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舞弊审计和财务审计的区别范文

舞弊审计和财务审计的区别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舞弊审计和财务审计的区别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舞弊审计和财务审计的区别

第1篇

财务报告舞弊是企业为获取非法利益,违背财务会计准则,构造虚假财务数据,形成不实陈述的财务会计报告。它危害极大,会损害国家和企业利益,扰乱市场经济秩序。为此,研究了非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并从审计角度提出相应的治理对策。

关键词:

非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财务报告审计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10.051

1 非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类型

(1)虚构财务报告数据。从企业利益出发,虚构有利于企业的财务数据,导致虚减或虚增资产、费用和利润。从而使得财务数据账实不符、财务报告失衡、数据与数据之间勾稽关系不合逻辑、前后期数据缺失。

(2)对有关数据进行调整。会计方法的选择会影响财务报告,选择有利于企业的会计方法,造成财务报告的不真实、不公允,这种方式手段更隐蔽,它能平衡各种指标,做到账表、账账、账证相符。

(3)变更交易事项或数据。非上市公司在披露重大交易或事项时,有意隐瞒或延迟,如在诉讼、仲裁、担保、投资和重组等方面隐瞒或不及时披露其真实信息。

(4)虚假关联交易。虚假关联交易手段多种多样,或人为设计有法律依据、但无实质内容的交易,虚构经营业务;或以虚假价格与关联方进行购销活动,通过差价实现利润转移;或用虚假利息使关联企业发生资金往来,调节财务费用;或转嫁费用;也有一些非上市公司存在关联交易外部化,非上市公司互相担保贷款,进行关联交易。

(5)少计营业收入,偷逃税款。目前,我国企业收益是计税的一个重要指标,一些非上市公司为偷逃税款,通常会减少或隐藏收入。如采用直接收款交货方式销售产品,已收到货款并将发票账单和提货单全部交给对方,已符合收入确认条件,却将货款记入“预收账款”账户,延期反映收入;有些以收入直接冲减成本,即以“应收账款”或“银行存款”账户与“库存商品”账户对应,不反映销售业务;有些虚构销售退回,以偷梁换柱的假退货方式截留收入少交税金;有些对视同销售业务不反映增值税销项税额。

2 财务报告舞弊的识别方法

(1)分析性复核法。分析性复核法是对企业主要的财务指标进行分析。常用指标有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和流动资产周转率等。其方法有趋势分析法、比较法、百分比法和比率分析法等。这些种方法可以发现财务报告中异常数据和异常波动、从而识别虚假财务报告。

(2)关联交易剔除法。非上市公司关联交易手段多样,如虚假交易、虚假价格、虚假合同、虚假利润等。关联交易剔除法是将关联企业的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进行剔除、再计算各种分析指标值。主要考虑和分析关联企业价格的制定,以杜绝不等价交换和显失公允价值进行的交换。

(3)异常利润剔除法。非上市公司利润的稳定性是一个重要的考量指标。一般来说主营业务突出的公司经营相对良好,表明企业收益稳定,具有核心竞争力。反之则存在经营的隐患。如资产重组、资产变现、证券收益、股权变更会带来短期收益,但不稳定且不可持续,以此评价企业盈利能力是不客观和科学的,故此应从企业利润总额中予以剔除。

(4)现金流量分析法。现金流量是考察企业经营质量高低和好坏的不可缺少的指标。其方法是将经营现金净流量与主营利润进行比较,投资现金净流量与投资收益进行比较,总体净流量分别与净利润进行比较,以判定主营业务利润、投资收益和净利润的质量。一般而言,经营良好的企业现金净流量与其利润相匹配,如只有利润而没有现金净流量,其质量是不可靠的。如果现金净流量长期低于净利润,意味着这是一种虚拟资产,有可能是虚假财务报告所致。

3 财务报告舞弊的审计程序

(1)了解非上市公司经营状况。经营状况不佳是企业舞弊的主要原因之一。增加舞弊的可能的原因有:①企业景气度不够,走下坡路;②企业发展跟不上环境的变化;③相关公司经营困难或破产;④被审计单位的非上市公司业绩明显差于行业平均水平。

(2)关注非上市公司舞弊征兆。非上市公司舞弊征兆如下:①经营业绩异常,非常态的波动频繁出现;②组织结构异常,核心管理团队不稳定或缺失;③内控制度缺失或不健全;④财务数据反映异常;⑤收入增速慢于成本费用的增长速度。

(3)准确运用分析性复核。分析性复核程序是反舞弊的有效手段。分析的主要财务指标是流动资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通过趋势分析可获取相关信息的差异。

(4)应用合理的询问程序。在审计过程中相关财务信息的获取是通过询问来实现的,注册会计师询问是一种常用和常规方式,其对象主要是企业高层管理人员,也可以是普通的员工,通过询问可以发现会计舞弊行为的一些迹象。“会话式”审计会流于形式,不能从根本上解除问题,不顾策略的领的单刀直入,会遭到有关人员抵抗或拒绝,事倍功半。

(5)重视对函证程序的应用。对非上市公司造假科目进检测方式多样,函证程序是最理想的方法。实施时要注意:审计时间和审计成本、被审计对象的态度、函证范围、函证对象、函证方式和函证的重点内容。

(6)严格执行存货的监盘。非上市公司存货作弊的主要方式是虚增数量或单价。严格执行存货的监盘可以杜绝或预防数量或价格方面虚增,并从中发现可能存在的舞弊线索。

4 财务报告舞弊财务报告舞弊的审计对策

(1)分析非上市公司经营风险。非上市公司财务经营风险与财务舞弊的可能性成正相关。经营的风险越高,财务舞弊的可能性就越大,非上市公司经营风险分析主要有行业分析、战略分析、流程分析和绩效分析。

(2)分析非上市公司舞弊环境。目前非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还存在一些缺陷。非上市公司中少部分企业进行了股份制改造,这一部分企业在非上市公司中相对规范,但也问题较多,体现在公司治理结构上多数股权高度集中,大股东凌驾于股东和股东大会之上,“一股独大”是一种普遍的现象,为财务造假提供了土壤。董事会结构不合理,存在“内部人控制”等问题,董事会成员多数为公司高管或高管授权,使得董事会成为一种摆设,不能有效监督约束高层的行为,有时也可能与管理层共同操纵非上市公司,并在利益的驱动下进行造假。另外,监事会成员的身份和行政关系也不能保持独立,其工薪、职位等基本都由经营者决定,不能有效担当起监督董事会和经营者的职责。

(3)确定舞弊风险和应对措施。识别非上市场公司舞弊风险因素,并提出应对措施。第一,培养反舞弊意识,营造反舞弊控制环境。第二,实施舞弊风险评估机制,识别舞弊风险因素。第三,识别舞弊内部控制原因,评估内控设计有效性。第四,建立风险监督机制,

(4)编制审计计划。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财务审计工作也不例外。非上市场公司要运用“自上而下”的思路编制审计计划,编制审计计划要确定好审计目标、审计范围、审计重点和审计时间,确定舞弊风险重点领域,加强审计力量,对症下药治理财务报告舞弊。

5 非上市场公司财务报告舞弊审计注意事项

(1)正确对待审计成本。在舞弊审计中审计成本要把握好度,会计师事务既不能为了追求自身利益而不计成本,审计各方也不能因财务审计需要增加费用而放弃审计,审计的目的是为了规范非上市场公司财务管理和企业活动,使企业更有长久的生存能力。

(2)把握保密分寸。一方面要保证客户利益,保护客户秘密。在财务审计中主要是客户的商业秘密,如客户的资料信息、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审计人员应该恪守职业道德,保守秘密。另一方面也不能以“保守客户秘密”为借口对违反财务制度和财经纪律问题进行庇护,隐瞒舞弊的真实情况。

(3)注意发现舞弊的迹象。非上市场公司财务舞弊其目的是为了局部利益或个人利益,舞弊表现多种多样如隐瞒收入,减少利润;变更会计政策,调节利润。掩盖交易或事,粉饰报表;假借关联交易转移利润;出售或转让不真实的或虚报的资产。

(4)保持职业的警惕性。非上市场公司财务审计应当保持的职业警惕性。主要是审计权限的把握,要警惕失职和越权的问题。失职表现为审计中的不作为,走形式走过场,对财务存在的问题不能正视,作应付式审计。越权是在审计工作跨越审计本身职责和范围,将审计凌驾于其他职能部门的工作之上,从而导致审计越权风险,审计要遵守审计程序,发现有舞弊现象,应及时报告纪检、安全部门,以配合或协同工作。

(5)保持审计的时效性。审计工作从流程看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①接受委托阶级。②审计准备阶段。③实施审计阶段。④提出报告阶段。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任务,进行审计工作时注意其时效性和针对性。

参考文献

[1]侯芬娥.对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思考[J].财会研究,2010.

[2]安志蓉.浅谈舞弊审计与财务审计的区别[J].审计与理财,2011,(11).

第2篇

12. [财务管理] 对深化预算执行审计的思考 [企业人][2008年9月24日][4] 所谓预算执行审计是指各级审计机关在本级政府行政首长的领导下,依据本级人大审查和批准的年度财政预算,对本级财政及各预算执行部门和单位,在预算执行过程中筹集、分配和使用财政资金的情况以及组织政府预算收支任务完成情况和其他财政收支的真实、合法、效益性所进行的审计监督。可见,预算执行审计涉及面广,政策性强,质量要求高,工作任务重。搞好这项工作需要审计机关精心组织;全力以赴;查深查透,务求实效。……

13. [财务管理] 我国独立审计欺诈的法律风险研究 [企业人][2008年9月24日][4] 一、审计欺诈的法律风险及其与审计质量的关系 审计欺诈又称审计舞弊,是指审计师(注:本文所称审计师包括注册会计师及其组织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事务所)。)与被审计单位串通,对明知有重大错误的财务报表发表不恰当意见的行为。审计欺诈的主要特点:一是故意,审计师为了自身的利益,在明知财务报表有重大错误的情况下,仍然签发不恰当的审计意见;二是合谋,审计师与被审计……

14. [财务管理] 环境审计准则体系建设初探 [企业人][2008年9月24日][1] 环境审计准则是指对审计主体进行环境审计而制定的行为规范和工作指南。这里的环境审计包括对环境保护资金筹集、使用情况的财务审计,对有关组织的业务活动是否符合环境法律法规要求进行的合规性审计,对有关组织的环境管理责任及其工作成果进行的绩效审计。环境审计准则属于审计准则的范畴,是现有审计准则体系的组成部分,应包括国家环境审计准则、注册会计师环境审计准则和内部环境审计准则。 &nbs……

15. [财务管理] 审计工作底稿的证据作用 [企业人][2008年9月24日][1] 2008年2月1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关于审理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法释[2008]2号),将会计师事务所的“直接责任人”列为民事赔偿案件的被告,在业界引起了强烈的震撼。作为认定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可用于为注册会计师辩护以减轻、免除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主要证据来源审计工作底稿,是极其重要的书证。 ……

16. [财务管理] 内部审计在施工企业中的风险管理 [企业人][2008年9月24日][3] 风险管理的首要环节是对风险的识别。主要包括: (1)合同管理风险。合同是平等经济主体之间的协议,但企业往往没有严格执行合同签订及其运作模式,造成合同管理风险。 (2)担保风险。在施工过程中,企业常面临为甲方贷款提供担保的局面。施工方为其甲方提供了担保,却忽视签订切实可行的反担保合同。当甲方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如期……

17. [财务管理] 刍谈审计疑点的查证技巧 [企业人][2008年9月24日][1] 审计疑点是指审计过程中发现的违背常规、常理的各种现象。审计疑点的发现、追查或排除,是审计师审计工作的重要内容。正确掌握运用审计疑点的查证技巧,有利于不断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 一、审计疑点的特征 1.性质的异常性。这是审计疑点的最基本特征。审计师要确认被审计单位是否存在审计疑点,主要是根据相关政……

18. [财务管理] 评国际舞弊审计新准则及其借鉴 [企业人][2008年9月24日][2] 国际舞弊审计新准则的主要内容及其框架 进入新世纪后,以安然事件为代表的一系列特大财务舞弊和审计失败案例,引起了社会公众的强烈不满,为了恢复资本市场的信心,重新把经审计的财务报表塑造为投资者了解企业经营状况的“干净”的窗口,审计准则制定机构做出了多方面的努力,继AICPA于2002年10月了舞弊审计新准则 SASNo.99《财务报表审计中对舞弊的……

19. [财务管理] 出具审计报告应注意的九类专门事项 [企业人][2008年9月24日][1] 近年来,在审计实务中,注册会计师在出具审计报告时,往往存在对企业发生的一些影响其所出具的审计报告意见类型的重要事项的职业判断问题。注册会计师或屈从于客户压力或出于谨慎的考虑,往往发表带强调事项段的审计报告,以此达到既迎合客户要求,又不承担法律责任的目的。一些审计报告意见类型定性不准,逻辑不清,表述不当,用词晦涩,难以理解和使用。这其中既有注册会计师执业方面的问题,也有审计准则方面的问题……

20. [财务管理] 审计准则国际趋同的整体构想 [企业人][2008年9月24日][1] 我国审计准则建设取得很大成绩 财政部非常重视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建设工作,十分支持中注协在推进审计准则建设方面所作的努力。中注协成立后不久,就着手进行执业规则的建设。从1991年到1993年,先后了《注册会计师检查验证会计报表规则(试行)》等7个执业规则。这些执业规则对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走向正规化、法制化和专业化起到了积极作用。 &……21. [财务管理] 对银行账户审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企业人][2008年9月24日][3] 账户管理主要是为了防止不法分子利用伪造、变造或过期的营业执照、身份证等证明文件骗取银行开立银行结算账户,并利用银行结算账户进行诈骗、敲诈勒索、洗钱等违法犯罪活动。为了从源头上防范利用银行结算账户进行违法犯罪活动,保护存款人、银行的合法权益和资金安全,存款人有义务提供真实、完整、合法的开户证明文件。开户银行对存款人提交的开户申请资料及开户申请书填写的事项的真实性、完整性、合法性进行认真……

22. [财务管理] 浅析电算化会计系统对审计的影响 [企业人][2008年9月24日][3] 一、对审计线索的影响 审计线索对审计来说是极为重要的。在手工会计中,审计线索包括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等会计资料。这些资料都反映在书面上,审计人员利用这些资料就能够从原始凭证开始,通过记账凭证、会计账簿追踪到会计报表,或者对报表之间、报表与账簿之间的会计数据的勾稽关系进行审查,通过这些可见的审计线索检查证、账、表数……

23. [财务管理] 我国电算化会计与电算化审计的比较分析 [企业人][2008年9月24日][4] 我国电算化会计和电算化审计尽管比发达国家起步晚,但由于我国政府和企业的高度重视,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试对电算化会计和电算化审计的概念、存在问题及特点等有关方面作以下比较分析。 一、概念比较 我国最早在1979年把计算机在会计中的应用简称为“会计电算化”。随后借鉴……

24. [财务管理] 浅议手工审计与电算化审计的差异 [企业人][2008年9月24日][1] 手工审计,即传统审计,称为“手工”是针对“电算化”而言。通常我们所说的电算化审计有两层含义:一是对会计电算化系统进行审计;二是利用电脑进行审计。由于会计电算化的发展,以及两者所用工具的差异,导致了它们之间的区别。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审计线索 在手工会计中,由原始凭……

25. [财务管理]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审计理论框架(上) [企业人][2008年9月24日][1] 随着信息化和网络化的电子商务时代到来,网络与信息技术在企业经营中的广泛应用,企业的会计信息系统与其他管理信息系统之间、企业与企业外部组织或机构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审计师面对的不再是单纯的会计信息系统,而是企业信息系统网络所构成的复杂审计环境。企业经营及商务环境的变化必然引起会计审计环境的同步创新,而传统的审计理论和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滞后于网络与信息技术在现代会计……

26. [财务管理]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审计理论框架(下) [企业人][2008年9月24日][1] 四、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审计报告 会计研究表明,提高企业的信息披露的宽泛程度和报告频率,会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这些信息披露同样需要审计鉴证其公允和诚信。现行审计的对象是年度财务报表,而且仅限于财务信息的审计。可以预见,未来的审计对象不仅包括被审计企业的财务信息,也将包括非财务信息。甚至有学者认为,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实时审计报告模式应该披露或报告被审计企业的财务状况……

27. [财务管理] 当前应重点关注内部审计六大特性 [企业人][2008年9月24日][2] 审计特性是指审计工作的基本性质与特征,如审计地位的独立性、审计范围的广泛性、审计过程的公正性等。审计特性决定了审计职能的内涵所在,而审计的职能、 目的又贯穿在审计活动的全过程,最终规定了审计对象、审计依据的特征和范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审计程序和审计方法的具体运用,制约着对审计结论产生重要影响的审计证据。审计特性是在审计活动中不断总结和提炼出来的,随着审计环境的变迁和审计实践的发展,……

28. [财务管理] 国际审计报告准则的新发展 [企业人][2008年9月24日][0] 为了提高独立审计师报告在全球范围内的透明度和可比性,国际审计和保证准则委员会(IAASB)于2008年12月28日了新修订的国际审计报告准则(ISA),以下简称“新准则”;修订前的准则简称“原准则”),确立了新的审计报告的格式和内容,并将自2008年12月31日起执行。 新准则的主要变化 经过对新、旧审计报……

29. [财务管理] 六项审计准则征求意见稿出台的四种背景 [企业人][2008年9月24日][2] 日前,中注协6个审计准则的第一次征求意见稿,包括《审计业务约定书(修订)》、《审计工作底稿(修订)》、《财务报表审计中对舞弊的考虑(修订)》、《与治理层的沟通(修订)》、《计划审计工作(修订)》和《比较信息》。 目前,我国审计准则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就,但由于审计环境变化很大,迫切需要加快完善审计准则体系的步伐,以满足注册会计师的执业需要,并进……

第3篇

关键词:审计主题;信息审计;行为审计;财务信息审计;非财务信息审计;

作者简介:郑石桥,南京审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审计理论与方法研究,联系方式zhengshiqiao@163.com;;宋夏云,南京大学博士后,主要从事政府审计理论与方法研究。;

一、引言

任何审计都是围绕一定的主题来展开的,通常将这个主题称为审计主题。事实上,审计主题也就是审计人员所要发表审计意见的直接对象,审计过程就是围绕审计主题收集证据并发表审计意见的系统过程。一般来说,审计主题可以分为两类,一是信息,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认定;二是行为,也就是审计客体的作为或过程。与上述两类主题相对应,审计也可区分为信息审计和行为审计,信息审计的审计主题是信息,而行为审计的审计主题是行为(谢少敏,2006)。[1]由于这两类审计的主题不同,导致它们在许多的审计基本问题上都存在重大差异。然而,在审计学的发展过程中,主要关注了信息审计,对行为审计缺乏研究。

本文以审计主题为基础,就审计基本问题,对信息审计和行为审计进行比较,并在此基础上就审计学发展的现状和未来的展望进行思考。本文随后的内容安排如下:首先是一个简要的文献综述,梳理相关文献;在此基础上,就审计的十个基本问题,对信息审计和行为审计进行比较;然后,从信息审计和行为审计视角,分析审计学发展的现状,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最后是结论。

二、文献综述

信息审计包括财务信息审计和非财务信息审计。以财务报表为代表的财务信息审计有大量的研究文献,可以说是汗牛充栋(莫茨和夏拉夫,1990)。[2]这些研究文献大多数都是站在注册会计师审计的角度。但是,对于非财务信息审计的研究文献很少,除了借用财务信息审计方法外,非财务信息审计也有一些新方法。例如,英格兰及威尔士审计委员会要求相关国家审计机关对公共部门的绩效指标进行审计,由于这些绩效指标大多数是非财务信息,这些审计机关采用的工作方法是,不对数据本身进行审计,而是对数据产生的流程进行审计,并公布对这些流程的审计结果(Bowermna,1995)。[3]

与信息审计相比,行为审计历史源远流长,然而,对它的研究却很少(审计行为有大量的研究,但是,审计行为不是行为审计)。国外的代表性人物是日本的鸟羽至英,他认为,行为审计有如下特定问题:需要就评价标准达成共识,需要对当事人的行为优劣进行评价,因此,就评价标准达成共识是行为审计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通常审计人被授予较大的权限,由于评价特定行为是非的标准很难在短时间内达成共识,因此,行为审计往往授予审计人较大的权限以保证当事人接受审计结论。往往缺乏确定的审计命题,行为审计通常是责任方并没有给出具体的审计命题,需要审计人员确定审计命题。在缺乏相应的行为标准的情况下,意味着审计人员必须自己判断并决定审计对象的领域。只能提供消极保证,因为审计命题的宽泛性和模糊性,行为审计只能提供消极保证。受伦理道德的影响较大,行为审计对审计人员带来很大的心理负担,行为审计是否有所作为,与审计人员的个人素质有很大的关系(鸟羽至英,1995)。[4]国内只有谢少敏(2006)在其教材《审计学导论:审计理论入门和研究》中提到信息审计和行为审计的概念,并介绍了鸟羽至英教授的研究成果。[1]

行为审计的一个相关领域是网络用户行为审计,是指在获得网站访问基本数据的情况下,对有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从中发现用户访问网站的规律。针对网络用户行为审计有不少的研究文献,主要关注其中的技术(刘恒胜,2005)。[5]网络用户行为审计虽然不是本来意义上的行为审计,但是,对行为审计有一定的启发。

总体来说,非财务信息审计的研究成果缺乏,行为审计研究成果更缺乏。本最基础性的研究,就审计的十个基本问题,对信息审计和行为审计进行比较,并在此基础上就审计学发展的现状和未来的展望进行思考。

三、行为审计和信息审计的比较

行为审计和信息审计由于审计主题不同,所以,在审计的许多基本问题上都呈现差异。本文就审计动因等十个审计的基本问题,对行为审计与信息审计进行比较。

(一)审计动因

审计动因就是审计产生的原因。一般来说,审计源于委托关系、机会主义倾向和问责,在委托关系下,由于信息不对称、激励不相容和环境不确定等原因,人可能会产生机会主义倾向,如果委托人对人的这种机会主义倾向介意,就会产生问责需求,审计是适应问责需求而产生的一种独立鉴证机制,机会主义倾向是审计的动因(郑石桥和陈丹萍,2011)。[6]

然而,信息审计和行为审计由于审计主题不同,上述机会主义倾向和问责的内容不同。就信息审计来说,人的机会主义倾向主要表现为信息虚假,也就是说,人在向委托人或其他相关者提供信息时,故意弄虚作假,以达到实现其自利的目的。针对人的信息机会主义倾向,委托人的问责需求是搞清楚信息的真实状况。此时,适应这种问责需求的审计,就是对人提供的信息进行鉴证。所以,信息机会主义倾向是信息审计的动因。

就行为审计来说,人的机会主义倾向主要表现为不按委托人的期望或约定来实施特定的行为或过程。在委托关系中,委托人对人并不只是一种结果上的期望,还有行为或过程方面的期望,也就是期望或要求人按特定的方式来实施某些行为,而由于信息不对称、激励不相容和环境不确定等原因,人可能会偏离委托人的期望或要求,实际履行的行为或过程与委托人的期望或要求有差别。针对人的行为机会主义倾向,委托人的问责需求是搞清楚人行为的真实状况。此时,适应这种问责需求的审计,就是对人提供的行为(包括过程)进行鉴证。所以,行为机会主义倾向是行为审计的动因。

(二)审计目标

目标就是人们想要达到的境地或标准,审计目标是审计工作想要达到的境地或标准,它是审计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一般来说,审计目标可以从审计人和委托人角度来理解。

总体来说,从审计人角度来看,审计目标就是希望通过审计活动想要达到的境地或标准,具体来说,就是对委托人所关注的主题或事项发表专家意见,就是鉴证人是否存在偏离委托人期望的机会主义倾向。从委托人的角度来看,审计目标就是通过对审计意见的使用来达到一定的境地或标准,具体来说,就是通过审计意见来约束或激励人,也就是约束人的机会主义倾向,使其行为更加符合委托人的利益。

从信息审计来说,审计人视角的审计目标就是对信息的真实性(或公允性)进行鉴证,也就是对委托人关注的某些特定信息的真伪进行鉴证,并在此基础上,发表专家意见。这种鉴证的本质是鉴证人是否存在信息虚假等机会主义倾向。委托人视角的审计目标是通过对信息审计意见的使用来约束人的信息机会主义倾向,从而使得人能给委托人提供真实公允的信息。

从行为审计来说,审计人视角的审计目标就是对行为的合规性(或合法性)进行鉴证,是对委托人关注的人某些特定行为是否符合委托人的期望进行鉴证,并在此基础上,发表专家意见。审计人要实现这个目标,就需要搞清楚人究竟有哪些实际行为,并在此基础上,判断这些实际行为与委托人期望是否一致。这种鉴证的本质就是鉴证人是否存在行为机会主义倾向。委托人视角的审计目标就是通过对行为审计意见的使用来约束人的行为机会主义倾向,从而使得人不发生或很少发生偏离委托人期望的机会主义倾向。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准则》指出,真实性是指反映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以及有关经济活动的信息与实际情况相符合的程度,这是对信息审计目标的规定;合法性是指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以及有关经济活动遵守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情况,这是对行为审计目标的规定;效益性是指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以及有关经济活动实现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这是在真实性和合法性审计的基础上,将鉴证后的信息或行为与一定的标准进行比较,以评价其结果或行为的优劣,既适用于信息审计,也适用于行为审计。从本质上来说,效益性是将真实的信息或真实的行为与一定的标准进行比较,评价其优劣,不是审计目标,而是评价目标,效益性不能审计,只能评价。

(三)审计主体

审计主体关注的是谁来审计。一般来说,审计主体分为政府审计、内部审计和民间审计。从技术上来说,各种审计主体都可以从事信息审计和行为审计。但是,由于这些审计主体在不同的委托关系中发挥作用,从而出现审计侧重点不同。

政府审计的主要作用领域是公共部门,这些部门的财产是公有的,所以,人产生机会主义倾向的可能性相对较大。在这种情形下,信息审计当然要做,但是,在机会主义倾向较严重的领域,行为审计的需求可能更强烈。例如,我国的财政财务收支审计是重点,而财政财务决算审计并不是重点。当然,随着公共治理的完善,行为审计需求会降低,信息审计的重要性会提升。

民间审计的主要作用领域是私营部门,这些部门的产权关系较清晰,相对于公共部门来说,私营部门的治理结构更为成熟,人产生机会主义倾向的可能性要低些。委托人对人特定行为的关注较少,主要关注的是人所产生的结果,所以,信息审计的需求较大。正因为如此,会计报表审计一直是民间审计的主要业务。当然,在特定的情形下,私营部门也可能会有行为审计的需求。例如,在审计发展的早期,对于管理层舞弊的审计是重要的审计业务,现在的内部控制审计也是这种情形。

内部审计的主要作用领域是内部委托关系。一般来说,在内部委托关系中,对于下属组织和个人是否遵守既定的行为准则较为关心,所以,行为审计是内部审计的重点业务。信息审计的需求程度与信息生产制度有关,如果组织内部的信息是集中处理的,则信息审计需求不强;如果信息是分散处理的,则信息审计需求会较强。

(四)审计客体

审计客体关注的是对谁审计,一般分为组织和个人。当审计客体是组织时,审计范围是整个组织的信息和行为,凡是属于该组织的信息和行为,都属于审计对象,超出该组织的信息和行为就不属于审计范围。一般来说,确定特定组织的信息和行为范围并不困难。当审计客体是个人时,审计范围是与特定个人有关的信息和行为,凡是属于与该特定个人相关的信息和行为,都属于审计对象,与该特定个人无关的信息和行为就不属于审计范围。一般来说,在一个组织内部,要将信息和行为明确区分与某特定个人是否相关,存在一些困难,当审计客体的职位越高,由于其影响范围越广,确定与其相关的信息和行为越是困难。所以,以组织为审计客体,行为审计和信息审计的范围较清晰,而以个人为审计客体时,行为审计和信息审计的范围存在一定的模糊性。

虽然审计客体可区分为组织和个人,但从审计主题来说,对于组织的审计,如果关注行为过多,则审计成本可能很高。所以,对于组织的审计,更多地偏向信息,而对于个人来说,行为是一个重要的审计主题。

(五)审计内容

审计内容关注的是审计什么。对于审计内容可以进行多种分类,例如,根据审计的具体事项类型,可分为舞弊审计、财务审计、合规审计、绩效审计等;而从审计主题出发,可分为信息审计和行为审计。一般来说,审计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审计主题,二是审计命题。审计主题就是审计人员所要发表审计意见的直接对象,而审计命题则是审计主题的分解,只有鉴证了各个具体的审计命题,才能对特定的审计主题发表审计意见。信息审计和行为审计在审计主题和审计命题方面存在重大差异。

信息审计的主题是特定信息,也就是审计客体的陈述或者认定,审计人需要就审计客体的陈述或者认定发表意见。例如,会计报表审计是典型的信息审计,其审计主题就是会计报表信息,也就是会计报表中表达的各种认定或陈述。信息审计的主题内涵丰富,需要对其进行分解,确定为一些具体的可证明的命题,这就出现了审计命题。例如,会计报表信息,要区分交易、余额、列报,分别确定它们的认定,在此基础上,根据交易、余额、列报的认定,确定具体的审计目标。这种具体审计目标,实际上就是审计命题,它是审计主题的具体分解,只有对一个个的具体审计命题进行了鉴证,才能对由它们组合而成的审计主题发表意见。一般来说,特定信息作为一个审计主题,可以基本穷尽地分解为具体的审计命题。

行为审计的主题是特定行为,审计人需要就审计客体的特定行为发表意见。例如,舞弊审计是典型的行为审计,其审计主题是审计客体的舞弊行为。要判断审计客体是否存在舞弊行为,需要对舞弊行为进行分解,这就出现了审计命题,也就是审计人需要鉴证审计客体在哪些具体方面存在舞弊。例如,将舞弊行为按不同的业务经营环节划分或者按舞弊方式分类或者按舞弊动机分类等,这些分类的结果就是具体的审计命题。一般来说,由于行为发生的时间、地点和方式非常丰富,对特定行为进行分解可能难以穷尽,也难以形成一个公认的分解体系,所以,行为审计的命题确定具有多样性、非穷尽性。对于特定的行为,不同的审计人确定的审计命题会有区别,并且无论是谁,都无法穷尽特定行为的审计命题。

(六)审计依据

审计依据是审计中的既定标准,也就是审计人对信息或行为进行鉴证的尺度或标准。信息审计和行为审计在审计依据方面存在较大的区别。

从信息审计来说,审计依据是信息应该如何收集、加工和报告的规定,是关于信息如何生产的具体规定。审计人要做的是,收集证据,判断审计客体是否按这个具体规定在生产信息,如果不按规定生产信息,还要判断其偏离程度,如果偏差超出重要性水平,就判断为信息不真实。例如,会计报表审计,主要是收集证据,判断审计客体是否按会计准则的要求进行会计处理和报告,如果发现审计客体在重大事项上存在偏离,则判断会计报表为不真实。一般来说,信息生产的具体规则可以很清晰,并且特定审计客体在一定时期遵守的特定信息生产规则具有唯一性,所以,信息审计依据的确定并不困难。

从行为审计来说,审计依据是判断人行为是否适宜的既定标准,是关于审计客体应该如何行为的具体规定。审计人要做的是,收集证据,判断审计客体是否按这个具体规定在行为,如果不按规定行为,还要判断其偏离程度,如果偏差超出重要性水平,就判断为行为不合规。例如,管理审计,本质上就是判断审计客体的管理行为是否偏离既定的管理标准。

对于某些行为审计来说,可能存在明确的审计依据。例如,舞弊审计、财务收支审计、合规审计等。然而,对于某些行为审计来说,审计依据的确定是行为审计的一个困难之处(鸟羽至英,1995)。[4]对于许多特定行为来说,什么是“既定标准”可能难以达成共识。以管理审计为例,确定什么是适宜的管理行为,其关键是确定管理应该怎么做。而对管理应该怎么做要达成共识可能较为困难。例如,对于特定的组织来说,究竟集权是适宜的,还是分权是适宜的,可能难以有一个一致的认识。也许正是因为审计依据方面存在的问题,管理审计的发展遇到了困难。

(七)审计程序

审计程序是获得审计证据的具体方法,不同于审计步骤。在我国,由于文字表述的原因,审计程序也有审计步骤的意思。但是,从本意上来说,审计程序是审计方法,而不是审计步骤。

从审计程序的成熟性来看,信息审计可区分为财务信息审计和非财务信息审计。财务信息审计过程中可以采用审阅、询问、监盘、观察、调查、重新计算、重新执行、分析性程序等审计程序来获取审计证据。非财务信息审计程序,一方面可以借用财务信息审计的一些程序,例如,分析性程序和重新计算;另一方面,还需要一些非财务信息审计的新方法。例如,英格兰及威尔士审计委员会要求相关国家审计机关对公共部门的绩效指标进行审计,由于这些绩效指标大多数是非财务信息,这些审计机关采用的工作方法是,不对数据本身进行审计,而是对数据产生的流程进行审计,并公布对这些流程的审计结果(Bowermna,1995)。[3]此外,还可以采用专家委托和实验法。但是,总体来说,相对于财务信息审计程序,非财务信息审计程序还远未成熟,对于许多非财务信息,还没有适宜的审计程序。

关于行为审计程序,可以借用财务信息审计程序,例如审阅、询问、观察、调查等;也发展了一些成熟的专门方法,例如,重新执行和穿行测试。同时,行为审计的新方法还在不断出现,例如,调查问卷、设立意见箱、公布联系电话、座谈会、走访有关单位等。但是,总体来说,相对于信息审计特别是财务信息审计,行为审计程序还远未成熟,对于许多行为,还没有适宜的审计程序。

(八)审计取证模式

审计程序有多种,每种程序各有其利弊,审计模式是审计程序的组合,不同的审计程序组合就产生不同的审计模式,不同的审计模式适用于不同的审计环境,具有不同的审计效率和效果。

从审计技术逻辑来说,信息审计属于命题论证型方法,从基本命题中引出一组可观察命题,通过证明可观察命题进而证明基本命题的方法。这里的论证方法就是前面提到的审计程序,如果已经有成熟的审计程序及其组合,就会出现审计模式。财务信息审计程序及其组合就比较成熟,先后出现了账项基础审计、制度基础审计、风险基础审计、现代风险导向审计这些审计模式。而非财务信息审计,由于其审计程序并不成熟,所以,尚未形成有效的非财务信息审计模式。

行为审计的技术逻辑属于事实发现型,但由于行为审计的命题具有多样性、非穷尽性,到目前为止,行为审计的程序还在发展之中,并未有成熟的审计程序及其组合,所以,也未能形成有效的行为审计模式。

(九)审计结论

审计结论是审计人对特定审计主题给出的专业意见,实际上,也就是审计人就特定信息或行为与既定标准之间的符合程度发表的鉴证意见。

由于审计命题、审计程序和审计模式等方面的差异,财务信息审计、非财务信息审计和行为审计在审计结论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财务信息审计由于具有清晰且可穷尽的审计命题,审计程序相对成熟,并且出现了各种有效的审计模式,所以,一般采用合理保证的方式发表审计意见。对于使用者来说,这种审计意见的价值较大。对于非财务信息审计来说,审计命题的确定虽然可以借鉴财务信息审计的程序和模式,但是,其本身还是具有自己的特征。同时,审计程序和审计模式还不成熟,所以,还未出现以合理保证的方式发表意见的非财务信息审计。对于行为审计来说,由于审计命题具有多样性、非穷尽性,同时,行为审计的程序还在发展之中,也未形成有效的行为审计模式,所以,一般采用有限保证的方式发表审计意见。对于使用者来说,这种审计意见的价值较低,甚至还存在审计期望差。

(十)审计职业判断

无论何种审计都存在职业判断,但是,信息审计和行为审计在职业判断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行为审计中的职业判断比信息审计更多且更困难。例如,信息审计特别是财务信息审计,能按一定的逻辑结构确定审计命题,而行为审计命题的确定则需要更多的职业判断;选择既定标准需要职业判断;信息审计的审计依据一般较为明确,而许多行为审计则需要审计人根据职业判断来选择审计依据;信息审计特别是财务信息审计程序和模式都较为成熟,应用这种程序和模式获取审计证据需要职业判断,但是,相对于行为审计的审计程序和模式不成熟来说,信息审计取证中的职业判断要少些;根据审计证据对审计主题与既定标准之间的相符程度做出判断,信息审计由于既定标准清晰,所以,做出这种判断的主观成分就少些。而行为审计在做出这种判断时,主观成分就较多。

四、关于审计学的发展

以上就审计的十个基本问题,对信息审计与行为审计进行了比较。两种审计在这些方面的差异,势必影响审计学的发展。尽管审计历史很悠久,但是,发展到目前为止,主要的审计业务类型并不多,主要包括:舞弊审计、财务收支审计、会计报表审计、合规审计、绩效审计、内部控制审计/管理审计等等,针对不同的审计业务类型,都形成了相应的专业审计学。各专业审计学的审计主题归纳如表1所示。

在专业审计学中,会计报表审计有较为成熟的审计实务(具体体现为相关审计准则),与之相一致,会计报表审计学也较为成熟。大多数的所谓审计学,其实就是会计报表审计学。例如,被全球审计学界奉为“圣经”的《蒙哥马利审计学》、代表英国最高水平的《迪克西审计学》以及世界各国广为采用的阿伦斯的《审计学:一种整合方法》,实质上都是会计报表审计学。绩效审计实务在美国等发达国家开展较多,技术和方法也较为成熟(具体体现为相关审计准则),与之相一致,绩效审计学也较为成熟。舞弊审计、财务收支审计、合规审计虽然产生时间较早,但是从各国及国际审计组织的审计准则可以看出,并未形成公认的审计实务,凭经验审计的成分很多,所以,这些门类的专业审计也不成熟。内部控制审计/管理审计虽然有一定的历史,一些国家和国际审计组织也颁布了审计准则,但是,这些准则都是原则导向的,职业判断的成分很大。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这些审计的实务还较多地处于凭经验审计的阶段,与之相一致,这些领域的专业审计学也不成熟。

除了各类专业审计学,还有定位于各类审计共同基础的审计理论。目前,比较公认的审计理论著作包括:莫茨和夏拉夫的《审计哲学》、安德森的《外部审计:概念和技术》、尚德尔的《审计理论:评估、调查和判断》、汤姆·李的《公司审计:概念与实务》、弗林特的《审计哲学和原理导论》(蔡春,2001)。[7]事实上,这些经典的审计理论著作,基本上都以会计报表审计为背景来研究审计基本概念和基本问题,本质上是会计报表审计理论。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发现,以信息特别是财务信息为主题的专业审计学及审计理论发展较为成熟,而以行为为主题的专业审计学及审计理论则不成熟。

以信息为主题的专业审计学及审计理论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已经发展起来的审计程序和技术主要是针对会计报表的,也就是说,是以财务信息为主要对象,而对于非财务信息的审计程序和技术,各国及国际审计组织的审计准则缺乏相关规则,这表明,非财务信息审计并没有成熟的程序和技术。

总体来说,已经发展起来的审计学,主要是财务信息审计学,非财务信息审计学及行为审计学还处于幼稚阶段,是今后需要大力发展的领域。

五、结论

根据审计主题,审计可区分为信息审计和行为审计。本文就审计的十个基本问题,对信息审计和行为审计进行比较,并在此基础上就审计学发展的现状和未来的展望进行思考。

关于审计动因,信息机会主义倾向是信息审计的动因,行为机会主义倾向是行为审计的动因。

关于审计目标,审计人视角的信息审计目标是对信息的真实性(或公允性)进行鉴证,这种鉴证的本质是鉴证人是否存在信息虚假等机会主义倾向。委托人视角的信息审计目标是通过对信息审计意见的使用来约束人的信息机会主义倾向,从而使得人能给委托人提供真实公允的信息。审计人视角的行为审计目标是对行为的合规性(或合法性)进行鉴证,这种鉴证的本质就是鉴证人是否存在行为机会主义倾向。委托人视角的审计目标是通过对行为审计意见的使用来约束人的行为机会主义倾向,从而使得人不发生或很少发生偏离委托人期望的机会主义倾向。

关于审计主体,审计主体分为政府审计、内部审计和民间审计。从技术上来说,各种审计主体都可以从事信息审计和行为审计。但是,由于这些审计主体在不同的委托关系中发挥作用,从而导致审计侧重点不同。

关于审计客体,审计客体关注的是对谁审计,一般分为组织和个人。以组织为审计客体,行为审计和信息审计的范围较清晰,而以个人为审计客体时,行为审计和信息审计的范围存在一定的模糊性。对于组织的审计,更多地偏向信息,而对于个人来说,行为是一个重要的审计主题。

关于审计内容,审计内容可分为审计主题和审计命题二个层面。信息审计和行为审计在审计主题和审计命题方面存在重大差异。信息审计的主题是特定信息,可以基本穷尽地分解为具体的审计命题。行为审计的主题是特定行为,其命题确定具有多样性、非穷尽性,对于特定的行为,不同的审计人确定的审计命题会有区别,并且无论是谁,都无法穷尽特定行为的审计命题。

关于审计依据,信息审计和行为审计在审计依据方面存在较大的区别。从信息审计来说,信息生产的具体规则可以很清晰,并且特定审计客体在一定时期遵守的特定信息生产规则具有唯一性,所以,信息审计依据的确定并不困难。从行为审计来说,有些行为审计可能存在明确的审计依据,而有些行为审计的审计依据的确定较困难。

关于审计程序,财务信息审计过程中可以采用审阅、询问、监盘、观察、调查、重新计算、重新执行、分析性程序等审计程序来获取审计证据。非财务信息审计程序,一方面可以借用财务信息审计的一些程序,另一方面还需要一些非财务信息审计新方法。总体来说,相对于财务信息审计程序,非财务信息审计程序还远未成熟,对于许多非财务信息,还没有适宜的审计程序。行为审计程序,可以借用财务信息审计程序,同时,行为审计的新方法还在不断出现。总体来说,相对于信息审计特别是财务信息审计,行为审计程序还远未成熟,对于许多行为还没有适宜的审计程序。

关于审计取证模式,从审计技术逻辑来说,信息审计属于命题论证型方法,财务信息审计先后出现了账项基础审计、制度基础审计、风险基础审计、现代风险导向审计这些审计模式。而非财务信息审计,由于其审计程序并不成熟,所以,也未能形成有效的非财务信息审计模式。行为审计的技术逻辑属于事实发现型,而由于行为审计的命题具有多样性、非穷尽性,到目前为止,行为审计的程序还在发展之中,并未有成熟的审计程序及其组合,所以,也未能形成有效的行为审计模式。

关于审计结论,由于审计命题、审计程序和审计模式等方面的差异,财务信息审计、非财务信息审计和行为审计在审计结论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财务信息审计一般采用合理保证的方式发表审计意见;而对于非财务信息审计来说,还未出现以合理保证的方式发表意见的非财务信息审计;行为审计一般采用有限保证的方式发表审计意见。