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风险管理重点范文

风险管理重点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风险管理重点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风险管理重点

第1篇

关键词:风险管理;国库业务风险管理审计;实践;改进

中图分类号:F8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10)07-0084-05DOI:10.3969/j.issn.1003-9031.2010.07.19

一、引言

随着财税、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财政收支规模的不断增大,以及国库部门全面推行新的会计核算体系,国库业务内容、业务环节不断增加,业务处理手续不断发生变化,尤其是国库加入现代化支付系统,信息化步伐加快后,国库资金风险防范日益突出。如何有效防控风险,发挥内审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成为中国人民银行内审部门必须思考的课题。2009年中国人民银行海口中心支行(以下简称“海口中支”)为切实落实总行“推进风险管理审计,促进内审工作转型”的工作要求,适应国库的改革发展和业务创新需求,积极探索,运用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尝试开展了国库业务风险管理审计试点,取得良好效果。

二、国库业务风险管理审计的主要做法

(一)按照内部控制构成要素及风险管理流程确定审计内容

风险管理是组织内部控制的基本组成部分,对风险管理审计和评价是内部控制审计的基本内容之一。中国人民银行海口中支在借鉴2005年5月施行的《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6号――风险管理审计》、COSO委员会2004年9月制定的《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2004年1月修订的《内部审计实务标准――专业实务框架》的基础上,研究确定了国库业务风险管理审计内容,包括内控环境、目标设定、风险识别、风险评估、控制活动、风险应对、信息和沟通、监控与检查项,国库业务风险管理审计涵盖了COSO《风险管理整合框架》的所有八要素[1]。

(二)根据识别和分析风险,设计业务风险清单

风险清单是审计测试的操作依据。中国人民银行海口中支在2008年修订的《风险量化分类及控制措施一览表》基础上,对国库业务流程进行再分析,对风险再确认,对新上线的TCBS系统业务流程图重新进行描绘,构建风险清单。

1.建立国库业务风险量化分类表。采用“归集―监测―诊断”法,对国库业务活动中的现实风险和潜在风险因素进行分类,正确识别风险项目,构成国库业务风险量化分类一览表(见表1),包括业务风险类别、风险点、风险隐患、规范化控制等要素,此表最终按照国库16大类风险要素梳理其风险点和风险隐患。

2.建立风险等级分类表。应用模糊的定量分析方法,建立简易的风险评估标准体系―风险等级分类表(见表2)。根据国库业务风险的严重性和可能性对风险进行识别及评级,分别用高、中、低风险描述,动态了解业务风险变化情况。

3.确定国库业务风险关键控制项。按照国库业务流程,借用风险分析“蝴蝶结”模型(Bowtie理论),构建国库业务结构关系图(见图1),以梳理国库风险事件为核心,全方位查找国库业务的重点领域风险源。共查找国库预算收入的收纳、划分、报解核算,国库资金拨款,国库收入更正,资金支付清算(包括大小额支付往来、TCBS系统、查询查复、暂收暂付),国库资金退库,国债兑付等六大国库业务类型,以及会计基础、账务组织、重要事项审批、对账管理、重要空白凭证、有价单证和印章、密押密钥管理、核算系统管理内部监督等八项关键控制项,以确定重要领域流程测试[1]。

4.判明国库部门风险管理目标所面临的内外部风险。运用SWOT分析法,对国库部门所面临的内外部风险因素进行分析评价,借以确定剩余风险(见表3)[1]。

(三)建立定量评价标准开展定量测评

定量评价标准是开展风险管理审计必不可少技术要件,其功能在于用数据和事实说话,为内审人员的测评分析提供翔实依据。

1.编制量化评价标准表。基于平衡计分卡(BSC)设计国库业务风险管理审计评价表,此表包括8个方面审计内容的评价项目、评价指标、评价标准、规定分值、审计结果、权重等要素,是审计评价内容的总结。评价项目分值采取百分制,风险点的评分以扣分计算,标准评分以量化分类设定的标准分值为主,同时兼顾定性判断和抽样判断,包括调查问卷和测试题进行风险管理认知度测评等。以控制环境审计量化评价表为例(见表4)。

2.控制检查。首先,设定抽样检查标准。抽样样本取决于被审计项目的风险程度、业务频次、重要性等。根据业务频次确定的抽样量标准是:平均每年发生1次的业务或事项,应抽取1个样本(即全年);平均每季度发生1次的,应抽取4个样本;平均每月发生1次的,应抽取12个样本;平均每周发生1次的,应至少抽取12个样本;平均每日发生1次的,应至少抽取40个样本;平均每日发生多次的,应至少抽取40个样本。根据风险程度确定的抽样量标准则主要参照杜邦(DU PONT)“沸腾壶”风险审计模型,其样本抽查量为:一类风险抽样为100%;二类风险抽样为50%;三类风险抽样为25%;其他风险抽样10%[2]。通过抽样统计、比率计算等数理方法对量化指标值进行计算和分析。

其次,明确评价步骤。第一步,针对量化评价表列明的评价指标(风险点),检查测评打分;第二步,计算出分类别的分值,填列量化评价表;第三步,利用层次分析法(AHP)设计出十六大类风险指标及相对权重在内的参数体系,确定一类风险权重70%、二类风险权重20%、三类权重10%,根据评价权重计算总得分;第四步,根据测评总分确定风险管理A、B、C、D四个等级评价标准。

再次,实施现场控制测试和实质性测试。根据国库业务风险清单、审计评价表等,实施控制测试和实质性测试。控制测试:一是检查国库部门是否建立健全有关规章制度和内控制约机制,是否落实岗位责任制,是否明确岗位职责,岗位设置是否遵循相互制约、合理兼岗原则,制度规程是否涵盖国库业务运行和管理活动的关键环节;二是检查是否严格执行各项内控制度并留有规范完整的记录。实质性测试(用抽样审计法):主要是对有关账簿、报表、凭证、登记簿、日志等资料所反映的会计核算、国库业务活动和事项进行审计,重点对高风险等级的风险点和风险领域进行检查。(见表6、7)。

3.提出审计意见或风险建议。对检查出的风险进行分析,针对每个所区别出的关键风险所存在的风险管理缺口提出具体控制建议,明确具体的风险应对措施,制定风险应对方案,将风险控制在组织可接受或可控的范围内。

三、风险管理审计实践的体会与改进

(一)转变现有的审计模式和工作理念是开展风险管理审计的关键

以往中国人民银行内审方法主要是以制度基础审计为主,工作成果往往更多是罗列被审计单位在检查中存在的问题,反映问题的着眼点主要是针对组织现有的控制制度,很少上升至从风险管理的角度进行整体评价。推行风险管理审计模式,就必须冲破这种传统的审计模式和审计思路、方法的束缚。中国人民银行海口中支此次审计过程,结合了风险导向审计和风险管理审计两种方式进行。在构建风险清单和具体的控制检查评估阶段,这两种方式均能结合运用。即首先在对国库业务进行风险量化分析和评估的基础上,对重要环节风险控制的有效性实施符合性测试;根据符合性测试结果,确定风险控制的可依赖度,以此确定实质性测试的范围及抽样比例;实质性测试过程中,遇到审计事项测试结果与预期不符的,通过扩大样本抽样量或及时调整审计计划,进一步判断风险隐患的大小或是否形成实质性的业务风险,进而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二)提高内审人员的素质,是开展风险管理审计的前提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6号第七条要求内部审计机构或人员充分了解组织的风险管理过程,审查和评价其适当性和有效性。这就要求内审人员要有较强的发现风险、识别风险的能力,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和识别风险,就无法评价和改善风险。就目前来看,基层央行的内审人员的素质还很难达到上述要求。因此,要做好内审转型的各项准备,一是要加大学习与培训力度,制定长远的培训计划,加强后续教育和培训工作,培育一批充满创新活力的学习型内部审计团队与审计通才,以学促审;二是要加强审计能力建设即依法审计能力、提高自身建设和管理能力。提倡能力建设,从内审流程上来讲,就是要提高策划内审项目能力,制定内审方案能力,审计敏锐性能力和破解项目能力,调查取证能力,撰写内审报告能力等,以技提审;三是要引入竞争机制,建立职业准入和退出机制以及职业晋级制度,确立CIA资格认证在央行的内部地位,推行有利于内审人员潜能开发的激励、考核机制,增强内部审计肌体的新陈代谢功能,以改带审。

(三)根据业务特点建立风险清单和评价标准,是开展风险管理审计的技术保证

目标分解及事前评估阶段建立风险清单和评价标准是非常重要的任务,它的标准性和规范性也确定了其将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必须做实做细。但是根据国库业务部门的业务特点设计的风险清单是动态的,计算分值时是以实际检查的风险点为计算标准的,风险程度的认定也不是绝对的。如本文案例中介绍的控制环境评价标准并不能涵盖所有的检查事项,且应根据风险环境以及业务流程变化及时调险评价标准,这些都需要与被检查单位共同研究找出并共同认可的评估标准和量化标准。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输变电项目;220千伏;风险管理

在进行220千伏输变电工程项目管理的时候,对其造成的影响因素和环节是比较多的,若是某个环节或者因素在处理的时候不够到位,便很容易给整个工程造成比较严重的风险,对整个项目更好的进行和项目质量的提高是非常不利的,所以,在进行对220千伏输变电工程项目进行风险管理的时候,必须仔细认真,并根据其影响因素,招待应对的措施,真正的提高输变电工程项目管理的水平,做好其风险管理。

一、220千伏输变电项目建设的时候面临的主要风险

在输变电项目中,其风险因素指的是会倒是损失损害增加或者减少的因素,主要包含了出发条件以及转换条件。进行输变电项目管理是要贯彻到项目全过程中去的,其影响因素主要包含下面几个方面。

1.质量风险方面的因素

在项目建设中,质量是非常重要的,并且也是项目检验的位移标准。设备、设计、材料以及施工情况,都会对220千伏输变电项目造成严重的影响。若是在220千伏输变电项目建设中,把关不够严格,很容易导致各种质量事故的产生。并且,工程不合格不仅仅会导致返工情况的出现,无法在规定的工期内完成项目,增加建设的成本,还会给整个工程将来的使用埋下一定的隐患,所以必须重视质量管理。

2.社会风险方面的因素

在进行220千伏输变电项目规划的时候,首先应该保证其规划是和城市的土地利用规划以及发展规划是一致的,若是出现冲突,那么很容易导致项目费用大量增加,或者是项目征地无法完成的情况;其次,在确定好用地之后,还应该做好居民拆迁等方面的工作;最后,220千伏输变电项目战线是比较长的,并且范围以及跨度也比较的大,所以必须做好临时施工用地以及拆迁方面的工作,若是这方面工作不够到位,那么在工程建设中很容易遭受一些阻拦因素,这对施工顺利的进行是非常不利的。此外,在进行输变电项目建设的时候,施工的机械、设备材料本身的价值便比较的高,所以必须做好防盗方面的工作。

3.经济方面存在风险因素

经济方面的风险因素主要包含了下面三点,首先施工承包商以及设备制造商本身的融资以及财务会给项目造成一定的风险;其次,利率水平是在不断变化的,这会给投资成本增加造成一定的影响,利率风险也会增加,并且利率的变化也会给电力设备制造的厂家带来一定的风险;最后随着有色金属价格不断的上涨,这也给设备制造商和项目带来了一定的风险。

4.环境因素也会导致风险的出现

220千伏变电项目建设的周期是比较长的,并且施工战线也比较的长,所以洪水、地震、雨雪、泥石流以及沙尘暴等气候因素以及河流、沼泽、大山等自然因素很容易对其造成影响,提高是施工的难度,从而给工程本身和施工人员带来很严重的威胁。

5.安全风险方面的因素

在线路和变电站施工的时候,特殊作业是比较多的,比如说高空作业、交叉作业、焊接、临时用电以及大件搬运等等,这些特殊作业本身的危险是比较多的,若是遇到大风或者雨雪天气,很容易导致事故的出现。

二、对220千伏输变电项目进行风险管理的措施

在工程建设中,风险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风险是始终存在的,所以必须对风险进行管理。对项目而言,项目风险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影响因素,所以必须做好项目风险管理。

1.将成本降低作为一个重要前提,选择最合适的途径进行风险管理

在项目施工之前,必须对安全防范以及安全技术进行交底,在管理的时候也必须根据相关的管理制度进行,尽量避免事故的出现。在进行路径选择的时候,首先应该考虑到的时候路径本身的可行性,在运行安全以及施工安全的基础上,尽量选择那些路程比较短,并且水文条件和地质条件都比较好的路径。此外,还应该尽量避开森林、公园和房屋。

2.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做好安全管理工作

220千伏输变电项目建设的时候,应该根据需要进行安全管理制度的制定,并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做好安全管理方面的工作,根据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应急预案的制定,并做好培训和安全教育方面的工作;做好巡视工作,对于存在的指挥违章和作业违章的情况,必须马上制止,遇到恶劣的天气,必须停止作业,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

3.重视技术的作用,保证工程质量的提升

在进行工程管理的时候,输变电公司应该根据人才和科技,对管理思路进行优化,根据需要成立技术专家组,将一些新的技术和工艺运用到施工中去,提高工程质量的同时,努力的缩短其工期。比如说在建设的时候可以将吊车组塔和机械开挖运用进去,这样不但能够保证工程的进度,还能够提高工程的质量。

三、结语

进行220千伏输变电工程的风险管理是比较复杂的,在进行风险管理的时候必须将工程项目管理放在中心的位置,根据实际的需要进行项目风险的规避,在保证进度的同时,保证工程本身的质量,提高工程经济方面的效益。输变电公司应该根据实际的需要不断的采取措施提高工程本身的质量,降低成本,帮助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更好的生存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周筱君,蒋红立.输变电工程项目风险管理[J].山西建筑,2010(10).

[2]李黎阳,刘向兵.输变电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研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11).

[3]李伟,许向吉.关于输变电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分析[J].今日科苑,2013(11).

[4]乌云娜,王玉敏,王维兵.保障性安居工程带动下电网输变电项目风险因素分析[J].项目管理技术,2009(02).

第3篇

关键词:陆上风力发电;项目管理;风险控制

伴随着我国的气候变化、环境污染以及能源紧缺等,开发新能源已经成为我国的重要战略规划。风力发电是我国应对能源紧张、实施新能源开发中的重要步骤,然而由于我国电力行业在陆上风力发电项目的建设过程中存在着开发时间短、管理经验不足等问题,对于风力发电项目的风险管理与控制上还存在着许多的缺陷,这不利于我国陆上风力发现项目的管理与发展,因此探讨陆上风力发电项目的风险控制问题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经济意义。

一、我国陆上风力发电项目管理现状

由于我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对于电力能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因此风能作为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就成为我国资源开发与利用中的重点内容。近年来我国政府不断加大风能的开发力度,我国风力发电行业的发展势头十分强劲,风力发电建设项目不断增多,对于缓解我国的能源紧张以及促进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在我国风力发电行业不断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滋生出一系列问题,特别是在风力发电项目的管理上,在技术和方法中还存在着弊端和不足,这也给我国的陆上风力发电项目运行带来了安全风险隐患。总体上看,我国的陆上风力发电项目运行还处在发展的起步阶段,相关管理技术和管理经验仍需要进一步完善。

二、风力发电项目中风险类型分析

对于陆上风力发电项目的管理除了要对其中的基本过程进行管理之外,还应该对项目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研究。首先就应该建立起针对陆上风力发电项目的相关风险检查表,并在此基础上整理得出管理风力发电项目的三级风险因素表,具体来说就是对陆上风力发电项目的风险实施分类。除此之外还应对具体的风险类型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主要是利用科学的数据统计方法随不同的风险等级进行准确的评估,可将风险等级划分为一至十级。同时根据不同的风险的实际影响力,对其进行归类划分。在划分的过程中风险的归类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应该随着陆上风力发电项目的建设,对风险进行二次评估。在风险的应对计划中应该根据不同的风险级别实施程序化的风险应对策略,主要有五种类型应对策略:预防型策略、减轻型策略、转移型策略、回避型策略以及后备型策略。

三、陆上风力发电项目风险管理的基本程序

风力发电项目中按照其不同的实施其可以划分为:项目策划期、项目实施前期、设备采购期、工程实施期、项目移交期以及项目的评估期等六个组成部分。根据美国项目管理学会(PMI)中项目风险管理理论,在结合着风力发电项目对陆上风力发电项目的风险进行分析。PMI中将项目的风险管理计划主要划分成为风险管理计划、风险的识别计划、定量风险缝隙、风险的应对规划以及风险的有效监控等六个组成部分。在结合着陆上风力发电项目的主要特点,为了便于分析和应用,建立起了基于陆上风力发电项目的风险管理程序,该程序中主要包含了风险的识别环节、风险的评估环节、风险的管理与计划环节以及风险的监控四个主要环节。

四、风力发电项目风险监控及风险管理计划

首先就是风力发电项目中的风险监控。对于陆上风力发电项目来说,在其风险控制与管理中主要的监控指标是基于“赢得值”(EVA)建立的。该方法中的要的O控指标包括项目的进程指数和项目的费用指数两个方面。其中项目进程指数弱小于1时,则说明该风力发电项目的进度存在延迟,弱项目的费用指数小于1时则说明该风力发电项目的费用以及超出预期费用。通过这两项指标的监控能够对风力发电项目实现有效的监控。无论是项目中的费用超支还是项目进度的延迟都需要对项目规划进行重新的调整与安排,同时还需要相应的改变风险的控制计划。通过根据项目的实时变化,并对其相关数据进行的分析,这样在项目的风险评估中就会更加精确,同时还需要注意的是无论项目的进程出现怎样的变化,都需要在变化之后直接重新制定相应的系统方案,在计划制定完成后需要项目部门的主管领导进行严格的审批,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提高风险控制过程中的有效性嘲。除此之外还应该建立起风力发电项目中的风险管理计划和综合管理模型,也就是要根据PMIDE项目风险管理理论以及风力发电项目的风险管理分析,构建起针对陆上风力发电项目的风险计划技术管理框架,该技术框架当中主要包括风力发电项目风险管理内容的描述以及技术管理构架。

第4篇

关键词:风险管理;电力安全生产管理;应用

电力安全生产是保证人们用电安全的基础,人们对电子产品需求量增大,这也为电力安全生产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虽然国家电网一直在进行三集五大的改革,提升了对电力企业生产安全管理的质量,但是在实际的运行管理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在现代的电力改革背景下,电力企业还需要注重风险管理,构建电力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保证电力生产的安全性,为我国人民的生活生产活动提供更为优质的电力产品。

1.风险管理的定义

通过对风险管理概念的总结可以得出一个比较统一的观点,风险管理主要指的是管理的主体通过对管理体系中风险的辨别、分析和衡量,并采用科学的技术或者经济手段对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综合处理和整治,从而保证管理的安全性和全面性。

2.电力安全生产管理中风险管理的具体应用

(1)风险管理培训。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中的风险管理主要围绕的是生产过程中的人以及物,但是其管理的过程主要需要依靠人员的力量,因此在风险管理中首先要做的就是对相关人员的风险管理知识、技能以及素质培训,从而使得管理人员以及操作人员都能够具有风险意识,做到思想统一。在培训中主要包括风险意识的教育,风险的识别能力、风险的控制能力以及相关的业务知识和技能。(2)识别风险。对风险的识别是有效预防风险的前提,风险识别主要指的是在风险发生前,利用充分的经验、系统的方法以及科学的技术手段对面临的各种风险以及事故进行连续、全面地分析,找出潜在的风险原因。其中包括风险的事故种类、风险的关键环节、风险的控制重点等。(3)有效衡量风险。对风险的有效衡量是指对某种风险可能发生的概率以及可能造成的损失程度和范围进行评估和衡量。在风险的衡量中主要以现代的计算机技术为主,同时也需要风险管理人员的经验以及直觉判断。(4)对风险的控制。对风险的控制主要是在识别和衡量风险后,风险管理人员需要根据风险的具体情况选择合理的应对方法,并制定综合性的防治方案,对风险进行有效控制。在风险控制中主要的应用手段包括在生产作业前的风险辨别、指导书的编写以及控制重点措施的落实等。(5)对风险的评估。在风险的评估中包括对各生产单位可能产生风险内容、风险程度的评估,对风险关键点和控制点的控制过程以及结果的评估,以及对风险控制措施的评估等。在评估的方法上可以选择安全性评价、设备评估以及三标一体认证等多种方式综合的评估方式,同时也可以通过对生产的专项调查、现场的核查等方式来实现。在评估的结果上可以通过定量和定性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估,同时将评估的结论作为依据找出生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将这些问题反馈到相应的管理单位,给予其一定的预警。(6)对风险的处理。对风险的处理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完成,包括对风险评估结果的反馈以及对反馈的反映。在评估结果的反馈中主要的内容为:综合风险评定中需要以半年度的管理目标为基准进行排序以及点评意见的形式反馈;建设管理行为的评估需要以通报或者简报的方式进行反馈;关键风险控制点的评估反馈需要以通知书、专项整改通知等方式进行反馈等。反馈的过程是一个双向的互动过程,在接到反馈意见后,各部门都需要根据反馈的内容做出相应的反应,根据具体的意见进行整改,同时接受评估部门的审核和追踪复查。

3.电力安全生产中风险管理实施中需要注意的关键点

(1)保证风险管理的系统性和全面性。风险管理需要贯穿于整个管理的过程,必须做到全面和系统,否则必然会使管理中存在漏洞,造成一定的风险。同时风险管理需要做到所有生产人员的全员参与,将所有的风险管理任务落实到个人,防止形式主义的出现。风险管理的系统性表现在,在生产的所有环节以及领域内都需要进行风险评估、管理、在评估以及措施落实等环节,风险管理中需要有统一的规划和任务的划分,严格遵循检查人和执行人的分工明确原则。同时,要保证风险管理与生产管理的结合,使之形成一个整体。(2)注重对管理理念和方式的更新。在生产的安全管理中,本质安全是最安全的管理方式,同时也是预防风险出现的最有利屏障。在风险管理中也需要统筹安全管理的手段,提高生产和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做到全面安全把关,完善安全风险控制体系。所有的事物都会不断地变化和发展,风险管理作为电力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一环,也需要随着工作的需要不断地转化管理理念和方式。(3)强调风险管理的连续性。在风险的管理中,当风险得到控制后并不是风险管理的结束,还需要进行重新评估,及时发现管理中存在的隐患、未遂事件以及其他的管理漏洞等。如果发现了其他的风险管理事件需要及时对风险管理系统进行补充和完善,保证风险管理的持续性。要善于应用现代科技使管理转化为双向、开放、先进的管理模式,保证信息的流通,促进风险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

4.结语

综上所述,电力安全生产关系着人们的正常生产和生活活动,因此加强电力安全生产管理显得尤为必要。在电力安全生产管理中风险管理是非常关键的一环,电力企业需要认识到风险管理中各个环节的落实情况,并通过具体的生产实践对各个环节进行不断完善,提升风险管理水平,保证电力的安全、高质量输送。

作者:汪志刚 单位: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北川羌族自治县供电分公司

第5篇

关键词:风险管理;电力安全生产管理;应用

中图分类号:TM73 文献标识码:A

电力安全生产是保证人们用电安全的基础,人们对电子产品需求量增大,这也为电力安全生产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虽然国家电网一直在进行三集五大的改革,提升了对电力企业生产安全管理的质量,但是在实际的运行管理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在现代的电力改革背景下,电力企业还需要注重风险管理,构建电力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保证电力生产的安全性,为我国人民的生活生产活动提供更为优质的电力产品。

1.风险管理的定义

通过对风险管理概念的总结可以得出一个比较统一的观点,风险管理主要指的是管理的主体通过对管理体系中风险的辨别、分析和衡量,并采用科学的技术或者经济手段对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综合处理和整治,从而保证管理的安全性和全面性。

2.电力安全生产管理中风险管理的具体应用

(1)风险管理培训。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中的风险管理主要围绕的是生产过程中的人以及物,但是其管理的过程主要需要依靠人员的力量,因此在风险管理中首先要做的就是对相关人员的风险管理知识、技能以及素质培训,从而使得管理人员以及操作人员都能够具有风险意识,做到思想统一。在培训中主要包括风险意识的教育,风险的识别能力、风险的控制能力以及相关的业务知识和技能。(2)识别风险。对风险的识别是有效预防风险的前提,风险识别主要指的是在风险发生前,利用充分的经验、系统的方法以及科学的技术手段对面临的各种风险以及事故进行连续、全面地分析,找出潜在的风险原因。其中包括风险的事故种类、风险的关键环节、风险的控制重点等。(3)有效衡量风险。对风险的有效衡量是指对某种风险可能发生的概率以及可能造成的损失程度和范围进行评估和衡量。在风险的衡量中主要以现代的计算机技术为主,同时也需要风险管理人员的经验以及直觉判断。(4)对风险的控制。对风险的控制主要是在识别和衡量风险后,风险管理人员需要根据风险的具体情况选择合理的应对方法,并制定综合性的防治方案,对风险进行有效控制。在风险控制中主要的应用手段包括在生产作业前的风险辨别、指导书的编写以及控制重点措施的落实等。(5)对风险的评估。在风险的评估中包括对各生产单位可能产生风险内容、风险程度的评估,对风险关键点和控制点的控制过程以及结果的评估,以及对风险控制措施的评估等。在评估的方法上可以选择安全性评价、设备评估以及三标一体认证等多种方式综合的评估方式,同时也可以通过对生产的专项调查、现场的核查等方式来实现。在评估的结果上可以通过定量和定性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估,同时将评估的结论作为依据找出生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将这些问题反馈到相应的管理单位,给予其一定的预警。(6)对风险的处理。对风险的处理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完成,包括对风险评估结果的反馈以及对反馈的反映。在评估结果的反馈中主要的内容为:综合风险评定中需要以半年度的管理目标为基准进行排序以及点评意见的形式反馈;建设管理行为的评估需要以通报或者简报的方式进行反馈;关键风险控制点的评估反馈需要以通知书、专项整改通知等方式进行反馈等。反馈的过程是一个双向的互动过程,在接到反馈意见后,各部门都需要根据反馈的内容做出相应的反应,根据具体的意见进行整改,同时接受评估部门的审核和追踪复查。

3.电力安全生产中风险管理实施中需要注意的关键点

(1)保证风险管理的系统性和全面性。风险管理需要贯穿于整个管理的过程,必须做到全面和系统,否则必然会使管理中存在漏洞,造成一定的风险。同时风险管理需要做到所有生产人员的全员参与,将所有的风险管理任务落实到个人,防止形式主义的出现。风险管理的系统性表现在,在生产的所有环节以及领域内都需要进行风险评估、管理、在评估以及措施落实等环节,风险管理中需要有统一的规划和任务的划分,严格遵循检查人和执行人的分工明确原则。同时,要保证风险管理与生产管理的结合,使之形成一个整体。(2)注重对管理理念和方式的更新。在生产的安全管理中,本质安全是最安全的管理方式,同时也是预防风险出现的最有利屏障。在风险管理中也需要统筹安全管理的手段,提高生产和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做到全面安全把关,完善安全风险控制体系。所有的事物都会不断地变化和发展,风险管理作为电力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一环,也需要随着工作的需要不断地转化管理理念和方式。(3)强调风险管理的连续性。在风险的管理中,当风险得到控制后并不是风险管理的结束,还需要进行重新评估,及时发现管理中存在的隐患、未遂事件以及其他的管理漏洞等。如果发现了其他的风险管理事件需要及时对风险管理系统进行补充和完善,保证风险管理的持续性。要善于应用现代科技使管理转化为双向、开放、先进的管理模式,保证信息的流通,促进风险管理工作的有效M行。

结语

综上所述,电力安全生产关系着人们的正常生产和生活活动,因此加强电力安全生产管理显得尤为必要。在电力安全生产管理中风险管理是非常关键的一环,电力企业需要认识到风险管理中各个环节的落实情况,并通过具体的生产实践对各个环节进行不断完善,提升风险管理水平,保证电力的安全、高质量输送。

第6篇

【关键词】电力企业安全风险对策

电力企业的生产安全,管理关系着国家、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等各个方面,所以电力工作从业者,应结合国务院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从影响供电企业安全生产的因素及加强电力企业的安全管理方面入手,切实做好电力安全生产工作。

一、安全风险管理

安全风险管理是指以国家法律规定和技术标准为依据,为实现安全生产目标而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进行的有关决策、计划、组织和控制等方面的活动,运用现代安全管理和风险管理的原理、方法和手段,对企业整体或某项工作任务存在的安全隐患和可能构成的风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确认企业发生风险的严重程度和可能性,从技术上、组织上和管理上采取有力的措施,控制和解决这些隐患和风险,防止事故的发生。

国外有关安全管理的理论相对国内出现得更早、体系更系统全面。目前,国际上电力企业广泛采用的风险管理的方法主要有南非NOSA“安全五星”管理系统,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OHSMS),安全、环境、健康管理体系(HSE),美国万全管理体系等,这些管理体系均是为有效降低或控制风险的形成、发展及发生事故的可能性而采取的各种风险管理,已被多个国家的电力公司所采用。

二、电力企业安全风险管理中常见的问题

2.1电力企业内部的一些影响因素

①安全思想意识模糊,安全职责落实不到位,对实际工作中的安全措施宣讲不全面不具体。②在安全生产工作中,习惯性违章。③管理工作不到位,设备的检修记录,设备档案等记录,不及时,保管不认真。

2.2高速发展的电力需求对安全生产构成巨大压力

①电力供需形势转换迅速,把握工作重点的难度增加。由于电源不足所掩盖的电网供应能力与结构缺陷逐渐浮出水面。而另一方面,社会对供电可靠性的期望又要进一步提高,使得确保电网安全的责任更大、任务更艰巨。②电网的建设与改造规模空前,对安全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从基建质量监控、现场安全管理、施工器械维护到设备试验投运验收、系统方式调整、启动投运等方面都长时间处于高强度运转,稍有不慎,就会留下事故隐患。

2.3电力体制改革的不确定性给安全生产管理带来新的问题

①不能根据市场变化趋势及时调整企业内部管理机制和市场运作机制,不稳定因素增多。②基建市场逐步开放,但与之相适应的管理规范未能及时修正,安全管理控制的难度加大。③电力企业体制和机构改革给安全生产管理带来新问题,在短期内也可能产生一些管控盲点,企业的安全风险增大。

三、电力企业安全风险管理对策研究

为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全面提高企业安全生产水平,电力企业应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精神,扎实有效地做好安全生产工作。

3.1加强现代化安全风险管理理论的教育和培训

企业的发展,人才是关键。培养和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员工队伍,是实现公司发展目标的重要保障。在安全生产活动中,人的因素是第一位的,人既是安全生产管理的主体,又是安全生产管理的客体,所有的安全生产都需要人去掌管、运作、推动和实施,因此,加强员工安全教育培训,提升员工安全生产素质和安全技能是实现安全生产目标的重要基础,是安全生产管理人本原理、预防原理的重要实践。

①分层分专业培训,全面开展安全风险管理教育培训。每年集中组织对基层单位领导干部和生产管理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和考核,重点学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以及先进安全管理理念和现代安全管理知识,提高员工安全风险意识和风险防范控制和安全生产管理能力和水平;定期对安监人员进行培训,对各级安全监督人员要重点学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规程规定等。②建立员工教育培训效果的考核与评估制度。推进培训、使用、待遇一体化的机制实施,完善对教育培训中心的绩效考核管理,发挥教育培训中心的作用。加强对基层教育培训工作的督促指导,加强对主要专业(工种)的调考,通过以赛促培、以考代培。定期对基层单位教育培训工作进行监督和检查,督促基层单位有针对性的开展以安全生产为主要内容的现场技术问答、事故预想、标准化作业等培训。③认真扎实开展风险评估工作。要在日常工作中引入风险管理理念,落实风险识别和风险控制工作实施以控制风险为核心的管理;有效开展风险评估和处理,降低企业风险度。

3.2优化安全管理组织机构,明确各部门职责

安质部、运维部、基建部、调控中心,是电力企业电网运行风险的管理部门,负责本专业领域风险分析及控制工作,在电网运行风险分析管理层面既有分工又有协作,应采用由调度牵头组织、协调电网运行风险分析和辨识工作,电网运行层面的风险分析结果,相关部门共同做好运行风险控制和成效评估工作。

3.3建立安全风险事故预警与应急处理机制

电力安全风险预警管理,是指通过辨识与分析可能导致电网事故潜在的风险,并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加以控制或化解,实现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科学管理办法。

①设置应急管理体系或组织机构。建立自上而下的应急领导体系,全面领导电力企业应急管理工作。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原则,在有关规定中明确各专业根据分工,各自负责管理范围内的应急工作。要坚持法治原则和对人民负责的原则,深入研究新形势下突发事件的新特点、新规律,制定风险事件管理与应对的政策规划和应急预案。②开展应急预案培训与演练,准备应急物资。应急预案培训与演练是消除事故隐患、减少事故发生、提高突发事件处置能力的重要措施。制订相应的调度应急预案,加强应急预案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各级人员对应急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应急预案的培训和演练,使各级人员尤其是岗位运行人员熟悉和掌握应急处置方案、应急启动条件、应急执行程序,提高应急处置能力。③完善技术管理,提高设备的维护保养能力。如当有异常故障时,可使设备停运转变为有计划的检修,从而降低人身事故发生的概率。电力企业要及时排查治理安全隐患,针对电力设施易受外力破坏的特点,电力企业应加强对输电线路、变电站等电力设施安全防护,防止发生外力破坏事件。

四、结束语

随着电力体制的不断改革,电网会向特高压智能化发展,电网安全管理必然会出现一些新的问题。这些新的潜在的问题又可能给国家、人民、企业造成巨大的损失,如何有效解决、避免这些问题是电力公司安全工作的首要内容。在新的发展形势下,电力企业必须制定和选择适合自身情况的安全风险管理长效机制,寻找合理有效的风险管理方法,防范和降低安全风险。

参考文献

[1]田振雨.安全风险管理在电力企业中的应用[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9.

第7篇

关键词:预算;风险管理;电力企业;财务管理;作用

中图分类号:F406.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5)35-0158-02

近些年来,在电力需求不断增加的形式下,电力企业得到了迅猛发展,电力市场也更加繁荣,但与此同时,电力企业的财务管理难度也相应增加,财务风险更为复杂,如何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已经成为众多电力企业的重点工作。在财务管理当中,预算和风险管理都是必不可少的方式,正确认识预算和风险管理的概念和作用,将其正确运用于电力财务管理当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预算与风险管理对电力财务管理的重要意义

财务管理是电力企业的重要工作,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包括许多方面的内容,比如薪酬、成本、收入、利润等,财务管理水平的高低对电力企业的经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电力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为保证企业各项财务活动的有序、科学、合理,必须制定一个完善的规划,也就是财务预算,只有在预算基础上,才能对企业经营、投资等活动进行有效约束和限制,避免盲目投资等情况的发生。但是,电力企业所处的市场是复杂的,其中有许多不可预见性因素,在财务预算当中,并没有对这些因素的管理,这就导致财务活动可能会偏离预算范围,向不可控方向发展,引起财务风险,可能对企业经济效益造成损害。对此,就需要通过风险管理来控制,将出现的风险直接消除或者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使企业财务活动继续按照预算规划进行,保证企业正常运营。

财务风险管理不能只在风险发生时再进行管理,需要采取事先预防、事中控制的方式,最大程度的降低风险带来的负面效果。为实现此目标,首先要做好风险的识别,通过全面、深入的分析,判断企业经营可能发生的风险,然后根据识别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方案,为风险管理提供依据,最后做好经验总结,提高企业风险管理水平。

2 电力企业预算与风险管理的关系

财务预算和风险管理的目标都是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水平,避免企业经济损失,促进企业发展。在电力企业的财务预算当中,预算管理的对象有许多,包括企业各个投资项目、各个部门的成本和收益等,在这一系列的管理当中,受市场条件影响和企业内部自身因素干扰,会存在许多影响预算的风险,有许多风险是预算难以控制的。针对此种情况,可以在预算管理中融入风险管理的手段,在财务预算实行过程中,发现风险后,及时利用风险管理的识别和控制方法,对此风险进行有效控制,尽可能地减小此风险对预算的不良影响,使财务预算按照指定的规划执行,有效控制企业运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1]。

由此可见,风险管理对财务预算起着积极的补充作用,在本身控制风险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之外,还能够确保财务预算的效果,进一步提升财务管理的质量。因此,风险管理可以视为财务预算的组成部分,是贯穿于财务预算管理之中的,两者具有共同的目标,能够在管理过程中相互结合,共同发挥良好的财务管理功能,促进电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

3 电力财务管理中预算与风险管理应用的方法

从上述可知,预算与风险管理对于电力企业财务管理发挥着重大作用,所以,做好预算与风险管理的实际应用,对电力企业而言,有着重要意义。

3.1 完善电力企业预算与风险管理的机制

良好的机制是财务预算和风险管理功能发挥的基础,所以,电力企业要根据财务管理的相关要求,对自身的预算与风险管理体制进行改进和完善,具体措施有:首先,财务管理的工作人员要对公司实际情况进行全面、深入的了解,包括经营活动、市场情况、竞争对手和自身财务情况等,以此为基础,学习并借鉴其它企业成功的经验,来对财务预算与风险管理机制进行改进,使其与企业运营、市场变化相符合,做好财务预算与风险管理的融合,使两者能够有效发挥其功能,保证电力企业财务管理的质量。

其次,在对预算和风险管理机制完善的过程中,风险管理作为全过程控制的手段,需要根据电力各个部门、市场运营和经济活动情况等,从中选择合理的风险指标,构建科学的风险管理指标体系,对企业财务风险作出更为准确的判断和更有效的控制,最大程度降低风险的不利影响,实现预算管理目标,提升电力企业财务管理水平。

第三,电力企业的财务问题是随着市场变化而变化的,在预算与风险管理机制的完善过程中,需要根据电力企业的发展进行持续改进,保证预算与风险管理机制的先进性,促进电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和自身健康发展[2]。

3.2 提高电力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电力企业的财务预算与风险管理都需要由专业的财务管理人员来完成,财务管理人员综合素质高低对预算和风险管理水平有着较大的影响。为此,电力企业应加强对财务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其对预算、风险管理相关理论知识的掌握水平,定期进行总结交流,丰富管理人员的经验,才能保证预算和风险管理的执行效果。

同时,加大对预算、风险管理的教育宣传,提高财务管理人员对预算、风险管理的重视,树立相应的意识,并结合责任机制、奖惩机制等,增强财务管理人员的责任心和积极性,在实际财务管理工作中,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完成预算和风险管理任务。

3.3 加强电力企业预算与风险管理的应用水平

在电力企业中实行预算与风险管理时,需要结合电力企业自身的特点,使预算与风险管理更好的地发挥作用,具体应用措施有:首先,从电力企业自身特点来看,属于资金密集行企业,设备购进、项目建设等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所以,融资是电力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对此,在预算和风险管理中,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就要将更多的精力放在融资渠道、手段的拓展上,针对融资存在的各种风险,加强控制力度,然后通过开拓经济活动市场,来促进企业业务的增长,借助市场手段来规避市场风险。

其次,预算与风险管理的执行除了要依靠财务管理人员外,信息管理平台也是一个重要因素,财务管理人员应该结合电力企业的实际情况,对信息管理平台的功能进行完善,并在实际管理中良好运用此平台,确保预算与风险管理的措施被有效贯彻落实,得到精确的财务信息,为公司重大决策提供有效依据[3]。

第三,在电力企业财务管理中,其核心是资金的管理,预算与风险管理也不例外,为降低预算与风险管理的难度,还需要电力企业对自身内控机制进行完善,改革电费收取和管理模式,提高企业资金储备,避免资金链紧张情况,使预算与风险管理更加容易实现其目标。

4 结 语

综上所述,预算与风险管理在电力财务管理中发挥着重大作用,是电力企业经济效益提升的有效保障,深入理解预算与风险管理的作用,通过完善相应机制、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素质和采取预算、风险管理措施等,可以充分发挥预算与财务管理的作用,提高电力企业综合竞争力,促进电力企业持续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秋.浅谈预算管理和风险管理在电力财务中的关系[J].赤子(上中 旬),2014,(11).

[2] 张慧燕.电力企业预算管理和财务风险的关系[J].时代金融,2010,(6).

第8篇

1、电力企业中的风险因素

就目前来说,国内的大型、中型以及小型电力企业都处在高速上升的阶段,而且其发展前景是十分令人看好的,具有无穷的市场潜力,毕竟无论是人民的日常生活,还是工业企业的发展都对电力有着强烈的需求,虽然电力企业的发展面临着良好的机遇,但是众所周知,机遇和挑战往往是并存的,其中电力企业面临的主要挑战就是电力企业运行过程中的各种风险,这些风险的存在直接阻碍了企业发展与运营,当前影响电力企业的风险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主观因素。意识是行动的必要前提和重要基础,而电力企业的相关工作人员缺乏足够高的安全意识和观念,在工作的时候由于对安全知识不了解经常主观臆断,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与出现;电力企业高层领导忽略了对于工作人员的安全培训和教育,领导缺乏长远的目光,认为安全培训起不到实际的作用,导致员工的安全技能得不到提升;电力企业的相关机构之间权责交叉,未能形成良好的协作。第二,客观因素。随着我国人口的持续增长以及经济建设的需要,社会以及个人对电力的需求呈现上升的趋势,所以电力企业在短时间内难以抓住电力工作的关键和重点,造成电源不足现象的出现,而且管理结构存在诸多漏洞和缺陷;由于电网建设范围之大导致对电力建设质量、运行安全、维修维护方面的忽视,使得安全隐患大量存在。第三,电力体制不够健全和完善。不同于一般的企业,电力企业的特殊性是很强的,因为其直接关系着国计民生,加之电力市场时刻在变化,所以对于市场规律的把握相对较难市场的变动较大使得管理人员不能制定一个有效安全管理策略。

2、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是指在存有风险的项目或企业中将风险值降至最低的管理过程,包括对风险的量度、评估和应变策略。如何将风险管理做到尽如人意?简单来说就是分清风险管理的主次,先对造成损失较大、关系利益较广的风险进行处理,再处理那些影响相对较小的风险。但是实际的风险管理开展过程是较为复杂的,达到理想的风险管理效果和目的是很难的,毕竟风险与事故的严重程度没有一个固定的规律和关系可循,所以在处理风险之前需要仔细的衡量风险与损失之间的关系,以期尽最大可能降低风险的出现概率和由于风险而造成的损失。做好风险管理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对风险进行仔细和精准的识别。对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以及可能造成的损失予以量化;第二,完善风险管控控制举措。对于危险性较高的电力企业来讲,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工作原则是很有必要的,相关人员要在风险发生之前对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预测,并做好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以期降低损失。第三,对风险进行规避。风险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来说也是有规律的,而我们就可以根据规律进行风险分析和规避,从根本上彻底的避免风险的发生。

3、电力安全管理中的风险管理措施

3.1优化风险管理,落实部门职责。当前,部分电力企业风险管理意识不够,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电力安全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与进行,并且实际数据表明,电力企业每年发生的安全事故有绝大部分都是因为管理不当、部门不作为而造成的,因此,电力企业的当务之急就是建立健全相关管理机构,对于每一个部门、每一个机构甚至是每一位工作人员进行职责的明确,遵循目标责任制,做到谁出问题谁负责,将责任落实到个人,这样一方面会对工作人员形成一种有效的约束,使他们在其位谋其政,另一方面也可以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几率,此外,还要建立奖惩机制,做到有奖有罚、奖罚分明,提高安全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3.2电网设备风险管理。本项管理是指对于电网以及设备的整个使用周期内每个时期引发事故的所有风险因子进行预先识别工作,对于事故在未产生之时就通过特定手段,对于风险因子进行控制与消除,最大化杜绝产生事故。

3.3对于设备而言,开展风险评价工作的方式。(1)SFD半定量评价法。此法基于风险的SFD三项指标值来做乘积,从而对于电网设备的风险度进行评价。其中S表示已有或隐含风险因子诱发事故其严重度;F表示已有或隐含风险因子诱发特定后果的可能性;D表示事故的被探测率。(2)风险矩阵法。这种方法具有较广的适用范围,经过实践检验也取得了优良的效果,而且普及度是很高的。此法通过两项已知因子来推算第三项,先计算得到二维风险矩阵,每个因子值确定过程是给予函数递增和参考实际问题两种方式的结合,接着在矩阵内部对于两项因子进行判断,最终选取其中的行列交叉值。

3.险控制。3.4.1总要求。风险控制要求针对现场作业以及设备两项风险展开分析与评价,对于所得结果进行风险等级的划分,作为各项生产活动开展的依据和参考,此外每个部门应形成各自的风险数据库,标明所有潜在的危险位置,能够保证员工及时了解,提高生产的可靠性与安全性。3.4.2风险政策。SPE法是评价现场作业风险的主要方法。而SFD法则是用来评价设备类的风险,控制风险控制风险需要以风险等级为标准和依据,并遵循以下几点原则:最小一级风险会保持现有手段不变;一般二级时则在1级基础上对于重点部位加强控制作用;较高三级风险时,在二级基础上有必要时重新设计控制措施;四级及以上的高风险时必须降低风险等级。3.4.3现场作业风险控制。以下是做好对现场作业风险控制的主要举措:第一,提升改善技术安全等级,从根本上消除设备的潜在危险。第二,健全和完善安全管理机制,强化对于安全生产的监督与管理,为电力企业工作人员创造一个绝对安全与可靠的工作环境。第三,加强安全培训和教育,让工作人员意识到安全生产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4、总结

第9篇

1、电力企业中的风险因素

就目前来说,国内的大型、中型以及小型电力企业都处在高速上升的阶段,而且其发展前景是十分令人看好的,具有无穷的市场潜力,毕竟无论是人民的日常生活,还是工业企业的发展都对电力有着强烈的需求,虽然电力企业的发展面临着良好的机遇,但是众所周知,机遇和挑战往往是并存的,其中电力企业面临的主要挑战就是电力企业运行过程中的各种风险,这些风险的存在直接阻碍了企业发展与运营,当前影响电力企业的风险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主观因素。意识是行动的必要前提和重要基础,而电力企业的相关工作人员缺乏足够高的安全意识和观念,在工作的时候由于对安全知识不了解经常主观臆断,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与出现;电力企业高层领导忽略了对于工作人员的安全培训和教育,领导缺乏长远的目光,认为安全培训起不到实际的作用,导致员工的安全技能得不到提升;电力企业的相关机构之间权责交叉,未能形成良好的协作。第二,客观因素。随着我国人口的持续增长以及经济建设的需要,社会以及个人对电力的需求呈现上升的趋势,所以电力企业在短时间内难以抓住电力工作的关键和重点,造成电源不足现象的出现,而且管理结构存在诸多漏洞和缺陷;由于电网建设范围之大导致对电力建设质量、运行安全、维修维护方面的忽视,使得安全隐患大量存在。第三,电力体制不够健全和完善。不同于一般的企业,电力企业的特殊性是很强的,因为其直接关系着国计民生,加之电力市场时刻在变化,所以对于市场规律的把握相对较难市场的变动较大使得管理人员不能制定一个有效安全管理策略。

2、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是指在存有风险的项目或企业中将风险值降至最低的管理过程,包括对风险的量度、评估和应变策略。如何将风险管理做到尽如人意?简单来说就是分清风险管理的主次,先对造成损失较大、关系利益较广的风险进行处理,再处理那些影响相对较小的风险。但是实际的风险管理开展过程是较为复杂的,达到理想的风险管理效果和目的是很难的,毕竟风险与事故的严重程度没有一个固定的规律和关系可循,所以在处理风险之前需要仔细的衡量风险与损失之间的关系,以期尽最大可能降低风险的出现概率和由于风险而造成的损失。做好风险管理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对风险进行仔细和精准的识别。对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以及可能造成的损失予以量化;第二,完善风险管控控制举措。对于危险性较高的电力企业来讲,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工作原则是很有必要的,相关人员要在风险发生之前对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预测,并做好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以期降低损失。第三,对风险进行规避。风险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来说也是有规律的,而我们就可以根据规律进行风险分析和规避,从根本上彻底的避免风险的发生。

3、电力安全管理中的风险管理措施

3.1优化风险管理,落实部门职责。

当前,部分电力企业风险管理意识不够,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电力安全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与进行,并且实际数据表明,电力企业每年发生的安全事故有绝大部分都是因为管理不当、部门不作为而造成的,因此,电力企业的当务之急就是建立健全相关管理机构,对于每一个部门、每一个机构甚至是每一位工作人员进行职责的明确,遵循目标责任制,做到谁出问题谁负责,将责任落实到个人,这样一方面会对工作人员形成一种有效的约束,使他们在其位谋其政,另一方面也可以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几率,此外,还要建立奖惩机制,做到有奖有罚、奖罚分明,提高安全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3.2电网设备风险管理。

本项管理是指对于电网以及设备的整个使用周期内每个时期引发事故的所有风险因子进行预先识别工作,对于事故在未产生之时就通过特定手段,对于风险因子进行控制与消除,最大化杜绝产生事故。

3.3对于设备而言,开展风险评价工作的方式。

(1)SFD半定量评价法。此法基于风险的SFD三项指标值来做乘积,从而对于电网设备的风险度进行评价。其中S表示已有或隐含风险因子诱发事故其严重度;F表示已有或隐含风险因子诱发特定后果的可能性;D表示事故的被探测率。

(2)风险矩阵法。这种方法具有较广的适用范围,经过实践检验也取得了优良的效果,而且普及度是很高的。此法通过两项已知因子来推算第三项,先计算得到二维风险矩阵,每个因子值确定过程是给予函数递增和参考实际问题两种方式的结合,接着在矩阵内部对于两项因子进行判断,最终选取其中的行列交叉值。

3.险控制。

3.4.1总要求。风险控制要求针对现场作业以及设备两项风险展开分析与评价,对于所得结果进行风险等级的划分,作为各项生产活动开展的依据和参考,此外每个部门应形成各自的风险数据库,标明所有潜在的危险位置,能够保证员工及时了解,提高生产的可靠性与安全性。

3.4.2风险政策。

SPE法是评价现场作业风险的主要方法。而SFD法则是用来评价设备类的风险,控制风险控制风险需要以风险等级为标准和依据,并遵循以下几点原则:最小一级风险会保持现有手段不变;一般二级时则在1级基础上对于重点部位加强控制作用;较高三级风险时,在二级基础上有必要时重新设计控制措施;四级及以上的高风险时必须降低风险等级。

3.4.3现场作业风险控制。

以下是做好对现场作业风险控制的主要举措:第一,提升改善技术安全等级,从根本上消除设备的潜在危险。第二,健全和完善安全管理机制,强化对于安全生产的监督与管理,为电力企业工作人员创造一个绝对安全与可靠的工作环境。第三,加强安全培训和教育,让工作人员意识到安全生产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4、总结

第10篇

【关键词】风险管理体系;电力工程;项目管理

一、电力工程项目的风险因素分析

1.根据项目实施阶段的施工,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工程施工中能否保证工期按计划进行。在电力企业的建设当中,工程能否按原定计划进行,会对工程投资起到直接的影响作用。按原定工期完成,就能收到良好的经济收益。假如不能按期完成,投入资金将会随着工期的延长而不断增加,给企业造成经济损失。更重要的是由于工程不能如期完成而使企业收益的时间延后。

第二,施工质量和建设设备质量问题。假如施工中出现工程质量问题,不但要进行返工,延误了工期。施工设备出现质量问题,就要进行检修,必然会增加施工费用,也会延长施工时间。

第三,项目施工中的管理。在电力企业的施工当中,不但要购进各种设备进行装配,而且还关系到人员的分配组织,以及工程建设进度,工程施工中每个步骤当中人员、物资、财物的协调工作,假如有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就会影响整个工程建设,从而造成资金流失。

第四,施工中的安全风险。在电力工程建设当中,安全风险管理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安全问题涉及工程施工的每个步骤。假如在建设当中出现安全风险,必然会给工程建设带来一系列问题,不但使施工工期延长,同时也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2.根据事项风险的分类,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建设文件不齐全:依据国家有关规定,在电力项目建设当中,可以先建设再申报。但在具体建设当中,假如各种施工许可证件不齐全,势必会给施工带来一定的阻力,影响了建设时间。

第二,建设项目转包风险:假如在实际管理中没有严格的监督机制,会出现工程转包现象,使得施工进度与质量无法保证。

第三,建设监理风险:假如企业对监理单位没有进行严格的考核,没有掌握监理单位以前的行为表现,所以有可能选择了信誉较差的监理单位,从而使得监理工作收不到预期效果,给企业也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第四,建设进度管理风险:假如在具体施工中对工程建设没有进行有效地监督,就不能掌握实际施工进度,也形成一定的风险。

第五,建设进度预警风险:假如施工进度已经落后,但缺乏有效地预警制度与应对措施,也会使得工程不能如期完成。

第六,建设质量风险:假如在施工中没有关注工程建设质量,各建设单位也没有按合同办事,形成工程质量不达标,会给以后的电力设备运行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

第七,建设竣工验收漏项风险:假如在工程竣工后,验收单位没有认真履行职责,对工程质量没有进行严格的验收,可能会造成有些小项的遗漏。

第八,建设竣工后交接程序规范风险:假如在工程竣工后,没有按照严格的交接手续进行规范的交接,有可能会使交接手续不齐全,造成一些文件资料的丢失,会给电力企业以后的正常运行产生一定的影响。

第九,建设工程安全风险:假如在工程建设中没有进行有效地安全管理,承建单位没有照章办事,那么工程有可能存在安全隐患,在以后的使用当中会存在一定的不安全因素。

二、电力工程项目管理如何构建风险管理体系

1.加强风险管理

在电力企业施工过程当中,要严格实行风险管理机制。要在项目建设之前就进行各种风险预测。

第一,工程建设前的风险认识,要对施工现场进行详细的考察,掌握施工地区的民风民俗、地质情况、人员工资、地理环境、地方政策等各种实际情况,另外还要收集当地以前出现的风险事件及赔偿情况等。再依据自己掌握的各种资料对施工合同、工程质量、施工安全、工期、资金投入等进行准确的预算及估测。对于有可能出现的风险制订积极地应对措施,保证工程建设质量。

第二,在实际施工建设中,为了保证施工的安全与质量,要积极发挥风险管理在建设中的作用。有关单位要落实质量监督与安全监督责任。在工程建设的进程中根据掌握的各种信息及时预测有可能出现的风险因素,并采取积极地应对措施,及时调险控制工作重点,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

2.加强风险控制

工程施工中的风险控制主要有风险回避、风险损失控制、分散和转移。风险回避指的是企业由于意识到风险的存在而主动放弃建设工程,从而避免风险的出现。风险损失控制是电力企业项目建设中经常用到的风险管理办法,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风险处理方法,这种办法首先尽可能避免风险的出现,假如出现风险会想尽办法把损失降到最低,有的也会利用方法挽回经济损失。在电力项目的建设当中,风险控制主要运用预防的办法,所以要求风险工作人员要在风险产生之前进行充分的预测和制订应对措施。

三、结语

在电力项目建设当中,不但要重视工程质量、施工设备、建设方案当中存在的风险,还要重视由于施工当中存在多种不安全因素而出现的风险,所以要在工程建设当中加强风险管理,把由于风险产生的损失降到最低,能够有力促进国家电力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第11篇

[关键词]电力生产管理;风险控制;探讨

中图分类号:TM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9-0061-01

随着社会的发展,电力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对我国的生产以及国民经济的发展所产生的作用也十分的重要。因此电力行业安全稳定的发展受到人们的倍加关注,如何加强电力安全稳定生产,成为我们这个时代最为现实的课题。

1 风险管理的定义

管理主体通过风险的识别、衡量、分析同时采取正确合理的策略和技术手段对所存在的风险问题进行科学的处理,以达到对风险管理最大化的安全保障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风险管理。危机管理是风险管理的又一名称,所谓的理想风险管理是通过一定的次序对所可能产生的风险进行优化处理,这样可使最大化减少风险给我们到来的损失,最大化的保障我们的利益。

2 电力安全生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电力系统的复杂性和容受到外界的干扰性使得电力运行时必定会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因此按照流程进行严格操作成为电力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一个问题,同时及时对设备进行检查建立一个完善的管理制度也是十分有必要的,下面是对我国电力安全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的详细分析。

2.1 电力在应用中的不规范性

在我们日常生产活动和应用中电能的使用都需要一个升压和降压的一个过程,这都需要借助变电站的帮助,也只有经过变电站升压降压的过程,电能才能被送到各家各户中。所以说电能产品的生产和应用同时也是一个十分复杂的一个过程,因此对电力设备的严格细致的检查维修是十分有必要的,其中对电力生产、供给的安全性的高要求也已经成为当今人们的共识,如果在电力生产应用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任何一个安全错误,这样所导致的一系列的连锁反应,不仅会对机器设备带来毁灭性的破坏也会对人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从而导致地方的大规模停电,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不便,更会造成电网的大规模崩溃等。

2.2 电力在生产中的不规范性

以上分析了电力在应用中的不规范性所产生的问题,但是对电力生产管理中所产生的问题并不止这些,其中和电力设备以及环境也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例如:由于电力设备的老化,同时也没有进行检查和维修,在生产过程中必然会出现一些安全问题,不仅对生产造成破坏更有可能危害到人们的生命,所以对电力设备的检查和维修是十分有必要的。不仅如此,电力生产也必须有特定的环境,因为电力生产中易燃易爆的物品比较多,设备的持续运作的特性也使在电力生产中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

2.3 工作人员素质的不足

在电力的生产中工作人员的作用是不可忽略的,不但如此,工作人员的在电力生产中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在电力生产中工作人员素质的缺失会对整个电力生产的程序造成影响。工作人员没有按照正确的操作对设备进行运行也会对整个电力生产过程造成影响,从而使电力生产管理造成一定的风险。

3 电力生产管理中进行的风险控制的有效方法

3.1 消除法

要想从根本上消除危害电力生产的的因素,消除法是必不可少的,其中消除法对于减少安全风险也是很有效果的。孔洞、地沟等这类部件往往都是在电力生产现场引发安全事故的主要因素,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对这类危险源进行有效的监控,能够对这类东西的温度、压力、流量得到参数进行数据分析从而对风险进行控制,如果发现异常数据,就对这些安全隐患进行处理,这样就能够在安全事故发生前进行对安全隐患的消除。但是因为电力生产环境的特殊性,必然会存在一些顽固的危险源,所以这个方法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3.2 代替法

代替法的具体应用就是将一些故障率较低的设备对那些事故率较高的设备进行替换,时刻对电力生产经营安全的关注是电力企业提高综合效益的的关键。因此在生产过程中,对电力设备进行及时的检查维修是十分有必要的,所以对现有设备的检查与改造也成为电力企业关注的重点,对于一些老化严重的设备应及时的更换,而我们实行的代替法就是对电力生产安全中一种对风险控制的方法,也是我们在电力生产中用常用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不仅能够保证电力设备的可靠性也能减少工作人员的工作量。

3.3 隔离法

通过隔离危险源的方法对风险的一种控制方法,这方法在电力的应用中使用的频率最高。在电力生产过程中,运用有效的措施对危险源进行有效的控制,并将危险源控制在可管控的范围内,这是对危险源的一种应对措施也是对风险的一种控制。隔离一些危险的设备在电力生产管理风险中的作用也是十分的重要,工作人员在对电力设备的检修时要运用正确的操作程序,熟悉设备的特性,尽最大的努力将一些危险度高的的设备隔离出来,较少机器设备发生安全事故的频率,保障电力生产中的安全性。

3.4 其他方法

除了我们所说的的那三种方法外,还有一些其他方法对于电力管理风险的控制作用也是十分明显,例如,工程方法、个人防护、行政方法等,这些方法的重点在于对工作人员的防护,这样才能落实电力生产的安全性,因此这些都是对电力管理风险控制的几种有效方法,这几种方法的运用不仅能减少电力生产中的风险的产生也能对工作人员的一种保护,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4 总结

我国电力系统所产生的安全问题十分的严峻,但由于社会、市场对于电力需求量的增加,这种问题又一次被人们所关注,同时也成为社会各界所关注的热点,供电系统的运行所产生的问题被人们称为安全事故,同时因为电力系统的复杂性,所以工作人员在检修机器设备时所产生的问题也十分的多,这对于设备的检修与工作人员的安全带来的不小的威胁,因此这就要求了工作人员在工作时要细心认真的工作,并能运用有效的方法控制风险的产生,从而保证电力企业的安全,使电力企业朝着稳定安全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董庆曦,胡克家.电力生产管理中风险控制的运用研究[J].民营科技,2014,(12):98.

第12篇

【关键词】风险管理;供电企业;安全管理;应用

前言

确保人身、电网、设备安全,实现安全发展,是建设“一强三优”现代电力公司的必然要求,也是电力企业重大的经济责任、社会责任和政治责任。近年来,公司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加强“全面、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安全管理,深入开展反违章和隐患排查治理等工作,强化应急机制建设,有效保障了人身、电网安全和可靠供电。

一、风险管理的概念

风险管理是以工程、系统、企业等为对象,分别实施风险危险源的辨识、分析、评估、控制,从而达到控制风险、预防事故、保障安全的目的。风险管理的应用最早出现在20世纪30年代,并从50年代开始,发展了分析和控制的相关理论,到现在历经70多年,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方法和应用技术。目前,以安全性评价为主要形式的风险管理已在机械、化工、石化、冶金、电力等工业部门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逐渐走上了规范化、法制化轨道。

安全管理的实质是风险管理。企业安全生产中总是客观存在着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状态和环境的不安全因素,这些危险因素暴露在具体的生产活动中就形成了风险,一旦风险失控就可能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在电力系统推进风险管理,要充分借鉴以往安全性评价、风险分析与控制等工作经验,建立相应的工作标准和工作机制,注重识别各种风险因素,采取切合实际的控制措施和方法,防范安全事故发生。

二、风险管理内容及特点

1.风险管理的内容

风险管理的内容主要有风险辨识、风险控制和风险评估。

风险辨识

风险辨识是针对企业生产过程中常见的事故类型,列举分析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需要注意的问题和典型事故案例,用于辨识和防范现场作业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

风险控制

风险控制是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开展过程中,结合工作实际和专业特点,针对作业计划、布置、准备、实施的全过程,辨识作业中可能存在的风险,有针对性地落实预防措施,保障作业的安全实施。

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是以防止人身伤害和人为责任事故为主线,评估企业安全管理和安全控制状况,评判企业安全风险程度。

2.风险管理的特点

风险辨识、风险控制和风险评估作为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注重对物、环境和安全管理工作的评估,反映企事业单位安全生产管理基本状况;另一方面重视作业过程和具体作业行为的安全风险控制,反映企业安全生产过程的受控程度。

风险评估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引入了对“人”的安全风险管理,在人员素质评估方面,不但强调了作业和管理人员安全知识和技能,还提出了生理、心理等安全适应性问题;在作业行为评估方面,强调人的不安全行为,以及在事故当中表现出的人为因素。

三、风险管理在供电企业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早在2008年,国家电网公司就在借鉴和吸收国际先进安全管理理念和方法的基础上,将现代风险管理理论和电网企业实际相结合,组织编制了《供电企业安全风险评估规范》和《供电企业作业安全风险辨识防范手册》。

其基本内容和特点为:

1.编制风险预控实施计划。认真总结和借鉴企业安全风险评估试点工作经验,研究确定开展作业安全风险预控的主要内容及专业范围,组织制定推进计划和工作方案,参照制定企业安全风险评估标准、作业安全风险辨识防范手册,为推进作业安全风险预控建立基础。

2.开展风险管理教育培训。以作业安全风险辨识防范手册为重点,认真开展基层员工安全风险管理教育培训。结合岗位实际,利用班组安全活动、集中授课、事故案例学习、作业实训等多种形式,使员工全面掌握作业项目安全风险辨识内容和方法,提高作业安全风险意识和岗位安全风险辨识防范能力。

3.开展静态安全风险辨识。参照企业安全风险评估标准,利用春秋季检修预试、日常巡视检查、专项巡视检查等,系统查找和识别设备、环境、工器具、劳动防护以及物料等存在的静态安全风险,逐条制定针对性防范措施,建立企业安全风险数据库,并做好日常完善与维护工作。

4.实施作业安全风险控制。各实施班组(工区)作业前,应依据静态安全风险库,并参照作业安全风险辨识防范手册,确定作业静态安全风险,同时对本次作业的特殊危险点、作业对象、作业环境、作业方法、工作量、进度要求、人员组成等进行分析,查找出本次作业特有的危险因素,评估风险等级,制定控制措施,通过填写安全风险预控卡或与作业指导书相结合,并在作业过程中严格落实,保障作业全过程的安全。

5.改进作业安全风险预控。结合静态安全风险辨识和作业安全风险控制推进情况,以及作业实施中暴露的危险因素和安全风险,补充完善本单位安全风险数据库、企业安全风险评估标准、作业安全风险辨识防范手册等,促进作业安全风险防范和控制的持续改进。

四、取得的成效

一是丰富和完善了安全管理的内涵和外延,从侧重对物的不安全性的评估分析与整改,到侧重对人员和管理的不安全性的评估分析与控制,互为补充、相辅相成,实现了对不同管理对象的风险辨识和预控;

二是在安全风险管理统一框架下,各专业部门紧密协作互动,各有侧重,各具特色地开展工作,通过自上而下组织推进和自下而上实践反馈,全员参与,上下联动,促使各级人员的安全风险意识和辨识防范能力普遍提高,生产环境和安全防护水平得到了明显改善,安全基础管理工作显著加强;

三是按照每台设备,每类作业开展风险辩识,危险因素描述更为具体,控制措施更具针对性,突破了传统方式下现场安全措施笼统,操作性不强,安全预控质量因人而异的管理瓶颈,推进了安全管理标准化建设,突出体现了安全管理预防为主的管理思想和理念,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更加切合实际,对于规避和化解安全风险,保障人身、电网、设备安全起到了积极作用。

第13篇

文 孙维振 连莉莉

施工企业全面风险管理实践中的问题和难点

大多施工企业难以从战略的高度重视风险管理。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蓬勃发展,经济总量连上新台阶。1979~2012年,中国经济年均增速达9.8%,同期世界经济年均增速只有2.8%。而建筑业通常以两倍的速率领先于国家经济规模的增长。在这种形势下,很多施工企业的决策者很容易把企业的发展和增长都归功于企业的有效运营管理,难以建立起忧患意识,重视风险管理。另外,很多企业决策层还错误地认为,只有市场竞争失利、行将衰败没落的企业才需要加强风险管理,发展蒸蒸日上的企业根本用不着风险管理。因此,风险管理认识不到位,也使很多企业忽略了风险管理的重要性。过惯了好日子,没有经历过经济循环,对风险管理重要性认识不到位,相关风险管理知识掌握不足,使大多施工企业很难从战略的角度考虑风险管理,建立和完善风险管理机制。

很多施工企业对风险管理的认识比较片面。施工企业是典型的项目型企业。现代建筑工程项目的规模大、周期长、投资大、涉及风险领域较多。在完全竞争市场、规模压力和盈利压力的驱使下,施工企业容易就事论事,在风险管理上形成两个片面认识。一是重视项目的进度风险、安全风险、质量风险等显性风险,忽视技术风险、管理风险、人力资源风险、财务风险、环境风险等隐形风险和外部压力小的风险:二是重视单个项目的风险,忽视市场风险、财务风险、法律风险、道德风险、政治经济环境风险等企业整体战略层面的风险。

企业的内部环境制约了风险管理的建立和完善。我国施工企业中以国有股份为主,在国有企业中,“一股独大,所有者缺位”的股权结构短期难以改变。在这种股权结构下,所有者和实际控制者高度分离的模式在所难免。这导致了很多企业的经济权利的集中,从而引发“内部人控制”现象的产生。对于许多国有独资或国有控股企业,尽管董事长与总裁等核心决策者并不持有股份,也不是法律上的所有者,但他们却事实上掌握着上级主管部门行政任命的企业控制权。

另外一个事实是,在国有股份为主的施工企业中,实行任期制。经济权力的集中和任期制的限制,很容易使企业决策者重视短期业绩,不重视企业长期发展质量,忽视企业风险管理。

很多企业的内部控制还不成熟。企业实际经营过程中,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是密不可分的。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相对重要性各有不同。在战略风险方面,风险管理应该发挥主导作用,内部控制起到配合作用。这一角色逐步逆转,到财务报告层次,应该是内部控制发挥主导作用,风险管理起到配合作用。

然而,我国内部控制理论研究起步较晚。很多企业简单地认为内部控制就是会计监督,没有把内部控制和企业实际运营结合起来。再加上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董事会形同虚设。很多企业经营决策者的素质也有待提高,我国许多企业领导或只重视生产经营,忽略风险管理,甚至认为内控制度是多余的,热衷个人权力威信,任意逾越制度约束,企业的重大决策举措由经理一人说了算,由于经理人员决策失误导致的企业破产屡见不鲜。企业内部控制理论和应用不成熟,制约风险管理的效果。

施工企业的风险管理运用策略和技巧不成熟。大多数施工企业中,审计委员会、战略委员会、薪酬委员会等控制机构缺乏,而且高层管理人员交叉任职、职务兼容等情况普遍,另一方面重大集体审议联签等责任制度的建立屈指可数,三重一大制度形同虚设,导致决策过程中相关主体之间权利不清、责任不明、制衡力薄弱,容易形成重大决策过程失误。

决策后,风险管理应持续跟进,需要不断进行风险评估和监控,执行连续的、与风险反应相匹配的相关政策和程序,并对风险反应方案的运行和执行质量进行持续的监控和重点评估,从而保证风险应对措施得以正确执行。而现实往往相反,由于决策的不民主,缺乏科学依据。重大风险错误决策后,企业相关管控资源往往避而远之,任由风险项目问题发展以致失控,造成企业重大损失。

风险管理强调定量分析,对未来损失的规模和发生概率进行定量分析,概率统计方法的应用能使风险分析科学化。管理层缺乏对国内外企业应对风险的策略进行认真剖析、对比、消化、吸收,大多施工企业对风险的掌控还停留在经验的基础上,习惯定性分析。风险管理运用策略和技巧不成熟。

企业对风险管理缺乏持续改进的态度。有的施工企业决策者认为既然风险管理这么重要,那就全面引进西方管理思想、管理理论和管理工具,而不顾企业实际管理发展情况。我国施工企业运营管理水平干差万别,整体发展水平和西方发达国家也有很大的差距。全面引进,生搬硬套,容易产生新的风险,管理机制建立不起来,原来成熟的风险应对经验和措施又被抛弃的结果。

管理决策者应耐心研究自己企业所处的内外环境和企业发展阶段,学习先进的风险管理理论,建立适合自己企业的风险管理理论和管理办法,并不断完善,形成高效的风险管理机制。

树立全面系统的风险管理思想需要时间。长期以来,很多施工企业的风险应对措施是经验性的、临时性的、局部性的,风险管理措施之间缺乏有机联系和系统性。这些风险应对措施来自于过去的环境和市场实践,很有效。但是这样的风险管理措施不能应对大的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波动。

施工企业应该从全球化的视角,从科学发展观的高度,以企业持续发展为战略目标,全面考虑构建符合现代企业要求的风险管理机制,增强企业对风险的预测能力、预防能力、控制能力、化解能力和风险处置后的预后能力和转化能力,形成系统化的全方位全过程风险管理机制。

为此,在加强学习西方风险管理理论的同时,企业和学界应该结合我国当前发展阶段,认真研究适合我国国情的风险管理理论。施工企业应当积极参与其中,树立系统的风险管理思想,学习研究风险管理理论并熟练掌握风险管理工具。

制约施工企业全面风险管理应用成效的因素

是否能紧随政治经济环境与时俱进。施工企业的快速发展既得益于活跃的外部环境,又不得不承受快速变革带来的风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区别于西方市场经济,党的十报告指出:要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推行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推动国有资本多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法律保护。

施工企业要努力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时俱进,不断更新企业的理论认知,并积极关注西方有关市场、企业运营管理理论和实践。结合自己企业的实际情况,不断完善企业战略规划和风险管理机制,安全遨游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中。

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做好数据挖掘利用。当前施工企业大都多省市跨区域经营,有的企业业务布局全国。企业每天不得不处理来自众多项目部的海量信息。这些信息包括市场形势、法律法规、舆论环境、成本资金、安全质量、环境保护和政府民众等。

第14篇

    [论文摘要]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信用风险已成为参与电子商务企业所面临的最主要风险之一。针对电子商务活动中的诚信缺失行为和信用危机现象,应通过制定电子商务风险监控和管控措施,建设一个高效、规范的企业电子商务信用风险管理制度与内部控制体系,建立健全电子商务社会信用保障体系。构筑全方位、全过程的电子商务信用风险预警、监测、转移、防范和信用违法行为惩戒记录机制。 

    随着网络的发展,电子商务已经成为人们从事商务活动的新模式。与传统商品交易方式相比,电子商务的优势明显。但由于网络信息本身具有虚拟性和不稳定性,电子商务信息易被修改、毁坏与丢失,加之参与电子商务的主体诚信问题及网络技术发展的局限,使得电子商务信息的真卖性与安全性难以得到保障。因此,电子商务与传统的商品交易方式相比对信用风险管理的要求更高。如何取得并维持顾客的信任是电子商务成功的关键所在,欲发展电子商务必须先加强电子商务中的信用风险管理制度建设,建立社会信用保障体系。 

    一、信用机制建设成为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当务之急 

    2010年一季度,中国互联网网民新增2000万人,网民总数达到4.04亿人。伴随网络用户数量的持续增加,网上购物等电子商务活动逐渐被我国公众所接受,电子商务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这为企业提供了广阔的电子商务机遇。但是,由于我国市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有关市场经济制度的法律法规尚不完善,市场经济发展所需要的社会信用保障体系尚未建立起来;企业的市场行为随机性大,不少企业的诚信度还不高;市场信用交易不发达,社会普遍缺乏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信用意识和信用道德规范,诚信缺失行为盛行,“三角债”、假冒伪劣商品泛滥等信用危机现象随处可见。这些诚信缺失行为和信用危机现象无疑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并且也成为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绊脚石。 

    目前,我国社会信用保障体系仅在少数行业开始建立,不少企业尚未建设内部信用管理制度,大多企业根本就没有设置信用管理部门。人们在电子商务活动中不重视对客户信用状况进行调查与评估,时常错误地选择交易对象,从而导致违约或不履行合同等情况的发生。因此,发展我国电子商务的当务之急是加快建设企业信用风险管理制度,建立电子商务社会信用保障体系。 

    二、企业电子商务信用风险管理制度的建设 

    信用风险是指商品交易主体不能按事先达成的协议履行其义务的潜在可能性。信用风险会使商品交易主体因未能获得预期的商品交易收益而承担财务上的损失。因此,信用风险管理的目标就是通过采取将信用风险限制在可以接受范围内的措施而获得最高的风险调整收益。目前,信用风险的定量化工具、技术及模型等理论研究都还没有形成一个比较完善的体系。基于此,对电子商务的信用风险以及信用风险管理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1、建立健全企业电子商务信用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体系 

    借助贯彻执行国资委颁发的《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和财政部制定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强大东风。优化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制定电子商务风险监控和管控措施,构建一个全方位、全过程的高效、规范的电子商务信用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体系,预防并降低电子商务信用风险。电子商务信用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体系应该包括信用风险管理组织体系、决策体系、评价体系等内容,其中尤其是要加强信用风险管理组织体系建设。建立高效并目相互监督的信用风险管理组织体系是提高电子商务信用风险管理效率的关键。 

    加强电子商务客户档案管理,根据客户信用信息的变化,及时调整电子商务交易品种与规模,建立合理的应收账款回收机制。为了防止坏账,当账款逾期在3个月以内,由企业内部的信用部门进行追收;对于超过3个月的应收账款,应寻求外部专业机构的力量协助追收;对于超过半年的应收账款就必须作为坏账处理,应采取法律行动追讨逾期账款。对于前任领导经营中产生的逾期账款不能继续作为应收账款保留在账上,而应将这部分应收账款作为坏账处理。 

    在企业内部培育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倡导和强化风险意识,树立全方位电子商务信用风险管理理念,实行事前预测、事中管理、事后处置的全过程电子商务信用风险管理行为。通过建立这一电子商务信用风险管理文化,使员工以诚实守信、审慎务实的态度来对待每一次电子商务业务,建立一支作风严谨、技术精湛的电子商务信用风险管理队伍。 

    2、建设具有电子商务信用风险预警、监测、转移和防范功能的电子商务网络系统 

    加快电子商务风险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建立一套具有电子商务信用风险预警、监测、转移和防范功能的电子商务网络系统。各相关电子商务的网站都应发挥自身掌握的信息技术优势,建立起功能强大的电子商务信息数据库和电子商务信用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开展信用风险的定量化工具、技术及模型等研究。采用适当模型计量信用风险,实行电子商务信用风险的量化分析与控制,从而降低电子商务参与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的成本,提高电子商务信用风险管理的时效性和准确性。在电子商务信用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做好重点电子商务客户的信用风险内部评级,建立电子商务客户的信用风险识别管理系统。 

    3、借鉴国际先进的信用风险管理经验,开发电子商务信用风险管理模型 

    传统的信用风险管理量化分析方法主要有信用风险因素评估的“6C”法和信用评级法等。“6C”法是指根据商品交易主体的品德(character)、能力(capacity)、资本(capital)、担保(conater-a1)、经营环境(condition)和经营连续性(continuity)等六个因素评定其信用程度(履行商品交易责任的能力及其可信任程度)。信用评级法主要采用z值模型对体现参与商品交易企业的赢利、营运等能力的财务指标(销售利润率、资本金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和营业资产周转率等)进行加权计算进行信用风险等级评分。 

    近年来,伴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信用风险度量模型已成为国际先进的信用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针对电子商务特点研发信用风险度量模型,通过信用风险度量模型计算电子商务的违约概率和违约损失,识别和量化电子商务的信用风险,为防范电子商务信用风险提供了强大武器。在构筑电子商务信用风险度量模型时,应采用通用信用语言,注意电子商务过程中的信用许可范围。 

第15篇

关键词:电力通信现场;安全管理;风险管理

电力通信保障了调度自动化、远程监控、电力调度、继电保护、电力生产等通信需要,是电力系统安全、可靠、稳定、经济运行的重要基础,在电力系统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如何在电力通信现场安全管理中运用风险管理念提高通信安全水平,防止由通信事故引起电力系统事故或者延误事故处理和扩大事故,是电力企业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的的问题。

1 电力通信现场的风险管理概述

电力通信现场的风险管理是一种具有预见性和前瞻性的重要工作,电力通信现场的风险管理体系由风险分析、风险辨别、风险评估、风险控制、风险应对组成。

1.1 风险分析

电力通信现场的风险分析是指根据以往电力通信中各类安全事故,对风险的发生后果、发生概率和发生原因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1.2 风险辨识

风险辨识是电力通信现场风险管理的重要基础,辨别电力通信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因素,提炼和分析生产运营活动中安全隐患和各类安全案例,找出危险因素,提前控制和管理风险项目。

1.3 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是指定量或者定性的评估电力通信风险造成的后果,评定风险的严重等级和发生个数。

1.4 风险控制

风险控制是指全面评价和检查电力通信中贯彻执行风险管理决策的情况,进一步提出提高、改造的方法和措施,由于电力通信中的风险因素具有不确定性,因此需要不断评估和监测风险发生的后果和概率,加强风险管理,完善应对措施,进行风险防御。

1.5 风险应对

风险应对是指电力通信管理部门为了有效地规避潜在风险,采取的多种安全防御措施,确保电力通信的安全稳定运行状态,利用优化、改造和消缺流程,对电力通信作业过程、环境和设备中的风险及时消除,从源头消除电力通信的潜在风险,对于从经济上、技术上无法消除的风险,积极采取应急方案和预控措施。

2 电力通信现场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缺乏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

电力通信现场的安全管理力度不足,缺乏相对独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电力通信现场的安全管理忽视风险管理。以电力系统的电网调度为例,具有相对比较成熟的安全管理体系、风险预警机制和安全调度规章制度,电力调度部门定期进行安全事故预演和预想,具有明确的工作机制、安全管理模式和风险管理意识,而电力通信的安全管理比较薄弱,缺乏系统的、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

2.2 电力通信的风险管理意识淡薄

电力通信的安全管理需要工作人员共同参与,每一位工作人员充分认识到电力通信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将维护电力通信安全放在工作的首位,加强管理和防范,实现电力通信现场的规范化、科学化、合理化安全管理,但是当前电力通信相关部门和管理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单薄,还处于“脚痛医脚、头痛医头”的管理阶段,专注于解决局部的问题,将电力通信安全管理的重任全面压在管理人员和班组长身上。

2.3 电力通信应急系统不完善

当前电力系统对于电力通信的规划建设投入相对较少,导致电力通信应急系统不够完善,不能达到电力通信安全稳定运行的要求。一旦通信设备发生故障,会导致整个变电站的业务中断,容灾处理能力较弱。

3 在电力通信现场安全管理中运用风险管理理念的策略

3.1 明确风险管理目标

在电力通信现场安全管理中运用风险管理理念,首先要明确风险管理目标。积极开展电力通信系统的安全风险管理和控制活动,规范电力通信现场的安全管理活动,制定完善的安全风险防范机制,全面提高电力通信网防范和抵御风险的水平,防止由于调整通信方式和通信检修,导致继电保护装置误动作造成电力通信事故的情况发生,确保电力通信网的可靠、稳定、安全、经济运行。

3.2 制定完善的风险管理工作内容

电力通信相关部门要制定完善的风险管理工作内容,深入分析日常的施工检修、建设和运行维护对电力通信网安全稳定运行的影响,明确安全管理的流程、要求和范围,组织电力通信运维部门深入学习,全面落实电力通信现场风险管理内容。根据电力通信网的安全管理标准,加强通信检修风险管理,编制详细的重点检修预案和施工指导计划,定期对电力通信网中危险源点进行控制和分析。另外,电力通信运维部门的工作人员要不断提高电力通信现场维护检修的风险管理意识,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3.3 全面落实风险管理

电力通信系统要明确安全管理机构和部门的职责,完善电力通信网运行维护的管理流程和管理职责,安排专门的技术人员全面负责电力通信现场的风险管理,制定电力通信现场风险管理的要求和范围,明确触发事件与风险发生原因,分析和研究各种风险。加强电力通信运行维护和检修管理,协调电网停电工作,及时控制和分析维护检修对电力通信网的影响。同时,每周开展电力通信运维研讨会,研究每周的风险源点,组织电力通信安全管理部门学习风险管理方法、知识,对重大的电力通信故障和缺陷进行分析,并且落实改善措施,编制电力通信网的事故保障专项计划和应急预案,提高电力通信现场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3.4 加强风险管理监督

电力通信现场的风险管理是一项前瞻性的系统工作,对于电力通信网的建设方向和安全稳定运行有着直接的影响,需要电力通信网各级安全管理部门的积极协调配合,降低调整电力通信运行方式和维护检修给电力通信网安全稳定运行带来的影响,最大程度地消除安全隐患。为了确保电力通信现场安全管理运用风险管理理念的效果,电力通信管理部门要将风险管理纳入常态化的安全管理工作中,全面落实电力通信现场的应急预案、检修方案和检修计划。

4 结束语

电力通信现场的风险管理对于保障电力通信网和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结合当前电力通信现场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积极采取改进措施,加强电力通信现场的风险管理,推动我国电力通信产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梁毅强.电力通信网的安全维护与管理措施[J].企业技术开发,20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