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小学数学教与学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数学是一门基础课,浓厚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好数学的关键因素。要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就必须充分把握好、利用好教与学的关系。
一、强调数学课的重要性,使学生充分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生产中,都要用到数学知识。教师应明确指出数学在一个人的学习和生活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以及本门课在以后的实际工作中的巨大作用,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学习目标和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二、把握本课程的特点,使“教”与“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一是教师要抓住知识间的联系,掌握教材的深度与广度,合理组织教学。这样做的目的是保证教学内容的系统性、连续性、可接受性,同时讲课时要条理清楚、语言简练、由浅入深、启发诱导,使学生沿着清晰的思路积极思维,顺利地接受传授的知识。
二是教师可以自制教具,充分利用模型讲解,这样直观形象,教学效果甚佳。小学生刚开始接受几何图形时难度很大。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充分利用模型,使问题直观形象,学生掌握起来也就顺利多了。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教师可以这样设计:首先让学生动手操作、剪拼,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一个长方形,形成表象,然后在学生观察、交流的基础上,利用课件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的过程以动画表现出来,让学生将看到的和动手操作的结合起来,构建出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形成的模型,从而使学生很好地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三是教师要注重学生课前预习。要求学生每天坚持对第二天所讲课进行预习,预习时要有目的性,认真阅读课本内容,找出重点、难点,并认真做笔记。对于疑难问题要进行仔细地研读,最好注明一下。这样,在上课时学生已经对所讲的内容有了大体的了解,在教师讲课时就会带着问题有重点地专心地听和理解,学习效率一定会提高。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口头布置预习作业应注意不要让使学生走马观花。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指导学生学会预习是学法指导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教给学生科学的预习方法,通过预习方法的指导、训练,使学生学会预习,并逐步形成“展卷而自能通解,执笔而自能合度”的能力,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是教师要适时地采用“精讲多练”的教学方法。首先,“精讲”不要简单地理解为“少讲”,它需要教师在课前做大量的准备工作。一方面,教师要吃透教材,深入地了解学生,准确地把握所讲内容的重点、难点。另一方面,教师还要努力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力求简明、准确,不拖泥带水。那么,哪些该讲,哪些不该讲呢?数学课的每一章节,只要抓住它的关键部分,其它内容就会迎刃而解,因此精讲的第一步是善于发现关键。其次,“精讲”要善于诱导。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勤于思考,自己得出问题的答案来,逐步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是作业要适当,并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培养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业不能太多,而要少而精,要在培养锻炼学生思维能力上下功夫,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布置的题目要有代表性。教师必须精心设计作业练习,练得恰到好处,这样即能使学生独立完成,又培养了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辅导和作业批改中发现的问题,以集中答疑的方式进行解答,这样能较好地启发学生自己去检查、发现错误,并通过思考改正错误,开拓思路,加深印象。
三、“适时、适度、适当”地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比传统的教学手段更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它可使学生快速、高效地获取知识,发展思维,形成能力,又可以适当增加课堂容量,充分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在导入新课时运用一个动画讲授一个故事,提一个问题,设置悬念,创设新奇的问题情境,这样会激起学生积极探究新知识的心理。如在教时间单位年、月、日时,问一学生:“你今年几岁了?”“同学们说说,他过了几个生日?”小明今年12岁了,这是他在过第3个生日。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不知道”。“不知道没关系,等你们学了今天的知识你们就会明白的。”接着讲授新知识,学生带着迫切想知道的欲望进入了良好的学习状态,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 数学 应用题 教学
能力的培养,智力的发展,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数学能力包括学生的概括能力、逆思考能力、函数的思考能力、对空间关系的知觉想像力。应用题是锻炼学生思维的磨刀石,应用题教学主要应帮助学生解决想什么和怎样想的问题。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就是要把应用题的教学过程变成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进行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推理、判断等思维方法的练过程,以达到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智力的目的。
1 小学应用题教学中要注意的问题
1.1 选材要生活化。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也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因此,在小学应用题教学别要注意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把数学问题生活化,在选材上要特别注意贴紧学生的生活。
1.2 加工问题要注意把握尺度。加工是指将实际问题的情境、内容等进行简化、提纯。应用题作为实现教学用的实际问题,总是对活生生的、原汁原味的实际问题进行模拟、简化、典型化。现行的应用题,由于加工的程度比较深,大多条件充分,解题方向明确,答案唯一,对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都不利。因此,我们在对实际问题进行加工,即在编应用题的时候一定要把握加工的尺度。
1.3 解法注意不要限死。学生解答应用题的时,不要限制学生要分步解答或者列综合算式解答,也不要限制学生非要用方程解或者用算术方法解等,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思维特点和习惯选择解答的方法,以便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1.4 问题呈现形式要多样化。应用题呈现形式要改变过去那种形式单一的叙述方式,使学生所见的应用题形式是多样的、活生生的、有趣的。如学习“求平均数”问题后,可以先列出下面的表格:甲组130 143 132 139 144 136 142乙组140135 138 143 137 141然后再提问:这个表格中记录的是两个小组同学的身高,单位是厘米,哪个小组的同学更高一些?
1.5 教学要与活动结合。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就服务于生活。因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就不能只局限于在课堂上进行说教,而要注意组织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数学实践能力。
2 如何培养小学数学应用题审题能力
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审题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如何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我建议从如下几方面着手:
2.1 读:读题是了解题目内容的第一步,是培养审题能力的开始。通过读题,初步了解题意,从整体结构上对题目内容进行感知,让学生了解题目叙述的是什么事情,理解题目中的事理。首先,对题中的数学术语要有一个正确的理解。如“倍”、“相向而行“相背而行”等。其次,对题中揭示数量关系的关键句要反复推敲,理解其确切含义,为正确解题铺平道路。
2.2 划:应用题审题过程中,划出题目条件、问题、重点词语和关键句,能够提高学生对题意的进一步认识。同时还可弥补小学生有意注意的集中性差、时间短、范围窄、感知比较粗略等不足,使其能对题目内容有一个全面而准确的感知。
2.3 设:这里的设是指设置情景、置身情景、运用直观,帮助学生全面理解题意。由于小学生知识经验有限,生活阅历少,当应用题的情节比较陌生,叙述的形式是逆向或倒叙,间或有一些与生活中表述有别的词语,都会给学生理解题意带来一定困难。教学中,要根据题目的情节创设情景,或在不改变题目条件的前提下,将叙述事件转换为学生较熟悉的生活事例;也可借用实物演示,使学生在观察数量关系变化中理解题意。当遇到某些数量关系较隐蔽的问题时,还可采用表演、模拟的方式让学生进入情节。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教与学 优化结合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120-02
在数学课堂的教学上,教师与学生都具有主体性与主动性。整个教学过程不是单独的教师传授学业的过程,也不是学生被动接受的过程,它是教学老师用最行之有效的方法指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的过程,确保了教学效率和教学的效果。因此,在数学课堂的教学中要正确处理教与学之间的关系,在老师的指导下,激发学生潜能的发挥,这样才能达到教与学的优化结合的目的。
一、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学习最好的老师,人们对某一事物产生兴趣,就会自发主动地去了解探索并付诸实践,在这一过程中使自己感觉到愉快,产生继续学习的动力。如何使小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呢?其一,教师的教学要生动形象,让学生产生想继续听下去的想法,对于小学生的教学,问题和讲解要显浅易懂,贴近生活实际,强化学生的基础知识,使学生学到的知识能运用到现实生活中,缩短学生与数学之间的距离。其二,教师在讲解数学问题时要适当的引入实验,身临其境。在实验过程中,让学生直接感受到解决数学问题的快乐,进而产生更强的求知欲。其三,对于数学问题的解决要循序渐进,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鼓励学生探索更难的问题,激发潜能,开阔视野,保持对数学的新鲜感。
二、指导学生找到学习数学的有效方法
在小学阶段,让小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至关重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能使小学生的智力得到充分的开发,奠定重要的学习基础。科学的学习方法需要具备数学观察能力,教师教会学生读题,审题的能力,培养对数学问题的敏感度。这样的能力包括对数学问题重点和本质的剖析,并且逐步的进行归纳和整理。在小学数学课堂上鼓励学生发言和提问,对于那些混淆不清的理论概念,结论问题等要引导学生进行议论,帮助学生得到正确的结果。当然,科学的学习方法少不了思考的重要性。学生思考的过程是对问题深层次的认识和深化的过程,还要注重对问题的反思,养成良好的反思习惯,在反思中得到自己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弊端。
三、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课堂教与学过程中的主体关系,好的师生关系能带动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更自觉积极主动地学习。师生关系不良则会导致学习氛围的不和谐,成为约束学生提高成绩,降低教师教课效率的重要因素。师生关系好的话,老师在工作中犯错时,会得到同学的谅解,如果老师没有建立与学生亲密合作的关系,则常常会出现教师与学生之间互相抱怨的情况,老师抱怨学生学习不主动,不能理解自己的苦心,把教育上出现的坏的后果推脱成是学生的原因,这样也致使学生与教师间的鸿沟越来越大,师生的距离越来越远形成一个恶性循环。要怎样才能建立一个良好的师生关系呢,我将它概括为互相理解、互相尊重、互相信任。只有这样才能建立一个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四、科学的发挥学生与教师的主体性和主动性
在小学生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重点把握教学内容,运用辩证科学的观点,及时的运用各种形式,有计划,有目的的控制整个教学流程。正确的处理学生在学习数学时所遇到的问题,有效的让教与学达到动态平衡,保证课堂效率。为了促进教与学的优化结合,就要处理好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这关系包括了学生主观认识与客观现实的关系,老师传授知识的程度与学生可接受的程度的关系,原来的逻辑体系与后形成的认识体系的关系。
小学生对事物的认识程度受到本身年龄和所掌握的知识能力的限制,小学生对数学的认识与教师对数学的认识是有差异的,因此,教师在讲课时要根据小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和规律,换位思考,以此来应对现实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行之有效的对策。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防止学生盲目的学习,掌握好学生可接受知识的范围,不揠苗助长,适当的减轻学生的压力。及时的对知识进行巩固,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才能,使教与学达到一个平衡饱和的状态。
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总是习惯运用自己已有的认知体系去解决数学问题,正是因为这样,教师要把新的知识与既定的认知机构相联系,发展为一个具有系统的概括性逻辑性的知识体系。使教与学的结合达到最大程度地优化。
总而言之,在数学的教学实践过程中,要注重教与学的优化合作,要擅长总结学生学习数学时的学习方法,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使学习的过程变得有吸引力。更要注重经营好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的影响,营造一个良好轻松地学习氛围,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养成尊敬老师,互相信任的品格,形成和谐的师生合作关系。完善学生的认知体系,做到学生主体与教师主体的统一,提高教师教授数学知识的效率,也提高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达到教与学的优化结合。
参考文献:
[1]刘敏.小学数学教与学的优化结合初探[J].教学研究,2015,3(0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