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高中语文知识点汇总范文

高中语文知识点汇总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高中语文知识点汇总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高中语文知识点汇总

第1篇

1.哀而不伤:悲哀而不过分。多形容诗歌、音乐等具中和之美。并非悲哀而不伤心。

2.哀兵必胜:遭受压迫而悲愤地奋起反抗的军队必定胜利。“哀兵”不能误解为哀丧的军队。

3.爱屋及乌:因为爱那个人,而连带爱护停留在他屋上的乌鸦。比喻因爱一个人而连带喜爱跟他有关的人或物。

4.爱莫能助:虽然同情但无力帮助。(正:同情;误:喜爱)

5.安土重迁:并非看重迁移的意思,而是形容恋乡土,不愿轻易迁移到外地。“重”在这里解释为

“难”,在家乡住惯了,不愿轻易迁移。形容留恋故土。

6.安危相易:平安与危难可以互相转化。易:变换。

7.安时处顺:安于常分,顺其自然,形容满足于现状。

8.按部就班:按照一定的条理,遵循一定的程序。

9.白驹过隙:白驹,原指骏马,后比喻日影。比喻时间过得很快。

10.百身何赎:意思是白死一百次,也换不过来。后来表示对死者极其沉痛的悼念。赎:抵偿。

11.百年树人:培养人才是长远之计,需要付出艰辛。(正:培育;误:树木)

第2篇

1)判断句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

是寡人之过也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2)被动词

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丙寅三月之望 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

吾属今为之虏矣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3)省略句

断头置(于)城上,颜色不少变 亦以(之)明死生之大

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氾南 则思三驱以(之)为度

大王见臣(于)列观 项王则受璧,置之(于)坐上

拔剑撞(之)而破之 其不义又甚(于)入人园圃窃桃李

从而誉之,谓之(为)义

4)特殊句式。

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状语后置句) 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定语后置句)

钩党之捕遍于天下(宾语前置句) 以其无礼于晋(状语后置句)

何厌之有(宾语前置句) 虽董之以严刑(状语后置句)

第3篇

2.议论文三要素:A论点 B论据 C论证

3.比喻三要素:A本体 B喻体 C喻词

4.记叙文六要素(五W+H):何时when 何地where 何人who 何因why 何过how 何果what

5.律诗四条件:A八句四联(首颔颈尾) B偶尾同韵 C中联对偶 D平声合调

6.五种表达方式:A叙述 B议论 C抒情 D说明 E描写

7.六种说明文说明方法:A举例子 B列数字 C打比方(喻) D作比较 E分类别F下定义

8.三种说明文说明结构:A总分总结构 B总分结构 C分总结构

9.三大说明文说明顺序:A按时间顺序 B按空间顺序 C按逻辑顺序

10.两种基本议论文结构:

A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B提出观点——论证观点——总结观点

11.六种议论文论证方法:A举例法 B对比法 C 喻证法 D E归谬法F

12.八种主要修辞方法:A比喻 B拟人 C排比 D夸张 E反问 F设问 G反复 H对偶(简记为:喻拟排夸,二反设对)

13.四种人物描写方法:A外貌描写 B语言描写 C动作描写 D心理描写(简记为:外语动心)

14.七种短语类型: A并列短语 B偏正短语 C 主谓短语 D动宾短语

E动补短语 F介宾短语 G的字短语(按功能划分为七种)

A名词性短语 B动词性短语 C形容词性短语(按词性分三种)

15.六种句子成分:A主语 B谓语 C宾语 D补语 E定语 F状语

16.十二词类(性):A名动形 B数量代 C副介连 D助叹拟

17.三种记叙方法(顺序):A顺叙 B倒叙 C插叙

18.三种省略号作用:A表引文内容省略 B表列举事项省略 C表说话中断延长

第4篇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13―0042―01

一、职高语文教学构建高效课堂的意义

首先,构建职高语文高效课堂便于学生掌握知识。在职高语文教学过程中,创建高效课堂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更便于对知识点的掌握。语文知识点包含很多难于理解的内容,如果教师采用以往的完全遵照教材生搬硬套的教学方法,则很容易降低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效率低下,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抵触心理,失去学习兴趣,被动学习,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其次,职高语文高效课堂的建构便于提高学生能力。在进行职高语文课堂教学时,教师在让学生们掌握相关知识点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们的学习方法,让学生们更好地发展。因此,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构建职高语文高效课堂非常有必要。

二、新课改下职高语文高效课堂构建思维

1. 转变教学理念,给与学生足够的主动权和选择权。新课改的核心理念是构建高效课堂的支撑。新课改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为主体,高效课堂的基本要求也正是“学生作为最主要的教学资源”。因此,在新课改的背景下,高效课堂的变革意义在于将“教中心”变为“学中心”。其次,重新构建课堂师生关系,将“师中心”变为“生中心”。为了实现这教学理念的转变,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转变以往传统的课堂教学思想,让教学内容不仅仅只是单方向的输入,而是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多方向的交流,使高中语文课堂充分体现出对学生充分的尊重性、选择权与主动权,向学生呈现一个丰富性和多义性的活泼课堂。另外,教师要更深入地了解学生的需求,尊重学生的意愿去安排课堂内容,采取合适的授课方式,布置合理的课堂作业,让学生更好地吸收教师所传授的知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建优雅的教学情境。语文教学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的行为举止,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可以让学生在无形中受到美的熏陶,在新课标中也明确地指出了语文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采取多种方式,比如说播放优美的音乐,展示美丽画面,让学生自然、轻松地融入到这种优雅的教学情境中。总之,学生在一个充满意境的教学氛围中,会对将要学习的内容产生期待,使之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语文学习当中,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

3. 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作为职高语文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时还应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以后发展夯实基础。教师在教学之余,应该多与学生交流沟通,了解学生各自不同的特点,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进行分组教学,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由于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和兴趣爱好都有所不同,因此,教师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不能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法,这样就会让学生们丧失了学习的兴趣,学习效率低下。然而,通过分组教学,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彼此间沟通与交流的平台,让学生们在互相讨论、团结合作的过程中取长补短,互相学习。在小组讨论完之后,教师将学生们所提出的具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汇总讲解,可以很大程度地提高教学质量,构建高效课堂。

第5篇

关键词: 高中语文教学 教学手段 课前预习 探究合作 分层模式

新课程改革主要着力于教学活动的素质化,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进一步优化教学手段与方式,拓展语文教学空间,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的发展环境。高中语文教师应当将这一点作为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出发点,开展创新,促进语文教学成效提升。我多年从事高中语文教学与研究工作,近年来重点分析了高中语文教学成效之后的现象,并在实践中开展针对性补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创新教育教学工作,促进语文教学深入开展,取得实效。

一、运用先进教学手段,改变学生学习兴趣低下的现状

在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工作中,对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并不是非常到位,部分教师对多媒体手段的作用了解不够全面,甚至认为这只是一个花架子,实际作用不大。实际上,多媒体教学手段对高中语文教学活动具有较强的促进与辅助作用。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信息的有效补充,因为高中语文教材中包含的教学信息量是固定的。为了提高教学生动性,教师就需要对课堂教学信息进行补充。教师可以从教学网站上面下载一些补充资料,配合课堂教学,深化教学成效。如在教学《长江三峡》内容时,学生仅仅依靠教材中的描述及教师的讲解,很难在脑海中形成直观的感知形象。为了增强学生的直观感知,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作用,从网络中下载资料视频,向学生演示长江三峡实景影音资料,提高学生的直观感知,为深刻理解教学内容奠定良好基础,形象化的教学手段改变了教学活动的枯燥与乏味,有力地激发了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

二、开展课前预习指导,改变课堂学习准备不足现状

许多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都有这样的体会,就是许多学生在语文课堂学习中准备不够充分,课堂学习效率低下。出现这样的现象,与学生缺乏有效的预习有关,教师应当将开展课前预习活动作为提升教学针对性与实效性的重要抓手,为课堂教学活动有效开展奠定基础。教师一方面要指导学生拟定周密细致、重点突出的预习题纲,进一步规范语文课前预习的效果,将学习目标中的基础性内容放在课前预习环节进行解决,通过这样的方式前移教学环节,为课堂教学节省时间,可以将更多的时间运用于启发引导和师生双边活动上面。另一方面还要强化对学生进行科学预习方法的指导,如运用较为广泛的“读、思、找、做、记”等五步预习法就发挥了较好的作用,“读”就是深入研读教材内容,“思”就是认真思考预习题纲,寻找答案,“找”就是寻找学习重点,“做”就是做上标记,“记”就是将自己在预习活动中的经验体会记录下来。教师要指导学生正确运用科学预习手段,将基础性知识掌握在课前预习环节,并通过有效的预习活动,进一步筛选出无法自主解决的学习难点,提高学习活动的针对性,同时这些难点也可以作为教师组织与设计教学活动的有效反馈信息。

三、指导探究合作学习,改变学生自主能力滞后现状

受到高考应试教育指挥棒的影响,部分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习惯于采用满堂灌输的教学模式,过于强调知识点记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实际参与程度不高,制约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没能形成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容易造成“高分低能”现象。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应当从改进教学模式等途径入手,开展自主探究模式教学探究,着力改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滞后的局面。如在教学《发明与发现的国家》一文时,一位老师采取小组合作探究模式教学,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建立起学生合作学习为主要模式的创新机制,在学生课前充分预习的基础上,向学生揭示一组探究题:1?郾李约瑟作为一名英国生化学家和科技史专家,研究中国科技与文明的出发点是什么?2?郾中国在17世纪前后对科学作出的贡献如何?3?郾中国古代科学存在着什么样的缺陷?在此基础上为何科技又有了明显发展?发展了为何无法达到现代科学?其中障碍是什么?4?郾中国早期社会为何能够广泛运用科技?中国为什么可以产生有机自然观?5?郾作者写作本书的目的是什么?应当如何看待各民族的科技成就?6?郾欧洲为何能够形成现代科学?对待各民族科技成就应当采取什么样的态度?老师在教学活动中,依托这一组探究题进行引导启发,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学习,依靠学生自己的思考与合作完成学习目标。接下来由学生的学习小组推荐代表进行学习成果汇报交流,一个小组学生开展学习汇报的时候,其他小组成员可以进行补充说明,集聚学生集体的智慧,促进教学活动深入开展。接下来,老师还紧扣重难点进行了总结归纳,帮助学生完善学习成果。此后,老师在课堂教学时间之内还开展了当堂检测活动,采取作业纸的形式,将本节课的知识要点进行汇总,设计为简要的习题,对学生进行检测,提高了教学信息反馈的及时性,有助于教学活动的及时调整与改进。

四、实施分层模式教学,改变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现状

第6篇

对于当前的高中语文学习而言,需要不断的进行教学方式的改革与创新。为了更好的促进高中生的语文学习,运用新型的教学方式与教学方法,首先就需要转变老师与学生们对高汇总语文教学工作的认识,认清高中语文学习中的主客体。对于高中语文教学工作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才能够不断的推动高中语文教学方式的不断改革与创新,才能够真正的接受新型的教学方式方法。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而言,主要是依靠老师的“满堂灌”教学模式,由老师在课堂上大讲特讲学生们应该掌握的知识点。老师们认为这样能够最大程度的节省时间,之间给学生们灌输所需要学习的内容,然而这样的教学方式极大的束缚了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不利于同学们的学习兴趣的提高。因此,在新型语文教学手段的探究过程中,应该对以往的观念有所转变,分清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主客体。

二、积极发挥教师的引导与启发作用,指引学生们的学习

在高中语文的教学中,老师发挥了中要的指引作用。在新型教学模式的探究分析过程中,应该着重发挥老师们的指引一起发作用,充分发挥老师的引导启发发作用,能够更好的促进学生们的学习,然而不可过度的依靠或者依赖老师在学习中的作用。在上文中我们已经知道应该转变以往的传统教学观念,高度重视学生们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这与老师们的引导启发作用并不冲突,而且是相辅相成的。为了更好的促进高中语文教学方式的改革与创新,就需要在充分发挥老师指导启发作用的基础上,高度重视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作用。学生们主体性的发挥,有利于学生们更好的学习高中语文,在此过程中,为了避免学生们多走弯路,就需要老师正确的发挥引导作用,为学生们的前进道路点亮启明灯。

三、改善高中语文教学方式,不断提升教学效率

学习效率对于高中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不断提升的学习效率,能够让学生们在短时间内掌握更多的知识点。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手段的创新探究的过程中,应该不断的改善教学方式,从而不断的提升学生们的教学效率。为了提升师生之间的教学效率,可以采取探究式的教学,探究式教学是一种较为新颖的教学方式,能够更加全面的促进学生们的发展。探究式教学就需要结合上文提到的充分发挥老师们的指引启发作用,同时高度重视学生们主体性的发挥。探究式教学主要是在高中语文的课堂教学中,通过老师的抛砖引玉,同学们自行的进行学习内容的探讨与研究,对于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再反应给老师,再由老师统一的作出回答和讲解。探究式教学的运用,更够很好的提升课堂教学中的教学效率,同时还能够充分的发挥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通过自身的主动学习,才能更好的掌握所要学习的知识点。

四、充分发挥学生们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

通过上文可知,为了促进高中语文的教学工作,不断的改进课堂教学手段,就需要转变以往的教学观念,充分发挥学生们的主体作用。学生们主体性的发挥,对于整个高中语文的教学工作而言,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为了促进高中英语的教学工作就需要,不断的提高学生们对于高中语文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们的主体性作用,主要体现在,首先要让学生们充分认识到自己在学习中的主体性,不能过分的依靠老师的灌输与讲授,应该在老师的引导语启发之下,通过自己的不断探究与学习更多的掌握知识点。对于学生们主体作用的发挥,需要老师们在转变教育理念的基础上,充分的肯定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更多的对学生们采取引导的态度,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让同学们更多的主动去探究性学习。

五、结合高中生的实际情况,注重学生们良好学习习惯培养

为了更好的促进高中生的语文学习,就需要采取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式。在新型的教学模式探究运用的过程中,应该根据不同学生之间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从而让学生们都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不断的提升学生们的文学素养与理解能力。因材施教,在古时候就被人们所推崇和使用,然后对于当前的高中教学情况而言,为了学校学生们的整体学习情况,老师们一般都采取对所有学生都同样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大讲特讲,不会太多的考虑学生们的实际情况,只是讲授学生们应该掌握的知识,而没有注意到学生们到底掌握了多少。针对这一问题,就需要在新型教学手段的改革与创新中,采取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方式,对于不同的学生,应该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从而让学生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养成正确,良好的学习习惯。

六、鼓励学生们开展阅读活动,拓展高中生的知识面

对于高中语文而言,是一个较为特殊的学科,她关乎到学生们的文化底蕴与文学修养。应该在学生们高中语文的学习中应该更多的注意到阅读活动的开展,不断的拓展同学们的知识面。在传统的高中语文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们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老师就会更多的要求学生们掌握课本中考试会涉及的内容,从而忽略课外知识的拓展与事业的开阔。在新型高中语文教学方式的探究过程中,为了促进学生们的全面发展,就需要要求老师们更多的还要关注同学们的课外阅读,不断的拓宽同学们的知识面,让学生们能够有一个更为开阔的视野。在老师的引导下,课带领学生们多多的看站阅读活动,同时还应该注重发生的时事政治,对于学生们而言,自己也要多多的进行阅读,这对于学生们高中语文的学习都会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

第7篇

一、在高中语文中引入合作学习的意义

无论是我国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则其善者而从之。”还是古罗马教育学家昆体良的著作《演说术原理》,无不强调了合作学习的重要性。现今,在高中语文中引入合作学习也是一件极具意义的事。一方面,合作学习可以帮助学生解决个人无法解决的问题,提高学科成绩,增强与人交际的能力,培养团队合作意识,激发进取精神。另一方面,合作学习适应新课改理念,对培养新时代下的新型人才具备重要意义。

二、在高中语文中运用合作学习的策略

(一)思考-组队-共享法

思考-组队-共享法的基本操作方法是教师在课堂上提出一个问题,由学生分组思考、研究,并在团队中阐述出每个人的观点,意在与他人分享不同的观念,反思和改善自身的思维方式。例如,在进行《再别康桥》的讲解时,教师就可以在教学之余,让学生合作探讨徐志摩是个怎样的人。因为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学生会从不同的方向考察徐志摩,从而得出不同的结论。例如,从他的文学作品,可以看出他是个才子。从他对林徽因的爱,可以看出他是个痴情的男子。从他和张幼仪的生活,可以看出他是个自私的人……由此可见,合作学生可以集百家之所长,在学习中反思自我,从而达到塑造完美自我的目的。

(二)文学圆阵

文学圆阵也被称为文学圈、文学圈圈,是西方广泛应用于文学和语言教学中的一种合作学习方法。把它应用于高中语文,不仅可以拓宽学生阅读的广度,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提高学生阅读的能力,还能培养出更多的文学语言爱好者。例如,教师在进行莎士比亚《哈姆莱特》的节选讲解时,可以让学生合作阅读莎士比亚的《奥赛罗》、《李尔王》、《朱丽叶与罗密欧》等其他作品,让他们更多的了解莎士比亚这个文学巨匠的作品特色,增强自身的文学修养。再比如,由于鲁迅的作品比较难懂,教师在讲解鲁迅的作品《纪念刘和珍君》前,可以采用文学圈这种方法,让学生合作阅读鲁迅的其他作品,比如《风筝》、《狂人日记》等,让他们在合作中探索鲁迅的文学特色,从而帮助提高课堂效率。

(三)K-W-L

K-W-L是由奥格非发明的,其中K是Know的缩写,意为“已知的”,W是Wanttolearn的缩写,意为“想学的”,L是Learned的缩写,意为“学到的”。这种方法的操作是这样的,教师选取一个较大的难题,让学生分别列出自己已知的方面,并注明自己还想知道哪些方面,最后经过合作、探究,写出自己学到的东西。例如,高中语文教师在讲解《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前,可以让学生在表格中列出通过预习已经了解的方面,并写出自己想知道的知识点。然后小组间进行谈论、汇总,最后小组进行合作学习。教师应该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学习,比如,互联网查阅、参考书籍文献等,但是必须是小组合作进行的,教师也可以给予一定的帮助,但是更多的需要学生自主分工、合作完成。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教学目的,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三、在高中语文中应用合作学习模式的注意事项

(一)有针对性和目的性

虽然合作学习引入高中语文教学的时间不短,但是其成效并不显著。高中语文教师在应用合作学习时,要做到有针对性、有目的性,不可将合作学习流于表面,应更多地注重实际效果。由于现今许多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再加上他们拥有不同的性格、不同的情感经历、不同的思维方式。所以,学生在进行合作学习时,也许表面和谐,但是实际上并没有真正地探讨问题,没有进行深度的交流,其合作效果极差。因此,教师要有目的性、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方案,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比如,在进行孙犁《荷花淀》的讲解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合作、交流该文章的背景年代――上世纪80年代的人文风貌、风土人情等。这种合作主要要求学生从看过的电视剧、电影以及和父辈交流中,挖掘80年代的年代特征。这样不仅有针对性地避免出现,由于学生各异的思维方式而导致观点不一的现象,还能有目的性地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积极性。

(二)合作学习与竞争相辅相成

很多教师都会苦恼到底是竞争适合学生,还是合作学习适合学生。其实,学生的脾性、需求、能力各不相同,教师无法做到正对每个学生的胃口,无法判定合作与竞争的好坏。虽然,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提倡使用合作学习教学模式。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将竞争模式舍弃。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万不可只注重合作学习,而忽视竞争的重要性。实际上,在日常生活中,少不了出现与他人竞争和合作的情况,在学习过程中也是一样。教师与其苦恼哪种更好,不如两种配合使用,毕竟合作与竞争是相辅相成的。只用两者配合着适度使用,才能高效地提高教学效率。

第8篇

现在的课堂上比较流行分组:分组坐,分组讨论,分组学。特别是一些竞赛课,不分组坐好像就是落后,就是没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于是我们看到了孩子们的笑脸、老师的笑脸,当然最后就是评委的笑脸。分组坐是分组学习的一个方面,下面我就来探讨一下关于高中语文分组学习要弄清楚的一些事。

首先要弄清楚的是究竟是否需要分组学习?

分组学习不单指分组坐。分组坐并不是所有课型都需要,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来决定;分组学习则是贯穿整学期,甚至是整学年的。一旦分组后,各组就从上课表现、回答问题、个人发挥(课前5分钟)、作业、考试等等方面形成了竞争。分组学习至少有两大优点:第一,从组内来说,可以取长补短,互相探讨,开发思维,形成思想的碰撞。萧伯纳有句名言:两个人,每人有一个苹果,交换一下,仍是每人一个苹果;两个人,每人有一种思想,交换一下,每人就有两种思想。这样的合作交流更有利于成绩差的学生直接获得方法和经验,也更有利于成绩好的学生进行自我提升。第二,从组外说,形成了竞争。松下幸之助说过“良好的竞争心理,正当的竞争精神,这就是使事业成功与督促个人向上的动力”。这种组与组之间的竞争会使学生充分感到自我的价值,养成集体荣誉感。同时组与组之间的探讨也会锻炼学生的勇气、智力、语言等方面的能力。所以,分组学习是高中语文学习必要可行的一种教学形式。

然后要弄清楚的是什么时候需要在课堂上分组进行学习?

分组坐是分组学习在课堂上的一种表现,但并不是每节课都如此,它是一种临时的以组为单位的座位安排。我们分组时学生坐的位置多和学生本来的位置不一致;并且,各科分组的情况都不一样,因为每个学生各科学习的情况是不一样的。

那么,怎么分组坐才可以不扰乱课堂秩序,又能达到分组学习的效果呢?首先我认为必须要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是什么,是否有必要让学生分组坐?比如是否有比较难的知识点需要探讨、是否有比较灵活的教学内容、是否需要学生自由发挥自由创新、是否需要小组共同合作完成某些学习项目并进行全班性的交流等等。其次,分组坐要固定每个组的位置,可以以前后两排为单位安排,甚至组内每个成员的位置也要固定,每次需要分组坐时老师在课下布置,那么学生可以按照小组形式迅速在课间坐好,不致影响到上课的节奏和秩序。这种前后两排的形式安排的好处是,组内成员既可以转过身形成面对面探讨,也可以正常朝向黑板认真听老师上课,不会互相干扰。而不需要分组坐时就还是按每个学生原来的位置坐。这里需要特别强调的一点是,语文教学不能一味的“热闹”、探讨,还需要安静地独立思考、消化的时间。比如在理解文意、思考问题、感知意境、练习、总结时,最好不要分组坐,这些完成后进行交流学习时可以分组坐。没有按组坐时,各组成员虽然是分散的,但他们在课堂上的表现仍然记录在各组的综合表现中,还是会使学生有小组的意识,集体的意识,同时也促成单个学生的沉淀提升。所以,这种灵活的分组坐的安排是适应高中语文教学本身所需要的“静”与“噪”的。

接着要弄清楚的是怎么分组学习?

现在也有很多学科的老师平时教学时并不分组,那么语文教学如何进行分组呢?首先,分组可以以前后两排的人数为基数,以6人最优。分组时要考虑各组的平衡,可以以自由组合为基础,老师最后总体把握,原则就是各组的语文实力要相当,不然就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失去分组的意义。其次,各组要有小组长,最好是要兼顾语文成绩好和自愿两方面的因素。并且各组要有记录表,此表可以由老师统一制定,由科代表统一考核记录,由各组小组长监督,以保证每个同学的学习情况都在记录之中,让每个同学都感到自己是组内的必要成员,感到自己对他人的重要性,从而保护其学习的积极性。最后,分组后要形成竞争,各组的成绩最后要汇总,期中或期末要进行评比,并且要有奖励和惩罚,当然可以以假期作业为“诱饵”。特别要强调的是,学期的评比不能走形式,一定要有明确的奖惩细则,奖惩都要落到实处,不然这种分组学习最后会草草收场,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最后要弄清楚分组学习要着重抓好的几个方面:第一,组的形成,这关系着学生分组学习的积极性;第二,奖惩规则的制定,这关系着学生分组学习的有效性;第三,奖惩的落实,这关系着学生分组学习的持久性。

第9篇

创新 理念 提升 教学成效

长期以来,高考的应试教育指挥棒决定着高中语文的发展方向,教师更多地将目光盯在了应试大纲的调整变化,以及应试知识点上面,对于语文教学的素质化程度关注不高,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能力与素养提升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学习兴趣也表现一般。笔者主要针对这些情况开展了探究。

一、以提高学生预习能力为切入点,进行科学预习指导

高中语文教学课时是固定的,各门学科的时间利用率都非常高。在这样的状态下,语文教师是无法像初中阶段那样多占用教学时间的,要想提高教学成效,就必须从提高单位时间内的教学效率入手。在高中语文学习中,还有相当比例的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这一点对于语文教学成效的提升是不利的。教师要重视学生预习习惯与能力的培养,通过开展有效的课前预习环节,实现前移教学关口、解决基础知识、优化课堂教学的目标。笔者在教学中从培养学生预习习惯和提高预习能力两个方面入手,一是指导学生养成“新课必先预习”的良好习惯,在学习新内容之前,都要拟定新课的预习提纲,划出自己将要预习的重点部分。在预习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开展学习活动,尽量能够将自己可以解决或是依靠工具书等方式寻找到答案的内容,解决在课堂教学开始之前,让教师将更多的课堂教学时间用于重难点突破。二是开展科学预习方法的培训指导。科学高效的预习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预习效率,笔者在教学中主要指导学生开展了“三步预习法”,即“多读、深思、勤记”,通过多读书增加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对照预习题纲进行深入思考,将自己认为需要寻求帮助的内容摘记下来,提高教学成效。

二、以丰富课堂教学信息为切入点,发挥电教媒体作用

部分高中语文教师对教学媒体的作用存在着一些认识上面的误区。有教师认为,高中生已经是大人了,不一定需要这些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进行辅助教学,只要将要掌握的知识点、该识记的教学内容完成就行了。实际上,这种理念是不科学的,多媒体手段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可以发挥出激发学习兴趣、丰富教学内容以及营造情境情感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即使对于高中生这样年龄阶段的学生来讲,仍然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化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对于教学成效提升等方面能够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例如,在教学导入环节,许多教师基本上就是三言两语的程序式导入,笔者在一些内容的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手段播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视频资料,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有效开展教学活动奠定了情感基础。再比如在一些描写景观或者建筑的文章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笔者通过多媒体手段来增加学生的直观感知,从网站上下载一些与教学内容吻合的视频资料,在课堂上播放,帮助学生图文结合,直观形象地观察相关内容,提高理解效果。此外,在一些具有深厚情感的内容教学中,如诗歌等,笔者还采用配乐诗朗诵的方式辅助教学,为学生创设意境,促进学生对诗歌主题的感悟。

三、以培养自主探究能力为切入点,开展合作模式教学

高中生在自主学习能力方面,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基础,在学习中的参与欲望更为强烈。教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要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欲望作为重要的抓手,将学习活动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强化师生互动、开展探究学习等途径,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发展,搭建有效平台,促进语文教学成效提升。在教学中,笔者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并融合进语文教学的特征,开展了“小组合作探究”模式的教学探究,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设计好教学载体。与灌输教学模式不同,合作探究教学主要依靠学生以及学习小组的努力来完成教学目标,笔者在教学中设计出探究题,作为引领学生开展学习的主要线索,教师的启发引导以及学生的自主探究,都是围绕着这一线索开展。探究题的设计上,笔者遵循了全面和循序渐进的原则,能够让自主探究学习活动逐层深入。二是强化启发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虽然可以在集聚集体智慧的基础上提高学习效率,但是受到基础与思维方式的影响,学生并不能完全依靠自己的合作与探究来完成全部学习目标,在这个环节,就需要教师发挥好启发引导作用。在学生自主探究过程中遇到难点的时候,教师要区分是个性还是共性问题,个性问题予以单独指点,共性问题要进行集中提示,对学生的思维方式进行点拨,拓展学生的思维,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成效。三是把好总结关口。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自主探究模式教学,笔者在“放”的同时,坚持做到收放自如,在最后的环节,还要发挥好“收”的作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成效的提升。学生在小组自主探究学习结束后,一般还有汇报交流环节,在这一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补充与完善,教师最后进行点评与梳理汇总,顺利结束教学活动,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同时,培养了学生探究能力。

四、以促进学生整体发展为切入点,实施语文分层要求

进入高中阶段后,学生的思想发展更为微妙,部分后进生会在思想上产生自卑情绪,不能够融入到整体教学活动之中,对于班级语文教学成效的整体推进产生了消极影响。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兼顾到学生之间的发展差异性,开展因材施教。笔者在教学中,充分借鉴其他教师的成功经验,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活动开展分层要求,从教学目标、课堂教学、练习考试等环节统筹考虑,为学生量身定做适合学生发展实际的教学活动,满足差异性学习需求。从教学目标上讲,笔者将教学目标分为“拔高型”、“普通型”和“降低型”三种类型,分别对应语文学习优秀生、中等生和后进生三个发展层面。在教学活动组织中,笔者不仅设计了具有拓展性的难度较大的提问,还同步安排了一些基础性内容的提问,能够让后进生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提高教学互动成效。在考试环节,笔者按照教学目标的要求,对学生开展分类考核,尤其是兼顾到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为后进生专门设计难度较低的考试内容,保证后进生能够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得满意的成绩,激发学生积极性,促进了整体语文教学成效的提升。

第10篇

关键词:全媒体教育;苏轼词赋;融合教学模式

“全媒体视域下教学”是指在多维度、多层次、多渠道有机整合适合教学的现代全媒体技术,优化各阶段教学,以便高效满足现代学生对于学习个性化、多元化的需求,增强学生视听多维度知识体验,建构知识体系,使教学效果得到实质性的优化。本文所涉及的苏轼词赋是指部编版必修一语文教材中苏轼的一词《念奴娇•赤壁怀古》和一赋《赤壁赋》,需要对苏轼的人生经历和创作背景进行全面了解,同时两篇词赋富含哲理思辨。为了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尝试将全媒体视域下先进的教学手段融入苏轼的词赋教学,将提升苏轼词赋的教学效果。

一.全媒体视域下苏轼词赋教学媒介解析

1.课前微课录制媒介解析。微课视频的录制,需要依据授课内容全方位设计如何展开。本微课视频主要通过Flas构建苏轼的人生经历,加之趣味幽默语言配音使微课视频更具生动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后期加工,运用了多款编辑制作软件,例如:Premiere视频编辑软件、CamtasiaStudio录屏软件、MicrosoftOfficePowerPoint演示文稿软件、AU音频降噪、ArctimePro跨平台字幕软件。如今,全媒体教育技术的发展,已有微课录制专用教室,根据所需随时切换场景,减轻了后期编辑制作的工作量。2.课堂知识教学媒介解析。在大数据时代,智慧教学一体机有较强的云端记忆储存功能,依据往日同学习题练习易错点的汇总,能够对此薄弱环节进行针对性的知识检测。进一步强化了语文知识点教学效率。VR虚拟机、3D+720°全景图画①是辅助教学过程中每一教学环节情景创设,以便真实的带学生体验不同诗文所展现的环境描写,置身于景,领悟作者情思。例如本课采用“明月”、“江水”动态变化过程,形象引导学生领悟其后蕴含的哲学思辨。3.课下拓展巩固媒介解析。随着学习任务量的增加,课下辅导的有效落实也至关重要,完善课下教学,加强家校联合管理,实现知识的巩固与内化。再次运用QQ虚拟社交区平台,通过课上所悟苏轼精神境界,匿名交流分享对自我人生精神的思考,使学生能够大胆的吐露欣赏,促使知识的内化。同时智慧教育一体机的运用,家长端随时能收到孩子学习状况的反馈,以便及时作出引导。

二.全媒体视域下苏轼词赋教学设计案例

现以部编版必修一苏轼一词《念奴娇•赤壁怀古》与一赋《赤壁赋》与全媒体教育融合的教学模式探究做以解析,教案设计部分内容呈现如下。

三.全媒体视域下苏轼词赋教学设计评析

现对以上苏轼词赋的教学设计做以下具体分析。首先,课前预习。打破传统语文教学文字呈现的形式介绍作者人生经历的方式。在此,采用了Flas的制作,将苏轼一生重要的经历以动画的形式录制成视频,加之滑稽幽默的语言重中之重介绍苏轼创作这两首词赋时的所处之况。并将此段视频放在课前预习部分,一方面提高了同学们预习积极性;另一方面视听结合,提高了学生对苏轼经历的有效记忆,为课堂教学奠定基础。课前预习的目的是使学生能够对知识进行初步了解,激发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点,为课堂教学奠定基础。其次,整体感知。作为复习课,涉及对词赋重点字词的巩固学习,为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采用全媒体教育中的智慧一体机,将上次云记忆中每位同学的易错点进行检测巩固,使知识得到有针对性有效的巩固复习。对语文知识的掌握是当今语文教学的重要关注点。实践调查,强化巩固易错点有利于提高语文知识掌握的实效,所以,此环节借助智慧教学一体机的云记忆储备平台将有针对性的突破每位学生的知识难点,提高学生语文知识点学习效果。另外,课堂教学。通过在线拓展儒释道思想的视频和苏轼儿时读书资料考证的展示,进一步增强了教学的真实性。同时对《念奴娇•赤壁怀古》每一情境展开教学,将上阙所绘万里长江壮美景象通过VR、3D之景展示给学生。在此景下,讲解英俊豪杰的战绩故事,便较为容易的激发学生理解此时的爱国之情。随时引导学生化身苏轼未能建功立业的现状,形成鲜明对照,忧愁思绪便油然而生。而在《赤壁赋》的教学中,则更偏向哲理性,例如:引导学生理解“江水”、“明月”所蕴藉的哲理思辨。采用全媒体教育媒介,形象演示江水虽一直流逝但终究未曾减少,明月虽阴晴圆缺,但终究是那轮明月的虚拟实验。于此理解,在化解难点字词注释的基础上,很容易形象化的理解自然万物“变与不变”之理。想必同时优化了传统逐句翻译讲解的方式让学生理解其意。

最后,巩固拓展。通过对两篇词赋的深入分析,引导同学对比其中的异同。苏轼于《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儒家思想的雄壮豪情,于《赤壁赋》中的佛道思想的深沉蕴藉,“外儒内道”便是两者相通之处。课下便布置了借苏轼人生精神境界在班级群内匿名品谈自己的人生经历和人生观。借助QQ等日常使用的社交平台展开一方面化解了同学间平日交流分享“碍于面子”的局限;另一方面节省了课上时间,在课下娱乐之时也使学生进行自我认识,提高了课下时间的利用率。充分利用身边的大众传媒,减少学生上网无效时间,增加虚拟社区学习交流时间,让无时无地学习真正贯穿于学生成长过程。在本课例苏轼词赋的教学中,启发我们可接触跨学科的教学研讨,例如:720°全景技术在地理教学中应用广泛。跨学科的交流学习将有助于教师进一步创新教学切入点,同时能活泛同学们的思维。其次,从学情出发,适时调整教学,让学生感知语文教学的时代性,在领悟传统文化古韵文化知识中,不失古文韵味也不乏现代的时代感,营造活跃的学习氛围,改变学生对传统语文的看法。最后,无论本课词赋教学还是语文教学,学生将所悟的诗人思想情感内化于自身成长是每堂课的最高境界,全媒体教育媒介则可有效辅助学生将优秀精神文化内化。

正如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所说:“教育媒介是一定教育观的物质体现”。纵观本堂全媒体视域下苏轼词赋教学的探究,在变革着教育理念的同时也在逐渐优化教学方法和教育模式。明确了全媒体视域下指引教学居于新时代教育教学发展前沿,同时是指导今后语文教育教学取得良好效果的必要途径。理性审视全媒体视域下的语文教学,优势之处显而易见,激发兴趣、强化知识记忆、拓宽视野等。学生高效领悟苏轼雄壮之心,佛道超脱境界。但也存有局限性,教育政策、经济水平的不同,学生对于互联网合理使用的自控自辨能力需要进一步规范引导,提升教师团队专业素养、有效把握不同阶段学生学情、均衡完善先进的教学设备等问题丞待完善。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优势,合理适度使用先进的教学技术,在激发同学们注意力兴趣的基础上,深化所教授知识内涵性引导。全媒体视域下的教育媒介的使用是服务于语文教学,以此引导同学们对语文知识文化进行有效的内化,品味其内涵,提升学生自身文学素养,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LeslieMoller,JasonBondHuett.21世纪的学习和教学技术前景瞻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2]远新蕾,赵杰,陈敏.信息技术支持下的课堂教学[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17.

[3]邬雪洁.媒体素养教育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探索和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07.

[4]张学波.媒体素养教育的课程发展取向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5.

第11篇

1、引言

当前受产业结构调整、技术设施升级换代等多方因素的影响,形成了激烈的岗位竞争形势、以及更为严格的企业规范操作要求,从而提高了作业人员的技能考核指标。作为引导提升学生职业素养的实践者,中职教师既要确保学生能够掌握基础课程知识,同时还要促进专业技能提升,对于中职教师队伍的能力需求标准进一步提升。如何顺应当下社会变革对于高素质人才的要求,提升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提高中职教师综合能力则显得尤为重要。

2、1+X证书制度下双师型教师的主要内容

2.11+X证书制度实施特征

现阶段建立并逐步推广实践以“1+X”证书为主的制度改革措施,其制度的要旨在于深化改革复合型人才的综合培养模式,改变传统以单一技能为主导的教育路线,实现以文化课程为基础、专业知识协调共进的教学形式,重点突出学生独立自主能力的培养,创造优良的教学条件,来拓展学生与未来就业岗位的吻合度与适应度。其中1所代表的是学生现在阶段所接受的教育程度,主要是增强对学生基础科目知识的了解与掌握,锻炼其基本语言表达、写作书写、词义体会等能力。而“X”则指的是专业技术资质,包括对特种专业技术及实践操作流程的熟悉程度等。

2.2双师型教师的构成要素

一方面中职阶段的双师教师需要具备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即包括按照课程属性与进度划分,来制定教学目标、规划课程计划、完成教学实践,并对教学成效进行自我与同行之间相互评价反思,并帮助辅导学生掌握基础公共课程,从而让学生获得探索与分析的充实动力。另一方面则需要教师在保留上述能力的同时,依照院系专业特性进行区分,拥有一定层级标准的等级证明。例如:中职语文教师除本职执教能力以外,拥有包括经济师、翻译师以及会计师等专业职称。此时的语文教师既有针对语文学科进行课程设置的能力,还有进行金融分析、外语翻译及财务核算的专业资格。

2.31+X制度与双师型教师之间的关系

从实践过程中表明,新制度的产生与双师教师的诞生两者相辅相成有机统一的融合在一起。一者,新制度是进行转型升级人才教育模式,创新考核评价体系的重要途径。将原有以静态学习转化成动态化学习模式,并与专业特长相结合形成产教相结合的新教育思路,为整体执教队伍落实了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二者双师教师是新制度下教师队伍实现科学化、规范化建设的重要表现形式,改变了以往中职教师仅仅掌握单一课程执教技能,无法开展针对课本知识的答疑解惑的现状,将新知识、新内容以专业的视角融入到课堂教学内,丰富课本教材内容,拓展学生的视野范围。

3、目前实施双师教师队伍能力提升所遇到的困境

3.1传统与新教育理念之间存在冲突

传统教育观念由于存在时间长,应用范围广等特征,在中职教育阶段占据着很大一部分。从教学目标来看着眼于对学科分数的考核与优良学生的选拔,尤其是重视对于高分学生的关注程度,仅仅围绕考试与升学的需要,而忽略了学生个性、岗位业务存在着差异性。学生的独立性与教师的考衡标准受到限制。而近些年国家教育部门为主多部门开展的中长期职业教育改革,形成了全面提升国民素质,立足学生专业技术能力为目标的新教育观念。但是由于其存在时间较短,产生的效益周期较长等因素,实际推广范围相对较少,出现了老旧思维观念并存的冲突。3.2教师的评价考核管理体系不明晰首先表现为管理考核的目标不明确。由于双师教师的能力区分体现在理论设计与实践操作两大块构成,因此考核评价的目标是以提升课堂教学成效为主,还是以职业技术的实践性来进行衡量。基于推进课程计划的实际需要,其目标往往是以课堂氛围、内容难易程度、学生反映等教室环境为主体。其次表现为评价标准难以确定。双师型教师考核标准包含了教师职业综合素质的考评,如:遵纪守法、严以律己、提高业务水平等行为规范,同时还包含了专业技术的审核,如:继续教育考核与升降证书级别。其中所包含的多种类数据指标有相互重叠的部分,给划定考核目标值带来较大难度。

3.3中职教学资源表现出不合理配置

从硬件设施建设方面来讲,以设施投入为例,由于财政教育补贴资金限额较低,而通过学校本身筹集资金难度较大,因此对于院校基础设施升级改造,未能实现全方位整体改善。而只能采取重点攻关、集中采购的方式进行局部改建。从软件资源建设方面来讲,以语文教材内容设置为例,目前所执行的学习内容,大多沿用初中及部分高中语文课本内容,教学事例的引用以及练习题目的设置,还是以统招教学为参考,未能突出中职语文注重实际运用能力培养的闪光点。部分内涵深刻、理解难度大的语文内容学生则无法通过课堂学习进行掌握。

4、在新背景下创新双师型教师能力提升的对策

4.1树立正确的教学思想意识

第一、以素质教育观念为主,建立并培养中职教育阶段思想观念。通过专业的师范教育以及入职前与在职期间的岗位培训,充分认识到中职教师在推进职业培养期间的重要性,明确教师在进行实践活动中所具备的职业道德素质。进而形成优良的职业教师观。第二、正确认知教师的教学地位,形成“以人为本、立德树人”的学生观。通过对学生课堂表现进行深入观察,在课后与学生搭建交流沟通渠道,充分认识到学生在中职教育阶段所具备的可塑性以及对于外界环境因素的依赖性,需要教师采用正确合理的教学方式对其进行辅导纠正,并成为学生获取知识解决疑难问题的顾问。

4.2构建完善的教师管理体系

一是要明确管理目标,努力寻找公共类课程与职业技术之间存在的共性特征,以此来降低教师管理难度。以语文与翻译师为例子,二者存在的共同特征在于都是语言类知识,一个是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包括字义、文体、用词准确度等,一个则是对于外语语义的精准表达,因此教师管理的侧重点既要保持对于语文学科的深入钻研与分析,同时还要以专业的视角来诠释如何对于不同语种进行语言叙述。二是要设计管理计划。重点是要围绕推进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为关键点。分阶段完成对教学目标值的设计规划,如:由难到易,分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时间段,规定教师对执行课程工作任务所达到的目标值,在课前要积极备课,掌握并理解本节课程内知识结构和类型,在课中及时调整并纠正引导教学中存在的失误。三是要做好培训管理规划。无论是素质教育教学改革还是1+X证书制度都在推动着教师队伍的成长,中职院校应正视教师队伍培训管理的重要性,将培训作为教师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培养能够更好地承担教学任务的师资力量。中职院校组织的培训应从单纯的讲解型培训向项目型、比赛型方向拓展,提升教师们教学管理各项能力。比如院校组织教师就师生交流、家校合作中的“对话”能力开设培训,在培训过程中除了组织教师研读《学习的快乐——走向对话》等教学资源,还应创设教师与学生、与学生家长的交流情境,组织教师们扮演不同角色、站在不同的视角去体会对话交流技巧的重要性,从实战中积攒对话交流的经验和要点,提升教师们的教学管理能力。在教育心理学等方面,来自企业的外聘教师有很大的欠缺,需要相应的培训管理进行提升,否则与学生的交流不畅、对学生的心理和成长规律不了解会直接影响到外聘教师的教学工作开展。四是要做好内外教师的分类管理。双师型教师团队中既有院校内部的教师也有外聘企业教师,内部教师需要管理和考核,外聘教师同样需要。但内外两个来源的教师有不同的侧重和优势,校内教师理论水平和教学水平较高,校外教师行业经验和实战能力强,两类教师想要进行合并管理、合并考核的难度很大,建立两套针对性地管理和考虑机制非常有必要。

4.3重视教师多元化能力提升

首先对于专业技能来讲,需要通过职业技术考核,获得并拥有从事技术行业的执业资格,在后期进行的延伸学习过程中,逐步扩宽教师在该领域范围内的行业视野,不断吸收职业理论基础就近期行业动态变化,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以此为切入点对课堂教学思路进行调整,尤其是要加强对学生专业有关的行业建设趋势的了解,力争能够做到对教学方略与专业技术的创新研发。其次对于交流沟通来讲,需要教师在教学期间,运用精炼、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向学生准确传达教师所讲述的知识内涵。在校内增加与学生、同行教师之间的交流时间,在校外借助学校外联平台搭建与专业机构的学术交流桥梁,通过与职业从业人员的信息互动来获得更多技术指导。然后对于课程设置和开发来讲,教师需要结合合作企业的要求,对教学内容、知识点进行优化,充分参考企业要求、X证书获取要求来调整知识点,将不适合的知识点排除、将需要的新知识点纳入进来,提升单位时间内教学的质量。同时,教师应正视信息技术对人才培养的重要性,积极将现有的教学方案、教学内容与信息技术相结合,改善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效果,灵活呈现课堂教学内容,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中职院校应积极组织校内外同组教师之间的交流,共同完成对教学内容的优化,对教学方案的改进,促使教师队伍的专业水平成长。第四对于行业敏感度来讲,教师需要保有一定的行业敏感度,了解技术发展、设备更新对岗位工作人员提出的新要求,并跟随行业发展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向。无论是1+X证书制度还是双师制都在要求教师提升自身的实战能力,教师不能一直停留在校园内被动接受来自社会的要求,中职教师需要更多与合作企业、企业导师建立起联系,到企业岗位上感受行业对岗位工作人员提出的要求,提升自己的实战能力,积累岗位上的实践经验,将理论知识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储备更多的教学可用素材。而且,深入企业岗位的过程也有助于教师看到证书制度和双师制度背后的职业要求,有助于教师的自主提升。第五对于教研能力来讲,教师的教研深度和广度应当有所突破。古人云“学而不思则罔”,在教研方面也如此,若教而不研则教学深度难有突破,不利于教师的成长。在教研过程中,“教”要跟随“研”的成果来进行改进,而教师“研”的内容却未必需要紧盯着“教”来开展,只有将教研的深度和广度实现突破才能够更好地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因为影响学生成长的关键不仅在于课堂上,还在于学生的课余生活之中,教师的“研”应从三尺讲台上发生的事情放大到整个校园的点点滴滴,从发生在师生之间的事情放大到与学生有关的一切,从自己的经历放大到所见的一切教学现象。如此才能充分开发教师的创新能力和教研能力,让教师教研之路不会越走越窄。

4.4设立并创新考评审核机制

要设定考核范围。根据教师所要教授的课程难易程度,以及教学任务推进完成现状,来划定考核的具体内容及时间跨度。如:对于教学成果的考核,重点要放在对整个教学实施过程的规范性与合理性,参照学生在课堂上回答问题的熟练程度以及对于专业知识的独立应用表现等内容考核。对中职教师的考核范畴应当与国家政策要求、1+X证书制度要求相结合,明确教师资格认定、周期考核、晋升考核的内容和标准,打造更符合1+X证书制度要求的双师型教师。要确立考核指标。由于考核内容大多是依据教师具体工作状态进行审核评定,因此多数考核内容在标定评价标准时,无法用准确数值进行体现,尤其是对于操作流程等方面的评价。因此在该类指标的确立,应当以优、良、中、差四个等级进行考评,而对于总体效益来看则可以通过分数值来标定,将抽象化概念进行具体处理,让考评审核人员一目了然。在围绕教师进行的考核中,学生对教师的感受、建议应当成为教师考核指标的一部分,学生是教师教学工作开展的主要接受对象,来自学生的感受最直观,围绕学生的需求进行考核是促进教师教学工作改革的有力手段。要将考核评审与教师福利待遇挂钩。围绕双师型教师的考核评审应与教师的福利待遇挂钩,督促教师认真对待考核评审,督促教师在考核周期内积极提升自身专业水平、实战能力,用加大落实力度来反向刺激教师的成长。

4.5加强中职教育资源的投入

一方面,要加大政府职能部门对于中职教育建设的关注与投入程度,扩大对其投入的比例与规模。要结合地区经济发展现状,增加财政对于地区内中职院校的补贴比例。并积极联合校外职业结构,与学校建立“校企相结合”的合作模式,立定课题项目,为教师提升技术沟通与理论研讨共建高效率平台。另一方面,冷静观察教育与行业技术发展动态,收集汇总与职教有关的信息数据,对现行教学规划进行完善,重点是增强对教材内容的设置,一起以解决实际应用问题为起点,扩大学生对于语文等学科知识的实践操作比例。

5、结语

第12篇

关键词:分层教学 应用文教学 个体差异

应用文作为一种实用性强且具有惯用格式的文字,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显得如此枯燥无味,加之学生们经历单纯、生活阅历和社会实践经验都不丰富,缺乏必要的社会知识和专业知识,对国家、社会普遍缺少直观的认识,这必然会造成同学们在阅读及写作应用文时产生疏离感。而我们在进行应用文教学时又是如此的急功近利,眼睛死死盯着教学大纲,一遍又一遍的灌输文体的格式,填塞文体的特点和强调概念的背诵,对应用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写作的具体操作则是轻描淡写,一带而过,以至于学生对应用文学习是“谈虎色变”,兴趣大失。

教育家们常说,教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不教,学的最高境界是自学。面对生源素质下降,学习能力相对较弱的现实,我们也许不敢奢望达到不教的目的,但我们可以尝试着采用一些更合理的教学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实现学生一定程度上的自主学习。在这里试就分层教学法在应用文教学过程中的运用作初步的探讨。

一、应用文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的必然性

分层教学是当前课程教学中一项较为有效的教学手段。所谓分层教学法,即针对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智力水平、非智力因素和学习成绩等差异,因人而异地制定出不同的教学目标,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施以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它能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所有的学生都能得到提高和发展。尊重个体差异,进行分层教学是现代教学法中的一个重要的理念,它的优势早已在实践中被证明。在课堂上,我们面对的是一群无论在性格、兴趣还是在能力、智力上都千差万别的人,采用“一言堂”、“一锅端”的教学方法必然会使得部分同学因接收不到新的更具挑战性的知识而丧失对学习的兴趣,另一部分同学则会因为无法接受知识而丧失对学习的信心。

就学制、专业而言,不同系科的学生对应用文写作的学习内容应有所差别。针对财经专业的学生可选择一些常用的财经应用文来教授,而对于商贸专业的学生则可以选择商务应用文的相关内容来教授。虽然财经商务应用文的各类文书中有交叉的成分,但对于不同专业的学生,我们在讲授时可有所侧重。此外,对于要参加省统一考试的自考班的学生而言,我们则要全面有效的梳理应用文基础知识点。

就应用文写作学习本身而言,有的同学善于识记,在短时间内死记硬背出相关的概念,不足之处是对概念的理解有所欠缺,不适宜解决灵活的问题;有的同学善于理解,能把老师所讲的知识点当堂消化,善于解答灵活性较强的问题,但如若碰到需要背诵的名词解释、简答时,头脑则一片空白;有的同学善于归纳整理,能把所学文体的特点、功能进行分类汇总,做到知识的融会贯通,但考试中若碰到一些细小的知识点的运用,则不知如何下手……当然也有部分同学,毫无兴趣可言,在他们看来应用文写作离他们的生活相去甚远,不学无妨。此外,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女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耐心明显好于男生,且写作的兴趣要更浓厚一些;男生则更善于走出课堂,设置一些民意调查的方案,从调查结果中找出问题来。

以上这些情况的存在,要求我们必须在应用文写作教学时进行分层教学,即依据个人能力的不同,对知识需求的不同,锁定不同的教学目标,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二、应用文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的具体做法

我们要善于发现个体差异的具体所在,找到不同的切入点来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而不能一说到分层就习惯性的把人分出个好中差来。此外,分层教学的理念要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从预习到练习都应该做到因材施教,因人而异。

1.精心制定教学计划,实现教学内容的分层。

应用文写作是介于基础课和专业课之间、理论课和技能实践课之间的一门特殊课程。它在一定程度上要服务于专业课程,同时对于即将走向职业生涯的学生而言也是一项必备的能力。针对财经专业的学习要求,我们应有选择性的从财经应用文各类文书中选择和财经专业最为贴近的几类来讲授,如财务计划、经济活动分析报告、审计报告等。而针对商贸专业的学习要求,我们则可选择商函、市场调查报告等来讲授。自考班对于应用文学习的目标相对明确,即通过全省统考,因此制定教学计划时当服务于这一目标,在授课时则要严格按照考试大纲来,全面而条理清晰的梳理各知识点,做到识记和理解相辅相成;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两手抓;学习过程和考试结果一并重视。

2.精心布置预习任务,实现预习内容的分层。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古文学习过程中尤其需要学生做好充分的预习工作。如果在预习时便能激发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那么授课的过程将会顺风顺水。如,在布置《计划》预习作业时,可针对不同特点的人群提出不同要求。对于那些善于记忆,且有一定的意志力的学生,可以要求他们在讲课前先背出计划的定义,并且希望他们能在第二天的课上当堂展示他们背诵的成果;那些善于归纳整理的学生,我则要求他们根据所知道的常识归纳出计划类文书的种类,并列出一张表格和同学们分享。此外,还利用学校组织去上海参观世博会活动这一契机,让同学先拟写一份出游计划,显然这份计划是不成熟的,而贯穿我们整堂课的任务就是让这份计划成熟起来。由于这份计划是和学生即将到来的出游是息息相关的,他们在课上特别认真。同样的预习方法我也用到了《总结》的教学中,并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3.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实现课堂教学分层。

课堂教学是实施分层教学启发学生思维,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而课堂提问又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我们在设计教学过程时,往往是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学生,并不了解学生到底想知道些什么,于是设计的问题要么过于深奥学生无从下手,要么过于浅显学生不屑一顾。既然如此,不妨倒过来试试,让学生提问,老师和学生共同来解答,而不同层次的学生定会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来,届时可以让阅读能力较好的同学解决基础题,让基础较为薄弱的同学来解答理解题,而学习兴趣更为浓厚的同学则可以在理解的基础上做出引申。如,在讲授“印发通知”相关知识点时,大部分学生能在第一时间找到印发通知的相关概念;三分之二的学生能联想到之前学过的批转类通知的基本格式,但只有少数学生能准确地找出它们之间的差别,在比较过程中归纳印发通知的固定形式。有学生提出:既然印发的内容大多是本单位内部制定的计划纲要等,为什么不能直接把这些计划纲要发下去,而要把它变为印发通知再下发。这正是我打算讲解的知识点,既然有学生提出来了,那不妨让大家一起动动脑子,联系以前学过的知识点,在大家的共同合作下解决这一问题。

4.精心安排课后作业,实现练习的分层。

课后作业是检验课堂教学效果和巩固课堂教学成果的常用手段。应用文写作前学后忘的现象比较普遍,而通过课后的练习可以加深对所学内容的印象。对于自考班学生,在布置作业时,我把作业分成以下几个部分:识记题,这部分题目包括整理概念、名词解释、文体的特点等,这些题目必须认真完成,尽量做到不出错,最好能牢牢记住,为最后的总复习服务。操作题,这部分题目出法相对灵活,如,要素操作题,改错题,综合写作题等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对于高职班的学生,因为没有统考的压力,作业可以相对灵活些,如,在讲完市场调查报告的写作后,让学生自选主题,就某一商品进行市场调查,完成报告。这项作业灵活性较大,可以和其他同学合作完成。

应用文写作知识点十分驳杂,而分层教学对教师的要求较高。在教学中采用分层教学,需要教师有强烈的责任心,巨大的工作投入和创新的工作作风。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学习目的性更明确、自觉性更强、学习兴趣更浓烈,以达到缩小两极分化,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白幼蒂.李和平.分层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初探[J].北京:教育学报.2000年第9期.23-27.

2.胡善通.杨淼宇.分层递进提高学生素质[J].上海:上海教育.2000年第7期.3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