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高中语文的知识点范文

高中语文的知识点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高中语文的知识点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高中语文的知识点

第1篇

有质量的知识才是名校的真实力,每一所这样的大学,至少都有十种左右高质知识储备在教授门手中,储备在这些学校与世界的多重联系中,正是这高质量知识的储备。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中语文修辞手法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高中语文修辞手法知识11、比喻

(1)比喻的特点及作用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喻另一事物。比喻的结构一般由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构成。构成比喻的关键: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否则比喻不能成立。比喻的作用主要是: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2)比喻的种类 ①明喻。典型形式是:甲像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相联结。例如:收获的庄稼堆成垛,像稳稳矗立的小山。”②暗喻。典型形式是:甲是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没有比喻词,常用“是”、“成了”、“变成”等联结。例如:和中国革命的关系,就是箭和靶的关系。③借喻。典型形式是:甲代乙。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但它不同于借代。借代取两事物相关点,借喻取两事物的相似点。例如:放下包袱,开动机器。④博喻。连用几个比喻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相似点对同一本体进行比喻。例如: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明珠”、“星星”“刚出浴的美人”分别从色彩、光华、感受等角度,抓住光亮、隐约闪烁、清新洁静等相似点来描绘出荷花的美。)

2、比拟

(1)比拟的特点及作用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其形式特点是:事物“人化”,或人“物化”,或甲物“乙物化”。其作用是使所写“人”或“物”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

(2)比拟的种类 ①拟人。例如: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 ②拟物。例如:咱们老实,才有恶霸,咱们敢动刀,恶霸就得夹着尾巴跑。

3、借代

(1)借代的特点及其作用借代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事物,而用与其相关的事物来代替。它强调两事物间的相关点。其作用是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

(2)借代的种类 ]12;特征代本体。例如:大胡子凶神恶煞地吼叫着。 ②具体代抽象。例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③专名代泛称。例如:我们的时代需要千千万万个雷锋。 ④人名代著作。例如:我们要多读点鲁迅。 ⑤部分代整体。例如: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⑥结果代原因。例如:专弄文墨,为壮士捧腹。 ⑦原料代成品。例如:五十年间万事空,懒将白发对青铜。 ⑧地名代本体。例如:延安还是西安?要划清这种界限。

4、夸张

(1)夸张的特点及其作用夸张指为追求某种表达效果,对原有事物进行合乎情理的着意扩大或缩小。要求使用时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根据,不能浮夸。其作用在于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启示。

(2)夸张的几种形式 a、扩大夸张。例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b、缩小夸张。例如: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c、超前夸张。例如: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就嗅出白面馍馍的香味来了。

5、对偶

(1)对偶的特点及其作用对偶就是“对对子”,也称“对仗”。它必须是一对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意义相关的短语或句子。两句间的关系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和条件等。其作用有:便于吟诵,有音乐美;表意凝炼,抒情酣畅。

(2)对偶的几种形式 ①依内容分可分为正对、反对、串对。 正对:上下句意思相似、相近、相补、相衬。 例如: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反对:上下句意思相反、相对。例如: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串对:又称“流水对”。上下句意思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例如: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②依形式分可分为工对、宽对。所谓工对,就是字数、词性、结构、平仄、用字等严格按对仗要求;所谓宽对,就是基本符合对仗要求,但某些方面稍有出入。也就是说形式要求稍宽松一点。③依结构分可分为成分对偶和句子对偶。成分对偶。例如:山水本无知,蝶雁亦无情;但它们对待人类最公平,一视同仁,即不因达官显贵而呈欢卖笑,也不因山野渔樵而吝丽啬彩。句子对偶。例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高中语文修辞手法知识21、排比

(1)排比的特点及其作用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组合而成。常用强调的同一词语重复出现在各个短语或句子的同一位置上。其作用在于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

(2)排比的几种形式a、成分排比。例如:好像失了东三省,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谁也不响,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只有几个学生上几篇“呈文”,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可以博得“友邦人士”的夸奖,永远“国”下去一样。b、句子排比。例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2、设问

设问的特点“无疑而问”。往往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或提出问题不需要确定答案。目的是强调问题,以引起人们注意,启发人们进行思考。例如:白色的花含有什么色素呢?白色的花什么色素也没有。又如:社会生产力有这样巨大的发展,劳动生产率有这样大幅度的提高, 的是什么?最主要的是科学的力量、技术的力量。

3、反问

反问的特点也是“无疑而问”,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以加强语气,增强表达效果,句末一般打问号,有的也可打感叹号。 反问的形式有两种:

(1)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

4、拈连

在用乙对甲进行陈述或描述后,再将甲转移与本不能陈述或描述的丙进行组合的修辞手法,可用格式表述为:甲+乙甲+丙。例如:

(1)你别看我耳朵聋,可我的心不聋。

(2)这一锤没敲在钟上,却敲在俺的心上。

5、双关

让词句具有表面上一个意义实则表达另外一个意义的修辞方式。比如:

(1)夜正长,路也正长,我不如忘却,不说的好罢。

(2)旗杆上插鸡毛,好的掸子(胆子)!

注意:双关与歧义不同。双关是一种表达技巧,是有意地在表面上表达一种意思的时候,暗地里还有另外一种意思,而后者才是表达者的真正用意。不过不能理解后一层意思的人,不影响理解这句话的字面意义。但歧义不同,它是表达者无意产生的一种消极现象,它所表达的两种意义存在于话语表面,而且这两个意义会让接受者无所适从。如果不是有特殊的目的(如欺骗等)的话,歧义是应该避免的。

高中语文修辞手法知识31、映衬

将两个相对或相反的事物,或同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使它们互相衬托,相得益彰的修辞手法。例如:

(1)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2)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2、移就

将描写甲事物的词语直接用来描写乙事物的修辞方式。这种修辞格的最常见形式是体词性偏正短语,如(1)、(2)

(1)我将深味这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

(2)甜甜的声音让奶奶心里乐开了花。 另外一种形式是谓词性结构,如:

(3)秋天的黄昏,晚霞烧红了西方的天空。 (

4)建筑也是新式,简截不罗嗦,痛快之至。

3、仿词

更换现成词中的某个语素,临时造出新的词,以表达风趣、幽默等效果的修辞手法。如:

(1)都江堰市拍卖超标“官宅”。

(2)搞四个现代化,不懂科学技术就要成为科盲。

4、顶针

也叫顶真,它是用上文结尾的词语作下文的开头,使语句递接紧凑而生动畅达的一种修辞方法。就好像我们经常玩儿的一种游戏“成语接龙“一样,下一个词的第一个字是第一个词的最后一个字!.

5、反衬

矛盾句法,即一句话同时出现两种相反意义的词语。例1:关心败草里的鲜花。

【朱自清春】例2: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王籍入若邪溪诗】例3:黑轮装出了像哭的笑脸,让人看了好不心疼。

6、互文

也叫互辞,是古诗文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方法。古语对它的解释是:“参互成文,含而见文。”具体地说,它是这样一种形式: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一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互文的特征是“文省而意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结构特征:互省。如“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木兰诗》),句前部分省去“壮士”,句后部分省去“将军”,“将军”与“壮士”分置,前后互相交错补充。二、语义特征:互补。如:“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木兰诗》),木兰对着窗户,已包含对着镜子,“理”和“贴”两个动作是在同一情境中进行的,译时应将它们拼合起来。互文有?a href='//xuexila.com/aihao/zhongzhi/' target='_blank'>种植煌谋硐中问剑阂弧⑼浠ノ摹<丛谕桓鼍渥永锍鱿值幕ノ摹6⒘诰浠ノ摹<丛谙嗔诘木渥永锍鱿只ノ摹?/p>7、反诘=反问

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他的好处是:可以把感情表达得更强烈,突出想要表达的感情,与叙述等修辞手法相比,更加有起伏,让文章出彩。在论文中常用,一般用难道……我怎能……开头例如:难道动物就不能做人类的老师吗?我怎能忘记你对我那深深的情谊呢?

8、对比

是把两个相对或相反的事物,或者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并举出来,相互比较的一种修辞方式。对比的作用在于同时使好的显得更好,坏的显得更坏。例如: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9、通感

就是在人们的审美活动中使各种审美感官,如人的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多种感觉互相沟通,互相转化。

第2篇

【关键词】中学语文 探究性教学模式 兴趣 自主学习

众所周知,语文教学的特点和其丰富的内涵决定了语文教学模式的多样性,在中学语文教学中,不管采用哪种教学模式,都必须重视对学生学习自主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主动地学习,增强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性教学模式在职业中学语文教学中之所以得到应用,且应用效果良好,主要是其摒弃了传统语文教学的缺陷,以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为主要目标,注重对学生心理的认识和分析,针对性的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中学语文教学离不开探究性教学模式。

一、探究性教学模式的概念

探究性教学模式就是一种以探究为基础的教学活动形式,一般来说它包含了探讨和研究两个方面,通过对学术问题进行探讨,研究并找出多种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它不像传统教学模式一样,只重视学生对知识的技能和方法的学习,探究性教学模式更加注重的是学生对知识的认识、选择、理解及应用,旨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我国当今的教学中探究性教学模式已然成为一种最有效的教学模式,能挖掘出学生的潜质,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在学习中和生活中的创新精神。探究性教学模式提倡平等、民主、开放、激励的教学手段,倡导教师重视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自主学习,多采用鼓励政策,增强学生学习知识的信心,帮助学生勇于尝试各种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让他们在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教导学生要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善于发现问题,并通过辩证的方法来对问题进行研究和解读,掌握知识的奥妙,探究性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二、中学语文教学中实行探究性教学的重要性

传统的中学语文教学过于死板,语文课堂枯燥无味,教师们只注重对词意句意的解释,并没有将其结合生活实际来对学生进行解读,学生只能被动接受,为应付考试。教师安排的背诵任务,学生大多在不理解文意的情况下进行机械记忆,使得课堂气氛十分沉闷。探究性教学模式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以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升为最终目标,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想象力、实践能力当作主要目标,转变了教师教学的方式,有效促进了学生对中学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为顺应时展的需求,这种忽视学生学习中学语文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得到了彻底的改革,探究性教学模式在兴起和应用,有利于学生全面健康发展,能有效增强学生学习中学语文的欲望,激发他们学习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并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找到语文学习的乐趣。这种有助于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必将使得中学有语文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中学语文教学离不开探究性教学模式。

三、探究性教学模式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探究性教学模式是以创设问题情景为探究前提的。教师要重视对课文导读内容的解读,让学生了解本组课文的中心思想和所要表达的主题,明确教材训练内容在整个中学语文知识体系中的重要地位,针对性的学习。通过幽默风趣的解读体现出教材的新颖性,并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相应的问题情景,在学生学习遇到困惑和疑难问题时,教师不能只注重对答案的公布,要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形式激发学生解题的热情,让其学会自主解题。教师要想将自己掌握的知识和学习能力传授给学生,首先必须学会自主探究,这样才能有效的和学生进行合作探究。教师在备课阶段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充分的了解和掌握,以扎实的语言和生动的实践活动,让中学语文中的“言”和“意”有效的融合在一起,只有自己亲身体验,掌握了探究性学习的能力才能将探究性教学模式更好的运用到中学语文课堂上。教师和学生要明确合作探究、相互双赢的目标,让学生在学习中学语文的过程中学会发挥团队优势,互帮互助,多进行学习方法、思维形式、表达方式、认知风格等的交流,形成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不仅如此,教师还要对学生的学习心理进行了解和掌握,对于学生进行教学和学习沟通,根据其学习能力帮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引导他们学会自主归纳、概括和掌握中学语文学习的知识要点,使其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充实感和愉,同时,也能有效完成自己的教学目标和任务。教师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对语文知识进行回归整合的能力,让其自主学习,对课文内容、线索、自身感悟都融汇到一起,实现知识技能、学习方法和情感价值观的高度统一。教师在对中学语文阅读进行解读的时候,不仅要让学生读懂课文的基本内容,还要带领他们对知识进行剖析,让其学会对知识进行活化和举一反三。提高他们对听、说、读、写及理解能力的培养,使得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积累语文知识,开拓学习的思维。

此外,教师还要注重对课文内容进行拓展和延伸,除了引导学生对语言的自主学习外,还要构建相应的知识平台,对课文内容进行延伸,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对语文知识进行探

讨和研究,并对学习主动性较强的学生给予肯定。教师还要将学生的学习空间扩大到课堂之外,引导学生去图书馆、阅览室和社会生活中对语文知识进行探究,发扬中学语文教学的人文精神,使得语文教学更具魅力。探究性教学模式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建立科学的教学机制,培养学生学习中学语文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热情,使其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把对中学语文知识的学习和探究当成一种习惯和乐趣。作为老师要想提高语文教学的成绩,必须注重对探究性教学模式的应用,张扬学生的个性,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 职业高中 语文教学 教学改革

课程改革之前,有人对传统教育做过这样的生动描述:教室里一行一行课桌整齐排列着,一个讲台,一个老师,一支粉笔,墙壁上可能挂上几幅画。这样的教育场所,是有利于“静听”的,它标志着学生们对教师的依赖性。但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教育改革风起云涌,只“静听”是不符合以人的发展为宗旨的教育新观念的。因而我们必须改革教育方面一切落后的方法和内容,改革不适合提高学习能力和教育水平的传统体制,使教育更好地“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职高语文教育工作者对学校的发展、学生的成长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一、新形势要求教师首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

新的教育观念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宗旨。时至今日,有些教师还只把学生当做学习的工具,把教育过程看成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只注重处理以认知为核心的认识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习惯于沿袭过去的一套做法,对新的思想和观念缺乏足够的敏感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中指出:“未来的学校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受教育的人必须成为教育他自己的人。”教师应该是改革教育现实、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积极实践者,在实际工作中,首先要形成现代的教育理念。

二、从学校实际情况出发,从学生现状着眼,对教材选编、教学方法及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有效设计。

(一)职业高中主要体现职业教育的办学特色,以培养学生职业技能为核心。语文课作为“基础”、“载体”,与专业课密不可分,应体现出为专业服务的功能。我校在课程改革中,从提高学生的能力综合性和能力实用性的语文教学目的着手,在各种各样的版本中对教材进行了精选,我们所用教材是人民教育出版社职教中心编写的,这套教材体现出“侧重读写,兼顾听说,能力为本,训练为主”的编写意图,具有时代精神和职教特点,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同时编写体系体现出一定的弹性和可选择性,为学生学习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也更便于教师使用各种教学手段引领学生走进语文领域。

有了切合实际的教材还要面对现实。职业学校学生入学成绩普遍较差,这对于重视基础的语文教学而言,影响很大。我们从近3年新生入学考试情况分析中发现,有一半以上的学生根本达不到初中语文合格的水平。那么如何让语文学科更好地为专业服务,让学生掌握其应该掌握的知识呢?职业高中的学生对自己所选读的专业很重视,也很有兴趣,因此在让学生学好选编教材外,应该依据学生所学专业进行校本教材的编写。学校无论是选编语文课程还是自编校本,都应该以提高语文综合能力为目标,教师深入研究教材,从实际出发,对语文课堂教学进行重新组织,以取得实效。

(二)教学就是教会学生学习。职业学校招生的对象是学习的弱势群体,语文基础差是不争的事实。面对这样一个语文学习的弱势群体,如果只是一味地采用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去教授他们,不但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语文的兴趣,反而会使他们对语文学习本来就厌恶的情绪不断加深,形成学生难学、教师难教的两难局面。由此可见,职校语文教师要结合专业,进行实践性教学。这样才可能真正创设出自主创新性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参与的主体,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

俗话说,实践出真知。学生通过具体的实践,才能加深对所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如果把语文知识通过实践的形式来学习,那么,学生经历了语文知识的实践过程,就能很好地掌握各个知识点。语文老师要有意识地组织学生进行语文能力培养的实践。如果是电脑专业的学生,教师可将学生个体的自主性与集体的整合性结合起来。把语文教学中的说、写能力与所学的专业结合起来,这种“专业化”的教学方法,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完成语文教学任务,又能锻炼和培养学生的独立操作能力,强化技能训练。

教学方法是教师为了实现教学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一系列办法和措施,是教师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开发学生智力的重要手段。因此,教学方法“专业化”要遵循它的原则,那就是“最佳组合”。对教学方法的选择直接起作用的是教学目标,所以教师在选择“专业化”教学方法时应顾及具体教学目标的规定。对教学方法的优选和组合应注意它的针对性和启发性,多样性和选择性,实践性和迁移性。

基础略好的班学习重点宜放在“读写并举”上,可以把教材中有特色的篇目进行精读,采用自学指导法、比较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基础差的学生不仅语文底子薄,而且普遍没有养成学习的习惯,需“以教带学”。

总之,无论使用哪种具体教法,都应注意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并向专业化过渡。这就看教师的“导”的本领了。我们期盼的教法效果是“教是为了不教”,即教会学生自主学习。这样,学生才会有驾驭知识的能力,有发展智力的基础。

综上所述,一门课程的教学改革,要求教育工作者必须打破传统教育的束缚,建立新的教育理念,在亲身教学实践中不断学习、不断发现、不断创新,“教会学生学习”,不负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

参考文献:

第4篇

到20世纪70年代,好莱坞还一直竭力避免在电影中出现产品的商标或名称。后来,植入式广告正式发展为由厂家免费提品作为电影背景道具、演员使用道具或被演员提及。在1980年之前,企业为电影提供所需的产品作为道具,作为交换,电影制作方在最后放映时,会将该品牌在观众面前曝光,这种广告也叫做“潜意识广告”,它就相当于现在的植入式广告。上世纪80年代后,随着硬广告铺天盖地地袭来,消费者逐渐产生审美疲劳,这使得植入式广告开始迅速发展成熟。今天,好莱坞电影中的植入式广告以迅速成长为一个数百万美元的产业。企业营销者会花少则几千美元,多则几百万美元将自己的产品植入到电影中。

二、好莱坞电影植入式广告的分类

(一)置景道具式植入

置景道具植入是最古老的电影广告的植入方式。在《007》系列电影中,詹姆斯.邦德驾驶的一辆辆豪华车成为全世界瞩目的焦点,让观众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而在《黄金眼》中,皮尔斯-布鲁斯南作为了新邦德的代表,在电影中用上了德国的宝马,并跟主角出现感情的连线。宝马的情感诉说不仅在连续的《007》电影中得到了加强,也使宝马汽车公司产生了12亿美元的溢价。这种类型的植入,一方面满足了电影本身情节的需要,另一方面符合了时代潮流,不会给观众一种矛盾感和冲突感,这也是符合了大众文化当中的时代性。

(二)对白式植入

在《时尚女魔头》中,梅丽尔?斯特里普告诉安妮海瑟薇:“我要10-15条Calvin Klein的裙子,去‘59号餐厅’确定明天8点的座位。”安妮海瑟薇的同事艾米丽说:“马琳达要你去爱马仕拿她定的25条围巾。”“马琳达回来时要喝热的星巴克咖啡。”时尚总监Nigel在替安妮海瑟薇改变形象时说:“你需要香奈儿,非常需要香奈儿。”之后,脱胎换骨的安妮海瑟薇对着惊讶万分的艾米丽说:“是的,我穿的是香奈儿的靴子。”对白式的植入广告迎合的是美国独特的说话方式。美国的大众文化中包括的一个大部分就是他们说话的自由、随意、表情微动。而对白式的植入广告正好贴合了这一点。

(三)情节式植入

情节式植入广告能灵活地将产品的特性和诉求点融入到整个剧情中,使某品牌商品成为情节开展的主线,成为推动整个故事情节的有机组成部分,达到“广告不象广告”的最佳境界。在电影《变形金刚》中有这样一个情节:主人公被变形金刚盯上引来一堆麻烦,原因是主人公在易趣开了一个店贩卖他的一副眼镜,他不知道这副眼镜镜片上印有一串密码。像这样的情节植入能给观众留下很深的印象,把品牌融入剧情就等于和电影融为一体了。

(四)场景式植入

看过《史密斯行动》的人都知道,片中主角之一女杀手朱莉配备的是当前全球相当顶级的坚固型笔记本松下TOUGHBOOK CF-29。在影片中,这款笔记本成为了朱莉在野外行动时的得力助手。不管是在野外的狂奔,还是在爆炸中生存,松下CF-29都表现出了抗震、防摔的特性。这种植入广告的方式不仅体现了产品的特性和性能,同时还在影片中毫无违和感。

(五)拍摄地植入

《偷天陷阱》使马来西亚的双子塔成为马来西亚的象征;而随着《哈利波特》的热映,近苏格兰爱丁堡的Alnwick古堡和伦敦的国王十字火车站成为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哈迷”们的旅游目的地;当魔幻巨片《指环王3》一举捧走11座奥斯卡小金人之后,作为影片主要取景地的新西兰小镇马塔马塔-皮亚科,立刻受到世人的瞩目,这同时带动了整个新西兰的旅游产业。旅游文化在大众文化中能够得以体现,一大部分原因就是因为拍摄地植入广告,这是一种迎合大众口味的方式。

三、好莱坞电影植入式广告与大众文化的关系

(一)好莱坞电影植入式广告与大众文化的契合性

这种契合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与好莱坞电影文化的契合。其植入广告是具备了满足剧情需要、不妨碍情节发展、合理体现生活内涵等特点,这种植入方式与好莱坞电影文化是不相违背的。第二是与美国大众文化的契合。美国人民对好莱坞植入广告反感吗?肯定有一部分人是反感的。但是在当今社会,大多数人并不会有这样的反感意识,这就涉及到植入广告的所属产品和美国大众文化之间的关系。无论是汽车、服装、餐饮,都是极大程度地契合着美国的大众文化,产品本身的植入与电影受众的契合,也更加保证了电影的卖座和产品的营销。

第5篇

关键词:酒店管理 实践教学 问题

目前的高职教学中,教学实践不再被忽略,而是与理论教学具有同样的地位和重要性。然而长时间的教学过程中,存在较多的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教育管理人员始终认为实践工作只是辅教学,这种轻实践而重理论的教学模式已经严重影响到高职院校酒店管理教学的发展,更无法实现培养第一线酒店管理人才。

1 实践在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般来说,在高职教学中,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部分是相互存在、密不可分的。而实践教学主要是按照一定的计划安排让学生自己经过试验、观察、动手等方式来掌握所学的专业知识,以及为实现教学目标的其他知识和实践教学活动。

我们讲述的酒店管理是一门较复杂且实用性强的学科,它是符合现代我国酒店市场经济发展和需求而产生的。新时代的酒店行业正经历结构的更新,因此需求大量的管理型人才。根据我国当代酒店的发展方向和需求,必将酒店管理专业推向技术化、个性化和应用化的方向发展,增加对该学科的支持程度,并经过一连串的实验、实际练习和实践活动等有安排、有组织、有目的的工作活动,最终帮助学生学习新知识,学会新技能。不仅如此还能了解高职院校在未来要实现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样式,这也是符合现代教育发展规律的必要教学方式之一。

高职院校进行实践教学主要是让学生能够学习感性知识,掌握相关的专业技能,并逐渐形成理论结合实际的习惯和自己工作的能力,以及日后良好工作习惯和职业习惯的形成。学生也能通过实践教学加深对理论知识的学习,以及知道酒店管理专业所对应的各种职位以及相关的工作内容,还能清楚地知道工作中应具备何种能力和素质,将自己学到的技术直接应用到酒店管理实际工作中,也有助于提升操作能力。

2 实践教学存在的隐患

2.1 酒店管理专业实验室设施设备老旧,缺乏新功能

随着社会的发展,酒店管理工作也出现在我国较多的院校中,也对该专业实验室投入一定的设备,然而学校的资金比较紧凑,导致实验室设备简陋,如有些实验室仅有“几张餐桌”等,近年来各大学校对实验室也逐渐关注,虽然酒店管理专业实验室也取得一定的发展,但是面对实际生活中飞速发展的酒店行业,实验室设备还是很落后,无法实现逼真酒店的效果,但是随着先进的管理形式和新型的酒店的出现,也推动酒店管理专业实验室设备更换成功能齐全的,并招聘先进的管理人才。

2.2 专业技能不专的酒店管理专业教师

对现有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教师力量进行的分析,其中一些青年教师是由我国高等旅游教育出来;另一部分则是转变专业的教师,主要是通过进修或自修到酒店专业的教师,这些教师都没有经历过系统的学习。据统计,现有酒店专业的教师极少数拥有酒店工作的经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缺乏实际操作能力,导致在教学过程中对实践教学内容简单讲述而重理论教学。此外,学校酒店管理专业教师没有专门的培训机会,很少有外出学习、实习、培训、进修等机会。由上可知,酒店管理专业教师没有绝对的专业性,直接影响到教学过程中与实践的结合,导致专业教学质量水平低。由于没有足够经验的专业教师,因此要想培养出有高水平的酒店管理职业素质和管理技能的人才非常困难。

2.3 校外顶岗实习存在的问题

酒店实习与校方在实习目的上存在不同。现代我国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认为实践教学的重点就是校外酒店的实习。众所周知,实践酒店与校方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学生在学校里大多时间在学习专业课,当快要进入社会时,就会用较长的时间在某个酒店进行实习,真正进入实践演练中。学校在这些方面的出发点是好的,并希望相关酒店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岗位进行轮换,便于学生以最快的速度掌握酒店工作。然而酒店接受实习生的目的不同,他们看重的还是利益,首先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是一批素质高的廉价劳动力,能给酒店创作一定的收益;其次学生便于管理,方便酒店进行相关管理。而实习生在酒店各部门一旦就职就很难换岗,因此站在酒店的角度,经常换岗无法实现利益最大化,而校方则是想学生通过轮岗学习更多,因此校方与酒店之间存在根本的目的不同。

3 学校面对存在的问题应采取的策略

3.1 提升学校内部酒店实验室的利用率,改变实验室建为开放型培训室

酒店管理专业拥有的实验室可以说是校内进行实践活动的军事要地,也是教学活动的前提基础,所以提高实验室建设对酒店管理实践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而许多高职院为了帮助学生增强实践活动而加大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创建了专门的实验室,里面不仅包括餐桌等简单设备,还包含了酒店前台、客房、就餐场所等多个部门,为学生和教师采取实践教学提供极大的便利,而为了适应不断发展的酒店行业,还应及时的更新或调整实验室配置。要想实验室的地方更好的使用,还能将酒店实验室改成开放式培训室,让学生在这个课堂上更好的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为了增加培训室的利用率和管理效率,可购买效率高、信息先进的系统;而让学生参与到实验室的管理中,能更大的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实践中总结经验,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要。

3.2 加快培养双师型酒店管理专业教师

学校可以开出优质的聘请条件来吸引酒店行业有经验的优质人才到学校任专业教师或兼职教师,弥补无经验在职教师的不足,这样的教学模式更有助于学生的学习,也能帮助学生就业。要想建立起一支既有理论水平又有实际经验的酒店管理专业师资队伍,需要建立有效的师资培养制度。学校建立专业师资队伍有两种形式:一是“送出去”,学校定期的选送教师进修或亲自去正规酒店实习。二是“引进来”,通过引进和聘请国外、校外高水平的专家、学者到学校作兼职教师或开设讲座,促进教师教学水平。此外,校企联合也是学校的一种出路,教师到酒店兼职工作,而酒店优秀人员能到学校任教。这样的合作形式,才能培养出具有双师型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师。

3.3 校内创建自身的实训实习基地

如果学校的资金允许,可以创建一个自己的实习基地。一旦学校创建了自己的实训基地,必定会推动未来教学的模式。学生当天学到的知识当天就能在实习基地操作,及时发现问题并处理问题。学校实习基地和校外的实习酒店一样面客经营,学生能够在实习中学会处理突发事件。总的来说,学校拥有自己的实训基地很好的解决了学生长距离校外实习的问题,学校老师也能随时掌握学生的心态。

4 结语

酒店管理专业拥有绝对的方向性,是一科专业性强的综合学科。面对发展快速酒店行业,强化在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是非常必要的。只有将实践教学放在重要的位置才能将学生培养成实践能力强的人才,才能将学生培养成具有良好素质的一线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靖增群,梁军萍.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02).

[2]吴志成.谈谈如何有效组织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毕业实习[J].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01).

[3]许建.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现代企业教育,2007(16).

[4]陈燕萍.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对口生培养模式探析[J].中国科技信息,2008(10).

[5]谭业.高专酒店管理实习生实习心理与评测分析[J].当代教育论坛(校长教育研究),2008(10).

[6]王厚红,刘骏.高职院校办好酒店管理专业的几点思考[J].消费导刊,2008(22).

[7]薛佳.论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的培养[J].考试周刊,2009(01).

作者简介:

第6篇

[关键词]高师地理教育 地质与地貌学 教学 焦点问题

[中图分类号] G6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06-0073-02

地质学和地貌学是地理科学专业的重要课程,二者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但其课程均有综合性、复杂性、实践性等特点,课程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野外工作的某些基本技能、方法有着密切的因果关系。笔者根据长期从事地质学与地貌学教学的经验,针对目前该课程所面临的一些焦点问题进行了研讨。

一、地质学与地貌学课程教学中面临的焦点问题

(一)地质学与地貌学课程在地理专业中的地位不断弱化

地质学与地貌学在研究和解决自然环境与人类密切相关的现实问题过程中,其独特视角和研究方法是其他学科无可替代的,作为应用学科其实用价值日益彰显。[1]

但是,目前地理科学明显存在重人文地理、轻自然地理的倾向,同时地理科学专业为了开设新兴课程和选修课程,将原本非常必要的基础理论教育和基础课程大量消减,地质、地貌学课程自然不能幸免,直接表现就是课时量大减,经费投入不足,其地位和重要性不断弱化。[2]

(二)地质学与地貌学课程的实践环节亟待加强

地质学与地貌学课程是研究地球的自然科学,研究对象具有鲜明的地域性特点,这就要求课程除了室内理论教学之外,还要有实践教学。地质学与地貌学课程的实践教学包括实验室实习、野外实习和社会实践等环节。目前,我国地理科学专业的教育和研究中,存在着重室内、轻野外,重建模、轻实践,重理论、轻应用,重、轻成果转化等令人担忧的倾向。因此,高校地理科学的实践教学亟待加强。

地质学与地貌学课程的难点是在讲述地球的物质组成、地壳的构造变动、地理环境变迁、地貌形成与演化时需要学生建立起一定的空间感,这是实验室实习解决不了的。因此学习地质、地貌知识的学生还需有一定的野外实习经历。但由于经费问题、课时问题、安全问题、学生问题、师资问题等诸多因素的制约,目前许多师范院校的野外实习环节被大大地打了折扣,原来的短途实习取消,野外实习被压缩,大多数院校的野外实习压缩成一周的时间,而实习效果令人不敢恭维。

(三)地质学与地貌学基础理论的教育和研究不断削弱

笔者在研究上世纪初叶至30年行的《地学杂志》中发现,这一中国最早的地球科学刊物登载了许多有关地球科学基础理论的学术文章,辩证地论述了人地关系,地球上内外力地质作用的关系及其对地表形态和人文环境的影响等科学命题。[3]这在科学尚未普及的中国近代极大地开阔人们的科学视野,激发了地球科学工作者深入社会和投身大自然探索地球奥秘的激情。在地球科学的各个领域,许多学者就一些重大的基础理论问题提出了具有独到见解的系统学说。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地球科学工作者积极参与了一系列重大的自然资源调查项目、国土开发和旅游资源开发等项目,并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是现阶段我国地球科学界存在只重视为实践服务而忽视基础理论研究和教学的倾向,地球科学基础理论研究在上世纪一度出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但如今早已风光不再,以至于近些年来我国地球科学领域在重大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并没有突破性的进展。

(四)地质学和地貌学教师的专业素质有待提高

教育的首要问题是教师的问题,作为一名高校的专业课教师担负着教书育人的双重使命。作为一名有发展前途的地理专业的地质、地貌学任课教师必须有广博的知识,从宏观上密切关注现代地理学的内涵和科学体系及发展趋势,从中观上能够熟知高等师范院校地理学的学科体系与各分支学科的关系,从微观上能够驾驭自己教授的地质学与地貌学课程。

目前,各高校引进的地质学与地貌学教师的学历很高,大多具有博士学位。然而这些教师虽然在某一领域有较高深的造诣,但是知识单一,不够广博,对地质学与地貌学总体把握不够,且野外实践的基本功底非常薄弱。同时,由于职称压力,教师从事科学研究的热情高涨,但对教学的投入不足,没有激情。

二、高师地理教育中地质学与地貌学课程教学的改革

(一)正确认识地质学与地貌学课程的重要地位

地理科学本来就是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相互统一的科学,只有将自然地理学尤其是地质、地貌学课程放在应有的重要位置上,在基础教育和在高等师范教育中普及地质、地貌学知识,使学生建构起必备的地质、地貌学知识结构,这才是提高学生科学素质、培养现代化有用人才的明智之举。

(二)多渠道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1.丰富室内试验环节。重视常规的实验室实习环节,同时为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实习必须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应在实验室及展览室增添与日常生活有密切关系的各种矿产标本、装饰石材标本、观赏石和宝玉石标本,使实习更加贴近生活和生产实际,提高本课程实习的实用性和趣味性。[4]

2.强化野外实践环节。在实习经费、时间都比较紧张的情况下,地质学与地貌学野外实习要本着综合利用实习资源的原则,精心设计实习路线和安排实习内容,力求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外,野外实习更要密切联系当前人类关注的资源、环境问题,使实践教学更具有社会针对性和应用价值。

3.补充社会实践环节。要鼓励和引导高校地理专业的学生与附近地区的地质公园、自然保护区、博物馆、科技馆建立密切联系,利用课余时间以青年志愿者活动形式担当讲解员和导游员,利用所学的本领向社会大众普及地球科学知识,这种实践活动既丰富了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又巩固了本课程的学习效果。

(三)从根本上提高师资队伍素质

作为一名合格的地质学和地貌学的教师必须有正确的教育理念和科学的学术思想。在教书方面,教师最重要的职责是教育学生如何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有效地解决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在育人方面,教师应将自己对地球科学知识的学习和教学感悟,升华成对宇宙观、世界观、人生观的理解,并通过言传身教渗透给学生。

作为一名受学生欢迎的专业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有激情。教师要把个人的兴趣爱好与所从事的专业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更何况随着地质、地貌学的发展延伸,赏石文化、宝玉石鉴赏、地质旅游在民间悄然兴起,我们作为专业学者不妨也插上文化艺术的翅膀,使原本枯燥的教学内容不再索然无味,让学生感知冰冷的石头中蕴藏着科学的真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四)加强地质学与地貌学基础理论的教育和研究

近几十年来,随着人类对自然系统的影响在程度和节奏上的不断加大,地球表层系统处于持续的快速变化之中,人类对自然系统的关注度也日益增强,这为加强地质学与地貌学基础理论的教育和研究提供了一个重要契机。

针对目前全球环境变化和社会经济大规模的发展给现代地球科学提出的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将地质学与地貌学的研究和教育纳入地球科学的整体系统进行深入探讨,鼓励学生们在上述有关基础理论方面进行深入探究,使地球科学在基础理论研究方面有重大的突破。

三、结束语

地质学和地貌学作为高等师范院校地理专业中相当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具有内容丰富、实践性强、高度综合的特点。培养一支高素质的专业教师队伍,建立系统、完善的知识结构,设置生动的实践教学体系,掌握先进的教学理念和创新性教学手段,是提高地质学和地貌学的教学水平的有力保障,将为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地理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 注 释 ]

[1] 王颖.关于地球科学教育发展建议[J].中国大学教学,2010(12):3-4.

[2] 王心源,常月明,高超,等.21世纪高等师范院校地理专业地质学教学体系改革研究[J].中国地质教育,2006(1):98-103.

[3] 李兆江,刘焱.试论《地学杂志》与中国近代地球科学[J].科学,2012(2):50-54.

[4] 杨凤根,骆祖江,候玉宾.从基础地质学教学入手培养大学新生学地质的兴趣[J].中国地质教育,2009(1):132-135.

第7篇

摘 要:社会热点问题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广泛应用,适应了素质教育改革的需求,满足了时展的需要,更为高校思政教育在市黾ち揖赫中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条新路径。因而,社会热点问题与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有效融合势在必行,但任重而道远,还需要广大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不断摸索以及总结,为以后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利的帮助。

关键词:社会热点问题;价值;综述;实践意义

前言:当下,人们广泛关注的就是与自己切身利益关系密切的社会热点问题。社会热点问题的解决程度,直接影响着国家以及社会的发展态势。因此,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社会热点问题的突出价值引起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与重视,对学生的思想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那么。社会热点问题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的价值具体表现在哪里呢?本文通过以下方面进行研究分析。

一、社会热点问题的综述

现在,人们以及国家最为关注的话题就是社会热点问题,社会热点问题不仅反应着国家发展中突出的现状以及人们生活中所遇到的难题,更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

(一)社会热点问题的内涵

社会热点问题就是指各行各业生产以及生活中出现的、足够引起共识的问题。社会热点问题在我国包含很多方面,但随着时间的不断变化,社会热点问题所包含的范围也在随之变化。例如2015年的国家方面的热点关注在与“十二五”收官之年的成果展示,而2016年的关注就发生了转变,主要关注点就是“十三五”规划的实施。又比如一直受到持续关注的热点问题,环境污染以及治理、“三农”等等,这些问题都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更是因为它们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因此,社会热点问题会一直持续发展下去。

(二)社会热点问题的特征

社会热点问题具有一定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社会热点问题是伴随着改革开放而衍生出来的,它能够及时的反映人类社会的最新动态和最新发展态势,在众多的社会矛盾中,所关注的热点问题较之突出,使人无法规避。[1]第二,具有挑战性。社会热点问题之所以称之为问题,就有其解决的难度,给社会各部在解决问题上带来一定的挑战性。第三,具有普遍性。社会点问题涉及的范围很广泛,包含我们生活以及生产中的经济、环境等方面,更是社会发展中普遍存在的现象。第四,具有敏感性。社会热点问题反应社会深层次的矛盾,在解决上一经解决不慎,就会爆发。第五,具有一定的流变性。社会热点问题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人们关注焦点的变化,也随之转变,其自身具有一定的发展性以及取代性。

二、社会热点问题的实践意义

在我国,社会热点问题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的开发与利用还处于初级阶段,但对于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首先,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现。社会热点问题具有鲜明的时代体征,是社会发展中矛盾问题的具体表现,具有复杂多变性,对时代的进步与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中,必须将社会热点问题融入到教学中,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确引导。[2]其次,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热点问题层出不,也从另一方面说明,在发展中出现的社会矛盾越来越突出,甚至影响到和谐社会的建设。因此,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将思想政治教育与热会热点问题融合好,通过教师的分析与指导,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导向正确的方向,为建设和谐稳定的社会主义国家作出贡献。最后,促进学生树立了正确的三观。通过社会热点问题在课堂上的探讨,不仅有效的解决了社会热点问题,通过思政教育的正确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以及人生观,培养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同时,让学生感受爱国的责任感,感悟为国家建设出一份力量的使命感。

三、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社会热点问题的价值

(一)社会热点问题会对学生的思想产生影响

高校的学生接触社会的机会要远远大于初高中的学生,对社会上的关乎自身利益的热点问题的关注度甚至高于社会中的人们。因此,社会热点问题会随时对学生的思想发展以及走向会产生一定影响,教育工作者必须及时对学生的思想进项深入的了解与分析,以便在突发状况上有所准备,并对高校的学生作出科学、合理的思想教育与指导。[3]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对学生最具影响力的就是他们的指导教师,他们必须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好学习的榜样,用自己积极的思想影响以及熏陶学生的思想,实现思政教育的最终目的。

(二)社会热点问题有助于思政理论教学的实施

目前,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往往还存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以及单一的教学方式,这严重影响了教学内容的实施效果。因此,教师应该跟上时代的发展,将社会问题引入到课堂当中,利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思想认识,实现教育的最终目的。首先,选取社会热点问题要与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相符合。教师在开展政治课程中,对学生的学习习惯会有一些了解,根据这些了解,借助现代科技的多种渠道,引进社会热点问题以利于引导学生学习思政的理论知识。其次,选择社会热点问题要与时俱进,重于“新”上。在信息全球化的时代,时效性对于社会热点问题来说最为重要,新的热点问题更接近学生生活,更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利于思政知识的掌握。最后,用社会热点问题引入思政教学内容。教师根据现在流行的社会热点问题的代名词来引入教学内容,这大大激发了学生对知识的探究欲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社会热点问题有助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与专业技能,

在任何教育中,教师所起的作用是教书育人,如果没有好的教师引导学生学习,那么教育出来的人才不一定是可用之才,在高校思政教育中也不例外,在思政课堂上社会热点问题的开发与利用,更需要专业性强的高素质教师。首先,在教育不断的改革中,教师不仅要有更强的政治专业知识,还要熟练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并对社会热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与渗透。其次,教师要具备较强的分析指导能力。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社会热点问题,并能够从中分析总结出符合教学内容的理论政治知识,指导学生进行分析与学习。最后,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教书育人重在于育人,要把学生放在课堂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对社会热点问题进行探讨分析,教师在旁指导,这样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性,还能通过自己的理解,树立正确的思想认识,引导学生的思想走向健康的发展。

结束语:综上分析,社会热点问题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价值就在与正确的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以及认识观,为将来的步入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社会热点问题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广泛应用,适应了素质教育改革的需求,满足了时展的需要,更为高校思政教育在市场激烈竞争中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条新路径。因而,社会热点问题与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有效融合势在必行,但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颜亮,马金珠. 社会热点问题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的价值探讨[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7:93-94.

第8篇

关键词:高等教育 质量评价体系 内涵特点问题及对策

一、高等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内涵

高等教育的质量是一个多层面的概念,依据不同的评价标准和侧重点有不同的含义表述,但其核心则主要体现在人才培养、教学、管理和文化等方面。高等教育的质量就是人的质量、事的质量、制度的质量、文化的质量,这就是高等教育质量的全部内涵。所以若要对高等教育的质量进行评价,就要从这几个方面进行。高等教育的飞速发展已经使高等教育的现状不同于以前,而与之相关的质量评价体系却不能与之完好地协调,长此以往就会产生一系列的问题,阻碍高等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所以我们有必要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

根据1994年国际标准IS08402中质量定义理解,教育质量应当是“教育满足受教育者发展需要并实现特定社会目的的能力和属性”。《21世纪高等教育展望和行动宣言》指出:高等教育的质量是一个多层次的概念,应考虑多样性和避免用一个统一的尺度来衡量高等教育质量。高等教育质量的多层次形成,除了高等教育越来越多样化以外,还有满足人民群众教育需要的目的。《教育评价辞典》认为教育质量是“学生的学业成就水平和学生所在学校所获得的知识、技能及态度为其离开学校以后适应社会的程度”。《教育大辞典》的解释:“教育质量是对教育水平高低和效果优劣的评价。……最终体现在培养对象的质量上。”这种解释突出了质量对教育水平、教育效果的衡量,并体现在培养对象上。

无论哪种解释,无一例外地都是以教育的产品――学生为出发点,所以高等教育评价体系自然也是以学生为中心建立的一套涵盖多方评价主体的评价体系。

二、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时期质量评价体系的特点

我国自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新一轮高等教育改革以来,高等教育规模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步入了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社会对高等教育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高校自身的质量意识明显增强,有关质量保障的研究迅速被提出,以质量保障为目的的教育评估广泛开展。但总体而言,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制度建设尚处于探索和借鉴外国经验的阶段,仍然存在着一些需要完善的地方。

(一)从评价机构看

从评价机构看,保障主体单一。我国的高等教育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得到了快速发展,步入了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这是由于此番一轮的改革是由于政府顺应了时代的发展,进行了适时的教育改革。但是对高等教育进行质量控制的还是政府,他们既是高等学校的兴办者,又是高等学校的管理者,还是高等学校的评价者。在我国高等教育已经大众化的情况下。面对近2000所高校的质量监控仍然全部由政府完成,结果必然是周期长,时效性差,质量不能保障,从而导致学校本身高度重视外部评价,而忽视自身内部的自我评价。高校普遍缺乏加强质量管理的内部动力。从管理学理论角度看,高校内部全体员工自觉地控制质量才是持久的,仅依靠外部的质量监控是很难保障其教育质量的。

(二)从评价标准看

从评价标准看,评价指标缺乏普适性。在评价高等教育质量过程中。往往只根据人才培养的数量和规格评价高等教育的整体质量,忽视了高等教育是否促进当地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发展,是否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受教育需要,是否有利于高等教育自身的发展等根本内容。在质量标准方面,若用精英阶段高等教育的学术取向和质量标准规范大众化高等教育,就会造成质量标准的同一化,质量观念的片面化。

(三)从评价内容看

从评价内容上看,由于受精英教育阶段评价的体制影响,现在的评价仍然单纯地从高等教育服务质量本身研究和评价,这便缺乏针对性,是不全面的。目前,教育服务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教育系统提供什么样的教育服务,对人民群众教育需要的满足程度高低,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大小,等等,必须纳入教育质量的范畴。教育质量的内涵与外延产生了巨大变化――不仅包括学校通过教育教学活动而体现的人才培养质量,还包括教育系统对人们的教育需要、教育公平的满足程度、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大小等方面的内容。从高等教育服务的对象人手,即从评价学生的质量出发,研究影响学生质量的重要因素――教育质量,这样通过对学生质量的评价,能够更有针对性地评价教育质量,即影响教育质量的各种因素。因此,构建学生质量评价体系应当是高等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三、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时期质量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后,现行的高等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均与高等教育的发展现状脱节,因此构建与此阶段相适应的高等教育质量体系已迫在眉睫。应针对评价体系的缺陷分别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改进。

(一)树立正确的高等教育质量观(评价范围)

在第一个问题中阐述质量内涵时指出学生是高等教育出发点和落脚点,所以我们重新树立的质量观要以学生质量为核心,这就要求我们对学生的评价有深入细致的评价。而评价标准,首要的就是社会的需要和社会的评价。但是学生个体不一,学校教育方法、资源、内容、过程不同,经过几年的内化和熏陶,产生不同的产品,他们的学习成就、创新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一系列的情商和智商在学校和步入社会后也都是不同的。所以我们的相应的评价方法也应该针对这些方面采取有效的措施。比如建立“大学生学习发展档案”,进行质量跟踪评价;实施“综合会考评价”,就是在大学毕业前进行综合科目的考察,这种方法如同高中阶段的会考:经常进行学生的自我评价,训练学生多思考、多总结的思维。等等。当然许多方法的实施还有助于政府的扶持,可以采用先有行为后加强思想的方式充分利用政府的保障作用。

(二)建立不同层次的质量评价体系

我国现行的评价指标普遍缺乏实用性,这是由于我国诸多大学有各自的特点、层次、类型,所以应分门别类地建立多元化质量评估标准,使各自的学校都能用相应的机制保障,找到合理的定位和发展空间,在相应的平台上与其他高校展开竞争。根据我国大学的自然划分,我们可以从重点大学、普通高校和高职院校三种类型为基础建立三种大的评价体系,它们分别以研究型、应用型和技能型为主要特点。在分配指标权重时就应该有所侧重,这样评价标准的制定也就有了核心。同时,评价时也应结合各个学校的现状特点对各评价指标重新加权。比如对学校的原有专业和新增专业等评价时应是动态的、发展的。

第9篇

【关键词】 英文影视资料 英语听说教学 利弊

【中图分类号】 G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3)01(a)-0038-01

1 英文影视资料应用的积极作用

英文影视资料内容丰富,文化特色突出,语料真实,贴近学生生活,是英语教学的好帮手,不仅可以使学生置身于英语环境,加深对语言的理解和认识。还能使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人们的行为方式和交往礼仪等文化内涵,是学生学习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有效途径。

1.1 提供真实的语言场景

任何交际行为都是在一定的场合中发生的,而电影展现交际场景的真实性(龙千红,2003)。电影故事情节取材于生活,其中的场景,道具及其他方面都充分展示生活的真实。因此。看电影时,学生有亲临其境的感觉,这等于把语言学习放在真实的交际情景中进行,无疑使语言学习十分真实自然。经常看英语电影,学生就会逐渐地学会在不同情景中得体地使用语言。此外。电影作为动感的可视媒体,使学生在观看影片过程中不仅能听到人物的对白,而且能看到背景画面,演员的动作,表情,着装等超语言线索,可以更容易,更准确地理解语言和阐释影片。

1.2 传递丰富的文化知识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学习一门语言也在学习一种文化(胡文仲,1989)。作为沟通中西方文化便捷的桥梁,英文影视资料浓郁的文化特色,向观众传递丰富的文化背景知识。通过对电彩情节故事的了解、经典台词的学习,可以挖掘出它们所反映的社会习俗、交际方式、政治体制、法律制度、、价值观念、艺术传统等与东方不同的文化内容。C.克拉姆(1999)曾指出:文化氛围始终存在于外语学习的背后,即使优秀语言者的交际能力也可能因文化原因受到限制,他们对周围事物的了解也可能因而产生障碍。学习英语的过程也是文化习得的过程,越是深入了解英美国家的历史地理,文化传统和生活方式,越能正确理解和使用英语。

1.3 提高全面发展的能力

根据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言语学习的主题输入强于单一的视觉或听觉输入,尤其是采用英语电影主体语言教学,其优势比较明显,有利于语言教学的多方位立体输入,突出重点,以此促进学生听说读写全面发展。(李萌涛,2006)英语电影有声有色,声色并茂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引起学生的新奇感、注意力和求知欲,并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获得知识,取得进步。现代教学的实践证明:学生获得知识若仅靠听觉,3小时后仅保持70%,3天后降为10%;单用视觉,3小时后保持72%,3天后降为20%;如果视听并用,3小时后保持85%,3天后降为65%。(杨明,1999)由此可见,在高职院校利用英语电影教学是最能提高学生效率的一种教学手段。让学生视觉、听觉都参与言语实践,对知识掌握更加牢固,其中变化的情景和言语实践活动可以直接或间接的从不同角度激发学生的能力。

2 英文影视资料应用存在的问题

2.1 语言难、过于耗费精力

电影教学过于费力,这是难以普及的重要原因。电影教学之难表现在:首先,电影语言本身难。电影语言是十分接近生活的自然语言。语速快、1:3语表达方式丰富。其次,电影内容包罗万象,涉及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有时一部电影的主题非常分明.但人物的对话内容却十分宽泛,而且电影中的人物众多。谈话内容各异。教学环节上,大多数情况是课前师生都没有充分准备。从头放到尾,中间没有讲解。所以导致学生有许多消极反应。反而更倾向于选择传统的教学方式。

2.2 学生不重视

对有些学生来说,就最迫切的目标就是通过考试,认为口头表达没有语法知识重要。上课时如果教师又毫无指导说明,学生根本听不懂语速如此快的英语对白。严重挫伤了学习的自信心。听不懂时就会产生焦虑,最终导致恶性循环,因此没有教学目的和安排的电影欣赏是毫无意义的。

2.3 缺乏影视英语教学课时安排的合理性

当前各高校分配给大学英语的教学时数相当有限,而且大部分课时是用于阅读课,用于专门训练听说的课时少之又少。这种情况严重地制约了电影课的普遍开设。虽然目前高校都配备多媒体教室,但由于扩招导致学生人数增多,多媒体教室的发展赶不上学生人数的增长,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英语电影在听说教学中的运用。

2.4 缺乏一套权威性的教材

从教辅市场上同类书籍的状况来看,在全国不同省市100多种英语教材近1000种版本中。影视英语类教材有IO多种,但是以欣赏、注释、参考类居多。缺乏一定的系统性、权威性。目前此领域尚属空白,急需专家、学者研发出科学、系统的教材.以便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可想而知,教师没有教材的指向性。其课前的备课工作量是巨大的,更何况大部分教师不只担任一门课程,时间、精力都受到了限制。

3 解决办法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建议合理安排影片在听说课上的时间,结合课文主题引入电影资源,如Hobbies用《憨豆先生》,Success用《阿甘正传》,Travelling用《走遍美国》,Natural Environment用《狮子王》,Women用《时尚女魔头》等等。如此说中有看,看中有听,听中有写,互相作用,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参考文献

[1] C・克拉姆契.语言教学的环境与文化[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2] 胡文仲.英语学习的教与学[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3] 龙千红.电影与英语听说教学[J]外语电化教学,2003,(6).

第10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存在问题;应对措施

问题的存在影响了事物的发展,如果能够积极克服事物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那么对推动事物的发展将产生很大的促进作用。高中阶段是学生语文学习生涯中的关键时期,因此,教师应该对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引起高度重视。目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还存在一些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问题,本人在文中首先就存在于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提出有效的应对措施。

一、存在于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分析

随着现代语文课堂教学的发展,传统教学中存在于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一些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问题得到了解决,但是一些新的问题又出现,针对存在于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新问题,教师要及时找出产生问题的根源,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问题。本人首先对目前存在于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进行分析。

(一)课堂教学趣味性不强

目前存在于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不强。在实际的调查研究中我们不难发现,由于高中阶段学生需要学习的知识点较多,因此,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几乎花费所有的时间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讲解,很少将一些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趣味性的元素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同时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知识点讲解的过程中,将注意力集中于知识点本身,枯燥的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讲解,自然也影响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总之,在目前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影响课堂教学趣味性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教师要对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引起高度重视。

(二)课堂教学方法较为单一

虽然高中阶段学生的语文学习压力较之于以往的学习要更大,教师的教学压力也更大,但是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不能单纯的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灌输”,应该通过多种不同的形式更好的将知识点呈现给学生。而目前存在于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课堂教学方法较为单一,教师难以将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不能使不同的知识点通过不同的途径呈现出来,不仅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影响了学生有效获取知识,更影响了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提升。

(三)学生在学习中进行的思考不足

不管进行哪一学科的学习,教师都要引导学生进行有效思考,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找到学科学习的规律,才能更好地掌握学科知识点。而目前高中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思考不足,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讲解,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点,学生进行独立思考的机会较少。语文虽然是一门基础学科,汉语是我们的母语,然而学生想要更好的把握语文学科的精髓,就必须进行有效思考。例如:学生在学习一些文章时,如果不加思考,势必难以有效把握文章的内涵,很多文章的内涵需要学生通过思考并且进行想象才能更好地领会。

(四)课堂教学中师生进行的互动不足

现代教学提倡师生之间有效进行互动,进入高中阶段后,学生要学习的知识点及文章的难度进一步增大,就一些问题更需要学生之间能够有效进行互动,通过有效沟通与交流使教师与学生的思想互换,进而更好的帮助学生学习知识点。而目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进行的互动不足,课堂教学以教师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讲解为主,学生难以有效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解决存在于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问题的有效措施

针对上文中提到的目前存在于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一定要转变已有的教学理念,积极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课堂教学活动。及时提出有效的应对措施,克服存在于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使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得到有效提升。针对上文中提到的目前存在于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本人提出如下几种有效的应对措施。

(一)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针对目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趣味性不强的情况,要求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能够有效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为教师有效提升语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例如: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可以Y合讲解的知识点,对授课内容进行有效拓展,将一些学生感兴趣、抑或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元素运用于课堂教学,自然对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有很大帮助。当然,有助于高中语文教师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趣味性的方法有很多,教师要结合实际的教学情况进行灵活应用。

(二)灵活将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运用于课堂教学

将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运用于课堂教学,是现代教学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作为新时期的高中语文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也要积极将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运用于课堂教学。语文是一门容纳了丰富知识点的学科,因此,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可以结合实际教学的需要及知识点讲解的需要,对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灵活应用,进而克服由于教学方法较为单一而引起的教学质量下降。

(三)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进行有效思考

针对目前高中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进行的思考不足的情况,要求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积极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教师一方面在对学生进行知识点讲解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对学生进行启发式的教育。同时,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也要留出一部分时间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进而使学生整理出自己的思路,更加有效的掌握知识点,也能够更加有效的掌握语文学科学习的规律。

(四)加强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

第11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 高中学生 应考能力 优异成绩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5.137

语文作为在高考中占有重要分值的一门学科,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引起重视,尤其在高中阶段的教学中,教师更要引起高度重视。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影响学生语文成绩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学生能否有效的掌握知识点,只是影响学生的语文成绩的重要因素之一,其中学生是否有较强的应考能力,也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考试成绩。本文就高中语文教师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文应考能力展开论述。

一、提升高中语文教师培养学生的应考能力的意识

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文应考能力,使学生在考试的过程中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需要教师对学生该如何更加有效的应考引起重视,而教师是否有培养学生的应考能力的意识,直接决定教师是否培养学生的应考能力。就目前高中语文教师培养学生的应考能力的实际情况来看,为数不少的教师对培养学生的应考能力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本人在实际的调查研究中发现,部分教师依然秉承传统的教学理念,认为学生只要有效的掌握了相关的知识点,就能够取得优异的成绩,然而就目前的高考情况来看,学生不仅要有效的掌握知识点,而且要能够有效的对知识点进行应用,这样才能取得优异的成绩,然而教师如果不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应考方法,势必会影响学生对知识点的应用。因此,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应考能力,要求教师对培养学生的应考能力引起重视。

二、将培养学生的应考能力建立在学生对知识点应用的基础上

作为高中语文教师想要有效培养学生的应考能力,也要讲究方法与技巧,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培养效果,而学生应考能力的提升,无疑应该建立在学生对知识点灵活应用的基础之上。现代考试与传统考试存在较大的差异性,现代考试更加注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点的灵活应用能力,因此,想要提升学生的应考能力,教师首先应该能够对知识点进行灵活应用。学生对知识点灵活应用能力的提升并非朝夕可就之事,需要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有效训练,这样学生灵活应用知识点的能力才能逐步得到提升,例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知识点讲解的过程中,要让学生理解知识点的含义,在此基础上,及时为学生提供一些练习题目,为学生提供更多进行实战演练的机会,进而使学生对知识点的实际应用能力落实到实际的教学中去,为学生在考场上针对灵活多变的题目对知识点进行灵活应用做好铺垫。

三、有针对性的专题训练

为了有效提升高中学生的语文应考能力,教师对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专题训练是十分必要的,那么在实际的教学中,高中语文教师该如何对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专题训练呢?本人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积累了一些经验,在此与大家分享:为了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专题训练,需要教师制定有效的训练计划,毕竟语文课堂教学时间是十分有限的,教师不可能将所有的时间都用于对学生进行不同考试类型的讲解,因此,提升专题训练的计划性就显得十分必要,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专题训练的过程中,要与高考试卷密切的结合起来。例如:高考试卷有单选题,而单选题又可以划分为不同的题型,教师要针对不同的题型,有计划的对学生展开详细的讲解与引导,使学生对每一个单选题的类型及不同类型的单选题该如何解答有全面而深入的认识,这样学生不仅对不同的题型做到了心中有数,而且还掌握了有效的解题方法,学生的应考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

四、引导学生有效把握应考时间

高中语文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应考能力时,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引导学生有效把握应考时间。作为高中语文教师的我们在实际的教学中都不难发现,高考语文试卷上的题目不仅十分灵活,而且题量也较大,因此学生想要完美的答卷,不仅要掌握大量的知识点,并对知识点进行灵活应用,而且还要有较强的时间观念,这样才能答完题目。而在考场上我们经常会见到一些学生,虽然掌握了大量的知识点,但是由于在考场上时间观念较为淡薄,在规定的时间内难以有效答题,导致部分题目难以在规定的时间内作答,进而影响了学生的成绩。

为了有效提升学生在考试过程中的r间观念,并有效的把握考试时间,教师不仅要对学生的时间观念进行培养,还要掌握有效的方法与技巧。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中为了有效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采用实战演练的方式,模拟真实的考试氛围,使学生在实战演练过程中更加准确的把握考试时间,为学生在考场上有效做题提供保障。

五、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应考策略

为了有效培养高中学生的语文应考能力,要求教师从多个角度出发,其中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应考策略,也是提升学生应考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学生在做答卷的过程中,也要讲究方法与策略,这样才能在原有的基础上,使学生考出更加优异的成绩。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中也注重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应考策略,在实际的教学中,本人认为学生应该掌握如下几种有效的应考策略:1.先做简单题目,再克服难度较大的题目。高考语文试卷上的题目有很多,并不是每一道题目学生都能够迎刃而解,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先做较为简单的题目,再做难度较大的题目,合理布局不同的题型。2.不要钻牛角尖。部分学生在考试的过程中往往钻牛角尖,遇到一道不懂的题目,花费大量的时间思考,结果影响了学生做题的有效性。为此学生应该提升应对题目的灵活性。

六、培养学生良好的应考心态

第12篇

一、保证突出主要的知识点,并尽可能地扩展知识面

对于学生来说,高考将是其一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是今后整个人生规划的重要奠基,因此,我们要给予充分的重视。高考是对学生整个高中阶段三年学习情况的一次全面考查,所以,高考语文的命题所涉及的内容是比较宽泛的,并且所出的题目比较侧重于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比如,阅读理解、作文就更是综合性较高的题目类型了。这种命题范围的广泛性就决定了要想取得高分,就必须对所学知识进行全面而细致的复习,不能只复习考点,而对一些在考试中所占分值不高的知识点就给予忽略。作为高中语文教师,一定要把整个高中阶段的所有知识点面面俱到地进行整理,以重点考查知识为主干,其余知识点为枝干,不仅侧重单个知识点的复习,更要理清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建立起一套系统的综合性的复习材料,在有限的时间内力求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点,并且提高学生的综合题目处理能力,为学生的高考复习保驾护航。

二、深刻领会高考的思想,做好高中语文考试的专项题型复习

高中语文本身就是一个综合性的科目,而高考更是对学生综合性能力的一个全面考查,因此,高中语文教师要多让学生练习一些综合性题目。综合性的题目一般都是以一个知识点为载体,辐射很多的分知识点,所以要想把这种综合性的题目做好,首先必须要对各个分知识点进行强化,也就是我们通常第二轮复习时所进行的专项复习。只有把各个分知识点都理解透彻,掌握牢固了,才可以把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看清看透,从而更好地掌握综合性题目的解答方法。比如,阅读理解的题目,它所考查的就不仅仅是学生读的能力,还涉及字词、语句、描写方式、修辞手法等很多的知识面。

在进行专项题型的复习时,教师一定要深刻领会高考的思想,抓住高考出题的命脉,在此基础上选取一些比较典型的例题,对学生进行训练。比如,往年高考阅读理解题目中选取的课文中的重点段落或者作文所设计的体裁以及社会上出现的热点内容等,并且要对学生进行详细的讲述,让学生掌握解答题目的方法和思路。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采用一些符合学生实际的,利于学生探索解题规律的,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以求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够更加深刻。总之,作为高中语文教师,我们就要想尽一些办法,让学生能够在做好各专项题型复习的同时,更进一步地顺应高考出题的大潮。

三、对待模拟试题要有正确合适的认识

为了能够在高考中取得更为优异的成绩,很多学生都会选择题海战术,但是,题海战术对待高中语文这门科目考说,并不是一种合适的方法。首先,模拟试题并不是真题,对所学知识的涉猎有时候会有所偏颇,而且高中语文的综合性决定了仅仅依靠做题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没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所以在做这些模拟题时,首先,要弄明白题型以及题目所考查的知识点和经过解答题目所要达到的训练目的。其次,如果选择大量的模拟试题进行解答,势必需要很多的时间,对于语文这门学科来说,还不如把更多的时间用于对课文重点段落的阅读。总之,与其去大量地解答模拟试题,不如选择几套典型的真题进行更加详细的分析和解答,利用其他时间对整个高中阶段的考点进行系统的复习。

四、高中语文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讲评的重要性

要想提高学生的高考成绩,单纯地依靠学生自己做题是不能够达到理想的效果的,关键还是要学生掌握解题的方法,能够做到举一反三和触类旁通,因此,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认识到讲评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在对试卷进行讲评之前,教师首先要自己先把试卷做一遍,力争做到心中有数。针对学生出现的种种错误,教师要进行详细而准确的评议。教师精准的讲评不仅可以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思考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对学生主要起引导、点拨的作用,而讲评能保证学生始终行进在正确的道路上。

五、要教会学生对自己的不足之处进行反思并改进

要想在高考中有所突破,就必须对自己整个高中阶段的学习状况有全面而深刻的认识,并且能够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进行改正,因此,高中语文的高考复习的整个过程就是反思与改正的过程。学生经过反思与改进,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更深刻了,掌握的知识点更全面了,学生的整个综合素质提高了,我们复习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反思一般来说主要分为四种:一是经验型的反思。主要是说在解答题目之后,要弄明白这道题目主要考查的是哪些知识点,这些知识点自己掌握了多少,还有多少是混沌不清的,为以后的题目解答积累丰富的经验。二是概括性的反思。主要是说在解答题目的过程中,对于同一类型的题目,要取得应对这一题型的正确方法。三是创造性地反思。主要是说在做题的过程中,要多运用对比、联系等方法对所解答的题目进行扩展,以求自己能够因此掌握更多的知识。四是错误性的反思。主要是说对于自己出现错误的题目,要进行深刻而透彻的分析,找到出现错误的原因所在,并且能够探索出一条正确解答题目的道路。因此,学生在复习高中语文知识时,只要能够做好反思,并且相应地弃其糟粕取其精华,就能在高考时取得优异的成绩。

第13篇

【关键词】高中生;语文;心得

前 言

高中生已经对语文学科形成了较全面的感知,形成了一定的语文素养,但受初中语文学习经历的影响,部分学生盲目的将前期形成的语文学习习惯照搬于高中语文学习中,效果并不理想,所以应结合高中语文课程的特点对其进行深入探讨。

一、注重高中语文学习兴趣的激发

语文是高中学生比较熟悉的学科,受长时间语文学习的影响,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态度比较固定,由于高中语文覆盖的知识面相对初中语文更广泛,学生的知识储备在短时间内很难满足,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打击,使高中语文的学习兴趣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被打击,所以有意识的培养高中语文学习兴趣至关重要[1]。首先应对高中语文树立正确的认识,肯定个人经过努力可以在语文成绩上取得突破,由此形成语文学习的动力;其次,培养个人的阅读兴趣,通过阅读开阔个人视野,加深对语文学科的认识,逐渐形成语文思维,以此调动个人的语文学习热情;再次,积极与教师、同学交流,认识到个人在语文学习中存在的不足,不断完善,通过个人价值的实现激发个人对高中语文的学习兴趣。

二、注重语文知识的积累

高中语文相对于其他学科,对知识的积累要求更高,包括知识和精神两个方面,知识方面的积累可以通过扩大阅读范围获取,例如周国平《守望的距离》、梁衡《觅渡》等,语言优美、语文知识涵盖广,都是提升高中语文知识积累的有效素材,由于高中学习压力较大,时间相对紧迫,选择短小精悍的优质文章也是提升语文知识点积累的有效途径,例如《读者》《南方周刊》等文学性杂志中的哲理小文等[2]。精神方面的积累相比知识点的积累更具深度,其同样可以通过扩大阅读范围实现,但对阅读的深度要求更为严格,其要求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需要对作者的精神世界进行有意识的推敲,揣摩作者的思想情感,直至与作者在思想情感上达到共鸣,只有不断进行深度思想锤炼,高中生的精神世界才能得到升华,在其文章写作方面发生飞跃,实现建立在他人思想上的个人感悟;精神上积累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通过语文教师方面获取,语文教师是高中生学习期间接触的哲人气质相对浓烈的主体,其阅读量相对高中生更多,通过与语文教师有效的交流,可以使高中生在短时间内对语文学科、高中语文考试趋势甚至更广泛的人生哲理、生命意义等有更加深刻的认识,所以高中生应珍惜与高中语文教师交流的机会,有意识的通过教师的推荐、指导,用尽可能短的时间,提升个人在知识、精神方面的语文积累[3]。托尔斯泰《写给每一天》、南怀瑾《论语中的名言智慧》、《老庄中的名言智慧》和周国平的《人生哲思录》都是笔者高中语文教师推荐的作品,个人受益颇多。

三、注重“读”与“写”相结合

现代高考模式决定,高中生语文书面表达能力书面表达的准确性至关重要,其直接关系到高中生的语文成绩,对其人生命运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所以高中生在注重扩大阅读范围,提高思想高度的同时必须将“读”与“写”有效的结合,掌握用书面全面、准确表达思想情感、记忆知识点、个人观点的能力,笔者通过对高中学习过程的总结,发现“读”与“写”相结合可以通过一下途径实现。首先,高中生养成写心得体会、周记的习惯,在书写的过程中不要求写作的字数,但求表达的清晰、流畅,可结合内容对语句进行必要的修饰,这实质上是将高中生思想意识书面化积累的过程;其次,高中生应有意识的在阅读课外作品后,书写读后感,这不仅有利于高中生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而且高中生在写作的同时可以对作品的内涵进行深入挖掘,提升阅读的价值并加深记忆;再次,将喜欢的词句、诗歌书面记录,对保证记忆准确性有重要意义。

四、注重语文素养的形成

在高中语文新教学指标中更加注重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对课文的人文因素相对更加重视,希望通过文章精神方面知识的深度挖掘,提升学生对情感的把握能力,形成审美情趣,进而逐渐形成语文素养,但由于高中生在语文知识点积累、语文学习能力等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不仅在短时间内难以实现教师的预期目的,而且学习中难以准确的把握重点和关键,学习目标逐渐模糊。为有效的改善此种高中语文学习问题,首先,高中生应纠正原有对语文学科只是听说读写,提升书面表达能力即可以获取高分的错误认识,认识到高中语文更加注重对学生情感的培养,以促使学生形成语文素养,进而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创新的意识,只有对高中语文学科的内涵产生全面的认识,高中生才能有意识的主动配合教师教学,提升教学效果。其次,高中生应在语文训练方面有意识的接触与语文素养相关的知识,例如大量的积累语文常识,模仿优美的语句结构;记忆名言警句等,都是提升语文素养的有效手段,语文素养的形成过程对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扩大学生的语文知识积累等方面也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五、结论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高中语文既具有语言学科的共性,也有其独特的方面,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既要注重培养语文学习兴趣、注重积累,又要积极与教师、同学交流有意识的结合高中新课程指标培养语文思维。

参考文献:

[1]卢守潮.关于高中语文“发展性课堂助学”实践活动的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06.

第14篇

1.教师的原因

当前,有些语文教师不够了解初中语文的教学情况,使得初中和高中的语文教学特点和规律不能契合,影响了初中和高中语文教学的衔接。部分教师掌握不了教学衔接技巧。有的教师尽管能意识到教学衔接的重要性,但在教学实践中,初中和高中语文教师都还是按照自己的教学计划进行教学,因此影响了语文教学衔接。一些教师受中考和高考的压力在教学上是考什么教什么。有些初中教师会根据中考考试内容来加强语文内容的教学,而忽视中考不考但对高中阶段的学习很重要的知识点。这样的教学理念严重地损害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也造成了初中和高中语文教学裂痕的产生。

2.学生的原因

高中的语文知识相比初中的语文内容要难很多,这使得刚刚升入高中的学生不能适应学习生活,在学习过程中转变不了学习方式,仍然依靠死记硬背,但是这种学习方法明显不符合高中的学习要求,也不能提高语文学习成绩。

3.教材原因

当前我国使用的初中语文教材中涉及到的学习内容都比较简单,教师有时间进行充分的讲解,学生只要付出努力,增强记忆,就可以在考试中获得较好的成绩。而高中阶段的语文教材内容复杂繁多,并且教学任务繁重,教师需要在固定的课时里讲完规定的课文和知识点,这使得学生学习任务也加重,单靠死记硬背式的学习方法已经不能提高语文成绩。

二、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对策

1.提高教W衔接意识,改善教学方法

无论是初中还是高中的语文教师都要重视语文教学的衔接,积极寻找教学衔接的教学方法,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是教育事业中的领航人,是提高学生学习动力的指挥员,教师作为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角色,必须提高教学衔接意识,为学生的学习奠定基础。

2.重视提高学生的学习意识

当前初中的语文课程内容结构比较简单,使得学生可以轻易地完成语文学习任务,这就需要教师通过各种有趣的语文知识引导学生去探索语文世界的奥妙,让学生自主进行语文知识内容的吸收。而在高中阶段,语文知识内容变得更为复杂、深奥,如一些文言文的学习给学生造成了极大的困扰,这也需要教师培养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高中生转变学习方法,能够深入到语文学习中。

3.实现教材知识内容的衔接

首先应该优化教材结构,合理规划初中和高中语文教材的内容和难度,避免初中教材内容过于简单,高中教材内容过于困难的情况。其次要重视语文知识点的罗列。初中的学习是为高中学习打基础,高中的学习要以初中的知识内容为基础,所以在制定教材时,需要结合语文内容体系的发展进行编制。

三、利用网络平台促进初高中语文教学的衔接

网络平台的发展给教学提供了新的途径,利用网络平台可以有效促进初中和高中的教学衔接。

1.利用网络平台培养初中生的学习主动性

初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一优势资源,培养初中生学习语文的学习习惯和意识,让学生通过对网络平台上的语文知识的摄取,充实自身,充分了解学习内容。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学生们普遍乐于使用网络获得知识与信息,那么在教学衔接中就要抓住这一机遇,发挥网络平台的作用,让初中生的语文学习能够提前与高中语文学习形成联系。

如教师可以利用教室内的多媒体设备,向学生播放中央电视台推出的《中国成语大会》节目,这档节目主要是为了宣传中国文化,提高人们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兴趣,具有非常浓厚的文化气息,极大地促进了人们对成语的认识程度。成语属于语文教学中的一部分,在初中阶段对于成语的学习主要还是来自于课文,是需要学生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中考中对于成语知识的考察并不多。而在高中阶段,成语学习是语文课程中十分重要的部分,也是高考每年必考的内容。让学生利用网络媒介了解更多的成语,在积累中获得语文知识,也为日后高中的成语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利用网络平台形成初中与高中语文教学的衔接

学校的多媒体教学设施与互联网是相互连接的,这就给初中和高中的语文教学衔接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尤其是高中教师要充分地利用教室内的多媒体设备,帮助高中学生回忆与复习初中的语文知识点。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和探究能力,这就需要学生掌握语文基础,语文的基础在于字、词、阅读理解、写作和口语表达五个方面。而这五个方面重点的掌握和学习的时期是在初中阶段,所以高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复习和积累,让高中学生利用网络平台中的复习资料和一些教学视频快速地回忆初中的语文教学内容,这样就可以促进高中学生的语文学习热情,使他们乐于探索语文世界的奥秘。

3.教育部门要重视利用网络平台,搭建初中、高中教学衔接的桥梁

第15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 高质量 课堂教学 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4.052

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是现代教学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要求教师千方百计的通过多个途径,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加高效。而打造高质量的课堂看似是一件难度不大的事情,实际上却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并且在实际的教学中,还存在各种各样影响教学质量提升的因素。本文首先对目前影响高中语文高质量课堂教学的因素进行分析,在提出解决问题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一些有助于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方法。

一、影响高效高中语文课堂打造的因素分析

虽然随着现代教学的不断发展,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积极的将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运用于课堂教学,希望能够更好的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而更好的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然而依然存在一些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本人结合实际的教学经验,就目前影响高效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打造的因素进行分析:

(一)教学方法较为单一

就目前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来讲,影响高效课堂打造的因素之一就是课堂教学方法较为单一。虽然现代教学要求教师将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运用于课堂教学,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部分教师依然难以将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运用于课堂教学。一方面单一的教学方法一方面影响了教师更加有效的将知识点呈现给学生;另一方面,单一的教学方法也使得课堂教学枯燥无味,影响了良好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目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方法较为单一,成为影响课堂教学质量提升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教师对知识点的讲解缺乏趣味性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想要打造高效课堂,教师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提升教学的有效性。教师有趣的将知识点呈现出来,能够很好地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教学中来,进而更好的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点的学习,反之,教师对知识点的讲解枯燥无味,自然难以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教学中来,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也将成为虚谈。为了打造高效高中语文课堂,要求教师在新时期的教学中,一定要对提升知识点讲解的趣味性引起高度重视。

(三)师生互动不足

影响课堂教学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从多个角度寻找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结合实际的教学经验,本人认为目前影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因素之一,就是师生之间的互动不足。高中阶段学生学习的文章的难度进一步提升,涉及的知识点的难度也进一步提升,因此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更多的困惑,而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如果只注重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讲解,那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即使遇到困难,也难以及时得到解决。反之,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如果注重与学生进行互动,那么,在互动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能够及时的进行沟通与交流,进而及时帮助学生消除疑惑。而目前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进行互动不足,影响了课堂教学有效性。

(四)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人翁地位没有得到落实

学生作为知识的获取者,只有学生学习了更多的知识点,课堂教学才是有效的,反之,即使教师将再多的教学方法运用于课堂教学,也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而目前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将课堂教学的大部分时间用于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讲解,即使如此教师依然觉得课堂教学时间短暂,学生很少有进行自主学习的时间,尤其语文学习过程中的很多知识点都需要学生思考,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人翁地位难以得到有效实现,势必影响学生学习的有效性,自然也影响了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

二、解决影响高效高中语文课堂打造的因素的有效措施

上文对目前影响高效高中语文课堂打造的因素进行了分析,这些问题的存在无疑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了在新时期进一步提升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采取有效措施解决这些问题。针对上文中提到的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问题,本文提出如下几种有效的应对措施:

(一)将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运用于课堂教学

针对目前由于教学方法较为单一影响高效课堂打造的情况,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积极的将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运用于课堂教学。高中语文教师应该积极学习新课改过程中提出的教学方法,并切实的落实到实际的教学中去,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将不同的知识点有效呈现出来,更便于学生学习。同时,教师也通过多种不同教学方法的应用,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到激发。

(二)提升知识点讲解的趣味性

针对目前高中语文教师对知识点的讲解缺乏趣味性的情况,要求教师能够在对知识点讲解环节多下工夫,将更多有助于提升知识点讲解趣味性的因素融入知识点讲解过程中来。当然,有助于提升教师知识点讲解趣味性的方法有很多种,教师在选择有助于提升知识点讲解趣味性的因素时,一方面要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要能够达到更好的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点学习的目的,不能仅仅贪图课堂教学的热闹度。

(三)加强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

针对目前由于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与学生进行的互动不足,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情况,要求教师在新时期的教学中要对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引起重视。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积极主动的与学生进行互动,并通过设问等多种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引导,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点。

(四)落实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人翁地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