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如何教孩子汉语拼音范文

如何教孩子汉语拼音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如何教孩子汉语拼音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如何教孩子汉语拼音

第1篇

一、巧用故事

故事是儿童喜闻乐见的一种形式。一说到讲故事,孩子们的注意力马上会集中起来。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孩子们会被故事中的人物牢牢吸引住,与他们同悲同喜,对故事中出现的情节印象深刻。我在教整体认读音节时,用讲故事的教学方式来让孩子们知道,这类音节只能整体认读,不能分开读。如,在教学“wu”这个整体认读音节时,有一个孩子这样讲道:“乌鸦在树杈上搭了一座小屋子,它在里面住得特别舒服。如果把屋子拆了,它就没有地方住了,会冻死的。”我听了孩子们天马行空的故事,惊异于他们的想象力和非凡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惭愧自己语言的苍白。这样一来,对于开发孩子的潜能,提高他们的说话能力也有很大帮助。所以,我在教学中经常运用故事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提高孩子学习拼音的有效力。

二、妙用游戏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这本书中,苏霍姆林斯基提出:“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是推动孩子完成学习任务的重要动力。”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游戏教学是适合孩子这一天性的最佳教学方式之一。在拼音教学中以游戏的教学形式,让孩子潜移默化地学习拼音,会让你的汉语拼音教学效率大大提高。所以,在课前复习环节中我不是让孩子反复读,而是换成摘水果、采花、寻宝、送信、登山比赛等,形式激起孩子学习汉语拼音的兴趣。例如放鞭炮游戏非常适于认读拼音字母、音节。把需要认读的相关卡片放入一个红色的爆竹筒内,如果孩子读对了鞭炮里的字母、音节,鞭炮就点燃了。点燃了是指孩子一齐模拟爆竹发出的声音“嘭——啪”;反之,如果孩子读错了,便模拟哑炮发出的声音“嗤——”。因为要节约玩游戏的时间,老师可以先示范,再让孩子模仿。首先组内孩子进行竞赛,看看哪位孩子学得最快,点燃的爆竹最多,也可以在小组之间进行比赛,比一比哪一组点燃的爆竹最多。设计的游戏还可以把所有的孩子姓名都用拼音写在一张纸上,贴在桌子上做桌签,班级所有同学互读互认,孩子们的兴趣特别高,也很好地达到了学习拼音的目的。

三、善用动作

我们学习的汉语拼音属于符号字母,是由一些固定的字母笔画构成的,其中包括右半圆、左半圆、短竖、长竖等等。在教学b、p、d、q这四个字母时,就可以启发孩子把这四个字母分成两组,让孩子做动作:区别字母外形,右下半圆b,左手伸出食指右手做半圆的动作;左下半圆d,再让孩子做相反的动作;右上半圆p,左上半圆q的动作同上。为了加深孩子的印象还可以做这样的动作:把人体当作一竖,全班同学用手臂来做半圆,右手放在头上是p,左手放在头上则是q。孩子亲自动手,看看、说说、做做的过程中加深了这两组相似字母的记忆,它们的外形也就烙在孩子的心灵深处了。同样,其他的声母和单韵母也采用这种动作记忆法。孩子在做这些动作时兴致很高,达到了预设的效果。

四、活联生活

对于拼音教学这块“难啃的骨头”来说,教师就应该努力将拼音教学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拼音教学方法很多,可以多读拼音故事书,提高拼读能力;要常常鼓励孩子在自己的生活中运用汉语拼音;用拼音拼写家中的生活用品,拼写自己喜爱的玩具,拼写好朋友的名字等等。还可以让孩子把学过的拼音写在卡片上,贴到家里的书橱上、门上、窗户上等,让孩子回到家就能有学习拼音的氛围,和爸爸妈妈赛读,让拼音无处不在,这样定能达到复习巩固的目的。在拼音教学中,我把孩子的作业本和语文书上的姓名都用拼音书写,这样孩子在收发作业本的时候就能练习拼读,在读书和写作业时也能练习拼音,还可让刚入学的孩子很快熟悉班级同学,不知不觉能学到不少拼音呢!低年级的孩子主要是形象记忆占主导地位,注意力往往被鲜艳的色彩和美丽的图画所吸引。色彩和图画往往能抓住孩子的“胃”,让他们“吃了”就能很快消化吸收。所以在学习汉语拼音时,为了教会孩子正确书写字母的方法,我往往会用多种颜色教孩子书写。如在教学“i”时,“.”用黄色,“l”用红色。整体认读音节具有独立性,只用同一种颜色来书写,强调不能分割。教孩子拼读音节时,为了让孩子记住这个拼音,几种颜色就表示几拼音节。这使抽象的拼音符号不再抽象,而是孩子喜欢的彩色记号,带领孩子进入了五彩缤纷的世界,同时还牢牢记住了这些抽象的拼音符号,孩子学起来也就容易得多。

五、巧引展示

第2篇

没有真正零起点

主持人:今后几年,零起点入学已是大势所趋,没有启动的城市也在加紧准备。请大家谈谈对零起点入学的看法。

刘柳(5岁女孩的妈妈):我理解的零起点入学,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比如,别的孩子入学前学会了汉语拼音,认识100个汉字,会20以内的加减法,我的孩子也要掌握这些,大家水平大致一样,就是零起点。

胡秋叶(4岁男孩的妈妈):零起点入学应该指的是入学前没有上过学前班,也没有参加过幼小衔接的培训班,以免入学后重复学习。如果孩子什么知识都不学,等入学后发现落后了,跟不上学习进度怎么办?

主持人:请魏老师谈一谈。

魏仙娜(上海市小学特级教师、资深班主任):按照教育部有关负责人的说法,零起点入学就是默认每个新入学的一年级学生是“一张白纸”,没学过任何小学期间的知识,如汉语拼音、数学计算、英语单词拼写等。在此基础上,老师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标准的要求和进度进行教学,不得加快进度,也不能擅自增加难度。尤其是一二年级,必须放慢教学进度。

刘柳:啊?真的什么都不学?那孩子6岁前的大好光阴岂不是荒废了?

魏仙娜:中国人有种传统观念,认为孩子学得多,学得快,是早慧,说明孩子聪明,家长也有面子。其实,这种观念是有问题的。按照科学的教学理念,孩子的成长是有规律的,学龄前儿童正是长身体和培养好性格的时候,家长要做的是教孩子认知世界,培养情商,而不是急着学“1+1”和“ABC”。换言之,学龄前儿童的家长有许多事情要做,但不是教孩子小学知识。

主持人:现在的实际情况是,幼儿园期间,大多数家长让孩子提前学小学课程,等孩子上了小学,老师考虑到孩子已经掌握的知识,就加快教学节奏,这样,原本零基础的孩子跟不上,需要课外辅导补习……到最后,孩子累,家长也累,孩子学习效果不好,还耽误了长身体。

魏仙娜:所以,国家才推行零起点入学,让老师和孩子一起慢下来。小学低年级是孩子从直观形象思维为主转向抽象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从游戏为主的学习转向规范的课堂学习的过渡阶段。有一些小学在一二年级加快教学进度,人为拔高教学要求,还有一些幼儿园以“幼小衔接”为由组织中大班孩子提前学习汉语拼音、数学计算等内容,这种不遵循教育基本规律和儿童认知规律的现象不仅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更对他们健康成长造成很大的危害。

胡秋叶:请问魏老师,上海实行零起点入学一年来,情况怎么样?家长配合吗?

魏仙娜:或许是家长顾虑太多吧,我所带的那个班,40多个孩子没有一个是真正的零起点入学。去年上海在全市小学正式推行“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也就是俗称的零起点教学,但家长不买账,害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纷纷给孩子报学前班,或幼小衔接培训班。有的孩子学完了汉语拼音,有的孩子学过100以内的加减法,甚至学过奥数,还有的能背上百首唐诗。其实,学过又有什么用呢?按照新教材的课程标准,汉语拼音还要从a o e i

u ü 教起。过去,上海用的是老教材,汉语拼音字母一个月全教完,现在进度放慢了,拼音字母要教两个多月。所以,孩子入学前学得再多也是白费,教学进度不可能尽着他们。

千万不要帮倒忙

赵海青(6岁女孩的爸爸):孩子们多学点东西总是好的,再说,孩子提前学一遍,等上学了,老师教起来不是能轻松一点吗?

魏仙娜:这是家长的美好愿望,事实可能恰恰相反。提前教了却又教得不对,重新扭回来下的功夫,比从头教累得多。就像你抢跑了50米,被罚回原点重新跑,耗时又耗体力。比如,我带的班上,40多个孩子都学过汉语拼音,可是能把O(音同“喔”)念标准的寥寥无几,很多人念成英语字母的O(音同“欧”),至于分不清前后鼻音、二声四声的更是大有人在。所以,与其说我是在教汉语拼音,倒不如说是在纠正不规范的汉语拼音。如果孩子都是零起点入学,我告诉他们“公鸡打鸣喔喔喔”,孩子们很容易就能学会O的发音,反倒省事。

林洋(5岁男孩的妈妈):汉语拼音可能专业性强一点,要求高一点,但教孩子写一些简单的字,家长可以胜任,不妨多教一些。

魏仙娜:刚入学的孩子,没有不会写字的,多则上千,少则近百。但老师不会测验孩子识字的数量,而是让孩子会写自己的名字。说到教孩子写字容易,也不尽然。比如,我带的班上,孩子们都会写自己的名字,但笔顺完全写对的一个也没有。拿“王”字来说,正确的笔顺是“两横一竖一横”,但很多孩子会写完三横再写一竖。我和老师们的同感是,家长教孩子写字一定要谨慎,如果教错了,孩子先入为主,养成了不好的习惯,改起来相当麻烦,有的坏习惯一辈子也改不过来。

主持人:入学前学过小学知识的孩子,课堂上听讲情况如何?考试成绩是否领先?

魏仙娜:提前学过小学知识的孩子,通常在课堂上比较活跃,争相举手回答老师的提问,希望能够得到老师的表扬,但老师通常更愿意表扬那些认真听讲、积极提问的孩子,尽管他们学得慢一点。至于学习成绩,我和同行们有两点共同感受:第一,孩子入学前学过小学知识,通常在小学一年级上半学期有优势,考试成绩明显较好,但这种优势维持不了多久,在小学第二个学期就渐渐消失。第二,提前学习小学知识有致命的副作用。这些孩子往往后来不喜爱学习,因为他们自认为已经会了,就不好好听讲,而重复学习,难免会透支孩子的学习兴趣,影响孩子的心理发展,从而造成挫败感,甚至厌学。所以,提醒各位家长,让孩子提前学习小学知识,可能是给孩子和老师帮倒忙。

功课之外有知识

屈海燕(5岁女孩的妈妈):可是,孩子入学前总不能啥也不学吧?不教孩子点什么,家长心慌啊!俗话说,一步赶不上,步步赶不上。要是一上学就落后于同学,那可怎么得了!

主持人:零起点入学,孩子不会心慌,心慌的是家长,但学习是孩子的事,不是家长的事,所以,家长不能只顾自己的感受,而是要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

魏仙娜:入学前,孩子也有学习任务,不是学课本知识,而是养成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这方面,家长大有可为。

马莉(5岁男孩的妈妈):那请魏老师快说说,家长具体应该怎样有所作为?

魏仙娜:学习以外的能力培养很重要,包括调整作息时间、坚持锻炼身体、学会礼貌待人、学会结交朋友这四种能力。这四种能力培养好了,孩子会更快适应小学的环境,对学习成绩有潜在的帮助。如果家长实在想教孩子与学习有关的知识,那就教教孩子握笔姿势吧。由于孩子入学前都能写会画,基本都养成了握笔习惯,但姿势大多不正确。我班上的孩子,握笔时有的像拿竹棍,有的指尖都快把笔尖挡住了,有的大拇指顶在食指前面,千奇百怪,能做到“一拳一尺一寸”的没几个。

屈海燕:“一拳一尺一寸”指的是什么?

魏仙娜:就是身体离桌子一拳的距离,眼睛离纸一尺的距离,握笔处与笔尖一寸的距离。握笔姿势是一种习惯,习惯养成对孩子非常重要。语文课有专门的一个课时教授握笔姿势,但如果孩子事先养成了不正确的握笔习惯,一个学期都改不过来。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天天纠正孩子们的握笔姿势和坐姿,但仍有五分之一的孩子改不过来。我的班情况还算好的,我去别的班监考的时候特意数了数,姿势正确的还不到一半,我帮着纠正好,走开不一会儿,那孩子又恢复原样了。

马莉:握笔姿势正确有那么重要吗?

第3篇

一、说、做、玩中,分清声母“b―d p―q”

如何分清这四个容易混淆的单韵母?在以往的教学中我采用了大多数老师的办法――“比较法”,学“d”以后,我急于将“d与b”相比较,后来发现其实这样只会越比越糟糕。因为刚学完“d”后,学生对“d”的印象还不够深刻,过早进行比较,现学的知识与学生头脑中的原有知识就会发生混淆。我经过思索后是这样做的:首先,在教学单个声母时,反复让学生认读声母,分别强化“b、d”的半圆在学生头脑中的印象;等孩子们将这四个声母分别记忆牢固后,我安排一些生动有效的游戏,在复习“b、p、d、q”时,启发学生思考:怎样用简单的动作来演示这四个字母的样子?经过一番热烈的讨论之后,有学生跑到讲台前双脚并拢站定,左手叉腰,右手上举,学生们一下子叫出来是“b”,随之调换手变成了“d”,左手叉腰右手放下则成了“p”,反之成了“q”。学生在说、做、玩中掌握了这些抽象的字母。

二、利用发音口型、分清复韵母“ei、ie、ui、iu”

这四个复韵母也是孩子容易混淆的,除了像前面说的那样不急于让孩子进行比较以外,我叫他们用自己的发音口型来记忆。比如发“ei”的音,先把口型摆在发“e”的音,口形滑向“i”;而发“ie”的音,是先把口形摆在“i”的音,紧接着发“e”的音,根据发音规律不难看出,这四个复韵母在发音时口形摆在什么位置,这个字母就在第一个。这种根据发音口形来识记复韵母的方法既简单又好用。

三、有趣的实例中理解“jqx”与“ü”相拼,“ü”上两点省略的原则

“小ü、小ü有礼貌,见了jqx就脱帽”这个顺口溜孩子背的很熟,张口就来,可是“jqx”与“ü”相拼时,不是写成“ü”,就是读成“j―u”。如何能最大限度地避免这两种错误的发生呢?我给学生又编了一个小儿歌:“小ü见了jqx,去掉两点还读ü。”可是在一次巩固练习时,我问道:“ju qu xu这三个音节中的韵母是什么呢?”结果有的学生回答是“u”。那天正好班里有个男孩子戴个帽子来上学,这时,我把他请到讲台上问道:“同学们,知道他是谁吗?”孩子们笑嘻嘻地说:“他是李云龙。”接着,我摘下了李云龙的帽子,又问道:“现在他是谁?”孩子们大笑起来,说:“还是李云龙。”“对呀,ju qu xu中的ü摘掉帽子,去掉两点,还是ü,”孩子们齐声回答。就这样孩子们在有趣的实例中学生掌握了“ju qu xu”的韵母还是“ü”。

四、讲故事,区分“y―i―yi、w―u―wu”

“y―i―yi、w―u―wu”是在汉语拼音第二课中就出现了,根据教参的要求是让孩子们知道“y―i―yi”都读“衣”,“y”是声母,“i”是韵母,“yi”是整体认读音节,对于才学了一课汉语拼音的孩子们来说一下子让他们了解这么多有点难度,于是我想到了讲故事,听故事是一年级孩子最感兴趣的事,把这几个知识点编到故事里去,围绕知识点,把知识形象化、趣味化,使其便于记忆。我给学生讲大“y”和小“i”的故事:有一天,“y”出去玩,大“y”碰到了愁眉苦脸的小“i”。大“y”问:“小弟弟,干吗不高兴啊?”小“i”含着眼泪说:“大哥哥,你不知道,、o、e三个单韵母能单独给字注音,多神气呀!我是单韵母,今天,我也想给字注音。可是,那些汉字说我前面没声母,不能注音,你说我该怎么办呢?”大“y”一听,想了想说:“唉,我俩的读音相同,我是声母,我们在一起,不就可以给汉字注音了吗?”于是,他俩就组成了整体认读音节“yi”。学生在有趣的故事中认识了整体认读音节“yi”。在学习整体认读音节“wu、yu”等其他整体认读音节时,我还启发学生仿照样子,也来编一个类似的故事,学生的学习兴致都很高。

五、由词到字再到音,读准后鼻音韵母“ing、eng、ang、ong”

在我们芜湖的方言中,前后鼻音是不容易区分的,在教学这一课时,我告诉孩子们“in、en、an”是前鼻韵尾,气流从鼻子前方出来;“ing、eng、ang”是后鼻韵尾,感觉气流从鼻子后方、脑中央的位置发出来。请同学们看我的口形,然后模仿发音,结果孩子们张开嘴巴发不出音,有一个孩子更搞笑地问我:“老师脑中央的位置,怎么发音呀?”孩子们哄堂大笑,在孩子们的笑声中我意识到这样去教他们不行。这是我想到了书中的插图,我决定先教孩子看图说音节词在去教孩子们读后鼻韵母。我让孩子们反复读:“张老师、台灯、老鹰、闹钟”。然后又让孩子读出其中的字,“张老师的张,台灯的灯、老鹰的鹰、闹钟的钟”;孩子们读顺口后,我把含有后鼻音的字“张、灯、鹰、钟”挑出来进行拼读“zhang、deng、ying、zhong”;我采用这种“由词到字再到音”的方法让孩子们反复读,孩子们念了很多遍以后,我引导孩子们去掉声母读,结果水到渠成孩子们一下子读出了这几个后鼻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