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小学语文教学措施与方法范文

小学语文教学措施与方法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小学语文教学措施与方法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小学语文教学措施与方法

第1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挫折教育;实施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1-0071-01

小学语文教学具有着人文性特点,可以为学生的全面终身发展提供基础,在语文教育中渗透挫折教育,让学生能够正视困难,不畏惧困难,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这需要在日常的教学实践活动中,通过一些具体方法来实现。

一、以课堂资源为出发点,树立正确的挫折观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可避免地会遭受这样或者那样的挫折。面对这些挫折我们勇敢接受而不是一味逃避;要对自己充满信心,而不是一撅不振;要满怀激情的拥抱生活,而不是束手无策。遭遇挫折是生活中时常发生的事情,不同的人面对同样的挫折结果常常不同,关键在于对待挫折的态度不同。如果遇到挫折便心灰意冷,失去了信心和勇气,那么挫折将会成为通往成功途中的一个绊脚石,跨越不了的话你将会一事无成。相反,在逆境中能勇敢的接受,面对挫折,培养自己坚强的意志,这将会是终生受益的。

在《梅兰芳学艺》中,梅兰芳拜师学艺,开始老师说他的眼睛没有神儿,不是唱戏的料,但是他不放弃,通过他努力刻苦的训练自己的眼神,最后别人夸奖他说他的眼睛会说话了。从这篇故事中,孩子们通过分析体会,不仅明白了做任何事情要成功必须勤学苦练,还懂得了挫折并不是战胜不了的,有了正确的态度来看待挫折,就要想办法战胜挫折,克服困难,就会取得成功。具体来说:理智的态度,正确看待挫折,不畏惧,冷静分析,保持清醒的头脑才能找出问题的所在,思考找到解决的办法;灵活的策略,策略不同于方法,而是在问题解决之后形成的一种意识,在遇到困难后先预设适合的解决方法,通过有效的实践中去感受和体验,作出判断形成最终的、最有效的解决方案,对于孩子而言,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很重要,这有助于他们冷静分析问题,更快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坚定的信念,解决问题的过程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总会不断地尝试,才最终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案。

二、树立榜样,以此激发学生战胜困难的精神力量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小学课文给孩子们树立了一个又一个鲜活的榜样。《山茶花》是一片托物言志的课文,文章中的山茶花“如雪的洁白,似高山飞瀑溅出的晶莹的水花;如霞的粉红,似织女用朝霞和白云织成的轻纱”;“如墨的浓黑,仿佛一汪碧绿的清潭,带着波光,又带着阳光”,这花确实很美,颜色鲜艳,形状美丽。前文演绎了山茶花的美艳,其寓意在于它在生长过程中付出了无数艰辛的努力,花骨朵是经历了漫长岁月的蕴蓄最终才开放的。在教学中,我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充分感受山茶花的形态美,运用图画、音乐等教学手段使整节课洋溢着美育气氛,同时对于展现山茶花精神美的段落进行诵读与品味,使学生明白,山茶花的美不仅仅是它的外表,还包括了它不屈不饶的精神。让学生在接受语文教学的同时能收到美育的熏陶,使学生在认识的不断深化中,以这些故事中人或事物面对挫折时坚韧不拔精神的作为衡量自己的尺度,从而提高自身素质。

三、循循善诱,个别指导

在一个班集体中,每个学生都是一个不同的个体。他们具有不同的性格和气质,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行为习惯以及接受能力和面对挫折的承受能力也不同的。有些学生接受能力强,有些学生反映较慢,有些学生坚强开朗,有些学生孤僻软弱。作为老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不能以一概全,要尊重个别差异性,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首先,对学优生严格要求。品学兼优的学生常常受到老师的青睐和关注。这类学生在犯错的时候老师可能会不自觉地缩小他们的缺点。有句俗语叫做响鼓不重锤,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在学校里,成绩的好坏不是评价的全部,但是也属于主要的评价标准。成绩好的孩子在其他的品德、劳动、性格等方面并不一定也是优秀的。许多成绩优异的学生常常被赞扬包围着,是家长的骄傲也是班上的榜样。但正是这种学生,长期的沉浸在被鲜花和掌声的包围中,慢慢的心理变得很脆弱,稍遇挫折很容易变得不堪一击。我们班上有个女生,她成绩优异,课堂上能够集思广益的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总是能够给老师带来惊喜;作业认真完成,书写工整;在班上也是小干部,是老师最得力的小助手。老师,家长,同学对她都是赞不绝口,有时她犯点小错我也只是简单的提点一下,认为这个聪明的孩子能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下次注意就行了。但是在层层的光环包围的她不愿正视自己的错误与不足,当我批评她时,她低下了头,出乎我意料的是第二天我接到了她家长的电话,说她回家就哭,情绪很激动,不愿意上学了。这件事给我了一个警示,那便是挫折教育刻不容缓,即使是成绩优异的学生也要正确的看待他们,发现他们的优点,更要正视他们的不足。所以老师在面对优等生的时候,要及时指出他们各方面的缺点和不足,客观看待问题,帮助他们培养坚强的意志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其次,多关注学困生。学困生一般指的是学习成绩不好、学习习惯不好的学生。学习成绩在老师和学生以及家长心里都占有主要的地位,学困生通常都是在学习上较为吃力,跟不上班上的节奏,成绩总是不尽人意。学习就是他们最大的障碍。在学校,这些学生多半显得不自信,甚至自暴自弃。在遇到挫折的时候常常显得更加沮丧,感觉自卑,没有勇气,认为自己做什么事情都不行,破罐子破摔。那么老师在对待这些学生的时候就更要注重方式方法,要更加的关注他们,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和人生观。

此外,从心理分析入手,引导学生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当人们遇到挫折的时候所产生的情绪体验往往是消极的。如有的学生考试考得不理想,没有达到自己预定的目标,于是就沮丧,失去信心和继续前进的动力。更有甚者会想不开跳楼、自杀。这种事情在报纸上也常有登载。可见情绪对人的身心健康都有着很大的影响。一些统计数据表明,经常处于担忧、苦闷等不良清绪状态下的人容易患癌症。因此,树立健康的生活态度,保持乐观开朗的情绪,是提高学习效率和促进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但是人的生活中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的,总会碰到这样或者那样的不顺心的事情,碰到了挫折我们该怎么办呢?情绪是具有调节功能的,这个时候就应该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了。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网络资源;小学语文;措施

语文作为一种母语知识和技能的习得过程,本身就是生活化的过程,只有通过实践、结合实践尤其是时展最新情况才能称得上是有活力、真正地掌握了母语。目前,网络资源愈来愈多,小学语文要想跟得上时代的发展,必须借助网络资源开展语文教学,只有这样才能使得教学更加生活化、人性化,学生才能更愿意学、学得好,并且还能够在长远上促使学生培养出终身学习、自主学习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利用网络资源开展阅读教学

能够选入语文课本的材料毕竟是少数,还有很多有价值、有意义的文章在网络上也同样具有教学意义。因此,要借用网络资源,开拓学生的视野,鼓励他们开展继续阅读,从而为他们的发展奠定资源基础。

1.利用网上资源深化课文学习。课文中的很多知识点并没有得到完全的体现,为了更好地表现这些知识点,教师就需要通过网络搜集这些材料,结合课文和教学需要对学生进行教授。一般来说,最好能提前向学生提出一些简单要求,让他们结合知识点自己寻找相关资料,这样可以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和探究能力。当然,教师自己是要做好充分准备的,只有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利用网上资源拓展阅读范围。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因此,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学习能力,这可以以人物为线索,也可以以某一历史事件为核心,还可以围绕某一主题为核心,搜集相关材料。在海量资源的充实下,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必然会得到极大的提高。

二、利用网络开展写作实践

利用网络资源充实写作素材。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利用网络的海量资源来充分写作素材,无论是写人、写物还是写事,都可以在网络上找到相应的资料,这样就能够拓展学生的视界,让他们打开更多思路、思考更多的写作可能性,学习更多更好的语句。这尤其对后进生来说是一个捷径。

总之,在网络时代,要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提高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引领学生自由地驰骋其间,达到最优发展。

参考文献:

[1]程光桥.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学生语文能力[J].魅力中国,2009(12).

第3篇

关键词: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9-324-01

随着素质教育和新课改在全国范围内的实施,教育更是成为一个炙手可热的话题。然而,由于地区之间的差异,各地的语文教学水平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尤其是农村地区,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和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这应引起人们尤其是农村小学语文教师的广泛关注。在国家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分析当前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研究相应的解决措施,这对于农村孩子的发展有着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分析

1、小学语文教学方法与新课程理念不符。虽然新课改已在全国范围实施与推进,可是对少数农村教师来而言,他们对新课改还不能很好的适应。在教学中,他们往往处理不妥知识与能力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侧重于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机械式的反复训练,这样反而加重了学生学习的负担。在农村小学,存在相当一部分教师在教学中“满堂灌”或者“机械训练”等,与新课程理念不相符的传统的教法。

2、农村学生语文基础参差不齐。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许多教师未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别,“一刀切”的语文教学现象还存在。例如,农村小学教师布置的语文作业对于部分基础较差的农村学生来说较为困难,但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没有采取有效措施来引导他们来提高语文学习的兴趣。

3、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单一 。目前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大多数还是采用传统的“满堂灌”“一言堂”教学方法,在四十分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讲解占据了大部分时间,教学模式仍然是教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教师写板书、学生做笔记,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好奇心大等特点,而这种教学方式没有注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不符合小学生的学习特点,使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最终会影响到小学语文教学水平的提高。

4、农村小学语文师资水平偏低。在大多农村,小学教师队伍老化严重,新生力量不足。在素质教育和新课改背景下,对师资力量的评估包括教师的综合文化素质、思想观念和专业化等,而在农村小学,部分教师都具有合格学历,而实际情况是多数为“民转公”教师,然后通过“函授”等方式取得的学历,在实际教学工作中体现出来的是并不符合小学语文教师的要求,如上课不用普通话、知识积累欠缺等。

二、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策略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工作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农村人才的培养,必须引起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因此,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必须进行改革,而且刻不容缓。

1、教师培训需给力。要提高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提高语文教师自身的素养是十分重要的因素。所以,首先,教育行政或者相关部门要制定符合当地实际的教师培训计划,确保培训的时间和质量。其次,是教育行政部门要鼓励语文教师参加在职培训,积极参加调研活动,给自己充电,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再次,加强对语文学科教师新课程理论学习和语文课标、教材教法的学习与培训,平时要调查语文教学中存在着哪些问题,通过跨校教研、校本教研等形式,召开学科研讨会,谈论并解决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2、加强农村小学语文差异性教学。农村小学生的原有素质和基础参差不齐,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兴趣也各不相同,因此,在具体教学策略上需要进一步改革教学理念和方法,充分考虑学生个体差异,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学生在语文教学中需要有很大的自。此外,农村语文教师可以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选择整个班级的语文教学计划。对于学生积极性高、学习资源丰富的班级,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兴趣,放手让学生学习;对于学习资源暂时缺乏的班级,教师则可以带领学生仔细学习基础知识,先达到最基本的语文教学要求。

3、努力改进教学方法。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改变原有的教学方式。语文教学方法有多种,在选用教法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其一,任何一种教学方法,既有优点,也有缺点,每一种教法可有效地解决某些问题,但对另一些问题可能无效。而且,单一的教法会遏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二,要根据不同的内容、对象、特点、目的要求,而选择适宜的教法。其三,教学是双向的,教学方法是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习方法的综合体。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宜采用灵活多样方法。

4、不断提高语文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提倡农村小学语文教师要重视自身修养的提高,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做到以下三点:第一,用标准的普通话进行课堂教学,避免方言和不恰当的口语出现在课堂上;第二,在课堂教学中重视语言艺术性的展现,在教学导入的过程中以及对文字的教学过程中展示语言文化之美;第三,教师应通过多读书、多参与教师培训讲座等活动,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只有语文教师自身修养提高了,才能在课堂上使语言更加丰富,学生才能从教师的语言、动作等教态方面感受到语文知识对自身发展的促进作用。

第4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知识积累;思维培养;应用

一、小学语文

小W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涵盖了听、说、读、写以及这几个方面的综合,同时它还是一门重要的语言交流工具,是人类沟通的桥梁,是信息传播的载体,是培养学生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关键,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可以说语文知识涉及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由此可见,语文对我们小学生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语文知识积累与思维培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语文知识的积累能够充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而思维能力的提高又提高了学生在语文知识积累方面的效率与质量,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学生知识的积累和思维能力进行有效的锻炼和培养。

二、知识积累

所谓的知识积累就是指学生在学习或课外学习过程中把字、词、句进行积累的过程,通过对知识的积累,可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并且可以在日后的学习、写作中灵活运用。

我们先了解一下,在现阶段,小学语文知识积累教学现状:

1.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过多地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略了学生知识积累能力的培养,从而导致了学生知识积累能力差。

2.虽然新课改的实施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了创新,但对于知识的传授与积累等方面的教学手段却还是比较传统的,从而导致了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效果不理想等。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共同谈论一下,知识积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1.激发学生的兴趣。我们都知道,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由于小学生活泼好动、勇于表现自己,但自制力比较差等特点,教师的引导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小学语文基础知识大部分需要识记,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竭尽全力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尽可能多地记住所学知识。如,在学习三年级上册“我们的民族小学”一文中,教师可以播放一些关于少数民族的图片,立刻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说出我们的少数民族都有哪些?这些少数民族有什么特征?作者为什么用小鸟、树枝、蝴蝶等这些景色来描写上课的情景等,不但让学生了解了少数民族的特征,而且还和其他学科的知识联系在一起,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2.在基础知识积累过程中,多采用形象记忆法,便于学生乐于接受。如,在学习“众”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人多力量大,因此,三个人在一起,就组成了“众”。

3.鼓励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进行知识的积累。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的示范作用,让学生掌握知识积累的技巧,在进行课外阅读过程中,鼓励学生把一些名言警句,写得比较好的段落积累下来,便于学生在日后的写作中运用;教师也可以每周抽出一节课,举办知识积累大比拼,既可以激发学生知识积累的热情,而且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

三、思维培养

思维培养主要指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无论是学生的学习活动,还是人类的一切发明创造活动,都离不开思维,教师应在学生掌握丰富的语文知识,打下坚实的语文基础的前提下,加强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下面,谈谈思维培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1.培养学生学习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强烈的求知欲是创造兴趣的前提条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征因材施教,并引导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从而形成自己的创造思维方式。

2.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采取引导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自主地去接近教材内容,鼓励学生多发表不同的意见,由被动地接受学习变为主动学习,这样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在对课程的探究过程中,能够提出自己新的观点和看法,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活跃了课堂气氛。

总之,语文知识积累和思维培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对这两方面的培养与创新,要充分发挥两者在语文教学中的积极作用,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第5篇

(一)传统的教学措施与教学观念较为落后

语文是一门人文性质的学科,教学工作的重点任务不仅是让学生学会认字、背书,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更在于让学生能够在生活中进行语文知识能力应用与实践。但是在传统的教学措施与教学理念下,教师往往注重的是学生对课文的背诵、对字词的拼写,仅仅要求学生能够掌握这些书面中的死知识,然后应付完考试即可,完全没有达到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限制了学生语文素质能力的真正发展。

(二)传统的教学措施与学生之间的生活联系非常淡薄

语文来源于我们的现实生活,所以它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应当是非常紧密的,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当中,也加深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这样才能真正地保证教学质量。然而在传统的教学措施下,教师很少会考虑到这一点,灌输式的单一教学模式,完全削弱了语文学科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让学生无法感受到语文中的生活特性。由于教学与学生之间的生活联系非常淡薄,所以就极大地限制了小学语文教学质量与有效性的提升。

(三)师生关系与教学关系处理不得当

师生关系与教学关系应当是以学生为主的,或者说是完全平等的,也就是说师生之间、教学之间应当存在一种水平的沟通交流途径。但是在传统的教学措施下,教师完全占据的是霸权地位,学生的主体性被极大地限制。学生与教师之间没有一个可以平等交流的途径,往往都是教师说怎样做,学生就怎样做,基本上没有发表自己的看法与意愿的途径,这极大地打压了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降低了课堂教学氛围,严重阻碍了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措施改革途径

(一)尊重小学生的身心与个性特点

改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措施,首先就是教师要学会尊重小学生的身心与个性特点,将学生看作是教学过程当中的绝对主体,用正确的方式来引导学生注意力集中。比如,教师在课堂导入的阶段,可以采用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与内容作为牵引,首先激发起学生的兴趣,然后再找准切入点,带学生进入教学内容。在兴趣的支配下,学生的注意力自然而然地就会集中起来,相比于强行扭转其行为来说,学生的能动性能高,这能够有效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同时,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推荐一些课外语文读物,一方面拓宽其知识接受范围,另一方面引导他们进行语文知识能力应用实践,并在实践过程当中,不断提高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与自信心。

(二)调整授课策略

为了充分调动小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积极性和主动性,语文教师要重视自身授课方式的不断优化与创新,时刻保持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注意力和学习热情。首先,在课前备课阶段,教师要结合小学生的兴趣偏好和教材内容进行精心的备课,选择学生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其次,在教学阶段教师要重视授课方法的优化与选择加小组教学、游戏教学、儿歌教学等都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给学生更多展示个性和表现的空间确保课堂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例如,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一首麻字歌:“一点一横长,一撇下西洋,西洋两棵树,搓绳数它强。”和一首差字歌:“歪羊尾会做工,学习成绩真不行。”让学生很容易记住了两个字的拼写而且不容易遗忘。

(三)让学生掌握教学主动权

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每个学生的语文基础、学习习惯、知识偏好、学习态度都存在很大的不同。教师标准化、统一化的教学难以满足每个学生语文学习的个性化需求。教师在语文课堂上只有做到了“以学生为中心”将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坚持“因材施教”,才能确保小学语文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例如,在进行生字、生词的语文复习课上教师单纯对学生进行一遍遍的听写是不合理的,应当让学生自己找出学习中的难点然后按照相关标准把学生进行分组,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开展新一轮的复习和记忆再设计出一些有针对性的自测题,在小组内部实现自我检测与自我提升,这对教学效率的提升将是非常有帮助的。

(四)加大对学生语文知识应用实践能力的培养力度

第6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分层次教学;理论和实践;措施与探究

小学阶段的学生在身心特征上存在很大差异,对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兴趣,以及学习能力的差异也是不可小视的,如果在我们教学中仍然采用“一刀切”的方式,已不符合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分层次教学”是一种符合新课改理念的教学方法,它能够有效面向全体学生,为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有利于小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下面我就结合自己近几年小学语文教学实践和经验,从“分层次教学”的理论与实践、“分层次教学”的实施和实效等方面谈谈我的几点认识和体会。

一、“分层次教学”的理论与实践

“分层次教学”是一种能够有效面向全体学生,为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的教学方法,它有利于小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它是一种符合新课改理念的教学方法。“分层次教学”的指导思想是我们的教要符合学生的学,而小学生是有差异的,因此我们的教学也要有一定的差异。根据差异,小学生可以分为不同的层次,我们小学语文教学也要针对学生的差异进行分层次教学。我们的教学要最大程度地开发小学生的差异性,以促进全体小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分层次教学”和“快慢班”教学有着本质的区别。以往“快慢班”教学是以小学生的学习成绩划分的,所以常常通过一般性的考试进行学生划分,而分层次教学则是根据小学生的语文原有知识、接受能力和提高学习实效的要求,结合教科书和小学生学习的可能性,按课程标准所要达到的层次目标,将小学生依次分为不同的层次,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以最大程度提高学生学习实效。分层次教学中的层次设计,就是为了符合小学生认知水平的差异,根据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利用小学生的个别差异把他们的认识活动划分为不同的层次,在不同的层次完成符合认知水平的教学任务,组织因材施教,逐步提升,以便面向全体小学生开展教学,逐渐缩小小学生之间的差距,以达到提高整体语文素养的目的,这完全符合素质教育的理念和要求。

二、小学语文“分层次教学”的有效实施

1、创设良好的实施环境。

小学语文实施分层次教学,师生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条件。有和谐、愉悦的师生关系,才能营造出高效的学习环境,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才能使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分层次教学中的如何分、怎样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其指导思想是变以往的应试教育为现在的素质教育,是学识水平不同的分层,并不是人格的分层。为了不给后进生增加心理压力,我们必须做好分层前的思想指导,了解小学生的心理,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告诉他们分层次的好处。分层次教学的原则是在完成新课程标准的前提下,对小学生个体要求有所不同,使他们心理平衡,互相帮助,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2、学生层次化要坚持学生自愿,因能划类,依类分层。

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根据小学生的语文基础、接受能力、学习态度、语文成绩的差异和提高学习实效的要求,结合教科书的学习内容,以及学生的身心特点,按新课程标准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中层目标、发展目标的教学要求,可将小学生按2:5:3的比例分为三个层次,他们分别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学习中等的学生,拔尖的优秀生。我们对小学生进行分层一定要坚持尊重学生,师生协商,因能划类,依类分层,流动分层的原则。

3、课堂教学环节中“分层次教学”的具体实施。

(1)教学目标层次化。小学生有效分层后,要有效地制定各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并将此目标贯穿于整个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之中。

(2)课前预习层次化。针对小学阶段学生理解能力相对提高,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显著增强的特点,只要我们能科学有效地把握教材,根据预定的教学目标,就可以明确提出各层次学生预习目标,指导他们掌握科学的预习方法,以获得满意的预习效果。

(3)课堂教学层次化。课堂教学是我们教和学生学的双向交流过程,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是完成分层次教学的关键所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努力完成课堂目标,同时又必须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小学生,保证他们都能学有所得,学有所获。

(4)布置作业层次化。在讲完一节教学内容后,小学生要通过做练习来得以巩固与提高,课后作业一刀切,往往使后进生吃不消,优等生吃不饱。为此我们可以根据不同层次学生布置不同的课后作业,一般也可分为三个层次:基础性作业、巩固性作业、提高综合性作业。所以课后作业的布置分层次化是不可或缺的。

(5)课外辅导层次化。我们要查漏补缺、提高教学实效,就要充分利用好课外辅导,查漏补缺,积极组织第二课堂。这样可使吃不了的学生“吃得了”,吃不饱的学生“吃得饱”,逐步形成一种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

四、小学语文“分层次教学”的实效

“分层次教学”能够充分尊重小学生的身心特点,有效减轻小学生的心理负担,保护他们自尊心与自信心,充分调动和提高小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兴趣。

第7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创新;合作探究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与推进及新教材的使用,已经全面涉及我们的教育教学理念、思想的更新,教学内容、学习方式、教学模式和教学评价的改变。通过对“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的探索与教学中的初步尝试,教师们已经切身感受到学生学习方式改变后,学生的兴趣、学习水平都达到了质的变化。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实践研究,改变目前课堂教学“重结论、轻过程,重传授、轻领悟,重知识、轻智慧”的现状,促进学生积极学习、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是新课程改革对语文课堂教学的呼唤,也是小学语文教学自身改革和发展的需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主体的实际活动,指导学生在主动实践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但是当我们走进现实的语文课堂,仍发现学生还在回答着自己不愿回答的问题,做着自己不愿做的习题。这些问题、练习内容忽视了学生的自我需要,脱离了他们内心真实的感受、理解和情感,使极具人文价值,充满人性之美,最具趣味的语文教学变得枯燥乏味。

一、明标定向,乐学新知

教师要根据教材编排顺序,紧扣课文教学三维目标,从识字、习词、学句、赏段、析篇或听、说、读、写等方面,设计出有助于学生学习字词、理解句段、把握内容、体会中心、感悟写法的导学提纲。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这是语文课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先决条件。教师可根据不同阶段的学生特点,采用游戏、范读、出示图片、播放音乐等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适时提供有关的背景材料,创设问题情境,为新知识的迅速联系作准备。此步骤意在保证学生读有目的、学有顺序、练有重点。这是关乎此项实验成败的关键环节,学生练得是否扎实,学得是否厚实,取决于教师,决定于学案。在设计学案的过程中,要注意两点:一要瞄准三维目标,真正体现“导在重点上、引在关键处、辅在必要时”。二要优化学案结构,它应由“学习目标”和“辅导训练”两大部分组成;其中,“辅导训练”这一部分,可按“识字写字、学词积词、初读感知、细读品味、质疑解惑、交流心得、内化升华”7个方面进行设计,每一方面含“学法指导”和“达标训练”两个层次。

二、自读质疑,自悟自练

学生按照老师印发或在电教媒体上呈现的导学提纲,独立阅读课文,自主完成训练。自读是培养自学能力的第一步,应始终引导学生自己去读,去思考,去领悟。学生根据目标或教师导读整体感知课文,初步认识文章结构,并自觉针对重点词句加以圈点批注,把握文章重点词句及相互联系,记录自学思考的初步结论。教师在保证学生有充裕的时间的同时,注重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使用工具书能力的培养,为好生提供一些加强的自学任务,为差生提供达标的辅助台阶。此步骤意在培养学生自主读书、自主感悟的习惯和能力,可让学生在课余自行预习,也可安排在课内完成。如果是安排在课内完成,教师要注意走近学困生,做好“扶弱济困”,为其指点迷津、纠误补漏。

三、细读研讨,合作探究

引导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按照导学提纲的顺序,逐一交流自学所得,相互纠误补漏,共同探究重点难点问题。在自读后,引导学生表达在自读中明白了什么,特别还要讲是怎样弄懂的。学生能够围绕教学的重点、难点自觉运用学法熟读精思,主动研讨,领悟文章的思想内涵;品评文章语言的精妙、结构的完美,并主动积累语言。讨论为每个学生提供了表现自己的机会,是思想和信息的交流,能最大限度地活跃学习气氛,调动群体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往往在自我表现中得以增强。讨论的形式可以是全班,也可以是小组或同桌;讨论的内容可以是老师的设问,也可以是学生的质疑。教师应重视“集体开窍反应”,注意指导学生的思路和表达方法,处理好独立思考和听取别人发言的联系,以读为本,精讲善问,面向全体,因材施教,注意启发和激励,让大多数学生参与课堂讨论,以读促解,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这一过程,目的是为了发挥集体智慧作用,促进民主交流、扬长避短。教师要相信学生个体、群体的能力,且要走下讲台,融入学生,参与其中,了解学情,并对难点疑点问题进行点拨。

四、自我回顾,讲评归结

老师将导学提纲分成若干板块,让每一个学习小组的组长承担某一板块的首席发言人;每一板块按照“首席发言民主评议共同归结”的程序进行。包括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也包括对学习结果和学习过程的评价。以学生为主体,主动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主动领悟语言文字的规律,并主动完善已有的认知结构。教师要启发学生主动整理学习新内容的规律和方法,为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迁移打好基础。这一过程,目的在于借助班级集体力量,通过民主交流,达到共同释疑解惑、共同进步升华的效果。在“归结”时,教师要在学生围绕“思想收获、写法感悟”充分各抒己见的基础上,进行客观评价,并给予扼要归纳。

五、练习运用,开拓延伸

练习是指阅读课堂中的练习。这种练习以质胜量,抓住知识的纵横联系,有利于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学生按定向目标自我设计自测题,进行重点项目的基本功训练和根据自己的能力完成教师提供的自测题,主动巩固和运用学到的知识,教师可设计形式多样的有层次的训练题,或引导学生自己出题,利用面批、互批、自改、讲评等形式当堂反馈。以表扬为主及时评价。有资料表明,学生语言的积累50%来自课外。可见,课外是学生积累语言的广阔空间。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的实际需求推荐读物;引导学生参与与课堂教学内容有关的读书、读报、视听或参观、访问、调查、做实验等实践活动,使学生受到教益。这一过程,目的在于使学生主动巩固和运用学到的知识,延伸到课外,开拓学生知识视野,积累语言,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六、给予时间,指导创新

第8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措施与对策

如何改变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率低、质量差这个不容置疑的状况?已经成为广大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十分关心的一件迫在眉睫的大事。我们都知道,语文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在传授语文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教会学生自主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语文素养。那么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为什么长期以来一直难以打破这个坚冰呢?我们有该如何在新形势下按照新课标的理念去改变这种状况呢?目前,我国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又是怎样一种局面呢?以下是笔者在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一线所感受到的切身体验。

一、我们应该明确目前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及其出现的原因

1.农村小学普遍缺乏良好的学习环境。农村学校地处远离城镇的偏远农村,交通不便。长期以来,受经济条件、人文环境的制约,家长文化素质普遍较低,再加上农村学生要帮助家长做些家务,所以不可能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2.农村小学学生的阅读面过窄。由于农村小学基础设施落后,教学条件有限,学生家庭经济相对困难,学生所阅读的仅限于课本,其阅读量很少,甚至严重不足, 造成学生阅读面过窄。即使有些农村小学有图书馆,学校藏书量也是少之又少、而且内容单一,学生根本无法找到自己适合读的书籍。更何况大多数农村小学还没有图书室。显然,这样的状况完全不能满足学生求知欲的需求。

3.农村小学学生的家长对孩子缺乏应有的辅导。目前,我国农村家长对教育的关心程度不够重视。在广大农村地区,由于生存的需要,农村地区出现的一大批留守孩就是典型的家长对子女教育的不重视。他们长期在外打工,在家监护人对学生的阅读学习不支持,他们对孩子学习的关心至多是形式上问一句“作业做完了吗?”,他们认为只要让孩子吃饱穿暖, 不饿着冻着, 就尽力了。至于学习教育, 那是学校老师的事,更不用说辅导孩子了,孩子到学校便似乎与他们无关了。而作为家长,主动到学校找老师交流或者打电话了解孩子情况的家长也不多,在学习上无法给“留守孩子”切实有效的帮助与辅导。在农村,大多数家长的文化素养不高,爱好庸俗,不看书不读报,对孩子的影响甚至是负面的,更不应说是对语文阅读的辅导。这一点与城市家长对孩子的辅导和教育有天壤之别。

4.农村小学教育的教学方法简单,造成学生积极性低下。在广大农村地区,由于管理的原因,对教师教育的管理仍然是以简单的考试来考核教育教学。受其影响,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一直陷入“高耗低效”的误区。一切围绕考试转,功利化的目标指向使得阅读教学支离破碎,繁琐冗长,毫无延续性、方向性和目标性,极大地挫伤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原本生动、形象的语文教学变得沉闷,学生的主体精神与创新思维被扼杀在摇篮之中。另外,课堂阅读教学依然沿用陈旧的教学模式,师生之间是一种主动与被动的不平等关系;缺乏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独特感受;教师依然把学生视为“装书器”,用自己的思想去操纵、控制和灌输, 学生的个性化思维得不到肯定,其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应有的发挥。

二、针对以上情况,应该采取的措施和对策

1.从教师自身做起,要提高自身素养,转变教学观念。教师自身要不断学习新理念、研究新方法、刻苦钻研教材。在教学中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学生知识的迁移和拓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同时加强学法指导,努力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创设师生合作互动、课堂和谐氛围。教师要善于从农村小学的实际出发,利用具体的教学环境、教学内容,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因人而异来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

2.教师要帮助学生创造必要的阅读条件。阅读时间上,教育学生善于挤时间读书, 持之以恒,不可浅尝辄止,半途而废。阅读材料上,倡导学生利用零花钱,自己买书读或者同学之间互相借阅或者向亲戚朋友借阅。教师还应积极与家长联系,改善家庭环境、营造家庭文化氛围,建议家长做好表率,带头和孩子一起阅读,丰富自己的知识,便与子女交流。阅读方法上,做好课外阅读书刊的推荐指导,引导学生广泛阅读,指导要求学生做好读书笔记,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课外阅读是对课内阅读的有益补充,是对课堂知识的延伸和拓展。

3.注重阅读兴趣的培养,促使良好阅读习惯的形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尽可能创设和激发学习情境,多给他们汇报学习收获,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现自我的舞台,让他们尝试到成功的喜悦。要知道,“给学生多大的舞台,他们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而良好的阅读习惯使人受益终身。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乐趣是教师的责任。要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应用语文, 使他们品尝到学习语文的乐趣。学生一旦在快乐中形成学习语文的习惯,语文阅读的效果就会明显得到提高。良好的习惯就是要学生学会有选择的阅读有关书籍,就是能利用语文工具书自我解决问题,就是要会做读书笔记,写读书体会,而且在时间安排上要善于挤时间,做到有计划有目的……

总的说来,良好的阅读习惯,正确的阅读方法,丰富的阅读材料,再加上就是的正确指导,农村小学语文阅读的效果就会得到极大提高。

参考文献:

[1] 刘锐.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摭谈[J]. 科教导刊(中旬刊),2011,(02)

第9篇

【关键词】学习兴趣; 问题设置; 情境教学; 评价机制 兴趣是做好一切事情的动力,同样要让小学生爱学语文,激发学习兴趣是前提。让学生主动学习,能促进学生主动愉快地去努力求知,乐而不疲地勤奋学习。因此,要促使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习能力,首当其冲的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

列宁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学习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其中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必不可少的条件。教学过程是师生双方情感交流的过程,只有师生情感相投,彼此亲切,才会使学生兴趣油然而生。无数事实证明,学生对某位老师情感越好,就越爱听某位老师的课,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爱屋及屋”。相反,学生和教师有隔阂,就会讨厌教师教的课。因此,每位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真正热爱学生,了解学生,对待后进生,不另眼相看,不侮辱歧视。要尊重他们,一视同仁,甚至用更多的耐心和更多的情感去温暖他们,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只有把握了学生的脉搏,抓住了他们的兴奋点,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教学活动生动活泼地开展起来,才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2设置扣人心弦的疑问,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平铺直叙一讲以底,不相方设法设置一些好的疑问就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思考,即使教师讲得头头是道,学生依旧是无动于衷。因此,教学中必须要有意识的设置疑问,使学生处于“心愤愤,口悱悱”的状态,从而拨动学生求知的心弦,点燃思维的火花,引发探索问题的热情。如:教《院子里的对话》这一课时,可以针对课题提出这样四个疑问:(1)谁跟谁在院子里说悄悄话?(2)多大年纪的谁跟多大年纪的谁在院子里说悄悄话?(3)谁跟谁以怎样的神态在院子里说悄悄话?(4)谁跟谁在院子里说了哪几方面的悄悄话?学生在自读课文的基础上自己尝试来解决这些疑难问题,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引发了学生学习、探讨的兴趣。

3创设良好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创设教学情境,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出于教学目的需要,依据一定的教学内容,创造出师生情感、欲望、求知探索精神的高度统一、融洽和步调一致的情绪氛围。它对于课堂教学起着很重要的影响和作用。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教师通常是不能等待这种情况的自然出现。他必须自己去建立能够唤起学生的必要心理状态、观念、情趣、动机,并激发他们行动的外部环境。”如:教学《观潮》这一课时,先让学生闭上眼睛倾听教师播放潮声的录音,使学生感受一下海潮雷鸣般的响声,接着告诉学生,接下学习的是具有专长“天下之奇观”的钱塘江潮水的景象,大家比较一下,我们所听到潮声和作者描述的声音相不相同。我们通过创设特定的活动环境或渲染气氛,将学生带入包含正义感情的情感之中,使其在心灵深处形成强烈的共鸣与震撼,从而促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4巧用诙谐幽默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英国学者鲍门说过:“理想的教师应当达到艺术化的教学水平,善于利用幽默来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得更好。”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恰当地运用风趣的比喻,富有哲理的笑话、诙谐的语言、脍炙人口的诗词等,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使课堂气氛由沉闷到活跃,激起学生更大的学习热情,更积极地投身于知识的海洋,使学生在发笑的同时,领会幽默本身所蕴涵的哲理。如我曾听过一位老师在上《春晓》这首诗的公开课时,面对课堂下睡意朦胧的学生,她是这样处理的:“春天暖和了,有些小朋友精神容易疲劳,可是大家要知道如果是春眠不觉晓,还是睡觉好”。那就会“今天不努力,以后会懊悔”教师语调抑扬顿挫,充满幽默风趣的情味,立即把学生逗乐了。教室里一片笑声,驱散了大家的朦胧睡意,这不正是教学语言艺术的魅力吗?可见,在教学中语言艺术的高低是制约学习效率的主要因素,幽默的语言,能使枯燥的语文教学盎然生机,学生也能在领略语言美感,轻松和谐的氛围中激起学习的兴趣。

5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课标提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和教师的教学。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中互相评价相结合。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方法很多,我尝试过,一句话评价,一条简洁的作业批语或一个图案符号,如:在学生写得好的字旁边画一个小五星,你的作业真棒!我观察到学生的心情十分的愉悦,而且发现学生在班上比谁的好评语多。学习语文的兴趣不是一朝一夕便可达到的,上面谈的是我的体会。但只要我们正视学生的实际,积极探究教学捷径,小学生的兴趣会有提高,语文的素养也会慢慢提高。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更好地激发和拓展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不仅关系到语文课堂是否活跃和教学效果的好坏,更是素质教育成功实施与否的衡量标准之一。作为当代小学语文教师,我们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教学改革,积极应对教学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不断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让学生的知识取得能力发展与兴趣提高和谐统一地结合起来,体验学习语文的兴趣,激发学好语文的热情,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重要意义。参考文献

[1]关文信《新课程理念与小学课堂教学行动策略》中国人事出版社,2003年 ;

第10篇

                 常州市新北区孟河中心小学常州市级作文课题组 

                执笔人: 林中坤  一、    研究背景 

实施素质教育,是当代教育的主旋律。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关系素质教育成败的大事。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必须从小学阶段就扎扎实实地进行语文素质的培养。而语文素质的培养中,作文教学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因为作文教学是一种综合能力的训练,既能从语言文字方面训练学生识字写字、用词造句、布局谋篇、润饰成文,发展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又能从思想认识方面训练学生积极思维,加强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理解、感受,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个性品质,为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写作基础;同时,作文教学与听话、说话、阅读教学相辅相成,相互促进,通过作文教学活动,可以培养学生其它几方面的能力;再从学生学习的难度来看,尤其有必要加强作文教学。因为根据学生学习语文的实际情况,一般来说,学生听、读能力的发展,往往先于说写能力。在实际教学中,说写能力的形成比听读能力的形成更困难,更复杂一些,更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在日常作文教学中存在着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如:有的教师平时不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听”、“读”等语文实践活动,积累写作素材,还有的教师重“写”轻“说”造成学生写作时无米可炊,妨碍了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特别是不利于创新精神的培养、创新能力的提高。教育部新修订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和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教学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和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认识,增长才干。”因此如何借助于听读活动培养学生的说写能力,借助于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来提高习作能力,是摆在我们语文教师面前的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近几年,我们围绕武进市级作文课题-“加强学生听读说写综合训练,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研究”,投入了大量的师资力量和时间,不断加强作文教学改革与研究,以“听”、“读”训练为切入点,以听促说,以读促说,以说促写,探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作文教学策略与模式,在武进市第二轮优秀教科研成果评比中荣获一等奖。为了进一步推广这一研究成果,推动我镇语文教学特别是作文教学的深入发展,我们进过反复考察、论证,提出并成功申报常州市级作文课题——“在学生听读说写综合活动中,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策略研究”, 在全镇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实验与研究。  二、    研究的理论思考 

(一)概念界定 

“在学生听、读、说、写综合活动中,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策略研究”是以新修订语文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要求为纲,以语文课本为本,以课堂教学为策划中心,以校内外的社会实践活动为辅,通过扎实有效的“听、读、说、写”综合活动,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同时,也促进学生听话、阅读、说话能力的协调发展,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大面积提高作文教学质量。这里必须特别说明的几个概念是:这里的“听”,是指靠耳朵听(听觉)所获取信息的途径和能力;“读”,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读”,而是包括“听”以外的一切吸收信息的途径和能力,即包括阅读书本知识和观察周围事物等的途径和能力;“说”,是指根据吸收的信息,进行思维加工后口述出来的方式和能力;“写”,是指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能润饰加工,形成书面语言的途径和能力以及自己评改习作的能力。  (二)研究的理论模型 

听 

1.本研究课题的逻辑结构是:       说 写 

读 

2.理论依据: 

学生的语文能力,包括“听、读、说、写”四个方面的能力。作文教学要重视听、读、说、写的有机统一,重视综合学习活动。根据建构主义理论,我们认为,首先要对学生进行听话能力的训练。听话能力的培养,是儿童把感受到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过程。通过听话积累习作素材,学生听话可为其说话提供材料和内容,能为口语交际创造条件;说话教学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和组织语言的能力,培养学生与人交流的意识、能力和习惯,培养口语交际能力,同时也能相应地提高书面表达(即习作)能力。并且先说后写,是作文教学的基本规律。说是写的基础,掌握口头语言是发展书面语言的依据,可见说话又为习作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从这个角度看,学生的听说能力的发展,可以促进说话能力的发展,而说话能力的发展,又可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同时,从信息论的角度看,读是获取信息的主要手段,是“信息的输入”。在读的学习活动中,学生能够学习语言,吸收词汇,摸索语法习惯,及感悟和吸收他人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等,从而为说创造了条件。在读的过程中,由于吸收了他人的表述内容和表达方式,进行了这些方面的建构,学生可以将读到的感悟到的信息转化为内部语言,将读得的素材,迁移口头表达的材料,通过思维的逻辑转换,就为说提供了口语交际的内容和方式。学生可以把读得的信息,自然地流利地通过口头表达出来,提高了其口语交际能力,从而能“出口成章”。在教师的指导、启发下学生把说的内容整理、润饰加工就可以形成书面语言,逐渐形成“下笔成文”的能力。总之,在作文教学中,可以以“听” 、“读”能力的培养为切入点,以听促说,以读促说,培养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特别是再经过学生的想象、联想、思维加工、整理,形成良好的书面表达能力即(习作能力)。在学生听、读、说、写综合活动中,如果能遵循这种作文教学模式,将能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逐步培养出“出口成章”、“下笔成文”的符合新世纪的具有良好的表达能力的人才。 

3.研究所采取的范式: 

本课题在研究过程中所采取的范式是“中介过程”范式,即以学生学习过程为主要研究内容的教学研究范式。 

(三)课题研究目标: 

本课题的研究就是期望教师引导学生发挥主体作用,通过听、读、说、写的综合活动,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在小学阶段能达到新教学大纲和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终极目标是学生听、读、说、写能力和谐发展,能达到“出口成章、落笔成文”的程度,形成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增强学生的社会交际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同时,也期望通过实验与研究,探索总结出在小学阶段开展作文教学的一套新型模式。 

(四)研究原则: 

1.方向性原则 必须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方向,坚持社会主义教育的思想政治方向,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验室建设者和接班人。 

2.科学性原则 自始自终都要以科学理论作指导,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坚持实事求是,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3.整体性原则 要从研究作文教学听读说写相互促进的关系出发, 听                                                         把握   说 写 的逻辑程序,处理好作文训练与思想教                                                            读  育培养学生习作能力和创新精神,发展学生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关系,形成教育合力,发挥整体教育功能。 

4.主体性原则 在“听、读、说、写”综合训练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要引导学生亲自参与综合活动家,在自主参与的过程中获得听、读、说、写能力的和谐发展,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三、研究内容 

新修订的《大纲》对小学阶段习作的总要求是“能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写出来,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实,有一定的条理,语句通顺,书写工整,注意不写错别字,会用常用的标点符号。”无论在文体上,还是表达上都比原来的大纲降低了要求,减轻了学生在民准备上的压力,便于他们无拘无束的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自由地表达出来。由于小学作文训练是一个有机整体,词句训练是基础,片断训练是关键,篇章训练是目的。只有层层落实,才能实现整体优化,提高训练的效果。本课题按“低 中  高”的程序,循序渐进,依据语文新大纲和《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有关要求,结合学生习作能力进行实验与研究。在这过程中,我们将把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建构与培养作为重要的方面。因此,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以下几方面: 

一)研究激发学生习作兴趣的方法和途径,以及学生口语交际、习作过程中的心理。 

小学生作文往往凭兴趣出发。这是儿童学习作文的一般心理特征,小学作文教学应当顺应这一特征,尽可能设计一些形式新颖,饶有趣味的习作形式和内容,让学生在心境愉快的气氛中进行听、读、说、写综合训练,提高习作能力。因此作文教学中我们研究出一系列激发学生习作兴趣的方法和途径。 

二)研究各年级段学生口语交际和习作能力培养的策略。 

根据新修订的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教学大纲和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关于作文教学的要求来看,各年级的训练各有侧重点,它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训练、系列训练,各年级段的学生口语交际和习作能力的培养的总体策略为: 

低年级应着重练习写话,要求是:“对于写得有兴趣,乐于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因此低年级作文教学着重研究如何以低年级教材中说话、写话(口语交际)和语文实践活动为内容,通过“听、读”来获取知识,积累素材,对自己有兴趣的乐于自己想说的内容,进行丰富的联想、想象,思维加工,让学生用完整的一句或几句连贯的话口述,然后把口述的内容书写出来并加以评改。 

中年级着重练习写片段。要求是:“中年级学生要留心周围事物,养成勤于观察思考和乐于动笔的习惯,能不拘形式,自由地把自己的见闻和想象写出来,要求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语句通顺连贯。”对这段年级的学生作文训练要注意趣味性,减缓坡度,调动学生习作积极性。因此,中年级的作文教学,着重研究如何以中年级教材中“口语交际”与习作内容和语文实践活动为内容,通过“听读”片段范例,积累写作素材,学习片段写话,进行连句成段的方法训练,运用口头语言表达一个场面、一种景物、事件的精彩部分和自己的新奇想象等片段,然后再进一步进行思维加工,润饰成一个真实、具体、语句通顺、有一定的条理性的书面片段,并加以评改。 

高年级着重练习写篇的训练。要求是:在中年级的基础上,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能写读书笔记、书信等应用文,内容具体,语言通顺,有一定条理。在新大纲的要求基础上,我们要求学生的习作要有中心、有一定的条理,能审题立意,围绕中心选择材料,编写作文提纲,合理安排详略等,培养学生布局谋篇的能力,使小学生的习作能力达到或略高于大纲规定的要求,逐步培养学生出口成章,落笔成文的能力。因此高年级的作文训练,以高年级教材中“口语交际”与习作的内容和语文实践活动为内容,着重应研究如何通过“听、读”活动获取说、写篇的知识、方法,训练学生审题立意,围绕中心选材,编写提纲的方法,布局谋篇能力的训练的方法等。还要研究学生运用“听、读”所积累的材料,如何进行合理想象和创造想象,思维加工形成内部语文,再生动、流利地进行口语交际,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从说到写,润饰加工连段成篇的教学形式、方法和评改的策略。 

三)创建“在学生听、读、说、写综合活动中,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策略研究”这一新型作文教学模式。 

改革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探索出有利于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新模式,是本课题的一个研究重点。我们要借鉴国内外作文教学方法,结合学生的特点和实验与研究,总结构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开放式,多向互动作文教学新模式,有效地提高了作文教学质量。  四、施阶段第Ⅰ期研究的措施、内容、过程及方法: 

一)主要研究措施 

我镇的《在学生听、读、说、写综合中,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策略研究》课题设计报告,于2001年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领导小组批准立项,定为十五期间常州市级立项课题。我们在上级教科研部门的指导下,在学校行政的领导下,课题组分三个阶段进行实验与研究。其中第二阶段,即具体实施阶段,又分四期进行。为了使课题的实验与研究得以顺利进行,我们实施以下保障措施: 

1.加强课题管理,强化激励机制。 

我们认为完善的课题管理是课题研究得以成功的重要保证。为了能使课题实验与研究顺利展开,我们建立了课题研究双轨管理网络,如图所示:  教科室 ---- 课题组  ↗  校长室 --- 组织指导 ------ 具体实施 ------ 实验教师  (宏观控制)   教导处 ---- 教研组 

以“分层次,抓重点,规范化,见成效”为工作思路,规范课题管理,并建立了一整套课题管理制度和激励措施。如《课题组成员职责》、《课题研究成果奖励机制》等,从而进一步规范管理,激励实验教师积极参与实验与研究。 

2.成立总课题研究组和3个子课题组。为了使课题研究能顺利进行,我们成立了总课题研究组,由分管教学、教科研工作的王刚校长任组长,副组长由潘晨光校长、教科室林中坤主任、教导处雷浩良副教导主任,组员为低中高年级段教科研骨干教师。下设低、中、高3个子课题组,分别由全镇低、中、高年级语文老师组成,各组分别设正副组长和督察员。 

3.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课题组实验教师的理论素养和教科研能力。更新教育观念是教育科研的首要条件,也是课题研究的关键。首先,我们强化了课题组成员的理论学习,组织教师学习了《教与学的心理学》、《课堂教学论》、《现代教育教学理论选讲》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小学教师理论学习材料选编》等教科研书籍和教育教学报刊杂志中重要的文章,并鼓励教师积极自学,要求课题组成员每周学习1-2篇与课题有关的文章,摘记有关内容、有价值的材料送教科室,作为文献资料,再由教科室推荐给全体课题组成员学习。其次,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外出参观学习,业务培训,聘请专家指导。 

4.认真制订《具体实施方案》,认真确定了各期的研究重点,并初步制定了实施计划,积极实施与研究。 

二)本课题第I期实施阶段研究重点是:  听  研究 说 中“听、读”能力的培养和积累口语交际、习  读  作素材,拓展习作思路的策略。 

三)各子课题本期研究的具体内容与要求: 

低年级子课题组: 

A听的方面: 

1、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2、听故事、看音像作品,注意大致的内容和精彩情节。 

3、注意别人交谈时的态度、技巧。 

B读的方面: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4、结合上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5、 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6、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第11篇

关键词:教师;反思;实践;教学观念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4-178-01

美国心理学家博茨纳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经验+反思=成长,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使有多年的教学经验也是不够的。新课程要求教师致力于通过创新教学的实践,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创造出素质教育的课堂文化。转变教师角色的关键就是反思,使自己成为反思型教师。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如何使自己成为反思型教师,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要主动跟随教育观念的改变更新教学方法

教师进行反思型教学是一项复杂的、技能性的教学实践活动,需要科学理论指导。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认真学习反思性教学理论,了解反思性教学的基本特征、一般步骤等,为实施反思性教学奠定理论基础。同时要认真学习小学语文教学标准,掌握课标的基本原则及主要特征,并内化为自己的教育教学思想。新课程理念,应以“情感态度、价值观”为优先目标;“过程与方法”为组织教学内容的主导目标;“知识与技能”是基础目标,为前两个目标服务。教学模式应是:知识,素质,创新能力的三维教学模式。我认为意识到教学目标从“知识为本”转变“育人为本”这是我们每一个教师转变教学理念的关键。只有转变课程价值观,才能关注学生终身发展和实践能力的发展,重视学生的自由活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自尊、自信、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全面发展的儿童。

二、教师要善于总结自己的教学工作,学习他人的长处

应用摄像、录音等设备随堂记录教师的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让教师观看自己的课堂录像剖析自己的教学行为,对课堂教学的成功之处进行充分的挖掘,对不足之处进行剖析,提出改进措施。让同科教研组教师进行集体的点评,针对多媒体的使用、课堂活动、教师点拨、重点突破、难点解析、练习设置等环节在共同的交流中,在集体的智慧中,寻找闪光点,解决困惑点,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同时积极听评同行的公开课、示范课、录像课等教学活动,寻找别人的成功经验或失败教训,为自己的教学提供视角和启示,博采众长,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

三、教师要善于改变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多种多样,没有一种是绝对好或坏的。良好的教学方法不应该是单一的讲授法或以教师为中心的方法,而应是多种具体方法的优化组合,应该是灵活多样的,不拘一格的,是最适合学生的。例如创设情景法。联系生活,利用多媒体教学将绚丽的色彩、清晰的画面、美妙的音乐引入课堂或讲故事、演小品等方式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语文教师要善于在教学过程中,从实际需求出发,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进而引导学生入情、入境、会心、专一地去学习,以提高教学效率。我在讲写景文章《九寨沟》时,播放录像,用情境深深地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再如问题教学法。问题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法,目的在于刺激学生的思考能力。给学生提出问题或让学生自己提问,使学生感到自己去解决问题,变消极被动地接受教师灌输书本知识为学生独立自主地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必须认真地去设计各种问题,以使学生达到有兴趣集中学习注意力去思考和参与讨论等的目的。例如在讲战胜挫折方法时,让学生评《西游记》的九九八十一难,自己提问,自己总结战胜挫折方法。这样可引起学生自动的学习兴趣或好奇心,可激发与集中学生的思考,增加学生参与讨论的机会,加强学生在生活中应用知识的能力。

赞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讨论法等方法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师生共同探索的过程,知识在传递,更注重了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四、教师要善于记录自己的教学反思内容

在教学中,教师通过撰写教学反思笔记,把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困惑、思考或感触记录下来,如把一节课中最精彩或最糟糕的教学过程记录下来,分析成功的原因或失败的教训,帮助自己重新认识自己的教学行为,日积月累,逐步形成自己个性的教学风格,促进自己的专业水平的成长,真正成为反思型教师。

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是教师自我完善和提高的过程,通过反思教学能使教师不断成长,进而成为出色的教师。教师的专业发展使他们尽快投入新课程改革,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必须把教师的教学实践与教学反思融为一体,使之成为促进教师专业、持续发展、能力不断提升的过程。一个善于反思的教学实践者,一定是一个善于学习、善于掌握科学理论的人。而反思性学习,是教师为解决问题而进行的创造性学习,经过积累大量的知识,从而达到解决问题、创新知识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李小红,邓友超.教师反思何以可能――以学校组织文化为视角[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3(03).

第12篇

关于农村学前教育现状的调查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培养小学生课外自主阅读能力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教育变革的需要,儿童成长的需要,也是语文教学的需要。苏州大学教授朱永新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阅读是一个人精神成长的重要渠道。在童年时代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会使孩子终身受益。因此,本课题研究的主要目的是:(1)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2)扩充学生的阅读时间。(3)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4)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5)寻求提高学生课外阅读实效的策略、途径。希望用课外阅读让学生夯实文化底蕴,铸造完美人格,提升生命境界,打好人生底色。同时也希望借此课题的研究,打造研究型教师,促进我校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的研究主要采用调查研究法、行动研究法和经验总结法。

1.调查研究法

进行小学生阅读兴趣与习惯问卷调查,了解分析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研究如何通过有效的途径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 行动研究法

通过课外阅读指导课组织小组合作学习,编演课本剧,专题辩论,创设多种多样的交际情境,让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流等多种形式,拓展课内学习空间。结合每年的读书节活动,开展丰富多彩地课外阅读、背诵优秀诗文活动。组织参观、访问、办手抄报、剪贴本、开故事会、经典诵读、图书义卖、作家进校园等实践活动,开创课外学习空间。

3.经验总结法

以课题研究实践活动为依据,根据研究过程中原始的事实材料,总结研究提高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指导策略、评价机制,以便更好地指导今后的课外阅读活动。

三、课题研究过程

(一)准备阶段抓基础

1、调查摸底

在课题实施前我们对全校学生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调查:包括对学生阅读意识的调查、阅

读的材料的调查、阅读的目的的调查、阅读方法的调查。通过对学生的问卷调查,我们分析认为学生的课外阅读的不良行为主要表现在慵懒行为、敷衍行为、偏食行为、功利行为、盲从行为、浮躁行为等几个方面。表现在阅读过程中无法可依,缺乏指导,课外阅读兴趣就会逐渐降低。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一直在课堂教材、精读的框架上下功夫,实际上,很多大家和名家的成才经历都证明,语文学习三分课内,七分课外,语文学习的规律和特点是进行这项课题研究的根本依据。

2、落实分工

课题组成员各自职责如下:

序号姓名职务职责分工

1马宏语文教研员具体指导实施、组织学习培训

2张国香校长全面主持课题工作

3胡俊副校长研究、设计活动方案,制定计划措施制度,组织开题结题,进行阶段总结。 4盛厚祥教导处副主任具体落实活动,收集资料,积累经验,

5杨玉翠教研组长开展实验,进行实践研究,反馈信息,撰写论文案例。

6党国琴年级组长开展实验,进行实践研究,反馈信息,撰写论文案例。

7赵晓兰年级组长开展实验,进行实践研究,反馈信息,撰写论文案例。

8杨阚年级组长开展实验,进行实践研究,反馈信息,撰写论文案例。

9丁美霞年级组长开展实验,进行实践研究,反馈信息,撰写论文案例。

10陈春琴年级组长开展实验,进行实践研究,反馈信息,撰写论文案例。

3、科学制定课题方案,隆重开题。

为了使课题方案科学合理,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有利于教师实践操作,课题组查找了有关课题的文献资料,对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反复研究,带领课题组的成员学习相关理论知识,了解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反思自身实际教学中遇到的困惑;为了全面、客观、真实地了解学生学习现状,促进课题实验扎实有效地开展,找出需要探索研究解决的问题,最后撰写出了课题实施方案,并制定出具体研究措施与研究方法。

xx年x月,我们请来凤凰母语研究所徐晓华主任、区教研员马宏老师为我们进行了隆重的开题仪式。徐主任对我校课题研究的思路、开展课题研究的方法、校本教材的编写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了细心地指导。要求课题组紧紧围绕核心,扎实深入,求真务实地开展研究,力争研出成果,创出特色来,提升课题的推广价值。本次开题会提高了实验教师对课题工作的认识,更新理念,激发研究欲望。

4、后勤保障有力。

为确保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学校制定相关政策,给予实验课题组每学期一定的课题津贴,并拨出专项资金全力支持教师外出参加课题培训,还购买了与课题相关的书籍,充分体现了领导对这项工作的高度重视。

(二)研究阶段抓落实

1.氛围倡读。

为了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激励师生积极开展课题研究,我校首先积极营造浓厚的书香氛围。校园里,营造书香校园 创建学校品牌的愿景激励着我们,让读书成为习惯,让书香伴我成长的口号鼓舞着我们,读书长廊里一本本经典读物吸引着我们,图书馆里阵阵书香陶醉着我们,学校网站上307条书香专栏新闻记录着我们的足迹师生在潜移默化的氛围中享受着阅读。

2.专家领读。

三年来,我们先后邀请了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主编朱家珑、特级教师孙景华、陈树明、省小学语文教研员李亮、市教研室汪笑梅主任、市小学语文教研员芮琼老师、全国儿童阅读

推广人余耀、《科学大众》、《少年文艺》杂志社等专家来校指导引领我们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创建书香校园。在市教研员芮老师的积极推荐下,我们有幸参加了市教研室、市文明办组织的南京市乡村阅读联盟校,在联盟校的活动中,我们得到了省市教育专家、省少儿出版社等专家的指导,同时与兄弟学校互相学习、互相提高。

3.书源保读。

我校地处城郊结合部、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多、读书资源匮乏,学生课外读物常常得不到保证,学校开源节流充实图书馆的藏书,同时积极向市区技装办申请复本:配备市区教育局、教研室推进的经典读物,我们坚持每年12套经典读物,每套55本,全校分年段漂流,教师有针对性地指导,从书源上保证了学生的课外阅读。我们工作的激情感动了南京市文明办的领导,他们为我们赠送了图书;我们读书的热情感动了西善桥街道的领导,他们为我们设立了优秀学生、优秀教师奖励基金,每年6万的基金保证了学生、教师读书活动的深入开展。

4.教师范读。

没有教师的阅读,就没有学生的阅读。教师读书沙龙、读书演讲、美文诵读、故事讲述等活动,学校组织教师外出观摩中国儿童阅读论坛、参加亲近母语研讨活动,先后赴扬州市书香校园东关小学、无锡市书香校园育红小学、南京市首届金陵书香校园禄口小学观摩书香校园建设,提高了教师的素养和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的能力,也润物细无声地影响着学生,为学校书香校园的建设注入了鲜活的生机。

5. 课题研读。

近几年来,我校积极申报了《营造书香校园 创建学校品牌》、《利用学校网络平台提高学生课外阅读评价能力的研究》、《科学认读,提高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等课题的研究,努力用教育科研提升我们研究的层次,用教育科研穿起我们实践的主线,有效地提高学生课外阅读能力。

6.课程促读。

语文团队的教师们围绕语文课程标准、南京市教研室推荐的课外读物开发编写了校本课程《书香》,以此作为教师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载体,同时为学生打开了一扇扇阅读的窗户。

7.课堂导读。

为了让课题研究落到实处,我校每周从校本课时中安排一节课外阅读课。教师们利用阅读指导课有针对性地向学生推荐经典读物、指导学生诵读国学,组织开展读书交流会。一节节课外阅读指导课激发了孩子们阅读的兴趣、教会孩子们阅读的方法、培养孩子们良好的阅读习惯、丰富了孩子们的精神生活。我们不仅指导西小的孩子,还积极参加南京市教研室发起的蒲公英书香田园行志愿行动,语文团队的老师们定期到六合马集小学开展蒲公英书香田园行志愿活动:课外阅读指导课、一对一结对指导孩子们读书、给孩子们赠送经典读书。我们的老师被马集的纯朴的孩子们称作飞翔的蒲公英。

8.晨诵午读。

为了保证孩子们每天有充足的时间课外阅读,我们的教师坚持每天组织学生晨诵午读。每天清晨,朗朗的读书声;每天中午专注的阅读,成了校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样保证了学生每天40分钟的阅读时间。

9.活动品读。

在我们西小孩子们每年最盼望的节日就是儿童节和读书节,因为在读书节里,孩子们可以开展班级读书会,可以爱心义卖图书,可以参加书香夏令营,可以加入春蕾文学社,可以表演童话剧、课本剧、可以观看经典童话剧,可以美文诵读,可以获得书香班级、书香小明星的殊荣,可以与作家零距离。孩子们在读书节中阅读,在阅读中快乐成长。

10.国学诵读。

国学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为了让学生走进国学,品味经典,我们成立了国学书院,

邀请北京育灵童国学院专家来校为全校教师、学生、家长开展国学专题讲座;组织领导、教师赴南师大、北京大学参加国学研讨活动,为每个班配备了国学电子课堂,组织师生开展国学诵读表演,国学知识竞赛等活动,师生徜徉在国学的殿堂,品味着国学的魅力。

11.亲子共读。

为了营造和谐的家庭读书氛围,我校成立了家长学堂,邀请专家作主题讲座,指导家长和孩子共同阅读,学校图书馆为家长和部分社区居民办理借书证,坚持开展亲子共读知识竞赛、书香家庭评选,促进家庭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三)总结阶段重分析

三年的研究,我们的课题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和显着成效。

1.学生成长。

(1)、学生的自主阅读热情空前高涨。

有足够的自主阅读空间,掌握了多种自主阅读方法,这使得学生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以极高的热情投入到阅读中去,产生了良好的阅读效果,在学生读完之后,他们的收获,他们的情感又能在阅读小组中与同龄人交流,他们的自我学习价值得以体现,这反过来又促进了他们的再次阅读。再加上我们经常组织开展故事会,朗诵比赛,课本剧表演等有趣的活动,所以,这一课题的开展使得学生的自主阅读热情空前高涨,学校中也形成了人人都阅读,人人都乐读的良好氛围。

(2)、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自主阅读习惯。

通过反复的指导和课内外的巩固,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自主阅读习惯。如:朗读和背诵的习惯;勾、画、圈、点、批,以笔助思的习惯;品词评句的习惯;善于联系的习惯;想象的习惯;课外阅读的习惯等。这些习惯的养成,对于学生现在的学习和以后的终身学习都大有好处。

(3)、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

通过老师和家长的共同指导,学生之间的平等交流,学生掌握了许多自主阅读的方法。如:选读法、精读法、速读法、摘录批注法等几种读书方法;查--定--找--释--分--结--疑七步预习法;将阅读与讲述、画图画、表演、思考、比较、写作相结合的读书方法;会记眉批笔记、摘录笔记、提纲笔记;会写读后感。运用这些读书方法,学生就能更好地投入到阅读中去。

在课题研究中,三个班级被评为南京市书香班级,小书虫志愿服务岗获区志愿者行动服务岗。一名学生被评为阅读小天使,四名学生被评为金陵读书小明星。学生习作在各类杂志、报纸上发表,因为读书活动的开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提升:多名学生获全国创新发明大赛一等奖,全国百名好少年、江苏省金钥匙大赛一等奖,南京市百名优秀小公民等荣誉称号。

2.教师成长。

在课题研究中,教师的阅读教学观念有所转变,将教育的眼界从课内引向课外,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指导活动,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在实践中不断反思总结。在提升学生阅读素养的同时,也提升了自己。

每年均有近百篇的教师科研论文在国家、省、市、区获奖。江苏电视台、南京电视台、雨花电视台、江苏科技报、金陵晚报、家教周刊、南京教研网、江苏教育网等媒体分别多次对我校的教育科研工作以及教师的论文进行了报道和发表。我们教师的研究论文分别在《小学语文教学研究》、《南京教育》等等教育刊物登载。学校教科室多次在市区受到表彰,教师也多次受到市区教科所(室)的表彰并且获得教科研先进个人的光荣称号。

3.学校成长。

三年来,在创建书香校园的路上,我们实践着,收获着,学校被评为:南京市首届金

陵书香校园 江苏省小学语文实验工作先进集体;语文团队获南京市语文先进教研组;七彩语文杯全国小学生作文竞赛优秀组织奖;语文团队获大家语文博客网网络教研优秀团队;《书香》校本课程获南京市二等奖;20xx年获区读书节优秀组织奖。

四、研究工作的反思

三年多的研究,我们品尝了收获和成功,特别是学生的进步所带来的快乐,同时也备尝了探究的艰辛。尽管我们时刻在思考,不断在努力,但研究并非完美,我们认为还有许多地方值得改进:

1.完善《书香》校本课程。

(1)拟定《书香》课程目标;

(2)精选《书香》推荐篇目;

(3)编写《书香》教师用书;

(4)提高《书香》课堂实效;

(5)完善《书香》评价体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