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初中物理学习方法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一、扎实基础,学习之首
物理课程是初中学生感到难学的课程之一,其原因是:物理课程不但有系统、严密的物理概念和知识,而且物理课与数学、语文的知识联系也很密切。例如数学中的方次运算、小数分数混合运算、极值的讨论等知识在物理教学中经常应用。但数学知识又不能生搬硬套,例如数学中a=c/b说明a与b成反比,a与c成正比,但在物理v=s/t定义式中,v与s、t的大小无关;在I=U/R中,却有I与U成正比,I与R成反比。同理,一个学生语文水平的好坏对物理的学习影响也很大。因为物理中的概念、定理、定律的文字叙述言简意深,一字之差,天壤之别。例如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不能叙述为垂直向下;闭合电路的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就产生电流,若无“闭合”二字,则产生的是电压而不是电流。
二、联系实际,培养兴趣
物理课与生活实践联系很密切,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不但是良好的学习方法,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学生只有对物理感兴趣,才想学、爱学,才能学好,从而用好物理。因此,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是学生学好物理的关键。
1.趣味演示,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
例如在讲授“大气压”一节时,可在装满水的杯上用硬纸片盖住并倒过来,发现水并不流出,纸片也不下落,使学生确信大气压的存在。接着让两个学生做“马德堡半球实验”,使他们感觉到巨大的大气压力,这样就会使学生对这节课感兴趣、印象深、易理解、记得牢。
2.巧妙导入,使学生产生悬念
每节课的前十几分钟,学生情绪高昂,精神饱满,注意力集中,如果教师能抓住这个有利时机,根据欲讲内容,留下一些悬念,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保持较高的兴奋点,寻找悬念的奥妙。如在讲滑动变阻器时,教师出示一台可调台灯,先把灯泡发光最强的现象展示给学生,强烈的灯光让学生觉得很刺眼,这时教师旋转台灯旋钮,强烈的灯光渐渐变得柔和,学生的眼睛变得很舒服了。教师趁机提问:“灯光为什么会变化呢?”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学生答:“电路中的电流发生了变化。”教师再问:“此时是什么的变化引起了电流的变化的呢?”学生无法回答。
这样教师顺利地制造了悬念,学生在悬念的引领下跟着教师一步一步地解决问题。
3.意料之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类的兴趣与好奇心紧密相联。培养好奇心的关键在于使新信息的刺激出乎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即出乎学生的意料之外。例如在讲授机械能转化时,可用一个单摆来做实验。先将摆球拉个较大的角度使之贴近眼睛,人站着不动,然后放手,使单摆摆动起来。很多学生都替老师担心,生怕摆球会碰到老师的眼睛。实验结果却出乎学生的意料之外。通过实验,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为下一步解决“为什么”作好准备。
三、参与讨论,开阔思维
从信息论的角度来讲,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教师、教材三者之间的互相作用和信息交流才能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因此在课堂上让学生多说多议,有利于师生之间信息交流。但大家知道一节课45分钟有很多环节,最后还得保证学生练习的时间,让每个学生都来说一说是不可能的,于是教师就要组织各种形式让学生参加讨论,使一些平时不大开口的学生都有了说一说的机会。在组织学生分组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还要注意培养他们怎样围绕中心来讨论,教会学生讨论的方法。这样就调动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使他们的思维开阔起来,发表不同的观点,从不同的角度来讨论。
四、体验成功,感受乐趣
教学中要对全体学生一视同仁,对不同层次、不同特点的学生分别施教。要注意设置教学内容的层次和梯度,创设更多的条件,使基础好的学生有更高的奋斗目标,基础差的学生看到成功的希望。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上的成就感,特别是在容易产生厌学情绪的初三年级教学中,教学要求更应压得低一点,考试题目要易一点,不出偏题、怪题。关于考试更应基于对”双基”知识的考查,切忌难度过高,以保护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情感。使多数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让他们能体味到成功的乐趣。
五、总结交流,及时巩固
关键词:初中物理 学习 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33.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0-0173-01
叶圣陶先生有“教是为了不教”的论述,新课标也把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提高到了极为重要的地位。所以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应研究教材,研究教学方法,研究符合学生心理特点、个性特征的学习方法,使学生想学、会学,使学生学得主动、积极。
在这十几年的教学过程中,我有这样几点体会:(1)随着年龄和知识的增长,初中阶段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条件是较为成熟的;(2)当学生养成自学习惯且自学能力提高后,其它方面的能力和学习成绩也自然会提高;(3)当今是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只靠教师在课堂上传授知识是不够的,很多知识必须靠学生将来自学和实践去获得,这就显出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了;(4)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从目前教学的现状来看,要切实提高物理的教学质量,对学生学习物理方法的培养是关键。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下面我谈几点学习物理的方法指导:
1 教会学生阅读课本,培养自学能力
初中物理课本文字精炼,语句准确,层次分明,结构严谨,内容丰富,图文并茂,集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于一体,完全适合于中学生阅读、理解、探索。
教师在开始上课时就要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按照新教材编排体系,首先要阅读课前问号和问题,了解问题的提出,明了问题解决的方向,其次阅读小标题插图,插图很多,且很多具有漫画性,形象生动,直观性强。学生会看插图,对掌握物理知识和理解物理概念是很有帮助的,能将抽象的物理概念形象化,便于理解和记忆;比如在讲简单机械一节中,开始有一幅胖子和瘦子用滑轮提起面粉的漫画,我就请学生展开想象变成小故事讲给大家听,他们很活跃,听课也很轻松。
2 常用物理方法的培养
学习方法的教育既需要潜移默化的熏陶,也需要有目的的训练。脱离物理知识对学生大讲学习方法,则犹如建设空中楼阁;埋头讲物理知识而不注意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则犹如给学生一堆砖瓦。因此,学习方法的培养应渗透在物理知识教学之中,只有根植于物理知识之中的学习方法的教学,才会结出丰硕的果实。在物理知识的教学中,处处蕴涵着科学的学习方法。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建立常常运用观察和实验、比较和分类、分析和综合、数学和推理、理想化等方法。如:在概念教学中,将电流和水流类比学生很容易理解,在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中,常采用观察和实验加推理的学习方法,这样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使学生感受科学的学习方法在建立概念、发现规律中的作用,激发学生自觉的用科学的学习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性。
3 指导学生解题的正确方法及规范解题
做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是学生复习、巩固、应用知识的重要环节。教师必须正确指导,如我在指导时,要求学生按三步进行:讲道理、摆事实、得结论。如游泳时用手和脚向后拨水,人就能前进,这是为什么?答: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讲道理),用手向后拨水,水则给人向前的力(摆事实)故人就能向前进(得结论)。通过训练学生就能掌握这一方法。在电学题目中往往由于电路中接入电流表电压表而使题目变得复杂,我则指导学生把电流表看成一段导线,电压表看成断开的开关,这样电路大大简化。在讲解例题时要严格要求,叫学生读题2―3遍,找出题目的题眼,分清已知未知,不能马虎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养成规范解题的习惯。
4 穿插物理学家小故事,体会科学家的学习方法
了解物理学家的趣事,对学生掌握知识的很有帮助的。要使教和学的思路去尽量接近科学家认识的思路。这就要求我们必要时将物理教学和物理学故事进行结合,将物理学小故事融入教学之中。具体地讲,就是把学生放回到若干年前,让他们从当时的科学背景出发去重温科学家们在什么问题上、什么环节中、用什么方法和思路作出了科学发明和发现。
5 多做小实验,多观察生活中发生的物理学现象
物理离不开实验,实验能让学生更直观直接的理解、记忆物理学原理,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物理学和日常生活联系紧密,学生会经常遇到生活中的物理学现象,如果学生通过学习灵活运用解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会获得身边人的认可和赞赏,会得到极大地成就感,更好地激发钻研物理的动力。3.新、奇、悬、趣、迷的实验,使学生见之生趣
【关键词】初中物理 学习方法 基础知识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7.009
在小学阶段对自然科学的学习让学生对物理知识有了浅显的了解,学习了相关的入门知识,而在初中阶段,学生开始正式进行物理学科的学习,初中物理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需要学生特别注意这门学科的学习,并且要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才能学好物理知识。好的学习方法对知识的掌握非常有帮助,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加强对学习方法的探讨,指导学生把握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并通过不同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真正理解物理知识。教学方式很多,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不断地探索新的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
一、基础知识的记忆
物理学科中有很多基础知识是需要学生识记的,对公式、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结论等知识的掌握,才能更好地理解其他物理知识,才能进行其他知识的拓展。不过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往往会忽略这些基础知识的记忆,认为物理知识理解更为重要,其实不然,如果不记住这些基本知识,就不能算是真正的理解物理知识,对基础知识理解的不到位,在考试中就很有可能会因为读不懂题目而失分。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要监督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必须要求学生识记基础规律和概念,定时检查学生对这些知识的掌握程度,这是学好物理的基本要求,没有这些知识的掌握就无法进一步理解其他物理知识。
在平常的学习中,教师还要提醒学生多积累物理知识。记忆是有技巧的,因人而异,一些学生早晨记忆好,一些学生则是晚上记忆好,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的观察发现他们各自的不同之处,再引导学生准确记忆基础知识,从而不断巩固和整理所学的知识。在记忆的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找出相关知识的联系点,从而形成一个系统,便于记忆。根据记忆规律我们知道,记忆是个遗忘的过程,先快后慢,只有通过不断地记忆和复习才能将知识掌握,所以,在记忆物理知识的时候,教师必须督促学生反复记忆、及时复习,这样他们才能更加全面的掌握这些定义、规律、定论,也才能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二、综合知识的运用
物理知识分章节学习,每一章都有新的知识的融入,也有旧的知识的再现,它们之间既有区别也有联系,所以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讲,在对物理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对学生的理解能力要求是比较高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充分熟悉教材,注意把前后知识联合起来教导,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教学生将前后的知识进行综合,将知识连成一条线,形成系统,使学生在不断地综合中发现学习物理的乐趣,发现知识之间的联系,继而达到提高成绩的最终结果。灵活运用教材中的知识,把他们归纳总结起来,形成一个适合学生记忆学习的网络,能够让学生在物理的海洋的自由遨游。
做题是让学生了解到自己的薄弱环节,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所以,物理知识的巩固提高就要多做题。而在日常学习中,很多学生做题只是为了完成任务,根本没有意识到做题的重要性,在解题的时候也没有注意解题技巧,做完题后也没有及时反思归纳解题技巧,当老师讲解答案以后,就把作业丢在一边不管了。有很多学生都会困惑自己也在努力学习,老师布置的作业也都认真完成了,但自己的成绩还是一直没有提高,甚至感到对后面知识的学习越来越吃力了,这些都是因为学生没有做好题的缘故。做题是对自身学习成果的一种检测,是对学生能力的一种检查方法,当教师完成了知识的教学后,就需要布置作业让学生完成,教师要及时发现学生的懒惰心理,及时开导学生要求他们认真完成作业,每次讲完的作业,要督促学生对错题的反思,对自身存在的不足加以改正。教师还应该让学生知道,学习有困难是正常的,面对学习中的困难要努力去克服,而不是退缩。在做题的时候,要注意解题技巧,明确题目含义,找准题目运用的基本规律、基本公式、基本概念等,要读懂题目意思,熟练问题,要不断创新解题方法,学会举一反三,做到灵活运用知识。
三、结合生活实例进行物理学习
物理的知识和生活是有联系的,把生活和知识联系起来的学习方式是非常有效的。那么为什么要把生活和学习联系起来呢?它们之间有什么必然联系呢?学习物理知识又和生活有什么关系呢?学习知识的最终目的是运用到生活实际中去,死读书是没有意义的,如果学生只是把知识装进了脑子而不把它们运用到生活中去,不拿它们解决生活中出现的难题,那么这个学生的学习将会是毫无意义的。如果教师只是为了完成自己的教学要求,照搬课本的知识,不创新、不拓展、不教会学生运用知识,那这个教师的教学是不合格的、不敬业的。只有把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用课本知识解释出来,才算是真正的教学;只有把知识和生活结合起来,课堂氛围才会生动起来,学生的学习兴趣才会被激发出来,学习效率也才会提高,也只有这样的教学方式才是学生乐于接受的。
一、重视观察和实验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观察和实验是物理学的重要研究方法。法拉第曾经说过:“没有观察,就没有科学。科学发现诞生于仔细的观察之中。” 因些,要积极做实验,不仅课堂上做,课前课后还要反复地做,用“vcm仿真实验”,多做几遍实验,牢牢掌握每个化学反应的具体条件、现象、结果,加深理解和记忆,努力达到各次实验的目的。对于初学物理的初中学生,尤其要重视对现象的仔细观察。因为只有通过对观象的观察,才能对所学的物理知识有生动、形象的感性认识;只有通过仔细、认真的观察,才能使我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不断深化。例如,学习运动的相对性,老师讲到参照物时,许多同学都会联想到:坐在火车上的人,会观察到铁路两旁的电杆、树木都向车尾飞奔而去。这个生动的实例使我们对运动的相对性有了形象的认识。
在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我们还应该重视实验,注意把所学的物理知识与日常生活、生产中的现象结合起来,其中也包含与物理实验现象的结合,因为大量的物理规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作为一个刚刚开始学习物理的初中学生,要认真观察老师的演示实验,并独立完成学生的动手操作实验。
在认真完成课内规定实验的基础上,还可以自己设计实验,来判断自初中各年级课件教案习题汇总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己设计的实验方案在实践中是否可行。例如,可以自己设计实验测量学校绿地中一条弯曲小径的长度;可以通过实验测量上学途中骑车的平均速度;还可以设计在缺少电流表或缺少电压表的条件下测量未知电阻的实验。这些都需要同学们自己独立思考、探索,不断提高自己的观察、判断、思维等能力,使自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更深刻,分析、解决问题会更全面。
二、学习物理概念,力求做到“五会”
初中将学量的重要的物理概念、规律,而这些概念、规律,是解决各类问题的基础,因此要真正理解和掌握,应力求做到“五会”: 会表述:能熟记并正确地叙述概念、规律的内容。
会表达:明确概念、规律的表达公式及公式中每个符号的物理意义。 会理解:能掌握公式的应用范围和使用条件。
会变形:会对公式进行正确变形,并理解变形后的含义。 会应用:会用概念和公式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和计算。
三、重视画图和识图
学习物理离不开图形,从运用力学知识的机械设计到运用电磁学知识的复杂电路设计,都是主要依靠“图形语言”来表述的。知识的条理化,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等问题,用通常意义上的语言或文字表达都是有局限性和低效率的。所以,按照科学的方法动手画图是学习物理的重要方法,而且对今后进一步学习现代科学技术有着重要意义。 在初中物理课里,同学们会学到力的图示、简单的机械图、电路图和光路图。“大纲”要求的画图主要分两部分:一部分画图属于作图类型题,比方说,作光路图、作力的图示、作力臂图以及画电路图等等;另一部分,根据现成的图形学会识图,所谓识图是指要注意结合条件看图,不仅要学会把复杂的图形看简单(即分析图形),更要学会在复杂的图形中看出基本图形。例如,在计算有关电路的习题时,已给出的电路图往往很难分析出来是串联、并联或是混联,如果能熟练地将所给出的电路图画成等效电路图,就会很容易地看出电路的连接特点,使有关问题迎刃而解。
四、学会“两头堵”的分析方法
物理知识的特点是由简到难,逐步深入,随着学习知识的增多,许多同学都感到物理题不好做。这主要是思考的方法不对头的缘故。 拿到一道题后,一般有两条思路:一是从结论入手,看结论想需知,逐步向已知靠拢;二是要“发展”已知,从已知想可知,逐步推向未知;当两个思路“接通”时,便得到解题的通路。这种分析问题的方法,就是我们平时常说的“两头堵”的方法。这种方法说起来容易,真正领会和掌握并非“一日之功”,还需要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地体会并加以应用。
五、注意适当分类,把知识条理化和系统化
当学习过的知识增多时,就很容易记错、记混。因此,可试着按照课文和某些辅导材料中绘制的框架图去帮助记忆和理解。
有时,适当地对概念进行分类,可以使所学的内容化繁为简,重点突出,脉络分明,便于自己进行分析、比较、综合、概括;可以不断地把分散的概念系统化,不断地把新概念纳入旧概念的系统中,逐步在头脑中建立一个清晰的概念系统,使自己在学习的过程中少走弯路。通过这种方法,不但能够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而且还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习有法,但学无定法。在学习物理的道路上,愿你结合自己的特点 独立做题要独立地(指不依赖他人),保质保量地做一些题。独立解题,可能有时慢一些,有时要走弯路,但这是走向成功必由之路。
六 物理过程。
要对物理过程一清二楚,物理过程弄不清必然存在解题的隐患。题目不论难易都要尽量画图。画图能够变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更精确地掌握物理过程。有了图就能作状态分析和动态分析,状态分析是固定的、死的、间断的,而动态分析是活的、连续的。 笔记本。上课以听讲为主,还要有一个笔记本,有些东西要记下来。知识结构,好的解题方法,好的例题,听不太懂的地方等等都要记下来。课后还要整理笔记,一方面是为了“消化好”,另一方面还要对笔记作好补充。
学习资料学习资料要保存好,作好分类工作,还要作好记号。学习资料的分类包括练习题、试卷、实验报告等等。
时间是宝贵的,没有了时间就什么也来不及做了,所以要注意充分利用时间,而利用时间是一门非常高超的艺术。
向别人学习要虚心向别人学习,向同学们学习,向周围的人学习,看人家是怎样学习的,经常与他们进行“学术上”的交流,互教互学,共同提高,千万不能自以为是。
要重视知识结构,要系统地掌握好知识结构,这样才能把零散的知识形成系统。
其二
一、学习物理概念,力求做到"五会"
初中将学量的重要的物理概念、规律,而这些概念、规律,是解决各类问题的基础,因此要真正理解和控制,应力求做到"五会":
会表述:能熟记并精确地叙述概念、规律的内容。
会表达:明确概念、规律的表达公式及公式中每个符号的物理意义。
会理解:能控制公式的利用范围和使用条件。
会变形:会对公式进行精确变形,并理解变形后的含义。
会利用:会用概念和公式进行简略的断定、推理和盘算。
二、器重画图和识图
学习物理离不开图形,从运用力学知识的机械设计到运用电磁学知识的复杂电路设计,都是重要依靠"图形语言"来表述的。知识的条理化,剖析解决问题的思路等问题,用通常意义上的语言或文字表达都是有局限性和低效率的。所以,按照科学的方法动手画图是学习物理的重要方法,而且对今落后一步学习现代科学技术有着重要意义。
在初中物理课里,同窗们会学到力的图示、简略的机械图、电路图和光路图。"大纲"要求的画图重要分两部分:一部分画图属于作图类型题,比方说,作光路图、作力的图示、作力臂图以及画电路图等等;另一部分,根据现成的图形学会识图,所谓识图是指要注意结合条件看图,不仅要学会把复杂的图形看简略(即剖析图形),更要学会在复杂的图形中看出基本图形。例如,在盘算有关电路的习题时,已给出的电路图往往很难剖析出来是串联、并联或是混联,如果能熟练地将所给出的电路图画成等效电路图,就会很容易地看出电路的连接特色,使有关问题迎刃而解。
三、器重察看和试验
物理是一门以察看、试验为基础的学科,察看和试验是物理学的重要研讨方法。法拉第曾经说过:"没有察看,就没有科学。科学发现出身于细心的察看之中。"对于初学物理的初中学生,尤其要器重对现象的细心察看。因为只有通过对观象的察看,才干对所学的物理知识有活泼、形象的感性认识;只有通过细心、认真的察看,才干使我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不断深化。例如,学习运动的相对性,老师讲到参照物时,许多同窗都会联想到:坐在火车上的人,会察看到铁路两旁的电杆、树木都向车尾飞奔而去。这个活泼的实例使我们对运动的相对性有了形象的认识。
在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我们还应当器重试验,注意把所学的物理知识与日常生活、生产中的现象结合起来,其中也包含与物理试验现象的结合,因为大量的物理规律是在试验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作为一个刚刚开始学习物理的初中学生,要认真察看老师的演示试验,并独立完成学生的动手操作试验。
在认真完成课内规定试验的基础上,还可以自己设计试验,来断定自己设计的试验计划在实践中是否可行。例如,可以自己设计试验测量学校绿地中一条曲折小径的长度;可以通过试验测量上学途中骑车的平均速度;还可以设计在缺少电流表或缺少电压表的条件下测量未知电阻的试验。这些都需要同窗们自己独立思考、摸索,不断提高自己的察看、断定、思维等能力,使自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更深入,剖析、解决问题会更全面。
四、学会"两头堵"的剖析方法
物理知识的特色是由简到难,逐步深入,随着学习知识的增多,许多同窗都感到物理题不好做。这重要是思考的方法不对头的缘故。
拿到一道题后,一般有两条思路:一是从结论入手,看结论想需知,逐步向已知靠拢;二是要"发展"已知,从已知想可知,逐步推向未知;当两个思路"接通"时,便得到解题的通路。这种剖析问题的方法,就是我们平时常说的"两头堵"的方法。这种方法说起来容易,真正懂得和控制并非"一日之功",还需要同窗们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地体会并加以利用。
五、注意适当分类,把知识条理化和体系化
当学习过的知识增多时,就很容易记错、记混。因此,可试着按照课文和某些辅导材料中绘制的框架图去辅助记忆和理解。
有时,适当地对概念进行分类,可以使所学的内容化繁为简,重点突出,脉络分明,便于自己进行剖析、比较、综合、概括;可以不断地把疏散的概念体系化,不断地把新概念纳入旧概念的体系中,逐步在头脑中建立一个清晰的概念体系,使自己在学习的过程中少走弯路。通过这种方法,不但能够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而且还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中物理现象的科学。这些现象包括力现象,声音现象,热现象,电和磁现象,光现象,原子和原子核的运动变化等现象。学习物理的主要任务就要研究这些现象,找出其中的规律,了解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并使同学们知道和掌握,以更好地为生产和生活服务。我们知道,我们周围的世界就是由物质构成的,许多生产和生活现象都是物理现象,要学好物理,就要认真观察周围存在的各种物理现象。
观察首先要广泛,全面。物理学得比较好的同学,大多是勤于观察,善于观察的。因而,这些同学往往兴趣广泛,求知欲强,眼界开阔,见多识广,具有很强的好奇心。他们在学习物理时,往往实物感较强,思路较宽,比较容易掌握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从而进行正确的分析。例如,看到彩虹,不是单纯地好奇于她五彩斑斓的色彩,而应注意观察里面有几种颜色?为什么有这几种颜色?这几种颜色是如何排列的?为什么会是着这样排列的;打开收音机,不应只是单纯地听一听美妙的音乐,而是看一看里面有哪些元件?这些元件是怎样组和的?为什么通过这些元件可以听到电台广播?电台广播是如何发送的。勤于观察,善于提出问题必将使自己对物理产生浓厚的兴趣,推动自己去看书,去研究,去探索。这样有的放矢,必将打消畏惧物理的心理,对物理真正产生兴趣。
观察要有针对性。同学们在广泛观察的基础上,应该重视观察与已学的知识有关的物理现象。例如:初中学习了"压强"这个物理概念,我们就要注意观察物体间相互作用时产生的压强与作用力和受力面积的关系。象载重拖拉机的履带;载重汽车的后轮变成四个;刀磨快了才好切东西;以及钉图钉、缝衣服、在沙地上行走等等。都应该注意这些日常现象,并能将这些现象与"压强"这一概联系起来。久而久之,脑中必然积蓄了大量的物理现象以及与之有关的物理知识。
观察还必须目的明确。俗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对于看到的现象,不应专注它的好看与新奇物理论文,而是应当找出这些现象后所隐藏的物理原因、物理规律。例如:纺锤型的圆锥滚轮沿V形轨道向上滚。
我们不应被其表面现象所迷惑,滚轮放在斜轨下端是不会自动向上滚的。我们只要知道滚轮向上滚时,重心是不断下降的,那么滚轮上坡的道理就会一下子明白了。另外,看到硬币浮在水面上,应该与液体的表面张力联系起来;看到肥皂泡上五颜六色的花纹,应该与广的干涉联系起来,只有这样,我们观察的目的才算达到了。
我们千万要忌讳对周围的一些现象漠不关心,不观察,不思考,这对学习物理是不利的。其实,物理上许多定律的发现和重大的发明都是源于观察的基础上。大家都比较熟悉的,着名的物理学家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就是建立在仔细观察苹果落地这一现象的基础上的。瓦特在烧开水时,观察到水蒸气产生的力量推开了壶盖的基础上,发明了蒸汽机等。过去一些同学进入中学后往往觉得物理越学越难,这和他们长期困于书本之中,不注意观察周围的生活和现象,对一切都漠不关心恐怕不无关系。
二、要重视实验, 勤于实验,在实验的基础上掌握物理规律。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许多物理规律都是从模拟自然现象的实验中总结出来的。多做实验可以帮助我们形成正确的概念,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物理规律的理解。宋代诗人陆游曾说:"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绝知此事要躬行。"他说,要获得知识,仅靠书本上的知识不够的,还必须我们亲身实践,把知与行、脑与手结合起来。
中学阶段,学校十分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因此,课堂上老师将演示很多的实验,学生也将做许多分组实验。对这些实验,对这些实验,同学们要认真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弄清每个实验的目的、原理,了解一些仪器的性能与使用,明确实验的步骤。做实验时,要遵守操作规程,依据步骤,认真实验,仔细纪录,通过正确的处理和分析,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另外,同学们自己也应尽量创造条件,多做一些简单的实验。例如,学习了"重心"这课后,可用不规则的木板通过"悬挂法"找出其重心何在;学习了"摩擦力"这课后,可 用向橡皮筋系在木块上,通过改变放在木块上物体的质量,看出水平面上摩擦力与重力间的定性关系,这些实验对我们掌握物理规律是十分有益的。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可能都发现这样一个不争的事实:近十几年,我国中学生在国际上的一些着名的竞赛上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但是一些重要的科技发明与发现却与我们无缘。其中一个
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对实验教学的重视力度还很不够,还远远没有充分挖掘学生的动手操作潜能。
物理学习忌讳不重视实验,甚至不做实验,只凭主观臆断。这往往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作为实验性很强的科学,"大概"、"差不多"、"估计"等等这些词是不应出现在物理中的。自己亲手所做的实验往往印象是比较深的。通常人们往往认为触电是与电势有关的。如果亲自做过人体带电的实验,发现人体带上几十万伏的电势也不会触电,从而知道触电是由于有电流通过人体而发生的。
不依据实验,只凭主观臆断去学物理知识,这些知识必然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同学们必然觉得这些物理概念与物理知识非常空洞与抽象,必然会觉得物理难学。
三、要勤于思考, 注意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运动的最基本、最普遍的规律,它的规律性很强,单靠死记硬背是学不好物理的,一定要勤于思考,增加理解,掌握其规律。爱因斯坦曾说:"学习知识要勤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学习方法成为科学家的。"这句话正说明了思考的重要性。
勤于思考,首先要善于思考。善于思考最根本的方法是在具体的
实际中加以培养和训练。每学过一个概念,要力图弄清:这个概念是怎么得来的?如何定义的?物理意义是什么?和其他物理量之间有什么关系?……每学过一个规律,要力图搞清:这个规律是如何得来的?适用条件和范围是什么?和其他规律之间有什么关系?……每做一道习题,要力图搞清:这题描述的是什么物理现象?物理过程如何?该用哪个规律去解题?……只要同学们能够改变"上课记笔记,复习背笔记,考试全忘记"的机械学习方法,摆脱"为交差而作业"的被动状态,克服做作业"依葫芦画瓢"的做法,勤于思考,善于总结,就一定会由"勤思"而"善思", 由"善思"而"善进",不断提高我们分析、判断、推理、归纳和想象的能力,从而更好地学习物理。
实际学习中,有的同学解题时从容不迫,灵活自如,单刀直入,十分简洁;有的同学则迷茫混沌,步履艰难,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得出的答案却往往繁杂冗长。剔除学生天资的因素,主要还是"思"与"不思"、"勤思"与"惰思"的原因。俗话[ uuubuy.com]说"刀子越磨越锋利,脑子越用越灵活"。伟大的电学家福兰克林也曾经说:"用着的钥匙永远光亮",正是说明了思考的重要性。相信同学们只要坚持独立思考,认真理解,物理会越学越轻松。
物理学习切忌张冠李戴。不注意规律的应用范围和条件,拿起题目就去"套公式、套类型"、"依葫芦画瓢",结果往往要出错。做物理题目要想到它的物理过程,不能把物理题简单当作数学题去解。
四、要善于总结, 把所学的物理知识、物理规律理解清楚,切忌一知半解物理论文,模糊不清
各种物理规律总是寓于力学、运动学、电学、光学、原子物理等形形的物理现象之中,它们联系密切又千变万化。因此,学习物理除了要勤于思考、善于分析外,也要学会总结,提纲挈领,把"厚书"变"薄",又要学会能举一反三,联系到与之相联系的知识,会将"薄书"变"厚"。这样,将知识系统化,纲领化,就如同鱼网一样,收的拢,撒得开,张网撒一片,收网几条线。物理知识必然既然有序,条理分明。
对于每一章的复习,勤于总结,首先要学会写一个"知识结构小结",可以包括:全章几个部分?分别讲了些什么?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如何?哪些是重点?这章学了那些物理现象、概念、规律、公式?这些规律是如何得来的?各概念的物理意义是什么?它们与规律之间有什么关系?……知识小结应当提纲挈领,层次分明,内容准确。小结的形式可以多样化,文字型、方框图、表格式、树型结构等等均是可以采用的。
其实,小结的过程,也是认识再提高的过程。每次认真做完一次知识小结,就如同登上了一个新的高峰,立足高处,俯揽全局,奇景异观,尽收眼底。经过总结的知识,既易融会贯通,又便于理解和记忆。
物理学习最忌讳的就是对所学的知识一切都模糊不清,各知识点混淆在一起,变成了一锅粥糊。遇到题目,觉得是这个知识点的,又觉得是那个知识点的,分不清楚,左右为难。现在有些同学觉得拿起题目无从下手,我想大概就在于不善小结,各知识点模糊不清的缘故吧。
一.善于观察,勤于思考
法拉第曾经说过:“没有观察,就没有科学,科学发现诞生于仔细的观察之中”。对于初学物理的初中学生,尤其要重视对现象的仔细观察。因为只有通过对现象的观察,才能所学的物理知识有生动、形象的感性认识;只有通过仔细、认真的观察,才能使我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不断深化。
生活中处处有物理,我们不要视而不见,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观察水杯,从不同角度看,杯底深浅不同;杯中的茶叶大小不同,杯上的花大小不同。这是为什么呢?观察马路上的汽车,为什么挡风玻璃呈斜面?为什么夜间行车时车内不开灯?为什么载重汽车的车轮粗大而且数量多?为什么轮胎制有花纹?
留心处处是学问,请同学们留心观察,用心思考,用疑问的眼光看待各种现象,不断地提出问题进行思考。
二.勇于实际,乐于探究
物理实验是学习物理的基础;科学探究是学习物理的目标和方法,天籁只惠实践人。所以,应该勇于实验,乐于探究。我们要积极参与实验,老师做演示实验时,我们要细心观察、积极思考;走进实验室做实验时,要自觉地培养自己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实验动手能力。此外,还要把整个世界当作我们的课本,看看利用身边物品,可以做哪些实验。多做一些小实验、小制作,搞一些小发明,写一写小论文,养成勇于实验、乐于探索的好习惯。
自然界中存在着无穷的奥妙,科学家是通过科学探究去认识它们的。科学探究不仅对科学家研究问题是需要的,对于我们学习物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也是需要的。在学习过程中,大家也应该像科学家那样,要善于发现问题,大胆提出问题,并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知识,进行猜想假设。为了证实自己的猜想,设计一个实验或制定一个计划,进行实验探究,收集证据,经过分析论证,从而得到结论。
三.联系实验,联系社会
物理是一门跟实际非常密切的学科,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把所学的物理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物理知识是从实际中来的,还要应用到实际中去。学习物理知识就是为了运用所学到的知识、技能,说明解释一些物理现象,解决生活、生产中一些简单的问题。当然,对于初中生来说,联系实际,首先是要联系我们身边的生活实际。
要把学到的物理知识应用于实际,不但关心身边的物理,还要关心物理与社会的关系,不但要学习科学历史,更要关注科学发展的前沿,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创新精神。树立正确的科学观,有振兴中华,用科学服务于人类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四.注意分类,理顺条理
关键词:初中物理;学习;教育;学习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2-0033-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22.019
一、研究背景
随着科学的飞速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对中学教育实业的需求不断提高,同时对初中同学们的物理学习压力压在不断增大,学生的学习方法也应随之变得更加灵活。但是新课标教育虽然已实行多年,很多学生的学习方法并没有相应的优化,其学习方式依然比较传统、死板。因此,浅要讨论几种初中物理学习必会的方法,使初中生学习物理的方法灵活多变,更快更好地解决物理难题显得势在必行。
二、现阶段初中物理学习存在的问题
(一)忽略方法,概念、原理理解混淆不清
初中物理的学习主要是力学、电磁学两方面。调查中我们发现,在初中物理力学的学习中,很多学生并没有对概念和原理清晰掌握。有的甚至没理解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三要素这些基本的概念,对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等相关定理也相互混淆。在电磁学学习中,有些学生懒于思考、动手,不认真画电路图,之后反映电磁学难,不深入的理解、主动学习。多日之后,便失去了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二)不善于归纳、总结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很多学生只是一味地死板的学习,做完一道题,正确的就不管了,错误的看一眼也不去细细思考,他们不善于思考、总结、归纳自己的错误,不善于将不同的题型进行归纳分类,更不善于归纳整理自己存在缺陷的学习方法,这样很大程度阻碍了他们物理的学习发展。
(三)创新能力不足
由于社会的需要,新课标下的学习更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具有应有的创新能力和意识。但有些学生并不注重自身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思进取,不善于开发自己的思维,他们墨守成规,并不会亲自研讨,只等教师来讲解,并不愿通过自己的努力感受快乐的喜悦,不注重培养自身创新能力。
三、初中物理学习常用的方法
(一)控制变量法
1.定义:控制变量法是指在物理学习中,对于多因素、多变量的问题,常常采用控制因素、变量的方法,把多因素的问题变成一些单因素的问题,而只改变其中某一个因素,从而研究这个因素对事物的影响,分别加以研究,最后再综合解决问题的方法。
2.重要性:控制变量法是在学习初中物理过程中的一个必会中重要方法,其在物理学习中具有很多重要的应用。作用这个方法,可以巧妙的探究声音的响度和音调、探究力与运动的关系、理想倾斜试验、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探究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等很多问题。
3.应用实例:在探究位移与速度、时间的关系时,s=vt 这个公式可以用控制变量法来研究。我们可以让一辆小汽车在路上匀速行驶,先控制时间不变,以4m/s的速度行驶3秒,记下位移12m;接着以10m/s的速度行驶3秒,记下位移30m,这样,我们可以看到在同样的时间里,速度增长了几倍位移就跟着增长几倍,因此位移与速度成正比。再用同样的方式探究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二)转换法
1.定义:主要是指在保证效果相同的前提下,将不可见、不易见的现象转换成可见、易见的现象;将陌生、复杂的问题转换成熟悉、简单的问题;将难以测量或测准的物理量转换为能够测量或测准的物理量的方法。
2.重要性:掌握转换法及其应用,有助于体会物理等效思想的内涵,有助于提高考生的科学素养,初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终身的学习、研究和发展奠定基础。
3.应用实例:例如我们通过马德保半球实验可以证明大气压的存在,利用雾的出现通过转换思想可以得出空气中含有水蒸气的结论,利用指南针的南北指向可以得出地球存在磁场等。
(三)画图法
1.定义:画图法即作图法,是指在在物理学习的过程中,通过画图的方式揭示事物的现象,对学生的物理学习提供帮助的方法。
2.重要性:画图法在物理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使抽象、复杂的物理知识变的具体化、简明化,使学生们更轻易地接收、理解所学的知识;画图法在学生处理物理问题的过程中,可以使复杂的问题变得具体化、变得一目了然,使学生们的做题效率,做题准确率都有大幅度的提高。这种方法对于初中物理学习来说,是一种具有极大帮助的方法。
3.应用实例:在学习受力物体运动的时候,我们应经常采用画图的方法,现对一个受力物体或一个受力系统进行受力分析,分析结束之后,就能很好地掌握这道题的关键所在,也就可以清晰的解答出答案。
(四)类比法
1.定义:类比法是类比推理方法的简称,指通两个对象在某些关系或者属性上相似性而推出在另一关系或属性上可能具有相似性的推理方式。
2.重要性:学生们在学习一个没有接触过的新知识、新问题时,由于新知识、新问题的抽象化,不易理解。但是通过类比法,学生可以很轻易地将新的知识或问题与自己所熟悉的另一种事物或问题进行类比,找到他们的共通之处,建立起一个新的知识结构,有助于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新问题的解答。类比法是解决初中物理乃至整个理科问题时常用的重要方法之一。
3.应用实例:例如学生在学习电流的时候,可以通过将电流类比为具有一定的规律运用的人流、车流等;再例如这道题:一个质量m的小虫在一个漂浮在水中的质量M的树枝上爬行,阻力不计,小虫直线爬行距离H后,虫和树枝相对水面移动的距离。学生们在解决这道题时,应该很轻易地将这道题通过类比法归类为人船模型,这样便能很好的解答。
总之,学生在学习初中物理的过程中,应该善于总结归类,改善自己的学习方法,通过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灵活地解决物理难题,这样既可以提高学习效率,也可以锻炼学生们的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 潘益虎.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问题研究与建议[J].科学咨询,2012(9).
【关键词】初中物理;学习方法;学生
对一个学习者来说,学习方法犹如学习上的“点金术”。好的学习方法事半功倍,终身受用;不讲究学习方法,犹如盲人骑马、瞎子摸象,事倍功半,甚至可能一事无成。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之先生早就指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这就是孟子所说的自得。”可见,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自得,成为学生的主人,是这些教育先知们的一贯主张。很可惜,虽然时代在不断地发展进步,但我们的教学仍在“教”,而不在“学”。当今的教改形势要求我们这些在一线辛勤工作的物理教师们要转移教学重心,要重点研究“学”。把“教书”、“教学生”转变为“教学生学”,也就是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把教学生学会学习作为我们最重要的职责。那么,初中物理教学中怎样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呢?
1.加强学习方法指导的针对性
中学青少年思维的基本特点是:整个中学阶段,青少年的思维能力迅速得到发展,他们的抽象思维处于优势的地位。在初中阶段学生的思维中,抽象逻辑思维虽然开放占优势,可在很大程度上,还属于经验型,他们的逻辑思维需要感性经验的直接支持。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因而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对实验的观察和动手操作,加强他们的课外小实验、小制作、小创造,提高学生对物理学的感性经验与感情投入。使他们在尝试中不断取得成功,有一种成就感,从而对物理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形成一种学习物理的不竭动力。所以,对初中物理学习方法的指导,应在协助学生获得物理感性经验,在增强对物理学习兴趣上多下功夫。
1.1针对初中学生的做事马虎、注意力不集中等缺点,要提高学生对演示实验的观察能力。我们在平常的授课过程中,往往会做许多演示实验来配合物理概念、规律的讲解。对学生而言,决大多数学生对实验演示是非常感兴趣的,但往往不知怎样观察,观察的关键在哪里,如何把物理现象和物理概念、规律联系起来。由于演示实验受时间限制,不可能反复演示,所以指导学生及时准确地仔细观察就显得格外重要。实际上,每个演示实验都有观察的关键和要点,这也是提高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的绝好机会,教师一定要认真指导,让学生养成仔细观察的好习惯和掌握仔细观察实验的科学方法。
1.2针对初中生的好奇好动特点,在学生实验中,要充分将它们激发出来,让每个学生都乐于动手。初中阶段,实验分析归纳法是研究物理规律的基本方法。现代教学中有很多当堂实验,这些实验往往都有很好的教学效果。如在怎样使小灯泡发光的这个简单实验中,学生通过自己动手连接电路使小灯泡发光,显得无比的兴奋和自豪,有的同学甚至向其他同学炫耀。这个实验虽简单,但给学生带来了很大的乐趣,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2.指导学生多问细读,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
课本是学生在学校获得系统知识的重要工具,学好物理的核心问题是掌握课本中的物理概念和规律。但是,许多学生却错误的认为能熟练地记住定律、概念、公式等就是掌握了课本的知识,反而不重视阅读课本,把精力花费在大量的资料和参考书上,缺乏对知识的真正理解和灵活运用,导致一看就懂,一做就错,这样的学习是极其有害的。教学中只有及时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本,多质疑、多解释,才能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才能步步提高。
2.1课前阅读:主要是让学生通过阅读了解将要学习的部分包括哪些知识点及其这些知识点是如何总结出来的,同时找出学习的难点,以便学生在课堂上听教师讲解时更能有的放矢,集中精力突破难点,攻克难关。为了帮助学生课前阅读,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列出阅读提纲:如在“惯性、惯性定律”这节课文中。(1)什么叫惯性?(2)哪些物体具有惯性? (3)惯性跟什么因素有关? (4)惯性与惯性定律有什么区别? (5)静止物体的惯性和运动物体的惯性各有什么异同?(6)同一物体是静止时惯性大还是运动时惯性大?等等。
2.2课堂阅读:主要是通过教师讲解之后,引导学生再进一步地理解、消化所学的内容,不轻易放过一个疑点,并对重要内容及关键字、词、句、段落等用符号标记。只有抓住关键,才能深刻理解和准确掌握所学知识。如阅读“牛顿第一定律”时要抓住:“一切物体”、“不受外力”或“是在大量的实验基础上概括推理出来的”等。鼓励学生精读细抠,若遇疑难,必弄清其究竟,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2.3课后阅读:主要是让学生在学习之后,结合课堂笔记,在阅读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使所学的零散知识和复杂的内容系统化,条理化,加深理解。也可以适当阅读一些与课本内容联系密切的课外读物,以巩固课本上的内容,扩大知识面。
3.指导学生巧记善忆,牢固地掌握知识
初中学生刚开始学习物理,有许多物理概念、规律、公式、物理符号、术语等都需要记忆,否则就根本不可能学好物理。因此教师根据教材内容,面向全体学生,既要重点问题重点讲,画龙点睛、语言精炼,条理鲜明,归纳概括准确,又要指导学生实现知识的不同识记,条理性识记,归类性识记,重复性识记等,以达到对知识的掌握。
3.1理解透彻才记得牢。理解是提高记忆质量的前提,特别是对那些容易混淆的概念,更要在透彻理解的基础上找出规律,分析类比,加以记忆。如,音调和响度。
3.2语言简炼才记得快。顺口的诗句很容易被人记住,教学中可将一些重要知识理出要点编成顺口溜,帮助学生记忆。如电流表、电压表的正确使用方法可用“压并流串、不超量程、电流正入负出,电流表绝不跨接电源电极”这样简短的话即可总结出来。
3.3反复强化才记得准。遗忘是客观存在的,尤其是对一些知识找不到相关联的东西可以帮助记忆时的遗忘就更为严重。要同遗忘作斗争,就反复强化,多次重复感受。
总之,只要我们在教学中坚持依据学生实际,结合教材及大纲要求,创造有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学习方法的情境,就会使各个环节的指导适合学生的学,使学生将不断改进和完善自己的学习方法成为自觉行动。
关键词:初中物理;学生;物理;学习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12-0363-01
一般来说,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主要是通过教师讲授来学习物理知识的。教师通过物理材料,用生动的语言,把物理的现象、原理、实验过程、实验步骤、实验结果等比较准确的再现。同时,借助直观教具(如多媒体、物理实验器具等),唤起学生对物理的想象,帮助学生形成对物理现象和物理原理的表象认识。通过分析、综合、比较等思维活动,理解物理现象和物理原理的本质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获得物理原理和物理推理等规律性的物理知识,最终应用于实际,形成一定的能力。这需要在物理学习过程中采用正确的方法提高物理学习的效率。
1.感知物理知识的学习方法
在接触一门新学科之前,学生先要做的就是去感知这一门知识,感知这门知识的组成方式,感知这门知识的组成结构,感知这门知识的运用及其相关原理。只有先对这门知识在总体上有一个全面的感知基础,学生才能更好地将自己带入这门学科的学习中。同样,物理的学习也不例外。感知物理知识的学习方法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1.1 注意力方面。集中注意力是学生感知物理知识的基础,这也是学生学好物理知识的一个核心。集中注意力是学生认真听课的一个前提条件,如果学生在上课过程中注意力不集中、思想开小差,那还谈何认真听讲呢?因此,根据个体自觉意识的参与程度,心理学将注意划分为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两种。学生只有充分的集中自己的注意力,才能提高学习的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1.1 学生在课堂上要养成时时刻刻集中注意力的习惯。如在物理学习一开始,就能立即集中自己的注意;在物理学习过程中,仍能保持高度地注意,不让其分散;当学习遇到困难或干扰时,能马上控制自己的注意力,强迫自己去注意物理学习;物理学习结束时,仍能注意保持紧张状态,学习有始有终。
1.1.2 在物理学习过程中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要交替使用。单凭无意注意是不够的,因为学生不可能对整个物理学习活动过程都有兴趣,当遇到困难和困扰,就需要有意注意参与;但单凭有意注意则学习不可能持久。因为用过多的意志努力来维持注意会使学生很快疲倦。所以在物理学习过程中两种注意要交替使用。
1.1.3 培养学生适应各种复杂教学环境的能力。在物理的学习过程中,并不是每一堂课都会有实验来进行辅助教学,有时涉及到纯理论知识的讲解时,学生就会觉得学习的内容枯燥乏味,也就导致学生对教师讲解的内容提不起兴趣;当然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处在初中的学生心理尚未发育成熟,难免会对外界的一些具有吸引力和刺激性的事物产生好奇心,这样也会导致学生注意力的分散。因此,为了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教师就需要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注重锻炼学生的意志,加强学生的自制力。
1.1.4 要教会学生注意劳逸结合。中学生学习时,在一个问题上集中精力久了,就会感到疲劳,注意力就会分散,学习效率就会降低。所以,教师在教学时应该指导学生在学习时注意劳逸结合。适当的文体活动有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既可以陶冶情操,又可以消除疲劳。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有一个优势就是可以利用一些具有趣味性、科学性的物理小实验来进行辅助教学。教师在教学时,如果发现学生们注意力开始涣散、不集中时,就可以让学生们亲身实践,做一些趣味性的实验,这样既保持了学生的注意力,又能增强学生的参与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真正达到了劳逸结合的效果。
1.2 想象方面。想象就是头脑在感知材料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活动过程。中学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没有想象,就难以进行抽象物理概念的学习;没有想象,就不能理解物理所要表达的原理;没有想象,就不能认识物理原理在人们生活中的运用。可以说,想象是激发学生物理学习的一种源泉,是促进学生智力发展和身心健康成长的一种酵母。因此,在物理学习中每位同学都必须重视想象力的培养。想象力的培养可以通过以下途径。
1.2.1 打好知识基础,为合理的想象创造条件。任何物理的想象都离不开基础物理知识,发展物理想象力就要扎扎实实学好基础物理知识,掌握基本技能,扩大知识面,积累生活经验,为想象创造条件。
1.2.2 将死板的语言文字和抽象概念更加形象化、具体化。在物理学习过程中要善于将一些物理材料、文字等形象化为一些小实验,把一些抽象的概念、原理具体化为身边常见的现象来进行学习和讲解。
1.2.3 参加物理课外活动,重视物理课外实践。课外活动是培养想象力的好天地。因此,中学生应该积极地参加一些与物理有关的有益的课外活动,如趣味物理实验等。同时还要多组织一些与物理有关的物理实践活动,让学生领悟到物理在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到"学以致用"的乐趣。
2.理解物理知识的方法
2.1 树立整体知识结构。物理知识是一个有系统、有结构、有层次的整体,所以,在学习物理时,如果我们能够将零碎的片面的、甚至是杂乱的细节知识立足于整体,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2.2 用发展的观点学习物理。要让学生明白物理的学习并不止于在学校里的学习,用发展的观点学习物理,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学好物理,而且可以帮助我们学会用发展的观点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本领。
3.运用已学的物理知识进一步学习的方法
学生掌握物理知识的目的,是要把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际,形成一定的能力。在物理学习过程中,学生运用知识,形成能力,主要通过教师教学实践活动和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活动。
关键词: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创新方法
一、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习惯,为有效学习打基础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课堂内容的设计、目标的制订、方法的选用、教学设备的运用等一切教学活动,都应该围着学生转,都应该为学生更好、更有效地学习、积累物理知识而服务。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则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基础。因此,物理教师要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当作教学的第一内容。首先,要让学生重视预习。实践证明预习过的学生和没预习过的学生,在课堂上的听课状态是不一样的。只有课前认认真真,有针对性地进行预习,熟悉新课内容,学生才能在课堂的学习中有的放矢,有缓有急,有详有略,保证学习的有效性。第二,让学生学会总结。中考状元、高考状元的学习经验告诉我们,在做题的过程中,一定要学会总结。如将出错的题抄在错题本上,用以总结纠正,就是很好的学习方法。实践证明,通过总结,熟悉各种题型和解题办法,确实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和解题的能力。
二、创造生活化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对于刚接触物理的初中生来说,物理抽象难懂、高深莫测。这种畏学思想,既不利于教师的物理教学,也不利于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学习。所以,消除学生与物理知识的距离,揭开物理学科的神秘面纱,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是势在必行的。这就要求教师善于发掘物理知识的实用性,把它与学生熟悉的生活联系起来,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方法,消除学生对物理的距离感。物理与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完全可以从设计内容、目标制订等方面入手,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方法,把抽象物理知识融入生活,并通生活情境,直观、生动、形象地展现给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增强学生对物理的亲切感,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探究物理知识的情感和能力。在初中物理课堂上,把日常生活与学生的理解能力联系在一起,创造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既有利于学生对物理知识更好地学习和理解,也有利于营造课堂气氛,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比如,在给学生教学“摩擦力”时,教师完全可以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摩擦力,通过联系骑自行车刹车、车轮上制造花纹、开瓶盖包毛巾等生活常识或现象,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实现有效学习。
一、自主学习的概念与特征
研究显示,自主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与学习机制,是学习者自己主导的学习方式。在这种学习方式下,学习者能够自主地选择学习目标、学习方法、学习内容等,在学习过程中,每个学习者都有自己的学习自主权。需要注意的是,教师的指导也是十分重要的。初中生的学习思维有待完善,独立完成学习活动还有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的帮助。具体来说,自主学习有广义与狭义两个方面。狭义的自主学习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创新性与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实现自身的自主性与创造性的发展。自主学习的前提条件是教师的引导,自主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教育的主要途径就是指导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学习。广义的学习是指在学生学习过程中,通过各种方式与途径进行有选择性的学习活动,实现自主发展。自主学习的特征有五个方面。目的性:就是自主学习并不是盲目的、随意的,而是有一定的具体的目标的。主动性:就是学生自身根据学习的特点,在学习中调动各个方面的因素,保证学习活动的顺利进行,学习主体进行自我的监控与评价。独立性:自主学习的另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就是独立性,就是学习个体进行自我学习、自我判断,独立地完成学习活动。有效性:自主学习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理念,对于提升教学效果非常有效。相对性:绝对的自主学习是不存在的,学校中的自主学习都是按照教师的指导进行自主学习的。
二、初中物理教学中自主学习实施的途径
1.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是促进学生达成学习目标的内在机制。学习动机与学习活动之间是相互作用的,学习动机有利于学生形成积极的、持久的学习状态,有利于学习活动的顺利开展,而学习活动的顺利与否,又可以反作用于学习动力。因此,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首先,教师可以创设问题情境。情境的创设需要教师把握好尺度,根据相关调查创设,问题有一定的难度,学生的学习动机是最强的,只有那些看似容易、其实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学生才会有兴趣去掌握。在物理教学的引入阶段,一般都采取问题情境。例如,在学习“液化现象”的相关知识的时候,可以首先提问:“冬天在外边,我们说话的时候,空气中会呈现怎样的状态呢?”学生不约而同地回答:“会有哈气。”这是生活的常识,大家可以理解。教师接着问:“为什么在室内说话就没有呢?”这时候依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就没有办法解答了,这种问题情境的创设有利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其次,要及时进行反馈,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研究显示,当教师对学习结果有反馈的时候,学生的学习动机会增强,能够根据这些反馈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在学生进行大量学习之后,教师要将这段时间的学习结果反馈给学生,不断为学生的学习加油,学生的学习动机进一步加强,学习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也会得到提升。
2.引导学生制订学习的计划
【关键词】初中物理;主动学习
一、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这也是物理学习方式转变的关键环节。如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物理学习过程呢?
课堂教学活动要在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情境中展开,要求教师尊重学生人格,对学生充满信任和理解,遇到问题与学生平等协商,使学生较为自由和灵活地进行自我追求、自我想象、自我创新。由学生自己在解决实际物理问题过程中建构知识基础。
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时。根据教学实际,应在“知识”上留有余地,并提供适量时间给学生提问,这样可大大增加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为学生提供了许多机会来发展并实践他们的高层次思维技能。以及通过诱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展示学生的主体人格,体现学生的主体价值,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会学习、学会创新。
在教学中,教师要在置疑诱导上下功夫,鼓励学生大胆猜测。任何科学学说的发现起初都是大胆猜想。鼓励学生去探索、去思考、去发现。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善于探索的习惯,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种学习态度将使他终生受益。
二、加强和改革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物理概念的建立与物理规律的发现,都以实验事实为依据。实验是物理学的重要研究方法,只有重视实验,才能使物理教学获得成功,学生只有通过实验观察物理事实,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
(1)通过趣味新奇的物理实验演示,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从而激发他们思索的欲望。通过实验演示,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
(2)用实验导入新课的方法,使学生产生悬念,然后通过授课解决悬念。每节课的前十几分钟,学生情绪高昂,精神健旺,注意力集中,如果教师能抓住这个有利时机,根据欲讲内容,做一些随手可做的实验,就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
(3)用具有惊险性出乎学生意料之外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人类的兴趣与好奇心紧密相联。培养好奇心的关键在于使新信息的刺激出乎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之外,即出乎学生的意料之外。
(4)把实际生活中的现象跟物理实验联系起来,使学生感悟实际生活的奇妙和规律性。根据学生求动、求知、求趣、求异、求新等心理特点,精心组织和设计课堂讲授内容和实验内容,把课本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通过演示实验,使抽象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而富有刺激性,可以使学生感兴趣,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参与学习,增加”实用时间”,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三、初中物理学法指导的实施要点
(1)制定科学的教学目标。准确地把握教学大纲和教材的要求,在学生实际的基础上,制定认知、技能、情感、学法等方面的教学目标。让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都能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尝到成功的喜悦,使学生成功的情感强化、内化;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适时、适势分步亮标,保护他们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并使其产生学习物理的良好的心理动力。
(2)根据学生层次合理安排座位。首先,根据各科考试的综合成绩把学生分为优、中、差三个层次;其次,把“优”和“差”这两个层次的学生安排在“参与者三角”这个区域内。某些学者的研究表明,位于“参与者三角”内的学生对参与教学活动表现得最为积极。把优差生安排在这个区域里,旨在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并在他们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及时、准确、全面地获取有关的信息,作为教师进行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学习方法的依据。这样的安排也有利于优、中生和差生之间的交流,为学生间的互帮互学创造条件。
(3)注重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初中学生的情感特点是感情用事,他们的意志薄弱,毅力不够坚强,而物理学习又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抽象能力和理解能力,这与他们的知识和能力还较欠缺的实际有一定的差距,使学生对物理学习容易产生害怕甚至厌恶的情感。师生间的情感还直接影响知识的传送,影响学习的效果。只有融洽的师生情感,和谐的教学环境,才能诱发学生心理精神,使学生产生一种学不好功课则愧对老师的内心体验,从而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的效果。
要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首先,教师要以自己对科学的极大兴趣和孜孜不倦的追求,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较高的教学水平,为学生做出表率,使学生处于良好的状态;其次,热切地期待、信任和尊重学生,教学要民主,让学生畅所欲言,吐露自己的心思和想法,从而能够比较全面、准确地收集到有关的教学信息,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通过自己的意识信号,启发、诱导和帮助学生不断增强他们学好物理的信心。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初中物理 学习方法 兴趣 复习
一、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浓厚兴趣
兴趣是学好物理的重要因素,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兴趣的途径很多,从学生角度:应注意到物理与日常生活、生产、现代科技密切联系,息息相关。在我们的身边有很多的物理现象,包含了很多的物理知识,如:说话时,声带振动在空气中形成声波,声波传到耳朵,引起鼓膜振动,产生听觉;喝饮料时、钢笔吸墨水时,大气压帮了忙;走路时,脚与地面的静摩擦力帮了忙,行走过程中是由一个个倾倒动作连贯而成的;淘米时除去米中的杂物,利用了浮力知识;一根直的筷子斜插入水中,看上去筷子在水面处变弯折;闪电的形成,等等。有意识地在实际中联系到物理知识,将物理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学生会明确:原来物理与我们联系这么密切、这样有用,可以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从教师角度:应通过生动的学生熟悉的实际事例、形象的直观实验,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等引入物理概念、规律,使学生感受到物理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结合教材内容,向学生介绍物理发展史和进展情况以及其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广泛作用,使学生看到物理的用处,明确今天的学习是为了明天的应用;根据教材内容经常有选择地向学生介绍一些形象的物理典故、趣闻琐事和中外物理学家探索物理世界的奥妙故事;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提出一些趣味性思考性强的问题,等等。教师从这些方面下功夫,可以使学生主动地对物理产生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激情。
二、提高听课效率
学习期间,在课堂中的时间很重要。因此听课的效率如何,决定着学生的基本情况。要提高听课效率,学生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课前预习能提高听课的针对性。学生在预习中发现的难点,就是听课的重点;对预习中没有掌握好的有关的旧知识,可进行补缺,对新的知识有所了解,以减少听课过程中的盲目性和被动性,有助于提高课堂效率。预习后把自己理解了的知识与教师的讲解进行比较、分析,可提高自己的思维水平,还可以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
2.听课过程中要聚精会神、全神贯注,不能开小差。全神贯注就是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做到耳到、眼到、心到、口到、手到。学生若能做到这“五到”精力便会高度集中,课堂所学的一切重要内容便会在自己的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要保证听课过程中能全神贯注,不开小差。上课前必须注意课间十分钟的休息,不应做过于激烈的运动、争论或看小说、做作业等,以免上课后还气喘嘘嘘,思想不集中,而不能平静下来,甚至大脑开始休眠,所以应做好课前的物质准备和精神准备。
3.特别注意教师讲课的开头和结尾。教师讲课的开头,一般是概括前节课的要点、指出本节课要讲的内容,是把旧知识和新知识联合起来的环节;结尾常常是对一节课所讲知识的归纳总结,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是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本节知识方法的纲要。
4.做好笔记。笔记是将上述听课中的重点、难点等作出简单扼要的记录,记下讲课的要点,以及自己的感受或有创新思维的见解,以便复习、消化。
5.要认真审题,理解物理情境、物理过程,注意分析问题的思路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坚持下去,就一定能举一反三,提高迁移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做好复习和总结
1.做好及时的复习。上完课的当天,必须做好当天的复习。复习的有效方法不是一遍遍地看书和笔记,最好是采取回忆式的复习:先把书、笔记合起来,回忆教师上课时讲的内容,例如:分析问题的思路、方法等(也可边想边在草稿本上写一写)尽量想得完整些。然后打开书和笔记本,对照一下还有哪些没有记清的,把它补起来就使得当天上课的内容巩固下来了,同时也就检查了当天听课的效果,也可为改进听课方法及提高听课效率提出必要的改进措施。
2.做好章节复习。学习一章后应进行阶段复习,复习方法也同及时复习一样,采取回忆式复习,而后与书、笔记相对照,使其内容完善,最后应做到章节复习。
【关键词】阅读法 实验法 质疑法 讨论法 研究法
初中生普遍感觉物理课难学,若教师能教给学生学习的基本方法,则既能减轻其学习负担,又可提高其学习质量。本文就初中物理学科的特点,谈一谈几种有效的学习方法。
一、阅读法
教材的阅读,主要包括课前阅读,课堂阅读和课后阅读。(1)课前阅读,要有的放矢,即根据课本内容的不同,结合课文中提出的问题,边读边想。如阅读《光的传播》这一节,可提出如下问题:①光是从哪里来的?发光的物体叫什么?②光源可分哪几类?③从光源发出的光是怎样传播的?光的传播需要介质吗?④光传播需要时间吗?也就是说光传播有速度吗?通过阅读,对新课内容有一个粗略的了解,弄清知识点,找出重点、难点,作出标记,以便在课堂上听教师讲解时突破,攻克难点。(2)课堂阅读,就是在进行新课的过程中阅读,对于那些重点知识(概念、规律等)要边读边记.对于关键的字、词、句、段落要用符号标志,只有抓住关健,才能深刻理解,如阅读"浮力的方向"时关键是"竖直向上".阅读"光的折射规律"的课文时,抓住"斜射"和"光从空气斜射入水、玻璃等还是从水、玻璃等斜射入空气中"来比较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精读细抠,明确概念、规律的内涵和外延.若遇疑难,要反复推敲,弄清其原因究竟。(3)课后阅读,结合课堂笔记,在阅读的基础上勤总结、归纳.新课结束或学完一章后,结合课堂笔记去阅读,及时复习归纳,把每节或每章的知识按"树结构"或以图表形式归纳,使零碎的知识逐步系统化、条理化.通过归纳,可以把学过的知识串成线,连成网,结成体.以便加深理解,使知识得到升华。
二、实验法
实验法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运用一定的仪器设备进行独立作业,观察事物和过程的发生和变化,探求事物的规律,以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方法。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有很多实验都是演示实验,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完成。笔者在教学中尝试把一些演示实验安排成教师指导下由学生上台演示,然后教师再指导或者再示范一次的方法,让学生得到更多的参与和展示机会。例如初中物理分子动理论一章有很多实验都是演示实验,用空气和二氧化氮演示气体间扩散现象的实验、用两个铅块演示分子间存在引力实验、研究温度与内能的关系实验等,让学生上台来做,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实验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也在演示中被台下的学生看清楚了,教师再有针对地进行指导,重点难点一目了然。还有一个物体内能的实验,在用橡皮塞塞好的带导管接打气筒的广口瓶里装一点水,然后用打气筒往里打气,可以看到容器里有水雾出现,还会看到瓶塞跳起。教师提前鼓励一两个学生课前准备一下,当其他学生不能主动上前时,这一两名学生上成实验。台下的学生既羡慕又不解,总之,在这种互动的过程中学生很好地学到了东西。
三、质疑法
孔子说过:"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是学习的开端、思维的动力.在物理学习中,要结合教材中的"想想议议",进行巧妙的设疑,多动脑积极思维,多质疑,多解疑,才能真正弄清物理概念、规律的内涵和外延,并提高表述能力.如在学习"小灯泡亮度是由谁决定的"时,可先通过教师的演示实验,思考以下问题:
(1) 当加在小灯泡两端的实际电压等于额定电压时,小灯泡的实际功率等于额定功率其正常发光吗?
(2)当加在小灯泡两端的实际电压小于额定电压时,小灯泡的实际功率小于额定功率,小灯泡能不能正常发光?
(3)当加在小灯泡两端的实际电压大于额定电压时,小灯泡的实际功率大于额定功率,小灯泡又会怎样?
结论:小灯泡的亮度是由它的实际功率决定的。小灯泡的实际功率等于额定功率时,正常发光;实际功率小于额定功率时小灯泡发光较暗;当小灯泡的实际功率大于额定功率时发光很强,很容易将小灯泡烧毁。某些物理量的测量方法相似,但所用的器材不同,等等.所以在学习中一定要积极思维,运用分析、比较的方法,找出异同和联系,掌握知识的本质,培养科学思维能力。
四、讨论法
讨论法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探讨、辨明是非真伪以获取知识的方法。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促进学生灵活地运用知识。
现在每一节课上,笔者都在尝试间断性给学生时间进行小组讨论。教师在应用过程中注意提出的问题要有吸引力;在讨论中及时的给学生以启发诱导。启发他们独立思考,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围绕中心议题发言。站在学生的角度,把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想到,给他们时间讨论,通过讨论,一些思维敏捷的学生可以帮助其他学生更深入地理解问题的本质。通过讨论,学生间交流、师生间交流同时增多,课堂气氛得以调节。
例如讲到直流电动机一节,教师带到课堂上的一个小电动机,接通电源后,电动机没有立刻转动起来。教师就及时提出问题:为什么电动机没转动,有哪些可能性?请同学们一起来讨论一下。很快,每个学生都加入到小组讨论的行列中,通过激烈地讨论后,可能出现的主要五种情况全部被说了出来,比教师直接告诉他们效果好得多。
五、研究法
研究法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独立的探索,创造性的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和发展能力的方法。优点在于通过学生在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懂得如何独立地获取信息、获得概念,并逐步掌握研究问题的方法,培养创新意识和形成创造性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
能力。
初中生物理教学研究性学习一、初中生的特点
1.初中阶段是人生成长的关键期,是最难教育的时期
初中阶段是一个幼稚与成熟、独立与依赖交织在一起的、错综复杂充满矛盾的时期,初中阶段学生的心理发展充满矛盾,心理变化很快,如果引导教育不当,就会激发学生的叛逆心理,使一些少年(初中学生)走上与家长和社会要求相悖的道路上去。许多外国心理学家,把少年期看作是危险时期。这个时期的孩子易产生心理疾病,也较易接受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而步入歧途,走上犯罪道路。
2.初中阶段是学生的求知欲与认知能力矛盾的时期
初中阶段学生对诸多事物都敏感好奇,急于想了解世界,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渴望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观点。他们对新鲜事物接受很快,对感兴趣的事物具有强烈的探索欲望,总想亲自动手去探索它的结构和功能,为此常常会损坏东西。由于认知能力的局限,使得他们渴望学习知识的欲望经常以个人一时兴趣为出发点,并且难以坚持长久。如果能好好引导,将会使学生的智力、创造力和学习方法都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3.初中阶段是学生精力旺盛的时期
初中阶段学生的身体迅速发展,机体代谢率比较高,表现为精力旺盛、活泼好动。这种能量向什么方向释放,是做有用功: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能力,还是做无用功:顽皮淘气、草率行事起破坏作用。这种矛盾如果不能正确引导,会造成学生茫然无助,产生不安全方面的问题。
二、初中物理学科的特点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世界的基本结构、基本相互作用和最普遍的运动规律的科学。物理学是以观察、实验、抽象、归纳、分析、综合、和假说为其主要研究方法。物理学的研究规律一般为:首先,从实验或对已有的原理推演的过程中提出命题;第二,建立唯像的物理模型推测答案;第三,用推测的结论解释物理现象,做出科学的预言;第四,再应用实验检验预言的正确性;对前面推测出的理论做出修改。这是一个从问题到假说、再到实践、再到科学、再证伪、再提出新问题、再到新假说……循环往复的过程。
初中物理的教学内容多以学生能接触到的周围生活和经验为背景,以物理科学领域中最基本的概念、最简单的规律和最实用的科学方法为基础,以科学探究为主线,以最新的科技前沿信息为补充,涉及到了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和原子物理各个部分的基础知识。从总体上说初中物理更侧重于了解物理现象,从物理现象入手去探究其中蕴含的物理规律,按照“现象规律本质”的思路进行学习和探究。这种学科特点很适合引入研究性学习方法进行学习。
三、 初中物理教学中引入研究性学习的方法
1.创设物理情景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自主解决问题
研究性学习是以解决问题为源动力的。教师应创设与讲解的知识点相关的物理情景,引导通过学生对物理情景的观察和思考发现问题,并根据自己的知识积累总结出该物理情景中蕴含的物理知识,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如在初中物理引入密度概念时,可以用同学们都吃过的棉花糖和体育课推过的铅球为例,同学们很容易对密度的概念产生形象的认识,然后再引导学生怎么来定义密度这个物理量,这样学生自己就会给出它的定义,并能举例说明。
2.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实验,进行研究性学习
自主设计实验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己设计、独立实施实验过程的实验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自己亲自动手设计实验可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获取知识,学生带着问题,按照自己的认知思路,认真思考,寻找获得知识的途径和方法。如我们在学习电路部分串、并联电路电压和电流关系时,利用星期六、星期日休息的时间,组织学生分组在实验室自主完成实验:首先,要求同学们自己设计电路,设计实验数据填写表格,列出计划所应用的电路器材;第二,自己动手连线进行实验,记录实验过程出现的问题、解决的方法、实验数据;第三,分析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第四,对比不同组的实验情况,比较分析不同组的实验差异,分析各自的优劣。这一形式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使学生对自己学过的知识和经验有了很好的应用场所,极大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3.引导学生查阅资料,主动探索问题答案
21世纪是信息的时代,海量的信息以网络浏览、报刊杂志、书籍等形式充斥着我们周围。尤其是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为人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更多的便捷,中学阶段是接受能力最强的时期,他们能够通过自己的探索畅游在网络的海洋里寻求知识,但网络也包含了更多的不安定因素,网络使用者呈现了低龄化趋势,正确引导中学生使用网络进行求知、娱乐、交往也成了摆在教育者面前一道重要的课题。主席曾经说过:“思想这块阵地,如果我们不去占领,就会被敌人占领。”初中阶段的学生是非分辨能力较差,抵御诱惑的能力较差,及时引导学生正确利用身边的信息资源为学习服务,能有效提高学生正确认识信息资源,抵御不良诱惑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如我们在讲到力学时,引导学生了解牛顿,要求学生上网查找牛顿的相关资料,针对自己感兴趣的点整理关于牛顿的生平或牛顿的名人轶事等小文章,同学们热情很高,写的文章五花八门,并从这个过程中了解了名人的成就来自辛勤的学习和对未知世界的执着探索和追求。对同学们的思想成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所以在这个阶段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网络,利用网络的便捷为自己的成长和成才服务。
4.鼓励学生参加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为研究性学习提供契机
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是一项展示青少年科技成果和科学探究项目的综合性科技竞赛,具有示范性和导向性,其根本宗旨在于倡导和鼓励青少年在运用现有的知识和所掌握的科学原理的基础上,通过研究性学习,对重大现实问题提出自己的设想和解决方案,对未来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以及学习、生活、生产可能实现的新进步、新形态、新形式、新概念、新产品和新服务进行设计和创作,从而推动青少年科技活动蓬勃发展。同学们通过参赛的准备、收集和检索获得的信息、调查社会实际情况、走访专家、分析论证得出结论、书写报告和论文、参加答辩过程及现场观摩其他同学作品等形式,既能丰富想象和开放思想,又能提高学习兴趣,开发创新思维,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学校的目标应当是培养有独立行动和独立思考的个人,不过他们要把为社会服务看作是自己的最高目的。”所以在初中阶段的物理教学中,应当把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激发出来,引导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科学的、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基础,才能培养出有创造力和创新精神的一代新人。
参考文献:
[1]黄日强.加拿大企业参与社区学院职业教育研究.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3).
[2]杜艾芳.德国职业教育公益性实践及其对中国的启示.中国知网,2012-12-25.
[3]许冰冰.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职业教育教学研究.中国知网,2012-12-25.
[4]聂长明,文松年.“研究性学习”教育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中国地质教育,2009,(2):66-70
[5]丁保忠.开展科技综合实践活动的“五性” 原则.校长论坛.
[6]崔允,王中男.研究性学习活动课程:意义与性质、问题及澄清,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12):44-47.
[7]方洁.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渗透STSE教育的探讨.新课程研究,2010.91-92.
[8]曾智勇.怎样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果.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4):107-108.
[9]吴运龙.关于综合实践课的教学.科教纵横,2009,(12):198.
[10]樊红.澳大利亚小学全球教育实践活动的设计及启示.教学与管理,2010,(3):61-64.
[11]谌纪红.推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效开展的探讨.理论界,2010,(1):185-186.
[12]王较过,孟蓓.“明确学习”反思模式对我国综合实践活动的启示.当代教师教育,2009,(12):70-75.
[13]刘永利.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师资的培养与培训研究.教学与管理,2010,(1):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