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初中语文教学特点范文

初中语文教学特点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初中语文教学特点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初中语文教学特点

第1篇

【关键词】新课改 初中语文 课堂教学 教学特点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快速进行,初中语文教学效率得以明显改善。语文,是初中阶段的基本学科,对于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极为重要。在新的教学环境下,明确初中语文学科教育的特点,给学生提供创新型的教学活动,让师生更好地在课堂中互动,才能让语文学科教育跟上教育改革的步伐。适应新的教育发展环境,是促进初中语文教育进步的第一步。

一、初中语文教学重视学生主体性

学生是学习活动中的主体,这是新课程标准的提出的重要教学原则之一。在过去的初中语文课堂中,教师一直代替学生做课堂中的主体,以知识传递者的身份自居,在课堂中向学生灌输学科知识,而学生只能无条件地接受教师传递出来的一切。传统的教学模式并不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没能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的突出,将学生视为教学活动的中心,给学生的学习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是新背景下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职责。教师要学会转变自己的教学角色,做课堂中的主导者与引导者,让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使学生成为语文知识的第一探究者。

比如在讲解《紫藤萝瀑布》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合作学习。提出“寻找课文中描述紫藤萝瀑布的句子”的合作学习任务,让学生一边寻找一边总结,在头脑中逐渐联想出紫藤萝瀑布的真实面貌,让学生在参与与探究中解决教学重点。合作学习活动的开展,能够让学生的主动性得以调动。教师要深入到学生的合作中,对学生的合作学习行为进行指导,并积极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消除学生的合作学习阻碍。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感受到自己的主人翁地位,能够促进其学习积极性提升。

二、初中语文教学重视环境轻松性

学习环境的革新,是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能够促进学生更加积极地去学习,创设轻松的教学环境,是突出初中语文教学新特点的必然举措。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利用丰富的途径去改善教学环境,给学生语言思维能力的发展提供基础。当代教师要积极改变自己的教学观念,认识到良好师生关系的重要性。在教学活动中关心学生,考虑学生的感受,重视师生互动。在课下,就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交流,分享个人趣事。师生关系的有效建立,能够促进良好人文环境的形成。语文学科是一门人文性学科,人文性环境的打造,会让语文课堂氛围更加轻松,也能让学生的审美兴趣得以激发。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中,学生的心理负担会减小,能够更加自如地实施学习行为。

比如在讲解《看云识天气》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给学生展示不同的云彩图片,让学生对其对应的天气进行识别或者猜测。在形象化的图形支持下,初中学生的思维会更加活跃,参与课堂活动的兴趣也会更高。现代教育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扩展初中语文课堂的教学内容,也会让学生感受现代化教育力量的魅力。除此之外,教师要重视课堂师生交流活动的开展。像在讲解《皇帝的新装》时,教师可以就“皇帝到底有没有穿衣服”这个问题与学生进行交流,听学生发表各自的观点。对学生提出的观点给予肯定,给学生参与的力量,让氛围更加轻松,更加和谐。

三、初中语文教学重视活动开放性

提高课堂活动的开放性,突破时间与空间对初中语文教学的限制,是促进初中语文教学特点突出的重要手段。在过去的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只在课堂中开展教学,使学生的许多学习需求得不到满足。课外活动,是对课内活动的一种延伸,也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手段。利用课外活动实施初中语文教学,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更能让学生的个人经历更加充实,在实践中感受语文知识的重要性。初中学生好玩、好动、好胜心强,教师可以利用比赛活动或者参观活动提高教学活动的开放性。

比如在讲解课外古诗词的背诵内容时,只在课堂中引导学生一句一句地翻译与死板的背诵,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以年级或者以学校为单位组织一场古诗词背诵大赛,能够给学生提供古诗词学习的动力,更能让学生自主参与到古诗词背诵中去,提升学生语文能力。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正视传统语文课堂不足,突出语文教学活动的学生主体性、开放性与轻松性,让新时期的语文教学特点得以显现,才能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才能给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条件,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全面进步。

【参考文献】

[1]陆寅.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2(05)

第2篇

关键词:网络环境;教学特点;途径

随着教育改革以及新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投影仪、交互式电子白板等媒体不断地被应用到教学中,对我国教育改革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而如今这些设备已经普遍地应用到学校的教学中,不仅可以给学生提供大量的学习资源,而且对于提高我国的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下面将对初中语文的教学资源特点进行分析。

一、网络环境下初中语文的教学特点

1.网络环境下语文教学更符合中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方式

初中生的自学能力还比较弱,需要老师对其进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指导,老师对于学生的学习不再是灌输,而是为学生学习提供帮助的促进者,学生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而是在对知识进行理解的基础上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储存。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学使学生更多地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也更有主动性。对于学生来说,他们应当积极找出课本上的相关知识,自己登录网站进行查询,这样能够极大地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同时掌握不同的学习方法。对于老师来说则要在下面几个方面做出努力:激发学生对于学习的热情,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的学习动机。

2.网络环境下增强了情境学习的氛围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比较强,同时对新鲜事物也抱有极大的兴趣。网络环境下的初中语文教学完全可以在这方面牢牢抓住学生的心。新课标下设置的课本内容也与日常生活有很大联系。这就要求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学习情景,使他们能够获得直接经验,感受到这个五彩斑斓的真实世界,经历知识的发生和发展,对学生学习难以理解的知识进行引导,并使其学会在新的情景之下还能够利用学到的知识举一反三。同时网络上的资源非常丰富,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理解来对知识进行侧重性地学习。这样能够使学生的兴趣爱好得到发挥,同时促进学生在不同方面的多层次发展。

二、网络环境下初中语文教学的途径分析

1.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网络是一个浩瀚无垠的知识宝库,这些信息与人们的思维模式相一致的超文本结构模式组织到一起。网络为语文教学提供了内容丰富、使用便捷、管理有效的资源和内容。比如说,普通话语音是我国国民的基本素质,利用网络上的一些软件我们就可以检测自己发音的错误和准确发音的方式,这就为准确地说普通话提供了教学工具;汉语课程作为工具性和基础性的课程,它的学习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一辈子的学习。此外,教师对网络环境中教学资源的使用方式或者说是教学行为也是网络环境下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强调对学生的观察能力、探究研究、正确理解和有效交流等方面的能力培养,提高学生对网络教学资源的科学利用能力。《皇帝的新装》一课就是采用“网络式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通过教师的介绍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然后全体学生共同交流和研究来综合感受故事的内在道理,进而提高学生对文章的阅读能力和对网络资源的有效收集能力。学生因为个体差异等原因在语文的水平上有所不同,应该以学生的实际需要来指导他们针对性地建立属于自己的语文资料库。例如,作文水平比较差的学生可以编制一个小组建立自己的作文资料库,组员可以把自己认为好的文章粘进来,老师对内容进行检查,然后大家实现资源共享,还可以定期组织讨论会交流学习,共同提高对语文学习中薄弱环节的学习。这种能够培养学生的共享精神和合作交流精神,也是锻炼学生有效学习的新理念。

2.开展主题式的教与学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和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对理解学习内容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当将课程内容设立为包括生活、社会、自然等不同方面的专题,将教育和学习设定不同主题。例如,可以将文学课设置为主题阅读课,主题可以由教师、学生自己或者教师依据课本定;题的方面可以是思想方面、文化方面或者科学自然方面等;题的目标可以是专门陶冶情操的,也可以是写作手法学习的;文本的来源可以是课本,教师选择或是学生共享都可以。将文学课设置为主题阅读能够显著刺激学生的阅读神经,积极调动中学生的情感、思想、知识参与到对文本的阅读之中,这也是西方美学中的主动介入心理过程,还容易使学生把握文本主题。同时对学生建立自主阅读和信息筛选习惯有积极意义。

3.科学处理好课本和网络资源的关系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由此可见,课本并不是学生应当学习的所有,也不是学习的唯一资源。初中的语文教学内容要在基于课本的基础上还要跳出来。现在的网络环境因为缺乏有效的管理,网络资源良莠不齐,所以教师在引导学生收集网络资源时一定要保证学生远离消极的、背离社会主流价值观的东西。

相对于传统的中学语文教学,现今的初中语文教学变得更加活泼和便捷。但是网络教学既有优势也有劣势,尤其受众的主体是青春期的学生,在此背景下,初中语文老师要更好地引导好学生对于网络的使用,帮助他们处理好网络和课本的关系。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特点教学细节

语文作为人类文化最重要的组成成分和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而其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的基本特点。语文与我们生话息息相关,我们需要把语文与生活联系起来,作为一位初中语文教师,不仅需要全面完整了解语文教学的任务,更需要懂得如何把抽象的知识变成实在的容易理解的东西。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们感受到语文和生活的联系,懂得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这样,语文的学习不仅会变得轻松容易,也变得更容易让学生们对语文产生更浓厚的兴趣。

一、语文教学与思想教育

作为思想道德教育蕴含量比较广的初中语文教学,其思想道德教育的意义在于,培养出健康向上的心理素养和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而现代的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课文内容里蕴含着大量的思想道德教育,这也就表明了初中语文教学中所涵盖的大量的思想道德的特点。而教师要使学生在感情上受到熏陶和在思想上受到深刻的教育提升,就应将思想教育贯穿于语文教学中。如联系当代语文教学的现实进行思想教育,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从分析课文时将思想道德贯穿进去,有利于从道德上感染学生;在总结课文中心时突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中心概况能力,从而更好地领悟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二、教学目标与语文素养

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是初中语文教学课程的起始点。全方位的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主要内容,让学生在学习中形成独立自主的学习习惯和能力,并由此来感悟生活,所以教师要处理好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和达成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树立正确合理的学习目标是学习的必要步骤,有了目标才能在后期的学习中有无尽的动力。学生在没有目标的情况下对学习往往只能保持短期的好奇心,等到好奇心过了以后就将学习丢在一边。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要做的是教学目标的明确性和在教学课程中内容的集中性,尽量强化语文课堂的创新性,让学生对学习语文产生兴趣,从而树立各阶段的学习目标,不断鼓励鞭策自己。

三、语文教学与培养能力

教师在进行语文课堂教学时,应注意与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相结合起来,毕竟当前的素质教育要求提高学生的素质,让新一代的学生不仅具备拥有丰富的知识,还要有探索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所以语文教学不是让学生读死书,而是让学生培养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灵活的学习能够让学习在学习时更加轻松,不会觉得学习是一种负担,有了积极的轻松的心态,学生在学习时就会有源源不断的动力。作为初中语文教师不仅仅是在语文课堂上讲解系统的语文知识,还应注重对学生的实际训练,即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反复的实际训练,并且在学生训练以后进行耐心地讲解,让学生了解到自己收获了什么以及还有哪些不足的地方。在教学中,不能仅仅局限于一门课程的教学,在安排教学内容时要尽量将各科知识或者各个方面的知识相互融合,让学生能够用最少的时间接触到最多的知识,从而达到高效的学习,这样也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四、教师与学生的关联

初中语文教学的关键是要处理好学生与教师的关系,能很好地处理好彼此的关系亦是教师可以快速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所以学生与教师的关系不仅仅是教与学的关系。而教师在处理彼此的关系之时就应注意到彼此间的微妙关系,并从中把握。首先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时要启发学生的思考和提出其中的疑问,即教师的讲解需要具有启发性。教师在语文教学课堂上可以加入对学生的提问,这样才能发现学生是否真正理解教师所教授的内容。教师提问的方向应以启发学生的思考为主,教师不仅是启发学生的思考,还要指导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往正确的道路上行走,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过程中要注意锻炼学生的思维训练,在教学课堂中了解学生的思维方式,并进行针对性的指导。教师在进行指导时要善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也是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再创造。

由此可见,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相互作用、相互联系和相互渗透的。每个学生都存在着个体的差异,教师需要帮助学生不断完善自身,并且要创造出更多让学生可以自我提升的空间和机会。这样,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并不是教学的唯一任务,教师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向高素质发展,尊重学生的发展方向。教师只有处理好彼此的关系才能更快速地完成教学目标和提升学生的素质教育,才能让学生得到更全面的发展。

语文,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教师想要教好语文,学生要想学好语文,那么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都是很重要的。有些学生感到学习语文很吃力,那么就主要是由于其没有掌握正确的方法,没有拥有一把打开语文之门的金钥匙。学好语文,不仅要注重培养学习兴趣,养成好的学习习惯,而这种培养就需要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师还要积累学习语文的教学方法,以此来增强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也是渐渐培养和积累的。有人说鲁迅的文章很难懂,其实就是因为没有找到突破口,并且理解一句话一定要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及上下文语境,这样学生才会将难题迎刃而解,教师便需要由此来引导学生。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中要重视基础能力巩固,首先要学生谨记一些写法、修辞及符号的用意,学生只有拥有这样坚实的基础,才可去拔高。教师也需谨记“欲速则不达”学习能力的培养并非一日之功,需要教师和学生一起努力的恒心。

总之,科学的教学方法是教学成功的法宝,对于语文教学不能局限于过去死板的教学方式,而要结合时代的发展,在教学中结合新的知识,通过新的方法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自发的对学习产生兴趣,从而达到高效率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谢兰荣.对话式教学与语文课程的实施[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5,(2).

第4篇

对话就是一种沟通,相互之间的沟通。在教学中,对话就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沟通非常重要,可以增进相互的情感,可以了解彼此的心声,但如何沟通,怎样沟通也很关键。笔者认为,在进行对话教学之前,作为教师,尤其是初中语文教师,必须先掌握好对话的特点。因为,只能掌握了对话的特点,才能掌握对话的主动权和话语权,才能运用自如。下面,笔者结合初中语文教学具体情况,浅析了其几大特点。

1.主体性。对话是建立在最基本的师生平等和教学民主的关系基础上,教师和学生之间,不能是教训和被教训,灌输和被灌输,征服和被征服的关系,而应是平等的、民主的、充满爱心的双向交流的关系。过去“教师为中心”的师生关系中,教师与学生是“我——他”驯化关系,对话教学中,师生之间则是“我——你”关系,各种对话都是一种“商谈”,是在共同探讨未知的新领域,学生成了具有独立意义的人,主体意识觉醒,自己读书,自己感知,自己思考,自己体验,交流自己独特的感悟,从而获得发展。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师要归还学生的话语权,学生不仅有机会说,而且与教师共同决定着对话的形式和内容,教师需要尊重学生、尊重差异,这实际上是一种人文精神的体现,其本身就具有极大的教育价值。

2.发展性。对话教学是立足于充分尊重人性、全面提升人的生命和生活质量的教学方式,它所涉及到的教学内容是全面的。对话教学改变传统教学十分重视结果的格局,非常注重对学习过程的关照,讲求在学习中对话,在对话中生成,在生成中建构,在建构中发展,然后又通过新的生成和建构,达到新的发展。如此循环往复,学习也就促进了人的发展。对话教学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是符合人的本质发展的教学方式。对话的教学使教师和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最终目的是促进师生共同提高,全面发展,最终产品是能动的、创造的、富有对话理性和健康心理的现代人,发展是对话教学的第一要务。对话并不排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也不会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但它却能使师生双方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互相激励批判,使每一个人不断自省,获得完善自身、自我超越的动力,不断使自己“成人”。

3.多维性。对话过程是师生、生生间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它强调师生、生生间的动态信息交流,这种信息包括知识、情感、态度、需要、兴趣、价值观,以及生活经验、行为规范等等。因此,有效的对话需要在多维的对话空间中进行。一是对话形式多维。对话教学中教与学不仅形成了教师与学生之间一对一的联系,也形成了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群体之间、学生与学生群体之间多重的网状关系。所以,对话形式是多维的,它包括学生与作者(文本)的对话,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教师与作者(文本)的对话,学生、教师与编者的对话等。二是对话内容多维。课堂对话虽然要以教学内容为依据,但对话的内容不是教材知识的转移和克隆,而是生本、师生、生生相互作用后的理解和感受。基于每个学生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个性差异,即便对同一文本也会有不同的解读方式,产生个人独特的理解和感受。对话内容既遵循文本,实际又超越了文本,它既包括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生活经验等,还包括对话过程中不断生成的新知、建构的意义,从而构成了对话内容的多维性。三是对话渠道的多维性。交流、互动是对话信息的重要特征。在对话教学中,每个学生都是对话的主体,每个主体既是信息的发送者,又是信息的接收者。学习信息再也不是从教师向学生单向传递,而是多向的相互传递。就是通过这样的多向信息的相互传递,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4.感悟性。“语文学习具有重感悟的特点”。对话教学相对于传统的接受式教学突出学生的感悟。学生是听说读写的主体,正是在听说读写的自主活动中不断“自得”成长起来的。王国维《人间词话》:“夫境界呈于吾心而见于外物者,皆须臾之物。惟诗人能以此须臾之物,镌诸不朽之文字,使读者自得之。”王夫之《船山遗书》:“作者用一致之思,读者各以其情而自得。”感悟是对话学习的核心,刘贞福先生认为,所谓感悟,是语文学习的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心理意识活动,是学习者对语文材料的积极反应,联想、想象和理解得以展开、跃进,情感体验得以加深,才性得以发挥,人格得以升华。认知与情感的不可分离性,是感悟的突出特征之一,也是对话教学中的的显著特色。对话材料本身就是认知元素与情感元素的集合体,在进行认知性教学的同时,自然要渗透情感教育的内容,在进行情感性教学的同时,又必须以语文认知为依托。感悟具有升华性,从本质上说,在对话中实现感悟是学习者接受心智挑战的胜利,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实现,对话的过程就是从一个感悟到另一个感悟的积累过程,是养成人的灵气、悟性和才华乃至全面充实人的内在素质的过程。

第5篇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方法;特点;原则

教学方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教师引导学生完成各项学习任务时所运用一系列的措施和办法。教学方法是教师向学生讲授知识、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主要手段。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互动过程,教学方法是连接教师和学生的方式,是教师和学生之间接受和反馈信息的主要方法,没有有效的教学方法就无法实现教学目标,学生的能力培养更会成为一句空话。

一、教学方法的特点

一是相对性。不论是哪一种教学方法,都有着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常采用的教学方法也不例外,其中不存在绝对好的方法。就唯物主义的观点而言,不管是何种教学方法都是相对辩证的,它们都有自己的优缺点,只是教师在运用这些教学方法的时候要充分考虑用这种方法解决什么问题,要做好利与弊之间的平衡。

二是针对性。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要针对教学内容的安排和教学目标的要求,以及学生的学习特点来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为了使教学过程更为顺畅自然,教师一般会采用自己比较熟悉和擅长的教学方法来组织教学。所以教师要不断学习和研究各种教学方法,并将这些教学方法灵活运用,针对各种综合因素来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益。

三是综合性。教学方法应该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方面来综合选择,才能提高教学有效性。所以,教师既要重视示范、引导和点拨,又要培养学生观察、运用和创造的能力。只有有助于发挥两方面作用的教学方法才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四是多样性。语文教材当中的内容丰富多彩,教学目标也不尽相同,因此,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就要运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来开展各种教学活动,比如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观察法、多媒体教学法等。

二、使用教学方法的原则

一是坚持启发性。新课程改革理念中明确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所以,教师要把课堂学习的主动权交到学生手中,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征,激发学生探索语文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语文课堂教学中可以采用的教学方法多种多样,但是本质上都应该对学生具有启发性。教师既要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充分让学生自主学习,又不能放任学生自流,需通过正确引导和启发,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勇于探索新知的精神。

二是坚持培养三维目标。现代教育思想认为教学工作应该实现对学生三个方面的培养目标:学习基本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的目标对于教师选择怎样的教学方法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语文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要充分考虑具体的教学目标,合理优化教学方法,使它们更具启发性和针对性,以便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是坚持因材施教。学生和学生之间是存在着差异的,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这种差异,在教学过程中从不同学生的特点出发,设计相应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活动,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语文课堂上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和进步。因材施教就是要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使他们能够快乐、主动地获得知识。

三、常用的语文教学方法

长期以来,语文教师们通过不断的摸索和实践,创造了很多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如果把这些教学方法看成一个完整的系统的话,可以从以教为主、以学为主、教学结合三个方面进行归纳和总结。

(一)以教为主的教学方法

以教为主的教学方法主要是指以教师的语言讲解为主,传递语文知识信息,使学生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和技能。常用的教学方法有:

1.讲授法。这是一种比较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通过自己的语言向学生讲授本堂课的语文知识,包括课堂导入、课程引导、介绍背景分析课文、课堂小结、布置作业等各个环节。这种教学方法使语文知识更加系统化,学生能够快速准确地把握课堂教学的重难点。目前讲授法还是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经常被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一堂语文课,教师适当的讲解和示范是必不可少的,教师不能为了避免“满堂灌”的嫌疑而不敢开口讲,该讲则讲,而且还要讲透彻讲到位。

2.串讲法。串讲法一般是指教师把文章中的内容从字、词、句、段、篇章全部连贯起来进行系统的讲解,使学生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和艺术特色,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将文章进行概括,巩固和深化知识的理解。串讲法的运用更加突出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引导作用,课堂教学由教师单一的讲解转变为师生的双边互动,帮助学生抓住学习重点,使学生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

(二)以学为主的教学方法

以学为主的教学方法,主要是指教师要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帮助学生掌握正确有效的语文学习方法。常用的教学方法有:

1.讨论法。讨论法主要是指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教师通过自己的引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集体讨论交流的方式来进行语文知识的学习,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在信息交流的过程中实现思想的碰撞,提高语文教学效益。这种教学方法改变了传统的以教师讲解为主的教学模式,学习的主动权交到了学生的手中,充分体现了学生在整个语文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要求。

2.研究法。研究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形式,根据已经掌握的语文知识探索新知识、提高语文技能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的运用改变了传统教法中重视教师的教、轻视学生的学的局限性,充分体现了现代教学思想。

(三)常见教学结合的教学方法

1.问答法。这是现代语文课堂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为学生设计一些与之相关的问题,学生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来回答问题,或者学生提出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碰到的困难或者疑问,在小组内或者班内互动交流、共同解决。这样的教学方法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情境教学法。这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方法。教师通过创设适当的情境来讲解课文内容,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以美感染人、以情感动人,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促进学生的思维水平不断提高,优化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总之,不管是哪种教学方法,只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生具体情况等因素,合理选择并妥善实施,都会对学生掌握语文知识、提高综合素质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作为初中语文教师,还需要努力探索,创新更多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毛森梅.初中语文教学创新阅读教学方法初探[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5,(21):125-126.

[2]苏敏.探索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法[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3,(06):76.

[3]万云.做好高初中语文教学衔接――积极探索高中语文教学新方法[J].中国校外教育,2012,(28):132.

第6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对话教学;策略;模式

人类正步入对话的时代,“对话”已经成为人们追求的一种生成的状态,成为人们达成目的的有效策略,一个新的时代会使教育精神的内涵获得极大的丰富,“对话”将会发挥它在当代教育以至未来教育中的价值。克林伯格指出:“在所有的教学中,进行着最广义的‘对话’……不管哪一种教学方式占支配地位,这种相互作用的对话是优秀教师的一种本质性的标识。”因此,教学可以理解为一种言语性的沟通或言语性的活动,其中‘对话’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特点。”由“训诲――驯化型”教学到“传授――训练型”教学发展为对话教学是社会进步和时展的必然要求,是对话的时代精神在教育领域的回应,也是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

那么到底何谓语文对话教学?如何进行语文对话教学呢?本文尝试根据对话教学的原理,结合语文教学的特点,阐述了语文对话教学的内涵、特点、原则、实施策略、中学语文对话教学的目标、教学模式和教学评价,旨在改变语文教学“少、慢、差、废”的现状,探索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中学语文教学的新路子。

1 和谐性

《说文解字》对“和”的解释是:“和,相应也。”而“谐”的意思是“配合得当”,和谐旨在使不同事物“相应”且“配合得当”,使多样要素相“统一”。追求和谐是中华民族的理想,孔子的“致中和”、道家的“合异以为同”、董仲舒的“天人之际,合而为一”、张载的“天人合一”等合和思想从一开始就深深地滋润在民族精神及其生命智慧的源头活水里,也自然滋润着我们的母语教育。和谐追求的是全面发展,“和乐如一”、“和之至也”、“使万民协和乐如一家人”是和谐的顶点。对话教学的和谐性是指对话的各要素之间相处融洽、协调,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信任和帮助。和谐是对话教学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和谐的课堂是一个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课堂,要做到师生关系平等美、学习方式自主合作共享美、教学过程流畅美、教学内容丰富有效美。对话教学中,教师、学生、教材、座位、环境各要素具有不同的质、能和效用,相互之间可以取长补短,条件适宜,就能各自将潜能释放,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形成各种组合和互补优势,从而提高系统的活力和效用。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和谐世界的基本要素,语文对话教学追求诗意的栖居,首先要营造诗意栖居的环境,这就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友好亲善,相互接纳,相互帮助。对话的对象要以诚相待,每一位对话者要有博爱之心。师爱荡漾,民主人道,公平正义,保证每一位对话成员的对话权利,维护对话权益,形成合理、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形成讲诚信、讲道德、讲秩序的对话行为规范。

2 发展性

正如彼得对吉所说“真正的学习,对于个人而言,涉及人所以为人此一意义的核心。通过学习,我们重新创造自我。通过学习,我们能够做到从未能做到的事情,重新认识这个世界及我们跟它的关系,以及扩展创造未来的能量。”对话教学是立足于充分尊重人性、全面提升人的生命和生活质量的教学方式,它所涉及到的教学内容是全面的。对话教学改变传统教学十分重视结果的格局,非常注重对学习过程的关照,讲求在学习中对话,在对话中生成,在生成中建构,在建构中发展,然后又通过新的生成和建构,达到新的发展。如此循环往复,学习也就促进了人的发展。对话教学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是符合人的本质发展的教学方式。对话的教学使教师和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最终目的是促进师生共同提高,全面发展,最终产品是能动的、创造的、富有对话理性和健康心理的现代人,发展是对话教学的第一要务。对话并不排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也不会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但它却能使师生双方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互相激励批判,使每一个人不断自省,获得完善自身、自我超越的动力,不断使自己“成人”。

3 多维性

对话过程是师生、生生间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它强调师生、生生间的动态信息交流,这种信息包括知识、情感、态度、需要、兴趣、价值观,以及生活经验、行为规范等等。因此,有效的对话需要在多维的对话空间中进行。对话形式多维。对话教学中教与学不仅形成了教师与学生之间一对一的联系,也形成了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群体之间、学生与学生群体之间多重的网状关系。所以,对话形式是多维的,它包括学生与作者(文本)的对话,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教师与作者(文本)的对话,学生、教师与编者的对话等。对话内容多维。课堂对话虽然要以教学内容为依据,但对话的内容不是教材知识的转移和克隆,而是生本、师生、生生相互作用后的理解和感受。基于每个学生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个性差异,即便对同一文本也会有不同的解读方式,产生个人独特的理解和感受。对话内容既遵循文本,实际又超越了文本,它既包括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生活经验等,还包括对话过程中不断生成的新知、建构的意义,从而构成了对话内容的多维性。对话渠道的多维性。交流、互动是对话信息的重要特征。在对话教学中,每个学生都是对话的主体,每个主体既是信息的发送者,又是信息的接收者。学习信息再也不是从教师向学生单向传递,而是多向的相互传递。就是通过这样的多向信息的相互传递,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第7篇

一、初高中教材的不同特点

白银地区初中使用的是北师大版的语文教材,高中使用的是人教版的语文教材。它们各自有着不同的特点。

(一)初中教材的特点

北师大版的初中教材呈现出以下的特点:

1.课文按主题组合单元。每个单元都有一个鲜明的主题,单元中的所有课文都是根据主题的需要所选取的,这样就有了较为集中的文化信息,读来更有吸引力和启发性。

2.突出“同类比较”。北师大版语文教材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比较阅读,同类主题或题材的课文组合,提供了现成的可比性,从直接的可比性中显示共性、个性和差异,从而进入探究学习的层次。

3.突出“自主性”。北师大版教材提供的现成的可比性,将同主题(或同题材)作品的精神境界和语言表达的多样性展示在学生面前,无疑将引起阅读和探究的兴趣,激发学生的自主思考,便于提出问题,有利于自主性探究的深入。教材在阅读练习和综合实践活动中,充分考虑了一系列便于学生自主学习的设计,以给予学生更广阔的自主学习的空间。

4.突出“独特体验”。教材重视学生在阅读中的独特体验。在阅读练习中,不少题目都是从激发学生多元反应的角度设计;在练习与思考、比较与探究、作文和口语交流等多种角度都贯穿着对课标提出的“独特的体验”原则的关注。

(二)高中教材的特点

1.内容富于立体化。教材编排内容注意了学习思维的各方面训练,关注了学科知识的完整性和学科渗透的综合性,展现了社会、人文、科学和自然等多维一体的学习内容空间,使学习内容富于立体感。

2.多元训练相结合。教材内容的安排,关注到知识的学习掌握、能力训练与形成、文化积淀与素养修炼。课前的提示、课堂的学习内容、课后的研讨与练习,课外的延伸提高,相关的知识连接,使学生从多方位、多角度地去理解、收集、调动知识来学习,提高语文素养。

3.重实践探究性。整套教材编排体系,都在凸现实践探究的学习内容,在阅读鉴赏部分里,课后的研讨与练习;在表达交流部分里,话题探讨、写法借鉴、写法练习;在梳理探究部分里,课外延伸训练;在名著导读部分里,思考与探究,这些内容,无不有效地培训学生实践探究能力,突出了教材编写重难点,体现了时代精神与要求。

4.开放互动性。教材打破了课程内容和目标简单划一的格局,学生在学习必修的同时,可根据自已个性特点进行选修内容的学习,进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研究性学习。这体现了课程的多样性、开放性和选择性。学生在选择研究性学习时,又要充分地与同学合作,与老师合作,在互助合作下有效地完成研究任务。这样开放性多元学习整合,充分调动了学生、教师积极性,有效地提高了师生的综合能力,实现了新教材的内在价值。

二、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

通过研究北师大版的初中语文教材和人教版的高中语文教材,可以发现教材在编排的时候对新课标精神的贯穿从初中到高中都是一致的,都比较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毕竟北师大版的初中语文教材和人教版的高中语文教材有着各自不同的编排体系和特点,加上初中生和高中生各自的特点,研究初高中语文教学怎么衔接对于高中阶段大面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和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中语文老师要研究初中语文教材和课程标准。高中语文老师只有弄清楚了初中语文教材在知识点设置、要求,体例和呈现方式方面的特点,明确了初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目标、内容上的不同要求,才能在教学实践中注意采取有效措施,尽量避免学生产生不适应、不习惯、厌学、缺乏信心的现象,提高高中语文教学的质量,并推动学生身心成长与发展。

第8篇

一、初中语文教学的“微课”特点

若要使微课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发挥最大优势,首先要了解并深入研究微课的特点。微课的特点主要有:

(一)教学时间较短

视频是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根据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微课的时间以5~8分钟为宜,最长不要超过10分钟,这对于45分钟一节课的时间来说,微课可以称之为“课例片段”或“微课例”。

(二)教学内容较少

微课中每个视频涉及的教学可能只有一个知识点,甚至一道试题,或某个教学环节,主题突出,能让学生集中精力去攻克一个问题,相对于平时的一节课需要解决的问题而言,微课更注重“质”,精准度高,因此\用微课的课堂也常被称为“微课堂”。

(三)资源容量较小

从大小上来说,“微课”视频及配套辅助资源的总容量一般在几十兆左右,视频格式须支持网络在线播放,师生可流畅地在线观摩课例,查看教案、课件等辅助资源;也可灵活方便地将其下载保存到终端设备上实现移动学习。

(四)资源组成/结构/构成“情景化”

微视频中的内容虽微,但却是一个完整的情景,资源使用方便。它是以教学内容为主线,包括教学素材、知识讲解、反馈练习等,构成一个主题鲜明、类型多样、结构紧凑的“主题单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完整的教学情景,这种真实的、具体的、典型的教与学情景,既能迅速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技能。

微课虽“微”,但却不容忽视,微课的意义非凡、效果明显,知识内涵和教学意义非常巨大,步调虽慢但效果不慢,知识虽微但道理、智慧不微。

二、初中语文“微课”应用策略探究

(一)制定有效的整体规划实施方案

为了提高初中语文教学中使用微课进行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在使用微课前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了解教师对微课的掌握情况,了解学校具备的微课软硬件的情况,从而制定出具体详细的微课实施的整体规划,以保证微课能够正常有效实施。如在学习《我的母亲》时,我先是让班长和我一起调查了班级同学母亲对自己关爱的事实,并在征得同意后拍些照片或录段视频,然后在制作微课视频时把这些照片或视频加入其中,与先生的母亲一起感受母爱。课后发现学生更能体会到母亲的“极大极深的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也空前高涨。

(二)充分挖掘微课的教学功能

在利用微课进行初中语文的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学习是中心,教师的讲解和点拨意在辅助学生的学习,在知识的传输、能力的训练和方法的归纳中让学生“心甘情愿”地去学习。因此,应注意挖掘微课在语文课程教学中的功能。

1.课程学习功能。

微课的创设是为了学生的学习,教师在制作微课时不能只想让学生的课堂变得有趣,一切都要围绕课程知识来展开,微课若没有课程学习功能,便也失去了开发的意义。如在学习《云南的歌会》时,教师在微课视频中可以稍微介绍一些云南的特色民俗节日,如火把节、泼水节、姑娘节,但在视频的重点还是要回归到云南的歌会中,介绍其他节日时可以直接以一张图片表示。

2.重复播放的功能。

微课视频不是一次性的,教师可以反复使用,学生也可以重复观看,观看后对于不明白的地方还可以回头再看,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牢固掌握程度,同时也能节约教师重复讲授同一个问题的时间。特别是对古代诗词歌赋的学习,如《岳阳楼记》《醉翁亭记》等,学生通过一遍视频的观看很难彻底明了课文内容及其内涵,必须通过反复观看微课视频去学习、了解、掌握平时生活中几乎不用的“古文”。

3.交流互助功能。

微课视频不仅能用于课堂,在课后学生也能通过网络或学校建立的微课平台进行多次的观看和学习,且能在观看的同时和教师与同学进行交流,教师也能通过网络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以便优化微课视频教学内容和形式。如在学习《孔乙己》时,课后笔者把制作的微课视频放在学校平台上,让同事和学生观看并发表意见,因为孔乙己本身就是一个有争议的人,因此在交流平台上出现了很多言论,笔者在其中发现了不少亮点,学生也从中深刻了解到鲁迅先生所要表达的感情。

总之,为了更好地提高微课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性,语文教师必须更新观念,打破常规,在应用的过程中经常地总结成功的经验与失败的教训,不断地提高自我的专业素质,进而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素质。

参考文献:

第9篇

关键词: 网络环境 初中语文课堂 新特点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基本理念”中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应尽可能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并能够根据社会的需求,不断自我调节,更新发展,应当密切关注当代社会信息化的进程,推动语文课程的变革和发展。”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语文教学正经历着一场重大改革,自由开放的网络空间文化已向我们走来,基于网络环境的语文课堂教学空前的开放,充满活力。

其特点是:学习资源的开放性,学习过程的交互性,学习内容选择的自主性和个性化,内容形式的多媒体化,这恰恰应和了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的倡导。在网络环境下,动态的海量知识信息以超文本链接的方式组织在一起,极大地拓宽了学生学习和运用的领域,使课堂教学超越了语文学科本身,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了视野,提高了学习效率。我现就网络环境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几项变化谈几点认识。

一、教学理念由教师为本转向以学生发展为本

实行网络化教学,教师的观念应是超前的。教师应冲出“以自身为圆心”、“以书本知识为本”的束缚,充分挖掘网络资源,创造性地适应学生的学,树立“以学生可持续发展为本”、“以学生终身学习为本”的教育思想,全面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需要,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整体考虑学生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获得正面的情感体验,以及自我探索的内在需求。

二、教学目标由单一化转向综合化、个性化

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必然要求课堂教学目标具有综合性,又要适应学生的个性化。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的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传统的教学目标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往往把教学目标简单化为知识目标,而忽视了情感和态度的培养,教师传授知识只重结果而轻过程,学生缺乏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网络教学的目标大大突破了这个局限,呈现一种动态的、人性化的、交互性的特点,教学目标所关注的是学生自我需要,自我发展,极富个性化。如在《木兰诗》教学中,一位教师为学生提供了“梨园飘香”(京剧《木兰从军》)、“豫风激扬”(豫剧《木兰从军》)、“银海泛波”(动画片《花木兰》)等有关“木兰”的网上信息,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上初步接触人物,形成自己对人物的个性化认识――有的学生说木兰勇敢,有的说聪明,还有的说她傻。这样,学生的主体性和个性化便得到了较大的体现,十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由点转向面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是以书本这个“点”为唯一的教学蓝本,信息量极其微薄,网络环境下的语文课堂教学不再局限于书本知识,而是从书本这个“点”出发,以超文本方式链接了大量的与之相关的海量信息,加强了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极大地开阔了学生学习的空间,在深度和广度上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如在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学中,我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学习的网络平台,首页上有“东坡生平”、“东坡作品”、“作品导读”、“自动欣赏”、“古诗新唱”、“中秋聊吧”、“词牌新作”、“自制贺卡”、“BBC讨论”、“音画诵”等板块,其中“东坡作品”链接了几十篇文章,“音画诵”链接了《春江花月夜》、《二泉映月》、《平湖秋月》等十几首与月有关的风格各异的乐曲。这样学生便可根据自己的阅读能力与需求,自主选择相应的板块研读,或选择有关乐曲配乐诵读,使传统教学中学生不认真的现象消失了,教学效果显著。

四、教学过程由计划性转向变化性

传统语文教学是按照设计好的教案有序地进行,教学过程一切尽在计划中。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学是动态变化的,网络课堂没有固定不变的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除了教材外,往往会因解决问题的需要加以调整。课堂上学生的思维一旦真正调动起来,提出的问题就会各种各样,千奇百怪,教师事先拟就的计划就会被打乱,教学速度或快或慢的情况也时有发生。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绝对权威,教师在学生中的地位受到挑战,若教师再不去更新知识,学生通过网络寻求的信息量就会超过教师。网络化教学,教师看似轻松,实则对教师的要求提高了,因此,教师不仅要研究教材,研究网络资源,而且要研究学生。网络化教学呼唤高素质的教师。

网络化教学的变化性,还表现在教学活动不完全局限于课内进行,课堂不再是知识的交易所,学生的思维、讨论和学习的空间可以由课内向课外延伸,课堂不再是问题的终结地,而是问题的发源地,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课外调查、访问、查资料,把学生引向一个更为广阔的世界。

五、教学活动由单向传递转向多向互动

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受空间的限制,课堂教学交往主要采用师生问答、固定的小组讨论等单向传递的方式,在这种方式下教师支配着学生的一切,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参与性。民主型的教学关系要求教师以平等的身份进行,没有教学的民主就没有学生的创造性。网络环境下的语文课堂,借助于聊天室、BBS、E-mail等网络交往方式,可以打破空间位置上的小组关系,使得学生可以与自己观点相同或不同的同学自由组建合作探究小组,进行小组讨论、辩论。在此过程中,学生可利用一定的手段,呈现信息,分析原因,解释所用的查询策略,并根据不同成员提供的信息,对自己的认知结构进行重新建构。

如在教学朱自清《春》时,我把设置好的四个网络聊天室,分别划为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迎春图四个讨论区,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自选一段进入相应的讨论区进行讨论,或选择不同的讨论区了解别人的讨论情况,自己则随机参与并加以组织指导、监控。这种组内生生互动、组际互动、师生互动等网络多向互动方式,极大地扩大了学生进行知识探究的自主性。在这种宽松的网络学习气氛中,学生畅所欲言,每个学生都既是学习者,又是课堂学习资源。信息共享使学生自身资源得到更为充分的利用,学生可以帮助他人或寻求帮助,在网上写作业,提交作业等,课堂始终保持着一种活跃的探讨气氛。这能极大地提高课堂效率,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精神和参与竞争的意识。

总之,在网络环境下,利用网络资源的开放性、共享性,语文课堂显得极具开放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和加工信息的能力,提高了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丰富了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通过网络,教师打破了书本的局限,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实现了知识的创新、学习方式的创新、思维品质的创新。

四、思考

网络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是很大的,它促进了语文教学的发展,但我们不能把网络视为解决教学一切问题的灵丹妙药,对网络的运用还需作理性的思考。

1.网络是否可以替代教师

在网络环境下,人机对话的时间要多于师生语言交流的时间,于是一些激进的理论家认为“学校教育将会消失,教师的地位不复存在,互联网就是一位全知全能的教师。”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手段,网络在语文教学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绝不是主要作用。

语文代表一个国家的精神、思想、人文底蕴。课程标准也提出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情感与态度。因此,语文教学与其它学科有所区别:它更多地注重人文精神的熏陶与情感的交流,注重以真情感染读者,以形象唤起美感,以意境领悟主旨,以培养语言意识和语文习惯为目标。这些往往离不开教师的引导,教师在教学中只有把握好这些因素,才能拨动学生的心弦,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使其产生求知欲,最终实现语文教学目的。特别是古诗词的学习,那“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悲楚,那“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豪情,那“剪不断,理还乱”的愁绪等,非网络所能一一演绎。好的课件也许可以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但它哪里比得上教师一段声情并茂的朗诵?哪里比得上师生间面对面的交流?

美国儿童电脑教学课程专家毛尔科维奇说:“先进工业国,如美国和德国,所犯下的最大错误就是以为电脑可以代替教师,到了最近,他们才逐渐明白,人才是最好的教育工具。”因此,我认为,在语文教学中,网络仍处于一种辅助地位,教师的作用是网络所不能替代的。

2.网络是否可以替代课本

网络的信息量远远高于课本,有人提出,上语文课完全可以抛开课本了。其实不然,现有的语文教材在内容的选择上尽管有值得商榷之处,但这些课文毕竟是经过了多年教学实践的检验,为绝大多数专家、学者和教育实践者所认可。其中许多篇目是古今中外优秀文学名著的代表与典范,可以让学习者读一而知十,触类旁通,融贯中西。

第10篇

关键词:现代化 信息技术 初中语文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 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1(a)-0-01

随着21世纪多媒体、网络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的初中教学模式的弊端也日渐显露出来,传统的教学理念与模式正在悄然的发生变化。现代化信息技术融入新课改下的初中教学,既符合新课改的教学要求,也为新时代教育教学实践指明了方向。正如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教授所说: “未来教育=人脑+电脑+网络” 。因此,通过将现代化信息技术融入到初中教学的实践之中,是时展的召唤,是改进教学模式的有力手段。

1 现代化信息技术融入语文教学的优势

伴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传统的教学模式已逐渐被符合时展要求的教学模式所取代,并且通过不断积累与实践,现代化信息技术融入初中语文教学模式等符合时展要求的教学模式已在实践中变得越来越成熟。与传统初中语文教学模式相比,现代化信息技术融入初中语文教学模式在教学环境、教学媒介、教学方式、师生角色等方面具有符合时展需要的优势。

现代化信息技术融入初中语文教学后,教学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机房、多媒体阶梯教室等教学设施在教学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多媒体技术可以为师生搭建一个开放性的、可交互式的动态教学平台。借助该教学平台,学生可以利用网络技术,自动自发的进行探究式学习,很多新鲜、新奇的想法和问题,可以很快的通过人机对话进行搜寻,可以很明显地自主学习效率,同时增加了学习的兴趣。通过调查发现,与传统的教学环境―教室相比,90%以上的学生喜欢在多媒体教室进行学习。可见,教学环境是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重要因素。

由于现代化信息技术具有信息量大、速度快、交互性强等优势,因此,语文教学中可采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进行辅助教学。该媒介平台将单向、发散方式的传统教学信息传播方式转变成为了人机交互式。师生可凭借该媒介信息量大、搜索速度快等特点,充分扩充学习资源,提升问题解决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因此,该媒介平台也被师生称之为“良师益友”。

基于现代化信息技术的语文教学模式,教学方式多为教师引导教学,引导学生为自我为中心,采取适合自身的学习策略先进行自主探究学习,而后进行组间或班级内部心得体会探讨。该教学方式注重学生自主学习、人机交互式学习。该教学方式一改以往传统教学中的“满堂灌式、填鸭式”教学方式,教学的核心重点为学生,教师一般是扮演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与合作者,学生从机械接受知识被动学习者,转变为积极寻求合作、主动建构知识的学习者、研究者。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学习,探究知识,成为学习的主人。

2 现代化信息技术融入语文教学模式的误区

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是是我们达成共识的一个教学理念,但是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还发现教师错误的理解现代化信息技术融入语文教学模式,或因缺乏教学经验、走教学极端等在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未能很好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例子。

一如,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的主体地位绝对化,完全放任学生在利用信息技术平台进行自主学习。由于互联网上的学习资源浩如烟海、纷繁复杂,作为没有太多经验的初中生,将更多的精力浪费到信息搜索、筛选过程中,没有将信息技术的优势发挥出来。二如,教师按照原有教学理念(满堂灌),采取新型灌输方式,总体格局还是老师主动教学、学生被动学习。这种“新瓶装老酒”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和学习效率的提升。

因此,对于采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融入语文教学模式教学的教师来说,首先注重强化学生主体意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因此,刘永良等指出:“任何媒体的选用都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信息和阅读、写作图式,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深入开展,为学生个别化学习和积极主动的探求创造条件,而不能把‘电教’变成‘电灌’。

在新时代教学模式下,教师的所有活动都应以为学生学习服务而展开,因而,在该模式下教师的“主导”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初次接触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学生,他们尤其需要教师的引导学习。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后,教师应不断地收集学生学习效果的反馈信息,并根据学生反馈效果,有针对性地对教学方案、教学方式等进行改进。因此,教师要导之有方、导之得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避免在教学中走极端、走弯路。

3 结语

综上所述,现代化信息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扮演者非常重要的角色。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针对初中语文教学特点,在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论的指导下,把现代化信息技术作为促进教师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的工具,将其贯穿于语文教学每一个环节之中,并且注重强化学生主体意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能力,从而提升教师教学质量及学生学习成绩。

参考文献

[1] 孙姚同.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结合模式研究[D].保定:河北大学,2005:10-14.

[2] 李研.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阅读及综合性学习整合的教学模式的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07:1-40.

第11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作文教学;解决措施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推进,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出现的种种困难已经严重影响了学生作文水平的提升。而在现如今的初中作文教学中,存在如下的问题:(1)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没有系统,杂乱无章,(2)初中学生自身对写作训练的积极性不高,(3)学生的作文存在严重的抄袭情况。在整个初中作文教学过程中,作文水平是极为关键的因素,尤其是针对初中阶段而言。因此,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当不断革新作文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此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所处困境

作文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越来越受到重视,而作文作为衡量初中语文教学效果的重要标准,在实际教学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

1.作文教学与学生发展阶段特点不相符

由于作文教学自身特点和初中学生发展特点之间不符合,这种不符合,已经不再是学生积极性不高的问题,更多的是学生当前发展与时代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因此,在整个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的生活感悟正在不断地变化,而现今的初中语文教学并没有任何改变,这便导致了学生自身特点和作文教学特点之间的差异,也直接阻碍了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

2.语文教学氛围不浓厚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由于语文学科本身是较为枯燥乏味的,不浓厚的语文教学氛围不利于提高初中学生学习作文的积极性,然而,在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理念中,学生往往是被动地接受知识,长此以往,学生便缺乏了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在一定程度上,还会严重地打击学生学习作文的积极性。而且,教师过分地承袭传统教学模式,失去了创新性和趣味性,使学生无法热爱语文学习,更无法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这样对提升学生的作文水平有不利影响。

二、解决作文教学困境的有效措施

1.创新作文教学模式

任何事物都需要创新来注入活力,初中作文教学更是如此。因此,为了更好地创新初中作文教学模式,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以此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更好地解决作文教学问题。对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应仅仅局限在课堂教授的知识点上,而是应当更多地让学生学会词句的表达。然而,作文题材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可以让学生联系不同的题材,学会从不同的作文内容中寻找切入点。

例如,教师在布置作文的过程中,可以结合生活,给出相应的提示,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况中写作,这样不仅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能够让学生学会表达,能够无忧无虑地写作,以此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2.强化课外阅读

写作是需要素材的,为了更好地积累素材,教师需要不断地强化学生的课外阅读,以此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正所谓作文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同样的,阅读也能够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生活感悟,这样的感悟是能够运用在写作当中的。此外,教师可以在教室设置一个读书角,供学生在课余时间阅读,或者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一人捐出一本书供学生借阅。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分享意识,而且能够更好地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量。

例如,教师在课后,可以给学生布置相应的阅读任务,然后在第二天让学生探讨分享,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积累语言,而且能够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写作素养,全面提升初中语文作文的教学质量。

3.培养初中学生的智性

学生是存在个体差异性的,对此,教师应当根据学生自身的发展特点,为学生量身定制一套能够培养学生智性的教学方案。例如,教师可以在课下同每一位学生进行交流沟通,了解学生的内心深处,抓住学生的内心活动,明白学生作文困难的原因所在,然后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案,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智性,而且能够全面挖掘学生的潜力。

综上所述,在现阶段的初中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明确作文教学困境,并对此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此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段家慧.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现状及解决措施[J].亚太教育,2016(12):62.

第12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多元化;教学方法;设计

传统的语文教学具有单一性的特点,重视对学生的理论教学,呈现出枯燥乏味的教学特点,教学手段过于单一,无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语文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成果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该选择合理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促进教学方法的创新,使语文教学向着多元化的教学方向发展,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初中语文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一、初中语文多元化教学特点

多元化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方法,不仅表现在教学设计上,还表现在教学方法上,在运用的过程中,应该结合语文的学科特点,采取合理的教学方法,促进教学方式的转变。需要建立在多元化教学方式的基础上,开展各项教学活动,加强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语文课程是初中教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自身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社会性特点,会被广泛地应用于社会实践教学当中,能够促进学生知识面的广泛,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学生能够运用语文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促进学习内容的丰富。

二、初中语文多元化教学方式的设计与实施

(一)提升学生的探索心和好奇心

初中生处于身体和身心成长的重要阶段,对身边的事务充满好奇心,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充分把握住学生这一特点,选择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事物,来提升学生的探索心和好奇心,让学生深入到实践当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去探索和学习,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给学生留有表达自己意愿和观点的时间,让学生对自己的看法进行表述,转变学生的教学模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展现学生的思想意识和思想观念。教师应该充分理解学生的心声,需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强化学生对课文的感知能力。

(二)激发学生小组探讨的兴趣

语文是一门开放性相对较强的学科,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是自身思维进行扩张的过程,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多元化思维能力,结合课堂教学的内容,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对锻炼学生的口才,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需要将全体同学分成几个相等的小组,让学生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给学生提供讨论的时间,针对讨论的结果,派出小组成员进行阐述。学生在自行讨论的过程中,能够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收获更多的知识。教师在学生讨论时,应该充当协调者的身份,协调好个学习小组之间的能力,避免小组成员的水平出现较大的悬殊,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积极开展课外活动,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具有重要的作用。兴趣是提升学生学习水平,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基础,能够确保各项语文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实践应用能力,教师需要结合语文课程的教学内容,开展各项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在多元化的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提升,对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当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遇到困难时,应该帮助学生解决,鼓励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指出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出现的错误,巩固学生的知识。

(四)增强学生的课外阅读量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促进了语文教学内容的完善,为了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应该选择一些教材内容相对较为完善的教材,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要鼓励学生多阅读一些课外资料,给学生提供阅读课外资料的机会,能够丰富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实现对知识点的延伸。另外,教师应该对课外阅读资料进行筛选,帮助学生选择一些优秀的课外阅读资料,给学生提供开展课外阅读的机会,帮助学生去理解课外阅读资料中的内容,加强学生理解课外阅读资料的能力。同时,在进行写作练习中,教师应该教会学生将课外阅读资料中的内容引入到写作中来,对充实学生的文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五)适时对学生进行点拨

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点拨和指导,对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当学生处于学习中的困惑阶段时,教师应该给予适当点拨,能够让学生开阔思路,激发学生的思维,是多元化教学方法的重要展现。能够直观的解决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困惑,指导学生进行纵向思考,能够透过表面现象,解决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第13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语文教学;多元化教学

一、引言

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过于单一而没有变化性,很容易让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失去学习的动力与兴趣。此外,单一的教学方式对于学生们的能力培养也缺乏多样性。初中语文的教学地位非常重要,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这段时期,如果能够培养学生们多方面的能力,进行多元化教学,对学生们以后的语文学习也非常重要。

二、多元化初中语文教学的特色分析

多元化可以理解为思维多元化、教学性质多元化。多元化教学可以是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从多个角度或者是系统地进行开拓教学。初中语文学科是一门很有优势的学科,其包含的内容丰富。与小学语文相比,初中语文教学已经不再只是读与写的简单结合,而是囊括知识内容、情感熏陶、能力培养以及深度理解等一系列的知识体系。尤其是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也要进行突破,教师应该能够采用全新的多元化教学方法对学生们进行能力培养、知识传递以及情感人格的塑造。此外,多元化教学方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开拓学生们的思维,并能够着重培养学生们的分析能力、概括能力、判断能力等等。多元化教学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理解为多思维教学,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改善学生们的单行思维方式,使学生们能够掌握灵活的思维方式,思维的深度得以加深与加固。现代社会更加需要具有多元化思维的人才,单一定向的思维方式往往不适应未来的社会发展需要。因此,在进行初中语文教学的时候,一定要掌握初中语文的教学特点,进行多元化教学方式的制定与实施。

三、初中语文教学多元化教学方式的制定与实施

以上对于初中语文教学进行多元化教学方式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都进行了详细的分析,那么在实际的初中语文教学中,应该怎样结合初中语文教学的特点,进行多元化教学呢?

(一)初中语文多元化教学方式的制定

初中语文教学中,主要的知识内容包括课文的理解分析以及写作能力的训练。除此之外,还应该在教学课堂上培养学生们的情感、思维、想象力等方面的能力。以阅读理解为例,进行初中语文多元化教学方式的制定。在课文理解的过程中,可以首先进行对文章的分析,从课文内容上让学生们理解课文的主旨,那么在这一部分,教师可以采用多元化的方式,即可以从不同角度对文章主旨进行理解分析。此外,对于同一个观点,也要指导学生们从各个方面进行分析。要有正面论据,也要有反例来进行论述。写作的过程中,要让学生们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同样的题目,不同的人会写出不一样的文章。这就是思维的多元化,需要采用讲解、指导、分析等方式,让学生们具有这样的能力,能够将多人的思维综合,让自身具有多角度的思维方式。

(二)初中语文多元化教学方式的实施

方案制定结束,要进行实际教学方式的实施。那么,结合初中语文教学,教师应该采用如下几种方式:

1.保护学生们高涨的学习情绪

思维的扩展与创造需要学生们的热情作为依托,因此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激发其学习的好奇心,保证其高涨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进行写作的时候,教师完全可以带学生们亲身出游体验,春天的时候可以去爬上。在出游的过程中,会有很多细节,是学生们在课堂上冥思苦想无法想到的。

2.分组组织辩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多元化的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们的多元化思想。正所谓集思广益,将学生们进行分组讨论,相互之间进行探讨,汲取不同的经验,并让学生们带有推测与预测地去推论,彼此之间进行沟通切磋。

3.抓住时机指导点拨

点拨是在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及时地点拨。点拨往往会让学生们顿感茅塞大开。主要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1)直观点拨。让教师给予学生们对于问题的直观演示,促使学生们的思维流畅

(2)情景点拨。教师利用周边环境与条件,给学生们一种多元化的意境,学生们的思想会因此而开阔。

(3)联想想象点拨。纵向思考,让学生们深入思考问题,并能够融会贯通。

四、结语

多元化教学对于初中语文教学而言,意义深远,教师通过一定的教学方式,达到多元化教学的目的。学生们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形成良好的思维方式,思维广阔,不拘一格。只有如此,才会跟上时代的步伐,成为新一代的多元化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孝礼、杜秀明,《当代教育科学》,2005

2.杨怀萍,《新课程学习》,2011

3.赵斌,《文科爱好者》,2011

第14篇

【关键词】多元化;教学;初中语文;教学方式

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过于单一而没有变化性,很容易让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失去学习的动力与兴趣。此外,单一的教学方式对于学生们的能力培养也缺乏多样性。初中语文的教学地位非常重要,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在这段时期,如果能够培养学生们多方面的能力,进行多元化教学,对学生们以后的语文学习也非常重要。

一、初中语文多元化教学法的特色

多元化可以理解为思维多元化、教学性质多元化。 多元化教学可以是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从多个角度或者是系统地进行开拓教学。初中语文学科是一门很有优势的学科,其包含的内容丰富。与小学语文相比,初中语文教学已经不再只是读与写的简单结合,而是囊括知识内容、情感熏陶、能力培养以及深度理解等一系列的知识体系。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也要进行突破,教师应该能够采用全新的多元化教学方法对学生们进行能力培养、知识传递以及情感人格的塑造。此外,多元化教学方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开拓学生们的思维,并能够着重培养学生们的分析能力、概括能力、判断能力等等。多元化教学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理解为多思维教学, 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改善学生们的单行思维方式, 使学生们能够掌握灵活的思维方式,思维的深度得以加深与加固。 现代社会更加需要具有多元化思维的人才, 单一定向的思维方式往往不适应未来的社会发展需要。 因此,在进行初中语文教学的时候,一定要掌握初中语文的教学特点,进行多元化教学方式的制定与实施。

二、初中语文教学多元化教学法的实施策略

以上对于初中语文教学进行多元化教学方式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都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那么在实际的初中语文教学中,应该怎样结合初中语文教学的特点,进行多元化教学呢?

(一)初中语文多元化教学方式的制定

初中语文教学中,主要的知识内容包括课文的理解分析以及写作能力的训练。 除此之外,还应该在教学课堂上培养学生们的情感、思维、想象力等方面的能力。 以阅读理解为例,进行初中语文多元化教学方式的制定。 在课文理解的过程中,可以首先进行对文章的分析,从课文内容上让学生们理解课文的主旨,那么在这一部分,教师可以采用多元化的方式,即可以从不同角度对文章主旨进行理解分析。 此外,对于同一个观点,也要指导学生们从各个方面进行分析。要有正面论据,也要有反例来进行论述。写作的过程中,要让学生们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 同样的题目,不同的人会写出不一样的文章。 这就是思维的多元化,需要采用讲解、指导、分析等方式,让学生们具有这样的能力,能够将多人的思维综合,让自身具有多角度的思维方式。

(二)初中语文多元化教学方式的实施

方案制定结束,要进行实际教学方式的实施。那么,结合初中语文教学,教师应该采用如下几种方式:

1.保护学生们高涨的学习情绪

思维的扩展与创造需要学生们的热情作为依托,因此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激发其学习的好奇心,保证其高涨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进行写作的时候,教师完全可以带学生们亲身出游体验,春天的时候可以去爬上。在出游的过程中,会有很多细节,是学生们在课堂上冥思苦想无法想到的。

2.分组组织辩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多元化的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们的多元化思想。正所谓集思广益,将学生们进行分组讨论,相互之间进行探讨,汲取不同的经验,并让学生们带有推测与预测地去推论,彼此之间进行沟通切磋。

3.抓住时机指导点拨

点拨是在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及时地点拨。点拨往往会让学生们顿感茅塞大开。 主要可以采用:直观点拨,让教师给予学生们对于问题的直观演示,促使学生们的思维流畅;情景点拨,教师利用周边环境与条件,给学生们一种多元化的意境,学生们的思想会因此而开阔;联想想象点拨,纵向思考,让学生们深入思考问题,并能够融会贯通。

三、结语

多元化教学对于初中语文教学而言,意义深远,教师通过一定的教学方式,达到多元化教学的目的。 学生们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形成良好的思维方式,思维广阔,不拘一格。 只有如此,才会跟上时代的步伐,成为新一代的多元化人才。

参考文献:

[1] 王孝礼,杜秀明.浅谈初中语文教学多元化[J].当代教育科学,2005(14):54-55

第15篇

【关键词】多元教学发;初中语文;教学

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过于单一而没有变化性,很容易让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失去学习的动力与兴趣。此外,单一的教学方式对于学生们的能力培养也缺乏多样性。初中语文的教学地位非常重要,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这段时期,如果能够培养学生们多方面的能力,进行多元化教学,对学生们以后的语文学习也非常重要。

一、多元化初中语文教学的特色分析

多元化可以理解为思维多元化、教学性质多元化。多元化教学可以是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从多个角度或者是系统地进行开拓教学。初中语文学科是一门很有优势的学科,其包含的内容丰富。与小学语文相比,初中语文教学已经不再只是读与写的简单结合,而是囊括知识内容、情感熏陶、能力培养以及深度理解等一系列的知识体系。尤其是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也要进行突破,教师应该能够采用全新的多元化教学方法对学生们进行能力培养、知识传递以及情感人格的塑造。此外,多元化教学方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开拓学生们的思维,并能够着重培养学生们的分析能力、概括能力、判断能力等等。多元化教学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理解为多思维教学,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改善学生们的单行思维方式, 使学生们能够掌握灵活的思维方式,思维的深度得以加深与加固。 现代社会更加需要具有多元化思维的人才, 单一定向的思维方式往往不适应未来的社会发展需要。 因此,在进行初中语文教学的时候,一定要掌握初中语文的教学特点,进行多元化教学方式的制定与实施。

二、初中语文教学多元化教学方式的制定与实施

以上对于初中语文教学进行多元化教学方式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都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那么在实际的初中语文教学中,应该怎样结合初中语文教学的特点,进行多元化教学呢?

(一)初中语文多元化教学方式的制定

初中语文教学中,主要的知识内容包括课文的理解分析以及写作能力的训练。除此之外,还应该在教学课堂上培养学生们的情感、思维、想象力等方面的能力。以阅读理解为例,进行初中语文多元化教学方式的制定。 在课文理解的过程中,可以首先进行对文章的分析,从课文内容上让学生们理解课文的主旨,那么在这一部分,教师可以采用多元化的方式,即可以从不同角度对文章主旨进行理解分析。 此外,对于同一个观点,也要指导学生们从各个方面进行分析。要有正面论据,也要有反例来进行论述。写作的过程中,要让学生们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 同样的题目,不同的人会写出不一样的文章。 这就是思维的多元化,需要采用讲解、指导、分析等方式,让学生们具有这样的能力,能够将多人的思维综合,让自身具有多角度的思维方式。

(二)初中语文多元化教学方式的实施

方案制定结束,要进行实际教学方式的实施。那么,结合初中语文教学,教师应该采用如下几种方式:

1.保护学生们高涨的学习情绪

思维的扩展与创造需要学生们的热情作为依托,因此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激发其学习的好奇心,保证其高涨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进行写作的时候,教师完全可以带学生们亲身出游体验,春天的时候可以去爬上。在出游的过程中,会有很多细节,是学生们在课堂上冥思苦想无法想到的。

2.分组组织辩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多元化的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们的多元化思想。正所谓集思广益,将学生们进行分组讨论,相互之间进行探讨,汲取不同的经验,并让学生们带有推测与预测地去推论,彼此之间进行沟通切磋。

3.抓住时机指导点拨

点拨是在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及时地点拨。点拨往往会让学生们顿感茅塞大开。 主要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直观点拨,让教师给予学生们对于问题的直观演示,促使学生们的思维流畅;情景点拨,教师利用周边环境与条件,给学生们一种多元化的意境,学生们的思想会因此而开阔;联想想象点拨,纵向思考,让学生们深入思考问题,并能够融会贯通。

三、结语

多元化教学对于初中语文教学而言,意义深远,教师通过一定的教学方式,达到多元化教学的目的。学生们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形成良好的思维方式,思维广阔,不拘一格。 只有如此,才会跟上时代的步伐,成为新一代的多元化人才。

参考文献:

[1]陈冬曼.谈初中语文阅读多元教学[J].成才之路,20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