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室内环境艺术设计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装饰艺术的图案多为几何形,图案的典型主要有动物、太阳等,通过感悟美洲印第安人、埃及人和早起的古典主义艺术,体现出大自然所赋予人们的精神启迪。出于各种原因,在二战期间没落的软装饰在20世纪后期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一直延续到在现代社会并拥有一个相对成熟稳定的地位。到如今,室内软装饰也有了很大的转变,室内装饰是基于社会同步的发展而发展的,室内设计也形成了自己的发展方式并拥有了自己的历史和风格。
软装饰元素是根据居室的空间大小、形状以及个人的偏好风格,整体规划设计方案,来体现出居住者的品味,呈现出一个舒适的自我空间。
(一)功能性软装饰元素
每套户型的房间划分面积不同,但格局分配是一致的。功能性软装饰元素分为:家具、灯具、布艺、窗帘、餐具。家具分为客厅家具、卧室家具等,根据室内空间的大小选择适当的家具。餐具根据不同的材质可分为玻璃餐具、釉面餐具、金属餐具、塑料餐具等。在室内照明方面,根据造型的不同,将灯具分为吊灯、吸顶灯、落地灯、壁灯等。软装饰中的布艺元素按照功能性可以划分为窗帘、床上用品和地毯等。
(二)修饰观赏性软装饰元素
在进行软装饰设计前,根据功能划分,不同的功能会影响元素的选择,设计师一般会提出一些问题并了解居住者的想法,这样方便设计师做方案的时候怎么构思,为所挑选的软装饰元素能营造出什么效果、色彩搭配的方案与装饰风格相呼应等,最终以达到空间内软装饰的相互平衡和呼应。修饰观赏性软装饰元素分为:工艺品、装饰画、花艺。工艺品按照材质可分为玻璃工艺、金属工艺、陶瓷釉面工艺、编织工艺、雕刻工艺等。装饰画按照种类分为:油画、摄影画、工艺画、中国画、中国字等。花艺是空间的点缀,是组合成的艺术品,而花艺又分为节日花艺、日常花艺,是可以点亮整个居住空间的色彩,成为点缀空间的必要元素。
三、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软装饰风格设计
(一)传统风格
1.中式风格
中式风格是以明、清时期宫廷建筑为基础的室内设计风格,在基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基础上结合现代元素所形成的。它的特点表现在以对称的布局将传统中式家具、装饰品及黑、红为主的装饰色彩运用于空间内,通常摆放的有中国传统民族特色室内装饰品,这些装饰品都与中式家具追求的沉稳内敛的风格相呼应,色彩深沉、大方,家具材料常以木材为主,经常出现花、鸟、鱼、虫、龙等雕刻图案,使中式风格的历史沉淀感、文化底蕴更加强烈。
2.美式乡村风格
美式乡村风格受到了世界上不同种族移民至美国而形成的异域风格的影响,它摈弃了繁琐和奢华,并将不同风格中的优秀元素汇集融合,以舒适为目标,强调“回归自然”的特质。美式乡村家具多为实木,一般都是棕色皮质沙发或者局部添加粗麻布面沙发,款式厚重有质感,比一般的材料厚实耐用,它没有欧式风格的奢华感觉,居室内多为地中海式的拱,崇尚的是温馨舒适感。它的风格的色彩以自然色调为主(绿色和土褐色最为常见),墙面多为纯色壁纸或刷纯色乳胶漆。因美式乡村风格表达的是一种宁静、温润的感觉,并且很有自己的特点,很多小资青年都会偏爱此风格。
(二)现代风格
1.现代简约风格
现代简约风格通常在家具、窗户、栏杆、墙角等装饰上采用花梗、藤条以及各种波状形态的图案、质物件、玻璃陶瓷、金属灯罩、简约线条的家具和高纯度的色彩综合用于室内空间,曲线和非对称线条多在此风格线条中存在。
2.欧式风格
欧式风格通常与浮夸华丽的装饰品、精美造型、雍容华贵等特点联系在一起,在装饰品的选择上,着重表现材质的质感、色彩光泽。欧式风格通常用色彩深沉的家具来强化,如棕色、桃木色和原木色的家具。在空间大的客厅内,常选择三加二加一布局的沙发,坐感舒适,大方气派。也可以选择简单前卫、颜色明亮、现代感强烈的家具,适合不喜欢厚重色彩的年轻人。灯光常采用强烈对比的灯光,多处采用了暖光,冷光用于个别点缀特别亮的地方。房间的顶梁常采用楼梯式的打造法,这种做法结合射灯显的光线生动活泼,通过灯光与玻璃、水晶的反射,达到一个光影交错的效果。
3.地中海风格
“地中海”,源自拉丁文,原意为地球的中心。自古以来,地中海是希腊、罗马、波斯古文明的发源地,是基督教文明的摇篮。地中海风格的美,是纯粹自然的,它的神秘气质使人为之吸引。此空间内的墙面常运用半穿凿或全穿凿来塑造室内空间的景中窗。门的处理经常使用圆形拱门,给人一种很浪漫的气息。常用色彩多为白和蓝、紫和绿、土黄及红褐这些纯正浪漫的色彩。因这些颜色代表的是一种浪漫的感觉,此色彩深受女孩子的喜爱,居室墙体有颗粒感,手感比较粗。地面经常采用仿古砖、石板、瓷砖等素材,这种仿古地砖的质感比较粗,颜色也暗,更能凸显出地中海风格的纯净和想要表达出的肌理质感。
四、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软装饰搭配设计策略
在现代的室内环境设计中,人们越来越重视色彩与材质的搭配。色彩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效果,这些仅能突出形态、空间的形式美,而材质具有良好的触感效果,用不同的颜色与材质,会给人以不同的感受。
(一)色彩的搭配设计
色彩是指人的视觉对可见光的感觉。当我们进入一个居住空间,第一个进入视线的就是整体的色彩,色彩必须与家具、室内织物、绿化等物体和谐融为一体。在进行室内色彩设计时,要先了解空间的使用目的、使用者、空间的方位等,根据这些需要注意的方面,探索出一些原则。首先,室内色彩概括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作为大面积的色彩,对其他室内物件起衬托作用的背景色;第二类是在背景色的衬托下,以在室内占有统治地位的家具的主题色;第三类是作为室内重点装饰和点缀的面积小却非常突出重点的强调色,以什么为背景、主体和重点,是色彩设计首先应该考虑的问题。其次,软装饰的色彩可分为一般色彩、和谐色彩、侧重色彩、对比色彩。最后,在很多的设计当中,不一定都只是一种色彩,也许会交叉使用很多种色彩。整体风格色彩的统一,首先应该考虑它的主调,然后根据主调进行跳跃色或者和谐色调的点缀贯穿于空间内部。
(二)装饰材料搭配设计
(一)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中人性化原则
完善的室内环境设计,可以营造人们心中向往的居住环境。设计的人性化,能够处理好环境与人的和谐关系。人性化的室内环境设计需要注意到一些最基础的原则。
1.室内环境设计中的安全性原则
居住的安全性,是所有设计师和居住着最先考虑到的问题。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的改进,能够使房体的安全质量得到有效的保证。在室内环境设计的过程中,坚决杜绝违规装修。不得随意的拆改建筑结构和框架。装修进行前需要根据其不同的面积和功能,对各个区位进行合理的人性化的分工设计。规划好平面设计图,能够有效的保护建造结构,提供给住户一个安全的环境。
2.室内环境设计中的舒适性原则
室内环境的舒适度,除了温度适宜、通风采光较好这些活动的舒适度外,对室内的各种家具、配套设施也是相对讲究的。家中要尽量采用一些柔软的布料,才能布置的温馨。家中的家具、陈列品等需要有设计感,这样能使人居住中感到更加舒适。
3.经济性原则
虽然我国国民生活水平普遍有所提高,人们对于居住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反对铺张浪费、坚持勤俭节约,一直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中不仅要装修的安全、舒适、更加要注重经济性原则。室内的空间,要得到合理的人性化的考量。一些不大容易注意的角落,可已经过设计,得到合理的利用。在装修材料和家电等产品的选择上,要进行多方面对比,以做出最正确的选择。在能源的使用上,可以通过采光、通风、一些自然因素来降低其使用的成本。
(二)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中人性化设计
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不能只是虚设的设计。“以人为本”的设计,要符合人体基本尺度的要求。不同的地域或空间,拥有不一样的自然环境。城市与自然、室内与室外、光与热、空气与声音,都能根据不同的设计产生不同意境。但是因人而异的心境与审美,就需要去研究人的情感意识与性格特征了。设计中的人文关怀就体现在很多设计的细节之中了。在很多设计方案中,需要结合户型的特点和主人的喜好,特定人群的生活特征,如家中的老人与儿童,需从人性化的方面进行考虑。简约而不简单的视觉效果设计、主题风格突出设计、整体和谐设计、实用设计、方便舒适设计、功能至上设计都能是设计者可以根据不同人喜好做出的风格设定。合理的布局,合理的运用,能做成实用性强又不失时尚稳重的设计。
二、结语
1.1领域性与人际距离
人独自处于室内环境中的时候,其生活与生产活动都不希望收到外界的打扰或者是妨碍,并且其活动的不同对于生理或者是心理范围与领域的要求也不一样,但总归就是一句话,人们都不希望被外来的人或者是事务打破现有的环境。室内环境中,个人也需要与其他人进行必要的交流与接触,但是人际接触的实质是要在接触对象的不同与唱歌的不同上有不同的差异。有研究者曾经用动物的环境和行为的研究为基础,提出了人际距离的理念,然后根据人际交往的密切程度的不同将人际距离进行了不同的定位,分别为密切距离、人体距离、社会距离与公众距离四个程度。其中不论何种程度,都可以根据具体的行为性质将其细分为远方相与接近相两种。也就是说,在距离比较密切的环境中,对与对方可有嗅觉和辐射热感觉为接近相;可与对方接触、握手为远方相。当然,我国民族、、性别、职业与其文化程度的不同都会影响到人际交往,也随之会影响到人际距离。因此,我们在设计的过程中,要不断的了解居住者的生活及其精神设计,然后在满足其需要,最终使其满足整个设计方案。
1.2私密性、“尽端趋向”与心理需要的和谐构建
当前人们往往将自己的居住空间作为隐私对待,这一现象普遍存在在人类社会当中。比如在某一具体的空间范围内视线、声音都是处于单方向屏蔽与隔绝的,他们只希望能够在自己的私密空间内看到更多、听到更多的东西,而不希望其他人来窥探自身任何一点内容。不仅如此,现代室内环境艺术设计还具有尽端趋向性这一特性。例如人们在日常生活当中,率先进入集体宿舍的那一个人自己首先挑选床位必然会更加愿意挑选处于房间尽头的那一个床铺,其目的在于在生活时确保受到更少的干扰。相对于就餐情况来说,在挑选座位的时候,人们都不太愿意挑选靠近门或者是人流较为频繁的地方,在餐厅中靠墙而设的座位也使得了更多的尽端的存在,进而贴近客户在就餐时人们尽端趋向的这一潜在心理,从而这也是人们为何选择这一位置的原因,正因如此我们在进行室内设计的过程中应尽量考虑客户的这一主观意向。
2环境心理学与室内环境设计的“以人为本”
在人与环境这一系统中最为核心的部分即人,正因如此,我们在展开室内设计工作室也必须要严格遵循以人为本这一原则,确保设计工作中将人的心理需求及生理需求放在第一位。即空间设计工作必须要确保人们能够更加便捷、安全和高效的展开日常工作和学习,从而确保人们在各类环境中都能够较为顺利的获取所需信息,使得空间设计不仅能够在确保人的安全之外获得心理上的舒适感。需要注意的是,以人为本的室内设计工作必须要充分重视人类的精神层面需求。人的需求千差万别,室内设计必须要根据不同需求的人群来展开不同的审美设计,即创造出风格迥异的室内环境。由此可知,此种多元化的设计思维很难脱离人的需求存在,因此必须要在设计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正是由于当前人们对于环保、简谱、自然、温馨等需求,在这一背景下多元化的审美设计走向了室内设计主流。从宏观方向来看,室内设计还应该从可持续发展的思维展开工作,并进一步将以人为本理念上升至以环境为本。同时在具体的环境设计工作时,要合理的对空间利用弹性与效率合理把握,从而在最大限度上减少空间资源的浪费、使有限的空间发挥出最大的效用。最后就是在室内环境设计中选择材料是,要尽可能的选择绿色环保的节能材料,并且使用新的工艺来完成整个设计过程,无论是处于设计中,还是设计结束之后,我们都要倡导环保节能的理念。
3结语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空间艺术;运用;分析
空间在艺术、物理以及哲学等各个领域中都有所体现。为了突出体现空间艺术的表现形式,设计师要不断研究空间设计,合理安排空间,使空间艺术更加贴近人们的生活,带给人们不同的心理感受。
一、环境艺术设计中空间艺术的特征和内涵
其一,特征。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空间有以下两个主要特征。第一,真实性。这种真实性不同于通过艺术手法体现的真实性,而是一种真实存在的空间感。第二,固定性。它主要是指在空间设计过程中,如果已经确定设计地点,那么空间设计中的空间是固定的。其二,内涵。空间和实体是构成环境的关键主体,所以在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设计师首先要考虑空间问题,然后考虑实体在空间中的适应性。环境艺术设计要重视空间的设计,空间主要分为四维空间、三维空间以及二维空间,其中建筑实体设计属于四维空间、雕塑应用属于三维空间、建筑图纸属于二维空间。空间是环境艺术设计的关键要素,空间设计也是环境艺术设计的关键内容。
二、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几种空间组合
其一,流动空间。流动空间经常应用于室外封闭空间的环境艺术设计中,但是随着我国设计行业的发展,其也逐渐应用于室内设计。如,在室内狭小的空间内,通过镜子可以增加人们视野的开阔度,在某种意义上扩展室内环境;在客厅门廊处通过隔断将客厅和其他室内空间进行划分,进而形成一种主次架构,有效体现了空间特性;通过冷色与暖色过渡,可以通过两种色系的对比区分空间的区域功能,进而突破空间隔阂,分割空间区域;等等。在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中,流动空间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通过对流动空间的设计,可以将室内空间分割成不同的区域,突破空间限制。
其二,空间对比。空间对比主要应用于园林设计和大型展厅设计中,它是环境艺术设计常用的重要方法。设计师通过有效的空间对比,形成鲜明的视觉冲击,带给人们深切的感官体验,进而丰富环境空间的艺术特色。如,大型展厅设计经常采取“回”字空间,这可以进一步拓展展厅空间,还可以让人们在小空间与大空间的徘徊中体验一种曲径通幽的情趣。又如,复式楼层的空间设计,将整个空间进行了科学划分,一般一层是正常高度,另一层是一半高度,这样可以增强空间的差异性和实用性,促使空间呈现新特征,进而带给人们错落有致的体验。
其三,空间的引导和过渡。色彩和隔断的运用属于一种空间的引导与过渡方法,这种方法经常被运用在大型空间设计中,在室外设计和室内设计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其目的是促使空间更加自然、连贯,增强空间的层次感,让空间呈现多元化。古代在设计住宅空间的过程中比较讲究间隔和风水。如,卫生间不能与房门相对,房门一定要设有门廊,等等。我们如果从科学的角度分析这些空间布局,就会发现这种设计理念其实属于一种空间过渡,可以让突兀的空间更加协调。又如,在古代住宅设计中,房檐不仅要具备排水功能,还要具有分割室内空间和外界空间的作用。在现代房屋建设中,房檐主要被设计在楼顶。
其四,空间序列。空间序列主要应用于庄严、肃穆的环境艺术设计中,在普通设计中基本不会采用。现代设计理念追求为人们营造一种舒适、安全的环境,空间序列过于严谨,因此常用于一些具有特定功能的环境空间。空间序列通过对环境空间的分割,体现一种严肃的环境气氛。如,我国紫禁城是皇家建筑,代表了皇家的威严和权力,因此其设计风格十分严谨,呈现一种强势的空间力量,其空间都具有对应的序列,让人们产生一种肃穆而敬仰的感觉,体会到皇家气息。
其五,空间分隔。在空间艺术中,通过各种手段将大空间分隔成多个小空间,是设计师经常使用的设计方法,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室内环境设计。如,可以通过屏风、玻璃、家具以及墙体等,对室内空间进行有效分隔。而分隔室外空间主要通过植物、建筑以及假山等。分隔空间根据分隔高度和分隔材料的不同主要分为虚隔和实隔两部分,其中虚隔更加侧重人们心理的分隔,只能分隔路线,却不能分隔视线,如玻璃分隔。实隔就是指真正的分隔,在分隔路线的同时分隔视线。
在一些环境艺术设计中,设计师灵活采用虚隔和实隔的方式进行空间渗透,进而使环境艺术设计展现出别样的艺术魅力。如,巴塞罗那展览会中的德国展馆,对透与围的关系进行科学处理,灵活运用虚隔与实隔的方式,通过虚拟和暗示的手法,为人们创设出虚实结合的空间体验,带给人们强烈的感官冲击。结语空间艺术对环境艺术设计有重要的影响,设计师只有深入理解空间艺术,并且熟练运用相关设计方法,才能提高环境艺术设计的艺术性,进而带给人们全新的体验和感受。
参考文献:
[1]李建峰.具有民族风貌特色的铁路客运站候车大厅环境艺术设计探析.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2]叶青.中国传统装饰要素的文化分析及其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运用.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关键词:生态视野;环境艺术;设计
中图分类号: S611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环境艺术设计作为当今时代相对独立的艺术门类,由于其覆盖了室内和室外全部的人类活动空间而显示出与人类格外密切的关联,其发展也对人类生产生活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随着生态文明思想日渐深入人心并在不同专业领域广为推崇生态文明的思想与环境艺术设计领域的关系越来越密切。论文基于生态文明视野下研究环境艺术设计问题,正是基于此背景而展开。
1、环境艺术设计概述
1.1、环境艺术的基本内涵
环境艺术并不能简单地理解为环境加艺术或环境加装饰。它是综合运用各种艺术和科技手段,使人生活的周围环境不但能满足人的休憩、工作、交通、聚散等物质要求,还要满足人们审美、参与、安全、隐私等社会心理需要。环境艺术是整合的艺术。它把环境构成的诸多要素一建筑、山水、树木,道路、广场、公共设施等和谐地组织在一起,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它创造性地解决环境问题的着眼点始终是兼顾环境的不同特点,既要展望未来,又要尊重历史、民族、宗教等文化特性;既要巧妙利用环境,又要善于保护环境系统,使人与环境建立在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环境艺术是人们为了满足个人和社会生活的需要,提高生活环境的品质,对建筑室内、室外及城市环境进行的一种整体的、美学的艺术再创造。环境艺术设计包括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室内外设计、装修设计、景观园林、景观小品等,这些都是围绕环境艺术所进行的设计和装饰活动。环境艺术更广义的概念和范围几乎涵盖了地球表面的所有地面环境和与美化装饰有关的设计领域。
1.2、环境艺术设计的概念
环境艺术设计是指自然景观的选择和人文景观的营造,它成为民族传统的缩影和现代文明的集锦。环境艺术设计包含极为丰富的信息,它通过空间的组合秩序,实现生活环境等的协调,以优化人的心理精神状态,减轻人的生活负担和提高生活质量的作用。“环境艺术设计”融合了多学科的相关内容,涉及艺术与技术两大领域,与社会科学有着密切的联系。环境艺术设计是以创造具有实用价值和艺术品味的环境为目标,研究人类对生存环境的审美要求和审美规律,使环境能够更好地为人们服务、激起人们的美感,并且促进人的身心健康、提高生产效率和调节心理情绪等,所以在“环境艺术”中,人的主观因素至为重要。
2、生态视野下环境艺术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2.1、应遵循整体性原则
环境艺术的范畴很广,包括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建筑设计,以及室内设计等。环境艺术设计是对人类所生存的环境从宏观到微观的整体设计,是一门多层次的综合性学科,同时也是一项系统的工程。环境艺术设计总体来说要满足生态环境第一的要求,在环境艺术设计的过程中,设计者应站在全局的角度上,把设计环境看成一个整体,对整体中的各个要素包括自然、生物、文化等分别进行研究,对各要素间的功能、结构关系进行协调设计,统筹兼顾,以达到最佳的设计效果。
2.2、应遵循科学性原则
环境艺术是一门绿色艺术和科学,在进行环境艺术设计时,一定要用到先进的技术、设备和各种资源,以保证其设计结果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但是,在具体的实践当中,设计者会遇到各种类型的问题,科技的发展问题、新材料的开发利用问题、设备的不断更新问题,以及人们的审美要求不断变化等问题,这就要求设计者要时刻关注科技的新成果,科学地加以积极运用,这样才能保证环境艺术设计结果的科学性。
2.3、应遵循人性化原则
环境艺术设计的不变主题始终是人性化,设计理念要以人为本,在实现人类良好的生活质量的基础上,创造更高层次的生活品质和精神环境,使环境艺术设计更好地服务人们,促进人类社会长久发展。
3、基于生态文明的现代室内环境艺术设计
3.1、利用生态建筑模式
随着人类思想的进步、科技的发展,现代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中,传统的建筑模式不能满足现代设计需求,也无法满足、适应生态文明思想要求。因此,现代室内环境艺术设计需要利用生态建筑模式,建立良好的空间环境系统。根据建筑所在地的自然环境条件与特点,利用建筑学、生态学的基本原理,通过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对建筑内部与周围的相关因素进行合理安排组织,有机结合建筑和周围环境,使建筑内部具有的调节能力,以此满足人们的居住要求。例如,可利用太阳能技术手段有效利用再生能源,利用新型砖墙实现隔热、隔音效果。同时,在设计中,为了减少对土壤的破坏可使用非粘土砖墙体等。合理利用生态建设模式,以此建立良好的室内空间环境系统,并为室内空间装修施工提供充足的基本条件,在适当补充的基础上应在舒适环境,进而简化室内装修过程、内容,使装修造成的环境破坏、污染降低。
3.2、利用自然、生态材料,构建生态空间环境
在现代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中,应充分利用空气环境、自然光线、绿色植物,构建生态室内空间环境,在装修中使用生态环保型材料,确保空间环境健康。在实际设计中,可充分、合理使用绿色植物,净化空气、营造空间自然气息;利用透明玻璃窗和建筑自身朝向面,向室内充分引起自然光线,并合理通风,确保空气流通,及时排出室内废气。同时,在室内装修中,禁止使用环保系数低、不合格的装饰材料,如油漆中的苯、人造板中的甲醛等,多使用一些竹、藤等天然材料,并尽量使用可循环利用的产品、材料,选择合适供热、照明系统,以此节约资源,并减少废气材料污染。
3.3、环境艺术设计中注重节约性
在环境艺术设计中,我们应本着节约性原则避免繁杂设计对资源的大量消耗和浪费,尽量简化设计,这样就能够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使得设计符合生态价值观。但同时要注意的是,简化设计不等同于简单设计,不能以牺牲艺术美来发展生态,所以,在实际工作中应该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法。
3.4、实施高效性设计策略
高效性的设计策略就是要对资源进行最大限度的利用,以低成本换高利益,杜绝粗放、浪费的设计模式,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尽量选用可再生资源,或者或易于再生的原材料,实现材料的最大价值,实现高效的设计目标。
3.5、能源物质循环利用方式
能源物质循环利用思想应该始终贯穿在环境艺术设计整个过程中,设计者应该充分挖掘各种原材料的再次利用与开发职能,尽最大努力创造材料与资源循环利用的平台。
3.6、强化场地原貌维持方式
发展可持续的处理技术已成为当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生态理念应用的又一典型。例如,四川成都利用自然的力量实现了生态系统的恢复和再生,大大节约资源,并且减少废弃物的产生。他们将府南河人工湿地系统的污水,注入部分厌氧池、植物塘、植物床、养鱼塘、氧化沟等净化系统,使之由浊变清,最终重返府南河。
3.7、有效利用能源方式
现在设计师们一方面通过科学技术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可再生能源的消耗;另一方面又大量地使用自然界的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以适应现代生态环境。提高住宅的隔热性能,保证自然通风,利用太阳能蓄热等,这些自然能源的有效利用也是设计中的有效手法。此外,以太阳能的热与光为主,通过相应设备来利用自然能源的方法也在住宅的应用上得以实现。
4、结语
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遵循生态文明观,建设符合环保、生态、可持续发展需求的室内、室外环境,有效改善传统环境设计所造成的污染、对生态的破坏,促进社会经济与社会环境的和谐、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淮梁.生态视野中的环境艺术设计展望[J].美术研究,2008,01:41-43.
[2]刘卉.生态视野中的环境艺术设计展望[J].美术教育研究,2014,06:69.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 色彩 设计要点
一、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色彩
色彩是有分解光谱而得来,可以说“没有光就没有色”。色彩本身并没有美丑之分,它通过衬托、对比、映衬等手段对进行调和,来产生人们对它的审美愉悦。在环境艺术设计中,色彩并不是孤立于环境而存在的,色彩的视觉效果通常取决于一定环境中综合的色彩、材料和形态,取决于色彩与色彩之间、色彩与光之间所形成的相互关系,通过相互作用的效果使处于相应环境中的人能感受到它存在的魅力。这种以自身的协调和和谐去调节人的心理、关还怀人的需要的方式正式色彩的魅力所在。
二、色彩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作用
2.1社会性:中国素有用色彩来传达人社会地位的传统,到现今社会色彩也常常被人们用来表现个性、身份、地位、特征等,这是由色彩本身的本质特征决定的。因此,在环境艺术设计中,一个成功的色彩设计,可以很好地体现建筑的功能,凸显设计的个性和特色,并能成功地被人们识别和记住。例如,世界著名的澳大利亚的悉尼歌剧院,独特而优美的建筑造型运用了洁白的色彩,在蓝天和碧水的映衬下,酷似乘风破浪的帆影矗立着,以一种强大的视觉冲击力让所有见过的人都过目不忘,充分体现了环境设计中的色彩之美。
2.2 象征性:色彩本身具有一定的象征作用,特别是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色彩。人们通常通过色彩来象征一个民族的社会制度、以及风俗习惯。例如,北京故宫中建筑外部的环境色彩设计的处理,堪称世界建筑环境设计色彩上的经典之作。汉白玉色石台基、红色宫墙、多彩的纹样、精致富丽的装饰图案,特别是黄色的琉璃屋顶,体现了皇室在中国古代社会中至高无上的地位和权力。
2.3 装饰性:在现代环境设计中,色彩通常用来装饰,通过色彩的变换和应用对空间起到调节的作用、表达审美感受,甚至达到改善建筑物功能的目的。如将一个建筑通过不同色彩的组合可以使平面的建筑产生立体的效果,改善其视觉形象、丰富其视觉感受,增加其审美性和人们对它的识别性。例如美国的缤河购物中心,建筑外部的立面采用绿色的窗栏、白色的柱廊和桔红色的屋顶,在滨河蓝绿色的映衬下,形成一个明快、温馨、清新的商业购物场所,充分体现色彩对环境设计中的装饰性作用。通过色彩的装饰作用,能给建筑的空间环境提供良好的环境装饰美感和令人难忘的色彩意象。
2.4 情感性:色彩能够表达一定的情感,这是众所周知的。人们在看到色彩的时候,除了能够直接受到色彩的视觉冲击外,也可能在思维方面产生对环境事物和生活经验的联想,从而影响人们的心理情绪,这就是色彩的心理感觉,而这种感觉就是色彩
的情感性。在进行环境设计的时候,可以巧妙地运用色彩的情感性来改变环境空间的气氛。如,在室内装饰设计中色调的运用上,将房间装饰成冷色调和暖色调给人的感受是不同的。尽管室温未变,采用暖色调的装饰会比装饰成蓝色或白色的冷色调房间显得要温暖的多。
三、环境艺术设计中色彩运用的设计要点
在环境设计中的色彩运用的时候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以便更好地使色彩服务于整体环境和空间的设计,达到最好的设计效果。
3.1 注意色彩运用的和谐性:在环境设计中要充分考虑色彩的和谐性。各种色彩互相作用于环境空间中,对比与和谐就是最根本的设计要素,处理好他们之间的关系是创造空间氛围的关键所在。同时,不同的色彩能够给人带来不同的心理感受,在进行色彩设计的时候要考虑到人们的感彩,要根据环境功能的差异而做出不同方案的色彩设计。
3.2 符合空间构图需要:环境设计中色彩的运用一定要符合一定的空间构图需要,充分发挥色彩本身对环境和空间的美化和装饰作用,正确处理主次关系,充分考虑对比和协调、统一和变化等设计要求。在定好空间的主色调之后,处理好色彩之间统一与变化的关系,力求取得良好的设计效果,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
3.3 注重与自然的融合: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室内、室外环境空间本质上是一个整体,他们的色彩之间也有着密切的关系,而并非孤立存在的。在环境设计中,应该将自然的色彩恰当引入到室内环境设计中,创造出自然色彩的气氛。随着工业化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表现出对自然的青睐,自然界中的树木、花草、虫鱼等是都是装饰和点缀室内环境色彩的重要内容,它们能够给人以轻松愉快的感受。因此,在设计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和注重色彩与自然的融合。
4 结语
色彩是环境设计中的精髓所在,在进行环境艺术设计的时候应充分考虑到色彩的作用和用途,将色彩因素恰如其分、精彩地运用于设计中,发挥色彩的强大功能,营造出全新的布局合理的艺术环境空间。
参考文献:
[1] 欧阳可文,倪文杰. 浅谈色彩在室内设计中的运用[J].决策与信息, 2008(9).
关键词:景观设计;多元系统;目标;实践主体
客观地讲就目前的中国景观艺术设计学科正处于探索阶段,从学科概念、学科性质到学科实践范围均缺少系统性、明确性和指向性。那么什么是景观艺术设计,景观艺术设计与景观学是一种怎样的关系,与传统意义上的环境艺术设计是一种什么关系,在景观学体系中它的实践主体是什么?本文将就以上问题从景观学的引导、多元系统设计以及景观艺术设计的实践主体进行系统的论述。
一、景观学引导下的艺术设计
景观艺术设计依托景观生态学,通过对自然的尊重、表达、展现生态环境的和谐与优美,依托景观建筑学创建城乡宜人的环境空间,依托景观人文学,表达人类行为心理的精神寄托及愿望,景观艺术设计成为景观形象高品质化生成的驱动力。
就景观学而言,景观艺术设计是景观学体系中的一个分支,是一个狭义的景观定义,是微观层次意义上的景观设计,在体现景观形象的创作上常常成为景观形象品格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景观艺术设计也涉及到景观学内容本身,但它更多的是遵循景观学的引导,关注景观形象要素对各景观环境系统空间进行艺术化处理,其核心任务是协调人与环境空间视觉形象的关系。景观艺术设计在景观学的引导下,构成了一个交叉融合的设计系统,它是运用艺术融于景观科学的手段来协调景观形象在环境空间的发展关系问题,并使之达到最佳状态。它融合了园林学、生态学、城市规划学、建筑学、心理学、艺术学等学科的成熟经验,以其艺术的视野,从系统、和谐、优美的角度,解决城乡发展过程中的景观形象的创新问题。
景观艺术设计在景观学的引导下,依据艺术和谐原则干预协调各景观系统的规划与设计,在人与环境之间建立均衡关系时,更强调景观生成时对人精神上、视觉上、生理健康上的基本需求,通过景观环境空间艺术的创作,用以提升、陶冶公众的视觉审美经验,可以说景观艺术设计也是一种改善人们使用与体验户外空间的艺术创造活动。
二、多元系统设计含义的艺术设计
景观艺术设计与传统意义上的环境艺术设计是从不同角度研究人类聚居环境空间艺术的二个方面。环境艺术设计从改善建筑室内环境质量的室内设计起步,以室内室外环境一体化设计为核心,注重环境空间的自身形态,以及环境艺术的具体样式。而景观艺术设计更强调环境空间的综合形态、环境艺术的复合样式、环境表述的多层空间,具体表现在多元系统设计下的互融与综合。
(一)综合性系统。
景观艺术设计是将城市、广场、街道、园林、建筑、壁画、广告、公共设施等环境空间看成一个多层次、多元化的有机综合体,虽然它们有时是以几组形式出现,有时是以相对单一的个体出现,然而解决上述问题却要求兼顾到整体的环境,是在一个被“创造”出来的人造环境空间基础上实现的二次创造,景观艺术设计涉及到园林设计、建筑设计、城市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工业造型设计、平面设计以及生态学、材料学、心理学、民俗学等学科,并将这些知识纳入到景观艺术生成的总体设计系统之中。
(二)复合性系统。
景观艺术设计是在景观学的引导下所构成的复合设计系统,由于景观艺术设计的综合性特点,因此常常表现出设计内容界定的模糊性、不确定性。其中包括基于景观空间形态的视觉系统设计,融于区域景观精神的形象系统设计,反映区域文化特征的风格样式系统设计,以及关注人的行为、心理的人文关怀系统设计等等。各系统之间相互融合与交叉,共同构建起景观艺术设计的复合设计系统。
(三)多层性系统。
景观艺术设计的设计空间呈现为多层性的表述特点,表现在从微观意义层面上的景观设计为主体到中观意义上的景观规划、宏观意义上的景观策划的多层与协调。
(四)广泛性系统。
景观艺术设计的设计观念呈现出广泛性,《亚太景观》一书在导言中谈到现代景观设计带来的变化:“首先是观念上的,宏观的观念、生态的观念、构成的观念、文脉的观念、民众参与的观念等等。其次是创作方法上…….所有这些凝结成现代的、后现代的、结构的、解构的、极简的、高技的……为景观设计师提供了广泛的创造可能性”。广泛的设计观念构成了景观艺术设计多元系统设计的哲学基础。
三、微观景观为实践主体的艺术设计
正如前文所述,景观艺术设计学科涉及到多个学科领域,其实践范围广泛,内容综合而庞杂,既涉及到景观空间的各个层面又融合了环境要素的全部内容。但是如果只是从广义的概念出发而缺乏具体目标的限定,景观艺术设计学科建构将会一直处在模糊不清的状态。这也是目前很多高校增设景观艺术设计专业方向后所共同面对的问题,即在庞大的景观学科中,景观艺术设计的实践范围或者说它的实践主体是什么的问题。
(一)宏观层面——景观策划。
宏观层面上的景观实践是建立在经济、旅游、生态等专业的基础上,包括进行大规模的景观生态保护、治理改造、景观资源开发、旅游策划规划等。这类景观实践主要侧重于景观前期的策划。核心是协调土地的利用与管理。是在大规模、大尺度上进行景观体系的把握,具体项目有区域控制性规划、城市规划和环境规划等。策划是这一层面的实践主体。
(二)中观层面——景观规划。
中观层面上的景观实践是指有一定的规模,涉及到某一地域历史、文化、生态及地方特色整体风貌内容的较大型景观规划,包括与人类社会、文化相关内容,以及生态、历史等多学科的应用。规划是这一层面的实践主体。
(三)微观层面——景观设计。
微观层面上的景观实践主要指规模尺度较小,与人们日常生活相关联的景观环境设计。包括城市地形、水体、植被、建筑、构筑物以及公众艺术品等等。设计对象是城市开放空间,包括广场、公园、商业街区、居住区环境、城市街头绿地以及城市滨水地带等,其目的在满足景观环境功能的基础上,不断改善提高景观的艺术品质,已此丰富人的心理体验和精神要求。设计是这一层面的实践主体。
近年来,景观艺术设计伴随着中国城市景观建设的快速推进,以及人们对城市景观艺术形象期望值的不断提高,短短几年已发展成为一门十分重要的设计门类,然而与“遍地开花”的景观艺术实践工程项目相比,其学科发展与理论建构显得相对滞后,正因为这一缘故,景观艺术设计面临着许多课题,从学科观念、支撑专业、人才培养、实践主体,都有待做深入细致的研究。
参考文献:
[1]景观教育的发展与创新——2005国际景观教育大会论文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北京2006)
[2](美)约翰•o•西蒙兹《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北京 2000
[3]郑曙旸《景观设计》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杭州 2002
关键词:景观设计;多元系统;目标;实践主体
客观地讲就目前的中国景观艺术设计学科正处于探索阶段,从学科概念、学科性质到学科实践范围均缺少系统性、明确性和指向性。那么什么是景观艺术设计,景观艺术设计与景观学是一种怎样的关系,与传统意义上的环境艺术设计是一种什么关系,在景观学体系中它的实践主体是什么?本文将就以上问题从景观学的引导、多元系统设计以及景观艺术设计的实践主体进行系统的论述。
一、景观学引导下的艺术设计
景观艺术设计依托景观生态学,通过对自然的尊重、表达、展现生态环境的和谐与优美,依托景观建筑学创建城乡宜人的环境空间,依托景观人文学,表达人类行为心理的精神寄托及愿望,景观艺术设计成为景观形象高品质化生成的驱动力。
就景观学而言,景观艺术设计是景观学体系中的一个分支,是一个狭义的景观定义,是微观层次意义上的景观设计,在体现景观形象的创作上常常成为景观形象品格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景观艺术设计也涉及到景观学内容本身,但它更多的是遵循景观学的引导,关注景观形象要素对各景观环境系统空间进行艺术化处理,其核心任务是协调人与环境空间视觉形象的关系。景观艺术设计在景观学的引导下,构成了一个交叉融合的设计系统,它是运用艺术融于景观科学的手段来协调景观形象在环境空间的发展关系问题,并使之达到最佳状态。它融合了园林学、生态学、城市规划学、建筑学、心理学、艺术学等学科的成熟经验,以其艺术的视野,从系统、和谐、优美的角度,解决城乡发展过程中的景观形象的创新问题。
景观艺术设计在景观学的引导下,依据艺术和谐原则干预协调各景观系统的规划与设计,在人与环境之间建立均衡关系时,更强调景观生成时对人精神上、视觉上、生理健康上的基本需求,通过景观环境空间艺术的创作,用以提升、陶冶公众的视觉审美经验,可以说景观艺术设计也是一种改善人们使用与体验户外空间的艺术创造活动。
二、多元系统设计含义的艺术设计
景观艺术设计与传统意义上的环境艺术设计是从不同角度研究人类聚居环境空间艺术的二个方面。环境艺术设计从改善建筑室内环境质量的室内设计起步,以室内室外环境一体化设计为核心,注重环境空间的自身形态,以及环境艺术的具体样式。而景观艺术设计更强调环境空间的综合形态、环境艺术的复合样式、环境表述的多层空间,具体表现在多元系统设计下的互融与综合。
(一)综合性系统。
景观艺术设计是将城市、广场、街道、园林、建筑、壁画、广告、公共设施等环境空间看成一个多层次、多元化的有机综合体,虽然它们有时是以几组形式出现,有时是以相对单一的个体出现,然而解决上述问题却要求兼顾到整体的环境,是在一个被“创造”出来的人造环境空间基础上实现的二次创造,景观艺术设计涉及到园林设计、建筑设计、城市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工业造型设计、平面设计以及生态学、材料学、心理学、民俗学等学科,并将这些知识纳入到景观艺术生成的总体设计系统之中。
(二)复合性系统。
景观艺术设计是在景观学的引导下所构成的复合设计系统,由于景观艺术设计的综合性特点,因此常常表现出设计内容界定的模糊性、不确定性。其中包括基于景观空间形态的视觉系统设计,融于区域景观精神的形象系统设计,反映区域文化特征的风格样式系统设计,以及关注人的行为、心理的人文关怀系统设计等等。各系统之间相互融合与交叉,共同构建起景观艺术设计的复合设计系统。
(三)多层性系统。
景观艺术设计的设计空间呈现为多层性的表述特点,表现在从微观意义层面上的景观设计为主体到中观意义上的景观规划、宏观意义上的景观策划的多层与协调。 转贴于 (四)广泛性系统。
景观艺术设计的设计观念呈现出广泛性,《亚太景观》一书在导言中谈到现代景观设计带来的变化:“首先是观念上的,宏观的观念、生态的观念、构成的观念、文脉的观念、民众参与的观念等等。其次是创作方法上…….所有这些凝结成现代的、后现代的、结构的、解构的、极简的、高技的……为景观设计师提供了广泛的创造可能性”。广泛的设计观念构成了景观艺术设计多元系统设计的哲学基础。
三、微观景观为实践主体的艺术设计
正如前文所述,景观艺术设计学科涉及到多个学科领域,其实践范围广泛,内容综合而庞杂,既涉及到景观空间的各个层面又融合了环境要素的全部内容。但是如果只是从广义的概念出发而缺乏具体目标的限定,景观艺术设计学科建构将会一直处在模糊不清的状态。这也是目前很多高校增设景观艺术设计专业方向后所共同面对的问题,即在庞大的景观学科中,景观艺术设计的实践范围或者说它的实践主体是什么的问题。
(一)宏观层面——景观策划。
宏观层面上的景观实践是建立在经济、旅游、生态等专业的基础上,包括进行大规模的景观生态保护、治理改造、景观资源开发、旅游策划规划等。这类景观实践主要侧重于景观前期的策划。核心是协调土地的利用与管理。是在大规模、大尺度上进行景观体系的把握,具体项目有区域控制性规划、城市规划和环境规划等。策划是这一层面的实践主体。
(二)中观层面——景观规划。
中观层面上的景观实践是指有一定的规模,涉及到某一地域历史、文化、生态及地方特色整体风貌内容的较大型景观规划,包括与人类社会、文化相关内容,以及生态、历史等多学科的应用。规划是这一层面的实践主体。
(三)微观层面——景观设计。
微观层面上的景观实践主要指规模尺度较小,与人们日常生活相关联的景观环境设计。包括城市地形、水体、植被、建筑、构筑物以及公众艺术品等等。设计对象是城市开放空间,包括广场、公园、商业街区、居住区环境、城市街头绿地以及城市滨水地带等,其目的在满足景观环境功能的基础上,不断改善提高景观的艺术品质,已此丰富人的心理体验和精神要求。设计是这一层面的实践主体。
近年来,景观艺术设计伴随着中国城市景观建设的快速推进,以及人们对城市景观艺术形象期望值的不断提高,短短几年已发展成为一门十分重要的设计门类,然而与“遍地开花”的景观艺术实践工程项目相比,其学科发展与理论建构显得相对滞后,正因为这一缘故,景观艺术设计面临着许多课题,从学科观念、支撑专业、人才培养、实践主体,都有待做深入细致的研究。
参考文献:
[1]景观教育的发展与创新——2005国际景观教育大会论文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北京2006)
[2](美)约翰o西蒙兹《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北京 2000
[3]郑曙旸《景观设计》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杭州 2002
关键词:软材料;装饰设计;应用;原则;个性化
中图分类号:S220.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伴随着人们对装饰的更多了解,对环境的重视,生态的重视越来越提升,人们对绿色建筑装饰装修材料的要求将日益迫切,期望有更多、更好的绿色建筑装饰装修材料问世。所以文本选择了这一选题进行研究,希望能够对环保材料的装饰运用情况和趋势有一个系统的研究分析。
1 软装饰材料在装饰设计中优势
1.1.软装饰材料的基本概念
国内学者和专家对软装饰材料所下的定义比较少,例如“软装饰材料顾名思义是指质地柔软的装饰材料。[蒋泽汉,《软装饰材料及其施工技术》,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年版,第1页。]”这个定义虽然说明了软装饰材料质地柔软的特征,但是在定义里没有涉及到软装饰材料的功能。还有一些来自网络的定义,例如“软装饰材料是指用于装饰环境的质地柔软的材料。[www /fjsnzslzsxhll 0bz.htm#0。]”这些定义都反应出了软装饰材料的本质特征—质地柔软,但是并不完整,结合上面的定义,再加入软装饰材料功能的信息,可以进行如下的定义:软装饰材料是指被用在各空间界面的处理中,起到改善及优化室内环境的各种质地柔软的装饰材料。
1.2.软装饰材料在装饰设计中的优势分析
首先,软装饰材料在保护空气方面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室内绿化对室内空气的净化作用,也对室内空气环境有一个警示的作用,可以通过对软装饰材料体现出来的特征了解室内环境质量。如室内种植的绿色植物,可以通过叶子生长的情况,分析了解室内空气质量存在的一些问题,从而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其次,同硬装饰材料相比,软装饰材料具有改善室内环境,防止噪音污染的作用,如软包墙面,布艺等等。
再次,软装饰材料的可回收性相当强,绝大部分的软装饰都可以回收再利用,例如用纸、布等材料制作的软装饰材料。另外还有一些软胶材料,比如橡胶、地毯等,也是可以回收再利用的。
软装饰材料的这些优势,说明它是极符合绿色生态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
2.软材料在装饰设计中的运用创新
2.1.软材料在装饰设计中的选择原则
一是统一性原则。色彩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它是人类视觉中最耀眼的语言符号。有的尽管装饰材料很高档,功能很多,由于室内装饰色彩不统一给人视觉上的感受不舒服,。统一的室内色彩能够起到塑造室内色调的作用,会给人们带来视觉上和艺术上的享受。
二是要主次分明,重点突出。在满足环境统一性原则的同时,还必须注意避免过度的统一。过度统一会造成环境没有层次感,极易引起人的视觉疲劳,不利于人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同时还会造成淹没家具轮廓的现象,因此在进行环境色彩设计和选择软装饰材料的时候,必须做到主次分明、重点突出。
三是注重简洁,避免繁复。在选择软装饰材料的时候,要避免选择烦琐复杂的图案,这类图案如果在室内大面积的使用,会使人产生不安的情绪,感到烦躁,不利于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
四是体现个性,避免雷同。由于软装饰材料在装饰面积中占了主要地位,因此要真正做到环境的个性化,就必须对软装饰材料的图案进行个性化设计。
2.2.软材料在装饰设计中的创新
2.2.1.软材料在装饰设计中的民族化设计
装饰设计中的民族化风格应以传统文化为依托,取其“形”、延其“意”、传其“神”,把传统文化艺术的形式美、寓意美、智慧美和精神美逐步融入到装饰设计之中,向龙凤呈祥图案,就呈现出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而少数民族图腾的有彝族的虎图腾,满族的马图腾等,软装饰材料的这些图案都传达着主人民族身份的功能。为此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应民族文化艺术元素更好的融合或简化到设计风格当中,同时要结合室内设计的原则和方法,避免粗制滥造。
软装饰材料所蕴涵的民族信息因为具有强烈的地域性,所以在装饰设计中也带有明显的地域性,这是从狭义的角度来说;从广义的角度来说,环境艺术设计民族化的总体趋势是越来越明显,对设计师把民族元素与现代装饰设计理念结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2.2.2.软材料在装饰设计中的人性化设计
随着我国经济和的发展,人们对于生活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伴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更侧重于对自身生活环境的自然回归。这就要求室内设计师在实际的设计当中做到真正的“以人为本”,而软材料有余自身的质地柔软,良好的触感,对室内设计具有极大塑造作用,越来越受到室内设计师的重视。
(1)软装饰材料的安全性设计
软装饰材料由于其自身材质的柔软,很容易出现火灾等情况,因此软装饰材料的安全性主要是防火方面。其次就是对软装饰材料静电的防范,静电带来的伤害主要是对儿童幼儿产生潜在的危害,也增加了清洗的困难。所以在软材料设计过程中要正确选择,尤其是与人体部位接触较多的沙发、地毯、床单等等。
(2)软装饰材料的个性化设计
人是生活空间的主体,由于对象不同,功能不同,每个设计方案都应因人、因地、因时、因物而异。以室内装饰为例,一个书法家可能将书房设计得古香古色;年轻人更愿意把空间装备的靓丽新潮些。设计时,无论是质地、色彩、图案都能够适应各种不同性格爱好的人。但是软装饰材料品种繁多,怎样才能用软装饰材料来体现个性呢?
一是要从色彩上着手。将环境布置成色彩基本统一的空间,能够显示出主人的性格倾向,但是应避免过分统一,显得单调。在可以移动、体积较小的软装饰材料选择上,则可以灵活选用其他与背景色对比强烈而有协调的色彩,这样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二是从图案上着手。软装饰材料的图案也是显示主人个好的标志。喜欢宁静淡泊的人可以选用规则的图案;青春好动的人可以选择动漫人物形象图案。特别有意义的图案,更能显示出主人个性,比如选用带有运动图案可以说明主人是个好动的人。对于室内装饰来说,墙面是面积最大也最容易吸引人注意力的地方,在这里布置自己喜欢的图案能起到先入为主的效果。
三是软装饰材料的舒适性设计。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应该重视适用性与舒适性。这就要求设计师对软装饰材料有较好的把握能力,应该选用什么材质的材料,用多少,用什么图案,用在哪儿等等问题都必须做到心中有数。良好的室内空间不仅要满足功能要求,还应与人的视觉、心理相吻合。人们对室内空间的感知源自比例与尺度、封闭与开放、丰富与单调、亲切与冷漠、动与静等各个方面。这些因素的协调处理就会使人对室内空间形态有一个良好的感知,即舒适感,否则就会使人感到难受或者不美观。
结束语
对软装饰材料的关注同时也会促进人们对软装饰材料的研究,特别是软装饰材料在人性化和地域性方面的研究,还有软装饰材料与室内光环境的研究。随着时间的推移,相信会有更多的人来研究软装饰材料,一定能够形成软装饰材料系统的理论研究,希望本论文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杨公侠,视觉与视觉环境,[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4。
[2]马铁丁,环境心理学与心理环境学,[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3。
关 键 词:景观艺术设计 价值取向 目标 实践主体
景观艺术设计是一个新的学科概念,是景观、艺术、设计的复合词。从学科分类及组合结构来看,景观艺术设计是景观学科与艺术设计学科的交叉学科。景观艺术设计是一个狭义的景观定义,是微观意义上的景观设计,它有别于景观规划设计,也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环境艺术设计,具有独立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现今全国各高校很多美术及艺术设计专业都增设了这一专业方向,并在传统室内外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中进行了景观规划与设计的嫁接,学科结构中融入了部分景观设计的内容。客观地讲,目前中国景观艺术设计学科正处于探索阶段,从学科概念、学科性质到学科实践范围缺少一定的系统性、明确性和指向性。那么什么是景观艺术设计,景观艺术设计与景观学是一种怎样的关系,与传统意义上的环境艺术设计是一种什么关系,在景观学体系中它的实践主体是什么?笔者将就以上问题,从景观学的引导、多元系统设计、学科价值取向的目标定位以及景观艺术设计的实践主体进行系统的论述。
一、景观学引导下的艺术设计
景观学是一个新兴的概念,它的英文对应词是landescape或者称为landscape Architeture,“景观”一词早期源于风景绘画,1885年丁·温默将其引入地理学,成为地理学术语,指特定区域或者类型单位的统称。
景观学是一门跨越了多个领域的复合系统学科,涉及到建筑、城市规划、风景园林、环境、生态、地学、农学、生命、社会、艺术等多个学科领域,是一门建立在广泛的自然学科和人文艺术学科基础之上的环境应用学科,其核心任务是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如果将景观学这一复合系统加以归纳,那就是自然生态环境系统、城市建筑环境系统、人文社会环境系统所构成的并且跨越了三个环境系统的空间层次关系体。从景观艺术设计反观景观学体系,我们不难看出,景观艺术设计是作为景观学系统的视觉组织形式而存在的,是景观学展现其构成系统的手段,借助这种手段将各景观要素组织起来,以期最终获得与环境和谐统一高品质的景观形象。景观艺术设计依托景观生态学,通过对自然的尊重、表达,展现生态环境的和谐与优美,依托景观建筑学,创建城乡宜人的环境空间;依托景观人文学,表达人类行为心理的精神寄托及愿望,景观艺术设计成为景观形象高品质化生成的驱动力。
就景观学而言,景观艺术设计是景观学体系中的一个分支,是一个狭义的景观定义,是微观层次意义上的景观设计,在体现景观形象的创作上常常成为景观形象品格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景观艺术设计也涉及到景观学内容本身,但它更多的是遵循景观学的引导,关注景观形象要素,对各景观环境系统空间进行艺术化处理,其核心任务是协调人与环境空间视觉形象的关系。景观艺术设计在景观学的引导下,构成了一个交叉融合的设计系统,它是运用艺术融于景观科学的手段来协调景观形象在环境空间的发展关系问题,并使之达到最佳状态。它融合了园林学、生态学、城市规划学、建筑学、心理学、艺术学等学科的成熟经验,以其艺术的视野,从系统、和谐、优美的角度,解决城乡发展过程中的景观形象的创新问题。
景观艺术设计在景观学的引导下,依据艺术和谐原则干预协调各景观系统的规划与设计,在人与环境之间建立均衡关系时,更强调景观生成时对人精神上、视觉上、生理健康上的基本需求,通过景观环境空间艺术的创作,用以提升、陶冶公众的视觉审美经验。可以说,景观艺术设计也是一种改善人们使用与体验户外空间的艺术创造活动。
二、多元系统设计含义的艺术设计
景观艺术设计与传统意义上的环境艺术设计,是从不同角度研究人类聚居环境空间艺术的两个方面。环境艺术设计从改善建筑室内环境质量的室内设计起步,以室内室外环境一体化设计为核心,注重环境空间的自身形态,以及环境艺术的具体样式。而景观艺术设计更强调环境空间的综合形态、环境艺术的复合样式、环境表述的多层空间,具体表现在多元系统设计下的互融与综合。
1.综合性系统
景观艺术设计是将城市、广场、街道、园林、建筑、壁画、广告、公共设施等环境空间看成一个多层次、多元化的有机综合体,虽然它们有时是以几组形式出现,有时是以相对单一的个体出现,然而解决上述问题却要求兼顾到整体的环境,是在一个被“创造”出来的人造环境空间基础上实现的二次创造。景观艺术设计涉及到园林设计、建筑设计、城市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工业造型设计、平面设计以及生态学、材料学、心理学、民俗学等学科,并将这些知识纳入到景观艺术生成的总体设计系统之中。
2.复合性系统
景观艺术设计是在景观学的引导下所构成的复合设计系统,由于景观艺术设计的综合性特点,因此常常表现出设计内容界定的模糊性、不确定性。其中包括基于景观空间形态的视觉系统设计,融于区域景观精神的形象系统设计,反映区域文化特征的风格样式系统设计,以及关注人的行为、心理的人文关怀系统设计等等。各系统之间相互融合与交叉,共同构建起景观艺术设计的复合设计系统。
3.多层性系统
景观艺术设计的设计空间呈现为多层性的表述特点,表现在从微观意义层面上的景观设计为主体到中观意义上的景观规划、宏观意义上的景观策划的多层与协调。
4.广泛性系统
景观艺术设计的设计观念呈现出广泛性,《亚太景观》一书在导言中谈到现代景观设计带来的变化:“首先是观念上的,宏观的观念、生态的观念、构成的观念、文脉的观念、民众参与的观念等等。其次是创作方法上……所有这些凝结成现代的、后现代的、结构的、解构的、极简的、高技的……为景观设计师提供了广泛的创造可能性。”广泛的设计观念构成了景观艺术设计多元系统设计的哲学基础。
三、以生态价值取向为目标定位的艺术设计
广义上讲,景观艺术设计同样属于艺术设计学科的范畴。艺术设计是由多个与艺术有关的设计学科所组成的学科群,它涵盖了当今所有与艺术有关的设计活动,其中包括环境艺术设计、室内设计、工业设计、平面设计、染织服装设计等。景观艺术设计就艺术本体而言,与其他艺术设计门类一样,是按照艺术设计学科规律而运行的。但是,景观艺术设计是在景观学的引导下的设计门类,因此,它有着明晰的景观学特征,景观学的学科内涵决定了景观艺术设计的独特性。景观艺术设计在具备了艺术设计学科特质的同时,更主要的是将景观学系统中的生态学所涵盖的内容作为学科环境系统的基础,将生态文明融于设计之中,并将其作为艺术创作的价值取向为目标定位的。从某些方面讲景观艺术设计也可以称为生态景观的艺术设计。
把生态价值取向作为一种崭新的艺术设计目标是景观艺术发展到今天的必然趋势,它不是单纯的学术思潮的流变,而是源于人类对生存状况的担忧,是工业革命以来,全球的资源短缺、人口膨胀、环境污染等矛盾所激发的环境形态的演变结果。生态学及其相关学科在帮助景观艺术设计学科拓宽研究范畴的同时,也使景观艺术设计的内涵得到了扩展和丰富,在生态为先价值观的指导下,人们开始重新确定健康的生存观,逐渐认识到生命与美的相互依存性,健康的生命是美的形式。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景观艺术的必要支持系统。逐渐确立了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完美统一为目标的生态景观艺术之美,为景观艺术设计带来景观视觉空间形式之外崭新的美学标准。生态学的内容包括对生态系统外表与内在、形式与内容、结构与元素、直观与精神、情感与理性等多层面的生命体验与创造,当代景观艺术之美实质上,在包含艺术设计所拥有的艺术性、实用性、多元性、创新性的同时,更多的是融入了生态体系结构的合理性、生态系统功能的稳定性、生态物种的多样性。它是一种健康、质朴、理性的生命之美。景观要素的健全之美,生态系统的秩序之美,生态要素的多元丰富、生态结构的有序运行成为当代景观艺术设计表现与再现的对象,成为超越外表形式,区别于传统环境艺术设计的新审美要求。
另外,生态价值取向也改变着景观艺术设计实践评价标准。对景观艺术设计成果的考察不仅仅是在形式、形象上,而是对景观空间系统内在品质的评价,更多地关注景观功能、人文、效率、生态等多种价值的平衡。除了景观艺术设计成果的艺术性之外,景观的可识别性、舒适性、心理满意程度,对活动行为的支持程度等都成为新的景观艺术设计评价标准,特别是景观生态现状的健康程度、生态景观的安全性等评价标准的引入都使景观艺术设计有了更新的评价标准,并为当代景观艺术设计实践提供了科学的评价支持。
四、微观景观为实践主体的艺术设计
正如上文所述,景观艺术设计学科涉及到多个学科领域,其实践范围广泛,内容综合而庞杂,既涉及到景观空间的各个层面,又融合了环境要素的全部内容。但是,如果只是从广义的概念出发而缺乏具体目标的限定,景观艺术设计学科建构将会一直处在模糊不清的状态。这也是目前很多高校增设景观艺术设计专业方向后所共同面对的问题,即在庞大的景观学科中,景观艺术设计的实践范围或者说它的实践主体是什么的问题。
纵观景观学科的实践范围,不难看出景观学科涉及到自然生态、城市环境、人文社会的全部内容,包含着从宏观景观到微观景观的各个层面。可将其归纳为宏观层面——景观策划;中观层面——景观规划;微观层面——景观设计。
1.宏观层面——景观策划
宏观层面上的景观实践是建立在经济、旅游、生态等专业的基础上,包括进行大规模的景观生态保护、治理改造、景观资源开发、旅游策划规划等。这类景观实践主要侧重于景观前期的策划。核心是协调土地的利用与管理。是在大规模、大尺度上进行景观体系的把握,具体项目有:区域控制性规划、城市规划和环境规划等。策划是这一层面的实践主体。
2.中观层面——景观规划
中观层面上的景观实践是指有一定的规模,涉及到某一地域历史、文化、生态及地方特色整体风貌内容的较大型景观规划,包括与人类社会、文化相关内容,以及生态、历史等多学科的应用。规划是这一层面的实践主体。
3.微观层面——景观设计
微观层面上的景观实践主要指规模尺度较小,与人们日常生活相关联的景观环境设计,包括城市地形、水体、植被、建筑、建筑物以及公众艺术品等等。设计对象是城市开放空间,包括广场、公园、商业街区、居住区环境、城市街头绿地以及城市滨水地带等。其目的在满足景观环境功能的基础上,不断改善提高景观的艺术品质,以此丰富人的心理体验和精神要求。设计是这一层面的实践主体。
通过以上景观学科实践范围分层及各层次完成的主要任务,可以看出景观艺术设计的实践主体主要体现在景观学科的微观层面的内容上。它主要应包括:针对城市公共空间的艺术设计;针对建筑环境、庭院环境的艺术设计;针对城市公园、园林的艺术设计;针对城市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和开发的艺术设计;针对城市公共空间艺术景观的改造与更新设计等。
当然景观艺术设计是一个多层次相融的关系体,从宏观、中观到微观不可能截然分开,尤其是中观和微观景观有着交叉联系,直接作用于景观艺术空间内容的生成。之所以这样划分,是为了便于理解和认识景观空间不同层面的渐进关系,较清楚地说明景观艺术设计的实践主体范围。
结语
近年来,景观艺术设计伴随着中国城市景观建设的快速推进,以及人们对城市景观艺术形象期望值的不断提高,短短几年已发展成为一门十分重要的设计门类,然而与“遍地开花”的景观艺术实践工程项目相比,其学科发展与理论建构显得相对滞后。正因为这一缘故,景观艺术设计面临着许多课题,从学科观念、支撑专业、人才培养、实践主体,都有待作深入细致的研究,毕竟它已经成为当今设定该专业培养方向的高校必须面对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景观教育的发展与创新——2005国际景观教育大会论文集.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2](美)约翰·奥姆斯比·西蒙兹.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3]郑曙旸.景观设计. 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2.
关键词:景观艺术设计价值取向目标实践主体
景观艺术设计是一个新的学科概念,是景观、艺术、设计的复合词。从学科分类及组合结构来看,景观艺术设计是景观学科与艺术设计学科的交叉学科。景观艺术设计是一个狭义的景观定义,是微观意义上的景观设计,它有别于景观规划设计,也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环境艺术设计,具有独立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现今全国各高校很多美术及艺术设计专业都增设了这一专业方向,并在传统室内外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中进行了景观规划与设计的嫁接,学科结构中融入了部分景观设计的内容。客观地讲,目前中国景观艺术设计学科正处于探索阶段,从学科概念、学科性质到学科实践范围缺少一定的系统性、明确性和指向性。那么什么是景观艺术设计,景观艺术设计与景观学是一种怎样的关系,与传统意义上的环境艺术设计是一种什么关系,在景观学体系中它的实践主体是什么?笔者将就以上问题,从景观学的引导、多元系统设计、学科价值取向的目标定位以及景观艺术设计的实践主体进行系统的论述。
一、景观学引导下的艺术设计
景观学是一个新兴的概念,它的英文对应词是landescape或者称为landscapeArchiteture,“景观”一词早期源于风景绘画,1885年丁·温默将其引入地理学,成为地理学术语,指特定区域或者类型单位的统称。
景观学是一门跨越了多个领域的复合系统学科,涉及到建筑、城市规划、风景园林、环境、生态、地学、农学、生命、社会、艺术等多个学科领域,是一门建立在广泛的自然学科和人文艺术学科基础之上的环境应用学科,其核心任务是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如果将景观学这一复合系统加以归纳,那就是自然生态环境系统、城市建筑环境系统、人文社会环境系统所构成的并且跨越了三个环境系统的空间层次关系体。从景观艺术设计反观景观学体系,我们不难看出,景观艺术设计是作为景观学系统的视觉组织形式而存在的,是景观学展现其构成系统的手段,借助这种手段将各景观要素组织起来,以期最终获得与环境和谐统一高品质的景观形象。景观艺术设计依托景观生态学,通过对自然的尊重、表达,展现生态环境的和谐与优美,依托景观建筑学,创建城乡宜人的环境空间;依托景观人文学,表达人类行为心理的精神寄托及愿望,景观艺术设计成为景观形象高品质化生成的驱动力。
就景观学而言,景观艺术设计是景观学体系中的一个分支,是一个狭义的景观定义,是微观层次意义上的景观设计,在体现景观形象的创作上常常成为景观形象品格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景观艺术设计也涉及到景观学内容本身,但它更多的是遵循景观学的引导,关注景观形象要素,对各景观环境系统空间进行艺术化处理,其核心任务是协调人与环境空间视觉形象的关系。景观艺术设计在景观学的引导下,构成了一个交叉融合的设计系统,它是运用艺术融于景观科学的手段来协调景观形象在环境空间的发展关系问题,并使之达到最佳状态。它融合了园林学、生态学、城市规划学、建筑学、心理学、艺术学等学科的成熟经验,以其艺术的视野,从系统、和谐、优美的角度,解决城乡发展过程中的景观形象的创新问题。
景观艺术设计在景观学的引导下,依据艺术和谐原则干预协调各景观系统的规划与设计,在人与环境之间建立均衡关系时,更强调景观生成时对人精神上、视觉上、生理健康上的基本需求,通过景观环境空间艺术的创作,用以提升、陶冶公众的视觉审美经验。可以说,景观艺术设计也是一种改善人们使用与体验户外空间的艺术创造活动。
二、多元系统设计含义的艺术设计
景观艺术设计与传统意义上的环境艺术设计,是从不同角度研究人类聚居环境空间艺术的两个方面。环境艺术设计从改善建筑室内环境质量的室内设计起步,以室内室外环境一体化设计为核心,注重环境空间的自身形态,以及环境艺术的具体样式。而景观艺术设计更强调环境空间的综合形态、环境艺术的复合样式、环境表述的多层空间,具体表现在多元系统设计下的互融与综合。
1.综合性系统
景观艺术设计是将城市、广场、街道、园林、建筑、壁画、广告、公共设施等环境空间看成一个多层次、多元化的有机综合体,虽然它们有时是以几组形式出现,有时是以相对单一的个体出现,然而解决上述问题却要求兼顾到整体的环境,是在一个被“创造”出来的人造环境空间基础上实现的二次创造。景观艺术设计涉及到园林设计、建筑设计、城市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工业造型设计、平面设计以及生态学、材料学、心理学、民俗学等学科,并将这些知识纳入到景观艺术生成的总体设计系统之中。
2.复合性系统
景观艺术设计是在景观学的引导下所构成的复合设计系统,由于景观艺术设计的综合性特点,因此常常表现出设计内容界定的模糊性、不确定性。其中包括基于景观空间形态的视觉系统设计,融于区域景观精神的形象系统设计,反映区域文化特征的风格样式系统设计,以及关注人的行为、心理的人文关怀系统设计等等。各系统之间相互融合与交叉,共同构建起景观艺术设计的复合设计系统。
3.多层性系统
景观艺术设计的设计空间呈现为多层性的表述特点,表现在从微观意义层面上的景观设计为主体到中观意义上的景观规划、宏观意义上的景观策划的多层与协调。
4.广泛性系统
景观艺术设计的设计观念呈现出广泛性,《亚太景观》一书在导言中谈到现代景观设计带来的变化:“首先是观念上的,宏观的观念、生态的观念、构成的观念、文脉的观念、民众参与的观念等等。其次是创作方法上……所有这些凝结成现代的、后现代的、结构的、解构的、极简的、高技的……为景观设计师提供了广泛的创造可能性。”广泛的设计观念构成了景观艺术设计多元系统设计的哲学基础。
三、以生态价值取向为目标定位的艺术设计
广义上讲,景观艺术设计同样属于艺术设计学科的范畴。艺术设计是由多个与艺术有关的设计学科所组成的学科群,它涵盖了当今所有与艺术有关的设计活动,其中包括环境艺术设计、室内设计、工业设计、平面设计、染织服装设计等。景观艺术设计就艺术本体而言,与其他艺术设计门类一样,是按照艺术设计学科规律而运行的。但是,景观艺术设计是在景观学的引导下的设计门类,因此,它有着明晰的景观学特征,景观学的学科内涵决定了景观艺术设计的独特性。景观艺术设计在具备了艺术设计学科特质的同时,更主要的是将景观学系统中的生态学所涵盖的内容作为学科环境系统的基础,将生计之中,并将其作为艺术创作的价值取向为目标定位的。从某些方面讲景观艺术设计也可以称为生态景观的艺术设计。
把生态价值取向作为一种崭新的艺术设计目标是景观艺术发展到今天的必然趋势,它不是单纯的学术思潮的流变,而是源于人类对生存状况的担忧,是工业革命以来,全球的资源短缺、人口膨胀、环境污染等矛盾所激发的环境形态的演变结果。生态学及其相关学科在帮助景观艺术设计学科拓宽研究范畴的同时,也使景观艺术设计的内涵得到了扩展和丰富,在生态为先价值观的指导下,人们开始重新确定健康的生存观,逐渐认识到生命与美的相互依存性,健康的生命是美的形式。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景观艺术的必要支持系统。逐渐确立了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完美统一为目标的生态景观艺术之美,为景观艺术设计带来景观视觉空间形式之外崭新的美学标准。生态学的内容包括对生态系统外表与内在、形式与内容、结构与元素、直观与精神、情感与理性等多层面的生命体验与创造,当代景观艺术之美实质上,在包含艺术设计所拥有的艺术性、实用性、多元性、创新性的同时,更多的是融入了生态体系结构的合理性、生态系统功能的稳定性、生态物种的多样性。它是一种健康、质朴、理性的生命之美。景观要素的健全之美,生态系统的秩序之美,生态要素的多元丰富、生态结构的有序运行成为当代景观艺术设计表现与再现的对象,成为超越外表形式,区别于传统环境艺术设计的新审美要求。
另外,生态价值取向也改变着景观艺术设计实践评价标准。对景观艺术设计成果的考察不仅仅是在形式、形象上,而是对景观空间系统内在品质的评价,更多地关注景观功能、人文、效率、生态等多种价值的平衡。除了景观艺术设计成果的艺术性之外,景观的可识别性、舒适性、心理满意程度,对活动行为的支持程度等都成为新的景观艺术设计评价标准,特别是景观生态现状的健康程度、生态景观的安全性等评价标准的引入都使景观艺术设计有了更新的评价标准,并为当代景观艺术设计实践提供了科学的评价支持。
四、微观景观为实践主体的艺术设计
正如上文所述,景观艺术设计学科涉及到多个学科领域,其实践范围广泛,内容综合而庞杂,既涉及到景观空间的各个层面,又融合了环境要素的全部内容。但是,如果只是从广义的概念出发而缺乏具体目标的限定,景观艺术设计学科建构将会一直处在模糊不清的状态。这也是目前很多高校增设景观艺术设计专业方向后所共同面对的问题,即在庞大的景观学科中,景观艺术设计的实践范围或者说它的实践主体是什么的问题。
纵观景观学科的实践范围,不难看出景观学科涉及到自然生态、城市环境、人文社会的全部内容,包含着从宏观景观到微观景观的各个层面。可将其归纳为宏观层面——景观策划;中观层面——景观规划;微观层面——景观设计。
1.宏观层面——景观策划
宏观层面上的景观实践是建立在经济、旅游、生态等专业的基础上,包括进行大规模的景观生态保护、治理改造、景观资源开发、旅游策划规划等。这类景观实践主要侧重于景观前期的策划。核心是协调土地的利用与管理。是在大规模、大尺度上进行景观体系的把握,具体项目有:区域控制性规划、城市规划和环境规划等。策划是这一层面的实践主体。
2.中观层面——景观规划
中观层面上的景观实践是指有一定的规模,涉及到某一地域历史、文化、生态及地方特色整体风貌内容的较大型景观规划,包括与人类社会、文化相关内容,以及生态、历史等多学科的应用。规划是这一层面的实践主体。
3.微观层面——景观设计
微观层面上的景观实践主要指规模尺度较小,与人们日常生活相关联的景观环境设计,包括城市地形、水体、植被、建筑、建筑物以及公众艺术品等等。设计对象是城市开放空间,包括广场、公园、商业街区、居住区环境、城市街头绿地以及城市滨水地带等。其目的在满足景观环境功能的基础上,不断改善提高景观的艺术品质,以此丰富人的心理体验和精神要求。设计是这一层面的实践主体。
通过以上景观学科实践范围分层及各层次完成的主要任务,可以看出景观艺术设计的实践主体主要体现在景观学科的微观层面的内容上。它主要应包括:针对城市公共空间的艺术设计;针对建筑环境、庭院环境的艺术设计;针对城市公园、园林的艺术设计;针对城市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和开发的艺术设计;针对城市公共空间艺术景观的改造与更新设计等。
当然景观艺术设计是一个多层次相融的关系体,从宏观、中观到微观不可能截然分开,尤其是中观和微观景观有着交叉联系,直接作用于景观艺术空间内容的生成。之所以这样划分,是为了便于理解和认识景观空间不同层面的渐进关系,较清楚地说明景观艺术设计的实践主体范围。
结语
近年来,景观艺术设计伴随着中国城市景观建设的快速推进,以及人们对城市景观艺术形象期望值的不断提高,短短几年已发展成为一门十分重要的设计门类,然而与“遍地开花”的景观艺术实践工程项目相比,其学科发展与理论建构显得相对滞后。正因为这一缘故,景观艺术设计面临着许多课题,从学科观念、支撑专业、人才培养、实践主体,都有待作深入细致的研究,毕竟它已经成为当今设定该专业培养方向的高校必须面对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景观教育的发展与创新——2005国际景观教育大会论文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2](美)约翰·奥姆斯比·西蒙兹.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3]郑曙旸.景观设计.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2.
关键词:景观艺术设计价值取向目标实践主体
景观艺术设计是一个新的学科概念,是景观、艺术、设计的复合词。从学科分类及组合结构来看,景观艺术设计是景观学科与艺术设计学科的交叉学科。景观艺术设计是一个狭义的景观定义,是微观意义上的景观设计,它有别于景观规划设计,也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环境艺术设计,具有独立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现今全国各高校很多美术及艺术设计专业都增设了这一专业方向,并在传统室内外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中进行了景观规划与设计的嫁接,学科结构中融入了部分景观设计的内容。客观地讲,目前中国景观艺术设计学科正处于探索阶段,从学科概念、学科性质到学科实践范围缺少一定的系统性、明确性和指向性。那么什么是景观艺术设计,景观艺术设计与景观学是一种怎样的关系,与传统意义上的环境艺术设计是一种什么关系,在景观学体系中它的实践主体是什么?笔者将就以上问题,从景观学的引导、多元系统设计、学科价值取向的目标定位以及景观艺术设计的实践主体进行系统的论述。
一、景观学引导下的艺术设计
景观学是一个新兴的概念,它的英文对应词是landescape或者称为landscapeArchiteture,“景观”一词早期源于风景绘画,1885年丁·温默将其引入地理学,成为地理学术语,指特定区域或者类型单位的统称。
景观学是一门跨越了多个领域的复合系统学科,涉及到建筑、城市规划、风景园林、环境、生态、地学、农学、生命、社会、艺术等多个学科领域,是一门建立在广泛的自然学科和人文艺术学科基础之上的环境应用学科,其核心任务是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如果将景观学这一复合系统加以归纳,那就是自然生态环境系统、城市建筑环境系统、人文社会环境系统所构成的并且跨越了三个环境系统的空间层次关系体。从景观艺术设计反观景观学体系,我们不难看出,景观艺术设计是作为景观学系统的视觉组织形式而存在的,是景观学展现其构成系统的手段,借助这种手段将各景观要素组织起来,以期最终获得与环境和谐统一高品质的景观形象。景观艺术设计依托景观生态学,通过对自然的尊重、表达,展现生态环境的和谐与优美,依托景观建筑学,创建城乡宜人的环境空间;依托景观人文学,表达人类行为心理的精神寄托及愿望,景观艺术设计成为景观形象高品质化生成的驱动力。
就景观学而言,景观艺术设计是景观学体系中的一个分支,是一个狭义的景观定义,是微观层次意义上的景观设计,在体现景观形象的创作上常常成为景观形象品格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景观艺术设计也涉及到景观学内容本身,但它更多的是遵循景观学的引导,关注景观形象要素,对各景观环境系统空间进行艺术化处理,其核心任务是协调人与环境空间视觉形象的关系。景观艺术设计在景观学的引导下,构成了一个交叉融合的设计系统,它是运用艺术融于景观科学的手段来协调景观形象在环境空间的发展关系问题,并使之达到最佳状态。它融合了园林学、生态学、城市规划学、建筑学、心理学、艺术学等学科的成熟经验,以其艺术的视野,从系统、和谐、优美的角度,解决城乡发展过程中的景观形象的创新问题。
景观艺术设计在景观学的引导下,依据艺术和谐原则干预协调各景观系统的规划与设计,在人与环境之间建立均衡关系时,更强调景观生成时对人精神上、视觉上、生理健康上的基本需求,通过景观环境空间艺术的创作,用以提升、陶冶公众的视觉审美经验。可以说,景观艺术设计也是一种改善人们使用与体验户外空间的艺术创造活动。
二、多元系统设计含义的艺术设计
景观艺术设计与传统意义上的环境艺术设计,是从不同角度研究人类聚居环境空间艺术的两个方面。环境艺术设计从改善建筑室内环境质量的室内设计起步,以室内室外环境一体化设计为核心,注重环境空间的自身形态,以及环境艺术的具体样式。而景观艺术设计更强调环境空间的综合形态、环境艺术的复合样式、环境表述的多层空间,具体表现在多元系统设计下的互融与综合。
1.综合性系统
景观艺术设计是将城市、广场、街道、园林、建筑、壁画、广告、公共设施等环境空间看成一个多层次、多元化的有机综合体,虽然它们有时是以几组形式出现,有时是以相对单一的个体出现,然而解决上述问题却要求兼顾到整体的环境,是在一个被“创造”出来的人造环境空间基础上实现的二次创造。景观艺术设计涉及到园林设计、建筑设计、城市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工业造型设计、平面设计以及生态学、材料学、心理学、民俗学等学科,并将这些知识纳入到景观艺术生成的总体设计系统之中。
2.复合性系统
景观艺术设计是在景观学的引导下所构成的复合设计系统,由于景观艺术设计的综合性特点,因此常常表现出设计内容界定的模糊性、不确定性。其中包括基于景观空间形态的视觉系统设计,融于区域景观精神的形象系统设计,反映区域文化特征的风格样式系统设计,以及关注人的行为、心理的人文关怀系统设计等等。各系统之间相互融合与交叉,共同构建起景观艺术设计的复合设计系统。
3.多层性系统
景观艺术设计的设计空间呈现为多层性的表述特点,表现在从微观意义层面上的景观设计为主体到中观意义上的景观规划、宏观意义上的景观策划的多层与协调。
4.广泛性系统
景观艺术设计的设计观念呈现出广泛性,《亚太景观》一书在导言中谈到现代景观设计带来的变化:“首先是观念上的,宏观的观念、生态的观念、构成的观念、文脉的观念、民众参与的观念等等。其次是创作方法上……所有这些凝结成现代的、后现代的、结构的、解构的、极简的、高技的……为景观设计师提供了广泛的创造可能性。”广泛的设计观念构成了景观艺术设计多元系统设计的哲学基础。
三、以生态价值取向为目标定位的艺术设计
广义上讲,景观艺术设计同样属于艺术设计学科的范畴。艺术设计是由多个与艺术有关的设计学科所组成的学科群,它涵盖了当今所有与艺术有关的设计活动,其中包括环境艺术设计、室内设计、工业设计、平面设计、染织服装设计等。景观艺术设计就艺术本体而言,与其他艺术设计门类一样,是按照艺术设计学科规律而运行的。但是,景观艺术设计是在景观学的引导下的设计门类,因此,它有着明晰的景观学特征,景观学的学科内涵决定了景观艺术设计的独特性。景观艺术设计在具备了艺术设计学科特质的同时,更主要的是将景观学系统中的生态学所涵盖的内容作为学科环境系统的基础,将生态文明融于设
计之中,并将其作为艺术创作的价值取向为目标定位的。从某些方面讲景观艺术设计也可以称为生态景观的艺术设计。
把生态价值取向作为一种崭新的艺术设计目标是景观艺术发展到今天的必然趋势,它不是单纯的学术思潮的流变,而是源于人类对生存状况的担忧,是工业革命以来,全球的资源短缺、人口膨胀、环境污染等矛盾所激发的环境形态的演变结果。生态学及其相关学科在帮助景观艺术设计学科拓宽研究范畴的同时,也使景观艺术设计的内涵得到了扩展和丰富,在生态为先价值观的指导下,人们开始重新确定健康的生存观,逐渐认识到生命与美的相互依存性,健康的生命是美的形式。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景观艺术的必要支持系统。逐渐确立了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完美统一为目标的生态景观艺术之美,为景观艺术设计带来景观视觉空间形式之外崭新的美学标准。生态学的内容包括对生态系统外表与内在、形式与内容、结构与元素、直观与精神、情感与理性等多层面的生命体验与创造,当代景观艺术之美实质上,在包含艺术设计所拥有的艺术性、实用性、多元性、创新性的同时,更多的是融入了生态体系结构的合理性、生态系统功能的稳定性、生态物种的多样性。它是一种健康、质朴、理性的生命之美。景观要素的健全之美,生态系统的秩序之美,生态要素的多元丰富、生态结构的有序运行成为当代景观艺术设计表现与再现的对象,成为超越外表形式,区别于传统环境艺术设计的新审美要求。
另外,生态价值取向也改变着景观艺术设计实践评价标准。对景观艺术设计成果的考察不仅仅是在形式、形象上,而是对景观空间系统内在品质的评价,更多地关注景观功能、人文、效率、生态等多种价值的平衡。除了景观艺术设计成果的艺术性之外,景观的可识别性、舒适性、心理满意程度,对活动行为的支持程度等都成为新的景观艺术设计评价标准,特别是景观生态现状的健康程度、生态景观的安全性等评价标准的引入都使景观艺术设计有了更新的评价标准,并为当代景观艺术设计实践提供了科学的评价支持。
四、微观景观为实践主体的艺术设计
正如上文所述,景观艺术设计学科涉及到多个学科领域,其实践范围广泛,内容综合而庞杂,既涉及到景观空间的各个层面,又融合了环境要素的全部内容。但是,如果只是从广义的概念出发而缺乏具体目标的限定,景观艺术设计学科建构将会一直处在模糊不清的状态。这也是目前很多高校增设景观艺术设计专业方向后所共同面对的问题,即在庞大的景观学科中,景观艺术设计的实践范围或者说它的实践主体是什么的问题。
纵观景观学科的实践范围,不难看出景观学科涉及到自然生态、城市环境、人文社会的全部内容,包含着从宏观景观到微观景观的各个层面。可将其归纳为宏观层面——景观策划;中观层面——景观规划;微观层面——景观设计。
1.宏观层面——景观策划
宏观层面上的景观实践是建立在经济、旅游、生态等专业的基础上,包括进行大规模的景观生态保护、治理改造、景观资源开发、旅游策划规划等。这类景观实践主要侧重于景观前期的策划。核心是协调土地的利用与管理。是在大规模、大尺度上进行景观体系的把握,具体项目有:区域控制性规划、城市规划和环境规划等。策划是这一层面的实践主体。
2.中观层面——景观规划
中观层面上的景观实践是指有一定的规模,涉及到某一地域历史、文化、生态及地方特色整体风貌内容的较大型景观规划,包括与人类社会、文化相关内容,以及生态、历史等多学科的应用。规划是这一层面的实践主体。
3.微观层面——景观设计
微观层面上的景观实践主要指规模尺度较小,与人们日常生活相关联的景观环境设计,包括城市地形、水体、植被、建筑、建筑物以及公众艺术品等等。设计对象是城市开放空间,包括广场、公园、商业街区、居住区环境、城市街头绿地以及城市滨水地带等。其目的在满足景观环境功能的基础上,不断改善提高景观的艺术品质,以此丰富人的心理体验和精神要求。设计是这一层面的实践主体。
通过以上景观学科实践范围分层及各层次完成的主要任务,可以看出景观艺术设计的实践主体主要体现在景观学科的微观层面的内容上。它主要应包括:针对城市公共空间的艺术设计;针对建筑环境、庭院环境的艺术设计;针对城市公园、园林的艺术设计;针对城市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和开发的艺术设计;针对城市公共空间艺术景观的改造与更新设计等。
当然景观艺术设计是一个多层次相融的关系体,从宏观、中观到微观不可能截然分开,尤其是中观和微观景观有着交叉联系,直接作用于景观艺术空间内容的生成。之所以这样划分,是为了便于理解和认识景观空间不同层面的渐进关系,较清楚地说明景观艺术设计的实践主体范围。
结语
近年来,景观艺术设计伴随着中国城市景观建设的快速推进,以及人们对城市景观艺术形象期望值的不断提高,短短几年已发展成为一门十分重要的设计门类,然而与“遍地开花”的景观艺术实践工程项目相比,其学科发展与理论建构显得相对滞后。正因为这一缘故,景观艺术设计面临着许多课题,从学科观念、支撑专业、人才培养、实践主体,都有待作深入细致的研究,毕竟它已经成为当今设定该专业培养方向的高校必须面对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景观教育的发展与创新——2005国际景观教育大会论文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2](美)约翰·奥姆斯比·西蒙兹.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3]郑曙旸.景观设计.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2.
室内公共空间设计
1.室内设计
早在170万年前的石器时代,人们就开始对居住环境有意识的装饰与改善,那时,人们不仅需求建筑的居住功能,还为室内增添了许多美化空间的装饰,来满足人们的生理、心理需求。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精神需求水平也日益多样化,室内装潢由此产生,室内设计也逐渐专业化、系统化、规范化、合理化,并逐渐形成一门学科。国际室内设计学会曾提出:“如今,现代的室内设计是依靠科学的方法,通过合理运用美学要素和空间功能要素,把表面上看来彼此相对独立的多个学科统一起来。”
据此,室内设计是运用一定的物质技术手段与经济能力,以科学为功能基础、以艺术为表现形式,营造出安全,卫生,舒适,优美的室内内部环境,并满足人们物质功能与精神功能的需求。
2.公共空间的定义与分类
(1)空间
广义上来说,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家马丁海德格尔曾在论文《筑、居、思》中强调,筑造提供场所,而场所所置空间。“思想本身意义上就是一种筑造,只不过它是归属于栖居”。狭义上来说,《外部空间设计》一书曾经描述过,空间基本上是由一个物体同感觉它的人之间产生的相互关系所形成。
(2)公共空间的定义
具有公共性质和社会性质的建筑称为公共建筑,其室内空间为公共建筑空间。其这类公共空间应该具备休憩、游行、集会、观赏等功能,而空间也由于这些活动而具有了公共性特征。
(3)公共空间的分类
公共空间的内容覆盖了人群的所有基础生活的使用空间,是以人为本的服务,公共空间包含着使用人群的吃、穿、住、行等各个方面。具体按性质划分,包括了为商业空间、办公空间、饮食空间、休闲娱乐空间、酒店空间、观演空间、医护空间、文化空间、教育空间、体育空间、交通空间、历史文化空间等。
室内公共空间设计的含义和内容
室内公共空间设计是由建筑设计分离出来的一门综合学科设计,运用了一定的物质基础、科学功能和艺术表现形式,融合人体工程学、环境心理学等学科,设计布置活动空间位置、功能与内容,从而创造优美、良好、科学、舒适、美观、安全、整洁的内部环境。
室内公共空间设计的内容有:一,室内空间功能的设计;二;室内空间界面的设计;三,室内空间环境的设计;四,室内装饰品的设计;五;室内小品的设计。
商业室内公共空间设计特性
1.商业室内公共空间设计
商业室内公共设计由室内设计、室外环境设计、商业界面设计、人体工程设计等学科的交叉和延伸出来的公共空间设计。它既要注意公共尺度的数据理念,又要考虑到适用人群的环境对心理影响和对商业性的明确识别与形象定位。在商业室内设计中常运用 “环境心理学”,了解生活中人们的行为、心理倾向,并经过处理、加工、抽象、具象等艺术形式反馈到商业空间的设计中去,通过合理、舒适与触动心里设计从而影响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和消费心里。
正如《环境心理学》一书中译文所说:“往往忽视人工环境会给人们带来什么样的损害,也很少考虑到什么样的环境适合于人类的生存与活动”,从人的心理、情感特征来考虑研究问题,从而使我们尊重人的主观意愿,符合行动的便利,满足“以人为本”的理念。
2. 商业室内公共空间设计的特性
商业室内公共空间设计的特性有几个方面,一,首先满足设计主体的多种功能。商业室内公共空间要适用人群在进行商业洽谈、消费、休憩、交流、饮食、娱乐等一体的综合,同时要设有具有功能性的空间(即展示性、服务性、休闲性、文化性);二,则突出商业的主题性(即精神)。每个企业有名字,才会让人认识它,每个企业都会有自己的形象设计,有了形象设计才会让人记住它,每个企业有宣传,才会让人了解它,所以确定一个好的商品是对它的名称、形象和宣传的定位;三,则重视商业室内的通达性。商业空间设计的交通是人群为达目的选择的多种路线,路线的设计具有快速通达、搬运、休憩、链接功能区等作用,为人群提供便利的服务,节约时间。
商业室内公共空间设计的风格艺术
1.商业室内公共空间设计的风格
商业室内公共空间设计追求个性、新颖、富有活力、大方得体等艺术风格,根据商业性质或者所设定的主题不同会有不同的设计类型。
(1)地域、文化特色主题。
地域与文化,它是指建立在乡土文化之上的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区域文化,它是一个国家整体一个民族群落核心文化的分支和基础,地域文化有着极强的可识别性。就其形成的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本土的地域环境、自然条件、季节气候;二是历史遗风、先辈 祖训及生活方式;三是民俗礼仪、本土文化、风土人情、当地用材。”
例如:日本地处岛国,自然资源和森林资源丰富,又处于地质活跃一代。所以,日本的房屋建设与室内装饰常用竹、枯木、藤、草等植物编制而成,其特性轻盈,就地取材且体态自然、柔韧性较强(图1).。
图1 地域文化特色主题的日本饭店(图片来源:自摄)影)
(2)自然仿真主题。
自然仿真主题有种超现实的艺术效果,在室内布置里常采用浓重的色彩、仿真的饰物,奇特造成等装饰界面。多用来模拟场景、还原真实的逼真手法再结合绘画、雕塑等装饰小品呼应室内环境气氛,在模拟、还原、仿真的客观环境,并通过环境影响消费者的感官,引领、改变人的主观感受与想法,从而丰富、升华消费群体的主观感受或意境(图2)。
图2 自然仿真主题的西安zoo 咖啡馆(图片来源:网络)
图3 现代简约风格美国洛杉矶服装店(图片来源:自摄)
(3)现代高科技主题。
现代高科技主题风格是使用新型的物质材料和高科技技术来装饰空间,通过设计师的创意思维,将独特的建筑设计与空间处理手法来更多地吸引人们的注意,多用纳米、环保等新型材料作为设计的主要材料,运用高新的艺术手法进行拼接,围合创造出简约,高尚,超现实的公共空间。
(4)现代简约风格。
简约风格是用简洁、提炼出的元素、符号的构成的一种空间表达形式,表达了自然、简洁、简谱、明了、清新的一种情怀。使用简单、简易的装饰来点缀空间,并凸显空间的大方和功能(图3)。
(5)结构主义风格。
结构主义风格是使用特殊的各种物理、化学元素等或将建筑、管线、材料等机构于外界,以自身材质、肌理、层次、符号等特性经过偶然的或人工的艺术加工,累积、叠拼、组合形成的一种粗狂的、规律的美(图4)。
商业室内公共空间设计的流派
随着地域、国家、宗教、自然、文化等不同,商业室内公共设计在不同的时段或阶段受各方面影响,产生了不同风格的流派。现代商业室内设计所表现的流派常有:高技派、光亮派、白色派、新洛可可派、风格派、超现实派、结构主义派、装饰艺术派等。例如:高科技派风格。高科技派是现代室内风格的代表之一,它在19世纪中后期兴起,常用科学的、技术的、前沿的新技术,以美学角度为依托用艺术手法加工,新技术与艺术的结合,突出了材质的原理、肌理、特性、参数等,成为一种规律的、科技的、冲击视觉的高光美。
结论
为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的室内环境,要秉承以人为本理念,并根据不同国家与文化等差异,追求个性、新颖、富有创意感的艺术风格,定义不同的商业公共空间主题,结合丰富、多元化的艺术流派。提高室内环境的环境水准,以有限的物质条件创造无尽的精神感受空间,满足人对室内空间的生理和心理环境需求,目的是为感染、促进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和行为。
(作者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论文关键词:绿色设计,绿色室内设计,环境
一、绿色室内设计产生的背景
生活、学习、工作、娱乐,是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这些活动绝大部分都是在室内度过的。因此,室内环境质量的优劣将会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活质量,关系到人们的安全、健康、效率、舒适,等等。
现代室内设计在我国发展迅速,其思想根基不论是外来的还是本土的大都还没来得及思考和理解,其形式便被盲目复制。片面地追求“豪华气派”的室内设计风气蔓延至今,这种设计耗费了大量不可再生的珍贵材料,对建筑装饰的可持续发展极为不利。还有大量使用人工合成化学材料作室内装饰材料的,其中的有害物质对人与空间环境都造成了严重污染。室内设计有“时效性”,大量室内装饰材料在更新拆除后由于不能再循环利用而成了建筑垃圾并污染了环境。另外有的设计师在设计理念上忽视技术内涵与文化品位,将室内当作了材料拼贴场,过分使用人工照明、空调等,造成了能源耗费。这些问题都昭示着室内设计的不可持续性,体现可持续性发展观的室内“绿色设计”更进一步被提到日程上来。
室内“绿色设计”的提出反映了人们对于现代科技文化所引起的环境及生态破坏的反思,同时也体现了设计师道德和社会责任心的回归,从中我们可看出室内“绿色设计”的目标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类与地球的可持续发展。
二、“绿色设计”的概念
绿色设计思想最早提出是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设计理论家威克多·巴巴纳克(VictorPapanek)在他出版的《为真实世界而设计》(Designfortherealworld)中,强调设计应该认真考虑有限的地球资源的使用,为保护地球的环境而服务。
绿色设计也称为生态设计、可持续设计或环境意识设计等等。绿色设计是在产品整个生命周期内,着重考虑产品环境属性(自然资源的利用、环境影响及可拆卸性、可回收性、可重复利用性等),并将其作为设计的目标,在满足环境要求的同时,考虑并保证产品应有的基本功能、使用寿命、经济性和质量等。其基本思想是在设计阶段就将环境因素和预防污染的措施纳入产品设计之中,将环境性能作为产品的设计目标和出发点,力求资源利用合理化,废弃物产生少量化,对环境无污染或少污染。
三、室内设计如何实现绿色化
(一)绿色材料的选用
绿色材料GM(GreenMaterial)又称环境协调材料ECM(EnvironmentalConsciousMaterials)或生态材料(Ecomaterials),是指那些具有良好使用性能或功能,并
对资源和能源消耗少,对生态和环境污染小,有利于人类健康,再生利用率高或可降解循环利用,在制备、使用、废弃直至再生循环利用的整个过程中,都与环境协调共存的一大类材料。一般来说,绿色材料应具有三个明显的特征:一是节约能源和资源;二是减少环境污染,避免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破坏;三是资源利于回收和循环再生。鉴于这些特征,目前陆续研制成功了许多环保型无公害绿色材料。如:在建筑涂料方面,研发了水溶性涂料、粉末涂料、无溶剂涂料等。其中,有一种用于卫生间陶瓷表面的涂层材料,不但具有普通陶瓷表面釉质的耐磨、光亮的一般性能,还具有杀菌、反腐的作用。此外,还有阻燃吸音板材、再生墙纸、阳光温室技术、太阳能热水技术等,不同程度地实现绿色材料的特征目标。
(二)空间布局人性化
室内设计对人体尺度具体数据尺寸的选用,应考虑在不同空间与维护的状态下,人们动作和活动的安全。设计师在从事室内空间设计活动过程中应以人为本,设计主要是为人服务的,但前提是在建筑完成后才进行的设计活动。建筑设计师考虑的是建筑的整体,而室内设计师考虑的则是对于整个建筑空间的合理利用,以及设计给空间环境带来的影响,这是关于人类居住和生存环境的细节,这个细节的好坏就是最终效果的优劣。所以,室内设计中的绿色设计甚至比建筑设计师考虑的框架更为重要。
室内设计对人体尺度具体数据尺寸的选用,应考虑在不同空间与围护的状态下,人们动作和活动的安全以及对大多数人适宜的尺寸,并强调以安全为前提。如:门洞高度、楼梯道行净高、栏杆扶手高度等,应取男性人体高度的上限,并适当加以人体动态时的余量进行设计;踏步高度、上搁板或挂钩高度等,应按女性人体的平均高度进行设计。
在现代家具设计中,由于住房紧张以及快节奏生活压力的影响,能够节约空间而且灵活多样、形式多变的组合家具成为一种流行趋势。由于组合家具采用模块化设计,主人可以根据时节和需要,变换家具的形式,协调室内气氛,改变空间的视觉感受。它打破了传统家具一成不变的模样,自由、灵活、多变,具有可被再创造的模块组件,适应年轻消费者讲究消费、崇尚新奇、个性张扬的特点。总之,设计师一定要利用人机工程学的比例尺度进行功能的人性化设计,在任何环境中都必须拿出这个尺度对所处的环境空间进行比例尺度的比较分析,遵循建筑结构原理,在不影响房屋结构的许可范围内进行对空间的功能性定位,使整个设计达到方便、舒适、实用。
(三)可持续发展及生态化的运用
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21世纪室内设计师面临的最迫切的研究课题,如何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合理、有效地利用资源,是全球关注的现实问题,也是现代设计师们的责任。室内设计应倡导适度消费思想,倡导节约型的生活方式,反对豪华和奢侈铺张,强调自然生态美,欣赏质朴、简洁,遵循生态规律和美的法则,运用科技手段创造出室内绿色美观和自然融合,强调在室内环境的建造、使用和更新过程中,对常规能源与不可再生能源的节约和回收利用,对可再生资源,也尽量低消耗使用。
现代技术制造出了众多节能材料,如:吸热、热反射、光致变色玻璃,保温墙体等。也生产出如:节能型灯具、节水型部件等节能产品。在室内对它们的运用都使常规能源得到了良好的节能效果。随着科技的发展众多的洁净能源得以开发,对洁净能源的利用体现了能源的可持续性和环保性,符合室内“绿色设计”的原则。目前太阳能技术在室内设计中运用较有前景,如太阳能电能技术、阳光温室技术、太阳能热水技术等。
四、“绿色室内设计”的展望
科学家提出人类未来的城市将是“森林城市”,科学家还预测了未来的家庭住宅的设想“室内装饰回归自然,粗糙的原木家具进入家庭,家电类产品造型趋于自然化……家庭住房走向随意性,室内装饰自然,小成本花费创造出舒适,高雅的环境。“生态觉醒”的浪潮正逐渐席卷全球,尊重自然、关注环境、创造健康的生活和浪费生活方式正在成为时代的强音,绿色建筑的诞生在一些国家成为了现实,室内设计在生态节能、环保、回归自然方面都有了巨大的发展。近年来我国室内绿色设计也不段向前发展。
室内“绿色设计”是符合时展要求与趋势的室内设计理念,随着它在我们身边的不断运用,室内装修将回归自然,绿色家具与材料也将更多的进入家庭。人们向往自然的心态,人们希望从传统中找回由于快速发展而失落的精神家园,试图运用当代科技重组自己审美体验来适应现代生活。物质要求得到满足后,精神上的要求愈加强烈,这是室内“绿色设计”的社会心理来源。提倡绿色“室内设计”是必要和迫切的,创造可持续的绿色生态化和人性化的室内空间,必将成为室内设计的主流趋势。
参考文献
1 曹志明.室内“绿色设计”[J].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2005(4).
2 曹瑞林.环境艺术设计[M]. 河南:河南大学出版社, 2005.
3 唐 浩.室内设计中绿色设计的功效[J].包装工程,2003(4).
【关键词】新形势;室内设计;人文思考
1引言
在新的形势下,影响我国建筑室内设计发展趋势的关键因素就是人对建筑室内设计的需求,其主要表现就是渴望回归自然,注重文化和情感,多元性和个性化并重,注重生活品味等等。基于此,目前我国建筑室内环境的设计就更应注重“人-空间-环境”的关系,以实现建筑室内环境设计的最终目的。因此,论文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2新形势下建筑室内设计所存在的问题分析
新形势下的建筑室内设计,需要结合时代的特点,设计市场的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设计,充分利用建筑的形状,优化整体设计结构,从而提高室内设计的质量。提高建筑室内设计水平,需要注重室内设计的思维创新,更新建筑室内设计的理念,确保室内设计的实用性。
2.1建筑室内设计理念更新慢
与西方国家相比,无论是在建筑的工艺上还是建筑理念上,国内的建筑水平都与其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换言之,我国的建筑室内设计理念落后于西方先进国家,而国民对于西方先进理念的接受度也不够高,最终导致建筑室内设计水平的提升速度十分缓慢。而引起设计理念更新慢的原因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建筑室内设计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更多关注于建筑室外设计方面,改革开放后,人们才对建筑室内设计有所了解[1];第二,建筑室内设计师受传统设计形式的束缚,难以发挥和展现更多的创新方法;第三,对于人的因素考虑的不够充分,如客户的实际需求和经济因素等等。
2.2建筑室内设计专业性人才不足
在我国,建筑室内设计的发展历史相对来说比较短,尽管在几十年的发展中相继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仍存在一定的欠缺。任何行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专业人才工作方向上的创新,建筑室内设计行业更是如此,但是我国目前建筑室内设计人才却严重匮乏。从国家发展的整体层面上来讲,造成建筑室内设计人才缺失的主要原因在于以下两个方面工作开展不足:①人才供应不足,这主要是由于我国目前的建筑室内设计还处于初级阶段所引起的。②人才流失严重,这主要是由于我国建筑室内设计的正规企业相对来说比较少,导致具有专业性的建筑室内设计人才无法在国内找到适合的工作,所以大部分具有专业性的人才都流向了国外。这两个方面严重导致了我国建筑室内设计行业存在专业性人才不足的现象。
2.3建筑室内设计缺乏创新意识和能力
在新的形势下,建筑室内设计师的设计过程要更体现出其对时念的追求,以最大限度紧跟时代的需求。唯有如此才能做到符合时展的需求,才能以人为本,满足人的需求,更能从根本上做到具有实质性的创新。然而,目前我国建筑室内设计在创新意识和能力方面还存在诸多不完善的地方,具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建筑室内设计理念方面,创新意识和能力都比较薄弱。一方面是由于建筑室内设计师对于室内设计的发展历史缺乏较为深刻的把握,另一方面是由于建筑室内设计师对于室内设计缺乏创新思维。第二,在建筑室内设计的硬件和材料方面,未能及时应用新兴的科技和材料。第三,在建筑室内设计的装饰技巧方面,设计师缺乏一定的创新。
3建筑室内设计以人为本的几点建议
3.1更新建筑室内设计的理念
在进行建筑室内设计的时候需要考虑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的人的不同需求,包括其心理活动、环境需求、设计格调需求以及颜色需求等等。只有如此,才能促使建筑室内设计的理念具有人文情怀,也才能促使建筑室内设计理念的更新具有实质性。因此,更新建筑室内设计理念时,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第一,增强对建筑室内设计的重视。第二,组织培训和交流学习,解放我国建筑室内设计师的头脑和思维,以摆脱传统设计的形式,促进建筑室内设计走向多元化、多样化。第三,以人为本,从人的实际需求出发,为其选择适合的且形式多样的设计。信息化时代下,建筑室内设计崇尚绿色环保理念,对于室内风格的设计,可以充分利用自然光线与自然风,从而节约能源,达到节能环保的效果。绿色环保的设计理念,能够满足现代人们的时尚追求,同时符合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3.2培养专业的建筑室内设计人才
目前,为完善和发展我国的建筑室内设计行业,以促使建筑室内设计满足“以人为本”的实际需求,从整体上使其发展走向更符合国际化标准,此时进行培养并留住具有专业性的建筑室内设计人才就成为重中之重[2]。因此,应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第一,从学校层次来说,加强相关院校对建筑室内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为我国建筑室内设计行业输送专业人才。高校需要结合时代的特点,引进先进的设计理念,创新教学模式,通过实践训练去提升学生的设计能力,注重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从而去培养社会需要的建筑室内设计人才,促进建筑设计行业的发展。第二,从建筑室内设计企业层次来说,规范建筑室内设计企业,使其走向正规化,为留住专业性人才提供平台。除此之外,还可以运用奖励机制等多种方式方法为我国培养并留住专业性的建筑室内设计人才。培养专业的建筑室内设计人才,可以提高建筑的设计水平,提高自然能源的利用效率,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企业需要加强对设计人才的引进,同时提高培训力度,提升室内设计人员的专业水平与综合素质,从而去提高企业的室内设计水准,有助于企业的未来发展。
3.3提高建筑室内设计的创新水平
在我国,建筑室内设计创新主要是指设计师合理运用室内条件,进行有价值的创造,形成新的视觉效果的设计过程。从中可以看出,建筑室内设计创新具有可行、价值、新颖以及未来性等特征。为此,我国建筑室内设计想要提高整体的创新水平就必须以此为基础,进行科学的、合理的创新。基于此,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第一,全方位、多角度开展建筑室内设计的培训和学习,让设计师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室内设计发展的历史,从而更好地感知建筑室内设计的时展脉络。第二,注重创新思维的培养和灵活运用。例如,建筑室内设计师可以通过观察和思考,探寻某个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的联系,并对其进行模仿或重组,以产生新的形势,达到建筑室内设计创新的目的。第三,科学合理地将现代技术和新材料运用到建筑室内设计过程中。最后,创新建筑室内设计的装饰技巧。
4结论
总而言之,在当今社会,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尽管目前我国的建筑室内设计仍存在诸多的问题亟待解决,但其整体的发展前景还是十分令人向往的。因此,从建筑室内设计的理念、专业性人才的培养以及创新意识和能力的提高三个方面来阐述如何更好地推动我国建筑室内设计行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练全炳.基于建筑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的人性化思考[J].建材与装饰,2016(46):108-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