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农村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范文

农村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农村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农村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

第1篇

关键词: 农村中小学 素质教育 课程改革 存在问题

素质教育就是要促进人的智力和体力的充分自由的、主动的发展,要促进人的各方面才能和兴趣、特长的和谐统一的发展,同时包括人的道德水平和审美情操的发展,因此素质教育是全面的教育。

农村中小学在实施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时遇到了很大的困难和阻力。

一、教育理念匮乏、落后

一些教师片面地认为素质教育就是减负,减少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内容。部分中小学出现了这样的现象:教师不再像以前那样认真钻研教材,研究教法;学生学习放松了。把发展学生的特长理解为素质教育的全部。另外,仍然把升学率当成评估质量的硬指标,节假日补课有增无减,把班级分为快慢班、实验班。

这些问题都是对素质教育的不理解、吃不透精神而引起的问题。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以达到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教育。

二、教育资源配置失衡

城乡收入差距扩大是我国城乡之间教育供求失衡的重要原因。它直接导致农村教育的资金投入不足。而且教育政策的制定往往是以城市教育的发展为基点,教育投资向城市一边倒。而广大的农村遭到有意或无意的忽视,这样使本来有限的教学资源分配得不合理,导致教学资源配置严重失衡。

1.教育经费及教学设施

由于我国农村义务教育长期积弱积贫,有限的经费不能立竿见影。在资金分配上,县财政是以中心校为单位进行支出预算。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获得的教育经费能投入到学校设施和教学设备上的不多,大多用于日常教学工作中。绝大部分中小学校没有图书室、阅览室、活动室、实验室等。甚至有些学校连个像样的操场都没有,体育课形同虚设。农村中小学校设有微机室电教室的也是凤毛麟角。

2.师资力量薄弱

目前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整体素质不高,结构不合理。从教师来源来看,有的是民办教师转正的,有的是“学历合同”转正的,有的是向社会招收的;从学历层次来看,第一学历合格率低;从年龄结构上看,老教师和年轻教师居多;从职称结构看,高中级职称的少,绝大部分是初级的;从学科结构上看,音体美和农技教师奇缺。(2)教学科研水平偏低。对新课改感到“水土不服”,经验主义文化模式占主导地位,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方法陈旧,对新课程改革中出现的文化冲突普遍感到不适应。(3)农村教师队伍不稳定。部分农村教师受利益驱动,工作不安心,千方百计想调入城镇学校。农村教师队伍呈现出不稳定的态势。

3.课程资源单一

目前农村与城市一样执行国家统一的课程方案,使用单一的课程标准,出现“校校同课程,生生同课本”的局面。农村学校教学内容单一化,其实施的目标也是唯一的,即参加中考或高考,仅仅追求升入高一级的学校。加之农村受条件的限制,很少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开发校本课程,致使农村课程设置单一,严重脱离农村生产生活的实际。

三、教育教学管理水平不高,教学效果不明显

一些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为了显示政绩,搞形象工程,过度重视“示范性学校”、“重点学校”的建设和管理,而把农村学校当成“弃儿”,疏于管理。加之一些学校领导教学观念陈旧,教学管理水平不高,工作责任心不强,相当部分校长和教导主任就如何进行教学管理心中无底,无章可循。有些学校或沿袭已制订的制度,学校教学工作缺乏激励机制,目标管理不明确,跟现代教学管理理念很不适应。有些学校领导不思进取,学校干脆不设管理制度,农村学校教学管理非常松散。学校没有引进竞争机制,工作既无动力又无压力,教师工作积极性普遍不高,对自己的职业产生倦怠情绪。平时教学只重数量而不重质量,作业批改得越多,越能得高分;教案写得越详越能证明工作积极性高。检查者却不看看教师的教案是怎么写成的。多年来写一次教案却能从容应付许多年,今年抄去年的,明年抄今年的。现在网上教案多如牛毛,教师为了“钻研教材”也都在网上“认真备课”了。

四、课程改革流于形式

目前我国农村教育沿袭传统教学,课程改革只是口头上的旗号,依然是重视应试,忽视学生的能力发展;重“一刀切”,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教师的教,忽视学生的学。在我国农村中小学教学中依旧把讲授作为重点和中心,导致学生的能力得不到很好的发展,学生不善于解决问题,创新能力得不到培养。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是决不会放心这样做的。会认为学生把课堂搞乱,教学任务完不成。教师引导学生也只是很短暂的一个环节,学生智慧的火花不可能在与教师的交流目光中一瞬间爆发。只有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实现,新课程改革才能在农村基础教育中生根发芽。

五、留守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严重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和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多,广大的农村家庭“留守学生”问题已成为当前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一个独特而重要的问题。由于“留守”在家的孩子缺少父母的爱,在对他们的管教上就很容易出现问题。有心理问题的“留守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就会表现出以下一些症状:更容易违纪,成为教育的难管对象,更为严重者还会走向犯罪道路。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一是家庭教育的缺失,家庭成员之间缺乏亲情,导致孩子产生心理问题。二是学校教师的急功近利,重视知识传授,放松学生品德及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以及对“留守学生”教育问题的忽视。三是社会教育的监管力度不够,社会环境中不良风气对于“留守学生”的影响,也会导致他们产生心理问题。

当前,“三农”问题成为我国突出的问题,“三农”问题的解决首先必须有解决的人才,而人才必须靠教育。教育内容是农村教育的根本,是改革和发展农村教育的关键。我国“三农”问题的解决要依靠农村教育培养。农村教育的内容要为“三农”服务,就必须改革过去农村教育内容中脱离农村实际,脱离农业需求,脱离农民需要的内容,使农村教育为农村的发展和振兴作贡献。农村基础教育的改革势在必行,且任务艰巨。农村新课程的改革要寻找一条适合农村现状的道路,着眼于学生,着力于农村。倾我们的力量来共同关注农村教育,关注农村的发展和建设,做好做大做强农村教育。

参考文献:

第2篇

针对以上问题我对在校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在200名学生的答卷中,60%的学生认为,学习是为父母学的,没有自己明确的目的,甚至有的学生交了白卷。针对这种现象,我考虑良久,提出以下解决方案。

一、激发动机,诱发兴趣

英语学习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它既是一个认知过程,也是一个情感过程。因为学生的英语学习行为是受意识支配的,要想培养学生学英语兴趣,提高教学效果,首先要使学生有一种学习英语的强烈愿望,从主观上产生一种动力,然后才从行动上付诸实施。但是,如何把他们的潜能挖掘出来,是我们教师的首要任务。

帮助他们多获得成功的体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让他们发现自己的优点,多看到自己的进步之处,不要盲目地与成绩较好的同学进行横向比较,要多进行纵向比较,分数达到多少有什么样的奖励,但注意不要形成一种交易,让他们在学习中学会自我肯定,自我表扬,从而形成较高的自我效能感。

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目的和学习目标。在学习目的上,首先让他们明白学习是自己的事情,把学习看成是自己的责任,同时,应当让他们意识到人的一生是学习的一生,人的学习是为了获取知识,丰富人生意义,提高自我修养,最终实现自我,在学习目标上,要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学习目标不应太高或太低。

二、诱发兴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认为“学生有了兴趋,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学习英语也是一样,学生只有对英语有了浓厚的兴趣才能促进他们对英语单词、语法和文章的理解和记忆,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享受到英语的乐趣,进而取得学习的成功。 激发学生兴趣不但使师生在愉悦的心境中学习,而且是防止分化的一种有效的手段。在实际的教学中我采用了各种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如:扑克牌法、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形式。这些方式的利用给教学带来较好的效果,也让更多的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大大激发了学习的热情,有效地防止了分化。

三、教给方法,培养习惯

科学的学习方法是学习英语的诀窍。学习英语虽无捷径可走,但并不是无窍门可循。如果能采取科学、有效、对症的方法,既可避免中国式英语,又可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学习一个新单词,除了要掌握其读音、拼写、基本意义外,还要掌握其搭配意义、固定用法、感彩,相关词汇等,否则,说出来的话或写出来的东西,不是用法不正确,就是语言不地道。英语许多动词,像be, do, have, come, go, get, make, take等,看似短小,其实能量很大,用法很多,要想掌握地道的英语,少不了要把它们学好。学习词汇可按单词种类分类组合,例如按内容可分成蔬菜水果类、体育项目类、职业名称类;按形式可加前缀、后缀;按意义可串成同义词、反义词。对于学生做得好的,有进步的同学一定要及时表扬鼓励,只有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好习惯才能内化为他们自己的行为。

四、挖掘教材,选用正确的教法

运用正确的教学方法直接影响教师威信和师生关系的重要原因。《学记》中指出:“善学着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着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学生善学与否与教师善教与否是密切联系着的,那些用适当的,采用优良的教学方法使教学效果不断得到提高的“善教者”就容易在教学中赢得较高的威信,师生关系也比较融洽。要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只有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地张开嘴巴,自主地去模仿表演对话等才能达到交际的目的。

我们应抓住中学生具有好学、好问、好新、好模仿的心理特点,在教学中因势利导,挖掘教材中的情趣因素,采用愉快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必须充分认识与利用现行教材交际性和实践性强的特点,对学生进行能力训练。现行教材每单元都提供了交际话题与语境。教师要创设丰富多彩的语言环境,吸引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语言的实践能力。如在教学电话对话、购物、采访等内容时,教师对这些课的语言现象的教学不宜占据太多的时间,而应把重点放在之前实际目的和实际意义教学上。教师可以设定各种情景,让学生分别扮演角色,在课堂上表演。这不但让学生懂得运用他们所学的语言,而且锻炼学生口头表达能力。这样,让学和真正地用上了所学的知识,从而,他们就会有成就感,提高了积极性,促使学生更加自主地去学习。

加强对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方法指导。时代是往前跑的而绝不会倒退,同样地,教学方法也应该与时俱进,服务于民,而不应成为教育事业的绊脚石

四、家长培训,刻不容缓

抚养子女是家长的义务,教育好子女是家长的职责。父母在家中应同时并扮演好监护人和教育者的双重角色。现在农村年轻的一代父母随重视孩子的学习,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

由于工作性质不像城市的工作,八小时制。他们天明上班,天黑下班,有的甚至外出打工,有心无力,很少过问孩子的学习。

有些农村父母不注意平时学习,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对家庭教养缺乏正确的认识,不是过分溺爱,就是家长式的管理。

第3篇

【关键词】农村小学 寄宿制教育 发展途径

【课题项目】甘肃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研究成果,课题编号:JQ2015-67。

【中图分类号】G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0-0229-02

前言

为有效整合教育资源,提高办学效率,根据国家相关文件精神,农村的小学办学开始呈现出集中化、规模化、寄宿制的趋势。这有利于集中教育资源,让所有农村孩子都能享受到正规的学校教育,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但寄宿制小学教育处于发展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不断去发现和解决,以此提高办学效率。

一、农村寄宿制小学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生源减少,留守儿童增多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持续推进,我国的人口流动越来越频繁,更多的人到城镇去工作,条件较好家庭的孩子大都随着父母去了城市读书,而大部分学生只能留在农村跟随家里的老人生活,成为“留守儿童”。生源的逐渐减少和留守儿童的增多,给小学教育带来了很多困难,农村小学趋于寄宿制教育。集中生源给留守儿童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和更多的关爱,已成为寄宿制教育的重要任务。

2.办学条件差,师资力量短缺

农村小学虽然集中了一个地方的主要师资力量等教育资源,国家也给予学生减免学费等优惠政策,但不可否认的是,农村的基础教育还比较薄弱,地方政府对小学教育投入的力度还远远不够。加之,农村小学对人才的吸引力度不够,导致优秀人才的补给不足,即使个别的人才来到农村支教,也很难有施展才华的机会,很难留住优秀人才。办学条件差,师资力量短缺似乎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

3.学校管理体制不健全

农村寄宿制小学一般都是学生人数较多、占地面积较大,整体规模比较大的学校。虽然办学规模上去了,硬件上得到了提升,但是在管理、制度的建设、内涵的提升上还存在很多的问题。比如,在这些学校的管理中,很少有一整套科学的规章制度,即使有也很难贯彻执行,人治的思想比较重,领导对教师,教师对学生教育的随意性非常明显。

4.学生习惯养成意识差

小学生正处于身心成长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学生受教师和父母的影响非常大,家庭教育是其成长的重要一个环节。农村寄宿制小学教育把学生集中在一起,虽然能够接受较多的学校教育,但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学校教育中更多的是关注学生的学习,而对于学生的行为习惯以及思想教育相对缺乏,导致学生很难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利于其全面发展。

5.学生心理问题普遍

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学生很多是留守儿童,在学校教育中尽管能得到教师的关心与帮助,但没有父母陪伴的爱毕竟是缺失的、不完整的。当这种思念不能化解,或者自己有什么问题不能跟父母商量、探讨时,积聚起来的诸多问题不断被挤压,就容易产生心理问题。而对于这些心理问题,农村寄宿制学校一般都没有配备专业的心理医生,也没有较好的解决办法。

6.课程体系不完善

农村小学的课程设置,一般都以语数外为主,其他的课程即使存在也往往是摆设,成为陪衬。例如,体育教育对提高学生的体育素质有着重要影响,但农村小学很少开设这门课,即使开设也没有系统的规划,体育教师很多都是由其他课程的教师兼职,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二、农村寄宿制小学教育发展的对策

1.集中力量提升办学水平

寄宿制小学教育是汇集一个地方的众多力量,来为师生提供更优质教育资源的办学模式。寄宿制小学要获得更好的发展,必须加大投入,不断提升办学水平。可以从三个方面做好这一工作:一是地方政府要给予寄宿制小学的发展更多力量,尤其在经济、人才引进等方面,提供尽可能多的支持;二是地方出去的一些较有成就的企业家等名人,要积极支持家乡的教育事业,可以用设立奖学金的形式尽自己的能力提供一些帮助;三是政府要制定一些优惠政策,吸引并留住更多的优秀人才,使其投入扎根到农村的教育事业中。

2.完善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

一个学校要想获得健康的发展,必须要按照科学规律办事,制定科学的规章制度,严格执行既定的规章制度,使所有的教育活动都在一定的法律法规内进行。学校要认真研究国家的教育理念和政策,认真分析学校和学生实际,按照教育方针制定科学的教育目标,完善课程设置,健全学生的考核机制,建立学生思想教育和品德培养机制,促进其德育教育,落实好素质教育的各项要求。制度的制定相对简单,关键在于落实,切实执行才能让工作落到实处。

3.注重学生的习惯养成

良好的习惯是一个人成功的重要基础。小学生正处于良好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农村寄宿制学校在没有父母监督的情况下,学校要给予小学生更多的关注,注重其良好习惯的养成。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培养:一是让小学生养成正确对待学业的习惯。不迟到、 不早退,按时完成学业,诚信考试等。二是要让其养成良好的品行习惯。尊重长辈、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等。三是培养学生积极的意志品质。可以让学生坚持上好体育课、坚持晨跑,磨练意志等。

4.重视学生心理健康

心理问题会严重影响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尤其是寄宿制学校,学生人数多,教师工作压力大,导致教师的工作很难面面俱到。若教师不能深入了解学生的内心想法,会使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越来越严重,后果不堪设想。关注学生心理,一是学校要引进小学生心理辅导专业人才,成立专门的农村学生心理工作队伍。二是教师要对学生给予更多的爱心,让学生感受来自学校和老师的温暖,减少心理问题。在节日或者学生生日的时候,教师可以给学生送上祝福或者准备些小礼物,以此温暖学生的内心。

5.完善课程体系

农村小学的传统教学理念就是今后升学考什么,就设置什么课程,这是不科学的。素质教育的实施,要求学生必须获得全面发展。课程体系在现有的基础上必须进行完善,此项工作要注意两点:第一是没有开设的课程,按照课程设置标准要抓紧时间开设起来。二是已经开设的课程,尤其是像音乐、美术、体育等所谓的“副科”课程,要注意抓好落实,让每一堂课都不打折扣,不断提高其教学的实效,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掌握更多的技能。

6.提高教科研能力

农村寄宿制小学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加之教师的工作量比较大,对科研的重视程度不够,这导致教师的科研能力较差,不适应现代化的教学要求。提高其科研能力,一是要提高对科研工作的认识,科研工作是教师成长发展的重要方式。二是要加大对科研专项经费的投入力度,科学研究需要大量资料的支持,没有经费作保障,一般的学校和教师是很难承受的。三是要对科研工作进行正确指导,教师的盲目科研探索不但不能研究问题,而且会让自己陷入身心俱疲的境地。

结语

总之,农村寄宿制小学教育已成为一种趋势,其为解决农村现实教育问题提供了一种有效模式。但这种教育模式下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因此,地方政府以及学校、教师、家长必须共同努力,不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从而不断地提高办学水平,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徐勇.农村寄宿制学校应重视宿舍文化建设[J].新课程,2009(08).

[2]杨兆山,高鹏.农村寄宿制学校低龄学生的适应问题与对策――基于中西部三省区的调查[J].现代教育管理,2012(07).

第4篇

关键词:小学教育;现状;思考

小学教育的发展关乎学生的健康成长,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近年来,由于新课改的实行和素质教育的推进,国家对于小学教育的发展十分关注。提高小学教育的办学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对小学教育提出的新的要求。但是当前我国的小学教育还存在一些问题,这影响了学校的教育质量,同时也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如何改善当前我国小学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高小学的教育质量,是国家和小学管理者十分关注的问题。

一、当前我国小学教育的发展现状

小学教育作为九年义务教育最基础的环节,对于学生的发展有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小学教育担负着教育学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责任,促进小学教育的发展是国家和教育者共同关注的问题。但是,目前我国的小学教育还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小学教育的发展现状并不容乐观。我国小学教育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城市和农村小学发展不平衡

由于城乡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城市和农村的小学教育发展的不平衡,农村和城市的小学教育相比较,还存在着比较大的差距。(1)校舍建设上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农村由于经济发展比较落后,校舍建设比较简陋,学生的学习条件与城市的学生相比存在着较大的差距。(2)教学设施方面也存在着差距。农村的学校建设与城市相比相差甚远,农村由于发展落后于城市,教学的设施是不完善的,很多小学都没有多媒体设施,不能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3)教师的待遇也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虽然教师的工资水平国家规定是一样的,但是一些福利待遇农村的教师与城市的教师相比还是存在着差距的。另外,由于地域的不同,各地区的教学水平也存在着差距,最后导致学生之间的差距。

2.教师的素质参差不齐

小学教育对于学生来说是启蒙教育,关系着学生的健康成长。教师的作用是十分关键的,这就需要教师有较高的教学素养和教学水平才能保障学生的健康成长。但是由于地区的不同和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教师的素质参差不齐。发达地区的教师整体水平高于落后地区的教师水平。另外,同一地区的教师素质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别,影响了教学的质量和学生的发展。部分地区还存在着体罚学生的现象,这不利于小学生的健康成长,也不符合教师的职业道德。

3.素质教育未能全面贯彻

随着国家对于教育改革的实行,素质教育是目前学校教育的主要目标。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不仅需要增加学生的知识,同时还需要让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对于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目前小学的教育由于各方面的因素,并没有真正实现素质教育的教学,没有真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一些学校由于经济因素,或者教学设施和师资力量的原因没有实现素质教育。

二、如何促进我国小学教育的发展

小学教育对于学生的发展起着基础性的作用,促进小学教育的发展对于促进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当前的小学面临着新课改的压力,如何提高小学教育质量,促进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是小学管理者和国家急需解决的问题。

1.促进农村小学教育的发展

由于农村经济和城市经济发展的差距,导致农村的小学教育质量比较低,这不利于农村学生的发展,也不利于教育公平。国家应该更加关注农村小学教育的发展,促进教育公平。(1)国家要加大对于农村小学的财政支持,提高农村小学的办学水平。通过加强资金支持,可以为农村小学提供更多的教学设施和教学资源,提高农村小学的教学水平。(2)提高农村小学教师的待遇,增加对农村小学教师的福利。教师作为培养学生的人员,需要得到社会的尊重和良好的待遇,减小农村教师和城市教师的待遇差距,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积极性,更好地为教育事业做出贡献。(3)国家要重视落后地区的小学教育。小学教育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国家要平衡地区之间的差距,促进教育公平。

2.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教师是学生的启蒙者,教师的一言一行对于学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教师需要为学生做好榜样,所以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有着重要的意义。教师对于学生的影响是深刻而持久的,教师应该端正自己的一言一行,为学生树立积极的榜样。(1)要对教师进行职业素养的培训。通过对教师的职业素养进行培训可以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更好地为学生的发展服务。(2)需要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3.重视素质教育的发展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对于学生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国家和学校应该重视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将素质教育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上。学校需要增加教学资源,同时学校要为素质教育的开展提供设施和教学人员的支持,全面落实素质教育。

小学教育关系着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国家需要十分重视小学教育的发展。目前,面临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实行,小学教育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解决当前小学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促进小学教育的发展,需要学校和国家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李清喜.关于农村小学教育发展瓶颈问题的思考[J].河南教育,2005.

第5篇

关键词:“三农”新问题;农民素质教育;生态文明

中图分类号:G72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992(2010)05A-0016-01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素质。党的十七又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战略部署。农民素质教育既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环节,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农民素质教育必须与时俱进,必须体现时代特征,让生态文明理念渗透到农民素质教育之中。

一、当前“三农”新问题

农民、农业、农村问题简称“三农”问题,是中国自古以来就存在的千年难题。然而不同时代“三农”问题却有不同的性质和内容。当前“三农”问题呈现如下一些新特点:一是从事农业的青年农民越来越少。据国家统计统计局统计,我国从事农业人口的比例呈现如下变化:1970年:80.8%;1978年:70.5%;1979年:69.8%;1991年:59.7%;2002年:50.0%;2003年:49.1%;2007年:40.8%;2008年:39.6%;2009年为23.4%,呈逐年递减趋势。也许从“城市化“道路的角度看,农业人口下降是好事,然而从另一组数据看:80后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人数占80后农民的3.5%,而90后则不到0.3%。据调查,现在的农村孩子,能读书的读书,不能读书的外出打工,及使在家的也没几个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真正在农业生产第一线的是四、五十岁以上的中老年农民,普遍认为,现在的青年农民根本就不懂农业,农业的可持续性令人担忧;二、新生代农民思想意识发生根本性改变。我国传统农民的艰苦创业精神受到挑战,现在的新生代农民则因独生子女受惯养等因素,大多丧失了艰苦创业精神,重在追求个人享受,一些青年人的态度是“父母有靠父母,父母没有走绝路”。三、农村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农村人口增长的压力及,农村能源问题得不到有效的解决,许多地方许多农民靠砍伐破坏森林以解决能源和生活问题。可见,“三农”旧问题尚未解决,新“三农”问题又摆在人们面前,极大地制约着农村社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二、农民素教育面临的现实问题

开展农民素质教育是各级党委政府的一项重要任务,多年来各地都在大力开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然而,因农民自身素质与农民教育培训机制等原因,农民素质教育效果并不理想,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较多的困难和问题。较为普遍的主要有:一是农民自身对培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许多地方都在大力开展农民素质教育培训,但培训的农民推说有事而不愿参加。到场参加培训者寥寥无几,有的培训机构为了达到培训人数,只好花钱借农民身份证来复印并填号码充数。二是有的政府机构对培训的认识不足。政府一要有经费的投入,二要积极支持教育培训,三要深入农村第一线。然而有的地方政府认为,花这个钱却没什么看得见的效益,既不愿出钱也不愿出力,更不愿深入农村第一线。三是农民素质教育培训机制混乱。现在许多地方在中央的支持下许多部门都投入资金支持农民素质教育与农民培训,然而资金的使用上存在较大问题。例如,农业部门有阳光工程培训,劳动部门有劳动力转移培训,扶贫部门有扶贫培训等等。这些培训项目,上面尤其是中央有资金投入,但下级却没有资金配套。这样培训机构在培训过程中也就大打折扣,甚至只是走走过场。以上问题得不到解决,农民素质教育只能是停留在形式上,而没有实质的内容。

三、生态文明旗帜下的农民素质教育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长远的伟大战略部署,为此农民素质教育必须围绕生态文明来开展,让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农民素质教育中,用生态文明理念指导农民素质教育,让农民素质教育开出生态文明花朵,结出生态文明硕果。目前必须从总体上把握以下几个方面的重点。

1.农民素质教育必须有法可依

必须把农民素质教育的立法工作提到议事日程。近年来,各地农民素质教育正在大力开展,但因没法可依,导致有的地方政府没有足够重视,一些农民朋友也不积极参加。只有通过立法,使政府、培训机构和农民都有法可依,明确自己的权利和义务,逐步实现农民素质教育的自觉性与实效性。

2.农民素质教育必须与市场经济接轨

我国农民人口最多,市场经济的建立和良性运行不能脱离农民。然而农民因其自身的局限性,对市场经济知识知之甚少,不了解市场经济规律。通过十余年的努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城市运行起来了,而农村却仍然“山也还是那座山,乓不故悄堑拧,广大农村市场没有得到有效开发。所以对农民实行市场经济的教育培训,培育新型农民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3.农民素质教育必须与生态文明建设接轨

第6篇

关键词 农村初中 素质教育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1-0007-02

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的一个里程碑,这一政策的提出,显示出我国的教育走上了一条全新的道路。素质教育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不是片面地追求学生的学习成绩,但是这也并不代表着就忽略了对学习成绩的重视。我国目前农村的教育思维还是比较古板的,没有新的教育思想进入,急需改革。

一、农村初中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

1.分数成了唯一评价标准

很多农村初中学生的家长过于看重孩子的考试分数。每逢期末考试后,不少家长只先关注自己孩子的具体分数,再打听其他学生的成绩,其他一概不问。与此同时,多数农村初中学生对素质教育的理念的理解还不是很透彻,他们认为素质教育就是不考试,没作业,有更多的自主时间去支配,有更多的时间去玩。当然,也有小部分学生是理解素质教育的理念的。他们迫切希望能多一些实践类的课程,能有机会深入的学习自己感兴趣的知识,能够全面提高自己,他们对深入教师和家长心中的“高分学生才是好学生”的理念表示不满。

2.对新课程理解不够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成为研究者,对新旧课程在课程本质、结构、功能、内容、学习方式与评价等方面的变化有深入的了解。在上课时可以适当摆脱教材的束缚,根据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对教材进行删改,表现出自己独特的课程意识。即课程在本质不是对所有人都相同的一刀切的内容,在特定的教育情境中,每一位教师和学生对给定的内容都有其自身的理解,课程实施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创造适合其个性发展需要的积极的教育经验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较高的学科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还要对新课程进行全面深入的了解。

3.农村初中教育投入不足

农村初中教育投入过低,在经济落后地区,政府的实际财政能力不能满足要求,导致农村初中开展素质教育的资源受到限制。素质教育离不开相应的教学设备和设施,一定要保证图书、多媒体、实验室、体育、乐器等基本的教学用具供给。在许多农村初中,图书室收藏的书不仅数量不足,而且大都陈旧过时,具有时代性、创新性的科技报刊几乎没有;很多学校没有多媒体教室,老师上课依旧是一支粉笔,一本教案;没有像样的操场,体育课无法正常开展;没有钢琴等乐器;物理、化学课所需要的实验器具也不充足。

4.教师授课“全能”化

农村初中素质教育实施的突出问题还表现在学科专任教师严重缺编。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美劳音等方面综合发展,但农村大多数初中仍只有应试科目的师资配备,美术、音乐、科技活动、劳动技术等非应试科目的专业教师奇缺,从而造成这些学科或者不开或者简单应付。学校教师只能充当起“全能教师”的角色,以教一门学科为主,一般兼带教两三门所谓的“副课”,教学质量难以得到有效保证。

5.教师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农村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状况并不尽如人意。虽然近几年农村中学教师队伍的素质有了一定程度上的提高,但相当多的教师因为教育观念落后,知识老化,方法陈旧而难以适应新形势下教育发展改革的要求。“安坐静听、鸦雀无声”是主要的课堂教学模式,“满堂灌”是主要的教学方法,死记硬背是主要的学习方式。忽视学生情感、智力、能力、价值观的培养与发展,以升学率为标准和尺度的大强度的应试教育课堂教学模式仍是教师们最倚重教学模式,课堂教学呆板、沉闷。而现代教育工作者必要的心理健康知识、创新教育知识、个性化教学、探究性学习等等教育新理论、新方法很少有人了解和接触。

二、农村初中素质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教育观念落后

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以及一些教育工作者的思想认识不到位,是影响农村初中素质教育实施的重要原因。一些家长和教师对素质教育缺乏必要的认识,片面地认为只要能考上好学校、分数越高,素质就越高;部分教师错误地认为教师是绝对的权威,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的载体;有的教师主观地认为素质教育只适用于城里的学生;有的学校部分老师甚至某些学校领导也认为在农村,学生的素质教育不重要,重要的是学生能升上重点高中。

2.素质教育概念的理解存在偏差

在广大农村中学,许多人尤其是学校领导和教师对素质教育的认识还存在一些偏差。有人认为素质教育就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非知识教育,有人简单化为音体美课程的教育,有人认为是淡化甚至取消考试的教育,还有人认为是“应试教育”加特长课的教育。还有些教师认为素质教育就是让学生自己学,老师在学习过程中没什么作用,只是一个简单的“指导者”。这些对素质教育概念的解读都是有偏差的。素质教育是个全面的、系统的概念,要在农村初中全面推广素质教育,教育工作者们必须首先要了解什么是素质教育。

3.地方政府的“政绩观”的影响

近几十年来我国农村教育得到了很大地发展,但是从整体上来看,农村教育仍然很落后和薄弱,城乡之间的教育差距很大,而且这种差距还有进一步拉大的趋势。农村教育的落后状况虽然有客观原因,但也和我们长期以来对农村教育的发展重视不够有一定关系。教育的迟效性也使得不少地方党政领导更注重经济发展而不是农村教育,即使一时对教育有所投入,也希望很快能见效益,凸显自己再任内的教育“政绩”,有利于自己的提升。在这种“政绩观”的影响下,“见效慢”的教育投入自然得不到地方领导的垂青。

三、提高农村素质教育的对策

1.改善学生的评价机制

学生的选拔机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学校的教育体制。相关部门应根据当地情况改革学生选拔机制,改善学生的评价机制,多方位全面的考查学生。这样就会更有利于农村初中素质教育全面推行。当然,素质教育的实施,是个渐进的过程,各个学校已经处在素质教育的轨道上,学校的责任就是在轨道上找到自己的起点,按照素质教育的内涵不断的修正学校前进的方向。实事求是地说,每个学校在升学率上都承受各方面的巨大压力,尤其在农村,很多家长把上大学当成孩子的唯一出路,学校要在渐进的过程中结合情况,自己去寻找素质教育和“高升学率”的最佳契合点,在这一过程中,赢得社会和家长的理解,让他们认识到成绩并不是评价一个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这样会更有利于素质教育在农村学校的开展。

2.转变思想,加大投入

要确保好农村素质教育的推进,改善农村初中教育的现状,各级地方政府的支持是不可或缺的。而各级地方政府对农村教育的资金投入是农村素质教育能否稳步发展的保证。各级领导,特别是主管教育工作的领导,要转变自己的思想,做事不要以对不对自己“有利”为标准。要有“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思想。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改善教学环境,改进教学设施,加快素质教育在农村学校的开展。

3.全面实施新课程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为了推进素质教育而采取的重大改革措施,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新课程从纲要的起草到课程标准的制定,既体现了国家的意志,又参照了国际趋势,具有先进性和可行性。对农村初中来说,新课程不仅有利于培养目标的进一步明确、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更好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且也有利于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和不同发展,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4.配备各科教师

针对农村初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全能型”教师的问题,教育主管部门应该适当增加编制和预算,引进音乐、美术、体育、科技、劳动技能等所谓“副课”的专业教师,让教师们各司其职,发挥专业优势,以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均衡的发展,这也是素质教育提出的要求。

5.加大对农村初中教师的培训力度

教师培训是提高农村初中教师自身业务素质的重要途径,是推动农村初中教师从生存阶段向发展阶段转型的根本保障。首先,建立完善的教师进修和培训机构。各级政府应该积极支持教育学院、高校教师培训机构等各类教师培训机构。其次,教育行政部门还应该重视教师培训的质量。如对参加教师培训的农村初中教师进行严格的考勤和考核。再次,还应该建立政府、学校和教师相结合的教师培训经费保障机制。明确政府、学校和教师个人应承担的项目或比例,运用行政化和制度化相结合的手段确保农村教师培训所需的经费保障。

参考文献:

[1]温健.农村素质教育缺失的困惑及对策[J].科技创新导报,2008,21.

第7篇

关键词:素质教育;小学教育;信息技术教育;落实研究

一、导论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学校的目标应当是培养有独立行动和独立思考的个人,不过他们要把为社会服务看作是自己人生的最高目标。”当前,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的加快,要想构建和谐社会的教育事业,必须全面贯彻落实素质教育,在农村小学教育中科学开设信息技术、音乐、美术等课程。

二、农村义务教育中素质教育现状的分析

教育行业近几年无论是教学设备还是师资力量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一步步发展到今天,取得了一系列明显的效果,但也存在很多问题,不仅影响着农村学生接受教育的情况,也不利为培养合格的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从农村师资力量来看,师资力量失衡

学校的专业教师严重缺乏!信息技术教育、音乐、美术等教师谈起理论教学基本能够完成,如果一旦涉及到实践操作就不能给学生做出正确引导。还有些老师对待工作的态度不认真,课前根本就不去备课,一本教案用几年是正常现象,批改后的作业中,没有发现和没有纠正的错误随处可见。

(二)从学校课程设置来看,课程设置不完善

虽然每班的课程表上应开设科目(如:音乐、体育、美术、信息技术等)一应俱全,但实际授课情况并非如此,只是“绣花枕头”用来对付上面的教育课程检查。这些课就自然变成了语文、数学的作业课。教师有时想给学生上信息技术课,但苦于没有任何设备,只能在黑板上写板书讲解如何用电脑。另外,学校仅有的电脑机房没有人维护,设备陈旧,不能正常使用。

三、农村小学中素质教育课程无法正常开设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一)从师资力量来看农村小学素质教育教师合格率偏低

农村小学素质教育专任教师的合格率表现出偏低水平,从整体师资力量来看,城市学校和农村存在很大差距,城镇教师的学历基本上都是师范生教小学,农村小学虽然在分配了大量本科毕业生,但仍然占较低水平,再加上相当一部分学历不明的代课教师的存在,使得农村教师的总体水平不高。

(二)从教育观念来看,素质教育思想尚未得到重视

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许多家长只看眼前利益,忽视孩子的教育问题,一旦孩子升学无望,数学、语文成绩不够高,就放松了对孩子的教育,对学校教育质量更是漠不关心。家长如此,有些教育工作者也是如此。有些地区从小学一年级就大搞数学竞赛评比,并以此为依据奖先罚后,从不考虑信息技术教育、美术、音乐的开设,严重违背义务教育的根本要求。

(三)从教育投入来看,农村义务教育生均教育经费不足

在教育经费方面,城乡差距十分显著,从近几年来看,城市学校的投入要远远高于农村。城市学校的基础设施比较完善和宽裕,教学设备齐全,就可以发挥她们的特长,开展形式多样的艺术活动,提高教学质量。国家的教育政策应该有力度的落实到地方政府及地方的每一级行政机关,“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最穷不要穷了孩子的教育”可不是一句空话,所以的人都应该用心去看看我们的孩子,看看这个国家还需要什么?

四、农村小学素质教育实施的对策

(一)加强基层教育体制改革和制度完善建设

1.构建稳定人才的激励制度。

一方面,许多大学生为就业问题担忧;另一方面,广大农村缺乏合格的年轻教师。处于基础教育阶段的孩子活泼好动,更喜欢富有青春朝气和活力的年轻教师。目前,农村教师的老龄化趋势日益严峻,这不论是对农村孩子的个性发展还是学习都是极为不利的。许多大学生不愿去农村就业的原因之一是农村的工作条件差,学习环境不佳。我们除了提供优厚的待遇外,还应该建立起一套人才培养及流动机制,应该为毕业生创造更加便利的条件,以吸引大学生到农村就业。

2.强化农村教师继续教育。

许多教师知识老化,观念不新。这与长期不进修学习有很大关系,应该加大农村在职教师培训力度。加大对农村教师的培训,努力向这一目标迈进将有利于逐步提高农村教师的整体素质。同时,要稳步实施代课教师、老龄教师、学历不合格教师的转正、提前退休和辞退工作。

(二)农村中小学教育者要更新教育观念,确立义务教育思想。

观念的更新不是短期内可以实现的,需要广泛的宣传和政策导引。尤其是对于广大的教师来说,沿用了多年的教学方法一时难以改变也不愿意改变。因此,在教师业绩的考察方面再也不能仅仅凭借学生的考试成绩或升学率,应该建立一套体现素质教育思想的综合评价考核制度,引导教师朝着素质教育的方向迈进。

(三)增加教育投入,满足农村素质教育需求。

政府和教育管理部门应该合理安排投入计划,尽量将投入向农村地区倾斜,加大投入。不断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的基础设施和教学设备,让九年义务教育真正惠及到全县农村孩子,素质教育状况将会有很大改善。

(四)结合农村小学的实际情况,开展特色活动,增强农村素质教育实效。

第8篇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文明的进步,全社会乃至全人类都在重视教育,尤为重视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给基础教育带来了不少的活力,同时也给农村学校带来了诸多挑战与困惑。

1 农村学校素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1教师自身的素质问题

“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首先要有一桶水。”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必须切实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应当精通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并形成自己工作需要的知识结构,具有综合运用知识、解决教育教学工作中各种实际问题的本领。“授业”不但需要教师有深厚的文化修养,还要他们能吸收新信息,具有新思维,也就是说既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又要有现代的新鲜的“活水”。“解惑”需要教师有广博的知识,在课堂上不但能解决书本上的“惑”,还要能解决学生认知过程中发生的知情意行方面的“惑”。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自我调节、自我完善的能力,具有创造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掌握一定教育技术的能力和进行教育研究的能力。然而在农村教师队伍中相当一部分农村教师教育观念陈旧、知识老化、方法落后,难以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学历、职称与教学能力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1.2教学设施问题

教学资源是素质教育的基础,没有教学资源的广泛支持,再美好的课程设计也是空谈。新课程教学模式要求开放式、参与式、互动式等综合性的教学模式,而这一教学模式顺利实现的一个前提就是需要有较多的教学资源硬件做支撑。而这一教学资源目前在农村小学普遍缺乏,学生没有获取知识、信息的图书馆;没有拓宽视野、增强理解的科技馆;也没有思想品德、理想信念教育的博物馆;更没有现代社会人们生活、学习、工作的网络资源。拿我校来说,多媒体教室设备陈旧老化,条件很差;个别条件还算不错的学校直到2012年才用上了先进校淘汰的多媒体,才初步运用网络资源给学生讲课,那可想而知差距有多大,素质教育又从何谈起。

1.3教师培训问题

教师培训工作是顺利实施新课程改革的基础。教师通过培训可以更新观念,更好地把握教材、理解新课标。学校领导的认识不到位,选送意识不强,起不了专业学科的引领作用,不能高标准、高起点地把握、实施新课程的教学工作,难以担起形成学校骨干教师队伍的重任。加上学科教师数量严重不足,而且缺少师资培训的条件,这些都严重地影响着教师专业的发展和素质的提高。

1.4领导者的思想认识问题

校长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没有校长的参与、指导与引领,素质教育的实施很难推进。在农村,部分校长仍以试卷分数评价办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实施新课程素质教育与自己关系不大,有些校长虽热衷于教务管理,但自身业务素质薄弱,缺乏系统的学习与新课程素质教育研究,使新课程素质教育的实施缺乏有效地领导、组织和管理,不能与教师一道研究和解决实践中遇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不能发挥有效指导和引领的作用。

2 发展农村小学素质教育的措施

合理配置资源,有效遏制城乡之间的教育差距,积极改善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逐步实现素质教育的均衡发展。

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通过选拔不同专业的教师参加培训,走教师专业发展之路,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加强教师的自学、创新精神。不断丰富和完善自身素质,强调新课程学科教学内容的开放性、交叉性、整合性、综合性。

第9篇

【关键词】素质教育 农村中小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07-0079-02

一 素质教育的概要

1.素质教育的提出

20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就业压力增大,片面追求升学率现象严重以及多种因素的影响,“应试教育”的弊端日渐显现,提高学生素质的呼声日益高涨,教育界为此展开了热烈讨论。“素质教育”是针对“应试教育”提出来的,柳斌在《努力提高基础教育的质量》一文中,首次使用了“素质教育”,文章提到“基础教育不能是单纯地办成升学教育,而应当是社会主义的公民教育,是社会主义公民的素质教育”。此后,便有学者对素质教育问题进行多方位、多角度的深入研究与探讨。

2.素质教育的内涵

顾明远在《提高民族素质,迎接21世纪挑战》一文中提出素质教育的内涵:“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具有国际视野、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

素质教育一般由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组成。包含下面几点内容:(1)是促进学生全体发展的教育,体现全体性。每个学生都是可以培养和具有创造性的,要努力开发每个学生的特长和潜力,不要忽视任何学生的发展。(2)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现全面性。要促进学生各个方面和谐发展,不能只注重一方面或几个方面,要形成一个全面培养和提高的统一体。(3)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主体精神为重点的教育。学生不再是学习和考试的机器,不再被束缚于教条框架中,我们要培养学生

的自主探究能力,提升其个性和主体性。

二 农村中小学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

1.师资力量薄弱,注重应试教育

农村中小学的师资力量缺失是一个主要问题。农村中小学教师大多是本地人,他们学历较低,缺少先进的教育理念,而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又不愿意来农村,因此造成了农村教师严重缺乏的现象,尤其像英语、艺术等专业科目。有的教师同时教授多门课程,由于专业知识不精通,教学质量难以提高,严重阻碍了素质教育的实施。此外,优秀农村教师会争取往上级学校调任,这样使得农村老师流失严重,教师队伍整体素质逐渐下降。素质教育中教师是教育的主体,农村中小学缺乏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也是制约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因素。

由于农村地处偏僻,信息难以及时更新,素质教育的理念即使传达了,也不能从根本上引起农村教师思想观念的转变,先进的理念难以在教育实践中运用,大多数农村教师观念陈旧,将学习成绩或升学率作为衡量教学成果的唯一标尺。同时,教师还强调“标准答案”,用标准来束缚学生的创新思维与想象力。相比素质教育,他们更看重应试教育的结果。

2.教育资源缺乏,资金投入较少

由于城乡经济差异较大,农村在教育资源方面显得有所欠缺。政府教育经费投入不足,校园硬件设施较差,农村学校经费不多,用于改善办学设施的费用少之又少。陈旧的教学设施难以得到改善,使得一些农村中小学班级规模较大,一个班人数甚至达到80人,在倡导小班化教学的今天,人数规模大的班级无疑给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落后的办学条件必定制约着素质教育的实施,素质教育离不开相应的教学设施,大多数城市中小学都配备电脑、投影仪等先进教学设备,有丰富的图书资源和社会活动资源,农村学校缺少这些资源就必定会影响学生接受素质教育的熏陶。

3.家庭教育缺失,家长观念偏颇

家庭是孩子学习和成长的重要环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农村一些学生家长未从根本上认识到素质教育的意义,他们缺乏与孩子的沟通,大多数家长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而父母要做的只是让孩子吃饱穿暖。即便有的家长认为家庭教育有一定的作用,也是着重于应试教育,觉得只要成绩优秀日后便可摆脱贫穷落后。因此素质教育很难得到家长的支持,难以在农村开展下去。许多农村中小学生在德育、美育等方面有所欠缺,很多学生还存在一些心理问题,与城市学生各方面发展相比,有一定的差距。

4.学生自身认识不足,积极性不高

大多数农村学生对素质教育认识不到位。他们理解的素质教育是另一个极端,即减少一切学习任务,可以不做作业,不考试,自由玩乐,彻底放松。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大多数学生面对学业负担,学习积极性不高,他们并没有认识到素质教育是旨在让他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

三 解决农村中小学素质教育问题的对策

1.加强农村师资队伍建设,转变观念

教师是素质教育实施的主体,目前,农村师资在数量和质量上与城市差距较大,农村教师队伍的改善对素质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首先,要加强农村教师队伍自身整体素质的提高,加强农村在职教师的职业培训和同城市教师之间的交流合作,接受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念,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其次,政府政策扶持,鼓励接受先进教育的大学生积极投身于农村教育,为农村中小学素质教育注入新鲜血液,贡献自己的力量。再次,转变农村教师的观念,只有他们的观念真正改变了,素质教育才会有所发展。教师要改变以分数或升学率决定一切的传统思想,将注意力转移到素质教育中来,不把它当成一个口号,而是落到实处,充分挖掘学生潜能,在学好文化知识的同时,努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加大农村教育资源投入

近年来,农村地区在各地区的帮扶下,教育资源已有了明显改善,但一些贫困地区的各项软硬件设施还是有所欠缺。政府及相关部门应竭力加大对农村教育资源的投入力度,科学分配和规划教育经费,提高资金利用率,保证最起码的教学设备,提高农村教师的福利待遇。相对较好的教育环境和可利用资源,对农村师生来说是一股促进其努力的动力,继而才能更有效地促进素质教育的开展。

3.转变家长观念,促进家庭教育

加强宣传,让家长明白现代社会家庭教育的重要性。首先,要让部分家长意识到,孩子的学习与他们息息相关,不能对子女的学习采取不闻不问的态度,一味地将孩子扔给学校,要引导家长关心子女的学习和成长。其次,让有家庭教育意识的家长努力转变应试教育的陈旧观念,不要以分数判定学习结果,全面综合发展才是真正的有效发展,家长要正视素质教育,在家庭教育中学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及时与学校联系沟通,努力培养孩子多方面的兴趣和能力。

4.提高自我认识,努力学习

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明白学习是为了得到更多的知识,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充实自己,将来为家庭及社会贡献一份力量。我们要树立良好的学习风气,多开展如道德、科技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们在活动中既增长知识又发展身心。改变学生头脑中原本对素质教育的印象,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明确学习目的,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参考文献

[1]顾明远.提高民族素质,迎接21世纪挑战[J].中国教育学刊,1996(6)

[2]李江峰.城乡义务教育均衡与农村素质教育[J].安徽农业科学,2012(11)

第10篇

大力推进农村教育改革,提高农村学校素质教育是当务之急。我们知道,在农村倡导素质教育是非常必要的,我国农村人口占人口总数的比例很大。再者,要抓好农村素质教育就必须得引起各方面的足够视。就近几年来说,素质教育重点似乎在城镇各类学校开展地很好,而忽视了农村学校。我结合自己的学校管理经验和我校现状谈谈,对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可能解决的方法的看法:当前农村学校仍采用以学生成绩来考评及奖励老师的评估办法,教育主管部门考核教师以学生成绩定优,评先。他们极少考虑学生的实际能力怎样?教师眼睛盯得是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整日为分数抓学习,为考试抓分数。教师讲课的方法陈旧,学生所学的知识死。课堂上还是以教师为主体,教师讲学生听。学生死记硬背的东西多,教师照本宣科的东西多。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应付考试,有了好成绩才能得到领导的肯定(谁管你教师能力如何?所教的学生的能力怎样?),学生成绩的高低决定着教师的荣辱。这种情况下,教师很难去花费大量的时间创新教学,探索教学新路,搞素质教育。大部分教师没办法跳出考试的圈子里,每天想得是什么能考,可能考什么。上级抽考什么就把精力放在那里。由此造成了只抓主科,忽视小科。素质教育根本落实不了。农村教育若不走出这个误区素质教育就是空谈。

在农村学校班主任的压力大,负担重。每周课时多。教师每天备课、写教案将花去大量时间,学生的活动也极少。至于对学生的管理也是简单化,家长制。只注重分数,缺少能力培养。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是成绩高、听话就是好学生。上级教育部门评价教师是,班级学生成绩高就是好老师,所谓一俊遮百丑,就是这样。教师每天很累,学生每天更累。教师围绕上级统考学科备考,学生围绕教师辅导抓题去做。每天学生没有属于自己自由支配的时间,更没相应的课外活动。

教学环境、地理位置、人文关系等影响了素质教育的大力推广,成为素质教育绊脚石。教学环境主要表现在教学仪器、器材的欠缺;地理位置的偏远信息的闭塞等;人文环境主要表现在留不住优秀人才等。

综合上述因素,素质教育在农村学校推广从而严重制约,只有解决以上问题才能更好地在农村学校真正推行有实质意义的素质教育。以上是本人对农村学校推行素质教育的看法。

第11篇

关键词:农村初中;音乐教育;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09-0028-01

当前的中小学教育推行的是素质教育,在城市的素质教育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但在边远山区的中小学,因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始终改变不了对音乐的看法,音乐课永远是副科课的观念已根深蒂固。笔者是扎根农村中学的一名音乐教师,对农村中学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了解较多。下面,就一些对音乐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有影响的问题进行研究,以培养更多的人才。

一、师资力量薄弱

在部分农村中小学校,没有专业和专职的音乐教师。一些专职的音乐教师不具备专业知识,上课不按大纲要求,随意性大,这样长此以往,就影响了音乐教育的发展和学生的成长成才。

二、学校设施不够

一个学校音乐教育的好与坏,与学校的基础设施是分不开的,如单独的音乐教室、常用的乐器、学校的广播等。由于一些农村边远山区的学校经济微薄,没有单独的音乐教室上课,教师只能在普通的教室里上课;学校的乐器非常少,几乎没有;每天广播里所播放的音乐是仅有的几首几十年前的老歌,校园歌曲总是进不了校园。这样的条件哪能推动音乐教育的发展呢?

三、课程开设没有保障

根据《九年义务教育课程计划》要求,中学音乐课每周应该开设两节,但个别学校课程表上是两节,其实所上音乐仅有一节,另一节是应对上面检查的。在个别农村中学,主课与副课是非常明显的,语文、数学、英语永远是主课,那些不用统考的音、体、美等永远是不被重视的副课,大家都有“为主课让路”这种潜意识,认为这样能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与升学率。

四、学生接受能力差

生活在农村的一些孩子,由于对外界了解少,接触事物的范围小,对音乐方面的节目、知识看得少,听得也少,所以接受能力远远差于城市的孩子。由于小学要掌握的知识初中才能补上,虽然教师授课很努力,但往往效果却很差。因此,只有学生的基础知识扎实了,才能去好好地表现音乐、感受音乐。

五、流行音乐对教学的影响

随着手机以及一些电子产品的普及,一些流行歌曲在中学生中也广为传唱,这对学校音乐教育会有一定的影响。学生经常听流行歌曲,可能就会对课本上的歌曲不感兴趣,认为课本上的歌曲不好听也不好唱。所以,教师在教学时本该用一节课完成的内容,有时用两节课也完成不了。而对于流行歌曲,学生听上两遍就会唱了。

六、学校领导对音乐课的重视不够

个别农村学校的一些领导,他们对音乐课的理解就是教两首歌,只要会“哼两调”的教师都可以去上音乐课,至于懂不懂乐谱,会不会使用乐器,乐理知识懂得多少,他们从来没有想过。期末考试临近了,音乐课也常被占用;元旦文艺会演到了,音乐教师安排学生排练节目时,常常被语文老师和数学老师拒绝,怕学生参加唱歌会影响学习和考试。

作为对实施素质教育能起着重要作用的音乐教育,在农村却还存在着一些严重的问题。要使音乐教育很好地发展,提高全民的音乐素质,农村学校音乐教育决不可忽视,必须从各个方面解决存在的问题。

首先,要搞好硬件设施建设。学校要拿出一部分资金配置一些常用的乐器,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设置音乐教室,订购与教材同步的教学磁带、录像带、VCD、电教设备等,并配备专职的专业音乐教师。

其次,要从思想上转变教育观念。音乐教育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部分,学校要重视关心音乐教学,开足开齐音乐课,努力创造良好的音乐教学氛围,多开展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音乐教师要正确处理“流行音乐”进入校园这一现象,对那些内容健康、旋律优美的“流行音乐”,要指导学生有目的、有选择性地去吸取。同时,音乐教师也要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总之,要真正能体现素质教育思想、推进素质教育,当前农村学校音乐教育必须得改变这种不利局面。只有彻底改变,农村音乐教育事业才能有更好的明天,才能培养更多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鲁明红.农村初级中学音乐教育现状及对策浅析[J].考试周刊,2009(02).

[2]盛永兵.音乐教学是实施农村中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J].考试周刊,2009(45).

[3]王一品.农村音乐教师对实施《音乐课程标准》适应性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

第12篇

内容摘要:重庆市定向培养农村小学教师政策自实施为农村小学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但在具体的培养过程中,仍然出现了一些问题,

>> 军校与部队合作实施军事职业教育过程中的问题及建议 《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政策建议 浅谈中国城镇化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与政策建议 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落实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中等职业学校实施国家助学金政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科学课程标准》在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与建议 浅谈资产减值会计准则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食品安全法》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社会保险法》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 素质教育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分析 哮喘病患者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实施全科护理方式的探讨 小学英语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 浅谈社区健康教育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 素质教育在中学体育教学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 实施健康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大学先修课实施过程中的教育公平问题与对策 创业培训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与分析 浅谈“―事―议”财政奖补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和建议 电力企业在成本对标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3]肖其勇,张红.免费定向农村小学全科教师职前培养的意义、困境与策略[J].教育评论,2014,10:61-64

(作者介绍:杜姗姗,研究生,重庆师范大学高等教育;胡春光,本文通讯作者)

第13篇

关键词:新形势;农村;初中班主任;工作思考

虽然很早就提出了素质教育,但在农村初中教学中还是存在片面追求升学率和重点高中录取率、辍学流失、教学模式跟不上改革的大趋势等现象。因此,作为一线的教育工作者,初中班主任要对农村初中教育多做思考与革新,切实提高农村初中教育的水平。

一、新形势下农村初中教育存在的问题

我国很早之前就提出了素质教育的理念,并一直致力于素质教育的推行,但在农村初中教育当中仍然存在着把应试、升学当成教育的主要甚至是唯一目标的陈旧教育观念。学校以升学作为办学目标,学校、老师对学习成绩明显的倾向性关注等都使得片面追求中考升学率、重点高中录取率和优秀率成为农村初中教育存在的主流问题[1]。

在培养目标上,学校严重倾向于智育,轻视德、体、美、劳教育的重要性,一切以学习成绩作为评判标准,忽视学生不同的特长和个性发展,甚至导致很多学生长期在后进生的“包袱”之下产生厌学、辍学现象。

在教学内容上,主抓参加升学考试的学科,忽视非考试科目的教学,个别学科以及科任教师不受学校、班主任、学生的重视,时常会出现占用非应试学科的教学时间来进行应试学科教学和辅导的现象。

在培养方式上,重课堂教学,轻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不利于素质教育的推进和学生综合全面发展。

在培养对象上,更多地关注少数学习成绩好、升学有望的“尖子生”,而不能兼顾,甚至忽视其他大多数学生的发展。

二、新形势下农村初中班主任工作的思考

1.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

教师的天职就是教书育人,教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教育事业发展中的主要力量。对于学生而言,教师有着毋庸置疑的引领、导向作用,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或好或坏的影响,可见为人师表的重要性。身为教师,更应该注重自身文化素质和个人素养的提高,摒弃对物质、功利的追求,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在提高文化素质、个人综合素养的同时,还要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以跟上时展。

2.加强德育,正确引导学生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坚持德育为先。立德树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2]”。然而,对考试成绩、升学率的片面追求导致很多农村初中学校的德育意识单薄,很多都流于形式,无法形成对学生德育的有效引导。所以,要加强对学生的德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观、道德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不能单以成绩评判学生的好坏,育人才是教学的真正目的,要注重学生良好人格的培养。

3.一视同仁,平等对待

身为班主任,应平等看待班级里的每一位学生,无论形象、家境、学习成绩的好坏和听不听话。因为他们还只是孩子,难免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坏习惯,需要老师进行正确引导。班主任不应该放弃任何一个孩子,要一视同仁。

4.加强与科任教师的沟通协调

将各学科的教学工作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身为班主任,不能只关注应试学科,而轻视非应试科目,要做好各学科科任教师的沟通协调工作,同时注重树立各科任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避免学生只怕班主任的情况出现;积极主动地与科任教师进行交流,多方面、多角度地了解学生,认真对待科任教师的意见和建议;让科任教师也加入班级管理和学生教育的工作中来,力求通过有效的沟通协调改善班级问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5.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有效沟通交流

为有效加强对班级学生的教育和管理,班主任应该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进行有效结合。不再把与学生家长的交流沟通停留在“给家长的一封信”上和成效不明显的“电话访谈”上,应该经常走进学生的家里,通过面对面的交流和切实所见,更深入准确地对学生生活情况、思想动态进行掌握,拉近彼此间的距离,达成有效交流,找到解决问题的切入点,这样既能够让学生更容易接受教师的教导,又能使家长更好地支持和配合老师的教学工作。

总之,农村初中班主任肩负的责任重大,面对新的发展形势,必须对自己的工作作出新的思考和调整,切实促进农村初中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沈大礼.对新形势下农村初中班主任工作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3,(22):99 ―100.

第14篇

一、体育素质教育与健康成长

问题1:近几年,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中小学生中出现了许多小胖墩儿。问题2:许多孩子小小年龄就戴上了眼镜。问题3:许多孩子需要用背背佳来矫正已经变形的躯体。

这些已经大量存在的问题说明了一个更重要的问题的存在:体育素质教育缺失。大量小胖墩儿的出现,首先说明中小学生在饮食配给的合理性上存在问题,同时,也说明孩子在体育运动上的不足。大量“小眼镜”的出现,在说明孩子用眼卫生问题的同时,也同样说明孩子在体育运动上出现了问题。还有“背背佳”的问题,也不例外。有的问题甚至造成终身遗憾。

体育素质教育的缺失使人们忽视了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许多十分明显的问题,直到这些问题发展成一种病状凸显出来,到了不得不去面对的时候才开始惊慌应对,而这个时候的任何补救措施也只能是一种亡羊补牢。如果在孩子的成长中,体育素质教育能始终伴随左右,那么,是不会出现如此严重的后果的。

二、体育素质教育与身体素质

近几年时常有一些被称为英年早逝的名人见诸报端,其实这种现象在普通百姓中越发常见。人们开始反思,为什么生活水平逐渐提高,而病患却渐渐多了起来?严重起来呢?一些看起来似乎活力四射的人突然就倒下了。

也许我们需要反省一下自身。回过头来看看自己的生活习惯,看看自己每日的工作日程,是不是符合体育素质教育的原则。那种畸形地追求美感,超负荷透支肢体体能的人,如果能获得健康的体魄,那就违背了自然规律。

三、体育素质教育与个人品质

许多家长担心自己的孩子性情孤僻,胆小懦弱,偏激暴躁等。通过体育活动,这些问题即使不能彻底解决也能得到比较大程度的缓解。孩子通过体育活动不但能够增强体质,更能够锻炼其合作、竞争意识,并且锻炼其意志、恒心、计划性、组织性、纪律性、灵活性、主动性、创造性等多种个人品质。这些现在已经是被社会公认的事实。

四、体育素质教育与良性循环

体育素质教育有利于人类社会的良性循环,特别是有利于青少年学习生活的良性循环。首先,健康是幸福生活和快乐学习的前提。一个体弱多病的孩子无论其意志有多坚强,也难以保证学习生活的一帆风顺,难以保证越来越繁重的课业负担。其次,体育教育将会为其他各科的理论学习提供很好的实践机会,这无疑也是巩固和深化理论学习的一个过程。再次,体育教育为扩大孩子的知识面,为促进孩子关心他人,关注社会提供了很好的契机。许多人因为关注体育比赛而主动去了解国际社会,许多人因为喜爱体育明星而淡化甚至消除了种族歧视的观念。最后,体育素质教育让体育竞赛的公平性和有序性凸显在人们心目中,特别是在青少年心目中,这些精神已经深入人心。

在现代社会中,体育素质教育已经是教育体系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在许多发达国家,人们对体育素质教育的重视程度不亚于对其他课程的重视程度。但是在我国,特别是在我国农村学校,由于条件的限制和意识的落后,体育素质教育的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人们还不能有目的、有意识地去自觉地规划自己在体育素质方面的教育,甚至有人认为,体育就是培育一些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人。人们不能把体育教育与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有机地结合起来,不能把体育素质教育与孩子的身心健康,乃至全面均衡发展相结合。

第15篇

关键词:农村;中学体育发展;城乡发展不均衡;不利局面;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1-0017-01

随着各级对基础教育的重视,农村教育从办学思想、办学规模、办学方式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相对城市教育和国家新课标之要求,与城市中学相比,农村体育教育教学设备简陋、教学经费缺乏、师资不足,教学观念和模式滞后现象依然存在,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和影响着广大农村教育的发展。

一、当前农村体育教育发展存在的不利局面

当前,制约当前我国广大农村初中体育发展的主要共性问题包括:体育教学设施等硬件建设缺位、应试教育观念仍占主导、师资数量和质量双指标处于低位、教学模式落后等四大问题。具体而言:

(一)教学设施等硬件建设缺位。当前,广大农村初中体育场地、器材设施等硬件环境配备不足,探究其深层次的原因,由多重因素共同导致,主要与当地经济发达程度、初中体育受重视程度、社会、学校、家庭的体育教育观念等综合相关。而体育场地、器材设施是上好体育课的物质保证,体育教学大纲对此做了明确的规定。调研中显示,很多初中的体育场就是校园,或者是校园周围的某一空场,而器材设施主要就是跳绳、皮球等。

(二)应试教育观念一支独大,体育课不受重视。在广大农村,社会、学校、家庭的三方的教育观念仍为“应试教育独大”。由于音、体、美这些学科对于农村教育而言,基础性和后续的支撑性乏力,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除了文化课还是文化课,对于音、体、美、德等学科教育重视程度明显不足。调研中发现,由于学校的重视程度不够,体育课被挤占现象非常严重,虽然体育课基本上都已经排进了农村初中教育的课程表,但是很多情况下会被劳动课、自习课等挤占。

(三)师资明显不足。初中阶段的体育教学是基础,要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农村初中体育教育不受重视,师资的数量和质量均不能配备到位。在调研中发现,有些学校甚至没有专职体育教师,由班主任或其他任课教师代课,由此师资的质量不难预见,这些教师对体育课的教学和基本知识的掌握都是一知半解,只是能带领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体育课教学。对于那些初中专职体育教师而言,虽然有一定的专业素养和职业基础,但是由于重视程度不足,体育教师评价及鼓励机制不适用、没有继续教育的机会等,也使得体育教师的发展受限,这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

(四)教学模式落后,教学效果欠佳。体育学科有着明显的层次性,对于初中体育教育而言,应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在上好每一节体育课的基础上,让学生产生会体育、对运动的认识和兴趣,为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学习奠定基础。由于农村初中体育不受重视,体育教师的自我生成诉求不强,评级机制和激励机制不到位,导致体育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责任心不强,很难主动去更新原有的教育观念,教学实践中以放羊式教学和单向的教学为主,缺乏交流反馈和教学反思,教学效果欠佳。

二、改善农村体育发展不利局面的对策研究

针对当前这四大共性问题,笔者建议从以下四点着力来扭转农村体育发展不利局面,努力缩减初中体育教学城乡发展之间的差距,实现素质教育的全面覆盖。全面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一)加大体育经费投入,改善农村体育教学环境。硬件环境建设是改善当前农村初中体育教育不利局面的先决条件和根本保障。硬件环境建设缺位的农村初中所在的区域,应通过建设和强化农村体育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将农村初中体育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切实建立城乡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农村初中体育教育经费的保障机制。全面改善这些初中的体育教学设施,定期筹拔专项资金,根据体育教学目标和学校实际情况,在农村初中建立相应层次、相对专业的体育器材和设备。

(二)端正全面素质教育理念,重视初中体育教育发展。在全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体育教育已经成为各级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体育教育也不例外。对初中体育的重视程度不够直接影响了我国体育事业的良性发展。针对当前这一不力局面,各农村初中要切实端正全面素质教育理念,重视初中体育教育发展,结合农村实际情况,积极推进体育教学改革。将初中阶段的体育成绩考核也列入学校年度考核的重要因素之一,并制定相宜的考核机制,将过程管理考核指定其中,调动农村体育教师的积极性,激励初中教师进行课程研究与改革,加强农村初中乡土体育教材编写和实施。

(三)优化师资队伍,提高教师素质。教师是教育的中坚力量和实践主体,改善当前农村初中体育教育发展的不利局面,高素质的教师是成功的关键。当前农村初中体育教师队伍的发展相对滞后,要扭转这种不利局面,笔者建议从人才引进和人才培养双渠道进行发力。

(四)改变单一的“教授”模式,提升体育教学质量。改变单一的“教授”模式,构建“教”“导”双向交流模式,提升体育教学质量。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不单单是体力教学,也蕴含了情感等的教育理论。笔者建议农村初中体育教学要结合农村初中体育教学的实际情况,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的参与性和创设性,完成初中层次体育教学之目标,还可通过加强城乡体育活动交流来达到城乡初中体育教师及学生在体育方面的互补和共识。

参考文献

[1]赖天德.学校体育改革热点探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