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如何教孩子汉语拼音范文

如何教孩子汉语拼音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如何教孩子汉语拼音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如何教孩子汉语拼音

第1篇

一、巧用故事

故事是儿童喜闻乐见的一种形式。一说到讲故事,孩子们的注意力马上会集中起来。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孩子们会被故事中的人物牢牢吸引住,与他们同悲同喜,对故事中出现的情节印象深刻。我在教整体认读音节时,用讲故事的教学方式来让孩子们知道,这类音节只能整体认读,不能分开读。如,在教学“wu”这个整体认读音节时,有一个孩子这样讲道:“乌鸦在树杈上搭了一座小屋子,它在里面住得特别舒服。如果把屋子拆了,它就没有地方住了,会冻死的。”我听了孩子们天马行空的故事,惊异于他们的想象力和非凡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惭愧自己语言的苍白。这样一来,对于开发孩子的潜能,提高他们的说话能力也有很大帮助。所以,我在教学中经常运用故事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提高孩子学习拼音的有效力。

二、妙用游戏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这本书中,苏霍姆林斯基提出:“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是推动孩子完成学习任务的重要动力。”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游戏教学是适合孩子这一天性的最佳教学方式之一。在拼音教学中以游戏的教学形式,让孩子潜移默化地学习拼音,会让你的汉语拼音教学效率大大提高。所以,在课前复习环节中我不是让孩子反复读,而是换成摘水果、采花、寻宝、送信、登山比赛等,形式激起孩子学习汉语拼音的兴趣。例如放鞭炮游戏非常适于认读拼音字母、音节。把需要认读的相关卡片放入一个红色的爆竹筒内,如果孩子读对了鞭炮里的字母、音节,鞭炮就点燃了。点燃了是指孩子一齐模拟爆竹发出的声音“嘭——啪”;反之,如果孩子读错了,便模拟哑炮发出的声音“嗤——”。因为要节约玩游戏的时间,老师可以先示范,再让孩子模仿。首先组内孩子进行竞赛,看看哪位孩子学得最快,点燃的爆竹最多,也可以在小组之间进行比赛,比一比哪一组点燃的爆竹最多。设计的游戏还可以把所有的孩子姓名都用拼音写在一张纸上,贴在桌子上做桌签,班级所有同学互读互认,孩子们的兴趣特别高,也很好地达到了学习拼音的目的。

三、善用动作

我们学习的汉语拼音属于符号字母,是由一些固定的字母笔画构成的,其中包括右半圆、左半圆、短竖、长竖等等。在教学b、p、d、q这四个字母时,就可以启发孩子把这四个字母分成两组,让孩子做动作:区别字母外形,右下半圆b,左手伸出食指右手做半圆的动作;左下半圆d,再让孩子做相反的动作;右上半圆p,左上半圆q的动作同上。为了加深孩子的印象还可以做这样的动作:把人体当作一竖,全班同学用手臂来做半圆,右手放在头上是p,左手放在头上则是q。孩子亲自动手,看看、说说、做做的过程中加深了这两组相似字母的记忆,它们的外形也就烙在孩子的心灵深处了。同样,其他的声母和单韵母也采用这种动作记忆法。孩子在做这些动作时兴致很高,达到了预设的效果。

四、活联生活

对于拼音教学这块“难啃的骨头”来说,教师就应该努力将拼音教学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拼音教学方法很多,可以多读拼音故事书,提高拼读能力;要常常鼓励孩子在自己的生活中运用汉语拼音;用拼音拼写家中的生活用品,拼写自己喜爱的玩具,拼写好朋友的名字等等。还可以让孩子把学过的拼音写在卡片上,贴到家里的书橱上、门上、窗户上等,让孩子回到家就能有学习拼音的氛围,和爸爸妈妈赛读,让拼音无处不在,这样定能达到复习巩固的目的。在拼音教学中,我把孩子的作业本和语文书上的姓名都用拼音书写,这样孩子在收发作业本的时候就能练习拼读,在读书和写作业时也能练习拼音,还可让刚入学的孩子很快熟悉班级同学,不知不觉能学到不少拼音呢!低年级的孩子主要是形象记忆占主导地位,注意力往往被鲜艳的色彩和美丽的图画所吸引。色彩和图画往往能抓住孩子的“胃”,让他们“吃了”就能很快消化吸收。所以在学习汉语拼音时,为了教会孩子正确书写字母的方法,我往往会用多种颜色教孩子书写。如在教学“i”时,“.”用黄色,“l”用红色。整体认读音节具有独立性,只用同一种颜色来书写,强调不能分割。教孩子拼读音节时,为了让孩子记住这个拼音,几种颜色就表示几拼音节。这使抽象的拼音符号不再抽象,而是孩子喜欢的彩色记号,带领孩子进入了五彩缤纷的世界,同时还牢牢记住了这些抽象的拼音符号,孩子学起来也就容易得多。

五、巧引展示

第2篇

没有真正零起点

主持人:今后几年,零起点入学已是大势所趋,没有启动的城市也在加紧准备。请大家谈谈对零起点入学的看法。

刘柳(5岁女孩的妈妈):我理解的零起点入学,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比如,别的孩子入学前学会了汉语拼音,认识100个汉字,会20以内的加减法,我的孩子也要掌握这些,大家水平大致一样,就是零起点。

胡秋叶(4岁男孩的妈妈):零起点入学应该指的是入学前没有上过学前班,也没有参加过幼小衔接的培训班,以免入学后重复学习。如果孩子什么知识都不学,等入学后发现落后了,跟不上学习进度怎么办?

主持人:请魏老师谈一谈。

魏仙娜(上海市小学特级教师、资深班主任):按照教育部有关负责人的说法,零起点入学就是默认每个新入学的一年级学生是“一张白纸”,没学过任何小学期间的知识,如汉语拼音、数学计算、英语单词拼写等。在此基础上,老师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标准的要求和进度进行教学,不得加快进度,也不能擅自增加难度。尤其是一二年级,必须放慢教学进度。

刘柳:啊?真的什么都不学?那孩子6岁前的大好光阴岂不是荒废了?

魏仙娜:中国人有种传统观念,认为孩子学得多,学得快,是早慧,说明孩子聪明,家长也有面子。其实,这种观念是有问题的。按照科学的教学理念,孩子的成长是有规律的,学龄前儿童正是长身体和培养好性格的时候,家长要做的是教孩子认知世界,培养情商,而不是急着学“1+1”和“ABC”。换言之,学龄前儿童的家长有许多事情要做,但不是教孩子小学知识。

主持人:现在的实际情况是,幼儿园期间,大多数家长让孩子提前学小学课程,等孩子上了小学,老师考虑到孩子已经掌握的知识,就加快教学节奏,这样,原本零基础的孩子跟不上,需要课外辅导补习……到最后,孩子累,家长也累,孩子学习效果不好,还耽误了长身体。

魏仙娜:所以,国家才推行零起点入学,让老师和孩子一起慢下来。小学低年级是孩子从直观形象思维为主转向抽象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从游戏为主的学习转向规范的课堂学习的过渡阶段。有一些小学在一二年级加快教学进度,人为拔高教学要求,还有一些幼儿园以“幼小衔接”为由组织中大班孩子提前学习汉语拼音、数学计算等内容,这种不遵循教育基本规律和儿童认知规律的现象不仅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更对他们健康成长造成很大的危害。

胡秋叶:请问魏老师,上海实行零起点入学一年来,情况怎么样?家长配合吗?

魏仙娜:或许是家长顾虑太多吧,我所带的那个班,40多个孩子没有一个是真正的零起点入学。去年上海在全市小学正式推行“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也就是俗称的零起点教学,但家长不买账,害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纷纷给孩子报学前班,或幼小衔接培训班。有的孩子学完了汉语拼音,有的孩子学过100以内的加减法,甚至学过奥数,还有的能背上百首唐诗。其实,学过又有什么用呢?按照新教材的课程标准,汉语拼音还要从a o e i

u ü 教起。过去,上海用的是老教材,汉语拼音字母一个月全教完,现在进度放慢了,拼音字母要教两个多月。所以,孩子入学前学得再多也是白费,教学进度不可能尽着他们。

千万不要帮倒忙

赵海青(6岁女孩的爸爸):孩子们多学点东西总是好的,再说,孩子提前学一遍,等上学了,老师教起来不是能轻松一点吗?

魏仙娜:这是家长的美好愿望,事实可能恰恰相反。提前教了却又教得不对,重新扭回来下的功夫,比从头教累得多。就像你抢跑了50米,被罚回原点重新跑,耗时又耗体力。比如,我带的班上,40多个孩子都学过汉语拼音,可是能把O(音同“喔”)念标准的寥寥无几,很多人念成英语字母的O(音同“欧”),至于分不清前后鼻音、二声四声的更是大有人在。所以,与其说我是在教汉语拼音,倒不如说是在纠正不规范的汉语拼音。如果孩子都是零起点入学,我告诉他们“公鸡打鸣喔喔喔”,孩子们很容易就能学会O的发音,反倒省事。

林洋(5岁男孩的妈妈):汉语拼音可能专业性强一点,要求高一点,但教孩子写一些简单的字,家长可以胜任,不妨多教一些。

魏仙娜:刚入学的孩子,没有不会写字的,多则上千,少则近百。但老师不会测验孩子识字的数量,而是让孩子会写自己的名字。说到教孩子写字容易,也不尽然。比如,我带的班上,孩子们都会写自己的名字,但笔顺完全写对的一个也没有。拿“王”字来说,正确的笔顺是“两横一竖一横”,但很多孩子会写完三横再写一竖。我和老师们的同感是,家长教孩子写字一定要谨慎,如果教错了,孩子先入为主,养成了不好的习惯,改起来相当麻烦,有的坏习惯一辈子也改不过来。

主持人:入学前学过小学知识的孩子,课堂上听讲情况如何?考试成绩是否领先?

魏仙娜:提前学过小学知识的孩子,通常在课堂上比较活跃,争相举手回答老师的提问,希望能够得到老师的表扬,但老师通常更愿意表扬那些认真听讲、积极提问的孩子,尽管他们学得慢一点。至于学习成绩,我和同行们有两点共同感受:第一,孩子入学前学过小学知识,通常在小学一年级上半学期有优势,考试成绩明显较好,但这种优势维持不了多久,在小学第二个学期就渐渐消失。第二,提前学习小学知识有致命的副作用。这些孩子往往后来不喜爱学习,因为他们自认为已经会了,就不好好听讲,而重复学习,难免会透支孩子的学习兴趣,影响孩子的心理发展,从而造成挫败感,甚至厌学。所以,提醒各位家长,让孩子提前学习小学知识,可能是给孩子和老师帮倒忙。

功课之外有知识

屈海燕(5岁女孩的妈妈):可是,孩子入学前总不能啥也不学吧?不教孩子点什么,家长心慌啊!俗话说,一步赶不上,步步赶不上。要是一上学就落后于同学,那可怎么得了!

主持人:零起点入学,孩子不会心慌,心慌的是家长,但学习是孩子的事,不是家长的事,所以,家长不能只顾自己的感受,而是要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

魏仙娜:入学前,孩子也有学习任务,不是学课本知识,而是养成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这方面,家长大有可为。

马莉(5岁男孩的妈妈):那请魏老师快说说,家长具体应该怎样有所作为?

魏仙娜:学习以外的能力培养很重要,包括调整作息时间、坚持锻炼身体、学会礼貌待人、学会结交朋友这四种能力。这四种能力培养好了,孩子会更快适应小学的环境,对学习成绩有潜在的帮助。如果家长实在想教孩子与学习有关的知识,那就教教孩子握笔姿势吧。由于孩子入学前都能写会画,基本都养成了握笔习惯,但姿势大多不正确。我班上的孩子,握笔时有的像拿竹棍,有的指尖都快把笔尖挡住了,有的大拇指顶在食指前面,千奇百怪,能做到“一拳一尺一寸”的没几个。

屈海燕:“一拳一尺一寸”指的是什么?

魏仙娜:就是身体离桌子一拳的距离,眼睛离纸一尺的距离,握笔处与笔尖一寸的距离。握笔姿势是一种习惯,习惯养成对孩子非常重要。语文课有专门的一个课时教授握笔姿势,但如果孩子事先养成了不正确的握笔习惯,一个学期都改不过来。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天天纠正孩子们的握笔姿势和坐姿,但仍有五分之一的孩子改不过来。我的班情况还算好的,我去别的班监考的时候特意数了数,姿势正确的还不到一半,我帮着纠正好,走开不一会儿,那孩子又恢复原样了。

马莉:握笔姿势正确有那么重要吗?

第3篇

一、说、做、玩中,分清声母“b―d p―q”

如何分清这四个容易混淆的单韵母?在以往的教学中我采用了大多数老师的办法――“比较法”,学“d”以后,我急于将“d与b”相比较,后来发现其实这样只会越比越糟糕。因为刚学完“d”后,学生对“d”的印象还不够深刻,过早进行比较,现学的知识与学生头脑中的原有知识就会发生混淆。我经过思索后是这样做的:首先,在教学单个声母时,反复让学生认读声母,分别强化“b、d”的半圆在学生头脑中的印象;等孩子们将这四个声母分别记忆牢固后,我安排一些生动有效的游戏,在复习“b、p、d、q”时,启发学生思考:怎样用简单的动作来演示这四个字母的样子?经过一番热烈的讨论之后,有学生跑到讲台前双脚并拢站定,左手叉腰,右手上举,学生们一下子叫出来是“b”,随之调换手变成了“d”,左手叉腰右手放下则成了“p”,反之成了“q”。学生在说、做、玩中掌握了这些抽象的字母。

二、利用发音口型、分清复韵母“ei、ie、ui、iu”

这四个复韵母也是孩子容易混淆的,除了像前面说的那样不急于让孩子进行比较以外,我叫他们用自己的发音口型来记忆。比如发“ei”的音,先把口型摆在发“e”的音,口形滑向“i”;而发“ie”的音,是先把口形摆在“i”的音,紧接着发“e”的音,根据发音规律不难看出,这四个复韵母在发音时口形摆在什么位置,这个字母就在第一个。这种根据发音口形来识记复韵母的方法既简单又好用。

三、有趣的实例中理解“jqx”与“ü”相拼,“ü”上两点省略的原则

“小ü、小ü有礼貌,见了jqx就脱帽”这个顺口溜孩子背的很熟,张口就来,可是“jqx”与“ü”相拼时,不是写成“ü”,就是读成“j―u”。如何能最大限度地避免这两种错误的发生呢?我给学生又编了一个小儿歌:“小ü见了jqx,去掉两点还读ü。”可是在一次巩固练习时,我问道:“ju qu xu这三个音节中的韵母是什么呢?”结果有的学生回答是“u”。那天正好班里有个男孩子戴个帽子来上学,这时,我把他请到讲台上问道:“同学们,知道他是谁吗?”孩子们笑嘻嘻地说:“他是李云龙。”接着,我摘下了李云龙的帽子,又问道:“现在他是谁?”孩子们大笑起来,说:“还是李云龙。”“对呀,ju qu xu中的ü摘掉帽子,去掉两点,还是ü,”孩子们齐声回答。就这样孩子们在有趣的实例中学生掌握了“ju qu xu”的韵母还是“ü”。

四、讲故事,区分“y―i―yi、w―u―wu”

“y―i―yi、w―u―wu”是在汉语拼音第二课中就出现了,根据教参的要求是让孩子们知道“y―i―yi”都读“衣”,“y”是声母,“i”是韵母,“yi”是整体认读音节,对于才学了一课汉语拼音的孩子们来说一下子让他们了解这么多有点难度,于是我想到了讲故事,听故事是一年级孩子最感兴趣的事,把这几个知识点编到故事里去,围绕知识点,把知识形象化、趣味化,使其便于记忆。我给学生讲大“y”和小“i”的故事:有一天,“y”出去玩,大“y”碰到了愁眉苦脸的小“i”。大“y”问:“小弟弟,干吗不高兴啊?”小“i”含着眼泪说:“大哥哥,你不知道,、o、e三个单韵母能单独给字注音,多神气呀!我是单韵母,今天,我也想给字注音。可是,那些汉字说我前面没声母,不能注音,你说我该怎么办呢?”大“y”一听,想了想说:“唉,我俩的读音相同,我是声母,我们在一起,不就可以给汉字注音了吗?”于是,他俩就组成了整体认读音节“yi”。学生在有趣的故事中认识了整体认读音节“yi”。在学习整体认读音节“wu、yu”等其他整体认读音节时,我还启发学生仿照样子,也来编一个类似的故事,学生的学习兴致都很高。

五、由词到字再到音,读准后鼻音韵母“ing、eng、ang、ong”

在我们芜湖的方言中,前后鼻音是不容易区分的,在教学这一课时,我告诉孩子们“in、en、an”是前鼻韵尾,气流从鼻子前方出来;“ing、eng、ang”是后鼻韵尾,感觉气流从鼻子后方、脑中央的位置发出来。请同学们看我的口形,然后模仿发音,结果孩子们张开嘴巴发不出音,有一个孩子更搞笑地问我:“老师脑中央的位置,怎么发音呀?”孩子们哄堂大笑,在孩子们的笑声中我意识到这样去教他们不行。这是我想到了书中的插图,我决定先教孩子看图说音节词在去教孩子们读后鼻韵母。我让孩子们反复读:“张老师、台灯、老鹰、闹钟”。然后又让孩子读出其中的字,“张老师的张,台灯的灯、老鹰的鹰、闹钟的钟”;孩子们读顺口后,我把含有后鼻音的字“张、灯、鹰、钟”挑出来进行拼读“zhang、deng、ying、zhong”;我采用这种“由词到字再到音”的方法让孩子们反复读,孩子们念了很多遍以后,我引导孩子们去掉声母读,结果水到渠成孩子们一下子读出了这几个后鼻音。

第4篇

关键词:拼音教学;最佳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1-0114-01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汉语拼音是学好语文这一重要交际工具的基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是帮助识字、正音、学习普通话的工具,也是阅读写话的工具。同时在发展儿童的语言、促进儿童早期智力开发方面,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它最主要的作用是通过准确地拼读音节,从而认读汉字,学说普通话,会说普通话。作为汉语拼音的教学工作者如何才能教好汉学拼音,使学生学得轻松,教师教得愉快呢?

1.明确教学目标,重视汉语拼音教学

在第一学段(1-2年级)识字与写字的目标中,课标指出:要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这是国家对所培养人才的基层目标,也是对起始年级教育工作者提出的一个要求,是我们应尽的职责,是必须要认真完成的任务。

汉语拼音是学习汉字的基础,也是学习汉字的一种工具,学习拼音的第一大障碍就是拼读问题,如果拼不准,读不好,会给进一步学习汉字造成一连串困难,直接影响到语汇的记忆和积累,随着学习上拦路虎增多,成绩会逐步下降,甚至会对学国语言失去信心。因此,拼音教学对初入学校的一年级小学生来说,至关重要。

2.激情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习兴趣是学好某种知识,掌握某种技能的动力,一个人如果对某种学习产生兴趣,那么他的学习就会在一种愉快的状态下进行,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学起来也就会全神贯注,特别投入,就会达到好的效果。对于刚入学的一年级小学生来说,学习汉语拼音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入学前,许多家长都会教孩子一些常用汉字和一些简单的数学知识,但很少有家长领孩子进入拼音这块园地。为了让学生对拼音学习产生兴趣,在教学之前,教师要做好积极的准备工作,根据孩子爱听故事的特点,带着《世界童话故事》拼音读物走进课堂,用富有情感的语调、丰富的表情、动作,给学生讲童话故事,让学生听得很入迷。拼音字母是抽象的符号,刚入学的儿童要在三周时间里记住符号的形象和正确的发音是有一定难度的。为了使学生积极而有趣地学习掌握声母、韵母、声调,可以采用游戏、自编儿歌、口诀等教学方法。可利用实物、自制图片、录音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教学,使教学内容具体化、生动化、形象化。要着力于调动儿童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儿童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到知识、获得能力。

3.教学结合,有效互动

小学生的思维主要是形象思维,容易在直接的视觉刺激下引起注意,所以在教学中可运用色彩鲜艳的插图和形象活泼的卡通人物,以引起学生的兴趣。例如,教学第一课拼音"a、o、e"时,展示优美的乡村河畔晨景图,画面上大公鸡在喔喔(o)叫,阿(a)姨带着小朋友在河边看鹅(e),使一开始学生就被深深吸引。我们应先让学生自己看、说图上的事物,在他们已有感受的基础上再引导他们认识单韵母a、o、e的音和形,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学习汉语拼音。

汉语拼音教学还应注重教与学的有效互动,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让拼音教学在语言环境中进行,让学生的拼音与语言能力同步发展。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课文中色彩鲜艳、富有童趣的情景图,引导学生认真看图,大胆想象,用完整的、尽可能生动的语言进行描述,在语言环境中学拼音。比如教学声母"zh"时,先出示挂图,问:"图上画了谁,她在做什么?"学生说:"图上画的是妈妈在织毛衣。"我接着指导学生继续观察谈话:"妈妈坐在哪里织毛衣?""妈妈织的毛衣怎么样?""妈妈怎样织毛衣?""穿上妈妈织的毛衣感觉怎样?"这样不但让学生在浓浓亲情的体验中学会拼音,还训练了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丰富了学生的语言,让教与学形成了有效互动。

4.引导学生正确学习汉语拼音,进而学会学习

学会学习,是教育教学的重要旨归,是能力培养的重要指向。新课程标准指出,汉语拼音学习是低年级阶段的重要目标之一。学会汉语拼音,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独立识字。学好汉语拼音,掌握了正确的拼读方法,就能够通过拼读而认识更多汉字,自主学习语文,学会学习语文。

汉语拼音教学中,教师既要教会学生准确读出汉语拼音字母、拼音音节,又要教会学生正确的拼读方法,让学生能够自己拼读,借助拼读认识生字。一年级的学生虽然学习能力不强,但不能低估了他们对学习方法的把握。教师的拼音教学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他们会很快地从老师教学的拼音学习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而且很快能自主学习与巩固。学会汉语拼音,学会拼读,就学会了识字,就掌握了初步的学习语文的方法。这方法就会成为学生语文学习、生活的工具,进行更多的认知活动。

5.灵活运用各种游戏和竞赛

小学低年级儿童个性天真活泼,爱唱歌、跳舞,根据这一活泼个性,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正确把握时机,充分利用小学儿童智力发展的最佳期,努力克服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并积极寻找教材内容所包含的趣味因素,把快乐带入课堂教学。在教学实践中,可运用以下几种方法:

5.1 抢读字母。将全班分成若干小组,然后教师逐个出示一些字母卡片,学生们举手抢答,教师让最先举手的学生读出拼音字母,读对的给该组记10分,得分最多的组为优胜。

5.2 猜拼音。全班分成若干组,教师给学生们出示若干个(如10个)拼音卡片,让学生们认读后,教师任意抽出其中一张放在背后,依次让各组学生们猜,猜对的组得10分;然后教师再出示另一张继续让学生们猜,各组第一排的学生都猜过后,第二排的学生接着猜,最后看哪一组得分多。

5.3 听音摘字母。这是一个训练学生听认字母能力的游戏。首先教师把所学过的拼音字母写在卡片上,共写三组,分别贴在黑板上,然后把学生分成三组。游戏开始,每组的第一名学生在黑板前等候,教师说出一个拼音,这三名学生应立即摘下教师所念的拼音卡片,放到讲台上,摘得对而快的得2分,对而慢的得1分,不对的不得分;在教师念第一个字母时,各组的第二名学生应上前等候,在第一名学生摘完拼音后,教师立即念另一个拼音,游戏接着进行,最后得分多的组为优胜。

第5篇

    关键词:情境   想象   探究

    汉语拼音教学对于刚入学的小学生来说枯燥乏味,如果教师不转变观念,改变教学方式,学生学汉语拼音就会陷入机械的读、记、写的沼泽,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学得苦、累、效率低,学生的思维、情感也不能充分发展。如何调动学生学拼音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学习拼音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带着这个问题,我与教师们反复研讨实践,发现创设情境、回归生活是教好、学好汉语拼音的一条捷径。

    一、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兴趣

    刚刚从幼儿园踏进小学的孩子们,还不太适应小学生活,好奇、紧张、易动、多变、注意力不集中在他们身上淋漓尽致地表现着。教师必须使出浑身解数,充分利用一切资源和手段调动他们的情绪,吸引他们的注意力,生动有趣、引人入胜的故事可算是法宝之一。教材的编者也深谙此道,在每课中配上了情境图,一副图就是一个优美动听的故事,故事中包含了字母的读音、字形。教师就要恰如其分地运用情境图引导学生从故事中、生活中进入新知学习中。

    情境图不仅是故事,也是一个栩栩如生的生活画面和学习情境。鲜活真实的情境能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情感,帮助学生建构新知识,体验新情感。教《 b p m f  》时,我利用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并让他们在讲故事,听故事中体验感受声母b p m f 的读音,同时,随着不停闪烁的字母初步认识了字形。故事结束了,故事中凸现出来的字母读音和字形却不停地闪现在孩子的脑海里。这说明学生从已有的语言基础和生活经验自然的过渡到学习bp m f。生活和知识紧密结合在一起,既降低了学习难度,又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信心。

    当然,情境图的作用在于提供一个真实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学习字母的发音和识记。而不能把它当作训练学生说话、写话的载体,进行看图说话的训练。因此,还要准确地把握情境图的地位和作用。

    二、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想象

    新的课程理念告诉我们,学生学习的过程,是思维和情感共同发展的过程。小学阶段的学生,其精神发展、思维发展都处于感性时期,他们大多是形象观照长于抽象演绎,情感体验胜于理性把握,直觉顿悟优于逻辑分析,想象再现强于实证推理。由此可见,在教汉语拼音时,如果生硬地给学生讲发音方法和识记办法,是不符合小学生思维、情感发展规律的。教师一定要想方设法把学习内容融入学生生活和已有的经验中,帮助学生实现认知结构的不断变革或重组。教“y w b p m ”时,老师除了演示发音、学生模仿,还让学生回忆这几个字母的读音和平时说话时哪些字的音相似,他们很快找出“衣服”的“衣”、“房屋”的“屋”、“广播”的“播”、“山坡”的“坡”、“摸瞎子”的“摸”读短点儿、轻快点儿就是“ y w b p m”的音。

    字母的认识、记忆是拼音教学的一个重点,要达到一见能读,一听能浮现于眼前的效果。学生有如此准确、熟练的认知结果,巩固练习是必要的,确切、深刻的初步感知更重要,只有学生亲身体验的东西才是最深刻、最持久的。所以,教师要把学生的生活场景、生活经验“移植”到课堂上,让学生亲历“生活”,激发想象,碰撞思维,深化情感。教师利用课件、语言、表演创设生活情境,放学生于生活中,学生才会有奇思妙想、妙语连珠。他们看到“e”,说它像一只花篮,像一只大白鹅,像一个弯着腰的老头,像一卷大大卷,像个头盔......他们看到“a”,说它长得像一个胖胖的水饺,像张开的大嘴流着口水,像小女孩圆圆的脸蛋旁拖着小辫子.......“b”,孩子们说它是数字6,是勺子,是渔网,是收录机,是一只小小的蜗牛顺着竹竿往上爬.......学生已经不再被束缚在教材、课堂中,而是置身于五彩缤纷的生活中,他们在天真烂漫、欢声笑语的童年生活中学会了认知、学会了生活。相信那只慢慢爬的蜗牛会像一颗熠熠生辉的珍珠永远镶嵌在孩子们金色的记忆里。

    活生生的生活,让我感受到了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它是一种对沉睡潜能的唤醒,一种对封存记忆的激活,一种对幽闭心智的开启,一种对囚禁情愫的放飞........

    三、创设游戏情境,引导探究

    探究性学习是新课程理念提倡的一种学习方式,它和接受学习相比,具有更强的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经历探究过程以获得理智能力发展和深层次的情感体验,建构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为探究学习要达到的三个目标。根据小学一年级学生心智发展的规律和汉语拼音教学的特点,我们把游戏引进拼音教学课堂,以游戏为载体,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第6篇

关键词:小学生;自然拼读;词汇量;阅读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2-290-01

《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在指认物体的前提下认读所学词语;能在图片的帮助下读懂小故事;能认读所学词语;能根据拼读规律读出简单的单词;能读懂教材中简短的要求或指令能读懂问候卡等中的简单信息;能借助图片读懂简单的故事或小短文,养成按意群阅读的习惯能正确朗读所学故事或短文。

英语阅读能力是发展其他语言技能的基础和前提,英语阅读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还能促进词汇积累,英语阅读的学习还关系到英语写作,对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技能大有帮助,是学好英语的主要手段和有效途径。学习英语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学习异国文化的过程。对英美文化了解越多,学习英语过程中文化障碍也就越少,越有利于我们尽快地掌握这门外语。英语教学大纲指明了学习目的和学习语言与提高文化素质的关系。在打好语言基础的同时,拓宽视野,适时地介绍汉英在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国民性格,礼仪习俗,家庭模式等方面的差异,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尽可能多地汲取外国文化的精华,扩大课外英语阅读。

传统的教学模式制约和禁锢了老师的教学思路,传统的英语学习方式是标准应试考试方式,以“读”和“写”的方法为主,教学过程往往由老师来朗读几个英文单词,教室内的孩子们一起跟着读。再由老师写出单词的字母,回家后学生反复背诵和练习,达到记住单词的效果。通过这种学习方式,孩子们在短时间能够牢记很多单词,并且默写出这些单词的中英文意思,但是这样并不代表真正掌握了单词句型就意味着学好了英语,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注重词汇,语法的讲解,然后对文章进行逐句翻译,最后完成相关的练习。试问这样的传统英语教学,提高了英语成绩,真的对孩子有益吗?

如何给学生一把解码学习英语的钥匙,让他们自主习得一门语言。美国一位语言学家说,要想然孩子学会游泳,就要把他放在游泳池里。用一种语言孤立地解释另一种语言,就好比没有游泳池,孩子不可能真正学会另外一种语言,要走向告别重视英语,就必须让孩子在故事书中找到游泳的感觉。在英美国家,老师的一切教学活动都是围绕着帮助孩子建立阅读能力这条主线进行。

自然拼读法给我们学习英语的钥匙,它是在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孩子们进行阅读时,普遍使用的一种学习方法。通过26个字母及字母组合在单词中的发音规则,从而达到见词能读,听音能写的效果。自然拼读法音形一致,简单易学,费时少,见效快,据统计,在50万英语单词中属于音形不一致的只占2.6%,音形一致的占97.4%,学生只要掌握了单词中字母及其组合的发音就不必靠模仿发音来学习和记忆单词。

孩子学习26个字母,每个字母,都对应一个音,学习一个字母,不是像学习字母歌那样记住这个字母的名字,而是记住这个字母在单词中的发音。比如;字母 Aa apple at as Bb book bin bed 教孩子26个字母的发音,让孩子重复,并体会单词的首个发音,并将拼读的单词连起来,就是简单的句子,多个句子配合图片,就是小故事了。比如;Chip got on a log.Biff got on the log. Kipper got on the log.But Kipper sat in the mud.这样孩子们就可以讲故事,开始阅读了。自然拼读是阅读必备的技能,依靠自然拼读技能进行大量阅读,扩大词汇量和提高阅读流利性,最后提高阅读能力,这几个部分的有机结合形成了一个人的阅读能力。

低年级学生已经掌握汉语拼音法,还可以有效利用汉语拼读的正迁移作用学习,学习自然拼读法。比如;我们在学习汉语拼音时,先背下汉语拼音所有的声母,韵母,然后后学习四种声调,学习拼读这些音,也就是把声母,韵母合起来后组成一个拼音,加上声调。汉语拼音的学习与自然拼读法有异曲同工之妙,汉语拼音的声母和韵母可以对应英语中的音,其中声母类似辅音,韵母类似元音。区别仅仅是,英语的音更多一些,英语的音和字母并非一一对应的关系,汉语中的四种声调代表不同的读音,但声调在英语中仅仅用来表示语气等。汉语中的拼音,可以对应英语中的拼读,不同的音组合在一起后,怎样来读,区别是英语的音更多,不同的音合起来更加自由,一个单词可以有好几个音节,一个音节可以由好几个音组成。

自然拼读法的专家Blevins认为:自然拼读法包含了字母音和形之间的关系,是向学生讲授英语中最普遍的音形关系,是能够解读或拼读单词,这种解读单词的能力是成功的关键因素,自然拼读在英语中实现孩子在早期阅读时不需要成人的帮助,只要读出发音就可以理解意思。

小学的孩子们在阅读趣味性较强的童话故事时,不但会被故事情节深深吸引,还能帮助学生体味真实生动的语言情境,激发他们联系自身生活进行探索和追问的欲望,改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提高了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大量的课外阅读扩充了学生的英语词汇量。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说明读书的重要性。学习任何语言都需要大量阅读,学习英语也需要大量阅读。阅读的主要目的在于语言吸收上的“潜移默化”,在于获得语感。尊重语言学习及儿童成长的客观规律,用母语的方式和中文学习的模式来思考英语启蒙的方式,通过日常生活中原汁原味素材的输入,从听力的辨音能力和情景对应能力两个基本点入手,用自然拼读法打开阅读之门。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激发兴趣 创设情境 拼写教学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上册,以全新的面貌与小学生见面了。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不约而同地喜欢上了这套教材。拼音教学是一个基础,拼音的质量直接到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虽然其内容枯燥乏味,但书是死的,人是活的,只要能积极合理地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来弥补内容的缺陷,同样能让枯燥乏味的拼音教学成为欢乐的海洋。

一、激情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引发学习兴趣是学好某种知识,掌握某种技能的动力,一个人如果对某种学习产生了兴趣,那么他的学习就会在一种愉快的状态下进行,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学起来也就会全神贯注,特别投人,学习就会产生好的效果。对于刚入学的一年级小学生来说,学习汉语拼音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入学前,好多家长都可能教孩子一些常用汉字和一些简单的数学知识,但很少有家长领孩子进入拼音这块园地。为了让学生对拼音学习产生兴趣。在教学之前,教师要做好积极的准备工作,根据孩子爱听故事的特点,带着《世界童话故事》拼音读物走进课堂。用富有情感的语调,丰富的表情、动作,给学生讲童话故事,学生听得很入迷。拼音字母是抽象的符号,刚入学的儿童要在三周时间里记住符号的形象和正确的发音是有一定困难的。为了使学生积极而有趣地学习掌握声母、韵母、声调,可以采用游戏、自编儿歌、口诀等教学方法。利用实物、自制图片、录音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教学,使教学内容具体化、生动化、形象化。着力于激发起儿童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儿童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到知识、获得能力。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是利用表演活动。在活动中掌握所学内容。学习声母j、q、x与n相拼时,可采用制做头饰、教儿歌、组织学生表演等形式进行。儿歌:“j、q、x好朋友,一块出去玩,路上碰见小n。小n小n有礼貌,脱下帽子间声好”。二是编说童话故事,寓教学内容于故事情节中。声调教学中,应主要讲清声调符号的形状和四声的读法。可将“四声”的学习内容编成故事,以故事的形式来学习。例如:森林里只有小熊开了家商店,东西非常好卖,这不,小熊今天又该去城里进货了。开车行驶在平坦的大道上,想着商店红火的生意,小熊高兴地唱起了歌:“aaa”。不一会,前方出现了一个斜坡,为了爬上这道坡,小熊加大了油门,汽车在坡上吃力地行驶着,小熊嘴里哼的歌也变成了“d丘6”。好不容易爬完了这道斜坡,低头一看,眼前的路又让小熊吃了一惊:路面凹凸不平,坑坑洼洼。唉,又是一段难走的路!小熊是乐观的,尽管眼前的路不好走,汽车上下颠簸着前进,但它仍然没有忘记唱歌,不过此时的歌已变成了“ia矗”。走完了这段难走的路后,前方又出现了一大段向下的斜坡,站在坡顶,已能看见城里了。小熊高兴得不得了,大声叫着“aaa,进城啦!”汽车飞快地下了坡,小熊为森林里的小动物们又进了很多货物。同学们在听上述故事的同时也学会了“a”的四个声调的读法及四种声调符号。

三、注重音节拼写教学

拼音教学要求学生不但会读,而且还要会写。音节是最自然的语言单位,一般情况下由声母、韵母和声调组成。在指导音节的拼读时,应按以下两个步骤进行:一是指导学生按拼音基本笔画、声母、韵母、声调的顺序训练指导和培养学生正确的书写姿势、书写格式,养成良好习惯。二是掌握一定的拼写规则。汉语拼音的拼写规则比较复杂,则入学的儿童年龄小,不易理解掌握。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可采用自编儿歌、口诀等教学方法让学生轻松愉快地记住拼写规则并能运用自如。如教学如何对六个单韵母进行标调时,可以用儿歌的形式帮助学生记忆。标调歌:a、。、e、i、u、n,从大到小六兄弟,标调时要注意,大哥在家找大哥,大哥不在找二哥,二哥不在找三哥,三哥不在找四、五,四、五并列标在后,都不在家找小弟,先后次序要牢记。教学在i上标调,头上圆点要去掉时,可以记住以下口诀:i小妹,爱跳舞,平时都戴小圆帽,跳一声换戴平平帽,跳二声换戴翘翘帽,跳三声换戴蝴蝶帽,跳四声换戴下垂帽。

四、多元设计,全面启蒙

教材努力体现语文学科的综合性,使初人学儿童就能受到比较全面的启蒙教育。例如在汉语拼音阶段,适当出现了词语、句子和儿歌,学生在学习拼音的同时认识部分汉字,把学拼音、识汉字和发展语言结合起来,不但增强了趣味性,尽早获得成就感,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这种“多元设计,全面启蒙”的教材编排,又为教师创造性的教和学生创造的学开辟了广阔的空间。例如,我教第四课d、t、n、l时,没有先教怎么认拼音、读拼音、写拼音,而是先从“小兔追马图”开始,让学生看图说话、看图认字,然后学习d、t、n、l四个声母。由于教师的不断创造影响了学生,课后,学生聚在一起,认真动脑筋,给“小兔追马图”配上了一首有联系的儿歌:“小马驮大米,米粒洒一地,小兔追上来,劝它快停蹄。”孩子们的“诗兴”完全出自教材的多元设计。

第8篇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如何改革识字教学,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巩固提高识字效果,为学生中高年级读写能力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呢?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从内容、过程和方法上积极探索,努力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切实减轻学生的负担。在识字教学中,只有调动学生的识字愿望,在识字过程中让学生逐步掌握识字的方法,去主动识字,体会成功的快乐,学生的兴趣才会持之以恒,识字才会成为学生学习的一种乐趣。

总之,我本着“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因材施教、灵活多变的选择恰当的识字方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在学习中体会乐趣。

【关键词】

识字教学 兴趣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识字不仅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也是一个人文化素质养成和提高的第一步,而且识字还有利于开发儿童的智力。新课程对识字教学做了重大的改革:其一是加大了学生的识字量,“上不封顶,下要保底”,以便促进学生更快更好地进入阅读。其二是实行认写分流,多认少写,降低识字的难度,以便符合低年级儿童的心理及生理特点。《大纲》指出:小学生必须学会2500个左右的常用汉字,在低年级就要掌握2000个左右。通过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我认为小学低年级学生识字量确实非常大,而且学生往往学得快,忘得也快,变换环境后不能灵活认读。

近几年,许多新的识字方法涌现出来,如:集中识字、分散识字、注意识字、部件识字、循环记忆识字、创新识字等。我认为在识字教学中,只有调动学生的识字愿望,在识字过程中让学生逐步掌握识字的方法,去主动识字,体会成功的快乐,学生的兴趣才会持之以恒,识字才会成为学生学习的一种乐趣。在多年的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我做了一些尝试,现将体会小结如下:

一、抓住契机进行识字教学

刚入学的一年级小朋友,对学校生活、对学习、对读书充满了憧憬,他们渴望能够像大哥哥大姐姐们那样,拿着课本摇头晃脑地读,一拿到新课本,他们就会迫不及待地翻开来看,很想知道里面写了些什么内容。对阅读的渴望必然激发起孩子们识字的欲望,根据学生这一心理特点,我提前教孩子们识字,即一入学就进行识字教学,在学拼音的同时,教学生识字。以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请看以下教学片段:

师:小朋友们,今天是9月1日,我们进入小学生涯的第一天,大家参加了升旗仪式,认识了“五星红旗”,它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五星红旗”四个字这样写(板书:五星红旗),让学生跟着老师读——五星红旗。

生(读):五星红旗!五星红旗!

师:中华民族的子孙写的是方方正正的汉字、说的是委婉动听的普通话,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汉语拼音……

(新课讲完后)

师:这节课,我们不仅学习了单韵母:ɑ、o、e,还学习了四个字,(指:五星红旗)这四个字读什么?

生:五星红旗!

一节课只需要几分钟,就可以顺便教学几个字,孩子们并不感到困难,反而觉得有趣。照此方法,以后再学“立正”、“唱国歌”、“敬队礼”、“升国旗”、“我们爱祖国”等等。在枯燥的汉语拼音学习阶段,学生可随文顺便识字多个。

二、揭发兴趣开展识字教学

爱因斯坦说过:对于一切来说,只有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语文课程标准》中把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列入教学的第一目标。有了喜欢和愿望,才可以让学生学习汉字变得更轻松、更主动。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有意注意持续的时间很短,因此,一堂课中如何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兴趣才会让原先单纯的兴趣转变为深层次的识字的乐趣。我经常采用的识字教学方法有以下几种:

1、创设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要想让学生喜欢汉字,首先得让他们没有心理压力,敢于在课堂上畅所欲言,因此创设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至关重要的。我经常会走到学生中间,用亲切温和的语言、善意真诚的微笑,让每个学生都感到老师的信任和期望,因而感想、敢说、敢做,激活他们学习的火花,使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接受知识。

2、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低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较差,单凭教师的讲述或学生的想像,很难对某个字产生深刻的印象。运用直观教具,尤其是多媒体等先进的手段,可以使复杂抽象的内容变得简单、具体。鲜艳的色彩、生动的形象、美妙的声音自然而然地就可以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不仅提高学生识字的兴趣,还使学生很快领悟字词的意思,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3、多表扬调动学生积极性。低年级学生思想单纯,爱听表扬的话语,只要老师一表扬,便信心十足,往往会有出色的表现。因此,教学中,我们应以表扬为主,“你真棒!”、“有进步,老师为你高兴!”等等应该时常挂在嘴边。精彩的地方我还会和学生一起情不自禁地鼓掌,于是,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高了。

三、课内外结合开展识字教学

我们的苏教版教材本身就安排了丰富的识字内容,大部分汉字在教材中反复出现,学生在“一回生,二回熟”的学习过程中巩固识字,即使个别生字学生暂时遗忘,由于课文中的绝大多数汉字读音都可以借助汉语拼音进行复习回忆,就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自寻规律识字了。

新课标提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规律。课内识字是识字教学的主要途径,但并不是唯一途径。我认为,课堂外的识字往往更加丰富。在语文教学中,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养成识字的习惯,如让学生逛街时留意一下路边的广告牌、在超市采购的物品包装袋上有哪些刚学会的字?动画片上经常出现的人物对话与歌词有哪些字是认识的?

第9篇

【关键词】拼音教学 兴趣 有效性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汉语拼音正是学习普通话、识字、阅读的利器,学好拼音对学生来说至关重要。但是,拼音是一些无义的符号,是抽象的,对于刚入学,以形象思维为主的一年级学生来说显得比较枯燥乏味,也就给教学带来了难度。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如何上好拼音课,使拼音教学更有趣味,更契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提高教学效率,已经成为一年级语文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唤起学习兴趣,为孩子“搭建”个人舞台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是推动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重要动力。由于现在幼儿园教育的提前,刚入学的孩子在拼音的学习上形成了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对于未学过拼音的学生来说,拼音成了语文学习的第一道难关;而对已经接触过拼音的孩子而言,拼音则成了啃过的鸡骨头。由此,在课堂上,有的学生因为畏难而不认真听讲,有的学生因为对“学过”的内容提不起兴趣而不愿“温故”。总之,孩子在学习拼音时很容易失去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后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②因此,解铃还须系铃人,在拼音教学中,还是要从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孩子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且,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自我表现的欲望很强,十分希望得到别人的赞赏。学生的这些特点,老师在拼音教学中可以好好利用,因势利导。老师可根据孩子拼音水平的差异,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当一回“小老师”,这既能提高孩子学习的热情,让孩子自主地投入到学习当中,自发地学习,也是个巩固拼音的好机会,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寓教于事,让拼音活起来

人类天生喜欢故事,尤其是孩子。汉语拼音是一连串没有意义的符号,要求孩子读准音、认清形然后正确书写,比较困难。老师可以编一些生动的故事将单独的拼音串起来,给孩子创设记忆的线索。比如,我在教孩子区分“f”和“t”时,就说他们是一对有魔法的双胞胎。有一天,突然下起了倾盆大雨,他们在路上遇上一位没带伞的老爷爷。这两位双胞胎都是热心助人的好孩子,他们怕老爷爷被雨淋坏,又生怕老爷爷因为路滑而摔倒,于是其中一个变成了一把伞,为老爷爷挡雨,另一个则变成一支拐杖让老爷爷扶着走路。后来人们为了区分这对双胞胎,就把变成伞的叫做“t”,变成拐杖的叫做“f”。这样形象生动的情节一下子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孩子们很是喜欢,在津津有味地听着故事的时候就把“f”和“t”区别开了。

在拼音教学过程中编故事必须要思考如何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围绕知识点,把知识形象化、趣味化,使其便于记忆。比如,在教学复韵母“ɑi、ei、ui”时,我先跟孩子们复习了单韵母“ɑ、e、u”,然后说四弟小i可淘气了,他很喜欢捉弄别人。有一天,它闲着无聊,就想着法子去捉弄“ɑ、e、u”,可是又怕他们发现了,所以偷偷地从后面去接近他们,当它走到大哥ɑ的后面时,大哥刚好“哎(“ɑi)——”地叹了口气,吓得小i连忙逃走。可它还觉得不过瘾,于是又跑到e的后面,e非常地机灵,马上警觉到有人,“诶(ei)——”了一声,小i又是落荒而逃。这下它可不想被别人吓到了,于是大步地走到U后面,大声地喊了一声“喂(ui)——”,结果被吓到的是可怜的五弟u。在一阵笑声中,孩子们很快地记住了“ɑi、ei、ui”的音和形。

三、回归本性,游戏拼音教学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游戏是儿童最喜爱的一项活动。但现在的教育模式过于“正经”,学生难以有游戏的状态,甚至很多时候老师也不愿意让他们进入这样的状态,学习对他们来说成了任务。教育家约翰·洛克说过:“教育儿童的主要技巧是把儿童应做的事都变成一种游戏似的。”所以,在拼音教学中,教师可设计一些与拼音有关的游戏,让学生回归本性,在玩中学,学中玩,寓教于乐。③

学完了所有的声母后,还可以玩“排队”的游戏。将班上的孩子分成两组,一组23人,给每位孩子发下所有声母卡片,每人一张。然后让持卡片的同学大声读出自己的声母,接着按声母表的顺序排好队,最后大家一起报数,其他同学一起校对。排得最快且又正确的一组为胜。游戏的玩法还有很多,在课堂上还可以开展“找朋友”、“回房子”、“送信”等游戏。通过游戏,可以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投入到拼音学习中,调动起积极性,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四、利用教学媒体,提高教学效率

一年级新生具有理解能力差,记忆与思考不够完善的特点,他们擅长于记忆形象、具体的材料,而对抽象的概念与思维的空间较为陌生。多媒体声像皆备、图文并茂、交互性强,可提供丰富的信息源,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还有利于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集中他们的注意力,教学效果尤其显著。④每一节课上完后,孩子们最喜欢的就是做课件里的练习,因为这些练习激起了学生的新鲜感、惊奇感、满足感,唤醒了小朋友学习的兴奋点。

所谓有效课堂,就是如何使课堂效果达到最佳。那怎样的课堂才是务实高效的课堂?我觉得只有让学生感兴趣、学得轻松、学得自主,把兴趣贯穿于整节课的设计、实践,带动学生主动学习,这样的课堂才能是有效的课堂。因此,在课堂上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尤为重要。特别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要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兴趣,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使学生在轻松的气氛和愉快的心情中找到学拼音的快乐,才能有效地认识拼音,熟练掌握拼音规律,为今后学习语文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第10篇

2.信息动态

3.想象,让阅读教学丰厚起来张丽

4.从『怎样写入手,谈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陆芳华

5.怎样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潘花

6.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感周家万

7.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创新能力浅见王芳

8.读出『美味来胡桂年

9.阅读教学多读有益林杰斌

10.收获尽在过程中彭玉芬

11.农村小学生快乐作文策略探究陈金凤

12.让写作成为学生的乐趣于静贞

13.让学生快乐作文严斌

14.让写作成为学生的快乐闵祥

15.因花寻蜜,让作文教学因随机采撷而精彩杨佩霞

16.怎样让小学生快乐作文魏芹玲

17.如何进行作文教学刘春影,吕海英

18.小学生习作现状初析吴桂华

19.如何指导小学生写好作文徐进

20.万变不离其宗——浅谈小学作文教学的特点陈东旭

21.对"习作"与"育人"的体会和探索朱云鹤

22.写好作文评语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楼敬花

23.如何让学生有东西可写王真珠

24.让学生迈好洞明世事练达人情的步伐——浅谈小学生的习作李晓(晴)芹

25.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发展性评价的实施与思考张帮成

26.让语文课堂活起来陈明

27.创生绿色课堂体验生命活力李秀文

28.让语文教师的语言在课堂教学中彰显魅力王小会

29.主体性语文课堂教学创设策略李吉华

30.语文教学中直观形象的运用艺术周建超

31.感悟——如酿美酒陈杰hHTTp://

32.例谈词语有效性教学的途径冯兴方

33.深度理解语文课的本色马刚

34.让学生与文本进行『美的对话李云

35.教材析读四字决高亚勤

36.磨课磨出的精彩——与钱学森两次亲密的接触王梅仙,张淑君

37.丰富学生词汇,秀出精彩"舞台"——让积累为小学低年级课堂增趣、增效吴咏梅

38.让"批改"成为快乐习作的新起点缪吉丽

39.小学生作文评改的几点新探索王筱芳

40.评点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功效范方超

41.作文评语四"要点"张丽娟

42.真实习作实践起步——谈综合实践活动对习作教学的影响陈娟娟

43.互动教学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重要性的探讨肖达哉

44.语言亦需熏陶——由母语教学中的问题引发的思考徐玲玲

45.立足生本培养习作兴趣朱有超

46.找准语文课堂练笔的切入点王贤俊

47.小学生作文教学的实践与思考易明根

48.让写话的种子在活动中生根发芽潘晓红

49.三年级作文教学的合理策略罗少玲

50."写"在语文黄健

51.加强口语训练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余艳丽

52.教孩子说话促幼儿成长——浅谈对幼儿进行语言教育的途径于俊

53.如何上一年级学生的口语交际课陈平

54.敢说·能说·会说·乐说——浅谈小语口语交际教学曹金凤

55.让孩子发出不同的声音李艳芳

56.用文化浸润语文赵晶

57.领着孩子走进诗意常海云

58.巧安排,激情趣——汉语拼音教学之我见刘文

59.充分运用多媒体放飞学生的想像力韩素珍

60.掌握规律快乐识字平晓东

第11篇

【关键词】创设情境;教给方法;辅导家教;发掘资源

郭沫若先生曾说:“识字是一切探求之第一步。”人生聪明识字始。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一、二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对学生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关系。而当前识字教学仍处于一种机械识记,高耗低效的状态。特别是农村小学,不少老师反映:低年级学生就是难教。每一课要求识记的生字才几个,学完生字之后让学生抄写,回家让家长听孩子读书,帮孩子听写,第二天又在课堂听写,可孩子们仍不过关,做作业不是写错别字,就是缺胳膊少腿或乱加笔画的,难呀!难吗?说难,是因为识字本身是枯燥的,而对于枯燥无味的事物,人们的情绪总是消极和被动的。教师如果让孩子们一味地被动识字,不仅识字效率低,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思维和能力的发展,严重影响教学质量。因此,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在小学生起步学习阶段就应该努力营造轻松愉快的识字教学氛围,充分调动儿童识字的兴趣,教给识字方法,拓宽识字途径,切实有效地增强学生自我识字的能力,使学生学会、会学、会用。那么,具体怎样才能有效提高低年级识字教学质量呢?基于对低年级识字教学的探索,我认为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让学生乐学

兴趣是激发儿童从事学习的动力。《语文课程标准》把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列入教学第一目标。低年级小学生年龄小,有意注意的时间很短。因此在课堂上要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为重要。有了兴趣,学生就能自觉地去学习并掌握汉字的音、形、义,使识字不再是一道难题,而是一种愉悦的享受。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通过各种途径调动学生学习抽象文字的兴趣,用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来进行教学。如:①猜字谜,编字谜或顺口溜。由教师出谜语或学生自编。如“千条线,万条线,落入水中看不见。”(雨)、“兔子长着短尾巴,竖弯钩上一点趴。”这种方法,既可令学生开怀大笑,又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信心。②做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寓教于乐。如开卡车、风车转转转、摘苹果、找朋友等,学生既乐意参与,又易于领会,快速识记生字。③实践活动法。利用实践活动的方式识字,学生识字兴趣盎然,效果很好。如学习《自选商场》一课,我带学生到学校附近的超市去买东西,要求他们必须认识超市里物品的名称才可以买,学生兴趣很高,识字也就轻松了。而在上《菜园里》一课时,我把要认识的各种蔬菜名称制成大标签,再在讲台上放上各种蔬菜,让学生上前看、认、摸、闻,然后说出菜名,并贴上大标签。学生要贴标签就必须自主识字,不然就会闹笑话。结果自主识字成了学生的快乐行为。

2. 巧施智慧,教给方法,让学生会学

为了孩子们都想学,会学,在教学中应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汉字本身的规律教给学生各种识字的方法,才能不断提高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

2.1 拼读法。《语文课程标准》把汉语拼音放在“识字与写字”部分,突出了汉语拼音帮助识字的作用。即“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学生初读课文时,遇到不认识的字,让学生到课文中找一找,圏一圈,借助拼音读一读,学生获得了学习生字的自,很乐意到文中认字。

2.2 图示法。如学习象形字,可根据汉字形状,画出相关事物,帮助识记。如识“日”,可画出圆圆的太阳;识“水”可画出流动的河水帮助学生理解记忆。

2.3 新旧知识联系法。大家都明白,新知识的获取往往是建立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同样,学生认识新字的过程往往也是建立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常常利用儿童已学过的笔画、偏旁部首、熟字,指导学生采用如下方法识字,如:偏旁加熟字法(样:木+羊),数笔画记笔顺法(瓜:丿丿し丶乀),拆字法(语:讠、五、口 );加减法(日-田,禾-木);形近字比较法(倩、晴、清、蜻);改换笔画法(牛-午);动作演示法(看:把手放在眼睛上);偏旁部首归类法(打、拍是手的动手,踢、跳是脚的动作)。

2.4 联想法。低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把枯燥的文字联想成一幅幅具体形象的图画或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变机械识记为意义识记,能起到记得快,记得牢的效果。如记“哭”字,出示一幅小弟弟哭的简笔画,告诉学生“哭”上两个口表示眼睛,一点表示眼泪,学生写“哭”时就不会漏掉一点了。

2.5 合作交流法。学会合作,和谐互助是一种重要的学习能力。课堂上分小组合作学习生字音、形、义,交流识字方法,让所有的学生主动参与,实现学习互补,师友共进,增强了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较好地提高了学习的有效性。

2.6 竞赛促进法:小学生好胜心强,识字教学中穿插一些比赛,能提高识字效果。如:①小组夺红旗比赛读。②给生字找朋友(组词),看谁找得多。③用所学词语造句,看谁说得精彩。这些方法不但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培养学生的思维表达能力。

2.7 阅读强化法。阅读与识字是相互促进的。在阅读中随文识字,也是一种很好的识字方法。如课堂上采用多种形式反复朗读课文,能让学生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识字,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便于学生理解字词的意思,又有助于建立字词在音、形、义上的统一结合。而在课外鼓励学生阅读适合低龄儿童识字的带拼音的童话、儿歌、小故事等,读后让学生说说所读故事内容或认识的那些新字之类,学生在互相交流中,相互攀比中,识字能力自然而然就会提高了。

2.8 写话巩固法: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儿童特有的想象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进行写话训练,也是识字教学的有效途经。如在口语教学“我们的画”“谁做得对”中,学生说后教师板书重点字词,再让学生根据板书把说的内容简单写下来,学生不但会认,会写,还会用了。

3. 辅导家教,让家长助学,增强识字能力

家长是教育教学工作的坚强后盾。没有家长的支持与配合,难以完成教育教学目标。因此,教给家长一些简单易行的方法,让家庭教育积极配合,也是培养孩子自主识字能力的好办法。如:①玩玩具识字:给孩子玩什么玩具,就在玩具上写上相应的字让孩子读、认、记。②讲故事识字:晚上给孩子讲故事,把故事名称等写给孩子认读。③吃东西识字:给孩子吃什么东西就教孩子认相应的名字。④教布娃娃识字:让孩子当老师,教布娃娃认字等。

4. 走向生活,发掘资源,养成积累习惯

汉字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它是人们在长期生活实践中总结积累而成的。它源于生活,又准确地反映着生活。教会学生在生活中识字,既可丰富学生经验,又能深化学生的认识。因此,我们应积极鼓励学生走向生活,拓宽视野,充分利用社会生活资源,自主识字,养成积累语言文字的好习惯。如认识本班同学的姓名,教室内的物品,所学课程的名称,学校校风、校训、标语,黑板报;家用电器名称,常吃的水果蔬菜名称,自己的玩具名称,电视节目;在公园、商场、街道等见到的广告牌、路标等等,都可以作为学生的识字素材。

第12篇

关键词:童真日记 生活日记 观察日记 感悟日记 训练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4-0204-01

很多小学生不会写作文或大多数小学生写不好作文,已成不争的事实。自“语文”单独设科一百多年来,作文教学一直是颇有争议的话题,有识之士从各种角度去探索有效的作文之路,可谓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然而,时至今日,究竟如何教学生作文,仍然是见仁见智,没有形成语文界一致公认的有效作文教学法。

1 借鉴母语习得之法,训练学生写生活日记

韩军先生曾提出语文教学要从学生的成长规律出发,对学生进行长期耳濡目染的侵润,就像婴儿学习母语一样反复刺激,才能学好语文。笔者很赞成韩军先生的观点。这里试从婴儿学习母语的过程,谈谈小学生从童真日记入手,如何来突破写作的瓶颈。

众所周知,婴儿出生时,都不会说话,然而,有经验的家长每天都对着孩子说话,在不明就里的儿童看来,大人们就像对着“木头”在不停地唠叨。一年过后,奇迹发生了,孩子能吐出简单的一两个音节,两年过后,几乎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事儿孩子都能用语言表达了,尽管很幼稚,甚至吐字不清,有时还借助手势,但家长是心领神会,非常开心。孩子之所以能在一两年内学会说话,得益于家长每天不停的在他耳边刺激,虽然婴儿开始听到大人的讲话像听天书一样,但日积月累,只要不是耳聋的孩子经过成千上万次的听力训练,都可以由不懂到似懂非懂,由模仿到学会说话。

写作,何尝不是这个道理?小学生开始到学校上课,很多话都已经会说,只是字不会写。于是一二年级的语文老师主要任务就是担负起教孩子识字的任务。因为识字量的限制,大多数一二年级的语文老师在下意识里并没有想到要教孩子如何去写话。等到三年级时,语文老师要求学生写作文,学生慌了,不知如何下笔者有之;在老师的再三指导下,仍写得语无伦次者有之;基本功不扎实,写出病句和错别字者有之。于是语文老师大呼:作文难教、难改。

事实上,只要方法得当,作文难的困境是可以摆脱的。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实践、学习和思考,尝试从一年级起,就有意识地训练学生“写”童真日记,收到一定的效果。

一年级上学期,由于学生识字不多,很多字根本无法“写”下来,我就让他们以“说”的方式来“记”童真日记。每天利用课前5分钟,指名说说自己的所见所闻,说不清楚的地方,其他小朋友可以帮言。开始,每人说一句,班级人多,5分钟不够,下节课再接着说。保证人人都有机会练习“说”出童真日记。一个多月后,等汉语拼音学完,再指导学生真正地用笔“写”下来。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替,喜欢画画的小朋友也可以用画来稚嫩地表达自己想说的话。这样,既可以巩固新学的生字,又避免单调的反复抄写字词。总之,形式不拘,兴趣为主。

二年级上学期的时候,由于认识了几百个汉字,绝大多数学生基本能用笔写一两句完整的话。这个时候,要求他们用学过的字词写出完整的句子,写自己生活和学习的事,写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有趣的事,学生很感兴趣。对学生写的过程中出现的别字、错字,反复纠正,不厌其烦。到二年级下学期,因经过一年多训练,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做到“吾手写吾口”,写出一小段完整的话来。因为写的内容都是发生在他们身边的事,人人都会说,写起来又没有其他限制,所以,学生写的兴趣很浓。总之,习惯为主,写话次之。

2 搭建各种表达平台,训练学生写观察日记

由于一二年级学生已具有写雏形童真日记的经历,到三年级对学生记童真日记提出进一步的要求,让他们学写观察日记。对一时不适应的同学可以让他们再写一段时间日常生活话题的日记,这样一步步为学生铺设写作日记的平台,课堂上再让学生写自由命题的作文时,绝大多数的学生都觉得作文并不难。

经过一年观察训练和如实记录,学生的观察能力明显增强,班级布置出现了什么些微的变化,老师或同学穿着有什么变化,都逃不脱学生的“火眼金睛”;由于观察要按一定的顺序进行,随之而来的变化是语言表达能力也提高了,写日记的条理性也增加了。在学生交作文本之前,笔者让同桌互当小老师,找找对方作文中的错别字或不通顺的句子,学生兴趣很浓,甚至连书写不规范的地方都给对方指出来。最明显的变化是批阅他们的作文时,错别字也少了,病句也少了。作文教起来省心多了。

四年级时,笔者对学生进行生活日记、观察日记穿插训练,目的是避免学生出现厌烦情绪。当时间紧,学习任务重时,笔者不要求学生天天写日记,每周只让他们写两三次,不过要特别强调的是,写日记时,一定要记录真实的人和事,不要掺杂虚构和想象的成分。总之,观察为主,辅以条理。

3 提供各种生活素材,训练学生写感悟日记

五年级,笔者再用半学期,让学生温习写生活日记和观察日记,然后再上升一个层次,教学生学写对生活的“感悟日记”。开始,学生不知如何写,笔者就示范写下水感悟日记,并指导学生多看书报,多与同学讨论,进行思想碰撞,这样才能写出有见地的感悟日记。

第13篇

“儿童怎么学会阅读的?”拿这个问题去问语文教师或各科教师乃至行外的普通人,大约百分之百的答案是:“说不太清楚,但总得先认字吧,字认到一定数量了,就能阅读了。”

“从一年级起,在一个字还不识的情况下就开始学阅读,行不?”“废话!文章和书籍都是用汉字写的,不识汉字咋能读书?这不跟学外语一样,不认识外语单词怎么读外文材料?”

“不教汉语拼音,学生也能学会普通话朗读,信不?”“不信!汉语拼音是识字的拐杖,是学普通话的帮手,方言堆里长大的孩子,紧教着还不会,怎能不教?”

人们的回答也许没有错。

自古以来人们把文化人叫做“识字的人”。无论是过去的“大纲”,还是今天的“课标”,无论是自己的体验,还是别人的事例,都是“先识字后阅读”。无论是2001年颁布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还是2011年的修订稿都是这样描述的:“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1~2年级)的教学重点,也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长期以来,这个观点已被广大教材编写专家、教研员、语文教师和家长接受,似乎成为天经地义的真理。人们就在“先识字后阅读”的怪圈里做文章,据专家潘仲铭和戴汝潜统计,几十年来人们“发明”的识字方法有二十多种。

专家视点:传统语文教育非常重视识字的教学,采取的办法是集中识字。儿童入学后,用一年左右的时间集中认两千多字,以后集中识字课文逐渐形成“三、百、千”那么一套,即《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三本合起来正好是两千多常用字)……再者,“三、百、千”音节整齐,押韵,也不太艰涩,便于学童记诵。

张志公《传统语文教育》

但就是这个大家相沿已久的,被认为毋庸置疑的定论被一位普通的乡村教师质疑,他以自己五年多的教学实践证明:学生是可以“零负担识字的”,三年就可以完成六年的“法定”识字量;一入学就“学阅读”也是可行的,学生六年可以阅读五六百万字,甚至更多……

创造这个“奇迹”的就是包头市土右旗党三尧中心校语文教师石皇冠。

今年深秋季节,本刊记者带着一连串疑问走进了这所学校,走近这个“另类”的乡村教师。

党三尧,土默川平原上一个普通的村庄。记者采访时远望,阴山如黛,平畴千里。村子南去二十里处便是东流的黄河。因得黄河灌溉之利,在农耕时代,这里是米粮川。但随着农业机械的广泛使用和持续了二十余年的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以及迅猛的城市化步伐,一个上万人的乡变成了仅剩千人的几个小村落,显得有几分萧索。仅有170个农民的孩子在这所寄宿制学校就读。这个与欧美国家班容量相似的学校为石皇冠破天荒的教改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小班化,22个学生,便于因材施教,来自家长的干预较小。

一个“怪才”的成长史

1991年夏,石皇冠从包头师范学校毕业,被分配在阴山深处的一个教学点,他在那里当了六年教师(兼校长三年),全校只有五六十个学生和三个老师。1994年,这个教学点撤并了,他来到土默川平原一个乡中学当老师。严峻的现实让他不得不担忧农村的教育和农村的孩子:初一招收的320多个学生,到了初三毕业时只剩下120多个,除极少数转学外,其余近200人陆续辍学了。辍学不是因为贫困,而是厌学;不是家长不让孩子读书,而是不当的学校教育淘汰了这些孩子。他们为何会厌学?学校教育没有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没有培养好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方法是主要原因之一。他在初中兼语文课时发现,初中生中虽然认识课文中的汉字但念不通课文的比例很高。当时,他认为可能是小学语文教学出了问题,便去小学教语文,看看问题究竟在哪儿,该如何解决。去了小学之后,他发现四、五年级学生也是如此。

他开始思考自己所授的学科——语文。一连串的问题困扰着他:儿童是如何学习母语的?它的本质规律是什么?为什么到了初中,学生齐声朗读时还是“唱读”?怎么才能不使过重的课业负担让孩子们望而却步?怎么才能让孩子们提前学会阅读的基本技能呢?

他想,既然认了汉字还不会读文章,还需要老师领读,必须经过模仿读才能学会阅读,那么教阅读之前的认字又有多大效果?他在反复研究多种识字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发现,低年级儿童以无意记忆为主,可这些识字方法大都强调有意记忆,这不明显违反心理学原理和儿童的天性吗?他开始构想一个更大胆的小学语文教学思路:儿童一进校门直接“学阅读”,不要管是否认字。

1997年,一个有初步轮廓的小学阅读教学改革方案形成。他希望有一个校长给他一个班,能够让他静下心做这个起码耗时六年的“另类”实验。没有“徐庶走马荐诸葛”,他就毛遂自荐,可惜没有哪个校长敢承担这个风险,都说:“小打小闹可以,你这是推倒了大厦重盖,不敢。孩子不能做试验品啊。”

隆中诸葛没有遇到识才的刘备。他甚至萌发了到缅甸教华裔子弟汉语的念头——心想,他们身上大约没有应试教育的枷锁吧。

2000年前后,由于地方政府不能按时足额发出农村教师工资,他请了长假到太原、昆明“打工”,还在当代著名的小学教学专家邱学华的举荐下到宁波一所私立学校任教。而私立学校为了生存,会把应试教育推到极致。这是他无法忍受的。2004年,他与邱学华同时撤退,自己又返回土默川。

没有死心的石皇冠2007年夏遇到了党三尧中心校校长霍祥。霍校长在将信将疑、半懂不懂的背景下同意他在学校搞实验,说:“你就按照自己的思路折腾吧,可以网开一面,先不参加统考,有啥麻烦我顶着。”

石皇冠老师的惊世骇俗之论

没有理论引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在大量阅读思考了现代心理学、信息学、系统论及多种语文教育学专著后,他用农民式的诙谐生动与学术思维的谨严,提出一系列对母语教学离经叛道的观点:

观点之一:现在无论是以分散识字为主,还是以集中识字为主的低年级语文教材,都没有依照儿童的记忆规律去编写,都没有充分照顾到低年级儿童的记忆特征——无意记忆在学习中仍然占有重要地位。老师却千方百计让儿童识记汉字,老师累,学生累,家长也累,三个群体同时在做低效功。

观点之二:要求不适合用铅笔书写(甚至是不适合书写)年龄段的孩子书写规范汉字,违背了低年级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如今多数青年书写姿势不规范,与写字年龄过早、书写量过多、写小字有关。导致本该拇指执笔杆,却因疲劳而转为第一关节勾笔杆。因此,我们根本没有必要在一二年级强行要求孩子写大量的汉字。

观点之三:低年级正是儿童言语连贯性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一关键期,应该给儿童提供生动有趣的儿童文学,而现行的语文课程给儿童提供的却是一些关于字母、声母、韵母、声调、笔画、偏旁、结构、笔顺、汉字、词语等零碎知识。这仿佛又回到了婴儿学语的“独词句”阶段。学习这些零碎东西,只能妨碍儿童言语的连贯性发展。

专家视点:“儿童入小学以后,有一个时期,他们的口语能力看来反而不如学前儿童。一些观察材料指出:学前儿童的言语具有丰富的语调,很有表现力,并附有情绪色彩,可是当儿童进入小学以后,就会失去这些表现力,他们的言语变得单调、不大连贯、平淡而缺乏情感。”朱智贤

观点之四:“读文章”不同于“念字”,所以学生认识了汉字也未必会阅读。 “先识字后读书”是从已经学会阅读白话文的成人的直觉经验中来的,他们与刚进小学的儿童属于两类不同的群体。学生齐读时会出现“唱读”现象:秋*天*来*了,一*行*大*雁*向*南*飞。这是典型的顿读,顿读的习惯形成后很难彻底改掉。所以,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应该以学习流利朗读为重点,要训练学生正确切分语意单位,而不是“以识字写字为重点”。

观点之五:人类阅读并不是认清楚每个字的部件才阅读的,而是看个轮廓,可以称为“模糊认字”。如看到“镍曩妙汁”时一定会理解为“锦囊妙计”。这与“认识鸟不必认识每一根羽毛”一个道理。因此,繁体字简化,在降低阅读难度上没多大意义。儿童认识汉字难易不在于繁和简,标志多的汉字反而容易识别。假如把7000通用汉字都简化至8~11画,那简直就是一场文化灾难。就像识人一样,那些长相、衣着、化妆等方面特色明显的人最容易识别。假如不分男女都剃光头,刮掉眉毛、胡子,甚至衣服,白花花一大群,怎么识别?怎么记忆?

观点之六:我们要在限量阅读中让学生学会阅读基本技能,做到“教,是为了不教”。语文课时有限,以有限之课时,完成大量之阅读,是不现实的。学生还没掌握阅读基本技能,怎么去大量阅读?语文老师要求大量阅读,数学老师要求大量做题,英语老师要求大量背记,科学老师要求大量实验,体育老师要求大量运动,生活老师要求大量吃饭,教育专家要求大量玩耍,宿管老师要求大量睡觉,一天只有24小时,如何合理安排各种“大量”?今天学生学业负担过重,也与这些糊涂的“大量”分不开。

“神话”居然变成现实

在“实用主义”盛行的今天,做事惯于先问“是否有用”。教育也是如此。如此石破天惊的语文课改实验,从开始石皇冠面对的就是怀疑、不屑、不解、惊愕——

实验进入二年级时,旗里有关人员想测试一下实验结果,照理说这样做也没什么不妥,技术试验不有“中试”嘛。但石老师拒绝了,理由是:“馒头还没有蒸熟呢,为什么要提前吃?”他不是怕人检测,露了马脚,而是认为实验不到火候。不到火候的检测是说明不了什么问题的。“到了合适的季节,你可以按照课标的要求任意考我的学生。”所以,实验班“网开一面”,五年来学生极少参与学校及旗里组织的统考。

学生一二年级时家长就提醒他、敦促他:“孩子们终究是要参加中考、高考的,你现在就得按照那样的考法训练孩子。”他开玩笑地反问:“你的孩子将来是要结婚、生孩子、当父母吧?是不是现在就开始训练结婚、生孩子?”家长被噎得不知如何作答。

实验班三年级结束时,忐忑不安的霍校长组织语文教师进行了一次识字量的测试。

被测试的有实验班学生22人,对比班学生16人,四年级学生3人。结果是:实验班比对比班平均识字率高出10%,与四年级相比相差无几(四年级只比实验班学生平均多认47个字)。识字量最高的学生石鉴渊高达3727个字,最差的学生2189个字,平均识字量达到了3059个字(对比班是2796个)。按照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小学阶段)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的标准,80%以上的学生已经用3年的时间完成了6年的识字任务。

检测的事实证明:无意记忆与有意记忆识字结果相差不多,费时费力、苦不堪言与“零负担识字”的结果差不多,而实验班却在阅读领域里远远甩开了对比班:三年中他们读了多少书籍?最多的已经达到300多万字,最少的也达到了近100万字。而“课标”要求六年中阅读课外读物145万字的标准多数中国学生根本达不到。

当时,祖祖辈辈惯于“从众”,认可“习惯”的农民家长也对石老师的课改充满狐疑:

“别的小学生有做不完的作业,怎么这个老师不留作业呢?还把看动画片当做作业?”

“本来就担心孩子上网成瘾,误了学习,可石老师在第三年时却要求每个家长给孩子配备笔记本电脑,学上网。”

“别的老师不让孩子们看‘闲书’,可这个石老师就是鼓励孩子看‘闲书’。哪有这么教孩子的?”

伴随着怀疑和忐忑的心情,到三年级时,他们普遍发现:自己的孩子和同龄人相比,不厌学,爱看书,进城坐在书店捧着书一看一个上午,字儿写得好看,学得也轻松,说话、写作文词汇丰富……一系列的优势显现出来了。

为了不耽误孩子,为了语文数学两科相辅相成,石老师从三年级起连数学课也接了过来,于是他成了全校负担最重的老师。一次全旗联考数学,他的班级平均分居然全旗排名第五(全旗同年级数学老师三四十位)。而他是下课后从不批改数学作业的老师,甚至学生连作业本都没有。连数学也做到了“零负担”学习。

认可“猫论”的人们悬着的一颗心放了下来。怀疑的、挑剔的眼光少了不少。

尽管在四年前笔者就知道石老师正进行着一项很“另类”的教改实验,但也是疑信参半。2012年10月15~16日,记者在这所农村学校住了两天,听课、测试学生的读写能力、开了家长座谈会、与石皇冠老师做了长谈……

走进实验班的教室,整个格局就是 “另类”的:与其说是个教室,不如说是个图书阅览室,三个书柜摆满了图书,学校的、学生的以及他个人的;墙壁四周挂的都是小黑板,一生一块;座位是圆桌式的,22个孩子围成一圈。石老师的解释是:传统的座位格局与教堂里神父布道时的座位排列无异,神父是为了向教徒灌输宗教教义,但教师不能像神父一样向学生灌输知识。此外,在传统座位格局下,学生发言时,看不到其他同学的表情和神态,仅仅能看到教师的表情和神态,不利于发言的同学收集更多的反馈信息。由于声音传播的方向性和耳廓收集信号的方向性,其他同学很难听清他说啥,这就很难组织有效的讨论。交头接耳、东张西望在所难免。而圆桌型的布局使每位同学都能看到其他同学的脸庞、神态以及做什么、说什么。

他的课是学生“模仿-尝试”型的,记者听的那节课学生正学“赵王如意之死”。老师引导学生复习一下在《史记·刘敬孙疏通列传》和《史记·留侯世家》中相关段落,作为铺垫,然后给每个学生发一张选自《史记·吕后本纪》的一段话(二百余字的白文,只给一个通假字“酖”的注释)让学生尝试独立断句。断句完毕后,让学生朗读白话译文,以核对自己的断句是否准确。学生齐读原文时的发音、节奏、语气的把握,基本达到了高中生的水平,反映着学生对文本的理解程度。一节课教师说得少之又少,只在关键处引导、提醒了几句而已。

记者以通用的方式检测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将《史记·苏秦列传》前5段(共364个字,72处断句)打印成无标点的白话文,要求在30分钟内断句。检测的结果是:优等生可以达到82分,中等偏下学生可以达到74分,差生也可以达到60多分。为了对比,记者返呼后请内蒙古师大附中高一两位优等生在限定时间内做同一测试题,结果与实验班的优等生相同。

写作能力的测试采用给微型小说《地球上的最后一个人》续写的方式。优秀者在一节课的时间里居然写出1000多字,较弱的也能写出500多字。学生用电脑写作,其思维速度与键盘录入几乎同步。而对比班的同题作文(18篇)却与之形成明显的差距(对比班能写出500字已属罕见,且大部分作文想象力贫乏,表达混乱,词不达意,书写潦草)。

2012年10月17日,包头市土右旗资深高中语文老师赵明生偕八位高中语文教师抱着将信将疑的态度来考察、检验这个 “奇迹”。为了打消别人怀疑自己上“假课”的念头,石皇冠把教学内容的选择权交给前来听课的老师,由他们在《史记》、《汉书》或《资治通鉴》中自行选择。选好之后,开始备课,然后采取“先学后教”的模式上课:学生先尝试断句,然后老师予以指导。他们选了“荆轲刺秦王”一个片段,通过这节公开课,以展示教师是如何引导学生给无句界的白文断句的。结果同样出乎他们的意料,他们一致认为,学生阅读无句界文言文的技能已经达到了让人震撼的地步。他们的高一学生也只有少数人可以达到类似水平。

石皇冠老师确实创造了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奇迹,走出一条别人很少走过的路。

“奇迹”到底是怎么产生的呢?

他是怎么教学生识字、写字的?他是怎么教学生学汉语拼音的?他是怎么教学生阅读白话文的?他是怎么面对现行教材的?他为什么要“超标”引导小学生给文言文的白文断句?其价值是什么?是谁启示了他?

他的实验,从起步就走了一条与众不同的路——

他教汉语拼音,没有“aoe,iu■”地教,先是看加注汉语拼音的文本,继而抽掉汉字,阅读纯拼音文本,最后利用“微软经典全拼(带声调)”学打字和听朗读录音带。时间久了,学生居然不知不觉地学会了汉语拼音,还达到了普通话发音比较标准的水平。

从一年级起,在学生一个汉字不识的情况下,他就开展“学阅读”训练,做法是从“听”入手,由“听觉语言”渐进到“视觉语言”。即老师(或录音带)朗读儿童喜欢听的童话、寓言、神话,儿童耳朵听、嘴巴跟着念、眼睛看着书面材料。开始时,二者不同步,学生只知道现在是在读哪个页码的文字,后来就知道正读哪一段,再后来就知道正读哪一句,久而久之,就找到了与声音对应的那个汉字,老师领读到哪里,学生的眼睛就盯着哪里。石老师认为:“儿童不是按字的形状去记忆和提取信息的,而是按照字在词中和句中的意义去记忆、提取的。”于是他充分利用儿童无意识记忆占优势的规律,让学生在一二年级听故事中认识了1000多个高频汉字,有了这些汉字垫底,现代书报上90%的汉字就认识了,儿童可以早一天进入阅读的王国,早一天获得学习的主动权。

这就是他的“零负担识字法”。

五年来他从不过问学生会写哪些字、会认多少字,从来不要求家长考孩子默写生字,只让学生在大量的阅读实践中识字。二年级结束时,学生平均的识字量已经达到了2000多个,会写600多个,其中5名学生识字量达到了3500个。

大概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孩子们就学会了用普通话流利朗读。他说,“从心理学的角度解释,朗读是在听觉语言中枢和运动语言中枢的协调配合下进行的,我训练学生视觉性语言中枢,使之学会切分书面材料的语义单位”。

他的这种思路和做法得到我国心理学专家张厚粲教授和谢小庆教授的高度关注。

过去唱戏的人都是穷苦人家的孩子,他们原本不识字,却要背下大段大段古奥典雅的戏文。怎么学?跟着师傅念、背、记,久而久之,竟能认识剧本上的文字。

台湾作家三毛在《逃学为读书》中说:“我是先看书,后认字的。”“我没有不识字的记忆,在小学里,拼拼注音、念念国语日报,就一下开始看故事书了。”

周国平的女儿是这样识字的:“(啾啾)认字的过程非常自然,玩看图识字的卡片,看碟时跟着声音看字幕,上街时问招牌上面的字。”

这些事例不也印证了石老师的做法是符合人类识字、阅读规律的吗?

香港教育学院教授潘慧如在她的论文《写字教材中字词排序的理念和实践》中说过:“孩子在每日生活中,积累了不少听力的词汇,掌握了大量常用字的读音和意义,只是欠缺字形的概念。如协助孩子把字的形音意结合,他们便可以把字词在书面语言上应用起来。”这不与石老师的观点相近?

为了减轻负担会写汉字,他设计了“尝试学字法”。为了高效率写好汉字,他设计了“黄金练字法”(一种改造后的符合黄金分割率的九宫格),只写大字,不写小字。前者以学习汉字构字规则为中心,写会一个字,可以迅速写会六七个;后者以学习汉字结体规则为中心,写规范一个,就可以迅速写规范六七个。

中学生有“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的戏谑之语,课标要求初中生“能够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高中生“学会阅读浅易文言文”,也没说去标点和句界。他为何要求小学生阅读文言文,况且还是白文?

石老师的解释是:如果一直用白话文教阅读,就很难知道学生到底是否学会“用眼睛独立看懂书”,因为白话文念出来可以听懂,学生遇到难懂之处,免不了要念出来给自己听,甚至听同学念或老师念也能听懂。这不利于视觉性语言中枢及早学会默读。为了促进视觉性语言中枢及早学会不依赖听觉性语言中枢、运动性语言中枢而独立加工书面材料,就要不失时机地开展文言文阅读教学,因为文言文念出来听不懂,必须先懂而后念。至于让学生直接念无句界文言文,也是为了促进学生提高“看懂”文言文的能力。在正确流利朗读有标点文言文的基础上,学习无句界文言文朗读,也不是很费劲。

相关链接:古人对句读训练十分重视,把它看成是读懂文言文的起点。《礼记·学记》云:“一年视离经辨志。”意思是说,小孩子入学一年之后,就要考核他们“离经辨志”(断离经文,辨识文意)的水平。韩愈的《师说》也谈到“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唐代人也把句读训练当作不可或缺的学习内容。

石老师把阅读技能分为“基本技能”和“高级技能”。读懂内容大意,从文本中提取相应信息,是“基本技能”。独立查找背景资料,理解篇章结构、写作技巧等方面的知识,属于“高级技能”。基本技能不熟练,高级技能就难以形成。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特点是学生在基本技能还没真正掌握的前提下,就匆匆忙忙带领学生去学习高级技能。他的课改实验,紧紧抓住基本阅读技能不放松。当学生能大量阅读白话文书报时,就开了文言文阅读课。进入五年级下学期后,他就利用无标点、无句界的文言文进行阅读技能训练。他的做法是,先让学生尝试自我断句,然后小声朗读,在朗读中校正断句的谬误,然后与有标点的文本对照断句正确与否,再后是朗读文本。记者问:学生先断句后讨论答案,以学生自学为主,以学生独立阅读为主。这种教学模式是从哪儿学来的呢?

石老师说:十几年前,我开始系统学习尝试教学理论创立者邱学华老师的专著。在教学实践中,我总是尽力贯彻邱老师的教学原则:“先学后教、多练少讲、当堂作业、当堂反馈”。这些原则落实在文言文教学中就成为:学生先尝试独立断句,学生发表答案,老师纠正有错误的地方。

记者随机请一位男生朗读白文《陈涉世家》,其断句之准确,语气的把握已经达到初三优等生的水平。他的学生显然已经基本达到了“离经辨志”的水平,课标所规定的“使学生具备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已经达标。

草根课改的未来之路

石老师认为,不少教师语文教学的出发点就错了,归宿点能对吗?“语文教学本来应该往西走,那么多人向东走了,南辕北辙,走得好(比如那些经常能‘走穴’的所谓名师)有意义吗?”所以,众人潮水般地向东走,他一个人却向西踽踽独行了近6年。他所走的路,所倡导的理念因有悖于大众的习惯和经验而被误解和排斥,但人类的前行者们哪个不是如此?哥白尼的“日心说”、达尔文的“进化论”、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

北京语言大学教授、教育测量学专家谢小庆对石老师的实验给予高度评价:石老师这样的教学,是“能力发展”而非“知识灌输”的学习,是“学生中心”而非“教师中心”的学习,是“目中有人”而非“目中无人”的学习,是“教人”而非“教书”的教学。

明年6月,石老师的22个“实验品”就要出炉了,他遭受怀疑和不解应该消融了,因为有学生较高的语文素养明摆在那里。

问及石老师下一步的打算,他睿智而深邃的眼睛里有执著也有无奈:“最好能有一所学校给我,或者起码有个团队与我一起做这个事,让更多的孩子受益。”记者问:“教育不同于技术,往往不可复制。有几个人会像你一样抛家舍业,焚膏继晷,每天12点前不睡觉,去读书、写作、思考呢?有几个教师能像你那样旁学杂收,读了那么多的专业书?有几个人像你那样不盲从,不随俗,凡事都要问个为什么?别人即使做,你觉得能做到现在你这个样子吗?”谢小庆教授也有同感:“这样的教学,对教师有很高的要求。如果没有足够的知识积累,没有清晰的思路和敏锐的反应能力,很难把握这样的课堂。”

第14篇

关键词: 童诗 诵读 仿写 创作

现代儿童诗作家金波曾说:“儿童不应当远离诗。”儿童诗是一种特别重视节奏,文字流利自然,内容生动活泼,适合儿童念唱或朗诵的诗作,能让儿童在念唱或朗诵时,潜移默化地逐渐增加知识,扩大生活经验,陶冶幽雅性情,培养接受文学的能力。

小学低年段学生正处于“诗的年龄”,首先,他们极富想象,对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新鲜感,那些看似无忌的童言,常常不经意流露出“天然去雕饰”的诗意;其次,儿童接触最早的语言便是歌谣。从儿时妈妈常在枕边吟唱的童谣到小学低年级语文教材中的诗歌、韵文,这些童诗依附于生动、美妙的形象,音节铿锵,朗朗上口,对儿童最具吸引力。如何激发低年级学生童诗创作的兴趣,我就近两年的活动实践谈谈看法。

一、诵读,打开童诗阅读大门

让孩子亲近童诗,教师首先要想方设法营造良好的班级诗韵文化和积极浓郁的读诗氛围。诵读尤其适合于童诗,通过诵读,摸索记忆的规律,感悟诗的意境;通过诵读,使诗词变抽象为具体,从而感受其中有声有色、有情有理的丰富内涵。

1.《365夜儿歌》领进门。儿歌是最纯真的歌、最自由的歌、最快乐的歌。在学完汉语拼音后,我带着学生走进了童诗的摇篮。学生人手一本《新编儿歌365》(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新编儿歌365》荟萃了几十年来的儿歌精品,每一首儿歌都是童趣盎然、简短上口、易于吟诵。一开始,很多孩子背不熟,老师不求全责备,不搞“一刀切”,先以奖励为主,在班级形成一股整体向上的力量,一年多的时光,一本《365》日不间断的诵读,真的使孩子形成了才情诗意。

2.童诗欣赏课带上路。低年级课文中有不少优秀的童诗,这就是很好的赏读资源。在童诗欣赏课上,教师可以将童诗与音乐整合。如在教《欢庆》一诗时,可让学生尝试给诗配画,更好地理解儿童诗的意境;在教《“红领巾”真好》时,可连接金波的《白天鹅》、《鸟儿的生命》、《愿站成一棵树》,让学生接受诗的熏陶、诗的洗礼,让诗的种子在孩子的心中播种,发芽,生长。

3.多种活动激乐趣。为努力营造儿童诗教育氛围,增强儿童读诗活动的情趣,班级“读书角”中《三字经》、《弟子规》、《唐诗三百首》等经典诗文是必不可少的;班级文化墙上依据不同季节、节日等定期流动变换的“赏诗乐园”也是孩子们读诗、赏诗的乐园。每学期开展的儿歌连背、诗歌朗诵比赛、我为童诗来配画等活动,更可积极有效地督促孩子们开展个体阅读诗歌活动,使诗成为儿童阅读活动的一个重要内容。

二、 仿写,架起童诗读写桥梁

从心理学角度说,人要学会一种技能,都是从模仿开始的,而且需要不断模仿,写作儿童诗也不例外。仿写,降低了写诗的坡度,消除了学生的畏惧心理,对于小学低年级孩子而言,仿写是架起读与写的最好桥梁。

学了一首诗后,让学生模仿这首诗的句式、结构,换上其他事物进行诗歌写作,这就是最简单的仿写。如: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有篇课文《四季》,孩子们就有了:“小雨沙沙/它对禾苗说/我是春天/ 西瓜甜甜/它对太阳说/我是夏天/落叶飘飘/它对大地说/我是秋天/ 雪花朵朵/它对可爱的小朋友说/我就是冬天/”这样,在愉快的仿写活动中,学生不仅对课文内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而且对儿童诗的形式、语言、音韵、节奏等特点渐渐熟悉。

低年级课文多为并列段式,这就给学生搭建了一个极好的写话平台,由此对学生进行拓展训练。孩子的想象力丰富,他们完全有能力创作儿童诗。

三、 创作,绽放童诗情感之花

著名儿童诗诗人金波先生说:“童真与童诗有着天然的机缘。”儿童的天性有如璞玉浑金,正好用来润泽,我们应当让孩子学会发现诗韵美,学会表达诗中情。

我们教孩子写诗,就是启引学生以童眼瞩望世界,以童心感悟生命,几行小诗,便是他们五颜六色的幻想,深厚隽永的睿思。教师在引导孩子们写诗时,要引导他们找出自己感动过的内容,再以诗的形式、诗的语言、诗的想象描绘、表达。如一个孩子所写的《爱》:“爱是什么/爱是我给爸爸泡的一杯热茶/爱是什么/爱是妈妈给我烧的香喷喷的饭菜/爱是什么/爱是同桌借我的一支铅笔/爱是什么/爱是我把摔倒的小弟弟扶起/”

诗是稚嫩的,却把看似平常却难得珍贵的情感在几行小诗中如此真切地流露出来,这正是“我笔写我语,我语表我心”的童心体现。

当然,仅凭丰富的生活体验还不够,我们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及时捕捉诗的灵感,让孩子懂得珍惜自己生命中的每一次独特的心理体验,用笔录下每一个生命成长的足迹。

一首优秀的童诗,不仅仅在童年吸引过孩子,还一定会跟孩子以后的成长一道永存。童诗似清泉,滋润影响着儿童的身心,让小读者的身心在潜移默化中,逐渐丰富盈满,使儿童的身心,“散发着看得见和看不见的光辉”(潘人木语)。走进童诗,让我们带给孩子最美的童年,让孩子徜徉在童诗的天空,乘着童诗的翅膀飞翔。

参考文献:

[1]陈玲娣.低年级儿童诗教学策略.

[2]洪志明.用新观念学童诗.广东教育出版社.

第15篇

演讲者 郝桂林

尊敬的领导,老师们,大家下午好!

非常感谢学校领导给予我这次机会,能够与在座的老师们一起交流,作为一名始终坚守在语文教学兼班主任工作的一线教育工作者,说实话,其实和在座的老师们一样,都做到了尽心尽职、竭尽全力地呵护每一位孩子。接下来,我就自己二十七年的执教经历,谈谈如何面对一年级新生。我的体会分为:入学管理、班级管理和教学三个方面:

一、以崭新面貌平和心态面对一切

1、为孩子们营造一个美好、和谐的学习环境。五位班主任老师在本班内举办一期生动活泼、积极向上的黑板报,给新生孩子们创设一个良好的入学氛围,使得孩子们以饱满的情绪步入新的环境。

2、每班提前统一打印一份入学报名表,表格里设计出每个孩子的姓名、家长姓名以及联系方式,这样既可以让我们班主任老师能够了解班内孩子们当天的报名情况,又可以应对当天一些突发事情的发生。

3、在黑板的右上角张贴一份家长须知,注明孩子们上下学的时间,老师的联系方式,提醒家长拍照本班的课程表,禁止孩子携带物品,比如:零食、小刀、玻璃水杯等等相关事项,这样,既方便了家长,也缓减了自己的工作压力。

4、让家长和孩子们放心。二十七年的小学语文兼班主任教学生涯中,每次接班,面对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面对那一颗颗纯洁的心灵,面对孩子们充满好奇和求知欲的神情,面对教室门口送孩子上学的家长们信任的目光,我们一定要耐住性子,面带微笑,静下心来对待每一位家长和孩子,赢得他们的信赖。记得前年本班孩子报到那天,我就遇到两位家长说自己不识字,不会给孩子登记信息,面对等待排队的家长,我始终面对微笑,帮两位家长完成信息登记情况,换来家长不住的感谢。

5、让孩子们熟悉老师和校园环境。待家长离校以后,我们作为一年级的老师,一定要向孩子们介绍自己姓名以及所带课程,让孩子们对各科老师有初步了解;随后带领孩子熟悉校园环境,种下爱校、护校的种子。在熟悉校园的过程中,特别要让孩子们认清上下厕所的路线,以免第一天就发生孩子尿裤子的现象。

二、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进行班级管理

在班级管理中,一年级的班级管理最为重要,因为一年级新生刚从幼儿园进入学校,对学校生活还很不熟悉,再加上学生年龄小,不懂事,自觉性较差,根本谈不上遵守什么纪律了。对小学一年级班级的管理与教育必须从头开始,这样就会影响孩子一生。

(一)注重学生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培养。

积千累万不如有个好习惯。对于学生而言,好习惯多了就是好孩子;对于成人而言,好习惯多了就是好人生。一年级是良好习惯培养的最佳时机,一旦错过了这个黄金期,便永久的错过了,以后做再多再大的努力恐怕都事倍功半,因此,我们要从起始年级抓起,从每一件小事,每一个细节抓起,处处以身作则,潜移默化地教育、影响学生,一点一滴严格训练,扎实培养。作为孩子的启蒙老师,我们要有计划地去培养孩子各方面良好的习惯。

1、培养孩子遵守纪律的习惯。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是唯我独尊,我行我素,特别任性。制度不全,事故难免。我们要带领孩子学习校规,制定班规,要求他们必须遵守规则。针对刚升入一年级的孩子,老师要采取讲事理、明要求、树榜样、家校联系等方式来帮助他们尽快进入良好的学习生活状态。在课前或者班会课上,要明确告诉学生哪些是该做的,哪些是不该做的;哪些上课不允许做,哪些在校期间禁止做。使学生的是非观念更明确,但光有是非观念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让每个孩子明确我应该怎样做,做到什么要求。从而自觉地遵守纪律。课堂上对影响大家学习的学生说:“你一说话或一个小小举动,就会影响别人听讲、做作业,所以请你不要随便讲话。”课堂上,一年级老师说的最多的话是组织教学的话。“苦口婆心”这个成语,是教低年级老师的真实写照。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结合本班的情况和孩子的心理特点,把各个习惯养成的要求编在儿歌和口令之中,朗朗上口的儿歌、口令,就像战士们每天行动前唱的军歌,鼓舞士气,振作精神。简单明了的口令是调控注意力的法宝。有趣的教学设计虽然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但在漫长的40分钟里,注意力容易分散的孩子还是会走神,这时,我们就用上一些口令。比如:上课铃声响后,小班长带动大家边拍边唱:①上课了,进教室,摆用品,抱臂坐,静悄悄,等老师;②上课铃声响,快快进课堂。课上守纪律,坐正看前方。发言先站好,声音甜又亮。手不动脚不晃,比一比谁最棒。 课堂中为了让孩子们养成习惯,我会教孩子们:①一二三四,坐好姿势。 五六七八,闭上嘴巴。②要发言,先举手,起立站直再开口。老师讲课认真听,作业整齐又干净。下课时为了让孩子们养成勤于收拾习惯,我会教孩子们:下课了,同起立,收用品,收凳子,弯弯腰,拾碎纸。通过训练,孩子们对课堂上、课堂下调控口令就会形成条件反射。利用孩子们齐声说的集体效应,那些分神的孩子会很快回过神来重新投入学习。真的,对付一年级的孩子,喊口令的效果要比老师批评说教有效得多。说来也奇怪,孩子就吃这一套。

课间休息必须要有。一年级的孩子生性活泼,有意注意时间不长,40分钟的课,上到一半,休息3-5分钟,让孩子站起来舒展舒展筋骨。也可以下达口令:拍拍手,拍拍手,上拍拍,下拍拍,左拍拍,右拍拍,伸伸我的左手,伸伸我的右手,扭扭我的小腰,端端正正坐坐好! 对学生要严格要求,但不要太厉害,要像孔子说的那样:做到“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如果你今天狠批了张三一顿,明天一定找个理由表扬他。至少要主动和他说话,好像昨天什么事也没有发生。

2、培养孩子耐心听别人讲话的习惯。倾听习惯的培养很重要,刚上一年级的孩子,回答问题的积极性特别高,课堂上老师提出一个问题,经常会看到小手如林,一旦让其中一个回答,其他孩子立刻发出叹息,并表现出深深的遗憾,根本无心去听同学的发言,所以当你真正把他挑起来回答时,他却重复着前一个同学的错误,尽管老师在此前已经纠正过,但是他一丁点儿都没有听进去。所以老师要经常告诉孩子:“倾听是一种美德。要专心倾听同伴的发言,并能针对同伴的发言发表自己不同的看法。”老师要善于引导。如:“老师喜欢积极发言的孩子,老师也同样喜欢专心倾听他人发言的孩子。”“一双灵敏的耳朵胜过十张能说会道的嘴巴。”“听也是读,是用耳朵读。”评选“倾听小能手、最忠实的听众”等。

3、培养孩子良好的写字习惯。首先要有正确的握笔姿势,因为孩子不正确的握笔姿势对视力危害很大:孩子刚刚开始学写字,姿势很重要,这不是班主任、语文老师一个人的事情,所有代课老师都有这个义务和责任,发现错误,要及时改正。如果现在形成了错误姿势,以后就很难改正。正确握笔的姿势是:食指,拇指捏着;中指托着,笔杆躺着(躺在虎口上)。写字要做到三个一:一尺一寸一拳头。一拳是胸离桌子一拳,眼睛离桌面一尺(一胳膊肘),手到笔尖一寸(两个手指头宽)。因此,刚刚开始书写的前三个月,一定要常提醒孩子们,每次孩子们书写生字前,师诵儿歌,身坐挺,足摆平,头不歪,肩放平。生接:汉字写得好,老师夸我行!

4、培养孩子热爱读书的习惯。孩子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书籍可以改变命运。老师现在要做的是培养孩子读书的兴趣,要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孩子的读书兴趣。一开始,老师每天固定语文课前和孩子一起读,这叫“师生共读”。阅读的内容多是短小精悍的、图文并茂的注音读物,慢慢的,随着识字量的增加,孩子自己能在课外阅读的大海里航行了,那才是我们的目的所在。养成天天阅读的习惯,爱护图书的习惯。

5、培养孩子及时感谢别人的帮助的习惯。现在的孩子总觉得父母、他人给自己做事是应该的,不懂得感恩。要在日常点滴小事中让孩子学会感激他人、心疼父母。

6、培养孩子珍惜时间的习惯。从现在起就应该让孩子懂得时间比金子还要宝贵,金子可以用钱买,而时间一旦失去花多少钱也买不来。记得往孩子的书包里装课外书,以培养他们利用点滴时间看书的习惯。大多数孩子,写完作业就安静地看书,他们多么可爱!少数孩子呢?没事可干,总是找同学说话,总是被老师点名,只要他们有事可做,自然而然就形成好习惯。

另外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需要老师的言传,更需要老师的身教,尤其是班主任老师,我们要以身作则,处处做学生的表率,比如,我们要求学生早晨不能迟到,那我们首先应该做到。每天早晨至少提前5—10分钟进班级,组织学生早读,然后就拿着抹布去擦窗台,再把走廊打扫干净,然后回到教室再把讲台整理干净,把卫生用具归类放好。让学生知道:“老师来得真早,老师也爱劳动。”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指望一朝一夕就养成,让学生终身受益的良好习惯培养是一项长期的、细致的工作,只要坚持不懈,循循善诱,必将水到渠成。

二、依据本班学情进行有效教学

一年级的课程比较简单,前半期的有些内容在幼儿园里有所学习,但私立和公立幼儿园学习要求大不相同。因此学生会因为懂那么一点而不认真听课,这是就需要老师细心注意,个别提醒。要让他们养成认真听课的习惯,这对他们的影响很大。教学汉语拼音,好多学生已经掌握得很不错了,都已会认会读甚至会写了,可是老师仍把学生当作一无所知,教学从头开始,试想,那样的课堂该多么令学生失望啊!课前,老师要了解孩子们上小学之前到底有多少人学过汉语拼音,如果半数以上学过,我建议老师们调整你的教学思路,既然大部分学生已学过,能否在此起点上让孩子们做小老师,展示学习成果,检查学习效果,纠正不正确的发音,让孩子们学得更主动,更快乐一些呢?

识字教学,要注意汉字的音、形、义,特别是汉字的笔画笔顺。针对低年级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只有采取形式多样的方法,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学得轻松,记得牢固。在教学中,尽量让课堂充满情趣,创造各种条件,比如,运用猜谜语,编儿歌,做游戏等形式,让枯燥、死记、硬背的识字方法变为轻松、愉悦、自主探究的合作识字方法。

课文教学,要注意指导学生学会正确朗读课文,有初步的朗读技巧。能正确流利地读通句子,知道课文的大意。养成正确的朗读习惯:就是要“眼、口、手”三合一。不要读望天书。还能适当地背一些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