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大学数学文化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可以肯定地说,数学是一种为人们所承认的文化现象。数学文化的传播载体首推数学文化史料。研析数学文化史料,就可以直接获取数学知识的基本概念,直观认识获取数学的思维、理论和研究方法。一个典型的实例就是大学数学教学中开始涉及的“极限”概念,对于这个大学生首遇的抽象概念,教师们通用的施教方法一般始于数学文化史料的介绍,在渐进的过程中定义出“极限”概念。大学的数学教育实践要领,首先应该推崇和学习数学逻辑原理的产生缘由,还原基本数学原理的历史背景,以此为背景,在潜移默化中激发大学生对数学学习爱好,增强大学生学习数学的原发力量,启迪大学生数学思维和创新智慧。诚然,数学自然是一门兼具抽象与具体、逻辑与计算、演绎与推导、想象与实现的学科,数学发展的历史渊源曾经极具挑战性。而现代大学的数学教育教学内容一般都涉及到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基础数学学科,其特点之一是数学知识体系传承涵盖面较为广泛,其特点之二是传统数学课程实质性内容基本保持恒定。这对于研究能力正在成长中的大学生来讲,如果采取抽象经典数学理论引入为主的“速食数学”教学方法,可能会导致大学生初入高校后,产生对数学的困惑和厌学心理。而重视数学教学的文化理解,对数学概念、方法等的历史演进,以此为基础的数学定理和公式的推理教学,才能教授给大学生数学的系统化、完备化的知识结构体系,引导其逐渐倾向于关注抽象经典的理论结果,建立起演绎严密、推导细致的数学课程自我学习的思维范式,完成抽象理解的升华。如此明理于数学危机及其成长过程,理性看待数学分支的由来与曲折,从而智炼出深厚的数学底蕴、精髓思想、理性思维等学生个体成长科学思维方式。我国数学家王浩也认为:数学的本质是它的抽象性、精确性、确定性、广泛的应用性以及丰富的文化美。因此,可以将大学数学教学设计为以直观、形象地掌握基本数学概念为起点,通过增强大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大学生数学学习效率。按照这样的数学教学变革,彰显出强大的大学数学教学文化教育意义。
二、数学文化融入大学数学教学的必要性
数学文化具有普遍的区域性和人文性双重特征。自从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恢复高考制度以来,全国逐渐形成了教材、教学形式基本统一的数学教学格局,造就了数学教学的繁荣。但如果审视数学教学的文化属性,就会发现我国幅员辽阔的国土上,教育发展不均衡,加之国内各民族聚居区域有别、人口不一造成了全国各地人文文化的巨大差异。以数学文化的视角,显而易见,上述的两个统一是不满足协调关系的,基于此,数学教学组织的顶层设计是不合理的,故需倡导大学数学教学的层次性,满足数学教学的基本文化属性。通过数学教学的文化属性组织教学,通过区域性融入民族文化的教学,通过协调区域差异和文化差异的多模式存在,实现匹配的针对性数学文化教学实践。同时,也要注意数学文化作为文化范畴需要匹配东部地区、西部地区以及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社会文化背景,不能盲目追求数学文化的文化属性,必须要将数学文化作为教学实践工具应用形式紧密结合抽象理性思维模式,必须清楚地认识到数学文化思想具有广泛的应用实践性和纯粹理论的抽象逻辑性的双重特征。
三、数学文化融入大学数学教学的策略
1、大赛主题:
参赛论文以“促进学风建设,共创和谐发展”为主题,内容可以涉及不同学术领域,具体要求如下:
第一,要重视系统性的研究,反映最新的学术成果。
第二,要科学选取研究方法及样本,有完整的参考文献,合乎研究的范式。
第三,要编排格式规范、完整,字数不少于3000字。
2、大赛流程:
3月29日
与各院系研究生会学术论文大赛负责人联系,并向各院系二级研究生会下发本届学术论文大赛通知。
3月30日——4月13日
由院系二级研究生会进行收稿整理工作(参赛同学需将论文电子版及纸质版交至各院系二级研究生会学术论文大赛负责人)评审阶段:组委会对论文进行分类,并邀请全校各专业领域的专家依据评审标准进行匿名评审,每篇论文由两名专家分别进行评审,最终分数由平均分确定。
4月28日
在学术文化节闭幕式上,公布评审最终决出的一等奖3篇、二等奖5篇、三等奖10篇,并当场颁发证书及奖品。
获奖论文将被收录在《研究生学术文化节论文大赛优秀论文集》中;所有参赛论文题目、作者、摘要、关键词将被收录在论文集中,以展示我校研究生的学术视野。
*附1:优秀论文评选标准
一、具有现实性和前瞻性,富有指导意义的学术论文、科研成果;
二、有独到的学术见解,有理论探讨或实用价值,有争论的重要学术问题的专门论述;
三、研究手段先进,理论分析深入,论文结果可靠,有新的见解;
四、能反映作者在本学科或领域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能表明作者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主题明确、论点正确、论据充分、文章新颖、文字简练、文理通顺、逻辑性强、条理清晰、图表规范、标点符号准确。
*附2:评分标准
1.论文选题为本学科前沿、热点和难点,有重要理论意义或现实意义。(10分)
2. 参考文献具有完整性和正确性。(10分)
3.论文是否具有理论性、科学性、创造性、实用性。(20分)
4.论文必须论点明确、论证科学、论述清楚、逻辑严谨。(15分)
5.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强调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合乎研究的范式,不仅方法本身具有科学性,样本采取也具有科学严谨性。(20分)
6.能反映作者在本学科或领域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能表明作者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15分)
7. 不少于3000字,编排格式规范、完整,引文正确,出处明了。(10分)
*附3:关于举办2012年研究生学术文化节学术论文大赛的通知
各位研究生同学:
为进一步激发我校研究生的学习热情,营造优良的学风,增强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勤奋学习、勇于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深化我校研究生科技文化活动,经研究生团总支、研究生会研究,决定在学术文化节期间举办研究生学术论文大赛。
现将有关事宜具体通知如下:
一、参赛人员
全体研究生均可报名参赛。
二、选题要求
本次论文大赛以“引领学术风气,活跃校园文化”为主题,选题应围绕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形势与民生的热点问题,紧密结合各专业学科特色,要体现求实、创新精神。
三、论文基本要求
1.研究方向明确,选题新颖独特,紧跟学科前沿,有较大的理论意义或实用价值。
2.立论正确,探索了新现象,提出了新命题,采用了新方法,找到新规律,创造性解决各个学科领域的重要问题。
3.论文体现作者具有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引证论述正确,专业研究深入。
4.语言表达准确,层次分明,文笔流畅,图表规范,说理透彻,逻辑性强,善于总结提炼。
5.参赛者应严格遵守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严禁剽窃他人学术作品,一经发现,将依照我校相关规定严肃处理
四、论文格式及相关事项要求
(1)激趣。
作为一种社交活动表现形式的大学生文化艺术活动,具体到一个班级群体或是社团群体,大学生群体间易于形成三种类型反应,分别为积极响应型、消极回避型以及不冷不热型。造成这种明显区分的一个内在因素乃是大学生自身的兴趣点存在高低不等表现。从另一方面看,对于进入高等院校的大学生而言,与中学时期明显的区别在于他们是作为独立生活学习的群体。进入独立生活学习阶段的大学生,在思想意识以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的渐趋成熟,也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社交方式的自主性选择上。作为大学生文化艺术活动组织者的高等教育工作者,在尊重大学生群体内部兴趣差异的前提下,无法以高压命令的生硬手段推动活动的开展。基于此,笔者在大学生文化艺术活动组织的具体实践中牢牢抓住兴趣这个关键点做文章想办法。近年来的文化艺术活动组织实践经验表明,微博的使用在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也即激趣方面起到了正面积极的作用。为了能与微博使用频率高的学生更好地良性互动,笔者不仅注册了微博,还通过与学生特别是文艺活动积极分子在微博上建立活跃活动关系。通过这种方式,在学生学习以外的生活社交等时间内笔者加强与学生在网络虚拟空间的互动,扮演起亦师亦友的角色。
(2)参与度。
通过充分利用微博这一大学生普遍喜欢并使用的信息化媒介工具,笔者激发起学生共同参与文化艺术活动的兴趣。这为进一步开展大学生文化艺术活动开好了头,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大学生文化艺术活动具体开展过程中,微博的进一步使用使得学生在参与度上比以往也有了更大的提升。微博因其自身的特点在传播广度上具有其他社交工具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大学生个体使用微博的在自己的微博好友圈内一些共同感兴趣的话题,能够引起广泛的“围观”关注,甚至是积极响应。笔者在利用微博组织大学生文化艺术活动过程中也发挥了微博这一优势,通过组织班级内学生或是文艺社团学生共同策划活动主题,吸引了更多的学生参与到了大学生文化艺术活动中来,有效地提高了大学生文化艺术活动的参与度。
(3)延续性。
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作为一所高等院校,由于社会对学校的认同度主要取决于就业率的情况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其压力毋庸置疑,而这种由社会认同产生的生存压力则会通过有形无形的方式转加到教师和学生的身上。教师缺乏幸福感,学生学习不快乐这些都是应试教育下的通病。而武术文化视域下建设大学校园文化无疑可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通过兴趣爱好活动的开展,使情绪得以释放;通过彼此间思想的交流而碰撞出智慧的火花;通过探究和创新而绽放自己的光芒。
2为构建和谐校园凝聚力量
和谐是人类永恒的追求,即追求人与自然宇宙的和谐统一,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统一,人自身的身心内外和谐统一。和谐观念始终贯穿于武术文化的思维模式与实践规范之中,而这恰好与和谐校园的理念遥相呼应。通过具体实施途径,充分发挥大学生在和谐高校校园文化传播中的载体作用,激发他们对武术文化的学习兴趣,更有助于推动高校校园文化和谐发展,为构建和谐校园凝聚力量。
3武术文化视域下大学校园文化的建设
“90后”已成为大学生主体,他们个性鲜明张扬,思想开放,早熟老练而又叛逆;生活去大众化,追求非主流时尚。针对这一群体心理特征,应积极探索新的文化形式,进行文化嫁接和创新尝试,适应他们的特点,引导他们的创造和学习能力。武术文化与校园文化在很多方面有许多的契合点,因此建设武术文化视域下的大学校园文化是必要且可行的。武术文化在大学校园中可以以物质层面、精神层面和制度层面三种形态呈现。虽然形式不同,但三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3.1物质层面
物质层面武术文化的建设可以通过一系列活动进行呈现,贯穿于学校发展的全过程,并体现到各个方面,把握时代对大学的要求和高等教育发展的实际,使武术文化成为推动高校科学发展的重要力量。首先要有武术文化意识,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大学上下要增强推动武术文化传承创新的意识和能力,注重文化凝练,树立精品意识,推进各具特色的武术院系文化活动、武术专业文化活动、武术课程文化活动、武术社团文化活动、武术网络文化活动等。适应大学生特点,创新武术文化形式,发挥示范作用。例如:将武术与民乐结合并制作武侠音乐剧,在舞台剧创编和演出过程中,给予学生更多自,让他们设计符合自己理解的人物角色,诠释自己对武术“侠文化”和中国传统艺术的理解。
3.2精神层面
将武术精神层面的东西内化为思维模式引导学生遵纪守法,遵从高校内部制度管理,这将有助于管理人员凡事从高校办学理念出发服从并执行高校制度管理。毫无疑问,从精神层面构建武术文化视域下的大学校园文化将成为校园制度力提高的得力助手。主要从以下内容建设:
3.2.1武德
“未曾学艺先学礼,未曾习武先习德。”武德作为传统的道德规范,既有中国古代先进伦理道德,又融入了当今先进的意识形态,充分体现着中华传统美德的延续,具有广泛而深刻的社会性,即正义、公平、尊严、忠诚、节操、信义等,这些也是当代大学生所欠缺的精神。因此,不仅要让武德精神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道德教化力”,更重要的是我们应使武德思想与时俱进。大力倡导武德,用时代要求赋与武德新的含义。崇尚武德,吸取其精华,使之转型、升华,并最终服务于大学校园文化的建设。“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恶者而改之”,使高校学生通过武德的洗礼正确地认识社会、认识自我,并同时培养他们“厚德载物”和“自强不息”的精神[8]。
3.2.2民族精神
武术作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具有丰富的传统文化底蕴。在大学校园中可以大力弘扬武术文化中的民族精神,如:忠诚爱国、诚信守义、厚德载物、自强不息、尊老爱幼、勤劳勇敢等,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把爱国主义当作自身习武的精神支柱,促进高校学生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发展。武术精神其实就是对爱国主义精神的塑造,通过武术教学来培养大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激发其爱国热情,以达到习武的最高境界。
3.2.3和谐
和谐是当今时代的主旋律。和谐构成了武术发展的根基。因此,以和谐为价值取向的观念可以贯穿于文化建设的思维模式与实践规范之中。首先,身心的和谐是基础。武术练习讲求“内外合一、形神兼备”。长拳有“手眼身法步,精神气力功”,太极拳讲究“以身行气,以气运身”;苌家拳要求“以其外而达于内”;南拳“以形为拳,以意为神”;少林拳讲求“内外兼修”;打拳要求“先在心,后在身”,从而达到自身的“和谐”。其次,人体自身是武术运动对象的主体,与作为客体的宇宙自然,二者有着内在的密切联系,人是自然界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受到自然法规制约,另一方面它也遵循着与自然界一样的运动规律。武术若要达到庄子说言“天地与我共生,万物与我为一”的和谐追求,必须正确处理好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以实现真正的和谐统一,即“天人合一”。最后,武术还充分体现出了追求“人际和谐”的价值取向,特别注意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如“学拳以德行为先、以涵养为本”,“善修其身、善正其心、善慎其行、善守其德”。习武之人讲究礼让,万事以和为贵,但这并不是说习武的人就性格软弱无能,而是习武之人的武德所在,与人发生矛盾时,先礼后兵,不轻易动武。无招胜有招是武术和谐的最高境界。再者习武之人见面会行抱拳礼,所谓抱拳礼意味着人不能自大、你强人更强,必须不断的向他人学习,才能不断进步,与他人共同进步、和谐相处。
3.3制度层面
历史上武术门派众多,各家自成一派,并师徒相授,决不外传。因此任何一个武术门派,就好像一个大家庭。在这个大家庭中,师父具有绝对的权威,所谓“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各门派的师门规矩也相当严格,如:少林拳的“十诫”,内家拳中的“五不传”。要求凡在本门习武之人,习武之前必先修其门规。当然这些门规在各门派之间形式上差别很大,但并没有质的差别。正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作为全国各地莘莘学子聚集地的大学也不例外,要保证其正常运转必须依靠合理的规章制度。
4展望
[关键词]文化教学;文化背景;大学英语
[中图分类号]H3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6167(2016)03-0116-02
前言
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至今这段时间内,我国外语教学研究领域逐渐意识到语言文化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并且在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相融合方面已形成共识。大学英语教学的宗旨是促使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增强,其中现实交际能力是最重要的方面,特别是在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和基础内容中已经融入社会文化因素。因此在开展大学英语教学时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往能力以及社会文化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大学英语中文化教学存在的问题
大学英语教学以社会发展状况为依据,主要目标是致力于培育出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复合型优秀人才。不过目前的国内大学英语文化教学,存在如下问题:第一,教学目标的可操作性缺失。虽然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学目标包含了读、听、写、说等各个方面,但是对学生综合文化素质没有详细的说明,这就导致大学英语文化教学无纲可依。第二,大学英语教学队伍的文化素质良莠不齐。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很多老师依然只重视传授语言知识,培养语言技能,忽视文化背景的渗透。第三,当前的英语教科书内容较为单一和片面,没有呈现出多样化,导致整个英语教学只重视语言文化教学,而忽视交际文化的渗透,造成学生在学习英语时,只是了解几个或者某个国家的风土人情,却不能全方位了解多元化的、世界性的西方文化。把交际和文化无形隔开,导致学生就算具备很高的文化素质,也不能在现实生活中准确运用英语,在用英语进行交流时难免会有交际用语的错误。
改进文化教学的策略
(1)完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我国就已意识到文化在教学中的重要性,然而现今为止仍旧没有一本较为完善的文化教学大纲。虽然在1998年大学英语教学修订本中对文化教学提出了要求,但没有详细的操作法和评价措施作依托,进而导致英语教师在开展文化教学无大纲可依。在修正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时,应当修改其文化教学观,在教学目标中应将跨文化交际能力含义、构成以及培养目的明确列出,例如应当明确在何种情境下运用何种语篇、语言功能、交际措施等;还应当在原有的四六级词汇大纲中添加对外交际常用词语和学术研究词汇,在词语解释中把部分实用性强的词汇添加进去,把目的语和母语文化中有相异联想意义的习语、词语和言语等注释上联想含义和文化寓意。(2)强化大学英语文化教学的教材建设近段时间,外语教育界把英语教学由“以内容为中心”代替“语言为中心”的呼声越来越强烈,这充分证实了现有教材已经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由于素质教育其核心是人文教育,显然以语法构建脉络编写而成的“语言中心”教材,不能顺应时展的需求,因此大学英语教学的教材革新应快速开展。“内容为中心”是将文化教育视作英语教学的中心,其中文化不是狭义上的文化,而是指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和精髓。不管教材怎样改革,都应当把是否突出文化视点、是否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容、是否能够提升学生文化素养等作为评价教材的主要标准。只有符合以上三个条件,才能够编写出适应当前素质教育的英语教材。因此在编写教材时应以满足实际应用为中心,尽可能选用真实的语言资料,在内容上不但要追求“名人名篇”,而且要符合实际状况。英语文化的渗透是文化教育中应给予重视的环节,所以英语教师在对大学生展开英语教学时,应当重视英语的文化背景以及社会风俗习惯等的讲解,可以通过播放西方影视片段等各种方法来分析作品的文化背景,促进学生全方位深入地了解美国、英国等西方国家的宗族制度、地理历史、风俗习惯等文化知识。例如,明确知晓东西方文化篇章有差异性,即西方是直线式,东方是迂回式;西方是逆潮式,东方是起承转合式等等。(3)提高对英语老师的要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交际教学法,不但对语言知识进行传授,同时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让学生正确掌握语法结构后,可以在合理的语法和恰当的场所使用英语展开交际,这为获取准确率较高的信息、降低交际失误、增强双方了解奠定基础。由于学生英语水平良莠不齐,所以不能做到全程用英语教授课程。为了改变这一现状,从大一开始英语老师为了与全球外语走势的immersion相结合,应当在课堂上充分应用纯正英语口语进行教学,逐渐地将学生引入到英语文化和环境当中。营造恰当的英语口语环境,学生经过耳濡目染就能接受西方文化的陶冶,进而增强他们感受和接受西方文化的能力。英语老师在平常课堂上应尽最大可能使用纯正的英语与学生沟通,并且拿出一段时间来专门展开纯正英语的教学。通常可以结合听力练习,让学生感知何为纯正的英语,为英语口语练习奠定基础。老师还可以展开情景式教学,创设出相应的环境,让学生展开模拟训练,促使其英语口语应用能力的提升。另外,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当对西方文化做到充分的了解,并且熟悉博大精深的西方文化,能准确判别在哪些教学内容中添加文化背景,培养自身的跨文化意识。因此英语教师应当通过进修或者“跨文化交际”培训的方式,来提高自身的文化差异敏锐度和英语文化修养,进而能尽最大可能在课堂上渗透文化教学,使学生的语言知识能力和交际能力同步提高。(4)大学英语教学与文化教学相融合在英语和汉语中,部分词语在定义、含义上看起来是相对应的,不过这些词汇在特定的区间内,表述程度以及隐含的寓意等均有所差别。大学英语教师在开展英语词语教学时,着重对词语的文化背景含义进行诠释,并且把英语词语与相对应的汉语词语展开比较,如果教学需要还应当将外国的风俗习惯作相应的补充等。在挖掘词语含义的文化要素时,可以按照实际情况采用词源法、语境法、对比法和搭配法等策略,帮助学生了解西方文化。比如,moon在我国通常会与嫦娥奔月相联系,而在美国则会联想到太空飞行。又如看到南瓜(pumpkin)西方人会想到万圣节,我们却只是把南瓜当做吃的一种蔬菜。而非语言交际是应给予重视的交际方式之一,它主要指在指定的语境和情境中应用非语言(肢体)语言等行为展开交流,并能够理解信息的过程。由于中国和西方国家在文化背景方面差异较大,所以非语言文化的内涵也各不相同。例如,英美国家通常走路都是昂首挺胸、高视阔步,这给我们的印象是不可一世,这时老师应当向学生解释清楚。又如,西方英语国家通常在工作或交际场合避免下蹲和跑步,如果是做出此类动作就会觉得不雅观。
结语
综上所述,文化教学应当与大学英语教学相融合,英语老师不但肩负传授英语语言知识的重任,还应当培养学生文化意识,提升其文化理念,使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得到培养,这样才能为国家输出复合型人才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高庆芳,韩荣,王博.试论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文化教学方法[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14(2):86-88.
[2]王琦.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研究[D].延边大学,2013(3):56.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文化哲学
【中图分类号】H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1-0100-01
社会生活信息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迅猛发展,使得英语及其英语教学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高。国际交流沟通的质量和对最新信息的获取能力和一个国家的外语掌握水平存在着很大的关系,对外语尤其是英语的掌握能力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的经济社会的发展状况和人才培养规格的确立。这这种形式下,高等教育英语教学的作用和地位受到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
一、大学英语教育教学概述
所谓“大学英语”是指对高等教育非外语专业学生开设的英语教育教学课程,是对“collegeEnglish”的直译,也就是我们之前经常听到的公共英语。上世纪80年代,随着我国公共外语教学研究会名称的转变,大学英语的称谓逐渐取代公共英语称呼。此后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大学英语”逐渐成为非外语专业大学生学习的英语课程,是一种与专业英语专业学生所学英语相对应的高等教育英语教学课程。由此可见,“大学英语”是一个合成性质的汉语词汇,第一,学学英语的主体是广大高校学生,不是小学学习,也不是中学学生,而且,这个主体还必须是学习非外语专业的普通高等教育本科生。第二,是“英语”,由于学习非外语专业的学生未必都是学习英语的学生,所以这里的大学英语学生是指非外语专业而且是将英语作为语言科目的学生。因此,本文将大学英语界定为学习非外语专业的普通高校学生所学习的,且以提升人文素养、外语技能和外语应用能力为目的的英语课程。
二、从文化哲学角度进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研究的必要性
1.国外教育改革的发展诉求社会主导文化多样化发展趋势,使得国外高等教育对教育意义的认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国外高等教育教学逐渐从文化的角度进行高等教育面临问题的研究,重视提升广大高校青年学生的文化素养。世界各国不断进行高等教育问题探索和改革,逐渐将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潜力,进而让每个学生在未来社会中都能充分发挥自身的综合竞争力作为基本的人才培养目的。这就需要不断培养和提升学生的问题发现和思考能力、问题分析和处理能力、持续学习和创造能力;不断培养他们的诚实、互助、积极、自信、坚韧、批判和创新等优良的个人品质。2.教学文化研究范式变化的基本需要教育教学的发展与变革,使得教育教学研究的取向价值逐渐由追求“技术兴趣”向追求“实践兴趣”方向,进而向“解放兴趣”方向转变;相应的教育教学文化研究也由“工具论”向“本体论”的研究范式转变。交流和沟通是文化生成和文化发展的基本要求,人类文化的融合与交流是进行大学英语教学的基础和前提,通过大学英语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进行文化交流空间和实践拓展,因此,在当今跨文化交流和融合的大趋势下,大学英语教学应从工具论的理论取向不断向人文性和工具性互相结合的方向进行教育教学转变。
三、文化哲学视角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思路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跨文化交流领域的持续拓展,社会主导文化逐渐由单纯的理性文化与伦理文化,经理性科技文化,向文化多元化发展。国外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普遍相应的进行了教育教学改革,不断从文化的视角进行教育问题审视,并力求实现大学生社会综合应用知识存储的提升。同时,教学文化研究范式的转变,使得教学研究越来越成为一种实体文化。对于教学的研究不再单纯的是为寻求教学规律和教学本质,而是直面教学状况,进行教学问题处理。基于人文的视角进行教学论问题探究成为当今教学论研究的新趋势。本文通过文化哲学的视角对大学英语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评价等进行审视,对大学英语教学文化的丰富内涵进行探讨,探究大学英语教学文化哲学视角下的理论框架构建。对普通高等教育英语教学目标的研究,传统的教学目标比较重视语言教学的工具性,对语言教学的文化性注重不够。当前,在教学目标的具体方面,认知目标重视语言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共同获取,技能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强调他们英语思维能力、英语思维习惯和英语语感的培养。而情感方面的教学目标则强调学生英语文化的领悟和英语人文性精神的熏陶,注重学生知识挖掘和逻辑推理人性的培养,使学生具备感悟人性和文化深处所蕴含的人文精神的能力。这对提升大学英语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进而提升大学生在将来的社会中的英语运用和领悟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文化哲学视角内的大学英语教学提倡英语人文性和工具性的构建,文化哲学视域内的普通高校英语教学研究有助于大学英语教学主体性和教学本质的把握。同时,文化哲学视角内的大学英语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价值合理性和工具合理性观念的构建方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车丽娟.基于体验哲学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优化的理论与实践[J].语言教育.2013(01)
[2]杨梅.公共外语教学改革的文化哲学研究[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05)
[3]周童.基于文化哲学的大学英语教学内容探析[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2(07)
论文摘要:本文论述了大学英语教学中词汇文化内涵教学的必要性,阐述了词汇文化内涵教学的内容,提出了词汇文化内涵教学的四种途径,以使学生能够全面地理解英语词语,从而在跨文化交际中准确无误地使用目的语词汇。
词汇教学是外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否对学生进行成功、有效的词汇教学将是一个直接关系到外语教学目标能否顺利实现以及培养什么层次的人的问题。而词汇是文化的载体,它与文化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词汇教学就是文化教学。然而,长期以来,外语教学忽视了对词汇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使其处于外语教学的附属地位,停留在读音、拼写、词形变化、字面意义等表面层次,对词汇的文化因素
更缺乏足够、普遍的重视,这就造成了许多学习者词汇理解及使用上的偏差,影响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
一、大学英语词汇文化内涵教学的必要性
1、一般词汇与文化词汇
就语言的要素与文化的关系而言,语音与文化的关系最密不可分,语法次之,而关系最密切、反映最直接的是词汇。有的学者将词汇分为一般词汇与文化词汇,指出"文化词汇是指特定文化范畴的词汇,它是民族文化在语言词汇中直接或间接的反映。文化词汇与其他一般词汇界定有以下两点:一是文化词汇本身载有明确的民族文化信息,并且隐含着深层次的民族文化含义。文化词汇的另一特点,是它与民族文化,包括上面所说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有各种关系,有的是该文化的直接反映,如’龙、凤、华表’等;有的是间接反映,如汉语中的红、黄、白、黑等颜色词及松竹梅等象征词语;有的和各种文化存在着渊源关系,如来自文化典籍的词语及来自宗教的词语。
将这样一部分富有文化内涵的词汇挑选出来给予特别的研究与描述,这无疑对于外语教学有实际帮助,但是,将这些词语分离出来,称之为文化词汇,容易给人这样的印象,即它们不是一般词汇,而事实上,这些词同时也具有一般词汇所具有的特点。对于这类词汇较好的处理方法是从词义入手。
2、概念意义与内涵意义
英国学者Geoffrey Leech提出,词义可以分为七种主要类型,即概念意义、内涵意义、风格意义、感情意义、联想意义、搭配意义及主题意义。概念意义是言语交际中表达得最基本的意义。没有概念意义无法进行言语交际。内涵意义是附加在概念意义上的意义,它可以因人而异,因年龄而异,也可以因不同的社会、国家或时代而异。正因为如此,内涵意义往往是不稳定的,旧的内涵意义可能消失,新的内涵意义可能会产生。上文所提到的"文化词汇"也可以坐这样的分析,即一些词汇除了具有概念意义之外还具有丰富的内涵意义。
由于不同的民族在地理、民俗、宗教、及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差异,表达同一概念的词,在各自独特的文化传统作用下必然会产生附加在词汇本身概念之上的不同的内涵意义。这种内涵意义与词语本身没有必然的联系,而是在说者(或作者),听者(或读者)的文化知识基础上,在特定的语境中,对于一个词所产生的某种特定感受。不了解这种内涵意义的差别,就不能完全接受一个词承载的全部语言信息量。尤其在跨文化交际与外语教学中,恰当地了解掌握所学语言的文化才能充分理解词汇内涵意义,才能真正达到交际的目的。
二、词汇文化内涵的教学内容
在大学英语词汇的文化内涵教学中,应传授哪些内容?由于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有共性的方面,故而一些词汇有相近或相似的文化内涵,对于这些词汇的文化内涵,学生容易把握,这不是我们教学的重点。如上文所提到的,不同的民族存在方方面面的差异,同一概念的词汇可能会有不同的内涵意义,这些词汇的文化内涵的差异正是我们教学的重点。
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词语可概括为以下几类: (1)概念意义相同,内涵意义不同或截然相反的词汇; (2)概念意义相同,内涵意义部分相同的词汇; (3)概念意义相同,在一种语言中有丰富内涵意义,在另一种语言中却没有的词汇; (4)各自文化有的词汇,即文化中的词汇缺项。
1、概念意义相同,内涵意义不同或截然相反的词汇
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同一事物可以起完全不同的联想,即词汇具有不同的文化内涵。这里主要讨论有关动物和颜色的内涵意义。在中国,狗被认为是令人厌恶的东西,象征卑劣可恶的品性。汉文化中带狗的词语几乎都含有贬义,如:"狗仗人势"、"狗胆包天"、"狗急跳墙"、"狗腿子"、"狗奴才"、"狗头军师"、"狗血喷头"、"狗嘴里长不出象牙来"等。在西方,"dog"被看作心爱的东西(pet)和人类最忠实的朋友(man’s best friend),故英语里有"doglike"(忠实于主人的),"top dog"(最重要的人物),"luck dog"(幸运儿)。
对中国人来说,黄色是尊贵之色。中华民族发源于黄河两岸的陕西、山西、河南等地区。这里土地是黄颜色,所以黄色是万世不易的大地自然之色,被尊为帝王之色。汉语中,"皇帝"一称就是用黄色作谥号的,皇帝的文告叫"黄榜",天子穿的衣服叫"黄袍"。"黄袍加身"是指被部属拥立为帝。而英语中yellow含有胆小卑怯之意。例如: a yellow dog (美)可鄙的人,卑鄙的人; a yellow livered(美)胆小鬼。
2、概念意义相同,内涵意义部分相同的词汇
在两种不同的文化中, 这类词在某些方面引起不同民族的共同联想,而在其他方面却会引起不同的联想。就联想意义相同的方面来说,它们反映了不同民族的社会制度、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及对客观世界认识的相同点;而对于在其他方面所引起的不同联想说明了各个民族文化间的差异,即不同民族的文化存在着共性也存在着个性的差异。这类词在英语和汉语中也有不少。如rose和玫瑰在西方文化和中国文化中都象征着爱情,但有关rose的英语成语如under the rose却是秘密和沉默的象征,这反映了在会议桌上方悬挂玫瑰花意味着所有与会人员必须保守秘密的古老习惯。这一习惯又源于希腊神话: Cupid给了沉默之神Harpocrates一枝玫瑰花以防止他泄露维纳斯的不检点行为。在中国文化中,人们常用带刺的玫瑰来比喻那些容貌美丽、但却不容易接近的姑娘。对于学生来说,这些词汇的文化内涵的相同之处比较容易掌握,却常常忽略了它们的文化内涵的不同之处。
3、概念意义相同,在一种语言中有丰富内涵意义,在另一语言中却没有的词汇。
在数字中,13在西方语言中普遍认为是不吉祥的数字,以为这个数字与犹大出卖耶稣,耶稣受难相联系。人们通常避开13这个数字,在旅行时有其避开13号星期五,订婚结婚也避开13号,有的写字楼、酒店不设13层,避开13号作为房间号码。由于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在日本《铁臂阿童木》中,世纪末日定在13日13点3分3秒。而在中国文化中,由于8和"发"在粤语里谐音,因此不少香港人认为8是一个吉祥的数字。经80年代以后影视媒体的渲染,加上在普通话和绝大多数汉语方言里都有这种谐音,因此,现在广东地区以外的许多华人也有相似的联想:8表示"发"。对于英语国家人来说, eight只是一个数字而已,并没有特殊的内涵。
"松"在中国文化中象征"长寿"与"骨气",而pine则不含此义。英美人只知道pine是一种常青树,可提供优质木材。在英美有一种树的象征意义与汉语"松树"的象征意义相同,那就是森林之王橡树(oak)。
4、各自文化有的词汇,即文化中的词汇缺项
汉民族两千年的封建文化使称谓关系复杂化,汉语中表亲关系泾渭分明,既要说出性别,区分大小,还要说出分属父子、母子,因而有"表哥、表妹、表弟、堂兄、堂姐之分"。而英语却笼而统之,一律称为"cousin"。至于汉语中的"干爹、干妈、结拜兄妹"等称渭在英语中根本没有对应的词。汉文化是讲究礼节的文化,大量使用敬辞和谦语是汉文化的一大特点。如汉语中的"高见、大作及愚见、拙作、鄙人"等在英语中很难找到等同的表达方式。同样,英语中有些词汇在汉语中也找不到完全对应的词汇。比如: cowboy, hippie这两个词是美国文化特有的产物,与美国早期开发西部地区有关。关于他们的传说总带有浓厚的浪漫主义和传奇色彩。在美国人心目中的文化形象是:无拘无束、独来独往、我行我素的浪漫性格。在汉语中把cowboy译为"牧童"或"牛仔",反映不出这种意义。汉语中把hippie按译音为"希比士"或"嬉皮士"反映不出六七十年代那些行为古怪的美国青年的特点。他们并不是嬉皮笑脸的人,当中不少人对待社会问题还很严肃,只是生活与众不同,要反映其真正意义只能加解释说明了。以上例子说明,由于受文化背景制约,表达某些事物或概念的词汇在一种文化中有在另一种文化中没有。
三、词汇文化内涵的教学途径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看到了词汇所负载着十分丰富的文化内涵,而且这在词典里一般是查不到的,没有大量的阅读和学习很难掌握它们的确切含义。所以,在英语教学中,英语教师可以词汇教学为切入点,既讲语言又讲文化。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去向学生传授文化知识,培养他们的文化意识。
1、注解法
即教材编写者将教学材料中容易引起学生理解上困难的词语或表达法在课文后用专门篇幅加以注解。
2、融合法
融合法指的是将文化内容与语言材料结合在一起的教学方法。如语言材料本身就是介绍目标语文化习俗、词语典故、历史事实等。
3、实践法
实践法是指学生通过具体的语言实践,如听、说、读等学习和了解目标语社团的文化知识。包括观察、看录像和电影、举办专题讲座等。
4、比较法
"有比较才能有鉴别",只有通过对比才能发现学生母语和目标语语言结构与文化之间的异同,从而获得一种跨文化交际的文化敏感性。
总之,不管采用什么方法,英语教师应该意识到文化与语言并存。教师既要加强学生的英语文化意识,同时又要扩大他们的汉语文化视野,从而真正地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乃至应用语言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7。
[2]胡文仲:跨越文化的屏障.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3]马菡:试论大学公共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问题.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7(12)。
一、构建服务于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高校图书馆
(一)高校图书馆建设重在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图书馆管理的对象包括图书馆馆员和广大读者。因此,图书馆以人为本的管理,既要注重“以读者为中心”又要强调“以馆员为本”。
高校要加强对图书馆馆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和图书馆专业知识技能的培训,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业务培训全面提高馆员专业水平,使图书馆馆员能以优良的道德情操和扎实的专业功底为读者开展优质服务,让读者在图书馆能得到尊重、获取知识,从而体现图书馆的价值。
(二)高校图书馆的建设应当科学合理、高效平稳高校图书馆作为高等学校的一个重要部分,其内部建设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关系到图书馆的工作效率,直接关系到图书馆能否为教学科研服务。因此,在图书馆的机构设置上应充分考虑到本校的实际情况和图书馆未来的发展方向,科学合理地设置图书馆部门,根据馆员的不同特点安排与其特长相符的工作以发挥各人的最大作用。同时应采取各种途径大力提高馆内人员的素质,以适应不断增长的服务需求,从而能高效快捷地服务校园。
(三)尝试构建承诺制服务机制,强化信息服务意识承诺制服务是图书馆的一种创新的读者服务模式,是以一系列规章制度为基础向读者开展可监督的、可操作的服务。规章制度的制定与执行是以读者需求为中心、图书馆馆员队伍为依托的,因此要求图书馆馆员必须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熟练的业务工作技巧以及以用户需求为中心。承诺和谐服务既能增强高校图书馆自身的服务意识和责任感,又能增强自身的市场开拓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失为新形势下读者服务模式的一种创新手段。
(四)积极开展阅读推广等系列活动参与校园文化建设
高校图书馆要改变传统的思维定式,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结合全民阅读活动,在高校广泛开展阅读推广,针对高校特点将馆藏资源向广大师生进行推送,开展内容多样的读书活动和学术讲座,通过定期编发图情通讯,新好?)书介绍等,采用知识发现技术深入挖掘、开发文献资源,向读者提供信息服务,提高文献利用率;在学校范围内加强图书馆宣传营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其阅读方向。通过系列活动,在全校形成一个人人关心图书馆、爱护图书馆、利用图书馆的氛围。寓育人于管理、服务中,使高校图书馆的教育职能在服务管理中得以强化。
在高校构建和谐图书馆的目的就是要更好地为高等教育服务,更好地在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二、高校图书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一)图书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文化导向作用
图书馆应密切配合学校,积极参与高校的人才培养工作,配合学校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为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提供必要的保障支持。一要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图书馆可利用馆藏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文献开展专题书展等活动对读者进行思政教育,培养读者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二要帮助提升读者获取知识的能力,通过开设文献检索课和图书馆利用方面的讲座来培养读者的信息素养和获取知识的技能,为他们的学习和科研提供技术保障。三要注重提升读者的综合素质能力,图书馆可利用优美的阅读环境和丰富的信息资源为读者建立基于学习与研讨的信息共享空间,吸纳读者参与图书馆日常管理工作,从而提升读者的综合素质。
(二)图书馆对校园文化建设的促进作用
教育部2015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工作规程》中指出高校图书馆是校园文化和社会文化建设的重要基地。高等学校在开展校园文化活动中形式多样,许多高校每年读书曰期间都会在全校范围内开展读书月活动,高校图书馆是活动的主要阵地,能为活动提供专业的指导,并积极参与其中,从而进一步促进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通过参与活动,吸引读者关注图书馆、深入图书馆,把图书馆的资源与服务巧妙地融入到校园文化活动中。由此看来,丰富的文化信息资源和场地、环境是开展校园文化活动的重要物质基础,并在此基础上支持和推进校园文化的建设。
(三)图书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信息保障作用教育部对高校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高度重视,在《普通高校图书馆工作规程》里将其纳入高校的文献资源建设体系中,明确了图书馆是高校文献信息资源中心的地位。图书馆作为高校的信息中心,是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信息保障的,文献资源是图书馆的基本构成要素,是图书馆开展信息服务的基础。高校图书馆的文献资源既具有专业性、学术性的特点,同时又具有历史的连续性、现实的时代性,因而它能较全面地支持和服务于不同类型的校园文化。图书馆要以自身的任务、类型和读者需求为依据,科学、合理地组织文献资源,使读者通过阅读提高自身修养、培养专业水平和创新能力,积极成为校园文化活动的参与者。校园文化活动的有效展开离不开文献信息资源提供的借鉴与参考作用,因此,馆藏文献信息资源直接影响着各种类型的校园文化活动,影响着校园文化的整体发展态势和水平。
论文摘要夏播大豆人工除草难度大、耗工耗时、除草不彻底,而采用化学除草,省工省时、除草彻底。可于苗期、芽前化学除草,要严格技术操作,以达到理想的化学除草效果。
明光市夏播大豆常年播种面积6666.7hm2左右,丘陵山区和平原地区都有种植。因夏播大豆常遇连绵阴雨,人工除草难度大、耗工耗时、劳动强度高、除草不彻底,效果差,一般田块因草害减产10%~20%,部分田块甚至绝收改种。笔者在夏播大豆田推广化学除草技术,取得省工、省时、减轻劳动强度,降低成本的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1苗期除草
1.1禾本科杂草田块
用药的关键时期要掌握在大豆2~4片复叶、禾本科杂草三至五叶期,要在杂草生长旺盛,有利于药效发挥的条件下及时施药,在杂草二叶一心断奶期施药更好。施药过早杂草尚未出齐,达不到应有的除草效果;施药过晚,杂草过大,增强了抗药能力,在常用剂量的情况下达不到理想的除草效果。施用药剂应以防除禾本科杂草为主,不需要考虑药剂的混配问题,单一药剂就能达到理想的除草效果。药剂种类有:①12.5%盖草能乳油;600~1200mL/hm2,在雨水充足、田间湿度大时用下限;在干旱情况下用上限,对水375~450kg/hm2喷雾。②35%稳杀得乳油为750~1500mL/hm2,15%精稳杀得乳油为750~1050mL/hm2,使用方法同盖草能。③10%禾草克乳油900~1500mL/hm2,使用方法同盖草能。
1.2单子叶和双子叶(阔叶)杂草混生田块
这样的田块要想达到理想的除草效果,除草剂不能单一使用,要两者兼顾,既能防除单子叶杂草又能防除双子叶杂草。目前所使用的除草剂中,两种都能兼顾的品种还比较少,因此就要考虑到除草剂的混配问题。混配并不是简单的凑合。要选择对田间杂草种类防除效果最佳的药剂相配合,配合后不因混配而降低防效才能达到好的除草效果。因大豆也是双子叶植物,它和双子叶杂草往往有很多相似之处,要考虑到除草剂对大豆的选择性程度来决定,以免大豆受药害。根据多年来的经验,大豆田防除单子叶和双子叶杂草的除草剂有:①单一使用,分期进行。用25%虎威水剂1050~1950mL/hm2于大豆第1复叶期对水450kg/hm2喷雾,防除阔叶杂草;在禾本科杂草基本出齐时,可使用稳杀得、禾草克、盖草能等的任意1种750mL/hm2对水450kg/hm2喷雾,防除禾本科杂草。②混用。把2种除草剂混合一次性喷雾。据试验,以25%虎威750mL/hm2与15%精稳杀得750mL/hm2混用,在田间杂草三至五叶期进行喷雾,除草效果非常好,无论是禾草科杂草还是阔叶杂草,防效均在96%以上。
2芽前除草
芽前除草,即大豆播种后出苗前进行土壤处理,控制杂草出土。土壤处理的技术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精细整地
苗前进行化除,对整地的要求极为严格。整地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除草剂的药效发挥。土细墒平的田块,不仅有利于一播全苗,而且易喷施除草剂,在常规的剂量下就能达到一定的除草效果;如果耕作粗放,墒面高低不平,土块较大,这样就增加了土地的表面积,在常规的剂量下就降低了除草剂的浓度,影响除草效果。同时,土块较大,除草剂很难全面接触土块,加之经过雨水淋润后土块破碎,土中的杂草种子仍会生长。
2.2严把土地水分关
苗前土地处理时,土表的水分含量是除草剂药效发挥的关键。如果土地处于干旱的情况下,除草剂的化合物则被牢固地吸附在土粒表面与土壤胶体形成结合态,很难发挥其除草作用。因此,要想达到较好的除草效果,就必须加大用水量。如果表土含水量适中,除草剂的有效分子在土粒的吸附与解吸附之间,很容易被杂草的根、芽鞘吸收,且不会因水多而流失,只要杂草生根、发芽,就会接触和吸收到除草剂而中毒死亡。同时,适宜的土壤水分条件,有利于杂草的萌发和生长,新陈代谢的活动逐步加快,更有利于杂草对除草剂的吸收。因此,在苗前进行土壤处理,施药后必须要考虑土地含水量的多少,在一般情况下,表土壤含水量应保持在35%~40%为宜。
论文摘要夏播大豆人工除草难度大、耗工耗时、除草不彻底,而采用化学除草,省工省时、除草彻底。可于苗期、芽前化学除草,要严格技术操作,以达到理想的化学除草效果。
明光市夏播大豆常年播种面积6666.7hm2左右,丘陵山区和平原地区都有种植。因夏播大豆常遇连绵阴雨,人工除草难度大、耗工耗时、劳动强度高、除草不彻底,效果差,一般田块因草害减产10%~20%,部分田块甚至绝收改种。笔者在夏播大豆田推广化学除草技术,取得省工、省时、减轻劳动强度,降低成本的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1苗期除草
1.1禾本科杂草田块
用药的关键时期要掌握在大豆2~4片复叶、禾本科杂草三至五叶期,要在杂草生长旺盛,有利于药效发挥的条件下及时施药,在杂草二叶一心断奶期施药更好。施药过早杂草尚未出齐,达不到应有的除草效果;施药过晚,杂草过大,增强了抗药能力,在常用剂量的情况下达不到理想的除草效果。施用药剂应以防除禾本科杂草为主,不需要考虑药剂的混配问题,单一药剂就能达到理想的除草效果。药剂种类有:①12.5%盖草能乳油;600~1200mL/hm2,在雨水充足、田间湿度大时用下限;在干旱情况下用上限,对水375~450kg/hm2喷雾。②35%稳杀得乳油为750~1500mL/hm2,15%精稳杀得乳油为750~1050mL/hm2,使用方法同盖草能。③10%禾草克乳油900~1500mL/hm2,使用方法同盖草能。
1.2单子叶和双子叶(阔叶)杂草混生田块
这样的田块要想达到理想的除草效果,除草剂不能单一使用,要两者兼顾,既能防除单子叶杂草又能防除双子叶杂草。目前所使用的除草剂中,两种都能兼顾的品种还比较少,因此就要考虑到除草剂的混配问题。混配并不是简单的凑合。要选择对田间杂草种类防除效果最佳的药剂相配合,配合后不因混配而降低防效才能达到好的除草效果。因大豆也是双子叶植物,它和双子叶杂草往往有很多相似之处,要考虑到除草剂对大豆的选择性程度来决定,以免大豆受药害。根据多年来的经验,大豆田防除单子叶和双子叶杂草的除草剂有:①单一使用,分期进行。用25%虎威水剂1050~1950mL/hm2于大豆第1复叶期对水450kg/hm2喷雾,防除阔叶杂草;在禾本科杂草基本出齐时,可使用稳杀得、禾草克、盖草能等的任意1种750mL/hm2对水450kg/hm2喷雾,防除禾本科杂草。②混用。把2种除草剂混合一次性喷雾。据试验,以25%虎威750mL/hm2与15%精稳杀得750mL/hm2混用,在田间杂草三至五叶期进行喷雾,除草效果非常好,无论是禾草科杂草还是阔叶杂草,防效均在96%以上。
2芽前除草
芽前除草,即大豆播种后出苗前进行土壤处理,控制杂草出土。土壤处理的技术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精细整地
苗前进行化除,对整地的要求极为严格。整地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除草剂的药效发挥。土细墒平的田块,不仅有利于一播全苗,而且易喷施除草剂,在常规的剂量下就能达到一定的除草效果;如果耕作粗放,墒面高低不平,土块较大,这样就增加了土地的表面积,在常规的剂量下就降低了除草剂的浓度,影响除草效果。同时,土块较大,除草剂很难全面接触土块,加之经过雨水淋润后土块破碎,土中的杂草种子仍会生长。
2.2严把土地水分关
苗前土地处理时,土表的水分含量是除草剂药效发挥的关键。如果土地处于干旱的情况下,除草剂的化合物则被牢固地吸附在土粒表面与土壤胶体形成结合态,很难发挥其除草作用。因此,要想达到较好的除草效果,就必须加大用水量。如果表土含水量适中,除草剂的有效分子在土粒的吸附与解吸附之间,很容易被杂草的根、芽鞘吸收,且不会因水多而流失,只要杂草生根、发芽,就会接触和吸收到除草剂而中毒死亡。同时,适宜的土壤水分条件,有利于杂草的萌发和生长,新陈代谢的活动逐步加快,更有利于杂草对除草剂的吸收。因此,在苗前进行土壤处理,施药后必须要考虑土地含水量的多少,在一般情况下,表土壤含水量应保持在35%~40%为宜。
【关键词】幼儿数学;教育生活化;操作;运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对幼儿园的数学教育活动提出了新的规定和要求:即“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的某些简单问题.”依据这一理念,我们对大班幼儿开展了幼儿数学教育生活化、游戏化的探索研究,有效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幼儿思维的灵活性、积极性、变通性,促进了幼儿智能的发展,提高了幼儿的数学认知能力.大班幼儿数学教育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大班幼儿的思维和理解能力已经有很大的发展,根据幼小衔接的特殊性,大班数学教育的生活化主要通过在生活中体验数学、学习数学、运用数学等.纲要在数学领域的目标和价值取向中明确指出:“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幼儿是教育活动的积极参与者,不是被动接受者,所以,活动内容必须与幼儿的兴趣、需要及接受能力相吻合,引导幼儿向最近发展区发展.要让幼儿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就必须了解幼儿的生活,寻找最佳的教育内容和教育契机.经过多年大班的数学教学实践,笔者从以下三个方面谈谈生活化的大班数学.
一、大班幼儿数学生活化的必要性
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即教育”,强调寓教育于幼儿的日常生活之中,使生活的过程时时含有教育的意义,即“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现代教育观也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孩子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孩子亲身经历参与特定的教学活动,获得一些体验,并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进行理解和应用.例如,在数学活动“糖果店的秘密”中,从幼儿的生活出发,把数学学习与社会经验相结合,满足了纲要中数学生活化的要求.活动中从孩子们喜欢的果汁入手,与孩子的生活经验相结合.提供的学习材料牛奶糖、跳跳糖、棒棒糖等也都取自生活中幼儿所熟悉的食物,能够吸引幼儿兴趣的东西开展数量统计.材料是数学活动的载体,它本身的特性及由这些特性所规定的活动方式往往决定着幼儿获得知识的多少.只有选择合适的、幼儿感兴趣的材料,并充分加以利用,才能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让孩子学有所得.例如,数学活动“住高房”中,从“小动物们搬新房”的话题聊起,创设了较好的教学情境,激发了幼儿活动的兴趣.在为小动物们安排房间的过程中,激起了幼儿解决问题的欲望,在探索操作中尝试发现“门牌号码”的表示方法和排列规律.也正是在接近生活的故事教学情境中,使幼儿的经验得到改造.幼儿通过主动学习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积累了相关的生活经验.与生活相关的内容也会为幼儿快乐学习提供了可能,能让幼儿充分感受探索的乐趣、数学的乐趣,会让幼儿自愿、愉悦地走进数学世界.
二、引导孩子在生活中体验数学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是幼儿学习的重要途径.陈鹤琴先生明确指出:游戏是儿童的工作,儿童的工作就是游戏.游戏是儿童的生命,是童年时期的主要活动.因此,要寓教学于游戏之中,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在游戏中,幼儿不仅能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更能感受数学知识的魅力.因此,我们在大班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坚持运用数学,体验数学.例如,
(一)在一日生活中,体验数学
(1)点名报数:顺数、倒数、两个一数、五个一数,今天来园孩子是多少,几个没来;(2)分水果.今天吃哪两种水果,每种水果有几个.
(二)在游戏中,愉快地学习数学
(1)扑克牌:加法运算;(2)丢瓶盖;(3)超市游戏;(4)餐厅游戏.
(三)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数学
(1)打电话;(2)做记录;(3)玩具分类;(4)看电影;(5)分餐具.总之,抓住幼儿一日生活中的各个环节来渗透数学内容,让他们轻松、自然、主动地获得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有能感知生活中使用数学的乐趣.
三、引导家长积极参与,和孩子在生活中运用数学
通过日常沟通、QQ群、微信群、微课掌上通等途径,让家长了解到,幼儿的数学生活化教育在幼儿园实施,在家庭里同样也可以进行.家长带领孩子在生活中真正学习数学、运用数学更有实效性.通过家园合作,更能让幼儿感受来自日常生活的各种数学信息,积累数学经验,运用好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的简单问题.
四、运用数学,让数学为生活服务
承办:师范学院陈楚风文学社
协办:
活动简介
活动口号:激情飞扬,辩出自我
举办时间:XX年4月
举办地点:周口师范学院北校区
活动目的:
1,为大学生能充分张扬个性,展示个人才能提供一个平台
2,通过本次活动提高广大大学生的口才表达能力和交际水平
活动背景:
1,‘辩响校园’第一届大学生辩论赛取的圆满成功
2,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大学生需要培养‘说我所想,辩我所感’的精神
3,提高大学生随机应变的能力和辩论水平
直接面向群体及参与机构:
1,共青团周口师范学院委员会
2,周口师范学院陈楚风文学社
3,广大在校学生
活动主要内容:
[一]征辩论题:
1,社员要积极的参与本次辩题的征集活动,深入到广大学生中,了解当代大学生所关注的共同话题
2,面向广大学生征集‘积极向上,不落俗套’的辩论题,以便引起参赛选手的共鸣
[二]宣传:
1,尽量把宣传工作做到为位,力求为爱好这方面的同学提供一个好的机会
2,通过宣传板让广大学生大致了解本次活动的动机,内容等方面的资料,让有意参与的同学有充分的心理准备
[三]部署具体的活动内容
1,本次活动要吸取办以前活动的经验教训,尽量减少不必要的麻烦
2,要制订严格的辩论程序,维持好辩论会场的秩序
3,由于本次活动分为初赛,复赛,决赛,过程有点复杂,时间上也长,所以,要做好合理的时间,场地的安排,争取为参赛者提供一个宽松的环境,营造激情飞扬的竞论气氛
4,社员特别是社里骨干要齐心协力,全力以赴,力争把本息活动做好,做精彩,让参赛选手在活动的最后都能有所感,有所获
5,找好合适的评委,在做到公平,公正的同时,让选手知道他们的优势与不足
具体事宜:
第一,抽签事宜
第一条.初赛:在4月11日确认辩题时由各领队抽签分组,确定分组情况及在组序号(具体比赛顺序详见赛程表)
第二条.抽签分组确定后由各领队抽签决定每场比赛的正反方。
第三条.每场比赛的辩题由该场比赛的正方领队抽取。
第四条.各参赛队务必按时到场抽签,迟到或未到者按弃抽签权处理,其赛程由筹办方随机制定。
第二:比赛赛制
借鉴流行的国际大专辩论赛的模式,考虑到法律辩论的实际,拟采用如下赛制:双方各出四位辩手组成辩论队,比赛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
陈辞立论:首先是正方一辩陈辞三分钟,然后是反方一辩陈辞三分钟。剩余三十秒时,记时员举牌提示。
第二阶段
补充立论:首先是正方二辩陈辞三分钟,然后是反方二辩陈辞三分钟。剩余三十秒时,记时员举牌提示。
第三阶段
攻辩环节:首先由反方的三辩向正方的一辩、二辩、四辩三位辩手分别问一个问题。正方回答完毕后,由正方三辩向反方的一辩、二辩、四辩三位辩手分别问一个问题。双方的三位辩手的回答累计时间不得超过一分三十秒。双方问题都提问完毕后,由反方三辩首先作攻辩小结,然后是正方三辩作攻辩小结,时间各一分三十秒。问题的提问顺序不限,可以随意向一辩、二辩、四辩三位辩手提问,但是必须确保每位辩手都要被提问一个问题,不得问对方的三辩问题。在辩手回答问题以及双方三辩攻辩小结剩余三十秒时,记时员举牌提示。
关键字:传统文化美术专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作用
【中图分类号】G641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独特精神耸逗捅贵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得以在文化相互激荡的21世纪浪潮中站稳阵脚的根底,其所透射出来的是中华民族精神所特有的凝聚力、感染力和震撼力,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灵魂。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无法脱离学校教育,因而作为培养素质人才重要基地的高校,必须要充分发挥传统文化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作用,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渠道,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鉴于此,就我国美术专业院校来说,相关教育者应结合美术专业大学生自身中华传统文化知识储备偏低的实际,积极借鉴中华传统文化进行教学,以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机结合,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水平,夯实思想教育基础,以确保我国艺术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美术专业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运用中华传统文化教学现状
在全民倡导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环境背景下,我国各大高校应发挥自身的育人功能,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教育。事实上,在美术专业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运用传统文化进行教学,既满足了学生的内在需要,又有外在的有利时机。这是由于传统文化与美术史有很多相通的地方,国画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然而,根据我国在2008所进行的《大学生人文素质修养现状》问卷调查报告所得,在普通高校,学生对问卷的正确率只有62.27,而在美术类高校中,正确率只有54.5%,两者相差8.77%。可见,美术专业大学生的中华传统文化知识储备相对较低。此外,我国还进行了美术专业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愿望和教师运用传统文化进行教学的现状进行了调查,数据结果显示:大学生希望教师运用传统文化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占了48.9%,近五成;不希望的占18.1%,无所谓的占33%。而美术院校教师能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运用传统文化教学的则占29.1%,近三成;有时这样做的占43.8%,很少这样做的占27.1%。我们可以从中看到学生的学习期望与教师满足学生的学习期望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
二、传统文化在美术专业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作用
(一)有利于充实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塑造了中华民族所特有的自然观念、民族精神、国家意识、社会理想和人生取向等,为大学生思政教育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精神财富,同时也充实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
1.1传统文化中的自然观和生态观
人与自然的关系历年来都是中华传统文化所强调的重点,“天人合一”更是被视为了人生的理想境界。老子针对人与自然的关系提出了:人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应当法地则天师法自然,顺应自然而不强加妄为。在社会思潮不断冲击当代大学生思想的今天,美术院校的学生思想也开始呈多元化发展,这种“天人合一”的思想对现代生态道德教育有着积极的其实作用。倘若教师能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加以引用,那么就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自然观,进而把学生培养成为兼备道德、尊重、顺其自然规律的素质型艺术人才。
1.2传统文化中的国家观和民族观
爱国主义一直贯穿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历史长河中,历年来也有无数的诗词作者对爱国主义进行了歌颂和阐释。当代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希望,向他们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对祖国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为此,学校应深入挖掘德育课程资源,善用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爱国主义素材,利用这些素材资源开展有效的思想政治课,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精神。
1.3传统文化中的人际观和社会观
随着社会经济消费水平的上涨,学生的生活方式、利益需求日趋多元化,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因此受到冲击,这也间接影响了他们对待人际和社会的态度。基于这种形势,需要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渗透传统文化,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让学生能自觉抵制西方腐朽文化的毒害。而我国传统文化所主张的“和为贵”,倡导“仁者爱人”、“有容乃大”的博怀,追求团结、和谐的人际关系,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文化环境。
(二)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培养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西方文化的入侵,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等不良思想的影响,使得当代高校大学生当中道德素质弱化的现象不断滋生。而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极为丰富的思想教育资源,美术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应立足时展实际,充分利用传统文化所特有的资源,并把传统文化中的民族精神渗透到学生的思想中,帮助学生了解和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从而增强学生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信心和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决心。
(三)有利于贯彻党的文化政策,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文化工作贯穿了党的事业发展的各个时期,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都发挥了无法比拟、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传统文化凝聚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史弥新的精神财富,是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同时也是建设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美术院校传播和贯彻党指导思想和执政理念的重要渠道,是培养学生正确人生价值观的主途径。因此,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开展文化教育,将有助于贯彻新时期党的文化政策,有助于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新时代鼓舞人民前进的精神力量。
三、结语
总而言之,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高校教育管理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其还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的重要途径。而中华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文明的象征,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只有进行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机融合,才能真正实现对大学生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不断增强学生的文化自觉,不断增强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参考文献:
论文关键词:网络建设 VLAN 图书馆管理
东华大学图书馆通过“十五”“211工程”数字图书馆项目建设,数字资源、设备条件、科研能力、队伍建设以及服务水平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进步。图书馆的工作重心也从老校区延安路图书馆转入了松江校区瓶馆。由于图书馆两校区网络结构相对独立,网络管理功能薄弱,且松交换机港湾5610E性能表现不佳等现实情况引起的网络问题已开始影响图书馆正常业务工作,阻碍了数字图书馆的进一步发展。在学校信息办领导和技术人员的支持和参与下,图书馆通过多方调研提出了图书馆基础网络改造方案,努力把图书馆网络建设为一个高性能、高安全性、高可靠、高效率、易管理、可扩展的平台。而后,又根据校领导和专家的指导意见,进行了再修订。目前,图书馆的网络改造工程正在实施中。在此主要介绍东华大学图书馆VLAN划分和网络拓扑等网络建设相关的一些问题,以供兄弟院校同行参考。
1图书馆网络基本情况
东华大学图书馆目前由松江校区新馆和延安路校区图书馆组成。图书馆目前已实现了从延安路校区到松江校区业务重心的转变,图书馆信息点也从一百多点增加到一千多点,计算机等信息化设备已达600台左右。但是,图书馆基础网络建设基本上是通过独立建设,分阶段建成,基础设备落后,加之日益猖獗的网络黑客的攻击以及网络病毒的传播更使得网络安全管理成为目前图书馆一项非常重要而艰巨的工作任务。鉴于各种原因,图书馆网络急需进行一次较大改造。
1.1图书馆现有网络情况
图书馆网络基础设备较差,尤其是延安路校区设备目前都为2000年前的三层网络接人设备,设备已老化。2003年松江校区新馆建设由于经费等各种原因全部选用了档次较低的港湾系列交换机,因此新馆包括核心交换机港湾5610E在内的网路设备,安全运行风险很高,各项性能也都已满足不了图书馆网络的实际运行需求。另外,图书馆一直缺乏有效的网管软件和一套完整的入侵检测和防火墙连动等有效安全监控软件,也缺乏一套完整的安全运行体系。在日常运行过程中,图书馆网络不断有故障情况出现,甚至造成长时间大面积断网,严重影响了图书馆正常的业务工作和为读者服务。
1.2图书馆网络应用面临的挑战
(1)现有核心交换机稳定性较差,影响业务。现有网络设备使用时间较长,售后服务得不到保障;
(2)缺少网络管理和安全设备,无法对安全事件进行监控及控制;
(3)接人交换机缺少安全控制功能,无法防范ARP等攻击;
(4)现有linksys无线设备是家用级产品,安全功能简单,无法统一管理;
(5)网络带宽无法控制,带宽分配不均,影响正常业务开展;
(6)服务器群没有防护措施,容易遭受攻击;
(7)使用低端路由器做内部NAT,性能偏低。
2网络改造目标
东华大学网络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建设一个覆盖整个图书馆区域的现代化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并与校园网主干相连接,以满足学校师生对图书馆资源的查询、阅读等应用需求,实现图书馆内部的日常管理工作,充分发挥信息资源共享、内外交流的优势,提高教学、办公和管理的效率,为实现图书馆的信息化、数字化提供一个稳定、高效的网络平台。东华大学图书馆将通过松江校区和延安路校区光纤互联和网络设备升级改造,加强网络管理和系统优化分步建设达到目标。根据经费和调研情况,我们初步制订了图书馆基础网络改造整体规划方案,主要分为以下三个阶段完成:第一阶段:主要实现内容为松江校区和延安路校区核心设备的升级及其实现两校区光纤互连,基本完成整个图书馆安全体系的架构;第二阶段:主要实现内容为现有无线网络进行升级改造;第三阶段:主要实现内容为提升图书馆网络管理及控制能力。
3基于三层交换VLAN技术应用
基于三层交换的VLAN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可以有效隔离广播信息,控制广播风暴,保证网络性能,具有极大的灵活性与扩展性。它能提高网络的效率和安全性,增强图书馆各部门间的保密与合作,通过合理划分VLAN,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病毒的传播,大大提高网络的安全性”。
对于图书馆网络内的工作站,我们根据其业务功能的不同,划分成多个“逻辑工作组”,每一组为一个VLAN。并把每一个工作站将其划分到各自的VLAN中,并赋予该VLAN不同的对外访问权限,如限制某VLAN只能访问馆内或校园网等。在规划设计VLAN时,尽可能地将同一工作性质的节点划分在同一VLAN内,以减少跨VLAN的访问,提高网络的效率。
我们最后根据图书馆网络的不同功能特点,主要划分为以下几种VLAN。第一,服务器区VLAN。本VLAN内包含图书馆主页、集成管理系统,查新管理系统、FRP,万方数据等应用服务的二十多台图书馆服务器,并用采用防护墙加以保护。第二,网络管理区VLAN。图书馆网络管理设备如交换机等划分为一个VLAN。第三,集成管理系统区VLAN。图书馆的主要业务,如采访、编目、典藏、流通、阅览、期刊管理、读者管理等都是通过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实现的。这些业务站点可以直接对系统数据库进行修改等操作,对用户权限和安全性要求很高,需要将数据库服务器与所有业务站点形成一个VLAN,以有效保障业务的畅通高效。这类业务工作站一般可以限制在校园网内访问,以有效提高集成管理系统的安全性和规范工作人员岗位管理。不过,如采访、编目、系统等某些特殊业务工作站,还是需要采用NAT转换或模式允许访问因特网,以便下载和上传书目数据。第四,电子阅览区VLAN。目前我们图书馆有四个电子阅览室共270台计算机,共分成七个VLAN,并使VLAN设置尽量下放到各自汇聚层交换机,以便于计算机应用维护和管理,如分区应用功能管理、增量发包网络拷贝,ARP病毒防治、网络带宽控制等工作,甚至可以减少因使用人员比较复杂对图书馆内部网络安全带来威胁。
在实际实施中,我们主要采用基于交换机端口VLAN和基于MAC地址VLAN等划分方式结合图书馆VLAN具体情况进行划分,主要VLAN划分情况请参考表1。
在具体应用中各个VLAN设置尽可能下放至汇聚层。
4网络拓扑介绍东华大学图书馆目前网络拓扑结构
如图1。
网络的整体架构采用了层次化的星型拓扑结构,整个网络结构分为三层:核心层、汇聚层、接入层。在图书馆网络结构中,延安路校区图书馆核心交换机通过波分复用设备直接连接到松江校区图书馆核心交换机下,整个图书馆网络真正意义上组成了学校网络的一个内部子网,并通过核心交换机S7510E上连到学校网络中心D6808交换机,实现与校园网和In—temet的链接;网络结构中增加了6台$5500汇聚交换机;图书馆网络中的交换机除了接人层交换机外全部用H3C新设备替换了图书馆一期的港湾网络设备;服务器区独立于其它内部区域由一台$5500交换机接入松江校区核心交换机,并采用核心交换机中的防火墙模块防火墙加以管理。
5结束语
网络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网络实施只是建设的一个部分,网络日常维护和管理工作也尤为重要。网络建设还需加强员工培训,强化日常网络管理工作,并且日常网络管理需要依靠图书馆自身力量,不能单纯依靠网络公司技术人员。加强员工培训,强化网络管理工作是图书馆基础网络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图书馆必须加强人力资源投资,并在图书馆工作和管理中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东华大学图书馆基础网络改造方案实施过程中,由公司负责对图书馆网络管理员进行与各系统相关的培训,包括系统硬件培训、软件培训及系统维护培训等方面。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文化建设;大学生素质教育
一、高校图书馆的基本文化职能
人类文明传承的首要前提是高校图书馆。这个汇聚人才的地方,不仅有利于加强优秀文化的建设,还有利于全社会思想道德的进步。尤其在提高大学生的文明素质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图书馆事业在大学生素质建设方面居于主导地位。
1.高校图书馆有利于传递优秀文化 高校图书馆是知识汇聚的圣地,是人才积蓄知识的场所。在传递优秀文化成果的过程中是较为关键的因素。同时,高校图书馆也是不同类别的书籍和资料的交流中心。科技的不断发达,网络技术的迅速传播也改善了文化的传递方式,同时也丰富了图书馆里的文献。不仅有限量版的中外科学著作,还出现了电子出版的资料、网络数据库、机读文献等大量的资源。
2.高校图书馆代表先进文化的重要发展方向 图书馆文化具有多样性。多种文化的聚集能够满足学生求知的需要。从总体上看,我国的图书馆文化整体处于超前状态。正是这种超前文化的性质才推动了学生方方面面的进步。不论是性情的陶冶,文化素养的培育,还是人格的塑造,甚至是思想上的共鸣。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一种自觉的学习的动力,完美融入到图书馆的文化气氛中。
3.高校图书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具有主观能动性,同时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兴趣来有计划、有目的地选择学习的内容,自愿参加学校图书馆举办的各种文化交流会,或者自由地加入各个领域学习的团体,达到知识与实践的完美结合。大学生通过亲身在文化活动中的表现和成就,可以更深的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在实际工作中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各项能力,积累一定的经验,培养和提高自己的创新精神。
二、高校图书馆的文化建设在素质教育工作中所起到的作用
高校图书馆不仅要为学校内部的教学研究做出贡献,同时还要对大学生的素质教育负责。大学生素质教育要求,各大高校具有一整套完备的教学计划和环境训练,促使大学生的优秀品质达到长久和稳定的发展。
1.图书馆为实施大学生素质教育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图书馆作为高校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对大学生的素质教育活动的开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因此做好高校图书馆文化建设非常重要。文化建设的内涵建设既需要提高人员服务能力,也需要馆藏资源建设的完善,更需要提高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图书馆储藏丰富多样的图书和文献资料,这为大学生科学文化知识教育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也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2.图书馆是实施大学生素质教育的第二课堂 图书馆作为大学生课外活动的主要场所,是实施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文化阵地,实施大学生素质教育的第二课堂。大学生利用图书馆,可以随时随地接受教育,这对培养大学生的良好素质起到了重要作用,使他们在无意识中领悟人生的真谛,发挥完善自我,提高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使其受益终生。
3.图书馆为实施大学生素质教育提供了信息服务 高校是人才的储藏库、知识的信息源,创新的发源地,每个图书馆都是一个巨大的信息库。怎样使图书馆成为真正的信息源,值得我们思考。为使我们的图书馆真正发挥“信息源”的作用,在依靠本身具有的文献资源、设施和师资优势的基础上,能及时更好地为大学生素质教育提供更优的服务。
三、大力建设高校图书馆文化,提高大学生的素质
1.健全图书馆团队建设 社会事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人才的培养。拥有高素质人才,有利于提高高校图书馆的工作质量。高校图书馆应该不断丰富学习资源,发挥自身强大的优势,在最大的程度上对大学生的思想进行熏陶,为社会主义社会培养出源源不断的优秀人才。然而,为了跟上当今时代的潮流,从事图书馆事业的员工应该不断地学习,这样才能更好的为大学生的教育事业服务。比如,校方可以为工作人员提供进修和培训的机会,或者鼓励大家自学或者组织考试等方式,力求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和专业素质。掌握专业的图书馆指,提高工作中的实践能力,对于大学生提出的问题耐心解决,热心的引导,在工作中礼貌待人、举止文明,为读者们营造一种温馨的学习氛围。
2.健全图书资源体系 为了保证大学生拥有足够的知识量,健康的心理素养和不拘泥于课本的创造力,高校图书馆需要建立健全图书资源库,不断地补充各领域的书籍资料。高校图书馆的建设对于我国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因此,学校要完善藏书体系,根据大学生的阅读习惯和教学任务来安排书籍的分布。另外,图书馆应该大力鼓励大学生阅读不同专业、不同学科的书籍,帮助学生拓宽知识面,为大学生的进步而服务。
3.加快推进网络化建设 全球化的时代注定了人类步入信息化的社会。大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是他们获取知识的重要条件。具备一定的信息素质是考察大学生素养的一项重要内容。熟练地处理信息,获取有用的信息反映了大学生运用网络进行搜索的能力。因此,高校图书馆应该加快推进网络化建设,拓宽大学生的知识面。此外,学校可以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搜索信息方法的培训,教授他们掌握获取最新知识的方式方法,有效的提高浏览和使用速度,全面地提高获取知识的能力。
四、结语
总之,加强图书馆文化建设的工作需要提上日程。首先,应该健全图书馆的团队建设,将图书馆的作用发挥到极致,同时利用图书馆的学术报告厅开展心理健康知识方面的宣讲会,普及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其次,应该健全图书资源体系,丰富学生们的视野,陶冶学生的情操;最后,还要加快推进网络信息化,鼓励学生通过网络搜素有用信息达到学习知识的目的。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