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经济学的基本逻辑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 经络;穴位;结构;针刺;基本机理
《素问·异法方宜论》篇首论针刺工具——九针:“南方者,……其病挛痹,其治宜微针。故九针者亦从南方来。”[1]这段论述点明“微针”因治疗“挛痹”的需要而产生,而且其治疗病位相对狭细,在肌肉之间;但相对于祝由所治之病的无形,其治又为有形之病。从中可得出针刺治疗方法在产生之初含有一种“缝隙”思想。
1 经络初始和穴位初始
1.1 经络初始 《难经·二十五难》曰:有十二经,五脏六腑十一耳,其一经者,何等经也?然:一经者,手少阴与心主别脉也。心主与三焦为表里,俱有名而无形,故言经有十二也。[2]
十二经来源的初始物质基础是体内较大的血管,要表述的功能也是血液的物质、能量输布功能。《素问·三部九候论篇》所指的“九候皆有脉动”就是证明:是说除了手足太阳经、手厥阴经以外的九经都有脉动,脉动是动脉的特征;因人体内可以流动的物质是气和血,所以担当沟通表里、运送人体可流动物质的十二经也理所当然地表述气血的布输功能。关于各经气和血的状态,《素问·血气形态篇》给出清晰描述:“夫人之常数,太阳常多血少气,少阳常少血多气,阳明常多气多血,少阴常少血多气,厥阴常多血少气,太阳常多气少血。此天之常数[3]”。这段论述表明十二经是表述气血运行通道的一个工具。脏腑居于内,十二经将脏腑气血向外输布,体表皮肤是气血输布的终端,经之终端必定细小,所以络脉应“细小”表述之需而产生。《素问·皮部论篇》:“阳明之阳,名曰害蜚,上下同法。视其部中有浮络者,皆阳明浮络也。其色多青则痛;多黑则痹;黄赤则热;多白则寒。五色皆见,则寒热也。络盛则入客于经,阳主外,阴主内。”[3]这段文字是描述阳明经皮部的病变症状,并以络脉的五色变化论病性,可有颜色变化的络脉就是浅表的小血管,因为只有浅表血管中血液的质和量的变化才能产生五色改变,可见络脉初始内容主要指小血管。
1.2 穴位初始 《内经》中穴位正宗来源有两个:一是气穴和气府,另一个骨空。《灵枢·气穴论》、《灵枢·气府论》、《灵枢·骨空论》三篇文章是穴位的专论;气穴是从脏腑的精气从里向外布散的角度论证穴位的,气穴是脏腑精气布散于体表的易达间隙;气府是从精气流通的角度论证穴位的,强调穴位是气的流通汇聚之点,用气穴和气府为篇名分论穴位是彰显穴位功能的多样性。《内经》中岐伯对“溪、谷”的定义比较清晰地点明了穴位的解剖定位所在;“肉之大会为谷,肉之小会为溪,肉分之间,溪谷之会,以行荣卫,以会大气。”[3]就是说溪穴、谷穴在肌肉相衔接处的空隙中,这也就是一般穴位的解剖定位。“肉分之间,溪谷之会,以行荣卫,以会大气”这句话对穴位之内和穴位之间运行之物进行了界定:是气,即不是血。所以说“以行荣卫”,就是说相对于经络的以论血为主,穴位以论气为主。但血气不分家,气不是脱离血而单独存在的,穴位及穴位之间的流通也有血的存在,为了照顾这两点,就用“以行荣卫”论述,荣卫即血也,不说血,而用荣卫,突出穴位所论内容主要在气。同时,因荣行脉内,卫行脉外,用“以行荣卫”更突出了穴位之间的连通空间是脉内和脉外的两种空间。
骨空也是穴位主要来源之一,因为人体很多穴位都位于关节间隙之中,如督脉之穴。“肉之分”、“骨空”、“肉分之间”强烈地突出了穴位和穴位之间连接空间的缝隙性,穴位中另一种穴位是阿是穴,不具备中医穴位产生初始时的解剖特异性,它的意义只有在临床治疗时才得以体现,并完全可以用经典穴位的生理和病理内涵将其纳入其中。
2 经络和穴位走向统一
《灵枢经》开篇两章《灵枢·九针十二原第一》和《灵枢·本输第二》将十二经及任督二脉和穴位基本统一起来;《灵枢·经脉第十》详细描述了十二经、十五别络的循环路径及其病变表现和相应病机;《灵枢·经别十一》详细描述了十二经别的循环路径;《灵枢·经筋第十三》详细描述了经筋的循行路径及病变表现。经和穴统一使经络学说初具根基,使经之论血和穴之论气相统一;十二经别和十五别络的加入强化了经络学说产生之初即肩负的表述气血沟通、输布功能的角色,使人体各组织器官是一个有机整体的实质和理论得到进一步体现;十二经筋的提出,则重在强调“筋”的功能,因为除了骨骼、肌肉外,与运动有关的肌腱、韧带、筋膜、神经等组织的生理功能是被归气化之中,其组织形态被归入筋的范围,十二经筋的加入,使经络功能表述更全面。穴位正宗来源有二个:一是肉之会;二是骨空。人体前正中线是最大肉之会,人体后正中线是最多骨空所在,若不将人体前后正中线用经脉串起来纳入经络系统,经、穴统一就名不符实。而且两处穴位不能用三阴三阳经中任一经来串连,因为三阴三阳经在人体循行路线要体现人体的对称性和阴阳表里的层次性,一旦用其中一经去串连人体前后正中线的穴位,经脉循行就失去了章法,所以任督二脉应需而生,这就是有专著《十四经发挥》的原故,因十二经加上任督二脉是将穴位和经脉串起来,是使经穴统一的主体,其它六条奇经则是十四经功能的再综合和再抽象。
3 从现代病理生理学角度阐释针刺治疗基本机理
人体总的免疫态势是祛除异物、自洁机体,在物质、能量、时空三个维度上趋向自稳的“阴平阳秘”健康状态。针刺治疗正是利用人体这种自体免疫态势,以针作为工具和信息介导,因势利导、扶正祛邪以治愈疾病。
3.1 “治血”机理 当致病原(邪气)从体表侵入络脉时,人体的免疫细胞通过趋化作用向病灶汇集,力图将其拦截、限制、杀死、祛除,这就形成了一种正气祛邪外出之势。针一旦刺在邪气聚集的“结上”或血盛之处,聚邪之血则应势而出,邪去正复则病愈。
3.2 “治气”机理 针刺穴位是否到位是以是否“得气”为衡量标准,得气即酸、麻、胀、痛等被刺者的主观感觉,或者刺针者手下紧涩等感觉,这是由神经系统感知的;只是由于中医的理论表述中没有神经系统,其形态归入髓和筋的范畴,其功能被归入气化(还有神)范畴,所以针刺感被称为得气。针体进入穴位后,至少从两个维度向人体传递信息,一是物质维,如果针刺时针体触及神经或其末梢感觉结构,患者就会有酸、麻、胀、痛的感觉,如果针刺时针体没有碰到神经或其末梢的感觉结构,非感觉组织会因原始的应激反应而紧张,吸紧针体,使行于其中的针体有被鱼咬的感觉;另一个是空间维,因为相对于人体自身组织,针体是异物,针体进入体内之后,人体将会正确地探知这一导入物信息;针体进入人体后,将会导致局部组织空间关系的微小变化,这一变化也会被人体探知。不同的行针方法(进针、运针、出针方法)在物质维和空间维上向人体传递了不同信息变化,人体就会根据这些信息变化做出相应的反应(应激反应和去应激反应),这样针刺就达到了治疗目的。烧山火和透天凉两种典型的针刺方法就是针刺“治气”机理的古老描述:“方夫治病,其法有八:一曰烧山火,治顽麻冷痹,先浅后深,用九阳而三进三退,慢提紧按,热至紧闭插针,除寒之有准。二曰透天凉,治肌热骨蒸,先深后浅,用六阴而三出三入,紧提慢按,寒至,徐徐举针,退热可凭。……”[4]。
4 小结与展望
综上所述,经络穴位系统是在中医因病设法治疗思想指导下,因临床治疗“缝隙处”疾病的需要,逐步发展综合而成的空隙空间系统,象其它中医重要概念一样,经络穴位系统是一种表述空隙空间的综合。
针刺治疗是借助经络穴位系统的相关功能取效,而经络穴位系统的相关功能是人体所有缝隙和调节功能的综合,所以经络穴位系统的“实质”和功能不是一一对应关系,对经络穴位系统的相关功能的研究应该是未来的研究重点,会有很多重要发现;到目前为止,所有关于“经络实质的发现”,如各种传导现象,其实都属于经络和穴位的功能范围。经络、穴位、针刺机理是三个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的概念和表述,只有认识了这个事实,才正真理解经络和正确指导其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南京中医学院.黄帝内经素问译释[M].3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98.
[2]秦越人.难经[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3:89.
关键词:计算机 网络教学 基本素养
现代化的教育模式要求,教育教学必须要跟上时展的步伐。单就网络教学来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全球信息资源共享化,一方面给网络教学带来了资源利用的空间,另一方面,对传统教学模式造成了冲击。信息不断更新加速的网络环境,要求教师和学生在思想上进行“革新”,以跟上网路教育的步伐,更好地实现网络教学的优化效果。
一、网络教学简介
广义上的网络教学在不同的环境下具有各不相同的内涵。笔者结合网络教学的基本定义,结合学校实际教学环境,对网络教学内涵做一简介。网络教学是指借助于网络技术,使之成为构成新型学习环境的有机因素,以探究学习作为主要学习方式的教学活动。在功能上,网络教学是传统课堂教学的有力辅助。
二、影响网络教学因素
从网络教学的定义可以看出,这是一种借助于网络的教学方式,目的是为了实现更具有优势化的教学形态。基于这一点可以判断出影响网络教学的主要因素包括以下几方面。
首先,教师对网络教学的敏感度。教师是网络教学的指导者,负有启发、引导学生认识新模式教学的责任和义务,而具体的方式方法需要教师不断探索,所以教师要尽可能多地参与有意义的网络教学活动,以提升自身对网络教育发展的敏感度和更新度,使网络教学的开展更加游刃有余。
其次,文化背景的差异性。网络信息化共享的时代,最显著的特征便是文化上的共融性,而对网络教学来说,教师在教学和学生在学习中要有差异地来接受知识,要注意到不同文化背景下知识的差异性,尊重带来的不同文化要求。
再次,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律性。网络是一个信息化共享的平台,没有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无障碍的开放性要求学生学习网络知识时,具有一定的主动性和自律性,借助于网络知识的丰富和便捷,要主动积极地去学习相关知识,而不是漫无目的地“闲逛”。
三、网络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应具有的基本素养
1.网络教学基本素养之教师
结合上文中影响网络教学的因素,笔者认为网络教学中教师的基本素养是基于网络教学的特点来谈的。网络信息的共享性,要求教师在开展教学中转变传统的教学思想,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互动教学。教师要放开手,敞开心和学生共同讨论课题文化等,可以以学生有效的参与性来作为课堂绩效的评估,同时要鼓励学生间相互进行学习成效上的评价,以实现网络教学的民主和平等化,提高学生网络化学习的兴趣。此外,作为网络教学的“新兵”,教师要时刻保持居安思危的心态,多多请教网络教学学科专家,不断优化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
2.网络教学基本素养之学生
结合上文中影响网络教学的因素来看,学生是网络教学文化的接受者。对学生来说,网络就像是一个知识的“大染缸”,学生要做到“清者自清”方能真正使网络达到“为我所用”的学习效果,因此自律性和主动性的素质必不可少,同时还要有相对的敏感性。在老师的指引和教导下,行走在网络传媒中的学生,要具有辨别网络知识有效性的能力,对于学科文化有帮助的知识,要主动积极地探索掌握,反之,则要做到“绕路而行”。
网络能够提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能力。网络教学中的互动性恰是提升学生交往能力的途径。因此学生要积极响应和配合老师来完成教学中的知识互动环节,主动参与,快乐分享,具有网络共享的意识,并严格遵守网络学习的三个步骤,协作性―针对性―真实性。通俗来讲,即网络学习首先是合作共享,其次是有目标任务,再次是要具有实效价值。同时,在与人交往方面,要懂得尊重文化背景和个性的差异性,培养积极开放的心态,善于接纳他人。
四、小结
近年来,网络教学已成为现代化教育的大势所趋,网络文化的开放性和便捷化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增效利益,但随之亦出现了相关的负面影响。作为网络教学的实践者,教师担负着网络教学趋利避害的责任。这就要求从“我”做起,转变教学思想和观念,跟上网络时代教育的发展步伐,有效地指导和启发学生,意识和认识到网络文化的积极性和消极作用,明确学习目标,拓展思维空间,积极探索与课本知识相关的深化知识层面,从而实现网络教学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胡艳华.网络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基本素养[J].中外企业家,2013(28).
慕课真正的市场在哪里
慕课真正的市场在哪里?在校外。虽然慕课在中小学、在职教、在大学中都有巨大机遇与市场,但实际上对于慕课来说,更大规模的市场、更深层的市场、更多元化的市场,应该是在校园之外,在社会上。
从2014年起,IBM开始大力推广其“独立工作者(Independent Worker)”的概念。这些IBM的雇员不用每天到办公室上班了,而是凭借互联网,尝试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办公。这些雇员与企业的关系由原来服务一个单位演变为游走于多个企业之间,在“兼职”的状态下把多个公司的工作做好,同时赚取高的报酬,这很可能是未来人们的工作方式。
当然,这对工作人员的知识与技能的要求会更高。这也就催生了人们谈论已久的话题――终身学习。两千多年前的庄子感慨“吾生而有涯,而知也无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提出了“终身学习是 21世纪的生存概念”。
多少年来,人们都在谈论继续教育,终身教育。确实,随着知识更新换代越来越快,人人都要不断地学习,都要终生学习。终身教育有其泛在性、非正式性、社会性、情境性、适应性的诸多特点。而传统的教育方式受制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有着少、慢、差、费的特点。
面对如此庞大的需求、如此多样化的继续教育需求来说,现有的教育机构与教师是应付不过来的。这么多年来,由学校办的继续教育只是部分地满足了很少的一部分学历教育需求与高端的MBA和EMBA。更多的继续教育需求,他们根本就顾不过来。
现在,我国创新创业缺乏的不是人,不是意愿,也不是资金,缺的是好的创意,好的模式,好的执行力。我们可以到全世界去寻找,看看别的国家,别的企业正在创些什么业?如何创业?每年硅谷都有很多新点子,新试验在进行。我们为什么不能派出一些团队去,或者干脆就在硅谷成立若干个创业创新教育公司,成批量不间断地把各种好的创新创业的模式与案例引进来,通过慕课的方式向大学生、向城市蓝白领、向退伍军人等开放。让对创新创业有兴趣的人,能够得到不断的培训。
假如我国有这么一套创业培训系统,有这么一个大产业,我们还愁就业吗?我们还用愁创业企业不够吗?
如果创业课可以用慕课这样上,为什么其他行业,其他技能的,不能用慕课的方式来培训呢?为什么慕课,为什么教育就只能在校园中呢?
在没有互联网,没有慕课的时候,有多少仁人志士考虑过这些问题,都在质疑现存的这套传统教育体系,都在尝试用各种各样的方法来推行终身教育。但是,从总体上来说,都不很成功。主要的原因就是,传统的面对面教育模式规模太小, 成本太高。学历教育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有政府公共财政的大量投入。而对校园外的培训,国家拿不出这么多钱来。所以,如此大量的培训需求一直没有得到满足。
如何开拓慕课市场
现在,借着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慕课的发明大大地改进了培训的效果和减少了成本。我们不能再犹豫,再彷徨了。我国的产业,我们的企业在竞争中就要落后,我们的年轻人、中年人,就会失去很多发展良机。
我还想谈一谈机制的问题。对农民工的培训,对退伍转业军人的培训,对社会人士的继续教育、终身教育,千万不要被垄断起来,交给自己的学校,自己的机构来做。政府可以定规划,定规则,由民间,商业性的或公益性的组织去做。
举一个例子,多少年来有多少外语学院外语大学外语系都在做英语培训,都赚了一笔小钱,小富即安。而就是在英语培训领域的一个小小的部分,出国英语培训,就出了新东方这么一个大公司,让他们赚得盆满钵满。后来又出现了华尔街英语等一批又一批的民间英语培训机构。
近两年来从沪江网的崛起也可以看到民间的智慧与力量。几年前我到上海去调研时,沪江网还是几个小青年在小隔间里埋头苦干。2013年去参观,他们已经做成了上千人的大公司,服务上亿人。仅跟他们签约的外国英语教师就有好几百人。试想如果这个网是由某一高校的英语系来办,几年过后的今天可能还是与原来差不多的模样。
社会是有分工的。我们现在的教育体系,能把学历教育办好,已经是满负荷了。不要把继续教育、终身教育的重轭再加到他们已经是很沉重的负担上去了。特别是不能让他们自己做不好,还不让别人去做,把这个重要领域给垄断起来。这个领域一定要充分的放开。
网校就是一个垄断失败的例子。这么多年来,我国的网络学院只让那么几十个公立大学去开办,结果是网校都是开得半死不活。学校不重视,投入不够,而学校还想把网校当成摇钱树。
这个关系到几亿人的大市场,关系到众多人的职业生涯,关系到中国工业转型,关系到民族生存的大产业,应该让有能力、有创新的企业去竞争,让他们打得头破血流,优胜劣汰,由教育消费者们来选择课程,选择平台。笔者认为,显然是后一种方式更有效,更可持续。
说了半天,慕课到底为什么免费?好像清楚了,又好像还是不清楚。不管怎样,对于我们这些消费者来说,不用为那些慕课的投资者担心他们能不能赚到钱,我们只管免费去用就是了。
1P理论
我的同学北大光华学院的王建国教授,近年来专门研究一个在互联网上常见的问题:为什么有的企业不但不收顾客的钱,还倒贴给顾客,他自己还能赚钱呢?
为此,他创造了一个名字有点怪的理论,叫1P理论。
根据百度百科的解释:“1P理论是利用网状经济形成的外部效果,在企业价值链环节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顾客之间引入第三方利益攸关者分摊成本,把企业之间竞争博弈的赢利模式转化为合作共赢的赢利模式的理论。1P理论的本质,就是通过引入第三方,可以使产品价格低于平均成本还能赢利,从而创造自动营销,同时他把烦琐的营销理论归结为价格的竞争,两点的提出是对传统营销理论在网络经济时代的深化,营销的创新就是要符合时代的需要,市场的需要。”
没看懂吧?我记得不知是谁说过,“经济学就是把老百姓一眼就能看懂的问题忽悠到他看不懂为止的专业。”让我用非经济学家话来解释一下他的理论。举个例子,比如说我们熟悉的微信。 马化腾的团队把微信的软件做好了挂在网上,一天,你的朋友邀请你加入微信。从此你不但可以跟朋友发微信,还可以免费打电话等。腾讯没有因为你的加入多花一分钱成本。你也没有给腾讯交一分钱。如果你住在美国,还能拉5个朋友进微信,腾讯还会给你一个25美元的餐弧D慊箍梢缘教迫私置夥寻壮砸欢佟L谘恫簧担他会找投资者,找广告商等第三方来买单。结果是皆大欢喜。腾讯拿到了钱。第三方也通过广告等赚到了钱。这就是王教授说的:“免费还能赢利,神奇在于第三方买单!”
更有意思的是,王教授还把他这一理论进一步推广。他创造了一个新词,叫边际非稀缺产品。它是指一个产品一旦用一个起始固定成本生产出来后,就可以无穷复制而不需任何追加成本,例如软件就是典型的边际非稀缺产品。产量完全由需求Q定,需求即生产!
边际非稀缺产品的普遍存在形成了边际非稀缺经济。而当一个国家的边际非稀缺经济的成分比重大于稀缺成分的时候,经济过热时会导致通货紧缩,也就是总体物价下降。而我们平常看到的是当一国经济过热时,物价会上涨。他说:“这一结论是惊天动地的,它对凯恩斯的宏观经济理论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并且被美国等国家的经济多年持续增长而没有导致通货膨胀的事实所验证。它对微观经济理论同样提出了严峻挑战,因为整个微观经济学的结论同宏观经济学一样,是以资源稀缺为假设前提的。现代经济学认为,没有稀缺就没有经济学。我们看到,没有边际非稀缺照样没有经济学!”
边际成本为零的慕课
免费慕课对专门研究定价的经济学是一个什么挑战?未来的世界是不是一个免费的世界?作为经济学家,在谈到费用问题,总得拽点理论才行。如何用经济学来说明慕课免费或不免费的道理呢?
学过经济学的都知道,经济学有两个重要概念,一个叫边际成本,一个叫边际收益。边际成本是指生产最后一个产品时的成本的增量。边际收益就是指卖出最后一个产品时的收益。当企业卖出最后一个产品时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时,企业获得的利润是最大的。这是因为销售最后一个产品的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企业再多生产就能赚更多的钱。反之,当边际收益小于边际成本时,企业就赔了,就会减少生产。
你在小摊上砍过价吗?摊主说,卖100,你说买20;摊主说80,你说40;经过几次讨价还价后,你心里大概知道这玩意到底值多少钱了。然后你扭头就到第二摊,以比这底价再低一点的开价。货比三家,当你到第三摊砍价时,就已经很接近摊主的那个边际成本了。你开的价要比这个还低,就没有摊主理你了。
经济学家假设,市场上每个买家都跟你一样精明,每个摊主都跟上述的一样傻,三个摊主一竞争,他们只能卖出一个成本价或略高过成本价。于是他们认为,在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上价格应该等于边际成本。
这套精美的理论正好用于互联网上。计算机、软件和通讯技术的进步遵从“摩尔定律”,处理器芯片的计算速度每18个月就会翻一番,也就是说,同样性能产品的价格会降低一半。在摩尔定律的作用下,网络服务商可以用越来越低的成本去提供越来越多的商品和服务。同时,存储、宽带、移动互联技术成本的降低,使得服务提供商可以同时面向海量的用户。人类历史上,从未有任何一种产品,像互联网那样,可以以如此低的成本扩张用户。在互联网里,新加进一个客户成本往往为零。
更要命的是,你不免费,你的竞争对手迟早也会免费。谁先免费用谁就能占领广大的市场,那么与其等着对手置你于死地,还不如先下手为强,把市场先占着再说。360把金山毒霸赶出市场,腾讯微信抢夺中移动市场,用的都是这一招。
对于慕课来说,如果“价格等于边际成本”是市场规律,慕课的课已经录下来了,多加一个学生并不加成本,边际成本为零。这也就是说,慕课的免费就不只是校长们、网校老板们的慷慨、慈善,而它就应该是免费的。它是经济规律。作为我们这些慕课以及其他互联网上免费的使用者来说,不应该感谢edX、学堂在线、100教育,感谢应该是经济学家,是他们发现了市场这个上帝定出规律。
可是,有的人问,为什么微软就不按边际成本收费呢?它那一个光盘,一个纸盒,一份说明书的边际成本不应该值这么多钱呀。经济学家们也有招,他们说,你砍价的那个小摊贩市场叫完全竞争市场,而微软的Window市场叫垄断市场。全世界只有一个微软,Linux又不很争气,大家都在用Window,你不用还不行。加上比尔?盖茨又比小摊贩们聪明,因此,它的定价方式就不用按边际成本,而是按一般人能承受的最高价格。 这也就是为什么各国都对微软恨得咬牙切齿,不断地发起反垄断诉讼了。
为什么很多互联网公司不收费?还有一种经济理论可以证明,收费还不如不收费。美国华盛顿大学的尼克?萨博提出了一个叫“心智交易成本”(mental transaction costs)的问题。他发现,在很多场合,对消费者仅仅是收取一分钱,也会让大多数消费者掏腰包的动作马上停下来。尽管谁都不会出不起这一分钱。
那么为什么一分钱的价格也会有这么大的影响呢?他说,一旦要收费,我们的脑子里面马上就会立起一面小旗:“掏钱值得吗?”而如果商品的价格是零,我们脑子里的那面小旗就不会立起来了,做决定时也会觉得轻松多了。因此,免费能帮助消费者加速做出购买决定,让更多的人愿意尝试一下某种新商品。萨博仔细研究了很多收费很低的网上产品,例如在浏览某个网页的时要交一分钱的费用,或是下载网上某个连环画支付千分之一欧元的费用。他断言,这些做法注定都会失败,不如干脆不收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