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企业发展的措施范文

企业发展的措施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企业发展的措施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企业发展的措施

第1篇

根据对国内市场经济的调查可以发现小微企业的发展存在很大阻碍。小微企业是小型企业、微型企业、家庭式作坊和个体工商户的总称,这种企业本身的资产总额不大,员工数量较少,在融资方面存在一定难度。农村信用社作为服务三农的主力军,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也在积极支持小微企业的发展。本文主要针对农村信用社支持小微企业发展措施进行探讨。

关键词:

小微企业;农村信用社;措施

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极大改变,农村地区的人们也不再只是守着家里的一亩三分地,他们也开始做起了小本经营。国家也不断推出政策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实行许多普惠金融政策,还有监管部门加大对于金融机构支小的绩效考核,都可以看出国家对于小微企业发展的重视。但是由于小微企业的资产较少,在贷款担保方面存在很大问题,小微企业融资难一直都是制约其发展的瓶颈。而农村信用社以立足三农、支持中小、服务县域为己任的,一直是支农支小的主力军,因此探索其支持小微企业的措施是很有必要的。

一、小微企业融资困难的原因

(一)小微企业缺少有效担保资产,影响融资。小微企业的发展成本投入较高,企业家们为了赚取更多利润,总是将所有的资金都投放到产品的生产和经营中,而不愿意投资到购置土地、建设厂房中,不利于企业进行贷款融资。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不减,贷款违约率不断上升,银行放贷时更加谨慎,任何形式的贷款都需要提供较好的担保人或抵押品。对于发展良好的企业来说为小微企业的贷款进行担保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小微企业普遍规模经营较小,资金实力有限,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不大,无法提供有效的抵押物或有实力的担保人,即使具备抵押物,也往往是地处农村位置偏远,厂房、设备等价值低、可转让性差,很难成为符合要求的有效抵押物,影响了银行融资。小微企业的财务管理不规范,影响融资。小微企业的财务工作人员数量有限,因此常出现一人身兼两职甚至多职的现象,会计与出纳也经常是一人担任,财务任务的分配不明确。而且小微企业由于大部分是由农村经济形成,所以工作人员的学识学历往往偏低,只是凭借基本的记账方式来进行财务管理。这样很容易出现财务不透明,行为不规范的问题,报表难以真实反映企业生产经营和财务状况,金融机构很难把握企业真实经营状况和财务信息,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也不利于企业进行融资。

(二)小微企业的抗风险能力较弱,影响融资。小微企业不同于发展稳定成熟的大型企业,小微企业的资金与规模都较小,在管理方面也存在很大缺陷,因此小微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很弱,这也阻碍了他们进行贷款融资。由于近年来国家不断鼓励全民创业,同时入行起点又比较低,数以千计的小微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但是很多小微企业都在经营相同的产品,这使他们在市场上很难被区分,导致竞争压力不断加大。当遇到产品原材料价格和市场需求发生较大波动时,小微企业又缺乏一定的应急措施,所以他们都很难抵抗风险,严重的甚至导致企业倒闭。

二、农村信用社支持小微企业措施

(一)加强信贷管理,推行信贷事业部建制。由于小微企业的生产规模较小,资金需求往往较小,而且大多小微企业都只是短期贷款,所以农村信用社在发放贷款时要充分考虑小微企业的综合经营状况。针对小微企业所需贷款时间紧、数额小、周期短的特点,农村信用社可以考虑成立一个专门的贷款部门为小微企业服务。如河北省农信社2014年全面推行的小贷中心事业部建制,在全省每个县级联社成立一个小贷中心、若干个小贷分中心,专门负责辖内小微企业贷款业务,经过两年的运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截至2015年末仅廊坊市农信社建立了小贷中心9个,小贷分中心17个,2015年累计发放贷款3539户,4182笔,130451万元,余额108366万元(2673户,3165笔)。

(二)加强小微企业客户经理队伍的建设。目前农村信用社客户经理队伍老龄化问题比较严重,且人员配备不足,影响了农信社服务小微企业的能力。因此加强小微企业客户经理队伍建设势在必行。在人才引进方面,要打破当前用人制度的束缚,由县级行社通过第三方公司自主面向社会引进,尤其是面向其他金融机构招聘有经验、有客户资源、营销能力强的人员充实信贷队伍,并实行灵活的淘汰机制。

(三)创新信贷产品,拓宽小微企业融资渠道。面对小微企业贷款难的现状,农村信用社应大力推行创新驱动占率,积极创新推广适合小微企业的信贷产品,拓宽小微企业融资渠道。针对小微企业缺乏有效担保的问题,农信社可大力推广小企业联保贷款、融资性担保公司担保贷款,避免小微企业因找不到合适的担保人或缺乏有效抵押资产而望银(行)兴叹;同时还可以积极引入保险行业的战略合作伙伴,通过研发保险公司担保的信贷产品,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的困境。针对小微企业融资短、频、快的需求,以“一次授信,随用随贷,总额控制,周转使用”为工作原则,创新推广适合小微企业的信贷产品,简化贷款操作程序和审批环节,在授信期间和额度之内可直接办理贷款手续。如河北省农信社推广的“商贷宝”、“农贷宝”系列产品,授信期限最长为三年,额度在30万元至200万元不等,一次授信,周转使用,还能借助网银、电话银行、柜面、Epos直接办理用信,方便快捷,很好地满足了小微企业的信贷需求。截至2015年末仅廊坊市农信社共办理农贷宝卡19678张,存量贷款余额119408万元;办理商贷宝卡4356张,存量贷款余额117657万元。

(四)定期召开银企对接会,加大贷款营销力度。农村信用社可定期邀请辖内小微企业负责人参加银企对接会,宣传介绍农村信用社的金融品种、特点,科学测算小微企业正常经营所需资金,在有效控制风险前提下积极推动小微企业发展。2015年以来,廊坊市农信社共组织召开20场银企对接会,成功对接企业312户,授信金额为51亿元,效果显著。另外农村信用社还可以发挥自身网点广、人员多的优势,加大信贷营销力度,通过“扫街式”营销,为有资金需求的小微企业提供上门服务。

三、总结

小微企业已经成为国家解决就业压力,增加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不减,小微企业经营压力加大,资金链紧张已阻碍其发展。农村信用社本着立足三农、支持中小、服务县域的宗旨,正在不断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支持,相信农村信用社在支持小微企业领域大有可为。

参考文献

[1]陈智华.基层农村信用社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壮大的成效、问题及政策建议[J].内蒙古金融研究,2013-03-15.

第2篇

关键词:企业发展;解决对策建业难,守业更难

从六、七十年代建厂到九十年代中期,我们是计划经济时期优秀企业的杰出代表,我们的管理模式适应了计划经济发展的需要;但当市场经济到来时,我们仍然沉浸在计划经济带来的喜悦中,不论是企业的发展思维还是员工的意识都没有跟上市场经济发展的步伐,由于外因和内因的侵蚀,我们不断被市场经济的重拳击中要害,最终导致我们如同一支漂浮在大海上的孤舟一样,当巨浪来临的时候,很容易被其掀翻。

一、阻碍企业发展的几点外因

1.严重的政府行为,使企业背上沉重的包裹。纳税是企业的义务,可地方政府为增加地方财政收入,不论企业效益好坏不断要求企业支持政府的税收任务,而企业自身为支持地方发展,即使在连年亏损严重、职工工资发放困难等情况下,仍然在完成应纳税的基础上多交甚至成倍多交各项赋税。并且,有些政府部门从不同方面向企业摊派任务、要求赞助,以保证其权威性和“政企亲如一家”。2.高额的银行信贷利息,也使企业不堪重负。

二、阻碍企业发展的几点内因

1.投资的盲目性和无效性。当企业经济效益好时,花钱如流水,大量购置与生产无关的物资;即使投资上项目,也未经有关专家科学论证,花高价上项目,甚至有的项目刚建完就成一堆废物,且事后不去追究相关责任。2.管理工作缺乏协调与沟通,管理效率低下。当前我们企业的管理方式、方法仍大量沿用着计划经济时期的管理模式,部门管理、车间管理各自为政,规章制度形同虚设。市场在变,企业机制在变,而现代管理的理念却只停留在口头上,实际工作以前怎么干现在还怎么干。3.人才作用的忽视,造成大量人才的流失或变形。无论是计划经济时期还是当前市场经济时期,我们企业的管理层一向认为“有饭大家吃、有粥大家喝、向一线倾斜”,什么是一线,现代企业管理不分一线二线三线,每一个岗位都是企业发展的前沿阵地,只是分工不同、作用方向不同而已;“政治经济学”中也提到不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体力劳动者中有人才,脑力劳动者中更有人才,所谓人才就是有能力创造出比周围人更多财富的人。然而有部分企业房子分给有门路的员工、涨工资论资排辈、奖惩评关系等等原因,致使人才流失。4.研发工作的忽视,使企业失去发展的动力。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科研发展工作也就是围绕着科技进步和企业创新来进行的。但是,由于我们过于依赖现有产品及缺乏对市场的了解,不断减少对研发工作的经费支持,不断弱化研发工作的重要性,疏于对其管理,导致研发工作流于形式,使企业失去创新动力,也失去持续发展的动力。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正式加入世贸组织的有利时机,一方面,既要争取地方政府的政策性支持,还要加强与国内外知名企业合作以吸取大量资金、尖端技术及高级管理人才;另一方面,不断整合企业结构,调整企业战略,从现有的人、财、物上深入挖潜,采用新的管理模式以提高管理效率。在这里,仅将自己对未来企业方向提出几点见解。

三、实行体系管理,使企业内部各项工作协调一致

1.明确方针和目标。企业方针是由最高管理者正式的组织总的意图和方向,企业目标是建立在企业方针基础上所追求的或作为目的的事物,每个管理体系可根据体系管理的需要围绕企业方针在企业目标的基础上建立本体系的方针和目标,以便能有目的、有方向地完成各项工作。2.优化组织结构,以部门为单位建立相应管理体系,实现集约化管理。2.1建立、实施相应的管理体系。(1)文件要求。①根据体系管理要求,将相应管理程序形成文件;②文件前得到批准,以确保文件是充分与适宜的;③必要时对文件进行评审与更新,并再次批准;④确保在使用处可获得适用文件的有效版本;⑤确保外来文件得到识别,并控制其分发;⑥应建立并保持相应的台帐、记录,以提供符合要求和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证据。(2)权限与沟通。①权限界定。a.职能部门的权限应得到适当规定,并经批准后形成文件;b.职能部门之间发生权限纠纷或管理区域出现空白时,相关部门及时向工厂汇报,并经批准后形成文件加以界定;c.必要时根据权限范围规定职能部门的职责②内部沟通。在组织内建立适当的沟通过程,并确保对管理体系的有效性进行沟通。a.部门之间可依据管理程序及其它有效性文件进行适当沟通;b.部门内部应形成必要的请示、汇报制度,部门领导应对本部门关键工作直接负责,部门其他成员应对本人工作的结果进行确认;c.合理利用有效的沟通工具。(3)内部体系审核。为使部门工作能够满足有关职能部门的管理要求,保证持续改进本部门各项工作,相关职能部门根据体系管理需要对其进行内部体系审核。①编制审核计划。审核计划给出审核工作的日程安排和分工协作的情况,它包括:a.审核的目的;b.审核准则和引用文件;c.审核的日期和地点;d.审核范围;e.审核组成员的职责说明;f.审核报告的格式、结构。②编制检查表。a.对照标准和其它指导性文件的要求;b.结合受审核部门特点;c.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确定检查内容。③现场审核。a.可依据检查表中的检查内容,要求受审核方提供有关的客观证据;b.对被访问的、被审核的活动负有责任的人的谈话作为审核的客观证据;c.审核中发现的问题导致不合格时,应追溯真正原因,并在检查中详细记载;d.与被审核方共同确认审核事实。④编制审核报告。a.审核部门、受审部门及负责人姓名;b.管理体系在审核范围内是否符合审核准则;c.管理体系在审核范围内是否得到有效实施;d.若有不合格项,应对不合格事实进行描述,并确定建议采取的纠正措施计划及完成日期;e.审核报告形成后应得到批准,并是适当分发。(4)改进。①纠正措施。a.针对审核报告中提出的不合格项,受审部门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采取可行、有效的措施;b.对纠正措施实施计划的实施期限一般规定为15天,即发现问题应立即在15天内完成。若有特殊情况需延长期限时,应经审核部门同意,双方重新确定期限;c.受审部门将纠正措施以书面形式报审核部门,经确认有效后可作为下次体系审核的复检事项。②预防措施。部门通过自我评价机制发现存在可能影响正常工作的潜在不合格事项,可采取适当措施。2.2自我评价。自我评价的目的是为了组织提供以事实为基础的指南,指导组织向何处投入改进资源。(1)明确自我评价的时间范畴,如季度、半年、一年、二年等。(2)自我评价内容:①与其他相关部门的工作是否有效沟通、协调一致;②在评价期间的工作目标是否已经分解落实;③是否适合企业规章制度的要求;④管理过程是否得到最大限度的优化;⑤是否调动所有员工积极参与企业各项工作并有实效;⑥是否能够保证每个人的能力水平满足当前工作需要;⑦部门基础实施是否得到有效利用;⑧部门工作环境是否有助于提高其员工的能动性、满意度、发展和业绩;⑨是否能够通过获取外部信息来促进本部门工作;⑩是否能不断地创新改进本部门工作。

四、结语

第3篇

一、坚持公开、公平、平等原则。对外向型民营企业享受对外贸易及其他方面的扶持政策和在办理审批、核准和备案事项等方面,与国有、集体等其他所有制企业一视同仁,享受同等待遇。

二、坚持分类指导、定点帮扶和扶优扶强原则。注重培育优势产业和龙头企业,提高民营经济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民营经济产业集群和企业集群,重点培育和支持外向型民营企业,形成一批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充分发挥其示范和带头作用,达到以点带面的效果。

三、鼓励民营企业利用外资,兴办外商投资企业。投资总额在3000万美元以下、符合《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规定的鼓励类、允许类项目,由各市商务主管部门、省级以上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和扩权县(市)商务部门审批。需由省商务厅审批的外商投资,省商务厅在5个工作日完成审批。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为来我省投资发展的外向型民营企业、外资企业提供畅通渠道和良好平台,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

四、鼓励外向型民营企业向外商转让股权、产权和到境外上市。积极帮助外向型民营企业理顺产权关系,完善对外合作方案,提供政策信息咨询,推动外向型民营企业通过并购方式向外方转让股权、产权。对经营业绩好,符合条件的外向型民营企业,指导其到境外上市融资,加速外向型民营企业上规模、上水平。

五、帮助民营企业落实外商投资进口设备税收优惠政策。对符合《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鼓励类外商投资项目,在投资总额内进口的自用设备,除《外商投资项目不予免税的进口商品目录》所列商品外,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对已设立的鼓励类外商投资企业、外商投资研究开发中心、先进技术型和产品出口型外商投资企业技术改造,在原批准的生产经营范围内进口国内不能生产或性能不能满足需要的自用设备及其配套技术、配件、备件,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税。省商务厅将及时为其办理国家鼓励发展的外资项目确认书或外商投资企业进口更新设备、技术及配备件减免税证明手续。

六、支持和帮助有条件的外向型民营企业“走出去”。支持和帮助有条件的民营企业到境外投资办厂,开展加工贸易和服务贸易,进行资源开发和跨国并购,开展对外承包工程和对外劳务合作。协调有关部门和机构,在财政资金、银行贷款、风险保函、企业用汇、出口退税以及人员出入境管理等方面对外向型民营企业给予扶持,在国别对策、风险防范、政策导向、信息服务等领域加强对外向型民营企业的引导。

七、支持外向型民营企业从事技术进出口业务。省商务厅在收到有效文件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对技术进出口合同进行登记,颁发技术进出口合同登记证。申报单位凭技术进出口登记证办理外汇、银行、税务、海关等相关手续。

八、支持外向型民营企业通过技术进步扩大出口。外向型民营企业进口的小额机械设备,可自主进行国际采购;进口的大型成套设备,我厅指导其采用国际招标方式采购。鼓励和支持外向型民营企业利用国家技术改造贷款贴息及出口产品研发资金,开发高新技术、高附加值出口产品。民营企业与与国有、集体等其他所有制企业享受同等待遇。

九、支持和鼓励外向型民营企业开展加工贸易。积极推荐业绩优良的外向型民营企业进入加工贸易AA类、A类行列。

十、进一步加大对外向型民营企业的资金扶持力度。优先支持外向型民营企业申请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项目,引导外向型民营企业利用该项资金,对其产品进行国际认证许可和质量认证工作。积极与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和银行共同探索使用保险保单贷款,缓解企业融资难、担保难的问题。

十一、引导外向型民营企业实施“品牌”战略。增强外向型民营企业的品牌意识和观念,加大对外向型民营企业自创国内、国际品牌的支持力度和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帮助外向型民营企业扩大商标注册领域,搞好出口商标的注册。引导外向型民营企业运用品牌效应,促进营销工作,提高商品的市场占有率。

十二、积极组织外向型民营企业参加境内外各种经贸展销会、洽谈会、博览会等商务洽谈活动。外向型民营企业申请参加“广交会”、“华交会”、“高交会”等境内大型商品交易会,在摊位安排上享受与国有、集体企业同等待遇。

第4篇

关键词:工业企业;循环经济;企业发展

一、我国工业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模式的意义

循环经济的内涵是指在社会这个统一环境内,企业的发展中考虑从资源利一产品生产一产品报废的整个流程中对于资源的历来性降低,通过生态化、可再生的、可重复利用的资源来代替传统的直接消耗性资源,其本质是让工业活动符合生态和谐发展这一目标的要求。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对于资源不加限制的利用和消耗一方面造成了资源的国度浪费,另一方面也由工业活动所产生的附加产物造成了环境的污染,这种发展模式最终只会使工业发展最终无资源可利用、生产的废弃物增加、大量遗留废弃物无法处理,最终会彻底影响工业发展、经济发展以及人类的和谐生活。

而在我国,早年为推动经济增长对于经济发展模式并没有长期性的完善考虑,注重短期的经济收益,致使近年国内环境问题逐渐恶化,因此循环经济模式的推广成为当年只管重要的经济发展问题。对于我国目前的状况来说,良好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应用可以推动资源的合理开发模式的研究,提高资源回收利用率,降低资源消耗,保证国内可用能源资源的长期储备;降低废弃物产出,改善人民的生活环境;循环经济要求的科技提升能够带动我国科学技术的进步,使科技、经济、环境的发展逐渐进入一种互为促进的循环状态;循环经济激发的绿色消费模式也会大大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从社会整体的意识层面上改善环境问题。

二、我国工业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现状及问题

2002年,我国初次倡导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并推动工业企业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2003年-2005年,我国开始制定出各类相关政策强制推动循环经济模式的应用,2005年国务院了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纲领性文件――《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十一五”规划纲要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十一五”的重大战略任务。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和电视电话会议,对发展循环经济工作进行专题研究和部署;2007年中央财政新增70亿元节能奖励资金,通过“以奖代补”方式支持企业节能技术改造,当年中央财政安排270亿元专项资金支持推动节能减排工作;2008年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最终确立了中国发展循环经济注意必要的经济发展要求。

我国工业企业发展循环经济至今较为明显特点有三个:一是工业企业的资源合理利用以及清洁生产,在生产过程中对于容易形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的关键点进行直接性的干预和改善;二是全国范围内推广的园区化经济发展模式,园区化的模式能够很好的对于企业进行规模性的监管,还能很好的进行园区内的资源重复利用;三是社会参与的循环经济发展,主要在于循环经济继发的消费模式等的转换。从整体的发展模式上看基本做到了对于循环经济这一意义的认识与措施制定的,但是还存在这许多的问题: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制定的不够完善,目前只有国家法规,许多地方性法律法规没有出台,没有细节性、符合地方实际的政策使得法律效力不能全面发挥;管理机制不够完善,国内在循环经济的管理上还未形成完整的管理体系;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代入感所形成的新模式推广压力,传统粗放式经济发展模式已经深入人心,而且短期的直接经济效益和实施过程简单,因此许多企业对于循环经济模式接受起来比较困难;产业结构的不平衡使得循环经济很难全面性的开展。

三、我国工业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改善措施

第一,全面性的完善法律法规和政策,我国地大物博,各地区的经济模式也有所不同,国家级的经济政策在制定时是考虑了普遍适应性的,因此在某些特殊经济地区应用时还会存在不足,因此,地区性的法规和政策的制定要进行完善,以更好的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

第二,建立完善的循环经济管理机构,企业内部要对于循环经济的发展有充分的认识,进而进行有针对性的监管机构的设立,要做到监管到位,能够及时的提供合理建议及政策信息。

第三,大力推动生态化发展的科技研究,科技发展能够从根本上加快循环经济的发展进程,因此企业要加大科研投入,尽早的得到成果就能更早的进入循环经济的良性发展循环,提升自身的长期竞争力。

第5篇

关键词:施工企业 发展战略 保障措施

企业发展战略的实施是一个综合调动和应用内外部资源,并按照既定的战略目标和措施进行战略推进的全过程,它与战略的制定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对于任何企业或经营企业而言,无论选择了什么样的发展战略,都要将其应用的企业的发展实践当中,必须形成完善的战略实施体系,才能互为补充,互相作用并推动总体发展战略的有效实施。施工企业发展战略实施的保障策略,就是要立足其自身实际,通过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为发展战略的有效实施创造条件和支持,从各方面提供先决条件和对发展有利的优势条件,为发展战略的有效实施提供前提保障。

1 组织结构优化是实施发展战略的基础条件

组织保障是发展战略执行过程中的关键要素,高效的组织不仅能够有效分配内部资源,还为其适应外部环境提供了有利支持,是实现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的基础。当前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的组织结构多以职能型为主,这种结构按职能划分各部门、按专业划分各企业,主要还是以满足市场经营需要为主,有利于集中优势资源、提高经营效率,业便于控制整个大局,对企业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但就不同企业的特点和现实状况而言,存在各部门职能分散、专业管理难以整合和工作协调困难的问题,个别企业存在机构臃肿、作用发挥不明显的问题。因此,应对施工企业组织机构进行进一步的优化组合,其目的是为其发展战略的有效实施提供组织保障。在对主要业务部门企业进行整合的基础上,对相近职能的综合部门进行整合组建“大部门”,减少部门及部门工作人员设置,明确新部门的管理职能与权限,理顺好各部门间的关系,使每一个部门都能够紧紧围绕企业的发展战略目标开展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和效果。同时,改变传统的人事管理和用工分配制度,形成工作人员能上也能下、收入能增也能减、上岗依靠竞争、收入要看贡献的良好机制。通过以改革建机制,靠机制强管理,做到责、权、利相统一,分级分层管理相协调,绩效考评考核相一致,通过组织保障来实现企业良性运转和发展的目的。

2 企业文化建设是实施发展战略的灵魂所在

一个企业的主流文化就是这个企业的核心价值观的体现,也是这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在,一个企业的产品、技术都可以被别人所掌握并予以应用,可唯独企业文化是不能够被复制的,企业文化的差异才是竞争差异的根本所在。企业文化具有极强的导向作用、凝聚作用、激励作用和规范作用,对企业发展战略的实施及战略目标的实现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施工企业发展战略已经明确,而各项目标的实现都离不开组织内每一名员工的努力,所以必须充分重视独有主流文化的建设,对内要凝聚队伍,对外通过这种企业文化、企业精神所塑造的独有品牌来赢得市场。首先,从企业发展的历程中提炼总结具有自身特色的主流文化,动用动员一起舆论工具和力量,大力加以宣传,主动利用员工的从众心理,使全体工作人员形成对企业品牌、企业精神、经营理念的共同认识,树立全体员工的共同的信念和共同的价值观,使广大干部职工能够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为企业的更好发展上来,为实现企业战略而扎扎实实地工作。其次,构建正向激励为基础的员工管理模式,增强员工对企业主流文化的认同感。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贯穿于企业管理工作的全过程,突出管理的正面引导、正向激励作用,促使每个工作人员认识到终身学习、从严管理和规范自我的重要性,引导员工更加珍惜岗位、热爱企业,有效解决管理过程中容易产生的负面影响,实现从严管理与人性化管理的有机融合,尽而实现员工价值、企业效益、社会效益的共赢与最大化。第三,把企业主流文化建设与制度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使组织行为、员工行为与企业的主流文化要求相适应,注重培育市场品牌,坚持共赢理念,使企业的品牌能够得到市场的认可,提升其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和优势。同时,充分发挥各级组织的作用,有意识的培育主流文化并长期进行建设,通过强有力的宣传思想政治工作和正向引导,调动全体工作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实现企业发展战略目标贡献力量。

3 人力资源建设是实施发展战略的根本保障

人力资源管理战略要与施工企业总体发展战略相适应、相结合,要针对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实施科学系统的管理,优化人才队伍结构,培养后备骨干力量,完善绩效考核机制,着力建设一支专业化、高素质、年富力强的人才队伍。首先,建立科学的引进培养机制,全面优化人员队伍结构。要根据企业发展战略规划制定出完善的人力资源需求计划,立足企业实际,着力培养一支具有战略眼光、运筹帷幄、驾驭大局的管理者队伍,管理者人数控制在职工总人数的12%—16%。培养一支爱岗敬业、专业扎实、能够掌握企业核心技术的专业技术人员队伍,专业技术人员控制在职工总人数的30%—40%;培养一支专业技能过硬、善打硬仗的工勤技能人员队伍,工勤技能人员控制在职工总数的44%—58%。其次,要靠机制、事业、感情留住人才,营造有利于优秀人才成长的良好氛围。要加强与人才队伍的沟通,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改善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条件,解决其最关心、最现实的问题和需求,靠感情留住人才。实施对突出贡献人才的特殊分配与奖励办法,适当拉开优秀人才特别是有专长的技术人员与普通员工的收入差距,体现能者多劳和多劳多得,靠机制留住人才。对于工作业绩不错且具有一定经验和能力的员工,应及时给予肯定并适时安排到责任更重要的岗位,加以锻炼和培养,建立一个合理的人才梯队,为优秀人才搭建起发展其个人事业的平台,使各类人才都能与企业一同进步和发展,靠事业留住人才。第三,完善绩效考核体系,强化人才约束激励。注重建立并完善人才管理的竞争机制、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根据企业的实际定期对现有全体工作人员实施绩效考核,进一步强化工作人员对有作为才有地位的理解与认识,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使其在发挥个体效能的同时,形成人才团队的合力,更好地为企业建设发展贡献力量。

总体来说,一个企业要实现更好的发展,必须在制定好发展战略规划的基础上,对内部管理的各项措施、机制进行强化,要形成一个高效、健康、良性的管理组织,形成企业独有的、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要有一个强大的人力资源队伍,只有这样发展战略和目标才不会成为空话,各项具体实施的步骤才能按计划得到有效的执行和落实,才能推动企业发展战略的有效实施,实现企业的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维安.现代公司治理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2]赵春明.企业战略管理—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第6篇

经检验的KMO值是0.738,数据适合做因子分析,同时Bartlett球体检验也达到显着性水平,表明问卷各个指标之间存在联系,取值有效。采用具有标准化的正交旋转法,结果显示,有两个公因子的初始特征值大于1,这两个公因子的累积解释方差为87.903%,说明它们能够解释7个指标的总方差的87.903%。旋转之后的成分矩阵。公因子命名与解释由主成分分析法得到了两个公因子,根据每个公因子包含的具体指标内容对公因子进行命名:公因子1——包含3个指标,分别是经营模式的转变、专业人才的匮乏、合作厂商对电子商务的支持,这三项指标都是百货企业开展电子商务经营模式的制约因素,统称为百货企业经营模式制约因素。公因子2——包含4个指标,分别是及时的物流配送、交易过程的安全隐患、网络营销与人性化网站的建设,这四项指标都是百货企业开展电子商务上技术方面的制约因素,统称为百货企业开展电子商务技术制约因素。信度检验运用Cronbach'sα系数法检验问卷的信度,得到总体的Cronbach'sα系数值为0.712,大于0.7,说明问卷的信度较高,测量结果是比较可靠的,并且提取的两个公因子的Cronbach'sα系数分别为0.72、0.75也都大于0.7,因此说明两个公因子也都具有较高的信度。

2对百货企业开展电子商务的建议

通过上述调查分析可以看出:百货企业要开展好电子商务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差异化经营,改变现有的盈利模式,逐步变联营为自营,变粗放管理、外延发展为精细管理、内涵发展,百货企业的竞争优势由地理位置、流通渠道变为核心商品、精细管理。具体解决方案可以概括为十六字方针:即“自营为主、店网互补、品牌优先、质优价廉”。

2.1自营为主

百货企业采用联营模式,主要的盈利模式是通道费用,而购销差价是百货企业自营最为主要的盈利模式,从表中可以看出,对于百货企业来说,联营模式有其优势,无需自行采购商品,降低流动资金占用;无需大量一线员工,降低了劳务成本和经营风险。但百货企业从事电子商务,其最大的弊端是零售已经没有“售”了,更不能建立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百货企业失去品牌的权,导致对品牌的控制力弱化,利润空间受到挤压;失去对定价权的控制,从而造成商品同质化,服务品牌难以形成,电子商务难以为续。百货企业要开展好电子商务,必须加大自营的比率,以自营为主,联营为辅。

2.2店网互补

根据本文的调研,百货企业从事电子商务主要有两种模式:一种是实体店与网店没有资源整合,而是独立运作,网店把实体店供货商的商品拍张照片,直接放在网站上,然后标个价签就算百货企业开展电子商务了,从而造成线上业务作为其线下销售的一种辅助形式,网店失去网络购物基本的吸引力,没有把建网站和实体店有效融为一体,而是形成了一种相互对立的关系,甚至为了提高点击率与销售,网店进行促销,造成网上价格比较便宜,直接冲击了实体店的经营。目前大多数百货企业采用这样的模式,这也是百货企业电子商务没有开展起来的直接原因。另一种模式是:实体店与网店独立运营,但两者资源整合、相互补充、协调发展,在依托百货企业原有的商品、供货商资源基础上,网店针对目标顾客,建立自己的商品体系与供应商体系,自营为主,联营为辅,拥有自己商品的选择权、定价权、服务的支配权。这样一方面,能针对于目标顾客组织商品,建立自己可控的服务体系,与天猫,淘宝等网站竞争,在价格有竞争力的基础上发挥传统百货企业商品品牌好,质量过硬的优势,真正提高网店的效益。另一方面,可以与实体店形成互补,比如一些实体店并不畅销的商品在网络上很吸引年轻客人,网店成为实体店销售的另一个渠道,如同燕莎、赛特等高档百货企业纷纷组建奥特莱斯折扣店的新业态,造成两个业态相互补充,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

2.3品牌优先

在电子商务的时代,品牌对于顾客的影响力依然是最大的,很多的消费者不是因为网站本身而来网站,他们更多关注的是自己喜欢的品牌商品,因此百货企业从事电子商务,建立特有的符合市场需求的品牌体系是关键,这也是差异化经营的关键。对于百货企业网店经营的品牌不能一概而论,要分别加以分析。在网店经营知名品牌可以照顾追求时尚生活的消费者需要,而他们给网店带来的客单价最多,为网店带来了较大比重的销售,对于这种商品,要认真分析顾客需求,进行品类分析,防止与其他店品牌重合,最好是培养买手,预测顾客的需求,看准市场,买断经营,从而控制商品的选择权、定价权,做到保真、价优、新颖,使目标顾客不会到其它网店或实体店购买,提高网店的核心竞争力。与此同时,要注意到随着电子商务的广泛应用,追求产品性价比的顾客所占的购物比例越来越大,针对他们,可以选择那些刚刚创立品牌、产品性价比高的商品,为了减少风险,先采用联营为主的方式,投入市场,如果效果很好,可以采用买断经营的方式,甚至可向加工企业定制自有品牌,建立销售自有品牌商品的体系,在为顾客提供质优价廉的商品选择的同时,实现利益最大化。

第7篇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progress and development of China's social economy and the optimization of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of the economy, the implementation of "replacing the business tax with value-added tax"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in line with China's national conditions and keep pace with the times.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is program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reduce the tax burde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hina's tax payers and it is especially importan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But, the implementation of "replacing the business tax with value-added tax" is not for a long time and there are still many problems in it. The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face a huge challenge to truly alleviate the burdens. Based on these, this paper discusses and analyzes the influence of

"replacing the business tax with value-added tax" on the development of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and the countermeasures.

P键词: “营改增”;企业发展;增值税;营业税

Key words: replace the business tax with value-added tax;enterprise development;value-added tax;business tax

中图分类号:F81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07-0035-02

0 引言

二十一世纪是多元化发展的时代,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和逐步完善,我国经济得到迅速的发展与进步,社会进入到全面发展阶段。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税收担负着国家公共财政职能的职责,发挥着为国家增添收入的重要作用,其中营业税和增值税是我国两大主体税种,营业税针对的是在中国境内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者是销售不动产的个人或企业所取得的营业额而缴纳的税,而增值税指的是商品在流转过程产生的增值额而征收的流转税。在新时代形式之下,为减少重复纳税环节,国家推出了“营改增”方案,进一步减轻企业的纳税力度,以此促进各行各业的发展与进步。

1 增值税与营业税主要差异

增值税与营业税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二者有着明显的不同之处:

1.1 计算方式不同 建筑施工企业营业税税率为3%,“营改增”后增值税税率为11%,从会计角度来看增值税与营业税,其计算方式就有所不同,增值税是价外税,应纳税额是销项税额减去进项税额所得到的差额,而营业税是价内税,应纳税额是税后造价的营业额乘上税率,由此可见,营业税在计算方式上比增值税要更为简单,增值税的应纳税额不仅与销项税额有关,也与进项税额有关,所涉及的因素较为复杂。工程造价由税前工程造价及税额构成,也就是工程造价=税前工程造价×(1+税率),但“营改增”方案实施之后的税前工程造价与营业税下的税前工程造价有所不同,区别就是在于“营改增”之后的税前造价费用已经不包括增值税可抵扣进项税额的价格。若想实现税负减少,可抵扣进项税的增值税综合税率需大于8%,但是,在实际生活中,由于工程造价所涉及的方面较为广泛,涉及的税率也是不经相同,如材料税率就有3%、13%、17%不等,地材、人工、机械等很难取得专用增值税发票,管理费、利润中必须承担11%的税负,税负减少实际上却很难得以实现。

1.2 会计处理不同 由于营业税和增值税在计算方式存在较大的差异化,与之相对应的在会计处理方面也是明显有不同之处。从营业税角度来讲,企业购进工程所需要的货物或者是接受相应的劳务,借方为主营业务成本科目,贷方则为银行存款、应付账款等科目;提供工程劳务时,以实际应收到的价款乘以营业税率计算的金额,借方为营业税金及附加科目,贷方为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科目;缴费时,借方为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科目,贷方为银行存款科目。从增值税角度来讲,企业在购进进项业务时,按照进项税额来说,借方为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科目,贷方为银行存款科目;以实际收到或者是应该收的金额,借方为银行存款,贷方为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费)科目;缴费时应该缴纳的税额,借方为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科目,贷方为银行存款科目。在实施“营改增”方案之后,建筑施工企业的会计处理方面也会存在诸多的不同之处,但是从总体的角度来讲,“营改增”方案是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更为有利的条件,目的在于减少税收的同时增大企业的获益利润,这也就导致工程造价的会计处理方面也会发生较大的改变,不像以往营业税和增值税分开处理的结果一样,这两种税种共同的会计处理也变得更为简洁化,有利于建筑施工企业得到进一步发展。

2 “营改增”对建筑施工企业的影响

2.1 影响工程的投标报价,造成风险问题 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来说,工程造价是整个工程开展的重要一个环节,而整个造价过程也是存在诸多环节,其中预算管理就是其中一个环节,在造价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营改增”方案的实施之后,使得原本以价外税存在的增值税在投标报价中难以进行正确的估计,导致工程的造价控制工作难以得到正常进行,缺少正确的评估会影响工程出现负税的问题,不仅会给工程的投标报价带来不小的影响,而且也会影响工程的施工进度。与此同时,“营改增”方案的实施,是对所有纳税环节根据进项和抵扣的形式进行征税,这样的形式势必会造成风险问题,给企业的管理带来不利的影响。

2.2 影响工程会计核算,给财务人员带来挑战 工程项目的开展所需要的费用是涉及多方面的,包括人工、机械、材料等,“营改增”方案实施之后,工程的收入和成本核算等多方面都要实行分离的制度,首先是会给工程的财务指标带来一定的影响;其次是工程的会计核算方面也会产生巨大的影响,会计人员在制作账目的时候所涉及的借方和贷方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同时会计核算过程也会更加繁琐,这无疑会给会计人员带来更多的挑战。在传统的营业税管理当中,企业一般不重视税务的管理,相对应的岗位职责方面也没有予以明确化,但是在“营改增”模式之下,实施工程的企业不仅将税务管理所采用的方式更加系统化,而且也拓展了税收的范围,优化人员管理结构,促进工程的顺利进行。

2.3 减少税收目标较难实现,影响企业发展 “营改增”方案的实施,由于还处于实践阶段,从理论角度出发的话,这一方案对于工程造价方面的影响是有着诸多好处的,其中最为主要的目的就是实现减少企业税收的负担这一目标,但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前提就在于以营业税下不含税工程造价各项费用为基础,同时增值税发票材料价格没有发生变化的情况之下。但是这一前提的产生无法得到绝对的保障,例如,一项工程的开展必然所需要耗费较长的时间,所涉及的工序多,耗费资源方面也较大,工程造r本身就不确定,在加上工程税前造价的营业税,其各项费用均含进项税在内,是不能够被抵扣的,企业在实施“营改增”方案之后,由于受到市场发展的不可控性,像材料的价格、人力劳动的支出都会上涨的情况之下,实施“营改增”方案的企业所开展的工程并不能够获取到更大的利润空间。这一不利影响的出现正是对企业要想得到进一步发展的绊脚石,企业若想有更好的发展,就必须要做好应对措施以防范和化解“营改增”带来的不利影响。

3 在“营改增”背景下工程企业应对措施

3.1 应对措施分析 在“营改增”发展模式之下,建筑施工企业不仅面临着发展的机遇,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何克服困难且抓住机遇以此赢得发展呢?针对于此,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应对措施:

3.1.1 优化造价体制,平衡预算成本和成本控制 “营改增”方案的深入进行,是新时展的必然趋势,企业在进行工程造价工作的过程中,应该及时吸取“营改增”方案实施试点的经验,并结合自身发展需要不断在实践中进行造价体制改革优化,这样做的目的就在于不仅能够提升工程造价人员对“营改增”方案实施的进一步认识,而且也能够更好的掌握进项税率的核算方式,促使工程造价工作可以得到更好的进步与发展。与此同时,在工程造价控制过程中,要掌握好预算成本与成本控制这两个方面之间的契合性,并且通过现代化信息技术将工程造价中所涉及的财务变化与实施施工之间进行协调统一,以此来真正减少“营改增”方案实施给工程造价工作所带来的不利影响,促进建筑施工企业的发展。

3.1.2 创新发展模式,实现税额降低 涉及工程建设的企业,其主要发展的模式大多为劳动密集型,在“营改增”发展模式之下,人工费、成本费等预算成为工程造价工作开展的一个难点,成为工程造价预算成本准确性的重要因素。因此,为了更好地适应“营改增”发展模式,必须从创新的角度出发,推动企业的改革创新,这样做的目的不仅可以为企业提供大量的税负额,而且也可以推动工程的顺利开展。与此同时,降低在工程开展中劳动成本对企业所产生的大量税负额,并且在此基础之上推动企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在结合相关政策的作用之下,从根本上提高企业对“营改增”的把握,以此实现税额降低的目的。

3.2 可行性分析 以C企业为例,C企业通过使用原材料会计核算方面的转变,来应对营改增的影响,取得了较大的进步。

C企业在开展甲施工项目时,购入了3000吨的钢材,钢材的价税总数为1170万元,按照当时的标准来计算,其增值税税率为17%。该款的款项已经通过银行存款付清,该批钢材已经收录到库存当中。此时,假设这笔业务交易发生在“营改增”之前,那么会计处理结果为:

借:原材料――钢材 1170

贷:银行存款 1170

现假设这笔交易发生在“营改增”之后,那么会计处理结果为:

借:原材料――钢材 1000

应交纳税费――应交增值税 170

贷:银行存款 1170

上述清晰展示了C企业在购进业务当中的会计核算方法的转变。由这种转变可以看出,营改增的前后阶段,材料的成本,以及工程的成本都会随着进项税额记账方向的不同而发生相应的变化。其中需要突出注意的是,“工程施工――合同成本”项目的核算对建造合同的建立有较大的影响。如果我们采用的是成本加上该成本一定比例的费用来确定工程的价款,那么在“工程施工――合同成本”核算金额的最终数额,就会对企业获得的利润造成直接影响。由此可见,在“营改增”的条件下,企业要想通过使用原材料会计核算方面的转变,来实现对自身有利的发展,是存在较大可行性的。

4 结束语

我国税收正在不断进行改革,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营改增”的发展模式就是税收改革的重要部分,建筑工程企业应该及时深入了解“营改增”对工程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之上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降低经营风险,提高利润收益,以此促进工程项目顺利开展,企业得以发展。

参考文献:

[1]范杰.建筑设计阶段控制工程造价的策略与方法[J].四川水泥,2016(10).

第8篇

关键词有机产品认证;茶叶企业发展;作用;生产措施;发展规划

“有机茶”是以自然、卫生、安全及无农药残留为诉求重点,结合了20世纪末健康、养生的观念潮流,甚受消费者喜爱。有机茶基本上是以耕作方式与一般农产品为区别,无法由外观确认。只有通过有机产品认证,人们才能认识有机茶。浙江银奥茶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许明香表示:有机茶并不是用有机肥料栽培就叫有机茶,有机茶除了讲究安全、卫生、健康,原则上应包括3个条件:一是不用化学肥料,可用堆肥,即过去单纯的自制堆肥,常用来作有机肥料。二是不使用化学合成农药,土地和所使用的灌溉水也不可受到污染。因为合成农药有残留的问题,会破坏生态环境,另外,除草剂也绝对不能用,因为部分除草剂发现有致癌物质,对使用者与消费者都有危害。三是从事此种方式的生产必须有3年以上的时间。如这三方面彻底执行,所产制的茶叶才能被称为有机茶[1-2]。

1有机产品认证对茶叶企业发展的主要作用

浙江银奥茶业发展有限公司通过有机产品的认证,提高企业品牌、产品竞争力和经济效益,为做大做强银奥茶业品牌,提升茶叶产业化水平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有机茶已是银奥茶业发展的支柱产品。有机产品认证对企业发展主要有以下几点作用。

1.1有利于调整产品结构,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增加收益

这3年来,由于国内外茶业市场的变化,常规茶生产效益一般,产销形势虽然继续趋好,但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走产品创新、提高科技含量、充分利用该地资源优势,浙江银奥茶业发展有限公司公司在浙江最南端的苍南五凤乡与福建省福丁市和泰顺县2个中国茶叶之乡相邻,自然环境优越的山区,山水俱佳,海拔在300 m,远离县城25 km的深山坞里,没有任何污染源,十分有条件开发有机产品,提高了企业知名度,增加了农民收入。乡村面貌发生了积极变化。全乡茶园逾666.67 hm2,现在已有3家茶企开展有机茶认证,其中有机茶园66.67 hm2,浙江银奥茶业发展有限公司公司年产有机茶40 t以上,产值达1 097万元,通过有机茶认证,公司周边生态环境得到保护,经济收入增长,并促进场容场貌改观,获得当地政府的肯定和奖励。有机茶加工、销售,大大好于常规茶叶的效益,公司产品自营出口打入了东南亚茶叶市场,获得了较高的利润。提高了有机茶的市场竞争力,十分有利于销售。

1.2有利于壮大龙头企业,促进品牌建设

茶叶是传统农业产业,企业在开发有机茶时采用“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公司建立自有生产基地和自主品牌,实行产、加、销一体化经营,从而提高了企业知名度,增强了经济实力,加强了品牌建设,带动了整个企业的发展。浙江银奥茶业发展有限公司在2007年开始开发有机茶时只有21.33 hm2规模,经过多年努力,带动了另外2家茶叶合作社发展有机茶园66.67 hm2以上,年产量40 t以上,成为年产值超1 000万元的全省茶产业“百强”企业,荣获温州市名牌产品、市级优秀农业标准化推广单位、苍南县创建信用企业先进单位、苍南县食品安全信用先进单位、苍南县消费者满意产品企业称号,知名度也大大提高。公司董事长许明香介绍,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公司在普尾茶场和坑口茶场投资1 300万元,按高标准、高质量建设有机茶园21.33 hm2。改造新厂房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壮大企业的经营实力,更好地发挥企业的龙头作用,带动周边农民致富。“银奥茶业”品牌的知名度也将进一步提高,从而提高企业的社会影响力。

1.3有利于提高茶叶生产的组织化程度,推进茶叶产业化经营

发展有机茶实行外连市场,内连合作社基地,实施订单农业,把小而全、散而弱的农户联合、组织起来,实行规模生产、规模经营,才能保证标准的实施、品质的稳定,有利提高市场竞争力,实现规模经济效益,推进茶产业的整体发展。经过几年努力,到2009年底公司已有有机茶园21.33 hm2,年销售有机茶40 t以上,产品还出口马来西亚,出口额达200多万元,为扩大有机茶销售打下坚实的基础。

1.4提高了人们的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和企业诚信意识

有机茶是在原料生产过程中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科学原理,采取有益于生态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不使用合成的农药、肥料及生长调节剂等物质,在加工过程中不使用合成的食品添加剂的茶叶及有关产品。在通过有机茶认证过程中,通过宣传培训和示范推广,使广大员工、茶农和企业家的环保意识、生态意识、标准化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理念有了很大提高。在有机茶基地要注意周边植被生态的保护和建设,营造防护林和绿化带;茶园中间作绿肥,安装振频式杀虫灯,在农村普及有机农业的相关知识;建立和规范使用有机肥,自己堆造有机肥,严禁使用化肥,对茶园病虫害采取农业措施、生物防治、利用矿物源农药、禁用化学农药等一些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对产品质量起到重要保证作用[3]。同时,通过有机茶认证对员工也是一次诚信教育和考验,普遍提高了员工诚信意识。

2发展有机茶存在的问题

公司有机茶认证工作虽然取得很大成功,但在发展中还暴露出一些簿弱环节和问题,有待解决。一是有机茶生产成本相对偏高,产量相对偏低,而在国内市场有机茶销售价格还不能体现“优质优价”,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司生产的积极性。二是有机茶与普通茶从外观上难以辩认,市场上假冒有机茶的情况时有发生,市场监管机制不健全,查处不力,影响了有机茶声誉和消费者信心。三是认证费用偏高,每年都要进行考核,增加企业经济负担。四是有机茶园替代高效农药、肥料的研究、生产滞后,不适应生产发展的需要,有的还存在质量问题,影响了有机茶的产量和质量。

3有机产品标准执行生产措施

公司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和帮助下,严格按《有机产品》标准进行管理,主要内容为推广农业标准化、有机茶叶生产栽培技术和有机茶加工标准化,进行人员教育培训3期,体系培训4期和技术技能培训10期,受训茶农达255人次;通过有机茶基地认证21.33 hm2,有机产品认证46 t,推广应用频振式杀虫灯30盏,每年推广商品有机肥52 t,进行了初制茶厂改造,引进名优茶加工机械和自动程控清洁化生产线,进行生产工艺技术改进,申报了温州名牌产品,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注册了银奥茶业、碧凤、翠凤、丹凤、雪凤、青凤等商标,订制有机产品标志,有机茶专门销售登记,参加温州名优茶评比和浙江绿茶博会名优绿茶评比,荣获了温州名优早茶评比金奖,上海国际茶文化节中国名茶评比金奖和全国“中茶杯”名优茶一等奖。项目完成后,有机茶园已实现了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的生产格局,辐射全乡666.67 hm2以上五凤乡茶叶生产,示范带动力强。通过几年来的有机产品认证工作,公司获得了县级骨干农业龙头企业、浙江省初制加工示范茶厂、苍南县创建信用企业先进单位、苍南县食品安全信用先进单位、苍南县消费者满意产品企业称号。

3.1有机产品执行的组织与管理

有机茶叶标准化技术推广项目整个项目每年投入达20多万元,对五凤茶叶产业能否形成省内特色产业和有机标准化生产的问题。因此,浙江银奥茶业发展有限公司对这个有机产品的标准执行十分重视,只能成功,不能失败。对此公司建立以许明香总经理为组长、徐登岸副总为副组长、聘请夏成鹏为技术顾问、黄松为公办室主任的有机产品管理小组,并且聘请浙江大学骆耀平教授专家为有机茶生产指导,制定有机生产质量管理手册,按GB/T 19630.1-4 2005《有机产品标准》要求认真抓好有机茶的生产,特别要严把质量关,还要按计划抓好生产加工,确保有机茶质量安全;此外要对质量实行全程监督,切实抓好有关资料的整理、收集、归档,确保记录材料的完整性。

3.2订计划,抓培训,促成效

公司每年制订培训计划,举办各种培训班10多期,受训人次达200多人,开展有机茶栽培技术应用,包括生物农药防治、杀虫灯的应用和配方施用有机肥;推广标准化加工技术。以省示范茶厂建设为目标,对原生产厂房进行优化改造,共履行茶厂面积2 850 m2,提高了生产环境卫生水平;引进先进适用的加工机械,改进工艺技术,其中浙江银奥茶业发展有限公司专门建设一条全自动控制的名优茶加工生产线,是浙江省第一条程控连续化名优茶生产线;产品严格按标准要求进行生产,规模化生产银奥有机茶,提高产品质量;产品实行QS和有机产品包装,分级销售,积极参展参评,荣获了温州名优早茶评比金奖、浙江绿茶博会名优绿茶金奖、上海国际茶文化节中国名茶金奖和全国“中茶杯”名优茶评比一等奖。实现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的生产格局,示范带动力强。

3.3在执行标准过程的举措

一是标准化技术培训及推广应用。结合各生产季节的实际情况进行了标准化生产技术等培训17期,邀请浙江大学骆耀平茶学专家授课,受训人次达255人,开展有机茶标准化技术应用,包括矿物质农药防治、杀虫灯的应用和配方施用有机肥施用技术。二是茶厂优化改造及示范茶厂建设。进行了初制茶厂改造,改造茶厂面积2 850 m2,引进名优茶加工机械和自动程控清洁化生产线,2009年公司被认定为省茶叶示范加工厂,温州市农业标准化先进推广单位。三是有机产品栽培技术应用示范和品牌建设。先后申报无公害生产基地认证100 hm2,申报绿色食品认证,其中21.33 hm2通过了有机茶认证,通过注册了银奥茶业、碧凤、翠凤、丹凤、雪凤、青凤等商标,制作有机茶销售包装,实行分级包装,组织企业参加温州早茶节和(沈阳)浙江绿茶博会、上海国际茶文化节、首届香港茶展、马来西亚食品展、哈尔滨食品交易洽谈会、东盟贸易洽谈会、韩国食品展和马来西亚食品展,荣获了温州名优茶金奖3项、浙江绿茶博会名优绿茶金奖1项、上海国际茶文化节中国名茶金奖2项和全国“中茶杯”名优茶评比一等奖1项。四是为了公司产品生产和管理按GB/T 19001-2008标准和《茶叶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要求,对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管理职责、资源管理、产品实现及测量、分析和改进过程制度做了制订。监控茶叶的生产和服务的全过程,规范开展各项活动的准则。公司通过了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

4发展规划

苍南县有机茶已经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突破,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下一步是如何“小题大做”,把处在起步阶段的有机茶产业纳入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的轨道,继续保持浙江银奥茶业发展有限公司有机茶产业的重要地位,为此,提出以下几点规划:一是应严格按标准生产,按规定粘贴标识,开设有机茶专卖柜,建立代销经销业务,积极参与国内外各种有机食品展示展销,组织有机茶专项推介等活动。二是采取多种形式,加强有机茶的宣传,全面宣传有机茶产业面貌,普及有机茶知识,使消费者了解有机茶,并放心地喝有机茶。三是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扩大销售渠道,不断从产区内销售向产区外发展市场,从以礼品茶消费为主向大众消费延伸,突破区域销售的局限性。四是各地在奖励有机茶生产的同时,应把为开拓市场、扩大销售作出贡献的企业一并纳入奖励范围,培育一批既有生产规模又有营销能力的龙头企业,积极鼓励他们走向国内外市场,发挥有机茶产业排头兵的作用。五是加强市场监管工作,打击假冒有机茶欺骗消费者的不法行为。经营者要加强自律,诚信经营,恪守商业道德,维护银奥茶业信誉,提高有机茶的知名度。

5结语

茶叶的有机农法栽培是一种节约能源、资源循环利用、倡导物种共存的生态型农业。它是为人类饮茶健康、地球环境保护而设想的一种经营方式,虽然在栽培上,有机茶必须花费更多的成本,而且消费者也必须付出更高的金钱代价,然而选择自然、安全的茶叶,使自己的健康受到保障,享受喝茶的乐趣,并感受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为时代潮流与趋势;而这个永续农法经营的未来趋势,需要企业有心及执着的投入、消费者鼎力的支持[4]。如此,此种有机产品才能永续,才不会枉谈饮茶保健,也才能安心的享受品茗之乐,这样的理想想必也是许多爱茶人所希望与乐见的。

6参考文献

[1] 姜爱芹,余琼蕾,金建忠,等.中国有机茶发展现状和国内市场开发策略[J].中国茶叶,2009(12):22-24.

[2] 贺忠善,黄安凯,秦国杰.科学发展有机茶 建设现代化和谐茶业[J].茶叶通讯,2010,37(1):44,46.

第9篇

纵观世界上发达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脉络,中小企业的发展与壮大在其中都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日本、欧盟等国家和地区均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中小企业政策体系。当下在经济新常态下,我国的小微企业面临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发展困难等情况,政府的引导和扶持对于企业的良性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研究和借鉴发达国家利用税收措施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完善我国针对小微企业的税收政策体系,促进小微企业的健康发展,对于保障经济发展目标、维护社会稳定、推动科技创新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通过税收措施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国际经验

1.

税收扶持政策具有系统性、全面性、稳定性的特征。国外对小微企业的税收政策的制定往往进行了整体的规划,具体的措施贯穿了小微企业创办、发展、转让、投资等整个生命周期,并且从立法的高度保障了政策的稳定性和执行力度,使中小企业能够真正受惠于政策。如法国早在 1995年就颁布了《振兴中小企业计划》,其中系统地确定了中小企业各阶段的税收扶持政策,全面覆盖了企业生命周期全过程。加拿大在统一的各种税收制度中,都专门制定了适用于小企业的特别条款。

2.

税收扶持政策丰富多样、优惠力度大、落实到位。国外的税收优惠的制度范围非常广泛,包含了降低税率、提高税收起征点、减免营业税和所得税、延期纳税、费用扣除、加速折旧等多样化的优惠重点,并且优惠力度很大,各种类型的小微企业都能够从中找到具有针对性的政策。英国和德国通过各种税收优惠政策,使小微企业的税负只有大企业的 50%。

3.

税收扶持政策向欠发达地区倾斜。美、日、德、意、韩等国都实行区域性税收优惠,用以促进经济落后地区的小微企业的发展。如美国 1993拨款 25亿美元用于受援地区税收优惠,对中小企业投资税进行长期减免。鼓励资本向南部、西部和山地各州等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动。德国联邦政府规定在经济落后地区新建中小企业,可以 5年免交营业税。意大利南部地区和西西里岛地区的中小

企业,可免除 10年的动产税、地区税,降低交易税等。表1-发达国家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税收政策

4.税收管理上注重小微企业税收服务与培训。发达国家对于小微企业的发展扶持,不仅体现在税收制度方面,在税收管理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通过不断完善的管理机制为小微企业提供税收服务和便利的税收申报程序。如法国成立了税务管理中心来协助中小企业进行管理,派遣专业的会计人员的帮助企业建立和规范财务管理制度,并提供财税申报服务,加强了对中小企业的经营和税收管理。英国从 2004年起,提高了企业年度审计的起点,使众多小微企业免于年度审计。

5.注重支持小微企业创新创业和扩大就业。税收优惠是激励中小企业技术开发与创新的最有效方式之一。韩国对于企业支付的技术和人才开发费给予一定的法人税和所得税减免,对在韩国国内企业工作或在特定研究机构从事科研的外国人给予 5年的所得税减免。法国政府为了鼓励中小企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规定每创造一个就

法国,业创员人业失进促。为税得所郎法万 1免,减会机业

政府规定创办工商企业可以享受 2年免征所得税。

二、我国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实施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表2-我国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税收政策

1.

扶持政策零散、不连续。收政策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不利于实现公平税负和平等竞争。我国针对小型微型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比较零散,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有些尚未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

2.

优惠项目少、力度小。我国针对小型微型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多是税率和减免税上的优惠,无法适应我国小微企业性质多样的现状。并且税收减免的力度不大,起不到支持企业发展的效果。

3.

政策限制多、时限短。目前很多税收优惠政策行业限制和规模限制都很多,大多数政策都是针对高新技术型的小微企业,与其他类型的企业相相适应的优惠政策很少。并且,从历年来的税收优惠政策可以看到,政策的

持续时间常常只有三年,没有长期性和连续性,导致优惠效果不明显。

4.纳税程序复杂、优惠申报成本高。小微企业税额低,税种多,纳税程序繁琐,优惠政策申报程序复杂,时间成本高,导致很多企业对于优惠政策的关注度很低,优惠政策不能落到实处。

三、新常态下我国小微企业税收措施的建议

针对我国小微企业税收现状,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从税收制度和税收管理两方面改革和健全我国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税收政策。

1.

改革税制、降低税负,建立健全专门针对小微企业的税收法规体系。小微企业与大中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不同,竞争力相对较弱,因此,应根据小微企业的特点改革税制,全面稳定降低税负,形成系统化、全面化、专业化的专用税收法规体系。对小微企业进行长期的、有针对性的扶持,全面促进小微企业的健康发展。

2.

统一小微企业认定标准,减少限制条件,增大覆盖范围。目前,中国有 80%的新产品源于小微企业的创新创造,这些产品不仅限于高新技术行业,更多形成于各行各业,亟需得到关注。统一小微企业认定标准,减少限制条件,增大覆盖范围,可以保护小微企业创新创造的积极性,中国创造走向世界的早日实现。

3.

合并税种、优化税收管理机制,提升税收优惠的效果。目前,我国小微企业要缴纳的税种包括了营业税、所得税、印花税、所得税、增值税等几十个税种,纳税程序复杂,税收负担及纳税成本都比较重。在税制改革中,可以将小微企业现行缴纳的多个税种合并征收,并精简申报材料,加大纳税周期,可以降低纳税人的纳税成本,全面落实财税扶持政策,减轻小微企业的税收负担。

4.适应经济新常态,推动小微企业创新创业。

在经济新常态下,创新创业是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完善创新创业的税收政策对于实现十三五的经济目标有着重要的意义。可以参照发达国家的做法,对于小微企业的创业、为创新所做的技术开发费用、引进高层次人才的投入,都给予适当的税收优惠和补贴,激励小微企业迅速发展壮大。

课题名称:

经济“新常态”下福建省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研究,编号: JAS160739。

参考文献:

[1]易国庆.中小企业政府管理与政策支持体系研究[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1.

[2]刘静.背景下促进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研究[J].现

“新常态”代商业,2014(33).

[3]李晓丹 .发挥税收职能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思考和建议

第10篇

所谓中小企业,是指相对于大企业来说资产、人员与经营规模比较小的单位。中小企业是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习惯性称呼,企业规模的划分标准有职工人数、销售额等多指标,一般情况是把职工人数少于300的企业划分为中小企业。

归纳起来,中小企业主要有以下四种类型:一、为大企业提供配套服务的中小企业。如日本一个汽车装配厂周围会存在一大批以各种零部件、配套生产和服务的小企业,这些配套服务的小企业,以大企业作为其稳定市场和开拓市场的基础;二、专业化生产的中小企业。比如按产品划分,有专门生产小的部件、通用件和标准件的中小企业,可以为全社会服务;三、技术创新中小企业。这类中小企业拥有技术专长的人才,有独特的技术,有技术含量高的产品。例如美国硅谷是高新技术产业的发祥地,众多高新技术中小企业就诞生在这里,每年的产值达到了500亿美元;四、商业、服务业、旅游业、餐饮业或者为社区服务的中小企业。这类中小企业数量多、分布广,从事经营的服务范围几乎囊括了众多行业,为顾客提供各种各样的服务。

我国中小企业经营发展管理存在的问题

虽然近年来我国中小企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仍然存在不少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融资困难。我国中小企业目前融资供应的主要来源是银行,但是由于中小企业资信等级低、缺乏抵押资产以及融资成本高,因此很难得到银行的资金支持,企业发展主要依靠自我积累;二、技术水平不高。我国很多中小企业都是靠走劳动密集型的道路而发展起来的,技术起点比较低,而且很多中小企业没有产业升级的意识,缺乏产业升级的能力;三、管理水平低。很多中小企业的内部,制度不健全,管理混乱,浪费严重,外部采取的是粗放管理,管理水平较低,缺乏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四、缺乏高素质的人才。缺乏高素质的人才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缺乏经营管理和技术方面的人才,致使很多中小企业沿袭着陈旧的管理方法,有的甚至停留在家族式管理状态;五、缺乏健全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每一个中小企业都建立自己的技术研究和开发机构、市场调研机构是不可能的,因而需要具有专门技术能力的中介组织、行业协会等提供诸如技术支持、市场咨询、企业职工培训以及法律咨询等社会服务体系。社会服务体系的不健全,使中小企业负债率、亏损率和破产率居高不下,严重影响力中小企业的发展;六、企业经营活动的范围狭窄。中小企业由于自身素质不高,其产品技术含量低、质量差、成本高,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主要面向国内市场,难以开拓国际市场,导致此类中小企业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

我国中小企业经营发展管理的措施

针对上述中小企业经营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以下解决措施:一、细化目标市场,进行专业化经营。由于中小企业规模小、资源有限、实力较弱,往往无法经营多种产品以分散风险,但是可以通过集中兵力,选择能发挥企业自身优势的细分市场来进行专业化经营;二、引进高素质经营管理和技术人才。人才是企业最核心的竞争力,中小企业必须大力引进人才,提高企业的生产和管理水平;三、通过强化自身产品和服务的与众不同来吸引消费者。中小企业由于规模小,难以依靠规模效益达到成本领先的地位,但中小企业经营范围窄,容易接近顾客,能够通过使自己的产品和服务与众不同来吸引消费者,强化自身的竞争力,弥补规模上的不足;四、与其他有优势的中小企业联合起来。单个中小企业由于资金薄弱,生产技术较差,难以利用规模经济效益,因此可以在平等互利、风险共担的原则下,结成较为密切的联系,共同积累资金、开发新技术和新产品、共同开发市场;五、加强技术上的创新。技术创新是企业创新的核心,没有技术创新就没有产品更新,企业就难以发展。因此中小企业必须集中力量抓科技成果转化,坚持全面创新,把市场需求作为技术开发的导向。

第11篇

二氧化碳处理技术主要包括“碳捕捉与封存”技术和碳处理的循环技术。①碳捕捉与封存技术(CCS)CCS是把二氧化碳从工业或相关能源的排放源中分离出来,进行压缩、运输,注入到一个封存地点,并且长期与大气隔绝,减少碳排放的一个过程。CCS被认为是未来主要的碳减排技术。国际能源署研究表明,到2050年将温室气体浓度限制在450ppm,在所有减排技术中仅CCS就需贡献20%。有关研究表明,CCS技术在理论上可以将火电厂产生的90%以上的二氧化碳捕捉起来。随着CCS技术的发展,如果未来能够突破高成本的瓶颈,其在中国将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②碳处理的循环技术碳处理的循环技术是指利用电还原CO2技术,其目标是将CO2从工业废料直接变成甲酸盐或甲酸。碳处理循环技术方法主要包括:用生物化学法把CO2转化为藻类生物燃料,用于生产无机化工产品、制作冷冻剂、吞吐和驱替采油和食品加工相关技术等等

2开发合同能源管理项目(EMC)

合同能源管理是指能源服务公司和客户以一种契约的形式来约定节能目标,并采用先进的节能技术及全新的服务机制为客户实施一整套节能服务。火电厂的节能减排任务重大,而且节能减排成本昂贵,单单依靠本企业的能力很难完全实现,因此可以开发合同能源管理项目,一是可以帮助火电企业优化发电机组有效降低能耗,而且节能效率高,回收期短。二是火电企业不仅可以克服实施技术改造项目时所遇到的障碍,而且能源服务公司为火电企业的节能项目承担了全部或部分技术风险、管理风险和经济风险。三是能源服务公司为火电企业的节能项目进行投资和融资,在火电企业取得部分或者全部节能效益之后,再偿还能源服务公司的融资资金,从而降低了生产和节能成本,减轻了电力企业实施节能项目的融资压力。四是节能效率有保证。火电企业无须太过担心节能减排任务,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主营业务的发展上。

3冷热电联产,提高能源转换效率

冷热电联产(CCHP)是将发电及制冷、制热过程一体化的总能系统。CCHP是目前火力发电厂降低CO2排放和节约能源的重要措施之一。其最大的优势就是对不同品质的能量进行梯级利用,高品位热能用来发电,发电所产生的低品位热能被用来制冷或是供热。达到了以发电为核心的最佳能源利用效果,CCHP不仅提高了能源的利用效率,而且减少了CO2、等污染物的排放。但是冷热电联产更适合于300WM以下机组。

4煤电联营,降低成本

煤炭价格的增长,导致很多火电企业亏损严重。电力企业可以投资建设大型煤矿,煤炭企业也可以投资建设坑口电厂,实现煤电联营。煤电联营不仅可以降低发电成本,提高煤电企业的整体效益,而且还可以稳定和平衡煤价波动,在保证本企业收益的同时,可以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技术研发中,从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节能降耗,实现火电企业的低碳发展。

5加强低碳发展理念的认识

电力行业面临全新的运行模式。在低碳环境下,低碳理念的渗透与各类低碳要素的引入将使电力行业呈现出明显的低碳特性与全新的运行模式,并广泛地影响电力系统的投资、规划、调度与运行等环节。因此,电力行业必须从技术层面和管理理念等方面作好应对这种转变的准备,分析低碳机制引入对电力行业各个环节的影响与挑战,提前做好部署与规划,以便为我国电力行业的低碳化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6开发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

清洁发展机制(CleanDevelopmentMechanism,CDM)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规定的发达缔约国通过提供技术和资金与发展中国家开展的项目合作,发达缔约国通过项目所实现的“核证减排量”履行其在《京都议定书》下所承诺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的义务,发展中国家通过项目实现低碳发展。CDM是一种实现温室气体减排的市场合作机制,是实现低碳经济的重要手段,火力发电企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开发CDM项目是非常重要的方式。通过开发CDM项目,既可以帮助发达国家降低碳减排成本并完成碳减排任务,而且还可以为我国火力发电企业带来碳减排资金和低碳技术,从而减少火电企业温室气体的排放,提高煤炭的综合利用效率,从而实现火电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7国家政策激励和约束

由于我国工业经济的特殊发展模式以及特殊的能源结构,使得火电厂的低碳经济发展受到自身资金、技术和建设能力的限制。因此,对火电厂发展低碳经济应给予政策和资金上的支持和鼓励,主要包括低碳技术的研究和开发支持,以及财税、收费上的优惠。同时还可以通过设置碳基金的方式从而为火电企业发展低碳经济创造有力的条件。

8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完成碳减排目标

低碳发展的市场机制主要包括碳排放交易机制和碳汇交易机制,重视市场机制在促进火电企业低碳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充分利用市场手段促进火电企业的低碳经济发展,加快建立有利于低碳经济发展的市场环境。

9结论

第12篇

一、加强组织领导

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涉及农村经营制度、农村民主管理、农业技术指导、农业社会化服务、工商管理服务等诸多领域事务,政策性强,敏感度高,意义重大,应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一是在农业产业化工作领导小组的基础上,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县长任组长,分管县领导任副组长,农业(农经)、财政、工商、税务、发展与计划等有关部门为成员,办公室设在县农农委,农委主任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意见的制定与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规范和考核、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指导和服务等。二是进一步加强局相关业务科室的职责职能,转变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式,按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把农民专业合作社放在优先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高度来认识、来对待、来部署。

二、加强宣传,形成全社会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共识。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新农村建设,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实现农业产业化的重要措施来抓。认识到合作社对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作用,大力宣传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先进典型和成功经验,增强社会各界对合作社的认识,提高农民对专业合作社的认同感和加入合作社的积极性。

三、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现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财务管理还很不完善,财务核算体系不够健全,专业人员的业务水平不高,不能完整地反映整个专业合作社的生产经营实情,因此,我们要定期有计划地对合作社的财会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会计制度》的规定和要求进行会计核算,不断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四、采取多种措施,提高合作社生机活力。一是创办交易市场,对某个领域的农产品可以创办交易市场,吸引周边农村散户也进场交易,同时也可收取一定交易费,保障了合作社正常运转和扩大发展。二是围绕中心,突出重点。合作社长期发展必须紧密围绕政府的农业规划,现阶段要紧紧围绕绿色蔬菜、食用菌、特色水果、中药材等领域,形成自己的特色。三是提升品牌影响力。引导合作社实施品牌战略,把目前地方拥有的自主品牌、名优产品做大做强。引导合作社成员严格按照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或有机食品的生产规程组织生产,用严格的管理制度控制生产的各个环节,确保合作社的产品是无公害的绿色产品。四是树立合作社典范引导发展,培育龙头企业,提高农民对专业合作社的认识。五是建立健全方便快捷的信息交流平台。建立由政府牵头,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的协调机制。六是加大资源共享的力度,发挥当地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会的作用。

五、着力创造农业科技创新的良好条件。制定政策引进高素质的农业科技人员,加强与国内外科研机构的合作,培养一大批专职农业科技服务工作者,培养一批合作社科技骨干。鼓励和扶持合作社建立自己的科研机构,加强新产品研发。健全农业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为科技成果的转化提供各种配套服务。以合作社为载体,有计划地普及农业科技知识,提高农民的素质,并通过有组织的生产实验进行推广应用。

六、切实加强对专业合作社的政策扶持,强化合作社科技创新能力。《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中第八条规定国家通过财政支持、税收优惠和金融、科技、人才的扶持以及产业政策引导等措施,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财政应安排专门资金扶持合作社的发展,尤其是要安排专项资金鼓励支持合作社自主创新和转换应用科技成果。金融部门对合作社加大支持力度,各级政府积极培育发展农业担保机构,解决合作社贷款难问题,切实给专业合作社提供优惠政策、加强对合作社的引导,及时研究解决专业合作社建立、建设、运行中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加大培育和扶持力度,积极推广应用农业科技成果,促进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

第13篇

企业的精细化管理要求企业具备标准化和规范化的基础上对企业的日常生产流程进行提升和优化,对日常的管理目标进行明确,对管理任务进行细化,注重企业形象的提升,加强企业资源的合理优化,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确保企业日常工作模式的合理化。因此,要想实现企业的精细化管理要求企业具备强大的团队凝聚力和工作管理效率,这样才能保证企业日常管理工作效率的提高,从而提升企业的整体工作效率。

二、企业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性

(1)企业的和谐稳定需要精细化管理。精细化管理实际上是实现企业管理理念的统一,有利于促进企业员工的认识和管理理念,对于形成企业凝聚力有重要推动作用,也就保证了企业管理的和谐,步伐一致地应对外界的市场竞争。

(2)企业精细化管理推动企业实现改制。通过改革,企业淘汰落后的管理理念,人才队伍进行整合,有利于提升企业的管理团队的管理和创新能力。因此,进行精细化管理有利于推动企业的体制改革,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

(3)精细化管理有利于提高企业执行力。通过更加创新的方式来落实管理措施到位,注重企业的管理效益和发展效益,直至实现企业整体的经济效益。在进行精细化管理过程中,企业团队的合作非常重要,这对于提升企业的执行力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4)精细化管理是提高经济效益,增强竞争力的有效企业管理模式。企业推进精细化管理,可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高企业生产力水平,最终使得企业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占得先机,立于不败之地。

三、精细化管理在企业中的具体应用

(1)针对人力资源进行精细化管理。人力资源是企业的宝贵资源,也是核心资源,引入精细化管理理念,在选、用、育、留等关键环节加强管理,有利于提高人员队伍素质、优化人力资源的配置,从而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2)安全管理的加强是精细化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企业安全管理通常是企业生产的基础保障,企业进行精细化管理必然不能忽视这一重要方面,通过精细化管理,实现企业生产安全的科学、规范、安全,全面对企业安全生产隐患进行改善,逐步细化企业安全生产制度和责任落实,推进企业生产制度标准化和安全化,力保企业安全生产。

(3)企业生产精细化管理。生产是企业的核心,通过对企业生产的订单下达、原料准备、生产过程、订单交付等环节进行细化管理,落实各个环节的管理,通过对生产指标和生产效率等细化指标的分析,来推动企业生产整体效率的提高,在生产环节通过细化分工责任制,制定相应的绩效考核制度,实现企业生产环节的自我监督,最终促成企业生产经营效益的提高。

(4)企业经营管理进行精细化管理是关键。企业的经营者决定着企业发展的方向,承担着企业全体员工的寄托,开展精细化管理十分关键,通过精细化管理,科学合理的判断市场,通过有效手段来提升企业管理和生产效率,实现企业经营效益的最大化。

四、企业实现精细化管理的主要措施

精细化管理在企业实施,要以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为依据,以提高企业效率与效益为目的,运用现代管理模式,对管理对象实施精细、准确、快捷的规范与控制。精细化管理是标准化的管理,对每项工作都必须要有具体、明确的量化标准,取代笼统、模糊的管理要求,改变经验式的管理模式,将量化标准渗透到管理的各个环节,使无形的管理变成有形的管理;精细化管理是不断提升的管理,利用量化的数据失去企业不断向专业化方向发展。

(1)用理念导航。树立“精益求精”的企业文化,是企业精细化管理取得成功的思想基础。树立精益求精的产品质量理念对于企业提高产品质量水平是一个核心观念,也是开展企业精细化管理的出发点。

(2)充分利用现代管理理论,推进企业精细化管理实现。1)利用绩效管理、360度考评工具等实现人力资源的精细化管理,为员工队伍科学规划职业发展、帮助员工正确认识自我、提升自我,激发人的潜能,充分发掘人力资源,组织通过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提高企业劳动效率,提高企业市场竞争能力。2)进行流程化管理。将工作程序化,实行流程再造,减少管理中赘余的管理环节,提高企业整体运营效率。3)进行标准化管理。明晰岗位、明确责任,减少互相推诿,制订明确的工作标准,实行工作广告牌管理,可以提高工作质量、提升工作效率。4)将6S管理与生产现场管理、设备管理结合起来,实现生产、设备的精益管理。5)引入质量管理体系、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等,实现企业的产品质量和安全精细化管理。6)实行预算管理,成本分解到基层,实行目标控制,实现企业的利润、成本精细化管理。

(3)加大科技投入,提升企业技术水平。企业精细化管理遍布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随着科技发展的进步,将新的科技应用投入到现代企业精细化管理中,有利于提高企业效率,增强企业竞争力。自动化、企业信息化等的引入,以自动化代替工手,极大地提高了信息的传递效率和信息的处理效率,企业为适应自动化、信息化的要求,对自身管理流程的梳理、再造有利于企业管理提升。

(4)优化企业财务精细化管理流程。从根本上来说,精细化管理最重要的就是“流程化”管理,企业在实施精细化管理过程中,必须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控费流程,改进管理方法,创新工作思路,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管理流程,这应当成为企业实施精细化管理最为重要的工作。这就需要企业从自身财务管理工作实际情况出发,各学编制各种流程图、流程工作标准和关键岗位说明书,明确每一名财务管理人员以及与控费工作密切相关人员的工作职责,特别是要对他们应该干什么、怎么干、什么时候干、干到什么标准做出具体的规定,切实通过流程化的管理实现精细化管理。制定和完善企业财务内部控制流程,确保内部控制的科学性和持续性,特别是要根据企业自身规模、实力、资金以及未来发展等情况,突出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避免面面俱到而没有效果。

五、结语

第14篇

关键词:煤炭企业;产业;多元化;发展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35-0050-02

国有煤炭企业发展多元化经营,是为培植企业新的经济增长点,拓宽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寻找并培育煤炭产业的替代产业,以获取煤炭以外的经营收入和利润,实现企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理性选择。国有煤炭企业发展多元化发展,要从战略上规划,从技术和人才上支撑,从产业上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一、加强产业多元化发展研究,制定科学的战略规划

煤炭企业须要明确发展思路,制定战略性的总体规划。开展产业多元化发展是对大型煤炭企业发展而言的,而小企业则不具备开展多元化经营的条件。规模较大的企业资金充裕、管理经验丰富、人才集聚、技术先进,产业多元化发展对于其来说,既有可能,也有必要。煤炭企业产业多元化发展应由集团公司统筹规划、统一管理。

1.加强对煤炭企业产业多元化发展战略的研究。企业领导层特别是高管层应高度重视并开展多元化经营的战略研究,成立专门的企业多元化发展战略研究机构,为企业领导进行产业多元化发展的战略决策当参谋。要注重激发和集中职工群众的集体智慧,形成人人重视、关心和参与研究企业多元化发展战略的氛围。

2.制定适合自身企业发展的多元化经营战略规划。应坚持立足自身实际,发挥自身优势,创出本企业的特色,制定出科学的、适合本企业发展的多元化经营战略。只有这样,才能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以适合自己的企业战略制胜。

3.确保企业产业多元化经营决策的科学性。要勇于进行积极有效的探索,研究制定企业投资决策议事规则,对多元化经营项目投资的基本原则、管理权限、运作流程、各阶段参与投资人员的责任、前期调研、项目的决策、项目的实施、项目的后续管理涉及投资活动的主要事项等进行明确规定。在建立健全决策制度、完善决策程序的基础上,遵循决策规律,民主决策、科学决策,从而确保企业多元化经营投资决策,批准一项、落实一项、见效一项。

4.煤炭企业要科学选择可进入产业

在产业的选择上要有明确的定位,这种定位应从深入进行产业调查,从市场环境、客户偏好以及自身相应的管理水平和资源配置能力的角度来,进行科学的选择。

(1)对涉入产业的利润水平及增长趋势进行分析。有的煤炭企业往往只注重涉入产业当前的利润率,而对增长趋势的不确定性与风险性估计不足,盲目投资,煤炭企业一般既要注意当前利润,又要注重增长前景,在当前利润与未来增长中找到了“结合点”。把当前利益和长远发展结合起来。

(2)对涉入产业的竞争状况进行分析。决定一个企业是否进入某一产业的重要原因是该产业盈利的吸引力。煤炭企业要全面分析把握产业竞争状况,确保企业进入该产业能发挥其竞争优势,这对煤炭企业实施产业多元化战略意义重大。

(3)对产业关联度进行分析。产业关联度意味着实施产业多元化发展战略更易达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的目的。煤炭企业实施多元化发展战略的步骤一般应从关联度较高的产业开始,逐渐延伸到关联度低、差异性大的产业。

煤炭产业的多元化发展必须立足于煤炭资源优势,围绕资源投入最小化和废物利用最大化,在资源的深度开发上下工夫,立足于煤炭资源梯级开发、高效利用。随着产业链的延伸、附加值的升高,可实现煤炭企业资源优势的有效整合,使企业形成协同效应,提高获利能力。

二、加大技术和人才煤炭企业产业多元化发展的支撑力度

1.加大科技支撑力度。企业及其产品的生命在于科技,科技含量高的产品才具有竞争力。煤炭企业产业多元化发展一定要克服过去重速度、轻效益,重数量、轻质量,重投入、轻产出,重基建、轻技改的弊端。要以市场为导向,不断适应市场的需求,进行技术创新。组建产权明晰、权责分明、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权责对等的产学研合作实体,提高煤炭企业技术创新的能力,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的速度。

2.加大人才支持力度。煤炭企业要进行产业多元化经营,必须有相关领域的专门人才以及更高层次的复合型人才。要建立数量多、水平高、专业能力强的专门人才队伍,这些人才要能够运用技能、技术支持新产业的经营,建立市场竞争优势。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煤炭企业已经造就了一支特别能战斗的职工队伍,为煤炭工业的发展做出过巨大贡献。随着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这支队伍在整体素质、人员结构等方面已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要求。煤炭企业目前缺乏高层次人才、适用型人才、战略管理人才、科技开发人才、市场营销人才、专业人才等。获取这些人才的主要路径是:一部分可以通过对内部员工的培养获得,另一部分可以通过引进人才的方式解决,而最关键的在于尊重人才,发现人才,用好人才。

三、提高煤炭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煤炭企业主营业务的发展和核心竞争力的形成,是企业产业多元化发展的基础。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最重要的无形资源,它决定着企业的经营范围和发展方向。煤炭企业多元化经营必须把核心竞争力作为煤炭企业追求的长期战略目标。

煤炭企业在实施产业多元化战略时,要大力发展核心主业,把主业做大、做强、做精。煤炭企业的优势在于煤炭生产以及与煤有关的一系列技术,煤炭产业无疑是煤炭企业的核心产业,它不但是企业目前乃至将来一段时期内的主要利润来源,也是发展相关多元化产业的重要物质基础。企业在煤炭主业上必须重点投入,确保在自己主业上的竞争力。在搞好煤炭产业的同时,大力发展以煤为主线的煤基多元产业链,努力提升产业集中度,向规模优势、质量优势、技术优势以及管理优势集结,逐步提高以煤为主线的核心竞争力。

1.要确定产业多元化发展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最佳结合点。制定与实施以企业核心竞争力为基础的产业多元化经营战略,确保企业多元化经营业务与企业核心优势相互融合,使优势资源能够支持企业在原有业务和新业务上同时取得持久的竞争优势,项目的选择和业务范围的确定,应在企业核心竞争力辐射和控制的范围内。同时,要慎防多元化经营削弱煤炭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在多元化的管理上,煤炭企业要尽量从自身的资源和能力优势入手,在煤炭产业及其相关产业进行产业多元化发展,避免因产业吸引力诱惑而盲目进入非相关产业。

3.煤炭企业实行产业多元化经营要注意在组织结构及利益分配方面保持新旧业务之间的平衡。产业多元化要依靠企业自身的力量,筹集资金,上新项目;通过向外扩张,购并其他企业,将核心竞争力移植到被兼并企业,实行一体化的多元化经营。前者周期长,需要投入的资金大;后者见效快,但矛盾多、遗留问题也多。如果煤炭企业采用购并方式进行多元化经营,应给被兼并企业保留一定的自。

四、处理好煤炭企业产业多元化经营中的几个关系

国有煤炭企业产业多元化经营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运用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处理好以下关系。

1.煤炭主业发展与非煤产业发展的关系。在大型国有煤炭企业中,煤和非煤是相互依托、相互支撑的关系。但这种关系在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表现形式不同。在企业处于壮年时期,应以煤业为主,以煤业支撑多元产业发展,这是企业多元产业发展的最佳时期。在煤矿枯竭期,企业应以非煤产业为主,以非煤产业的发展支撑延长煤矿的寿命,实现企业的成功转型及可持续发展。

2.经济效益与人员安置的关系。煤炭企业发展任何产业都必须是效益型的,都必须把利润最大化放在首位。大型煤炭企业大多地处偏远落后地区,为矿区提供就业机会,妥善安置人员也是产业多元化发展的一个重要目的。这就要求处理好“经济效益”和“人员安置”的关系,在实施产业多元化发展战略时把二者统一起来。

3.企业做大与企业做强的关系。做大是指企业形成一定的经营规模,属于量的扩张;做强是指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和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属于质的变化。做大是做强的基础,做强是做大的目的;做大并不等于做强,做强需要做大来支撑。

参考文献:

[1] 李秀霞.浅谈国有煤炭企业的多元化发展[J].煤炭经济研究,2007,(1).

[2] 刘丽娟.煤炭企业多元化经营应注意的问题及对策[J].中州煤炭,2009,(8).

[3] 王利华.对加快矿区非煤产业发展的思考[J].煤炭经济研究,2007,(3).

[4] 战彦领.煤炭企业多种经营产业结构优化策略探析[J].煤炭经济研究,2007,(1).

第15篇

一、企业档案管理的原则

企业档案的管理原则,为企业建立信息档案系统提供了有效依据,也能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更为有力的引导。企业档案管理的原则主要由以下三部分组成:

第一,企业档案管理要求统一领导、分级分层。建立统一的企业档案管理制度,并对企业内部档案工作实行对口化和统一管理,要对企业的全部档案内容和文件处理进行综合管理与执行。

第二,企业档案管理工作一定要重视维护好档案和文件的安垒与完整性。从数量上看,企业档案要在已有内容上寻求全面和配套,从质量上说,要保证文件档案的系统性和内在关联性,同时在内容和范畴方面要涵盖有企业由内到外、由下到上的全部日常工作所需要的资料种类,各种形式的档案要分门别类的存放,防止出现人为的损坏和遗失。对企业档案要进行安垒系统的管理和保护,对重要文件要加强保密力度,保护企业自有知识产权,避免信息流失在外,造成企业的遭受损失。企业最好有相关内容的法律顾问,在出现问题时能够以专业眼光及时做出处理,弥补损失。

第三,加强企业档案的使用性和交流传播,体现出档案管理的现实意义。档案的管理,不仅仅是收集与整理,其更为现实的意义在于帮助企业主和员工们在日常工作过程中有例可依,使工作得到更为有效的资源协助,提高效率,加快发展。可以说企业档案的利用与管理,既是企业档案工作的出发点,又是终结点。加强档案的使用和交流性,是为企业档案管理延续下去并得到长足发展提供资源支持,体现出企业的社会价值。当然,企业档案管理和使用贯穿于企业各项工作中,也是检验企业基础性工作情况的标准。

二、企业档案的管理措施

第一,要设立专门的企业档案管理机构,发挥集体力量,创新思路,把档案管理工作做也成效。

第二,建立好企业档案管理的规范制度,并监督全体员工依此执行。有制度的硬性规范,有利于更好地督促员工们对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促进档案工作更快更好地发展。

第三,加强档案管理的安全性。档案管理室一定要做好防火、防水、防盗、防尘、防虫、防潮、防泄密等各项防护工作,虽然目前大多企业已经普及电子档案管理,但仍有一些档案是以纸制等形式存放,这就要求企业档案工作人员有针对性地做好各种类型档案的管理工作,对于电子文档要做好电脑的杀毒与防毒,防止黑客倾入,工作人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电脑操作技术能力,并对电子信息的获取和沟通渠道做出更深刻的理解,从而创新工作方法。而对于传统的档案形式,则要求工作人员在工作过得中更加细致,不仅要认真登记和整理。还要在离开档案室时检查好门窗、关好电源等,以保证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的全面与完善。

第四,提高档案利用率,发挥档案管理实际作用。档案管理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让企业在发展工作中能够节约寻找资源的时间,把更多的时间应用在实际工作内容中,加快工作效率,提高效益。提高档案利用率,应该更好地创新沟通模式,使信息的传递更为便捷,同时对于在沟通交流过程中进发出的对企业有益的信息资源,也要加以收集和整合。

三、企业档案管理如何创新发展

没有创新就没有生命力和发展希望,这一点对于企业尤为重要。因此,在企业的档案管理工作方面,工作人员一定要开拓思路,发展创新,并将新思想落实到档案管理工作的各项功能和执行细节中去,积极地用新机制带动档案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1.要借助观念创新促进企业档案管理的现代化。

办公自动化的普及,使电子文件也被列入到档案管理的工作范畴中,因其收集、查询,整理、修改、发送等简单快捷,并且具有容量大、更新速度快的特点,目前电子文件已经越来越成为档案管理的主要文件类型。电子文件包括录音、录像、照片、文字、表格等形式多样,直观易读。但是,档案管理并不是单纯地用计算机代替原本的手工劳动,也绝不能把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照搬到现代化的电子档案管理工作当中去,新时代的档案管理,一定要以创新的观点理念,应用先进的电子信息技术,在吸取传统管理方法精髓的基础上,尽快寻求更新更有效的运作模式,更好地为企业档案管理工作服务。

2.要创新企业工作平台,加速提升企业档案管理的水平。

传统的档案管理工作并不是毫无用处,新时期的创新管理也是要建立在传统工作流程基础之上的。要将传统的档案管理工作流程优化整合,再融入新思想新观念,借助软件编程、数据库管理技术等先进电子技术方法建立起更适用于现代化档案管理的计算机管理工作流程,并以此来进行企业档案工作的执行与管理。也就是说,要在传统已经具备的工作流程基础上,建立起更符合现代企业管理的数据信息工作管理平台,解决企业参与人员多、信息容量大、加快信息传递速度、搭建沟通平台,反馈信息等问题。

3.创新工作和执行流程,更好地满足档案管理的新要求。

文档一体化流程,是信息化时代的全新文件管理观念。它本身摒弃了把零散化文件拼凑组合的弊端,而是从管理目标出发,通过先进技术和业务互联的新需求而建立的无缝的互操作平台。创新工作和执行流程,就是将工作的各环节、步骤、分工、岗位协作一体化集成,电子文件的一体化流程,既保证了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又创新了档案工作者的管理思路,达到更好满足档案管理的新要求。

4.创新管理方法,促进档案管理工作科学发展。

在信息量不断增加的今天,信息重要等级也逐渐分化,信息安全管理也成为文件和管理工作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计算机应用虽然普及,但病毒泛滥、用户使用不当等情况经常出现,再加上设备故障,自然灾害等的出现,造成计算机系统被破坏的可能性加强,一旦计算机系统出现故障,极易引起数据丢失、文件信息失效等负面作用,因此,加强信息安全的管理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