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企业数字信息化范文

企业数字信息化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企业数字信息化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企业数字信息化

第1篇

【关键词】施工企业;工程管理;数字化;信息化;应用分析

一、工程管理中利用数字信息化技术的必要性

施工企业具有人员多且构成复杂、项目规模大、建设文件多等特点,这就为工程管理工作带来了许多困难。传统的管理已经不能够满足施工企业工程管理的需要,目前施工企业的工程管理工作中多使用数字信息化技术。数字信息化技术在工程管理中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实现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和资源的优化配置

信息也是资源的一部分,对其进行有效的处理和传递是企业工程管理中重要的一部分。例如在设备管理中,为了对设备进行动态控制,所有设备的资料都需要在计算机中备份以实现设备的有效管理。数字信息化过程处理是有序的、及时的和成批的方式储存。

2、有助于实现工程管理的目标

施工企业的工程管理中,工期、质量与造价都是管理的重要内容。其项目管理是一个PDCA循环过程。由于在这个过程中存在一个反馈机制,很容易就能实现工业生产的自动化,控制系统能够凭借这个反馈机制实现动态控制,及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做出调整,保证生产过程的稳定。

3、提升效率

工程管理采用计算机技术以后,其施工技术与管理水平显著提高,目前常用的工程管理软件有:办公自动化系统、CAD辅助设计技术、施工管理系统等等,这些计算机软件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节省了工作时间,企业的管理效率也得到提高。

二、施工管理中数字信息化技术的运用

数字信息化技术的运用需要建立在已经确定的施工方法基础之上。在施工管理中,应该充分了解工程计划、施工工艺与施工组织,实行最合理的管理方法。

数字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范围:使用电子计算机技术和工具软件,使得工作效率提高。在建筑施工中,较早地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各项计算机作业和辅助管理工作,办公信息管理自动化系统,招投标自动化系统(工程量计算、投标报价、标书制作、施工平面图设计、造价计算、编制工程进度网络);设计计算机系统(深基坑支护设计、脚手架设计、模板设计、施工详图设计);项目管理系统(项目成本、质量、进度管理、日常信息管理)等。

应当将整个工程当做一个统一的整体进行统筹安排,在施工中普及使用数字信息化自动控制系统,实现工程管理的节省、优质与快速的目标。已经有无数的实施证明,数字信息化技术在工程管理中的应用,能够极大的减低成本,缩短工期,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益。

三、数字信息化技术在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管理范围较窄

一是目前数字信息化技术主要应用在工程管理的前期,比如造价预算、组织设计等等,其后的工程进度控制和工程质量控制中使用较少,仍然以人员的经验管理为主;二是应用软件多为单机版的,只是利用了计算机本身的功能,并没有形成网络,实现信息化程度很低;三是企业的招标、管理、信息交流等工作还是以现实为主,并没有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四是企业网站缺少工具类软件;五是软件的相似程度过高。

2、项目管理中的问题

目前,在国内只有一些知名的企业建立了公司内部的局域网络,使用数字信息技术进行工程管理,实现了工地现场和项目经理部的信息内部流通。而在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工程管理的数字信息化从开始到结束,已经发展成为一项完成的产业,无论是设计阶段的咨询工作,还是竣工阶段的验收工作,都是通过数字信息化技术进行的。

3、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现在很多施工企业都通过安装摄像头的方式将工地现象的所有情况反馈到监控室中,实行统一的管理。而在发达国家,通过数码摄像机,能够现实施工管理的远程控制。

四、对策与措施

1、政府方面

政府应当制定相应的制度,支持和鼓励企业进行数字信息化管理。其具体做法为:一是政府加大在数字信息化技术方面的投入对于采用数字信息技术的企业采取优惠措施;二是为数字信息化技术在市场的发展建立适宜的市场秩序,例如将投标方法改为网络投标,促进数字信息技术在企业中的运用;三是强化政府对数字信息化的服务,保护数字信息产品的知识产权,对于假冒伪劣产品要坚决打击。

2、企业方面

(1)制定管理数字信息化战略计划。在建筑行业,数字信息化程度低是通病,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发展,各行各业都发生了很大的变革,变革后取得的成果是显而易见的。所以施工企业必须加快工程管理数字信息化的步伐,将它作为企业的战略目标。

(2)使用应用平台实现办公系统全过程管理。施工企业的工程管理设计到的人员繁多,信息量也很大,如果使用传统的管理方法,不仅需要耗费大量的资金,而且效率相当低下。所以,企业应当利用当下科技的优势,用数字信息技术武装企业,实现信息网络共享和办公系统的自动化。

(3)系统开发企业应当那保证软件的适应性。软件系统能够与Internet网络兼容,方便企业在互联网平台上实现工程管理水平的改革。

(4)数字信息建设的硬件与软件建设同步。只拥有性能优良的硬件系统而没有合适的软件对主要的业务进行规范化和系统化管理,不仅达不到目标,还造成硬件设施的浪费;反过来,只有合适的软件而缺少能够发挥的硬件平台,也无法完成目标。企业应当保持硬件设施与软件设施的同步,从而实现资源的最优化。

(5)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施工企业工程管理的数字信息化能够完成,关键还是要靠管理人员。在当今的施工企业中,工程管理人员的知识水平相差较大,对于数字信息化技术的推广带来了很多的麻烦。企业应当重视设个问题,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保证每个管理人员都能完成管理系统的基本操作,为工程管理的数字信息化做好铺垫。

五、结束语:

随着科技发展,工程管理的数字信息化已经成为一种趋势。施工企业应当尽快调整战略,努力推广数字信息技术在工程管理中的应用,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

参考文献:

[1]徐荣福.浅析建筑工程管理中信息技术的应用[J].科技致富向导,2011,22(12): 89——92.

[2]许飞.论建筑工程管理中创新模式的应用及发展[J].价值工程,2010,29(15):36——40.

[3]夏同兴.高萍.孙建钢.浅谈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1,16(16):211——212.

[4]周斌.高愈滋.浅谈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应用中的问题[J].科技创新导报,2011,20(8):67——70.

第2篇

出版企业是从事图书、期刊出版活动的单位,截至2013年年底,全国共有出版社582家(包括副牌社33家),其中中央级出版社221家(包括副牌社13家),地方出版社361家(包括副牌社20家)。省级出版企业通常拥有出版资质、发行资质,下设行政部门、出版部门、编辑部门以及物管部门和公会等。

二、数字出版对传统出版的冲击

数字出版的产生是互联网科技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是对信息传播技术的又一次革命。电子阅读摆脱了纸张的限制,具有移动性、便携性、内容丰富多彩、操作简便、更加前卫等优势。截止到2010年,据粗略估算,全国网民每天共花费约十亿小时的时间用于网络浏览,这为网络市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所以,国内数字出版行业借助于网络应用扩大的环境,创造了行业发展神话,在短暂的年份里就做到了产值翻番、市场扩大、手机阅读APP普及等。

可以说,包括我国出版企业在内的全球出版产业,目前都处在一个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暂时并存的时代,而未来必将面对传统出版被数字出版取而代之的现实。现阶段,由于国内出版企业在从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的转型中遇到较大阻力,因而大多数企业都选择了与数字出版营运商协同合作来作为转型的模式,于是也决定了传统出版企业在内部业务流程和对外市场协作两方面都需要进行革新,从而更好地适应这个必须要经历的转变。

三、出版企业的信息化数字化现状

进入21世纪后,在政府政策扶持的条件下,我国新闻出版业在引进信息化技术方面不断取得进展,与信息化建设相匹配的基础设施建设基本成形,维护信息化发展与扩大的政策环境、保障体系等越来越稳固,信息技术在产业发展中的融合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现实情况表明,把信息化技术引进新闻出版行业是时代的要求,也是产业发展的需要,实践中虽然走了一些弯路,但整体效果良好,产业管理与实力不断增强,升级转型平稳过渡,数字出版应用稳步进行。

我国政府在慎重考虑新闻出版行业信息化发展现状基础上,提出产业发展目标,即努力朝着网络交互广泛、资源共享机制成熟、业务合作深入、两化深度融合及具有全国产业标准的目标前进,此外,还应在技术支撑之下,着力挖掘信息资源,提升产业行政管理、改革发展、对外交流及社会服务水平,强化信息技术对数字化产业推动作用,坚持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四、出版企业信息化战略SWOT分析

(一)优势分析

1、决策层的有力领导和支持。出版企业信息化建设首先是来自国家层面上的政策导向和大力推进,在认识到信息化对企业的意义之后,出版企业的决策层对此高度重视,并将信息化纳入到企业经营战略中去。

2、发行渠道。传统出版企业多拥有成熟稳定、遍布各地的发行网络,如新华书店发行网络。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出版市场中,掌握着庞大细致的地面发行网络的传统出版企业,可谓手握着传统出版的生命线。

3、经验优势。出版社经过长时间的培养与积累,拥有一批经验丰富、业务熟练、资源广泛的资深编辑和相关业务人员,在生产进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信息化带来的出版周期缩短、节奏加快的压力,能够保障图书产品的质量不受影响,提高产品竞争力。

4、价值链成熟。我国出版企业经过长期的经营和发展,拥有较为成熟的价值链体系。策划―组织―编辑―印刷―发行,每一个环节都积累了丰厚的资源和经验。

(二)弱势分析

1、对当今图书市场的掌控力在减弱。当今图书市场正在飞速发展,形势瞬息万变,对于越来越多元化和数字化的图书市场,传统出版企业的市场掌控力渐渐因为新兴文化公司等的冲击而减弱。

2、固有观念与信息化发展需求存在矛盾。传统出版企业通常存在管理理念和模式陈旧的问题,以往面向计划经济的业务流程、管理方式、组织模式、营销策略均面临落伍的险境,成为制约企业实施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因素。

3、新型人才匮乏。具备新兴知识储备和强大创新能力的人才是企业迅速发展的高效助推器。传统出版企业在此方面有所欠缺,人才多为传统型,业务熟练但创新不足,且理念较为陈旧,面对当今市场显得滞后和无从着手。

(三)机会分析

在领域市场中,如果企业具备竞争优势,则可以将环境机会转化为营销机会,进而利用营销机会获得营销成功。就出版企业而言,即可提高图书产品的销售,占据图书市场份额。

1、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地发展,形成了潜力巨大的市场。当代社会是一个全球化的社会,信息多元化,中外思想既有高度融合也有激烈碰撞。人们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形成了对信息、文化强烈的需求,这对于出版企业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潜在市场。

2、政府对出版事业一向有扶持政策。这些扶持政策包括政治、经济、人事等方面。

3、在移动设备飞速进步的同时,人们的阅读习惯也从传统方式逐渐向碎片式阅读转变,也成为出版企业转型的机遇,乘势向数字出版靠拢,逐步过渡为信息化社会下的新型复合型出版传媒公司。

(四)威胁分析

1、企业原有的软硬件设备与信息化数字化建设的兼容性存疑。企业中现存的硬件配置和财务、发行、库管等软件配置是否能与信息化战略实施完成有机融合是摆在企业面前的一大疑问。

第3篇

【关键词】企业;数字化;档案;管理

一、提高安全意识

在民营企业发展中,为了实现档案信息的数字化管理,需要领导提高安全意识。在一些企业中,受思想观念的制约,一些管理人员还在使用传统的方式。工作人员未掌握先进文化知识,导致安全管理工作面对较大问题。为了制约该现象的产生,在民营企业发展过程中,需要做好积极宣传与引导工作。如:利用电视、讲座、广播等方式实现教育宣传工作,为企业员工传授相关的法制知识。通过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的数字化宣传工作,能够让企业人员增强安全意识,构建坚固的思想防线。在宣传工作中,还要将利益发展和安全作为主体,保证能够将数字化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工作完好发展。在工作具体执行期间,还需要根据数字化档案信息安全工作执行期间的实际情况,实现统筹性规划,分项目实施。在企业积极引导下,明确人员的责任和意识,保证专业人员都能积极参与到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工作中,从而实现民营企业数字化档案信息的安全发展。

二、健全法律法规

加强法律法规的完善性,保证数字化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的规范执行。在该执行期间,需要从法律法规角度对其进行研究,基于信息化时展需要,为民营企业的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工作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执行过程中,需要根据信息化发展要求、档案信息的主要特征,为其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在该体系执行时,不仅能加强民营企业数字化档案信息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实现信息的开放性发展,还能保证民营企业档案信息完整、真实使用。在现代化发展背景下,民营企业面临较大的挑战,为了提高档案信息管理能力,还需要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分析数字化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一些影响因素,保证制度的有效执行,保证在具体实施工作中,能够将安全理念渗透到企业档案信息管理工作中去。在实施工作中,还要为数字化档案信息管理工作提供备份制度,其中,需要包括登记、异地使用制度等。不仅如此,还要促进数字化档案开放工作的执行期间,保证能够开放一些信息。还需要为档案信息的数字化管理建立维护制度,促进管理工作流程的规范发展,保证工作中各个环节的人员职责都能充分落实,实现任务分布明确,职责合理等,在不同岗位上,遵循不同的工作事项和流程,这样才能使档案信息管理工作符合新时期的发展要求,维持民营企业的健康进步。

三、利用先进手段

在民营企业不断进步与发展的背景下,为了提升数字化档案信息安全管理水平,需要引进先进执行手段。先进手段的引入能够为民营企业的档案信息管理工作提供有效保障,在内部管理工作中,需要相关部门根据自身的发展条件,借鉴一些成功经历,引入有效的数字化档案信息安全软件,促进信息安全设备的有效配置,保证企业在数字化档案管理工作中,提高其中的技术含量。不仅如此,在具体执行期间,还需要根据企业建立的数字化管理系统化,分析运行的实际情况,对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进行优化选择,提高其使用性能。在对计算机软件与硬件进行选择过程中,要重视计算机的品牌和服务器,以全方位的角度对计算机硬件的兼容性、可扩展性进行思考、严格审核,在该工作中,不仅能避免产生数据丢失现象,还能实现计算机系统的优化升级。并且,还需要为其设置信息访问认证工作,开发防病毒软件,为数字化档案信息执行加密工作,这样不仅能防止数据信息被非法侵入,还能促进数字化档案信息的安全管理。

四、提高人员素质

提高工作人员的自身素质,增强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能够为数字化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工作提供保障。保障信息安全使用的主要因素是人,所以,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与业务水平十分重要。在当前网络发展环境下,为了促进数字化档案信息管理工作的有效执行,工作人员的能力高低与其存在较大关系,因此,需要提高管理工作人员的文化知识,引导他们掌握先进技术的利用方式,学会对计算机进行熟练使用。还要认识到档案信息管理知识的重要性,尤其在数字化发展趋势下,要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充分结合,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识,在工作中具备警惕意识,这样才能对安全风险进行有效防范。基于该情况的分析,在民营企业逐渐发展时期,提高工作人员与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和自身素质十分重要。尤其在数字化发展趋势下,不仅能为档案信息管理工作提供保障,维护执行工作的安全性,还能提升民营企业的地位,进而使其获得更高效益。

五、总结

对民营企业实现数字化信息管理工作,改变传统的发展趋势,保证其符合新时期的发展要求,一定要形成正确的管理意识,增强自身的安全理念和文化水平,在高速发展趋势下合理利用数字化管理方式,保证能够符合现代化社会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靳树梅.企业数字化档案管理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无线互联科技,2013(8):194-194.

[2]李春临.浅析企业数字化档案管理的优势[J].中国化工贸易,2015,7(16):307.

[3]喻丹.内容管理的企业数字化档案管理系统研究与应用[J].东方企业文化,2014(16):272-272.

第4篇

关键词:数字技术 工业电气自动化 应用

中图分类号:F407.6 文献标识码: A

正文:

近几年信息网络与互感器的应用,让电气自动化有了更高的安全性与稳定性。数字化技术在工业电气自动化领域中的应用十分广泛,比如现在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图形化控制界面已经成为发展的潮流,Windows逐渐发展为一种标准的控制平台,这主要是因为这种控制界面能够直接的表现直观准确的信息,操作简单的同时提高了准确性。

1 数字技术在工业电气自动化中的应用

1.1 数字技术应用的操作性强

数字技术是一项拥有高新科技,技术性含量高的操作技术,但是在实际工业生产的应用中却非常简易 ,并且逻辑性很强。它主要是识别工业电气自动化中的数据量、模拟信号的对错 ,尽可能避免失误的造成 ,减少人物、物力、财力的浪费。数字技术的工作非常简单 ,并且本身具有良好的识别和判断能力 ,它只需要进行简单的命令传输工作 ,工业的下一步操作进程就会自发进行。与此同时 ,因为数字技术中有微电子技术和微电子处理器的操作应用 ,这就使得电子技术在工业电气自动化中的应用有了新的发展空间 ,为电子技术在工作上的进一步创新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条件。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使编程的接口得到进一步的规范 ,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程序的编程周期 ,除此之外由于微软公司语言技术开发的标准化 ,并且 PC 系统更加的灵活、易于操作 ,这就使得数字技术的使用不断深入人心 ,不断得到更广泛地应用和发展。

1.2 电子技术可靠性强

数字技术的依赖具有较强网络安全性和智能性操作系统的平台 ,具有应用的双重保险性。数字化是多媒体技术的基础,生活与工作中的许多东西,如数字、声音和图像等都可以通过数字化以后的0和1表示,即使在数据量很大的情况下,数字化也可以将这些数据压缩几十倍、几百倍,数字信号受到的外部干扰较小,提高了准确率。数字化技术应用的是技术先进的智能化电气系统和网络系统,它通过连接自动化系统和智能系统实现数据的双向传递,现场总线将两边的智能化仪表和低压断路器与中央控制室的计算机联系起来,它的应用减少了繁杂的传统设备,简化了操作系统,即使工作人员没有亲自到场,也可以通通过中央控制室了解双方信息的反馈,并可以针对这些反馈的信息下达命令,这让整个操作系统变得简单快捷起来,提高了工业电气自动化应用的有效性。西门子有一款TIA博途软件,它就是一个综合性的软件平台,它的工程、通信、诊断、安全与安防及稳健性的特点可以让各产品间协调互动,集成数据库统一标准让所有生产区紧密的联合在了一起。

电气自动化有一定的危险性,因此在应用的过程中更要注意其安全性能,在这里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与数字化技术的创新就显得格外重要,在工业电气自动化中将数字化技术与设备进行应用,通过对大量资料信息的整合提出切实有效的执行措施,并衡量方法的科学可行性,因为数字化技术的智能系统与统一标准,操作效率会大大提高,比如工业电气自动化电气试验与高压试验中数字化技术的应用,电气试验是电力系统运行的保证,相对于普通的电气测验,高压测验具有特别的危险性,这些让计算机的应用更显重要,计算机在其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辅助系统,将计算机与高压试验电源联系起来,执行命令的同时进行安全监控,保证了实验过程的安全,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压力与安全威胁。

1.3 数字技术性价比高

数字技术在工业电器生产中能够及时对生产数据及信息进行机智性的判断 ,并对工业中的失误进行规范化改正 ,而且通信能力强 ,工作效率高 ,不但节省了工业的生产成本 ,而且保障了生产效益。并且在工业电气自动化中节省了大量的人力 ,还保证了工业生产的效益性 ,数字技术及时的自省能力有效防止了工业失误的造成 ,是现代工业电气自动化中性价比高的操作技术。

数字化技术的应用简单,通过系统进行数据信息的模拟-数字-模拟,让整个系统操作快速便捷起来,减少了人力、物力的浪费,降低了成本的支出,智能系统识别,数字化的传达只进行命令的指示,它自身就有判断和辨别的能力,降低了出错率。和以前的编程接口不同,电气自动化有着标准的系统程序接口,通过使用IP作为统一的通讯设备就能解决不同工厂间的产品数据的交换和企业的管理、监控系统连接时的交流障碍,并通过自身的逻辑分析判断数据的准确性,数字化技术将标准化的编程接口作为基础代码,在提高使用效率的同时减少了编程的周期,系统信息的开放性让电气自动化与外界的联系更紧密,数字化技术的灵活性和集中性让操作更加方便迅速,输入输出模式的执行与检测让智能设备进行信息采集与核定,节约时间、节约人力,以节约成本,提高效益。比如西门子公司工业自动化领域在2011年推出的PCS7自动化控制系统,这种控制系统简化了资格认定,在减少协调工作人员的同时允许短时间的更改,而且确保了可行性和数据的一致性,不用维护自主工具和解决方案,进一步推动了工业电气自动化的发展。

2 数字技术在工业电气自动化中的创新

数字技术虽然现阶段在工业电气自动化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性 ,但是在操作过程中也有许多问题出现。例如数字技术应用周期短 ,并且在面对庞大的工程量时缺乏大量数字技术的操作型人才 ,而且操作系统的优化水平也比较低 ,因此为了保障工业电气自动化的生产效益 ,进行数字技术应用上的创新是当务之急。

2.1 提高系统性能 ,加强操作管理

工业操作系统的性能是决定工程质量优劣的决定性因素 ,因此应该对工业电气自动化中各部分的操作系统不断进行优化和完善 ,使其能在没有相关操作人员的管理下自行完成相关的识别、控制操作。众所周知 ,操作管理是一个工程的灵魂 ,这同样适用于数字技术。因此应该在传送调度命令之前将通过审查的数据在电脑里存储 ,在进行实际操作时 ,也应该事先进行人为的检查各方面的工作情况 ,保证工程的万无一失。

2.2 使用光纤连接安装

在电子时代背景下 ,光线是数据传输最快 ,可靠性最强的连接材料。因此在工业电气自动化中 ,利用光线连接各端口 ,进一步保障数字技术在工业电气自动化中的可靠性。在认证TCP/IP标准的情况下,同时要确保PC系统的自动化改良,有效地将 MES 系统和 ERP 系统连接起来 ,保障信息传输的质量和效率。

2.3 采用 GOOSE 虚端子技术

GOOSE 虚端子技术是人们对传统上二次回路的改良 ,是一次工程调试上的革命。GOOSE 虚端子技术是对装置进行保护 ,并对装置进行控制和相关的检测 ,保证智能终端之间的信息交流 ,控制好工业的线路、开关、闸口等 ,远距离对测控遥控装置进行保护和控制。现在 GOOSE 虚端子技术已经完全取代二次回路应用到工业生产中去了 ,使得工业电气自动化技术的信息操作效率得到很大的提高,而且使得装置配置更加简单工业技术操作更加便捷。

3.结论

数字技术是信息时展的产物 ,并且因为其具有很好的应用性、可靠性、创新性等特征 ,所以应用区域非常广泛 ,也在工业电气自动化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虽然数字技术在工业电气自动化中应用广泛 ,深受工业领域的青睐 ,但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 ,再加上生产中对技术要求的不断提高 ,数字技术在工业电气自动化中也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因此为了与时俱进 ,尽可能满足工业领域方面的需求 ,数字技术要不断进行创新 ,跟随计算机技术的进步和发展 ,将新的活力注入到工业方面的技术应用中去 ,不断提高生产技术 ,不断发展生产力 ,让数字技术为工业电气自动化谋取更大的福利。

参考文献

[1]邓范伟.工业电气自动化系统发展现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13).

第5篇

关键词: 信息化 人力资源管理 企业

一、信息化人力资源管理涵义的概述

1.e-HR国内外研究综述

e-HR英文全称是“electronic human resources”,一般直译为“电子化人力资源”,是网络信息技术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一种应用形式。U.Rrimer,认为,所谓e-HR,即电子化人力资源管理,是基于先进的软件和高速、大容量的硬件基础上的新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Kathy Brayant认为e-HR,就是可以自动处理很多核心程序。Edward?ELawler 等人在其著作中认为:信息技术e-HR 有着巨大的潜能,可以很大程度上改变人力资源服务的管理和行为方式。Kathy Brayant 认为,计算机系统并不是简单的替代文件柜,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通过使用e-HR 将发生巨大的变化,并把它的管理方式带入互联网时代。

国内最初对于e-HR 的认识和国外的基本上趋于一致,研究较早的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乐阳认为,e-HR 即电子人力资源,是一种全新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实际上指的是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全面解决方案。邹玉霞认为,e-HR 是将先进的技术运用于人力资源管理,为企业建立人力资源服务的网络系统,使人员管理流程电子化。郑大奇认为,e-HR 就是指电子化的人力资源管理,任何利用或引进了各种IT 手段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都可称之为e-HR。安忠、吴洪波指出,e-HR 中的“E”不仅是“Electronic”,即电子化的人力资源管理,同时更重要的是“Efficiency”,即高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提高效率是e-HR 的根本目的,而电子化则是实现这一目的的手段。

1.2 CIMS国内外研究综述

国外许多学者都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进行了定义。派德瑞、德斯勒、诺伊等人将人力资源信息系统定义为:收集、处理、存储和信息以支持决策、协调、控制、分析及可视化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相关组件的集成系统。而小舍曼等人认为人力资源信息系统(HRIS) 己经超越了简单的存储和更正信息,其应用的范围已扩大到诸如编制报告、预测人力资源需求、战略计划、职业生涯和晋升计划,以及评估人力资源管理的政策及实践等领域。诺伊等人提出了通过结构重组、业务外包、流程再造及新技术的运用来改善人力资源管理职能的有效性的问题,并且还分析了常见的几种人力资源管理应用软件。

另外还有很多国内学者从其他的不同的角度对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进行了研究:

范大路阐述了基于CIMS 的人力资源管理,指出了管理信息化对人力资源管理的要求及挑战。曾建权等阐述了知识经济的特征及发展现状,提出了我国发展知识经济框架下人力资源管理的模式和策略。常晋义的研究认为,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实现主要通过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系统维护等部分组成。肖慧等立足中小企业,提出了将管理制度、企业文化和信息技术相结合构建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解决方案的思路。高翔等指出只有当信息技术与人力资源有效要素融合时,其在人力资源领域的应用才是有价值的,并探讨了信息技术下人力资源管理的模式。廉凯分析了企业引入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目的,以及如何选择和实施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系统。

二、我国企业CIMS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目前来说还不成熟,很多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还处于比较粗糙的阶段,整个社会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

李军华、谭洪波认为目前我国企业的人事管理信息系统应用虽在减少工作人员、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规范化等方面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基本上处于事务处理的水平,偏重于对人员数量的静态管理,人力资源信息没有充分得到利用,所做的工作一般是记录、检索、统计、生成各种图表等内容简单、低技术性的随机事务。祁东月也认为目前国内绝大多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只实施于较单一的业务处理,如:员工的考勤、档案、合同管理、管理工资和劳保福利等,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传统人事管理工作逐渐被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所取代。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特殊背景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模式不断发生变化,人力资源部门每个专业都使用着不同的单机版软件,数据库由各个专业人员自己维护。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随着管理模式的变化,软件不能满足使用要求;二是维护量大;三是每个专业的软件都只能单独录入和计算数据,造成工作重复,各专业数据不准,无法达到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要求

第6篇

关键词:水泥工业 电气自动化 新技术 控制系统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8(b)-0104-01

我国是世界上的水泥生产大国,其产量约占世界水泥总产量的1/3,随着我国基础建设工程的不断发展,水泥需求量亦逐步提高。因此,提高水泥企业的电气自动化水平,寻求管理模式的突破已成为我国水泥工业发展的重要目标和方向。

1 水泥工业电气自动化概况

我国水泥工业自动化的发展历程

(1)20世纪70年代前,那个时候的水泥厂都是以人工为主,只有简单的各车间相对独立的生产过程控制,主要由常规的一次仪表、二次仪表及各种继电器、保护装置等组成[1]。(2)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引进了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设立中央控制室以实现集中操作与监督。同时我国自行开发设计的2000 t/d新型干法预分解水泥生产线,采用集中控制方式生产,大大提高了水泥生产线的自动化水平。(3)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引进并应用集散型控制系统(DCS),通过数据高速公路与基于CRT的操作站相连接,实现工业过程的实时控制与监督。(4)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DCS系统的控制范围增加至所有车间,DCS系统采集的信息量亦大幅度增加。(5)20世纪以来,我国水泥生产全过程的自动化控制及信息采集系统更加完善,我国水泥工业自动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2 我国水泥工业电气自动化的现状

(1)规模为2000 t/d以上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一些大型水泥企业已普遍采用先进的DCS系统,可以对设备进行监控报警、磨机配料、堆场管理等功能。(2)部分有实力的700~1000 t/d回转窑生产线的企业,多采用了DCS或PLC控制系统,可以对设备运行和工艺参数进行全方位的测控,电气自动化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较高。(3)对于大多数中小型水泥企业而言,尽管已普遍应用计算机测试系统,但仍采用模拟仪表对过程参数进行测控,如采用磨机负荷控制系统,采用钙铁分析仪对出磨生料进行配料控制等。(4)我国小立窑厂还是有一小部分的存在,自动化水平还是比较落后的,人员素质不是很高,自动化技术水平较低。

3 水泥工业电气自动化新技术

工业电气自动化技术,可以在工业生产中实现检测、控制和优化。当前,大型水泥厂电气自动化的设计优化正在向控制智能化、系统网络化和管理信息化的方向发展。信息网络作为信息的核心,在现如今的自动化领域中,信息可经由以太网,从现场层到管理层实现自由畅通;生产过程中的参数、调度指令、质量、财务、管理决策等可经由MIS网络实现生产控制与经营活动的有机结合;人机操作界面需便于故障的监测;控制系统逐步向分散化发展;在回转窑、单筒冷却机、输送设备、风机等要求调速的环节,用交流变频调速替代调压调速、直流调速和滑差调速;因此,在现场总线技术、信息技术以及网络技术发展趋势的影响下,现场层逐步深入到测控设备核心,管理层逐步深入到企业总体资源规划,形成控制和管理为一体的集成化网络环境。

4 计算机控制系统

4.1 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

PLC集成控制系统具备较强的处理开关量的能力、灵活配置、结构紧凑和价位优势,被公认为现代工业自动化三大支柱之一,在工业自动化领域得以广泛应用。其控制系统多采用对等式或客户机/服务器方式,其工作方式采用周期循环扫描,可靠性很高,但受其功能及技术的制约,控制的对象相对简单,在网络和复杂控制方面功能较弱,适用于现场局部控制,目前PLC集成控制系统普遍应用于中小型水泥厂计算机控制系统中。

4.2 集散控制系统(DCS)

DCS系统是一个由过程控制级和控制管理级组成的以通信网络为纽带的多级计算机系统[2],目前是控制技术中较为完善及成熟的技术,可采用集中管理、分散控制,分级管理,配置灵活,组态方便,使得生产过程控制的系统性、先进性、可靠性达到有机统一,已被广泛应用于我国大中型水泥生产线,在提高自动化和管理水平的同时,降低能耗,改进产品质量,提高生产率。但随着计算机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的发展,DCS仍需要进一步加强,首先是系统开放性问题,DCS通常由一个供应商提供整个系统的全部部件,难以实现同其他厂商的系统或仪表互连。其次是与现场仪表的通讯问题,目前多数现场测量仪表、执行器与DCS的连接均采用一对一的4~20 mA模拟量信号通讯,这样就导致现场布线繁琐,可靠性能差。

4.3 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CS)

利用现场总线将现场各个控制器和仪表及仪表设备互联,构成现场总线控制系统,降低了安装成本和维修费用,因此,FCS标志着工业控制技术领域新时代的到来,其特点主要有:(1)全数字化:FCS可使得局域网与现场总线网络密切连接,同时,数字化信号固有的高精度、抗干扰特点亦能提高控制系统的可靠性。(2)全分布式:在FCS中各现场设备具有很强的自主性,并且可以同时相互通信,将各种控制功能分散至各种设备中,实现全分布式控制。(3)双向传输:现场总线设备在一条线上可以向上和向下传递传感器信号,实现双向传输。(4)自诊断功能:现场总线仪表本身具有自诊断功能,且此诊断信息可传输至中央控制室,便于维护[3]。(5)节省布线费用:多台现场设备可串连在一条总线上,节约布线费用。(6)多功能仪表:可在一个仪表中集检测、运算与控制为一体的多功能多变量变速器。(7)互操作性:FCS可实现不同厂家的产品互操作,促进了有效竞争,降低了控制系统的成本。

5 结语

综上所述,大型水泥厂电气自动化正向着控制智能化、管理信息化和系统网络化发展,我们需要时刻关注着国内外电气自动化先进技术的发展动向,并结合自身企业实际情况,以经济合理、技术先进为前提,不断创新,以促进我国水泥工业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 李伟.工业电气自动化应用[J].科技致富向导,2012(11):177.

第7篇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不仅有效地促进了企业的工作顺利地进行,还能让人力资源管理效应得到良好的提升。本文主要对人力资源管理在信息技术推动下的变革进行了探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应用措施。

关键词:

信息化技术;企业;人力资源;应用

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已经逐渐成为一种趋势。在激烈的竞争市场中,企业要在其中占据一席之地,就必须要加强信息化技术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而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应用工具,其与组织效应结合后,能够为企业带来长久的业绩。因此,加强信息化技术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至关重要。

1.信息化技术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问题和应对措施

1.1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缺乏系统性在人力资源管理中,计算机技术已经得到了全面的应用。其各种信息数据,以及处理程序已经逐步向自动化的方向运行。当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应用软件较多。但是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在对人力资源的系统进行设计时,其信息的标准会出现不协调。这就导致其在资源共享上效果会极差。大部分企业在运用信息技术时,还停留在初级阶段,其在智能化以及适应能力方面还存在着严重的不足。部分企业甚至尚未形成一套正常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这就必然会导致其人力资源管理效率低下。针对以上情况。企业应当加强信息化建设,同时要统筹兼顾,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具体的应用。在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方面,要不断地加强信息化建设。同时不断地更新以及完善,要根据企业的需求,对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进行科学的变动以及整理。不断提高信息技术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效率。

1.2企业信息化专业人员匮乏企业在招聘人员时,通常会较为侧重于管理方面,而在信息技术方面的人员相对匮乏。而且在传统的管理观念下,很多企业不注重信息化工程的发展基础,没有应用信息化技术的意识。而且从成本上看,信息化技术人才的大量投入,必然比人力资源管理所投入的更多。所以很多企业都采取以人力为主,信息为辅的方法进行管理。这样必然会导致企业的信息化工程推进缓慢,从而影响整个企业发展的主流。针对以上情况,企业应当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应当充分吸收新鲜的血液,将信息化技术全面应用到人力资源管理中,首先要加强人力资源信息平台的建设,通过一些信息平台,例如:赶集网、58同城进行企业人力资源的招聘,这种网络化的智能招聘,能够更加方便快捷的为企业提供就业人才。在系统管理方面,应当科学引进信息化专员,逐渐将人力资源管理的趋势转移到信息化管理的趋势上来。

2.信息技术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全方位的应用

2.1建立科学的信息系统企业要提高企业内部的工作效率,降低企业招聘成本,就需要企业建立起拥有科学的分类,功能强大的企业网络,企业合理利用企业网络对应聘者的筛选工作进行高效快速的处理,利用网络的便捷性向公众提供网络申请服务,以及利用网络完成一些面试工作,以此利用建立起来的企业网络快捷地完成工作,降低工作成本,提升企业的整体形象,吸引更多的有志之士进入企业为企业谋发展。

2.2加强信息平台与人力资源的结合企业人力资源是一个企业能够不断前进发展的基础,网络技术的应用可以为员工灵活配置资源、个性化的培训得到保证。企业为员工提供学习培训的机会,可以方便企业员工利用网络进行随时随地地学习,随时对疑难点反复学习,以不断增强员工的文化知识水平,提高员工的工作技能,以最终能够顺利完成高标准的工作任务,员工学习到的知识技能将成为员工效力于企业的最强战斗力。

2.3加强自主服务系统的建设充分利用网络技术来实现企业内部的服务自助,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信息开放。网络技术的应用使企业日常进行的一些活动可以方便快捷的高效完成,比如在日常的上传下达的各种精神文件,以及进行企业文化宣传建设的调查问卷活动等都可以由网络技术的应用来高效顺利进行。网络技术为员工提供的自助便利就是,员工可以用网络管理员为用户分配的员工使用权限进行一些对自己需要的信息实现查询活动,比如员工可以按自己的需要查询某个月份的企业内部招聘信息、福利情况、绩效考核、人事政策、培训课程以及休假情况等内容。由网络技术带来的自助便利可以使人力资源管理变得更开放和谐轻松,使员工工作的更舒心,以更好地为企业工作,为企业创造财富。加强企业之间的交流,增进企业内部员工的沟通,其可以明了企业的发展,更了解员工的需求,人性化的满足应该需求可以使员工更认真地工作,以通过工作效率。利用网络增进企业之间通过邮件进行的交流,而企业员工之间也可以使用免费的网络通信软件进行即时的沟通。

3.结语

企业实施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离不开信息技术。运用信息技术对现存和潜在客户进行分析、对员工的薪酬体系进行评价、对员工的表现进行考核都是很有必要的,也是行之有效的。如果一个企业可以很好地吸收现存的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软件的优点并结合自身情况进行二次研发,将会取得更大的效果。与时俱进的采用先进技术对人力资源进行管理可以提升客户满意度、客户忠诚度、员工满意度、利润等诸多指标,从而促进企业的业绩可以稳步上升。

参考文献:

[1]李忠阳.信息技术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现状及前景[J].信息系统工程,2010(09)

第8篇

关键词:电子商务;企业信息化;信息技术;网络化;市场环境;制度建设;人才培养

文献标识码:A

近些年,我国的信息技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以马云为首的企业家们运用电子商务技术已经彻底颠覆了传统企业的生产和销售模式,企业发展的商务环境也和过去完全不同了。电子商务正在影响着企业信息化的前景,传统的企业生产销售模式正在受到巨大的冲击,一个企业如果不重视企业信息化发展,不融入电子商务的浪潮中,那么它将面临着巨大生存挑战。未来企业的发展趋势必将是电子商务和企业相结合的运营模式。

1电子商务与企业信息化概述

1.1电子商务

电子商务是利用高科技互联网技术,将商务交流与企业的信息需求组建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从而为企业的商业经营创造更多的利润空间。电子商务的产生和壮大有其必然的结果,一方面是企业要在激烈竞争中生存的需要;另一方面电子商务确实能够帮助企业降低生产经营成本,增强企业盈利水平和品牌效应。企业利用电子商务的最终目的是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狭义的电子商务指的是用互联网进行商品信息交易,广义的电子商务指的是通过信息技术帮助企业解决生产困难,降低企业成本,创造更多利润。

1.2企业信息化

所谓企业信息化,就是现代企业利用先进的信息科技,合理地配置各种资源信息,通过这些信息来帮助企业改进生产技术、扩大经营范围,并以此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一般的企业信息化可分为三步:第一步,利用电脑软件来完成全自动化生产;第二步,利用信息管理系统完成企业自身的经营管理;第三步,企业利用信息化平台来更好地完成电子商务。

1.3电子商务与企业信息化

201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刚刚在浙江义乌闭幕,会议上电子商务和企业信息化成为了最热门的讨论话题,两者之间也是相辅相成的。电子商务是企业实现信息化的前提,而企业要想在电子商务领域扩展自己的业务范围,就必须实现企业信息化。全球经济网络化、信息化,电子商务更是利用自身的优势成为企业赖以生存的法宝。企业信息化也能促进电子商务的发展,因此,电子商务和企业信息化必须同步进行,并将企业活动、供应商选择、客户关系有效地融为一体。

2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2.1市场变化的因素

目前,全球经济增长放缓,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企业竞争越发激烈,市场需求动力明显不足,要想在现有的经济条件下为企业谋取利益,就必须充分考虑市场的变化,电子商务能敏锐地捕捉市场动态,促进企业转型发展,使企业随时处在市场信息前沿,减少企业盲目生产的概率,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生产效率。

2.2企业的经营管理因素

企业的经营管理不能停留在过去的模式,要具有新的思维和经营理念,电子商务和企业信息技术的引进给企业未来的发展指明了道路。一方面,企业信息化技术能使企业内部的管理和交流更加方便快捷,提高企业效率;另一方面,电子商务能够提升自身企业的服务水平和质量,例如:企业通过电子商务能够第一时间了解原材料价格情况,从而降低企业生产成本,也可以知道竞争对手的基本情况,便于做到知己知彼。

2.3政策因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在我国完全确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仍将是我国长期的基本国策,一切有利于我国经济发展的模式都应该加强引导,电子商务与企业信息化发展已经被证明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良好动力引擎,我国政府也在加大扶持力度,刚刚结束的201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上,提出以“互联互通、共享共治,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为主题。可以看出,电子商务与企业信息化将在未来发挥更大的作用。

3我国电子商务与企业信息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3.1基础薄弱

目前,我国的企业,不论国企、合资还是私营企业,基本上都配备了台式电脑、传真机、打印机等先进的电子设备,互联网使用率也超过了80%,没有互联网和电脑,企业基本无法开展正常的办公业务。进一步看,有超过30%的企业拥有自己的网站和独立域名,而且基本上每一位企业办公人员都会使用Word、Execl等办公软件,专业的财务人员还会熟练地使用财务管理软件。然而,和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网络环境还不够发达、网络资源还不够丰富,电子商务离不开完备的电信市场,而我国的电信市场开放度和法制性还有待提高,一些网络资源受到限制、网络收费过高、网络环境不安全等现象还是制约我国电子商务和企业信息化发展的瓶颈。

3.2电子商务发展滞后

一方面,我国企业电子商务普及率不高,很多企业仍然对电子商务持观望态度,过度依赖传统的商业模式,绝大多数企业仅仅是利用电子商务进行网上企业信息、网上查询一些相关新闻和政策,而对于产业链集成、网上支付、网上贸易转账等方面的应用还不够普及,据统计,企业网站上有在线支付功能的仅占17%,利用电子商务进行商品采购的仅占23%,绝大多数的企业网站仅仅用来宣传企业形象、接收邮件等功能,很多企业几年都不会更新自己的网站;另一方面,由于我国电子商务较其他发达国家起步较晚。很多企业经营者都是靠传统模式盈利并壮大的,他们很大程度上对电子商务有一些抵触情绪,而网络上经常出现的网络诈骗等消息,也让很多企业经营者对电子商务望而却步,因此如何保证合法经营者的权利和利益,是摆在政府面前的一道难题。

3.3信息化发展不平衡

虽然我国信息化水平取得了飞速的进步,但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的地区间差异过于明显,总体情形是:沿海好于内地,东部好于西部。据国家统计局调查显示,仅仅北京、上海、广州三个城市的信息化企业就占据全国的60%左右,而我国欠发达省份的企业信息化比例只有5%左右,这一数据差距在未来可能还会逐渐拉大,可以看出,经济基础好、市场规模大的地区,企业信息化水平较高、发展速度也较快。另外,大国企、大型外资企业的信息化水平与世界先进国家的水平相当,但中小企业信息化水平仍然较为落后,这和企业自身实力、人才水平都有密切的关系。

3.4认识程度有待提高

目前,我国很多企业对电子商务和企业信息化的认识还停留在产品宣传、人才招聘等较为初级的层面上,对这些还缺乏与时俱进的新认识,还不清楚电子商务和企业信息化能给自身带来什么,企业领导者还是认为应用电脑和打印机就是电子商务的全部,很多网络资源还没有被合理地开发出来,电脑也仅仅是处理文字、财务记账的工具而已。实际上,信息化发展需要有先进的理念作为支撑,电子商务和企业信息化发展的普及任务迫在眉睫。

4我国电子商务与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对策研究

4.1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政府部门应当尽快制定出一部完善的符合市场规律的法律法规,让电子商务市场实现公开、法治、公平、诚信;针对电子商务中一些不法分子“钻空子”的行为,政府必须对其进行严厉打击,并利用先进的电子科技彻底解决网上交易安全问题,甚至可以引入电子警察对交易进行监管;对一些不守信用的经营者给予网上公示,对诚信的电子商务经营者给予一定的政府奖励。从国家层面上改善企业网络条件,改进网络速度、降低资费标准等,从而降低电子商务的成本。电子商务离不开物流配送,我国的物流发展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然而如何保证物流的安全性和时效性,还是值得我们去研究探讨。

4.2加强制度建设

重视发挥政府宏观调控的优势,放眼世界,各国政府都在致力于积极促进电子商务的健康发展,电子商务和企业信息化发展符合我国的根本利益和战略布局,在电子商务发展的初期,国家可以对市场进行培育,对有发展潜力的企业进行资金支持,也可以提供小额担保贷款,促进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和企业信息化发展,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电子商务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建立一个各类型企业都能良性发展的制度保障,市场具有不稳定性和复杂性等特性,这些都需要政府宏观调控来进行指导,促进不同规模企业、不同地区企业的电子商务协调发展,使企业信息化保持在科学合理的水平上。

4.3重视人才的培养力度

要想发展好电子商务,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是关键。目前大多数企业普遍存在电子商务和信息化人才短缺的现象,很多企业员工年龄过于老化,急需既懂得信息化建设,又懂得电子商务管理运营的人才来充实到队伍当中。企业要尊重知识和人才,选拔任用人才要突破旧的体制机制,要想办法将对企业信息化发展有用的人才保留住,并有意识地对年轻人进行培养,可以请专家来公司进行培训,更可以将员工送到先进的企业进行电子商务培训。

4.4发挥专业公司和中介组织的积极作用

企业自身培训人才需要一段时间和成本,想要在最快的时间内实现企业信息化,不能不重视专业公司和中介组织的作用,专业公司和中介组织往往具有完备的培训模式、最新的资讯信息,能够以最快的速度解决企业自身信息化建设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他们也能为企业推荐优秀人才和管理体系,为企业电子商务和信息化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5结语

电子商务和企业的信息化是现代经济的标志,要想提高我国的经济实力和竞争力,就必须不断提升企业信息化水平,重视电子商务的发展。政府也要积极稳妥地引导企业发展电子商务,提高企业的综合实力,企业也要重视电子商务的作用,并积极推进自身信息化建设。

参考文献

[1]李北伟,徐越,单既民,等.网络信息生态链评价研究——以淘宝网与腾讯拍拍为例[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3,(9).

[2]孟小峰,慈祥.大数据管理:概念、技术与挑战[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13,(5).

[3]孟祥铭,汤倩慧.中国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

[4]孙嘉成.电子商务促进国际经贸发展的策略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4,(3).

第9篇

关键词: 企业;办公自动化;发展;新技术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2)1120177-02

办公自动化是对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的一种应用,它通过对新近科学技术的运用,使得办公活动以人以外的各种办公设备来完成,并将办公人员同这些办公设备构成一定的信息处理加工系统,以满足某些目标的实现。办公自动化其主要目标是使各种信息资源得到充分合理的应用,提高人类的生产、工作效率及工作质量,并辅以一定决策确保更好效果的获得。

1 企业办公自动化的需求分析

在考虑业务系统和信息资源库选择时,既要符合企业的规划方针,同时坚持体现企业办公自动化的特色,争取将协同办公系统成为庆元县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亮点。具体而言,主要包括以下七个方面的系统:一是辅助软件“办公助手”,实现办公人员实时信息交换,与办公系统集成,与手机短信集成,实现待办事项的实时提醒,它同时具备与QQ相同的其它功能;二是办公门户网站,集中办公自动化应用系统的出入口,逐步实现一站式登录;三是单位内部通用办公系统,实现单位内部文件起草、审核、签发、传阅电子化;四电子文件交换平台,基于国家相关电子文件交换标准,实现文件安全可靠、实时动态互换;电子版式和电子印章系统,统一电子文件格式,保证电子文件的权威性;六是电子文件库,实现电子文件按权限查询;七是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基于国家档案管理标准,实现电子文件档案管理的网络化。

协同办公系统涉及面广,设计上要充分考虑其大量硬件设备、软件系统和数据信息资源的实时服务特点,要保证网络、系统、数据的安全,保证系统运行的可靠,防止单点故障,对信息应充分保证其安全。要把整个系统要有周密的系统备份方案设计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对系统主要的信息实行自动备份,以保证系统出现异常情况时的补救,并设有系统自动恢复机制,采取必要措施防止数据丢失,保证数据的一致性,保证系统运行过程中的高可靠性。

2 企业办公自动化的设计与发展新技术

整个网络主要是采用交换式的体系结构。电信机房的核心交换机主要负责数据的快速转发和交换,与县企业信息中心核心交换机通过百兆光纤互联。同时,电信机房的核心交换机也作为外部行政单位和远程乡镇的汇聚交换机。信息中心核心交换机负责行政中心所有的信息汇总。入侵检测系统(IDS)通过信息中心核心交换机的端口镜像功能对网络流量进行流量监控,检测非法网络行为。每幢办公楼设置一台大楼汇聚交换机,汇聚交换机负责相应大楼所有用户的接入汇聚,百兆与信息中心核心交换机互联,最终通过接入交换机提供10/100M接入到桌面。

由于部分接入单位情况有所不同,很多单位垂直系统已经建设得比较完善,也有很多单位与企业日常工作业务联系并不是很紧密,只需完成企业收发文工作。如果对这些单位都采用相同方式接入,显然是不合理的。因此,对不同情况的接入单位采用不同的接入模式,以达到最为合理的互联效果。

为了实现外地出差的员工能够远程登录到政务网,查阅企业部门相关信息,及时下载和上传办公信息,进行远程办公,考虑通过拨号路由器的方式实现远程拨入功能。拨号路由器一端连接防火墙,另一端连接公用电话网(PSTN)。这样,只需为拨号路由器配置数门普通电话线路,而外地出差的员工只需要配置普通拨号MODEM即可实现远程移动办公。在必要的时候,系统管理员也可以通过拨号路由器进行远程管理。

结合企业各个部门开展协同办公系统的现实需求,对网管系统功能既有一般的共性的特点、也有个性创新性的设计:

1)故障信息过滤:要求通过对大量故障信息的分析,去除了大部分无实际意义的故障信息,同时对事件关联技术筛除重复与成对事件,与前台报警界面手工过滤可以大大减少很多无用信息,提供给管理员的故障信息是最有价值的内容。

2)实时的故障告警:把收集到的故障信息能实时地报告给管理员,即使管理员不在管理工作站上,也可通过声音,电子邮件等形式尽快的通知管理员,以便管理员及时的处理网络故障

3)可自定义的多种故障告警方式:告警系统需要具有分色图表显示、声音、弹出式窗口、电子邮件等多种告警形式,因此故障信息能够及时,准确的报告给网络管理员,可以预定义每个故障事件的报警形式,还要针对不同大类的报警事件设定不同的报警形式。

4)可定制的事件属性:根据网络运维实际情况预定义故障事件级别,系统初始预定义三级故障事件,包括一级故障(必须立即处理)、二级故障(在较短时间内必须处理)、三级故障(一般故障,可根据情况进行处理),同时可定制事件属性,包括可设定故障的告警响应形式,严重程度,显示颜色等内容。

5)查看和管理日志:记录下管理员登录、注销(相当于锁定)、退删出告警系统、增设备记录,修改故障告警方式,删除故障记录,标记故障记录为已处理等的管理动作,比如,并且能够根据管理员设置的时间范围显示相应的日志记录。

6)安全管理:提供用户管理功能,控制限制用户对一些功能的访问。用户分为两种类型,管理员和普通用户,它们两者的权限是有差别的,管理员可以创建普通用户,并可以修改自己注册的资料,而普通用户不能创建用户,只能修改自己的注册信息。

7)设备和端口实时监控:对管理的所有IP设备和设备上的所有端口进行实时监控,实时报告它们的运行状态,比如设备的“正常工作”、“连接不通”,端口的“正常工作”、“故障状态”、“人为关闭”、“无法访问”等,并且以红灯和蓝灯的形式显示状态;可以通过弹出式菜单对网络节点(即IP设备)进行删除、修改、查看目前状态等操作。

8)设备管理:对于本系统所管理的所有设备用户都可以在设备列表、设备状态树、设备分组树、网络视图中通过弹出式菜单进行定位删除、修改、查看目前状态等操作;这些操作的结果是一致性的,比如用户在设备状态树中删除了一个设备,那么该设备也就在设备列表、设备分组树、网络视图中被删除了,达到完全同步。

9)设备分组管理:用户可以将所有的设备进行无限分组,但是分组名称不能相同,系统初始化时有一个默认分组的default组,它包括了所有还未分组的设备;对于每个分组用户可以删除,但是如果该分组下还存在设备就应该不允许将它删除,更改它包含的设备,用户还可以添加分组。

10)网络设备的网络视图:将所有设备以图标形式呈现给用户,也实现了状态的实时变化,如:图标、提示文字的变化表示它的状态变化。

11)网络设备的状态视图:当用户要求查看某一设备的目前状态时,该视图给用户呈现了该设备的一些有用的基本信息和它的端口的实时流量图;用户还可以有选择地查看一些端口的流量。

12)网络节点自动发现:该功能可以根据用户输入的IP子网掩码位数、起始和终点IP地址和只读的共同体来自动地发现可以连通的网络节点;由于采用了线程技术,避免了查找IP时独占资源,此时用户可以进行其它操作。

13)网络设备的定位:如果管理的设备较多,用户要求一步定位到目标IP设备进行操作,该功能就实现了设备的自动定位,用户只要输入正确的IP地址即可。

14)报表统计功能:按故障等级、故障源和设备类型统计故障信息,实时生成相应故障统计报表。

15)故障信息处理:提供故障信息的处理,包括删除故障事件,标记为已处理,查看详细内容,查看关联事件等,通过这些操作,管理员可以了解故障信息相关的详细内容。

16)支持设备多样:Cisco全系列路由器和交换机,Juniper全系列路由器,Foundry全系列交换机,Alcatel Omini交换机,港湾系列交换机,并可灵活根据用户的实际网络设备定制

3 结论

随着社会的进步,办公自动化,无论是对公司还是对国家而言,都是富有竞争力的优势。办公自动化的质量和创新将成为一个机关发展分水岭或里程碑。近年来,办公自动化系统越来越重要,成为支撑着公司的创新的重要方式。1)机关办公自动化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便于机关办公自动化管理者从琐碎的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提升办公自动化管理水平,提高效率,将更多精力投入办公自动化战略中;2)形成完善的技术解决方案,将机关办公自动化管理的特殊性在系统功能模块中表现出来,该系统的开发对其他分公司办公自动化管理信息化建设起到了一定的先锋带头左右,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第10篇

【关键词】企业技术创新;目标系统;自组织;演化;特征

【中图分类号】F27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2)09-0424-02

一、技术创新目标系统的自组织演化特征过程

系统的自组织原理表明:开放系统在系统内外两个方面因素的复杂非线性相互作用下,内部要素的某些偏离系统稳定状态的涨落可能得以放大,从而在系统中产生更大范围的更强烈的涨落,经过一定时间的自发的调整,使系统从无序到有序,从低级有序到高级有序。企业技术创新的目标系统中的各个目标通过其在系统整体中的相互作用,使技术创新的各项目标从无规则性、信息量小、功能弱的无序状态与结构,逐步转变为有规则、信息量大、功能强的有序状态与结构。

1、技术创新目标系统的定向评价性

技术创新目标系统除了符合一般系统理论所具有的普遍性特征之外,还具有其自身的特性,其中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当目标错位发生时,它的定向评价性能有效地防止和控制由于目标错位所引发的随机性选择过程。

这种通过分析目标错位的涨落对技术创新活动影响的好坏做出选择性的评价,一方面,可以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总结推广可以复制的经验。通过结果评价评估技术创新项目的价值,激励创新活动向更高目标推进;另一方面,可以明确责任,客观准确地评估出创新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和潜在的可能阻碍技术创新活动的因素,从而及时、准确地进行校正,使得那些能适应内外部涨落且不断得到更多的内外部协作与支持的因素,得以被选择为目标系统定向评价的主导因素,防止出现盲目的、随意性的选择。

2、技术创新目标系统的全面导向性

技术创新目标系统的全面导向性,首先体现在它可以将系统中各项目标整体导向为实现技术创新成果的目的,防止系统内部各项目标由于分别导向自身的目的而造成目标的选择与设定的分散和决策上的混乱。

首先,在企业技术创新活动中,技术创新目标导向仅反映着一个企业的技术发展方向,市场目标仅反映着市场需求,其他目标也仅反映着自身导向,它们的自身导向都不可能单独做到实现创新的目的。目标系统的导向性则不同,它的导向性是将系统中的各项目标统一规划,有机连接在一起,对各个目标进行全面的引导,最终使技术创新目标转化为效益成果。

其次,全面导向性同时也是实现目标系统的定向评价性的保障。这是因为,当目标系统做出了有选择性的定向评价后,目标涨落形成的随机的选择过程也不会马上结束。尽管技术创新的总体目标跟随定向评价后所选择的方向,在整体上形成了某种不可逆的正向涨落,但是由于在这个正向涨落形成的过程中,同样会在其技术创新活动内部以及与外部环境之间产生出大量新的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使参与正向目标涨落过程中的各个目标的作用和相互关系不断发生比较大的变化,这同样会使系统内部的某些局部仍然存在着反向涨落的不稳定因素,不能排除它们之间发生目标的分裂、异化形成新的反向涨落的可能性。

二、技术创新目标系统的自适应调节机制

在明确技术创新目标系统自组织演化特征的前提下,健全和完善能够适应当前和未来处于动态环境下的企业技术创新目标系统运行的自适应调节机制,能够使对技术创新目标的选择与设定更具有可操作性。

企业技术创新目标系统运行的自适应调节机制反映了一个企业在动态环境中为保证既定目标的实现而实施的控制活动或者控制过程的能力。是防止因目标错位而导致创新失败的有效措施。

企业的自适应调节机制,实质上是使企业自身得到自动调节以对内外部环境变化做出反应的自我调节机制,而把这一机制和具体的目标问题相结合,它应该主要具有对企业技术创新的目标和对外部环境目标进行有选择的识别和鉴定,并进行调整、维护,保持动态平衡的目标适应功能。

这一自适应调节机制整个功能的运行和控制可以分为7大环节:①目标搜集②运筹分析③目标选择与设定的推演④目标方向合理性审查⑤附带效应评估⑥批准目标的启动和实施⑦目标实际运行效果与程度评估。

①目标搜集:目标的搜集首先要确定目标搜集的主体。现阶段可以考虑设立一个目标运行与控制管理小组,负责目标系统的运行管理工作。小组应由决策层内至少是一名副职直接管理,并直接对决策层负责。成员应由技术研发、技术设备、市场销售、人力资源、财务、采购物流、后勤保障等相关部门人员组成,以保证执行的权威性和有效性。对于一个跨职能、跨部门、跨专业人员所组成的目标分析小组来说,应该在明确工作职责和具体分工的基础上,把侧重点放在各个部门、人员的目标选择与设定问题的衔接和相互融合的管理上,统筹兼顾各个部门的利益,而不是孤立地看待下属部门本身目标的实施情况。其次,企业内各个部门应该把本部门实际可能的目标的选择与设定方向与决策层的总体方向相结合,制定出大致的目标规划,包括备选方案,列举大致的目标的清单和选择栏目,并统一上报给专门负责目标分析与处理的机构以供参考。

②运筹分析:在初步制定出可供选择的总体目标、各个部门目标后,目标分析小组应该对目标进行分析。可以从以下一些方面进行分析:所选目标的战略、战术价值对技术创新活动的影响会如何?目标结构性质、子目标的功能是否起足够的支撑作用?一旦和实际不符合是否有备用的可选择方案?如果出现矛盾,是否具有维护并进行适时调整的功能?在分析中,要着眼于在应急突发性问题出现时,从总体目标到各个部门目标的柔性能力是否能应对复杂的情况。

③目标选择与设定:很多企业所面临的一个很大的挑战是不缺乏技术创新思维和创意,而是缺乏能够鉴别创新想法、发展战略规划和实施想法的目标选择程序。所以目标分析小组应该将所制定的总体目标和各个部门目标建立一套完整的目标选择程序,并进行技术化推演合成。在电脑模拟推演的过程中一一标明或者计算完成目标所需要的时间段、所需要的技术设备、人力资源、规则决策等形成精确定位,进行目标选择和设定。

④目标方向合理性审查:建立和完善目标的选择与设定策划信息数据库,从中调取和当前企业所制定和执行的各项目标相类似的“目标群”信息,并进行相互比对,集中查找所制定的目标是否符合企业实际能力,比如实现其目标的技术研发能力、资金投入等方面的考量。

⑤附带效应评估:当前很多企业强调的一体化的技术创新管理,易使每一个环节出现失误或者问题都会影响企业整体技术创新活动,越是先进发达的企业越是敏感和脆弱。所以尽量减少目标选择附带效应所带来的消极因素的评估就成为重点关注的方面,要对任何可能造成某一部门目标实施过程或者相关支持目标弱化或失效的选择进行二次检查,如果认为该目标评估结果失败率很高就不应该作为实施目标。

⑥批准目标的启动和实施:目标符合要求以后,最后被列入最优先的执行目标的清单当中,由最高决策层负责向各个部门发出贯彻的命令。

⑦目标实际运行效果与程度评估:即使是经过了比较精确的定位分析或模拟试验以后,也不能完全消除误差,由于技术创新的不确定性所带来的目标的不确定性因素,在执行目标的过程中仍然还会出现一系列新的情况和变化,所以还要进行效果与程度的评估。由于技术创新的过程性与时间的密切相关性,可采用分目标评估法,即“对技术创新评估可采用对技术创新过程中的多环节、多因素的目标系统进行暂时分离的评估方法”。先分段进行,最后统一合并,将结果与目标相对比,确保在不做出大的调整和改变的情况下,向管理者报告潜在的偏差以采取提前补救行动,以此保证目标系统的协调有效运行。

三、技术创新目标系统的信息沟通机制

从理论上说,如果决策者们能够与一线的员工在目标的制定与实施上有实质性的妥协或者谅解,那么就能在目标选择与设定的问题上达成共识,形成技术创新成果溢出效应的最大化,使(转下页)决策者与员工之间实现双赢。但是实际情况是,仍然有很多企业员工感觉同决策层隔离,特别是在对发展方向的意见递交和表达时,决策者们往往认为他们善于听取意见,而员工则坚持倾向于不同意见。而且一旦目标确定,那么负面的意见和反对的声音就会被明显地抑制或者弱化,决策的总体方向也会倾向于向赞同其信息方向流动。

解决这个问题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首先是建立决策层——技术研发层员工之间的发展方向战略对话机制。这种对话机制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高层决策者与基层研发人员对于目标选择和制定的全方位交流。

其次是建立“技术创新——目标选择与设定”问题培训和教育机制。可以通过开展案例式教学活动,让员工更广泛的程度上,参加到技术问题或管理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去。增强管理决策人员和普通员工对技术创新的目标问题实现共同研究、共同参与的意识,让普通员工有更大的知情权,让他们认识到,尽管每个人对发展战略、本部门或整个企业所提出的创意和意见是有限的、渐进的,但所有的努力加起来其影响是深远的。最终,在决策层和普通员工之间目标的确定和实施上达成实质性的谅解和妥协。

第11篇

谢朝晖,北京爱创未来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早在十几年前就开始接触自动识别技术,对这一技术的发展及应用有独到见解。在他的带领下,爱创经过多年的摸索,不断在市场中明确自己的定位。

记者:结合爱创在自动识别技术领域的发展,您认为国内自动识别技术应用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谢朝晖:爱创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98年~2001年,我想可称为爱创的“资本的原始积累阶段”,主要是做一些标签、炭带、扫描器、打印、磁卡等设备的销售。因为在那时,自动识别技术本身还并不太容易被掌握,市场需求很有限,设备几乎全是从国外进口。

随着市场的发展,纯粹设备的贸易竞争也变得越来越激烈。后来爱创参与了沃尔玛、家乐福等外资企业的项目,从中学到了不少自动识别技术应用上的做法,于是我们便开始考虑寻找新的定位。

第二阶段:从2002年开始,爱创开始和思科、朗讯等网络设备及解决方案提供商合作,开拓基于条码技术的无线网络管理系统业务,并为沃尔玛、诺基亚等用户做了一些与系统集成配套的小型软件开发。在这一阶段,爱创的业务主要以项目为主,还没有形成完善的行业解决方案。

当时,中国一些本土企业在信息化方面有了更高的要求,比如海尔,他们除了关注设备、方案,也开始更多地关注自动识别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带来的价值。尤其是对于那些迫切需要使用这些新技术快速发展起来的企业,如果能告诉他们都有哪些企业在用,并提供使用前后的投资回报数据,客户很容易接受。

第三阶段:也就是近两年来,爱创开始转型为真正意义上的服务公司。针对大型零售、钢铁、煤炭、离散制造、制药、食品、电信等行业提供标准化的行业解决方案,其中包括咨询、软件、现场维护、教育培训等增值服务。

就技术本身来看,条码作为自动识别技术中应用最普遍的一项技术,已经十分稳定,市场需求主要表现在,如何通过其应用实现整个系统的高效率。

记者:目前,自动识别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爱创能提供怎样的产品和服务?

谢朝晖:随着企业间在整条供应链上的竞争日趋激烈,尽可能实现对物品在整个流通过程中的控制开始受到更多的关注。从上游的供货商的物料仓库,到生产配送、成品库管理,再到零部件的维修,整个链条的管理分为生产供应、流通、产品售后服务三段。要想实现这些环节的良好衔接,进而实现高速运转,现阶段除了借助自动识别技术外,没有别的出路。

基于这种认识,爱创提供的是以条码、二维码、RFID、WLAN等技术为核心的供应链管理执行系统,面向制造业、物流业提供信息系统整体解决方案。

记者:请您简要介绍一下“ERP执行系统”的特点及其应用情况。

谢朝晖:以自动识别技术为核心的供应链管理执行系统是以条码、二维条码、RFID等自动识别技术为基本数据采集手段,结合现代流通、制造业行业流程规范特点,应用现代网络、无线网络WWAN、WLAN(802.11B)、GPRS、CDMA技术,重点围绕现代物流、生产制造、流通领域的供应链、服务链管理各个环节的企业移动计算应用、实时数据采集应用所建立的管理系统,做企业在制造、流通和服务环节的精细化管理。

目前,爱创的供应链管理执行系统应用领域包括烟草、钢铁、制药、汽车、金融、航空运输、大型零售、政府等行业的仓库、生产线、配送中心,具体实施案例有诺基亚工厂RF-WMS仓库管理系统、一汽大众的汽车生产线及整车物流管理、联想北方厂生产线管理、通用企业移动解决方案、海尔半自动化立体仓库RF-WMS、IBM国际商业机器生产厂物料仓库移动管理系统等。

记者:结合现阶段的市场应用情况,您认为推广“供应链管理执行系统”有哪些困难?原因何在?

谢朝晖:实践证明,以无线通讯网络技术为基础的管理系统,无论是在确保企业实时采集动态的数据方面,还是在提高企业效率与投资回报率方面都具有很大的优势。但在推动市场应用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就目前爱创的客户构成来看,国外企业居多,但不是主流,他们往往对于信息化的投入比较大,在应用模式上与国内企业存在很大的差距。现在,基于自动识别技术的系统应用已经得到很多国内企业的认可,但他们在其他方面也有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什么时间上、怎么上、选谁来上,以及管理、投资与现有的规模是否有必要使用更先进的管理手段等,不确定因素太多。

值得一提的是,越来越多的客户在应用技术方面有了更理智的考虑,关注价格的同时,还看重技术实施方本身的能力,即项目经验。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技术实施方要想拓展应用市场,仅有先进的技术、理念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知道什么客户需要什么东西,提供整套的应用系统、技术、咨询及服务。

记者:您如何看待不同行业对自动识别技术的应用情况?爱创在拓展行业用户方面有哪些做法?

谢朝晖:目前每个行业对以条码技术为代表的自动识别技术应用需求都不旺盛。在应用环节上,核心技术并没有改变,但包括目前普遍应用条码技术的制造、商业流通等行业在内,任何行业对这项技术的应用都要经历一个从无到有过程。这也是为什么爱创没有把目标锁定在某几个行业的原因。我们计划关注10~15个行业,通过不同行业的应用项目,加大产品、解决方案的优化,找到更加准确的行业定位,随后是行业和解决方案的整合。

在纵向发展方面,结合目前市场对自动识别技术应用的总体需求,爱创关注的领域包括制造业的现场管理和精艺管理、商业流通业的配送线路规划管理、交通运输过程中的现场移动管理等。对于企业整体的信息管理系统,自动识别技术的应用只是很小的一部分,但总体的计划和实施难度大、环节多、技术需要全面,这就要求我们这样的技术实施方基于客户的需求,借助自动识别技术的应用提升整个系统的价值。例如我们有一家客户,采用GPRS查询后台的所有资料;GPS选择路线;通过802.11B无限局域网对库房装货信息进行自动采集与传输,以及客户收货过程中的认证查询和结算。其应用的技术和方案基本上已经将所有的无线技术、条码/RFID技术、网络技术等集成一体,项目跨越客户的主系统连接第三方客户、银行、外包公司、电信等,实施难度很大,需要有足够的经验。

记者:目前在国内市场,ERP执行系统具有怎样的应用前景?爱创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体现自己的优势?

第12篇

1. 系统软件的先天不足

一是系统软件两三年就要更新一次,开发之快,档案部门的人力和物力都难以跟得上。二是在编写软件的过程中,每1000行程序就可能会出现一个漏洞,如微软操作系统是由几千万行程序组成,为黑客的攻击留下了余地。三是软件公司的设计编程人员为了自己维护方便,往往开设了一个不为人知的“后门”,假若被别有用心之人利用,则后果不堪设想。四是关键技术设备受制于人。我国微电子技术与发达国家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关键技术设备必须从美国等发达国家引进,而不排除这些国家在出口产品中安装了后门,预设对外声称用于网上远程维护“机关”的可能性。1990年海湾战争,美军通过带病毒芯片的打印机设备发送指令,致使伊拉克军队系统瘫痪,轻易地摧毁了伊军的防空系统。

2. 人为的疏忽失误和蓄意破坏

疏忽失误,是指由于人的思想意识的松懈、粗心大意、心不在焉或者一心二用等,使行为后果与预期目的出现的偏差。据调查,在所有数据库丢失的案件中,有80%是人为造成的,其中又约有70%来自于内部网络的侵犯,不排除技术人员的经验不足和长时间的疲劳、困倦或带疾病的工作,思想不集中,或计算机病毒入侵防范不当等人为疏忽因素造成的。尤其是病毒具有潜伏性、破坏性,且传染性广而快的特点。如在网络环境下利用各种途径潜伏或寄生在存储媒体、程序,迅速扩散,甚至通过远程工作站将病毒传播到千里之外。在单机环境操作,病毒可通过软盘带到另一台机,若多台机器协同工作,还可引发病毒交叉感染。有人统计,全世界社会每隔20分钟就会产生一种新的计算机病毒,通过互联网,以每秒30万公里的速度,向全球各个角落传播,这意味着上网的计算机每隔20 分钟就有可能被新的病毒感染一次。

蓄意破坏,一方面是人为故意改动、覆盖、改写、增删数字化档案信息内容,以达到某种目的功利。如美联社2006年7月15日刊登了一张摄影者为获取新闻价值而有意夸大中国陕西省西安市区的水浸膝盖处理为腰部的灾情新闻照片。另一方面是“黑客”攻击。黑客一般在不影响网络正常运作下进行截获窃取、破译获取重要机密,或随意添加修改,扰乱或删除计算机储存系统的任何信息等。

因此,要减少或杜绝不稳定因素,确保企业数字化档案信息的安全,就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 信息安全意识先行是保障企业数字化档案稳定的基础

一个正常人的思想行为活动过程,应是先有思想意识,后有行为动作,意识理念带动行为规范。当一个人的主观思想烙印了信息安全意识,就能与个体情操产生相一致的行为效应。然而在计算机系统运作中,有80%以上属于人为操作错误,其中不排除人的主观思想对信息安全意识的轻视或认识不足。为此许多国家通过制定法案、研究对策来提高技术人员的信息安全防范意识。如美国政府2002年出台的《网络安全研究与开发法案》,决定未来5 年内投资8.78亿美元培养计算机和网络安全人才,并义务资助他们开展研究工作。日本政府于2000年6 月召开了推进高度信息化社会本部会议,决定在政府内部尽快研制在安全方面具有高而可靠性的政府计算机系统,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培养综合性、系统性的信息安全人才。我国也已开始注意信息安全思想先行的意识,先后出台了《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保护管理办法》《全国信息技术人才培养实施意见》《全国信息技术人才培养工程培训体系管理办法》等规定,许多部门和企业都相继举办各种中、短期信息安全人员培训班。从思想理念源头上提高管理者的安全意识。

2. 信息安全技术运作是确保企业数字化档案稳定的核心

信息技术运作是企业数字化档案信息安全的“瓶颈”。一方面档案部门从事信息化工作的技术人员不足,特别是缺乏既熟悉信息技术,又了解熟悉档案专业;既懂管理又懂具体业务的复合型人才。另一方面,专业结构不合理。主要受企业人员的编制制约和领导的不重视,有的单位既不考虑学科结构,又不考虑懂业务与否,硬性安排一些照顾人员。据有关资料显示,2003年度我国的国家信息化指数NIQ为38.46,而中国的信息化人才资源指数仅为13.43,从数据的反差显示了计算机人才之缺。而有关部门预测,全国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每年需要量增加百万人左右。欲缓解目前的状态,一是补充新鲜“血液”,引进复合型人才;二是建立一套继续教育机制,对现有档案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必要的转型;三是制定一个系统的、全国性的信息安全技术操作规范标准,确保数字化档案信息安全运作。如数据库备份、数字签名、建立防火墙、防改写措施等。

3. 规范信息安全管理制度是维护企业数字化档案稳定的关键

安全法律规范化。目前各国政府纷纷出台了多级安全模型、多边安全模型、国际安全体系结构ISO/IE7498―2、信息安全管理标准BS7799定义的管理模型等等。美国政府早在1998年就提出电子档案档案馆ERA方案,以应对数字化档案安全管理诸多问题挑战。而我国政府也陆续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国务院修改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等。由于各级政府管理体制方式各异和缺少必要的协调机制,多为原则性,缺乏比较健全的法律和法规。企业要健全法规还需要深入调研,注意规范性和可操作性,系统性与兼容性、管理与发展并重,同时也要善于吸收和借鉴国内外信息安全法规建设经验,使安全法规逐步完善。

计算机系统操作安全保护制度规范化。数字化档案的录入、信息与提供利用都需要在计算机上进行,除了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和一定的法规外,还可根据实际工作需要,确定科学的数字转换与图像处理技术参数,建立有效的操作规范制度,形成管理机制。

第13篇

【关键词】 油田通信 无线通信系统 数字化 建议

在新世纪的油田建设中,企业从石油开采现场数据采集和现场生产运行管理两个方面进行研究,提出了消防无线通信技术的远程控制系统的应用,并且建立了数字化的油田无线集散控制系统构架。在整个健全的通信系统中,企业主控站作为整个数字化油田消防系统工程的核心,掌控着油田开采设备的现场生产运行管理,实现了GPRS终端通信、数据库管理、数据显示、账户管理、定时巡检等等一些列辅助功能。

一、我国石油企业消防无线通信现状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油田的迅速发展,油田日常消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当前的油田企业消防通信措施中,各种火灾因素不断地增加,火灾防患防不胜防。同时由于联合作战的区域比较大,传统的消防通信指挥系统和手段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和及时的预警反应,且在遭遇火情时候不能够实现一呼百应的作战效果。

二、系统设计原则

(1)安全性。从技术角度来进行安全方面的防护包括了网络、系统、数据库和应用等几个方面。网络、系统、数据库这三方面的防护措施主要体现在防火墙、网络监控、病毒监控、数据库权限管理等软硬件建设的基础之上。(2)先进性、可靠性。数字化的消防无线通信系统指挥系统采用了先进成熟的产品、软件,以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为保障,并且结合先进的指挥调度模式,具备高度的灵活性与机动性。其次范围涉及到了所有厂区和油田监管部门、消防部门以及辖区内所有工作居民,避免出现系统缺陷、不稳定性等影响安全工作的正常运行,保障高度的可靠性。(3)可拓展性。对于油田消防无线通信系统的建设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不断补充过程,通过日常的检修与维护工作进行不断地完善。在进行系统的设计时,将油田实际需要和承受能力以及长远的优化发展进行综合考虑,保障了系统的拓展性。并且系统的设计具备高度的灵活性与实用性,能够适应日后的不断扩充。

三、油田消防无线通信系统的架构

3.1 基于GSM的无线通信网络

GSM就是指全球移动通信系统,是通过无线电波来传送数据的一种通信方式。GSM移动数据业务包含了电路型数据业务和分组型数据业务,而且在第一阶段提供的9600bps一下的数据业务都是电路型数据业务。新型的分组无线业务是基于现有的GSM网络基础而发展起来的新型网络,其主要为高速数据通信而设计,充分利用当前的所有移动通信网设备并且进行相应的软硬件升级,最终发展成为一个新型的网络逻辑实体。

3.2 延伸到支队、中队的通信网络

所谓的二级网络就是指代油田项目连接到消防支队、中队的网络建设,是现场指挥员、参谋元以及参展中队、支队之间建立的通信网络。但是该网络的使用具有其独特之处,通信的范围不是很大,并且容易受环境以及条件的影响。这就要求使用体积小、重量轻、操作简便、看干扰性能好、工作稳定可靠地电台进行无线的网络通信。此网络结合GPRS的全球定位系统和GSM的移动通信技术,实现在消防车辆、支队、指挥中心之间的信息传递,将车辆调度、卫星定位等相关信息采取双向传递的方法进行管理。

3.3 灾害处置现场战斗网络

通过无线通信系统进行参战成员之间的有效通信,能够实现高效的灭火作战。并且通过无线通信系统的战斗网络可以迅速的进行险情单位的信息检索,并且根据相关的气象、地理信息来充分利用消防资源,适时制定出最佳的行动方案,方便水与驾驶员、指挥员与水、指挥员与供水车之间的网络通信,进行战斗员的有效指挥。同时现场战斗网络还能够迅速的模拟出火情单位的重点防范位置,方便现场指挥员进行火灾中重点保护位置的引导,能够实现快速的控制火灾,将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

第14篇

1. 信息化技术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问题和应对措施

1.1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缺乏系统性

在人力资源管理中,计算机技术已经得到了全面的应用。其各种信息数据,以及处理程序已经逐步向自动化的方向运行。当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应用软件较多。但是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在对人力资源的系统进行设计时,其信息的标准会出现不协调。这就导致其在资源共享上效果会极差。大部分企业在运用信息技术时,还停留在初级阶段,其在智能化以及适应能力方面还存在着严重的不足。部分企业甚至尚未形成一套正常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这就必然会导致其人力资源管理效率低下。

针对以上情况。企业应当加强信息化建设,同时要统筹兼顾,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具体的应用。在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方面,要不断地加强信息化建设。同时不断地更新以及完善,要根据企业的需求,对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进行科学的变动以及整理。不断提高信息技术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效率。

1.2企业信息化专业人员匮乏

企业在招聘人员时,通常会较为侧重于管理方面,而在信息技术方面的人员相对匮乏。而且在传统的管理观念下,很多企业不注重信息化工程的发展基础,没有应用信息化技术的意识。而且从成本上看,信息化技术人才的大量投入,必然比人力资源管理所投入的更多。所以很多企业都采取以人力为主,信息为辅的方法进行管理。这样必然会导致企业的信息化工程推进缓慢,从而影响整个企业发展的主流。

针对以上情况,企业应当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应当充分吸收新鲜的血液,将信息化技术全面应用到人力资源管理中,首先要加强人力资源信息平台的建设,通过一些信息平台,例如:赶集网、58同城进行企业人力资源的招聘,这种网络化的智能招聘,能够更加方便快捷的为企业提供就业人才。在系统管理方面,应当科学引进信息化专员,逐渐将人力资源管理的趋势转移到信息化管理的趋势上来。

2. 信息技术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全方位的应用

2.1建立科学的信息系统

企业要提高企业内部的工作效率,降低企业招聘成本,就需要企业建立起拥有科学的分类,功能强大的企业网络,企业合理利用企业网络对应聘者的筛选工作进行高效快速的处理利用网络的便捷性向公众提供网络申请服务,以及利用网络完成一些面试工作,以此利用建立起来的企业网络快捷地尧成工作,降低工作成本,提升企业的整体形象,吸引更多的有志之士进入企业为企业谋发展。

2.2加强信息平台与人力资源的结合

企业人力资源是一个企业能够不断前进发展的基础,网络技术的应用可以为员工灵活配置资源、个性化的培训得到保证。企业为员工提供学习培训的机会,可以方便企业员工利用网络进行随时随地地学习,随时对疑难点反复学习,以不断增强员工的文化知识水平,提高员工的工作技能,以最终能够顺利完成高标准的工作任务,员工学习到的知识技能将成为员工效力于企业的最强战斗力。

2.3加强自主服务系统的建设

充分利用网络技术来实现企业内部的服务自助,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信息开放。网络技术的应用使企业曰常进行的一些活动可以方便快捷的高效完成,比如在曰常的上传下达的各种精神文件,以及进行企业文化宣传建设的调查问卷活动等都可以由网络技术的应用来高效顺利进行。网络技术为员工提供的自助便利就是,员工可以用网络管理员为用户分配的员工使用权限进行一些对自己需要的信息实现查询活动,比如员工可以按自己的需要查询某个月份的企业内部招聘信息、福利情况、绩效考核、人事政策、培训课程以及休假情况等内容。由网络技术带来的自助便利可以使人力资源管理变得更开放和谐轻松,使员工工作的更舒心,以更好地为企业工作,为企业创造财富。加强企业之间的交流,增进企业内部员工的沟通,其可以明了企业的发展,更了解员工的需求,人性化的满足应该需求可以使员工更认真地工作,以通过工作效率。利用网络增进企业之间通过邮件进行的交流,而企业员工之间也可以使用免费的网络通信软件进行即时的沟通。

结语

第15篇

关键词:信息化 设备生产企业 管理

从20世纪中期计算机发明以来,计算机逐渐朝着高速化、微型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电脑运算的速度越来越快、体积越来越小、功能越来越多。进入21世纪以来,特别是互联网在全世界范围内的普及与推广,人们依然进入了信息化社会,现在已经可以做到“足不出户,通晓天下事”了。企业生产管理也越来越依赖于电子计算机,特别是企业管理方面,公司全体员工资料、生产资料的参数以及公司的规章章程等都可以通过电子计算机建立起电子档案,以便进行管理,电子档案既不会浪费纸有利于环保、又不容易丢失、管理方便,因此电子档案管理在全社会范围内得到了普及与推广,而作为设备生产企业,我们也应跟随时代的潮流实行信息化档案管理。

一、技术资料的档案管理

我们先来了解什么是档案,对档案的定义从来就没有统一过,据不完全统计,国内外到现在为止至少有上百种定义,大致可分为五种类型:法规型的、辞书型、教科书型、专著型、论文型。国外的几种比较通用的定义如《法兰西共和国档案法》:“任何自然人或法人,任何国家机关或组织,任何私人机构或部门,在自身活动中产生或收到的文件整体,不管其形成日期、形式和制成材料,都是档案”;而美国现代著名档案学者谢伦伯格在《现代档案-原则与技术》中提出:档案是经鉴定值得永久保存的供查考和研究之用,业已藏入或者选出准备藏入某一档案机构的任何公私机构的文件。虽然档案的定义不尽相同,当档案还是必须具备几个要素:形成者、具备参考价值、载体和形式的多样性。

我国1988年1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规定:档案“是指过去和现在的国家机关、社会组织以及个人从事政治、军事、经济、科学、技术、文化、宗教等活动直接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纪录。”

对设备生产企业来说,企业的技术资料是企业生产的核心和发展的动力,因此对企业各个时期的技术资料的汇编成档是很重要的工作。建立起技术资料档案,主要包括各个技术部门的生产技术、研究成果、质量设备等技术活动形成文字、图表、影像等表现形式,建立的文件图纸要保存在企业的档案室,档案室有专门的档案管理人员,建立档案室的目的就是为了保存企业档案,以便后来人查阅,通过对比各时期企业的生产技术优劣和发展,唐太宗说:以史为镜,可以明得失。了解企业生产技术发展的历史,企业领导可根据判断出企业发展的大致趋势从而制定出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方针[1]。

二、传统资料的管理

传统模式的档案管理存在着很大的缺陷。首先传统技术档案的建立,技术资料的来源基本是现场的手工操作,还有就是通过操作人员的数据记录形成报表然后输入到计算机加以汇总后便可查询。从中我们可以发现,这种档案的建立很难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和全面性,因此这种档案管理出现误差是常事,第二是档案的查询,传统的档案管理工作基本是用图纸进行的,因此档案管理室存在着大量的图纸,这样查阅人员要想查询某个细节上的东西,查找起来就相当困难,这就需要档案管理人员对档案的熟悉程度,人的记忆力是有限的,因此传统档案查询相当困难。

三、信息化档案管理

在档案管理中全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处置、管理和为社会提供服务,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的进程。也就是说信息化档案管理模式就是要从以档案实体为重心转向以档案信息为重心,为了保证档案数据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充分提高系统的自动化性能[2]。当然在信息化档案管理的推行过程中,数据录入工作是必须要进行的一个流程,作为设备生产企业,由于部门多、技术资料复杂、多样,计算机数据的录入工作是个比较浩大的工程,当然这是推行信息化档案管理的最基本工作,这个环节没做好会直接影响到信息化档案管理的进展速度。因此在数据录入工作过程中我们要掌握以下几个要点,这样才能做好数据的录入工作:一是分清轻重缓急、循序渐进,对核心生产技术资料、参考价值高的可先行录入;二是分级次录入,省时省力;三是分门类别、充分利用原档案。在充分尊重原档案的基础上进行录入,可以把技术资料分成部门和类别来录入,根据各部门所从事的工作岗位不同来把技术资料分成几大部门,又可根据技术特点的相似性可划归类别,这样就加快录入工作的效率。

四、信息化档案管理的必要性和作用

对设备生产企业来说,档案信息化是很要必要进行的一个工作。我国作为世界主要几个工业生产大国之一,工业生产总值在世界排名靠前,但是当期我国工业主要以制造业为主,工业产品正面临着质量低端、附加值低的窘境,因此我们要提高工业产品的质量和产品附加值提高市场的竞争力,这就必然需要企业提高创新能力和建立现代的企业管理系统[3]。另外随着我国上世纪90年代引进的大量生产设备的老化,设备企业生产故障频发,因此对安全生产、一线操作员工的健康、生产成本方面在客观上也要求企业积极推进设备管理的现代化和信息化,这样有利于提高和改善设备的管理与维修,降低企业生产成本,保障了一线操作员工的生命安全。

技术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给企业带来的效益也不可忽视。档案载体的转变,技术档案的管理由以前的图纸转变成电子档案,首先企业光在纸张上就已经节省了大量的费用;其次在查询资料时也变得更为方便快捷,节省了大量的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然后在信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方面,一方面传统图纸资料需要花费物力人力去保管与维护,而电子档案只需要保存在电子计算机的硬盘上就可以了,只要保证好电子计算机的安全性就不会担心技术档案的泄露,这又关系到企业的网络安全问题,不再本文讨论范围内;再次档案信息化是顺应可持续发展的潮流,传统档案用的图纸使用大量纸张,这样就有悖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一般而言作为档案来保存的技术资料图纸的材质比较好,而大家都知道纸张的材质和木材的原料有直接的关系,因此这些图纸必然会造成大量树木的砍伐,破坏了生态环境,不利于可持续发展,因此档案信息化的过程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措施实行。

五、结语

档案信息化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这是一个过程,这其中的过程必然会遇到许多困难,但是我们要迎难而上,要把信息化档案管理工作当作为当前工作的重点,这不但是当前设备生产企业的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益的要求,也是适应当前时代环境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所房英.论信息化档案管理的基础工作[J].中国科技信息.2008.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