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思想政治的内容范文

思想政治的内容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思想政治的内容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思想政治的内容

第1篇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思考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高校必修课程,对培养、塑造、完善学生具有积极地意义。党的十明确指示:以立德树人作为教学目标,其对各所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在实际思想政治教学实践中,教学效果不容乐观。高校将注意力集中于思想政政治教育的社会功能、价值方面,忽略了关心学生、尊重学生、发展学生人格魅力等人文关怀方面教育。由于人文关怀的缺失,导致学生在德智、内外等方面的发展出现失衡现象。因此,高校必须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的缺失

(一)漠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以往的思想政治教学模式下,教师习惯以相关政策、文件等为参考标准制定教学目标、考核教学成效,漠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强制性的要求学生接受硬性条文[1]。教师在学生主体方面严重缺失人文关怀,其通过管理、评价等措施,对学生行为、成长那个过程进行规范。师生之间处于非平等地位,这严重违背了人文关怀精神。

(二)教学实践中情感关怀较为匮乏

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等具有非凡的意义。为更好地实现上述教学目标,思想政治教育教材的编排大都体现出严谨、条理清晰等特点。然而,在实际教学活动中,高校教师高度重视教材的严谨性,忽视了对大学生人文方面的教育,致使课堂气氛沉闷,抑制了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的积极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存在,主要是为了加强学生的道德修养,漠视对大学生的情感关怀,不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的有效策略

(一)转变教学理念,确立学生主体地位

高校教师应明晰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做到关爱、尊重学生。通过确立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能够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际教学实践中,教师除了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给予适宜的指导、监督,还应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为学生提供广阔的自我展示空间,以增强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自信心,从而达成提升道德素质的教学目的。例如:在开展《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主要内容》教学活动时,教师首先请学生分享其所理解的优良道德传统主要包括哪些内容,然后要求学生将教材中的优良传统与其熟知的经典事例有机结合进行分析、判断。这种凸显学生主体的教学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而提升教学有效性。

(二)优化教学方法,注重关怀学生

高校教师优化教学方法可从将灌输及引导相融合、温言讲解及严格执纪相融合、理论及实际相融合、言传身教相融合四个方面着手[2]。灌输及引导指的是教师既要明确的将某些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又要通过引导,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掌握知识。温言讲解及严格执纪指的是在传授知识时,教师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在处理违纪时,要严肃对待。理论及实际相融合,教师应教导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中存在的心理、生理等问题。言传身教指的是教师可以引用自身经验进行教导学生,更有说服力。

(三)完善教学体系,加强人文关怀力度

在进行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研究当中,要充分的发挥教师的主渠道作用,将教师的人格魅力充分的体现出来。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当中,要不断的学习和丰富自己的思想政治理论,对教学的内容进行深入的挖掘,体现出浓厚的人文精神,成为学生学习的楷模,同时教师也要不断地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与当前的教学目标相结合,进行个性化的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在进行专业课授课的过程当中,要将教学的当中的人文主义精神充分的挖掘出来,形成全方面与人的教学思想,针对专业学科的基本特点以及学科当中所蕴含的教学资源进行深入的挖掘与分析。在授课时,也要将人文主义精神贯穿到教育教学当中。

(四)构建科学人文关怀体制,促进人文教育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力量是校党政干部、校共青团员干部以及教师等。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水平,就必须要不断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以及相关部门的综合素质和思想政治水平。只有不断地充实这些主体力量的人文素养,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才能真正的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维护学生的基本权利,保护学生安全,承担起培养学生的重任。

与此同时,还要不断地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干力量的制度建设,包括人才选拔制度、激励制度、保障制度、申诉制度以及动态预警制度等[3]。加强人才选拔制度以及激励保障制度等能够有效地保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积极性,构建申诉制度、动态预警制度以及学生心理健康制度能够将学生的意见和学生的情况及时的反馈出来,更加科学的进行教学。随着可续发展观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必须要顺应当前教育发展以及社会的潮流,实行人性化的教学,避免高校内部出现功利主义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营造和谐、具有强烈人文气息的校园文化氛围,使学生感受到学校的关怀,也要加强家庭环境育人的理念,父母也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为孩子的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结束语

总而言之,高校思想政治人文关怀教育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极其重要。希冀,高校教师能够正视教学中人文关怀的缺失,并通过采取有效策略,以取得更显著的教学成绩。

参考文献:

[1]熊英灼,李芬.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的几点思考[J].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04:114-117+133.

第2篇

关键字: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反思;重构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到时代的要求和被教育者的实际情况,在内容设定之后有步骤、有目的、有效果的输送给被教育者,帮助被教育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教育内容构建时要体现科学性,同时要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建构科学合理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确立相应的教育原则和教育方法的前提,也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因此,构建科学合理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具有重要意义。

一、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主要特征

(一)普遍性。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普遍性是指其内容无论是在任何时期、任何环境下都具有一脉相承的、较为稳定的内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之所以具有普遍性是因为其内容的主旨不能随意地变化,否则就不利于一国的稳定。因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要具有连贯性和普遍性。

(二)特殊性。随着时代的变化、社会的进步和环境的变化,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也要随之发生变化,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环境都有着不同的内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在不同的历史条件和社会环境下具有较强的特殊性,它会随着国内外的形势变化而变化,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并在不断的变化发展中丰富完善。

(三)交叉性。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中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的条件下会相互交叉结合,从而形成新的、具体的内容。其交叉性有助于在教育中通过对教育内容的形式进行分析,从而选择更适合、更科学合理的教育内容,对教育内容的选择具有重要的指向作用和意义。

二、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结构上的缺陷

(一)过于理想化和政治化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在要求和目标的订立上过高,跟社会发展情况和青少年的智育发展水平不相符,这就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社会脱节,缺乏扎足社会和人们思想的基础。空想化和抽象化的内容无法与社会实际情况衔接,思想政治教育就显得太空洞,也过于形式化。思想政治教育应以思想为主,过于政治化,就会导致教育的内容过于狭窄和片面,失去了教育的意义。

(二)缺乏稳定性和连贯性

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应该是集稳定性和连贯性的辩证统一体。思想政治教育应根据教育目标和教学计划,结合受教育者的具体情况确定教育内容,同时要根据社会形势的变化和人民思想水平的提高及时并且适当的改变教育内容。思想教育内容的确定要在教学目标和计划的线索下制定,这就能确保思想教育的稳定;同时根据社会实际变化适时改变教学内容,这就确保了思想教育的连贯性。而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常常跟随时事政治变化过快,基础和重要的理论无法在时事政治中体现出来,无法贯穿教育内容的始终。零碎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会导致教育的盲目,教育显得过于浅显,缺乏教育的深度,无法真正起到思想层面教育的效果。

(三)缺乏层次性和条理性

传统的思想教育主要是针对大众,内容设置上过于通用和单调,缺乏层次性和条理性。思想教育内容应结合受教育群体之间的差别而制定,例如思想基础、文化程度、社会阅历和接受能力等。此外,教育内容也过于宽泛、缺乏条理性。时事政策、光荣传统、历史事件和法律常识等都是思想政治的教育内容,内容之间相互重叠且层次不清,缺乏科学合理的安排,导致内容之间的逻辑性混乱,阻碍了教学效果的提高。

三、重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主要方法

(一)根据社会性质、不同的发展阶段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性质是由所处的社会性质所决定的。无论是哪一个国家都需要采用一定的社会意识形态来巩固统治阶级的统治。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中国来说,作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同样需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来加强政治文化对维护国家稳定的作用。在我国,应该加强、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教育作用,运用无产阶级的思想引导广大青年,教育人民。

任何一种社会形态都有其确立、发展的过程,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确定了之后,要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的注入新的血液和活力,针对不同的发展阶段提出新的要求,赋予新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新内涵,适应不断变化发展的社会环境。

(二)重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要遵循人类不同的层次目标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目标和内容之间具有较强的联系,目标规定内容,内容体现目标。第一,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尊重人的需求、尊重人性是最为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是要具有一个身心完整的个体,才能够更好地开展教育活动并取得良好的成绩。第二,在满足了最低要求之后,人的公民性要求是第二层次的需求。毫无疑问,每一个个体都来自于每个地区,归属于每个国家,作为国家的公民,思想政治教内容中应该体现公民应该履行的义务,但同时也赋予公民一定的权利。第三,每一个个体为了生存、获得生存所必须的物质条件,他们会寻求职业,在每个行业中都有相应的职业道德需要遵循。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重构时要考虑到人的职业性需求。思想政治教育强调满足人性、公民性、职业性,同时也要满足人的阶级性,当今中国尽管不存在剥削阶级与被剥削阶级。但是,无产阶级代表广大人民治理国家的身份和地位不会变,无产阶级必定会对其成员实施与阶级性有关的意识形态教育,维护国家的稳定和团结,这是思想正是教育的最高层次目标。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要针对被教育者的实际情况,通过对其实施教育,使其端正自己的态度、形成良好的道德水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巩固政治文化的作用,维护社会的稳定和谐。

(三)根据被教育者的心理条件和思想道德水平来重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思想政治教育取得的成绩大与否主要是依据被教育者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理解程度、接受程度。被教育者作为一个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他们具有自己的意识、思想观念和对社会的看法,因而,他们对于教育者输送的信息会采取不同的态度。被教育者根据自身的情况接收缺少的方面,再通过自身进行加工;然而对于有的教育内容被教育者会采取忽视和抵触。不同的被教育者具有不同的情况,他们的受教育程度、心里水平各方面都存在着差异,所以他们所能接收的教育内容也是不同的,同时也就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所取得的不同的绩效。

重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时,要充分结合被教育者的心理条件和个人道德素质水平,针对被教育者需求层次、个性水平设定出被教育者容易接受的教育内容,通过教育者的精心施教与被教育者的乐意接受、学习才能够有效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

四、结语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构建是复杂的,具有系统性,教育者必须对教育内容进行深刻的反思,不断构建科学合理的教育内容体系。在教育内容中要求体现出系统性、时代性、科学性,通过其科学性和系统性去教育和帮助人们建立正确的道德素质,丰富人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意识。

参考文献:

[1] 李伟东. 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评价的原则[J]. 湖北社会科学, 2008,(07) .

[2] 张良庆. 论思想政治教育评价的绝对性与相对性[J]. 涪陵师范学院学报, 2007,(02) .

[3] 廖扬平.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评估内涵初探[J].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9,(04) .

[4] 赵玉英. 确立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标准刍议[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0,(10) .

[5] 贾雪峰.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估困境及其改良路向[J].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 2009,(11) .

第3篇

【关键词】思想政治 考核评价 评价内容 高职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22-0024-02

一 高职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考核的主要内容和方式

高职学生思想的坚定来源于其理论知识的觉醒,而理论知识的觉醒来源于学生对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掌握。在高职院校理论课程的评价中,采用的是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的方式。定量评价以考试的方式展开,在具体考核过程中,高职学校根据教学内容和课程目标,又分为开卷考试和闭卷考试;定性评价以小论文作为学生理论知识的考核。高职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考核在针对不同的考核内容时采用的考核方式也不尽相同。笔者根据高职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目标,将考核内容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1.政治理论素养的考核内容和方式

政治理论素养是高职学校重要的政治素养之一,与之相关的课程是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体概论,主要引导学生了解基本理论的原理以及中国化产生的政治理论,这是中国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决定着中国的发展方向。通过对学生政治理论的教育,一方面让学生了解这些理论的基本内容,另一方面坚定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的立场。这个内容的考核采用的是开卷考试和闭卷考试相结合的方式,闭卷考试以考查教材所述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为主,考试时间为一个小时,考核的形式包括填空、选择、判断、解答以及论述等多种形式,学生需要在熟读教材和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才能通过考试。开卷考试一方面考查学生对政治理论内容的基本理解,另一方面考查学生对政治理论知识的实践运用能力,通过相关热点问题以及学生的生活实践,通过开放性试题设置论述题,考查学生运用政治理论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需要在了解马克思理论相关内容的基础上对中国的历史实践以及当下的时事热点进行了解,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学生在政治理论知识学习中的深度和广度,促进学生政治理论素养的形成。

2.思想品德修养的考核内容和方式

高职学校思想道德修养的课程包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其目标是培养学生基本的道德修养和社会主体核心道德的学习,了解社会主义的一些基本法律基础和当代的一些基本政策。对于这一内容的考核,传统的考核方式采用的是闭卷考试和开卷考试相结合的考核,但随着新课程的开展,政治学以及教育学专家越来越认识到,思想道德素养的界定通过思想道德理论知识的闭卷考试不能全面地反映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在现实生活中也逐渐出现学生理论道德素养很高,而道德实践水平却很低的矛盾,也因此引发了高校对思想道德素养的评价方式和内容的进一步探讨。在高职学生的评价考核中采用的是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相结合的方式,在比例分配上不同院校呈现出不同的特征。考试成绩的考核多以闭卷方式展开,对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理论水平进行考评,平时成绩的考核是以班级或小组为单位,采用的是自评、小组成员互评的方式展开,评价的内容包括学生在上课期间的表现和在大学日常生活中道德言语和日常行为规范的考核,根据同伴间的日常观察和行为记录,以周为单位进行评价,由学科代表将分数予以记录。但为了避免高职学生互评中的主观性,根据学科课程和学生的道德水平和道德行为设计出加分、减分项目,对学生中发生的严重不良道德行为和随意评价的行为进行减分处理,对良好道德行为(如:学生义务献血、做志愿者、义工等。由班长出示名单,班主任核实签字、系部盖章确认。)和客观评价的行为予以加分处理,以保证考核的公正性,促进学生道德理论和道德行为间的转化。

二 高职学生思想政治理论理论课评价的困境

1.评价目标笼统,指导性不强

思想政治的评价目标包括宏观方面从国家角度制定的目标和微观方面从学校角度设置的目标。思想政治课程的宏观目标是通过等政治理论的学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道德观和法律观,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四有”新人,提高社会主义公民的道德素质。微观方面的考查以等级的形式展开,一方面及格便为通过的考试评定对学生的教学指导性不高,大多数学生在考试前通过临时抱佛脚的方式基本行得通,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定采用的是等级评定,这样的评价方式无法激起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改革,在一定程度上也使评价方式的改革遇到阻碍。一些学生尝试开展的新的评价方式长时间局限在较小的范围内,得不到推广,没有达到教学评价的目的。

2.评价范围的狭窄,评价不全面

目前,高职院校对学生的评价大多集中在课程教学中学生的表现上,而在课堂教学中又单一的关注学生的知识识记。不可否认,理论知识的识记对于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水平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单一的理论知识识记一方面无法促进学生新旧知识的链接,无法促进知识的内化,使学生在学业结束后将理论知识大部分遗忘,也使理论知识的理解处于较低的水平。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无论从深度还是广度都远远高于基础教育,但对于大多数非政治专业的学生来说,毕业后仍然能够记得和理解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水平大多为基础教育阶段的积累。另一方面,思想道德素养和政治理论的提高绝不仅限于课堂教学,学生在校园活动和暑期实践中也是思想道德的重要发展基地,评价范围的局限性影响了思想道德素养和理论的实践。

三 建设高职思想政治评价体系

1.建立以行为评价为核心的思想政治评价体系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不仅包括学生理论知识素养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学生道德行为和政治素养的实践性,这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落脚点和根本目标。思想政治评价体系作为促进学生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工具,不仅要注重对学生理论知识的考查,还要注重对学生道德行为的测评,形成以行为评价为核心的思想政治评价体系,具体来说,要将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如到敬老院、孤儿院、聋哑学校、下乡支教以及见义勇为等行为纳入思想政治的评价体系,促进学生思想政治理论到道德行为的转化,并硬性规定学生每学期必须参加一次社会实践活动。

2.在评价内容中注意学生的自我评价

思想政治理论的知识化水平可以通过考试反映出来,而高校的理论考试大多考查的是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机械化理解的水平,并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政治理论素养,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真正理解是渗透在自我建构范围之内的,是渗透在学生的行为水平中的。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对自己的自我建构和自我行为是第一知情者,学生在课余生活中思想道德行为的表现也是最熟悉的人,因此,评价体系中要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展开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程不同知识水平的评价,以及在本学期对自我行为的优点、缺点评价,这是一种自我检测和自我反省的方式,也是督促学生讲道德理论转化为道德行为的一种监督方式。

参考文献

[1]包有或、戴智勇.多元文化背景下的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评价体系[J].文教资料,2011(30):236~238

第4篇

一、当代大学生责任感现状

为了摸清当代大学生责任感现状,本文综合了其他研究者针对大学生责任感意识问卷调查的内容,并在此基础上通过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座谈请教,直接与大学生进行责任感意识方面的谈话调查,发现当代大学生在责任感方面存在以下的问题:第一,一些大学生精神浮躁,充满迷茫情绪。“无聊”、“郁闷”等词汇是大学生口中的高频词汇。现在不少大学生很少关注时事政治、社会发展、国际动态,甚至对于学习生活都抱着无所谓的态度,毫不在乎学习生活的意义在哪里。第二,部分大学生个人主义思想强烈,对家庭、学习缺少责任意识。校园中大学生群体里“月光族”“负翁”不在少数,不少大学生甚至为了购买高档手机、电脑借债度日,而这么做的背后实则是对家庭、自己的不负责任,攀比、个人享乐主义作祟。第三,一些大学生社会公德修养不够。在一次针对大学生的社会公德调研中,六成以上的大学生对“买饭插队、随手乱扔垃圾、随地吐痰、自习室吵闹、公共场合情侣亲昵”等现象表示普遍存在。大学生群体理应是高素质、高修养的代表,但在实际情况中却大打折扣。

二、我国大学生责任感淡化成因分析

(一)个人原因。第一,大学生对社会的认识不够全面、理性。由于大学生心智还不完全成熟,加之社会生活的复杂性,有可能使得他们形成对自私社会的错误认知,从而脱离社会主流发展。第二,大学生思想观念的错位。由于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大学生天子骄子的观念的影响,使得不少大学生对自己期望过高,当感到自己理想期望实现有困难的时候,就会人为设置思想障碍。第三是习惯养成的影响。不少学生从小便被灌输一种学习的目的即是为了上大学的思想,而不是经过学习明晰、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和担当。

(二)社会原因。第一,社会的多元化影响。多元社会是一个经济成分多元化、社会生活领域独立化、社会组织多样化、利益关系多样化、分配形式多样化、人的个性独立化的社会。这就使得无论组织还是个人都不能兼顾他人或社会整体的利益,最终导致行为做事以单个人利益为出发点,而不愿意承担社会责任。第二,市场经济发展中错误观念的影响。市场经济能够充分调动并发挥个人在经济发展中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也衍生出一些错误的思想观念,对于大学生责任感意识养成极其不利。第三,中外文化交流中外国错误思想观念的影响。现代一些大学生思想中存在着个人享乐主义、个人极端主义等糟粕观念跟西方资本主义负面价值观、错误思潮的传入脱不了关系。

(三)家庭原因。成长环境和家庭教育的影响对于大学生责任感养成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家庭教育过程中,不少父母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子女责任感意识的养成。不少父母在子女的成长、教育过程中把子女当成家庭的中心,大包大揽属于子女的责任,在子女的成长教育过程中起到潜移默化的传输作用。相当一部分学生是家中的独生子女,很少独自承担属于自己的事情,从而远离挫折,导致“逆商”指数较低。

(四)学校原因。学校是学生学习、成长、受教育的重要场所,但是,长期以来我国学校教育的单一化模式,在学生责任感意识培养方面存在薄弱环节。第一,教育体制弊端对于学生培养的不良影响。第二,在我国教育传统中,缺少学生个性、人格的培养,过于单纯强调社会价值取向。第三,包括大学在内的学校教育,在日常课程安排和教师讲授教育中,过于注重对知识的灌输,很少用社会实践教育来培养学生。

三、多措并举,切实增强大学生责任感意识

通过以上关于大学生责任感意识缺乏原因的分析可以看出,大学生责任感意识的形成主要通过个人、家庭、学校、社会四方面起作用。做好大学生责任感培养工作,个人、家庭、学校和社会必须共同努力形成合力,才能收到良好成效。

第一,大学生要着力提升自身认知水平。大学生必须深刻认识到责任感现状发展,从思想上重视责任感意识的培养,决不能自恃清高、漠然处之。只有将责任感思想观念深埋脑中,不断反省自己,树立积极向上的责任感观念意识,才能成长为有益于社会的人才。

第二,家庭教育要摆正培养观念。首先,家长要从思想上重视对子女责任感的培养。子女性格、道德品质的养成最先受到家庭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伴随终身。其次,家长要率先垂范,在日常生活中锻炼子女责任感的养成。家长必须清醒地明白,只有给与子女责任之爱、理智之爱,让子女自己时刻牢记自身肩负的责任,才能使子女得到生理、心理的全面成长。

第5篇

关键词: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9-0037-02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作为高校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和任务实现的具体化,其教育内容的合理性对思想政治教育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良好的教育内容可以有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工程的顺利建设。为了能够有效地培养高素质的建设者,因此如何采用高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进行教学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一、生命安全教育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一些高校的学生时常会出现因受失败或者挫折的影响而使得他们在思想上和心理上出现不平衡,从而导致其对自己生命的轻视,更有甚者出现终结生命的可能,同时也有可能威胁到其他无辜学生的人身安全。因此,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需要将生命安全教育融入到教学中。

1.加强生命安全意识教育。对学生进行生命安全意识方面的培养,是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一项重要起点。进行生命安全意识教育就是为了能够帮助高校学生对生命的真正理解和正确的认识,从而使学生可以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尊重生命所赋予的一切,同时还可以形成主动的生命安全维护观。通过对学生进行生命安全方面的教育,使高校学生懂得拥有生命才能够获得更好的发展;清楚生命来之不易,要求同学们能够善待父母赐给的生命,用一颗珍爱的心去领悟生命的美;生命是需要尊重的,但生命并非是十全十美的,大学生不仅需要接受完美的一面,同时也需要明白自身的诸多不足,只有这样才能够体会到生命存在的价值。

2.全面拓宽生命安全教育的途径。学校可以通过专题讲座、主题班会、情景剧或者其他校园文化活动等多种不同的教学方式来对学生进行生命安全的思想教育工作,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生命安全意识,让大学生可以通过了解生命来更好地尊重生命,使同学们树立起良好的人生价值观,有效地提升自身的生命质量。全面加强审美教育,通过美育来促进高校学生自身的生命价值体验,以美的环境来熏陶人,以美的思想来陶冶人,以美的事物来激励人。开展有益的校园文化活动及社会实践活动,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在相关的活动中体验生命的魅力和价值,以此来培养生命的情感,从而使学校、家庭以及社会这三者之间形成良好的教育合力,为高校大学生营造出一个浓厚的生命价值教育氛围,全面提高高校学生的防范意识及高效的防范能力。

二、心理健康教育

大学生处在一个青年时期,具有情绪容易出现多变等的特点。在校园生活中需要面对人际交往、恋爱、学习以及毕业后的就业等方面的多重压力下,他们通常会表现出一种较为浮躁、急躁的心态。据此可知,由于大学生更加喜欢表现自己而又会对社会评价敏感,他们之间对自身的情绪能够进行有效地掌控,希望得到更多人的关注,从而表现出更多方面的心理诉求。这样一来,大学生就会缺乏强有力的社会支持系统,因此变得较为孤单、寂寞。作为一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我们需要花更多的时间从心理上去关注大学生,帮助他们可以尽快适应环境,适时调整自我,更好地增强心理承受能力,使他们能够拥有健全的人格、坚毅的精神以及对美好生命的向往追求。

1.建立心理健康预警机制。通过建立有效的心理健康预警管理机制,可以对在心理上有问题的学生及时进行疏导,以便在最佳时机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高校有必要建立起学生心理健康档案,教师需要定期对这些学生进行跟踪及了解,将发现的问题能够及时地在健康档案信息中反映出来,从而更好地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及工作效率。同时,还要建立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管理体系。例如可以建立学校、院系、班级这样的三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管理体系,从而更好地为心理咨询及危机事件的干预提供充分有力的组织保障。

2.充分利用网络优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在这个网络技术发达的年代,充分利用网络来为高校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服务,能够更好地拓宽心理健康教育的渠道,给传统心理健康教育方式提供了较好的补充。相当多的学生十分欠缺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在此种情况下,网络通过开放性以及信息承载量较大等多方面的特点,通过网络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有很大的优势。例如可以通过建设心理健康知识学习网站、以电子邮件形式进行辅导、以论坛形式进行教学,还可以使用QQ、微信、在线咨询等即时交流方式来进行辅导,还可以建立心理健康教学“QQ群”,将一些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全部加入到群中来,一起学习,一起交流。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在网络中体现出来,全面地渗透到各个班级中,使同学们的问题可以在网络中找到答案,从而改变了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对心理健康咨询“QQ群”里的成员给予正确的引导,对一些不利于大学生成长的话题及时屏蔽掉,给同学营造一个良好、健康的网络环境。

三、诚信教育

诚信是一切思想道德教育中最为基础的教育,也能体现一个人的品德,同时也是在整个社会中站稳脚跟的基石。要想享受社会的各种资助,一定需要以诚信作为前提。所以,在整个高校学生中一定要全面加强诚信教育,这是重中之重。有一部分学生会在现实生活中受到某些事情(如,同学因作弊而考出了好成绩、某些人因作假而得到了丰厚的收入、社会产生种种的腐败现象、自己因不小心被骗)的影响而对诚信产生动摇,使他们产生心理矛盾,对于发生在他们身边的一些道德冷漠行为既进行批判又得到理解,同时又感到无奈,对他人的一些行为既存在期许又产生一定质疑以及不信任的心理。可以看出,现在的大学生对自身以及对他人道德要求有着很高的期待,但是当自己出现道德不良行为时,有可能会有一些犹豫、观望或者情境变通的现象等。所以,一定需要全面提高大学生的诚信意识,切实抓好高校学生的诚信教育工作,使大学生能够自觉的树立起良好的诚信观念,从而更好地帮助大学生全面树立起“失信寸步难移”的良好道德理念。良好的思想道德教育可以使大学生健康成长,并形成良好的品德,使他们在日后步入社会受益良多。例如高校还可以通过开展以“诚信”作为主题的演讲或征文活动,开展一些有意义的诚信专题讨论会等,让大学生知道诚信需要从日常行为做起,从每一件小事做起,使学生能够做到言行一致。学校能够按照实际情况建立起一系列的诚信评价管理体系,对诚信评价较好的学生可以进行评优,还有机会成为入党积极分子,全面鼓励大学生自觉地养成良好的诚信品质,不断提高自我,完善自我。

四、感恩教育

感恩教育意思是指他人、社会以及自然为自身所带来的恩惠与方便,从而使得自己能够在心里产生一种情愿回馈、感谢的行为。为了能够帮助更多的高校学生顺利完成大学学业,国家教育相关部门与学校通常会采取“免、减、贷、补、助、奖”等办法来帮助更多的高校学生缓解一定的经济压力,使经济困难的学生可以把更多的时间放在学习上,从而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作为高校学生,他们同样需要通过自身的努力,在思想上和行动上都需要积极回报社会,感恩社会给自己学业上的帮助,但是因为有一部分学生受某些不良因素的影响,使得他们对感恩意识不够强烈,因此,需要做好进一步的思想教育工作,具体做法如下。

1.把感恩教育纳入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学校需要将感恩教育与“三观”教育相互结合起来,使高校学生能够全面树立起感恩意识,全面端正接受资助的良好心态,使同学们能够对社会有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强对高校学生进行感恩教育,一方面是要让他们能够明白自己是家庭中的一员,使他们能够有责任、有义务地为这个家庭分忧解难,从而学会感恩和回报;另一个方面是要让他们清楚作为一名学生,需要珍惜现在的大学学习机会,发奋学习,把这种感恩的心转变为自己成才的一种动力,做到有所作为,努力让自己成长为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

2.把感恩教育全面地融入到日常学习生活中。借助社会、政府以及学校的学生资助活动来开展感恩教育,全面唤起大学生的感恩之心。高校可以不定期举办一些以感恩作为主题的活动,或者进行暑期社会实践,也可以做一些感恩事迹的学习报道,培养高校大学生的感恩意识,使大学生可以站在更高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去关心、帮助身边的人,多做一些有益身心的事,教育同学学会感谢他人、体谅他人以及帮助他人。以高校社团作为依托,不定期组织高校学生参加一些社会公益活动和社会实践,全心全意服务社会,奉献自己的爱心,让每一颗感恩的心能够在实际行动中体现出来。

参考文献:

[1]闵永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

[2]王立仁.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及其逻辑展开模式构想[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2,(2).

[3]祖嘉合.试论“90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高层引领[J].教学与研究,2013.

[4]黄蓉生.21世纪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

[5]白雪.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发挥的困境及出路[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12.

[6]余龙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重在与时俱进发展创新[J].求索,2004.

[7]仲兆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科学创新研究[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

[8]王焕成.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新型教学模式的构建策略[J].职业时空,2010.

第6篇

关键词:挫折教育;思想政治课;教师

在非洲的奥兰治河的两岸,有野生的羚羊群。动物学家对它们进行了长期的观察,发现生活在东岸的羚羊不仅奔跑速度比西岸的羚羊快,而且繁殖能力也比西岸的羚羊强。为了研究两岸羚羊的不同之处,动物学家们在两岸各捕捉了10只羚羊,分别送到对岸。一年后,由东岸送到西岸的羚羊繁殖到了16只,而由西岸送到东岸的羚羊则只剩下4只。究其原因是东岸不仅生活着羚羊,还有一群狼,羚羊们为了不被狼吃掉,不得不每天练习奔跑,从而使自己强健起来;而西岸的羚羊因为没有狼的威胁,过着安逸的生活,奔跑能力不断降低,体质也不断下降了。

这个研究发现告诉我们,人类和动物在生存能力方面是一样的,只有不断经受困难和挫折锻炼的人,才能具有坚强的意志和强大的生存能力。

由于社会的进步,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学生的生理成熟期明显提前了。心理成熟度滞后于生理成熟度。加之当前许多家庭对独生子女过分爱护,使孩子缺乏生活锻炼,他们一旦受挫,就惊恐万分、一蹶不振。而且,由于社会竞争的加剧,青少年面临着来自社会、学校、家庭、同学和自身等方方面面的各种压力,面对不期而遇的心理问题。他们往往难以应对。如何培养学生挫折耐受力已成为中学思想政治课的一大课题。从心理学来看,青少年正处在可塑性最强的时期,加强对其抗挫折能力的培养,有重要意义。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主要从四个方面开展挫折教育。

一、加强学生对挫折的认识,使每个学生都有抗挫的心理准备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学生生活相关的问题开展讨论。通过讨论,找到原因加以解决,变被动为主动。学生的身心品质健全,对待挫折不气馁,对待成功不骄傲,使学生明白,挫折是任何人都不可避免的。产生挫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外因也有内因。挫折是令人不愉快的,但却是自己可以控制的。只要有勇气、有信心、挫折是可以战胜的。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从人类生存斗争和社会发展的宏观角度认识前进发展和挫折失败的辩证关系,确立迎接挫折和挑战的人生态度。

二、进行必要的抗挫折训练,并把它作为素质教育的内容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榜样的感染推动下,学生会不断奋发向上、自我磨练、自我塑造、自我完善,成为其强大的内在动力。教师要在学生中树立一些勇于战胜挫折的榜样,加深学生对挫折的认识,激发学生战胜困难的信心、勇气和毅力。榜样有三种:一是名人榜样,如战胜病魔、苦练成才的张海迪,世界著名的音乐家贝多芬等。二是英雄榜样,讲一些与学生年龄相近的英雄事迹,以这些英雄战胜挫折的故事感染学生。三是校园榜样,以学校、班级中受过挫折的同学为榜样,选择时机对学生进行抗挫折教育。由于这些事例发生在学生身边,学生感到真实可信,最容易仿效。当学生遇到挫折时,他们能以英雄模范人物作为衡量自己行为的标准,与困难、失败作斗争。

三、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心理防卫机制,发挥心理补尝功能

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遭受挫折后进行自我心理保健,并切实地将操作方法传授给学生。(1)理悟疗法。即用深入浅出的道理引导学生自己认识遭受挫折的原因,帮助提出解决策略,使学生增强信心,自我排解。(2)代偿法。即教育学生在遭到挫折时,善于淡忘不舒服的心情,多想自己其他方面的优势,并集中力量,做出成绩。所谓“堤内损失堤外补”,以达到心理平衡。(3)升华法。即在遭受种种挫折之后,将自己的情感和行动升华到崇高的、有利于社会也有利于自己的事业上。“身正不怕影子歪”,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4)宣泄法。引导学生在受挫折心情特别差的时候,以符合情理又没有破坏性的方式加以宣泄。如去打一场球,去放声歌唱,或找一位知心朋友倾诉,或暗自大哭一场,然后恢复乐观的常态。(5)法。学会寻找堂而皇之的理由自我安慰,以求减轻挫折压力。其中最好的一种方法就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心态培养法和“不信是最后失败”的不服输法。加强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让学生坦然对待挫折,提高学生抗挫折能力,从而做到宠辱不惊,将成功和失败都作为新的起点。

第7篇

0 引言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大变革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攻坚阶段,大学生作为社会接班人,其思想政治水平对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建设和发展以及国际地位的提升有着绝对的厉害关系,所以必须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内容是实现思政教育目标的基础保障,更是思政教育本质的表现。所以创新教育内容,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是现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要点。下面就这一课题进行探讨,希望能够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提升提供一些参考。

1 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应遵循的原则

1.1 方向性原则

教育方向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性质与成效,所以说方向性原则应始终贯穿于大学生思政教育活动中,这是其本质要求。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基础是立足于我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及生活,其教育内容必须体现社会主义的性质,必须服务于实现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及基本方针。现阶段,我国社会与经济体制正处深刻变革时期,社会结构与利益格局出现了重大变化,再加上世界各国交流与合作日益紧密,多元化的文化激烈碰撞,给大学生的思想观念、理想信念以及行为方式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这就对大学思政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时必须坚持贯彻正确的方向,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1.2 系统性原则

此原则强调的是大学生思政教育内容是系统化的,实施教育内容必须精心组织、系统实施、长期持续。坚持该项原则就是要求深刻认识到大学生思政教育自身系统的构成与运作。不同的教育内容对大学生有着不同的作用,进而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大学生思政教育是长期、连续的系统过程,针对学生入学、在校、毕业等不同阶段应实施不同的教育内容与方法。同时,大学生思政教育还涉及到家庭及社会教育的配合与联系。所以应遵循系统性原则来来构建合理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注重把握思政教育各要素间的联系,提高教育内容的整体性。

1.3 时代性原则

时代条件和社会背景的不同,所赋予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就会不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构建应紧随时代的不断发展,与时代主题相结合,开展具有时代特色、时代风格的教育内容,增强思政教育的活力。所以,在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时应遵循时代性原则,开展具有时代气息、针对性、现实性的教育内容,培养出符合时展的高素质人才。

2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宏观结构体系的主要内容

根据思想政治教育的性质和作用来构建教育体系应反映其基本任务,符合新的历史条件和形势,还要有具体的抓手和载体。本文主要分析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宏观体系,其架构如图1所示。

2.1 核心内容

核心内容是整个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基础与核心,也是实现思政教育目标的关键,其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①以理想信念教育为重点的“三观”教育。理想信念主导着个体的行为,大学生作为现代社会的高素质群体,对我国社会的发展以及国际竞争力的提升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所以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以及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坚定走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具体来说就是加强大学生学习党的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将个人行为与社会发展、国家富强紧密结合,积极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②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爱国主义直接影响着一个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强盛,其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基本要求。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是主旋律也是主要内容,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凝聚大学生的力量,激励其为中国社会进步发展努力奋斗。

③以基本道德规范为主的公民道德教育。公民道德教育涵盖了社会对个人在家庭、工作和社会生活等方面的文明要求。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融入公民道德教育,有利于培养大学生良好的道德修养。具体来说,就是引导大学生养成乐于助人、遵纪守法、爱护环境、文明礼貌的基本道德规范,进而在完成学业后顺利走向社会及岗位。

2.2 时代内容

时代内容延伸了新时期的核心内容,是不同时代背景要求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时代内容主要有以下方面。

①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荣辱观属于道德范畴,是判断荣与辱的根本观点和态度,其整体状况全面反映了社会的文明程度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水平,时代意义深远。在开展荣辱观教育时必须贴近大学生的实际生活,以现实生活中的素材来引发大学生的共鸣,使大学生认同和内化社会主义荣辱观,进而有效提升大学生的道德修养和文明行为。

②网络道德行为教育。现如今的社会可以说是网络社会,网络以实现了全覆盖,对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例如,有的学生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网络世界中,对冗杂的网络信息缺乏正确的判断,甚至在网络中迷失自我;还有的学生肆意信息和个人观点,忽视了道德要求和行为规范,造成了广泛而恶劣的影响。所以,将网络道德行为教育融入思政教育中是很有必要的。开展网络道德行为教育要将重点放在信息的分辨、选择、处理及综合利用等方面的能力上,进一步规范大学生的网络行为,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健康的网络道德与行为,实现最佳的思政教育目标。

2.3 实践内容

??践内容在实践层面拓展了核心内容与时代内容,更贴近大学生的生活现状和实际需求,是开展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重要抓手和载体。其主要包括以下方面。①新生入学教育。其主要内容包括大学生规章制度教育,学涯规划、职涯规划和生涯规划教育等内容,旨在帮助新生解决适应大学生活中的一些具体问题,提高独立生活的能力,树立新的学习观念,培养优良学风。②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结合当前大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帮助大学生解决自我管理、环境适应、人格发展、人际交往等方面的问题为目标,组织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讲座、咨询与辅导活动,使大学生掌握基本的心理健康知识,提升大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及个体健康水平。③国防观念教育。开展国防教育的主要形式包括军事理论教学、军训活动等,目的在于让大学生了解当前的国际军事形势,掌握基本的军事理论和军事科技知识,增强国防观念和国防安全意识,培养国防后备力量。

第8篇

关键词 生态文明 生态环境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实效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Education is the Important

Cont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MIAO Jianqing, YE Yin

(Economic Management Academy, Southwest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715)

Abstract Our country is rich in natural resources and populous, the natur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sustainabl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of ecological education needs to provide support and protection. The face of the concept of university education relative lack of ecological reality of the situation, we need to increase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education efforts i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enhance the effectiven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ollege Students form a scientific concept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which is the core 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education, but also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must adhere to the theme.

Key words ecology civilization; environmental ecological educati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effect

1 问题提出的背景

(1)现实的需要。生态环境教育在我国已经开展了许多年,然而我国生态环境教育的效果不明显。不断恶化的自然生态环境成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巨大障碍,同时也严重威胁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人的行为受思想的支配,要化解当前的生态危机就需要生态思想政治教育来纠正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培育出生态人、建设生态文明。因此,在高校大力开展生态环境教育已成为了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以建设生态文明的迫切需求。(2)时展的要求。我国是人口和自然资源大国,自然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都需要生态环境教育来提供支撑和保障,党的十报告中要求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建设生态文明已经成为时展的需求。(3)教育本质的要求。教育的本质属性是育人,即教育实现生命个体由自然人向社会人的高度转化,社会人即适应社会各个方面发展的文明人。在后工业文明即生态文明发展时期,生态人正作为新型文明的主体承担者,以其独特的精神气质推动着当代人的生存方式的革命性变革,从而表征、创造和建设着生态文明。①生态人不仅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还是建设生态文明的主体力量,生态文明归根结底是人的文明。

2 生态环境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

生态环境教育是教育的一种维度,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强生态环境教育,有必要先明确生态环境教育的兴起与内涵以及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中所包含的生态环境教育理念。

(1)生态环境教育的兴起。二十世纪人们在解决生态环境危机的过程中意识到:生态环境教育是保护和改善环境的必由之路。因为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治理,是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决定性因素是人类本身。②因为人们对自然生态环境缺乏正确的认识,必须借助生态环境教育的手段,使人们认识环境问题,树立科学的价值观,生态环境教育由此产生。

(2)生态环境教育的内涵。1970年世界上第一部环境教育行动法案将环境教育定义为:环境教育是处理人与自然环境关系的教育过程;1970年在美国召开的题为“学校课程中的环境教育”的会议将环境教育定义为:环境教育是一个认识价值和澄清概念的过程,这些价值和概念是为了发展和评价人及生态环境之间相互关系所必需的技能与态度。环境教育促使人们对环境质量问题做出决定,对本身的行为准则做出约束。③这时环境教育得到了很大的拓展,人们关注的焦点从自然界延伸到了社会、经济等多个方面;1977年10月,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将环境教育定义为:环境教育是一门属于教育范畴的跨学科课程。④此时生态环境教育已经拓展到了人类的思想和精神领域,强调了生态环境教育是一个终身学习的过程;199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赛萨络尼基召开会议发表《赛萨络尼基宣言》,首次将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引入生态环境教育当中,环境教育发展为可持续性的教育。⑤随着生态环境教育内涵的深度和广度的扩展,新的生态环境教育已经将生态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结合起来研究,新的生态环境教育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表1)。

总之,生态环境教育要求人类关注自然环境、社会发展等多个方面,通过生态环境教育使得人们对各个方面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唤起人们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培养出具有生态文明意识的“生态人”,最终实现生态文明。

(3)理论包含生态环境教育思想。马克思和恩格斯强调人类社会与自然的统一。马克思早就指出“在实践上,人的普遍性正必须为这样的普遍性,它把整个自然界作为人的直接生活资料,变成人的无机的身体。自然界,就它本身不是人的身体而言,是人的无机的身体,人靠自然界生活。⑥他们强调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以自然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前提的,提高人们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是社会主义持续健康发展的前提。

(4)生态环境教育是中国化的客观要求。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化的,是对的继承和发扬。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以人为本、全面发展与协调发展。科学发展观作为一种崭新的发展观,它意味着要建立全新的生产方式,这种全新生产方式的建立必将开启有别于传统工业文明的新文明,即生态文明。科学发展观要求实现人与自然、社会三位一体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一要求将贯彻于以理论为基础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始终。因此,以思想政治教育中所包含的生态环境教育来提高人们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手段,是我国思想政治教育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任务。

3 加大生态环境教育力度,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

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培养教育对象形成符合特定时代社会经济、政治发展需要的思想观念和道德品质。由于特殊的发展背景和现实要求,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生态环境教育,没有充分发挥出其在生态环境教育方面的作用。因此,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需要加大生态环境教育力度,让思想政治教育回归其生态价值本位。

3.1 提升教师生态素养,增强生态文明教学质量

首先要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的生态素养。教师是生态环境教育的具体且重要的实施者,其对生态文明知识理论的掌握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生态文明素质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与时俱进,引导学生用生态文明的知识去分析不断变化的客观事物,对新问题、新事物给与科学的说明,发挥出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环境教育功能,有效地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

3.2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中生态环境教育体系建设

在新的时期,生态文明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理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重要内容。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中的生态环境教育教学,是推进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要求,也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本身的要求。因此加强大学生生态环境教育,首先要加大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力度。其次,鼓励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创新,推进理论讲授与社会实践的有机结合。

总之,当前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生态环境教育之维。培养大学生形成科学的生态环境观,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价值观,这是生态环境教育的核心,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的主题。

注释

① 范斌.生态文明建设视野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8(6).

② 印卫东、郑大俊. 为了环境的教育――以思想政治教育促进环境教育的情感化[J].前沿,2010(1).

③ 王燕津.“环境教育’概念演进的探寻与透析[J].比较教育研究,2003(1).

④ 徐辉,祝怀新.国际环境教育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第9篇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界定;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4)11-0251-02

实践教学是新时期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针对性、实效性的重要教学途径。就目前各高校的情况看,尽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越来越被重视,并以多样化的方式推广和实施,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实施者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概念、内容、问题、路径等基本问题仍然认识模糊。这必然影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效果。所以,必须进行深入研究,以更好地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

一、正确理解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及其重要意义

解决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概念问题,是对思想政治理沦课实践教学的定位问题,这是进行实践教学的前提。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不应仅仅停留在走出去的社会实践方面,要将课堂教学以外,借助其他教学手段、方法并由学生自主参与的教学方式都纳入进来。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概念是在课堂教学之外,与课程内容相联系并由任课教师主导、学生参与的一切教学活动。思想政治理沦课的实践教学活动是在课堂教学之外的实践教学活动,必须与课程内容有关。若与课程无关,就不能算作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以思想政治课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活动。实践教学主题是思想政治课的主要内容之一。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必须是学习该课程学生的参加,并是实践教学的主体。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重要意义主要有:

1.高校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

理想信念的形成与坚定,不是课堂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能达成的,还需要实践教育,让大学生走进社会,到工厂、企业、农村社区、博物馆等地参观,直接感受到改革开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了解各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真实感受到祖国的巨大变化,实际认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从思想上理解和支持党在现阶段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坚定大学生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2.高校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有利于促进大学生接触社会

大学生一般对国家繁荣与社会进步期望甚高,他们对国情、民情又缺乏了解,容易以理想的眼光看待社会与人生,以书本知识简单地衡量复杂的社会现实,对改革开放的复杂性、艰苦性、长期性等认识不足。面对改革过程中的困难和丑恶现象,他们就容易出现急躁情绪和疑问。通过社会实践,促进学生了解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和进取精神,有利于增强民族自尊心;特别是让大学生深入边远地区、贫困地区,深刻体验我国农村的落后状况、农民的生活现状,有助于他们端正思想认识,自觉地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大业中,增强为国家和民族发展贡献力量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高校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有利于培养大学生集体主义观念和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当代大学生大多为“80后”“90后”,独生子女居多,在家里受到长辈的溺爱。通过社会实践,大学生在活动中相互了解,相互帮助,可以培养集体主义观念和团结友爱精神。同时,大学生在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火热实践中,看到广大人民群众艰苦朴素、任劳任怨、无私奉献、助人为乐的优秀品德,会受到强烈的震撼与感染。

4.高校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艰苦奋斗、热爱劳动的品德

多数大学生一直学习、生活在学校,缺乏参加体力劳动的机会,有的甚至存在轻视体力劳动的倾向。社会实践,尤其是参加体力劳动,可以培养学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尊重劳动的思想。

二、科学界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内容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要通过实践教学来强化和加深大学生对理论知识的了解和掌握,培养大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教学内容是什么,必须围绕实践教学目的和目标来进行,这是实践教学体系的核心。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内容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必须是教材的重点内容

思想政治理论课各门课程的教材内容,都是经过许多专家集体编写的,具有权威性、系统性、理论性、科学性和完整性。在设计和组织实践教学时,必须紧扣教材的主要内容,突出重点。比如“基础”课程,实践教学要重点围绕国情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等,引导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坚持为人民服务,创造有价值的人生。又如“理论”课程,实践教学要围绕中国化进程中的两大理论成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紧密联系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伟大成就,引导大学生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进行评价,让大学生在实践中寻找热点、难点和问题的答案,通过实践层面认同,升华为信仰,转化为行动,实现知、信、行的有机统一。

2.关注大学生成才的内容

大学教育的起点和终点都是要把大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任务是在大学生成才的过程中,塑造他们坚定的理想信念、高尚的情操、优良的道德品质、强烈的报国胸怀以及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这些人文精神和理想人格是学生成才的重要方面。

3.贴近生活的实践教学内容

教师在组织实践教学时,要以广阔的、鲜活的社会生活为大课堂,要把课堂教学的小课堂与社会生活的大课堂结合起来,使学生通过参与实践教学过程,更好地观察社会、了解社会、把握社会的脉搏,为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做好知识和能力的准备。社会生活的丰富性和复杂性也可以锻炼和培养学生,不仅看到生活的阳光面,也要看到生活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不仅要看到进步,更要看到落后;不仅要看到人性美,也要看到人性丑,在改变社会的不如意中自觉成长。

三、科学有效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路径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通过运用各种实践教学活动开展的。但是,有的仅仅把校外的社会实践活动算做实践教学形式;有的把校园文化活动也划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形式;有的把课堂内的辩论、讨论、演讲等教学活动也视为实践教学形式。凡此种种,就造成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路径的不明晰和不畅通。所以,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概念和内容正确界定的基础上,按实践教学开展的空间时间,采取的形式、方法、手段及学生参与程度的不同,探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切实可行的路径。

1.参观访问考察

这是一种感受型实践教学。通过组织学生参观本地的历史博物馆、各类纪念馆、成就展等;访问模范人物、杰出校友等;考察著名企业、新农村建设典型村庄等,让学生得到具体感受。这种实践教学,既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内容,又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理论的理解与认同,而且活动也便于组织。但开展此类实践教学活动,一般受到本地人文教学资源的限制,所以,注意挖掘和利用本地历史和现实的教育资源,是设计和组织好这种主题实践教学的基础。

2.校内社会调研

这是一种体验型实践教学。通过组织大学生根据课程要解决的主要问题进行校内校外的调研,让学生在参与中获得直接体验。这种实践活动,一定要在教师的指导下,确定调研课题和方法,合理地安排调研分工,认真撰写调研计划,适时进行调研成果的交流等。调研的组织实施,划分不同层次与类型。如校内调研比较微观、简单,时间安排上就要相应少一些,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或双休日即可完成。校外社会调研则可以设计一定的难度,要求学生用较长的时间,甚至寒暑假中进行。调研完成在要撰写调研报告。最后组织专家对调研成果进行考核。

3.志愿者服务活动

这是一种践行型实践教学。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引入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活动是日前及未来可能会逐渐推广的一种新路径。这一路径特别适宜于“基础”这门课程,并有希望成为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有效载体。作为参与人数众多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首先,要明确志愿者服务活动的范围。应考虑先校内、后校外。校园本身就是一个小社会,志愿者可以在校园内开展各种公益性活动、献爱心活动等,在取得一定经验的基础上,思想政治课教师发动学生走向社会。其次,要有组织和制度上的保证。由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管单位与校团委、学生处及服务对象的所在单位组成协调工作小组,任课教师按课程要求具体指导。最后,按学生在志愿服务中的实际表现,予以考核,并计入考试成绩。

4.各种专业实习、生产劳动

大学生通过到生产第一线,到工作岗位具体实践,可以把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既深化理论知识的理解,又能增强学生对未来职业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增强职业责任,充实思想都大有益处。

5.学术研究与各种竞赛

这是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创业精神、创业能力的最好途径。高校广泛开展的“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大赛、一些高校仿效中央电视台“赢在中国”节目开展的大学生创业设计大赛、有些高校为学生设立研究可以等,已经成为目前高校最为活跃的实践活动。

第10篇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勤工助学 内容

广义的勤工助学是指高校或教育部门指导、组织在校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或假期时间,在校内外通过合法劳动取得合理报酬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狭义的勤工助学则是指高校为帮助经济困难的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组织学生在假期时间或闲暇时间,在校内外参加的各种有偿实践活动。

勤工助学不仅是我国高校资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高校勤工助学开展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突出的内容包括:

首先,是自立自强教育。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高校勤工助学的开展有利于加强自强自立教育,不仅有助于帮助学生克服经济上的困难,更有利于防止由于思想上的滑坡而产生精神上的贫困。一名优秀大学生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就在于自身的自主性,在面对各种困难时毫不畏惧,并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创造一片天空。首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引导学生树立自强自立的精神,增强“自救”意识,在不利的环境中更要奋发成才。其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引导学生正确地看待通过勤工助学所获得的资助,既不能把资助看成是理所应当得到的,也不能看成是施舍的,而是应该正确评价自己的劳动付出和劳动所得,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把这些看成一种推动力。再次,通过自立自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现阶段,报刊、广播、网络等大众传媒也是学生接受各种思想价值观念影响的重要渠道,高校应充分利用大众传媒向学生宣传他们身边的勤工助学同学如何自强自立、奋发图强的事迹,使学生们感觉到榜样就在身边,从而自觉地以榜样来激励自己。

其次,是艰苦奋斗教育。艰苦奋斗是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千百年来,它始终焕发着强大的生命力,成为推动中华文明发展进步的内在动力。要做到艰苦奋斗,首先要引导学生树立劳动光荣的观念,要引导学生克服不劳而获的思想,摒弃以往对高校贫困生资助中的“等”、“靠”、“要”观念,而是鼓励他们积极主动地参加勤工助学,利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通过诚实劳动获得报酬,并在劳动中增长才干。其次,要促使学生自觉接受艰苦环境的磨练。“艰苦的环境能磨练人,只有经过艰苦磨练而意志坚强的人才能担当得起社会的重任,从而成就一番事业,我们要鼓励贫困大学生利用一切机会在困境中锻炼自己”。最后,要培养学生养成正确的消费观,引导学生确立合理的消费期望。

第三,是心理健康教育。《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中指出:“高等学校的学生不仅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素质外,还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首先要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引导他们养成正确的自我定位,鼓励自尊、自信、自立、自强,克服自卑自私心理,培养积极健康的心态;引导他们正确看待磨难、对待困难,勇敢接受生活挑战。只要有坚定的信心、顽强的意志、不懈的努力,就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其次要培养学生自我心理调节能力,引导他们确立合理的需要和远大的理想,以平常心态融入同学之间,增强心理调适能力。

第四,是感恩教育。汉代文学家贾谊曾写过:“雏既壮而能飞兮,乃衔食而反哺”的名句,在今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通过接受高校贫困生资助政策,通过参加高校勤工助学活动,依靠各种资助完成学业,就如同社会、学校、家长用乳汁哺育他们成长,当他们学业有成,就应该竭尽全力来报效哺育他们的群体。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在能力范围内为社会做出感恩回报。例如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专业特点等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活动方式。2009年被选为“全国道德模范”之一的重庆工商大学社会与发展学院的大三学生徐茂,不仅利用自己所学知识对贫困山区的孩子进行支教活动,还拿出自己勤工助学所得资助了8名江津的贫困儿童和10名黔江的贫困儿童。

第11篇

关键词: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中图分类号:D412.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思想政治教育是企业管理尤其是城市建设企业进行有效管理的一个重要的方式。它在企业管理中有着自身独特的特点和特性,能够帮助企业员工建立深厚的企业归属感和认同感,深刻地理解我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认识企业的企业文化,在工作岗位上尽职尽责,承担起属于自己的那份社会责任,同时从自我做起,在生产、生活中保护环境,爱护环境,促进企业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保护企业发展的自然环境。对企业员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仅是一种思想教育,更多的是通过教育让企业员工更好的凝聚在一起,融洽相处,共同促进企业生产发展,促进企业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这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1 企业管理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企业管理的一种重要方式是现实社会发展的需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对城市建设企业的个人和群体产生积极的影响,影响企业员工的思想和行为,这对于员工对企业的文化的认同感,企业的归属感和企业的生产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力。思想政治教育是企业管理的有效方式,在企业管理中有着独特的地位,并且作用十分显著,不仅对企业员工有影响,还能够积极的影响企业的生产,促进企业的发展,让企业获得更加长足的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第一,政治组织的思想政治教育,如马克思基本理论教育、世界观人生观教育、四项基本原则教育、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第二,行政组织的思想政治教育,如民主法制教育、经济形势教育;第三,经济组织的思想政治教育,如企业精神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厂规厂纪教育以及直接围绕企业生产经营所进行的日常教育等;第四,对个别职工所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如个别的思想教育,贴近基层、贴近群众、贴近实际。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有着自己独特的价值理念和文化信念。

城市建设企业思想政治教育有着自身显著的特点:第一,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属于政治理论教育范畴,政治色彩较为浓厚,属于政治文化;第二,企业思想政治教育体现着党的执政能力和建设水平,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保证企业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发展方向。企业需要通过广泛的宣传教育提高企业员工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在自己的本职岗位上尽职尽责,生产合格的产品,尽心尽责地为人民服务。

2 思想政治教育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2.1 协调企业内部思想

思想政治教育在城市建设企业管理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是正确的思想导向,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城市建设企业员工服从并坚信企业的价值理念,促使员工爱岗敬业,在岗位上尽职尽责,职业精神强烈,能够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其次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有效的树立和强化企业精神,用企业文化来统一员工的思想意识,将全体员工有效的凝聚在一起,工作中、生活中同心同德,最大限度地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效地促进企业的生产,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人,研究人的是思想和行为,因此需要在尊重人的地位基础上,以人为本,最大限度地调动、协调城市建设企业员工间的关系,重视培养员工的集体意识,更好的去关心员工、培养员工、从而达到促进企业产品生产,经济效益提高的效果。

此外思想政治教育在协调各方面关系、维护稳定上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和作用:第一,思想政治教育能协调企业员工之间的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于一个人的发展和成功与否非常重要。在现代社会,由于人们的知识水平的差异、实践经验和能力的差异、对事物认识上的差异等各方面的差异,导致人们在企业中所获得的利益存在差异,因此企业员工之间不免会出现矛盾,而这种矛盾不及时沟通就会出现对抗,不利于企业生产环境的稳定,因此就需要在企业管理中对员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使员工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一个程度上达成“共识”,对事情的看法和处理方法的选择上有更多的相似。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人际摩擦,减少人际“内耗”,从而化解矛盾、理顺关系,在企业员工间形成一种团结互助的风气。第二,思想政治教育是维护企业稳定的安全阀。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企业的改革,员工工资制度的调整,贫富分化差距的扩大,城市建设企业员工之间的收入也存有一定的差距。思想政治教育是维护企业稳定的安全阀,为企业寻找不安全因素,并将之有效地及时解决,从而避免出现大的震动,将企业员工间的矛盾冲突控制在一个安全的度之内。因为思想政治教育可以让基层员工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领导深入基层调研和鼓劲,切实与员工交流沟通,帮助员工解决工作、思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对于员工而言是有效排解情绪的良好渠道,通过周到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企业的领导干部就能真正了解基层员工的真实想法和真切愿望,这样便于更好地解决问题,让基层员工满意,使员工感受和体会到企业的温暖。同时运用思想政治教育这一媒介,可以使基层员工和企业领导之间增进了解,相互信任,减少彼此之间的隔阂和误会,领导多多激励员工,以身作则,就能够更好的化解企业中的各种矛盾,维护企业的稳定。

2.2 协调企业与自然的关系

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自然,以人为主体而构成的单位或企业也离不开其所依赖的自然环境,所以企业也需要有效的协调其与自然的关系。当前我国城市建设企业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体,正以最快的速度消耗着自然资源,面临着与自然的矛盾。而自然界一系列的灾害、能源资源的被污染以及逐渐枯竭,种种严峻的形式不利于企业的资源的有效获得,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企业的发展。因而,企业需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有效地教育企业员工,从而更好地协调企业与自然的关系。

企业协调自身与自然的关系可以采用的方式方法很多,思想政治教育也是其中一个极其有效的手段。首先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帮助城市建设企业全体员工确立与自然和谐共处、共发展的思想观念,选用健康文明的、关爱自然的生活方式,不做危害自然的事情;其次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对城市建设企业的全体人员进行思想教育,讲述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和生态伦理的重要性,自觉遵守,从小事做起,自觉地保护环境,增强企业员工们的生态保护意识和生态责任感,让生态意识深入企业员工的内心,最终在城市建设企业形成人人热爱自然,积极保护自然环境的道德情操。最后在企业管理中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有效的宣传、引导,使企业员工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善待自然,达到城市建设企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从而更好地促进城市建设企业的发展。

3 结束语

企业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市场经济的重要实体,因此对企业进行有效的管理,明确企业的发展方向是非常重要的。而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方式就能够有效的指引企业的发展方向。虽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管理工作理念不同,前者偏重的是宣传教育,思想改造,后者更侧重的是进行行政管理,属于行政组织范畴,但随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和管理理念的不断深化,两者之间互惠互通,相互渗透、互为借鉴也得到不断的扩大和强化。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城市建设企业管理中的作用是现代社会管理的现实需要,并且思想政治教育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凸显,越来越重要。

参考文献:

[1] 张耀灿,徐志远著.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论[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3.

第12篇

关键词: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建设

高等院校作为宣传、培育和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阵地,要在教学内容上充分体现核心价值体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传播的重要途径,将核心价值融入到人才培养全过程,推动核心价值体系进教材、进课堂,推动核心价值体系的时代化、大众化,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坚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的社会主义方向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明确体现在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目标指向性和价值取向性,即鲜明的方向性。我国教育的培养目标是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接班人,必须坚持理论在各项教学内容中的主导地位,保持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大学生的头脑,使其充分认识到中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伟大成就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下实现的。坚持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坚持以为指导思想;二是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三是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四是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通过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帮助大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他们在学习和生活实践中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按照核心价值的要求,树立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的科学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性,既建立在对基本原理的深刻把握上,更建立在结合中国具体实际对的历史发展上。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取得了辉煌成就,但在新阶段将会面对更深刻、更复杂的问题。这些问题归结起来,就是如何才能实现社会主义事业和民族复兴大业的科学发展。因此,与时俱进,以科学发展观为基础,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科学性的关键。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的科学性,就必须以“四个坚持”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支撑点: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义;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坚持全面协调持续发展;必须坚持统筹兼顾。只有提升了教学内容的科学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能为大学生所乐意接受,达到教育的真正目的。

三、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的系统性

内容的系统性是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系统的而不是零碎的,它本身具有严密的科学体系。在贯彻、宣传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系统性应表现为以下方面:其一,核心价值体系体现在教学内容的构成上,是由各方面内容组成的整体,既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这样的主导性教育,又包括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心理教育这样的基础性教育;既包括“应然”的教育内容,又包括“实然”的教育内容。其二,核心价值体系体现在教学内容的配合上,具有整体协调的性质。遵循教育规律和社会发展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要做到由浅入深、由外到内、主次清晰、重点突出、整体协调。通过多方面的分工和配合,使大学生由点到面、由面到体,全面深刻地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塑造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其三,核心价值体系体现在教学阶段上,要充分考虑大学生身心发展的阶段性,遵循思想品德发展规律,既有对普通学生的基础性要求,也有对先进分子的高层次要求;既有对低年级学生的要求,也有对高年级学生的要求。在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时分层次、有重点、循序渐进,充分调动各部分学生的积极性,使各层次的学生都有进步。

四、突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的时代性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不但要反映的一般原理,还要反映时代使命、精神、目标、任务和途径。恩格斯说过:“每一个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它在不同的时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时具有完全不同的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新时期新形势下,需要注入生动鲜活的内容,与时俱进,生生不息,“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首先,要及时增加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党的十明确指出科学发展观是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要把科学发展观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灵魂,将科学发展观与具体情况相结合,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其次,要拓展、创新与时展相适应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例如,需要大量吸收关于经济全球化、知识经济、和谐社会、科学发展方面的新鲜内容。

五、突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网络教育活动

高效可以根据大学生接受信息途径发生的新变化,开展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弘扬正气,提高品位,提振师生的精气神。要加强网络形势政策教育活动,建立健全网络形势与政策教育网页或专栏,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网上形势政策教学、讨论等活动,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对网络信息进行鉴别,并就具体网络案例开展互动讨论,切实提高大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同时邀请校内外知名专家、教授、社会名流、成功人士在网上谈经历、讲体会、论人生,用典型事例感染和激励大学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三观”。还可以强化网络红色主题教育活动,充分利用重大节庆日、重要纪念日等时间节点,在校园门户网站上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参考文献:

1.尹红领.加强当代大学生公民意识培养的新思路[J].河南教育(高 校版),2007(9).

2.李季.学校教育与公民意识培养[J].教学研究,1997(7).

3.韩东亮.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浅析[J].河南农业,2008(8).

4.邹丹蓉.谈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J].中小企业管理 与科技,2008(11).

第13篇

【关键词】校企合作 高职院校 思想政治教学 内容体系 建构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8C-0079-02

高职院校承担着为社会、管理、生产一线提供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把“产学结合、校企合作”作为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方向。明确提出“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必经之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作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阵地和主渠道,应适应校企合作模式的要求,围绕培养技能型人才来整合教学资源、改革教学内容,由学科型模式向职业型的教学模式转变,这样才能发挥思想政治课作为学校理论阵地宣传的作用,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效率。本文在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探索高职院校如何改革思想政治课程内容,建立适应校企合作的思想政治教学内容体系。

一、以职业素养为目标,建构思想政治教学内容体系

校企合作强调的是培养适应企业岗位需要的技术人才,所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是校企合作对高职院校教学所提出的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学生树立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应着眼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作为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也应该围绕职业素养来展开。

思想政治教学内容为了实现培养职业素养的目标,应该结合校企融合的需要,以及企业对人才的需要来整合教学内容。例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学生所关心的疑点、难点和热点问题,以及学生将来在岗位上的需要来整合教学内容。这就需要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内容应立足于职业教育,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的特点出发,改革思想政治教育抽象、空洞的理论教学内容,以贴近企业工作特点、社会需要等问题来展开教学。如笔者根据学校服务专业的特点,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内容中开设了诚信意识、服务意识、职业礼仪等方面的职业素养教育,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职业素养与学生的公民意识、政治素养、品德修养、为人处世、法律修养、职业道德是分不开的,因此,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加强对学生的职业行为、职业理想、职业纪律、职业道德方面的教育。同时,校企结合的教学模式也要求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应改变传统以教材为蓝本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从事岗位的规范和职业要求为中心展开教学。在培养高职生综合素质中,应突出培养职业行为、职业道德纪律、职业理想、职业行为等职业素质。为了达到教育的针对性,应分年级有侧重点地开展职业素养教育。如一年级的学生刚迈入大学校门,职业素养教育的侧重点应在职业生涯规划和职业理想方面,帮助学生确立职业发展的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二年级的学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这一阶段职业素养教育的侧重点应在职业纪律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上;三年级的学生准备毕业,职业素养教育的侧重点应在就业形势教育、面试教育、创业教育等方面,应注重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行为,为学生将来走上社会做好准备。

在校企合作的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职业素养教育的侧重点也应该是培养学生的企业角色意识。如向学生开展职业岗位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引入企业管理案例,使学生明确和了解将来从事岗位所需要的能力和素质。通过这些措施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二、以实践能力为目标,建构思想政治教学内容体系

校企合作的模式对高职院校教学的要求是强调实践性、开放性、生产性。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为了适应校企合作的要求,也应突破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模式,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目标来建构思想政治教学内容体系。为此,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课内和课外丰富的教学资源,通过“请进来”和“走出去”理论和实践互相结合的方式,实现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学生和学生的互动。如可以充分运用校企合作的优势,请一些企业专家在学校做形势报告、系统讲座、专题讲座等,这样不仅能让学生了解到书本上不知道的实践知识,也能使学生获得实践工作的体验,在互相学习、交流思想的过程中实现共同成长。如笔者所在单位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亲自邀请社会上的美容美发集团、旅行社、酒店等企业职业和经理来学校举办职业能力的讲座,从中让学生得到职业知识教育,同时也让学生了解企业工作的组织纪律、职业道德、组织纪律等。教师也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向学生播放企业生产一线的具体事项,从中让学生切实体验到企业严格的生产管理纪律和生产作风。

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内容以实践能力为目标,这需要以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为教学活动的出发点。但长期以来,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采用的是本科院校的教学模式,也就是教师讲授、师生互动为主的教学模式。“校企一体化”要求高职院校必须开展专业实训,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思想政治理论教学课程为了适应这一需要,也应该以专业实训来整合教学资源。

然而,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实训课程上依然处于空白的状况。因此,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推广实训课程,这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师需要做的事情。实训课程的设计,需要思想政治教师根据学生在企业实习内容,确定科学研究的主题,并制订相应的实践教学计划,设计研究的课题。如根据学生在企业的情况来设计研究课题,然后让学生带着这主题去企业开展调查研究的工作;让学生在调研的过程中了解工作岗位的具体实际情况,并且以结题报告或者小论文的形式完成调研的任务。通过课题研究的教学形式,完成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工作任务,并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与专业教育的互相结合。在课题研究的选择上,教师可以围绕“职业道德”、“岗位特点”、“择业观”等方面来展开。同时,为了提高实训课程的实效性,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师应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的素质特点、实际状况、专业课程来开展实训教学。通过以理论为基础、科研项目为支撑的实训教学,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可理解性和可感受性,把抽象的理论生动化、形象化、具体化,从而提高学生理论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同时,在以科研主题为开展的实训教学中,提高学生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训练和培养学生观察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自学能力等,让学生提高技能的时候,也学到如何去做人,为高职院校建设有特色的思想政治理论学科奠定基础。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实训课程,也可以充分运用校企合作的企业平台来开展。在校企合作的背景下,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可以利用企业的资源优势,把思想政治理论教学课堂从教室搬到企业;也就是在企业里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训基地,并且邀请实习企业的领导和学生专业的实习指导教师,一起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讨论小组,一起指导学生思想政治实训课程。这样形成以企业为基础的、多领域的、全方位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平台,从而开阔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空间。

三、以职业心理为目标,建构思想政治教学内容体系

职业心理是人们在工作岗位上应具有的心理状态。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也应该以培养职业心理来建构教学内容体系。尤其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没有完全建立,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各种缺陷和一些消极因素的存在,会影响大学生的世界观,混淆大学生对美与丑、善与恶、是与非的判断。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应该根据时代的特征,向学生开展职业心理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辨别社会的真、善、美和假、丑、恶,并以健康的职业心理状况来从事岗位工作。这一切需要思想政治教师以社会主义荣辱观和职业道德规范来整合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学会坚持和倡导什么、反对与抵制什么,并使这些是非观念成为学生的道德实践,这样才有利于正确职业心理的形成。

当今社会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各种价值理念、思想意识形态快速、直接地冲击学生。如何从各种复杂的事物中辨别出正确的、符合社会发展的主流意识形态,这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关注的热点。以职业心理为目标来建构思想政治教学内容体系,教师应不断优化教学内容,以信仰教育和培养学生独立人格为出发点来编制教学内容,使学生具有独立思考的性格品质,形成的信仰,从而提高学生对是非观念的辨别能力。

当今社会的职场竞争压力大,伴随而来的心理问题特多。因此,以职业心理来建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也应该围绕解决学生职场心理问题,使学生拥有健康的职场心态来展开。如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师针对学生在顶岗实习或者企业实习期间经常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开设专题讲座和各种心理辅导工作。通常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由一个学生成为企业的员工,会出现各种焦虑、迷茫、压抑、迷惑、烦躁、苦恼等心理疾病。思想政治课教师应帮助学生缓解心理压力,解决各种心理迷惑,使学生形成适应职场生存的健康心理。

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只有适应校企合作的趋势,才能在时代中生存和发展。因此,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教师应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探索适应校企合作需要的思想政治课程内容,这样才能提高思想政治课效率,成功实现思想政治课的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詹春燕,赵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创新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2(5)

[2]钱艳芬.校企合作模式下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0(5)

第14篇

摘 要:新媒体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新的媒体形式也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更加迅速。主动构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和创新教育内容,可有效增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字:新媒体、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新媒体是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如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移动电视、网络、桌面视窗、数字电视、数字电影、触摸媒体等。相对于报刊、户外、广播、电视四大传统意义上的媒体,新媒体被形象地称为"第五媒体"。学生经常性使用的主要有博客、微博、手机邮箱、手机短信、手机报、手机广播电视等。新媒体以其信息资源的丰富和互动的便捷,已经成为了大学生获取信息、人际交往的重要渠道,深受大学生关注和喜爱,为当前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但是新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使人眼花缭乱,由此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效性和实效性得不到保障,很多教育内容也随着其他五花八门的信息一样,很快失去了新鲜感,成为过气话题。于是,在网络新媒体背景下,构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创新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对于增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利用新媒体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构建

1、构建互动平台

长期以来,以课堂教学为主、辅助座谈、讨论、谈心等方式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式和基本手段。而在新媒体时代,手机短信、微博、论坛等以其便捷、即时的特点,成为大多数高校学生青睐的对象,日益成为了一种主流。于此同时,新媒体信息传播的开放性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体现了几个特点:"润物细无声",不着痕迹与学生交心沟通;"防患于未然",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做出提前预警;"面面俱到",已于构建多角度、多层次的反馈平台。

新媒体环境中,每个用户都可以进行信息传播,主动发起和接受信息,使得以往的信息传播一对多,成为了多对多,使得人与人之间沟通的互动性大大增强,有效地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与大学生之间搭建了优秀的平台,可以实现主客体的即时远程交流和优秀资源共享。

网络是一个自由交流、匿名的平台,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时刻关注学生在新媒体平台上的动态,了解学生当前真实的思想动态,了解学生对时事的关注点,发现学生对某一话题或问题的情绪和激化程度,必要时,积极参与讨论,干预和化解可能出现的问题,使问题能够及早解决,从而避免不良情绪的产生、再传播。新媒体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发现舆论危情的平台。

新媒体覆盖面广,受众多,很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本身也是新媒体的受众,于是便可利用这个便捷的平台进行征集意见、开展调查、网络宣讲等方式,充分利用新媒体的多角度互动性构建真实、迅速的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新评价体系。

2、运用微媒体

随着计算机和手机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使用迅速传播,几乎成了取代电话和短信的交流手段,各种微媒体不断映入大家的眼帘。这就要求当前形势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学会使用微媒体,要敏锐地把握在微媒体时代下的大学生思想动态。

微博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使用非常广泛,信息长度规定在140字以内,微博具备了短小、即时的特点,大学生非常喜欢利用微博平台发表自己的感想、关注时事和趣事、传递自己的生活、工作和娱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利用微博来开展时事政治、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生涯规划、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的辅导。同时,利用微博一些新闻、政策、活动等相关的信息,发起学生讨论,增强学生理论学习的热情和参与的主动程度。

微信一种通过智能手机使用的免费信息应用程序,用户可以通过微信免费发送短信、图片等,具有极强的多样性和便捷性,这样一来,就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多样化的途径,降低学生的抵触情绪,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大大增强。

二、利用新媒体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创新

新媒体为高校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拓宽了新途径,也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首先,无界、无屏障性的新媒体传播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难度,学生在新媒体平台上接收积极、上进的信息的同时,也会受到落后、腐朽的资产阶级校级文化所迷惑侵蚀。高校学生在面对各种媒体中纷繁复杂的信息时,容易失去积极向上的方向,这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所传播的一些正面的信息也被部分抵消了。可见新媒体的负面影响,的的确确给思想政治教育增添了难度。必须通过及时发现,认真思考当前新媒体形势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问题,充实和扩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适当开展媒介素养教育、网络道德教育、网络文化培养等。

1、媒介素养教育

新媒体发展迅猛,已经成了网络文化的主流媒介,带来了很多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尽管媒介素养教育在推广过程中仍面临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但是在高校学生中开展媒介素养教育势在必行。高校的思想教育工作肩负着让学生在不断认识的过程中趋向更理、更客观地把握和运用媒介,既亲近又警觉它,使新媒体和网络为我所用,而不是被网所困;肩负着让学生在信息混沌中获取有价值的和真实的信息,面对媒介碎片化和话语权的分散,找到自己的分析方法提高辨别能力;教会学生获取有用的信息和鉴别信息真伪的能力,达到正确鉴赏和评价新媒体带来的海量信息,高校学生在新媒体中能够提高自身的素质是抵抗负面影响的持久免疫力。

2、网络道德教育

面对网络虚拟、匿名的特点,社会道德的约束力相对真实世界较弱,很多高校学生习惯在网络中隐藏自己的真实身份,沉浸在另一个虚拟的身份下,这个身份使之更加自由地发表任何言论,也更加容易忽略道德约束,难以把握自己基本的道德立场,容易听之信之,甚至容易发表过激言论,导致学生在现实中素质逐渐下降,降低接受正面思想的接受能力,不利于学生在人生中自我完善,也不利于网络环境的清洁氛围。在此过程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应将网络道德教育与网下传统德育教育相结合,通过对网络道德的规范,强化大学生的网络责任感和网络道德意识;应该倡导大学生注意自我修养,做到自身不浏览和不传播不健康的文化和思想,明确作为一名公民的道德责任和网络文明意识;同时,要建立网上、网下监督和管理机制相结合,实现道德自律和网络道德监控相结合,使学生的网络行为章可循。

3、网络文化培养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善加利用网络平台,为高校学生的网络文化建设开辟新途径。要通过新媒体平台开展德育教育、大学生生涯规划指导、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进行学风建设、开展日常管理等,发挥好网络阵地的宣传功能,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深受学生喜爱的活动。主动利用阵地,将先进文化、时事政治、典型事迹等多种多样的积极、正面的文化和网络生活方式传播给广大高校学生,营造良好的网络文化氛围。

参考文献:

[1]中国转型期媒介素养培育[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7

[2]高校网络管理创新研究[J],当代青年研究,2012.07

[3]论网络环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2012年工程和商务管理国际会议,2012

第15篇

【关键词】高中 生命教育 内容 设计

我国学生中轻率对待生命事件频频发生,说明学生的生命观出现了很大问题,现阶段则需加强学生的生命教育,提高学生的生命意识。生命教育包含健康教育、终生教育、生活教育、生死教育、信仰教育五个方面。这五个方面是不断提升的五个层次,健康教育是基础,信仰教育是最高需要。

一、高中生命教育内容设计与创新的理念

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生命教育内容的设计与创新需要一定理念的支持。首先,生命教育应该符合一定的情境。生命教育需要为学生传授健康知识,帮助高中生进行体育锻炼和心理调试,评价应该考察学生的生活表现。同时,生命教育应充分培养高中生的人文素质,将学生置于在一定的情境中,使其充分认识到自身、自己与他人、自己与社会、自己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在价值判断中提升人文素质。其次,生命教育的顺序性和持续性,整体性和完整性。生命教育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而是一项终生的教育,具有持续性;从心理学的维度考量,生命教育需要依据人的身心发展而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同时还需要具有系统的理论知识做支撑,全面地对受教育者实施教育活动,通过内化——外化——再内化的过程循环进行。最后,生命教育是一项综合学习的社会实践活动。生命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培养情感,锻炼意志,坚守信念,最重要的还是要落实在高中生社会生活的实践中,使得生命教育能够实现其现实意义。

二、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生命教育课程内容设计

高中生的生命教育是在义务教育阶段的生命教育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内容是对义务教育阶段生命教育的延续和拓展,具有更高层次的要求和目标,内容更加深刻。根据高中学习的具体要求,生命教育的课程主要涉及高一、高二两个年级,而高三就需要高中生生运用整个学习的内容进行自我调试,是对之前所有教育过程的检验。高中阶段生命教育涉及的主题有:良心与良知、人活在关系中、智慧启蒙、生死尊严、社会伦理、社会关怀与正义。

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在高一和高二年级,每个年级分为上、下两个学期,分别融入到思想政治教学内容中。欣赏生命,主要设计为认识生命奥妙、勇於面对生命痛苦与苦难、实现生命的意义与价值;良心与良知,主要设计为良知的价值与标准、良心的来源与运用、培养良心与良知的方法;人活在关系中,主要设计为认识群体与个体的关系、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全球关连;智慧启蒙,主要设计为辨别思想的正误、认识不同的思维方式等内容;敬业乐业,主要设计为兴趣与人敬业奉献与享受生活;生死尊严,主要设计为生死的一体两面、认识死亡的价值与意义、人生的哲学思考等内容;社会伦理,主要设计为认识地球村,包容人事物、培养科学信仰态度等内容;社会关怀与正义,主要设计为了解社会关怀的重要、明确正义的标准与判断、参与社会活动等内容。

这八个主题及其内容是依据高中政治新课程标准的目标而设计的,运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和手段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内容涉及了心理健康教育、人生观教育、全球化观念;理性与价值追求的教育;道德、伦理、美学的教育、自我发展与责任感教育,帮助高中生科学认识自己、家庭、社会和国家关系,培养高中多种生活方式的变化发展;提升高中生的交际能力、社会适应能力;进一步帮助高中生认识自我,树立不同立场人的想法等。从而实现生命教育的综合目标,即感悟生命真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懂得生活,和谐处理人、社会、环境的关系,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此外,通过对高中阶段生命教育的设计,可以直接看出高中生命教育是对上一阶段命教育的高度升华,这些内容也是满足高中生的需要,满足社会发展要求,为高中生人生道路和价值判断选择提供可靠参考。

三、高中生命教育内容设计与创新的合理性分析

在人本思想指导下,结合了高中思想政治教材中的缺陷和高中生的健康心理、交际交往、价值追求、人生态度、伦理规范、公民法制意识等方面,设计与创新了高中生命教育内容。

(一)符合高中生思想政治发展需要

现阶段的社会情势也十分危机,受到多元文化影响,高中生的价值观念也受到了冲击,理想不明确,信仰不坚定等现象亦亟待解决。同时,受到只重视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高中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也没有完全发挥,这些问题都是生命教育所要解决的问题。而这一课程设计是符合高中生长期发展的需要的。

(二)具有高度的内在逻辑性

欣赏生命和人活在关系中这是对人生观教育的主要内容,这为高中生对待生命和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念;良心和良知与社会伦理的内容是对道德、社会伦理的高度概括;智慧启蒙和敬业乐业是对高中生积极参与社会的思想教育,是价值观形成的重要保证;生死尊严和社会关怀与正义是高中生面对人生信仰和人生追求的必要条件。这八个主题体现出了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德育)的高度概括,不仅符合教育部门和高中生的需要,还是对初中、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延续,同时也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提升社会实践能力的重要参考

这样的设计理念是符合创新型高中生培养的需要,也是高中生社会实践能力提升而提供参考。这八个主题氛围四个学期进行,每个学期只需要学习两个主题,给高中生充足的时间研究每一个主题,并且通过知、情、意、信、行逐步内化和外化,将其真正意识到这一课程的重要性和有用性,又以实际行动落实到社会生活实践中。综上可知,这一设计是符合设计理念的,是符合高中生发展需要的,是科学合理的。

总而言之,高中生命教育的内容设计与创新仅仅是为生命教育课程的开展和实施提供参考,还需要教育者能够灵活运用教育方法和手段传授给高中生。同时,师生的重视和实践是这一内容得到落实的核心。

参考文献:

[1]王定功.青少年生命教育国际视察[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