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传统艺术的核心范文

传统艺术的核心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传统艺术的核心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传统艺术的核心

第1篇

关键词:机械复制时代;光韵的消逝

纵观人类的历史,要说究竟是什么解放了人们的双手?18世纪中后期西方的工业革命,无疑是最好的回答。工业革命后,机械工具开始取代手工工具;19世纪初,平板印刷术的出现,使机械复制技术进入新阶段,“使得书写和绘画艺术第一次以巨大的数量和日新月异的形态被销入市场”。不断加快的图像复制工序给予人们极大的冲击,照相、摄影、电影等新形式给予人们极大的震撼,这彻底改变了传统艺术的表现形式和艺术作品的存在方式,预示着一个全新的大众文化时代的到来。

一、本雅明机械复制理论中的“光韵”

(一)何为“光韵”

本雅明的机械复制理论曾指出,由于机械复制在现代艺术生产中的广泛应用,艺术品原有的某些特点和属性便会消失,其中最重要的是“光韵”。

“在对艺术作品的机械复制时代凋谢的东西就是艺术品的光韵。”在机械复制理论中,光韵作为对艺术核心价值的修饰而存在。所谓“光韵”即“在一定距离之外但感觉上如此贴近之物的独一无二的显现”。在对本雅明整体思想的认识过程中,光韵的影子频繁的穿梭其中,它是一把理解本雅明的钥匙。

(二)对“光韵”的否定

对“光韵”否定的过程即是对传统艺术替代的过程。伴随着复制手段的不断进步,机械复制循序渐进的逼近着艺术的“光韵”。在机械介入复制技术之前,复制手段对原作的呈现只是简单的复述,并没有威胁到原作的“光韵”,原作的复制品无法摆脱原作而独立存在,而在机械作为复制手段后,所获得的复制品与原作便有了本质的差别。而这种差别建立在机械对艺术本身光韵的否定。机械复制时代的到来,攻破了传统的“光韵”艺术堡垒,导致了传统“光韵”艺术的消逝,迎来了现代资本主义的“非光韵”艺术。

(三)“光韵”消失的表现

机械复制时代导致传统艺术核心价值“光韵”的消失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表现在艺术品原真性的消失。任何一个艺术作品都是艺术家在特定的时间与空间,以及特定的心理状态下创造出来的。即使是最完美的机械复制品也无法拥有艺术作品在诞生那一刻的独一无二性,更别提拥有创作者当时的心理状态了。艺术品复制类型的改造虽不会威胁到艺术品的组成部分,但这种复制的艺术品完完全全的使艺术品的“即时即地性”丧失了。

其次,表现在艺术与大众的关系上。艺术最早起源于巫术,当时的人们常常将早期的艺术作品雕刻在隐秘的岩石上或者是挂在教堂的墙壁上,用来取悦于神。拥有这种“光韵”的艺术作品对于大众产生礼仪化的凝视膜拜功能。但是,“艺术作品的可机械复制性在世界历史上第一次把艺术品从它对礼仪的依附中解放了出来。”这便扩大了艺术品原作本身的实用性,使艺术可以被大众所欣赏。

同时,由于机械复制艺术,大众可以用低廉的价格购买艺术品的复制品。“光韵的衰竭来自两种情形,它们都与大众运动日益增长的展开和紧张强度有最密切的关联,即现代大众具有着要使物更易“接近”的强烈愿望,就像他们具有着通过对每件实物的复制以克服原物的距离感。”于是,艺术与大众之间的关系由凝视的崇拜转化为娱乐的“消遣”。

二、中国的“机械复制时代”

中国的艺术传统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同样,复制的历史也同样悠久。最初的复制,仅仅出于对珍贵的书画真迹的保护和欣赏,人们通过临摹等方式对原作品进行保存与传播。其中非常著名的有:唐代用双钩填墨的方式摹下东晋王羲之的《兰亭序》,宋代所临摹的东晋顾恺之《洛神赋图》等等。不可否认,这些都是精美的复制品,而且通过临摹的方式,原作得到了更大范围的传播。

然而,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复制技术越发精湛。本雅明挖掘到的机械复制时代大众艺术的另一个特点“商品性”在中国的艺术舞台上也激烈地上演着。各类作品不断更新翻拍,大量书籍被改编登上大屏幕舞台,一部青春小说《何以笙箫默》竟被电影和电视剧同时“看中”,金庸的武侠小说《天龙八部》、《神雕侠侣》被一代又一代的演员重复上演。改编的剧情、无厘头不符合原著的台词,已经远远脱离了原著所带给我们的真实感受。人们在茶余饭后更多关注的,是吐槽改编的狗血剧情、演员的毛躁演技,垃圾文学的抄袭桥段。却很少人真真正正的去关注这些“复制品” 究竟还保留了多少原始作品的真谛,还是仅仅占着原作的噱头增加关注度而已。

当今的大众解读艺术作品,不再拘泥于其所蕴含的宗教神学元素,而是更多将关注点集中到艺术品本身,体味其传达的艺术家思想。本雅明通过剖析艺术品从传统走向现代所经历的变化,得出了“光韵”的改变是大众与艺术品的关系发生变化的关键。这也正是本雅明机械复制理论中的最有价值之处。

参考文献:

[1]周颖.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导读.天津人民出版社,2010.6.

[2]瓦尔特・本雅明.摄影小史 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江苏人民出版社.

第2篇

随着我国工业化发展的不断开展,使得工业化生产逐渐增多,使得传统的手工艺逐渐向现代工业转变。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传统工艺美术应该处理好与现代工业的关系,把传统手工生产优势和现代工业生产进行有效的结合,使相互之间形成有效的互补,要把传统工艺美术提升到文化发展的一定高度,使传统工艺美术和现代工业得以共同的进步,从根本上促进我国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

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在发展的同时,应该加大建立服务平台,健全社会服务体系,发展一批有特色的传统工艺美术批发市场,并且建立专业化的网络体系。除此之外,要建立与传统工艺美术相关的技工学校,借鉴国外先进的培训经验,以此来提高传统工艺美术的教学力度,从而有效的引导和推动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传承和发展。

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在旅游中是至关重要的一个部分,对丰富旅游业,提高旅游文化特点具有显著的特点。在旅游业和民族工艺结合的过程中,一定要突出传统工艺美术的所独特的魅力,要深入挖掘民族文化精华,充分发挥各地旅游业的文化优势,使传统工艺美术有效的融入到当地的文化当中,从而打造出具备当地特色的民族工艺。除此之外,应该发展当地传统工艺美术品牌,使当地的旅游业也得以发展起来,推动经济增长,为传统工艺美术的创新奠定良好的基础,也使传统工艺美术成为当地的一项旅游亮点,达到双赢的目的。

第3篇

>> 新杂技:传统、资金、建筑和技术的新统一 浅谈传统杂技向现代杂技的转换 浅谈传统杂技的艺术定位 谈传统杂技的审美定位 营运资金管理新课题 国内资金新流向 “艺术和科学技术——新的统一” 一种传统民间资金借贷形式:民间合会 传统杂技为何斗不过“洋杂技” 传统成了新包袱? 老传统新表现 套取“新农合”资金的硕鼠 书院研究的传统和新空间 基于渠道理论的营运资金管理与传统营运资金管理比较 传统英雄的新威力 政法传统的新逻辑 传统农区的新跨越 股指期货构建资金新利润池 A股“新资金游戏” 保险资金运用新框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艺术 > 新杂技:传统、资金、建筑和技术的新统一 新杂技:传统、资金、建筑和技术的新统一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陈莉莉")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2014 年9 月2 日,在英国伦敦皇家艾伯特大厅外,太阳马戏团成员在宣传即将演出的节目《Kooza》

通常在工作中,我们都会选择那些旨在采用改良式方法,而不是革命式方法来实现我们构想的方案

“新杂技”一词诞生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法国,于欧洲和北美迅速兴起,成为影响杂技发展不可小觑的力量。特别是新世纪以来,随着中法文化年、中法文化之春等中法两国文化交流活动的举办,这一源于法国的新型杂技艺术表演形式被引入中国,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等大城市的剧场巡回演出。

在中国杂技和杂技团体面临改革发展的关键点,新杂技也成为中国杂技实现自身变革的路径选择之一。

然而,即使在法国,目前对新杂技尚未有明确定义,在中国杂技界也还没有清晰、统一的认识。到底如何发展新杂技,日前出席2015年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的外国专家们向《t望东方周刊》介绍了他们的想法。

新杂技要考虑建筑、形式和技术

《t望东方周刊》:什么是新杂技?

法比奥.蒙迪哥(意大利国际杂技节主席):成功的新型杂技节目不能是音乐剧、也不能是戏剧。音乐剧和戏剧都是独立的艺术形式,杂技不能模仿它们,因为这样对杂技传统不公平,而且非常可能导致节目失败。

意大利有句俗语:“各扫自家门前雪”。但要发展好“新杂技”,我们却不能如此,而要观察周边的文化格局,研究不同的艺术形式,在了解最新表演技术的同时,维护好杂技文化的古老传统。

在我们的杂技节上,歌剧、诗歌、传统音乐和轻音乐广受欢迎,因为这些形式在杂技节目中得到了完美融合。

比如说,很多杂技节目都配以传统舞蹈;也可以请男高音现场演唱歌剧,作为空中节目的背景音乐;还可以让管弦乐大师演奏小提琴,给传统节目配乐。

利用技术我们也可以让杂技节目“焕然一新”:比如用密集的灯光和激光,给节目增添一些新鲜元素。没有这些灯光,节目给人的感觉就会截然不同。

彼得.杜宾斯基(美国火鸟出品股份有限公司):当我们谈到“新杂技”或“新马戏”时,我想要讲的不仅是节目的新想法,也必须提一提除此之外的东西。世界范围内,新的马戏建筑正在拔地而起,这些建筑吸收了新的技术,使得具有高新技术含量的作品演出成为可能。

这些建筑中有许多都是在美国为太阳马戏团兴建的,这场运动中的另外一个先行者就是中国。近年来在中国,有许多融入了高新技术的演出建筑相继建成,比如武汉汉秀剧场、上海环球马戏城的上海马戏世界等。仅仅在过去两年里,珠海就建造了两座高水平的马戏剧场。我也想提到一些能够让制作方融入冰、水和火的马戏作品中的几座新建筑,比如广州长隆大马戏剧场、福州市的马戏剧场、济南市的马戏表演剧场等。这些新的建筑作品为我们提供了无限的、创新的可能性。

传统保证了可持续性和再生

《t望东方周刊》:如何看待传统与创新之间的关系?

斯维特兰娜.莫西娜(俄罗斯国家马戏公司副总裁):在探讨俄罗斯民族流派的发展问题时,我们不能仅仅想到其创立的悠久历史根基,同时也要认识到,传统是促进艺术发展的不同创新形式的基础。而今天对于任何人来说,有一点都不再是秘密:源远流长的悠久传统保证了这种文化的可持续性,保证了文化的再生,而创新就是艺术的自身发展以及和其他艺术形式之间的互动。

法布雷斯.贝克尔(加拿大太阳马戏团创作总监):变化是不断进行的,我们需要拥抱变化、庆祝变化。但是变化也可能会造成干扰。在太阳马戏团最初的日子里,我们到法国去表演“Cirque Réinventé”,翻译过来就是“重塑马戏”,我们并没有受到欢迎。在一个马戏传统根深蒂固的国家,我们的艺术观念、戏剧和人物主导的方法以及动物的缺失,都撼动着那里已有的一切。

那样的方法使得太阳马戏团成为一家当代马戏团,现在我们必须重塑自己。随着新市场、新对手、新观众的到来、趋势的不断变化、新科技和激发新表演主题的新社会观念的出现,现在我们必须在这个不断变化的领域里表现出适应环境和重塑自己的能力。

用强大的资金支持创新

《t望东方周刊》:如何才能更好地实现创新?

斯维特兰娜.莫西娜(俄罗斯国家马戏公司副总裁):应当强调的是,通常在工作中,我们都会选择那些旨在采用改良式方法,而不是革命式方法来实现我们构想的方案。

每个流派都有权利首先根据民族和艺术传统,选择最接近自身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方法。然而在我个人看来,那些近年来脱颖而出并走在发展前列的流派,首先都能够通过强大的资金投入来加强自己的创新项目,同时也会把自身发展放到广泛的关键问题中去看待,而不是仅仅关注局部任务。

法布雷斯.贝克尔(加拿大太阳马戏团创作总监):任何创造性发展的成功都取决于团队的力量。在太阳马戏团,我们努力为各种创意人员提供一个有创造力的实验室:邀请他们过来,和他们共同探索、分享、创造,并且和他们共同承担风险。所有的一切都是共同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