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输血护士论文范文

输血护士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输血护士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输血护士论文

第1篇

1.1手术室的安全隐患

1.1.1手术护理工作,抢救记录不完善,急诊手术,手术中抢救时需执行口头医疗。

1.1.2手术发展与手术配合之间存在差距,随着医学技术水平的提高,新手术不断开展,大量精密仪器设备和技术应用,使医学技术水平和医疗质量进入一个新的高度。

1.1.3护患沟通中听说的问题,患者的生命健康权受法律保护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患者的每一个细微反应,都可能是病情变化的反应,工作人员每一句话都会给患者造成影响。

1.2防范措施

在手术室急救时常执行口头医嘱,使用口头医嘱后要求医生一定要及时补记医嘱,在抢救结束后6小时内据实补记,并加以注明并准确全面地真实记录,抢救记录是护理人员为进行抢救、治疗、实施管理以及病情动态改变的记录,在法律上有其不容忽视的重要性,加强业务学习,提高业务技能,确保护理质量,对每项新技术,新机器的使用,制定出工作流程,悬挂工作间内,便于人员出现流动时,在最短时间内有条不紊的为患者提供有效的安全护理。使各项操作都能一丝不苟的执行,将差错事故降至最低,在排班时注意将不同业务水平,健康状况、年龄、学历的人员适当搭配,有助于各层次护理人员职能的发挥,从而使工作效率大大提高,重视患者主述医护职责分明,打造“团队精神”与医师达成共识,对疾病病情及治疗的解释非常谨慎,一般由医生负责解释,护士只做保键宣传,积极配合麻醉师做好患者工作,维护患者和护理人员的合法权益。

2、手术前的安全护理

主要是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手术方式的确认,接患者时严格按手术通知单与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手术部位核准,颈、脑、胸、肾、肢体等部位以及疝的手术,应在通知单上注明何侧。接到手术后,必须送指定手术间,巡回护士及时做好十二项核对工作,麻醉前与麻醉医师核对;手术开始前与手术医生再次确认手术部位,必要时借助CT和X线片。

3、手术中的安全护理

3.1手术用物严格执行清点制度

手术开始前,洗手护士、巡回护士或手术一助共同清点纱布敷料及尖锐物品,每进行1次均计数,手术中追加任何物品立即记录。关闭体腔、深部组织及伤口前后均需再次清点计数,术中更换人员、交接班时亦应计数及记录。

3.2手术摆放遵循三要素原则

护士要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严格做好三查十二对,详细核对手术通知单、病历、患者,最后和手术医生再次核对手术部位。护士应熟悉安置各种有关的解剖位置,熟悉各种手术架辅助垫及手术床上各种调节开关的正确方法。安置任何一种时,要尽量使患者处于生理功能位。平卧位时,患者头、颈、胸、腰在同一水平线上,避免头部过度扭转,以防椎动脉供血受阻。上肢外展不超过90°,防止臂丛神经损伤;安全俯卧位时,保持患者的头、颈、胸椎在同一水平上,保持颈椎中立位,避免颈过伸造成医源性脊髓损伤。女性防止乳房损伤,男性注意外生殖的保护。安置截石位时,避免腓总神经损伤。麻醉前进行全身皮肤评估,注意皮肤不会因而受损或压疮。手术前,巡回护士遵医嘱放,予防护措施。手术中注意皮肤外观及颜色变化,特别是受压肢体。手术麻醉苏醒后,移动患者再次进行全身皮肤评估。

3.3手术中用药安全

手术期抗生素的应用要做到患者、药名、剂量、给药时间、给药途径正确,并签名。抢救用药及即刻使用的药物,巡回护士执行医嘱时要口头核对2遍药名、剂量、给药途径。手术结束后才可以将药品包装弃去。输血时必须与麻醉师共同核对无误后方可输入。

3.4电刀的安全使用

手术前巡回护士检查电刀性能是否良好,使处于备用状态。选择尺寸合适的负极板,粘贴在肌肉丰富的部位,应远离心脏。乙醇消毒处必须待皮肤干后再使用电刀,防止局部烫伤。完成手术观察巡视连接处负极板有无异常,手术后去除极板后进行皮肤评估。

3.5无菌技术安全操作

3.5.1手术人员

面对无菌区,双手保持腰以上无菌区内,更换位置时采取面对面或背对背更换。非无菌人员与无菌区保持30cm的距离,对灯或传递物品时,勿跨越无菌区,避免在两个无菌区或无菌人员之间通过。

3.5.2手术台

只有台面是无菌的,无菌包确认在有效期内,若有破损、潮湿或掉落地面均视为污染。任何无菌物品如果怀疑其无菌性就应视为污染。

3.6气压止血带的安全使用

3.6.1部位选择

上臂宜在上1/2,向下会损伤桡神经。下肢应置于股骨中上1/3,尽量靠近大腿根部腹股沟处。前臂和小腿不宜结扎止血带。

3.6.2压力和时间设置

成人上肢为40kPa,下肢为53.2~79.8kPa,不超过80kPa。小儿上肢为20~25kPa,下肢为25~35kPa[6]。时间上肢为1h,下肢为1.5h,重新使用间隔10~15min,连续最多不超过4h,以防肢体缺血性坏死。

3.6.3包扎在袖带下垫纱布垫或绷带卷,绑在手术部位上端,至少应距手术野10~15cm,再外加绷带固定,松紧适宜。术中严密观察使用止血带的肢体出血及病情变化。

4、手术后的安全转运

要确认患者引流管功能安全,盖上敷料前巡回护士确认引流管深度及固定线是否牢固,确认引流管(瓶)已置于安全功能位置。交接班时,共同检查引流管的功能及流量、颜色、性质,并确定固定线有无脱落。护送患者至病房。做好交接班。输送中输送人员及医护人员需有2人分别位于患者头脚两侧,注意患者手脚是否伸出平车,输送过程中维持患者正视前方的输送方式。

第2篇

1.1教学内容(1)手术器械的认识。对于手术室使用的各种器械包、特殊器械等进行拍照,讲解手术开台前各种类型器械包的准备、手术过程中使用的各种特殊器械及使用方法,如各种血管夹、特殊缝线的规格及适应方法等进行讲解,并贯穿到实际应用中,从而达到理解并掌握的目的。(2)手术部位的解剖。利用图片及文字向学生进行耐心细致的讲解,例如腹股沟管的解剖、甲状腺的解剖及子宫卵巢输尿管的解剖等,真正做到图文并茂,使学生在手术之前对于手术部位有清晰的感性认识,在老师的指导之下独立的完整中小型手术的上台配合[8-9]。(3)操作技能的培训。主要包括手术正确的摆放、正规的手术配合示范等。除了进行多媒体教学及实际临床操作训练外,鼓励学生多观摩不同类型的手术过程,感受手术的氛围,多看多问,形成手术节奏感,与手术医生达成默契,在实践中学习并成长[10]。(4)规章制度及手术核心制度的学习。建立学生的安全意识,使其深切认识到手术中任何小小的疏忽都将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并配合各种正、反面教材讲解使学生对手术室各项规章制度及手术核心制度深埋心中,时刻树立安全意识。(5)教学幻灯片的制作。制作精良的幻灯片,结合既往传统的带教经验,将首次进入手术室人员易犯的错误一一总结,并结合手术室护理学的发展进步,补充前沿教学内容。通常将手术室的布局、流程、人员着装的要求及无菌操作的内容等制作成实物与例图结合的幻灯片,对比进行讲解,利于学生的理解[12]。同时将无菌静脉输液术、导尿术及洗手方法,巡回护士的术前、术后工作等各项内容制作成视频内容,针对每堂课程的内容,于课程结束时进行播放及讲解,以加深学生的印象并形成整体的理论体系,使其在实习过程中逐步体会并掌握。

1.2教学计划统一制定教学进度一致的教育内容,进科第1周由总带教老师进行进科宣讲,熟悉手术室的布局,进入手术室的流程,熟悉各项规章制度,了解各种器械及使用方法;第2周由小组实习老师带领观摩手术过程,学习洗手、导尿及输液等简单的操作,掌握无菌操作规范,学会管理无菌器械台;第3~4周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独立上台配合完成中小型手术;最后1日进行出科考试。

1.3教学评价出科考试分为理论与实践考试,各占50分,最后相加为总分。共分为优秀、良、中等、合格及不合格5个等级,同时学生无记名投票对带教老师进行打分,同样分为优秀、中等、合格及不合格5个等级,由总带教老师进行统计。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两种教学方法之间的比较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入组学员经多媒体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法授课后对其学习效果进行比较。(1)采用两种教学方法比较护生出科前的考试成绩,多媒体教学法成绩优良人数明显多于传统教学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998,P<0.05)。(2)护生对两种教学方法的满意度评价结果表明,多媒体教学法的授课内容和授课形式满意度高于传统教学法,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2.17,x2=22.66;P<0.05)。

3结论

第3篇

(一)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接收的手术室护理实习生78例,按数字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9例,其中观察组男5例,女34例,年龄19-23岁,平均年龄(21±1.4)岁,本科学历13例,大专学历19例,中专学历7例;对照组男4例,女35例,年龄18-24岁,平均年龄(22±2.0)岁,本科学历11例,大专学历20例,中专学历8例。两组护生在性别、年龄及学历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二)方法。两组护生均采取临床教学方式,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临床教学方式,观察组给予互动沟通教学模式,具体措施为护生在进入手术室之前,通过与带教老师互相介绍自身性格特点,增进与带教老师的了解,培养护生的爱岗敬业精神,使其充分了解到工作的意义,发挥其主动性与积极性;带教老师积极介绍科室相关的规章制度,熟悉手术室的基本布局,减轻其陌生感,使其以最快的速度适应手术室环境;尽量做到“一对一”带教,根据护生的特点合理安排教学任务,过程中动态评估护生的手术室专科知识的掌握情况,对护生的意见与建议要定时反馈;带教老师要关心护生的心理状态,了解其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并及时给予帮助。

(三)评价标准。带教老师根据学生的日常表现、理论知识、操作技能、管理能力等评估护生的出科学习成绩,并按照上述四项指标评估护生对自身学习的满意度,评分≥90分为非常满意,70-89分为基本满意,<70分为不满意。

(四)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来表示,组间比较应用配对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一)两组护生理论及操作考核成绩比较。通过比较分析,观察组的理论、操作考核成绩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二)两组护生对自身学习情况的满意度分析。通过采取互动沟通教学模式,观察组对自身学习情况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三、讨论

互动沟通带教模式即是师生互动、护生互动,带教老师指导护生进行积极有效的沟通交流,共同创造一个互动和谐的带教氛围。常规的带教方式重点主要集中在对护生的知识及技能的培养上,提倡循序渐进的带教方式,忽略调动护生的主动性,使其在工作时缺乏合作意识。互动沟通的教学模式强调培养护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以护生为中心,根据每个护生的具体特点,进行因材施教,并及时对护生所掌握的理论与实践知识进行反馈,动态评估每一阶段的学习效果,从而提高了护生的整体素质与业务水平。互动沟通教学模式主要是通过以下几点增强护生的学习效率,首先要营造一个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减轻护生对手术室的恐惧感,带教老师以热情、友善的态度向护生介绍环境及规章制度,让护生的心理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再介绍本科室的护士长及其他带教老师;其次即要定时安排师生座谈会,通过护生与带教老师相互提出问题、讨论问题并解决问题,为护生提供一个主动表现自己的机会,培养其与他人的合作性;再次要鼓励护生之间相互学习、相互补充、相互帮助,对各自的学习经验及学习成果与大家共同分享,增加护生的学习兴趣;最后要着重培养护生的人际沟通能力,在给患者做术前访视及术后随访时,注意言辞,要求护生所用语言通俗易懂并实事求是,在了解患者需求的同时保护患者的隐私,为护生在以后临床工作积累经验。

四、总结

第4篇

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这就决定了学习数学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开发学生大脑智力因数、引导学生数学思维更要求师生间有充分的交流与合作,因而,师生互动也表现得更加突出。据我所知,多数数学老师在实践中的互动形式主要有:1.多提问,一堂课不间断的提问,力求照顾到全体学生;2..多讨论,老师讲完一个问题后,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再指派或让学生推举代表发言。这两种形式确实具有易掌控、易操作、有利于按时完成教学任务等优点。但我认为这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互动”。真正的“互动”应具备下列几个要件:

一、师生互动,首先要强调师生的平等。

师生平等,老师不是居高临下的“说教者”,而是作为引导者,引导学生自主完成学习任务。我们知道,教育作为人类重要的社会活动,其本质是人与人的交往。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既体现了一般的人际之间的关系,又在教育的情景中“生产”着教育,推动教育的发展。根据交往理论,交往是主体间的对话,主体间对话是在自主的基础上进行的,而自主的前提是平等的参与。因为只有平等参与,交往双方才可能向对方敞开精神,彼此接纳,无拘无束地交流互动。因此,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师生互动,首先应是师生完全平等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应该说,通过各种学习,尤其是课改理论的学习,我们的许多教师都逐步地树立起了这种平等的意识。但是在实际问题当中,师生之间不平等的情况仍然存在。教师闻道在先,术业专攻,是先知先觉,很容易在学生面前就有一种优越感。年龄比学生大,见识比学生多,认识比学生深刻,有时就很难倾听学生那些还不那么成熟、幼稚,甚至错误的意见。尤其是遇到一些不那么驯服听话的孩子,师道的尊严就很难不表现出来。因此,师生平等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其实是比较难于做到的。

怎样才有师生间真正的平等,这当然需要教师们继续学习,深切领悟,努力实践。但师生间的平等并不是说到就可以做到的。如果我们的教师仍然是传统的角色,采用传统的方式教学,学生们仍然是知识的容器,那么,把师生平等的要求提千百遍,恐怕也是实现不了的。很难设想,一个高高在上的、充满师道尊严意识的教师,会同学生一道,平等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要知道,历史上师道尊严并不是凭空产生的,它其实是维持传统教学的客观需要。这里必须指出的是,平等的地位,只能产生于平等的角色。只有当教师的角色转变了,才有可能在教学过程中,真正做到师生平等地参与。转变教育观念,改变学习方式,师生平等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实现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是这次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要完成的主要任务,这也正是纲要中提出师生积极互动的深切含义。为什么我们要强调纲要提出的师生互动绝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方式或方法,其理由就在于此。

二、师生互动,还应该彻底改变师生的课堂角色,变“教”为“导”,变“接受”为“自学”。

课堂教学应该是师生间共同协作的过程,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主阵地,也是师生互动的直接体现,要求教师从已经习惯了的传统角色中走出来,从传统教学中的知识传授者,转变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组织者、引导者。现代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知识并不能简单地由教师或其他人传授给学生,而只能由每个学生依据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加以建构;同时,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论及自己的思想,与同学进行充分的交流,学会如何去聆听别人的意见并作出适当的评价,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我反省。从而,数学素质教育中教师的作用就不应被看成“知识的授予者”,而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启发者、质疑者和示范者,充分发挥“导向”作用,真正体现“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的教育思想。所以课堂教学过程的师生合作主要体现在如何充分发挥教师的“导学”和学生的“自学”上。

举个例子,在初中几何中,讲圆柱、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时,教师的“导学”可以从实验入手,实际操作或演示就可很快得出结论:圆锥侧面展开图是扇形,此扇形的弧长是圆锥的底面圆周长,扇形的半径是圆锥的母线长。这种演示“导学”既直观又能引起学生注意,学生非常容易接受这个知识点。在上述老师提示后,学生自己阅读,找出本节的重点,新知点和难点,先自己利用已学知识尝试解决,攻克疑难问题。这是学生“自学”的过程,在老师做了演示之后,再让学生阅读,自行解决课本中的例题和练习。有了“导学”的认识,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点就相当明确,“自学”的过程实际上是在运用旧知识进行求证的过程,也是学生数学思维得以进一步锻炼的过程。所以,改变课堂教学的“传递式”课型,还课堂为学生的自主学习阵地是师生双边活动得以体现,师生互动能否充分实现的关键。

总之,教师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平等地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必然导致新的、平等的师生关系的确立。我们教师要有充分的、清醒的认识,从而自觉地、主动地、积极地去实现这种转变。与此同时,我们也应看到,这次课改,从课程的设置,教材的编写,教学要求等许多方面,都为我们教师这种角色转变,提供了很多有利的条件(其实不转变角色已不能适应新课程实施的要求了)。我们应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在课改实验中,尽快完成这种转变,以适应新课程实施的要求。

三、创设问题情景,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师生的合作与交流是“师生互动”的直接表现

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交流应是“随机”发生,而不一定要人为地设计出某个时间段老师讲,某个时间段学生讨论,也不一定是老师问学生答。即在课堂教学中,尽量创设宽松平等的教学环境,在教学语言上尽量用“激励式”、“诱导式”语言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尽量创设问题,引导学生回答,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及培养学生创设思维能力。例如,在教学“完全平方公式”时,可以这样来进行:

1.提出问题:(a+b)2=a2+b2成立吗?

(显然学生的回答有:成立、不成立、不一定成立等等)

2.引导学生计算:

①(a+b)(a+b)=

②(m+n)(m+n)=

③(x+y)(x+y)=

④(c-d)(c-d)=

3.引导学生发现①算式的左边就是完全平方式(a+b)2

②算式的结果形式是a2±2ab+b2

4.进一步提出:能直接写出结果吗(a+1)2=?

这样学生也就一下子明白了这个规律可以作为公式…

通过教师的诱导,学生的参与,使学生既认识了完全平方公式的形成,对该公式的掌握也一定有很大的帮助,这种探索精神也势必激励学生去习,从而提高学习能力。

再如讲授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例1解不等式4(1+x)<x+13

解:去括号,得

4+4x<x+13

移项,得

4x-x<13-4

合并同类项,得

3x<9

不等式两边都除3,得x<3

“无问题”教学可以是照本宣科,学生很快便会“依葫芦画瓢”,不知“所以然”,当然就难以有应变思维了。“创设问题”教学,教师设计以下问题让学生思考:

①不等式的结果(解集)的形式是怎样的?

②结果(解集)的形式与原题的形式有哪些差异?

③如何消除这些差异?

学生有了问题,自然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

在学习新内容时,如果都能诱导分析,让学生开动脑筋,那么学生不但对知识理解深入,而且有利于他们创造思维的培养。如上例,学生弄清了去括号,移项等……是朝着解集的形式转化的目的后,对于解不等式,也就能很清楚知道“第一步是去分母”了。这也就是我们所希望的创造思维能力所起的作用。

古人常说,功夫在诗外。教学也是如此,为了提高学术功底,我们必须在课外大量地读书,认真地思考;为了改善教学技巧,我们必须在备课的时候仔细推敲、精益求精;为了在课堂上达到“师生互动”的效果,我们在课外就应该花更多的时间和学生交流,放下架子和学生真正成为朋友。学术功底是根基,必须扎实牢靠,并不断更新;教学技巧是手段,必须生动活泼,直观形象;师生互动是平台,必须师生双方融洽和谐,平等对话。如果我们把学术功底、教学技巧和师生互动三者结合起来,在实践中不断完善,逐步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那么我们的教学就是完美的,我们的教育就是成功的。

四、师生互动,还应该建立在师生间相互理解的基础上。

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看到的是一种双边(或多边)交往活动,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指点,学生思考;学生提问,教师回答;共同探讨问题,互相交流,互相倾听、感悟、期待。这些活动的实质,是师生间相互的沟通,实现这种沟通,理解是基础。

有人把理解称为交往沟通的“生态条件”,这是不无道理的,因为人与人之间的沟通,都是在相互理解的基础上实现的。研究表明,学习活动中,智力因素和情感因素是同时发生、交互作用的。它们共同组成学生学习心理的两个不同方面,从不同角度对学习活动施以重大影响。如果没有情感因素的参与,学习活动既不能发生也难以持久。情感因素在学习活动中的作用,在许多情况下超过智力因素的作用。因此,新课程实施中,情感因素和过程被提到一个新的高度来认识。发展学生丰富的情感,是这次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可以这么说,增进相互理解的过程,其实也是丰富、发展交往双方情感因素的过程。

教学实践显示,教学活动中最活跃的因素是师生间的关糸。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友好关系是建立在互相切磋、相互帮助的基础之上的。在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师应有意识地提出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并有一定深度的课题,组织学生开展讨论,在师生互相切磋、共同研究中来增进师生、同学之间的情谊,培养积极的情感。我们看到,许多优秀的教师,他们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与学生建立起了一种非常融洽的关系,相互理解,彼此信任,情感相通,配合默契。教学活动中,通过师生、生生、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合作学习,真诚沟通。老师的一言一行,甚至一个眼神,一丝微笑,学生都心领神会。而学生的一举一动,甚至面部表情的些许变化,老师也能心明如镜,知之甚深,真可谓心有灵犀一点通。这里的灵犀就是我们的老师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与学生建立起来的相互理解。

五、创设有利于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及组织形式。

教学过程中要实现师生积极互动,要求师生间有尽可能充分的交往活动。目前,中学教学班的班额还普遍偏大(一般50多60人,有的甚至达70多人),要实现充分交往活动是有很大难度的。因此,必须积极探索在现实条件下,有利于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实现积极互动的教学方式及组织形式。

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不同,一般存在以下三种主要课型:

1、以讲授法为主的课型;

2、以讨论法为主的课型;

3、以探究——研讨为主的课型。

第2、3两种课型所形成的交流方式比较好,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有许多课都采用了这两种课型。这两种课型极有利于形成师生、生生、个体与群体的互动。

与这两种课型适应的教学组织形式有多种,但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学习研究活动有更多的优越性。根据实践经验,这种小组以4——6人为宜,全班不超过10个小组。小组内成员轮流担任组长,负责召集工作及充当小组发言人。这种组织形式首先使小组内生、生交流互动比较充分。其次,因为人人都要当组长,所以对组内同学的意见、其他组同学的发言也都能注意地倾听。由于代表组内同学发言,主人公的意识也更强一些。每个组与老师的交流、对话也比较充分,较好地弥补了大班额条件下,师生、生生交往的不便,为互动创设较好的条件,是目前条件下有利于师生积极互动的一种比较好的教学组织形式。

文献参考:

吴兴长,《数学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北京教育行政学院,《教育心理学讲座》

邓友详,《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第5篇

1.不确定性特点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具有不确定性特点,主要体现在:

(1)互动方法能够随着教学进展的变化而发生相应的变化,以贴合教学内容,达到理想的辅助作用;

(2)师生互动的内容主要是能反映学生实情的问题,只有通过互动解决了学生的实际问题,才有可能提升教学效率;

(3)应用师生互动教学模式时,教师带领学生结合教学内容,制定不同的互动方案,以便能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

2.亲和性特点与传统的灌输式、讲授式等初中教学方法相比

师生互动教学有明显的亲和性特点.由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很大程度地拉近了师生间距离,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耐心与亲和,从而加深对教师的信任,更喜欢学习数学.

3.开放性特点传统教学

对于学生的心理、情绪都没有充分地顾及到,这就导致有的学生对初中数学学习存在抵触情绪.而师生互动教学与传统教学不同,是一种开放性的教学方法.通过师生互动与教师对学生的鼓励,使学生从封闭的情绪中解放出来,激发学生高涨的情绪,使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围绕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展开讨论与合作.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有效方法

1.以小组活动形式进行互动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为规范师生互动局面,促进互动效果,教师最好采用创建学习小组的方式.教师可按照一定的标准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然后布置数学学习任务.学生在接到任务研究、讨论的同时,教师可以以小组成员的身份加入到学习小组中,与学生就某个数学知识点共同进行讨论、交流与探索.教师通过这种与学生零距离接触的方式,点燃学生的热情,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向教师阐述自己的观点,最终在教师的指导下理解数学知识.

2.通过设问,促进师生互动

有了问题,才会引发学生思考.在初中数学师生互动教学中,有效的设问必不可少.教师应该根据教数内容与难点,提出一些关键、合适、具有吸引力、趣味性的问题,然后让学生思考.这些有趣的数学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充分发散思维,带着问题去阅读数学教材,然后通过互相探讨、与教师互动等多种方式,就问题展开分析,最终在教师的指导下获得问题的解决方法.

3.巧设陷阱,引导学生在探究中互动

在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中,多是学生在学习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教师找出错误进行批评教育,使学生能够改正错误,但这种纠错式的教学方法容易打击学生的自信心,使其逐渐抵触数学.在新课改师生互动教学过程中,教师故意暴露一些破绽或错误,然后逐步引导学生去探究、发现错误,进而主动与教师交流、互动,最终加深学生对数学问题的理解,使学生真正地学好数学.

4.互动中多元化评价体系的应用

在师生互动教学中评价体系的应用很有必要,教师需根据初中数学教学内容,结合初中学生的认知、年龄、心理特点,建立起多元化的评价体系.首先,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互动的积极性、学习起点的高低,对学生进行灵活的评价.注意评价时,多表扬学生,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在提出学生的缺点时也应该尽量婉转、委婉一些,以避免伤害学生的自尊.其次,鼓励学生之间互相评价,可将学生组成小组,以小组合作的方式与教师互动,让学生互相之间进行评价,提出对方的不足之处,教师再合理引导,进一步提高互动教学的效果.再次,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对自己的教学成果进行评价,并乐于接受学生提出的意见.

三、总结

第6篇

工作室教学模式自由开放,课堂以项目制为主要教学内容,教师由教学主导的角色转变为以学生为主的、合作的、探索性的帮助者的角色。同时,实现了综合跨专业合作式的教学,淡化“专业”的概念,逐渐弱化个人设计师的作用,取而代之的是综合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的需求。以工作室为平台,实现教师与学生充分互动,促进教学相长,并加快学生就业适应力。

2.移动互联网技术实训要求

移动互联网技术更新速度非常快,与该技术相关的课程教学方法必然要区别于其他基础理论课程的教学,在汲取基础理论教学中积累的有效方法的同时,要积极创新教学方法,适应不断变化的新技术、新知识。

2.1创新教学理念在实训过程中,除了要理论联系实际,更重要的是发扬移动互联网的“开发、分享、互动、创新”的精神,彻底打破旧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教学主体,以项目为驱动,使用各种教学手段来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以学生完成项目的过程及提交的项目成果来考核学生的专业能力,并以此作为判断学生是否完成课程要求的核心指标。

2.2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移动互联网时代也给校企合作带来了新模式,校企合作将充分调动各自的资源,实现产学研结合和优势互补,为培养创新型、实用型人才打下了基础。

3.工作室教学模式在实训中的应用

第7篇

师生平等,老师不是居高临下的“说教者”,而是作为引导者,引导学生自主完成学习任务。我们知道,教育作为人类重要的社会活动,其本质是人与人的交往。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既体现了一般的人际之间的关系,又在教育的情景中“生产”着教育,推动教育的发展。根据交往理论,交往是主体间的对话,主体间对话是在自主的基础上进行的,而自主的前提是平等的参与。因为只有平等参与,交往双方才可能向对方敞开精神,彼此接纳,无拘无束地交流互动。因此,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师生互动,首先应是师生完全平等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应该说,通过各种学习,尤其是课改理论的学习,我们的许多教师都逐步地树立起了这种平等的意识。但是在实际问题当中,师生之间不平等的情况仍然存在。教师闻道在先,术业专攻,是先知先觉,很容易在学生面前就有一种优越感。年龄比学生大,见识比学生多,认识比学生深刻,有时就很难倾听学生那些还不那么成熟、幼稚,甚至错误的意见。尤其是遇到一些不那么驯服听话的孩子,师道的尊严就很难不表现出来。因此,师生平等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其实是比较难于做到的。

怎样才有师生间真正的平等,这当然需要教师们继续学习,深切领悟,努力实践。但师生间的平等并不是说到就可以做到的。如果我们的教师仍然是传统的角色,采用传统的方式教学,学生们仍然是知识的容器,那么,把师生平等的要求提千百遍,恐怕也是实现不了的。很难设想,一个高高在上的、充满师道尊严意识的教师,会同学生一道,平等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要知道,历史上师道尊严并不是凭空产生的,它其实是维持传统教学的客观需要。这里必须指出的是,平等的地位,只能产生于平等的角色。只有当教师的角色转变了,才有可能在教学过程中,真正做到师生平等地参与。转变教育观念,改变学习方式,师生平等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实现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是这次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要完成的主要任务,这也正是纲要中提出师生积极互动的深切含义。为什么我们要强调纲要提出的师生互动绝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方式或方法,其理由就在于此。

二、师生互动,还应该彻底改变师生的课堂角色,变“教”为“导”,变“接受”为“自学”。

课堂教学应该是师生间共同协作的过程,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主阵地,也是师生互动的直接体现,要求教师从已经习惯了的传统角色中走出来,从传统教学中的知识传授者,转变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组织者、引导者。现代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知识并不能简单地由教师或其他人传授给学生,而只能由每个学生依据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加以建构;同时,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论及自己的思想,与同学进行充分的交流,学会如何去聆听别人的意见并作出适当的评价,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我反省。从而,数学素质教育中教师的作用就不应被看成“知识的授予者”,而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启发者、质疑者和示范者,充分发挥“导向”作用,真正体现“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的教育思想。所以课堂教学过程的师生合作主要体现在如何充分发挥教师的“导学”和学生的“自学”上。

举个例子,在初中几何中,讲圆柱、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时,教师的“导学”可以从实验入手,实际操作或演示就可很快得出结论:圆锥侧面展开图是扇形,此扇形的弧长是圆锥的底面圆周长,扇形的半径是圆锥的母线长。这种演示“导学”既直观又能引起学生注意,学生非常容易接受这个知识点。在上述老师提示后,学生自己阅读,找出本节的重点,新知点和难点,先自己利用已学知识尝试解决,攻克疑难问题。这是学生“自学”的过程,在老师做了演示之后,再让学生阅读,自行解决课本中的例题和练习。有了“导学”的认识,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点就相当明确,“自学”的过程实际上是在运用旧知识进行求证的过程,也是学生数学思维得以进一步锻炼的过程。所以,改变课堂教学的“传递式”课型,还课堂为学生的自主学习阵地是师生双边活动得以体现,师生互动能否充分实现的关键。

总之,教师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平等地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必然导致新的、平等的师生关系的确立。我们教师要有充分的、清醒的认识,从而自觉地、主动地、积极地去实现这种转变。与此同时,我们也应看到,这次课改,从课程的设置,教材的编写,教学要求等许多方面,都为我们教师这种角色转变,提供了很多有利的条件(其实不转变角色已不能适应新课程实施的要求了)。我们应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在课改实验中,尽快完成这种转变,以适应新课程实施的要求。

三、创设问题情景,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师生的合作与交流是“师生互动”的直接表现

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交流应是“随机”发生,而不一定要人为地设计出某个时间段老师讲,某个时间段学生讨论,也不一定是老师问学生答。即在课堂教学中,尽量创设宽松平等的教学环境,在教学语言上尽量用“激励式”、“诱导式”语言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尽量创设问题,引导学生回答,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及培养学生创设思维能力。例如,在教学“完全平方公式”时,可以这样来进行:

1.提出问题:(a+b)2=a2+b2成立吗?

(显然学生的回答有:成立、不成立、不一定成立等等)

2.引导学生计算:

①(a+b)(a+b)=

②(m+n)(m+n)=

③(x+y)(x+y)=

④(c-d)(c-d)=

3.引导学生发现①算式的左边就是完全平方式(a+b)2

②算式的结果形式是a2±2ab+b2

4.进一步提出:能直接写出结果吗(a+1)2=?

这样学生也就一下子明白了这个规律可以作为公式…

通过教师的诱导,学生的参与,使学生既认识了完全平方公式的形成,对该公式的掌握也一定有很大的帮助,这种探索精神也势必激励学生去习,从而提高学习能力。再如讲授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例1解不等式4(1+x)<x+13

解:去括号,得

4+4x<x+13

移项,得

4x-x<13-4

合并同类项,得

3x<9

不等式两边都除3,得x<3

“无问题”教学可以是照本宣科,学生很快便会“依葫芦画瓢”,不知“所以然”,当然就难以有应变思维了。“创设问题”教学,教师设计以下问题让学生思考:

①不等式的结果(解集)的形式是怎样的?

②结果(解集)的形式与原题的形式有哪些差异?

③如何消除这些差异?

学生有了问题,自然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

在学习新内容时,如果都能诱导分析,让学生开动脑筋,那么学生不但对知识理解深入,而且有利于他们创造思维的培养。如上例,学生弄清了去括号,移项等……是朝着解集的形式转化的目的后,对于解不等式,也就能很清楚知道“第一步是去分母”了。这也就是我们所希望的创造思维能力所起的作用。

古人常说,功夫在诗外。教学也是如此,为了提高学术功底,我们必须在课外大量地读书,认真地思考;为了改善教学技巧,我们必须在备课的时候仔细推敲、精益求精;为了在课堂上达到“师生互动”的效果,我们在课外就应该花更多的时间和学生交流,放下架子和学生真正成为朋友。学术功底是根基,必须扎实牢靠,并不断更新;教学技巧是手段,必须生动活泼,直观形象;师生互动是平台,必须师生双方融洽和谐,平等对话。如果我们把学术功底、教学技巧和师生互动三者结合起来,在实践中不断完善,逐步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那么我们的教学就是完美的,我们的教育就是成功的。

四、师生互动,还应该建立在师生间相互理解的基础上。

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看到的是一种双边(或多边)交往活动,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指点,学生思考;学生提问,教师回答;共同探讨问题,互相交流,互相倾听、感悟、期待。这些活动的实质,是师生间相互的沟通,实现这种沟通,理解是基础。

有人把理解称为交往沟通的“生态条件”,这是不无道理的,因为人与人之间的沟通,都是在相互理解的基础上实现的。研究表明,学习活动中,智力因素和情感因素是同时发生、交互作用的。它们共同组成学生学习心理的两个不同方面,从不同角度对学习活动施以重大影响。如果没有情感因素的参与,学习活动既不能发生也难以持久。情感因素在学习活动中的作用,在许多情况下超过智力因素的作用。因此,新课程实施中,情感因素和过程被提到一个新的高度来认识。发展学生丰富的情感,是这次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可以这么说,增进相互理解的过程,其实也是丰富、发展交往双方情感因素的过程。

教学实践显示,教学活动中最活跃的因素是师生间的关糸。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友好关系是建立在互相切磋、相互帮助的基础之上的。在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师应有意识地提出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并有一定深度的课题,组织学生开展讨论,在师生互相切磋、共同研究中来增进师生、同学之间的情谊,培养积极的情感。我们看到,许多优秀的教师,他们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与学生建立起了一种非常融洽的关系,相互理解,彼此信任,情感相通,配合默契。教学活动中,通过师生、生生、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合作学习,真诚沟通。老师的一言一行,甚至一个眼神,一丝微笑,学生都心领神会。而学生的一举一动,甚至面部表情的些许变化,老师也能心明如镜,知之甚深,真可谓心有灵犀一点通。这里的灵犀就是我们的老师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与学生建立起来的相互理解。

五、创设有利于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及组织形式。

教学过程中要实现师生积极互动,要求师生间有尽可能充分的交往活动。目前,中学教学班的班额还普遍偏大(一般50多60人,有的甚至达70多人),要实现充分交往活动是有很大难度的。因此,必须积极探索在现实条件下,有利于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实现积极互动的教学方式及组织形式。

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不同,一般存在以下三种主要课型:

1、以讲授法为主的课型;

2、以讨论法为主的课型;

3、以探究——研讨为主的课型。

第2、3两种课型所形成的交流方式比较好,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有许多课都采用了这两种课型。这两种课型极有利于形成师生、生生、个体与群体的互动。

与这两种课型适应的教学组织形式有多种,但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学习研究活动有更多的优越性。根据实践经验,这种小组以4——6人为宜,全班不超过10个小组。小组内成员轮流担任组长,负责召集工作及充当小组发言人。这种组织形式首先使小组内生、生交流互动比较充分。其次,因为人人都要当组长,所以对组内同学的意见、其他组同学的发言也都能注意地倾听。由于代表组内同学发言,主人公的意识也更强一些。每个组与老师的交流、对话也比较充分,较好地弥补了大班额条件下,师生、生生交往的不便,为互动创设较好的条件,是目前条件下有利于师生积极互动的一种比较好的教学组织形式。

文献参考:

吴兴长,《数学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北京教育行政学院,《教育心理学讲座》

邓友详,《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新课程标准(试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胡久忠,《数学教育学》

第8篇

1.1一般资料

针对手术室护理学生存在的教学问题,建设性的根据具体课程安排引入25例模拟病例配合现场模拟教学,并选择两个班次共244名护理学学生,随机选择一个班次采用情景模拟教学方式的123名实习学员作为观察组,另一个班次121名实习学员采用传统教学模式作为对照组。其中观察组学员有男性65名,女性58名,均为大专生,年龄18~20岁,平均年龄(19.21±2.3)岁;对照组学员有男性65名,女性56名,均为大专生,年龄19~20岁,平均年龄(19.52±2.4)岁;两组学员的性别、年龄、学习能力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教学方法

1.2.1观察组

应用情景模拟教学方式,首先进行入科环境介绍,带教过程中,通过对学员采用提问方式,了解学员学习情况,之后带教老师根据情况补充答案,熟悉环境后通过观看多媒体录像的方式,帮助学员了解手术室护理的工作职责、工作范围、以及重要的手术室注意事项和无菌操作内容。其次注意师生互动,带教老师给学员提出问题,让学员自己找寻答案,之后帮助学员,弥补不足,帮助学员了解麻醉师、手术医师、巡回护士等角色区别,通过25种场景模拟设计,针对不同的病例讨论不同术中护理重点,引导学员自己体会发现护理特点,例如:通过模拟泌尿外科手术室护理,除常规护理外,还应该关注心理护理,术前准备、病情观察等方面。通过对护理学员的一一解答,帮助护理学院增强理解能力。情景模式教学,主要包括执行口头医嘱、输血核对等,带教老师对模拟教学进行量化评分,带教老师帮助学员更好地理解手术室护理的手术室知识和技能。再次,可以依据住院患者情况,模拟各种情况下术中病例,引导护理学员提出需采取的措施,如何避免并发症以及术后回访需注意的要点等。

1.2.2对照组

采用传统教学模式,仅给学员播放传统授课视频,传统讲解课程内容。

1.3评定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方式,了解学员对教学的满意度(以百分计,非常满意80~100分;比较满意60~80分;不满意<60分);通过教学后,相同试卷的两组学员考试的分数(以学员的独立实践能力、术中操作能力两方面考核),了解两组学员的学习质量即临床实践能力。

1.4观察指标

观察实习学生对教学的满意度及临床实践能力考试平均分,统计两组学员的授课时长。

1.5统计学处理

把采集统计调查问卷结果及两组相应考试分数统计结果,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进行统计学分析,配合卡方检验和t检验,以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学员的教学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学员对教学满意度调查统计以百分计,满意率达到99.19%。对照组满意度为86.78%(P<0.05)。观察组学员仅有一名学员满意度偏低,说明观察组学员应用情景模式教学方法的学习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满意度。

2.2两组学员的临床实践能力对比

观察组护理学员临床实践能力总平均分为(77.78±1.76)分,对照组护理学员临床实践能力总平均分为(62.27±2.35)分。观察组学员的临床实践能力总平均分(77.78±1.76)分明显高于对照组(62.27±2.35)分,(P<0.05)。

3讨论

手术室护理是临床专业性护理最严格的护理阵地,其对护理人员的专业性要求较高,如何培训出更加专业的护理人员是医学临床教学的重中之重。之前我们一直应用传统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学员的主动性、实践性;其针对手术室护理来说很难给学员以形象、生动的展示,造成护理学员学习实践能力不足,无法激发学员热情,很难教育出适合临床手术室护理的合格学员,对临床是一大损失,今天我们通过情景模拟的教学方式激发护理学员的学习兴趣,改善教学质量,达到很好的效果。情景教学模式要求带教老师做好课前授课内容的各方面准备,根据各种手术护理的需求,将理论知识赋予各种模拟场景,由护理学员自行演示开始,带教老师从旁协助,提高护理学员的实习热情。并通过边学、边做、边教的训练过程,加深实习学员的理论知识和临床护理操作实践技能,促使教学质量提高。情景教学模式可以帮助实习学生提高在手术中护理的配合能力。通过对25种场景模拟设计,针对不同的病例讨论不同术中护理重点,引导学员自己体会发现护理特点,例如:通过模拟泌尿外科手术室护理,除常规护理外,还应该关注心理护理、术前准备、病情观察等方面。能够同各种手术患者进行有效沟通,及时疏导患者对于手术的各种不良的情绪。参与手术室护理的学员不但需要常规手术的经验,还要经过专业训练,对设备和仪器的掌握必须精湛熟练,并熟悉其消毒保养的正确方法,能够充分了解各种手术的具体步骤及注意事项。在对学员满意度的问卷调查中显示,应用情景模拟教学模式的护理实习学员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只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对照组。说明护理学员接受情景模拟教学方式更具满意度;我院的情景教学模式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情景模式设计方案仅有25例,通过两组比较学员实习实践能力方面,其总平均分还是不完全满意,未能超过80%,实习学生还不能完全掌握手术室护理的重要环节,有些学生还不能完全掌握手术室护理的专业技能,在术中进行护理配合方面依然存在很大缺陷。仍然需要带教老师对情景模拟教学进行深度探讨、不断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调整,逐步改进学习方法,进一步培养能够适应医学发展趋势的高素质护理专业人才。

4结语

第9篇

1手术室全过程医学护理

手术室护理不仅仅局限在手术室这一空间里面,而是涉及了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这一全过程的护理。因此,如何在手术的全过程的每一环节都严格的实施护理,是降低事故发生、提升手术成功率的关键。

1.1术前护理

首先是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在进入手术之前,患者都会产生手术焦虑心理,这就需要手术室护理人员通过亲切的与患者进行交谈,不仅说明手术的方法和目的,还应通过消除其恐惧心理,增强对手术的信心,以使其主动地配合手术护理工作;其次,对患者胃肠道进行护理。除急症手术外,为防止患者麻醉或手术过程中出现呕吐,引起窒息或吸入性肺炎等问题,手术室护理人员应要求患者做好禁食、禁水6~8h的准备;然后,对于患者进入手术室前的护理:(1)如患者突然发热,女性患者月经来潮,手术皮肤处有伤口,应延期手术;(2)术前用药;(3)按手术需要留置胃管及导尿管,做好固定;(4)将患者手术需要用品带入手术室;最后,手术室护理人员应做好自我保护,在与病人接触后,必须严格的洗手,积极地进行自我保护以降低受感染的几率。

1.2术中护理

为保障手术中护理的有效实施,手术室护理人员应在手术实施前一天对患者施行何种手术、医生对手术的特殊需求、手术的相关步骤进行及时的了解,以对手术中可能产生的以外进行充分的估计。(1)严格按照手术的清点制度认真做好相关设备的记录工作,防止出现手术室仪器设备遗漏于患者伤口内的医疗事故的发生;(2)对意识清醒的患者,当他们表现出紧张不安心理时,不仅做心理疏导,还可以握住患者的手,让其随自己做深呼吸运动,使患者能够较快的平静下来;(3)(3)手术中护理人员应集中精力,认真观察手术的进行情况,准确而又迅速的传递手术器械,还应保证已经用过的手术器械立即得到有效地清洁,并保留手术标本送至病理室进行及时的检查;(4)认真观察患者的面部表情,观察各种仪器使用情况,随时调整输血输液速度,以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患者的安全。(5)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注意心电监护,保持输液通畅。手术过程中不谈论与手术无关的话,不高声喧哗、谈笑,体现人性的关爱,患者至尊,服务至馨的护理文化。(6)手术完毕后,手术室护理人员还应协助医生对患者的伤口以及引流物周围的学家进行擦除,并将患者送至病房。

1.3术后护理

将患者送至病房后,应与病房护士以及患者家属交代该患者的一些注意事项,以取得较好的术后配合。并通过对患者的随访,实现对患者手术的体检以及手术后情况的掌握,为患者提供优质化的护理服务。术后护理的最关键目的就是,通过观察术后可能产生的并发症并进行及时的护理,以及对患者术后产生的痛苦与不适进行及时的掌握,以促进患者早日的康复。

2手术室的人文化医学护理

由于患者在进行手术之前会对手术产生恐惧与焦虑的心理,而人性化的护理措施能够使患者感受到来自手术室护理人员亲人般的温暖,使患者自身在满足安全感以及满足感的同时,实现自身焦虑以及恐惧情绪的减轻,从而为手术的顺利进行以及患者手术后的康复创造良好的条件。(1)基于自身对患者病情的了解,简单的介绍有关麻醉方式、手术以及开展手术的必要性,增强其手术信心的同时,使患者放松思想;(2)护患交往+-×÷:加上热情;减去冷漠;乘以体贴;除去急躁。依据患者的文化程度,用不同的言语向患者全面的介绍自己,并通过细致的关心、体贴与询问患者来了解患者对于自身疾病的认识以及顾虑;(3)亲情护理五主动:主动换位思考;主动观察病情;主动沟通交流;主动协助患者;主动关爱他人,手术中通过与患者之间的亲切交谈,降低其恐惧心理。

手术室的人文化护理主要是通过开展术前访视、术中关怀以及术后的随访,促使原本的手术室护理工作由简单的机械、被动的工作模式,向深入病房与患者交流的主动工作模式转变,展现了手术室护理人员的人性化护理对生面健康的关爱。实现人文化的护理,不是简单的将护理工作实施到位就可以达到预期的效果,而是要求护理人员树立人文化的护理理念,扩大手术室护士的角色,提高手术室护士自身的综合素质。

3合理配置医院资源,缓解手术室工作压力

手术室与医院管理的多个方面均有涉及,因此,对于手术室护理人员而言,手术室的工作连续性强,强度大。再加上护理人员在手术中为保障与医生之间的有效配合,还必须精神高度的集中,容易引起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心理疲劳。

第10篇

(一)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学校图书馆所购置的书籍是为了满足大众学生需求的,那么现代资源的共享以及网络资源的丰富,我们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深入读者,做好信息调查工作。还可以通过网络信息资源,做好网络导航的工作,把整理好的信息按照学生的需求传递给学生,这样可以把资源进行有效的利用,同时也可以节省学生的学习时间,让学生对资源进行合理化应用。其实我们可以通过网络问卷形式了解学生的喜好,让学生在合理化学习的进程中不断提高对图书馆的利用效率,进而对专业课的学习起到辅助作用,与此同时,还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学生要不断的在知识的海洋里对知识进行填充,所以,学校的图书管理工作要立足于以学生为本,多引进一些学生喜欢的书籍让学生进行阅读。

(二)开展大学联网的图书管理模式网络的发展让世界都变小了,确实是这样的。学校开展新模式的图书馆管理工作,就要最大效率的提高图书馆的效率,我们可以采用校间联网的管理模式,让学生在网络上进行多个图书馆的联合应用,这样学生所能够搜寻的范围就不仅仅是一个图书馆,可能是全省的图书馆,也可能是全国的图书馆,这样学生的可利用资源就会变多,能够最大限度的满足学生的需求,我们可以改变传统的“藏书”,而是要让学生“用书”,书籍的发行就是为了应用,在进行图书馆管理的时候就要把“藏”和“用”进行合理的分配。

二、合理的进行人员调配

(一)对图书管理员进行多项技能培养我们一定要加强对图书管理员的培养,因为,图书管理员是对图书进行整理和排序的,这个工作看似简单,实际上需要细心、耐心以及技巧的应用。所以,图书管理员要具备比其他行业人员更强的知识获取能力,那么高校的图书管理员最好选择一些文化层次较高,最好是进行图书管理专业的学生。还有网络管理会出现信息的消逝和重组现象,所以,图书管理员就要了解网络信息分布以及查找的方式。图书管理员要面对不同的学生,还有学生不同的信息需求,要能够从容的对学生进行指导,并且了解学生的需要,及时的给学生做出正确的指引。所以,就对图书管理员有极高的素质要求,我们可以通过考核的方式来对图书管理员的素质都进行培养,还可以通过轮岗的方式让图书管理员了解各个环节的工作内容,这样图书管理员对图书管理的全貌进行了解。网络时代图书管理员的管理范围也在进行扩大,不仅仅只是把书籍排列清楚,还要具备基本的网络知识,时刻对国际、国内的网络最新水平进行跟踪,这样才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技术和服务支持。

(二)让学生来进行自主管理互联网时代的图书馆管理最大的好处就是节约了人力,很多人力的工作可以由电脑和网络来完成,不需要繁杂的人工来进行的。比如学生想要查阅弄一个书籍,可以通过网络进行远程查找,了解这本书的情况,还有几本是在图书馆里,借出去几本,大概什么时间能够还回。学生都有一个简单的了解,避免学生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来到图书馆,进而耽误不必要的时间。还有图书馆也可以装有查询设备,学生来到图书馆就可以进行自主查询,不需要询问老师,还回的图书可以通过查询来对应摆放位置,这样学生进行自主管理,就会减少不必要的人工来进行摆放,还能够培养学生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因为是全校联网,就能够对学生的信息进行跟踪调查,系统可以及时通知学生的还书情况,这样就会减少学生忘记还书造成延误其他学生阅读的问题。还有就是可以通过网络图书馆平台来建立书库,学生可以在这个书库进行电子图书的搜寻和阅读,因为现在电子阅读设备使用较为广泛,那么对于这个电子图书的管理就要规范化,就要对电子资源进行筛选,选择一些学生喜欢和对学生学习有帮助的电子书资源来让学生下载和阅读。

(三)全员研究高效的管理方法要想高校图书馆得到更加有效的发展,就要协调人员关系,做到人员分配合理化利用。网络的引进,可以给高校图书管理工作带来很多便利,但是对网络的应用不能完全依靠借鉴,要推陈出新,要把创新作为考核的一个重要内容。这样可以让每一位管理员在工作中时时的进行创新,提高他们工作的细心程度。比如,在进行采编加工时候,我们都是编有序号来进行查询的,学生可以通过对应的数目的序号来进行查询,但是数目序号因为时间久了或者磨损就不容易辨别,再就是因为学生在进行记忆的时候出现错误,就会在查找上出现一些困难,那么我们在进行长期工作中发现了这个问题,大家各抒己见来提出解决方案,后来大家发现可以用颜色来进行区分,我们在电脑系统里在不同类型的书籍上进行颜色标注,学生及时在忘记排列号码或者抄入错误的时候,也会有范围的进行查找,能够在有效的范围内进行筛选,学生可以通过系统的点击提醒管理员,序列号不清晰的书籍管理员就会及时发现,进行序列号的重新粘贴。这样也能够节省图书管理员自己来进行查找的时间。通过这种创新方式可以有效的提高高校图书馆的管理效率。

三、结语

第11篇

1.1患者因素

心血管疾病本身就比较复杂并迅速且容易反复,再加上老年患者机体的抵抗力下降,一旦突发疾病,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救治,往往会威胁生命,一般手术治疗是比较有效且迅速的方式,但是由于老年患者的病情十分不稳定,一旦被送入手术室后,在手术过程中容易引发各种突发状况,比如心肌梗死等,给治疗与护理都带来了一定难度,患者以及患者家属不能正确了解该种疾病的严重性,对各种注意事项没有提高关注,患者情绪不稳定,影响治疗与护理效果的发挥。

1.2护理人员因素

手术室的护士每天的工作量较大,且会面对各种类型的手术,精神始终处在高度紧张的状态下,会使护理人员长期处在超负荷工作中,身体和心理均十分疲惫,很容易引发厌烦情绪,导致护理服务态度差,甚至出现差错。手术室护士的人员编制较为紧张,没有时间给年轻的护士提供外出锻炼学习机会。导致年轻护士缺乏相应的专业护理知识,业务能力不能适应手术室内紧张的护理工作,不能及时处理意外事件的发生,从而导致操作不当引发护理事故和缺陷,从而危及患者的健康甚至生命安全。少数手术室护士由于专业知识欠缺,临床工作经验不足,与医生沟通不够,配合不好,缺乏相应的急救抢救经验。手术前关闭体腔前和关闭体腔后,容易在清点器械上存在差错,手术中的组织标本保存不当,或在标本送检过程中出现差错。在手术输液过程中,输血错误或用药错误,未能执行医院手术室护理“三查八对”的工作制度,导致操作失败或引发护理事故,从而威胁护理安全。

1.3手术室因素

手术室是医疗技术更新较为快速的医疗区域,各种大型先进的医疗设备均会应用在手术室。加上心血管疾病较为复杂,相应的护理技术也有更高的要求。老年患者涉及到的安放、运送等具体操作均增加了手术室护理的工作风险。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手术室内使用高端技术的临床设备的频率较多,也为手术室护理带来了新的挑战,在医院内的各项规章制度不完善的情况下,很难适应当代手术室的管理要求。护理安全的核心是质量管理体制,质量管理制度不完善是造成护理不安全事故的主要因素。

2不安全因素的防范措施

2.1护理人员方面

2.1.1术前指导

护理人员应该对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实施全面有效的手术室护理管理,首先在术前需要给予一定的饮食指导,患者主要饮用一些流质或者半流质的食物,确保其正常的肠胃功能和新陈代谢能力,为手术保存体力。如果患者需要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术,需要进行一定的咳嗽训练,主要以平卧位排除冠状动脉中的造影剂,术前确保患者良好的睡眠质量,此外,需要对患者进行床上排放大小便的指导,为术后恢复做好充分的准备。

2.1.2心理护理

因为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比一般患者更容易产生焦虑、紧张等负面情绪,不利于手术的正常进行以及术后的恢复,所以医护人员应该主动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与交流,根据患者不同情况给予其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提高其面对手术治疗的信心,在手术过程中能够主动配合医师的相关治疗以及护理人员的护理,促进医患关系的融洽,防止不良事件的发生,手术室的护理人员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应该始终保持耐心细致的态度,为患者的顾虑以及想法考虑,给予其全面的人性化护理,并为患者营造一个比较安全舒适的氛围,鼓励老年患者战胜疾病,从容面对手术过程,降低因为患者心理因素而造成的各种风险。

2.1.3术中护理

手术室的术中护理与手术治疗的效果息息相关,所以护理人员应该在这一过程中做好各项护理工作,确保万无一失,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对医师的各种要求需要积极配合,建立静脉通道以及心电图监护体系时需要耐心细致,并在手术过程中对患者的血压、心率以及脉搏等各种生命体征进行严密观察,一旦发生血压上升、心率加快等各种不良反应症状时需要及时向麻醉医师汇报,在术前准备好各种急救药品与抢救物品,确保救治迅速准确,提高手术成功率,挽救患者的生命。此外,手术过程中,护理人员还需对清醒患者的感受进行及时询问,并给予其有效的安慰与鼓励,减轻其心理负担。

2.1.4术后指导

术后,护理人员还需给予老年患者一定的健康指导,患者需食用一些富含蛋白质与维生素的食物,另一方面,严密观察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预防不良反应的发生,护理人员需要为患者制定针对性的康复计划,向患者家属讲解手术情况以及术后注意事项,促进其病情的恢复,巩固手术效果。

2.2医院管理方面

医院管理层要强化和完善手术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和流程,在术前做到访视、手术室内各项制度的核查、交接班管理等制度。加强科室内的安全管理,使每名手术室护士做到严格遵守职责。护士长要发挥管理职能,通过开展不同形式的岗位培训,调动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有预见性的排除手术室的护理不安全因素,最大范围的减少安全隐患,从而保证手术和护理安全。老年心血管患者手术室护理的工作量较大、突况较多、工作时间较长,手术室应作出合理的人力资源安排,通过倒班和有效排班,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负荷。通过工作排班安排等,调动护理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从而有效提高手术室护士的工作效率。手术室护理工作人员的配制要根据不同级别、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的医护人员进行合理配置,并且要保证新老护理人员的相互搭配,创造出轻松融洽的工作环境。心血管手术在外科手术中是相对精密的手术操作,老年患者的身体状况也比其他患者更为特殊。在手术高峰期可进行有效排班,对于老年危重病人要进行动态排班。夜班时要安排备班人员,当手术患者较少时可安排护士进行休息,实行弹性轮休,通过各种方法解决护士的过度疲劳的工作状态。

3讨论

第12篇

本组96例,均为我院收治的肝脾破裂大出血手术患者,其中男71例,女25例;年龄17~68岁,平均41.2岁;其中闭合性损伤80例,开放性损伤16例;致伤原因:车祸外伤58例,重物砸伤或打伤22例,高处坠落伤9例,刀刺伤7例;肝破裂24例,脾破裂67例,合并肝脾破裂5例。合并其他脏器损伤74例,其中颅脑损伤8例,肠破裂7例,后腹膜血肿6例,肋骨骨折42例,肺挫伤11例,血气胸7例,四肢或躯干骨折22例。

2结果

本组96例肝脾破裂大出血患者经确定性手术治疗后,治愈93例(96.9%),死亡3例(3.1%)。死亡原因:1例死于肝功能衰竭,2例死于重度颅脑外伤。

3手术室护理

3.1术前接诊

手术室护士接到急诊手术通知后,应迅速向手术医生了解病情及拟行的手术方式,立即报告值班护士及麻醉科医生。手术室护士立即准备好抢救设备齐全的手术间,配备有呼吸机、心电监护仪、除颤器、无影灯、手术床、高频电刀、吸引器、血液回收机,同时调试好相关仪器设备,确保其功能正常运转。参与手术的护理人员要熟练掌握各种手术仪器和器械的使用方法,对于手术中可能使用的抢救药物,要掌握其药理特征及药物治疗的禁忌证,要熟悉所需药物和器械的摆放位置。由于肝脾破裂大出血患者通常病情比较危重,往往入手术室时已有失血性休克表现,如神志淡漠、面色苍白、四肢湿冷、心率增快、血压下降等,手术室护士必须从容镇定,注意力高度集中,临危不乱地处理各种危重险情。参与手术的护理人员最好要有多年手术室工作经验,要求业务能力强、手术配合娴熟、熟悉肝脾手术的护理配合及急救能力,巡回护士由1名经验丰富、资质高的护师以上人员担任。

3.2术前护理

患者接入手术室后,首先要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患者的有效呼吸,立即给予氧气吸入,必要时给予面罩吸氧或气管插管,立即行心电监护,测血压、血氧饱和度。给予患者平卧位或休克卧位:头和躯干抬高10°~20°,下肢抬高20°~30°,目的在于增加回心血量,有利于呼吸、循环功能恢复。对于昏迷患者,要观察口腔内有无呕吐物或异物,去除口腔及咽喉部分泌物、呕吐物,并将头偏向一侧,防止误吸。必要时配合麻醉师进行中心静脉置管,既能快速扩容,又能监测中心静脉压,了解血容量补充情况及心功能情况。建立循环支持,保证有2~3条静脉通路,及时补充血容量,维持有效的循环血量,确保补液通畅。补液以“先晶后胶,先盐后糖”为原则,可以选择生理盐水、林格氏液等晶体溶液,或者血浆、低分子右旋糖酐、羟乙基淀粉、白蛋白等胶体溶液。由于晶体溶液和人工胶体溶液较容易获得,且用于休克复苏时疗效和安全性均较好,故早期液体复苏时可作为首选。

3.3术中护理

洗手护士应熟悉肝脾手术的过程及步骤,及时关注手术进展,准确无误地传递手术器械,密切配合手术医生操作。手术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防止手术室内医院感染。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打开体腔前、关闭体腔前后与巡回护士认真清点台上所有器械、纱布、缝针、缝线,并及时做好详细记录,防止异物遗留在体腔内。坚持“三查七对”制度,术中使用过的安瓿、药瓶、血袋要统一固定存放,以备术后查对。术中输血要经2名护士核对无误,双方签字后方可输血,手术室物品未经巡回护士同意,任何人不得带出手术室。由于肝脾破裂大出血导致外周组织灌流减少,大多患者有体温低及畏寒现象,低温影响血流速度,血液黏度增加,会加重失血性休克,因此要注意对患者保暖,手术室温度应维持在23~24℃,相对湿度保持在50%~60%,部位注意加盖暖垫保暖。

3.4术后护理

手术结束后,要妥善固定腹腔引流管及敷料,防止脱落,并安置于正确位置。定时对患者的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尿量以及各引流管变化情况进行观察,如果出现特别的情况,如血压下降、心率增快、腹腔引流管量逐渐增加,应该立即向主刀医生进行汇报。在复苏室待病情稳定后,将患者送入普通病房或ICU病房。严格执行交接流程规范和相关规章制度,使患者得到更好的护理,达到持续维持患者手术安全的目的。在手术之后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订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计划,向患者说明手术治疗效果,使其认识到肝脾破裂大出血是可以治愈的,帮助患者克服内心的恐惧,树立积极健康的心态和战胜疾病的信心。

4小结

第13篇

关键词 民间文学艺术;价值分析;保护模式;制度建议

民间文学艺术(expression of folklore)是指“来自于某个群体或者由某个群体的一些个体所表达并被认为是符合群体期望的文学或艺术创作,这些文学或艺术创作通过不断模仿、口传心授或其他方式世代相传,并为整个群体所保持和发展,从而成为该群体文化和社会特征的表现形式”。我国是一个拥有56个民族、数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民间文学艺术资源原本非常丰富。但是,今天,我国非但没有展现出在民间文学艺术上的国际利益优势,相反,民间文学艺术在我国正呈一种枯萎的态势。个中原因除了经济大潮和全球一体化使文化多样性发展受到严重冲击外,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我们对民间文学艺术缺少一个有效的法律保护机制。尽管1990年《著作权法》首次确认了民间文学艺术享有著作权并受法律保护,具体保护办法由国务院另行规定。但是时至今天,这一规定仍未出台,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对民间文学艺术进行保护和利用的进程。有鉴于此,笔者认为我们十分有必要对民间文学艺术的保护问题作一番理论上的探讨,以期将来我国进行相应立法时有所借鉴。

一、保护民间文学艺术的价值选择分析

民间文学艺术对其创作群体以及国家的重要作用毋庸讳言,这在学术界已经基本形成共识,即我们不能因为民间文学艺术不符合现代知识产权客体和主体确定性等特征就拒绝对其给予保护。而这里尚需要我们继续讨论的一个问题就是:我们究竟是基于怎样的价值立场来对民间文学艺术加以保护的?对该问题的回答,不仅关涉我们对民间文学艺术进行保护的正当性,同时,它还是我们在众多的保护模式中进行选择的重要理论依据,甚至从更进一层意义上说,它还直接影响着我们构建民间文学艺术法律保护机制的具体制度设计。

在该问题上索有这样两种价值主张。一种认为保护民间文学艺术就是在保护人类创作之“源”,民间文学艺术与现代文化之间是“源”与“流”的关系。如果人们仅仅注重各种智力创作之“流”的保护,而忽视对它们的“源”关注,则对知识产权保护而言,不能不说就是一个严重的缺陷。而另一种观点则是2002年3月25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在日内瓦召开的政府间委员会关于“知识产权、传统知识和民间文艺”的第三次会议中,绝大多数国家所持的一种价值主张。这些国家认为保护民间文学艺术的目的主要在于:其一,就是要控制民间文学艺术的公开和使用;其二,就是要激活民间文学艺术的商业价值和财产属性;其三,就是通过保护,激励以传统为基础的创新;其四,就是有效认证民间文学艺术,并确认其归属;最后,即通过保护以有效防止对民间文学艺术的减损、诋毁和滥用。

笔者认为,不管对保护民间文学艺术的价值立场有什么样的分歧,以下两点是我们必须牢牢把握的:第一,从国内来看,对民间文学艺术的保护主要是为了使我国宝贵的民间文学艺术能够永久地流传、世展下去,而使其不至于在历史的长河中被淹埋。这种目的,我们可以从国际文献中对民间文学艺术的“保护”和对其他知识产权的“保护”用语上的差异得到证明。对民间文学艺术的“保护”通常使用的一个词是“conservation”,而对其他知识产权客体的“保护”使用的则是“protec,tion”。这种用语上的差别恰好反映了两者在立法目的上的区别。对传统知识产权的保护,侧重于通过赋予特定主体以财产权利和精神权利,来调动主体的积极性,使更多的科学和文学艺术作品得以不断地涌现出来,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而对民间文学艺术的保护则侧重于使客体本身得到存留、维持、传承,不因人们的行为而消亡。我国民间文学艺术资源相当丰富,但由于受到现代文明的强烈冲击,民间的文学艺术正以可怕的速度在消亡和灭失。因此,我们立法的当务之急是将“保持”视为民间文学艺术保护的最直接的立法目的,鼓励对民间文学艺术的整理和传承,并以此为中心,构建相应的制度,尤其是确立整理者和传承者的地位和权利。第二,从国际上看,保护民间文学艺术主要是为了增加我国在国际文化贸易中的砝码,促进我国的文学艺术和相关产业的繁荣和发展,防止其他国家无偿地使用、歪曲、篡改我国的民间文学艺术。事实上,广大发展中国家逐步要求加大对民间文学艺术保护的力度,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发达国家大量无偿地使用、开发其宝贵的民间文学艺术资源,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两类国家之间利益上的严重不公平。而从发展中国家内部来看,民间文学艺术在对外贸易中的作用也正日益地彰显。据统计,我国的对外贸易中利用民间文学表达形式的纺织品、美术品和其他轻工业产品在我国出口产品的比重越来越大。仅1991年一年我国利用民间文学艺术造型生产之产品出口创汇就是37亿美元。而近年这个数字还在继续上升。因此,在我们进行相关的制度设计的时候,确保我国在国际贸易中能够取得适当的“对价”就成了我们对民间文学艺术进行保护时另一十分重要的价值关注点。我们认为,只有牢牢把握了上述两点,我们将来的制度设计才能有一个正确的价值导向,也才能使我们的立法在实现对民间文学艺术保护的同时又能很好兼顾我国在该问题上的国际利益。

二、我国民间文学艺术保护的模式选择

前面,我们主要探讨了民间文学艺术保护的价值选择问题。以下我们将进一步探讨的问题即是民间文学艺术保护的具体模式问题。在该问题上,学者们的主张也是见仁见智。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两种范式观点:其一就是主张采用著作权法模式进行保护,具体来说就是在著作权法之下由国务院另行制定特别法规的方式加以规定;其二,就是进行特别立法保护,也即确立一个与知识产权体系相关的一个专门部门法来对民间文学艺术加以保护。以下,我们对这两种观点逐一评析。

(一)对采用著作权法保护模式的评析

1、著作权保护模式的肯定主义

主张用著作权法模式来保护民间文学艺术是大多数学者的主张。学者们认为,如果排除作品只能是个人创作这一固有观念,将民间文学艺术表现形式理解为集体或群体创作,那么就可以对民间文学作品进行著作权保护。其中的民间故事、诗歌和方言等就类似于口述作品;歌曲和乐曲等音乐表达形式以及舞蹈、游戏和仪式等就类似于音乐、戏剧、曲艺、舞蹈、杂技艺术作品;民间建筑与建筑作品,民间雕塑与美术作品都很相似。且在利用著作权法中已有相关原则、制度的基础上,利用著作权

法加以保护也许是诸多方式中最为便利的。因为民间文学艺术中的大部分具有与著作权法所保护的作品相类似的特征。比如说它们都属于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的智力创作;都具有独创性、可复制性和非物质性等特征。当然,主张采用版权保护的学者,也是承认民间文学艺术与一般作品的区别,以及因此而产生的与版权保护的某些不协调之要求的。但他们认为这些问题是可以通过调整现行规则予以解决的。因此,我们不能因为对民间文学艺术版权保护的一些不和谐因素就全盘否定版权保护的合理性,毕竟版权是历经了上百年的考验而成为现今较为系统完善的保护途径,且其丰富的权利机制和制度原理是有很大灵活性的,能够适应对民间文学艺术保护之需要。

2、著作权法保护模式的反对主义

鉴于民间文学艺术与文学艺术作品之间的高度契合性,版权法的保护模式的确成了国际社会对民间文学艺术的最初选择。然而是不是说,用版权模式来对民间文学艺术提供保护时就一定没有任何问题了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如果我们仔细加以分析的话,就会发现二者之间实际上是存在着诸多的实质性差异的,而这种差异不但显示出了文学艺术作品与民间文学艺术间的本体性区别,而且该种区别在很大程度上成了反对者否定著作权保护模式的致命原因,具体来说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其一,著作权法的本质限制性决定了它与民间文学艺术难于融合。我们都知道,现行知识产权制度是建立在西方制度基础上的,发达国家一般不赞成将现行的知识产权制度准用于保护民间文学艺术。三百年历史的知识产权经过不断的发展“已经成为一部服务于现代工业、信息社会的严密的法律机器,其制度上的秉性决定了它不能成为保护民间文学艺术的主要手段”。而且,其中的著作权法也不是回答保护民间文学艺术或传统知识问题的。因此,采用传统知识产权保护并不能实现促进和弘扬民间文学艺术的目的。

其二,著作权法保护单一作者的禀赋也与民间文学艺术不相为谋。著作权法的核心是通过确认智力创作者对其创作成果的控制权,来鼓励和激发个人的创作能力。然而,民间文学艺术最主要的特征就是群体性,个体的因素在民间文学艺术的创作和流程过程中没有凸现出来。在民间文学艺术中,根本无法找到一个著作权法意义下的具有独立法律人格的作者。著作权法保护的核心是作者的权利。而民间文学艺术没有明确的作者,那么用著作权法来保护,就会使权利因为没有一个落脚点而落空。著作权法通过激励机制来实现人类社会科学和文化、艺术持续繁荣的神圣目的也将因为主体性缺位而变得子虚乌有。

其三,著作权法“独创性”要求也很难与民间文学艺术的创作特征相吻合。“独创性”是作品获得著作权保护的前提。一般认为。“独创性”是指作品应该体现作者的个性,体现作者智力火花的烙印。对独创性的最低要求是作品须由作者独立完成,而不是抄袭的结果。但民间文学艺术是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其间,即使某个个体在模仿和传播的时候加入了一些个性化的表达,但这终将因为其慢慢被吸收为民间文学艺术的有机组成部分而最终无法分辨出个体的特性。因此,无论从何种视角来看,反对者都认为,利用著作权保护并非是民间文学艺术的最佳保护途径,如果我们执意地要把把民间文化艺术表达的保护糅合到版权的框架下进行的话,其结果就是在破坏了版权自身和谐系统的同时也使民间文学艺术得不到很好的保护,可谓两全而不能齐美,这与人类立法理性是根本背道而驰的。

(二)单行立法模式的分析

从以上对民间文学艺术法律保护模式的分析来看,运用著作权法来保护有诸多弊端,因此,我们认为采取特别的单行立法模式较好。因为,从目前国际上的最近发展来看,对民间文学艺术予以著作权之外的“特别权利”保护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民间文学艺术保护示范法条》就是这种发展趋势的产物。但在究竟如何构建这样一个行之有效的规范群上,笔者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建构一个群体“民间文学艺术权” 民间文学艺术的创作群体所享有的权利应当是一个具有类似著作权性,但又不完全等同于著作权的权利。在国外,有人提出以“等同(quid-pro-quo)”理论来支持非正规创新者的权利主张。依据这一理论,既然在特定对象上的正规创新者会产生新的知识产权,那么与相关或相似的对象相关的非正规创新就应该导致一种类似权利(cognaterights)的产生。有人将这一权利称为“民间文学艺术权”,并认为“将‘民间文学艺术权’作为特别的和独一无二的而不是类似于著作权的权利或许会更好一些”。参加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在日内瓦召开的政府问委员会关于“知识产权、传统知识和民间文艺”会议的国家也普遍认为民间文学艺术是群体发展、传播、分享的,所以现行的知识产权制度不能充分地满足传统群体对集体权利或社区权利的需要。虽然,集体创作和集体所有不是所有民间文学艺术的共同的特征,但是成员国仍然已经意识到了建立法律解决措施来满足群体认可的集体权利和集体知识的愿望和需要。因此笔者认为,我们在制定单行法时,可以考虑借鉴这一概念。当然,这一经我们建构起来的民间文学艺术权虽然在性质上属于知识产权的范畴,但与传统知识产权相比,它还具有自身的显著特征。即它具有集体性、时间上的永久存续性和不可转让性等特征。而这些特征的存在从根本上说是由民间文学艺术自身客观特性所决定着的。

第14篇

1.屏幕批注。

例如,在进行“css样式表”教学中,学生往往对嵌入式样式表、内联式样式表、外联式样式表之间的区别无法理解。在一般情况下,教师口述的上述知识点往往让学生感到枯燥,难以理解,且操作演示既费时又繁琐。当运用了交互式电子白板后,教师就可直接在资源库中调用相关教学资源图片(3种不同样式表实例的具体代码及效果图),并在图片上进行书写、标注。这样,就有效地解决了学生的疑惑,提高了学习效果。又如,在学习“文本信息加工”一节时,教师可先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呈现已经排好的文档,再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屏幕批注功能加以说明,即以彩色笔标注或圈出页眉、页脚、上下边距、左右边距的位置。在反馈练习时,教师也可让学生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屏幕批注功能指出页眉、页脚等。

2.拖放组合。

例如,在学习“网络的规划设计”一节时,为使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局域网的构成原理及其拓扑结构,教师可在讲解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再每组推荐两名学生到交互式电子白板上合作画出局域网的3种基本拓扑结构图,并用彩色笔分别比拟划出3种拓扑结构数据传送的过程。在这一绘图过程中,既有拖放、连线,又有组合,整个过程不但检验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高了学生的参予热情,而且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又如,在进行“信息的编程加工”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交互式电子白板的互动功能以流程图形式描述算法。针对学生第一次接触流程图、条件语句的现实,教师可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显示、隐藏功能,对照流程图逐一进行语句“翻译”;再在学生掌握知识的基础上,组织其编写流程图,以解决“比较两个整数大小”的任务。在完成了这一任务后,再次引伸出在3个整数中找最大数的问题。此时,教师可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复制对象功能,启发学生从“比较两个整数大小”程序流程图演变出“比较3个整数大小”的程序流程图。

二、记录教学痕迹

在讲授需要注意的知识点或比较重要的知识时,教师可使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录制功能,把相应教学环节(师生与电子白板互动的过程)录制下来,并在“小结”阶段进行“原影再现”。这样,就能促使学生深刻理解该节课的知识点。交互式电子白板不仅能记录教学片段,也能够保留所有操作痕迹。其方法是,在课堂结束时退出课件,并进行另存为操作,则生成的实录即为师生在该节课中所有的白板操作。对教师而言,教师能够通过这个实录详尽地回顾课堂教学的得失,从而为教师反思提供详实的资料。

三、教学资源的再生和优化备课方式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的首要一环是备课。在传统教学中,教师的备课往往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设计制作幻灯片、网页等资源。这些资源一般已固定了播放顺序,导致其灵活性较差,从而影响了教学效果;而交互式电子白板能够提供既灵活又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如教师可将搜集的图片、文本、视频等教学素材资源置于交互式电子白板资源库中,并依据需要加以调整、修改、增添甚至重构,这样,就能在教学过程中做到适时“拖动”或“点击”相关资源,从而让预设性课堂转变为生成性课堂。例如,科教版教材“图像信息的采集与加工”一节需要学习“PhotoShop”软件,对此教师可将有特色或自制的个性化图片添加到教师定制的图片资源库中,再在课堂上从图库中调入上述图片即可。又如,对于平行班教学而言,教师只须将第一个班的教学成果生成一个资源库,则随后教学无须生成新的资源库,而只在原资源库中依据教师的反思添加或删除新的对象即可。其结果是,一方面补足前一节课的缺陷,节省了备课时间;另一方面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四、结语

第15篇

1.1研究对象:

选取2013年1月~12月将在我院我科实习的护生共140名,男22名,女118名,本科55名,大专40名,中专45名,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70名,两组护生性别、年龄、学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带教方法

1.2.1对照组:

按照传统带教方法带教,即按教学计划一对一地跟带教老师参与手术室的日常学习及护理工作。

1.2.2试验组:

给予联合带教。

1.2.2.1总带教负责入科培训:

即入科后前3天由总带教集中授课,第1天采取多媒体教学介绍手术室环境布局、手术物品的存放位置、各项规章制度、工作人员职责、巡回护士及洗手护士基本工作流程及应具备的基本操作技能等,建立严格无菌观念。第2天总带教规范化示范无菌操作。边示范边讲解开无菌台、外科刷手、穿无菌手术衣、带无菌手套等,讲解常用的无菌单的种类及铺法,护生观看后亲手操作练习直到较熟练为止。第3天讲解常用的手术室护理技能,如手术器械的传递方法,穿针带线操作规范。以及常用仪器设备如电刀、吸引器、电动止血带等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护生观看后亲手操作练习直到较熟练为止。

1.2.2.2带教老师负责日常操作带教:

入科后的第4天开始到实习结束由带教老师一对一带教,带教老师在带教过程中不断强化护生前3天所学习的知识,放手不放眼,让护生反复训练动手能力,直到能独立完成简单手术的台上护士及巡回护士工作。带教老师在带教过程中要求护生做实习笔记,有疑问的地方多提问,布置问题让护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去查阅相关资料,加深理解,增强自学的能力。

1.2.2.3各教学组长负责理论培训:

在一对一带教基础上,每天下午抽出1h集中授课,主要由普外组、骨科组、腔镜组等各教学组组长以课件形式讲解本组常见手术配合方法,并对本组新仪器设备及治疗技术新进展介绍,充实护生知识,开阔护生视野。采用互动式教学方法,及时了解护生的需求及学习薄弱环节,回答护生提问,探讨手术室护理方法及带教方法的改进,激发护生的学习热情。

1.3评价方法

1.3.1理论考试:

内容为医院制定的《手术室实习护生理论手册》中所要求掌握的手术室工作流程、无菌知识、基本理论等,采用统一出卷,统一由总带教改卷。操作考试主要为无菌操作及各种仪器使用方法等,科室制定统一评分标准,由总带教及抽取一名带教老师共同打分取平均分作为统计。

1.3.2护生满意度评价:

科室自制带教满意度调查评分表,在护生出科时发放调查实习护生对带教满意度。调查项目有带教方式、带教老师的教学态度、带教老师的专业水平、带教效果及实习生管理5个内容,每个内容各占20分;每项内容中非常满意(20分),基本满意(15分),一般(10分)、不满意(5分);总分在80分以上为满意,总分在60~80分基本满意,总分60分以下为不满意,调查采用无记名方式。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等级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检验标准:a=0.05。

2结果

2.1试验组护生在理论成绩及操作考试成绩均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数据有显著差异,P<0.05。

2.2对于带教满意度方面,试验组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数据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3.1提高了教学水平的均衡性:

传统的一对一带教方法,因带教老师本身的素质参差不齐,有些老师从事带教工作不长,经验不多,加上护生实习时间较短,各个带教老师负责的手术台数不均衡等原因,难以保证教学质量。而联合带教,由带教水平较高的总带教及各教学组长负责理论教学,再通过一对一带教中的强化训练,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及教学水平的均衡性。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护生的学习成绩特别是理论成绩较传统的教学方法有显著提高。

3.2减轻带教老师负担:

手术室护理工作环境与技术要求与其他科室有很大差异,知识专业性强,加手术室仪器设备较多,实习护生难于短时间内掌握。在短短的4周时间要教会护生大量专科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带教老师往往力不从心。而我们通过入科时统一学习,护生们了解了手术室各项规章制度及护理核心制度,护士职责与工作流程。通过总带教讲解无菌操作方法、专科技能,以及规范化示范操作,护生们在进入临床学习前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及操作技能。因此,可以减轻带教老师的压力,带教老师只要强化护生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护生多动手,不断纠正及强化护生的操作能力,因此,可以节省教学时间,提高效率,以便在短短的4周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

3.3扩大了护生们的知识面:

传统的一对一教学,因护生们在4周之内仅能跟台有限数量及类型的手术,因而无法全面了解和掌握手术室常见手术的配合方法,而通过联合带教,由各教学组组长讲解各组常见手术配合方法,进一步加强护生对我院各种手术配合技巧的掌握,弥补了实习时间不足导致知识掌握不全面的缺点。对新仪器设备及治疗技术新进展的介绍,开阔了护生的视野,拓展了教材内容,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被激发出来。

4结语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