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范文

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

第1篇

(一)为经济增长提供优秀的工作人员

只有较高的国民素质,才能为经济增长提供优秀的工作人员。这些人有能力从事较高层次的经济活动,吸收先进知识和先进理念,能够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着的新产业,学习并利用新技术。实际上,对于一个企业而言,高素质的劳动者、管理者和技术人员具有很大潜能,他们所起的作用涉及许多内容,比如生产新产品、开发新技术、创新企业管理、改善企业营销等,而这些必须建立在一定的国民素质基础之上。

(二)为经济增长带来高质量消费群体

只有较高的国民素质,才能为经济增长带来高质量消费群体。众所周知,消费是经济增长的源泉,没有消费,产品就无法转化成财富,而消费包括两种类型,一种属于低质量的、保守的、基本的消费,另一种属于高质量的、扩张型的消费。当然,第一种消费不能促进经济的实质性增长,第二种消费趋势才是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这样的消费市场需要满足三个条件:一是能够生产出高技术、高质量的产品;二要形成高素质的消费群体;三要形成理智而超前的消费心理。通常来说,消费的增长往往依赖于经济增长,但是只有拥有较高的国民素质,才能促成高质量的消费群体,从而拉大消费需求,促进经济发展。

(三)稳定国民经济增长的民族自信力

只有较高的国民素质,才能稳定国民经济增长的民族自信心。一般情况下,在经济危机的社会背景下,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就显得非常有效,它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使国家迅速摆脱困境,从而寻求新的发展动机。如,在具体的金融危机中,如果全国民众能够表现出极强的凝聚力和自信心,积极面对困难,促使政府快速进行经济改革,不但可以摆脱经济危机,而且能够恢复经济的快速增长。因此,良好的国民素质有利于摆脱经济危机。

(四)有利于形成良性高效的竞争机制

只有较高的国民素质,才有利于形成良性高效的竞争机制。尽管优胜劣汰是经济增长的推动器,但是也要建立在较高国民素质的基础之上,这样才能向经济部门和其他部门提供优秀人才,甚至会形成优秀人才过剩的局面,从而实现高质量的优胜劣汰,从整体上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和业务竞争力。当然,如果一个国家的优秀人才过剩,经济竞争的结局是可想而知的,同时还会使政府更加重视国民素质的提高,从而形成全社会的终身学习氛围;对于个人而言,在这种强大的生存压力之下,必定会产生一种危机感,从而发奋学习和努力工作。

二、提高国民素质的基本对策

(一)转变国民思想观念

不同的时代,都有自身的时念,且占据社会发展的主流,相比资金和设备,观念的转变更加重要,领先的思想观念是产生不竭动力的源泉。同样的道理,要提高国民素质,必须转变国民的思想观念,首先要正确认识转变国民素质的意义,不断摒弃“金钱至上”的价值观,最大限度地建立知识资本的新型财富观,将国民素质看作是一个国家和地区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确立“文化知识第一”的时代观,这也是把握社会发展、顺应经济增长的基本要求。因此,为了从根本上转变国民思想观念,相关人员一定要加大宣传力度,使人们真正意识到提高国民素质对于经济增长的重要性。

(二)促进科技体制改革

提高国民素质,需要促进科技体制改革,不断改变科技与经济严重脱节的不良情形,最大限度地形成经济建设需要依靠科技进步的良好体制。在进行科技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必须形成三个方面的科技主体,一要使国立基础科学研究机构成为科学创新的主体,将研究重点放在重大基础科学理论上,不断走向国际科学技术的前沿,这样才能为中国科技发展与创新提供科学支持;二要使从事技术应用的科研院不断走向市场,联合企业一起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为经济增长提供技术支持;三要使企业逐步成为产品创新的主体,以便提高经济增长的科技含量,并为科技的进步提供物质支持。因此,只有真正改革了这三个层次的科技主体,才有利于提高国民素质,从而促进经济增长。

(三)倡导国民终身教育

提高国民素质,需要倡导国民终身教育,实现教育体制的根本性变革,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努力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社会各界参与、公办和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新型办学体制,以便加快国民教育发展的步伐,为国民素质的提高奠定坚实基础。首先,需要在推进教学内容改革的过程中,进一步加强素质教育,不断提高经济后备军的创新素质和创造性能力;其次,需要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国民教育成功经验,使我国国民的终身教育变成人才竞争的自觉手段;最后,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的知识、科技和人才问题显得十分突出,这就对国民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只有深化改革,进行知识更新,实现就业者和待业者的终身文化知识教育,才能改变国民素质的现状。如,可以通过电大、自大、函大、成人技校、其他成人教育等业余教育模式,从根本上为青壮年创造理想的学习机会和条件。

三、结语

第2篇

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工程质量管理的必然性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步形成过程中,建筑业管理体制同时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一是由于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存在,共同发展,建筑投资主体日益多元化,合资、独资、民营企业投资比例逐步上升。二是企业转换经营机制走进市场,独立自主,自负盈亏,在市场中平等竞争,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建立了新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三是政府从过去直接管理转向宏观管理,充分利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以间接调控进行管理,这样形成了新的建筑市场运行机制。

二、目前工程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建设工程质量是一个系统工程,它不是一个、两个部门就能控制管理的,形成的因素较复杂,时间也长,从生产的过程上讲,牵扯到各个方面因素。包括规划质量、地质勘察质量、设计质量、施工质量、安装质量、物业管理质量等,还涉及建筑原材料质量,以及整个国民经济活动,如国家对工程质量政策的管理,政府对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对工程建筑材料、产品的管理及建筑市场和现场的宏观管理等。

三、如何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工程质管理 1、加强教育,提高工程质量意识

建设工程“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建设工程应以质量为中心,只有高质量才有高效益。一是高质量工程能延长用户的使用寿命,创造出成倍的使用价值。二是高质量工程能使企业赢得信誉,占领市场。建筑业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新的良好机遇,要把握好这个机遇,促使建筑业飞速发展。而这个机遇能否抓住,关键还在于工程质量。工程建设要以质量为中心,以质量兴业,这是发展经济的新形势。在新的形势下我们建设者,一是树立建设高质量工程的意识。二是齐抓共管工程质量。各级政府和建设主管部门要通过宣传、集会、办培训班等多种形式提高建设工程质量的意识,并负责组织建立好各级质量保证体系,制订质量管理制度、检查制度和奖罚条例,逐步建立业主负责制,政府监督,企业实施的质量管理体制,使每个建设者人人都重视质量,人人都是质量监督员。

2、加强施工前的监督管理

对施工前的质量监督管理,主要涉及三个方面,一是对有关设计、勘察文件审查的监督管理。二是对招投标活动的监督管理,重点是施工招投标的监督,实现市场监督与质量监督的有效结合,通过质量监督审查促进市场竞争的规范化和良性运转,通过市场有效运作,保证质量监督的有效性;三是对合同文本的监督,重点是施工合同的监督,把质量管理的规范化和法制化落实到合同条款中,以合同的法律效力约束各建设主体的质量行为和活动结果。通过对这三方面的内容的审查监督,实现政府对建设工程质量实施过程的预控监督。

3、加强建筑市场管理,实行建设者终身责任制度

建设单位、开发单位的业主行为不规范,已形成质量不稳定或质量低劣的主要因素,也是造成工程事故的主要原因,应引起社会及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严格规范业主行为成为加强工程质量的主要工作。

4、加强对建设监理单位的管理,提高建设监理质量

建设工程质量监理制度是一项提高工程质量的有效制度,对所建设的项目按规定委托或公开招标选择监理单位。政府要加强对监理单位的资质审查工作,并对监理单位资质实行动态管理,促使监理单位不断的提高监理水平。强化总监负责制,加强对监理人员的岗位培训,不具备注册监理工程师资格的人员不得担任项目总监。业主在选择监理单位时要注重监理能力和监理水平的选择。

5、完善政府质量监督职能,加大执法力度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要进一步完善质量法规,加快有关质量管理的法制建设,完善质量管理法规的同时,强化政府监督抽查力度,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提高质量监督工作的有效性。

6、竣工后的监督管理:

第3篇

要牢牢抓住计量工作的目的,计量要与测量紧密结合,计量必须为测量服务,保证测量结果的可溯源性和可信度。要转变观念,学习国际上的通行做法,要从对计量器具的管理,进一步发展到对量和测量的监督和服务。量值传递的终端或量值溯源的起点,并不是工作计量器具,而是指测量所得到的测量结果。虽然计量器具准确十分重要,但要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可靠光有计量器具的准确是不行的。为什么要加强对测量的监督和服务?这是计量工作自身的性质和任务决定的,它反映了计量工作的根本宗旨和内涵的要求。计量工作只有服务于测量,与测量紧密结合,在确保测量结果准确可靠上下工夫,才能被社会、各级领导和企业所重视和支持,才能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才能与国际接轨,才能加速发展计量事业。如何实施对测量的监督和服务,可参阅国际法制计量组织OIML2004年的《计量法要素》D1国际文件和GB/T19022-2003《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国家标准。

2.要明确服务方向

计量工作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是维护国家、集体和人民群众利益的重要手段。计量工作必须更好地与科学技术、市场经济、工业企业、群众百姓的实际需要相结合,去解决群众欢迎、企业满意、政府关心的计量和测量的实际问题,去为他们服务,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计量工作的作用。计量工作要明确服务方向,要更紧密地围绕经济建设,面向市场、面向生产,联系实际、服务基层、服务群众。当然建立基准、标准,开展检定、校准,是计量工作的重要基础,但其最终目的还是要落实到测量结果的准确一致上,如果服务于第一线上的测量结果不准确,那检定、校准还有什么意义呢?计量要让政府、企业和群众真正感受到产生实实在在的效益和作用,那计量服务就到家了。

3.要在提高质量和效益中发挥作用

计量如何面向生产,服务群众,关键要在提高质量和效益中发挥积极作用。党的十确立了推动经济发展的立足点,要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国外则把企业计量检测水平的评价放在首要位置,计量水平高低反映了一个企业产品质量水平。企业的核心是质量和效益,测量能力是生产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加强计量工作,加强对测量过程的控制,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效益,实际上它应该成为计量工作为国民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着力点。这个质量是指大质量,既是产品质量,也包括服务质量。计量工作要落到实处,只有把计量自觉融入到经济社会各方面质量的形成过程与结果评价之中,把计量与生产相结合、与群众的需求相结合、与提高质量和效益融为一体,计量才具有生命力。

4.要全面发展

计量涉及国民经济各行业、人民生活各方面,所以计量工作必须是科学计量、工业计量、法制计量三大计量齐头并进,才能够满足各方面的需要。科学计量是科技和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计量的基础,是实现单位统一、量值准确可靠的重要保障;工业计量是指计量工作在企业中的应用。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依法自主管理的计量工作属企业行为,目的是为生产经营全过程提供计量单位统一、量值准确可靠的测量数据,以保证产品质量和提高经济效益。法制计量是以政府为主导,是国家法律赋予政府计量部门(包括法定计量技术机构)的重要职责和任务,属于政府行为,其目的是为解决不准确、不诚实测量带来的危害,维护国家、企业、群众切身利益;法制计量是计量法律、法规规定由政府强制管理的计量工作,尤其是贸易、安全、医疗、环境、节能强检计量器具的管理。法制计量在JJF1001-2011中定义为:“为满足法定要求,由有资格的机构进行的涉及测量、测量单位、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结果的计量活动。它是计量学的一部分。”可见在法制计量中,首先要积极推行采用国家法定计量单位,要依法对计量器具实施法制管理。对使用中强制管理的计量器具,不应仅限于开展计量器具的检定(或校准),而要向测量方法、测量结果上延伸,要对整个测量过程进行控制。按国际通行做法,从计量器具的法制计量走向全面有效的法制计量是大势所趋。必要时,可对某些强检计量器具制定相应的测量方法规范,对测量方法、测量人员资格、测量过程控制及管理要求作出规定。计量工作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实现计量的基本任务和职能,更好地服务于全社会。

5.要依靠全社会各方面力量

要完成计量的基本任务,必须组织和发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只靠政府计量部门是不可能的。政府计量部门应制定计量方针政策和相应的法律法规;组织、完善和协调国家计量体系建设,加强宏观指导;积极推行法定计量单位;组织开展重大科研项目;抓好量值传递和溯源工作;抓好法制计量工作,积极开展为生产和群众服务。政府要充分组织发挥各行业、企业、院校的积极作用,开展专业计量科研项目,推动产业计量的发展;在工业计量方面,企业是开展企业计量工作的主体,要依靠企业自身采取依法自主管理来完善企业计量工作,建立完善测量管理体系,积极开展校准活动,促进质量和效益的提高,政府部门要积极加强指导和服务。在计量执法工作中,也要与工商行政部门、公安、检察、法院等各方面加强配合和协调。面向全社会的计量工作任务,必须依靠全社会各方面力量才能完成。

6.要加强学习和宣传

第4篇

关键词:电力;工程管理;企业发展

0前言

作为国民经济基础产业之一,电力工业在社会生产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在新形势下,竞争更加激烈的市场给电力企业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电力行业面临着诸多的变化和问题。为了提高市场竞争力,电力企业要顺应新形势下的变化,电力工程管理需要不断的改进,力求创新突破,用科学合理的方法促进电力工程的发展建设。

1电力工业工程的现状和电力企业未来发展的形式

1.1电力工业工程的现状

随着电力工业的高速发展,电力工程不再只是生产、输送和分配电能的工程。电能早已经作为能源和动力应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电力工程成为一个综合的系统。除了火力发电作为主要的发电形式之外,核电和水力发电也在迅速发展,新能源和再生能源也正在兴起。这使得电力工业和社会生产实践休戚相关,主导着我们的生活。而同样,新时期的电力企业也面对着许多新的问题。

1.2电力企业未来发展的形式

在市场经济的改革大潮中,企业必须加强自身管理,提高竞争力,以保持自己得优势地位。因为电力工业是基础工业,其作用非常重要。电力企业应该做好面对风险的准备,为了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和加强创新的管理模式。寻找新的发展办法,进行自身建设,保持较强的风险抵御能力,做好这些,需要寻求更好的电力工程管理模式[1]。

2加强电力工程管理的相关对策

2.1加强质量管理

质量在整个电力工程中时最重要的,在电力工程管理中要把质量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要高度重视电力工程的质量问题,即使一个很小的质量问题,也会对整个工程造成很严重的后果。质量问题会影响到整个电力工程的发展,降低电力工程的安全性,导致危险的事故,威胁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电力企业在进行工程建设施工时,在整个工程过程中,都要加强管理,不疏忽每一个环节,每一道工序都要把好关,要保证安全,不留任何隐患。但由于电力工程的特殊性,难免会有质量问题存在于施工过程中,结合具体情况,采取措施预防,避免其发生。规范、合理的保证电力工程管理。

2.2提高质量意识

在电力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很多问题是由于人的疏忽造成的。针对这一问题提高质量管理意识势在必行,施工人员应该端正态度,提高质量意识,质量是企业赖以生存的条件,施工人员更要了解质量问题的严重性。同时要提高技术人员的素质,在工程施工过程中,专业技术人员需要认真的调研现场,利用自身的专业技术,发现问题、避免问题,并要引起人们对质量问题的重视。提高技术人员的素质的同时,也提高了整个电力工程的安全系数。因此,电力企业需要大力的培养人才,来完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同样也提高了企业自身的竞争力[2]。

2.3成本管理

电力市场竞争激烈,降低不必要的成本消耗,也会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施工材料的购买和管理也是至关重要的,尤其是在工程项目开始阶段,会对整个施工工期和质量造成影响,也会对成本产生影响。这就需要加大监督和管理材料采购的力度,相关的负责人员要严格检验。这需要企业提高自身管理水平。电力企业打算在工程建设中获利,一定要在保证安全和质量的前提下,严格控制成本。在质量达到最初的要求和标准时,尽量降低成本,但不能因为利益,而忽视质量和安全。

3电力工程管理模式的创新和企业的发展方向

3.1创新管理体制

由于我国电力系统发展迅速,电力工程数量增加,电力企业之间的竞争加剧。电力企业不仅要做好质量管理,还需要采取一些管理措施,来提高竞争力。社会在发展进步,电力企业的工程管理体制也要进步,在电力企业中,如果体制不够完善,就会有诸多问题问题出现。要依据企业自身的特殊形式和发展目标,具体规划,把现代的管理办法灵活运用到电力工程管理中来。作为国民经济基础产业的电力工程来说,应该对未来要到来的风险提前预防。这是一个企业对社会履行责任的责任[3]。

3.2电力企业的发展方向

传统的工程管理模式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时代需求了,尤其是在竞争如此激烈,社会需求多种多样的情况下。面对如此复杂的环境,电力企业一定要建立一个全新的管理模式,力求突破创新,经过实践来寻找答案。电力工程在借鉴先进经验的同时,也要结合自身实际需要,全方位的对电力工程管理进行改进。未来的电力行业将会呈现一个崭新的面貌。

4结语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创新正在逐步深入。新形势下,电力企业面临着新的挑战,为了提升自身的竞争力,从企业自身出发,建立适应企业发展的电力工程管理模式,有效的提高电力工程施工质量,需要对相关的工程管理的体系进行完善,使其变得专业化,科学化。做好管理,一定要保证质量安全,提高质量意识,抓好成本控制,因此而提高的经济效益具有重大的意义。从而使电力企业适应激烈地市场竞争,从而增加企业竞争力,加快发展。

参考文献:

[1]付庆军,杨立冬.电力工业工程管理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2(10):65-66.

[2]张向锋.新形势下电力工程管理探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4(18):166-167.

第5篇

关键词:电力;工程管理;企业发展

0 前言

作为国民经济基础产业之一,电力工业在社会生产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在新形势下,竞争更加激烈的市场给电力企业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电力行业面临着诸多的变化和问题。为了提高市场竞争力,电力企业要顺应新形势下的变化,电力工程管理需要不断的改进,力求创新突破,用科学合理的方法促进电力工程的发展建设。

1 电力工业工程的现状和电力企业未来发展的形式

1.1 电力工业工程的现状

随着电力工业的高速发展,电力工程不再只是生产、输送和分配电能的工程。电能早已经作为能源和动力应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电力工程成为一个综合的系统。除了火力发电作为主要的发电形式之外,核电和水力发电也在迅速发展,新能源和再生能源也正在兴起。这使得电力工业和社会生产实践休戚相关,主导着我们的生活。而同样,新时期的电力企业也面对着许多新的问题。

1.2 电力企业未来发展的形式

在市场经济的改革大潮中,企业必须加强自身管理,提高竞争力,以保持自己得优势地位。因为电力工业是基础工业,其作用非常重要。电力企业应该做好面对风险的准备,为了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和加强创新的管理模式。寻找新的发展办法,进行自身建设,保持较强的风险抵御能力,做好这些,需要寻求更好的电力工程管理模式[1]。

2 加强电力工程管理的相关对策

2.1 加强质量管理

质量在整个电力工程中时最重要的,在电力工程管理中要把质量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要高度重视电力工程的质量问题,即使一个很小的质量问题,也会对整个工程造成很严重的后果。质量问题会影响到整个电力工程的发展,降低电力工程的安全性,导致危险的事故,威胁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电力企业在进行工程建设施工时,在整个工程过程中,都要加强管理,不疏忽每一个环节,每一道工序都要把好关,要保证安全,不留任何隐患。但由于电力工程的特殊性,难免会有质量问题存在于施工过程中,结合具体情况,采取措施预防,避免其发生。规范、合理的保证电力工程管理。

2.2 提高质量意识

在电力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很多问题是由于人的疏忽造成的。针对这一问题提高质量管理意识势在必行,施工人员应该端正态度,提高质量意识,质量是企业赖以生存的条件,施工人员更要了解质量问题的严重性。同时要提高技术人员的素质,在工程施工过程中,专业技术人员需要认真的调研现场,利用自身的专业技术,发现问题、避免问题,并要引起人们对质量问题的重视。提高技术人员的素质的同时,也提高了整个电力工程的安全系数。因此,电力企业需要大力的培养人才,来完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同样也提高了企业自身的竞争力[2]。

2.3 成本管理

电力市场竞争激烈, 降低不必要的成本消耗,也会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施工材料的购买和管理也是至关重要的,尤其是在工程项目开始阶段,会对整个施工工期和质量造成影响,也会对成本产生影响。这就需要加大监督和管理材料采购的力度,相关的负责人员要严格检验。这需要企业提高自身管理水平。电力企业打算在工程建设中获利,一定要在保证安全和质量的前提下,严格控制成本。在质量达到最初的要求和标准时,尽量降低成本,但不能因为利益,而忽视质量和安全。

3 电力工程管理模式的创新和企业的发展方向

3.1 创新管理体制

由于我国电力系统发展迅速,电力工程数量增加,电力企业之间的竞争加剧。电力企业不仅要做好质量管理,还需要采取一些管理措施,来提高竞争力。

社会在发展进步,电力企业的工程管理体制也要进步,在电力企业中,如果体制不够完善,就会有诸多问题问题出现。要依据企业自身的特殊形式和发展目标,具体规划,把现代的管理办法灵活运用到电力工程管理中来。作为国民经济基础产业的电力工程来说,应该对未来要到来的风险提前预防。这是一个企业对社会履行责任的责任[3]。

3.2 电力企业的发展方向

传统的工程管理模式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时代需求了,尤其是在竞争如此激烈,社会需求多种多样的情况下。面对如此复杂的环境,电力企业一定要建立一个全新的管理模式,力求突破创新,经过实践来寻找答案。电力工程在借鉴先进经验的同时,也要结合自身实际需要,全方位的对电力工程管理进行改进。未来的电力行业将会呈现一个崭新的面貌。

4 结语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创新正在逐步深入。新形势下,电力企业面临着新的挑战,为了提升自身的竞争力,从企业自身出发,建立适应企业发展的电力工程管理模式,有效的提高电力工程施工质量,需要对相关的工程管理的体系进行完善,使其变得专业化,科学化。做好管理,一定要保证质量安全,提高质量意识,抓好成本控制,因此而提高的经济效益具有重大的意义。从而使电力企业适应激烈地市场竞争,从而增加企业竞争力,加快发展。

参考文献:

[1]付庆军,杨立冬.电力工业工程管理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2(10):65-66.

第6篇

关键词:地质科技;产品质量;经济发展;探讨

1引言

以上研究对于探索地质科技对经济的微观作用机理有很大的参考价值,但笔者认为地质科技对经济的作用方式仍有其特殊性。研究地质科技对经济的作用方式一方面是研究地质科技进步对地质工作效率和地质科技产品质量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则是研究地质科技和经济发展的循环作用机制。通过对这两方面的研究,探索其中涉及的地质工作效率、地质科技产品质量和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影响规律。而厘清两者的作用关系,有助于制定更有效的地质科技财政政策和经济发展战略。

2地质科技、地质工作效率和

纵观整个地质行业的发展,凡是重要的发展转折点都离不开地质科技的突破。笔者认为地质科技对地质行业工作效率的影响分三个方面。

首先是由于新理论、新方法的产生,地质工作者提高了对资源、能源以及地质环境的探测或评估效率,进而提高地质工作效率。

其次,地质科技能有效地促进新工具的发明和对已有工具的改善,而工具的改善也将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

与第一点不同,改善工具所带来的效益大小还取决于原生产规模的大小。而我国国土面积较大则决定了我国地质工作者的基数也较大,所以,新生产工具的投放将由于其惠及面大的缘故而有助益于整个地质行业工作效率的提高。比如,李超岭等发明了区域地质调查中的数字填图方法,加快了野外区调资料的整理和处理,为全国地质调查工作节约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

第三,地质工作人员通过学习新的地质科技知识也将有助于地质工作效率的提高。地质科技一方面要依靠地质科技产品的推广和使用来发挥作用,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武装地质工作者大脑的方式发挥作用。在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著作中认为,人力资本是指通过对人力资源的投资形成于人体中的,通过生产劳动交换其价值的智力、技能和体力的总和,因此人力资本是一种特殊商品,应该属于无形资产。根据该定义可知地质工作人员通过培训和学习掌握一定的地质科技知识是一种人力资本的积累,在劳动中通过不断地发挥该资本的作用来提高生产效率,进而提高经济效益。

3地质科技、地质科技产品质量和经济发展的内在逻辑关系

笔者认为四个环节直接决定着地质科技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现讨论如下:

3.1地质科技产品质量的提高对能

源或资源型产业的促进作用笔者认为,像矿业、石油等能源或资源型产业的产业链是一个有机整体。从最初的矿产开发到后来的有色金属冶金化工,从原油、天然气等的开采到后来的成品油的生产都离不开地质产品,而地质产品质量的提高无疑将大大提高这一链条各个环节的效率,加速整个地质产业链的生产循环。例如,其在矿产资源开发方面具体表现为缩短勘探周期,减少开发污染,矿产品深加工等。对矿业企业而言,主要表现为提高企业综合经济效益,综合竞争实力和延长企业生命周期,为企业转型争取时间。

3.2地质科技产品质量提高对经济建设的促进作用

各种地质科技产品对经济建设的促进表现为:城市规划建设,改善区域投资环境,增加就业机会,工程环境调查、重大工程建设,交通运输路线的选址、建设及稳定性检测等。更具体地说,影响着城市区位开发的调查、交通路线的选址调查、工程环境调查等。

首先,对城市规划建设比较突出的贡献在于有助于防止和减少地下工程建设中可能出现的地面变形、洞室围岩失稳、地下水环境变异、地质生态环境恶化等导致的事故;有助于实施高质量的隧道工程、沉井工程、基坑工程与减少工程后问题;还有利于地下工程的选址、规划、设计和施工。

其次,随着都市化趋势的日益明显,地面工程建设项目不断上马,城市建设与发展对地质环境条件的依赖性也日益增强,搞好地质环境的调查,杜绝不良地质条件带来的隐患已经成为地面工程建设必备的环节。而高质量的地质研究报告(即科研所生产的地质科技产品)将有助于地质环境检测和评价及开展建设前的可行性分析。

再者,地质科技产品在增加就业方面表现为良好而精准的地质报告能吸引更多投资项目。随着投资环境的改善而吸引的外资企业不仅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更为重要的是还能引进国际先进的科技和为地方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有助于减轻政府负担和提升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

3.3地质科技产品质量提高对相关

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高质量的地质科技产品还有助于促进地质旅游业和现代农业的发展。在地质旅游方面,高质量的地质调查报告不仅有利于地质公园景点的设置,还能为地质公园中缆车、铁索桥等设施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在现代农业发展和建设中,通过完成高质量的农业地质报告便于摸清农业地质环境底数,查明土壤中重金属、残留农药、化肥污染情况,有利于大力发展“绿色食品基地”,提高特色农产品的竞争力,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第7篇

关键词:市场经济;建设工程;质量

随着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建筑企业走向市场,转换经营机制,并逐步形成新的建设管理体制。在新的杜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加强建设工程质量管理与监督,成为摆在我们工程建设者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建筑业逐步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也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特别是住宅产业,在以货币形式分配以来人们越来越注意工程质量。同时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要以质量求效益,质量求生存,质量求信誉,已成为企业发展和生存的关键。

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工程质量管理的必然性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步形成过程中,建筑业管理体制同时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一是由于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存在,共同发展,建筑投资主体日益多元化,合资、独资、民营企业投资比例逐步上升。二是企业转换经营机制走进市场,独立自主,自负盈亏,在市场中平等竞争,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建立了新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三是政府从过去直接管理转向宏观管理,充分利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以间接调控进行管理,这样形成了新的建筑市场运行机制。

二、目前工程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建设工程质量是一个系统工程,它不是一个、两个部门就能控制管理的,形成的因素较复杂,时间也长,从生产的过程上讲,牵扯到各个方面因素。包括规划质量、地质勘察质量、设计质量、施工质量、安装质量、物业管理质量等,还涉及建筑原材料质量,以及整个国民经济活动,如国家对工程质量政策的管理,政府对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对工程建筑材料、产品的管理及建筑市场和现场的宏观管理等。我们从管理上大体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对工程质量认识不足,重视工期和经济效益,轻视质量。

质量管理机构不健全,质量责任不落实。有的建设单位不按基本建设程序办事,任意压价、分包、转包、分肢工程,强行让施工企业垫资施工或使用劣质建材,造成工程低价低质。

2、有的建筑施工企业在市场机制不完善的情况下,采用地下交易的办法,采用不正当的竞争手段承揽工程,有的企业管理机制不健全,人员素质低,以包代管,不严格执行技术规范、标准,偷工减料、粗制滥造,盲目追工期,抢进度,使工程质量受到很大影响。

3、工程建设监理制度刚刚起步,监理制度还不够完善,监理人员素质不高,有的监理单位不到位。有的质量监督站监督不力,执法不严。

4、建筑产品售后保修服务质量跟不上。住房成为商品,售后服务越来越显得重要,而有的施工企业交了钥匙就无任何责任。对保修不闻不问,一走了之,一旦有问题得不到及时维修。

三、如何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工程质管理 1、加强教育,提高工程质量意识

建设工程“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建设工程应以质量为中心,只有高质量才有高效益。一是高质量工程能延长用户的使用寿命,创造出成倍的使用价值。二是高质量工程能使企业赢得信誉,占领市场。建筑业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新的良好机遇,要把握好这个机遇,促使建筑业飞速发展。而这个机遇能否抓住,关键还在于工程质量。工程建设要以质量为中心,以质量兴业,这是发展经济的新形势。在新的形势下我们建设者,一是树立建设高质量工程的意识。二是齐抓共管工程质量。各级政府和建设主管部门要通过宣传、集会、办培训班等多种形式提高建设工程质量的意识,并负责组织建立好各级质量保证体系,制订质量管理制度、检查制度和奖罚条例,逐步建立业主负责制,政府监督,企业实施的质量管理体制,使每个建设者人人都重视质量,人人都是质量监督员。

2、加强施工前的监督管理

对施工前的质量监督管理,主要涉及三个方面,一是对有关设计、勘察文件审查的监督管理。对设计、勘察单位的质量行为和活动结果的监督,重点是放在对设计、勘察文件的审查监督把关上。一旦发现其违犯有关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设计和勘察文件,可以通过直接的经济处罚和法律制裁,使直接责任主体承担由其失误疏忽或有意所造成的质量责任。通过对设计、勘察单位的监督管理和依法处罚,并将其不良行为记录在案,纳入责任主体和责任人的信用档案,形成信用约束力,促使建设主体改进质量管理保证体系,有效促进质量体系良性运作,规范所有主体各个层次、各个环节的质量行为,严格内部质量管理制度和质量检查控制,实现设计和勘察文件的质量满足有关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要求。二是对招投标活动的监督管理,重点是施工招投标的监督,实现市场监督与质量监督的有效结合,通过质量监督审查促进市场竞争的规范化和良性运转,通过市场有效运作,保证质量监督的有效性;三是对合同文本的监督,重点是施工合同的监督,把质量管理的规范化和法制化落实到合同条款中,以合同的法律效力约束各建设主体的质量行为和活动结果。通过对这三方面的内容的审查监督,实现政府对建设工程质量实施过程的预控监督。

施工前质量监督管理的重点归根到底是对业主质量行为的监督管理,因为业主是所有这些活动的组织者、决策者,这也是规范建设业主质量行为和活动结果的重要措施。

3、加强建筑市场管理,实行建设者终身责任制度

建设单位、开发单位的业主行为不规范,已形成质量不稳定或质量低劣的主要因素,也是造成工程事故的主要原因,应引起社会及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严格规范业主行为成为加强工程质量的主要工作。

4、加强对建设监理单位的管理,提高建设监理质量

建设工程质量监理制度是一项提高工程质量的有效制度,对所建设的项目按规定委托或公开招标选择监理单位。政府要加强对监理单位的资质审查工作,并对监理单位资质实行动态管理,促使监理单位不断的提高监理水平。强化总监负责制,加强对监理人员的岗位培训,不具备注册监理工程师资格的人员不得担任项目总监。业主在选择监理单位时要注重监理能力和监理水平的选择。

5、完善政府质量监督职能,加大执法力度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要进一步完善质量法规,加快有关质量管理的法制建设,完善质量管理法规的同时,强化政府监督抽查力度,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提高质量监督工作的有效性。

6、竣工后的监督管理:

竣工后的质量监督管理是建设工程投入使用的把关监督管理。首先要保证不符合质量标准要求的工程不能投入使用,避免低劣工程对国家和公共使用者造成直接的危害和影响。其次是把装修、维修和维护的质量监督纳入建设工程全寿命质量监督管理的范畴:一是要杜绝或减少由于装修、维护过程中的违规行为造成对已有建设工程地基基础、主体结构和环境质量的破坏,引发质量事故;二是避免由于维修、维护的质量达不到要求给国家和公众用户的生产生活环境造成直接损失。在这一阶段的监督应着重把好两关;一是严格对其竣工验收备案的审查、监督,确保备案登记的可靠性、权威性和有效性。二是加强对装修、维护过程中的质量监督管理,使建设工程全寿命期内的质量目标得到有效实现,为用户创造安全、舒适、健康的生产、生活环境,使建设工程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大力提倡和推行工程质量保险,将工程质量管理纳入经济管理的范畴,以解决工程交付使用后发生质量问题住户找不到责任方的后顾之忧。

第8篇

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工程质量管理的必然性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步形成过程中,建筑业管理体制同时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一是由于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存在,共同发展,建筑投资主体日益多元化,合资、独资、民营企业投资比例逐步上升。二是企业转换经营机制走进市场,独立自主,自负盈亏,在市场中平等竞争,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建立了新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三是政府从过去直接管理转向宏观管理,充分利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以间接调控进行管理,这样形成了新的建筑市场运行机制。

二、目前工程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建设工程质量是一个系统工程,它不是一个、两个部门就能控制管理的,形成的因素较复杂,时间也长,从生产的过程上讲,牵扯到各个方面因素。包括规划质量、地质勘察质量、设计质量、施工质量、安装质量、物业管理质量等,还涉及建筑原材料质量,以及整个国民经济活动,如国家对工程质量政策的管理,政府对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对工程建筑材料、产品的管理及建筑市场和现场的宏观管理等。我们从管理上大体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对工程质量认识不足,重视工期和经济效益,轻视质量。质量管理机构不健全,质量责任不落实。有的建设单位不按基本建设程序办事,任意压价、分包、转包、分肢工程,强行让施工企业垫资施工或使用劣质建材,造成工程低价低质。

2、有的建筑施工企业在市场机制不完善的情况下,采用地下交易的办法,采用不正当的竞争手段承揽工程,有的企业管理机制不健全,人员素质低,以包代管,不严格执行技术规范、标准,偷工减料、粗制滥造,盲目追工期,抢进度,使工程质量受到很大影响。

3、工程建设监理制度刚刚起步,监理制度还不够完善,监理人员素质不高,有的监理单位不到位。有的质量监督站监督不力,执法不严。

4、建筑产品售后保修服务质量跟不上。住房成为商品,售后服务越来越显得重要,而有的施工企业交了钥匙就无任何责任。对保修不闻不问,一走了之,一旦有问题得不到及时维修。

三、如何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工程质管

1、加强教育,提高工程质量意识

建设工程“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建设工程应以质量为中心,只有高质量才有高效益。一是高质量工程能延长用户的使用寿命,创造出成倍的使用价值。二是高质量工程能使企业赢得信誉,占领市场。建筑业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新的良好机遇,要把握好这个机遇,促使建筑业飞速发展。而这个机遇能否抓住,关键还在于工程质量。工程建设要以质量为中心,以质量兴业,这是发展经济的新形势。在新的形势下我们建设者,一是树立建设高质量工程的意识。二是齐抓共管工程质量。各级政府和建设主管部门要通过宣传、集会、办培训班等多种形式提高建设工程质量的意识,并负责组织建立好各级质量保证体系,制订质量管理制度、检查制度和奖罚条例,逐步建立业主负责制,政府监督,企业实施的质量管理体制,使每个建设者人人都重视质量,人人都是质量监督员。

2、加强施工前的监督管理

对施工前的质量监督管理,主要涉及三个方面,一是对有关设计、勘察文件审查的监督管理。对设计、勘察单位的质量行为和活动结果的监督,重点是放在对设计、勘察文件的审查监督把关上。一旦发现其违犯有关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设计和勘察文件,可以通过直接的经济处罚和法律制裁,使直接责任主体承担由其失误疏忽或有意所造成的质量责任。通过对设计、勘察单位的监督管理和依法处罚,并将其不良行为记录在案,纳入责任主体和责任人的信用档案,形成信用约束力,促使建设主体改进质量管理保证体系,有效促进质量体系良性运作,规范所有主体各个层次、各个环节的质量行为,严格内部质量管理制度和质量检查控制,实现设计和勘察文件的质量满足有关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要求。二是对招投标活动的监督管理,重点是施工招投标的监督,实现市场监督与质量监督的有效结合,通过质量监督审查促进市场竞争的规范化和良性运转,通过市场有效运作,保证质量监督的有效性;三是对合同文本的监督,重点是施工合同的监督,把质量管理的规范化和法制化落实到合同条款中,以合同的法律效力约束各建设主体的质量行为和活动结果。通过对这三方面的内容的审查监督,实现政府对建设工程质量实施过程的预控监督。

施工前质量监督管理的重点归根到底是对业主质量行为的监督管理,因为业主是所有这些活动的组织者、决策者,这也是规范建设业主质量行为和活动结果的重要措施。

3、加强建筑市场管理,实行建设者终身责任制度

建设单位、开发单位的业主行为不规范,已形成质量不稳定或质量低劣的主要因素,也是造成工程事故的主要原因,应引起社会及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严格规范业主行为成为加强工程质量的主要工作。

4、加强对建设监理单位的管理,提高建设监理质量

建设工程质量监理制度是一项提高工程质量的有效制度,对所建设的项目按规定委托或公开招标选择监理单位。政府要加强对监理单位的资质审查工作,并对监理单位资质实行动态管理,促使监理单位不断的提高监理水平。强化总监负责制,加强对监理人员的岗位培训,不具备注册监理工程师资格的人员不得担任项目总监。业主在选择监理单位时要注重监理能力和监理水平的选择。

5、完善政府质量监督职能,加大执法力度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要进一步完善质量法规,加快有关质量管理的法制建设,完善质量管理法规的同时,强化政府监督抽查力度,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提高质量监督工作的有效性。

6、竣工后的监督管理:

竣工后的质量监督管理是建设工程投入使用的把关监督管理。首先要保证不符合质量标准要求的工程不能投入使用,避免低劣工程对国家和公共使用者造成直接的危害和影响。其次是把装修、维修和维护的质量监督纳入建设工程全寿命质量监督管理的范畴:一是要杜绝或减少由于装修、维护过程中的违规行为造成对已有建设工程地基基础、主体结构和环境质量的破坏,引发质量事故;二是避免由于维修、维护的质量达不到要求给国家和公众用户的生产生活环境造成直接损失。在这一阶段的监督应着重把好两关;一是严格对其竣工验收备案的审查、监督,确保备案登记的可靠性、权威性和有效性。二是加强对装修、维护过程中的质量监督管理,使建设工程全寿命期内的质量目标得到有效实现,为用户创造安全、舒适、健康的生产、生活环境,使建设工程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大力提倡和推行工程质量保险,将工程质量管理纳入经济管理的范畴,以解决工程交付使用后发生质量问题住户找不到责任方的后顾之忧。

第9篇

投入产出调查是国家统一安排的全国性大型专项调查和国情国力调查,包括投入产出调查、编制投入产出表和开展投入产出应用三个阶段。通过投入产出调查,将为GDP核算提供总体框架与核算参数,为各产业计算资金、劳动、能源、原材料等中间投入和增加值率提供依据,对提高GDP核算质量和如实反映经济社会发展成就至关重要。编制投入产出表,运用投入产出表进行宏观、微观投入产出分析,对编制国民经济发展规划,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促进节能降耗和环境监测,加强宏观经济管理和科学决策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有关部门及驻宝被调查单位要高度重视投入产出调查工作,增强对这项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认真开展相关调查。

二、加强组织领导,确保调查工作顺利进行。

投入产出调查内容覆盖国民经济各个行业,涉及生产、技术、财会、供销、统计等各个方面,工作面广量大,时间紧、任务重,技术和质量要求高。为加强统一领导、组织协调和督导检查,确保调查工作顺利开展,市政府决定成立市投入产出调查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具体负责此项工作。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明确负责领导和相应的办事机构,协调解决本县区本部门调查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市、县区统计、发展改革、财政、国资、税务等部门要密切配合,按照全市统一安排部署,扎实细致地做好工作。被抽中调查的企事业单位,要由一名单位领导负责此项工作,尽快成立由统计、财务、供销、生产、技术、人事等部门组成的投入产出调查办公室,抽调熟悉业务、工作能力强的同志做好本次调查工作。

三、落实责任,切实抓好各个环节的工作。

各县区政府、市政府各有关部门要根据调查工作的要求,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各调查单位要根据国家调查方案的统一要求,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实施方案,组织安排本单位相关专业人员参加全市统一培训,认真学习调查方案和填报方法。要根据任务,规范调查流程,明确岗位职责,按时完成本单位的调查任务。

第10篇

关键词:中国农业经济;时空差异演变;建设;建议

时空差异演变是现代化发展与进步的重要标志,在时空差异演变背景下,中国农业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1],同时推动着智慧农业经济的发展及进步,现代农业依托物联网、云计算和卫星遥感等现代化技术,对农业环境进行远程遥控与数据分析,实现农业生产的精细化管理、可视化分析,促进中国农业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1意义

1.1符合我国现代化农业的发展方向

在农业发展过程中,中央持续关注“三农”问题,认为“三农”问题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三农”问题解决好可以更好地抵抗各种不可预测的风险,从而有效保障我国国民经济的稳步发展。因此,国家的政策性文件为我国农业经济健康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政策依据,为中国农业经济发展迎来良好的发展机遇。随着农业经济发展时空差异演变的进一步协调,农业的现代化建设仍然是一项需要持续实施的重要问题,因此,快速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稳定农业经济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2],不仅对我国整体国民经济健康稳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也符合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方向。

1.2树立良好农业形象,打造特色农业品牌

中国农业经济的建设与发展需要依靠农业经济大数据平台进行数据分析,对开发与种植的农业产品科学合理的预测分析、选择合适品种、匹配物联网技术,通过构建智能灌溉技术、环境及现场可视化监测等方法促进现代化农业生产体系高效性,创建农村淘宝+实体店相匹配的电商体系,同时全面打通整个农业生产供应链,紧抓农业生产过程,有效管控农业生产环节,突破现有孤立的农业生产市场营销模式的瓶颈,避免时空差异演变的风险,促进农业生产与经营模式的转变。同时,通过开展农业生产与农产品质量的安全管理,推广可追溯的平台监管等技术,加强对农业生产的技术创新、服务体系提升、管理模式改善等一体化建设[3],提升中国农业经济竞争优势,树立良好农业形象,打造符合中国国情的农业品牌,建立中国特色农业生产模式,打造农业产品品牌化生产与经营模式。

2中国农业经济发展现状

近几年,我国不断提高对农业时空差异演变研究及区域差异因素分析,在此基础上加大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开发力度,对于影响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不仅城镇基础设施得到网络全覆盖,偏远农村地区同样实现了基本的网络覆盖,进一步提高了物联网技术与计算机技术在农业生产活动中的应用范围,为农业经济发展奠定了网络与数字化条件。在政府主导下,企业全面配合中,全国开展的农业经济示范工程,引导并且激励农民投入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同时引入金融企业进入农业生产,促进农业经济健康发展,促进了国民经济良性稳定发展,网络电商的发展让农产品可以在全国范围内更好地销售,从而为实现中国农产品走出国门,走向全世界奠定良好基础。但不可否认的是,由于我国的物联网技术还处于发展阶段,相关技术仍然需要完善,在农业生产、经营、营销的数据分析及信息的传递等方面仍然存在问题,另外,因为农村缺乏网络技术人才,导致了物联网技术在农业经济中的低效应用。

3发展优势

3.1农业生产力与资源利用效率高

农耕机械化水平在不断上升,时空差异演变背景下中国农业经济发展也促进了农业生产力与资源利用效率提升,创造了更大效益。信息技术自身高精度、高效率的优势,将这些优势合理应用于农业生产中,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尽管物联网技术并不是非常成熟,但很多技术已显现优势,例如水肥一体化物联网系统很大程度上减少了资源浪费,提高了农民对农业生产的管理能力及水平,农业生产开始由传统粗放管理转变为精细管理,而且在农业生产活动的不同阶段,利用智能传感器等新技术、新方法实时监控采集农业生产环境要素,及时获取农业生产状况,不仅为农业生产提供了精细化管理的基础,也为农业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提高了农业生产的质量、产量,提升了农业生产各种资源的使用效率。

3.2农业生产资源高效节约

要使农业经济能够快速健康有序发展,必须要有先进科学的农业生产创新理念,国家制定了通过创新体制改革,推动农业经济绿色发展的现代化农业生产战略目标,明确了农业绿色发展是第一要务的绿色发展理念。基于绿色理念,对农业资源的使用及资源节约与利用等方面都制定了相应的政策,在中国农业经济发展中,农业资源保护、高效节约用水、耕地轮休耕种等都是农业绿色发展理念践行实施,为中国农业经济迅速发展提供了指导方向[4]。目前,已建立的农业监测系统、水资源合理有效利用数据采集系统,都是创新绿色发展理念所带来的效果,顺应了绿色农业发展的新时代要求。

3.3保障人民群众生活安全化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食品安全问题也越来越重视,社会对于农业生产安全与食品安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必须将农业经济发展成果应用到保障人民群众生活中去,应用到保障农产品安全与食品安全中去,这也是我国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的重要目标之一,通过新技术对食品的流通进行追溯,利用标签、条形码的方式对农产品进行计算机网络的系统数据传输,对农业生产过程进行公开化、可视化,进而提高农产品生产过程的监控能力,实现农业生产的透明化,提高农业生产食品的安全性,保障人民生活安全化。

4存在的问题

4.1缺乏明确的培训目标

全面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其重要的对象之一就是农民,要提高农民的能力,就必须开展目标明确的培训工作,这是保证时空差异下的现代农业全面实施的关键因素。在时空差异演变的背景下,不同区域农业经济发展具有明显差距,不同地区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技术应用,管理能力与观念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就现阶段农民能力的培训工作来说,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缺乏明确的培训目标,培训对象、手段与方法并不能完全符合当地实情,局限于对农民群体与返乡的农民进行培训工作,对于从事相关农业生产的大学生缺乏培训。

4.2培训内容缺乏实践性

在农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我国农民的生计模式也在发生着变化,普遍存在一定的兼职其他产业的现象。在对我国不同时空差异背景下的农业经济培训工作中,对不同文化程度的农民,以及经营生产规模不同的农民[5],其培训工作的内容、方式同样存在着不同。目前,我国农民普遍文化水平较低,培训工作也基本是将基础性知识作为重点,很少针对不同农民群体制定相匹配的培训方案,缺乏科学生产实践性培训,落后地区的农民依然使用传统模式生产,导致农民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和实践性,导致时空差异演变下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受到制约。

4.3相关制度建设不完善

在落实现代农业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将完善人才培训体系作为基础。通过对时空差异背景下农业经济的培训发展工作来看,政府部门培训工作往往占据着主导地位,其他社会群体缺乏参与的热情。在培训过程中,培训主题与内容都比较单一,缺乏一定的专业性,培训的教师力量也比较弱。此外,针对管理型职业农民的培训工作与实践型培训存在交叉问题,导致二者的区分模糊不清,从而影响了培训工作的进展,不利于时空差异演变背景下农业经济培训工作的开展,而要促使以上问题得到解决,制定完善的制度必不可少,目前缺乏完善制度,不能积极引导企业、资金、高素质人员进入农业现代化生产进程。

5发展建议

5.1做好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培训的准确定位

在时空差异背景下,农业经济要高质量发展,做好培训工作非常重要,相关政府部门需要明确培训目标的主体。对于农业人才的目标群体做好定位,使用分层过滤的方式,加强对不同农业人才的筛选工作,确定好对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培训目标与定位。在对农民进行培训的过程中需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立足于全国农业发展现状,完善现代化的人才培养与培训机制,让真正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农民群体接受现代化教育,针对不同农民群体,调研其实际需求,制定不同培训计划,从而准确把控农民培训目标,提高农民培训效果。

5.2创新农业发展培训内容体系

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科学技术的创新越来越快,需要对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培训内容不断创新。首先,政府部门需要通过问卷调查,调研当前农业生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实际需求,促使培训内容符合大众需要。其次,需要促进农业生产部门与科研单位相结合,根据现代农业的发展实际与现状融入全新的科研成果,不断更新与完善培训内容。对于不同文化层次与不同年龄段的农民进行培训时要坚持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农民群体开展不同培训工作,充分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强政府部门之间的沟通,邀请农业专家深入现代农业生产一线,在实践中依据农民需要即时培训,真正促进农民能力提升。

5.3完善相关培训机制

充分借鉴国内外的发展经验,在完善自身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充分结合我国农业发展的实际和现状,根据现有的职业对农业进行产业与类别的划分,鼓励广大农民群体重视专业性水平的提升。通过完善的跟踪与反馈制度,让每一个农民都可以真正学习到知识,将学习到的知识合理运用到农业生产中。政府部门需要依托现有的教育机构,健全培训师资力量,加强对师资力量的培养,鼓励培训师资队伍提高自身水平与能力,确保培训工作顺利开展。

6结语

对于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来说,依托时空差异的实际情况,实现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利于提高农村的建设水平与农民的生活质量。在时空差异演变的背景下,我国农业经济从传统生产模式到农业的现代化生产,需要科学的谋划,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农业经济发展目标,做到统筹兼顾,因地制宜的发展农业,有效解决“三农”问题,需要政府部门、企业、农民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最终一定会实现乡村振兴的宏伟目标。

参考文献:

[1]胡晨沛,李辉尚,曲春红.基于时空异质弹性生产函数的地区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变迁特征研究[J].农业技术经济,2021(7):103-114.

[2]胡晨沛,李辉尚,聂凤英.生产函数异质性与地区农业经济增长:基于时空异质弹性生产函数模型[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21,26(3):201-211.

[3]尹朝静.中国农业经济增长质量的区域差异及动态演进[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19(5):1-14.

[4]姚成胜,朱伟华,黄琳.中国农业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时空格局演变及其驱动机制分析[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9,40(4):537-546.

第11篇

质量工作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攸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党和政府的良好形象。下面由小编来给大家分享质量月表彰大会领导讲话稿优秀范文,欢迎大家来参阅。

质量月表彰大会领导讲话稿1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员工:

大家上午好!

非常荣幸受邀参加湖北东神楚天化工有限公司“质量月”活动的启动仪式。这次活动非常及时,也非常重要。开展“质量月”活动,对提高全民质量意识,推动质量振兴事业,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有着深远的战略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楚天化工作为我市质量兴企先进企业,率先导入了卓越绩效管理模式,不断提高全面质量管理水平,先后获得大冶市首届市长质量奖、黄石市第三届市长质量奖、湖北省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这些成绩的取得,正是楚天化工一直以来重视和坚持质量工作的结果。公司对如何抓好质量月系列活动已经提出了很好的方案,现在我代表市质监局就全面落实企业产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的有关问题讲几点意见:

第一,提高对质量工作的认识,把质量工作放在重要的位置。 要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就是要高质量、高水平的发展。在数量和质量的问题上,把质量放在第一位。我们开展“质量月”活动,就是要在全社会营造一个关心质量、关注质量、重视质量的良好氛围。从政府到部门,从部门到企业,从企业到全社会,从高层领导到一般群众,都应该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精神,高举质量振兴的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走质量强国、质量兴市之路。

第二,培育和树立全社会的质量意识。所谓质量意识,我理解就是遵法纪、讲规则的意识,就是诚实守信的意识,就是精益求精的意识。质量工作涉及各行各业,质量问题涉及千家万户,提高质量,必须是政府主导、部门监管、企业主体、社会监督、全民参与,形成一个系统的工作机制。当前提高企业的质量意识,首先要讲诚信,就是出了质量问题敢于承担责任,要及时采取措施,要对社会负责,对消费者负责。

第三,全面落实企业质量安全主体责任。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抓好产品质量,重在严格管理,重在坚持不懈,持之以恒,重在落实。企业要以质量月活动为契机,牢固树立“质量第一,以质取胜”的理念,加大质量安全投入,完善质量管理,积极采用新技术和新工艺,提高质量安全水平,走质量效益型、品牌信誉型、自主创新型和资源节约型的发展道路。

希望今年的质量月活动,能够促进我们的广大企业争先创优,不断地去加强质量管理,全面落实企业质量主体责任,为我们企业的自身发展,为大冶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最后,预祝本次“质量月”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

质量月表彰大会领导讲话稿2

尊敬的各位领导、先生女士们:

大家上午好!

非常荣幸受邀参加20--年---“质量月”活动启动仪式。这次活动非常及时,也非常重要。开展“质量月”活动,对提高全民质量意识,推动质量振兴事业,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有着深远的战略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近年来,---委、县政府始终高度重视质量工作,坚持把“质量兴县、以质取胜”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坚持在财政投入、体制机制、科技建设、专项整治等方面不断加大工作力度,深入实施质量兴县、名牌和标准三大战略,积极推动广大企业导入先进的质量管理体系,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涌出了一批先进企业和知名品牌,有力促进了微山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为此,我代表市质监局,对长期以来关心支持质检工作的微山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有关部门、新闻媒体和社会各界及广大企业,表示衷心的感谢!刚才,卜县长对如何抓好质量工作提了很好的意见,在此,我就全面落实企业产品质量安全主题责任的有关问题提几点意见:

第一,提高对质量工作的认识,把质量工作放在重要的位置。

大家知道,贯彻好科学发展观,完成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规划,就是要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就是要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其中这个“好”,就是对质量的要求,就是要高质量、高水平的发展。在数量和质量的问题上,把质量放在第一位。党和国家历来十分重视质量工作。我们开展“质量月”活动,就是要在全社会营造一个关心质量、关注质量、重视质量的良好氛围。从政府到部门,从部门到企业,从企业到全社会,从高层领导到一般群众,都应该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精神。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中,高举质量振兴的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走质量强国、质量兴县之路。

第二,培育和树立全社会的质量意识。

所谓质量意识,可以做很多解释。但我考虑,当前我们理解质量意识,就是遵法纪、讲规则的意识,就是诚实守信的意识,就是精益求精的意识。质量工作涉及各行各业,质量问题涉及千家万户,提高质量,必须是政府主导、部门监管、企业主体、社会监督、全民参与,形成一个系统的工作机制。当前提高企业的质量意识,首先要讲诚信,就是出了质量问题敢于承担责任,要及时采取措施,要对社会负责,对消费者负责。

第三,全面落实企业质量安全主体责任。

--去年对加强质量工作分别做出两次批示,----指出: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抓好产品质量,重在严格管理,重在坚持不懈,持之以恒,重在落实。的这两段批示非常深刻,今年年初,姜大明省长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要求,要深入实施质量兴省战略,突出企业的质量主体作用,全面加强质量责任,加快构建质量主体责任。20--年是落实企业质量主体责任活动年,广大企业要以活动的开展为契机,牢固树立“质量第一,以质取胜”的理念,加大质量安全投入,完善质量管理,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提高质量安全水平,走质量效益型、品牌信誉型、自主创新型和资源节约型的发展道路。

希望今年的质量月活动,能够促进我们微山的广大企业争先创优,不断地去加强质量管理,全面落实企业质量主体责任,为我们企业的自身发展,为微山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最后,预祝20--年---“质量月”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

质量月表彰大会领导讲话稿3

9月5日,志高中央空调20--年质量月总结暨表彰大会圆满举行,来自营运与品质部、制造中心、研发中心、营销中心等管理干部、骨干员工、车间班组长代表共同出席了会议现场。公司副总经理王峰、营运与品质部总监童志军、研发中心总监高德福对活动竞赛获奖人员进行了表彰,以资鼓励。

本届质量月主题为品质出自我手,我以“质优为荣、质劣为耻”,通过组织举行技能比武、全员质量改善提案、市场质量摸底、质量文化活动、质量标兵评比等一系列活动,增强全体员工对质量重要性认识,发现一线技能导师,树立质量标兵,持续完善公司品质改善,营造良好的质量氛围。活动参与者经过多轮的角逐,最终评选出车间技能比赛一等奖、质量文化活动一等奖及最佳辩手、质量改善提案获奖者、质量标兵班组长等获奖者共计48名。

第12篇

1 湖北省矿产资源的主要特点

1.1 成矿地质条件

湖北省跨越秦岭褶皱带和扬子准地台两大构造区。以襄北深大断裂(即房县-襄樊-武穴-线)为界,以北为秦岭褶皱系,地质构造复杂,发育一套晚古-中上元古代的中深-中浅变质岩系,并分布有变质-交代型及同熔型中酸性花岗岩体以及基性-超基入体。热液活动广泛,成矿条件有利,形成了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磷、金、银、铁、金红石、重晶石、大理石、花岗岩等;以南为扬子准地台,发育一套稳定性地壳沉积物。鄂东南和鄂西地区为古生代-中生代碳酸盐沉积地层。而鄂中地区阻汉平原为一套覆盖在古生代褶皱之上的新生代红色砂页岩。鄂东南地区燕山期中酸性岩浆活动强烈,具有有利的热动力成矿条件,形成了铜、铁、金、铅、锌、硫铁矿等黑色有色金属和非金属矿产。鄂西地区以磷、铁、金、银、钒、煤、硫铁矿、石墨为主。鄂中地区富含石油、天然气、岩盐、石膏、芒硝等矿藏。

1.2 矿产储量

湖北省地质构造复杂多样,为矿产资源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条件,除能源资源较为短缺外,其他矿产资源较为丰富。矿产类型多,矿种齐全,资源量大。其探明矿产种类和储量居全国第九位。已发现的137种矿产中,金属矿产49种,非金属矿产76种,能源矿产9种,水气矿产2种。主要优势矿产磷、铁、铜、岩盐、石膏、水泥、石灰岩等40多种已探明储量在全国居重要地位,其中磷、金红石、硅灰石、石榴子石和泥灰石等5种矿产的储量居全国首位,铁、铜、石膏、岩盐、金、汞、锰、钒、镍、铊、钼、独居石、磷、水泥、石灰岩、白云岩、大理岩、耐火粘土、蛇纹岩、碘等矿储量居全国前7位。矿产资源在地区分布上具有相对集点。石膏、岩盐、钙芒硝、石油集中分布在鄂东和鄂西两地,尤其是鄂西、铁矿占全省总储量和的72%,磷矿占90%以上,硫铁矿占75%以上,锰、汞、石墨、银金矿、银钒矿等几乎全部集中分布在鄂西。全省有57种矿产资源储量列居全国前十位,全省保有矿产储量潜在总值14728亿元,人均矿产储量潜在总值2.48万元(覃家君,2006)。

1.3 矿石质量及结构

湖北省矿产中部分金属矿产和非金属矿产品质优良,富矿多。如金属矿产中的铜矿(富矿占61%)、矽卡岩型铁矿;非金属矿产中的盐矿、石膏、花岗岩、大理岩、萤石、石墨、石灰岩、白云岩、膨润土等。而铅、锌、锰、镍、钒、铬等金属矿产和磷、硫、铌、钽、稀土等矿产则以贫矿为主。在矿床组分上,伴生矿产多,往往共生有多种矿产和伴生有用矿物和元素,若能综合开发和回收利用,可以使一矿变多矿,大大提高利用价值和经济效益。如鄂东南的铜铁矿床,伴生有锂、铷、硼、碘、溴等。

1.4 矿产分布及其组合

矿产分布不均匀。主要矿产储量分布相对集中,而且矿产配套较好,有利于形成规模开发。如铁、铜矿产主要分布于鄂东南地区,又有冶金辅助原料(熔剂石灰岩、白云岩、萤石及冶金用砂岩等)配套,从而形成武汉-黄石-鄂州冶金工业走廊。又如盐、石膏、芒硝、石油主要集中于江汉盆地,而磷矿、石墨及其他非金属矿产集中分布于鄂西南地区。因此在鄂中建成了石油化工、盐化工等化学工业基地,在鄂西南形成了我国重要的磷化工基地及建材工业基地。鄂西北地区的银金矿、金红石矿、重晶石矿、磷矿等矿产资源分布使得本区有可能成为化工有色金属工业基地。

1.5 存在的主要问题

矿产资源勘查与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1)矿产资源结构不尽合理:大宗矿产多,高值矿产少;传统矿产多,急缺矿产少;难选冶贫矿多,易采选富矿少。(2)矿山规模偏小且分散,矿山对资源占有量大,开采量小,可供规划开发空间狭窄;(3)设备和生产工艺落后,资源浪费严重,经济社会效益欠佳;(4)资源开发利用方式粗放,环境污染严重,自身发展能力不足;(5)政策法律环境欠佳,矿产资源资产效益低下,资本扩张和引资能力较弱;(6)国有矿山企业比重偏大,乡镇集体、个体矿山管理水平偏低,过于关注局部利益和眼前利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产业链短,在国民经济总量中的贡献因子偏小。

2 湖北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战略的初步构想

2.1 基本思路与设想

(1)以中部崛起和率先发展战略为契机,紧紧围绕湖北省“十二五”计划纲要,超前准备,加强勘查,统筹规划,合理开发;

(2)发展传统优势,增强资源储备,拓展新兴领域,加强国家急缺和市场急需矿种勘查与开发;

(3)扩大改革开放,加速引资勘查,立足“找大资源,办大矿”的原则,力求做到资源勘查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并举,促进社会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2.2 总体布署原则

新一轮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战略可表征为:大力开发国民经济建设急需的重要矿产资源和适合在省内进行适度深加工的矿产品,以支撑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优化,增大本省的GNP总量并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实现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快速、协调发展。其主要内容包括:(1)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在湖北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基础地位和支柱地位,是整个产业结构演进的基石;(2)以几个重点资源富集区为矿业开发的增长极进行基地建设,是推进和实现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战略目标的关键。湖北的资源基础、产业基础和经济结构现状表明,湖北的矿业发展只能沿几个重点资源富集区和交通干线展开,形成产业发展极带动其他产业发展;(3)产业协调发展应重点抓好的工作,一是全面资源开发与资源富集区的重点开发,二是资源开发中的资源优势导向和市场优势导向,三是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发展与其他产业发展。湖北矿业发展的资金积累除国家重点项目投资外,主要依靠省内矿业自身积累转换调节,因此,应以发展在矿业支持下的能源一重化工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为主,协调其他产业发展,形成以矿业为先导的产业环链和产业集群。(4)实行经济-资源-环境-社会发展相互协调的战略方针。针对生态基础脆弱,强度开发已造成资源环境不协调的现状,加大资源开发-环境保护-经济发展的协调力度。

2.3 战略目标期望

根据湖北矿产资源特色及区域成矿条件,在充分考虑市场潜力与经济社会效益的前提下,以开发优势矿产为重点,加强新兴特色矿种勘查,增强资源储备。(1)建立两个具全国意义的国家级矿业开发基地:一是鄂东南铁、铜、贵金属产业基地;二是鄂西磷及磷化工产业基地。(2)建立一个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后备基地,即鄂西北地区稀土、贵金属(银、铂钯)为主的后备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基地。

3 实施湖北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战略的路径选择

以省委、省政府实施中部率先和跨越式发展战略为契机,实施湖北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和跨越式发展战略,在产业导向和布局上,应充分发挥本省能源及资源的比较优势,加大高附加值产品的开发力度。

(1)强化地矿工作的基础地位,加强矿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的软、硬环境,这是关系矿业可持续发展和跨越式发展的基础性工作。要大力加强地质勘查,尽快改变地质工作滞后于经济发展的局面,不断寻找和探明可供开发利用的优质矿产资源,为矿业开发提供充足的资源支撑,这是地质勘查与矿业发展的首要任务和着力点。

(2)湖北属于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再加上长期以来对矿产资源开发未能遵循客观规律,进一步引发了许多生态环境问题。矿产开发乃至经济社会发展也因此受到很大制约,成为湖北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障碍。因此,湖北矿业发展要坚持“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并重,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和方针,走“生态矿业,绿色矿业”的发展道路,努力提高矿产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实现矿业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探索一条适合国情、省情的资源导向型和资源节约型的经济发展新路径。

(3)大力调整矿业结构。当前和近期内,要着重抓好以下工作:一是坚持“勘查与开发并举,以勘查促开发”的方针,加大矿产资源勘查的力度,尤其是重点矿种的重点资源富集区的矿产勘查力度,确保矿产开发有充足的资源基础;二是重点加强优势矿产资源的勘查开发;三是积极发展矿产品深加工,尽快改变以销售“原矿和初级产品”为主的局面,实现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的转化与增值;四是优化矿业布局,提升矿业整体素质和竞争力,既要突出重点,又要兼顾一般,正确处理铁、铜、磷、盐、建材等传统优质资源与金、银、钒、稀土等新兴非传统矿产资源勘查与开发的关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五是既要抓紧矿产勘查工作的实物工作量投入,亦要重视地质科研与新理论、新技术应用,不断提高地学研究与矿业开发的产业科技水平;六是大力调整和优化矿业所有制结构,利用矿业权流转等市场经济体制和机制,培育矿产勘查与矿业开发的多元化投资主体,并以更开放、更灵活的政策导向,将本省的资源优势与省内外的资金、技术优势紧密结合,促进矿业、工业及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

(4)矿业发展需要科技进步、技术创新和人才支撑。要在矿产资源勘查与矿业开发中实现大的突破与发展,必须进行科技创新和实施人才工程,为矿产资源勘查与开发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

4 实现湖北矿产资源优势转换战略的对策

为加快湖北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进而转换为经济优势的进程,除用足、用好、用活中央给予中部地区和地质矿产勘查业的优惠政策外,还需中央和省政府给予必要的支持和扶持。为此,提出以下对策及政策建议:

4.1 高度重视工业化进程中的矿产资源可持续供应问题

进入21世纪以来,矿产资源形势日趋严峻,如何实现矿产资源可持续供应,已成为保障湖北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

(1)要十分珍惜矿产资源,在已探明的优势矿产资源基础上,以市场为导向,有计划、有重点地实施优势资源的转换战略。第一,以优势矿产资源转换为主体,建立企业集团。要以国家紧缺矿产资源为重点,以优势矿产资源转换为主体,走企业集团化道路。要量力而行,有重点地实施勘查与开发,千万不要因为资源丰富就全面放开、铺摊子;要有重点地改造、建设有特色的黑色、化工、有色产业基地;建立具有抗风险、科技进步程度较高的集团化采、选、冶、加工联合企业,努力构造产业链群,带动相关区域经济发展,重视形成规模效益。第二,以市场为导向,始终把握市场的有效需求。矿产资源属全球性范围配置的资源,铁、铜、磷等矿产从来就是全球性战略资源,在国际资源市场一体化的过程中,我国正在实施“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战略构想。因此,湖北矿业开发与发展,要在国家开放市场中进行定位,要从更广阔的视野上树立以市场为导向的发展思路。决定地区矿业发展的主导因素是市场需求,而不是地区的资源禀赋。矿业要按市场经济的原则运行,以提高矿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和求得效益最大化。第三,以科技为先导,提高矿业的技术装备水平。骨干企业的科技水平起点相对要高,技术改造和新建的矿山企业,应建立在先进的科技装备水平上,千万不要重复管理粗放、劳动密集的传统工业模式,努力探索新的办矿模式,切实推动和实现矿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要特别重视矿产资源综合利用,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强企业活力;开发和引进先进的探、采、选、冶技术是湖北矿业发展依靠科技进步的最有效路径。

(2)世界矿产资源相对丰富,与我国资源的互补性很强,因此,立足“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是保障湖北矿产资源可持续供应和区域资源安全的重要战略措施。如果一味强调资源自给,湖北将不得不开发成本高、稳定程度差的矿产资源,使国民经济整体效益下滑,最终导致战略上的不安全。但完全依赖国际资源市场,也会导致一系列不确定风险。因此,立足“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是湖北乃至国家资源安全的唯一选择。

(3)加强主要矿集区资源和优势矿产的勘查与开发,保持国内外两种资源及两个市场的合理比例,平衡国际资源贸易利益及国际资源风险;建立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充分利用已有矿产资源,减少资源消耗量。一是要加强主要矿集区矿产资源和超常矿产的勘查与开发。矿集区是大宗矿产资源的支柱,它占探明总储量的80%以上。应该完善矿产资源的资产价值科学体系,走科技型的资源勘查道路,开展和深部找矿,使老的矿集区资源基地可持续发展,新的矿集区成为新的资源基地,这是解决矿产资源可持续供应的关键。超常矿产(指新矿种、新类型、深部矿、极贫矿、难采矿、难选矿等)的开发利用,直接关系现有矿区的可持续发展和矿产资源的可持续供应。对于埋深千米以下的矿床,开采难度越来越大,必须重点开展研究。低品位贫矿床是本世纪的重要开采对象,为此,必须开展溶浸采矿与复杂共生难选矿的研究,为低品位贫矿床的开发利用开辟新的途径。二是要建立资源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转变资源利用方式。目前湖北的矿产资源总回收率在30%左右,资源节约的潜力很大。因此,必须建立资源节约型的国民经济体系,其核心思想是提高矿床开采的回收率,降低贫化率,综合回收资源,高效利用资源,降低资源消耗,同时建立以节能、节材为中心的节约型工业生产体系和适度消费、杜绝浪费的生活服务体系,以减少矿产资源的需要量,降低资源的供给量。

(4)大力加强矿产资源的地质勘探,重视矿产资源所有权的管理,建立矿产资源供应的后备基地。近年来,矿产资源勘探投入不足,突出表现在中部地区。目前,中部地区单位面积的勘探投资不仅低于东部地区,而且亦低于西部地区。许多矿产资源地质工作程度低,虽然有良好地质成矿环境和找矿远景,但却资源远景不清,可供设计建设的资源基地明显不足。因此,重视和加强地质基础工作,把勘查作为本省矿业发展战略的重要基础,势在必行。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对优势矿产资源,应加大地质勘探的投入力度,为矿业开发提供足够的矿产储量。在加强地质勘探工作的同时,要重视确立矿产资源所有权的管理,坚持矿产资源属国家所有的基本原则,严格实施矿产储量登记及规划分配制度。在中央、省统一进行矿产储量登记的基础上,按照国家、地方需求及矿产状况,统筹兼顾国家、地方利益,划定中央及地方对各类矿产的使用权。要确立矿业权登记管理,避免低水平重复及争、抢现象,依法建立有序的探矿、采矿秩序,杜绝乱采滥挖。

4.2 深化地质矿产勘查和矿业投资体制改革

坚持实行“谁投资、谁受益,谁找矿、谁受益,谁开发、谁受益”的矿业政策,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积极吸引省内外资金进行风险地质勘查,鼓励和发展各种经济成分参与矿产勘查开发的融合型、规模型矿业经济。

(1)重点扶持发展有优势、有特色的矿业开发业。在现阶段,主要扶持以铁、铜矿为主发展黑色、有色金属工业的矿产开发业,以金矿为主发展黄金工业的矿产开发业,以磷、盐、重晶石矿为主发展化学工业的矿产开发业,以石灰岩、花岗岩为主发展建材工业的矿产开发业,积极探索和发展矿产品的深加工和精加工。

(2)制定具体的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优惠政策。投资勘查开发矿产资源,享受湖北省基础设施重点工程建设项目的同等优惠政策,其中占用非农业耕地、非人工草地应免征使用费;占用耕地、草场、林木等也应按规定的最低标准收费。全省各地、各部门应本着“只求所在,不争所有”的开发原则,为加快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提供全方位服务。

(3)加大湖北省专项地质矿产勘查基金的投入力度,加快湖北的战略性地质勘查工作和对重点区块和重点成矿区带的系统地质矿产勘查工作,发现和提交可供国家规划和开发矿产储量,提高主要矿产资源对国民经济发展的保证程度;同时大力扶持以湖北优势及特色矿产开发为主的矿业公司上市,加快矿产资源的勘探与开发。

4.3 进一步改善和优化湖北矿业投资环境

(1)树立新的开放开发意识。从改善湖北矿业投资环境的角度考虑,应当树立三种意识,一是树立大开放促进大开发的意识。必须抛弃小打小闹、小富即安、小进即满的思想观念,站在更广的开放层面看发展,站在更高的开发层面看未来,实行全方位的对内对外开放,广泛吸引国内外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以开放的意识深化地矿改革,以开放的意识构建矿业权市场。二是树立立足市场搞开发的意识。“立足资源搞开发”是曾经长期固守的传统发展思路,资源相对丰富,市场潜力较大,只能说明有基础条件,但资源再多需要转化,潜力再大也要变成现实优势。所以,必须改变过去“靠山吃山”、粗放经营的做法,树立市场观念,用市场眼光看资源,立足市场搞开发,研究“市场需要什么,我能开发什么”,真正把矿产勘查开发活动置于广阔的大市场之中。三是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湖北矿业大开发,并不等于“大开挖”。决不能以牺牲本已脆弱的生态环境为代价,再不能对矿产资源进行掠夺性开采。要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在制定区域性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规划、政策措施以及引进资金搞开发前,必须充分考虑保护生态环境,考虑矿产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2)以省委、省政府实施中部率先和跨越式发展战略为契机,不断提升湖北矿业投资的“硬环境”。过去,湖北经济发展的关键制约“瓶颈”在于“优势”未能得到充分发挥,而且生态环境脆弱、基础设施条件差、体制转变滞后、资金十分短缺等“硬环境”的劣势未能得到有效克服和好转。充分利用中部率先和跨越式发展战略机遇,不断提升矿业投资的“硬环境”,是推动湖北矿业快速发展的关键。

(3)转变政府职能,规范行政权力,下工夫改善矿业投资的“软环境”。经济全球化、信息化、市场化是当代经济三大国际性潮流,这三大潮流相互作用,给我们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和前所未有的挑战。各省市区纷纷进行多方面战略性调整。而政府在这种调整中处于至关重要的地位。从培育和维护市场环境的角度出发,“政府应当在已有的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的基础上,坚持以经济和法律手段而不是以行政手段直接干预实行宏观调控,政府应当基本退出对矿山企业经营活动的直接行政干预,矿山企业进入、退出市场,都应该由企业根据其自身的利益原因和经济原则去考虑,政府则应当重点考虑建立和维护统一开放、公平竞争的矿业权市场秩序。”

任何意义上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都是伴随区域性基础条件的改善和融入一种开放合作的大环境而来的。要实现湖北矿业经济跨越式发展,必须以思想的跨越为前提,以改善基础条件为起点,以矿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引进外资,加大区域开放开发为重点,用新的思路、新的视觉探索新的方法,用新的观念、新的方法建立新的运行机制,从而为改善矿业投资环境,为实现湖北矿业跨越式发展创造条件。

4.4 实施高质量矿床勘查战略,提高矿业开发的经济社会效益

(1)高质量矿床及其意义

高质量矿床是指那些规模大、品位高、在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容易开采和加工的矿床。开发高质量矿床具有生产成本低、现代化技术程度高、矿山寿命长、经济效益好等特点。确定高质量矿床勘查战略是加速发展湖北矿业的重要举措;发现高质量矿床不仅将给地矿部门本身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而且将对国民经济发展产生显著影响。

近20年来,采矿技术发展较快,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矿业发达国家,自动化采矿技术已实现或正在实现,例如,加拿大Inco公司在肖德贝里矿业井下各中段的采矿工作都可以通过卫星在大约400km以外的多伦多市区内的控制室进行遥控;露天开采都已借助于GPS定位技术实现了自动化。同时,采矿深度也在不断加大,例如,加拿大安大略省Kidd Creek块状硫化物矿床的开采深度已达2000m;南非Anglo金矿公司正在着手准备开采垂深为3500~5000m的金矿储量。湖北大部分国有矿山已经实现机械化,正朝自动化方向迈进,现代采矿业已成为广泛应用高新技术的领域。显然,推动采矿技术迅速发展的力量源于高质量矿床,只有高质量矿床才能使现代化采矿的技术经济效益得到最充分的发挥。

(2)勘查高质量矿床的研究内容和方向

每一种矿产通常都有多种矿床类型,不同的矿床类型所赋存的地质环境和经济价值往往差异很大,因此,目标矿床直接影响到勘查战略和投资效果。勘查高质量矿床的基本思路是,首先在品位一吨位图上确定该矿种的高品位、大吨位的矿床类型,然后根据该类型矿床的地质特征确定勘查靶区、勘查技术、项目经费预算以及人员和设备的配置,其中最关键的环节是勘查靶区的确定。目前,需要深入研究在湖北哪些地区具有寻找哪种类型的高质量矿床的潜力,并且确定出这些质量矿床类型的特征性勘查准则。

在技术手段方面,勘查高质量矿床面临的并不是缺乏某种技术,而是如何创造性地组织利用好现有的技术,充分发挥现代技术最佳组合的技术效益和经济效益。在实施高质量矿床勘查项目的过程中,每一个重大的决策都关系到项目的成败,每一个重要的决策都必须基于对各种技术手段所获得信息综合分析。GIS技术为勘查决策提供了一个省时、省钱而且高效的极为重要的工具。

4.5 构建区域矿产资源基础研究创新体系

第13篇

【关键词】 石油通信 质量 对策

一、前言

近年来,由于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网络技术和电信技术的相互结合,为我国石油行业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经过近年来长期坚持不懈的发展,我国已构建了一大型石油通信网。在信息技术处理层面,还需进一步的深入发展,从而提升石油安全事故处理的速度。

二、关于石油通信概念的界定

石油通信指的是在具备石油通信网的基础上,将其应用到石油开发的每一个环节当中,从而进一步加快我国石油行业的进步与发展。其中,石油通信网也是由多个小的通信网络所构成的,如:卫星通信网、数字数据网、安全事故应急网等。因此,该通信网络具备多种服务功能,如:声音、图像、数据传输等。所以,在石油行业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加快石油通信改革的重要性分析

3.1 石油通信改革是加快我国经济发展的需求

当前,由于石油通信网络还不是十分的完善,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快石油通信网改革的速度,而当前所面临的发展机遇主要包含以下三点:第一,无论是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还是在信息产业化发展方面,都对通信产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二,由于我国对信息产业政策进行了全面调整,这就为通信网的发展提供了更多便利的发展条件;第三,石油和石化的全面发展为拓宽石油通信市场发展提供更多发展机遇。

3.2 石油通信完全具备改革的条件

根据相关部门的数据调查显示,我国石油通信潜力与经济效益都处在良好状态,因此,完全具备发展的潜能。同时,也为石油通信行业改革提供了大量便利条件。例如:石油通信网既可以为石油化工发展提供一定的通信技术支持,又能为社会提供相应的通信服务。经过近几十年的发展,石油通信网在逐步发展壮大,同时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石油通信网服务能力远超出油路市场发展需求,所以,完全具备向社会提供服务的能力与条件。

四、提高石油通信质量的有效对策

4.1 确保通信电缆质量

构建石油通信网时,尽可能的避免使电缆出现较大的弯曲。有关资料显示,当电缆弯曲半径超出固定值时,我们可忽略信号衰减量,因此,在构建通信网的过程中,应确保电缆线弯曲半径在电缆弯曲固定值允许范围之内。此外,电缆连接要选择最合理的规格与连接法,如:电缆截面面积偏大时,有可能会降低通信信号,因此,在操作过程中必须应用最合理的切割设备,这样可确保电缆的横切面满足通信传输的需求。

4.2 定期组织技术人员参加技术培训

石油通信网的建设对操作人员的要求是非常高的,既要有较高的技能与素质,又要熟练掌握通信传输各方面的知识。因而,作为通信企业来说,必须重视岗前对技术人员技能与知识的培训,从而更好的解决存在的问题。除此之外,对于操作人员与技能人员来说,还应熟练的掌握细节方面的技术,如:放电时间、放电电流大小的控制等,降低通信信号衰弱的程度,以提升石油通信网的通信质量,保证石油开采工作的顺利开展。

4.3 选用高质量的通讯平台

现阶段,最常见的几种通讯平台包含:光纤通信,它是用光作为载波的,经光电相互间的转化,以达到传输信息的目的;短波通信,它是通过DSP信号处理实现2FSK信号调制与调解,从而硬件电路设计不再那么复杂,而且也大大提升了系统运营的灵活性能;卫星通讯,该系统的应用具有多种优势,如:覆盖范围广、成本和距离远近关系不大,尤其是在石油勘探和开发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五、结束语

石油通信网的发展成为我国石油开采极其重要的一个基础内容,该网络能够为石油勘探、生产等提供更多高质量的服务。但如果通信质量较差,那么将直接影响到石油生产的发展。因此,作者结合当前石油通信网运营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阐述,采取一些有效的应对措施,以加快我国石油行业的快速发展,为石油行业发展与国民经济发展赢得更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参 考 文 献

[1] 郑光明. 浅析改善石油通信质量对策的研究[J]. 中国新通信,2013,13(18);132-133

第14篇

经市人民政府研究。安排布置第二次经济普查工作。刚才,决定召开全市第二次经济普查动员暨农业普查惩办会。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全市第二次农业普查工作。市统计局局长唐永光同志传达了省、市有关会议精神并通报了市前期工作情况和安排部署了下一步工作,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曾强同志安排布置了第二次经济普查宣传工作,会议还表彰了第二次农业普查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各乡镇办和经济普查成员单位与市人民政府签订了责任状,请大家回去后认真抓好抓落实。

2011年开展的第二次农业普查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全市农业普查工作者克服了很多困难,制定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和各项农村政策的重要依据。依照国家和省、市的统一安排布置。开展了大量卓有效果的工作,摸清了全市农业资源状况,较好地完成了市第二次农业普查工作任务。借此机会,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刚刚受到惩办的农业普查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示热烈祝贺!并向全市统计战线的同志们向在农业普查第一线辛勤工作的普查人员表示衷心的感谢!

这次农业普查工作过程中。对下一步做好经济普查工作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市委、市政府先后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农业普查工作,有不少好的经验值得总结。确定了全市农业普查各阶段的工作任务;市、乡两级农普工作组和各地各部门主要领导、分管领导亲临一线,协调、指导农普工作,及时解决困难,确保了农普工作的有序进行。全市1300多名普查工作者深入到农村千家万户,逐户摸底核实,近一个月时间内,加班加点完成了全市780个普查小区、6.2万户农村住户、10多万张普查表的普查登记工作。市农普办对普查骨干进行了业务培训和指导,数据处置光电录入前进行了试录,保证了全市数据处置工作的高质量。第二次农业普查资料是一笔十分宝贵的财富,全面反映市“三农”发展状况、特点、存在问题和发展趋势,市农普办目前正在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农普资料进行专题性和综合性分析,以便下步做好资料的开发利用和普查数据公报。

今天会议除了总结第二次农业普查工作外。为了做好这项工作,重点是安排和布置全市第二次经济普查工作。讲四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第二次经济普查的重要意义

第二次经济普查是一项重要的国情国力调查。市社会主义新农村、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也是一项重要的社会动员活动。近几年来。经济规模、产业结构和组织形式都已发生了新的变化。新的形势下,开展第二次经济普查,可以了解我市第二、三产业的发展规模及布局,掌握产业组织、产业结构、产业技术现状及生产要素的构成,摸清我市能源资源消耗状况,建立健全节能降耗的统计、监测和考核体系,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及时跟踪产业发展动态,为“十一五”规划的总结评估和“十二五”规划的研究制订提供科学依据,对于促进我市经济社会更好更快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准确掌握第二次经济普查的时间安排

第二次经济普查。资料时限为2010年度。普查的对象范围为在市境内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全部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经营户。包括19个国民经济门类以及90个行业大类,规范时点是2010年12月31日。还包括企业效益、技术和能源消费等情况。这次普查工作分为三个阶段进行:一是准备阶段(2010年12月31日前)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任务是成立各级普查机构、落实经费和物资保障;完善普查方案,制定实施细则,开展普查试点;选调普查人员进行业务培训;组织开展社会宣传动员;完成对普查对象的清查摸底。二是普查登记及数据处置阶段(2009年1月—9月)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任务是对所有普查对象进行入户普查登记,做好数据处置工作。三是数据、资料开发和总结惩办阶段(2009年10月—2010年6月)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任务是普查数据公报,编辑出版普查资料,做好普查资料的开发应用,建立健全覆盖国民经济各行业的基本单位名录库、基础信息数据库和统计电子地理信息系统,完成总结惩办工作。

三、认真做好第二次经济普查的各项工作

为了做好第二次经济普查工作。突出重点,市、乡两级普查机构务必严格依照顺序操作。精心组织,依法普查,确保按时、高质量完成我市第二次经济普查工作任务。

一要切实做好经济普查的宣传动员工作。经济普查工作胜利与否。否认真负责地填报调查表的每个项目。为此,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取决于普查对象是否积极支持和密切配合。市第二次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宣传部、各乡镇办和其他有关单位要根据经济普查各阶段工作安排制定普查宣传工作方案,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和政府网站等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地宣传普查的有关要求及重要意义,大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和《全国经济普查条例》让普查对象了解开展这次普查工作的意义、内容和要求,千方百计消除各类普查对象的思想顾虑,为普查工作的顺利实施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二要掌握好服务业和节能降耗统计两个重点难点问题。服务业单位数量多。统计基础单薄,涉及范围广。很多单位缺乏甚至根本就没有统计台帐。能源消耗统计开展时间不长,调查单位统计工作还不规范。要以这次普查为契机,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寻求切实可行的调查方法,搞准搞实服务业和能源统计数据。市统计局必需认真研究、提前谋划和思考,围绕两个重点难点问题制定好全市普查工作相关措施,确保全市普查数据质量。

三要抓好单位清查摸底和业务培训工作。单位清查工作是经济普查最重要的基础工作。严格划分普查小区,各级普查机构和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单位清查工作。对普查小区内所有普查对象进行“地毯式”逐一清查,确保每个小区内单位数不重不漏。同时,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必需经过严格的业务培训,让每一位普查人员都能熟悉掌握普查业务知识和技能,胜任普查工作,合格后方可持证上岗。

四要坚持依法普查。也是检验此次经济普查成败的唯一规范。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既要全面反映二、三产业发展规模、区域分布、产业结构、组织形式、经济效益等基本情况,保证普查质量。数据质量是普查工作的生命。又要为国家直接核算GDP为修正终年统计数据提供准确可靠的依据。因此,全市各相关部门和各级普查机构必需坚持实事求是毫不动摇地严格贯彻执行《统计法》和《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方案》牢固树立“数据质量第一”工作理念,把确保质量贯穿于普查的全过程,落实到普查的各个阶段、各个环节。任何地方、部门、单位和个人都不得虚报、瞒报、迟报,不得伪造和篡改普查资料。要运用法律武器为经济普查保驾护航,对干扰经济普查工作和各类统计违法行为,造成数据不实的统计局要加大执法力度,严肃查处,做到普查与统计执法、普法相结合。同时,要严格执行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方案及其相关实施细则,不折不扣地实行全过程质量控制,紧密结合本市实际,发明性地开展工作,力争以普查过程的高标准赢得普查数据的高质量。

五要切实做好经费保证工作。依照《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的通知》要求。由中央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分级负担,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所需经费。并列入相应年度的财政预算,按时拨付、确保到位。普查经费安排上要坚持两点:一要够用。财政部门要依照工作计划和进度,实事求是地审核预算,并及时拨付,确保到位,保证普查工作的正常开展。二要节俭。本着“少花钱,多办事”原则,普查机构要专款专用,合理安排,精打细算,厉行节约,尽可能提高普查效益,绝不能因经费问题影响普查工作的进度和质量。

四、切实加强第二次经济普查的组织领导

第二次经济普查时间紧。积极配合,任务重。各地各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大力支持,为经济普查发明良好的环境。

一是要加强领导。实行领导负责制,强化责任。各相关部门要根据“全国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协作、地方分级负责、各方共同参与”要求。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确保普查登记一次成功。各乡镇和有关部门的主要领导要亲自过问,分管领导要经常深入一线,开展调查研究,做好监督检查,做好组织、协调和服务工作。要依照属地统计原则,制定严密的工作计划,落实各项工作任务,确保普查工作领导到位,组织有序。要建立健全普查工作责任制,层层签订普查工作责任状,把普查任务分解到单位,责任落实到人,做到目标明确、任务具体、责任清楚。对经济普查各阶段主要工作完成情况进行检查督办,对高质量完成普查任务、有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予以惩办奖励。要以严格的工作制度保证经济普查工作有序开展,以切实可行的措施保证普查工作质量,以明确的职责分工保证普查工作落到实处,确保全市第二次经济普查高质量、高水平、高效率圆满完成。

第15篇

摘 要 建筑行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很高的地位,建筑工程质量管理问题不容忽视,对工程质量进行科学的管理有助于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本文分析了当前工程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构建建设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 建筑工程 质量管理体系 建立策略

建筑行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提高工程质量是提升工程项目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键。工程建设质量关乎整个工程的效益和使用功能,与人民的生命财产息息相关,因此,必须加快构建工程质量管理体系的步伐。建筑企业要根据建筑物的实际功能,根据当地的环境及条件因素,构建科学合理的质量管理体系,完善相关的质量监督和检测机制,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机制,进而保障工程的效益和安全性。

一、构建工程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意义

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经济的增长贡献了很大的力量,建筑企业必须要提高责任意识,加强对工程建设质量的管理和控制,进而保障工程的效益。建筑商与开发商是工程项目的主体,如果缺乏完善的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体系,那么工程项目从一开始就是危险的,缺乏系统的保障的。一旦建筑工程在施工阶段和交工后出现质量问题和安全问题,导致建筑企业或居民的巨大的生命及财产的损失,那么建筑企业和开发商的信誉会严重受损,企业形象毁于一旦,而且还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因此,必须构建完善的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体系。

其次,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工程质量管理体系要创新管理模式,要采用现代化的手段实现工程质量管理目标,提高质量管理的效率和效果。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有助于建筑企业的管理制度的建设,有利于企业文化的建立,有助于其承包更大型的建设项目,促进建筑企业的长远发展。

二、我国建筑企业在建筑施工质量管理中存在的普遍问题

(一)建筑所需的材料存在质量问题

由于部分工程项目任务较重,工期较短,很多建筑企业为了追求快速完工,对于工程建设需要的材料审核力度不大, 审核程序简化,导致很多不达标的建筑材料流入工程施工现场,偷工减料是影响工程质量的头号因素。

(二)管理及施工人员质量意识薄弱

部分建筑企业的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对于建设质量不够重视,责任意识淡薄,没有意识到质量才是企业的生命。而且质量控制与管理不够深入,浮皮潦草,停留在表面,质量管理过于形式化。

(三)质量管理体系不够完善

建筑行业目前没有建立起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很多制度有待建立,工程的技术标准、安全标准相对滞后。

三、构建工程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策略

(一)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我国要逐步完善关于建筑工程质量有关的法律法规,使工程质量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究。尽管一些部门已经出台了一些法律法规,但不够健全,一些条款对于实际的建设工程管理工作约束力较小,而且在执行时大打折扣,不利于工程质量的提高。建筑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对我国经济发挥着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相关法律法规的建立给工程质量的控制提供了依据和保护。

(二)建立一支高素质的项目管理团队

建筑企业要建立一支高效的管理团队,工程要设置项目经理人,全面负责工程的质量和安全等问题,项目经理人要提高质量意识和责任意识,高度重视工程质量的管理。建筑企业要定期做好员工培训和教育工作,不仅要对管理人员,还要对施工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确保其对工程质量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人是工程质量的管理者,要建立“以人为核心”的工程施工理念,调动全员的积极性,树立“质量第一”的工程管理观念,保证各工序顺利进行,进而保证工程的质量达到预期的要求。

(三)强化安全意识

安全问题与质量问题是建筑工程项目中最重要的两大部分,建筑企业要高度重视这两项工作。安全是质量的前提,质量与安全是密闭可分、相互影响的。建筑工程管理部门要建立严格的规章制度,建立现场安全管理机制,提高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对施工现场进行严格管理、要求施工人员佩戴防护措施、做好施工机械的管理、做好现场水电使用的控制等,避免出现安全事故,导致工程质量出现问题,进而给工程带来损失。

(四)加强建筑施工过程管理

建筑工程是一项系统的、综合的项目,建筑企业要加强对工程的全过程的管理,要采用动态化的管理手段。首先要做好工程技术交底工作,根据已经制定的技术交底制度,指派专人按照有规范向施工队做好施工标准流程、操作规范、注意事项等交底工作。其次,要对工程的重点部位、关键核心技术及特殊施工工艺制订配套的说明书,按照施工特点设置质量管理部位,加对人、财、物的管控。再次,严格执行样板制度,做好样板间的施工,经过审核后方可大面积开工。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是提高工程项目效益的关键,建筑企业要从完善法律法规、强化人员管理、提高安全意识、加强过程管理等方面做好质量的控制与管理工作,进而保证工程顺利进行,推动建筑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