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健康教育的评估内容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1.未建立跨部门的健康教育团队。认为健康教育仅仅是护士的职责,医生、康复师、营养师或药剂师等都没有参与健康教育工作。
2.缺乏健康教育评估系统和效果评价。患者入院后就直接进行常规宣教,大多仅限于环境介绍、主管医生和责任护士介绍以及疾病基本知识宣教,未关注患者需求和接受健康教育的能力和喜好的方式,一次性宣教内容过多,患者难以接受和消化,教育方式通常是护士灌输式文字讲解,缺少简单明了的图片资料,未动态评价患者接受健康教育的效果。
3.未建立健康教育质量控制标准和制度。健康教育者仅关注健康教育完成情况(覆盖率),而忽略健康教育有效率,缺乏健康教育质量控制标准和效果追踪评价制度。
4.健康教育资料未体现同质化。缺乏各类疾病的教育处方模板,同一种疾病的教育处方内容不一致,未从患者的角度叙述。
5.健康教育者知识和技能培训不够。健康教育者没有接受较系统的培训和教育。
二、JCI标准下健康教育管理临床实践
1.建立跨部门健康教育推动小组,规范健康教育实施流程。建立由护理部主任为组长,护理部、医务科、预防保健科、营养科、康复科、药剂科以及每个医疗单元均有健康教育联络员加入的健康教育推动小组。
2.制定健康教育评估单和健康教育效果评价系统。健康教育评估包括入院患者一般资料评估(年龄、籍贯、文化程度、主要语言等)、接受健康教育能力评估(阅读能力、书写能力、理解和遵循指令能力)、喜欢接受的健康教育方法评估(口授、宣传册子、图片、示范等)、学习意愿评估、学习障碍评估、健康教育需求对象评估(家属、病人)、教育时机评估、健康教育个体化需求评估(疾病知识、康复活动与锻炼、药物使用、饮食调理、、疼痛护理、设备安全、特殊检查)及其他等。并有评估时间和评估者签名,要求患者入院时由责任护士在班内(8小时内)完成健康教育评估。出院患者健康教育评估包括病人出院、转科、转院及其所需交通工具评估(轮椅、平车、救护车、其他或不需要)。患者健康教育效果动态评价包括口述理解、会演示、需强化等。
3.制定健康教育质量控制标准和制度
3.1健康教育质量控制标准。包括提供教育资源,支持病人治疗依从性;评估并记录病人的教育需求;评估病人及家属的学习能力、学习愿望;教育和培训有助于满足病人的持续健康需求;实施病人及其家属的教育内容;对病人及其家属的教育方法效果评估;对病人及其家属的教育者应具备素质以及健康教育持续质量改进8个方面共29个条目,以百分制统计。
3.2健康教育质量控制制度。实行院部、病区二级健康教育质量控制制度。病区质量控制组(I级):由2-3人组成,病区护士长参加并负责,每月自查1次,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有相应的检查、反馈、改进措施的记录;院部健康教育质量控制组(II级)由健康教育推动小组成员3-5人组成,护理部主任参加并负责,每2月检查1次,及时整理分析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并在推动小组成员例会上反馈和提出改进措施,体现PDCA健康教育持续质量改进。
4.制定健康教育处方模板并资源共享。各类疾病的教育内容,按入院教育、住院期间教育、出院教育的内容制定出各类疾病的教育模板:风格简洁、通俗易懂;从患者的角度叙述,一般应用第二人称;将目标人群设为小学2~3年级的教育程度;避免使用医学术语或缩写词;避免错别字和含糊的表述;文字大小、字体统一;标题和副标题字体一致;布局合理;图案简洁明了;有制作部门和制作日期;每3年修订1次;侵入性操作的健康教育处方需由相关的医生、护士和有关辅助科室的专家联合制作。由各科室针对不同专业病种拟定,经推动小组成员共同审核后联系后勤总务部门外送印制,不同科室根据需要领取使用,体现健康教育同质化并资源共享。
5.加强对健康教育者进行知识和技能培训。由健康教育推动小组负责组织对健康教育者进行健康教育专题培训:包括JCI标准下病人家属教育(patientandfamilyeducation—PFE)标准细则解读学习、健康教育程序运用、成年人和特殊人群(老年人、儿童、精神疾病患者等)的健康教育技巧培训以及标准化健康教育模板的制作等。
三、JCI标准下健康教育管理实践的效果
21个病区健康教育质量总均分由2013年3月的86.04%提高到2014年1月的96.29%。其中,病人及其家属了解他们参与治疗过程的权利从58.2%提高到95.9%;疼痛管理教育从60.2%提高到96.2%;康复技能训练教育从60.3提高到95.65%;评估患者生理和认知的局限性从65.68%提高到92.8%。侵入性操作由跨部门联合制作的健康教育单从没有到目前的13种。患者健康教育满意度总均分由2013年3月的85.17%提高到2014年1月的97.80%。
四、讨论
1.跨部门的健康教育团队促进健康教育全面实施。部门配合是健康教育工作有效拓展的关键,跨部门合作是解决健康教育执行力、覆盖面较为有效的方式,因其可以获得更为有效的信息和资源,更容易取得成功。医院自成立跨部门的健康教育推动小组以来,患者入院时首先由护士进行健康教育需求评估,对有营养、康复或特殊用药教育需求的患者,及时联系营养师、康复师、药剂师等共同进行健康教育,改变了传统的仅仅是护士实施健康教育的观念。跨部门的团队合作健康教育,减少或消除了由于职能交叉或职责不清造成的障碍,促进了健康教育措施的全面实施,提高了健康教育的质量。
2.系统的健康教育评估和效果评价有利于个体化的健康教育的实施。护理评估是一种贴近患者的方式,基于对患者系统性的健康教育评估的信息,提出个体化的健康教育问题和需求,制定针对性措施,同时,动态进行效果评价,及时改进措施,为患者提供个体化的、连贯性的健康教育,出院前的再次评估和制定出院健康教育计划,将信息及时传递给患者和家属,有利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实施延续性健康教育,促进疾病康复。
3.持续进行质量控制和督查是提高健康教育质量和患者满意度的有效手段。护理质量控制是保证护理质量的主要手段,是医院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标准是质量管理的基础,也是质量控制的依据。笔者所在医院按照JCI标准,建立了《健康教育质量控制标准》,由推动小组负责组织培训,让全体员工都明白具体标准要求并贯彻执行,使健康教育工作更加规范化。督促检查是质量控制的保障,制订了质量管理标准后,关键是抓落实,现代质量管理的特点是重视环节质量,把质量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为使健康教育质量得到保证,医院实施科室和院级二级质控和患者满意度调查制度,发现问题后,及时分析发生的原因,及时反馈和提出改进措施。健康教育推动小组的全面质量控制和督查及病区护士的自我控制实现了健康教育的全程管理,从而及时发现健康教育中的质量问题及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提出合理化建议,制定整改措施,保证了健康教育质量,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4.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方案促进健康教育的有效实施。笔者所在医院是一所三甲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患者有老年人、儿童、精神疾病患者等,他们使用不同语言或方言,具有不同文化背景或有其他障碍,为了减少不同因素对健康教育效果的影响,医院采取不同的健康教育方案,如对有语言或听力障碍的患者,我们为其提供纸笔或使用图片和卡片进行教育,对文化程度高、接受能力强的患者,采用健康教育手册引导性阅读教育;出院后需患者或家属自我照护者采用操作示范教育如人工袋的更换、吸入剂使用、单人转移截瘫患者、中风后患者患侧的摆放、以及胰岛素注射等,选择个体化的教育内容和方式,满足患者的需求,促进健康教育有效实施。
5.对健康教育者的规范化培训是健康教育同质化的保障。由于没有经过统一的专门培训,实施健康教育的医务人员很可能对共同的治疗目标不够明确或对某一问题说法不统一,这些会导致患者在疾病认识上产生较大的差异,并因此引起概念的混淆,使患者对教育者的信任度和依从性下降。医院由健康教育推动小组负责教育通识知识与技能培训,各部门教育联络员负责专业、专科知识与技能培训,保证教育者传授观念和知识的精准性、全面性和技巧性,确保教育同质化,提高了教育质量和效果。
五、小结
[关键词]围手术期; 健康教育路径; 实施
[中图分类号] R4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0)-12-198-01
围手术期是指手术患者从入院,经过术前、术中和术后,直至基本康复出院的全过程,又称手术全期。可分为手术前期、手术中期、手术后期三个阶段。此三个阶段对手术患者很是重要,尤其为患者创造良好的心理准备,可使患者顺利地通过手术及术后迅速地恢复,减少或避免术后并发症。
健康教育路径是将临床路径的理论和实施方法借鉴于健康教育的实施上,通过对教育对象的评估,了解教育对象的心理、生理、社会和文化等需求,制定有针对性的规范的健康教育路径[1],使护士在进行健康教育中有明确的流程,利于患者了解和掌握健康教育内容,提高了健康教育实施效果。而对外科围手术期病人进行健康教育,还有其特殊性。因为手术既是外科治疗的重要手段,又是一个创伤过程,因此,手术前的准备是否充分和完善,直接影响到手术的成败和病人的恢复。手术前要采取各种措施,尽可能使病人处于接受治疗的最佳生理和心理状态,以便更安全的耐受手术;手术后要求尽快地恢复生理功能,防止各种并发症,促使早日康复。针对围手术期这一特殊群体病人,采取有计划的教育活动和非正式的教育活动相结合,适时有目的地将身体护理与健康教育融为一体,使病人安全度过围手术期,大大提高了护理质量。
健康教育路径是以患者入院-手术-出院为纵轴,分别在入院日、术前日、手术日、术后及出院日实施健康教育。主要包括健康教育评估、健康教育内容、健康教育评价等阶段。病人由于自身文化程度、心理素质及性格的不同,对疾病的认识和反应也各不相同。所以正确评估病人,收集资料,是开展健康教育的先决条件,可使病人充分了解手术的必要性,及时解除其心理压力,大大提高病人对手术的耐受力。
1 入院日
1.1健康教育评估 目前健康状况、专科体检、过往是否曾接受手术治疗、是否喜爱高脂肪饮食、有否高脂血症、是否患有心血管疾病、是否患有糖尿病。健康教育需求:是否了解病情及相关因素、是否了解该疾病与不良生活方式的关系、是否了解术前检查及手术相关知识。
1.2 健康教育内容 入院介绍:环境、主管医生、主管护士、作息制度、探视制度等。讲解与疾病病因相关的危险因素和临床表现,介绍术前准备过程。
1.3 健康教育评价 ①患者知道自己的主管医生、主管护士姓名,了解了作息制度及探视制度等;②基本了解自己的病情、术前检查及手术相关知识;③情绪稳定,与医护人员有良好的沟通。
2 术前日
2.1 健康教育评估 ①了解患者饮食、睡眠是否在良好状态。②患者是否了解术后注意事项。
2.2 健康教育内容有关术前准备、用药知识;说明术前准备的充分与否直接影响到手术的效果和术后的康复,取得病人的理解和支持,积极配合治疗。教会患者呼吸松弛训练方法,以利于睡眠;术中的摆放及训练;术日及术后陪护;贵重物品保管;交待患者等待麻醉师检查,手术室护士术前探访。2.3 健康教育评价完成各项检查,睡眠好;能够以最佳的心理配合手术的完成。
3 手术日
3.1 健康教育评估评估伤口疼痛、外敷料及引流管情况;睡眠是否良好、感觉是否舒适;是需要否肢体制动和进行术后饮食知识指导。
3.2 健康教育内容教会患者使用镇痛泵,镇痛效果欠佳者,通知麻醉师。轻微疼痛,予语言安慰。出现辗转不安或,通知医生,予以镇痛剂;告知引流管的目的及相关事宜;需肢体制动者告之制动的重要性,制动时间;根据不同的麻醉和手术方式进行饮食指导。
3.3 健康教育评价生命体征稳定;引流管通畅;术后使用镇痛泵或镇痛剂,疼痛控制在3级以下;需制动患者了解了术后肢体制动的重要性,合作良好。
4 术后
4.1 健康教育评估患者是否自述疼痛;引流管是否通畅,切口是否敷料渗血;是否实施康复锻炼和饮食指导。
4.2 健康教育内容饮食指导:清淡易消化半流质饮食,避免高脂餐,改变以前不良饮食习惯;指导康复锻炼。
4.3 健康教育评价术后情绪稳定,睡眠好;伤口敷料清洁干燥,3天后拔除引流管;舒适,掌握康复锻炼方法;具备自我保健知识。
5 出院指导
遵医嘱按时服药,保持伤口清洁,如出现红、肿、热、痛,应及时复诊;在可以耐受的情况下,逐步恢复其他活动。改变不良生活习惯,避免进高脂肪餐,戒烟限酒。围手术期的健康教育是外科护理计划的重要部分,护士通过对不同文化、职业、年龄、社会背景的人进行不同程度的健康指导,使病人不仅受到精心的治疗和护理,还学到了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预防、保健、自我护理等知识。良好的健康教育可帮助病人正确对待疾病,安全度过围手术期,及早成为健康人。
关键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评估体系;构建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为核心,以强化大学生心理健康、提升大学生心理素质为根本目的,以高校文化活动为主要形式,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为主体的活动。尽管近年来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依然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尤其是还未形成健全的评估体系与评估标准。所以,加强对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评估体系构建的研究,探索出科学、高效、完善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评估体系至关重要。
一、构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评估体系的必要性
(一)提升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性
偏离正确发展轨道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但无法从正面积极引导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甚至会对大学生的心理造成负面影响。所以,为科学研究高校心理发展状况的需要,为促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必须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评估,进而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指导,提升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科学性与高效性。
(二)促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规范性
心理健康教育评估体系构建具有监督工作,有助于教育部门与心理健康教师按照评估体系的规定、要求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监督,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规范性开展提供保障。同时,评估体系的明确规定和要求还能够帮助教育部门、学校、教师等找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差距与不足,进而为完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三)加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创新性
评估体系的构建可以帮助高校查找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各种问题,促使学校与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不断改进、完善与创新心理健康教育方法,从而持续提升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增强高校师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二、当前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评估体系的发展现状
(一)评估指标不全面
当前我国诸多高校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评估的过程中,过于注重学校环境对师生心理健康所产生的影响,而对社会、家庭等其他方面的影响因素考虑较少,尤其是评估指标中对家庭资源、社会资源等方面的涉及更是少之又少。就目前发展状况而言,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评估占据着绝对的主导地位,对教师心理健康的评估占据了小部分,而对社会人员、家长等的心理健康评估则几乎没有。
(二)评估人员素质不统一
目前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评估工作人员的素质与能力良莠不齐,诸多评估者都不是专业出身,在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评估能力、沟通技巧、品德修养等方面都不具备扎实的基础,尤其是具备高素质、高能力、高技能的评估人员更是少之又少。作为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评估工作影响巨大的评估人员,其素质能力的参差不齐严重阻碍了心理教育评估效能的提升。
三、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评估体系的构建策略
(一)完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评估者的聘用标准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评估工作的专业性特别强,所以,聘用专业能力强的评估工作者是确保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与前提。具体而言,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评估工作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对高校系统工作有深入的了解,拥有扎实的评估知识与统计知识,并能够对评估数据加以科学研究与分析,了解国家制定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政策等。扎实的专业能力与工作技能是聘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评估者的基本标准与要求。
(二)确保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评估信息的真实性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评估信息的真实性,直接影响着评估结果的客观性与有效性。所以,确保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评估信息的真实性,将会大大促进评估工作的整体效能。其中,信息调查人员的身份不能隶属于任何一方,即被评估方与评估方,且与这两方不存在利益关系,不明确评估目标,只是按照事实进行记录。同时,要采取不定期调查的方式,预防被评估单位事先准备不真实的资料,确保调查人员搜集到的信息真实可靠。
(三)构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评估目标
一、评估
健康教育是护理人员掌握患者的感觉和期望,因此应在患者入院后,收集患者的身心、文化、社会以及经济等各方面的资料,特别是那些与健康教育密切相关的资料,如患者对自己的健康状况了解到什么程度,还需要了解些什么,患者对防治效果的信心如何,实现基本需要的能力和日常活动的能力如何,其精神和体力是否允许健康教育等。从收集的资料中获得病人需要哪些健康指导,最急需的内容是什么,病人的健康愿望是什么等信息。由于病情是发展的,思维是动态的,病人对健康教育的需求会有相应的变化,所以评估也应是动态的。护士要有意识地、连续不断地进行评估,时刻了解病人对疾病的认识以及对治疗、护理、检查、操作、手术、用药的态度与反应,及时地收集相应的资料以确定健康教育的具体内容。
二、计划
计划是进行健康教育的决策过程,护士应结合评估资料制定合理的健康教育计划。计划的内容主要包括:
1、确定健康教育的内容和重点。健康教育的内容包括获取知识、学习操作技术、改变个人心理和情感状态等。眼科护士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确定健康教育的内容。在具体内容的选择上应有所侧重,如糖尿病、高血压患者,应注意饮食控制教育,功能锻炼及尿糖,血压的检测训练;结合眼科大多为老年病人,存在行动不便、视力障碍等行为,安全行为教育极为重要。
2、确定健康教育的目标。目标是患者通过健康教育后在思想、感情和行为改变的表现。在制定目标时,应明确患者达到目标的时间。如对高血压、糖尿病的患者,需要进行饮食指导和运动锻练。高血压采取低盐、低脂、低热量的多种维生素饮食;糖尿病人要注意饮食、加强锻炼,如散步,慢跑等。在目标制定上,要确定患者在7天内熟练地掌握功能锻炼和饮食指导。为实现健康教育的目标,还必须制定各阶段的短期目标:
第一阶段;患者药、要在2天内能叙述其高血压、糖尿病的简单病因及发病机理,能叙述饮食和锻炼对疾病的重要性。
第二阶段:患者4天内在护理人员指导下完成各种锻炼。
第三阶段:患者在7天后独立完成第一、二阶段的工作。
在实践中,患者具体的训练日期和时间,应与病人讨论决定,不能由护理人员单方面确定。
3、选择健康教育方法。健康教育的方法主要有口头讲解、图文宣传、视听材料播放和示范训练等。其中:口头讲解是最基本也是最常用的健康教育方法。护士要根据健康教育的内容,主动向病人宣传疾病的基本知识、注意事项、预防保健等内容。而在教育方法的选择上,应根据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特点、信念和价值观以及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医院具备的资源条件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在教育形式上,可灵活开展个人宣教、小组式宣教和病人座谈会等形式,以达到预期效果的目的。
三、实施
护士在实施健康教育前,应首先了解病人接受健康教育的心理准备,实施健康教育的是护理计划得以实现的过程,按照已经制定的计划,有条不紊、有的放矢地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最终达到预定的教育目标。在实施过程中,护理人员起着主导作用,病人则起着主体作用。护理人员的主导作用受专业水平、表达能力、应变能力、观察能力、决策能力、沟通技巧和社会信誉等因素的影响;病人的主体作用主要受兴趣、态度和文化背景等的制约。通常主导作用与主体作用又会相互影响,而主导作用对主体作用的影响更大。例如,病人的兴趣可因护理人员的适当技巧得以激发。因此,护理人员的主导作用是保证计划得以实施的关键,同时还必须重视充分发挥病人的主体作用。实施健康教育后,应立即作完整、准确的文字记录。
四、评价
在实施健康教育后,应对计划的目标进行检验。通常包括两部分的内容: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督导评估;指标体系
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开展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评估的方法与经验,然而到目前为止,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评估理论方面的研究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少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相关教育部门没有形成一套标准化的评测体系。本文就针对中小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监督评测体系工作进行相应的探讨,希望可以在分析与借鉴已经存在的评估指标的基础之上对其加以有效的改进,建立起一个较为全面和完善的督导评估体系。
一、课题研究背景
从宏观的角度上来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督导评估体制是运用科学的方式与方法来收集学校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些客观性的资料,充分了解完成的状况,并对其中的效果与其存在的问题进行评估。目前,我国各中小学在心理健康方面教育工作的开展水平层次有着较大的差异性,其中心理健康教育督导评测体系受到了中小学校非常广泛的关注,每一年都保证了较为固定的经费投入,并且还在不断增长,学校还需要设有心理咨询室以及心理访谈室,具备一支专业和兼职相结合的稳定性师资队伍。通过这些方面的条件可以保证学校在选修课和讲座方面的开设,极大的推动心理健康知识的传播,以及对学生心理方面问题实施科学的判断和合理的疏导,以此来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水平。从当前的中小学发展态势来看,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还是没有受到学校的充分重视,其中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进行更深层次的提升。
二、学校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督导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督导评估指标体系内容需要运用系统化与细节化的方式来具体呈现。所以说,建立操作性较强的价值评估体系是当前学校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评估工作中非常重要的内容。研究运用综合法和因素分解相互结合的方式来提取相应的指标体系,运用综合的方式来对指标实施初选,也就是在国内外已有的成果之上,对当前存在的各种指标群体依照相应的标准来进行类聚,在已经拟定完成的指标体系基础之上来做出更进一步的归类与调整,使其成为条理化之后又形成的一套全新的指标体系。与此同时,采取因素分解的方式,在不断的探究过程中获得丰富的资料,在实施专家访谈的基础之上,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效果良好的学校,实际教育工作的结构实施逐层分解,并且还要结合对应教育部门的实际统计资料,将分解出来的重点因素当成评价的指标。
三、指标权重和评测体系的确立
权重是一种在数量形式方面的对比、权衡,被评测事物的整体过程中各个因素相对较为重要的程度的一种量值。权重主要表现两个方面:第一是指标自身的实际作用与指标的价值体系的具体真实程度;第二是决策者对这项指标的重视程度。教育评估的方法依照不同标准有着不同层次的划分,也具备不一样的种类。依照数学理论,我们可以将其划分成量化与非量化;依照评估的范围我们还可以将其分成分析法与综合评估法;依照评估的主体我们还可以将其分成自我评估法与他人评估法等。
评估的标准是评估教育活动中要实际达到的某种程度或是体的要求。达标的程度可以依照不同的等级来进行划分,不同等级具备不同的评测标准,在评测的标准中,每一组的指标必须要充分明确相关规定的评测标准。当前中小学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评测体系也具备不同的分类形式,通常从评估的内容上来看,可以将其分成社会标准和科学标准,也就是从评估参照的角度上去进行分类,它强调的是价值上判断标准以及社会统一性与规范性。比如,对教学的场地方面、教学设备方面、师资队伍方面、学生的心理素质以及师生的比例等方面的指标评估,可以运用社会的标准、科学的标准通过科学上的可观成都横渡与原则作为主要的依据来确定最后的评估标准,这要求在达标的过程中需要符合教育工作本身的发展规律。重点强调实际的现象,通常是以实践作为标准来检测工作过程当中的科学性质。从学校对学生培养的角度上来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培养学生发展的重要环节,也是中小学学校教育工作中非常重要的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就是对学生人格健康的培养,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的日后发展以及学校日后的发展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将纳入学校督导评估指标体系进行了简要的分析,通过本文的探讨我们可以看出,当前中小学对心理健康教育评估指标体系,在理论方面的研究相对来说相对较少,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相关教育部门没有形成一套标准化的评测体系。建立起一个较为全面和完善的督导评估体系对学生和学校的长远发展具备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姜金伟.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的困境与出路[J].基础教育研究,2012(16): 52-53.
[2]周春君.中小学心理教师自我成长的基本路向[J].领导科学论坛(理论),2014(10): 39-40.
【关键词】孕妇学校;健康教育;干预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以及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对保健知识的需求也更为迫切。孕期健康教育是以人为本,以提高孕妇生活质量为目标「1。孕妇学校的管理也尤为重要。本次研究是对全市37个乡、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孕妇学校现状予以评估。
1 对象及方法
1.1调查对象 全市37个乡、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1.2 调查方法 组织了专业人员,采取现场查看、询问了解的方式,评估标准为自制的《孕妇学校评估标准》,内容包括①孕妇学校的组织管理,包括成立成立孕妇学校领导小组及建立孕妇学校师资队伍;②固定孕期健康教育的场地、设施(包括音响、话筒)、教具;③健康教育工作的要求等。
1.3 干预措施 1、将孕妇学校评估分数直接纳入到妇幼卫生年终考核总分,年终进行妇幼卫生工作的评比;2、健康教育是惠民政策中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其中一项,健康教育的成效直接与下拨经费挂钩。
1.4统计分析 应用SPSS16.0软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X2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
2 结果
干预前后孕妇学校现状的单因素分析
3 讨论
孕妇学校是孕妇接受孕期健康教育基地,而要建立高素质的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以及孕产妇健康教育需求的孕妇学校正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2所以孕妇学校的管理
3.1 扩大目标人群健康教育覆盖率 罗文容 陈越如「2等报道中提到孕妇对授课模式中讲座、观看录像等传统方式是最受欢迎、较感兴趣的授课模式。由此,我们需为孕妇提供一个温馨、舒适的授课地点,让其有一个良好的心境,在愉悦中接受健康教育知识。在本次研究中也发现了通过对孕妇学校规范化的管理后,健康教育覆盖率、知晓率干预前后有统计学意义(P
3.2 加大对孕妇学校的监管 从本次研究来看,除孕妇学校设施(话筒、宣传橱窗)外,其余5项在干预前后都有统计学意义(P
健康教育与每一个人的健康息息相关,孕期的健康教育更是关系到出生人口的素质「3。在今后的孕期健康教育中我们要根据不同孕期妇女需求,以孕妇感兴趣的内容和方式吸引她们,同时用为孕妇提供最舒适,惬意的授课地点。
参考文献:
[1] 蒋洁,尹新红,等. 不同孕期孕妇健康教育知识需求分析[J]. 中国妇幼保健,2012,15(27):2254
【摘要】健康教育是指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人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自愿采取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健康教育在产科工作中起着重要作用,是预防和减少孕、产期并发症,降低孕、产妇及围生儿死亡率,保证母儿健康的重要环节。目前,健康教育在产科领域中普遍存在开展的不够深入,经临床观察,影响产科健康教育的因素有产科护士对产科护理特点认识不足,对健康教育的涵义缺乏认识,对健康教育的程序认识不足,缺乏健康教育的技巧,缺乏健康教育相应的知识。针对这些导致产科护理健康教育不能得以深入的因素,提出相应措施以促进产科护理健康教育的进展。
【关键词】健康教育;产科;护理;措施
1 影响产科健康教育的因素
1.1 护士对产科护理特点认识不足 产科护理有别于其他专科护理,与非妊娠期妇女比较,妊娠期妇女基本属于健康的状态,被视为正常人的特殊生理阶段[1]。产科护理重点在于提科健康教育和咨询服务,向年轻的父母传授有关育婴知识和技能,现代产科护理特别强调:健康教育和自我护理的观念,即要求产科护士为孕产妇及其家庭提供促进健康、自我护理、预防疾病等方面的知识和具体措施。
1.2 护士对健康教育的涵义缺乏认识 健康教育的核心是帮助人们树立健康教育的信念,促进人们自觉地采取有利于健康教育的措施[2]。目前很多护士已经初步形成了健康教育的概念,但还是普遍停留在卫生宣教的水平上。卫生宣教在于普及卫生知识,是知识的单向传播,接受对象比较泛化,且不注重信息反馈和效果评价;而护理健康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组织、有评价的活动[3]。
1.3 护士对健康教育的程序认识不足 目前国际上病人健康教育步骤模式为:确定病人及家属的教育需求;建立病人及家属的教育目的;选择教育方法;执行教育计划;评价教育效果。
1.4 护士缺乏自主性 与以前的功能制护士角色相比,整体护理模式下护士的自主性有了很大提高,但有些基层医院流于形式。很多护士在给孕产妇及其家属进行健康宣教时处于被动,孕产妇不问,她们就不进行健康教育。事实上,产科护士应该在健康教育指导、处理个案,提供具体的产前保健、产时护理、产后康复、母乳喂养及计划生育等方面的工作中,均有其独立的护理功能。
1.5 护士缺乏健康教育的技巧 护士作为健康教育的主力军,在整个健康教育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而教育方法和技巧是影响教育效果的重要因素。
1.5.1 评估技巧 评估是健康教育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目前在评估技巧上我们主要通过观察、会谈、问卷调查、心理测试等方法来进行评估。产科护士应正确运用评估知识,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良好的沟通能力,并把对孕产妇及其家庭真诚的关心、理解和支持传递给他们,使之产生亲切感、信任感,以便能更好接受健康教育的内容。
1.5.2 护患沟通交流 沟通是护士和患者进行交流的一种治疗性护理技术,是实施病人健康教育取得成效必不可少的方法。可采用语言性沟通和非语言性沟通。语言性沟通中应力求语调、语速适中,通俗易懂,让孕产妇及其家属能明白护士所传授的内容,同时还可配以非语言沟通,包括手势、姿态、面部表情、眼神等。
1.5.3 行为训练技巧 产科护士除了给孕产妇做口头的教育外,还应动手演示,如教会产妇正确的哺乳技巧、如何给新生儿洗澡等。同时还应评价训练的效果,评价产妇是否掌握技巧及是否能独立操作。
1.6 护士缺乏健康教育相应的知识 我国的护理健康教育起步较晚,没有形成科学有效的教育系统,而且在理论和体制保证方面还不够完善,缺乏相应的文献及书籍作参考,同时又缺乏系统的健康教育理论知识及能力培训。因为概念的混淆,很多护士只停留在单纯的卫生宣教上,达不到健康教育的层次,针对性和实用性不强,所以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2 促进产科健康教育的几点措施
2.1 产前健康教育 护士首先应正确评估产妇的心理状态、生理需要,同时做好必要的入院宣教,以便建立相互信任的护患关系,告诉产妇自然分娩和母乳喂养的好处,并评价产妇及其家人是否掌握有关方面的知识。
2.2 产时陪伴分娩 陪伴分娩也就是现在比较流行的导乐分娩模式,即由一名有生育经验的妇女,在整个产程中给产妇以持续的心理、生理及感情上的支持。有经验的产科护士即可充当陪护角色,护士应在整个产程陪伴产妇,指导其心理放松,充分休息,合理营养,适度运动,自由,以及呼吸技巧、躯体按摩等。此外,允许产妇的家人,尤其丈夫全程陪产,以给予产妇有力的心理支持。
2.3 产后健康教育
2.3.1 做好母乳喂养的教育实行三早 早接触、早开奶、早吸吮。对于无正当理由拒绝哺乳的产妇要进行恰当的教育,手把手教会产妇正确的哺乳姿势和方法,同时进行评价。
2.3.2 加强产褥期的健康教育 如饮食指导、卫生指导,以降低产褥感染的发生率,减少产后出血的量。
2.3.3 做好新生儿护理方面的健康教育 年轻的父母多不会照顾新生儿,护士应教育新父母如何给新生儿洗澡、按摩、抚触及穿衣等。
2.3.4 帮助产妇制定产后康复计划 正确指导产妇恰当的产后运动,运动应根据产妇的情况,由弱到强循序渐进,一般在正常产后第2天开始。
3 在产科健康教育中应重视的几个问题
3.1 重视产科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由于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大多数产妇是第1次怀孕,对妊娠,分娩知识知之甚少,有的误听他人言传,产生心理和生理上的障碍,导致妊娠和分娩并发症.所以,产科健康教育是孕产妇所必需的,也是产科护理学发展所必需的。
3.2 教育时间不宜过长,内容不宜过多 健康教育应循序渐进,教育内容应从简单到复杂,教育时间一般以不超过15分钟为宜,从心理学角度看,一次性完成过多的内容也不利于学习对象对知识的理解和吸收,因此,在进行健康教育时,应合理安排教学内在的教育问题,再解决有可能发生的问题,反复多次,让产妇逐渐掌握所学知识。
3.3 保持健康教育过程的连续性 产科健康教育应从怀孕前开始,通过孕妇学校,住院健康教育,出院指导,社区服务直到产褥期的电话咨询,这样既可以满足孕妇在孕期的教育需求,也可以满足住院期间的教育需求,又能保证产妇出院后的需求,使产妇从妊娠,分娩到产褥期连续地得到健康咨询服务。
4 总 结
目前我国各医院的剖宫产率上升、母乳喂养率下降及年轻的父母角色障碍等一系列问题表明我国产科护理健康教育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原因在于产科护士对产科护理特点认识不足,对健康教育的涵义缺乏认识,对健康教育的程序认识不足,缺乏健康教育的技巧和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针对这些问题,产科护士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做好产前、产时和产后的健康教育。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护士应做到主动和及时,以便达到预期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郑修霞.妊娠期妇女的心理变化.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8,9(5):229.
关键词:中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比较及启示
随着我国高学历趋势的不断发展,大学生已经成为维护我国稳定健康发展的主要力量,因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尤为重要。虽然我们国家已经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列为思想政治教育课的一部分,但是近年来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依然层出不穷,笔者希望通过对中美两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比,借鉴有益经验,对我国高校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不仅必要,而且大有裨益。
一、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逐步得到重视,逐渐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国际接轨
改革开放初期,由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低下导致人民生活水平普遍不高,人们把主要精力放在经济发展的问题上,心理问题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和重视,尤其是表现在学校教育上,只重视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以至于人们对健康标准的理解存在偏差,把人的健康仅仅理解为生理上无疾病,强调体魄的健康,而忽略心理上的不健康,从而导致这些年来,我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出现了很大问题,使其行为与我国高速发展的经济相背离。
(二)心理健康教育对象日趋广泛,教育实施途径日趋多样化,实效性也进一步增强
以前,我国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只是针对个别“问题学生”,采取班主任式的谈话教育,但是现在对所有在校生都实行心理健康教育,而且将教育提前至幼儿园、小学,及早预防,从小根治。从我国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后,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也在一步步加强,尤其是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途径,也是日趋广泛。
(三)教育主体在质量和数量上都有所提高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从业人员的学历背景要求不断规范与提高,在我国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与治疗工作的专业人员,其学科背景主要是医学、心理学、教育学及其他学科。然而根据统计结果显示, 这四类类专业背景在本科以下的比例仍然有6-16%,医学为多。随着国家对心理教育的重视,其从业人员的待遇也得到了相应提高,从业人数也在不断增长。
(四)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亟待向系统性,普遍性发展
首先从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内容研究来看,我国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内容研究相对还是与时俱进的,但是内容都很宽泛,不够具体。其次,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来看,都是针对典型事件特殊人群进行研究,这样虽然可以对不同的群体进行研究,但是缺乏普遍性,结果形成出了问题,就研究,没出问题,就不研究的状况。
二、美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一)完善的教育理念,与社会的发展不断适应
过去,美国传统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价值取向仅着眼于矫治的层面,只为少数有问题和适应困难的学生提供服务,注重补救性工作而忽视对绝大多数正常学生的帮助。而现在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学校教育,以培养大学生的主体性发展为目的,秉承以人为本的原则,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重视其生命和生活,关怀其价值和信仰,整体向发展性的理念倾斜。
(二)心理健康教育服务对象和领域的扩展
如今,美国高校的心理健康服务对象和领域越来越广泛,目前服务对象已经从以学生为主扩展到家长、教师和学生监护人等。美国早期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大都服务于非学校机构,1945年,学校心理学会成立后,服务对象开始转向公立和私立学校,并以公立学校为主,服务领域从过去的中等学校扩展到从幼儿园到大学的所有教育阶段。
(三)教育主体的专业化
伴随着美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资格认证体系的日趋完善,使得教育主体也向专业化不断发展。美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机构一般为学校的正式机构,独立运作,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需取得咨询心理学、临床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学科的硕士及以上学位,同时需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
(四)在政府的支持之下,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进展迅速
自1936年起,美国政府每年都要给各州用作发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经费,1958年通过的《国防教育法》第五条第一项规定,每年提供1500万美元作为地方学校加强心理辅导工作之用;第五条第二项规定,每年提供近700万美元用于各大学培训辅导人员。而在美国,国家心理健康研究所,也是资金最雄厚的机构。有如此强大的经济支撑,心理健康教育蓬勃发展,主要表现在学术组织不断发展和学术期刊不断创办。
三、中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比较
(一)教育内容的比较
中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主要有:智力发展教育,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挫折应对教育,健康人格教育,青春期教育,交往技能教育,心理疾病的防治教育等。美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学生心理健康咨询、生活指导、生涯辅导、磋商等。目的在于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积极的生活态度和认知方式。
(二)教育方法和途径的比较
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途径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开设心理学课程和心理讲座、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建立咨询机构;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校园气氛;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课堂中甚至是各科的课程中;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培养大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美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日趋多样、整合。集体合作成为其教育途径的新形式,美国的学校心理素质教育模式主要有校本诊所、校本心理健康中心、校本青年服务中心、社区学校等。
(三)教育效果评估的比较
教育效果的评估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一直都是一个比较薄弱也比较难的环节,因为心理健康教育效果评估是一个多维度、多指标、动态性评估体系。评价指标则是多元化的,主要有人际关系和谐、适应社会和生活、自我观正确、人格健全、情绪稳定、适当的行为表现和客观辩证的认知能力等。美国特别重视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评估,但目前对辅导工作的评估有一些不好把握的因素,美国十分重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领域的工作评估,并建立了完整的工作评估模式。
四、对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
(一)重视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树立新的教育理念
现代心理健康教育要发展必须要摒弃以往陈旧的教育理念,必须要根据人的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树立科学的教育观、教学观、学生观和质量观,认识到教育教学应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核心内容,教育教学是为了培养个性健康、全面和谐发展的人,切实提高对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视和投入。
(二)科学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首先,重视基础课程的开设。可以在大学生中开设普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基础课程,增加大学生对各种心理现象的理解。其次,增加实用性课程的开设。在大学不同阶段,开设入学适应性教育、专业认知、学习策略、人际交往、情绪调节、择业与求职等课程,侧重解决具有共性的心理问题。
(三)拓宽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路径
在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现行有效实施途径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实施路径。以宿舍、班级为单位,挑选各方面优秀、心理素质好的学生进行培训。发挥“朋辈”心理辅导员的作用,针对共同感兴趣的主题进行讨论,彼此支持、帮助。使学生在面临心理困惑时,自己能够找到问题的依据和解决的办法,从而有效进行自我保健,促进自身的健康发展。
(四)建设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型队伍
在任何的教育活动中,教育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心理健康教育也不例外。针对我国目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现状,首先要坚持教育者专业化的发展,丰富专业理论,增强专业水平,提升业务技能。其次,要推进教育者职业化的进程。这要求国家应该推行并完善职业资格准入制度,制定切实可行的心理健康教育职业发展规划,建立独立的职务评定体系,还要健全职业评价机制。再次,要建设专家型队伍。不光要有培养专家的意识,还要创设造就专家的环境,通过各种方式鼓励从业人员开展相应的学术研究,从而拓展造就专家的路径。
(五)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
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都属于育人的工作,二者存在内在的必然的联系,但也存在着差异。心理健康教育侧重于增进个人的身心健康,而思想政治教育则侧重培养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必须把握各自的侧重点,将二者紧密地结合起来。加上思想引导,克服一些不健康心理和偏激观点,把心理疏导和思想教育结合起来共同发挥作用,增强教育的有效性,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刘晓淼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思考[M]教育与职业,2006-01-2
[2]钟玲大学生心理健康分析 [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0,9(5):711-714
[3]王普霞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的分析与思考[J]江苏高教,2007-04-0120-02
依照健康教育工作规范要求,做好健
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各项工作任务。围绕甲型流感、艾滋病、结核病、肿瘤、肝炎等重大传染病和慢性病,结合各种卫生日主题开展宣传活动。特别是积极开展“世界结核病日”、“世界卫生日”、“全国预防接种日”、“防治碘缺乏病日”、“世界无烟日”、“世界艾滋病日”等各种卫生主题日宣传活动。继续做好针对农民工、外出打工和进城务工人员的艾滋病防治项目传播材料的播放工作.根据《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开展群众性的健康安全和防范教育,提高群众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加强健康教育网络信息建设,促进健康教育网络信息规范化。加强健康教育档案规范化管理。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健全组织机构,完善健教工作网络
完善的健康教育网络是开展健康教育工作的组织保证和有效措施,20xx年我们将结合本社区实际情况,调整充实健康教育志愿者队伍,加强健康教育志愿者培训;组织人员积极参加市、区、疾控部门组织的各类培训,提高健康教育工作者自身健康教育能力和理论水平;将健康教育工作列入中心工作计划,把健康教育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二)、加大经费投入
计划20xx年购置新的照相机、电脑、打印机等设备,印制健康教育宣传材料,保障健康教育工作顺利开展。
(三)、计划开展的健康教育活动
1、举办健康教育讲座
每月定期开展健康教育讲座,全年不少于12次。依据居民需求、季节多发病安排讲座内容,按照季节变化增加手足口、流感等流行性传染病的内容。选择临床经验相对丰富、表达能力较强的医生作为主讲人。每次讲座前认真组织、安排、通知,在讲座后接受咨询、发放相关健康教育材料,尽可能将健康知识传递给更多的居民。(后附健康教育讲座安排表)
2、开展公众健康咨询活动
利用世界防治结核病日、世界卫生日、全国碘缺乏病日、世界无烟日、全国高血压日、世界精神卫生日、世界糖尿病日、世界艾滋病日等各种健康主题日和辖区重点健康问题,开展健康咨询活动,并根据主题发放宣传资料。
3、向居民播放健康教育光盘
在输液室设电视及dvd,每周定期播放健康教育光盘,光盘内容以居民的需要为原则,做好播放记录、播放小结等。
4、开展居民喜闻乐见的活动
计划上半年、下半年各开展一次居民喜欢的健康知识竞赛,专干提前认真组织,设计试题、配备奖品,让居民在娱乐的同时学习到日常所需的健康知识。
5、办好健康教育宣传栏
按季度定期对中心的3个健康教育宣传栏更换内容。将季节多发病、常见病及居民感兴趣的健康常识列入其中,丰富多彩的宣传健康知识。
6、发挥取阅架的作用
中心大厅设健康教育取阅架,每月定期整理,将居民需要的健康教育材料摆放其中,供居民免费索取。
(四)、健康教育效果评估
对辖区1%的人口科学规范的进行一次健康知识知晓、技能掌握、行为形成情况和健康需求等内容的健康教育效果评估。健康教育专干主要负责设计调查方案、调查问卷、评估总结等工作。
一、模型构建理论基础
1.柯氏评估模型内涵
柯克帕特里克培训效果评估模型是由唐?柯克帕特里克(Donald L. Kirkpatrick)于1959年提出的评估模型,故称为柯氏评估模型,也叫四级评估模型。目前,柯氏评估模型是最为人们熟知,应用最为广泛的培训评估模型之一,在中国也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理论体系和框架,因而在卫生机构的培训评估模型研究中较多采用。
Kirkpatrick提出的四个评估层次主要是以受训者作为评估效果的对象, 其优点在于在层级划分上, 依据行为学的研究结果, 由表及里, 由观念到行为直至结果的变化规律来划分层级,对培训效果评估进行了较为系统性、完整性的研究, 具有较强的说服力。该模型包含四个层次,即反应层、学习层、行为层和结果层,其中反应层旨在评估学员对培训项目的满意程度;学习层旨在评估学员通过培训项目对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掌握程度;行为层旨在评估学员对培训知识的运用程度;结果层旨在评估培训项目创造的效益。柯氏评估模型对于培训过程涉及很少,其评估是在培训完成后进行,评估结果只能对以后的培训产生影响,而对本次培训作用不大。
2. CIPP模型内涵
与Kirkpatrick的研究对象不同, Daniel Stufflebeam将培训项目本身作为一个对象进行分析。根据项目组织过程的规律, 提出的关于培训效果评估的CIPP模型。CIPP由情境(Contextual)、投入(Input)、过程(Process)和成果(Product)四部分组成。CIPP模型将评估活动介入到培训的整个过程,不仅对培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分析,还注重对培训过程进行监控,是贯穿整个培训过程的评估。
CIPP主要从了解相关环境、 诊断特殊问题、分析培训需求、确定培训需求、鉴别培训机会、制定培训目标等方面进行“情境评估”,从收集培训资源信息、评估培训资源、确定如何有效使用现有资源才能达到培训目标、确定项目规划和设计的总体策略是否需要外部资源的协助等方面进行“投入评估”,通过“过程评估”为那些负责实际培训项目的组织者提供信息反馈, 以便及时修正或改进培训项目的执行过程,通过“成果评估”对培训活动所达到的目标进行衡量和解释, 其中既包括对所达到的预定目标的衡量和解释, 也包括对所达到的非预定目标的衡量和解释。CIPP模型可以及时发现和总结本次培训的经验和不足,其反馈信息会对本次培训的后续项目产生积极影响,相对比较完善。
二、模型构建
目前,柯氏模型和CIPP 模型在中国得到广泛的认可和应用。CIPP评估模型实质是针对整个培训项目的评估, 而不仅仅是培训效果的评估,还用来指导培训的优化设计。而柯氏模型是培训效果评估中常使用的经典培训评估模型,主要侧重于对培训结果的评估,是CIPP模型结果层面的具体化。通过模型的综合应用可以权衡各模型的利弊,取长补短,从而保证实际模型的建立更加科学和合理。因此,我们考虑结合柯式和CIPP模型特点,兼顾目前健康教育人员的状况,从培训前、培训中和培训后三个阶段构建疾控系统健康教育人员专业化培训综合评估体系。
1.培训前评估
(1)目的:借鉴CIPP模型的“情景评估”和“投入评估”的内容,对培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评估。
(2)方法和内容
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培训需求分析,广泛收集与培训项目相关的背景资料,增强与学员之间的互动,深入分析不同岗位和级别学员的培训需求,确定阶段性、系统性的培训目标。
采用文献资料分析法、知情人访谈、头脑风暴法等方法,从单位的战略发展目标、专业发展前景、行业考核标准、岗位工作绩效等角度确定培训目标、需要配备的资源和适宜的培训策略等。采用问卷调查、理论考核、小组座谈、一对一访谈等方法了解学员在专业知识、技能、态度等方面的基础数据,从个人现有专业水平和职业发展规划的角度确定学员的培训需求。掌握的内容包括个人职称、学历、所学专业、工龄、健康教育工作年限等基本情况、健康教育相关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对于健康教育培训相关态度状况以及他们希望接受的培训内容和方式等。
2.培训过程评估
(1)目的:借鉴CIPP模型的“过程评估”的内容,通过对培训学员和授课老师的调查,了解他们对培训的反应,将相关信息反馈到培训管理部门,督促其改进培训方式,提高培训效果。
(2)方法和内容
在阶段性或周期性的培训环节结束后,培训管理部门应及时了解培训进展情况、学员对于整个培训项目的感受和评价以及即时的考核情况,根据学员的意见、建议和考核结果,对后续培训项目进行修正,以不断完善和规范培训工作。该步骤的评价了解学员对于整个培训项目感受和评价以及具体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并可将在不同培训中反映的情况进行比较,实际上也就是在培训过程中进行柯式模型的反应层和学习层评估。
反应层的评估从学员和教师两个角度,从对培训项目的反应和对培训环境的反应两个方面来进行。对培训项目的反应包括学员对于培训项目设计、培训项目组织、培训师资、培训内容、培训方式以及培训效果等方面的评价,教师对于学员互动、现场组织等方面的评价。对培训环境的反应则包括学员对于培训的一些基础辅助条件如图书文献资料、计算机、上网、住宿、医疗保障、相关培训设备等和健康教育特定辅助条件如摄影、摄像机、图文制作工具等的感受和评价,教师对于资源配备等方面的评价。评价采用通过问卷调查和重点访谈等方式来进行,通过问卷调查来了解总体情况,对于问卷调查的结果所反映的重点问题进行重点访谈以找出潜在问题的原因。而学习层评估主要采取理论考核、实践操作如即兴演讲、知识竞赛、现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方案设计等方式来检验学员对于健康教育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
3.培训后评估
(1)目的:借鉴柯氏模型的评估内容,衡量培训结果,对培训是否达到预期目标进行评估。
(2)方法和内容
第一,反应层评估体系。一般在培训过程中或者在培训结束后进行,从对学员和教师两方面用来评估对参加培训的满意程度。
评价内容。从学员方面进行的反应层评价可细分为培训课程、培训讲师、培训环境和培训辅助等四个方面,培训课程评估指标主要针对与健康教育工作人员职业发展和工作实际的匹配程度、培训资料的实用和详实程度、对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思路的拓展等;培训讲师评估指标主要针对授课老师所具有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理论知识和实践工作经验、语言表述的清晰程度、系统性、是否有独到的见解、与学员之间的互动、教学态度是否认真负责和教学方式是否新颖灵活等;培训环境评估指标主要针对培训现场的干净整洁、灯光明亮、温度适宜程度以及音响音量是否适中和是否有噪音影响等;培训辅助评估指标主要针对培训所在地的网络、住宿、就餐、交通、医疗和体育娱乐等基础设备设施方面以及健康教育特定辅助条件如电脑、投影仪、摄影机、摄像机、图文制作工具等的便捷性和可得性方面的感受和评价。
从教师方面进行的反应层评价可从教师对于学员参与状况、学员互动情况、课堂纪律、现场组织、教学资源配备等方面的进行。
评价方式。反应层评估采用的方法主要是在培训项目结束时,通过问卷调查和重点访谈等方式来从主观感受角度获得学员对于培训效果的反馈,从而落实培训项目的有效性这一层次的评估,对培训内容是否需要改进,培训方式是否需要转换,培训的教学进度是否需要调整等进行评价或者作为针对综合评估的参考,不能直接将此部分评价当作是系统评估的最后结果,因为学员后期可能会受到所学内容对于实际工作帮助程度等方面的影响而改变对此的主观感受。此外,还可对培训过程中与培训结束时对培训项目主观感受和评价问卷调查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了解对培训项目进行修正以后学员对整个培训项目主观感受和评价的变化。
第二,学习层评估体系。一般在培训过程中或者在培训结束后进行,测定学员通过培训所得知识、能力、技能、态度的提高程度。
学习层的评估应将理论考试和实践操作相结合,从知识、能力和态度三方面,采用笔试、实操、面谈和观察法四种方式进行。通过笔试测验学员对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健康教育方案设计、健康教育科研论文撰写等能力,通过面谈法和实践操练来测验学员科普演讲技巧、健康教育材料设计及制作水平、人际传播技巧等,同时观察法掌握对学员在课堂提问、情景模拟、典型案例研讨和角色扮演中的表现等反应教学活动参与程度的内容,并对培训前后学员相关情况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以检验学习效果。
第三,行为层评估体系。一般在培训结束后一段时间进行,如3至6个月进行,用来考察学员将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的能力。
行为层评估细分为培训前行为评估和培训后行为评估两个方面,采用个人访谈和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该学员包括接受培训前、后的学员的工作态度、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相关技能的熟练程度和水平等。从学员自身以及其领导、同事、下级或其他相关人如特定健康教育场所包括社区、学校、医院、企业等的人员角度了解该学员在培训前后的行为是否发生了变化,是否将通过培训所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并取得较好的效果。该层次的评估是最重要的评价指标,既包括学员自己的主观感受和自我评价,又涵盖了与其相关联的所有工作上有来往的人员对其在培训前后行为所发生变化的感知。通过行为层评估可查找往期培训中存在的不足或识别新的培训需求。
第四,结果层评估体系。一般在培训结束后较长一段时间进行,如6个月或更长时间以后进行,用以评估培训获得的收获,主要指的是通过培训所产生的经济效益。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康复治疗整体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传统的健康教育:入院24h内接诊护士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康复专科常识掌握情况评估;康复治疗小组包括医生、护士、治疗师对患者进行康复初期评估,制定康复医疗方案;当班护士进行入院宣教,责任护士在患者住院期间随机介绍疾病相关知识,进行康复指导,出院时由当班护士进行出院指导。
实验组由责任护士按照临床路径对患者从入院到出院实施连续、动态、有计划的健康教育,定期进行评价和强化。科室根据相关文献及我院健康教育工作模式和多年来治疗经验设计健康教育路径表,具体内容包括健康教育评估、评价,疾病相关知识、康复训练指导、心理调适技能及出院指导等,根据患者个人实际情况,在路径执行时间及内容上可稍作调整,各项目评价标准分为3个层次,分别是:①理解、掌握;②不完全理解、部分掌握;③不理解、未掌握。患者入院后,责任护士发放健康教育路径表,并详细讲解该表的特点、工作流程及所要达到的教育目标,取得患者和家属的理解和配合,同时完成入院时的健康教育内容,责任护士按照临床路径表进行评价,对健康教育效果不佳者反复强化,直到达到教育目标。健康教育路径表置于患者病历夹中,便于康复小组成员使用。护理组长或护士长每日查房时按照路径表内容进行抽查,了解患者及家属掌握情况,督促健康教育的落实;实验组负责人不定期通过问(如询问患者相关知识)、视(观察患者健康行为)、导(引导患者提问)、测(测量患者肢体康复指标值)等方法对临床路径表执行情况进行全程质量监控。
2康复效果评价标准
分别于入院时、入院60d及入院90d时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ugl-MeyerAssess-ment,FMA)评定两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barthelindex,MBI)评定两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参照文献设计患者对康复知识掌握情况调查问卷,分优、良、一般和差四个评价结果;设计对健康教育和医务人员满意度调查问卷,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一般和不满意。
统计学分析本研究所得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SPSS15.0版统计学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结果(表2~4)
两组患者入院时其FMA及MBI评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入院60d及入院90d时,发现两组患者FMA及MBI评分均较入院时有一定程度改善,并且上述指标均以实验组的改善幅度相对较显著,与对照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实验组对康复相关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4讨论
健康教育是传授健康知识的重要途径,是整体护理的重要内容。颅脑损伤患者病情进展具有规律性,从软瘫期、痉挛期、恢复期到后遗症期,每一个阶段患者的临床表现、并发症及治疗需要各不相同,因此,如何提高患者对相关健康知识的了解,对其后续一系列康复干预均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健康教育中,护士大多以自己的工作为中心来选择健康教育的时间、内容,通常采用填鸭式的教育方法,不评估患者的生理、心理状况以及对健康教育的需求,临床路径理论和实践方法借鉴到健康教育领域,通过评估教育对象,理解其心理、生理及文化等需求,从而制定出针对性强、有序的健康教育路径,相对于传统健康教育,路径式健康教育在实施过程中更具有计划性、针对性和预见性。
临床护理路径是以患者为中心,规范诊疗和护理行为的一种新的模式。我疗养院康复中心是全军神经疾病诊疗康复中心,主要承接急性期处置后康复恢复期的颅脑损伤患者,借鉴临床路径的理论及实施方法,根据患者不同阶段存在的健康问题及治疗需求,把内容丰富全面的健康教育的各项内容(包括疾病相关知识、康复训练指导、心理调适技能、出院指导等)按计划实施,并在定期的小组康复评估会议中对健康教育的执行与效果进行评价,及时督促执行者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本研究中,入院时两组患者FMA及MBI评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60d、90d后两组患者FMA及MBI评分均有一定程度改善,并且以实验组的改善幅度较显著(P<0.05),同时该组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亦显著优于对照组。
提示在常规二级康复干预下辅以临床路径式健康教育,能促使患者及家属了解颅脑损伤康复的相关知识,认识到长期康复干预的重要性,最终促进肢体功能改善、生活质量提高,其原因在于路径式健康教育从本质上扭转了传统康复教育缺乏质性评估的缺陷,创建了“指导、互动、合作”的新型医患关系。另外,如何提高患者满意度一直是临床中所关注的问题,在本研究的颅脑损伤恢复期实施路径式健康教育中充分体现了“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服务宗旨,让患者对康复训练的健康教育有一个全新的、正确的认识,让患者充分参与到康复计划中来,建立了最理想的共同参与型医患关系,患者的满意度大大提高。
【关键词】社区健康教育;存在问题;对策
健康教育是社区卫生服务“六位一体”的重要内容,是搞好社区卫生服务的前提和基础。随着我国社区建设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人们对社区卫生服务的需求和依赖性不断增强,社区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也日渐突出。因此,如何开展和搞好社区健康教育是当前社区卫生服务亟待研究的课题。
1 当前社区健康教育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管理机制不够完善 目前城区是由各个街道办事处统管社区工作,各个办事处对应城区各部门,进行具体事务管理。但唯独区卫生部门在街道办事处没有对应的下设机构,由于机构不完善,导致管理机制不健全。卫生局对社区的管理不能到位,因而社区的健康教育无专人管理,造成了管理上的断层,使社区(街道办事处)这一基层政府职能部门无法在社区健康教育工作中承担应有的责任,发挥应有的组织作用。
1.2 社区健康教育的网络不健全 社区健康教育是一项社会化系统工程,需要多学科、多部门、多层次、多手段地综合执行,因此,建立健全市、区、街道三级健康促进网络是社区健康促进的基本要素。而目前社区健康教育的主要问题是缺乏政策、资金及社会动员等方面的支持和配合,未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多部门、多学科的共同参与。
1.3 社区健康教育人员综合素质普遍较低 由于地域、种族、社会习俗的不同,各地区影响健康的主要问题也存在极大的差别。因此,社区健康教育要抓什么?这需要通过社会调查,流行病学诊断,找出社区内急需解决的主要健康问题或行为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进行知识教育和行为干预,并通过效果评价及时调整,然而由于我国目前很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无健康教育专职人员,一般由社区医生和护士兼顾健康教育工作。因此,其健康教育综合素质相对较低,更是缺乏社区健康教育需求评估和效果评价。
1.4 社区健康教育手段单一,未形成可持续性发展的优良态势 目前的社区健康教育在相当多的地区仍停留于卫生宣传的水平,无法起到提高居民健康素质,降低疾病发病率、患病率的作用,因此,如何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教育干预体系是每一个健康教育工作者必须考虑的问题。综合国内外的先进做法和经验, 以医院为中心扩大预防、分片负责,以学校教育为基础开展系统教育,以媒体为媒介扩大宣传覆盖面,以居委会为单位、以健康教育骨干为依托开展持久的教育干预,以各个节日、卫生日为带动群众关注健康的积极性等方法的综合运用,才能尽快改变人群生活方式,形成健康行为,从而降低危险因素对健康的影响。
1.5 社区健康教育支持经费不足 社区健康教育是社区卫生服务的组成部分, 在性质上和社区卫生服务一样,是政府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事业,各级政府的财政预算是健康教育经费来源的主渠道。经费是开展城市社区健康教育的重要保证因素, 没有经费支持, 一切将无从谈起。很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尚未设立健康教育的专项经费,没有社区健康教育专项经费指标,在工作机制上没有健康教育经费的保障措施。而没有经费,就意味着很多工作难以开展,同时,社区健康教育很多硬件建设也无法落实。
2 社区健康教育的对策
2.1 明确政府职责, 突出政府行为和行政干预 社区健康教育是以人为本, 以健康为中心, 以家庭为单位,以社区为范畴的健康服务,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是群众的根本利益之一。各级政府对发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有重要的责任, 各级政府要转变观念, 提高认识, 加强领导, 协调机构, 制定相关政策, 健康教育要纳入当地卫生发展规划、纳入社区卫生服务轨道。加强政府部门之间的协调, 教育、文化、出版、广播电视、环保、计划生育等部门要把健康教育纳入各自的规划目标, 把普及卫生知识, 引导群众建立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逐步变为自觉的行动, 把健康教育与各自业务有机地结合起来, 共同为提高全民健康素质而努力。各级政府职能部门要充分调动社会团体、企业、学校、家庭参与社区健康教育的积极性, 鼓励和支持各种形式的资助和志愿服务。
2.2 建立健全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组织网络 建立健全“双轨(向)管理、条块结合”的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组织网络,是加强社区政府、专业机构和各部门间合作,协调开展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必要的组织保证。双轨管理即开展社区健康教育,一靠各级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的领导协调;二靠各级健康教育机构的业务指导。两条渠道,对口管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卫生局主管部门的领导和市健康教育所的技术指导下,负责社区健康教育工作的规划、指导、实施、评价,是承上启下连接“双轨”的中心。条块结合:一是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主体,以专兼职健康教育专业人员为骨干形成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纵向网络;二是社区内各单位协同参加,形成由教育、卫生、财政 、环保、群众团体以及各单位领导共同组成的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横向网络。
2.3 以社区卫生服务为依托, 发展社区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是社区卫生服务“六位一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就为健康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最好的机遇。因此,要以社区卫生服务为依托,发展社区健康教育。一是在保障人们能够公平地享受到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前提下, 通过健康教育建立社区卫生知识服务体系, 健康教育贯穿于医疗、预防、保健、康复的全过程, 贯穿于居民生命保护的全过程, 对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社区人群, 提供多样化的健康教育服务, 满足社会多层次需求。二是积极探索适应人口老龄化的健康教育, 在医疗服务、康复指导、家庭护理、饮食起居照顾等多形式的安老助老服务模式中, 在提高卫生知识水平的基础上, 提供健康咨询、技能指导, 例如心脑血管疾病意外的家庭护送与护理、心肺复苏、骨折的家庭急救等。三是研究我国疾病控制工作承担两次卫生革命双重任务的严峻形势, 适应疾病控制工作的战略调整。当前我国城市社区面临着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新的疾病的威胁, 这些慢性病的预防与控制不能过高期望医药的作用, 不良的行为和不良的生活方式是慢性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针对危险因素开展行为干预将成为社区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四是积极主动地研究市场和居民健康消费心理变化, 引导社区居民健康投资。如建立预警信息系统, 提供健康教育提醒工具,制作高质量的科普知识光盘,举办健康教育展览,开办高血压、糖尿病等俱乐部,开设戒烟门诊等。
2.4 充分发挥健康教育专业机构的业务指导作用 各级健康教育专业机构要成为当地的社区健康教育指导中心, 要逐步建立起各地社区健康教育规划、工作目标、岗位职责、考核标准;各级健康教育专业机构负责全科医生的健康教育理论与技能培训, 指导社区健康教育规划设计、组织实施和评价。社区健康教育的重点是普及科学知识、引导人们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针对社区居民主要危险因素实施综合干预。社区健康教育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患者、残疾人、低收入人群为重点人群, 通过健康教育, 提高居民的基本健康知识水平, 掌握基本的自我保健技能, 建立健康行为, 提高生活质量。各级健康教育专业机构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 每年普及5―10条健康信息, 结合当地情况对社区健康教育实行分类指导, 根据不同地区、不同人群、不同经济文化状况, 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 使健康教育在社区有针对性地进行, 有的放矢, 注重实效。建立信息系统, 逐步实现社区健康教育档案的网络化管理。卫生信息薄弱和缺乏基线数据是当前社区健康教育的薄弱环节, 要搞好社区健康教育工作首先要建立信息系统, 目前已有不少社区运用计算机管理, 是一种高效的管理方法, 值得提倡。要尽快建立、推广社区健康教育应用软件, 改变目前大多数社区健康需求评估资料“死档”状况, 逐步实现社区健康教育档案的微机化管理和网络化管理。
2.5 开展以社区健康教育为主导的综合干预 开展以社区为基础的综合干预, 形成“社区诊断―社区规划―综合干预―评估”的模式,这种模式有利于提高社区健康教育的工作质量, 有利于将健康相关行为干预落到实处,使社区健康教育逐步地向以证据为基础的健康促进发展,通过社区诊断制定健康教育规划。社区诊断的重点内容主要是社区人群的人口学特征、人群生产、生活环境及其生活质量, 从而找到影响社区居民健康的主要危险因素, 确定社区优先要解决的主要卫生问题。社区健康教育的综合干预主要表现在: 临床与预防的综合, 以健康教育作为主要策略;一、二、三级预防的综合, 以健康教育为导向;全人群策略与重点人群策略的综合, 以健康教育为主线;卫生部门与社会各部门协作的综合, 健康教育贯穿于全过程。
2.6 增加财政投入, 建立和完善社区健康教育经费补偿机制 社区健康教育是社区卫生服务的组成部分, 在性质上和社区卫生服务一样, 是政府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事业, 各级政府的财政预算是健康教育经费来源的主渠道, 必须予以保证。因此,要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 多渠道筹集资源, 单位出一点、居民出一点的经费管理体制, 建立社区健康教育经费补偿机制。
2.7 加强健康教育需求评估和效果评价 根据社区健康教育的规划总目标和阶段目标进行综合评估, 综合评估包括年度评估、中期评估、远期效果评估。年度评估主要评价每年的健康教育效果, 包括组织领导、部门协调、资源保障及各项干预措施落实情况;健康教育覆盖人群, 群众参与社区健康教育情况;人群基本健康知识水平、相关健康行为变化情况等。中期评估3―5年组织1 次, 主要评价阶段目标完成情况,评估健康教育导致社区目标人群健康相关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变化,根据年度评估、中期评估及时对社区健康教育目标与策略进行调整。远期效果评估包括健康教育对社区人群健康状况乃至生活质量改变, 以及卫生经济学的评价。关于评价指标体系,目前社区健康教育评价尚未形成完整的评价体系,建议组织专家与有关人员论证、研究制定社区健康教育的评价体系。
2.8 努力造就高素质的以全科医生为骨干的社区健康教育队伍 建议成立国家级社区健康教育培训中心, 举办社区健康教育高级师资培训班。充分利用现有条件的医学院校加强健康教育人才培养。健康教育纳入全科医生培训内容, 社区健康教育人员上岗前必须经过健康教育专业培训, 经考核合格上岗。加强全科医生的继续教育, 将健康教育列入全科医生继续教育必修课程。编写基层社区健康教育适用的健康教育培训教材和社区健康教育工作手册。组织健康教育专业机构拍摄专题性的社区健康教育教学片, 以生动形象的形式介绍典型范例, 推广社区健康教育成功经验。
参考文献:
[1] 张红叶, 李申生, 施建华等. 建立新型社区综合防治模式的探讨[J].社区医学杂志,2007 年第5 卷第1 期(上).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 大学生 教育模式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2-0004-01
一、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自上世纪90年代起,国家越来越重视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并且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文件,国内很多心理学者、教育工作者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工作中也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但目前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都未能摆脱传统的“问题导向”模式,不能从根本上预防各种问题的发生,也不利于学生各种潜能的发挥,极大地降低了心理健康教育应有的功效。在“问题导向”模式下,目前的很多研究内容仅仅局限于学生发展过程中带有普遍性的消极的心理问题上,涉及学生潜力开发、素质提升、幸福感培养等内容的研究相对较少。在“问题导向”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下,教师作为心理健康教育者,而以学生作为被教育者、被辅导者,这就很容易将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对立起来,导致关系的紧张,这些都有悖于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二、积极心理学视角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积极心理学认为应从积极的层面来研究与探讨心理健康问题,把主观幸福感指标作为心理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更注重培养人们的积极心理品质。积极心理学认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应着重于培养积极的心理品质,如积极的思维活动、积极的情绪情感体验、积极的习惯养成等,有利于大学生积极品质的培养。积极心理学认为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师和大学生都是成长发展中的个体,而不是教育与被教育的对立关系。重视大学生个体自我成长的经验,帮助发展大学生的积极心理。积极心理学价值取向以一种宽泛的视野,充分挖掘和利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丰富资源,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各学科课堂和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中,构建积极完善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系统。
三、高校积极心理导向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探索
1.积极心理导向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1)增加积极情绪。积极情绪有利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提高大学生心理的愉悦性,增强其应对困难的能力,帮助大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2)塑造积极人格。人格是决定个人发展的核心动力,积极人格特质通过发掘与发挥个体的各种现实能力和潜在能力,帮助大学生悦纳自我,提高应对挫折和挑战的能力。
(3)构建积极环境。要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在潜移默化中增进大学生积极情绪体验,最终形成积极的人文环境系统。
2.积极心理导向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建立的原则
(1)可持续发展。教师要把眼光放远,要从整个人生的深度上进行教育。
(2)坚持激发学生内驱力和引导为主。教师要以积极心理学为指导,努力开展学生自助式教育。
(3)重视发展规律。教师要学会认识学生成才的规律,积极科学地处理学生成长中的问题。
(4)教育系统化。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其他工作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鼓励全校教师在课堂教授过程中帮助发展学生的积极心理。
3.实施途径
(1)构建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及心理健康宣传氛围
健康向上,情趣高雅,生动活泼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积极健康心理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要作用。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会潜移默化地优化学生的心理品质,校园文化活动还可以为大学生提供集体活动环境,使大学生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与才干,增强自信心,形成良好个性与品格。
(2)教师积极力量的构建
教师在积极心理学理念的浸染下,不断增加自己所具有的积极品质和能量,这样,在日常教学和接触中,教师就能逐渐减少片面的关注学生不足,慢慢变为发现并欣赏学生的优点与长处,促成学生积极心理力量的提升,获得更好的发展。
(3)积极的课程体系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一方面,可以在以心理疾病的预防治疗为主的传统心理健康知识普及课程中更多地涉及积极心理学的内容,另一方面,可以开设积极心理教育课程,引导学生获得积极情绪体验,并在这种积极情绪的影响下拓展到生活的各个方面。
(4)心理健康活动中融入积极心理理念
心理健康活动是大学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参与度广,参与性高。同时,由于心理健康活动具有实践性和趣味性,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和感受性高,易于将心理健康课上的知识内化。通过团体心理素质拓展等活动,使学生在轻松、积极的心理氛围中,学会交往的技巧,体验合作的快乐,提升积极心理品质。
(5)积极的评估体系
评估具有导向、监督、调解、激励的作用。积极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有一套评估体系来保证教育目标的实现,并能根据评估结果来修正教育体系的构建。评估应包含:一是硬件评估,其中包括心理健康硬件设施以及教师资质的评估;二是实施过程评估,对整个实施过程分阶段进行评估。三是对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评估。
将积极心理学理念引入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构建大学生积极心理教育模式,能使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取得平衡,在治疗和矫正的同时发展大学生积极心理因素,使他们获得真正的发展与成长。积极心理教育模式有助于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人才的核心竞争力,帮助大学生身心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任俊.积极人格——人格心理学研究的新取向,《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
[2]银小兰,朱翠英.基于积极心理学理念的高校课堂环境的探索[J].首都教育学报,2008(10)
[3]苗元江,徐嘉元.积极心理学:理念与行动[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
[4]曹新美,刘翔平.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反思与积极心理学取向[J].教师教育研究,2006,18
【关键词】护理程序;股骨头坏死;健康教育
文章编号:1009-5519(2007)11-1701-02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股骨头坏死致残率高、病程长、治疗困难、康复缓慢,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普遍缺乏。贯彻护理健康教育程序的理论[1],运用护理程序对股骨头坏死患者进行护理健康教育,能提高患者对治疗护理配合,增强患者功能锻炼的主动性,改变造成股骨头坏死和影响髋关节功能恢复的不良行为,促进患者早日康复起到重要作用。
1 临床资料
2005年1月~2006年9月在我科住院的股骨头坏死择期手术治疗患者中,选择60例有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无精神障碍的患者。男38例,女22例,年龄20~60岁。
2 方法
2.1 分组: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按护理程序采取正式、有计划、有目的、有评价的护理健康教育为观察组,采取非正式的教育方式为对照组。
2.2 方法:观察组按护理程序的五个步骤:(1)评估:收集和组织资料、了解学习的需要和学习的准备。(2)内容:确定学习的项目。(3)计划:建立行为目标,设计行动计划。(4)实施:做好教育准备,实施教育活动。(5)评价:评价教育的成效及行为和态度的改变。制定有目标、有评价的健康教育方法。
2.2.1 评估:评估患者学习的能力,学习的方法、家庭情况、生理和心理状态及需求。评估是护理程序的第一阶段,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收集资料的过程,为确定教育目标、实施教育计划提供依据。
2.2.2 内容:通过评估、 判断患者所需学习的内容。包括:(1)疾病概述、发病原因、症状、体征。(2)治疗方法、治疗过程及预后。(3)术前准备。(4)功能锻炼的方法和目的及注意事项。(5)预防并发症。(6)饮食指导。(7)改变不良健康行为和影响髋关节功能恢复的相关因素。
2.2.3 计划:包括对诊断项目次序的排列、教育目标的确定、教育方法的选择等。
2.2.4 实施:实施是将计划落实到护理健康教育的过程。(1)采用一对一的教育方式,由浅入深向患者讲解过量及长期饮酒、滥用激素、外伤引起股骨头坏死的原理;分析术后肢体过度内收、外旋、弃拐过早对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说服患者改变不良健康行为;(2)通过知识小讲座、介绍股骨头坏死的发病原因、症状、体征、治疗方法、治疗过程、并发症预防;(3)利用图片讲解功能锻炼的方法和目的及注意事项;(4)组织患者学习有关健康教育手册和资料,推荐有关书籍,让患者充分了解本病的相关知识,掌握正确的功能锻炼方法和饮食调护。
1.2.5 评价:评价是对护理健康教育过程的反馈,通过教育― 评价―反馈―再教育的过程,不断评价健康教育内容是否适合患者,评价患者是否达到教育目标,如未达到目标,听取患者对健康教育的建议,通过评估,找出原因,改进教育方法,反复讲解、示范,直至患者掌握为止。
对照组在采取非正式的教育活动,即在日常护理工作中穿插向患者介绍股骨头坏死的发病因素、防治原则、手术前后注意事项、饮食、功能锻炼方法等。
2.3 统计学处理方法:对两组患者采用不同形式进行护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做χ2检验。
3 结果(见表1)
4 讨论
护理程序,是一种系统、科学的确认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工作方法,不仅用于临床护理工作,也可以用于对患者进行护理健康教育工作,它为护士提供一个符合逻辑的、科学的健康教育活动的工作框架,护士按照这个框架解决患者健康知识和健康行为的需求问题,可以调动护理人员与患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做到因人施教,运用护理程序可以提高股骨头坏死患者健康教育质量[2],可以改变患者不良习惯,避免发生髋关节脱位、关节僵硬,达到健康教育目的,提高股骨头坏死的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早日康复起到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包家明,霍 杰.护理健康教育学概论[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3.
关键词:肺结核;健康教育互动;作用
【中图分类号】R42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2-0041-02
肺结核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以呼吸道传染为主要传播途径的慢性传染病,可侵及许多脏器,以肺部受累形成肺结核最为常见,排菌患者为其重要的传染源。因其传染性强,患病率高,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及质量的提高,更加关注自己的健康,患者及家属均有学习疾病相关知识的迫切愿望,护理人员应及时给予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和自我保健能力,防止疾病的传播, 从而提高结核病的发现率和治愈率,最终达到控制结核病的目的。我科对2010年1月至12月165例肺结核住院患者进行互动式健康教育,使不同需求的病人在健康宣传中收到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
2010年1-12月在我院感染疾病科住院的肺结核患者165例,男113例,女52例,年龄16~78岁,平均45.3岁。文化程度: 大专以上有14例,中学42例,小学38例,文盲19例。患者均能表达自己的感受并愿意合作,对疾病相关知识表现很需要。
2方法
2.1对护士的要求:健康教育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和教育活动,促使人们自觉地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1]。肺结核病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多数病人存在悲观、恐惧情绪,护士要耐心、诚恳地对待病人,对病人的康复要有责任感;要不断更新知识,具备社会学、心理学、伦理学等相关学科知识,掌握健康教育必备的技能和技巧;要有敏锐的洞察力,了解患者的心理、社会、家庭状况,有的放矢,因人而异地向患者及家属传授疾病相关知识, 满足患者的健康需求。
2.2护士对病人健康需求的评估:评估是实施有效健康教育的前提条件。结核病人因家庭、社会和心理因素的影响,极易产生消极自悲的心理,因此,患者入院后护士应亲切、详细地给予入院指导,消除病人的紧张情绪。通过观察、交谈、体检、查阅病历等方法,对病人的身体、心理、社会、文化等进行评估,根据病人、病情、治疗手段评估病人对健康教育方面的需求,给予积极解决,取得病人充分信任。如初发者有恐惧感,疾病相关知识缺乏,对健康教育需求范围广;复发者尤其是反复发作的病人,对治疗丧失信心,对健康教育的需求主要是药物的副作用、检查结果的指导、如何配合治疗和护理等方面。
2.3病人对健康需求的自我评估:不同的年龄、性别、文化层次、经济状况、心理状态及疾病的不同阶段,对宣教需求也不一致:有的想了解疾病的基本知识、饮食、活动;有的是想了解疾病的检查和治疗、药物副作用、出院后健康指导;还有的想了解当前国内、外治疗的新技术,新疗法等等。因此,健康宣教的方式和内容必须因人而异,给予针对性的健康教育。
2.4健康宣教模式的探讨: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已经发现大部分肺结核治疗失败都是因为治疗管理和健康教育不到位造成的[2]。 多年来,我们对病人采用传统的宣教模式,效果不尽如人意。近年来,我们进行认真地分析、探讨,认为有必要在观念上更新,由责任护士根据病人知识的薄弱点及不同需求进行针对性的宣教。
2.4.1分层次有侧重地进行教育:根据病人具体情况决定宣教内容的多少、连贯顺序和侧重点,如:文化水平较高,理解力强的,则侧重深入讲解;对文化水平较低、记忆力差的,重点是让其掌握宣教的一般内容,播放介绍结核病防治健康片,可分多次重复讲解同一内容,并让病人练习,以强化巩固记忆。
2.4.2健康教育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充分利用查房和处置时间主动与患者沟通,了解其病情变化和心理需求,耐心解释和健康指导。当巡视病房、护理和治疗时穿插健康教育,如输液时告知所用药物的名称、治疗作用以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注意事项等。这样,在实践中就为病人提供了大量有关疾病、检查、治疗和自护技能的知识。
2.4.3循环教育过程:即教育、评估、反馈、再教育的循环教育过程,定期向病人提问已讲解的内容并相互讨论,评估病人对知识的了解程度,加深他们对教育内容的认识与理解,鼓励其提出问题并予解答或练习,方法正确者及时表扬,错误者及时纠正并重复示教,如此反复指导练习,直到完全正确为止,通过循环教育过程的训练,病人可以完全掌握教育内容,不断完善病人的健康教育。
2.5重视健康宣教中的难点:肺结核是一种慢性传染病,其病程长,服药时间长,许多病人因多方面原因,不能坚持做到全程、规律、适量、联合服药;有些病人不能正确采取消毒隔离措施,就不能有效地防止结核病的传播;有些病人对肺结核化疗后的副作用如肝脏损害不理解、不重视,有的甚至自行终止治疗等等,这些问题是护士健康宣教应重视的难点,要重点针对认识模糊的问题增加宣传力度,给予人文关怀、全程服务,即进行院前、院中、院后跟踪服务,充分调动其积极参与的意识,以增强健康教育的效果。通过对肺结核病患者健康宣教及生活起居的关心指导,使患者都能正视自己的疾病,自觉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不但增强了健康意识,也同时提高了遵医行为[3]。
3作用
综上所述,健康教育互动在肺结核病人的治疗中的作用是显著的,病人在健康宣教中的积极参与使健康教育工作更具针对性,更有实效,能高效地把护士指导的内容变为病人对疾病知识的了解,从而积极配合治疗,也能改善护患之间的关系,减少纠纷的发生,对提高结核病的发现率、治愈率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参考文献
[1]赵秋利.社区护理学.第2版.全国高等学校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