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高校在线教育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慕课”来了
所谓“慕课”(M0OCs),顾名思义,“M”代表Massive(大规模),与传统课程只有几十个或几百个学生不同,据统计,一门MOOCs课程动辄上万人,最多达16万人;第二个字母“0”代表Open(开放),以兴趣导向,凡是想学习的,都可以进来学,不分国籍,只需一个邮箱,就可注册参与;第三个字母“O”代表Online(在线),学习在网上完成,无需旅行,不受时空限制。这一大规模在线课程掀起的风暴始于2011年秋天,被誉为“印刷术发明以来教育最大的革新”,呈现“未来教育”的曙光。2012年,被《纽约时报》称为“慕课元年”。
早在5月21日,被视为MOOCs“三驾马车”之一的edX宣布新增15所高校的在线课程项目,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在内的6所亚洲名校赫然在列。短短几个月时间,中国大学与“慕课”的频繁互动,不难窥见这一全新教育模式带来的冲击。“这场在美国发起的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其运作模式已在根本上开始触动传统高等教育的根基,将引起大学的重新洗牌,最终形成全新的大学格局。”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张杰说。
张杰的提醒并非危言耸听。“慕课”的席卷,让各国的大学管理者看到了实实在在的危机。Coursera与edX、udacity并称为“慕课”“三驾马车”,单看Coursera,短短一年多,全球共有81所成员高校或机构加入这一联盟,共享386门课程,注册学生超过400万。
“对于各国知名高校而言,‘慕课’平台是高等教育的新大陆,谁都不希望失去向全世界传播知识,提升国际地位的机会。在未确定‘慕课’对高等教育是否具备颠覆性影响的前提下,参与其中是最好的选择。”7月9日,在上海交通大学举行的在线教育发展国际论坛上,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主任李志民如是说。
在“慕课”的世界里,视频课程被切割成10分钟甚至更小的“微课程”,由许多个小问题穿插其中连贯而成,就像游戏里的通关设置,只有答对才能继续听课。不少“上瘾”的学生因此津津乐道,“你被课程内容吸引住,根本不可能开小差,一秒钟都不能。”而学生如果有疑问,可以在平台上直接提出,5分钟左右就会有师生提供解答。
“‘慕课’打破了大学的‘围墙’,未来大学将变得没有国界。”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黄震说,在线课程模式无疑将引发“学习的革命”,给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和教学方式带来深刻变化。在他看来,“一个最显著的变化将是,翻转课堂,从以教师为中心真正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而这时,如果老师还以传统的讲授、灌输式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学,学生将用“眼睛和耳朵”投票。
在线教育前景广阔
7月8日北京的一次在线教育沙龙上,淘宝有关负责人透露,淘宝将加强教育培训电商发展,并有可能于近期推出“淘宝同学”教育频道。
据了解,2012年淘宝教育销售额3.3亿元,其中三分之一是教材教辅,另外2亿是课程销售。淘宝内部估算,目前在线教育在淘宝的交易额为300万元左右,今年能做到10亿元的规模。在“淘宝同学”启用之前,淘宝教育产品类交易主要归在淘宝本地生活-教育培训类目下。淘宝内部,教育培训去年在还是二级类目,今年被提升为一级。内部人士透露,“淘宝同学”主要是搭建平台,把优质的平台商、机构、教师、课程等资源都拢进来,走2B(to Business商家)+2C(to Customer顾客)的混合型平台模式:一方面,机构可在上面提供直播教学;另一方面任何用户只要有一技之长,都可在“淘宝同学”课程,或者申请在线直播权限。
在线教育正成为一个庞大的市场,新东方董事长俞敏洪曾断言,在线教育行业将迎来颠覆式的变革,“线上占40%,线下占60%。这个情况的发生,就是未来3年至5年的事情”。
其实,在英语教育特别是口语教育方面,在线教育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而言,在线教育便捷、实用、跨越时空界限、更接地气,更适应现代人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它一诞生便具有网络的天然优势,直接面向大众,消除教师和学生之间地域的限制,网罗所有网络优质资源。”巴贝塔口语创始人刘洋正是看中了这样的机遇。
“学英语不代表就会说英语,很多人在学校时英语成绩很好,但你让他直接跟外国人面对面交流,便可能会遇到问题了,当时创办巴贝塔口语的最初动机就是想打破中国人学英语但不会说英语的僵局。从小学到大学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学英语,到头来却不会说英语,这是一个巨大的浪费。”刘洋说。无法张口说英语是英语教学中的最大问题,在传统的中国式英语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不擅长于引导学生开口说英语,而外教具有这种天然优势。“在线教育的教学模式中,外教与学员通过网络实时在线面对面交流,引导学员开口说英语,为学员创造纯正的英语氛围。外教都是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教师,在加拿大、北京等地都设有教研中心,通过严苛的选拔条件选择外教。”
国内外高校尤其重视
斯坦福大学教授Andrew·NG说:“斯坦福大学致力于建立网上课程的社群(association),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那么无论你在什么时候思考问题,都会有人在世界不同的地方想到了同样的问题,大家就可以在社区中实现交流讨论。有人说,如果斯坦福课程都放到了网上,进行免费学习,是不是就不会有人来斯坦福这样顶尖的大学了。但是我觉得你上斯坦福这样的顶尖大学,关键的不是你学习的内容,因为这些内容是越来越免费的,关键是在于你上了一个知名的大学,在于你可以和老师以及其他的聪明学生一道进行学习。”
“在卡内基梅隆大学,开放了很多计算机系的云计算课程。通过网上课程的提前学习,有了更充分的准备,来到课堂上时,同学们发言都很积极,比以往参与度更高。”卡内基梅隆大学教授Candace·Thille说,更重要的一点是反馈。通过网络教育中学生的反馈以及系统自动收集的信息,老师更清楚地知道了如何对教学进行改进。
华中师范大学杨宗凯说:“今年有100多万学生注册了网络学院,69所网络学院提供了在线教学。华中师范大学要求每一学生必须有两门课通过在线学习完成。”华中师范大学正在着手制作自己的开放课程,惠及更多的学生。今年中国也有三所大学在以开放大学的形式进行教学,注册的学生约有359万人。教育部同时也批准了三家公共服务平台,把大会与社会连接起来,更好地进行对接。对于中国来讲,网络给教育改革带来了一个强有力的支撑,信息技术对教育的推动是革命性的。
在华中师范大学,利用混合式学习的方式,就节省了课堂的时间,这个是对教学成本的降低。比如说40个学时的课程可能会降低到30个学时,甚至20个学时。这样的话,把学的问题都放在网上了,课堂内的时间大大减少了,这是一个可以降低成本的策略。现在师范大学共享课程,很多比较弱的课程不需要请老师,让学生去上北京师范大学的课程就可以。所以这样的课程共享和资源共享,对整个成本的节约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斯坦福大学也非常开放地接受大学的合作。不久前,斯坦福大学做了一个实验,这个实验就是做人机互动的课程。当时,Andrew· NG当时是在办公室里面研究怎么样来做更好的同行的评分。之后的5天时间,他把这样的评分标准应用到社会学的课程中,发现同行评分的机制是可以在不同的课程、不同的院系之间共享的。所以,Andrew· NG觉得,其实快速的、最佳实践的分享,是一个非常有效的途径。
我国大学如何应对
“慕课”浪潮席卷之下,世界范围的名校、名师、名课“同台竞技”,中国大学如何立身?
复旦大学副校长陆昉认为,当前高等教育要解决两个问题:第一资源共享,第二学习模式。利用“慕课”的平台,可以把全球的优质课程拿过来,实现更大范围的资源共享。而大学如何运用这一模式,改变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则需要更多的思考和实践。
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成为几所国内名校不约而同的探索方向。“慕课”不同于网络公开课,互动性更强,“慕课”的出现,为教学设计提供了一种改革的可能——教师可以将在线视频作为教学的线上环节,要求学生在课堂外先“听课”,课堂内则侧重深入的分享、探讨和问题解决,真正实现“翻转课堂”。
“这一模式将促进教师对教学的反思,以及对教学模式的探索、研究,有助于推动教师角色的转变,从一个讲授者、讲解者真正变为学习的激励者、启发者,学习也将变得更加有效。”黄震介绍,从2001年开始,上海交大一直致力于在线课程建设。2006年建设国内首个课程中心,今年4月开通在线教育平台“南洋学堂”,打造移动课堂。
陆昉认为,现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以“慕课”为契机,中国大学要冷静思考如何提高教学质量,而不是简单的赶热闹。“仅仅是在线教育,并不能解决高等教育的深层次问题,现在的小班化教育,大规模推动也遇到瓶颈。想办法把两者充分结合起来,在此基础上才能促进高等教育质量提高。留给中国高校提高教学质量的时间,已经不多。”
黄震认为,“慕课”现阶段还不可能取代传统的高等教育,毕竟校园生活的经历、校园文化的熏陶都是在线课程难以替代的,以“慕课”冲击为契机,加快大学教学、管理的根本变革,实现两者的融合才是更好的姿态。与此同时,在这场汹涌的世界浪潮中,中国高水平大学强强联合,积极参与并且融入这场变革,方能化危为机。
关键词:MOOC;SPOC;在线教育;信息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6)06-0001-04
一、MOOC与SPOC
MOOC是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的缩写,国内翻译为“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根据发音也将其称作“慕课”。2012年MOOC流行于美国,并在短时间内风靡全球。国内高校有些自建MOOC平台,有些加入MOOC联盟,有些持谨慎的观望态度。当初MOOC以其数以百万计的学习者数量,加之各国著名高校以及教育企业争相开发MOOC平台企图抢占教育市场先机,这种“MOOC风暴[1]”的到来对传统高校造成了强力冲击,甚至带来了被取而代之的恐慌。但是,随着Udacity、Coursera、Edx等领军MOOC平台上暴露出来的教学难题,人们开始更加理性的认识并反思高校究竟如何开展MOOC教学。2013年,随着哈佛等国际著名大学的尝试与实验,SPOC模式开始进入各国高校视野。
SPOC是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s的缩写,可译为“小规模校内在线课程”,主要指以本校学生为教学对象,采用 MOOC 的理念、技术和手段开设的在线课程。因为SPOC课程建立在协作学习和混合学习的理念之上,也有学者将其称作CH-SPOC,其中C(Collaboration)代表协作学习、H(Hybrid)代表混合学习[2]。MOOC与SPOC在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在线课程”,都要求在网络上实现所有教学过程,可以说SPOC是为满足学校教学而产生的一个MOOC“变种”。二者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规模以及开放程度的差异,以及由此而带来的数据量、学习方式、互动答疑、评价认定、作业辅导等方面的不同。两者的主要差别可以用表1概括出来。
MOOC以其完全免费和开放的理念在促进教育公平和推动教育大众化、国际化、民主化以及终身教育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然而MOOC没有先修条件、缺少互动答疑、完全依赖于学习者的自控力和学习力等缺点使得MOOC课程并不适合于普通高校教学;而SPOC则具有更多的选修要求和控制措施,课程的学习者也具有相同的知识基础和认知结构,更加贴近高校教学过程,更加符合高校教学管理的实际,更加具有可操作性。同时,“SPOC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 MOOC 的教学法缺失这一症结,带来完全不同的在线教育体验”[3]。下面将以SPOC为例,介绍在线课程的建设与实施过程,探究在线课程给高校教学及其师生带来的影响与挑战,希望对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转型以及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有所帮助。
二、SPOC课程建设与实施
SPOC教学可以分为课程建设和课程实施两大部分,SPOC课程建设过程可以用图1概括,SPOC课程实施过程可以用图2概括表示。单从模式图来看,SPOC课程建设和实施过程比较清晰,这也正是SPOC更加适合高校教学的重要原因之一。但是SPOC是不同于传统教学的新型在线教学模式,具有特定的要求,正是这些特定的要求“倒逼”高校教学模式改革,甚至于体制改革。
SPOC课程建设之前需要了解课程需求,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某门课程适不适合采用SPOC模式教学,二是某门课程学生是不是期望用SPOC的方式来学习。SPOC课程建设主要包括五个部分,首先根据课程目标对该课程做出整体的教学设计;其次是“分离打散”传统课本上的知识组织结构,站在学习者的角度重塑知识单元;再次根据事先预定的知识单元拍摄录制微视频;然后设计学习效果的有效评价方法,包括知识点测验和最终成绩考核;最后是配备课程教学人员,包括课程主管、主讲教师、课堂教师、助教等,有些课程还需要招募课程测试志愿者。课程建设完成后需要有专门的组织(我们将其称作“SPOC课程委员会”)审核,以保证课程建设的质量。
SPOC课程上线后,首先需要学生注册选学(无论是必修课还是选修课),并进行资格审核,只有审核通过的学生才具有线上讨论、互动答疑、以及参加考核和学分认定的权利,没有通过审核的学生只能学习相关知识内容而不具有其他任何辅导和帮助,也不能参与期终考核和申请学分认定。学生根据提供的学时与进度建议,自主观看微视频、线上互动讨论、完成单元测试,只有完成上一单元的学习和测试后才能进入下一知识单元的学习,在此期间老师要及时组织讨论、回答疑难问题、调动和保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期终考核主要包括线下考试成绩、学习行为分析评价(包括对作业完成情况、线上讨论、互动的评价等)和课堂上的表现三个方面。期终考核的总评成绩合格后将给予相应课程的学分认定。
三、在线教育对高校的影响
1.教学模式的改变
目前高校课堂教学基本上采用填鸭式、灌输式教学,这种方式实质上是“以教师为中心”用“广播”的方式传递知识,这种方式在教师是唯一知识来源的年挥了重要的作用。然而在知识来源多样化、学习方式多元化的信息时代,教师在台上讲学生在台下听的教学模式深受质疑。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只有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索才能真切的提高教学质量。SPOC模式多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学习与翻转课堂的方法,先让学生在线上自主学习知识单元的内容,而在师生面对面的课堂上集中精力解决学生线上没有“消化”的问题。这种模式不但把学习主体地位归还于学生,使学生掌握课程的选择权、学习的主动权和灵活性;也给教师腾出了时间和精力做传统的满堂灌课堂上无法企及的事情,如疑难解答、人文关怀、思维训练、问题解决、学习方法指导等。
2.考评机制的改变
在线课程对高校教学考评机制带来的影响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首先是对“课程资源”的考核。这里所说的“课程资源”主要包括“师资”和“课程材料”两部分内容。“师资”是指参与课程建设和教学的人员构成以及他们的教学能力和水平;“课程材料”是指在在线教学平台上组织安排的适合于学生自主学习的微视频、测验、文本、多媒体素材等内容。对课程资源的考核也主要是对上述两方面内容的考核,一是看师资力量,包括课程主管的组织协调、宣传推广能力;主讲教师“教”的水平,是不是遴选出讲课讲得最好的老师,而不是职称、资历等其他方面的“最优”;课程开发人员的能力和水平;以及助教组织引导学生开展学习活动和互动评价的能力和水平等。二是看课程材料的教学设计是否符合学生自主学习和认知能力,微视频的设计和录制、文本和多媒体材料的设计与安排等是否满足教育性、科学性、艺术性等要求,能否激发学习兴趣等等。
其次是对“教师”的考核。对“教师”的考核评价机制带来的冲击,最明显的是教师工作量的核定,SPOC模式下教师不但要完成传统模式下几乎所有的教学工作量,如备课、讲课、辅导、布置作业、设计试卷、阅卷等,并且增加了如重塑知识结构、录制微视频、设计评价方法、制作SPOC课程、课堂答疑、组织讨论等内容。SPOC课程的学习者数量一般定位在500人左右,甚至更多,所以课程的实施必须以教学团队的形式开展,团队中不同角色教师的工作量、绩效待遇、评优、晋升、职称评聘等办法根据学校实际情况需要作出调整或重新设计,如果以命令式的任务下达而没有充分调动各类角色教师的积极性,SPOC课程的教学质量将会大打折扣。
再次是对“教学过程”的考核。对教学质量的评价目前多以行政部门抽查听课、教学材料检查、课程结束后学生网上打分等方式进行,“但现实中网评往往变成了走过场、走形式,无法反映教师的真实教学水平[4]”。SPOC课程要求由重视教学结果的评价向重视教学过程的评价转变,“加强对平时作业练习、课中和课后测验、学习日志、论坛参与、演示操作等等的评价,弱化传统的期中测评和期末考试[5]”。以过程性评价促进和引导学生积极的学习,而不是在所有课程过程结束后给学生一个合格与否的评判。
第四是对“学生”的考核。传统模式下学生成绩以期中、期末考试等结果性评价为主,这种评价更适合应用于选拔性、分等级、下结论之类的考核;SPOC模式以教学平台为基础,采用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评价学生学习绩效,把学生自评、生生互评以及教师评价融入到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实时向师生提供反馈信息,为教师调整教学策略、针对性解决某学生具体问题提供依据,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成就感与学习绩效。
3.机构职能的改变
无论是MOOC还是SPOC,为适应在线教育的要求,专职教师的数量将会减少,而助教、技术支持、课程开发与管理等教辅人员的数量将会大大增加,这将导致高校现有机构职能的调整和改变。尤其是诸如“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信息管理中心”、“未来教育中心”等之类的“以IT技术”冠名的教辅部门的常规业务将大幅拓展,并向服务于“教学”集中。“校园已经发生巨变,现在美国几乎所有大学的过程都依赖于IT 技术,大学的所有因素都将被技术所驱动,MOOC 推倒了大学的围墙,但也意味着IT 在大学的领导者地位变得至关重要[6]”。高校不能再把教辅人员当做“IT技术工人”来对待,应当把这些所谓的教辅部门的职能调整与发展列入学校发展战略来考虑,由他们推动甚至于引领学校的信息化建设,给他们机会和权力协同广大一线教师探索教育技术如何更好的服务于高校教学实践。
4.管理模式的改变
国内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正在改变着高校传统的管理模式,SPOC的发展将进一步加大对高校教学管理模式的冲击。普遍认为,高校的行政化管理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高校的办学活力、侵蚀了教书育人的学术权威。随着信息技术与高校教学的深度融合,管理层必须接受新理念、新事物,改变陈腐的官本位思想,“从制度上加快中国高校管理体制的变革,调整高校内部行政力量和学术力量的关系[7]”,本着管理即服务的理念,为广大教师发挥“教书育人”之才能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另外,从长期来看SPOC课程的成本可能较低,但是在课程建设并取得良好效益之前SPOC课程的成本不会低于传统课程的成本,并且有可能会在短期内大幅增长,这也是管理层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四、在线教育对高校教师的挑战
1.教师角色的转变
教学模式的改变必然要求教师角色的转变,信息时代教师不再是学生知识的唯一来源,也不能再是“滔滔不绝”的知识灌输者,而应当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帮助者、协调者和促进者。教师应当掌握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思想,从“权威的教学者”的枷锁里解放出来向“平等的助学者”的角色转变。随着在线教育的不断成熟、教学理念的不断改变,以往从事教师职业便自动加载的“师道尊严”的光环将会逐渐消退,教师尊严将主要依赖于学生对教师给予自身学习的帮助程度的认知和认可,教师只有切实的促进了学生的学习效果才能获得真正的“师道尊严”。
2.教学技能的新要求
与传统教学相比,SPOC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一方面,SPOC教学要求教师完成重塑知识结构、录制微视频、设计评价方法、制作SPOC课程、课堂答疑、组织讨论等内容。这部分内容时时刻刻都在考量着教师对课程知识掌握的广度和深度、教育技术应用水平、多媒体教学材料开发能力、与学生交流互动以及组织协调和团队合作的能力。另一方面,SPOC课程弱化了纯粹知识的讲授过程,加强了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能和责任,教师不仅要“教书”更是强调“育人”,这是教师面临的又一挑战。
3.教师专业化发展
这里所陈述的教师专业化发展,并不是笼统意义上教师职业的专业化,而是用以描述学校内部教师教学技能和教师岗位的专业化趋势。这种专业化不仅要求教师掌握专业的学科知识与技能,更要求教师具有深厚的教学理论功底和灵活多样且在特定情境下具有真实效用的教学技能。在信息时代,教学技能专业化突出的表现为对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要求。正如:“成功的慕课要求教师成为一名优秀的课程设计师和出色的演讲家[8]”;教学技能的专业化要求必然导致教师岗位的专业化发展,未来高校中教学岗位、教辅岗位和科研岗位的边界将会越来越清晰,并且对各岗位人员的要求会越来越专业化,各岗位人员都将难以胜任其他岗位的工作。
五、在线课程对大学生的要求
“MOOC促使学生向参与式、探究式、体验式学习转变[9]”。要想在诸如SPOC之类的在线课程的学习中获得成功,学习者至少需要具备三种能力,一是能够熟练的运用相关技术的能力,如计算机及其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信息检索技术、学习平台使用技术等;二是掌握信息化学习的方式方法,在信息化环境下获取、处理、探究、吸收知识的能力;三是具有学习的主动性和一系列个人特质,如“自我激励、自我约束和调节、高效的自我时间管理、在线独立工作、在线协作与合作的能力、顽强的毅力和吃苦精神、甚至快速打字能力等等[10]”。而这些能力在大学教育中并没有受到学校足够的重视,学生因其学习不力而显得浮躁无助。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高校若想在线课程取得成功,就必须重视学生信息化环境下的学习能力和内驱力的培养。
六、结束语
每一次新兴信息技术与高校教学的融合都会产生一种特定的信息化教学新形态,高校也为适应这个新事物的发展诉求采取了相应的措施。遗憾的是,从OCW(开放课件计划)到ORE(开放教育资源),从精品课程到精品视频公开课,再到现在的MOOC与SPOC,每一个在线教学新形态的产生都使得高校在寻找相应的应对举措里疲于奔命,并且每一次都没有取得预期的令人满意的良好效果。高校不能仅仅为了适应每一次出现的新事物而采取短视的措施来加以应对,而应当把教育技术发展对高校教学的影响纳入一个整体的框架来把握。桑新民教授敏锐的指出“网络课程能否成功,能否持续健康发展,关键在于能否激发学习者持久、稳定的学习动力,营造支持学习者个性化学习的网络环境和各种相应的教学支持服务体系[11]”。高校应当从信息化教学制度的顶层设计入手,健全信息化教学支持服务体系,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和学生信息化学习能力,培育高校良好的信息化教学与学习氛围,从多角度全方位进行改革,使信息化教学成为高校教学的新常态。
参考文献:
[1]吴剑平,赵可等著.大学的革命:MOOC时代的高等教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2.
[2]李红美,陆国栋,张剑平.后MOOC时期高等学校教学新模式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4,6:58-67.
[3]罗九同,孙梦,顾小清.混合学习视角下MOOC的创新研究:SPOC案例分析[J].现代教育技术,2014,(24)7:18-25.
[4]郭芸,白琳.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方法创新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14,6:61-69.
[5]翟国. MOOC对高校信息化教学的影响和建议[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18 (1):235-236.
[6][美]David Lambert.MOOC挑战下,大学如何应对?[ EB/OL].中国教育与科研计算机网,.
[7]卫志民.“慕课”本土化开发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52(1):78-84.
[8]杜杨.谈话・关于网络公开课“慕课”对高校体制五挑战[N].光明日报,2013-8-21.
[9]谭佐军,肖湘平. MOOC时代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策略[J].江苏高教,2015,1:74-78.
1引言
在线教育即E-Learning,是一种以网络为介质的教学方式。从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过程中,它创造了跨时空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方式,从根本上改变了知识获取的方式。教与学可以不受时间、空间和地点等条件的限制,让知识获取渠道灵活且多样化。
“互联网+教育”是教育的在线化、数据化、可视化、自主化、个性化的结合,基于互联网解构教育,弱化校园,强化教育的本质。在知识的传播方式和传播模式上,对传统高校教学产生革命性的影响。按需索取、互动学习成为主流;教育管理数据化、可视化、智能化,使决策更精准、科学。同时在线教育是一个整体协同的模式,要求教育信息化融合、协同发展。一方面要做到资源的共享、系统的集成,另一方面要实现信息化建设与师生、物、组织、管理等的协同。[1]
在线教育极大地推动了教育与技术深度融合,需要我们不断独立思考、客观分析现有在线教育模式,从整体上认识和把握在线教育的发展规律,透过现象捕捉趋势,展望未来。本文分析了在线教育的优缺点,由教学本身出发融入现有技术,并以此为基础提出未来在线教育模式可行发展路径。通过本研究深化了当代大学生群体对在线教育浪潮的理解认识,促进教育的信息技术的变革和创新,为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贡献一份力量。
2在线教育优缺点浅谈
现有的网易、腾讯、百度、慕课、新东方等在线教育平台网站各具特色。分析归纳发现在线教育的趋同化现象普遍,平台往往综合性很强,覆盖面很广,整体得出优劣两方面。一方面,在线教育的优点集中,尤其是MOOC的不断发展使得平台社交化和交互性提高,而且大规模个性化让教育有了新发展。另一方面,在线教育自身有着一定缺陷,在科学技术发展的同时也需要学习者自身努力进行双向的挖掘;在线教育的盈利模式也需要更多的研究实践。
2.1优点
“互联网+”时代的在线教育,有着教育本身的使命。具有以下三个优点:公平、灵活的革命性教育方式;充分挖掘社交化与交互系统应用;使因材施教成为可能。
2.1.1公平、灵活的革命性教育方式
教育是人的基本权利,而大学生在线教育主要目标就是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服务,提升学习者的知识和技能,努力真正实现高等教育的公平。并且学习者能够自由地安排学习时间,缓解了时间、地域、经济条件的限制。通过互联网进行一种更为有效的、快速的、实用的、互动的学习方式。目前热门的MOOC技术是通过短小精悍和趣味性的创新设计,将系统知识碎片化,有利于繁忙的大学生利用零散时间事半功倍地掌握知识点。[2]
这对高校教学方法有一定的革新。在社会化媒介、移动设备和新的教育技术得到大范围的推广情况下,紧跟时代探索结合实际的全新教学模式不可或缺。新技术大大提高了效率,符合教育发展的趋势。
2.1.2社交化与交互系统
互联网时代,知识的输出者和接受者的界限日益模糊,传统教与学的模式面临着改变。所以,真实有效的互动产生的学习氛围和状态,是在线教育中重点组成部分。未来,线上与线下可能只是不同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手段。
针对大学课程中教师单调的模式,在线的课程设计可以更生动和人性化。应用智能化交互技术,能以实时或非实时的交互方式方便地实现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对话与协作。教师和智能型的在线参与并调控讨论,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智能化帮助。[3]
2.1.3因材施教的可能
在线教育完全可以基于标准算法、系统模型、数据挖掘、知识资源库等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定制化学习服务。全方位、个性化、持续的学习服务,让大规模个性化――“因材施教”成为可能。
不断优化的智能答疑系统和评价系统推动了个性化学习的发展。教学监控能够采集各项学习信息,并生成模型、提出建议。学生可以调整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进行自主学习、形成个性化学习环境。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模型及学习记录,全面跟踪掌握学习状态,为修正教师的授课方式及教学内容提供了指示,使教学内容和方式的动态调整更具科学性。[4]
2.2缺点
尽管优点众多,但是目前在线教育的发展形势依旧不容乐观。具体有着诸如学习动机单一、产品不标准、学习效果差、盈利模式模糊等问题。深入分析问题来源对于在线教育的未来发展有重要意义。
2.2.1学习动机单一
大学生是在线教育研究的对象。分析学习者特征、学习效果、学习动机以及学生背景因素与在线学习体验的关系,可以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在线学习体验。偏向工具类的有道词典、扇贝、超级课程表等App的普及率相当高,相反,在线教育的主体视频课在大学生当中反响不大。谈及付费课程更多的也是偏向职业发展。其根源是大学生群体没有过高的应试压力和职业发展需求,而且认知兴趣普遍不高。
在线教育设计者应当充分考虑需求和目标受众。针对功利导向,能加强与学习内容相匹配的社会认证。具体可以设计多种混合的教育模式,提供给不同类型学生更加开放、灵活的高等教育教学模式。[5]
2.2.2产品极度不标准
互联网让所有的信息开放共享,任何人都可以找到各个学科的顶尖课程资源。但实际上网络在削弱大热门的能力上作用并不大,各大视频网站、社交类软件控制了学习者的多数选择。所以,我们的选择常常不知不觉地被主流平台媒体所左右。大多数人既没有时间体验,也无法密集卷入消费,导致根本没有办法通过市场选择区分产品。
平台间激烈的竞争和市场筛选机制失效促使优质课程进一步分散、多数课程质量不高。并且大量线上平台都提供不了完善的视频管理系统来帮助在线教育建立完整的教育体系。产品不标准现状会使今后发展陷入恶性循环。
2.2.3学习效果不佳
在线活动的最大特点是客户端几乎无任何强制性,学习者可以随时地启动学习端口或者因为任何事务而离开网络端终止服务。这对于教育这种需要强制性安排的结果导向性产业非常不利。另外,学习者素质的良莠不齐导致的学习效果分化明显让多数教学评估很难有满意结果。
国外著名的在线教育网站Udacity联合大学有相关实验表明,在线课程的通过率明显低于学校教学。而目前有些试图证明在线教育效果和线下实体教学不相上下的报告中数据统计错误的将有过相关基础的人纳入统计范围。这其中,在线教育的学习方式对于学习者的自身素质有较高要求,需要学习者自身积极态度和技术双向结合。在线教育可以重塑学习模式,使学习科学高效,但有决定性影响的还是要能符合学习者情况。
2.2.4盈利模式模糊
教育类产品特殊性、公益性,与商业利润最大化在某些程度上出现了背离。用互联网解构传统学习模式与教育体制,加强教与学互动,将改变人类几千年以来以教师为中心的授课模式。
针对现有在线教育的盈利模式还没有定论,这里也很难给出确切方案,但有些意见可以参考。教育的利益巨大,以致很多企业不惜跨行业介入。可是在没有彻底了解教育行业的内在规律甚至将传统电商手段应用的情况下,后果是让人失望的。没有实质内容和丰富内容的清晰盈利模式,只是一窝蜂涌来,各自为政,只会将在线教育的商业化泡沫越吹越大。对未来成功的、可持续发展的在线学习项目,获得足够的经济规模是其商业盈利的关键。这一点,高校和企业都要给予足够关注。[6]
3未来大学在线教育发展路径
毋庸置疑,在线教育对传统的大学来说值得进行更深入的研究。面对高等教育,这是一种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的模式。针对现状,未来大学在线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要整合资源,构建综合资源库,打造系统化教学;提升学习者素质,满足需求到开拓需求;进一步发展大数据交互等前沿技术;回归大学之本,重构“网校”生态系统。
3.1综合资源库的构建
完备的资源库需要技术支持,必须保证高效的管理系统的正常运行。行业需要制定一个数据库资源的标准,创建联结网上优质资源又相对独立的、立体的、开放的信息资源中心。内容上采用强大的检索功能,多层次、立体化连接方式,以适应不同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在开放的网络环境下,实行信息的双向流动,保持资源库的生机与活力,达到资源的真正开放与共享。
资源库中还需拥有智能个性化评价系统。它基于传统的试题库评价形式基础上。加入大数据监控等对学生参与程度和学习过程评价,及时双向反馈,让教师更好地针对性教学。互联网时代,在线教育应该充分考虑大学生高效学习、社交交互等需求,完善自身的技术实现教育系统化。致力于打造一个用户体验更加友好、学习氛围更加浓厚的学习环境。
3.2学习者素质的提升
大学生有意识地进行自我修炼和改进,才能更好地参与到互联网的知识生产和传播的过程当中。学习者是一个有自治能力的机体,提高自身获取有效信息、高效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才能在社交化的在线教育学习得游刃有余。
在技术不断革新的当代,在线教育不再局限在满足需求上,它有能力去影响大学生,激发他们更多的需求。通过刺激学习者动机,促成学习内容的生产与传播,实现更富有强自制力和自我驱动的学习过程。未来在线教育应该注重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更趋向于重过程、重行为的方向,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供可选择的个性化增值服务。
3.3大数据交互的发展
在线教育充分利用互联网交互性的优势,在网页设计、功能设置、用户使用体验等方面应用社交化。团队的规模和其内部的沟通对学习者长期、稳定的贡献非常有意义,成功的在线教育平台不应单单只有庞大的用户群,一定程度的互动、沟通很有必要。综合分析、评估在线教育平台的社交化功能并研究该功能对学习者使用行为和心理的影响对于提高学习者之间交互质量、集中学习精力等有积极影响。[7]
借助现在互联网的技术,使教育变得更加智能化,让学习变得更加高效,让沟通变得更加无边界。这将颠覆传统的教与学的过程与规律。
3.4重构“网校”生态系统
从高等教育角度上看,大学不仅是提供知识、培养人才,还是提高道德水平和批判思维的地方。在互联网时代,大学的使命从未改变。单纯依靠网上虚拟的教学,即便是技术弥补了多数弊端,仍然无法媲美真实的大学对于德育的局限。[8]所以现有的在线教育在大学生这块需要回归大学教学本源――育人、明德。
在多元化社会中,公民素质教育是未来发展之魂。在任何一种文化都变得越来越物质化的趋势下,高校应该介入和在线教育形成优良互助的生态系统。重视认同在线教育地位,积极推动两者发展,让在线教育的未来走向“高校重视―加速发展―高校更加重视―发展更加迅速”的良性循环中。[9]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远程教育服务拓展
[分类号]G258.6 G728
1 前言
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引发了图书馆一场深刻的革命,并使高校图书馆参与教学科研工作出现了新的特点:从传统的借阅业务转向信息导航服务;从提供丰富的馆藏文献资料转向专题跟踪服务从传统校园服务转向现代远程服务。这些特点决定了高校图书馆发展的新趋势,为适应当前不断变化的外部信息环境及用户需求,高校图书馆的服务需要不断进行拓展。
现代远程教育是综合应用现代通信技术、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和现代网络技术,结合各种教育资源而实施的超越传统校园时空限制的新型教育模式,又称为网络教育。现代远程教育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基于网络;二是教学交互式。它与以往的电化教育的含义有所不同,也比传统的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有更多的发展空间。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与普及,全国主干网已建成覆盖全国地区的网络中心,数以百计的大学与中国教育科研网相连接,可直接实现交互式的教学。在我国,远程教育的办学主体绝大多数是高等院校,远程教育基础设施也主要是学校依靠自身资源来建设实施。1998年,教育部在清华大学、北京邮电大学、湖南大学和浙江大学四所高校开展现代远程教育试点,标志我国正式开始实施现代远程教育。1999年以来,教育部批准67所普通高校学校和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展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允许上述68所试点高校在校内开展网络教学工作的基础上,通过现代通信网络,开展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在国外,远程教育也已成为许多国家的重要教育方式和国民终身教育的发展趋势。例如英国的伯明翰大学,目前正在利用移动知识管理系统来帮助学生进行远程教育,并为多媒体和视频会议教学建立了先进的交互式教学模式和灵活的学习课堂。
作为高等教育重要支柱的高校图书馆,对于通过远程服务参与教学和科研等任务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将图书馆纳入发展远程教育教学的体系中,并针对不断出现的新外部环境及用户需要,不断进行服务拓展,这将成为现阶段高校图书馆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将深入探讨高校图书馆在现代远程教育中承担的作用,并就新形势下高校图书馆支持现代远程教育可能进行的拓展服务进行深入分析,以期为高校图书馆服务今后的发展起到一定的借鉴与参考作用。
2 高校图书馆在现代远程教育中的作用
2.1 提供资源储备
对现代远程教育来说,教育资源是其中的关键因素。在国外,一些发达国家非常重视这一点,由政府直接参与教育资源的规划与管理。在我国,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等许多远程教学试点大学的教育经验表明,高校远程教育教学应以各高校的专业特点为基础,并结合各高校图书馆的特色馆藏,充分发挥高等院校在教育资源方面的优势,采取一种综合的、以图书馆为核心的发展教育教学的模式。
远程教育资源数据库的内容与普通高校图书馆原有的数据库内容和侧重点有所不同,它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教材资源数据。包括:以传统方式保存资源,如印本书刊报、古籍、图片、音像制品等;图书馆购买的商业性电子资源,如数据库、电子期刊、电子图书、多媒体资源等,图书馆自建的数字资源,如将本馆特色资源数字化后形成的专题知识库等;可广泛获取和使用的网络资源,一般经过学科馆员的选择、评价与组织,以资源导航方式呈现。这些教学资料可以是文字教材、视听教材、多媒体教材或网络资源。②教学辅导数据。包括教学大纲、教学计划、辅导材料、课程安排、参考指南、实践计划、目录索引等。③助学资料数据。包括阅读辅导材料、问题自导、作业答疑库、综合练习、实验资料等。④教学互动数据。对学习者之间的自主性学习创新,学习课题的讨论,学习小组对共同学习中难点、疑点交流体会和信息,老师和同学之间进行的实时和非实时的交流等。
高校图书馆不仅储藏着大量的教学资源,它还储备着以下几类资源:学习知识的场所;可供查阅的各种资料和检索工具;可供利用的信息设备和咨询服务;可进行导航服务的学科馆员。这些都是高校开展现代远程教育最为关键的资源优势,也是开展现代远程教育的基础和保障。
2.2 提供技术支持
高校远程教育宜以本校教学和科研为基础,全面发挥图书馆信息组织的参与者和管理者的作用,并与目前我国已经开展远程教育的相关站点、远程教育中心、学术团体、公共图书馆、大学计算机专业及出版商进行多头合作,将他们的网站与图书馆网站进行链接。同时,高校图书馆应直接参与课程的策划与管理,并将传统的参考咨询服务方式和内容融入到远程教育的教学发展上。现代远程教育是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数字化技术将实体教学转化为虚拟教学,它需要制作适合网络教学的课件,除了需要传统的印刷型文献资料外,课件制作还需要利用图书馆提供的电子刊物、多媒体教学辅助系统、网络信息资源以及图书馆自动化软件设计人员的共同参与,协助教师设计相关主题的网络课程、教学课件和编写其他网络教学文本。所有的这一切,都需要强有力的技术保障。高校图书馆先进的计算机设备为远程教育提供了充足的硬件保障,高校图书馆所依托的强大的教师队伍和学术科研力量,也为高校图书馆开展远程教育提供了技术支持和师资保障,同时,高校图书馆还在不断改善自己的信息基础设备和网络环境,将逐步成为网络化信息技术和资源的服务圣地。
2.3 提供服务保障
依托网络环境,远程教育可以使任意受教育者获得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而且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同时也跨越了地域和国界的限制。通过网络,图书馆的远程教育服务可以延伸到家庭、办公室以及各种活动场所,人们足不出户即能享受图书馆的各种信息,接收在线教育。
参考咨询服务是高校图书馆书目情报服务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提供参考书目指南及其他信息检索咨询服务。高校图书馆从面对面指导读者利用图书馆的传统服务形式到目前利用电子邮件、网络输送及实时进行操作问答等各种形式的虚拟参考咨询,便于对用户的信息素养教育的贯穿。高校图书馆的学科馆员也能为用户提供信息需求,而且学科馆员也会尽可能地指导用户明确获取相关文献信息的途径。这样用户便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及时而准确地得到信息检索和利用方面的帮助。从传统的书目指导服务到馆藏文献信息提供服务;从一般常规问题到网络导航及网络信息资源的选择、评价和提供,高校图书馆的参考咨询员承担了为用户获取信息资源的选择、利用和评价等方面的服务重任。在此基础上,高校图书馆可由学科馆员成立相关性的参考咨询课题
小组,为远程教育的用户提供专题信息检索的指导,指导用户获取所需信息资源的途径,并可进行特定项目的可行性论证、分析评价以及查新认证等多项服务。比如,美国佛罗里达远程学习与分配中心选用WebMaster公司的会议专业聊天软件开设文献检索课教育,为一个班级开一个聊天室,为佛罗里达地区73个学院与大学的远程教育提供实时的咨询帮助和研究指导,为远程合法用户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源、提高信息素养奠定了良好基础。
根据Athabasca大学图书馆调查的结果,远程学生最需要的是远程可获得全文资源服务。我国目前大多数远程教育用户很难独立完成检索相关课题资料的工作,高校图书馆有必要为远程教育提供文献传递服务,但这种远程文献传递不是机械迁移传统图书馆功能。当用户需要查找某一主题相关文献资料遇到困难时,可以通过E-mail方式向图书馆申请文献传递服务。参考馆员通过馆际互借获得用户所需文献后,通过电话、电子邮件、电子传真、文件传输协议(FTP)等方式完成文献传递服务,同时帮助用户利用数据库和其他图书馆资源,为其研究工作提供参考咨询及高校图书馆馆员的深层咨询服务。
另外,通过高校图书馆与远程教育机构的合作,可以取得双赢的效果。据统计,在英国,有些公共图书馆就为远程教育提供各种信息服务内容;美国的公共图书馆则与远程教育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机制,为它们提供专门的服务项目。具体服务项目包括:根据远程教育机构的需要为当地学生建立保存本书库;提供多媒体学习环境;开放专业数据库及学术期刊检索;提供馆际互借、代借、复印和寄送服务,根据登记的学生数量配备恰当比例的专职参考咨询馆员;承担类似分教点教师的职责;向教方反馈学生的各种相关信息等。通过这种合作,图书馆每年能从合作方获得资金援助,同时也强化了自身的服务功能,扩大了在社会教育方面的影响。校方则因这种合作得到学生认可,从而增加了生源,也节省了大量的中间环节成本。事实证明,这是一种值得借鉴的合作经验。
3 高校图书馆现代远程教育的服务拓展
3.1 实施知识管理
开发一个好的远程教育网络课程,不仅包括教学内容的设计,还包括技术的整合和一整套良好的工作流程。因此,需要一个有明确目的的开发软件组织,同时还需要一个可以畅通的交流、共享和重复利用的工作机制。然而,不同类型高校图书馆之间的知识交流、共享和重用机制还尚未完善,这就容易造成网络课程系统的重复开发,同时也极易造成知识的流失和利用效率的降低。另外,由于大部分高校图书馆的网络课程尚未制定统一的规范进行设计与开发,导致网络课程的可用性和共享性较差。目前图书馆网络课程本身也缺乏对知识学习的指导设计,学习功能不强,从而影响了网络课程的教和学。
高校图书馆远程教育如能实施网络课程的知识管理,就可以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知识管理的优势体现在以下方面:①知识管理有助于网络课程开发者整合自身的知识,实现知识的流程化,并将其知识和信息提升为组织知识;②知识管理有助于根据各校图书馆网络课程开发组织的实际需求,对相关知识进行分类和有序化处理,并根据知识之间的相互的关系进行组织和存取,便于用户知识积累和共享,解除知识检索不到的难题;③知识管理有助于课程开发组织从现有数据中挖掘可利用的知识,课程开发组织中的新成员也可以很快地熟悉前人的工作环境,不断学习前人的工作经验,减少因为课程开发组织中人员流动而带来的知识流失,④有助于增加知识储备,方便后者联系前者的知识;⑤有助于形成一个良好的知识系统和不断创新的学习环境。
3.2 进行素质教育
开展信息素养教育,培养读者的信息意识和获取、利用文献信息的能力,是高校图书馆的重要职责之一。在我国,学校进入信息化建设,这给高校图书馆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机遇,也给图书馆开展信息素质教育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图书馆的资源优势、环境优势、人员优势决定了高校图书馆在信息素质教育中的地位。通过现代远程教育,高校图书馆的这一职能可以得到极大的拓展和延伸。美国和欧洲国家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的信息素质教育的实践也表明,利用高校图书馆开展信息素质教育是成功的。
在远程教育中,高校图书馆可以充分发挥参考咨询的优势,为用户开展信息素养的培养教育。参考馆员不仅直接向用户提供答案,而且可以通过网络为用户明确指示参考研究资料的获得途径,用户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及时而准确地得到信息检索和利用方面的帮助。从传统的书目指导到馆藏文献信息提供,从常规性、事实性问题到网络导航及网络信息资源的选择、评价和提供,参考咨询承担了用户获取信息资源的选择、利用和评价的信息素养教育重任。
高校图书馆所开设的信息检索课是信息管理系统本科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也是大学生信息技能培养和信息素质教育的全校性选修课之一。近年来高校图书馆承担信息检索授课任务的压力越来越大,接受课程的人数呈逐年递增的趋势。Internet的发展推动了教学方式的改革,远程网上教学形式逐渐被教学双方所接受。采用网络教学模式,把教学内容转移到网上,以用户自学为主,教师在网上加以必要的指导,再通过网上作业与考试来检查用户的学习情况,这不仅大大缓解了教师教学的压力,同时也增加了用户的学习兴趣,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远程教育,高校图书馆还可以向用户全面清晰地显示馆藏目录以及各数字图书馆链接的情况,协助用户高效地使用数字图书馆;定期在线举办网络资源导航、电子期刊、数据库检索与使用的讲座与培训,为教师和用户排忧解难。
3.3 开展学位教育
通过与学术机构和其他高等院校的合作,图书馆远程教育的学术应用范围在不断扩展。在美国,大多数经美国图书馆协会承认并可开设硕士课程的图书馆与信息学研究生院,他们都已经在网上开设了一门或更多的硕士学位课程,这些课程都能全套通过网络接入,或通过网络可以获得其教学大纲等内容,用户仅通过学习网络课程就可以拿到硕士学位,这些获得认可的硕士学位课程的特点是采用技术的多样性和可以尽可能地满足用户的要求。
目前,国内已有一些高校图书馆的图书情报专业硕士点通过与国外大学相关学院联合办学,实现了学科建设的跨越式发展,开拓了图书情报专业硕士学位教育发展的新模式。为此,利用远程教育开展一部分硕士学位课程的教学,可以有效地解决联合办学在具体操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通过网络在线课堂,不但能给本专科生以及研究生的课程自学提供服务指导,而且还可以为因时间、空间或者工作、学习等受限的用户提供课程计划、学历证书和学位计划。
3.4 应用Web 2.0
Web2.0的概念诞生于2004年,短短几年间,Web2.0所代表的技术与理念,已经对互联网产业形成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一系列带有鲜明Web 2.0个性特征的网络服务陆续推
出,并已逐渐深刻地改变了用户的观念及使用习惯。可以说,我们面临着外部信息环境与用户使用习惯的双重变革,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信息提供机构之一的图书馆必须对服务方式进行重新的审视,并做出必要的调整,以使图书馆服务能够适应新环境下用户的需要。
Web2.0技术及理念的出现,也为高校图书馆的网络远程教育开拓了一个发展方向。作为Web2.0重要应用之一的博客,即可以应用在远程教育中。首先,博客天生就有一种知识聚类和知识管理的能力,Blog的创建者一般都比较关注于某一领域,并且对这个领域有着比较深入的了解和研究,其博客收录的内容大多是与该领域相关的研究文献或信息,这就加大了该博客的知识深度。其次,Blog内容的专业性和远程教育网络课程的学科专业性相吻合。主题博客是针对某个主题申请的博客,它专为那些对这个主题感兴趣的人们提供一个学习和交流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围绕特定相关主题,大量有价值的文献资料或全文资料可以为相关人员无障碍地免费存取,这就极大地体现了其学术交流、资源共享的价值。
在现代远程教育中引入博客,其优势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及时性。博客内容的随时更新与图书馆信息资源的时效性为博客们相互交流提供了最及时的资讯信息。②交互性。交互性是Blog最大的特点之一,将其应用于网络课堂的教学论坛,可以很好地解决师生的互动问。③聚类性。博客的每篇文章都为用户提供了可发表评论的功能,它不仅实现了知识的可交互性,它还更有效地显示了知识的聚类性。清华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研发的网络支撑平台中就设立了教学博客,学生与教师都可以使用。利用教学博客进行网络课程的讨论既可以充分调动用户的积极参与,它还可以实现师生之间开放式的交流。
4 结语
关键词:人文教育;高等教育;课程改革;教师发展
现代社会是快速发展对人才有着高要求的信息型社会。在各种文化交融碰撞的今天,对高素质人才的定义已经远远不再是拥有一项技能就可以满足。高等教育所面临的任务是要培养出具备创新精神,具有终生学习能力和人文精神的人才。当前社会充满各种信息,知识处于爆炸发展阶段,越来越需要集各项技能于一身的复合型人才。加强人文教育是现代社会的必然要求和趋势。加速综合性的全面素质教育,关注现代教育的文理交融,是21世纪的高等教育所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如何将人文教育完美融合到高等教育,进行适应社会需求的综合素质人才培养,对于现代高校教育有着重大的意义。
一、人文教育内涵
“人文主义”(humanism)在韦氏词典中的解释是:反对在教育中运用强迫纪律性和死记硬背等方法,尊重人的思想和个性,教育活动的重大对象是人,因此应解放人的思想和观念。广义的人文教育指实施人性化的教育活动,通过系统的社会人文理念来培养受教育者,让其具备特定的人生理念、人文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狭义的人文教育与人文课程相关,所有与人文课程相关的教育都被称为人文教育。人文精神的核心在于“以人为本”。现代社会注重可持续发展,人文教育能为社会提供有良好创造能力、终身学习能力的人才,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高等教育不仅仅是满足社会需要,也要满足人的需要。人们对物质财富和利益的追求,仅仅只是人追求生存的基本价值,并不是人最终的精神需求。社会是不可能建立在没有人文的基础之上的。高等教育要从整体上对教育进行规划,在课程思想和观念上还需要进一步升华与发展,要更加重视对人本身精神世界的关注,强调人格发展和完善。人文教育有着悠久的历史。现代人文教育培养人的身心的健康发展,在现代教育的基础上有目的地教导人怎样做人,引导人怎样做事,是打造现代人文精神、培育现代人文素养的教育。[1]人文教育在现代教育中有着重要的作用。20世纪80年代,一场加强重视大学的人文学科教育思潮在美国高等教育中兴起。阿兰•布鲁姆(AlanBroom)在《走向封闭的美国精神》(TheCloseoftheAmericanMind)一书中指出必须重新调整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关系,发扬人文教育。他批判美国偏专才教育的结果是80年代的大学“忽然面对一群缺乏知识和教养的学生,他们没有一点知识分子的味道”。他呼吁社会和相关部门重视人文学科,重新认识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三者的关系[2]。总体而言,人文教育是高等教育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学生的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人生方向都是人文教育的结果。人文教育涉及多个方面,有人文方法教育、人文精神教育和人文学科教育。
二、高等教育人文特殊性
(一)教育目标特殊性
高校教育自身有一定的特殊性。首先,不同于基础教育,中学阶段和大学阶段的学习内容有差异,教材编排也不同。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和应用知识,适应社会能力是大学教育的重要教学目标,要能让学生在进入社会后能适应社会,明确人生目的,学有所用。其次,大学教师所面临的首要任务到底是传授知识还是育人?学生作为成年人,已经有了一定的社会常识。大学教师所面对的不是一张白纸,而是一张已经有图案的纸,教师要在已经有图案的纸张上继续画图。这个图案的合格与否及后期工作,全靠大学教师来纠正和完成。一部分高校教师认为,教师首先就是要传授知识技能,将课堂理解成为纯粹知识技能的课堂,忽视了生活知识的传授和道德的培养,不能完成所有学科教育“育人”的宗旨。最后,伴随着大学教学改革的开展,许多高校更是为了促进就业率,而忽视人文教育。但时刻需要谨记的是:高等教育的首要目标是贯彻实施国家的教育方针,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结合生活实践,为社会和国家培养出全面发展的综合人才。
(二)教育对象的特殊性
而大学生本人作为成年人,也开始追问人生的意义,对自我价值的实现有了自己的探讨。他们开始对各种社会现象进行自我分析和讨论,渴望自己能被他人及社会认可。单纯的专业课程不能帮助学生解决其困惑,单纯的思想道德说教也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唯有人文教育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哲学、艺术和文学等相关课程的学习让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让学生学习到良好的品质的力量,获得终身受益的精神粮食。人文教育能够引导他们对人生的使命和生活的意义有进一步的了解。与基础知识教育相比,人文教育的意义更加重要,是让学生受益一生的教育。人文课堂在人的个性发展中有着重要地位。利用教学课堂展示人文精神,在实践中,建立轻松平等的师生关系,创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和环境,让学生在人文的氛围里得到个性发展,充分挖掘自己的潜力。
三、高校人文教育对策
现代社会是重视知识、创造力和持续发展能力的社会。为了适应新的要求,过去的传统灌输式教育和“一劳永逸”的一次性学校教育不能适应社会需求。高等教育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意识到偏重专才教育的错误性,用整体的眼光来看待教育,重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学习能力,人文精神的发扬离不开人文教育。学生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否有效运用所学知识,与大学里受到的人文教育是分不开的,其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文化素养都和人文教育密切相关。
(一)管理制度
首先,管理部门要改变高等教育的发展理念,要意识到大学是为社会培养人的重要地方,高等教育不仅是技能教育,也是对人进行生活理念、价值观念养成的地方。在制定各项规定时,要能考虑到人文精神的推广,采取措施提升人文教育在整体教育中的地位。现有教育体制的最大弊端是教育模式“产业化”,教育制度将“功利”和“成绩”挂钩,将学生看作是产品,以成绩为标准统一评估教学效果,缺少人性化的态度和管理。要体现人的重要性,就要在制度中凸显人文教育的重要地位;要能将评估模式多样化、人性化,将人文教育内容和成果列为检验教育效果的标准之一,从多方面来考虑教学效果。其次,教育管理者要改变教育思想,从管理模式上进行调整。在教育理念上要能意识到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有着一样重要的地位,在教学整体规划制度中主动创造条件,让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协调发展。多元化的教学目标能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发展的时间和空间,也更能促进学生的平衡和多样发展。管理层在基本政策上的第一步是改变“重学轻文”的人文教育困境。管理层要从具体细节入手来提高人文学科的地位。高等教育在政策制定上应同时体现目的性和工具性,在终极目的上表现出工具性,在教育和教学过程中体现人文性[3]。
(二)课程设置
学生的判断能力和思辨能力是影响学生持续发展的重要能力,需要开设有人文知识的课程来对其进行培养。增加人文学科课程在大学教育中的比重,是推广人文教育的首要一步。目前各高校对人文教育在课程设置中所占比例没有进一步的规定,面对国外的先例,可以考虑规划实施,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在近代社会中,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从互相对抗到彼此融合经历了一段时间。教育学家们在反复讨论和实践中认识到两者的结合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教育发展的最终结果,更是人类生存、发展和自我实现的要求[4]。随着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融洽发展,人们普遍接受科学人文主义这一新概念。科学人文主义在科学的基础上发展出人文主义为目的的人和社会的发展观。科学人文主义最终“科学是由当代的发展和人的主体价值充分张扬的现实来决定的”,[5]促进科学和人道主义的结合和补充。
(三)人文氛围
此外,校园的人文氛围需要管理层来培养,人文活动和人文讲座可以打造促进校园人文氛围。人文活动包含很多种类,其中包括学校举办的各种和人文精神相关的团体活动。可以发扬团结友爱、乐观向上的人文精神,同时也可安排紧随时代内容的人文讲座,让学生面对面地接触学者名人,开阔视野,拓宽所学领域。良好的校园人文环境对学生有正面的积极作用,这个人文环境的创造需要各管理层和全校师生的共同打造。
四、教师与人文教育推广
(一)人文课堂
广义的人文教育是指发展人的个性的课堂,充满人文精神课堂。高等教育在课程设置和安排上要能全方面考虑学生的需求和发展,将课程设置重点放在完善学生个性、发展学生潜能,让学生成为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学生情感的培养是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和因素。人文主义教学思想的核心是首先在学习过程中注意情感因素。人文性的课堂离不开情感交流,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基础。真正的教育是重在情感交流,用一棵树来摇动另一棵树,用一朵云去推动另一朵云,用一个灵魂去唤醒另一个灵魂[6]。人文教育是一种强调情感互动的教学方法。生动的情感语言是传授知识的主要工具,教师不仅仅要献身于自己的学科,还要在教学中体现出人文教育精神并以此作为示范”[7]。用真心去关心学生,才能发展融洽的师生关系。老师对学生投入真正的关怀,才能发挥其在课堂上的人文精神。对课堂知识的深刻洞察和理解是课堂教学的第一步,其次要能充分挖掘人文情感方面的相关知识。只有这样,才会让课堂不是枯燥的传授知识,而是充满乐趣的生动课堂。同时,在教育过程中对学生人生价值的引导是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让学生学会承担社会责任、追求高尚理想等重要品质,拉近课堂上所包含的真理、知识与学生的距离[8]。让学生在获得知识技能的同时又了解和接触人文知识,启迪了心智,在学习的过程中积累了文化。在接受专业知识教育的过程中逐步树立为人做事的标准,学会辩证性思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成为有持续发展能力的人。教育的实践过程是一个灵活的过程,而且许多因素都会影响到知识和信息的传递。教师应该在教学设计中考虑如何提高学生的综合人文素质。在课堂安排上,教师要能通过多样化的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各项能力,让学生的个性得到正确的引导,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创新能力和社会能力。
(二)教师学习
高校教师要有不断地学习和实践的理念,要能从宽广的视野来看待自己的教学。党的十报告指出:“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这再次强调了教师队伍终身学习的理念。高等教育在全球化背景下发挥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在这个信息知识爆炸的年代,教师只有不断学习反思才能跟上时代脚步,提高教学能力。教师对自身的责任和使命要能有新的认识,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综合素质是一个关系教育大局的任务。高校教师不同于基础教育教师,在知识方面要求更加严格。教师必须要具备多项知识和能力。只有这样,才会让课堂充满人文魅力。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与教师自身知识渊博和自身修养有很大的关系。课堂教学要能够举一反三,重在引导、启迪学生。高校教师要能摆脱以往狭隘的学科教育观点,要能意识到教育的终极目的是培育人,要能以“师者”的形象来帮助学生学习生活,给学生以知识的传递、积极的引导。教师良好的素养能给学生以一生的影响,教师自身的个人魅力是一种强大的教育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养具有持续发展能力和自学的人才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首要目标。时展需要具备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人;社会持续发展的主力军需要具备人文与科学、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人文修养的人才。这一切,离不开人文教育。当前社会发展中,我国教育体制改革应紧紧围绕持续发展这一目标,从高校政策层面着手,鼓励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有效融合在一起;推广人文化教育,让人文精神融入校园氛围和各科课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发展观。逐步去除专业隔阂,让大学成为具备人文精神的大学,让高等教育更加全面,为社会培养出具适应性和生存性、多种能力和素质、相应科学水平和人文精神的现代人才。
作者:吴慧 单位:湖北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
参考文献:
[1]惠曦.人文教育涵义[J].泸州医学院学报,1998,(21).
[2]阿兰•布鲁妮著.走向封闭的美国精神[M].廖青,宋丽娜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
[3]杨忠.培养技能发展智能———外语教育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J].外语学刊,2007,(6).
[4]马卫平,谭广,刘云朝.从“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思潮的融合看我国体育科学研究的未来走向[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7).
[5]乔瑞金.走向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整合的当代哲学[J].自然辩证法通讯,2000,(5).
[6]雅斯贝尔斯著.什么是教育[M].邹进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
Abstract: Sports teaching art can not only accelerate the implement of sports teaching, but also provide us an enjoyment of beauty. The article states the author''s understanding and view about the importance, forms and other concerned factors of sports teaching art.
关键词: 教学艺术;实施;培养
Key words: teaching art;implementation;cultivation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3-0190-01
0 引言
教学艺术是教师在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指导下,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独具个性的教学思想、教学技能技巧和教学风度的稳定表现。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师除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及渊博的学识外,还应注重课堂教学的艺术性。
我们常听到优秀的教师的授课,他们教学经验丰富,在教学中教学设计严密,语言运用精确,教态大方得体,逻辑清晰,循循善诱,使听课者能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能产生这样的教学效果,良好的教学基本功固然重要,在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艺术性的体现也是非常重要的。成功的课堂教学不仅能向学生传授精辟的科学知识,而且还能给予人们一种美的享受。
1 提高高校体育教学教学艺术的重要性
1.1 提高教学艺术,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必要条件 教学艺术体现在体育教学的方方面面,如教学的设计,教案的编写,教学手段方法的选择,教学时机的选择,保护帮助的措施,体育器材的摆放、运用,讲授与示范的有机结合,表扬与鼓励的恰当运用等,这些环节既是教学艺术组成的不可缺少的环节,又统一在一起,体现了课的教学效果。因此,为了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得到美的体会,美的享受,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注重自己的教学基本功,更要在教学中勤思考,多听,多看,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考虑如何良好的运用各种教学环节,形成教师自己的,别具一格的,为学生所喜欢、接受的教学艺术风格,这也是教师教学魅力之所在。
1.2 提高教学艺术,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灵动的眼神,优美的肢体动作语言,循循善诱的语言,体现力与美的身姿,都能够很好的使学生感受到体育教学的艺术,体会到形体美、语言美、动作美等,这无疑会激发学生对美的向往,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师生双向互动良好的课堂氛围,热烈的讨论学习,都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1.3 提高教学艺术,能促进青年教师迅速成长 青年教师迅速成长的方法,就是多看课、多听课,仔细体会老教师、优秀教师在上课中各教学环节运用的时机、效果,体会他们如何表现课堂教学艺术的。如语言运用中语气、手势的运用,讲台中的站位,动作讲解中的术语运用,示范的方位、时机等,这些细节都是教师教学经验的体现,更是优秀教师教学艺术性的体现。作为青年教师应虚心求教,仔细观察,认真体会,才能很快成长起来。
2 体育教学中教学艺术体现的环节
教学艺术体现在教学的方方面面,具体可以从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环节展现。
2.1 课前备课是良好教学艺术体现的前提条件 备课是基础。教师应在讲课前认真备课,掌握教材的实质内容和相关的基础知识,熟悉教材的重点与难点,熟知它与前后教材的相互联系之点,这样才能把教科书上的东西变为自己的东西,做到心中有数、讲课不慌,讲课时才能驾轻就熟,适时发挥,潇洒自如。
备课还包括备教法。课堂教学组织直接关乎教学效果的好坏,也是展示教师教学水平、教学能力的重要方面。在上课之前,教师要对教学环节设计好,设计好教学用具运用的时机,适当的采用引言、过渡语等,可使各教学环节衔接连贯,有加分的效果。
2.2 课中教学艺术的展示
2.2.1 教师的形体美——学生美的体会之一 体育教师,在人们的印象中都是体格健壮,精神抖擞,身姿健美的。所以,作为体育教师,形体美是对体育教师的基本要求。试想,一位形体美观,衣着得体的体育教师站在学生面前,学生会被教师的风度所吸引,产生美的向往,想要学习体育,锻炼身体,获得良好的身姿。所以教师的形体、仪表、气质,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占有当重要的地位。在教学中,教师不但要有严肃认真的教学态度,还有落落大方、潇洒自如的风度与气质,并把最佳的精状态带入教室,以充沛的精力、饱满的情绪出现在体育课堂上,以调动起学生的求知欲与积极性。
2.2.2 教师的语言美——学生美的体会之二 语言是一门艺术,要使其准确、生动、形象和富有感情,就应该在丰富自己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的同时,加强教学语言的训练。教学语言的运用要精炼、言简意赅,重点处可以适当重复,以示强调。教学语言的音调和语速以全班同学能清晰入耳为准,不要过强、过弱、过快、过慢。整个教学过程以音速拨动学生心弦,以音量牵动学生思维,以音色烘染课堂气氛。
2.2.3 教师的动作美——学生美的体会之三 体育教学中动作示范是必不可少的。观看优美的动作示范,行云流水般的流畅,轻盈、准确,也是一种美的享受。动作示范作为体育教师的基本功,动作美是一项基本要求。除此之外,动作示范经常与讲解结合运用,需注意二者运用的目的和时机。是以讲为主,结合示范;还是以示范为主,穿插讲解,注意教学的时机与方法。
2.2.4 教学的组织美——学生美的体会之四 在教学中各种教学方法,教学器材的运用,队伍队形的调动,都是考验教师教学组织能力的关卡。合理的教学组织环节,会使一节课紧凑连贯,减少教学不合理时间,体现出教学的组织美。在教学中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思考主动解决问题。在讲解过程中,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时间去思考,设置些疑问、反问的方式,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注意力,又活跃了课堂气氛,一举两得。
2.3 课后教学艺术的体现 课后小结回顾也很重要。上完课后,回顾自己在课堂上哪些地方需要改进提高,只有不断地回顾、总结,教师的授课水平才能尽快提高。也可以通过学生反馈、同行评课等方式收集授课信息,结合自我总结来进行综合评课,促进教学艺术水平的提高。
3 小结
总之,教师只有具备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并在教学中良好的组织各教学环节,教学艺术水平一定会提高很快,教师的教学个人风格、特点浓厚,一定会深受同学们的喜爱。
参考文献:
[1]徐学莹.教育学新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0).
改革开放以来,经过三十多年发展,我国图书馆事业不论在数量还是质量上都得到长足发展,但是我国高校图书馆员整体素质偏低,已成为不争的事实,特别是一些 中小型图书馆问题更为严重,普遍存在人员结构极不合理、复合型人才严重短缺、高学历、高职称人员数量严重不足、专业人员与非专业人员比例严重失衡以及专业 人员知识水平严重老化等问题。
进入知识经济时代,随着高新技术的不断发展,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我国高校图书馆正逐步由传统意义上的图书馆向现代化图书馆转变,其管理方式方法和服务模式也随之发生根本性变革。这就必然会对图书馆员的知识水平、专业技能和管理能力提出更高要求。然而,就目前而言我国图书馆员整体素质偏低,根本无法满足现代化图书馆的发展要求,直接影响了我国图书馆事业向现代化迈进的步伐。为了适应新形势下图书馆的发展与需要,我国高校图书 馆员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并通过不断接受继续教育,完善知识结构、提高创新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
1 继续教育的内容
1.1职业道德教育。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今天,大力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有着十分重 要的现实意义。职业道德是人们对本职工作的态度和认识。公共图书馆员的职业道德是由图书馆的性质、职能、服务方式和工作规律所决定的,是馆员在本岗位活动 中不能逾越的道德规范和道德标准,是馆员搞好本职工作的前提和保障。
1.2图书馆专业知识培训。图书馆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复杂劳动,要求图书馆员具有高水准的专业知识,如果缺乏相关的岗位知识,工作将很难开展。拥有丰 富的图书馆专业知识是每个图书馆员做好本职工作的基本前提。因此,图书馆的工作性质决定了图书馆员必须具备图书馆学、文献信息学、情报学、目录学等相关专 业的理论知识,这样才能为读者提供全面的、高质量的服务。
1.3计算机技术培训。随着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计算机技术渗透到各行各业,将计算机技术应用到图书馆中,不仅可以帮助图书馆员处理海量的 信息数据,高效的管理图书馆资源,实现文献资源共享,还可以建立数字化图书馆、建设图书馆网站。现代图书馆的建设要求馆员具有计算机操作水平,能否熟练使 用计算机是衡量图书馆员工在能力和水平的标志之一。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科技文献激增,学科众多,彼此交叉渗透,知识的综合程度愈来愈高。要对浩如烟海的图书文献进行有效开发利用,需要有一批素质 良好,并且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图书馆工作人员,这既是图书馆事业本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广大读者的迫切要求。图书馆工作人员只有具备一定的专业性素质、合理 的知识结构、良好的信息处理和研发能力,才能在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创造出良好的信息环境。计算机、网络信息的广泛应用,迅速改变着图书 馆工作方式和服务手段。这些,都对图书馆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图书馆工作人员正面临着知识结构、技术能力及管理意识的更新与提高。在这种情况下,加 强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继续教育,提高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使其尽快适应这一变化,已成为当前图书馆工作的当务之急和重中之重。在建设学习型社会、提倡 终身学习的大背景下,作为图书馆工作人员,不仅要学习,而且更要主动学习,为全社会做出表率。
2 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
纵观我国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继续教育,在努力适应社会的同时,依然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2.1缺乏政府的宏观调控,法规政策不健全,没有形成制度化,导致管理体制分散。
2.2是培训力度不够。一些重复培训浪费严重,没有形成合理的继续教育体系,缺乏较高层次的深入研究和理论探索,教育方法 单一,缺乏长期规划,导致教育质量不高。
2.3是各级领导对馆员继续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认识不够,态度不积极,缺少必要的激励机制,对继续教育流于形式,对实质性问题解决不够。
3 继续教育采取的措施
针对以上不足,应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工作上统筹安排,成立图书馆继续教育协调机构进行全面协调,形成合理、高效的继续教育体系,重视继续教育的内容和方法,注重发展高层次的公共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继续教育。主要注重在以下几个方面:
3.1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要培养有创造性思维和开拓进取精神的图书馆工作人员。 图书馆工作人员必须树立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的思想,爱岗敬业。在新的历史时期,图书馆事业必将面临重大变革、遇到许多困难。馆藏结构的调整,管理手段及服 务模式的改变,要求每个馆员必须具有创新意识和开拓进取精神,勇于面对现实,善于用创新的思维去分析和解决各种问题,以开创性的工作精神打开局面。
3.2加强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教育。图书馆管理自动化是现代图书馆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图书馆自动化管理主要体现在信息处理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在图书馆工作 中的具体应用,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文献进行深层次的加工和传输。只有学习和掌握计算机知识和网络知识,才能熟练地运用计算机 进行日常工作,熟练地运用网络进行检索。
3.3加强图书馆专业知识和相关基础学科教育。图书馆是一个把现代信息技术与图书馆传统技术紧 密结合、协调发展的学术团体。它要求广大图书馆工作人员必须精通图书情报专业知识。只有打好图书情报基础功底,熟悉本专业基本工作程序,掌握基本的工作方 法和技能,才能实现由以印刷型文献资料为加工对象向以现代数字化、电子化信息资源为加工对象的转移,实现以传统顺序的线性结构文献管理模式向现代化直接网 络虚拟结构的信息组织管理模式转移,实现文献检索由以往单一的手工检索向以计算机检索为主、手工与计算机检索相结合的新式检索方法的转移,实现图书馆信息 管理和服务工作的腾飞。图书馆是一个多学科知识的信息库,在网络环境下,网上信息又是一个无限庞大的信息资源系统,面对这样一个庞大的知识空间,图书馆工 作人员必须注意不断拓宽自己的科学知识,了解相关学科、边缘学科的发展状况,以便准确地进行信息分析和预测,牢牢把握用户和信息市场动向,有的放矢地搞好 信息开发服务。
3.4加强协调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教育。作为一个合格的图书馆工作人员,除了要有过硬的专业技术能力外,还应具备 良好的人际关系协调能力。图书馆工作既要能够自觉维护图书馆内部团结,搞好工作协调,增强图书馆内部的凝聚力,努力营造一个同事之间相互尊重、相互信赖、 相互支持、相互合作的良好氛围,还应具备一定的社交能力、亲和能力和研究能力,通过各种公关活动,树立图书馆工作人员良好的行业形象,扩大图书馆的社会影 响,以人为本,使图书馆在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总之,为了适应新形势下对图书馆员的要求,各图书馆员要树立忧患意识,通过继续教育,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迎接新的挑战。
参考文献
一、听说兼备,让学生更快提高
在英语学习中,“听”“说”相辅相成,教师应该打破现有课堂的限制,有意识的进行创新,使学生有机会接触到与生活和学习有关的听力素材,并逐步积累。听力素材来源广泛,可以来源于各种渠道:录音材料、电台广播、英文电影以及英文歌曲等。这些都是很好的素材。近些年,积累听力素材的方法逐渐丰富。学生既可以反复跟读来“听”,又可以模仿来“听”。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当对学生的自主选择予以充足的尊重,采用灵活的方法来打好学生“听”的基础,同时要提醒学生留意“发音、重音、语音语调、连读、语气轻缓”等英语发音基本功的意识,并以此为媒介,有意识的培养学生在读英语时正确发音、正确读出重音以及节奏的能力之后,再训练学生说英语时所表露出来的态度、情感、价值观等。例如:“I love English because I think it is the most beautiful language in the world.” I have a really nice day. “What a clever boy.”等典型例句,教师可以加以利用来训练学生的英语语感,已达到培养学生感知句子连贯性的能力。而现今现代化教学飞速发展,教师可以利用图像、声音、视频等进行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不仅可以提高课堂中听说的效率,同时还可以丰富课堂内容、提高学生对英语课堂的兴趣、吸引学生更好地投入课堂。鉴于以上优点,教师应抓住多媒体教学的机会,努力掌握现代多媒体教学的方法,达到英语课堂高效化、最优化的目的。
二、积极鼓励,让学生爱学英语
在英语学习中,学生的态度有着主导的地位。比如像性格比较内向、沉默寡言的学生在课堂上往往不敢于在课堂上进行表达,相较而言比较占劣势。如果长时间这样下去会严重阻碍学生积极性的发展,不利于学生自信心的建立。因此,教师应以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为基础来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循循善诱的教学方式更有助于教师启发学生的兴趣、开拓学生的思维。其中,选取符合初中生心理年龄和兴趣的英语文学片断让学生进行朗读,同时让学生体会同一个句子被不同的语气读出来所表达出来的不同的含义和情感。例如在二人对话中,一方对不能很好理解对方所表达的意思时,人们经常会采取:“Excuse me, I can not understand you.”,“Sorry, I can not get your point.”等其他回答。教师不仅可以让学生体会不同的人物情感,还可以让学生熟练上方的对话。当学生能够达到熟练的朗读之后,教师可以加以引导来提高学生朗读的速度和质量。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电子通讯设备给学生进行朗读录音,事后让学生自行听录音,自行修改朗读中发音的错误,由此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学生不仅能够感受到自主学习对自身带来的提高,还可以增强自信心。
在课堂之外,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来创办各种有趣的英语活动。这不仅能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开拓学生的视野,还能很好的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学生英语的“听,说,读,写”四大能力。创办英语活动的方式丰富而多样,学生可以成立英语角,组织朗诵、演讲比赛,组织观看英文电影等等。诸多方法都可以实现提高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目的,教师应多多发掘。
三、综合培养,让学生全面发展
教师在教学的同时一定要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初中学生的综合素质主要表现在:
1.能够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基础知识是学习英语的一砖一瓦,没有牢固的基础再绝妙的能工巧匠也无法建造出盖楼大厦。因此,在对学生不断教授新知识的同时,一定要着重对过去旧知识的复习。教师应有意识的对学生旧知识的掌握程度和遗忘程度进行检测。在英语口语的课后教学中,组织大量的练习,如听写、背诵课文等可以很好地避免学生过多的遗忘旧知识。
2.能够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文化背景是语言产生的载体和源泉,学习语言一定要钻到西方的文化背景中去,否则所学到的也只能是皮毛。而现在,英语和汉语的文化背景是实际存在且不容忽视的。为避免“中国式英语”的产生,教师应努力协助学生理解中西方的文化差异,了解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的语言环境、英语产生的文化背景以及这些国家的文化观念等。依照上述方法,学生才能够体会到中西方文化的异同,更好的体会到真实的社交情景,以避免出现词不达意或者理解上的偏差从而引起本可以避免的矛盾。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一种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复杂性活动。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学生在掌握知识的道路上,没有迈出哪怕是小小的一步,那对他来说,这是一堂无益的课。无效的劳动是每个教师和学生都面临的最大的潜在危险”。课堂教学应该是各种样式、各种方法,都在竞争,都在开放,这才是大好局面。真正的小学语文课堂应该是高效的课堂,是探究的课堂。那么,什么是高效课堂呢?我认为,高效的课堂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在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获得明显且全面协调的发展。具体地讲,从教师的角度讲,高效的课堂教学是指促进学生高效学习的教学;从学生的角度讲,高效的课堂教学是指学生获得显著发展的教学,这里的“发展”是指具有全面性、整体性、持久性的发展;从投入的角度讲,高效的课堂教学是指教学投入(或教学所耗)少但教学产出(教学所得)高的教学。
在课程改革如火如荼进行的今天,课堂究竟应以什么样的姿态才是最有效的课堂教学方式?该如何打造高效课堂呢? 我个别人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创情设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人的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学生对所学知识一旦产生兴趣,就会产生一种对知识的好奇与渴望,就想探究其奥秘,就会主动、积极、执着地去探索。那么如何利用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1.1 精心导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语是一堂课的切入点。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老师说过:课的开始,其导入语就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或者歌唱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精心设计课堂导语,先声夺人,可以唤起学生强烈的“乐知”、“乐学”的欲望。设计优美生动的导语,创设一种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美的情境,叩开学生的心灵,是很重要的,可使学生或悄然动容,或神思飞越,或跃跃欲试,或期待盼望,从而很快进入“共振”的境界。
(1)激发兴趣,设置悬念:入选教材的课文内容很丰富,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导语时首先要考虑如何激发学生对这些课文的学习兴趣,能唤起学生的注意力,拓展学生的思维跨度,使学生处在心求通、口欲言的“愤”、“悱”之中。
(2)触及重点,短小精悍:导语设计贵短,切忌内容简单罗列;过于冗长的导语,除了有喧宾夺主之嫌外,易使学生疲劳、注意力分散。
(3)创设气氛,营造氛围: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随时受到语文材料的熏陶感染,并产生独特的体验。人文性和情感性决定了我们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要努力营造出动人的教学情境与氛围。
1.2 激情授课,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应把自己的激情完全融入授课过程当中,让教师的情感与授课内容同兴奋、同疑问、同激昂、同探求。充分利用自己的形体语言来配合授课内容,并且要把学生的情绪也引入教师的激情当中。
2 积极鼓励学生自主参与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在参与中生动活泼地发展,在发展中积极主动地参与,人人都有参与和发展的机会。当然有效的参与不只是行动上的呼应,更重要的是思维的同步、情感的共鸣,同时这里的“参与度”不仅仅是学生个体参与的深度和有效程度,也是学生参与的广度,真正自主高效的参与应该是全员参与、全程参与、主动参与、真实参与。
3 鼓励质疑问难,引导学生创新意识
学习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必须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即培养质疑问难能力。那么,如何使学生学会质疑问难,从而养成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呢?我认为这需要教师的一个引导过程。
3.1 审题激质疑:关键字句是题目的“窗户”,透过“窗户”才能领略内涵,引导学生读题、审题,围绕题目提出问题,不但可以训练学生的审题能力,更能迅速地掌握题目的脉络和内容。
3.2 身边小事启质疑:除了课堂教学训练学生质疑能力之外,应鼓励学生多观察生活实际,多问几个为什么,从身边日常事务提高质疑问难的能力。总之,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疑问,引导学生产生疑问,进而发现问题,要给学生质疑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可以随时质疑,会质疑本身就是思维的发展、能力的提高。通过质疑使学生获得有益的思维训练,变“学会”为“会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养成勤于思考。
4 巧妙运用电教媒体,创设高效课堂
随着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电教媒体逐步走入课堂,它弥补了传统教学在情境营造、时空转换、情感渗透、思维创新等方面的不足,以一种鲜明的教学特点,丰富的教学内容,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为特征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显示出它得天独厚的优势。教师优化运用电教媒体,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打造高效课堂,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4.1 运用电教媒体,创设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小学生的心理特征是好奇好动,他们乐于在玩中学、在动中求知、在喜悦中探索,所以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创设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是极其重要的。
4.2 运用电教媒体,要坚持启发诱导,淡化教学重、难点。 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万,起点是一问”。一池死水,风平浪静,投去一石,碧波涟漪。可谓一石击起千层浪。教师的教学要能温故知新,巧妙地启发诱导,还要善于设疑,去撞击学生思维的火花,淡化教学重、难点。
关键词: 中学语文 高效教学 学习方法
在传统教学中,由于学生的学习处于被动的接受地位,兴趣受到压制,学习缺乏自主性,而教师面临应试教育考核。为了能完成教育教学任务,老师不得不采取加强机械性训练和增加课时的方法,完成教学任务。这种提高教学质量的做法,明显违背了教育教学的规律,不仅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反而增加了学生的课业负担,虽然提高教学成绩,但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而言却是不利的。教师要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让学生取得好成绩,单纯依靠上述方法是不可取的,应该采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用最少的教学时间获得最大的课堂收益。这正是新课程教学改革所强调的是实现高效课堂教学的要求。实现高效课堂教学是我们在新课程改革和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综合考量。打造高效课堂教学需要不同学科的充分参与,自然离不开课程本身。打造高效课堂教学需要针对不同的学科采取不同的方法和手段,这与学科的特点息息相关。中学语文教学是语文教育的重要阶段,不仅要重视语文基础知识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能力,更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优良的学习品质,为学生将来的学习和进步打下坚实的基础。那么,在新课程背景下怎样才能打造中学语文高效课堂呢?下面,我结合多年教学实践经验,谈谈对这方面的认识和体会。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拉近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
教学活动本身是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开展的交流和互动活动。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能否实现充分的交流互动,决定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如何才能实现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充分交流和互动呢?只有在新课程课堂教学中才能够实现。因为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具有绝对的权威,学生处于被动地位,这样的课堂上只是教师讲学生听,根本不会出现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充分的交流和互动。要想让学生放开手脚积极主动地发表见解和看法,首先就要打消学生的顾虑,这需要教师更新教育教学理念,采用新课程教学理念,摒弃传统的教学理念的束缚,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拉近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鼓励学生积极发表看法和意见,加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课上交流互动。充分的课堂互动和交流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知识的充分消化和吸收,对于打造高效课堂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尤其是中学语文教学更是如此,因为中学语文反映的内容多,杂乱,理不出头绪,要记的东西多,容易忘。学生开始学习中学语文时兴趣很浓厚,但并没有形成稳定发展的内在动机,只有通过充分的课堂教学交流和互动,才能够让学生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想问题,再通过联系自己熟悉的事物和现象,实现知识的理解和消化。可见,在这一过程中如果没有良好的师生关系作为支撑,没有充分的课堂交流活动,就不能够实现以上教学目标。
二、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提高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中学语文教学不是教师自己的事情,教学本身是教师和学生的双向互动过程,教师不仅要做好教学准备,备好课,更要懂得发挥学生的作用促进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语文学习中学生在探究语文问题、讨论问题的时候,有一定的顺序,通常是沿着从表到里、由远到近的方式进行思考。所以,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经常性地对学生进行语文有序思维的培养,让学生学会学习。不同的学生表现出不同的知识层次,教师要善于调动这些处于不同知识层次的学生,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发挥他们的作用,可以把语文知识从不同的角度扩展开来,让不同的学生学到不同层次的知识,让所有学生都得到进步,这是实现课堂高效教学的有效方法。
三、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方法,推广合作探究式学习
教师的教学理念带来了教学方式方法的更新,同时也对学生的学习方式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课程要求我们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摒弃传统教学中的被动的学习方式,提倡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学生学习方式方法的改变带来的是课堂教学面貌的变化和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在中学语文新课程教学中,教师要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突破口,实现高效教学。大力推广合作探究式学习,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在学生的合作探究学习过程中锻炼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交流能力与创新能力。学生能力的提高必然带来知识的增长。不仅使学生增长知识,更锻炼学生的能力,可以说一举多得,事半功倍。
四、加强语文知识的综合性教学
1多媒体系统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现代技术的发展为各行各业的发展都提供了巨大的帮助,其对教育同样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现代高校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运用现代技术进行教学。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来看,现代高校体育教学中首先应该积极地引入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通过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一些原本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其实都能够被比较好地解决。同时多媒体的利用也可以让课堂教学的质量得到巨大的提升。这些都是其积极作用。在实际教学中,多媒体系统有着重要的运用价值,它能够直接连接互联网,实现用户之间的资源共享与经验交流,还能扩展课堂教学资源,同时它具有集图、文、声为一体的放映功能,能够为学生带来更全面的学习体验,也能够帮助教师更方便地表达核心教学内容。针对这样的特点,多媒体系统在高校体育教学中主要有两个运用途径:其一,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系统进行更好的课堂展示,帮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的同时还可以调动课堂的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进行“乒乓球的旋转球”教学时,因为乒乓球个体很小且球体运转速度快,学生很难观察到它的运动轨迹,使其在理论讲解中存在一定的难度。那么现在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系统来播放教学视频,可以根据需要将乒乓球的运动轨迹与发球动作的演示利用动画的形式来分解与慢放,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其中的难点知识。其二,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系统来监督和管理学生的运动情况,更全面地掌握学生的运动资料,比如在长跑训练中,教师可以借助相关的技术,利用多媒体系统实时采集学生的运动数据和身体体征数据并且记录好学生的运动过程,既可以避免剧烈运动过程中意外的产生,还能有效对学生的不规范动作进行指导纠正。通过这样的运用,使高校体育教学有了一个健康良好的发展环境,不但能够从实际改善传统教学中的问题,还为高校体育课程的后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保障,使学生的身体素质与综合能力得到稳步的提升。
2网络教学资源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网络教学资源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复杂性,但是在高校体育教学中仍然有着不可忽略的教学意义,只要能够妥善地运用网络教学资源,可以为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满足学生各种各样的学习需求带来显著的效果。近几年,很多高校出现了大规模的扩招,在校的大学生人数出现了极大的增长,但是教学资源的配置却没有完全跟得上,从而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常常出现教学资源不足、师资力量不全的现象,也造成了不良的影响。针对这样的情况,要开展有效的高校体育教学工作,学校必须要能够尝试性地运用网络教学资源,弥补校内教学资源不足带来的空缺。一方面,教师利用网络教学资源能够获取不同的体育知识,比如学校为了解决资源分配不均的矛盾,可以将原本每周两节的体育教学课,改成一节教学课与一节网络学习课,在教学课上主要由校内教师进行面对面的指导教学,而网络学习,主要是以教师开发网络教学资源,让学生以网络为媒介来学习体育,这样极大地减轻了校内体育教师的负荷,有效缓解了体育教学资源分配不均的矛盾。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教学资源从根本上改进自身的教学问题,很多教师在过去的教学中都存在一些问题,使得体育教学的有效性受到限制,那么现在教师可以直接利用网络资源与自己的课堂进行对比,发现自己的弊端,进而借助网络资源来弥补漏洞、丰富教学,让学生获得更全面的学习体验。网络资源为高校体育教学拓宽了教学广度,合理利用能够显著凸显高校体育教学的魅力。
3网络课程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广泛运用,网络课程也逐渐发展起来,为高校体育教学带来了新鲜元素。但是从实际教学来看,很多学校都没有认识到网络课程对高校体育的重要意义。所以在网络课程的建设过程中,各大高校要更加重视对网络课程的应用,不仅仅只是简单地播放篇幅较短的教学视频,而要能在今后的教学中,创新性地开展网络授课,将网络课程的运用优势发挥到极致。网络课程的运用有以下两个途径,其一,学校可以组织教师开发网络必修课的设计应用,改变传统的面授课,教师主要可以通过直播软件来组织教学,学生可以通过利用软件来观看课程,比如在篮球的教学中,可以利用网络将课程直接搬到篮球场进行直播教学,教师在视频中可以直接向学生演示运球、投篮等动作,同时教师可以借助播放软件插入知识点与问题,有效地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结合起来,提高教学效率;其二,学校可以运用网络技术开发体育选修课,这类课程主要是拓展教学资源,提供学生在平常的体育学习中学不到的知识,促进学生体育综合能力的提升。比如健美操是很多女同学愿意参加的活动,考虑实际教学为学校带来的不便,可以以选修课的形式供女生选择,男生则可以选择篮球等激烈运动项目作为选修内容或者是选择体育发展史来丰富自身的人文素养。这样有效地运用网络课程,为高校体育教学开辟了新的发展道路。
4结语
以上是笔者的浅薄见解,总而言之,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在各个领域中运用现代技术提升工作效率是大势所趋,对高校体育教学来说有着实际的意义。在新环境下,高效教学任务承担着为社会发展输送人才的任务,开展有效的改革是十分必要的。在当前的高校体育教学中运用现代技术,能够显著提升教学效率,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进而使学生的身体素质与综合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为实现学生的长远发展做好准备,为实现国家的腾飞奠定基础。
作者:李冰 单位:吉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参考文献
[1]刘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本科院校体育教育改革[J].体育博览,2011(16):141.
[2]罗洪庆.浅谈现代教育技术在体育与教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贵州体育科技,2011(1):62-64.
关键词 多媒体 体育教育 技术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11-000-01
自进入21世纪,国内高校就普遍掀起一场教学改革的热潮,传统的体育教学已不能满足现代人在体育发展上的需要。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技术是新兴技术,其在教学中的运用使体育教育发生了重大的变革。然而,教育改革十多年来,高校体育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相对缓慢,这就要求我们找出问题,研究出相应对策,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及时提高体育教学水平。
一、多媒体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优势
(一)多媒体教学是体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的辅助教学方式
随着高校教育教学的现代网络技术发展,多媒体硬件设备的增加,普及和发展多媒体辅助教学势在必行。体育教学的课堂演示型与网络多媒体两类课件,将成为教学的主要手段。其中课堂演示型课件主要用于解决传统课堂教学中讲解难于体现的教学难点和重点,通过多媒体和网路将问题简单化,细节化。
(二)有利于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接触的是抽象的技术动作,仅凭教师的讲解示范,难以启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利用多媒体教学,同样的技术动作,通过动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再配上优美的音乐,会使枯燥的学习变得轻松愉快,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三)有利于学生在强化阶段过程中纠正错误动作
在备课时,把所学内容时易出现的错误动作进行整理;在授课时,把每个学生动作录下来,尤其是做错的动作,用摄像机录下来,找出错误,指出如何纠正,反复录放,对学生改进动作起到极大帮助。师生共同参与多媒体活动,使理论知识与技术动作联系有机的结合,通过教与学,不断加深技术动作理解和分析,学生在练习中脑海不断重现正确技术动作画面,快速、准确地掌握了动作要领。
(四)多媒体教学有利于同学之间的互助,培养体育骨干
高校体育以它自身的优势和特点,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在参与过程中提高学生体育能力的体育意识,在掌握完成动作后,可以相应指导和帮助同学进行练习,协助教师指导同学,建立较好的人际关系。
二、近几年高校体育课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体育教学不同于其它学科的教学过程,是以室外实践课为主。多媒体教学不可以替代一切传统的教学手段。很多教师认为,多媒体教学就是以计算机代替教师上课,课堂质量的高低是以多媒体技术水平作为衡量教学标志。实际上,过于依靠计算机的演示,简单的体育动作也不示范和讲解,缺乏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基本交流,学生对这种机器灌输式的教学产生厌恶情绪,使多媒体教学适得其反。
(二)大学体育教学改革十二年了,据对各高校硬件方面情况调查,结果显示:有78.36%的高校已具备多媒体教学硬件条件,有57.75%的高校具备了网络辅助教学的硬件条件。至于软件条件方而,有71.27%的体育教师基本掌握了计算机操作,有14.28%的体育教师也基本掌握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制作技术。但是,目前好多高校因为有许多计算机设备不足,不能满足多媒体专业教学以外的教学使用,尤其是体育教学,配备的多媒体教室很少,相应的设备更少。
(三)缺少适合本专业的高水平的多媒体教学软件。许多教师,根据教学大纲,教材内容的需要,自制作课件,制作的课件功能单一、图样色彩等搭配不协调,有的是课本内容复制,这些教学软件的使用,往往效果不理想。
三、多媒体教学目前急需解决的实际问题
(一)作为大学体育教师,我们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更合理地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使这一辅助手段能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体育教师在了解多媒体技术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体育教师的专业优势、创造力和想象力,重点搞好教学设计和制作。
(二)通过调查发现,尽管各大学相应开展了多媒体、网络辅助教学工作,但急需解决的问题仍然很多。如各学校对多媒体硬件设备的投入不及时或增加数量不多,教师在制作体育课件的能力差,能掌握多媒体及网络技术的体育教师占少数等等。
(三)多媒体教学在体育课中的运用,首先要体现在理论课上,其次是多媒体教学与技能课紧密结合,才能提高技能课的授课质量。多媒体教学计划的制定,要体现出学生学习的创新性、主体性,积极性。
(四)体育教师必需加强对自己信息素质的培养。在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对比调查显示,有57.85%的体育教师认为多媒体教学,可以在高校体育课程教学中全面普及;59.26%的教师认为多媒体教学只能个别应用。因此,要加强教师思想认识,改变态度,积极投身到教学改革中去。
综上所述,构建科学现代的体育教学模式,要充分考虑、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技术手段。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还处于发展阶段,我们既要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也要正视传统教学手段中的实用价值,让多媒体技术在体育教学课堂中充分发挥其优势和作用。
参考文献:
[1] 岳书蕊.现代多媒体技术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0(05).
下面谈谈笔者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
利用现代教学媒体进行教学,形象生动鲜明,学生印象深刻,便于理解记忆。变换的情景、多方位的语言刺激及训练活动可以直接或间接地从不同角度激发学生的潜能,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讲九年级 Unit 13 时,给学生播放一段舞曲, T: How do you feel about the music? S: It makes me excited /.... T: It makes me want to dance. 并在 want to dance 下加着重号。放一段流行歌曲,引导学生说, S: It makes me want to sing. 再播放一段喜剧或悲剧,引导学生说出, S: It makes me laugh / cry. 最后总结:make+名词/代词+动词。通过动听的音乐和生动的影视,引出 make 的另一种用法――“make +名词/代词+动词”。自然生动,学生易与理解掌握,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这样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让学生对学习英语产生浓厚兴趣,有了兴趣,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就会调动起来,从而加快学习节奏,提高课堂效率。
二、使英语教学情景化、趣味化
现代教学手段能使学生置身于一个真实的语言环境之中,全方位地感受语言的刺激,产生需要运用英语的激情,增加使用英语的机会。有利于英语教学情景化,语言学习交际化。例如,学习九年级 Unit 2 第二课时,利用多媒体展示学生熟悉并且喜欢的明星童年与成年时的照片,让学生口头描述他们不同的变化。如成龙: Jack Chen used to be shy,now he is outgoing. He used to be fat,now he is thin. He used to have short hair,but now he has long hair. 又如李连杰: Jack Li used to be a monk,but now he is a movie star. 这样多媒体课件展示的明星照片能激起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特别是通过展示他们童年时的照片给学生创造良好的语言交际环境,更能激起学生开口表达语言的热情,同时又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照片欣赏中复习了所学内容。
现代媒体使教学趣味化,如打招呼、问路、参加聚会、相互交谈、发表看法等,从真实、动感的画面上,学生可以看到人们的面部表情、体态语言、服饰等,生动有趣,加深他们对语言知识的理解。许多用语言难以表达的问题,如文化差异问题、语言区域问题及一些抽象词汇的意义,借助画面使学生感到一目了然。例如学习九年级 Unit 12 时利用多媒体动画或影片放映各国初次见面的礼仪教学下列单词: bow, kiss, greet 等。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丰富多彩的图片,刺激学生的视觉器官,避免枯燥无味的说教,让他们在轻松好奇的气氛中学习本节课的目标语言,加深理解。
三、多媒体教学能及时反馈,巩固拓展
利用媒体进行教学,使单词的拼写类似电子游戏,变枯燥的记忆为娱乐性活动,让学生模拟会话进行问答,组织多种语言练习活动。还可以储存大量的阅读或听力训练等,能及时反馈。此外,包罗万象的视频投影,还为巩固拓展知识的延伸创造了条件。例如给学生讲解英语作文时,需要选择典型的习作展示给全班同学进行直接讲评。让全体学生欣赏、修改、点评,及时纠正学生的语法错误,还能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样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我们通过投影也能给学生补充许多课外知识。例如:投影比较阅读的资料,投影详细的分析解说,投影练习题等,为巩固拓展、知识的延伸创造了条件。
四、加快学习进程,提高学习效率
多媒体教学,能够避免传统教学班上众多学生轮流回答造成的时间浪费。用计算机网络学习,通过打游戏过关的形式记单词,达到轻松记忆和提高效率的完美结合,加快学习进程,取得理想效果。在进行语法、词汇、阅读和写作训练时,还可以随时查单词、纠正错误、进行校对或检查,既快捷又准确,省时又省力,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运用多媒体手段,既能有效地利用课堂时间,增加教学容量,又可以改变传统的静态教学模式和结构,使教学过程直观、动态、情感,极大地提高英语教学的成效。
综上所述,以现代化电教手段进行英语教学,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课堂教学的快节奏、大容量、高效率。
一、引言
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的“教材+黑板+试卷”的课堂模式已经难以满足高校工程学科的教学需要,不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利用互联网和移动终端,快速获取最新教学资源,掌握更多新知识、新技能,将学习过程在线记录并进行在线交流与分享,已是当前高校教学的必然需求和发展趋势。[1]
基于这种现状,我们对高校在线教学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分析,运用前沿的WEB前端开发技术和后台服务器端开发理论,包括HTML5、CSS3、AJAX、Bootstrap等WEB前端技术[2],ASP.NET三层架构[3],C#程序语言,ADO.NET与LINQ数据访问框架[4]等后台服务器端开发技术,构建集教、学、测一体化的WEB在线教学与评测平台,为高校的教学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解决方案。
二、ASP.NET三层体系架构
三层体系架构是指WEB项目开发的一种项目代码组织方式,一般包括表现层、业务逻辑层和数据访问层。图1是ASP.NET 三层体系架构示意图。三层架构层次清晰,功能上分工明确,需求上互不干涉,每层的主要功能和作用分别如下所述:
(1)表现层(UI)是把各个需求功能展现给用户,同时接受来自用户输入操作的数据,再将处理完的结果显示给用户。
(2)业务逻辑层(BLL)是连接表现层和数据访问层的桥梁。实现业务逻辑――验证、计算、业务规则等。
(3)数据访问层(DAL)主要是对用户输入进来的数据进行处理,体现是增删改等操作,同时将业务层处理的数据保存到数据库。
本项目采用ASP.NET三层架构进行开发,在Visual Studio IDE中根据三层不同的功能分别创建了多个工程项目,极大地便利了开发过程及后期的维护。图2是本项目在Visual Studio 2013中的解决方案视图。
三、系统分析
1.平台设计
本平台分为四大模块,分别包括基本数据维护模块、基本业务模块、数据管理模块、信息查询模块。
2.系统功能需求
根据系统需求分析,系统的角色应该包括学生用户、教师用户、管理员三种角色。图3是本项目的系统用例图。
3.学生功能需求
根据对学生用户的需求进行分析,学生用户用例包括订阅课程、课程学习、查看学习状况、讨论区提问、我的答案、我的笔记、提交作业、在线考试等功能。图4是学生角色的用例图。
学生用户只有加入该门课程学习才可以拥有观看课程视频、查看课程教学PPT的功能,同时学生有浏览学习状况的功能,可以进一步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为了了解自己的学习效果学生还可以在线参加考试,此功能更能帮助学生清晰地掌握自己的学习情况。本系统提供讨论区的开放功能,方便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的沟通,及时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4.教师功能需求
根据对教师用户的需求进行分析,教师用户用例包括新增课程功能、修改课程内容、管理上传资料,查看学生学习状况、讨论回复、查看作业等,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开课程供给学生学习,新开课程后可以上传跟课程相关的?频或者演示文件,也可以上传作业的内容以便学生在线提交作业。学生提交作业后,教师可在相应的作业功能区查看学生的作业提交情况并对其进行评分。教师可以在线编辑测试题目,在规定的时间内提供给学生在线测试自己的学习情况,同时也可以对测试题目进行编辑,测试时间结束后,教师可以在线查阅学生的试卷和给出适当的分数。教师有权限查看学生的学习状况,更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图5是教师角色的用例图。
四、系统设计
在该系统中,需要用相关数据库来存储用户相关数据信息,使用到的数据库主要有 SQL Server 2012。用实体-关系图(Entity- Relation Diagram,E-R 图)进行数据库设计,该设计模型提供属性、实体性和实体型,用来描述相关概念模型。[5]图6是本系统的高层E-R图。
各个实体之间的关系有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三种。一对一实体关系是指实体间的关系是一对一;一对多是指第一个关系实体中从属于第二个实体,然后第二个实体塔又包括第一个实体;多对多是指实体间的关系为多对多。
根据实体-关系概念,对学生用户、教师用户及用户所操作的功能,在各个实体和实体间设计实体-关系图,在数据库中创建数据表。
数据库表包括用户登录表、权限表、学生笔记表、课程表、课程章节表、课程评论表、课程分数表、课程子节表、课程视频表、课程文件资源表、用户关注表、学生作业表、学习状况表等等。图7是本系统的数据库部分表结构示意图。
五、WEB程序的具体实现
前台WebUI与后台数据库间的交互:使用JQuery、AJAX和一般处理程序(ashx)的方法,将客户端用户提交的参数值以“Post”的方式回传到服务器,服务器验证逻辑或与数据库交互后返回给客户端的浏览器,最终以HTML形式呈现给用户。
课程多媒体视频的播放:PC端Web程序使用了HTML5技术来实现Flash视频的播放。使用轻量级的标签,让Flash的播放效率更高,更加容易掌控。
课程多媒体文件的浏览:PC端Web程序采用了来自GitHub的组件――“JS For PDF”配合后台的PPT转PDF技术来播放多媒体文件。此技术需服务器端安装有MicroSoft的Office操作软件。“JS For PDF”插件增强了用户体验感,同时提供了更多操作给客户端的用户。
六、结论
一、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发展现状
综观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可谓各具特色。其中,有以课堂教学为主导来进行创业教育的,如中国人民大学:有以提高学生创业知识、创业技能为侧重点,建立大学生创业园,指导学生如何创业,并为学生创业提供资金资助以及咨询服务的创业教育,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还有综合式的创业教育,即一方面将创新教育作为创业教育的基础,在专业知识的传授过程中注重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另一方面,为学生创业提供所需资金和必要的技术咨询,如上海交通大学。从实际操作方面看,像组织讲课、讲座及相关活动,进行创业实践等,目前高校较多的是开创业课程和讲座、沙龙,搞创业设计大赛,少数学校为创业教育提供场所设施,为创业学生提供实践上的便利:从管理机构上看,有的成立专门的创业学院或创业教育中心,有的由就业指导部门或团委负责,也有的是在商学院或管理学院内设创业研究室或研究中心(这种情况多以教学和研究为主)。成立创业学院的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黑龙江大学、江西财经大学等,成立研究中心的稍多一些。譬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等。
二、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
尽管创业教育是根据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从大学生实际出发,通过各种教育手段,强调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参与意识和实干精神,使学生掌握创业技能,以便能在社会生活中随机应变地进行创业活动,但由于国内的教育传统和教育观念的影响,不同的高校表现出了不同的态度,致使有的院校领导重视则发展势头良好,而有的院校领导不重视则走过场。总的来说,创业教育的发展步伐也因此放慢了,综合起来,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思想观念陈旧,没有将创业教育同个人发展前途乃至国家经济可持续发展联系起来。
2、管理部门缺位。
3、教育形式单一,缺乏多样性、层次性、系统性。
4、创业教育师资匮乏。
5、校园创业环境不理想,大学生创业得不到重视和提倡。
三、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思路
1、要树立现代教育思想,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设置及考试制度等方面进行探索、革新,通过开展创业教育,开发和提高学生的创业基本素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生存能力、竞争能力和创业能力等,成为复合型人才,缓解和解决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对于大学生本人来说,为了获取更多就业机会,在夯实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掌握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的同时,还需要学习一定的创业知识和技能,要注意加强创业素质的培养。
2、创业教育由教务主管部门制订教学计划,由各教学院系结合专业特点或由管理学院负责授课。创业教育不是单纯为实现被动就业而进行的教育,也不是单纯地进行创业知识的传授和创业技能的训练,而是一个素质教育的过程,因此,要从观念上改变为就业而进行的创业教育,而要将创业教育的思想通过教务主管部门的教学计划规范地渗透到高校的各方面教育中,并贯穿于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全过程之中。
3、丰富创业教育形式和内容。高等院校应该从高度重视开始,对大学生开展各种自主创业方面的教育与训练。学校和学生个人应当形成一种有效的合力:学校的侧重点是通过深化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自由个性、自主学习的能力、创新能力、综合人文素质和国际竞争力,并且为学生自主开展创业实践提供资金、环境、政策和其他条件方面的支持和保证;而学生方面的重点是应当充分发挥自主性、自由个性和开创性,不拘泥于某一种创业实践方式,尽可能自主地开发和开展各种创业活动,大到创办一个公司或企业,小到提出一个点子或新想法,都应当纳入创业教育的范畴。此外,创业教育的操作和实践可以包括直接的科技成果转化、资金运作、商务服务,直至各种各样的模拟实验和模拟创业活动。
4、优化教师资源配置。有效的创业教育体系是实现创业教育目的的支撑。创业教育首先离不开课堂这一传授知识和经验的有效途径,课堂教学只要方式科学,就会提高知识传播的效率,高校应高度重视创业教学人员的配置问题。教师队伍可采取聘用制,定期考核,优胜劣汰,这在教师地位越来越提高的条件下已具备了可能性。要鼓励和选派教师从事创业实践,进行创业教育的案例示范教学或研讨会,交流创业教育经验,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师创业教育水平,稳定师资队伍。同时,教师队伍的建设还要向全社会敞开大门,吸收有实践经验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经济管理职能部门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业干部及其他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操作技能和知识应用均十分优秀的人才,特别是聘请成功的企业家作为创业教育的客座教授。教师应是社会的精英,只有这样的群体才能更多地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大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对事物环境、发展的敏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