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流行病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中医院校;流行病学课程;改革
流行病学( epidemiology) 作为现代医学的一门工具学科,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治疾病、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1],在临床医学、基础医学和疾病预防控制领域中发挥着及其重要的作用,在中医药医学领域亦是如此。本文根据本校流行病学课程的教学实践,探讨具有中医特色的流行病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以期提高教学质量。
1 学生对课程的重视程度不足
中医院校学生都以学习中医知识为主,认为流行病学不是他们的主干课程,因此在学习时对课程不够重视,热情不高,不会主动去学习,导致他们不能很好地掌握本课程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近几年,世界范围内几次大的流感病毒蔓延,包括我国在内,都导致全球范围的大流行,其中让人最为惊讶的是在此次流行中很多医务人员都被感染了[2],这足以说明了我们医生流行病学知识的匮乏。针对该现象,我们的应该从教学本身出发,改变教学理念,通过各种教学方法鼓励学生主动学习。
目前,我们对本科生的教学内容主要以总论基础理论知识讲解为主,主要介绍几种流行病学方法,比如:横断面研究、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及实验研究。在以后的授课中可以采用从具体事例出发,引出相应的流行病学方法,并且通过经典事件的分析学习不同方法的特点及实施步骤。在讲授病例对照研究时,可以引用比较经典的吸烟与肺癌的研究;在讲授横断面研究时,可以结合相应的现况调查(大学生网络生活知晓度调查)进行学习等等。一方面提高学生对本课程的认识程度;其次,培养学生理论结合实际的动手操作能力。
2 上课内容及课时的限制
涵盖各种专业和层次,而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培养层次的学生,讲授的内容和要求是不一样的。教师应在授课的过程中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知识体系及需求的特点,制定不同的授课方案[3]。比如:流行病学做为预防医学的主干课程,学时一般安排较多,教师应重点讲授不同方法的理论思想、特点、实施步骤及应用,在此基础上,还应尽可能多安排案例分析讨论课,及时将理论知识应用于现实事件中。对于非预防医学专业学生,流行病学作为一门方法学科,在课时比较少的情况下讲授应做到重点突出,重点培养学生流行病学在科研中的应用思路,让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了解以后工作中应用流行病学的科研思路、研究内容和具体方法。
3 增加实践教学环节
流行病学作为一种方法学科,在教学中应包括理论基础知识教学和实践教学两部分。理论教学注重讲解基本概念、不同方法基本思想等;而实践教学则注重各种方法的具体应用,但目前的教育是教师偏重于理论知识讲解,不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遇到实际问题,不会运用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解决,比如:进行最简单的社会调查,学生不知道怎么去开展实施;临床上遇到比较罕见的疾病,不知道怎样运用流行病学方法去查找病因,因此,加强实践教学整个本科教学的重要环节,而实践教学本身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具有特殊作用。流行病学实践教学环节主要以两种形式来完成:一是选取医学中经典案例课堂讨论的形式,有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具体事件相结合,更好的巩固课堂所学知识;二是现场实践,现场实践是流行病学教学中的重要环节[4]。为了完成流行病学实践教学任务,学校和教师要做好与地方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医院、社区及相关部门的联系工作,组织学生实地开展如个案调查、小规模的现况研究和利用现有资料进行生态学研究等现场实践教学环节。
4 考核方式的改革
流行病学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在以往教学中我们多采用试卷形式进行考核,但单纯通过一份试卷很难反映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能力[5]。所以我们应在考核方式上做相应的调整。整个考试可以分为两个环节:试卷基本知识点识记和具体方法应用。试卷内容应包含本门课程需要学生掌握的一些基本概念原理,还包括对经典案例中所涉及到的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第二部分考核内容教师可以提供多个研究题目,由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写出相应流行病学设计方案(研究目的、方法、步骤、结果、偏倚的控制等等)。通过这样不但可以锻炼学生综合考虑问题的思维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医学问题的实际能力。
流行病学作为预防医学专业的主干课程,同时也是为临床、护理、检验、药学等各研究部门服务的一门工具学科,在科研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作为流行病学的带课教师,应在不断学习中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准确理解流行病学的基本原理,正确应用流行病学原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以期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李立明.流行病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 13.
[2] 陈新林,徐谦,郎建英,等.中医药院校本科生流行病学教学改革探索[J].基础医学研究,2013,4(15):360- 361.
[3] 王福彦,李欣炜. PBC教学法在流行病学教学中的实践与体会[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1,3(2):106- 107.
【关键词】预防医学专业流行病学现场调查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20)29-0039-02
前言
现场流行病学的概念是:“要解决的问题出乎预料必须立即对该问题做出反应,流行病学工作者必须亲赴现场解决问题,由于必须及时地采取控制措施,故调查深度可能受限”情况下的流行病学应用,现场流行病学是方法学科,有些学习流行病学很好的博士、硕士,由于缺乏现场经验,面对实际发生的问题而手足无措,他们不善于征取得到当地人员的配合,不知道如何与群众、决策者沟通,这足以说明仅仅掌握流行病学方法,是难以解决实际问题的。
虽然目前生物医学日益发达,生物医学技术已经发展到分子基因水平,但这些仍然代替不了现场流行病学研究,流行病学是研究疾病的群体现象,疾病的群体现象体现在现场人群中,因此必须让学生经历规范化的现场人群调查实践,才能认识疾病的群体现象,探索疾病发生和流行的原因,然而,目前流行病学的教学重视理论,而实践教学开展的相对较少。
流行病学是一门方法学科,在本科教学工作中应该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部分。实践教学比较注重流行病学各种方法原理的应用,帮助学生消化理论知识,采用实践教学不仅能提高学生应用理论教学中流行病学方法的能力,还能培养学生学习流行病学的兴趣。许多在理论课堂上看起来较简单的流行病学设计思路在实际应用中会有很多问题。因此通过现场调查实践,根据存在问题找出对应的解决方案,不仅能够使学生的理论知识得到应用,还能够锻炼其处理问题的能力。
现场实践教学是流行病学教学的重要环节,但这一环节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往往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没有相关流行病学课题支撑的情况下,相关部门不愿意配合完成,学生实践现场难以获得。因此为了完成流行病学教学任务,现场实践教学这一环节必须加强,学校和代课教师要做好与地方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医院及相关部门和社区及相关部门的联系工作,组织开展如个案调查、小规模的现况研究和利用现有资料进行生态学研究等现场实践教学。
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具有严密的逻辑思维特性,被喻为“医学中的哲学”,因此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流行病学理论和实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面对新形势下社会和经济发展带来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和疾病、防控的机遇和挑战,加强学科建设,培养高层次流行病学专业人才,是摆在预防医学专业教学面前的艰巨而又紧迫的任务,现况调查是描述性流行病学调查研究中重要的方法之一,特别适合于慢性病调查,对特定时间内某种疾病或健康状况及有关因素的资料进行调查,描述资料的三间分布,以分析该人群中疾病的分布特征及其与相关因素的联系,从而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病因线索,也可以调查某特定人群对某医学知识领域的认知水平,以便对该人群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流行病学理论教学内容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在流行病学教学过程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流行病学理论与方法的兴趣贯穿于流行病学的课题设计、现场调查、案例讨论、统计分析之中,是每一位流行病学教师需要长期研究和实践的课题,因此通过系统的现场调查研究设计、现场调查实施、实验室检测和数据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流行病学实验教学改革实践,可以促进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系统掌握理论知识并运用于实践。
流行病学现场实践教学步骤与方法
现场实践教学大致可分为4个阶段:计划阶段,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总结阶段。
1.计划阶段
本课题,计划在南疆51团流行病学现场,该团不同连队包括美丽社区、和谐社区、6连、2连18周岁以上的村民(约1000人)作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法、体格测量法调查该地高血压、血脂异常、肝胆良性肿瘤的患病率和知晓率。学生在带教教师的严密组织和指导下开展流行病学的现况调查,包括调查设计、调查准备、资料收集、整理与分析等流行病学调查的全部实践过程。
2.准备阶段
实践教学4个阶段中,准备阶段尤为重要,如果准备工作做得比较周全、完美,就能为现场实践教学工作的圆满成功创造条件,打好基础,如果准备工作做得不扎实,有欠缺,就会为现场实践教学工作的成功埋下隐患,因此,本次现场实践教学开始实施之前,我们准备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为保证本次现场实践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周密的教学设计和完善的教学准备是现场教学成败的关键,该过程的主要教学工作包括:①向学生解释说明现场教学的教学目标及其重要性、一般步骤和基本要求,使学生对现场教学的目的、内容、步骤及方法有一个整体了解;②指导学生复习流行病学现况调查的基本知识,及高血压、肥胖、血脂异常、肝胆良性腫瘤的患病率和知晓率与防治技术;③练习拟定调查计划,制定调查表,撰写高血压、肥胖、血脂异常、肝胆良性肿瘤的防治知识宣传册;④强化对高血压、肥胖、血脂异常、肝胆良性肿瘤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等技术训练,统一检查和记录标准,并对学生规范组织纪律和工作作风;⑤将学生分成不同连队的流行病学调查组,分别参与各组的物质准备工作。
3.现场实践
进入现场教学之后,将学生按自然村分成4个大组,每一大组均由流行病学基本信息调查小组、体格检查小组组成,各小组在带教教师指导下按调查设计有条不紊地开展流行病学现场实践工作。流行病学调查组在各村领导协助下,主要负责逐户宣传动员群众,收集流行病学基本人口学资料,采集研究对象血标本并送检。对调查表进行核对、充实之后进行整理,及时计算出不同人群高血压、肥胖、血脂异常、肝胆良性肿瘤的患病率。最后对流行病学现场场地进行清理,指导学生书写流行病学调查报告及现场教学体会之后结束现场教学。
4.总结阶段
现场教学结束之后,由流行病学实践教学现场返回学校并由带教教师组织学生交流现场教学学习后的体会,总结学生在现场教学中的表现,评价学生所撰写的流行病学调查计划、问卷调查表及调查报告的质量,最后综合评定现场教学目标达成度。
教学效果
学生在现场实践教学中的一系列实践活动中必然会遇到不同的问题,尤其是对调查对象的宣传,由于有周密的教学计划、充分的准备、严密的组织、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使得学生在调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都能及时得到解决,顺利完成各个环节的教学活动,保证了教学效果和流行病学调查的质量。同时教师认真的工作态度使学生初步认识到:作为一名公共卫生工作者,在工作中想要达到事半功倍之效,除了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基本理论和熟练的操作技能之外,还必须具有科学的工作方法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从而强化学生对专业学习的进取心和良好的工作作风。
结语
流行病学调查现场教学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有利于预防医学专业学生的基本技能训练,有利于促进学生深化学习专业知识和培养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专业能力,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是培养实用型人才的有效措施之一,因此对预防医学专业学生适当开设流行病学现场教学是大有裨益的。同时流行病学作为预防医学中的主导学科,在预防医学教学、防病控病以及科学研究中均发挥重要的作用。从“教学型”向“教学研究型”人才培养方向过渡,综合培养学生的流行病学思维和工作能力,以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层次人才。
一、观察法
二、实验法
三、理论和方法的研究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大致可分为如下类别。
(一)观察法
由于流行病学是人群中进行研究,所以研究者实际上不能或不能全部掌握或控制所研究对象发生的条件,因此,观察法(observational method)就是很重要的方法。
1.描述性研究(descriptive study)描述性研究又叫描述流行病学(descriptive epi-demiology),通过观察而正确、详细地记载疾病或健康状态按时间、地点、人群各种特征(如年龄、性别、职业、民族等等)的分布特点,也可以包括可疑病因因子的分布特点。为了正确的描述分布,必须有明确统一的诊断标准、准确的病例(或因子)数字以及人口数字。
通过描述流行病学获得的资料也可对病因提出线索或假说,或对防制提出有效的措施。
2.分析性研究(analytical study)分析性研究又叫分析流行病学(analytical epi-demiology),对所假设的病因或流行因素进一步在选择的人群中探找疾病发生的条件和规律,验证所提出的假说。主要有两种:①从疾病(结果)开始去探找原因(病因)的方法叫病例对照研究(case-control study),从时间上是回顾性的,所以又叫回顾性(retrospective)研究。②从有无可疑原因(病因)开始去观察是否发生结果(疾病)的研究方法叫队列(或群组、定群)研究(cohort study)。从时间上是前瞻的,所以又叫前瞻性(prospective)研究。
流行病学研究时还需要广泛使用多种其他有关的技术与方法。所需要的方法在数量上有超过临床所需。比如伤寒病,临床培养出伤寒杆菌即可以诊断,流行病学有时还需要知道其噬菌体型或其他特征;临床只需要从病人中分离细菌,流行病学还要检查外界物品、土壤、水中的细菌。流行病学需要做大量人群的检验,需要快速方法,以便在短时间内做大量标本检验。所以,流行病学研究需要设备良好的许多种实验为其服务。
(二)实验法
流行病学中所用的实验法(experimental method)也叫作实验流行病学(experimental epidemiology),它和一般医学基础学科的实验不同,主要在人群现场进行。人群现场是流行病学的主要的、最大的实验室。根据研究对象不同,又可分为:临床试验(clinical trial)和人群现场试验(community field trial)。后一类实验中对病因进行干预的又叫干预研究(intervention study’或译作防治实验研究)。当被观察对象不能随机化分组时,叫作半实验或准实验研究(quasi-experimental study),如卫生政策的可行性研究及管理与服务的评价研究等。
(三)理论和方法的研究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