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4-0076-01
1.教师对语文学科的性质缺乏基本的把握
有些教师不能处理好教学的三维目标中的三个维度之间的关系,将人文性和工具性对立起来,将知识和能力分割开来。片面认为强调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就是走老路;注重人文精神的培养就是新课程。如对课标要求的一些只学不考的知识,因为不考就不学。少讲成了不讲。教学中只注重迁移拓展和模仿一些新的教学形式,而对文本的解读、语言的品味、写法的探究只是蜻蜓点水,一笔带过。
2.教师对阅读教学存在着一些模糊的认识
一些教师对文本的钻研深度不够,或大而化之,只重视整体感知,架空分析;或文本阅读的目标设置空泛,对言语的感悟不够;或死守教师用书,缺乏个性化的理解;或教师的讲解不精,抓不住要点,点拨不到位;或对文本阅读中学生的探究过程不够重视。
3.师对作文教学不够重视
教师在作文教学中随意性大,比如作文命题的随意,指导的随意,评改的随意;教师对生活积累意识欠缺,对生活只是照相式的观察,不重视引导学生对生活的感悟和引导学生进行审美的观察,割断了语文与生活的链条;教师漠视学生基本的思维训练,缺乏对想像力、思维敏锐性的培养;教师批改作文的方式单一,效益低。
4.的教学方式走极端,过于激进
有的教师课堂上叫学生反复读书,自悟自得;有的教师还沿用传统模式,串讲串问,课堂教学中"讲"的分寸把握不准。有的教师提问的目标不明确,盲目性、随意性较大,课堂环节松懈,学生懒洋洋无学习兴趣,教学效果较差。
面对这众多问题,语文教育的出路到底在哪里呢?笔者谈谈自己的做法和人教学对策。
4.1 是要高度重视语汇的积累。学生不善于表达的根本原因在于语汇积累不够,写文章时翻来复去就那几个可怜的词儿,哪里还谈得上语言活泼、生动、形象呢?其实前几年高考考名句的做法,从这个意义上说还是值得肯定的,只是没必要把题目出得太偏太怪罢了。
4.2 是要高度重视语感的培养。这里不说语法而说语感,是有意突出母语语法教学的特点--实践性。母语语法的学习不在于掌握了多少理论,而在于通过对优秀的经典作品的朗读和背诵,培养学生的语感,使学生领悟什么样的句子合乎规范,什么样的句子不合乎规范,并进而凭直觉造出合乎规范的句子来,而不一定非要说出个所以然来。
4.3 是通过大量阅读,尤其是文学作品的阅读,从而提高思维水平。从理论上讲,既然语言是思维的直接现实,那么我们就可以通过对语言这个"产品"的拆卸和组装来逐步学会语言的构造规律,并且将其内化为自身的心理结构,从而达到提高思维水平的目的。在这个过程当中,文学作品因其独特的表情达意功能和创作时的精研细磨而理所当然应该成为训练材料之首选。
4.4 是要注重培养学生积累。整理语言资料和使用工具书的能力。语文学科的语言文字性决定了语文学习必须进行艰苦的积累,语言这个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好的,非下苦功不可。教师要教学生利用语言记录本收集精彩新鲜的词语和句子,剪贴报纸杂志上面的精彩文章。与此同时,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在与别人交谈或听别说话时有意识地学习别人好的语言。并且要养成自觉而熟练使用常见语文工具书的习惯,通过查字典辞典积累语言文字知识,提高语言文字水平。
4.5 是关注社会人生,积极参与生活。社会是一部硕大的百科全书,语言的活水就从那里源源不断地流淌出来。古人在强调"读万卷书"的同时,也重视"行万里路"。《红楼梦》中就说得更明确:"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从创作心理学的角度来说,社会生活中的酸、甜、苦、辣,人民群众的喜、怒、哀、乐,乃至于自然界的风、雨、雷、电,花、鸟、虫、鱼刺激人的感官,才会使创作主体心旌摇荡,从而产生作文的冲动。一个信道闭塞,麻木不仁的人,是断然写不出好文章的。
4.6 是改进作文教学,激发作文热情。当前的作文教学,因为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已经堕入了"应试八股"的泥淖,那种"开头要写孔繁森,反面对比,第三联系钱学森,最后落实中学生"的套路,就是这种"应试八股"的典型例子。因为受"写真实"的影响,不少学生已经怯于动笔,即使在老师的威压下勉强写出的文章,也是语言干巴,像个瘪三,不堪卒读。再加上我们片面理解"思想健康"这一要求,学生实际上已经处于"假话不能说,真话不敢说"的尴尬境地。因为受"狭隘工具论"的影响,作文的命题总是受制于某种功利目标,而与学生生活阅历严重脱节。老师喜欢出的题目,常常不是学生喜欢写的,结果使得作文教学流于形式,沦为整个语文教学中效率最为低下、各界最不满意的一个板块。如果作文教学要想有所作为,那就必须走出上面的误区,鼓励学生放心大胆地写出他们想写的、具有其鲜明个性特色的文章,即便这些文章内容不够真实,思想不够健康,形式不够规范,也大可不必惊诧。
关键词:职教语文教学 兴趣 问题对策
引 言:自从新课程改革以来,国家教育部对老师教育学生和教师的工作的要求越发严格,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我国职教语文教学有着一系列的问题, 本篇文章对职教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做了一个分析,并对这些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案。
1.职教语文教学的问题
1.1.不适应课本
现在国内大多数教师对改革后的课程和教材都不熟悉,不明确教学的重点和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会出现不到位的现象。 教师为了应付不同种类的检查,忙于自己的事情,缺乏读书和研究教学的时间,有些课,课件变为课程的重点。大部分教师总是以花哨的形式来代替传授知识,这样没有达到传授知识的效果并且又耗精力。有些教师没有重视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基本功,这使得学生们难以接受知识。 老师对成绩排名靠后的学生的写作能力没有有效的引导,导致学生对作文存在恐惧感,从而学生写出的文章总是停留在同一个水平。由于应付考试,学生花太多的时间去做练习,缺乏阅读时间,导致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非常困难。有些教师教学方法过于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照着书本读。
1.2教师教学有偏差
语文学习课程小组活动,追求形式,浪费精力和时间,一个班的人数过多,陈旧的学校设备,让学生和老师在上课都无精打采,教学过程中没有做到有条不紊。没有意识到语文的实用性和重要性。老师在课堂中提出的问题十分混乱,问很多没有意义的问题,很多问题都是停留在字面意思没有深刻的去理解。有些课程忽视了让学生们去品味语言文学,太注重分析课文的内容,学生很少自己去领悟语言文学的奥妙。教学模式只以教师为中心,职教语文教学过程中,这现象非常普遍,教师在课堂上传授知识时,绝大数教师运用的形式板书在黑板上然后自己慢慢讲解,让学生做笔记,有时还时不时的提问。教师把一切都写好之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就一点都不高,学生的思想也开始变得懒惰,不愿意主动思考问题,而且教师不会揣摩学生的想法,教师在上课之前已经准备好这堂课该讲些什么,该完成什么任务,一切都按照计划来,这会使得学生被动的去接受知识。
1.3.不明确教学目的
还有的问题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明确教学的目的,在课堂上讲授的知识都是牵涉到考试的,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应付考试,逐渐忽视了语文教育主要的目的。使教学的方向性偏离,从而学生也就不会有一个正确的学习方式。由于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应付各种考试,所以课堂上学生的积极性很难被调动,这就会形成一个沉闷的教学氛围;当今职教语文教学中,老师对自己的教学业绩看得很重,因此,将不管那些学习成绩较差的同学,成绩处于中上等的同学成为他们的重点培养对象,这种教学方式非常普遍。这是因为职教教师不理解教学的目的,语文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说读写能力,让他们的阅读和表达能力更出色,而不是只注重卷满分数,卷面只是从某方面来考察学生的知识,并不是所有方面。
2.职教语文教学中问题的对策
2.1.提有效的问题和培养学生的兴趣。
在教学中,课堂上教师有价值的课堂提问能使学生思维活跃,这样一来,学生思维的多样性和严密性会增强,使学生学会进一步思考问题,让他们积极地参与课堂活动,也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不仅学到了知识,也能拓展视野,从而让教学的效率得到提高。所以当前教学的重要课题是设计课堂的提问,以及如何才能做到更能有效的提问。在传统的角度看来有效果就是效,效果的明显程度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另一方面年,有效可以称为有效果,职教教师在追求教学效果的同时应该在时间和精力允许的前提下,教师不能只为提问而去提问,这样提出的问题没有任何的价值,学生动脑筋去回答一些没有意义的问题,这样课堂中充满的只是没有意义的问题;教师也不能只对成绩好的学生提问,而忽视了成绩排名靠后的的学生,这样会让大多数学生感觉自己被老师忽视而变得更加没有积极性;教师更加不能采用单一的提问方式,这会使学生产生一种无味的感觉,从而会使学生的思维方式得不到发展。
2.2.培养学习习惯的正确性
职教语文教学改善措施的第一步是使学生在课堂上能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那么,改善措施的第二步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正确性。可以这么说,无论什么都是由习惯所决定的,正确的学习习惯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语文教学在整个教育中的作用非常重要,影响着学生的未来,所以有一个正确的学习习惯对以后的学习当中会有很大的益处。这时教师应该起到一个引导的作用,比如说,在学习课文之前,教师应该让学生提前熟悉课文的结构和内容,起初,学生可能会反感这种方式,以一种完成任务式的心态去对待,久而久之,学生将会养成自已主动去预习和熟悉课文的好习惯,这和教室合理的引导式分不开的。
2.3.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和鼓励学生踊跃提问
在职教语文教学中,大部分都是学生记笔记,老师讲课这单一的教学模式,这就是没能好的把握教学主体;在语文教育中教师不是主体而是学生,所以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就是打破这种单一枯燥的教学模式,教师在讲课前先让学生预习要讲的内容,从课文中找出疑问,划出难点,在课堂上向老师大胆的提问,也可以让学生之间互相提问,让他们共同谈论去解决问题,如果在同一个问题上,学生之间有争议,教师不能统一题目的答案,教师应鼓励学生发散思维,换种方式去思考问题,学生自己在看问题的角度会有区别,不能使答案局限性。
3.结束语
现如今,职教语文教学中问题的存在是很正常的,但这需要职教教师不断的发现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并使教学方式得到优化,以便于满足新课程改革下对学生素质教育的要求。
参考文献:
1.翟张从.初中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甘肃教育.2013.(62)
一.高中语文教学现状及问题
1.高考“指挥棒”影响着高中语文学习的内容和方式。大部分学校的语文教学中,片面强调实用功能,忽视人文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的知识系统,过于强调理性知识的传授,忽视了语文教育的特点,削弱了语言的积累和语感的培养。
2.课堂教学效率偏低,浪费了学生学习的宝贵时间。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因主导无度而干扰了学生的语文实践:学生读的少、写的少、探讨更少,学生课堂上自主学习不足。
3.在多种媒体的冲击之下,学生缺乏读书的兴趣,课外阅读的时间较少,视野狭窄。脱离现实生活,切断了学生了解社会生活的重要通道,影响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4.教师由于培训不够,新课改只停留在理论上,缺少必要的实践指导。新课程推行固然需要对教师进行理论上的武装,但教师更需要的是感性层面的操作手段。而专家们的培训往往是讲起理论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具体操作或一带而过、或语焉不详。让教师心中恍惚、不知所措,不知从何处入手,只能是眉毛胡子一把抓,而不能提纲挈领,纲举目张,教学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5.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老教师居多,新老交替欠合理,课改意识不强。
6.教材方面,高中人教版必修教材由两个部分组成,即必修教材、选修教材以及与之配套的练习,必修教材5本,选修教材5本,共有十本。如果必修教材作为高中三年的教学内容,那么教师处理起来相对来说会游刃有余。但是新课程要求必须用1﹒25个学年将这些内容学完,也就是说半个学期要完成每一个必修模块的教学,时间太短,让新课改的高中师生勉为其难。
二.改变高中语文教学现状的对策
1.加强语文基础教育,从小学初中起就将字词、造句、修辞、语法等方面的问题落到实处,不应在初中时就围绕中考考纲而删减必要的基础知识,给高中教学带来困难。在阅读方面,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给学生阅读时间,扩大阅读量,增加积累,为学生上高中后提高写作能力储备丰富知识。
2.思想观念上,高中语文教师要明确高中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首先就是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其次,要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的发展。再次,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
3.重视语文实践活动,尤其是阅读和写作训练。叶老曾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就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巧。”可见,语文教学的重点是借助课文训练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教材中所选的阅读课文都是经过专家认真研究、精心挑选的,它的知识含量大,有丰富的语文训练内容。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通过分析课文题目涵盖的内容、采用开放教学的方式、利用课文中关键语句等方式训练学生的语文能力。
4.要改变传统的语文评价方式,给学生有效的富有个性的评价。要由原来的一味强调学习的结果转向关注学习过程。只要我们给学生多一点权利,让他们选择学什么和怎么学;只要当我们语文教师不再填鸭式地传授知识或者不以僵化的测验方式评价学生,我们就可以引导学生从多种途经获取知识。
5.加强教师队伍的培训,让众多的教师能走出去,到新课改取得成功的学校学习新的理念和方法,学习专家成功的教学范式,特别是具体操作各类文体的教学模式,以及学生在合作探究方面的有效做法,切实推进新课改。
6.语文教师要注重传统文化的挖掘,通过吸纳传统文化的精髓丰富教学,也能够通过传统文化的发扬来充实、“净化”学生的心灵。只有拥有深厚的传统文化才可匠心独运、应会感神,才能把语文课堂要设计的自然和谐、酣畅淋漓。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问题;对策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观念陈旧
经过调查发现,很多小学语文教师能认识到语文教学的重要性,并且能通过认真备课、课堂讲解和课后辅导来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但是,通过实际观察我们不难发现,很多教学活动没有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针对这种现状,我们对其分析后得出结论:这是因为受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教师的教学观念仍然没有转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直沿袭旧的教学观念,大部分语文教师只注重学生成绩,忽视对学生方法、能力等语文素养的培养。陈旧的教学观念使学生在笔试考试时能取得高分,但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却很差,教学效果不理想。这种观念理论脱离实际,不适应新课程的发展,不利于教学活动的展开。
2.教学目标不明确
教学要有明确的目的性,_定了培养目标,一切教学活动就会围绕这个目标进行,这样才能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但是,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教学缺乏针对性,讲课时泛泛而谈,教师不知道讲什么,学生更不知道学什么。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实际上是教师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的过程。新课改提倡加强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可是有些老师心中并不能够明确这一教学目标,只是根据参考资料进行教学,没有对教材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使教学目标流于形式。这种没有目标的教学活动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教学方法单一
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主要是灌输式教育,整堂课主要是教师讲,学生听,师生间互动少,学生的参与度低,学生扮演的主要是听众的角色。这种教学模式单调、枯燥,使学生丧失了学习语文的兴趣,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注意力不集中,不认真听讲,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
二、解决小学语文教学中问题的对策
1.转变教学观念
随着小学语文新课程的不断发展,教师应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步伐,认真解读新课程标准,不断创新教学理念,并以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来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教师对于以往教学中先进的教学理念要继承,对于不利于提高教学效果的陈旧理念要剔除。教学理念要由只注重成绩转变为注重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课堂教学活动应由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由以教师的讲解为中心逐渐向学生自主探究转变,还原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明确教学目标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小学语文教学应以实现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方面的发展为教学目标。教师应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学的客观规律、小学生的身心特点,科学合理地设置教学目标。这样,教师在教学中设计的教学活动就能围绕设定的中心层层展开,使教学活动目标明
确,重点突出。清晰的知识结构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丰富教学方法
单调枯燥的教学方法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教学水平,丰富教学方法。教学实践证明,趣味导入法、情境教学法等教学方法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
性,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广泛采用。
在课程导入环节,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自然导入能吸引学生注意力的问题,问题设置要与新课程联系紧密,新颖有趣。有效的问题导入在课程开始时能成功抓住学生的眼球,使学生跟着教师的思路聚精会神地听讲,有助于在课堂上高效地掌握知识。
常见的创设情境的方法有创设生活情境和创设游戏情境。由于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还没有发展成熟,对于一些重、难点和抽象的语文知识,教师可以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进行讲解。选取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例,有助于拉近学生和新知识的距离,便于学生理解、运用知识。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创设游戏情境,能大大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学生自主学习,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案,有助于营造活泼、热烈的教学氛围。例如:教师可以在复习旧词语或教授新词语时,组织学生进行猜词游戏。学生在猜词游戏中既可以复习旧词语,又能加深对新词语的记忆。这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寓教于乐,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获取知识,感受学习的乐趣。
综上所述,针对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采用创新教学理念、明确教学目标、丰富教学方法的对策,符合新课程的标准要求和教学客观规律。通过采取以上对策,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有助于高效达成预期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一、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忽略学生的主体性
在当前小学语文的教学中,课堂的主宰仍然是教师,学生依然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中。传统的教学模式不但束缚了学生的主体性,还严重阻碍了教学质量的提升。在这种保守、落后的模式中,学生的主体性未能得到很好的发挥和培养,被动性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逐渐失去兴趣,语文知识的学习效率自然会呈现不理想的状态。
2.教学方式的单一性
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传授语文知识与技能的方式相对单一,“背对式”的传统方式忽略了新版教材改革的实际,忽略了学生主体发展的内在需求,这种保守的教学方式严重限制了学生的主动探求欲望,阻碍了语文教学效益的提升。
二、应对小学语文教学问题的有效策略
1.转变教学观念,落实学生主体地位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彻底摒弃传统教学观念的禁锢,要及时转变传统守旧的应试观念,要坚守新课程改革中所倡导的教学原则,要在教学中时刻落实以生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念,要利用各种现行的条件进行课堂教学氛围的优化,要让学生在民主化的教学环境中实现主体能动性与积极性的切实发挥与培养。例如,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借助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让学生在小组之间的合作探究之中获得发言权与主动权。
2.优化教学方式,提升教学整体质量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将新课程改革中所倡导的科学教学方法运用到小学语文的实际教学之中,要透彻分析小学生在不同阶段的不同差异需求,要深入分析语文教材内容,要在语文知识与学生需求的基础之上选择与其相匹配、相适宜的教学方法,做到具体知识内容具体分析、具体主体需求具体满足,以此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的持续性发展。
总之,面对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诸多问题,作为教师不能畏惧,应当直面应对,要深入剖析,认真探究,要稳抓矛盾之源,务实改革之本,以此实现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
关键词:聋生 语文教学 教学组织模式 教学媒体
聋校开展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帮助聋生掌握和运用我们的母语,使他们顺利地融入社会与人沟通、与人交往。但是,当前聋校语文教学的现状却不容乐观,大多数聋生的语文能力处于比较低的水平,达不到表达和沟通的基本要求。聋生的生理缺陷是造成聋生语言水平低下的客观原因。但是,如果听觉得到合理补偿而又坚持长期、有效的语言康复训练和语言文字教学,智力正常的聋儿,言语能力可接近健听人,书面语完全可以达到通达,这已被若干成功的聋人所证明。然而,我国聋校的一大部分聋生仍处在口不能言、手不能写的状态之中。为什么出现如此的现象,笔者认为当前聋校在语文教学中存在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当前聋校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没有重视聋生语言学习的特殊性。
聋生是有特殊需要的群体,聋生教育应是遵循普通教育规律并能满足聋生特殊学习需要的教育。而现行的聋生教育并没有从真正意义上体现这种特殊性,没有很好地满足聋生的特殊需要,只是直接套用普通学校的教育模式,在教学方法上没有考虑他们先天的生理缺陷。
由于大多数聋生已经错过了语言发展的关键期,与正常学龄儿童相比,缺少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自然语言(生活语言)的形成期,在聋校课程设置中,就应该对聋生的这种缺失进行有效的补偿,增加一个特殊的语言积累阶段,帮助聋生形成认识声音、认识语言、形成最基本的生活语言积累,为他们接受小学教育打下基础。但是我们的聋生,一进入一年级,在完全没有语言积累的状态下,就要进入和普通学生一样的分科学习,承担相同模式的学习任务,难度太大,在学习之初就造成了聋生不必要的学习困难,进而产生麻木、厌倦甚至恐惧心理,非常不利于以后的学习和发展。
聋生由于其生理缺陷,学习能力无疑落后于健听学生,这是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所以,聋生需要更多的学习时间和更多的课外辅导。足够的时间投入是保证聋生教育成功的重要因素,而当前的聋生教育,课内外学习的时间和普通学校完全一样。聋生教育和普通教育,本来就处在不同的起跑线上,又没有更多的时间保证,聋生和健听学生的差距必然越拉越大,他们与同龄健听孩子的明显差距,必然会影响他们在主流社会运用语言的信心和积极性。
(二)教学内容设计不合理。
学生在校学习的主要材料是教科书,聋校的教材应尊重聋生学习的特殊需要,应该符合他们语言学习的规律,而现行的聋校教材大多是对普通学校教材的简单删减、拼凑。其缺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 部分教学内容脱离实际,语言实践的机会不足,不适于聋生学习。如:在全日制聋校教材第三册第十课,看图学词学句中选到了下列的词语:扬场、播种、碾米、脱粒机等等,严重脱离学生实际,造成学生的学习困难。
2. 系统性差,偏重知识结构,忽视与能力结构、心理结构的有机统一。
(三)教学资源相对匮乏。
我国地域广大,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了教育发展的不平衡,特别是在特殊教育领域更是明显。由于教学观念的陈旧和资金的严重不足,在语言教学方面仍然是教师“嘴巴+手”的课堂教学模式,这样的现象在偏远的西部山区、经济欠发达地区更加凸现。在语文教学中,对于普通学生来说,每个常用的名字、句子在平时的生活中接触很多,也许不需要过多的演示和解释,学生就能理解。可是对于聋生这个群体来说,每一个相对专业化的、操作性化的词语在平时的生活中很少接触,单凭借老师的比划和口头表达无法表示出来,而且一个汉语这么庞大的语言体系,传统的教学媒体不可能提供课堂教学中要展示的全部资源。
(四)教学组织模式单一。
聋生是一个个体差异性非常大的群体,聋生教育要高度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满足他们学习的特殊需要。而当前的聋校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评诂标准呆板单一的问题。
从班级设置来看,聋生进校时由于听力损失情况、智力水平、家庭教育状况千差万别,各方面也呈现出较大的差异性。面对这样复杂的情况,现阶段大多数的做法是不认真考虑学生的差异性,将情况各异的十几个学生编入一个班级,从一个起点开始,以同样的进度,按同样的要求,接受同样的教育,结果造成学习有潜力的学生被迫原地踏步,不能获得充分发展,而学习困难者仍然跟不上班级进度。忽视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就不可能真正帮助每一个聋生都得到自己最好的的发展。
从课堂模式来看,我们的语文教学也缺乏针对学生个别差异的有效措施,没有走出普通教育的窠臼,重集体教学,轻个别辅导;重课文理解,轻语言实践;教学过程中忽视因材施教,对学生的听力言语能力与语音思维能力的培养重视不足,对于不同层次、不同智力、不同听力状况的学生缺乏指导的针对性和灵活性。没有有效的课堂模式,就没有有效的教学,也必将导致教学效率的低下。
二、提高聋校语文教学的几点反思
(一)正确把握聋生语言学习的规律。
从人类语言发展的历史长河看语言和文字的关系,显然语言先于文字,这是常人认识的一个规律,但聋生对语言的学习有其特殊性。
1. 掌握语言与文字的顺序不同。
对于丧失听力的聋生来说,作为听觉感知对象的语音被视觉感知对象的文字所取代了。聋生无论是学习发音、说话,以至系统的掌握一门语言,总是结合语言符号、文字、篇章等书写形式来学习的。也就是说,正常儿童语言发展的顺序是“先语后文,由语及文”,通过语言来学文字,“语”是“文”的基础。但对于丧失听力的聋人来说则刚好相反,即“文语并进,依文学语”,通过文字来学语言,“文”是“语”的凭借。
2. 语言形成的环境特殊。
正常儿童的语言是在生活环境中通过口耳相传自然形成的,而聋生的语言中缺乏生活化的环境,其形成主要依靠专门的情景化的教学环境才能形成。
(二)运用多种教学媒体,丰富教学资源。
1. 组合运用多种教学媒体,创设真实的语言环境,培养听读能力,培养聋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应用教学媒体的关键在于充分发挥其工具性和交互性,线性和非线性地呈现教学材料,让语言、图像和声音同时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官,让他们左右脑并用,充分发挥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进一步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教学媒体的使用能提高信息强度,增加信息的可见度和可闻性,还能加大信息通过容量,提高传输速度,更能发挥其调动和启发作用,变单纯听觉教学为多种感官参与的教学。掌握语言是听、说、读、写、看五位一体相结合的综合过程,语文教学只有综合运用了多种感官媒体,才有可能多方兼顾。我们利用语音室和其他教学媒体组合的方式进行授课,就能同时兼顾听、说、读、写等多方面的能力培养。
2. 结合计算机网络技术,延伸课程资源,拓展学用渠道,探求整合新思路。
计算机网络的飞速发展为语文教学提供了全新的教学手段和课程资源。例如采用“局域网有声论坛”这一教学形式,组织了语文论坛的教学活动。语文论坛主要通过分组的方式进行,教师有针对性地在校内信息平台上设置了不同主题的讨论专区,并提供有关素材,要求学生课外上网阅读。在网络化语音室上课时,让学生根据论坛上所提供的素材进行有声会话,教师进行实时巡听和监控,纠正学生错误的发音和词句,对偏离主题的论题进行引导,并对同学们的发言作实时录音,以作为课后的演示回放素材。这一全新的教学模式不但激发了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有效地弥补了传统语文课堂教学的缺陷,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学以致用的场所,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从质上增强了学生的口语会话能力。
(三)教学内容的设计要生活化。
陶行知先生说过:“需要生活的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聋校语文教学与生活存在着互动的关系。生活是聋生学习的源泉,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因此,从聋生的终身发展出发,依归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只有把教科书这本“小书”与聋生生活这本“大书”融合为一体,让聋生在生活中学语文,在语文中悟生活,才能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大语文教学观。一方面,由生活导向新知,是指通过再现生活这一环节走向课堂;另一方面,从聋生今后的走向来看,生活决定教学,教学应该从学生实际出发,以他们感兴趣的,他们今后发展所需要的内容为重点进行教学。实际上,短短四十多分钟,也是无法把所有的知识全面讲透彻的。把常用的、必须的知识与方法教给学生,如词语教学,对一些常用词可以展开来讲讲,造造句,说说话,而不常见的,生僻的字词达到理解的程度则可。这样,实用性与有效性相结合,真正做到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生活化教学将使我们的语文从封闭走向开放,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聋生的终身学习、终身发展成为可能,更使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独特的灵气与活力!
三、结论
聋校语文教学是一个系统的工程,要设计好每一节课,以最优化的方式将每一节语文课的知识有效地传授给聋生,我们不但在教学观念、教学思想上有所反思,更加重要的是要对教学组织方式的运用,教学方法的改进,教材内容的选择,聋生认知特点的认识等方面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并结合现代教学媒体,充分利用互联网上所提供的丰富的教学资源,来促进聋生语文教学的效率和效益,使聋校语文教学达到一个质的改变。
参考文献:
[1]张宁生.听觉障碍儿童的心理与教育[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5.
关键词:小学语文;现状;问题;对策
一、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
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性的学科,也是我们的文学入门课程,关系到学生的品德思想成长,其中的很多教学内容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教师与家长十分重视这一学科的学习。但是,现阶段小学语文的学习过程对于学生而言相当乏味枯燥,亟待获得有效的改革创新。小学是人生的奠基阶段,这时候的小学生具有极好的好奇心,并且十分活好动。由于难以抗拒自己爱玩的天性,小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表现一般都不会过于沉静,通常也不会对语文这一门学科产生太大的学习兴趣。面对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小学生大都选择了思想转移,其注意力必然不在教师的讲课当中。而且相比较而言,小学生的语文素质成长属于较慢的,需要从认字学词开始,而对于这些陌生学识的灌输,学生一开始还是十分乐于接受的,但是长期的重复使得学生的内心产生了一定的消极情绪,语文的教学效率也就因此而逐渐下降。
二、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学模式过于单一,未能落实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思想
现阶段的小学语文教学,主导的教学模式依旧是传统的灌输式教学,语文教师在讲台上进行教学内容的讲述,学生在下面听,一堂课就这样一气呵成地过去了。虽然不能对其给予完全地否定,但是这样的教学模式过于单一,严重地缺乏教学活力,而且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兴趣早已被磨光,学习效率必然会逐步地降低。此外,这种教学模式与现有的以学生为主的教育思想相违背,没有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学生的自主学习思想得不到切实的发展。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学生的学习本来就是一个行舟的过程,而他们的语文思想就是风的方向,学习兴趣就是船桨,失去了风向的支持和船桨,这艘知识海洋上的小船又能够向前行进多远。
2.缺乏有效的教学方法,学生的语文思维无法获得有效培养
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对于教学方法的创新还处于底层的探索阶段,虽然新课改已经逐步地落实和深化,但是小学的很多教学科目都没有进行确切的方法改革,大都停留在原始的教学方法中。小学语文也是如此,教师不知道选取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合适,对于它们的创新更是不敢“轻举妄动”,亟待教育领域进行综合性地引导和指示。事实上,不同学校的学生是不一样的,有着自己的学习风气和行为。小学语文的教学方法创新应当是主动的,教师应该根据班内学生的行为风格制定最有效的教学策略,而不是固本守元,这样一来,小学语文教学会一直处于较低的水平,无法获得本质性的提高。
三、小学语文教学的改进策略
1.小学语文教学要做到“以学生为主,以学定教”
小学语文,作为语文教程的起始点,并不是那么难,都是以生活为基础得出的一些常识性知识。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教师应该充分关注学生的爱好和想法,并从他们所关心的话题和兴趣出发,规划出引人入胜的问题和教学思路,与语文课堂的教学有效进行结合。教授新的语文知识的时候,教师要举一反三地引出旧的知识,来提醒学生温故而知新,从而提升学生的总结能力。对于不同的课文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比如,在学习《古诗两首》时,可以让学生进行背诵接龙,提高学生的竞争心理。而在学习长篇故事课文的时候,可以使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进行课文的串联,带领学生兴致勃勃地学在其中。
2.创设科学有趣的教学活动,放飞学生的想象力
小学生的知识水平处于刚刚萌芽的阶段,对生活中的很多现象都充满了疑问和不解,教师不妨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尽量地创设一些科学有趣的教学活动。比如,在课堂上提出一些新颖有趣的问题或现象,引导学生去思考和讨论,虽然未必能得出正确的答案,但是在共同研究的过程中,可以放飞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出学生对语文问题的兴趣,并让他们讲出自己的独特见解和想法,以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比如,在学习《嫦娥奔月》的时候,询问大家:“嫦娥为什么要奔向月亮呢?如果她不去接下来又会发生什么呢”?在提高学生兴趣的同时,开拓了学生的语文思维,促进了课程的有效开展。
总而言之,时代的潮流涌动也唤醒了教育思想的转变,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存在太多的不足,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成长,改善教学效率,教师必须在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敢于创新,创设多样化的科学教育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放飞学生的想象力,并从中培育健全的语文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语文教学;语文课堂;存在问题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新课改实施期间,我看到了发生着改变的中学语文课堂,也由此发现了不少存在其中的问题。下面对这些问题做以下梳理:
(一)教师自身素养
(1)教师自身的能力和素养还未能良好地适应课改的要求。有些教师自身的语文素养不够,在于接受新的学习和教学方式就存在困难,他们还只是单方面地站在语文学科和考试成绩的角度看待课改。
(2)教师自身方面的解读文本能力有待于提高。一些教师的文本钻研深度不够,或大而化之,只注重整体感知;或只注重教师用书,缺乏自身具有个性的理解;或教师的讲解不精,点拨也不能到位,难以抓住要点。
(3)在诗文的意蕴方面,用普通话和方言表达是存在巨大差异的,方言有时也别有一番韵味,但在表达文学中使用方言则很难准确的传达出诗文的原有情感和意蕴。许多老师也拿到了资质认证证书,但实际于教学中所展示的水平实在令人难以满意。
(二)教学方式
(1)有些地方教学方式陈旧,教学中仍存在“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如对课程大纲要求的只学不考的,因为不考就不教,少讲演变成了不讲。课程大纲规定有的知识只学不考,其实这些知识对帮助文本的语言难点的理解,对学生能力的形成,对他们的后续学习等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应当好好教、认真教并对此加以要求。如果不教不学,那么这就变成了应试教育,而不是新课程,这也不符合新课程的理念。有的省略本应让学生自身体验、探究的过程,灌给学生以老师自身已然进行过的体验和探究,只能让学生成为“死记硬背”的机械。
(2)对于课文表达的感情,许多老师视如不见。他们只讲解篇章结构,钟情于选词练字和一些其他的所谓的“鉴赏”,大量的专业术语令学生茫然的不知所措,也将课堂搞得索然寡味。一节课的大堆晦涩的术语,学生甚至产生了厌烦情绪。这种讲解不仅摒弃了祖先们留下的行文情怀,更是为学生对于后续语文学科学习的厌弃埋下了种子。语文之于学习在于让学生领略和感受那份深沉的情感并借此开发属于自身的情感和价值观,现在的教学徒具其表,它的无味让中学生本就贫瘠的精神世界得不到发展。现在的中学生情感问题日益严重,这可以说与家庭和社会有着不可分割的关联,但现在语文教学的情感教学也难辞其咎。
(3)随着科技发展,许多先进的教学方式渐渐浮现在学生眼前,比如多媒体教学,但是有的人细心就会发现其中也存在问题,许多的多媒体课件教学,他们只是将一堆的材料满窗口的展示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完全与计算机进行“交流”,让学生自行来理解。本应充满活力的课堂由此变得死气沉沉,关键是这严重的阻碍了师生之间的交流。
(4)在语文教学中重中之重的作文教学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其一欠缺生活积累,对生活只能进行照相式观察,不引导学生对生活的感悟和审美的观察加以重视,分割了语文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其二淡漠对于学生的思维训练,缺少对于学生想象力以及思维敏锐性的培养。
(5)课外阅读。现在的中学生基本上没什么课外生活,他们“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当然,这与他们学生的身份有着密切关系。他们的年龄和学业注定他们与现实生活的喧嚣绝缘,专心进行文化知识的学习。这似乎并没有什么错,可是他们也直接与鲜活的世界绝缘,除了基本教材,他们几乎没有如电视、报纸、书刊等等最接近生活的课外读物,这样只能将他们造就成感情冷漠、机械麻木的考试机器。
为保证新课改的健康进行,笔者提出以下对策以供参考:
第一,中学语文教师必须切实转变教学观念。这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间过渡。除了转变教学观念,教学方式也需要进行偏重。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是这次课改的重点之一,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因材施教,进行教学策略调整。让学生的学习在教师指导下成为独立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
第二,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解析教材文本的能力。练好扎实的基本功。解析教材既要把握其精神实质,又要有自己的独到见解。这样才能有创造性的使用教材,不可以仅仅依赖于《教师用书》。为保教学质量,教师要有严格的自我要求,在新课改中发挥积极作用,逐步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牵引者。立足解决教学创造性教学中的问题。笔者提倡编写教师教学案例,把教师自己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喜悦、疑惑和有待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并加以分析,以反观自己,渐渐的提高自己对新课改的适应能力并促进自己新形势下教学方式的进步。
第三,老师应正确地把握作文教学。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之一。新课改较为注重语文与生活的联系,作文教学过程中要指导学生学会自我感悟生活,引导学生进行独立的审美观察,从生活中发现并积累写作的材料,以便在写作中可以有材料进行筛选,要鼓励学生在作文中抒发真情实感,斥责矫作实乃下乘。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问题;对策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一、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现状
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们都会受到高考带来的严重压力,这样就会使高中语文教学功利性现象发生,很多学生和老师们仅仅考虑语文学习成绩的提升,对于学生们的语言文字综合运用能力的关注度不够高,这些原因都会使高中语文教学现状堪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是对于大多数高中学生们来说,学习语文仅仅是为了高考的需要,这样单纯而单一的学习语文的目的,导致学生们很难发挥语文能力培养的潜力。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教兴国的提出,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再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对于人才培养的需求,要想提高语文的学习能力,必须加强对学生们的语文综合能力的训练,高三一般是复习阶段,在这一阶段很少会有新的知识的学习,所以对学生们的语文能力的提升最主要是在高一、高二时期,通过对学生们语文技巧的训练、分模块的专项练习的加强,让学生们通过语文学习不断提高语文素养和语文的自主学习能力,这样对未来语文的学习都会有非常大的帮助。对于高三时期,通过对高一、高二所学知识的整合归纳统一,最后会对语文学习能力有一个很大的飞跃,从整体上补缺补差,提升学生们的整体语文学习能力和文学素养。随着新课改的提出,对于语文教学我们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断改革和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使之更加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从对语文学习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们不断提升文学素养和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
二、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随着新课改进程的不断深入,对于高中语文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更多的问题凸现出来,对于这些阻碍学生们的语文能力培养的障碍,要及时地加以改革和创新,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来改变现阶段高中语文教学现状,将语文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结合起来,以培养学生们的语文综合实践能力,适应新时展的需要。对于高中语文教学中所使用的教材,内容陈旧缺乏创新,晦涩难懂,这样就会使学生们学习和理解语文知识的能力受阻,无法深层次掌握语文知识以及语文学习能力,增加学生的困惑和压力,最终导致学生们的学习效果不理想,教师们的教学目标也很难达到。
但是对于高中阶段语文学习的兴趣,普遍比较低。特别是对于语文中的文章阅读和古文翻译与理解,多数学生都感到非常吃力,即使通过长时间的努力,也得不到较高的提升,这就导致学生们失去学习语文的信心和兴趣。而且很多学生在学习高中语文的时候受到自身以往的知识结构和语文基础的限制,使他们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困难重重,而这种困难却总是得不到解决反而越来越严重,使学生们产生失败和挫败感,学习语文的态度消极不负责任的学习态度。而且在高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们的作用也非常重要,很多教师们认为,高中学生已经长大懂事,具备足够的自律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这时就会放松对学生们的管制和约束,同时认为学生们已经有足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会减少对学生们的教学强度,课堂上以及课后与学生们的互动合作就会大大减少,要求学生们依靠教材和书本来自主学习,这都会严重影响教师们的教学成果以及学生们的学习效果。高考压力下,功利之中的教学,教师们为了尽快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成绩,往往只注重零碎的知识点的学习,缺少对语文学习的系统知识的整合和培养,课堂学习也只是为了检验学生们的成绩,最多用到的就是记忆、考试、背诵,通过这种强化的对于零散知识的训练,确实可以很快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成绩,但是这种方式对于以后的学习和实际的现实生活中一点帮助也没有。这样学生们学得快忘得也快,对于长期的语文学习能力的培养非常不利。
三、对于高中语文教学的思考和感悟
在高中语文学习过程中,我们应该结合学生们的学习方法和教师们的教学方法,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针对不同的方面去探索解析现阶段语文教学和学习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认清现实,找出问题,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找出解决的办法,才能够让学生们在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语文,不仅提升语文的成绩,对于语文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文学素养的提升,都应该加强关注。这些都要求教师们设计和创新语文教学方式方法,改变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只注重阅读作文和生字练习,同时要更加关注语文的学习背景,知识是来源于生活的,最终也要回到实践中去,所以要加强学生们语文学习和社会生活的练习,更加关注文章中的社会背景、生活环境以及人物性格,使学生们探索我们应该从文章中学习什么,从而达到提升学生们的思想道德修养,营造和谐的成长环境、培养健全的性格。
知识都是来源于生活的,语文和我们的社会生活关系紧密,语文的学习就是要培养学生们的思维能力以及人际交往能力。它是我们生活学习的一种工具,语文阅读可以丰富我们的课余生活,对于提升我们的文学素养和思想品德,提高自身的修养都有很大的帮助。通过对语文的学习,帮助学生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语文学习不仅能够培养我们的学习能力,对于学生们以后的社会生活都有很大的帮助,把学到的语文知识运用到实际的社会生活中去。通过语文学习,在潜移默化中对于学生们的思想价值观和个人品格方面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要加强学生们的高中语文学习,强化训练,更好地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申宣成,胡根林,朱建军.续议“教学品质”[J].语文学习,2010(11).
[2]王俊伏.信息技术使语文阅读教学异彩纷呈[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14).
[3]周志英.关于高中语文新课改的五点思考[J].新课程(教研),2011(06).
[4]李月.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有效教学模式的构建[J].华章,2011(13).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 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2.100
小学生对于未知的事物有很强的好奇心,而他们的生理、心理发育也逐渐加快,在这个时期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会让他们更容易接受、更容易记住,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也更容易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但在当前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老师基本上不会主动增加传统文化的内容,即便语文教材涉及到了相关内容,老师也仅仅是对教材内容的讲解,没有进行延伸、拓展。
随着新课改的大力推行,当前小学语文教育已经逐渐重视传统文化,这也就表明,在今后的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教育将会占有一定比重,但因为当前小学语文教育忽视了传统文化,导致了学生的传统文化知识掌握量很少,他们的传统文化基础十分薄弱。因此,小学语文教育引进传统文化已经势在必行,对小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灌输,有助于他们养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有助于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认同感,无论是从传统文化的传承而言还是从学生自身出发,传统文化教育都非常必要。本文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就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现状及对策分析,希望对教师的教学有所帮助。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
(一)学生缺乏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在“快餐文化”“洋文化”泛滥的时代,老师如果希望学生能够主动去学习传统文化,希望他们能够对传统文化感兴趣,虽不能说是“痴心妄想”,却也有一定的难度。在当前小学语文教育中,最难的一点就是如今的小学生过早的接触高科技产品,于他们而言,对国外的某位明星的作品如数家珍,但对于我国传统的知识诸如老子、孔子、荀子等人的思想却一概不知。在这样的前提下,教学无疑变得更加困难。另一方面,学校把英语当成重点,学生自然也就将重心放在英语上面,但如果学生连本国语言都无法掌握,又怎么能学好外国语言。学生对传统文化失去了兴趣,兴趣转移到了其他国家的语言、文化上,这也引起了教育部的重视,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语文所占比重逐渐上升,这就是对学生学习语文、学习传统文化进行政策支持。
(二)侧重背诵,忽视了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定义仅仅局限在一些难懂的古诗、几篇拗口的古文,这是极其错误的看法,需要老师进行纠正。但在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很多老师忽视了传统文化在教学中的重要性,他们将教学的主要方法变成要求学生背诵。举个例子,杜甫诗《绝句》,原诗为“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很多老师在讲这首诗时,仅仅带着学生读几遍,之后布置下“背诵”的任务。小学阶段的学生不知道背诵诗文的意义,更不能体会诗的意思,但不能违背老师的意思,只能强迫自己死记硬背,这就偏离了教学的初衷,教学不能仅仅是为了背诵,更重要的是理解,做到对诗词的深入的了解,学生记忆起来也更简单,也才能从诗词中学到知识。
(三)忽视诵读的重要性,学生缺乏语感
对于小学生而言,在语文教学中朗诵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他们的语感较差,对于部分词语理解不深或是根本不认识,这种情况下,如果只是进行默读,他们的语感很难得到增强。然而在当前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恰恰忽略了诵读的重要性,古人读书无论是幼时上私塾,或是长大后准备科举都离不开诵读,长时间的朗诵,可以让学生做到出口成章,很多诗句、名句本来不记得,但说话时突然就说了出来,对于一句诗本来忘了,但读到上一句诗时,下一句诗自然从嘴边蹦出来。这就是诵读的益处。
二、解决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情境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小学阶段的学生缺乏对传统文化的兴趣,老师也不能强迫学生去学习,否则很可能适得其反,最好的做法就是迎合学生的心理,将教学进行改变。以诗仙李白的《静夜思》为例,原诗为“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诗主要描写的是李白思念家乡的感受,让小学生来理解诗中的思乡之情恐怕有些牵强,所以就将教学仅仅停留在字面意思的分析上。在现阶段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一个情景,即假设身处月夜,学生自己假象成李白,将透过窗户的日光想象成月光,学生们抬头“望月”,低头“思乡”,同时大声诵读,这相当于是一个小游戏,学生乐于参与其中,也就有了学习兴趣。
(二)改变死记硬背的做法,鼓励理解式记忆
如果小学阶段就提倡学生死记硬背,那么在之后的学习中,学习内容更难,需要背诵的内容更多,全部依靠死记硬背,学生的学习压力就会无限叠加,所以在教学中,一定要教会学生进行理解式记忆,以《静夜思》为例,学生要先对这首诗进行理解,对于这首难度并不算大的诗,老师要教会学生进行理解式记忆,这样学生就会对诗词的内容有更深入的理解。
(三)举行传统诗词、文章诵读比赛,鼓励学生大声读
诵读具有一定重要性,但却被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老师所忽略,为了提升学生的语感,老师不仅要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大声朗读,还要在课后举行诵读比赛。参赛内容不能局限在课本上,学生可以去图书室找一些对自己有帮助的书目,在比赛中进行朗诵。这样的做法不仅可以提升学生语感,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学生去阅读课外的读物,诸如《百家姓》、《弟子规》等,对于他们的积累也有一定的益处。小学阶段的学生具有很强的学习能力,尤其是在老师予以肯定之后,在比赛中表现优异的学生就会愈加发奋,而表现较差的学生也会受到激励而努力学习。
【P键词】初中语文 课堂教学 存在问题 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7.092
本人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认真负责,不仅积极的学习新的教学理念,还应该积极的将新的教学理念落实到实际的教学中去,进而更好的帮助学生进行语文知识点学习。虽然现代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得到了有效提升,然而依然存在一些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本文首先就目前存在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提出有效的应对措施,希望能够使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更上一层楼。
一、存在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分析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时刻谨记教书育人的重要使命,因此要不断追求进步,不能为眼前取得的成绩所迷惑,更不能因为课堂教学质量得到了一定的提升而终止了前进的脚步。虽然目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得到了有效提升,然而在实际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还存在一些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问题,影响了课堂教学质量进一步提升。本人就目前存在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希望在找出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更多有助于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
(一)难以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
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都是在一定的教学氛围中进行的,因此,不同的教学氛围会直接对教师的教学及学生的学习产生影响。新时期,为了更好的帮助初中学生有效进行语文学科学习,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而就目前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而言,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并没有对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引起重视,甚至有部分教师并没有意识到不同教学氛围对课堂教学产生的影响。难以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对教师的授课产生不良影响,同时也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了不良影响。
(二)教师教学的吸引力不够
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传授,而想要使学生有效的进行知识点的学习,教师的教学就要有较强的吸引力,这样才能更好地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教学中来,很好的引导学生进行语文知识点学习。而目前一个不容忽视的现状就是教师教学的吸引力不够。教师虽然在授课的过程中能够有效的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讲解,但是在将有助于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教学中来的因素运用于课堂教学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这就影响了课堂教学的吸引力。
(三)难以将多媒体与课堂教学有效结合起来
多媒体是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积极的引入多媒体,为更好的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保驾护航。然而就目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在有效引入多媒体方面做得还不够充分,一些教师虽然在授课的过程中积极引入多媒体,但是由于没有掌握有效的方法与技巧,进而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初中语文教师在现代教学中难以有效应用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势必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四)不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应该能够深刻的理解其中的含义。为了更好的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而目前初中语文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没有引起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也需要讲究方法与技巧,而教师并没有通过有效教学方法与技巧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对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没有引起重视,也成为目前存在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
二、解决目前存在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问题的有效措施
为了更好的开展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必须对目前存在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引起高度重视。上文中提出的目前存在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十分有代表性,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都应该引起高度重视。结合实际的教学经验,本人就上文中提出的目前存在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提出如下几种应对措施:
(一)注重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
针对目前初中语文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对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没有引起重视的情况,在新时期的教学中,教师应该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从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的角度出发展开教学,不仅为学生的学习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而且为教师的教学也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为了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也需要教师付出一定的精力,一方面教师要从物理环境的角度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另一方面,教师要从心理环境的角度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
(二)提升教师教学的吸引力
针对部分初中语文教师的教学吸引力不够的情况,教师要引起重视,并能够积极的对自身的课堂教学进行调整,更好的提升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有助于提升教师教学吸引力的方式有很多中,本人认为教师应该从知识的角度提升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初中语文教师要积极的进行阅读,开阔视野,进而在授课的过程中才能旁征博引,使课堂教学变得十分有吸引力,很好地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教学中来。
(三)有效将多媒体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结合起来
针对目前初中语文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在将多媒体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做得不够充分的情况,要求进一步提升教师将多媒体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的能力。本人建议学校相关方面可以组织一些专题讲座或者培训,进而使教师对如何运用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有更加清楚的认识并提升教师的能力,这样教师才能更好地发挥多媒体对课堂教学的辅助作用。
(四)对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引起重视
关键词:语文作业 优化设计 语文素养
作业是教学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对巩固、理解和运用知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也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技能技巧、综合素质的基本途径,但传统的语文作业一直是课堂教学的附庸,存在着诸多问题。
一、当前语文作业中存在的问题
1.设计理念偏离新课程标准
当前的语文作业严重偏离新课程理念,忽视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由于受传统观念和某些社会因素的影响,很多语文教师往往脱离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计作业,经常是抄写生字词、背诵课文内容,或是干脆从高考试卷中摘取题目,以供学生练习。这种单调、机械、低效的作业囿于书本、拘于读写、限于室内,禁锢了学生的活动空间,限制了学生的知识视野,制约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已严重影响到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2.内容狭窄,脱离现实生活
从作业内容来看,读文章、背课文,抄写生字词,模拟试卷等占了很大部分,这与中职教育提倡以技能为主、以实践操作为主的教育理念大相径庭。而且,学生在这样的作业训练下,思维容易僵化刻板,难以提高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3.形式单一,缺乏多样性
现在的语文作业仍旧以书写为主要形式,这导致语文学科“听、说、读”这三大能力训练严重缺失,极易造成学生思维不良定势,难以实现对学生语言文字的训练和审美情趣的培养。另外,当前教师布置作业仍然“一刀切”,这势必导致部分学生“吃不了”,而另一部分学生则“吃不饱”,遏制了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
4.评价方式倾向于模式化和客观化
当前语文作业的评价方式仍然固守于学习结果的评价,还没有把学生的学习过程、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等内容纳入评价的范围,倾向于模式化和客观化。具体表现在:一是评价方式简单化,导致学生很难发现错误与不足,而作业中的精彩表现也得不到赏识,难以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愉悦和提高思维判断能力;二是评价标准绝对化,现行的作业评价仅局限于甄别功能,忽视了评价的激励作用,从而导致后进生永远感受不到成功的喜悦,丧失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信心;三是评价主体单一化,现行的作业评价是教师的单向评价,限制了语文作业对教学效果的检测和反馈功能。
二、改进语文作业设计的构想
语文作业的改革一直被教育界所重视,也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为我们进行新的探索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经验总结。以下是笔者对当前职业高中语文作业的优化设计所做的一些构想,主要从四个方面来论述。
1.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
作业应该成为学生自主学习和生活的需要,教师应该充分相信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等选择给自己布置什么样的作业,包括作业的呈现方式。如在教学李清照的《声声慢》时,可以指导学生领悟理解作者愁的原因及表达方式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寻找资料,进一步探究历代诗人对“愁”的表达和体味母语的丰富和优美。
2.作业内容生活化
一是,生活化的作业能真正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中学生,因为他们对网络和体育等比较感兴趣,作业中如果涉及到相关的内容往往就能极大地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这样就很能调动起学生强烈的兴趣。
二是,生活化的作业能凸现语文课程的实践性。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多从生活实际出发,只要是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文素质且又符合学生心理及认知水平的内容,都可以吸纳到作业中来。例如外出旅游时,要求学生写导游词,这样既新鲜有趣味又富有挑战性,而且导游词是用来口头讲解的,这就在练习写作的同时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对于旅游专业的学生来说,更有助于实现基础文化课学习与专业课学习有机结合。
三是,作业内容生活化能体现地方文化特色。生活是一座开发不尽的资源宝库,民族地域文化更是宝库中闪烁着夺目的光辉。课堂上,老师教给学生对联的基本常识,课后要求完成收集对联的作业。学生兴致都很高,成果也不少。把这些宝贵的民族文化引入作业、融进教育,既丰富了学生课外知识,又培育了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情感。
3.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
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人和发展人。因此,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都必须把学生的综合素养和人格塑造放在首要位置,对学生要有作为人的存在的完整性和人的生成的完整性的关怀,语文作业的设计也应首先把这个作为出发点。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审美知识和能力的培养。叶圣陶说,教材无非是例子。语文教师应该多选择一些能触发学生审美兴趣,具有一定思想性的文章,让学生互相传阅、交流与欣赏,体验作者的人生见解,感受作者的人格魅力,从而使学生在美的世界里,境界得到提升,心灵得以净化。
4.评价多元化
评价是获取课堂教学的反馈信息,对教学质量进行有效监控,并对课堂教学作出准确导向的必要手段。但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评价基本采用的是以分数为唯一标准的一元化评价方式,固守于在知识学习结果的评价上,过分强调选拔和甄别的功能,这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要让每个学生的语文素养都得到全面的提高,作业的评价方式就必须进行改革。
(1)评价方式多样化。教师在评价学生的作业时,要勤于动笔,不能简单地标上“√”或“×”,或评上一个“优”、“良”就算完事,应当及时抓住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写出对学生作业的具体评价,让作业本成为师生沟通思想、交流感情、探讨生活、教学相长的工具,不断激发学生的进取心。
(2)评价标准个性化。语文学习的内容丰富多彩,不同的内容应有不同的评价标准。应针对不同学生的智能特点、智能水平进行个性化评价。比如对语言智能较发达的,可以评价为语感很好;对于字写得端正漂亮的学生,可以从空间智能发达的角度评价;对于语文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同学,可以从学习态度认真的角度鼓励他等等。
(3)评价主体多元化。改革评价的主体就是要让学生、家长也参与到作业评价中来,变过去单一的评价形式为多元评价。可以采用学生自评,如制定作业情况反馈表,让学生自己总结和评价、小组互评、教师总评等多元多向评价,让学生通过这样的评价,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指出别人的缺点,正确评价自己与他人。
总之,优化职业高中的语文作业,教师必须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来正确来分析语文作业的积极作用,同时要审视语文作业在教师、学生、家长之间的“交流”功能,切实让语文作业致力于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3]冼柳.语文作业的几种形式[J].教育科研论坛,2006年(1):27~28.
[4]周方.关于语文练习设计的理性思考[J].现代语文,2007(2).
[5]狄琳.被遗忘的角落也精彩――关于新课程下语文作业的思考[J].文教资料,2006(1).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 教学实效性 问题及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2-0187-01
一、前言
语文作为初中的主要学科,其教学实效性对初中教学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但是从目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开展情况来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果并不理想。除了受到教学理念等因素的影响,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也成为了影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开展的主要因素。因此,要想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质量,不但要认真分析初中语文课堂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还要根据已存的问题制定具体的应对策略,保证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能够取得积极效果,进而满足初中语文教学需要。
二、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结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实际,目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1.重视课文教学,轻视作文教学
在目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多数教师都把主要精力放在了课文教学上,对作文教学缺乏足够的关注,客观上造成了学生的写作能力较弱,既影响了作文教学的开展,同时也制约了语文教学的发展。因此,这种教学模式如果不进行有效改革,初中语文教学将偏离教学大纲的方向,作文教学将无法得到有效开展。对初中语文教学的影响是比较深远的。基于这一认识,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既要重视课文教学,也要对作文教学引起足够的重视,使课文教学和作文教学都能够得到有效开展。
2.注重教师教学,忽视学生实践
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初中语文课堂教学都是以教师为主,学生除了被动听讲之外,没有更好的参与课堂教学的渠道。长久以来,必然会影响学生的积极性,对语文课堂教学造成不良影响。从这一角度来看,目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注重教师而忽视学生实践的教学模式是存在弊端的,只有对此问题引起足够的重视,并认真分析学生的特点和诉求,才能做到了解初中语文教学的内涵,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提供有力的支持。所以,注重学生实践,是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必须解决的问题。
3.现阶段的教学理念不够先进
新课程标准推出以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应更多的关注学生语文知识的教学,以及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而不是把语文教学片面的看成是中考的必考科目。但是从目前掌握的情况来看,现阶段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过于注重书本内容的教学,在教学侧重点的把握上,主要以中考考点为主,忽视了对学生语文应用能力的培养,与素质教学的目标背道而驰。这一教学理念不但制约了初中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也对语文课堂教学的开展产生了不利影响。因此,有效更新教学理念,是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
三、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具体措施和对策
基于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问题的分析,要想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应对课文教学和作文教学给与同样的关注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课文教学与作文教学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不能片面的认为课文教学比作文教学重要。根据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实际需求,在具体教学中,应制定具体的课文教学和作文教学计划,并积极开展作文训练,使学生能够对课文有更深入的认识,同时还能在作文写作中得到良好的锻炼。因此,给与课文教学和作文教学以同样的关注,是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而言具有重要意义。
2.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应重视对学生的实践教学
对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而言,学生作为教学主体,除了要受到广泛的关注之外,还要在教学中正确分析学生的诉求,并掌握学生的特点,做到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措施,保证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取得实效。因此,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应围绕学生出发,重点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和语文应用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使学生能够主动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满足初中语文课堂教学需要。
3.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应积极创新教学理念
结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实际,在当前阶段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学理念对课堂教学的开展有着重要作用。为了保证教学理念满足教学实际需要,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应重视对学生语文能力和基本素质的培养,应将素质教育作为重点,而不是片面追求考试成绩。树立了这一教学理念之后,应加强对教学大纲的解读,应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对教学理念进行全面创新,使教学理念与课堂教学相适应,提高教学理念的适应性。
四、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从目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开展情况来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果并不理想。除了受到教学理念等因素的影响,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也成为了影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开展的主要因素。因此,要想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质量,不但要认真分析初中语文课堂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还要根据已存的问题制定具体的应对策略,保证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能够取得积极效果。
参考文献:
[1] 彭建民,刘强朵.试论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感能力的培养[J].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年03期.
[2] 田良臣.语文科口语课程的多维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3] 朱琳.培养中学生阅读非智力因素的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4年.
[4] 应丽娅.论语文教师的人文素养[D].山东师范大学,2014年.
关键词:小学语文 写作教学 存在问题 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1-0198-01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往往从三年级开始进行写教学,写作教学素来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写作教学成果基本可以代表整体语文教学成果,而小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也是小学写作教学的根本目的。当下我国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写作教学环节存在着的较多限制性因素,严重不利于小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有必要对我国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现状进行系统全面的研究,并研究提高写作教学水平的措施。笔者根据自己多年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经验,通过分析当下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针对性提出解决对策,以期提高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水平。
1 当下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写作教学模式过于传统化形式化,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语文教师受传统语文教学理念影响较大,在写作教学活动中各种教学手段过于形式化,往往教导学生背诵一些优美词句与格言运用到文章写作中去,但小学生受限于年龄与理解水平并不能真正掌握其内涵与利用方式。在写作过程中教师不注意通过各种灵活性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拿出积极性[1]。
1.2不重视基本语文知识的积累,难以形成写作基础
各种语文基础知识(包括字词的使用方法适用范围、修辞方式的运用方式、各类文体的基本特点等)的积累是进行写作的前提。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往往在没有准确考察学生基本语文知识的储备量的情况下盲目进行各类写作项目的训练,很难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另外,学生在没有充分的语文知识储备的状况下进行写作训练,遇到的困难阻力较大,减弱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1.3小学生写作作文生搬硬套,缺乏真情实感与生活的联系
作文内容生搬硬套是大多数小学生作文写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没有真情实感与生活感。主要原因是小学语文教师在写作教学过程中不重视对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能力的培养,学生因为生活阅历较少在写作中往往生搬硬套,存在着一件生活事件多次运用的现象,严重缺乏对生活事件的加工、重组和再造的能力[2]。
1.4不重视开阔学生写作思路,忽视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小学生写作教学的重点任务应是培养学生对生活的感受能力,并在培养感受能力的基础上进行想象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提升。小学生阅读量有限,生活体验较少,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写作水平的提升。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根据这一现实情况采取针对性教学措施,缺乏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与写作学习感受探讨,致使学生的习作思路闭塞,缺乏想象力与创造力。
2 小学语文写作教学问题的解决措施
2.1教师转变写作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模式
教师在写作教学过程中应当认真审视当下小学生写作教学存在的弊端与不足,摒弃以往落后的写作教学理念,善于实现教学模式的创新。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加进生活实践教学环节,比如在进行白描写作教学时,可带领学生在校园内观察花坛里的花草灌木、道路旁的高大乔木,夕阳西下时的云天,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肉眼观察将景物与各类食物进行详细实在的描述,教导学生善于描写真实的生活。
2.2加强小学生基础语文知识的教学
基础语文知识的教学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单凭短暂的课堂教学很难达到较好的效果。因此语文教师需要采取各种教学措施加强语文基础知识教学。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认真观察各类与语文有关的生活情节,积累语文知识,比如识别广告牌、学习查字典、在课外时间多读有益的课外书、开始接触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与外国名著,增加文学修养与基本的语文知识素养[3]。
2.3将写作教学与生活进行细致的联系,激发学生写作的真情实感
语文教师引导学生将写作教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在现实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不断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确保下笔言之有物。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对思考对生活的热爱程度,注重写作教学的思想性与情感性。
2.4扩大学生写作思路,重视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在写作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善于设置教学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开展形式丰富多样的语言游戏活动,例如词语接龙、讲故事比赛等内容使学生的知识量得以丰富,并训练联想能力。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进行真情交流会,让学生讲述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一件事,通过激发学生的会议能力唤醒情感与语言文字的感觉。
3 结语
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承担着培养小学生基础写作能力的职能,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会产生深远影响,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对当下写作教学现状进行深入考察,研究各类限制写作教学质量的因素,采取针对性措施解决问题。小学语文教师应改变传统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从激发学生的写作学习兴趣出发,补充写作素材,创新教学方法,将写作教学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培养学生们的想象力与文字表述能力,并在教学过程中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型的写作,最终达到提高小学语文写作教学质量与学生写作水平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冯春,韩宁.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知识经济:教育时空,2014,08(16):155.
[2]陈斌.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新课程学习(下):问题研究,2014,03(28):112-113.
关键词: 农村中学写作教学 存在问题 对策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水平和素质的重要尺度和综合表现,在新课改开展得如火如荼的今天,农村中学由于经济文化等诸方面的原因,作文教学水平比城市中学偏低的现象普遍存在,导致教师怕改作文,学生怕写作文,作文教学低效,学生作文水平低下,无疑影响着素质教育的整体推进和教育改革提高国民素质的宗旨,这一现象一直困扰着广大农村语文教师。不论是高考还是中考,甚至是平常考试,作文所占比重都很大,并且随着中、高考的改革,作文的比例进一步加大。因此写作教学在语文学科的教学中所占的比重也日益加大。
一、农村语文写作教学面临的问题
由于受教学条件的限制,缺乏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语文教师要大规模提高教学质量,要精品,要升学率,教师不能不靠繁琐讲授和频繁练习达到夯实基础的目的,以至有时把作文课拿来讲课文,搞基础训练,搞阅读训练。作文则给一个题目,被当做作业布置到课下完成。即使是上作文课,教师在写作之前,主要的工作是指导学生审题,或使学生进入写作情景,或构思启发乃至“训练”。也就是解决“写什么”的问题,对“怎么写”只有原则性指导和要求。
大多数语文老师要求学生当堂完成,只是给予学生写作时间,而对写作过程,老师很少顾及,更缺乏有效指导。在写后,教师对学生作文缺少必要的讲评,或展示好的作文,或介绍观后感,或解释考试时作文打分标准。大多数学生写作水平很低,大部分学生的作文写得平平淡淡,个别学生的作文根本不能称其为作文,字数不足,错别字连篇,没有标点或“一‘逗’到底”,甚至生搬硬套。当前中学写作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它一直困扰着广大教师,农村中学更是如此。
二、对农村中学写作教学提出的对策
农村学生在写作时只能是咬破笔尖硬套、瞎编,或者只写自己小学甚至幼儿园的事,内容比较单一,思维比较单纯和滞后。为此,结合农村中学学生的现状,应在不断地写作教学实践中,进行有益探索。提高农村语文作文教学的有效性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培养农村学生作文的兴趣
“作文作文,作得头疼,搜肠刮肚,仍难成文”。这表现出许多农村学生的共同心理——害怕作文。学生害怕作文的原因除了学生本身的知识、能力等因素外,更主要的是教师素质和教学因素。在写作指导中,不少教师的指导模式略显古板,不够灵活,不符合学生活跃好动的个性心理特征,造成他们缺乏写作兴趣。另外,批改和讲评、挑剔学生的文章,使他们感到作文高不可攀,把写作视为畏途。长此下去,学生便丧失了写作的兴趣和热情,而写作教学效果也难以强化。古人说得好:“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是强化写作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
2.创新批改方式,讲评反馈共同提高,
兴趣和自信是作文的最大内驱力,这种内驱力除来源于学生有比较自觉的写作目的外,还来源于在写作的合作和交流中所产生的成就感。《课标》在不同的学段分别提出:“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因此,在习作指导过程中,如何抓好习作讲评对于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升是很重要的。我们可以根据习作的目的及要求灵活采用同桌互读互评、小组轮读推荐习作、集体交流评选佳作、优秀习作展评等评议方式,让学生在交流中学会评议、学会欣赏、学会修改,使学生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习作水平。
“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遍陇头云,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探索既符合现代教学原理、切合农村初中作文教学实际,又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品质,发展学生可持续作文能力的具有较强操作性的教学途径和方法,需要语文教师做长期不懈的努力。随着农村教育改革的深入,农村教育面貌正在悄然发生变化。只要农村初中语文教师潜心研究,及时吸收新的教学理念,积极探索作文教学的发展之路,勇于开拓,推陈出新,在不久的将来,农村初中作文教学一定能够摆脱“不见春”的尴尬局面,迎来“春在枝头已十分”的喜人景象。
总之,在当前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形势下,随着语文课程新标准的实施,改变农村中学写作教学长期滞后的状况,切实提高农村中学生的写作能力极其必要,应该引起广大农村语文教师的高度重视。而要有效地强化农村中学作文教学效果,把写作知识化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切实提高农村中学生的作文能力,语文教师应该立足于农村中学的实际情况,积极面对农村中学生基础差、素质不高、学习条件较落后等不利因素,充分发挥农村的自然人文环境优势;从转变作文教学观念、改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写作兴趣、增强素材积累等不同方面对传统的陈旧教学观念和落后的教学方法加以变革,积极处理好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方面的问题,使教与学两方面相辅相成,互相促进,进而使农村中学生的作文能力得到有效培养和提高。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