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海绵城市建设原理范文

海绵城市建设原理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海绵城市建设原理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海绵城市建设原理

第1篇

[关键词]海绵城市;园林工程;应用研究 文章编号:2095-4085(2017)02-0165-02

水资源分布失衡的状况在我国的表现非常突出,一些区域经常会由于供水失衡出现缺水状况,所以说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城市内涝问题,就应当加强对水资源的保护。在这种情况下,海绵城市理念的问世迅速缓解了该问题,并且加快了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进程。城市园林绿地作为城市居民平时互相沟通、娱乐的关键场地,在其建设过程中引入海绵城市建设模式有助于改善园林建设中的欠缺之处,增强园林绿地的整体性能。

1海绵城市理念及其在我国的发展现状研究

所谓“海绵城市”,指的是城市可以像海绵一样,在迎合环境变换以及应对自然灾害等一系列问题上具备良好的“弹性”,并且在降雨的时候吸水、蓄水、渗水、净水等,必要时把自身存储的水分释放并加以利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即为把自然渠道同人工措施有机结合,同时秉承生态优先的原则,在保证城市排水防洪安全性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完成雨水在城区的积存、渗透以及净化工作,进一步推动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及布局,最终为生态环境稳定性的保持提供保障。

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在我国园林工程建设中早已获得了一定应用,并且取得了一定成效。首先,其使得水资源的分布更加广泛,这给地区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现如今,由于国内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进步,国内很多地区的水环境污染现象越发严重,再加上众多工厂企业的兴起,给水资源造成了巨大的污染。在引人海绵城市理念进行建设后,则有效缓解了水污染、局部缺水等问题;其次,海绵城市建设方法的引入,使得园林景观绿意盎然、山水交融。近来,国内政府更加注重生态文明的构建,在城市建设环节中突出了对绿色生态的构建。随着城市绿地规模的迅速扩展,为城市居民提供了充足的休闲地点。除此之外,这一建设格局也更好地反映出了海绵城市的景观氛围,进而为地区经济进步提供了重要保障。

2海绵城市理念在园林工程中的应用

2.1居住用地选取逐级单元式网状径流控制对策

一般而言,居住区都是在那些地势相对缓和、海拔不高的地方修建起来的,所以说绿地和住宅布局容易构成组团式,这种布局也会对住宅区的径流起到关键性的作用,令径流的产流点上升,同时十分分散。在居住区的规划设计过程中需要不断增加净水设备、改善水质,并且还应当采取针对性措施令雨水的渗透量得到提升,然后按照基本状况适当增添缓排设施。例如,基于LID的雨水径流控制模式是为满足各级居住绿地形成的组团式而专门设计的,以小单元为区域划分出的网状径流管理系统。降水前期,屋面一些水分会消失,之后部分雨水通过落水管滑落到外部高位花坛或者生物滞留地带,地标径流饱和后一些溢出的降水会经由地面引流槽等专门的引流路线流入滞留池或者多功能的调蓄场所,最终实现多元化的根本目标。各组团的LID设计理念各异,然而,它们一致的功效均对更有效地处理当地汛期降水的缓排工作和雨水的充分利用起到积极作用。

2.2广场用地选取逐级滞留渗透对策

依据广场地形的基本情况,台地式广场的地表径流量相当大,因为广场的人类活动较为频仍,所以径流水质状况相对较差,并且由于上下台地的落差非常大,又无形中提高了径流的冲刷力度。我们在对广场进行规划设计的时候,需要改变传统直排、快排的方式,按照各台地的基本特征,采取层叠式、分散式的雨水管控策略,这样做能够有效地对当地25mm及以下的中小雨径流量做出有效处理,从而强化雨水渗透能力,提升广场周围径流的水分质量。此外,我们还必须充分考虑到广场内部的植被存在一定的遮阴作用,所以在工程建设实施中应当种植各类植被,为阶梯式景观群落的达成提供有力保障。比如说,像停车场及步行广场等地可采用渗水性较强的面层进行铺装,除了能够削弱地面热量反射的影响外,还能够使土地的生态功能更强,为城市排水设施压力的进一步减轻创造良好条件。

2.3公园绿地选取分级调蓄缓排对策

这一措施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内容。首先,分级湿塘模式。这一模式主要是指按照基本需求在山顶及山腰等地段构建起湿塘,目的是减缓径流速度。在陡坡处则按照LID技术措施进行改善,坡度低平的地段可以增加多个坡面,同时按照地形地势特点对径流采取分层控制,进而构建起自上而下的水景和雨洪调蓄系统;其次,阶地式生物滞留设施模式。这一模式原理为在满足土地理化性质的前提下,在山腰等地段设计配置阶地式的生物滞留设施,以尽量削弱雨水侵蚀作用。在坡度低平区可以种植普通的绿色植物,不仅能够减轻雨水对土壤的侵蚀,也可以形成独特的自然景观。

第2篇

【关键词】海绵城市;园林景观

Practice of Sponge City Construction Idea in Landscape Architecture

Zhou Li-jun

(East China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LimitedShanghai200041)

【Abstract】With the improvement of people's living standards and aesthetic taste, as well as green, the concept of ecological development increasingly popular people, more and more people began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living environment, the pursuit of harmony between man and nature. This also made a better request for urban landscape design. Sponge city in the urban landscape design due to a number of factors l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design behi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ity, the need for its reform. "Sponge city" is a low-impact development of the rainwater system, integrated a new generation of urban rainwater management concept, its protection in the region under the premise of natural water ecological balance, can break the urbanization and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al problems, Natural harmony symbiosis. In the process of urban landscap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the integr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sponge theory will enhance the function and function of landscape, so that it can achieve the goal of rainwater resources recycling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tection while beautifying the city.

【Key words】Sponge city;Landscape

随着城市的发展及新型城镇化的不断推进,自然生态平衡日渐被破坏,城市存水、净水能力持续降低,导致地表径流量增加、地下水污染及水位降低、洪涝灾害频发、河流水系生态恶化等问题。例如,近年来很多城市在汛期,都出现了“逢雨必涝”、“城内看海”的痼疾,极大地影响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近几年,在不断探索和研究的过程中,相关人士提出了海绵城市(sponge city)的概念,并在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积极融入海绵城市概念,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

1. 海绵城市的概念

澳大利亚研究者最早提出“海d城市”理论,如今,国外已经建成了比较完善的“海绵城市”系统(如图1),实现了绿色水循环和良好的雨洪管理。我国在2013年提出建设自然存积、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采用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将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从而最大程度地保护自然水文循环,增强城市应对环境变化与自然灾害的能力,实现内涝防治、径流污染控制、雨水资源化利用和水生态修复等目标。

2. 海绵城市的建设规划

2.1原则。

(1)安全原则。

海绵城市应该与城市防洪排涝的标准相互结合,构建一个安全的城市雨水控制系统,以提高城市雨洪管理能力,确保城市供水、用水安全和水生态平衡。

(2)生态原则。

在规划和建设海绵城市时,要充分考虑保护城市生态安全,比如公园、绿地、湖泊、河流、沟渠等海绵体,要优先使用自然系统进行“渗、滞、蓄、净、用、排”,从而有效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

(3)因地制宜原则。

要根据不同地区的地质、水文条件,分析影响水资源开发与控制的因素,并因地制宜的去选用影响因子比较低的开发设施或系统。

(4)统筹建设原则。

海绵城市的建造需要多个部门、多个专业协调去运作,并做到分工负责,遵照同设计、同施工、同投产使用的原则,确定影响因子低的因素,统筹规划。

2.2海绵城市的规划目标。

(1)提高雨水利用。海绵城市通过集蓄和渗透,可以实现雨水资源的合理利用,降低地表径流系数。另外,通过池塘、自然水体、湿地等海绵体,吸收、渗透、储蓄、净化雨水;在非降雨期间,可以将这些雨水“释放”出来进行循环使用,从而达到雨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目的(如图2)。

(2)改善城市景观。将海绵城市的理念运用到城市园林的设计中,既能提升城市园林景观的观赏性、实用性,也能保护自然资源,改善水环境和水文地质条件,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3. 海绵城市理论下的城市园林设计

3.1加强城市园林设计规划。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地域和环境条件,气候、水文及植被覆盖等也存在很大差异,在对城市园林景观进行规划时,应结合城市建设布局、自然生态条件、地域文化等,因地制宜地进行规划。“海绵城市”注重保护和修复自然生态环境,强调低影响开发,是一种高效、和谐的人类栖境,能使各类物质、能量、信息得到充分而高效的应用,促进自然生态环境良性循环,因此,应将海绵城市理论融入到园林设计规划中,充分发挥园林景观在保护自然、提高绿化覆盖率、美化城市环境、改善水生态环境的作用。

图 2“海绵城市”水循环示意图

3.2科学设计雨水集蓄系统。

(1)增设道路渗滤沟。如今,城市建筑和混凝土道路数量越来越多,土地硬化和水资源破坏问题比较突出,这不仅严重破坏了自然生态的平衡,也极大地降低了城市存水、净水能力,导致地表径流量增加、水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另外,传统的城市采用快排模式、泄洪能力设计偏低等,在强降雨来临时,往往因泄洪不及时,而引发城市内涝。在修建城市道路的时候,可借鉴海绵城市理论,在道路两侧增设渗滤沟。这样,在降雨的时候,就可以将雨水收集起来进行循环处理与利用。

(2)应用渗透性铺装。渗透性铺装可以促进地面渗水、排水功能得到充分发挥。与水泥混凝土路面相比较,渗透性铺装既能节约物料,降低成本,也符合园林生态化设计理念,有效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在进行铺装设计时,为增加稳定性和透水性,应在地面上铺设砂砾垫层,在此基础上,主路可铺设砖层,两侧及辅道可铺设石子路,从而更好地实现雨水的“渗、滞、蓄”雨洪管理目标。

(3)构建园林生态水渠和雨水缓坡。在园林景观内,可依据园林景观的自然条件,建设生态水渠,以实现观赏和雨水蓄集的目的。生态水渠可分为明渠和暗渠,明渠采用砂砾、石子和透水土工布进行铺设,暗渠时在园林景观建设时便预留排水沟,实现雨水渗透吸储。

3.3科学设计雨水储蓄体系。

(1)集雨型绿地。集雨型绿地的植物配置,一般选择耐湿涝植物,这类植物具有良好的储水功能,当多余的雨水导入集雨型绿地后,能够得到良好的蓄积。同时,集雨型绿地也可称为园林景观的一部分。在雨季持续时间较长的南方,可大量建设此类集雨型绿地和小型湿地。

(2)人工湖。人工湖在城市园林景观中,是必不可少的部分。人工湖既是园林景观的一部分,能提升园林景观的灵动和意趣,也是雨水储蓄的“海绵体”。在平常的时候,应严格控制人工湖的水位,确保在下雨时,可以充分发挥出雨水储蓄的功能。另外,还要配置具有自洁能力的水生植物,以保持湖水清洁,降低维护成本。

(3)地下储水池。规划设计园林景观时,可在地下设置多个专门的储水池,并与生态水渠、道路渗滤沟、雨水缓坡等相连接,这样,各个“海绵体”收集的雨水,都可以流到地下储水池中,并进行处理,以供二次利用。

3.4建立合理的雨水净化系统。

(1)采取土壤渗透净化。例如,利用草坪、土壤等进行雨水渗滤净化,然后,再通过次级净化池或渗滤池中收集。

(2)生物处理净化。利用生物自身具有的净化功能,对雨水中的污染物进行分解,以达到雨水净化的目的。在园林景观设计中,一般是借助植物进行雨水净化,例如,利用植物的富集作用,吸收雨水中的各种元素及杂质;利用植物的代谢作用,对雨水中的有害物质进行吸收分解。此外,还可采用微生物净化方法来实现雨水循环利用。

4. 海绵城市理念应用到园林设计中的对策

(1)转变工作人员的设计理念。

受到传统园林设计观念的影响,设计人员在设计排水系统时,主要采用的是水泵、管渠等等,对于园林道路面e的设计过大。尤其是有些设计人员遵循末端集中排水的原则,导致了许多园林出现了大雨必涝的现象。海绵城市的原理主要是利用自然排水,优先选用一些低影响设施区排水,比如下沉式绿地等,注重源头分散控制,而不是末端集中法。因此,为了满足现代化园林设计的要求,必须转变设计人员的设计观念。

(2)合理选择“海绵体”。

海绵园林的作用主要有三个,包括保护园林原有的生态系统、恢复原来被破坏的生态系统、低影响开发。但是,在建设海绵园林的过程中会产生很多的问题,由于我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每个地区的环境和气候各有不同,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每个城市的降水量也不同。所以为了充分的展现出海绵体的作用,工作人员应该根据城市的实际情况、年平均降水量,来去选择合适的“海绵体”,对“海绵体”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查,施工单位根据工作人员的调查情况,在去进行合理的采购,这样可以从根本上保证“海绵体”的质量。

(3)进行低影响园林景观开发。

首先要做到基础设施和市政设施稳定的融合,降雨之后,要采取源头分散的控制方法,将排水量和径流系数作为控制参数,合理的利用各种技术,比如设置透水铺装、蓄水池、碎石沟、渗透渠等海绵设施。在削减径流的过程中,要做到有效缓解管网承受的雨水压力,建立分布合理的排水网络,促进基础设施和市政设施的完美融合。其次就是根据园林气候和水土特征,合理选择具有雨水集蓄作用的植物,并进行科学配置,增强园林景观的立体感、美观度,确保水循环良性运行和水资源利用最大化。

5. 结语

现今人们对于居住景观的设计要求越来越高,在进行城市园林设计中,必须要结合海绵城市的概念,做到合理设计景观、合理选择“海绵体”、转变工作人员的设计观念,这样才能够合理建造海绵园林,多角度去满足人们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周葵. 海绵城市理论在园林设计中的渗透[J]. 中国林业产业,2017,(02):81.

[2]亓新慧,张琦.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园林设计探析[J]. 中国林业产业,2017,(01):88.

第3篇

1 项目概况

该园林景观项目处于我国陕西省北部的榆林市榆阳区,园林景观和榆阳区巨丰小区融为一体,该地和相邻,一年四季的气候较为分明,年降水量略低于我国平均水平,适合种植的植物主要为灌木类,该地区南部与中部的地势较低,东部和北部地势较高,整体凹凸不平,项目总面积为23452m2,园林景观的面积约为20000m2。该园林景观采取了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对水资源的收集与再利用格外重视,在设计中,引入了我国古典园林的传统元素,雕塑、浮雕的设计为明显的清雅风,且在铺装上具有鲜明的中国风纹样,如中国结等。在保证生态效益的同时体现出和谐的美感,让功能与景观得到结合,让场地优势得到发挥,并体现出人文特色。

2 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的具体实践

2.1 雨水收集

为保证雨水的利用率,并预防暴雨引起的雨洪现象,该园林内部的大部分树池都为下凹式,可以让植物可以得到雨水的直接回灌。雨季到来时,利用抬高设计的透水路面可以让雨水流入绿地渗透,而没有流入绿地的雨水会流到路面附近的雨水槽或是下凹绿地里面,通过植物的过滤会进入到园林景观中的人工湖,还有一部分会在净化处理之后被储存到蓄水箱里,将其利用到景观当中。

2.2 微地形处理

微地形处理一方面能够收集、储蓄与净化雨水,另一方面可以丰富园林景观的设计。将下凹式的雨水沟设置在水岸旁边,让雨水流到绿地,完成雨水灌溉,植物过滤后会再次流入水系之中,实现再次利用[1]。在设计雨水沟时,该园林景观考虑到整体美观性,在雨水沟表面增加了一些装饰元素,利用这些装饰可以让其和自然景观完美融合。同时,因为该园林所在地形凹凸不平,在设置蓄水池和排水沟时就很好结合了自然特点,降低成本投入。

2.3 透水地面

在该园林景观的设计中,为解决地面径流带来的不良影响,在景观内部使用了很多的透水铺装,铺装的面积与径流的能力是具有密切联系的,一般情况下,二者之间是成正比的。因此,在非机动车的路面都采用了透水材料。而为了园林景观具有更好的观赏性,由卵石、植草砖等材料组合留出了下渗空隙。其整体地面可分为五层,即土基、透水基层、透水垫层、透水找平层和透水砖面层,微孔设计的渗透水砖可以保证良好的下渗率。因为该地区有风沙现象,园林负责人规定了管理人员在维护时将地面清扫干净,以保证透水地面可以发挥良好的效果。

2.4 园林水景

2.4.1壁流水景。在该园林景观内,在主入口处设计了壁流水景,在壁面上端,会有水流出,沿着墙面垂直流下,水体本身并不厚,所以会在流过墙面时呈紧贴状态,好似小型瀑布一般,极其富有观赏性[2]。同时,流经墙面上设计了“女娲补天”的浮雕,在水体流经时,浮雕会显现出来,让其和景观具有更好的协调性。这种设计对水资源与电力资源的要求程度较低,且在该园林景观中,收集雨水、过滤雨水的设施和壁流水景是相连的,具有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2.4.2 人工湖。因为该园林景观地形本身凹凸不平,所以在修建人工湖时充分利用了地势特点,设计在了土层细腻且地势低洼的地方,人工湖面积较大,在园林景观的中心区域。考虑到渗透力的影响,在湖体底部设计了防漏层。人工湖周边为浅滩设计,在浅滩外围,种植了大量的抗旱花卉和多种灌木,让整体更具美感。考虑到冬季的寒冷,在设计驳岸时选择了砌石型,其基质较为稳固且埋设深度较浅,大约在近水面30m,可以满足施工标准和防冻要求。值得一提的是,如果园林景观的主要功能为成人锻炼和儿童嬉戏,可设计薄水景观。

2.5 生态停车场

园区之内大约有200 多个室外停车位,利用植草砖铺设,停车位之中存在长方形草坪,让整个园林景观的绿化面积得到扩大。柔性垫层和平道牙可以让雨水经过停车位后方草坡流到园林草沟之中。以5个停车位作为基本单位,2个单位之间种植大树,在提升停车安全性的同时,增加整体停车场的美感,让其具有生态化和人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