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践行低碳生活的建议范文

践行低碳生活的建议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践行低碳生活的建议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践行低碳生活的建议

第1篇

关键词:大学生;低碳生活;调研;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4-0097-04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日趋严峻,如何实施节能减排,推行低碳经济、践行低碳生活是摆在世界各国政府面前的当务之急[1]。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中国政府庄严承诺: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达15%左右[2]。低碳生活是一场涉及生产模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的深刻变革,是当前全球化背景下各国积极关注的重要议题,是促进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建设有序进行的重要力量,是坚持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保障[3]。践行低碳生活要求整个社会逐渐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生产方式,开发节能减排的科技,同时要引导人们了解和减少日常生活中的浪费、污染行为。大学生是社会生活中一个高素质的群体,是践行低碳理念、传播低碳文化的重要力量,是未来建设低碳社会的主力军与领导者。他们是否具备低碳意识、践行低碳生活,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未来低碳社会的发展。

本文对广州某高校大学生低碳理念与低碳行为进行了调查,目的是为了了解大学生这一高素质群体对低碳理念的认知度与践行度,并分析大学生参与低碳生活的意愿及其日常生活的低碳行椤1疚闹荚诮一步推动“低碳生活”理念在大学校园中的传播,倡导大学生践行低碳生活方式,影响低碳社会的进程,推动全社会低碳生活的发展。

一、研究设计

(一)研究方法

合理设计大学生低碳生活的调研问卷,进行问卷派发与收集;对问卷进行整理,用Office Excel进行数据分析。后期在该大学随机抽取50名本科生进行访谈调查,对所得出的数据进行深入的分析,最后得出结论以及提出建议

(二)问卷的设计

调查问卷主要包括低碳概念的了解、参与低碳生活的态度和践行低碳生活的情况三大部分,通过大学生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等方面来了解他们低碳生活的情况。

(三)调查样本构成

此次调研采用了对广州某高校本科生进行随机问卷的调查。此次问卷调查共发放900份问卷,回收803份问卷,回收率为89.2%。经过检查筛选,剩下753份有效问卷,有效率为83.67%。

二、调研数据分析

(一)大学生低碳意识情况分析

1.低碳内涵的了解度分析。大学生的低碳意识影响其低碳的践行情况。倡导当代大学生践行低碳生活,首先要知道他们对低碳的了解程度。本次调研首先调查大学生对“低碳”这个名词的了解,具体如表1所示。从表1可以看出,大部分大学生知道“低碳”的含义和大概内容,了解程度仅仅限于表面,没有进行过深入地了解。说明了大部分大学生并没有接受过专业的“低碳”教育,低碳生活意识较为薄弱。通过采访部分同学,笔者了解到当代大学生之所以不去深入学习“低碳”,是因为他们平时学习工作繁忙,只能通过身边的宣传初步了解,而没有时间去深入学习。

2.低碳对经济生活影响态度分析。低碳经济的实质是解决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和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4]。在收回的753份问卷中,71.85%的同学认为低碳能促进经济的发展。通过采访,笔者了解到他们认为低碳就是节能减排,需要合理地调整产业结构。同时有16.07%的同学认为低碳会制约经济的发展,走低碳的道路需要高成本,12.08%的同学认为低碳对经济的发展影响不大,这两部分大学生可能没有对低碳经济模式进行深入了解。可见,大部分大学生对低碳经济的发展前景有一定的认识,但是不够全面和深入。对于如何实现低碳生活的问题,66.8%的同学认为在于个人低碳生活习惯,26.83%的同学认为在于低碳科学技术的提高,只有6.37%的同学认为在于法律的约束。可见,大学生非常认可个人生活习惯和科学技术是实现低碳生活的关键。

关于日常生活碳排放对环境的影响,具体结果见表2。

从表2可知,45.42%的同学考虑过日常生活碳排放对环境的影响,也尽量做到低碳生活,这部分同学低碳意识较高,有利于今后在大学生群体中开展关于低碳生活的更为深刻和广泛的教育。47.14%的同学考虑过日常生活碳排放对环境的影响,但认为很难做到低碳生活。可以推测,当条件成熟使得参与低碳相对便利时,他们很可能参与其中。6.11%的同学没考虑过,但想了解低碳,因此低碳宣传对这部分同学是非常有必要的。仅有1.33%的同学表示不考虑,不想了解。低碳经济是一种生活方式,不是随口说说的口号。大学生应长期学习低碳知识,践行低碳生活,使之成为一种生活习惯和一种生活方式。

3.了解低碳途径分析。为获取大学生了解低碳的途径,笔者设置了“你是从哪些方面了解低碳环保”的题目,具体见表3。

以上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主要从网络、报纸、电视等媒体宣传中了解低碳环保的知识;从家人朋友口中了解的较少,商家广告涉及的低碳环保知识也不多。环保志愿者和相关低碳宣传活动对提高大学生的低碳环保意识也是十分明显的。这反映了当代大学生了解低碳生活相关知识的途径具有多元化特征。由于大学生接触网络、报纸、电视等媒体的时间较多,媒体宣传“低碳环保”的效果最为有效。本次调查显示,关于如何看待宣传低碳对践行低碳生活的影响,29.22%的同学认为宣传低碳生活对保护环境有很大的作用,52.06%认为会有一定的作用;17.93%认为会有作用,但是效果不明显,只有0.8%认为不会有作用。因此,为提高大学生的低碳意识,在高校大力宣传低碳是非常有必要的。

4.参与低碳意愿分析。在此次问卷中,笔者进行了大学生低碳意愿调查。从表4得知,绝大部分同学认为要倡导并开始低碳生活,并认为要从自己做起。由此看出,大部分大学生愿意践行低碳生活。

调查发现,有80.08%的同学愿意坚持低碳生活,仅有3.72%的同学不愿意坚持低碳生活和有16.2%表示无所谓。可见,大部分大学生对于参与低碳生活有着积极地态度和正确的认识,参与低碳生活意愿较高。因此,在校园倡导低碳生活是有较好基础。

(二)大学生参与低碳行为情况

直接体现大学生践行低碳生活情况主要从衣、食、住、行、用等各个方面进行了解。以下具体从衣、食、住、行方面进行探讨。

1.大学生参与“衣”的低碳行动情况,具体如表5所示。

表5显示,73.31%的同学做到合理购买衣服,73.31%的同学对衣物进行二次使用,31.34%的同学了解低碳面料,20.19%的同学做到手洗衣服。说明大学生不会根据喜恶随性地购买衣服,而是根据需求来买衣服。同时大部分同学的旧衣物会被再次使用,或者通过捐赠渠道来进行处理。通过采访,笔者了解到学校有相关部门定期对旧衣物进行回收,所以同学们养成了捐赠旧衣物的低碳习惯。只有少数同学了解低碳面料,反映了现代大学生对低碳材料的认知缺乏。手洗衣服的同学较少,大学生基本上是使用洗衣机来洗衣服,可能与大学生的校园生活较为繁忙有关。

2.大学生参与“食”的低碳行动情况。

据数据显示,62.82%的同学做到多吃蔬菜少吃肉,原因是为了身体健康,并未考虑到饮食结构对减少排碳量的作用。18.86%的同学经常订外卖,原因是学生学习繁忙,订外卖节约时间。做到光盘和打包带走的同学说明他们在饮食方面注意到了低碳环保,但仅占30.51%和41.44%。近一半的学生做不到少用一次性餐具,原因与个人的低碳意识不高以及学校低碳宣传不够有关。从调查结果来看,大学生的低碳饮食意识有待加强,部分同学习惯自己的生活模式。

3.大学生参与“住”的低碳行为情况。低碳的另外一个体现是在居住方面,具体见表7。

选取10种与住有关的低碳行为作为判断标准。在回收的问卷中,96.68%的同学做到二次使用塑料袋和89.64%的学生有随手关灯的习惯。一半左右的同学做到常开窗通风,减少使用空调、使用双面纸张打印或复印。30%左右的同学做到不用电器时拔插头,避免待机、夏天空调温度控制在26℃以上、自备环保袋逛街、选用节能环保产品和节约用水,合理利用“灰色水”,仅有17.8%的同学做到垃圾分类。

大学生的低碳生活习惯与方便、舒适、是否经济实惠等因素密切相关。随手关灯对同学们的正常生活影响较小,塑料袋二次使用经济实惠,因而接近90%的同学都能做到。校园内打印纸张的价格十分便宜亲民,再加上老师或者活动对学生上交纸张材料的要求,因此多数学生习惯单面打印。不用电器时拔插头、避免待机,自备环保袋逛街和节约用水,合理利用“灰色水”的低碳习惯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会带来不方便和浪费时间,因而只有30%左右的同学能够做到。同时,因节能环保产品价格稍微偏高,只有33.07%的同学选用,可见大学生对节能产品的购买度不高。仅有17.80%的同学进行垃圾分类,原因可能是同学们没有充分了解垃圾分类的知识,同时学校没有配备完善的垃圾分类箱。

4.大学生参与“行”的低碳行为情况。表8列出了大学生出行的方式。问卷设置该选项为多项选择。由表8可知,大部分同学出行选择走路和坐公交、校巴,56.04%同学出行选择自行车,只有小部分选择开小和开电动摩托。据调查,大部分大学生选择的出行方式主要依据是否方便快捷和自己的经济条件,而并没有考虑低碳出行。

总之,让每一个学生都自觉践行低碳生活是大学教育中面临的一项新课题,也是全社会成员共同的责任和义务[5]。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笔者得出以下结论。

1.大学生的低碳生活意识不够,能对低碳进行深入了解的学生较少,因此各高校应该加强大学生低碳生活的教育与宣传。

2.大学生缺乏低碳生活实践,高校需要广泛、长期开展低碳生活实践的活动。

(二)建议

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建设的主力军,大学生对低碳生活相关知识的认识程度和低碳生活的践行情况,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社会低碳的进程。为使更多大学生提高低碳生活的意识和形成践行低碳生活的习惯,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1.加大“低碳生活”的教育宣传。马晓旭认为,大学生的环境责任意识越强、环境影响与低碳关注度越高、规章制度越健全、公益宣传越到位,他们的低碳消费意愿就越强烈。大学生主要从网络、报纸、电视等媒体宣传中了解低碳,媒体应成为宣传低碳的主导。可以把低碳引入到综艺节目中,让观众在享受娱乐的时候对低碳进一步了解。环保志愿者和相关部门组织的展览宣传活动对加深大学生的低碳意识的效果也是十分明显的。各大高校可以对相关组织进行培训和举办宣传低碳生活的志愿服务活动,推广低碳成果。同时,低碳教育会对低碳生活行为产生正向影响,接受低碳教育、树立低碳意识、加上良好的低碳技能会指导学生践行低碳生活。学校可以通过开设必修或选修课的方式,扩大和加强学生对低碳生活的认识,减少专业年级间低碳的认知和实践差异。也可以组织大学生观看有关低碳主题的电影和纪录片,加强学生的低碳教育和低碳知识技能的宣传和普及,激发他们践行低碳生活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2.举办低碳生活的实践活动。学校应充分调动大学生低碳生活的积极性,实现建设低碳校园的目标,推动社会低碳生活的发展。高校可以开展低碳生活的活动与竞赛,例如节能宿舍大赛、物资回收活动、节能产品发明大赛等。

3.倡导低碳生活的方式。高校要采取有力可行的措施促进大学生养成低碳生活习惯,最终促进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顺利实现。可以在校园内增加低碳生活的提示语,例如在水龙头旁边提示节约用水,在电源旁边提示随手关灯,在打印机旁边提示双面打印等。大学生应树立低碳生活的观念,倡导以节约简朴为荣、以铺张浪费为耻的生活理念,在社会“低碳或零碳排放”的活动中起模范先锋的作用。在日常生活中要注重细节,践行低碳从小事做起、改变不良生活陋习,过一种低成本、低代价的生活方式。

4.建设低碳校园。大学生在校园内学习、生活,为了让大学生积极进行低碳生活,校园的公共设备应当是节能减排的设备,例如为学生提供太阳能热水器、分类垃圾桶、节能环保的出行工具等。为了将低碳建设行动落到实处,高校应首先建立管理机制,量化相关碳排放标准,为改进高校建筑和相关设施节能减排提供数据支持。此外,学校应该设立相关的低碳校园管理机构,把大学生践行低碳生活落实到实处,从而有效地把这种绿色生活方式推广开来。

参考文献:

[1]陈小连,胡孝平.大学生低碳旅游感知价值、参照群体及参与意愿之关系研究[J].生态经济,2012,(3):87-91.

[2]张林,王珍义.大学生低碳理念与低碳行为的研究――基于武汉高校的调查问卷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2,(18):268-270.

[3]宋兴怡,苏天照,姜峰等.当代大学生低碳生活认知、态度与行为调查研究――以太原市四所高校为例[J].中国电力教育,2012,(1):118-120.

[4]董青.大学生低碳经济意识状况调研――以金华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中国电力教育,2010,(35):127-129.

第2篇

关键词:化学教育 低碳生活 中学师生 调查与分析 绿色化学

低碳教育是中小学教育家于新春在2009年底提出的教育新理念,主要是将“低碳生活”的内容和“低耗、高效、优质”的低碳理念引入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之中。作为与环境最为相关的化学学科,中学化学教育还承担着加强环保教育的责任,让学生从接触化学开始就形成低碳与环保的意识。目前中学化学教师如何将“低碳理念”真正渗透到化学教学中、中学生学习化学后低碳意识是否增强等方面都值得我们认真研究。本文通过化学学科教育对中学师生低碳生活影响的调查,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议和对策,希望能给中学化学教师和学生带来帮助,也为教育主管部门对化学新教材的改编和教师培训提供参考。

1.调查对象与形式

本次调查以粤北地区8所城乡中学九年级、高一和高二的学生为调查对象,其中有2所省、市重点中学,2所区重点中学和4所普通乡镇中学,调查对象有较好的代表性。本次调查主要以现场问卷和网络问卷为主,个别交谈采访为辅。现场调查向中学领导和教师发放问卷41份,全部回收;向九年级学生发放问卷190份,回收有效问卷187份。向高一、高二的学生发放问卷198份,回收有效问卷193份。网络调查回收中学领导和教师问卷64份,学生问卷121份。此调查在不记名的方式下由师生独立完成,不对调查对象作任何提示,只要求他们实事求是回答,以确保调查结果的准确性。

2.调查内容与结果

调查内容与结果见表1、表2。

3.调查结果分析

3.1中学生调查结果分析

从表1可知,高达93.9%的学生表示对“低碳生活”这一概念都有一定的了解,说明低碳生活理念已深入人心。只有23.0%的初中学生是通过化学课堂了解低碳生活,而高中学生只占11.9%,说明化学课堂上的低碳生活教育还相当缺乏。仅有66.4%的中学生对提倡“低碳生活”的做法表示会积极响应,随大流和与我无关态度的学生还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这与学生认为考试更重要的观念有关。91.5%的学生表示学习化学对低碳生活有较大的影响,但对有关“碳足迹”、“碳汇”等具体的低碳知识却不了解。只有9.2%的学生表示不会利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低碳问题,觉得学不学习化学,对践行低碳生活没有影响。有12.9%的高中生表示化学知识对解决家庭低碳生活没有帮助,而初中生只占4.3%,66.9%的学生表示,只有当试卷上出现了有关“低碳生活”的试题时,老师才会对“低碳”知识进行讲解,这种现象在高中更为明显。84.1%的学生表示化学教学中一般不会主动讨论低碳,只有谈及环境保护时老师才会讨论,还有16.2%的学生认为从没有讨论,且随着年级的增长,学生在课堂上对低碳生活的讨论次数越来越少。当问及“酸雨危害的模拟实验”、“使用塑料的利与弊辩论赛”等对低碳生活的影响时,大部分学生表示赞同,认为这样可以让同学们更直观地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践行低碳生活。91.6%的学生表示对有关低碳生活的新闻越来越关心,说明低碳环保教育成效初步显现。

从表2可知,购买衣服时首选化纤的只有10.7%,说明如今的中学生大都比较享受生活。选购食品和用品包装时首选简易包装的只占22.1%,说明大多数学生比较注重外表,具体到自己践行低碳生活时缺乏行动。还有13.8%的学生从没使用过淘米水等近天然清洁剂;主动将生活废弃物分类处理的也只占50.9%;从不使用一次性杯子和餐具的只占14.6%;循环利用处理派发传单的只占37.7%;每次都能随手关灯、电脑、水龙头等的只占46.4%;经常对用过的水进行二次利用的只占53.4%;在生活中重复使用塑料袋等再生资源的也只占59.3%,所有这些都说明当今的中学生对低碳生活的具体践行还远远不够,在化学教学中增加低碳环保生活知识,特别是具体落实到如何从小事做起,以实际行动践行低碳生活的教育还任重道远。

3.2中学化学教师调查结果分析

从表3可知,所有的化学教师都对低碳生活等环保政策表示赞同,同时认为化学教学与践行低碳生活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掌握化学知识对实际践行低碳生活有很大的帮助,这与对学生的调查结果一致。65.4%的教师认为低碳生活对教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教学理念上,这与中学生的认知能力有关,也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只有6.6%的教师表示没有好好把握有关环保活动进行低碳教育。在化学实验过程中,教师都会结合如节能降耗、微型实验、循环利用等进行低碳教育。在开展低碳教育活动的形式方面,高中教师多采取辩论赛、模拟实验、课外参观相结合的形式进行,而初中教师选择模拟实验的高达75.0%。有33.3%的高中教师认为有关“低碳生活”试题与教材的知识匹配不合理,说明有关低碳生活的试题与教材的结合还有差距。只有44.9%的教师认为化学教材中关于低碳生活的内容适合,而71.4%的高中教师认为化学教材中关于低碳生活的内容太少,这为教育部门改编新教材提供了参考。还有不少老教师认为分数才是硬道理,平时极少对学生进行低碳教育,学生很难真正树立低碳生活理念。

4.几点建议

4.1对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的建议

当今中学生的低碳环保意识虽然比以前有所提高,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主要原因是很多学校一味追求升学率,让低碳环保教育形同虚设。建议教育行政部门将低碳教育纳入国家和地方教育体系中,在高考和中考等重要考试中适当增加有关低碳生活的试题,引导教师在课堂上更加重视低碳环保教育。建议解决目前低碳教育责任不够明确的问题,并针对不同年龄、不同需求制定不同的低碳教育内容,不断完善低碳教材体系,使低碳教育内容更明确和系统化,开发出更多更好有低碳特色的化学教材。建议建立新的低碳教育考核评比制度和激励监督机制,同时加强教师低碳环保知识的培训,使教师自身具有科学的低碳生活理念。加强低碳教育先进教师的培养,推广低碳教育先进典范的经验和做法,使低碳教育在化学教学中得到扎实有效的开展。学校必须营造浓厚的校园低碳氛围,充分利用黑板报、宣传栏、广播等进行低碳教育活动,开展如节约“一滴水”、“一张纸”、“一度电”等节约资源活动,引导学生树立节能低碳环保意识;组织学生举行低碳征文比赛、演讲比赛等;结合植树节、地球日、世界环境日等进行低碳宣传教育活动。

4.2对中学化学教师的建议

化学教师要将低碳理念放在首位,备课时努力获取并理解与低碳有关的知识,充分利用学科优势,把低碳理念渗透到化学教学中,教会学生对低碳生活进行深层次思考,鼓励学生将生活中的废旧物品重新改造利用。如用泡沫和吸管制作有机物结构模型;用矿泉水瓶作为钠与水的反应容器;一次性输液器可以做导气管,大针管做反应器,药片包装盒代替点滴板等。化学实验过程中,结合废弃药品的回收利用方法,布置学生查阅资料并设计有效的实验方案。如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剩余固体药品回收,通过溶解、过滤、洗涤干燥等过程来回收利用二氧化锰。教师要立足教材,领会新课标精神,根据教学实际安排好“低碳教育”的结合点,如教材中的“探究蜡烛的燃烧”、“奇妙的二氧化碳”、“温室效应”、“生活垃圾的分类处理”、“治理大气污染”等的教学内容都与“低碳”密切相关,教学过程中通过辩论赛等方式进行分析总结,使学生意识到控制二氧化碳排放量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低碳意识。适当增加低碳生活方面的实验探究设计,帮助学生从低碳角度设计、改进实验方案,选取一些无毒无害、低污染、低能耗的实验方案和材料,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低碳生活的实践中来,培养学生的低碳意识,启发学生自觉践行低碳生活。教师要制定更合理的教学计划,并不断反思,将低碳理念与生活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在化学教学中贯穿低碳教育的新方法。

第3篇

调查对象与方法

对象为随机抽取仙游县华侨中学高中三个年级同学,参加问卷共有126人。

调查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高中学生关于低碳生活的调查问卷,内容主要包括高中学生对于低碳生活的认识状况、态度状况和行为状况。

分析方法:编码问卷全部回收后,进行数据录入,运用数据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

调查结果及分析

低碳生活相关知识的获取途径:有93.65%的学生是从广播电视报纸杂志上知道低碳生活的,比例远大于其他途径,只有6.35%的学生是从教师、同学处知道低碳生活,可见学校对学生进行低碳生活理念和实践教育开展得不理想,在倡导公众参与方面还大有可为。

影响低碳生活的实践方法:

穿戴:XX.41%的同学有较少不怎么穿的衣服,XX.71%的同学有较多不怎么穿的衣服。学生对穿戴产生的碳排放意识薄弱。

出行:26.2%的学生使用公交车,64.29%的学生步行或自行车,9.52%的学生私家车或者打车。55.56%的同学经常选择绿色交通工具,42.06%的同学有时选择绿色交通工具。

调查结论

目前高中学生对低碳生活的了解情况认知度参差不齐,大部分学生对低碳生活的了解仅仅限于表面,并没有深入了解,残缺性低碳生活认知必然造成部分青少年在践行低碳生活过程中做得不尽人意,多数学生不会探索科学方法计算家庭或个人践行低碳生活的外在价值。在日常生活中,学生能做到一些与低碳生活要求相符的行动,但是同时很多高中学生,买东西追求时尚,吃穿、出行等方面浪费现象较严重,主要存在不能在衣食住行用等各个方面都践行低碳生活、不能自觉地、持之以恒地践行低碳生活、不善于使用科学方法践行低碳生活等状况。所以有必要加强平常的宣传教育力度,指导学生对低碳生活进行系统的了解和学习。

对实践活动的建议

为了树立高中学生低碳生活的思想观念和社会责任意识,培养学生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养成良好的 低碳生活习惯;鼓励高中学生能身体力行,为自己、为社会、为他人做好践行低碳生活方式的榜样作用,实现高中学生自身社会价值;高中化学教学可以做以下几种实践:

一、高中化学教育将低碳生活教育纳入当前教育体系之中,通过开设第二课堂、社会实践课程或者兴趣小组活动的方式,改进学生残缺性低碳生活认知构成。

第4篇

关键词:绿色发展理念;大学生;低碳生活

中图分类号:C91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7)09-0129-02

当前,全球气候变暖正在加剧,几乎历届世界气候大会都在呼吁低碳发展、可持续发展。低碳生活是一种态度、一种理念,而不是能力[1]。作为一个新时期的大学生,要树立低碳生活意识,这既是人类得以生存和发展的责任,也是对赖以生存的地球应尽的义务。

一、绿色发展理念的内涵

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绿色发展”,成为“五大发展”理念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绿色发展理念是党关于政治生态、绿色经济、绿色环境、绿色文化和绿色社会“五位一体”的全面系统的生态文明理论的创新与实践。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2],笔者认为有五个方面的内涵:一是绿水青山既是生产力,也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类认识水平的动力;二是任何时候都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换取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三是绿色发展是突破资源环境瓶颈制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人民的选择;四是不仅当前甚至今后任何一个时期都将坚持绿色发展,因为这是为适应未来发展方式转变而提出的;五是中国自古就有“天人合一”“人化自然”的思想,绿色发展理念正是将生态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相融合的新的发展理念。

新时期大学生要认真学习和领会党的绿色发展理念的新思想和新观点,但由于其自身认识水平、实践能力的局限,应在大学阶段就树立低碳的生活意识和生活观念,立足眼下,展望未来。低碳生活是当代大学生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前提,更是未来坚持和发展绿色发展理念的重要基础。因此,调查和研究新时期大学生低碳生活观念就显得非要重要而且必要。

二、大学生低碳生活方式现状调查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在2017年3月中旬对成都大学在校学生进行抽样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发放问卷350分,回收问卷312分,回收率89.14%;对24位学生进行了个别访谈。主要调查了解大学生对低碳生活的认识程度,大学生应如何进行低碳生活以及低碳意识应如何落实到生活的各个方面,同时也听取了大学生对低碳生活方式的建议。

(二)调查内容及结果

1.绝大多数大学生对低碳生活意识有较强的认识。根据调查结果显示,50%的大学生对低碳生活非常了解,48.96%的大学生对低碳生活了解不够深,1.04%的大学生不了解低碳生活。从数据结果可以看出,大部分大学生对低碳生活认知度较高。

2.低碳生活对生活有利。从问卷调查结果看,100%的大学生认为低碳生活方式有利。显然,当代大学生认为选择低碳生活方式对生活更加有利。

3.低碳生活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你认为低碳生活在哪些方面可以采取行动”结果中,85.42%的学生认为从交通工具的选择入手,53.13%认为应注重家庭用水用电,42.71%认为应从餐饮方面着手,41.67%认为要采购环保的家庭用品,30.21%要注重废弃物的排放。总而言之,低碳生活涉及生活方方面面。

4.大学生对低碳生活的践行有待提高。问卷结果显示,96.88%的大学生在生活中未完全做到低碳生活,1.04%的学生完全做到低碳生活,只有2.08%的学生从未做到低碳生活。所以,低碳生活还需要加以行动和落实。

5.低碳生活需要全社会共同倡导。结合调查数据,71.88%的大学生认为低碳生活需要政府积极引导、社会积极倡导、个人自觉履行结合起来,只有极少数学生认为应从单方面来落实。

三、低碳生活对大学生的影响

(一)正面影响

1.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对低碳生活含义的理解。宣扬低碳生活有利于加深大学生对绿色低碳的认识,增强节约意识。意识是行为的先导,从意识上影响大学生,让正确的意识去指导大学生践行低碳生活。

2.有利于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生活中践行低碳生活方式,不仅能使大学生的生活质量和标准提高,更能让大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大学生应坚持低碳理念,践行“3R”[3](即削减碳排放Reduce、物品再利用Reuse、废品回收再利用Recycle)对培养大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3.有利于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在践行低碳生活的过程中,大学生的思想意识也会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有利于提高自身修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觀、价值观和世界观。

4.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责任意识。节约资源、践行低碳、绿色生活是每个公民的责任与义务,在大学生中积极倡导低碳生活方式,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为打造绿色低碳社会积极奋斗,为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贡献自己。

5.低碳生活方式能减轻大学生经济压力。低碳生活和节约有莫大的联系,在很多方面,低碳生活和节约几乎可以画等号,节俭的生活方式能降低大学生生活成本。总而言之,大学生坚持低碳生活理念,能减轻经济压力。

(二)负面影响

当然,低碳生活也会有一些负面影响。比如采用公共交通工具可能会花费更多时间,给出行带来不便;低碳生活的践行对自身的日常行为提出更高的要求以及会提高生活的成本;对低碳生活的要求使得许多企业改变生产经营方式,减小规模,导致大学生就业机会减少;可能会造成资源的闲置等。但用发展的眼光来看,这些负面影响都是可以克服和转化的。

四、大学生低碳生活的困境

第一,大学生对低碳生活方式参与度不高。学校、班级和社团经常有举行低碳生活倡议、团日活动等,但大学生的参与度不够、积极性不高,绝大多数学生有低碳环保的意识,但没有与切身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大学生对低碳生活的消息等关注较少,通过课堂和新闻被动了解较多,主动了解低碳环保知识较少。

第二,日常生活中低碳生活的践行力度不够。当前的大学生往往理论与实践脱节,是“嘴上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应该说,大学生都知道节约光荣、浪费可耻,但在一些日常生活中,往往出现“两张皮”,比如使用电脑后不立即关机,用水后不关水龙头,离开教室后不关灯,甚至少数同学完全没有节约意识。

第三,就餐依赖外卖,不仅造成精神颓废,更是低碳意识淡薄。当前,越来越多的学生依赖“外卖”送货上门,不仅缺乏运动而造成精神愈发颓废,而且也增加了一次性餐盒和一次性筷子的使用。这些都是白色垃圾大量产生的源头。在食堂就餐也未做到节约粮食,践行光盘行动。在平常人际交往中,聚餐聚会奢侈浪费,少有打包行为。

第四,当代大学生喜欢购物,造成资源浪费严重,缺乏低碳意识。一是喜欢网购。根据2016年天猫对双11网购的全国高校统计报告显示,武汉6所高校的大学生总花费达1.1亿元,其中武汉大学达到3374万元[3]。网购会产生大量塑料袋和纸箱等垃圾。二是实体店购物。大学生购物总会购买一次性塑料口袋,少有同学自带环保购物布袋。三是促销活动购买大量不必要的商品,造成闲置浪费。

第五,交通工具的选择,缺乏环保意识。在选择出行交通工具时,大多数同学会选择滴滴、优步或出租车出行,只有部分低碳意识较强的同学会选择公共交通出行。校内上下课会选择校园巴士,少有学生步行或者骑自行车。对教学楼有电梯的,很多同学倾向于乘坐电梯。

五、大学生低碳生活的对策及建议

(一)高校应帮助和教育大学生树立低碳生活理念

低碳生活是大学生日常生活中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而普及低碳知识则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所以高校有责任有义务帮助和教育大学生认识到低碳生活的重要性。

1.大力宣传教育。充分利用网络载体宣传党的绿色发展理念以及我国环保的成就;举办低碳生活知识讲座,介绍低碳知识、环境污染的危害性以及气候变化对地球和人类的影响,认清当今世界环保的严峻形势;举行团日活动、“光盘行动”等,倡导低碳生活方式和生活文化,树立正确的低碳生活理念。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低碳生活宣传教育活動,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危机感、紧迫感和责任感。

2.培养大学生低碳生活意识。大学生的生活方式是校园文化构成中的一个隐性成分,建立低碳绿色的校园文化是培养大学生低碳生活意识的前提。高校环境育人的最高境界是悄然无息地影响,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高校应注重低碳绿色的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大学生形成低碳、绿色、生态等多方面理念,从而使大学生在高校低碳绿色文化的氛围中养成低碳意识。

3.丰富大学生低碳生活实践活动。实践是培养低碳生活理念的主要手段。高校培养大学生的低碳生活意识要倾向于实际操作。比如培养自觉节能习惯,提倡简约生活,做到垃圾分类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低碳生活的好处,这样才能保证大学生在低碳生活上的主动性,积极践行低碳生活,最终使大学生做到知行合一。

(二)学生应主动养成良好的低碳生活习惯

1.交通出行方面。对于绝大多数大学生来说,绿色出行并不是难事。但随着中国家庭的收入也随之增长,大多数家庭拥有私家车,家长接送变得普遍。同时,随着滴滴、优步等新型行业的发展,大学生对这类工具的使用量也陡然增加。这些交通工具不仅造成污染废气的排放、路况的拥堵,也增加大学生出行成本。现在几乎每个大学都有自己的校内交通工具,共享单车也进入了校园,自行车的使用变得格外简单。大学生应多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如公交、地铁等,即使选择滴滴、优步等打车软件时,也可以选择顺风车或者拼车降低污染。

2.生活方面。对电器的使用。大学生应做到随时关闭电源,并拔掉插头。因为插头依旧会浪费电能,同时存在消防安全隐患。对垃圾处理而言,应将垃圾分类处理,一是减少环卫工人工作难度;二是能减少有害垃圾中的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污染风险;三是废物回收,循环利用,变废为宝。对用餐而言,当前大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铺张浪费问题,应尽量在食堂就餐,并减少一次性餐盒、一次性筷子以及塑料袋的使用,同时做到光盘行动。在用水方面,我国水资源极不丰富,且分布不均匀,水资源受季节、地域的影响很大。大学生应该节约用水,必要情况下应进行水的多次利用。

3.购物方面。近年来,由于低碳经济的兴起,低碳之风在各大商家、商场兴起。作为消费的重要群体,大学生应当选择环保用品、低碳食品、绿色饮料、节能电器等物件,养成自备购物袋、少用甚至不用一次性塑料袋的习惯。如今电商与网购已经走进千家万户,已成为新时期大学生一个重要的购物方式。大学生在网购时应注意包装袋的处理方式。

参考文献: 

[1]张美梅. “低碳生活”是一种责任和态度[N].通辽日报,2010-05-01. 

[2].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3]宋兴怡,苏天照,姜峰,苏果云.在大学生中推行低碳生活方式的意义与策略[J].中国电力教育,2012(16). 

第5篇

关键词:大学生;低碳认知;低碳行为;对策

中图分类号:G52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5年12月1日

一、研究概况

(一)研究对象。本次调查从青岛农业大学抽取不同性别、居住地、专业及年级的400名学生作为调研样本,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和真实性,能够比较准确地反映出当前大学生对低碳生活的态度和行为状况。由于问卷调查和访谈的随机性和偶然性,样本在不同调研指标之间的数量分布可能存在稍许失衡。

(二)研究方法。本次研究主要采取问卷调查为主,辅以个案访谈。问卷采用笔者自行设计的“大学生低碳生活认知、态度及行为调查问卷”,主要包括大学生对于低碳生活的认知状况、情感态度状况和行为状况三方面,共计27道题。发放问卷400份,回收376份,回收率91.75%。

(三)样本基本信息。从表1可以了解此次调查问卷的基本情况。就性别来看,男性114人,占总数的30.3%;女性262人,占69.7%。就居住地看,家住城市的学生有119人,占31.6%; 家住农村的学生有257人,占68.4%。就专业划分看,理工科、农学类的学生有137人,占36.4%;文科类的学生有239人,占63.6%。就年级分类看,大一学生85人,占22.6%;大二学生120人,占31.9%;大三学生90人,占23.9%;大四学生81人,占21.5%。(表1)

二、当代大学生低碳认知、情感态度及行为践行状况

(一)大学生对低碳生活概念及内涵认知状况良好。在376份有效问卷中,在“是否知道低碳生活这个词”的问题回答中,绝大多数学生都知道其基本含义和大体内容,比重达到75.3%;表示熟悉含义和具体内容的学生比重占17.6%,表示“听说过,但不清楚是什么”的学生占6.4%;只有极少数学生表示“从未听过这个概念”,比例占0.8%。

从对低碳生活内涵的理解来看(多选),62%学生认为低碳生活是降低CO2排放,67.3%的学生认为低碳生活是节约能源消耗,41.5%的学生认为是低碳生活就是提高能源效率,29.8%的学生认为低碳生活就是发展新能源。

在“您知道日常生活是碳排放的主要途径之一吗”的问题上,有28.2%的学生表示“知道”,43.4%的学生表示“基本知道”,26.6%的学生表示“稍微知道”,只有1.9%的学生表示“完全不知道”。在“践行低碳生活是否会降低人们的生活质量”问题上,绝大多数学生(61.7%)持否定态度,25.3%的学生认为可能会对生活质量有所影响,认为践行低碳生活肯定会影响生活质量的学生的比重最少,占总量的6.6%。

由此可见,当代大学生对低碳生活及相关概念的认知状态良好,对日常生活与低碳行为的关系也存在比较客观和理性的认知。

(二)大学生对低碳生活方式的情感态度表现积极。在设计调查问卷时,对大学生低碳情感态度的认知主要通过两种方式进行:一是直接询问大学生有关低碳生活的问题来获知其对低碳生活的情感态度。在有关低碳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关系问题中,0.8%的学生认为与自身关系不大,那是政府的事;11.7%的学生认为,有点关系,但只局限于某些方面;36.7%的学生认为关系比较大;50.8%的学生认为关系非常大,且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在“我们是否应该倡导并践行低碳生活”的问题上,绝大多数的学生(83%)持完全肯定态度,认为践行低碳生活是应该的,且要从自身做起;9.6%的学生持部分肯定态度,认为践行低碳生活是应该的,不过主要应是政府和企业的责任;二是间接方式,即依据大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态度及其表现的责任感和道德感来判断大学生对低碳生活的情感态度。在“有没有考虑您的日常生活方式对环境产生影响“这个问题上,超过85%的学生表示有所考虑,9.3%的同学虽然没有考虑过但是想要了解。在践行低碳生活方式的预期结果方面,80.3%的学生认为践行低碳生活能够缓解全球气候变暖问题,且很有意义和必要;18.9%的学生人认为想法很美好,但实施会很困难。同时,为考察大学生对低碳与环保问题的了解情况,我们列举了一些与环保有关的关键词让学生选择(多选),结果显示,知道全球变暖的学生所占比例最高,达到96.3%;知道气候变化、哥本哈根会议和节能减排的学生人数比例较高,分别是87.8%、81.1%和87%;知道《京都议定书》的人数比例居中,有60.6%;知道碳中和的人最少,仅占14.6%。

(三)大学生对低碳生活践行状况表现有待提升。对大学生低碳生活践行状况主要从两个方面来分析:一是大学生践行低碳生活的实际情况;二是大学生践行低碳生活的意愿情况。调查结果表明,虽然大学生对低碳概念内涵的认知状况良好,对低碳生活方式的情感表现积极,但相当一部分同学仍处于是高碳生活状态。

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注意节约用水用电”问题上,只有9%的学生表示非常注意,41.8%的学生表示比较注意,47.9%的学生表示有些注意,但不严格,还有1.3%学生平时从不注意节约用水用电。具体到低碳实践案例的调查中,35%的学生表示不习惯随手关灯,41%的学生经常使电器处于待机状态,18.9%的学生就餐时会经常使用有偿一次性餐具,46.7%的学生存在浪费纸张的现象。

在问及今后是否存在低碳生活践行意愿时,49.7%的学生表示肯定会,并且还会努力带动周边的人一起行动;43.4%的学生表示会根据具体情况而定;4%的学生表示无所谓,只要不影响自己的生活就会参与;2.9%的学生则持完全否定态度,表示不想改变现在的生活方式。

从大学生积极的低碳认知和情感表现来看,该群体对低碳生活的理念理解较为良好,情感态度也比较积极,但积极的低碳生活态度与真实的低碳生活行为之间存在着距离。

三、大学生群体低碳认知、情感态度与行为的差异与相关性分析

(一)专业差异与大学生低碳认知不存在相关性。根据假设,由于专业设置的不同,理工类、农学类及文科类学生对大学生低碳生活概念及内涵的认知会存在些许差异,但实际检验结果却不能论证上述结论,即大学生的专业类别并没有影响其对低碳理念的认知。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假设方差相等的情况下,F检验显著性水平小于0.05,拒绝原假设,则方差不相等,双侧检验值大于0.05,接受方差不相等,可知理工、农学类和文科类的同学在对低碳生活的了解程度上不存在差异。(表2)

(二)家庭居住地与大学生的低碳认知之间不存在相关性。由于“家庭居住地”与“全球变暖关注程度”都是定类变量,所以选择交叉列联表进行分析,运用λ(Lambda)相关测量法来验证两者的相关性,λ的值为0.003,用家庭居住地来预测全球变暖关注程度可以消减0.3%的误差,表示家庭居住地与大学生对全球变暖关注程度之间基本不存在相关性。所以,无论家居农村还是城市的大学生,其对低碳生活的认知基本是相同的,没有太大的差异性。(表3)

(三)大学生低碳关注程度与低碳行为践行存在弱相关。根据λ的值为0.062,用个人对全球变暖的关注度来预测平时节约用水用电可以消减6.2%的误差,说明两者之间的关系很弱。0.062更接近于0,所以说个人对全球变暖的关注程度与平时节约用水用电的相关程度很弱,大学生的低碳行为并未与较好的低碳关注程度相一致,对低碳的关注程度并没有较好地转化为行为实践。(表4)

综上可见,大学生的专业设置、家庭居住地与大学生的低碳认知不存在相关性,即大学生的专业设置、家庭居住地对大学生的低碳认知不存在影响。而大学生的低碳认知及低碳践行度之间存在一定的弱相关性,说明大学生的低碳认知对大学生的低碳行为践行产生影响。

四、结论及建议

(一)认知方面:加强高校低碳教育,加强学生低碳理念认知。学校是大学生获取低碳信息最便捷、迅速和有效的方式,高校有必要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开展各种低碳宣传教育活动,营造浓郁的低碳校园氛围。通过各种途径如校园网、校园广播、校报、微信、飞信、微博等形式,以学生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在全校范围内大力宣传低碳意识,倡导低碳生活,营造高校范围内的低碳环境。

(二)情感方面:成立大学生低碳行为试点协会,用实际案例激发正面情感。高校可以在校园内成立低碳行为试点协会,制定低碳行为规则和规范,将低碳行为量化、细化和具体化,让大学生分批次参与低碳行为试点协会的活动,建立个人低碳档案,找出日常行为与低碳行为在碳排放上存在的差异,从而激发学生践行低碳行为、保护生态环境的正面情感和积极性。同时,低碳行为试点单位教育大学生如何采取“碳中和”措施来抵消生活中的碳排放,如鼓励学生种植绿色植物,回收日常废弃塑料制品,或定期缴纳一定费用成立“生态基金”,从而加强减排意识,在实际的碳排放中培养低碳正面情感。

第6篇

[关键词]大学生;低碳生活;低碳行为;低碳意识;校园低碳

[DOI]1013939/jcnkizgsc201705211

社会的发展,将人类推进到了从工业文明时代向生态文明时代转折的时期,大力倡导低碳经济,建设生态文明,成为这一时期的主旋律。新时期的大学生是我国未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的中流砥柱,他们是否具备环保意识并且养成低碳生活方式则直接影响到我国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本次研究涉及杭州滨江高教园区、小和山高教园区、下沙高教园区和浙大紫荆港校区。

1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主要采取问卷调查法和深度访谈法。覆盖三个高教园区和一所高校,共计发放问卷950份,其中有效问卷912份,占发放问卷总数的96%。

问卷共包括四个部分,分别为基本信息问题、对低碳生活的理解、对低碳态度的探究、对低碳外部条件的探究。在利用传统的SPSS、Excel等方法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同时使用Euiews7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与挖掘,使之更具说服力。

根据因子分析,归纳提取出环境因子,包括政府引导、低碳教育、低碳技术、媒体宣传、榜样效应、环保组织和自身条件因子,包括责任感、传统习惯、利益冲突、低碳知识度。下面为统计分析。

2调查结果

21杭州大学生低碳意识与行为现状描述性统计分析

“低碳”概念认知分析部分包括调查学生对于世界低碳环保组织或事件的认知程度。从结果来看,目前大学生对于国际新闻关注度较高,而对于大学生本身的低碳组织关注度较低。即大学生对于低碳相关组织还了解不足,受影响不深。今后,要加快建立大学生组织,低碳生活从大学生自身做起。

在针对不愿意参与低碳生活大学生的原因探究分析中发现,在杭大学生不愿参与校园低碳的主要原因是个人低碳责任意识不;另外是低碳执行比较麻烦和缺乏校园组织和设施的引领,针对前三大症状对症下药可以提高大学生的低碳参与度。

校园低碳现状满意度分析的结果显示,SPSS相关性分析得出大学生对5分制低碳生活满意度平均打分(Mean)为297,处于中等偏下位置,根据数据分析可知在杭高校大学生普遍认为当前低碳生活践行度未能达到满意程度,有近两成学生对大学生低碳现状表示堪忧,身边的低碳行为方式有待提高。由此可见,提出有效方案让大学生知晓低碳、提高自身低碳践行能力、引导社会对低碳价值的正确认识迫在眉睫。这不仅关系到大学生自己的生活质量,还关系到整个社会对环保意识的认知感和传承。

根据对低碳生活方式传播途径效果的分析可知:互联网在日常传播中效果明显且容易受到大众接受,另外影视也是传播的主要途径,由此可知新媒体在低碳生活方式传播中具有主导作用。人们普遍认为图书和报纸杂志的传播效果普通,专家咨询和广播对低碳生活的传播效果中等偏上,而且教学培训和知识竞赛在特定人群中也起到显著作用。因此,对低碳生活方式的宣传应该秉承多点开花,广覆盖、突重点的方式,让人们对低碳生活方式有更多的获知途径,有利于实现全民低碳,共创环保社会的大目标。不仅如此,我国各大媒体与社会对低碳的宣传依然不够,大学生对低碳的认知仍不足,加强对低碳的宣传迫在眉睫。

从遵循校园低碳条件的分析来看,校园推出低碳新规的强制性和学生参与程度成正比关系,可见养成良好的习惯,推动一部分人的行动力需要辅助规章制度牵引着。另外还有少数同学表示跟随大众,可见没有主见的更依赖于榜样的作用,跟随大众行动力,从众比例也占一部分,可以发挥榜样的力量。

校园低碳参与度分析结果显示,骑自行车或者步行上课的方式最受欢迎,另外为节约用水用电,而参与校园低碳活动和垃圾分类得分则较低,由此可见,在垃圾分类宣传和地毯活动参与度方面今后都需要加强。

22杭州大学生低碳意识与行为的影响因素交叉性分析

221大学生低碳参与度分析

从性别和参与意愿交叉分析来看,愿意参与低碳生活中男性的倾向度更高,而在一般不排斥低碳生活上女性比例稍多于男性。表明愿意参与低碳生活的男性的主动性稍高于女性,这改变了我们对“女性更愿意参与到低碳活动中”这一传统认知。

从学历分析来看,硕士及以上学历大学生多数人认为低碳与日常生活非常紧密,而在认为低碳生活与其无关的选项中,专科学历人群所占比重最大。总体来说,不同学历的大学生对低碳认知的层次性也体现了教育程度对大学生践行低碳生活的正向影响,高校的教育及大学生自身文化素质的提高有利于低碳生活的普及。

经管文史专业、理工专业、艺术专业和其他专业类型更愿意去关注低碳生活,其次是理工科专业,紧接着是艺术专业。理工科专业学生在校园低碳参与意愿上比经管文史科高。总体表现理工科人的倾向度更高,对于校园低碳生活更愿意参与。

以月生活费为对比因素来说,月生活费较高的同学对于校园低碳参与意愿更高,参与积极性更高,而对于月生活费较低的同学对于校园低碳的参与意愿显示较低。

222校园低碳生活与大学生的联系程度分析

男性、女性在对于大学生与低碳生活联系程度上有着明显的差别,认为低碳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男性明显高于女性,数据表示男性对于低碳的关注度更高于女性。

以户籍为对比因素来看,城镇户口的学生认为在低碳生活与大学生联系程度上有较高的认知水平,认为两者联系很紧密。

223大学生对校园低碳生活满意度分析

总体上看,大学生普遍对当前校园低碳生活满意度打分分值在3分左右,处于中间的位置,可见,在杭高校大学生普遍认为身边的低碳行为方式有待提高。学历高者对当前校园低碳的满意度打分均值偏低,其次是本科学历、专科和其他。学历高者对当前的满意度偏低,认为当前的校园现状需要改变,校园低碳还存在很多不足,由此可见,对于校园低碳的建设也显示出更强烈的、迫切的改变想法。

学校有系统化低碳管理和学校没有系统化低碳管理的对比下,数据显示受访者普遍在系统管理下满意度更高,可见校园美化建设的系统化对低碳管理,可以提高同学们对校园低碳的满意度。校园低碳设施的建设提升大学生们的满意度,从而让大学生在低碳氛围中熏陶,强化低碳意识观,提升校园低碳行动力度。

23回归分析

本文分析包含第一个公共因子F1主要解释的是x1(政府引导)、x2(低碳教育)、x3(低碳技术)、x4(媒体宣传)、x5(榜样效应)、x6(环保组织),可以命名为环境因子;第二个公共因子F2主要解释的是x7(个人责任感)、x8(传统习惯)、x9(利益冲突)、x10(低碳知识度),可以命名为自身条件因子。

由下表可以看出,前两个因子解释了低碳行为影响因素的64158%的原因。其中,F1解释了50515%的原因,表明政府引导、低碳教育。低碳技术、媒体宣传、榜样效应、环保组织这六个因素是影响大学生低碳实施度的重要因素;F2解释了13643%的原因,表明大学生个人责任感、传统习惯、个人利益冲突、低碳知识不足是四个较为主要的因素。

在经过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只有第一个公因子可归入模型中,且对影响因素t检验结果表明其回归系数具有统计分析意义。根据回归分析结果的数学意义,可以得到影响因素对实际行为测度的影响关系模型可以如下表达:Y=1455+0544F1。分析回归系数,发现环境因子回归系数较大,可以看出它对大学生校园低碳实际行为测度及参与度的影响较为显著。由此可见,为了推广校园低碳,满足大学生的外在需求尤为重要,如政府引导、低碳教育等。

3结论与建议

近年来低碳观念的普及在大学生人群中得到一些成效,大部分大学生对低碳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并有小部分大学生能在生活中贯彻低碳行为。但是总的来说,目前大学生的低碳现状仍不可观,大学生低碳生活的普及仍值得继续研究。只有充分了解大学生的参与意向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现阶段问题,才能提出合理的政策建议,促进大学生低碳生活的发展。

31大学生校园低碳现状及问题

大学生参与低碳校园中意识和行动力度不匹配,没有很强的低碳意识,行动力度缺乏,主观能动性不高,经探究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311大学生个人问题

一是低碳生活参与度低,责任感不强。大学生对校园中的环保组织、活动的关注度较低;大学生主动向他们身边同学、家人及朋友宣传环保知识,进行低碳传播的较少,大学生自身责任感也有待提高。二是缺乏低碳知识。现在大学生对低碳生活专业知识的掌握状况不能满足当前广大青年学生对低碳生活深层次理解,多数学生表示对低碳专业知识的需求迫切。

312高校管理问题

一是在低碳宣传上,学校做得不够深入和全面;二是低碳配套设施差,现实生活中,大学生应有的低碳意识与校园内低碳生活必备的生活设施不同步,造成实施难。校园内很多低碳生活设施不够完善,这是导致不能低碳的直接原因;三是高校缺乏制度和机制建设。由于没有建立和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因而难以明确减排目标、策略以及实施体系,学生很难在低碳意识和低碳行为上有所作为,使得建设低碳型校园往往成为口号和流于形式。

32关于大学生校园低碳的建议

321对于大学生

行为引导。通过志愿者服务、社会调查体验对比等形式,大学生对照低碳生活方式,找出自身与其不相一致的行为习惯,并加以改进,这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低碳意识与社会责任感,进而带动整个社会的发展。

322对于高校

第一,文化带动。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低碳行为与校园文化建设紧密结合,使他们的低碳行为和习惯成为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要加强低碳教育,开展低碳课程,普及低碳知识,把大学生低碳生活观作为校园文化建设重要的培养平台,充分发挥环保社团辐射带动作用,把绿色学习、低碳生活变成每一名大学生的自觉行动,携手营造“爱护环境,节能减排”的良好氛围。

第二,改善设施。学校应增加对低碳设施的投入、改善学校设施,提高利用率以满足学生的需要。对校内的基础设施在调研的基础上,进行改造。打造具有一定科技含量的低碳环保校园与运营模式,如学校水处理与循环系统改造等。通过这些设施的改造直接让师生体验低碳生活,从而自觉接受低碳环保生活理念,形成低碳环保生活方式。

323对于政府

第一,提高技术。提高科学技术,加大对环保研究的投入,降低低碳产品的价格从而减少大学生低碳生活的经济成本,使低碳生活更亲民易现,直接推动大学生对低碳生活的参与度。

第二,完善法律法规。目前关于低碳环保方面法律仍有欠缺。立法等相关部门应加以重视,加快确立相关法律法规,对于环境污染的行为要提出明确的处罚,起到警示作用,将行为规范转变为社会压力,推动大学生乃至社会全体主动践行低碳生活。

324对于媒体

当前社会正处于互联网时代,传统的媒体传播方式已无法满足大学生的生活文化需求,对于低碳观念的宣传更应采取多种形式、多样化渠道的方式,创新媒体宣传模式,使低碳环保观念在大学生群体中广泛传播。

参考文献:

[1]彭淼,史云峰,董园低碳校园建设的现状与对策初探[J].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研究):2010(9):23-24

[2]袁楠,毕润成低碳时代下的低碳校园建设:概念、特征与对策[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S2):43-46

[3]敖四江高校低碳校园建设研究[D].南昌:江西农业大学,2011

[4]洪大用中国低碳社会建设初论[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0(2)

[5]郜莹大学生低碳生活方式引导研究[D].齐齐哈尔:齐齐哈尔大学,2013

[6]卜玉辉大学生低碳生活意识的培育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3

[7]狄洋低碳经济背景下大学生环保意识培养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2013

第7篇

关键词:图书馆;低碳社会;角色定位;实现途径

低碳经济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出现的,强调以最少的自然资源和最小的环境污染获取最大的经济价值,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同时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带来更多的商机。近几年,低碳概念逐步渗入到社会中的各个领域,随之而来的各种低碳理念的诞生,如低碳生活、低碳城市、低碳建筑、低碳服务等。图书馆作为信息资源的主要聚集地和公共服务的场所,一方面建设时要遵循低碳建筑理念,另一方面要强调低碳服务理念。那么,在低碳社会中,图书馆应如何进行角色定位,才能实现健康、课持续发展,具体实现途径又是怎样的呢?

1 图书馆与低碳社会的关系

图书馆是社会公共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设计和建设不合理,就会出现严重的高能耗问题,既污染公共环境,又加大建设成本,加重地方或国家的财政负担。所以对图书馆进行低碳化设计与建设,实现最大限度地节能减排,随着低碳理念的逐渐普及,图书馆节能工作已经成为图书馆的重要任务之一。很多地方的图书新馆在进行设计和建设的时候,都比较重视低碳环保,普遍采取低碳建筑设计理念,如采用两种空调模式:将地源热泵运用到中央空调冷热系统中,这样可以实现40%的节能,当电价达到峰谷的最低值时,系统会及时切换到冰蓄冷系统空调,这样又可以实现30%的节能,通过这样的接力省电,一年下来就可以节约很多电费,是减少图书馆的开支的重要手段之一。除了接力省电,很多图书馆还将地下车库等用不到空调的地方用楼板进行有效的隔温,防止了能量的白白丢失和浪费。

当图书馆建成投入使用以后,实行低碳服务就成了现代图书馆的重要任务,顺应了时展的主旋律,同时也是敢于承担责任的具体表现。现代图书馆的主要职责除了传承人类文明,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随着时代的进步和人们社会需求的改变,图书馆另一个重要的功能即承担一定的社会教育功能更加重要。特别是随着全球化经济时代的到来,能源短缺问题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并且会愈演愈烈,图书馆的社会教育功能越来越重要,所以,图书馆的社会责任也越来越大,越来越重要。也就是说,建设节约型图书馆已经成为未来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有利于实现图书馆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同时也可以实现图书馆向社会各界传播社会责任,社会责任包括很多方面,这里主要指“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价值观。

2 图书馆低碳建筑和低碳服务角色的实现途径

图书馆低碳建筑实现途径主要是通过设计人员的低碳设计来实现,如上面所讲的现在很多图书馆采用低碳建筑设计理念,采用两种空调模式实现接力省电,通过将地下停车场用等用不到空调的地方用楼板进行有效的隔温等。主要是在图书馆的设计和施工阶段进行,当图书馆正式投入使用以后,图书馆的低碳服务角色就会比较重要,而且伴随着图书馆的使用会一直存在,其低碳服务角色的实现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

2.1 积极探索图书馆低碳服务模式

图书馆低碳服务也是近几年才提倡和实行的,没有现成的或成功理论、经验或模式可以借鉴,需要我们在具体的工作中不断探索和创新,找出符合现代图书馆低碳服务的模式。从这个模式中,我们要告诉读者什么是低碳,作为社会中普通的一员也需要为低碳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并且要引导或建议读者可以怎么做,警告读者不可以怎么做。这样,社会各界人士就会加深对低碳生活理念的认识,逐渐减少不利于低碳生活的行为,而且在一部先进人士的影响下,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自觉自愿地加入到低碳生活的行列。如现在很多城市的居民为了加少汽车尾气的产生,要么选取地铁、公交等公共交通工具出行,要么选取绿色环保的骑车方式,而且随着低碳城市和低碳生活的逐渐普及,这类人群越来越多。

2.2 宣传低碳服务的相关政策法规

现阶段,虽然有一部人对低碳生活的概念有一定的认识,但大部分人还比较陌生。所以,要想使低碳生活得到很好的贯彻落实,就必须始终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通过图书馆或其他有效途径向全民普及低碳生活理念,让社会各界都能认识到现代社会低碳重要性,认识到只有每个人都加入低碳生活的行列,才能有效保障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低碳生态的顺利发展。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承受节能减排的巨大压力,加上环境压力和能源压力,我国政府的面临着重大的责任,也应该承担相应的义务。针对当前的情况,我国确立了低碳排放目标,并在重要的国际会议上作出了承诺。另外,我国政府还相继出台和修订了草原法、森林法、可再生能源法、清洁生产促进法、节约能源法、循环经济促进法,以及民用建筑节能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为应对去全球气候变化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国际社会是上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得到了一致好评。

在这种形势下,图书馆要充分履行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利用自己的独特资源优势,向社会各界人士宣传国家制定的关于低碳服务的相关政策法规,让他们认识到国家对低碳生活的重视,同时图书馆还应积极宣传国内外低碳或环保的最新消息以及最新技术,加强公众对低碳生活的认识,吸引更多的公众参与低碳生活。

2.3 对低碳生活进行普及

图书馆具有重要的社会教育职能,可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通过采取丰富多彩的读者活动或在馆内开展讲座等方式,加强公众多低碳生活的理解和认识。同时,图书馆还可以利用自己的资源优势,制作相应的低碳生活专题,通过开展服务宣传周等形式走向社会,向公众宣传低碳生活在社会和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还可以结合图书馆的开放性和资源型优势,向进馆读者发放关于低碳生活的宣传页和各种图片,引导读者对低碳生活的进一步认识,使低碳生活理念融入到他们的观念当中,在以后的生活中主动自觉地加入到低碳生活的行列。

2.4 图书馆馆员应以身作则,做低碳生活的践行者

图书馆馆员的形象和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图书馆的形象和行为,所以图书馆馆员必须以身作则,做低碳生活的践行者。在具体的工作中,图书馆馆员要树立低碳生活理念,然后结合图书馆的具体业务特点,具体开展低碳生活。如在工作时,尽量使用QQ、电子邮件、MSN、微博、微信等即时通讯工具,减量减少纸张、打印机和传真机的使用,如果必须要使用纸张,可以使用再生纸张;尽量减少一次性杯子的使用;下班时注意检查电源,养成随手关掉电源的良好习惯;如果馆内光线较好,尽量不要开光,引导读者进行低碳阅读,并逐步养成习惯。这样,低碳生活就不再是一种理想或一句口号,而是一种逐渐可以实现的健康的额生活方式。图书馆作为文化服务公共场所,图书馆馆员的低碳生活方式能够对读者产生深远影响。并且图书馆馆员在与读者交流中,可以与读者产生共鸣,进而实现普及低碳生活的最终目的。同时,图书馆馆员除了在工作实践做低碳生活的践行者,在实际生活中也要积极在各种适宜的场合以适时的方式宣传低碳生活理念,积极参加各种社会低碳环保活动,加强自身专业知识的学习,积极探索和创新图书馆低碳服务技巧。

3 结语

综上所述,低碳生活有利于促进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图书馆具有传承人类文明和进行社会教育的重要职能,有利于实现公众、政府、自然、社会之间的和谐发展。所以,在低碳社会,图书馆要努力扮演好低碳服务的角色,以及低碳建筑的角色,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曾纪发.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的必然选择[N].中国信息报,2009

第8篇

[关键词]低碳生活 城市 对策

[中图分类号]X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9-0131-02

一、问题的提出

低碳经济作为当今全球在经济社会发展领域的重要经济模式,已经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英国、德国、日本、加拿大等国在实践中探索低碳经济发展的对策,并在此领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与世界第二温室气体排出国,中国面临着巨大的压力。而长春市作为重要的省会城市,更需将低碳生活作为低碳城市建设的重要一环。所以,了解居民低碳意识状况,帮助居民确立低碳生活理念,探索践行低碳生活的新方法、新途径,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二、长春市居民低碳生活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长春市居民对“低碳生活”的认识不足

在此次调查中,我们设置了“您知道什么是‘低碳生活’吗”这一问题来反映居民对具体“低碳生活”方式的认识水平。其中回答“很了解”的人只有11%,“较了解”的人为37.8%,“听说过”的人46.8%,4.4%的人选择“从未听说过”;调查又通过“您知道以下哪些做法可以减少碳排量”来了解人们对低碳生活方式的了解程度,结果发现只有47.3%的人认为“穿棉质衣服比尼龙衣服的碳排量更少”,34.2%的人认为“减少肉制品的摄入量会减少碳排量”。这表明大多数的人都不太清楚日常生活中的低碳方式。

(二)长春市居民对低碳饮食的实践程度高于认知程度

调查发现,长春市居民对低碳饮食的认知度较低,在饮食方面缺乏低碳意识,但是对低碳饮食的实践度较高。在认知层面,只有少数被调查者能意识到正确低碳饮食方式,如“肉制品的摄入量与碳排量成正比”。而在实践层面,有47.4%的人能够经常做到“避免油煎、油炸食物”,只有19.6%的人认为自己存在经常“暴饮暴食”的情况。

(三)长春市居民的低碳消费意识较弱,不注重节约的现象比较普遍

低碳消费生活方式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为满足物质、精神文化需要,消费各种低碳、绿色消费资料和劳务的活动方式的总和。

本次调查主要从人们对低碳产品的选择来考察人们的低碳消费意识。低碳产品是指具备节能、减排作用的产品,它在生产过程、运输、外包装等方面都讲求低碳。在问到关于购买日常用品产地问题时,60.4%的人认为产品产地无所谓,只要是自己喜欢,哪里的都一样;只有13.1%的人表示很少购买外地产品。在问到“购物时怎样考虑产品的包装”,有34.4%的人认为产品包装“无所谓”,29.9%的人表示“尽量选择纸质包装的产品,感觉比较环保”。另外,对于购买冷冻冷藏食品的提问,44.5%的人表示偶尔购买,只有5.7%的人表示从不购买,这说明居民对低碳消费的意识浅薄,大多数居民在购物选择时,主要考虑的是自身的要求或者产品的性能,不考虑关心产品的低碳情况。

三、长春市居民低碳生活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居民低碳意识缺乏

通过此次调查,我们发现低碳生活并没有深入到居民生活的点滴中。数据显示,只有11%的居民知道什么是低碳生活,其他大多数只是了解一些,44%的人没有听说过“低碳生活”。大部分居民单纯认为只有生产领域才会产生碳排放,平时的日常生活不会产生碳排放,居民普遍认为自己日常生活与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城市关系不大。

(二)社会低碳生活宣传力度不够

社会宣传教育不到位是致使一些人存在高碳化生活方式的重要原因。调查发现,虽然大多数人对低碳生活的支持度相当高,但是由于认识不够,仍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不关电脑、不关水龙头,浪费点水电都不是什么大问题,也浪费不了多少钱”,这说明很多居民对日常低碳生活的重要意义及我国在碳排放方面面临的严竣形势还认识不清,认为实现低碳离自己很远,甚至有一些人认为自己有钱,无所谓浪费。

(三)传统不良观念的根深蒂固

受传统不良观念影响,大多数长春市居民目前仍存在“便利消费”“面子消费”的消费方式,这对实现低碳生活方式是很大的障碍。如很多年轻人为了生活的方便快捷,甚至家里的餐具都使用一次性的碗筷,冰箱里放满了冷冻冷藏食品,认为这样的生活才够方便够时尚。还有的家庭认为买车是必要的,甚至通过借钱或者贷款买车,认为“买了车才感觉到自己是上层社会的人”。这种虚荣的消费理念、便利的消费观念在某种程度上直接导致了人们生活领域的高碳化趋势。能否选择一种低消耗、低污染、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生活方式,直接影响生产结构的改变,进而影响到低碳发展状况。而低碳消费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需要人们在思想上改变不合理的消费理念,整个社会和家庭应该提倡低碳消费意识,普及低碳消费习惯和观念,引导人们逐步步入低碳消费结构中去。

四、长春市建设低碳生活的思路与对策

在以上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作者借鉴国内外低碳生活的经验,结合长春市实际,从多角度拟定提出长春市居民实践低碳生活的对策与建议。

(一)加大低碳宣传力度,树立全民低碳理念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多种宣传手段,集中开展大张旗鼓的低碳生活科普宣传活动。制定《低碳生活手册》,把家庭低碳生活知识宣传普及到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人,让居民明确应该采用怎样的具体措施来实践低碳生活。将低碳理念同时引入到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教学中,从校长、教师做起,身体力行带动学生自觉践行低碳理念:不浪费粮食、节约用水、不要存在攀比心理等,从小培养青少年的低碳意识,树立低碳理念,使公民从小就树立起节能减排的良好道德风尚。

(二)完善低碳经济发展的相关法律制度和规范

政府应强化低碳认证,加强低碳产品的标识管理,加大低碳产品生产销售中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培育低碳市场,充分发挥低碳价格促进生产与消费的作用,制定媒体的规范宣传制度,防止出现过度渲染“奢侈”消费、高消费的现象。综合利用税收、价格等政策工具,引导并推广“低碳”消费方式,抑制“高碳”消费,使全社会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

(三)政策上给予企业支持与引导

鼓励风力、水力、太阳能等新能源开发项目的建设,加强对低碳型房屋建设、低碳物业管理技术研发、高能效耐用型家电推广的支持,政府应对提供节能产品和低碳能源开发技术的此类企业在税收和融资方面提供支持。政府还可以通过减免税费、提供财政补贴等措施鼓励企业大力研发低碳产品,推进实现低碳生活的实践。

(四)完善低碳生活设施建设

城市是人口、建筑、交通的集中地,也是高能耗、高碳排放的集中地。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以及家用小汽车数的增加,长春市的城市拥堵现象越来越严重,排放强度也随之增加。要有效地解决这一难题,就要不断完善城市的公共交通设施,提高公共交通在城市客运交通结构中的比例,如实施以公共交通为主导的交通模式,推进轨道交通建设。政府还可以通过减免购置税,引导消费者购买小排量汽车,财政补贴方式推广节能灯、高效节能空调,鼓励家电或汽车“以旧换新”等,通过税收等手段,抑制消费主体的高碳消费方式,等等。

【参考文献】

[1]沈金菊.低碳经济背景下低碳生活方式的引导[J].企业导报,2010(10).

[2]刘敏.低碳经济背景下构建湖南低碳消费生活方式研究[J].消费经济,2009(25).

第9篇

中学节能减排倡议书一

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基础,资源能源是人类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为了普及生态文明理念和知识,做好节能减排工作,形成崇尚节约节能、绿色消费与低碳环保的社会风尚,推动生产生活方式绿色化,为此,我们特向全校师生员工倡议如下:

一、节约每一度电,杜绝电浪费。养成离开教室、办公室、宿舍等场所时随手关灯、关风扇、关空调、关电脑的良好习惯;会议室、办公室(家庭)、宿舍做到冬天空调温度不高于20度、夏天空调温度不低于26度,做到无人时不开空调;天气晴朗、光线充足时,建议采用自然光;多走楼梯、少乘电梯。

二、节约每一滴水,减少水污染。随手关闭水龙头;鼓励生活中一水多用;发现浪费主动制止,水龙头等公共设施损坏时及时报修;慎用清洁剂,保护水源不污染。

三、节约每一张纸,保护森林资源。推进无纸化办公,提倡双面使用打印纸,减少纸张消耗;准确计算发文数量并严格按发文数量印制文件,尽量减少会议文件印刷数量,尽量传阅文件,减少复印;注意信封、纸张的再利用。

四、节约每一粒粮食,珍惜粮食资源。树立节俭文明的生活消费理念,养成健康、科学、合理的饮食习惯,按需消费,避免剩餐,杜绝奢侈饮食,提倡光盘行动,形成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良好风气。

五、节约每一升油,少污染少浪费。通过合理调度、合理使用、合理维护有效降低车辆运行成本和资源耗费;在公务活动中尽量拼车,减轻城市道路交通压力;提倡公共交通、自行车、步行等绿色低碳出行方式。

六、关注生活细节,提倡绿色生活。用充电电池代替普通电池,出差带上洗漱用具,提倡自备水杯,少饮瓶装水,减少一次性制品的污染及浪费;分类保存和回收处理废纸、饮料瓶、电池等废弃物,促进生活节能减排;提倡办公室不吸烟;爱护花草树木,保护绿色家园。

克勤克俭是我国人民优良的传统美德,节能减排是可持续发展的具体体现。倡导节能减排,这不仅是一种远见、一种智慧,更是对子孙后代负责的身体力行、义务担当!老师同学们,让我们行动起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积极践行节能减排,自觉成为节能减排的倡导者、行动者,争做绿色公民,为建设生态文明的美丽海南做出积极的贡献。

海南中学

20xx年6月14日

中学节能减排倡议书二

老师、同学、家长:

人类靠环境生存,环境靠节能维护。在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及能源危机的跋涉中,需要我们珍惜资源,降低能耗,建立绿色生活方式,共同维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美好家园 地球,让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为此,特发出 节能减排,低碳生活 的倡议:

一、做节能减碳的传播者

节能减碳,不仅是一种认知,更是一种发展方式,需要我们通过各种宣传教育,树立节能减排的环保意识和低碳生活理念。在日常学习、生活和工作中,踊跃担当节能减碳的宣传员、志愿者,以节能降耗为己任,自觉养成健康、文明、节俭、环保的良好习惯。以积极的心态,摒弃陈腐的用能观念,抵制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行为,把低碳生活的目的和意义,传递给周边的每一个人,共同营造低碳环境,过低碳生活,做绿色公民。

二、做践行节能减排的楷模

要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从节约每一度电、每一滴水、每一张纸、每一粒米的点滴小事做起,做自觉践行节能减排的楷模。

1.养成离开办公室、教室及其他公共场所时随手关灯、关空调、关电脑的良好习惯。

2.会议室、办公室 (家庭 )做到冬天空调温度不高于 20度、夏天空调温度不低于 26度。

3.天气晴朗、光线充足时,建议教室、办公室、会议室以采用自然光为宜。

4.开展节水行动,随时关闭水龙头,做到人离水断,衣物集中洗涤,减少洗衣次数,洗涤剂要适量投放,避免过量用水。

5.积极推广 无纸办公 、 无纸通信 ,节约打印、复印用纸,提倡双面使用打印纸。

6.树立资源循环利用的意识,争取做到 一物多用 。逛街时带上购物袋,少用塑料袋,减少一次性用品 (如纸巾、纸杯、筷子、方便碗等 )的使用。

7.养成健康科学的饮食习惯,树立节俭文明的生活消费理念,节约粮食,反对浪费,提倡适度消费,不超前消费。

8.分类保存和回收处理废纸、饮料瓶、电池等废弃物,促进生活节能减排。

第10篇

困惑一:实现低碳生活是不是意味着

降低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

一些市民认为从节约资源能源,环保以及减少碳排放等角度看,实现低碳生活不仅是件大事,也是件好事。但从低碳生活的要求看,可能会降低人们好不容易提升起来的生活水平。比如人们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希望通过购买汽车或者排量大,性能更好的汽车来改善自己的出行条件,希望购买较大的住房来改善自己的居住条件,这些显然与低碳生活格格不入。

吉林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教授王宪恩等专家则认为,全面实现低碳生活与保持或提高市民生活水平之间并不冲突,它们的共同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改善人们的生存环境和条件,其中的关键是要找到一个结合点,探索一种低碳的可持续的消费模式,在维持高标准生活的同时尽量减少使用消费能源多的产品,降低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

福建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杨益生说,低碳生活不是一个落后的生活模式,搞低碳经济并不一定会降低我们的生活品质。在低碳经济状态下,交通便利,房屋舒适宽敞是可以得到保证的,可以采取低碳技术来解决这些问题。如城市中可以利用中水浇灌绿地,利用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进行照明和日常使用,利用煤层气等清洁能源作为汽车的燃料,利用污水源,浅层水源,深层高温地下水源,土壤源等可再生能源热泵技术解决建筑的供热等。

在山西省朔州市的恢河公园,使用的路灯,地埋灯,庭院灯,草坪灯都是有太阳能提供电源,而且所有的灯具中加入智能控制,实现了白天自动熄灯,晚上自动亮灯,每年可节约用电80万度左右。当地市民在享受城市建设带来的身心愉悦的同时,无形中节约了能源资源,减少了碳排放。

困惑二:低碳生活离城市居民日常生活太过遥远,

普通市民是否会心有余而力不足

一些市民受访时认为,低碳生活只是一种理论上的设想,对他们来说犹如遥不可及的梦想,与他们的日常生活距离太远;也有市民认为,低碳生活是一项系统工程,仅依靠市民自身力量难以实现,与其这样,还不如按日常的生活方式得过且过。

一些专家认为,城市居民长期以来形成的生活习惯和消费模式,在短时期内确实难以改变。在这种惯性生活模式下,推行低碳生活也可能会带来不便。但这些并不能成为市民拒绝低碳生活的理由,只要人们从细节入手,有改变的决心和愿望,低碳生活完全可以实现。

世界自然基金会长春项目办公室工作人员罗星碧说,在阻止全球变暖的行动中,不仅政府,企业需要制定有效的对策,每一个普通人都可以扮演重要的角色。从身边的点滴做起,减少个人碳足迹,在生活中培养低碳的生活方式,这不仅是当前社会的潮流,更是个人社会责任的体现。

全球气候变化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生存环境,因此需要更多的人参与进来践行低碳的生活方式,为保护环境献一份力。从我们每个人做起,从社区居民,生活方式的改变做起。实现低碳生活,市民能做的有很多,包括减少高碳能源消耗,绿色出行,垃圾物再利用等。环境与发展研究所可持续发展教育中心高级项目官员张蕙莲说:低碳生活其实做起来很简单,洗澡水温度调低1度,每次洗澡可减少二氧化碳35克;做完饭随手关掉抽油烟机,每天少转10分钟,一年能省12度电。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曾对个人低碳生活方式提出了几项小建议,如把在电动跑步机上45分钟的锻炼改为到附近公园慢跑,可以减少将近1000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不用洗衣机甩干衣服,而是让衣服自然晾干,可以减少2300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休息时和下班后关闭电脑及显示器,除省电外还可以将这些电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1/3等等。(1)

困惑三:低碳生活是城市居民自己的事,

政府及相关部门能否当甩手掌柜

一些城市的政府及相关部门领导在谈及低碳生活时认为,低碳生活主要集中于市民的生活领域,是城市居民自己的事,主要靠市民自己转变观念,加以践行,政府及相关部门一方面无权干涉,另一方面对市民日常生活方式的转变也甚感乏力。

第11篇

困惑一:实现低碳生活是不是意味着

降低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

一些市民认为从节约资源能源,环保以及减少碳排放等角度看,实现低碳生活不仅是件大事,也是件好事。但从低碳生活的要求看,可能会降低人们好不容易提升起来的生活水平。比如人们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希望通过购买汽车或者排量大,性能更好的汽车来改善自己的出行条件,希望购买较大的住房来改善自己的居住条件,这些显然与低碳生活格格不入。

吉林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教授王宪恩等专家则认为,全面实现低碳生活与保持或提高市民生活水平之间并不冲突,它们的共同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改善人们的生存环境和条件,其中的关键是要找到一个结合点,探索一种低碳的可持续的消费模式,在维持高标准生活的同时尽量减少使用消费能源多的产品,降低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

福建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杨益生说,低碳生活不是一个落后的生活模式,搞低碳经济并不一定会降低我们的生活品质。在低碳经济状态下,交通便利,房屋舒适宽敞是可以得到保证的,可以采取低碳技术来解决这些问题。如城市中可以利用中水浇灌绿地,利用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进行照明和日常使用,利用煤层气等清洁能源作为汽车的燃料,利用污水源,浅层水源,深层高温地下水源,土壤源等可再生能源热泵技术解决建筑的供热等。

在山西省朔州市的恢河公园,使用的路灯,地埋灯,庭院灯,草坪灯都是有太阳能提供电源,而且所有的灯具中加入智能控制,实现了白天自动熄灯,晚上自动亮灯,每年可节约用电80万度左右。当地市民在享受城市建设带来的身心愉悦的同时,无形中节约了能源资源,减少了碳排放。

困惑二:低碳生活离城市居民日常生活太过遥远,

普通市民是否会"心有余而力不足"

一些市民受访时认为,低碳生活只是一种理论上的设想,对他们来说犹如"遥不可及"的梦想,与他们的日常生活距离太远;也有市民认为,低碳生活是一项系统工程,仅依靠市民自身力量难以实现,与其这样,还不如按日常的生活方式"得过且过"。

一些专家认为,城市居民长期以来形成的生活习惯和消费模式,在短时期内确实难以改变。在这种惯性生活模式下,推行低碳生活也可能会带来不便。但这些并不能成为市民拒绝低碳生活的理由,只要人们从细节入手,有改变的决心和愿望,低碳生活完全可以实现。

世界自然基金会长春项目办公室工作人员罗星碧说,在阻止全球变暖的行动中,不仅政府,企业需要制定有效的对策,每一个普通人都可以扮演重要的角色。从身边的点滴做起,减少个人碳足迹,在生活中培养低碳的生活方式,这不仅是当前社会的潮流,更是个人社会责任的体现。

"全球气候变化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生存环境,因此需要更多的人参与进来践行低碳的生活方式,为保护环境献一份力。从我们每个人做起,从社区居民,生活方式的改变做起。实现低碳生活,市民能做的有很多,包括减少高碳能源消耗,绿色出行,垃圾物再利用等。"环境与发展研究所可持续发展教育中心高级项目官员张蕙莲说:"低碳生活其实做起来很简单,洗澡水温度调低1度,每次洗澡可减少二氧化碳35克;做完饭随手关掉抽油烟机,每天少转10分钟,一年能省12度电。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曾对个人"低碳生活方式"提出了几项小建议,如把在电动跑步机上45分钟的锻炼改为到附近公园慢跑,可以减少将近1000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不用洗衣机甩干衣服,而是让衣服自然晾干,可以减少2300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休息时和下班后关闭电脑及显示器,除省电外还可以将这些电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1/3等等。

困惑三:低碳生活是城市居民自己的事,

政府及相关部门能否当"甩手掌柜"

一些城市的政府及相关部门领导在谈及低碳生活时认为,低碳生活主要集中于市民的生活领域,是城市居民自己的事,主要靠市民自己转变观念,加以践行,政府及相关部门一方面无权干涉,另一方面对市民日常生活方式的转变也甚感乏力。

第12篇

[关键词]大学生 低碳生活 低碳教育

[作者简介]刘宏(1969— ),女,辽宁辽阳人,辽宁师范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硕士,研究方向为信息管理、电子商务;田笑(1987— ),女,山东日照人,辽宁师范大学管理学院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为信息管理。(辽宁 大连 116029)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29—0177—02

从2002年开始,平均每人生活消费能源的数量几乎呈直线上升趋势,可见在我国居民中推行低碳生活方式已经刻不容缓。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是科技和知识的先锋,是未来社会的主宰,在大学生中进行低碳生活教育,让环保与节俭的观念深入到每个人的心中,是一项紧迫的使命。

一、大学生对低碳生活认知的现状

低碳经济(Low Fossil Fuel Economy)目的是通过科技和制度等的创新,转变传统经济的发展方式,实现低耗能、低排放和低污染。低碳经济衍生出低碳生活的概念,低碳生活是指人们减少日常生活的耗能量,以一种科学、健康、绿色的生活方式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大学生的低碳生活教育在我国居民的低碳生活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让他们从学习、生活中的点滴做起,树立一种危机意识和责任感,保护好人类的生存环境,将来走向社会身体力行,我们的世界将会更加美好。

为了了解大学生低碳生活意识和他们对低碳生活方式的认知度的现状,南京邮电大学2009年度思想政治教育校级规划项目“当前高校网络舆情引导研究”通过网络、电子邮件等方式随机调查100名在校大学生。通过调查发现,“75%的大学生认为气候和环境问题对自身生活影响不大,仅有15%的大学生认为对自身生活影响很大。调查还显示,对节能减排认知度不够的75%的大学生因认识不足,对低碳生活也了解不够,从而觉得气候和环境问题对自身生活影响不大。”调查还发现,大学生参与低碳生活教育的空间仍然很大。4%的大学生很关心碳的排放,并且注意自己减少碳排放和向他人宣传;9%的大学生意识到碳排放关系和地球气候的必然联系,正在积极采取行动减排;76%的大学生认识到应该为节能减排贡献力量,但没有实质采取行动;只有11%的大学生认为低碳排放与自己没有关系。接受调查的全部大学生都认为政府、学校、社区、环保社团、媒体都应为低碳生活展开行动。造成大学生对于低碳生活的认知现状的原因和存在的问题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现在的很多大学生的崇高理想人格,已经被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利益至上、自由主义等思想意识侵蚀。这与改革开放以来,由于中西方文化的交融,一些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违背的不健康的西方文化部分,对现在的大学生产生了非常不良的影响,传统文化缺失严重有直接的关系。再加上网络时代的虚幻,现实的道德准则很多时候已经失去了约束力。因此,国家、社会、家庭必须共同努力,在大学生中继续弘扬传统文化教育,让大学生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

2.很多大学生还没有意识到低碳生活的必要性,也对人、社会和自然这样一个深刻相关、相互依存的和谐生态系统缺乏必要的认识。国家、学校和家庭对大学生的低碳生活教育的关注度和宣传力度还不够,学生对基本的低碳生活常识非常缺乏。家长缺乏对子女的督导和教育,现在大学生中,生活中奢侈浪费的现象比较严重,“长明灯”“长流水”的现象经常会发生,食堂里的剩饭、剩菜随处可见,穿衣服讲究名牌,很多同学还开着私家车来上学。学校周边环境混乱不堪,这导致部分大学生置社会公德和国家法律于不顾,让自己的人生偏离了正确的轨道,甚至做出违法犯罪的事情。社会、学校和家庭应该共同努力加强大学生低碳生活教育,发挥媒体的宣传作用,尽到各部门的督导职责,向大学生普及低碳生活常识,做好大学生思想和素质教育,让大学生树立起低碳生活的态度。

3.绝大多数大学生对于低碳生活的参与度还不够,参与空间还很大。国家、学校和家庭应该积极创设各种条件让大学生行动起来,并发挥民间组织和社团的作用,让大学生践行低碳生活,让大学生在日常生活实践和与别人的合作交流中,加深对低碳生活的认识,更好地在享受低碳生活中为节能环保作出贡献。

二、大学生低碳生活教育的几点建议

1.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把大学生的低碳生活与传统文化联系到一起,是因为大学生的道德现状的确令人担忧,也是为了从根本上找到解决大学生低碳生活的出路,尽管这个效应会是长期的,但这对于保证以后一些具体教育措施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无疑是根基与保障。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结晶。在传承传统文化的时候,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低碳生活需要政策的引导、资金的保障、技术的支撑、法律的监督,加强传统文化教育,让每个人都知道该怎么行事,怎么做人,低碳生活方式才能够真正实现,否则只能是治标不治本。《弟子规》中讲到:“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对饮食,误拣择;食适可,勿过则。”现在的很多大学生穿衣服追求名牌,很好很新的衣服穿过几次就搁置不穿,再买新的。据统计,如果每名大学生每年少买一件不必要的衣服,便可以节约能源约2.5Kg标准煤,相应减排6.4Kg二氧化碳的排放。我们的饮食应该讲究清淡,平时尽量以素食为主,吃素食既有利于身体健康,同时这样又有利于环保。如果多吃1Kg肉,将会增加排放二氧化碳1.24Kg。加强学生传统文化教育,需要国家、家庭和学校的共同努力,帮助他们树立起环保道德。环保道德主张,人类对自然负有道德责任与义务。加强环保道德教育,让整个社会的公民负起环保的责任、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树立起环保道德观念,为其注入内在的精神动力,人们才会积极并且持久地践行低碳生活。

2.国家社会应该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环境。天津大学的牛晓姿在《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低碳经济的发展路径》中,研究证实我国在省际层面上存在资源诅咒的问题,由于对资源的过度开发,反而带来经济发展不稳定、收入不平等、GDP增长放缓等现象,这就是资源诅咒现象。国家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减缓资源开发,避免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采和开发。同时要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尽最大可能减少能源损耗量。国家要帮助大学生牢固树立资源节约开发的理念,通过在思想政治课等教材中,阐述资源过度开采对人类和社会带来的严重影响,让他们意识到人类社会所面临的严重问题,并谋求可持续发展之道。要完善保护环境与资源的法律法规,加大财政经费的投入。要加快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资源的开发,普及大学生关于新能源的知识。这有助于他们理解国家的相关政策的意义,树立为国家作出更大贡献的意识,同时也会对他们的日常生活大有裨益,让他们懂得珍惜资源,避免浪费。

搞好大学生的低碳生活教育,国家和社会应该发挥电台、报纸、网络等媒体的宣传作用,最近我们国家推行的减少电台娱乐节目的数量,加强道德宣传的节目的政策就对大学生的教育大有裨益。政府还应该搞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对学校周边环境加强监管治理,让一些歌厅、网吧、出租房等远离校园周边,防止对大学生思想的腐蚀。鼓励学生真正地走出校园,加入到环保协会这样的民间组织中来。各市的环境保护协会是环保公益活动的生力军。除了在日常生活中做到“减碳”,我们大学生还可以加入到环保协会中来,多关注环保、能源、气候问题,和大家一起参加环保公益活动,并且走出校园,向全社会宣传“低碳理念”,让全体社会成员都加入到低碳生活的队伍中来。

3.加强校园媒体和学校组织的引导。学校应该充分发挥校园媒体向学生宣传低碳生活。学校网页、微博和BBS上可以多为学生转载低碳生活的帖子,建立低碳生活教育专栏,提高大学生对低碳生活的认知,并且鼓励学生交流自己的低碳生活心得。在学校的宣传栏、图书馆、食堂等地方可以张贴低碳生活的海报和标语,让大学生在生活的点滴中时时刻刻强化低碳生活意识。可以鼓励学生加入到学校的环保社团,和同学通过合作实践,强化低碳生活意识。

我们还应该在大学生中尽量提倡低能量、低消费、低开支的生活方式。对于学校应该加强对大学生的引导,让他们学会节约,身体力行地实现低碳生活方式。学校应尽量在宿舍、教室、食堂安置节能灯,大学生的笔记本、充电器等,不用的时候应该彻底关闭;购物的时候应该避免使用塑料袋,鼓励学生尽量使用环保购物袋,因为生产一个一次性塑料袋就耗能约0.04g标准煤,相应增加0.1g二氧化碳的排放,而且塑料在自然界中的分解是极其困难的。由于学校是大学生日常生活的最主要的场所,学校落实大学生的低碳生活教育对于学生养成低碳生活方式起着关键的作用。

4.家长应该对大学生加强监管与教育。现在很多大学生由于远离父母念书,失去了家长的监管,由于缺乏辨别意识和人生阅历,可能会让自己的行为偏离正确的轨道。家长要加强与子女的沟通与思想交流,时刻掌握子女的思想动态,通过电话、视频等经常劝勉子女加强低碳生活消费意识,做到物尽其用,避免浪费。要适当控制子女的消费,给学生的生活费要合理,不要溺爱子女,现在的大学生已经成年,应该培养他们的独立能力和抗挫折能力。对子女加强传统文化与道德教育,通过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教会他们怎么做人,让他们树立起对人类和环境的责任感。家长在日常生活中也要身体力行,做低碳生活的典范,避免铺张浪费。比如,家长可以通过坐公交车或骑自行车等方式代替开私家车,抑制自己的奢侈性消费行为,选择节能门窗等节能环保材料,对于日常生活的饮食、衣服生活品做到物尽其用等,这无形中会对子女的低碳生活教育产生深刻的影响。

总之,面对能源、环境的日趋严峻的挑战,我们每个公民以一种“低消费”“低耗能”“低浪费”的低碳生活方式,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已经是迫在眉睫的事情了。自2001年来,我国居民的生活能源消耗量呈现急剧上升的趋势,加强大学生的低碳生活教育是亟待解决的一个大问题。大学生的低碳生活教育是国家搞好低碳生活教育的关键,这涉及大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笔者认为现在的大学生铺张浪费的原因归根结底还是传统文化教育观念的薄弱,缺乏传统文化教育的根基。将大学生的低碳生活教育提高到环保道德的层面上来,只要国家、家庭、学校共同努力,我们一定会搞好大学生的低碳生活教育,让他们在践行低碳生活中,保护好我们人类所共有的美好家园。

[参考文献]

[1]王蕾.低碳背景下大学生的低碳生活[J].职业教育研究,2010(6).

[2]胡玉东,瞿丹丹.大学生低碳生活方式现状及对策调查报告[J].中国电力教育,2010(6).

[3]李东霞.当代大学生道德与传统文化教育的角色紧张[J].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2007(5).

[4]李荔歌.浅析当代低碳生活中的环保道德因素[J].科教导刊,2010(8).

[5]牛晓姿.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低碳经济的发展路径[DB/OL].http://222.21.62.157:8000/rewriter/KNS/http/ckha9bmjh9mds/kns50/detail.aspx?dbname=CMFD2012&filename=1011263037.nh,2010—05—24.

第13篇

关键词:低碳;发展;中国高校

党的十报告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并提出“美丽中国”的全新概念。毫无疑问,在中国现代化的未来阶段,特别是在“十二五”新一轮科学发展中,如何更好地推进环保、低碳、节能减排,将成为建设“美丽中国”面临的首要问题。然而,在此之前,中国所面临的环保现状已然十分严峻。环境问题不仅是一种经济问题,更有可能逐渐发展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因此正确处理好环境与发展问题刻不容缓。

1 中国环保现状

1.1 环境问题日益加重,危害公民生命健康与财产安全

土地沙漠化、水资源污染与大气污染近年来已成为我国环境污染的三大问题。这些问题不但威胁着环境,同时也切实的危害公民生命健康与财产安全。就以空气污染为例,经合组织的报告预计,中国的空气污染每年将导致2000万人患上呼吸系统疾病。到2020年之前,污染会导致中国“60万城市人口过早死亡,每年发生2000万例呼吸系统疾病、550万例慢性支气管炎和健康受损病例”。这可能使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损失13%[1]。

1.2 存在一定的监管漏洞

行政处罚上限太低、限改令变相变为“保护令”等都是导致中国环境污染问题得不到解决的原因之一。将环境污染与环境保护做比较,若环境保护的力度远跟不上环境污染的速度,我国的整体环境质量将会不断下降。而要将环境保护做到位,则需将管理、监督、处罚的力度不断加强并做到立法、行政、司法的良好协作与统筹。

1.3 社会节能环保意识尚未全面形成

我国现阶段尚未形成全面的节能环保意识。日常生活中,人们对于诸多的节能习惯如节约纸张资源、节约水电等尚未养成习惯。2013年伊始,北京连续遭遇多日的雾霾天气,严重影响人们的日常工作与生活。同年三月,16000只死猪尸体漂过上海的主要饮用水源黄浦江。同年五月,广州曝出镉超标的大米事件等等,这些事件都一次次触碰着人们敏感的神经,唤醒了人们的环保意识。

2 国内外的低碳生活现状

当前工业文明先进、世界经济飞速发展,但世界人口激增、人类欲望无限上升以及生产生活方式的无节制,引起严重的环境问题,如CO2过度排放,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等等,危害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健康安全。在此背景下, “低碳生活”、“低碳经济”等纷纷提出,低碳意指较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排放,相较于以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的经济模式的高碳而言,低碳旨在倡导一种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

低碳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情、一个国家的事情,更是需要全人类的共同努力,加强国际间合作。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西方国家纷纷推出低碳经济发展政策并通过政府行为和法律手段限制温室气体的排放。作为工业革命的发源地和现有高碳经济模式开创者的英国,率先在世界上高举发展低碳经济的旗帜,成为发展低碳经济最为积极的倡导者和实践者;德国政府实施气候保护高技术战略,将气候保护、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等列入其可持续发展战略之中。而在我国,党的十报告中强调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并且要着力推进“低碳发展”。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完全符合国家的发展思路,是实现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大力倡导低碳经济模式,低碳生活模式,建设生态文明是这一时期的主旋律,低碳已经成为一个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

低碳生活是一种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也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环保责任。实现低碳生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事业单位、学校、家庭以及个人的共同努力。大学是培养专业人才的高等学府,也是培养社会建设者的关键机构,社会影响较大、人群集中,大学生被给予了很高期望,是一支重要的社会力量,应顺应时展的要求,自觉践行低碳行为,进行低碳消费,努力实现低碳生活的目标,使大学生群体成为践行低碳行为的发起人、领路人、实践者。

3 大学城声控灯与纸质资源循环使用现状

3.1 大学城整体的必需性

3.1.1 声控灯方面

课题组通过对调查对象的统计,发现仅有6%左右的寝室楼使用了声控灯。在使用声控灯的寝室楼中,对于点亮声控灯所发出的音量对同学的影响,75%的调查者选择没有“影响很大”的选项。这体现出有着声控灯的灵敏度质量的保证,在使用过程中,无需通过较大的声响即可控制声控灯的开与关,从而避免了因此产生的声音对日常生活的影响。面对声控灯安装数量之少以及晚间出现电灯开而不关造成的电力损失,我们应当看到这方面投入的需求性。

3.1.2 纸质资源循环使用方面

相比于电视、广播、报纸、手机、网络等传播媒介,纸质传单因为它的涵盖面广且价格低廉,成为活动宣传最普遍使用的方式。然而,纸质传单宣传效果是否真的较好?通过数据统计发现,对于“纸质宣传是否认真阅读”这个问题,有近四成的调查对象表示,并不认真阅读就将宣传单扔进垃圾桶或者干脆随手扔地上,造成了“传单满地飞”的景象。在这种宣传效果较低又造成大量的纸质资源浪费的情况下,纸质资源循环使用的必需性则更加体现。

3.2 大学生群体的影响性

中国大学生作为社会、时代的开拓者,践行“美丽中国”更有其责任性。截止到2014年,全国普通本专科招生699.8万人,在校生2468.1万人,毕业生638.7万人。作为社会中的如此庞大群体,其对于低碳生活不但有着代表意义也有着其对于其他群体的影响性。

大学生支持环保不应再流于了解环保的理论与概念,而应当长期地身体力行参与其中。仅仅以松江大学城为例,松江大学城有7所高校, 近10万名在校大学生,是节能减排理念的重要传播群体。每年有2万多名毕业生走出校园, 且这个数量稳中有升,如果他们将节能减排理念推广到社会中去,社会作用将不可估量。本项目推进减少纸质传单发放和推行节能灯安装,可为校园和社会的节能减排带来显性效应不可小觑。

4 建议对策

低碳生活需要大学生的躬身力行,低碳校园的建设需要学校和学生共同努力。面对校园环境问题,文章特从减少纸质传单的使用以及声控灯安装等方面提出可行性建议,以期减少资源的浪费,提高学生的节约环保意识,迈向低碳生活。

4.1 高校需开展低碳教育,倡导低碳生活

实施低碳教育是高校责无旁贷的使命,是建设低碳校园的基础和落脚点。开设相关低碳知识与理论的专业,培养与低碳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创新型人才;利用专题讲座、座谈讨论等并结合学生社团工作,促使广大师生参与到低碳行动中来,扩大低碳教育的影响力。

4.2 建设低碳设施

建设低碳设施是低碳校园建设的必经之路,是节能环保的必然要求。高校在建设过程中需牢牢把握住低碳环保的理念,应将节能、环保、低碳等理念融入到基础设施构建之中,努力建设科技含量高、碳排放低的绿色生态校园。在学习、生活设施建设中,高效应推广使用节能电器产品;供水系统中采用无负压供水设备,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高校后勤管理部门应对设施进行统一规划管理,多渠道筹集低碳设施建设,进一步促进低碳高校的稳步建设。

4.3 关于声控灯安装的节能措施

4.3.1 声控灯选择应考虑的因素

声控灯的敏感度不但是其开闭的关键,同时也决定着其效用与便捷程度。在现在的大学校园,寝室楼道中的流动性较大。每个寝室楼道的每个时间段的利用率都各不相同。据高校网统计,在各个高校中,每个寝室楼内,楼道的灯光往往为了学生方便而彻夜开灯。在无人的时间段内造成了不可避免的资源浪费。所以声控灯的敏感度的范围设定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要尽可能的做到扬长避短,并且在设定范围时必须考虑到周围人的舒适度等关键因素。

4.3.2 关于建立声控灯的配套管理措施

学生公寓的管理是全国各地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供电的管理又是学生公寓管理的重点。目前,高校学生公寓照明用电的管理一般为下列模式:无人管理,由学生自行控制开启。而在这样无人负责的状况下,很多人并没有形成相应的责任感,故此往往易造成资源浪费。

此外,应当配套形成健全的问题反映机制,一旦出现问题,则应反映到相关人员或部门中去,将问题及时解决。同时,注重定期的维修与检查工作,注重设备的维护,以及排查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

4.4 纸质传单的减少使用及充分利用

4.4.1 增加使用价值,提高宣传效率

传单的内容应人性化,为受众提供实实在在的优惠或便利;创意理念要人性化,以受众为中心进行构思;版式也要人性化,采用受众易于理解和接受的设计元素及形式。传单设计的色彩搭配也至关重要,艺术理论家约翰内斯・伊顿说:“在眼睛和头脑里开始的光学、电磁学和化学作用,常常是同心理学领域的作用平行并进的。色彩经验的这种反响可传达到最深处的神经中枢。因而影响到精神和感情体验的主要领域。”[2]

传单设计也应增强其使用价值,例如环保袋宣传单、信封式宣传单、广告扇子宣传单等等,都是现代人们使用率极高的日常生活用品。这种可持续发展的传单形式很值得提倡并应切实付诸实践,如此才符合低碳生活的价值理念。

4.4.2 以新媒体逐渐代替纸质传单

随着网络社会的不断发展,新媒体力量已然不可忽视,相较于传统的如电视广告等而言,新媒体如微信、微博、网站等发展得日益完善,宣传作用愈加明显。一是新媒体可以做到面向更加细分的受众,面向个人。通过建立微信公共平台与微博公共账号来宣传自己的活动、品牌,节约资源,时间,更加快捷、受众面广。二是形式多样,表现过程丰富,可融文字、音频、画面于一体,使内容更加生动。此外,新媒体易检索性的特点,便捷的存储,利于查找原有内容,让人们养成低碳生活的好习惯,形成节约意识。三是交互性便捷,利于双向交流与促进建设。新媒体交互性极强,独特的网络介质使得信息传播者与接受者的关系走向平等。受众不用再一味的接受传播的信息,而是可以有选择性地接受并评价与自己相关利益的信息,新媒体形式与宣传的改善,并更加健康的发展下去,促进低碳生活的进一步实现。

5 结束语

通过了解中国环境现状,对大环境与背景有所了解后,发现低碳生活的重要意义。而从身边的大学城,以声控灯与纸质资源循环为出发点来讨论对中国高校低碳发展模式的建设。在实质建设推进的过程中,也促进大学生团体对于环保习惯,环保价值观的建设。以此,在社会中形成一种环保氛围与风气。

参考文献

[1]炎黄春秋[M].2008,11.

[2]曹稚,李彬彬.色彩设计的人性化研究[J].艺术探索,2007,8(15).

第14篇

[关键词] 节能 低碳 新词

近来,“低碳”一词广泛出现于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各种媒体,“低碳”成为普通民众口头使用的词汇,与人们的工作、生活息息相关。以“低碳”为标记构成的“低碳”族词语众多,涉及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如“低碳经济”、“低碳生活”、“低碳产业”、“低碳技术”“、低碳中国”、“低碳两会”、“低碳采访”、“低碳出行”、“低碳工作”、“低碳校园”、“低碳家庭”、“低碳城市”、“低碳金融”、“低碳春节”等等。“低碳”一词产生于西方发达国家,英文是“low carbon”,指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汉语是个意译词,偏正结构的名词。例如:

(1)大力开发低碳技术,推广高效节能技术,积极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加强智能电网建设。(《中国青年报》2010年3月16日)

(2)要努力建设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和消费模式,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推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取得新进展。(《中国青年报》2010年3月16日)

这里的“低碳”是低二氧化碳排放。于是,出现了大量的“低碳××”格式的新词语,这种格式是以“低碳”进行类推的语族,××为名词,“低碳”的词义引申为“高效、节能、环保”的意义。例如:

(3)在刚刚闭幕的两会上,“低碳”成为备受关注的热点话题。代表、委员纷纷建言献策,呼吁加快发展低碳经济、倡导低碳生活,建设低碳社会。(《人民日报》2010年3月17日)

(4)“低碳经济”、“低碳生活”、“低碳春节”、“低碳元宵”……如今,我们高兴地看到,低碳的概念已深入人心,人们已从铺张浪费、讲排场的价值观中走出来。(《中国环境报》2010年3月5日)

(5)“低碳祭扫”成为今年清明祭扫的主流。(《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2010年3月29日)

(6)昨天,由北京娱乐信报倡议发起的“绿色北京•低碳出行”大型环保活动正式启动。(《北京日报》2010年3月27日)

(7)努力营造和谐消费环境,倡导低碳绿色消费模式。(《中国消费者报》2010年3月26日)

同时,也产生了与“低碳”相对的类造词“高碳”“零碳”。“高碳”是指“高耗能、高排放”的意义,“零碳”指“无二氧化碳排放、无污染”之义。

(8)他建议对高碳消费品课以重税,尽快促成低碳消费市场的形成。(《北日京报》2010年3月12日)

(9)原本就高耗能的“高碳”消费群体,应该戒除便利消费、奢侈消费的嗜好,更多地降低其生活中的碳排放量。(《文汇报》2010年3月27日)

(10)本市首个“零碳小屋”向市民开放。(《北京日报》2010年3月27日)

(11)“零碳馆”取经伦敦南部的“贝丁顿零能源发展”生态村,将实现利用阳光和导热材料采暖、黄浦江水控温、废木头发电等多项功能,完全摒除了煤、石油等不可再生能源。(《文汇报》2010年3月28日)

上世纪九十年代,就已经广泛使用“绿色”一词,是“低碳”的近义词,产生了“绿色××”族词语,如“绿色食品”、“绿色经济”、“绿色办公”、“绿色GDP”、“绿色出行”等。因此,“低碳”一词一出现,迅速被大众所接受。

“低碳”一词的迅速流行有其深刻的原因。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世界气候变化,气温上升,引起了各国的关注,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建立和谐的生态环境成为共识,我国也积极响应。2009年12月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上,总理发表讲话,表示了中国为保护环境所作的承诺。2010年3月,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两次提到“低碳”一词。近年来,我国自然灾害频繁,人们生活环境有恶化的趋势,节能、环保的理念已深入人心,百姓已在生产、生活中践行这一理念。“低碳”正好体现了民众的心声。

“低碳”虽然是新词,但可以预见这个词将会长期存在,甚至会收入词典。原因是“低碳”一词已经在政府的文件中出现,符合汉语的构词方式,也深受民众的欢迎,而且节能、环保将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教育部最近还下发通知,高校可设低碳经济专业,培养环保人才。低碳经济将是二十一世纪经济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1]于根元主编. 中国网络语言词典[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

[2]于根元 应用语言学教程[M].北京:华语教学出版社,2008

[3]吕叔湘,熙 语法修辞讲话[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2

第15篇

倡议书

广大市民朋友们:

20xx年6月5日是第44个世界环境日。今年世界环境日主题为可持续消费和生产,为呼应这一主题,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为践行绿色生活。该主题旨在向全社会传播生活方式绿色化的理念,增强全民环境意识、节约意识、生态意识,选择低碳、节俭的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形成人人、事事、时时崇尚生态文明的社会新风尚,为生态文明建设奠定坚实的社会和群众基础。

吉安市委吉安市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特别是近年来,在吉安市上下的共同努力和广大市民的热心参与下,我们大力实施生态立市,绿色发展战略,以保护环境促进科学发展,以升级环境提高城市竞争力,以优化环境打造和谐秀美的生态宜居城市,城市环境质量不断改善吉安市民生态文明意识明显增强,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进一步提升,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为吉安市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生态文明型社会,赢得新一轮城市大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吉安市环保工作仍然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污染减排压力有增无减,经济发展方式与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之间的矛盾仍然比较突出,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等工作依然任重道远。对此,我们必须站在对历史负责、对子孙后代负责的高度,在发展经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同时,大力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真正把环境保护作为经济社会可持续 发展的重要内容,努力解决环保方面的突出问题,不断提高环境保护的质量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