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小学语文现代诗歌教学范文

小学语文现代诗歌教学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小学语文现代诗歌教学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小学语文现代诗歌教学

第1篇

[论文摘 要]中国古代文学学科在其自身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相对固定的“文学史模式”,其教学目的、内容、模式和方法手段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已表现出陈旧、滞后的特征。这种现状不利于学科未来的发展建设,因此,有必要结合本学科特点与社会时展需求进行改革。

中国古代文学是高等教育人文社会科学的一门基础学科,是中文专业的主干课程,也是一门传统学科,它历经中国人民数千年的积累和传承,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不可或缺的文化基础。对这一学科教学进行改革,探讨其对现代化创新人才的培养,其意义可谓重大。

一、高校古代文学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渐趋冷落:传统古代文学教学陷入困境

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积淀,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具有深厚的教育作用、美感作用。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价值观念的变化,古代文学作为不能产生即时效应的基础学科,日益受到冷落。在一些学生看来,古代文学只不过是“故纸堆”“老古董”,与现代生活脱轨,与市场经济缺乏直接联系,学习古代文学远不如学习法律、经济、新闻、市场营销等课程实在,因为这些课程更能直接顺应人才市场的需求。他们认为,多学几首古典诗词不如多掌握几条计算机命令更能获取择业机会,会诗词审美也不如擅长书画、音乐更能明显地体现出“一专多能”的优势。在上第一堂古代文学课之前,常常有学生问“:老师,学习古代文学有什么用途?”这问话里包含了他们对古代文学课程的社会价值的怀疑。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学习积极性普遍降低,中文系学生没有读过《周易》、《论语》、《庄子》等重要的文化典籍,没有看完《红楼梦》等“四大名著”的现象屡见不鲜。许多学生只是记笔记、背笔记以应付考试,而不通过阅读来体味古代文学的意蕴,这样下去,培养出来的学生只会死记硬背、拾人牙慧,缺乏创造性,也不能深刻理解民族文化。古代文学的教学逐渐陷入困境:学生学而无味,教师也教而无趣。那么,导致古代文学教学陷入困境的原因是什么?我认为,上述情况固然是不可忽视的因素,但根本原因还是古代文学教学本身存在问题。像教学模式满堂灌、教师知识老化、讲解过于重视作品的社会性和政治性、阐释流于空泛和程式化,都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因此,古代文学课必须首先从教学本身进行改革。

(二)教学资料及现代化设备无法满足教学

需要图书资料的系统齐全,是文科教学科研得以发展的重要基础。现有图书馆藏资料多是通俗选本,缺少大型系统的专业资料集成和相关专业课程的研究成果集成。另外,在利用多媒体网络、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获取信息、辅助教师讲解与演示、支持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式探索方面,我们还面临着许多困难。由于经费有限,很难开展高校校际间沟通、交流与协作,教学基本处于封闭式自我发展。此外,由于专业课时的缩减,学生的专业特征受到影响,受市场经济中功利思想的影响,导致厚今薄古等等,不利于学科的教学发展。

(三)教学内容、模式和方法相对陈旧

古代文学教学内容一直受着文学史材体系的制约。文学史模式中过于强调文学作品的思想性、社会功用,形成了单一的政治批评、历史批评,使得人们过多关注文学作品题材内容的重大与否,广狭、深浅的区别,对于文学作为艺术其本身所具有的独特性探究得不够深入,使得丰富复杂的文学现象被简化,许多文学史上曾做出过突出贡献、产生过重大影响的著名作家作品及文学流派被单一的批评模式所排斥,文学丰富多样的特点和自身发展规律难以得到体现。相应地,在教学上重师承、重积累,注重传授确定性知识,学生缺少自主性学习,忽视求异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高校古代文学史教学改革建议

(一)重视教学观念的现代性

对于面临困境的古代文学史教学而言,教师的教学观念的变革是至关重要的,它是其它教学环节改革的原动力。作为精神层面的教学观念包括对教学方法及教学内容两方面的认识,最终还应当落实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在对教学内容的处理上,也应当努力适应以知识创新、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教育新时代要求,积极转变观念,变知识传授为素质培养和能力提高,改变大学专业教育过于专、精、细的倾向,努力打破学科及时空界限,积极做到以下两点结合。

1.文学与文化结合

古代文学既是古代文化的表现形态之一,又是古代文化的载体。中国古代文学受传统文化的影响特别深厚,如儒、释、道对古代文学和文人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讲儒、释、道思想就不可能理解古代文学。因此,我们要改变单纯就文学而讲文学的习惯,从文化的角度阐述文学,从文学中看文化的发展。例如,从初唐儒学的衰微看古文运动产生的历史必然性;从《儒林外史》了解科举制度在明清时期的发展状况等等,使学生对传统文化和文学有比较全面的认识。

2.作品与理论结合

古代文学史既包含古代文学的发展史,也包含古代文学理论的发展历史,我们要改变只重作品而轻理论的习惯,以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和研究问题的能力。诗文中的意象论、意境论、文道关系论,小说中的创作论、评点论等都是古代文学教学中不应忽视的理论环节。

(二)强调学生的情趣体验

心理学认为,人的认知活动和情趣紧密相联。任何认知活动都是在情趣的诱导下产生的。因此,在教学中,当学生的情趣被充分触发起来时,教师期待的目标和效果就容易达到。其二,情趣有感染作用。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兴趣,在一定条件可以互相感染,形成共鸣。所以,教学中,无论是教师或作品中的情趣都能对学生发生影响。其三,情趣具有印刻作用。真挚而深刻的情感、理趣会深深地印在人们心中,长时间地影响人们的思想行为。正是情趣的这三个特性促使我们在教学中必须注意唤起学生兴趣,触动学生情感,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实质上文学本身也是一种情感作用,从情感开始,然后归到情感。因此我们讲授、学习古代文学,决不能象一位无情的法官,根据当时的历史条件、道德思想、人生观、时代背景等一一去审判古代文人,然后给他们贴上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积极、消极、形式主义等诸如此类的标签,而应当把文学的本质还给文学,挖掘古人的情感,用自己的心灵去和他们沟通。

(三)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是指人们由于对某些问题或现象加以特别关注,并产生出怀疑、困惑并力图去发现和探索的心理状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怀疑精神。“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问题意识能让我们始终保持思维的高度活跃性和敏锐性,透过司空见惯的现象或问题去发现或探索更多的内涵,从而使认识更进一步。古代文学教师也要力求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要时刻在头脑中刻着一个“?”号,遇到问题多问个为什么,引导他们跳出传统,求新求异,从新的角度去审视老的问题,而不是只知接受。当他们得出了令自己都大吃一惊的答案时,相信学生已经从中领悟了什么叫创新,什么是发散性思维。此时,学生的所得不仅在于一个问题的求解,更在于求解过程中思维能力的锻炼。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要善于发现和导演,对于学生头脑中的思考火花决不能放过。今日一个稚嫩的质疑,或许就是明天成功之花的蓓蕾。

参考文献

[1]王成,中国古代文学教学中的几点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5,(12)

第2篇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实施的问题  观念转变  现代教育技能水平  配套的教学资源

    现代教育技术是运用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和现代科技成果,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和教与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以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和实践。它具有广泛的表现能力,可以超越时空限制,向学生提供丰富的感知材料,把教学思路和教学环节充分体现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明确的学习动机、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和深厚的学习兴趣,形象具体地表达教学内容,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和掌握。近年来,我们农村的教育技术装备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远程教育、宽带网络等已经在很多基层学校得到推广,然而由于农村电化教育工作起步较晚,发展到现阶段,仍存在很多问题,如师资紧张、教师运用现代化教育媒体的能力不平衡、设备利用率低等问题。纵观基层学校,亟待解决的问题有以下几个:

    一、基层教师的现代教育观念有待全面转变。

    教师是现代教育技术的主要实施者,因而转变教师的观念是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首要问题,而教师中普遍存在这么一些思想:一是畏难情绪,大部分教师多年的传统教学方式已成为一种习惯,并且认为传统的课堂教学即已足够应付,大都不愿意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媒体;二是认为自身教育技能水平较低,运用成为一种障碍。这些思想在教师中占据主流地位。面对此种现象,首先要提高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的认识,树立正确的现代教育观念,让教师了解当今高新技术的发展动态,了解其与社会发展的差距,使教师充分认识并感受到现代教育技术的魅力,以及给我们教育带来的巨大推动作用。

    同时还要让教师认识到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能做一名不断超越自己,敢于跟上时代的学习者,主动地学习现代教育技术。

    二、教师的教育技术水平参差不齐。

    基层小学中教师的年龄结构极不平衡,个别地方甚至比例严重失调,普遍呈现出中老年教师占大多数,而年轻教师占少部分的现象。中老年教师由于历史等客观原因,大多未受到现代教育技术的正规学习,即时培训拿到了初级证书,但大多数基础较弱,同时平时疏于练习和接触,随着时间的推移,仅有的一点基础知识也忘得差不多,而且大多数中老年教师的教学方法定型,并成为一种风格,极不容易转变,而现代的教育技术又侧重动手操作能力,中老年教师接受过程慢,其现代化教育技能可想而知。

    有鉴于此,要求短时间内达到全体教师现代教育技术水平的全面提高是不太可能的,并且由于专业教师的缺乏,则只能对现有教师进行阶段性的,有针对性地培训。

    1、对中老年教师的要求:

    中老年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基础较弱,动手能力没有年轻老师强,接受过程较慢,可适当降低要求掌握以下技能:

    (1)、熟悉各种不同的课件的运行环境,以及在不同配置的电脑、不同操作下运行的情况。

    (2)、了解更多的教学软件,可以将其为教学所用。

    (3)、具备一定的电脑和其他硬件的保养知识,时刻让电教设备总坐在最佳状态。

    (4)、熟悉投影仪、电脑、音箱、录音机、电视机、影碟机的设备的操作。

    (5)、掌握Word、Excel、PowerPoint、FrontPage以及文件的复制、删除、打印等基本操作。

    (6)、掌握上网的一些基本操作,如查找相关资料、下载图片声音图像文件、下载软件、发送邮件、传送资料等。

    2、对青年教师的要求:

    青年教师的动手能力强,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也较快,因而相对于中老年教师来说要求应高一些,除掌握以上一些基本技能外,还应掌握以下知识:

    (1)、掌握电脑硬件软件的维护。

    (2)、掌握一些教学课件制作软件的使用,会制作较为精彩的教学课件,并初步掌握程序设计语言,会制作网页。

    (3)、有一定的课件编制能力。

第3篇

一.现代诗歌教学的原则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现代诗歌教学主要可从三个方向来分析:第一,情趣培养原则。对于小学生而言,“现代诗歌”是很陌生的一种情感表达方式和文章形式,所以如果没有足够的情趣作为指引,那么,学生就会产生抵触情绪。因此,教师需要通过有效的教学方式激起学生学习现代诗歌的情趣。第二,知人论诗原则。探析作者就是指教师在讲授现代诗歌过程中,不要简单的把诗歌的含义和内容介绍给学生,而是要让学生了解诗歌作者的心理特征、情感特征、生活年代以及写作时的心境等,通过故事的形式介绍给学生。第三,逻辑思维养成原则。对于现代诗歌而言,往往在语言表达上学生理解起来相对比较简单,但是从逻辑结构的角度来看,学生掌握起来就会存在一定的难度,所以,教师在现代诗歌的教学过程中要通过不同的教学方式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如果学生具有很好的逻辑思维能力,那么,学生就会更容易掌握诗歌所描述的事件的时间顺序及感情顺序,对于学生更好的理解诗歌内涵有重要的意义。

二.现代诗歌教学方式探析

(一)兴趣导学。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学习知识是以他们的兴趣为主要导向的,因此,在诗歌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小学生这一心理特征,以兴趣导学。在小学生的眼里世界任何事物都是真实的,能真实的反馈。比如,孩子看到天上飞机走过的痕迹,他们会说那是飞机走过留下的脚印,而不会像大人那样看到的是飞机喷气留下的痕迹。这样在现代诗歌教学过程中就相对比较简单,只要教师尊重学生的理解并把它们的理解加上一定的故事色彩,这样孩子就会跟随老师的引导去理解现代诗歌,尤其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诗歌并不像传统诗歌一样重视押韵和规律,而是重视意向美和意向表现方式。

(二)想象导学。在诗歌中总是把各种景物同作者的情感相融合,所以,在优美的表达方式之下所蕴含的情感是非常深的,因此,要引导学生把表象下的情感抽离出来,这就需要学生发挥想象力。例如,学习《一株紫丁香》这首诗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闭上双眼,教师进行有感情朗读,并让学生根据多媒体所播放的背景音乐展开想象,“几个小伙伴踮起脚尖悄悄地走到老师窗前......孩子们把真诚的爱送进了老师的心田。”这时学生们就会感觉春天的阳光照在自己身上,教室里充满了丁香花的香味,自己仿佛就是诗歌中那调皮而又真诚的孩子们。通过这样的想象,学生能够感受到诗歌中主人公的真挚情感。

(三)情感导学。无论是经典古诗还是现代诗歌,其都是以各种人或事为依托的,在字里行间都蕴藏着作者丰富的情感,这些情感就是诗歌的生命之所在。所以,教师要想提高诗歌的教学效果就要引导学生用情感去体验情感。而不同情感支撑下的诗歌,其诵读方式也是不同的。比如,《长江之歌》一诗,所蕴含的情感就是大气、奔放、激烈的感情,感染力是非常强的,在诵读过程中就要吐字饱满清晰,嗓音洪亮并饱含情感。而《一株紫丁香》中所蕴含的情感是细腻、轻微、柔软的,所以,在诵读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整理感情,以诗歌中的情感脉搏为诵读的节奏,控制好轻重缓急、抑扬顿挫。

(四)诗歌美的把握。在诗歌中有情感美、表达美和形式美等不同的美学形式,对于学生而言通过自我探究比较容易掌握的是形式美,诗歌的形式美指的是诗歌表达形式上的对称、押韵等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们自主去发现这些诗歌的不同形式美,可以给出两种不同表现形式的诗歌,让学生去观察总结,并把不同学生的总结结果进行总结比对,最终教师给出正确的指导。就比如,“让明亮的眼睛去发现翠竹的挺拔,/松柏的苍劲。/用绚丽的色彩去描绘果园的丰收,/沃野的耕耘。”“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这两种诗歌的形式美就是不同的,前一种是对称美,而后一种则是反复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