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初中学生健康教育教案范文

初中学生健康教育教案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初中学生健康教育教案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初中学生健康教育教案

第1篇

创新工作思路    强化培训指导

——扎实开展中学生艾滋病宣传教育工作

  (**县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工作办公室)

摘要:【目标】到2007年底,全县所有中学开设艾滋病预防知识生活技能教育课程,在校中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达80%以上。【方法】重视组织管理,建立长效机制,强化师资培训,开设艾滋病预防知识生活技能教育课程,广泛开展宣传活动,建立考核制度。【结果与成效】截止2007年12月31日,全县19所中学已全部开设了艾滋病生活技能教育课程,中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项目实施前的47.8 %提高到83.66%。

实施者:**县教育局。

一、背景

**县地处秦岭南麓、**西省东南角,**、豫、**三省八县结合部。全县2307平方公里,辖16个乡镇,164个行政村,总人口238534人,每年有5万余人青壮年流向外地务工,属国家级贫困县。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人口流动频繁,娱乐服务业繁荣,2004年我县先后被列为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和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县。

截至2008年3月底,累计报告HIV/AIDS病例5例,其中本县籍4例,外县籍1例;男性3例,女性2例;2例死亡,1例服刑监管,2例失访。5例中3例为性接触感染,2例为血液感染。

全县共有19所中学,现在校学生23031人。2004年基线调查显示,中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47.8%。可见提高中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从青少年抓起已势在必行。

近几年来,**县教育局根据艾滋病项目工作要求和全县各中学实际,加强骨干教师培训和工作检查指导,扎实开展了师资培训和预防艾滋病生活技能宣传教育活动。

二、做法:

<一>、加强领导,建立机制,落实工作目标管理

为保证艾滋病防治防治宣传教育工作在全县各中小学广泛有效扎实开展,切实提高中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增强中学生的自律观念、自我保护意识和预防艾滋病生活技能,培养他们自信、健康、负责任的生活态度,一是县教育局自项目工作启动之时,就成立了由主管局长任组长,普教、人事、教研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由普教股负责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工作的组织实施,并确定专人具体负责日常事务及办公。二是结合学校实际,编制年度《**县中学生预防艾滋病生活技能教育实施方案》,并印发全县各中学,明确目标任务,对师资培训、教育内容与方式、工作阶段划分与措施等作出了详细的安排部署,组织、指导全县各中学工作实施与活动开展。各中学也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制定具体的工作实施方案,形成了主管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全力抓、相关领导配合抓,团队干部及班主任具体抓的工作格局。三是县教育局将艾滋病防治工作作为中小学德育和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列入校长三年任期目标和年度工作计划,与其它工作同安排同布置同检查同考评,形成了科学规范的长效管理机制。四是将艾滋病防治知识列入中小学思想政治和健康教育课程计划,进教材、上课表、进课堂,年终考评与其他工作一同严格考核奖评,真正使此项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有实效。

<二>、重视培训,强化管理,加强项目工作队伍建设

中小学预防艾滋病生活技能教育能否顺利实施,关键是建设一支责任心强,具有一定专业知识、热爱此项工作的教师队伍。为此,县教育局高度重视教师的培训工作。三年来,在全县16个乡镇和县直教育单位选派了45名工作责任心强、业务素质较高的教师参加了省、市举办的各种艾滋病师资培训班,通过集中学习培训,使受训教师迅速成为各乡镇中小学艾滋病防治宣传的骨干和中坚。同时还积极选派教师先后赴外县、市参观学习,使他们逐步成长为我县中小学艾滋病宣传教育的“土专家”。二是充分发挥培训者的作用,广泛开展县、乡(校)两级培训。教育局每年举办一至二期培训班,对学校团队干部、班主任、生物、健康教育教师分批培训,回校后担任艾滋病防治健康教育教师,自项目实施以来共培训团队干部32人、班主任117人、学科教师214人。同时充分发挥这些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利用节假日或暑期对全体教师进行教育培训,提高全体教师对艾滋病的认识,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形成骨干引领、全员参与的强大教师队伍。三是加强队伍管理,教育局要求凡参加县级以上培训的教师,必须担任学校的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工作,否则学校将被全县通报,为各中学校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工作的顺利实施提供了稳固优良的师资保障。

<三>、整合资源,创新形式,努力提高宣传教育工作实效

首先,充分发挥课堂教学这一预防艾滋病生活技能宣传教育的重要渠道和主阵地作用。认真贯彻教育部《中学生预防艾滋病教育大纲》,做到课堂教育四落实:落实了专题教育课时,即初中6学时,高中4学时;落实了教师,由市、县级培训的骨干教师分别担任各中学的授课教师;落实了教材,将《预防艾滋病,抗拒生活技能教育指南》和《综合教育读本》中的预防艾滋病专章内容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内容列入课堂教学计划;落实了检查考核,各中学校将艾滋病宣传教育作为常规教学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教育局定期检查,量化考核,并将工作实施情况记录存档。

其次,积极整合现有教育资源,不断创新教育形式,广泛开展专题教育活动,扩大宣传教育的广度。一是把“预防艾滋病生活技能教育”同学校德育工作紧密结合,教育中学生远离,自觉抵制黄赌毒,以增强学生的健康意识和法制意识,各学校还通过暑假中学生道德实践和创新实践活动,扩大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二是预防艾滋病生活技能教育同学校的常规教学工作紧密结合,学校在利用课堂教学渗透预防知识的同时,还充分利用知识讲座、主题报告、团队活动、班会、俱乐部活动等时机,通过发放宣传资料,张贴宣传画,佩戴红丝带,编演小节目等形式,对学生进行艾滋病生活技能教育,并将艾滋病防治知识做为中学生年度考试的一个内容纳入试卷,进一步巩固、深化了教育效果。三是同“青春红丝带”活动结合起来,开展“小手牵大手”,组织学生走出学校,深入社区、家庭开展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活动,充分发挥中小学生的义务宣传员作用,扩大了宣传教育的辐射面。四是同学校艺术教育工作结合起来。以中小学艺术节或艺术展演活动为载体,组织全县中小学生通过书法、绘画、演讲、文艺表演等艺术形式宣传艾滋病防治知识,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五是同“现代远程教育项目”实施紧密结合,充分利用远程教育项目设备,搜集下载相关预防宣传艾滋病知识的资料和课件,特别是利用中央10套“科教频道”和“空中课堂”上的优质教育资源,广泛开展预防宣传教育和技能培训,促进了项目工作的扎实实施。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和活动的开展,有力保证了宣传教育的效果。

<四>、加强协作,形成合力,营造良好的宣传教育环境

在艾滋病预防宣传教育活动中,县教育局十分重视部门协作,加强行业配合,致力形成合力,确保宣传教育效果。一是配合省教育厅和省项目办,在县高中、县高职中、县初中、富水镇初中、清油河镇初中,试马镇初中、党马乡初中、梁家湾九年制、太吉河镇初中、过风楼镇初中、**镇初中等中学开展预防艾滋病防治健康教育和调研工作,共培训教师50名,学生900名,发放问卷2000份,扩大了培训面,强化了培训效果。二是积极配合县疾控中心等单位,到学校开展艾滋病防治知识图片展览,组织学生参观后写心得,谈感想,深化教育效果。三是积极加强同团县委、县妇联等群团组织的联系,利用"三八"妇女节等重大节假日和重大纪念日,集中时间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四是充分利用寒、暑假组织学生参加德育实践活动,深入社区、农村发放宣传单、刷写宣传标语,扩大宣传面,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多方协作,共同努力,齐抓共教的工作机制,为艾防工作实施取得实效,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和工作环境。

三、结果与成效。

<一>、技能教育活动覆盖面广。截止2007年12月31日,全县19所中学已全部开设了艾滋病生活技能教育课程,45000余名中学生和2700余名中小学教师接受了艾滋病生活技能教育(包括已毕业的高中、职中学生),全县培训骨干教师158人。

<二>、中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明显提高。通过2007年度专项调查结果显示,中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由项目实施前的47.8 %提高到83.66%。

<三>、中小学校艾滋病生活技能教育的长效工作机制基本形成。一是健全完善了工作组织机构,从计划制定到具体实施,层层有人抓,校校有落实,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局面;二是实行了目标管理,艾滋病工作被列入校长三年任期制目标任务书,作为中小学德育和健康教育的一项长期而基本的工作,得到了重视和落实;三是艾滋病知识已作为生物、健康教育等课程的重要内容进入中小学课堂;四是建立完善了检查督导制度,定期检查与随机抽查相结合,促进了各中小学项目工作的均衡开展。

<四>中学生艾滋病生活技能教育成绩显著。2006年**市“校园红丝带,你我同行动”读报征文活动中,我县试马镇初中和**镇初中20名师生的征文分获市级一、二、三等奖;2007年**市中小学艾滋病教案征评活动中,我县高级中学教师石显武的《生活技能与做出安全行动》等8篇教案被**市教育局评为优秀教案;2008年在教育部组织的“全国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教案征集活动”中,我县富水镇初级中学选送的《识别危险性行为》一文,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学活动”,拟收入由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辑出版的教案集。

四、经验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是关键。认识决定行动,领导决定成败。提高中小学校开展艾滋病防治生活技能宣传教育的认识,是搞好艾滋病防治工作的思想基础。我县教育局及各中小学,正是从艾滋病防治宣传工作关乎亿万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乎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这一历史的高度,来认识并安排此项工作的。

<二>、建立长效机制、狠抓过程管理是根本。没有规范、科学的长效管理机制和扎实的过程管理,再好的措施、再灵活的形式,都只能是一时之功,不能收到长久之效。

<三>、创新思路、灵活教育形式是前提。仅仅靠几节课、几次活动是不能解决根本问题的,需要发挥资源优势,不断变化、创新教育的方式方法,达到长教长新,坚持不懈。

<四>、加强协作、形成合力是搞好项目工作的必要保障。只有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共同努力,才会取得广泛而持久的教育效果。

总之,艾滋病工作任重而道远,需要坚持常抓不懈,虽然我们目前所面临的困难还很多,但我们有信心,在上级领导的帮助支持和相关部门的通力配合下,紧密结合我县实际,多想办法,再添措施,把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工作抓实抓好,抓出成效,确保中小学校园这块“净土”不受侵害,并发挥其应有的社会辐射教育作用,促进全县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顺利实施并取得实效。

 

第2篇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课心理健康教育渗透

在新课标教学理念下,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意义。众所周知,现在社会,人们的工作压力,生活压力越来越大,因此心理问题也与日俱增,初中学生由于学习压力,家庭压力,社会因素等原因,许多学生不同程度上存在着心理问题。而初中思想品德课课程标准指出思想品德课开设是要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的健康发展,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完善人格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新课标下初中思想品德课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第一,初中思想品德课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时展的迫切要求。进入新世纪我国经济和社会高速发展,社会对学生影响越来越大,如果当前的思想品德课跟不上形势的发展需要,教学方法落后,教学手段单一,教学内容枯燥,不能结合学生的实际需要,这样时间一长,就会使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甚至是产生厌学的心理。因此,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心理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果至关重要。

第二,初中思想品德课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适合当前社会和学生成长的心理特点的。在当今的教育中,特别是在农村学校,教师面对的学生比较复杂,学生当中有的是独生子女,有的是离异子女,有的是留守儿童等。独生子女的父母给予他们是更多的疼爱和溺爱。而这些“小公主”,“小皇帝”只知道索取爱,不懂得奉献爱,性格刁蛮,任性。父母离异的子女大多数都以为自己失去了亲人的疼爱,整天忧心忡忡,在其他孩子面前抬不起头,对自己失去了自信心和动力。因而这些孩子会产生不安,忧伤,胆怯等心理状况。有的学生在对待教师善意的批评时,会产生逆反心理,教师说东,他偏要向西。所以,思想品德教师在教学中,更要注重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从而帮助学生提高自我调节意识,排除心理障碍,保障学生的心理健康。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二、新课标下思想品德教学,努力做到教学与心理教育的有机结合,以达到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目的。

第一:在新课标下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中细心挖掘教材中的心理教育因素,以感动学生心灵。

在《思想品德》新课标教学中处处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只要我们细心对思想品德新课标的教学内容加以梳理,就能挖掘出教材中蕴含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的七年级思想品德新课标中以学生的健康心理教育为主。例如:七年级思想品德中的《调控情绪》一课,笔者先引用教材中罗曼、罗兰(法)的名言―“所谓内心的快乐是一个人过着健全的、正常的,和谐的生活所感到的快乐。”先让学生理解一个正常人的心理需要,然后引入课文的内容让学生理解情绪的多样性,复杂性,学会调节和控制情绪,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在初中思想品德教材中的培养正确学习观念,正确对待学习压力,我的责任,正确看待自己,锻炼心理素质,善于调控情绪,磨砺坚强意志,能够承受挫折,勇于开拓进取,塑造良好性格,增强心法律意识,落实科学发展观等与中学生心理相关的内容,这样通过细心挖掘教材中的心理因素,逐步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心理素质,以达到教学的目的。

第二,在新课标下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中,要做到因材施教,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新课标教学过程中,笔者注意结合学生的特点和教学内容的需要,精心设计教案,力求通过多种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意识。农村学生特点综合素质和能力较差,反应较慢,思维不够活跃,性格不够开朗,在课堂上参与的意识较差,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现实结合,就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和学生中存在的问题,组织形式多样的学生辩论会,演讲会,故事会,以及社会调查活动,通过活动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以达到教学的目的。例如在教学《文明交往》这一课时,笔者结合农村学生的特点,在与人交往过程中,可以采用演讲会的方法去教育学生,在课前让学生准备一份“我是这样与人交往”的材料,上课时让学生讲述,通过不同学生的真实演讲,使同学们认识到:礼貌周全不花钱,却比什么都值钱的道理。从而让学生感到思想品德课学习就在我们生活中,激发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了学生自我学习和自我教育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达到教学的目标。

第三.在新课标下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

新课标下的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方针本来就是理论联系实际,但是,由于各种原因,这一方针在现实教学过程未能得到实质性的贯彻落实,在现实的教学实践中,特别是农村学校仍然存在着抽象的讲解过多,从概念到理论,空洞泛味而枯燥,而对现实问题视而不见,对于所有的学习者来说学习都带有明确的目的性,学的目的是用,学而无用,不想学是无可厚非的。因此,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就必须把握思想品德课的特点,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引导学生学会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在九年级思想品德《持续发展,生态文明》一课的教学中,笔者运用人们在现实生活,生产中对环境造成的破坏的实际例子,让学生想办法去解决。引导学生利用课文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新理念,坚持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资本国策等基本知识结合社会中的实际去解决问题。同学们通过讨论得出结论,并且意识到我们党和国家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性,并且使自己认识到在现实生活中如何面对国情的问题,知识得以应用,收到了教育教学的效果。

总之,在新课标下思想品德课教学,教师必须具有强烈的时代意识和创新意识,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塑造具有健康人格的新一代,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和觉悟水平,提高中学思想品德课的教育教学效果,达到新课标的要求。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生物教学;渗透;分析

对学生渗透心理性教育主要是指在实际教育中自动运行的心理基本素质以及相应的方法和技术,并且有针对性的帮助每名学生处理生活中所出现的心理问题,十分有效的发挥心理健康对学生产生的作用。对于一名教师来说他的职责就是教学育人,但是每个教师都应该是一个很好的学习者,而生物教学的渗透教育是一项不能忽视的重要过程,本文依据几个不同的方面给予了探讨。相关的教学不能只是停留在对相应知识的培养上,并且还要深入到对学生的健康进行关注,同时也要积极的处理教材上的内容,对学生进行及时的渗透才可以让学生的能力和知识进行全面的发展。如何在生物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本文给予了一定的思考。下文对心理健康教育如何在生物教学中进行渗透进行了分析,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提供参考。

一、创造良好的环境以及和谐的课堂氛围

在实际的生物课的教学中相关教师要积极转变自己的社会角色,努力变成和学生们变成十分平等的关系,并尊重学生的行为和表现。在实际的过程中学生和学生之间、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情感和认知等进行互动。相关教师应该努力营造一个积极合作、民主、平等的课堂气氛。相关的生物教师应该做到平易近人的好态度,对所有的学生都应该一视同仁,给予相同的爱护和关爱。

比如: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必须在人格上让学生感觉到平等。可以经常性的使用“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一起进行探讨”“该问题你是可以回答的,不信你可以试一试,你可以的”等激励性的语句,而千万不要使用具有批评性的语句。

二、进行集体备课的教学策略

相关生物教师可以采用四步法的方式进行轮流备课,进行个人钻研集体探讨的方式来学习。个人的钻研就是为集体备课而准备的,尤其是相关教案的主备人,要将教案的全部内容进行完整的分析,并充分阅读并思考教学参考。将教学的重点内容突出出来,将教学的环节和方法进行从新的安排,在进行集体的探讨时将个人的意见和建议安排进去,在这个基础上来进行个人的复备工作。

依据个人来说,基本性的策略有很多方面主要有:标、改、选、增和删等。所谓的标就是指:在共同形成的草案上来形成标识课本中的重点和难点。选,就是主要选择认为自己适合的情境进行整合,从而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教案。而其中的增,就是要不断增加重要的案例和方法。所以的改,就是将原来教案中不适合的地方进行删减。调,就是要依据自己的实际需求和相关的教学特点,将教案中的教学内容和相关环节进行顺序的调整等。

三、要对学生进行青春期的性教育

因为处在青春期的学生具有冲动性、脆弱性以及一定程度上的不稳定性甚至会对外界环境产生的过激反应等。当那些不良的情绪累计过多之后,最后会直接导致一些生理疾病的发生。学生们在初中教学中曾经学过生理卫生课。其对自身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因为应试性教育,很多学校也基本是不上,换句话说会让非本专业的老师照本宣科。当遇到有关青春期的问题时还是难以启口。让学生对自身出现的变化和一些性知识严重缺乏认知,所以就造成了不能自己调节、疏导,而引起了一系列的心理性问题。当学生面对来自生理上的不同变化时,比如:遗精、月经等多种现象又渴望了解时,往往不好意思向教师和家长进行咨询,这样就会让学生产生心理阴影。很多学生并不能得到正面的接触和回答,这就严重的造成了部分学生直接从网络上进行了解从而进入到了一些不良的网站,同时加上学生的辨别能力比较差,最后学到不该学到的“知识”。

针对这个现象,我们在讲解发育和生殖时,经过和卵巢所产生的过程,同时并结合受精卵的过程形成,甚至相关胎儿的产生,并向学生解释遗精和月经的生理现象,实际消除学生心中的自卑感和神秘感,进一步用好的态度去面对。

四、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的学习内容

心理教学的设计主要强调了学生的主体性位置,并注重学生们的心理需求,在实际的教学中要不断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和适应心理,在相应教师引导之下的学习十分有利于学生们的自觉主动性,积极开发学生的好奇性心理和主动学习的品质,都有利于学生的创新性意识和合作的精神。与此同时,这就强烈的要求了教师提供自主性学习,促使了学生的目标明确,不断的激发了学习的学习经验等。充分的给学生提供了积极的思考能力和自,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来了学生的好学心理。

比如:

相关教师在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探讨时,要不断创设新的学习情境,要不断鼓励学生自己思考和学习的能力,同时在不断提出假设之后进行相关方案的设计和实施,同时也要注意在课内外活动的结合,不断重视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学习能力。

五、要对学生进行及时的鼓励

在生物课的实际教学中,相关的教师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性心理,来不断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在进行实际的教学时要依据相关的特点来不断改善教师的教学方案,促使学生可以更加愉快的学习。失败和成功不仅可以积极的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并且还会对后来的学习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相关的教师要不断的运用样板练习和进行课堂上提问的方法,进行评价性鼓励,同时要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积极的引导学生面对学生的失败和挫折,要不断鼓励学习在学习上的积极性和学习动机。

六、适当的给予学生一定的帮助

相关的教师要不断的了解并观察学生的情感。对那些在学习中经常出现的紧张、烦躁、疲劳和厌倦等情绪等,教师都要给予一定的调节,要让学生保持愉快而平静的心态。对那些学习比较困难的学生可以给予个别的帮助,教导其改进学习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的技能。对于中学生来说它完全处在青春期。学生青春期的特点很多,而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并没有给予适当的教育。所以很多学生并没有在比较正规的途径对知识进行获取,而形成比较健康的心理状态,所以就不能正确的抑制自己的冲动性和对相关问题的解决能力,从而就阻碍的学生的健康发展。

七、高度重视相关教师的人格作用

对于学生来说还处在一个人格形成的不稳定时期,相关的社会环境尤其是相关教师的人格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性作用。所以,相关教师不应该只是片面的注重知识的教授,同时也要高度重视学生的心理状态,并注重对学生可能产生的影响。与此同时,也要有意识的将自己的诚实善良以及积极上进和认真负责等良好人格直接传给学生,积极的促进学生在个人格上的发展。

生物教师运用心理教学以及其相应的学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学的能力和理论的素养。让生物教师积极的渗透自己的心理教育,十分有利于在学校营造健康的学习环境,对于一名教师来说主要的任务就是教育知识,但同时育人也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核心。从某个意义上来说,每个教师都应该是一个良好的辅导者。而在整个生物学中积极的渗透健康教育一直都是不能忽视的问题。对学生的教育不能只停留在对基础知识的教学上,并且要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科学处理水平进行较好的处理,同时要进行适时的渗透,只有这样才可以让学生的能力和知识以及相应的行为素质等进行全面而又和谐的发展。

结语:

随着时代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在我国生物教学中主要渗透心理健康是解决和预防心理问题和积极促进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在如今的管理教育中也是一项不能忽视的重要工作。总而言之,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发展十分迅速的科学,由于生物科学的社会发展和人类的健康有着直接的管理,同时这也就意味着人类将直接的进入生物科学的新时代。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以及人际关系的不断复杂,每个人的心理都承担着诸多的压力以及严峻的考验。因此,心理健康的教育已经逐渐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焦点。让生物教师积极的渗透自己的心理教育,十分有利于在学校营造健康的学习环境,对于一名教师来说主要的任务就是教育知识,但同时育人也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核心。从某个意义上来说,每个教师都应该是一个良好的辅导者。所以,在生物教学中积极的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预防了学生的心理问题,同时也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这是现代教育中不能忽视的问题。生物科学中渗透健康教育主要是在主要教学中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和原理以及相应的心理辅导。十分有效的发挥学科健康教育的作用。所以,本文对心理健康教育如何在生物教学中进行渗透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给相关的技术人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同时也希望心理健康教育在生物教学中的发展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金燕,陈志伟.高中生物新教材中透视出的性教育问题――道德教育缺失与教育模式匮乏[J].中学生物学,2008,10(05).

[2]范荣.高中生物教学渗透性健康教育探讨[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6,10(02).

[3]郝秀尧.在高中生命科学教学中开展生命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8(03).

[4]吕林海,汪霞.当前世界发达国家课程改革的推进特征及其启示:课程政策设计的视角[J].比较教育研究,2009,4(07).

[5]王英.生物教学中进行青春期早期性健康教育的初步尝试[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12(06).

[6]李艳辉.高中生物学科渗透青春期性教育的内容与方法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4(06).

[7]武德甲.新手与专家型中学生物教师课堂方法型教学策略的比较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14(09).

第4篇

关键词: 冀东农村学校 体育教学 发展对策

1.前言

在素质教育中,体育与健康教育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农村是我国基础教育的主体,从总体上讲,只有抓好了乡(镇)一级的农村学校体育及健康教育工作,才能真正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中对基础教育提出的“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要求。对冀东地区农村中小学学校体育现状进行了全面调查和客观分析,提出了冀东地区农村学校体育教学发展对策,以促进冀东地区学校体育健康持续发展。

2.研究对象与方法

从冀东地区不同的市、县随机抽取40所农村中小学为研究对象。设计《冀东农村学校体育现状调查问卷》,发放调查问卷40份,回收40份,有效回收率为100%。采用Excel 2003进行数据统计。

3.结果与分析

3.1冀东地区农村学校体育教学现状分析

3.1.1体育课开课率和每周开课次数情况

国家规定各地中小学必须按照国家有关中小学体育课设置的规定和要求,开齐并上好体育课,小学各年级每周安排3课时以上,中学为2课时。调查结果显示:所调查的40所农村学校中,农村中学开课率为100%,小学开课率为78.6%。其中69.2%的农村中学是每周安排2次体育课(表1),只有27.3%的小学校每周3次体育课,说明在按国家要求安排体育课次数上中小学存在显著性差异,同时还有18.2%的小学校每周只安排一次体育课,说明农村小学体育课安排不是十分规范。

3.1.2体育教案执行情况分析

教案是教师根据学期体育教学进度和单项教学计划并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对一堂体育课设计的教学方案[1]。课前写好教案是对每一位体育教师最基本的要求,是顺利进行课堂教学的关键。由表2可知,该地区农村中、小学在完全依教案上课情况上分别为27.2%和25%;在偶尔依照中,中学占63.6%,小学占62.5%;共有10%的农村学校体育教师完全不依照教案上课。可见教师凭经验上课现象依然存在,农村学校体育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规范性较差。

3.2冀东地区农村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现状

3.2.1早操、课间操开展情况分析。

早操能使学生在一天学习中有充足的精力;课间操是对学生在学习当中的一个放松,所以利用好早操和课间操进行身体锻炼,对学生的学习可以起到推动作用。调查表明冀东地区94.5%的农村学校不出早操,92.3%的学校能较好地开展课间操,课间操内容基本是集体做广播操,组织、时间、纪律要求都很正规,出勤率也能保证,但做操质量较低,存在学生出工不出力的现象,这样就无法起到应有的效果。

3.2.2课外体育活动时间统计表。

在所调查的学校中,能够达到人均每天活动一小时的,小学占16.5%,中学占47.6%,而在这些学校中,真正安排并认真组织的学校,小学、中学分别占36%和68%。可见,尽管一些学校将课外体育列入了课表,但认真实施、落实的学校并不多。

3.3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

3.3.1体育师资短缺是主要因素。

通过对相关学校体育主管领导、体育教师的访谈,体育师资匮乏是当前困扰农村学校体育开展的重要因素。有一校长讲得非常好:“没有老师教,再多的场地、器材学生们也不会玩。”

3.3.2领导对体育的重视程度。

调查反映出,当前初中的体育教学无论从规范性还是时间保障上都要好于小学。究其原因,河北省2008年体育成绩首次计入中考成绩总分,所以当前学校和家长都对初中学生的体育成绩开始关注起来。而小学则由于没有这样的压力而处于一种放松的状态。

3.3.3体育活动项目单一,学生兴趣缺乏是制约农村学校体育开展的又一因素。

4.结论与对策

4.1结论

4.1.1冀东市农村学校体育课开课率较高。但从依教案上课的情况可以看出冀东地区农村学校在体育课授课过程中规范性较差。

4.1.2冀东地区大部分学校都能按照规定开展课外体育活动,其中课外体育活动的形式以课间操为主。

4.2对策

4.2.1提高学校领导对学校体育的认识。学校领导要把“学校教育,健康第一”摆在应有的位置,认真贯彻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把农村学校体育推向新的发展阶段。

4.2.2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体育教师待遇,增加体育教师的培训机会,从而提高体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4.2.3丰富体育课教学内容,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给学生一点真正属于自己的时间,到阳光下、操场上去锻炼身心;学校体育运动会的设项应体现多样性、娱乐性和趣味性,充分考虑广大学生的参与性,避免过分竞技化,只是少数人参与的现象。

参考文献:

[1]李相如,李芬芬.北京市城乡学校体育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0,(2):34-35.

基金项目:河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6年重点资助项目06120034

第5篇

一、以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体系促进学生幸福成长

海南中学是海南省教育厅直属的省重点中学、海南省示范性学校,学生均是来自全省各地的佼佼者,因此,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育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优秀学生,使其成为面向未来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海南中学是全寄宿学校,学生除了面临环境适应、学习内容及人际适应外,还面临着学习方面的激烈竞争,这些状况都需要心理教师在设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时做充分考虑。在实践中,我们以中学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幸福课)为核心创建校本课程体系,立足于积极心理学的理论与实际操作,校本课程体系的内容及开展形式则是根据各年级情况而设计,主要涵盖对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及对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等内容。

初中阶段初一至初三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均是学校校本必修模块的学习内容,两周一次课。

初一的课程设计以“适应与养成”为核心目标,培养学生“适应”初中新的学习环境和养成更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发展学习能力,同时加强自我认识,使之能够客观评价自己,积极与新同学新老师沟通,主要培养学生热爱学习,友善、热情、开放思想等积极心理品质。

初二的课程设计以“帮助学生顺利度过青春期”为核心目标,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自己,学会克服青春期的烦恼,逐步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抑制自己的冲动行为;加强自我认识,积极与同学、老师和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主要培养谦虚、自律、幽默、感恩、希望等积极心理品质。

初三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设计以“顺利应对中考”为目标,培养对各种挫折的耐受力,逐步适应生活和社会的各种变化;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升学观,学会调节情绪,排解学习压力,掌握一定的应试技巧和技能,以感恩的心态去看待中考等,促进自己心灵的成长,主要培养学生感恩、坚持、创造力、团队精神等积极心理品质。

而高中阶段将高一年级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作为学校校本必修模块的学习内容。课程以“适应”及“规划”为核心目标,目的是引导学生学会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适应”高中新的学习和人际;学习对自己的未来进行规划,做好选科、选考的准备及探索未来职业规划等,主要培养学生的热情、好奇心、好W、善于交际、善良、爱、合作等积极心理品质。

高二年级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校本选修模块的内容,以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课的形式开展。课程以培养学生“多元化发展”为核心目标,目的是帮助学生培养及确定自己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多种智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掌握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学会处理自己的情感和情绪;提高人际沟通能力;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等,主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领导才能、公平、诚实、谦虚、幽默等积极心理品质。

高三年级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排入了班级周会课,心理教师、班主任互相配合,在心理教师的指导下,由班主任负责实施安排。课程以“个性化成长”为核心目标,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升学观和择业观;学会感恩、调节情绪,排解学习压力;激发潜能,高效学习,科学应考;积极应对挫折,体验心灵成长,以感恩的心态去看待高考,看待自己心灵的成长。主要培养学生的自我调节、宽恕、感恩、希望、坚持、勇敢等积极心理品质。

海南中学还开发了多套校本实验教材。2008年10月,出版了高中校本心理实验教材《心灵俱乐部》;2008年8月,出版了《德育实践与探索》,收录了部分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设计及心理主题班会设计,是我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有机结合的特色教育课程;2009年3月,出版了实验教材《放飞理想 相信自己――高考成功心理》《中考成功心理宝典》;2009年11月,出版了《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案及咨询案例集》;2009年4月,开始每学年编印一辑学生积极心理健康手册《阳光手册》;2010年,“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课程研究获海南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学研究成果评比二等奖,“‘中高考成功心理’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实施”获三等奖;2016年开始,我们又着手汇编初一到高一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幸福课)系列课程,也将结集出版。我们在不断地思考和完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体系,以此更好地促进学生幸福成长。

二、以“融入式”生涯教育,为学生幸福人生助力

2014年,海南中学全面启动了学校生涯教育。学校首先成立生涯规划教育活动领导小组,校长亲自挂帅,党委书记负责主抓,调动全员参与,对多方面资源整合利用,多渠道融入,由此形成教育合力来推动这项重要工作。

2015年10月,申报的课题“新高考制度下普通高中‘融入式’生涯教育的研究与实践”,获得海南省“十二五”重点课题立项,学校也进一步以课题研究来推动生涯教育工作。

1.学校心理教师参与到生涯教育的顶层设计中来,推动生涯教育在学校的全面开展。心理教师除了在传统的心理课上渗透生涯规划教育外,还开设了生涯选修课“电影人生DD开启幸福生涯之旅”,以对学生喜爱的电影进行观摩与研讨的形式,与积极心理辅导相融合,为学生开启了了解自我、了解世界的生涯选修课程,得到学生的欢迎并让他们获益匪浅。

2.将生涯教育融入班级建设和主题班会课中,创建生涯规划班级文化建设。班主任除了利用教室黑板报外,还指导学生自主创建了生涯规划班刊,分享生涯教育资讯,以及记录学生在生涯规划过程中的成长和收获;另外,心理教师和班主任一起设计及开展系列生涯主题班会,充分发挥心理教师的专业指导作用和班主任的具体落实作用,从而调动每位教师在生涯教育中的优势作用,激发学生自主参与的热情。

3.学校对家长开展了大量的生涯规划普及讲座,进一步帮助家长认识生涯教育的重要性,以此开发家长资源,发挥家庭教育潜移默化的作用,形成生涯教育合力。如开展“家长进课堂”的职场分享活动,以及“家长进校园”的职业推荐大会。前者家长进课堂分享职场经历和人生感悟;后者家长们进校园,和学生面对面进行类似招聘会的现场职业介绍大会,让学生可以接触及更深入地了解自己感兴趣的职业,同时这些活动也是为了寒暑假开展的“JA职业见习日活动”(工作影子活动)做准备。

4.学校采取了“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利用社会资源开展生涯教育。“走出去”活动之一就是沿袭我们学校具有特色传统的综合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校门进行社会调查、职业体验,人物访谈等,并撰写研究或调查报告,以此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形成经世致用的思想。另外,每年的寒暑假,学生也要“走出去”参与社区服务,例如我们暑假开展的“职场体验与探访”主题社区服务活动、“JA职业见习日活动”(工作影子活动),寒假开展的“幸福生涯人访谈”主题社区服务活动等。

“请进来”是利用校友及社会相关人士的资源,请他们到学校来开展各种活动,如学校的“衍林讲坛”,邀请专家学者和社会各行各业人士来做演讲,从不同的领域不同的角度分享知识,分享人生阅历或见识等。学校还邀请大学校友返校开展活动,让大学校友和在校学生分享自己的高中生涯和高考经历,以及上大学后的收获和感悟,来帮助在校学生明确读书的意义和价值,增进对不同大学院校与专业的认识了解,更好地珍惜及把握高中的学习和生活,及加强相关能力素养的培养,为将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这些“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活动都为学生的生涯发展注入了更多的新鲜资讯和强大动力,引导其朝着自己的梦想,更科学更理智地规划自己的幸福人生。当“融入式”生涯教育形成合力的时候,可以说为学生的生涯发展增添了更为有利的成长助力。

在生涯教育的过程中,我们觉得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每一步都是值得记录的,一方面可以帮助他不断回顾和反思自我,同时也是对自我的肯定和激励。因此,我们请每个学生为自己建立一份生涯成长记录袋,汇编一份自己的生涯成长记录册,同时也将为学生建立生涯成长电子档案,帮助学生把成长中的方方面面的信息和资料进行收集和整理汇编,作为自己成长过程中的珍贵礼物。

三、营造幸福温暖气氛,帮助学生绽放美丽心灵

海南中学的高中部幸福教育中心、初中部心理辅导中心都是基于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建成的综合性心理健康教育服罩行模配有较为完善的软硬件设施,旨在创建心理健康教育服务环境,多渠道营造幸福温暖的氛围,使师生的心灵像花儿一样绽放,负能量得到释放,正能量得到提升,个人得到成长,使其真正成为师生幸福成长的精神家园。

高中部幸福教育中心建筑面积四百余平方米,于2014年底建成,投入三百余万,中心整个装修设计风格结合了海南的海洋文化特点。中心所有天花板都是明亮的蓝天白云,地板则是海洋、沙滩、溪流的灵动呈现。中心设有不同功能室(区)九个,并以海洋特色命名:心理阅览区(沐风阁)、宣泄室(海螺屋)、悦纳室(紫贝居)、咨询室(星语房)、沙盘室(沙海苑)、团体室(海豚湾)、潜能室(珍珠屿)等。中心购置了先进的心理仪器和设备,如音乐放松椅、按摩椅、身心反馈仪、自信天使、拥抱使者、注意力挑战仪、团体音乐放松仪等,还购置了大量的心理阅读书籍。初中部心理辅导中心位于初中部办公楼六楼、教学楼七楼,由四个功能室组成,分别是个体咨询室(畅心园)、沙盘游戏室(沙海苑)、宣泄室(清心阁)和团体心理辅导室。

学校初高中的心理中心,由心理教师均轮流值班,主要针对个别存在心理困扰或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认真、耐心、科学的心理辅导,帮助学生排忧解难。采用心理热线、“心灵小屋”、心理信箱及网上心理咨询等方式,多渠道为学生进行咨询辅导。学生还可以在这里通过音乐放松椅、按摩椅、自信天使、个体沙盘等享受自助服务,以达到放松身心、增强自信心的目的。特别是高中部的幸福教育中心,利用场地和设备资源面向全体师生开展幸福自助活动,如周一的海豚湾“幸福K歌会”、周三的沙海苑“沙盘心灵花园”、周五的海豚湾“幸福电影院”等,帮助学生进行自我宣泄及调整,以达到放飞心灵、调整身心、体验幸福的目的。

四、家校联动,共同呵护学生的美丽心灵

心理健康教育不只是学校教育的任务,也需要家庭的参与、社会的支持。海南中学于2006年成立家长学校,由学校相关领导、心理教师及外讲专家为各年级家长开展相关的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及针对性强的专题亲子教育讲座,如对初一家长开展“改变从您开始――亲子沟通训练讲座”,对初二学生家长开展“知‘性’话题――青春期家庭教育讲座”,对高一家长开展“和孩子共同成长――高一新生适应性讲座”“文理分科指导”,对高二家长开展“如何面对青春期孩子的情感问题”“高二学生的理想教育”,针对初三、高三家长开展“爱的鼓励――考前家长心理讲座”等。通过这些专题教育,对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宣传,同时提升学生家长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和水平,形成家校教育合力,进一步扩大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

2012年10月,海南中学的两位心理教师撰写的家长专题讲座教案在全国家长学校优秀教案征集评选活动中均荣获三等奖。2013年,海南中学被海南省教育厅授予“海南省首批示范家长学校”荣誉称号,同时被海南省教育厅授予海南省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单位。

第6篇

关键词:运动处方;初中生;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5-0251-02

初中生作为青少年中的一个特定群体,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他们所面临的内外压力普遍增多,所以他们容易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自我意识等方面,遇到各种心理困惑和问题,影响德、智、体、美诸方面德发展[1]。其中很多压力已经超过了他们的承受程度,常常会引起不利的、有危害的后果。体育课作为中学生的必修课,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理所应当。运用运动处方教学模式是否能促进促进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对这一课题的研究对改善初中体育课教学模式,增强初中生的心理健康,促进初中生全面身心健康发展具有实践意义。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随机抽取上海市杨浦区某一中学初一年级两个自然班级学生共64人,一班为对照班,共31人;三班为实验班,共33人。实验对象经专门体质健康测试,全部合格,均无心血管疾病。实验前经检验实验组与对照组各指标无明显差异。

2.研究方法。(1)实验设计。自变量1是教学内容,即健身运动处方教学模式和传统教学模式。自变量2是运动时间,分0周,12周两个水平。实验时间为12周。在实施处方课前后分别对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MHT量表的测试。本研究健身运动处方锻炼的主要内容:篮球类:持球侧身跑,变速跑,4X10折回跑,接力跑,篮球小比赛;小球类:羽毛球对打,乒乓球对打,辅以小球比赛;身体素质:单脚跳,蛙跳,俯卧撑,4×25米跑,800/1000米跑;游戏:“捉小鸡”游戏,“贴膏药”游戏,队列游戏;跳绳:单人跳绳,双人跳绳,单脚跳,双脚跳,集体跳绳比赛。(2)心理健康评价指标。本实验采用MHT量表评定学生的整体心理健康。心理健康诊断量表(简称MHT)是主要测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工具,由华东师范大学心理系周步成教授等人(1991)修订[2]。

3.实验方法及步骤。实验班以处方课形式进行教学,运动频度为每周3次,每次课时间为40分钟,热身准备部分5分钟,基本部分30分钟,结束部分5分钟。运动时的平均心率控制120~150次/分。健身运动处方实验实施12周,严格按照计划进行。对照班按照传统教学教案和程序上课。热身准备部分5分钟,基本部分30分钟,结束部分5分钟。上课教师和实验班相同教师。

4.数据分析。全部数据采用SPSS11.5进行采集与分析。实验前后对比运用T检验,实验前后的实验组与对照组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显著性水平标准均为p

二、结果与分析

1.两组被试在不同运动时间心理健康T检验结果分析。

经过前后配对T检验,两组被试心理健康前后测显著性差异见表1。统计结果显示,实验班级被试的学习焦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非常显著性的下降P

2.两组被试在不同教学方式的心理健康T检验结果分析。后测时,两组被试在学习焦虑、孤独倾向、身体症状以及总分上教学方式主效应显著,其他方面主效应不显著:T学习焦虑=-2.327,P=0.0230.05;T冲动倾向=-1.765,P=0.083>0.05;统计结果表明,与对照班相比,实验班被试的学习焦虑、孤独倾向和身体症状显著性降低,实验班的心理健康总分也显著性降低。说明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之间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通过合理的处方锻炼,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高显著。从体育运动的功能与看,增加适宜的体育活动,不仅可以促进人们增进人际交往和感情交流,而且能解除自我幽闭,从而能起到调节与疏导消极情绪的积极的作用。

三、结论

1.运动处方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不同,它更加注重大部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领会,更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运动处方教学通过改善初中生的学习焦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来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3.初中生参与适宜的运动处方锻炼能够获得更多的运动愉和更多的心理健康效益。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有关部门负责人就《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答记者问[Z].

[2]周步成.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45-49.

[3]ROSTADFG,LONGBC.Exerciseascopingstrategyfostress:Areview[J].JSportExePsych,1996,(27):197-222.

第7篇

一、初中政治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填鸭式”教学阻碍了初中学生创新人格和创新意识的形成

目前,初中政治课堂基本上是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教师只对教案和教材负责,常年的习惯使得他们只会在课堂上表现约束、严格和训导的一面,而缺少自由、宽容和鼓励的一面,这样不仅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还会弱化初中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严重影响了初中学生创新人格和创新意识的形成。

2.重理性和逻辑,轻感受和直觉的教学模式阻碍了初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理性和逻辑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学风,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但对理性和逻辑的过分强调则会造成对感悟和直觉的抑制。事实证明,在思想政治教育这样的人文社科领域,感悟和直觉往往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因为创造活动既是强烈的智力活动的过程,也是强烈的情感活动的过程,忽视感受和直觉,不利于培养初中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3.重理论传授,轻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阻碍了初中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学习的终极目的是学以致用,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是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必要条件。在学校所学的知识,只有运用到丰富的社会实践中,才会变得更加深刻和牢靠。初中政治教育所涵盖的社会发展常识、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和基本国情教育等内容都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连,但目前初中政治教师在讲述这些知识时忽略了学生的情绪体验,这极大地影响了初中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二、初中政治创新性教学的措施

1.创新教学理念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基本上都是采用集体灌输的方式,这忽略了学生的自我教育和内在需要这一学习动机。因此,初中政治教师必须努力在教学的过程中,脱离书本,使自己由灌输者转变为课堂的领导者和组织者。思想政治教师可以通过辩论、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课堂活动,把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内容创造性地结合起来,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初中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意识。

2.创新教学态度

一方面,初中思想政治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学心态。他们要明白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引导初中学生关注社会问题、追求知识、审视自我、思考人生并走向社会,因而,思想政治教师要有强烈的责任心,明确肩上的使命,积极引导初中学生关注社会,思考人生,使他们学会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学会在社会世界与知识世界间自由转换。另一方面,初中政治教师要加强自身的学习。通过学习现代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来提高自己的讲课水平,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3.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的粉笔教学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加大课堂的信息含量和科技比重是新课改下教学手段改革的重要任务。通过大力推动网络化、信息化、数字化,利用数字图书馆、计算机网络等多媒体手段和公共教育服务体系,能把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有机结合,使枯燥、抽象的道理形象化。通过这些现代信息传播技术,可以让学生深入教学情境主动地思考问题,这既能提高初中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的兴趣,使教师传授的知识更容易被他们理解和接受,又能提高教师教学的说服力、吸引力和感染力。

4.创新考核评价方法

传统教育模式下,考试成绩是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思想政治考核的一个明显弊端就是教师在课堂上讲知识点,学生在课本上划知识点,然后在头脑中记这些知识点,试卷上考的是知识点,阅卷也是围绕知识点进行评价。按照这种模式得出来的成绩就是对学生进行评价的重要标准。这是一种十分片面和不合理的考评方法,唯知识点论和唯成绩论不利于初中学生的全面发展。笔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考核需要意识到传统的考评方法的不足,更加合理和正确的考核方法不应只是考核必须死记硬背的知识点,而应该是测试初中学生对所学思想政治知识的理解和认识,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考核评价方法应该从觉悟、能力和知识三个层面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测试。

参考文献:

[1]唐晓波.论初中政治教育的创新建议[J].民营科技,2009(10):95.

第8篇

(4)探讨如何对中小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蔡明

(5)乡土文化与美术课的人文素质培养——探孔望山石刻雕塑对美术课程的教育意义唐杰

(6)老师的微笑是促进良好师生关系形成的剂闫淑芝

(7)浅谈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能力的培养朱宝明

(8)谈谈我的班主任工作管理王小军杨柏林

(9)兴趣倾向灵动空间丁训琴

(10)怎样写好教学小记柯贤国

(11)因势利导,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王淑艳

(12)与时俱进,做一名优秀的班主任张俊鹏

(13)扣关键字词,品语文浓香——《麋鹿》教学片段评析王玉婷

(14)班主任教育管理应树立正确的心理教育观刘艳

(15)开启职校生心灵之门刘玉蒙

(16)未成曲调先有情张敏

(18)发掘课本资源,提高课堂效率梁登山

(19)在生物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初探徐文广

(20)小学生厌学的探源与对策赵锁庆

(21)用“新”为文出奇制胜——例谈话题作文新技法邱颖

(22)减负途径小议韩延刚

(23)《生命生命》教学设计陆常波

(24)新课改下,语文备课如何走出困局袁桃红

(25)地理复习中盲点的突破李喜童

(26)对症下药,让写作变得快乐起来陆其勇

(27)改变英语课堂结构,培养学生阅读自学能力刘琳

(28)发在《希望月报》上——快乐的本源——兴趣徐继娟

(29)老教材新理念——活用现行聋校教材让课堂充满智慧与灵气赵素芳

(30)如何处理好学生不按时完成作业现象徐乐

(31)论反思在政治备课中的运用施凯贤

(32)论小学数学苏教版新教材中“主题图”的运用张龙

(33)浅谈英语课文整体教学陈冼丽

(34)浅谈英语学习中的“亲其师,信其道”陈曦

(35)如何使学生的作文充满丰富的情感李玉功

(36)如何提高数学中考复习的几点小策略陈红霞

(37)教师要爱护学生的自尊心董建兵

(38)什么样的课堂学生最喜欢张天斌倪玲羚

(39)小学英语课堂中语法教学之探讨张晓明

(40)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探究学习”张秀平

(41)乡土美术欣赏课程程序的探索邬孝娟

(42)语文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探索张秀军

(43)《认识比》——苏教版六年级数学教案谈丽萍

(44)苏教版三上《动物名片》习作教学设计与分析周新霞

(45)关于算法多样化的几点思考刘敏

(46)高中政治教师开展人文教育的策略探析马凌云

(47)生物教学中环境保护意识的渗透刘志吉

(48)爱的奉献——一个辅导员老师的真实写照王克莉

(49)师生换位的实践与体会胡长华

(50)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思维能力胡玉洁

(51)在泥塑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谢卫平

(52)小学素质教育的实践与探索李放

(53)以泥塑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才能王其志

(54)教与学关系的辨析尚德俊

(55)高中地理教育的困惑与对策——有感初中升学不考地理的弊端韩惠民

(56)关注音乐课堂中的“沉默者”——浅谈长尾理论与音乐教育教学的实践意义刘景亮

(57)利用乡土资源实施品德教育张宝芳

(58)语文课堂流淌出的音乐王秀玲

(59)农村中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初探宋亮

(60)“中奖”之后……郭玉晶

(61)浅谈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兴趣的培养王玉华

(62)如何培养学生的英语写作习惯冯志勇

(63)小学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探析陈美和

(64)以情感教育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包淑芹

(65)新课程背景下化学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李刚

(66)浅谈新课标下的中学体育教学张雅静

(67)初中数学课堂教学“问题四部曲”张亚芹

(68)中学政治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浅谈小组合作学郡德

(69)不批全改——作文教学的新尝试潘琴

(70)乘着创新的翅膀翱翔课堂乔善娟

(71)班主任要让学生信服王祥

(72)对新课程改革下开放体育课的几点思考姚立

(73)关于语文教师的几点思考夏春忠

(74)数学阅读——学好数学的必经之路华晔

(75)结合时事搞好考点讲析辛月明HttP://

(76)如何培养高中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李磊

(77)有机物同分异构体的书写刘海丽

(78)提高教学扬长避短——农村地区普通高中地理教学探究田甲

(79)排列组合综合应用邵志强

(80)培养高中学生英语书面表达能力的途径探究石锋

(81)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王慧

第9篇

一、对学校运动会改造的构想

我校每年9月份都会举办一次校运会。但校运会所涉项目主要包括田赛和竞赛两个模块,竞赛主要是50米、100米、200米、400米、800米、1500米、3000米以及4*100米赛跑,田赛主要是投掷铅球(实心球)、铁饼,跳高、跳远、等项目,项目陈旧单一,竞争性较强,但运动会的参与面不大,只是为在体育方面有天赋的学生搭建了展示平台,大多数学生只是以观众、拉拉队的形式围观而已。课题组决定以此为契机,推动中学生体育锻炼中的家校联动。为此,我们经过走访相关学生家庭,征求他们的意见,和体育组其他教师进行磋商,提出可造作性的设想,和班主任以及其他任课教师座谈,听取他们的合理化建议,和学生座谈,征求他们对校运会的看法,向学校提交了《对校运会项目改造的实施建议》,针对我校运动会项目竞争性有余而参与性不足,趣味性不够等不足,向学校建议:增设以学生家庭为单位的低竞争性、高参与性、高趣味性的运动项目。

1、增设家庭三人协同跑比赛项目

比赛规则:在校的一名学生可以带领家庭另外两名成员参加比赛。比赛时,三人同时用右手擎起一支竹竿(长度约为150厘米),三人同时跑步,队伍中最后一名队员过线才算完成比赛。比赛距离为50米,比赛实行计时赛,按照用时长短取前六名奖励并按照运动会学生所在年级其他项目的计分办法将得分计入学生所在班级的总分。

预期意义:增设这一项目,可以促进家庭成员之间进行共同的体育锻炼,在锻炼中,培养了家庭成员之间共同的兴趣爱好,也是在当前社会背景下纠正大多数家长只在乎为学生牺牲更多金钱在所不惜而忽视在精神上对学生投入不足,特别是陪学生时间太少问题的有效举措。

目前成果:在我校去年的校运会上已经实施,受到家长、学生的好评和喜爱,今年已经有80多个家庭向学校提出了参与申请。

2、增设家庭接力赛项目

比赛规则:在校的一名学生可以带领父母参加比赛。比赛时,家庭的三名成员中由母亲统一担任起跑,父亲担任二棒的接力跑步,最后由学生完成冲刺。比赛距离为300米,每名家庭成员完成100米的跑步。比赛实行计时赛,按照用时长短取前六名奖励并按照运动会学生所在年级其他项目的计分办法将得分计入学生所在班级的总分。

预期意义:除培养家庭成员相同的体育运动爱好外,主要是家庭成员之间配合默契程度的训练。

目前成果:已经向学生公布了项目方案,正在积极报名中。

3、增设家庭团体乒乓球比赛项目

比赛规则:在校的一名学生可以带领父母参加比赛。比赛由三组单打(父亲对父亲、母亲对母亲、学生对学生)三组双打(父母组合对父母组合、父子组合对父子组合、母子组合对母子组合),比赛及积分按照国家标准执行。成绩按照学生所在年级的其他比赛项目计入班级总分。

预期意义:主要是增进家庭成员的亲情。

目前成果:已经向学生公布了项目方案,已收到150名学生家庭的报名申请。

4、增设家庭集体跳绳比赛项目

比赛规则:在校的一名学生可以带领家庭另外两名成员参加比赛。由学校指派或个人邀请两名助手在场摇绳,家庭成员同时或依次进入,三人同时进入时计数开始,直至有一人不能顺利通过跳绳时比赛结束,按照计数的多少以及运动会学生所在年级其他项目的计分办法将得分计入学生所在班级的总分。

预期意义:训练家庭成员默契度,增进家庭成员的交流与沟通。

目前成果:在我校去年的校运会上已经实施,受到家长、学生的好评和喜爱,今年已经有140多个家庭向学校提出了参与申请。

其他项目正在酝酿之中,待时机成熟时向全校公布。

二、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造的构想

许多农村中学和我校情况相似,都开设了体育与健康课程,但大都因升学压力、评价压力等因素课时不足。国家课程标准要求初中每周开设3节体育与健康课程,大多学校实际只安排了2课时。在落实中,平时除了个别教师偶尔在课堂给学生穿插讲解一点健康常识外,学生对于卫生健康知识基本上无法从本学科得到满足。同时受传统体育课程教学理念的制约,许多体育与健康教师自身对于卫生健康知识的讲授缺乏系统研究,没有合理安排,还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供学生参考,在体育与健康教师参加的各种培训活动中也缺乏这方面的内容安排,这也是造成学校体育与健康工作中只有体育没有健康的重要原因之一。这就说明在具体的课程实施中,重体育轻健康,还是有悖于新课改的精神,还不能满足学生对卫生健康知识的需求。

结合我校实际,首先,要大力支持体育与健康任课教师积极参加相关培训,通过培训活动,引领学校体育与健康教师理念的转变,为体育与健康并重教学模式的构建奠定基础。同时,学校要大力鼓励体育与健康教师通过申报课题、撰写教育教学论文、经验交流、教育教学座谈等各种形式积极开展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研究,特别是健康教育教学研究,为体育与健康并重教学模式的构建提供有效推动力。还要对健康教育在整个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比重进行明确规定,以笔者愚见,初中一般不低于总课时的30%,高中一般不低于总课时的25%为宜,而且对于体育与健康课程教案的检查应突出者方面的权重,督促教师积极实施健康教育。

第10篇

一、精心选择,准确定位,让校园文化建设成为学校发展的主旋律

(一)准确定位,规划发展愿景打造校园文化的最高目的是宣扬学校精神,校园文化的发展不仅要体现出学校价值追求所在,还需要将学校的发展核心力量进行有效的凝聚。我校在把握时代脉搏的基础上,结合并传承学校历史和传统,充分发掘学校最本质的文化内核,通过校园文化建设的大讨论,确定新的办学理念和价值观,提炼形成学校规划愿景,形成学校精神层面的文化体系。在新的教育发展背景下,学校确定“一切为学生发展服务”为新的办学理念,以“立德笃学、无息有渐”为校训,以“学做人、长知识、健体魄”为发展目标,全面定位学校内涵发展目标。学校发展目标:以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培育为导向,努力把学校办成管理有特色、质量有优势、文化有品位的现代一流初中。教师发展目标:以教师专业化发展为抓手,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骨干教师建设为重点,打造优秀教研团队,建设一支适应时代要求和学校发展的高素质的优秀队伍。学生发展目标:以学生发展为本,促进学生人格发展,促进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健体,培养全面发展、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求的素质优良的初中学生。

(二)科学抉择,提出发展理念“人文”、“绿色”、“阳光”是我们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时秉承的最主要理念,这种先进的理念在高度体现新课程理念与学校建设的巨大作用的同时,也顺应了当前社会发展的潮流所在。人文,即努力营造健康与愉悦的校园氛围,使学生将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集合与一身,实现健康综合的发展。绿色,将校园建设为和谐、优美的校园。阳光,为校园营造积极向上、朝气蓬勃的健康气息,使学生生活在开放、开阔、开明、坚韧的健康环境之下。在这三个主题引导下,我们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进行校园文化的建设,使校园文化成为校园发展的核心力量。

(三)立足实情,明确发展目标校园文化的内容种类繁多,学校必须努力进行制度、精神、环境、活动等多方面文化的建设和完善。打造校园环境文化。从细节出发,将创新、标准、全面的校园建设要求渗透到学校的每一个角落,使学校的文化内涵与特色得到最大程度上的体现。完善校园制度文化。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建立健全校园规章制度,细化校园工作流程,形成依法办事、民主管理、以德立校的运行机制和自我激励、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制度。充实校园活动文化。利用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来使学生们参加到文化建设的工作中来,使学生在社团等组织的领导下实现兴趣与能力的双向发展。营造校园精神文化。努力培育教师爱校、爱岗、爱生的精神,爱岗敬业、顾全大局、潜心育人;努力营造合作和谐的精神氛围,积极倡导讲团结、讲正气、讲原则的风气;努力发扬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做到严谨治学、因材施教。

二、面向现代,创设校园文化建设的显性和谐美

学校致力于精品校园环境文化建设,按照净化、绿化、美化、优化、教育化五个不同层次对校园进行规划建设,遵循整体规划,逐步完善的原则,从校园布局、绿色建设、人际建设、文明建设等多个角度出发努力提升学校文化品位,不断增强文化育人的渗透力。

(一)完善一流现代教育设施,体现办公美。多年来,学校努力完善一流的现代教育设施,建设完备的校园局域网系统、广播音响系统和学校网站,专任教师配备个人专用手提电脑,建标准化学生机房,基本实现教学网络化、数字化和现代化。按标准配置了实验室、图书室、心理咨询室,积极组建学生社团,积极开展社团活动。学校一流的校园环境和完备的教学设施,为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和学生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二)完善校园美化绿化工程,营造环境美。近几年来,学校加快发展步伐,加大投入力度,加强了校园环境的绿化美化和设施建设,建设校内生态景观园,科学设计,精心布局,现代化校园气息初步显现。校内种植各种树木,品种多样,果树与林木相穿插,落叶与长青树套种,花木与灌木点缀,确保四季常绿、季季有花、自然优美。园内山石点缀、小桥流水,成为学生学习、休息、陶冶性情的成长乐园。

(三)开展校园文化展示活动,塑造个性美。利用文化节、运动会、朗诵赛、读书交流会等形式,使学生个性特长得到充分的展示。同时学校还以年级组、班级为单位开展不同类型的活动,如寒假期间的劝募活动、4月扫墓活动、5月唱红歌活动、6月退队入团活动、7、8月军训活动、9月感恩主题教育、10、11月田径运动会和艺术节、12月拔河比赛等系列活动进一步丰富校园文化建设内容,发展了学生的个人价值。

三、走向明天,体现校园文化建设的隐性和谐美

(一)培育团结进取的教师文化一所学校教师的风度修养、教师学识水平、教师的职业能力、教师个体生活的幸福感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学校办学品质。为此,学校向每一位教师提出“办有灵魂的教育,做有文化底蕴的教师”的要求,采取积极措施,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和综合素养。1.开展师德主题教育活动,培育高尚师风。师德师风建设的核心内容是:“热爱学生、以身作则,铸就崇高师魂;团结协作,乐于奉献,共创幸福校园。”师爱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和精髓。为此在师德建设中,我校突出重心、培养爱心,树立教师的师表风范。通过政治理论学习,使老师牢固树立“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学生特长,健全学生人格,促进学生成长”的教育理念;通过岗位教育,使老师具备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爱岗敬业,责任意识强。2.开展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坚持教师为本的发展理念,积极构筑校本培训平台,强化业务培训,开展以师德培训、教学技能培训、骨干教师培训、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培训等内容的校本培训,通过专家辅导、名师帮带、业务比赛、科研交流等方式方法,加强教师的业务锻炼,促进师资队伍的整体提高。以师能建设为重点,以“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为培训支点,夯实校本研究管理,强化业务学习,在校园中广泛开展“做学习型教师”的读书活动,提升教师综合素质。3.创优培养平台,加快教师成才步伐。实施“名师工程”,强化校名教师考核。我们专门研定了骨干教师培养计划,积极开展教师各项单项评比以及校级四个层次的名教师评比,并创造各种机会,为教师成长提供展示的平台。如“新教师汇报课”、“青年教师展示课”、“名教师示范课”、“教学新苗评比”和“教坛新秀评比”等全方位出击,逐步形成一支相对稳定的高水平的骨干教师队伍。同时积极开展师徒结对活动,将教师结对制度化,注重对青年教师师德、教学技能、教学方法、教学科研等方面的培养,抓实抓严教学常规,促使师徒共同提高。4.关注情感需求,克服职业倦怠。以人为本、珍爱教师是我校的一贯做法。我们的快乐人生标语,使教师体会到尊重赏识,还经常组织教师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使教师体会到开心快乐。在繁忙的教学之余举行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以活动为载体关注教师的情感需求,做到“以感情留人”,带领教师保持积极心态,从而有效地克服了职业倦怠现象。

第11篇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学习兴趣;乐教敬业;德育教育

当前,许多学校迫于升学考试的压力,只重视语、数、外等课程,而忽略了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而且部分思品老师教学方法单一,缺乏目的性,使品德教育流于形式,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有效性得不到应有的发挥。因此,为了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有效性,笔者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有效性

1.通过“课前新闻述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可有意识地让学生选择一些与教材知识相关的新闻,然后在课前让学生对这些新闻进行述评,再让学生讨论交流,教师给予总结。如学到《让生命之花绽放》时,有的学生准备了“小悦悦事件”,并且在课堂上对事件进行叙述,对事件中十八位路人和捡垃圾的阿婆进行评价,引起了学生的热烈讨论。通过课前新闻述评,不仅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培养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掌握了相关的时事内容,可谓“一举多得”。

2.利用课文素材巧妙设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巧妙设疑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它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根据教材要求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一些精致的小问题,引导学生讨论。比如在讲《走向自立人生》一节时,通过“两只狮子不同结局”的事例,以此设计出如“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局?”“此事例对于我们有何启示?”等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培养兴趣。

3.借助现代教学手段进行形象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进行形象教学,使学生身临其境,从而收到良好效果。如在学习《享受学习》时,出示了一组画面:“生活在城市边缘的农民工子女们?看完画面,同学们陷入沉思,甚至有的同学的眼睛里充满着泪水,他们联想到自己远在他乡打工的父母。此时,我因景设疑:在拥有幸福生活的我们,有何感想?我们该如何做?学生积极发言,兴趣盎然,畅谈自己的看法。

二、乐教敬业是提高思品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1.必须认真备课。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没有课前的精心准备,搞好课堂教学只能是一句空话。一堂课如何设计,如何开始,如何收尾,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方法的选择,怎样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如何因材施教,这都需要教师课前精心备课。只有这样才能依据目的合理处理教材,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不断学习和积累资料,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当今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终身学习势在必行,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必须不断地学习充电。特别是思品老师,要与时俱进,更新和丰富自己的知识,汲取书报、电视、广播等的营养,积累社会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将有价值的材料、信息系统地进行归类,随时可用,用具有时代感的知识与思想进行教学。

3.用心批改作业和试卷。作业和考试,是检查学生知识接受程度的一种手段,通过作业的批改情况或成绩的高低,来反映我们教学上的不足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在批改作业或试卷中,如能适当而有针对性地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所做的作业或试卷写些评语,不仅能能融洽师生感情,还能强化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进行课堂教学反思。一位教育家说过,“教师的发展=经验+反思”,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难以成为名师,但如果写三年反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可见,课堂教学反思对教师的成长非常重要。作为教师,应该在上一堂课后及时记录教学反思,反思成功得意之处、反思失误之处、反思学生见解、反思学生的问题和建议及时捕捉最初的灵感,将这些心得记录下来,形成自己的思考能力,不断创新,改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三、加强德育教育是提高思想品德课有效性的目标

1.利用思想品德课加强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和法纪教育

中学生涉世未深,是非善恶的分辨能力较弱,在学习和生活中容易受外界的不良影响。通过思想品德课的学习,使学生明确什么行为是道德的、什么行为是不道德的、什么是违法行为、什么行为该做、什么行为不该做,促使他们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预防和减少学生违法犯罪,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2.利用思想品德课加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思想品德课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渠道之一,目的是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因此,思想品德老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挖掘教材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3.利用思想品德课加强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第12篇

——望城街道中心中学“健康校园”创建活动总结

一年多来,我校认真贯彻青岛市卫计委、青岛市教育局《关于继续推进和完善创建“健康校园”活动的通知》精神,努力践行“笃学尚行,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和“办良心教育,享幸福人生”的办学思想,深入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健康校园”创建活动,做到了健康教育经常化、健康活动系列化、健康文化特色化。近期,我校被评为青岛市“AAA级健康校园”。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强力推进“健康校园”创建工作

一个人如果失去了健康,其他的一切都是镜花水月。因此,我们确定学校的培养目标是:造就“身心健康、品德高尚、学业优良、能力突出”的合格中学生,将学生的身心健康放在首位。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为推动“健康校园”工作的有序开展,我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分管副校长为副组长,教导处、政教处、总务处、艺体组、卫生保健室、心理咨询室、食堂等相关处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校长主抓、分管副校长专抓、全体领导干部共抓”的工作机制。由校长牵头建立健全了创建工作岗位目标责任制,制订、落实了创建工作计划和工作措施。创建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专题例会,实施“一线工作法”,带领大家干,干给大家看,有效地促进了创建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加强宣传和培训,让健康的理念深入人心。学校结合“爱眼日”、“无烟日”、“计划免疫”、“碘缺乏病”、“12、1艾滋病” 等宣传日的时机,大力开展健康教育专题活动,通过张挂横幅,主题班会、黑板报、家长会、专家讲座、观看录象、收听校园广播、发放宣传资料、举办健康教育图片展、举行健康教育手抄报比赛等形式,多渠道、多方位的对广大师生进行健康教育知识的宣传和培训,让健康的理念深入学生心里,促进他们形成健康的行为方式和生活习惯。

此外,学校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每学期对班主任、心理教师进行不少于2次的健康知识培训。同时,将健康教育培训纳入校本培训,做到人员、场地、经费、设备落实,过程管理落实,考核评价落实。

(三)开齐上好健康教育课程。学校按照规定开设健康教育课、心理课,通过“五个有”的落实(有课程、有教材、有教案、有教师、有评价),努力提高健康教育课的教育效果。所有教师都能结合学生生理和心理健康发展的规律,科学、合理地把健康知识融入课堂教学。学校心理咨询室全天开放,随时解答师生的心理疑问。学生健康教育的开课率达100%,学生基本健康知识普及率达100%。

现在,“关爱生命首先是关爱健康、全面发展首先是健康发展、用心成全首先是成全健康”的健康理念已成为全校师生的共识。

二、建章立制,优化环境,确保创建工作有序开展

(一)完善制度。学校把“健康校园”创建工作纳入教职工绩效考核,完善了卫生管理档案以及“健康校园”创建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建立了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和各种工作预案,有力地促进了创建工作的开展,确保了师生的人身和财产安全。2016年12月,学校被评为“莱西市应急管理示范校”。

(二)改善办学条件,优化校园环境。在校园环境建设和健康教育方面,学校确定了“三先”原则:经费先投入、活动先安排、设备先保证。学校的校舍、餐厅、采光、照明、黑板、桌椅、卫生室、心理咨询室的配置等均达到标准。为保证师生的饮水质量,学校安装了设备先进的过滤净水装置,定期进行消毒、滤芯更换,学校供水系统每年进行2次检测。学校建设了水冲厕所,凡是有自来水的地方,都放置肥皂、洗手液,方便学生洗手。学校完善了食堂内部改造,配备一流的餐饮设备,设有消毒池、二次更衣室等功能区域,并安排专人管理,食堂设备、餐具定期进行消毒,食堂物资坚持定点采购。食堂从不出售“三无”、变质、变霉、不洁食品,每餐饭菜都按照规定留样备检。2015年,我校食堂被评为“山东省清洁厨房”。

学校重视校园绿化、美化和人文环境建设。整个校园整洁美观、特色明显,人文景观布局合理、和谐高雅,绿化覆盖率达30%以上。

三、开展健康活动,搞好健康服务,提高健康水平

(一)培养学生良好习惯。一直以来,我们把“健康校园”创建与“善与阳光”德育品牌创建有机结合,先后开展了“告别陋习,走向文明”和“好习惯养成系列教育”活动。在这些活动当中,健康教育和“健康校园”创建都是重要内容。学校建立了常规管理检查公示制度,由政教处负责每天进行一日常规检查,包括卫生、行为习惯、班容班貌、安全隐患等。学生个人卫生基本做到头发整洁,指甲勤剪,面、耳、颈干净,衣服鞋帽整洁、无异味。同时,学校开展了环境卫生评优活动,各班划分了包干区,每天由专人检查。当日检查当日公示结果,成绩纳入班级考核,做为评先评优的条件。根据相关文件,我校制订了控烟实施方案,在教学区域、办公区域设有禁烟标识,杜绝在这些公共场所吸烟,努力建设“无烟校园”。健康行为与习惯的形成大大促进了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2016年11月,学校的“善与阳光”德育品牌被评为“青岛市中小学十佳德育品牌”。

(二)以人为本,大力开展艺体健身活动。我校严格按国家规定安排艺体课程,认真开展“三课两操两活动”和“阳光体育活动”,保证学生每天1小时活动时间和眼保健操、亮眼操的质量。学校定期组织校园艺术节、体育节、运动会、趣味运动会、拔河等文体活动,以及教职工“每天一节幸福课”活动、“每天两千米畅跑健行”等活动,提高全体师生的健康意识和身体素质。由于校园艺体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成效显著,2015年学校被授予“青岛市足球特色学校”荣誉称号。今年,我校代表队参加莱西市第二届 “市长杯”中小学生校园足球联赛荣获初中男子乙组第六名、初中男子甲组第五名、初中女子乙组第五名的好成绩,姜亦斐同学个人获得最佳阵容奖;参加莱西市“中凯地产市长杯”中小学生篮球比赛荣获初中男子组第五名;参加2016年莱西市第十四届中小学生乒乓球比赛荣获初中女子组第八名。由于我校代表队在今年“市长杯”中小学生校园足球联赛中的突出表现,市教体局确定我校代表队份代表莱西市,参加明年三月份举行的青岛市第二十七届“可口可乐—市长杯”校园足球赛。

(三)开展健康服务,提高健康水平。在传授健康知识,培养健康行为的基础上,我校积极联系驻地医院、防保所等各级医疗卫生机构,有目的、有重点地为师生提供基本的健康医疗服务,保障师生的身心健康。

1.对师生实施健康检查。学校为每个师生建立了健康档案,并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全体师生的常规体检每年一次,学生的视力检查一年四次。体检结束后,卫生保健老师会及时统计师生的健康检查资料,作出科学的分析,给出相应的建议。

2.狠抓传染病防治。学校遵循“预防为主,堵源为重”的原则,重点抓了晨午检、隔离消毒、患者隔离治疗等工作,还建立了传染病防控工作预案,切实保障师生的健康和安全。至今为止,学校未发生过传染病流行或食物中毒的事故。  

第13篇

很清楚的记得一节有关体外受精生物课堂教学。当我讲完了有关卵母细胞的采集,而体外的采集我实在不愿意去讲而有意回避时。只听见有学生小声在议“老师您讲吧,没关系的,我们想知道”。我无语……。是啊,这些都是知识呀,我怎么能阻止学生们对知识的渴求。对无知领域的兴趣。我怎么能称得上是一位合格的教师呢?做为高中生物教师,不但要向学生传授基本的生物学知识,还应该结合本学科特点,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责无旁贷地对学生进行性健康教育,潜移默化地把性健康教育渗透到教学中去,使学生掌握必要的性知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让青少年在增长知识的同时,身心也能得到健康发展。

第一:生物教师要跨越自己的鸿沟

其实两性教育在国外已经开设了一些学生要掌握课程。而在中国由于历史原因,虽然社会的各个层面都有了飞速的发展,但两性教育还相当的落后,至今还停留在“谈性色变”的阶段。在我们的中学课程中也没有涉及或很少的涉及,而由此引发的一系列的问题也就很多,如青少年心理障碍,青少年犯罪等。当然,两性教育是全社会的责任,也更是我们生物教师的责任。

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如果一味地回避、压抑与性有关的内容,甚至“谈性色变”,会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故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自然渗透和过渡。例如在讲《生物的生殖和发育》时,教师可在重温初中的《生殖系统》中男女性器官的发育、第二性征、月经等知识后,进一步引导学生,在高中《生物的生殖和发育》这节渗透性健康教育。引导学生以科学的方法比较性别差异,消除性神秘感、性罪恶等思想,正确对待异往。所以这就要求我们生物教师要有正确的姿态。站在科学的角度用专业的知识语言去正视她,剖析她。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满足他们对知识渴求的欲望。这不仅有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而且也有助于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

第二:生物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性科学知识与修养

首先教师必须加强自身对科学知识的学习,使授课内容具有知识性、思想性、趣味性,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例如:性科学给“性”的定义包括:在生理学上是指性染色体的差别;在心理学上的含义是指性别差异,即男性和女性在心理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在社会学上的含义,是指性角色的不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写好教案、认真备课、恰当表述,利用现代化手段等,充分体现学科特点,保证教学质量。

其次教师要有一定的专业修养,以科学的态度看待性,以坦然、真诚的心态来感染学生,解除学生的顾虑和罪恶感,从而实现教学中师生之间的和谐交流。在教学中尝试转变观念,与学生之间采用了多种方式的沟通和交流,把握可以利用的机会对学生进行了相关的渗透教育。比如在教学中实施了感恩教育、生命教育、机会教育等教学模式的实践,使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从朦胧、神秘和困惑中解脱出来,树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集中精力学习,身心健康成长。

第三:两性教育是一种美的教育

第14篇

【关键词】初中 思想品德 课前策动

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是在九年义务教育中所学时间最长的科目,甚至在高中,它也是教学的重点科目,它是教育与理论道德的完美结合,思想品德教育应该说是所有科目当中的重点科目。我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文明的古国,几千年所形成的宝贵思想与灿烂文化铸就了我们今天的思想文化,可以说我们是幸运的一代,有这么多优良的思想文化值得我们去学习,去探索。作为中国人,一定要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所以,学好思想品德课至关重要。不管是哪种社会形态,哪个阶级,哪个国家,都把思想道德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内容,因为只有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才能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从而支持社会和国家的发展。思想品德教育课的发展关系到学生身心健康和道德品质的形成,而初中正是学生步入青少年的关键时期,也是学生身体和心理发生巨大变化的关键时期,他们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正逐步形成,面对社会,他们开始有自己的认识与看法,所以,在初中阶段一定要培养好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由此看来,初中的思想品德课就变得非常的重要,可是怎样调动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兴趣与热情又成了一大难题,毕竟它是以课程的形式传授给学生的,所以学生难免会感到无趣,有时甚至会有抵触的情绪。因此,做好思想品德课前策动就变得非常的重要。

课前策动是指教师在上课之前结合所做的教案,根据学生所学的知识,有计划、有组织地设计一节课所要讲的内容,并要求反馈出学生的学习效率与结果,以此来检测学生一节课的听课状态与接受知识的程度。它与课前策划不同,课前策划一般是指书面上的,还没有实施,不强调结果。策与动是不同目的的两个方面,“策”强调老师的主导主用,“动”强调学生自身的发展。教师可以根据课前策动设计自己的教学方案,并根据上课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与方法,有针对性地、有计划地实施教学,这是“策”的具体表现。学生可以在上完课后及时复习、及时预习、或是去实践,这是“动”的具体表现。

那么怎样才能做好初中思想品德课前策动?

1.加强教师自身知识的积累。只有教师的知识含量比较丰富,才能做出好的课前策动。一个好的课前策动是具有逻辑性与条理性的,这就需要教师有充足的知识含量,在制作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来做课前策动。教师的知识含量越丰富,课前策动就会做得越精细、越好,如果教师的知识水平有限,那么所做的课前策动也会不全面,不细致。

2.根据学生近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状态合理安排讲课内容。一个好的课前策动是讲课的开始,思想品德课也一样。讲课内容是课前策动所提供的,教师要根据学生学习的近期情况和学习状态及时调整课前策动的内容,调整了课前策动的内容也就是调整了讲课的内容。如果学生近期的学习效率低,学习热情不是很高涨,教师可以减少讲课的内容,课前策动要及时地去调整。这时,可以组织学生去敬老院或是其他福利机构做志愿者,这样可以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同时也达到了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目的。

3.设计教案要有条理性、简洁性、明确性。教案是课前策划的一部分,它在教学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案是老师教学的总括,一节课所要讲的内容全在里面。学生当然看不到教案,所以教师在制作教案的过程中要注意教案的条理性、简洁性、明确性,以便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能有条理清晰的思维,这三点特性同时也是教案制作的基础。

4.注重学生的听课结果。课前策动之所以不叫课前策划,这是有区别的,课前策划不强调学生的听课结果,而课前策动则强调学生的听课结果。所以,教师要区分好什么是课前策划,什么是课前策动,要注重学生的听课结果,以及时调整教学计划。

5.教学的中心任务要明确。开设思想品德教育这门课程的目的是要加强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不要只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将学习成绩作为学生学习的目的是不正确的,不要扭曲了思想品德这门课程开设的真正含义。

6.引导学生养成及时预习和及时复习的好习惯。只有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复习习惯,才能确保课前策动的顺利实施。知识是要经过反复的记忆和预习才能被记牢的,引导学生养成及时预习和及时复习的好习惯,可以使老师讲课的效率有所提高,课前策动的效果也会做到最好。

一个好的课前策动是良好教学的开始。没有一个好的起点、好的准备是做不好事情的,思想政治的课前策动也是一样。注重教学过程,但是更要注重教学结果,这是思想政治课前策动的核心,是每个教师所要掌握的必要技能。思想政治课程是国家根据我国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所设立的课程。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更注重的是国民自身道德的修养。一个国家道德水平的高低可以反映出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的高低,而思想道德建设要从孩子抓起,让他们从小就接受良好的思想道德教育,为以后素质的培养奠定基础。所以,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就变得尤为重要,尤其是要加强初中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一个具有良好思想道德的青少年在他长大成人后为社会所作的贡献要比没有接受良好思想道德教育的青少年所做的贡献要多得多。

初中作为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要注重培养此时期的道德素质,它是一个人人格魅力的体现,所以,思想品德课程的设立就变得尤其重要。而一个良好的课程需要一个好的策动,一个好的策动可以带来好的教学结果,如果老师没有做好课前策动,就会带来很多不利因素:

1.学生理解和领会课堂知识受到局限。因为课前策动没有做好致使老师的讲课效率下降,学生本来一节课可以学到三个知识点,就因为老师没做好课前策动致使学生只学到了两个知识点。所以,学生理解和领悟的课堂知识受到了局限。

2.“思想道德教育”没有真正地得到“传授”与理解。由于课前策动偏离了教学的主题,所以造成了学生没有体会到真正的知识。老师只是将表面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可是思想道德教育最深层的含义却没有被学生所理解,学生只是机械地记忆,并没有得到多大的道德教育。

通过以上这些介绍,我们可以充分地理解和领悟到,一个好的课前策动有多么重要,尤其是思想品德课。我们要传扬真正的知识,不要只走形式主义,照本宣科,有些教师没有真正的领会到他们教思想品德课程的真正目的,他们往往把学习成绩和分数作为鉴别学生学习好坏的基础,太注重形式化,没有把真正的精髓传授给学生。其实思想品德这门课程的真正目的是要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让他们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是这门课程的中心思想。如果教师的教学目的只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分数,那么他所做的课前策动也就没有实际意义了。假如一个学生的思想品德课的成绩非常优异,每次的考试成绩都遥遥领先于其他同学,老师很喜欢他,他自己也觉得学得不错,但是他却随地扔垃圾,不爱护公物,他思想品德这门课学得很好,但是他自身的道德却是缺失的,这就是教育上的一个失误、一个误区。作为教育工作者一定要注意到这一点,不要以个人的思想去衡量整个班级,乃至整个社会。要考虑到如何引导学生加强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领会开设思想道德这门课程的真正目的,只有端正好教学的目的,才会制定出好的课前策动。一个好的开端是成功的开始,一个好的课前策动同样也是成功授课的开始。有时候我们往往会忽略课前策动,只是做一些课件准备或是教案,没有考虑到一节课过后的教学结果:学生是否领会到一节课所学的知识,什么是教学的难点、重点,哪些是可以忽略的,学生一节课过后的听课效率怎么样,是否真正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等等,这些都是课前策动的主要内容。

一个良好的思想品德课前策动的益处有很多,那么它具有哪些现实意义呢?

1.加强教师的讲课效率。一个好的课前策动可以提高教师的讲课效率,教师的讲课效率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知识也就多了,对于学生来说就可以进一步增加自身的知识含量。

2.增强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一个好的课前策动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根据课前策动的安排和特点来讲课,如果课前策动生动有趣、吸引人,那么老师的讲课内容也会生动有趣,学生喜欢听课,并且主动地接受新知识,进而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及时反馈学生的课堂听课效率。课前策动的最大好处是它可以反馈学生的课堂听课效率,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课堂听课效率及时调整教学方案与目标,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4.明确教师的讲课目标。教师一节课要讲多少内容要看学生的听课情况,同时也要看课前策动的内容。课前策动可以使教师更明确讲课目标。课堂目标的确立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讲课效率与水平。有目标才会有正确的行动,所以,课前策动对于教学目标的确立至关重要。

5.强调“策”与“动”的有机结合。“策”强调教师的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教师要有明确的课程策划,组织好讲课的语言。“动”就是强调学生动手、动脑与实际行动。学生学习要强调理论与实际的有效结合。学生可以以组为单位讨论问题,也可以自发地组织到外面去亲身实践。比如去养老院慰问老人,或是去革命旧地感受精神等等。总之,要把“策”与“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做好思想品德课前策动的益处还有很多,在这就不再一一列举了。我们只要明确一点,就是一堂成功的思想品德课离不开一个好的策划。再有经验的老师,他不做课前策划也是不会讲好这门课程的。

我们可以从两方面去理解思想品德这门课程。一是“思想”。思想是行动的源泉,思想支配行动。教师应该注意学生在学习上的思想变化,鼓励他们多思考、多观察,引导他们形成健康、有益的思想,鼓励发散思维。二是“品德”。它是制约一个人最基本的行为准则,同时它也是思想的派生物。教师要加强学生的品德修养,观察他们的一言一行,如果发现学生有不良的品行要帮助他们去改正。初中思想品德教育关系到学生未来人格的发展,它是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思维品质和道德品质的关键,如何上好思想品德课就变得非常重要,而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做好课前策动。它是课程的开始,同时也是课程的一个总结,课前策动对于课堂的影响不容我们忽视。课前策动现在已经深深地根植于当今教学的理念和活动中,初中思想品德课前策动也是一样,只要我们善于去运用它,把它当做教学内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相信它在教学中的作用还会得到提升,而且会为教学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姚淑娟.情境教学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运用研究[D].苏州大学.2011.

第15篇

以“十七大”确定的方针政策、路线为行动指南,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实事求是,踏实工作,全心全意为师生服务;积极开展“规范化学校”和“师德师风”建设活动,以改革与发展带动学校全局工作;团结拼搏,想方设法,直面困难,创造性地解决学校工作中的各种矛盾;贯彻落实县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探索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狠抓内部管理,狠抓师德建设,狠抓教学质量,提高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

二、本学期主要工作目标

1、围绕“教育质量年”开展教育、教学、教研活动,努力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2、积极推进学校的进步。完善学校的规章制度,实现民主管理,逐步建立起切合我校实际的分配、评价、奖罚机制, 真正体现多劳多得、能者多酬、优教优酬。

3、建设好学生宿舍、学生食堂和教师工作间。

4、构建民主和谐的集体。通过师德师风教育和加强学生德育工作,逐步形成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宽容而又勤劳谦逊、积极向上的氛围。

5、确保安全文明。抓好综合治理和计划生育,狠抓安全保卫和食品卫生工作,杜绝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

6、进一步加强教学、教研管理,优化教风、学风,争取会考、中考比去年有所提高,各项竞赛都能获奖。

7、要狠抓“养成教育”,力争做到严格、规范、科学,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真正做到懂学、勤学、笃学、博学。

8、坚持走科研兴校、兴教之路,积极开展教育科研活动,加强校本培训和驾驭“远程教育”、“电教”资源的培训,提升教师现代化的教学水平。

三、本学期主要工作

(一)德育教育工作

整合学校各方面德育力量,以强化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贯彻《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载体,努力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面育人。

1、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①塑造良好的师德形象,进一步提高班主任的工作水平与能力,强调班主任应树立尊重学生、爱护学生、保护学生的责任意识,倡导情感教育、人文关怀,防止简单粗暴对待学生,严禁谩骂与变相体罚。②定期召开班主任工作讲座,交流班主任工作经验,研讨班级工作新动向、新热点、新问题,讲究工作方法与策略。③加大培训力度,完善班主任工作评估反馈机制与体制,坚持班主任月例会制度,定期分析学校德育工作现状,相互切磋,共同探讨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的方法和措施。班级工作要做到“有目标、有计划、有制度、有过程、有总结、有反思”。④根据实际情况,修改和完善先进班集体和优秀班主任的考核方案,通过考核促进管理目标的实现。考核中做到定量和定性结合、点面结合、形式与内容结合,力求公正、科学,发挥班主任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骨干作用。

2、以“中学生守则”为抓手,强化日常规范管理。①按照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分阶段、分层次落实德育教育具体内容,促进学生的人品、人格养成,提高学生的文明素养。②整合德育资源,优化德育网络。在原有的基础上,以学校德育领导小组为核心,构建包含学生会、班主任群体、团队组织为主的基本德育管理网络,明确职责、加强沟通、共同协作;充分利用与发挥社会教育资源的作用,挖掘社会德育资源,加强与“共建单位”联系,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完善和巩固学校、家庭与社区的教育网络,形成合力,开展德育教育。

3、进一步充实德育内涵,拓展德育教育渠道。①更新德育理念,改革德育教育方式,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平等对话、参与实践、体验、探究性学习等方式,使德育教育入心入脑;②广泛开展实践活动,精心设计活动内容,充分利用校会、班会、升旗仪式、节庆等多种途径,开展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的活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③安排有关法制、安全、美育等方面讲座,本学期至少各安排一次对师生进行防火、防盗、防骗(抢)、防电、防溺水、防食物中毒、防流行疾病等安全教育,提高自护自救的能力;④坚持不懈开展文明习惯养成教育,将“养成教育”作为一项重点科研课题,立足学校工作实际,边研究、边探索、边实践,把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内化为学校全体师生员工的自觉行动;⑤加强学生身心健康教育。根据初中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不同程度,组织专题讲座对不同年级的男女同学进行青春期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班主任对本班学生的心理状况应充分了解,多谈话、多交流,对心理压抑的学生要及时疏导,并联系家长,共同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养成健康的心理,引导学生逐步提高自我认识、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完善健全学生的人格。⑥继续加强学生网络安全教育。大力倡导文明上网,培养学生良好的网络道德,自觉远离网络污染,在思想上筑起一道“防火墙”。

4、重视班集体建设,形成良好班风。继续完善年段规范评比制度,班级管理要抓细抓实。根据本班实际情况及学校关于优秀班集体评选的要求、有关规章制度,各班要建立、修改完善本班班级公约等,要发挥班团干部的作用,设立班级岗位制,使学生人人有岗位,人人争贡献。要利用黑板报、班级园地、广播站等宣传本班情况、优秀(特长)学生事迹,展示学生的优秀作品等,营造健康、向上、浓厚的文化氛围,在学生之间、师生之间营造团结拼搏、奋发进取的班风和勤奋学习、严谨科学的学风。

(二)教学常规工作

1、加强课程管理。严格执行省颁布的课程计划,不随意增加或删减课时。要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加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组织、管理、评价等环节,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校本课程的开发能力,保证综合实践课程的有效实施。

2、重视教风与学风的建设,进一步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各教研组要切实有效地加大对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辅导、实验和考试等环节的监控力度。严格要求每位教师课前要备好课,要熟悉课程标准、教材,要了解学生的实际,要有的放矢地教学。要带教案进课堂,学校将定期或不定期地抽查、检查和督促。通过教与学的常规管理落实教学常规要求,不断提高教学管理水平。本学期将突出“三个加大”,即加大对教师教案、备课教后记检查的力度,加大对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考勤和考绩的力度,加大相关教学人员参与学校教学常规例会考勤的力度。

3、规范作业、测试管理。作业量力求精选、适量、切实减轻学生负担;作业批改要及时、认真,学校采取随机与定期相结合方式抽查,每学期期中开展作业量跟踪调查,组长应在作业、测试检查中发挥作用,做到学生缴交作业(测试)人数、批改次数、批改质量相结合,并张榜公布检查结果。

4、重视加强对图、音、体、美术课,电脑课的管理。学校继续采用不定时检查和与学生座谈了解教师的教学情况,科任教师应尽职尽责,认真上好课、切实管好课堂,提高上课的效率。

6、积极探索开辟研究型、探究型课程的新途径:大力拓展富含学科特色、生动有趣的“学科讲座”,规范与充实校外活动内容,丰富学生的课余文体活动,引领学生在全面发展基础上,发展个性,从成功走向辉煌。

7、坚持以质量为中心的教学过程管理。突出教学评价的导向,激励和调控功能。进一步强化质量意识和责任意识,加强教学质量的过程监控,努力做好学科单元和阶段性的教学质量评估的分析,要求每次分析要找准问题、分析到位、措施到位、反馈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