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高血压病人护理要点范文

高血压病人护理要点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高血压病人护理要点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高血压病人护理要点

第1篇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12-184-01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老龄化,以及一些不良生活方式的存在,高血压病已成为威胁我国人口健康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引起脑卒中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1 一般护理 (1)休息,人在长期精神紧张、压力、焦虑或长期环境噪声、视觉刺激下可引起高血压,焦虑、紧张、室温过冷或过热、疼痛等均影响血压的变化,早期宜适当休息,工作过度紧张,血压较高,症状明显或伴有脏器损害者应充分休息,病室内应保持安静、恒温,保证睡眠,避免受凉。(2)饮食,指导患者坚持低盐、低脂、低胆固醇饮食,限制动物脂肪、内脏、鱼子等食物,多吃新鲜蔬菜、水果,防止便秘,肥胖者控制体重,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以清淡、无刺激的食物为宜,避免过饱,少吃零食,忌酒。(3)运动,通过治疗血压稳定在一般水平,无明显脏器功能损害者,除保证足够的睡眠外,适当参加力所能及的工作以及体育活动,不宜长期静坐或卧床。

2 对症护理 (1)出现明显头痛,颈部僵直感,恶心,颜面潮红或脉搏改变等症状体征时,让患者保持安静,设法祛除各种诱因。(2)有心、脑、肾并发症的患者应严密观察血压波动情况,记录出入量。(3)若出现血压急剧升高,同时伴头痛,呕吐等症状时,应考虑发生高血压危象的可能,应立即通知医生并让患者卧床、吸氧,严密监测其各项生命体征,同时备好快速降压药物,脱水剂等。(4)在服用降压药物的过程中,要向患者说明坐位或平躺时起立,动作应尽量缓慢,以免血压骤降引起晕厥而发生意外。

3 心理护理

3.1 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 良好的护患关系是治疗成功的保证。主动与病人交谈,有计划、有步骤,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掌握病人的心理状态。尊敬病人、爱护病人,耐心告诉病人住院规则、周围环境、作息时间。部分病人的隐私要给予保密,使病人感觉到住院如在家里一样。视病人为亲人、朋友,使病人对医护人员信任、理解。对病人不论身份、文化水平、社会地位高低,应同等对待。

3.2 创造良好环境 病房环境舒适、幽雅,给病人以赏心悦目的感觉。病房要求清洁、整齐、舒适、美观、空气清新,尽量把轻重病人分开,以免互相干扰。恢复期病人病房可配电视或收音机以分散病人注意力,使病人感到生活在富有生活气息的环境里,增强病人对生活的热爱和与疾病作斗争的信念,使病人早日康复。

3.3 保持良好的情绪 如果病人有精神紧张、情绪激动、焦虑不安、大喜大怒等不良心理,会使体内儿茶酚胺释放增多,血压升高、心率增快,从而使病情加重。因此,高血压病病人必须改变急躁脾气,学会沉着冷静,自我控制情绪,不让各种精神刺激引起剧烈的情绪波动。应让病人对疾病有正确认识,对已出现的症状进行解释,帮助病人解除由疾病伴随而来的不愉快情绪和各种顾虑,使其积极配合治疗。

3.4 家庭给予关心 家庭成员要充分认识高血压病的特征,除了积极帮助就医诊治外,还要体贴照顾病人,减轻病人精神上和工作上的压力,使病人保持心理平衡。保持室内环境安静、清洁,减少影响病人情绪激动的因素,并保证病人充分的休息和睡眠。可通过解释、说服、鼓励消除病人的紧张和压抑心理。为病人营造一个温馨和睦的家庭,以缓解病人紧张、焦虑、孤独情绪。

4 健康指导

4.1 积极治疗原发病 针对病因采取治疗措施,遵照医嘱合理服用降压药。定期测量血压,使血压保持在正常或稍高水平,但不宜降的过快、过低。有高血脂或糖尿病的病人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坚持调脂或降糖药物治疗。目前,降压药物的应用仍为治疗高血压病的主要措施。因高血压病是一种慢性病,病程长、发展较慢,需长期服药,因此在服药过程中应密切观察药物的副反应,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避免不良后果的发生。

4.2 坚持锻炼 高血压病病人不宜进行剧烈活动,以免血压突然升高而加重心脏负担,应开展适合自身活动的项目,如体操、太极拳、散步、慢跑等。根据病人的体力、病情、心功能情况量力而行,适当锻炼可促进血液循环,提高机体抗病能力。

4.3 合理饮食 原则上以清淡、易消化、低热量、低脂肪、低胆固醇饮食为宜,少食多餐,多吃水果及蔬菜。由于钠盐与高血压的发病有密切关系,故饮食不宜太咸,尽量少吃咸菜、酱菜、咸鱼、咸肉等,大米含钠较面粉少,故吃米饭较面粉佳。牛奶富含蛋白质,而胆固醇与钠盐含量并不多,可适当饮用。改变一些不良生活习惯,如戒烟、戒酒。

4.4 保持大便通畅,预防便秘 便秘也是高血压病病人的大敌,预防便秘除日常多吃粗粮和含粗纤维多的食物外,还应适量饮水,如出现便秘,应早晚各饮1杯蜂蜜水以肠道,刺激肠蠕动,以利排便。大便时不宜过分用力,以免引起血压升高,病情加重,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必要时可服用一些缓泻剂。

第2篇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and analyze the clinical observation keypoints and nursing measure of patients with severe pregnancy-induced hypertension.Method:120 patients with pregnancy-induced hypertension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with 6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targeted nursing, while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usual nursing. Maternal and neonatal outcomes, control rate and satisfaction of both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The cesarean section rate, preterm birth rate, neonatal fetal distress and asphyxia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 cesarean section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hich was 40.0% (24/60),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of 76.7% (46/60).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Key words】 Pregnancy-induced hypertension; Severe; Nursing measure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通常会合并感染、产科出血以及抽搐等,我国平均发病率约为9.2%,其极易引起孕产妇及围生儿死亡[1]。根据国际相关标准,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主要分为妊娠期高血压、子痫或先兆子痫、原发性高血压并妊娠及肾上腺疾病与肾病继发高血压病妊娠等[2]。该疾病容易引起子痫、脑血管意外及心肾功能衰竭等,造成更严重后果。其治疗和护理的目的是预防重度子痫前期和子痫的发生,降低母胎围生期病率和死亡率,改善母婴预后和提高护理质量。本院入选60例重度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对其实施密切临床观察以及针对性护理干预,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来本院接受诊治的重度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120例。经诊断全部符合第7版《妇产科学》有关重度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相关分类与诊断标准[3];本次观察对象排除孕前有高血压病史的患者;有严重心、肾、肝等重要脏器损伤的患者;本次观察均获得患者本人及其家属知情并同意;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两组,每组各60例,观察组年龄23~35岁,平均(28.4±4.9)岁,平均孕周(37.6±4.9)周;对照组年龄24~36岁,平均(28.8±4.5)岁,平均孕周(37.9±4.7)周。两组患者的年龄和孕周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健康宣教,除了对患者进行最基本的疾病知识教育外,应当强调静卧的重要性,帮助患者尽量选择左侧卧位进行休息,并鼓励患者多进行四肢按摩,同时对患者的不良生活、饮食习惯进行纠正;为患者营造一个温馨、安静的休养环境,定时清扫病房并更换床单,保持病房内清洁;保证患者呼吸道清洁并畅通,对其各项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监测并观察记录患者病情变化情况。每2小时测量血压、呼吸、脉搏、胎心音等,随时观察和询问孕妇有无头晕、头痛、恶心等自觉症状。观察是否出现产兆,予以持续或间断性吸氧,并建立静脉通道;重点监护危重患者,预防子痫,保持安静的环境,避免诱发抽搐。

1.2.2 观察组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密切临床观察及针对性护理干预,(1)心理护理:由管床护士介绍医院环境、主管医生,胎儿发育现状,治疗和护理过程中需要孕妇及家属配合的事项,了解孕妇心理活动状态,揣摩其对护理要求,帮助患者及时排解心理负担,放松心情,向其讲述可能出现的治疗情况,耐心解答患者的问题,帮助患者建立面对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2)水肿护理:要求孕妇低盐或无盐饮食,记录24 h出入量,评估水肿情况,对于服用利尿剂的患者,观察其是否出现乏力、腹胀、肌张力下降等情况,预防低血钾;向孕妇及家属交代正确取中段尿的方法;(3)药物护理:静滴硫酸镁时,严格控制给药量及给药速度,用药前及用药过程中实时监测患者的血压情况,观察其是否存在膝反射,每分钟呼吸次数不得低于16次,24 h尿量不得少于600 mL或不得低于25 mL/h;提前备好1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出现中毒症状时,立即静脉推注10%葡萄糖酸钙10 mL解毒;使用酚妥拉明时注意血压变化,根据血压调节滴速;(4)子痫护理:对于子痫患者予以安静暗室卧床休息,尽量集中护理及治疗操作,避免强烈声、光刺激,同时加用床栏防止患者发生坠床情况;禁食,持续给氧,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抽搐时勿强力按压,头偏向一侧,以防分泌物误吸;密切观察胎心音、宫高、腹围的变化,以及子宫张力情况,以便早期发现胎盘早剥;注意生命体征的变化,留置导尿管,准确记录24 h出入量;加强皮肤护理,保持会阴清洁,预防感染;开放静脉通道,保持输液通畅。(5)适时终止妊娠:对于临产者密切观察胎心变化和产程,做好接生和抢救准备,缩短第二产程;对于产时子痫患者,迅速结束分娩,做好阴道手术出产及剖宫产准备。(6)产后观察、护理:观察子宫收缩及阴道出血情况,警惕大出血和产后子痫,产妇血压平稳降至正常时方可出院。记录产妇和新生儿结局,比较两组母婴结局、护理满意度和控制率。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母婴结局、血压控制率及满意度。

1.4 评价标准 血压控制率:血压降至140/90 mm Hg以下。患者满意度:采用自制满意度调查表对患者满意度进行调查统计,总分为6分,共包括6项内容,4分以上即为满意;3分即表示基本满意;不足2分即为不满意[4];满意度=基本满意+满意。

1.5 统计学处理 应用统计软件PEMS 3.1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和新生儿结局比较 通过对产妇剖宫产率、早产率、新生儿宫内窘迫率及窒息率进行统计,结果显示,观察组上述各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其中产妇剖宫产率观察组为40.0%,对照组为7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血压控制率的比较 观察组血压控制率为60.0%(36/6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6.7%(22/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两组护理满意度的比较 观察组满意度为98.3%,与的83.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字2=8.11,P

3 讨论

妊娠期高血压是产妇妊娠期特有疾病,多发于妊娠20周后或是产后2周,少数患者会有蛋白尿、水肿情况发生,病情严重者可能会导致昏迷、抽搐、母婴死亡[5]。其主要是由于胎盘血供不足,导致氧化应激以及母体-胎盘免疫功能失常[6]。该疾病病理改变主要表现为血管内皮细胞损伤,降低舒血管因子反应性,使其对血管紧张素敏感性增强,对一氧化氮反应性降低,致使全身小动脉痉挛[7]。临床治疗时要注意及时采取解痉措施,扩充血管容量,改善微循环功能,增加供血量,且该疾病尤其是重度者的有效护理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

本院纳入60例重度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患者予以密切临床观察和针对性护理措施干预,并与常规护理干预措施下的患者相关情况进行对比。结果显示,产妇剖宫产率比较,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

第3篇

关键词:高血压;护理;分析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6-0482-02

高血压是临床常见的疾病之一,是导致中风、心脏病和肾脏衰竭的主要原因[1]。高血压通常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无论何种高血压都可能引发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因此,高血压应及时治疗。在大多数情况下,阶段性的治疗和护理会帮助高血压病人改善预后。本文就39例高血压患者阶段治疗的护理简单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5月~2015年2月期间我院接诊的39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护理方法。39例患者年龄在45----78岁之间,其中,男25例,女14例。首次治疗患者19例,再次治疗患者20例。出现头晕、心悸、疲劳等症状的患者有21例。并发水肿、心绞痛、心律失常或心力衰竭的患者有13例。全部患者接诊后,给予血常规、尿常规、肾功能、血糖、血胆固醇、血三酰甘油、血尿酸等检查,根据检查结果,确定病情轻重程度,采取门诊或住院治疗。同时,进行相应的护理。

1.2方法 综合护理措施

1.2.1护理观察 对于再次就医的高血压患者,应先了解他是否按处方按时服用抗高血压药物[2]。如果没有,询问其原因,如果是由于经济不能负担,则应帮助其联系相应的社会服务保障部门寻求帮助。常规血压监测时病人的血压偏高,首先应确认血压计的袖带型号适合病人上臂尺寸,并分别测量病人卧位、坐位及立位时双上臂血压。询问病人在测量前是否吸烟、饮用含咖啡因的饮料或情绪激动等。同时建议病人以后能经常并规律测量血压。为帮助确诊及预防高血压,参与针对高血压及如何减少危险因素的公共教育课程,鼓励大众参与血压检查。定时测量病人血压,特别是高危人群(黑色人种、具有高血压、中风或心脏病家族史者)。

1.2.2休息与活动护理

医护人员要叮嘱病人适当运动和休息。为避免干扰病人休息,首先要减少亲朋好友的探视次数及时间。其次,对病人的治疗及护理时间要集中,以利益病人充分休息。另外,鼓励、指导病人进行适宜的运动,但是要充分掌握运动时间、运动强度及运动频率。选择运动方式时,要依据病人的年龄及血压水平而定。

1.2.3饮食护理

高血压病人的饮食首先要做到四个“低”,即低盐、低脂、低胆固醇、低热量。同时,在做到四个“低”的基础上,应保障病人蛋白质、钙盐、钾盐的充分摄入。指导病人多进食新鲜水果、蔬菜等粗纤维的食物,以利于排便,从而有效预防便秘。嘱咐高血压病人戒烟戒酒。

1.2.4心理护理

心里因素是引发血压升高的一个最重要的外因。长期精神紧张、焦虑、情绪激动等均会使导致血压的升高。因此,护理人员对待病人应亲切和蔼、耐心周到,避免言行举止生硬对患者产生的不良刺激,指导患者学会自我调节,减轻精神压力。教会患者使用放松技术,如心理训练、音乐疗法、缓慢呼吸等。

1.2.5高血压急症的预防和护理

护理人员要尽量避免危险因素出现,指导患者遵医嘱服药,不可擅自增加药量或突然停药,同时指导其尽量避免劳累、寒冷刺激、情绪激动等。定期监测血压,发现血压急剧升高、剧烈头痛、呕吐、大汗、视力模糊、面色及神志改变、肢体运动障碍等症状,立即通知医师。

对高血压急症病人,嘱其要绝对卧床休息,抬高床头,避免一切不良刺激和不必要的活动,协助生活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安定患者情绪,必要时用镇静剂;连接好心电、血压、呼吸监护;迅速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尽早准确给药,如硝普钠静脉滴注过程中应避光,调整给药速度,严密监测血压变化,避免出现血压骤降、脱水剂滴速过快等。

1.2.6观察药物不良反应 遵医嘱给予降压药物治疗,测量用药后的血压以判断疗效,并观察药物不良反应。使用噻嗪类和襻利尿剂时应注意补钾,防止低钾血症;用β受体拮抗药应注意其抑制心肌收缩力、心动过缓、房室传导时间延长、支气管痉挛、低血糖、血脂升高等不良反应;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可有头晕、乏力、咳嗽、肾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钙通道阻滞药硝苯地平的不良反应有头痛、面红、下肢水肿、心动过速。

1.3 统计学分析 对本文所得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所得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所得计数资料采用χ?检验,以P

2结果

实验组19例高血压病人经过阶段治疗和护理,血压趋于稳定或达到正常标准。轻度患者血压基本达到正常标准。中重度患者,血压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状态。具有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高血压危象的患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无死亡病例出现。实验组护理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发生并发症例数、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均少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3结论

高血压患者住院期间,医护人员要叮嘱其适当休息及运动。指导患者合理饮食,尽量做到饮食低盐、低脂、低胆固醇、低热量。同时,指导病人自我调节,减轻精神压力[3]。对高血压急症患者给予相应的防护措施,避免病情的恶化。对出院病人,进行相应的出院指导,按时服药,改善饮食习惯,定期复诊。

参考文献

[1] 姜秋芬;临床护理在90例高血压患者防治中的价值分析[J];中外健康摘;2011 .4:57-58

第4篇

关键词:说课;设计;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1-0266-02

说课是教师口头表述具体课题的教学设想及其理论依据,即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面对同行或教学研究人员,系统讲述课程的教学设计,然后由听者评析,达到互相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是一种教学研究和师资培训活动[1,2]。笔者就《内科护理学》中“原发性高血压病人的护理”一节的说课设计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内科护理学》是在现代医学模式和现代护理观念的指导下,研究在内科领域对人实施整体护理的一门临床护理学科,是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国内外的护理教育中,它都是护理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程[3]。

2.本次说课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原发性高血压病人的护理”是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李秋萍主编的供高职高专护理专业使用的内科护理学(第二版)中第三章第四节的内容[4]。第三章主要介绍循环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第四节是原发性高血压病人的护理。原发性高血压是以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伴或不伴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综合征,其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和危险因素,影响重要脏器,比如心脑肾等的功能与结构,最终导致这些器官的功能丧失,迄今仍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通过本次说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一种循环系统常见病和多发病的护理理论知识和技能。

二、学情分析

本次课的授课对象是2012级三年制专科班的学生,本课程在其第二学年下学期开设。《内科护理学》是在《正常人体解剖学》、《正常人体结构学》、《正常人体功能学》、《基础护理学》等课程的理论及实践知识的基础上开设的,这与国外同等层次的教育相同[5]。在学习本次课之前,学生已经系统学习了循环系统疾病病人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心力衰竭病人的护理及心律失常病人的护理,基本掌握了循环系统疾病病人护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学好循环系统其他疾病和执业后从事专科护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确定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一)认知、能力和情感目标

(1)认知目标:熟悉原发性高血压的病因及发病机制、护理诊断、护理目标和处理要点;掌握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表现、护理评估、护理措施。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按照护理程序(健康评估护理诊断护理计划护理措施护理评价)给予病人及时、正确的护理。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树立热爱本职工作、立足护理岗位的高尚品德。

(二)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原发性高血压病人的临床表现和护理措施。

(2)教学难点:原发性高血压病人的临床表现。

四、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学法

1.授课过程中采用启发讲授法、案例教学法等多种教法结合。比如生活中哪些不良习惯会导致血压升高?长期高血压对心脑肾产生怎样的危害?启发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培养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在讨论中相互交流、相互促进,形成信息的多面传递,获得更加深刻的认识,从而提高学习成绩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学习的能力。

2.教学手段方面,注重传统教学与现代化教学手法的融合[6],以多媒体为主,板书为辅。图片、图表、视频穿插,比如血压的定义和分类、心血管危险分层标准、常用降压药物名称、剂量及用法等,改善课堂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对板书进行合理设计,按照讲授的顺序,依次在黑板左半部分书写标题(如一、病因及发病机制,二、临床表现等),内容讲授完毕后标题暂不擦除,以便内容讲授结束后小结时使用,在重点内容的标题处使用醒目标识符号标注。黑板右半部分用于对某部分内容进行详细阐述,如作图(绘图解释高血压危象产生的原理)、绘制表格(如把健康指导的常用项目进行列表,既条理清晰又重点突出)等。

3.指导学生采用预习法(原发性高血压常见的病因有哪些,长期高血压会对心脑肾产生怎样的影响)、质疑法、读书法、讨论法(高血压脑病和高血压危象有何区别)、总结法等学习本次课。

五、教学环节设计

(二)课前准备环节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课前复习循环系统解剖、《健康评估》中血压的评估方法等,查阅相关资料,提前了解原发性高血压的护理特点,做到带着问题来听课。教师课前精心准备好与本次课相关的各种教学资源,做好各个环节的教学设计。

(二)授课环节

(1)病例导入,激发兴趣。以原发性高血压病例报道导入新课,使学生初步认识原发性高血压发生发展的同时,激发学生学习本次课的兴趣。

(2)检查预习,巩固基础。以提问的方式检查课前准备情况,最后学生总结归纳。例如怎样根据病人的实际血压值对其血压进行分类?

(3)案例启发,推进新课。以病例的形式导入新课,为学生的学习设置一个情境,在设定的时间内,请学生阅读并分析病例,根据分析结果,按照护理程序分别从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目标、护理措施和护理评价等方面对脑出血病人的护理进行讲解。例如某患者,男,42岁,高血压病史半年,半年来,出现3次心慌胸闷,与情绪激动有关,休息后可缓解,未予重视。近日因劳累而休息减少,2小时前突然感到头痛加剧、烦躁、心前区疼痛。怎样根据病人的表现进行护理评估?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各抒己见。让学生们经过讨论后提出原发性高血压的护理诊断,并按照合理顺序排列,教师最后点评。根据提出的护理诊断,结合病例讲解护理计划和护理措施的制定。如怎样根据知识缺乏这一护理诊断进行健康指导呢?护理措施的内容较多,在授课过程中教师注意指导学生从一般护理(休息、活动、饮食)、病情观察、用药护理、心理护理、高血压急症的护理、健康指导等方面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

内容讲解后,及时小结重点和难点,以复习题或历年护士资格考试真题再次强化和复习重点知识,如:1.护士给予高血压急症患者的护理措施不妥的是:A.提供安静的休息环境;B.嘱患者去枕平卧位;C.遵医嘱给予快速降压药物。D.监测血压E.给予低脂少盐饮食;2.高血压急症治疗应选用的快速降压药物是:A.硝普钠B.硝酸甘油;C.硝苯地平;D.普萘洛尔;E.依那普利。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耐心细致地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最后以布置预习题的方式告知学生下次课讲授的内容,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病人的饮食护理有什么特点?怎样对患者进行生活指导?鼓励学生通过查阅工具书或利用网络资源的方式对新课内容进行充分的预习,为新课的讲授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之,说课是教师针对某一观点、问题或具体课题,口头表述其教学设想及其理论依据[2]。要求教师用语言把自己的教学思路及设想表达出来,这就在无形中锻炼了教师的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一种有效途径[7]。说课具有教学研究或教育科研的性质。教师以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钻研教材,研究学生,设计教学程序,选择教学方法。既教好课,又能从理论上认识规律,从而提高教学水平和理论水平[8]。

参考文献:

[1]瞿晓林.呼吸运动调节实验说课设计[J].医学研究与教育,2010,(01):107-109.

[2]吴方化.“肌内注射技术”的说课设计及反思[J].卫生职业教育,2008,(16):80-81.

[3]De Silva SS,Payne GS,Thomas V,et al.Investigation of metabolite changes in the transition from pre-invasive to invasive cervical cancer measured using 1H and 31P magic angle spinning MRS of intact tissue[J].NMR Biomed,2009,12(22):191-198.

[4]张跃伟.高效利尿药的说课设计及体会[J].现代医药卫生,2012,(11):1732-1733.

[5]Kim JK,Kim KA,Park BW,et al.Feasibility of diffusion weigh ted imaging in the differentiation of metastatic from nonmetastatic lymph nodes:Early experience[J].J Magn Reson Imaging,2008,28(3):714 719.

[6]Hunter M I,Tewari K,Monk B J.Cervical neoplasia in pregnancy.Part 2:current treatment of invasive disease[J].American journal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2008,199(1): 10-18.

第5篇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高血压;护理

【摘要】  总结39例精神分裂症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护理。本文探讨精神分裂症合并高血压患者的有效护理措施,认为护理要点包括:心理护理、治疗护理、病情观察、饮食护理、健康宣教,经过有效的治疗与护理措施36例精神症状缓解,血压控制平稳出院,3例慢性精神分裂症合并高血压患者症状改善目前仍住院治疗。精神分裂症合并高血压的患者越来越多,因此,如何采取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措施提高患者的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相当重要。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高血压;护理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的病因尚未完全阐明的精神疾病,以基本个性改变,思维、情感、行为的分裂,精神活动不协调为主要特征的一类常见的精神病。多在青壮年起病,病程迁延,缓慢进展[1]。高血压是体循环动脉压增高,可使收缩压或舒张压高于正常或两者均高[2]。高血压已经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可引起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并发症,也是脑卒中、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精神分裂症患者因疾病原因和服用抗精神病药物,伴发高血压的发生率增高。精神分裂症合并高血压病,加重了患者全身各器官系统的损害,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社会功能。本科从2008年7月—2010年7月共收治39例精神分裂症合并高血压的患者,对其实施了有效治疗与护理后,精神症状得到缓解,血压控制平稳,现将护理体会整理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39例精神分裂症合并高血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33~72岁,平均年龄44.3岁。精神分裂症符合ccmd-3的诊断标准;符合高血压病诊断标准;排除其他躯体疾病。经精神科医师会诊均处于疾病稳定期,符合二级开放收治要求。

1.2结果经过积极治疗与护理已有36例精神症状缓解,血压控制平稳出院,3例慢性精神分裂症合并高血压患者症状改善,目前仍住院治疗。

2护理

2.1心理护理精神分裂症合并高血压患者一般缺乏自知力,否认自己有病。对高血压病的相关知识了解甚少,常会出现情绪不稳定、失眠、烦躁等各种不同的精神症状。对治疗及护理不配合。护理过程中,与病人建立信任关系,提供心理支持,帮助病人认识心理社会因素对疾病的影响,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护士按照患者的病情特点,采用不同的接触方式,通过语言及非语言信息,指导患者学习适应性行为。在与患者接触中护士注意从患者的角度理解其心理,满足各项合理要求,尊重患者的权利,创造安全感、信任感和愉等精神环境。护士多与患者沟通,取得患者的信任。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为护理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应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反复向患者讲解高血压病的相关知识和有效的防治措施,使其能充分地了解疾病,认识坚持服药的重要性,积极配合治疗护理。

2.2治疗护理精神分裂症患者因精神症状影响经常出现拒绝治疗的情况,如拒绝服药、藏药。护士必须严格执行医嘱,保证药物准确按时地摄入。做到不同服药时间段的药物均按医嘱准时发放,各班次做好交接,做到服药到口,服药后检查口腔。经耐心劝说仍拒绝服药者,征求医生意见后可将精神科药物碾成粉状放入菜汤中服用。如发现患者有呕药行为,服药后至少观察30min,不能离开视线。切不可将药物发给病人让其自行服用。对于不配合治疗的患者要反复多次耐心的与其讲解药物治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尽早的取得患者的合作。必要时可遵医嘱给予强迫治疗,如使用约束保护等,保证医嘱顺利执行。指导患者正确服用药物,强调长期药物治疗的重要性,用降压药物使血压降至理想水平后,应继续服用维持量,以保持血压相对稳定,对于无症状者更应强调。遵医嘱应用降压药物治疗,测量血压变化判断疗效,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如硝苯地平有头痛、面色潮红、下肢浮肿等不良反应。某些降压药物及抗精神病药物均可引起性低血压,可服药后卧床2~3h。

2.3病情观察定时为患者测量血压并做好记录,让患者了解自己的血压情况。注意观察躯体状况仔细倾听患者的不适主诉。如患者出现头痛症状,嘱卧床休息,抬高床头,改变时动作要慢。可向患者解释头痛主要与高血压有关,血压平稳后头痛症状可减轻。指导患者使用放松术,如音乐疗法、缓慢呼吸等。如患者诉有头晕、眼花、视力模糊等症状时,嘱其卧床休息,如厕时须有人陪伴,如严重者,应协助在床上大小便。如患者出现乏力、头晕、心悸、出汗、恶心、呕吐等,应采取下肢抬高位平卧,以促进下肢血液回流。定期监测血压,如发现血压急剧升高、剧烈头痛、呕吐、大汗、视力模糊、面色及神志改变、肢体运动障碍等症状,立即通知医生。患者绝对卧床休息,抬高床头,协助生活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安定患者情绪,必要时遵医嘱予镇静剂。连接心电监护,建立静脉通路,遵医嘱尽早应用降压药物,用药过程注意监测血压变化,避免出现血压骤降。护理过程中通过观察患者在各种治疗及日常活动中的表情、言语、行为动作,掌握和了解疾病状况、心理状态和对治疗所持的态度等。

2.4饮食护理指导患者进食低盐、低脂肪、低胆固醇的清淡饮食。经常向患者讲解正确的饮食对血压控制的重要性。限制钠盐摄入,每天低于6g。保证充足的钾、钙摄入,多食绿色蔬菜、新鲜水果、豆类食物,芹菜、蘑菇、木耳、虾皮、油菜、紫菜等食物含钙量较高。减少脂肪摄入,补充适量蛋白质,如鱼类、蛋类等。少食动物内脏、油炸食品、蛋黄、肥肉等高胆固醇、高脂肪食物[3]。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极易引起便秘,增加粗纤维食物摄入,多饮水可预防便秘,用力排便可使收缩压上升,严重可致血管破裂。戒烟戒酒。肥胖患者要控制体重,控制总热量摄入。

2.5健康宣教护士要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高血压病的知识,使患者对高血压病有正确地认识,增强患者的健康意识,纠正不良心态和错误的认识。高血压发病与中枢神经功能紊乱有关,应注意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精神紧张,防止体力过劳。帮助患者制定合理的作息时间,午休控制在2h内,晚上9点前就寝,保证每天有8~9h以上的睡眠时间。白天鼓励并督促起床活动。高血压患者的锻炼方式要量力而行,因人而异,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如散步、体操、太极拳等。散步是高血压患者理想的锻炼方式,可在早晨、黄昏或临睡前进行,每次15~30min,每天1~2次,速度可按患者个人身体状况而定。宣教中应告知患者直立性低血压的表现,指导患者预防直立性低血压的方法:避免长时间站立;改变姿势时动作缓慢,尤其是从卧、坐位起立时。教会患者注意“三个半分钟”夜间醒来先静卧半分钟,再坐起半分钟,再双下肢下垂半分钟,然后下地活动。

3小结

精神分裂症合并高血压的患者越来越多,由于患者自知力受损及家属在提供病史时也不完整,所以医生和护士在给患者进行体格检查时应认真细致切不可马虎了事。客观有效地观察病人的躯体症状和体征,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措施,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沈渔邨.精神病学,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393.

第6篇

【关键词】电话回访;健康教育;高血压病;效果评估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3-0503-02

高血压患病率高,致残率、死亡率也高,是最常见的慢性、终身性疾病,也是我国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常引起严重的心、脑、肾并发症,是脑卒中、冠心病的主要危害因素[1]。目前尚无根治方法,但是通过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改善生活方式和执行规范治疗,可以避免并发症的发生,降低致残率、致死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可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2]。依我们长期临床观察发现,患者在住院期间绝大多数都能按照健康教育的要求进行治疗,但出院后仍有少数不遵循院内健康教育知识的要求去做,常常忽视、甚至中断治疗和调护,直接导致血压的升高,甚至酿成脑血管意外。为此,我们专门对院外100例患者采用电话问卷形式进行回访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调查对象 均是2011年9月~2012年3月份诊断为高血压病,经治疗血压控制平稳后出院,出院时均对患者讲述有关高血压健康教育知识,提高他们对该种疾病的认识,有利于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1.2 调查内容 对患者在院内掌握的健康教育知识在院外的日常生活中是否遵循执行。主要内容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有否合理饮食? (2)有否合理休息和运动?(3)有否遵循医嘱服药?(4)出现情绪波动时能否懂得自我调节?(5)有否懂得血压骤然升高时及时就诊/?

2 结果

通过电话回访获知,我们对患者在住院期间的健康教育总体上是有成效的。大多数患者在院外都能遵循院内掌握的健康宣教知识去做,但也有少部分患者有不遵循行为。其中不合理饮食的占11% ;不能按照医嘱的正确服药的占8% ;不能自我检测病情变化的占10% ;不能保持情绪稳定的占12% ;不能按要求复诊的占7% 。

3 讨论

3.1 健康教育失败的原因分析

3.1.1 病人不遵循行为的原因 高血压目前尚无根治的方法 ,受多种因素影响,常出现不遵医行为,主要原因有:(1)少数患者对高血压病认识不足,意识不到长期的高血压病可导致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损害;意识不到掌握好健康教育知识对疾病的预防和调护会有很好的帮助,因而就会耽误治疗和调护的连续性,导致血压控制不佳;(2)由于高血压治疗时间长,往往让少数患者对长期服药产生了抵触情绪,尤其是缺乏有效监督的老年患者,通常会消极对待治疗或盲目寻求偏方而随意中断治疗和调护;(3)部分患者因经济困难,无力支付药费而自行中断调护和治疗;(4)也有部分患者自恃久病成医,对他人教导不以为然,凭个人经验调控而漠视了院内传授的宣教知识;(5)有部分患者文化程度低,接受能力差,对医护人员的宣教知识难以理解,出院后又得不到医务人员及家人的帮助,对其遵教效果产生一定影响。因此,我们在做健康宣教工作前应全面评估,找出影响病人遵循健康指导的具体原因,并采取针对性措施,使健康教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

3.1.2 健康教育实施者存在的问题 回访结果反映出实施健康教育过程中存在不能忽视的问题:(1)宣教者未能把健康教育知识深入浅出地向高血压患者传授,大多是“走过场”式的,为了宣教而宣教,重视程度不够,起不到院外帮助的效果。(2)健康教育缺乏灵活性,没有让患者主动参与,形成良性互动;没有针对性地从患者生活方式、情志、服药、病情监督等多方面进行透彻解释,不能使患者掌握全面的健康宣教知识;(3)管理者只重视能否完成宣教任务,而病人有否掌握宣教知识及具体执行情况怎样不闻不问,最终影响宣教效果。(4)宣教者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个人所掌握的宣教知识都会影响到宣教效果。因此,管理者和宣教者均应从思想上重视宣教工作,方能把院内宣教效果延续到院外去,方能脚踏实地做好工作。

3.2 健康教育中需要重视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

3.2.1 把健康教育纳入护理常规,保证健康教育的实施。管理者要把宣教工作列入护理常规,使其成为护理工作的基本职责,要求宣教者熟练掌握高血压病的相关知识及边缘疾病的知识,掌握沟通技巧,以满足病人的要求,为病人提供生理、心理、社会与健康密切相关的知识,给病人树立积极的心理支持,从正面引导病人改变不良的健康行为[4]。另外,宣教者应提取不同个体完整资料,根据患者情况进行评估,仔细评估每个病人及家属的学习能力和需求,对病人的学习能力和需求做出个性判断,然后再确定教育目标,制定实施计划,以达到优化教育的目的。

3.2.2 因材施教,可增强健康教育的效果。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结合病人出现的问题对其进行有关高血压相关知识的点对点强化教育,并促其落到实处。教育的主要内容为:(1)低脂肪、低盐饮食的重要性;(2)服药时间的合理性;(3)良好的生活起居、不良情绪对血压的影响;(4)病情观察的要点;(5)高血压的预防及对人体的危害等。教育方式可采用:面对面交流、集体授课、发放高血压病的知识手册、宣传栏专题等。对文化程度低的患者应从本疾病的基本健康知识进行教育;对于不合理用药者应分析其原因,逐步改正其曾经接受的错误服药方法,解释不合理用药会造成不良后果,而且会影响疗效。因此,宣教者要对其进行思想教育,让他们懂得合理用药的最大好处,同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进一步增强健康教育的效果。

3.2.3 重视家属的教育亦能增强患者的遵循性。家属掌握高血压疾病的知识对患者的康复起到很大的作用。让家属明白家庭的不健康观、不良的饮食习惯、作息都直接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所以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时必须有家属参与,使家属掌握全面的健康教育知识,无形之中对患者高血压的治疗起到监督和引导作用,对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是有很大裨益的,也有利于增强患者治疗的连续性和遵循性。例如家属喜好高盐、高脂肪饮食及作息不规则,经教育后家属明白了其中的要害,改变了不良的生活方式,为患者营造了一个良好的调护氛围,使其纠正之前的不良习惯,因而对家属的健康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

参考文献

[1] 冯正仪主篇. 内科护理学(二)[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83.

[2] 陆再英、钟南山主篇. 内科学[M] . 第七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257.

第7篇

[关键词] 自我效能训练;原发性高血压;护理干预;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4(a)-0121-03

高血压是我国常见的高发慢性疾病,患病率已达18.8%,呈逐年上升趋势,是我国面临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1]。我国群众对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在已知的患患者群中,仅有35.6%患者接受了正规的治疗[2]。若不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患者3~5年后即可出现心、脑、肾的损害,还可诱发脑卒中。自我效能是人对自己能否成功地进行某种行为的主观判断,是人们对自我行为能力的认知与评价[3]。高血压患者需要有良好的自我效能水平才能有效地控制血压,延缓疾病的发展。为探讨自我效能训练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影响,本研究对其进行护理干预,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运用随机抽样法选择本院收治的6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均符合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的诊断标准[4],患者病程均在1年以上,均在本院住院接受治疗及健康指导,病情稳定后在2012年4~6月出院,排除文盲、精神障碍、有心、肝、肾等重要器官疾病及沟通障碍的患者。其中,男38例,女28例,年龄50~72岁,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3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住院后均建立健康档案,在患者入院后实施常规药物治疗,并进行相应的心理护理及健康指导,在出院时给予健康教育并发放自我效能评价手册[5],教会患者使用方法并定期记录。自我效能评价手册内容包括遵医行为、生活习惯、用药指导等方面,要求患者及时记录,护士定期进行电话随访。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进行6个月的自我效能护理干预,内容如下:

1.2.1 合理膳食 应节制日常饮食,倡导低盐、低脂肪饮食,并选择低胆固醇食品,如牛奶、鱼类、猪瘦肉等;粗粮细粮搭配,定期吃些小米、红薯、玉米面等;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饮食以清淡为主,最好以清蒸、水煮等烹调方式来代替油煎及炒炸等,忌暴饮暴食。

1.2.2 适量运动 如走路、慢跑、骑自行车、跳绳等有氧运动,坚持“三五七”,即3公里30 min以上,最好一次走完,每周运动5次左右,运动量达到中等量运动[运动中心率达到(170-年龄)次/min]。嘱患者身体不适、饥饿时及饭后1 h不宜运动,在运动中有任何不适现象应立刻停止。

1.2.3 戒烟限酒 吸烟后可收缩微细血管,引起心率及收缩压增加,促使血管硬化,大量饮酒时高浓度的酒精会导致动脉硬化,加重高血压,因此患者应改变生活习惯,戒烟限酒。

1.2.4 保持心理平衡 患者可通过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培养对自然和社会的良好适应能力,避免情绪激动及过度紧张、焦虑,遇事冷静、沉着,当有较大压力时可向亲朋好友诉说或参加业余活动,转移注意力,使自己生活在最佳环境中,维持稳定的血压。

1.2.5 自我管理 定期测量血压,每1~2周应至少测量1次;定时服用降压药,自己不随意减量或停药,可在医生指导下根据病情加以调整,防止血压反弹;注意劳逸结合、适当运动、保持情绪稳定、睡眠充足;坚持“三心”,即信心、决心、恒心,只有这样才能防止或推迟机体重要脏器受到损害;出现眼花、头昏、恶心、呕吐、视物不清、偏瘫、失语等应及时就医。坚持定期体检,每年至少体检1次,有利于发现早期身体器官的病变。

1.2.6用药干预 向患者介绍用药的原则,按时按量及长期 坚持用药的意义,常见降压药物的副作用及处理方法。鼓励患者准备用药卡片,标明药物名称、剂量及作用时间等。

1.2.7 遵医干预 教会患者测量血压的方法,要求患者定时测量,并告诉患者定期测量血压的重要性,每两周复诊血压1次并由护士及时记录。

观察组患者在出院后由护士指导进行护理干预,护士每周进行电话随访1次或家访1次,与患者及时进行沟通,每月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总结并调整下1个月的干预;每2周召集患者进行1次健康教育并交流讨论,如高血压相关知识的普及。对照组患者不进行具体干预指导,两组患者均全部完成研究,无中途退出者。

3 讨论

原发性高血压是在一定遗传因素下由于各种后天环境因素作用使正常血压调节机制失代偿引起的血压升高[7]。大部分患者对高血压认识不足或缺乏系统的护理,因此本研究进行相应的自我效能护理干预,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血压得到下降,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同时在日常生活、药物控制、遵医行为等方面,观察组患者优于对照组(P < 0.05)。说明通过自我效能训练的护理,可以提高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行为,有效控制血压水平。

高血压是一种长期性的慢性疾病,需要长期甚至终生治疗,因此患者的自我管理对预后及生命质量有很大的影响。患者的自我效能影响着对疾病的看法以及治疗等[8]。本研究通过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如指导患者饮食,合理地进行运动锻炼,戒烟限酒,并督导患者进行自我记录等,同时定期对患者进行健康指导,不仅增进了患者的相关知识,而且使患者增强了自我管理的信心,能够促使血压水平维持在正常的范围,提高了自我效能,促进了患者的康复,提高了患者及家属的生活质量。

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除了常规的治疗及护理,应用自我效能训练的护理干预措施,提高了患者的自我效能,使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遵医行为,使患者能够有效地控制高血压症状,延缓疾病的发展及并发症的发生,改善健康质量。

[参考文献]

[1] 种冠峰,相有章. 中国高血压病流行病学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 中国公共卫生,2010,26(3):301-302.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防治高血压宣传教育知识要点[S]. 北京. 2005.

[3] 刘琼玲. 自我效能理论在糖尿病病人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 护理研究,2005,19(9):1804.

[4] 卫生部疾病控制局.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M]. 3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8.

[5] 向永红,叶政君. 护理干预对高血压病人自我效能影响的研究[J]. 全科护理,2009,7(7):1896-1898.

[6] 杨碧萍. 护理干预对住院高血压病人自我效能的影响[D]. 广州. 南方医科大学,2007.

[7] 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 中国卫生服务调查研究:第四次家庭健康询问调查分析报告[M]. 4 版. 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8:26-27.

第8篇

对象:对我校护理学专业的某一个班级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对另一个班的学生采用情景教学法。研究方法:我们根据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的程度,在学习个系统疾病的护理时认真的选择了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疾病,这些疾病的选择也比较适合于课堂上的模拟。比如高血压、急性心肌梗死、糖尿病等等。在我们的生活中,这些病都很常见,而且在我们的亲人或者朋友中,也有一部分患有这些病,所以以这些病为特定的情景,能够使学生在角色扮演中能够更好的体会和展示。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在模拟中更加了解这些疾病的相关知识,在以后的生活中,学会更好的自我护理,或者对于家人朋友在这些疾病方面有更好的护理。并对他们有一个良好的健康指导作用。在进行模拟教学之前,运用多媒体对学生进行病例的教学,提供一份准备好的病例资料。根据病例资料,比如以高血压为例,找到发病的危险因素,以及发病的过程中可能会带来的一些其他的症状,以及提出治疗的药物,对于高血压病人发病后的护理等等。对这些知识进行讲解后进行提问:(1)患者高血压的临床表现、患者需要做哪些辅助检查以及护理评估所需要的资料;(2)高血压患者发病的机制;(3)高血压患者需要注意的事项以及对于高血压患者的护理要点。

2.教学的实施

根据高血压这一病例的实际需要,要求学生根据高血压的临床情景进行整个护理过程的演示。对学生进行分组,学生小组成员自己根据小组的讨论自己选择不同的角色扮演,比如医生、护士、护士长、病人以及病人的家属等等。在演示之前,老师对学生进行检查示范,引导学生在模拟中按照护理的程序进行合理有效地演示。在演示的过程中还可以利用计算机、多媒体等载体,在相对应的场景里展现出病人高血压的复杂表现,比如高血压病人并发时带来的并发症心力衰竭,出现呼吸困难,面部浮肿等等。然后再分发模拟过程中所需要的仪器,比如听诊器、血压计等等。模拟之后每个小组都要进行成员之间的分析、讨论、并按照护理程序的步骤进行详细记录,完成一份标准的整体护理计划。

3.结果

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学生教学进行评价,从调查的结果看,有93%的同学喜欢这种教学方法,同时,对于两个班的同学进行知识考评,发现应用了情景教学法的这个班级对于这一病例的思考要更加的深刻,同时,对知识的掌握也更加的熟练。

4.讨论

第9篇

【关键词】高血压;危象;救护

【中图分类号】R2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2-0010-01

1 诱因

主要为精神创伤、情绪变化、过度疲劳、寒冷刺激、气候变化和内分泌失调(如绝经期或经期)等因素,还包括以下的一些情况:①高血压脑病.②小动脉病变.③肾损害.④微血管内凝血.⑤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2 临床表现及主要特征

2.1 临床表现:本病患者多突然起病 病情凶险 通常表现为剧烈头痛、烦躁、眩晕、恶心、呕吐、惊悸、胸闷、气急、视力模糊等严重症状,以及伴有动脉痉挛累及的靶器官缺血症状。

2.2 主要特征:

2.2.1 血压显著增高:收缩压升高可达200mmHg以上 严重时舒张压也显著增高 可达130mmHg以上

2.2.2 植物神经功能失调征象:发热感 多汗 口干 寒战 手足震颤 心悸等

2.2.3 靶器官急性损害的表现:

2.2.3.1 视网膜病变:视力模糊 眼底检查可见视网膜出血或渗血 视水肿。

2.2.3.2 心脏疾病:心肌梗死、心绞痛、心力衰竭。

2.2.3.3 肾脏疾病:尿频 尿少 血浆肌酐和尿素氮增高。

2.2.3.4 脑血管病:脑出血、缺血性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3 实验室及其他

检查:本病一旦发病病情严重 且危害的系统较多 因此检查时应对各个可能发生损害的靶系统进行检查 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1血常规。

3.2尿常规。

3.3肾功能。

3.4头颅CT。

3.5心电图。

3.6 眼底检查。

3.7 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

4 诊断要点

4.1 有紧张,精神创伤,寒冷等诱发,易发生于缓进型高血压,每次发作历时短暂,几分钟至几小时,偶可达数天,易复发。

4.2 血压突然升高,以收缩压大于等于200mmHg,脉搏加速;

4.3 常伴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症状,面色苍白和异常兴奋等;

4.4 可伴有心绞痛,心力衰竭,肾衰,高血压脑病征象。也可出现梅尼埃征及阵发性腹部疼痛。

5 治疗要点

5.1 迅速降低血压。

5.2 有高血压脑病进宜给予脱水剂。

5.3 伴烦躁抽搐者应用地西泮、巴比妥类药物肌注或水合氯醛灌肠。

5.4 脑出血急性期原则上实施射监控与管理,不实施降压治疗。只有在血压大于200/130mmHg时,才考虑严密监测血压的情况下将血压控制在不低于160/100mmHg的水平。

5.5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血压控制目标是疼痛消失,舒张压小于100mmHg。

6 护理措施

高血压危象的发生极为紧急,甚至死亡。因此,对高血压危象及危象发生前的护理尤为重要。

6.1 高血压危象发生前的护理

6.1.1 休息:生活需规律,注意劳逸结合,调整身心,对器官功能不全者需卧床休息,血压稳定者适当活动,如散步、太极拳、气功等。

6.1.2饮食:控制总热量,避免进食胆固醇含量较高食物,食油宜选不饱和脂肪酸类如玉米油、菜油、豆油、避免椰子油、花生油,适当控制钠盐摄入,禁忌吸烟,尽量少饮酒。

6.2 高血压危象的护理。

6.2.1 心理护理。高血压患者有着病程长、见效慢、多反复发作的特点。患者长期受疾病的折磨,情绪波动大,身心疲惫,血压恒定性增高,多数患者潜藏着焦虑、紧张、恐惧、忧郁的心理,特别发生在高血压危象时,心理更加恐惧不安,加之高血压危象起病急,病情重,多数患者都可出现孤独、沮丧、焦虑、恐惧心理,因此,护理人员应主动与患者沟通,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工作,调节患者的情绪,安慰鼓励病人,使患者变换心境,不断振奋精神,积极主动的配合治疗,树立与疾病做顽强斗争的信心,同时还要取得家属的理解和配合,这样对治疗才能起到“正效应”的作用。

6.2.2抢救护理措施。

6.2.2.1 绝对卧床休息,加强安全防护,对烦躁不安者用绷带束缚。清醒病人给予平卧位,头颈部垫上软枕头,稍后仰。昏迷病人、头偏向一侧,有呕吐物应及时清除,以防窒息。给予持续低流量氧气吸人,持续心电监护。

6.2.2.2 保持呼吸道通畅,舌根后坠的病人应用舌钳将舌头拉出,并放人口咽通气管,必要时行气管插管。呼吸道分泌物增多者,给予吸痰,每次吸痰时间不宜超过15 S,给予低流量持续吸氧。

6.2.2.3 快速建立多通道静脉输液通路,以保证及时输入抢救药物。滴注降压药物时,严格按给药剂量,调节滴速,防止血压骤降。

6.2.2.4 留置导尿管。高血压危象病人往往出现尿失禁,给予插导尿管接尿袋,预防尿路并发症。

6.2.2.5 头部置冰帽或冰枕,以降低脑部温度,减少脑细胞的耗氧量,达到减轻脑水肿的目的。

6.2.3病情观察:①血压观察,一般病情稳定时每测量血压1~2次,根据病情及医生医嘱可随机调整测量次数。

②测量前需休息30 min,每次测量须固定条件下进行。必要时进行坐、卧、左、右侧血压测量的比较。以及用药前、后的血压测量比较。③并发症观察:如发现血压急剧增高,伴有剧烈头痛、头晕、恶心、呕吐、气促、面色潮红、视力模糊、肺水肿等,立即通知医生,准备快速降压药物。④观察用药的不良反应,及时与医生联系。

7 保健指导

7.1 指导患者了解高血压病的致病因素,并加强预防。主动配合医护人员接受心理指导、训练,自我控制情绪的能力。

7.2 指导饮食。

7.3 指导用药。

7.4 定期随访,复查。

7.5 指导出院患者在外出时要携带诊疗卡片,上面写明单位住址等。并随身携带药物。要避免乘坐对本病有危险的交通工具。

参考文献

[1] 金凤;高血压危象的现场急救及护送[N];农村医药报(汉);2009年

[2] 周玉虹,梅晓莉.嗜铬细胞瘤病人术前高血压危象的诱因分析及预防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10):791

[3] 叶任高.内科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759

第10篇

【关键词】高血压;心理护理;治疗效果

1临床资料

共120例患者,包括79例男性,41例女性,年龄31至80岁(平均年龄55岁),病史1年至45年不等。所有患者的确诊按照符合2004年5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6。患者心理状态分为以下几种,恐惧、抑郁消极、急躁易怒、焦虑、乐观、麻痹。

2心理护理

2.1有多种原因导致患者感到焦虑和紧张,包括有对住院环境的陌生、对治疗费用的担心和病症带来的后遗症等。这类心理对于脑干网状上行激活系统有显著的兴奋作用,儿茶酚胺、肾素、血管肾素类激素上升,导致血压上升[1]。为避免此类情况,住院护士必须展现出热情积极的情绪迎接病人,为病人提供舒适并安静的治疗环境,加强、注意病人和护士间的沟通,护士需要及时消灭病人的负面情绪,倾听病人的心中想法,并提供关心、安慰和解决办法,帮助患者尽快适应治疗环境和治疗过程,为病人放松情绪,以轻松的心态面对治疗。

2.2许多患者对于自身疾病的了解不够深刻,对于高血压治疗效果不佳进而可能会引发脑出血、半身不遂等后遗症,以致以后无法自理生活、无法继续工作生活等可能产生恐惧心理。护士需要及时对患者解释其中的病理,告知其高血压作为病程较慢的一种疾病,如果治疗手段合理正确,预后效果较为良好,并且保持乐观和积极的心态也是相当有效的一种治疗方法,对控制高血压有一定效果,增强病人对于治疗效果的自信心。

2.3部分病人因为治疗效果反复、治病开销较大等原因认为自己对身边的亲友是一种拖累,因而产生自责的心态,表现在时常自卑或者情绪低落,出现抑郁。这个时候护士需要对其讲解高血压的病理,并且可以选择病人喜欢的音乐让其多听,通过听觉作用,音乐可直接对大脑边缘系统、网状结构、下丘脑和大脑皮质进行刺激,调节病人的精神状态,缓解其抑郁状态。也可以帮助病人保持心情愉悦,以此控制高血压。

3护理体会

3.1高血压患者出现的早期症状有头痛、头晕、眼花、耳鸣、失眠、乏力等,严重时有烦躁、心悸、视力模糊、呼吸困难等症状,出现此类症状需要提高警惕及时就医,如确诊为高血压需要及时进行药物治疗,注意日常护养工作。

3.2高血压患者会出现诸多负面心理和情绪,如抑郁、敌意、同时具有攻击性和依赖性的矛盾心理,常感到烦躁和焦虑,身边亲友应该充分了解高血压的病症等,除了帮助患者及时就医治疗之外,在日常生活中应该给予更多体贴和理解,帮助其消除负面情绪,减少其各方面的压力,及时进行安慰和情绪平复的工作。

3.3高血压病人的日常维护非常重要,对血压水平一般、主要脏器功能健全的病人应该鼓励其多参加力所能及的活动,例如散步、做一些节奏较慢的保健操、养花弄草等,合理的家务活动也是一种有益的日常保养,血压较高并症状严重出现并发症的患者需要进行卧床静养,患者睡眠要保持充足规律。

3.4高血压患者的日常饮食有一个要点就是低钠,坚持食用低钠食物可以有效帮助降低血压,对于利尿剂的降压效果有辅助作用并降低其出现的低钾反应。建议饮食一天的盐量在5至6g,如果患者有肥胖现象,食物的热量和脂肪含量也需要进行一定控制,建议每日不要超过30至40g,并增加一定量的运动来降低体重,减少心脏负荷[2]。刺激性食物也要避免,比如烟酒、辛辣、高脂肪和高甜度的食物等,饮水量一次不要太大,以少食多餐为原则,增加使用蔬菜瓜果和高纤维食物等。

3.5药物是否出现不良反应也需要注意。刚开始服药时一般服药剂量较小,不少患者服药史较长,服药量较固定,对于此类人群尤其是血压严重增高时间较长的患者和老年患者来说,需要注意血压不要降得过低和过快。注意服药后是否出现不良反应注,对药物剂量及时进行调整,但不可自行调整服药剂量,严格按照医生嘱咐服药,督促病人准时服药,不要漏服,不可擅自加上忘服的剂量,药物替换也需严格遵循医生意见。

4讨论

作为心血管疾病中的常见疾病,也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是心脑血管病中最主要的危险因素,主要并发症有脑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及慢性肾脏病等,高血压的发病几率在这两年一直都呈现上升趋势[3]。国内外研究表明,高血压是可预防且可控制的疾病,其中心理方面的治疗和护理对其的治疗有相当重要的积极作用。患者身处的环境和来自各方面的压力都会使其病症更加严重,血压上升后病人的负面情绪,包括有焦躁、抑郁、紧张等心理更加严重,使其血压进一步升高,形成一个恶性循环,最终诱发并发症等。对于外界产生的压力、患者自身的恐惧和消极情绪等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即心理护理的要点,打破其中的恶性循环,稳定患者的血压,使其日常工作生活得以正常积极地进行。因此,心理护理对于患者的高血压治疗有相当积极的辅助作用。

参考文献

[1]陈娟.120例高血压的心理和诊疗护理体会.医学信息(中旬刊),2010(04).

第11篇

资料与方法

本组病例23例都为60岁以上男患,多数有高血压病史,寒冷季节发病较多,起病急,多在情绪紧张、兴奋、排便、用力时发病,少数患者可有头昏、头痛、肢体麻木和口齿不清等前驱症状。原有高血压病史和入院时血压升高者18例,不同程度意识障碍者11例都有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合并脑疝、肺内感染者2例。

观察要点

意识的改变:病人的意识状态是判断脑部病变的重要指征,观察患者神志是否清醒、嗜睡、朦胧、昏迷,以估计病人的病情及预后,以便及早处理。

瞳孔的观察:瞳孔的改变是脑出血病人一项极为重要体征,两侧瞳孔缩小呈针尖状,伴有高热是原发性脑桥出血的特征,若病人伴有四肢强直性抽搐则是脑室出血,两侧瞳孔大小不等或忽大忽小,是脑疝早期征象。如出现此情况,应积极抢救。

呕吐物的观察:脑出血病人由于颅内压升高多伴有呕吐,应注意观察呕吐物的性质,如出现咖啡样呕吐物,多因应激性溃疡而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若发生上述现象,可对症应用止血剂,重要的是应用甘露醇降低颅内压,同时应用冰盐水50~100ml(100ml盐水加8mg去甲肾上腺素)经胃管注入胃内,每4小时1次(抽净胃内容物)。

生命体征的观察:①血压:脑出血病人大多为高血压、动脉硬化。在治疗时除积极治疗原发病外,同时还要预防和治疗并发症,注意血压控制一般控制在130/90mmHg,长期高血压的病人,因血压控制不理想,不能马上将血压降至正常,以免引起脑供血不足,加重脑损害。②体温:脑出血初期的高热,多系丘脑下部体温调节中枢受损的征象,若初期体温正常以后逐渐升高者,多合并感染。始终低热者,为出血后的吸收热。脑桥和脑室出血均可引起高热,为保护脑细胞的机能积极采用药物和物理降温。③脉搏:颅内压增高的早期病人收缩压增高,脉压差增大,脉搏洪大而缓慢。当血压增高到一定程度,仍不能保证脑血供应时便迅速下降,脉搏变为不规则细而快。并可通过脉搏的观察了解病人有无心律失常。④呼吸:重点是观察呼吸的速率,深浅度及节律的改变,不规则的呼吸是颅内压升高,呼吸衰竭的特征,若颅内压继续增高不及时处理,便可发生脑血液循环障碍脑缺氧,使脑水肿加重,影响延髓呼吸中枢。病重者呼吸深而慢,病情恶化时转为快而不规则或潮式呼吸,叹息样呼吸,发现此情况应积极抢救。

护理要点

绝对保持安静,避免搬动,尤其是在发病24~48小时内切忌搬动,应安静卧床休息4周以上,以免加重出血。躁动病人注意约束,防止坠床,必要时用镇静剂。对于清醒病人,嘱病人要保持情绪稳定,减少探患,保持大便通畅。

保持呼吸道通畅,病人应取侧卧位或平卧位将头偏向一侧,将头部抬高30°,随时吸除口腔分泌物或呕吐物,适当给氧,根据病人情况翻身叩背,使呼吸道内分泌物引流通畅,如发现呕吐物或痰液阻塞呼吸道要及时用吸引器清除,在吸痰时要注意不要引起呕吐,并注意防止舌后坠而影响呼吸。

降低颅内压和控制脑水肿,防止脑疝形成是急性期处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应立即使用脱水疗法,可快速静脉滴注20%甘露醇250ml亦可将地塞米10mg加入脱水剂内静脉滴注,或用速尿20~40mg加入5%葡萄糖40~60ml静脉注射6~8小时可重复1次,应用脱水剂时须注意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尤应注意钾的补充。老年病人要注意其肾功能情况,每日输液量以1500~2000ml为宜,详细记录24小时出入量。

保持脑细胞机能:①降温:采取头部降温为主,如头部戴冰帽或冰袋置于头部可降低脑组织的代谢率,减轻脑水肿及脑细胞功能的恢复,冷敷时间一般4~7天。应用时要注意观察病人有无寒战、躁动、肌肉震颤等反应。②镇静:早期应尽量减少对患者不必要的搬动,各种检查和治疗操作应轻。如病人烦躁有抽动时可给予镇静剂,按医嘱给予安定10~20mg肌肉注射,苯巴比妥纳0.1~0.2g肌肉注射。

第12篇

[中图分类号] R473.6[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11-149-01

1 临床资料

1.1 基本病情及查体 患者赵玉琴,女,64岁。患者于5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伴心悸、胸闷、气短,乏力,颈部不适就诊于银川市急救中心,症状未缓解,患者为进一步诊治 ,遂来我院就诊,门诊以“亚急性甲状腺炎”收住心胸外科。病程中,患者怕热多汗,无腹泻,精神欠佳,饮食欠佳,睡眠可,二便正常。1月来体重下降8斤。患者有20余年的高血压病史。

1.2 初步诊断 1)亚急性甲状腺炎;2)高血压病(3级 极高危);3)冠心病。

1.3 确诊诊断 升主动脉假性动脉瘤。

1.4 治疗方案 1)完善相关检查;2)与家属交代手术的危险性及术后的病发症;3)择日行体外循环 升主动脉置换术。

2 手术配合及要点

2.1 用物准备 剖腹包2个、成人体外基础器械和血管专用器械、电刀、胸骨锯、3/0、4/0、5/0滑线。

2.2 术中常规药物准备 多巴胺1mg/ml、阿托品0.1mg/ml、肾上腺素2μg/ml、异丙肾上腺素2μg/ml、去氧肾上腺素20μg、利多卡因20mg/ml、肝素、鱼精蛋白、5%碳酸氢钠、止血纱布、生物蛋白胶。

2.3 麻醉配合 为了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配合麻醉师开放三路液体:1)选择上肢浅静脉留置套管针用于输液或输血;2)颈内静脉置管或锁骨下静脉管术中监测中心静脉压;3)动脉置管,连接肝素水持续抗凝,用于监测动脉压。

2.4 术中配合要点 1)开胸体外循环的建立:器械护士要熟悉建立体外循环的每一个步骤,迅速准确的配合。2)心肌保护:手术转流时间长,洗手护士注意用冰屑保护心脏。3)带瓣血管置换:手术行升主动脉远端阻断升主动脉,尖刀纵向切开主动脉瘤前壁,切除主动脉瓣,试瓣器测试主动脉大小并将合适的预凝处理的带瓣人造血管与主动脉瓣环用3/0的滑线连续缝合,再备尖刀切开左冠状动脉口及相邻主动脉壁,在人造血管对应部位用带针尖电刀头烙直径约8-10mm小孔,用5/0滑线将左冠状动脉开口与人造血管切开小孔连续缝合,同样方法将右冠状动脉开口与人造血管切开小孔连续缝合,再用4/0滑线行人造血管与升主动脉远端对端吻合。

第13篇

1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36例,男25例,女11例,年龄35—78岁,其中22例既往有心脏病史,19例既往有高血压病史。

2临床观察

在应用血管扩张剂时,掌握药物的作用、副作用以及用药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加强对病情的观察及护理,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1)酚妥拉明与多巴胺联合应用可以加强心肌收缩力,降低外围阻力,增加心输出量,降低心肌耗氧量,改善肢体及内脏的血液供应,治疗高血压性心脏病并发急性左心衰渴,其疗效较好。但在用药过程中应根据血压变化,调整液体滴速,作好心电监护,密切观察病人血压、脉搏、呼吸、心率的变化,严密观察病人神态,末稍循环情况,颈静脉充盈度。输液过程中要防止液体外渗。急性心衰症状控制后可改用口服血管扩张剂。

(2)硝酸甘油治疗急性左心衰竭应嘱舌下含化,在含化过程中应注意观察血压、脉搏、呼吸、心率及肺部罗音情况。

(3)静滴硝普钠治疗慢情顽固性心衰时,首先要了解顽固性心衰的特点及注意治疗前患者的基本情况,加强对病人的观察及护理。静滴前测血压、脉搏、心率、呼吸,注意肺部罗音。静滴以小剂量开始缓滴,每15至30分钟测血压一次,直至血压稳定一小时止。密切观察心率变化,结合自觉症状调整给药速度,药液应现配现用,注意避光。一次药液使用时间不宜超过8小时,注意观察药物的毒性反应,如溶液变色不能使用,停药时应逐渐减量,并加用血管扩张剂。

3护理要点

(1)帮助病人取舒适卧位,控制活动量,鼓励病人饮水进食,为血管扩张剂应用奠定基础,给予低脂、易消化的半流质饮食,少量多餐,适当吃些蔬菜水果,以减少便秘。

(2)给病人创造一个安静、舒适、整洁有安全感的养病环境,治疗、护理时间尽量集中以保证病人休息。

(3)注意病人呼吸的频率和深度,在用药的两小时内半小时观察记录一次,用药过程中每15至30分钟测量一次血压,并分别于用药前及用药后的5至10分钟测一次心率,症状控制后半小时观察一次。观察记录尿量及比重,注意观察病人神志及末稍循环状态。

(4)把好用药关,扩管药液先从小剂量低速点滴,以后根据病情增减用药量,密切结合临床分析判断异常情况。

第14篇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 R743.32[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3-7210(2010)03(c)-132-02

脑出血又称脑溢血,是指脑实质内的、非创伤性出血,主要发生于高血压和脑动脉硬化的患者,是临床上常见病,其发病率和致残率极高,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心健康。健康教育是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体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自愿采纳有利于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与过程。我科2008年1月~2009年1月对5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运用IKAP理论进行健康教育,取得了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40例、女10例,年龄40~70岁,平均55岁,均系首次发病,经头颅CT或MRI检查确诊,其中昏迷6例,均排除合并其他并发症,出血部位、量、时间、入院时血压水平基本相同。

1.2 健康教育方法

1.2.1 掌握信息患者入院后,由资历较长、经验较丰富的护士接待,需急症手术或抢救者先配合医师进行术前准备或抢救工作,清醒的患者通过交谈、询问、查阅病历、护理体检等收集其生理、心理、社会各方面的信息。患者年龄、文化层次、社会背景不同,对健康教育方法的选择、教育内容的需求存在差异性。通过分析整理,掌握患者的需求,并作下记录。

1.2.2 传授知识根据获得的信息,运用适宜的方法,选择适当的时机、场合和方法向患者及其家属阐述有关保健知识,帮助他们知道自己所患疾病及应注意的事项。健康教育的主要形式有语言教育、文字教育、形象化教育和电化教育。我科采取定期组织讲解与演示,患者之间交流经验等方式,对活动不便的患者则由家属代替学习,接受宣教。首先让患者了解什么是高血压[2]及脑出血,如何自我观察血压,发现头胀、头昏、心慌、耳鸣等先兆症状,介绍影响血压的常见因素,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如年龄、性别及家族史;时间、睡眠、环境和职业对血压的影响;剧烈运动、兴奋、恐惧、肥胖,长期吸烟饮酒及高盐饮食均可引起血压升高。指导患者采取有效的自我预防措施。按要求定期体检和治疗:每半年至一年体检1次,有症状时及时住院系统治疗。应在医生指导下坚持终生服用降压药,切勿随意停药、更换药物或增减剂量,以免血压波动过大,诱发脑出血。饮食指导高血压应以低盐、低脂、清淡饮食为宜,禁忌烟酒,注意少食多餐,肥胖者应适当减肥。同时,笔者通过收集整理,把脑出血疾病的健康教育指导打印成文稿,分发给患者每人1份。内容:①什么是高血压及其诊断标准。②定期测量血压的意义。③血压高对人体健康有什么影响。④高血压病诊断一旦确立,是否需要终身治疗。⑤什么是高血压的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治疗中存在的误区。⑥高血压药物治疗的注意事项有哪些。⑦高血压的危险行为主要包括哪些。⑧如何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⑨如何识别和防止并发症。使其随时学习,强化了解。

1.2.3 转变观念帮助患者及家属以已掌握的知识分析影响健康的行为,并总结经验教训,培养科学的养生观,改变不良习惯,帮助患者取得亲友的支持。家属和亲友应给予患者更多的关爱与交流,指导与监督,帮助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业余时间参加各种有利于身心健康的娱乐活动,如象棋、书法、绘画、音乐等,保持乐观豁达的心情。

1.2.4 产生行为高血压病的主要病因与个人生活方式、行为习惯有密切的关系[3],健康教育实施中,不仅要注重疾病本身教育,而且要消除疾病的危险因素,恢复、产生和维持健康行为。①按时服药,定期测量血压,复查病情。生活要有规律,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积极配合医生,将血压控制在合适的水平。②合理选择膳食,平时以清淡素食为主,控制总热量的摄人。宜选用低盐、低胆固醇、优质蛋白的食物,少吃动物肥肉、骨髓、黄油、内脏以及鱼籽等;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食用油选择植物油,少吃动物油;戒烟、戒酒。同时控制不良情绪,学会放松,减轻精神压力。③重视非药物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寒冷会使血压升高,气温骤降时非常明显;要控制好情绪,要豁达,勿急勿躁;坚持做保健体操,打太极拳等适当的锻炼,注意劳逸结合。④康复训练过程艰苦而漫长,需要有信心、耐心、恒心,应在康复医生指导下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2 结果

通过健康教育后,患者的满意度由原来的79%上升为95%,95%的患者有治愈的信心,脑出血的治愈率、高血压脑出血的复发率以及废用综合征的发生率也明显减少。

3 讨论

3.1 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高血压脑出血与其不良的生活方式以及对高血压认识不足等密切相关,而这些均是高血压脑出血的危险因素。

3.2 健康教育的目的

健康教育的目的不仅是普及疾病卫生知识,更重要的是帮助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健康教育要注重个体性、可行性、程序性、系统性。

3.3健康教育的开展

仅靠医院开展健康教育显然不够,必须有全社会共同努力,使患者获得防病、治疗、保健知识,实现知识、观念、行为统一。

3.4 针对性地采用IKAP健康教育

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IKAP健康教育模式,以不同方式、场合、方法、内容、时间等进行针对性地教育[4],对重点问题进行反复强调,教育贯穿住院全过程,使之成为检验护理效果、评价护理质量的主要指标。

[参考文献]

[1]罗莎莉.3例角色紊乱病人护理探讨[J].实用护理杂志,1999,15(4):45.

[2]孙宁玲,王鸿懿.2004年中国高血压指南看高血压治疗趋势及要点[J].中国处方药,2005,6(39):10-12.

[3]李芸,郑虹,陈红.信息支持对老年高血压病人生活方式的影响[J].现代护理,2004,10(6):505-507.

第15篇

【关键词】 高血压;社区综合防治

心脑血管疾病是威胁我国人民健康的最大杀手,而高血压是第一危险因素。收缩压每升高10mmHg(1mmHg=0.133kPa)或舒张压每升高5mmHg,脑卒中相对危险升高40%[1]。收缩压下降10~20 mmHg或舒张压下降5~6mmHg,3~5年内脑卒中、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与冠心病事件分别减少38%、20%与16%,心力衰竭减少50%以上[2]。由此可见,有效防治高血压是预防心脑血管病的根本所在。2002年我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18.1%,全国有高血压患者约1.6亿,与1991年比较患病率上升31%[3]。我院自2005年9月与昆明市科技局签订了《高血压危险因素社区综合防治》科研项目合同,对江岸社区的354名高血压患者进行为期两年的干预治疗,包括高血压病知识的知晓率、危险因素认知、健康教育、生活干预、监测血压、药物治疗等,推动了社区卫生服务慢性病的整体管理工作,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1 对象与方法

1.1 干预对象 选择2005年在江岸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健康档案的高血压患者354名,入选标准:年龄35~70岁,其中男196例,女158例,平均年龄(59.2±14.7)岁。高血压诊断标准:收缩压(SBP)≥140mmHg和(或)舒张压(DBP)≥90mmHg和(或)正在服用降压药物,均为原发性高血压。

1.2 干预方法 (1) 建立高血压病管理档案,内容包括基本情况、职业、文化背景、健康状况、饮食习惯、生活行为、是否服药等。(2)中心设专人负责高血压管理工作,设立免费测血压点,对高血压患者定期测量血压,根据其不同的血压进行分级干预。Ⅰ级高血压患者重点放在高血压知识的宣传教育及不良生活行为的改变上,要求患者每周至少测量1次血压,每次均记录测量时间和血压值,观察3~6个

月,若达不到预期效果,则指导服药治疗;Ⅱ、Ⅲ级高血压患者,除干预以上内容外,重点放在规律、合理服药及药物选择上的干预,并帮助其选择可长期应用、效果好、副作用少、价格合理的一种或两种以上药物。分级随访、登记(见图1)。(3) 每月举办健康知识教育讲座,指导患者控盐,发放盐勺,每人每日<6g,合理饮食,补充钙和钾盐;控酒每人每日<50g乙醇;禁烟;控制体重,BMI<25 kg/m2,腰围男性<85cm, 女性<80cm;组织户外登山活动;发放居民健康手册、高血压防治手册、 高血压锻炼处方、服药调查表。(4)中心、居委会的黑板报每月一期健康知识版面巡展,利用“世界高血压日、糖尿病日、无烟日”等进行宣传,举办义诊、咨询活动。(5)每半年免费进行血糖、血脂、尿酸、体重监测,每年免费做心脏超声多普勒、心电图、胸片、B超检查。

1.3 统计学处理

将调查资料用Foxpro6.0 输入计算机,使用SAS8.2和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高血压患者控高行为的形成率 干预前后高血压患者控高行为的形成率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01),见表1。

2.2 高血压患者干预前、后控高知识知晓率 干预前后高血压患者控高知识的知晓率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01),见表2。

2.3 高血压患者干预前后血压变化表 见表3。

图1 高血压危险因素社区三级预防控制网络图

表1 354名高血压患者干预前后 控高行为形成率表2 354名高血压患者干预前后 控高行为形成率 表3 354名高血压患者干预前后血压变化表

3 讨论

2005年9月在昆明市科技局的支持下,我院以江岸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其他2个社区卫生服务站为依托,针对社区患者对高血压知识知晓率低、服药率低、控制率低和发病率高等问题,开展了以社区、家庭和患者为中心的系统健康促进活动,经过2年干预,江岸社区高血压患者控高知识的知晓率有明显提高,良好生活行为也有明显提高。原发性高血压受神经、体液调节和内外环境的影响,与心理社会因素关系密切[4]。服用抗高血压药显然可以降低血压,但由于生活行为习惯、运动及精神心理因素对高血压病患者控制有深刻的影响,因此除要求患者规范服药外,必须督导患者的生活行为习惯,调适病人的心理状态,运用生物-社会-心理医学模式,对患者进行规范化管理,定期随访,方可使患者形成良好的服药及遵医行为,延缓高血压患者病情的进展,减少心脑肾的损害,使高血压病的并发症发生大大降低。 健康教育是社区规范化管理的重要措施,最根本的目的是改变患者不健康的行为,建立积极向上的健康行为,而行为的改变过程要经历“服从、同化、内化”态度改变的阶段,遵循健康教育“知、信、行”的行为改变模式[5]。定期给予相关保健知识及健康教育,显著提高了高血压患者对高血压相关知识的认识,使患者通过参与增强“自我保健”的意识,在实践中提高自我保健能力,从而提高对疾病的药物及非药物治疗的依从性和有效性,改变行为生活中的危险因素。 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个体化、规范化的防治理念必须通过健康教育的形式深入广泛地渗透到社区居民中去。这就要求我们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者,加强宣教工作,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提高社区居民的科普知识,树立健康观念,增加高血压患者对疾病的理解和认识程度;而健康教育的方式可灵活多样,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可通过发放图片式健康教育手册、专题讲座、个别交谈或多人座谈、幻灯等健康教育方法,向患者及其家属宣传相关知识。定期为高血压病人提供血压监测,为患者制订疾病治疗的合理目标,调整药物合理用量,使血压控制在理想水平,并根据个体情况,提出切实可行的干预措施,从而达到对高血压病的早防、早治、合理治,降低致残和病死率,提高生活质量。

高血压作为一种慢性的终身性疾病,在防治过程中须抓住3个环节“即控制危险因素、早诊早治、规范管理”;3个人群“即一般人群、高危人群、患者群”。“三级预防”须贯穿于生命过程的始终。实践证明高血压可防可控制。WHO在全球慢性病报告中指出“如果立即行动起来,对慢性病实施干预,在未来10年内,每年将减少2%的慢性病发病,至少可换回3600万人早逝的生命”[6]。由此可见社区常见慢性病高血压的防治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 范书英,柯元南.新版中国高血压指南要点介绍与高血压的联合治疗.中国全科医学杂志,2007,6:441.

2 叶任高.内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52.

3 武群,胡永华.复方抗高血压药物在我国的应用.中国全科医学杂志,2007,20:1714.

4 孙宁玲,韩建德,赵华,等.A型行为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儿茶酚胺的影响.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5,9(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