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职业教育教学设计范文

职业教育教学设计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职业教育教学设计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职业教育教学设计

第1篇

关键词:职业教育;课堂教学设计;教学法

一、职业教育课堂教学的特点

课堂教学设计是按照教学规律和教学对象的特点,设计教学目标,规划课堂教学全过程诸因素的相互联系和合理组合,确定实现教学目标的方法、步骤,为优化课堂教学效果而制定实施方案的系统的计划过程。是对整个课堂教学过程的统筹安排。职业教育课堂教学有其鲜明的特点。

首先,职业教育的课堂教学的目的与普通教育有很大的不同。职业教育课程教学目的不仅有知识性的要求,更重要的是操作技能的掌握,而近年来更强调的是学生相关能力素质的培养与提高。其次,随着现代职业教育教学的改革,学校与企业的结合,职业教育课堂教学内容更贴近企业实践,往往是企业实际的工作任务和工作内容。然后,职业教育课堂教学过程有其鲜明的特点,即其实践性。职业教育的课堂教学如果脱离了实践训练将一无是处,它的整个过程只有通过教师教学过程、学生的反复练习,满足一定量的积累,才能熟中生巧,达到教学目的。另外,职业教育课堂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的选用因其实践性的特点而独具特色。 针对职业教育课堂教学实践性的特点,需要针对不同的教学阶段、教学内容灵活采用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最后,职业教育课堂教学的教学评价有其专用的方式和标准,已不仅仅局限于知识的重复记忆、动作的模仿,更深入于方法的掌握、能力的提高,同时,评价的主体已不单纯是教师评价,而是教师、学生及二者的结合。

二、职业教育课堂教学设计的重要性

大量职业院校由于沿袭传统高校的教学模式:教学以学科为导向、以知识为目标、以教师为主体、以应试为基础、以逻辑为载体,理论与实践分离。教师总希望在学校把尽可能完整的知识系统的灌输给学生,在课程教学中重视知识的传授、积累,忽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训练。在这种思想指导下,教学设计往往以讲授为主,由抽象的概念引入,层层推理,没有学生能力训练。在实践训练环节,又往往是简单的模仿某项技能,缺乏理论知识的支撑和实际工作的联系。而从学生方面,职业院校学生尚不具备普通大学学生的计算能力、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表达能力,结果往往造成学生觉得老师讲的无趣、无用而消极应付,老师感觉学生素质低、质量差,自己的辛苦工作没有得到认可与尊重,形成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恶性互动。

传统教育太强调教的过程,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主要是围绕教师为主体而设计的。因此,在学校经常可以看到这种现象:老师的课讲得很精彩,教材的准备、教案、课件、板书等无懈可击,只有学生不买账,昏昏欲睡,学生往往抱怨没学到东西。有的学校管理严格,学生死记硬背,苦练技能,但工作后发现学无所用,不适应工作岗位,缺乏自我学习可持续发展能力等等。因此,好的课堂设计,是真正实现“教书、育人”的有效手段。

三、教学设计的步骤与应用分析

在进行职业教育课堂教学设计时应遵循以下步骤:

1.分析分解学生的能力知识目标。

首先是“分析”过程。分析企业工作岗位涉及本课程对学生的能力要求、知识目标,学生所处的学习阶段、学生本身的素质水平、已学习掌握的理论和技能等等。然后是“分解”的过程。学生能力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养成,是在平时的学习中训练养成的,不同的阶段对学生有不同的能力要求。例如,新入学的学生,注重培养学生使用工具的能力、设备的操纵能力、维护保养能力、拆装能力;而高年级学生,则注重于学生分析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技能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沟通表达能力、自我学习能力等。因此,所谓分解,就是瞻前顾后,从整个课程系统规划中分解出本次课程学生应重点掌握的知识、技能,应提升的能力,根据这些目标设计本课程的训练项目或工作任务。

和能力目标的分析分解过程类似,同样要分析分解学生的知识目标,但和传统教育所不同的是,学生应掌握的知识目标应紧扣能力目标来选择,并围绕所选择载体而展开,其所涉及的知识可能并非源于一门课程,选择上宜“少而精”,以够用为度,并同时兼顾知识的系统性。

2.载体的选择

教学载体的选择以承载教学内容、实现能力目标为宗旨,遵循职业成长规律和认知规律,以包容、递进式的载体设计使知识量、技能技术难度由少到多、由单一到综合,有机的将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和能力素质融为一体。对于工科学生来说,载体的选择非常灵活,它可以是一种故障现象,可以是一个典型操作项目,也可以是一种零件的加工等,对于操作项目和故障现象的载体来说,载体的选择在于项目于故障的提炼,它即来源于工作实践中的典型工作任务,又具有作为载体的丰富的承载能力,还要易于应用典型教学方法,实施教学,因此,载体的选择往往是整个教学设计的关键。

3.教学法的选择

教学法分宏观教学法与微观教学法。宏观教学法的选择实际上是对课堂教学的整体设计,或者说选用哪种模式进行教学。教学法的选择主要根据学生特点与教学内容。如针对教学内容是知识型的单纯的教师讲与学生认识的两步法,针对技能型的教师讲解操作要领,演示动作与操作方法,学生模仿练习,教师辅导评价的四步法。针对能力训练的以问题载入,由学生收集材料、计划、决策、实施、评价的六步法等,特别是后一种方法,从直观实例开始,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引导学生兴趣,提高学生能力。打破过去“先学后做”的习惯,采取高效的“边做边学”或“先做后学”的方式,不是让学生起立答题,而是给学生真正的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锻炼能力、探索知识、总结和形成经验。

微观教学法即教学各个环节上具体实施应用的教学方法,种类繁多,应用灵活。如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问题讨论法等,不同的教学法对学生能力锻炼培养侧重不同,因此,也需根据学生能力目标与教学内容灵活选用。

4.进行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对教学工作质量所作的测量 、分析和评定。它包括: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和进行课程评价。职业教育课堂教学评价是相对教学目标而言的。过程考核、综合评价是教学评价的总要求。课程评价要突出能力目标,不是仅用概念问题考核,而主要用“任务”对学生进行考核,教师观察学生学习的全过程,评价每个过程学生的表现,是否达到学习目的的要求。同时,教学评价也不限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可适时灵活的采用学生的自评和学生、小组之间的互评,使其通过评价过程,进一步锻炼学生,提高能力。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由于职业教育课堂教学设计能够有效的促进课堂教学的优化和教学效果的提高,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而传统的职业教学单纯的知识+技能的模式在提升学生能力等方面都存缺陷,同时,通过教学设计,能够帮助教师明确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水平和能力。本文通过对职业教育课堂教学设计过程各环节的分析,对课堂设计步骤与方法的应用提出自己的看法,以交流促进职业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李秉德、李定仁主编:《教学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

第2篇

与基础教育的教学设计相比,职业教育教学设计的涉及范围更广,也更复杂。由邓泽民编著、中国铁道出版社出版的《职业教育教学设计(第四版)》一书,系统阐释了职业教育体系、职业教育教学、职业教育传播的相关理论,明确了职业教育的教学目标、教学原则、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路径和方法及教学评价等相关概念,让读者进一步认识了当前我国职业教育的教学观。该书从理论分析和人才市场需求的角度,提出了职业教育要以增强学生综合素质为基础、以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为根本的指导思想,并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了我国职业教育教学设计优化系统、激发动机、职业导向、能力为本的原则,进而提出了对职业教育教学的基本设计,构建了职业教育评价体系。

该书指出,学生是教学设计的主体,教学设计的主旨是帮助学生构建能够促进他们认知发展的良好环境,帮助他们积累学习经验、拓展学习路径、改善学习方法等,因此,教学设计的基本模式要从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内容、教学情境创设、教学评价等方面系统地加以研究。职业教育要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并参与的、以为社会培养一大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的教育平台。在这一平台上,既要注重行业专业的发展导向、人才市场的现实需求,也要关注学生基于工作经验积累的能力提升、基于创新实践的合作学习能力提升,从而培养出社会发展所需的应用型人才。

该书认为,职业教育的教学设计要扎根于心理学、传播学、教育学等理论基础之上。从心理学来看,教学设计要体现以生为本,深入了解学生基于职业发展的学习诉求,基于学生的学习需求、学习态度及心理特征,制定适合其发展的学习内容、学习路径和学习方法,满足他们基于多元发展的学习需求。从传播学来看,要充分体现职业教育技术的核心作用,基于行业专业的发展站在行业的前沿进行技术推广和应用,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从而更好地促进职业发展。从教育学来看,教学目标的设计要重点考虑学生的技能目标和认知目标。

基于教学设计的系统性,教学设计需要建立在扎实的理论基础之上,首先要认识当前职业教育的问题、面临的困境及瓶颈等,并进行重点关注;其次要深入剖析职业教育的现状,通过调查研究掌握一定的数据和资料,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主要因素,从而探索解决这些问题、克服这些制约因素的科学合理的措施;最后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实际,在权衡已有设计方案利弊的基础上,选择当前、当地、当时最合理的设计方案。该书内容丰富,包括职业教育教学设计的基本模式、行动教学的基本设计、教学设计评价的基本模式等。同时,基于职业教育不同层次的差异,从层次高低、功能划分、职业目标差异等方面进行了合理设计。在职业教育行动教学的基本设计中,分别阐释了任务驱动教学设计、项目教学设计、模拟教学设计、案例教学设计、角色扮演教学设计、卡片教学设计、引文教学设计等多种模式,形成了关于职业教育行动教学设计的基本思路,有利于指导相关人员开展实践。该书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向广大读者详细阐述了职业教育的相关理论知识,并且从理论和实践角度为广大读者拓展了有关职业教育教学设计的思路。该书阐述理论深入浅出,指导方法具体合理,可以作为理论书籍和工具书供职业教育研究者和一线教学工作者参考。

第3篇

>> 德国职业教育模式下的理论课与实验课的教学设计 中等职业教育道德法律课教学的难点与创新 信息化教学设计在职业教育中的应用与创新研究 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浅析微课在职业教育中的应用 职业教育视角下的微课应用探讨 微课在职业教育中的应用 基于微课的移动学习在职业教育教学中应用研究 微课在职业教育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教师职业教育视域下微课在微格教学中的运用模式构建 创新职业教育的课改路径选择 思想政治课教学在职业教育中的创新 基于云班课平台的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创新研究 职业教育英语教学现状及“微课”在其教学中的具体实践 职业教育中课堂教学改革与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职业教育室内设计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职业教育中设计素描教学理念的创新 浅谈职业教育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 中等职业教育文化基础课教学的现状与问题 职业教育中文化基础课教学改革的途径与策略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2]祝智庭,张浩,顾小清.微型学习――非正式学习的实用模式[J].中国电化教育,2008・(2).

[3]朱学伟,朱昱,徐小丽.・基于碎片化应用的微型学习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1・(12).

[4]何克抗,林君芬,张文兰,编.教学系统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5]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第五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第4篇

关键词 职业教育 教学设计 重要作用

中图分类号:G652 文献标识码:A

高等职业教育中的教学活动与普通高等院校的教学活动由于其培养目标的不同有着很大的区别。然而,现实形成的局面是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缺乏职业教育的本质特色,尤其是表现在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设计从理念、内容、互动方式以及教学活动实践等,很少考虑到其独特的教育类型特征,基本上是简单移植了普通高等教育中的理论和行动模式,其结果是将影响到人才培养的质量以及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的实现。本文就高等职业教育中教学设计问题,谈些许浅见,也希望高等职业教育能够更好地改良教学设计方法,借以最大化发挥其优势。

1高职教育教学设计的定义和特征

关于教学设计,定义可谓繁多。史密斯和雷根认为,教学设计是指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资料、教学活动、信息资源和评价的具体计划的系统化过程。邬美娜认为教学系统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修改的过程。

通过对上述两个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关教学设计定义的具体分析,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认识和理解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教学设计研究的对象是教学系统;教学设计必须以学生特征为出发点,以教学的理论为依据,强调运用系统方法;教学设计过程是问题解决的过程,应重视对教学效果的评价。高职教育与基础教育的教学相比,有其显著的特征。因此,高职教学设计自有其特殊性。高职教学设计,是根据专业所对应的主要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和学习者的需求,运用系统论的方法和观点,确定高职教学目标,构建最优的教学过程,选择或策划最优的教学策略和教学资源,并随时评价其结果,使教学效果最优化的系统决策过程。高职教学设计除了具有与基础教育教学设计共有的指导性、整体性、操作性和创造性4个基本特征以外,还应具有能力性(教学目标以职业能力为核心)、实践性(教学模式工学结合)、灵活性(教学形态多样化、教学组织方式灵活、动态变化)、综合性(教学内容、教学评价职业性、综合性)、开放性(面向人人、不断改革、视野国际化)等个性特征。

2高等职业教育中教学设计的重要作用

新时期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完整表述是:高等职业教育是建立在高中阶段教育基础之上实施的具有高等教育属性的职业与技术教育,培养适应生产经营与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适应国际竞争需要的,适应终身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和高技能型人才。根据以上对于高等职业教育的表述,我们可以看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最后落脚点是技术应用型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也就是说强调的是人的动手能力与解决生产、流通当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个体职业能力的高低取决于其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这三要素整合的状态。

按照工作过程分析来开发职业教育课程已被职业教育界所认同。但是,对劳动世界人才的争夺促使产品的升级替代是不可逆转的主流,相对应的生产技术也处于变化之中。由于课程开发的复杂性,使得其工程浩大而不能快速更新,课程的相对滞后性的特征不可避免。因此,职业教育的课程(技术与技能型训练)与实际生产过程中对技术工人动手操作能力的差距是不可避免的。运用教学设计理论来弥补课程的这一不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在教学设计时分析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学习未来劳动世界的技能和知识。

一般认为,高等职业教育有三个特征:高等性、职业性和地方性。高等职业教育的高等性决定了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要体现出高等教育对人的全面发展作用,对人能力提升的作用。高等职业教育的地方性决定了高职教育的毕业生要面对当地就业,也就是说高等职业教育的毕业生绝大部分是为地方企业服务的。而在我国这样一个地域广阔,各地经济文化差异巨大的国家,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自然是各具特色。

3结语

教学设计诞生于职业培训,这是无可争辩的事实。而且诞生初期就成功地应用于职业培训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时过境迁,如今教学设计在普通教育领域大放异彩,而在其发源地,职业教育领域却默默无闻起来。重新发掘教学设计在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中的价值,使其在构建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理论中、在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实践中发挥重要作用,是一个关系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有效发展的课题。对我们改革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提高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水平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 杨彦如,等.高职教学设计[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

[2] 马美娜.教学设计[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3] P.L.史密斯,T.J.雷根.教学设计[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第5篇

关键词:教学设计理论;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设计过程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12-0131-02

教学设计理论对教学工作的理论指导作用

(一)教学设计理论简述

教学设计是20世纪60年代以后逐渐发展起来的教育技术领域的一门独立学科,20世纪80年代传入我国,其一般定义为:教师根据各种学习和教学理论、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运用系统的观点和方法,确定合适的教学内容,对教学活动进行的系统规划、安排与决策,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合理教学方案的过程。尽管有些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没有按照教学设计理论设计教学方案,但是,绝大多数教师的教学准备工作符合教学设计理论的基本要求。教学设计的核心在于研究教学目标,制定教学的决策计划,其主要功能有三个:第一,选择合适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把教学原理转换成教学材料(及教学资源)和教学活动的计划;第二,设计实现教学目标的教学计划和安排;第三,以系统方法指导协调教学要素,优化教学效果。

(二)教学设计理论对于职业教育的指导作用

缺乏系统教学设计理论指导是制约职业教育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在实现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令人深思的现象。例如,不区别专业特征地生搬硬套教学模式,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不区别课程特征推行统一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探究这些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没有尊重教学规律,而教学设计理论为我们尊重教学规律、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提供了一整套系统化的理论和方法。

如何看待教学设计理论对于职业教育的指导作用?相对普通高校和中小学的教育教学而言,职业教育受到行业影响更大,各种教学要素的变化速度更快,职业教育在教学内容上需要不断更新以符合行业、产业和就业岗位的要求,教学方法和手段需要根据课程和教学内容的特征进行不断调整,以实现教学效果的优化。从最近十多年职业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看,职业教育所面临的问题更多,更加需要教学设计理论的系统指导。教学设计的指导作用在于能够系统化地分析和研究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相关因素,形成符合行业产业要求,符合院校、专业和课程实际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操作程序,提高人才质量,促进职业院校办出特色。

职业教育领域应用教学设计理论的特殊要求

(一)教学设计过程

根据教学设计理论,教学过程包括确定教学目标、确定教学方案、对教学方案进行评价和修改、实施教学方案并进行评价等环节及具体的步骤等,具体如表1所示。

(二)教学设计理论的局限性分析

教学设计理论起初是以普通教育为研究对象发展起来的,其理论本身是师范类专业学生的课程内容,注重于探索教育教学过程的一般规律,在研究教育教学过程时对部分教学相关要素进行了简化,有时进行了理想化的处理。例如,在考虑教学过程时,一般都假设师资、学习者、教学资源等符合实现教学目标要求,这种假设对于相对成熟的高等教育和中小学具有很大的合理性,但是,对于职业教育而言,这种假设就显得不够合理。具体地讲,教学设计理论存在以下局限性。

第一,体系相对比较封闭。虽然在前端分析阶段考虑了社会评价等因素,但是,明显地对于学校以外的社会系统的变化和相关学科理论发展的影响未能给予足够考虑。

第二,将教学设计过程规定为线性的、程序化过程,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难以解决具有复杂性和动态性的教学问题。教育教学工作是一个与人的思维活动密切相关的复杂问题,教学设计期望在教学工作实施前制定完善的教学策略和方案,显然,这种要求是很难实现的,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对教学策略和方案进行调整在所难免。

第三,教学设计理论对情感因素影响学习质量的问题有所忽视,忽略了学生管理工作对于教学过程的影响。

分析教学设计理论的局限性是为了在更加全面地考虑教育教学相关因素的情况下更好地运用教学设计理论指导教育教学工作。

(三)职业教育的特殊性分析

将教学设计理论应用于职业教育需要适当增加考虑的因素,这既是职业教育特殊性的需求,也是我国国情的要求。

第一,职业教育作为面向就业的教育,与普通教育有很大的区别。职业教育期望尽可能地利用学校教育过程将学生培养成为职业人,使毕业生顺利进入对口的就业岗位、实现高质量就业,为此,需要将职业院校与就业相关的工作(就业教育、顶岗实习管理、就业管理等)纳入其中,而学生的就业信息,特别是毕业生工作5年左右的就业信息是反映学生培养质量的重要依据,这与普通教育有明显不同。

第二,职业院校学生的主要就业去向是企业。为了提高毕业生对企业的适应性,必须将企业的主流技术、企业规范、行业技术标准、企业文化、企业用人需求等作为学校培养过程中的重要参考因素对待,所以,校企合作对于职业院校至关重要。这就要求在应用教学设计理论研究职业教育问题时,要将校企合作作为关键要素对待,使教育教学过程形成一个不局限于学校内部的开放系统。

第三,在职业院校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管理工作对于学生学习质量的影响。从表面上看,学生管理工作与教学设计关系不大,因为在国外的学校中一般没有专门设置类似于我国学校的学工系统,甚至没有学生行政班级和班主任的概念,但是,在我国学校中,学生管理工作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与职业院校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学生课外学习实践活动等对于学生的学习质量都有很重要的影响。所以,应将学生管理工作纳入教学设计的考虑因素,拓展原有的学习者分析功能的内容。

第四,在教学设计过程中,一般默认教师胜任教学工作,而没有考虑教师的个体差异对于人才培养质量的影响。这对于普通教育或许是可以接受的。但我国职业教育的情况比较特殊,发展历史比较短,在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方面还没有形成非常成熟的培养模式,教师质量从整体上看还不很令人满意,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师资主要来源于普通高校,一般没有企业经历,对与职业岗位密切相关的实践技能缺乏严格训练;二是没有普遍建立职业教育的成熟意识,在教学过程中很难将教学过程和工作过程紧密结合起来。师资质量已经成为制约我国职业教育质量提高的主要因素。

从教学设计理论出发改进职业教育的几点建议

基于以上分析,笔者拟在将教学设计理论原理应用于高等职业教育过程,并在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改进高等职业教育的几点意见。

(一)教学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更多的因素

从操作层面看,高职教育的教学设计主要体现为制定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编写《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配置教学资源等工作,具体地讲,在原有设计环节的基础上还要进行拓展,如表2所示。

(二)教学内容设计需要更多地考虑情感领域和职业领域

在职业教育教学内容设计过程中,存在着重知识技能、素质教育不到位,而对学生职业素质培养更加薄弱的现象,从近几年来高职学生就业的情况看,从事技术开发设计类岗位工作的毕业生比例趋于减少,而从事维护、服务、销售类岗位的学生趋于增加,学生对于企业的适应性较差,在顶岗实习和就业初期离职率较高等。这些现象说明,应该切实加强学生情感领域和职业领域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提前认知企业文化,准确定位就业目标。

(三)职业教育的教学手段设计需要更加具有体验性

近年来,在职业教育领域先后倡导多种教学模式和方法,如项目化、任务驱动、工作过程系统化、CDIO等等。从本质上看,这些教学方法都比较合理和科学,并且不同提法的教学方法在原理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不能用一种模式套用到不同类型的课程和教学环节,从教学设计的原理出发,要根据课程和教学环节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方法和手段,从职业教育实际出发,增加让学生动脑、动手体验的教学环节,实现“学中做、做中学”。

(四)将就业教育贯穿始终

从整体上看,职业院校对学生就业非常重视,但对就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从笔者实践情况看,就业教育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需要从学生入学就开始实施,将了解专业课程体系、了解行业和企业、了解职业岗位、职业生涯规划、掌握就业形势和就业政策、编写简历、准备面试、企业文化认知和体验、顶岗实习推荐和跟踪等环节整合为一个系统化的工作步骤,尽可能地在学生毕业之前实现学生转化为准职业人的过程。应从教学设计的角度出发,在设计教学方案和策略时,将就业教育作为学生学习和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

(五)将素质教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

素质教育是我国各类型教育都面临的现实问题。但是,对于职业教育而言,因为直接就业的学生比例很大,学生素质对于社会和学生本人的影响很快就显现出来。为此,建议从教学设计环节入手,形成较系统的素质培养方案,即在教育教学和学生管理的各个环节(如班级管理、课程教学、实践教学等)渗透职业教育思想。

参考文献:

[1]R.M.加涅,W.W.韦杰,K.C.戈勒斯,J.M.凯勒,等.教学设计原理(第5版)[M].王小明,庞维国,陈保华,汪亚利,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50.

[2]王春华.教学设计理论有效性的缺失及改进策略[J].当代教育科学,2011(20):25-28.

[3]张洪斌.高职计算机类专业融合的研究与实践[J].机械职业教育,2012(2):24-26.

[4]郑太年.教学范式转型是否可能——《教学设计的理论与模型:教学理论的新范式(第2卷)》解读[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2(1):30-34.

[5]沈小平.高职院校多专业融合综合实训模式研究[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0):1-4.

[6]张志英.对我国当前的教学设计理论与实践的思考[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1):72-75.

[7]王峻梅,部锋.对教学设计理论和实践的思考[J].交通职业教育,2010(2):12-14.

[8]王峰.从系统论角度探析职业教育的困惑[J].中国成人教育,2008(7):7-8.

作者简介:

第6篇

关键词:职业教育;整流电路;信息化教学;教学环境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11(b)-0175-02

1教学背景分析

该课采用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该讲课内容为其中项目六“直流稳压电源的制作”中的第一节内容—整流电路。该次授课对象是轨道交通技术专业二年级学生。在知识技能方面,具备整流和半波整流电路的知识;会用电子实验箱搭接半波整流电路;对半波整流电路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在学习中存在逻辑思维能力较弱,分析能力不强、计算能力较弱的学习障碍。在行为特征上,他们好奇心强,模仿能力强,善于动手实践,喜欢交流经验,并有很强地展现自我的欲望。

2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结合课程标准和学情分析,制订如下三维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桥式整流电路的组成;理解桥式整流电路的工作原理。(2)能力目标:能使用万用表、示波器完成桥式整流电路输入电压、输出电压和波形的测量;会分析桥式整流电路中常见故障对电路的影响;会运用桥式整流电路输入、输出电压的公式进行计算。(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增强安全意识和爱护设备意识。依据课程标准兼顾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改革职教理念确定教学重点,结合学生具备的知识和能力,设立难点和教学关键点。(1)重点:桥式整流电路的组成;整流电路输出电压、电流的计算。(2)难点:桥式整流电路的工作原理及故障分析。

3教学方法及教学环境

采用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任务驱动教学方式,借助信息化技术,让学生带着任务进行合作、探究学习,突出“做中学、做中教”的职业教育教学特色。实训环境:理实一体实训室。教学资源:学习平台、情境视频、任务单、电子电路仿真软件Multisim、PPT、无线投影、在线练习题、录像设备等。

4教学过程设计

环节一:创设情境引入项目。教师展示半波整流电路的波形图动画并提出问题:半波整流电路的缺点。学生通过观察课件中示波器的波形,并参阅教材共同讨论回答。然后教师展示桥式整流电路的输出波形图动画并提问如果现在需要给手机充电,整流电路部分应选择哪一个?学生观察分析后,阐述它们的不同点,从而引起学生兴趣,使学生的思维很快进入课堂学习状态,同时引入该次课内容。环节二:分组操作实施任务。教师讲解该节课的任务,确认桥式整流电路的实施方案。学生小组合作,接受学习任务,确定实施步骤。利用电子电路仿真软件Multisim,模拟桥式整流电路的组成,绘制桥式整流电路图。步骤一:搭接桥式整流电路,该步骤包含两个小活动。活动1:认识电路组成。学生在学习材料和动画中通过彩色图片,逐一将元件展示。二人合作,迅速将电路所需元部件在实验箱面板上找出,在任务单中记录操作时间。活动2:搭接电路。学生借助平台资源“桥式整流电路组成”,搭接电路。此过程中,教师强调电路搭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并即时录像学生操作过程,以备评价。步骤二:测量整流电路输入输出电压。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完成桥式整流电路输入、输出电压的测量,填写任务单。通过实际的动手操作,强化理论知识,使学生熟练使用万用表测电路输入电压和输出电压。在此过程中,教师对学生操作情况进行实录,以备评价。步骤三:用示波器观察波形。借助平台资源中的示波器教学视频,学生组内合作,用示波器观察电路输入输出波形并记录在任务单上,教师即时录像学生操作过程。步骤四:分析电路,该步骤包含三个小活动。活动1:分析电路工作原理。学生借助学习平台中的“电路原理”动画,通过动画分析u2正半周、负半周时桥式整流电路的工作过程,并填写学习任务单。活动2:计算输出电压和电流。学生观看学习平台动画并结合步骤二和步骤三的学习成果,理解并记住桥式整流电路的输出电压、电流计算公式,通过做习题进一步强化计算方法。这样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对该次课重点知识的掌握。活动3:故障分析。学生利用电子电路仿真软件Multisim观察故障现象,分析故障主要原因。通过典型电路故障的原因分析,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桥式整流电路的组成,这是该课重点之一。对典型电路故障进行汇总,能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思考,理解桥式整流电路的工作原理,提高学生电路分析能力。环节三:展示交流效果评价。整个学习过程采用过程评价、结果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等多种评价手段,使学生增强自信心,培养表达能力和评价能力。环节四:巩固知识自测练习。学生利用平台资源的自测练习环节,独立完成自测练习,巩固所学知识。通过这种方式,学生既能看到自己的进步,也看到不足,有利于下一轮教学的开展和课改思路的延续及深入进行。环节五:课后调查拓展任务。课后调查是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利用微信平台,提供实际电路图。学生从提供的实际电路图中,识读桥式整流电路,使教学过程能做到师生沟通无限、信息及时反馈。该教学设计通过学习平台,即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实现了学生知识技能的同步自主构建,并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通过自测系统,使学生能够自主强化知识技能,同时老师通过该系统能快速了解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并能及时做出针对性的辅导。通过课堂即时录像,使学生在组间评价打分的过程中,实现对知识技能的自主梳理和自主内化,同时也促进学生对搭接电路的操作规范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参考文献

[1]黎加厚.教育技术教程-教育信息化时代的教与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陈振源.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第7篇

关键词:职业教育 第一堂课 教学设计

1、背景。激发学习兴趣是激发学习动力,提高学习效果的最佳手段。对一门课来说,如果能够一开始就成功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象玩游戏那样上瘾地去学习、去实验、实训,那么这门课就成功了。老师和学生就会在教和学中体验快乐、体验成功,而不是学生厌学、教师烦教。所以教学设计尤其是第一堂课的教学设计就显得非常重要。本人借鉴许多优秀教师的成功做法,同时结合自己在高职教学中的经验,以《监控系统集成与维护》课程的教学设计为主要例子,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2、原则与案例。

2.1提振信心。本人在《监控系统集成与维护》第一堂课的一开始就设计了这样一个任务要学生完成:

要求学生自告奋勇在多媒体教室现场用笔记本电脑和普通聊天用摄像头(由任课老师带来)组建一个最简单的监控系统,能够在电脑上看到本地和远程被监控目标的图像,并通过投影仪投影到银幕上。

一般上网搞过视频聊天的学生都能够完成这个任务。一旦完成了这个任务,学生马上就对学好这门课树立了信心,原来监控这么简单!提振信心是设计这个引入情境的重要目的。

教师马上就可以通过这个例子来说明监控系统的基本组成:

视频采集子系统(摄像头);

视频传输子系统(摄像头到投影机间的传输线路;当用QQ视频聊天时,银幕上可以出现远程监控对象的画面,此时整个因特网就是视频传输子系统,也就是通信系统):

视频处理子系统(电脑上的摄像头驱动程序,QQ视频程序);

视频切换子系统(多媒体教室讲台上的投影切换控制面板和讲台下的视频切换设备(中控机));

视频显示子系统(电脑显示屏、投影仪、银幕)。

用这样一个就地取材的简单任务就达到了提振学生信心、介绍监控系统基本组成的双重目的。有许多课程都是可以这么设计的。例如《计算机网络》这门课,一开始就可以让学生现场完成用双绞线连接多媒体教室的电脑和老师的笔记本电脑以实现资源共享这个任务,一般每个班都有个别学生能够独立连通或在老师指导下连通。这个例子可以让学生感觉到计算机网络不难学,也把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组成和功用搞清楚了。学生在动手中又体验了快乐和成就感。

当然,不是每门课程都可以这么设计,可以换用别的方式。

2.2激发挑战。本人在提振学生信心后接着设计了一个激发学生挑战意识的情境:

假设某条高速公路的监控系统的建设工程在招标,你怎么办?你要写投标书!你能写吗?投标书里要有监控系统设计方案书,你会设计吗?中标后要进行监控系统的设备采购、安装调试、试运行、验收等,你会实施吗?这时学生当然完成不了,这一下就会暴露学生的能力和知识缺陷。原来要做真实的高速公路监控系统集成不是那么简单!还需要学习和训练!是一项很有挑战性的工作!学生就会在老师的鼓励下积极准备迎接这样的挑战,学习兴趣就调动起来了。

同时这个情境也为课程目标的引出埋下了伏笔。学生如果能够写投标书、能够做监控系统设计方案,能够实施设备采购、安装调试、验收等工作,那不就成才了嘛,不就可以胜任系统集成领域的工作了嘛,这不就是课程目标嘛。

2.3有的放矢。做任何事情,首先要明确目标,才能够有的放矢,事半功倍。教学也一样,如果在第一堂课就给学生讲明白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学生和老师就有了共同的努力目标。对高职学生来讲,要特别突出能力目标,告诉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掌握哪些有用的技能,能用到哪些工作岗位上,学生就会觉得学这门课真的有用,值得花力气学,于是动力就来了。

虽然在前面激发挑战意识的情境里就已经点出了课程目标,但考虑到这是一个严肃而重要的问题,所以还是要明确地提出来。《监控系统集成与维护》的课程目标是:通过学习和训练,学生具有收费站级、隧道级和收费分中心级的监控系统的集成维护能力,具有省级监控系统的运行维护能力,能够完成分中心级监控系统集成方案设计,能够完成系统安装、调试、验收、运行维护等任务,能够胜任高速公路监控系统集成与维护这个行动领域中的工作。这样学生也感觉学习目标很明确,能够学到真东西,不是花拳绣腿,不是纸上谈兵,兴趣和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了。

2.4角色转换。传统的教学一般都是老师在台上当演员,学生在台下当观众。在台上演绎得好的老师可以把课题气氛搞得很活跃,把台下的学生情绪调动起来,这就算很好的老师了。但观众毕竟还是观众,自己没有动手或动得少,过后容易忘。如果让学生来当演员,老师当导演,效果就会不同。因为这时学生必须自己动手演、动手做,唱主角,这样压力大动力也大,而且对自己所做的东西印象深刻。本人在第一堂课就明确告诉学生,该课程的教学方式将进行彻底改革,由学生来唱主角,老师布置项目和任务,担任演示、指导和答疑的导演角色,学生分组撰写各级系统设计方案书(当然要进行调研),并自己动手在监控实训室完成系统集成、调试。学生在这样的要求下就产生了强烈的唱主角的心理预期,会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会对以后整门课的学习产生非常积极的影响。

2.5考核跟进。学业考核是指挥棒,如果说课程目标改革了,学生角色转换了,但考核还是原来的以期末卷面考试为主的方式,那指挥棒的方向和课程目标的方向就不一致了,公信力就没有了,课改就会失败。本人在一开始就明确告诉学生考核要改革,以平时的项目和任务完成情况为主要考核依据,期末卷面考核只占很少的分量。有些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甚至可以取消期末卷面考核。这样学生就会真正重视平时的项目实做工作,因为关系到成绩。本人对这门课设计了这样的考核方式:

以平时项目完成情况为主要考核依据,期末做一个综合知识开卷考试。

总评成绩=平时项目考核成绩(60%)+平时学习态度(10%)+期末考试成绩(30%)。

每个项目都要进行考核,以方案书的质量(40%)和调试连通质量(60%)为考核依据。总项目考核成绩由各个项目成绩按项目复杂程度做加权平均得到。

2.6鼓励创新。本人在第一堂课总是会鼓励学生创新。首先向学生灌输真理相对论思想,再向学生说明书本和教师都有可能出错,最后要求在做每个项目时都要分析目前的系统、方案或服务有哪些不足、缺陷,你打算如何改进。养成了这个习惯后,学生在做项目的过程中确实提出了一些很有用的建议。在《电子商务系统设计》这门课中还发展成为很不错的创业策划书。

第8篇

关键词:职业教育 课程设计 “五化”原则  

 

一、引言 

 

课程是教育机构基于一定的教育目标为学生提供的学习方案,是对学生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的规定。课程是教育和教学活动的载体,是实现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课程由教育教学诸多要素整合而成,包括目标、计划、经验与体验等,是以动态形式存在的工作或学习进程。课程的教学设计(instructional design),指运用教与学的原理,依据课程主题及学习者特征、环境条件等因素,为学习者策划学习活动的过程。课程的教学设计一般包括目标设计、内容设计、任务设计、学习方法与策略设计、学习情境设计、学习资源设计、评价方法设计等。课程的教学设计应当始终围绕学生主体,积极为其认识的发展提供有利条件,促进他们对于经验、知识与策略的积累、反思及升华。 

高等职业教育面向企业与社会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型专门人才。因此,职业教育课程应当是工作过程导向的,将职业活动中的各个元素渗透到教学的整个过程,以实际应用经验和策略的习得为目标,以职业素质与能力的养成为主线,着眼于蕴涵在行动体系中隐性实践知识的生成与构建,培养企业及社会真正需要的人才。职业教育课程教学设计需要遵循以“学习目标能力化、学习任务项目化、学习情境职场化、学习资源立体化、学习评价过程化”为内容的“五化”原则,在课程建设中凸显“项目驱动”“任务引领”“行动导向”“教学做一体”等特点,以促进学生岗位适应能力、技术实践能力及应用创新能力的有效提升。 

 

二、“五化”原则 

 

(一)学习目标能力化 

学习目标明确了课程的出发点及归宿;学习目标越明确、越切合实际情况,学习者课程学习中的每一次努力越能够获得成功。一方面,学习目标的设计应该能够体现课程主题本身的内在逻辑体系特征;另一方面,学习目标的设计与学习者的特征分析密切相关,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因材施教”。学习者的特征分析一般涉及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方面。与智力因素有关的特征包括知识基础、认知能力和认知结构变量等;与非智力因素有关的特征包括兴趣、动机、情感、意志和性格等。学习目标的设计应能体现出学习主体的多样性、差异性和复杂性。 

职业教育课程的学习目标设计应该突出职业能力培养主线,体现职业教育职业性、实践性的特点,即学习目标能力化。个体的职业能力通常是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三要素的整合。专业能力指具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专门技能及专业知识,如会计专业记账查账的能力、编制现金流量表的能力,导游管理专业设计旅行方案、开展景区景点讲解的能力,软件技术专业阅读程序模型、编写程序代码的能力等。方法能力指具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工作方法及学习方法,注重学会学习、学会工作,以养成科学的思维习惯,如解决问题能力、分析判断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社会能力指具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行为规范及价值观念,注重学会共处、学会做人,以确立积极的人生态度,如沟通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合作能力等。 

学习目标设计应特别注重目标的可测量性。学习目标应该是外显的,明确、具体、可测量、可展示,不能停留在知道、理解、熟悉知识的层面上,而是注重将知识内化为能力。如物流管理专业“生产运作管理”课程的学习目标是:使学生能运用生产系统内设施布置的原则与方法,合理布置生产系统的地理位置;能运用定量工具编制各类生产计划,合理调节生产能力与实际需求的矛盾;能运用生产运作管理的现场管理方法,有效控制生产系统正常运作中的质量、进度和成本;能运用运作管理的新思想与新方法,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对系统状态进行合理分析,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生产系统的改进与完善。采用“能做什么”的方式直接描述学习目标,学习目标具备明确的可测量性、可展示性,对于课程教学的实施与评价也非常有利。 

 

(二)学习任务项目化 

学习任务是学习目标的载体。因此,学习任务的设计是课

程教学设计的重要环节。学习任务设计包括:学习任务与学习目标之间的依托与支撑、学习任务之间的逻辑结构、学习任务与学习情境的有机结合、学习任务与学习者的调整与适应等。职业教育课程的学习任务设计应该是工作过程导向的,以专业就业岗位典型工作过程的分析为起点,依据并围绕职业活动中工作过程(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选择课程内容,并以之为参照系对知识内容实施序化,着眼于蕴涵在行动体系中的隐性实践知识的生成与构建,筑造课程内容结构。 

职业教育课程的学习任务设计,选用适于教学的工作项目为载体,将专业教学各知识点按工作过程及工作任务重新整合设计,凸显工作学习一体、理论实践一体、教学做一体的特点,即学习任务项目化。工作项目可以是一件产品的设计与制作,一项服务的提供或一个故障的排除等,如国际贸易实务专业为某公司填制货物报关单,软件技术专业为某客户编写web应用程序,导游管理专业接待一个大学生旅行团。以通过对岗位工作过程系统化分析所获得的工作项目为单元组织课程教学内容,将职业活动中的各元素渗透到课程教学的整个过程,使学生可以在有目标的环境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在行动化的学习过程中促进知识与经验的建构,促进实践技能的提升,帮助学生实现从经验层面向策略层面的能力拓展。 

工作项目应具有真实性、典型性、综合性、完整性等特征。真实性指项目的选取立足于职业实践或社会生活中的真实问题,项目结果具有实际利用价值,是可使用的产品或可落实的行动方案。典型性指项目的选取立足于体现岗位工作过程的突出特点,符合学生能力水平和教学规律。综合性指项目的选取应具有一定的规模和一定的复杂度,需要运用多种领域知识和多方面能力、借助于多种可能的资源才可以完成。完整性指项目的选取立足于解决岗位工作过程中的某一完整问题,而不是一个问题的某一部分,学生可以经历并体验完整的行动过程,包括:咨询一计划一决策一实施一监控一评价,在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中,获得完整的职业体验、培养并锻炼独立完成工作的能力。 

(三)学习情境职场化 

学习情境是服务于学习的微环境,是“学习被刺激和支持的地方”。学习情境作为课程教学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物理的、现实的(如社会环境、自然环境),也是心理的、人工的(如情感环境、认知环境)。从空间布局来看,传统的教室(包括实验室、实训室)布局多以教学为目的进行设置,更多考虑如何有利于教师对于学生学习活动的掌控与指导以及学习过程中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对实现岗位工作场景的模拟以及岗位工作过程的再现考虑较少。在这样的学习情境中,学生不能有效感知外界环境对未来职业生涯所起的作用,也无法在心理环境中将“所学”与未来工作中“所用”之间建立起必然的联系。在强调“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高职院校中,职业教育课程学习情境的改革也非常重要。 

职业教育课程的学习情境设计,必须紧紧围绕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努力创建与真实职业场景直接相关的学习环境,即学习情境职场化。如,为会计专业“会计实务操作”课程创建模拟财务大厅的学习场景,为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商品采购管理”“物流管理”课程创建模拟连锁超市采购部、物流中心的学习场景,为软件技术专业“j2me程序设计”课程创建模拟软件公司研发部的学习场景。在模拟职场的学习情境中,学生的主体意识被充分唤醒,工作性行为取代了单纯的学习性行为,经验和策略的获取具有更加明确的指向性,“在工作中学习,在工作中锻炼”,知识和技能的养成在工作过程中动态实现。

在教育实践中,职业院校作为教育机构不可能也不必要在规模及数量上对真实职业场景进行一比一复制,“学习情境职场化”必须走校企结合之路。校企合作可以是多层次、多方位、多形式的,一般的合作可以由企业投入设备、资金帮助学校建立校内实训基地,或是学校利用企业设备、场地建立校外实训基地;深层次的合作可以是人才的订单培养或定向培养,企业除提供必要的学习设备与场地外,还向学校提供培养模式、师资、技术等,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更深一层的合作则有可能是企业向高职学院注入股份,直接参与办学过程,与高职学院分担决策、计划、组织、协调等管理职能,同时也分享办学效益。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成为职业院校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 

 

(四)学习资源立体化 

从基本的教育功能和作用出发,学习资源是包括传统教材在内的一切有利于学生增长知识或发展技能的教学材料的总和,以不同的承载媒体、多样化的形式出现,基于不同的使用主体。传统的学习资源有教材、讲义、习题册、补充练习、学习指导书、实训指导书、活动手册

、辅导材料、复印材料、期刊、杂志等,伴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与应用,网站、论坛、留言板、知识库、专家系统、学习软件、文本文件、视频文件、音频文件、幻灯片、电子表格、照片等一大批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学习资源被广泛采用。此外,还有一些课程教学实施中使用学习资源,如授课计划、教案、学习任务书、项目说明书、引导文、练习册、工作页等等。 

职业教育课程是整合了职业实践与专业知识的工作过程的集合体,那么,与课程密切相关的学习资源,也应该能够覆盖课程全过程的每一阶段、整合职业实践与专业知识两个方面,也就是学习资源立体化。如软件技术专业“j2me程序设计”课程基于软件公司研发部的学习情境,学习资源除通常的教材、学习任务书、多媒体课件、教学网站之外,还包括软件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项目管理制度、员工考核制度、员工培训制度等;开发标准——游戏策划文档模板、游戏设计文档模板、j2me手机游戏开发编程规范等;技术资源——参考手册、示范项目电子文档和源代码等;工作资源——开发平台、测试平台、测试软件等;人力资源——客户、产品经理、项目经理、技术总监、部门经理等,其中人力资源角色可以由教师或学生分别扮演。为更好地服务于体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特色的职业教育课程,学习资源不断深化内涵、拓展外延,由封闭走向开放,立体化建设是必由之路。 

 

(五)学习评价过程化 

著名职业教育专家姜大源在《职业教育学基本问题的思考》中提出了基于科学发展观的评价观,也就是以人为本的整体性评价观,并认为:职业教育的评价将由功利性向人本性的范式转变。传统教学评价以终结性评价、结果性评价为主导,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方式都比较简单;另一方面,传统教学评价片面强调关于学习者对知识与经验最终掌握水平的评价,忽视对与学生终身发展密切相关的非智力因素的评价。职业教育课程教学设计的“学习评价过程化”,与以人为本的整体性评价观相适应,强调对与课程学习相关的职业能力发展、渐进全过程的评价,对这一过程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都将成为评价的目标。 

在实施操作层面,评价方案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评价主体:不应只是单一的由教师完成的“权威性”评价,而应该是双边的、多边的行动,学生参与,企业参与,社会参与……强调多边互动。二是评价内容:既要有体现学习任务完成质量的知识课程和技能课程的成绩单,也要有体现个人素质及情商、心商、交际商、适应商的评价表。事实证明:在个人获取成功的过程中,情感、意志、兴趣、性格、需要、动机、目标、抱负、信念等非智力因素的贡献率大大高于智力因素的贡献率。三是评价方式:既要有以考核动作技能为主的操作考试,又要有以测试认知水平为主的知识考试;既要在模拟的职业环境中考试,又要在真实的职业活动中考试。 

 

三、结束语 

 

第9篇

摘要:课程是教育和教学活动的载体,是实现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职业教育课程的教学设计,应当围绕高素质高技能型专问人才的培养目标,遵循“学习目标能力化、学习任务项目化、学习情境职场化、学习资源立体化、学习评价过程化”的“五化”原则,凸显以岗位工作过程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项目驱动”“任务引领”“行动导向”“教学做一体”等特点,积极促进学生岗位适应能力、技术实践能力及应用创新能力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职业教育 课程设计 “五化”原则  

 

一、引言 

 

课程是教育机构基于一定的教育目标为学生提供的学习方案,是对学生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的规定。课程是教育和教学活动的载体,是实现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课程由教育教学诸多要素整合而成,包括目标、计划、经验与体验等,是以动态形式存在的工作或学习进程。课程的教学设计(Instructional Design),指运用教与学的原理,依据课程主题及学习者特征、环境条件等因素,为学习者策划学习活动的过程。课程的教学设计一般包括目标设计、内容设计、任务设计、学习方法与策略设计、学习情境设计、学习资源设计、评价方法设计等。课程的教学设计应当始终围绕学生主体,积极为其认识的发展提供有利条件,促进他们对于经验、知识与策略的积累、反思及升华。 

高等职业教育面向企业与社会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型专门人才。因此,职业教育课程应当是工作过程导向的,将职业活动中的各个元素渗透到教学的整个过程,以实际应用经验和策略的习得为目标,以职业素质与能力的养成为主线,着眼于蕴涵在行动体系中隐性实践知识的生成与构建,培养企业及社会真正需要的人才。职业教育课程教学设计需要遵循以“学习目标能力化、学习任务项目化、学习情境职场化、学习资源立体化、学习评价过程化”为内容的“五化”原则,在课程建设中凸显“项目驱动”“任务引领”“行动导向”“教学做一体”等特点,以促进学生岗位适应能力、技术实践能力及应用创新能力的有效提升。 

 

二、“五化”原则 

 

(一)学习目标能力化 

学习目标明确了课程的出发点及归宿;学习目标越明确、越切合实际情况,学习者课程学习中的每一次努力越能够获得成功。一方面,学习目标的设计应该能够体现课程主题本身的内在逻辑体系特征;另一方面,学习目标的设计与学习者的特征分析密切相关,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因材施教”。学习者的特征分析一般涉及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方面。与智力因素有关的特征包括知识基础、认知能力和认知结构变量等;与非智力因素有关的特征包括兴趣、动机、情感、意志和性格等。学习目标的设计应能体现出学习主体的多样性、差异性和复杂性。 

职业教育课程的学习目标设计应该突出职业能力培养主线,体现职业教育职业性、实践性的特点,即学习目标能力化。个体的职业能力通常是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三要素的整合。专业能力指具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专门技能及专业知识,如会计专业记账查账的能力、编制现金流量表的能力,导游管理专业设计旅行方案、开展景区景点讲解的能力,软件技术专业阅读程序模型、编写程序代码的能力等。方法能力指具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工作方法及学习方法,注重学会学习、学会工作,以养成科学的思维习惯,如解决问题能力、分析判断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社会能力指具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行为规范及价值观念,注重学会共处、学会做人,以确立积极的人生态度,如沟通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合作能力等。 

学习目标设计应特别注重目标的可测量性。学习目标应该是外显的,明确、具体、可测量、可展示,不能停留在知道、理解、熟悉知识的层面上,而是注重将知识内化为能力。如物流管理专业“生产运作管理”课程的学习目标是:使学生能运用生产系统内设施布置的原则与方法,合理布置生产系统的地理位置;能运用定量工具编制各类生产计划,合理调节生产能力与实际需求的矛盾;能运用生产运作管理的现场管理方法,有效控制生产系统正常运作中的质量、进度和成本;能运用运作管理的新思想与新方法,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对系统状态进行合理分析,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生产系统的改进与完善。采用“能做什么”的方式直接描述学习目标,学习目标具备明确的可测量性、可展示性,对于课程教学的实施与评价也非常有利。 

 

(二)学习任务项目化 

学习任务是学习目标的载体。因此,学习任务的设计是课

[1] [2] [3] 

文章屋在线编辑整理本文。

程教学设计的重要环节。学习任务设计包括:学习任务与学习目标之间的依托与支撑、学习任务之间的逻辑结构、学习任务与学习情境的有机结合、学习任务与学习者的调整与适应等。职业教育课程的学习任务设计应该是工作过程导向的,以专业就业岗位典型工作过程的分析为起点,依据并围绕职业活动中工作过程(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选择课程内容,并以之为参照系对知识内容实施序化,着眼于蕴涵在行动体系中的隐性实践知识的生成与构建,筑造课程内容结构。 

职业教育课程的学习任务设计,选用适于教学的工作项目为载体,将专业教学各知识点按工作过程及工作任务重新整合设计,凸显工作学习一体、理论实践一体、教学做一体的特点,即学习任务项目化。工作项目可以是一件产品的设计与制作,一项服务的提供或一个故障的排除等,如国际贸易实务专业为某公司填制货物报关单,软件技术专业为某客户编写WEB应用程序,导游管理专业接待一个大学生旅行团。以通过对岗位工作过程系统化分析所获得的工作项目为单元组织课程教学内容,将职业活动中的各元素渗透到课程教学的整个过程,使学生可以在有目标的环境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在行动化的学习过程中促进知识与经验的建构,促进实践技能的提升,帮助学生实现从经验层面向策略层面的能力拓展。 

工作项目应具有真实性、典型性、综合性、完整性等特征。真实性指项目的选取立足于职业实践或社会生活中的真实问题,项目结果具有实际利用价值,是可使用的产品或可落实的行动方案。典型性指项目的选取立足于体现岗位工作过程的突出特点,符合学生能力水平和教学规律。综合性指项目的选取应具有一定的规模和一定的复杂度,需要运用多种领域知识和多方面能力、借助于多种可能的资源才可以完成。完整性指项目的选取立足于解决岗位工作过程中的某一完整问题,而不是一个问题的某一部分,学生可以经历并体验完整的行动过程,包括:咨询一计划一决策一实施一监控一评价,在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中,获得完整的职业体验、培养并锻炼独立完成工作的能力。 

(三)学习情境职场化 

学习情境是服务于学习的微环境,是“学习被刺激和支持的地方”。学习情境作为课程教学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物理的、现实的(如社会环境、自然环境),也是心理的、人工的(如情感环境、认知环境)。从空间布局来看,传统的教室(包括实验室、实训室)布局多以教学为目的进行设置,更多考虑如何有利于教师对于学生学习活动的掌控与指导以及学习过程中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对实现岗位工作场景的模拟以及岗位工作过程的再现考虑较少。在这样的学习情境中,学生不能有效感知外界环境对未来职业生涯所起的作用,也无法在心理环境中将“所学”与未来工作中“所用”之间建立起必然的联系。在强调“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高职院校中,职业教育课程学习情境的改革也非常重要。 

职业教育课程的学习情境设计,必须紧紧围绕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努力创建与真实职业场景直接相关的学习环境,即学习情境职场化。如,为会计专业“会计实务操作”课程创建模拟财务大厅的学习场景,为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商品采购管理”“物流管理”课程创建模拟连锁超市采购部、物流中心的学习场景,为软件技术专业“JME程序设计”课程创建模拟软件公司研发部的学习场景。在模拟职场的学习情境中,学生的主体意识被充分唤醒,工作性行为取代了单纯的学习性行为,经验和策略的获取具有更加明确的指向性,“在工作中学习,在工作中锻炼”,知识和技能的养成在工作过程中动态实现。

在教育实践中,职业院校作为教育机构不可能也不必要在规模及数量上对真实职业场景进行一比一复制,“学习情境职场化”必须走校企结合之路。校企合作可以是多层次、多方位、多形式的,一般的合作可以由企业投入设备、资金帮助学校建立校内实训基地,或是学校利用企业设备、场地建立校外实训基地;深层次的合作可以是人才的订单培养或定向培养,企业除提供必要的学习设备与场地外,还向学校提供培养模式、师资、技术等,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更深一层的合作则有可能是企业向高职学院注入股份,直接参与办学过程,与高职学院分担决策、计划、组织、协调等管理职能,同时也分享办学效益。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成为职业院校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 

 

(四)学习资源立体化 

第10篇

关键词:高职教育;项目教学;工作过程

在当前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的热潮中,以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教学设计理论为指导的课程改革和建设,已经取得了重要的理论研究成果。但是,在课程教学实施层面,还存在缺少范例,任课教师经验不足等导致课程教学执行情况不够理想的问题。项目教学强调以工作任务为依托组织教学内容,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活动,以多样化的解决任务的策略展示学习成果,在高职教育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本文以我院计算机应用技术重点专业的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为例,探讨项目教学的设计与实施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1项目概述

1.1项目背景

2008年12月底,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工作协作委员会在北京举办“百所名高职、百家名企业”合作发展论坛暨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两周年专业改革成果展示会(简称“双百”论坛)。会议主题是举校企合作旗,百家知名企业同绘强国景;走工学结合路,百所示范高职共谱育人曲。为满足会议宣传的需要,保证会议信息及时,向社会公众展示示范院校建设两周年来的丰硕成果,需要设计与制作“双百”论坛会议专题网页,并在会议期间进行信息的实时与网页维护工作。

我院作为国家首批28所示范校建设单位之一,承担完成中央财政支持的“会议专题网页设计与维护”项目,由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承担该项目的具体实施工作,同时将该项目作为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的教学项目。

1.2项目管理

1) 硬件环境。能够连接互联网;一台服务器,可直接使用PC机(教师机);若干台客户机,选用主流PC机即可。

2) 软件环境。开发环境采用Dreamweaver、Photoshop、Flash;测试环境采用IIS服务器、IE浏览器;项目管理工具采用Microsoft Project。

3) 项目文档。为保证项目顺利实施并规范项目管理,项目组需完成并维护如下文档。

(1) 工具类文档:Dreamweaver使用手册、Photo- shop使用手册、Flash使用手册。

(2) 项目管理类文档:项目计划书、功能说明书、维护手册、团队管理规范。

(3) 教学类文档:教师参考手册、学生参考手册、实训环境实施参考手册。

4) 角色职责。为顺利完成项目任务,采用分组实施,成立项目组,其中产品经理1名,项目经理1名,成员4名。

(1) 产品经理:收集、分析客户和业务需求,并区分其优先级;定义并维护项目的业务正确性;推动项目和解决问题的远景目标;负责客户期望值和沟通。

(2) 项目经理:兼任指导教师;负责监督、控制项目进度和工作质量;协调在项目进行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确认、验收项目各阶段的工作成果;指导实训学生完成各项任务。

(3) 项目成员:由实训学生组成,在指导教师带领下,完成分配的各项具体任务。

2项目目标

2.1产品目标

1) 设计与制作“双百”论坛会议专题网页;

2) 满足“双百”论坛会议宣传需要,维护及时,保证会议全程信息。

2.2教学目标

通过“双百”论坛会议专题网页的设计与维护,培养学生独立进行首页布局、栏目设置、色彩搭配的设计等能力,培养新闻类网页的与维护能力,使学生在实际项目实施中养成团队协作、认真负责的良好职业习惯。

3项目内容

会议专题网页设计与维护项目共分为五个阶段(见表1)。主要内容包括:网站结构(栏目设置)、会议标志设计、首页设计、二级页面设计、图文混排效果设计、多媒体应用(音乐、动画)。

4项目教学实施

4.1教学组织与过程

课程的教学内容根据项目的五个阶段划分为五部分。其中教学重点是第一、二、三阶段,教学难点是第二阶段(策划设计阶段)。根据课程项目教学的需要,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个小组3~5人,教学过程如图1所示。

1) 制定文档,明确任务。指导教师(项目经理)承接任务,起草Dreamweaver使用手册、Photoshop使用手册、Flash使用手册等工具类文档;起草项目计划书、团队管理规范;编制教师参考手册、学生参考手册、实训环境实施参考手册等教学类文件。

2) 阅读任务文档。在项目启动前,学生准备项目相关内容,搜索、查询项目相关知识;阅读项目计划书、学生参考手册、团队管理规范及相关工具类文档;熟悉项目内容及应用环境。

3) 安排任务。指导教师(项目经理)根据需要对项目任务进行划分,形成任务书(如图2所示),下发给相关学生,并同时提供功能说明书。

同时,指导老师还要维护学生任务列表(表2),明确任务进度控制。

4) 明确任务要求,形成解决方案。学生按照划分的任务列表,明确本人工作任务详细要求;针对任务清单中的每项要求,形成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初步填写任务报告书(如图3所示)。

5) 创建参考样例,列出实施步骤。为了保证项目按时完成及完成质量,指导教师(项目经理)要为每一个任务创建一个参考样例,列出详细的实施步骤并预留合适的修改时间和空间,允许学生在样例的基础上有创意、有突破、有改进。

6) 完成任务,测试提交。学生根据确认的工作任务,按照详细的实施步骤独立完成任务书所列各项任务;并对每项任务进行测试,填写测试报告;修改完善后提交工作成果。

7) 确认、验收阶段工作成果。指导教师按照学生提交的工作成果,参照项目进度计划,根据项目的实际需要,确认、验收学生的阶段工作成果,并给出评价。

4.2教学方法与手段

项目与课程教学紧密结合,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两点:

一是要区分任务和问题。传统的任务教学法,一般是按照提出任务、尝试完成任务、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等顺序来组织教学。由于本项目的真实性,每一个任务之间具有严密的连续性和逻辑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将任务完成与问题解决统一起来,强调按时完成任务。对于涉及的技术问题,则在项目结束后,教师预留充足的时间进行项目总结和专题讲解。

二是要注意任务的时效性。通过严格的进度控制及预案保证每个任务按时完成。在教学中,对于部分小组或学生可能无法按照进度完成任务的情况,任课教师要及时为学生提供指导给出解决办法。

另外,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指导教师应提供完整的任务清单、操作手册、技术文档等供学生下载使用;通过QQ、博客以及论坛等网络等技术手段实时指导学生完成任务。

5项目教学效果

5.1实训学生评价

项目实施过程中,实训学生要每天撰写工作日志,最后撰写项目实训总结报告,总结项目实训过程中的收获、经验与教训,对学习的效果进行自我评价。

项目总结报告主要包括实训目标、实训时间、实训内容、实训记录、实训总结、自我评价、不足与改进等。

5.2合作企业评价

通过合作企业的全程参与,对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知识应用、解决问题的能力、工作的态度等表现进行综合评价,对采取的教学方式、教学方法与手段以及考核方式进行综合评价。合作企业的人力资源经理和工程师在课程结束后,认为在教学过程中直接引入实际项目的做法值得推广,尤其是在分组教学、基于任务清单组织教学等方面,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质量控制意识、进度控制意识。

6结语

“双百”论坛会议专题网页设计与维护项目的教学设计方案具有两个重要的特征:一是作为正式的网页,具有真实产品的目的性、商业性和时效性;

二是作为实训教学项目,具有教学的完整性、训练性和可操作性。通过项目教学实施,教学成果也被“双百”论坛会议举办方采用,并被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工作协作委员会授予“最佳服务(实训)效果奖”。希望本文的研究对于推动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 全成斌,杨士强,赵有健. 计算机工程实践教学的改革与探索[J]. 计算机教育,2008(4):100-102.

[2] 徐涵. 行为导向教学中的教师角色转换[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4):10-12.

[3] 杨立峰,吴延昌. 高职院校课程标准制订的思路与内容[J]. 计算机教育,2008(19):123-126.

[4] 徐国庆. 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的几个关键问题[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4):9-11.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Project Teaching on Web Design and Making Course

WU Yan-chang, ZHANG Mai-ling

(Pingdingshan Industrial College of Technology, Pingdingshan 467001, China)

第11篇

关键词:教学做合一 就业指导 课程开发

课 题:教本文为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高职教育教学做合一模式研究与实践》的研究成果。批准文号鄂教高【2014】2号,项目编号2013445。

教学做合一,强调以作为中心,所做之事源于现实生活,但又不是简单的职业生涯再现,而是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课程设计和课程开发。基于“教学做合一”的课程观,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结合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课程教学,对“教学做合一”的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课程设计进行了探索。

一、课程定位

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要求会计电算化人才除了要具备过硬的会计专业知识、较强的会计电算化能力外,还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掌握会计专业领域方向的技术知识,具备相应实践技能以及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因此,会计人才要想适应社会的需求,必须具备一定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的能力。比如除具备规划职业生涯、培养职业素质的能力外,还要具备做好就业准备、勇于推销自我、模拟自主创业的能力。高等职业教育最终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从事某一职业所需要的思维、行为、语言、情感技能等职业能力。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作为职业教育课题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为实现这一最终目标服务。所以,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是一门职业基础能力的教育课程。

二、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了解高职学生职业素质与就业指导方面的要求,实现学生熟练掌握就业岗位所需要的相关知识。

2.能力目标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培养高职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其自觉养成与人沟通合作的能力、社会能力、方法能力、就业能力及创新能力。

3.素质目标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增强学生的职业意识,养成职业素养,提高职业技能。

三、课程设计

考虑到很多学生未来就业创业的需要,模拟公司的组建过程及工作运行,将与工作实际相关的工作特性科学合理地整合在“走进高职校园、规划职业生涯、培养职业素质、做好就业准备、勇于推销自我、模拟自主创业”六个项目之中。

1.教学内容选取的依据

依据课程内容源于职业生涯的原则,结合专业工作岗位实际,选择了与就业指导相关的知识点:如社交能力、方法能力、职业态度与素养、职业专项能力和职业能力等。

2.内容的科学安排

为了科学安排上述知识点,打破传统的按照课本的章节从前到后的讲解,将知识点的学习安排在六个项目之中,每项内容设有如下板块:

第一,正能量分享。以积极向上、健康乐观的心态和行为,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展现出更自信、更有活力的自我。

第二,教学做目标。通过目标的制订和工作任务的布置,先师生教学做,再学生独立做,并且加入相关知识的学习,让学生能主动地有效地参与教学活动;能正确评价自己的认知活动并进行自我监控和调整。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知识的同时,还学会了学习的方法,养成了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第三,典型案例。运用典型案例,在教师的精心策划和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需要,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现场,进入角色,分析案例,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第四,课外拓展。在每个项目完成的最后,提供有关高职类的实际材料,对所传授知识做有力的补充,拓宽学生的视野。

最后要特别强调的是,我们培养的是学生,是有思想的人,不是产品。六个项目具体设计如下。

项目一:走进高职校园。

要让学生从走进校园就接受就业指导,具体内容包括:了解本院的概况和高职教育的发展历程;看清目前的就业形势;了解所学专业的基本情况及能从事的相关职业。

项目二:规划职业生涯。

职业生涯规划要从走进校园开始,具体内容包括:认清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职业规划意识;做好自己的大学学业规划;撰写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书。

项目三:培养职业素质。

职业素质的培养要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具体内容包括:认清培养职业素质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职业素观;学会先做人、再做事、最后学好职业技能。

项目四:做好就业准备。

充分的就业准备是成功就业的重要一环,就业前的准备包括以下内容:认知自我,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了解职业素质要求与工作职责;认识求职服务与求职安全。

项目五:勇于推销自我。

善于推销自我、勇于推销自我,是找到合适自己工作岗位的重要条件,推销自我的具体内容包括:掌握如何在面试中成功推销自己的方法;了解面试前应准备的必备材料;通过模拟面试熟悉面试过程,掌握面试技巧。

项目六:模拟自主创业。

自主创业是一部分学生毕业后所追求的,因此,学校对学生进行模拟自主创业的训练十分必要,其具体内容包括:了解《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证》的申请流程和优惠政策;认清创业的风险,使得创业不盲目;了解创业之前需要做好哪些计划。

3.教学过程设计

(1)教学设计说明。本课程以“走进高职校园、规划职业生涯、培养职业素质、做好就业准备、勇于推销自我、模拟自主创业”为主线,分为六个项目,每个项目由正能量分享、教学做目标、师生教学做、学生独立做、相关知识、典型案例和课外拓展组成。按照高职学生的认知特点选取知识点,依据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需求设置技能要求,做到知识够用,保持知识的先进性,并适当照顾其系统性与逻辑性。在体例设计上,采用引导文的形式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完成项目。这种体例形式不仅新颖,而且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有利于教学做合一。加入这些环节,旨在加深高职学生的学习和理解,拓展知识面,调动学习兴趣,增强该课程的可学性、可操作性、实用性,重点是让学生主动做,教师引导教。 (2)教学过程举例。以规划职业生涯为例,其教学过程如下:

第一,分享正能量,讲述《改变人生的两小时》,通过小故事告诉学生:平庸与卓越,往往只在人的一念之间,或消极与积极的生活方式。成功就是一个不断积累和沉淀的过程。如果想干一番事业,那就从现在做起利用零散的时间,每天坚持做一件事情,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也会像故事中所提到的人物那样成为一位了不起的人物。

第二,任务布置:完成教材项目二中的任务2(职业生涯规划)和任务3(学业规划)。

第三,各公司进行任务展示和抽查各小组的任务:各小组选派一名学生代表以PPT形式讲述自己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和学业规划。

第四,教师结合理论知识对每组进行评讲,并且让各组选派学生代表结合会计专业的就业特点发表自己的观点,进行小组讨论。

第五,各小组通过评讲和自评后进行检查修订,写出本专业正确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和学业规划。

第六,组织学生参与 “你的压力到底有多大”仿真模拟的趣味小测试,测试学生自我对抗压力的能力。

(3)教学方法和效果。在整个课程的教学中为了极大地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做到人人参与,达到显著的教学效果,争取达到本门课程需要完成的教学目标,运用行动导向、任务驱动、情景教学、仿真模拟、小组讨论、活动教学、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法,通过在教中学,在做中学,把乏味的知识融入到活动和游戏中。

(4)考核方式。

第一,平时成绩占50%。主要从以下几点进行考核:学生考勤占15%,各小组完成任务考评占25%,自主加分占10%。通过记入学生考勤,提高学生自觉上课的积极性;加大各小组完成工作任务的考评力度,是为了加大平时的过程考核比例,通过完成工作任务的形式,来提升每个学生的团队协作、沟通交流的能力,以更好地提高职业素养;自主加分的考核是为了增强学生对完成工作任务的兴趣,养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第二,期末成绩50%,是指在期末进行的考核,主要方式是撰写有关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论文。通过期末的考核工作,检验并考核学生能否熟练运用所学的知识来处理相关的职业能力问题。

整个课程设计以结合所教班级的专业会计专业的需要及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出发点,基于行动导向设计教学做合一的情景,每个情景内容的设计有教学做任务及理念知识,以此实现三个转变,即教育专家主导转向技术专家主导,学科型为主体的课程体系转向任务引领型课程体系,知识体系为基础转向能力体系为基础。这种课程设计做到了教、学、做一体,打破长期以来的理论与实践二元分离的局面,以工作任务为中心,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体化教学模式,要求学生有独立计划工作的机会,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可以自行组织、安排自己的工作行为,内容实用、形式新颖、适用性强,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选择教材内容,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有利于教学做合一。

参考文献:

[1]余浩,陈年友,周源.教学做合一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12).

[2]任娟,张新建.高职生职业素质与就业指导[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14(8).

[3]刘红星.基于“教学做合一”的应用文写作课程设计[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4).

第12篇

【关键词】两课;网页设计;项目教学

The “lessons” form of “webpage design and making” project teaching design

DING Ling

(Xuzhou Vocational Technology Academy of Finace & Economics,Xuzhou Jiangsu 221000,China)

【Abstract】Launched a comprehensive “five class” teaching “Two Courses” teaching in Jiangsu vocational assessment activities in 2011, “Two Courses” rating on classroom teaching competition as the basic point, through the school, county, city and province layers of screening, after teaching appraisal, DLA, pleading and class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assessment, comprehensively promote the occupation education curriculum reform,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classroom teaching, to promote the cultivation of teachers. The author to participate in the 2012 provincial computer professional skills courses of "Two Courses" activities experience, the practice of teaching reform project is summarized, and further improve the teaching research ability and level.

【Key words】Two courses;Webpage design; Project teaching

0 前言

江苏省“两课”评比活动已经连续开展近三年,笔者有幸参加了专业技能课程的评比并取得了示范课。时至今日,回想整个备赛过程,其中的酸甜苦辣仍记忆犹新。两课评比旨在引导教师提升职业道德、教育素养和教学能力,总结体现课程改革精神的教学模式,树立教学改革与创新的典型。对于基层教师而言是展现教师全面深入的教学设计以及用案例体现微观教学技巧的平台。

从“两课”评比的评分项目看,从目标确立、学情分析、教材处理到资源整合和教学反思等都是为了对一个教学单元进行更全面细致的教学设计做准备。因此,笔者认为教学过程的设计和支撑教学的案例的选择尤为重要。下面,就以《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中网页基本元素的使用这一教学单元为例,讲述项目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实施。

1 学情分析

笔者面对的教学对象是五年制软件技术专业二年级的学生。他们思维活跃,乐于沟通,喜欢模仿和动手实践,但是他们韧性不足,团队合作能力稍显薄弱。学生经过前期的学习已经学会了创建站点和网页文档,并且能够对页面进行总体的控制。不过多数学生对网页设计的岗位认知还比较模糊。

2 教材分析

根据学生的以上特点,本课程选择的教材是《网页设计与制作案例教程》,该教材是高等职业院校的计算机教育规划教材。教材采用了基于工作导向的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但是案例缺少情境的引入,不能有效的激发学生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了情境,增加了案例。因为学生首次接触网页制作,所以如何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尤为重要,因此,我在教学中做了大胆的尝试,将网页设计模块中文本操作、图像操作和超级链接三个教学单元的内容进行整合,用4课时的时间,围绕制作“团队介绍网站”这一项目展开,让学生在兴趣和团队的引导下自主学习网页基本元素的使用。这一部分内容是网页制作的基础阶段,同时也为学生继续学习网页布局设计与样式奠定扎实的基础。

3 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及软件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的课程标准,确定了该教学单元的教学目标。教育的本质是提升学习者的素质,能力是素质的外在表现,知识则是能力和素质提升的载体。因此本次学习的目标是在学生掌握网页基本元素的使用方法的基础上学会合理使用这些元素进行页面的布局、增强美观性,能够规范网站素材的管理,能够客观的对网页作品进行评价;最终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提升自主学习的能力,树立终身学习理念。

4 教学设计与实施

4.1 设计理念

加拿大学者乔治・西蒙斯的关联主义指出“知道更过的能力比目前知道多少更为重要,我们对明天知识的学习能力比我们对今天知识的掌握能力更为重要”。所以,本教学设计主要源于兴趣培养、能力提升和知识学习。

4.2 项目案例

基于以上设计理念,围绕让学生制作“团队介绍网站”这一项目展开教学,主要通过在五个教学环节中使用多种教学策略最终完成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主要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方式,实现对知识的感受、感知和体验,培养他们的创新和合作能力。

4.3 教学环节

该教学单元安排了赏、练、说、教、拓五个教学环节,其中前三个环节是学生进行思考、模仿、学习的主动认知过程,教师在此基础上明确学生学习的差异进行分层式教学,学生通过拓展练习进一步提升学习能力。在每个环节中安排了具体的工作任务,让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完成学习内容。

4.4 教学实施

1)第一个环节――赏

本环节主要通过个人网站欣赏,让学生认识网页的基本元素,培养他们的鉴别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首先让学生欣赏学校精品课程网站以及参考教材中的个人网站,学生进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制作热情。接下来通过教材中“长沙世界之窗”网站页面向学生介绍本项目中将会使用到的网页元素,主要是文本、图像、链接、列表的使用,以及网页的基本布局方法,学生在明确了知识点之后为下一阶段制作网站做好准备。

2)第二个环节――练

此环节让学生通过制作团队介绍的网站,复习站点的创建,学习网页基本元素的使用,培养他们自主学习、解决问题和团队协作的能力。在小组分工学习过程中,组长权力最大化,他负责小组的分工、讨论、时间控制等,同时也担负主要责任。教师在每个小组巡视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在制作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他们多数会选择直接求助老师,这时可以引导学生先从书本中找答案,或者询问身边的组员,以此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团队协作的能力。在紧张而充实的任务中学生最终在规定时间内要结束本组的操作,进行作品的提交。在练的环节中主要通过任务驱动和分组教学的策略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同时展示他们的个性也发现问题。

3)第三个环节――说

此环节要求学生总结知识的运用,锻炼他们的归纳总结能力,培养欣赏能力和竞争意识。这时由每个小组的组长和教师组成评委组,并由各个组长依次进行本组作品的展示。在展示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如何进行作品的客观评价,并由其他小组的代表进行点评。通过这个过程学生会对照找出自身和本组的优势和不足,并在优化中加以改进。最终得分比较高的小组会在个人评价中作为加分因素。通过学生的练习和展示,90%以上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文本、图像的插入、内部链接的设置;有半数的学生站点资源管理不规范,图文混排、页内链接和嵌套列表的使用问题较集中;而只有20%左右的学生能合理使用网页元素进行页面的布局。针对主动认知过程中反映出来的问题,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动态调整,因材施教,有针对性的对重难点问题进行解决。

4)第四个环节――教

根据学生知识掌握的不同程度进行分层式教学,让学生进一步巩固知识点,增强理解记忆能力,培养审美能力。对于90%以上学生能掌握的知识点不再做讲解,而由学生在拓展优化阶段自己解决;对于问题较集中的知识点主要由已经解决问题的学生进行示范演示,教师从旁辅助。

在这里,教师选择学生遇到的典型案例进行讲解。重点讲解图片格式的设置;理解

标签和

标签的区别;让学生认识锚点并学会使用。再比如很多学生在预览页面时或者最后网站整合时出现了图片或背景无法显示的结果,这时让学生通过检查图片路径中的文件命名来说明网页制作中的规范性和良好的职业素养。

通过对学生出现的错误进行对比修改,逐步解决重点知识。对于学生在页面布局中呈现的不足我会让其他学生提出改进建议,并在此基础上告诉学生网页布局的基本原则和色彩搭配的合理选择,由修改前后效果的对比突破难点,同时让学生明确优化的方向,从而有针对性的进入下一个阶段的拓展任务。在教的过程中通过分层教学和示范教学,让学生在不断的对比查错过程中加强对知识的理解记忆。

5)最后一个环节――拓

此环节主要通过对作品的优化和拓展,加强重、难点的综合应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我会告诉学生对于比较优秀的作品会被选入精品课程网站中作为学习资源,以此实现更好激励和促进作用。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继续完成后续拓展任务,在使用表格布局好的半成品页面中插入网页基本元素,进行页面的二次加工,在巩固技能的基础上实现了向表格布局的延伸。

5 教学评价

整个教学过程环环相扣,循序渐进的让学生掌握实践操作技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能力得到了提高。完成教学任务之后,学生利用网络平台登录校园网完成对本次学习过程的个人评价。从知识、技能和素质方面进行多元化的评价,这是一个动态反馈的过程,也为后续教学改进明确方向。

在教学过程设计中以工作任务为中心,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基础上自主学习知识技能是职业教育改革的核心。学无止境,教亦无止境。以“说课”为推动,基于信息化环境的教学设计,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同时为进一步做实教师实践层面的改革,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的教学模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冯小东.浅谈高职院校《网页设计》课程教学改革[J].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2).

[2]何葩.职业学校专业技能课程“两课”评比引起的思考[J].2011.

第13篇

关键词:四位一体;教学模式;改革

一 “教学考赛”四位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基于项目载体的“教学考赛”四位一体化教学模式是从学生技能形成的认知规律出发,不仅是理论教学与技能实践内容的一体化,而且是教师在知识、技能、态度、教学能力上的一体化,同时,也是教学与考核、技能比赛的一体化。因此,基于“教学考赛”四位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教学改革是十分必要的。

二 “教、学、考、赛”四位一体教学实施过程

《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实施基于项目载体的“教学考赛”四位一体教学模式,遵循社会人才技能培养标准,依托校企合作提供的真实工作环境,教、学、考、赛四个环节层层相扣,交互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一)教―― 以模块化教学带动学生学习兴趣

任课教师在接到教学任务时,首先要对课程涉及的内容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参考相关的文献资料,深刻剖析课程的教学目的与教学目标,确定本课程最终要达到的教学效果,对课程的内容重新进行编排。按照课程内容的关联性、层次性、先后性,将课程内容划分为不同的教学模块,并要把握模块之间保持独立性、模块内部保持关联性的原则,并对该模块设置的必要性、目的性进行分析,重点审核设置此模块对于整个课程教学产生什么样的价值,该模块在整体教学中处于什么位置。这个阶段就是对课程内容的“再开发”,也就是根据教学目的、教学资源、学生实际情况、教师能力等对讲授课程的重新整合。

(二)学―― 以技能训练提升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在划分模块后,开始实施具体的教学工作。为了加深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认知,在每一个教学模块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企业真实的实践训练项目作为课堂作业或课后作业供学生模拟训练。对于作业完成的形式,可以根据实践项目的难易程度灵活地采取个人或团队形式。在学生完成作业后,可以在课堂内组织学生就完成情况进行答辩,为学生提供一个相互交流的机会,以增强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于学生完成实践训练项目的次数与质量情况,教师应该进行认真、详实的记录,并作为学生学习成绩考核的一项指标,也可视为鞭策学生学习的一种手段。

(三)考――以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提升学习质量

针对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变化,以技能为主体,以态度和知识为两翼,建立开放式、分阶段、全程化的考核评价体系。根据学生自我掌握的探索技能、信息搜索技能、求职技能、沟通技能、问题解决技能和实训效果,以及在项目任务实施过程中的态度、知识掌握的水平,通过学生自评与互评,教师评定和单位评价等多种方式综合评定课程成绩。这种综合化、过程化的“一体两翼”的考核方式凸显了“能力本位”,使课程教学更具有适应性。

(四)赛―― 以技能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职业胜任力为目标,为了激发学生的参与技能比赛的热情与学习效果,可以在课程中专门设置一些相应的技能比赛来配合课程的学习。技能比赛的设置,学校可以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就明确规定技能比赛为学生的一项必修课程,在课程中多设置一些技能比赛项目,允许学生从中自由选择参加项目,同时设置相应的学分、规定相应的课时。这样,技能比赛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学习质量。

三 “教学考赛”四位一体化教学模式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一)设计阶段

1教学过程中应将课程所包含的理论知识贯穿到实训项目中去,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体现项目的实用性与先进性,在学习的过程中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

2为了不断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自身的创新性思维,掌握相关的技能,可以选取一些扩展的实训项目,以及与课程相关的实训项目作为学生的课后作业。

3通过与企业合作,从职业岗位(群)对各行业网页设计与制作知识、技能和素质的要求入手,按照工作过程与工作任务的特点,进行工学结合的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掌握静态网站制作的核心技术(HTML5、CSS、DIV+CSS布局、JavaScript),如下表所示:

(二)应用阶段

基于“教学考赛”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应用过程中,应注重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引导式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强化发现问题时自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且在项目实现过程中,可进行模拟工作任务教学,模拟实际工作场合,对学生进行角色分工,让他们通过扮演网页设计与制作过程中的需求分析人员、网页设计人员、程序代码编写人员、用户等角色,体验网页设计与制作的实际工作过程。

四 总结

根据市场对技能型应用人才的需求,“教、学、考、赛”一体化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这四者相辅相成,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实操能力与专业技能水平,促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的学习、前进,而且有效地对《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进行了教学改革,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学质量与效率,使毕业生能与市场接轨。

参考文献:

[1] 教职成[2011]12号.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

[2] 教职成[2015]6号.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

[3] 仲静.高职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4.

第14篇

关键词:网页设计;微课;教学设计

在信息化、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数字化的表现形式成为企业文化介绍、企业产品推荐、企业信息等的首选,因此企业对集文字、图象、动画、视频等多媒体数字资源有效集成的网站需求量大增,网页设计要求也逐步提高,对高校网页设计类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期待值也大幅提升。在传统计算机课程中,无法实现重复讲授操作演示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尤其是学生设计能力的培养,几乎成为空谈。微课这种信息技术与教育的结合物,由于文件体积较小,适于各传播途径,反复浏览,反复模仿操作的特性,使其快速的风靡了各大高校,成为了突破教学瓶颈的重要手段。

1微课的定义

微课的定义比较多,目前比较通用的定义是: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为了保证学生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技能等单一教学任务,利用信息化手段和工具开展简短完整、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微课的特征主要以现在教学时间较短,教学时长一般为5—8分钟左右,最长不超过12分钟;教学学内容较少,一般围绕一个具体的知识点来开展,问题聚集,主题突出;表现形式多样化,可以是实物操作、教师讲授、学生表演、分组讨论、师生访谈等;教学组织完整,覆盖了“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教学反思”的教学组织全过程;成果传播多样性,适合网络教学、手机视频、微信讨论等多样性传播。

2微课的教学设计

以微课为主要表现形式的课堂组织,需要对所有的知识点进行细化和类化,按照课程的主线重构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是微课成败的最关键环节。本文选择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中网页布局学习情境中的神奇的圆角布局这个学习子情境来具体阐述。

2.1教学目标的制订

神奇的圆角布局学习子情境目标就是要让学生完成在网页布局中,如何实现单圆角、对称圆角、多圆角的设置,熟练掌握网页CSS中关键参数的名称和设置方法,能根据设计要求独立完成与网页效果图相一致的圆角表现形式。

2.2微课内容的确定

在两节课的课程时长下,所要讲述的内容比较多,包括网页DIV块的制作和设置、CSS设置、文字添加与编辑等。什么教学内容适合以微课形式体现呢?我们一般选择学生理解较难,操作步骤较多、容易遗忘的关键知识点进行微课设计。在本次微课中,笔者选择了CSS中圆角关键参数的设置作为微课的主要内容,对于DIV块的制作和文字编辑等内容,因为有前续课程和WORD操作课程的支撑,只在教师操作演示环节进行复习和强化。

2.3微课教学组织

微课的教学组织十分灵活,可以是课前的自主学习,可以是课中的教师授课,也可以是课后的学生复习,甚至是以上多种形式的结合。在神奇的圆角布局学习子情境教学中,采用的是课中教师授课和课后学生反复复习的结合形式。具体教学组织为教师案例展示,任务驱动—教师操作演示(非微课内容)—指导学生观看微课—学生解决问题。课后学生还可以反复观看微课内容,突破时间、空间的局限,反复练习,直到熟练掌握为止。

3微课的制作

微课的主要表现形式是视频,在制作过程中要关注内容的趣味性、价值性和完整性。在神奇的圆角布局微课中,首先以一段设计师作品一次次被公司否定,设计师痛不欲生的搞笑动画开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其次分析该作品的不足,抛出圆角布局的设计理念,详细演示多种圆角的设计方法;最后给出详细设计任务和高年级学生的优秀作品,为学生提供设计灵感,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整个微课时长9分钟。在制作微课过程中,需要使用到一些信息化工具与计算机软件,最基本的如耳麦(附带话筒)、录像软件CamtasiaStudio、视频后期处理软件会声会影等。

4微课的应用

在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中采用微课后,学生可以在课余反复观看微课内容,反复练习较难的操作细节,将传统的课堂教学延伸到了课后,64课时的课程时长无限扩大。经过教学实践证明,利用微课,在教学中实现了学中做、做中学、学做一体的教学合一,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实践动手能力,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很好的达到了网页设计从业人员的基本职业能力。微课在教学中的应用目前还处于实践的初期阶段,不同专业、不同课程在微课中的应用方式均有差别。探索微课的开发、应用还有很长的阶段,需要我们思考研究和长期的实践积累,进而不断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制作出更多更优质的微课资源。

参考文献

[1]丁敏.微课在高职院校市场营销课程中的应用[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11).

[2]陈亚枫.探微求知摸索提高———市场营销微课制作的实践与思考[J].职业教育(中旬刊),2014(10)

[3]胡铁生.高校微课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4(24)

[4]李爱武.“任务引领教学法”的实践[J].职业技术,2012(5).

第15篇

活动设计 实践 教学策略

随着国家对学前教育的高度重视,对学前教育工作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中,明确具体地提出了对未来幼儿园教师教学计划与组织能力方面的要求,对于高专学前教育专业而言,需要通过《幼儿园活动设计》课程着力完成和实现。在以往实践教学中,我们常采用的是师生模拟或者是生生模拟,在一种仿真的环境下模拟幼儿园的教学,导致学生在幼儿园真正教学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学生在教学目标的表述上过于笼统抽象、活动环节不能与活动目标有机结合、活动目标不能有效完成、活动环节设计缺少预见性、对幼儿的年龄阶段特点把不够准确、幼儿的主体性体现不足,等等。此外,根据对幼儿园新入职教师开展深入的调查,发现新入职的幼儿园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存在诸多的问题:组织教学时不能很好的从儿童的年龄特点出发设计、组织教学活动,出现缺少亲和力,教学语言欠规范、灵活应变能力不足、对儿童关注不够等情况。因此,作为高职高专幼儿园活动设计类课程的教师必须重视课程的实践,从适应当前国家对幼儿园教师专业能力的要求出发,针对课程现状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幼儿园活动设计课程实践教学的新途径和新方法,探究如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的教学策略,进而适应社会的需求,满足幼儿教育对教师的要求以及幼师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一、树立“以能力为本位”的实践教学体系的观念

教师观念的转变,是形成新课程体系的要素之一。教师应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理论为指导,以幼儿园教师职业岗位(群)能力分析为基础,结合幼儿园教学的典型工作任务,从高专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出发,完善幼儿园五大领域活动设计课程的实践教学体系。首先,从目标、内容、方法、条件保障、考核等方面构建完整有效的幼儿园活动设计教育教学课程体系;其次,突出知识融合与能力培养的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建立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核心的幼儿园活动设计实践教学体系,符合课程目标与职业岗位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

二、构建“园・校”双向互动的实践合作教学模式

“园・校”双向互动的实践合作教学模式即高校与幼儿园相合作,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边学边练。

1.紧密结合幼儿园教学结构调整本学科的教改思路和教学实践

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不断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合作性,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在实践中,提高学生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综合素质,将所学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在学校,学生跟随教师进行活动设计课的理论学习,以幼儿园教材为内容,设计幼儿园活动方案后在幼儿园开展教学活动,并结合教学活动效果及反思评价整理修改教案。与此同时,对教师的专业教学水平也带来新的挑战,督促教师密切关注幼儿园教学实际,不断提升教师的分析评价组织幼儿园教学活动的能力。

2.采用“教、学、做合一”的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设计中,转变以课堂、教材为中心的传统模式,将课堂与实习地点相统一,突出工作过程与学习过程相结合。教学中充分整合幼儿园现行的教育教学资源及内容幼儿园教学资源,建构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全方位实践平台,为学生提供便利的实践机会。

3.多角度实践方式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通过设计教学方案、案例观摩评析、模拟教学、试教、见习、实习以及幼儿园活动设计大赛、幼儿园说课大赛等,将教与学背景相融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优化学习过程,增强幼儿园教学的操作性、针对性、实效性,培养学生设计、组织、评析、反思的能力。注重学生主体参与实践的过程,鼓励学生亲身尝试组织幼儿园教学活动;假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到幼儿园进行社会调查和实习,增强对幼儿园的感性认识,明确学习方向,增强学习动力。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依据学生的不同风格进行分组,给每位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创造空间。同时,邀请幼儿园教师担任实践课程指导教师,介绍成功的教育教学经验,使学生熟练掌握并在实践中运用科学的方法组织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

4.以形成性、发展性的多元化评价为主优化实践教学评价

评价在幼儿园活动设计课程的实践教学的实施中发挥着极大的导向和激励作用,能够激发学生对活动设计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激发调动学生的内在动因。教学中将评价应贯穿在整个实践教学过程中,自评、生生互评、小组点评、教师综述的多维评价,对学生进行公正而全面的评价,促进学生在成果分享及思考中,审视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而自我改进,不断提高执教的能力。

三、建立校企合作双赢的实践教学新机制

校企合作源于共同的使命与追求,高职院校与企业的合作始于“双赢”,其目标在于促进人才培养质量和经济效益的同步发展。学校和幼儿园双方只有找到了利益的共同点,合作才有基础,才有正确的方向。在人才供求市场以需方为主导的今天,高职院校作为校企合作的主体之一,合作过程中应更加主动,并且合作机制创新的目标应定位于构建促进和维系校企双方合作共赢、能动性全面激发的制度环境。

构建校企共赢机制,推进合作发展。学校和幼儿园合作能及时补充幼儿园师资队伍,提高现有教师队伍的执行力,学校通过与幼儿园合作,提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建立校企合作培育机制。在学校层面,要建立由幼儿园、行业等社会各界人士参加的咨询委员会,为高职院校重大问题提供咨询或参与决策,从而把高职教育与行业幼儿园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在专业层面,要成立由高职院校、幼儿园负责人、有关专家组成的专家委员会以及有专家委员会确定课程培养目标,制定课程方案。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