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初中历史学科知识点范文

初中历史学科知识点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初中历史学科知识点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初中历史学科知识点

第1篇

关键词:初中历史 课堂教学 低效化 对策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5)08B-0046-01

进入初中阶段,历史课程作为副科,影响着教师教学的态度和学生学习态度,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低下。为了解决问题,本文详细分析原因,提出实施策略,为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提供参考。

一、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低效化的原因

(一)考试的影响因素

历史虽然作为副科出现在初中,但是在中考的时候是必考的科目,因此,其学习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在学习中,由于受到教师或是往届学生的影响,认为历史只要考前背背就能考到很好的分数,不用花费太多的精力去学习,致使很多学生持有侥幸的心理,临阵磨枪,不注重平时积累和学习,学习效率低下。

(二)教师教学方法的影响因素

学生普遍反映历史教师授课以纯讲授为主,课堂讲授枯燥乏味,尤其是历史悠久的知识点,学生们更是无法想象和理解,使得学生产生退缩和畏惧学习历史的心理。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方式陈旧,没有吸引力,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学生学习态度的影响因素

初中学生喜欢哪个老师就愿意听哪个老师的课,学生们普遍不愿意死记硬背。尤其是历史事件,很多学生很是头疼,总是记不住,记混了年份和事件,对于问答题目缺乏逻辑思维能力,没有形成逻辑性强的语言构架体系。

二、 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具体措施

(一)构建知识框架,便于学生进行预习

教师在授课之前要做足功课,把要学习的章节进行知识体系的建立,帮助学生梳理即将学习的知识点以及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在学生的大脑里形成一种知识的脉络,便于下一阶段的学习。教师在布置预习任务的时候也要强调让学生画出自己的困惑点和疑难点,便于学生在课堂上重点听这些不懂的知识点,从而提高听课效率,提升教师的教学效率。

(二)进行专题性的复习,提高复习效率

历史知识的复习是学生们反映最为头疼的事情,他们用一个“背”字来形容历史学科的复习。高效地进行历史学科的复习,是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的辅助措施。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学习内容进行专题复习,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掌握水平,按照时间、事件、年代、人物进行专题性知识的总结,在总结的同时不仅能将知识点重新梳理一遍,还能锻炼总结的能力。有的同学将这些作成年卡或表格帮助记忆。这些创新性的做法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帮助学生习得学习文科知识的学习方法,便于培养独立自主的学习习惯。

(三)丰富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

教师在教学形式上要善于变换花样,充分利用多媒体给学生诠释难以理解的知识。利用抢答的形式组织竞赛,增强学生们对历史知识点的记忆和理解,从而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增强学生们参与历史课堂教学的体验感。如果条件允许,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历史纪念馆的参观和红色旅游胜地的观光,在观摩中,增强学生们对中华五千年历史的深刻理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荣誉感和自豪感。此外,教师在课堂上还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讨论话题增强学生学习历史课程的兴趣,设定与课程适宜的题目进行发散性的讨论,从而锻炼学生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要想改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低效化的问题就需要教师、学生和学校多方配合,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丰富课堂教授形式,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学生要不断地通过学习历史了解祖国伟大的历史,增强自豪感和荣誉感;学校要合理设置历史学科的考查方式,以有利于学生掌握学科知识为目标,进行高效教学目标的设定,以便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晓鹏.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低效化现象分析及对策[J].新课程学习,2014,(3).

[2] 朱秋丽.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低效化现象分析及对策[J].课改前沿,2013,(11).

第2篇

【关键词】初中历史 记忆方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03.068

初中学生在历史学科的学习过程中仍以历史事件的记忆为主,此外,初中生本身知识系统不完整,其在整个初中阶段的学习仍以间接知识的学习为主,对于历史这一学科的学习,除了记忆和教师的有趣的课堂教学外,再没有比较好的办法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历史学习能力。因此,初中历史教师除了在平日的教学中帮助学生认识历史学科特点,形成正确的历史观,还需要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记忆历史知识点的能力。那么,基于历史学科自身的特点,历史教师如何帮助学生提高记忆能力呢?

一、帮助学生正确看待学科知识,提高记忆兴趣

不可否认,历史讲述的是过去的事情,并且是与学生生活相距很远的事情,因此,学生在学习中会感觉枯燥,甚至觉得记住历史知识是毫无用处的。面对这种教学情况,教师首先应该帮助学生正确看待学科知识,只有正确看待学科知识,学生才能激发自身学习动力,才能主动去背诵历史知识点。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是所有教学活动中的重中之重,是初中教师进一步践行素质教育理念的重要体现,因此,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与学生良好品德和健全人格的形成紧密结合起来,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基础知识的掌握则恰是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得以建立和培养的基础。因此,教师应该用特定的历史知识进行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引导,让学生在历史情境和历史事件中去感受中国历史的丰富内蕴,而这一切都是以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即历史知识为基础。因此,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加强对学生学习态度和看法的引导,将历史学科的重要性融入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让学生在知识的学习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愿意主动去识记历史知识。

二、及时组织学生进行复习,锻炼记忆能力

人的记忆内容会随着时间而不断遗忘,因此,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及时组织学生进行复习,不断增强其记忆能力。历史知识点比较多且比较杂,因此,学生在短时记忆之后如何不经常回忆或重复记忆,那么记忆的知识很快就会被遗忘,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对学生所学习过的知识进行及时复习。初中生由于学习时间和学习精力都比较有限,因此,其对自己学习计划安排不是特别科学,因此,历史教师在结合学科特点中应该主动组织学生进行复习。教师在日常的授课中除了要采取提问或是默写的方式加强对学生知识的记忆外,还需要适当地通过练习题间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初中历史教师在选择习题的过程中应该对与教学重点内容有关的习题进行重点选择,一方面是通过习题帮助学生进一步复习和巩固知识点,另一方面通过习题的多次训练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其重要性,从而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相关知识的背诵和学习。

三、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记忆方法

每一门学科有每一门学科的记忆方法,历史学科由于其记忆内容大多涉及时间、事件和原因和影响,因此,针对历史知识点历史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寻找恰当的记忆方法并将其传授给学生。学生也只有掌握了科学的记忆方法才能在知识点的背诵中取得事半功倍的良好学习效果。那么,教师应该传授给学生怎样的记忆方法呢?

一方面,帮助学生寻找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研究表明,让学生的多种分析器官参与记忆活动能大大提高学生的记忆效率。但是,由于每个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存在差异性,因此,学习方法也是千差万别。比如说,有些学生喜欢大声朗读,在大声朗读中背诵课文。有些学生则喜欢默背,喜欢在大脑中进行朗读,从而有效记忆知识。自然也有一些学生一边读一边写,简单的知识采取默背的方式,只有遇到关键字比较多,比较重要的知识点才采取部分内容大声朗读的记忆方法。总之,不论学生采取什么样的记忆方法,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实际的记忆中寻找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并借鉴别人的记忆方法,在对比中找到最为科学的记忆方法。此外,教师应该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检查的良好习惯对提高记忆能力的重要作用。心理实验证明,反复阅读和试图回忆相结合,可以大大提高记忆的效果。这样的记忆方法有利于学生检查自己的学习效果,发现薄弱环节,从而把主要的精力和时间用在难以记住的知识点上,因此,是一种高效的记忆方法。此外,教师应该让学生寻找适合自己的背诵时间。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己的黄金背诵时间,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高效的时间里进行知识的背诵。研究表明,学生的记忆受前面学习材料和后面学习材料的影响,因此,学生应该将重要的或是记忆难度比较大的知识点安排在适当的时间点上加以识记,从而提高记忆效果。

第3篇

关键词:历史地图;新《课程标准》;初中历史;教学

一、历史地图的特点

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一系列方式,使学生掌握人类历史的发展轨迹,提高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解决能力。在课堂有限的时间里,单凭教师的一张嘴很难将历史还原,对于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来说,仍然很难明白教师所讲述的历史的来龙去脉。而且初中生的自控能力相对较差,很难保证课堂全程精力集中。因此,教师需要采取有效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历史地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是针对初中生所设计研发的教学工具。它运用不同颜色的线条和各种符号将历史资料成比例缩放,形成各式各样的图案,真实具体、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有助于加深学生对历史的了解。

二、历史教学中使用历史地图存在的问题

1.学校的原因

学校对于历史学科不够重视,没有按新《课程标准》给历史学科安排足够的时间教学,教师连历史学科的教学任务都很难完成,更谈不上历史地图教学。学校领导资金投入不足,无法满足历史学科对于历史地图材料的需要,更有甚者使用盗版的历史地图,其中还存在错字和错图的现象,极大地影响了历史地图的教学效果。

2.教师的原因

一些历史教师的教学方法守旧,没有创新精神,把讲述历史知识作为重点,没有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造成学生失去历史学习兴趣。一些历史教师没有系统学习过历史知识,通过现学现卖应付教学,完成教学任务都很困难。一些历史教师缺乏心理学理论,不了解初中生的心理特征,不懂得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导致一些学生厌课现象严重。一些历史教师缺乏责任心,不重视自身素质的提高,不具备运用历史地图的能力。

3.学生的原因

其他学科的学习负担重,影响了他们对历史学科学习的热情。初中历史教学长期处于一种被动局面,历史学科成为一门死记硬背的学科,学生认为学不学都是一样的,考试一翻书就可以了。受到“历史知识无用论”观念的影响,导致学生将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用在了主科的学习上,还有一些学生本来对历史就很有感兴趣,却被老师和家长认为“不务正业”,只好老老实实地学习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对于喜欢学历史的学生来说,由于没有科学的学习方法,对历史地图册更是不知道如何下手,同样影响了学习效果。由于经济条件的影响,农村的初中生用的都是黑白版的历史教材,相对来说远没有彩色版历史教材那么清晰,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三、历史地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探究

1.历史地图的运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传统的历史教学中,会给学生画出《课程标准》里要求掌握的历史事件,而学生对于这些历史事件,则是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导致学生享受不到学习历史的快乐,反而对历史这一学科产生抵触心理。历史地图的运用改善了传统教学的枯燥乏味,提高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教师无法真实还原历史场景,很容易导致学生对历史产生误解。教师对于历史地图的运用,能够直观地对学生进行历史教学,用简练的语言对历史进行讲解,有助于学生掌握更多的历史知识点。

2.历史地图的运用有助于形成跨学科知识

历史是对人类历史活动的记载,在历史学习中应该重视,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地掌握历史知识,特别是同一时段的横向联系、发展中的纵向联系、历史事件前因后果之间的联系、历史和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等。教师在历史教学过程中,还应该渗透给学生历史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把各方面的知识和道理融合到一起,全面理解,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3.历史地图的运用有助于学生全面掌握历史

历史地图能直观展现历史,使学生宏观认识历史。历史教材对于事件的讲述很精炼,虽然突出了重点,却忽略了内容。教师需要在历史教学中,运用历史地图对事件进行具体讲解,确保学生能够直观了解各个时期都发生了什么重要的历史事件,从而加深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宏观认识,使其全面地掌握历史知识。

4.历史地图的运用有助于学生对历史进行客观评价

历史地图能够使学生善于利于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客观看待历史事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5.历史地图的运用有助于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

历史这门学科通过教师的正确讲解,能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学生通过历史地图的学习,在掌握了历史基础知识的同时,还丰富了个人思想,增强了爱国意识。

第4篇

关键词:初中历史;多媒体教学;效果研究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03(2015)24-0041-01

一、初中历史学科特点误区

每个学科都有自己的特点,对于初中生来说,历史学科知识点的数量繁多,一部分知识点如年代的记忆的枯燥乏味;而一些知识点如战役、冲突、人物等又很生动,吸引着学生。而从内容上看,一部分知识很浅显,但是其浅显的背后,则可能蕴涵着深刻的历史规律或人类文明的重要内容,需要学生进行深刻的理解。历史学科的特点,以及初中生所处的年纪和思维特点,都对他们学习历史、提高学习效率产生制约,比如会制约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对教材内容的理解,这就最终影响了历史学科的思想教育效果、理性思维能力效果。针对这样的状况,在传统历史教学方式下,老师也在努力在追求除口头讲解之外的教学方式,比如实物,挂图,地图等教具,还可以到博物馆、展览馆等进行实地参观,以增强学生的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认识和理解,以此改变不利局面。这些教学手段的优化,确实也提升了历史教学的生动形象效果。但是实物和挂图毕竟是有限的,实地参观也只局限于有着这历史文化资源的地方,而且这种资源也只限于某一阶段的历史。比如遗址,也只是讲时之用,它对于其他的历史的讲解就不再发挥作用了。在这种形势下,多媒体技术的兴起,再配合海量的网络资源,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改变了原来历史教不手段的不足,为历史教学效率的提高发挥了积极作用。“部分历史教师在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中存在误区,这样不但发挥不了它的优势,有时反而会产生负面效应,影响教学效果。”那么如何在教学中有效运用多媒体,是我们需要不断探讨和总结的。

二、如何在教学中有使用多媒体

(一)利用多媒体导入,调动学生的兴趣

一个积极、有效的导入,就是教学成功的三分之一。初中历史教材对于学生来说,没有语文的生动丰富,也没有外语学科的内容深入。同时,教学之前,学生对教材的内容,已经有过不同程度的阅读和一定的理解,他们很容易造成学习兴趣的低下和注意力的不集中,这非常不利于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的。如果教师在历史教学之始,不注意发掘教学环节中的冲击性因素,还是习惯于程序式的三言二语的导入,就无法调动、营造整个课堂教学的浓厚氛围。所以要采取信息手段辅助的方式提高导入的视觉冲击程度。比如在讲秦统一六国时,可以播放电影《英雄》中万箭补面而来的镜头,播放刺客面对秦王时的片断。这样一是大大地增加了视觉冲击,活跃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就集中到教学上,还能让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有着深入的了解,对于秦统一中国的意义有着预先的定位,为历史课堂教学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二)利用多媒体手段的形象演示,增强学生对历史教学内容的理解

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规定,“学生能够掌握中外历史的基本知识,初步掌握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对人类历史的延续与发展产生认知兴趣,感悟中华文明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养成爱国主义情感,开拓观察世界的视野,认识世界历史发展的总体趋势;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成为拥有良好的综合素质的合格公民奠定基础。”这就是我们教学要达到的课程目标。面对目标如此的宏大,教师就应适时、适量地引入多媒体教学,通过对大量珍贵的历史文物、历史事件的重现,或是历史题材的优秀影视作品的放映,将原来与学生存在着非常巨大的距离感的历史人物和事件完整地呈现,让学生多种感官结合并用,既可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接受知识点和理解力。比如在讲唐代繁荣,可以展示今天西安城墙的宏伟,唐代大明宫的巍峨高大,再结合安史之乱的有关材料,对这一段历史进行阐述,让学生了解此段历史脉络,真正做到以史为镜,知兴替荣辱。

(三)以多媒体手段的意境营造,通过情感渗透实现思想教育

同样的内容,在不同的环境和氛围下进行讲解,效果就会不同。比如在课堂上讲解,就不如在大屠杀纪念地的效果大,因为先入为主的气氛,已经使学生的情感融入其中,更加从心理上加强对内容的接受和理解。同样,在影视作品中加入背景音乐,既能起到情节连接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加强影片内容的传递,使观众得到同化、影响,更容易将自己自己置身于情节之中,加强认同感和代入感。这也同样适用于历史教学。对于一些历史多媒体,与图片视频结合,还可像电影那样加入背景音乐,比如在讲解悲壮的历史时,需要使用高亢激昂的音乐;在回顾中国的屈辱时,可以使用低沉悲悯的背景音乐加以熏陶。通过背景音乐的熏染,学生可以从心理上对历史的共鸣,继而达到提升历史教学水平的效果。实践证明,多媒体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广大教师应当在教学设计与组织及实施各环节有效运用,为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以及教学目的的达成,提供有效帮助。

[参考文献]

[1]陈灵峰.浅谈多媒体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J].成功(教育),2008,(10)

[2]李红.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自我效能感的激发与培养[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05.

[3]张庆秀.如何把握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制作中的技术问题[J].中国电化教育,2001,(03).

第5篇

关键词:初中历史;多媒体教学;效果研究

一、初中历史学科特点误区

每个学科都有自己的特点,对于初中生来说,历史学科知识点的数量繁多,一部分知识点如年代的记忆的枯燥乏味;而一些知识点如战役、冲突、人物等又很生动,吸引着学生。而从内容上看,一部分知识很浅显,但是其浅显的背后,则可能蕴涵着深刻的历史规律或人类文明的重要内容,需要学生进行深刻的理解。历史学科的特点,以及初中生所处的年纪和思维特点,都对他们学习历史、提高学习效率产生制约,比如会制约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对教材内容的理解,这就最终影响了历史学科的思想教育效果、理性思维能力效果。针对这样的状况,在传统历史教学方式下,老师也在努力在追求除口头讲解之外的教学方式,比如实物,挂图,地图等教具,还可以到博物馆、展览馆等进行实地参观,以增强学生的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认识和理解,以此改变不利局面。这些教学手段的优化,确实也提升了历史教学的生动形象效果。但是实物和挂图毕竟是有限的,实地参观也只局限于有着这历史文化资源的地方,而且这种资源也只限于某一阶段的历史。比如遗址,也只是讲时之用,它对于其他的历史的讲解就不再发挥作用了。在这种形势下,多媒体技术的兴起,再配合海量的网络资源,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改变了原来历史教不手段的不足,为历史教学效率的提高发挥了积极作用。“部分历史教师在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中存在误区,这样不但发挥不了它的优势,有时反而会产生负面效应,影响教学效果。”那么如何在教学中有效运用多媒体,是我们需要不断探讨和总结的。

二、如何在教学中有使用多媒体

(一)利用多媒体导入,调动学生的兴趣

一个积极、有效的导入,就是教学成功的三分之一。初中历史教材对于学生来说,没有语文的生动丰富,也没有外语学科的内容深入。同时,教学之前,学生对教材的内容,已经有过不同程度的阅读和一定的理解,他们很容易造成学习兴趣的低下和注意力的不集中,这非常不利于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的。如果教师在历史教学之始,不注意发掘教学环节中的冲击性因素,还是习惯于程序式的三言二语的导入,就无法调动、营造整个课堂教学的浓厚氛围。所以要采取信息手段辅助的方式提高导入的视觉冲击程度。比如在讲秦统一六国时,可以播放电影《英雄》中万箭补面而来的镜头,播放刺客面对秦王时的片断。这样一是大大地增加了视觉冲击,活跃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就集中到教学上,还能让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有着深入的了解,对于秦统一中国的意义有着预先的定位,为历史课堂教学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二)利用多媒体手段的形象演示,增强学生对历史教学内容的理解

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规定,“学生能够掌握中外历史的基本知识,初步掌握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对人类历史的延续与发展产生认知兴趣,感悟中华文明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养成爱国主义情感,开拓观察世界的视野,认识世界历史发展的总体趋势;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成为拥有良好的综合素质的合格公民奠定基础。”这就是我们教学要达到的课程目标。面对目标如此的宏大,教师就应适时、适量地引入多媒体教学,通过对大量珍贵的历史文物、历史事件的重现,或是历史题材的优秀影视作品的放映,将原来与学生存在着非常巨大的距离感的历史人物和事件完整地呈现,让学生多种感官结合并用,既可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接受知识点和理解力。比如在讲唐代繁荣,可以展示今天西安城墙的宏伟,唐代大明宫的巍峨高大,再结合安史之乱的有关材料,对这一段历史进行阐述,让学生了解此段历史脉络,真正做到以史为镜,知兴替荣辱。

(三)以多媒体手段的意境营造,通过情感渗透实现思想教育

同样的内容,在不同的环境和氛围下进行讲解,效果就会不同。比如在课堂上讲解,就不如在大屠杀纪念地的效果大,因为先入为主的气氛,已经使学生的情感融入其中,更加从心理上加强对内容的接受和理解。同样,在影视作品中加入背景音乐,既能起到情节连接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加强影片内容的传递,使观众得到同化、影响,更容易将自己自己置身于情节之中,加强认同感和代入感。这也同样适用于历史教学。对于一些历史多媒体,与图片视频结合,还可像电影那样加入背景音乐,比如在讲解悲壮的历史时,需要使用高亢激昂的音乐;在回顾中国的屈辱时,可以使用低沉悲悯的背景音乐加以熏陶。通过背景音乐的熏染,学生可以从心理上对历史的共鸣,继而达到提升历史教学水平的效果。实践证明,多媒体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广大教师应当在教学设计与组织及实施各环节有效运用,为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以及教学目的的达成,提供有效帮助。

[参考文献]

[1]陈灵峰.浅谈多媒体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J].成功(教育),2008,(10)

[2]李红.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自我效能感的激发与培养[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05.

[3]张庆秀.如何把握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制作中的技术问题[J].中国电化教育,2001,(03).

第6篇

关键词:初中历史 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

教学是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只有做好它学生的各方面才能全面发展。教育也是培养社会发展人才的一种社会活动,它可以增强学生学习技能,影响学生思想行为,能帮助他们积极主动的面对学习、生活中遇到的挫折。教育存在已久,所以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新n程标准后,中国教育有了一定的变化,但教育是我国重视的事业,只有让国民的综合素质提高,我国才会发展得更快更好,才能让我国的经济发展迅速,从而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在初中阶段,学生的学习注重基础,这是让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阶段,所以教师要充分重视这一阶段的学习。初中是学生学习各个学科知识的重要综合阶段,这时候学生接触的知识面广,需要记忆的东西也很多。很多学生都觉得历史知识的记忆比较难,是让人头疼的一个学科,因此有很多学生都怕历史学科的学习。教师和学生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他们两者相辅相成才能做好教学。在教学实践中,本人总结反思出一些有助于学生学习历史学科的方式方法,在这里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历史学科主要讲的是过去发生过的事。学习课本上的知识可以让学生认识世界、了解历史,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同时历史也是初中学生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大多教师都采用授受模式进行教学。在历史学科的教学中,教师注重勾画重点难点易考点,然后让学生死记硬背,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也记不住老师讲的知识点,还经常记混记错,在考试的时候喜欢答非所问,学生的学习效果非常不好。所以,在历史学科的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教学方式的把握,让学生把历史学科的知识点清楚的记在脑子里,这样才能提高学习效率。初中历史是让学生了解各国国情的重要途径,可以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人文情怀,也可以让学生了解其他国家的发展史,开阔学生的眼界。学好初中历史,可以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让学生的知识面更加广,更加丰富。只有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才能让学生把历史知识学得更好。采用情景教学法,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教学中体验学习,把所有精力都放在学习中来。而传统的教学,学生一般的学习方法就是勾画重点,背记课本上的知识点,很多时候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不浓厚的,积极性是不高的。

一、情景教学的涵义及其作用

情景教学指的是教师利用一系列的情景,让课本上的知识重现给学生,让学生在情景中体会历史当时发生的事情。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去,这样可以让学生准确快速的掌握书本上的知识点,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情景教学也有很多作用。

第一,情景教学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对任何事情,只要我们充满活力、饱含热情,我们就可以把事情办得很好,学习也是如此。教师要想提高自己的教学效率,首先要做的就是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对历史这门学科充满兴趣、充满好奇心。情景教学就可以很好的做到这一点,利用这样的方式教学,学生参与到教师的教学中去了,自己边做边学,就可以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中,也让他们认真听讲,扎实基础知识,为学生高中阶段的学习打下基础。

第二,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良好的学习氛围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情景教学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激发出来,让学生体会历史学科的独特魅力,可以让学生对历史产生好的印象,把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出来,从而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

第三,有利于学生的德育教学。从学生进入学校开始,不管是在初级阶段、中级阶段、高级阶段的学习,学校都一直重视学生的德育教育,以德育人是教育的根本。历史学科的特殊性,可以让学生的品德品质都得到发展,让他们对事物的发展有一个判断的根据,对历史事件的发生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当代世界各国联系日益密切,全球变成了“地球村”。随着我国政治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不断强大,更需要各类人才,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全方面的人才,不仅是知识的教育,也要注意其他方面的教育,更要注意对学生德育方面的教育。

二、情景教学的应用

找到了良好的教学方法,就要学会利用它,让它来指导学生的学习。教师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快乐的环境中学习知识。学习氛围对学生的学习作用是非常大的,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让班级整体都融入到学习中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知道他们的需求,让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变得融洽。教师也要让学生与学生之间加强交流,让他们相互讨论、相互交流、相互学习。

第7篇

关键词:中学历史 参与式教学 不足 对策

一、引言

中学生正处在智力发展的重要阶段,历史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对中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这就要求中学历史教师要以认真严谨的太对对待课堂教学,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成长,收获知识。[1]

二、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现状与不足

1.中学生对历史课的参与兴趣不足

对于人的成长而言,了解历史是十分重要的。中学生还处在智力发育阶段,历史课堂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实现智力的提升,但是当前很多学生对历史课不感兴趣。中学生对历史课缺乏兴趣主要原因有多个方面:首先,在学生的观念中,历史学科不被重视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在当前的所有科学中,历史学科并非主要学科,在当前社会和学校过分重视理科的现状下,历史学科自然难以受到学生的重视,而且历史学科知识点大多在书本上能够找到,只需要记忆就能在考试中拿到高分。为了能够能够拿到高分,大部分学生选择将时间安排给理科。其次,历史课文内容枯燥乏味,中学历史课本浓缩性很强,罗列了历史的条条框框,一些趣味性的故事没有放进去,教科书只能简单的容纳历史的框架,有骨架而无血肉,让学生对这样的历史课本感到枯燥乏味。最后,历史教师的教学观念过于老套、教学模式过于单一,这也导致学生对历史课程缺乏兴趣。[2]

2.历史课堂上参与式教学的实施程度不够

当前很多学校因为各种原因,历史课堂参与式教学实施程度还不够深,这种原因的出现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有些是班级规模过大,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性较大等客观因素原因导致参与式教学无法有效实现,还有一些类如学校迫于升学压力、教师的教学观念以及学生的学习心态等主观因素导致参与式教学无法高效落实。另外,历史学科理论性非常强,但是操作性较差,需要学生记忆的知识点很多,需要依赖课本,不像化学、物理等理科可以通过模型、实验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参与度,从而加深对课本知识的正确理解。以上种种因素直接导致了参与式教学在中学历史课堂中难以高效实施。

3.历史教师对参与式教学的认识模糊

很多学校的历史教师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参与式教学培训,对参与式教学缺乏系统全面的认识。理解上的偏差导致了实际运用上的失误,很多教师在推行参与式教学过程中,只是流于形式,没有内化为自己的教学理念,为了推行参与式教学而参与,影响了教学效果。教师对参与式教学认识不到位主要体现在重结果,轻方法;评价单一、主观片面等多方面。重结果,轻方法现象的存在主要是因为升学压力和应付考试的需求所造成,历史教学只是为了学生在考试中拿到高分,从而就忽略了教学的趣味性和学生的适应性。评价单一、主观片面现状的存在,则是与当前的教育体制有关。历史教学中评价指标过于单一,基本以书本知识为核心,忽视了对教学方法、学习方法、学习态度风多方面的综合评价考查,过于关注最终结果,忽视了对过程的评价。另一方面,历史教师的评价过于主观和片面。也正因为如此,造成历史教师对参与式教学理解的偏差,无法有效推行和落实参与式教学。

三、提升中学历史参与式课堂教学质量的对策

1.加强历史教师的精讲程度

历史课堂的参与式要以掌握知识为前提。为此,在建立参与式历史课堂的过程中,首先就是要倡导历史教师的精讲,只有让历史教师对课本知识进行精讲,才能让学生对历史知识有全面的理解和把握能力,为学生的高效参与做好准备。参与式教学的关键点在于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而学生有一定的理论基础,才更乐于参与活动,而教师精讲是确保学生掌握知识的重要方法。由此不难看出,要想推行高效的参与式教学,就必须建立在教师的精讲基础之上。[3]

2.做好历史课堂活动设计

历史学科和其它诸如化学、生物等学科不同,它所承载的是历史上已经发生的事情,也就是过去的事情。如何让学生能够对过去的事情产生兴趣,让学生跨越时间的限制,对一些已经过去几千年上百年的历史进行理解,拉近历史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这是构建历史参与式教学所需要考虑的问题。要合理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教师改变以往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以适应学生的心理,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让学生自觉自愿的参与进来。比如在讲到先秦百家思想的时候,教师将先秦百家的基本思想通过精讲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之后,可以用形象生动的活动方式让学生参与进来,促进学生对先秦百家思想的理解。可以举学校水电浪费现象严重,水电部门通过学校,如果学校再超过一定限度将对学校予以停水停电处理,请学生用墨家、法家、儒家、道家、兵家等思想学派的核心思想来解决学校水电浪费问题,然后分组讨论。当教师将设计好这一活动,学生可能就会觉得有趣,将自己对先秦百家的理解用解决水电的方式阐述,这种通过活动设计的方式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对先秦思想的理解。

3.在参与式教学中做好评价反馈工作

评价反馈是参与式课堂教学模式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保障参与式课堂能够顺利进行的一个必不可少环节,因为没有评价反馈机制,就无法形成参与式课堂的闭环管理。这种评价包括学生之间的彼此评价,以及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还有学生对教师的评价等等,通过评价最终确定参与式课堂的教学质量,从而达到下一次参与式课堂能够在原有基础上更进一步。

总而言之,初中历史作为你一门基础性学科,对培养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有着重要影响,同时,历史也是一门极具艺术魅力和智慧的学科,这就要求初中历史教师要用参与式等先进的教学模式来提升初中历史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对历史课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荣宁. 师范院校历史学科参与式教学的探究[J].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4:108-111.

[2]牛东亚,郭海东. 参与式教学的历史理论基础及在当代的发展[J]. 语文学刊,2010,11:144-145+150.

[3]马鸿霞. 参与式教学在西部农村中学的运用现状调查――以甘肃省某县两所农村中学为例[J]. 中国农业教育,2010,02:26-28.

第8篇

关键词:初中 历史 教学 策略 经验

一、授之以渔,指导学生掌握课本知识的方法

通过自主学习掌握课本知识的能力,是学生学习能力的首要表现,也是其它学习能力的基础保障。学习和掌握知识的方法和技巧的不同,决定学生学习效率的高低,这方面能力的开发训练主要通过以下途径:

1、探索识记具体知识点、概念的便捷途径

知识获取的迅捷性、记忆的持久性和再认再现的准确性,是学习效率的首要体现。每一个知识点、概念都有其不同的记忆方法,发现并掌握其规律,合理加工处理知识信息,探究便捷的记忆技巧,有利于提高学习和掌握知识的效率。一方面,教师可以提供一些相关技巧,供学生借鉴;另一方面,更多的是需要学生能举一反三,化抽象记忆为形象记忆,针对不同的识记对象,探索最佳的识记技巧,并相互交流和促进。

2、探索概要掌握某一部分知识内容的基本要领

重大历史事件往往包括原因、经过、影响几大段的复杂内容,学生靠死记硬背效率低下。这就需要化复杂为简单,通过信息的加工重组,提取记忆要素。可以借鉴语文科的学习方法,如找出每一句的重点词(动词或名词),简化句子,概括段落大意、中心思想等;同时,可结合数学的“集合”概念,对各条信息按一定的程序进行分析重组,形成明确的知识框架,便于系统掌握。

3、探索系统地掌握历史学科知识的方法

历史的每一部分内容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共同构成完整的历史学科知识体系。学生在学习中,要把零散的知识纳入知识体系,进行系统的掌握。一是掌握专题线索,如政治、经济、文化各大专题,在大专题下又可分为若干个小专题,如政治专题下的政局、制度、政体、政策、阶级、民族、对外关系等;经济专题下的生产力、生产关系、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文化专题下的自然科学及社会科学各方面等。二是掌握历史阶段特征,要从政治、经济、文化涉及的诸方面进行抽象的概括和掌握。学生可参照相关辅导材料中对知识体系的概括,结合自己学习特点进一步加工改良,用“集合”的方法,确定层次和隶属关系,探索出系统掌握历史学科知识的最佳方法。

二、拓展探究,深化对教材知识的挖掘和联系

对教材知识的进一步挖掘和联系,包括学科重点知识的挖掘、学科内知识的联系、跨学科知识的综合等。它是学生学习和探究能力强化的一个重要步骤,也是近年来中考对学生知识能力考查的重点。只有通过对教材知识的深入挖掘和联系,才能更全面深刻地理解掌握知识,提高综合学习能力。

1、善于发掘教材的隐性知识

教材各部分的文字材料、图表等,首先直接反映相关部分的主题,体现为显性知识。同时,它们还可能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其它部分的主题,体现为隐藏性知识。在学习中要帮助学生对隐藏性知识深入挖掘和联系,并进行知识的迁移。如1865年,美国从俄国购买阿拉斯加,对美国领土扩张这一主题来说是显性知识,在隐性知识上则反映出:俄国在1865年之前是一个地跨欧亚美三洲的大帝国。教材中这类隐藏性知识不少,可作为学生能力开发的重要题材。

2、深入探究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首先是历史原因的探索,从直接原因到主要原因、根本原因;从主观原因到客观原因;从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探索和分析原因。其次,由表象深入探索事物的属性和本质,理解其本质含义。在此基础上,综合各方面因素,总结出历史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如失败,直接原因是篡夺,主要原因包括革命党人的妥协等方面。根本原因则可以推到半殖民地半封建性社会性质,它决定资产阶级的软弱妥协性。从革命的特点可以分析革命属于不彻底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从革命的失败,又可以得出: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这一规律性的结论。

3、积极开拓学科内知识的横向、纵向联系

对历史学科内知识的综合能力,是学生构建完整的历史学科知识体系的关键,也是能力测试的重点。因此在学习中要注意知识之间的联系、对比和综合。在横向联系上,可寻找同一历史时期不同区域或不同方面历史事物之间的联系,分析其相互作用和影响,并进一步归纳出这一时期的历史阶段特征。在纵向联系上,可寻找同一大专题或小专题所属的各时期中外历史相关内容进行联系综合,分析其相互关系,比较其异同点,分析其异同的原因、影响,并尝试将各部分知识迁移重组,形成专题线索。以此提高综合归纳概括能力。

三、学以致用,培养运用所学知识解答、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运用,历史学科知识的运用,一方面,是解答各类历史试题或与历史相联系的综合试题,这也是检测学生学习效果的最普遍手段。另一方面,是指导解决现实问题,包括社会问题和个人问题,这也是历史学科作为“人文科学”作用的终极体现。

1、运用所学知识解答各类考题、练习题

当前,考试是检测学生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唯一手段,也可以说是最重要手段。因此,解答考题的技巧,也就成为学生学习能力一个重要方面,而进行各种题型的练习、考试训练,则是培养这方面能力的重要手段。通过练习、考试和讲评的不断重复和提高,使学生逐步形成适应命题考试的能力。

2、 对学习测试效果进行自我分析和评价

每次考试后,通常由教师进行分析、点评。但由于教师教学时间的限制,平时更多的训练甚至考试,需要学生借助参考答案,进行相互批改或自我分析、评价。通过学生转换角色的自评互评,可以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命题的基本思路,把握命题的一般规律,了解答题的基本要求、掌握答题的基本要领,从中发现自己在解答问题中存在的不足,分析失误原因,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自己分析解答各类问题的能力。

3、尝试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现实问题

“读史使人明智”,历史的最终目的在于通过历史把握现在、预见未来。一方面,学生可运用所学的历史知识来分析现实社会政治、经济和生活中的一系列问题,加深对当今种种社会现象的认识和理解,并尝试对其发展趋势作出较为合理的判断或预测。另一方面,以历史的经验和价值观来剖析自我,客观地分析和理解自己人生道路上的成功与挫折,并进一步探索和调整自己的人生价值取向。

参考文献:

第9篇

【关键词】历史教学;自主学习;引导方法

学生是历史学习的主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深化历史课堂教学改革的需要。那么,教师如何根据历史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改变自身传统的注重知识传授的教学行为,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学习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引导。

一、创设愉悦学习环境

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的前提是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激活学生的情感、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优化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学不只是“授业、解惑”,还必须投入情感,其实教学过程本身就是情感交流的过程,作为教师要热爱学生,用爱去教育感化学生、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学生才会喜欢老师、尊重老师。教学实践表明,学生热爱一位教师,连带也会热爱这位教师所教的课程,他会积极主动地探索这门学科的知识,这也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形成。为此,首先要求教师自己作学生情感的楷模。其次,对学生施以爱。这样,就能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

二、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提出问题,开始往往是肤浅的,甚至幼稚可笑,这说明他们的思维还处于低级状态,需要教师加以引导。在启发学生提出问题的同时, 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勇于提出不同观点进行讨论。如讲“威武雄壮的地下军阵”一节时,我提出:“秦始皇为何要在其陵墓旁埋下巨大的军阵?”引发了学生的一场小辩论,培养了学生历史学习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并深化了对历史现象、历史事件本质的认识。这样做不仅对学生理解教材开拓了思路,而且为学生明天走向社会,研究新情况,发现、解决新问题,开创新局面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自主学习课堂中,可以依据历史学科特点,用各种原始材料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将所学的历史知识运用到新的历史情境中,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如学习《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一节时,关于“经济体制改革”问题,我把过渡时期总路线规定,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与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发展各种经济成分”这两组材料放在一起创设新情境,提出问题:结合时代背景评价这两个政策各具有什么积极作用?这两个政策是否对立?你怎样看待这个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结果,大部分学生都能从背景等角度进行评价,尤为可贵的是一些学生还得出了“两个改革不是对立的”正确结论。这显然是问题在情境中被展开了,所以容易被看清楚。

三、交给学生学习方法

通过自主学习掌握课本知识的能力,是学生学习能力的首要表现。学习和掌握知识的方法和技巧的不同,决定学生学习效率的高低,这方面能力的开发训练主要通过以下途径:

1.探索识记具体知识点、概念的便捷途径。知识获取的迅捷性、记忆的持久性和再认再现的准确性,是学习效率的首要体现。每一个知识点、概念都有其不同的记忆方法,发现并掌握其规律,合理加工处理知识信息,探究便捷的记忆技巧,有利于提高学习和掌握知识的效率。一方面,教师可以提供一些相关技巧,供学生借鉴;另一方面,更多的是需要学生能举一反三,化抽象记忆为形象记忆,针对不同的识记对象,探索最佳的识记技巧,并相互交流和促进。

2.探索系统地掌握历史学科知识的方法。历史的每一部分内容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共同构成完整的历史学科知识体系。学生在学习中,要把零散的知识纳入知识体系,进行系统的掌握。一是掌握专题线索,如政治、经济、文化各大专题,在大专题下又可分为若干个小专题,如政治专题下的政局、制度、政体、政策、阶级、民族、对外关系等;经济专题下的生产力、生产关系、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文化专题下的自然科学及社会科学各方面等。二是掌握历史阶段特征,要从政治、经济、文化涉及的诸方面进行抽象的概括和掌握。学生可参照相关辅导材料中对知识体系的概括,结合自己学习特点进一步加工改良,用“集合”的方法,确定层次和隶属关系,探索出系统掌握历史学科知识的最佳方法。

四、建立多元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对历史课的实施起着重要的导向和质量监控的作用,是历史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对课程改革起着保驾护航的作用。在初中历史教学评价中,既包括对学生历史学习的评价,也包括对历史教师教学的评价。为了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建立起一个适合全体学生或绝大部分学生发展需要的学生历史学习评价体系是十分重要的。通过学生学习评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在建立学生历史学习评价过程中,笔者认为要体现“自主学习”的学生评价方法应该因人而异、因时而宜,所以笔者首先是向学生提出征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人翁作用,在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基础上建立了适合同学们的包括堂上积极思维、课外历史小制作、历史问题探究、历史写作等内容的多元化的学习评价体系。这样可以从不同角度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自我评估和自我指导,以便实现学习自主。

第10篇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教学方法

一、历史课堂有效性辨析

(一)“有效性”可以将有效性解释为“能实现预期目的”。据此“有效性”:首先是指效果,即行为的发出是否产生了影响,产生了便是有效果。其次是指效益,即指行为发生以后,产生效果的高低、好坏。

(二)历史教学从来都注重经验、计划以及文化。经验是,注重个体与群体、历史与现代、糟粕与精华的历史经验基础上,学习人类历史上的事。计划是,将之前设计好的教材传授并激发学习者的兴趣所做的活动。文化是,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结合,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突显出学习历史知识的重要性。

(三)重建新课程必须以教学有效性相联系。

在新课程改革之中,必须确定历史教学的基本原则,一是与学习视野密切关系的史论部分,其核心的教学观念是“求是”。二是与历史知识密切关系的史实部分,其核心的教学观念是“求实”。三是与历史学习方法和思考密切关系的史料部分,其核心的教学观念是“求真”。

(四)教师、学生与教学有效性之间的关系。

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为了提高课堂的有效性,教师本身必须提高自己的专业化知识水平,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学生则要善于发现问题,将自己的不解询问老师,最终将历史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

二、如何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影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的因素有很多,例如教师素养、教学手段、学生差异、班级管理等等,这里仅从课堂教学方面谈谈如何提高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一)激发学生学习情感

心理学研究表明,将学习成为一种习惯,让学生们喜欢上这一门课程,感到学习的内容非常有趣,学习的知识能够学以致用,学习的动机才会加强。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准备一些历史小故事,用丰富的内容吸引学生,用灵活多样的形式打动学生,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学习历史的重要性。这是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一步。

(二)组织历史知识竞赛,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我们在对历史知识的学习中,传统的学习方法就是让学生通过学习和复习,看来达到让学生记忆的目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经常会感到枯燥无味,从而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适当开展知识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向一种有效手段。通过知识竞赛,学生的好胜心和求知欲更加强烈,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会大大加强,加深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三)创立活动化的情境教学

活动化的情境教学首先要求设置生动活泼的教学情景,然后开展让学生能够亲身体验的教学活动,完成整个教学过程。这样会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了解与掌握,并且有益于学生相互了解,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

(四)共同合作探究历史知识

新课标要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避免教师的满堂贯和一言堂。如何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鼓励引导学生合作探究是一个好的方法。为了让学生全面掌握历史事件的原因,可以采取合作学习探究的方式,把学生分为若干组,让他们从不同角度去分析原因,集思广义,形成较全面的答案。通过合作学习,学生的回答会有条理性、会较全面,由于是“自已动手”的成果,对知识点的掌握会很牢固。这种合作活动形成模式后,他们会体验到学习的快乐,从而激发了学习的动力。

三、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的意义

初中历史课堂的有效性在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意义。

在过去,有效教学是教师只按照书本上的知识传授学生、学生只需将老师传授的知识吸收就可以了。这样固然能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但是却无法在这些习得的知识应用与生活中,所以学生感觉到学习历史是无用的,慢慢的失去了学习历史的积极性,改为被动学习。又因为过去考试死板,学生被动学习的效果也是很好的,考试也都能得到好的成绩。这样循环下去,会使学生对历史学习产生了厌烦感。

在今天,有效教学则是在原来教育方法的基础上,要求教师在专业化的理论上以及传道的方法上加以深化研究,使之学生熟懂学科知识。教师会以不同的教学方法来给学生带来不同的历史课堂的气氛。例如有的教师习惯用讲授法就要考虑怎样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然而启发式教学法则要克服费时、费力等缺点,否则教学效果都会受到影响。同时还要注意因材施教,根据学生学习的特点来选择教学方法。并且要尊重以学生为主体以及充分利用课堂资源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让他们更好的学习历史知识。

四、总结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要加强落实课程改革要求,是提升教师素养要求,通过一些课内外的实践活动可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并且加强学生全面发展。

提升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方法有很多,但最重要的一点是要以学生为本,教学要注重人文关怀,要让学生真正在历史学习获得进步,就必须做好教师自身,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这样才能真正的在新时期的中学历史教学永葆时代的青春,才能与时俱进,才能有效的提高中学历史教学的有效性。(作者单位:吉林师范大学历史与文化学院)

参考文献

[1] 于友西.中学历史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 赵亚夫.历史课堂的有效教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2007.

[3] 夏子贤.中学历史教学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4] 王晶.如何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第11篇

(一)转变教学观念

初中生正处于思维活跃阶段,如何利用历史教学的优势让学生睿智明理,综合思考遇到的事物,是当前每位初中历史教师要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所以,对初中历史教学进行改革的前提是必须先转变学生对历史教学的传统观念,引导学生用全新的理念和态度看待历史,从而进行高效学习。由于历史学习是一种非学科知识的学习过程,它和自然学科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改革,历史总结了以自然为基准的人类社会,学生应从历史学习中不断提升自我观念,达到积累经验的目的,最后作用于自然,发挥历史教学的真正作用。学习历史的意义在于扩展思维,通晓古今,理解人类社会的变化过程,整体性较强。然而,历史并不是简单讲述过去,它还要和现在连接,将所学知识运用至国家、社会及自身的现实环境中。历史教学在新课标要求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学科的所需,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要尽可能地在教学中贴近实际生活和学生。此外,还要与学生构建和谐平等关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才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索,创造和谐的学习环境。

(二)转变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初中历史教学总体目标围绕符学科技能养成和培养符合与社会主义国家相符的合格公民素养两个层面,它帮助人们从微观和宏观等角度看待过去,理解现在。然而传统课堂都是“一言堂”模式,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学生被动地等待教师教学,创造性和主观性受到了极大压制,学习效率低下。所以,改变目前初中历史教学改革的出路之一是用多元化的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首先,通过历史想象,还原场景。历史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结合,其中涉及了大量的人物故事和朝代变迁历程,需要通过正确合理地联想让零散的教材知识脉络清晰化,提高学生构建自主思维体系水平。例如在讲解“北京人”生活时,有学生根据教学内容展开了联想:“十几个北京人随着号角声走出山洞,他们的手里有石头、木棒及弓箭,利用这些工具去森林射杀一只老虎。晚上,妇女、小孩都围在火堆旁分享白天的猎物,满足又幸福。”想象的教学方式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率。其次,应大胆提问,扩展思维。教师要让学生在学习历史时保持积极的热情,单纯运用情感因素感化是不够的,可采用多种有效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进而求解。教师在创设问题时应与教学内容主题相结合,让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度探讨,形成有效的学习互动。

(三)充分利用移动设备教学

移动学习是在数字化学习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指在任何时间、地点,利用移动设备进行学习,真正实现随时随地且快速学习,不再受传统学习环境和固定地点的限制。通过移动设备利用WLAN或WIFI进入互联网,与普通的互联网用户一样进行浏览、查询和实时交流,是基于连接浏览的移动学习方式。随着新媒体的出现和发展,访问、浏览网站的学习者还可将图片、视频、信息传到网上,与更多的在线网友进行沟通学习,交换不同的学习意见,融合不同的学习理念和方式,弥补自身在学习上的不足。初中历史是知识点较为密集的一门课程,移动学习不仅能让学生享受到更多的教学资源,还能起到巩固学习效果、发散思维的作用。

二、结语

第12篇

【关键词】初中历史 课堂教学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培养

“以学生发展为本”是二期课程改革一个重要的教育理念。社会的发展对人类创新精神的要求日趋迫切。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张扬他们的个性,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古人云“授人之鱼,不如教人以渔。”但长期以来中学历史教学并没有完全摆脱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教师考,学生背;重知识,轻能力;重分数,轻素质”的现象严重制约着中学历史教学改革,既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又束缚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要真正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轻松,并使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发展,就必须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

一、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定位不准。

升学的压力在不断的加大,不少的初中生以及教师对于历史教学的定位不准,错误的认为历史课在课堂中地位不重要。无论是资源配置,还是课堂的学习时间。历史的课程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轻视。

(二)教学死板。

教学的死板、短板也是历史课堂教学中出现较为突出的问题。我们在课堂上可以观察出,不少的历史老师不仅没有做课前的充分预习工作,而且在历史课程教学中,授课形式也比较单一,照本宣科,只是对课本的内容进行简单的讲解。在这种老师主动、学生被动的情况下,如同醍醐灌顶。学生参与度不高,这就严重影响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缺少创新。

教学方式的固化,缺乏创新教学等这些都是现在面临的一大难题。有些历史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自我陶醉,主观性强,没有充分关心学生的接受兴趣与能力,往往习惯同一种教学模式,单纯的课堂宣讲已经成为了很多历史老师教学历史知识的唯一方式。

二、如何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一)不能单纯的传授知识,要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

学生通过自主的学习,不断地掌握自主学习课本知识的能力和方法,这也是老师需要教会给学生的,同时,也是学生基础学习能力的表现。可以通过以下的途径来不断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1.帮助学生探索知识学习的有效方法

快速地获取知识、保持记忆的长久性以及知识再现的正确性是学习有效性的基本表现。对于历史课程的学习来说,每一个知识点或者概念都会有不一样的获取知识的方法,初中历史老师可以帮助学生不断地发现并且迅速地掌握其中的规律,从而有效地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探究出快速的记忆方法,有效地提高中学生学习的效率。首先,初中历史老师可以给学生提供相关的知识技巧,让学生自主的选择和借鉴;其次,初中历史老师可以帮助学生灵活地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学习,通过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和沟通,探索出最有效的知识记忆的技能,从而让学生自主的去学习。

2.帮助学生探究如何有效地掌握部分知识的关键点

初中的历史课程中往往会包含很多重大的历史事件的记忆,这些历史事件的学习往往会包括很复杂的内容,例如,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影响、历史意义等等,初中生如果单纯的死记硬背,学习的效率并不是很高,因此,这就需要老师帮助学生探究记忆关键点的方法来把复杂的信息简单化,提取其中的重要点,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

3.帮助学生探究掌握相对比较系统的历史知识的技能

历史学科本身就是一个相对比较完整的课程,其中的每部分的知识和内容是相互联系的,并不是彼此孤立的知识体系。学生在初中历史的学习中可以在老师的帮助下把相对零散的知识归纳成为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学会系统地掌握知识的技能。初中历史老师可以根据一些专题的线索,例如,把初中历史分为政治、经济、文化各大专题,几个大的专题再分为若干个较小的专题,如,经济专题下分为生产关系、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政治专题和文化专题也有不同的分类,这样就可以不断地帮助学生掌握学习历史学科的有效方法。

(二)不断地进行拓展和探究,深化中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和挖掘。

不断地深化学生对历史学科教材知识的理解和挖掘,主要指的是对于学科的重点知识、学科内知识的联系以及跨学科知识的综合等,这对于探究和强化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首先,初中历史老师要不断地深入挖掘教材中隐含的知识点,帮助学生挖掘知识之间的深系。例如,显性的知识显示,1865 年美国从俄国购买阿拉斯加来进行领土的扩张,但是,从隐性的方面来看,俄国在1865 年之前是一个跨欧亚美三大洲的帝国。其次,初中历史老师可以帮助学生深入地探究历史事件的本质和规律。一个历史事件的发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和总结。从历史角度可以分析其发生的直接原因、根本原因;主观原因、客观原因;同时可以从政治、经济、文化的角度进行分析,不断地探究事件的本质。例如,最终的失败,直接的原因就是革命党人的不断妥协以及的篡夺,根本原因就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决定的,从革命的失败中得出的结论是: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道路在中国是行不通的。再次,历史老师要让学生有自己的独特见解和主张,进行自主的学习。例如,如果中国获胜,那么历史上又该会如何评价李鸿章的形象呢?如果当时不去告密,是否就会成功呢?总之,要让学生自己主动地去思考和学习。

(三)培养中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自主地解决新的问题的能力。

不管是什么学科的学习,最终都是为了更好地运用知识,对于历史学科来说,历史知识的运用主要是用来解答各种历史的相关考试和与此相联系的综合试题,同时,也可以用来指导和解决一些社会和个人的现实问题。

1.运用所学的历史知识来解答相关的考试题

就目前我国的形势而言,考试是唯一的相对公平和全面的检测学生的知识水平的手段和方法,因此,关于应试的答题技巧对于学生来说是相当重要的,初中历史老师可以通过平时的各种练习以及考前的各种模拟测试来培养初中学生的答题技巧和能力,以适应考试的需要。

2.教会学生尝试着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现实的社会问题

学习历史知识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可以帮助我们把握现实的世界以及预测遥远的未来。首先,初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所学习的知识分析当前社会中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一系列问题,并对此加以认识和理解,尝试着对其作出合理的预测。其次,根据历史上总结出来的经验和规律,客观正确地看待自己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不断地激励自己的发展和进步。

(四)不断地开发学生创造性的自主学习能力。

培养学生创造性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培养新时期高素质的接班人的关键所在。初中历史老师要不断地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鼓励学生采用创新的思维方式去思考和解决问题,最重要的就是初中历史老师要给学生的创造性学习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初中历史老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尝试设计题目来作为平时训练的内容。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互动是非常重要的,历史老师要积极地帮助学生转换角色,把学生放在教育教学的主体和关键地位,让他们学会从老师的角度去主动思考和设计一些题目,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自主学习能力。在进行训练题目设计的时候,历史老师要不断地对学生进行指导,学生可以参照之前的相关题目,然后根据自己的思考对其进行一定的改造,突出创新性。

参考文献:

[1]龚肖宁.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J].新课程学习(上),2013,(06).

第13篇

随着高中历史新课改的逐渐推广,我这个从教多年的历史教师也使用新教材了,在使用新教材进行授课的过程中,我遇到了如下许多问题:

1.1 教材采用专题的形式编写,知识的整体性、系统性存在很大问题。一个模块的内容在时间或空间跨度上太大,甚至专题之间的跳跃性很大,新知识的学习缺少旧知识的铺垫。这就要求掌握教材内容必须建立在学生掌握通史的基础之上。但在义务教育阶段,因为无升学压力,学校、学生对初中历史教学与学习并不重视。初中历史教育的现状决定了众多学生既对初中历史知识的掌握情况不理想,无法成为学习高中历史课程必要的知识基础;又缺乏必要的学习能力和方法的培养,致使高一新生历史学科的知识储备严重不足。这不仅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造成教学进度的缓慢,也使新课改失去了展开的最基础性条件。

1.2 课时的安排和教学的深度、难度问题。新教材课时的容量很大,知识系统不完整,同一阶段不同历史现象的联系不紧密,涉及的知识点过于繁杂,且大都有些蜻蜓点水,什么都想让学生知道,而有什么也没说透彻,加大了学生自主学习的难度。新课程改革要求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做到师生平等互动,形成合作学习的良好课堂氛围。但由于教材容量过大,一些有益的课堂探究活动都不敢放开去搞(限于课堂时间),如果试图通过解读是学生把每个问题都弄个明白,那么,一节课无论如何也完成不了课时教学计划。因此过多的内容与有限的课时矛盾突出。

1.3 新教材中的模块与模块之间,小节与小节之间以及相邻的学习内容之间跳跃性强,专题性的历史内容理论性强,难度大,所以在初用新教材试总感觉到知识点难以把握,知识间的联系、过渡有些牵强,从而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果。

2 对新教材的合理整合,要立足于实际,做到“实用”

2.1 立足于学生的学习实际。由于初中教学对历史学科的学习不够重视等原因使高一新生的历史学科知识基础很差,历史学科的知识储备严重不足。同时他们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分析、理解、综合等各方面的能力也极为有限,因此在进行教学时,教师必须立足于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制定水平相当的教学目标,切记过分拔高课程难度和扩展课程内容。教师一定要把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紧紧联系在一起,在教学中才能掌握重点突破难点。

2.2 立足于新教材的实际。教师切忌对教材呈现的所有内容都往深处讲,这既会加重学生的负担,也会影响正常的教学进度。教学一定要控制好深度和宽度,要根据课程标准,依托教材内容,大胆取舍,确定一个中心抓重点,把握一课教材在整个模块中的地位,弄清本课教材的内容构成及相互关系。实践证明,一节课内,如果教师的教学面面俱到,四面出击,其结果只能是什么都想说清楚,而又什么都没说清楚。教材是素材,教学时需要处理和加工,适当补充或降低难度是备课的中心议题。大胆创新,灵活使用教材,才能使新课程改革在前进中少走弯路,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3 立足于高考。不管教材怎么变,只要高考这根杠杆不变,考试目标肯定还是以突出基础、彰显能力为主,考查知识中的主干知识的方向也不会改变。因此,在教学中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整合,突出重点内容既是必要的也是必需的。

3 对新教材的处理要做到“大胆删、适当补充、用心整合、改善知识结构”

3.1 课程容量大,应根据课标要求,大胆删。新教材编排一个课时的容量太大,涉及的知识点过于繁杂。如果对教材的内容面面俱到,既不利于教学计划的完成,也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对教材进行大胆整合,大胆地“删去”与核心内容关系不大的内容。

3.2 新教材跳跃性大,应根据学生的实际,对教材进行适当的补充。新教材一个模块的内容在时间或空间的跨度上太大,有的内容表述如蜻蜓点水,学生难以理解。这就必须对教材中没有的知识进行适当的补充。教师要能灵活处理教材和创造性使用教材。通过展示材料,设问诱思,让学生在有充分的感性认识基础上思索问题和解决问题。

第14篇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改革;必要性;出路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快速发展的经济社会也刺激着教育走向改革,只有创新教学才能培养多元化人才,符合当今社会发展规律。初中历史作为一门重要学科,是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和世界观的方式之一,对此项课程进行改革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但在改革的过程中也面临着一定的困难。

一、初中历史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长期以来,我国初中历史处于典型的分科课程,不仅没有质的变化,在教学内容方面也较为单一化,再加上历史课程课时的一再缩短,使此门课被安上“副科”的名称。而九年义务教学初中历史课程逐渐分配合理化,也相应纳入国家课程管理,甚至与综合课程并存,都体现了课程改革的优势。课程改革的关键还在于是否能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是否符合创新教育的要求。初中历史教学注重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做到全员参与,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不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强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似乎要让学生成为专业的历史学专家,收获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初中学生没有接触过或很少接触历史,不管是生理、心理还是知识程度都处于薄弱状态,而初中历史由注重讲解过去的人物或朝代更替,该如何引导学生对历史现象正确认识并掌握其学习规律,是教师实施教学的重点因素。初中历史教学改革的目的是改变传统的注重知识传授、机械训练的现象,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积极性,倡导学生乐于探究,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能力,从而增强综合学习能力。

二、初中历史教学改革面临的困难

1、教材与教学内容的制约

新课程改革后,初中历史新教材中增加了大量的图像资料,与教材中的文字部分的相辅相成,有利于增加历史学习的趣味性,在内容上也更加全面,同时增设了“自我测评”、“综合探究”等环节,更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从整体上来看是较为成功的。但在以往的教学中,教材是教学中主要的课程资源,新教材文字文字较少后,空白部分必须由教师加以补充,而受到教育经费投入、师资力量等因素的限制,当前初中历史教学中除教材外的课程资源较为缺乏,不能满足教学的需求。同时由于当前初中历史仍被划分为“副科”,课时较少,时间有限,新教材中设置的活动环节,若在课堂上完成,则必然会影响到其他教学任务的完成。

2、师资方面的问题

新课改给历史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丰富的历史专业知识、社会、文学等跨学科知识外,要求教师还要具备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能力,社会活动能力等。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当前初中历史教师的素质不能较好地满足新课程改革的需求,教师的教育理念仍较为陈旧。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初中历史教学中依旧普遍存在着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现象,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关注点主要放在如何将知识讲透彻、如何方面学生更好地背诵记忆上,单一的背诵记忆较为枯燥,易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不少教师开始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但在实际实践中由于应试教育思想的因素的影响,往往只注重学生分析、理解能力的培养,其目的也是为应对考试,而忽略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能力培养存在片面性和功利性。一些教师虽积极响应新课程改革,但往往过于注重形式的改变,如教学中设计大量的问题,虽然从表面上来看学生活动多,但回答问题机械简单,学生没有实际思考的过程,导致教学活动最终流于形式。还如一些教师在课堂上积极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技术,但未认识到多媒体只是辅助手段,将课本上的插图扫描到计算机中利用多媒体播放,既无意义,也易造成喧宾夺主。

3、学生方面存在的问题

新课程标准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但由于初中生思维较为活跃,在课堂教学中往往出现教师提出一个趣味性的话题,学生纷纷进行讨论,且想象力丰富,易偏离主题,影响课堂有序性。由于不同学生个性存在差异,在课堂自主讨论过程中,部分学生较为活跃,但大多数的学生往往并不参与讨论。在组织自主探究活动时,不少学生并没有自主学习的习惯,教师若不加强制,学生往往不会主动进行,若强制学生完成,又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此外,受到当前一些影视剧、网络小说的影响,学生对历史的理解缺乏严肃性和真实性,如在学习清朝历史时,对于熟悉的历史人物,学生的回答甚至包括《鹿鼎记》、《步步惊心》等一些作品中虚构的人物。

三、初中历史教学改革出路

1、切实转变观念

初中历史教学改革中,不仅要转变教师观念,也要对学生的观念进行改变。初中阶段的学生都处于思维活跃阶段,该如何利用历史教学的优势让学生睿智明理,综合思考遇到的事物,是当前每位初中历史教师要重点思考的问题之一,因此在教学改革中,应注重对学生对待历史的传统态度进行转变,引导其用全新的观点和态度看待历史,从而进行高效学习。由于历史学习是一种非学科知识的学习过程,它和自然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改革,历史总结了以自然为基准的人类社会,学生应从学习历史中不断提升自我观念,从而达到积累经验的目的,最后作用于自然,发挥历史教学的真正作用。学习历史的意义在于了解人类社会发展变化的过程,开阔视野,增长智慧。然而历史并不是简单的讲述着过去,它还要和现在连接,将所学知识运用至国家、社会及自身的现实环境中。历史教学在新课标要求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学科的所需,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要尽可能地在教学中贴近实际生活和学生。此外,还要与学生构建和谐平等关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索,创造和谐的学习环境。

2、积极变革教学方式

初中历史教学目标总体围绕符学科技能养成和培养符合与社会主义国家相符的合格公民素养两个层面,它帮助人们用微观和宏观等角度看待过去,理解现在。然而传统课堂都是“一言堂”模式,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学生被动地仰望教师接受学习,使学生的创造性和主观性受到了极大地压迫,学习效率低下。所以,改变目前初中历史教学改革的出路之一则是用多元化的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效率。首先通过历史想象,还原场景。历史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结合,其中涉及了大量的人物故事和朝代变迁历程,需要通过正确合理地联想让零散的教材知识脉络清晰化,提高学生构建自主思维体系水平。例如在讲解“北京人”生活时,有学生则根据教学内容展开了联想:“十几个北京人随着号角声走出山洞,他们的手里有石头、木棒及弓箭,利用这些工具去森林射伤一只老虎,晚上,妇女,小孩都围在火堆旁分享白天的猎物,满足又幸福。”想象的教学方式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率。其次大胆提问,扩展思维。教师要让学生在学习历史时保持积极的热情,若单纯运用情感因素感化是不够的,要用其他有效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发生问题,进而求解,教师在创设问题时应与教学内容主题相结合,并在讨论的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围绕教学内容进行讨论,让学生从问题中进行深度探讨,达成学习效果。

3、课堂改革与课外教学相结合

初中历史新教材中的探究环节将学生的视野从课堂延伸到了课外,如何恰当地运用这些内容,处理好课内与课外的关系,也是初中历史教学改革中亟待处理的问题之一。在学生开展探究活动时,课堂上,教师应注重对学生的指导,帮助学生明确活动的目标,指导其制定活动的计划,并对学生需要解答的问题、活动方法、观察手段等提出具体的要求,对学习探究的过程进行分解,以使学生能够有序地开展探究活动,从而保证探究活动的实效性。同时还应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积极组织一定课外活动,如举办历史图片展览、撰写重要人物小传、召开历史主题班会等,以此来加深学生对历史人物的理解,使学生了解真实的历史,丰富学生历史知识,拓展学生视野,对历史课堂教学进行补充,同时开展趣味性的课外活动,也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了解历史知识的兴趣。

4、充分合理利用现代技术

现代信息技术为教学提供了新的手段,当前初中历史教学中多媒体的应用已经较为普遍,其声画合一等特点,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十分有利,但在运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把握多媒体运用的合理性、适度性,避免过度使用。除多媒体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移动学习逐渐兴起,其是在数字化学习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学习者可以真正实现随时随地且快速的学习,不再受传统学习环境和固定地点的限制。通过移动设备的利用WLAN或WIFI进入互联网,与普通的互联网用户一样进行浏览、查询和实时交流,是基于连接浏览的移动学习方式。随着新媒体的出现和发展,访问浏览网站的学习者还可将图片、视频、信息传到网上,与更多的在线网友进行沟通学习,交换不同的学习意见,融合不同的学习理念和方式,改善自身在学习上不足。尤其初中历史作为知识点较为密集的一门课程,移动学习可以不仅能让学生享受到更多的教学资源,还起到巩固学习效果,发散思维的作用。

结语:

初中历史教学在新时代背景和新课程标准背景下,对其实施改革是必然的,也借助课改的方式改变以往“死记硬背”、“副科”的传统观念,深知历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让学生在获取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从多方面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红霞.新课改下初中历史课堂改革之我见[J].新课程:教师,2012,(10):85-85.

[2]闫晓晖.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几点反思[J].神州(中旬刊),2014,(1):225-225.

第15篇

【关键词】历史教学 自主学习 能力培养 学习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0-0084-01

学生的主体性发挥是当前教学改革的主旨和核心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学生自主学生能力的培养,是对以前传统教育教学方法的一场根本性的变革。然而,在这场“变革中,初中生由于缺少“自主学习”能力,而教师又突然“退位”,这或多或少会引起教学秩序的“动荡不安”,所以尽管有些课堂教学改革搞得“声势浩大”,但最终又会走回原来的老路。怎样避免死板地、被动地接受教师“填鸭式”的灌输,而使学生像小鸡找食那样自主学习,通过我的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的保证和前提

学习动机是让学生自觉自愿学习的内驱力,可以想象,一个没有学习劲头的学生是很难在学习中有所建树的。很好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前提是怎样更好激发出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1.创设情境激发动机。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联系学生生活和认识实际,巧妙地利用教具、学具等,创设能引导学生探究的激趣情景、问题情景,营造与实际相关联的具体情境,让学习内容和情景有机结合起来,把知识发生的背景,置于一幕幕使学生喜爱,令学生惊奇的情景之中,使学生处于“心求通而未达,口欲言而不能”的状态,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知识的欲望,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2.展示成果激发动机。学生学习是为了获得成功,学生学习的成功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强动力。教学中要大胆地放手让学生去尝试、实践、探索。学生能干的,教师坚决不干,要真正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人,让学生在活动中成长,在活动中产生成功的体验,让他们时时感到“我能行”、“我在进步”、“我又成功了”的自信和愉悦。

二、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这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

古人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学会和熟练地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首先要通过自主学习来熟练掌握书本知识,这是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也是拓宽其它学习能力的保障和基础。决定学生学习效率是高还是低的重要因素是,学习和掌握各种相关知识的方法和技巧,这一方面的训练,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达到:1.找到记忆每个具体知识点和概念的便捷方法,能迅捷地获取知识并保持住记忆,做到准确地再认识,这是高效率学习的首要体现。在这一方面,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可以提供一些相关的建设性意见,供学生借鉴和根据自身的不同特点来进行选择;另一方面,更多的是需要学生能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变抽象记忆为形象记忆,针对不同的识记目标,探索最佳的记忆技巧,并相互分享和促进共同提高。2.探索概括性地掌握某些部分知识内容的基本要领,凡是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往往包含着时间(或朝代、皇帝)。背景,人物、事件经过(或主要内容)、影响(或历史意义)等几大段的复杂内容,学生一味地死记硬背,效率就可能很低,而且当要用到这些知识的时候,恐怕早已忘的一干二净了。这时就需要化复杂为简单,通过信息的重组或提炼加工,把一些主干记忆要素提取出来。这时我们也可以巧妙地借鉴语文或其他学科的记忆方法,如找出每一句的重点词(动词或名词)并划出来;简化句子,概括段落大意、中心思想等,便于学习掌握。3.探索出系统地掌握历史学科知识的方法。历史是人类发展的延续,它的每一部分内容是相互联系,并不是彼此孤立的,因此有必要构成完整的历史学科知识体系。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把一些看起来是零散的知识点纳入知识体系,进行系统的掌握。首先是掌握专题线索,如政治、经济、文化各大专题,在大专题下又可分为若干个子专题,如政治专题下的制度、政局、政体、阶级、民族、对外关系等等;文化专题下的自然及社会科学各方面等。经济专题目录下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农业、商业、手工业等;第二是弄清楚历史的阶段性特征,从政治、经济、文化所涉及的各个方面进行抽象的概括和掌握。学生可结合自身特点对方法进一步加工、改造。确定隶属、层次关系,摸索出一套最佳学习途径。

三、形成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这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