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电影学发展前景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 电影艺术;美术设计;现状;前景
我国的电影事业蒸蒸日上,经过电影工作者们(特别是电影美术设计师)的艰苦努力,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在2009年我国电影票房突破60亿,而到了2010年我国电影票房首次突破100亿。一部好的电影总是给人带来震撼、感动、回味无穷,它的艺术创作无论是从空间、人物,还是各种镜头画面,都给观众带来视觉的享受。这都是电影美术师努力创作的成果。英国电影美术师协会主席迈克尔-斯特林格有句话最能说明他在创作电影中的地位:“任何一部故事片,无论是全部在外景场地拍摄的,还是在摄影棚内拍摄的,电影美术设计师自始至终是影片的主要创作者之一。”
电影是一门综合艺术,是通过声音和图像来展现它的艺术魅力,而电影美术则是为创作电影艺术必不可少的重要部门。在电影的创作中电影美术包括设计部门和制作部门,通过设计人物造型、场景造型、道具造型以及服装和化装等,并将这些设计造型制作出来,赋予它们现实和历史的空间、时间,打造生动富有内涵的电影影像。可以说,没有电影美术的电影可能就不是一部好的电影,而一部好的电影必须有一个让人赏心悦目的电影美术。以下是笔者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探讨电影美术的一些特点以及发展趋势,并浅析电影美术的现状以及前景展望。
一、我国电影美术的基本现状分析
上文我们讲述了电影是一门综合艺术,也谈到了电影美术在电影艺术中的创作发挥着巨大的功能和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说,一部艺术效果好的电影完全取决于电影美术制作水准。但现实是长期以来在我国电影事业中,电影美术以及服装、道具、化装等艺术创作人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常常被人们忽视。只有当电影要开拍时,由于需要为各种人物设计造型形象以及需要创设每个人物角色所在的特定的典型环境空间,人们才会想到服装、道具、化装等造型形象设计师,才会想起电影美术。然而,在一部电影拍完结束以后,人们又会将电影美术和电影美术设计师们抛之脑后。
我国电影事业辉煌历史进程中,电影美术也随之发展起来,它不断创新进取,吸收来自其他艺术门类的创作灵感,打开了我国包括戏曲、舞蹈、文学、音乐、书法、绘画、建筑以及雕塑等在内的艺术宝库,汲取各个学科包括经济学、社会学、民族学、政治学以及哲学等精华,将其融入电影美术设计创作当中。因此,我国电影美术创作突出表现了以下两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我国电影美术的设计观念正在逐步转向多元化。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电影事业也从曾经彷徨、低迷、不知所措到现在硕果累累、任重道远。这都归功于电影工作者们对电影的热爱、挚诚和奉献,创作出许多优秀的电影作品。由于电影美术的创新意识多元化,其设计理念与电影导演、录音、摄影相互融合,使得我国电影美术正在为创作具有独特的、新的观念和视觉电影呈现给观众。二是由“银幕”上“荧屏”看电影,成了我国电影美术创作的一大触角。随着我国电视事业的迅猛发展,为我国的电影美术设计师们的创作又开辟了另一块天地。比如当代一些著名的电影导演韩小磊、郑洞天、张暖忻等优秀电视剧作品开炉,就很好地体现了“电影美术”向“影视美术”的延伸。我国电影在创作和设计的转变过程中,从突破传统的戏剧式电影模式如电影《生活的颤音》,到写意影像美学观念的形成如电影《都市里的村庄》,到写意影像学观念的成熟如电影《花样年华》。
二、我国电影美术发展前景展望
随着中国加入世贸后,国外影片相继引入,给国产电影业带来了巨大的竞争压力。面对外国竞争加剧,我国电影美术更应该进一步发展壮大,使电影业真正进入国际竞争市场。然而电影美术的发展需要众多有才华、有奉献精神、对电影美术热受的电影美术大师。电影美术的发展前景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应当明确电影美术师的任务,绝不是只限于搭布景。电影美术师的任务是对电影进行造型总体设计,他们运用技术与造型手段对电影造型进行创作构思和宏观艺术把握,确保艺术构思和设计的质量,使电影具有高度的美学价值,绝对不是简单的搭布景而已。就算是现代剧拍实景,电影美术师通过摆摆道具,搭搭布景,也具有高度的艺术性和很强的技术性,是其他任何部门无法做到的。况且,在不需要搭布景的现代剧中,电影美术师要根据剧本选择适合的场景,画出场景的平面图纸,并为人物设计制作道具、服装、化装等。美术师还要根据剧本构思出电影图画,提供给导演先期案头创作。因此,可以看出电影美术师所承担的任务范围很多、形式多样、性质各不相同,包括电影场景造型、人物造型、镜头画面造型以及艺术和技术等方面。我们可以形象地将电影美术师比喻为是电影导演的“左膀右臂”,这也是一位美国电影理论家对电影美术师能够协助导演进行深层创作的很好评价。可见,一部影片的外部形式的风格是什么样的取决于电影美术师对电影的创作、造型、设计,他们的美术创作的成功与否,都会直接影响着电影影片的艺术水准。美术师在对影片进行整体创作时,在导演的总体构思下,将剧本的环境、人物形象等转化为具体形象,从而打造人物造型和景物造型,设计制作出有时代的、有特色的、有生活气息的、有性格特征的电影艺术效果。
第二,不能墨守成规,闭关自守,要学习和借鉴外国电影的创作思路和方法。我们对欧美的数字电影有着极大的兴趣,并把学习与借鉴它的所运用的整体数字技术制作和部分启用数字合成影像镜头运用到自己的电影创作中来。比如在影片中运用长镜头,不仅能够让观众总览整个故事情节的连贯性和现实空间的全貌,又能展现出空间、时间的真实性,摈弃了戏剧的严格符合因果逻辑的简略方法,再现了情景事物的自然过程。电影《悲情城市》是运用长境头的典范,通过长镜头将故事情节真实展现了当时年代的生活,巧妙地将琐碎的家常细节穿插在其中,使观众和银幕之间产生一种距离感,有让观众独立思考的空间。为了尽快使我国的电影艺术得到发展,我们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开展了对电影艺术语言的研究,对世界电影艺术语言的变化和发展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总结,以便借鉴和吸取到我们自己的电影中来,从而促进我国电影语言的更新和进步,促进我国电影艺术更好的发展。由于电影语言的现代化,打破了我国先前许多电影语言的陈旧,电影镜头节奏明快,语言简洁而富有内涵。如电影《盗马贼》《喋血黑谷》《猎场札撒》《邻居》《霸王别姬》《大红灯笼高高挂》《英雄》《十面埋伏》《双旗镇刀客》《天下无贼》《手机》等。
第三,要加强中外电影文化的交流和中外影人的合作。目前,有许多中外拍的电影,比如《中国人民的胜利》《解放了中国》这两部中苏合拍的彩色纪录片;近期在上海热拍的中法合拍的影片《真实》;还有《大长今》《从北京到首尔》《成都,我爱你》等,近些年来,我国与国外电影的交流和合拍逐渐增多,中外影人一起创作交流合拍电影,在影界已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其中绝大部分都是我国的电影美术师们以饱满的热情和积极的态度,吸取国外电影美术艺术与技术的精华,为我们全国观众和世界观众献上的经典之作。当下,摄制合拍片的意义不仅在于探索和反映人们共同感兴趣的生活主题,而且还促进国与国之间在电影技术方面的沟通交流。这种合作拍片的方式扩大了我国电影美术工作者的艺术创作视野,积极探索新的电影艺术风格,提升了我国电影美术事业的发展。
第四,加快中西文化的融合。艺术家叶锦添先生在与李少红导演合作时,为电视剧《大明宫词》和《橘子红了》进行了美术设计。人们可以发现,他的设计作品中融入了对中西文化的创新思维。他充分运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典型元素,但是又对剧中人物形象造型和空间环境组织进行艺术处理,不再是简单的还原历史。这种中西合璧的美术设计,贴切表现了人物的身份、社会地位以及心理情感主色调。值得一提的是,人物服装和随身道具设计为电视剧的大获成功增色不少,丰富了人物形象传递出的特定社会信息及文化底蕴。在电影《英雄》和《十面埋伏》中,美术设计艺术手法运用得更加极致,美术创作思维的艺术想象力已经完全游离于历史真实之上。这种以“幻”式的创作思维更符合现代艺术中的简约风格,电影人物、场景的色彩鲜艳亮丽,造型飘逸洒脱,并无过多的修饰和点缀,使电影画面营造出中西电影文化浑然天成的造型设计。同样,电影《无极》中的美术设计风格也属于这种“幻”式思维,在中国古典美中实现了与现代艺术简约特征相结合。我们相信,随着中国电影走向世界的步迈加快,电影制作科技的不断发展,这种中西文化融合的趋势将会更加明显。
三、结 语
我国电影经历了百年的沧桑变化,进入21世纪后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起点。据统计,2010年我国电影的票房创纪录地突破了100亿。在这种良好的态势下,我们的电影人更应当努力奋发,给广大影迷创作出更多的优秀影片。在这个团队中,作为电影美术更应当发挥自身特点,为每一部优秀电影创作出最佳的美术特征。
[参考文献]
[1] 宫林.论中国电影美术之“意象”与“造境”[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8(05).
[2] 张鹏.艺术中的理想――浅述中国电视剧美术设计近30年的发展[J].中国电视,2009(11).
[3] 赵泉.独具特色的中国电影美术史[J].美术之友,2008(01).
【关键词】 英文电影;英语学习;应用;优势;价值;策略
英语学习是困扰多数中国学生的一大问题,然而电影自从1895年12月28日诞生至今,却一直是备受学生喜欢的一种艺术形式。鉴于此,如果能将英文电影合理的运用到英语学习过程之中,必将会产生事半功倍的作用。
一、英文电影在英语学习中的优势
1、英文电影为英语学习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兴趣
英语的学习是需要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没有一定量的知识积累是很难达到质的提升的。知识的原始积累本来就是一个漫长艰辛而又枯燥乏味的过程,因此,对于多数学生来说,如何使得英语学习变得更加生动有趣、轻松愉快,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英语学习势必很难得以持久。英文电影在英语学习中的运用使得英语学习变得有趣,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培养并促进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英文电影既有电影的本质艺术特性,又有画面和声音的完美结合,这就使得英语学习从传统的书本学习迁移到了英文电影学习中来。在观看英文电影的过程之中学习英语,不仅可以使得英语学习变得生动有趣,而且可以有效的减轻学习负担,提高学习效率,进而培养起良好的英语学习兴趣。
2、英文电影为英语学习提供了逼真的语言环境
电影是声音和画面通过蒙太奇组合而成的一门艺术。电影的最大特色就是声音和画面,英文电影的声音和画面可以给英语学习带来一定的视听感受。在英文电影中学习英语,不仅可以感受到英语学习的乐趣,同时还可以感受到逼真的语言和环境。语言环境对于学习一门语言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创造出逼真的语言学习环境,才能在学习英语的同时通过电影的试听语言深刻的感受到英语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风俗习惯等,这样的语言学习才是真真正正符合语言环境的学习。因此,在英文电影这样的语境下学习英语,不仅可以学习到地地道道的英语发音,而且可以学会不同场景和不同环境下的语言选择和语境运用。这样长期以往,伴随着英文电影如同身临其境一般的学习英语,必将使英语水平和运用能力得到全方位提升。
3、英文电影可以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交流欲望
英文电影画面直观、发音准确,通过声音和画面的完美结合,配上相应的中英文双语字幕,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无尽的求知欲,以它特有的视觉效果和听觉效果打动学生。这样一来,不仅可以使得学生学习到相应的英语知识,同时还可以使学生感受到电影艺术的独特魅力。电影源于生活,它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影像呈现。通过观看英文电影,可以感受到电影人物的内心世界,进而会促进学生与电影人物的情感共鸣,并以此激发学生内心深处一种强烈的交流欲望,当然这也正是语言学习和运用的最终目的。因此,通过观看英文电影学习英语,激发学生的交流欲望,使得学生可以逐渐消除内心胆怯,进而敢于发声,敢于说话,敢于分享、敢于交流。如此,对于学生英语口语水平和交流对话能力的培养和提升都将具有独特的教育作用。
二、英文电影在英语学习中的应用
1、合理选择英文电影应用于英语的学习之中
电影以其独特的声画组合形式在短时间内迅速赢得了广大受众的认可,备受学生群体的喜欢。因此在将英文电影运用到英语学习之中的时候,一定要对其电影素材和资源进行全面的考量与认真的选择,同时要根据英语学习的目的和要求进行合理适当的取舍,不能随意选择或者全片从前到后依次观看,这样的话往往就会使得学习效果大打折扣,甚至会出现沉浸在电影情节之中而不能自拔的现象。所以,在应用英文电影进行英语学习时,对于英文电影的选择就显得至关重要,只有合理的选择,才能确保良好的学习效果。
2、培养科学的观影学习习惯并制定目标任务
运用英文电影进行英语学习之前,除了做好英文电影的选择之外,更为重要的是要明确学习的目标和任务,并根据其目标任务对英文电影的观看做好相应的设计和安排。因此,在选择到合理的英文电影之后,一定要明确通过本部电影想在哪些方面有所提升,通过何种观看的方式才能达到预设的学习效果,观看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带着那些思考问题去观看,这些都是需要在观看英文电影进行英语学习之前做好合理科学安排的。只有培养科学的学习观影习惯,并根据不同的电影制定个性化的学习目标任务,才能使得英文电影在英语学习中发挥出更高的价值。
3、按照既定目标检查调整学习方法及其进度
电影在当下已经成为一种大众艺术,由于人们在思维观念中长期以往已经认为电影就是一种娱乐,所以,在运用英文电影辅助英语学习时,一定要纠正并严防这样的错误认识或者观念出现。为此,就必须定期按照既定目标检查调整学习方法及其进度,以确保学习有效果。每一次英文电影学习之后都要做到及时总结反思,出现问题要及时解决。同时为了发挥英文电影的多元功能,在英文电影观看完后,也可策划相应的活动去开展二次学习。如可通过模拟英文电影中的经典台词来锻炼学生的英文口语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通过这些活动的策划不仅可以有效的检查学习效果,还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三、英文电影在英语学习中的价值
首先,从理论角度来讲,英文电影促进了英语学习方法的多元发展,有利于英语学习习惯的养成和英语学习效率的提升。英语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能让学生灵活运用英语进行沟通交流。长期以往,在中国由于语言环境的限制,多数学生的英语学习结果都变成了“哑巴英语”。在英语考试时,学生往往可以取得非常优秀的成绩,但是一旦在实际的交流沟通中,却很少有人能够做到大胆开口,运用自如。在当下全球化和国际化的发展背景之下,传统的英语学习方式就显得力不从心,“哑巴英语”已经不能满足时代的需要和现实的要求。因此,英文电影在英语学习中的运用必将为传统的英语学习方式注入一股全新的血液,必将会使得英语学习的方式得到一定的提升,同时也必将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中国的全球化和国际化发展进程。
其次,从实践角度来讲,英文电影丰富了英语课堂教学的单一模式,促进了英语课堂气氛并为其提供了虚拟的语言环境。中国的“哑巴英语”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因为缺乏真实的语言环境。英文电影学习打破了传统学习方法的局限,他通过观看电影的方式来进行学习,在培养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过程中突出了其特有的优势。这种学习方式能全面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从而培养其英语电影的欣赏能力,提高英语语言的模仿和表达能力,增强跨文化交际能力。当然,由于英文电影在英语学习中的应用研究理论目前还比较少,发展时间短,因此这一学习方式在当前的实际运用中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尽管如此,但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教学改革的深化,英文电影在英语学习中的地位必将日益显著,其应用也将更具发展潜力。
综上所述,英文电影在英语学习中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只要科学合理的选择英文电影运用于英语学习之中,必将会使得英语学习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刘玉红.英语课堂教学生生互动模式管窥[J].教学与管理,2010(9).
[2] 顾伟勤.论“互动假说”的发展与局限[J].外语学刊,2010(5).
关键词 电影产业新媒体发行
一、电影产业概述
(一)我国传统的电影发行
电影产业包括制作、发行和放映三个部分,其中心环节是电影发行,以发行权为经营对象。电影公司将电影的发行权转让给专门的发行公司,由发行公司全权负责电影的推广发行。发行公司同影院进行交易,同时监督电影的上映事宜和票房收益。
目前,我国主要的电影发行商有中国电影集团和华夏电影发行公司,这两家国有控股企业垄断了外国电影的国内发行权。民营的电影发行公司主要有华谊兄弟、北京新画面和保利博纳等。
电影产业链的下游环节是电影放映。我国电影放映的单位是院线,遵循院线制。电影进入院线所获得的票房收入由制片方、发行商和放映方按比例分账。除了院线以外,电影的发行渠道还包括电视频道、音像DVD、网络和海外发行等。电影收入主要来自于票房、版权经营和电影衍生品开发。版权保护完善与否关系着电影收入的多少。
(二)我国传统的电影发行方式的弊端
1、过于重视票房成绩
一直以来,院线是我国电影发行的主要渠道,电影票房成为判断电影市场价值的重要因素,也是“影响一部影片向其他发行窗口推广,向消费品经营商进行特许使用权转让,以及向其他国家和地区发展潜力的重要元素。”[1]而我国对电影版权的保护不完善,电影通过其他发行渠道所获得的经济收益有限,这也促使整个行业更加重视票房收入。
我国的电影票房遵循着“二八法则”。“二八法则”由意大利经济学家巴莱多提出,就电影票房而言,可以理解为电影票房80%的收入是由20%的影片创造的,剩下80%的影片虽然是大多数,但只贡献了20%的票房。我国每年电影票房成绩依靠进口大片和少数国产“大片”,影院主要从这些票房中获得收益,而票房表现不佳的影片难以获得较多的拍片量,票房前景不被看好的影片甚至难以进入院线。
2、大量电影难以进入院线
我国目前的银幕数难以满足电影放映的需求,这意味着有大量的影片难以进入影院同观众见面。“2012年前11个月,我国电影故事片产量达到686部”,[2]进入院线上映的约为291部。许多电影面临着零拷贝的尴尬局面。
这些无法进入院线的电影,往往具有如下的特点:中小成本制作,没有名导演、名演员,服务于国家意识形态宣传的特殊题材电影,小众的艺术电影。总而言之,这些电影不是“大片”。这部分电影同市场的联系并不紧密,带有一定的盲目性,一些特殊题材的电影得到国家的补贴,成本都比较低,发行商也不会对这类电影投资太多。影院在满足了国家配额的最低标准后,不会为这部分影片提供上映机会。这也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我国电影资源的浪费。
二、新媒体与我国电影发行
如前所述,没有名导演和名演员的小成本微电影或艺术电影往往难以在影院获得充分的拍片量,或者根本没有机会进入院线上映。然而,这类影片真的没有观众需求吗?
2010年,视频网站优酷与中影集团合作,推出了专门在视频网站播出的新媒体电影——《11度青春系列电影》。其中《老男孩》以优良的制作和梦想与青春的主题引起了从60后到90后网友的广泛共鸣,以“病毒式”的传播速度迅速席卷了整个网络,创造了微电影的收视奇迹。
新媒体是电影发行、放映的全新渠道,给每一部影片提供了机会,以“长尾理论”突破了“二八法则”。“长尾理论”由美国人克里斯•安德森提出,指的是当商品储存、展示的场地足够大而流通渠道又足够宽广时,那些看似需求极低的产品,只要有卖,都会有人买。这些产量和需求都不高的产品不断积累而占据的共同市场份额,同热门产品所占据的市场份额相比,可能更大。相比于“大片”,中小成本制作,没有名导演、名演员,服务于国家意识形态宣传的特殊题材电影,小众的艺术电影在市场前景上面临着更大的风险,上映空间小。而新媒体得益于技术的进步,能够随时随地覆盖网民,每部电影都能给找到自身或多或少的观众。电影通过互联网存储和流通基本上是无成本的,点对点的传播方式和广泛的受众覆盖率能够使每部电影的观众在最大程度上聚合,使较冷门的电影获得最大的市场价值。
新媒体提供了多种电影发行的渠道,这些新渠道的优势在于:
首先,电影发行时间和观影时间、方式比较灵活。传统电影产业中,电影收入由制片方、发行方和放映方按比例分账,影院会随时将票房成绩不佳的电影撤下。而新媒体使比较冷门的影片不用受制于院线的拍片时间而能够寻求最适合的新媒体平台,观众也可以自由选择观看影片的时间和环境,不用受控于影院的安排。
其次,新媒体的受众针对性强,能够提升电影的市场适应能力。新媒体的传播方式是点对点的、互动式的。电影的新媒体传播能够直接连接到每一个受众,及时了解观众的反馈,可以随时根据观众的反应来调整发行方式和发行平台。在新媒体语境下,影片在某种程度上已经不是稀缺物,观众的注意力才是稀缺资源。通过新媒体,电影的发行、营销可以最大限度地找准目标受众,找到最合适的平台。
新媒体丰富了电影发行和放映的方式,为拓宽电影发行渠道提供了良好的机遇,能够成为院线制的重要补充。电影产业可以利用新媒体所提供的新的发行渠道,实现电影的多元化发展。
参考文献
1.高红岩.美国电影企业的市场发行模式分析.当代电影.2006(6)
2.刘君凤.2012年前11个月全国电影票房达143.5亿.
http://et.21cn.com/gundong/etscroll/2012/12/19/14086858.shtml
3.蔡滢.浅谈网络对电影发行方式的影响.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03(5)
[关键词] 互联网;电影制作;大数据;叙事
课题项目:本文系广东省教育厅高校质量工程教研项目成果(项目编号:20120202069);“千百十工程”人才培养项目成果;国内访问学者项目成果。
互联网正在“颠覆”旅游业、图书业、金融业等行业,当前传统电影业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与变革。博纳影业集团总裁于冬先生认为:“未来传统电影公司将为百度、阿里巴巴等互联网企业打工。”互联网是否会颠覆传统电影业也成为2014年北京国际电影节中的热门话题。2014年6月19日笔者采访了阿里巴巴副总裁高红冰先生,他认为:“互联网时代传统行业不改变就面临出局的危机,传统的电影业也已经面临着巨大挑战。”传统电影业到底是被动颠覆,还是顺势变革呢?互联网对电影制作、传播、营销等各个环节都已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重点从电影制作角度来论述。
一、互联网与电影发展的时代背景
目前互联网公司已陆续将电影产业列入其发展战略,并涉足电影产业的多个环节,包括制作环节。2014年3月27日,优酷公司宣布成立青年导演电影基金,未来5年将投拍约30部影视作品。4 月 16 日,腾讯公司了引人注目的泛娱乐战略,该战略涵盖了影视、文学等业务,并明确把电影纳入未来重要业务之一等。一系列关于互联网公司涉足传统电影产业的“新浪潮”一浪推一浪,使得不少传统电影从业者感到担忧和困惑。2014年1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在北京了《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该报告统计,截至2013年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618亿人,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约5亿人。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成为我国互联网发展的亮点。2013年12月工信部正式向中国移动、联通和电信三大运营商发放4G牌照,标志着我国4G网络时代的到来。高速的4G网络技术进一步加速影视产品走向移动端,以影视为代表的视频业务已经成为三大运营商4G移动业务发展的重点。随着4G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用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在线观看电影的网民将越来越多。移动互联网也将进一步加速对传统电影业的“颠覆”。所以电影产业已经站在一次重大转型的新拐点上。
二、互联网对电影制作的影响
(一)对制作资金的影响
制作资金是电影制作能否持续的关键。娱乐宝、众筹等新兴的互联网电影融资方式备受关注。互联网企业的融资速度,是传统电影公司无法想象的,互联网未来可能成为电影制作融资的主要渠道之一,从这个角度正呼应了互联网是传统电影之“颠覆者”一说。2014年3 月26 日,阿里巴巴公司推出了娱乐宝预售平台,网民支付 100 元人民币便可投资影视产品娱乐宝,首期推出的产品包括《小时代3》《小时代4》《狼图腾》等电影,4月3 日,首批约78 万份娱乐宝都被售完,数十万网民通过娱乐宝参与到电影投资中,成为准投资人。娱乐宝第二期总投资额达9 200万人民币,支持了《露水红颜》《绝命逃亡》《老男孩》等电影项目。娱乐宝实现了普通网民都可以成为电影投资人的梦想,并能获得7%的年化收益,网民和电影企业都能从中受益,未来将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互联网众筹也是备受关注的新型融资模式。网络动画连续剧《十万个冷笑话》通过众筹为其电影版的制作成功融资。“在5 400位网友的支持下,项目资金已达135万人民币,已经超过预定的100万人民币筹款额。”[1]电影版《十万个冷笑话》的制作资金,因借助互联网众筹和社会化平台的力量,极大地提高了网民的参与度。动画电影相对实拍电影一般制作周期更长,制作成本更高,常让不少动画项目因为资金问题而无法启动或夭折。所以互联网众筹让我们看到了一种全新的融资模式,这也为国产动画电影制作带来了新的启示和希望。
(二)对叙事方法及故事内容的影响
电影所发生的变革正在形成世界性的新潮流,以美国著名学者列夫・曼诺维奇为代表的理论家已经在探索互联网电影理论与叙事理论,其代表性的理论有数据库叙事(Database Narrative)等。数据库叙事是基于互联网数据的叙事方法,其与大数据思维、互联网思维有着密切联系。大数据思维又是互联网思维的集中体现,尤其强调市场与观众的重要地位,强调电影制作要尊重观众与市场的回馈,注重双方互动,如果只是表达创作者个人意愿的电影,已经很难满足观众和市场的需求,也难以适应未来影视行业的竞争。观众的体验和需求成为电影内容选择和评价的重要依据。所以电影创作者更要避免单向叙事和内容的自我陶醉。
2013 年美国电视连续剧《纸牌屋》的火爆也引起电影制作人对大数据思维的关注。从故事内容设计到导演、演员的选择,都是视频网站 Netflix 通过研究网民在互联网上的行为和使用数据来决定的,因此深受广大网民欢迎。行业相关报道显示,“Netflix 每天收集网上产生的三千多万个用户行为,包括每个用户观看视频时会在哪里回放、暂停、快进,以及评论和搜索请求等,将其记录下来进行统计分析。虽然无法知道单个用户行为的动机,但通过行为的集中度可以分析出什么样的情节关注度高,观众喜欢哪位演员的表演等。Netflix 根据研究结果来调整剧情和演员。”[2]乐视影业公司有着明显的互联网基因,该公司投资并发行了电影《小时代》,也运用了大数据思维来制作这部电影。据公司CEO 张昭先生介绍,制作团队制定了“一定三导”的策略。所谓“一定”,就是用数据来定位观众和影片。团队通过分析《小时代》在文学网站上的点击量,定位影片未来的核心观众和第一、二圈观众。 “三导”即导航、导流、导入。就是产品与消费者之间的社会化沟通。经过长时间社会化发酵导航以后,才有了导流。把各种互联网平台上部落里的网民们想办法导入电影院。[2]互联网公司最大的优势之一,是在互联网数据分析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对观众需求的了解。如果互联网公司拥有了足够的电影制作人才,具备了更强的内容制作能力,将进一步促使观众的观影习惯发生变革,促使实体影院和“互联网影院”去更好地满足观众和市场的需求。
基于互联网思维的互动叙事方式也可以总结为UGC模式,UGC就是user generated content(用户生产内容),即用户将自己喜爱的内容通过互联网进行展示或者共享给其他用户。UGC互动模式下观众不只是普通观众,而同时转变为电影内容的创作者、共享者与传播者等多重角色。当红韩剧《来自星星的你》在中国主要是通过互联网来传播,其编剧也体现了UCG互动模式,编剧团队密切关注网友的想法,进行互动式编剧,通过互联网追踪市场的反馈,并根据观众的需求灵活调整剧情,甚至根据观众的需求调整拍摄进度,整个过程非常注重与观众的互动,从而极大地降低了市场风险。这种创作模式也完全适用电影的创作。单向、被动的叙事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未来发展趋势,但无论互联网对电影叙事方式和内容怎样“颠覆”,好的故事内容和合适的情感表达依然是不变的王道。
(三)对制作技术的影响
2014年6月13日笔者采访爱奇艺CEO龚宇先生时,他说:“爱奇艺已经联合TCL、创维等公司推出了互联网电视,把电视与互联网连接,可以让一家人在客厅通过电视下载和观看影视节目。”2013年1月腾讯公司与环球、米拉麦克斯等著名电影公司达成协议,开创了全新的互联网电影业务――“好莱坞VIP”,网友可以在腾讯互联网平台上观看到与院线同步的好莱坞影片。这样观众不用去实体影院也可以看到新上映的电影,“互联网影院”对实体影院必然会带来强烈冲击,观众将不愿意去实体影院观看缺乏视觉冲击力的电影,而会转向“互联网影院”。有强烈感官刺激的奇观电影、立体电影更容易吸引观众去实体影院观看。所以进入实体影院上映的电影将更重视感观刺激,这将促使奇观与立体电影更快地发展,观众对视觉刺激的要求会越来越高,所以互联网将加速电影技术的变革,数字技术是电影制作技术的发展趋势,这也促使电影与科技的进一步结合,不只是表现为3D立体电影,还包括4D、5D电影的发展,目标吸引网民走出“互联网影院”,转而走进实体影院体验身临其境的感觉。
不少学者认为视觉特效只是故事的附庸。但2014年6月11日在北京电影学院的中外电影导演交流会上,张艺谋谈到其执导的最新电影《长城》的创作时说:“故事和视觉特效的重要性对于电影已各占50%,电影《长城》会非常重视视觉特效,我们将与全球许多特效公司合作。” 2014年6月27日《变形金刚4》在我国上映,该电影首次使用了被誉为业内最先进的、全球仅有三部的 IMAX 3D数字摄影机来拍摄,这样的视觉大片更容易吸引网民走出“互联网影院”,走进实体影院。感官刺激和故事一样成为吸引观众走进实体影院的关键因素。
笔者认为“互联网影院”与实体影院之间的竞争将会更激烈,互联网对实体影院的冲击将加速立体电影、奇观电影的发展,也将给国产电影制作技术带来严峻挑战,目前以好莱坞为代表的西方大片的数字技术有着明显优势,以卡梅隆为代表的具有科技教育背景的导演已经掀起了电影制作技术的革命。国内许多电影都对国外特效公司存在一定依赖性,所以国内本土电影特效公司急需提高制作技术。笔者基于互联网带来的技术冲击,专访了著名电影学者、北京电影学院陈山教授,他认为目前中国电影制作技术和人才培养都亟需改革,电影学院亟需招收和培养有理工科背景、精通数字技术的科技型电影人才,只是培养艺术、文学型人才将难以适应未来电影技术的挑战。中国亟需更多像香港徐克先生一样在数字特效电影领域大胆探索的导演。
三、结 语
2014 年互联网已经注定成为这一年电影产业的关键词。互联网不只是一个传播平台,更是一种思维和产业运作方法,也为电影业带来了更多可能性,在互联网时代,以《小时代》《后会无期》、电影版《爸爸去哪儿》《人再途之泰》为代表的没有大腕导演的电影也能获得成功。年轻化、互联网化将成为电影业发展的新方向。互联网公司直接参与电影制作,必然挤占传统电影公司的市场空间,制作电影也不再是传统电影公司的专利,传统电影行业终将遭受互联网的冲击和“颠覆”,但是互联网绝不是传统电影的“终结者”,每次“颠覆”也会带来变革与重生。电影与互联网的结合已经成为势不可挡的发展趋势,传统电影业只有加强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才会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
[参考文献]
[1] 许嘉.点名要答到――众筹改变电影业生态的一种可能[J].大众电影,2013(19).
[2] 蒲剑.基于互联网的贺岁电影分析[J].当代电影,2014(04).
[3] 杜静芬,孙玉强.浅谈数字电影中技术与艺术的关系――从《变形金刚2》效谈起[J].电影文学,2009(20).
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网络调查法、走访调查法。
结果与分析
1.国内跑酷运动的开展形式
俱乐部形式:俱乐部是跑酷存在并开展的基本形式,据统计,山东、河南、江苏、四川等地的跑酷团队数目相对较多,而如、新疆、甘肃、吉林等地的跑酷团队数目相对较少。由此可以推断,区域经济、文化、教育等因素可能是限制跑酷运动发展的主导因素。以商业为主要目的表演形式:跑酷团队是由许多跑酷爱好者自发组织起来的,他们有着共同的目标,团队也有一个很酷很炫的名字。跑酷运动的开展形式主要涉及自发组织的训练、表演、影视、广告等各个领域,这些活动主要是为了能够筹集一定的资金维持团队自身的运转。目前,国内的各大城市都有形形的跑酷团队,有些团队已经在国内小有名气。竞赛形式:随着跑酷运动在国内参与人群的不断增加,跑酷运动的相关赛事也逐渐开展起来,比赛以精英赛、交流赛、公开赛等形式为主。比赛的项目设置主要有个人技巧、团队技巧、个人计时、团队计时、个人表演和团队表演。比赛举办主要是以民间举办赛事为主,通常会受地域的限制,参与人数较少。影响力不大。直到2009年10月31日,官方才正式组织了全国首届极限跑酷大赛。
2.国内跑酷运动的发展前景分析
城市群众体育中的发展前景:在国内参加跑酷运动的社会人群来自各种不同职业,有公司白领、工人、自由职业者等。跑酷运动在发展中,可以根据不同人群、不同地点,降低跑酷运动的难度,使更多不同年龄阶段的人加入到这项新兴的体育运动项目中来。学校体育中的发展前景:2007年北京电影学院的学生杜易泽自发的组织成立了中国跑酷俱乐部,成为“中国跑酷第一人”。大学校园文化氛围很丰富,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为跑酷运动“跑进”大学学校体育提供了保障。当今大学校园规划的最主要特点就是呈现“花园式”。校园跑酷运动正好可以把偌大的“花园式”校园作为训练场地,并且学校所有的栏杆、屋顶、墙壁、树木、花丛等都可以作为被超越的对象。因此,校园的场地设施为其在学校体育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竞技体育中的发展前景:跑酷运动传入国内的时间较短,有关部门应尽量争取国家的政策支持,对该项体育运动进行广泛、积极的宣传,使更多的人知道它的存在,为跑酷运动在国内的由民众体育向专业竞技体育过渡奠定良好的基础。
结论与建议
1.结论
国内跑酷运动的开展形式所涉及的领域包括训练、表演、比赛、影视、广告等,大多以比赛和商业为主要目的。跑酷运动的发展要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并根据不同的练习人群改变跑酷运动的难度和比赛规则,要根据大学校园的建筑特点和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特点进行该项目的难度设置,同时需要有关部门的政策支持,开阔眼界,将国外跑酷运动发展方式带进国内。
2.建议
浙江传媒学院是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是目前全国培养广播影视及其他传媒专门人才的主要基地之一。目前有全日制在校生14000余人。学校前身是浙江广播电视高等专科学校,隶属于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2004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升格成本科院校并更名为浙江传媒学院。2011年10月经教育部批准获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 学校拥有两个校区,分别坐落于素有“人间天堂”美誉的杭州市和江南水乡“乌镇”所在的历史名城桐乡市。
华策电影学院位于浙江传媒学院桐乡校区,是由浙江省新闻出版广电局、浙江传媒学院、桐乡市人民政府、浙江华策影视股份有限公司(注:浙江华策影视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致力于制作、发行影视产品的文化创意企业,是经国家商务部、文化部、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四部委批准的首批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也是国内第一家以电视剧为主营业务的上市企业(股票代码300133)。华策影视是国内目前规模、实力的影视企业之一,公司年出品精品影视剧超1000集,电影十余部、大型综艺数档。电视剧《何以箫笙默》、《解密》、《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锦绣未央》、《亲爱的翻译官》、《孤芳不自赏》,电影《非凡任务》、《太平轮》、《功夫瑜伽》、《聂隐娘》、《反贪风暴》等热播剧均是华策影视的优秀作品。)四方共建,由浙江传媒学院与华策影视集团共同出资1亿元成立的浙江传策影视科技有限公司委托管理,总投资4.8亿元强力打造的全国首家“混合所有制”本科教育改革试点单位。
二、项目背景
为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要求和积极响应《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经过认真的实践和调研,结合目前国内外影视艺术类企业的用人需求和现状,大胆创新和尝试校企合作联合培养专业人才。学院采取“2年课堂理论学习+2年岗位实践”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着力培养理论功底丰厚,实践技能突出的应用型、职业化高端影视专业人才,以实现人才培养标准和要求与企业用人标准和要求无缝对接。
四、专业前景分析
1、电影表演艺术
随着传媒业的发展,媒体对电影表演类人才的需求量更是逐年剧增,电影表演毕业生就业呈较为灵活的特点。近年来迅猛发展的文化产业,电影、电视剧、广告等事业为影视表演专业的人才提供了各种各样的岗位,使影视表演人才在选择岗位时有了较大的选择空间,就业前景非常广阔。与其他普通专业相比,就业起点较高,收入丰厚。本专业毕业生可以在电影制片厂、电视剧制作中心、电视台、各单位剧院或者剧团、国家机关、宣传文教部门、企事业单位和高校从事表演,宣传,教学与科研等工作。
2、电影制作艺术
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引发媒体和整个社会的高度关注,据数据显示,其影视制作、特效等专业的就业率超过93%,目前电影、电视剧制作行业人才缺口达到20万左右,这其中当属特效剪辑师、栏目包装师、动漫复合人才、微电影制作最为缺乏。同时在影视行业薪资其实普遍比传统行业高很多,据调查报告,影视行业平均收入7000以上的人员达到30%,比起其他行业高许多,而大部分影视公司福利体系完善、奖励手段多样化更是吸引人,可见影视后期制作行业可谓是香饽饽的行业。
3、电影造型艺术
近些年中国影视业正在飞速的成长阶段,在2013年电视剧的产量甚至高达15000集左右,年产量居世界第一位。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来支持它的发展,而影视化妆就是这其中重要的一环,化妆行业的高速发展使得社会上对化妆师的需求越来越大,市场发展很快,特别是有技术含量的化妆师会有非常好的发展前景和发展空间,这也是现在许多有志青年、时尚达人学习电影造型艺术专业的原因之一。影视化妆师的就业方向也有很多选择,不再仅仅局限于影视化妆,而是涉及到更广的行业,包括摄影、新娘化妆,明星及个人形象设计、化妆导师等,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职业规划和想要从事的行业类型来选择一份满意的工作。
4、影视管理与贸易
2014年6月,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联合财政部、国家发改委等七部委了支持电影发展的九大经济政策,预示着影视行业正迎来一轮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行业的发展和机遇的把握离不开高素质人才的支撑。既懂艺术创作,又懂经营管理,既有审美能力,又有市场敏感的复合型人才已被公认为目前我国影视行业里最最稀缺的一类人才,这类人才的缺乏已成为制约影视企业甚至整个行业发展的瓶颈。本专业方向主要为电视台、影视剧组、影视文化公司、发行放映机构培养扎实掌握影视节目制作相关知识,又具有较高项目经营管理和市场运作能力的,从事影视作品生产的融资、制作、发行以及市场策划、组织管理、人力资源开发等工作的制片人、文化经理人和项目管理师等复合型高级专业人才。
5、网络影视
我国网民人数不断增加,目前已经有超过7.1亿网民在使用传统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网络渗透率超过了50%,成为了世界上规模的互联网市场。与之相伴随的是新兴网络影视媒体的蓬勃发展,各大网络影视媒体的互联网影视演艺人才的发展空间越来越大,在这样的背景下,形成了媒介融合的大趋势,这就需要进一步培养适应新的融媒时代的网络媒体传播人才和互联网影视演艺人才,尤其是以网络主播等新兴职业最为火爆,全民直播时代的已经到来。网络影视类专业(互联网影视演艺方向)的就业方向主要是网络主播、淘宝主播、手机主播、影视表演、脱口秀主持人、演员、播音支持、口才培训教师、网拍模特、礼仪模特、彩妆模特等。
五、特色优势
1、业内顶尖师资团队——由浙江传媒学院电影学院核心专业教师+国内外业内知名专家教授+演艺明星+业内大佬+华策影视一线影视剧运营团队组成的豪华阵容师资团队。
2、丰富完备的实训设施——总投资4.8亿打造综合影视实践实训园区,配有5000平米摄影棚,影视基地及专业化教学实训场地等一应俱全。
3、统一制度化日常管理——项目所有学生均享受与浙江传媒学院全日制普通高等教育本科统招生相同的学习环境,实行半封闭式管理。
4、稳定畅通的就业渠道——顺利完成学业的学员可进入华策影视集团艺人库,表现优秀的学员毕业之后也可直接推荐进入各类影视传媒机构就业或成为华策影视集团签约艺人。
六、招生计划
七、收费标准
(1)学费按照学年收取,该培训费用包含职业教育理论培训费、职业技能及实践实训费,收费标准为每生每学年26000元(五年制学员收费标准为28000元);
(2)为鼓励全体封闭培训学生踊跃参加学历教育,凡通过学院组织的成人高考、自学考试、远程教育等相关课程学习、考试并取得学历证书,所需学历学习的学历费用由学院全额承担,如学生在规定学制学习期间未能取得国家承认的学历,因相应学历课程均已安排学习,上述培训费用并不能减免或退还部分费用;
(3)住宿费:2800元/年(6人间);
(4)代管费:2000元/年。
八、招生对象与报名要求
1、主要招收应往届普通高中、职业高中、中专、技校毕业生(五年制招收初中毕业生),要求身心健康,能够坚持正常学习,原则上应具有报读专业须具备的艺术基础。尤其欢迎表演艺术生、网红达人、综艺新人、表演爱好者踊跃报名。
2、五官端正,口齿清晰,男生身高原则上不低于165CM,女生身高原则上不低于158CM。眼球无变形,无色盲、色弱、斜眼,矫正视力4.8以上;面部、颈部、手部无明显疤痕,肤色好,无纹身,无久治不愈的皮肤病,听力不低于5米;无传染性疾病或其他不适于就读的疾病。
3、对于电影方面确有突出优势、才艺或强烈的从业热情和兴趣者,可适当放宽入学条件。
九、报名程序与录取入学
1、报名时需提供下列材料:
(1)报名表1份
(2)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4份
(3)高考成绩单或高中、中专、职高、技校毕业证书或其它学历证明材料复印件各1份(原件需验视)
(4)一寸正面免冠照片8张、两寸照4张
(5)获奖证书、资格证书复印件等。
2、专业测试与录取:经学院高端职业教育招生办公室现场组织的入学面试后,确定预录取名单,并发放入学通知书,持通知书在规定时间入学报到。
十、联系我们
报名地址:
【下沙校区】杭州市下沙高教园区学源街998号浙江传媒学院艺术楼A区高端职业教育招生办公室。
【桐乡校区】桐乡市梧桐街道庆北西区文教区逾桥西路998号浙江传媒学院桐乡校区文创楼高端职业教育招生办公室。
报名网址:zjcmys.educ.org.cn/
全国统一咨询报名电话:400-005-2500
来校路线:
1、桐乡校区:
【桐乡火车站】乘桐乡k285路(或 桐乡282路 ) 公交车,在浙江传媒学院桐乡校区站下车即到。
【桐乡汽车客运中心】乘桐乡1路 (或 桐乡6路 )公交车, 在环西小区站转乘桐乡k285路公交车,在浙江传媒学院桐乡校区站下车即到。
2、下沙校区:
关键词:青春类型电影;青少年;审美情趣;价值导向
第一章项目总体概况
第一节项目实施的目的、意义
本作品的目的旨在于厘清青春题材电影对于青少年影响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通过正确运用政治,文化,法律等制度措施,强化提升电影的先进文化价值品味,以此来优化青少年成长的社会文化环境,培养青少年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正确的价值导向,塑造优良的社会公民群体,从而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本项目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及实践意义。从理论来讲,本作品尝试总结与建立青春类型电影和青少年价值导向和审美情趣之间的关系,丰富在电影界,青少年成长方向的理论。并且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将概念划分成可以测评的唯独,在以大学生为代表的青少年群体中进行调查。通过获得的数据进行全面的分析,以期能够丰富电影学界相关理论和青少年群体中审美素养和价值导向上的实证研究。从实践上讲,研究这一课题之后会引起相关部门单位对于青春题材电影的重视,并对其对于青少年的影响进行分析和扬弃,从而更好的促进青少年审美情趣和价值导向的正确培养与良性发展,以达到给予青少年正向良性引导的作用。我们借此课题向相关部门呼吁,应当对青春题材电影更加重视,给予更多的关注,扶持和斧正。
第二节项目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一、项目主要内容
本项目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1.选取几部深受青少年喜爱的青春题材电影,进行深入研究,探究其特点。2.对青少年群体进行抽样问卷调查,探究其喜爱的电影类型以及对青春题材电影的看法和期望等。3.探究青春题材电影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问题成因,分析得出解决方案。
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如何发展思想健康,情趣高尚,且为青少年喜闻乐见的青春题材电影,以及青春电影如何在潜移默化中给予青少年在价值导向和审美情趣上的正面积极影响,是当下电影行业尚未解决的问题之一。当下的青春电影在中国的发展遭遇了一定的困境,由于其商业价值得不到保证,电影创作者积极性受到影响,市场一度被制作低劣的所谓“青春微电影”占据。这类电影严重受到恶性商业竞争影响,为强调单一噱头,大量出现低俗性暗示、暴力情节,夸大九零后青少年的叛逆、幼稚、无知和自我放纵。给成长中的青少年极坏的影响和暗示。另外青少年正处于成长期,目前的大众传媒中一些消极的价值观和低级的审美情趣正在充斥着年轻一代的视线。青少年的价值观呈现出对崇高理想追求的淡化,并且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人本位主义趋向增强,其行为和思想观念呈现功利性和实用性趋势,青春电影亟待一个强大的引导和助推力。
第三节预期成果
通过对青春电影的分析和对电影受众群体(即青少年群体)的心理研究总结出一份较为详细的报告,对青春题材电影和青少年价值导向、审美情趣之间的关系有一个较为系统的认识和总结。分析得出青春电影的发展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对青春题材电影的前景作以较明确的定位,提出参考方向。从而促进青春电影的良性、正向发展,也能使得青春电影给青少年的价值导向和审美情趣正面引导。达到中国电影艺术事业的繁荣。
第二章青春类型电影发展现状
第一节大陆青春电影发展情况分析(研究背景)
“青春电影”追根溯源是从美国的校园电影演变而来的,70年代末“青春片”的概念由日本影评人首次提出。此类电影在国外已有系统的研究和梳理,并有其固定的模式及套路。在中国,“青春电影”的含义尚未被准确界定,但此类电影在中国电影史上也占有一席地位。
从1905年电影进入中国起,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国电影发展到一个崭新时期,伴随着救亡图存运动和新文化的兴起,中国电影适应时代需求,涌现出大量具有浓厚社会批判和高呼救亡图存的影片。如应云卫1934年作品《桃李劫》、沈西苓1937年作品《十字街头》、袁牧之1937年作品《马路天使》等这些影片可谓名副其实的成长写照。
1976年随着结束,中国电影有了很大的发展,出于对流逝青春岁月的无限追怀,无处安放的梦想成为这一时期电影创作的主要潮流。
近几年来的青春电影,开始重新重视时代的共性,以怀旧、爱情、友情、梦想等为基调,点燃观众内心的共鸣,从而获得商业上的成功。煤气罐、热水壶、阮玲玉、张国荣、新白娘子传奇,这些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最具标志性的年代记忆。男生群架、女生夜话、借酒消愁、阶梯教室自习、毕业时的歇斯底里,这是中国式青春的集体回忆,每个观众都能从中找到自己或者身边的影子。在中国社会的急速转型期,这种怀旧情怀所产生的共鸣变得弥足珍贵。
第二章青春类型电影对青少年审美情趣和价值导向的影响研究
第一节中国青春电影的艺术表达
巴赞曾经说过:一部好的电影其实中间是有“空洞”的。所以能够留下一些意境和氛围,让观众有遐想和思考的空间的电影,才能称之为引人入胜的电影。当下,很多年轻的内地导演也遵从于这一理念,对镜头语言表达技巧的学习与运用加以重视,以至于他们能够对视听化的语言有着更强的主观驾驭能力。
1.青春专属的镜头语言
1.1写实性
所谓写实,即电影呈现出的视觉效果最大限度地再现生活,将"写实性”这一审美词汇嫁接到电影影像风格当中,多体现为强调影片的镜像语言多表现纪实风格,尽量减少艺术修饰痕迹的处理方式。
1.2写意性
“意境”是中国传统审美的重要范畴之一,以这样的手法引导人们感悟生活,使得人们体悟到人生的真谛。若想让电影有写意化的风格,那么利用镜头语言表达,是一种绝佳的办法。
2.青春电影的色彩
在电影中,色彩作为一种无声的语言,旨在于增强电影艺术的视觉表现力,辅助影片营造情境,表达中心思想。
3.青春题材电影的音乐
在不同的时期,都有不同的导演在以他们的视角来展现当下青少年的生活,。而若想要使得青春题材电影能够更好的具有代入性,用背景音乐来烘托气氛,彰显主题也是非常重要的。
第四章青春类型电影的主题
第一节主题分析
电影从诞生之初就是作为一种科技发明和工业生产而问世的,在梅里爱等电影先驱发现它可以作为艺术来反映生活、表达情感之后,艺术与商业的缠绵与纠葛就在电影艺术中久久扎根。
其一表现在目前国内电影市场的评价体系上。
其二体现在“青春电影”的艺术表达上。随着青年群体在社会中的地位逐渐突显,青年文化也益丰富和发展。
其三体现在大陆“青春电影”如何实现从边缘身份已经发展成为一种成熟的电影类型,有稳定的观影群体。
第二节前景展望
青春电影在我国,尤其是大陆的发展前景很不明朗。不成规模的发展和业界“拼大片、拼票房、拼噱头”的不良发展趋势使得青春电影的类型化发展举步维艰。忽视青春不仅是对青少年的不公,更体现着民族文化在某些方面的狭隘与缺失。笔者呼吁尽快确立青春电影这一类型,并鼓励此片种的发展与创新。在借鉴他国青春电影优劣之处的基础上,开启青春电影在我国发展的新篇章。
首先,在主题的选择上有着可开拓的空间。
青春电影以成长中的青少年生活为主,其不可或缺的元素无外乎校园和家庭等与少年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受客观环境的限制,我们无法添加新鲜的花样来丰富青春的内容,但创作者们大可在主题、情节上做文章。正剧、悲剧、喜剧皆可以存在于青春中,友情、亲情甚至懵懂的爱情也应该获得应有的地位。
【关键词】高职高专;动漫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动漫产业是人才密集型的重要文化产业,是21世纪开拓潜力庞大的新兴产业。动漫产业是指以“创意”为核心,以动画、漫画为表现形式,包含动漫图书、电影、电视、舞台剧等产品的生产、出版、播出和销售等的产业。此外,动漫产业还衍生出了一些与动漫形式有关的服装、玩具、电子游戏等成品。
随着动漫产业的快速发展,人们发现了它所具有的广阔的市场前景,因而挖掘动漫人才已成为一件迫在眉睫的事情。2009年在杭州召开的中国第五届国际动漫节的活动之一,中央电视台二套《对话》栏目专门打造了题为“动漫总动员”的节目。在节目中许多动漫界人士认为,动漫产业最缺的是人才。[1]下面具体列举动漫产业最缺的三种人才:
(1)缺乏以形式为讲好故事的创作动漫的人才。动漫是个创意的产业,本来中国从不用为没有动漫素材而担心,因为我们有丰富、灿烂的文化可以作为动漫素材,但为什么我们的动漫始终不能在国际的舞台上大放异彩呢?为什么美国人反而能利用中国的文化素材拍出《功夫熊猫》和《花木兰》,从而占领全球的市场呢?其中一个重要的问题或许就是我们的动漫产品缺乏扣人心弦的故事描述形式。正如《功夫熊猫》导演马克奥斯本说的那样,拍好动画片的关键是故事、讲故事、讲好故事。因此,我们的动漫产业急需一种能以讲好故事的形式创作动漫的人才。
(2)缺乏动漫产业的运作人才。以动画片的制作为例,我国缺乏动画导演和动画制片人。在我国拍电影的家喻户晓的导演很多,如张艺谋、冯小刚和陈凯歌等。但在动画界,目前还没有比较著名的导演,更没有运作能力很强的制片人
(3)缺乏动漫市场的开发和营销人才。首先,动漫作品是一种艺术创作,而当人们想把它变为商品时,必须考虑它的市场有多大。其次,当人们在决定创作一部动画片前就必须明确以什么方式盈利。因为就盈利的方式来说,动画片与电视剧或者电影就有很大的区别。如:除去一些动画电影外,动画片盈利的70%是来自于其衍生的产品。因此,在动画片成品前就需要对该动画片进行营销和衍生产品的研发,而在动漫产品成品后也必须有恰当的营销方案。所以动漫缺乏开发和营销就没有市场,没有市场就没有盈利,随之动漫产业也就发展不起来。因此,我们的动漫产业急需一种动漫市场的开发和营销人才。
另外,现今培养动漫专业人才的高职高专院校越来越多,本来能够逐渐地适应时事所需,但事实上,动漫产业人才的匮乏依然非常严重。因为正如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的院长孙立军教授和北京辉煌动画公司的袁志刚都曾说过的,许多动画学院毕业的高材生最终都没有加入动漫同行业,因为他们觉得这个行业的付出与薪酬不成正比且压力大。从而使动漫产业人才更加稀缺。
毋庸置疑,动漫产业亟需大量的人才。那么,除了改善动漫行业的薪酬和改变动漫高材生的就业观念外,我国的动漫教育是否能提供相应的人才呢?
当前,我国动漫产业出现两个重要的问题,一是社会对其发展前景过度渲染,二是夸大了对动漫人才的需求。使得我国高等动漫教育出现了“揠苗助长”的现象。据央视统计,当前中国的动画产业假如以实际需求产量25万分钟来计算,我国则需要接近9万的动漫人才。这个假设虽然有一定的根据,但其问题在于这个假设是与发达国家同行业做对比的结果,而不是根据我国的具体国情,这必然导致在一定程度上夸大了我国对动漫人才的需求,使很多院校在没有分析清楚我国动漫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和特殊需求下,盲目争相开设动漫专业。这样的结果是学校的教学会因为没有定位好动漫人才的培养目标和设置好合理的课程而处于设备简陋、师资不足、教材缺乏、定位混乱的无序状态。这种状态下培养出来的学生无法真正吻合动漫产业对人才的要求,也谈不上促进动漫产业的发展。但是,我们必须承认大量的动漫人才必须依赖高校的培养。因此,在这样被委以重任的情况下,如何在高职高专院校培养优秀的符合动漫产业需求的动漫人才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对此,我在调研中总结了以下几点与高职高专院校动漫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有关建议:
第一,确立动漫是一门大众艺术的观念
动漫产业是一门大众化的文化产业,它是艺术、科技和商业意识相结合的产物。动漫在20世纪初出现,最早将其定义为“活动的漫画”,是电影与漫画相结合而产生的一门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后来,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创作动漫的方式越来越多,传播的渠道也日益开阔。此外,动漫的主题选择和市场定位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动漫产品不只是为儿童而设计,也为各年龄层喜欢动漫的群众不断推陈出新,成为了一种主流的现代文化艺术形式,是读图时代大众文化的主流媒介之一。但是,我国的动漫作品多是为儿童而设计,忽视了一个广阔的市场,即成年人市场。因此,我们必须确立动漫是一门大众艺术的观念,不断满足各年龄层的需要,创造出更多的动漫产品。
就在前不久的第18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期间,复星集团(以下简称复星)动作连连。6月15日,复星与上海温哥华电影学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就实习就业、培训服务、影视项目孵化等方面展开合作。就在同一天,复星继今年4月联手TPG(德太投资)投资太阳马戏团后,又宣布了太阳马戏团在中国的发展计划。同样在6月15日,复星宣布与英国旅游公司Thomas Cook成立合资企业,致力在该品牌下为中国游客开发旅游产品。
复星以上一系列投资动作看似毫无关联,却指向同一个目标――文化创意产业和轻资产。
入局影视
2013年10月,复星以每股普通股10.4美元的均价购得博纳影业200万份普通股股份,交易总额2080万美元。交易完成后,公司拥有博纳影业6.4%的股权。这是复星首次触碰影视行业,不过这样的持股比例看上去不过是一次常规财务投资而已,并未引起电影行业太多关注。
真正让复星在影视圈获得瞩目的是其与美国Studio 8的合作。2014年6月6日,复星与这家由华纳兄弟前总裁Jeff Robinov创办的电影公司签署了投资协议,投资额度为2亿美元。复星国际2014年年报显示,公司“持有Studio 8 A类投资人中80%的权益,而A类投资人持有的股份占Studio 8总股本的60%”,即复星拥有Studio 8的股份为48%。Sudio8去年总共完成10亿美元的融资,除了复星2亿美元及索尼0.5亿美元的股权投资,还有来自摩根大通(JPMorgan Chase)、美国银行(Bank of America)、联合银行(Union Bank)、美国银行控股公司(CIT)、印地麦克银行(OneWest Bank)、美国银行(Bank of America)等金融机构总计7.5亿美元的债权。
这桩交易令外界大感惊讶,华谊兄弟此前与Studio 8已谈判了半年之久,颇有志在必得之势,却不料被复星这样的业外资本抢到先机。自此,复星对于电影产业的布局兴趣初露端倪。
据黄竞彦介绍,复星与Studio 8计划4-5年内投拍24部电影,复星依据项目进度安排投资,中国股东按照股权比例,享有全球分账。此外,索尼与Studio 8签署了5年的全球发行协议,但复星在Studio 8大中华区的发行拥有绝对话语权。“本集团就Studio 8所制作电影在中国内地、香港、澳门及台湾地区的发行安排拥有重大影响力。”复星2014年财报中如此写道。目前,Studio 8已经确认的项目为与博纳合作的李安新作《比利・林恩漫长的中场休息》。
随后在2014年7月中旬,复星又从博纳总裁于冬手中购得博纳影业13.3%的股权。美国新闻集团将所持博纳股份全部清出,由于冬接盘。此次交易完成后,复星成为博纳影业第二大股东,持股20.8%。该笔交易金额约为4916万美元。复星此举一方面是产业层面的布局,另一方面也有资本层面的考虑。“复星投资博纳,看中的第一是电影产业,第二是优秀的团队,第三是公司业绩突出,第四是符合我们的投资逻辑,博纳的市值一直是被低估的。”黄竞彦透露。
事隔不足半月,7月29日,复星集团又宣布与上海电影集团正式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并将联合成立上影复星文化产业投资基金,计划以此为平台,在影视制片、发行、放映和衍生品开发等领域展开深入合作。黄竞彦介绍,复星与上影集团的合作主要是出于影院终端布局层面的考虑。
再加上今年上海电影节期间,复星与上海温哥华电影学院的合作,至此,复星对电影产业完成了从制片、发行,再到影院终端的全面投资布局。“一部好的电影作品少不了各环节强力支撑,比如视觉特效、音乐、故事、演艺经纪,这些都有可能是复星比较关心的行业。”
除此之外,复星之前还投资了游戏公司完美时空和蓝港互动,加之此次对太阳马戏团的投资,复星入局娱乐产业的决心日益凸显,正如公司在2014年财报中所言:本集团长期看好中国电影娱乐市场未来的发展前景。
弃“重”就“轻”
影视娱乐版块是复星“快乐时尚”战略当中的重要一环。
复星2007年以前主要投资制造业,2007年之后提出“消费中国和资本中国”,2012年又提出要将投资方向聚焦于中产阶级,今年则明确提出聚焦中产阶级的健康和快乐时尚领域。“我们判断2007年之前,也就是改革开放前30年,所谓的‘中国动力’,更多来源于中国的制造业动力,所以复星2007年之前投房地产、制造业还有钢铁、矿业”,复星集团总裁高级助理、复星创富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裁唐斌表示,但是2007年之后,中国经济开始转型升级、结构调整,“从原来的制造业,更多向消费品、快乐时尚、互联网方面转型,从重资产向轻资产转型。作为投资机构,我们应该遵从这样的趋势。”
复星高层认为,中国人均GDP已突破5000美金,社会群体的关注层面将从生存需求上升到精神需求。用复星集团董事长郭广昌的话来讲,即“一切都是娱乐”。
2015年3月20日,复星正式公布“快乐时尚”战略。在此背景下,近两年复星连同其管理的基金先后投资了希腊时尚品牌FolliFollie、激光美容品牌Alma Laser、意大利定制男装Caruso、美国女装St. John、旅游度假酒店三亚亚特兰蒂斯、英国休闲旅游集团Thomas Cook。影视层面则选择与博纳影业、Studio 8,以及上影展开深入合作。其布局涵盖俱乐部、美食、电影、酒店、旅游、时装等多个消费领域。公司战略中与“快乐时尚”并行的关键词还有“大健康”,包括健康教育培训、研发、批发零售、物流、医疗、养老,以及贯穿整个大健康所有环节的金融支付等。
郭广昌一直强调复星的投资是“形乱而神不乱”,“我们所有的投资都是围绕两个主线:第一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第二是在这不同的阶段里面,中国人生活方式提升所带来的变化,这就是我们的两个‘神’。”
复星国际2014年年报显示,2014年,“健康”与“快乐时尚”版块在集团总资产中占比13.8%,利润在归属母公司股东利润中却占比24.8%,表现出强劲的盈利能力。对比钢铁与矿业,受到全国钢铁市场不景气影响,复星国际钢铁版块2014年利润同比下降32.6%,利润率只有1%左右;矿业方面的营收与利润也大幅下滑,利润同比去年下降70%。这自然是复星“弃重就轻”的直接原因。
对于Sutdio 8这样外资企业的投资,除了与复星“快乐时尚”产业链布局有关,也与其“中国动力嫁接全球资源”的全球化战略相关。2010年,复星投资地中海俱乐部,这是复星第一笔真正意义上的海外投资。此后,复星加快海外扩张步伐。据不完全统计,复星2013年共投资101个项目,实际投资金额超过300亿元,投资地区扩展至美国、英国、日本、以色列、意大利、法国、希腊、马来西亚等多国和地区。
而对于博纳、分众传媒、先声药业、完美时空等海外上市公司的投资,并推动它们回国上市,则顺应了近年来的中概股回归热潮。分众传媒已于2013年完成在纳斯达克退市,原定最快于今年回归祖国怀抱。博纳影业、先声药业、完美时空等之前也在筹划回归。有财经人士认为,中国的娱乐传媒企业和互联网公司回国上市乃大势所趋。但也有业内人士指出,结合目前国内的股市形势,以及企业的长远发展及国际合作途径,中概股回归终究利弊如何,还有待观察。
当然,站在电影产业的角度,复星的入局,带来的或许不仅仅是资本。
复星一直自比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通过保险公司提供巨额浮存金及稳定现金流,为公司带来中长期优质资本,以提升自身未来的复合增长率。近年来,复星开始加速保险行业及其产业链的布局,将保险版图自中国扩展至欧洲和美洲。郭广昌曾多次公开表述复星的“1+1+1”战略。其中,第一个“1”为金融、保险,是资本提供;第二个“1”分别为“大健康”和“快乐时尚”,是内容提供;第三个“1”是复星打造“蜂巢城市”的地产开发能力。
结合以上思路,反观复星在影视产业的布局:与上影合作新建影院、太阳马戏团落地杭州,也都是秉承着“娱乐+地产”的思路。唐斌透露,复星也在考虑主题公园及影视基地等的筹建。黄竞彦则一直在强调复星在娱乐产业当中的“大IP”战略,“我们不仅盯着影视,而是将眼光放在整个IP打造上,可能是体育,可能是音乐、秀场、现场娱乐这些板块,当然也可能是版权。”
对话复星集团影视娱乐及衍生品事业部董事总经理黄竞彦
影视行业未来肯定是资本驱动
《综艺报》:华谊之前对Studio 8非常关注,谈判历时半年之久,复星与Studio 8是如何达成合作的?
黄竞彦:我和Jeff Robinov在北京相识,我们的理念非常契合。我们看重的是Jeff这个人,即便是项目合作或者其他方面的战略合作也可以。
2014年6月初,Jeff告诉我与华谊条款未谈成。而我们对Jeff和Studio 8的发展模式是全力支持的,并兼顾整个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需求,最终达成合作。
《综艺报》:复星提出全球化战略的背景是什么?
关键词:水墨动画;意境;数字化
水墨画是中国传统绘画中最具代表的一种形式,通过水墨与宣纸相融渗透的特殊效果,制造出丰富悠远的意境,极具艺术感染力。水墨动画继承中国传统绘画而来,将纸上流淌的墨色融合到动画制作中,是中国动画的一大创举。
20世纪50-80年代,我国的动画艺术家以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为创作基地,对水墨动画的进行探索,作了多方尝试以实现水墨晕染和虚实变化的效果,从“青蛙跳水”的短片,到充满诗情画意的《山水情》,形成了独特的艺术语言,极具民族特色,体现了我国传统的美学思想和民族风格,在国际上辉煌一时,取得过骄人成就。
一?水墨动画的意趣表现
传统水墨动画基于绘画名家的艺术风格进行创作,影片中大多没有边缘线,靠笔墨变化和渲染程度来表现运动规律,可作壮丽豪放,也可温婉细腻,看似随意的笔触饱含水墨画的运笔精髓,音乐清婉优雅,故事蕴含深刻的儒家思想,是东方韵味的绝妙体现。
《小蝌蚪找妈妈》是我国第一部剧情完整的水墨动画,首次实现了中国艺术家想要将水墨画与动画相结合的愿望。本片角色造型来源于齐白石先生的国画作品,齐白石先生善于通过笔墨传神,当动画技术使他笔下的花鸟鱼虫活动起来时,这种艺术感染力更是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境界。小蝌蚪的形象简洁生动,仅着点墨,就能让人感受到如同在清澈池水中游动的效果。
《牧笛》是我国动画艺术家的又一力作。本片更具中国风格,出现了人物角色造型,简练的笔法塑造出牧童活泼可爱的形象,更通过表情动作传达出人物情感,场景展现了江南水乡细腻的风情。影片空灵秀美,超然脱俗,震惊世界影坛。《牧笛》的成功标志着我国水墨动画艺术形式的确立,奠定了“中国学派”的世界地位,是我国动画历史上的里程碑。
《山水情》是我国水墨动画的巅峰之作。场景的绘制将水墨画中泼墨、晕染、勾线等丰富精湛的技法融入画面,水墨流动间,山川相渺,流瀑飞扬,咫尺千里,是对中国画中“骨法用笔”“气韵生动”等美学原则的追求。本片旨在传达高于自然情趣的人生追求和对生命的感悟,在水墨画面与优雅音乐的结合中,少年端坐山崖,老者翩然远去,而琴声不绝,真正体现了中国儒家思想中“天人合一”的高远境界。
随着中国动画创作走上商业化创作的道路,水墨动画创作逐渐走入低估,《山水情》已成为我国传统水墨动画的绝唱。
二?中国水墨动画的发展现状
传统水墨动画制作过程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制作工艺及其复杂,拍摄一部水墨动画片的时间足以拍摄四五部其他形式的作品,这种艺术创作脱离商业市场运作而一度走入了低估。
随着我国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以及中国动画人的不懈坚持,如北京电影学院等高校的实验动画的研究创作等,近年我国水墨动画也取得了一些新的成果。如三维水墨动画短片《夏》通过三维技术模拟水墨风格。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的8分钟的宣传片《和谐中国》在中国馆放映,电影将水墨动画与真人电影相结合,是一次大胆尝试。水墨动画还在游戏行业中崭露头角,大型武侠背景角色扮演游戏《仙剑奇侠传5》中,水墨风格与三维制作的场景融合,达到和谐一致的效果。
虽然目前我国的三维水墨动画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只是小成本规模的制作或者尝试性的实验作品,但我们能看到它依然具有昂扬的生命力与广阔的前景。
三?对中国水墨动画的思考和探讨
(一)水墨动画当复兴
水墨是中国从古人手中接过的画笔,浸染了千年的文化传承至今,是真正宝贵的财富,我们有责任让水墨艺术通过各行各业发扬光大。回顾我国水墨动画曾经取得过的成就,“中国画派”的称号曾经名扬世界,为各国称赞,中国水墨动画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有着深远的魅力,它的美丽无可替代,这种沉浸千年的风韵深入骨髓更加无法复制。我们应当相信它必将拥有美好的未来,无论是过去还是将来,中国水墨的意境和韵味都是我们源源不断的创作源泉。
(二)思想观念当改变
在动画商业化运作的当今,很多人认为动画是给小孩子看的东西,而水墨动画所表现的情趣意境很难为孩童所理解,所喜爱,所以商家往往不肯将人力物体投放到水墨动画的开发中去。然而动画所面对的应当是更大的消费市场,不仅有孩童和青少年,更有青年、中年、乃至老年人喜爱动画,喜爱这种极具魅力的表现形式。水墨动画最能表现东方之韵,最能传达的积极的儒家思想,而这些只有经历过人生历练,积累人生经验,沉淀人生情怀的人们才能体会,水墨动画正是在喧嚣的都市中注入的一到清泉,让人重返质朴,体会最美的古典神韵。
(三)数字技术需创新
技术一直是推进动画发展的动力,我们在继承传统的同时更要注重开拓创新。数字化技术带给水墨动画更多的可能性,使它有了更广阔的发展前景。好莱坞坚持创造适合自己创作内容的创作环境,在制作过程中遇到实际问题时针对问题进行技术开发和创新研究,这一点尤其值得我们学习。提高软件开发能力,开发符合水墨动画这一特殊形式的动画制作软件,如三维技术的水墨贴图材质、水墨渲染引擎,以表现动态三维水墨效果,突破条件与环境的限制,为水墨动画的创造提供更丰富的手段。
(四)动画职责需分工
动画制作是一项庞大的工作,涉及多种艺术门类,需要团队协作才能完成。如《小蝌蚪找妈妈》的“原画师”可以说是齐白石先生,《牧笛》出自李可染先生的笔法,《山水情》的画面和配音更是由名家作品而来。“术业有专攻”,一部好的动画,须集合各家所长。然而现今的动画实际制作时往往一人分饰多角,如水墨动画《新山海经》,除了音乐几乎是由一人完成,这样的制作模式存在着严重缺陷,必然无法与商业动画相竞争。动画制作想要走出困境,走向商业化运作,成为民族产业,必须各行业人才的加入,分工明确,发挥团队优势。
四?总结
任何艺术的形式与精神,随着时代的发展,都必须有所改变才能继续为大众接受。新时期水墨动画创作不应当衰退,这种中国特有的艺术形式应该被继承与发扬。保持水墨的生命力,从古老的艺术土壤中培育出新的花蕾,让水墨继续在我们的生命中流淌,复兴“中国学派”曾经的辉煌。
参考文献:
关键词:微电影、研学、寻根觅祖
一、“寻根觅祖”研学线路的特点和作用
“根”在汉语词典里有“事物的本源”的意思,我们把它理解为追本溯源。中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人们在追求物质生活丰富、科学技术进步的同时也在努力找寻古老文化的根源。寻根问祖,是人的一种本性、一个情结、一份真情。有些人离乡多年,有些人在外地长大,有些人不知道自己真正的故乡,这时一种新的旅游方式“寻根”游便应运而生并且流行起来,寻根游带有浓重的民间色彩。可以只是通过民间习俗、节日庆典、宗族聚会、寻根旅行等多种形式开展,不具有学术研究的严谨规范性。但在西方,寻根很多是依据科学研究进行的,如:人类学、考古学、民族学等方式,对比之下,我们带领学生的“寻根觅祖”研学之旅在游的同时就应该更加注意“研究”和“学习”重要。寻根问祖的研学过程,也是寻梦之旅。它不仅仅是寻找族谱,寻找族群,寻找先祖,寻找亲人,也是寻找家族之梦、民族之梦,更是一种家国情怀。或为过去繁盛的家族而骄傲,或为祖先的创业而感动,或为长途的迁徙而震撼,或为百折不回的壮举而崇仰,得到的是祖先创业不易、后人定当珍惜的结论,产生的是惟有勤勉才能生存、惟有奋斗才能兴业的省悟,激发的是不忘祖训、振兴民族的内生动力。
水有源,树有根,血缘和宗族观念,需要代代传承。家族意识和孝悌观念,可以说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亘古不变的价值观。心中有家才有国,小到家族,大到国家,正是宗族和血缘让人们的认同感、荣誉感凝聚在一起,不断的发展和壮大。也正是优良传统,让我们又一次得到培育和传承,既让在外的游子落叶归乡,又让传统文化加以熏陶,还推动了城市的发展。
二、微电影课程的含义和其与研学旅行的联系
微电影事实上脱胎于国外早已有的“短片”。其“微”的含义就在于:微投资、微制作、微时长,以其短小精炼灵活的形式风靡于互联网。因微电影来自各种参差不齐的短片,各种相机、DV、手机等程度不一的设备,所以拍摄的内容稂莠不齐,但是真正能将微电影提升到电影层次的是类似于“天堂鸟影视”这样的专业机构,渐渐微电影从个人随性的表达上升到电影的层次。所谓微电影就是在很短的时间内诠释个内容丰富的故事,不但浓缩了电影的细节而且考验了演员表演功底和创作者的专业素养。所以换种说法微电影也是电影市场的另一种营销模式。微电影与传统电影相比,更加平民化,使草根阶层得到更多的机会,在流行性、娱乐性与交互性上展现了巨大的优势,为受众提供了更多参与体验的机会与途径。但是,由于微电影主要是在电脑、手机、平板等移动终端上进行播放,受到屏幕的限制,画面一般不采用大全景和大场面,更不会有动作空间的大幅度变换移动;这就要求微电影更注重故事本身的叙事性。微电影这样一个具有平民草根性质的新兴的工具,为数量庞大的大众的族群提供了一个特别方便的机会。它本身具有的灵活的影像叙事形式,契合了现代人审美和接受的习惯,成为最能代表普通大众心声的一个文化载体。
任何一种新事物的出现都是科学技术的产物,微电影也不例外。数字化时代的来临,让微电影走进了普通人的生活,大众表达自己的意愿和情绪由想象变成了可能,简单化的技术是最关键的因素。可以说,技术的发展为微电影的大众化传播提供了物质基础,微电影的群体都是七零后、八零后为主,而这一代是伴随着互联网成长起来的,一方面他们非常了解网络媒体技术,另一方面这种即时自主的传播方式更吸引他们创作自己的作品,特别是年轻导演。
由于制作方式和传播方式的局限性和随意性,微电影中不需要高难度的技术含量,甚至不需要影片拍摄的基础技能,故而对于影片的故事性和创新性的要求就很高。短短几分钟的影像表达,要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更要在不同的故事情境中融入观众熟知的情绪体验,这样才能激起观众心中的认同,从而留下深刻的印象。
姚斯接受了科学哲学家波普尔和社会学家卡尔•麦恩海姆所采用的“期待视野”的观念,并且在接受美学中提出了“期待视野”的观点,用来说明读者阅读作品的主动性。如果读者在阅读中的感受与自己期待的相一致,读者便会感到缺乏新意和刺激力而索然无味。相反,作品意味如果大出意料之外,超过了期待视野,观众就会感到振奋,这种新体验便丰富和拓展了新的期待视野。
如果将这样的理论分析引入“微电影”中,则能更为清晰地看到,观众对于几分钟之内的故事的“期待”是否满足,对于影片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微电影的互动性让观众参与微电影的创作,观众更想要看到自己的思路如何呈现在影像中,这样的期待视野会让观众更加投入其中。
微电影能够提供参与、互动的平台、提供自我展示的舞台和娱乐的空间,冲破了电影等媒介文化的阻碍,是现如今媒介文化的新宠,主要的特征概括为:模糊的身份、多彩的内容以及贴心的服务。微电影兴起的原因,是因为其陌生化赢得了观众的认可,认为观众对于传统的媒介文化产生了审美疲劳,微电影是一种众声喧哗的狂欢电影,所以备受推崇。认为微电影现在的副作用是加剧了人的同一性,使人变得浮躁了
在这种随意的、自由化的空间和时间选择中,应该拥有怎样的创意才能吸引观众,达到这种“注意力经济”的实现,就要求创作者更多的观众微电影内容情节的设置。
根据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丁亚平教授的分类方法,微电影可以被认为是第三电影,第一电影是大银幕电影,就是常规的影院电影,也是基础性电影。有长度,有常规制作,发行渠道主要是院线,收入主要是票房;第二电影主要指的是电影短片,包括故事短片(动画短片)、短纪录片、专题片、新闻片、短资料文献片,科教片,以及电视、影院里播放的片花、广告片、专题片。既有一千在影院放映故事电影前方的新闻类、政治类的短片,也包括后来盛行于网络、手机上的各类视频短片。第三类电影指的是微电影,融入了开放性、即时性、互动性的特点,可以理解为相对于基础性电影的功用性电影。
第三类电影的放映途经较为多样:可以通过个人电脑、电视、只能手机、移动电子显示屏、平板电脑等诸多小屏幕镜像观看,这种多样的媒体分割着观众的观看视野。
微电影这种发行渠道的的多元性和特殊性,使得发行渠道的成功便成衡量微电影是否成功的标准。微电影的发行,主要是通过网络的点击率提高知名度,从而由微电影前面的贴片广告获得经济收益。同时,影视公司的发行和营销也变得至关重要。
草根化、个体化的影像表达,大师和草根同一个平台的展现,使得艺术的平等化得以实现,不同文化创新表达实现了可能性。通过微电影的影像画面,不难看出,其中的光线和镜头并没有那么细致讲究,更多的接近生活气氛。生活场景的再现,晃动镜头的表达,成为微电影大众化的典型标签。个体价值观表达、情感诉求是微电影发展的人文基础。小人物的生活体验和生命感悟通过影像真实地进入大众视野,吸引更多了在网络互动中观看、讨论微电影,提升了社会对影视行业的关注。后技术时代的艺术是神奇的也是平凡的,平凡指出在于艺术已与大众密不可分,大众不仅“欣赏艺术”而且还创作艺术,传播艺术。[2][2]
微电影作为大众文化最重要的载体,让普罗大众真正的开始参与感受文化,更为重要的是,自己创造文化。每一个个体变成了文化感受者和创作者,构成了一种文化的健康的生成机制。
媒介文化把传播和文化凝聚成一个动力学过程,将每个人裹挟其中。[3][3]微电影缩短了这个动力学过程,每个人都是文化的创造者和传播者,是整个社会中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现代社会进步的标志之一就是多元化的趋势,过去观看某一媒体而万人空巷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微电影创作的全民性与草根性,决定了所需的外部软性条件,如多元化的价值观、多元化的视角和多样化的诉求表达方式,在现代社会正喷薄而出,成为创作微电影的艺术源泉。[4][4]多元文化的冲突和融合才能为文化的创新提供一个更利于发展的大环境。
电影学者胡克认为,微电影的创作、制作、放映、传播自成一个系统,而且是一种开放的系统,其中参与者是动态的,并不固定。而千千万万人的参与聚合,等于创造出了一个新的电影业和电影圈。[5][5]隐私化的生活表达正式进入了大众的视野,传统电影中无法呈现的故事情节,都可以在微电影中得以表达。
微电影从诞生伊始就具有亲民的特性,对于观众而言,不仅仅较易在影片中看到熟悉的生活场景和画面,更为重要的是,观众清晰地知道微电影的创作者同自己一样,都是普通人,这种天然的亲切感是观众喜爱微电影的重要因素。美国刚刚出现微电影的时候,是在咖啡吧或者地下室放映,创作者会随意的出现在观众的周围,可以自由的交流和畅谈。
相对于传统院线,电影人和观众之间的隔阂和疏离,微电影是生活化的、亲切的,更容易走入观众心里的。
基地“微电影”课程的内容各方面都体现着它的这一系列时代特征,传播特征,同时,“微电影”课程的内容可以在我们研学的过程中进行很好的渗透,因为“寻根觅祖”这一研学主题,更多的是在讲故事,向今人讲述古人的故事,通过故事把古人的生活,展现在今人眼前,然后让今人通过一个个故事找到自己身上古人遗留下的影子,微电影正是一个非常好的故事的载体,它不同于讲解员纯粹文字化的叙述,而是可以以画面、声音、情景再现等全方位的体验方式,让研学的过程更加新颖,更加与基地课程相互衔接,相互促进,紧密相关。
具体实现方式有以下几种方向,
1、探求电影艺术的发展在我们家乡走过了怎么样的路程,寻找古迹中和电影艺术有关的物品,故事,人物
2、利用微电影的方式,再现古代先辈的事迹,亲身经历宗族经历过的历史变迁
3、利用微电影的拍摄方式记录学生进行寻根觅祖研学行的全过程
4、利用微电影的传播方式,使用互联网,移动设备等,将寻根觅祖研学行的影响扩大至更大的范围
微电影是新媒体出现和网生展的必然产物,因其特殊的文化意义和艺术内涵,受到广泛的关注和喜爱,相信它可以拥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为社会媒介文化的丰富增添色彩。
[1][1]聂伟、吴舒《微电影:演变、机遇与挑战》,《上海大学学报》2012年第4期。
[2][2]王廷信:《试析后技术时代的艺术》,《江苏社会科学》,2011年第3期。
[3][3]【英】多米尼克·斯特里纳蒂:《通俗文化理论导论》,周宪、徐钧主编,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第3页。
早在1839年,根据“人类两只眼睛成像不同”的这一生理现象,英国科学家查理・惠斯顿爵士发明了一种立体眼镜,让人们的左眼和右眼在看同样图像时产生不同效果,这就是今天我们看3D电影时所使用的眼镜的雏形。
早期的3D电影是通过双镜头摄影机和偏振片实现的,以展示立体效果为主,影片中常出现指向观众的枪、扔向观众的物体,以此种噱头引起观众惊叫。所以当时世界上伟大的导演们绝大多数都对3D电影冷眼相看,认为那只不过是在玩魔术而已,根本不是艺术。
直到上世纪50年代,3D电影才风靡一时。希区柯克的《电话谋杀案》、环球公司的《黑湖妖谭》等著名影片都创下了不错的口碑。1962年,我国也出现了3D立体电影,天马电影制片厂拍摄了国内第一部3D立体电影《魔术师的奇遇》。随后3D电影市场又恢复了沉默,到了上世纪80年代,好莱坞的3D电影产业才开始慢慢复苏。
2009年,一部《阿凡达》的问世震惊了全球电影市场,美国著名导演卡梅隆用雄奇的想象力、精致的画面、顶尖的3D技术让世人看到了数字3D电影的巨大市场潜力。自此,3D的时代到来了,《阿凡达》则被认为是3D时代到来的标志,开创了“3D电影元年”。随后《蜘蛛侠》、《美国队长》、《金刚狼》、《超人》等好莱坞3D大片纷纷强势来袭,在中国电影市场赚个盆满钵满,国内电影厂商不甘落后,奋不顾身地挤入3D市场抢夺这块大蛋糕。
近日,《时间线》对话3D技术和拍摄领域的领军者――卡梅隆丨佩斯中国集团(Cameron Pace Group China)总裁程信森先生,听他阐述对国内3D电影发展过程中种种问题的看法。
3D技术改变了电影叙述方式
《时间线》: 近些年来,3D电影已经越来越多,您认为现在3D电影技术处于怎样的阶段?
程信森:目前科技化和工业化的程度还不够,科技和艺术之间还需要反复磨合。比如3D电影,这两年只是达到了有和没有的程度,还没有考虑好不好看、舒服不舒服这些质量上的问题。
《时间线》:在3D电影中,技术与叙事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
程信森:3D技术在电影拍摄过程中影响非常大,已经不仅仅是技术支持了,而是用一种新方法去讲故事,是一种技术和内容的完美结合。例如我们和李安导演合作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最初的剧本和最终拍出来的电影是有很大的不同的,运用了3D技术,镜头语言就会做出不一样的展示,比如水、老虎和船的镜头,用2D效果出来的镜头会很平很闷,可能观众看5分钟就不想看下去了,但是用3D技术去展示在里面,水、老虎和人、船,这部分就可以占了整个电影三分之二的时间,所以3D技术让整个故事内容的结构发生了改变,可以说新的技术改变了电影的叙述方式。
《时间线》:一个合格的3D电影导演,应该具备怎样的素质?
程信森:3D技术要求新一代的导演、新制片人、摄影师除了要具备传统的拍电影知识,还应该具备科技上的知识。只有了解技术之后才能知道如何更好运用这种先进的技术,因此这两年我们在电影学院进行了很多3D知识培训推广,希望能和更多的制片人、导演一起用更好的技术讲述更好的故事。
行业缺乏统一标准,3D电影质量参差不齐
随着3D电影的井喷式出现,“特供3D”“伪3D”等问题层出不穷,不断引发各界争议。特别是8月23日上映的《谍影重重5》,这部电影本身影像风格为手提摄影,画面晃动幅度很大,非常不适合转制3D,但仍然转制了专门供给内地电影市场的“特供3D版本”,彻底激怒内地电影观众。
《时间线》:作为世界领先的3D技术公司,您是怎么看待所谓“伪3D”这个现象的?
程信森:我认为出现这个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标准不同:由2D转成3D的电影可以称为3D电影,用摄像机直接拍出3D效果的电影也是3D电影,所以就出现了同样都叫3D电影但观影效果却大大不同的结果。3D直拍的门槛很高,我们花费6年多的时间研究3D直拍技术,这中间申请了无数专利技术.很多电影制作公司达不到这样的技术,采用转制的“捷径”,容易实现且费用不高。转成3D电影后,票房收入至少能增加三分之一,所以才会出现这么多“伪3D”电影。
《时间线》:业界有一种声音,认为3D电影只适合某些特定影片的拍摄,因此不会占据很大的市场份额,您如何看待这种观点?
程信森:我认为影片3D化是必然趋势,因为人类的视觉感官所看到的世界是立体的、彩色的。几十年前,电影从黑白步入彩色阶段,现在已经很少能见到黑白电影;如今,电影也必然将从2D转入3D,这样更符合人类视觉习惯。
用尖端技术,讲中国故事
2016年4月,天津-卡梅隆佩斯(中国)集团天津旗舰店在渤龙湖视觉工业大道正式落成,旗舰店建筑面积达6000平方米,内设后期制作区域、设备展示区域、研发区域以及获得美国THX、Dolby及Auro认证的电影院区域等。同时,包括Combo Rig、Smart Rig、Mini Rig在内的三类共9套世界顶尖设备也已全部投入日常使用及运行。
卡梅隆丨佩斯中国集团天津旗舰店引入了拍摄《阿凡达》等好莱坞级别的3D技术设备,并把全球最领先的前期3D直拍解决方案与后期制作技术带入中国,已参与拍摄多部中国电影,希望通过好莱坞的先进电影技术更好地讲述中国传统故事,将中国文化更有效直观地传递给全球观众,推动中国电影市场去引领全球市场。
《时间线》: 天津旗舰店是卡梅隆佩斯公司在美国外的区域开设的第一个分公司,这样的选择是基于怎样的考虑?
程信森:我们认为,中国电影市场将会是美国之外最大的市场,这几年市场表现也确实印证了这个观点。中国大制作的电影越来越多,两年前听到哪部电影的票房破10亿会觉得是天文数字,而现在好电影的票房很容易就破10亿,这个数字足以证明中国市场的庞大。
《时间线》:从年初《三打白骨精》,到明年将要上映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这些电影的内容都是中国题材的故事,为什么选择这样的题材进行合作而不是再创造一个《阿凡达》?
程信森: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有着拍不完的题材。之前已经有《功夫熊猫》、《花木兰》这类由西方人讲述中国故事的成功案例,所以我们认为,未来十年电影的主题肯定是由中国人自己讲自己的故事,关键怎么把这些故事拍得更好、更炫、更适合这个时代。中国电影下一步的发展方向一定是用好的西方技术去讲述好的中国故事。除了上面提到的这两部电影,我们明年还要拍摄一部叫《成吉思汗》的电影,也是中国传统故事。
《时间线》:假如2D到3D是一种颠覆性的改变,那中国电影市场在这个改变中起了什么样的作用?
程信森:这场颠覆性的改变可以称为是一场视觉革命,我认为这场视觉革命会将由东方引领西方。我们希望把中国的技术做成一个标杆,然后把这个技术体系推广到印度、韩国、日本、东南亚乃至全球,就像苹果手机,中国制造但全世界都可以使用,不同的是我们希望在真正的研发里面有中国的参与,做到中国研发、中国生产,走得更前卫一点。
五年内,微电影也能用得起3D技术
从观众的角度来看,3D电影具有比2D电影更好的体验;从制片方的角度看,3D电影有着更丰厚的利润空间。然而影响3D电影大规模普及的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成本。对于这一问题,卡梅隆佩斯公司有着怎样的规划呢?
《时间线》:高昂的成本一直是阻碍3D技术推广的原因之一,在降低成本方面卡梅隆佩斯公司有怎样的规划?
程信森:我们一直致力于机器制造国产化的研发,国产化能使成本降低一半。我们预计到2018年,3D直拍技术能逐步实现国产化。我们公司的目标是到2022年,微电影、网络电影都能用得起3D技术。我们预计五年之内电影将进入3D时代,届时票房过亿的制作大片可能高达80%都是3D的了。
《时间线》:从技术层面看,在未来的三到五年内,3D技术会有哪些突破?
程信森:第一阶段突破就是观影舒适度的提高,舒适度提高了,3D技术的适用范围就会更广,目前的3D技术已经能够实现直播。第二阶段就是裸眼3D技术的到来,我们认为未来三到五年3D的发展肯定是要去掉眼镜,一旦普及了裸眼3D技术,3D产品会呈现爆炸式增长,3D产品甚至会出现在我们的客厅里。
《时间线》:您如何看待近两年很火的VR技术,您认为它会不会抢占3D的市场份额?
在我国的高等教育课程里面,艺术教育也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人们对它的关注也越来越多。学校要培养一个创新型的人才,很大一部分内容是通过艺术教育来实现的,由此可见高校艺术教育的重要地位。艺术教育的主要教育内容是艺术相关的知识,培养学生的艺术技能以及艺术精神是高校进行艺术教育的核心目标,是发掘学生艺术潜能,让他们更加具有创新能力的关键步骤。因此,大学生要综合自身的能力,让他们全面发展就一定要在对大学生进行艺术教育的过程中增加他们的创新能力。李政道先生曾经说过“科学和艺术是分不开的……”对艺术的美学进行鉴赏,对创新的科学观念进一步进行理解都离不开人类的智慧,但是,要将对艺术理解和对科学理论的认识的感受进一步升华,就需要人类的具体感情作为支撑。可以说,就创造性来说,科学和艺术在一定程度上是能够产生相应共鸣的。艺术要和科学产生相应的联系就离不开创造性,它在这里的作用就好像一种强力的粘合剂,粘结了艺术和科学,使两者之间产生一定的吸引力和共通性。可见艺术教育的积极作用就是为国家培养大批具有艺术精神的、拥有创造力的人才。高校在不断发展艺术教育的时候,一方面可以为国家提供具有创造力的人才,还能够在文化创意软件的开发以及发展的过程中为其提供一定的动力,是推动国家未来经济软实力进步与发展的重要举措施。
二、高校艺术教育在文化创意产业背景下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文化创意产业是一种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产生的以创造力为核心的新兴产业,强调一种主体文化或文化因素依靠个人或者通过技术、创意和产业化的方式开发、营销知识产权的行业。文化创意产业主要包括广播影视、动漫、音像、传媒、视觉艺术、表演艺术、工艺与设计、雕塑、环境艺术、广告装潢、服装设计、软件和计算机服务等方面的创意群体。《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国家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主要任务,全国各大城市也都推出相关政策支持和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艺术教育,是一种提高个人素质、修养的新兴教育,随着中国第三产业的发展,艺术教育已经逐步占据教育体系的主要地位,而除了北京电影学院、中央美术学院等高等艺术院校外,还有类似艺先锋、庶吉这样的权威培训机构在不断促进此板块的发展。新式学堂是我国现代艺术教育最开始的地方,它起始于晚清时期。中国社会现代化的发展,经济技术的进步迫切地需要一大批的专门技术人才。在晚清时期的洋务课堂上把手工和画图这两门课程作为培养技术型专业人才的主要课程,这也是我国现代艺术教育最先开始成型的重要条件。然而进入1820年以后,中国就陷入了长期的侵略危机之中,政治和经济的发展几乎举步不前,历史历经了多方面的变革,随后出现了一大批的具有先进意识的人才为我国艺术教育贡献出了自己的力量。经历了巨大的变革进入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我国在高等院校设立了很多艺术教育课程,并且在发展的前提下获得了比较喜人的成绩。但是,随着世界的新经济时代的到来,新的挑战开始迎接高校的艺术教育。虽然我国没有一个很早的创意产业的起步,但是发展速度就像我国的经济一样是相当快的。
三、结语
一、高校的艺术教育和文化创意产业
在我国的高等教育课程里面,艺术教育也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人们对它的关注也越来越多。学校要培养一个创新型的人才,很大一部分内容是通过艺术教育来实现的,由此可见高校艺术教育的重要地位。艺术教育的主要教育内容是艺术相关的知识,培养学生的艺术技能以及艺术精神是高校进行艺术教育的核心目标,是发掘学生艺术潜能,让他们更加具有创新能力的关键步骤。因此,大学生要综合自身的能力,让他们全面发展就一定要在对大学生进行艺术教育的过程中增加他们的创新能力。李政道先生曾经说过“科学和艺术是分不开的……”对艺术的美学进行鉴赏,对创新的科学观念进一步进行理解都离不开人类的智慧,但是,要将对艺术理解和对科学理论的认识的感受进一步升华,就需要人类的具体感情作为支撑。可以说,就创造性来说,科学和艺术在一定程度上是能够产生相应共鸣的。艺术要和科学产生相应的联系就离不开创造性,它在这里的作用就好像一种强力的粘合剂,粘结了艺术和科学,使两者之间产生一定的吸引力和共通性。可见艺术教育的积极作用就是为国家培养大批具有艺术精神的、拥有创造力的人才。高校在不断发展艺术教育的时候,一方面可以为国家提供具有创造力的人才,还能够在文化创意软件的开发以及发展的过程中为其提供一定的动力,是推动国家未来经济软实力进步与发展的重要举措施。
二、高校艺术教育在文化创意产业背景下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文化创意产业是一种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产生的以创造力为核心的新兴产业,强调一种主体文化或文化因素依靠个人或者通过技术、创意和产业化的方式开发、营销知识产权的行业。文化创意产业主要包括广播影视、动漫、音像、传媒、视觉艺术、表演艺术、工艺与设计、雕塑、环境艺术、广告装潢、服装设计、软件和计算机服务等方面的创意群体。《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国家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主要任务,全国各大城市也都推出相关政策支持和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艺术教育,是一种提高个人素质、修养的新兴教育,随着中国第三产业的发展,艺术教育已经逐步占据教育体系的主要地位,而除了北京电影学院、中央美术学院等高等艺术院校外,还有类似艺先锋、庶吉这样的权威培训机构在不断促进此板块的发展。新式学堂是我国现代艺术教育最开始的地方,它起始于晚清时期。中国社会现代化的发展,经济技术的进步迫切地需要一大批的专门技术人才。在晚清时期的洋务课堂上把手工和画图这两门课程作为培养技术型专业人才的主要课程,这也是我国现代艺术教育最先开始成型的重要条件。然而进入1820年以后,中国就陷入了长期的侵略危机之中,政治和经济的发展几乎举步不前,历史历经了多方面的变革,随后出现了一大批的具有先进意识的人才为我国艺术教育贡献出了自己的力量。经历了巨大的变革进入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我国在高等院校设立了很多艺术教育课程,并且在发展的前提下获得了比较喜人的成绩。但是,随着世界的新经济时代的到来,新的挑战开始迎接高校的艺术教育。虽然我国没有一个很早的创意产业的起步,但是发展速度就像我国的经济一样是相当快的。
三、结语
关键词:传统动画;3D动画;二维无纸动画
关于“动画”一词的含义,随着当代动画的多元化发展,很难有一个准确的定义。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孙立军教授认为:“动画(Animation)一词,源于拉丁文字源anima,是‘灵魂’的意思,而animare则指‘赋予生命’,因此animate被用来表示‘使……活动’的意思”。而国际上被广泛认可的则是国际动画组织(ASIFA)在1980年南斯拉夫的Zagcb会议中心对动画(Animation)一词下的定义:“动画艺术是指除使用真人或事物造成动作的方法之外,使用各种技术所创造出之活动影像,亦是以人工的方式所创造之动态影像。”动画本体形态是指那些本体元素从动画现象中剥离出来后能够独立存在,并能够呈现动画本质及给人以审美愉悦,那就是造型艺术形象符号及符号的变化。
一、中国的传统动画
与国际上的“动画”这一含义相对应,我国早期此类作品被称为“美术片”。“美术片”这个词在中国用了近几十年,后受日本动画文化的影响才使用“动画”一词。
通过我国早期对动画冠以“美术片”的称谓,可看出我国传统动画对于绘画艺术的依赖。早期的许多优秀动画汲取了我国传统绘画的形式,并借鉴了我国传统绘画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立意,创造出独具特色的辉煌的“中国学派”的动画。当时制作美术片的就是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经过万氏三兄弟、特伟、严定宪等诸多艺术家的努力,形成了极具中国特色的动画风格。先后有大量佳作在国内外大奖赛上获奖。如《大闹天宫》《小蝌蚪找妈妈》《三个和尚》等。其中,由万籁明先生拍摄的《大闹天宫》荣获捷克斯洛伐克第十三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短片特别奖,《大闹天宫》是“中国学派”的典型代表作。
《大闹天宫》的动画制作组他们遍访了北京古典建筑,汲取创作灵感。题材选自中国古典的神话题材,是古典名著《西游记》里的故事,主角孙悟空动画造型的定稿是几经周折,参照了京剧中的猴王脸谱,片中诸多神仙的原型,是从京城大大小小的庙宇神像中吸取灵感创造而成的,动画场景则是吸取了唐代佛像画和敦煌壁画瑰丽鲜艳的色彩。整部影片,色彩丰富艳丽,造型独具匠心,具有浓厚的中国古典特色,故事取材自中国古典神话,其故事本身就带有深刻的民族内涵,美猴王孙悟空不屈服于权贵,大胆豪放的个性活灵活现,是一部从题材到表现手法都具有丰富中国特色的优秀动画片。
除了丰富的题材之外,我国还有极具特色的动画表现方式,即水墨动画。先后有《小蝌蚪找妈妈》《牧笛》《山水情》等优秀动画片。水墨动画片是中国艺术家创造的动画艺术的新品种,它以中国水墨画技法作为人物造型和环境空间造型的表现手段,运用动画拍摄的特殊处理技术把水墨画形象和构图逐一拍摄下来,通过连续放映形成浓淡虚实活动的水墨画影象的动画片,使整部动画看起来像一幅流动的水墨画,十分具有中国文化特色。
我国的动画产业在经历了七十年代的改革开放大潮后,开始面临美日动画的冲击,在面对数量丰富的优秀作品时,既想继承传统又想模仿美日动画,而结果是鲜有成功作品。其中,1999年拍摄的《宝莲灯》就是一次成功的尝试。
二、世界优秀动画特点
1.欧美动画分析
欧美“梦工厂”“迪士尼”“皮克斯”等大牌动画公司,其主要的动画表现形式是三维动画。利用先进的三维动画软件制作出的高级仿真的动画电影,用高超的技术使动画电影达到了高度模拟仿真。除此之外,利用动态捕捉仪等设备捕捉现实人物的肢体表情,输入数据给动画人物,使得动画越来越接近真实,加之动画电影本身所具有的高度开放的想象力,使得动画导演完全不需要受到现实生活的约束,创作出丰富的神奇的完美的“动画世界”。例如《海底总动员》《玩具总动员》《飞屋环游记》等。美国动画在其高尖端的技术背后所加入的是美国本民族称之为“美国梦”的民族情结。即平凡的主人公在历尽磨练之后逐渐走向成熟,完成自我升华的过程,这包含了美国人民认为不管是谁只要通过努力就会成功的信念,这一思想深深植入了美国动画电影中,成为了极具辨识度的美国特色。但是,也有其不足的地方,美国动画电影过于注重技术层面的发展,对剧情的把握和情感的升华略显欠缺,往往在影片中加入大量的幽默笑点,而忽视情感烘托层面的内涵,这是欧美动画中的不足点。
2.日本动画分析
日本动画产业的特点是,起步晚发展快,现已成为多方面发展的动画大国,其动画产业已经形成了完整的运营体系。
早在德川幕府时代,就用图画来解释法律,图文并茂地叙述故事,这为日本漫画市场的繁荣起了先决条件。日本的动画不同于制作精良,技术先进的欧美动画大片,更多的是由本土的优秀漫画作品改编而来,其特点是单线平涂的二维动画。日本的二维动画在绘画方式上也不同于美国早年的传统手绘二维动画,早年的美国传统二维动画,手绘线条流畅,动作连贯夸张,每秒的帧数较大,这类动作丰富完善的动画称为“软动画”,而日本制作的动画数目较大,对动画人物的动作把握和分析不如美国,线条较为硬朗,动作较为僵硬,每秒的帧数较小,与传统的美国动画相比,称之为“硬动画”。这是日本动画自身在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特色。
目前,对于二维动画与三维动画的定义没有一个明确的结论,由于现有的动画播放形式都是在一个平面或者曲面上进行投射,没有使用真正意义的三维显示技术播放。我们平时所谓的“二维动画”与“三维动画”指的是动画的创作空间。按照在制作过程中摄像机或者虚拟摄像机是否可以任意进行旋转来划分二维动画和三维动画。二维动画包括传统手绘动画、二维软件绘制的动画和平面材料动画,三维动画包括立体材料动画和三维软件制作的动画。
随着电脑的大量普及,传统二维动画也进入了“无纸”时代。即动画的场景和人设均在电脑中通过软件绘画上色,不再采用传统手绘实拍的方式,这样既节省了制作时间和成本,又减少了人力消耗。
三、中国动画的现形与发展前景
当今动画以3D动画电影和二维无纸动画为主流的发展方向,美国和日本等国家抓住自己的优势,在影片中加入自己民族独有的特色,形成了鲜明的动画风格,受到世界观众的喜爱。
早在1950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钱家骏等人制作的美术片《乌鸦为什么是黑的》(由于当时受到苏联动画风格的影响,特伟先生在威尼斯电影节去领奖时外国人以为是苏联动画片,由此而萌发了创造中国动画电影影响形式的念头――研发水墨动画制作),1961年的《小蝌蚪找妈妈》确立了传统造型艺术形象的新视觉,60年代的《大闹天宫》成为了中国动画里程碑式的作品。
从老一辈艺术家的身上,我们学到了做动画必须具有本民族的特色。作为中国的动画人,要理解这个特色不仅仅只是局限于形式,这其中,在中国动画发展早期,我们有特征鲜明的中国传统水墨动画,带有浓重特色的剪纸动画和偶动画。这些独具特色的动画片正是由于早期的动画大师们挖掘属于本民族自身的东西,从传统的艺术形式中寻求灵感;另一方面,在动画片中,将中国古典的人文思想融会贯通,在水墨动画中加入了天人合一、儒、道等思想,用中国人的思维方式讲述故事,形成了鲜明的“中国学派”。
我们要发扬老一辈艺术家的探索精神,寻找独具本民族特色的动画表现方式,在这里我们通过回归传统手绘动画的方式对中国动画发展之路进行探索。近年来,我国大力发展动画产业,对动画产业和动画教育事业格外重视,中国动画正在走向新的繁荣时期。我们认为,只有从独特的视角进行探索,找到真正适合我们的方向,而不是仅仅模仿日本和美国的风格,这样才能做出真正属于中国的动画。
然而,作为动画电影,技术的更新固然重要,对于一部优秀的动画片来说,只有高层次的技术是不够的,更为重要的是动画电影本身所讲述的故事,即动画剧本是否能够突出本国特色,又有紧凑丰富,主题深刻的剧情。
我国的传统动画,拥有丰富久远的历史背景,曾经取得过辉煌的成就。在当今,我们探索中国动画发展要深入剖析当年的优秀的作品,从中寻找自己的不足,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向。同时,由于当今世界有3D动画和二维无纸动画两大主流的动画发展方向,作为历史久远的传统动画,我们要在新时代的创新精神的带领下让它再现辉煌,让它作为我国极具特色的动画形式被世界观众重新认知。
参考文献:
《动画概论》贾否 路盛章著.中国传媒大学.2005年版.
作者简介:
1.刘鑫山,陕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研究生
2臧璐,陕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