑群的构成部分,两者相辅相成、互相映衬,构建出一种美观效果。但是,现阶段我国很多屋顶花园景观给人感觉过于呆板,缺乏活力,在设计方面表现力薄弱,空间构成也较为单一。分析根源,缘由有二:其一,建筑结构空间本身特质过于单一,如若设计者专业素养不高,可能会难以配合这种单一空间组成形式开展设计。其二,景观设计方案本身过于单调,未能融入生态元素等,仅仅对屋顶花园进行了简单的表面设计。

1.3屋顶花园景观设计未能提前制定明确设计标准

经过多年的发展,在建筑物中建设屋顶花园已成为我国建筑行业发展的趋势。同时,屋顶花园推广到的建筑类型主要包括住宅楼、酒店以及办公楼等。在本质上,屋顶花园的建设不仅仅只是实现屋顶、阳台以及中庭的植物绿化,其角色已经出现了转变。基于此,设计人员在设计屋顶花园时,若没有一个清晰的设计定位,不仅降低了设计的质量,而且难以将屋顶花园的生态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体现出来。

1.4屋顶花园景观设计方案付诸实践过程中缺乏规范操作程序

一是由于我国的屋顶花园建设的历史较为短暂,从而导致关于其技术和理论的研究缺乏系统性。二是在一定程度上,社会经济发展的状况决定了屋顶花园建设的水平,而我国社会经济虽然发展较快,但仍是发展中国家。三是我国的研究人员与研究机构之间的联系并不密切,缺乏相应的交流和互动,同时,因研究条件不高而制约了屋顶花园绿化的技术。四是由于专业人才的缺乏,使得在对要求较高的复合型屋顶花园进行设计时常会出现各种问题,从而严重影响了设计的质量,进而不利于屋顶绿化的发展。

2应对策略浅析

2.1以正确设计理念为指导,完善屋顶花园设计理论

其一,适宜性生态设计理念,即依据本区气候条件和种植地为屋顶选择正确的植被。其二,可持续发展设计理念。屋顶花园景观设计为一种舶来品,西方发达国家的成功案例也说明该种设计方式的可行性,但是并非意味着需要普遍沿用国外的流行元素,增大成本支出,这无疑是缺乏考量的行为。为确保该种舶来品可以彻底融入我国城市建设,还需落实屋顶花园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从全局出发,根据国情和经济发展情况循序渐进,稳步发展。

2.2选配富有特色、适宜本区生长发育的植物

第一,它处于高处,可选择喜光、根系发达的植物。第二,它具有一定的承重量,宜选择重量较轻的花卉或草本植物。第三,屋顶土层薄,蓄水功能弱,需选择抗旱能力强的植被。

2.3根据建筑群形态和功能合理立意布局景观设计

针对屋顶花园景观设计未能综合考量建筑群形态及未能提前制定明确设计标准问题,可以通过提前根据筑群形态和功能合理立意布局景观设计来完善设计方案。(1)立意方面:因地制宜。结合建筑群形态和功能,设计出同周边环境和谐一致且充分体现建筑功能特色的花园景观。(2)布局方面,采用自然式手法布局花园景观,体现其与建筑协调融合的特征,抑或采用规则式手法着重对景观效果的装饰和排列,丰富景观层次,弥补空间上产生的束缚之感。当然,为了丰富景观布局上的艺术感,可以使用园林小品或构建层次分明的景观变化来达到这一目的。但是,因为屋顶承重限制,在选择园林小品时,不适宜重量或体积过大的小品,亦或者换用园林小品的使用材料,如假山采用更为轻盈的火山岩。

第14篇

一、道路

为了追求平面效果,路网布置时而繁杂弯曲,时而简单,并且普遍存在功能性和实用性差的情况,常常套用固定的平面形式,为追求“奢华”的图案效果,造成了铺装材料过度切割,浪费资源。路网的布置首先要满足消防、救护等应急功能,其次考虑通行的便捷性及平面效果的美观性,避免出现笔直的所谓的“景观”大道或百转千回的羊肠小路,缺乏细部的推敲处理。路网设计应以使用者的舒适度为最重要的标准,当曲则曲,当窄则窄,收放适度,不可一味追求构图。将功能性道路和使用性道路巧妙的结合在一起,才能保证景景观设计的初衷。

二、广场

广场通常有人车集散、社会交往、老人活动、儿童玩耍、散步、健身等功能,铺装面积过大,从功能上讲不利于夏季遮荫、冬季挡风;从投资上讲不利于节约社会资源,造成对财力物力的过度浪费。目前这种一味追求“大”的设计手法,在多种景观设计中大行其道。同时还被一些投资商和设计师视作高档的标志。在游人的可达性范围内布置适合不同功能与不同尺度的广场或其它类活动场地,才能充分满足游人的各项交往、活动需求。

三、铺地材料

目前硬质景观材料常用的有天然花岗岩、砖类、石子类、混凝土、沥青类等,材料种类相对较少,新材料应用不及时亦不广泛,循序渐近的应用一些新材料、新技术及新工艺,对保护自然资源,建设生态景观有重要作用。近几年国内的重要活动及赛事的场地景观材料大都选择了注重环保得透气、透水的艺术地坪等材料,避免了花岗岩等材料带来的生硬感,也避免了冬季或雨季路滑的弊端,增加了场地效果的观赏性及趣味性。四、景观构筑物亭廊架及人防出入口等构筑物形式通常过于繁琐,单纯追求外形漂亮,从而忽略其应有的遮荫或挡雨的功能,进而沦为摆设。大型构筑物的数量应根据实际使用人数来布置,避免闲置,也可充分利用植物来扬长避短,以弥补不封闭的构筑物的功能缺陷。五、封闭系统、停车场围墙具有限入、防护、分界等多种功能,立面构造多为栅状和网状、透空和半透空等形式;景墙则具有分隔、遮挡等作用,外形以美观为首,高度要适宜,适当在景墙上开辟小的景窗或设计独特的造型以提升景墙的景观价值。停车场的设计越来越受到重视,不仅要满足数量,还要尽量减小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生态停车场”已经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提高车场内绿化率渐渐成为主要设计亮点。

六、景观小品

雕塑、置石、标识系统、电话亭、座椅、垃圾箱(果皮箱)、花钵等小品的选型、数量及布置时而不当,不能体现和联系项目的主题,造成某些物品的闲置。雕塑和置石是景观的点睛之笔,在布局上要注意与周围环境的关系,恰如其分地确定其材质、色彩、体量、尺度、题材等,要选用耐用的材料及特色的形式来体现主题,切勿滥竽充数。标识的色彩、造型设计应充分考虑其所在地区建筑、景观环境以及自身功能的需要,其用材应经久耐用,不易破损且方便维修。各种标识应确定统一的设计风格,以突出配套设施的整体性。标识的位置应醒目,且不应对行人交通及景观环境造成妨害。电话亭、座椅、垃圾箱等实用型物品是不可缺少的设施,其布置要科学、数量要适宜,且容易辨认,其选址应注意减少混乱且方便易达。垃圾箱(果皮箱)一般设在道路两侧和居住单元出入口附近的位置,其外观色彩及标志应符合垃圾分类收集的标准。花钵是景观设计中传统种植器的一种形式,目前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园林景观当中,具有可移动性和可组合性,能巧妙地点缀环境,烘托气氛,其规格及形式要与周边景观相搭配,将植物存活率提高,以此达到锦上添花的效果。

七、辅助型构筑物

挡土墙、台阶、坡道、护栏、扶手等辅硬景是设计中不可缺少的细部节点。挡土墙的形式根据建设用地的实际情况经过结构计算确定,且不可随意砌筑,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将外饰面美化,作为景观的一部分,变不利为有利,有的甚至可作为特色景观来展现。台阶在园林设计中起到不同高程之间的连接和过渡,可丰富空间的层次感,尤其是高差较大的台阶会形成不同的近景和远景的效果。同时为配合特殊人群的需要,还要设置满足规范要求的坡道和扶手,为了方便晚间人们行走,台阶附近应设照明装置,人员集中的场所可在台阶踏步上暗装地灯。护栏具有阻拦功能,也是分隔空间的一个重要构件,一般设置在高台的边缘,使人产生安全感。设计时应结合不同的使用场所,首先要充分考虑栏杆的强度、高度,其次要考虑栏杆的造型美,突出其功能性和装饰性。

八、水景

增加喷泉等形式的水景渐渐成为提升景观档次的方法之一,但喷泉的体量、形式及选材过于追求效果从而导致不顾气候因素随意布置大面积的平面水景或复杂的立体水景,使用次数屈指可数,使其渐渐荒废成了堆满落叶、垃圾的下沉广场或反碱情况严重的景墙。水景的布置要遵循适地适度的原则,南方气候温暖多雨,可做大面积且形式多样的水景,同时还可将多余的雨水收集重复利用于绿化养护当中;而北方冬季寒冷且时间较长,水景设计就要仔细斟酌,面积不要过大,把使用频率做到最大,注意枯水期时也要有景观效果。

第15篇

关键词:居住区;景观设计;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由于居住区所担任的特殊的场所角色,我们必须运用恰当、合理的设计手法来营造好人们居住环境中的景观,只有这样才能更有利于人们放松身心,提高生活质量。居住景观发展的重点应该不断地因地制宜、努力去创造有亲和性的景观,使人们能够自然而然的置身其中。

一、 居住区景观设计中常见在的问题

1、 盲目模仿跟风,缺乏和谐意识

目前,居住区景观设计行业中的炒作风气较重,很多设计师一味模仿,仅仿其形式,而不能取其精神,缺少创新与和谐。当欧陆风情盛行时,不管建筑风格和周边环境情况,在景观中大搞罗马柱、欧式线角与欧式雕塑小品;当热带风情渐盛时,不管当地气候和地理环境的实际,一窝风地在居住区大搞热带风格的设计,往往造成复制者被复制者复制,“千城一面”。

2、 人性化设计欠缺,缺乏亲切感

居住区景观设计的终极目标是为居民提供高品质的生活环境,因此人性化设计在居住区建设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然而,目前忽视居住区人性化设计的情况不在少数,主要体现在:设计者和用户缺乏沟通,不尊重居住者的需求;居住区的安全性问题考虑不周,如预防火灾、水灾的系统设计,预防突发事件的绿色通道系统、残疾人无障碍通道等;居住环境的健康性设计没有足够重视,如日照、通风、防尘、除噪等问题;许多景观设计缺乏系统性,造成许多景观作品只可远观,不可亲近,缺乏亲切感。

3、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没有得到有效贯彻与落实

其一,忽视地域环境特色和个性特色,模仿克隆者居多,抄袭雷同的现象较为普遍,其风格与形式很容易过时,缺乏可持续性。

其二,在绿地系统设计中,树种单一,不注重树种的多样性,最终影响绿地系统植物群落的稳定性。

其三,在植物材料的选用上过度追求植物珍奇与奇特,忽视了本土植物的利用,盲目大量引进外来植物。

4、 表现在没有突出地方特色,适应地方气候

一是,对居民的行为规律和心理需求研究不够。受我国国情与设计体制的影响,设计过程中缺乏对人的研究,致使设计成果不被使用者接受。

二是,在整个住宅区规划中,环境设计一直处于配角的次要地位。不少住宅区绿地的设计,在规划布局单体方案完全定稿后,甚至开工或快要竣工时,景观设计人员才介入,绿地设计只是对住宅布置完成之后留下的“剩余空间”的处理,或者是对建造意义及功能不明确的“建筑空地”的处理。由于两个阶段由不同人员去设计,往往致使在主题构思、空间效果及整体风格的把握等方面脱节,造成不协调,形成不了整体感;再者,缺乏投资来源也使精心设计的环境设施得不到完全的实施,也或者由于缺乏对居民对美的欣赏的引导,缺乏完善的管理和维持手段,使设施不久就面目全非。

二、提高居住区景观设计的对策

1、配置植物要有明显的季节性,避免单调、造作和雷同

形成春季繁花似锦,夏季绿树成荫,秋季叶色多变,冬季银装素裹,景观各异,近似自然风光。使游人感到大自然的生机及其变化,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按季节变化,可选择的树种有早春开花的迎春、桃花、榆叶梅、连翘、丁香等;晚春开花的蔷薇、玫瑰、棣棠等;初夏开花的木槿、紫薇和各种草花等;秋天观叶的枫香、红枫、三角枫、银杏和观果的海棠、山里红等;冬季翠绿的油松、桧柏、龙柏等。总的配置效果应是三季有花、四季有绿,即所谓“春意早临花争艳,夏季浓荫好乘凉,秋季多变看叶果,冬季苍翠不萧条”的设计原则。在林木配置中,常绿的比例占1/3~1/4 较合适。枝叶茂密的比枝叶少的效果好,阔叶树比针叶树效果好。乔灌木搭配的比只种乔木或灌木的效果好,有草坪的比无草坪的效果好,多样种植比纯林效果好。另外,也可选用一些药用植物、果树等有经济价值的植物来配置。

2、保留原有植被

在小绿地的建设中,常常会忽略一个问题,就是保留场地的原有植物,当然并不是全部保留,而是对植物的生长状况和景观效果进行考察,该留则留。一般在城市发展中很难将原生的植物群落保留下来,次生群落和人工植被倒是较为常见,因为它们与环境,有相对稳定的关系,通常就会保留下来。

3、 协调植物关系

众所周知,“互惠共生”是指两个物种在长期共同生存的环境下产生的互相依存,互相惠利的关系,比如,真菌共生,地衣就是藻菌结合体; 一种植物的分泌物对另一种植物有利,就像黑接骨木和云杉根; 反之,有胡桃和苹果、松树与云杉等,这些都应当是受到重视的。

4、 植物营养空间的定位

园林绿化中的植物搭配以美观为主,而设计师也需要考虑植物个体之间的关系。自然界植物的分布受到气候、土壤、光照等因素的影响,出现水平及垂直分布现象。不同的植物分布在不同的营养层,这就要求人工栽植需符合自然群落构成的规律。小型的绿地一般两个配植层次就可以了,也就是乔木与小灌木、乔木和地被层,其优点是,充实顶层,中空留虚,视线通透,避免出现郁闭感,也满足了对营养空间的需求。

5、模拟自然群落结构,保证多样性

物种多样性的理论体现了群落和环境物种的丰富程度、变化程度、均匀程度和其稳定性、群落相互之间的关系。专家认为,在一个稳定的群落中,其对群落的时空条件、资源利用等都是互相补充,并非直接竞争,因此,系统越复杂、群落也就越稳定。同样的,在园林景观中也要保持物种多样性,协调与自然的关系。在满足自身的同时尊重并尽可能满足其他物种。在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就必须要通过生态建设来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减少废物产生率增强其生态的服务功能。在我国的城市生态设计中,需将审美、精神、生态功能三者有机结合,为城市建立一个良好的景观格局,同时运用现有的相关知识,以促进资源利用、循环再生、减少排放,让城市走环境良好的道路,实现可持续发展。

6、重视水景,动静结合

自古以来,水就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源,同样绿化环境也少不了它。居住区的绿地规划设计,有水容易,成景难。想要水景设计成功,一是水质,二是水形。还要保持水不断的流动,做到真正的“活水”,避免成为一潭死水,让住户天避而远之,叫苦连天。因而,想要做到真正活水,就要对水进行补充、排泄、循环净化等一些列的设计。大多数是以瀑布、涌泉作为动力推动水流动,造成水位落差让水自然流动,做出溢水、涓流等动态的水景。因为坡度的不同、水面的宽窄也不同,也就造成了不同的水深,不同流速,这样也可以促进水的流动。同时,还要考虑到交通、娱乐生产等等的因素,并开挖水渠将土方堆成高低起伏的地形,不仅自然,且节省费用。在流域附近的绿地用自然水灌溉,形成对雨水的回收利用,促进水循环。还可以在周边布置一些石块、亭台等将空间错开构成景观,以各种形式加大景观深度。

总之,现代化的居住区景观设计要分析居民的心理需求,居住区内的居民活动的方式和行为方式,景观设计要满足不同人群的锻炼、娱乐、休闲等功能。

参考文献:

[1] 万婧.现代城市居住区景观设计探讨[J]. 现代园艺. 2013(04)

[2] 苏凯勇.小议居住区景观设计[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 20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